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云计算 http://www.199yun.cn 数据驱动云计算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zh-CN hourly 1 https://www.s-cms.cn/?v=4.7.5 公司文化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敢于创新是XX企业的首要特点,就是敢闯敢试、敢想敢干。

XX是全国首家进行城市旧区改造的企业;XX也是全国第一家跨区域发展的房地产企业;XX是全国房地产企业中第一个转型商业地产的企业;XX更是全国首家大规模投资文化产业的企业,XX企业产业集团一成立便成为全国最大。

2、坚守诚信
坚守诚信是XX企业的核心特点。

1990年,XX集团开发的大连民政街小区成为中国东北地区第一个工程质量全优住宅小区;1996年,XX在全国房地产企业中率先推出保护消费者利益的“三项承诺”;2002年,XX在沈阳开发太原街XX广场,由于出售的部分商铺经营效益不好,XX从保护消费者利益出发,决定回购沈阳太原街XX广场所有已售商铺,除退回购房款外还补偿相应利息。XX沈阳退铺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成为全国诚信文化建设的标志性事件。

3、带头环保
XX集团是全国最早推行节能建筑的企业之一。

XX集团所有XX广场和五星级酒店都达到国家星级节能标准,自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9年颁布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和运行标识以来,全国获得这两项认证的商业项目绝大多数是XX广场和五星级酒店,遥遥领先其他企业。

4、关爱员工
XX视员工为企业的核心资本,发展成果首先惠及员工,使员工在XX长本事、涨工资、长幸福指数。XX每年投入上亿元用于员工培训,并在廊坊投资7亿元建立了国内一流的XX学院。XX要求所有基层公司自办员工食堂,免费向员工提供一日三餐。XX实行优秀员工度假制度,每年评出的集团优秀员工,给予报销两人往返机票,免费入住各地XX酒店度假。

5、注重慈善
XX成立至今,慈善捐助现金超过37亿元人民币,是中国慈善公益捐助额最多的企业之一。也是唯一七获“中华慈善奖”的企业。

XX集团还倡导人人公益的理念,集团所有员工都成为义工,每人每年至少做一次义工。

6、做到最好
XX有远大愿景,对工作标准要求极高,追求“让一切工作成为精品”。XX只要进入的产业,至少做到中国行业第一,追求世界行业第一。XX是全球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商、全球排名第二的不动产企业、全球最大的五星级酒店业主。

7、执行力强
执行力强是XX企业文化的突出特点。一是说到做到。二是算到拿到。XX做项目先算后干,先做规划设计、测算成本后再决定是否投资。项目开发过程实行计划模块化管控,保证项目全程的成本、现金流都在计划管控的范围之内。三是奖罚分明。XX制度奖罚分明,该奖就奖,该罚就罚。

8、弘扬传统
2005年集团推荐学《论语》,全集团开展一年的学习、讨论和演讲。 XX多次聘请著名礼仪专家到企业讲文明礼仪,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XX集团王健林董事长很早就开始进行中国字画收藏,每年举办画展,支持优秀画家发展。

]]>
公司简介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是和先进(发达)国家的试验、认证机构进行交流和合作的大韩民国代表性机构。

为了保护本国产业的各种认证制度日渐完善,为保护消费者安 全和环境的各种制度的重要性日趋增加,
KTL为适应形势的发展,从产品开发到获得认证的整个阶段提供支援,以帮助企业提高技术能力以及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为了两国企业间和认证机构和客户间的有机业务联系及满足客户的需求,
XXXX有限公司在广州和上海成立了中国事务所,
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为增加中国企业 向韩国出口及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为了解决国内外客户取得认证以及各国的非关税技术壁垒,已和35个国家67个试验认证机构签订了协定(MOU),
为获得 海外规格认证,提供各种安全及质量认证、工厂审查、信息、技术教育等支援。


现在在运营国际认证制度IECEE(IEC System for Conformity Testing and Certification of Electrical Equipment)CB认证制度(CBScheme),
是一家有关9个领域43个规格发行CB Certificate和Test Report的IECEE公认。
]]>
阿里云无影升级2.0 云电脑解决方案时代到来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10月31日,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宣布无影全新升级2.0:从云电脑到云上解决方案,帮助中小企业更便捷地构建云上办公,并开放无影产品及解决方案能力,为生态合作伙伴提供企业云平台,帮助其打造定制化的云电脑产品及解决方案。

yunqidahui14.png

2020年阿里云发布首台云电脑“无影”,这台长在云上的“超级电脑”,没有物理主机、也没有电脑CPU和硬盘,只需要一块名片夹大小的C-Key,通过指纹即可开机登录,只需要一块屏幕,就可以进入专属的云电脑桌面,访问各种应用。

随着网络带宽的提升、智能流化协议的不断改进,让越来越多的客户选择云电脑产品替代传统PC。截止目前,阿里云无影已累计服务数十万客户,如南方电网、人民日报、智己汽车等。企业数字化IT需求的升级,市场已无法满足于单一云电脑工具产品,面向垂直行业、场景的一站式云上解决方案需求日益增长。

“云电脑从一个类PC的产品,向端云一体解决方案的演进,这是必然过程。”阿里云无影事业部总经理徐晟认为。

无影升级2.0,对整体工具层、架构层和应用层进行全方位的重构和创新,优化流化协议和智能调度,提升了在弱网、高分辨率情况下的客户体验。无影集合云电脑、硬件终端以及特定场景化的用户需求,首次推出多个无影解决方案,包括面向企业办公的无影云办公室、为教育行业打造终生学习空间的无影云实训、以及提供云环境分发及低代码端云交互体验的云Flow。

同时,无影还将解决方案及产品能力进一步向生态开放,为生态合作伙伴提供企业云平台,定制出适合企业自身的专属云电脑或云桌面解决方案。比如,厦门百云创想基于无影企业云发布了“紫猫云电脑”,服务于跨境电商客户的办公场景。

徐晟表示,从自建到开放被集成,云电脑的应用场景得到极大丰富,已经在线实训、软件分发、数字人、AR眼镜以及带屏IoT等非传统云电脑场景得到应用,未来将继续与更多的传统行业及创新场景相结合,创造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此外,云栖大会上,无影推出了两款新硬件终端产品:无影Pad和魔方Pro (AS06),这是继无影云电脑终端家族卡片机、盒式机、一体机和云笔记本等终端硬件之外,无影在盒式机和移动终端形态的重要突破,让用户更容易接入,获得更安全、更丰富、更易用的云服务体验。


]]>
阿里云数据库全面Serverless化!与AI共同驱动走向一站式智能数据平台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11月1日,2023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瑶池数据库宣布已全面实现Serverless化,并接入通义等大模型能力,大幅提升数据库一站式及智能化水平。同时,PolarDB Always On系列推出3大重磅升级,首个数据智能助手DMS Copilot也惊艳亮相。“在Serverless与AI的驱动下,云原生数据库加速向一站式智能数据平台发展演进。”阿里云数据库产品事业部负责人李飞飞在会上表示。

yunqi11.png

李飞飞说,数据平台应该像“搭积木”一样便捷好用,而Serverless化是实现此目标的核心路径。目前,阿里云瑶池数据库几大核心产品均已推出Serverless形态,并进一步实现了“弹得更快、更稳、更广、更细”的全面升级,较传统架构可降低60%成本。

为一站式解决开发者的全部需求,阿里云数据库进行了一体化的大幅升级,包括HTAP一体化、DB+Cache一体化、DB+存储一体化等三大能力的全面提升,并在OLTP、OLAP、NoSQL等多业务场景融合落地,产品易用性大大提高,进一步简化开发、管理和运维成本。

本次云栖大会上,阿里云还公布3大技术升级:PolarDB实现Multi-Master三层解耦架构,内存使用率提升50%;Multi-Master轮动升级,不可用时间减少50%;高压缩比数据存储,最高可节省80%存储成本。

  

“大模型技术的突破,让AI更好地驱动底层技术迭代升级。”李飞飞表示,底层基础设施中的数据库,将全面拥抱AI技术变革。

目前,阿里云瑶池数据库全面提升了向量检索能力,在PolarDB、RDS、AnalyticDB、Lindorm、Tair等产品中集成向量功能,实现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多模数据、向量数据的一体化处理。阿里云新发布的8大行业模型及“百炼”平台,就采用AnalyticDB作为内置向量检索引擎,性能较开源增强了2至5倍,加速AIGC应用落地。

数据智能助手DMS Copilot也在会上惊艳亮相。据悉,DMS Copilot可支持30+种数据库类型,提供NL2SQL、SQL注释生成、SQL纠错、SQL优化等功能,大幅降低SQL编写门槛,提升开发效率。在耶鲁大学推出的Spider数据集评测中,DMS Copilot的成功率和准确率达到99.5%和78%,比开源模型的正确率高出4%。

此外,阿里云还宣布与SelectDB、MongoDB和Clickhouse分别达成战略合作,推进技术合作和生态协同,构建合作共赢的生态体系。

目前,阿里云瑶池数据库已在千行百业的核心业务中落地应用,服务于自然人税收管理系统、全国60%的省级医保信息平台、广东移动、友邦保险、南方基金、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数据平台、掌阅科技、莉莉丝游戏、识货APP等金融、政务、电信、互联网等多领域的客户。


]]>
2023云栖大会关键词:开放、大模型、MaaS、产业智能升级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在10月31日2023云栖大会召开的前一天,很多行业群都有一条吸睛的新闻:马斯克440亿美元收购Twitter( X 平台)一年后,技术团队优化了 X 平台对云服务提供商的使用,并开始更多地在本地进行。这一转变使 X 平台的月度云成本降低了 60%。X 平台的工程团队所做的变化之一是将所有媒体/数据块工件从云中移出,这将其云数据存储大小降低了 60%,另外,该团队成功地将云数据处理成本降低了 75%。

有些行业人士戏谑地称这是马斯克的一种逆云计算的浪潮。但这毕竟是特例,没有多少企业能够达到 X 平台这样的规模。企业对云计算及AI、大模型的需求仍然强劲。

所以这一厢,阿里云主导的云栖大会如火如荼进行,云栖小镇热闹非常。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阿里巴巴集团新任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吴泳铭吴泳铭,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博士三人同框照引发热议,这是阿里人事变动后,阿里云所展现出来的老将新气象。

既懂技术又懂商业的阿里巴巴集团新任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吴泳铭(阿里内部亲切称为吴妈)将舞台完全交给了蔡崇信、王坚和阿里云CTO周靖人。这也印证外界对吴泳铭的评价:为人处世周到。

蔡崇信给阿里云的定调之词是开放,并肯定阿里云的成绩:中国80%科技企业和一半大模型跑在阿里云上。他强调阿里巴巴集团将持续加大对阿里云的研发投资。

王坚博士则是阐述云计算与大模型之间的关系,比喻二者为电和电机的关系。

阿里云CTO周靖人发布了阿里云一系列大模型以及产品,包括通用大模型通义千问2.0,参数全面提升至千亿级别,阿里云容器服务ACS,超高性能大模型训练平台PAI灵骏等。同时,周靖人还展示了通义前问的各种应用型模型,包括通义星尘、通义灵码、通义晓蜜、通义点金、通义智文、通义法睿、通义仁心。

周靖人的核心点落在他下午主题演讲PPT的最后一Page:云计算加速AI浪潮下的产业智能升级。

周靖人认为在智能时代云计算技术体系已经发生了重大变革,除了传统的云计算三大模式PaaS,IaaS,SaaS之外,出现了新的模式,MaaS (Model as a Service 模型即服务 ),包括基础大模型,行业大模型,模型微调,模型推理,知识增强等。

如何拓展智能边界,开启云计算崭新时代。周靖人从六个维度进行阐述。包括:持续提升云计算基础性能、以云计算开发范式增进效率、打造AI基础设施、以模型为中心加速创新、建设繁荣地开放生态、提供更普惠的云计算服务。

众多的平行论坛,主题也多是围绕人工智能下的云计算发展。人头攒动,座无虚席。

相较于2022年云栖大会,阿里云大模型已经走到了一个百花齐放的路口。通义千问2.0已经到了千亿参数,超越GPT3.5,追赶GPT4.0,垂类大模型已经进入爆发期。

为降低企业对大模型的开发和使用门槛,阿里云发布一站式大模型应用开发平台——阿里云百炼,该平台集成了国内外主流优质大模型,提供模型选型、微调训练、安全套件、模型部署等服务和全链路的应用开发工具,为用户简化了底层算力部署、模型预训练、工具开发等复杂工作。开发者可在5分钟内开发一款大模型应用,几小时即可“炼”出一个企业专属模型,开发者可把更多精力专注于应用创新。

而阿里云大模型的朋友圈,包括众多合作伙伴。除了通义大模型,中国一半大模型公司跑在阿里云上,百川智能、智谱AI、零一万物、昆仑万维、vivo、复旦大学等大批头部企业及机构均在阿里云上训练大模型。

在阿里云魔搭社区上,百川智能、智谱AI、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IDEA研究院等业界顶级玩家,都开源首发他们的核心大模型,阿里云则为开发者们“尝鲜”大模型提供免费GPU算力,截至目前已超3000万小时。魔搭社区现已聚集2300多款AI模型,吸引280万名AI开发者,AI模型下载量突破1亿,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开发者最活跃的AI社区。

阿里云的底层逻辑,正如蔡崇信强调的,用最先进技术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技术先进性是阿里云发展的底色。技术先进性来驱动业务发展,也将是阿里云长期价值的体现。


]]>
Serverless化云产品超40款阿里云发布全球首款容器计算服务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稳定、安全、性能、成本,仍然是云最重要的基石。”10月31日,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CTO周靖人表示,经过大量研发投入,阿里云基础云产品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整体可用性从4个9迈向5个9,并对30多款云产品进行了智能化升级。同时,阿里云 Serverless化进程进入快车道,超40款云产品提供了Serverless的能力,并推出全球首款容器计算服务ACS。

多款云产品性能大幅升级   可用性和安全性持续提升

随着自研飞天操作系统的不断进化,阿里云多款基础云产品性能得到大幅升级,例如阿里云最新的第八代ECS实例和HPC新型实例,性能分别提升20%和40%;OSS对象存储读取带宽则提升10倍至100 Gbps,有效加速大模型相关计算和数据分析;RDS数据库读写性能提升了102%……

在提升性能的同时,云上产品的可用性和安全性也持续提升,ECS单实例可用性提升至99.995%、负载均衡和NAT网关可靠性提升到99.995%、PolarDB节点故障可在5秒内快速切换、将安全植入云产品原生免疫防护……云上整体可用性从4个9向5个9发起挑战,不断打磨产品韧性,提供高可用的云计算服务。

全球首个容器计算服务 全新定义容器算力

容器技术是当下IT行业最炙手可热的技术之一,有 64% 的最终用户在生产中会使用到 K8s和相关容器技术。随着容器化上云成为新常态,如何紧贴业务需求、避免资源浪费成为新的挑战。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容器技术的云厂商,阿里云率先推出全球首款容器计算服务(Alibaba Cloud Container Compute Service,以下简称ACS),以 Serverless 形态交付算力,用户无需关注底层节点及集群,只需轻松配置即可创建pod资源并部署应用。

据悉,ACS采用了阿里云自研的调度技术,首创算力调配与资源复用,支持算力在用户负载和云产品间切换,提升资源利用率,可为企业节约20% 资源成本。ACS还支持最大1:8资源配比和按需弹性、资源预留等灵活的使用模式,保障日常所需,实现弹性与确定性的完美结合。

在Gartner刚刚发布的《2023年度容器管理魔力象限》中,阿里云挺进该报告的领导者象限,也是亚洲地区唯一入选该象限的云服务商。“我们希望通过Serverless的技术理念,以容器为计算界面,帮助客户充分运用云计算的优势。”周靖人表示。

超40款核心产品 Serverless 化,阿里云 Serverless化进程进入快车道

随着Serverless技术的持续演进,开发者用云方式也从过去的集中式研发、分布式研发,向云上的流程研发转变。无论是2万用户还是2000万用户体量,基于Serverless构建的IT架构都可以自适应伸缩,峰值秒级自动扩容、峰谷自动缩容。

阿里云的Serverless化演进历程也进入了快车道,截止2023年10月,拥有超过40款Serverless 化云产品,包括函数计算FC、Serverless 应用引擎SAE、PolarDB数据库、开源大数据平台E-MapReduce等。其中函数计算升级至3.0版,冷启动降至秒级,资源成本降低 92%,复杂度降低40%,并深度集成通义产品系列、魔搭社区、HuggingFace等,AI 应用一键部署,部署时间减少 80%以上。

会上,阿里云还宣布Serverless产品全系降价,大数据、数据库、中间件等的Serverless版均降价30%-70%不等,更具吸引力。

走向自动驾驶的云  30多款云产品全面智能化升级  

周靖人说:“随着大模型技术与云计算本身的融合,我们希望未来的云可以像车一样也能够自动驾驶,大幅提升开发者使用云的体验。” 

据悉,阿里云上有超过30款云产品接入了大模型能力,例如阿里云大数据治理平台DataWorks新增了全新的交互形态——Copilot,用户只需用自然语言输入即可生成SQL,并自动执行相应的数据ETL操作,整体开发与分析可提效30%以上,堪比“自动驾驶”。

阿里云容器、数据库等产品上也提供了类似的开发体验,可实现NL2SQL、SQL注释生成/纠错/优化等功能,未来这些能力还将集成到阿里云其他产品上。


]]>
阿里云给中国所有大学生每人送一台云服务器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10月31日,2023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宣布一项面向全国高校的重磅计划——“云工开物”计划,为中国4000多万高校学生每人送一台云服务器,希望帮助中国广大青年运用云和AI探索科技创新。

所有中国高校在读的大学生,不限专业,凭借学信网认证,每年都可以在阿里云“云工开物”计划官网上(https://university.aliyun.com/)免费领取价值300元的云产品,比如一款2核2G的ECS服务器,外加500G的存储容量,可以轻松应对建站、web应用、计算机学习实践等应用场景。

此外,“云工开物”计划还将为签约高校师生提供更大规模的算力资源支持,助力中国青年学者和学子云上探索、攀登科研高峰。目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首批高校已与阿里云达成合作。


]]>
解密杭州亚运背后科技:核心系统100%上云,20多项全球首创智能应用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10月31日,2023杭州云栖大会,杭州亚运会信息技术中心执行指挥长、杭州亚组委广播电视和信息技术部副部长张鸽以《科技创新在亚运舞台精彩绽放》为主题,分享了杭州亚运会的智能亚运实践。

杭州亚运会打造了史上首个全覆盖的数字化服务体系,简称为“一屏三端”。一屏是以赛事总指挥部(MOC)为核心的一系列各层级、各场馆数字指挥平台。三端为从办赛、参赛和观赛三个维度建设的三个移动端,其中包括史上首个亚运钉、一体化数字参赛服务平台杭州亚运行和全球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史上首个一站式数字观赛服务平台智能亚运一站通。

通过“一屏三端”数字化服务体系,杭州亚运会指挥调度效率和用户亚运体验得到提升。指挥长通过一屏的调度、各类人群使用三端的亚运PASS,实现了大莲花场馆7万人员40分钟内就完成有序离场,展现了杭州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亚运会核心系统100%上云,是首届云上亚运会,“一屏三端”数字化服务体系正是建立在计时记分等百余套赛事信息系统在云端稳定运行的基础之上,凭借阿里云的弹性计算、高可用性和强大存储能力,实现高效、安全和绿色的创新管理体验。

此外,杭州亚运会还推出了近20项全球首推、首创、首用的科技应用,包括首创性推出亚运数字人平台、“亚运数字火炬手”、亚运元宇宙平台,首次全面应用云转播技术等。实际上,通过各方努力,杭州亚运会先后落地了超200多个智能应用场景。

“后亚运时代,赛场内外科技创新产生的‘溢出效应’正在显现”,张鸽表示:“一批优秀的企业在本届亚运舞台上展现了科技创新的实力,通过亚运场景实践,必将催化企业迸发新的潜能和活力。”



]]>
2023云栖大会开幕 阿里巴巴蔡崇信:打造AI时代最开放的云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10月31日上午,2023云栖大会在杭州云栖小镇开幕。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在开幕式上致辞,他提出,阿里巴巴“要打造AI时代最开放的云”。


蔡崇信表示,随着人工智能(AI)大模型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化时代正在开启,AI将成为各行各业的新型生产力,并对算力提出更高要求。从底层算力到AI平台再到模型服务,阿里巴巴加大研发投入,推动阿里云进行全面的技术升级和创新。“我们要打造AI时代最开放的云。”他说。

云计算是数字经济乃至全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据介绍,目前全国80%的科技企业和超过一半的AI大模型公司跑在阿里云上。10月闭幕的杭州亚运会核心系统100%跑在云上,成为首届“云上亚运”,创造了亚运历史。

蔡崇信用几个“第一”概括了阿里云的历程与理念:“从2009年阿里云计算写下第一行代码开始,阿里巴巴就希望让计算成为像水和电一样的公共服务,成就更多开发者和企业。阿里巴巴是全球第一家把自身所有业务都搬上云的大型互联网公司。从PC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再到AI时代,阿里巴巴对‘客户第一’的坚守始终不变。”

蔡崇信在致辞中强调最多的词是“开放”。蔡崇信说:“我们坚信,不开放就没有生态,没有生态就没有未来。同时,我们要始终攀登技术高峰,只有站在更先进、更稳定的技术能力之上,才有更大的开放底气。”

据了解,去年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发布了AI开源社区“魔搭”。短短一年时间,魔搭汇聚了280万开发者、2300多个优质模型,模型下载量超过1亿,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最活跃的AI开发者社区,为数字经济“以开放促发展”理念提供了一个鲜活案例。蔡崇信寄望通过这朵“AI时代最开放的云”,让开发AI、使用AI变得更加容易和便宜,帮助各行各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把AI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

云栖大会始办于2009年,由杭州市政府、浙江省经信厅和阿里巴巴集团联合主办。经过14年的发展,云栖大会围绕计算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全行业新理念的聚集地、新技术的赛马场和新趋势的瞭望塔,在全球数字科技界具有重要影响力。

今年的云栖大会为期三天,设有两场主论坛与500多场分论坛,吸引了全球44个国家和地区的8万多名从业者参会。


]]>
巴黎奥运会将基于阿里云实现云上转播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10月31日,2023杭州云栖大会,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与奥林匹克频道服务公司首席技术官索蒂里斯·萨拉穆里斯(Sotiris SALAMOURIS)表示,过去5年阿里云作为奥运会转播的基础设施,让奥运故事触达了更多全球观众。

未来,2024巴黎奥运会将基于阿里云实现云上转播,并进一步优化观赛体验。除了让全球观众在云上看到比赛,2024巴黎奥运会将实现三维定格画面、慢动作回放等技术创新,让观众更直观感受到运动的难度和美感。

他介绍,2018 年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和奥林匹克频道服务公司,与阿里云合作开始了云上之旅。五年来,阿里云作为奥运转播的云基础设施,云上转播的使用量增长令人惊讶,“我们讲述奥运和奥运体育故事的许多工具,都是承载在阿里云上由云技术驱动的。”

其中,奥运视频播放器向全球奥运粉丝分发所有直播和点播内容的OTT数字视频平台。Content+是媒体版权持有者访问奥运期间制作的所有视频和音频内容的门户。直播云利用云技术向全球所有版权持有者分发奥运直播内容。

他表示,云上转播的创新不止于此。2024巴黎奥运会将带来更多的技术创新。例如,巴黎奥运会还会增加搭载在阿里云上的多机位回放系统。这一系统将安装在14 个奥运场馆,通过定格技术进行慢动作回放,精准捕捉运动员的动作,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运动员动作的难度和美感。

“云是讲好奥运故事的关键”,Sotiris Salamouris表示,“奥林匹克赛事在全球的数十亿观众,正在迫切渴望获得如现场观众一样的沉浸式观赛体验。云计算是一系列技术创新的助推器,让沉浸式观赛体验成为可能。”


]]>
马斯克440亿美元收购Twitter一年后:全力“下云”,成本速降60%,功能代码从70万行减少至7万!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本文来源:CSDN

整理 | 苏宓

出品 | CSDN(ID:CSDNnews)

更让人称奇的是,Twitter 在曾经有大约 8000 名员工,现如今只有 2000 名不到的情况下,平台依然运行良好,还上线了不少新的功能,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2023 年 10 月 27 日,X 平台的工程团队最新发布了一篇长帖透露了该平台运行的现状,以及其逆风而行之下采取的“下云”实践。短时间之内,这篇帖子已经吸引了 3618 万的关注度,更引发了数千条的评论。

马斯克以 440 亿收购 X 平台这一年

在这篇帖子中,X 平台工程团队表示,“这一年 X 平台实现了工程卓越性进步,有时可能会被忽视”,进而其回顾了过去一年这个知名社交媒体平台在架构上所做出的改变。

详细来看,X 平台内部进行的一些最重要的改进如下:

围绕一个统一的产品框架,整合了"For You"、"Following"、"Search"、"Profiles"、"Lists"、"Communities"和"Explore"的技术堆栈。

从头开始完全重建了"For You"的服务和排名系统,导致代码行数减少了90%,从 70 万行减少到 7 万行,计算占用减少了 50%,每次请求中评分的帖子吞吐量增加了 80%。

统一了"For You"和视频个性化以及排名模型,显著提高了视频推荐质量。

重构了技术堆栈的 API 中间件层,简化了架构,去掉了超过 10 万行代码和数千个未使用的内部端点,并消除了未被采纳的客户服务。

将帖子元数据获取延迟降低了 50%,全球 API 超时错误降低了 90%。

阻止了机器人和内容抓取,速度比 2022 年增加了 37%。平均每天我们阻止了 100 多万次机器人注册攻击,减少了 95% 的直接消息垃圾邮件。

关闭了萨克拉门托数据中心,重新配置了 5200 个机架和 14.8 万台服务器,带来了每年超过 1 亿美元的节省。总共,X 平台释放了 48 兆瓦的容量,重新配置了 60,000 磅的网络梯架,然后将其提供给其他数据中心。

优化了 X 平台对云服务提供商的使用,并开始更多地在本地进行。这一转变使 X 平台的月度云成本降低了 60%。X 平台的工程团队所做的变化之一是将所有媒体/数据块工件从云中移出,这将其云数据存储大小降低了 60%,另外,该团队成功地将云数据处理成本降低了 75%。

建立了本地 GPU 超级计算集群,设计、开发并交付了 43.2Tbps 的新网络结构,以支持这些集群。

扩展了网络主干容量和冗余性,每年节省了 1390 万美元。

开始自动化的高峰流量故障转移测试,以持续验证整个平台的可扩展性和可用性。

图片

在上述所做的 11 项调整列表中,最吸引人注目的无疑是 X 平台开始尝试“下云”带来的成本变化。

回顾技术圈的发展历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虚拟化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和分布式计算需求的涌现,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转型,采用按需的方式付费,避免了昂贵的硬件和基础设施投资,这使小型和中型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得弹性计算资源,上云由此也成为技术演进的一种必然趋势。

然而,就在上云如火如荼地进行了十多年之后,综合成本控制、数据隐私、安全性或者业务需求的改变等因素,一股“下云”的风潮悄然刮起,如今 X 平台便是最新实践者之一。

节省资金,X 平台选择“下云”

事实上,“上云”亦或是“下云”,究竟是节约成本,还是增加成本,主要是因企业规模的不同而具有差异化,对于 X 平台而言,在今年早些时候,外媒 CloudZero 曾做过剖析。

其中,Twitter(现为 X 平台)在 2020 年 12 月宣布将使用 AWS 为其主时间线提供支持。当时,只知道两家公司签订了一份“多年期”协议,即 Twitter 和 AWS 将合作扩展社交媒体平台的基础设施、更快地发布功能并扩大其服务组合等,但其并没有对外透露过具体合作协议的数额。

直至今年 3 月,The Information 在一篇报道中披露,Twitter 和 AWS 双方签订了一份为期五年半、价值 5.1 亿美元的合同。除了与 AWS 签订协议之外,更早之前,Twitter 还和 Google Cloud 签订了一份价值 10 亿美元的合同。

同时,按照原来的协议,无论 Twitter 是否使用 AWS 的容量,其都同意向亚马逊支付费用。

然而,一切在马斯克接管 Twitter 之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马斯克后来在梳理 Twitter 整体业务时,惊讶地发现 Twitter 现金流为负、仍未实现盈利,这也才有了文章伊始所提及他对 Twitter 做的一系列调整,并尽可能地去节约成本,自然云基础设施的成本也在考虑范畴。

后来,Twitter 关闭了在收到过多流量时使用的一些额外服务器容量,也尝试与 AWS、Google Cloud 和 Oracle 重新谈判有关云服务的合同,但有消息称,供应商不愿意重新谈判。对此,外媒 The Information 也爆料称,那时的 Twitter 共拖欠亚马逊 AWS 近 7000 万美元服务费。

当然,对于这笔资金,Twitter 是否有偿还尚未可知。但是通过其工程团队的最新推文,显然 Twitter 已经通过了「下云」节省了一笔不菲的资金支出。

“下云”真的能省钱吗?

面对 X 平台公开“下云”带来的最新成本变化,被视为软件天才的 Ruby on Rails 创始人 DAVID HEINEMEIER HANSSON(简称 DHH)在第一时间发表了一篇《X celebrates 60% savings from cloud exit》(X 庆祝退出云后节省了 60%)的文章,他评价道:

「X 平台已经将 #CloudExit 作为其节约成本计划的关键组成部分。X 平台通过将工作从云端转移到他们自己的服务器上,每月的云成本降低了 60%。根据早期的报告,X 每年向 AWS 支付 1 亿美元,所以如果我们以这个数字为基础,他们目前正在云退出成就上节省 6000 万美元/年。太不可思议了!

......

CFO 和投资者不会对此视而不见。如果像马斯克正在证明的那样,可以用四分之一的员工运营像 X 这样的操作,并且仍然能够从"下云"中获得巨大利润,那么你就知道在许多情况下,大多数大型公司离开云计算都有巨大的节约等待着被释放。」

作为“下云”深度支持者,DHH 在今年 2 月便声称,自家应用程序在“下云”之后,预估将正在未来五年内节省约 700 万美元的服务器费用,而不用改变现有的运维团队规模。

为了详细说明,他还算了一笔账:

在 2022 年,其在云上花费了 320 万美元。其中将近 100 万美元用于在 S3 中存储 8PB 的文件,完全在多个区域进行了复制。剩下的约 230 万美元用于其他一切:应用服务器、缓存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搜索服务器等等。

这是其打算在 2023 年将云成本降至零的部分,并考虑在 2024 年退出 S3 中的 8PB 数据。

在经过深思熟虑、许多基准测试以及对 AMD 的新 Zen4 芯片与 Gen 4 NVMe 驱动速度考量之后,其打算向戴尔下订单,大约 60 万美元左右。

在云计算时代,花 60 万美元购买一堆硬件可能听起来很多。但如果在保守的五年内摊销,每年只需 12 万美元!

当然,这只是硬件的费用。它们还必须连接到电源和带宽。其目前通过 Deft 在两个数据中心之间每月花费大约 6 万美元来租用八个专用机架。然后,故意过度配置了空间,因此实际上只需要将所有这些新服务器放在现有机架中,而不需要更多的空间或电源。因此,支出仍然约为 72 万美元/年。

这总共是每年 84 万美元的费用。与云计算的 230 万美元相比,其将拥有更快速的硬件、更多的核心、极为便宜的 NVMe 存储,以及以非常低的成本扩展的空间(只要我们仍然可以放入每个数据中心的四个机架中)。

粗略地说,这可以让其每年节省 150 万美元。在此期间留出 50 万美元用于不可预见的费用,五年内仍然节省了 700 万美元!

与此同时,DHH 表示,#CloudExit 很可能正处于走向主流的关键时刻。

“下云”是控制成本最有效的方式?

不过,对于现在不少还处于云业务转型过程中、以及从“云”种受益的很多公司而言,其无法认同“下云”的这一步操作。来自 HN 上的用户更是直言:

譬如 X 平台,他们在云计算上的花费减少了 60%,在本地完成了同样的工作,而成本却没有说明。而他们(和 DHH)显然认为,在描述他们的成就时,成本核算(即使是模糊和初步的方式)并不重要。

也有用户 @HillRat 认为:

Twitter 确实与 GCP(Google云端平台 ,Google Cloud Platform)签订了一份非常糟糕的固定成本合同,导致他们有大量未使用的云容量,而这些云容量的价格却过高。关闭数据中心可能会给他们留下大量的资本化设备,他们可以将 GCP 托管的数据处理转移到这些设备上。

换句话说,这些节省可能并非来自实际的技术效率,而只是摆脱了糟糕的合同状况,并利用了大量已经获得的硬件。(此外,X/Twitter 可能也无法使用 Twitter 所要求的报告和分析基础设施,因此关闭这些设施在业务流程上也不会有太大损失)。

对此,你怎么看待“上云”vs“下云”的趋势?

参考:

https://www.cloudzero.com/blog/twitter-a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38041181

https://twitter.com/XEng/status/1717754398410240018

https://world.hey.com/dhh/we-stand-to-save-7m-over-five-years-from-our-cloud-exit-53996caa

https://world.hey.com/dhh/x-celebrates-60-savings-from-cloud-exit-7cc26895


]]>
中国广电已建700MHz基站59万站 5G用户突破1800万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日前,中国广电董事长宋起柱在公开场合透露,中国广电已建设700MHz基站59万站,5G用户已破1800万。

  广电5G用户已破1800万700MHz基站59万站

  据悉,中国广电拥有700M黄金频谱,具备广覆盖的优势,在同等上行速率的条件下,700M单站覆盖能力是3.5GHz的8.6倍,覆盖效率非常高。为此,通过与中国移动“共建共享”,构建了全球最大700MHz网络、全程全网5G共建共享方案,控制面统一的共享架构,并引领了5G NR广播发展。目前已实现乡镇以上全覆盖,农村热点区域重点覆盖,可调度使用的4G/5G基站超400万站,其中700MHz基站59万站,同时中国广电5G用户已突破1800万。

  据宋起柱介绍,中国广电充分发挥700M黄金频段能力,加强产业协同,全速推进700MHz芯片、终端、网络生态成熟。牵头制定3GPP中700MHz标准,提出全球首个5G低频大带宽技术方案,推进载波聚合、超级上行等技术在700MHz网络上的适配部署。

  其中,在700MHz 5G终端发展方面,联合中国移动,加速推进支持700MHz 5G终端上市。全面启动广电终端产品认证和入库工作,积极推进广电5G终端产业的健康、平稳发展。目前已有超过700款终端支持广电5G网络。此外,截至9月底,新入网的5G终端700M支持率达到95%,现网存量5G终端700M支持率从5%迅速提升至70%。目前中国广电5G终端已经涵盖了包括5G手机、平板、穿戴设备等全类别。

  5G频谱迁移工作接近尾声

  早在2020年1月,广电总局印发了《全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频率规划》,统筹规划了700MHz频段以下的地面数字电视频率,明确了实施步骤和频率迁移方案。2020年3月,正式公布了《地面数字电视700兆赫频率迁移工作方案》。

  待700MHz清频完毕,综合利用700MHz作为覆盖层、3.3~3.4GHz作为室分层以及其他频段开展5G混合组网,有助于加快实现5G网络连续、无缝覆盖。700MHz频段资源彻底投入5G的商用后,中国广电才能放开手脚去探索新的5G应用。

  此前,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朱咏雷表示,在全球规模最大的地面数字电视700MHz频率迁移工程中,涉及超过6300座台站的频率迁移和上万部新发射机的采购安装。预计到2023年年底,该工程将全面完工。

  发挥5G差异优势打造特色融合业务

  如今,中国广电正走在一条探索差异化融合发展的路上,那就是发挥5G差异优势,打造特色融合业务。据了解,主要从四个方面摸索:

  一是在5G NR广播方面,衍生广播新业态,让广播电视进手机,积极推动从传统音视频向物联网、车联网服务转变。5GNR广播技术是基于5G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并可融合广播电视发射塔进行协同覆盖的全新广播组播技术,该技术已经在3GPP 5G国际标准立项成功(在3GPP Release 17版本中落地)。由于5GNR广播技术能广泛的适配各类型5G标准通用终端且能能深度连续覆盖各种复杂场景,特别是在支持Free-to-Air模式后,将实现无SIM卡接收模式,因此能获得全球主要产业链的广泛支持。目前,中国广电联合合作伙伴共同推出了手机广播功能——“ready”,还试点了大塔和蜂窝基站推送统一节目内容。另外,由中国广电主导的5G NR广播端到端联合测试已完成了实验室的验证,也正在进行现场的测试。

  二是在新通话方面,从“声动”到“互动”,挖掘5G全场景能力,向“内容运营+应用服务运营”拓展升级。目前,中国广电正在积极推进5G新通话产业的发展,在今年3月启动了在江苏的试点,在“2023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期间发布了《5G新通话白皮书(2023年版)》,在6月上海MWC完成了试点省份的首呼,今年底将有望实现商用。

  三是在文化专网方面,协同多元主体共同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及上层应用,汇聚各级各类宣传文化机构精品内容资源,创新开发各类高新视听新业态,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场景消费需求。还通过有线电视、5G、互联网等多渠道传播,实现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终端通、移动通、人人通,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全场景、多层次、多样化的内容消费需求。

  四是在5G toB方面,聚焦宣传文化、政务、教育、工业、能源、交通、公共安全、林草等重点领域,积极创新5G商业模式,全力推动5G在垂直行业的应用。其中在教育领域,2023年6月,中国广电首个省级5G数字专网在教育领域的成果---“5G教育数智专网”正式落地,

  “5G教育数智专网”结合上海市中小学数字教学系统“三个助手”,在部分基础教育学校已开展相应试点工作,打通了55个定向应用,结合东方有线原有的固网业务,在学校教学场景、家校互动场景中使用,实现大小屏联动。截至目前,“5G教育数智专网”已在上海多个区域落地试点。

]]>
达梦数据库在三大运营商云市场全面上线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实现与移动云管理平台无缝对接。2020年12月,达梦数据库在移动云平台成功上线,成为移动云上首个国产关系型数据库产品。

达梦数据×天翼云

作为中国电信"逐浪"算力时代,推进以云网融合为核心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关键平台,天翼云云市场集市场营销、运营服务、产品研发于一体,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云计算软件产品及服务。2021年,达梦数据库在中国电信天翼云云市场上线,成为天翼云自主生态建设的重要力量,极大丰富了天翼云云市场的数据库服务能力,达梦数据携手天翼云为政府、金融、医疗、教育等众多行业用户提供安全、高效的定制化云解决方案。

达梦数据×联通云

联通云是中国联通多年探索与沉淀,赋能数字经济发展,承接大计算业务的统一算力基座。立足自主创新,联通云志在打造"安全数智云"。作为国产数据库的领先品牌,达梦数据40余年来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做中国人自己的数据库。2022年,达梦数据库在联通云平台上线,极大提升了联通云平台在国产数据库领域的自主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了联通云市场国产化基础软件支撑能力。达梦数据携手联通云,将为万千政企用户提供上云服务,赋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

达梦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完全自主研发的技术路线、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在安全性、易用性、兼容性、性能方面深度打磨,能够大幅提升用户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达梦数据携手运营商,筑牢数字安全底座,将持续为广大政企用户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数据库服务,助力用户的业务升级和数字化转型。


]]>
极空间:从NAS行业革新者到引领者的进阶之路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行业革新者,或许是对创业者最高的褒奖,放在极空间创始人袁斌身上极为贴切。创业4年,袁斌带领团队把以前高高在上,极客人群才会摆弄的NAS产品,变成了普通人触手可及的生活化,普及化的产品。

希捷科技全球高级副总裁暨中国区总裁孙丹非常感慨,2019年有两个人同时向她表达想在NAS领域创业,其中一个就是极空间创始人袁斌。令孙丹想不到的是,不到十个月时间,袁斌带领的极空间团队将产品做出来,并召开了第一次产品发布会。半年之后,极空间产品在2021年的618中,名列NAS行业品牌第二,两年之后,这一名次已经到了行业双第一。

10月19日,极空间带了它第三次新品发布会,同时宣布了公司B轮融资。对极空间而言,这是公司发展历史上极为重要的节点,一方面,极空间找到了战略投资者安克创新,后者是国内数码制造和出海领域的佼佼者,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对极空间而言大有裨益。另一方面,新一轮融资资金,让极空间在产品上能扩大创新的边界,比如此次带来的新品T2,成为行业的引领者。

极致的NAS产品使用体验

在袁斌创业之前,NAS领域可谓是一潭死水,行业产品的更新的速率可以说是让人泪目,更别提软件的用户体验。

在一张广为流传搞笑的中年男人兴趣表中,NAS被列为中年男人高阶兴趣的心头好。这个行业的用户非常小众。

如何让用户群里扩大,极空间的秘诀是打造苹果手机式的用户体验,革命掉老旧功能机式的行业传统。底层逻辑非常清晰,但摆在极空间面前的挑战也非常大,团队需要在硬件和软件两条战线同时作战。

第一代产品刚上线就遇到疫情,三年下来对团队的磨练也只有冷暖自知。好在袁斌带领的团队虽然人数不多,始终控制在百人左右,80%为研发人员,基本是一个顶仨,极富战斗力。袁斌本人也在技术圈享有盛名。

硬件领域,极空间已经做到了行业性能最强的产品Z423,它采用AMD锐龙7 5825U处理器8核 16线程,性能比第一代Z4 提升 600%,比上一代Z4s性能提高400%,GPU和视频的AI处理时间对比上一代也均提升10-60倍。而4个SATA 3.5+4个M2 SSD盘位的自由多存储池组合方案,灵活多变,开启了极空间私有云的全新“8”盘位时代。

此次,极空间还升级了机皇Z4Pro,它延续经典款Z4S高品质的航空级铝材外观,其中Z4Pro标准版使用全新一代英特尔处理器N97,与上一代相比性能提升了55%,GPU提升了33%;而性能版则采用英特尔酷睿i3 N305处理器,8核 3.8G 处理器,32核1.25G GPU,盘位也升级到4个SATA+2个M.2 SSD多存储池,使用全新的DDR5内存并支持更换扩展。

软件方面,极影视、极相册是极空间的杀手锏。完全配得上播放全链路试听体验行业最佳。极大拓宽了NAS产品的使用场景。鲜为人知的是,极空间团队此前的从业经历就是这一领域行业的领先者,传统NAS行业根本就没有这一十几年如一日的经验积累。使用过极空间软件系统的用户会感叹使用体验如此丝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水到渠成的B轮融资

极空间的A轮投资方是挑战者创投,其创始人是元气森林的创始人唐彬森。唐彬森本人是NAS产品的深度用户,在使用了市面上所有知名的NAS产品之后,传统NAS的体验始终没法让唐彬森满意,直到遇到极空间的第一代产品。

唐彬森给袁斌团队提了不少的产品修改意见。英雄惺惺相惜,很快做出A轮投资的决定。作为NAS行业的挑战者,唐彬森笃信极空间能够打破这一行业的竞争格局。

而安克创新B轮的进入,则是在供应链上的协同。安克创新在供应链生产、质量、设计、研发方面有非常强大的实力,可以跟极空间结合起来,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品质。安克创新CEO阳萌也是极空间的老用户,对产品和公司理念非常认可。

同时,安克创新在海外市场营销方面有多年经验,渠道也覆盖大部分的国际市场,NAS产品海外用户认可度更高,国内则相对市场窄一些,极空间也在评估在海外市场开展业务的可行性。

行业引领者:T2和AI NAS 

此次发布会的一个黑马产品是极空间T2。T2是极空间从通用产品向垂直场景创新的首款力作。

它是全球首款随时NAS,全力满足用户在随心存储方面的需求。T2拥有百变便携,小巧灵动的特性,适用于多场景随心切换:插入电脑即刻变身U盘,可以随身携带,不怕磕碰;出差时插上酒店电视机化身Mini蓝光机,4K高清电影随心看;HDMI投屏,遥控器即可操作PPT、PDF多种文档立享办公模式;支持SD/TF (自配卡套) 卡直接读写,随插随读,旅行拍摄无压力。

据悉,T2虽然小巧但硬件配置一点也不含糊,它采用RK3568芯片,4G内存并支持docker、WIFI6、蓝牙和2.5G网卡,自带蓝牙遥控器和HDMI输出,全功能私有云,什么都有。

当整个科技行业都被大模型席卷,极空间在NAS行业率先推出AI NAS.极空间自研的泰洛是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框架,它的适用范围类似于chatGPT交互式的自然语言处理的逻辑,比较适合做客服、知识问答、问题解答等。目前应用在客服系统中。用户接入极空间的客服平台之后,用户每一个问题和每一个交互,泰洛会先进行解析和回答,客服参照它的回答之后再向用户回复,很多知识泰洛会帮客服准备好答案,又快又准确,客服人员不可能像专业人员一样对计算机存储知识很了解,也需要查阅,回答的延迟性和准确度相对是比较差的,大模型参与过程中可以大幅度提高效率。

在极空间的使用助手、技巧、问题排查,很多用户使用极空间私有云的时候缺乏很多常识知识,泰洛大语言模型利用极空间自身的AI处理能力深度学习和记忆学习的一些算法提供的图像的优化、识别、视频的处理,基于自然语言的图像搜索,它是基于极空间自身的AI处理能力。

题后记

从极空间第一款产品上线发布,199IT就一直关注其发展。最初,在相对窄的科技领域,用户讨论极空间与其他家老牌NAS的不同。而这两年,这种讨论和购买需求已经延展到营销行业,地产行业以及其他行业。当科技产品在非专业领域越来越多地口口相传,证明产品已经获得了初步成功。

袁斌团队也有很清晰的认知,目前硬件性能已经做到行业无敌了,但软件的打磨在他们的苛刻要求里还只达到了60%的完成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用户很难想象,一个简单的需求背后可能就是上万行的代码。而且要为用户负责,从体验到安全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极空间产品负责人陶建良说团队从来都没有忽视用户在论坛提的各种需求。在新的融资完成,极空间也有更强的底气不惧挑战。

当笔者和陶建良讨论T2产品的一个应用场景是替代掉老旧笨重的家庭点歌机和户外点歌机,陶建良表示团队已经考虑到这一人群的需求,也会尽快研判产品需求。

以产品说话,以技术说话,是袁斌团队的底色以及敢于挑战行业变革的真实底气。


]]>
Infosys与谷歌云扩大合作,助力企业转型成为人工智能优先组织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下一代数字服务和咨询领域的全球领军者Infosys(NSE,BSE,NYSE:INFY),近日宣布将扩大与谷歌云的合作,以助力企业利用Infosys Topaz产品和谷歌云生成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构建人工智能体验。

  作为合作扩展的一部分,Infosys将创建新的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实验室,以开发特定行业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和平台,这将助力企业将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其业务流程。Infosys还将培训2万名从业人员使用谷歌云新一代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包括谷歌Workspace中的Vertex AI和Duet AI,以确保组织拥有专业的服务专业知识和资源,以成功开发、实施和管理任何类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项目。

  Infosys与谷歌云的联盟是建立于Infosys现有的数据、分析和谷歌云的人工智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Infosys正在积极与谷歌云合作,为一系列业务场景开发一套变革性的人工智能平台和行业解决方案,包括消费人工智能、自主供应链、自主营销、反洗钱和客户服务转型。Infosys Topaz和谷歌云生成式人工智能功能正在增强其现有的各种平台和解决方案,其中包括Infosys实时企业应用管理平台、Infosys应用人工智能平台、Infosys客户智能平台、Infosys数据流,以及Infosys供应链人工智能平台等。

  这项合作将有助于为企业实现人工智能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近期,Infosys Topaz和谷歌云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了一家领先的消费品公司成功推出了AI Twin,以协助实时规划跨市场的营销支出、促销和产品供应。在另一个案例中,Infosys为一家大型电信公司在谷歌云上建立了一个新的数据和人工智能功能,通过数字渠道推动增长,并支持从寻找客户到服务的端到端客户之旅。Infosys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利用洞察力来改善客户体验、推动销售、并重新定义客户的数字业务战略,以实现长期成功。

  Infosys首席执行官Salil Parekh表示:"Infosys长期以来一直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投资。我们正在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来提供变革性的业务解决方案,并将其集成到我们的许多产品中,以加快生产力。谷歌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力、Infosys Cobalt、以及Infosys Topaz集合在一起的综合实力将助力企业在强大的数字化、云和下一代人工智能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转型并适应未来的发展。"

  谷歌云首席执行官Thomas Kurian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运营方式,从使供应链经理更可持续地运营到助力营销人员更有效地创建活动。通过扩大与Infosys的合作,我们将为我们的共同客户提供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所需的资源和技能,为他们的组织创造来自现实世界的价值。"

  为Infosys平台带来生成式人工智能

  Infosys在利用谷歌云的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助力客户转型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如今,Infosys将与谷歌云合作开发一套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平台,利用Infosys Topaz和Infosys Cobalt的优势和专业知识,助力企业实现业务转型。Infosys和谷歌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力将共同利用商业和技术领域的新兴技术解决方案解决大型复杂问题。

]]>
高通自研PC平台骁龙X Elite发布 高性能低功耗强AI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要点:

  · 骁龙X Elite平台采用定制的集成高通Oryon CPU,这款行业领先的移动计算CPU的性能高达竞品的两倍;达到相同峰值性能时,功耗仅为竞品的三分之一。

  · 骁龙X Elite专为AI打造,支持在终端侧运行超过130亿参数的生成式AI模型,凭借快达竞品4.5倍的AI处理速度,其将继续扩大高通在AI领域的领先优势。

  · OEM厂商预计将于2024年中推出搭载骁龙X Elite的PC。

  在2023骁龙峰会期间,高通技术公司宣布推出公司迄今为止面向PC打造的最强计算处理器:骁龙X Elite。这款开创性平台将开启顶级计算新时代,凭借一流的CPU性能、领先的终端侧AI推理和支持多天续航的高能效PC处理器,显著提升PC体验。AI正在变革人们与PC的交互方式,骁龙X Elite旨在支持未来的高负载智能任务,赋能强大生产力、丰富创造力和无处不在的沉浸式娱乐体验。

  18 

  高通技术公司高级副总裁兼计算与游戏业务总经理Kedar Kondap表示:“骁龙X Elite标志着计算技术创新的巨大飞跃,全新定制的高通Oryon CPU性能强悍,将为消费者带来惊人的能效,并将创造力和生产力提升至全新水平。强大的终端侧AI将支持无缝的多任务处理和全新的直观用户体验,赋能消费者和企业的创作和发展。”

  搭载骁龙X Elite的PC预计将于2024年中面市。

  19


]]>
Dell'Oro报告:未来五年相干光收发器出货量年复合增长率达17%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市场研究公司Dell'Oro Group的最新报告预测,相干光收发器出货量将在未来五年以17%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此外,随着小型可插拔光器件的出现,相干光器件市场正在经历结构性转变,这将增加相干技术在路由器和以太网交换机中的应用。

  Dell'Oro Group光传输市场研究副总裁Jimmy Yu表示:“对相干技术的需求正在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对更好、更低功耗和更高容量的收发器的持续需求,以满足未来全球网络的需求。”

  Dell'Oro Group以太网交换机市场研究副总裁Sameh Boujelbene表示:“从过往来看,大多数相干光器件主要应用于DWDM系统。然而,随着供应商在开发更小、更节能的相干收发器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它们的使用范围正在迅速扩大。这种扩展不仅包括它们可以支持的平台范围,还包括它们可以满足的应用程序的多样性。”

  这份相干光器件报告的其他重点内容包括:

  ·相干光器件市场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近130亿美元。这种增长将受到两种形式因素的推动:模块/嵌入式和可插拔。可插拔收发器预计将以最高的速度增长,并在未来五年内贡献大部分的出货量增长。

  ·DWDM系统中相干收发器的使用将继续贡献最大的市场收入份额。不过,在短时间内,相干光器件在路由器和交换机平台上的使用将达到重要水平。

  ·在整个预测期内,部署在路由器和交换机平台上的相干光器件将占收发器出货量年增长的50%以上。这将归因于ZR光器件的可用性,从400ZR开始一直到1600ZR。

]]>
人工智能如何改变云计算以及还存在哪些潜在缺点?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是天作之合。下面来了解一下这一组合如何帮助组织达到新的高度。

  当前形态

  云用户正在结合人工智能工具来重塑业务。

  将生成式人工智能集成到云中的好处。

  人工智能和云结合的安全缺陷仍然令人担忧。

  人工智能和云计算带来了技术革命,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现在,这两股影响深远的力量正在联合起来,重塑企业,并最终重塑我们所有人的生活。

  云提供商正在利用自己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进步,来推动从供应链可预测性和代码生成,到网络威胁检测和响应以及业务功能生产力的一切。

  人工智能正在加速云计算的采用,同时也使云提供商能够增强平台解决方案和服务。大多数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要么是由云超大规模企业直接提供的服务,要么是构建在超大规模企业云基础设施之上的解决方案。

  云采用者通过使用超大规模企业开发的人工智能工具,来加速对人工智能的探索和应用。已经进入云端的企业可以很容易地访问托管解决方案,用于开发、测试和实施新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应用。

  许多超大规模云提供商正在加入人工智能潮流,推出一系列即用型基于人工智能的解决方案,例如聊天机器人和虚拟代理,客户可以实施这些解决方案来满足业务需求,而无需花费时间和费用在内部构建这些功能。

  众多好处

  在从云存储的数据中提取数据的同时,集成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实现更加敏捷、高效和响应迅速的业务流程。这种集成可确保基于实时数据不断完善流程,从而简化工作负载、改进资源分配并提高整体业务绩效。

  已经进入云端的组织,意味着其核心客户和交易数据托管在云平台上,将更容易地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解决方案。根据架构,这些企业可以比那些没有采用云的企业更快地开始试验、评估并最终利用人工智能服务。

  压力累积

  对人工智能的需求,正在给整个云基础设施带来压力。这一点可以在云提供商的盈利预测中看出,该预测显示,用于扩展和改造数据中心以及部署GPU和TPU(人工智能所需的主要增量硬件组件)的预计资本支出将大幅增加。

  随着云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提供商将不断推出旨在降低入口坡度的服务。支持云迁移的自动化工具变得越来越复杂,使组织能够进行管理和保护的平台解决方案也在不断改进。此外,云提供商还提供许多激励措施和投资,以帮助组织规划云之旅,包括教育和提高其技术专业人员的技能。

  如今,超大规模云提供商正在推出各种即用型人工智能服务,如数据提取、聊天机器人和虚拟代理以及数据异常检测。用户可以实现这些人工智能功能,因为这可以相对快速地解决业务问题,并且无需花费时间和费用在内部构建这些功能。

  潜在缺点

  开发和部署大型人工智能模型的巨大成本和能源需求,给人工智能云计算带来了挑战。而且,工作人员需要具备复杂的技能,并对可解释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核心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原则有透彻的理解。

  另一个担忧是,人工智能的幻觉和偏见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不过,这些问题可以通过部署适当的保护措施和设计实践来缓解。

  将人工智能应用于云计算,还可能会将敏感或专有信息暴露给未经授权的人员或组织。为了确保敏感信息的安全,应该采取额外的控制和数据保护措施,特别是考虑到通常需要非常大的数据集来正确训练人工智能引擎。

  不过,最终,云和人工智能相结合的好处将超过任何缺点。对于几乎所有组织而言,自行构建必要的计算基础设施来支持大规模的人工智能工作负载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也不会在各自的市场中提供竞争优势。

  展望未来

  人工智能将使云应用变得更容易、更快、更具成本效益。除了这些核心优势之外,还可以利用云计算的弹性、一致性和可扩展性,高效、大规模地创建和部署人工智能模型。人工智能还将有助于增强可消费性和可移植性,通过抽象层来隐藏基础设施的复杂性并简化访问,从而在各种环境中提供统一的体验和可移植性属性。

]]>
甲骨文吴承杨:从“数据库和云”到“数据库+云+AI”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10月20日消息,2023甲骨文全球云大会(Oracle CloudWorld 2023)发布了系列新服务和新技术,近期甲骨文公司副总裁及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吴承杨向国内媒体介绍了甲骨文的最新技术和思考。

1

  甲骨文公司副总裁及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吴承杨


  吴承杨表示,今年大会的一大特点是,以前Oracle经常讲双引擎“数据库和云”;这次讲的是“三”,数据库和云的双引擎仍然存在,但是还有一个很基本的支撑点:AI。

  数据库、云、AI这三部分业务对于甲骨文公司而言都已耕耘多年,吴承杨强调道:“重要的是怎么把这三件事情结合在一起做好,甲骨文将云、数据和AI融合在一起给客户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这就是甲骨文的特色。”

  而这背后,是甲骨文提供了全堆栈的服务能力,覆盖从SaaS应用、AI服务、数据、基础设施。有了全堆栈的产品服务,就可以给用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只有把云、数据、AI融合在一起,才可以给用户提供改变生活、改变工作的技术。

  甲骨文公司中国区技术咨询部高级总监李珈补充介绍道,甲骨文数据库集成进了基于AI的能力,能够进一步简化开发者的开发。能够做到低代码、无代码开发的模式,可以让Oracle数据库自动地帮开发者去生成应用、自动生成SQL。

  同时,李珈也特别提到了甲骨文最新推出的集成向量数据库(Integrated Vector Database)。

  Oracle数据库原来的融合数据库是可以处理整个结构化的数据,然后也能够处理一些非结构化的数据。现在更好的一个能力是“将AI向量搜索与客户的业务数据相结合的检索”,可以把客户的数据经过向量化以后,放到Oracle数据库里面去,再通过向量的方式对它进行查询。李珈强调:“Oracle向量数据库达到了企业级数据的能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甲骨文旗下基于AmpereOne芯片的OCI Ampere A2机型即将上线。据甲骨文公司中国区技术咨询部高级总监嵇小峰介绍,全新的OCI Compute A2在裸金属形态下可提供最高320个内核,在虚拟机形态下,单个虚拟机可提供最多156个核心。在扩展性方面,凭借更多核心提供了更强的线性可扩展性。与当前这一代基于x86的实例相比,A2实例的性价比最多能高出44%。


]]>
工信部:推动大模型算法突破,提升智能芯片算力水平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10月20日,国新办举行前三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回答了如何加快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更好赋能实体经济的问题。

  陶青表示,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发展呈现出技术创新快、应用渗透强、国际竞争激烈等特点,正加速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深刻改变制造业生产模式和经济形态,展现出强大的赋能效应。

  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为主线,加快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据介绍,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不断增长,企业数量超过4400家,智能芯片、开发框架、通用大模型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云算、智算、超算等协同发展,算力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东数西算等重大工程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有力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目前已建设近万家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陶青介绍,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坚持突出重点领域,大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

  一是夯实人工智能技术底座。通过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着力推动大模型算法、框架等基础性原创性的技术突破,提升智能芯片算力水平,释放数据价值,强化“根”技术研发。

  二是推动重点行业智能化升级。加快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全流程融合应用,大幅提升研发、中试、生产、服务、管理等环节智能化水平。推进人工智能试点示范,拓展特色应用场景,加快“智改数转”,形成新质生产力,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是推动智能产品和装备发展。发挥大模型强认知、强交互、强生成的特点,促进高端装备、关键软件、智能终端的升级迭代,提升重点产品和装备智能化水平。

  四是加强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组建一批生态型创新联合体。深化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伦理治理、人才培养等国际交流合作,协同打造良好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
亚马逊云科技:数据流通和应用的关键在于识别、可见、协作及安全可操作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

在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看来,数据已经是现代发明和创新之源。如何从数据本身既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同样促进数据安全的应用,这是摆在众多企业面前的难题。

数据牵涉到很多业务的价值,要绝对保证安全,同时也要去满足数据合规的要求。但是,安全和合规往往和数据应用是矛盾的关系。如何在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合规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数据的流通和应用?

很多企业和用户通过IT信息化积累了非常多的数据,但很多数据都是处在孤岛的状态,并没有实现充分的跨组织和跨公司之间的流通,并没有有效地实现数据的协作。这是一对制约整个业务发展、价值最大化的关键的矛盾。到今天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设立了CDO(Chief Data Officer)的职位,通过技术和流程促进数据的应用和进行业务最大化。

在主题为“安全无忧 释放数据价值”的分享会上,陈晓建将企业数据安全与应用面临的挑战归纳为四个方面,分别是业务数据的识别、可见、协作以及安全数据的可操作。

识别敏感数据 应对合规挑战

如何评估什么是个人数据、什么是个人敏感数据,这是每个企业必须要思考,必须要解决的重大的问题。企业要实现数据的安全合规需要人,流程,工具相互配合。

为用户的业务和计算负载提供最合适的工具,一直是亚马逊云科技投入的方向。在敏感数据的发现与识别也是一样,通过合适的工具产品与解决方案,与合作伙伴一起,为亚马逊云科技用户提供价值。

敏感数据保护解决方案(Sensitive Data Protection on Amazon Web Services, SDP)是亚马逊云科技转为敏感数据识别与保护这一场景量身定做的方案。这是一个开源的数据安全及数据隐私云原生解决方案,客户可以在自己账号内部署使用。

利用机器学习、模式匹配等方式自动识别敏感数据,允许客户创建数据目录、使用内置或定制数据识别规则定义敏感数据类型。该解决方案还提供中心化的管理平台,客户可通过网页应用程序对敏感数据资产进行可视化管理。通过敏感数据保护解决方案,客户可以加速实现业务数据合规,为下一步释放数据价值铺平道路。

特别适用于两种场景,一是存量数据多且分散,需要使用这个方案来发现四处分散的数据。二是对于数据类型不好判断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这个方案自动根据合规要求来识别,提高准确率。

数据可见 被安全有效地发现、共享和协作

数据可见指的是在一个公司内部有很多的业务数据,分别分布在不同的“烟囱”(silo)里,在不同用户的数据的“烟囱”里如何实现公司内部跨组织之间数据的可见并共享。

数据可见是企业内不同角色高效挖掘数据价值的前提,也是不同治理模式高效协同的基础。

每个企业的应用场景都是不同的,IT信息化做得也不同,数据的处理和分布也是不同的。在这个层面,往往会需要有多个角色和多个团队来进行协同的开发,譬如说,业务人员,业务人员背后的应用开发人员和数据分析的人员等等,在不同的阶段可能还会有许多数据分析和数据开发的团队。

数据在不同的业务场景下,也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是数据本身结构不同。ERP的订单数据往往是结构化的数据,通常存在数据库里面,但是广告业务的数据往往都是一些非结构化的数据,包括文本,也可能包括图片、视频等。

第二是数据的使用要求不同,有的数据分析是定期汇总。但像类似广告这样的在线竞争营销系统,需要的数据,能够完成非常高的实时性,往往在毫秒级别就要完成快速的数据应用并且能输入结果。针对不同的数据需求,数据本身的类型和数据所处的环境,包括数据所使用的这些要求,整个数据团队需要应对不同的数据引擎,既要能处理来自于数据库的数据引擎,类似于ERP结构化的数据,还有要处理数据分析可能使用的数据仓库的一种非结构化数据引擎。还有可能有很多第三方的软件,包括可能像类似于Salesforce这样第三方常用的软件,从不同的数据源中汇聚形成数据。这是每个企业应对的挑战。

在数据团队和业务团队协作方式上,集中式和联邦式是比较常见的两种类型,

集中式:负责治理运营的人主要集中在数据团队并负责所有治理工作,集中式方式能够实现快速的决策和高效的执行。这种结构较为简单,易于实施和控制。更适合刚开始数据分析之旅和小型组织的客户。

联邦式:总的治理原则/政策有特定团队负责,但负责治理运营的人可以分散在各业务线,这样业务部门拥有自己的数据,并在组织的监督下做出决策,以满足其特定需求和目标。适合多BU的中大型企业或跨国企业。

两种类型的协作方式都需要多个角色高效协同,特别是联邦式治理更是对“数据可见”需求迫切。

在这个客户需求背景下,亚马逊云科技在去年推出一项全新的数据管理服务Amazon DataZone,让每个人都能看见数据,解锁数据。它可以让客户更快、更轻松地对存储在亚马逊云科技、客户本地和第三方来源的数据进行编目、发现、共享和治理。

借助Amazon DataZone可以使用精细的控制工具管理和治理数据访问权限,确保数据访问发生在正确的权限和正确的情境之下。

Amazon DataZone使数据开发者、数据科学家、分析师和业务用户可以轻松访问整个组织的数据,从而发现、使用数据,通过数据进行协作来获得洞察。

多方协作:多方数据安全地共享和分析

多方数据协作为行业创新注入活力,企业之间需要产业上下游数据协作来快速创新,而企业需要在保障安全和创造价值之间寻求平衡。

在实际的场景中,数据协作的所有参与者都需要面对数据保护与业务价值安全之间的权衡。现在有一些企业实现数据协作的方式是向合作伙伴提供数据副本,并依赖合同协议防止滥用。但是,显而易见,这样的方式仍然发生了数据移动,依然存在数据误用和泄漏的风险。

亚马逊云科技推出了Amazon Clean Rooms,实现了匹配、分析和协作彼此的数据,而不需要移动或者暴露原始数据,安全地实现数据分析协作。

使用Amazon Clean Rooms,用户可以在几分钟内创建一个安全的数据Clean Room,通过创建协作项目,实现数据的多方协作。而对于数据提供方而言,不仅可以通过数据预加密来对数据进行保护,而且因为所有成员都是直接从自己的Amazon S3贡献数据,从而真正实现了只有数据查询和分析而没有数据移动。

值得强调的是,Amazon Clean Rooms提供了一个密态计算的环境,数据的提供方可以对数据进行预加密,从而在Clean Rooms 环境中的数据以加密的形态完成数据分析操作,并将分析结果解密并返回,从而在数据安全的到最大保护的同时充分在协作方之间开发了数据价值。

生成式AI时代,企业需要更多第三方的数据来协作创新。而第三方数据的获取却并非易事。Amazon Data Exchange可以大大简化获取第三方数据的过程

Amazon Data Exchange 使客户能够轻松在云上找到、订阅和使用第三方数据。

AWS Data Exchange已经可以提供超过3500种的第三方数据,数据来源包括金融,天气,地理空间,健康医疗等等非常多的行业和领域。

而通过Amazon Data Exchange获取数据非常简便,支持包括Amazon S3注入,查询表接口(query tables)以及API调用等多种的访问方式。 对于像生成式ai的模型训练这样的场景来说,用户只需要将下单的数据集注入到Amazon S3数据湖,就可以使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数据处理进而开始模型训练了。

所有数据在存储和传输时都是加密的。亚马逊云科技整合了身份和访问控制管理系统(IAM)来设定权限,以及来监控实际的访问过程。

实现数据可操作

在Gartner发布的2022年网络安全重点趋势里,安全供应商的整合排到第4位。企业在短时间内做到整合安全厂商是有挑战和难度的,亚马逊云科技的解决方法是建立一个安全数据湖,统一管理来自不同厂商的日志,并且让这些日志可被用来进行安全事件的分析。

Amazon Security Lake可以自动将来自多云、本地和第三方的安全数据集中到一个专门构建的数据湖中。主要特点如下:

自动搜集并存储亚马逊云科技安全产品(如Amazon GuardDuty, Amazon SecurityHub)的日志,以及第三方乃至线下安全设备的日志,并且使用OCSF统一格式

使用Amazon S3集中存储日志,可以充分利用Amazon S3的存储性能,将日志分层管理,提高性价比。

和其他亚马逊云科技提供的服务一样,这个数据湖本身的安全性由亚马逊云科技来保证,例如集成了亚马逊云科技的加密服务Amazon KMS,可以实现自动加密管理。

数据安全治理的全链路核心难点及解决之道

十年前,跨部门的数据打通及协作显得遥不可及。而到今天这一切已经变得非常容易。

亚马逊云科技除了安全责任共担模型之外,有一个端到端的数据战略,有几个基础要点:

一是要有面向未来的云原生的技术架构,给一个合适的负载,一个最合适的引擎去支撑它,

二是要有一个统一融合的分析,在很多跨部门的中间怎么打通这部分的数据交互。有几件事情要做。

第一要把一些比较复杂和繁冗的工作尽可能简化,同时在整个的效率上,在引擎上的能力和产品之间的能力上是有融合的。

第二是统一分析,很多客户在企业成立初期是一个大而全的数据平台,可以服务不同的部门,但是当企业逐渐长大,有非常多的部门,这些部门之间的数据流转自然而然就出现了问题,这个场景下,我们看到能把一个数据资产注册到一个平台上,然后让数据消费方可以及时发现它,这个是一个最主要的难点,就是怎么能让数据使用者(特别多的是业务团队的数据分析师)能发现它,这也是为什么亚马逊云科技推出Amazon DataZone去解决这部分的难点。

第三,需要把机器学习的能力和数据能力做结合,然后普惠化。要把整个的能力做一个打通,同时底下端到端的数据战略最下面还有一层数据治理和安全底座,通过这个底座对数据做一个安全的访问控制,不仅要用Amazon DataZone做好数据资产注册和发现,底下还通过Lake Formation这样的工具非常安全地把数据访问权限控制好。这是端到端的数据战略,解决数据怎么样去共享,它们之间怎么样有信任,解决这样的问题。

陈晓建强调,亚马逊云科技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是底下的平台化安全能力的支持,关于数据应用的产品方面,比如Amazon DataZone、Amazon Data Exchange,包括Amazon Clean Rooms,底层其实整合了大量的安全的能力,包括Amazon IAM——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访问身份控制、访问控制各方面的权益,在Amazon DataZone已经整合进去了。

包括像Amazon DataZone为了实现数据的访问,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在Amazon Clean Rooms里面怎么实现安全的计算,在这个层亚马逊云科技做了数据全链条的加密,不光是在存储的时候,在传输的时候、计算的时候都实现了加密,这对解决数据有效的共享都是必不可少的。

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特定场景下的解决方案比如Amazon DataZone,

Amazon Data Exchange,Amazon Security Lake,这背后不只是技术的能力,亚马逊云科技拥有的产品尤其是安全化的产品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有了这些能力才能让用户放心地去用。

在阻碍数据共享的很重要的因素还是在技术上的一些能力,可能没有在数据和安全方面能都做得非常好,而Amazon DataZone、Amazon Data Exchange,致力于在安全和功能方面能都做到比较让客户满意,真正实现对生产系统的支撑能力。


]]>
是时候加入第四次工业革命了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作者:伟创力全球运营及供应链总裁 陈光辉(Hooi Tan)

制造业不愿采用新的技术是人们对这个行业的误解之一。虽然,考虑到升级传统的硬件和软件(包括老化的运营技术)带来的成本增加,这种情况在一些企业中是存在的。但有远见的制造商深知,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中,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和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掉队,可能会对企业的未来竞争力和生存能力造成长期而严重的影响。

近年来,全球新冠疫情、劳动力短缺和不确定的政治局势所带来的影响有目共睹,这也意味着制造商需要更加灵活、有韧性,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幸运的是,实现转型升级的技术手段已经出现。

在工业4.0的浪潮下,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先进的机器人和物联网(IoT)等一系列新技术都可以将数字元素融入到制造过程中,从而提升企业的自动化、通信水平和整体产出。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来说可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成功转型为企业带来的益处远远超过投入的成本,因此企业必须迅速采取行动。

在线测试(ICT)机器人通过从自动传送带上收集板、将其插入 ICT机器并开始测试来缩短测试时间。

传统工厂的创新障碍

在提高效率方面,传统工厂存在几个不利于员工和企业的固有障碍,包括:

缺乏对生产绩效的实时追踪——传统的制造系统各自为政,监管生产的人工流程缓慢且低效,而这会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

不准确的数据——除了实时性之外,通常传统的人工纸质化监管很容易出现冗余数据输入、人为错误和完成数据不及时等问题,导致数据最终无法应用。

浪费严重且效率低下——人工纸质化系统造成的问题可能会带来额外的生产成本。过时和不准确的数据可能导致管理人员找不到症结所在,直到纠正为时已晚,从而导致更严重的生产流程中断、停机和其他运营低效等情况发生。

最适合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四个领域

制造商可以通过数字化转型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流程的可追溯性和生产效率,带领工厂进入下一个制造时代。需要解决的关键领域包括:

自动化——先进的协作机器人不仅能执行基础的重复性任务,还提升了生产流程的灵活性,同时企业无需投入大量资金和时间来检修或重新设计。在协作机器人的帮助下,企业能够更快速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的同时,为不同岗位的工人提供更为安全和方便的工作场所。

连通性——将设备、机器和计算机系统以数字方式连接起来,可以实现企业资产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这增加了流程的实时可追溯性,同时提高了多来源数据的收集和整合能力,并能够有效改善企业的日常分析能力和可操作的洞察力,而这将影响企业的最终收益。

智能化——企业可以通过处理和分析整合的数据来生成统一的报告和智能预测模拟方案,从而支持其进行更好的决策,并确定需要改进的领域。

流程和团队合作——除了数字化转型技术之外,企业还需要进行思维模式上的变革。越挫越勇的灵活心态、不断学习适应的上进心,以及与供应商和跨职能团队的协作,对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

自动贴标签机器人插入资产标签和箔片以加速贴标签过程。

将原则付诸实践

伟创力位于巴西圣保罗州的索罗卡巴工厂无疑是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典范。近期,该工厂更是被世界经济论坛(WEF)认定为可持续发展灯塔工厂,以表彰其利用工业4.0技术开发的整体可循环的经济生态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伟创力索罗卡巴工厂的数字化转型帮助其减少了500万美元的材料损耗和100万美元的备件需求,运营效率总体提高了90%。工厂内的某些工种甚至实现了36%的生产率增长。此外,提升后的流程透明度和产品质量使客户满意度提高了近20%。

这些改进源于伟创力在端到端价值链上部署工业4.0计划的严格流程,并重点关注流程和人员这两个方面。索罗卡巴工厂转型将可持续发展深深融入其经营理念中,同时实施了数字化健康和安全措施,强调员工参与、技能提升和福祉。

具体的步骤和结果包括:

首先,工业物联网(IIoT)性能管理系统连接了44条生产线,提供实时数据和流程透明度。该解决方案使得材料损耗减少了81%,设备总体效率提高了23%。

采用循环经济生态系统,包括基于物联网和云技术的电子废物逆向物流系统,此举减少了94%的材料浪费,塑料材料成本降低了38%。经加拿大标准协会的认证,该工厂的资源使用量减少相当于44,000个碳信用额。

同时,利用端到端的人体工程学数字线程,包括对操作人员的实时监控,并在需要进行岗位轮换或在改进工位人体工程学时向操作人员发出警报。

除此之外,低代码和无代码数字工具和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解决方案将人类从重复性任务中解放,减少了38%的人工非增值性工作。同时,还开展了面向200多名员工的技能提升项目,提高了员工和客户的满意度。

先进的实时供应链解决方案可加速产品流程,创造按需透明并实现了供应链弹性。

制造业的未来

伟创力索罗卡巴工厂的例子证明,打消制造商不愿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时观念还是充满希望的,当然这一过程不会一蹴而就。然而,一旦制造企业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利用先进技术来解决面临的挑战时,会对企业人员、运营和工作流程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正如世界经济论坛“塑造增材制造和价值链的未来”主管Francisco Betti所说,“未来属于那些愿意拥抱颠覆和捕捉新机遇的公司。灯塔工厂正照亮着制造业和产业的未来。”

几十年来,传统系统可能一直运行良好,但现在却有可能让制造商步入黯淡。在当今的数字世界中,灵活性和韧性是企业成功的核心,数字化转型是提高效率、实现创新和保持竞争力的关键,现在正是转型的最佳时机。


]]>
Veritas最新研究:近半数的企业低估其自身风险水平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近日,安全多云数据管理领域的领导者Veritas Technologies发布最新调研结果,显示45%的企业可能错误地估计了其业务面临威胁的严重程度。此份名为《数据风险管理:从网络到合规的市场现状》的研究报告针对全球13个市场的1600名高管和IT从业者进行了调研,深入分析了最紧迫的风险及其影响,并提供企业如何计划应对这些风险的洞察。

  在利率和通货膨胀等风险因素对企业造成了巨大压力的同时,勒索软件和多云复杂性也日益成为各类企业的困扰。然而,当被问及其企业目前是否面临风险时,四成(40%)中国受访者的答案是否定的。但是,在看过风险因素清单后,不同职位的受访者都意识到所在企业面临的挑战,93%的中国受访者随后指出其企业所面临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12%的中国受访者认为他们的企业无法再存活12个月。企业高层和数据保护一线工作的员工之间可能存在沟通脱节,因为12%的高管质疑他们的企业是否有能力存活一年以上,而在执行层面的员工(如分析师和技术人员)中,没有人持有相同观点。

  Veritas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滕文表示:“虽然已经有不少中国企业意识到疏于数据安全管理会对业务带来风险,但企业也必须认识到他们的防范措施需要不断完善,以适应新技术和勒索软件等带来的不断变化的威胁环境。建议企业在为数据管理分配恰当投资的同时,注重IT团队和其他员工的技能及安全意识培训,并因地制宜采用合适的技术,才能确保实现稳固的防御。”

  当前的明确危险

  鉴于宏观形势,调研反馈也清晰的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在众多潜在风险中,中国受访者认为数据安全(52%)、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41%)和竞争(40%)是当今企业面临的最大威胁。经济不确定性和人才短缺等传统威胁排在第四位和第五位。

  人工智能对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最近几个月有大量报道称,黑客采用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对企业发起了更复杂、更引人注目的勒索攻击。此外,人工智能还被认为是企业的一个风险因素,因为企业未能设置适当的防护措施,阻止员工通过不当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来违反数据隐私法规。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也被认为是企业防御黑客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因为企业可以利用其功能自动检测并应对恶意活动。

  此外,87%的中国受访者承认所经历的风险为其带来了负面影响,包括声誉和经济损失。当被问及哪些风险对其企业造成了实际损害时,数据安全再次排在首位——44%的中国受访者表示企业受到了相关损害。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是对企业造成损害的第二大常见风险,有37%的中国企业受其影响。因经济不确定性造成的损失排在第三位,占34%,竞争因素占33%。

  受到勒索攻击的企业数量凸显了数据安全漏洞的影响。近八成的中国受访者(79%)表示(全球平均值为65%),在过去两年中,其所在企业至少遭受过一次成功的勒索软件攻击,黑客成功渗透到其系统中。遭遇过攻击的企业中,有近一半(43%)的中国受访者表示他们没有上报。过去一年中,因未能遵守监管要求而造成的泄密事件,使中国受访企业平均损失超过38.4万美元的合规罚款(全球合规罚款平均值为33.6万美元),约合281万元人民币。

  陷入困境

  对于许多中国受访者来说,数据安全风险水平正在上升。更多(58%)的中国受访者表示,在过去12个月里,数据安全风险增加了,而不是减少了(17%)。然而,他们可能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脆弱性。这种认知差距来自从代表特定领域的企业如何评估其风险,以及如何通过风险评级表对其反馈进行评分的角度之间的差异。

  研究人员根据每个受访者的回答以及他们对安全最佳实践的遵守程度,排列了以下“风险等级排名”。虽然在全球企业中公共部门被列为风险最大的领域,但在全球所有受访者中,只有48%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处于风险之中。同样,来自能源、石油/天然气和公用事业行业的受访者中,只有52%的人认为自己面临风险。

1

  加强防御势在必行

  对于旨在降低数据安全风险的企业来说,许多中国企业在过去12个月中将数据保护预算增加了30%。数据保护和安全团队的平均规模也增加了24至25名工作人员。90%的中国受访者表示,目前的人员配备水平足以保证其企业的安全。

  除了增加人员,企业还在探索其他方法来加强防御。尽管将人工智能和新兴技术列为较大风险,但75%的中国企业正在研究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来提高安全性。鉴于人工智能的两面性,未来的问题将是,人工智能对于企业的帮助和黑客利用人工智能降低攻击门槛之间的较量。

  这项研究似乎也暴露了另一个漏洞,近一半(46%)的中国受访者表示,所在企业没有制定数据恢复计划,或者只有部分计划。考虑到超过六成(61%)的中国受访者在过去两年中至少经历过一次数据丢失,这就不得不引起思考。

  滕文指出:“我们要提醒企业避免以一种虚假的自信来对待数据安全策略。最近一系列备受瞩目的数据泄露事件证明,任何企业都无法独善其身。数据为金,企业应该守护好自己的宝藏。建议企业制定全面的网络韧性计划,以保护和恢复从边缘到核心到云的数据。另外,也需要定期预演,并根据需要重新调整计划。通过加强数据安全能力,企业才能筑起安全高墙,成功应对风险。”


]]>
Gartner发布2024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2023年10月17日-Gartner于今日发布2024年企业机构需要探索的10大战略技术趋势。Gartner研究副总裁Bart Willemsen表示:“由于技术变革以及社会经济方面的不确定性,我们必须大胆采取行动并从战略上提高弹性,而不是采取临时措施。IT领导者的地位特殊,他们可以制定通过技术投资帮助企业在这些不确定性和压力下保持成功的战略规划。”

  Gartner杰出研究副总裁兼研究团队负责人Chris Howard表示:“IT领导者和其他高管必须评估战略技术趋势的影响与益处,但由于技术创新的速度日益加快,这并非易事。例如生成式AI和其他类型的AI虽然带来了新的机遇并推动了若干趋势的发展,但要想通过长期使用AI获得业务价值,还需要采取严谨的方法广泛采用AI并注意风险。”

  2024年重要战略趋势包括:

  全民化的生成式AI(Democratized Generative AI)

  经过大规模预训练的模型、云计算与开源的融合正在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式AI)的全民化,使这些模型能够被全球工作者所用。到2026年,Gartner预测超过80%的企业将使用生成式AI的API或模型,或在生产环境中部署支持生成式AI的应用,而在2023年初这一比例不到5%。

  生成式AI应用可以让企业用户访问并使用大量内部和外部信息源,这意味着生成式AI的快速采用将极大地促进企业知识和技能的全民化。大型语言模型使企业能够通过丰富的语义理解,以对话的形式将员工与知识相连接。

  AI信任、风险和安全管理(AI Trust,Risk and Security Management)

  AI的全民化使得对AI信任、风险和安全管理(TRiSM)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和明确。在没有护栏的情况下,AI模型可能会迅速产生脱离控制的多重负面效应,抵消AI所带来的一切正面绩效和社会收益。AI TRiSM提供用于模型运维(ModelOps)、主动数据保护、AI特定安全、模型监控(包括对数据漂移、模型漂移和/或意外结果的监控)以及第三方模型和应用输入与输出风险控制的工具。

  Gartner预测,到2026年,采用AI TRiSM控制措施的企业将通过筛除多达80%的错误和非法信息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

  AI增强开发(AI-Augmented Development)

  AI增强开发指使用生成式AI、机器学习等AI技术协助软件工程师进行应用设计、编码和测试。AI辅助软件工程提高了开发人员的生产力,使开发团队能够满足业务运营对软件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些融入了AI的开发工具能够减少软件工程师编写代码的时间,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开展更具战略意义的活动,比如设计和组合具有吸引力的业务应用等。

  智能应用(Intelligent Applications)

  Gartner将智能应用中的“智能”定义为自主做出适当响应的习得性适应能力。在许多用例中,这种智能被用于更好地增强工作或提高工作的自动化程度。作为一种基础能力,应用中的智能包含各种基于AI的服务,如机器学习、向量存储和连接数据等。因此,智能应用能够提供不断适应用户的体验。

  目前已存在对智能应用的明确需求。在2023年Gartner首席执行官(CEO)和业务高管调查中,26%的CEO认为对企业机构破坏力最大的风险是人才短缺。吸引和留住人才是CEO在人力资源方面的首要任务,而AI被认为是未来三年对他们所在行业影响最大的技术。

  增强型互联员工队伍(Augmented-Connected Workforce)

  增强型互联员工队伍(ACWF)是一种优化员工价值的战略。加速并扩大人才规模的需求推动了ACWF的发展趋势。ACWF使用智能应用和员工队伍分析提供助力员工队伍体验、福祉和自身技能发展的日常环境与指导。同时,ACWF还能为关键的利益相关方带来业务成果和积极影响。

  到2027年底,25%的首席信息官(CIO)将使用增强型互联员工队伍计划将关键岗位的胜任时间缩短50%。

  持续威胁暴露管理(Continuous Threat Exposure Management)

  持续威胁暴露管理(CTEM)是一种使企业机构能够持续而统一地评估企业数字与物理资产可访问性、暴露情况和可利用性的务实系统性方法。根据威胁载体或业务项目(而非基础设施组件)调整CTEM评估和修复范围不仅能发现漏洞,还能发现无法修补的威胁。

  Gartner预测,到2026年,根据CTEM计划确定安全投资优先级别的企业机构将减少三分之二的漏洞。

  机器客户(Machine Customers)

  机器客户(也被称为“客户机器人”)是一种可以自主协商并购买商品和服务以换取报酬的非人类经济行为体。到2028年,将有150亿台联网产品具备成为客户的潜力,这一数字还将在之后的几年增加数十亿。到2030年,该增长趋势将带来数万亿美元的收入,其重要性最终将超过数字商务的出现。在战略上应考虑为这些算法和设备提供便利乃至创造新型客户机器人的机会等。

  可持续技术(Sustainable Technology)

  可持续技术是一个数字解决方案框架,其用途是实现能够支持长期生态平衡与人权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成果。AI、加密货币、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使用正在引发人们对相关能源消耗与环境影响的关注。因此,提高使用IT时的效率、循环性与可持续性变得更加重要。事实上,Gartner预测,到2027年,25%CIO的个人薪酬将与他们对可持续技术的影响挂钩。

  平台工程(Platform Engineering)

  平台工程是构建和运营自助式内部开发平台的一门学科。每个平台都是一个由专门的产品团队创建和维护并通过与工具和流程对接来支持用户需求的层。平台工程的目标是优化生产力和用户体验并加快业务价值的实现。

  行业云平台(Industry Cloud Platforms)

  Gartner预测,到2027年,将有超过70%的企业使用行业云平台(ICP)加速其业务计划,而2023年的这一比例还不到15%。ICP通过可组合功能将底层SaaS、PaaS和IaaS服务整合成全套产品,推动与行业相关的业务成果。这些功能通常包括行业数据编织、打包业务功能库、组合工具和其他平台创新功能。ICP是专为特定行业量身定制的云方案,可进一步满足企业机构的需求。

]]>
IDC:中国存储市场排名刷新,浪潮信息进入前二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日前,IDC发布最新的《中国企业级外部存储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企业级存储市场趋于平稳,销售额同比小幅增长0.7%至26亿美元,出货量100,452套,容量达到10.1EB。其中,浪潮信息销售额市场占比11.02%,出货量市场占比12.45%,双双跃升中国前二,进一步彰显了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以及客户的高度认可。

1
 

  数字化转型+AIGC驱动中国存储市场持续增长

  作为全球第二大存储市场,中国企业级存储市场在全球份额提升到17.4%,2023H1出货容量达10.1EB,销售额同比增长0.7%至26亿美元。中国数字经济庞大体量和巨大潜力是支撑中国企业级存储市场今年稳步增长的核心动力。在此背景下,数据爆炸性增长和各大业务场景的数据存储需求走向多样化,直接带来敏捷性和成本等挑战,企业渴望通过新技术、新产品来实现成本效益的最优化。

  同时,生成式AI应用的兴起,为市场注入强劲的催化剂。IDC预测,全球生成式AI存储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2.3亿美元增长到2026年的21.8亿美元,生成式AI存储占整体AI存储市场的比例将从5.7%增长到30.5%。生成式AI对于性能、容量等方面的巨大需求,正加速融合架构、全闪存、CXL、QLC等新技术的普及应用。

  浪潮信息领跑新数据时代

  生成式AI涉及的数据采集、标注、训练、推理、归档等场景,带来了数据基础设施在异构数据融合、持续低延迟与高带宽和EB级大容量存储等方面的新需求,浪潮信息在业界率先发布了生成式AI存储解决方案,具备卓越融合、卓越性能、卓越节能三大能力,并通过热温冷冰四级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助力生成式AI应用在各行各业走向落地。

  作为全球领先的数据存储产品方案提供商,浪潮信息在企业级存储市场持续取得突破,尤其在全闪、分布式等代表着未来存储趋势的高价值细分产品领域,浪潮信息表现尤为出色,特别是在全闪存储领域,出货量同比增长69.77%,远超市场平均增速。

  目前,浪潮信息存储已在六大行、TOP3保险证券公司、石油石化、C9高校、TOP10医院等行业大客户中广泛部署,支撑企业的核心数据库、生成式AI、云平台、大数据等场景应用。未来,浪潮信息将持续加大技术创新与投入,助力千行百业构建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数据基础设施,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加速数字化转型。


]]>
Canalys:阿里云、华为云及亚马逊成2023年中国云计算市场领导力矩阵冠军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Canalys近日发布了首份《中国云渠道领导力矩阵》报告,旨在评选中国云渠道生态这一领域表现杰出的厂商。阿里云、华为云和亚马逊云科技(AWS)这三家厂商因其在云计算市场和渠道伙伴生态发展中取得的非凡表现,被授予冠军称号。

1

  据了解,这一排名是基于合作伙伴的反馈,厂商的行业领导力,以及Canalys分析师的评估。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云计算市场的客户需求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来自互联网行业的客户群体已经饱和,而来自数字化程度较低行业的客户群,则更倾向于获得定制化的云迁移解决方案。目前渠道生态系统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渠道生态能够以快速、低成本的方式扩大客户覆盖范围,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云服务的使用和消费模式要求厂商转变与渠道的合作方式。客户在应对IT复杂性方面越来越依赖合作伙伴的支持,并且对售后运维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一个具有韧性、高技能水平和多元化的渠道生态系统对云厂商来说至关重要。在中国云渠道合作模式发展的这一阶段,云厂商要优先考虑合作伙伴的满意度,建立先进的合作伙伴计划,奖励专业人才,并且有效地处理渠道冲突,这些都显得非常关键。

  展望未来,中国云渠道生态系统的创收机会将日益明显。更多的伙伴明确表达了希望通过合作伙伴计划来进行自身能力的发展和技术支持。云厂商需要扩大对合作伙伴的支持和培训,同时确保合作伙伴的满意度和共同的业务增长。


]]>
英伟达与富士康合作开发以 AI 为重点的新型数据中心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今天在鸿海科技日活动中,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和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共同宣布,两家公司正在合作建立一个人工智能(AI)工厂。

  英伟达表示,它正在扩大与鸿海科技集团(富士康)的持续合作,以加速AI驱动的电动车和机器人平台的开发。

  作为合作的一部分,鸿海计划开发一个名为「AI工厂」的新型数据中心,以支持制造数字和生成式AI服务等创新。

  鸿海宣布计划构建大量基于英伟达CPU和GPU以及它们的网络技术的计算系统。这些系统将供应给希望建立AI数据工厂的客户,并将配备英伟达硬件和英伟达AI Enterprise软件。

  鸿海表示,他们正在构建的AI工厂系统基于英伟达的HGX参考设计,每个平台配备了8个英伟达H100 GPU,以及英伟达GH200超级芯片和网络技术。这些系统将允许鸿海的客户在其自己的数据中心内部部署英伟达加速计算,以支持内部AI工作负载和其他任务,如训练自主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

  除了为客户的AI工厂制造组件,鸿海还表示计划开发自己的工厂。该公司表示,鸿海AI工厂将利用英伟达的Omniverse平台以及Isaac和Metropolis框架,以满足电子行业的严格生产和质量标准。鸿海的AI工厂将专注于这些系统的培训和推理,以及进行虚拟世界模拟。

  除了AI工厂,鸿海还选择了英伟达的Drive Hyperion 9平台,该平台由最新的Drive Thor汽车SoC(系统芯片)支持,作为其自动驾驶车辆电子控制单元的基础。

]]>
华为打造5G-A多个创新样板点,加速融合创新,开创数智未来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近日,以“算启新程智享未来”为主题的2023年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广州召开,作为中国移动战略合作伙伴,华为积极响应中国移动号召,加速构建5G-A产业集群,共同推动5G-A双链发展。

  回首30年,我国实现从2G落后到5G引领,在引领数字产业化、赋能产业数字化,标准引领、应用创新,国产化等多个方面实现了我国网络基础设施阶段性领先。其中中国移动5G无线网已部署商用基站超过190万站,5G商用发展驶入快车道。5G商用也进入新的阶段5G-Advanced(简称“5G-A”)。

  2021年8月,中国移动联合产业伙伴发布了“5G-Advanced创新链产业链融合行动计划”,提出了“卓越网络”、“智生智简”和“低碳高效”三大愿景及十大使能关键技术。今年,中国移动发布了5G-A自主创新研发装置测试平台和5G-A双链融合行动计划2.0。

  1、十倍5G能力,打造5G-A标志性上行千兆、下行万兆体验

  在杭州、深圳、北京、上海、长沙,华为支撑中国移动打造多个万兆之城,通过超大规模天线阵列M-MIMO和弹性小区等关键技术,将5G-A标志性上行千兆、下行万兆网络能力照进现实,为个人、行业和社会创造新价值,进一步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2、个人通信:新通话、XR、裸眼3D拓展通话、娱乐、办公新体验。

  随着网络技术、视听技术、内容生态等的持续发展,新通话、AR、VR、MR、裸眼3D等新业务有望成为5G杀手级应用。

  在杭州,华为支撑中国移动验证业界首个X-Layer跨层协同技术,有效提升XR业务系统容量,优化了XR的业务时延。该技术将深度赋能元宇宙/XR/沉浸式业务,通过应用层和网络侧的跨层信息共享,激活AR/VR产业并全面使能元宇宙,把全感官全交互沉浸式体验带入现实。

  在刚刚结束的杭州亚运会上,通过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突破沉浸式体验技术瓶颈,打造全球首个裸眼3D亚运直播业务,开通咪咕爱看裸眼3D点播专区,并提供VR观赛、亚运元宇宙等业务,赋予亚运沉浸式智能观赛新体验,这将为3D业务的普及提供完整的技术、理论、产业依据,全面加速进入3D互联网时代。

  华为配合中国移动在杭州亚运会推出5G新通话业务,上线日语、韩语、阿拉伯语等小语种智能翻译、亚运吉祥物语音动效等新功能,让用户充分感受更智能、更有趣、更好用的5G新通话服务!

  3、智慧物流:无源物联实现物流行业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启千亿连接

  在北京信息港协同创新基地,华为支撑中国移动将蜂窝网络与无源物联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具备下行激励与反向散射通信功能的无源物联基站与无源标签终端新技术,并验证了创新性提出的无源随机接入与标签位置追踪方案,通过蜂窝无源技术实现覆盖距离10余倍提升,超过200米,为蜂窝网千亿物联的数字底座夯实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在青岛,华为支撑中国移动联合海尔智家、坤锐电子,将数字化无源物联信息接入生产物流管理系统,实现物料容器、工装车、关键零部件、家电成品以及人员管理的数字化,共同发布了《基于5G-A无源物联的海尔全场景物联应用白皮书》,沉淀形成一套互联工厂的创新应用体系,为全球138家工厂的快速复制落地提供了的赋能样板。

  在杭州,华为支撑中国移动联合圆通等合作伙伴,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将新一代5G-A无源物联技术应用在物流行业,首次基于蜂窝无源物联网络实现圆通物流车辆智能调度、环境温度自动化巡检,亚运场馆器材和办公资产高效盘点,高效保障了亚运物资的安全运转,为数智亚运注入科技新动能。

  4、智能网联:整合5G+云优势资源能力,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注入新动能

  在上海、重庆、无锡等智联网示范基地,华为支撑中国移动,在不同特点的城市场景,网络环境下,开创性的验证了5G Uu融合RSU的技术可行性,完成基于5G商用网(全Uu空口)的车联网摸底测试,测试结果符合预期,标志5G商用网络承载车联网业务成为可能,为智联网汽车行业的的进一步加速发展奠定了详实的数据、理论基础。

  在北京,华为支撑中国移动联合新石器,发布自动驾驶技术创新成果——“云-边-端”全自动数据闭环体系,围绕5G-A与车联网等创新方向展开深度合作,发挥自身算力网络禀赋,打造未来富有竞争力的行业解决方案,为智联网车行业保驾护航,为无人车即将到来的大规模部署提供可靠的ICT基础设施。

  在上海,华为支撑中国移动,打造了金桥5G车联网样板点,并支撑上海市发布了《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的5G网络规划建设和验收要求》和《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的5G网络性能要求》等两项团体标准,这是国内首部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的5G网络性能和建设验收标准,填补了国内外相应标准的空白,为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和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标准基础,也为全球的5G智联网车行业加速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

  5、智慧交通:突破连接边界,通感一体构筑融合创新优势,赋能行业,布局产业高地

  在北京信息港协同创新基地,华为支撑中国移动,验证了5G-A通感一体基站对园区的道路车辆和行人的测距、测速、轨迹跟踪、目标识别分类等功能,基于平台进行了系统和算法创新,并对鬼探头典型场景进行了模拟和验证,为5G-A通感一体在智慧交通场景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深圳,华为支撑中国移动,在盐田海域完成了首个5G-A海域通感验证,通过部署通感一体基站,完成了对20公里内海域船只的位置、速率、轨迹等系列指标的探测功能的验证,刷新率可达1秒。5G-A通感一体全域的被动检测,能监测出20公里内全域的大小船舶位置及航行轨迹,能有效识别出未安装GPS和关闭AIS的异常船舶信息,将为数字海洋及近海监测导入关键能力。

  在深圳,华为支撑中国移动,首次实现了5G-A通感一体基站在低空场景下的无人机航迹精准探测、航道保护、电子围栏、低空安防等场景验证。相比于市区雷达部署难度高,成本高、无线电监测仅能监测特定频段以及飞控管理平台无法监测所有品牌无人机等不足的现状,中国移动将不断深入攻关通感一体关键技术,旨在提供综合竞争力最优的低空探测能力,赋能低空经济,加速低空由自然资源向经济资源的转化,通过连接加算力加能力的优势,催生新业态。

  在杭州,华为支撑中国移动在亚运村应用5G-A通感车联技术打造智慧交通系统,部署通感基站,实时超远距离感知车流状态,实现人、车、路高效协同,并对鬼探头有效的进行了验证及应用,让出行更安全,更智能;通过在奥体中心附近部署5G-A通感一体基站,划定亚运场馆为电子围栏区域,对低空的非法无人机进行预警并持续跟踪轨迹,首次将低空安防应用于亚运等重大事件保障,为大事件安全保障注入新要素。

  聚力融合创新,共创数字时代新未来。华为将全力支持中国移动锚定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的“新定位”,共同推进新基建、融合新要素、激发新动能,携手产业伙伴,携手并肩、砥砺前行,深耕“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在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螺旋式和谐共进发展中,打通更多关键环节,做实创新引擎、在突破技术创新上追求新高度,在赋能数字专项上塑造新格局,在繁荣产业生态上拓展新空间,以5G-A融合创新为引擎,推动数智化社会发展,为整个产业提供动能和基础保障。

]]>
光宝科技推出革命性液冷解决方案 「COOLITE」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光宝科技(2301)盛大参与2023年全球云端运算盛会—OCP(Open Compute Project),在美国圣荷西首次以新品牌「COOLITE」展示创新的液冷解决方案,未来光宝液冷方案将由新品牌「COOLITE」进行全球发布。在OCP盛会中,光宝同时将展示一系列尖端的电源系统与解决方案。透过这些开创性的云端运算电源方案,光宝期许提升资料中心电源系统效率、性能和强化可持续性,进而达成绿色资料中心节能减碳的目标。

LITEON Launches Revolutionary Liquid Cooling Solutions through Its New Brand-COOLITE, at OCP Global Summit San Jose 2023
LITEON Launches Revolutionary Liquid Cooling Solutions through Its New Brand-COOLITE, at OCP Global Summit San Jose 2023

光宝科技总经理邱森彬表示:「光宝于云端运算领域持续推进次世代电源管理方案,以厚积薄发的软硬体整合能力,致力于与客户、供应链打造营运与永续兼容的绿色资料中心。本次于OCP峰会展出的COOLITE液冷与电源解决方案,整合了机构、电源、散热与软体的技术,展现了光宝于云端运算电源解决方案的自主设计能力。未来光宝也将聚焦持续扩大研发投资在高成长的核心领域,挹注中长期成长动能。」

光宝「COOLITE」液冷解决方案将为绿色资料中心冷却系统带来划时代的变革,光宝采用冷板直接散热与浸没式技术,将伺服器与零组件浸泡在特殊的冷却液中,这些方案解决了传统气冷散热的使用局限,有效提高散热效率,使资料中心能轻松处理高性能工作的负载,同时降低能源与碳足迹的消耗,协助实现绿色资料中心实现永续运作的目标。

光宝于OCP 2023展示符合OrV3标准的最新电源系统与解决方案,包括97.5% 的高电源转换效率表现,满足新一代资料中心的应用。OrV3产品平台包括智能的电源管理系统 (PMC),具备即时监控的功能,协助优化资料中心电力使用并确保可靠性。此外,高效率的锂电备份电源(BBU)提供了强韧的电源备份系统,辅以智能电源管理软体,将能源消耗模式可视化,并协助提供决策建议。


]]>
Open Compute Project 解决数据中心硬件及固件安全性问题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非营利性组织 Open Compute Project Foundation (OCP) 宣布了一个新项目"OCP 安全评估框架和启用 (S.A.F.E.)",旨在提高所有数据中心 IT 基础设施中设备的可信度。OCP S.A.F.E. 项目预计将通过 OCP 社区为每台设备开发安全检查清单,减少设备安全审计的间接成本及冗余,并提高整个供应链中设备硬件和固件组件的安全姿态。

S.A.F.E. 项目为 OCP Foundation 提供的服务增加了新维度。该项目始于 OCP 社区制定标准化的特定设备审核清单及选择第三方设备安全审核员。设备审核清单及审核员的选择标准都将开放源代码,供所有人使用。设备审核员将进行自我评估,合格者将被指定为 OCP 安全审核供应商 (SRP)。设备供应商将委托 OCP 认可的 SRP 根据 OCP 社区提供的适当审核清单,进行设备特定安全审查。

"OCP S.A.F.E. 项目旨在推动整个 OCP 社区和行业在安全方面做出更多努力。OCP S.A.F.E. 项目由 OCP 社区引领,旨在实现设备固件安全验证的标准化,以帮助数据中心运营商保持一致的安全姿态,并通过消除重复工作降低成本,这些工作可由其他细分市场复制。有安全作为基础,OCP 才有可能实现其核心原则 - 高效性、开放性、规模化、影响力和可持续性。"Open Compute Project Foundation 新兴市场副总裁 Steve Helvie 表示。

"为在数据中心 IT 设备上运行的固件发布和固件补丁的出处、代码质量和软件供应链创建标准化方法,从审查流程民主化到简化工作,都能为更广泛的社区带来益处。Google 很高兴成为 OCP S.A.F.E. 项目的创始成员之一,我们将与社区一起,实现提高行业安全保障的共同目标。"Google Cloud 首席信息安全官 Phil Venables 说道。

独立第三方审核带来重大挑战。该等审查结果往往只提供给特定客户群,从而限制了其市场影响力。此外,该等审查通常是由设备消费者在购买时委托进行的,设备审查只进行一次,固件升级和补丁带来的后续安全问题不会被发现。OCP 促使所有数据中心运营商采用标准化方法,以便能有效且高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与 OCP 合作建立 SAFE,这是一个推动对整个硬件生态系统进行系统安全评估的框架。这一举措为所有硬件消费者提供了更高水平的质量和安全保证。"Azure 首席技术官 Mark Russinovich 表示。

OCP S.A.F.E. 项目旨在减少设备安全审核的间接成本和冗余,(1) 为设备消费者提供安全一致性保证,(2) 增加固件和相关更新接受持续审核的设备数量,而不是仅在设备首次制造时接受一次审核。(3) 通过反复完善审查领域、测试范围和报告要求,提高设备硬件和固件组件的安全姿态。

该项目获得了第三方审核员、设备和芯片供应商的大力支持。目前,Atredis Partners、IO Active 和 NCC Group 已注册成为 OCP 安全审核供应商,设备供应商 AMD 和 SK Hynix 以及芯片供应商英特尔也参与进来。

"OCP S.A.F.E. 项目能够提供更高水平的安全保证,为数据中心 IT 设备消费者以及云提供商所提供服务的最终用户带来新的市场信心。该项目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时还能提高效率,令整个行业耳目一新。这只是能证明在 OCP 这样的社区内开展开放式合作可让所有人受益的示例。"IDC 集团副总裁兼全球基础设施部总经理 Ashish Nadkarni 说道。

关于 Open Compute Project Foundation
Open Compute Project (OCP) 是一个由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运营商、电信、主机代管提供商和企业 IT 用户组成的协作社区,与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生态系统合作,共同开发可从云端部署到边缘的开放式创新技术。OCP Foundation 负责促进 OCP 社区发展及为其提供服务 ,以满足市场需求及塑造未来,将超大规模的创新带给每个人。为满足市场需求,OCP 通过开放式规格、设计和新兴市场计划,展示了 OCP 认可的 IT 设备和数据中心设施的最佳实践,从而解决了具有挑战性的市场难题。塑造未来包括投资于战略举措和项目,使 IT 生态系统为重大技术变革做好准备,如人工智能和 ML、光学、先进冷却技术、可组合存储器和硅。OCP 社区开发的开放式创新努力造福所有人,并从影响、效率、规模和可持续性的角度进行优化。


]]>
亚马逊云科技宣布推出生成式AI新服务加速创新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北京——2023年10月7日 亚马逊云科技宣布推出五项生成式AI创新,使各种规模的企业都可以构建新的生成式AI应用程序,提高员工生产力并完成业务转型。这五项创新包括:亚马逊云科技全面托管服务Amazon Bedrock正式可用,通过统一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提供来自领先AI公司的基础模型(FM);亚马逊云科技宣布Amazon Titan Embeddings模型正式可用,为客户提供更多基础模型选择;Amazon Bedrock最新引入了Meta Llama 2模型,这是第一个通过API提供完全托管Meta Llama 2模型的服务;AI编程助手Amazon CodeWhisperer的新功能即将提供预览,可以根据企业的内部代码库安全地定制CodeWhisperer的代码建议,助力开发人员从生成式AI中获得更大价值;Amazon QuickSight的生成式BI创作功能现已推出预览版,可以提高业务分析师的工作效率。这一功能是云原生构建的统一BI服务,使客户能够通过自然语言简单地描述他们想要的内容,从而创建可视化内容、格式化图表、执行计算等。从Amazon Bedrock、Amazon Titan Embeddings,再到Amazon CodeWhisperer和Amazon QuickSight,这些创新增强了亚马逊云科技在生成式AI堆栈各个层面的能力,无论任何规模的企业都可在获得企业级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同时,选择模型并进行模型定制。开始体验亚马逊云科技生成式AI,请访问aws.amazon.com/generative-ai/。

“在过去的一年里,海量数据的爆炸、大规模弹性算力的就位,以及机器学习技术的快速进步点燃了人们对生成式AI的热情,深刻改变了各行各业,并重塑了人们的工作方式。”亚马逊云科技数据和机器学习全球副总裁Swami Sivasubramanian表示,“凭借企业级的安全和隐私保护、领先的基础模型选择、数据为先的方法论,以及高性能、具有成本效益的基础架构,亚马逊云科技赢得了企业的信赖,并在技术栈的每一层使用生成式AI解决方案助力企业不断创新。今天的发布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将生成式AI提供给每个企业,从初创企业到大型企业的每个员工,从开发工程师到数据分析师。通过强大的创新,亚马逊云科技为企业带来了更强的安全性、多种选择和出色的性能,同时还帮助它们紧密对齐企业的数据战略,进而能够充分释放生成式AI的潜力。”

各行各业的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渴望借助生成式AI来变革运营方式,重新思考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并创造全新的用户体验。尽管生成式AI的最新进展引起了广泛关注,但许多企业还未能参与到这一转型过程中。它们一边对使用生成式AI充满渴望,一边又对这些工具的安全性和隐私问题忧心忡忡。这些企业希望能够测试多种基础模型,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应用场景的模型。它们还希望最大限度地利用已经拥有的数据,通过定制模型来为最终用户提供独特的体验。最后,企业需要工具将创新迅速推向市场,还需要具备在全球范围内部署生成式AI应用程序的基础设施。

这就是为什么众多企业正在向亚马逊云科技寻求生成式AI服务,比如阿迪达斯、Alida、宝马集团、Genesys、Glide、GoDaddy、Intuit、律商联讯(LexisNexis Legal & Professional)、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默克、国民西敏、Perplexity AI、Persistent、Quext、RareJob Technologies、Rocket Mortgage、SnapLogic、株式会社竹中工务店、Traeger Grills、美巡赛、Verint、Verisk和WPS等。

Amazon Bedrock正式可用,帮助更多客户构建和扩展生成式AI应用程序

Amazon Bedrock是一项完全托管的服务,提供了来自众多领先AI公司(包括AI21 Labs、Anthropic、Cohere、Meta、Stability AI和亚马逊)面向海外业务的的高性能基础模型,以及企业构建生成式AI应用程序所需的一系列功能,能够在实现简化开发的同时确保隐私性和安全性。基础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为信息搜索、内容创建及药物发现等诸多领域提供支持。但是对于许多希望利用生成式AI的企业来说,尚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它们需要简单直观的选取和访问高性能基础模型,满足其场景需求且表现优异;其次,客户希望应用程序实现无缝集成,无需管理庞大的基础设施集群或花费大量成本;最后,客户希望借助基础模型并结合自身数据来轻松构建差异化的应用程序,而这些客户用于定制的数据无疑是非常宝贵的资产,具有知识产权,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做到全面保护,在确保安全和隐私的同时,保证客户对数据共享和使用方式拥有控制权。

借助Amazon Bedrock的完善功能,企业能够更方便、轻松地尝试多种领先的基础模型,使用自己的专有数据定制模型。此外,Amazon Bedrock还提供差异化能力,例如无需再编写任何代码便可创建的托管代理(AI agent),它可以执行复杂任务,如旅行预订、处理保险索赔、策划广告活动和管理库存等。由于Amazon Bedrock采用无服务器(serverless)技术,客户不必管理任何基础设施,就可以使用已经熟悉的亚马逊云科技服务将生成式AI能力安全地集成和部署到应用程序中。

Amazon Bedrock在开发之初就考虑到安全性和隐私保护,帮助客户保护敏感数据。客户可以使用Amazon PrivateLink,在Amazon Bedrock与虚拟私有网络(VPC)之间建立专门的安全连接,确保任何数据传输都不会暴露在公共网络。对于存在高度监管需求的客户,Amazon Bedrock符合HIPAA(《健康保险流通与责任法案》)要求,并且可以在GDPR(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合规标准下使用,让更多的客户从生成式AI中获益。

Amazon Bedrock通过Amazon Titan Embeddings和Llama 2进一步扩大可选模型范围,帮助每个客户找到适合应用场景的模型

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单一模型可以适用于所有的应用场景。因此,为了挖掘生成式AI的价值,企业往往需要访问多个模型,根据自己的要求寻找最适合的那一个。为此,Amazon Bedrock让出海客户只需通过单一API就能找到和测试AI21 Labs、Anthropic、Cohere、Meta、Stability AI和亚马逊提供的领先的基础模型。此外,亚马逊云科技近日还宣布了Anthropic未来的所有基础模型都将在Amazon Bedrock上可用,并为亚马逊云科技出海客户提供模型定制和微调等特殊功能的优先访问。而现在起,Amazon Bedrock再次引入新的基础模型带来更多选择:

  • Amazon Titan Embeddings现正式可用:Amazon Titan基础模型是由亚马逊云科技在大型数据集上创建和预训练的一系列模型,可以支持各种应用场景。作为这些模型中第一个正式可用的模型,Amazon Titan Embeddings是一种大语言模型(LLM),它将文本转换成被称为嵌入向量(embeddings)的数值表示,以支持检索增强生成(RAG)的应用场景。基础模型虽然适用于多种任务,但却只能根据从训练数据和提示词上下文中学到的信息来回答问题。一旦这些回答需要利用高时效性的知识或专有数据时,其有效性就会受限。为了能通过扩展数据来改进基础模型的回答,许多企业将目光转向RAG——这一流行的模型定制技术能将基础模型连接到可被引用的知识库,从而改进响应效果。要开始使用RAG,客户必须先访问一个嵌入模型,将数据转换成嵌入向量,使基础模型更容易理解数据之间的语义和关系。然而,构建嵌入模型需要大量的数据和资源,以及深厚的机器学习专业知识,因此很多客户很难完成自行构建,也就无法实现RAG。Amazon Titan Embeddings使客户能够更简单地启用RAG,以便利用专有数据扩展各种基础模型的能力。Amazon Titan Embeddings支持超过25种语言和多达8192个token的上下文长度,非常适合基于企业的应用场景处理单个单词、短语或整个文档。该模型可返回1536个维度的输出向量,确保高度准确性的同时还专为实现更低延迟和更优性价比进行了优化。

  • Llama 2即将在未来几周推出:Amazon Bedrock是业界首个通过托管API提供Meta下一代大语言模型Llama 2的完全托管的生成式AI服务。Llama 2模型比之前的Llama模型有了显著改进,包括使用了比原始训练多40%的训练数据,并具有更长的上下文长度(4000个token),以处理更大的文档。Amazon Bedrock提供的Llama 2模型已经过优化,可以在亚马逊云科技基础设施上提供快速响应,非常适合对话式应用场景。客户可以构建由130亿和700亿个参数的Llama 2模型驱动的生成式AI应用程序,且无需设置和管理任何基础设施。

Amazon CodeWhisperer新功能将允许客户使用私有代码库安全地定制CodeWhisperer代码建议,进一步提升开发人员效率

Amazon CodeWhisperer是一款基于AI的编程助手,它通过对数十亿行来自亚马逊和公开可用的代码进行训练,提高开发人员的生产力。虽然开发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频繁使用CodeWhisperer,但有时他们需要将其企业内部私有代码库(例如内部API、代码库、软件包和类)整合到应用程序中,而这些代码都不属于CodeWhisperer的训练数据。内部代码的使用也是一个难题,因为说明文档有限,并且没有开发人员可以求助的公共资源或论坛。

例如,要编写一个用于从购物车中移除商品的函数,开发人员必须首先了解用于与应用程序交互的API、集合和其他内部代码。以前,开发人员可能需要花费数小时来检查以前编写的内部代码,从而找到所需信息并理解其工作原理。即使找到了正确的资源,他们仍需仔细检查代码,以确保其符合公司编码的最佳实践,并且不会重复引用代码中的任何缺陷或漏洞。

Amazon CodeWhisperer新定制功能将解锁生成式AI编程的全部潜力,通过安全地利用客户的内部代码库和资源提供定制化建议。这使得开发人员在各种任务中能够更准确地获得代码建议,从而节省时间。首先,管理员需要从源(例如GitLab或Amazon S3)连接到他们的私有代码存储库,并调度一个作业来创建自己的定制内容。在创建定制内容时,CodeWhisperer利用各种模型和上下文定制技术,学习客户的代码库并改进实时代码建议,从而使开发人员花更少的时间去寻找无差别的问题的正确答案,同时将更多时间投入到创建新的差异化体验上。管理员可以在亚马逊云科技控制台(Amazon Console)集中管理所有定制功能、查看评估指标、估算每个定制功能的性能,并有选择地将它们部署给公司内特定的开发人员,以限制对敏感代码的访问。

通过选择高质量的存储库,管理员可以确保CodeWhisperer提供的定制建议不包含已弃用的代码,以满足企业质量与安全标准。考虑到企业级安全和隐私,这项功能可以确保定制内容完全私密,而支持CodeWhisperer的底层基础模型在训练过程中不使用定制内容,能够保护客户宝贵的知识产权。该自定义功能将很快作为CodeWhisperer企业版的一部分在预览中提供给客户使用。此外,CodeWhisperer的自定义设置默认确保了安全性,无论客户使用 Amazon CodeWhisperer专业版还是企业版,在处理来自开发人员IDE的请求时,亚马逊云科技均不会存储或记录任何客户内容。

Amazon QuickSight的新生成式BI创作功能,可以帮助业务分析师使用自然语言命令轻松创建和定制数据可视化效果

Amazon QuickSight是一个为云端构建的统一BI服务,能够创建交互式仪表盘、分页报告以及嵌入式分析,同时具备使用QuickSight Q进行自然语言查询的能力,因此企业的每位用户都能以他们偏好的格式获取所需的洞察。

通常情况下,商业分析师需要花费数小时使用BI工具来探索各种不同的数据源,添加计算、创建和完善可视化效果,然后将它们呈现在仪表盘中提供给业务利益相关者。要创建一个简单的图表,分析师首先必须找到正确的数据源、识别数据字段、设置过滤器,同时进行必要的个性化设置以实现良好的可视化效果。

如果进行数据可视化需要进行新的计算(例如年度销售额),分析师还必须确定所需的参考数据,然后创建、验证并将视觉效果添加到报告中。如果可以减少商业分析师手动创建和调整图表和计算所花费的时间,让他们将更多时间投入到高价值的任务中,企业也能从中获益。

新的生成式BI创作功能扩展了QuickSight Q的自然语言查询功能,使其不仅能够回答清晰表述的问题(例如,“加利福尼亚州销售排名前10的产品是什么?”),还能帮助分析师从问题片段(例如,“销售排名前10的产品”)快速创建可定制的视觉效果,通过提出后续问题来澄清查询意图,优化视觉效果,并完成复杂的计算。业务分析师只需描述想获得的结果,QuickSight即可生成具有良好观感的视觉对象。分析师仅需简单操作就能将其轻松添加到仪表盘或报告中。

例如,分析师可以要求QuickSight Q为“2022年和2023年运动鞋销售额的月度趋势”创建可视化内容,该服务会自动选择合适的数据,并根据请求使用最合理的图表格式(比如线形图或条形图)绘制所需信息。QuickSight Q还将提供预设的提示问题,帮助分析师澄清在多个数据字段与其匹配查询时可能出现的歧义(比如图表应包括运动鞋销售额的美元总额还是销售的单位个数)。

分析师获得了最初的可视化内容后,还可以使用自然语言添加复杂的计算,改变图表类型,或优化可视化效果。QuickSight Q中新的生成式BI创作功能使业务分析师能够轻松快捷地创建良好的视觉效果,更快速地为大规模数据驱动型决策提供宝贵的信息依据。

千行百业的客户都在利用亚马逊云科技的生成式AI服务创建新的应用程序,提高开发人员的效率,以及帮助分析师更快速地获取洞察

阿迪达斯是全球最大的运动品牌之一。 “我们很高兴能参与Amazon Bedrock预览版的试用,亲身体验这项服务。Amazon Bedrock对我们的生成式AI工具构建大有裨益,Amazon Bedrock 承担了构建生成式AI应用的繁重基础设施管理工作,使我们能够专注于大语言模型项目的核心方面。”阿迪达斯企业架构副总裁Daniel Eichten表示,“我们已经使用Amazon Bedrock开发了一款生成式AI解决方案,使阿迪达斯的广大工程师只需通过单个对话界面,就能从知识库中找到所需的各种信息和答案,回答从入门到复杂的多种技术问题。”

默克是一家研发密集型生物制药公司,1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发现和研发创新药物和疫苗,以拯救生命和改善健康。“完整的制药价值链上存在很多手动且耗时的流程,这些流程阻碍了更有价值的工作的开展,同时还不能有效利用数据改善员工、客户和患者体验。”默克数据科学执行董事Suman Giri表示,“借助Amazon Bedrock,我们迅速建立了生成式AI功能,使知识挖掘和市场研究等工作更高效。在我们的美国患者分析工作流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功能提供对患者治疗的见解,提高生活质量,扩大商业影响力,同时填补数据共享方面的空白,为负责任的生成式AI打造数据治理生态系统。”

宝马集团是全球顶级的汽车和摩托车制造商之一。“宝马的区域专家致力于优化整条供应链的库存。他们经常收到董事会成员或供应链专家等利益相关者的请求,要求创建新的仪表盘视图,以便他们分析最新趋势。”宝马集团数据工程和分析专家Christoph Albrecht表示,“QuickSight Q创作体验能够显著节省时间,可以在无需参考的情况下创建计算、快速构建视觉效果,然后通过自然语言对可视化呈现进行精确调整。区域专家的快速反馈给我们的业务用户留下了深刻印象,从而让他们可以更快地做出重要决策。”


]]>
甲骨文召开CloudWorld 2023大会,积极拥抱生成式AI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在近日于拉斯维加斯召开的年度CloudWorld会议上,甲骨文表示正在全力发展生成式AI,绝不会看着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亚马逊云科技(AWS)占领市场。

  在讨论本届CloudWorld大会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今年9月14日,甲骨文公司与微软宣布建立的最新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协定将Oracle数据库服务置于微软Azure的Oracle云基础设施(OCI)之上。新的Oracle Database Azure将令微软和甲骨文成为全球仅有的两家OCI超大规模基础设施运营商,可帮助客户简化云迁移、部署与管理流程。特别是考虑到两位合作伙伴将保证提供完全均等的服务价格和授权许可,因此客户能够随意选择自己熟悉的云环境、并保证使用成本不受任何影响。

  这究竟有什么影响?简单来说,以往只能在OCI上使用的数据库服务,现在也可以运行在带有Oracle Exadata服务器硬件的Azure实例当中了,且这批硬件就安装在微软所拥有的Azure数据中心之内。这使得分析、批量报告和其他任务都能在数据库内/各数据库间同时运行。于是乎,原本仍在犹豫要不要全面上云的用户也可以全力投入,不必担心跨云环境所会引发性能问题、供应商锁定或者强制要求重新设计工作流程。总而言之,这是一项重大举措,将帮助甲骨文和微软更好地与云市场的绝对领导者AWS展开竞争。

  那么,这一切与甲骨文的CloudWorld大会有什么关系?当然有,如今的科技领域内一切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合作伙伴关系是推进制胜战略的前提,而甲骨文和微软似乎都觉得自己有机会在生成式AI这条新赛道上有所表现。而且更重要的是,Oracle Database Azure还只是合作的第一步。

  CloudWorld 2023大会:聚焦于生成式AI

  如今是2023年,任何不关注生成式AI问题的活动都没有资格被称为科技盛会。在本届CloudWorld会议期间,甲骨文发布了大量当前或计划在服务组合中发布的生成式AI功能。下面来看其中几个代表性案例:

  AI向量搜索:甲骨文宣布,计划在其Oracle Database 23c中添加使用AI向量的“语义搜索功能”。AI向量搜索功能包括新的向量数据类型,以及向量索引/搜索SQL,使其能够存储按相似性组织起来的图像、音频、文本文档及其他非结构化数据等语义内容。总而言之,这将帮助客户更快、更轻松地整合并访问更多数据,而AI向量搜索更让专用数据在检索增强生成(RAG)中的使用成为可能。所谓检索增强生成,是一种将上下文添加至已训练AI模型中以实现关联性改进的机制,相关用例包括产品建议、图像搜索和传感器数据分析等。

  AI主导的生成式AI服务:甲骨文推出一项新的托管服务,允许企业通过API将大语言模型接口集成至自己的应用当中。该服务采用Cohere大语言模型构建而成,但用户也可以使用自有数据对该模型进行更新。可用的模型功能包括命令(生成文本)、总结(总结抽象信息)和嵌入(将文本转换为数字向量以供大语言模型使用)。

  与Cohere的合作伙伴关系、包括甲骨文使用Cohere大语言模型推进企业级生成式AI的计划,宣布于2023年6月,也就是三个月之前。没错,如今的生成式AI浪潮就是这么迅猛。

  MySQL HeatWave:甲骨文添加了新的Vector Store,借此向企业客户开放其MySQL HeatWave数据分析云服务。此服务可以摄取多种格式的文档,并将其存储为通过编码器模型生成的“嵌入”,从而加快查询运行速度。其中的生成式AI功能包括由大语言模型驱动的操作界面,允许使用者通过自然语言与之交互。甲骨文还将智能湖仓功能添加至亚马逊云科技的MySQL HeatWave当中,帮助客户轻松映射并查询存储在Amazon S3中的TB级数据,且无需支付出口费用。

  Fusion Cloud Suites迎来生成式AI更新:除了上述公告之外,几乎所有Fusion Cloud服务(包括客户体验、人力资本管理、企业资源规划和供应链管理)也都迎来了生成式AI的加持。另外,面向医疗保健服务商的全新Oracle Clinical Digital Assistant也已上线。总之,各类Fusion Cloud套件都将为医疗保健领域的客户提供更加有力支持。

  CloudWorld 2023大会:关注愿景,也关注价值

  与微软上周专门展示具体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活动不同,甲骨文的CloudWorld 2023大会似乎并不特别关注已经做到了什么,而是更多强调甲骨文眼中未来的潜在形态。据了解,甲骨文计划将生成式AI嵌入自家全部产品,并将预先开发50个用例,未来将有更多用例由客户自行设计和驱动。此外,会议还特别关注在生成式AI的落地过程中,甲骨文是否始终将客户数据的安全放在首位。

  更重要的是,CloudWorld还表明如果说云是新的前沿,那么生成式AI就是拓展和巩固该前沿的又一武器,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力量。所以尽管甲骨文与目前生成式AI领域的主导者微软仅在Oracle Database Azure上保持合作,但相信二者后续的合作前景将不可限量。

  虽然甲骨文没有公布具体定价,但表示客户一直热切期望能把生成式AI功能引入企业级应用程序。另外AI不会作为额外的功能选项,而是独立产品。确实令人相当期待,可也必须承认,在搞清楚AI普及的后果之前就贸然行动似乎有点鲁莽。

  总之,本届CloudWorld大会带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也是生成式AI起步阶段的又一标志性事件。只是在万众争先的大背景下,不知道有没有哪位科技巨头愿意先退后一步、想清楚“我们到底要前往何处”。

]]>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6G起步就应重视生态协同推进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在日前举行的“6G协同创新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4G及前几代移动通信的发展是在应用生态基本具备的情况下顺势而为,生态建设似乎水到渠成;5G的应用生态发展明显滞后,2C和2B应用侧准备不足,而且国际形势变化使外循环受限,凸显芯片等基础产业生态短板;6G起步就应重视生态协同推进,生态的营造需要从5G/5.5G做起,应用生态需要强化与产业链上下游行业的协作。

  邬贺铨指出,频率是6G发展生态的前置条件,但毫米波频段面临传播损耗与干扰限制,超大规模天线将是6G研究的主要发力点。需重点研究千级规模的天线阵子、3D MIMO、智能超表面(RIS)、分布式MIMO、通感融合MIMO等,但面临复杂度高、成本高和功耗大的挑战。

  邬贺铨进一步指出,5.5G已经以实现峰值上行Gbps、下行10Gbps为目标,6G可以再提高但没必要追求Tbps,个别超高带宽的应用可以通过载波聚合来支撑。6G超大规模MIMO对前传带宽有很高要求,4G/5G/6G共用宏基站光纤直驱需18根光纤,虽然单纤双工可减半,但仍需9根光纤。为了仅使用双纤需开发多波长CWDM,中国移动提出的半有源CWDM,兼具无源CWDM的简单和有源CWDM的可监控及有自动保护能力,在6G时代也是需要的。

  在行业应用方面,面向工业互联网场景,现场工控系统既是工业互联网的底座,也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关键,但标准碎片化、协议欠开放,抬高了5G进入工业互联网的门槛,限制了对生产现场数据的采集。应着力构建5G/6G进入工业互联网的生态,在现场工控系统基础上增加云平台及行业应用,打造IT与OT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

  面向车联网场景,车联网是通信、IT和汽车三个产业的交汇,也是5G/6G主要应用领域,车载电子及联网服务将打造万亿元量级的新兴产业。目前不依赖于道路协同的智能座舱和单车智能已经在开放道路开始无驾驶员出租车试验,然而车路协同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主体不明确、商业模式不清晰、生态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5G/6G V2X的发展。

  面向非地面移动通信,非地面移动通信网(NTN)以地面移动通信网(TN)为中心,将卫星通信融合到移动通信网络中,实现更广覆盖和应急时提供对TN的备份,同时将公众网移动终端纳入卫星用户范畴,增强卫星通信的用户覆盖。但星地融合面临时延长、多普勒频移大、频率干扰、波束管理、频繁切换等挑战,与此同时,我国卫星互联网还面临频轨资源受限、Q频段损耗大、移动通信频段需严格干扰管理、境外落地站困难等严峻的生态考验。

  面向无线短距通信,其发展趋势是从尽力而为走向质量保障(SLA)、从单纯无线连接走向通信感知定位一体化、从自闭态走向开放对接各种应用生态。新型高性能无线短距通信需多系统共享频谱克服干扰同时优化效果,兼顾通感算各目标下实现系统综合寻优,同时支持原生应用及第三方应用生态。特别是要与汽车、家居、制造、能源等垂直行业紧密合作,形成良好发展生态。

  面向视频业务,目前5G手机受限于LCD技术和小屏幕,感觉不到4k与2k清晰度的差异。但是可以通过提高色域与帧率及像素编码位数,使用户有不同体验。另外,可以利用AI网络感知业务数据流的类型、数据流内帧的差异性、感知终端能力与电量;使终端感知网络无线带宽、资源调度周期拥塞状态等,优化终端视频业务体验。为了让移动芯片的VR/AR设备也能显示出顶级的画质,需将3D图形运算放到云端,让XR终端更加轻量化、平价化,VR的渲染体验关键指标是运动到成像的时延需控制在20ms内,其中上云的时延不能超1ms。

  面向AI大模型应用,自建基础大模型需有足够算力、数据、人才、应用场景、闭环的生态等,门槛很高;合作开发行业大模型可以在大模型上基于海量有价值数据充分训练,待调优至理想效果后再进行知识蒸馏、量化及针对特定场景迁移等缩小模型的工作。邬贺铨强调,通信大模型需要跨运营主体实现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需重视数据安全管理,开发适于终端和边缘计算的模型。

]]>
中国联通魏进武:未来三年是6G研究最关键窗口期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在日前举办的“6G协同创新研讨会”上,中国联通研究院副院长魏进武发表演讲表示,2022年10月,ITU正式命名下一代移动通信为“IMT2030”,基本确定IMT2030研究和标准化工作计划。随着各项工作推进,6G研究当前进入标准化新阶段,未来三年是6G研究最关键窗口期。

  从中国来看,政府高度重视6G发展,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前瞻布局6G网络技术储备。

  中国联通在IMT-2030推进组领导下,成立了集团层面的6G工作组,围绕核心技术攻关、生态构建、先试先行三方面,推进6G产学研用联合创新。

  中国联通在2021年3月即发布了《中国联通6G白皮书》,2023年6月再度发布《中国联通6G通感智算一体化无线网络白皮书》、《中国联通6G业务白皮书》等,明确6G的需求愿景。在技术侧,中国联通承担了多项6G国家重大专项,并对未来几年的工作进行了布局;在生态侧,成立了高频通信联合创新实验室、RISTA技术联盟等,担任IMT-2030(6G)多个组长/副组长职位;在先试先行方面,2020~2022年,开展了单AAU通感算控一体化测试、智能超表面技术试点应用示范等系列测试。

  魏进武透露,中国联通计划在2030年开启6G预商用测试。

  面向6G发展,中国联通已经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尤其是率先开展国内5G毫米波工作,成功推动26GHz频段、DSUUU功能、200MHz单载波成为行业必选项中国联通持续推进,5G毫米波端网已基本具备商用能力。

  魏进武表示,通信与感知一直呈现并行发展的模式,随着5G毫米波和高频段的使用,通信和感知的频率性能、关键技术和网络架构已具备一体化的可行性。两者正朝着相辅相成的方向融合发展,实现一网两用,超越联接。

  魏进武还介绍了天地一体等面向6G的网络和业务进展。他最后强调,在6G技术演进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技术体制的融合创新,使得6G网络更加稳定和便捷,实现物理世界和网络世界的灵活交互。

]]>
华为云携手百城主官共探“云+AI”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9月20日,由人民网、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协办的“慧见城市 智胜未来”2023数字经济峰会·城市智能升级主题论坛在上海举办。此次大会汇聚了来自全国800多位城市主官、产业机构、智库及核心媒体,共同探讨城市数智创新升级。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主任王钦敏,人民日报社副社长胡果,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宏韬,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华为公司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等领导出席论坛并发表致辞,苏州、上海、武汉、沈阳、广州等城市相关负责人到会,并做城市数智化相关实践分享。

张平安在致辞中指出,伴随着数字化的发展进程,城市正在逐渐成为“能感知、会思考、有温度”的城市智能体,将不断催生科技创新新范式、带动社会治理新模式。华为从2019年开始投入AI大模型研发,目前,基于盘古大模型,华为云已在城市治理、政务办公等领域广泛开展创新应用实践。未来,华为云将持续为数字中国建设和城市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续写智慧城市发展的新篇章。

华为公司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

AI重塑千行万业,共筑云上美好城市

当前,在数字中国战略思想及全球AI浪潮的双重牵引下,人工智能已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力量,一场深远的城市智能升级革命正悄然拉开帷幕。论坛现场,华为云计算公司副总裁、战略与产业发展部总裁黄瑾在《AI重塑千行万业,共筑云上美好城市》的主题演讲中指出:“盘古大模型将重塑‘数字城市’,重塑‘以人为本’,华为云坚持技术扎根,通过算力、数据、模型、场景的创新,联手客户与伙伴,共筑云上美好城市。”

华为云计算公司副总裁、战略与产业发展部总裁黄瑾

携手智慧城市标杆,共探城市“智”理新范式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智能城市样板的实战经验及积累对城市智能跃迁同样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此次峰会期间,苏州、上海、武汉、沈阳、广州等标杆城市也现场分享了他们在“善政、兴业、惠民”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与成果。

当前,一个以算力为基础,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数字时代正加速到来。要在“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刘迎风表示,上海在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框架下,全面构建高端引领的数字经济创新体系、形成面向未来的数字城市底座支撑、打造融合普惠的数字生活应用场景、强化精细高效的数字治理综合能力。2025年,力争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数字化标杆城市。

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刘迎风

在苏州,新兴产业发展正在为城市智能升级注入创新力量。苏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金晓虎指出,苏州坚持科技引领,大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当前,苏州智能车联网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布局不断优化,产业规模稳居全国前列。未来,苏州将打造出更多创新示范应用场景,促进新技术、新产品落地推广,帮助企业探索商业化运营发展新模式。

苏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金晓虎

作为武汉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工程,“武汉云”为武汉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提供了重要“底座”支撑。武汉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薛童介绍,在数字中国建设“2522”的整体框架之下,武汉积极推动云算数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支撑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社会治理一网共治,政务运行一网协同,各行业部门上云用数赋智,数字化城市治理体系初具成效。接下来,武汉将加快建设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和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增强城市动态感知能力,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武汉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薛童

中共沈阳市浑南区委书记、沈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闫占峰表示,沈阳浑南区将着力打造北方地区算力新高地、数字经济发展新空间以及泛在智慧应用新场景,并按照“数字辽宁 智造强省”战略部署,以沈阳全力打造东北数字第一城为契机,以建设“北方算谷”为抓手,持续优化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更好助力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

中共沈阳市浑南区委书记、沈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闫占峰

广州市白云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郑柏生也分享了与华为云的合作进程。他表示:“广州白云区城管局携手华为云成立全国首个盘古政务大模型实验室,在城管六乱治理、垃圾分类、占道经营等多个开放场景展开全面交流。在城市治理领域,利用视觉(CV)大模型,动态感知辖区内城市管理问题图像,实现城市事件即时发现、即时分拨;城管交互数字人结合自然语言(NLP)大模型,实现政务数据实时分析交互,快速生成决策建议,真正实现城市治理工作降本增效。”

广州市白云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郑柏生

为进一步赋能城市智能化升级,带动数字经济快速增长,论坛期间,华为还携手业界标准组织、专家、客户和伙伴共同发起“盘古政务大模型联合创新行动”,行动将重点推进大模型在政务服务、政务办公、城市治理等场景的联合创新方案开发,并推进各级地方政府的“十四五”规划和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建设规划等实践与落地。

盘古政务大模型联合创新行动发布

当前,AI大模型已经不仅是行业竞逐的热点,更是值得城市长期探索的价值空间。无论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宏观战略,还是落地在具体的城市人文生活,数字中国都需要一场全方位的智能进化。未来,华为云将持续深耕算力、数据、模型、场景四大创新,推进更多大模型技术在政务领域的落地,助力城市数智化创新,高质量发展。


]]>
IBM扩展云安全与合规中心,助客户在混合多云环境中保护数据、评估风险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近日,IBM宣布扩展IBM云安全与合规中心。这是一套现代化的云安全和合规解决方案,旨在帮助企业降低风险并保护其混合、多云环境和工作负载中的数据。当客户寻找供应链新威胁解决之道和力图适应不断变化的全球法规时,该解决方案套件可支持他们的弹性、性能、安全性和合规性需求,同时帮助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营成本。

1

  IBM扩展云安全与合规中心,助客户在混合多云环境中保护数据、评估风险


  IBM云产品和行业平台总经理Rohit Badlaney表示:"IBM云在与金融服务和其它强监管行业的客户合作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如何在帮助他们推动创新的同时保护其敏感数据方面。IBM云安全与合规中心的扩张表明,我们将继续专注于加强特定的行业能力,帮助客户解决实际中的业务挑战。例如,客户可以利用IBM金融服务云框架(IBM Cloud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Services),应对不断变化的规则、法律和法规带来的云相关风险。这些新能力展示了我们致力于支持客户进行混合云现代化之旅的承诺,这些能力在开发时,就将安全性、合规性、隐私性和信任置于产品路线图的首要位置。"

  IBM的研究显示,超过77%的全球商业领袖已经采用了混合云方法,但超过一半的受访者仍然担心其安全性,并认为云上的合规太难维护。为了帮助客户克服这些挑战,IBM云安全与合规中心下一部将聚焦帮助客户从跨混合云和公共云环境(不仅仅是IBM云)的中央仪表盘持续监控和管理其安全性和合规性。随着IBM云安全与合规中心数据安全代理(与Baffle,Inc.合作开发)的新增功能上线,其解决方案套件的功能已从合规状态管理和工作负载保护功能扩展到了应用程序层面的安全维护。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混合、多云方法来管理SaaS、PaaS、IaaS和本地部署的各种应用程序,能够大规模实现安全和合规功能的集成自动化和管理技术也成为必需。IBM安全与合规中心解决了全局性保护的问题,而不用受限于数据存在于哪个应用程序中。这对于管理敏感数据的强监管行业(如金融服务)的企业尤其重要。"IDC安全与信任副总裁Frank Dickson表示。"IBM云安全与合规中心数据安全代理将支持更多可扩展的数据保护,这充分践行了IBM利用技术创造更优结果的承诺。"

  新的IBM云安全与合规中心数据安全代理解决方案提供一个透明的数据加密层,其使用格式保留加密(Format-Preserving Encryption)和匿名化技术,以保护业务应用程序和AI工作负载中使用的敏感数据。

  Baffle公司首席执行官Ameesh Divatia表示:"为了向IBM客户提供简化的数据保护,我们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努力,才有了IBM云安全与合规中心数据安全代理这一全新解决方案。企业总是希望以更大的敏捷性和规模来运营,也想让与云提供商共担责任的复杂模式更现代化。通过将强大的IBM云平台和Baffle独特的以数据为中心的安全方法相结合,企业终于可以自信地保护它们那些进入云环境并在整个分析流程中被共享的高度敏感、有价值的数据。"

  除了IBM云安全与合规中心数据安全代理之外,扩展后的IBM云安全和合规中心套件还将包括几个新功能,以支持客户,特别是那些受监管行业的客户解决行业安全、合规性和数据驻留需求:

  增强的云态势管理(CSPM)、工作负载保护(CWPP)和基础设施授权管理(CIEM),以帮助保护混合、多云环境和工作负载。工作负载保护功能被设计为优先考虑漏洞管理,以支持快速识别和修复关键漏洞。这包括基于开源Falco的容器威胁检测,它使用先进的机器学习和行为分析来实现近乎实时地识别和阻止威胁。

  具有可部署架构的智能自动化技术,能加速安全云的采用,它既不需要开发人员具备广泛的合规知识,也无需复杂的部署后检测和调试。

  通过集成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实现对第三方和第四方风险态势的可见性。这种可见性可以帮助企业检查它们自身的风险以及供应链威胁,以解决其关键的安全和合规需求。

  扩展的合规功能将在2023年第四季度推出,包括对合规控制的实施和管理进行自动化以及集中数据收集,以帮助客户匹配新法规要求的合规标准。

  扩展IBM云安全与合规中心将让IBM更好地帮助客户保护其混合、多云环境中的工作负载以及其中的敏感数据。IBM云安全与合规中心面向市场全面开放,且集成了众多其它合作伙伴的技术及解决方案。


]]>
Canalys报告:2023Q2国内云计算市场增长19%,阿里华为腾讯合计占比72%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Canalys公布的最新报告,2023年第2季度国内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达到87亿美元,同比增长19%。

1

  这一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市场领导者阿里云从其母公司阿里集团独立后,其云收入的报告方式发生了变化。如果剔除这一变化的影响,中国云服务市场的表现依然保守,增长率为中等个位数。

  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大陆云基础设施市场的主导厂商保持不变,阿里云、华为云和腾讯云遥遥领先。三者合计占中国大陆云支出总额的72%。

  上一季度,阿里云从阿里集团分拆出来,成为独立运营的事业部,计划明年分拆上市。

  因此,阿里云宣布将阿里集团内部的云消费(如淘宝和菜鸟)计入云收入。这一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整体市场直接销售收入的比例。

  在此附上报告内容如下:

  阿里云

  阿里云继续领跑中国云服务市场,收入份额高达39%。但阿里集团的重组使得阿里云的未来战略暂不明朗。本月,云计算部门更换了CEO。随着AI需求的增长,阿里云推出了两款值得关注的产品:AI音频产品"通义听悟"和绘画创作工具"通义万象"。

  这些是在2023年4月推出的自主研发基础模型"同义千文"的基础上新增的产品。

  与此同时,阿里云在2023年第二季度阿里云合作伙伴峰会上宣布新政策,加快了在中国大陆和全球构建合作伙伴生态系统的步伐。新政策旨在通过更透明的目标、更高的合作伙伴佣金和更明确的角色定位来鼓励渠道发展。

  华为云

  华为云以19%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本季度,华为云同比增长14%,正在稳步缩小与阿里云的差距。华为云在7月份推出了自主研发的AI大模型"盘古",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地位。

  该AI基础大模型坚持“AI for industries”的战略,旨在将AI技术与各垂直行业的特定用例无缝集成。

  华为还在2023年8月宣布了以盘古模式为核心的合作伙伴计划,划分了软件合作伙伴和服务合作伙伴的角色。新推出的盘古计划重点关注对合作伙伴的赋能,同时引入了具体的激励、认证和技术支持。

  腾讯云

  腾讯云2023年第二季度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15%,同比增长6%。虽然腾讯云的AI产品发布速度稍慢于竞争对手,但它已采取措施迎头赶上。

  今年6月,它公布了AI大模型的发展路线图,推出了AI一站式服务"模型即服务"(MaaS),重点关注特定行业的解决方案。

  路线图公布后,腾讯于2023年9月正式推出AI基础模型"混元"。该基础模型还将被整合到腾讯旗下的多个旗舰SaaS产品中。


]]>
百度国际旗下智能广告平台MediaGo与Pixalate合作 增强反欺诈技术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百度国际事业部旗下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广告平台MediaGo今天宣布与世界领先的全渠道广告欺诈检测和防范技术公司Pixalate建立全球合作,为广告主提供优质流量资源,促进广告市场的交易公平性和透明度。

凭借其特有的识别技术,以及Pixalate的数据和分析服务,MediaGo基于深度学习的无效流量(IVT)过滤器得到升级,加强了对广告库存的保护,使其免受僵尸网络、恶意软件,以及高风险设备和数据中心等欺诈流量来源侵害。例如,MediaGo可以识别来自大型云提供商和小型数据中心的机器人流量。

通过对广告质量提升进行战略性投入,MediaGo在2023年第二季度的广告可见曝光率提高了约20%。

"据世界广告主联合会(WFA)估计,到2025年,每年因广告欺诈造成的损失将超过500亿美元,"百度国际化事业部美洲区域总监Rena Ren表示,"MediaGo专注于优化广告效果,提高投入回报。百度的创新技术帮助MediaGo优化我们的反欺诈系统,并为广告主提供安全可靠的流量,从而提升广告效果,并最终实现了我们用深度学习助力商业成长的使命。"

Pixalate的《2023年第一季度无效流量和广告欺诈基准报告》显示,全球程序化广告的IVT比例增长了20%,这证明了减少广告欺诈是提高广告主效果以及提升媒体入不可或缺的一环。

MediaGo的反欺诈系统能够识别异常点击、无效展示和其他可疑活动,实时拦截并反馈给系统的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训练,为竞价阶段提供实时反馈,确保广告主能够直接通过MediaGo合作的各媒体平台获得独家且优质的流量,实现真正的曝光、点击,以及广告主利益最大化。

Pixalate首席执行官Jalal Nasir说道:"Pixalate很高兴能与百度这样的全球性企业合作。双方的合作增强了MediaGo打击那些影响程序化广告的高级欺诈活动的能力。"

Pixalate已获得媒体评级委员会(MRC)的认证,可对所有流量渠道(包括智能网络电视、移动应用和网页)进行复杂无效流量(SIVT)的检测和过滤,其检测范围涵盖20多个测量领域,超过45个报告指标。


]]>
三安自研HP-SAW,实现极高Q值及优异温漂特性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声学滤波器作为射频前端解决方案关键器件之一,在通信系统的演进中也需要技术的迭代及突破。随着第五代(5G)移动通信技术的广泛推进,现实网络环境频谱复杂度提升。在3GPP发布PC1.5定义后,各手持设备设计需求也在提升输出功率。三安集成基于自研键合多层压电衬底技术,在新材料及新建模的基础上,推出HP-SAW滤波器系列产品。

我们为什么需要滤波器?

滤波器作为选频过滤功能实现的重要器件,可以保障通讯链路在"特定工作频率"上进行稳定的信号处理工作。在现代民用无线通讯系统中,各国家及地区所部署的无线频段网络数量已经达到50~60个。为了更高的空口利用率和传输吞吐量,射频前端的系统架构已引入天线轮发、载波聚合等链路设计需求。在种种设计方案中,对滤波器的数量、性能、尺寸等要求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重要。

滤波器选频功能示意图
滤波器选频功能示意图

通常情况下,因为声波信号抗干扰能力强,波长短,在特定介质中传播损耗低,可以实现器件的超小型化,完美契合便携手持设备等终端产品的需求,所以在处理400MHz~ 2690Mhz的滤波需求时,往往会优先采用声波滤波器。

HP-SAW相较于普通SAW的演进

在射频前端市场驱动及国产替代趋势下,单一均质压电材料的声表器件[普通SAW,N-SAW]技术愈加成熟。普通SAW声表器件的局限性也日益凸显,即温度稳定性表现差、品质因素Q值低和器件散热差而导致的最大输入功率偏低这使得普通SAW器件在性能和应用场景方面比较受限。

行业在2018年提出"不可思议高性能SAW[I.H.P SAW]"器件的概念,着重提高谐振器的 Q 因子,使得HP-SAW的Q 特性峰值在 1.9 GHz 频段超过 3,000,超过了一般BAW器件的数值。另外,HP-SAW在温度特性上也做出了明显的改善,可以表现出±8 ppm/°C 或更低的改进偏移。

面对新的挑战,三安集成作为射频前端全方位解决方案提供商,利用"自材料到器件端"的垂直整合优势,基于自研压电衬底新材料和丰富的滤波器研发制造经验,在HP-SAW的技术路线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三安集成发布全自主HP-SAW产品B8&B25双工器,支持下一代1411尺寸封装

三安集成作为射频前端全方位解决方案提供商与制造平台,将多年化合物半导体制造经验延伸至滤波器领域,拥有滤波器全产业链的研发和制造能力。三安集成于近期提出可量产的HP-SAW解决方案,以Band8 1612(PN: PBD0943G23)为例, ES特性如下图:

HP-SAW PBD0943G23 vs TC-SAW RBD0943G2S
HP-SAW PBD0943G23 vs TC-SAW RBD0943G2S

 

HP-SAW PBD0943G23 性能细节
HP-SAW PBD0943G23 性能细节

如图所示,该产品在低边带可以达到0ppm/℃的温漂参数, 高边带对比上一代TC-SAW产品,大幅优化至-17ppm/℃,插损和隔离度特性也显示出比前代工艺更明显的优势。综合而言,HP-SAW工艺,可以帮助客户实现低插损、高隔离度的设计要求,并具备向小延伸至1411尺寸的超小型化可能性。同时,三安集成也同步开发了WLP封装以支持集成化要求更高的客户。

另外,为了支持客户在欧美市场的业务拓展,三安集成同步推出B25双工器(PN: PBD1963G48),适配北美市场,采用相同的自主HP-SAW技术:

HP-SAW PBD1963G48 性能细节
HP-SAW PBD1963G48 性能细节

随着通讯技术的演进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射频前端供应链也在逐步完善和成熟。三安在成熟的砷化镓射频代工制造平台的基础上,结合垂直整合的的滤波器研发制造能力,打造射频前端全方位解决方案。三安集成电路事业部的射频板块已赢得国内外终端和模块设计厂商的认可,滤波器产品已在客户端累计出货200KK颗。三安将持续投入材料研发,提升工艺能力,完善滤波器产品布局,为全球通讯市场提供可靠的制造服务和高品质的产品,赋能射频前端生态链,加速实现万物互联的愿景。


]]>
vivo首席安全官鲁京辉:终端厂商在AIGC时代需与时俱进地用新技术手段应对安全挑战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随着人工智能特别是大模型在各行各业的深入应用,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创新和安全风险往往是共生发展的。

作为端侧最核心的屏障,终端厂商肩负着用户安全的护城河角色。在近期召开2023 亚马逊云科技re:Inforce中国站活动上,vivo首席安全官鲁京辉带来了vivo整体安全战略的实践以及如何应对AIGC安全挑战的思考。

(图:vivo首席安全官鲁京辉)

智慧终端和智慧服务构建vivo核心价值

经过20多年的发展,vivo终端产品已经开拓了全球60多个国家,全球有超过5亿活跃的vivo手机用户,全球线下销售及售后网点超过32万个。成为全球智能终端厂商中的重要一极。

鲁京辉表示,vivo目标是以设计和驱动来创造伟大的产品,以智能终端和智慧服务作为主要的载体,提供给消费者最佳的使用体验。

作为终端厂商,安全的责任体现在哪些方面?vivo公司创始人、总裁兼CEO沈炜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消费者的基本权利,是企业获得消费者信任的基石,我们要把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与守法合规作为企业研发经营活动中绝对不可以触碰的红线和基本底线,来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

鲁京辉在vivo的另外一个重要身份是vivo全球数据保护官。在他看来,在人工智能时代,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数据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设施,是人工智能技术得以发展的底层架构。推动人工智能行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二者是人工智能有序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vivo七大安全战略——PROTECT

鲁京辉介绍vivo的安全战略是缩写为“PROTECT”,由七个方面抽取的字母组成的:

第一,数据隐私保护。

第二,数据风险管理。一个企业能不能做好安全工作,核心点就是是不是有风险管理的意识。

第三,产品对象安全。

第四,关键安全技术。在做好所有工作以后,都要有相应的能力建设,这个能力建设的核心是要有关键安全技术的使能和赋能。

第五和第六,安全工程和合规管理。贯穿于整个产品研发生命周期,如何保证最终交付产品的安全质量水平,是通过安全工程和合规管理来去实现的。

第七,安全攻防。

黑灰产对整个行业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鲁京辉提到一个数据,中国移动互联网生态整个产值大概10万亿,其中有20%到30%最后进入黑灰产。尤其是近一两年来黑灰产的形态变得更加复杂,过去是业务驱动数据的时代,现在是数据驱动业务。智能手机成为toC消费者生态中的集中点。用户大量的交互行为,是通过手机这个载体来完成。

鲁京辉坦言,对抗黑灰产生态非常复杂,手机厂商在其中是一个关键的点。因为手机厂商不光提供一个硬件设备,也承载了各种各样的服务。需要支撑各种各样的服务,如支付类、广告服务、视频、游戏等,背后的链条是非常复杂。

vivo在黑灰产上是坚决打击、坚决抵抗。其PROTECT战略最后一个“T”就是攻防,vivo每个月能够识别出的欺诈行为,帮助消费者挽回的损失都是百万级甚至千万级。

千镜安全范式提供多场景全链路安全防护

vivo的整体安全技术主架是以千镜安全范式闻名于行业。虽然普通用户并不了解这一底层安全核心。但vivo多年来已经构建从底层芯片、内核操作系统、框架、应用等四个层级提供多场景全链路安全防护。

这一范式的核心的主轴,是可信,包括底层硬件的可信根,包括Kernel内核和系统级可信执行环境,框架层提供的可信度量,应用上层的可信交互,以可信去勾连整个千镜安全架构。

vivo通过不同的技术服务形态去推动赋能行业,构建一个健康的可信生态。这个核心点是通过一些安全能力的开放,包括基于千镜架构设备的安全性检测、可信度量来实现。

在移动互联网的生态过程中,智能手机厂商核心的价值点是什么?鲁京辉认为要充分利用手机终端提供的“护城河”的能力,去构建相应能力,同时赋能于合作伙伴。通过可信环境的构建,对可信度量的结果去赋能支付类、社交类、游戏类等合作伙伴,共同去构建一个健康的可信的移动互联网生态。

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实现端云安全一体

vivo不仅是提供智能终端,还提供智慧服务。在移动互联网生态下一定是端管云结合的。为什么选择亚马逊云科技作为云服务提供商?很重要在于亚马逊云科技能够满足端管云整个安全服务生态。

在谈及与亚马逊科技的合作,鲁京辉表示核心点是希望携手亚马逊云科技为用户去构建一个更安心、更安全的数字世界。

vivo通过采用亚马逊云科技安全可靠的全球性基础设施,可以直接继承亚马逊云科技全球基础设施方面相关的安全合规认证。当企业提供全球服务的时候,中国企业必须要做好自证清白和他证清白。亚马逊云科技通过已经获得的相关的国际认证,为出海的企业提供了一些基础性的安全保障,大大提高了vivo海外拓展的效率。

在和亚马逊云科技合作的过程中,vivo借助亚马逊云科技的多种安全服务,例如威胁检测与事件响应(Amazon GuardDuty)、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Amazon IAM)、网络与基础设施安全(Amazon WAF)、数据保护与隐私(Amazon CloudTrail)和风险管控及合规(Amazon Trusted Advisor)等相关服务,去构建相应的云上数据安全。

与生态各方合作应对大模型AI时代的安全挑战

作为全球重要的终端厂商,vivo已经感受到大模型AI时代安全冲击给用户带来的影响。比如大模型生成的各种诈骗剧本,各类更为高明的欺诈。

鲁京辉认为,过去的一些安全防护手段,在AI时代下不太好用了,需要与时俱进用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去应对。主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要解决内生安全的问题。

第二,要解决内容安全的问题。

第三,要解决运行安全的问题。

第四,要解决合规性的问题。

对于内生安全的问题,其核心是要做好相应管理的基线、管理的流程/制度/规范/工具支撑,要做好数据源头的可控,保证数据是无毒无害的,用相关的技术去支撑保证。

包括端侧和云端要做的必要工作,包括过去存量数据安全体系的优化和基于AI的安全推理的一些新技术手段的引用。vivo聚焦于作为一个智能手机厂商,在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时候必须做好的工作。

此外一些工作通过合作伙伴包括亚马逊云科技这样的云服务厂商的赋能,共同来构建。因为单纯一个终端厂商,是无法构建一个健康、有序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态的。

在回答199IT关于千镜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时,鲁京辉表示千镜架构是端侧安全能力的整合。作为手机制造商,整体去看移动互联网生态,一定是端管云的生态。在端管云整个生态链分析中,vivo作为智能终端的提供者,在其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或者能够形成竞争力和护城河的角色,从安全维度看一定是做好手机。

“vivo手机是用户直接的服务载体和交互的门户,所以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必须做好所提供的手机智能终端是安全可信的。在构建千镜架构的时候,其核心点是在端侧先去解决端侧可信环境。因为vivo有一个隐私保护三原则:数据最少化、透明可控、敏感数据端侧处理,这是作为智能终端厂商首需要做好的工作。”

鲁京辉这一番肺腑之言体现了vivo的责任和担当,在新的环境下,与时俱进,主动求变,以用户利益为根基,不忘初心,方为始终。


]]>
Docker赋能物联网:探索软件供应链的优势、挑战和安全性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作者:JFrog大中华区总经理董任远

  随着联网设备硬件性能的日益提升及价格愈发低廉,物联网应用的复杂性随之提升。常用的容器化平台Docker能够帮助精简流程,助力开发人员更轻松地创建和维护物联网应用。本文将探讨Docker为物联网开发带来的优势,部署和维护应用程序时需考虑的挑战,以及如何将安全最佳实践应用于物联网。

  Docker在物联网应用中的优势

  1.轻量级且可扩展——Docker容器是轻量级的,由于其共享主机操作系统和资源,因此非常适合资源有限的物联网应用。其轻量级特性便于扩展,开发人员无需消耗大量系统资源能够快速部署应用程序的多个实例。

  2.简化开发和部署——开发人员能够通过Docker在从开发到生产的整个应用生命周期中创建一致的环境。通过将应用程序及其依赖项打包至单一容器中,开发人员可以确保应用程序在任意底层基础架构下都能始终如一地运行。这能够简化开发流程,使其在任何机器上都能运行,使物联网应用的部署和管理变得更加轻松易行。

  3.Docker安全性——Docker使开发人员能够在容器中隔离应用程序及其依赖项,从而减少攻击面并提高安全性。通过在各自的容器中运行各个应用程序,开发人员能够限制安全漏洞的潜在影响,并更好地控制应用程序的环境。

  正如《2023年JFrog安全研究报告》所述,大多数CVE并非如其公开的严重性评级般严重。在应用程序上下文中通过智能扫描,开发人员能够处理相关的潜在漏洞,提高生产力。之后的“保证物联网应用安全”部分将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4.更便利的版本控制和回滚——容器本身允许开发人员为应用程序的每次更新创建新的容器,从而使版本控制和回滚更易于管理。如果出现问题或添加了新功能,可以在更新上一版本的同时推送新版本。物联网设备可能会部署在具有挑战性的网络环境中,造成更新中断或失败的情形。如果更新失败,可能会使设备处于无法工作的状态,这时能够自动回滚到上一版本的能力就非常有用。JFrog Connect等物联网平台可提供自动回滚更新的功能。

  5.加强协作——Docker通过提供可在团队成员之间共享的一致环境,使开发人员能够更轻松地在物联网项目上开展协作。开发人员可以快速启动包含所需依赖项的容器,从而更轻松地与其他团队成员共享,以进行测试和进一步开发。

  6.DevOps环境中的Docker和物联网——Docker只是DevOps环境中需要管理的另一个工具。因此,Docker能够受益于构建、测试以及安全和合规性检查的流程自动化,这些都是现代DevOps中公认的最佳实践。

  在物联网应用中使用Docker有诸多优势。通过采用Docker,开发人员可以简化工作流,提高应用程序安全性,并确保在不同物联网环境中实现一致的性能。Docker与现代DevOps实践兼容,成为了物联网应用开发和部署流水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Docker在物联网中面临的挑战

  Docker最初是为服务器和数据中心而设计,但其凭借着简单、可移植性强、开销相对较低等优势成为物联网应用的热门选择。尽管如此,物联网设备也有着自身需要考虑的挑战。

  ·可扩展性——在少量设备上部署和更新Docker应用程序镜像非常简单。但是,管理成百上千台设备的部署则是一项挑战。一种解决方法是开发自定义脚本,但这需要持续的维护、测试和更新。

  另一种方法是投资于物联网管理平台,在实现流程自动化的同时提供全面的控制。这种平台可简化部署和更新,并提供设备监控、自动报警、安全远程访问、设备管理等附加功能,还能大幅节省时间。

  ·内存大小——虽然Docker以轻量级容器而闻名,但仍须考虑会影响Docker开销的应用镜像。如果希望在树莓派(Raspberry Pi)等相对低成本的硬件上运行Linux,可能需要具备足够的能力以应对大多数用例。

  ·网络带宽和可用性——物联网设备分布广泛,网络连接水平参差不齐。网络访问可能具有挑战性。网络速度可能很慢或时断时续。设备将在不会针对公共IP地址的情况下在防火墙后面部署。这就需要找到设备,创建安全连接,并确保更新能正常运行,且需要对整体设备群进行更新。

  如果网络中断导致更新失败,适当的物联网平台可以自动回滚到之前的实例,这样设备就不会在更新之间处于无法运行的状态。不久前,Roomba真空吸尘器没有按计划进行更新时就是这样处理的。

  ·安全性——对安全性的思考常常是“事后诸葛亮”。检查与Docker相关的CVE并非每位开发人员的首要任务。他们的职责是开发应用程序的功能,而非检查最新的漏洞。因此,在其编码时通过一个内置的后台进程从CVE数据库中检查潜在漏洞是一种有用的方法。更完善之处在于,还可以通过执行上下文分析,避免出现过多不相关的误报。

  虽然Docker为物联网应用提供简单性、可移植性和低开销的优势,但对于可扩展性、规模、网络带宽和安全性方面提出挑战。管理涵盖众多设备的部署可能具有挑战性,但投资物联网管理平台能够简化流程,并提供设备监控和安全远程访问等额外优势。

  确保物联网应用安全

  由于Docker容器相互隔离,因此当一个容器被黑客攻击时不太容易影响其他容器。不过,容器内的应用程序并不能避免漏洞和攻击。随着物联网的兴起以及使用Docker的人越来越多,物联网项目已经从小型概念验证实验变成企业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必须遵循特定的发布流程,与此同时也能获得现代DevOps工具带来的可信度、速度和保护,进而实现无缝扩展。

  以下是将安全最佳实践应用于物联网应用程序的方法及益处:

  ·从小型公司到世界500强企业等各领域的软件开发人员都青睐开源软件,虽然开源软件广泛使用,但也存在一些固有风险,包括意外漏洞和恶意意图。因此,在软件供应链流程中构建软件成分分析(SCA)工具至关重要,能确保对通用漏洞披露(CVE)和恶意软件包进行检测并得当处理。在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从代码到部署)中,应尽早并经常进行漏洞和合规性扫描。

  ·安全性低的密码和默认密码是物联网设备中最常见的错误。对"秘密内容"(例如在开发/测试周期中出于便利而使用,但意外留在代码中的弱凭据/密码或硬编码加密密钥)的扫描应成为DevOps流程中的自动化部分。

  ·在周期早期发现问题的好方法是左移即在开发人员工作时帮助其避免漏洞,而不干扰其工作流,也不向其大量发送误报。静态应用程序安全测试(SAST)会分析源代码以查找漏洞,并在开发人员编写代码时向他们提供即时反馈,即针对正在使用的、潜在易受攻击的代码的智能提示,以及可能的补救建议。

  ·更好的方法是在开发人员开始工作之前,就对要求使用的开源软件包进行管理,并在其进入软件供应链之前对其进行预扫描,从而实现进一步的左移。这样就能在一个更安全、更可信的基础上启动软件开发周期。

  ·鉴于Docker应用程序固有的独立性,Docker容器非常适合执行漏洞上下文分析扫描。在整个应用程序的上下文中扫描Docker容器的漏洞,有助于消除对不适用漏洞的误报。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低风险干扰并突出高风险发现,上下文分析可以节省开发资源,使开发人员能够集中精力处理关键问题。

  ·虽然无法凡事尽善尽美,但及早发现问题比发布后处理问题更容易且成本更低。但是,如果在较长周期内发现问题的可能性较小,制定计划和补救流程就尤为重要。这需要一个强大的DevOps基础,追踪从代码、二进制文件和工件到部署的方方面面。此外,拥有能够找到所有受影响应用程序和相关软件包的自动化系统也很有帮助。建立端到端集成流程也将加快修复过程,将耗时从数天(或数周、数月)缩短至数小时。

  ·自动化对于速度至关重要。所有已部署设备的安全性都不应由人工流程来确保。一旦新的或更新的Docker镜像准备就绪,自动更新就应扩展到所有已知设备。我们可以创建并维护自定义脚本,或使用JFrog Connect等物联网平台来自动管理这些脚本。

  结论

  Docker针对物联网应用程序的打包和部署提供成熟、高效的解决方案。通过利用面向物联网的Docker,可以简化开发流程,提高安全性并随时扩展物联网应用程序开发和部署。随着对物联网解决方案的需求不断增长,采用Docker将物联网应用程序部署到设备的做法将简化开发流程。将适用于物联网应用程序的Docker引入DevOps工作流,添加自动安全功能,这样物联网开发就将具有现代DevOps最佳实践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敏捷性。

]]>
霍尼韦尔成熟解决方案赋能中国制造业数智化转型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霍尼韦尔(纳斯达克代码:HON)于9月20日和26日分别举办以"绿工厂、黑科技"为主题的高端制造业线上系列讲座。作为霍尼韦尔智能制造月的重要内容之一,系列讲座将围绕"安全高效"和"绿色智慧"两大核心价值,与众多行业专家和合作伙伴共同探讨如何通过科技推动制造业的转型与重塑,探索在新形势下制造业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可行实践。

霍尼韦尔高端制造业线上系列讲座
霍尼韦尔高端制造业线上系列讲座

安全运营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石。在"安全高效护航工厂运营"系列主题讲座中,霍尼韦尔致力于探讨中国制造业在新形势下的机遇和挑战。以霍尼韦尔逾百年的制造管理经验,结合消防、安防、安全防护设备和储能安全等成熟的解决方案,保障工业生产和运维安全,助力工厂营造更高效、可靠的生产运营环境,为数字化转型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字化是推进制造业低碳转型的关键抓手。数字化低碳解决方案的推广应用,已成为制造业工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在"智慧低碳助力工厂可持续发展"系列主题讲座中,霍尼韦尔将分享"双碳"目标下制造业低碳发展的思路和实践,并针对楼宇、供应链、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展示霍尼韦尔绿色工厂解决方案、绿色厂务一体化解决方案、新能源以及绿氢解决方案,助力工厂实现智慧转型的同时着力打造绿色工厂。

在中国,霍尼韦尔将自身企业运营用作技术创新试验场,用数字化手段赋能工厂可持续发展。目前,霍尼韦尔安全与生产力解决方案集团旗下的苏州工厂入选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绿色制造示范名单,荣获"绿色工厂"示范企业称号。霍尼韦尔特性材料和技术集团旗下的张家港工厂、智能建筑科技集团旗下的西安工厂也分别入选省级"绿色工厂"名单。

"中国制造正在成为高质量、高效率、高性价比的代名词,而数字化转型则是中国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我们期待通过本次讲座帮助制造业企业进一步融合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并根据自身产品特点和生产模式,明确适合自身的智能化发展方向和路径。"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表示,"作为全球工业自动化业界先驱,霍尼韦尔将以自身的丰富经验结合创新技术,从端到端赋能中国客户与合作伙伴,共同迎接数字化转型机遇,助力中国‘智'造实现安全、高效、低碳发展之路。"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其中,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5.5%,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1.8%。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抓手和必经之路。

作为全球领先的数字工业高科技企业,霍尼韦尔将充分发挥在数字化升级、低碳科技创新领域的优势,通过数字化转型赋能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动创新技术和成熟解决方案落地,赋能智慧工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以科技力量推动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


]]>
德州仪器推出全新隔离产品系列,可将高电压应用的使用寿命延长至 40 年以上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德州仪器 (TI)(NASDAQ 代码:TXN)今日推出基于信号隔离半导体技术的全新光耦仿真器产品系列,旨在提高信号完整性、降低功耗并延长高电压工业和汽车应用的使用寿命。这是德州仪器第一款与业内常见的光耦合器引脚对引脚兼容的光耦仿真器,可无缝集成到现有设计中,同时能充分发挥基于二氧化硅 (SiO2) 的隔离技术的独特优势。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TI.com/opto-emulators。


德州仪器接口产品总经理 Tsedeniya Abraham 表示:"随着电气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高电压电源系统的日益复杂,工程师需要在确保正确隔离级别的同时,提高其产品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我们全新的光耦仿真器产品系列不仅满足了对高可靠性、高性价比隔离技术持续增长的需求,也践行了我们投资高电压技术的承诺。"

使用德州仪器基于 SiO2 的隔离技术提高可靠性 

光耦合器通过集成一个 LED 来隔离信号,在过去一直是工程师的常用选择,但光耦合器需要预先进行超裕度设计,用于补偿 LED 不可避免的老化效应。德州仪器的光耦仿真器使用 SiO2 隔离栅,无需进行超裕度设计,可完全消除 LED 的老化效应。德州仪器的 SiO2 隔离栅具有 500VRMS/μm 的高介电强度,使新器件产品系列可为终端产品设计提供长达 40 多年的保护。光耦仿真器还能提供高达3,750VRMS 的隔离保护,同时降低高达 80% 的功耗。 

此外,该产品系列可耐受 –55°C 至 125°C 的宽工作温度范围,同时可提供比光耦合器高多达 10 倍的共模瞬态抗扰度。 

德州仪器的全新光耦仿真器产品系列秉承公司帮助工程师解锁高电压应用潜力的承诺。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TI.com/highvoltage。

封装和供货情况

光耦仿真器产品现支持预量产,可通过 TI.com/opto-emulators 获取。

  • 封装尺寸小,为 4.8mm x 3.5mm

  • 支持多种付款方式和发货方式

  • 汽车版本的光耦仿真器产品预计将于 2024 年面市


]]>
2023 亚马逊云科技re:Inforce:生成式AI安全的机遇与挑战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命运的齿轮一直在转动。五年前,当亚马逊科技在企业里面开始推广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部门一直在思考怎么样拿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来赋能业务。谁也没有想到,生成式AI在不到一年就点燃了整个行业热情。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遍地开花。

在2023 re:Inforce 中国站活动上,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解决方案架构部总监代闻非常感慨。作为十年间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生成式AI等技术的经历者,代闻表示,云计算大大地助力了大量激增的数据和大规模可用的计算资源的实现,以此一直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地创新,直到现在。在过去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生成式AI应用场景井喷,这预示着一个新的转折点,一个新的技术时代。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解决方案架构部总监代闻

如何迎接这一新时代,企业应该如何安全驾驭这一新技术?代闻带来了亚马逊云科技的深度思考。

数据和模型安全是构建AI应用的关键

生成式AI的井喷对一个企业的数据平台有了更高的要求。要训练构建一个生成式AI的模型,需要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如果一个企业直接去应用一个做好的模型进行微调,这时候又需要有高质量的专业化的数据来微调这个模型。这两个方面的要求目前对于大多数企业的数据平台都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数据安全,亚马逊云科技有自己的独到的解决方案。

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贯穿生成式AI全周期的数据治理,从数据源的获取到数据的存储和查询,再到将数据传输给 AI平台进行模型的训练、调优和推理,以及全面实施数据分类和治理。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一整套的解决方案、产品服务和最佳实践,帮助企业加速落地端到端的云原生数据战略,给生成式AI 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支持。

保护存储中的数据。亚马逊云科技通过实施安全密钥管理、静态数据加密、强制实施访问控制、利用机制限制数据访问,保护存储中的数据。高质量数据是构建生成式AI能力的关键。

保护传输中的数据。亚马逊云科技从实施安全密钥和证书管理、执行传输中加密、自动检测意外数据访问、对网络通信进行身份验证四个方面对传输中的数据进行保护。多层次保护传输中的数据。

保护使用中的数据。从身份认证、隔离环境、多方协作以及数据共享四个方面,进行使用中的数据保护。

回到模型安全,在代闻看来,模型的访问策略不是静态的,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需要通过设置验证调优不断迭代的过程,这样的话才能保证访问控制的策略是与时俱进的,是起作用的。

模型训练后进入生产环境的安全防护同样重要。针对大模型,几个月前,亚马逊云科技宣布推出Amazon Bedrock和多种生成式AI服务和功能,以帮助客户构建和扩展自己的生成式AI应用程序。Amazon Bedrock提供了广泛的基础模型因此客户可以选择最能满足需求的模型。

首先,Amazon Bedrock后面接入了基础模型,它提供了一个API可以使用大模型加速生成式AI的应用程序和开发,无须管理底层的基础设施。

第二,Amazon Bedrock会负责任地选取一些合作伙伴,例如AI21Labs、Anthropic、Stability AI,以及自己的基础模型,另外我们最新推出的合作伙伴名单里也增加了Cohere,便于客户最快速地找到最合适的、能力最强的基础模型。

第三,使用组织内部的数据来训练大模型,同时又保证:首先,背后给大模型做了私有拷贝,这个拷贝只是给客户服务,不会再跟其他任何的大模型共享。二是训练数据只是在客户账户里来帮助工作,Amazon Bedrock不会拿任何用户的数据来增进自己的模型。这两点非常关键,这也是很多企业在采用大模型的时候对于数据主权、数据保护方面有担心的一个很重要的点,Amazon Bedrock给了一个非常完善的答案。

再次,它能全面地使用亚马逊云科技提供的安全功能,Amazon KMS、Amazon IAM等可以完善地跟Amazon Bedrock集成,集成以后可以很好地管理加密、权限控制和所有行为的日志。

提供自己的大模型Amazon Titan给大家使用。Amazon Titan有两个基础模型,一个是Titan Text,能够执行文本类的任务。另外一个叫Titan Embeddings,能执行个性化推荐的任务。

负责任的AI。亚马逊云科技致力于开发公平且准确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服务,并为企业客户提供负责任地构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应用程序所需的工具和指导。我们在负责任AI方面有着坚定的承诺,如Amazon Titan可以通过减少和消除不当或者是有害的内容来支持负责任AI的实现。

应用安全是实现AI价值的保障

应用安全是企业的重中之中,代闻认为,应用是来创造价值的,应用的安全一定是实现AI价值的保障。AI提升了安全的能力,安全可以更好地护航AI的应用。

第一个阶段是开发流程中的安全(DevSecOps)。安全应该贯穿到从开发到持续集成、持续部署再到投产、监控以及整个反馈的过程里面来。亚马逊云科技利用自身经验,将AI防护应用到软件开发的全生命周期,让开发更便捷,更安全。亚马逊云科技近期最新发布的AI开发安全能力。

Amazon CodeWhisperer,该服务是亚马逊云科技推出的AI编程助手,可根据开发者指令利用内嵌的基础模型实时生成代码建议,该服务内置了代码安全扫描功能,可帮助开发者查找难以检测的漏洞并提出补救建议。

Amazon CodeGuru Security,它可以扫描代码,在代码里面寻找漏洞,包括调用包漏洞,包括很多其他代码逻辑的漏洞。它还能够在CICD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方式自动降低误报率,同时它基于API设计,能够非常方便地集成到开发工作流里边去,实现集中化和扩展性。

第二个阶段是运行中的安全。

零信任:针对应用的安全访问,企业可构建零信任的应用安全访问策略。零信任不是一个标准的工具或者解决方案,而是一套机制,并且需要经过演练和考验。我们需要对访问大模型的应用进行权限管理,确保只有在拥有特定权限的应用,才能访问或者调用大模型里的制定API。亚马逊云科技推出几个工具,帮助客户在自己的亚马逊云科技环境下构建这套机制。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可信任的网络通道,Amazon Verified Access 可以搭建一套无需VPN的网络验证系统,可以使用Amazon IAM,或者客户自己的用户认证系统,来完成这个认证程序。除了对用户的认证之外,Amazon Verified Access还支持可以设置规则。这些管控,可以在几乎不对应用进行任何代码改变的情况下部署和发生。

亚马逊云科技日前推出了Amazon Verified Permissions,为用户构建的应用程序提供细粒度授权和权限管理,用户可以使用该服务管理其应用程序的角色和属性的访问控制。

为了方便书写所有的授权规则,亚马逊云科技发布了一个新的开源语言,叫做CEDAR,CEDAR用于编写和执行授权策略的开源的语言,它可以能够让大家更加轻松、更加快速地来创建所有的访问控制权限。

网络控制:零信任和网络控制并不是一个二选一的关系,两者相加才能实现端到端的应用安全,尤其是在大模型时代。

针对网络防护,Amazon Shield用于防DDos攻击,Amazon WAF提供防火墙支撑,Amazon Firewall Manager可以轻松管制防火墙策略:去年缓解了70万次DDos攻击,Amazon WAF上每天托管规则请求超过3500亿条。

针对威胁识别,Amazon GuardDuty使用了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技术,使安全事件的误报率减少50%。它能够实现初期的检测,还可以做持续的分析,它会使用机器学习的技术来检测所有的威胁,以智能化的手段给予采取行动的建议。

利用AI提升安全合规效率

亚马逊云科技也在非常积极的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来提升自身的合规,从自己的实践出发,总结出经验来,然后再惠及到所有用户。亚马逊云科技采用人工智能大规模审查安全机制,从而大幅减少手动操作,降低人为错误。另外,AI可以提供一个一致性判断,同时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能够预测和提供自动审查。这四个方面是亚马逊云科技使用AI进行内部的安全合规方面的实践指南。

亚马逊云科技在全球获得140多个安全标准和合规认证,并将AI技术应用到其安全及合规服务中,能够为大规模批量审查提供安全控制,利用自动化减少手工操作以降低错误,利用AI提供一致性判断,利用AI/ML技术实现自动审查,全面提升合规效率。亚马逊云科技通过在其500多项自身合规审计控制项中使用AI技术,将审计时间节约了53%。

亚马逊云科技APN合作伙伴网络提供数百种行业领先的安全解决方案,多层保护客户的应用和数据安全。通过全球安全伙伴提供的解决方案,携手构建1+1>2的安全合作。

技术方面提供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身份认证、威胁检测和事件分析、数据治理以及安全自动化运维等咨询方面提供方案建议、合规建议以及全面的安全咨询服务和合规服务在IDC近期发布的《2023中国公有云托管安全服务能力报告》中,亚马逊云科技是获得满分最多的厂商之一,其中“生态建设”评估维度是唯一获得满分的厂商。

本次2023 re:Inforce 以“AI时代 全面智能的安全”为主题,聚焦生成式AI在安全层面给企业带来的挑战及机遇。是亚马逊云科技年度重磅活动之一。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新技术让数据中心“变身”供暖制冷中心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张佳星

9月17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新疆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区。克拉玛依碳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涛说,碳和水冷数据中心项目最大的亮点是绿色节能,首创“废热”变“负碳”理念,通过余热回收-热量循环利用技术,可为园区及周边区域提供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的能源。

余热回收用于供暖和制冷,可大量节约园区的能耗,大幅降低碳排放。王涛说,数据中心回收的余热,可满足30万平方米的供暖,而园区供暖面积为17万平方米,因此,还有13万平方米的热量可供给周边地区。

(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张佳星 摄)


]]>
消息称蔚来汽车首颗自研芯片面向智能座舱,华为海思老将负责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IT之家 9 月 18 日消息,蔚来汽车正在进行自研芯片布局,蔚来汽车硬件副总裁白剑上个月在社交平台发文称:“未来一两年内,AD 芯片为首的一些关键芯片会自研量产。”现在,更多相关爆料消息来了。

据 HiEV 大蒜粒车研所今日报道,蔚来自研的首颗芯片将面向智能座舱。知情人士称,蔚来第一颗自研芯片采用 7nm 制程工艺,将由三星代工,其芯片团队的研发负责人来自华为海思。

相比目前大热的自动驾驶芯片,智能座舱芯片领域的竞争确实较为低调,市面上不少汽车厂商都选择高通座舱芯片,而自研座舱芯片有望让蔚来汽车的车机互联更加融合,刚好搭配即将推出的蔚来手机。

根据蔚来官方公布的数据,截至 2023 年一季度,蔚来在全球已申请、公开和授权超 6000 件专利。蔚来 8 月交付汽车 19329 辆,同比增长 81%,环比下降 5.5%。

值得一提的是,备受关注的蔚来手机近日已在工信部完成入网,型号为 N2301,支持 100W 快充,申请单位为蔚来移动科技有限公司,IT之家暂未查询到证件照。

在此之前,蔚来手机已经通过了工信部无线电核准,该机型将支持 2G、联通 3G、CDMA、移动 + 联通 4G 以及 5G 等网络制式,并且支持 UWB 超宽带技术,这意味着蔚来手机有望被用作蔚来汽车的数字钥匙,或与其他智能设备之间形成短距离联动。

消息称蔚来汽车首颗自研芯片面向智能座舱,华为海思老将负责

消息称蔚来汽车首颗自研芯片面向智能座舱,华为海思老将负责© 由 IT之家 提供

在此之前,蔚来创始人李斌表示蔚来计划每年开发一款新手机,像苹果一样。他透露,蔚来手机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发布,并实现交付,预计在 5000 至 7000 元。


]]>
苹果 Vision Pro、iPad Pro 将领跑2024年新品发布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苹果公司 2024 年的首场新品发布会的产品规模应该会相当可观,一份预期发布的综述显示,苹果 Vision Pro、iPad Pro 的重新设计、M3 和人工智能的变化都在未来一年的日程表上。

56381-114514-54808-110934-000-lead-Vision-Pro-demo-xl-xl.jpg

56381-114514-54808-110934-000-lead-Vision-Pro-demo-xl-xl.jpg© 由 cnBeta.COM 提供

苹果公司的重头戏iPhone 发布会的举行,这促使谣言的焦点发生了变化。现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 2024 年苹果将推出什么产品上。

马克-格尔曼(Mark Gurman)在为彭博社撰写的"Power On"时事通讯中总结了 2024 年的产品阵容。虽然 2023 年发布的产品"只是 2024 年的过渡",古尔曼坚持认为,明年"计划有更大的变化"。

在清单中,Apple Vision Pro名列榜首,他认为这将有助于吸引消费者光顾苹果零售店,光环效应"将影响苹果其他产品在零售店的销售。

十周年纪念版 Apple Watch 将进行重大更新,重新设计的"X 系列"将加入血压计等重要功能。此外,还将推出人工智能驱动的健康指导服务。

平板电脑方面,iPad Pro 预计将进行五年来的首次重新设计,包括 OLED 显示屏和经过改进的 Magic Keyboard。

在 Mac 方面,将开始采用 M3 和 3 纳米 Mac 芯片。MacBook Air 系列、13 英寸 MacBook Pro 和 Mac mini 等机型预计将率先采用新芯片。

此外,苹果公司预计还将扩大 2024 年款 iPhone 的屏幕尺寸,其中 Pro 机型的显示屏将略大一些。

在非硬件方面,古尔曼宣称 2024 年将是苹果进入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一年,苹果将使用自己的大型语言模型"Ajax"和被称为"Apple GPT"的内部工具。


]]>
PallyCon推出DRM许可证密码:抵御软件级DRM漏洞的盾牌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内容安全和多DRM解决方案的领先提供商PallyCon欣然宣布推出新功能PallyCon DRM许可证密码,该功能将消除软件级DRM解决方案中的漏洞。 

在当今的数字时代,保护数字内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数字版权管理(DRM)系统是第一道防线,确保受版权保护的内容保持安全并且仅可供授权用户访问。 然而,软件级DRM解决方案中的漏洞给内容安全带来了重大挑战。 PallyCon很高兴推出一款强大的解决方案:PallyConDRM许可证密码,可以迎头痛击这些漏洞。 

了解挑战

软件级DRM实施历来容易受到各种攻击。 恶意行为者利用软件中的薄弱环节,对内容解密方法进行逆向工程、篡改许可证请求响应,并危及敏感内容密钥。 这不仅威胁到内容所有者的收入,还损害了他们的知识产权。

多层防御:DRM许可证密码 

DRM许可证密码不仅仅是另一种安全产品;它是内容保护的范式转变。 PallyCon的解决方案可充当针对软件级DRM漏洞的坚不可摧的盾牌,让您重拾对数字资产安全性的信心。 

DRM许可证密码的主要特征

  1. 先进的加密技术:PallyCon采用复杂的加密算法来保护许可证请求质疑和响应数据。 通过锁定DRM通信的这些关键组件,PallyCon可以阻止生成伪造请求或提取敏感内容密钥的尝试。

  2. 白盒加密技术的卓越之处:应用白盒加密技术来强化自定义加密密钥,从而提升了我们解决方案的安全能力。 即使攻击者破坏了应用程序,他们也将面临保护内容安全核心的坚不可摧的屏障。

  3. AppSealing:强化外围:在此强大的基础上,Pallycon集成了AppSealing,这是一种动态应用程序安全解决方案,确保用户的服务应用程序可抵御各种威胁。  根检测、反逆向工程、篡改检测、内存保护和预防屏幕录制功能结合在一起,为用户的内容打造了一座固若金汤的堡垒。

拥抱未来:利用PallyCon的对策解决方案增强您的DRM能力

随着数字环境的演变,内容保护面临的威胁也在不断变化。 PallyCon DRM许可证密码解决方案在保护软件级DRM免受漏洞攻击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 现在是采用多层次方法保护用户内容的时候了,这种方法结合了最先进的加密技术、白盒加密技术,以及AppSealing无与伦比的防御功能。

加入革命。 加强您的DRM,保护您的内容。 今天,PallyCon的开创性对策解决方案将揭开内容安全未来的神秘面纱。

关于PallyCon

PallyCon是INKA Entworks Inc.旗下的优质内容保护服务。 它受到全球200多家客户的信赖,为OTT平台提供360度、基于云的端到端内容安全服务,如多DRM、取证水印、分销商水印、反盗版服务、转码和打包服务,以及快速简单集成的应用程序安全。 对于OTT所有者来说,这是一个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
追溯网络安全本源,原生安全范式框架v1.0外滩大会正式发布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9月8日,2023外滩大会网络安全分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由蚂蚁集团和《信息安全研究》杂志社联合主办,以“开启原生安全范式,护航网络空间安全”为主题。会上蚂蚁集团与浙江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重磅首发了一项引领性网络安全成果 “原生安全范式框架v1.0”。这是探寻网络安全本源的技术思想和方法体系的集成,主要包括“OVTP可溯范式”和“NbSP零越范式”两大安全范式,一大技术创新“安全平行切面”。

“现代化数字企业已经成为不断演变和进化的数字生命体,其架构复杂性会爆炸式增长,正在加据企业内部数字化风险。网络安全保障,本源还是要回到访问是否合法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原生安全范式框架,为企业安全架构设计提供指引,让原生安全从宏观要求,走向可落地实践”。从事多年重要网络安全保障工作,蚂蚁集团副总裁、首席技术安全官韦韬,对网络安全的新态势和安全工作的本质有深刻见解。

(图:蚂蚁集团副总裁、首席技术安全韦韬发表主题演讲)

面对网络安全新挑战,蚂蚁集团从2019年开始便探索了原生安全范式,并通过迭代升级,实践验证不断完善,凝聚成了 “原生安全范式框架v1.0”。主要包括两大安全范式、一大技术创新。两大安全范式包括“OVTP可溯范式”(Operator-Voucher-Traceable Paradigm,即OVTP)和“NbSP零越范式”(Non-bypassable Security Paradigm,即NbSP)。一大技术创新主要是“安全平行切面技术”体系,是从两大安全范式出发创新的方法体系。二者相辅相成,让原生安全理念得以落地。

(图:原生安全范式框架v1.0)

两大安全范式在原生安全思想下,对网络安全访问问题提出了创新解法。简单来看,OVTP就是确保网络访问敏感操作可追溯可研判,如客服人员调用客户信息时依赖的服务工单,不致产生越权漏洞;而NbSP就是类似机场安检,攻击者不会通过各种漏洞形成的隐蔽通道(比如下水道或者通风管)绕过安检点。

蚂蚁首创的“安全平行切面”可以为现代数字化机构实现OVTP可溯范式与NbSP零越范式提供高效的方法体系与基础平台,实现了网络安全治理效果和效能跨越式提升。例如,2021年双十二大促期间,针对 log4j2漏洞攻击,蚂蚁集团安全平行切面体系实现了小时级全站止血,安全应急人力从 fastjson应急时的6000人日降低到30人日,效能提升达到百倍,止血加固双管齐下,业务0打扰化解危机。

在论坛上,围绕“开启原生安全范式,护航网络空间安全”,奇安信、平安集团、之江实验室、北京炼石网络、北京知其安科技、Certik公司等单位的嘉宾也分享了行业实践和最新研究。

中国电子科技委副主任、奇安信集团总裁吴云坤认为,现代企业网络安全是从业务出发的内生安全,这样的安全防护体系具备三个关键要素:第一,从关注业务出发,构建内生安全体系;第二,从关注“人”出发,将安全机制内置于数据全链条;三,从关注运营出发,构建实战安全运营体系。这些能力帮助奇安信“零事故”完成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网络安全保障,吴云坤介绍。

(图:中国电子科技委副主任、奇安信集团总裁吴云坤发表主题演讲)

平安集团首席信息安全总监陈建分享了原生安全典型实践 DevSecOps:代码即安全,在编写代码的过程中将安全性视为一个核心要素,以确保开发出的软件应用程序在安全方面具有高度的可信度和防御性;上线即安全,在应用程序上线之前,必须确保应用程序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后期修复漏洞和问题的成本;运营即安全,在软件系统和业务运营的过程中,将安全性视为一个持续的需求,确保在运营阶段保持高水平安全性,降级遭受攻击风险。

北京炼石网络创始人、CEO白小勇介绍,基于安全平行切面技术,炼石网络在数据流动的切面上重建安全规则,实现了安全与业务在技术上解耦、能力上融合。“免改造应用落地原生数据安全,兼容多、交付快、防护好、省成本”,白小勇表示。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副所长金波,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名誉会长谈剑锋,对于原生安全范式开带启的网络安全治理表达了殷切期待。

原生安全范式的核心思想是让安全能力融入业务的毛细血管,这一思想也正在重塑现代企业安全治理。论坛参会嘉宾一致认为,原生安全范式这一高效能的安全实践,强依赖于范式认知与安全基础设施的演进,需要更多的企业、机构参与技术共建、应用探索,共同打造高安全水平的网络空间。

 


]]>
LightCountng:2023年光模块价格将加速下跌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第24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CIOE)如期召开,在同期举办的“光电子芯片设计及制造、封装技术论坛”上,LightCounting高级分析师Tom William系统介绍了光模块各细分市场的现状。

1

  整体来看,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光模块销售额创下新纪录,达到24亿美元。但2023年第一季度下降了27%,主要是需求放缓导致整个供应链库存过剩。为光模块供应芯片和子组件的公司在2022年底受到了沉重打击。领先的光模块供应商报告称,2023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大幅下降。

  LightCounting预计2023年第二季度的增长将继续放缓态势,但第三季度会有一些增长。人工智能系统中使用的光模块的需求非常强劲,这将在2023年下半年开始对市场产生影响,明年还会有更大的影响。

  从各细分市场来看,相干DWDM模块方面,400ZR和400ZR+的批量出货使销售额上升,但从2022年第四季度开始有所下降。预计2023年第二季度400ZR/ZR+的销售量将继续下降,到2023年底将有所回升。其他DWDM产品,包括600G和1.2T产品,预计也会出现同样的趋势。

  FTTx光器件的销售在2022年下半年加速,但在2023年初急剧下降。无线前传部分在2022年第二季度表现强劲后继续下滑。

  以太网光模块方面,2023年初,除800G外,所有类型的以太网光模块的销售都不及预期。预计400G光模块的销售将在第二季度开始增长。另外,2021年,供应链短缺和lC芯片价格上涨减缓了光模块的价格跌幅,但2022年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开始影响价格,2023年价格将加速下跌。

  AOC方面,AOC的销售额在2022年创下新纪录,但许多产品的需求在2022年下半年有所放缓。受Al应用对InfiniBand需求的推动,200G AOC在2022年大幅增长。预计,在Al硬件部署的支撑下,400G AOC的销售额将在2023年恢复增长。另外,第一批800G AOC应该很快就会开始出货。

  Tom William表示,2023年市场不及预期主要是因为资本开支的不确定性。尽管如此,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将推动新一轮投资浪潮。

  除了各细分市场的预期,Tom William还介绍了硅光技术的市场表现。他表示,硅光已经成为主流技术,到2028年,将从2022年25%的市场份额增至43%,目前所有领先的供应商都使用硅光技术。


]]>
中国移动尹瑶瑶:大数据子链需筑牢核心技术、打造发展高地、开拓创新模式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在日前举办的中国移动第四届科技周“大数据产业链合作伙伴分论坛”上,中国移动技术部技术发展处副经理尹瑶瑶表示,一直以来,作为移动信息产业链的隐形链长,中国移动充分发挥扁担作用,一方面拉投资,一方面促消费,跟产业链上下游形成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

  在“2022科技周暨移动信息产业链创新大会”主论坛上,中国移动首次提出,担纲移动信息现代产业链链长,并为此采取两项行动,一个是规划260亿元规模的产业基金,二是建设创新基地。

  作为真正意义上的“链长”,中国移动带来三个具体变化。一是关于链式思维的变化,从更多聚焦自身需求,转变为站在产业链共性发展的高度,促进产业链端到端的健康绿色发展;不仅聚焦创新链,还要注重资本链、供应链、人才链四链之间的协同发展。二是关于协同创新的变化,以往更多通过国际标准、行业标准牵引整个产业的发展,后续将与链上企业和产业各方共同谋发展,寻找共性诉求,共同编队,共同打造标杆,共同壮大产业链。截至去年底,中国移动已经汇聚1300多家核心企业,初步建立了70多支协同攻关的团队。三是关于平台机制的变化,过去更多通过大型试验网牵引技术和生态的快速成熟和繁荣,链长阶段开始打造6大平台:协同共治、联合攻关、创新培育、资本融通、供需衔接和国际合作,并发布首批链长政策12条,牵引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尹瑶瑶指出,移动信息现代产业链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庞大复杂且链条非常长的系统性工作,2022年,中国移动为了更加针对性地促进每个细分产业的快速发展,成立了“主链+子链”的两级协同创新体系。其中,大数据是整个移动信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未来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大数据子链2022在中国移动内部开局,今年将正式启航。

  “如果说2022年是链长工作的开局之年,那么2023年将是链长工作的开拓深耕之年。”尹瑶瑶介绍,中国移动今年的链长工作重点是要强化运营,进行“十百千计划”升级,创新链、投资链、供应链、人才链4链持续融合,并形成一批硬核子链成果。

  针对大数据子链的发展,尹瑶瑶提出三点期待:一是希望筑牢核心技术的攻关阵地,进一步聚焦子链的共性问题,例如数据治理,数据要素流通的安全性等,争取实现更大突破;二是希望打造数实融合的发展高地,借助子链的力量推动大数据与政务、数字营销等千行百业的深度融合,提升行业的功能效应;三是希望开拓机制模式创新,进一步加强与产学研用的深度协作,依托中国移动的产业协同创新基地,与各地大数据产业特色园区和集群开展跨领域、跨模式的协同创新,营造产业繁荣新生态。

]]>
阿里云 EasyNLP 跨模态学习能力再升级,电商文图检索效果刷新SOTA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近日,阿里云机器学习 PAI 开源框架 EasyNLP进行升级发布,推出了融合了丰富电商场景知识的CLIP模型,在电商文图检索效果上刷新了SOTA结果,并且将上述模型免费开源,贡献给开源社区。

CLIP(Contrastive Language-Image Pre-training)是一种经典的文图跨模态检索模型,它在大规模图文数据集上进行了对比学习预训练,具有很强的文图跨模态表征学习能力。EasyNLP借鉴CLIP的轻量化、易迁移的预训练架构,构建基于CLIP包含图像和文本Encoder两部分的双流模型,同时基于商品数据,以优化电商场景的文图检索优化。

Fashion-Gen数据集是一个大规模的时尚场景的图文数据集,以Fashion-Gen数据集为例,EasyNLP基于pai-clip-commercial-base-en和pai-clip-commercial-large-en这两个模型在Fashion-Gen数据集上进行了20个epoch的微调。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现公布的SOTA模型(CommerceMM),电商CLIP-large模型在文到图和图到文的检索结果上均有显著提升,评测指标最高提升了8.7~15个百分点。

除此之外,电商base模型在文到图与CommerceMM相当检索结果下,使用了更少的参数量。由此可见,电商CLIP无论在large还是base图像Encoder的设置下,都取得了有竞争力的电商场景跨模态检索能力。

文到图检索评测结果

14 

图到文检索评测结果

15 

目前,电商CLIP可在EasyNLP中直接安装使用,在未来,EasyNLP框架会集成更多NLP的多模态的知识模型,覆盖各个常见领域和任务,同时也将集成更多SOTA模型(特别是中文模型),来支持各种NLP和多模态任务,共建NLP和多模态算法库。


]]>
机器学习泰斗迈克尔·乔丹:AI不会替代人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ChatGPT对它写的内容确定吗?

9月7日举行的2023 Inclusion·外滩大会上,机器学习泰斗,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三院院士迈克尔·乔丹(Michael I.Jordan)教授在谈到这一话题时直言,ChatGPT完全无法回答上述问题,但人类则非常擅长处理类似的问题,擅长沟通以及应对不确定的信息。在他看来,AI的本质是集体,而不是个人,AI也不会替代人。

迈克尔·乔丹教授指出,ChatGPT没有办法对不确定性进行量化,他不认为有一种所谓的超级电脑会替代人,应该把技术看作是一个工具来赋能人类,建议关注集体的智能体。


他进而以蚂蚁集团为例指出,蚂蚁创造了双边市场,把商户和客户有效联结在一起,这才是一个智能的集体,这个是有真正的智能。

“AI的本质是集体,而不是个人。” 迈克尔·乔丹教授表示,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协作式、去中心化的系统来实现集体智能,并设计一个机制使之公平、稳定、可扩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不确定性,让去中心化的系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有效地应对日常和世界当中的不确定性,这才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3 INCLUSION·外滩大会由外滩大会组委会主办,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黄浦区人民政府支持。会期 9 月 7 日-9 日。外滩大会组委会由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报业集团、外滩投资集团、蚂蚁集团等多家单位共同牵头。


]]>
Commvault加入AWS ISV WMP和AWS服务就绪计划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2023年9月7日——Commvault宣布扩展与AWS的合作关系,加入AWS ISV工作负载迁移计划(WMP),并在AWS服务就绪计划中获得多项称号。作为AWS服务就绪计划的一部分,Commvault软件凭借其备份和恢复解决方案通过验证,成为了AWS Graviton Ready、AWS PrivateLink Ready和Amazon Linux Ready合作伙伴。

这些项目进一步扩展了Commvault和AWS的合作关系,为双方共同的客户提供业界领先的数据保护服务,旨在保护、防御和恢复客户在云和混合环境中的数据。通过AWS WMP,客户可以利用促销积分和增强的技术指南及支持来加快他们向AWS的迁移。结合Commvault可扩展、可重复的自动化流程,客户可以以更加简单、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向AWS迁移,实现自身的现代化调整,更加轻松地利用AWS提供的弹性、规模、安全和性能。借助Commvault对AWS服务的广泛原生支持、强大的自动化和成本优化能力,这些工作负载在迁移到云后能得到无缝保护,在简化云端运营的同时,以更低的总体拥有成本(TCO)提供保护和可恢复性。

除WMP外,Commvault通过了AWS合作伙伴解决方案架构师的严格验证,其解决方案符合AWS定义的“架构完善的框架和最佳实践”,获得了以下AWS服务的AWS服务就绪称号:

  • AWS Graviton Ready——使客户能够利用AWS Graviton处理器实现最具性价比的数据管理,同时帮助他们履行在可持续性方面的共同责任。

  • AWS PrivateLink Ready——使客户能够确保虚拟私有云(VPC)和本地之间的流量安全,而不会将数据暴露到网络上。

  • Amazon Linux Ready——使客户能够利用Amazon性能出众且进行了安全加固的Amazon Linux来加强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Amazon EC2)和其他AWS服务的数据保护。

Commvault产品管理总监Michael Fasulo表示:“多年来,Commvault一直为AWS工作负载提供广泛的云原生支持,在客户的整个云端之旅中确保他们数据的安全。今天,我们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加入了AWS ISV工作负载迁移计划,并获得了AWS Graviton Ready、AWS PrivateLink Ready、和Amazon Linux Ready称号。我们和AWS携手合作,为我们的客户提供现代的、成本优化的、云优先的AWS工作负载数据保护,一站式满足客户的所有需求。”


]]>
Infor: 企业采用生成式AI的三大挑战——可信性、隐私保护、偏见消除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AI(人工智能)无疑是2023年最热的话题之一,尤其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对于AI的态度,1000个人眼中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有人认为AI会导致人类灭绝,会威胁国家安全,甚至呼吁停止所有超过一定能力的AI训练。针对这个话题的讨论不会短期内结束,但不可否认的是,生成式AI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越来越多的人在尝试使用ChatGPT、文心一言等工具。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在企业环境中采用生成式AI工具应该注意些什么,如何才能发挥这一颠覆性技术的潜在力量呢?

  生成式AI领域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但这标志着人工智能和计算领域正在经历一个新的拐点。在生成式AI领域大放异彩的大多数大型语言模型都擅长自然语言处理(NLP)。在众多行业中,这些生成式AI模型可用于基于NLP的应用,如提供交互式帮助。用户可以通过基于生成式AI的交互式聊天机器人分享知识库/用户手册和文档等,帮助用户查找信息。

  生成式AI还可以提供基于NLP的全企业范围内业务数据搜索能力,这实现起来有一定难度。目前这个领域还在不断发展,一些企业软件企业已经在加大力度研究如何让生成式AI模型对现有NLP解决方案和人工智能产品进行补充,如通过增强上下文语义理解、通过AI平台将语音聊天功能与数字助理或机器学习(ML)模型集成在一起、将企业搜索扩展至图像识别功能等等。

  此外,由于生成式AI模型使用户能够利用各种数据源生成文本和代码、进行预测和总结、翻译、分析图像等,因此可用于各种企业场景,例生成电子邮件、报告、产品文档和网页内容;创建职位描述和需求;进行产品和供应商比较;为营销活动制作图片、音乐和视频等。企业还可以利用生成式AI模型的NLP来写书评、审阅和校对内容,为新的项目提供想法等。

  生成“生成式AI”

  如果内部有IT或软件工程团队,企业还可以利用微软的Copilot或AWS CodeWhisperer等工具进行代码生成。当企业需要建立自己特定行业的语言模型、对一般性信息进行验证、通过网络获取评论和建议,或者需要将企业私有数据与公共信息进行整合时,这些工具可以与Open AI的ChatGPT或AWS Bedrock等生成式AI工具和平台集成在一起。

  可信性、隐私保护、偏见消除

  生成式AI技术发展很快,没有及时采取行动的企业可能会坐失良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应该积极拥抱而不是拒绝这个强大的技术。但这并不意味着在采用生成式AI模型时要"一刀切",在广泛采用生成式AI模型之前,企业需要充分考虑需要面对的挑战。

  首先是可信。虽然大型语言模型生成的内容看起来是原创的,但它实际上是在模仿基于其所接触的类似训练数据集的模式。很多时候,生成的信息都是假的,同样的问题会产生不同的答案。

  其次是隐私。模型的训练用的是用户共享的数据和输入的条件,而这不是完全可控的,一些受保护的商业机密或数据可能被共享,导致无意识的侵权或违反合规问题。此外,生成和分享一些特定业务的内容需要遵守严格的法律和数据隐私保护政策,例如,当公司进行数据保护影响评估(DPIA)时,必须确保符合《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大多数生成式AI平台供应商会确保企业数据的独有性,不会用于一般性培训目的,但企业仍然不能掉以轻心。

  还有偏见。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是根据用户输入的提示定制的,这也意味着用户可以只使用有利而非全面的数据来训练模型,生成符合自己意愿的内容。生成的内容实际代表的是主观性观点,但表面上看起来很权威,因此很容易让用户相信并影响他们的观点。此外,生成假新闻、假视频和音频片段的风险也会越来越高。

  审核与过滤不可少

  上述问题并非无法克服。方法之一是在终端用户界面上应用适当的审核过滤器,一般用户可通过该界面使用生成式AI工具。而在企业层面就必须采取人为干预,即所有生成的内容在正式提供去使用时必须经过真人审核。现阶段通过人工控制和调节对于提高生成内容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减少偏见,确保企业竞争优势等非常重要。

  因此,企业需要就生成式AI如何适用于自身有自己的立场。与此同时,遵循生成式AI供应商的最佳实践也至关重要,例如使用Open AI的审核过滤器。另外,目前很多国家都在争相制定各自的人工智能政策,这也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需要确保本国和他国的相关政策和协议。

  未来可期

  毫无疑问,生成式AI在未来五到十年将迎来的蓬勃发展,对于该技术的投资将大幅增加,不论是模型还是硬件,更快更强大的芯片和对更大网络带宽的需求都将增加。这一趋势为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未来几年,我们接触到的所有信息都将受到生成式AI的影响;我们所熟知的互联网搜索将更加趋向于量身定制的对话式体验;由AI生成的内容检测工具将更加智能,监管和合规也将更加严格。

  生成式AI模型代表着颠覆性的解决方案,已经在帮助个人消费者的搜索、自动创建内容、提高个人效率等方面发挥作用。企业应该立即行动起来,积极采用这项强大的技术,但同时也应该充分意识到潜在风险、其中的不确定性和隐私问题。当然,生成式AI领域的成熟和解决这些问题只是时间问题。在人类的努力下,生成式AI模型将有可能彻底改变企业环境。

1

  (作者:Infor大中华区商业咨询高级总监鹿崇)


  关于作者:

  鹿崇先生现任Infor大中华区商业咨询高级总监,在企业应用软件领域有超过20年的实战经验。鹿崇先生自2003年1月加入Infor至今。加入Infor之前,鹿崇先生曾在KPWOOD公司任系统工程师、SSA上海公司任职商业顾问,还曾在迅达电梯担任过项目负责人。鹿崇先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管理信息系统专业。


]]>
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大模型重构商业 蚂蚁坚持纯自研全栈布局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199IT讯  第二届2023 INCLUSION·外滩大会今日在上海举办。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在谈到AI大模型时表示,借用麦肯锡中国区主席倪以理博士的论述,这是新时代的序章,真正开始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当回望过去,iPhone所引领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极大促进了人和人,人和服务、商品的链接。包括LBS服务,无现金社会,彻底改变了生活,影响非常深远。

井贤栋表示当前一大波大模型的冲击,类似于iPhone时刻,会重构很多商业。大模型当下已经影响公司里传统的客户运营,市场营销,销售,未来还会有更深入的影响。

井贤栋强调,蚂蚁是将科技作为自身最核心的竞争力、最重要的生产力、发展根本的驱动力。蚂蚁集团高度重视大模型,不论是基础大模型到上层的应用大模型是全情投入,纯自研,全栈布局。


]]>
微软结盟阿联酋G42集团:把云计算和AI服务推向中东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本文来源:新浪科技

北京时间9月6日下午消息,微软(331.8804, -1.67, -0.50%)宣布将扩大和阿联酋阿布扎比的人工智能及云计算厂商“G42集团”的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在多个领域开发人工智能技术,同时在阿联酋提供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

通过这一合作,微软云计算服务Azure和人工智能业务将进入阿联酋,提供给该国的政府机构和各行业公司使用,与此同时,也能够帮助当地客户满足阿联酋政府监管和隐私信息保护要求。

随着双方合作的深入,两家公司将会在一些重大项目上引入针对特定行业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其中包括晚些时候在迪拜举行的“COP28”气候大会。

未来,微软公司的云计算服务将会落户“Khazna数据中心”,并提供给本地客户。据悉,这家数据中心是G42集团和阿联酋电信公司共同组建的一家合资公司。

对于双方的合作关系,微软首席商务官朱迪森·阿尔托夫(Judson Althoff)表示,在两家公司的合作中,隐私保护、信息安全以及监管合规将成为工作重中之重,双方也将迎来一个重要商机,那就是帮助阿联酋的企业和机构以负责任的方式进行科技创新。

G42集团首席执行官肖鹏表示,和微软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将可以让G42集团在许多关键领域进行实质性的科技创新。

据报道,G42集团旗下业务十分广泛,其中包括和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合资设立的AIQ公司,该公司使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能够帮助该石油公司和整个石油行业优化业务流程。

据悉,G42集团的董事长是阿联酋国家安全顾问纳杨(Sheikh Tahnoon bin Zayed Al Nahyan),目前该集团已经成为阿联酋开发人工智能技术的一家先锋企业。除了微软之外,G42集团的合作伙伴还包括“Cerebras系统公司”(这家公司不久前刚刚使用和英伟达平行替代的技术,构建了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

上个月,G42集团对外发布了人工智能最新成果,即该集团自称的“全世界质量最高的阿拉伯语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

G42集团总部位于阿联酋阿布扎比,除了人工智能之外,该公司也涉足云计算、自动驾驶汽车等业务。去年,该集团筹建了总额100亿美元的“42X基金”,表示将投资新兴市场国家的各类科技公司。


]]>
模型训练:优化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完善DevOps工具的使用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据说法餐的秘诀在于黄油、黄油、更多的黄油。同样,对于DevOps而言,成功的三大秘诀是自动化、自动化、更高程度的自动化,而这一切归根结底都在于构建能够更快速地不断发布新版软件的流程。

尽管人们认为在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方面,包括特征工程和参数调整,仍然涉及大量的手动工作。但自动化在这些领域至关重要,而MLOps即机器学习运营已被证明对于各类企业来说都是一项出色的业务决策。其最终的目标是实现模型构建与研究的自动化,从而在整个开发流程中进一步实现协作和版本控制。

然而,由于生产中模型的动态性质,这并不总是那么容易实现。部署模型可能会改变反馈闭环和数据,因此需要不断地重新训练和更新。要想在不进行过多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安全地反复重新部署模型,自动化就至关重要。

采用机器学习来优化使用

在DevOps环境中预测使用模式包括以下两种基本现实场景:

第一种情况,根据DevOps成熟度对企业进行分类,以确定其成熟度以及产品使用中存在的差距。例如,如果订购的工具级别较低,但却有更高级的需求和要求,升级到更高级别就可能会有所帮助。DevOps决策者需要根据团队的使用模式来生成个性化建议,以优化效率。

第二种情况,重点更多在于预测使用模式和检测异常,以识别异常情况的发生时间,并提前一到三个月提出使用见解。这有助于评估DevOps工作流程的健康状况,识别积极或消极的趋势,并更轻松地处理任何突发异常情况。持续的分析以及部署和监控工作可确保高质量的模型投产。

这两种场景类似于销售代表在Salesforce中使用模型的方式。他们会收到有关客户成熟度评级、反馈和可解释性的信息。可解释性的部分会深入地提供有关模型将客户分为高、中或低成熟度的原因。造成这种分类的因素有许多,包括客户体验、培训、技术使用和联系人数量。这些信息使销售代表能够与客户进行更有效的对话,并提出适当的升级或改进建议。

此类分类模型可以使用CatBoost等工具来构建。CatBoost是一款强大的Python机器学习包。这些工具可以处理标签和缺失值,从而简化建模过程。可对各种输入进行考量,包括网站访问、活动出席、自由文本分析、位置、使用模式和第三方数据,以确定企业的DevOps成熟度。即使数据集不完整,通过将这些因素纳入考量,仍能产出有价值的见解。

利用时间序列数据来优化使用

时间序列数据模型也可用于预测使用模式。时间序列模型旨在预测给定月份剩余时间以及未来几个月的使用情况,以此分析历史使用数据,并识别趋势和异常情况。

时间序列数据工具使团队能够以图表的形式实现历史使用数据的可视化,显示周末的使用率较低,而工作日的使用率较高。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模型可以预测未来趋势,并提供有关企业健康状况的见解。如果预测使用率下降,可视化结果可能会显示出负面趋势,企业便可采取积极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相反,如果预测使用率增加,企业就可以与供应商合作采取措施,确保能够有效地利用工具。

通过将预测的使用情况与图表上呈现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比较,便可识别异常情况。预测数据与实际数据之间的巨大差距表明存在异常,异常情况可能有多重含义,如使用量增加或产品使用不当。及时识别并解决异常对于确保运营效率非常重要。

总之,时间序列模型可以让企业预测使用情况,追踪趋势,识别异常,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提高产品利用率。

LSTM模型的长与短

事实证明,长短期记忆(LSTM)模型是优化使用的绝佳方法。为此,模型的输入通常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历史每日使用数据、节假日信息以及工作日/周末指标。利用这些输入,模型就能生成非常准确的预测。

LSTM模型可以生成时间点快照,包括创建不同时间段的数据集,以测试模型在多种配置下的性能。Alation等创建SQL查询的工具可用于管理这些数据集,且便于与内部团队成员共享。

团队还需要实施验证和测试流程以确保模型的可靠性。特征重要性对此过程至关重要,且不随时间发生变化。特征重要性的变化可表明数据或模型本身存在问题,因此对这些变化的追踪和监控有助于识别潜在问题。

此外,还需要考虑对输入数据(分类型和数值型)进行测试。对于分类数据,数量和类别的一致性很重要。同时,对数值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等指标进行监控,有助于检测可能需要注意的显著变化。

数据验证、监控和测试对于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通过评估与验证来比较配置

在比较不同配置(尤其是LSTM模型)时,Valohai等工具使团队能够对不同时间范围的多个参数和数据快照执行网格搜索。提供准确率、召回率和精确率等衡量标准,帮助确定模型的最佳配置。

现代ML工具的价值在于存档、共享、以及对执行和结果进行审查的能力。它们还允许对模型性能指标进行调整,而无需全部重新运行。当业务需求发生变化时,这将有助于选择符合新目标的不同配置。

在部署方面,模型通常是按照计划的时间运行批处理,每天在策略时间执行两次。这可确保企业在一日之初即拥有最新数据,且全天能接收更新。应定期对模型进行再训练,以纳入新数据。

应密切监控与预期措施的偏差以及在范围上的重大变化,并触发自动警报,以便及时采取行动。此外,日常用户的反馈在评估模型性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反馈往往超越了召回率和精确率等传统指标。关闭反馈闭环可确保根据实时用户体验和反馈进行持续改进。

推动价值与效率的提升

创建经过验证且安全的数据科学和模型训练是许多现代企业面临的挑战。通过应用经过验证且有效的DevOps实践,实现从构思到生产和部署的AI和ML流程自动化,对于希望优化在整体技术堆栈中工具使用的企业能够提供巨大的价值。

归根结底,这种做法极具商业意义。它能够避免闲置工具或功能方面的额外支出,从而提高利润。也许更重要的是,它能鼓舞团队士气、提高生产力、留住人才,因为团队成员不会被迫执行重复、乏味且耗时的DevOps任务。任何开发人员都会喜欢这样的环境。

【本文作者董任远,系JFrog大中华区总经理】


]]>
魔搭社区推出AI Agent开发框架,人人都可基于开源LLM“攒”出智能体应用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阿里云牵头建设的AI模型社区魔搭(ModelScope)又上新了,推出适配开源大语言模型的AI Agent开发框架ModelScope-Agent。借助ModelScope-Agent,所有开发者都可基于开源 LLM 搭建属于自己的智能体应用,最大限度释放想象力和创造力。ModelScope-Agent的代码现已开源。

AI Agent(AI智能体、AI代理)可谓当前大模型领域最热门的研究方向,它是指基于LLM的、能够使用工具自主完成特定任务的智能体。众所周知,目前阶段的LLM存在能力边界,主要擅长处理文本任务。AI Agent将LLM与其他模型、软件等外部工具协同,便能处理真实世界中的各种复杂任务,比如接入视频生成模型,自主生产视频;接入外部软件,帮人类写邮件、订票、购物等等。

AI Agent类应用正在成为大模型创业的重要赛道,AI Agent 开发框架也应运而生。但业界现有的AI Agent 开发框架大多基于闭源 LLM 构建。为了充分释放开源 LLM 的生产力,魔搭社区自研了适配开源 LLM 的AI Agent开发框架ModelScope-Agent。简而言之,ModelScope-Agent是pilot(领航员)而非copilot(副驾驶员)。

此前,魔搭已用这套框架在社区做了“打样”,搭建 ModeScopeGPT,它能通过自然语言与用户交互、接受用户指令,通过“中枢模型”通义千问调用社区的众多AI模型API,自主完成人类布置的任务。ModeScopeGPT的调用量已超过 25 万。

(ModelScope-Agent系统架构图)

AI Agent的工作流程一般包括任务的理解、规划和执行,其中,LLM 负责任务规划、工具调用以及回复生成,是整个流程的智能中枢,好比人类的大脑。ModelScope-Agent允许开发者自由选择智能体的“大脑”,适配百川、通义千问等各类开源模型。主流LLM能够做到“即插即用”,开发者如需专门训练LLM 以增强其工具调用能力,可以参考ModelScope-Agent开源的训练数据、训练方法、优化方案、评估方法。

ModelScope-Agent开发框架还包含记忆控制、工具使用等模块,记忆控制模块支持知识检索以及 prompt (提示词)管理,工具使用模块支持工具库、工具检索、工具定制。为了增强开源大模型工具调用能力,魔搭社区还自研了一个包含60w样本的MSAgent-Bench工具调用数据集。

大多数 AI Agent 开发框架需要手动添加工具,而ModelScope-Agent 通过调用魔搭社区上开源的文本向量模型,打造API 工具检索引擎,能让AI Agent根据用户指令自动检索相关工具。如果开发者想要新增外部工具/API,只需要在ModelScope-Agent上注册工具,即可直接调用。

开源正在成为很多头部大模型玩家的选择。未来,ModelScope-Agent 会适配更多新增的开源LLM,并将推出更多基于ModelScope-Agent开发的应用,如个人助理 Agent、Story Agent、Multi-Agent等。魔搭鼓励开发者用ModelScope-Agent探索工业制造、游戏开发、智能互联等行业的应用。

魔搭社区表示,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用户最活跃的AI模型开源社区,魔搭将持续通过开源开放推进大模型技术和应用发展。此前,阿里云曾表示要把促进中国大模型生态的繁荣作为首要目标,并将魔搭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大模型自由市场。


]]>
阿里云推视频生成大模型,未来可应用于电影制作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近日,阿里云推出全新视频生成大模型I2VGen-XL,并在魔搭社区开放体验,用户上传一张图片后2分钟左右即可生成一段1280*720的高分辨率视频,该模型研发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实现2K超清效果,可应用于短视频内容生产、电影制作等场景。

I2VGen-XL在魔搭社区开放体验

和业界爆火的AI绘画创作大模型不同,视频生成大模型的技术门槛更高,其需要克服文本和视频内容匹配度、视频画面质量、画面连续性等诸多技术挑战。在此之前,阿里云和微软等科技公司相继推出一系列可控视频生成研究成果,例如用户可通过定义空间布局、运动模式等条件来生成视频,但其画面清晰度难以满足真实场景应用的需求。

针对该问题,阿里云进一步提出创新思路,I2VGen-XL模型设计了两个阶段,首先在低分辨率条件下保证生成结果和给定图像语义的匹配度,随后通过视频扩散模型(VLDM)来提高视频分辨率,并同时提升时间和空间上的一致性,保证最终视频内容的清晰度和连贯性,最终实现1280*720高分辨率的突破,并且在画面细节的展现上大幅领先现有模型。据介绍,该模型的训练还使用了多种风格的视频数据,因此可生成科技感、电影色、卡通风格和素描等类型丰富的视频。

I2VGen-XL流程图

目前,I2VGen-XL的模型和代码均已开源,国内外社交媒体显示,该模型已吸引国内外用户和开发者的广泛体验和二次开发,涌现了大量创意AI视频生成内容,例如在城堡上展翅的恐龙、宇航员在飞船中行走的科幻电影画面等等……知名AI社交媒体分析师Ahsen Khaliq在推特发布多条由该模型生成的视频效果,并表示模型在清晰度、纹理、语义和时间连续性方面有优势。

国内外网友和开发者广泛关注和体验

在视觉生成领域,阿里云此前已推出AI绘画创作大模型通义万相(基座模型Composer)和可控视频生成模型VideoComposer,团队在该领域发表60多篇CCF-A类论文,并在国际顶级视觉竞赛中获得10余项冠军。

模型体验链接:https://modelscope.cn/studios/damo/I2VGen-XL-Demo/summary


]]>
华为云在沙特正式开服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在2023年华为云沙特峰会上,华为宣布,华为云利雅得节点正式开服,推动该国数字经济增长。

本次开服后,利雅得节点将成为华为云服务中东、中亚和非洲的核心节点,可提供创新、可靠、安全、可持续的云服务。本次开服彰显了华为坚定不移地支持"沙特2030愿景"的决心,加速沙特开启数字时代的无限机遇。

沙特阿拉伯通信和信息技术部副部长Haitham Alohali分享了他的看法:"华为一直以来助力沙特技术进步,是令人骄傲的合作伙伴。华为与通信部、本地服务商、企业和大学开展合作,共同致力于推动数字化进程。我们期待华为云利雅得节点能对沙特的数字生态系统带来变革性的影响,为创新和增长创造新的途径。"

利雅得节点开服,能让该地区享受以下数字红利:首先,华为将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经验和优秀实践开放给了行业客户,简化创新流程,加速行业创新。此外,该节点可以提供包括基础设施、数据库、容器、大数据和AI服务在内的全栈云服务,以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

华为云利雅得节点通过3AZ(可用区)架构,提供了高可用、低时延、安全的云服务,保障各类业务稳定运行,覆盖STC、Zain、Mobily所有现网运营商。本地数据中心将根据当地数据法规在本地存储数据。本次开服还将推出数据、AI和云原生三大类68个云服务。

华为高级副总裁、华为中东和中亚地区部总裁易翔表示:"华为在沙特深耕二十多年,是沙特数字化的见证者、重要贡献者,同时也是受益者,这得益于沙特优良的营商环境。中国古语有云:‘家有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有了友好适宜的环境,才能吸引到最好的人。这就是沙特,一个能持续吸引顶级投资者的国家。"

华为表示,华为云将利用业界领先的技术来推进人工智能的发展,例如通过盘古大模型3.0,加速AI在各行各业的落地,通过行业洞察来提升金融、政府、制造等行业的AI能力。盘古大模型3.0 将在加速当地经济多元化的同时,帮助沙特开启创新的新时代。

在本次华为云沙特峰会上,华为还发布了"沙特Go Cloud Go Global"计划,旨在连接中国和沙特的企业,促进增长和创新。华为将共享其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本地化经验、对热点区域行业和产业的洞察、先进技术与解决方案,帮助更多沙特企业走向全球,也帮助更多中国企业走入沙特,增强与当地的合作伙伴关系。

华为云计算全球Marketing与销售服务部总裁石冀琳表示:"沙特将是华为服务中东、中亚和非洲的核心节点,为客户、合作伙伴和开发者提供持续创新、稳定可靠、安全可信的云服务。我们希望能够给沙特带来一个更优的选择,更创新,更包容,更开放,与这个国家在一起,共赢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

峰会上,华为还宣布,未来5年,华为会在沙特发展20万开发者,与1000名当地合作伙伴构建联合解决方案,并推出华为云初创计划,帮助2000家当地创业公司实现创业梦想。

华为沙特CEO杨扬表示:"华为公有云节点今天在利雅得正式开服,回首在沙特的20多年,我们始终和沙特的各行业客户和伙伴在一起,致力成为当地智能社会的建设者,繁荣经济的贡献者,和人才生态的培育者,我们将持续为沙特提供无所不及的联接、绿色的能源、触手可及的云计算和AI服务,为沙特在崭新的数字时代开创无限机遇。"

华为沙特代表处成立于2002年,在沙特数字化转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9年来,华为与当地通信服务提供商(CSP)合作,为当地的哈吉朝觐活动提供了可靠的网络保障服务。华为推动5G在当地的建设和使用,使沙特成为世界上最早落地5G的国家之一。华为已帮助沙特联接未联接的家庭,覆盖350万农村人口,为当地创造了2万个就业岗位,培养1万名ICT人才。

践行"一切皆服务"战略,华为云致力于成为行业数字化的云底座和使能器,为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服务。


]]>
安谋科技与恒玄科技深化合作,共赢终端智能化产业芯机遇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近日,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谋科技”)与国内领先的SoC芯片供应商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玄科技”)共同宣布,将进一步加强在智能音频、智能可穿戴和智能家居等领域的芯片技术合作。双方将在优势互补、技术共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安谋科技自研业务产品与Arm IP相结合的多元异构计算优势,并协同恒玄科技在边缘智能主控平台芯片上的丰富经验积累,共谋终端智能化产业发展、共赢“万物智联”时代先机。

对此,安谋科技联席CEO刘仁辰表示:“双方早在恒玄科技创立之初就已开展合作,并一直保持着紧密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非常感谢恒玄科技对安谋科技核心技术实力的持续认可。作为中国最大的芯片IP设计与服务供应商,安谋科技始终坚持在全球标准上打造本土创新,凭借我们与恒玄科技过往在智能音频芯片领域的坚实合作基础,未来双方将会围绕终端智能化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前沿技术与新兴场景,协力打造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AIoT芯片解决方案。”

恒玄科技总经理赵国光表示:“在‘万物智联’浪潮下,AIoT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恒玄科技紧贴市场需求与行业趋势,不断拓展产品品类,业务领域已从真无线(TWS)智能耳机逐步延伸至智能手表等智能可穿戴和智能家居等领域。安谋科技拥有成熟的产品矩阵和专业的技术团队,能够为我们提供强有力的底层技术支撑,期待双方后续开展更深入的技术合作,共同推动国内终端智能化发展。”

智能终端设备需求持续扩大,加速AIoT芯片产业向前演进

数字化时代下,智能手机、无线耳机、智能手表和AR眼镜有望成为现代个人消费“新四件”,其中TWS耳机和智能手表的使用群体和出货规模持续扩大,呈加速发展态势。此外,在ChatGPT带动的AI新热潮中,智能音箱、智能家居等智能语音交互设备被视作人工智能的下一类热门终端入口,其产品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但随着各类终端设备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应用场景加速扩容,其在连接时延、续航时长、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也在大幅提升,AIoT芯片作为智能终端设备的大脑,正面临着算力、功耗、安全等诸多挑战,其SoC芯片架构也日趋复杂。

作为国内AIoT芯片赛道的先锋探索者,恒玄科技深刻洞察到智能终端设备领域的市场机会,不断迭代产品研发和丰富应用场景,历经数年深耕,其当前业务已涵盖了智能音视频、智能可穿戴、智能音箱、智能家居等多个AIoT产品板块。得益于业内领先的产品性能,恒玄科技目前已获得各大头部手机品牌、专业音频厂商、互联网公司及家电品牌的广泛认可,其中不乏三星、小米、OPPO、vivo、荣耀、哈曼、安克、漫步者、JBL、谷歌、阿里、百度、格力、海信等国际知名品牌,并且覆盖了全球主流安卓手机品牌的智能穿戴类配件业务,主营业务增长强劲。截至目前,恒玄科技搭载安谋科技产品的AIoT SoC芯片累计出货量已超过2亿片。

安谋科技自研业务全面赋能,助力恒玄科技打造高性能AIoT芯片

IP作为芯片设计的“原材料”,在终端设备的智能化跃迁过程中发挥着“基石”作用。安谋科技致力于推动国内科技产业创新发展,将本土创新的自研业务产品与全球领先的Arm IP进行有机结合,在AIoT等新兴领域形成独特优势。在与恒玄科技的合作中,包括“星辰”CPU、“山海”SPU、“玲珑”VPU、“周易”NPU等在内的安谋科技自研业务产品与Arm IP所集成的高性能异构计算平台,为恒玄科技不同产品线的SoC芯片提供强力底层支撑;成熟广泛的Arm技术生态,更是助力其芯片产品高效研发,并快速进入市场。

以“星辰”CPU为例,该嵌入式处理器IP已被应用于包括恒玄科技最新的BES2700系列在内的多代产品中。在“星辰”CPU加持下,恒玄科技BES2700系列芯片在性能和功耗上具备显著优势,并被国际和国内头部客户成功采用,助其打造高性能TWS旗舰耳机。具体来看,“星辰”CPU采用Arm v8-M架构,可实现4.02Coremark/MHz的极致能效;内存子系统引入紧耦合内存和缓存技术,确保实时性和执行效率;DSP指令和协处理器接口,大幅提升算法性能;基于Arm TrustZone 的系统级安全方案极大简化软件设计,并提升安全能力。此外,“星辰”CPU提供多种可选配置,支持灵活扩展,可广泛适用于算法类、协议类等对体积、算力有要求的应用。

除“星辰”CPU之外,“山海”SPU则为恒玄科技智能手表芯片和智能音箱芯片构建了安全可信的计算环境。在智能手表芯片上,“山海”SPU提供硬件、软件和安全服务,从芯片IP层到云端安全应用和安全管理,进行全链路的安全保护,其核心模块TrustEngine密码算法引擎包括国际通用算法及中国商用密码算法,支持TrustZone技术且具有可信执行环境(TEE);而对于智能音箱芯片,“山海”SPU在前述特性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加解密算法和提升性能,其硬件加解密引擎作为安全可信根,为更多的应用场景提供安全能力支持,打造适用于AIoT系统的全栈安全解决方案。

近年来,随着新的边缘计算场景不断涌现,异构计算技术日趋成熟和普及,不同计算单元乃至不同设备间的协同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高效。恒玄科技是安谋科技的重要合作伙伴,过往多年合作也印证了双方在AIoT多核异构SoC芯片研发上的共同理念。未来,安谋科技与恒玄科技将整合各自优势资源,为AIoT智能设备提供更多元、更安全、更强大的算力支撑,合力推动国内智能终端芯片产业的创新发展。


]]>
思科推出生命周期服务扩展客户体验服务产品线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思科(Cisco)日前宣布全面推出生命周期服务(LCS),进一步扩展一些帮助企业、医疗保健和政府更快地实现预期成果的产品。

  思科在提到LCS的推出表示,IT组织为了量化和验证IT对业务的贡献就需要在一些能够推动一线业务优先事项的技术方面投资。IT组织还需要与业务部门合作,通过有影响力、可衡量的成果帮助业务部门实现自己的技术计划。思科还提到著名分析机构IDC的研究预测,到2026年,企业总收入的40%将由数字体验、产品和服务产生。思科还强调,IT组织要想在市场中获胜就必须将重点放在数字化转型和创新。

  思科表示,LCS在技术上的理念是将IT的重点从应对持续挑战转移到关注技术投资的业务成果并进行可衡量的观察。从网络的角度来看,生命周期服务可以帮助企业设计和架构网络基础设施,并帮助安装、配置和运行环境。

  LCS据称旨在让客户更轻松地获取机器学习(ML)和人工智能(AI)遥测数据和专业知识,以帮助首席信息官在整个技术生命周期内规划、部署、管理和衡量投资回报。

  思科还表示,LCS可以为IT领导者提供专有的数字洞察力、工具和最佳实践,进而可以衡量他们与内部利益相关者共同制定的关键绩效指标(KPI)。LCS产品组合另外一个目标是帮助IT领导者扩展技术战略,IT领导者通过接触思科专家、专有的人工智能/ML驱动的

  洞察力以及对与思科共同定义的关键绩效指标进行报告的测量,使得技术战略能够支持整个组织的业务优先事项。

  为了加快缩短取得成果的时间,LCS的架构可根据客户的独特需求提供灵活的参与选项。LCS包含三个选项服务:Advise Me(向我建议)、Do It With Me(与我一起完成)及Do It For Me(为我完成)。Advise Me:思科就如何实现预期成果向客户提供建议;Do It With Me:思科与客户一起努力并帮助客户实现预期目标;Do It For Me:思科在从建议到执行的整个过程中与客户一起完成。在所有三种方案中,思科专家每季度都将对进度进行评估并定期向客户报告进展情况。

  IDC网络生命周期服务和基础架构服务副总裁Leslie Rosenberg表示,“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灵活地消费按需服务,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大的价值和更好的体验。思科生命周期服务产品使企业能够根据明确和可衡量的结果调整优先事项,以确保他们的技术投资能够支持其业务、技术和运营目标。”

  思科公司在产品正式推出之前还为全球客户提供了早期现场预览。这些客户遍及各个行业,包括电信服务提供商、制造业、医疗保健、零售、金融、教育和公共部门。

  思科高级副总裁兼客户体验部总经理Alistair Wildman表示,“对预览的反馈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他表示,“我们知道我们的许多客户会喜欢能有更多机会接触我们最优秀的工程师。我们的业界领先专家与客户和合作伙伴团队合作能以更快的速度改造和优化他们的IT环境。”

]]>
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加入VMware Cloud Universal计划 Mon, 04 Dec 2023 23:26:00 +0800 近日,VMware(NYSE:VMW)与Oracle正式宣布扩大合作伙伴关系,助力客户在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OCI)上实现VMware工作负载现代化。合作扩大后,客户将能够订阅作为VMware Cloud Universal一部分的Oracle Cloud VMware Solution。VMware Cloud Universal是一项灵活的采购和消费计划,可帮助企业简化采购过程,并加快企业采用符合条件的VMware Cloud服务的速度。对于采用混合云架构、上云时间长或时间不固定,或有突发上云需求的客户而言,VMware Cloud Universal计划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通过VMware Cloud Universal计划,客户可以购买点数并用于在Oracle Cloud VMware Solution上部署工作负载。通过将点数用于Oracle Cloud VMware Solution订购,客户能够利用简化的机制管理云端支出。此外,VMware Cloud Acceleration Benefit为VMware Cloud Universal客户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方式充分利用VMware Software Defined Data Center(SDDC)永久授权的价值,帮助客户将内部部署工作负载迁移到Oracle Cloud VMware Solution。

  Oracle Cloud VMware Solution专为需要高可扩展性、效能、安全性及管理控制的企业而设计。企业可以直接管理云基础架构和VMware控制台,全面管理和控制整个VMware堆栈,利用现有的技能、最佳实践和工具将内部部署的VMware资产快速迁移到云。VMware环境以最高级别的安全性(包括FedRAMP High)在更加安全隔离的客户租户中运行,以满足合规性要求。此外,Oracle Cloud VMware Solution提供企业级效能及可预测的成本(包括业界较低的数据输出价格),同时在全球45个Oracle Cloud地区提供一致的实惠定价。通过Oracle Cloud VMware Solution,客户可获得OCI的弹性云基础架构和零信任安全性,同时保留完整的VMware管理员体验与控制力。

VMware战略生态系统和行业解决方案高级副总裁Zia Yusuf表示:“帮助客户实现云智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能够访问适用于任何应用的最佳云环境,从而加速创新。VMware和Oracle正在帮助我们的客户实现云智能,为他们提供更轻松且便捷的方式采购和部署Oracle Cloud VMware Solution和VMware的跨云服务。VMware和Oracle的合作不仅促进了业务灵活度,提高弹性,还帮助客户从云经济和规模中受益。”

Oracle和VMware致力于帮助客户更轻松地在OCI中执行VMware的企业级工作负载。自Oracle Cloud VMware Solution推出以来,Cybereason、Atos、Telefonica、TIM Brasil、Aya Bank、San Jose Water、Maxim's、Prophecy International等客户,以及金融、电信、零售、制造和政府机构的许多其他企业都采用了Oracle Cloud VMware Solution,加速其上云之旅并简化其应用现代化和多云运营。

Oracle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高级副总裁Doug Smith表示:“Oracle将继续强化与VMware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全新的VMware Cloud Universal计划,客户能够更顺利地订阅Oracle Cloud VMware Solution。企业客户需要拥有更多采购基础架构和应用的选择。借助VMware Cloud Universal,VMware和Oracle的客户就可以更灵活地在OCI中构建和运行其应用、数据库和工作负载。”

]]>
海尔智家:AIGC时代企业更关注数据和算法 Mon, 04 Dec 2023 23:26:01 +0800 AIGC作为当下最热门的技术领域,被越来越多的行业所关注。在2023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上,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指出,大模型并不是生成式AI的全部,而是生成式AI生态系统的一个底层基础平台。平台的使命是让人们可以更容易地在上面构建机器学习的应用,用好生成式AI去解决自己的特定领域或行业场景问题,这才是真正在To B领域改变行业的关键因素。

在工业设计领域,海尔智家及海尔创新设计中心在AIGC方面已经走在了行业前列。海尔创新设计中心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首个企业工业设计中心,也是首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中心构建了全球工业设计创新体系,拥有国际视野的多元文化设计团队,业务覆盖领域广,服务能力强,以设计战略承接品牌战略,助推海尔实现全球化品牌。

在2023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召开期间,199IT参与了对海尔智家副总裁、海尔创新设计中心总经理吴剑专访。

(海尔智家副总裁、海尔创新设计中心总经理吴剑)

AIGC围绕的两个核心价值

早在2022年3月,海尔创新设计中心已经携手亚马逊云科技在数字化领域进行探索,目的是希望去做一些提效、降本、提高生产力和创造力的工作。因为它会基于企业现有的流程、基于企业现有的知识图谱,基于现有的在某种意义上会有一定的重复、低效的流程和复用。

当AIGC概念被正式提出来,到工业设计领域落地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吴剑表示,在工业设计领域,AIGC其实还是基于知识图谱、基于现有积累去取代一部分的人工工作。吴剑坦言,在和同行交流下来之后,大家都认为AIGC现阶段并没有那么的高度成熟和高度创新,现阶段还做不到。很多林林总总的科技概念在一线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其实并不特别多。在工业设计领域,新的技术都要面对两个核心价值。数字化转型两个主线就是提升用户体验、创造企业效益,这也是目前AIGC所围绕的两个核心价值。

目前海尔创新设计中心利用AIGC能够实现文生图、图生图、定量图和全场景图四个方面的提效。

例如文生图,海尔作为全球化企业,用户遍布全球。需要大量的用户洞察,要了解用户需要什么,传统的方式都是做用户访谈,去架摄像机观察,其实效果不佳。比如一天只能访谈两家,回来还要整理照片、文字、视频,非常低效。现在有了AIGC之后,可以把过去需要花7个小时来整理用户的信息,现在只需半小时就可以了。并且不简单是文字,可以灵活添加现场图片,更可以主动绘出故事板和相应产品概念。

海尔是一个非常强调响应速度的企业,历史上有很多比如17个小时开发出一个新产品的经典案例。传统全球协作就是全球接力式开发。吴剑认为AIGC对企业的开发流程是很大的改变,与AIGC进行结合,能够很高效地减少过程中的一些反复,AIGC能够在某些方面非常快地在现有最优的方案之上得到对用户最快的响应。

算力并不焦虑 企业更关注算法和数据

在洞悉到AIGC技术广阔的应用空间和无限的可能性后,亚马逊云科技携手海尔设计、Nolibox计算美学将AIGC应用到工业设计领域,以探索产业新范式,为行业升级按下加速键。

亚马逊云科技为海尔设计提供了包含四套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全面替代自有机房,让设计中心的工作流程实现了全面云化。上线后,自动化设计系统应用让相关业务的操作周期缩短了30%,获得巨大成功。

在大模型领域,各大厂商对算力充满了焦虑。从海外OPEN AI抱怨GPU卡不够用,到国内字节跳动斥资十亿美金屯英伟达显卡,无不透露出对算力的渴求。

具体到各行业领域,如工业设计行业,吴剑反倒觉得算力并不是问题。在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中,亚马逊云科技联合Nolibox定制工业设计AIGC解决方案。

吴剑表示,现在企业最关注的是数据和算法,数据和算法是呈现在企业内部的,因为算力毕竟是不可能每个企业都做得出来的。现在不管是国家提的在各个地方做超算中心,包括海尔有私有云、公有云,亚马逊云科技也做了非常好的算力支持。其实算力从总的来说够用了,从资源有效性的分配来看,也不需要每个企业都去自建算力池,因为它的很多运营其实是需要能力的,不是以前做个机房,买几台GPU就能做的。

再就是从企业来看,很关注的是数据,因为不管是现在国家的隐私要求,还是对客户、用户的信息保护,企业都很重视,将数据看作资产而不是负担。数据如何用好,是企业自己去做数据的积累、清洗、数据的挖掘,都是靠企业自己来做的。

中间在算法上,海尔创新设计中心使用的是Amazon SageMaker,和亚马逊云科技可能会做一些深度的定制,然后形成带有这个行业特色的产品方案。因为海尔创新设计中心所涉及的智慧生活范畴比较大,有toB和toC客户需求。

吴剑强调算力是OK的,数据是非常重要的,算法是要积累不同的场景的应用,海尔创新设计中心有针对家庭、移动、能源管理、智慧生活的场景。海尔有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叫卡奥斯,是国内起步最早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一,获得了国家和行业的认可。这是我们自己建的,把很多像订单管理、物料管理、设备管理、很多工业互联网的一些能力都对外赋能,在双创平台和数字化工厂做得非常好,它会把现在海尔在前端、在研发端、在制造端、在后面的业务端的很多能力都会封装、集成,对不同行业进行赋能,像很多危化品管理,还有陶瓷行业、建材行业、汽车行业,我们对千行百业做赋能。

AIGC在工业设计行业的应用及价值

在谈及AIGC对海尔创新设计中心的价值和影响。吴剑认为AIGC提效是两方面。

第一方面因为海尔创新设计中心和传统的工业设计公司不一样。海尔创新设计中心是全流程的。所以AIGC对海尔创新设计中心的改变,它不是一个简单去画个图。其实AIGC是需要有前提的,它的产出也是一个系统。工业设计领域的AIGC不是直接从大模型应用,这种东西是没有意义的,它需要在实际业务中的积累去对它进行训练。所以海尔创新设计中心和亚马逊云科技合作的方案不是想象中的把一些现成的大模型搬过来就可以用好,它需要企业很多的生成式的对抗性训练,才能够产出有意义的设计。

海尔创新设计中心一开始先做草图,比如先是语音生文字、文字生成草图、生成概念图。概念图我们是通过对抗性训练,把概念图的有效性、创新性对比现有的成熟设计、人工设计,以及对比专利图,要进行很多对比等,最后才能够标签化,才能具备价值和意义。同时海尔创新设计中心还有很多要求,比如设计一个常用的冰箱和厨房冰箱是不一样的,常用的室内的空调和车载空调也不一样,因为它里面的很多条数据是不一样的。

AIGC改变了设计中心的一些流程,流程不再是原来那种人工和人工的交流、人工和人工的那种靠个人主义式的设计,所以它在某种意义上会把所有设计师都会拉到一个标准线以上。

第二方面AIGC会把企业所丢失的数据重新找回来,因为以前很多设计中心的经验、能力是跟着人走的,不是留在一个企业内部。国外的很多成熟企业做得是比中国企业好,企业资产的沉淀,要把这个能力沉淀下来。海尔创新设计中心过去也做了很多不完全统计,在工业设计、在产品创新上,在过去累积了30年,企业花了很多费用和知识的投入、积累,未来都要变成一个虚拟的设计师,能够沉淀在企业之上。

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的契机

海尔创新设计中心如此阐释亚马逊云科技合作的原因:“亚马逊云科技作为全球知名的云服务提供商,在传统的业务升级,尤其是数字化转型这方面有很广泛的成熟经验。它在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包括很多开发流程的优化,整个产品组合的优化,制造更敏捷和端到端交付,包括物流、仓储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提出了很多优秀的创新方案。这些创新方案非常有助于我们海尔设计去面对未来的市场挑战,尤其是在全球目前生活方式、消费方式都有巨大的变革的今天,对我们保持领先地位、提供更优质的生活解决方案非常有帮助。”

亚马逊云科技为海尔创新设计中心提供的方案包括3D云桌面系统、渲染农场系统、文件共享系统以及自动化设计系统等四个部分:

云桌面,彻底解决资源困扰

在海尔创新设计中心的青岛办公室,3D云桌面系统为300多位3D设计师、平面设计师提供便捷易用的桌面环境。通过公有云上的资源隔离划分,海尔设计在彻底解决原自建IDC的VDI方案“资源挤兑造成卡顿、闪退或宕机”以及“多人使用时性能衰退”等问题的基础上,还能有约 30% 性能提升,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共享存储,让储存限额不复存在

基于Amazon S3特性构建的文件共享系统,让公司、小组和个人之间得以共享存储。这种对冷热数据进行自动分层的无限容量存储系统让数据安全性提高了 3 倍,而此前自建 IDC 每人最大分配 500G 容量、每天只允许一个备份且最多保留 7 天的设定,自此成为历史。

渲染农场系统,和业务排队说再见

渲染农场系统使用亚马逊云科技自有渲染产品Amazon Thinkbox deadline软件及 HPC 集群进行图片渲染,具备高性能和弹性,让设计师提交任务后就能拿到渲染效果图,彻底解决渲染任务排队问题。而低负载时它会自动降低Amazon EC2 Spot 数量且按实际使用时间(精确到秒)付费,从此不再浪费。

从3天到10分钟,智能设计系统让效率“飞起来”

自动化设计系统/智能设计渲染系统通过 Amazon EC2、Amazon Thinkbox Deadline、Amazon DynamoDB 等运行自动化设计软件, 10 分钟就能自动生成人工需要数天才能完成的大批量渲染效果图,彻底解决了原自建 IDC 存在算力瓶颈问题。

早在生成式AI爆火之前,海尔创新设计中心与亚马逊云科技就已经开始了AIGC领域的探索,海尔创新设计中心很早就认识到AI对工业设计未来的发展的价值。海尔设计中心未来还将在AIGC等新兴领域,继续与亚马逊云科技深度合作。借助亚马逊的AI服务和机器学习的能力,以及生态服务伙伴,与智家的用户数据有机结合,可以更快的服务用户和客户,扩大海尔智家业务的全球引领。


]]>
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算力、全球化架构、生成式AI的持续创新 Mon, 04 Dec 2023 23:26:01 +0800 在刚刚落幕的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上,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和亚马逊云科技全球产品副总裁Matt Wood就AI创新引起算力需求井喷、全球化IT架构、生成式AI的价值及如何解锁、云原生战略等问题重点论述,全面介绍了亚马逊云科技的能力和产品解决方案。

全球算力需求井喷

生成式AI是现在目前最为关注的创新技术,AI技术的爆发也直接推动了对算力资源需求的增长。毫不夸张的是,生成式AI爆发式增长已经引发全球算力井喷。

突发的算力导致很多资源是紧缺的。企业抱怨GPU不够用,不光是在中国,全球都是如此。生成式AI流行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时间,但是已经出现了非常多定制化的场景,包括LLM大语言的模型,图片生成,视频生成,在线推理等等。

(图: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

陈晓建认为算力井喷带来三个特点:

1. 需要更高性价比的软硬件解决方案以应对算力资源紧缺

2.云服务需要提供快速高效的弹性资源供给,以应对生成式AI的迅速发展和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

3.云服务需要进一步降低使用门槛,让客户能快速上手

陈晓建介绍亚马逊云科技针对算力井喷,提供了一揽子的解决方案。

针对算力需求紧缺,亚马逊云科技提供全面深入的基础设施能力,包括Intel、AMD、英伟达,和自研的CPU及加速芯片产品。

针对弹性资源供给,亚马逊云科技提供600多种不同的计算实例,从处理器、网络和存储等各种服务都能够与计算进行很好的结合,以积木的方式搭建出一个丰富灵活的计算实例的资源,满足多种不同算力的要求。以存储为例,数据规模到达PB级别时存储方式变得非常重要,“热、温、冷、冻”不同类型的存储方式,成本和性能都有很大差别。Amazon S3对象存储提供8种存储层级,同时提供智能分层,自动选择最适合的存储层级。

针对简化算力应用,亚马逊云科技推动云服务全面迈向Serverless亚马逊云科技在不断探索如何将云的弹性、敏捷性、按需付费的特性发挥到极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步推动着云服务全面迈向Serverless。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全栈数据服务的Serverless化,开启了云服务全面Serverless的时代,让客户无需预置或管理基础设施,就可以运行几乎任何类型的应用程序或后端服务代码,帮助客户最大限度减轻运维工作,并增加业务敏捷性,更好地应对业务的各种不确定性。

摆脱基础架构的束缚

全球化是现代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全球大展拳脚,打造全球化的企业对IT架构提出更高要求。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从中心到边缘的多种产品的解决方案,包括覆盖全球的基础架构,以及快速部署稳定系统的能力,还有全面支持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业务合规能力,成为用户创造坚实底层架构的基石。

亚马逊云科技提供的综合能力包括三方面:

1. 无处不在的云服务:亚马逊云科技提供的高度安全可靠的云基础架构,让创新能够快速抵达每一个角落,为客户提供支持业务创新的算力,并能很好地支持客户的全球化布局战略。我们希望客户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使用相同的基础设施、服务、API和工具。如今,亚马逊云科技全球31个区域的99个可用区,可以覆盖245个国家和地区。

2. 快速部署可靠系统的能力:通过区域隔离,多可用区设计、控制面和数据面解耦、蜂窝架构、随机分片、服务责任模型、运营就绪审查、安全的持续部署、COE纠错流程来杜绝风险。

3. 支持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业务合规能力:亚马逊云科技几乎满足全球所有监管机构的合规性要求,我们支持143项安全标准与合规认证。我们有超过300种安全合规服务,帮助我们各行各业的客户能够更方便地搭建满足全球各地安全和合规要求的架构。

如何解锁生成式AI价值

Matt Wood表示,过去6—8个月时间里全球经历了生成式AI的爆发,大语言模型可以接受复杂的输入,并产生复杂的输出。亚马逊云科技深信生成式AI在重塑各行各业,它可以突破以前无法突破的极限。生成式AI的典型场景包括:创意输出,如写作、设计、编码、建模等;功能增强,如搜索、总结、排序等;全新的交互式体验,可产生新的知识和想法,以及通过聊天机器人提供开放的知识;决策支持,在人工监督下自动执行复杂任务。

(图:亚马逊云科技全球产品副总裁Matt Wood)

如何解锁生成式AI价值:Matt Wood认为有四个要点:

首先要提供对一流基础模型的访问, Amazon Bedrock提供对一流的基础模型的访问:这项新服务允许用户通过 API 访问来自 AI21 Labs、Anthropic、Stability AI 和亚马逊的基础模型。Amazon Bedrock 是客户使用基础模型构建和扩展生成式AI应用程序的最简单方法,为所有开发者降低使用门槛。

在Amazon Bedrock上,用户可以通过可扩展、可靠且安全的亚马逊云科技托管服务,访问从文本到图像的一系列强大的基础模型。

第二需要提供安全私密的环境去定制模型,借助Amazon Titan模型库实现安全且私密的模型调优:Amazon Titan是一系列不同的模型的库,可实现文本归纳总结、搜索结果嵌入、有害内容删减等,用户可以非常安全、隐私地对这些模型做优化和微调。

第三需要通过定制芯片提供低成本和低延迟访问。自研定制芯片提供低成本、低延迟:推理芯片Inferentia和训练芯片Trainium。

第四需要搜寻机会提升使用体验。Amazon CodeWhisperer 改善体验:这是我们基于机器学习为开发人员提供的一个代码生成的服务,支持包括Java、JavaScript和Python等在内的15种不同的编程语言,个人用户可免费使用。在测试中,与未使用CodeWhisperer的参与者相比,使用CodeWhisperer的参与者完成任务的速度平均快57%,成功率高27%。

数据是生成式AI的关键

在Matt Wood看来,数据是生成式AI的起点,数据也将推动生成式AI的广泛应用。企业应重视云原生战略包括全面的工具集,满足现在和未来所需、轻松集成,连接所有数据。构建端到端的数据治理。

针对三使用数据开启生成式AI旅程Matt Wood给出五条建议:

基于自己现有的数据战略去做构建;在组织内实现更广泛、更安全的生成式AI实验;为需求场景定制化模型;携手亚马逊云科技,探索无限可能;选择场景,即刻启程,构建未来。

亚马逊云科技在为客户提供广泛的机器学习能力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过去10年间提供每一个级别的机器学习能力,包括底层芯片、Amazon SageMaker机器学习服务和开箱即用的AI服务。

Matt Wood表示:亚马逊云科技始终希望将拥有广阔前景的且令人兴奋的技术提供给每个人,在云计算时代亚马逊云科技提供通过API访问云上应用的快捷访问,这一愿景不会因为生成式AI的出现而改变,希望将这项技术交到每一个构建者和每一个商业用户的手中。


]]>
微软正式推出Dev Box服务,帮开发者利用云端工作站构建应用程序 Mon, 04 Dec 2023 23:26:01 +0800 IT之家 7 月 11 日消息,微软在去年召开的 Build 2023 开发者大会上,宣布推出了 Dev Box 服务,帮助开发人员利用云端工作站构建应用程序。微软在去年 8 月发布公共预览版之后,于今天宣布正式上线 Dev Box 服务。

微软正式推出Dev Box服务,帮开发者利用云端工作站构建应用程序

微软正式推出Dev Box服务,帮开发者利用云端工作站构建应用程序© 由 IT之家 提供

微软表示经过了长时间的公测,进一步确保了 Dev Box 服务在企业领域的应用,IT之家翻译如下:

Dev Box 经过了数百 GB 大存储产品的压力测试,对于未来的实际商用非常有用,加速了我们的正式发布。

目前全球优超过 1 万名工程师使用 Dev Box,而且有部分客户已经在生产环境中使用 Dev Box。

微软最初计划以消费价格模型提供 Dev Box,仅在运行时收费,但一些开发人员希望有一个月度价格模型,以便它可以一直使用 Dev Box。

微软正式推出Dev Box服务,帮开发者利用云端工作站构建应用程序

微软正式推出Dev Box服务,帮开发者利用云端工作站构建应用程序© 由 IT之家 提供

微软表示:

我们为了适应不同的用例,保持基于消费的即用即付定价基础上,为全职 Dev Box 引入可预测的月度价格,最高收取每月价格上限。

这种模式在完全消费或仅订阅定价的极端之间取得了平衡,确保开发人员可以针对全职和兼职用例优化他们的支出。

微软表示构建  Dev Box 的初衷,是节省开发人员切换不同项目的时间,消除了在不同设备上安装和配置所需工具而浪费的数小时(有时候是数天)时间。

Dev Box 建立在 Windows 365(微软的另一项云 PC 服务),允许开发者通过任意现代化 Web 浏览器访问,支持任何集成开发环境 (IDE)、软件开发工具包 (SDK) 或已在 Windows 上运行的工具。

微软表示 Dev Box 服务上线之后,开发者可以根据需求,挑选不同的 SKU:

  • 8 核虚拟 CPU(vCPU) / 32GB 内存

  • 16 核虚拟 CPU(vCPU) / 64GB 内存

  • 32 核虚拟 CPU(vCPU) / 128GB 内存


]]>
高通李俨:继续与国内企业推动5G发展,共同迈向万物互联的未来 Mon, 04 Dec 2023 23:26:01 +0800  如今,5G正在全球范围内规模化部署,为很多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助力。数据显示,全球有200多家运营商已经部署了5G商用网络,另有将近300家运营商正在投资部署5G技术。在我国,目前已累计建成5G行业虚拟专网16000余个,应用案例涵盖交通、医疗、教育、智慧城市、农业等多个领域。

  在近日召开的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5G创新发展论坛上,高通公司技术标准副总裁李俨在演讲中以交通领域举例说,从道路上的信号灯到车辆的刹车灯、转向灯等,灯光系统在交通运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遇到雨雪雾天气或者前方有遮挡的情况时,信号灯等可能无法被看到,从而导致交通事故。随着5G车联网技术的推广,我们可以对灯光系统进行简单的数字化升级,例如利用无线电信号将灯光信号广播出来,汽车在百米之外就能获知前方车辆的急刹车信息或者道路口的信号灯配置信息,及时进行规避或优化自身车辆的速度,从而提升交通安全和效率。不止交通行业,在其他行业的方方面面,5G支撑的数字化转型同样可以帮助提升综合效率。

  在5G大规模投入应用的同时,人工智能(AI)技术也快速发展,特别是今年,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风靡全球。李俨认为,生成式AI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而生成式AI不仅是一个云端的业务,它更是混合AI,即,要充分利用终端上的算力来处理终端上产生的数据。据统计,2022年,近7成的数据实际上是在边缘及终端上处理的。当遇到规模过大的内容或模型时,可以将处理不了的数据放到云端,利用分布式协作去解决不同问题,这就是混合AI。

  李俨同时表示,5G和AI对于数字未来至关重要。5G和AI的融合将拥有更广阔的空间,帮助我们进行更好的数字化转型。高通公司同样非常重视这一机遇,为了更好地把握这些机遇,高通联合地方政府和合作伙伴建立了多家联合创新中心,从而进一步加速、加深高通与产业的合作,共同利用5G、AI等技术,加速数字化转型。

  另一方面,5G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从第一个5G标准版本Rel-15起就不断演进,目前Rel-16和Rel-17版本已经完成,5G的应用范围也从手机扩展到汽车、物联网等领域。在这过程中,高通也贡献了诸多发明,涉及可扩展OFDM参数配置、移动毫米波、蜂窝车联网(C-V2X)、物联网(RedCap)、非地面网络(NTN)等众多技术领域,推动5G持续演进。

  对于下一个5G标准版本Rel-18,李俨表示,早在2021年开始规划Rel-18的相关技术时,我们就希望在2030年6G到来之前,能够将5G技术再带上一个新台阶,在5G的新阶段,触发新一轮的创新。因此,从Rel-18开始,其后的数个5G标准版本都被定义为5G-Advanced,业界希望5G技术在经过这些版本的演进后能够再进一步,由5G-Advanced开启新一轮的5G创新。

  展望未来,伴随着5G技术的持续演进,以及AI、XR等技术的发展和多项技术的融合应用,5G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特别是在我国,预计到2035年,5G将创造10万亿元的经济产出,并支持1300万个新的工作岗位。李俨表示,未来,高通公司将会继续通过“发明-分享-协作”的商业模式,充分与国内企业进行合作,共同推动5G生态的发展,共同迈向人与万物智能互联的美好未来。

]]>
爱立信推出新的5G技术,可以帮助延长手机电池续航 Mon, 04 Dec 2023 23:26:01 +0800   通过用新的功能扩展新无线电(NR)设备生态系统,RedCap有望刺激更多5G用例的增长。

  爱立信推出了一种新的5G解决方案,名为降低能力(RedCap)。这种创新软件是对5G独立(5G SA)网络的补充,将于2023年11月投入商业使用,有望加强可连接5G网络的设备生态系统。最棒的是什么呢?RedCap是在不需要任何新硬件的情况下实现这一点的,这让它成为一个具有成本效益的、高效的解决方案。

  RedCap扩展了新无线电(NR)设备生态系统,这种新功能有望刺激更多5G用例增长。由于RedCap能够优化设备能耗并支持以前只兼容LTE设备的可穿戴设备,因而将为各种设备开辟各种全新的可能性。

  爱立信产品区域网络主管David Hammarwall表达了他的兴奋之情:“爱立信降低能力功能将为那些不需要5G全部功能的新型设备开辟出一个全新的可能性世界。RedCap软件将以一种既节约成本又节省能源的方式,为从消费者可穿戴设备到工业传感器在内的一切设备加强5G连接,解锁出各种全新的用例。”

  有了爱立信RedCap,通信服务提供商将能够为各种消费者和企业用例提供更多的连接选择。包括同时利用FDD(频分双工)和TDD(时分双工)频谱的工业环境。该解决方案支持复杂性降低的设备,如低端增强现实(AR)可穿戴设备、视频监控设备、工业传感器和智能电网。RedCap不仅比现有的低级别LTE更节能,而且还吸引了可穿戴设备原始设备制造商(OEM)行业的注意。

  Verizon公司负责技术规划的副总裁Bill Stone强调了5G中定制化的意义,他表示:“5G从根本上被设计成一种高度可定制的服务。爱立信NR RedCap的发展,加上我们5G网络上部署的先进技术,将有助于为各种设备带来定制化服务,使我们能够有效地分配网络资源,并同时在我们的网络上为客户提供最佳体验。我们期待着这一发展将有助于5G生态系统的发展。”

  爱立信正在积极与领先的芯片组供应商合作,向市场推出各种5G设备。联发科无线通信系统与合作伙伴关系总经理HC Hwang强调爱立信的架构已经准备就绪,可以支持联发科即将推出的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将与5G RedCap兼容。他表示:“这种合作确保运营商、消费者和企业能够立即从下一代5G创新产品和服务中受益。”

  那么,NR RedCap究竟是什么?它是一个设备类别,用于扩大5G生态系统,使5G网络的连接数量大大增加。NR RedCap弥补了现有5G规格中低功率广域技术(LPWA)和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RLLC)在能力和复杂性方面的空档,为中层用例提供优化设计。

  通过有效地降低设备平台的复杂性、尺寸和能力,RedCap有利于低成本地集成到可穿戴设备和工业传感器等设备中。RedCap最初在3GPP第17版中推出,汇集了吞吐量、电池寿命、复杂性和设备密度等方面的能力,使其成为一种经济实惠的解决方案,可以支持各种未必需要当前5G技术高性能能力的用例。

]]>
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圆满落幕 就生成式AI落地、数据战略、出海等给出答案 Mon, 04 Dec 2023 23:26:01 +0800 作为云计算行业的风向标,2023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已经圆满落幕。在此次峰会上,亚马逊云科技给业界带了对生成式AI的持续思考。生成式AI如何在各行各业扎根赋能、如何构建端到端的数据战略、跨境出海如何寻找新蓝海、跨国企业如何进行本土化创新、如何实现降本增效安全合规绿色转型,亚马逊云科技给出了一系列的答案。

大模型并非生成式AI的全部

在2023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主题演讲中,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表示,大模型并不是生成式AI的全部,而是生成式AI生态系统的一个底层基础平台。平台的使命是让人们可以更容易地在上面构建机器学习的应用,用好生成式AI去解决自己的特定领域或行业场景问题,这才是真正在To B领域改变行业的关键因素。

(图: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

行业化、场景化的生成式AI才是下一步发展趋势。

张文翊认为,生成式AI能给行业带来四个方面的价值:

第一帮企业创造全新的客户体验,像通过生成式AI去提升聊天机器人、虚拟助理、智能客户联络中心及个性化推荐等领域的客户体验;

第二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生产力,像基于生成式AI的知识库搜索、会议纪要、文本摘要、内容或代码创建等;

第三帮助企业提升业务运营效率,像制造企业利用基于生成式AI的预测性维护、质量控制去提升产能等;

第四提高企业在内容创造方面的效率,如自动提升图片和视频的质量、创作音乐等,让创意更容易变为现实。

亚马逊云科技助力企业释放生成式AI的潜力

在生成式AI领域,亚马逊云科技如何帮到企业?张文翊介绍了几个重要方面:

第一,找到合适的场景以及适合这个场景的基础模型。

第二,帮助企业用自己的私有数据结合基础模型“更容易”地构建自己的定制化模型,同时保证自己“私有数据的安全”,不会被基础模型吸收。

针对企业的第一和第二个需求,亚马逊云科技发布了Amazon Bedrock,它让客户可以轻松地使用多种基础模型:AI21 Labs、Anthropic、Stability AI和Amazon的基础模型Titan,把基础大模型和私有数据都用起来,进行定制化模型的开发,且无需大量的标注数据。

客户还可以通过Amazon SageMaker JumpStart发现、探索和部署更多的开源模型。

Amazon Bedrock有一个重要特性,就是没有任何企业的私有数据被用于训练底层模型,且不会离开企业的VPC,因此可以完全确保企业的数据安全和隐私,能让企业差异化自己的私有数据,用来构建自己的定制化模型。

除此之外,Amazon SageMaker与Bedrock都和亚马逊云科技数据湖和数据服务做了紧密集成,让客户更容易地打通既有的数据通道和生成式AI应用的构建。

  • 在一些通用场景获得开箱即用的生成式AI应用,进一步降低使用门槛。在生成式AI领域,亚马逊云科技推出了第一个产品Amazon CodeWhisperer。它可以通过编写大部分通用的代码,大大减少开发人员繁重的工作,让他们有时间专注在更具创造性的编程工作上,提升生产效率。在这个产品预览期间,我们进行了一项生产力测试,使用 CodeWhisperer 的参与者完成任务的速度平均快57%,成功率高了27%。

  • 随着企业生成式AI应用的普适化,和基础模型的不断迭代,必须有超大规模和高性价比的云平台来支持持续的模型训练和应用端大规模的推理。亚马逊云科技提供齐全的计算、高速联网和高性能存储选项。除了业内通用的CPU、GPU选项,我们还有超过5年的自研芯片的经验。亚马逊云科技自研的Trainium芯片可以为客户节省高达50%的训练成本,亚马逊云科技自研的Inferentia推理芯片提供芯片间超高速的连接,将推理性价比提高了40%。

  • 企业用好生成式AI会碰到人才短缺的挑战,所以亚马逊云科技需要帮客户解决构建定制化的“杀手锏”应用最后三公里的工程化挑战。亚马逊云科技的解决方案架构师不仅和客户一起寻找场景,还一起寻找技术解决方案。亚马逊云科技还推出了联合创新实验室的机制,依托亚马逊云科技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先进技术能力,与客户联合投入资源,共同进行创新项目的调研、设计、研发、交流和实施支持。目前,亚马逊云科技已经分别与安克创新、携程、中集集团以及中科创达成立了联合创新实验室。

  • 构建生成式AI大生态:亚马逊云科技在全球有超过12万的合作伙伴在为企业提供各种各样的方案和服务。亚马逊云科技在引领合作伙伴一起转型,快速培养技能,帮助更多的客户将他们第一个生成式AI的应用从概念验证推进到生产,产生业务价值。其次,初创企业在这一波的浪潮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亚马逊云科技会在很早的阶段,提前投入技术支持和云资源,帮他们加快产品的原型验证、找到商业化的方法。亚马逊云科技还致力于建立初创和大企业之间的链接。大企业有场景、有数据,而初创企业有模型、有工具,双方在亚马逊云科技的协助下,非常容易完成具体场景的升级换代。

构建端到端的数据战略

数据仍然是数字化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大模型还是垂类生成式AI,数据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张文翊表示,“企业需要‘面向未来不断构建’,做到高瞻远瞩,积极拥抱技术革新,以具有创造性的方式想象未来的可能性,重塑企业及行业的未来;应放眼乾坤,瞄准全球用户及市场,在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里求变求发展;同时要做到未雨绸缪,夯实地基,打造业务韧性,为挑战和不确定性提前筹备。”

在构建端到端的数据战略中,亚马逊云科技有着诸多优势:

使用全面的数据管理工具:亚马逊云科技提供全面的数据管理工具,从数据的摄入、存储和查询、数据库、数据湖、数据仓库,到数据分析、BI,到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创新,再到数据治理,无论客户需要什么样的工具,在亚马逊云科技都可以找到。

无缝集成数据:亚马逊云科技正致力于打破数据孤岛,让客户可以有效分析数据从而获得洞察。亚马逊云科技正在推动一个Zero-ETL的未来,让客户不需要在不同服务之间提取、转换和加载(ETL)数据。亚马逊云科技的数据服务已经可以连接超过100种外部数据源,像Adobe、Salesforce 等各类SaaS应用,也包括了各类本地部署数据源类型,让客户能更全面的利用所有数据的力量。

制定合理的数据治理策略: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丰富的服务,帮助客户真正实现数据端到端的治理。Lake Formation可以轻松管理和审计S3 上的数据湖。Amazon SageMaker的机器学习治理能力可以应对常见的监管挑战。Amazon DataZone 可以帮企业中多个数据团队发现、分析、共享和管理数据集,支持数据发现和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

跨境出海寻找蓝海市场的制胜点

从跨境电商,到智能化硬件制造品牌,再到企业服务,出海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如何在出海过程中寻找到制胜点,亚马逊给出了一揽子的解决方案。

亚马逊云科技利用全球基础设施与丰富的解决方案与服务来帮助制造企业在跨境电商领域加速创新,尤其是从亚马逊电商孵化出的专门构建的服务,如Amazon Forecast预测服务、Amazon Personalize个性化推荐服务,Amazon Connect云呼叫中心服务、Amazon Interactive Video Service (Amazon IVS) 互动视频服务。亚马逊云科技也充分利用丰富的合作伙伴解决方案与亚马逊大家庭提供的丰富资源,赋能中国制造业通过跨境电商求新求变。

亚马逊云科技致力于助力智能硬件企业赢得市场先机。亚马逊云科技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服务,帮助硬件企业构建、提升产品的智能化能力;利用全球的基础设施覆盖及IoT的能力,快速帮助硬件企业搭建物联网平台,提供增值服务。亚马逊云科技在产业链的上中下游都有强大的合作伙伴网络,可助力硬件企业获得从硬件模组、设备互联、运维管理,以及端到端集成的全方位服务。最后,亚马逊的Alexa 智能语音助手可帮助硬件企业直接获得智能语音的能力,并加入Alexa生态,更快地打入海外市场。

亚马逊云科技通过全方位的技术和资源支持,赋能这些企业寻找海外新蓝海。首先,亚马逊云科技会提供各种技术和咨询,比如SaaS工厂、优良架构项目,帮助企业加速产品SaaS化和服务的专业化;亚马逊云科技全球领先的云服务和安全与合规能力可以帮助企业构建一个稳定的SaaS产品。此外,亚马逊云科技在全球有数百万的活跃客户,可为企业提供业务拓展支持。企业也可以加入我们的合作伙伴网络,更快地进入全球客户的视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亚马逊云科技Marketplace,它是一个软件目录,客户可以一键测试、购买和部署软件。目前,Marketplace已经可以部署在亚马逊云科技全球的29个区域,拥有70个类别、超过 13000 款产品,以及来自全球客户的超过 200 万个活跃订阅。通过Marketplace可以直接触达亚马逊云科技的全球客户。

此次2023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上,亚马逊云科技推出了一系列的合作计划,包括发布“亚马逊云科技创业加速器”、助力企业海外探途发布“智荟出海计划”、“智能视觉创新加速计划” 、推出“可持续发展伙伴计划” 。

艾瑞咨询研究总监王成峰表示:此次中国峰会彰显了亚马逊云科技在云与 AI 领域的持续深耕。尤其在近期引起热议的 AIGC 领域,亚马逊云科技更加强调将自身技术能力和最佳实践赋能客户和合作伙伴的 AIGC 业务发展,通过更加灵活敏捷、低门槛的产品(如 Amazon Bedrock 和 Amazon CodeWhisperer),加速 AIGC 技术的普及以及在更多行业场景中探索价值,致力于成为 AIGC 世界中的“幕后推手”和“数字基座”。

自2013年进入中国,亚马逊云科技在今年迎来了在中国深耕的第十周年。十年间,亚马逊云科技见证了中国云计算产业的萌芽,并通过持续引进云计算的最新技术和理念,助力中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下一个十年,作为全球云计算的开创者和引领者,亚马逊云科技还将继续利用与生俱来的创新精神,持续赋能中国企业的重塑及全球业务拓展,并通过加强本地人才培养,促进行业转型,与中国同行致远,共创可持续的数字未来。

正如亚马逊云科技CEO Adam Selipsky所说:“无论是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还是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到碳中和的美好愿景,亚马逊云科技都希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对于亚马逊云科技而言,中国是全球最具战略重要性意义的地区之一。过去如此,未来亦是如此。”


]]>
AI+RPA端云一体,软通动力积极赋能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 Mon, 04 Dec 2023 23:26:01 +0800 当下,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正在加速与各赛道深度融合,在推动传统金融企业发展的同时,如何通过AI+RPA等先进技术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成为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首要目标。

作为数字化转型的赋能者,软通动力在AI+RPA持续深耕多年,致力于为金融客户在贷款、风控、报表、流程控制等流程提供数字赋能,切实助力其降本增效。目前,软通动力AI+RPA已被应用于押品登记自动化、智能巡检、票据助手、智能合同管理等百余个场景中,并覆盖银行、保险、制造、教育、汽车、等诸多行业领域。

在银行贷款审核方面,软通动力借助AI技术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来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帮助银行提高贷款审核的准确性和效率提升,同时结合RPA技术自动化处理贷款申请资料的审核和归档,减少人工干预的时间和成本。在某国有大行抵押贷款业务中,软通动力旗下金融子品牌 -- 软通金科为金融客户提供及时、高效的数字技术服务,同时为规避贷款业务风险,对客户的押品信息做全面核查。其中,不动产登记证明(他项权证)数据信息审核、押品入库作为银行完成抵押贷款的关键环节,解决了客户数据处理量大,规则重复操作,流程延迟过长,易操作差错等痛点。最终,助力客户提升10倍工作效率,实现100%自动化率和零差错的经营效果。

在报表服务方面,软通金科在某国有银行信创布局过程中,基于国产信创底座,针对日常流程中需要人工下载大量报表统计参数并在跨平台登记的痛点,引入了RPA技术,顺利解决客户基础数据表多(按网点),处理数据量大,规则重复操作,工作枯燥乏味,技术含量低,耗时过长等问题。帮助客户提升10倍以上工作效率,并成功扩展到信用卡、理财等业务场景,100%实现自动化和零差错控制。

在AI大模型+RPA技术结合方面,软通金科通过引入AI大模型技术,在金融测试服务领域推出新一代测试管理平台,整体产品和解决方案利用AI大模型私有化测试训练,基于测试场景自由组合、定制组合等多种技术,自动生成测试案例和测试数据,并结合RPA自动化测试,解决了以往需要大量金融测试人员的高成本、低效率问题。

AI+RPA在保险行业也有非常丰富的应用场景,通过大模型技术可以训练保险行业特征,通过AIGC等技术解决保险业务中大量客户咨询、保单查询等工作。AI+RPA 技术不仅仅能解决保险行业的大量重复的手工工作,同时可以通过AI技术辅助保险销售环节精准获客。

在核保环节,RPA智能流程机器人可以完成大量的普通核保工作。在核赔环节,RPA智能流程机器人可以对理赔资料完成自动处理,极大提升工作人员审核效率,在部分场景可以做到全自动化秒级处理。

面向未来,软通动力将持续在"AI+RPA"领域积极布局,通过持续生态拓展,形成行业竞争优势,加速释放"数智生产力",积极赋能各行业企业,助力其数字化转型升级。


]]>
倒计时100天,Tech G 2023“跨界新生”科技前沿大会即将开启 Mon, 04 Dec 2023 23:26:01 +0800 一场面向亚太及全球市场的科技行业盛会即将登场。2023年10月12-14日,上海国际消费电子技术展(Tech G)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展会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及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中国电子商会主办,上海国展展览中心有限公司承办。本届展会展览面积达50,000平方米,将汇集400+参展商和40,000万名专业观众到场,同期举办20+场专题会议活动。

打破行业壁垒,解码跨界融合,这场高品质消费电子展值得期待!Tech G 2023 将通过"展示+互动""线上+线下""路演+洽谈"等方式,打造集专题展览、商贸洽谈、会议论坛、品牌活动、多元体验于一体的科技盛会。现距离展会开幕仅剩100天,Tech G 2023邀您赴一场“跨界新生”之约~

推动跨界融合 打造科技盛会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应用,"科技+" 模式开始广泛渗透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产业边界日益交融,跨界融合已成为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那如何寻找一个以新需求为驱动,新技术为依托,整合现有产业资源,衍生出行业新业态,助力产业延伸与突破的平台?

Tech G 2023以"跨界新生,智引未来"为主题,打破行业的界限,寻求多维度跨界融合发展,全新升级为"1+3+10"创新模式,围绕"1"大数智技术,包括芯片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科学技术,并结合智慧生活、未来出行及数字经济"3"大应用场景,展出绿色科技、智能穿戴、虚拟现实、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10"大消费电子品类技术及产品,为企业品牌推广提供理想的平台和机会,着重实现企业品牌增值,帮助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助力科技技术的跨界应用。展望未来,科技跨界融合既是产业发展不得不面对的命题,也是其形成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机会窗口。

精选展商展品 精准观众网罗

"科技+"模式成为多产业发展的增效器,医疗与人工智能,交通与物联网,教育与虚拟现实,金融与区块链,游戏与增强现实等等的跨界融合应用逐渐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各大领域展示着巨大潜力。

Tech G 2023将携手众多国内外科技品牌企业,拟邀联想、京东方、康佳、阿里巴巴、闻泰科技、科大讯飞、韶音科技、意法半导体、深兰科技、软银机器人、海康威视、长城汽车、长安、江汽、上汽大众、特斯拉、比亚迪、西井科技、恩智浦、爱普生等国际知名品牌,汇集消费电子全产业链的10大产品类别,多方位展示示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汽车技术等革命性技术。并面向全球市场网罗专业观众,辐射文旅、地产、金融、教育、能源、医疗、交通、游戏等领域,紧扣科技跨界应用全产业链,助力企业获取行业新动态,新形势,新机遇。

2022国内外参展企业
2022国内外参展企业

聚焦行业热点 共话产业未来

Tech G 2023科技前沿大会将汇聚众多科技行业领军人物、技术大咖,围绕数智技术、智慧生活、未来出行及数字经济四大方向,分享跨行业应用先锋创意,探讨高端产业链技术难题,碰撞属于未来的科技火花。

2023会议主题概览
2023会议主题概览

部分会议预告

国际消费电子论坛-----------以国际化的视角,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等前沿技术在家电和消费电子产业的应用,加强智能产品技术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培育良好产业环境和市场环境,构建良性产业生态圈,共同探讨智能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现状、市场趋势和技术应用前景。

元宇宙与数字经济发展大会----------元宇宙是第一种可以担负虚实融合发展使命的时空形态,也是数字经济的核心载体,商业空间巨大且前所未有!本次大会将邀请业界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从技术、模式、应用、治理和未来趋势等,多维度分享元宇宙与数字经济的最新实践,探讨前沿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成果。

CIOC 不动产数字化峰会----------在当前房地产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的时刻,重新思考与挖掘房地产业和数字经济有机结合下所创生出的新的产业赛道与发展机遇,真正的推进数字技术与房地产业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融合创新,以促进房地产业生产效率全面提升。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发展论坛 -- 本次论坛以"智驾、智舱、智联、智行-助力智能网联技术创新发展"为主题,邀请整车、系统供应商、芯片设计、出行服务等企业,共同围绕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互联、智慧出行等话题进行交流探讨,共筑产业生态,为产业领域创造出更多的新机遇。

除20+场专题会议外,更有消费电子大咖浦江夜话、消费电子采配会、科技创新项目路演等多场同期活动精彩加码!10月12-14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TechG欢迎各位莅临参观。


]]>
AppsFlyer 在 Android 上推出用于移动市场的隐私沙盒 Mon, 04 Dec 2023 23:26:01 +0800 近日,全球营销衡量与体验管理平台 AppsFlyer 宣布已在 Android 系统上使用谷歌 Protected Audience API 成功开发出一款端到端受众管理解决方案。伴随着隐私沙盒的进一步普及,这一与 Remerge 联合完成的里程碑产品标志着移动生态在使用提供丰富营销能力和洞察的先进隐私保护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作为一个可编程 DSP,Remerge 在为应用企业开展移动重定向活动方面有着十年的专业经验。AppsFlyer 的这项工作还得到了谷歌的支持,两家公司正在与整个移动生态内的企业机构一起打造新一代隐私保护技术与标准,使营销人员能够在保护消费者隐私的同时,进行更加有效的衡量。此外,AppsFlyer 还利用隐私沙盒另一个工具 Attribution Reporting API 开发了一套解决方案,使营销人员和广告主能够在没有用户级跨平台标识符的情况下,有效衡量广告活动的成效。


AppsFlyer 衡量业务高级产品副总裁 Roy Yanai 表示:"Protected Audience API 在保护用户隐私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契合了 AppsFlyer 所设想的注重隐私的未来营销模式。在经过广泛的研究之后,我们期待着与 Android 和 Remerge 团队一起使用 Protected Audience API 为众多企业解锁再营销业务。除了再营销之外,Protected Audience API 对整个应用生态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并且展示了如何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情况下使用技术手段保护隐私。"

谷歌按照自己的 Android 隐私沙盒计划并在推出其 Chrome 浏览器版 Protected Audience API 之后,发布了 Android 版 Protected Audience API 这一注重隐私的设备端无 ID 移动再营销解决方案框架。借助 Protected Audience API,Android 操作系统将促进广告主和发行商应用及其相应广告技术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实现设备端自定义受众定位。

谷歌产品管理总监 Amit Varia 表示:"我们十分高兴看到 AppsFlyer 和 Remerge 在安卓上使用隐私沙盒开发解决方案,并期待着继续与他们的团队和其他企业机构开展全生态合作。"

AppsFlyer 与 Remerge 联合构建的这一解决方案使广告主和广告平台能够使用 Protected Audience API 实现定制化的受众细分和注重隐私的再接触,并根据注重隐私的购买意向触发器进行高级竞价和个性化创作。该解决方案还具有衡量报告功能,使营销人员和广告主可以轻松了解其广告活动的成效。

广告主可直接在 AppsFlyer 平台上根据他们自己的规则管理第一方数据创建的受众,也可以与广告网络(DSP)联合管理 DSP 代表广告主创建的受众。

除了帮助广告主开展注重隐私的再营销活动外,AppsFlyer 还为 DSP 提供各种 SDK 服务,使其能够在 Protected Audience API 框架内工作。这使 AppsFlyer 成为了广告主和 DSP 之间的"桥梁",让广告主和DSP能够共同创建和管理注重隐私的受众。

Remerge 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 Pan Katsukis 表示:"Remerge 十分高兴能够与 AppsFlyer 和谷歌联合开发这项解决方案并在未来的移动营销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通过构建这个把隐私放在第一位的全新框架,企业将能够在继续发展其移动再营销业务的同时,保护终端用户个人数据的安全。"


]]>
AIS和中兴通讯宣布在泰国首次完成26GHz的5G毫米波SA试验 Mon, 04 Dec 2023 23:26:01 +0800 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兴通讯(0763.HK/000063.SZ)与泰国领先的移动运营商AIS以及高通技术公司合作,在曼谷的AZ创新中心成功完成了5G毫米波SA(5G独立架构)技术的试验。这一成就不仅使泰国成为东盟地区在毫米波探索方面的领导者,而且也标志着在泰国在实现毫米波商业化方面迈出重要一步,满足了消费者和行业的不同需求。

在试验期间,5G毫米波SA技术在3D1U帧结构下的下行速度为7.04Gbps,在1D3U帧结构下的上行速度为2.12Gbps,端到端延迟小于4毫秒。这卓越的成果得益于高通骁龙(Snapdragon®) X65 5G Modem-RF System驱动的CPE原型机以及中兴通讯最新的毫米波AAU设备,中兴毫米波AAU能够提供高吞吐量和低时延,使用户在网络游戏、虚拟现实以及汽车自动驾驶等关键应用中体验到实时响应。随着用户和设备之间的无缝衔接,为企业和消费者开启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崭新世界。

与EN-DC或NR-DC相比,毫米波SA在下行链路中使用四个200MHz的载波,在上行链路中使用两个200MHz的载波,所有载波都在26GHz下工作。这种方法不但大大简化了网络结构,不需要在EN-DC或NR-DC中部署锚点,从而进一步节省了CAPEX。

毫米波SA的技术试验被认为是5G毫米波技术在泰国快速商业化的催化剂。AIS、高通和中兴通讯致力于加速和提升5G的能力,提高效率,并推动其在个人、企业和工业环境中的应用界限。这项努力旨在提高整体联通性和生产力,为用户和行业开辟新的可能。

泰国AIS运营与支持业务部负责人Wasit Watansap表示:“我们正在与中兴和高通等全球合作伙伴合作,进一步探索5G潜力,匹配客户需求,助力泰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这都要依赖强大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此外,在毫米波SA技术测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延迟低于4毫秒,上行速度达2.12 Gbps,下行速度达7.04 Gbps,将赋予5G网络以能力和智能,从而形成各种解决方案,比如工厂和制造业中的机械控制、自动驾驶、远程手术,甚至是高速、可靠、低延迟、反应迅速、实时的移动云游戏,毫无疑问这些应用将惠及企业、行业和泰国人民。”

高通CDMA技术亚太有限公司副总裁ST Liew表示:“很高兴能够成为AIS和中兴通讯的持续合作伙伴,共同实现这一重要的里程碑,这是迈向在泰国全面部署5G毫米波的重要一步。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推动5G毫米波的发展,因为这将进一步实现智能连接的世界,有利于提升企业及最终用户的日常体验。”

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梅中华表示:“我们很高兴与AIS和高通合作,实现这一里程碑,这为5G毫米波商业化奠定了技术验证基础。随着毫米波带来的更多的5G机遇,我们将与合作伙伴携手,不断推动毫米波发展,创造极致体验,为加速泰国数智化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
禾观科技:依托亚马逊云科技强化技术体系 构建下一代的时尚品牌 Mon, 04 Dec 2023 23:26:01 +0800 面向东南亚和拉美新兴市场快时尚品牌禾观科技在成立第一天,业务就构建在亚马逊云科技上,并获益良多。

五年里,从第一个业务系统到第一个客户访问,再到第一个笔订单生成与履约,禾观科技所有的核心业务系统以及正在和亚马逊云科技合作的智能推荐以及大数据平台,全部都依托于亚马逊云科技构建。

和所有创业公司一样,禾观科技在成立之初,不可能有巨大的研发团队去做很多基础设施层面的事情,他们的精力更多聚焦在业务的创新上。

禾观科技CTO 罗军表示:”技术基建部分,我们希望和更专业的团队一起合作,帮助我们在技术起点与积累不高时能够快速获得较高系统研发能力快速支撑业务创新。”

亚马逊云科技最核心的支持

在谈到与亚马逊云科技五年多的合作,禾观科技CTO 罗军认为有四点最为核心:

禾观科技业务是面向全球的,亚马逊云科技拥有面向全球的基础设施能力帮助禾观科技团队快速支撑。毫不夸张地说,禾观科技业务开到哪,亚马逊云科技的服务就能够在哪里支持。

在合作中,亚马逊云科技提供非常稳定、可靠的云服务。

亚马逊云科技的基础设施非常的灵活,具备极高的可扩展性。快时尚的业务与传统电商平台相比有很多不一样的技术挑战,禾观科技可以在亚马逊云科技上找到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对于创业公司来讲,亚马逊云科技提供有温度的支撑。完善的技术和售后服务体系能够帮助禾观科技解决很多问题。任何一家技术服务商不可能100%前置地覆盖企业全部的应用场景,但是当禾观科技遇到新的问题,亚马逊云科技都会和禾观科技一起去解决,快速响应禾观科技的业务。

如何在快时尚出海行业脱颖而出

在快时尚出海行业,SHEIN是绕不开的话题。如何从现有的行业体系脱颖而出,禾观科技有自己的一套打法。

虽然从知名度,业务规模禾观科技还处于较早期阶段,但从品牌定位,市场差异性,以及对服装品牌理解与真实客户需求的洞察等这些方面,禾观科技走出了特色之路。

禾观科技更关注的是品牌调性、商品的品质与消费者体验,给消费者传递的元素是否符合禾观科技的目标客户需求,同时禾观科技会更加关注消费者体验。

与大多数该领域的供应商不同的是,禾观科技设计了基于唯一码溯源的体系,发往每一个消费者的每一件商品,是由哪个工厂生产的,经过了哪些工序,这些工序是谁来负责做的,是经过了哪一个仓出去的,是卖给了哪一个消费者,禾观科技都能够清清楚楚进行跟踪与溯源分析。

通过这一套闭环的反馈,禾观科技能够快速获取每一个环节的信息,将消费者的需求快速反馈到整个生产和设计环节。这是禾观科技与其他公司不一样的地方,希望将品质做得更好,所以在细节方面下了很多的功夫。

禾观科技想做下一代时尚品牌,核心关注的是消费者体验,通过很多设计力求把体验做得更好,这是其中的一点。另外禾观科技也将与亚马逊云科技更加深入合作,比如呼叫中心Call Center,也是希望为消费者提供极致的客户体验。

禾观科技希望打造的是一个有性价比的时尚品牌。如何在已有的用户心智上面做自己的独特性?禾观科技追求品质更优、价格更合理,通过深耕供应链优化达到这个目标,能够把品牌心智更好地建立起来。

如何借助亚马逊云科技强化自身技术实力

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中,禾观科技CTO 罗军感受最深刻的是两点:

亚马逊云科技强大的基础设施能力,帮助禾观科技很快地将重心放在自己的业务创新上。对于整个技术底层的部分不需要太关心,能够更多聚焦在业务层面。

由于禾观科技业务模式新颖,业务创新的背后需要一些独特的技术支撑。禾观科技能与亚马逊云科技团队快速交流,快速获得需要的解决方案,这是亚马逊云科技支持做得非常到位的方面。

出海电商和国内电商有很大的区别,罗军表示虽然大多数中国出海企业的国际电商体量还没有在国内做得大,但它的架构复杂度是远超于国内的。这是因为海外分布更广,每个区域的数据安全体系、合规体系的要求不一样。所以出海企业在海外做系统构建的时候,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数据如何跨区域部署,如何做好数据本地化保护,其次要做好各区域之间架构的相对一致性与标准化。

禾观科技系统架构是全球跨区域部署,每个区域的数据做闭环,同时禾观科技也做本地化架构,基础设施架构是依托亚马逊云科技实现的。

从业务架构层面来讲,因为禾观科技是一家偏自营的公司,从电商到商品研发,到供应链全部是由自主建构的,相对而言的链条比较长。

在AI和大数据方面,依托于亚马逊云科技的能力,目前已经在搜索、推荐,甚至在图像、图片创新上面有尝试。另外,在智能客服方面双方也在开展合作。

罗军坦言,出海企业里面最大的挑战就是合规。另外,在初创型企业业务覆盖相对较广,且流量不是特别大的时候,如何平衡跨区域部署带来的额外成本。针对这两个挑战禾观科技已经与亚马逊云科技一起找到了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并落地。

供应链优势助力中国出海企业持续成功

在罗军看来,过去三年疫情,不仅仅是在中国,包括在全球疫情带来了全球产业分工的重新调整,同时也凸显了中国整个供应链的优势,这对出海企业是一个非常大的助力,帮助一大批优秀的中国企业快速出海,且获得成功。

除了疫情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导致全球普遍大众客户其实是遭遇了货币贬值,他们购买力不如以前,但消费心智和诉求还在,对美好生活或者品质生活的追求还在,怎么提供物美价优的商品给到他们?这个时候怎么快速响应,满足消费者的诉求,这是核心需要关注的,也是今天面临的挑战和优势。如果能够快速解决这个问题,未来的市场是可期的。

罗军强调:“禾观科技走到今天离不开亚马逊云科技的支持。我们希望构建下一代的时尚品牌,也希望我们的一些场景能够跟亚马逊云科技一起孵化出更多创新能力去更好地支持业务和服务客户。我一直认为合作是双向的,今天我们得到亚马逊云科技巨大的支持,也希望随着禾观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应用场景输入给亚马逊云科技团队,帮助亚马逊云科技在行业服务和解决方案层面更好地创新。“


]]>
烽火通信:数字化转型为棒纤缆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Mon, 04 Dec 2023 23:26:01 +0800  2023年伊始,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强调要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力争到2035年,国家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

  对于光棒、光纤及光缆(以下简称“棒纤缆”)制造商,一方面其最终产品——光缆,是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元素;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是数字化技术创新主体和应用对象。当前,国内大多数企业产业链不全,核心产品——光纤预制棒的设计和生产技术只掌握在少数具有完整全产业链的航母级企业手中。如何使棒纤缆一体化协同生产,提升交付周期及降低交付成本等,将直接决定企业未来的全球竞争优势与可持续发展。

  烽火通信以行业和企业需求为牵引,以先进数字化理念为指引,融合先进制造技术、先进信息技术,变革行业传统制造方式和制造手段,依托自主知识产权进行数字化转型,围绕产品、数据、生态三条链赋能棒纤缆产业。

  打破常规,数字化促进产品力提升

  作为光纤光缆产业链的源头,光纤预制棒的生产制造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其生产技术难度高、工艺复杂,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被国外垄断。光纤预制棒的生产流包含10道工序,精度高、变量杂、工序多,仅在芯棒生产阶段,生产过程中工艺监控的参数就多达178项,传统的工艺管控手段在光棒制程难题面前显得力不从心。

  烽火依托数据采集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制造过程数据特征信息进行提取,包括数据的均值、方差、极差、准差等,基于大数据模型和平台进行特征相关性计算,大数据平台推荐出强相关的因子并将这些因子按照分多水平进行试验验证,以确认各因子之间是独立影响还是交互影响。例如,在分析预制棒的生产速率与工艺要素之间的关系时,通过对数据特征的提取,分析发现除了已知条件芯层硅的实际流量均值影响显著外,芯层内隔离氧气实际流量、腔体实际风速都对结果构成显著的影响。类似的数字化手段在光纤、光缆的研发、制造环节还有很多的应用,借助数字化的力量提升效益,提高烽火通信线缆板块的产品力。

1

  光棒制程大数据分析


  集成互联,数字化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降本增效是制造业重点关注的工作之一,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各项改善措施的不断制定和落实,传统的基于“人机料法环”五要素的成本管控体系走入瓶颈。烽火通信从全局出发,进行了系统性的业务及应用架构重构,打造了高度集成化、透明化的OTD全业务链数字化解决方案,并在数字化转型实践过程中,致力于将“数据”作为第六要素纳入到从市场到交付的全价值链降本增效工作中,解决数据的透明化和集成化,以“数据”促效益。

2

  基于数字化场景的OTD全业务链数字化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OTD环节的数据透明集成,烽火通信启动了包括APS、MES、WMS、QMS在内的系列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重新开发,以数字化的思维重构了相关业务,优化了超过40个业务块、100多个流程,消除了30多个业务断点,将系统间数据流动的效率提升了30%。以此为基础,烽火还启动了新光缆工厂的建设,运用自身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掌握的理念,融合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打造标杆级别的数字化透明工厂。目前工厂基建已完成,软硬件建设已经进入冲刺阶段。

3

  烽火通信数字化光缆工厂实景


  融合共创,数字化赋能线缆行业生态建设

  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供应链整体的稳定性以及健康程度越来越重要。烽火通信立足于自有的的棒纤缆全产业链,联合供应商及客户,共同打造融合、共享、发展的产业链生态。在企业内部,借助自身的IoT技术能力,打通棒、纤、缆的关键制造数据和交付数据,形成一体联动的拉动式、可回溯的制造交付体系。烽火还与运营商、中南建筑设计院、武汉理工大学等客户、机构、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广泛合作,议题涉及行业标准、市场开拓、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

4

  数据驱动产业链信息融合


  数字化是当前各行各业都必须思考和面对的话题,随着以GPT技术为代表的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未来的制造业必定会以更大的步伐和更开放的心态拥抱数字化和智能化。作为中国光通信的发源地,烽火通信时刻铭记自己的使命和担当,不断探索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之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
创维数字:子公司创维液晶器件的miniLED模组可用在VR/MR上 Mon, 04 Dec 2023 23:26:01 +0800 创维数字在互动平台表示,子公司创维液晶器件的miniLED模组可用在VR/MR上。硅基OLED技术相较于基于Mini-LED背光的Fast LCD屏幕具更高的色彩饱和度和像素密度,响应时间短,且不会存在漏光的现象,但目前硅基OLED技术其成熟度还可进一步提升,处于初期量产的阶段,成本是比较高。


]]>
招商信诺人寿与招银云创达成战略合作 Mon, 04 Dec 2023 23:26:01 +0800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金融科技已经成为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引擎。作为一家成立了20年的寿险公司,招商信诺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商信诺人寿”)早在2015年便开始探索应用金融科技来提升公司的客户体验、运营效率以及业务效能。为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切实提高客户服务质量,4月17日,招商信诺人寿与招银云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银云创”)达成战略合作。

此次签约后,双方将在科技咨询、财务管理提升、风险管理体系建设、AI智能客服、电销智能化应用等方面开展深化合作。依托招银云创领先的科技能力,招商信诺人寿将实现进一步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一方面,以“客户体验”为先导,双方将探索创新技术植入保险服务,促进保险与科技双向赋能,由综合化经营向综合化服务跃升;另一方面,在运营质效上,双方将在金融科技领域共同探索新模式、新技术,以创新驱动业务模式变革,在降低经营成本的同时,助推招商信诺人寿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

招商信诺人寿与招银云创同为招商银行附属机构,双方将通过战略合作的形式,实践金融科技输出市场化的战略与规划,促进业务的多方融合与高效运转,以科技飞轮带动价值创造。

会上,招商信诺人寿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常颖表示:“相信招银云创将通过科技赋能帮助招商信诺驱动客户体验迭代升级,加速助推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公司运营质效,有效提升差异化竞争力。”招银云创总经理兰军表示:“希望双方以本次签约为起点,持续深化合作,优势互补、协同联动,共同探索保险业智能数字化的实效应用。”

成立20年来,招商信诺人寿从未停止在科技服务创新方面的探索,依托AI、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科技能力,逐步构建出了一套适用于自身,紧密结合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客服服务和运营管理体系,这也为其持续拓展服务外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站在全新的发展阶段,双方将在招商银行“科技兴行”的战略引领下,优势互补、双向赋能,提升运营和业务流程的数字化能力,持续加深合作深度与广度,共筑金融服务生态体系。招商信诺人寿也将继续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不断深化技术革新、产品创新,以更广泛的服务范围、更优质的服务品质,守护与陪伴客户的美好生活。


]]>
合作升级至2.0 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与亚马逊云科技探索前沿技术体系创新 Mon, 04 Dec 2023 23:26:01 +0800 作为中国工程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研发的中坚力量,由中国科学院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的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简称: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已经成为工业生物技术国家级创新科技平台。

得益于科研团队孜孜不倦的技术攻关,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牵头组织承担了多项合成生物学、绿色生物制造等重点研发计划任务。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拥有目前国内合成生物学、生物制造领域比较少见地,从基础研究端到产品端再到产业转化运营端完整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2019年,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成立了生物设计中心平台实验室,并围绕生物计算设计,开始与亚马逊云科技共同探索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BT+IT)技术体系,以进一步推动合成生物学发展,以期能够为在健康、能源、农业和环境等领域的重大突破提供技术支撑。

而近期,这一合作已经将升级至2.0阶段。双方在AI、大模型甚至量子计算等一系列前沿技术合作已箭在弦上。

构建BT+IT技术体系

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始于2019年的上云浪潮。当时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负责IT技术的团队规模不大,开发人员数量不多。他们既要兼顾多个应用场景,开发不同的应用需求,同时需要开发好几个任务。

现实的需求让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开始尝试从基于服务器端的开发模式,转向于云原生的开发模式,借助云计算,很好的提升了科研业务的效率。从2019年开始在云上已经部署了超过20个云端应用。

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打通了一系列的不同的云上应用开发方式,包括纯分析类的、面向用户的工具/网站平台开发。几年来已经围绕着工业生物设计里面的不同子领域做了相当多的工作,比如说序列设计、图谱、各种分析平台开发、数据库开发等。

1.0技术合作三阶段层层递进

亚马逊云科技与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经过了四年多的合作,从最初的数字中心到现在的所有IT架构、开发理念、开发模式都以云原生的方式实现,合作分为三个阶段:

最初在2020年及之前,更多的是在学习云计算的一些技术,包括初步尝试在云上利用一些新的工具做构建。凭借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的行业经验和亚马逊云科技的提供的很好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和思路,研发人员理解了云计算在解决具体场景需求方面的能力。

第二阶段,2021年进入快速发展期,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陆续有10多个软件应用实现了云上部署,并尝试构建云原生现代化应用,探索出了适合生物设计中心业务模式的最佳实践。

第三阶段,从2022年到现在,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使用托管服务和创新服务进行云原生创新,加大对云计算优势的利用,如按需交付、快速扩展、弹性等,大大提升了开发效率、业务敏捷性、可扩展性和可用性,同时实现成本节约。

生物计算设计成果频出

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与亚马逊云科技携手,通过突破传统开发模式提升科研效率,在核心数据库和专业应用工具设计两大研发方向上实现技术突破,有效推动了合成生物学发展。

天津工业生物所生物设计中心团队联合亚马逊云科技团队在计算生物学国际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核酸研究》)上发表文章,发布了首个基于图数据库Amazon Neptune的大肠杆菌调控代谢关系知识图谱ERMer,首次提供了全局的代谢调控图谱,并通过可视化框架实现了丰富的搜索功能,如多步查询、最短路径查询等。ERMer采用专门为高度关联的复杂数据集的高效存储和查询设计图数据库架构,这打破了传统的低效数据检索方式,有效增强用户和图谱的人机交互,大大降低了使用门槛。

为充分发挥知识图谱的价值,生物设计中心团队还进一步采用基于图神经网络技术进行推理,成功实现了转录因子预测和转录因子靶点预测等功能,这将有助于挖掘潜在的关键调控因子和调控靶点,构建新的调控代谢网络,能够为研究人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另外,天津工业生物所生物设计中心团队开发得到了第一个能够在所有操作类型、任何基因组位点和跨物种上进行精确、自动化和高通量编辑序列设计的云平台AutoESD。AutoESD的开发采用了基于云端的无服务器架构,确保了高可靠性、稳健性和可扩展性,能够在几分钟内并行处理包含上千个编辑序列设计目标的数百个设计任务。

开发人员利用Amazon Lambda无服务计算将不同的引物设计、同源臂设计等编辑序列设计模块封装打包,满足了具体功能的模块化开发要求,并方便地对功能模块进行管理和共享;利用Amazon DynamoDB提供毫秒级的动态资源响应性能,并自动扩展所需资源以应对增加的业务需求;利用Amazon Step Functions实现可视化的工作流管理,实现了编辑序列设计工作流的串联,从而实现应用的快速构建和更新,同时快速查询处理异常任务。这些Serverless服务帮助天津工业生物所团队进一步简化运维,使得开发人员可以专注于业务代码和创新,与传统开发方式相比,开发时间缩短了75%,总体拥有成本降低50%。

战略合作升级到2.0  AI、大模型等是未来重点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王钦宏介绍称,研究所正式成立十年来,产生了一系列的成果,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积累的增加,成果产生的速度还在逐渐加快。从整个科技创新来说,研究所的创新首先要解决底层技术的创新,围绕着工业生物创制的体系的底层技术,做了很好的布局,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王钦宏强调要借助亚马逊云科技强大的云计算能力、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强大的计算平台,为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认识生命、设计生命以及合成生命来提供一个更好的支撑。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生物设计中心主任马红武认为,如同当下AI已经升级到2.0阶段,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也准备进入到2.0模式。要把AI大模型、图数据库、知识图谱和工业生物大数据结合在一起,双方合作进一步深化并提升到新的高度。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生物设计中心副主任廖小平表示,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生物设计中心团队从去年开始布局做机器学习和推理的任务,今年上半年开始做大语言模型,希望用另外一种方式来推动研发方式的转变,从而撬动研发的新范式。此外,也期望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全球科研领域辐射能力,提升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生物计算设计方面的国际影响力,为世界各国的合成生物学科研工作者提供优质服务。

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区商用与公共市场事业部总经理李晓芒表示:“亚马逊云科技为全球数千家生命科学领域客户提供云服务和行业解决方案,助力从实验室到真实世界,全面加速生命科学数字化创新。我们很高兴能够与天津工业生物所一道,通过云技术和深厚的行业实践推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技术进步,开拓生物制造产业的数字化创新路径。”


]]>
中国移动与中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Mon, 04 Dec 2023 23:26:01 +0800  4月26日,中国移动与中信集团在北京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副总经理赵大春,中信集团董事长朱鹤新、副总经理王国权出席签约仪式。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多个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内容涵盖综合金融业务、通信服务和信息化解决方案、“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行业赋能,以及用户、渠道与营销领域的优势互惠互补等。

  双方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顺应产业趋势,本着“平等、互利、诚信、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推动双方在各自领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2022半导体IP市场:Arm位居第一,Alphawave增速达94.7% Mon, 04 Dec 2023 23:26:01 +0800 近日,全球知名IP数据分析机构IPnest最新报告指出,2022年设计IP市场价值达到66.7亿美元,相比2021年的55.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0.2%。2021和2020年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9.4%和16.7%。

11

  2022年Arm在快速增长的芯片设计知识产权市场中占据了领先份额,数据显示,排名前五的厂商中Arm、Synopsys、Imagination和Alphawave的市场增幅分别为24.5%、22.1%、23.1%和94.7%,均超过了市场的平均增速。排名第三的Cadence的增速略低,为13.5%,而排名第五的Alphawave达到了94.7%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其对于IP供应商OpenFive的收购。此外,排名第十的Rambus也取得了84.3%的增长,同样得益于其对PLDA,AnalogX和Hardent的收购。

  报告指出,2017年到2022年的六年间,处理器IP对市场的重要性不断下降,处理器IP在2017年的市场份额为57.6%,2022年下降到49.5%,而有线接口和其他数字领域却在增长。有线接口IP从2017年的18.0%增长到2022年的24.9%,Synopsys、Alphawave和Rambus的增长也再次证实了该类别的重要性。但Arm和Imagination的良好表现表明智能手机行业略有反弹,同时,汽车行业也开始成为设计IP的增长引擎。

  此外,在IP授权收入方面,2022年Synopsys以29.7%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而Arm以25.1%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Alphawave排名第四,仅次于Cadence,可见,高性能SerDes IP对于现代以数据为中心的应用至关重要。

22

  2022年授权收入排名前五的设计IP公司。资料来源:IPnest 2023年4月。

  在特许权使用费方面,Arm继续以63.8%的市场份额占据主导地位,远远领先于Synopsys、Imagination、Cadence和SST,它们的市场份额均不超过5%。

33

  2022年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排名前五的设计IP公司。资料来源:IPnest 2023年4月。


]]>
亚马逊云科技发力医疗与生命科学行业 围绕数据、算力和体验加速行业数字化创新 Mon, 04 Dec 2023 23:26:01 +0800 推出生物制药、基因测序和医疗保健细分领域行业解决方案,推动创新成果从实验室到真实世界落地

上海2023年4月27日 /美通社/ -- 亚马逊云科技医疗与生命科学行业峰会于今日召开,会议汇聚了业界专家和思想领袖,共同探讨行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之道。作为全球医疗及生命科学行业云计算引领者,亚马逊云科技将围绕数据、算力和行业用户体验三大需求发力,通过持续构建行业专属解决方案,进一步赋能生物制药、基因测序和医疗保健等细分领域的数字化创新,加速推进创新成果从实验室到真实世界的落地。

“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是加速医疗与生命科学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战略业务发展部总经理顾凡表示:“亚马逊云科技不仅提供覆盖全球的云基础设施以及超过200大类的云服务,更重要的是,我们深刻了解行业需求,不断地丰富和拓展行业数字化创新生态链,并围绕数据、算力和体验等需求与合作伙伴们一道为客户推出了诸多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战略业务发展部总经理顾凡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战略业务发展部总经理顾凡

亚马逊云科技一直是医疗与生命科学行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的推动者和支持者。早在2013年,亚马逊云科技就组建了全球范围的医疗和生命科学专业团队,并联合数百家合作伙伴,服务于包括辉瑞、拜尔、罗氏、默沙东、飞利浦等头部企业在内的4200多家行业客户,积累了大量成功实践和经验。目前,全球前十大药企中,九家都在使用亚马逊云科技。在中国,亚马逊云科技也和数十家本地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服务于超过400家客户。我们帮助客户与时俱进地应对当下行业普遍面临的技术挑战和需求,并提供符合和提升行业用户体验的应用和解决方案。

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应对基因测序领域海量数据挑战

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基因测序的数据量极具增加。一台测序仪的下机数据往往超过100GB,而在分析过程中,中间数据还会翻倍地增加。预计到2025年,基因组测序领域全球每年将增加40EB(百亿亿字节)数据。为此,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基因测序领域的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能够为基因分析不同阶段的生物信息学数据的存储、调用和分析提供更好的性价比和更高可用性。该解决方案包括数据上传、数据分析、数据共享和数据备份及存档全生命周期,具体来说将基因组学数据上传到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 (Amazon S3)中并进行管理;使用云上分析服务对基因组学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数据可以直接从 Amazon S3 中读取并在分析后将结果存回;使用 Amazon S3 的访问控制功能控制数据的访问权限,并将数据共享给合作研究者;以及定期备份基因组学数据以确保数据安全,并将不再需要频繁访问的数据存档到 Amazon S3 Glacier 或 Amazon S3 Glacier Deep Archive 中以降低长期存储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Amazon S3 对象存储提供高达八层的存储层级,提供的自动分层功能可以更高效地存储数据和实现成本节约。同时亚马逊云科技还将这项功能扩展至Amazon Elastic File System (Amazon EFS)云原生文件存储之中,进一步降低数据管理的难度。

亚马逊云科技还在2022年re:Invent期间最新推出了Amazon Omics服务,该服务是一项用于存储、分析和阐述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其他组学数据的托管服务,并能够兼顾具体应用场景下的智能存储与调度需求。Amazon Omics的推出能够帮助行业用户更快速地进行基因分析研究,从而加速新药研发、疾病诊断和治疗等领域的进展。

未知君是中国首家专注于肠道微生态治疗的AI制药公司,在其研究的微生态领域,仅一个研究样本就会消耗100G到200G的存储容量。随着基因测序和分析项目的增多,每个项目都会生成海量数据,对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处理极大增加了容量和计算量,不必要的延迟带来的时间消耗对未知君的研发业务造成了影响。同时,计算与存储成本也超出负荷。通过亚马逊云科技提供的自动化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服务,该公司将不同的数据分级存储、归档到成本极低的存储层中,有效降低存储成本,并实现了TB级基因数据的存储,同时还应对了团队不断增长的存储需求。

云上高性能计算平台,加速生物制药领域人工智能辅助新药研发

一款新药从发现到上市往往需要超过十年的时间并花费数十亿美元的研发成本,而人工智能辅助药物研发是突破这一反摩尔定律的利器。亚马逊云科技提供基于高性能计算(HPC)的人工智能新药研发服务解决方案使研究人员能够在亚马逊云科技上组建数百万个vCPU的高性能计算平台,以开展数十亿蛋白质分子规模的药物发现研究。以十亿个分子的化合物分析为例,单核服务器需要475年,而在亚马逊云科技上只需要1天。

亚马逊云科技还推出了“量子计算探索之药物发现方案”,该方案提供了一键部署的量子计算/经典计算混合架构,通过Amazon Braket量子计算平台调用量子计算资源进行实验,为量子计算在药物发现方面的应用探索新思路。

晶泰科技是全球领先的智能化自动化驱动的药物研发科技公司。晶泰科技首创了智能计算、自动化实验和专家经验相结合的药物研发新模式,利用人工智能、自动化等前沿技术,显著缩短药物研发周期,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目前支撑晶泰科技药物研发业务的计算调度平台已经构建在亚马逊云科技之上,每年可以节省大量的运营成本。亚马逊云科技不仅可以满足晶泰的业务对资源和成本的要求,无需购置业务所需的大型集群也可以随时调取大规模的超算资源,还可以通过提供竞价实例,达到极佳的计算性价比。

英矽智能是一家由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临床阶段生物医药公司。他们利用亚马逊云科技构建了靶点识别、分子设计平台、和临床试验结果预测平台,使他们能够以数百万美元的成本,在不到18个月的时间内找到一种治疗纤维化的候选药物,完成了从靶点发现到化合物验证的临床前药物研发过程。

加速构建行业解决方案 满足医疗保健行业用户体验

医疗保健行业企业希望能够快速构建轻松易用的创新应用,覆盖研究设计、临床实验、生产制造、上市推广、上市后监控与支持等各个环节,以向医疗人员提供更多更好用的新功能,并最终为患者提供加人性化的医疗方案。亚马逊云科技的行业专家团队与合作伙伴深入探索行业应用场景,结合丰富的云上应用开发实践,加速构建众多解决方案,满足医疗保健和医疗设备企业的数字化创新需求。

益体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最专业的智慧远程心电平台及专业会诊服务提供商之一。益体康的远程心电诊疗平台能够充分赋能基层医疗,快速提供专家诊疗服务。为进一步提升诊断效果,益体康在亚马逊云科技上利用GPU实例大幅提升心电辅助诊断模型的训练效率。使用亚马逊云科技,益体康成倍地提升了AI模型训练和推理效率,大幅缩短了产品上市时间——原本需要半年才能推出的AI模型,目前仅需3个月左右,便可完成从训练到部署上线全过程——并且基于云的能力轻松支持十倍以上数据规模的模型训练场景。

携手合作伙伴,加速云端构建行业数字化创新生态链

作为医疗与生命科学行业的云计算引领者,亚马逊云科技不断丰富行业数字化创新生态链——亚马逊云科技与APN合作伙伴网络成员联手为各种创新场景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同时还在亚马逊云科技Marketplace上推出可以快速部署和使用的工具和服务。亚马逊云科技还开放了96种生命科学公开数据集,涵盖生命科学、基因、重疾以及新冠研究等重要领域。

除此之外,在医疗资源密集的上海市徐汇区设立的上海亚马逊云科技生命健康数字化赋能中心已于2022年10月正式投入运营,希望通过徐汇区这个平台和窗口,为区域内乃至全国生命健康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赋能中通过卓越展示中心、协同服务云平台、行业俱乐部、全球合作计划四个方面为生命健康企业赋能。

面对医疗和生命健康行业的初创企业,亚马逊云科技还推出了“云创计划”,为他们提供起步云资源和技术服务,以加速扶持行业初创公司在云上开启数字化创新之旅,实现高速成长。目前亚马逊云科技累计支持的来自医疗和生命科学行业的初创企业数量已超过300家。



]]>
华为宣布开放5G网络能力 自家5.5G比5G快10倍 Mon, 04 Dec 2023 23:26:01 +0800 近日,华为无线首席战略官陈传飞在“5G商业成功session”上指出,5G生态快速繁荣,发展3年就已达到10亿用户,而4G用了5年。

  得益于良好的5G产业政策,快速的5G网络部署,以及5G业务在个人、家庭与垂直行业的全面发展,5G站点数Top 20的运营商收入已取得明显的增长,实现了5G商业正循环。

  陈传飞表示:“展望未来,5G强大的网络能力将开放给生态伙伴,帮助运营商增加变现渠道,并进一步繁荣5G产业。华为已加入CAMARA Open API项目,致力于成为主要贡献者之一。”

  近日,华为无线网络公众号发文:华为和移动完成5.5G技术验证,在验证条件下,5.5G峰值速率达到10Gbps,比5G网络快了10倍。

  在2023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CFO孟晚舟提到,华为将持续推动建设5.5G时代的数字基础设施,让计算产业未来的算力像今天的水和电一样触手可及,随需而用。

]]>
Innovusion与福耀集团达成合作,共同推出激光雷达内置集成方案 Mon, 04 Dec 2023 23:26:01 +0800 4月19日,Innovusion宣布与福耀集团达成合作,共同致力于激光雷达集成方案的创新开发与产品化,在激光雷达加速量产上车的关键时刻,提供兼具美观实用的激光雷达安装新思路。

  随着激光雷达大批量产上车,关于安装位置的讨论一直不断。如何在保障激光雷达性能的同时,更好地将激光雷达与整车结合,提升美观度成了讨论的焦点。

  作为前置摄像头的常规安装位置,前挡玻璃后的黄金安装位既不影响车辆本身外观设计,让车辆拥有更大的外形设计空间;又能通过前挡的保护,使激光雷达不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降低脏污和损坏的几率,成为最具想象空间的方案之一。但这一安装位置有着不少的技术难题,对激光雷达的体积、质量都需要更严格的控制。

  据悉,福耀集团通过改善生产工艺、改变玻璃组合结构等方式,实现了激光雷达特征波段红外光透过率优化,解决曲面结构的前挡风玻璃会造成激光雷达信号衰减等技术难题,在该领域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并推进激光雷达集成在前挡玻璃后方案的实际应用。

  同时,Innovusion着重关注激光雷达功率、体积、质量方面的难题,通过前沿电子和光学技术,打造高度集成的全新前向激光雷达产品Robin-E,在保障高性能的同时实现精巧轻量的产品设计,尺寸仅117(mm)*100(mm)*44(mm),总重量约450克,功率不到9W,噪音小于20dB(A),进一步解决激光雷达集成在前挡玻璃后方案遇到的难题。

  双方此次的合作是基于对激光雷达集成在前挡玻璃后方案的高度关注。

  目前双方已经开启共同研发,将各自最新技术产品进行融合,初步方案已经实现激光雷达与摄像头在前挡玻璃后的集成,探测性能衰减小于10%,超低功耗,超静体验。

]]>
IDC公布2022下半年中国公有云市场报告 Mon, 04 Dec 2023 23:26:01 +0800  近日,IDC发布《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2下半年)跟踪》报告。

  报告显示,2022年下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IaaS/PaaS/SaaS)达到188.4亿美元,其中IaaS市场同比增速15.7%,PaaS市场同比增速为31.8%。

  市场格局方面,2022年下半年IaaS和IaaS+PaaS市场竞争格局保持一致,阿里云、华为云、中国电信天翼云、腾讯云和AWS为市场排名前五位。

  与此同时,其他竞争对手攻势不减,前五公有云服务商市场份额集中度比2021年下半年略有下降。

  与2021年下半年的市场格局相比,2022年下半年华为云、腾讯云和天翼云的排名有了一些变化。

  其中,在IaaS+PaaS市场,华为云由第三位升至第二位,中国电信天翼云由第四位升至第三位,腾讯云由第二位降至第四位;

1 
2 

  在IaaS市场,华为云排名仍居第二,中国电信天翼云由第四位升至第三位,腾讯云由第三位降至第四位。

  对比来看,2022年下半年在IaaS和IaaS+PaaS市场,腾讯云均被天翼云挤出了TOP3的位置。

  此外,IDC报告显示,2022下半年,持续三年的疫情深刻影响着整体IT市场环境的发展,公有云市场企业用户不稳定因素增加,上游企业预算缩减与建设周期的持续延长对公有云市场发展造成一定阻碍,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增长稳中有降。

  从IaaS+PaaS市场来看,2022下半年同比增长19.0%,与2021年下半年同比增速(42.9%)相比下滑23.9的百分点,与2022上半年同比增速30.6%相比下滑11.6个百分点,增速均有明显放缓。各大云厂商均在PaaS层加快发展节奏,市场增速明显高于公有云大盘增速。

  IDC中国企业研究部研究经理崔婷婷表示:虽然之前疫情的给企业用户上云用云带来一定阻碍,但是中国企业云化进程和发展方向并没有因此而动摇。尤其是在2022年底疫情放开之后,公有云市场在年底冲刺的同时,也对新一年“疫情后时代”的到来充满期待。云计算在分布式数据库、大数据、AI模型、算力升级、存算分离、多地多活等领域的技术深耕和产品迭代,与企业数智化转型需求的集中爆发相结合,必然会在未来公有云和云计算市场上碰撞出新的火花,推动中国公有云市场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AI算力基础设施设计需要遵循三大平衡原则 Mon, 04 Dec 2023 23:26:01 +0800 在4月21日举办的首届超互联新算力产业暨第三届中国IDC行业DISCOVERY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表示,AI算力是算力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基建和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关键任务抓手。

  郑纬民指出,人工智能计算在海量数据、实时响应、极端条件等场景下相较通用计算优势愈发明显。预计到2025年,我国人工智能算力总量将超过1800EFlops,AI算力占整个算力的比重超过85%。

  “以后的计算机中AI计算机和处理人工智能的计算机将占很大比例,特别是随着ChatGPT的发展,算力需求大幅提升,迎来了高速扩张时代。”郑纬民表示。

  在谈及AI计算与HPC(高性能计算)的区别时,郑纬民指出,HPC通常应用在天气预报、核聚变模拟、飞行器设计等领域,而AI计算是做分类、回归、自然语言处理等,二者应用场合不同,运算精度也不一样。

  郑纬民认为AI算力基础设施的设计需要遵循计算平衡、网络平衡、IO子系统平衡的原则。

  “传统的高性能计算机的测试结果与人工智能需要的性能不完全一致。高性能计算算力测试程序主要使用双精度浮点数运算,即64位浮点运算,人工智能训练以单精度浮点数,即32位浮点数为主。”在郑纬民看来,现在要做符合语言模型的训练,就要考虑半精度平衡性,即设计中主要考虑半精度运营性能,又要注意双精度运算能力不能过低,所以双精度与半精度运算性能之比为1:100较好。

  “现在很多厂家都已经在考虑这三个平衡设计,国内也有差不多30个城市在建或者建好了AI超算中心。”据其预测,HPC+AI+大数据中心在未来不超过5年的时间内将会融合到一台计算机中,“既可以做HPC,又可以做AI,也能处理大数据”。

]]>
亚马逊云科技积极布局 Serverless将迎来爆发 Mon, 04 Dec 2023 23:26:01 +0800 Serverless已经成为云计算领域不得不关注的趋势之一。据亚马逊云科技给出的数据,全球已经有数十万客户在使用Serverless技术开展业务创新。

从业务上云到采用云原生技术,再到Serverless的不断普及,云计算的价值被瞬间提升。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指出,Serverless代表了目前的技术方向,根据亚马逊云科技多年的实践来看,这个方向符合用户的诉求。"我们大量的客户希望的是鱼和熊掌都需要,既要有更低的门槛去使用我们的Serverless服务,同时也希望有更低的成本,还能获得更高的安全性。Serverless是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它不是万能的,但它是非常好的工具。"

PixCake

释放 Serverless 力量加速创新应对不确定性

Serverless是帮助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有效技术手段。

一个典型的应用有6个组成部分“基础设施、计算、存储与数据库、消息队列和编排、API、顶层业务逻辑”。传统的、典型的IT服务,用户需要去关心从底层到上层每一块功能实际的开发。Serverless能接管底层所有物理资源的部署和管理,让用户可以把自己的精力放在最应该关心的地方,加速应用推出时间.

2022 re:Invent全球大会上推出的Amazon Lambda Snapstart可将Lambda函数的冷启动时间降低90%,实现10倍的快速启动性能,消除在系统启动的时候带来的突发延时,客户不需要做任何的代码改变,也不需要支付任何的费用。

Serverless可以消除业务不稳定起伏带来的隐性成本,轻松应对峰值、非频发的复杂工作负载;还可以消除数据管理系统按需扩展的复杂实施难题,无需考虑计算和存储资源的比例,也不会出现节点读写状态不一致等问题。

亚马逊云科技提供全栈Serverless Data服务,包括六大Serverless数据库:Amazon Aurora Serverless、Amazon DynamoDB、Amazon Timestream、Amazon Keyspaces和Amazon Quantum Ledger Database (Amazon QLDB)和Amazon Neptune。以及全部的分析服务:交互式查询服务Amazon Athena、大数据处理服务Amazon Managed Streaming for Apache Kafka (Amazon MSK)、实时分析服务Amazon Kinesis和Amazon MSK、数据仓库服务Amazon Redshift、数据集成服务Amazon Glue、商业智能服务Amazon QuickSight以及运营分析服务Amazon OpenSearch Service。

Serverless对已有技术并不是直接替代

当199IT向亚马逊云科技相关负责人提出Serverless与容器之间的关系和未来的融合趋势的问题时,得到的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替代。

陈晓建认为,包括虚拟机、容器等客户拥有完整的物理资源的管控,都是非常合理的。这些需求可能会跟着客户的使用场景长期存在。用户如果真的能够放心地使用Serverless,必须要能做到在绝大部分的功能和性能方面是能够达到直接使用物理资源的效果。随着亚马逊云科技产品能力的逐渐演化,等到某一天如果绝大部分的场景下都可以完全使用Serverless去达到和物理机完全一样的功能性,相信很多用户自然就会使用Serverless。目前还未使用Serverless可能是客户不习惯,但不代表客户真正的目的是要拥有自己的虚拟机,拥有容器。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计算与存储总监周舸认为,"在容器和Serverless之间会产生更多的融合的发展方向,我们不会认为一个会取代另外一个,我们一直尊重客户有各种选择可能性。"

亚马逊云科技还表示,Serverless和容器都是现代应用开发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DevOps的工作环境当中,无论是Serverless还是容器,在很多客户场景当中都大量的使用。除了像AmazonLambda Web Adapter,让用户在不改代码的情况下,让应用在Serverless、在AmazonFargate、在AmazonEC2中无缝迁移。AmazonFargate本身也是Serverless的一个服务,但AmazonFargate的管理是可以通过AmazonECS和AmazonEKS去管理的。AmazonEKS是亚马逊云科技托管的Kubernetes容器管理编排方案,所以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Serverless也好,容器也好,它本身就是互相融合、相辅相成的过程。从当下来讲,两者不是二选一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都能给客户带来很多价值的技术产品。

亚马逊云科技在Serverless和容器两方面都提供很多的服务,无论是无服务器优先策略还是开源路线自建容器,两个方向将持续演进,客户可基于自身业务需求、IT能力选择技术路线。具体来看:

Serverless和容器本质上都是对应用部署的一种管理方式,并且融合到现代应用开发的整个DevOps生命周期之中不可或缺;容器用户中,80%的客户也同时在使用Serverless,可见两者并不是二选一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特别是亚马逊云科技的Serverless产品线中除了Amazon Lambda以外,还有Amazon Fargate,Amazon Fargate本身的编排就是通过Amazon ECS和Amazon EKS这样的容器管理工具进行的。

无服务器优先策略(Serverless First):对于不想承担运维负担的客户,建议优先考虑无服务器技术。这种方法可以让客户集中精力处理业务逻辑,而无需关心服务器管理、扩容和维护,以及安全和高可用等问题。

开源路线自建容器:对于需要更多定制化能力的客户,可以考虑使用开源技术自建容器,使客户能够根据自身特定需求和场景构建解决方案。例如,Kubernetes是一个广泛使用的开源容器编排平台,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定制化选项。

使用Serverless的进阶之路

陈晓建在主题演讲中提到了客户使用Serverless的进阶之路,包括从迁移开始,无需代码改造、拥抱事件驱动架构,灵活应对不确定性、Serverless First,降低应用成本。

从后端服务的无服务器化重构到对于后端数据管理无服务器化迁移,亚马逊云科技均提供了丰富的产品。

事件驱动型的好处在于更少的依赖,有故障隔离,同时是可进化的架构。到今天为止,亚马逊云科技已经有超过200组自己的产品和包括40种SaaS的服务,可以作为事件的产生者。同时还有超过30个Serverless的产品可以作为事件的消费者。结合这些产品,客户完全可以构建一个非常完善的、且符合事件驱动架构的Serverless的应用。

Serverless First就是在构建新的应用时首先考虑是否可以首选 Serverless 来实现。Serverless 应用拥有极致弹性和成本优化:相对于容器和有EC2模式,Serverless可以以更细的颗粒度来做资源的部署,提供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Serverless First思维还包括:面向应用场景选择各种所需云原生Serverless服务来设计架构,充分发挥服务之间的功能集成和协同治理优势。

陈晓建表示,“如同云计算将客户从复杂的物理基础设施中解放出来一样,亚马逊云科技进一步通过Serverless将这一过程延展到了云上的虚拟基础设施和云服务领域。我们希望客户写的每一行代码都是业务逻辑,Serverless正在让它变为现实。过去17年,我们持续推进Serverless的发展,将Serverless提供的极致弹性和自动扩展能力带给越来越多的客户。此外,亚马逊云科技大规模云服务的运营能力以及标准、安全的产品API体系,确保了我们的Serverless服务为客户提供极致的瞬间并发能力,应对极端业务激增,并帮助他们实现大规模部署,把应用快速部署到全球。”


]]>
火山引擎开放抖音世界杯同款视频工具 Mon, 04 Dec 2023 23:26:01 +0800 尽管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已经过去了近半年,但至今提起,仍然让人兴奋。而2022年抖音首次在短视频平台直播世界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功。多项新技术、新举措的应用,不仅为重大体育赛事的全球直播开创了诸多先河,很多企业也希望能够用上与之同款的技术,用于企业实现增长。4月18日举办的火山引擎Force原动力大会上,火山引擎总裁谭待表示,将开放抖音世界杯同款视频工具,连发六款新品,为企业增长提供新动力。

作为2022年抖音卡塔尔世界杯转播的背后技术支持,火山引擎为抖音提供了包括RTC技术、AR互动等多项技术。谭待表示,更高清、更互动、更沉浸是消费者视频体验提升的三个关键方向。此次世界杯,火山引擎支持了累计106亿人次的直播观看,决赛直播观看人数达2.3亿。

图片1.png

在超高清直播方面,火山引擎通过H266自研编码器,以及基于AI技术的智能编码方式,大幅提升文件压缩率。

在“更互动”方面,RTC帮助抖音的世界杯直播开拓了“边看边聊”的互动模式,在线人数峰值超过200W,崩溃率低于十万分之三。火山引擎通过SFU+MCU融合方案,一方面减少RTC系统全链路的并发音视频流数,扩大RTC系统并发容量,另一方面保证用户可以随时平滑上麦交流的同时,有效降低观赛用户的设备端性能消耗压力,让用户获得最佳的观播互动体验。

在“更沉浸”方面,火山引擎支持了PICO的VR直播,提升沉浸感,基于自研的全真超清显示技术,观影清晰度提升50%;在酒吧背景的世界杯狂欢夜场景中,通过8K 360度多机位实时直播,基于自研切片传输算法,节省50%码率。

而在会上开放的六大新品,首先是“云游戏”,为用户提供即点即玩服务,解放终端算力,随时随地畅玩优质内容和同朋友进行实时互动。

第二是“创意互动Vlog”,提供全新高精度拍摄和自动成片技术,可以一键生成游客专属的高光短视频,还可以一键分发到抖音,可以帮助景区在线种草,提高景区曝光和口碑营销效果。

第三是“AR互动”产品。基于字节跳动在C端的积累,依托自研算法及渲染能力,实现AR效果更低延时、低性能要求、高稳定性及贴合性。在服务链路上,打通了抖音和巨量引擎,融合内容+流量+技术+转化,让用户边看边玩边买,帮助品牌在线上线下的试穿戴和活动营销中更加吸引年轻用户的参与。

会上,火山引擎正式推出下一代RTC产品——WebRTC 传输网络(WTN),构建于可支撑亿级DAU的全球实时传输网络之上,提供标准WebRTC接入,以及全球范围超低延迟、稳定可靠的实时音视频通信能力,拥有标准协议、开源生态、超低延时、稳定可靠、无限开发五大优势,可以帮助商业伙伴降低服务端传输网络的建设和研发投入,同时降低多供应商的集成和运维难度,也让更多人享受高清、实时的线上互动体验。

“虚拟数字人”产品,则可以助力客户在内容播报和客服场景与用户增强互动。唇形自然,表情生动,动作流畅之外,制作简单,仅需5-10分钟视频,即可生成形象趋近于真人的数字分身。

最后则是音视频云端一体解决方案“veVOS”,在功能和体验层面进行全面升级,接入效率提升30%,最快两周业务就可上线,为客户的音视频业务继续增砖加瓦。

当下,视频形式帮助企业从内容上打动用户,并且连接人、内容和服务,为各行各业开辟了新的“生意场”。而在“视频化时代”,火山引擎及时开放抖音世界杯同款视频工具,则将助力客户打造更高清、更互动、更沉浸的视频体验创新,为后疫情时代实现增长提供更强助力。


]]>
总投资超133亿元 湖南发布百个“数字新基建”标志性项目 Mon, 04 Dec 2023 23:26:01 +0800  近日,湖南省工信厅发布《湖南省“数字新基建”100个标志性项目名单(2023年)》。据悉,100个标志性项目总投资超133亿元,单个项目投资超2000万元,亿元以上项目达12个。

  这是湖南省连续第4年发布“数字新基建”标志性项目。此次发布的100个标志性项目,包含5G项目12个、工业互联网项目22个、大数据项目17个、人工智能项目18个、物联网项目17个、云计算项目6个、区块链项目8个。其中,产业升级基础设施是投资建设重点。100个标志性项目中,以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升级基础设施项目占比近70%,契合湖南省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

  据了解,由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基础电信企业承担的中南大学5G智慧校园、中伟新能源5G数字基地、湘潭电化集团有限公司5G智慧工厂、5G﹢超高压线路智能巡检、5G﹢智慧文旅、花垣产业开发区智慧园区、中国移动(湖南株洲)数据中心二期、张家界智慧旅游平台、医疗机器人协同创新和应用数据平台、全球面膜智能生产基地智慧园区、娄底市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和大坝安全监测设施等建设项目位列其中。

]]>
2023CSDI算力+智能:数字时代的进化升级 Mon, 04 Dec 2023 23:26:01 +0800    引言:在未来的产业布局中,云网融合、软硬一体化,硬件智能化、软件的泛化以及数据无处不在,基本是未来的趋势。新一轮的信息科技基本都长在云上,未来大部分的科技也都在信息技术之上,这也是互联网平台最大的价值。当前,我们已经在智慧时代拐点,由巨大支撑的AI技术愈发成熟,强调计算能力在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强调算力变革改变未来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成为赋能社会数智化转型的基础能源。

1 

  图1


  正文:

  近来,火爆出圈的巨星当属ChatGPT,它的横空出世,引发各界热议,很多人甚至将它描述的无所不能,大有代替人类职业的趋势;但也有人提出担扰,一些顶级学术杂志和知名高校已明确限制AI作者发表论文和科研成果,大规模验证着一种新范式价值。

  00 AI大模型:类ChatGPT可能成为人工智能技术最大跃迁

  早在1997年5月11日,AI“深蓝”战胜棋王卡斯帕罗夫;2016年3月,谷歌旗下DeepMind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阿尔法狗),以41的比分取得压倒性战胜世界围棋冠军、韩国棋手李世石;2017年5月,AlphaGo再次击败世界围棋冠军中国棋手柯洁,凡此种种均被认为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标志性事件。李开复曾坦言“AI将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通过很多实际应用场景为人类带来巨大的惊喜。”

  ChatGPT的自动生成内容、图片、视频乃至未来的自动生成元空间是元宇宙内容生成的主要方式,也是动态参数空间生成的必然。同时,虚拟人和机器人最重要的就是云大脑,下一步ChatGPT接入到各类虚拟人和机器人中或将是全球趋势,其发展从AI角度极大助推了元宇宙的智能化。它底层逻辑也是大数据,计算是最大能力,基于大量的网络数据,进行参数训练,进行参数和规则调优。进化优秀,有望替代搜索引擎,内容产业有望成为一个人机协同的新时代。

  伴随微软ChatGPT、谷歌Bard、百度“文心一言”京东、科大讯飞、腾讯、华为等AI大模型之争愈演愈烈,生成式AI在全球范围内掀起轩然大波。同时,多位业内专家指出,依托大型语言模型的训练,机器对人类意图的理解有了跨越式的质变提升,智能化与算力计算即将迎来新一轮“进化”。

2 

  图2百度文心一言


  出于好奇心和探索欲,对ChatGPT进行过一些体验,对于一般的开放性问题其生成的回答文法结构完整,语言非常自然,比过往的聊天机器人有明显的进步。有标准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超过正常交流时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像是经过了一番思考并整理后的结果,条理清晰,颇有启发。

  但对于专业性问题,尤其是需要逻辑推理的知识,道德水准、自我反思、认知智能等,并没有像网上文章说的那么出色,经常“张冠李戴”“形而上学”,内容上却不知所云。有助于拓展思维广度,但思考深度差强人意。

3 
33 

  图3颉腾文化


  AI的爆发主要受到三方面因素影响:算法、数据、计算力,创造和专业性、主动性对话、后台集成能力依旧是深度研究的方向,产业方向在归纳性的文字类工作、代码开发相关工作、图像生成领域、智能客服类工作。ChatGPT揭示了许多技术趋势和商业洞察,这些趋势和洞察将对企业和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并适时地采取行动,以保持竞争优势和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

4 

  图4随着网数字化、云计算、AI等技术也在迅速发展普及,已然渗透到各行各业,对企业的影响有目共睹


  今天的ChatGPT,大模型和文本生成技术所呈现的体验感受比过往令人惊艳,其开放的用户界面更是让大众能够亲身体验这种惊艳,专业性、可设计性、集成性则更适合企业级的业务定位。ChatGPT可改善在AWA(自动化办公助手)能力,但AWA更多是以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NLP(自然语言处理)、DPA(数字流程自动化)和AIOps(智能运维)等产品形态体现。相信会有更多推进中国认知智能大模型建设的企业,更多自主可控平台让行业尽快享受AI红利,让每个人都有AI助手。

5 
55 

  图5甲子光年


  长期而言,大模型不仅能够更好地训练机器人学习算法和处理更复杂和更大规模的数据集,而且有助于机器人更好地理解人类语言、行为和环境,通过与包括智能仿生材料在内的其他软硬件技术发展的融合,加速人形机器人在任务完成、自主学习、适应能力、仿生体验等领域的进化。ChatGPT在短期内并不会为人形机器人带来实质影响。

  01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是算力经济

6 

  图6阿里研究院


  在工业时代,代表性的通用技术是电力、交通网络,相对农业经济是通过大规模标准化生产降低成本。到信息化时代,代表的技术是数字通用系统,由IT技术支撑起的供应链协同,相对于工业经济呈现了服务和解决方案为价值载体,尤其是对创造力的加强。

  今天,我们看到的数字经济,主要是传统产业数字经济化、新兴智能化的经济形态。通过与计算激发更多的创新可能,以云计算、大数据、AI、区块链、5G等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技术,依旧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

  数字经济真正的蓝海在于数字化平台与生产场景结合,对于传统产业进行赋能升级,形成产业互联网。算力,一方面代表我们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另一方,面表现我们将能量转化为信息处理能力的手段。数字经济的智能化,算力成为衡量经济的标尺,也成为核心基础,各个行业数据经过计算加深后产生不可限量的商业价值,云计算也会成为普惠科技。

  02数字化运营、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创新是三驾马车

  如何运用好数字技术,以高效、差异化的数字化运营、管理、创新手段来为高速发展的企业注入新动能,是每个传统企业的必修课。BCG在2019-2021年对296家企业调研,数字化程度高的企业中由40%收入增长超过10%,而数字化程度较率达10%以上,数字化程度低的企业,只有36%企业投资回报率达到这一增长率。

  马车一:传统的人力为主的业务运营模式普遍存在效率低、出错率高、可复制性低、过程数据难以留存等常见问题。数字科技则通过自动化、智能化带来低成本、低出错率、快速响应等优势,进而为研发、供应链、生产制造、营销、服务、客户运营全环节带来降本增效或是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从而提升企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

7 

  图7


  马车二:传统的以人力交互为主的企业中,企业规模扩大往往带来业务复杂化、决策和响应速度放缓,以及流程管控难度加大等问题。通过引入数字科技并改革管理机制,不仅可重塑流程、降本增效,还可通过自动化与智能化进一步提升用户及员工的体验。

8 

  图8


  马车三:红海竞争的存量时代,用户需求多元多变,企业需要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创新能力,进而通过新产品和业务、生态发展带来增长点以及竞争优势。

9 

  图9


  03算力的芯,未来的心

  万物互联的背景下,承载算力的主体为底层核心芯片,它的处理也会达到空前的高度。

  当前,AI芯片主要分为GPU、FPGA、ASIC。AI芯片根据其技术架构,可分为GPU、FPGA、ASIC及类脑芯片,同时CPU可执行通用AI计算,其中类脑芯片还处于探索阶段。AI芯片根据其在网络中的位置可以分为云端AI芯片、边缘及终端AI芯片;根据其在实践中的目标,可分为训练(training)芯片和推理(inference)芯片。

  如果说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数字经济的基础条件是能“万物发声”,5G便是互联的纽带,实现人机互动+智慧的就在于算力。芯片、服务器、超算系统、计算速度、通信能力、存储量、云服务能力都是其核心竞争力。

  随着AI应用市场规模庞大,数据积累形成海量规模,为国内人工智能芯片发展提供巨大空间。现阶段企业紧跟人工智能芯片创新机遇,积极开展定制ASIC芯片研发,并在部分领域取得一定进展,也为人工智能产业持续升级夯实基础。

10 

  图10


  04云网融合,弹性无处不在的云计算服务

  随着数字化转型进程加速,云计算正逐渐成为经济社会运行的数字化业务平台。据Gartner公司测算,2015-2021年,全球政府和企业的云计算市场渗透率逐年上升,由4.3%上升至15.3%,云计算用户已经遍及互联网、政务、金融、教育、制造等各个行业。在中国,互联网行业是云计算产业的主流应用行业,占比约为1/3;在政策驱动下,中国政务云近年来实现高增长,政务云占比约为29%;交通物流、金融、制造等行业领域的云计算应用水平正在快速提高,占据了更重要的市场地位。

  全球云计算服务商市场集中度较高,21年亚马逊、微软、阿里云成为全球IaaS的前三甲,占据69.54%的市场份额,中国的阿里、华为、腾讯三家合计占据17%的全球市场份额。2021年,亚马逊AWS收入622亿美元,同比增长37%;微软智能云收入600亿美元,增长24%;阿里云收入724亿元(111亿美元),同比增长30%。

  单个芯片或单台服务器算力在计算速度、性能、成本等方面出现瓶颈时,超大型计算需求需要超级计算,,相应的集群计算、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云计算等应用而生。

  云计算可以说是一种用户习惯和需求、技术演进带来的自然演进的过程,那种按照使用付费模式,便捷按需的网络访问,以及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的快速提供、极少的管理工作和成本,让我们利用技术在地理上分散各处资源、完成超大规模、复杂计算和数据处理。

  云计算厂商的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正在向着新型多层次数据中心演进,更多基于物联网的边缘计算数据中心与云计算数据中心连接在一起,并实现智能终端、物联网、互联网和云计算的高度一体化融合,基础云计算服务将向新一代算力服务演进。

  作为云服务的升级,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扩展现实等算力服务不断成熟,并呈开放、普惠、标准化的特点。新一代智能算力服务形成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成为加速行业数字化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混合云也将是大型企业云服务的常见模式,很多大型企业采用多个云服务供应商,包括公共云与私有云,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公有云与私有云的组合被称为混合云,混合云的优势是能够适应不同的平台需求,它既能提供私有云的安全性,也可以提供公有云的开放性,决定了混合云是大型企业云服务的常见模式,中小企业则更多采用公有云模式。新兴云计算服务企业以算力服务创新为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加快AI、行业云等新一代算力服务创新,为用户提供特色和专业化服务特色。

  05大数据平台放大存算价值

11 

  图11


  大数据之所以智慧,是因为智能与计算机中有几个步骤,采集、抓取、推送、传输、存储、分析、处理、检索和挖掘,算法帮助我们找到了路径、目标和方法。大数据的喂养,重复训练,让AI智能成熟。算力+数据是一种促进,算力借助于大数据高效分析、价值挖掘、更近距离的让数据处理效率不断提升,基于分布式产生和数据爆发的原动力,断点和边缘承担的作用非常关键,实时交付、实时决策、个性化服务、智能分析等,对于加快业务响应、改进用户体验、提升运营效率必不可少。

  为实现数据及时、高效采集、减少交互,大数据平台系统设计采用就近采集、分布存储原则,整体向上汇聚方式,实时数据可直接对接到应用系统,来实现业务的展现。数据的主控节点、分布节点、边缘节点都会行程标准化数据转化,最终实现价值沉淀和挖掘。

12 

  图12艾瑞咨询研究院


  传统架构下的湖仓分体引发数据孤岛,造成实施、运维和成本问题。湖仓一体架构在数据和查询层面形成一体化架构,突破实时性和并发度、集群规模受限、非结构化数据无法整合、建模路径冗长、数据一致性弱等瓶颈。同时,平台融合AI自主学习和自适应能力,增强用数人员的分析和决策能力。

  架构选择在从离线、在线及实时场景出发,按需选择和组合分析架构,在落地实施时,用户的分析场景又趋于融合,既有HTAP数仓方案的融合框架缩影,也有融合AP和TP场景的海量大数据分析平台,用户皆可按需选取;传统Hadoop架构和以MPP为主的数仓架构都无法真正适应云平台。Hadoop将存储和计算部署在同一物理集群以拉近与数据的距离,仅在同一集群下实现了存算分离,而MPP数据库本身存算耦合。打破传统架构下的技术异构,统一数据能力提升业务价值是其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13 

  图13


  06 AI服务:智能社会的核心引擎

14 

  图14算力时代


  AI产业布局在生活方方面面,如智能医疗、智能金融、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能家居、智能零售等,算力最为AI技术发展的保障,反过来促进算力的技术革新。AI模型和算法对分布式、分散式的需求,以及超大规模的复杂模型处理海量数据,都需要高性能计算机的并行计算做支撑。

  OpenAI数据显示,AI算力以每年10倍速度增长么,意味着2021年以来,大规模AI训练计算量呈指数级增长,远远快于芯片的摩尔定律。国际数据也公布,计算作为AI的关键,算力突破推动算法创新,也会促进第三次深度学习发展浪潮。

  随着AI边缘应用发展,工业、安防、物联网、多媒体、自动驾驶、移动互联等成熟落地,AI应用会从云端走向边缘,与此同时,量子计算也会是增强新能量的思路,,融合公共算力服务、产业聚集以及生态建设,各个企业计算中心也会成为智能时代关键设施。算力发展为大数据提供了很强大的技术保障。

  总结:

  就全球范围而言,9大行业中,科技、金融、电信是全球数字化最高的三大领域,它的经验是:大力投资技术、数据和人才,将AI作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采用平台经营模式,以及技术+人+能力结合体,这些经验非常值得借鉴。

  研发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各行业的企业级应用,自主创新并不是一条容易的路,IT产业界从业者们,应加快建设智能化基础设施,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机遇,与实体深度融合,也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CSDI:

  算力+智能

  数字时代的进化升级


  当前,我们已经在智慧时代拐点,由巨大支撑的AI技术愈发成熟,无人机场、智能农机、智慧工业,生产效率的提升,都是算力带来变革改变未来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它也是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基础能源。

  百林哲携手国内外一线技术嘉宾,微软、谷歌、阿里巴巴、百度、腾讯、蚂蚁金服、华为、字节跳动、58、携程、京东、美团、亚马逊等知名企业共同打造。

  本次峰会,涵盖14+分会场,8+行业领袖、80+业界一线技术嘉宾,从IT发展当下多维度,呈现前沿的技术发展实践和洞见。

15 

  数字技术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以云为基础、网为核心的云网融合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成为AI、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元宇宙等新技术应用的承载体,未来的算力会像水电一样变成随取随用的社会公共资源。

  参考文献:《算力时代》《数字上的中国》《弹性计算》《云网融合》

  千帆竞渡,百舸争流,数字科技的不断创新与提升,荆棘与鲜花同在。


]]>
先临三维与大族机器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Mon, 04 Dec 2023 23:26:01 +0800    2023年4月14日,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先临三维”)与深圳市大族机器人有限公司(简称“大族机器人”)在深圳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此次签约,双方将在高精度三维视觉技术领域内,涉及机器人应用的项目达成战略合作,充分发挥双方技术、市场等资源优势,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和深度,为行业用户提供更加高质、高效、高价值的三维视觉整体解决方案。

  聚力创新·资源互通·市场共拓

  打造引领行业的创新整合方案

  大族机器人在协作机器人技术和智能化应用的专业领域上有着多年实践经验。作为中国卓越的协作机器人生产厂家,大族机器人以用机器人技术为人民服务为使命,专注于智能协作机器人在工业、医疗、物流、教育、服务等领域的研发、推广和应用。

  先临三维在高精度三维视觉技术领域有着深厚积累和丰富资源。公司专注于高精度三维视觉软、硬件的研发和应用,致力推动高精度三维视觉技术的普及应用。旗下高精度三维视觉技术已深度应用于高精度3D扫描和齿科数字化(3D数据建模、三维视觉测量与检测),产品已销往全球100+个国家和地区。

  事实上,先临三维与大族机器人的合作早有渊源。2019年,先临三维旗下品牌——天远,与大族机器人双方围绕三维扫描与协作机器人相结合的智能检测方案开启合作。2021年4月,先临天远与大族机器人联合发布RobotScan机器人智能3D检测系统,在全自动三维检测系统自主品牌的发展中迈出重要一步,降低国外品牌的技术掣肘。

  此次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先临三维与大族机器人将根据双方对于行业和客户的深刻理解,基于先临三维高精度三维视觉技术,结合大族机器人在智能协作机器人领域的运动控制、智能感知以及AI算法的优势,深入开展三维视觉整体解决方案合作与研究,探索更多应用场景,打造行业领先的三维视觉整体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从而推进智能制造行业的良好发展。

  面对广阔的国内外市场机遇,先临三维与大族机器人也将加强业务合作、平台及资源的互通分享,共同开拓全球市场,以共赢、互利、发展为合作宗旨,进一步开创多赢局面!

]]>
腾讯披露自研芯片“沧海”最新进展,已在业务场景中投用数万片 Mon, 04 Dec 2023 23:26:01 +0800 4月17日午间消息,近日,腾讯披露自研编解码芯片“沧海”最新进展。据了解,沧海芯片已在业务场景中投用数万片,服务腾讯自研业务及公有云客户。

  据介绍,在SSIM (结构相似性)、PSNR(峰值信噪比)和VMAF(视频多方法评估融合) 等多项评价指标上,沧海芯片大幅领先行业GPU等标品硬件。此外,在120fps的高帧率档位上,在同等画质下沧海较行业领先ASIC水平能再节省10%码率。

  2019年初,腾讯蓬莱实验室、香农实验室联合启动编解码芯片”沧海“研发。对硬件编解码的算法、架构和工程进行深度攻关,向高画质、低延迟、低成本的“不可能三角”发起挑战。

  基于自身在底层软硬件架构和音视频领域的多年积累,研发团队对每个模块的计算任务都作了并行拆解。通过分配不同的计算单元,从而叠加大量处理任务;为沧海芯片内置视频编码加速专用功能模块,让流水控制逻辑更纯粹,减少重复计算和分支判断,带来更低的功耗和成本。

  沧海芯片的编码器设计中完整实现了高精度运动搜索、全率失真优化、高效自适应量化等所有主流编码工具,并融合腾讯云软件编码器码率控制等方面的领先技术,压缩率高于市面标品35%以上。

  在硬件架构上,通过将视频预分析计算单元进一步卸载到硬件中,沧海芯片大幅减少了高密度转码场景下任务对CPU性能的依赖,将转码性能提升到更强。通过灵活的多核扩展架构、高性能编码流水线、层级化Memory布局,沧海芯片能满足高吞吐、低时延和实时性要求。

  去年3月,沧海芯片顺利“点亮”,目前已经量产并投用数万片,在云游戏、直点播等场景中,面向腾讯自研业务和公有云客户提供服务。(文猛)


]]>
工信部:将研究制定系统深入推进智能制造的行动计划 Mon, 04 Dec 2023 23:26:01 +0800      近日,在2023年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总体组、专家咨询组全体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将研究制定系统深入推进智能制造的行动计划,深化智能制造标准领航行动,打造一批基于典型应用场景的标准化解决方案。

  目前,我国已建成2100多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探索形成38项国际标准、369项国家标准,智能工厂通用技术要求、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等重点标准得到广泛应用。各地积极完善和推广智能制造标准,累计出台300余项智能制造政策。智能制造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突破3.2万亿元,工业软件产品收入超过24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超过140家。

  辛国斌表示,智能制造是全球产业技术变革的主要方向,是未来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要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研究制定系统深入推进智能制造的行动计划,深化智能制造标准领航行动,希望总体组、专家咨询组继续发挥好统筹协调和战略指导作用。坚持问题导向,加快重点标准研制和行业标准应用,打造一批基于典型应用场景的标准化解决方案。坚持创新驱动,面向前沿技术领域,加快布局一批引领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坚持统筹协调,开展标准应用试点和贯标工作,开发应用智能制造标准群和工具箱,完善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智能制造先行区等遴选标准。坚持开放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贡献更多中国方案。

]]>
华为面向亚太市场发布华为云Stack新版本,加速政企智能升级 Mon, 04 Dec 2023 23:26:01 +0800 以"共成长,赢未来"为主题的2023华为港澳伙伴峰会上,华为面向亚太市场正式发布华为云Stack 8.2新版本,通过可信的云原生底座、丰富的云服务和深入的行业理解三方面核心能力,帮助亚太政企客户加速智能升级,同时宣布成立亚太华为云Stack创新实验室。

华为云Stack副总裁胡玉海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华为云Stack 8.2新版本以及成立亚太华为云Stack创新实验室,为亚太混合云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携手政企客户、伙伴加速推进智能升级,释放数字生产力。"


华为云Stack 8.2,政企智能升级首选

作为一朵部署在用户本地数据中心的可信云解决方案,华为云Stack兼顾本地部署的安全合规与公有云服务持续迭代的优势,围绕三大关键方向持续开展技术创新,为行业创造新价值:

华为云Stack三大核心创新方向
华为云Stack三大核心创新方向

可信、有韧性的云原生基础设施

业务系统稳定运行,是企业全面云化的基本诉求。华为云Stack从六个方面持续提升云基础设施韧性,包括高可靠、多样化算力、高安全、高效存储、全互联网络和高效云管。

  • 面向不同的业务场景提供从同城双活到跨地域高可用的多样化容灾方案,故障自动切换;并且支持容灾服务化和细粒度容灾,租户可按需自定义灵活的容灾策略,实现容灾即服务;

  • 基于一个中心和七层防线的安全架构,构建端到端的安全防护体系,实现从被动保护到主动介入,内置的100+检测模型和50+处置脚本,可实现90%的安全事件分钟级响应;

  • ManageOne智能云管平台从服务、运营和运维三个视角提供丰富的管理能力,并支持独有的多级云资源池管理,匹配复杂的政企组织架构。

丰富的云服务,让业务创新更简单

华为云Stack基于华为公有云的相同架构,保持云服务的持续迭代演进,确保用户可基于最新的能力开展数据、AI和应用的创新。

  • AI开发生产线ModelArts,提供数据管理、数据标注、算法开发、模型训练以及推理部署等一整套的AI开发工具链,解决AI应用的碎片化、定制化和作坊式开发模式导致开发效率低下的问题;聚焦垂直行业AI场景,让AI在矿山、气象预测、生物医学等领域更高效落地。

  • 围绕数据创新提供三大产品。通过高性能、高可靠和高安全的GaussDB OLTP数据库,帮助客户实现核心数据库的分布式改造;通过MRS提供高性能、实时的数据湖方案;通过DWS提供企业级数仓能力,支持传统的T+1 OLAP和实时的HTAP模式。

  • 在应用创新方面,华为云Stack CCE容器引擎100%兼容K8S API,通过端到端的运维平台,实现应用运行状态的监控管理;通过ROMA Connect实现数据、信息和API的高效治理。

深耕行业,让优秀实践得以复制

华为云Stack基于丰富的行业云化经验,携手伙伴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最佳实践,帮助用户上好云、用好云、管好云。

  • 聚焦典型场景,已发布超过30个行业场景化解决方案,包括国家AI云、国家政务云、金融云等,让云平台和伙伴应用提前预集成与验证,为场景提供参考架构。

  • 提供超过70个专业服务,覆盖顶层设计、设计实施、卓越运营等多个阶段,让专业经验得以复制。

亚太华为云Stack创新实验室

为更好地服务本地客户与伙伴围绕场景开展创新,华为云Stack在香港建立了亚太创新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将面向客户和伙伴开放,承担软硬件验证、POC测试和人才培养等主要职能。

亚太政企智能升级,释放数字生产力

华为云始终秉持"一切皆服务"的理念持续创新,成为全球客户信赖的品牌。在广大客户和伙伴的支持下,成长成为全球第五,中国第二的云厂商,也是亚洲新兴市场Top5中增长最快的云。

在印度尼西亚,华为云Stack混合云方案帮助当地TOP集团CT Corp建立了用户数据平台CDP,实现了25%的TCO降低,整体业务业绩上升30%。

在泰国,华为云Stack与泰国医疗水平最高的科研公立医院之一Siriraj联合开发打造智慧医院,打造了AI阅片、送药无人车、5G救护车等9大应用场景。

在中国,华为云Stack帮助工商银行构筑了4000+节点业界最大的金融数据湖,实现了包括大数据风控、实时反欺诈反洗钱等业务的核心业务100%上云。

数字化转型浪潮席卷亚太市场,云上创新已成为企业应对不确定挑战的必然选择,华为云Stack将坚持技术创新、深耕行业和亚太本地市场,与客户、伙伴一起携手推进政企智能升级,成就数字化未来。


]]>
我国算力总规模全球第二,每投入1元将带动3至4元 GDP 增长 Mon, 04 Dec 2023 23:26:01 +0800 据央视新闻报道,工信部的数据显示,我国算力产业近年来保持了近30%的年增长率,算力规模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

  工信部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算力总规模达到180百亿亿次浮点运算/秒,存力总规模超过1000EB(1万亿GB)。国家枢纽节点间的网络单向时延降低到20毫秒以内,算力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8万亿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算力每投入1元,将带动3至4元的GDP经济增长。

  报道称,近年来,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发展成效显著,梯次优化的算力供给体系初步构建,算力基础设施的综合能力显著提升。目前,我国算力正向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靠方向发展。

  据了解,算力资源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底座。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化新事物、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应用场景向多元化发展,算力规模不断扩大,算力需求持续攀升。

]]>
阿里云与合作伙伴共建能耗云生态圈 共享双碳发展机遇 Mon, 04 Dec 2023 23:26:01 +0800   4月11日,2023阿里云峰会上,阿里云举办“数智驱动绿色发展”专场论坛。会上,阿里云与北京绿色交易所达成合作,共同助力企业数智化绿色、可持续发展。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林波荣等业界知名学者出席本次峰会并发表演讲。

  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德国TÜV莱茵大中华区可持续发展服务总经理许秋明、国家电投集团智慧能源投资公司(碳资产管理公司)副总经理(代行总经理职)泮昊、高能环境总裁凌锦明、万物云AI实验室主任袁戟、阿里云智能中国区总裁黄海清、阿里云智能企业云服务总经理熊务真、阿里云能耗云总经理周文闻等企业代表到场,围绕“数智时代如何通过数字化实现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精彩的分享和实践成果展示。北京市及朝阳区生态环境局、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事务中心领导莅临会场。

1 

  会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指出,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建全法律法规标准,构建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法律体系。他对阿里巴巴推动低碳化与智能化融合创新的实践和探索给予高度评价。

2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林波荣认为,在碳中和机遇下,通过以人为核心的绿色发展,以低碳健康智能为主题,通过场景驱动、工程导向、问题驱使的跨学科、跨行业合作,能够为双碳目标落实贡献力量。

3 

  在本次峰会上,阿里云与北京绿色交易所签订合作仪式,基于能源转型、技术创新、参与者经济等双碳战略的核心支柱,共同构建繁荣、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能耗云产品技术合作,助力企业数智化绿色、可持续发展。

4 

  阿里云智能企业云服务总经理熊务真介绍了阿里云碳中和产品的布局和体系。阿里云碳中和产品包括:服务政府实现碳排放两看两定的产品-碳眼,通过产品实现看得见、看得清、定时间表、定路线图;服务于企业能源和碳管理的产品-能耗宝,企业通过能耗宝实现自助的算碳减碳;还有服务于社区以及校园的低碳产品-能耗宝社区,致力于培养绿色意识,让消费者更好的参与到低碳行为中。他还介绍了阿里云碳中和产品服务皖能长丰园区、汽车车企、新加坡Synagie、马来西亚EDGENTA等国内外客户的实践。

  同时,阿里云作为国内能耗管理及碳中和技术应用领域的领跑者,坚持持续开放底层产品技术能力和商业合作资源,希望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优秀产品合作伙伴共建能耗云合作生态圈;输出更具竞争力的能耗管理与碳中和产品及解决方案,帮助用户核算碳排放量、科学计算产品碳足迹、制定节能降碳方案、推演规划碳中和路径,让每一个商品都有碳足迹、每一个企业和商家都能算碳减碳,用绿色科技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业务价值。

5 
6 

  会上,阿里云与诸多生态合作伙伴进行了签约,推出聚焦在双碳领域的集成与被集成合作的产品合作计划,共享绿色发展机遇。


]]>
埃森哲研究:企业级应用高度协同显著推动增长 Mon, 04 Dec 2023 23:26:01 +0800 埃森哲(纽交所代码:ACN)最新研究指出,那些实现了企业级应用程序高度协同(即具备高互操作性)的企业更为敏捷,并拥有更好的财务绩效。这些领军企业去年的营收增速是其他企业的六倍,并有望将其年营收增长速度额外提升5个百分点。

  埃森哲《价值释放:互操作性推动企业加速增长》报告对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19个行业的4,000多名企业高管开展调研。研究发现,仅在过去的两年间,近一半(49%)的受访企业采用新技术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不少企业(40%)在多个业务领域同时开展转型。成功实现应用程序的协同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数据共享,提升透明度,加强与客户的互动,灵活且快速应对转型变化,精准把握机遇。

  研究指出,大多数企业如今拥有500个以上的数字化应用,有八成(82%)受访企业表示将引入更多的数字化应用,由此带来的技术复杂性成了协同和交互的障碍。而领先企业已将提升互操作性视为整体业务和技术战略的核心。

  埃森哲全球副总裁、企业与行业技术主管艾玛·麦圭根(Emma McGuigan)表示:"互操作性是提升企业系统价值的基础,关键在于企业如何采用相应的技术来提升实时、经济和高效的互操作能力。打造相互集成、互操作性强的系统能够大幅缩短转型周期。三分之一的企业已将借助互操作性提升企业灵活度提上了重点事项,希望由此促进营收增长、提升效率和打造韧性,进一步实现价值落地,达成企业全面重塑。"

  研究指出,有34%的全球受访企业具备了高互操作性,这些领先企业不仅取得了更卓越的财务绩效,并且在多个领域表现出众:提升供应链和运营方面的表现高出其他企业12个百分点;客户体验重塑方面的表现高出16个百分点;员工效率提升方面高出12个百分点;可持续经营实践方面高出4个百分点;数字化转型速度高出11个百分点。

  同时,研究发现,领军企业能够在仅增加2%至4%的预算用于应用的基础上,在现有IT堆栈中处理数量等同、甚至更多的应用,实现盈利性增长。

  面对技术创新的迫切需求,报告建议,企业应从三方面着手,提升应用间的互操作性,打造技术韧性,加速数字化转型:

  高效运用云技术--云技术是实现互操作性的基础。领先企业通过将现有的应用迁移上云,并投资建设新的企业级应用软件即服务(SaaS)来提升互操作性。更重要的是,他们应用云完成跨应用的数据链接和体验,实现同步和一致。研究发现,具有高或中等互操作性的企业中有72%采用了公共云,并已将原有30%的数据和应用迁移上云,而其他企业中仅有60%采用了公共云。

  采用可组装技术--企业将静态、独立的技术架构转变为更为灵活的技术架构,即可组装技术,根据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对系统模块进行再集成和再组装,支持企业更快、更好、更高效地开展转型。通过使用模块化的、即插即用的应用组件,企业可以在不造成大规模业务中断的情况下创建新的业务解决方案。

  聚焦高质量协作--提升互操作性的重要意义还在于,支持跨部门、员工间的高质量协作。通过融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全新的工作方式能够赋能员工,释放技术价值,提升企业绩效。企业应当积极推动培育协作文化。研究表明,超过四分之一(27%)的企业高管认为,低或无互操作性所导致的最主要的挑战就是跨业务部门间缺乏协作。企业需要推广更多具有互操作性的应用,鼓励各部门以一个团队的视角来解决问题,扩大合作。

]]>
效仿英伟达A800?英特尔将推中国定制版数据中心GPU! Mon, 04 Dec 2023 23:26:01 +0800 4月12日消息,英特尔发言人对外表示,该公司调整了数据中心GPU的布局,将在2023年晚些时候,推出更低I/O带宽的数据中心GPU Max 1450,以适用于不同市场。

虽然英特尔并未具体表示这款数据中心GPU针对的那个“不同市场”,但是外界一致认为,英特尔这是在效仿英伟达针对中国市场推出A800 GPU的举措,以顺应美国去年10月出台的对华出口高性能计算芯片的“更低I/O带宽”要求,从而能够在中国市场进行销售。

英特尔的GPU Max系列是其针对高性能计算加速设计的第一款GPU产品,基于全新的Xe HPC架构,多工艺、多芯片整合,具备5种不同工艺,晶体管数量超过1000亿个,整合了多达47个小芯片模块。

顶级型号的Max 1550具备满血的128个Xe-HPC核心、128个光追核心、64MB一级缓存、408MB二级缓存、128GB HBM高带宽内存,最高功耗600W,最多八卡并联。

即将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MAX 1450,英特尔并未公布具体的规格参数,仅表示会降低 I/O 带宽。

值得一提的是,英特尔不久前取消了Max 1350系列,这是一款112核心,96GB内存,450W功耗的GPU产品。而这款产品的取消,似乎正是为了MAX 1450让路。

英特尔表示,Max 1550原本是针对液冷设计的,但已经成功进行风冷部署,这就和Max 1350的定位产生了冲突,因此将其取消,改为再推出一款新的Max 1450,液冷、风冷均可,今年晚些时候正式推出。

另外,英特尔原计划在今年推出下一代高性能GPU Rialto Bridge,2024年再发布全新XPU Falcon Shores,同时集成x86 CPU、Xe GPU,但最近决定取消Rialto Bridge,改为在2025年直接发布Falcon Shores。

编辑:芯智讯-浪客剑


]]>
GSMA:专用网络崛起,运营商全力把握5G企业级市场机遇 Mon, 04 Dec 2023 23:26:01 +0800  如今,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5G市场,5G连接数在2022年底已超过全球总量的60%。随着大量的消费者均开始使用5G服务,各运营商的重点现在越来越多地转移至5G企业服务。3月26日,GSMA在Post-MWC思享汇上发布了《中国移动经济发展2023》年度报告。

  报告称,中国对5G服务的需求量持续攀升,到2022年第三季度末,5G连接数到已达到5.45亿(占总连接数的32%)。由此便产生了除连接之外的、由云服务等周边领域带来的增收机会,中国的运营商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

  运营商全力把握5G企业级机会

  5G网络可为企业带来各种益处,使一系列新应用案例得以落地。运营商也相应地重新调整其企业战略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包括随着5G独立(5G SA)组网部署的扩大而将其5G价值主张向边缘计算和网络切片调整。

  2021年,工信部发布了《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列出了到2023年年末为止中国5G行业需要达成的各项目标。目标包括部署3,000个专用5G网络,以及大型工业企业的5G渗透率达到35%。在政府的宏伟规划的推动下,各运营商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移动在面向垂直行业、移动云和智能家居服务的5G解决方案增长的支撑下,2022年上半年的数字化转型收入增长了40%。这家运营商已签署了11,000多个5G商业项目的协议,合同金额达160亿元人民币(合24亿美元)。

  •中国电信称其工业数字化业务(包括云、数据中心和智能解决方案)在2022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9%,达590亿元人民币(合87亿美元)。由于这家运营商专注于5G城市、医疗保健和制造业等行业的可扩展和可复制的应用案例,5GB2B项目的新合同金额同比增长了80%。

  •中国联通2022年前六个月的企业收入达370亿元人民币(合55亿美元),同比增长32%。在5G虚拟专网大量应用的推动下,5G行业应用在这家运营商的企业总收入中占比超过了10%。

  专用5G发展势头强劲

  由于5G的增强型功能使部署不再局限于低调而小众的产品,所以私有和专用无线网络解决方案重新流行起来。

  GSMA认为,在中国,制造业和采矿业这两个行业对私有和专用5G网络的需求显得十分强劲。多个应用案例当前正在测试中或已经投入实际运行,包括移动机器人、自动导引车(AGV)和无人机。为实现持续增长,解决方案需要降低价格,安装和操作也要更加方便快捷。这会推动预集成式解决方案的需求增长。

  中国在全球范围内一直处于专用5G发展的前沿。2022年5月,据工信部称,全国有5,300多个专用5G网络正在运行。虽然这一数字包括除专用私有5G网络以外的一系列部署场景(如混合网络和移动边缘计算),但它表明中国企业对定制化、控制度和安全性更高的网络连接的需求日益增长。

  专用5G网络可部署于各种垂直行业。制造业一直引领着中国市场的发展步伐,其工厂和仓库天然适合于架设私有无线网络。这反映了这些地点对精准操作和数据分析的需求,这些操作和数据分析运行于由本地资产密集连接而形成的网络。采矿业的需求也很强劲,该行业经常需要在农村和难以到达的区域(如地下)实现网络连接。

  涉及专用5G的多种应用案例当前正在中国进行测试,或已投入实际运行。相应案例包括移动机器人(用于现场巡检)、自动导引车(用于运输货物)、无人机(用于现场勘测)和4K视频直播(用于安全和安保应用)。基于AR的软件也因其对延迟的要求(低于20毫秒)而正在考虑中。

  5G和云的融合创造了收入多元化的良机

  在中国,面向企业客户的云和其他增值服务正在推动除网络连接之外的收入来源的增长。2020年,中国运营商除网络连接之外的收入增量的近四分之一来自于云。

  GSMA认为,随着各运营商在自身5G网络中推进云技术的使用,面向企业客户的云产品将继续增长。这将使运营商能够延续其先前在云市场中取得的成功。例如,截至2022年6月底,中国移动已签署了3,500多份云服务大单。由此产生的收入超过130亿元人民币(合19亿美元)。

  全球运营商除网络连接以外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差异很大,在15%至40%之间。这一现象属于意料之中,因为在多元化战略和时间表方面不存在通用解决方案。在中国,运营商在收入多元化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
华为发布2023数据中心能源十大趋势 Mon, 04 Dec 2023 23:26:01 +0800 华为举办以“智简DC,绿建未来“为主题的数据中心能源十大趋势发布会并发布白皮书。发布会上,华为数据中心能源领域总裁费珍福全面解读了数据中心低碳化、快速部署、高密化、储备一体、分布式制冷等趋势,与业界分享华为在数据中心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探索和思考。

16 

华为数据中心能源领域总裁费珍福解读数据中心能源十大趋势

费珍福表示,数智化时代,全球算力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数据中心迎来建设热潮。与此同时,碳中和目标下,数据中心产业的节能减排和绿色转型势在必行,挑战与机遇并存。华为基于自身实践和行业洞察,面向全球发布未来五年数据中心能源十大趋势,以趋势明晰方向,助力数据中心产业低碳可持续发展。

17 

趋势一:低碳化

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和使命,驱动数据中心加速迈向绿色低碳化。光伏、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将更普遍地应用于数据中心,预计到2027年,绿电使用率超过50%,从源头上实现绿色低碳。同时,通过采用先进节能解决方案和余热回收等节能技术,大幅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和能源回收利用率,持续推动数据中心走向低碳化。

趋势二:可持续发展

数据中心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对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在具体的衡量指标上,数据中心将从以往的唯PUE论,向PUE、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水资源利用效率(WUE)、碳利用效率(CUE)、空间利用效率(SUE)、市电利用效率(GUE)、材料回收率以及全生命周期污染物排放等多维度综合指标转变。

趋势三:快速部署

随着AI和HPC的快速发展,全球算力需求高速增长,未来5年复合增速超过50%。这类算力需求的特征与传统截然不同,它会在短时间快速爆发,以ChatGPT为例,其上线仅2个月,月活跃用户突破1个亿,这些突增的业务量对数据中心的快速部署提出更高要求,未来数据中心建设速度将从当前的12个月缩短到6个月,甚至更短。

趋势四:高密化

根据摩尔定律,芯片每2年更新一代,其性能和功耗同步大幅提升,推动数据中心从低密走向高密化。未来,随着算力和功率密度的持续攀升,云数据中心将成为主流业务场景,多样化算力协同成为常态,单IT机柜主流功率密度将从6-8KW/柜提高到12-15KW/柜@2027,超算、智算中心功率密度将提升至30kW以上。

趋势五:弹性扩容

传统数据中心建设是一步到位,初期投资大,后期扩容升级难,基础设施与IT设备迭代周期不匹配。IT设备的生命周期一般为4-5年,其功率密度基本每5年翻番,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生命周期为10-15年。因此,未来数据中心应具备弹性升级能力,1代基础设施能够匹配未来2-3代IT设备功率演进,同时通过标准化设计,实现按需部署和弹性扩容。

趋势六:预制化

为应对传统数据中心建设周期长、运维难等挑战,预制化极简架构将成为主流。以电力模块为例,采用预制化和全模块化设计,核心部件工厂预安装、预调试,现场交付时间从2个月缩短至2周,满足业务快速上线需求。未来的数据中心从千柜级建筑到万柜级园区,采用预制化架构,建设周期从12个月缩短至6个月@1000柜,可实现快速交付和分期按需部署。

趋势七:储备一体

数据中心作为“能耗大户”,是新能源消纳和储能的重要应用场景。由于新能源发电存在间歇性和随机性,其大规模接入易影响供电稳定性,加上政策引导峰谷电价差,鼓励错峰用电,储能系统价值日益凸显。数据中心通过部署储能系统,逐步从短时备电走向储备一体化,一方面通过参与电网调频调峰,大幅提升电网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削峰填谷,有效提升出电率,可多部署IT机柜以增加收益。

趋势八:分布式制冷

传统集中式制冷系统,运维复杂、故障域大、可靠性低,一旦发生故障往往影响整个数据中心的可靠运行。相比之下,分布式制冷系统针对单个Datahall配置冷源,并按需设置冗余,单点故障不影响整体运行,还具备快速交付的优势。未来,分布式制冷系统凭借灵活架构和高可靠性等优势,将逐步取代集中式制冷成为大型数据中心首选制冷方案。

趋势九:智能营维

随着数字化技术和AI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规模持续扩大,运维复杂度也大幅提升,智能营维在提升数据中心资源利用率和可靠性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智能运营,自动盘点数据中心资产状态,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二是通过智能运维,实时识别故障和节能调优,进一步提升运维效率,实现预测性维护和能效最优。

趋势十:安全可信

安全性和可靠性是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重中之重。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程度的进一步提升,数据中心会更加重视硬件可靠性、软件安全性、系统韧性、安全性、隐私性和可用性。在硬件层面,基于AI技术实现从器件、设备到系统三层级的预测性维护;在软件层面,重点投入分层级防御,通过软硬结合,持续构筑数据中心安全防线。

洞察趋势,方能引领变革,站在产业绿色转型的新起点,数据中心的发展脉络正逐步清晰。面向未来,华为数据中心能源坚持以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以极具竞争力的产品及解决方案打造坚实的数字底座,使能数据中心产业共赢绿色低碳未来。


]]>
中国广电与高通合作完成5G热点覆盖解决方案的验证,支持4.9GHz频段 Mon, 04 Dec 2023 23:26:01 +0800 据高通中国官方消息,3月20日,中国广电和高通技术公司合作完成全球首个基于高通FSM100 5G RAN平台、支持4.9GHz频段的5G热点覆盖解决方案的验证,并启动700MHz频段相关技术方案验证。

  高通中国表示,此次合作将助力中国广电加速实现5G网络的全面深度覆盖,灵活满足垂直行业的多元化组网需求,同时降低5G网络部署成本。

  据介绍,此次5G热点覆盖解决方案验证基于中国广电5G商用网络,联合多家设备厂商基于高通FSM100研发并验证了5G商用热点覆盖解决方案,为进一步提升4.9GHz以及后续700MHz频谱使用效率和助力中国广电打造绿色节能、高流量密度的5G网络部署奠定扎实基础。

  此次基于高通FSM100打造的支持4.9GHz频段的热点覆盖解决方案具有无线设备高性能低功耗、外形设计小巧、成本效益高、灵活且更易部署等诸多优势,为中国广电的5G网络“补热补盲”,更好地满足室内与户外高密度和精准网络覆盖需求,进一步加强广覆盖、大容量、多层次的5G高品质网络建设。

  同时,结合高通技术公司的端到端的可视化网络分析系统,该5G热点覆盖解决方案能够为企业专网客户提供可即时感知、可视化的网络性能指标呈现,从而真正实现专网客户对中国广电专网服务的可量化可管理。

]]>
霍尼韦尔任命Vimal Kapur为首席执行官 Mon, 04 Dec 2023 23:26:01 +0800 霍尼韦尔(纳斯达克代码:HON)近日宣布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柯伟茂(Vimal Kapur)将于2023年6月1日正式接替杜瑞哲(Darius Adamczyk)担任首席执行官。杜瑞哲将继续担任执行董事长一职。柯伟茂于2023年3月13日入选公司董事会。此次人事任命确保了公司领导层实现顺利交接,使霍尼韦尔继续保持在行业中领先的业绩表现。

3

  霍尼韦尔任命柯伟茂(Vimal Kapur)为首席执行官


  “柯伟茂是领导霍尼韦尔迈向增长新篇章、再创优异业绩的最佳人选。”杜瑞哲表示,“他对公司业务、终端市场和客户需求有着长达34年的深厚经验。他拥有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战略的卓越能力,并致力于推广领先的运营系统——霍尼韦尔加速器(Honeywell Accelerator)在公司内的运用,这为他持续驱动公司以优异的业绩回报股东们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柯伟茂的领导下,公司接下来将把霍尼韦尔加速器整合进公司运营进程并推动全球业务模式的标准化,从而赋能每个业务领域的业绩增长。”

  “非常荣幸能在杜瑞哲及董事会的领导下担任霍尼韦尔首席执行官。”柯伟茂表示,“在霍尼韦尔工作的三十余年间,我有幸在多个业务和职能部门任职。我们的高绩效文化和杰出人才队伍让霍尼韦尔卓而不群。公司将创新技术不断推向市场,以积极的方式影响世界,这让我每天都倍感振奋。霍尼韦尔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而我为担任这家伟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感到自豪和谦卑。我期待着继续与杜瑞哲及董事会携手为我们的股东和客户持续创造价值。”

  柯伟茂于2022年7月被任命为霍尼韦尔总裁兼首席运营官,专注于领导公司开发创新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推动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转型。作为首席运营官,他还负责领导了霍尼韦尔加速器在公司内的持续整合,并将其作为运营系统进一步推广到公司的所有工作中。在担任首席运营官之前,柯伟茂曾担任霍尼韦尔特性材料和技术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在担任特性材料和技术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期间,柯伟茂领导了可持续发展业务组合的快速增长,这涵盖了循环经济、能源和环境转型、弹性运营与汇报机制等方面,包括在塑料回收领域推出创新技术并与合作伙伴推广可再生能源存储技术大规模应用于风能和太阳能,以及通过广泛的低全球变暖潜值制冷剂产品线帮助客户降低碳足迹并提高能源效率。

  在领导霍尼韦尔特性材料和技术集团之前,柯伟茂曾担任霍尼韦尔智能建筑科技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在他的领导下,智能建筑科技集团成功推出了健康楼宇解决方案,并在三年内实现利润率增长约200个基点。

  在领导智能建筑科技集团之前,柯伟茂曾领导霍尼韦尔特性材料和技术集团旗下过程控制部,带领该业务成功渡过了石油与天然气行业的低迷时期。任职三年间,他领导该业务实现销售额增长达6%,利润率增长超过400个基点,现金利润率提高860个基点至17%以上。

  在此之前,柯伟茂还曾担任高技术解决方案业务部的副总裁兼总经理。他建立起以结果为导向的软件业务,并成功完成对Matrikon公司的收购。柯伟茂还曾担任其他领导职务,其中包括霍尼韦尔自动化(印度)有限公司常务董事。柯伟茂毕业于印度伯蒂亚拉的塔帕尔大学的仪器仪表专业,是一名电子工程师。

  杜瑞哲于2016年被任命为霍尼韦尔首席运营官,于2017年就任首席执行官,并于2018年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任职期间,他领导霍尼韦尔持续大幅领跑行业水平、标普500指数水平和XLI指数水平。在杜瑞哲的领导下,霍尼韦尔的市值从2016年的880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1,45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9%。在此期间,霍尼韦尔的累计股东总回报率为128%,而标普500指数和XLI指数的对应数据分别为109%和100%。公司的年化股息率从2.27美元增长到4.12美元,增幅达到82%,同期股价上涨了99%。

  “在任职期间,杜瑞哲始终是一位真正的变革型领导。他创建了我们的工业软件业务,并设计和执行了公司的差异化价值创造框架,包括数字化、集成供应链、突破性创新、增强型SaaS产品和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的转型战略。”霍尼韦尔首席董事斯科特·戴维斯(Scott Davis)表示,“在杜瑞哲的领导下,他和团队建立的强大业务组合、流程和公司文化让霍尼韦尔的绩效标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我们的业绩表现一直领先市场。我们在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方面的创新传统让霍尼韦尔独具优势。”

  作为执行董事长,杜瑞哲将专注于支持客户关系、业务拓展、企业战略规划、业务组合制定和全球政府关系。

  霍尼韦尔同时宣布,霍尼韦尔智能建筑科技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戴瑞德(Doug Wright)将离开公司。哈必朗(Billal Hammoud)将于2023年4月1日出任霍尼韦尔智能建筑科技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他目前担任智慧能源管理和热能解决方案业务总裁。在2021年再次加入霍尼韦尔之前,哈必朗曾担任伊萨(ESAB)美国和全球制造解决方案总裁。在任职于伊萨之前,他曾担任霍尼韦尔热能解决方案业务副总裁兼总经理。哈必朗拥有韦恩州立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学士学位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
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处于繁荣发展时期 产业增速明显高于全球水平 Mon, 04 Dec 2023 23:26:02 +0800 在日前举办的2023年中国网络和数据安全产业高峰论坛“网络安全技术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分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发布了《中国网络安全市场洞察报告(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处于繁荣发展时期,产业增速明显高于全球水平,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从产业结构来看,软件在企业营收中的占比在快速增加,软件产品在受访企业营收中的占比达42.6%,反映出行业用户安全产品部署从重硬轻软到软硬结合的优化。政府、金融和电信行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更加重视安全保障,三大行业合计占受访企业营收的58.4%。华北、华东和华南三大核心区域对网络安全需求较为旺盛,合计市场份额占比超过70%。

  在产品技术创新方面,安全技术跟随新形势、新威胁的变化适应性发展,零信任、云原生安全、检测与响应技术在业界受关注程度排名前三。以“云大物移智”为代表的新兴领域安全需求与日俱增,超过五成的受访企业已在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物联网领域布局安全产品和服务。在新技术、新场景以及政策环境等多重因素驱动下,数据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零信任相关技术产品成为企业未来三年的重要发力点。

  在销售能力方面,企业的销售网络正在加速构建,接近半数的企业实现全国范围覆盖,67.2%的企业覆盖省份数量超过20个,企业触达客户的能力正在进一步增强。

  在产业生态方面,行业用户在网络安全预算、新产品接受程度、招标采购等方面仍需要有针对性的提升和完善。在企业未来发展的诉求和期盼中,较为迫切的有政府采购支持、创业创新支持,以及保持政策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报告指出,未来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将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我国网络安全产业综合实力将显著增强,在技术创新、企业发展等方面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具体来看,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投入有望进一步增加,网络安全创新实践将加速落地,网络安全关键产业和安全服务将加快发展,引领产业生态的龙头企业将加速涌现,“专精特新”独角兽企业数量将逐步壮大,产业将进一步集聚式创新发展。


]]>
宝尊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加速全面上云与数字化产品集成 Mon, 04 Dec 2023 23:26:02 +0800       3月17日,宝尊集团宣布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持续深化其科技、数字化优势。阿里云将支撑宝尊国内业务全面上云,出海业务拓展;联合宝尊旗下宝舵(BOCDOP)共同助力品牌零售全渠道数字化转型;同时,宝尊将借助阿里巴巴集团及阿里云在零售数字化领域的能力沉淀,丰富、加强产品和商业服务能力;双方还将围绕零售企业出海、海外企业信息安全共同探索合作模式。

  宝尊的发展是中国零售数字化发展的一个缩影。2007年,宝尊以品牌电商服务起家,开始在中国提供电商解决方案,与天猫合作开展了首个“双十一”促销活动,并逐步向多平台、全渠道拓展。随着中国电商市场飞速发展,宝尊于2015年在纳斯达克顺利上市。

  随后,中国电商市场发展趋于成熟,宝尊也进入2.0阶段,从线上电商的品牌电商服务向全渠道的零售数字化转型。“云”成为这个阶段重要的基础设施。

  2017年,中国电商交易额超29万亿元,市场规模占全球电商市场近一半份额。这一年,宝尊成立技术创新中心和数字营销团队,2018年,宝尊与阿里云达成合作,并在次年全面启动了容器化改造,全面提升云操作平台、大数据分析工具和AI技术等方面的IT能力。

  “阿里云为宝尊提供了安全、高效、灵活的基础设施。”宝尊电商副总裁、创新业务兼宝舵负责人冯莉表示,宝尊将阿里云的安全组件、智能主动防御算法深度应用到了整个安全体系的搭建,同时云上按需计费的模式为大促节点的资源横向拓展和新产品研发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降低了创新成本。“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国际品牌进入大中华地区,宝尊助力其在云上部署官网、小程序、客户端,3-4个月就能快速上线。”

  随着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宝尊与阿里云将在IT基础设施、产品和商业能力拓展等方面展开更深度的合作。

  根据协议,宝尊的国内业务将实现全面上云,并借助阿里云在东南亚、欧洲、北美等地区广泛布局的云节点,支撑宝尊电商出海业务的拓展。

  在产品、商业能力方面,宝尊已成为阿里云服务生态伙伴,旗下独立技术服务品牌宝舵(BOCDOP)整合了宝尊十余年来服务全球顶级品牌的技术能力,作为零售SaaS产品解决方案提供商,将与阿里云大数据、边缘计算等优势技术相结合,共同推动品牌客户数字化转型,为品牌提供端到端数字化业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并从头部客户向更多中腰部客户辐射。

  去年,宝尊收购了全球知名服饰品牌GAP,宝尊也将联合阿里云基于数据中台、上层的数据智能解决方案,帮助GAP完成全价值链的业务升级。

  宝尊电商总裁兼宝尊集团CFO于钧瑞对此次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表示期待,他认为零售行业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全渠道数字化已成为品牌共识,同时本土品牌出海也成为新的增长点,宝尊将与阿里云更深合作、更多共创,为品牌共同打造指向未来的“第二增长曲线”。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零售行业总经理胡臣杰表示,相信以阿里云的前沿技术、阿里自身在零售行业的解决方案积累,结合宝尊的行业洞察及深耕电商服务领域的深厚沉淀,将会为零售行业数字化转型带来全新的工具与体验。

]]>
Canalys:预计2023年中国云服务支出将增长12% Mon, 04 Dec 2023 23:26:02 +0800   Canalys今日发布报告称,2022年对于中国大陆的云计算市场来说是保守的一年,市场增长了10%,全年总额为303亿美元(注:当前约2087.67亿元人民币);第四季度以4%的同比增长收尾,季度总额为79亿美元(当前约544.31亿元人民币)。

  报告指出,与过去几年的强劲表现相比,2022年的增长率出现了明显下降(前三年的年增长率超过30%)。2023年,Canalys预计中国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全年将增长12%。

  Canalys表示,2022年中国大陆前四大云计算厂商,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和百度智能云,合计增长9%,占云服务客户支出总额的79%。

  阿里云在2022年仍然排在第一位,在同比增长7%之后,在云基础设施服务方面的客户总支出占36%。

  华为云以19%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每年增长13%,领先于整体市场增长。

  腾讯云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16%。

  百度智能云在2022年占据了中国云计算市场的9%,并同比增长11%。

1 

  ▲图源:Canalys


]]>
闻泰科技:已布局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暂无氧化镓相关产品 Mon, 04 Dec 2023 23:26:02 +0800 3月20日消息,闻泰科技今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布局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主要聚焦于由减少碳排放和绿色能源所带来技术机遇,更加注重功率器件,以增强和扩展半导体产品组合,提供更多复杂的高功率产品,包括SiC与GaN。公司暂无氧化镓相关产品,会持续关注半导体新技术。

  封测技术方面,闻泰科技称公司半导体业务具有LFPAK、夹片粘合、SiP(系统级封装)等多种先进封测技术与几十种封测型号,可满足汽车客户、工业、消费客户的不同产品性能的需求。

  此外,闻泰科技表示,公司半导体业务在国内布局车规级前道晶圆与后道封测产能:

  前道方面,考虑到12英寸晶圆制造项目的总投资金额大、前期盈利能力较弱,为避免上市公司承担较大的投资风险以及项目前期对上市公司盈利水平产生不利影响,由控股股东先行投资建设12英寸晶圆制造车规级项目,通过代工方式推动上市公司半导体业务在国内的开拓和发展,满足公司的半导体产能实际需求;

  后道方面,公司在东莞扩建封测产能,用于分立器件、模拟&逻辑ICs、功率MOSFETs等,提升半导体产品规模优势。摄像头业务方面,公司正在努力推动从单一客户向多元化客户发展,从消费领域向汽车领域拓展布局,并在产品技术上拉通垂直整合。

  从闻泰科技财务数据得知,闻泰科技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20.85亿元,同比增长8.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9.57亿元,同比增长1.22%。

]]>
三星电子重组日本两研发机构 组建半导体与面板研发中心 Mon, 04 Dec 2023 23:26:02 +0800     3月20日消息,据外媒报道,在存储半导体和面板这两大领域有优势的三星电子,已经重组了他们在日本两座城市的研发机构,组成新的半导体与面板研发中心。

  从外媒的报道来看,三星电子在日本重组的两个研发机构,是旗下设备解决方案部门在大阪和横滨的研发机构,重组之后的研发中心规模更大,名为设备解决方案部门日本研发中心。

  重组之后的研发中心,将以三星电子设备解决方案部门在横滨的研发机构为基地,并将在当地招聘,而不是从韩国本土派遣研发人员。

  外媒在报道中表示,三星电子设备解决方案部门对在日本的研发机构进行重组,设立新的综合型研发中心,是尝试基于日本的先进技术和尖端人才发现未来的增长引擎。

  在全球半导体及面板供应链中,日本是重要的一环,为相关的厂商提供了大量的设备及原材料,三星电子新设立的半导体和面板研发中心,也将加速在这两大领域同日本厂商的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新组建的半导体及面板研发中心,并不是三星电子在日本唯一的研发中心,旗下设备体验部门在日本也有综合型研发中心。


]]>
三大运营商加快织就全国算力“一张网” Mon, 04 Dec 2023 23:26:02 +0800 拓展融合创新应用 持续提高供给能力

  三大运营商加快织就全国算力“一张网”

  图为西部云基地国家(中卫)数据中心中国联通数据中心机房。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图为工作人员在位于贵州贵安新区的中国移动贵州数据中心机房内巡检。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当前“东数西算”工程从系统布局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作为我国算力网络建设的中坚力量,三大运营商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全国算力“一张网”正加速织就。

  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

  在天津市武清区高村科技创新园,中国电信京津冀大数据智能算力中心以低时延实现了京津冀网络全覆盖。中国电信工作人员介绍,中国电信将该算力中心定位为京津冀枢纽集群算力核心节点,直通中国电信骨干网,不仅承接着以京津冀为主的北方地区数据存储和算力需求,也是开展“西算”的重要网络通道,端到端网络时延在10毫秒以内,区域内数据传输2毫秒以内。

  “未来,在算力中心全部建成后,将产生50万台服务器的承载能力,可大幅提升京津冀地区通信基础设施能力、算力水平和产业聚集效能,预计将带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上下游产业链投资近500亿元。”上述工作人员说。

  在祖国的西南腹地,机房设备巡检工作人员正在中国联通天府信息中心数据中心和西南(重庆水土)数据中心仔细检查着IDC机房内的每一个服务器,确保来自四面八方的海量数据经过计算、存储后可以原路返回。

  今年1月,中国联通天府信息中心数据中心四期工程被纳入2023年四川省重点项目名单,将作为四川省2023年新开工重点项目全力推进。2月初,重庆高新区和中国联通达成合作意向,计划总投资50亿元建设中国联通西部(重庆)科学城数字创新产业基地。

  2022年2月,“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据国家发改委消息,截至目前,“东数西算”工程中,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已全部开工,“东数西算”从系统布局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工信部数据也显示,通过统筹布局数据和算力设施,2022年底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65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超过了25%。

  作为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家队和主力军,三大运营商正加快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其中,根据中国联通日前公布的2022年度业绩显示,2022年积极落实东数西算战略,完善“5+4+31+X”多级架构,加强骨干网时延领先及多云联接优势,全年算力投资达到124亿元。IDC机架规模达到36.3万架,千架数据中心覆盖23个省。

  中国移动持续优化“4+N+31+X”数据中心布局,匹配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规模达到8EFLOPS,可对外服务数据中心投产达46.7万架,实现全国一级算力资源池互联互通,云专网覆盖超300个地市。中国电信统筹云、网、数、智、安及平台等多要素算力需求,持续优化“2+4+31+X+O”的泛在算力基础设施布局,规模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区域中心节点。

  拓展算力融合创新应用

  发展数字经济,算力是重要支撑。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的同时,三大运营商也在加快算力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拓展算力融合创新应用。

  在四川南充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MDT多学科会诊中心内,专家组通过联通“5G+医疗云+远程超声”系统,远程指导了700多公里外的凉山州美姑县人民医院超声科医生进行超声操作。在广州,天翼云借助数字孪生技术助力打造的广州机场高速无感通行收费站,使车辆的最高通行速度由每小时20公里提高到每小时72公里,交易时长由4秒降低到1.65秒,智慧交通应用走进百姓日常生活。

  中国移动则孵化了“东数西存”“东数西算”“东数西训”“东视西渲”等一批创新应用,特别是医疗数据异地存储等场景已经商用落地。数据显示,中国移动依托5G+光纤“双千兆”网络,整合全网7.8EFLOPS算力资源,开放超900项技术能力,全力服务各类客户全年超1500亿次调用需求。

  “随着‘万物智联’进程的不断加速,百亿级的人、机、物连接持续生成海量高价值数据,推动数据处理成为全社会的普遍需求。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蓬勃兴起,加速云、边、端多层次算力需求的指数级增长,推动信息技术应用进入新一轮爆发期。”中国移动总经理董昕日前在2023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表示,中国移动升级“新网络”,推动网络功能从“连接”为主,向“连接+算力+能力”一站式服务拓展。

  不断涌现的算力融合创新应用,离不开算力产业创新发展。其中,中国移动构建算力网络标准,标准贡献居全球运营商第一阵营,联合产业共同打造算力网络科学装置,全面推动算力网络技术与应用创新。

  中国电信创新推出了算力分发网络——息壤,结合自研算力调度引擎、算力资源管理平台两大基础能力,提供快速上云、按需使用算力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目前,中国电信总体算力规模达到3.1EFLOPS,预计“十四五”末达16.3EFLOPS。

  推动算力产业生态日渐完善

  不过也要看到,算力发展水平整体提升的同时,算力网络发展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中国移动表示,当前运营商的网络优势尚未完全发挥。“东数西算”带来大量数据跨域传输,网络性能如带宽、时延、安全等能否满足要求,是“东数西算”相关业务能否规模推广,形成全新产业生态的关键,需加强“以网强算”。

  与此同时,关键新技术有待突破,新的生态尚未形成,需加强产业引导。中国移动认为,当前产业各方的智算和超算布局虽有成网趋势,但呈“烟囱式”发展;多方在算网交易等领域开展布局,但均未规模发展、形成合力,数据安全等方面也面临挑战。算力网络发展需“算”和“网”两大学科融合创新,在基础理论、架构、材料等方面仍有诸多方向需要创新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三大运营商将进一步发挥网络优势,一方面做好底层网络规划、性能提升,另一方面,加快创新业务场景和商业模式孵化,推动算力产业生态日渐完善。

  其中,面向未来网络和业务发展新形势,中国联通将以“算力”和智能为两大核心,持续推进无线网络演进,从云网一体迈向智算网一体创新,实现连接和计算在网络边缘的融合供给。

  中国电信认为,2023年算力将进一步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5G、边缘计算、数字孪生等技术要素。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表示,将进一步打造安全可控的国家云基础设施,按照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枢纽节点的建设要求,建设梯次分布、云边协同、技术融合的算力基础设施体系。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产业间的协同也将进一步加强。中国移动2022年启动了算力网络技术与应用创新试验,联合产业加快实现技术标准到业务流程再到商业模式的贯通,通过标杆示范,推动创新应用规模复制。董昕说,中国移动愿与各方携手,充分发挥现有网络覆盖广、传输快、安全性高等优势,共同构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开展下一代网络的架构研究和前瞻布局,不断降低全社会信息技术应用门槛。(记者 郭倩 实习生 杨乐雯)


]]>
PureSoftware在移动通信大会上展示5G网络监听模块 Mon, 04 Dec 2023 23:26:02 +0800 全球软件产品和数字服务公司PureSoftware在2023年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现场演示了其新推出的5G软件产品——网络监听模块(NLM)。该新软件产品旨在简化5G小型蜂窝的部署,以实现室内应用和网络元素同步。该解决方案提供量身定制,以满足ODM和电信运营商的需求。

PureSoftware showcases 5G Network Listening Module at Mobile World Congress 2023
PureSoftware showcases 5G Network Listening Module at Mobile World Congress 2023

网络监听模块(NLM)是自组织网络(SON)的理想解决方案,解决GPS停电问题,提供时间和频率基准,并降低部署GPS天线的运营成本。通过NLM与SON的统一,5G小型蜂窝可以根据所处环境进行自我调整和配置,防止与其他基站发生冲突。

PureSoftware创始人兼首席战略官Anil Baid表示:"NLM软件解决方案将帮助我们的客户在高精度装配线、自动监控以及集中式维护和工程运营中轻松部署5G小型蜂窝。该解决方案还将支持视觉辅助产品包装、服务机器人、沉浸式娱乐以及其他更多应用。" 他补充道:"通过提供符合O-RAN标准的5G解决方案,Arttha5G正在改变5G行业,使组织能够更加顺利地过渡到现代无线网络。"

PureSoftware的NLM软件以行业领先、具有成本效益的NXP LayerBee® Access LA9310硅为基础,可更快推向市场,并降低开发成本以加速推出。

"我们理解对可靠和高效网络的需求。NLM解决方案旨在支持多个行业的网络,消除昂贵的全球定位系统部署需求。在PureSoftware,我们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新的符合O-RAN标准的5G解决方案,超越我们客户的下一代网络需求",PureSoftware高级副总裁Noy Kucuk补充道。

PureSoftware致力于为全球知名的原始设计制造商(ODM)、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和电信行业参与者提供符合O-RAN标准的5G软件解决方案。适用于FR1和FR2无线电单元、集成小基站和NLM的Arttha5G软件解决方案套件使客户和运营商受益于低拥有成本、能源效率和快速上市的可能性。


]]>
iValue通过收购ASPL Info新增混合多云服务能力 Mon, 04 Dec 2023 23:26:02 +0800

iValue InfoSolutions 今天宣布收购ASPL Info Services,这是一家总部位于班加罗尔的技术服务企业,提供一流的IT和网络安全服务,以满足混合多云企业的需求,从而为业务带来革命性变革。 ASPL Info通过其遍布印度、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中东和东南亚地区的合作伙伴网络,推动全球企业、中端市场企业和中小企业取得成功。

iValue Adds Hybrid Multi – Cloud Services Capabilities through ASPL Info Acquisition
iValue Adds Hybrid Multi – Cloud Services Capabilities through ASPL Info Acquisition

ASPL Info与iValue皆在2008年成立,已与120多家客户广泛合作,包括印度、阿联酋、尼泊尔、澳大利亚、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和冈比亚等多个行业和地区的领先企业。该公司拥有一支由150多名基础设施和安全专家组成的强大团队,满足客户独特和不断发展的业务需求,负责运营全天候托管SOC和NOC,并实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年同比97%以上的SLA遵守率,以提供全面的托管IT服务、定制服务和企业工具机群,改变监控和安全态势。企业将ASPL Info视为他们信赖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以实现高质量的结果、为他们的需求而精心打造独一无二打包服务产品、以及始终如一的服务体验。iValue的合作伙伴和原始设备制造商社区可以利用这一强大而广泛的服务能力,为其客户群扩展产品。

iValue Infosolutions 首席执行官Shrikant Shitole表示:「我们很高兴欢迎ASPL Info团队加入iValue大家庭,因为它加强了我们服务在托管数据中心和安全服务以及专业服务方面的作用。ASPL Info具有成熟的项目管理流程、服务交付方法、强大的SOC和NOC团队、模块化服务产品和强大的客户成功管理。

在更多的技术联盟、地域扩张以及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和原始设备制造商提供的PS和MS业务的帮助下,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来围绕iValue解决方案扩展和构建服务产品。 这进一步增强了iValue在以服务为主导的解决方案分发重点的市场中的独特定位。

我相信ASPL Info将深化我们与原始设备制造商和合作伙伴的互动,达到我们的核心业务,从而扩大我们的目标市场。」

ASPL Info Services首席执行官Jayanth Gojer表示:「我们很高兴与iValue这样的领导者携手合作,在过去20年中,iValue在推动网络安全、数据中心和多云领域采用尖端技术解决方案方面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成绩。iValue由原始设备制造商和合作伙伴组成的大型生态系统将加速ASPL Info的增长,我们将共同满足并超越客户、原始设备制造商及合作伙伴的增长需求。这与ASPL Info品牌宗旨非常一致:成为利益相关者值得信赖的团队,在每一步都赋予他们实现业务目标的能力。 

在当今日益混合和复杂的数字环境中,我们期待着向iValue的合作伙伴和原始设备制造商提供我们独特的能力,以建立真实的关系,并提供卓越的客户满意。 


]]>
英特尔aurora超算系统上线 Mon, 04 Dec 2023 23:26:02 +0800 Aurora超算系统是美国能源部阿贡国家实验室的超级计算机项目,将基于英特尔SapphireRapids和PonteVecchio构建,实现每秒百亿亿级(ExaFLOP)的运算能力。由于英特尔研发方面的问题,该项目出现了延误。

近期英特尔为Aurora超算系统部署的Borealis测试系统终于上线了,将用于在全面上线之前运行系统性能评估、压力测试以及调试技术和架构,总算跨出了里程碑的一步。英特尔还发布了Borealis测试系统的视频,有兴趣的可以点击去官网观看。



Aurora将有大约10000个刀片服务器,每个都配有两个XeonMaxCPU和六个PonteVecchioGPU。英特尔Borealis测试系统与Aurora超算系统架构是一样的,配置和可扩展设置方面是相同的,只不过只有128台刀片服务器,同时CPU暂时使用的是第四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并不是性能更强、配有HBM的型号。据了解,其节点为八个HPESlingshot-11互连系统,采用了蜻蜓拓扑结构。

此前英特尔曾表示,Aurora超算系统旨在处理高性能计算、AI/ML和大数据分析工作负载,可以实现2ExaFLOP的峰值计算能力。整个Aurora超算系统大概占地两个篮球场大小,在正式推出的时候,预计将成为少数几个达到Exascale级别的超级计算机之一。


]]>
每天感染 50000 台设备,“Mylobot”僵尸网络正在全球肆虐 Mon, 04 Dec 2023 23:26:02 +0800 IT之家 2 月 23 日消息,根据网络安全评级公司 BitSight 公布的数据,名为“Mylobot”的僵尸网络正在全球肆虐,每天记录感染的设备数量超过 50000 台。

图源:趋势科技

网络安全公司 Deep Instinct 在 2018 年首次记录了“Mylobot”僵尸网络,该公司发现该僵尸网络具有反分析技术和下载程序能力。

每天感染 50000 台设备,“Mylobot”僵尸网络正在全球肆虐

每天感染 50000 台设备,“Mylobot”僵尸网络正在全球肆虐© 由 IT之家 提供

科技公司 Lumen 的 Black Lotus Labs 在几个月后也报告发现了该僵尸网络,在其博文中写道:“Mylobot 的危险之处在于它能够在感染主机后下载和执行任何类型的有效负载。这意味着它可以随时根据攻击者的意愿,下载任何其他类型的恶意软件”。

IT之家附 Mylobot 僵尸网络的相关特点:反虚拟机、沙箱和调试技术

  • 使用加密的资源文件封装内部代码

  • Process hollowing:一种安全漏洞,其中攻击者删除可执行文件中的代码并用恶意代码替换它

  • Reflective EXE:直接从内存中执行 EXE 文件的行为,而不是将其保存在磁盘上

Mylobot 僵尸网络主要使用的代理 C2 IP 地址:

  • 89.39.105.47

  • 89.38.96.140

  • 89.38.96.14

  • 217.23.12.80

  • 178.132.3.12

  • 168.119.15.229

  • 89.38.98.48

  • 49.12.128.181

  • 37.48.112.111

  • 109.236.82.28

  • 49.12.128.180

  • 144.76.8.93

  • 194.88.106.18

  • 95.211.203.197

  • 89.39.104.201

  • 95.168.169.43

  • 95.211.198.102

  • 91.229.23.112

  • 217.23.13.104

  • 95.211.140.149

  • 62.112.11.245

  • 178.132.2.82

  • 116.202.114.236

  • 217.23.12.50

  • 89.39.104.58

  • 89.38.98.47

  • 194.88.105.108

  • 109.236.83.166

  • 109.236.91.239

  • 89.39.107.92

  • 190.2.134.165

  • 217.23.8.12

  • 89.39.104.62

  • 89.39.107.82


]]>
英特尔发布新款性能优化型工作站处理器 Mon, 04 Dec 2023 23:26:02 +0800 英特尔近日推出了两个处理器系列,旨在为工作站、用于运行模拟和数据科学软件等任务的高端Windows台式机提供动力。

  第一个处理器阵容是至强W-2400系列,其中包括了8款芯片,主要针对标准的工作站。另一个是更先进的至强W-3400系列,其中包括7款面向高级工作站的芯片。

  “我们全新的英特尔至强桌面工作站平台经过独特设计,旨在释放专业创作者、艺术家、工程师、设计师、数据科学家和高级用户的创新和创造力,以应对当今最苛刻的工作负载以及未来专业工作负载的需求,”英特尔副总裁、创作者和工作站解决方案总经理Roger Chandler表示。

  英特尔此次推出速度最快的处理器是W9-3495X,它有多达56个核心,最高频率为4.8 GHz。W9-3495X和英特尔上一代工作站芯片相比,运行单线程应用的速度提高了28%,多线程性能提高了120%。

  W9-3495X包含4个小芯片或者说计算模块,每个小芯片中包含多个核心。英特尔是分开生产制造小芯片的,然后使用EMIB技术将这些小芯片连接到一个处理器中,EMIB让英特尔能够以比市场上类似技术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制造处理器。

  为了进行计算,CPU中的小芯片需要能够相互交换数据。制造商往往是通过将小芯片放置在名为中介层的矩形硅片上来满足这一要求的,其中包含了电线,通过电线可以在处理器的不同模块之间共享数据。

  中介层可实现数据快速传输,从而有助于提高处理器性能,但是制造起来可能很困难,而且成本很高。英特尔全新的W9-3495X旗舰工作站芯片中所采用的EMIB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

  EMIB采用了微型内插器,比标准的EMIB技术更易制造。据英特尔称,结果就是降低了生产复杂性和成本。

  英特尔W9-3495X芯片中的4个小芯片都是位于由EMIB技术提供支持的基础层上。基础层包含了一个嵌入式的微型插入器,让数据能够在小芯片之间移动,此外还包括了将电源从安装主板传输到处理器的电线。

  据报道,英特尔的EMIB技术不适用于英特尔早期的工作站处理器,只是用于提高W9-3495X的速度的。英特尔还在该芯片中实施了许多其他方面的改进。

  W9-3495X配置有105MB的L3缓存,可将数据保存在靠近其逻辑电路的位置,从而减少数据传输时间,最终可以提高性能。该芯片还采用了Intel Turbo Boost Max Technology 3.0,这种机制可以将处理器中最快的核心分配到运行那些要求苛刻的应用。

  英特尔此次推出的其他几款芯片也采用了EBIM技术。其他支持还包括超频,也就是把处理器频率提高到默认最高速度以上。不仅如此,一些芯片还可以对计算机内存进行超频,以进一步提高性能。

  W-3400系列中的7款芯片是英特尔此次推出的两个工作站处理器系列中速度最快的,提供了12到56个核心。低端的W-2400系列中的8款芯片提供了8到24个核心。

  很多工作站不仅配置了CPU,还有GPU,用于加速渲染和加速机器学习应用。英特尔芯片经常是搭配Nvidia GPU一起使用的。今天早上,Nvidia宣布多家计算机制造商计划推出工作站采用了英特尔新发布的处理器和Nvidia RTX 6000 GPU的工作站产品。

  RTX 6000包含了18176个CUDA核心,其作用类似于CPU中的处理核心。该芯片还具有经过优化可运行光线追踪渲染算法的电路。第三组专用电路也就是Tensor Cores,可用于加速人工智能应用。

  Nvidia表示,一些工作站将提供选项,将RTX 6000与ConnectX-6 Dx SmartNIC芯片结合使用。后者主要用于在计算机之间移动数据等网络任务,让工作站用户能够更快速地下载和共享复杂的数据集。

]]>
IDC:中国工业云IaaS+PaaS市场2021年超400亿 Mon, 04 Dec 2023 23:26:02 +0800 近日,IDC发布《中国工业云IaaS+PaaS市场份额,2021.增长持续》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工业云IaaS+PaaS市场规模达到64.5亿美元(约合415.8亿元人民币),相比2020年增长35.2%,总体仍呈现了快速增长态势。

工业企业加速上云

随着工业互联网发展,云加速向工业领域渗透,越来越多企业以公有云或私有云等模式开展IT基础设施及各类应用软件建设。面向此类需求,传统工业软件厂商侧重以SaaS模式为企业提供工业云服务,云服务商和IT设备厂商则重点提供云基础设施和PaaS平台、数据库、中间件等IaaS、PaaS类产品及服务。

工业云IaaS+PaaS超400亿元,市场持续增长

工业云IaaS+PaaS即指为工业企业(制造、能源及公共事业企业)提供的IaaS及PaaS产品及关联服务,覆盖公有云及私有云、专属云模式。

2021年中国工业云IaaS+PaaS市场规模达到64.5亿美元(约合415.8亿元人民币),相比2020年增长35.2%,总体仍呈现了快速增长态势。

从产品类型上看,IaaS部分,占比超过60%。PaaS部分,在IoT、大数据和AI各类应用推动下增速更快。

从部署模式上看,公有云部分市场达到25.7亿美元(约合159亿元人民币),电商、电子采购、物流和供应链优化、智能营销等是驱动公有云应用的主要场景,生产制造相关领域应用仍以私有化部署居多。

头部厂商已经形成显著领先优势

经过多年市场发展,工业云IaaS+PaaS市场已经涌现了一批领先厂商,阿里巴巴、华为、浪潮、新华三、亚马逊云科技(AWS)、腾讯合计占据了市场半数份额。尽管厂商在IaaS和PaaS方面都有广泛布局,但相比于PaaS方面差距较难拉开(例如工业互联网平台及应用解决方案市场),不少头部厂商更多通过IaaS方面优势取得领先。

公有云部分市场头部厂商优势更为明显,阿里巴巴、亚马逊云科技(AWS)、华为、中国电信、腾讯5家厂商更是占据合计近77%的市场份额。


]]>
首批!天翼云智算平台率先通过可信算力服务评估 Mon, 04 Dec 2023 23:26:02 +0800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可信算力服务评审会圆满结束,天翼云智算平台率先顺利通过《可信算力服务 平台技术能力要求 第3部分:智算平台》评估,成为业内首批通过该项评估的云服务商。

该项可信评估主要考察智算平台的基础资源、平台、应用三层核心能力,监控运维、安全性、高可用与灾备三大跨层能力,涉及基础资源管理、数据管理、框架管理、算法管理、监控告警、日志审计、权限管理等能力项。

数字时代到来,自动驾驶、生命医学、智能制造等领域发展迅速,超大规模人工智能(AI)模型和海量数据对算力需求不断提高,智算平台能够帮助企业突破算力瓶颈,提高计算资源利用效率,满足企业不断增长的高性能算力使用需求,成为云服务商新的发力点。

智算平台的建设面临着众多挑战,国产化AI算力自主可控要求高,需加强技术攻关,提高平台的安全性;人工智能、科学研究以及元宇宙等新兴领域快速崛起,对算力提出更多元化的要求;大规模分布式训练、异构算力的统一管理和调度效率较低,新计算任务上线耗费大量时间;网管、云管多平台共存,AI场景算力的统一分配和融合调度难度大。

天翼云紧跟市场需求,依托分布式架构的云底座和海量的计算、存储、网络资源打造智算平台,具有自主可控、高性能、算力调度赋能、统一管理调度、产业赋能等优势。

①自主可控

打造国产化能力体系,适配昇腾、寒武纪等国产主流GPU芯片,适配海光、鲲鹏等各种国产服务器,构建自主可控的智算平台。

②高性能底座

计算侧提供GPU云主机、弹性裸金属等高性能服务器;存储侧支持并行文件存储、海量文件存储、对象存储等多种存储形态,提供百万级IOPS、亚毫秒级时延,支持丰富的大容量非结构化数据保存和分析场景;网络侧提供百GE RDMA。

③算力调度赋能

提供AI任务调度、异构算力调度、数据缓存加速、GPU虚拟化等能力,支持近万亿级参数模型训练规模、3D并行分布式训练、推理加速引擎、数据加速等算力赋能调度能力,大大提升训练速度和推理效率。

④统一管理调度

云上云下多算力数据中心可统一进行管理调度,平台提供标准化运营计费、租户管理、监控运维等能力。

⑤产业赋能

根据客户的业务软件特性,为数字政府、产业金融、高校科研等行业客户提供风险低、高性能、最佳性价比的实现方案。

天翼云智算平台适用于城市治理、AI质检、搜索推荐、自动驾驶、金融、科学研究等领域,大模型训练与推理全场景支持,可提供人工智能应用所需算力服务、数据服务和算法服务,通过算力的生产、聚合、调度和释放,支撑产业创新聚集。

为了满足更多场景更多元的算力需求,天翼云基于智算平台和超算平台融合打造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更灵活、高性能、高性价比的算力服务。

“1”个底座:以“云+智”的体系为核心,提供云计算完整产品能力、超大规模超高性能底座、精细化运营能力,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云底座支撑;“2”个平台:智算、超算平台,满足复杂业务场景需求;“3”种部署形态:智算、超算、智算超算融合三种交付形态,实现不同场景灵活交付。

未来,天翼云将继续坚持智算平台的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推动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实施,赋能实体经济实现动能转换,促进人工智能科研等领域高质量发展。


]]>
火山引擎RTC获得 ICASSP 2023回声消除挑战赛冠军 Mon, 04 Dec 2023 23:26:02 +0800 在刚刚过去的 ICASSP 2023 声学回声消除(AEC)挑战赛中,火山引擎 RTC 团队联合西北工业大学音频语音与语言处理研究实验室,在通用回声消除 (Non-personalized AEC) 与特定说话人回声消除 (Personalized AEC) 两个赛道上荣获冠军,并在双讲回声抑制,双讲近端语音保护、近端单讲背景噪声抑制、综合主观音频质量打分及最终语音识别准确率等多项指标上显著优于其他参赛队伍,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图片1.png

其中“N”代表通用AEC,“Y”代表特定说话人AEC,绿色越深代表指标表现越好

ICASSP AEC 挑战赛由国际音频顶级会议 ICASSP 和微软联合发起,旨在激发声学回声消除领域的研究,自第一届举办以来就吸引了亚马逊、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快手、中科院、西工大等全球诸多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参与。今年的 ICASSP AEC 也不例外,参赛队伍之多之强,使 AEC 成为 ICASSP 2023 各项赛事中竞争最为激烈的赛道之一。

ICASSP AEC 挑战赛要求各参赛队伍对 10,000 多个来自于真实音频设备和真实环境下的录音数据进行 AEC 模型训练,并根据单讲/双讲等场景中获得的主观平均意见分以及语音识别率综合评判名次。火山引擎 RTC 通过对时延补偿模块、线性 AEC模块、残留回声抑制处理模块进行优化,有效降低了 AEC 模型的复杂度,提升了回声的抑制效果。同时,通过对训练数据进行增广,使 AEC 处理框架可以覆盖更多场景的回声处理问题。最终,团队在远端单讲回声抑制、近端单讲信号保护、双讲回声抑制、双讲近端语音保护等各子场景中均发挥出色,取得总分第一的成绩。

图片2.png
AEC 处理框架

另外,今年的 ICASSP AEC 挑战赛首次增加了特定说话人 AEC 赛道。过去,通用回声消除技术(Non-personalized AEC)在线上使用较多,特定说话人回声消除技术(Personalized AEC)则更多出现在学术研究领域。随着回声消除应用的场景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复杂,特定说话人 AEC 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延续在通用 AEC 领域的技术优势,火山引擎 RTC 在特定说话人 AEC 赛道也荣获冠军。

传统 AEC + 深度学习双管齐下,解决复杂双讲场景中的回声消除难题

回声消除是音视频通话中最难的音频技术之一,而“双讲”则是回声消除应用中最复杂的场景。在视频会议、线上小班课等多人音视频通话场景中,如果近端和远端同时说话,远端的声音信号通过扬声器播放出来,又和近端的声音混合在一起被麦克风采集进去,远端就会听到回声,且听不清近端的语音内容。双讲场景回声消除比普通场景回声消除难度要大——因为既需要把远端的回声尽量消除干净,又不能矫枉过正,保护近端的语音信号尽量不被损伤。

以下是火山引擎 RTC 在双讲场景的回声消除效果。

图片3.png
处理前的声纹

图片4.png
处理后对声纹

在双讲场景中,当回声的能量远远高于目标说话人的能量(比如扬声器离麦克风太近或其他原因),就会形成超低信回比场景(比如-20db以下)。下面这段样本中,女声为目标说话人语音,男生为非目标说话人语音(回声),目标语音几乎被非目标语音完全覆盖了,回声消除挑战极大。

图片5.png
超低信回比双讲场景处理前的声纹

火山引擎 RTC 对 AEC 处理框架中的线性 AEC 模块和残留回声抑制处理模块进行了创新性优化:在线性 AEC 模块中,保护近端语音不受损伤的同时,最大程度抑制回声中的线性成分,减轻后续残留回声抑制模型的负担;在残留回声抑制模块中,基于低延时深度学习网络来抑制回声中非线性残留成分,同时在特定说话人回声消除 Track 上额外引入说话人声纹信息,在去除回声的同时也抑制非目标说话人的语音。通过以上处理,火山引擎 RTC 在超低信回比双讲场景中也取得了优秀的回声消除效果。

图片6.png
超低信回比双讲场景处理后的声纹

为线上各类互动场景提供更清晰、动听的音质体验

视频会议、在线教育、语聊房、游戏开黑、在线 KTV、“一起看”、“一起玩”……线上互动场景正变得越来越丰富,对 RTC 的技术挑战也越来越高,比如更饱满的音质、更清晰的画质、更流畅、稳定的使用体验等等。在音质方面,火山引擎 RTC 基于自研语音编码器 NICO,结合深度学习的 3A 算法、AI 降噪算法、语音检测算法等技术,不断提升音频的编码质量、抗丢包能力和处理性能,已成功为抖音世界杯“边看边聊”直播间、飞书视频会议、《Mobile Legends: Bang Bang(无尽对决)》等提供高质量的音频服务。

图片7.png

未来,火山引擎 RTC 还将不断探索前沿音频技术,并与业务场景高效结合,打造更具针对性的场景适配策略,持续为各类线上互动场景提供更清晰、更动听的音质体验。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产品更多信息:https://www.volcengine.com/contact/product?t=rtc&source=%E4%BA%A7%E5%93%81%E5%92%A8%E8%AF%A2


]]>
中国航信李劲松:区块链和数字货币为民航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新思路 Mon, 04 Dec 2023 23:26:02 +0800 民航业是数据量大、场景密集的行业,作为中国民航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数字化转型的实施者和支撑者,中国民航业所有的旅客、机票、航空公司收入等相关数据都是由中国航信处理。日前,在2023 ICT行业趋势年会上,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劲松分析到,当前民航产业数字化发展面临着三大痛点,为解决多痛点问题,中国航信以区块链技术为底座,为web3.0做好支撑和落地应用。

  探索民航产业数字化新路,近年来,中国航信在发展中思考未来数字化发展方向并分析了当前产业数字化面临的三大痛点。一是技术与应用的连通问题,二是如何打破业务界限实现融合创新,三是如何将创新成果进行系统性整合。

  为解决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多方面痛点问题,中国航信高度重视新技术与新应用的研究与探索。目前中国航信采用了集中式的数据处理模式,即web2.0的集中式处理模式。2021年,中国航信开始关注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应用,为web3.0做好支撑和落地应用。

  区块链作为技术底座,可以用一种更为灵活的分布式业务协作架构,从以民航为起点的大商旅,延伸到包括各种商品与服务的大消费,再到供给端的大服务,延伸产业链条,实现跨界融合,构建数字经济链网。李劲松介绍道:“我们要构建的数字经济链网是一种大市场性质的链网,是一个采用B2B模式、具有交易服务功能和面向未来的新一代电子商务底座。2021年9月,中国航信和民航签署了数字货币在民航领域落地研发试点的战略合作协议。2021年网信办组织16部委组织区块链国家应用试点,中国航信列入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行动。2022年11月中国航信发布了航旅链。

  “中国航信积极实施民航区块链和数字人民币应用,希望通过区块链和数字人民币应用提前实现web3.0和数字人民币在民航领域的探索。”李劲松讲道。中国民航将积极推动数字技术在各个场景的应用,如人脸识别安检、行李跟踪、辅助出行等方面,全面提升运输效率和旅客体验。2023年民航业的数字化场景也将越来越丰富。

  中国航信已经有30多年集中式数据处理的业务经验,未来还将布局分布式数据处理后台。与此同时,如何实现航空交通运输与旅游业、消费、体育等的融合,甚至进一步实现消费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融合,从而形成新的数字经济的生态,将成为未来民航业数字化探索的新方向。

]]>
西门子宣布扩展Simcenter 3D工业仿真功能 Mon, 04 Dec 2023 23:26:02 +0800 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Siemens Digital Industries Software)近日宣布对Simcenter软件功能进行扩展,增加了机械仿真以帮助简化电气化工程项目,同时为满足新飞机安全性要求,简化包括增材制造在内的许多行业的耐久性测试。

  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表示,在使用基于金属的粉末床融合(PBF)生产方法时,必须构建过程模拟,这些过程的复杂性通常需要AM工程师与经验丰富的CAE展开专家合作。西门子Simcenter软件的最新版本引入了用于模拟PBF构建过程的简化应用,旨在让那些没有丰富CAE经验的工程师易于使用。该软件在后台使用基于体素的网格,可以对PBF构建过程进行建模和仿真,让工程师了解零件是否可以成功构建。然后,CAE专家可以使用Simcenter进行更详细的分析,从而加强协作。

  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模拟和测试解决方案高级副总裁Jean-Claude Ercolanelli表示:“应对复杂的工程挑战,例如开发更强大的、更环保的、更轻巧但更坚固的产品,需要完全集成的CAE解决方案。最新版本Simcenter提供了大量强大的增强功能,可以帮助工程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效、更快地应对这些挑战,无论是让轮胎接触仿真速度提高45%,还是将机身结构预处理减少多达80%。”

  此次软件更新为汽车行业带来了许多好处。随着汽车行业电气化的发展,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的开发被分解为电机设计、传输分析、NVH和声学等几个独立的领域。西门子表示,西门子的机械仿真工具可以通过帮助汽车制造商打破这些孤岛,让关键负载、设计和模型信息可以在这些领域之间来回迁移。

  除了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之外,此版本中的其他功能也旨在改进NVH、轮胎和挡风玻璃刮水器性能等其他汽车应用的仿真。西门子特别强调了Simcenter轮胎软件的新合同模式显示和更新。

  对于航空航天业,Simcenter的功能旨在减少模拟飞机薄型蒙皮所需的模型数量,并快速执行安全边际计算。该软件还可以通过模拟燃料箱中的液体晃动,帮助工程师更好地了解火箭发射动力学。

  Nastran软件的更新,则旨在帮助机身工程师处理取决于负载情况的、具有不同刚度行为的薄皮机身结构,以及张力(膜)与压缩(剪切)。当前,工程师通常会创建多个模型和属性来考虑所有不同的负载条件。而新的纯张力套件将自动从膜行为变为剪切行为,这样只需要一个模型来表示机身结构,使得模拟预处理时间缩短达80%。

  在工业加工方面,机器制造商可能常常缺乏时间或者资源来对他们的机器进行物理测试以达到其极限,Simcenter提供的新功能可以帮助他们进行耐久性预测,而无需专业的知识。

  Simcenter 3D旨在通过简化和自动化强度分析避免了对单独工具集和适当耐久性知识的需要。该软件以自动计算遵守行业标准FKM准则所需的参数而著称,这意味着工程师可以直接根据应力分析结果进行耐久性分析。

]]>
最大的AI工具库futurepedia来了 已收集全网897种AI工具 Mon, 04 Dec 2023 23:26:02 +080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大家对AIGC也越来越感兴趣。近年来,AIGC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在虚拟主播中,AIGC可以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产品介绍和在线服务能力;AI修复老照片并使黑白照片上色;在电影和趣味娱乐中,AI换脸技术可以将多个关键词变成原创文章或产品文案;此外,AIGC还可以用于AI绘画、AI作曲、AI剪辑和AI编码等等。

各种各样的AI工具也像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令人耳熟能详的就是可以通过输入文字来“咏唱”生成图片的绘图AI或者是最近被大家玩疯的ChatGPT聊天机器人。不过现在的AI工具已经发展到可以构建一个整合多种工具的搜索引擎,还可以“每日更新”,想想就让人激动不已。

今天,我们想介绍的是一个全新的在线AI工具检索平台Futurepedia,它自称是最大的AI工具数据库,每天会更新信息的页面,就像许多图库或者线上小游戏的内容整合数据库一样。

1.jpg

1.jpg© 由 站长之家 提供

Futurepedia汇集了许多类别的AI工具,包括3D、艺术、语音编辑、人物创造、客服、开发工具、教育助理、时尚、有趣工具等,以及大家最熟悉的文字AI和图片生成器等。截至发稿时,Futurepedia已标注了超过897个AI工具,总共49种类别。

除了汇集工具,Futurepedia还可以为每个工具提供简单描述和免费/付费/订阅信息。检索功能可以根据是否开源、有无行动版本、API或者浏览器插件进行过滤。

Futurepedia也会对这些AI工具进行官方验证,通过验证的会有蓝勾勾标注,并会在搜索时优先排序。此外,该服务还提供谷歌帐号登录的收藏夹功能。热衷于AI功能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
F5 NGINX:API蔓延问题出现的六大迹象 Mon, 04 Dec 2023 23:26:02 +0800 作者:Andrew Stiefel,NGINX 产品营销经理

据行业分析机构451 Group指出,目前企业拥有的 API 的平均数量超过15,000个。显然,这一数字远高于平台运营团队可以用电子表格跟踪的API 的平均数量。即使将API跟踪的责任分配给各个业务部门,考虑到API数量的惊人的增长速度,这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2021年,F5工程师和技术专家Rajesh Narayanan为这个问题创造了一个新词:API蔓延(API sprawl)。“API蔓延”一词的含义正如其名——即世界各地的企业中的API数量的加速增长,而这也给API的管理和防护带来了巨大挑战。这一问题有多严重?据Narayan估计,到2030年,全球部署和运行的API将超过10亿个。

现代应用在开发方式方面的变化加速了API的蔓延。微服务的兴起、用于系统内部通信的API的不断增加,以及多云和混合云架构的快速增加,都使得我们需要更多地使用API在应用之间进行通信。例如,作为容器编排的事实标准的Kubernetes就是使用API来实现所有的内部通信的。新的基础架构类型(如serverless架构)也意味着API可以在几乎所有环境中运行。同时还有更多种类的API技术需要管理——REST、GraphQL和gRPC都已被广泛使用,而更多的API查询协议也将很快出现。

更糟糕的是,网络罪犯绝对会乐于见到API蔓延。他们越来越多地将API作为他们精确攻击的目标,原因是API通常没有得到仔细的管理,而且默认配置的访问权限相对开放。

为了消除这种问题,必须以程序化、规模化的解决方案来应对API管理、发现和防护方面的挑战。不过在您能够有效应对API蔓延之前,您需要先了解该问题在您的组织机构中的严重程度。以下六个明显迹象表明您遇到了API蔓延问题。

1. 没有最近更新的API清单

API蔓延的典型症状是不知道在所有环境中都运行着哪些API,这通常是由于松散的API管理策略导致的——在这种策略下,团队无需注册仅在内部使用的API(即所谓的“影子API”)。

您的首要任务是准确盘点现有的API。但由于API的添加和弃用通常极为频繁,想要“准确盘点”就需要不断地进行统计。合理的解决方案是通过编程式的方式进行盘点并持续进行API发现,类似于网络扫描和资产发现。

从理论上讲,结构化的API审批流程也有所助益。但在现实中,对于API创建和版本管理等任务,不断“左移”的企业会想要缩减繁重的审批流程。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将API清单盘点作为CI/CD的一部分来构建流程通常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尤其是当API用于微服务和其他更现代的应用架构时。

2. 不知道每个API分别在何处运行

在现代基础架构环境中,仅仅知道API的存在还远远不够——还需要知道每个API的位置。端点可能会在不同基础架构形式的容器间互为镜像——横跨多个云平台、在混合云中,或者在像是 serverless 这样的多种服务中。

安全团队需要掌握API的位置信息,从而正确配置策略和防护措施并运行API安全测试。如果您需要在多个环境中运行API,这也会影响您对于API网关和其他API流量管理方式的选择。理想情况下,您会希望有一个适用全局的API网关解决方案,以便能够在不同环境中实现具有一致性的API流量管理和防护。


3. 无法轻松地识别API的所有者或负责人
如果您不知道API由谁负责,当API出现问题时,就不知道该找谁处理。通常情况下,当构建API的人或团队调岗或者离职时,那些对于平稳运营来说不可或缺的API就会成为“孤儿”。有时,API所有权的转移非常明确——但更常见的情况是,这个过程会被跳过或通过非正式手续完成。

为每个API分配所有权是清单盘点过程的一部分,它至关重要,因为这样可以确立问责制,帮助责任人合理地管理和防护他们负责的API。


4. 多个API在执行着类似或重复任务

当多个团队有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需求,通常会发生任务重合的情况,而且有人会说:“我们会通过构建自己的API来满足我们的需求,这样,我们就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但是,拥有多个类似API会增加不必要的技术债务。因此,衡量有多少应用或服务需要使用API,并将其作为关键性能指标 (KPI) 之一非常重要。跟踪这些指标有助于最大程度地提高每个API的可重用性。整合API的另一种方法是转换到像是GraphQL一类的更灵活的形式。

5. 文档滞后超过2个版本

文档对于经验传递、新员工入职培训和组织弹性至关重要。可惜的是,编写和维护文档通常是工程师最痛恨的事情。过时的API文档通常表明API正在蔓延——因为这说明团队创建和更新API的速度太快,所以没时间更新文档——或者他们可以看似合理地这么解释他们不更新文档的行为。在最坏的情况下,过时的文档标示着其中提到的API是无人维护的孤儿。

庆幸的是,API往往有清晰定义的结构,使其易于理解。良好的API管理解决方案通常包含一个工具,用于帮助开发人员根据API规范自动生成文档。最常见的例子之一是OpenAPI规范。它使用标准格式来描述API,这样,人类和计算机就可以在无需访问源代码或其他文档的前提下发现和理解API的功能。


6. 项目由于API安全防护而延误

有好消息?安全团队会在发布前检查所有API。坏消息呢?由于API负责人在开发过程中没有遵循API安全最佳实践,或者没有进行充分的测试,因此未通过检查,代码被送回返工。还有更好的消息?制定一套一致的通用规则和最佳实践来帮助开发人员实现绝大部分的要求,并不是那么难的事情——基本方法包括了实施速率限制、加密外部流量,以及要求对密钥再生进行重新授权等。大多数企业还可以使用高级Web应用防火墙 (WAF) 或其他工具对API网关实施额外的保护,以抵御OWASP 列出的10种最常见API攻击。

更先进的组织机构拥有成熟的SecDevOps能力,可以为每个API进行威胁建模,而且还可能能够根据可以访问的数据或服务类型为不同的API指定不同的安全等级。


结论:避免蔓延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斗争
以上六个迹象只是API蔓延现象的一部分预警。我们要明确一点——API蔓延是开发人员自主性和微服务DIY思维的自然产物。借助现代开发工具和像GitHub Copilot这样的代码自动化能力,构建新的API正变得越来越轻松可行。

应对API蔓延的工作没有止境。部署API管理解决方案和API网关可以发挥强大的助推作用——如果开发人员不针对API使用APIM(API Management,即API管理)解决方案,网关可能会关闭他们的API——这一要求很苛刻,但对安全防护来说很必要。

幸运的是,应对蔓延所采取的措施大多与常见的API管理方法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措施可以消除技术债务,并避免在开发过程后期或发布后通过补充的安全措施修复API,最终让开发速度得到提高。

如果说API是企业的生命线,则API蔓延是对企业健康状况的最大威胁之一。谨慎且主动的API蔓延控制措施会带来巨大的回报,并且最终会提高开发人员的满意程度。


]]>
亚马逊云科技2022年云业务同比增长29% Mon, 04 Dec 2023 23:26:02 +0800 亚马逊财报显示其2022年第4季度净销售收入增长1492亿美元,相比上年同期的1374亿美元增长了9%。2022年全年,亚马逊净销售收入为5140亿美元,相比上年的4698亿美元增长9%。亚马逊全年442亿美元的规模增长中,40.5%是由亚马逊云科技实现的。

  亚马逊财报显示,2022年第4季度,亚马逊云科技实现销售收入214亿美元,同比增长20%。2022年全年,亚马逊云科技实现销售收入801亿美元,跟2021年622亿美元相比增长179亿美元,增长率达29%。

  超行业平均水平4成以上

  目前通胀压力和宏观经济状况的双重作用正在对云支出产生推拉效应,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云计算仍然是安全和创新的堡垒,凭借其敏捷、弹性和可扩展的特性,在不确定时期支持实现增长。

  Synergy Research数据显示,包括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企业SaaS(软件即服务)和CDN(内容分发网络服务)在内,2022年全球公有云收入为5000亿美元,同比增长21%。

  Gartner预测,到2023年,全球最终用户在公有云服务上的支出预计将从2022年的4903亿美元增长20.7%,达到5918亿美元,高于2022年预测的18.8%增长率。

  根据Synergy Research和Gartner的数据推算,亚马逊云科技2022年销售收入增长29%,意味着以801亿美元业务规模实现的增长率,比18.8%~21%的行业平均水平仍然高出4成以上。

  亚马逊云科技的增长速度依然领跑行业平均水平,Andy Jassy在季度分析师会议上回答问题时表示,对亚马逊云科技的未来前景充满信心,仍会有大量的业务增长。

  保持卓越的客户体验

  Gartner预测,2023年全球IT支出预计将达到4.5万亿美元,比2022年增长2.4%,低于上一季度5.1%的增长预测。虽然通货膨胀继续削弱消费者的购买力并导致设备支出下降,但整体企业IT支出预计将保持强劲。

  “在当前的特殊情况下,亚马逊云科技会帮助客户想办法节省开支。”亚马逊首席执行官Andy Jassy在季度分析师会议上表示,亚马逊不关注于优化一个季度、一个年度的业绩,而是建立一套长久的关系和业务。在经济不确定的情况下,找到更具成本效益的方法对客户有好处,亚马逊云科技团队就会花大量的时间去做这件事,这也是亚马逊云科技不断强调的竞争优势。

  在整体IT支出中,云计算仍然是最大的一部分,而且预算增长也是成比例的。Gartner预计,2023年最终用户支出增幅最高的是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达到29.8%。

  因为云计算相比本地IT部署有着诸多优势,尤其是弹性,当客户实际需求高于预期时,可以无缝扩展;当客户不需要手里的资源时,可以退回给亚马逊云科技,停止付费。

  Andy Jassy对亚马逊云科技的未来前景充满信心,并表示,全球有90%到95%的IT基础设施还是本地部署的,相信在未来10年到15年内,大多数IT基础设施都会在云上。只要亚马逊云科技将继续保持卓越的客户体验,就会有大量的业务增长。

  中国市场加速度

  去年re:Invent亚马逊云科技发布了一系列涵盖底层基础架构、计算、数据库、数据分析、AI/ML、安全、行业应用等新的服务及功能。对于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亚马逊云科技希望能通过技术的不断创新,让全球包括中国的客户能凌云驭势、重塑未来。

  虽然亚马逊财报没有公布单一国家的数据。从分析机构的数据来看,亚马逊云科技中国业务势头非常强劲。IDC在2022年10月最新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2上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2上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中,IaaS市场同比增长27.3%,PaaS市场同比增速为45.4%,IaaS+PaaS市场同比增长30.7%。

  IDC报告指出,对于中国企业或跨国公司使用国内公有云资源的业务,亚马逊云科技是前五名云服务商中增长最快的厂商。亚马逊云科技在IaaS+PaaS市场的份额从7.5%增加至9%。

1 
2 

  根据以上报告数据推算,2022年上半年,亚马逊云科技在中国实现了IaaS+PaaS业务高达56.84%的强劲增长。

  IDC报告同时指出,在中国企业2022年上半年使用海外公有云资源、且计收在中国的业务中,亚马逊云科技占据了近3/4的市场份额。

  同时,在去年的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上,还发布了“连中外、襄百业、携伙伴、促绿色”四大战略举措,进一步利用亚马逊云科技全球优势和资源,更好地植根中国本地,赋能客户数字化探索与创新,助力中国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


]]>
IDC:2022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分析及2023年十大预测 Mon, 04 Dec 2023 23:26:02 +0800 国家“十四五”规划统筹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协同优化城乡公共服务,深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数据整合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服务能力。据IDC分析,2022 年中国政府主导的智慧城市 ICT 市场投资规模为 214 亿美元,相比2021年增长21%,其中软件和硬件投资增长率略降,服务投资增长率上升明显,总体上中国智慧城市的投资保持乐观增长。

从2022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分析看趋势

2022年IDC中国智慧城市的研究覆盖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园区、智慧应急等场景,及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空间信息等技术在智慧城市的应用。

从IDC的市场分析来看,中国智慧城市整体市场具有如下趋势:智慧城市受城镇化进程影响,区县级市场潜力待挖掘。

“十四五”规划预计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20年的60%进一步提高到 65%,城市建设的深入带来持续的智慧化应用场景需求。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各地相继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方案,预计智慧城市市场进一步下沉至区县,相关市场的潜力有待技术提供商深入挖掘。

注重场景化应用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目前我国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已相对完善,包括政务云、感知体系、脑类技术平台等在内的基础性技术基座为上层应用场景提供了有效的支撑。然而,应用场景包罗万象,十分丰富, 当前的智慧城市部分场景建设缺乏实际需求支撑,实用性和有效性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智慧城市成为新兴技术的主战场,技术融合孕育创新场景。

目前,人工智能、空间信息技术、数字孪生、自动驾驶、5G、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智慧城市的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经济发展等领域加速应用,如自动驾驶示范区的建设提升了城市数字化路口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新兴技术的融合创造了新的应用,如知识图谱与遥感影像解译的融合提高空间识别的准确度、空间地理信息与数据孪生的融合为城市决策规划提供依据。

更加关注智慧城市统筹规划和持续运营。

近年来以项目建设为主的智慧城市项目呈现出“重建设轻运营”的特点,智慧城市项目的发展模式亟待向“持续运营”的方向转变。通过关注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与顶层设计,创新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建立智慧城市的标准规范、绩效管理、发展评价体系,推进智慧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的一体化,建立起智慧城市长效发展的运营机制。智慧城市的运营将有效提升城市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促进城市内循环。

中国智慧城市需重点关注的技术和场景:

数字孪生城市:

IDC认为,数字孪生技术是仿真模拟和可视化技术在数字化转型组织中的扩展应用,而目前数字孪生城市是未来智慧城市建设新阶段中的重要特征。数字孪生城市应具备“物理-数字空间的精准映射”、“物理-数字空间的实时联动与交互”以及“城市要素全生命周期管理”这三个方面的能力或特点。目前我国正不断推动数字孪生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应用,“十四五”规划更确提出要“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为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提供了国家战略指引。

城市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仍将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内容,目前城市人工智能的应用以智慧安防、城市管理、城市治理等场景为主,智慧应急、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能源等场景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需求也明显增多,结合城市应用场景的算法种类明显增多,进行横向多事件维度及纵向多时间维度的关联,复杂场景的推理明显增多,人工智能将赋能更多城市场景。

智慧园区:

智慧园区作为智慧城市的缩影,政策推动、客户需求以及技术进步使得智慧园区数字化加速,也为技术供应商带来更多机会。智慧园区已经从单一的信息化建设转变为从规划到建设运营的一体化服务,从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物业管理等转变为包含产业服务、企业服务、人才服务等在内的全方位可持续运营服务。同时,需要关注智慧园区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智能化依旧是智慧园区的建设重点,低碳绿色化是智慧园区发展必然的趋势。

城市智能交通:

中国的城市智能交通发展的趋势与全球基本保持一致,越来越多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最终用户开始重视软件和数据在智慧化应用中给整体城市交通出行安全和效率带来的提升。交通硬件市场在中国城市智能交通的整体市场的占比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但以数据和软件为核心的平台级和应用级解决方案市场的比重在迅速扩大。同时,数据在城市智能交通中的价值进一步显现。

从2022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分析看趋势

IDC中国智慧城市十大预测

近日,IDC发布了《IDC FutureScape:全球智慧城市2023年预测——中国启示》,综合考虑影响智慧城市投资的全球驱动因素,如颠覆风暴、网络安全风险、人工智能、生态创新、元宇宙、ESG、一切皆服务等,总结出中国智慧城市市场的十大预测,内容涵盖云、人工智能、安全、数据共享、数字孪生、元宇宙、环境可持续发展、交通、水务等方面。

IDC 2023年中国智慧城市十大预测具体内容如下:

预测一

气候危机

到 2023 年,尽管在气候跟踪和智能分析,及绿色采购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但是中国35%的城市仍受到全球能源和气候危机的影响。 

预测二

零信任与人工智能

到2024 年,零信任架构逐步采用,中国20%的大中型城市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提升感知能力,以及赋能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预测三

云与托管服务

到 2024 年,由于技术人员持续短缺,中国75%的地方政府将重新调整财政预算和组织分工,增加对云和管理服务的支出。 

预测四

数据共享

到 2023 年,中国30%的部、省、市政府将搭建数据平台,在政府、企业和公众之间的数据共享,以改善流程和用户体验。 

预测五

人工智能辅助技术

到 2025 年,中国60%的人口超过10万的社区,为保证公平性和包容性,至少部署了一种以上的人工智能辅助技术,提供从多语言到无障碍服务。  

预测六

建筑工程行业生态

到 2026 年,中国50%的大中城市将与 IT、建筑、工程和房地产公司组成行业生态,分享数据、应用和专业知识,以解决环境可持续发展(ESG) 问题。 

预测七

多式联运中心

到 2026 年,中国超过50%的大城市将部署多式联运中心,以促进便捷流动、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及普惠。

预测八

数字身份认证

到 2024 年,中国60%的大城市和 80%的省将提供数字身份认证,以提高服务的访问安全性。 

预测九

数字孪生水务

到 2025 年,受缺水和极端天气的阴影,中国40%的大城市将建设水务数字孪生平台,以监测管理水资源的供应、质量、弹性,及用水习惯的变化。 

预测十

元宇宙服务

到 2027 年,中国15%的城市产品和服务将以元宇宙或增强现实的方案提供,改变服务交付、规划、模拟仿真,以及互动方式。 

IDC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预测

根据2023年1月发布的《IDC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情况及趋势分析,2022-2026》报告,2022 年中国政府主导的智慧城市 ICT 市场投资规模为 214 亿美元,其中硬件产品投入达到 81 亿美元,占总体投入的 37.9%;软件投入为 51 亿美元,占总体投入的 23.8%;服务投入为 82 亿美元,占总体投入的 38.3%。IDC 预计,到 2026 年,中国政府主导的智慧城市 ICT 市场投资规模将达到 389 亿元人民币,2022–2026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7.1%。(备注:IDC定义的智慧城市市场包括智慧政务、智慧应急、智慧交通、智慧校园、智慧环保、智慧警务等子市场。)


]]>
VMware:2023年IT技术趋势展望 Mon, 04 Dec 2023 23:26:02 +0800 在过去一年,人工智能、元宇宙、区块链等技术备受人们关注。在2023年,又会出现哪些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同时将给企业和行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五大IT技术趋势预测。

作者:VMware首席技术官 Kit Colbert

预测1:2023年IT支出将保持强劲势头

在数字化转型需求的推动下,IT支出将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尽管经济发展预测并不乐观,但我仍然认为企业会继续将数字投资放在首位。企业明白,消费者和客户已经开始要求、并依赖高速网络来传输数据,提高员工生产力,以及越来越多地使用边缘计算。与我的观察一致,Gartner分析师也预测2023年的技术支出将增加5%以上。

预测2:行业将联合发展早期多云架构

行业将联合发展早期多云架构。多年来,VMware都在构建一个强大的多云架构,我认为这种架构最终将在整个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并在2023年成为主流。这个变化将促使我们彻底改变设计平台和应用的方式。云平台团队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其负责开发新技术,以支持跨云服务和多云应用。同时也强调了DevOps和DevSecOps等实践的重要性,其负责创建、管理和保护现代化应用,以及所有相关事务,比如服务网格、事件驱动型应用、API和软件供应链安全等。行业需要整体团结起来,携手改进集成、互操作性、安全、边缘服务等方面的标准。我们已经在行业白皮书和各种活动中看到了此类合作的风向。

预测3:数字化转型将开始重视能源效率

我们将看到企业数字化转型开始高度重视能源效率。正如我在前两个预测中所说,企业对高速多云服务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但电力成本也会随之增长。事实上,全球信息通信技术(ICT)部门的用电量约占全球总用电量的7%。

数据中心人工智能运维(AIOps)最适合用来控制能源成本(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挑战)。AIOps可以使用机器学习模型将工作负载整合到数量最少的服务器上、自动结束僵尸进程、在需求低迷的时间段关闭服务器等等,从而节约能源和控制成本。虽然AIOps本身并不是什么新技术,但我预测这个应用场景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热潮和相关研究。

预测4:今年将是AI发展里程碑式的一年

AI将在技术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ChatGPT成为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网络热词,这是一个使用OpenAI GPT-3深度学习语言模型的机器人程序。任何人都可以在ChatGPT中使用自然语言提问,它可以为几乎任何领域的问题提供详细的答案,甚至能在几秒钟内写出一篇文章。ChatGPT3在发布后五天,用户就突破了一百万大关,这个数字一般需要初创企业花费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才能达到。

除了帮学生写作文、生成工作描述和回答古怪问题以外,ChatAI的其他用途也将在未来一年得到更多关注。一些早期用户已经尝试将其作为调试工具,并对结果赞不绝口。ChatAI可能成为实用的低代码和无代码开发工具。这项技术还需要几年才能成熟,不过毫无疑问,我们将在2023年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成熟的AI将如何以及在哪些方面对行业造成影响。尽管能够稳定且大规模采用该项技术的系统要到几年后才会出现,但2023年依然是对AI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一年。

预测5:安全将成为焦点

安全问题将成为焦点。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持续升温,企业对数据固若金汤的安全要求不断提升。在过去一年,我写了很多关于软件供应链安全的文章,预计这将继续成为行业热点。在未来一年,人们也会越来越关注加密问题。从6月28日起,AWS将不再支持TLS 1.0和1. 1版本。即便它继续支持TLS 1.2,这个TLS版本只有在去除弱密码和算法后才能被认为是安全的。所有这些变化(再加上NIST敲定新的量子安全算法)正在使加密敏捷性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业务要求。同时,人们对VMware加密敏捷性研究以及诸如Zero Knowledge Proofs等其他新安全方法的关注越来越多。

【本文作者 Kit Colbert,VMware首席技术官】


]]>
内存、SSD失血也挡不住 韩国力保“护国神柱”:芯片等行业投资100万亿韩元 Mon, 04 Dec 2023 23:26:02 +0800 韩国是全球重要的半导体大国之一,特别是在内存及闪存等存储芯片领域有垄断性优势,这也是韩国出口的主力产品,堪称韩国的护国神柱,产业地位非常重要。

然而2022年,这些存储芯片也失血严重,由于价格暴跌,韩国的芯片出口也遭遇压力,1月份半导体出口额同比骤减44.5%,半导体出口已经连续5个月同比缩水,且跌幅比上个月的27.8%更大。

这也拖累了韩国整个出口,1月出口同比减少16.6%,为462.7亿美元,进口同比减少2.6%,为589.5亿美元,由此韩国贸易收支出现126.9亿美元逆差,创单月最大逆差纪录。

这是继1995年1月至1997年5月之后,韩国时隔25年首次出现连续11个月贸易收支逆差的局面。

即便存储芯片出口严重下滑,但是韩国并不打算就此停止,2023年的投资依然会加大力度,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的数据显示,芯片等10大韩国制造业今年计划进行100万亿韩元的投资,与去年持平。

具体来说,各行业韩企计划投资规模分别是半导体47万亿韩元、汽车16万亿韩元、显示器14万亿韩元、电池8万亿韩元、钢铁4.8万亿韩元、石油化学4万亿韩元和造船2万亿韩元。

作为韩国经济支柱的半导体行业,投资力度占了半壁江山,哪怕价格下滑还止不住,但投资力度依然不减。


]]>
谷歌云揭示了三家初创公司如何利用谷歌云发展业务 Mon, 04 Dec 2023 23:26:02 +0800 谷歌云(Google Cloud)近日分享了三家初创公司是如何利用谷歌的“数据云”,使用Google BigQuery、Cloud Storage以及Vertex AI等服务作为他们以数据为中心的业务的一大基础。

  谷歌云副总裁、数据库和分析总经理Gerrit Kazmaier在一篇博客文章中,介绍了Ocient、SingleStore和Glean Technologies是如何利用谷歌云的大数据技术来创建全新的产品,从而将信息转化为客户的实时价值。

  Kazmaier说:“数据是当今组织最有价值的资产之一,数据可以让企业做出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比如为医院创造更好的健康全景,让人们能够与同事及时分享洞察,并且对于那些在数据云中构建产品和业务的初创公司来说,数据正越来越多成为一种基础构建块。”

  Ocient是一家超大规模数据仓库和分析初创公司,让企业能够对数据进行大规模并行处理,从数万亿条数据记录中获取实时洞察。Ocient的数据仓库架构设计中,计算是与NVMe固态驱动器存储相邻的。

  这实现了从大量数据集中连续摄取信息。此外,Ocient还采用了数据库内提取、交易和加载以及机器学习来帮助客户以极高的速度转换、加载然后分析那些经过处理的数据查询,并且性价比非常突出。

  考虑到平台规模庞大,Ocient决定采用Google Cloud Storage来加载文件,利用Google Compute Engine运行分析工具,并使用谷歌的网络工具来确保高可扩展性、更好的安全性和更快速的分析。

  Kazmaier说:“在短短三个月内,Ocient对谷歌云的使用量就增加了一倍多,用于支持企业在谷歌云上的转型工作负载。”

  SingleStore是另一家快速发展中的初创公司,该公司也越来越依赖谷歌云。最近SingleStore在Google Cloud Marketplace上推出了他们的平台,提供了一项服务可以提供对大型数据集的低延迟访问。SingleStore通过将事务和分析引入一个单一的统一数据引擎(称为SingleStoreDB)来帮助开发人员简化应用开发。

  Kazmaier解释说:“Singlestore通过集成谷歌云服务,实现了可扩展且高度可用的实施。除了通过在Google Cloud Marketplace上吸引更多客户来发展业务之外,SingleStore最近还宣布与谷歌云建立面市战略,使他们能够进一步面向全球客户提供他们的数据库解决方案。”

  至于Glean,该公司正在使用谷歌云的数据服务来扩展一个强大的统一搜索工具,该工具旨在搜索和处理组织整个已部署应用集的查询。该工具可以理解行为、上下文、语言和关系,为和任何工作场所应用相关的查询提供即时的个性化答案。Glean透露,他们使用谷歌云服务组合(包括Cloud SQL、Google Kubernetes Engine、Vertex AI、Dataflow和BigQuery)构建了他们的搜索和知识发现工具。

  Glean表示,他们借助谷歌服务变得更加敏捷并且可以更快地迭代,并让开发团队把更多时间集中在改进搜索工具的性能、答案相关性以及提高易用性上。

  近日,Glean宣布与谷歌云建立正式合作伙伴关系,Glean的搜索工具将通过Google Cloud Marketplace提供。

]]>
艾默生斥资 76 亿美元现金试图收购美国国家仪器 Mon, 04 Dec 2023 23:26:02 +0800 美国工程和工业软件公司艾默生电气公司(Emerson Electric Co)本周提出以全现金方式收购NI(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ational Instruments Corp),约合76亿美元(每股53美元)。

  NI在上周五表示,在收到一些潜在买家的接洽后,该公司正在探索包括出售在内的战略选择。

  据公开资料,NI是一家从事与测试、控制、设计领域相关的美国公司,包括虚拟仪器和电子测试设备等工程软件的开发,其著名产品有图形开发环境LabVIEW、C语言虚拟仪器应用系统LabWindows/CVI、集成电路分析程序NI Multisim等等;硬件产品包括VXI总线、PXI总线、VME总线的框架与模块,IEEE-488接口以及内部整合电路和其他自动化技术的标准。

  IT之家发现,今年1月以来,美国国家仪器股价涨超50%,目前市值为71.17亿美元。

]]>
华为公开全新立体投影专利,可降低系统成本 Mon, 04 Dec 2023 23:26:02 +0800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近日公布了“立体投影系统、投影系统和交通工具”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115629515A。

  专利摘要显示,该申请提供了一种立体投影系统,应用于显示领域。立体投影系统包括背光组件、空间光调制器和扩散屏。

  其中,背光组件用于以不同的角度向空间光调制器输出两束光束;空间光调制器用于根据不同的图像信息调制两束光束,得到两路成像光;空间光调制器用于以不同的角度向扩散屏输出两路成像光;扩散屏用于对两路成像光进行扩散,以不同的角度输出扩散后的两路成像光。

  在该申请中,通过共用同一个空间光调制器,可以降低立体投影系统的成本。

]]>
Oracle NetSuite与友达智汇战略合作 赋能制造企业全面数智化 Mon, 04 Dec 2023 23:26:02 +0800 2022年年末,智能制造领域迎来重磅消息,智能制造领先解决方案服务商、友达光电全资子公司友达智汇(AMI)与全球云ERP领导者Oracle NetSuite强强联手,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携手共享各自优质资源,以跨界优势互补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标杆客户,助力更多制造业企业走向数智化发展。

这一战略合作将谱写出怎样的行业传奇?199IT有幸聆听了甲骨文公司全球副总裁、NetSuite 大中华区总经理叶天禄与友达数位总经理赵丽娜的精彩分享。

(图:甲骨文公司全球副总裁、NetSuite 大中华区总经理叶天禄(左一)

与友达数位总经理赵丽娜(右一)签署战略合作)

友达与Oracle的三次结缘

早在20年前,双方从Oracle第一代ERP产品开始结缘。项目是本地部署,解决ERP、财务、生产等管理问题。

从当初全球显示屏龙头企业,发展到涵盖显示科技、 系统解决方案、智慧制造、医疗照护与绿色能源等领域的综合服务商,友达集团旗下的多家子公司、分公司、新业态、出海企业需要新一代灵活全面快速的云ERP。友达采用了Oracle NetSuite云ERP,这是双方的第二次合作。

友达数位是友达光电以全球化布局的智慧工业服务全新事业。在智改数转的浪潮中,双方发现各自在生产制造和运营管理方面能够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形成全面的解决方案,为更多的中国制造企业提供服务。这是友达与Oracle第三次结缘的契机。

三次合作,友达对Oracle 的信任度以及对系统认同度都非常高。

叶天禄坦言,当服务有智能制造需求的客户时,Oracle 主要能够提供的是ERP、运营、管理层面的支持。智能制造工厂更需要机器设备管理、IoT、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s,MES)等层面的支撑。友达是智能制造行业专家。

叶天禄形象地比喻,双方的合作,是大脑、心脏与手、脚的合作。如果说Oracle NetSuite系统是大脑和心脏,那么友达智汇就是手和脚,没有友达智汇,Oracle NetSuite就无法触及制造业客户的落实层面。

赵丽娜强调,基于友达自身智能制造实践的最佳经验,结合Oracle在企业级数字化经营管理的经验,强强联合未来一定能为更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赋能。 

Oracle NetSuite在制造行业的独特优势 

在谈及Oracle NetSuite在制造行业的独特优势时,叶天禄表示,中国是制造大国,且已经进入升级的状态。在国家发展的宏图之下,制造业的升级需要自有的品牌。

中国自有品牌制造业的兴起,不止是制造和生产这么简单,它们大部分都是工贸一体。意味着不仅自己生产,自己的品牌还要要出海销售,所以它们的重心不仅仅是生产制造,更重要的是一些帮助其贸易、批发、分销、 海外零售、海外分公司管理。

因为是自主品牌,不止是代工,它们也会有很多研发的项目,所以项目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云ERP领域,一个系统能够做到除ERP以外,能够做到贸易、批发、分销、销量和项目管理,现在只有Oracle NetSuite能够做到。

Oracle NetSuite在中国发展如此之快。首先是抓住了国家制造业升级的契机,来服务这些自有品牌的制造业的发展。

第二点,得益于Oracle NetSuite的生态。Oracle NetSuite坚信生态共赢,除了从ERP到贸易、批发、分销、销量、收入管理、 电商等功能外,更强大在于有一个PasS平台,这个平台允许生态合作伙伴可以在上面开发自己的应用。或者把自己已经成型的应用,跟平台做无缝集成。就比如和友达智汇的合作,友达有非常多的关于智能制造工厂的应用和功能。都可以通过Oracle NetSuite PasS平台,做无缝集成。

叶天禄认为这两点能体现Oracle NetSuite在中国智能制造升级的大趋势之下的独特优势。

从MES到MOM 友达智汇与Oracle NetSuite聚焦新能源、医疗、汽车三大赛道 

友达智汇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以制造执行系统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s)为主体,延伸到制造运营管理体系MOM(Manufacturing Operation Management)。

赵丽娜表示,中国制造业正在蓬勃发展中。友达智汇与Oracle NetSuite团队在深入调研后决定将新能源、生物医疗、汽车电子这三大赛道作为战略合作的起点。

在国家的双碳战略的指引下,基于整个新能源赛道,友达智汇与Oracle NetSuite将共同构建新能源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非常好的支撑。

生物医疗是中国重点发展的制造业新板块之一。随着国内的大面积应用,生物医疗已经从早期的研发创新逐渐走向大规模生产制造的过程。大部分生物医疗公司缺乏大规模制造的经验。 友达智汇和Oracle将基于全球化的经验,赋能国内生物医疗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发展。

中国从用车大国到汽车制造大国,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新式车型,中国汽车制造发展成为全球智能制造的重要赛道。友达智汇的智造经验与Oracle企业级的数字化系统经验融合,可以帮助更多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得到非常稳健的数字化基础支撑。

叶天禄表示,Oracle NetSuite过去在这三个赛道已经服务了100多个客户。这些客户一开始所需要的是简单的财务管理、ERP管理。随着他们成长之后,更加需要生产更加精细化、智能化。Oracle NetSuite能够给他们提供这些附加价值。在友达智汇加入之后,Oracle NetSuite将结合双方的经验将完美的解决方案提供给客户。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深化的关键点

赵丽娜介绍称,作为友达双轴转型策略中的重要一环,友达智汇主要为制造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和体系的支撑。迄今为止,友达智汇已经服务了700多家客户。客户的行业、类型、体量都不尽相同。依据友达的经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有三个关键点:

第一点: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点来自于人和组织。如果人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纯粹使用技术转型的效果一定是事倍功半的。

友达智汇沉淀了大量的方法论,尤其是激励体系、全员生产维护TPM管理体系、技术知识管理体系TKM ,这些工具不是买回去就万事大吉了,最重要的是员工学会如何去使用这些工具。

第二点,数字化转型需要全员参与。很多公司都过于依赖IT技术部门或者部分厂商提供的技术支持,这形成不了企业的核心能力。

友达提供的很多数字化平台,譬如UAD program(人人都是系统开发者),帮助很多企业构建低代码平台,教会企业的员工自己写APP、做大数据报告,培养员工的AI能力。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全员参与而非少数人参与的转型。

第三点,数字化转型蓝图规划非常重要。一个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并不是短期能够完成的,甚至企业不断发展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都要经历不断的蓝图规划升级。从点到线及面来实现。

赵丽娜指出,很多企业早期做数字化转型就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甚至以为上了一个自动化方案就结束了,这些远远不够。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而这个系统工程源自于蓝图设计。只有基于蓝图一步一步实施落地才能衍生出扎实的数字化架构。

未来合作友达智汇和Oracle NetSuite形成创新突破

对于双方未来的合作,赵丽娜认为友达智汇和Oracle NetSuite在三个层面可以形成创新突破。

第一个是制造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的结合。Oracle NetSuite 的ERP主要集中在企业经营管理层面上,友达智汇则主要侧重于生产制造管理层面。大家在各自领域都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也是强强融合的连接点。

第二是知识体系和流程的融合。友达智汇更多是在生产知识体系上的沉淀,Oracle NetSuite 则能够帮助企业建立非常稳健的流程基础。友达智汇的知识体系搭配Oracle NetSuite的流程管理,能够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给予非常完整的内核支撑。

第三是行业赛道的布局。Oracle在ERP赛道,尤其Oracle NetSuite在云端的主赛道布局是非常好的学习对象。作为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服务商,未来在整个行业赛道市场化的布局上,友达智汇将与Oracle深度融合,借助Oracle以往市场渠道的布局,将双方的能力叠加在一起,可以实现快速加持的作用。

叶天禄则表示,友达智汇是智能制造领域的专家,Oracle 是软件和云端的专家,Oracle 对软件和云的研发,投入非常大,驱使Oracle 在软件和云方面领先全球。最近几年的财报,Oracle NetSuite的表现非常亮眼,包括获客率,专利等都有很好的增长。

“Oracle NetSuite提供云解决方案,但不是制造业的专家。友达才是,我们希望从软件和云领域领先的地位上,能够赋能友达,Oracle NetSuite坚信以后所有的解决方案都会在云端,向SaaS 的方向去推进。Oracle NetSuite希望从基础层面能够赋能友达,加强他们在制造业的专业度,共同服务好制造业的客户。”叶天禄说道。

题后记

在专访行将结束之际,199IT问两位负责人对新的一年的期许。叶天禄感慨2022年很多客户企业经营得非常艰难,但因为管理有方基本都挺了过来。最让叶天禄振奋的一个消息是长三角众多企业抱团包机出国抢单。叶天禄认为,2023年中国企业将是浴火重生,勇创高峰。通过Oracle NetSuite更高端技术和高端管理,能够让更多企业更高效、更高质量地全球抢单。

赵丽娜认为,危机和机遇永远并存。友达智汇和Oracle NetSuite真正在做的是数字化赋能体系,希望双方的强强联合,能够数位赋能,智绘未来,用智慧的能力帮助更多的企业绘画出更有竞争力的未来。


]]>
中国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成功部署OPUS Terminal Mon, 04 Dec 2023 23:26:02 +0800 EUSU Holdings旗下子公司、领先的海运、港口/码头和物流运营技术供应商CyberLogitec宣布,OPUS Terminal已经于2022年6月28日在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BGPG)建设的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成功部署。


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是中国的一个大型码头,是世界上第一个U型全自动化码头,该码头的所有设备均为无人操作。CyberLogitec以在半自动集装箱码头积累的ARMGC(自动化轨道起重机)和STS(船到起重机)技术研发知识为基础,成功提前部署了I-AGV(智能引导车)程序。

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自启用以来,一期运营两个泊位。在2023年底二期泊位扩建之前,CyberLogitec将持续关注BGPG在全自动化码头所追求的安全水平,开发先进的功能,比如基于AI的智能预测计划和操作,以实现高生产力和低成本运营,提高码头生产效率。

CyberLogitec副总裁Jeong Min Son表示:"CyberLogitec部署全自动化码头的技术能力已经在BGPG项目中得到了充分的检验。为了给各种类型的设备和码头操作程序提供快速稳定的供应,顺应全球港口码头的发展趋势,CyberLogitec将率先部署智能码头操作系统。"


]]>
追上台积电 韩国教授放话:3nm工艺代工将改变游戏规则 Mon, 04 Dec 2023 23:26:02 +0800

美国滥用半导体技术限制也让合作伙伴感受到压力,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教授Kim Joung-ho日前表示韩国企业也需要掌握芯片核心技术,特别是先进工艺,3nm将成为改变游戏规则的关键。

韩国半导体目前强势的地方是存储芯片,其中内存、闪存都是世界第一,三星、SK海力士两家公司占了全球75%的内存芯片份额,闪存芯片份额加起来也超过50%了。

Kim Joung-ho教授指出韩国需要加强的还有先进工艺,晶圆代工能力要尽快赶超台积电,其中3nm工艺的商业化能力可能是关键,有可能改变游戏规则,还有就是先进封装,一条龙的服务让厂商获得更多机会。

此外,Kim Joung-ho教授还表示,政府部门也要行动起来,普及科技知识,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培训芯片行业技术人才等等。

追上台积电 韩国教授放话:3nm工艺代工将改变游戏规则

追上台积电 韩国教授放话:3nm工艺代工将改变游戏规则© 由 快科技 提供


]]>
领克汽车牵手火山引擎VeDI后节省70%活动运营人力成本 Mon, 04 Dec 2023 23:26:02 +0800 2023年的汽车市场,预计能有一个向好的转型。

据中汽协公布的2022年1-11月累计汽车销量数据,达到2430.2万台,同比增加3.3%;预计2023年汽车总销量能突破2760万台,同比增长3%——其中,预计2023年乘用车销量2380万台,同比增长1.3%;预计商用车销量380万台,同比增长15%;预计新能源车销量900万台,同比增长33%。

对汽车企业来说,近两年汽车市场变化诸多。一方面是钢铁、铜等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另一方面,消费者在汽车信息接收方面的习惯也有所改变。

过去,汽车消费者往往只能通过线上汽车论坛,线下车展、4S店了解汽车信息,但随着小程序、APP等私域玩法的兴起,消费者接触汽车信息时有了更多选择。

正因如此,汽车企业如果还是抱着原有“等待消费者主动上门”的销售逻辑,将不再具备市场优势,只有主动将信息触达目标人群,并全链路数字化追踪消费者需求动态,才能抢占市场先机。

但汽车行业的营销场景,如何实现高效数字化?

过去一年,火山引擎数智平台VeDI和领克汽车尝试跑出一套完备的车企数字化营销方案。

领克汽车,是由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控股集团合资成立的新时代高端品牌,在过去的多年时间里,其整体在线用户数约160万,车主60万,是国内汽车市场的佼佼者。

伴随着数字化的迅速发展,领克汽车开始思考企业数字化营销的模型,但在建设之初,却遇到了不少问题。

首先是底层数据,尽管在过去的多年时间里,领克汽车沉淀了一大批用户数据,但数据缺乏归类和整理,对于传统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和计算没有收拢到统一的数据中台中,以至数据没办法被高效调用。

其次,虽然有底层的数据沉淀,但上端的数据可视化和数据呈现依然很难做到,对领克汽车而言,其不具备将底层营销数据呈现成的业务线索的能力。

除此之外,还有在用户层面的专业运营能力,比如标签、用户分类、精准营销等等,对领克汽车而言,“开始就有点难”。

好在,火山引擎数智平台VeDI为其提供了不少帮助。

总体来说,火山引擎数智平台VeDI为领克汽车提供的是一套集合APP咨询+客户数据平台VeCDP+增长营销平台GMP的综合解决方案,通过方案的接入,领克汽车可以直接实现从底层数据打通到上层数据应用,再到私域流量转化的全链条通路。

具体来看,客户数据平台VeCDP解决的是数据归集和数据呈现的难点。即火山引擎的做法是打通数据底层,接入15个系统数据源,彻底解决数据孤岛问题,同时将数据加工成用户标签,实现对用户的精准洞察及用户分群。

而增长营销平台GMP则解决的是前端的业务运营难题。即基于火山引擎增长营销平台GMP,领克汽车可以实现差异化及自动化的用户运营,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差异化营销。

据此前媒体报道的数据显示,在这项解决方案部署后,领克汽车通过VeCDP和GMP节省了超过70%的活动运营人力成本,活动效率大幅提升。

目前,火山引擎数智平台VeDI的这套面向汽车行业的营销解决方案,可根据不同汽车企业的多场景业务痛点,进行多款产品自由耦合,并在包括领克汽车等在内的多家头部车企获得实践。

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整个汽车行业,帮助应对2023年市场新变化,现阶段火山引擎数智平台VeDI特别设计了「“5事7计”汽车数字化营销能力在线评分表」,免费为汽车企业提供数字化进度评估服务,并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帮助汽车企业了解数字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归类及对应解决方案。


]]>
中科院在 CAA 新结构的 3D DRAM 研究取得创新进展 Mon, 04 Dec 2023 23:26:02 +0800 据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消息,随着尺寸的不断微缩,1T1C 结构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的存储电容限制问题愈发显著,导致传统 1T1C-DRAM 面临微缩瓶颈。基于铟镓锌氧(IGZO)晶体管的 2T0C-DRAM 有望突破 1T1C-DRAM 的微缩瓶颈,在 3D DRAM 方面发挥更大的优势。

但目前的研究工作都基于平面结构的 IGZO 器件,形成的 2T0C 单元尺寸(大约 20F2)比相同特征尺寸下的 1T1C 单元尺寸(6F2)大很多,使 IGZO-DRAM 缺少密度优势。

针对平面结构 IGZO-DRAM 的密度问题,微电子所微电子重点实验室刘明院士团队在垂直环形沟道结构(Channel-All-Around, CAA)IGZO FET 的基础上,研究了第二层器件堆叠前层间介质层工艺的影响,验证了 CAA IGZO FET 在 2T0C DARM 应用中的可靠性。图片

图片© 由 IT之家 提供

▲ CAA IGZO FET 的截面电镜图及转移输出曲线

经过优化后的 IGZO FET 表现出优秀的可靠性,经过 10000 秒栅极偏压应力稳定性测试后(包括正偏压与负偏压条件),阈值电压漂移小于 25mV,进行 1012 次写入擦除操作后没有表现出性能劣化。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推动实现 4F2 IGZO 2T0C-DRAM 单元。图片

图片© 由 IT之家 提供

▲ CAA IGZO FET 的可靠性测试结果

IT之家了解到,基于该成果的文章“Inter-Layer Dielectric Engineering for Monolithic Stacking 4F2-2T0C DRAM with Channel-All-Around (CAA) IGZO FET to Achieve Good Reliability (>104s Bias Stress, >1012 Cycles Endurance)”入选 2022 IEDM。微电子所硕士生陈传科为第一作者,微电子所李泠研究员、耿玓副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
Twitter遭遇数据泄露 黑客暴露了2.35亿用户的信息 Mon, 04 Dec 2023 23:26:02 +0800 一个包含约2.35亿用户信息的Twitter数据库最近在一个在线黑客论坛上被泄露。据Cybernews报道,此次泄露的数据大约有63GB,其中包括用户的姓名、电子邮件地址、Twitter手柄、粉丝数量和账户创建日期。该数据库甚至是公开的,允许任何人下载它。

以色列安全公司Hudson Rock的联合创始人Alon Gal认为,黑客将利用刚刚泄露的Twitter数据库来攻击加密账户,入侵高知名度和政治账户,渗透到具有良好用户名的账户中,并对没有使用Twitter专用电子邮件的账户进行攻击。他说:"不言而喻,世界各地的机构也会利用这个数据库来进一步伤害我们的隐私。"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这些记录很可能是在2021年底利用Twitter的一个漏洞编制的,该漏洞允许掌握电子邮件地址或电话号码的外部人士在Twitter上找到任何与该信息相匹配的账户。这些查询可以自动化,以检查无限数量的电话号码和电子邮件地址。

Twitter在去年8月说,它在2022年1月通过其错误报告奖励计划了解到这个漏洞,而这个漏洞在许多月前的代码更新中被错误地引入。这个漏洞后来被黑客利用,他们被发现出售Twitter账户的手柄和相关的电子邮件和电话号码。

新的泄漏似乎也与一个网络犯罪团伙有关,该团伙在12月初获得了约4亿Twitter用户的数据,并要求20万美元的资金来删除这些文件。爱尔兰数据保护委员会宣布,它正在调查早前的泄露事件,并补充说可能违反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

Twitter公司尚未就此事发表评论。


]]>
2022 re:Invent :亚马逊云科技构建端到端的云原生数据战略 Mon, 04 Dec 2023 23:26:02 +0800 凌云驾势重塑未来2022 re:Invent 中国行日前在北京举行了首站活动。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表示数据是整个应用程序业务逻辑的核心,几乎是每个组织数字化转型的基石,但处理数据非常棘手,这也是亚马逊云科技一直致力于建设一个云原生数据战略的原因。

亚马逊云科技一直在数据存储和分析、机器学习方面创新,亚马逊云科技希望提供的所有工具,能够帮助客户在整个数据全生命周期从存储到最后的AI人工智能,在每个环节都能帮助用户把数据利益最大化,通过提供完整全面的数据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客户更安全、更高效地去挖掘数据价值。

构建云原生数据战略

亚马逊云科技一直在数据存储和分析、机器学习方面创新,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一个端到端的数据战略,帮助客户从数据的摄入、存储、查询、分析,到可视化的展现,以及到人工智能,在各个方面通过安全、合规的方式帮助客户实现数据的共享和输出。

企业如何构建云原生的数据战略?陈晓建认为,第一,需要建立一个面向未来的数据底层基础设施。第二,需要实现一个跨组织的数据一体化融合。而数据不在是一个个烟囱式的孤岛,而是一个完整的打通的大的数据库。第三,希望能够通过教育和工具,来实现数据的普惠化,来降低数据使用的门槛,让更多的人可以从浩瀚的数据中获益。

而第一点至关重要。建立一个面向未来的数据底层基础设施,需要从四个步骤入手。

第一,应该具备适用于所有适合工作负载和任何数据类型的合适的工具,以及让你能够适应不同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机会。

第二,应该能够持续优化,来跟得上用户业务的发展所带来更多的数据和业务规模,并能够保持一个高的性能。

第三,也能够去面对客户日益复杂的业务逻辑提供尽可能多的工具,帮助用户在整个数据使用过程之中降低门槛、降低复杂性,提升他们的使用效率。

第四,应该具备最高级别的可靠性,因为用户的数据对用户的业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亚马逊云科技的安全创新之道

亚马逊云科技帮助客户处理海量的请求,同时追踪和监测千万亿量级的事件(15个0),需要从中找出可能的威胁事件并解决他,并快速让全球所有的客户受到同等级别的保护。

安全是亚马逊云科技的Job Zero,从未停止脚步,在云自身的安全和云中的安全上持续创新。

亚马逊云科技树立了安全的四大目标,帮助企业提高整体安全态势:1、帮助用户快速提升安全水平;2、降低安全的成本;3、减少安全事件的处理时间;4、提高企业安全的效率。

亚马逊云科技安全合规责任共担模型:亚马逊云科技负责云平台的安全,从硬件到软件,从外到内。客户负责他们在云中所运行的内容的安全。首先亚马逊云科技持续在基础设施和服务层面投入,这些基础设施和服务层面的安全用户可以直接继承和使用。使用亚马逊云,客户可以在最安全的全球基础设施上进行构建,用户始终拥有自己的数据,并且能够加密、移动以及管理保留这些数据。在亚马逊云科技的数据中心和区域互连的全球网络中,所有的数据流动在离开安全设施之前,都经过物理层自动加密。

自研芯片、云原生、HPC 独步全球 亚马逊云科技加速底层技术创新

2022 re:Invent在底层架构服务方面的更新包括三个方面:1,极致性能的自研芯片战略;2,极速构建的云原生应用;3,面向极限未来的HPC需求。

从2006年开始到现在,亚马逊云科技已经有 600+ 种实例选择,几乎适用于所有工作负载,支持多种操作系统,计算平台,包括Intel, AMD, Nvidia,ARM,FPGA,ASIC,高主频,大内存,各种存储介质,高性能网络,还有裸金属服务器。

亚马逊云科技自研芯片团队Annapurna labs 在过去10年的持续创新,形成了三条自研芯片的产品线:四代虚拟化定制芯片 Nitro;三代基于ARM 架构的通用处理器芯片Graviton;两款用于机器学习的训练和推理的芯片。

2022 re:Invent新发布了Nitro V5。Nitro V5 的晶体管数量大约是上一代Nitro芯片的两倍。Nitro V5 每秒的数据包能力提高了60%,延迟减少30%,每瓦特性能提升 40%;

新发布的Graviton3E 处理器,它是 Graviton 3 家族的最新成员,专门为浮点和向量指令运算而优化,这在高性能计算工作负载里非常重要;相比于 Graviton3 实例,Graviton3E 在 HPL(线性代数的测量工具)上性能提升35%,在 GROMACS(分子运动)上性能提升 12%,在金融期权定价的工作负载上性能提升 30% ;

新发布的C7gn实例:配备了新一代 Nitro V5 和 Graviton 3E 的Amazon EC2 C7gn 实例,在 EC2 网络优化型实例中具有最高的网络带宽和数据包处理性能,而且功耗更低;与当前一代网络优化型实例相比,提供高达 200Gbps 的网络带宽和提高 50% 的数据包处理性能。C7gn实例适用于网络密集型工作负载,如网络虚拟化设备(包括防火墙、虚拟路由器和负载均衡器等)和数据加密业务等。

亚马逊云科技自研芯片中的第三条产品线,机器学习芯片包括:用于训练的Trainium和用于推理的Inferentia。

新发布的Amazon EC2 Trn1n,一款基于Trainium的网络优化型训练实例。

该实例将网络带宽进一步增加一倍,每个Trn1n实例支持1.6Tbps EFA 网络带宽,强大的网络吞吐能力也使亚马逊云科技能够将超过1万个Traniumn芯片构建在一个超大规模集群里,实现对超大模型的并行训练。

新发布的推理实例Amazon EC2 Inf2,基于最新款的 Inferentia2 机器学习加速推理芯片,是唯一专门为大型Transformer模型分布式推理建立的实例;与Inf1实例相比,提供高达4倍的吞吐量,降低多达10倍的延迟 ,与基于GPU的实例相比,每瓦性能提升高达45% ;支持诸如 GPT-3、Mask-RCNN、ViT等大型复杂模型。

亚马逊云科技16年持续引领云原生应用构建,推出大量服务,如消息队列服务Amazon Simple Queue Service (Amazon SQS),键/值和文档数据库Amazon DynamoDB,开创无服务器计算先河的Amazon Lambda,适用于容器的无服务器计算服务Amazon Fargate,专为云打造的高性能关系数据库服务Amazon Aurora等。

亚马逊云科技已经连续7年获得HPCWire 评选的最佳HPC 云平台的称号。客户对HPC的需求表现在三个层面:需要最HPC的计算实例,需要配套的网络、存储等服务的支持,需要各种任务管理的能力;针对这些需求,亚马逊云科技推出三款高性能计算实例应对三类不同负载,Hpc7g实例、Hpc6a实例、Hpc6id实例。

空间仿真技术是用来模拟人和物等实体在多维度环境下的行为,这个过程会涉及数百万对象之间的实时交互,比传统的仿真更复杂。新发布的Amazon SimSpace Weaver,可在云端大规模运行实时空间模拟。借助 SimSpace Weaver,模拟开发人员不再受硬件计算和内存的限制。

2022 re:Invent显示出亚马逊云科技正在加速底层创新,包括快速推进三条自研芯片的研发,实现 Amazon EC2可持续的安全创新,同时也是云原生应用的先行者,更是云原生的真正践行者,不断推出容器、Serverless、CI/CD等服务加速客户的现代化应用改造,并且在更加复杂的空间仿真领域推出新服务帮助客户速赢。

2022re:Invent五大重点方向

今年是亚马逊云科技第11年举办re:Invent。来自全球的5万多客户和合作伙伴参加了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线下盛会,还有超过30万人线上参会。

陈晓建最后总结,此次2022 re:Invent包括了五大重点方向

第一,在基础架构层面,亚马逊云科技的自研芯片战略在加速创新,我们底层架构和技术的快速演进为客户提供极致性能。

第二,亚马逊云科技推进更多Serverless服务,把云原生应用的 开发体验和速度 进一步推向极致。

第三,亚马逊云科技今年发布了非常多的数据相关的服务,亚马逊云科技构建了云原 生端到端的数据解决方案,加强数据的流动、治理、共享和可视化,让客户可以更简便、安全地挖掘数据价值。

第四,安全无上限,亚马逊云科技通过自动化、服务间的集成等技术手段持续增强安全性。

第五,亚马逊云科技聚焦行业应用,并将亚马逊自身成功经验赋能用户。


]]>
2022年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将达74.6亿 未来3-5年仍有发展空间 Mon, 04 Dec 2023 23:26:02 +0800 据IDC预测,2022年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将达74.6亿元人民币,占AI软件整体市场的16.5%,较2021年呈上升趋势。

  从年度增速的角度来看,基于云计算的AI能力逐渐得到验证、企业上云率和云原生企业占比逐渐提高、混合云技术日益成熟和普及等驱动AI公有云部署方式快速增长,增速远超AI软件整体市场增速。但由于中国市场对数据安全、个人隐私保护等有一定的要求,私有化部署在未来几年仍将是主流。

  在人工智能整体市场,受到技术的突破的影响格局变化较大,但AI公有云服务厂商市场格局相对稳定,2022上半年百度智能云仍然位居第一,阿里云位居第二与第一差距逐渐缩小,华为云、腾讯云市场份额不断上升。

1 

  计算机视觉市场

  人脸人体领域:人脸人体识别技术正在进入成熟期。主要应用场景由发展成熟的安防、金融等领域向工业、医疗、零售等领域渗透。未来3D识别技术以及低质量人脸人体识别技术是业界关注的重点。2022上半年同比2021上半年人脸人体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仅有38%的增长,市场进入平稳期。在该领域,百度智能云、腾讯云、阿里云占据前三的市场份额。

2 

  图像视频领域:计算机视觉已经达到较高的市场规模,计算机视觉模型向通用性、泛化性发展为图像视频带来了新机遇,包括数字人人脸重建、自动驾驶等方向。同时2022年视频生成热度逐渐攀升成为该领域的核心驱动力。在该领域,百度智能云、阿里云依旧位居前二,腾讯云2022上半年在金融、泛互娱等领域持续发力排名提升至第三。

3 

  语音语义市场

  自然语言处理领域:NLP市场2022上半年实现了68%的同比增长。未来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的进一步普及将为市场带来新一轮增长,市场发展的重点应用场景为情感分析、营销管理等。另一方面,将NLP技术产品服务嵌入各大厂商的全栈式平台也是重点方向。

4 

  智能语音领域:智能语音公有云服务市场已经经历过高速增长进入应用场景深耕阶段。应用场景主要为会议访谈转写、音频内容分析、课堂录音分析以及视频字幕等。未来录音识别时效性、录音情感分析将为市场带来新的空间(如融合图像识别、语音合成等多项技术)。

5 

  对话式AI领域:AI数字人在新场景的应用持续焕发市场活力,此外,全栈式的对话AI平台也是厂商产品服务及技术整合的发展方向,2022上半年对话式AI同比增速达114%,成为人工智能公有云增长速度最快的子领域。

6 

  机器学习平台市场

  机器学习公有云服务市场2022上半年实现109%的同比增长,得益于AI开放平台等工具组件的不断迭代更新,低代码、零代码开发平台逐步完善,推动机器学习平台进一步发展。在该领域,华为云、阿里云、百度智能云位居前三,三家公司均有丰富的机器学习产品组合,未来也都将布局大模型等技术,持续降低AI开发门槛。

7 

  IDC中国高级分析师杨雯表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于“数智化时代”,企业开始布局数字化转型以及智能化升级战略,从而催生出对人工智能更多的需求。AI云服务厂商作为人工智能公有云服务市场的主力军,不断推动AI技术突破与大规模应用落地。未来如何将“单点方案”推向“通用方案”,快速精准的解决客户痛点,是市场需要持续探索的方向。另一方面,头部厂商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外赋能,通过生态合作发挥不同企业优势,携手共赢也应是重点发展方向。未来3-5年AI公有云仍有发展空间,目前整体市场尚未形成定局,头部厂商之间在高强度竞争下仍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
Palo Alto Networks(派拓网络)发布2023年亚太地区网络安全趋势预测 Mon, 04 Dec 2023 23:26:02 +0800 全球网络安全领导企业Palo Alto Networks(纳斯达克代码:PANW)(派拓网络)今日发布2023年网络安全趋势预测。过去一年里,网络攻击给各个行业的企业带来的破坏性威胁急剧升级。网络犯罪分子针对关键基础设施发起大量勒索软件攻击,并不断通过新手段来攻击蓬勃发展的加密货币和混合办公模式等。最近,他们又瞄准了不安全的API。

Palo Alto Networks(派拓网络)大中华区总裁陈文俊(Adrian Chan)对2022公司所做的五大预测进行回顾和总结。

根据Palo Alto Networks(派拓网络)的最新调研“网络安全的下一步”,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表示其所在企业在过去一年中遭遇过网络安全事件和数据泄露,平均达到11起。但令人担忧的是,只有五分之二的人表示他们的董事会对网络风险的认知随着数字化战略的加速而大幅提高。

Palo Alto Networks(派拓网络)2023年亚太地区网络安全趋势预测提出了五大洞察,帮助企业在未来提高自身的安全性。预测对于网络安全非常重要,因为除了攻击行为外,预测还需要考虑从技术到工作场所趋势和不断变化的法律法规等各种因素。

Palo Alto Networks(派拓网络)副总裁兼亚太和日本地区首席安全官Sean Duca表示:“如今,由于网络攻击的易变性,企业领导者需要不断重构他们的网络安全方法,采取超越传统机制的创新解决方案、技术和方法。企业在2023年需要考虑很多事情,但保持警惕和安全意识将使他们能够抵御不断变化的威胁。”

他还表示:“从防御优先的Al到采用零信任战略和架构,企业需要在防御体系中采用最广泛、最深入的网络专业知识和威胁情报才能领先于攻击者。但更重要的是,为了应对防不胜防的攻击并从中恢复,他们必须提高自身弹性。”

Palo Alto Networks(派拓网络) 大中华区售前总经理董春涛详细介绍2023年需要关注的五大网络安全趋势

Palo Alto Networks(派拓网络)提出了2023年需要关注的五大网络安全趋势:

预测1 加速采用5G会导致漏洞威胁加剧

根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联盟(GSMA)近期的一份报告,亚太地区5G连接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4.3亿,相比2021年底的2亿实现大幅上涨。中国目前的5G基站总量占全球60%以上,5G网络已覆盖所有地级市城区,超过98%的县城城区和80%的乡镇镇区[1]。虽然云计算提供了更大的敏捷性、可扩展性和性能,但它也使5G核心暴露于云安全漏洞之下。大规模攻击可能来自任何地方,甚至来自运营商自己的网络内。

预测2 确保联网医疗设备的安全将成为关键

数字化实现了虚拟医疗、远程诊断等新型医疗功能。但仍在普遍使用中的传统系统和敏感数据对网络犯罪分子极具吸引力,这让医疗行业成为网络威胁者虎视眈眈的“软目标”。设备离病人越近,就越有可能影响病人的安全,威胁者也就越有可能将其作为武器。因此,确保医疗物联网的安全对于病人的重要性将超越以往任何时候。

预测3 云供应链攻击将干扰企业秩序

采用云原生架构的企业在其关键应用中也必然会采用第三方代码。Log4J最近显示许多企业因为深藏在软件打包过程中的一段依赖代码而遭到攻击。攻击者针对维护这些开源代码结构的志愿者,通过软件包更新的过程渗透到企业中。这个问题属于云供应链的范畴,在未来一年里,我们预计将看到更多由于云的采用而产生的破坏。在我们的最新研究中,37%的企业认为2023年软件供应链攻击的增加将再创新高[2]。

预测4 围绕数据主权的讨论将愈演愈烈

随着全球愈发依赖数据和数字信息,用于控制和保护公民并确保关键服务持续可用的法律法规数量将会增加。因此,围绕数据本地化和数据主权的讨论在2023年将变得更加激烈。

预测5 元宇宙将成为网络犯罪分子的新“乐园” 据估计,全球每年在元宇宙虚拟商品上的花费达到540亿美元,该平台可能成为网络犯罪分子的新“乐园”。元宇宙的沉浸性将为企业和消费者带来新机会,它以一种新的方式连接了买家和卖家。企业将充分发挥混合现实体验的优势实现产品多样化,满足元宇宙中消费者的需求。  


]]>
赋能计算无处不在, 存储行业的新变革:数智存储与计算创新 Mon, 04 Dec 2023 23:26:02 +0800 近年来,我们见证了5G、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技术的显著进展,也对万物智能、自动驾驶、Web 3.0、元宇宙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充满了期待。而所有的这些,归根结底都离不开对海量数据的存储与分布式实时处理。据分析调研机构IDC预测,被创建、获取或复制的数据量在2025年将达到惊人的175 ZB。当今从云到端数据量的激增,数智化的加速以及包括消费电子、网络通讯、物联网、汽车电子等下游应用需求的强劲增长,对各类存储设备和处理分析的需求量都大大提高,并对存储的性能、可靠性及安全性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成为整个行业亟需解决的一项挑战。在此背景下,数智存储与计算创新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

计算的创新应用让存储更加智能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数字化转型和自动化正加速发展,以实现高效的远程工作。与此同时,为了在这种新形势下推动业务拓展、创新并提升用户体验,全球企业也愈发重视加强以数据为中心的关键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也包括计算基础设施。新兴的计算存储凭借近存储数据处理、减少数据搬运等特点,使数据中心、边缘服务器、物联网设备、汽车和其他数据密集型设备变得更实时、更高效、更安全。

计算存储使得在存储数据的地方直接进行数据处理成为可能,并可以让存储设备更加智能。这种方法减少了大量数据向外部处理设备的传输,同时也带来了包括减少时延和带宽使用、提高安全性和节能等在内的诸多益处。与此同时,为让数据不仅仅在云,甚至在物联网、机器学习、边缘计算等各领域都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将产生的数据分析处理成有意义的洞察至关重要,而数据分析的速度和效率有赖于数据处理系统的架构。

ScaleFlux是一家致力于通过计算存储战略,推动存储应用创新的公司。在我与ScaleFlux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钟浩的一次交谈中,他提及:“过去几年,可计算存储一直都在一个探索阶段,通过FPGA来验证应用场景的收益和有效性。现在我们即将迎来基于ASIC和Arm处理器集成的芯片,作为大幅度加速可计算存储产品的规模化部署。”

产业积极拥抱数智存储

鉴于由Arm技术驱动的计算应用范围越来越广,Arm预计未来全球100%的共享数据很快将会通过Arm技术进行处理。在存储领域,多家Arm的存储合作伙伴也正在积极拥抱数智存储,带动市场的创新变革。

英韧科技CEO吴子宁表示:“在数字经济不断深化,数据量激增的年代,数据基础设施对存储设备的吞吐量、性能、可靠性和更新迭代速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韧科技始终专注于存储技术和数据处理系统,通过自主研发助力各个垂直产业的创新应用发展。Arm是英韧科技紧密的合作伙伴,在已实现批量部署的PCIe 4.0控制器Rainier系列中,我们选用了成熟可靠的Arm处理器,并率先在雷克沙、威刚等头部品牌客户实现量产,为英韧夯实了核心竞争优势。英韧科技很高兴能与Arm合作,在底层技术层面为我们解除后顾之忧,让我们可以专注于产品的性能提升,聚焦各种差异化创新,提高产品迭代速度。”

“慧荣科技作为经验丰富的NAND Flash主控芯片全球领导者,以全方位产品线为中国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提供高性能SSD,同时也为工控、商用和车用市场提供定制化、小尺寸的单芯片SSD解决方案。我们与Arm保持着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由于Arm广泛丰富的处理器产品,以及其具备的高扩展性,特别符合我们面向多重应用领域与各种产业阶段的多样化需求。”慧荣科技市场营销暨研发资深副总段喜亭说道,“我们最新的MonTitan™高性能和可定制化编程的PCIe Gen5 SSD平台,就是搭载Arm Cortex-A55应用处理器与Arm Cortex-M33微控制器,依托Arm架构的强大生态,为最具挑战性的数据中心和企业SSD存储应用提供可性能扩展和最符合现代创新技术,拥有高度灵活性和可定制化编程功能,满足未来标准要求。我们期待双方在未来能共同为存储产业赋能更多创新应用。”

ScaleFlux近期全新发布了搭载Arm应用处理器的CSD 3000,这是业界第一款完全基于自研ASIC(即不再使用FPGA),全面兼容标准NVMe,并具备规模化量产的可计算存储SSD。钟浩进一步补充:“与Arm技术合作是一个多维度综合考虑后的选择。首先,从用户生态的角度来说,大多数的SSD厂商此前都是基于Arm架构来开发固件,这对新产品的导入以及固件的移植做了很有利的铺垫。其次,从产品和工具链成熟度来说,Arm处理器具备了优异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最后,从技术的支持和演进来看,我们十分赞赏和期待Arm在此领域长期、持续的投入。ScaleFlux很高兴能与Arm合作,携手为行业带来突破性的产品。通过Arm架构的采用,我们得以在SSD性能、时延和成本优化方面达到显著的提升,为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实现降本增效、优化TCO的目标。”

在专用处理能力驱动各项应用性能提升的同时,Arm推出了Cortex-R82,这是专为智能存储和计算存储量身定制的处理器,可以更好地支持高密度闪存、PCIe Gen5/Gen6接口、近存储计算,并使用ML等新技术使存储更智能。而得一微电子作为国内领先的存储控制芯片厂商,优先采用了Arm Cortex-R82,因为他们深知Cortex-R82的超低延迟和持续稳定的高性能将在其面向云、企业和汽车市场以及基于PCIe Gen5的下一代SSD控制器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Arm与得一微电子合作的持续深入与共同探索,Cortex-R82在数智计算存储领域的创新应用值得期待。

数据安全为存储行业保驾护航

随着存储与计算走出数据中心和家庭,遍及全球甚至宇宙的各个角落,物理安全很多时候难以提供最佳保护。同时,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数据隐私和数据泄露的预防也变得至关重要。数据量越大,分布越广,安全保障的重要性也就越大。可以说,有数据安全才有数据的未来。无论数据是在静止、传输还是使用中的状态,确保数据具有足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需要整个信息和通信技术堆栈的协同努力。

横贯云、边、端的Arm架构将很快触及全球几乎所有的共享数据,这为Arm广大的合作伙伴创造了前所未有机会,也使他们更加依靠Arm的安全架构、工具和可信赖的生态系统,将变革性的安全体验带到数据和计算所触及的每个角落。

在Arm架构演进的过程中,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安全的支持都是与日俱增的。Arm支持安全生态系统的方式十分丰富,例如:

• 包括Arm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创立的PSA Certified安全认证体系;

• 以安全为导向的产品创新理念,确保敏感数据在隔离、可信的环境中存储、处理和保护;

• 检测和防止内存损坏 (memory corruption)、增强加密支持,以及通过微架构内置防御来减轻侧信道攻击 (side-channel attacks)。

Arm架构赋能存储行业未来

展望未来,万物智能、自动驾驶、Web 3.0、元宇宙、数字化等所带来的不断增长的高价值数据集为存储行业带来了激动人心的发展机遇,但随之而来的日益复杂的工作负载也意味着存储驱动必须建立在可靠、安全和高效的平台上,这也让Arm架构成为了不二之选:

• Arm拥有丰富的经量产验证、高性能、高可靠、高能效的处理器,系统IP和工具产品组合,广泛覆盖各类存储应用的需求;

• Arm在机器学习、矢量计算、安全、自定义指令和CXL方面的重点投资,持续赋能下一代计算和存储的创新;

• Arm始终坚信客户至上与生态的重要性,不断加深与全球最大的生态系统的合作,帮助客户实现快速、简单且具有成本效益的产品开发。

当然,存储控制器芯片需要的不仅仅是处理器,为了进一步简化存储控制芯片设计,Arm提供了丰富的系统IP,包括互连、mesh网络、中断控制器、MMU以及物理IP。同时,Arm持续在CXL等产业联盟,推动存储接口发展,打破内存密度和带宽瓶颈的限制。对于存储固件和软件开发,Arm为客户提供业界最佳的软件开发工具来简化开发流程,从而加快开发周期。相信以全方位、高性能、高可靠、高可信的处理器和系统IP技术组合为基础,以强大的生态系统和开发社区的高度认可为后盾,Arm能够不断赋能合作伙伴挑战创新极限、构建最优化的系统,从而成为创造差异化价值的力量源泉。

【本文作者马健,系Arm物联网事业部业务拓展 副总裁】


]]>
re:Invent 2022:亚马逊云科技数智融合达到赋智新境界 Mon, 04 Dec 2023 23:26:02 +0800 在云计算领域,数据与人工智能的融合趋势愈来愈明显,这一趋势在亚马逊云科技re:Invent 2022上可见一斑。亚马逊云科技将其总结为上云、用数、赋智。

企业数字化已经进入深水区。从早期的上云,到现在,企业需要解决如何通过数据和智能来改造企业的决策流程,重塑业务体系。

全球云计算领导亚马逊云科技在其re:Invent 2022上明确将这整体流程总结为上云、用数、赋智。三个阶段相辅相成,其中上云可以相对容易,用数学问比较大,赋智是更高的境界。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表示,re:Invent2022发布了非常多的数据服务。从这些re:Invent发布的特性中能够看到,未来技术演进的方向是数智融合。

Amazon SageMaker五年增加260项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