2021年,云计算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云计算之所以成为企业IT的主流技术趋势,是因为使用者可以随时获取“云”上资源,按需求量使用。云计算的最典型特征是用户可以灵活地调整资源,即可以无限扩展,也可以在业务波谷期缩减部署规模。由于云计算厂商的计算资源和数量足够庞大,可以确保每个客户有足够的使用量,并且在效益上远远低于自己部署的成本,所以被广大用户青睐。大体来看,云为用户提供了更丰富的管理资源、更长时间的数据存储能力、可随时随地访问数据的便捷性、降低了数据泄露的风险,以及更能让中小企业感受到云到来的普惠性。问题是,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面对市场上有铺天盖地的云服务商,我们该如何去选择?通过本文对主流云提供商的梳理,或许能给更多企业的选型带来帮助!
在全球一线厂商中,AWS处于领导者地位, 掌控着全球31%的市场份额,其次是微软Azure,拥有20%的市场份额,而谷歌云则是7%。当然,Facebook、苹果和其他一些IT巨头也有类似的云资源和云整合能力,但主要用于满足自己的云基础设施能力。除了这些顶尖级的一线厂商,还有很多二线云厂商,掌握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包括IBM、甲骨文、阿里云,Rackspace等等。
整体比较下来,我们发现AWS的业务覆盖比较广,在全球很多地方,包括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都有自己的数据中心,可为用户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能支持Linux、Windows、OS X和Windows Server等操作系统。
微软Azure主要在54个国家开展业务,被称为是与自己的业务强绑定的云基础设施提供商。这也是Azure客户群中为什么有很多用户都使用微软工具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微软的很多业务功能,即是出乎意料,却又经过精心打磨的。比如:支持Linux,并且允许客户运行基于Windows、Linux、Mac OS X、Android、iOS、Windows Phone和其他操作系统的应用。
谷歌云平台是三大平台中最年轻的成员,2016年才启动。不过,该公司支持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万客户。到2018年,已经扩展到21个地区,已经足以和AWS、微软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在价格方面,上述三家公司都提供了免费试用的机会,但试用资源有限,更深层的应用还需付费。并且三家服务的价格变化也比较频繁,并且即使在一家公司的内部,也会因为地区不同,价格和服务质量也不一样。
在其他云服务提供商中,IBM提供的也是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并拥有广泛的服务组合,这些服务与IBM自身服务紧密结合。
甲骨文在云方面的起步比亚马逊和Azure都晚,但也在抢夺领导者地位,该公司以软件产品而闻名,尤其是自研数据库服务仍然具有足够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并且依然在稳步增长。因此,SaaS将胜过其数据库服务指日可待。
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之一,在整个亚洲市场的地位已足够强悍,很多高性能服务已能够与AWS匹敌,包括云存储、数据中心、云计算和云服务等等。
Rackspace提供的产品和云服务也比较广泛,如云存储、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以及混合云解决方案等等。(IT168 李代丽)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05-26外媒称美国芯片制造商博通公司拟收购云计算企业
- 11-23阿迪达斯将SAP环境迁移至亚马逊云科技,实现核心业务数字化转型
- 07-21亚马逊云科技发布“全球优势 植根本地”中国战略
- 04-21微软将向云客户提供一些商业机密 帮助降低能源消耗
- 07-07初创公司最青睐的八项亚马逊云科技全球服务
- 10-30Infosys与谷歌云扩大合作,助力企业转型成为人工智能优先组织
- 08-12亚马逊云科技:全球游戏行业转型浪潮背后的技术推动者
- 12-23红帽应用服务组合功能全面扩展——优化云原生应用开发
- 03-14TUV莱茵与The BHive数字化学品管理平台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 04-26立即生效!英特尔 CEO 从云计算巨头 VMware 卸任
阅读排行
推荐教程
- 11-01阿里云无影升级2.0 云电脑解决方案时代到来
- 11-01阿里云数据库全面Serverless化!与AI共同驱动走向一站式智能数据平台
- 11-012023云栖大会关键词:开放、大模型、MaaS、产业智能升级
- 10-31Serverless化云产品超40款阿里云发布全球首款容器计算服务
- 10-31阿里云给中国所有大学生每人送一台云服务器
- 10-31解密杭州亚运背后科技:核心系统100%上云,20多项全球首创智能应用
- 10-312023云栖大会开幕 阿里巴巴蔡崇信:打造AI时代最开放的云
- 10-31巴黎奥运会将基于阿里云实现云上转播
- 10-31马斯克440亿美元收购Twitter一年后:全力“下云”,成本速降60%,功能代码从70万行减少至7万!
- 10-30中国广电已建700MHz基站59万站 5G用户突破18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