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云计算 http://www.199yun.cn 数据驱动云计算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zh-CN hourly 1 https://www.s-cms.cn/?v=4.7.5 公司文化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敢于创新是XX企业的首要特点,就是敢闯敢试、敢想敢干。

XX是全国首家进行城市旧区改造的企业;XX也是全国第一家跨区域发展的房地产企业;XX是全国房地产企业中第一个转型商业地产的企业;XX更是全国首家大规模投资文化产业的企业,XX企业产业集团一成立便成为全国最大。

2、坚守诚信
坚守诚信是XX企业的核心特点。

1990年,XX集团开发的大连民政街小区成为中国东北地区第一个工程质量全优住宅小区;1996年,XX在全国房地产企业中率先推出保护消费者利益的“三项承诺”;2002年,XX在沈阳开发太原街XX广场,由于出售的部分商铺经营效益不好,XX从保护消费者利益出发,决定回购沈阳太原街XX广场所有已售商铺,除退回购房款外还补偿相应利息。XX沈阳退铺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成为全国诚信文化建设的标志性事件。

3、带头环保
XX集团是全国最早推行节能建筑的企业之一。

XX集团所有XX广场和五星级酒店都达到国家星级节能标准,自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9年颁布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和运行标识以来,全国获得这两项认证的商业项目绝大多数是XX广场和五星级酒店,遥遥领先其他企业。

4、关爱员工
XX视员工为企业的核心资本,发展成果首先惠及员工,使员工在XX长本事、涨工资、长幸福指数。XX每年投入上亿元用于员工培训,并在廊坊投资7亿元建立了国内一流的XX学院。XX要求所有基层公司自办员工食堂,免费向员工提供一日三餐。XX实行优秀员工度假制度,每年评出的集团优秀员工,给予报销两人往返机票,免费入住各地XX酒店度假。

5、注重慈善
XX成立至今,慈善捐助现金超过37亿元人民币,是中国慈善公益捐助额最多的企业之一。也是唯一七获“中华慈善奖”的企业。

XX集团还倡导人人公益的理念,集团所有员工都成为义工,每人每年至少做一次义工。

6、做到最好
XX有远大愿景,对工作标准要求极高,追求“让一切工作成为精品”。XX只要进入的产业,至少做到中国行业第一,追求世界行业第一。XX是全球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商、全球排名第二的不动产企业、全球最大的五星级酒店业主。

7、执行力强
执行力强是XX企业文化的突出特点。一是说到做到。二是算到拿到。XX做项目先算后干,先做规划设计、测算成本后再决定是否投资。项目开发过程实行计划模块化管控,保证项目全程的成本、现金流都在计划管控的范围之内。三是奖罚分明。XX制度奖罚分明,该奖就奖,该罚就罚。

8、弘扬传统
2005年集团推荐学《论语》,全集团开展一年的学习、讨论和演讲。 XX多次聘请著名礼仪专家到企业讲文明礼仪,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XX集团王健林董事长很早就开始进行中国字画收藏,每年举办画展,支持优秀画家发展。

]]>
公司简介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是和先进(发达)国家的试验、认证机构进行交流和合作的大韩民国代表性机构。

为了保护本国产业的各种认证制度日渐完善,为保护消费者安 全和环境的各种制度的重要性日趋增加,
KTL为适应形势的发展,从产品开发到获得认证的整个阶段提供支援,以帮助企业提高技术能力以及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为了两国企业间和认证机构和客户间的有机业务联系及满足客户的需求,
XXXX有限公司在广州和上海成立了中国事务所,
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为增加中国企业 向韩国出口及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为了解决国内外客户取得认证以及各国的非关税技术壁垒,已和35个国家67个试验认证机构签订了协定(MOU),
为获得 海外规格认证,提供各种安全及质量认证、工厂审查、信息、技术教育等支援。


现在在运营国际认证制度IECEE(IEC System for Conformity Testing and Certification of Electrical Equipment)CB认证制度(CBScheme),
是一家有关9个领域43个规格发行CB Certificate和Test Report的IECEE公认。
]]>
日本机床行业启示录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国金证券 满在朋,李嘉伦

核心观点

  日本机床工业从1889年起步,受到战争拉动也受到战争破坏跌宕起伏,但在政策支持、企业创新拼搏交织下从1982年开始后来居上,市场份额达到全球第一,我们通过深入复盘总结经验,希望对中国机床产业的发展得出一些启示。产业变革启示:日本借助数控技术出现/机床高经济性实现超车,对标国内关注数字工厂、AI技术应用带来的新机会和成本端优势。我们复盘看到日本机床产业的崛起与数控技术的出现有较大关联,数控技术的出现让很多原先的行业壁垒被数控系统的探测和自适应能力削弱了,打破了原有市场格局。同时由于日本企业在前瞻性、技术敏感性等方面较为领先,数控化率快速提升至全球第一,再叠加日本更低的综合成本,机床经济性优异吸引了大批中小企业客户,进一步发展市场份额也逐步来到全球首位。回看当前,没有可见的直接颠覆CNC的技术出现,但例如中国制造业数字工厂建设快速推进、AI技术加持有望缩小原先靠长时间经验积累构筑的技术壁垒等仍能看到技术变化出现的机会,同时国内高端机床、高端数控系统等售价低于海外企业同时保持了较好毛利率,后续低成本优势有望持续发挥。

  产业链启示:上游投资价值重点关注,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影响巨大。机床产业链上下游与产业发展相辅相成,日本的上游数控系统、丝杠导轨、轴承走出了全球领先的行业龙头企业,规模实现了跃迁式扩张,同时例如发那科的数控系统也赋能了中游主机厂在数控技术上实现反超。而国内上游企业普遍起步晚、份额低,但也因此具有较大投资价值,未来势必要实现国产替代;下游我们看到日本的汽车产业对机床成长做出巨大贡献,拉动需求的同时也促进技术进步,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高增长让我们看到了一些相似性,一方面资本开支拉动机床需求,一方面整车厂追求降本增效的诉求(例如数字工厂建设和其他新技术的应用等)有望促进机床厂的技术迭代升级,强化国内企业竞争力。

  出海启示:全球制造业转移带来新机会,关注头部企业出海成长。复盘全球/日本机床需求,可以看到几轮比较有持续性的增长均出现在大规模制造业转移时期,日本企业根据制造业流向不断调整布局实现了出海扩张。而目前印度、墨西哥、越南等新兴市场快速增长,新一轮制造业转移已有苗头,国内企业正面临较好的出海扩张时机。我们已经看到了国内头部企业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并实现了出口收入高增长&占比提升,我们认为该趋势有较强延续性,出海将是国内企业未来成长的核心变量之一。

  政策启示:日本成功使用组合型政策工具助力产业发展,国内政策支持力度也有望不断加大。日本机床产业实现反超离不开政策支持,日本从供给端(技术引进、基建支持、资金投入)、需求端(税收优惠、政府采购、资金支持)、经营环境端(贸易管制、法规制定、技术倡导)推出了成体系的组合型政策工具,遵循竞争、审慎、协调原则灵活组合使用发挥重要作用。以《机振法》为例,重点针对中小型企业进行了扶持,促进“专精特新”企业成长,激发了中小型企业活力,打造了日本制造业的产业体系。同时从头部企业马扎克的复盘可以看到,在其成长的每个阶段均得到了相关行业政策的支持,甚至可以看到在政策促进下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从国内市场我们看到了国家相关支持政策不断推出,对企业技术升级验证、客户开拓、产业链配套进行支持,未来政策支持力度有望不断加大。

  投资建议与估值

  通过对日本机床产业进行复盘,我们认为目前中国机床企业有较多成长机遇,数字工厂、AI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有望缩短与海外企业差距,低成本优势持续发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增长同时降本诉求较强催化技术进步,新兴市场快速成长带来的制造业转移机会让企业有巨大出海成长空间,同时政策层面对产业的支持力度有望不断加大


]]>
荣耀MWC发布AI使能的全场景战略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荣耀在2024 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正式发布了全新的AI使能的全场景战略,推出平台级AI赋能,以人为中心的跨操作系统体验和基于意图识别的全新人机交互,以及与全球合作伙伴合作的荣耀Magic6 Pro,AI PC荣耀MagicBook Pro 16等一系列智能设备。

HONOR Debuts a New AI-empowered All-scenario Strategy at MWC 2024
HONOR Debuts a New AI-empowered All-scenario Strategy at MWC 202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CEO赵明表示:"在人工智能时代,荣耀致力于提供以人为中心的开放、无缝的体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痛点。我们很高兴地宣布在全球推出全新的荣耀智能手机和AI PC,它们以行业领先的AI能力真正彻底改变了用户体验,同时突破了人机交互的界限。"

全面释放荣耀Magic6 Pro的AI潜能

作为久负盛名的荣耀Magic系列旗舰产品阵容的最新成员,荣耀Magic6 Pro在摄影、显示、性能和人工智能驱动的用户体验方面都取得了进步。在致力于以人为中心的创新的推动下,荣耀推出了MagicOS 8.0,这是荣耀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最新版本,引入了荣耀平台级AI能力和业界首个基于意图识别的人机交互。 由此,荣耀为人机交互引入了新的解决思路。

荣耀Magic6 Pro搭载的灵动胶囊和荣耀任意门,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直观的体验。 只需轻按屏幕顶部的通知横幅,灵动胶囊即可扩展以提供更多信息和相关选项,让用户能够即时访问信息的同时,无需浏览多个应用程序,从而实现最大的生产力和效率。与此同时,荣耀任意门利用AI来理解用户消息和行为,可以将复杂的任务简化为一个步骤的过程。例如,AI使能的荣耀任意门可以快速识别短信中的地址,可以让用户一步拖拽到Google地图,轻松进行导航。 对于Tiktok和Facebook等社交媒体,它也简化了访问和信息共享,让用户只需轻轻一拖即可实现预订信息查询或者在线搜索结果。 此外,荣耀任意门可以支持一步拖拽图像到购物App,实现无缝的在线购物体验。

通过与合作伙伴和应用程序开发商合作,任意门现在支持全球10 多个最常用的应用程序,为用户提供跨平台的无缝体验。

先睹为快更多AI的未来探索

秉持AI时代的开放协作精神,荣耀积极与行业伙伴合作,努力将更多行业领先技术带给大众。

为了展示智能手机眼动追踪在未来的可能性,荣耀展示了如何通过荣耀Magic6 Pro的眼动追踪系统,实现眼动控车。 这一实验概念展示了超越屏幕或语音控制的常规交互方式,解锁了具有巨大可能性的人机交互领域。

搭载荣耀平台级AI的荣耀鹰眼相机系统让用户随时享受专业级体育摄影

在消费者期待激动人心的体育赛事之际,荣耀推出了新一代单反级荣耀鹰眼相机系统,提高了拍摄速度的同时,让照片也更清晰精彩。 荣耀Magic6 Pro推出全新升级的荣耀鹰眼相机系统,经过AI模型的充分训练,该模型数据库比上一代大28倍,其中荣耀的鹰眼精彩抓拍,作为一种先进的AI捕捉算法,可以轻松预测并捕捉决定性的超高清瞬间。 荣耀Magic6 Pro先进的荣耀鹰眼精彩抓拍技术超越上一代,覆盖篮球、跆拳道等更广泛的运动和活动范围,非常适合捕捉体育赛事和比赛中的精彩瞬间。

此外,荣耀最新的相机系统引入了卓越的1.8亿像素的长焦摄像头(f/2.6,OIS),具有2.5倍光学变焦和高达100倍数字变焦。 荣耀Magic6 Pro还配备了5000万像素的超广角摄像头(f/2.0)和强大的5000万像素超动态鹰眼主摄,具有两档可变光圈功能(f/1.4和f/2.0,OIS),可以用卓越的清晰度捕捉快节奏的瞬间。

更抗跌的荣耀巨犀玻璃 打造无与伦比的显示效果

荣耀Magic6 Pro采用了业界迄今为止更防摔的荣耀巨犀玻璃,通过了瑞士SGS多场景金标五星抗跌耐摔能力认证,采用先进材料,晶体密度较上一代提升50%,抗跌能力较普通玻璃提升10倍。

除了耐用性之外,荣耀Magic6 Pro还配备了业界领先的6.8英寸全域低功耗LTPO护眼屏,提供了4320Hz超高频PWM调光、类自然光护眼、助眠显示和自然色彩显示等技术,为用户带来全方位的护眼体验。

跨领域创新 打造更为高效的产品体验

荣耀Magic6 Pro搭载了第三代骁龙8旗舰芯片,带来了30%的CPU性能提升和25%的GPU性能增加。在高通AI引擎的加持下,荣耀Magic6 Pro的AI性能相较于前代提升98%。此外,第三代骁龙8为用户提供卓越的游戏体验。

荣耀从电动车行业汲取灵感,将全新的第二代青海湖电池和自研能效增强芯片E1引入到荣耀Magic6 Pro。5600mAh的电池展现出卓越的低温性能。此外,荣耀Magic6 Pro还搭配了80W有线超级快充和66W无线超级快充,让用户能够迅速将电池充满。

荣耀Magic6 Pro凭借先进电池技术,DXOMARK得分157分,雄踞DXOMARK电池排行榜全球第一名。此外,荣耀Magic6 Pro还荣获DXOMARK 2024年首个五项金标,代表着出色的相机 、音频、显示、电池和自拍功能。

利用AI打造全场景互联体验

为实现智能全场景PC体验,荣耀面向全球市场推出了全新的AI PC——荣耀MagicBook Pro 16。平台级AI使能跨系统互联、跃级性能、智慧应用,荣耀MagicBook Pro 16开启了荣耀生态系统互联和协同的AI PC新时代。通过MagicRing信任环,用户还可以轻松实现在荣耀设备间共享和同步材料,大大增加便利性和易用性。

此外,荣耀还将全场景体验带入最新推出的荣耀平板9中。荣耀平板9配备12.1英寸纸感护眼柔光屏,120Hz刷新率,采用荣耀Histen音效调校技术的环绕式八扬声器,搭载高通骁龙6 Gen 1芯片,荣耀平板9为用户带来了卓越的体验。

与保时捷设计的标志性合作更进一步

今年的MWC上,荣耀不仅正式将荣耀Magic V2 RSR保时捷设计折叠屏手机推向全球舞台,还发布了荣耀Magic6 RSR保时捷设计的预告片。这款手机同样融入了诸多保时捷的设计元素


]]>
政策聚焦新质生产力,2024人工智能将发展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随着后续GPT-4Turbo、Sora等产品的持续推出,我们看到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成为了2024年政策的聚焦点。从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到2024年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和两会提出在数字经济领域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我们认为后续还有更多利好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的政策即将释放。

  2023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要根据产业的当下急需和长远发展需要,再凝练部署一批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不断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进一步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体系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由此我们认为人工智能相关领域有望再次成为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投入方向。

  从三大运营商的采购情况来看,其对于AI服务器的投入已经显示了明显的加速迹象。2020年中国移动服务器采购金额约为6亿元,2022年1月中国联通人工智能服务器采购预算约5.5亿元,而2023年10月中国电信人工智能服务器采购金额达到84亿元,中国移动新型智算中心项目的AI服务器中,仅2024年1月招标的包12的采购金额就超过了24亿元。

  已经遴选出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和试验区域及示范应用场景,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队,将成为我国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落地的重要推动力量。


]]>
腾讯云与Orange中东非洲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合力打造超级应用Max It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2月28日,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期间,腾讯云与全球领先的电信运营商Orange中东非洲公司(Orange Middle East&Africa,下称OMEA)达成战略合作。借助腾讯云的小程序平台(TCMPP),OMEA将打造超级应用Max It,为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用户提供服务。

  Orange是全球领先的电信运营商,也是法国最大的运营商。其中东和非洲业务子公司OMEA是集团增速最快的板块之一,在中东和非洲的18个国家服务超过1.48亿客户。Max It是OMEA旗下的移动应用,为用户提供账户管理、充值等服务,类似国内运营商的App。

  为了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巩固在非洲市场的领军地位,OMEA计划进一步丰富Max It的服务,在App内推出小程序应用。借助腾讯云的TCMPP平台,Max It将大幅提升小程序的开发和上线效率,也能让更多合作伙伴通过该平台开发个性化的小程序,打造繁荣的应用生态。基于腾讯服务超11亿小程序用户的技术沉淀和运营经验,TCMPP整合了腾讯在小程序开发、测试、发布、运营等层面的技术能力,为企业客户提供一站式、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小程序技术平台。

  据悉,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OMEA将逐步开放小程序开发平台,推动全球和当地的100个合作伙伴接入和使用该平台。预计到2025年,Max It的渗透率将实现翻倍增长。

  基于和腾讯云的合作,OMEA还将为非洲的初创企业、商家、内容创作者及各类公司等提供扶持服务,帮助他们开发适合不同国家需求的小程序。这些扶持计划不仅能促进非洲的创新,还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长机遇。

  Orange首席技术和创新官Bruno Zerbib表示:“中东和非洲地区是充满活力的创新之地,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合作为当地企业提供开发应用的新路径。腾讯云是行业领先的云厂商,其可扩展的技术让我们可以针对当地市场构建小程序,在一个应用中提供更多样的服务。”

  Orange中东和非洲首席执行官Jér me Hénique认为与腾讯云合作是Max It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此次合作是我们为用户提供创新和高价值服务的关键一步。用创新的小程序丰富Max It,可以进一步提升应用的渗透率和社会影响力。”

  腾讯云欧洲区总经理孙畅表示:“我们很高兴与Orange合作,借助我们的TCMPP平台,帮助Max It成为一个功能多样的超级应用。通过双方的合作,也可以进一步激发中东和非洲市场的创造力,让更多满足当地市场需求的小程序应用涌现。我们也期待在不久的将来,通过腾讯云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与更多的企业、机构和组织合作。”

  腾讯云自2016年开始开展海外业务,将在国内市场打磨成熟的产品和技术输出到海外,支持包括中国出海企业、外企入华、海外本地客户的创新发展。截止目前,腾讯云在全球26个地理区域运营着70个可用区,有2800个加速节点。

  目前腾讯云的业务覆盖日韩、东南亚、美洲、欧洲、中东、非洲等各大区,在互联网、游戏、金融、文旅、汽车、零售等各行业提供解决方案。2023年,腾讯云的国际业务整体保持高速增长,亚太市场收入同比增长39%,全年海外合作伙伴驱动的收入同比增长69%。

]]>
华为出席BDC2024,以Net5.5G助力运营商网络升级激发新增长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在MWC24巴塞罗那期间,由WBBA主办的宽带发展大会(Broadband Development Congress, BDC)成功举行,本次会议以"网络演进和运营商科技化转型,引领宽带产业繁荣"为主题,来自全球的运营商、设备商、产业组织、标准组织等200余位嘉宾和客户莅临现场,共同探讨下一代网络技术创新和演进方向,助力运营商科技转型,抓住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带来的新机遇。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总裁王雷出席活动并发表"将Net5.5G带入现实,激发新增长"的主题演讲。

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 王雷 发表主题演讲
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 王雷 发表主题演讲

王雷在演讲中提到,面对势不可挡的数字化、智能化浪潮,华为与运营商客户紧密合作,共同探索网络升级演进之路,并制定Net5.5G目标网架构。Net5.5G将全面支持泛在万兆联接、弹性超宽承载、超融合数据中心和网络自智自驭,助力运营商网络升级演进,激发新的商业增长。

Net5.5G移动承载:支持25GE/50GE/100GE/400GE按需组网能力,保障移动宽带万兆业务体验升级。

Net5.5G高品质园区:基于Wi-Fi 7高密接入、视频体验保障、LAN-WAN融合云管理等能力,助力运营商企业业务从传统专线向企业园区延伸,扩展服务边界。

Net5.5G融合承载:通过端到端400GE超宽组网,满足泛在万兆联接带来的流量增长对网络带宽的需求,并通过提供业务隔离、低时延选路、租户级可视等多种服务化能力,加速网络资源变现。

Net5.5G超融合数据中心:以高密800GE实现超宽算力连接,通过网络负载均衡算法,提升网络吞吐率,提升AI算力释放效率,面向行业客户提供算力接入让算力服务惠及更多用户,助力运营商抓住行业智能化的新机会。

为保障网络运营效率,Net5.5G提供实时网络数字地图,实现从物理层到应用层的可视化,做到体验驱动的网络自优化。

目前,华为正在积极参与WBBA网络技术工作组的网络演进白皮书的编写工作,白皮书聚焦Net5.5G时代园区网络、承载网络以及数据中心网络的关键技术和特征、业界实践和用例等内容,并将在近期由WBBA面向全球发布。

未来,华为将继续携手产业伙伴,共同推动Net5.5G产业进步。


]]>
三星全新microSD,凭借高性能和大容量助力移动计算和端侧AI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三星电子今日宣布,已开始向客户提供其256GB[1]SD Express[2] microSD存储卡样品,该款存储卡顺序读取速度最高可达800MB/s,此外,1TB[3] UHS-1 microSD存储卡现已进入量产阶段。随着新一代microSD存储卡产品的推出,三星将着力打造差异化存储解决方案,更好满足未来移动计算和端侧人工智能应用的需求。

"来自移动计算和端侧人工智能应用的需求与日俱增,三星推出的这两款全新micro SD卡为应对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三星电子品牌存储事业部全球副总裁Hangu Sohn表示,"尽管存储卡尺寸极小,但能够带来SSD(固态硬盘)级别的强大性能和超大容量,帮助用户充分利用要求严格的现代和未来应用。"

三星首款SD Express microSD存储卡,传输速度最高可达800MB/s

三星SD Express microSD
三星SD Express microSD

三星推出了采用SD Express接口的全新高性能microSD卡,这也是与客户成功合作开发定制产品的成果。

得益于三星的低功耗设计以及为实现产品优良性能和可靠热管理而专门优化的固件技术,三星SD Express microSD储存卡能够以小巧外形尺寸提供与SSD相媲美的性能。传统microSD存储卡采用UHS-1接口,读取速度上限为104MB/s,而SD Express系列产品的最大读取速度可达985MB/s,但截至目前,SD Express microSD存储卡尚未投入商用。                                                             

三星SD Express microSD存储卡的顺序读取速度可达800MB/s,是SATA SSD(最高560MB/s)的1.4倍、传统UHS-1接口存储卡(最高200MB/s)的4倍以上,能够在PC和移动设备等多种应用端得到更好的计算体验。为确保SD Express microSD存储卡性能稳定、质量可靠,三星采用了动态散热保护(Dynamic Thermal Guard)技术,即使长时间使用,也能确保存储卡温度始终处于理想水平。

1TB UHS-1 microSD存储卡,搭载先进1Tb V-NAND技术

三星1TB UHS-1 EVO Plus microSD
三星1TB UHS-1 EVO Plus microSD

 

三星1TB UHS-1 PRO Plus microSD
三星1TB UHS-1 PRO Plus microSD

三星在全新1TB microSD存储卡上堆叠了八层三星第8代1Tb V-NAND,实现了过去仅能应用于SSD的大容量封装。全新1TB microSD存储卡已通过业内测试,即使在极具挑战性的环境中也能保持稳定可靠。产品具备防水、耐极端温度、防摔、防磨损、防X射线和防磁[4]等六重防护特性。

推出时间                                                                

256GB SD Express microSD存储卡将于今年内推出,1TB UHS-1 microSD存储卡预计将于今年第三季度投入市场。

[1] GB=1,000,000,000字节(10亿字节)。实际可用容量可能会少于标识容量。

[2] SD Express:全新SD存储卡接口支持PCIe Gen3x1 协议(基于2019年2月发布的SD 7.1规范),理论传输速度可达985MS/s。

[3] 1TB=1,000,000,000,000字节(1万亿字节)。实际可用存储容量可能会有所不同。

[4] 对于存储卡数据恢复过程中出现的任何数据损坏/损失或费用,三星概不负责。六重防护仅针对1TB UHS-1 microSD存储卡,不包括256GB SD Express microSD存储卡。1米深度,海水,持续72小时。工作温度-25℃至85℃(-13°F to 185°F),非工作温度-40℃至85℃ (-40°F to 185°F)。可承受标准机场X光机器(高达100mGy)。相当于高磁场MRI扫描仪的磁场(高达15,000高斯)。可承受高达5米(16.4 英尺)的摔落。最高10,000 次插拔。

 


]]>
华为重磅发布三大全光创新产品,开启F5G-A商用元年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在MWC24巴塞罗那 期间举办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发布会上,围绕超宽骨干、万兆接入、全光智慧家庭三大场景,华为光产品线总裁陈帮华发布了业界首款面向数据中心场景的OTN产品OptiX OSN 9800 K36、首款智能OLT产品OptiXaccess MA5800T和首款FTTR+X产品 华为iFTTR星光F50。三大新品将支撑全球运营商建设F5G-A全光目标网,加速万兆超宽带发展,开启F5G-A商用元年。

华为光产品线总裁陈帮华发布三大全光新产品
华为光产品线总裁陈帮华发布三大全光新产品

2023年11月,ETSI发布了F5G Advanced标准,华为与全球领先运营商开展F5G-A创新实践,Wi-Fi 7、50G PON、400G、800G和OXC等F5G-A关键技术和产品得到广泛应用。万兆联接是支撑智能应用普及的基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发布万兆发展计划,启动万兆之城建设。为促进F5G-A的进一步发展,华为光产品线总裁陈帮华提出:面向万兆超宽带业务发展,运营商需要建设具备"1+3+4"核心特征的F5G-A全光目标网,即围绕1个网络目标:10Gbps超宽带;实现3个网络能力:10Gbps泛在接入,城域网1毫秒超低时延和骨干网99.9999%超高可靠性;建立4个网络架构:骨干网400G、800G OTN联接数据中心,城域网100G OTN延伸到站点,接入网50G PON到家庭和企业,万兆联接到每个房间。

为支撑"1+3+4"的F5G-A全光目标网建设,华为发布三大全光创新产品:

  • 超宽骨干:作为业界首款面向数据中心场景的OTN产品,OptiX OSN 9800 K36带来三大创新。第一,全面升级单波容量到1.6Tbps,相比业界1.2Tbps容量提升33%,单比特成本降低30%;第二,创新的双3D正交架构实现槽位数量翻倍,单机调度容量超100T,轻松应对激增流量;第三,内置智能单元实现毫秒级检测和实时智能故障分析,支持网络可用率提升。

  • 万兆接入: 业界首个智能OLT产品MA5800T实现了三大升级。第一,容量升级,单槽位容量达到2T,为业界2倍以上,可从50G PON演进支持至200G PON,同时兼容现网GPON、10G PON等;第二,体验升级,创新架构对不同等级业务硬隔离,保障高质量业务端到端确定性时延和抖动,实现确定性体验;第三,智能升级,通过内置智能单元,全面优化用户体验和故障快速定位。

  • 全光智慧家庭:业界首个FTTR+X产品iFTTR F50将FTTR从联接功能延展至更多应用,实现了三大创新。第一,通过C-WAN架构结合Wi-Fi7,将速率提升至3000Mbps;第二,通过精准时钟同步将漫游时间缩短到10毫秒,业务切换0丢包;第三,内置存储和计算,为用户提供最大8TB存储空间,以及相册智能搜索等智慧应用。

陈帮华表示:"2024年是F5G-A的商用元年,固定网络将迎来新的飞跃。面向万兆超宽带发展,华为发布三大全光创新产品:面向数据中心互联的OTN产品OSN 9800 K36,智能万兆接入OLT产品MA5800T和FTTR+X产品iFTTR星光F50,助力运营商打造以"1+3+4"为核心特征的F5G-A全光目标网,不断拓宽业务边界,引领智能世界。"


]]>
华为杨超斌:通信大模型加速运营商智能化转型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在MWC24 巴塞罗那期间,华为董事、ICT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杨超斌发布了通信行业首个大模型。

回顾波澜壮阔的通信行业发展史,关键技术的持续创新,促进了运营商网络生产力的不断跃升。进入5G-A时代,网络能力的跃升激发了多样化业务创新,促进了运营商商业繁荣的同时,行业也提出了敏捷业务发放、精准用户体验保障、跨领域高效运维的高阶智能化目标,我们正在期待一场新的关键技术革命。

华为通信大模型,提供关键的智能化技术能力,瞄准业务创新与运营运维提效,促进网络生产力革命性提升,实现5G-A时代的智能化目标。华为基于三十余年积累的行业知识和经验,打造了通信行业首个大模型。杨超斌特别指出:“华为通信大模型充分发挥智能化技术优势,提供基于角色的Copilots和基于场景的Agents的两类应用能力,帮助运营商赋能员工的同时,提升用户满意度,最终将全面提升网络生产力。”华为通信大模型支撑运营商智能化目标,面向不同角色,提供智能语言交互能力,提升员工知识水平和工作效率;面向不同运营运维场景,提供智能体应用,分析拆解复杂流程,编排操作方案,确保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华为通信大模型正在其逐步应用中凸显智能化价值。杨超斌在大会上分享了华为通信大模型的典型场景实践。在敏捷业务发放案例中,通过放号助手的多模态精准评估,实现了快速用户放号;在用户体验保障案例中,通过大模型的寻优能力,实现了多目标体验保障;在辅助排障场景下,跨流程的质差分析和对话辅助处理,显著改善了故障处理效率。

华为董事、ICT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杨超斌发表主题演讲
华为董事、ICT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杨超斌发表主题演讲

最后,杨超斌呼吁电信行业伙伴一起携手共进,通过产业合作推广、人才能力培养和商业场景创新,积极运用智能技术能力,打造通信大模型业界最佳实践,共同迈向电信行业智能化时代。


]]>
受苹果 Vision Pro 刺激,Meta 计划重塑 Quest 头显核心 UI 基础架构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IT之家 2 月 18 日消息,Meta 首席技术官 Andrew Bosworth 表示,该公司正在为旗下 Meta Quest 头显进行“核心 UI 基础架构重塑”,旨在为用户带来更佳的用户体验和“更丰富的环境”。

Bosworth 在 2 月 14 日于 Instagram 上举行了最新一期 AMA 活动,回答用户评论中的提问。当被问及 Meta Quest 3 等头显的 UI 更新时间时,Bosworth 并未给出具体日期,但透露了一些用户期待已久的改进方向。

IT之家注意到,用户经常抱怨 Meta Quest 的 UI 让人困惑且复杂,难以找到所需内容。尽管 Meta 定期对其基于安卓的系统进行更新,并且多年来取得了显著改善,但自从苹果 Vision Pro 发售以来,许多人意识到 Meta 的 UI 还有很大改进空间。

虽然 Bosworth 没有透露更新的具体细节,但他提到要创造“更丰富的环境”,这似乎暗示着该公司正在研究更好地将混合现实融入 UI 的方法。目前,Quest 的混合现实窗口只能并排放置,最多只能同时运行三个应用(或窗口)。

苹果 Vision Pro 允许用户将窗口和应用放置在虚拟空间的任何位置,并且当用户移动时它们的位置会保持不变。Meta 头显的窗口在 3D 空间中也能固定位置,但用户无法单独移动单个窗口。

自 Quest 3 发布以来,Meta 就一直在开发增强现实(Augments)功能,类似于智能手机主屏幕上的小部件。据报道,Meta 甚至将部分 AR 团队的资源转移到 VR 方面,以加速增强现实功能的开发,进一步将混合现实体验融入 Quest UI。

此次 UI 大修可能会包含将窗口和应用放置在混合现实的任何位置的功能。

在 AMA 活动中,Bosworth 还表示,Meta 可能很快会移除 Horizon Workrooms 中的三窗口限制,Horizon Workrooms 是该公司定制的协作软件,当连接到电脑时,可以提供最多三个虚拟显示器。他指出,最初的限制是三个窗口,是因为使用更多窗口会影响电脑性能。

和 CEO Mark Zuckerberg 一样,Bosworth 也谈到了苹果 Vision Pro 和 Meta 最新头显 Quest 3 的区别。他强调,Quest 3 不仅性价比更高,而且对大多数用户来说也是更好的选择。


]]>
IDC 发布2024年中国云计算市场十大预测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近年来,随着各行业企业对业务上云需求的不断深入,云基础架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革新,为企业IT基础设施、应用架构和应用构建模式带来了新的技术方向。2022年初,国务院正式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必需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因此,作为数字化新基建的核心,云基础架构将迎来新的一轮建设周期。IDC预测,2024至2026年,将是云基础架构支撑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阶段。

IDC于近日发布了《 IDC FutureScape:全球云计算2024年预测——中国启示》.通过对全球市场的洞察,给出了十条前瞻性预测,并深入剖析了每一条预测背后的深层含义。

IDC FutureScape 2024年中国云计算市场十大预测如下

预测一:生成式AI

到2026年,50%的企业将与云提供商形成生成式AI平台、开发者工具、基础设施的战略合作,对与企业针对数据和成本的管控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预测二:安全性

到2025年,20%的组织将部署具备AI能力的云原生应用安全保护平台,从而加强采用云安全态势管理特性的持续合规性。

预测三:高性能计算

到2024年,50%的企业将改变高性能计算平台的部署模式,从迁移至公有云部署的趋势演进为私有化部署,使用托管或机房提供商的服务。

预测四:边缘计算

到2027年,60%的企业将会依赖云提供商和网络互联合作伙伴,实现边缘端的零配置部署和零信任安全,从而成倍减轻IT技术人员的负担。

预测五:合作伙伴生态

到2024年,50%的企业将通过生态合作伙伴实施多云策略,从而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应用的部署,以及分布式云和边缘环境的集成。

预测六:技术鸿沟

到2027年,2/3的云端应用将使用AI能力,使得60%的组织积将会积极寻找熟练的AI专业人员进行持续性的管理和提升。

预测七:可持续性

到2027年,由于不断出现的能源短缺和可持续性发展要求,60%的数据中心将采用用途导向的解决方案,比如定制化芯片,液冷技术,微电网,以及加固技术。

预测八:FinOps

到2027年,40%的企业将会扩展FinOps的范围,通过增加SaaS管理平台工具和能力用于识别新的成本优化的机会。

预测九:应用现代化

到2028年,生成式AI将重构传统的应用开发模式,企业将使用生成式AI工具和云服务提供商平台进行50%的代码转换和开发任务。

预测十:数据主权

未来一年,企业CIO将会规划用于IaaS数据存储预算的30%,用于企业数据主权的解决方案,为了满足企业的合规性要求。


]]>
Veeam:2024年技术前景展望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技术是推动创新的强大工具,而随着去年生成式人工智能(AI)和智能应用程序的爆炸式发展,技术创新的速度也在迅速加快。

       我们生活在一个日益相互连接的世界中,这也意味着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必要走在趋势的前沿。随着创新推动科技行业的不断前进,企业应保持警惕,以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

       灵活性成为云和即服务的关键 

       近年来,人们普遍认为云技术是企业降低 IT 成本的最佳解决方案,同时能够使技术领导者摆脱昂贵的传统基础设施。然而,展望2024年,这一趋势可能会明显转回私有基础设施,原因是企业希望通过将某些应用从公共云中迁移出来,从而重新获得控制权。虽然云将在企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灵活性将成为一个关键的考虑因素,原因是越来越多的企业要求对其数据需求做出定制化的响应,而这不仅包括转移工作负载,还有确保本地数据保护。

       2024 年,公共云和本地之间的持续优化平衡预计也将受到更严格的审查。虽然超大规模云提供商提供的解决方案一直都是经济实惠的替代方案,但对于非数字优先型企业来说,云存储成本可能会迅速增加。而对于已经迁移到云端的客户来说,他们现在正在探索在财务、计算或数据主权方面更合理的替代方案(特别是通过边缘计算),从而重新获得对工作负载的控制。而为了能够快速、更加经济实惠地采用这些替代方案,数据灵活性再一次地成为了必要的条件。

       在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即服务”模式预计将会增长。从资本支出到运营支出的转变反映了更广泛的业务战略,即更加侧重于提供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的服务。
 
       安全问题成为人工智能的挑战

       网络安全威胁仍然是2024年的首要挑战。网络攻击具有持续性并在不断演变,对企业及其客户都会造成影响。

       2024 年,规模更大、更严重的攻击发生概率将会增加,而大多数企业尚未做好充分准备。最近发布的《Veeam勒索软件趋势报告》发现,虽然87%的企业建立了风险管理计划,并且能通过计划推动其安全路线图或战略,但只有35%的企业认为他们的风险管理计划能够顺利进行。尽管缺乏信心,但也只有一半(52%)的企业正在寻求改善,而其余 13% 的企业则根本没有既定的计划。

       在受到持续炒作的情况下,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地加剧了人们对安全和数据隐私的担忧。对此,政策制定者正在加强监管和控制,以确保负责任地使用人工智能。令人不安的深度伪造事件,如未经授权使用名人肖像进行诈骗,都凸显出了与这些人工智能生成作品相关的风险。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提高了网络钓鱼攻击得逞的概率,导致了勒索软件入侵的途径增加。
  
       增强网络弹性仍是关键所在

       为了在威胁不断演变的情势下保持领先,就需要采取全面的措施。对于企业来说,员工仍然是抵御攻击的最有力的武器。让员工积极参与维护安全环境不仅是一种最佳的实践性做法,更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定期培训和提高技能可以帮助员工了解日益演变的威胁,并使他们能够识别网络钓鱼电子邮件、标记可疑链接,并培养和促进教育与意识的良性循环。

       在打击网络威胁的战斗中,特别是在应对勒索软件上,人工智能已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工具。除了目前在数据保护市场的应用外,生成式人工智能还可用于数据分析和勒索软件检测,捕捉可能指向恶意活动的趋势或活动,这些活动往往会被忽视。

       2024:寻找平衡

       随着我们迈入 2024 年,技术领域也需要采取细致入微的战略。创新要求企业灵活应对变化,而云的发展演变则促使企业重新评估公共和私有基础设施,以强调量身定制的灵活性。

       然而,网络安全威胁的阴影仍然挥之不去。所有迹象都表明,攻击的规模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因此人工智能集成和员工网络安全教育势在必行。同时,协同努力也强调了多方面战略的必要性。

       在这种情况下,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在创新、灵活性和安全性之间取得巧妙的平衡。在企业规划 2024年的发展路线时,这种平衡将成为指南针,指引他们穿越未来科技领域中变幻莫测的局势。

]]>
阿里云2023年Q4营收280.66亿元 全年营收突破1000亿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2月9日消息,阿里巴巴发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的三个月未经审核业绩公告。其中,2023年Q4,阿里云营收280.66亿元,同比增长3%;经调整EBITA利润23.64亿元,同比增长86%。

财报表示,阿里云通过减少利润率较低的项目制合约类收入,持续提高收入质量。同时,该季度公共云产品及服务收入健康增长,带动盈利能力提升。

同时,财报披露截止2023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阿里云营收807.79亿元,经调整EBITA利润46.89亿元,同比增长51%。

根据阿里巴巴此前公布的2023年Q1数据,该季度阿里云营收为245.59亿元,经调整EBITA利润3.85亿元。

照此计算,阿里云2023自然年全年营收约为1053亿元、经调整 EBITA 利润约50亿元。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吴泳铭在最新公布的财报中表示:“集团最高优先级是让电商和云计算两大核心业务重燃增长动力。未来一年,我们将在改善用户核心体验上加大投入,以支持淘天集团重拾增长及稳固市场领导地位。我们将聚焦资源开发公共云产品,以及保持国际商业业务的强劲增长势头。”


]]>
三大云巨头AWS、微软、谷歌云 2023年第四季度财报对决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全球三大云计算公司AWS、微软Azure和谷歌云公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的财务业绩。

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三大云巨头在全球740亿美金的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中合计占67%的份额。

AWS、微软和谷歌云上周公布了季度财务收益报告,每家厂商的云销售额均达到数十亿美金,同比增长率达到两位数,营业收入为正。谷歌云的销售额增长速度快于竞争对手,而微软则缩小了与AWS的云市场份额差距。

第四季度云支出达到740亿美金

根据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企业在云基础设施服务上的支出接近740亿美金,同比增长20%。

Synergy副总裁、首席分析师John Dinsdale表示:“这是云市场一个标志性的季度。最后一个季度通常会受益于季节性反弹,季度支出增幅远高于前三个季度,但该季度创下了新的纪录。第四季度支出较上一季度增加了56亿美金,这是云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连续增幅。”

谷歌云通过Google Cloud Platform、平台服务、基础设施、Google Workspace等协作工具以及为客户提供的其他IT服务创造销售额。AWS的收入则来自其基础设施和平台服务以及其他云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微软并未向公众提供准确的Azure销售数据。相反,微软将Azure、SQL Server、Windows Server、Visual Studio、Nuance、GitHub、Microsoft Partner Network、企业和合作伙伴服务结合在一起,所有这些都纳入微软的智能云(Intelligent Cloud)集团之下。

我们详细分析了云计算领导者AWS、微软和谷歌云在2023年第四季度的具体收入数据、销售增长、云市场份额、营业收入和母公司财务业绩。

2023年第四季度收入

AWS:242亿美金

微软:259亿美金

谷歌云:92亿美金

AWS在2023年第四季度实现了242亿美金的收入,这意味着目前AWS的年运行率约为970亿美金。

微软智能云集团的销售额为259亿美金,目前的年运行率约为1040亿美金。

谷歌云在2023年第四季度实现了92亿美金的收入,年运行率达到368亿美金。

2023年,AWS的销售额总计为908亿美金。

2023年,谷歌云销售额为337亿美金。

2023年,微软智能云集团销售额达968亿美金。

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云市场份额

AWS:31%

微软:24%

谷歌云:11%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数据,AWS仍然是云基础设施服务的全球领导者,在2023年第四季度赢得了全球31%的市场份额。十多年来,AWS在云计算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然而AWS在2023年第四季度的市场份额为31%,与2022年第四季度的33%相比,份额下降了2个百分点。

2023年第四季度,微软赢得了全球云服务市场24%的份额,这家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缩小了与AWS之间的差距。

Synergy副总裁、首席分析师John Dinsdale表示:“亚马逊仍然远远领先于微软,但差距正在不断缩小。”

2021 年第四季度,AWS 33% 的市场份额比微软 21% 的市场份额高出 12 个百分点。 仅仅两年后,AWS 31% 的份额仅比微软 24% 的份额高出 7 个百分点。

谷歌云第四季度赢得了全球云服务市场11%的份额。 该公司不到十年前进入云计算市场,但已牢牢巩固了自己作为全球第三大云厂商的地位。

销售增长

谷歌云:26%

微软:19%

AWS:13%

Google Cloud的销售额为92亿美金,较2022年第四季度的73亿美金同比增长26%。

微软智能云集团在2023年第四季度创造了259亿美金的收入,同比增长19%。服务器产品和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0%,Azure和其他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8%。

AWS的销售额为242亿美金,与2022年第四季度的214亿美金相比,增长了13%多。

营业收入

微软:125亿美金

AWS:72亿美金

谷歌云:8.64亿美金

微软智能云部门在2023年第四季度实现了125亿美金的营业收入,高于去年同期的89亿美金。

AWS该季度的运营收入为72亿美金,高于2022年第四季度的52亿美金。AWS在2023年第四季度的运营支出为170亿美金,而去年同期为162亿美金。

谷歌云的营业收入达到创纪录的8.64亿美金。与2022年第二季度1.86亿美金的运营亏损相比有明显的变化。在经历了多年的亏损之后,谷歌云现在已经连续四个季度实现盈利。

母公司第四季度业绩

亚马逊:1700亿美金

AWS的母公司、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在2023年第四季度创造了1700亿美金的收入,同比增长14%。亚马逊2023年第四季度的营业收入为132亿美金。2023年全年来看,亚马逊创造了5750亿美金的收入,与2022年的5140亿美金相比增长了12%。

2023年第四季度,AWS占亚马逊总销售额的14%。

谷歌/Alphabet:860亿美金

谷歌云的母公司Google/Alphabet在2023年第四季度实现收入860亿美金,同比增长13%。Alphabet该季度营业收入为237亿美金。2023年全年来看,Alphabet的总销售额为3070亿美金,与2022年的2830亿美金相比增长9%。

2023年第四季度,谷歌云占Alphabet总收入的近11%。

微软:620亿美金

微软在2023年第四季度的总收入为620亿美金,而去年同期为527亿美金,该季度的营业收入为270亿美金。

2023年第四季度,微软智能云业务部门占微软总收入的42%。


]]>
思科和英伟达扩大合作推动 AI 网络中以太网的发展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阵列一起部署的指南。而FlexPod AI(CVD)似乎也遵循了类似的模式,只是将Pure换成了NetApp的存储平台。思科表示,这些产品将于本月晚些时候推出,未来还将推出更多由Nvidia支持的CVD。

  提一下思科的UCS计算平台,该网络方案还推出了一款专注于边缘的X系列刀片系统,可配备Nvidia的最新GPU。

  X Direct机箱有8个插槽,可配置双插槽或四插槽计算刀片组合,或用于GPU计算的PCIe扩展节点。额外的X-Fabric模块也可用于扩展系统的GPU容量。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与Supermicro、Dell、HPE和其他厂商所采用的Nvidia最强大的SXM模块不同,思科的UCS X Direct系统似乎只支持功耗较低的基于PCIe的GPU。

  根据UCS X Direct数据表,每台服务器最多可配备六个紧凑型GPU,或最多两个双插槽、全长、全高GPU。

  这对那些希望运行消耗数百千兆字节GPU内存的大型语言模型的用户来说可能是个限制。不过,在运行较小的推理工作负载时,如边缘数据预处理,这可能已经足够了。

  思科该平台的定位是制造业、医疗保健业和运行小型数据中心的企业。

]]>
Canalys:2023年平板电脑销量同比下降10.7%,华为逆势增长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Canalys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同比下降11%,总计3780万台。2023年全年,平板电脑的出货量同样同比下跌10%,达1.353亿台。中国和印度是平板电脑出货的主力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平板电脑在全球其他市场的疲软。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第四季度,平板电脑市场得益于中国厂商的强劲表现。华为的出货量大幅增长95%,排名跃升至第三位。尽管苹果公司的iPad出货量同比下降24%,但仍保持领先地位,第四季度出货量达1480万台。三星以680万台的出货量稳居第二,年降幅为11%。联想跌至第四位,但出货量增长15%。亚马逊全球出货量下跌44%,达200万台跻身全球前五。

1
   2

  对此,Canalys研究经理Himani Mukka表示,在最近的假日季,商家大幅增加对平板电脑的促销和捆绑优惠力度,但仍难以扭转市场的命运。为解决平板电脑库存长期居高不下的问题,全球都在实施积极的促销策略。随着库存趋于良性,以及政府和商用领域对平板电脑的需求进一步扩大,预计2024年,平板电脑的出货量将实现反弹。TCL和联想已在2024年CES展会上宣布推出新机,同时,按照预期,苹果也将于今年年初更新其iPad产品组合,这一切都将有助于推动平板电脑的更新换代。

  Canalys分析师Kieren Jessop认为,平板电脑与其他个人计算设备之间存在关注点差异,这是平板电脑厂商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平板电脑的端侧AI集成方案落后于个人电脑(PC)和智能手机。如果厂商希望在其生态系统中提供统一的体验,在不同设备上实现这一功能至关重要。可折叠平板电脑在今年将受到更多关注。尽管这些机型由于定价较高,出货量可能有限,但厂商仍可借此机会展示其在用户体验方面的优势。


]]>
SAP宣布推出新的迁移计划,帮助ERP客户拥抱云计算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信息技术软件巨头SAP SE近日表示,它将推出一项新的RISE with SAP 迁移和现代化计划,帮助企业将ERP环境迁移到云端,从更快的创新速度和水平中获益。

新计划旨在解决企业在向云端迁移时面临的两个关键问题,即迁移的范围和成本。SAP表示,该计划的好处之一是消除了流程复杂性,以及对定制代码和数据孤岛的需求。

SAP云计算ERP首席营销官 Eric van Rossum表示,很明显,每个企业都需要采取云优先的业务战略。他表示:“对于客户来说,现在开启迁移和现代化之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这样他们才能利用最新的云创新的潜能,包括人工智能和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

三年前宣布的RISE with SAP计划被描述为“业务转型即服务”会帮助客户从将软件视为必须购买才能拥有的东西过渡到软件即服务模式。

该服务与ERP系统的核心功能关系不大,而与ERP即服务(ERP-as-a-service)的关系更大,它捆绑了各种增值服务和功能。

SAP的旗舰ERP产品S/4HANA Cloud只是拼图中的一块,不过是最重要的一块。其主要卖点之一是单一合同的理念,即对SAP的所有软件、服务和基础架构进行统一计费。

该套餐还包括SAP合作伙伴提供的迁移和实施服务,访问SAP Business Network(包括 Ariba、智能业务流程工程服务等)。可以通过SAP自己的云基础架构使用RISE with SAP,它也可以托管在Amazon Web Services、Google Cloud 或 Microsoft Azure 上。

SAP表示,通过新的Rise with SAP迁移和现代化计划,SAP正在帮助客户“为创新做好准备”。当客户将ERP环境迁移到云端,SAP将承担起管理的重任,以确保更定期的更新、卓越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合规性,并简化对其他服务的访问。

无论客户目前在企业内部使用的是SAP S/4HANA 还是 SAP ERP Central Component,该公司都将提供简化过的RISE with SAP迁移路径,管理迁移中的每一个步骤。该公司表示,客户可以选择自助服务或者全面协助服务。

除了上述 RISE with SAP 的优势外,SAP还提供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其中包括一项有时间限制的优惠,承诺将迁移成本最多降低50%,并缩短实现价值的时间。该公司表示,从2024年6月份开始,客户可以通过RISE with SAP或GROW with SAP获得云积分,用以抵消维护、云服务和云订阅的成本。该激励措施涵盖S/4HANA云和其他服务,如SAP的人力资源、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支出管理和业务转型服务。

该公司表示,迁移和现代化过程将是完全透明的,并对客户进行关键里程碑检查,以确保客户的迁移和现代化进程按计划进行。迁移将由SAP专家提供支持,他们会确保从最初的发现阶段到上线的所有工作都正确无误。

最后,SAP为需要更多时间迁移到RISE with SAP的客户提供了一项新的SAP S/4HANA Cloud Safekeeper服务。通过这项新服务,SAP将在客户做好系统升级准备的同时,为客户现有的 ERP 环境提供针对性的维护服务。该公司还为客户的现有系统提供长达两年的业务连续性更新和补丁。

Deutschsprachige SAP Anwendergruppe e.V.是一个代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中心地区SAP用户的行业组织,其董事会成员Christine Grimm表示,今天的公告表明,SAP理解客户在向云迁移时所面临的复杂性。

Grimm表示:“该计划是SAP战略的一部分,旨在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云计算解决方案,更灵活、更多创新,并通过资金支持来降低过渡的难度。”


]]>
先进计算产业发展联盟发布大数据云原生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近期,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达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先进计算技术创新大赛暨先进计算产业发展大会在四川省达州市成功举办。在先进计算产业发展联盟全体会议上,先进计算产业发展联盟数据计算组发布了《大数据云原生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

  研究报告主要从下述方向进行了阐述:

  1.大数据与云原生技术的发展与演进:介绍大数据技术的演进,云原生技术的发展,以及它们融合的情况。

  2.传统大数据平台的痛点:探讨传统大数据平台交付运维成本高、资源利用低效、迭代兼容性及安全性问题等关键痛点。

  3.云原生技术解决思路:详细说明云原生技术解决这些关键痛点的思路,以及云原生技术带来的其它好处和引发的新挑战。

  4.大数据云原生技术架构简述:简述大数据云原生技术的设计思路和参考架构,包括弹性伸缩、资源隔离、容器化、统一资源调度、多计算引擎管理、统一数据湖管理以及智能化运维等方面。

  5.大数据云原生的未来发展和建议:提出对大数据云原生技术未来发展设想和建议,以提升大数据云原生的技术普惠。

]]>
智算算力超过4.1EFLOPS!武汉市印发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及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算力是集信息计算力、网络运载力、数据存储力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力。近年来,算力基础设施呈现多元泛在、智能敏捷、安全可靠、绿色低碳等特征,算力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为加快算力基础设施及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助推新型工业化,夯实数字经济底座。近日,武汉市印发《武汉市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及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建成布局合理、服务高效、技术先进、绿色安全的算力基础设施,形成算力、存力、运力及应用产业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发展格局,打造中部算力高地。

  具体来看,提升算力,优化网络。力争全市算力规模达到每秒5×1018浮点运算次数(5EFLOPS),其中高性能算力超过4.5EFLOPS,即智算算力超过4.1EFLOPS,超算算力达到0.4EFLOPS。建立多元算力协同体系。率先启动“万兆城市”建设,构建城市级全光高速低时延算力网络,市内单向时延小于1毫秒,省内时延小于3毫秒,与国内枢纽节点时延控制在10毫秒以内。

  技术创新,强化赋能。数据中心平均利用率达到60%,攻克不少于5项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不少于10项以上首创性人工智能技术,不少于40项共性技术创新成果。打造1个以上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10个以上行业模型、5个以上公共数据集。培育公共算力平台服务本地企业不少于1000家,支撑培育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不少于2—3家,争创国家“数字领航”企业5家,打造标杆智能工厂40家。

  绿色低碳,安全可靠。新建大型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PUE)降低到1.25以下,绿色低碳等级达到4A级以上。推动“老旧小散”数据中心升级改造。构建覆盖网络、数据、算力设施的立体安全保障体系。

  此外,《行动方案》还从优化基础设施布局、聚力攻关关键技术、优化提升服务质量、推动示范园区建设、创新推广应用场景、推动绿色安全发展6大板块共17项行动部署重点任务。

]]>
Dell VxRail继续提供VMware永久授权,帮助企业构建两地三中心容灾方案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引言:

近期VMware被博通收购转订阅的模式的话题如火如荼。截至本篇文章发稿之时,戴尔科技集团的Dell VxRail是目前确认在全球市场上仍可以继续销售VMware永久授权并提供让用户灵活选择VMware软件组合的超融合产品,戴尔科技集团与博通将继续紧密合作。对于希望继续以永久授权方式进行VMware采购的用户来说,无异于额外的惊喜。除了vSphere/vSAN,还可以选配Aria和VCF等产品。

2023年的最后两个月,中国的互联网行业迎来了一波系统崩溃潮,公有云越来越贵的账单已经饱受用户诟病,而现在云厂商所极力宣扬的N个9的可靠性又给了用户当头一棒,因此很多企业开始考虑将“下云”提上日程。相比公有云来说,企业自建数据中心建设成本更可控,数据隐私更有保障,但是如何保证数据中心的可靠性以及业务连续性,却给企业IT管理者提出了挑战。

以VMware vSphere为代表的虚拟化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化数据中心建设的“黄金标准”,几乎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虚拟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IT资源的利用率,加快了系统部署的速度,降低了运维复杂度,更重要的是借助虚拟化自身的HA、FT、DRS等功能提升了业务连续性,避免了由于设备故障导致业务长时间停机。

但是目前大部分企业在IT基础架构的高可用设计方面,还局限在单个数据中心内部,一旦数据中心整体发生故障,就会导致业务长时间停机,甚至造成数据丢失。

那么如何实现类似公有云的站点故障切换能力,确保当一个数据中心故障时业务系统可以切换到另一个数据中心呢,借助虚拟化的双活或者容灾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企业简单高效的实现这一目标。

什么是数据中心双活?

双活是两个或者多个数据中心,每个数据中心都具有独立运行应用系统所需要的所有资源。正常情况下,应用在两个数据中心负载均衡,而当一个数据中心故障时,另一个数据中心会承接所有的应用负载。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具备以下特征:

• 自动的故障切换流程;

• 双站点负载均衡的同时,可以实现一个站点完全失效方面的保护;

• 两个数据中心的距离较短(通常100KM以内),同时需要大带宽、低延迟的网络互联;

• RPO为零的同时,大幅缩短RTO。

什么是数据中心容灾?

容灾数据中心是对生产数据中心的备用保护,在生产数据中心未发生故障时不运行任何应用,只有当生产数据中心故障时才将应用切换到容灾数据中心运行,因此数据中心容灾解决方案具备以下特征:

• 半自动或者手动的故障切换流程;

• 容灾数据中心的资源处于“冷备”状态,只有生产数据中心失效才运行使用;

• 容灾数据中心和生产数据中心的距离可以较远,对于网络的要求不高;

• RPO通常为分钟或者小时级,RTO较高;

• 容灾数据中心的资源配置优先保证应用可以运行,但不一定能保证运行的性能。

双活和容灾都是企业提升数据中心业务连续性的有效手段,而对于一些关键型工作负载,双活的需求往往是迫切的。如果业务系统自身不支持应用层的负载均衡(如Oracle RAC是典型的应用层负载均衡),那么必须依赖基础架构的双活来实现。

为了保证RPO=0,在VMware双活数据中心建设方案中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是存储双活的设计,在传统三层虚拟化架构(服务器+SAN交换机+集中式存储)中主要依赖于存储产品自身的双活功能或者专用存储网关来实现双活,如下是典型的基于VPLEX的VMware双活数据中心架构图:

这种架构过去在金融、制造以及医疗行业应用较多,架构成熟,但是建设成本较高,架构和运维也比较复杂。最近几年随着超融合技术在数据中心的广泛应用,超融合不仅具备横向扩展、快速部署、极简运维等优势,也让虚拟化双活数据中心的建设成本更低、同时更易落地和运维。其中以VMware vSAN超融合解决方案最具代表性。

VMware保持了全球HCI(超融合基础设施)软件市场的主导地位,vSAN跟vSphere ESXi内核集成,而无需部署专用的虚拟机作为存储控制器,给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产品体验和存储性能。vSAN的产品优势不是本文的探讨重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深入了解vSAN底层技术原理。

VxRail与vSAN的关系?

VxRail是Dell和VMware联合研发的基于vSAN的超融合一体机,用于增强VMware的产品力,提升VMware的使用体验。根据2023年IDC全球第三季度数据显示,Dell在超融合市场份额占35.5%,居第一。过半数的vSAN用户都选择VxRail,因为它极大降低了环境部署和维护的工作量,并且加持了RP4VM的数据实时保护,以超越vSAN DIY的用户体验,提供更好稳定性和安全性。

VxRail完成了集成、预先配置和预先测试,保证了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避免软件和硬件之间的兼容性问题。VxRail Manger生命周期管理软件提供了自动化部署、一键式升级等功能。Dell投入了大量的研发力量打造了VxRail产品,目前VxRail研发中心有三百多个研发人员,其中测试工程师有一百多人,对每一个发行的VxRail版本会经过长达上百万个小时的测试验证。

当企业希望通过vSAN超融合架构承载核心工作负载时,VxRail将是最好的选择,能够更好的保证业务的稳定运行。

vSAN作为虚拟化架构中的“存储层”,它自身的双活功能(vSAN Stretched Cluster)极大的简化了用户构建VMware双活数据中心的复杂度,并大幅降低了部署成本。

延伸集群是 vSAN 特有的概念,它是把一个普通的单站点 (site) 集群延伸 (Stretch) 到了另一个站点,形成一个横跨两个站点的集群,称之为延伸集群 (Stretched Cluster)。延伸集群具有普通集群所有的 HA 保护功能,能够跨站点地保存数据副本,并且位于两个站点内的服务器都可以是活动的,从而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双活数据中心。

延伸集群通常部署在数据中心之间距离有限的环境中,例如城域或园区环境。使用延伸群集可以管理计划内维护并避免灾难情况,因为维护或丢失一个站点不会影响群集的整体运行。在延伸群集配置中,两个数据站点都是活动站点。如果任一站点发生故障,vSAN 将使用另一个站点上的存储。

我们常说的“两地三中心”的概念指的就是IT基础架构同时具备同城双活和异地容灾的能力。“两地三中心”是很多IT管理者的终极目标,而现在借助于VxRail就可以轻松实现这一愿景,目前在中国很多制造、医疗、金融客户已经通过Dell VxRail实现了“两地三中心”的架构,并且所有的售后服务全部由Dell提供保驾护航。

最后,在引言中提及的VMware授权方式及产品组合大幅调整的事件,虽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我们了解到,很多客户对于VMware此次调整都难免有些措手不及。

无论用户是希望继续采用VMware技术或是希望寻找替换方案,客户都需要更长的时间进行财务分析、方向讨论及替代方案的评估等。因为这会涉及到企业核心的虚拟化平台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变化对于IT稳定运行及对公司业务的支撑都是巨大挑战。

Dell VxRail除了继续以原有的模式销售VMware永久授权(截至本篇文章发稿之时的实时更新)之外,客户基于戴尔完善的服务体系支撑,获得了3~5年的窗口期,让企业可以从容应对变化,有更充分的时间做更细致的评估。这对企业持续而稳定的IT战略是至关重要的。


]]>
工信部:2023年全国新增97个城市达到千兆城市建设标准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通报2023年千兆城市建设情况,全年新增97个城市达到千兆城市标准,完成千兆城市总结评估工作。从区域分布看,东部地区新增27个千兆城市,中部地区新增38个千兆城市,西部地区新增32个千兆城市。

1

  截至2023年10月底,千兆城市平均城市家庭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超过100%,千兆光网具备覆盖所有千兆城市家庭的能力。千兆城市平均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到21.2个/万人,平均10G-PON端口占比达到53.7%,平均500Mbps及以上用户占比达到33.2%,平均5G用户占比达到49.2%。

  千兆城市市属公办医院(三级以上)、重点高校、文化旅游重点区域以及开办客运业务的火车站(二等以上)、干线机场、重点道路等重点场所5G网络通达率均超过99.5%,5G网络信号电平等指标满足相关建设标准,其中91个城市重点场所5G通达率达到100%。

  千兆城市大力推进5G、千兆光网等技术创新应用,积极探索“双千兆”网络协同部署建设方案和业务模式,赋能千行百业提质增效。广东东莞在老旧社区改造过程中,依托“双千兆”网络有效解决流动人口治安管理问题;湖南株洲运用“5G+智慧工厂”赋能面漆质检等,质检效率提升30%;河北石家庄依托“双千兆”网络打造智慧医院,X光片出片效率提升50%;四川资阳利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高城市“互联网+”政府服务水平。

  据了解,2021年起工信部面向满足千兆城市评价标准的地级及以上行政区,重点就“双千兆”网络建设、用户发展、应用创新以及支持政策等情况开展千兆城市建设评估工作,2021年度建成29个千兆城市,2022年度建成81个千兆城市,2023年新增的97个。截至目前,我国千兆城市总数累计达207个。


]]>
Omdia:2030年5G技术将推动物联网连接达到54亿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全球组织Omdia的新研究预测,到2030年,在5G技术优势的显著推动下,蜂窝物联网(IoT)连接将达到54亿。蜂窝物联网连接的预期增长主要归因于对5G RedCap、5G Massive IoT和4G LTE Cat-1bis模块的关注。这一迫在眉睫的转变凸显了先进的蜂窝连接解决方案在不断发展的技术环境中日益重要的作用。

  该预测还表明,从2024年起,5G RedCap将得到广泛采用,因为它将自己定位为中间层连接解决方案,适用于不需要高规格的5G设备,例如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RLLC)和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5G RedCap即将普及也预示着一个更重要的行业趋势,各公司正在为预计2030年以后停止使用4G做好准备。

  Omdia物联网高级分析师Alexander Thompson认为,2024年将是5G RedCap增长的变革性一年,主要来自中国,而中国是预计大部分销量的来源。他表示:“2024年将是5G RedCap增长的关键一年。这将从中国开始,预计销量最多,并且在适当的时候补贴将使模块平均销售价格(ASP)降至与LTE Cat-1类似的价格”。

  Omdia研究还指出,到2023年,超过60%的物联网模块出货量将来自亚洲和大洋洲地区,约占物联网连接的80%。汽车行业预计将成为这一趋势的重要推动因素,其中最大的行业是汽车行业。模块出货量被认为可以满足对采用5G连接的智能汽车不断增长的需求。

  尽管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超大规模产品呈指数级增长,初创企业面临财务障碍,但Omdia物联网团队实践主管Andrew Brown确认,特定行业的应用程序支持平台(AEP)仍将是整个物联网的主要收入来源价值链。Brown表示:“在整个物联网价值链中,应用程序支持平台(AEP)仍然是领先的收入来源。尽管超大规模产品呈指数级增长,而且初创企业面临财务限制,但特定行业/纯业务AEP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经济形势正在好转。”

  Omdia在《2023-2030年蜂窝物联网市场跟踪报告》中预测的趋势按地区、空中接口和应用对蜂窝物联网市场的模块出货量、模块收入、连接数(装机量)和连接收入进行了重要分析。

]]>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启动 2026年建成自主可控的标识解析体系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科技日报记者 崔爽

记者1月31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等十二部门近日印发《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计划》),提出到2026年,我国建成自主可控的标识解析体系,在制造业及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初步实现规模应用,对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畅通产业链供应链、促进大中小企业和一二三产业融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据悉,这是我国第一份针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出台的政策文件,第一份工业互联网规模发展新阶段专项行动计划,也是第一份多部门联合推动工业互联网落地应用的政策。

工业互联网是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的重要纽带和神经系统。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夯基架梁”工作已基本完成,为拓展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广度和深度,促进其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推广,提升设施、技术、标准、数据、人才等要素支撑能力,十二部门联合印发《计划》。

《计划》从关键指标、重点领域、基础支撑、产业生态四个方面提出到2026年的发展量化指标:关键指标方面,服务企业突破50万家,应用拓展至60个行业,累计注册量突破6000亿个,日均解析量达3亿次以上;重点领域方面,在生产制造、消费品工业、绿色低碳、安全生产等领域初步实现规模应用;基础支撑方面,二级节点覆盖行业、地市范围持续拓展,对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安全生产赋能作用日益显现;产业生态方面,标识解析关键技术、软硬件产品实现突破,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产业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计划》提出贯通产业链供应链、全面赋能消费品“三品”战略、促进数字医疗整合等7项重点任务及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数据流通水平、强化标识安全保障等5项支撑举措,包括建设基于标识解析体系的可信工业资产服务平台,探索建设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的实时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开展可信资产认证、安全防护、数据流通等标识解析技术研发,加强标识解析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Web3等技术融合创新,探索基于标识数据构建工业大模型、工业智能应用等产品;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实验室、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加快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等。


]]>
Cognizant 为堪培拉科技学院学生会应用 Amazon 的 Just Walk Out 技术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与 CITSA 合作采用先进技术,使学生几乎可以 24/7 全天候前往学生会商店购物

悉尼2024年1月31日 /美通社/ -- 全球领先的专业服务公司 Cognizant(纳斯达克股票代码:CTSH)今日宣布,受堪培拉科技学院学生会 (CITSA) 的委托,该公司在 Café Yala Plus 学生会商店为 Amazon 的 Just Walk Out 技术提供系统集成和支付支持。CITSA 是南半球首个采用该技术的教育机构。Café YalaPlus 学生会商店可为学生提供快速、零接触的购物体验,学生可走进这家校园商店,选择所需商品后即可离开,无需排队也无需到收银台结账。

堪培拉科技学院学生会首席执行官 Andrew Scotford 表示:"堪培拉科技学院的全体学生都可以从 Amazon 的 Just Walk Out 技术中受益,尤其是那些在非常规工作时间学习的学生。堪培拉科技学院的很多学生都在工作、学习和培训中寻求平衡,因此,灵活性和便利性于他们而言十分重要。对于许多住在堪培拉科技学院布鲁斯校区的学生而言,到附近购物十分不便。Café YalaPlus 为他们提供了获得食物、饮料及其他必需品的便捷途径。"

Just Walk Out 技术在澳大利亚教育机构的持续推广为 Cognizant 提供了战略发展机会,使其得以在预计将快速增长的行业中展示新能力。Cognizant 帮助企业部署和交付技术解决方案,旨在提升客户体验并支持企业实现快速增长,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技术错位的风险。

该解决方案将减少结账摩擦,提升购物体验,同时简化学生会的库存管理。Just Walk Out 技术旨在利用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等人工智能先进技术,打造无摩擦购物体验,从而实现购物体验的彻底转变。

Cognizant 澳洲负责人 Rob Marchiori 表示:"对于能被 CITSA 选中提供这项技术,以改善学生的购物体验,我们感到很高兴。有了自动结账流程,学生会的商店几乎可以 24 小时营业,为学生提供所需资源,使学生能更专注于学习。此次项目是 Cognizant 专注于部署适用技术,致力改善客户体验的有力证明。"

Amazon Just Walk Out 技术副总裁 Jon Jenkins 表示:"堪培拉科技学院学生会利用最新的免结账技术改善了校内学生体验,我们对此表示祝贺。对于能与学生会合作,为 Café YalaPlus 引进 Just Walk Out 技术,我们感到十分高兴,这在南半球的高等教育机构中尚属首例。Amazon 的 Just Walk Out 技术将为学生带来全新的便利性,无论白天黑夜,学生们都能轻松买到食物。"


]]>
全球精细化工分销生态深刻变革 Oracle NetSuite助力宜开美(ECHEMI)逐梦全球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来源:199IT; 作者:199IT Ralf

近年来,全球精细化工分销行业巨头并购频繁,仅在中国就有2023年布伦泰格收购赛福化工,2022年底艾敏斯帝宣布收购协瑞。在全球精细化工分销行业,有一家名叫ECHEMI的精细化学数字化全球分销服务平台,在几年时间内发展突飞猛进,业绩遥遥领先,成为中国在此领域的佼佼者。

从贸易商,到B2B再到数字化全球分销服务生态,ECHEMI经历了多轮战略升级。数字化一直是ECHEMI CEO张育麟秉持的理念。张育麟及团队选择与Oracle NetSuite及Hitpoint Cloud合作,提升其在新战略下的数字化能力,多业态融合运营,助力ECHEMI更为轻松地逐梦全球。

全球精细化工分销领域的机遇与变革

在改革开放的40年时间里,中国从基础化工起步,发展到精细化工领域,中国产能占全球市场的45%—50%,在全球市场品类最多,产能最大。中国已然走向规模化、精细化的化工产品方向。

背靠中国产能,一大批精品化工贸易商应运而生,但尴尬的是,中国并没有形成全球精细化工分销领域的巨头。全球精品化工分销100强里,有60家总部仍在欧洲,有的年营收能达到200亿美金。

从2007年香港注册公司开始,化工院校毕业的张育麟也成为精品化工行业的贸易商之一。2013年前后,中国B2B行业迎来2.0发展。张育麟在2014年重新思考战略以及产业发展。认为精细化工行业特别适合做一个平台,这个行业毛利高、品类多、下游分散、面向全球,且供应链非常长,复杂度大,是值得长时间深耕的事业。

2015年ECHEMI网站正式上线,早期的发展也面临着不少的挑战。团队发现商务合作来的流量很难转化为交易量。张育麟下定决心再次升级公司战略。精细化工行业有很多企业角色,生产商,研发商,研发机构,高校,分销商,当地终端用户,小贸易商。此时,ECHEMI底层逻辑已经变成生态逻辑,以产业用户体验为核心。ECHEMI的战略转变为,ECHEMI服务产业链各方。

数字化加持精品化工全球化分销生态发展

张育麟有两个鲜明的观点:一个是中国企业全球化不能只是产品全球化,而是整个企业都要全球化。一个是数字化是全员都要去做的。

在一个并不太卷的B端行业里,张育麟这种毅然决然的变革思维难能可贵。张育麟不久前给曾经的管理团队老人发了一封内部信,信中写道: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今天的David(张育麟),已然不是三年前的David。要彻底和以前的管理思维做决裂,如果还带着以前的烙印,公司不会成功。企业要不断去革新变化。

ECHEMI经历了从贸易商、B2B平台、数字化全球分销服务平台的不断升级走向高阶业态。数字化伴随着每个阶段的发展。从最早的自己搭建IT基础,到与本土化的小型软件公司合作。再到后来,原有的信息化已经不能满足ECHEMI的快速发展。

ECHEMI着手寻找行业内的顶级供应商,优化整体流程。当时有两家国际化的供应商可以选择,其中之一就是Oracle NetSuite。相较于另外一家传统ERP的僵化,Oracle NetSuite的快速灵活部署,全球通用会计准则,跨国协作,财务实时管理等诸多优点打动了张育麟团队。

ECHEMI团队在梳理清楚企业的发展逻辑之后,开始选择更重模式,全面解决产业用户体验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建立海外仓,海外公司也不断发展。当前ECHEMI海外办事处拓展到30多个,海外仓全面推进到十多个。在这个过程中,ECHEMI发现自己内部系统无法满足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不匹配现有的全球会计准则。NetSuite符合企业发展多重需求,产品标准化、低代码、符合全球的会计准则,相对灵活。NetSuite全球化ERP非常标准,底层逻辑非常完善,底层保障了合规性。

(图右:ECHEMI CEO张育麟

图左:甲骨文公司,Oracle NetSuite大中华区顾问总经理,何毅)

在实施过程中,张育麟描述称上线前非常痛苦,但上线后非常轻松。由于ECHEMI早期对于复杂度预期不足,过程中也看到自身的一些不规范的地方,同步优化不少问题,提升了企业的数字化能力。NetSuite快速部署、快速拓展、快速上线、轻量化运维、快速实施、敏捷迭代、开发便捷,大大提高了合作效率。

对张育麟而言,使用NetSuite的明显效果是,实时看到整体的财务状况,及时地应收应付,即收即付,实时监测流动资金的使用情况,这对财务管理非常有帮助。NetSuite让致力于成为真正全球化企业的ECHEMI构建了在线总部,在线在途办公随时都能实现。

三强联合:信则共举 同尔趋之

世事往往都是有机缘可循。同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ECHEMI、NetSuite、Hitpoint Cloud是如何走到一起?是彼此的信任,让三方强强联合,朝着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奋进。

(图:ECHEMI、Oracle NetSuite、Hitpoint Cloud 三方战略合作)

与ECHEMI的结缘,Oracle NetSuite大中华区总经理叶天禄认为是在合适的时间遇见了对的人。2022年正是ECHEMI战略发展中的关键之年,需要用数字化来解决很多问题和痛点。

像很多全球化公司碰到的问题一样,在早期,往往业务和财务系统是割裂的,财务无法追溯业务的来源,财务的合规性有待提升。NetSuite帮助ECHEMI实现了业财融合,保证了及时性和准确性。此外,NetSuite非常灵活,有很强的扩展性,能在新的领域快速承接,比如ECHEMI新的仓储物流服务系统,NetSuite能够快速搭建,节约了企业的时间成本和技术开发成本,快速满足多业态的扩展。

对全球化企业而言,集团化管控是难点之一,通过NetSuite的协同与完全打通,集团与海外公司实现统一数字化,企业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Hitpoint Cloud是NetSuite在中国大陆的第一个合作伙伴,甚至NetSuite第一版中文介绍的PPT,都是Hitpoint Cloud帮助翻译给客户的。在与NetSuite合作之前,Hitpoint Cloud也代理了很多其他产品,包括salesforce等,但与NetSuite合作以后,Hitpoint Cloud团队被NetSuite产品强大的功能和生命力所折服,毅然决然投入到聚焦NetSuite解决方案本地化实施上。从开始的国内几人团队到如今的北美团队成立,表明了Hitpoint Cloud对NetSuite产品一直以来的专注与专业。

Hitpoint Cloud创始人兼总裁邓先飞回顾三方合作时表示,ECHEMI作为全球化的公司,需要一套系统来支撑它的全球业务。多语言,多会计准则,全球化扩张和内部管控规范等需求,NetSuite是最优的选择。

赶超国外巨头 ECHEMI们借助新数字化优势

就体量而言,中国目前没有一家精品化工分销公司或贸易公司能够与国外巨头相提并论。张育麟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基础化工和精细化工的历史从欧洲发展起来,它们生产和分销都做得非常好,超长时间的积累,构建了全球的分销网络。而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分销网络很多是空白,因此构建一家拥有全球强大的分销网络平台,则需要很长的时间。

对标海外的大型公司,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还是非常初级。但好在中国产能充足,且C端思维能够弥补B端的种种不足,并涌现出很多创新点。张育麟也非常自信,ECHEMI的整体理念和战略是超越国外同行的。在精细化工分销领域,ECHEMI致力于做到行业最好,同时借助NetSuite全球化能力,能够成为全球最好。

叶天禄表示,通过第一期的合作,NetSuite为ECHEMI打造了一个非常先进的全球化系统平台,全面涵盖了从前端各类销售业务到后端全球供应链、渠道管理,以及财税管理。集团管控方面,NetSuite为ECHEMI带来了四个明显的效果:

第一,通过一个平台,实现全球多业态的融合运营。支持全球业务高速扩张。第二,通过一个平台实现全球集团化管控,提高业务效率,降低业务的风险。第三,在全球实现各地的财税合规。第四,建设了一个多维度的智能数据分析能力,深度挖掘数据的价值,帮助企业决策有据可循。

在接下来的合作中,首先,NetSuite将帮助ECHEMI实现全球业务的优化和创新,更进一步提高业务的效率,帮助ECHEMI提升客户服务的体验,获得更多客户的信赖。其次,在集团管控,数据智能分析,风险管控等方面深化和优化,打造一个更强大的数字化平台。最后,包括最先进的生成式AI等技术,在Oracle全球战略推动背景下,加快融入已有的系统中,帮助客户在技术上领先同行。

题后记

从资本层面来看,国外资本对精细化工分销领域的认知要更为深厚。疫情以来的多次并购,欧洲的Old Money频频出手,都彰显了精细化工领域的资本活跃度。而国内对这个领域鲜有能看清的投资机构,他们往往只将这些企业按贸易商看待,严重低估企业价值。NetSuite支持ECHEMI全球财税本土化,全面符合IPO审计合规要求,提前夯实ECHEMI未来上市的基础能力。

ECHEMI立志进入全球TOP5的行列.张育麟反复强调要用全球范围的视角来审视精细化工品资源的配置,“所以精品化工分销领域的全球化企业不仅仅是产品出海,而是整个企业都要出海,成为真正全球化的企业。这是中国这一代人的使命。”张育麟对199IT说道。


]]>
Gartner发布2024年网络安全9大趋势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组织的安全和风险管理(SRM)领导者面临着来自技术、组织和人力等多方面的颠覆性挑战。未雨绸缪做好准备,并务实地推进,对于应对挑战和实施有效的网络安全计划至关重要。

2022年年底,生成式人工智能 (GenAI) 作为主流技术出现,引发了数十年来数字和商业领域的重大颠覆性变化。

作为SRM领导人不能忽视的强大力量,GenAI显然是一个需要管理的挑战。到 2025 年,为保护生成式 AI 所需的网络安全资源将会激增,导致应用和数据安全方面的支出增加超过15%。

但SRM领导人还必须需应对无法控制的其他外部挑战,这包括:

●弥合安全人才供需之间的鸿沟。

●云采用的不断增长正在扩大并改变数字生态系统的组成。

●加强公共和私营部门对网络安全、隐私和数据本地化的监管义务和政府监督。

●企业数字能力的持续分散。

●在不断变化的威胁环境中管理风险则是永恒的挑战。

为应对这些挑战的影响,SRM领导者正在其安全计划中采用一系列安全实践、技术能力和结构改革,以提高组织弹性和安全职能部门的效率。

这包括优化组织弹性和安全部门的效率。

现在提高组织弹性已成为安全投资的主要驱动力,这主要是因为:云的采用率不断提高,数字生态系统继续蔓延;组织的混合工作环境日趋普遍;威胁环境不断演变,新技能让攻击者更加胆大妄为。

SRM领导者越来越认识到,试图修复组织不断扩张的数字环境中数量激增的漏洞是愚蠢的。支持持续威胁暴露管理 (CTEM) 并提供更强大、支持安全的身份和访问管理 (IAM) 功能的计划的势头持续增强。

此外,采用注重弹性的第三方网络安全风险管理方法的 SRM 领导者,正在降低风险和加快推出新数字化计划的速度方面获得回报。

在优化组织效率的方面,积极主动的 SRM 领导者看到利用 GenAI 功能,提升运营效率的机会。此外,安全使用 GenAI 的需求影响安全技能规划和培养。这也是安全行为和文化计划受到关注的一个关键原因,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安全员工行为的影响。此外,越来越多地采用结果驱动的指标来促进更有效的网络安全风险和投资决策。随着组织继续分散和数字决策变化,安全运营模式改革的趋势持续存在。

图 1:2024 年主要网络安全趋势

1

趋势1、持续威胁暴露管理计划势头强劲

战略规划假设:

到 2026 年,基于持续威胁暴露管理计划优先考虑安全投资的组织将实现漏洞数量减少三分之二。

描述:

近年来,组织攻击面显著扩大。这一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是 SaaS 的加速部署、数字供应链的扩展、企业在社交媒体上的影响力的增加、定制应用开发、远程办公和基于互联网的客户交互。

攻击面的增加给组织留下了潜在的盲点,以及大量需要解决的潜在风险。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SRM 领导者引入了试点流程,用于管理威胁暴露的数量和重要性以及通过持续威胁暴露管理 (CTEM) 计划处理威胁的影响。更成熟的组织开始实施一系列安全优化,以更好地动员业务领导者,而不仅仅是短期补救措施。

受关注原因:

大多数组织管理威胁暴露的工作过于专注于发现和纠正基于技术的漏洞。这种关注受到 SecOps合规性计划的鼓励,但通常不会考虑现代组织运营实践的重大转变,例如转向云驱动的应用程序和容器。安全团队必须增强其当前模型,并超越这一目标,其中修补和保护基于物理和自我管理软件的系统是主要目标。SRM 领导者已经意识到,现有的实践不够广泛,同时,人员配备的限制限制了可以完成的工作量。

趋势影响:

对暴露面相关的问题的关注焦点,已经从简单地管理商业产品中的软件漏洞转移。如此大规模地增加技术风险对于安全运营团队来说是难以承受的。与业务目标缺乏一致性将导致对首先解决哪些问题做出错误的决定,这将导致无法量化的暴露空白点,并可能浪费安全预算来解决无关紧要的问题。SRM 领导者必须使用更广泛的威胁暴露管理流程,同时平衡已经捉襟见肘的运营团队,并创建有效且预先商定的补救动员渠道来响应发现的问题。

行动建议:

通过使 CTEM 范围与业务目标保持一致来关注相关问题。SRM 领导者必须致力于通过突出对组织关键运营最具潜在影响的问题来提高风险暴露的可见性并吸引其他高级领导者的兴趣。他们应该为 CTEM定义一个更窄的范围,与业务目标保持一致,使用熟悉的语言并解释对业务而不是技术的影响。

通过验证减少优先问题的数量。介绍验证步骤和支持技术,例如入侵和攻击模拟 (BAS) 和自动渗透测试工具。此类工具通过突出显示可能因使用现实世界技术的真正妥协而导致的发现问题,从而减轻漏洞评估 (VA) 解决方案等暴露评估工具的输出所带来的负担。

做好前期工作,让业务部门参与响应。SRM 领导者必须扩大自己与部门负责人、资产所有者和第三方之间的沟通渠道,以便有明确的途径来动员应对和补救措施。通过明确阐明和讨论与推迟补救工作相关的残余风险,获得业务部门和资产所有者的支持。提供短期和长期选择,以减少或消除风险。

趋势2、IAM持续演进,在改善网络安全成效方面发挥日益重要作用

描述:

身份优先的安全方法将重点从网络安全和其他传统控制转移到 IAM。它使 IAM 成为组织网络安全成果乃至业务成果的关键贡献者。采用这种方法的组织必须更加关注基本的 IAM 卫生和 IAM 系统的强化,以提高弹性。这包括缩小攻击预防方面长期存在的能力差距,例如扩大对云权利和机器身份的控制,以及引入新的身份威胁检测和响应(ITDR)高级功能。IAM 架构正在向身份结构发展,并采用新功能以可组合的方式实现实时身份控制。

受关注原因:

IAM 在网络安全中的作用一直在稳步增强。截至 2023 年,IAM 是使用 Gartner 客户查询服务的 SRM 领导者讨论的第二热门话题。

针对身份基础设施的攻击很常见,防御者正在使用 ITDR 等策略来应对这些攻击。

IAM 和数据安全是从 IaaS 到 SaaS 等各类服务的云共享责任模型中的客户责任。

Gartner 调查中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希望他们的组织在未来 12 个月内增加对 IAM 功能的投资,包括欺诈检测、身份验证、客户身份、员工身份治理和管理以及权限访问管理。

身份优先安全正在成为安全的关键控制面。

与 Gartner 客户的对话表明,他们越来越多地使用 IAM 的结果驱动指标 (ODM)来鼓励更好的安全性。这些指标侧重于通过影响特定于身份的变量(例如身份数据的准确性)来增强弹性和安全性,并使组织更接近最小特权原则。

基于这些观点,Gartner 认为 IAM 在组织安全计划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组织的 IAM 实践需要不断发展。

趋势影响:

组织必须加倍努力实施更好的身份卫生。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不良的身份卫生会破坏 ITDR 的许多潜在收益。Misset 权限为不良行为者提供了切入点,为横向移动创造了机会,并可能加剧简单错误造成的附带损害。鉴于存在大量的权利、帐户甚至本地帐户存储库,全面实施卫生是一项重大任务。ODM 可以帮助定义实施更好卫生的方向性指导,但也需要自动化。

ITDR需要额外的努力和技能。只有注重卫生,它才能有效发挥作用。使用其他安全检测和响应流程的组织,甚至可能拥有自己的安全运营中心 (SOC),可以从 ITDR 中受益,但这需要对 SOC 团队进行 IAM 培训。

IAM 基础设施必须进行变革,以加深对安全功能的支持。目前在用的许多传统 IAM 基础设施都过于复杂,且存在巨大技术差距。IAM 技术债务是次优或低效 IAM 技术决策的技术积累,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IAM 基础设施必须发展成为一个身份基础设施,旨在实现身份优先的安全性。它必须使用并代理上下文,以一致的方式为任何适用的人员或机器提供和支持自适应、连续、风险意识和弹性访问控制。

行动建议:

加倍努力实施适当的身份卫生。将此定义为安全计划的优先事项,并使用ODM提供方向指导并设定改进标准。

通过对 IAM 中的安全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将 ITDR扩展为一种实践。为关键企业身份系统(例如 Microsoft Active Directory 和云交付的访问管理服务)实施安全态势评估以及威胁检测和响应功能。

通过向身份结构演进,重构身份基础设施以支持身份优先的安全原则。首先通过使用可组合工具策略来改进 IAM 工具之间的集成。

趋势3、弹性驱动、资源高效的第三方网络安全风险管理

描述:

第三方不可避免地会遭遇网络安全事件,这迫使 SRM 领导者更多地关注以弹性为导向的投资,并放弃前期的尽职调查活动。积极进取的SRM 领导者正在优先考虑弹性驱动的活动,例如实施补偿控制和加强事件响应计划。与此同时,他们还为业务合作伙伴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以告知第三方签约并影响控制决策。

受关注原因:

SRM 领导者越来越多地将资源投入到合同前的尽职调查活动中。与 2021 年相比,近三分之二 (65%) 参与 2023 年 Gartner 重新构想第三方网络安全风险调查的受访者表示增加了预算,76% 的人在第三方网络安全风险管理计划上花费了更多时间。

尽管本意是好的,但这种不断增长的投资并没有产生预期的结果。在同一项调查中,4-5 % 的受访者表示,与两年前相比,第三方网络安全相关事件造成的业务中断数量有所增加。SRM 领导者对传统 TPCRM 实践在保护企业免受第三方网络风险方面的低效感到失望,因此正在寻找替代方案来提供更好的投资回报。

趋势影响:

采用弹性驱动、资源高效的 TPCRM 方法的组织已经取得了切实的成功。他们超出执行领导者对最大限度地减少第三方事件影响的预期的可能性是其两倍多。他们还取得了更好的业务成果:在采用这种 TPCRM 方法的受访者组织中,近 80% 在推出新数字化计划的速度方面领先于同行。

想要采用这种方法的 SRM 领导者必须认识到:

业务优先级会影响 TPCRM 的工作,反之亦然。企业领导者对于 TPCRM 的成功至关重要。通过与他们接触以了解他们的优先事项,SRM 领导者能够阐明所涉及的价值并调整计划。同时,这种参与使企业能够做出更好的基于风险的决策,并促进实施可提供弹性的安全控制。

TPCRM 需要通力协作。着眼于安全团队的资源效率,有效的 SRM 领导者认识到 TPCRM 需要与在第三方风险管理(即采购、法律和企业风险管理)中发挥作用的所有风险职能部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必须共同制定政策、程序和实践,以确保跨职能的一致性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流程中的摩擦。例如,初始网络安全风险分类需要纳入采购流程。这种方法有助于确保网络安全团队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对网络安全风险结果影响最大的计划。

关键的第三方是你的盟友。SRM 领导者必须将其参与策略从监管转向与第三方合作。这将有助于确保关键第三方接触的所有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例如材料数据、网络和业务流程)得到持续保护。建立互利关系可以提高透明度,促进第三方实施控制,并在发生网络安全事件时改善协作。

行动建议:

加强针对构成最高网络安全风险的第三方活动的应急计划。创建特定于第三方的事件手册,进行桌面练习并定义明确的退出策略,例如及时撤销访问和销毁数据。

通过提高尽职调查的效率,将资源重新分配给弹性驱动的活动。不要广泛定制风险调查问卷,而应使用行业标准风险调查问卷。投资自动化技术,帮助网络安全团队大规模分析问卷答复。

与重要的第三方建立互惠互利的关系。在高度互联的环境中,供应商的风险也是您的风险。帮助 SRM 领导者成熟符合 SRM 领导者的利益,这样他们就可以更好地维护企业。首先,制定安全要求基线,以评估供应商在风险管理实践方面的成熟度。其次,与能够访问您的关键资产(例如系统、数据集、网络和业务流程)的不太成熟的供应商合作,与他们分享事件管理的最佳实践,并建议管理风险的控制措施。

趋势4、隐私驱动的应用和数据解耦,以增强碎片化世界中的运营

战略规划假设:

到 2025 年,10% 的全球企业将运营多个受特定主权数据战略约束的离散业务部门,从而在相同业务价值的情况下使其业务成本增加一倍或更多。

描述:

几十年来一直依赖单租户应用程序的跨国公司 (MNC) 面临着不断增长的合规性要求和业务中断风险。这是由于民族主义隐私和数据保护以及本地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导致企业应用程序架构和数据本地化实践强制分散。具有前瞻性思维的组织正在通过规划和实施各种级别的应用程序和数据解耦策略来做出响应。其中包括减少 IT 资源依赖性、采用模块化和可组合架构(包括行业云平台),以及为高度监管的市场隔离应用程序、数据存储库和基础设施。这有助于降低合规风险并创造竞争优势。

受关注原因:

由于日益复杂的地缘政治风险和合规义务阻碍了全球一致的企业架构,跨国运营变得更具挑战性。与个人数据相关的“主权”考虑已演变为个人和关键业务信息的本地化要求。需求数量和范围的扩大促使跨国公司调整其云采用策略。跨国公司已转向模块化应用程序架构设计或在其全球总部对其集中式应用(例如 ERP、CRM 以及数据和分析平台)进行解耦,以应对其拥有大量业务运营的高风险市场。2022年Gartner 首席信息官和技术高管调查发现,7% 的受访者已经投资创建可组合企业,另有 61% 的受访者预计到2024年将这样做。

趋势影响:

脱钩工作对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的影响涉及:

监管合规性。由于目标地区的新法规提出了新的且常常相互冲突的要求,合规工作和审计的复杂性大大增加。

数据迁移和集成实践。应用程序和数据存储的解耦可能会导致隔离和互操作性挑战,从而降低信息保真度并阻碍业务连续性和创新。跨国公司可以整合边缘操作和可组合架构来缓解其中一些挑战。

数据架构和存储。数据本地化要求正在导致应用程序和数据托管的快速发展,这进一步扩大了攻击面。与此同时,需要重新构想数据访问和威胁管理编排,因为对数据本地化的相同要求使得从一个中心位置执行此类活动变得困难。

安全的开发实践。随着应用程序的改进,出现了将安全要求“融入”开发实践的机会,而不是后来“附加”。如果应用需要解耦,不同辖区之间的安全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如果存在此类差异,则需要在开发应用程序时对它们进行协调。

行动建议:

与业务、IT 和法律团队持续合作,为组织已运营的国家和计划扩展的国家制定数据本地化要求。法律部门必须识别任何不合规和法律冲突的情况,并制定联合制定的缓解策略,其中包括成本效益分析。

维护数据清单和地图,以识别符合本地化要求的信息资产。优先投资能够持续发现云中敏感数据和个人数据的工具。这将为数据安全策略提供信息,并作为数据或信息治理设置的输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业务利益相关者的知识和支持。

将安全开发实践(例如安全软件开发框架 (SSDF) 和 LINDDUN 注重隐私的威胁建模框架中的实践)纳入软件开发生命周期。通过采用模块化方法来应用安全架构控制,以配合向可组合应用程序、微服务架构、云/容器部署等的整体转变。

趋势5、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短期质疑,但激发长期希望

战略规划假设:

到 2025 年,生成式 AI 将导致保护其安全所需的网络安全资源激增,导致应用程序和数据安全方面的支出增加超过 15%。

描述:

ChatGPT 等大型语言模型 (LLM) 应用程序已将生成式人工智能 (GenAI) 提上议程,纳入许多业务、IT 和网络安全路线图。GenAI 一词描述了从数据和模型工件的表示中学习以生成新工件的技术。

GenAI引入了需要保护的新攻击面。这需要改变应用程序和数据安全实践以及用户监控。GenAI 还将改变网络安全市场的动态。

GenAI正在以多种方式影响 SRM 领导者:

直接且紧急:首先,需要解决 ChatGPT 不受管理和不受控制的使用,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最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第三方 GenAI 应用程序中使用机密数据,以及使用未经审查的生成内容可能导致的版权侵权和品牌损害。很快,业务计划推动对保护 GenAI 应用的需求,为传统应用安全保护增加了新的攻击面。

直接且大肆宣传为紧迫:网络安全提供商发布了一波双曲线人工智能公告,旨在激发人们对 GenAI 可能做的事情的兴趣。我们已经看到 GenAI 功能用于安全运营和应用安全,但尚未观察到网络安全产品直接使用 GenAI 技术来检测或预防威胁。

间接且可怕:随着 SRM 领导者对 2024 年的计划,由于隐私问题和威胁行为者获得了 LLM 技术,他们正在提出有关新风险和威胁的合理问题。他们需要忽略“恐惧、不确定性和怀疑”,并通过监控现有安全控制中的检测性能偏差,并加倍加强弹性和暴露管理举措,应对GenAI 可能导致的威胁环境中不可预测的变化。

间接和潜在:随着组织内越来越多的团队抓住机会将 GenAI 功能集成到其系统中,网络安全团队将必须不断适应流程的变化。例如,人力资源团队可能会将 GenAI 纳入招聘流程,采购团队可能在选择或续签产品合同时使用 GenAI。即将出台的法规和合规要求也将影响安全团队。

受关注原因:

GenAI的使用增加是不可避免的。在2024 年Gartner CIO 和技术高管调查中,只有 3%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对 GenAI 不感兴趣。SRM 领导者如果推迟采用 GenAI 应用程序的新安全实践,或者忽略 GenAI 的安全用例(即使基于当今的基本实现和示例),则可能会在其他公司效仿时失去其组织的竞争优势。同一项调查发现,三分之一 (34%) 的组织计划在未来 12 个月内部署 Gen AI 。

SRM领导者还需要为快速发展做好准备,因为 ChatGPT 等 LLM 应用程序只是 GenAI 颠覆的开始。多模式 GenAI(涉及不同类型数据的训练模型)已经将 GenAI 用例的范围扩展到文本之外。“大型动作模型”——可以自动执行动作的基础模型——也即将出现。

趋势影响:

安全团队定期证明其适应范式变化的能力。然而,旨在保护 GenAI 应用安全的新兴安全工具(例如,它们的模型和提示)的不成熟,加上 GenAI 应用架构的动态变化,使得开发最佳实践和提出建议变得困难。

GenAI的炒作缩短了安全领导者的时间范围。他们陷入了不得不对整个组织中发生的许多 GenAI 计划做出紧急反应的境地——这与企业开始迁移到云时的情况类似。SRM 领导者不能等到一切稳定下来才准备和计划。

在网络安全实践中,安全运营和应用程序安全是提供商通过使用 GenAI 添加功能的两个主要领域。早期的实现采用助手的形式,本质上是一个旨在回答问题的交互式提示。太多的此类实施可能很快就会产生“即时疲劳”,因此与 GenAI 的交互需要取得进展。我们还预计使用经过专门训练的模型的新用例很快就会出现。

行动建议:

AI消费:对第三方 GenAI 应用程序和现有应用程序中嵌入的 GenAI 功能的新用例进行工业化盘点、监控和管理。将 IT 和软件供应链依赖性纳入风险评估。

提供商和技术选择要求:更新这些要求以解决隐私、版权、可追溯性和可解释性挑战。为进入组织的基于 GenAI 的产品制定政策并进行监督,以便想要使用该技术的内部团队能够理解一套商定的协调政策。

AI 应用程序的安全性:更新应用程序和数据安全实践以集成新的攻击面,例如用于检测 AI 模型的提示或编排层。评估支持人工智能信任、风险和安全管理 (TRiSM) 框架的技术。

生成式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在将 GenAI 集成到网络安全计划之前运行概念验证,从应用程序安全和安全操作开始。旨在增强人类的工作,而不是取代他们,并确保新工具在自身改进的同时,还能增加团队的知识。

威胁形势的变化:监控现有安全控制的检测准确性和总体性能的下降。确保能够获得有关不断变化的威胁形势的正确情报。承认并传达,未来 GenAI 攻击的场景规划很棘手,而且可能不是最有利可图的资源利用方式。

趋势6、安全行为和安全文化计划日益受到关注,以减少人为安全风险

战略规划假设:

到 2025 年,40% 的网络安全项目将部署社会行为原则(例如助推技术)来影响整个组织的安全文化,而 2021 年这一比例还不到 5%。

到 2027 年,50% 的大型企业 CISO 将采用以人为本的安全设计实践,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安全引起的摩擦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控制采用率。

描述:

安全行为和文化计划 (SBCP) 封装了一种企业范围内的方法,可最大程度地减少与员工行为(无论是无意的还是故意的)相关的网络安全事件。

SBCP 的主要目标是改变行为。它涵盖传统实践,例如意识培训和网络钓鱼模拟,以及一系列影响行为的学科,包括:

组织变革管理。

以人为本的用户体验(UX)设计。

开发安全运营。

SBCP 还考虑一系列影响程序设计的因素,并鼓励基于平台的架构,以帮助:

降低员工对社会工程的敏感度并提高他们在受到攻击时的反应。

改进安全控制的采用。

最大限度地减少系统采购过程中引入的漏洞。

在不增加安全风险的情况下制定敏捷的、业务主导的数字决策。

受关注原因:

客户和供应商已经认识到,普遍只注重提高员工的网络安全意识,这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有效减少因员工行为而导致的安全事件的数量。2022年Gartner 安全行为驱动因素调查发现:

69% 的受访员工承认在过去 12 个月内故意绕过安全控制。

93% 的员工知道他们的行为会增加组织的风险,但还是采取了这些行动。

GenAI的民主化加剧了这一挑战,因为它使员工可以不受限制地访问强大的技术功能,如果不小心使用,可能会导致数据泄露。

自 Gartner 于 2022 年推出 SBCP 概念和相关的 PIPE(实践、影响、平台、推动者)框架以来,针对该主题向 Gartner 客户咨询服务的请求增加了四倍多。SRM 领导者认识到,将重点从提高意识转向促进行为改变将有助于降低网络安全风险。此外,这种转变使 SRM 领导者能够应对“安全疲劳”、控制摩擦以及无论风险如何优先考虑速度和利润的组织文化等挑战。领先的供应商正在做出响应并快速转变解决方案,以支持行为改变并增强客户企业文化的安全意识。

趋势影响:

桑坦德银行和“SevenHills”等已采用 SBCP 相关实践的组织已经看到:

提高员工对安全控制的采用。

减少不安全行为。

速度和敏捷性提高。

当员工有能力做出独立的网络风险决策时,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网络安全资源。

当前的投资往往不足以实现上述成果。2022 年Gartner网络安全意识调查发现,虽然 84% 的受访组织表示其意识计划的主要目标是改变行为,但 80% 的组织拥有的全职员工 (FTE) 不足,50%与他们的意识计划相关的FTE 低于 0.6。

为了执行有效的 SBCP,SRM 领导者需要更多的FTE容量和能力、更加以平台为中心的技术架构以及提高项目设计的复杂性。鉴于对整体企业方法的要求,与传统的意识活动相比,SBCP 还需要整个组织内更多的高级管理人员支持和更多的时间投入。因此,毫不奇怪的是,在接受 Gartner 另一项调查的网络安全领导者中,有 68% 的人表示,他们发现为 SBCP 获得高管支持比之前的安全意识活动更具挑战性。16尽管如此,组织高级管理人员的明显和持续的倡导对于优化该计划提供显着改进的安全行为的机会以及根深蒂固更具安全意识的企业文化至关重要。

行动建议:

通过定期审查过去网络安全事件的可靠样本,确定与不安全员工行为相关的网络安全事件的数量和类型,将 SBCP 的工作重点放在最危险的员工行为上。

通过采用 Gartner PIPE 框架,使用适合可用资金和资源的可扩展方法,指导有效且高效地实施 SBCP。

通过使用结果驱动、以行为为中心的指标来帮助向执行利益相关者和董事会展示 SBCP 的业务价值,从而培养更高水平的持续和可见的执行支持。

趋势7、网络安全效果驱动的指标弥合董事会沟通偏差

描述:

网络安全结果驱动指标(ODM )是具有特殊属性的运营指标——它们使网络安全的利益相关者能在网络安全投资和安全保护级别之间划清界限。ODM对于制定可防御的网络安全投资策略至关重要。它们以简单的语言反映了具有强大属性的商定保护级别,以便:

提供可信且合理的风险偏好表达,支持直接投资。

能够向没有技术背景的非 IT 管理人员进行解释。

充当支持直接投资以改变保护水平的价值杠杆。

ODM 协助解决许多几十年来一直存在问题的任务。例如,它们可以帮助:

制定业务决策以接受第三方风险而不承担责任。

支持 SRM 领导者使用多个半自主操作单元来管理安全保护级别,同时保持自主性。

支持并购中“买方”的网络安全尽职调查。

向高管解释重大网络事件,并指导具体投资来修复这些事件。

支持透明度,以教育高管、业务线和公司职能部门了解不适当或漫不经心的风险接受情况。

暴露矩阵管理问题,例如IT 团队在修补问题中所扮演的角色,而安全组织通常负责解决这些问题。

受关注原因:

2023年 Gartner 网络安全领导者演变调查向首席信息安全官 (CISO) 提出了以下问题:“不断变化的业务目标对您的网络安全战略有何影响?”对此,60% 的人表示有一些影响或重大影响。当业务发生转变时,我们需要能够以可衡量且可防御的方式阐明剩余风险的变化。尽管对网络安全人员、流程和技术进行了大量投资,但网络安全事件对跨部门组织的频率和负面影响仍在持续上升。这削弱了董事会成员和 C 级领导者对其网络安全组织战略的信心。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的新监管、欧盟第二版网络和信息系统指令 (NIS2) 以及澳大利亚证券和投资委员会 (ASIC) 的最新信号凸显了政府对高管持续施加的压力,要求他们满足这一要求需要。

SRM 领导者继续努力传达网络安全投资的价值,超越监管合规性和“缩小功能和技术成熟度方面的偏差”的重要性,而这两者与保护都没有有意义的相关性。将网络安全投资与商业价值联系起来的传统方法同样有限。支出不等于保护。网络风险量化仍处于起步阶段,成本高昂,并且仅支持广泛的战略决策。热图是非常主观的。

组织正在寻求一种衡量网络安全价值的方法,该方法能够与高管产生共鸣,并支持符合业务需求的实际投资决策。ODM 越来越多地被视为最有前途的候选者之一。

趋势影响:

ODM改变网络安全治理,以支持通过保护级别协议 (PLA)与非 IT 高管直接谈判资金和所需的保护级别。

管理结果取代了与高管讨论工具和技术的任何需要,同时在交付方法方面保持完全的灵活性。

ODM 提供了“风险偏好”的另一种定义,该定义较少涉及接受损失的意愿,而更多涉及实现商定的保护水平以及证明是否正在实现的愿望。

ODM 使 SRM 领导者能够重新设定他们的责任,这样就不再是为了防止违规,而是为了“让风险所有者保持在他们的风险偏好范围内”。

SRM 领导者必须鼓励非 IT 领导者减少对威胁场景和基于可能性的投资理由的兴趣,而更多地关注持续暴露的保护级别。

需要投资来准备系统和流程,以便为 ODM 持续收集新数据。

行动建议:

使用 Gartner 的工具:风险和安全性业务协调结果驱动指标目录来选择能够全面了解当前绩效与企业最大风险的 ODM。

与业务线和公司职能领导者协商每个 ODM 的保护级别(所需性能)。PLA 可能因运营组和部门而异。

使用 Gartner 的网络安全商业价值基准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关 ODM 绩效的外部视角。

开始在董事会层面报告 ODM 绩效,以支持董事会在监督风险偏好管理和决策方面的作用。

趋势8、去中心化:不断发展的网络安全运营模式

描述:

技术的获取、创建和交付继续从中央 IT 职能转移到业务线。这种转变打破了传统的网络安全运营模式。SRM 领导者正在调整网络安全运营模式,以满足自主、创新和敏捷性的业务需求。决策权正在变得分散,策略细节现在由边缘拥有,一些治理正在集中化和正式化,以更好地支持边缘的风险所有者,SRM 领导者角色正在演变为价值推动者角色。

受关注原因:

企业使用技术的方式正在发生转变:在 Gartner 调查中,三分之二 ( 67%) 的首席执行官和高级业务主管表示希望直接在业务职能范围内完成更多技术工作。此外,许多企业正在经历数字化转型和云迁移,将工作分散在远程或混合模式中,并面临着将隐私、合规性和网络安全纳入业务运营的监管压力。因此,技术的获取、创建和交付的责任正在从中央 IT 职能转移到业务线、公司职能、融合团队甚至员工个人。

传统的网络安全运营模式无法适应这一新现实。网络安全需要与业务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以保持数据资产的可见性并支持控制实施。自上而下的治理或控制将无法扩展,因为工作流程的异构性和技术所有权的分散意味着安全职能部门无法监督每一个涉及网络安全风险的决策。SRM领导者需要提高业务决策者的网络素养和网络判断力,以便员工能够将网络安全考虑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并实施协作风险管理流程。

趋势影响:

Gartner的研究表明,SRM 领导者正在采用各种策略来推动安全运营模式的演进:

从“中心化转向去中心化”。这意味着集中和简化网络安全监督和协同决策,同时推动分散资源所有者的自治和问责制。先进的 SRM 领导者认识到,边缘的本地化网络判断可以降低风险并支持创造业务价值。

策略治理集中化,同时推动策略实施(例如标准和指南)更加灵活和本地化管理,以适应边缘的控制所有权。事实上,Gartner 调查的 45% 的 CISO 正在整合或减少策略,而不是增加策略。为了使策略对用户更加友好,SRM 领导者及其团队现在正在与最终用户共同制定策略,并为风险和数据所有者提供对特定标准和实施的更多控制。

创建新流程、添加新功能以支持新的运营模式。例如,在 Gartner 调查中,64% 的 CISO 创建了新的网络安全流程,60% 在过去 24 个月内创建了新的团队或职能。

SRM 领导者在转变其角色和网络安全运营模式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在接受 Gartner 调查的 CISO 中,至少有 85% 受访者领导或共同领导了运营模式的变革,而不是接受变革。

行动建议:

通过与风险和业务职能部门的利益相关者建立代表指导委员会,促进协作、集中决策和网络判断(即员工自主做出风险知情决策的能力),并确保协作风险决策流程。

实施简化和标准化的网络安全流程,包括风险评估、风险接受、异常管理和冲突解决,以提高协作和风险决策效率。

制定灵活的政策框架,允许资源所有者根据其特定需求定制网络安全程序和控制措施。这可以增强风险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同时保持政策合规性。

通过与业务利益相关者合作、促进网络判断并使安全措施与组织的动态需求保持一致,接受 SRM 领导者作为网络安全风险决策推动者不断变化的角色。

趋势9、网络安全再培训,让组织面向未来

战略规划假设:

到 2026 年,50%的大型企业将使用敏捷学习作为主要的技能提升/再培训方法。

描述:

网络安全人才短缺是长期存在的全球问题。仅在美国,合格的网络安全专业人员只能满足当前需求的 70%,这是过去十年来的历史最低水平。

劳动力市场供需问题无法由个别 SRM 领导人解决。可以解决的是新出现的技能缺口。网络安全团队所需的技能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但网络安全领导者仍在继续招聘传统角色和技能。SRM 领导者必须通过重新培训现有人才和雇用具有新能力的新人才来重新培训他们的团队。

受关注原因:

SRM领导者面临着大趋势的融合,所有这些都会影响网络安全团队蓬勃发展所需的技能。这些趋势包括:

云采用。大多数组织现在都是云优先(或云首选)实体。他们向云的迁移进一步推动了对底层基础设施安全的抽象。

GenAI。GenAI 工具的快速崛起和普遍可用性改变了必须保护的技术和网络安全团队将使用的工具。

运营模式转型。网络安全专业人员越来越需要与业务合作伙伴合作并通过业务合作伙伴合作,而不是单独管理网络安全实施。

供应商整合。这意味着网络安全团队必须管理更少的安全解决方案套件和供应商关系。

威胁范围的扩大。现在的威胁包括网络物理系统、远程工作、GenAI 技术以及员工对低代码/无代码解决方案的使用。

增强的互联劳动力。为了使组织内部的 GenAI 先驱成为可能,我们正在制定和实施战略,以优化人类员工的价值。

总的来说,这些趋势正在改变网络安全团队所需的技能。对新技能的需求增长速度将快于新角色、新认证、新职位描述、新头衔等的广泛创建。因此,学习和发展解决方案、招聘平台和人力资源实践将落后于网络安全的需求。

趋势影响:

网络安全团队需要新技能,其中许多技能尚未定义或标准化。SRM 领导者应考虑以下影响:

“相邻技能”将解决一些技能缺口。在人力资源实践、职位描述模板以及认证和培训服务赶上之前,对新兴技能的需求将会增长。SRM 领导者将需要招聘“相关技能”(内部和外部),以大致满足新兴技能需求,以便驾驭上述大趋势。

“软”技能将胜过技术实力。风险决策和政策细节越来越多地掌握在网络安全直接权限之外的边缘。网络安全团队需要更多的软技能,例如商业头脑、口头沟通能力和同理心,以便与他人合作。这些技能可帮助网络安全专业人员了解网络风险如何影响业务成果、控制措施如何给业务带来摩擦,以及如何通过谈判获得平衡网络风险与其他考虑因素的结果。

新的挑战需要新的技能。网络安全团队将需要新技能,其中许多技能在过去几年中并不存在。这些技能可能是全新网络安全角色或增强现有角色的新技能的一部分。例如,数据科学家可能需要人工智能伦理方面的技能,安全意识管理者可能需要人类心理学方面的技能。

行动建议:

制定网络安全劳动力计划。记录新兴技能的需求,并将其映射到当前或新型的网络安全角色。与网络安全员工交流您的路线图,以便他们了解自己的角色将如何演变,以及领导层将如何支持他们的持续发展和职业发展。

雇用未来,而不是过去。更新职位描述和外包 RFP,以反映预期的未来而不是过去的技能需求。

培养敏捷的学习文化。围绕敏捷学习改进网络安全的学习和发展计划。敏捷学习优先考虑通过迭代、短时间爆发的实践技能开发,而不是基于瀑布的培训和认证计划。


]]>
开放的分布式云架构助力SaaS企业抢滩未来高地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颠覆性技术的广泛采用,SaaS正在以闪电般的速度席卷众多科技企业。据Gartner预测,到2026年,75%的组织将采用以云为底层平台的数字化转型模型。作为一种云计算服务模式,SaaS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灵活性,还有望降低企业IT成本和维护负担。

  云原生作为诞生于云计算时代的新技术理念,正逐步成为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实现高效创新的最佳方案。据IDC调查,相较传统的开发方式,有52%的企业表示更希望在全部应用中均采用云原生开发方式。另外,云原生的工作和应用负载将高速增长,IDC预测2024年新增的生产级云原生应用在新应用的占比,将从2020年的10%增加到60%。据Gartner预测,部署在云原生平台上的数字工作负载将由2021年的30%增长至2025年的95%,以容器、微服务、DevOps为代表的云原生技术已在金融、电信、互联网等多个行业得到实践和验证。

  SaaS(软件即服务)技术是基于云计算实现IT转型的最典型方式之一。借助SaaS解决方案,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以订阅的方式使用软件,而不需要在自己的计算机或服务器上进行安装。

  根据调查,SaaS的最终用户支出在云市场占比最高。预计2023年SaaS支出将增长17.9%,达到1,970亿美元。同时,根据《2023年中国企业级SaaS行业发展研究报告》,预计在5-10年内,国内SaaS市场将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具有充满想象的上升空间。尽管如此,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SaaS供应商仍然面临成本管理、性能优化、数据安全和供应商锁定等方面的挑战。

  SaaS企业面临的业务挑战

  在我们的团队与SaaS企业合作过程中,经常能听到一些困扰:“我们主要的业务阻碍是云成本愈发难以预测与控制。日趋乏力的支持服务难以为客户提供亚秒级的应用程序响应。”对于传统的SaaS企业来说,云托管成本通常占收入的6%-12%,并构成其销售成本的很大一部分。为了确保财务的可持续性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持续增长,SaaS企业急需优化其云费用。

  另一方面,SaaS企业也面临一系列服务性能的挑战。首先是互联网连接依赖性,SaaS解决方案依赖于互联网连接,中断或缓慢的互联网连接可能会直接影响应用程序的性能。其次,是复杂性挑战。根据调查,45%的SaaS企业表示,随着用户数量和数据量的增长,他们面临包括集成、扩展性、维护等方面的复杂性挑战。此外,还有响应时间的挑战。对于全球范围内的用户,SaaS企业需要确保应用程序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用户之间具有较低的延迟,以提供快速响应的用户体验。

  安全是SaaS企业面临的另一个难题——如何在构建本地云计算基础架构的同时,保护数据安全,实现合规。今年5月,丰田服务器基础设施内的云配置错误可能导致超过200万客户的敏感数据被曝光。此次安全漏洞使得T-Connect、G-Link、G-Link Lite和G-BOOK等丰田服务用户的敏感信息被未经授权的实体访问。由此可见,云基础设施的漏洞会暴露大量可被黑客利用的攻击入口。同时,黑客不断发展的技术也会破坏企业的云安全防御。从复杂的恶意软件到网络钓鱼攻击,再到勒索软件,这些威胁无处不在,SaaS企业需要持续保持警惕并实施安全解决方案。

  最后,随着云采用率的增加,供应商锁定的风险也随之而来。大型公有云厂商往往会通过提供私有的软件技术、提高“出方向”的网络流量费用、提供自身独特的认证体系等方式,将SaaS企业锁定在自己的服务上,企业一旦想更换新的供应商,就会产生高昂的费用。根据IDC研究,71%的企业甚至考虑移回自建的数据中心或者私有云。

  开放的分布式云架构满足多种云需求

  在这些挑战的驱动下,开放的分布式云架构成为SaaS企业的不二之选。开放的分布式云平台可以为SaaS企业提供高度灵活、可扩展、可靠、安全和高性价比的云计算服务,帮助SaaS企业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业务效率和竞争力。

  守住成本底线

  分布式云使数据、计算和存储更接近用户,以支持应用程序面向未来所需的实时分析,所以SaaS企业可以利用分布式云来降低资源成本。在CDN领域具备深厚积累的云提供商,往往可以让其云平台和服务充分利用其在CDN网络方面的优势,通过高质量、低成本的带宽,为用户实现成本的进一步降低。

  根据Akamai的调查显示,有78%的SaaS行业受访者表示,避免或最小化出方向网络流量成本是分布式云合作伙伴的一个关键特征。将正确的工作负载与正确的云进行战略结合是分布式架构的另一个特征,65%的受访者表示这将有助于云支出的优化。此外,还有63%的人表示,为特定工作负载选择合适的云平台将帮助增加业务营收。

  灵活可靠、高扩展的性能

  开放的分布式云架构可以为开发人员和IT团队提供易于使用、注重可迁移能力(Portability)的云环境,支持其将应用程序快速迁移到各类云平台,并通过提供丰富的API和工具,使SaaS企业能够根据自身业务需求进行定制和集成,实现个性化的功能和扩展,以便快速推出新服务。

  同时,分布式云可以提供高可靠性的架构,通过将应用程序和数据部署在多个地理位置的服务器上,保持服务的连续性,避免服务中断和数据丢失。分布式云提供商通常具有全球性的数据中心网络,可以将应用程序和数据部署在离用户最近的服务器上,减少网络延迟,提供快速响应的用户体验,满足全球范围内的SaaS企业的需求。

  增强多层次安全防护

  安全是所有企业最关心的问题,对于在云中存储和共享的敏感数据更是如此,所以SaaS企业在寻找云提供商时,也要重点考虑其提供安全防护的能力。分布式云提供商通过提供包括一系列技术和协议的多层次安全方法来增强云环境中的安全性。而其提供的云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的重点则包括了保护云端数据、应用程序、虚拟机和基础架构,为其抵御未经授权的访问、数据丢失、数据泄露、服务中断和性能降低等风险。

  破除锁定,拥抱云中立

  开放的分布式云可以帮助SaaS企业构建“云中立”的技术架构,从而避免被供应商锁定。“云中立”架构可以帮助SaaS企业通过开源软件和第三方工具构建其应用,以高质量的IaaS层服务构建一个可移植、可迁移的应用。这种策略可以避免云提供商以任何方式锁定用户,让SaaS企业可以灵活的在云和云之间迁移。

  面向未来,SaaS企业需要一个灵活、可扩展、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来支持其实现业务的创新及扩展,并提供卓越的用户体验。开放的分布式云计算架构凭借其具备的强大而灵活的基础设施架构,将成为SaaS企业未来发展的必要之选。

1

  李文涛
  Akamai亚太区云计算专家团队负责人


]]>
直击CES 2024:西门子瞄准沉浸式工程和人工智能,驱动工业元宇宙创新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在CES 2024上,西门子与索尼、AWS、红牛车队、Unlimited Tomorrow、Blendhub等客户及合作伙伴共同展示科技如何改变生活

  ●与索尼合作推出全新沉浸式工程解决方案,将西门子Xcelerator的工业软件与索尼头戴式显示器相结合

  ●与AWS合作通过集成AWS Bedrock和Mendix低代码平台能力,帮助应用程序开发人员轻松访问生成式人工智能

  ●进一步增强西门子Xcelerator开放式数字商业平台能力,连接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推动各行各业加速数字化转型

  西门子在科技年度盛会——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简称CES 2024)上展出西门子Xcelerator开放式数字商业平台的最新技术,致力于连接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助力各行业客户创新发展。西门子同时宣布其在人工智能(AI)和沉浸式工程领域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已取得重要突破,加速行业的工业元宇宙布局。

  西门子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博乐仁(Roland Busch)表示:“我们将工业元宇宙设想成一个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的数字世界,人们能够在这一空间中与AI实时协作,以应对在现实中遇到的种种挑战。在工业元宇宙的帮助下,客户能够加快创新,增强可持续性,并迅速且大规模地采用新技术,推动整个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西门子很荣幸能够与我们的客户及合作伙伴携手并进,让工业元宇宙离我们的生活更近一步。”

  西门子股份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数字化工业集团首席执行官奈柯(Cedrik Neike)表示:“西门子正努力让工业元宇宙变得更易访问,让各行各业以及不同规模的客户,能够更快、更高效、更可持续地运用工业元宇宙的能力,将优秀创意转化为改变世界的创新力量。”

  西门子与索尼合作打造沉浸式工程解决方案

  西门子和索尼在本届CES上合作推出沉浸式工程解决方案,将西门子Xcelerator的工业软件与索尼新的空间内容创建系统相结合,该系统包含XR头戴式显示器、4K OLED微型显示器和控制器,可与3D对象进行直观交互。这一解决方案能够使设计师和工程师在沉浸的工作空间中创建和探索设计概念,创建工业元宇宙的相关内容。西门子计划于2024年推出西门子NX Immersive Designer,在西门子旗舰型的产品工程解决方案中集成索尼技术,增强沉浸式设计和协同产品工程能力。

  索尼执行副总裁兼技术与孵化主管Yoshinori Matsumoto表示:“索尼致力于用尖端技术赋能创作者。在空间内容创作领域,我们通过索尼专有的运动和显示技术,持续助力用户工作方式创新。索尼的技术与西门子在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相结合,能够打造更具沉浸感的工程解决方案,高质量、逼真的渲染和直观的交互将为设计师和工程师提供沉浸式的创作过程,从而推动工业元宇宙的进一步创新。”

  此外,西门子与亚马逊云科技(AWS)也进一步深化合作,将Amazon Bedrock与Mendix低代码开发平台相连接,帮助各行业以及各规模企业轻松构建和扩展生成式AI应用。Amazon Bedrock可以通过统一的API提供来自领先AI公司的基础模型,并获得安全、私有和可靠的AI能力;Mendix是西门子Xcelerator平台的重要构成,专注于卓越的低代码开发。

  西门子同时在CES 2024设立一系列主题演讲和展览,讲述客户如何利用西门子Xcelerator开放式数字商业平台在“Live,Work,Play,Make”四个方面实现创新:

  Live:西门子于大会上推出智能家居能源管理产品组合-Inhab™,能够帮助用户控制在既定时间内供应能源的来源以及能源在整个家庭中的分配方式。Inhab具有实时警报、全天候监控和能源目标设置等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做出明智决策。随着电动化在电器中应用的增长,电动汽车充电和太阳能电池阵列也逐渐引入家庭,高度准确的监测和管理解决方案将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和使用成本,同时提高安全性和容量。

  Work:通过将西门子沉浸式工程软件与索尼混合现实硬件相结合,西门子与索尼合作推出的全新解决方案剑指下一代工业元宇宙。红牛车队作为该解决方案的用户,在CES 2024上与西门子共同展示如何借其之力帮助工程师摆脱传统限制,通过沉浸式工业元宇宙空间,实现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无缝结合。

  Play:Unlimited Tomorrow是西门子的客户之一,致力于设计可定制、可扩展、且平价的假肢,同时在西门子Xcelerator平台的帮助下,与其客户合作开发更清洁、更安全的交通工具,能够随时随地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服务。

  Make:Blendhub致力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其采用西门子技术,成功部署了一个网络,以连接供应食品和个性化营养产品的多地工厂,使其更接近配料供应商和终端消费者,从而在全球食品系统中实现以技术驱动的共享价值链。

  进一步扩展西门子Xcelerator生态

  除在CES 2024上提供访客体验,西门子Xcelerator Developer Experience还将为客户、合作伙伴和开发者提供机会。随着西门子Xcelerator Developer Portal的推出,西门子能够整合自身所有的API和开发者资源,并遵循开放和协作的原则,为开发人员提供探索和访问西门子及其合作伙伴API的统一平台。

  西门子同时与微软合作,为Developer Portal引入聊天机器人功能,通过创新的AI陪同形式,增强开发人员的开发体验。西门子Xcelerator开发者门户与Postman等业界领先的API平台无缝集成,能够实现简单的部署过程。

]]>
2023年云计算盘点:算云融合发展,加速智能化落地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转眼之间,2023年即将过去。2023年的云计算产业,呈现稳健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市场层面,云计算步入以算力为牵引的新发展阶段;在技术层面,处于云计算2.0向云计算3.0演进的过渡时期;在企业方面,头部厂商积极布局“云计算+AI”,推动云业务快速增长;在区域方面,各地区用云呈现“一超两强”特征,亚太地区将成为下一阶段云服务“主战场”。

  全球云计算发展情况

  过去十年,全球云计算市场保持快速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2016年以前全球云计算处在波动上升期,在此期间,不断有新实体加入云计算“战局”,成为云计算产业的新增力量;同时云计算尚未成为刚性需求,波动较大。2016—2021年,市场步入平稳发展阶段,在此期间,数字经济逐步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云计算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享受到数字经济“红利”,因此得以稳步增长。2022年以后步入新发展时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业规模突飞猛进,2022年实现了50%以上的临界增长;二是动力因素转换,在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引爆市场的形势下,云计算产业从以资源为牵引向以算力为牵引转化。

  在技术发展方面,经过十余年发展,云计算已经从以资源为中心的云计算1.0时期,迈向以应用为中心的云计算2.0时期,并且正在向以算网为中心的云计算3.0时期演进。

  在云计算1.0时期,云厂商以提升资源利用率为核心诉求,主要运用虚拟化核心技术(Hyper-v、XEN、KVM、OpenStack),通过计算虚拟化、软件定义与整合、基础设施云化、资源服务化等技术,实现单中心、单企业的资源互通,提升资源利用率。

  在云计算2.0时期,云厂商以提升应用研发部署效率为核心诉求,以云原生核心技术(Kubernetes、Docker、Serverless)为依托,基于云原生软件架构技术和管理方法,通过容器、微服务、持续交付等一系列技术,实现信息系统架构向分布式、小型化和自动化转变,实现多中心、多企业、多服务商的资源和业务互通。

  在云计算3.0时期,云厂商以优化算力分配、提升数据流通效率为核心诉求,运用软硬一体云系统、算网调度技术,实现算力、网络、云资源一体化调度和软硬协同,最终实现向上定义数字应用、向下定义算力调度的功能。

  一直以来,云计算市场“马太效应”显著,以微软、亚马逊、谷歌为代表的综合类云厂商长期稳居全球云计算市场第一梯队,并通过对软件、人工智能等高利润产业的积极布局,持续强化优势地位。以Salesforce、IBM、甲骨文为代表的垂直类云厂商利用在软件应用、咨询服务等细分领域的优势,不断突破产品能力边界,实现现金流增长。IBM利用混合、多云的技术创新提供跨行业、跨云产品服务,实现产品突破。

  当前,北美洲、欧洲、亚洲为全球用云的主要阵地,而大洋洲、南美洲、非洲处于“云发展中”,占比总和仅为6.1%。欧美市场趋于成熟,亚太云服务市场更具潜力。根据麦肯锡等研究机构的数据,目前美国企业上云率已达85%以上,欧盟企业上云率达70%左右。亚太地区整体上云率不高,但在“人口红利”和“数字化转型政策红利”加持下,云服务市场能力将加速变现。

  从需求侧来看,亚太地区的云服务支出已占IT以及商业服务支出的84%以上,排名第一。以印度为例,2022年,印度有91%的基础设施决策者已至少使用一种云部署模型,有46%的应用程序项目已部署在云上,2023年这一比例上涨到58%。从供给侧来看,目前亚马逊、微软、谷歌等云厂商均有1/3以上的可用区部署在亚太地区。以亚马逊为例,其在印度、新加坡、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地已建设40余个可用区,并计划在新西兰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新建12个可用区,建成之后亚太地区的可用区占全球比例将超50%。

  我国云计算发展情况

  近年来,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是大势所趋,云计算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石,依托政策拐点,率先迎来了行业景气度的新一轮提升。在市场方面,数字化转型促使企业上云成为刚性需求,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随着数字化转型逐步深化,以及AI和新型工业应用服务增益显现,企业将继续加大云计算基础设施投入。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云计算白皮书(2023年)》测算,到今年底,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超过6100亿元。

  在技术方面,我国云计算从跟随向创新过渡,逐步实现产品自主研发。我国云计算起步较晚,技术基础薄弱,大多是在美国开源软件基础上加以修改后使用,或是引入国外产品经二次开发形成解决方案。例如,在以云原生应用为中心的云计算2.0时代,美国容器编排管理系统(Kubernetes)云原生开源技术占据主导地位。现阶段,国内云厂商基于国外开源技术,基本实现自有产品研发。国内云计算骨干企业在大规模并发处理、海量数据存储等关键核心技术,以及容器、微服务等新兴领域不断取得突破,部分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效满足了亿级用户并发场景下各类复杂应用的需求。

  在企业方面,我国具备市场能力的云厂商超百家,不同维度厂商业务布局各有侧重。互联网企业在公有云、国际市场具有优势,面向全行业提供解决方案,增势稳定。2023年上半年,阿里云营收达497亿元,同比增长35.42%;运营商聚焦政务云、算网云等优势领域,重点面向政府、国企提供解决方案,天翼云营收459亿元,同比增长63.40%。软硬件提供商重点面向特定行业上云、特定应用场景提供解决方案,增势可观。中小型云计算上市公司主要依托云原生等新技术、新理念拓展潜在市场。

  在应用方面,企业上云用云持续推进,各行业应用程度呈阶梯状分布,我国上云用云企业数量稳步提升。截至2023年11月底,全国累计上云企业近400万家。政务、金融、电信等行业处于成熟期,已从全面上云过渡到深度用云;工业、交通、医疗等行业处于成长期,企业上云热度持续攀升;石油化工、钢铁冶金、煤矿、建筑等行业处于探索期,云平台建设与应用处于规划和发展阶段。

  云计算产业发展建议

  一是政策及应用两端发力,助推行业企业上云用云。相关部门出台适应新时期的企业上云用云实施指南等政策文件,鼓励政务、金融、工业等行业深度上云用云,形成基于公有云的上云用云示范。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力度,以市场化机制引导企业上云用云,通过财政补贴、优惠折扣等形式支持企业上云用云,提高企业上云用云积极性。鼓励云厂服务商面向企业用户提供一站式上云用云解决方案,降低上云难度和资金门槛,提升企业上云用云体验。

  二是持续推动云计算核心技术突破瓶颈,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行业应用部门结合自身需求提出技术参数和产业化应用指标要求,主管部门鼓励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协同推动云计算核心芯片、基础软件、工具链等环节攻关,提升产品保障能力。充分借助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际级科研项目的推动作用,鼓励产业各方增加云计算关键核心环节相关课题设立数量。针对关键技术,发展由我国主导的开源社区,充分发挥群智力量,构建先导基础架构。

  三是建立健全SaaS供需政策引导机制,营造良好的软件服务创新环境。针对我国云计算SaaS出台一系列税收优惠与资金扶持政策,对SaaS研发企业实施研发投入扣除减税、企业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对企业用户实行经登记的SaaS服务采购合同可享受免税,以降低SaaS服务开发与使用成本,进一步推广SaaS服务普及应用。

  四是加快推动云原生产业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云原生对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的支撑能力。聚焦核心技术、重点产品、示范应用等创新任务,培育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优势单位,突破一批标志性技术产品,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加强产业界、学术界、研究机构和用户之间的密切合作与交流,营造开放包容、富有活力的云原生产业生态,发展本土开源社区,不断优化自主开源项目,促进云原生技术的行业应用和持续创新。

  五是加快构建云智算生态服务体系,筑牢智算资源底座,提高智算服务能力。引导科研机构、高校、企业攻关核心技术,建立基于智能芯片的高效、协调的云智算系统,统一各厂商芯片之间的互联标准、开发框架,实现不同厂商芯片的互联互通、协同工作。强化应用牵引,紧密结合当前AI大模型等热点领域需求,重点提升以AI大模型为代表的智算服务能力,推动通用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和新型工业化。

]]>
助力浙江数字化转型升级,中国移动浙江公司与新华三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1月8日,中国移动浙江公司与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面向国际信息通信技术前沿和产业趋势,聚焦科技创新、AI算力创新中心、标准化产品、DICT行业市场、云计算以及网络建设/基础通信/信息化服务等方面开展更深层次的战略合作。

1

  中国移动浙江公司与新华三集团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移动浙江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杨剑宇,紫光股份董事长、新华三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于英涛见证签约并致辞。中国移动浙江公司副总经理级资深经理张汉良,新华三集团副总裁、云与计算存储产品线总裁徐润安代表双方签约。

  杨剑宇总经理表示:浙江移动将积极发挥在5G、物联网、算力网络和大数据等方面的优势,与新华三加强协同,共同打造业务深度融合的新标杆,形成一批有辨识度、有影响力的浙江样板,加速全省数字化转型建设,为助力浙江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

  中国移动浙江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杨剑宇致辞


  于英涛总裁表示,新华三将充分发挥自身在智算中心解决方案、私域大模型以及“云-网-算-存-端”等领域的全栈实力,与浙江移动强强联手,携手推进智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AIGC在行业领域的应用落地,共同为“算网融合”夯实数字基石,赋能数字中国建设。

3

  紫光股份董事长、新华三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于英涛致辞


  据悉,浙江移动作为中国移动集团内规模效益和改革创新“双领先”的标杆省公司,近年来充分发挥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主力军作用,坚持创“一流企业”标杆、做“两个先行”表率,目前公司5G基站规模超14万站,100%覆盖所有行政村和高铁高速、景区等重点场景,公司全力构建基于“5G+算力网络+智慧中台”的“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积极助力全省数字化改革,着力打造“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发展布局,积极注智赋能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浙江移动与新华三多年以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联合拓展政企项目近200个,共同打造的紫光恒越5G智慧工厂,先后获得2022中国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标杆案例、2022年浙江省首批未来工厂。2023年底,双方再次携手为萧山区政府打造了目前省内规模最大的图灵小镇算力服务项目,2024年将进一步开展二期深度合作,共同致力于以领先的智算基础设施和私域大模型部署能力,赋能百行百业数字化变革的智能化升级。


]]>
亚马逊云科技陈晓建:云计算的价值在生成式AI的今天被放大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在亚马逊云科技2023re:Invent中国行北京站活动上,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重点强调了亚马逊云科技如何通过创新性的技术重塑帮助客户加速创新。亚马逊云科技全面发力生成式AI,推出面向企业级生成式AI的一系列新服务及功能,包括重塑未来工作方式的新型生成式AI助手Amazon Q、Amazon Bedrock更多的模型选择和全新强大功能、Amazon SageMaker助力规模化开发应用模型的五大新功能等,帮助企业更轻松、安全地构建和应用生成式AI。

虽然生成式AI是2023年重头戏,话题伴随着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市场的众多活动,但底层思维是亚马逊云科技亘古不变的坚持。

亚马逊云科技一直秉承着逆向工作法的理念,从数百万客户的需求出发构建产品。深信只有这样,才能够持续引领科技创新。作为云计算开拓者,亚马逊云科技不仅一直通过最安全、最可靠的企业级的能力来赋能客户的应用,直到今天仍然拥有业界最广泛、最深入的功能。用一个关键词来总结,就是重塑,从未停止探索用各种方法、更优化的方式找到解决客户痛点的最优解。

像云计算,卫星网络,生成式AI等所有复杂技术一样,虽然未来未知,但作为云计算的探索开创者,亚马逊云科技始终践行创新实践,为客户突破复杂技术,用重塑实现科技技术的普惠,通过对底层技术的重塑,帮助客户持续重塑业务,这一旅程没有终点。

基础设施、存储、芯片、无服务器等全面升级

亚马逊云科技全球基础设施横跨世界33个地理区域,当前,亚马逊云科技的数据中心数量比第二大的云提供商多三倍,服务多60%,功能多40%。

Kuiper是亚马逊云科技正在建造一个由数千颗近地轨道卫星组成的卫星⽹络。Kuiper团队成功将他们的首批两颗原型卫星送入了轨道。除了公共互联网连接外,Kuiper 还将提供企业就绪的专用连接服务,可以通过专用、安全的连接从任何地方移动数据,以及连接访问亚马逊云科技的云中的数据。

全新高性能对象存储 Amazon S3 Express One Zone 正式可用。Amazon S3 Express One Zone是新的S3存储类别,采用专门设计的软硬件来加速数据处理,可提供比Amazon S3标准存储快10倍的性能,同时能够以一致的毫秒级延迟处理每分钟数百万次的请求,同时请求成本降低了50%。这项新服务帮助Pinterest提升了10倍以上的写入速度,并将其机器学习驱动的视觉灵感引擎的总成本降低了40%。

此次推出自研芯片Amazon Graviton 4,平均性能比Amazon Graviton 3提升30%,对某些工作负载的加速更明显,数据库应用程序速度提升40%,大型Java应用程序速度提升45%。基于Amazon Graviton 4的Amazon EC2 R8g实例的预览版已经推出。

同时推出三项新的无服务器服务创新,涵盖了数据库和分析领域,使客户能够更快速、更轻松地扩展他们的数据基础设施,以支持最具挑战性的应用场景。这三项创新包括:Amazon Aurora Limitless数据库,这是一项全新的功能,可以自动完成超过单个Amazon Aurora数据库写入限制的扩展,让开发人员轻松地扩展他们的应用程序并比自建的解决方案节省数月时间。

Amazon ElastiCache Serverless可以帮助客户在一分钟内创建高可用的缓存,并实时进行垂直和水平扩展以支持客户复杂的应用程序,且无需管理基础架构。Amazon Redshift Serverless利用人工智能(AI)预测工作负载并自动扩展和优化资源,帮助客户实现高性价比的目标。

降低生成式AI门槛 重塑产业未来

亚马逊云科技在生成式AI的端到端的3个不同层面展开持续投入。在底层,提供用于基础模型训练和推理的基础设施。在中间层工具层,提供使用基础模型进行构建的工。在顶层应用层,提供利用基础模型构建的应用程序。

值得关注的新发布包括:

Amazon Trainium2处理器,用于生成式 AI 和机器学习训练的专用芯片,针对训练具有数千亿至数万亿参数的基础模型进行优化,相较 Amazon Trainium 4 倍性能提升,65 exaflops的按需超级计算性能。

Amazon SageMaker HyperPod 服务,可大规模加速基础模型训练,能够缩短高达40%的训练时间,并可以确保持续数周或数月的训练过程不中断。

Amazon Bedrock是利用大模型构建和扩展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最简单方法。各行各业的客户已经在使用Amazon Bedrock 重塑他们的用户体验、产品和流程,并将人工智能带入他们的业务核心。

生成式人工智能工作助手Amazon Q,Amazon Q 可以根据客户的业务进行定制,帮助员工快速获得复杂问题的答案、生成内容并采取行动。它可以根据企业的人员、角色和权限进行个性化定制,并确保客户的内容不会被用于训练 Amazon Q 的底层模型,保障数据安全和隐私。

云计算的价值在生成式AI的今天被放大

在采访环节,媒体谈到X平台下云这一事件。在陈晓建看来,下云或者云上到底是更贵还是更便宜,这个问题本身就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不同的客户的诉求不一样、能力不一样,就会得出不一样的解答来。

以前如果要做一个互联网应用,可能只要做一个前端的接入,然后中间做一个数据库和MySQL的数据存储,后面写一堆代码程序就结束了。而现在要做的是GenAI的事,要懂大模型,要懂分布式训练,并且还要懂怎么安全地把模型打通变成共性的。所以对于IT人员能做的事的复杂度是大大提高了。

是不是每个公司都具备这样的专业能力呢?以做一个一千张卡的并行训练来举例,可能只有很少一部分客户具备这样的能力,更不用提达到极致的性价比,如果只是采用一些标准化的硬件的话。

对于IT来说,以后要做的工作不再是只搭一个简单的在线的服务,而是要做生成式AI的工作,甚至可能要把生成式AI跟业务完整结合,要做一个时序训练,这个背后的复杂性是非常非常高的。

这一切提升了用户自己构建数据中心、构建IT基础设施的成本,也放大了云的优势。所以云在给客户带来价值,在生成式AI的今天不是缩小了,而是放大了,因为只有像这种具备这么大海量规模、这么大的研发团队的服务商,才能够有能力去做这些事情。

艾瑞咨询研究总监王成峰表示:“本次亚马逊云科技re:Invent大会继续在生成式AI领域推陈出新,同时对基础产品升级迭代。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主要包括:全面深化Serverless,推进数据库、数据分析、AI等全线产品的‘无服务器化’,继续保持在云原生方面的领先布局;继续为生成式AI的发展提供强大能力支撑,不仅包括与英伟达等芯片商合作带来的更先进算力资源,也通过Amazon Bedrock产品提供‘精选’多模型接入的能力平台,更加强调生成式AI领域的生态打造。”


]]>
国家数据局: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近日,国家数据局主要负责同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以来,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算力资源东西分布不均现象显著改善,集约化态势初步形成,但仍面临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部门联合了印发《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直击痛点:“东数西算”工程面临五大挑战

  据悉,《意见》于2023年12月25日正式发布,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国家能源局五个部委联合印发,旨在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解决目前“东数西算”实施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

  《意见》提出,到2025年底,国家枢纽节点地区各类新增算力占全国新增算力的60%以上,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资源使用率显著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ms时延城市算力网、5ms时延区域算力网、20ms时延跨国家枢纽节点算力网在示范区域内初步实现;算力电力双向协同机制初步形成,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过80%;用户使用各类算力的易用性明显提高、成本明显降低,国家枢纽节点间网络传输费用大幅降低等一系列建设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强调要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是什么?国家数据局主要负责同志介绍说:“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载体,促进全国范围内各类算力资源高比例、大规模一体化调度运营的数字基础设施,具有集约化、一体化、协同化和价值化这四个典型特征”。

  2021年5月26日,时任国家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沈竹林在“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了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正式启动,并提出我国将推动大型数据中心向可再生能源丰富、气候、地质等条件适宜的区域布局,实现“东数西算”,加强国家枢纽节点之间的网络传输能力建设

  经过一年的规划部署,2022年2月17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东数西算”是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的重要举措。其中,“数”是数据,“算”是算力,简言之就是把东部的数据,运到西部的数据中心去存储、计算、反馈。工程启动后,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

  加之2023年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引发了全球算力需求的进一步增长。我国算力基础设施不断涌现,数据中心遍地开花。然而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国家数据局负责同志表示,当前“东数西算”工程面临着国家枢纽节点区域性、结构性布局还需进一步完善,算力有效调度尚未完全破题,网络通道的传输质量、资费未能有效支撑东部数据业务西迁,算力与电力系统协同发展水平亟待加强,数据中心集群安全防护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五大挑战。

  诚然,例如所提到的“资费问题”,有数据显示,带宽为1G的网络传输专线费用约为16万元/月,超过某些计算场景总成本的75%,若提升带宽至2.5G或10G,其费用将大幅增长,远远高于东部企业可以承受的网络费用成本。因此,在高昂的网络传输成本费用下,“算不起”成为了很多应用场景的突出问题。“跨区域、多层次算力高速直连网络尚未完全建立,大规模网络流量资费较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西部有效承接东部算力需求。”国家数据局负责同志表示。

  走深向实:以算力高质量发展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已近两年的时间,为解决痛点、难点,接下来策略几何?《意见》给出了统筹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级算力的一体化布局,统筹东中西部算力的一体化协同,统筹算力与数据、算法的一体化应用,统筹推动算力与绿色电力的一体化融合,统筹算力发展与安全保障的一体化推进等一系列的战略部署。

  其中,《意见》首次提出了“算力电力协同”这一说法。国家数据局介绍称,我国数字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算力与电力正在形成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新态势。一方面,数据中心的高效运转离不开大量电力支撑;另一方面,电力系统的平稳高效运行也离不开算力支撑。统筹算力电力协同布局,有助于促进风光绿电消纳和数据中心零碳发展,加快实现“双碳”目标。意见创新算力电力协同机制,包括支持国家枢纽节点地区利用“源网荷储”等新型电力系统模式,探索分布式新能源参与绿电交易,鼓励数据中心间开展碳汇互认结算探索等。

  此外,针对如何更好推动《意见》实施,国家数据局表示将从四方面重点推进。一是强化顶层统筹。依托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协调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会同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加强统筹推进力度,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是完善政策体系。针对关键问题开展专项研究,完善算力券、数据中心REITs等政策工具设计,强化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力度。

  三是推行示范工程。围绕数据基础设施总体布局,开展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示范工程建设。

  四是加强评估督导。成立工作专班,持续开展政策落地跟踪,建立常态化算力统计监测机制。

]]>
AWS、微软、谷歌领跑Gartner云服务魔力象限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在Gartner最新的战略云平台服务魔力象限报告中,AWS、微软Azure、Oracle和Google Cloud被列为全球领导者。

  Gartner在报告中表示:“这些提供商正在竞相占领全球企业IT工作负载和投资预算资源,以期成为行业内IT基础设施和平台服务的主要战略供应商。”

  除了AWS、谷歌和微软之外,进入Gartner战略云平台服务魔力象限报告的另外五家云公司还包括了IBM和亚洲三大云提供商:阿里云、腾讯云和华为云。

  据Gartner称,这八家公司在整个基础设施和云平台服务市场占据超过97%的份额。

  “尽管客户可能希望通过采用多提供商的云策略来避免供应商锁定,但目前对于大多数IT组织来说,完全掌握和利用一两个以上的提供商是不切实际的,这使得云提供商的选择具有高度战略意义。无论好坏,企业在未来许多年都将高度依赖他们所选择的供应商。”

  Gartner战略云平台服务魔力象限

  Gartner深入研究了每个云提供商的优势、劣势和市场地位。Gartner表示:“多年来,云基础设施和平台服务市场一直围绕这些提供商进行整合,每家提供商都有独特的方法来赢得市场,他们的服务、项目和合作伙伴生态系统都有独特的优势和劣势。”

  按照报告要求,云服务企业必须提供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和平台即服务(PaaS)云服务,从全局角度支持关键任务和大规模生产工作负载,包括围绕存储、网络、计算、自动化和应用管理,除此之外,这些企业还必须提供项目和资源来帮助客户数字化转型为云运营模式以交付IT服务。

  Gartner战略云平台服务魔力象限根据供应商的执行能力和愿景完整性对厂商进行排名,并将其分为四类:利基者(愿景和执行力较低)、远见者(愿景良好,但执行力较低)、挑战者(执行力良好,但远见不足)、领导者(在远见和执行力方面均表现出色)。在这次公布的魔力象限中,没有公司被列为挑战者或远见者。

  领导者:AWS

  在Gartner战略云平台服务魔力象限中,这家云计算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在执行力方面排名第一,在愿景方面排名第二。

  Gartner表示,AWS领跑全球IaaS和PaaS市场,占据超过40%的份额,并且仍在以持续盈利的方式扩张。这家总部位于美国西雅图的厂商,其主要增长动力包括数据库和分析服务,以及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

  优势:AWS拥有成熟的系统集成商和MSP合作伙伴,AWS合作伙伴计划始终高度关注合作伙伴技术支持。Gartner表示,AWS Marketplace是业内最大的、功能最齐全的第三方云软件数字市场。

  弱点:Gartner表示,在主流云厂商中,AWS因缺乏直接解决多云场景的工具和服务而引人注目。Gartner的调查结果显示,当今有76%的企业IaaS和PaaS客户依赖于多个公有云提供商。

  领导者:微软

  这家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在Gartner战略云平台服务魔力象限中排名第一,执行力排名第二。

  Gartner表示,微软Azure在所有云用例方面都表现强大,但特别适合采用混合云战略的、以微软为中心的组织。这家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州雷德蒙德的公司拥有庞大的全球合作伙伴渠道,是全球中小型客户的合理选择,此外微软还对生成式AI巨星OpenAI进行了大力投资。

  优势:微软已经和AT&T、戴尔、SAP、Oracle以及VMware等众多行业领导者以及OpenAI等新兴领导公司建立了重要的Azure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微软正在构建面向Azure Resource Manager的功能,以利用Azure Arc作为桥梁来管理一系列云内、多云和本地资源。

  弱点:许多Gartner客户表示,他们对于微软在专门构建Azure服务以最佳状态配合其他Azure服务所做的工作感到失望,此外过去两年研究人员还公开了Azure中存在的严重安全漏洞。

  领导者:谷歌(Google Cloud)

  Google Cloud在Gartner战略云平台服务魔力象限中荣获愿景和执行力的铜牌。

  Google Cloud Platform(GCP)覆盖了几乎所有IaaS和PaaS用例,对于那些希望用基于容器的或者无服务器的替代方案取代旧基础设施的企业来说很有吸引力。Gartner表示,当组织采用谷歌的云架构方法并利用谷歌在大数据和AI方面的创新时,就能在GCP上获得最佳性能表现。

  优势:Gartner表示,与竞争对手相比,谷歌在产品组合中更为一致地应用了其核心设计原则。有云工程师告诉Gartner,他们发现GCP API的一致性更高,而且更易于学习和使用。

  弱点:有Gartner客户表示,他们的Google Cloud迁移项目因缺乏Google客户团队的支持或者缺乏深入的GCP合作伙伴经验而受到阻碍。此外,GCP并未与Google其他基于云的产品或母公司Alphabet的产品进行紧密集成。

  领导者:Oracle

  这家总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软件和云巨头在Gartner的执行力和愿景魔力象限中排名第四。

  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OCI)通过裸机、IaaS和PaaS服务的组合支持所有类型的x86工作负载。Oracle通过增强对Oracle应用的支持、积极的IaaS定价、多云服务、各种分布式和主权云选项,使自己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优势:Gartner表示,Oracle在分布式云和主权云计算领域的创新领先于市场。Oracle可以部署标准的商业区域、客户数据中心的私有区域、主权云区域、断开连接的区域和本地合作伙伴运营的区域。

  弱点:与其他云领导者相比,OCI围绕生成式AI的战略不太成熟,而且在信息传递方面也比较低调。尽管与Nvidia建立了牢固的合作伙伴关系,但OCI的AI基础设施在市场上尚未形成显著的差异化。

  利基者:IBM

  IBM在Gartner战略云平台服务魔力象限的执行力和愿景方面均名列中间。

  这家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阿蒙克的公司专注于IaaS、容器和数据相关服务。自2019年收购Red Hat以来,IBM已经把Red Hat OpenShift作为了IBM PaaS产品的基础层。IBM进入市场的方法与其他厂商有所不同,是通过和IBM Consulting或者当地合作伙伴合作,以服务的方面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选择。

  优势:IBM提供了定制选项来满足金融服务等高度监管行业的需求,重点关注IBM现有投资的大中型企业。IBM Cloud还拥有市场上最广泛的、基于VMware的产品。

  弱点:IBM Cloud的弹性架构不及其他市场领导者,因为IBM仅提供了有限数量的多专区区域。此外,IBM通过收购来用于IBM Cloud VPC的云工具(例如Instana和Turbonomic)尚未完全被集成,必须单独购买和部署。

  利基者:阿里云

  在Gartner战略云平台服务魔力象限中,阿里云的执行力和愿景都位居中间。

  这家中国最大的云厂商让中国企业能够利用阿里巴巴的国际云基础设施实现全球扩张。不过Gartner表示,虽然阿里云提供了比中国竞争对手更丰富的功能,但并非所有这些服务都是面向国际市场提供的。2023年底,母公司阿里巴巴集团放弃了将阿里云分拆为一家新独立公司的计划。

  优势:阿里云利用阿里巴巴集团的影响力提供竞争对手无法比拟的业务选择,例如访问阿里巴巴商业网络以及钉钉和支付宝等主流互联网服务。

  弱点:今年9月,首席执行官张勇在上任仅八个月后辞职。除了分拆计划被取消之外,缺乏稳定性、公共或私人融资计划也让一些客户和投资者对阿里云的未来发展方向感到担忧。

  利基者:华为云

  近年来,这家中国厂商利用国际产品打入亚洲、中东、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其他市场。华为云专注于增强面向应用开发支持的服务。

  优势:华为云在进入服务不足和新兴国际云市场方面颇为成功,并且利用现有的基于电信的销售关系建立了战略云关系。华为云在服务全球大型企业客户方面也拥有丰富的经验。

  弱点:国际制裁影响了华为的运营,包括使华为云的市场准入和技术组件变得更加复杂化,此外Gartner表示,华为在亚洲以外的咨询合作伙伴和渠道合作伙伴数量较为有限。

  利基者:腾讯云

  这家中国云厂商特别专注于为在中国运营的跨国企业和向海外扩张的中国企业提供服务。腾讯通过强调云原生服务脱颖而出,这些服务既支持腾讯的商业云业务,也支持腾讯控股内的其他业务部门。目前,腾讯云为一些全球最大的社交媒体和游戏部署提供支持。

  优势:腾讯云开发了专为需要高性能网络、横向扩展应用架构和富媒体处理的客户而设计的服务组合。

  弱点:Gartner表示,与华为云和阿里云相比,腾讯云的市场份额同比增长非常有限,而且市场吸引力较小。此外,腾讯云的合作伙伴计划缺乏其他厂商的深度和广度,使得客户很难寻找到海外的合作伙伴。


]]>
工业软件自主创新出新政 软件产业踏上“蝶变”之路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近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工业软件自主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措施》),主要包括6大方面19条举措,全面实施国家软件发展战略,持续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壮大工业软件生态体系,深化软件名城、名园建设,有效提升省工业软件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动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6大方面19条举措,即增强工业软件创新能力、强化应用牵引发展效能、梯度培育软件企业主体、加快软件名城名园建设、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完善软件产业发展环境,包括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高水平创新平台、支持开源技术创新、拓展智改数转网联应用场、支持重点行业创新应用、鼓励孵化前沿技术创新企业、加大高端紧缺软件人才招引力度等。

  《措施》提出,支持南京软件谷、南京江北新区、苏州工业园区、无锡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园区在集成电路、国防电子、高端装备和船舶、航空、石油化工等关键应用领域建设工业软件创新中心;支持企业申报国家项目,省级、市级财政有关专项资金可对牵头承担项目的软件企业给予协同支持。

  不仅如此,该措施明确,鼓励软件企业、数字化服务平台企业积极参与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支持打造工业软件研发运行一体化平台,加快云化工业软件和行业专用工业软件发展,对于服务智改数转网联绩效领先的工业软件企业给予奖励;支持建设工业数据可信系统,促进工业数据资产流通,省级财政相关专项资金按照地级市推广费用总额给予最高不超过50%奖补,以及支持工业企业主动开放应用场景,为国产工业软件提供更为广泛的应用市场。

  该措施指出,支持建设工业数据可信系统,促进工业数据资产流通,省级财政相关专项资金按照地级市推广费用总额给予最高不超过50%奖补;鼓励海内外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团队来苏创新创业,对符合条件的给予最高1500万元经费支持,以及省级财政相关专项资金对优质首版次软件开发企业按照不超过年度首版次软件开票销售额20%、最高300万元给予奖补。

  除此之外,对于服务智改数转网联绩效领先的工业软件企业给予奖励,对于主动开放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场景、取得先试先用示范成效的重点行业用户可给予奖励,以及有条件的地方和软件园区对首次进入中国软件业务收入100强企业、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新上市挂牌的软件企业,业务收入上门槛的软件企业可设立200万元至1亿元的分档奖励政策......

  在前沿技术方面,《措施》明确鼓励各级政府和软件园区结合本地实际,加快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5G-A、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以及6G、量子信息、卫星互联网、类脑智能等前沿技术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支持消费端新型操作系统、新型工业操作系统、图数据库、云数据库、人工智能芯片配套软件等领域的创新型企业和项目。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软件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内生驱动,是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支撑。江苏非常重视软件行业的发展,目前正在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聚焦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产业链的“1650”产业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全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在近日第五届江苏软件产业发展大会暨江苏省软件行业协会七届理事会第九次会议上,江苏省发布了软件产业发展情况。2023年1-11月,江苏省软件业务收入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工业软件产业链实现业务收入2851.3亿元,同比增长23.6%;信创产业链实现业务收入523亿元,同比增长11.7%,关键软件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
腾讯云张晋:ICT产业发展呈现六大“新”趋势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要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相关政策和规划的出台,为建设数智能力指明方向,驱动产业焕新。12月28日,由通信世界全媒体举办,以“数字技术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2024 ICT行业趋势年会在北京举办。会上,腾讯云运营商行业总经理张晋发表了题为《数智并进·产业焕新》的主题演讲。

1

  张晋表示,ICT产业的发展至少可以呈现六大趋势,也可概括为“六新”:新能力、新应用、新连接、新体验、新协同、新范式。

  新能力:以“连接+感知+计算”为核心,产业加速迈向智算时代

  当前,算力是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是新的能力供给,正推动数字经济成为新的增长极。在张晋看来,全社会对算力的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泛在接入、全程感知、可信计算,让算力成为自由流动的“水”。

  近年来,大模型、AIGC、自动驾驶、蛋白质结构预测等各类人工智能应用大量涌现,推动高性能计算前沿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甚至引发划时代的飞跃,值得产业和社会持续关注。

  “异构算力成为共识,CPU+GPU成主流。”张晋表示,高性能计算在架构、硬件和软件等方面的迭代与积累,将在“应用驱动”的持续塑造下,加速完成2.0的代际过渡,进入3.0 CPU+GPU+QPU新时代。

  与此同时,算网应用正在加速场景落地。借助“东数西算”、“东数西存”、“东数西渲”等应用场景需求拉动,需要提供新的能力,主要以算网底座/算网大脑为主;能力泛在的需求,也需要通过网络逐步实现和迭代,云化网络与算力感知调度共同迈向“算网一体”。

  新应用:面向细分领域的行业应用落地,成为行业大模型的价值引爆点

  AIGC是孕育数字经济新业态的关键技术,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通用大模型的主战场是To C领域,而要让大模型产生商业价值需要定位到To B领域,也即专有大模型。”张晋认为,大模型扩展了AI应用的可能边界,较过往的场景化AI应用,结合硬件层面算力和适配性的提升,大模型性能显著增强,实现了可执行任务的多样性落地。

  对于通信运营商而言,行业大模型驱动“智慧涌现”,包括运营商智能客服、内容生产、网络优化、安全风控、智慧营销等众多业务场景,细分场景已成为其最佳“练兵场”。

  张晋表示,大模型To B的切入路径应该从高价值先导领域向MaaS生态扩展;而To C已到达可用的临界点,更重效率和体验价值。

  此外,随着未来组织变革,个人和小团队模式可能成为重要形态,引发To B和To C的业务边界进一步模糊,拥有C端体验的B端超级APP产品成为可能。

  新体验:“即时全息通信”照进现实,推动智能体高效交互和体验提升

  伴随着音视频、数字孪生、远程交互、扩展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主流技术的逐步成熟发展与广泛应用,数字世界和真实世界之间的连接变得更加紧密,人与万物之间的交互体验更加真实,各个领域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无阻。

  全真互联时代正在加速到来,这既是技术驱动的必然方向,也是社会和产业升级的内在诉求。

  “全真互联有两类核心技术,一类是孪生,一类是远程交互。”张晋表示,数字孪生为人、物、环境创建1:1还原的数字孪生体,让数实世界相互连接、映射与融合,实时同步与双向反馈,是全真互联数实融合的呈现形态;远程交互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产业的全面融合,打破物理限制,建立远程交互能力,是数实之间万事万物互联互通的信息通路,促进人机协同。

  新协同:数字化办公从“在线”走向“在场”,并开启知识共创

  数字化办公协同正风靡全球,据远程办公空间提供商IWG估计,全球70%的员工每周至少远程工作一次;此外,IDC数据显示至2023年,全球2000家企业或组织中,70%采用远程或混合办公优先的工作模式。

  沟通“在场”、协作“无界”、知识“共创”是数字化办公的三大趋势,沟通“在场”是指不受时间、地点、设备、网络制约,与远方的合作伙伴面对面交流,腾讯云实时音视频技术提升听觉沉浸感,实现“声”临其境;协作“无界”是指通过数字协同技术将在“人-内容-功能-AI”四个维度立体提升数字办公生产力;知识“共创”是指数字生产力从办公外溢,图谱化协作引发知识共创的范式革新。

  张晋认为,通过数字协同工具、知识数字化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数字办公协同的发展,使得未来数字化办公日益走向“多模态”与“大协同”,并引发知识共创的范式革新。

  新连接:5G应用驶入快车道,6G布局提速,产业化、规模化进程加速

  截至2023年3月,5G网络已覆盖全球30.2%的人口,全球92个国家/地区的252家网络运营商宣称开始提供5G业务。产业链各方高度关注如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以更有效地释放5G技术的商业价值。

  “5G融合应用进入关键期,目前主要涉及信息消费、实体经济和民生服务三大领域。”张晋表示,数字内容业务正在加速涌现,随着高清视频、云游戏、AR/VR应用逐步成熟,5G/6G数字内容业务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在6G技术演进方面,6G对原有的5G技术进行了能力上的延申和功能上的拓展,在移动性、链接范围和智能化程度等多个方面做出卓越的突破,典型的场景是对现有城市面貌产生颠覆性的效果:包括城市数字分层、意识识别辅助等。

  行业专网的价值也在充分释放,张晋表示,5G/6G专网与边缘计算深度结合,云网能力加速向上层应用延伸,推动行业解决方案规模化、价值化。

  在AI、音视频技术的适配和加持之下,5G/6G网络将快速获得泛在场景的应用级连通性和共享性。在张晋看来,5G/6G、物联网、MEC等技术创新,共同推动“即时全息通信”的未来网络走进现实。

  新范式:以数实融合助力产业升级,以数字化新范式牵引价值新周期

  数实融合与产业共生,将开启数字化创新的下一个十年。数实融合如何帮助形成新质生产力?如何牵引新的价值周期?

  张晋表示,在新旧动能转化的关键时期,构建产业数字化的创新范式,将极有可能出现三个方面的进化,包括连接进化、模式进化、价值进化。

  我国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势在必行。运营商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将在多个领域主导产业数字化的技术支持,为政务云、央国企行业云等提供算力服务和云网融合应用。

  与此同时,数字技术是数字经济的关键动力,需持续加大AI、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新兴技术研发,加强核心能力自主构建,打造新技术的场景应用,释放数字经济新动能。

  “腾讯参与产业互联网的核心理念是C to B,这个C就是连接,我们最终的目标是为了共生和共赢。”张晋最后强调,面向千行百业,腾讯云希望与合作伙伴一起打造新的业务场景、开展新的合作模式、迭代新的商业形态,以泛在连接和智慧算力打造产业数字化新范式。


]]>
中国广电启动2023-2024普通光缆集采:规模约844万芯公里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近日,中国广电2023-2024普通光缆集中采购项目启动。

  本期集中招标内容为普通光缆中的光纤及成缆加工部分(含运保),产品型号包括:GYTA、GYTS、GYTA53、GYDTA/GYDTS、GYXTW。基础采购规模约为23.94万皮长公里(折合703.43万芯公里);扩展部分采购规模为4.79万皮长公里(折合140.68万芯公里);扩展后的总采购规模为28.73万皮长公里(折合844.11万芯公里)。

  本项目划分1个标段。中标人数量为8个,每个中标人对应分配的份额约为:24.00%、19.00%、15.00%、12.00%、9.00%、8.00%、7.00%、6.00%。

  本项目设置有最高投标限价。本项目基础采购部分总报价最高限价为:不含税46452.41万元,税前限价和芯公里数66元/芯公里,含税后最高限价为52491.20万元。

]]>
阿里云无影升级2.0 云电脑解决方案时代到来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10月31日,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宣布无影全新升级2.0:从云电脑到云上解决方案,帮助中小企业更便捷地构建云上办公,并开放无影产品及解决方案能力,为生态合作伙伴提供企业云平台,帮助其打造定制化的云电脑产品及解决方案。

yunqidahui14.png

2020年阿里云发布首台云电脑“无影”,这台长在云上的“超级电脑”,没有物理主机、也没有电脑CPU和硬盘,只需要一块名片夹大小的C-Key,通过指纹即可开机登录,只需要一块屏幕,就可以进入专属的云电脑桌面,访问各种应用。

随着网络带宽的提升、智能流化协议的不断改进,让越来越多的客户选择云电脑产品替代传统PC。截止目前,阿里云无影已累计服务数十万客户,如南方电网、人民日报、智己汽车等。企业数字化IT需求的升级,市场已无法满足于单一云电脑工具产品,面向垂直行业、场景的一站式云上解决方案需求日益增长。

“云电脑从一个类PC的产品,向端云一体解决方案的演进,这是必然过程。”阿里云无影事业部总经理徐晟认为。

无影升级2.0,对整体工具层、架构层和应用层进行全方位的重构和创新,优化流化协议和智能调度,提升了在弱网、高分辨率情况下的客户体验。无影集合云电脑、硬件终端以及特定场景化的用户需求,首次推出多个无影解决方案,包括面向企业办公的无影云办公室、为教育行业打造终生学习空间的无影云实训、以及提供云环境分发及低代码端云交互体验的云Flow。

同时,无影还将解决方案及产品能力进一步向生态开放,为生态合作伙伴提供企业云平台,定制出适合企业自身的专属云电脑或云桌面解决方案。比如,厦门百云创想基于无影企业云发布了“紫猫云电脑”,服务于跨境电商客户的办公场景。

徐晟表示,从自建到开放被集成,云电脑的应用场景得到极大丰富,已经在线实训、软件分发、数字人、AR眼镜以及带屏IoT等非传统云电脑场景得到应用,未来将继续与更多的传统行业及创新场景相结合,创造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此外,云栖大会上,无影推出了两款新硬件终端产品:无影Pad和魔方Pro (AS06),这是继无影云电脑终端家族卡片机、盒式机、一体机和云笔记本等终端硬件之外,无影在盒式机和移动终端形态的重要突破,让用户更容易接入,获得更安全、更丰富、更易用的云服务体验。


]]>
阿里云数据库全面Serverless化!与AI共同驱动走向一站式智能数据平台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11月1日,2023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瑶池数据库宣布已全面实现Serverless化,并接入通义等大模型能力,大幅提升数据库一站式及智能化水平。同时,PolarDB Always On系列推出3大重磅升级,首个数据智能助手DMS Copilot也惊艳亮相。“在Serverless与AI的驱动下,云原生数据库加速向一站式智能数据平台发展演进。”阿里云数据库产品事业部负责人李飞飞在会上表示。

yunqi11.png

李飞飞说,数据平台应该像“搭积木”一样便捷好用,而Serverless化是实现此目标的核心路径。目前,阿里云瑶池数据库几大核心产品均已推出Serverless形态,并进一步实现了“弹得更快、更稳、更广、更细”的全面升级,较传统架构可降低60%成本。

为一站式解决开发者的全部需求,阿里云数据库进行了一体化的大幅升级,包括HTAP一体化、DB+Cache一体化、DB+存储一体化等三大能力的全面提升,并在OLTP、OLAP、NoSQL等多业务场景融合落地,产品易用性大大提高,进一步简化开发、管理和运维成本。

本次云栖大会上,阿里云还公布3大技术升级:PolarDB实现Multi-Master三层解耦架构,内存使用率提升50%;Multi-Master轮动升级,不可用时间减少50%;高压缩比数据存储,最高可节省80%存储成本。

  

“大模型技术的突破,让AI更好地驱动底层技术迭代升级。”李飞飞表示,底层基础设施中的数据库,将全面拥抱AI技术变革。

目前,阿里云瑶池数据库全面提升了向量检索能力,在PolarDB、RDS、AnalyticDB、Lindorm、Tair等产品中集成向量功能,实现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多模数据、向量数据的一体化处理。阿里云新发布的8大行业模型及“百炼”平台,就采用AnalyticDB作为内置向量检索引擎,性能较开源增强了2至5倍,加速AIGC应用落地。

数据智能助手DMS Copilot也在会上惊艳亮相。据悉,DMS Copilot可支持30+种数据库类型,提供NL2SQL、SQL注释生成、SQL纠错、SQL优化等功能,大幅降低SQL编写门槛,提升开发效率。在耶鲁大学推出的Spider数据集评测中,DMS Copilot的成功率和准确率达到99.5%和78%,比开源模型的正确率高出4%。

此外,阿里云还宣布与SelectDB、MongoDB和Clickhouse分别达成战略合作,推进技术合作和生态协同,构建合作共赢的生态体系。

目前,阿里云瑶池数据库已在千行百业的核心业务中落地应用,服务于自然人税收管理系统、全国60%的省级医保信息平台、广东移动、友邦保险、南方基金、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数据平台、掌阅科技、莉莉丝游戏、识货APP等金融、政务、电信、互联网等多领域的客户。


]]>
2023云栖大会关键词:开放、大模型、MaaS、产业智能升级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在10月31日2023云栖大会召开的前一天,很多行业群都有一条吸睛的新闻:马斯克440亿美元收购Twitter( X 平台)一年后,技术团队优化了 X 平台对云服务提供商的使用,并开始更多地在本地进行。这一转变使 X 平台的月度云成本降低了 60%。X 平台的工程团队所做的变化之一是将所有媒体/数据块工件从云中移出,这将其云数据存储大小降低了 60%,另外,该团队成功地将云数据处理成本降低了 75%。

有些行业人士戏谑地称这是马斯克的一种逆云计算的浪潮。但这毕竟是特例,没有多少企业能够达到 X 平台这样的规模。企业对云计算及AI、大模型的需求仍然强劲。

所以这一厢,阿里云主导的云栖大会如火如荼进行,云栖小镇热闹非常。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阿里巴巴集团新任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吴泳铭吴泳铭,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博士三人同框照引发热议,这是阿里人事变动后,阿里云所展现出来的老将新气象。

既懂技术又懂商业的阿里巴巴集团新任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吴泳铭(阿里内部亲切称为吴妈)将舞台完全交给了蔡崇信、王坚和阿里云CTO周靖人。这也印证外界对吴泳铭的评价:为人处世周到。

蔡崇信给阿里云的定调之词是开放,并肯定阿里云的成绩:中国80%科技企业和一半大模型跑在阿里云上。他强调阿里巴巴集团将持续加大对阿里云的研发投资。

王坚博士则是阐述云计算与大模型之间的关系,比喻二者为电和电机的关系。

阿里云CTO周靖人发布了阿里云一系列大模型以及产品,包括通用大模型通义千问2.0,参数全面提升至千亿级别,阿里云容器服务ACS,超高性能大模型训练平台PAI灵骏等。同时,周靖人还展示了通义前问的各种应用型模型,包括通义星尘、通义灵码、通义晓蜜、通义点金、通义智文、通义法睿、通义仁心。

周靖人的核心点落在他下午主题演讲PPT的最后一Page:云计算加速AI浪潮下的产业智能升级。

周靖人认为在智能时代云计算技术体系已经发生了重大变革,除了传统的云计算三大模式PaaS,IaaS,SaaS之外,出现了新的模式,MaaS (Model as a Service 模型即服务 ),包括基础大模型,行业大模型,模型微调,模型推理,知识增强等。

如何拓展智能边界,开启云计算崭新时代。周靖人从六个维度进行阐述。包括:持续提升云计算基础性能、以云计算开发范式增进效率、打造AI基础设施、以模型为中心加速创新、建设繁荣地开放生态、提供更普惠的云计算服务。

众多的平行论坛,主题也多是围绕人工智能下的云计算发展。人头攒动,座无虚席。

相较于2022年云栖大会,阿里云大模型已经走到了一个百花齐放的路口。通义千问2.0已经到了千亿参数,超越GPT3.5,追赶GPT4.0,垂类大模型已经进入爆发期。

为降低企业对大模型的开发和使用门槛,阿里云发布一站式大模型应用开发平台——阿里云百炼,该平台集成了国内外主流优质大模型,提供模型选型、微调训练、安全套件、模型部署等服务和全链路的应用开发工具,为用户简化了底层算力部署、模型预训练、工具开发等复杂工作。开发者可在5分钟内开发一款大模型应用,几小时即可“炼”出一个企业专属模型,开发者可把更多精力专注于应用创新。

而阿里云大模型的朋友圈,包括众多合作伙伴。除了通义大模型,中国一半大模型公司跑在阿里云上,百川智能、智谱AI、零一万物、昆仑万维、vivo、复旦大学等大批头部企业及机构均在阿里云上训练大模型。

在阿里云魔搭社区上,百川智能、智谱AI、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IDEA研究院等业界顶级玩家,都开源首发他们的核心大模型,阿里云则为开发者们“尝鲜”大模型提供免费GPU算力,截至目前已超3000万小时。魔搭社区现已聚集2300多款AI模型,吸引280万名AI开发者,AI模型下载量突破1亿,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开发者最活跃的AI社区。

阿里云的底层逻辑,正如蔡崇信强调的,用最先进技术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技术先进性是阿里云发展的底色。技术先进性来驱动业务发展,也将是阿里云长期价值的体现。


]]>
Serverless化云产品超40款阿里云发布全球首款容器计算服务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稳定、安全、性能、成本,仍然是云最重要的基石。”10月31日,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CTO周靖人表示,经过大量研发投入,阿里云基础云产品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整体可用性从4个9迈向5个9,并对30多款云产品进行了智能化升级。同时,阿里云 Serverless化进程进入快车道,超40款云产品提供了Serverless的能力,并推出全球首款容器计算服务ACS。

多款云产品性能大幅升级   可用性和安全性持续提升

随着自研飞天操作系统的不断进化,阿里云多款基础云产品性能得到大幅升级,例如阿里云最新的第八代ECS实例和HPC新型实例,性能分别提升20%和40%;OSS对象存储读取带宽则提升10倍至100 Gbps,有效加速大模型相关计算和数据分析;RDS数据库读写性能提升了102%……

在提升性能的同时,云上产品的可用性和安全性也持续提升,ECS单实例可用性提升至99.995%、负载均衡和NAT网关可靠性提升到99.995%、PolarDB节点故障可在5秒内快速切换、将安全植入云产品原生免疫防护……云上整体可用性从4个9向5个9发起挑战,不断打磨产品韧性,提供高可用的云计算服务。

全球首个容器计算服务 全新定义容器算力

容器技术是当下IT行业最炙手可热的技术之一,有 64% 的最终用户在生产中会使用到 K8s和相关容器技术。随着容器化上云成为新常态,如何紧贴业务需求、避免资源浪费成为新的挑战。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容器技术的云厂商,阿里云率先推出全球首款容器计算服务(Alibaba Cloud Container Compute Service,以下简称ACS),以 Serverless 形态交付算力,用户无需关注底层节点及集群,只需轻松配置即可创建pod资源并部署应用。

据悉,ACS采用了阿里云自研的调度技术,首创算力调配与资源复用,支持算力在用户负载和云产品间切换,提升资源利用率,可为企业节约20% 资源成本。ACS还支持最大1:8资源配比和按需弹性、资源预留等灵活的使用模式,保障日常所需,实现弹性与确定性的完美结合。

在Gartner刚刚发布的《2023年度容器管理魔力象限》中,阿里云挺进该报告的领导者象限,也是亚洲地区唯一入选该象限的云服务商。“我们希望通过Serverless的技术理念,以容器为计算界面,帮助客户充分运用云计算的优势。”周靖人表示。

超40款核心产品 Serverless 化,阿里云 Serverless化进程进入快车道

随着Serverless技术的持续演进,开发者用云方式也从过去的集中式研发、分布式研发,向云上的流程研发转变。无论是2万用户还是2000万用户体量,基于Serverless构建的IT架构都可以自适应伸缩,峰值秒级自动扩容、峰谷自动缩容。

阿里云的Serverless化演进历程也进入了快车道,截止2023年10月,拥有超过40款Serverless 化云产品,包括函数计算FC、Serverless 应用引擎SAE、PolarDB数据库、开源大数据平台E-MapReduce等。其中函数计算升级至3.0版,冷启动降至秒级,资源成本降低 92%,复杂度降低40%,并深度集成通义产品系列、魔搭社区、HuggingFace等,AI 应用一键部署,部署时间减少 80%以上。

会上,阿里云还宣布Serverless产品全系降价,大数据、数据库、中间件等的Serverless版均降价30%-70%不等,更具吸引力。

走向自动驾驶的云  30多款云产品全面智能化升级  

周靖人说:“随着大模型技术与云计算本身的融合,我们希望未来的云可以像车一样也能够自动驾驶,大幅提升开发者使用云的体验。” 

据悉,阿里云上有超过30款云产品接入了大模型能力,例如阿里云大数据治理平台DataWorks新增了全新的交互形态——Copilot,用户只需用自然语言输入即可生成SQL,并自动执行相应的数据ETL操作,整体开发与分析可提效30%以上,堪比“自动驾驶”。

阿里云容器、数据库等产品上也提供了类似的开发体验,可实现NL2SQL、SQL注释生成/纠错/优化等功能,未来这些能力还将集成到阿里云其他产品上。


]]>
阿里云给中国所有大学生每人送一台云服务器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10月31日,2023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宣布一项面向全国高校的重磅计划——“云工开物”计划,为中国4000多万高校学生每人送一台云服务器,希望帮助中国广大青年运用云和AI探索科技创新。

所有中国高校在读的大学生,不限专业,凭借学信网认证,每年都可以在阿里云“云工开物”计划官网上(https://university.aliyun.com/)免费领取价值300元的云产品,比如一款2核2G的ECS服务器,外加500G的存储容量,可以轻松应对建站、web应用、计算机学习实践等应用场景。

此外,“云工开物”计划还将为签约高校师生提供更大规模的算力资源支持,助力中国青年学者和学子云上探索、攀登科研高峰。目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首批高校已与阿里云达成合作。


]]>
解密杭州亚运背后科技:核心系统100%上云,20多项全球首创智能应用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10月31日,2023杭州云栖大会,杭州亚运会信息技术中心执行指挥长、杭州亚组委广播电视和信息技术部副部长张鸽以《科技创新在亚运舞台精彩绽放》为主题,分享了杭州亚运会的智能亚运实践。

杭州亚运会打造了史上首个全覆盖的数字化服务体系,简称为“一屏三端”。一屏是以赛事总指挥部(MOC)为核心的一系列各层级、各场馆数字指挥平台。三端为从办赛、参赛和观赛三个维度建设的三个移动端,其中包括史上首个亚运钉、一体化数字参赛服务平台杭州亚运行和全球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史上首个一站式数字观赛服务平台智能亚运一站通。

通过“一屏三端”数字化服务体系,杭州亚运会指挥调度效率和用户亚运体验得到提升。指挥长通过一屏的调度、各类人群使用三端的亚运PASS,实现了大莲花场馆7万人员40分钟内就完成有序离场,展现了杭州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亚运会核心系统100%上云,是首届云上亚运会,“一屏三端”数字化服务体系正是建立在计时记分等百余套赛事信息系统在云端稳定运行的基础之上,凭借阿里云的弹性计算、高可用性和强大存储能力,实现高效、安全和绿色的创新管理体验。

此外,杭州亚运会还推出了近20项全球首推、首创、首用的科技应用,包括首创性推出亚运数字人平台、“亚运数字火炬手”、亚运元宇宙平台,首次全面应用云转播技术等。实际上,通过各方努力,杭州亚运会先后落地了超200多个智能应用场景。

“后亚运时代,赛场内外科技创新产生的‘溢出效应’正在显现”,张鸽表示:“一批优秀的企业在本届亚运舞台上展现了科技创新的实力,通过亚运场景实践,必将催化企业迸发新的潜能和活力。”



]]>
2023云栖大会开幕 阿里巴巴蔡崇信:打造AI时代最开放的云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10月31日上午,2023云栖大会在杭州云栖小镇开幕。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在开幕式上致辞,他提出,阿里巴巴“要打造AI时代最开放的云”。


蔡崇信表示,随着人工智能(AI)大模型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化时代正在开启,AI将成为各行各业的新型生产力,并对算力提出更高要求。从底层算力到AI平台再到模型服务,阿里巴巴加大研发投入,推动阿里云进行全面的技术升级和创新。“我们要打造AI时代最开放的云。”他说。

云计算是数字经济乃至全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据介绍,目前全国80%的科技企业和超过一半的AI大模型公司跑在阿里云上。10月闭幕的杭州亚运会核心系统100%跑在云上,成为首届“云上亚运”,创造了亚运历史。

蔡崇信用几个“第一”概括了阿里云的历程与理念:“从2009年阿里云计算写下第一行代码开始,阿里巴巴就希望让计算成为像水和电一样的公共服务,成就更多开发者和企业。阿里巴巴是全球第一家把自身所有业务都搬上云的大型互联网公司。从PC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再到AI时代,阿里巴巴对‘客户第一’的坚守始终不变。”

蔡崇信在致辞中强调最多的词是“开放”。蔡崇信说:“我们坚信,不开放就没有生态,没有生态就没有未来。同时,我们要始终攀登技术高峰,只有站在更先进、更稳定的技术能力之上,才有更大的开放底气。”

据了解,去年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发布了AI开源社区“魔搭”。短短一年时间,魔搭汇聚了280万开发者、2300多个优质模型,模型下载量超过1亿,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最活跃的AI开发者社区,为数字经济“以开放促发展”理念提供了一个鲜活案例。蔡崇信寄望通过这朵“AI时代最开放的云”,让开发AI、使用AI变得更加容易和便宜,帮助各行各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把AI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

云栖大会始办于2009年,由杭州市政府、浙江省经信厅和阿里巴巴集团联合主办。经过14年的发展,云栖大会围绕计算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全行业新理念的聚集地、新技术的赛马场和新趋势的瞭望塔,在全球数字科技界具有重要影响力。

今年的云栖大会为期三天,设有两场主论坛与500多场分论坛,吸引了全球44个国家和地区的8万多名从业者参会。


]]>
巴黎奥运会将基于阿里云实现云上转播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10月31日,2023杭州云栖大会,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与奥林匹克频道服务公司首席技术官索蒂里斯·萨拉穆里斯(Sotiris SALAMOURIS)表示,过去5年阿里云作为奥运会转播的基础设施,让奥运故事触达了更多全球观众。

未来,2024巴黎奥运会将基于阿里云实现云上转播,并进一步优化观赛体验。除了让全球观众在云上看到比赛,2024巴黎奥运会将实现三维定格画面、慢动作回放等技术创新,让观众更直观感受到运动的难度和美感。

他介绍,2018 年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和奥林匹克频道服务公司,与阿里云合作开始了云上之旅。五年来,阿里云作为奥运转播的云基础设施,云上转播的使用量增长令人惊讶,“我们讲述奥运和奥运体育故事的许多工具,都是承载在阿里云上由云技术驱动的。”

其中,奥运视频播放器向全球奥运粉丝分发所有直播和点播内容的OTT数字视频平台。Content+是媒体版权持有者访问奥运期间制作的所有视频和音频内容的门户。直播云利用云技术向全球所有版权持有者分发奥运直播内容。

他表示,云上转播的创新不止于此。2024巴黎奥运会将带来更多的技术创新。例如,巴黎奥运会还会增加搭载在阿里云上的多机位回放系统。这一系统将安装在14 个奥运场馆,通过定格技术进行慢动作回放,精准捕捉运动员的动作,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运动员动作的难度和美感。

“云是讲好奥运故事的关键”,Sotiris Salamouris表示,“奥林匹克赛事在全球的数十亿观众,正在迫切渴望获得如现场观众一样的沉浸式观赛体验。云计算是一系列技术创新的助推器,让沉浸式观赛体验成为可能。”


]]>
马斯克440亿美元收购Twitter一年后:全力“下云”,成本速降60%,功能代码从70万行减少至7万!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本文来源:CSDN

整理 | 苏宓

出品 | CSDN(ID:CSDNnews)

更让人称奇的是,Twitter 在曾经有大约 8000 名员工,现如今只有 2000 名不到的情况下,平台依然运行良好,还上线了不少新的功能,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2023 年 10 月 27 日,X 平台的工程团队最新发布了一篇长帖透露了该平台运行的现状,以及其逆风而行之下采取的“下云”实践。短时间之内,这篇帖子已经吸引了 3618 万的关注度,更引发了数千条的评论。

马斯克以 440 亿收购 X 平台这一年

在这篇帖子中,X 平台工程团队表示,“这一年 X 平台实现了工程卓越性进步,有时可能会被忽视”,进而其回顾了过去一年这个知名社交媒体平台在架构上所做出的改变。

详细来看,X 平台内部进行的一些最重要的改进如下:

围绕一个统一的产品框架,整合了"For You"、"Following"、"Search"、"Profiles"、"Lists"、"Communities"和"Explore"的技术堆栈。

从头开始完全重建了"For You"的服务和排名系统,导致代码行数减少了90%,从 70 万行减少到 7 万行,计算占用减少了 50%,每次请求中评分的帖子吞吐量增加了 80%。

统一了"For You"和视频个性化以及排名模型,显著提高了视频推荐质量。

重构了技术堆栈的 API 中间件层,简化了架构,去掉了超过 10 万行代码和数千个未使用的内部端点,并消除了未被采纳的客户服务。

将帖子元数据获取延迟降低了 50%,全球 API 超时错误降低了 90%。

阻止了机器人和内容抓取,速度比 2022 年增加了 37%。平均每天我们阻止了 100 多万次机器人注册攻击,减少了 95% 的直接消息垃圾邮件。

关闭了萨克拉门托数据中心,重新配置了 5200 个机架和 14.8 万台服务器,带来了每年超过 1 亿美元的节省。总共,X 平台释放了 48 兆瓦的容量,重新配置了 60,000 磅的网络梯架,然后将其提供给其他数据中心。

优化了 X 平台对云服务提供商的使用,并开始更多地在本地进行。这一转变使 X 平台的月度云成本降低了 60%。X 平台的工程团队所做的变化之一是将所有媒体/数据块工件从云中移出,这将其云数据存储大小降低了 60%,另外,该团队成功地将云数据处理成本降低了 75%。

建立了本地 GPU 超级计算集群,设计、开发并交付了 43.2Tbps 的新网络结构,以支持这些集群。

扩展了网络主干容量和冗余性,每年节省了 1390 万美元。

开始自动化的高峰流量故障转移测试,以持续验证整个平台的可扩展性和可用性。

图片

在上述所做的 11 项调整列表中,最吸引人注目的无疑是 X 平台开始尝试“下云”带来的成本变化。

回顾技术圈的发展历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虚拟化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和分布式计算需求的涌现,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转型,采用按需的方式付费,避免了昂贵的硬件和基础设施投资,这使小型和中型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得弹性计算资源,上云由此也成为技术演进的一种必然趋势。

然而,就在上云如火如荼地进行了十多年之后,综合成本控制、数据隐私、安全性或者业务需求的改变等因素,一股“下云”的风潮悄然刮起,如今 X 平台便是最新实践者之一。

节省资金,X 平台选择“下云”

事实上,“上云”亦或是“下云”,究竟是节约成本,还是增加成本,主要是因企业规模的不同而具有差异化,对于 X 平台而言,在今年早些时候,外媒 CloudZero 曾做过剖析。

其中,Twitter(现为 X 平台)在 2020 年 12 月宣布将使用 AWS 为其主时间线提供支持。当时,只知道两家公司签订了一份“多年期”协议,即 Twitter 和 AWS 将合作扩展社交媒体平台的基础设施、更快地发布功能并扩大其服务组合等,但其并没有对外透露过具体合作协议的数额。

直至今年 3 月,The Information 在一篇报道中披露,Twitter 和 AWS 双方签订了一份为期五年半、价值 5.1 亿美元的合同。除了与 AWS 签订协议之外,更早之前,Twitter 还和 Google Cloud 签订了一份价值 10 亿美元的合同。

同时,按照原来的协议,无论 Twitter 是否使用 AWS 的容量,其都同意向亚马逊支付费用。

然而,一切在马斯克接管 Twitter 之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马斯克后来在梳理 Twitter 整体业务时,惊讶地发现 Twitter 现金流为负、仍未实现盈利,这也才有了文章伊始所提及他对 Twitter 做的一系列调整,并尽可能地去节约成本,自然云基础设施的成本也在考虑范畴。

后来,Twitter 关闭了在收到过多流量时使用的一些额外服务器容量,也尝试与 AWS、Google Cloud 和 Oracle 重新谈判有关云服务的合同,但有消息称,供应商不愿意重新谈判。对此,外媒 The Information 也爆料称,那时的 Twitter 共拖欠亚马逊 AWS 近 7000 万美元服务费。

当然,对于这笔资金,Twitter 是否有偿还尚未可知。但是通过其工程团队的最新推文,显然 Twitter 已经通过了「下云」节省了一笔不菲的资金支出。

“下云”真的能省钱吗?

面对 X 平台公开“下云”带来的最新成本变化,被视为软件天才的 Ruby on Rails 创始人 DAVID HEINEMEIER HANSSON(简称 DHH)在第一时间发表了一篇《X celebrates 60% savings from cloud exit》(X 庆祝退出云后节省了 60%)的文章,他评价道:

「X 平台已经将 #CloudExit 作为其节约成本计划的关键组成部分。X 平台通过将工作从云端转移到他们自己的服务器上,每月的云成本降低了 60%。根据早期的报告,X 每年向 AWS 支付 1 亿美元,所以如果我们以这个数字为基础,他们目前正在云退出成就上节省 6000 万美元/年。太不可思议了!

......

CFO 和投资者不会对此视而不见。如果像马斯克正在证明的那样,可以用四分之一的员工运营像 X 这样的操作,并且仍然能够从"下云"中获得巨大利润,那么你就知道在许多情况下,大多数大型公司离开云计算都有巨大的节约等待着被释放。」

作为“下云”深度支持者,DHH 在今年 2 月便声称,自家应用程序在“下云”之后,预估将正在未来五年内节省约 700 万美元的服务器费用,而不用改变现有的运维团队规模。

为了详细说明,他还算了一笔账:

在 2022 年,其在云上花费了 320 万美元。其中将近 100 万美元用于在 S3 中存储 8PB 的文件,完全在多个区域进行了复制。剩下的约 230 万美元用于其他一切:应用服务器、缓存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搜索服务器等等。

这是其打算在 2023 年将云成本降至零的部分,并考虑在 2024 年退出 S3 中的 8PB 数据。

在经过深思熟虑、许多基准测试以及对 AMD 的新 Zen4 芯片与 Gen 4 NVMe 驱动速度考量之后,其打算向戴尔下订单,大约 60 万美元左右。

在云计算时代,花 60 万美元购买一堆硬件可能听起来很多。但如果在保守的五年内摊销,每年只需 12 万美元!

当然,这只是硬件的费用。它们还必须连接到电源和带宽。其目前通过 Deft 在两个数据中心之间每月花费大约 6 万美元来租用八个专用机架。然后,故意过度配置了空间,因此实际上只需要将所有这些新服务器放在现有机架中,而不需要更多的空间或电源。因此,支出仍然约为 72 万美元/年。

这总共是每年 84 万美元的费用。与云计算的 230 万美元相比,其将拥有更快速的硬件、更多的核心、极为便宜的 NVMe 存储,以及以非常低的成本扩展的空间(只要我们仍然可以放入每个数据中心的四个机架中)。

粗略地说,这可以让其每年节省 150 万美元。在此期间留出 50 万美元用于不可预见的费用,五年内仍然节省了 700 万美元!

与此同时,DHH 表示,#CloudExit 很可能正处于走向主流的关键时刻。

“下云”是控制成本最有效的方式?

不过,对于现在不少还处于云业务转型过程中、以及从“云”种受益的很多公司而言,其无法认同“下云”的这一步操作。来自 HN 上的用户更是直言:

譬如 X 平台,他们在云计算上的花费减少了 60%,在本地完成了同样的工作,而成本却没有说明。而他们(和 DHH)显然认为,在描述他们的成就时,成本核算(即使是模糊和初步的方式)并不重要。

也有用户 @HillRat 认为:

Twitter 确实与 GCP(Google云端平台 ,Google Cloud Platform)签订了一份非常糟糕的固定成本合同,导致他们有大量未使用的云容量,而这些云容量的价格却过高。关闭数据中心可能会给他们留下大量的资本化设备,他们可以将 GCP 托管的数据处理转移到这些设备上。

换句话说,这些节省可能并非来自实际的技术效率,而只是摆脱了糟糕的合同状况,并利用了大量已经获得的硬件。(此外,X/Twitter 可能也无法使用 Twitter 所要求的报告和分析基础设施,因此关闭这些设施在业务流程上也不会有太大损失)。

对此,你怎么看待“上云”vs“下云”的趋势?

参考:

https://www.cloudzero.com/blog/twitter-a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38041181

https://twitter.com/XEng/status/1717754398410240018

https://world.hey.com/dhh/we-stand-to-save-7m-over-five-years-from-our-cloud-exit-53996caa

https://world.hey.com/dhh/x-celebrates-60-savings-from-cloud-exit-7cc26895


]]>
中国广电已建700MHz基站59万站 5G用户突破1800万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日前,中国广电董事长宋起柱在公开场合透露,中国广电已建设700MHz基站59万站,5G用户已破1800万。

  广电5G用户已破1800万700MHz基站59万站

  据悉,中国广电拥有700M黄金频谱,具备广覆盖的优势,在同等上行速率的条件下,700M单站覆盖能力是3.5GHz的8.6倍,覆盖效率非常高。为此,通过与中国移动“共建共享”,构建了全球最大700MHz网络、全程全网5G共建共享方案,控制面统一的共享架构,并引领了5G NR广播发展。目前已实现乡镇以上全覆盖,农村热点区域重点覆盖,可调度使用的4G/5G基站超400万站,其中700MHz基站59万站,同时中国广电5G用户已突破1800万。

  据宋起柱介绍,中国广电充分发挥700M黄金频段能力,加强产业协同,全速推进700MHz芯片、终端、网络生态成熟。牵头制定3GPP中700MHz标准,提出全球首个5G低频大带宽技术方案,推进载波聚合、超级上行等技术在700MHz网络上的适配部署。

  其中,在700MHz 5G终端发展方面,联合中国移动,加速推进支持700MHz 5G终端上市。全面启动广电终端产品认证和入库工作,积极推进广电5G终端产业的健康、平稳发展。目前已有超过700款终端支持广电5G网络。此外,截至9月底,新入网的5G终端700M支持率达到95%,现网存量5G终端700M支持率从5%迅速提升至70%。目前中国广电5G终端已经涵盖了包括5G手机、平板、穿戴设备等全类别。

  5G频谱迁移工作接近尾声

  早在2020年1月,广电总局印发了《全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频率规划》,统筹规划了700MHz频段以下的地面数字电视频率,明确了实施步骤和频率迁移方案。2020年3月,正式公布了《地面数字电视700兆赫频率迁移工作方案》。

  待700MHz清频完毕,综合利用700MHz作为覆盖层、3.3~3.4GHz作为室分层以及其他频段开展5G混合组网,有助于加快实现5G网络连续、无缝覆盖。700MHz频段资源彻底投入5G的商用后,中国广电才能放开手脚去探索新的5G应用。

  此前,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朱咏雷表示,在全球规模最大的地面数字电视700MHz频率迁移工程中,涉及超过6300座台站的频率迁移和上万部新发射机的采购安装。预计到2023年年底,该工程将全面完工。

  发挥5G差异优势打造特色融合业务

  如今,中国广电正走在一条探索差异化融合发展的路上,那就是发挥5G差异优势,打造特色融合业务。据了解,主要从四个方面摸索:

  一是在5G NR广播方面,衍生广播新业态,让广播电视进手机,积极推动从传统音视频向物联网、车联网服务转变。5GNR广播技术是基于5G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并可融合广播电视发射塔进行协同覆盖的全新广播组播技术,该技术已经在3GPP 5G国际标准立项成功(在3GPP Release 17版本中落地)。由于5GNR广播技术能广泛的适配各类型5G标准通用终端且能能深度连续覆盖各种复杂场景,特别是在支持Free-to-Air模式后,将实现无SIM卡接收模式,因此能获得全球主要产业链的广泛支持。目前,中国广电联合合作伙伴共同推出了手机广播功能——“ready”,还试点了大塔和蜂窝基站推送统一节目内容。另外,由中国广电主导的5G NR广播端到端联合测试已完成了实验室的验证,也正在进行现场的测试。

  二是在新通话方面,从“声动”到“互动”,挖掘5G全场景能力,向“内容运营+应用服务运营”拓展升级。目前,中国广电正在积极推进5G新通话产业的发展,在今年3月启动了在江苏的试点,在“2023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期间发布了《5G新通话白皮书(2023年版)》,在6月上海MWC完成了试点省份的首呼,今年底将有望实现商用。

  三是在文化专网方面,协同多元主体共同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及上层应用,汇聚各级各类宣传文化机构精品内容资源,创新开发各类高新视听新业态,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场景消费需求。还通过有线电视、5G、互联网等多渠道传播,实现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终端通、移动通、人人通,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全场景、多层次、多样化的内容消费需求。

  四是在5G toB方面,聚焦宣传文化、政务、教育、工业、能源、交通、公共安全、林草等重点领域,积极创新5G商业模式,全力推动5G在垂直行业的应用。其中在教育领域,2023年6月,中国广电首个省级5G数字专网在教育领域的成果---“5G教育数智专网”正式落地,

  “5G教育数智专网”结合上海市中小学数字教学系统“三个助手”,在部分基础教育学校已开展相应试点工作,打通了55个定向应用,结合东方有线原有的固网业务,在学校教学场景、家校互动场景中使用,实现大小屏联动。截至目前,“5G教育数智专网”已在上海多个区域落地试点。

]]>
达梦数据库在三大运营商云市场全面上线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实现与移动云管理平台无缝对接。2020年12月,达梦数据库在移动云平台成功上线,成为移动云上首个国产关系型数据库产品。

达梦数据×天翼云

作为中国电信"逐浪"算力时代,推进以云网融合为核心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关键平台,天翼云云市场集市场营销、运营服务、产品研发于一体,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云计算软件产品及服务。2021年,达梦数据库在中国电信天翼云云市场上线,成为天翼云自主生态建设的重要力量,极大丰富了天翼云云市场的数据库服务能力,达梦数据携手天翼云为政府、金融、医疗、教育等众多行业用户提供安全、高效的定制化云解决方案。

达梦数据×联通云

联通云是中国联通多年探索与沉淀,赋能数字经济发展,承接大计算业务的统一算力基座。立足自主创新,联通云志在打造"安全数智云"。作为国产数据库的领先品牌,达梦数据40余年来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做中国人自己的数据库。2022年,达梦数据库在联通云平台上线,极大提升了联通云平台在国产数据库领域的自主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了联通云市场国产化基础软件支撑能力。达梦数据携手联通云,将为万千政企用户提供上云服务,赋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

达梦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完全自主研发的技术路线、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在安全性、易用性、兼容性、性能方面深度打磨,能够大幅提升用户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达梦数据携手运营商,筑牢数字安全底座,将持续为广大政企用户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数据库服务,助力用户的业务升级和数字化转型。


]]>
极空间:从NAS行业革新者到引领者的进阶之路 Sat, 27 Jul 2024 15:54:51 +0800 行业革新者,或许是对创业者最高的褒奖,放在极空间创始人袁斌身上极为贴切。创业4年,袁斌带领团队把以前高高在上,极客人群才会摆弄的NAS产品,变成了普通人触手可及的生活化,普及化的产品。

希捷科技全球高级副总裁暨中国区总裁孙丹非常感慨,2019年有两个人同时向她表达想在NAS领域创业,其中一个就是极空间创始人袁斌。令孙丹想不到的是,不到十个月时间,袁斌带领的极空间团队将产品做出来,并召开了第一次产品发布会。半年之后,极空间产品在2021年的618中,名列NAS行业品牌第二,两年之后,这一名次已经到了行业双第一。

10月19日,极空间带了它第三次新品发布会,同时宣布了公司B轮融资。对极空间而言,这是公司发展历史上极为重要的节点,一方面,极空间找到了战略投资者安克创新,后者是国内数码制造和出海领域的佼佼者,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对极空间而言大有裨益。另一方面,新一轮融资资金,让极空间在产品上能扩大创新的边界,比如此次带来的新品T2,成为行业的引领者。

极致的NAS产品使用体验

在袁斌创业之前,NAS领域可谓是一潭死水,行业产品的更新的速率可以说是让人泪目,更别提软件的用户体验。

在一张广为流传搞笑的中年男人兴趣表中,NAS被列为中年男人高阶兴趣的心头好。这个行业的用户非常小众。

如何让用户群里扩大,极空间的秘诀是打造苹果手机式的用户体验,革命掉老旧功能机式的行业传统。底层逻辑非常清晰,但摆在极空间面前的挑战也非常大,团队需要在硬件和软件两条战线同时作战。

第一代产品刚上线就遇到疫情,三年下来对团队的磨练也只有冷暖自知。好在袁斌带领的团队虽然人数不多,始终控制在百人左右,80%为研发人员,基本是一个顶仨,极富战斗力。袁斌本人也在技术圈享有盛名。

硬件领域,极空间已经做到了行业性能最强的产品Z423,它采用AMD锐龙7 5825U处理器8核 16线程,性能比第一代Z4 提升 600%,比上一代Z4s性能提高400%,GPU和视频的AI处理时间对比上一代也均提升10-60倍。而4个SATA 3.5+4个M2 SSD盘位的自由多存储池组合方案,灵活多变,开启了极空间私有云的全新“8”盘位时代。

此次,极空间还升级了机皇Z4Pro,它延续经典款Z4S高品质的航空级铝材外观,其中Z4Pro标准版使用全新一代英特尔处理器N97,与上一代相比性能提升了55%,GPU提升了33%;而性能版则采用英特尔酷睿i3 N305处理器,8核 3.8G 处理器,32核1.25G GPU,盘位也升级到4个SATA+2个M.2 SSD多存储池,使用全新的DDR5内存并支持更换扩展。

软件方面,极影视、极相册是极空间的杀手锏。完全配得上播放全链路试听体验行业最佳。极大拓宽了NAS产品的使用场景。鲜为人知的是,极空间团队此前的从业经历就是这一领域行业的领先者,传统NAS行业根本就没有这一十几年如一日的经验积累。使用过极空间软件系统的用户会感叹使用体验如此丝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水到渠成的B轮融资

极空间的A轮投资方是挑战者创投,其创始人是元气森林的创始人唐彬森。唐彬森本人是NAS产品的深度用户,在使用了市面上所有知名的NAS产品之后,传统NAS的体验始终没法让唐彬森满意,直到遇到极空间的第一代产品。

唐彬森给袁斌团队提了不少的产品修改意见。英雄惺惺相惜,很快做出A轮投资的决定。作为NAS行业的挑战者,唐彬森笃信极空间能够打破这一行业的竞争格局。

而安克创新B轮的进入,则是在供应链上的协同。安克创新在供应链生产、质量、设计、研发方面有非常强大的实力,可以跟极空间结合起来,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品质。安克创新CEO阳萌也是极空间的老用户,对产品和公司理念非常认可。

同时,安克创新在海外市场营销方面有多年经验,渠道也覆盖大部分的国际市场,NAS产品海外用户认可度更高,国内则相对市场窄一些,极空间也在评估在海外市场开展业务的可行性。

行业引领者:T2和AI NAS 

此次发布会的一个黑马产品是极空间T2。T2是极空间从通用产品向垂直场景创新的首款力作。

它是全球首款随时NAS,全力满足用户在随心存储方面的需求。T2拥有百变便携,小巧灵动的特性,适用于多场景随心切换:插入电脑即刻变身U盘,可以随身携带,不怕磕碰;出差时插上酒店电视机化身Mini蓝光机,4K高清电影随心看;HDMI投屏,遥控器即可操作PPT、PDF多种文档立享办公模式;支持SD/TF (自配卡套) 卡直接读写,随插随读,旅行拍摄无压力。

据悉,T2虽然小巧但硬件配置一点也不含糊,它采用RK3568芯片,4G内存并支持docker、WIFI6、蓝牙和2.5G网卡,自带蓝牙遥控器和HDMI输出,全功能私有云,什么都有。

当整个科技行业都被大模型席卷,极空间在NAS行业率先推出AI NAS.极空间自研的泰洛是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框架,它的适用范围类似于chatGPT交互式的自然语言处理的逻辑,比较适合做客服、知识问答、问题解答等。目前应用在客服系统中。用户接入极空间的客服平台之后,用户每一个问题和每一个交互,泰洛会先进行解析和回答,客服参照它的回答之后再向用户回复,很多知识泰洛会帮客服准备好答案,又快又准确,客服人员不可能像专业人员一样对计算机存储知识很了解,也需要查阅,回答的延迟性和准确度相对是比较差的,大模型参与过程中可以大幅度提高效率。

在极空间的使用助手、技巧、问题排查,很多用户使用极空间私有云的时候缺乏很多常识知识,泰洛大语言模型利用极空间自身的AI处理能力深度学习和记忆学习的一些算法提供的图像的优化、识别、视频的处理,基于自然语言的图像搜索,它是基于极空间自身的AI处理能力。

题后记

从极空间第一款产品上线发布,199IT就一直关注其发展。最初,在相对窄的科技领域,用户讨论极空间与其他家老牌NAS的不同。而这两年,这种讨论和购买需求已经延展到营销行业,地产行业以及其他行业。当科技产品在非专业领域越来越多地口口相传,证明产品已经获得了初步成功。

袁斌团队也有很清晰的认知,目前硬件性能已经做到行业无敌了,但软件的打磨在他们的苛刻要求里还只达到了60%的完成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用户很难想象,一个简单的需求背后可能就是上万行的代码。而且要为用户负责,从体验到安全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极空间产品负责人陶建良说团队从来都没有忽视用户在论坛提的各种需求。在新的融资完成,极空间也有更强的底气不惧挑战。

当笔者和陶建良讨论T2产品的一个应用场景是替代掉老旧笨重的家庭点歌机和户外点歌机,陶建良表示团队已经考虑到这一人群的需求,也会尽快研判产品需求。

以产品说话,以技术说话,是袁斌团队的底色以及敢于挑战行业变革的真实底气。


]]>
Infosys与谷歌云扩大合作,助力企业转型成为人工智能优先组织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下一代数字服务和咨询领域的全球领军者Infosys(NSE,BSE,NYSE:INFY),近日宣布将扩大与谷歌云的合作,以助力企业利用Infosys Topaz产品和谷歌云生成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构建人工智能体验。

  作为合作扩展的一部分,Infosys将创建新的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实验室,以开发特定行业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和平台,这将助力企业将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其业务流程。Infosys还将培训2万名从业人员使用谷歌云新一代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包括谷歌Workspace中的Vertex AI和Duet AI,以确保组织拥有专业的服务专业知识和资源,以成功开发、实施和管理任何类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项目。

  Infosys与谷歌云的联盟是建立于Infosys现有的数据、分析和谷歌云的人工智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Infosys正在积极与谷歌云合作,为一系列业务场景开发一套变革性的人工智能平台和行业解决方案,包括消费人工智能、自主供应链、自主营销、反洗钱和客户服务转型。Infosys Topaz和谷歌云生成式人工智能功能正在增强其现有的各种平台和解决方案,其中包括Infosys实时企业应用管理平台、Infosys应用人工智能平台、Infosys客户智能平台、Infosys数据流,以及Infosys供应链人工智能平台等。

  这项合作将有助于为企业实现人工智能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近期,Infosys Topaz和谷歌云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了一家领先的消费品公司成功推出了AI Twin,以协助实时规划跨市场的营销支出、促销和产品供应。在另一个案例中,Infosys为一家大型电信公司在谷歌云上建立了一个新的数据和人工智能功能,通过数字渠道推动增长,并支持从寻找客户到服务的端到端客户之旅。Infosys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利用洞察力来改善客户体验、推动销售、并重新定义客户的数字业务战略,以实现长期成功。

  Infosys首席执行官Salil Parekh表示:"Infosys长期以来一直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投资。我们正在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来提供变革性的业务解决方案,并将其集成到我们的许多产品中,以加快生产力。谷歌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力、Infosys Cobalt、以及Infosys Topaz集合在一起的综合实力将助力企业在强大的数字化、云和下一代人工智能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转型并适应未来的发展。"

  谷歌云首席执行官Thomas Kurian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运营方式,从使供应链经理更可持续地运营到助力营销人员更有效地创建活动。通过扩大与Infosys的合作,我们将为我们的共同客户提供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所需的资源和技能,为他们的组织创造来自现实世界的价值。"

  为Infosys平台带来生成式人工智能

  Infosys在利用谷歌云的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助力客户转型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如今,Infosys将与谷歌云合作开发一套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平台,利用Infosys Topaz和Infosys Cobalt的优势和专业知识,助力企业实现业务转型。Infosys和谷歌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力将共同利用商业和技术领域的新兴技术解决方案解决大型复杂问题。

]]>
高通自研PC平台骁龙X Elite发布 高性能低功耗强AI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要点:

  · 骁龙X Elite平台采用定制的集成高通Oryon CPU,这款行业领先的移动计算CPU的性能高达竞品的两倍;达到相同峰值性能时,功耗仅为竞品的三分之一。

  · 骁龙X Elite专为AI打造,支持在终端侧运行超过130亿参数的生成式AI模型,凭借快达竞品4.5倍的AI处理速度,其将继续扩大高通在AI领域的领先优势。

  · OEM厂商预计将于2024年中推出搭载骁龙X Elite的PC。

  在2023骁龙峰会期间,高通技术公司宣布推出公司迄今为止面向PC打造的最强计算处理器:骁龙X Elite。这款开创性平台将开启顶级计算新时代,凭借一流的CPU性能、领先的终端侧AI推理和支持多天续航的高能效PC处理器,显著提升PC体验。AI正在变革人们与PC的交互方式,骁龙X Elite旨在支持未来的高负载智能任务,赋能强大生产力、丰富创造力和无处不在的沉浸式娱乐体验。

  18 

  高通技术公司高级副总裁兼计算与游戏业务总经理Kedar Kondap表示:“骁龙X Elite标志着计算技术创新的巨大飞跃,全新定制的高通Oryon CPU性能强悍,将为消费者带来惊人的能效,并将创造力和生产力提升至全新水平。强大的终端侧AI将支持无缝的多任务处理和全新的直观用户体验,赋能消费者和企业的创作和发展。”

  搭载骁龙X Elite的PC预计将于2024年中面市。

  19


]]>
Dell'Oro报告:未来五年相干光收发器出货量年复合增长率达17%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市场研究公司Dell'Oro Group的最新报告预测,相干光收发器出货量将在未来五年以17%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此外,随着小型可插拔光器件的出现,相干光器件市场正在经历结构性转变,这将增加相干技术在路由器和以太网交换机中的应用。

  Dell'Oro Group光传输市场研究副总裁Jimmy Yu表示:“对相干技术的需求正在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对更好、更低功耗和更高容量的收发器的持续需求,以满足未来全球网络的需求。”

  Dell'Oro Group以太网交换机市场研究副总裁Sameh Boujelbene表示:“从过往来看,大多数相干光器件主要应用于DWDM系统。然而,随着供应商在开发更小、更节能的相干收发器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它们的使用范围正在迅速扩大。这种扩展不仅包括它们可以支持的平台范围,还包括它们可以满足的应用程序的多样性。”

  这份相干光器件报告的其他重点内容包括:

  ·相干光器件市场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近130亿美元。这种增长将受到两种形式因素的推动:模块/嵌入式和可插拔。可插拔收发器预计将以最高的速度增长,并在未来五年内贡献大部分的出货量增长。

  ·DWDM系统中相干收发器的使用将继续贡献最大的市场收入份额。不过,在短时间内,相干光器件在路由器和交换机平台上的使用将达到重要水平。

  ·在整个预测期内,部署在路由器和交换机平台上的相干光器件将占收发器出货量年增长的50%以上。这将归因于ZR光器件的可用性,从400ZR开始一直到1600ZR。

]]>
人工智能如何改变云计算以及还存在哪些潜在缺点?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是天作之合。下面来了解一下这一组合如何帮助组织达到新的高度。

  当前形态

  云用户正在结合人工智能工具来重塑业务。

  将生成式人工智能集成到云中的好处。

  人工智能和云结合的安全缺陷仍然令人担忧。

  人工智能和云计算带来了技术革命,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现在,这两股影响深远的力量正在联合起来,重塑企业,并最终重塑我们所有人的生活。

  云提供商正在利用自己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进步,来推动从供应链可预测性和代码生成,到网络威胁检测和响应以及业务功能生产力的一切。

  人工智能正在加速云计算的采用,同时也使云提供商能够增强平台解决方案和服务。大多数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要么是由云超大规模企业直接提供的服务,要么是构建在超大规模企业云基础设施之上的解决方案。

  云采用者通过使用超大规模企业开发的人工智能工具,来加速对人工智能的探索和应用。已经进入云端的企业可以很容易地访问托管解决方案,用于开发、测试和实施新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应用。

  许多超大规模云提供商正在加入人工智能潮流,推出一系列即用型基于人工智能的解决方案,例如聊天机器人和虚拟代理,客户可以实施这些解决方案来满足业务需求,而无需花费时间和费用在内部构建这些功能。

  众多好处

  在从云存储的数据中提取数据的同时,集成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实现更加敏捷、高效和响应迅速的业务流程。这种集成可确保基于实时数据不断完善流程,从而简化工作负载、改进资源分配并提高整体业务绩效。

  已经进入云端的组织,意味着其核心客户和交易数据托管在云平台上,将更容易地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解决方案。根据架构,这些企业可以比那些没有采用云的企业更快地开始试验、评估并最终利用人工智能服务。

  压力累积

  对人工智能的需求,正在给整个云基础设施带来压力。这一点可以在云提供商的盈利预测中看出,该预测显示,用于扩展和改造数据中心以及部署GPU和TPU(人工智能所需的主要增量硬件组件)的预计资本支出将大幅增加。

  随着云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提供商将不断推出旨在降低入口坡度的服务。支持云迁移的自动化工具变得越来越复杂,使组织能够进行管理和保护的平台解决方案也在不断改进。此外,云提供商还提供许多激励措施和投资,以帮助组织规划云之旅,包括教育和提高其技术专业人员的技能。

  如今,超大规模云提供商正在推出各种即用型人工智能服务,如数据提取、聊天机器人和虚拟代理以及数据异常检测。用户可以实现这些人工智能功能,因为这可以相对快速地解决业务问题,并且无需花费时间和费用在内部构建这些功能。

  潜在缺点

  开发和部署大型人工智能模型的巨大成本和能源需求,给人工智能云计算带来了挑战。而且,工作人员需要具备复杂的技能,并对可解释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核心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原则有透彻的理解。

  另一个担忧是,人工智能的幻觉和偏见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不过,这些问题可以通过部署适当的保护措施和设计实践来缓解。

  将人工智能应用于云计算,还可能会将敏感或专有信息暴露给未经授权的人员或组织。为了确保敏感信息的安全,应该采取额外的控制和数据保护措施,特别是考虑到通常需要非常大的数据集来正确训练人工智能引擎。

  不过,最终,云和人工智能相结合的好处将超过任何缺点。对于几乎所有组织而言,自行构建必要的计算基础设施来支持大规模的人工智能工作负载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也不会在各自的市场中提供竞争优势。

  展望未来

  人工智能将使云应用变得更容易、更快、更具成本效益。除了这些核心优势之外,还可以利用云计算的弹性、一致性和可扩展性,高效、大规模地创建和部署人工智能模型。人工智能还将有助于增强可消费性和可移植性,通过抽象层来隐藏基础设施的复杂性并简化访问,从而在各种环境中提供统一的体验和可移植性属性。

]]>
甲骨文吴承杨:从“数据库和云”到“数据库+云+AI”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10月20日消息,2023甲骨文全球云大会(Oracle CloudWorld 2023)发布了系列新服务和新技术,近期甲骨文公司副总裁及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吴承杨向国内媒体介绍了甲骨文的最新技术和思考。

1

  甲骨文公司副总裁及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吴承杨


  吴承杨表示,今年大会的一大特点是,以前Oracle经常讲双引擎“数据库和云”;这次讲的是“三”,数据库和云的双引擎仍然存在,但是还有一个很基本的支撑点:AI。

  数据库、云、AI这三部分业务对于甲骨文公司而言都已耕耘多年,吴承杨强调道:“重要的是怎么把这三件事情结合在一起做好,甲骨文将云、数据和AI融合在一起给客户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这就是甲骨文的特色。”

  而这背后,是甲骨文提供了全堆栈的服务能力,覆盖从SaaS应用、AI服务、数据、基础设施。有了全堆栈的产品服务,就可以给用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只有把云、数据、AI融合在一起,才可以给用户提供改变生活、改变工作的技术。

  甲骨文公司中国区技术咨询部高级总监李珈补充介绍道,甲骨文数据库集成进了基于AI的能力,能够进一步简化开发者的开发。能够做到低代码、无代码开发的模式,可以让Oracle数据库自动地帮开发者去生成应用、自动生成SQL。

  同时,李珈也特别提到了甲骨文最新推出的集成向量数据库(Integrated Vector Database)。

  Oracle数据库原来的融合数据库是可以处理整个结构化的数据,然后也能够处理一些非结构化的数据。现在更好的一个能力是“将AI向量搜索与客户的业务数据相结合的检索”,可以把客户的数据经过向量化以后,放到Oracle数据库里面去,再通过向量的方式对它进行查询。李珈强调:“Oracle向量数据库达到了企业级数据的能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甲骨文旗下基于AmpereOne芯片的OCI Ampere A2机型即将上线。据甲骨文公司中国区技术咨询部高级总监嵇小峰介绍,全新的OCI Compute A2在裸金属形态下可提供最高320个内核,在虚拟机形态下,单个虚拟机可提供最多156个核心。在扩展性方面,凭借更多核心提供了更强的线性可扩展性。与当前这一代基于x86的实例相比,A2实例的性价比最多能高出44%。


]]>
工信部:推动大模型算法突破,提升智能芯片算力水平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10月20日,国新办举行前三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回答了如何加快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更好赋能实体经济的问题。

  陶青表示,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发展呈现出技术创新快、应用渗透强、国际竞争激烈等特点,正加速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深刻改变制造业生产模式和经济形态,展现出强大的赋能效应。

  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为主线,加快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据介绍,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不断增长,企业数量超过4400家,智能芯片、开发框架、通用大模型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云算、智算、超算等协同发展,算力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东数西算等重大工程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有力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目前已建设近万家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陶青介绍,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坚持突出重点领域,大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

  一是夯实人工智能技术底座。通过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着力推动大模型算法、框架等基础性原创性的技术突破,提升智能芯片算力水平,释放数据价值,强化“根”技术研发。

  二是推动重点行业智能化升级。加快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全流程融合应用,大幅提升研发、中试、生产、服务、管理等环节智能化水平。推进人工智能试点示范,拓展特色应用场景,加快“智改数转”,形成新质生产力,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是推动智能产品和装备发展。发挥大模型强认知、强交互、强生成的特点,促进高端装备、关键软件、智能终端的升级迭代,提升重点产品和装备智能化水平。

  四是加强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组建一批生态型创新联合体。深化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伦理治理、人才培养等国际交流合作,协同打造良好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
亚马逊云科技:数据流通和应用的关键在于识别、可见、协作及安全可操作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

在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看来,数据已经是现代发明和创新之源。如何从数据本身既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同样促进数据安全的应用,这是摆在众多企业面前的难题。

数据牵涉到很多业务的价值,要绝对保证安全,同时也要去满足数据合规的要求。但是,安全和合规往往和数据应用是矛盾的关系。如何在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合规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数据的流通和应用?

很多企业和用户通过IT信息化积累了非常多的数据,但很多数据都是处在孤岛的状态,并没有实现充分的跨组织和跨公司之间的流通,并没有有效地实现数据的协作。这是一对制约整个业务发展、价值最大化的关键的矛盾。到今天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设立了CDO(Chief Data Officer)的职位,通过技术和流程促进数据的应用和进行业务最大化。

在主题为“安全无忧 释放数据价值”的分享会上,陈晓建将企业数据安全与应用面临的挑战归纳为四个方面,分别是业务数据的识别、可见、协作以及安全数据的可操作。

识别敏感数据 应对合规挑战

如何评估什么是个人数据、什么是个人敏感数据,这是每个企业必须要思考,必须要解决的重大的问题。企业要实现数据的安全合规需要人,流程,工具相互配合。

为用户的业务和计算负载提供最合适的工具,一直是亚马逊云科技投入的方向。在敏感数据的发现与识别也是一样,通过合适的工具产品与解决方案,与合作伙伴一起,为亚马逊云科技用户提供价值。

敏感数据保护解决方案(Sensitive Data Protection on Amazon Web Services, SDP)是亚马逊云科技转为敏感数据识别与保护这一场景量身定做的方案。这是一个开源的数据安全及数据隐私云原生解决方案,客户可以在自己账号内部署使用。

利用机器学习、模式匹配等方式自动识别敏感数据,允许客户创建数据目录、使用内置或定制数据识别规则定义敏感数据类型。该解决方案还提供中心化的管理平台,客户可通过网页应用程序对敏感数据资产进行可视化管理。通过敏感数据保护解决方案,客户可以加速实现业务数据合规,为下一步释放数据价值铺平道路。

特别适用于两种场景,一是存量数据多且分散,需要使用这个方案来发现四处分散的数据。二是对于数据类型不好判断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这个方案自动根据合规要求来识别,提高准确率。

数据可见 被安全有效地发现、共享和协作

数据可见指的是在一个公司内部有很多的业务数据,分别分布在不同的“烟囱”(silo)里,在不同用户的数据的“烟囱”里如何实现公司内部跨组织之间数据的可见并共享。

数据可见是企业内不同角色高效挖掘数据价值的前提,也是不同治理模式高效协同的基础。

每个企业的应用场景都是不同的,IT信息化做得也不同,数据的处理和分布也是不同的。在这个层面,往往会需要有多个角色和多个团队来进行协同的开发,譬如说,业务人员,业务人员背后的应用开发人员和数据分析的人员等等,在不同的阶段可能还会有许多数据分析和数据开发的团队。

数据在不同的业务场景下,也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是数据本身结构不同。ERP的订单数据往往是结构化的数据,通常存在数据库里面,但是广告业务的数据往往都是一些非结构化的数据,包括文本,也可能包括图片、视频等。

第二是数据的使用要求不同,有的数据分析是定期汇总。但像类似广告这样的在线竞争营销系统,需要的数据,能够完成非常高的实时性,往往在毫秒级别就要完成快速的数据应用并且能输入结果。针对不同的数据需求,数据本身的类型和数据所处的环境,包括数据所使用的这些要求,整个数据团队需要应对不同的数据引擎,既要能处理来自于数据库的数据引擎,类似于ERP结构化的数据,还有要处理数据分析可能使用的数据仓库的一种非结构化数据引擎。还有可能有很多第三方的软件,包括可能像类似于Salesforce这样第三方常用的软件,从不同的数据源中汇聚形成数据。这是每个企业应对的挑战。

在数据团队和业务团队协作方式上,集中式和联邦式是比较常见的两种类型,

集中式:负责治理运营的人主要集中在数据团队并负责所有治理工作,集中式方式能够实现快速的决策和高效的执行。这种结构较为简单,易于实施和控制。更适合刚开始数据分析之旅和小型组织的客户。

联邦式:总的治理原则/政策有特定团队负责,但负责治理运营的人可以分散在各业务线,这样业务部门拥有自己的数据,并在组织的监督下做出决策,以满足其特定需求和目标。适合多BU的中大型企业或跨国企业。

两种类型的协作方式都需要多个角色高效协同,特别是联邦式治理更是对“数据可见”需求迫切。

在这个客户需求背景下,亚马逊云科技在去年推出一项全新的数据管理服务Amazon DataZone,让每个人都能看见数据,解锁数据。它可以让客户更快、更轻松地对存储在亚马逊云科技、客户本地和第三方来源的数据进行编目、发现、共享和治理。

借助Amazon DataZone可以使用精细的控制工具管理和治理数据访问权限,确保数据访问发生在正确的权限和正确的情境之下。

Amazon DataZone使数据开发者、数据科学家、分析师和业务用户可以轻松访问整个组织的数据,从而发现、使用数据,通过数据进行协作来获得洞察。

多方协作:多方数据安全地共享和分析

多方数据协作为行业创新注入活力,企业之间需要产业上下游数据协作来快速创新,而企业需要在保障安全和创造价值之间寻求平衡。

在实际的场景中,数据协作的所有参与者都需要面对数据保护与业务价值安全之间的权衡。现在有一些企业实现数据协作的方式是向合作伙伴提供数据副本,并依赖合同协议防止滥用。但是,显而易见,这样的方式仍然发生了数据移动,依然存在数据误用和泄漏的风险。

亚马逊云科技推出了Amazon Clean Rooms,实现了匹配、分析和协作彼此的数据,而不需要移动或者暴露原始数据,安全地实现数据分析协作。

使用Amazon Clean Rooms,用户可以在几分钟内创建一个安全的数据Clean Room,通过创建协作项目,实现数据的多方协作。而对于数据提供方而言,不仅可以通过数据预加密来对数据进行保护,而且因为所有成员都是直接从自己的Amazon S3贡献数据,从而真正实现了只有数据查询和分析而没有数据移动。

值得强调的是,Amazon Clean Rooms提供了一个密态计算的环境,数据的提供方可以对数据进行预加密,从而在Clean Rooms 环境中的数据以加密的形态完成数据分析操作,并将分析结果解密并返回,从而在数据安全的到最大保护的同时充分在协作方之间开发了数据价值。

生成式AI时代,企业需要更多第三方的数据来协作创新。而第三方数据的获取却并非易事。Amazon Data Exchange可以大大简化获取第三方数据的过程

Amazon Data Exchange 使客户能够轻松在云上找到、订阅和使用第三方数据。

AWS Data Exchange已经可以提供超过3500种的第三方数据,数据来源包括金融,天气,地理空间,健康医疗等等非常多的行业和领域。

而通过Amazon Data Exchange获取数据非常简便,支持包括Amazon S3注入,查询表接口(query tables)以及API调用等多种的访问方式。 对于像生成式ai的模型训练这样的场景来说,用户只需要将下单的数据集注入到Amazon S3数据湖,就可以使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数据处理进而开始模型训练了。

所有数据在存储和传输时都是加密的。亚马逊云科技整合了身份和访问控制管理系统(IAM)来设定权限,以及来监控实际的访问过程。

实现数据可操作

在Gartner发布的2022年网络安全重点趋势里,安全供应商的整合排到第4位。企业在短时间内做到整合安全厂商是有挑战和难度的,亚马逊云科技的解决方法是建立一个安全数据湖,统一管理来自不同厂商的日志,并且让这些日志可被用来进行安全事件的分析。

Amazon Security Lake可以自动将来自多云、本地和第三方的安全数据集中到一个专门构建的数据湖中。主要特点如下:

自动搜集并存储亚马逊云科技安全产品(如Amazon GuardDuty, Amazon SecurityHub)的日志,以及第三方乃至线下安全设备的日志,并且使用OCSF统一格式

使用Amazon S3集中存储日志,可以充分利用Amazon S3的存储性能,将日志分层管理,提高性价比。

和其他亚马逊云科技提供的服务一样,这个数据湖本身的安全性由亚马逊云科技来保证,例如集成了亚马逊云科技的加密服务Amazon KMS,可以实现自动加密管理。

数据安全治理的全链路核心难点及解决之道

十年前,跨部门的数据打通及协作显得遥不可及。而到今天这一切已经变得非常容易。

亚马逊云科技除了安全责任共担模型之外,有一个端到端的数据战略,有几个基础要点:

一是要有面向未来的云原生的技术架构,给一个合适的负载,一个最合适的引擎去支撑它,

二是要有一个统一融合的分析,在很多跨部门的中间怎么打通这部分的数据交互。有几件事情要做。

第一要把一些比较复杂和繁冗的工作尽可能简化,同时在整个的效率上,在引擎上的能力和产品之间的能力上是有融合的。

第二是统一分析,很多客户在企业成立初期是一个大而全的数据平台,可以服务不同的部门,但是当企业逐渐长大,有非常多的部门,这些部门之间的数据流转自然而然就出现了问题,这个场景下,我们看到能把一个数据资产注册到一个平台上,然后让数据消费方可以及时发现它,这个是一个最主要的难点,就是怎么能让数据使用者(特别多的是业务团队的数据分析师)能发现它,这也是为什么亚马逊云科技推出Amazon DataZone去解决这部分的难点。

第三,需要把机器学习的能力和数据能力做结合,然后普惠化。要把整个的能力做一个打通,同时底下端到端的数据战略最下面还有一层数据治理和安全底座,通过这个底座对数据做一个安全的访问控制,不仅要用Amazon DataZone做好数据资产注册和发现,底下还通过Lake Formation这样的工具非常安全地把数据访问权限控制好。这是端到端的数据战略,解决数据怎么样去共享,它们之间怎么样有信任,解决这样的问题。

陈晓建强调,亚马逊云科技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是底下的平台化安全能力的支持,关于数据应用的产品方面,比如Amazon DataZone、Amazon Data Exchange,包括Amazon Clean Rooms,底层其实整合了大量的安全的能力,包括Amazon IAM——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访问身份控制、访问控制各方面的权益,在Amazon DataZone已经整合进去了。

包括像Amazon DataZone为了实现数据的访问,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在Amazon Clean Rooms里面怎么实现安全的计算,在这个层亚马逊云科技做了数据全链条的加密,不光是在存储的时候,在传输的时候、计算的时候都实现了加密,这对解决数据有效的共享都是必不可少的。

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特定场景下的解决方案比如Amazon DataZone,

Amazon Data Exchange,Amazon Security Lake,这背后不只是技术的能力,亚马逊云科技拥有的产品尤其是安全化的产品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有了这些能力才能让用户放心地去用。

在阻碍数据共享的很重要的因素还是在技术上的一些能力,可能没有在数据和安全方面能都做得非常好,而Amazon DataZone、Amazon Data Exchange,致力于在安全和功能方面能都做到比较让客户满意,真正实现对生产系统的支撑能力。


]]>
是时候加入第四次工业革命了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作者:伟创力全球运营及供应链总裁 陈光辉(Hooi Tan)

制造业不愿采用新的技术是人们对这个行业的误解之一。虽然,考虑到升级传统的硬件和软件(包括老化的运营技术)带来的成本增加,这种情况在一些企业中是存在的。但有远见的制造商深知,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中,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和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掉队,可能会对企业的未来竞争力和生存能力造成长期而严重的影响。

近年来,全球新冠疫情、劳动力短缺和不确定的政治局势所带来的影响有目共睹,这也意味着制造商需要更加灵活、有韧性,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幸运的是,实现转型升级的技术手段已经出现。

在工业4.0的浪潮下,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先进的机器人和物联网(IoT)等一系列新技术都可以将数字元素融入到制造过程中,从而提升企业的自动化、通信水平和整体产出。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来说可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成功转型为企业带来的益处远远超过投入的成本,因此企业必须迅速采取行动。

在线测试(ICT)机器人通过从自动传送带上收集板、将其插入 ICT机器并开始测试来缩短测试时间。

传统工厂的创新障碍

在提高效率方面,传统工厂存在几个不利于员工和企业的固有障碍,包括:

缺乏对生产绩效的实时追踪——传统的制造系统各自为政,监管生产的人工流程缓慢且低效,而这会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

不准确的数据——除了实时性之外,通常传统的人工纸质化监管很容易出现冗余数据输入、人为错误和完成数据不及时等问题,导致数据最终无法应用。

浪费严重且效率低下——人工纸质化系统造成的问题可能会带来额外的生产成本。过时和不准确的数据可能导致管理人员找不到症结所在,直到纠正为时已晚,从而导致更严重的生产流程中断、停机和其他运营低效等情况发生。

最适合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四个领域

制造商可以通过数字化转型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流程的可追溯性和生产效率,带领工厂进入下一个制造时代。需要解决的关键领域包括:

自动化——先进的协作机器人不仅能执行基础的重复性任务,还提升了生产流程的灵活性,同时企业无需投入大量资金和时间来检修或重新设计。在协作机器人的帮助下,企业能够更快速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的同时,为不同岗位的工人提供更为安全和方便的工作场所。

连通性——将设备、机器和计算机系统以数字方式连接起来,可以实现企业资产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这增加了流程的实时可追溯性,同时提高了多来源数据的收集和整合能力,并能够有效改善企业的日常分析能力和可操作的洞察力,而这将影响企业的最终收益。

智能化——企业可以通过处理和分析整合的数据来生成统一的报告和智能预测模拟方案,从而支持其进行更好的决策,并确定需要改进的领域。

流程和团队合作——除了数字化转型技术之外,企业还需要进行思维模式上的变革。越挫越勇的灵活心态、不断学习适应的上进心,以及与供应商和跨职能团队的协作,对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

自动贴标签机器人插入资产标签和箔片以加速贴标签过程。

将原则付诸实践

伟创力位于巴西圣保罗州的索罗卡巴工厂无疑是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典范。近期,该工厂更是被世界经济论坛(WEF)认定为可持续发展灯塔工厂,以表彰其利用工业4.0技术开发的整体可循环的经济生态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伟创力索罗卡巴工厂的数字化转型帮助其减少了500万美元的材料损耗和100万美元的备件需求,运营效率总体提高了90%。工厂内的某些工种甚至实现了36%的生产率增长。此外,提升后的流程透明度和产品质量使客户满意度提高了近20%。

这些改进源于伟创力在端到端价值链上部署工业4.0计划的严格流程,并重点关注流程和人员这两个方面。索罗卡巴工厂转型将可持续发展深深融入其经营理念中,同时实施了数字化健康和安全措施,强调员工参与、技能提升和福祉。

具体的步骤和结果包括:

首先,工业物联网(IIoT)性能管理系统连接了44条生产线,提供实时数据和流程透明度。该解决方案使得材料损耗减少了81%,设备总体效率提高了23%。

采用循环经济生态系统,包括基于物联网和云技术的电子废物逆向物流系统,此举减少了94%的材料浪费,塑料材料成本降低了38%。经加拿大标准协会的认证,该工厂的资源使用量减少相当于44,000个碳信用额。

同时,利用端到端的人体工程学数字线程,包括对操作人员的实时监控,并在需要进行岗位轮换或在改进工位人体工程学时向操作人员发出警报。

除此之外,低代码和无代码数字工具和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解决方案将人类从重复性任务中解放,减少了38%的人工非增值性工作。同时,还开展了面向200多名员工的技能提升项目,提高了员工和客户的满意度。

先进的实时供应链解决方案可加速产品流程,创造按需透明并实现了供应链弹性。

制造业的未来

伟创力索罗卡巴工厂的例子证明,打消制造商不愿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时观念还是充满希望的,当然这一过程不会一蹴而就。然而,一旦制造企业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利用先进技术来解决面临的挑战时,会对企业人员、运营和工作流程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正如世界经济论坛“塑造增材制造和价值链的未来”主管Francisco Betti所说,“未来属于那些愿意拥抱颠覆和捕捉新机遇的公司。灯塔工厂正照亮着制造业和产业的未来。”

几十年来,传统系统可能一直运行良好,但现在却有可能让制造商步入黯淡。在当今的数字世界中,灵活性和韧性是企业成功的核心,数字化转型是提高效率、实现创新和保持竞争力的关键,现在正是转型的最佳时机。


]]>
Veritas最新研究:近半数的企业低估其自身风险水平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近日,安全多云数据管理领域的领导者Veritas Technologies发布最新调研结果,显示45%的企业可能错误地估计了其业务面临威胁的严重程度。此份名为《数据风险管理:从网络到合规的市场现状》的研究报告针对全球13个市场的1600名高管和IT从业者进行了调研,深入分析了最紧迫的风险及其影响,并提供企业如何计划应对这些风险的洞察。

  在利率和通货膨胀等风险因素对企业造成了巨大压力的同时,勒索软件和多云复杂性也日益成为各类企业的困扰。然而,当被问及其企业目前是否面临风险时,四成(40%)中国受访者的答案是否定的。但是,在看过风险因素清单后,不同职位的受访者都意识到所在企业面临的挑战,93%的中国受访者随后指出其企业所面临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12%的中国受访者认为他们的企业无法再存活12个月。企业高层和数据保护一线工作的员工之间可能存在沟通脱节,因为12%的高管质疑他们的企业是否有能力存活一年以上,而在执行层面的员工(如分析师和技术人员)中,没有人持有相同观点。

  Veritas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滕文表示:“虽然已经有不少中国企业意识到疏于数据安全管理会对业务带来风险,但企业也必须认识到他们的防范措施需要不断完善,以适应新技术和勒索软件等带来的不断变化的威胁环境。建议企业在为数据管理分配恰当投资的同时,注重IT团队和其他员工的技能及安全意识培训,并因地制宜采用合适的技术,才能确保实现稳固的防御。”

  当前的明确危险

  鉴于宏观形势,调研反馈也清晰的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在众多潜在风险中,中国受访者认为数据安全(52%)、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41%)和竞争(40%)是当今企业面临的最大威胁。经济不确定性和人才短缺等传统威胁排在第四位和第五位。

  人工智能对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最近几个月有大量报道称,黑客采用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对企业发起了更复杂、更引人注目的勒索攻击。此外,人工智能还被认为是企业的一个风险因素,因为企业未能设置适当的防护措施,阻止员工通过不当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来违反数据隐私法规。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也被认为是企业防御黑客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因为企业可以利用其功能自动检测并应对恶意活动。

  此外,87%的中国受访者承认所经历的风险为其带来了负面影响,包括声誉和经济损失。当被问及哪些风险对其企业造成了实际损害时,数据安全再次排在首位——44%的中国受访者表示企业受到了相关损害。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是对企业造成损害的第二大常见风险,有37%的中国企业受其影响。因经济不确定性造成的损失排在第三位,占34%,竞争因素占33%。

  受到勒索攻击的企业数量凸显了数据安全漏洞的影响。近八成的中国受访者(79%)表示(全球平均值为65%),在过去两年中,其所在企业至少遭受过一次成功的勒索软件攻击,黑客成功渗透到其系统中。遭遇过攻击的企业中,有近一半(43%)的中国受访者表示他们没有上报。过去一年中,因未能遵守监管要求而造成的泄密事件,使中国受访企业平均损失超过38.4万美元的合规罚款(全球合规罚款平均值为33.6万美元),约合281万元人民币。

  陷入困境

  对于许多中国受访者来说,数据安全风险水平正在上升。更多(58%)的中国受访者表示,在过去12个月里,数据安全风险增加了,而不是减少了(17%)。然而,他们可能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脆弱性。这种认知差距来自从代表特定领域的企业如何评估其风险,以及如何通过风险评级表对其反馈进行评分的角度之间的差异。

  研究人员根据每个受访者的回答以及他们对安全最佳实践的遵守程度,排列了以下“风险等级排名”。虽然在全球企业中公共部门被列为风险最大的领域,但在全球所有受访者中,只有48%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处于风险之中。同样,来自能源、石油/天然气和公用事业行业的受访者中,只有52%的人认为自己面临风险。

1

  加强防御势在必行

  对于旨在降低数据安全风险的企业来说,许多中国企业在过去12个月中将数据保护预算增加了30%。数据保护和安全团队的平均规模也增加了24至25名工作人员。90%的中国受访者表示,目前的人员配备水平足以保证其企业的安全。

  除了增加人员,企业还在探索其他方法来加强防御。尽管将人工智能和新兴技术列为较大风险,但75%的中国企业正在研究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来提高安全性。鉴于人工智能的两面性,未来的问题将是,人工智能对于企业的帮助和黑客利用人工智能降低攻击门槛之间的较量。

  这项研究似乎也暴露了另一个漏洞,近一半(46%)的中国受访者表示,所在企业没有制定数据恢复计划,或者只有部分计划。考虑到超过六成(61%)的中国受访者在过去两年中至少经历过一次数据丢失,这就不得不引起思考。

  滕文指出:“我们要提醒企业避免以一种虚假的自信来对待数据安全策略。最近一系列备受瞩目的数据泄露事件证明,任何企业都无法独善其身。数据为金,企业应该守护好自己的宝藏。建议企业制定全面的网络韧性计划,以保护和恢复从边缘到核心到云的数据。另外,也需要定期预演,并根据需要重新调整计划。通过加强数据安全能力,企业才能筑起安全高墙,成功应对风险。”


]]>
Gartner发布2024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2023年10月17日-Gartner于今日发布2024年企业机构需要探索的10大战略技术趋势。Gartner研究副总裁Bart Willemsen表示:“由于技术变革以及社会经济方面的不确定性,我们必须大胆采取行动并从战略上提高弹性,而不是采取临时措施。IT领导者的地位特殊,他们可以制定通过技术投资帮助企业在这些不确定性和压力下保持成功的战略规划。”

  Gartner杰出研究副总裁兼研究团队负责人Chris Howard表示:“IT领导者和其他高管必须评估战略技术趋势的影响与益处,但由于技术创新的速度日益加快,这并非易事。例如生成式AI和其他类型的AI虽然带来了新的机遇并推动了若干趋势的发展,但要想通过长期使用AI获得业务价值,还需要采取严谨的方法广泛采用AI并注意风险。”

  2024年重要战略趋势包括:

  全民化的生成式AI(Democratized Generative AI)

  经过大规模预训练的模型、云计算与开源的融合正在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式AI)的全民化,使这些模型能够被全球工作者所用。到2026年,Gartner预测超过80%的企业将使用生成式AI的API或模型,或在生产环境中部署支持生成式AI的应用,而在2023年初这一比例不到5%。

  生成式AI应用可以让企业用户访问并使用大量内部和外部信息源,这意味着生成式AI的快速采用将极大地促进企业知识和技能的全民化。大型语言模型使企业能够通过丰富的语义理解,以对话的形式将员工与知识相连接。

  AI信任、风险和安全管理(AI Trust,Risk and Security Management)

  AI的全民化使得对AI信任、风险和安全管理(TRiSM)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和明确。在没有护栏的情况下,AI模型可能会迅速产生脱离控制的多重负面效应,抵消AI所带来的一切正面绩效和社会收益。AI TRiSM提供用于模型运维(ModelOps)、主动数据保护、AI特定安全、模型监控(包括对数据漂移、模型漂移和/或意外结果的监控)以及第三方模型和应用输入与输出风险控制的工具。

  Gartner预测,到2026年,采用AI TRiSM控制措施的企业将通过筛除多达80%的错误和非法信息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

  AI增强开发(AI-Augmented Development)

  AI增强开发指使用生成式AI、机器学习等AI技术协助软件工程师进行应用设计、编码和测试。AI辅助软件工程提高了开发人员的生产力,使开发团队能够满足业务运营对软件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些融入了AI的开发工具能够减少软件工程师编写代码的时间,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开展更具战略意义的活动,比如设计和组合具有吸引力的业务应用等。

  智能应用(Intelligent Applications)

  Gartner将智能应用中的“智能”定义为自主做出适当响应的习得性适应能力。在许多用例中,这种智能被用于更好地增强工作或提高工作的自动化程度。作为一种基础能力,应用中的智能包含各种基于AI的服务,如机器学习、向量存储和连接数据等。因此,智能应用能够提供不断适应用户的体验。

  目前已存在对智能应用的明确需求。在2023年Gartner首席执行官(CEO)和业务高管调查中,26%的CEO认为对企业机构破坏力最大的风险是人才短缺。吸引和留住人才是CEO在人力资源方面的首要任务,而AI被认为是未来三年对他们所在行业影响最大的技术。

  增强型互联员工队伍(Augmented-Connected Workforce)

  增强型互联员工队伍(ACWF)是一种优化员工价值的战略。加速并扩大人才规模的需求推动了ACWF的发展趋势。ACWF使用智能应用和员工队伍分析提供助力员工队伍体验、福祉和自身技能发展的日常环境与指导。同时,ACWF还能为关键的利益相关方带来业务成果和积极影响。

  到2027年底,25%的首席信息官(CIO)将使用增强型互联员工队伍计划将关键岗位的胜任时间缩短50%。

  持续威胁暴露管理(Continuous Threat Exposure Management)

  持续威胁暴露管理(CTEM)是一种使企业机构能够持续而统一地评估企业数字与物理资产可访问性、暴露情况和可利用性的务实系统性方法。根据威胁载体或业务项目(而非基础设施组件)调整CTEM评估和修复范围不仅能发现漏洞,还能发现无法修补的威胁。

  Gartner预测,到2026年,根据CTEM计划确定安全投资优先级别的企业机构将减少三分之二的漏洞。

  机器客户(Machine Customers)

  机器客户(也被称为“客户机器人”)是一种可以自主协商并购买商品和服务以换取报酬的非人类经济行为体。到2028年,将有150亿台联网产品具备成为客户的潜力,这一数字还将在之后的几年增加数十亿。到2030年,该增长趋势将带来数万亿美元的收入,其重要性最终将超过数字商务的出现。在战略上应考虑为这些算法和设备提供便利乃至创造新型客户机器人的机会等。

  可持续技术(Sustainable Technology)

  可持续技术是一个数字解决方案框架,其用途是实现能够支持长期生态平衡与人权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成果。AI、加密货币、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使用正在引发人们对相关能源消耗与环境影响的关注。因此,提高使用IT时的效率、循环性与可持续性变得更加重要。事实上,Gartner预测,到2027年,25%CIO的个人薪酬将与他们对可持续技术的影响挂钩。

  平台工程(Platform Engineering)

  平台工程是构建和运营自助式内部开发平台的一门学科。每个平台都是一个由专门的产品团队创建和维护并通过与工具和流程对接来支持用户需求的层。平台工程的目标是优化生产力和用户体验并加快业务价值的实现。

  行业云平台(Industry Cloud Platforms)

  Gartner预测,到2027年,将有超过70%的企业使用行业云平台(ICP)加速其业务计划,而2023年的这一比例还不到15%。ICP通过可组合功能将底层SaaS、PaaS和IaaS服务整合成全套产品,推动与行业相关的业务成果。这些功能通常包括行业数据编织、打包业务功能库、组合工具和其他平台创新功能。ICP是专为特定行业量身定制的云方案,可进一步满足企业机构的需求。

]]>
IDC:中国存储市场排名刷新,浪潮信息进入前二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日前,IDC发布最新的《中国企业级外部存储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企业级存储市场趋于平稳,销售额同比小幅增长0.7%至26亿美元,出货量100,452套,容量达到10.1EB。其中,浪潮信息销售额市场占比11.02%,出货量市场占比12.45%,双双跃升中国前二,进一步彰显了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以及客户的高度认可。

1
 

  数字化转型+AIGC驱动中国存储市场持续增长

  作为全球第二大存储市场,中国企业级存储市场在全球份额提升到17.4%,2023H1出货容量达10.1EB,销售额同比增长0.7%至26亿美元。中国数字经济庞大体量和巨大潜力是支撑中国企业级存储市场今年稳步增长的核心动力。在此背景下,数据爆炸性增长和各大业务场景的数据存储需求走向多样化,直接带来敏捷性和成本等挑战,企业渴望通过新技术、新产品来实现成本效益的最优化。

  同时,生成式AI应用的兴起,为市场注入强劲的催化剂。IDC预测,全球生成式AI存储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2.3亿美元增长到2026年的21.8亿美元,生成式AI存储占整体AI存储市场的比例将从5.7%增长到30.5%。生成式AI对于性能、容量等方面的巨大需求,正加速融合架构、全闪存、CXL、QLC等新技术的普及应用。

  浪潮信息领跑新数据时代

  生成式AI涉及的数据采集、标注、训练、推理、归档等场景,带来了数据基础设施在异构数据融合、持续低延迟与高带宽和EB级大容量存储等方面的新需求,浪潮信息在业界率先发布了生成式AI存储解决方案,具备卓越融合、卓越性能、卓越节能三大能力,并通过热温冷冰四级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助力生成式AI应用在各行各业走向落地。

  作为全球领先的数据存储产品方案提供商,浪潮信息在企业级存储市场持续取得突破,尤其在全闪、分布式等代表着未来存储趋势的高价值细分产品领域,浪潮信息表现尤为出色,特别是在全闪存储领域,出货量同比增长69.77%,远超市场平均增速。

  目前,浪潮信息存储已在六大行、TOP3保险证券公司、石油石化、C9高校、TOP10医院等行业大客户中广泛部署,支撑企业的核心数据库、生成式AI、云平台、大数据等场景应用。未来,浪潮信息将持续加大技术创新与投入,助力千行百业构建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数据基础设施,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加速数字化转型。


]]>
Canalys:阿里云、华为云及亚马逊成2023年中国云计算市场领导力矩阵冠军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Canalys近日发布了首份《中国云渠道领导力矩阵》报告,旨在评选中国云渠道生态这一领域表现杰出的厂商。阿里云、华为云和亚马逊云科技(AWS)这三家厂商因其在云计算市场和渠道伙伴生态发展中取得的非凡表现,被授予冠军称号。

1

  据了解,这一排名是基于合作伙伴的反馈,厂商的行业领导力,以及Canalys分析师的评估。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云计算市场的客户需求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来自互联网行业的客户群体已经饱和,而来自数字化程度较低行业的客户群,则更倾向于获得定制化的云迁移解决方案。目前渠道生态系统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渠道生态能够以快速、低成本的方式扩大客户覆盖范围,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云服务的使用和消费模式要求厂商转变与渠道的合作方式。客户在应对IT复杂性方面越来越依赖合作伙伴的支持,并且对售后运维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一个具有韧性、高技能水平和多元化的渠道生态系统对云厂商来说至关重要。在中国云渠道合作模式发展的这一阶段,云厂商要优先考虑合作伙伴的满意度,建立先进的合作伙伴计划,奖励专业人才,并且有效地处理渠道冲突,这些都显得非常关键。

  展望未来,中国云渠道生态系统的创收机会将日益明显。更多的伙伴明确表达了希望通过合作伙伴计划来进行自身能力的发展和技术支持。云厂商需要扩大对合作伙伴的支持和培训,同时确保合作伙伴的满意度和共同的业务增长。


]]>
英伟达与富士康合作开发以 AI 为重点的新型数据中心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今天在鸿海科技日活动中,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和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共同宣布,两家公司正在合作建立一个人工智能(AI)工厂。

  英伟达表示,它正在扩大与鸿海科技集团(富士康)的持续合作,以加速AI驱动的电动车和机器人平台的开发。

  作为合作的一部分,鸿海计划开发一个名为「AI工厂」的新型数据中心,以支持制造数字和生成式AI服务等创新。

  鸿海宣布计划构建大量基于英伟达CPU和GPU以及它们的网络技术的计算系统。这些系统将供应给希望建立AI数据工厂的客户,并将配备英伟达硬件和英伟达AI Enterprise软件。

  鸿海表示,他们正在构建的AI工厂系统基于英伟达的HGX参考设计,每个平台配备了8个英伟达H100 GPU,以及英伟达GH200超级芯片和网络技术。这些系统将允许鸿海的客户在其自己的数据中心内部部署英伟达加速计算,以支持内部AI工作负载和其他任务,如训练自主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

  除了为客户的AI工厂制造组件,鸿海还表示计划开发自己的工厂。该公司表示,鸿海AI工厂将利用英伟达的Omniverse平台以及Isaac和Metropolis框架,以满足电子行业的严格生产和质量标准。鸿海的AI工厂将专注于这些系统的培训和推理,以及进行虚拟世界模拟。

  除了AI工厂,鸿海还选择了英伟达的Drive Hyperion 9平台,该平台由最新的Drive Thor汽车SoC(系统芯片)支持,作为其自动驾驶车辆电子控制单元的基础。

]]>
华为打造5G-A多个创新样板点,加速融合创新,开创数智未来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近日,以“算启新程智享未来”为主题的2023年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广州召开,作为中国移动战略合作伙伴,华为积极响应中国移动号召,加速构建5G-A产业集群,共同推动5G-A双链发展。

  回首30年,我国实现从2G落后到5G引领,在引领数字产业化、赋能产业数字化,标准引领、应用创新,国产化等多个方面实现了我国网络基础设施阶段性领先。其中中国移动5G无线网已部署商用基站超过190万站,5G商用发展驶入快车道。5G商用也进入新的阶段5G-Advanced(简称“5G-A”)。

  2021年8月,中国移动联合产业伙伴发布了“5G-Advanced创新链产业链融合行动计划”,提出了“卓越网络”、“智生智简”和“低碳高效”三大愿景及十大使能关键技术。今年,中国移动发布了5G-A自主创新研发装置测试平台和5G-A双链融合行动计划2.0。

  1、十倍5G能力,打造5G-A标志性上行千兆、下行万兆体验

  在杭州、深圳、北京、上海、长沙,华为支撑中国移动打造多个万兆之城,通过超大规模天线阵列M-MIMO和弹性小区等关键技术,将5G-A标志性上行千兆、下行万兆网络能力照进现实,为个人、行业和社会创造新价值,进一步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2、个人通信:新通话、XR、裸眼3D拓展通话、娱乐、办公新体验。

  随着网络技术、视听技术、内容生态等的持续发展,新通话、AR、VR、MR、裸眼3D等新业务有望成为5G杀手级应用。

  在杭州,华为支撑中国移动验证业界首个X-Layer跨层协同技术,有效提升XR业务系统容量,优化了XR的业务时延。该技术将深度赋能元宇宙/XR/沉浸式业务,通过应用层和网络侧的跨层信息共享,激活AR/VR产业并全面使能元宇宙,把全感官全交互沉浸式体验带入现实。

  在刚刚结束的杭州亚运会上,通过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突破沉浸式体验技术瓶颈,打造全球首个裸眼3D亚运直播业务,开通咪咕爱看裸眼3D点播专区,并提供VR观赛、亚运元宇宙等业务,赋予亚运沉浸式智能观赛新体验,这将为3D业务的普及提供完整的技术、理论、产业依据,全面加速进入3D互联网时代。

  华为配合中国移动在杭州亚运会推出5G新通话业务,上线日语、韩语、阿拉伯语等小语种智能翻译、亚运吉祥物语音动效等新功能,让用户充分感受更智能、更有趣、更好用的5G新通话服务!

  3、智慧物流:无源物联实现物流行业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启千亿连接

  在北京信息港协同创新基地,华为支撑中国移动将蜂窝网络与无源物联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具备下行激励与反向散射通信功能的无源物联基站与无源标签终端新技术,并验证了创新性提出的无源随机接入与标签位置追踪方案,通过蜂窝无源技术实现覆盖距离10余倍提升,超过200米,为蜂窝网千亿物联的数字底座夯实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在青岛,华为支撑中国移动联合海尔智家、坤锐电子,将数字化无源物联信息接入生产物流管理系统,实现物料容器、工装车、关键零部件、家电成品以及人员管理的数字化,共同发布了《基于5G-A无源物联的海尔全场景物联应用白皮书》,沉淀形成一套互联工厂的创新应用体系,为全球138家工厂的快速复制落地提供了的赋能样板。

  在杭州,华为支撑中国移动联合圆通等合作伙伴,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将新一代5G-A无源物联技术应用在物流行业,首次基于蜂窝无源物联网络实现圆通物流车辆智能调度、环境温度自动化巡检,亚运场馆器材和办公资产高效盘点,高效保障了亚运物资的安全运转,为数智亚运注入科技新动能。

  4、智能网联:整合5G+云优势资源能力,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注入新动能

  在上海、重庆、无锡等智联网示范基地,华为支撑中国移动,在不同特点的城市场景,网络环境下,开创性的验证了5G Uu融合RSU的技术可行性,完成基于5G商用网(全Uu空口)的车联网摸底测试,测试结果符合预期,标志5G商用网络承载车联网业务成为可能,为智联网汽车行业的的进一步加速发展奠定了详实的数据、理论基础。

  在北京,华为支撑中国移动联合新石器,发布自动驾驶技术创新成果——“云-边-端”全自动数据闭环体系,围绕5G-A与车联网等创新方向展开深度合作,发挥自身算力网络禀赋,打造未来富有竞争力的行业解决方案,为智联网车行业保驾护航,为无人车即将到来的大规模部署提供可靠的ICT基础设施。

  在上海,华为支撑中国移动,打造了金桥5G车联网样板点,并支撑上海市发布了《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的5G网络规划建设和验收要求》和《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的5G网络性能要求》等两项团体标准,这是国内首部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的5G网络性能和建设验收标准,填补了国内外相应标准的空白,为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和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标准基础,也为全球的5G智联网车行业加速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

  5、智慧交通:突破连接边界,通感一体构筑融合创新优势,赋能行业,布局产业高地

  在北京信息港协同创新基地,华为支撑中国移动,验证了5G-A通感一体基站对园区的道路车辆和行人的测距、测速、轨迹跟踪、目标识别分类等功能,基于平台进行了系统和算法创新,并对鬼探头典型场景进行了模拟和验证,为5G-A通感一体在智慧交通场景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深圳,华为支撑中国移动,在盐田海域完成了首个5G-A海域通感验证,通过部署通感一体基站,完成了对20公里内海域船只的位置、速率、轨迹等系列指标的探测功能的验证,刷新率可达1秒。5G-A通感一体全域的被动检测,能监测出20公里内全域的大小船舶位置及航行轨迹,能有效识别出未安装GPS和关闭AIS的异常船舶信息,将为数字海洋及近海监测导入关键能力。

  在深圳,华为支撑中国移动,首次实现了5G-A通感一体基站在低空场景下的无人机航迹精准探测、航道保护、电子围栏、低空安防等场景验证。相比于市区雷达部署难度高,成本高、无线电监测仅能监测特定频段以及飞控管理平台无法监测所有品牌无人机等不足的现状,中国移动将不断深入攻关通感一体关键技术,旨在提供综合竞争力最优的低空探测能力,赋能低空经济,加速低空由自然资源向经济资源的转化,通过连接加算力加能力的优势,催生新业态。

  在杭州,华为支撑中国移动在亚运村应用5G-A通感车联技术打造智慧交通系统,部署通感基站,实时超远距离感知车流状态,实现人、车、路高效协同,并对鬼探头有效的进行了验证及应用,让出行更安全,更智能;通过在奥体中心附近部署5G-A通感一体基站,划定亚运场馆为电子围栏区域,对低空的非法无人机进行预警并持续跟踪轨迹,首次将低空安防应用于亚运等重大事件保障,为大事件安全保障注入新要素。

  聚力融合创新,共创数字时代新未来。华为将全力支持中国移动锚定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的“新定位”,共同推进新基建、融合新要素、激发新动能,携手产业伙伴,携手并肩、砥砺前行,深耕“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在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螺旋式和谐共进发展中,打通更多关键环节,做实创新引擎、在突破技术创新上追求新高度,在赋能数字专项上塑造新格局,在繁荣产业生态上拓展新空间,以5G-A融合创新为引擎,推动数智化社会发展,为整个产业提供动能和基础保障。

]]>
光宝科技推出革命性液冷解决方案 「COOLITE」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光宝科技(2301)盛大参与2023年全球云端运算盛会—OCP(Open Compute Project),在美国圣荷西首次以新品牌「COOLITE」展示创新的液冷解决方案,未来光宝液冷方案将由新品牌「COOLITE」进行全球发布。在OCP盛会中,光宝同时将展示一系列尖端的电源系统与解决方案。透过这些开创性的云端运算电源方案,光宝期许提升资料中心电源系统效率、性能和强化可持续性,进而达成绿色资料中心节能减碳的目标。

LITEON Launches Revolutionary Liquid Cooling Solutions through Its New Brand-COOLITE, at OCP Global Summit San Jose 2023
LITEON Launches Revolutionary Liquid Cooling Solutions through Its New Brand-COOLITE, at OCP Global Summit San Jose 2023

光宝科技总经理邱森彬表示:「光宝于云端运算领域持续推进次世代电源管理方案,以厚积薄发的软硬体整合能力,致力于与客户、供应链打造营运与永续兼容的绿色资料中心。本次于OCP峰会展出的COOLITE液冷与电源解决方案,整合了机构、电源、散热与软体的技术,展现了光宝于云端运算电源解决方案的自主设计能力。未来光宝也将聚焦持续扩大研发投资在高成长的核心领域,挹注中长期成长动能。」

光宝「COOLITE」液冷解决方案将为绿色资料中心冷却系统带来划时代的变革,光宝采用冷板直接散热与浸没式技术,将伺服器与零组件浸泡在特殊的冷却液中,这些方案解决了传统气冷散热的使用局限,有效提高散热效率,使资料中心能轻松处理高性能工作的负载,同时降低能源与碳足迹的消耗,协助实现绿色资料中心实现永续运作的目标。

光宝于OCP 2023展示符合OrV3标准的最新电源系统与解决方案,包括97.5% 的高电源转换效率表现,满足新一代资料中心的应用。OrV3产品平台包括智能的电源管理系统 (PMC),具备即时监控的功能,协助优化资料中心电力使用并确保可靠性。此外,高效率的锂电备份电源(BBU)提供了强韧的电源备份系统,辅以智能电源管理软体,将能源消耗模式可视化,并协助提供决策建议。


]]>
Open Compute Project 解决数据中心硬件及固件安全性问题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非营利性组织 Open Compute Project Foundation (OCP) 宣布了一个新项目"OCP 安全评估框架和启用 (S.A.F.E.)",旨在提高所有数据中心 IT 基础设施中设备的可信度。OCP S.A.F.E. 项目预计将通过 OCP 社区为每台设备开发安全检查清单,减少设备安全审计的间接成本及冗余,并提高整个供应链中设备硬件和固件组件的安全姿态。

S.A.F.E. 项目为 OCP Foundation 提供的服务增加了新维度。该项目始于 OCP 社区制定标准化的特定设备审核清单及选择第三方设备安全审核员。设备审核清单及审核员的选择标准都将开放源代码,供所有人使用。设备审核员将进行自我评估,合格者将被指定为 OCP 安全审核供应商 (SRP)。设备供应商将委托 OCP 认可的 SRP 根据 OCP 社区提供的适当审核清单,进行设备特定安全审查。

"OCP S.A.F.E. 项目旨在推动整个 OCP 社区和行业在安全方面做出更多努力。OCP S.A.F.E. 项目由 OCP 社区引领,旨在实现设备固件安全验证的标准化,以帮助数据中心运营商保持一致的安全姿态,并通过消除重复工作降低成本,这些工作可由其他细分市场复制。有安全作为基础,OCP 才有可能实现其核心原则 - 高效性、开放性、规模化、影响力和可持续性。"Open Compute Project Foundation 新兴市场副总裁 Steve Helvie 表示。

"为在数据中心 IT 设备上运行的固件发布和固件补丁的出处、代码质量和软件供应链创建标准化方法,从审查流程民主化到简化工作,都能为更广泛的社区带来益处。Google 很高兴成为 OCP S.A.F.E. 项目的创始成员之一,我们将与社区一起,实现提高行业安全保障的共同目标。"Google Cloud 首席信息安全官 Phil Venables 说道。

独立第三方审核带来重大挑战。该等审查结果往往只提供给特定客户群,从而限制了其市场影响力。此外,该等审查通常是由设备消费者在购买时委托进行的,设备审查只进行一次,固件升级和补丁带来的后续安全问题不会被发现。OCP 促使所有数据中心运营商采用标准化方法,以便能有效且高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与 OCP 合作建立 SAFE,这是一个推动对整个硬件生态系统进行系统安全评估的框架。这一举措为所有硬件消费者提供了更高水平的质量和安全保证。"Azure 首席技术官 Mark Russinovich 表示。

OCP S.A.F.E. 项目旨在减少设备安全审核的间接成本和冗余,(1) 为设备消费者提供安全一致性保证,(2) 增加固件和相关更新接受持续审核的设备数量,而不是仅在设备首次制造时接受一次审核。(3) 通过反复完善审查领域、测试范围和报告要求,提高设备硬件和固件组件的安全姿态。

该项目获得了第三方审核员、设备和芯片供应商的大力支持。目前,Atredis Partners、IO Active 和 NCC Group 已注册成为 OCP 安全审核供应商,设备供应商 AMD 和 SK Hynix 以及芯片供应商英特尔也参与进来。

"OCP S.A.F.E. 项目能够提供更高水平的安全保证,为数据中心 IT 设备消费者以及云提供商所提供服务的最终用户带来新的市场信心。该项目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时还能提高效率,令整个行业耳目一新。这只是能证明在 OCP 这样的社区内开展开放式合作可让所有人受益的示例。"IDC 集团副总裁兼全球基础设施部总经理 Ashish Nadkarni 说道。

关于 Open Compute Project Foundation
Open Compute Project (OCP) 是一个由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运营商、电信、主机代管提供商和企业 IT 用户组成的协作社区,与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生态系统合作,共同开发可从云端部署到边缘的开放式创新技术。OCP Foundation 负责促进 OCP 社区发展及为其提供服务 ,以满足市场需求及塑造未来,将超大规模的创新带给每个人。为满足市场需求,OCP 通过开放式规格、设计和新兴市场计划,展示了 OCP 认可的 IT 设备和数据中心设施的最佳实践,从而解决了具有挑战性的市场难题。塑造未来包括投资于战略举措和项目,使 IT 生态系统为重大技术变革做好准备,如人工智能和 ML、光学、先进冷却技术、可组合存储器和硅。OCP 社区开发的开放式创新努力造福所有人,并从影响、效率、规模和可持续性的角度进行优化。


]]>
亚马逊云科技宣布推出生成式AI新服务加速创新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北京——2023年10月7日 亚马逊云科技宣布推出五项生成式AI创新,使各种规模的企业都可以构建新的生成式AI应用程序,提高员工生产力并完成业务转型。这五项创新包括:亚马逊云科技全面托管服务Amazon Bedrock正式可用,通过统一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提供来自领先AI公司的基础模型(FM);亚马逊云科技宣布Amazon Titan Embeddings模型正式可用,为客户提供更多基础模型选择;Amazon Bedrock最新引入了Meta Llama 2模型,这是第一个通过API提供完全托管Meta Llama 2模型的服务;AI编程助手Amazon CodeWhisperer的新功能即将提供预览,可以根据企业的内部代码库安全地定制CodeWhisperer的代码建议,助力开发人员从生成式AI中获得更大价值;Amazon QuickSight的生成式BI创作功能现已推出预览版,可以提高业务分析师的工作效率。这一功能是云原生构建的统一BI服务,使客户能够通过自然语言简单地描述他们想要的内容,从而创建可视化内容、格式化图表、执行计算等。从Amazon Bedrock、Amazon Titan Embeddings,再到Amazon CodeWhisperer和Amazon QuickSight,这些创新增强了亚马逊云科技在生成式AI堆栈各个层面的能力,无论任何规模的企业都可在获得企业级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同时,选择模型并进行模型定制。开始体验亚马逊云科技生成式AI,请访问aws.amazon.com/generative-ai/。

“在过去的一年里,海量数据的爆炸、大规模弹性算力的就位,以及机器学习技术的快速进步点燃了人们对生成式AI的热情,深刻改变了各行各业,并重塑了人们的工作方式。”亚马逊云科技数据和机器学习全球副总裁Swami Sivasubramanian表示,“凭借企业级的安全和隐私保护、领先的基础模型选择、数据为先的方法论,以及高性能、具有成本效益的基础架构,亚马逊云科技赢得了企业的信赖,并在技术栈的每一层使用生成式AI解决方案助力企业不断创新。今天的发布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将生成式AI提供给每个企业,从初创企业到大型企业的每个员工,从开发工程师到数据分析师。通过强大的创新,亚马逊云科技为企业带来了更强的安全性、多种选择和出色的性能,同时还帮助它们紧密对齐企业的数据战略,进而能够充分释放生成式AI的潜力。”

各行各业的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渴望借助生成式AI来变革运营方式,重新思考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并创造全新的用户体验。尽管生成式AI的最新进展引起了广泛关注,但许多企业还未能参与到这一转型过程中。它们一边对使用生成式AI充满渴望,一边又对这些工具的安全性和隐私问题忧心忡忡。这些企业希望能够测试多种基础模型,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应用场景的模型。它们还希望最大限度地利用已经拥有的数据,通过定制模型来为最终用户提供独特的体验。最后,企业需要工具将创新迅速推向市场,还需要具备在全球范围内部署生成式AI应用程序的基础设施。

这就是为什么众多企业正在向亚马逊云科技寻求生成式AI服务,比如阿迪达斯、Alida、宝马集团、Genesys、Glide、GoDaddy、Intuit、律商联讯(LexisNexis Legal & Professional)、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默克、国民西敏、Perplexity AI、Persistent、Quext、RareJob Technologies、Rocket Mortgage、SnapLogic、株式会社竹中工务店、Traeger Grills、美巡赛、Verint、Verisk和WPS等。

Amazon Bedrock正式可用,帮助更多客户构建和扩展生成式AI应用程序

Amazon Bedrock是一项完全托管的服务,提供了来自众多领先AI公司(包括AI21 Labs、Anthropic、Cohere、Meta、Stability AI和亚马逊)面向海外业务的的高性能基础模型,以及企业构建生成式AI应用程序所需的一系列功能,能够在实现简化开发的同时确保隐私性和安全性。基础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为信息搜索、内容创建及药物发现等诸多领域提供支持。但是对于许多希望利用生成式AI的企业来说,尚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它们需要简单直观的选取和访问高性能基础模型,满足其场景需求且表现优异;其次,客户希望应用程序实现无缝集成,无需管理庞大的基础设施集群或花费大量成本;最后,客户希望借助基础模型并结合自身数据来轻松构建差异化的应用程序,而这些客户用于定制的数据无疑是非常宝贵的资产,具有知识产权,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做到全面保护,在确保安全和隐私的同时,保证客户对数据共享和使用方式拥有控制权。

借助Amazon Bedrock的完善功能,企业能够更方便、轻松地尝试多种领先的基础模型,使用自己的专有数据定制模型。此外,Amazon Bedrock还提供差异化能力,例如无需再编写任何代码便可创建的托管代理(AI agent),它可以执行复杂任务,如旅行预订、处理保险索赔、策划广告活动和管理库存等。由于Amazon Bedrock采用无服务器(serverless)技术,客户不必管理任何基础设施,就可以使用已经熟悉的亚马逊云科技服务将生成式AI能力安全地集成和部署到应用程序中。

Amazon Bedrock在开发之初就考虑到安全性和隐私保护,帮助客户保护敏感数据。客户可以使用Amazon PrivateLink,在Amazon Bedrock与虚拟私有网络(VPC)之间建立专门的安全连接,确保任何数据传输都不会暴露在公共网络。对于存在高度监管需求的客户,Amazon Bedrock符合HIPAA(《健康保险流通与责任法案》)要求,并且可以在GDPR(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合规标准下使用,让更多的客户从生成式AI中获益。

Amazon Bedrock通过Amazon Titan Embeddings和Llama 2进一步扩大可选模型范围,帮助每个客户找到适合应用场景的模型

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单一模型可以适用于所有的应用场景。因此,为了挖掘生成式AI的价值,企业往往需要访问多个模型,根据自己的要求寻找最适合的那一个。为此,Amazon Bedrock让出海客户只需通过单一API就能找到和测试AI21 Labs、Anthropic、Cohere、Meta、Stability AI和亚马逊提供的领先的基础模型。此外,亚马逊云科技近日还宣布了Anthropic未来的所有基础模型都将在Amazon Bedrock上可用,并为亚马逊云科技出海客户提供模型定制和微调等特殊功能的优先访问。而现在起,Amazon Bedrock再次引入新的基础模型带来更多选择:

  • Amazon Titan Embeddings现正式可用:Amazon Titan基础模型是由亚马逊云科技在大型数据集上创建和预训练的一系列模型,可以支持各种应用场景。作为这些模型中第一个正式可用的模型,Amazon Titan Embeddings是一种大语言模型(LLM),它将文本转换成被称为嵌入向量(embeddings)的数值表示,以支持检索增强生成(RAG)的应用场景。基础模型虽然适用于多种任务,但却只能根据从训练数据和提示词上下文中学到的信息来回答问题。一旦这些回答需要利用高时效性的知识或专有数据时,其有效性就会受限。为了能通过扩展数据来改进基础模型的回答,许多企业将目光转向RAG——这一流行的模型定制技术能将基础模型连接到可被引用的知识库,从而改进响应效果。要开始使用RAG,客户必须先访问一个嵌入模型,将数据转换成嵌入向量,使基础模型更容易理解数据之间的语义和关系。然而,构建嵌入模型需要大量的数据和资源,以及深厚的机器学习专业知识,因此很多客户很难完成自行构建,也就无法实现RAG。Amazon Titan Embeddings使客户能够更简单地启用RAG,以便利用专有数据扩展各种基础模型的能力。Amazon Titan Embeddings支持超过25种语言和多达8192个token的上下文长度,非常适合基于企业的应用场景处理单个单词、短语或整个文档。该模型可返回1536个维度的输出向量,确保高度准确性的同时还专为实现更低延迟和更优性价比进行了优化。

  • Llama 2即将在未来几周推出:Amazon Bedrock是业界首个通过托管API提供Meta下一代大语言模型Llama 2的完全托管的生成式AI服务。Llama 2模型比之前的Llama模型有了显著改进,包括使用了比原始训练多40%的训练数据,并具有更长的上下文长度(4000个token),以处理更大的文档。Amazon Bedrock提供的Llama 2模型已经过优化,可以在亚马逊云科技基础设施上提供快速响应,非常适合对话式应用场景。客户可以构建由130亿和700亿个参数的Llama 2模型驱动的生成式AI应用程序,且无需设置和管理任何基础设施。

Amazon CodeWhisperer新功能将允许客户使用私有代码库安全地定制CodeWhisperer代码建议,进一步提升开发人员效率

Amazon CodeWhisperer是一款基于AI的编程助手,它通过对数十亿行来自亚马逊和公开可用的代码进行训练,提高开发人员的生产力。虽然开发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频繁使用CodeWhisperer,但有时他们需要将其企业内部私有代码库(例如内部API、代码库、软件包和类)整合到应用程序中,而这些代码都不属于CodeWhisperer的训练数据。内部代码的使用也是一个难题,因为说明文档有限,并且没有开发人员可以求助的公共资源或论坛。

例如,要编写一个用于从购物车中移除商品的函数,开发人员必须首先了解用于与应用程序交互的API、集合和其他内部代码。以前,开发人员可能需要花费数小时来检查以前编写的内部代码,从而找到所需信息并理解其工作原理。即使找到了正确的资源,他们仍需仔细检查代码,以确保其符合公司编码的最佳实践,并且不会重复引用代码中的任何缺陷或漏洞。

Amazon CodeWhisperer新定制功能将解锁生成式AI编程的全部潜力,通过安全地利用客户的内部代码库和资源提供定制化建议。这使得开发人员在各种任务中能够更准确地获得代码建议,从而节省时间。首先,管理员需要从源(例如GitLab或Amazon S3)连接到他们的私有代码存储库,并调度一个作业来创建自己的定制内容。在创建定制内容时,CodeWhisperer利用各种模型和上下文定制技术,学习客户的代码库并改进实时代码建议,从而使开发人员花更少的时间去寻找无差别的问题的正确答案,同时将更多时间投入到创建新的差异化体验上。管理员可以在亚马逊云科技控制台(Amazon Console)集中管理所有定制功能、查看评估指标、估算每个定制功能的性能,并有选择地将它们部署给公司内特定的开发人员,以限制对敏感代码的访问。

通过选择高质量的存储库,管理员可以确保CodeWhisperer提供的定制建议不包含已弃用的代码,以满足企业质量与安全标准。考虑到企业级安全和隐私,这项功能可以确保定制内容完全私密,而支持CodeWhisperer的底层基础模型在训练过程中不使用定制内容,能够保护客户宝贵的知识产权。该自定义功能将很快作为CodeWhisperer企业版的一部分在预览中提供给客户使用。此外,CodeWhisperer的自定义设置默认确保了安全性,无论客户使用 Amazon CodeWhisperer专业版还是企业版,在处理来自开发人员IDE的请求时,亚马逊云科技均不会存储或记录任何客户内容。

Amazon QuickSight的新生成式BI创作功能,可以帮助业务分析师使用自然语言命令轻松创建和定制数据可视化效果

Amazon QuickSight是一个为云端构建的统一BI服务,能够创建交互式仪表盘、分页报告以及嵌入式分析,同时具备使用QuickSight Q进行自然语言查询的能力,因此企业的每位用户都能以他们偏好的格式获取所需的洞察。

通常情况下,商业分析师需要花费数小时使用BI工具来探索各种不同的数据源,添加计算、创建和完善可视化效果,然后将它们呈现在仪表盘中提供给业务利益相关者。要创建一个简单的图表,分析师首先必须找到正确的数据源、识别数据字段、设置过滤器,同时进行必要的个性化设置以实现良好的可视化效果。

如果进行数据可视化需要进行新的计算(例如年度销售额),分析师还必须确定所需的参考数据,然后创建、验证并将视觉效果添加到报告中。如果可以减少商业分析师手动创建和调整图表和计算所花费的时间,让他们将更多时间投入到高价值的任务中,企业也能从中获益。

新的生成式BI创作功能扩展了QuickSight Q的自然语言查询功能,使其不仅能够回答清晰表述的问题(例如,“加利福尼亚州销售排名前10的产品是什么?”),还能帮助分析师从问题片段(例如,“销售排名前10的产品”)快速创建可定制的视觉效果,通过提出后续问题来澄清查询意图,优化视觉效果,并完成复杂的计算。业务分析师只需描述想获得的结果,QuickSight即可生成具有良好观感的视觉对象。分析师仅需简单操作就能将其轻松添加到仪表盘或报告中。

例如,分析师可以要求QuickSight Q为“2022年和2023年运动鞋销售额的月度趋势”创建可视化内容,该服务会自动选择合适的数据,并根据请求使用最合理的图表格式(比如线形图或条形图)绘制所需信息。QuickSight Q还将提供预设的提示问题,帮助分析师澄清在多个数据字段与其匹配查询时可能出现的歧义(比如图表应包括运动鞋销售额的美元总额还是销售的单位个数)。

分析师获得了最初的可视化内容后,还可以使用自然语言添加复杂的计算,改变图表类型,或优化可视化效果。QuickSight Q中新的生成式BI创作功能使业务分析师能够轻松快捷地创建良好的视觉效果,更快速地为大规模数据驱动型决策提供宝贵的信息依据。

千行百业的客户都在利用亚马逊云科技的生成式AI服务创建新的应用程序,提高开发人员的效率,以及帮助分析师更快速地获取洞察

阿迪达斯是全球最大的运动品牌之一。 “我们很高兴能参与Amazon Bedrock预览版的试用,亲身体验这项服务。Amazon Bedrock对我们的生成式AI工具构建大有裨益,Amazon Bedrock 承担了构建生成式AI应用的繁重基础设施管理工作,使我们能够专注于大语言模型项目的核心方面。”阿迪达斯企业架构副总裁Daniel Eichten表示,“我们已经使用Amazon Bedrock开发了一款生成式AI解决方案,使阿迪达斯的广大工程师只需通过单个对话界面,就能从知识库中找到所需的各种信息和答案,回答从入门到复杂的多种技术问题。”

默克是一家研发密集型生物制药公司,1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发现和研发创新药物和疫苗,以拯救生命和改善健康。“完整的制药价值链上存在很多手动且耗时的流程,这些流程阻碍了更有价值的工作的开展,同时还不能有效利用数据改善员工、客户和患者体验。”默克数据科学执行董事Suman Giri表示,“借助Amazon Bedrock,我们迅速建立了生成式AI功能,使知识挖掘和市场研究等工作更高效。在我们的美国患者分析工作流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功能提供对患者治疗的见解,提高生活质量,扩大商业影响力,同时填补数据共享方面的空白,为负责任的生成式AI打造数据治理生态系统。”

宝马集团是全球顶级的汽车和摩托车制造商之一。“宝马的区域专家致力于优化整条供应链的库存。他们经常收到董事会成员或供应链专家等利益相关者的请求,要求创建新的仪表盘视图,以便他们分析最新趋势。”宝马集团数据工程和分析专家Christoph Albrecht表示,“QuickSight Q创作体验能够显著节省时间,可以在无需参考的情况下创建计算、快速构建视觉效果,然后通过自然语言对可视化呈现进行精确调整。区域专家的快速反馈给我们的业务用户留下了深刻印象,从而让他们可以更快地做出重要决策。”


]]>
甲骨文召开CloudWorld 2023大会,积极拥抱生成式AI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在近日于拉斯维加斯召开的年度CloudWorld会议上,甲骨文表示正在全力发展生成式AI,绝不会看着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亚马逊云科技(AWS)占领市场。

  在讨论本届CloudWorld大会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今年9月14日,甲骨文公司与微软宣布建立的最新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协定将Oracle数据库服务置于微软Azure的Oracle云基础设施(OCI)之上。新的Oracle Database Azure将令微软和甲骨文成为全球仅有的两家OCI超大规模基础设施运营商,可帮助客户简化云迁移、部署与管理流程。特别是考虑到两位合作伙伴将保证提供完全均等的服务价格和授权许可,因此客户能够随意选择自己熟悉的云环境、并保证使用成本不受任何影响。

  这究竟有什么影响?简单来说,以往只能在OCI上使用的数据库服务,现在也可以运行在带有Oracle Exadata服务器硬件的Azure实例当中了,且这批硬件就安装在微软所拥有的Azure数据中心之内。这使得分析、批量报告和其他任务都能在数据库内/各数据库间同时运行。于是乎,原本仍在犹豫要不要全面上云的用户也可以全力投入,不必担心跨云环境所会引发性能问题、供应商锁定或者强制要求重新设计工作流程。总而言之,这是一项重大举措,将帮助甲骨文和微软更好地与云市场的绝对领导者AWS展开竞争。

  那么,这一切与甲骨文的CloudWorld大会有什么关系?当然有,如今的科技领域内一切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合作伙伴关系是推进制胜战略的前提,而甲骨文和微软似乎都觉得自己有机会在生成式AI这条新赛道上有所表现。而且更重要的是,Oracle Database Azure还只是合作的第一步。

  CloudWorld 2023大会:聚焦于生成式AI

  如今是2023年,任何不关注生成式AI问题的活动都没有资格被称为科技盛会。在本届CloudWorld会议期间,甲骨文发布了大量当前或计划在服务组合中发布的生成式AI功能。下面来看其中几个代表性案例:

  AI向量搜索:甲骨文宣布,计划在其Oracle Database 23c中添加使用AI向量的“语义搜索功能”。AI向量搜索功能包括新的向量数据类型,以及向量索引/搜索SQL,使其能够存储按相似性组织起来的图像、音频、文本文档及其他非结构化数据等语义内容。总而言之,这将帮助客户更快、更轻松地整合并访问更多数据,而AI向量搜索更让专用数据在检索增强生成(RAG)中的使用成为可能。所谓检索增强生成,是一种将上下文添加至已训练AI模型中以实现关联性改进的机制,相关用例包括产品建议、图像搜索和传感器数据分析等。

  AI主导的生成式AI服务:甲骨文推出一项新的托管服务,允许企业通过API将大语言模型接口集成至自己的应用当中。该服务采用Cohere大语言模型构建而成,但用户也可以使用自有数据对该模型进行更新。可用的模型功能包括命令(生成文本)、总结(总结抽象信息)和嵌入(将文本转换为数字向量以供大语言模型使用)。

  与Cohere的合作伙伴关系、包括甲骨文使用Cohere大语言模型推进企业级生成式AI的计划,宣布于2023年6月,也就是三个月之前。没错,如今的生成式AI浪潮就是这么迅猛。

  MySQL HeatWave:甲骨文添加了新的Vector Store,借此向企业客户开放其MySQL HeatWave数据分析云服务。此服务可以摄取多种格式的文档,并将其存储为通过编码器模型生成的“嵌入”,从而加快查询运行速度。其中的生成式AI功能包括由大语言模型驱动的操作界面,允许使用者通过自然语言与之交互。甲骨文还将智能湖仓功能添加至亚马逊云科技的MySQL HeatWave当中,帮助客户轻松映射并查询存储在Amazon S3中的TB级数据,且无需支付出口费用。

  Fusion Cloud Suites迎来生成式AI更新:除了上述公告之外,几乎所有Fusion Cloud服务(包括客户体验、人力资本管理、企业资源规划和供应链管理)也都迎来了生成式AI的加持。另外,面向医疗保健服务商的全新Oracle Clinical Digital Assistant也已上线。总之,各类Fusion Cloud套件都将为医疗保健领域的客户提供更加有力支持。

  CloudWorld 2023大会:关注愿景,也关注价值

  与微软上周专门展示具体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活动不同,甲骨文的CloudWorld 2023大会似乎并不特别关注已经做到了什么,而是更多强调甲骨文眼中未来的潜在形态。据了解,甲骨文计划将生成式AI嵌入自家全部产品,并将预先开发50个用例,未来将有更多用例由客户自行设计和驱动。此外,会议还特别关注在生成式AI的落地过程中,甲骨文是否始终将客户数据的安全放在首位。

  更重要的是,CloudWorld还表明如果说云是新的前沿,那么生成式AI就是拓展和巩固该前沿的又一武器,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力量。所以尽管甲骨文与目前生成式AI领域的主导者微软仅在Oracle Database Azure上保持合作,但相信二者后续的合作前景将不可限量。

  虽然甲骨文没有公布具体定价,但表示客户一直热切期望能把生成式AI功能引入企业级应用程序。另外AI不会作为额外的功能选项,而是独立产品。确实令人相当期待,可也必须承认,在搞清楚AI普及的后果之前就贸然行动似乎有点鲁莽。

  总之,本届CloudWorld大会带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也是生成式AI起步阶段的又一标志性事件。只是在万众争先的大背景下,不知道有没有哪位科技巨头愿意先退后一步、想清楚“我们到底要前往何处”。

]]>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6G起步就应重视生态协同推进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在日前举行的“6G协同创新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4G及前几代移动通信的发展是在应用生态基本具备的情况下顺势而为,生态建设似乎水到渠成;5G的应用生态发展明显滞后,2C和2B应用侧准备不足,而且国际形势变化使外循环受限,凸显芯片等基础产业生态短板;6G起步就应重视生态协同推进,生态的营造需要从5G/5.5G做起,应用生态需要强化与产业链上下游行业的协作。

  邬贺铨指出,频率是6G发展生态的前置条件,但毫米波频段面临传播损耗与干扰限制,超大规模天线将是6G研究的主要发力点。需重点研究千级规模的天线阵子、3D MIMO、智能超表面(RIS)、分布式MIMO、通感融合MIMO等,但面临复杂度高、成本高和功耗大的挑战。

  邬贺铨进一步指出,5.5G已经以实现峰值上行Gbps、下行10Gbps为目标,6G可以再提高但没必要追求Tbps,个别超高带宽的应用可以通过载波聚合来支撑。6G超大规模MIMO对前传带宽有很高要求,4G/5G/6G共用宏基站光纤直驱需18根光纤,虽然单纤双工可减半,但仍需9根光纤。为了仅使用双纤需开发多波长CWDM,中国移动提出的半有源CWDM,兼具无源CWDM的简单和有源CWDM的可监控及有自动保护能力,在6G时代也是需要的。

  在行业应用方面,面向工业互联网场景,现场工控系统既是工业互联网的底座,也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关键,但标准碎片化、协议欠开放,抬高了5G进入工业互联网的门槛,限制了对生产现场数据的采集。应着力构建5G/6G进入工业互联网的生态,在现场工控系统基础上增加云平台及行业应用,打造IT与OT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

  面向车联网场景,车联网是通信、IT和汽车三个产业的交汇,也是5G/6G主要应用领域,车载电子及联网服务将打造万亿元量级的新兴产业。目前不依赖于道路协同的智能座舱和单车智能已经在开放道路开始无驾驶员出租车试验,然而车路协同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主体不明确、商业模式不清晰、生态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5G/6G V2X的发展。

  面向非地面移动通信,非地面移动通信网(NTN)以地面移动通信网(TN)为中心,将卫星通信融合到移动通信网络中,实现更广覆盖和应急时提供对TN的备份,同时将公众网移动终端纳入卫星用户范畴,增强卫星通信的用户覆盖。但星地融合面临时延长、多普勒频移大、频率干扰、波束管理、频繁切换等挑战,与此同时,我国卫星互联网还面临频轨资源受限、Q频段损耗大、移动通信频段需严格干扰管理、境外落地站困难等严峻的生态考验。

  面向无线短距通信,其发展趋势是从尽力而为走向质量保障(SLA)、从单纯无线连接走向通信感知定位一体化、从自闭态走向开放对接各种应用生态。新型高性能无线短距通信需多系统共享频谱克服干扰同时优化效果,兼顾通感算各目标下实现系统综合寻优,同时支持原生应用及第三方应用生态。特别是要与汽车、家居、制造、能源等垂直行业紧密合作,形成良好发展生态。

  面向视频业务,目前5G手机受限于LCD技术和小屏幕,感觉不到4k与2k清晰度的差异。但是可以通过提高色域与帧率及像素编码位数,使用户有不同体验。另外,可以利用AI网络感知业务数据流的类型、数据流内帧的差异性、感知终端能力与电量;使终端感知网络无线带宽、资源调度周期拥塞状态等,优化终端视频业务体验。为了让移动芯片的VR/AR设备也能显示出顶级的画质,需将3D图形运算放到云端,让XR终端更加轻量化、平价化,VR的渲染体验关键指标是运动到成像的时延需控制在20ms内,其中上云的时延不能超1ms。

  面向AI大模型应用,自建基础大模型需有足够算力、数据、人才、应用场景、闭环的生态等,门槛很高;合作开发行业大模型可以在大模型上基于海量有价值数据充分训练,待调优至理想效果后再进行知识蒸馏、量化及针对特定场景迁移等缩小模型的工作。邬贺铨强调,通信大模型需要跨运营主体实现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需重视数据安全管理,开发适于终端和边缘计算的模型。

]]>
中国联通魏进武:未来三年是6G研究最关键窗口期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在日前举办的“6G协同创新研讨会”上,中国联通研究院副院长魏进武发表演讲表示,2022年10月,ITU正式命名下一代移动通信为“IMT2030”,基本确定IMT2030研究和标准化工作计划。随着各项工作推进,6G研究当前进入标准化新阶段,未来三年是6G研究最关键窗口期。

  从中国来看,政府高度重视6G发展,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前瞻布局6G网络技术储备。

  中国联通在IMT-2030推进组领导下,成立了集团层面的6G工作组,围绕核心技术攻关、生态构建、先试先行三方面,推进6G产学研用联合创新。

  中国联通在2021年3月即发布了《中国联通6G白皮书》,2023年6月再度发布《中国联通6G通感智算一体化无线网络白皮书》、《中国联通6G业务白皮书》等,明确6G的需求愿景。在技术侧,中国联通承担了多项6G国家重大专项,并对未来几年的工作进行了布局;在生态侧,成立了高频通信联合创新实验室、RISTA技术联盟等,担任IMT-2030(6G)多个组长/副组长职位;在先试先行方面,2020~2022年,开展了单AAU通感算控一体化测试、智能超表面技术试点应用示范等系列测试。

  魏进武透露,中国联通计划在2030年开启6G预商用测试。

  面向6G发展,中国联通已经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尤其是率先开展国内5G毫米波工作,成功推动26GHz频段、DSUUU功能、200MHz单载波成为行业必选项中国联通持续推进,5G毫米波端网已基本具备商用能力。

  魏进武表示,通信与感知一直呈现并行发展的模式,随着5G毫米波和高频段的使用,通信和感知的频率性能、关键技术和网络架构已具备一体化的可行性。两者正朝着相辅相成的方向融合发展,实现一网两用,超越联接。

  魏进武还介绍了天地一体等面向6G的网络和业务进展。他最后强调,在6G技术演进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技术体制的融合创新,使得6G网络更加稳定和便捷,实现物理世界和网络世界的灵活交互。

]]>
华为云携手百城主官共探“云+AI”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9月20日,由人民网、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协办的“慧见城市 智胜未来”2023数字经济峰会·城市智能升级主题论坛在上海举办。此次大会汇聚了来自全国800多位城市主官、产业机构、智库及核心媒体,共同探讨城市数智创新升级。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主任王钦敏,人民日报社副社长胡果,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宏韬,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华为公司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等领导出席论坛并发表致辞,苏州、上海、武汉、沈阳、广州等城市相关负责人到会,并做城市数智化相关实践分享。

张平安在致辞中指出,伴随着数字化的发展进程,城市正在逐渐成为“能感知、会思考、有温度”的城市智能体,将不断催生科技创新新范式、带动社会治理新模式。华为从2019年开始投入AI大模型研发,目前,基于盘古大模型,华为云已在城市治理、政务办公等领域广泛开展创新应用实践。未来,华为云将持续为数字中国建设和城市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续写智慧城市发展的新篇章。

华为公司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

AI重塑千行万业,共筑云上美好城市

当前,在数字中国战略思想及全球AI浪潮的双重牵引下,人工智能已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力量,一场深远的城市智能升级革命正悄然拉开帷幕。论坛现场,华为云计算公司副总裁、战略与产业发展部总裁黄瑾在《AI重塑千行万业,共筑云上美好城市》的主题演讲中指出:“盘古大模型将重塑‘数字城市’,重塑‘以人为本’,华为云坚持技术扎根,通过算力、数据、模型、场景的创新,联手客户与伙伴,共筑云上美好城市。”

华为云计算公司副总裁、战略与产业发展部总裁黄瑾

携手智慧城市标杆,共探城市“智”理新范式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智能城市样板的实战经验及积累对城市智能跃迁同样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此次峰会期间,苏州、上海、武汉、沈阳、广州等标杆城市也现场分享了他们在“善政、兴业、惠民”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与成果。

当前,一个以算力为基础,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数字时代正加速到来。要在“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刘迎风表示,上海在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框架下,全面构建高端引领的数字经济创新体系、形成面向未来的数字城市底座支撑、打造融合普惠的数字生活应用场景、强化精细高效的数字治理综合能力。2025年,力争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数字化标杆城市。

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刘迎风

在苏州,新兴产业发展正在为城市智能升级注入创新力量。苏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金晓虎指出,苏州坚持科技引领,大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当前,苏州智能车联网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布局不断优化,产业规模稳居全国前列。未来,苏州将打造出更多创新示范应用场景,促进新技术、新产品落地推广,帮助企业探索商业化运营发展新模式。

苏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金晓虎

作为武汉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工程,“武汉云”为武汉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提供了重要“底座”支撑。武汉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薛童介绍,在数字中国建设“2522”的整体框架之下,武汉积极推动云算数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支撑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社会治理一网共治,政务运行一网协同,各行业部门上云用数赋智,数字化城市治理体系初具成效。接下来,武汉将加快建设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和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增强城市动态感知能力,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武汉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薛童

中共沈阳市浑南区委书记、沈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闫占峰表示,沈阳浑南区将着力打造北方地区算力新高地、数字经济发展新空间以及泛在智慧应用新场景,并按照“数字辽宁 智造强省”战略部署,以沈阳全力打造东北数字第一城为契机,以建设“北方算谷”为抓手,持续优化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更好助力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

中共沈阳市浑南区委书记、沈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闫占峰

广州市白云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郑柏生也分享了与华为云的合作进程。他表示:“广州白云区城管局携手华为云成立全国首个盘古政务大模型实验室,在城管六乱治理、垃圾分类、占道经营等多个开放场景展开全面交流。在城市治理领域,利用视觉(CV)大模型,动态感知辖区内城市管理问题图像,实现城市事件即时发现、即时分拨;城管交互数字人结合自然语言(NLP)大模型,实现政务数据实时分析交互,快速生成决策建议,真正实现城市治理工作降本增效。”

广州市白云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郑柏生

为进一步赋能城市智能化升级,带动数字经济快速增长,论坛期间,华为还携手业界标准组织、专家、客户和伙伴共同发起“盘古政务大模型联合创新行动”,行动将重点推进大模型在政务服务、政务办公、城市治理等场景的联合创新方案开发,并推进各级地方政府的“十四五”规划和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建设规划等实践与落地。

盘古政务大模型联合创新行动发布

当前,AI大模型已经不仅是行业竞逐的热点,更是值得城市长期探索的价值空间。无论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宏观战略,还是落地在具体的城市人文生活,数字中国都需要一场全方位的智能进化。未来,华为云将持续深耕算力、数据、模型、场景四大创新,推进更多大模型技术在政务领域的落地,助力城市数智化创新,高质量发展。


]]>
IBM扩展云安全与合规中心,助客户在混合多云环境中保护数据、评估风险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近日,IBM宣布扩展IBM云安全与合规中心。这是一套现代化的云安全和合规解决方案,旨在帮助企业降低风险并保护其混合、多云环境和工作负载中的数据。当客户寻找供应链新威胁解决之道和力图适应不断变化的全球法规时,该解决方案套件可支持他们的弹性、性能、安全性和合规性需求,同时帮助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营成本。

1

  IBM扩展云安全与合规中心,助客户在混合多云环境中保护数据、评估风险


  IBM云产品和行业平台总经理Rohit Badlaney表示:"IBM云在与金融服务和其它强监管行业的客户合作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如何在帮助他们推动创新的同时保护其敏感数据方面。IBM云安全与合规中心的扩张表明,我们将继续专注于加强特定的行业能力,帮助客户解决实际中的业务挑战。例如,客户可以利用IBM金融服务云框架(IBM Cloud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Services),应对不断变化的规则、法律和法规带来的云相关风险。这些新能力展示了我们致力于支持客户进行混合云现代化之旅的承诺,这些能力在开发时,就将安全性、合规性、隐私性和信任置于产品路线图的首要位置。"

  IBM的研究显示,超过77%的全球商业领袖已经采用了混合云方法,但超过一半的受访者仍然担心其安全性,并认为云上的合规太难维护。为了帮助客户克服这些挑战,IBM云安全与合规中心下一部将聚焦帮助客户从跨混合云和公共云环境(不仅仅是IBM云)的中央仪表盘持续监控和管理其安全性和合规性。随着IBM云安全与合规中心数据安全代理(与Baffle,Inc.合作开发)的新增功能上线,其解决方案套件的功能已从合规状态管理和工作负载保护功能扩展到了应用程序层面的安全维护。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混合、多云方法来管理SaaS、PaaS、IaaS和本地部署的各种应用程序,能够大规模实现安全和合规功能的集成自动化和管理技术也成为必需。IBM安全与合规中心解决了全局性保护的问题,而不用受限于数据存在于哪个应用程序中。这对于管理敏感数据的强监管行业(如金融服务)的企业尤其重要。"IDC安全与信任副总裁Frank Dickson表示。"IBM云安全与合规中心数据安全代理将支持更多可扩展的数据保护,这充分践行了IBM利用技术创造更优结果的承诺。"

  新的IBM云安全与合规中心数据安全代理解决方案提供一个透明的数据加密层,其使用格式保留加密(Format-Preserving Encryption)和匿名化技术,以保护业务应用程序和AI工作负载中使用的敏感数据。

  Baffle公司首席执行官Ameesh Divatia表示:"为了向IBM客户提供简化的数据保护,我们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努力,才有了IBM云安全与合规中心数据安全代理这一全新解决方案。企业总是希望以更大的敏捷性和规模来运营,也想让与云提供商共担责任的复杂模式更现代化。通过将强大的IBM云平台和Baffle独特的以数据为中心的安全方法相结合,企业终于可以自信地保护它们那些进入云环境并在整个分析流程中被共享的高度敏感、有价值的数据。"

  除了IBM云安全与合规中心数据安全代理之外,扩展后的IBM云安全和合规中心套件还将包括几个新功能,以支持客户,特别是那些受监管行业的客户解决行业安全、合规性和数据驻留需求:

  增强的云态势管理(CSPM)、工作负载保护(CWPP)和基础设施授权管理(CIEM),以帮助保护混合、多云环境和工作负载。工作负载保护功能被设计为优先考虑漏洞管理,以支持快速识别和修复关键漏洞。这包括基于开源Falco的容器威胁检测,它使用先进的机器学习和行为分析来实现近乎实时地识别和阻止威胁。

  具有可部署架构的智能自动化技术,能加速安全云的采用,它既不需要开发人员具备广泛的合规知识,也无需复杂的部署后检测和调试。

  通过集成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实现对第三方和第四方风险态势的可见性。这种可见性可以帮助企业检查它们自身的风险以及供应链威胁,以解决其关键的安全和合规需求。

  扩展的合规功能将在2023年第四季度推出,包括对合规控制的实施和管理进行自动化以及集中数据收集,以帮助客户匹配新法规要求的合规标准。

  扩展IBM云安全与合规中心将让IBM更好地帮助客户保护其混合、多云环境中的工作负载以及其中的敏感数据。IBM云安全与合规中心面向市场全面开放,且集成了众多其它合作伙伴的技术及解决方案。


]]>
Canalys报告:2023Q2国内云计算市场增长19%,阿里华为腾讯合计占比72%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Canalys公布的最新报告,2023年第2季度国内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达到87亿美元,同比增长19%。

1

  这一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市场领导者阿里云从其母公司阿里集团独立后,其云收入的报告方式发生了变化。如果剔除这一变化的影响,中国云服务市场的表现依然保守,增长率为中等个位数。

  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大陆云基础设施市场的主导厂商保持不变,阿里云、华为云和腾讯云遥遥领先。三者合计占中国大陆云支出总额的72%。

  上一季度,阿里云从阿里集团分拆出来,成为独立运营的事业部,计划明年分拆上市。

  因此,阿里云宣布将阿里集团内部的云消费(如淘宝和菜鸟)计入云收入。这一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整体市场直接销售收入的比例。

  在此附上报告内容如下:

  阿里云

  阿里云继续领跑中国云服务市场,收入份额高达39%。但阿里集团的重组使得阿里云的未来战略暂不明朗。本月,云计算部门更换了CEO。随着AI需求的增长,阿里云推出了两款值得关注的产品:AI音频产品"通义听悟"和绘画创作工具"通义万象"。

  这些是在2023年4月推出的自主研发基础模型"同义千文"的基础上新增的产品。

  与此同时,阿里云在2023年第二季度阿里云合作伙伴峰会上宣布新政策,加快了在中国大陆和全球构建合作伙伴生态系统的步伐。新政策旨在通过更透明的目标、更高的合作伙伴佣金和更明确的角色定位来鼓励渠道发展。

  华为云

  华为云以19%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本季度,华为云同比增长14%,正在稳步缩小与阿里云的差距。华为云在7月份推出了自主研发的AI大模型"盘古",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地位。

  该AI基础大模型坚持“AI for industries”的战略,旨在将AI技术与各垂直行业的特定用例无缝集成。

  华为还在2023年8月宣布了以盘古模式为核心的合作伙伴计划,划分了软件合作伙伴和服务合作伙伴的角色。新推出的盘古计划重点关注对合作伙伴的赋能,同时引入了具体的激励、认证和技术支持。

  腾讯云

  腾讯云2023年第二季度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15%,同比增长6%。虽然腾讯云的AI产品发布速度稍慢于竞争对手,但它已采取措施迎头赶上。

  今年6月,它公布了AI大模型的发展路线图,推出了AI一站式服务"模型即服务"(MaaS),重点关注特定行业的解决方案。

  路线图公布后,腾讯于2023年9月正式推出AI基础模型"混元"。该基础模型还将被整合到腾讯旗下的多个旗舰SaaS产品中。


]]>
百度国际旗下智能广告平台MediaGo与Pixalate合作 增强反欺诈技术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百度国际事业部旗下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广告平台MediaGo今天宣布与世界领先的全渠道广告欺诈检测和防范技术公司Pixalate建立全球合作,为广告主提供优质流量资源,促进广告市场的交易公平性和透明度。

凭借其特有的识别技术,以及Pixalate的数据和分析服务,MediaGo基于深度学习的无效流量(IVT)过滤器得到升级,加强了对广告库存的保护,使其免受僵尸网络、恶意软件,以及高风险设备和数据中心等欺诈流量来源侵害。例如,MediaGo可以识别来自大型云提供商和小型数据中心的机器人流量。

通过对广告质量提升进行战略性投入,MediaGo在2023年第二季度的广告可见曝光率提高了约20%。

"据世界广告主联合会(WFA)估计,到2025年,每年因广告欺诈造成的损失将超过500亿美元,"百度国际化事业部美洲区域总监Rena Ren表示,"MediaGo专注于优化广告效果,提高投入回报。百度的创新技术帮助MediaGo优化我们的反欺诈系统,并为广告主提供安全可靠的流量,从而提升广告效果,并最终实现了我们用深度学习助力商业成长的使命。"

Pixalate的《2023年第一季度无效流量和广告欺诈基准报告》显示,全球程序化广告的IVT比例增长了20%,这证明了减少广告欺诈是提高广告主效果以及提升媒体入不可或缺的一环。

MediaGo的反欺诈系统能够识别异常点击、无效展示和其他可疑活动,实时拦截并反馈给系统的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训练,为竞价阶段提供实时反馈,确保广告主能够直接通过MediaGo合作的各媒体平台获得独家且优质的流量,实现真正的曝光、点击,以及广告主利益最大化。

Pixalate首席执行官Jalal Nasir说道:"Pixalate很高兴能与百度这样的全球性企业合作。双方的合作增强了MediaGo打击那些影响程序化广告的高级欺诈活动的能力。"

Pixalate已获得媒体评级委员会(MRC)的认证,可对所有流量渠道(包括智能网络电视、移动应用和网页)进行复杂无效流量(SIVT)的检测和过滤,其检测范围涵盖20多个测量领域,超过45个报告指标。


]]>
三安自研HP-SAW,实现极高Q值及优异温漂特性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声学滤波器作为射频前端解决方案关键器件之一,在通信系统的演进中也需要技术的迭代及突破。随着第五代(5G)移动通信技术的广泛推进,现实网络环境频谱复杂度提升。在3GPP发布PC1.5定义后,各手持设备设计需求也在提升输出功率。三安集成基于自研键合多层压电衬底技术,在新材料及新建模的基础上,推出HP-SAW滤波器系列产品。

我们为什么需要滤波器?

滤波器作为选频过滤功能实现的重要器件,可以保障通讯链路在"特定工作频率"上进行稳定的信号处理工作。在现代民用无线通讯系统中,各国家及地区所部署的无线频段网络数量已经达到50~60个。为了更高的空口利用率和传输吞吐量,射频前端的系统架构已引入天线轮发、载波聚合等链路设计需求。在种种设计方案中,对滤波器的数量、性能、尺寸等要求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重要。

滤波器选频功能示意图
滤波器选频功能示意图

通常情况下,因为声波信号抗干扰能力强,波长短,在特定介质中传播损耗低,可以实现器件的超小型化,完美契合便携手持设备等终端产品的需求,所以在处理400MHz~ 2690Mhz的滤波需求时,往往会优先采用声波滤波器。

HP-SAW相较于普通SAW的演进

在射频前端市场驱动及国产替代趋势下,单一均质压电材料的声表器件[普通SAW,N-SAW]技术愈加成熟。普通SAW声表器件的局限性也日益凸显,即温度稳定性表现差、品质因素Q值低和器件散热差而导致的最大输入功率偏低这使得普通SAW器件在性能和应用场景方面比较受限。

行业在2018年提出"不可思议高性能SAW[I.H.P SAW]"器件的概念,着重提高谐振器的 Q 因子,使得HP-SAW的Q 特性峰值在 1.9 GHz 频段超过 3,000,超过了一般BAW器件的数值。另外,HP-SAW在温度特性上也做出了明显的改善,可以表现出±8 ppm/°C 或更低的改进偏移。

面对新的挑战,三安集成作为射频前端全方位解决方案提供商,利用"自材料到器件端"的垂直整合优势,基于自研压电衬底新材料和丰富的滤波器研发制造经验,在HP-SAW的技术路线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三安集成发布全自主HP-SAW产品B8&B25双工器,支持下一代1411尺寸封装

三安集成作为射频前端全方位解决方案提供商与制造平台,将多年化合物半导体制造经验延伸至滤波器领域,拥有滤波器全产业链的研发和制造能力。三安集成于近期提出可量产的HP-SAW解决方案,以Band8 1612(PN: PBD0943G23)为例, ES特性如下图:

HP-SAW PBD0943G23 vs TC-SAW RBD0943G2S
HP-SAW PBD0943G23 vs TC-SAW RBD0943G2S

 

HP-SAW PBD0943G23 性能细节
HP-SAW PBD0943G23 性能细节

如图所示,该产品在低边带可以达到0ppm/℃的温漂参数, 高边带对比上一代TC-SAW产品,大幅优化至-17ppm/℃,插损和隔离度特性也显示出比前代工艺更明显的优势。综合而言,HP-SAW工艺,可以帮助客户实现低插损、高隔离度的设计要求,并具备向小延伸至1411尺寸的超小型化可能性。同时,三安集成也同步开发了WLP封装以支持集成化要求更高的客户。

另外,为了支持客户在欧美市场的业务拓展,三安集成同步推出B25双工器(PN: PBD1963G48),适配北美市场,采用相同的自主HP-SAW技术:

HP-SAW PBD1963G48 性能细节
HP-SAW PBD1963G48 性能细节

随着通讯技术的演进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射频前端供应链也在逐步完善和成熟。三安在成熟的砷化镓射频代工制造平台的基础上,结合垂直整合的的滤波器研发制造能力,打造射频前端全方位解决方案。三安集成电路事业部的射频板块已赢得国内外终端和模块设计厂商的认可,滤波器产品已在客户端累计出货200KK颗。三安将持续投入材料研发,提升工艺能力,完善滤波器产品布局,为全球通讯市场提供可靠的制造服务和高品质的产品,赋能射频前端生态链,加速实现万物互联的愿景。


]]>
vivo首席安全官鲁京辉:终端厂商在AIGC时代需与时俱进地用新技术手段应对安全挑战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随着人工智能特别是大模型在各行各业的深入应用,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创新和安全风险往往是共生发展的。

作为端侧最核心的屏障,终端厂商肩负着用户安全的护城河角色。在近期召开2023 亚马逊云科技re:Inforce中国站活动上,vivo首席安全官鲁京辉带来了vivo整体安全战略的实践以及如何应对AIGC安全挑战的思考。

(图:vivo首席安全官鲁京辉)

智慧终端和智慧服务构建vivo核心价值

经过20多年的发展,vivo终端产品已经开拓了全球60多个国家,全球有超过5亿活跃的vivo手机用户,全球线下销售及售后网点超过32万个。成为全球智能终端厂商中的重要一极。

鲁京辉表示,vivo目标是以设计和驱动来创造伟大的产品,以智能终端和智慧服务作为主要的载体,提供给消费者最佳的使用体验。

作为终端厂商,安全的责任体现在哪些方面?vivo公司创始人、总裁兼CEO沈炜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消费者的基本权利,是企业获得消费者信任的基石,我们要把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与守法合规作为企业研发经营活动中绝对不可以触碰的红线和基本底线,来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

鲁京辉在vivo的另外一个重要身份是vivo全球数据保护官。在他看来,在人工智能时代,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数据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设施,是人工智能技术得以发展的底层架构。推动人工智能行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二者是人工智能有序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vivo七大安全战略——PROTECT

鲁京辉介绍vivo的安全战略是缩写为“PROTECT”,由七个方面抽取的字母组成的:

第一,数据隐私保护。

第二,数据风险管理。一个企业能不能做好安全工作,核心点就是是不是有风险管理的意识。

第三,产品对象安全。

第四,关键安全技术。在做好所有工作以后,都要有相应的能力建设,这个能力建设的核心是要有关键安全技术的使能和赋能。

第五和第六,安全工程和合规管理。贯穿于整个产品研发生命周期,如何保证最终交付产品的安全质量水平,是通过安全工程和合规管理来去实现的。

第七,安全攻防。

黑灰产对整个行业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鲁京辉提到一个数据,中国移动互联网生态整个产值大概10万亿,其中有20%到30%最后进入黑灰产。尤其是近一两年来黑灰产的形态变得更加复杂,过去是业务驱动数据的时代,现在是数据驱动业务。智能手机成为toC消费者生态中的集中点。用户大量的交互行为,是通过手机这个载体来完成。

鲁京辉坦言,对抗黑灰产生态非常复杂,手机厂商在其中是一个关键的点。因为手机厂商不光提供一个硬件设备,也承载了各种各样的服务。需要支撑各种各样的服务,如支付类、广告服务、视频、游戏等,背后的链条是非常复杂。

vivo在黑灰产上是坚决打击、坚决抵抗。其PROTECT战略最后一个“T”就是攻防,vivo每个月能够识别出的欺诈行为,帮助消费者挽回的损失都是百万级甚至千万级。

千镜安全范式提供多场景全链路安全防护

vivo的整体安全技术主架是以千镜安全范式闻名于行业。虽然普通用户并不了解这一底层安全核心。但vivo多年来已经构建从底层芯片、内核操作系统、框架、应用等四个层级提供多场景全链路安全防护。

这一范式的核心的主轴,是可信,包括底层硬件的可信根,包括Kernel内核和系统级可信执行环境,框架层提供的可信度量,应用上层的可信交互,以可信去勾连整个千镜安全架构。

vivo通过不同的技术服务形态去推动赋能行业,构建一个健康的可信生态。这个核心点是通过一些安全能力的开放,包括基于千镜架构设备的安全性检测、可信度量来实现。

在移动互联网的生态过程中,智能手机厂商核心的价值点是什么?鲁京辉认为要充分利用手机终端提供的“护城河”的能力,去构建相应能力,同时赋能于合作伙伴。通过可信环境的构建,对可信度量的结果去赋能支付类、社交类、游戏类等合作伙伴,共同去构建一个健康的可信的移动互联网生态。

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实现端云安全一体

vivo不仅是提供智能终端,还提供智慧服务。在移动互联网生态下一定是端管云结合的。为什么选择亚马逊云科技作为云服务提供商?很重要在于亚马逊云科技能够满足端管云整个安全服务生态。

在谈及与亚马逊科技的合作,鲁京辉表示核心点是希望携手亚马逊云科技为用户去构建一个更安心、更安全的数字世界。

vivo通过采用亚马逊云科技安全可靠的全球性基础设施,可以直接继承亚马逊云科技全球基础设施方面相关的安全合规认证。当企业提供全球服务的时候,中国企业必须要做好自证清白和他证清白。亚马逊云科技通过已经获得的相关的国际认证,为出海的企业提供了一些基础性的安全保障,大大提高了vivo海外拓展的效率。

在和亚马逊云科技合作的过程中,vivo借助亚马逊云科技的多种安全服务,例如威胁检测与事件响应(Amazon GuardDuty)、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Amazon IAM)、网络与基础设施安全(Amazon WAF)、数据保护与隐私(Amazon CloudTrail)和风险管控及合规(Amazon Trusted Advisor)等相关服务,去构建相应的云上数据安全。

与生态各方合作应对大模型AI时代的安全挑战

作为全球重要的终端厂商,vivo已经感受到大模型AI时代安全冲击给用户带来的影响。比如大模型生成的各种诈骗剧本,各类更为高明的欺诈。

鲁京辉认为,过去的一些安全防护手段,在AI时代下不太好用了,需要与时俱进用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去应对。主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要解决内生安全的问题。

第二,要解决内容安全的问题。

第三,要解决运行安全的问题。

第四,要解决合规性的问题。

对于内生安全的问题,其核心是要做好相应管理的基线、管理的流程/制度/规范/工具支撑,要做好数据源头的可控,保证数据是无毒无害的,用相关的技术去支撑保证。

包括端侧和云端要做的必要工作,包括过去存量数据安全体系的优化和基于AI的安全推理的一些新技术手段的引用。vivo聚焦于作为一个智能手机厂商,在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时候必须做好的工作。

此外一些工作通过合作伙伴包括亚马逊云科技这样的云服务厂商的赋能,共同来构建。因为单纯一个终端厂商,是无法构建一个健康、有序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态的。

在回答199IT关于千镜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时,鲁京辉表示千镜架构是端侧安全能力的整合。作为手机制造商,整体去看移动互联网生态,一定是端管云的生态。在端管云整个生态链分析中,vivo作为智能终端的提供者,在其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或者能够形成竞争力和护城河的角色,从安全维度看一定是做好手机。

“vivo手机是用户直接的服务载体和交互的门户,所以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必须做好所提供的手机智能终端是安全可信的。在构建千镜架构的时候,其核心点是在端侧先去解决端侧可信环境。因为vivo有一个隐私保护三原则:数据最少化、透明可控、敏感数据端侧处理,这是作为智能终端厂商首需要做好的工作。”

鲁京辉这一番肺腑之言体现了vivo的责任和担当,在新的环境下,与时俱进,主动求变,以用户利益为根基,不忘初心,方为始终。


]]>
Docker赋能物联网:探索软件供应链的优势、挑战和安全性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作者:JFrog大中华区总经理董任远

  随着联网设备硬件性能的日益提升及价格愈发低廉,物联网应用的复杂性随之提升。常用的容器化平台Docker能够帮助精简流程,助力开发人员更轻松地创建和维护物联网应用。本文将探讨Docker为物联网开发带来的优势,部署和维护应用程序时需考虑的挑战,以及如何将安全最佳实践应用于物联网。

  Docker在物联网应用中的优势

  1.轻量级且可扩展——Docker容器是轻量级的,由于其共享主机操作系统和资源,因此非常适合资源有限的物联网应用。其轻量级特性便于扩展,开发人员无需消耗大量系统资源能够快速部署应用程序的多个实例。

  2.简化开发和部署——开发人员能够通过Docker在从开发到生产的整个应用生命周期中创建一致的环境。通过将应用程序及其依赖项打包至单一容器中,开发人员可以确保应用程序在任意底层基础架构下都能始终如一地运行。这能够简化开发流程,使其在任何机器上都能运行,使物联网应用的部署和管理变得更加轻松易行。

  3.Docker安全性——Docker使开发人员能够在容器中隔离应用程序及其依赖项,从而减少攻击面并提高安全性。通过在各自的容器中运行各个应用程序,开发人员能够限制安全漏洞的潜在影响,并更好地控制应用程序的环境。

  正如《2023年JFrog安全研究报告》所述,大多数CVE并非如其公开的严重性评级般严重。在应用程序上下文中通过智能扫描,开发人员能够处理相关的潜在漏洞,提高生产力。之后的“保证物联网应用安全”部分将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4.更便利的版本控制和回滚——容器本身允许开发人员为应用程序的每次更新创建新的容器,从而使版本控制和回滚更易于管理。如果出现问题或添加了新功能,可以在更新上一版本的同时推送新版本。物联网设备可能会部署在具有挑战性的网络环境中,造成更新中断或失败的情形。如果更新失败,可能会使设备处于无法工作的状态,这时能够自动回滚到上一版本的能力就非常有用。JFrog Connect等物联网平台可提供自动回滚更新的功能。

  5.加强协作——Docker通过提供可在团队成员之间共享的一致环境,使开发人员能够更轻松地在物联网项目上开展协作。开发人员可以快速启动包含所需依赖项的容器,从而更轻松地与其他团队成员共享,以进行测试和进一步开发。

  6.DevOps环境中的Docker和物联网——Docker只是DevOps环境中需要管理的另一个工具。因此,Docker能够受益于构建、测试以及安全和合规性检查的流程自动化,这些都是现代DevOps中公认的最佳实践。

  在物联网应用中使用Docker有诸多优势。通过采用Docker,开发人员可以简化工作流,提高应用程序安全性,并确保在不同物联网环境中实现一致的性能。Docker与现代DevOps实践兼容,成为了物联网应用开发和部署流水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Docker在物联网中面临的挑战

  Docker最初是为服务器和数据中心而设计,但其凭借着简单、可移植性强、开销相对较低等优势成为物联网应用的热门选择。尽管如此,物联网设备也有着自身需要考虑的挑战。

  ·可扩展性——在少量设备上部署和更新Docker应用程序镜像非常简单。但是,管理成百上千台设备的部署则是一项挑战。一种解决方法是开发自定义脚本,但这需要持续的维护、测试和更新。

  另一种方法是投资于物联网管理平台,在实现流程自动化的同时提供全面的控制。这种平台可简化部署和更新,并提供设备监控、自动报警、安全远程访问、设备管理等附加功能,还能大幅节省时间。

  ·内存大小——虽然Docker以轻量级容器而闻名,但仍须考虑会影响Docker开销的应用镜像。如果希望在树莓派(Raspberry Pi)等相对低成本的硬件上运行Linux,可能需要具备足够的能力以应对大多数用例。

  ·网络带宽和可用性——物联网设备分布广泛,网络连接水平参差不齐。网络访问可能具有挑战性。网络速度可能很慢或时断时续。设备将在不会针对公共IP地址的情况下在防火墙后面部署。这就需要找到设备,创建安全连接,并确保更新能正常运行,且需要对整体设备群进行更新。

  如果网络中断导致更新失败,适当的物联网平台可以自动回滚到之前的实例,这样设备就不会在更新之间处于无法运行的状态。不久前,Roomba真空吸尘器没有按计划进行更新时就是这样处理的。

  ·安全性——对安全性的思考常常是“事后诸葛亮”。检查与Docker相关的CVE并非每位开发人员的首要任务。他们的职责是开发应用程序的功能,而非检查最新的漏洞。因此,在其编码时通过一个内置的后台进程从CVE数据库中检查潜在漏洞是一种有用的方法。更完善之处在于,还可以通过执行上下文分析,避免出现过多不相关的误报。

  虽然Docker为物联网应用提供简单性、可移植性和低开销的优势,但对于可扩展性、规模、网络带宽和安全性方面提出挑战。管理涵盖众多设备的部署可能具有挑战性,但投资物联网管理平台能够简化流程,并提供设备监控和安全远程访问等额外优势。

  确保物联网应用安全

  由于Docker容器相互隔离,因此当一个容器被黑客攻击时不太容易影响其他容器。不过,容器内的应用程序并不能避免漏洞和攻击。随着物联网的兴起以及使用Docker的人越来越多,物联网项目已经从小型概念验证实验变成企业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必须遵循特定的发布流程,与此同时也能获得现代DevOps工具带来的可信度、速度和保护,进而实现无缝扩展。

  以下是将安全最佳实践应用于物联网应用程序的方法及益处:

  ·从小型公司到世界500强企业等各领域的软件开发人员都青睐开源软件,虽然开源软件广泛使用,但也存在一些固有风险,包括意外漏洞和恶意意图。因此,在软件供应链流程中构建软件成分分析(SCA)工具至关重要,能确保对通用漏洞披露(CVE)和恶意软件包进行检测并得当处理。在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从代码到部署)中,应尽早并经常进行漏洞和合规性扫描。

  ·安全性低的密码和默认密码是物联网设备中最常见的错误。对"秘密内容"(例如在开发/测试周期中出于便利而使用,但意外留在代码中的弱凭据/密码或硬编码加密密钥)的扫描应成为DevOps流程中的自动化部分。

  ·在周期早期发现问题的好方法是左移即在开发人员工作时帮助其避免漏洞,而不干扰其工作流,也不向其大量发送误报。静态应用程序安全测试(SAST)会分析源代码以查找漏洞,并在开发人员编写代码时向他们提供即时反馈,即针对正在使用的、潜在易受攻击的代码的智能提示,以及可能的补救建议。

  ·更好的方法是在开发人员开始工作之前,就对要求使用的开源软件包进行管理,并在其进入软件供应链之前对其进行预扫描,从而实现进一步的左移。这样就能在一个更安全、更可信的基础上启动软件开发周期。

  ·鉴于Docker应用程序固有的独立性,Docker容器非常适合执行漏洞上下文分析扫描。在整个应用程序的上下文中扫描Docker容器的漏洞,有助于消除对不适用漏洞的误报。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低风险干扰并突出高风险发现,上下文分析可以节省开发资源,使开发人员能够集中精力处理关键问题。

  ·虽然无法凡事尽善尽美,但及早发现问题比发布后处理问题更容易且成本更低。但是,如果在较长周期内发现问题的可能性较小,制定计划和补救流程就尤为重要。这需要一个强大的DevOps基础,追踪从代码、二进制文件和工件到部署的方方面面。此外,拥有能够找到所有受影响应用程序和相关软件包的自动化系统也很有帮助。建立端到端集成流程也将加快修复过程,将耗时从数天(或数周、数月)缩短至数小时。

  ·自动化对于速度至关重要。所有已部署设备的安全性都不应由人工流程来确保。一旦新的或更新的Docker镜像准备就绪,自动更新就应扩展到所有已知设备。我们可以创建并维护自定义脚本,或使用JFrog Connect等物联网平台来自动管理这些脚本。

  结论

  Docker针对物联网应用程序的打包和部署提供成熟、高效的解决方案。通过利用面向物联网的Docker,可以简化开发流程,提高安全性并随时扩展物联网应用程序开发和部署。随着对物联网解决方案的需求不断增长,采用Docker将物联网应用程序部署到设备的做法将简化开发流程。将适用于物联网应用程序的Docker引入DevOps工作流,添加自动安全功能,这样物联网开发就将具有现代DevOps最佳实践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敏捷性。

]]>
霍尼韦尔成熟解决方案赋能中国制造业数智化转型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霍尼韦尔(纳斯达克代码:HON)于9月20日和26日分别举办以"绿工厂、黑科技"为主题的高端制造业线上系列讲座。作为霍尼韦尔智能制造月的重要内容之一,系列讲座将围绕"安全高效"和"绿色智慧"两大核心价值,与众多行业专家和合作伙伴共同探讨如何通过科技推动制造业的转型与重塑,探索在新形势下制造业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可行实践。

霍尼韦尔高端制造业线上系列讲座
霍尼韦尔高端制造业线上系列讲座

安全运营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石。在"安全高效护航工厂运营"系列主题讲座中,霍尼韦尔致力于探讨中国制造业在新形势下的机遇和挑战。以霍尼韦尔逾百年的制造管理经验,结合消防、安防、安全防护设备和储能安全等成熟的解决方案,保障工业生产和运维安全,助力工厂营造更高效、可靠的生产运营环境,为数字化转型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字化是推进制造业低碳转型的关键抓手。数字化低碳解决方案的推广应用,已成为制造业工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在"智慧低碳助力工厂可持续发展"系列主题讲座中,霍尼韦尔将分享"双碳"目标下制造业低碳发展的思路和实践,并针对楼宇、供应链、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展示霍尼韦尔绿色工厂解决方案、绿色厂务一体化解决方案、新能源以及绿氢解决方案,助力工厂实现智慧转型的同时着力打造绿色工厂。

在中国,霍尼韦尔将自身企业运营用作技术创新试验场,用数字化手段赋能工厂可持续发展。目前,霍尼韦尔安全与生产力解决方案集团旗下的苏州工厂入选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绿色制造示范名单,荣获"绿色工厂"示范企业称号。霍尼韦尔特性材料和技术集团旗下的张家港工厂、智能建筑科技集团旗下的西安工厂也分别入选省级"绿色工厂"名单。

"中国制造正在成为高质量、高效率、高性价比的代名词,而数字化转型则是中国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我们期待通过本次讲座帮助制造业企业进一步融合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并根据自身产品特点和生产模式,明确适合自身的智能化发展方向和路径。"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表示,"作为全球工业自动化业界先驱,霍尼韦尔将以自身的丰富经验结合创新技术,从端到端赋能中国客户与合作伙伴,共同迎接数字化转型机遇,助力中国‘智'造实现安全、高效、低碳发展之路。"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其中,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5.5%,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1.8%。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抓手和必经之路。

作为全球领先的数字工业高科技企业,霍尼韦尔将充分发挥在数字化升级、低碳科技创新领域的优势,通过数字化转型赋能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动创新技术和成熟解决方案落地,赋能智慧工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以科技力量推动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


]]>
德州仪器推出全新隔离产品系列,可将高电压应用的使用寿命延长至 40 年以上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德州仪器 (TI)(NASDAQ 代码:TXN)今日推出基于信号隔离半导体技术的全新光耦仿真器产品系列,旨在提高信号完整性、降低功耗并延长高电压工业和汽车应用的使用寿命。这是德州仪器第一款与业内常见的光耦合器引脚对引脚兼容的光耦仿真器,可无缝集成到现有设计中,同时能充分发挥基于二氧化硅 (SiO2) 的隔离技术的独特优势。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TI.com/opto-emulators。


德州仪器接口产品总经理 Tsedeniya Abraham 表示:"随着电气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高电压电源系统的日益复杂,工程师需要在确保正确隔离级别的同时,提高其产品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我们全新的光耦仿真器产品系列不仅满足了对高可靠性、高性价比隔离技术持续增长的需求,也践行了我们投资高电压技术的承诺。"

使用德州仪器基于 SiO2 的隔离技术提高可靠性 

光耦合器通过集成一个 LED 来隔离信号,在过去一直是工程师的常用选择,但光耦合器需要预先进行超裕度设计,用于补偿 LED 不可避免的老化效应。德州仪器的光耦仿真器使用 SiO2 隔离栅,无需进行超裕度设计,可完全消除 LED 的老化效应。德州仪器的 SiO2 隔离栅具有 500VRMS/μm 的高介电强度,使新器件产品系列可为终端产品设计提供长达 40 多年的保护。光耦仿真器还能提供高达3,750VRMS 的隔离保护,同时降低高达 80% 的功耗。 

此外,该产品系列可耐受 –55°C 至 125°C 的宽工作温度范围,同时可提供比光耦合器高多达 10 倍的共模瞬态抗扰度。 

德州仪器的全新光耦仿真器产品系列秉承公司帮助工程师解锁高电压应用潜力的承诺。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TI.com/highvoltage。

封装和供货情况

光耦仿真器产品现支持预量产,可通过 TI.com/opto-emulators 获取。

  • 封装尺寸小,为 4.8mm x 3.5mm

  • 支持多种付款方式和发货方式

  • 汽车版本的光耦仿真器产品预计将于 2024 年面市


]]>
2023 亚马逊云科技re:Inforce:生成式AI安全的机遇与挑战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命运的齿轮一直在转动。五年前,当亚马逊科技在企业里面开始推广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部门一直在思考怎么样拿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来赋能业务。谁也没有想到,生成式AI在不到一年就点燃了整个行业热情。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遍地开花。

在2023 re:Inforce 中国站活动上,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解决方案架构部总监代闻非常感慨。作为十年间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生成式AI等技术的经历者,代闻表示,云计算大大地助力了大量激增的数据和大规模可用的计算资源的实现,以此一直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地创新,直到现在。在过去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生成式AI应用场景井喷,这预示着一个新的转折点,一个新的技术时代。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解决方案架构部总监代闻

如何迎接这一新时代,企业应该如何安全驾驭这一新技术?代闻带来了亚马逊云科技的深度思考。

数据和模型安全是构建AI应用的关键

生成式AI的井喷对一个企业的数据平台有了更高的要求。要训练构建一个生成式AI的模型,需要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如果一个企业直接去应用一个做好的模型进行微调,这时候又需要有高质量的专业化的数据来微调这个模型。这两个方面的要求目前对于大多数企业的数据平台都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数据安全,亚马逊云科技有自己的独到的解决方案。

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贯穿生成式AI全周期的数据治理,从数据源的获取到数据的存储和查询,再到将数据传输给 AI平台进行模型的训练、调优和推理,以及全面实施数据分类和治理。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一整套的解决方案、产品服务和最佳实践,帮助企业加速落地端到端的云原生数据战略,给生成式AI 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支持。

保护存储中的数据。亚马逊云科技通过实施安全密钥管理、静态数据加密、强制实施访问控制、利用机制限制数据访问,保护存储中的数据。高质量数据是构建生成式AI能力的关键。

保护传输中的数据。亚马逊云科技从实施安全密钥和证书管理、执行传输中加密、自动检测意外数据访问、对网络通信进行身份验证四个方面对传输中的数据进行保护。多层次保护传输中的数据。

保护使用中的数据。从身份认证、隔离环境、多方协作以及数据共享四个方面,进行使用中的数据保护。

回到模型安全,在代闻看来,模型的访问策略不是静态的,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需要通过设置验证调优不断迭代的过程,这样的话才能保证访问控制的策略是与时俱进的,是起作用的。

模型训练后进入生产环境的安全防护同样重要。针对大模型,几个月前,亚马逊云科技宣布推出Amazon Bedrock和多种生成式AI服务和功能,以帮助客户构建和扩展自己的生成式AI应用程序。Amazon Bedrock提供了广泛的基础模型因此客户可以选择最能满足需求的模型。

首先,Amazon Bedrock后面接入了基础模型,它提供了一个API可以使用大模型加速生成式AI的应用程序和开发,无须管理底层的基础设施。

第二,Amazon Bedrock会负责任地选取一些合作伙伴,例如AI21Labs、Anthropic、Stability AI,以及自己的基础模型,另外我们最新推出的合作伙伴名单里也增加了Cohere,便于客户最快速地找到最合适的、能力最强的基础模型。

第三,使用组织内部的数据来训练大模型,同时又保证:首先,背后给大模型做了私有拷贝,这个拷贝只是给客户服务,不会再跟其他任何的大模型共享。二是训练数据只是在客户账户里来帮助工作,Amazon Bedrock不会拿任何用户的数据来增进自己的模型。这两点非常关键,这也是很多企业在采用大模型的时候对于数据主权、数据保护方面有担心的一个很重要的点,Amazon Bedrock给了一个非常完善的答案。

再次,它能全面地使用亚马逊云科技提供的安全功能,Amazon KMS、Amazon IAM等可以完善地跟Amazon Bedrock集成,集成以后可以很好地管理加密、权限控制和所有行为的日志。

提供自己的大模型Amazon Titan给大家使用。Amazon Titan有两个基础模型,一个是Titan Text,能够执行文本类的任务。另外一个叫Titan Embeddings,能执行个性化推荐的任务。

负责任的AI。亚马逊云科技致力于开发公平且准确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服务,并为企业客户提供负责任地构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应用程序所需的工具和指导。我们在负责任AI方面有着坚定的承诺,如Amazon Titan可以通过减少和消除不当或者是有害的内容来支持负责任AI的实现。

应用安全是实现AI价值的保障

应用安全是企业的重中之中,代闻认为,应用是来创造价值的,应用的安全一定是实现AI价值的保障。AI提升了安全的能力,安全可以更好地护航AI的应用。

第一个阶段是开发流程中的安全(DevSecOps)。安全应该贯穿到从开发到持续集成、持续部署再到投产、监控以及整个反馈的过程里面来。亚马逊云科技利用自身经验,将AI防护应用到软件开发的全生命周期,让开发更便捷,更安全。亚马逊云科技近期最新发布的AI开发安全能力。

Amazon CodeWhisperer,该服务是亚马逊云科技推出的AI编程助手,可根据开发者指令利用内嵌的基础模型实时生成代码建议,该服务内置了代码安全扫描功能,可帮助开发者查找难以检测的漏洞并提出补救建议。

Amazon CodeGuru Security,它可以扫描代码,在代码里面寻找漏洞,包括调用包漏洞,包括很多其他代码逻辑的漏洞。它还能够在CICD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方式自动降低误报率,同时它基于API设计,能够非常方便地集成到开发工作流里边去,实现集中化和扩展性。

第二个阶段是运行中的安全。

零信任:针对应用的安全访问,企业可构建零信任的应用安全访问策略。零信任不是一个标准的工具或者解决方案,而是一套机制,并且需要经过演练和考验。我们需要对访问大模型的应用进行权限管理,确保只有在拥有特定权限的应用,才能访问或者调用大模型里的制定API。亚马逊云科技推出几个工具,帮助客户在自己的亚马逊云科技环境下构建这套机制。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可信任的网络通道,Amazon Verified Access 可以搭建一套无需VPN的网络验证系统,可以使用Amazon IAM,或者客户自己的用户认证系统,来完成这个认证程序。除了对用户的认证之外,Amazon Verified Access还支持可以设置规则。这些管控,可以在几乎不对应用进行任何代码改变的情况下部署和发生。

亚马逊云科技日前推出了Amazon Verified Permissions,为用户构建的应用程序提供细粒度授权和权限管理,用户可以使用该服务管理其应用程序的角色和属性的访问控制。

为了方便书写所有的授权规则,亚马逊云科技发布了一个新的开源语言,叫做CEDAR,CEDAR用于编写和执行授权策略的开源的语言,它可以能够让大家更加轻松、更加快速地来创建所有的访问控制权限。

网络控制:零信任和网络控制并不是一个二选一的关系,两者相加才能实现端到端的应用安全,尤其是在大模型时代。

针对网络防护,Amazon Shield用于防DDos攻击,Amazon WAF提供防火墙支撑,Amazon Firewall Manager可以轻松管制防火墙策略:去年缓解了70万次DDos攻击,Amazon WAF上每天托管规则请求超过3500亿条。

针对威胁识别,Amazon GuardDuty使用了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技术,使安全事件的误报率减少50%。它能够实现初期的检测,还可以做持续的分析,它会使用机器学习的技术来检测所有的威胁,以智能化的手段给予采取行动的建议。

利用AI提升安全合规效率

亚马逊云科技也在非常积极的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来提升自身的合规,从自己的实践出发,总结出经验来,然后再惠及到所有用户。亚马逊云科技采用人工智能大规模审查安全机制,从而大幅减少手动操作,降低人为错误。另外,AI可以提供一个一致性判断,同时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能够预测和提供自动审查。这四个方面是亚马逊云科技使用AI进行内部的安全合规方面的实践指南。

亚马逊云科技在全球获得140多个安全标准和合规认证,并将AI技术应用到其安全及合规服务中,能够为大规模批量审查提供安全控制,利用自动化减少手工操作以降低错误,利用AI提供一致性判断,利用AI/ML技术实现自动审查,全面提升合规效率。亚马逊云科技通过在其500多项自身合规审计控制项中使用AI技术,将审计时间节约了53%。

亚马逊云科技APN合作伙伴网络提供数百种行业领先的安全解决方案,多层保护客户的应用和数据安全。通过全球安全伙伴提供的解决方案,携手构建1+1>2的安全合作。

技术方面提供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身份认证、威胁检测和事件分析、数据治理以及安全自动化运维等咨询方面提供方案建议、合规建议以及全面的安全咨询服务和合规服务在IDC近期发布的《2023中国公有云托管安全服务能力报告》中,亚马逊云科技是获得满分最多的厂商之一,其中“生态建设”评估维度是唯一获得满分的厂商。

本次2023 re:Inforce 以“AI时代 全面智能的安全”为主题,聚焦生成式AI在安全层面给企业带来的挑战及机遇。是亚马逊云科技年度重磅活动之一。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新技术让数据中心“变身”供暖制冷中心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张佳星

9月17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新疆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区。克拉玛依碳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涛说,碳和水冷数据中心项目最大的亮点是绿色节能,首创“废热”变“负碳”理念,通过余热回收-热量循环利用技术,可为园区及周边区域提供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的能源。

余热回收用于供暖和制冷,可大量节约园区的能耗,大幅降低碳排放。王涛说,数据中心回收的余热,可满足30万平方米的供暖,而园区供暖面积为17万平方米,因此,还有13万平方米的热量可供给周边地区。

(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张佳星 摄)


]]>
消息称蔚来汽车首颗自研芯片面向智能座舱,华为海思老将负责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IT之家 9 月 18 日消息,蔚来汽车正在进行自研芯片布局,蔚来汽车硬件副总裁白剑上个月在社交平台发文称:“未来一两年内,AD 芯片为首的一些关键芯片会自研量产。”现在,更多相关爆料消息来了。

据 HiEV 大蒜粒车研所今日报道,蔚来自研的首颗芯片将面向智能座舱。知情人士称,蔚来第一颗自研芯片采用 7nm 制程工艺,将由三星代工,其芯片团队的研发负责人来自华为海思。

相比目前大热的自动驾驶芯片,智能座舱芯片领域的竞争确实较为低调,市面上不少汽车厂商都选择高通座舱芯片,而自研座舱芯片有望让蔚来汽车的车机互联更加融合,刚好搭配即将推出的蔚来手机。

根据蔚来官方公布的数据,截至 2023 年一季度,蔚来在全球已申请、公开和授权超 6000 件专利。蔚来 8 月交付汽车 19329 辆,同比增长 81%,环比下降 5.5%。

值得一提的是,备受关注的蔚来手机近日已在工信部完成入网,型号为 N2301,支持 100W 快充,申请单位为蔚来移动科技有限公司,IT之家暂未查询到证件照。

在此之前,蔚来手机已经通过了工信部无线电核准,该机型将支持 2G、联通 3G、CDMA、移动 + 联通 4G 以及 5G 等网络制式,并且支持 UWB 超宽带技术,这意味着蔚来手机有望被用作蔚来汽车的数字钥匙,或与其他智能设备之间形成短距离联动。

消息称蔚来汽车首颗自研芯片面向智能座舱,华为海思老将负责

消息称蔚来汽车首颗自研芯片面向智能座舱,华为海思老将负责© 由 IT之家 提供

在此之前,蔚来创始人李斌表示蔚来计划每年开发一款新手机,像苹果一样。他透露,蔚来手机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发布,并实现交付,预计在 5000 至 7000 元。


]]>
苹果 Vision Pro、iPad Pro 将领跑2024年新品发布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苹果公司 2024 年的首场新品发布会的产品规模应该会相当可观,一份预期发布的综述显示,苹果 Vision Pro、iPad Pro 的重新设计、M3 和人工智能的变化都在未来一年的日程表上。

56381-114514-54808-110934-000-lead-Vision-Pro-demo-xl-xl.jpg

56381-114514-54808-110934-000-lead-Vision-Pro-demo-xl-xl.jpg© 由 cnBeta.COM 提供

苹果公司的重头戏iPhone 发布会的举行,这促使谣言的焦点发生了变化。现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 2024 年苹果将推出什么产品上。

马克-格尔曼(Mark Gurman)在为彭博社撰写的"Power On"时事通讯中总结了 2024 年的产品阵容。虽然 2023 年发布的产品"只是 2024 年的过渡",古尔曼坚持认为,明年"计划有更大的变化"。

在清单中,Apple Vision Pro名列榜首,他认为这将有助于吸引消费者光顾苹果零售店,光环效应"将影响苹果其他产品在零售店的销售。

十周年纪念版 Apple Watch 将进行重大更新,重新设计的"X 系列"将加入血压计等重要功能。此外,还将推出人工智能驱动的健康指导服务。

平板电脑方面,iPad Pro 预计将进行五年来的首次重新设计,包括 OLED 显示屏和经过改进的 Magic Keyboard。

在 Mac 方面,将开始采用 M3 和 3 纳米 Mac 芯片。MacBook Air 系列、13 英寸 MacBook Pro 和 Mac mini 等机型预计将率先采用新芯片。

此外,苹果公司预计还将扩大 2024 年款 iPhone 的屏幕尺寸,其中 Pro 机型的显示屏将略大一些。

在非硬件方面,古尔曼宣称 2024 年将是苹果进入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一年,苹果将使用自己的大型语言模型"Ajax"和被称为"Apple GPT"的内部工具。


]]>
PallyCon推出DRM许可证密码:抵御软件级DRM漏洞的盾牌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内容安全和多DRM解决方案的领先提供商PallyCon欣然宣布推出新功能PallyCon DRM许可证密码,该功能将消除软件级DRM解决方案中的漏洞。 

在当今的数字时代,保护数字内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数字版权管理(DRM)系统是第一道防线,确保受版权保护的内容保持安全并且仅可供授权用户访问。 然而,软件级DRM解决方案中的漏洞给内容安全带来了重大挑战。 PallyCon很高兴推出一款强大的解决方案:PallyConDRM许可证密码,可以迎头痛击这些漏洞。 

了解挑战

软件级DRM实施历来容易受到各种攻击。 恶意行为者利用软件中的薄弱环节,对内容解密方法进行逆向工程、篡改许可证请求响应,并危及敏感内容密钥。 这不仅威胁到内容所有者的收入,还损害了他们的知识产权。

多层防御:DRM许可证密码 

DRM许可证密码不仅仅是另一种安全产品;它是内容保护的范式转变。 PallyCon的解决方案可充当针对软件级DRM漏洞的坚不可摧的盾牌,让您重拾对数字资产安全性的信心。 

DRM许可证密码的主要特征

  1. 先进的加密技术:PallyCon采用复杂的加密算法来保护许可证请求质疑和响应数据。 通过锁定DRM通信的这些关键组件,PallyCon可以阻止生成伪造请求或提取敏感内容密钥的尝试。

  2. 白盒加密技术的卓越之处:应用白盒加密技术来强化自定义加密密钥,从而提升了我们解决方案的安全能力。 即使攻击者破坏了应用程序,他们也将面临保护内容安全核心的坚不可摧的屏障。

  3. AppSealing:强化外围:在此强大的基础上,Pallycon集成了AppSealing,这是一种动态应用程序安全解决方案,确保用户的服务应用程序可抵御各种威胁。  根检测、反逆向工程、篡改检测、内存保护和预防屏幕录制功能结合在一起,为用户的内容打造了一座固若金汤的堡垒。

拥抱未来:利用PallyCon的对策解决方案增强您的DRM能力

随着数字环境的演变,内容保护面临的威胁也在不断变化。 PallyCon DRM许可证密码解决方案在保护软件级DRM免受漏洞攻击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 现在是采用多层次方法保护用户内容的时候了,这种方法结合了最先进的加密技术、白盒加密技术,以及AppSealing无与伦比的防御功能。

加入革命。 加强您的DRM,保护您的内容。 今天,PallyCon的开创性对策解决方案将揭开内容安全未来的神秘面纱。

关于PallyCon

PallyCon是INKA Entworks Inc.旗下的优质内容保护服务。 它受到全球200多家客户的信赖,为OTT平台提供360度、基于云的端到端内容安全服务,如多DRM、取证水印、分销商水印、反盗版服务、转码和打包服务,以及快速简单集成的应用程序安全。 对于OTT所有者来说,这是一个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
追溯网络安全本源,原生安全范式框架v1.0外滩大会正式发布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9月8日,2023外滩大会网络安全分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由蚂蚁集团和《信息安全研究》杂志社联合主办,以“开启原生安全范式,护航网络空间安全”为主题。会上蚂蚁集团与浙江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重磅首发了一项引领性网络安全成果 “原生安全范式框架v1.0”。这是探寻网络安全本源的技术思想和方法体系的集成,主要包括“OVTP可溯范式”和“NbSP零越范式”两大安全范式,一大技术创新“安全平行切面”。

“现代化数字企业已经成为不断演变和进化的数字生命体,其架构复杂性会爆炸式增长,正在加据企业内部数字化风险。网络安全保障,本源还是要回到访问是否合法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原生安全范式框架,为企业安全架构设计提供指引,让原生安全从宏观要求,走向可落地实践”。从事多年重要网络安全保障工作,蚂蚁集团副总裁、首席技术安全官韦韬,对网络安全的新态势和安全工作的本质有深刻见解。

(图:蚂蚁集团副总裁、首席技术安全韦韬发表主题演讲)

面对网络安全新挑战,蚂蚁集团从2019年开始便探索了原生安全范式,并通过迭代升级,实践验证不断完善,凝聚成了 “原生安全范式框架v1.0”。主要包括两大安全范式、一大技术创新。两大安全范式包括“OVTP可溯范式”(Operator-Voucher-Traceable Paradigm,即OVTP)和“NbSP零越范式”(Non-bypassable Security Paradigm,即NbSP)。一大技术创新主要是“安全平行切面技术”体系,是从两大安全范式出发创新的方法体系。二者相辅相成,让原生安全理念得以落地。

(图:原生安全范式框架v1.0)

两大安全范式在原生安全思想下,对网络安全访问问题提出了创新解法。简单来看,OVTP就是确保网络访问敏感操作可追溯可研判,如客服人员调用客户信息时依赖的服务工单,不致产生越权漏洞;而NbSP就是类似机场安检,攻击者不会通过各种漏洞形成的隐蔽通道(比如下水道或者通风管)绕过安检点。

蚂蚁首创的“安全平行切面”可以为现代数字化机构实现OVTP可溯范式与NbSP零越范式提供高效的方法体系与基础平台,实现了网络安全治理效果和效能跨越式提升。例如,2021年双十二大促期间,针对 log4j2漏洞攻击,蚂蚁集团安全平行切面体系实现了小时级全站止血,安全应急人力从 fastjson应急时的6000人日降低到30人日,效能提升达到百倍,止血加固双管齐下,业务0打扰化解危机。

在论坛上,围绕“开启原生安全范式,护航网络空间安全”,奇安信、平安集团、之江实验室、北京炼石网络、北京知其安科技、Certik公司等单位的嘉宾也分享了行业实践和最新研究。

中国电子科技委副主任、奇安信集团总裁吴云坤认为,现代企业网络安全是从业务出发的内生安全,这样的安全防护体系具备三个关键要素:第一,从关注业务出发,构建内生安全体系;第二,从关注“人”出发,将安全机制内置于数据全链条;三,从关注运营出发,构建实战安全运营体系。这些能力帮助奇安信“零事故”完成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网络安全保障,吴云坤介绍。

(图:中国电子科技委副主任、奇安信集团总裁吴云坤发表主题演讲)

平安集团首席信息安全总监陈建分享了原生安全典型实践 DevSecOps:代码即安全,在编写代码的过程中将安全性视为一个核心要素,以确保开发出的软件应用程序在安全方面具有高度的可信度和防御性;上线即安全,在应用程序上线之前,必须确保应用程序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后期修复漏洞和问题的成本;运营即安全,在软件系统和业务运营的过程中,将安全性视为一个持续的需求,确保在运营阶段保持高水平安全性,降级遭受攻击风险。

北京炼石网络创始人、CEO白小勇介绍,基于安全平行切面技术,炼石网络在数据流动的切面上重建安全规则,实现了安全与业务在技术上解耦、能力上融合。“免改造应用落地原生数据安全,兼容多、交付快、防护好、省成本”,白小勇表示。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副所长金波,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名誉会长谈剑锋,对于原生安全范式开带启的网络安全治理表达了殷切期待。

原生安全范式的核心思想是让安全能力融入业务的毛细血管,这一思想也正在重塑现代企业安全治理。论坛参会嘉宾一致认为,原生安全范式这一高效能的安全实践,强依赖于范式认知与安全基础设施的演进,需要更多的企业、机构参与技术共建、应用探索,共同打造高安全水平的网络空间。

 


]]>
LightCountng:2023年光模块价格将加速下跌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第24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CIOE)如期召开,在同期举办的“光电子芯片设计及制造、封装技术论坛”上,LightCounting高级分析师Tom William系统介绍了光模块各细分市场的现状。

1

  整体来看,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光模块销售额创下新纪录,达到24亿美元。但2023年第一季度下降了27%,主要是需求放缓导致整个供应链库存过剩。为光模块供应芯片和子组件的公司在2022年底受到了沉重打击。领先的光模块供应商报告称,2023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大幅下降。

  LightCounting预计2023年第二季度的增长将继续放缓态势,但第三季度会有一些增长。人工智能系统中使用的光模块的需求非常强劲,这将在2023年下半年开始对市场产生影响,明年还会有更大的影响。

  从各细分市场来看,相干DWDM模块方面,400ZR和400ZR+的批量出货使销售额上升,但从2022年第四季度开始有所下降。预计2023年第二季度400ZR/ZR+的销售量将继续下降,到2023年底将有所回升。其他DWDM产品,包括600G和1.2T产品,预计也会出现同样的趋势。

  FTTx光器件的销售在2022年下半年加速,但在2023年初急剧下降。无线前传部分在2022年第二季度表现强劲后继续下滑。

  以太网光模块方面,2023年初,除800G外,所有类型的以太网光模块的销售都不及预期。预计400G光模块的销售将在第二季度开始增长。另外,2021年,供应链短缺和lC芯片价格上涨减缓了光模块的价格跌幅,但2022年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开始影响价格,2023年价格将加速下跌。

  AOC方面,AOC的销售额在2022年创下新纪录,但许多产品的需求在2022年下半年有所放缓。受Al应用对InfiniBand需求的推动,200G AOC在2022年大幅增长。预计,在Al硬件部署的支撑下,400G AOC的销售额将在2023年恢复增长。另外,第一批800G AOC应该很快就会开始出货。

  Tom William表示,2023年市场不及预期主要是因为资本开支的不确定性。尽管如此,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将推动新一轮投资浪潮。

  除了各细分市场的预期,Tom William还介绍了硅光技术的市场表现。他表示,硅光已经成为主流技术,到2028年,将从2022年25%的市场份额增至43%,目前所有领先的供应商都使用硅光技术。


]]>
中国移动尹瑶瑶:大数据子链需筑牢核心技术、打造发展高地、开拓创新模式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在日前举办的中国移动第四届科技周“大数据产业链合作伙伴分论坛”上,中国移动技术部技术发展处副经理尹瑶瑶表示,一直以来,作为移动信息产业链的隐形链长,中国移动充分发挥扁担作用,一方面拉投资,一方面促消费,跟产业链上下游形成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

  在“2022科技周暨移动信息产业链创新大会”主论坛上,中国移动首次提出,担纲移动信息现代产业链链长,并为此采取两项行动,一个是规划260亿元规模的产业基金,二是建设创新基地。

  作为真正意义上的“链长”,中国移动带来三个具体变化。一是关于链式思维的变化,从更多聚焦自身需求,转变为站在产业链共性发展的高度,促进产业链端到端的健康绿色发展;不仅聚焦创新链,还要注重资本链、供应链、人才链四链之间的协同发展。二是关于协同创新的变化,以往更多通过国际标准、行业标准牵引整个产业的发展,后续将与链上企业和产业各方共同谋发展,寻找共性诉求,共同编队,共同打造标杆,共同壮大产业链。截至去年底,中国移动已经汇聚1300多家核心企业,初步建立了70多支协同攻关的团队。三是关于平台机制的变化,过去更多通过大型试验网牵引技术和生态的快速成熟和繁荣,链长阶段开始打造6大平台:协同共治、联合攻关、创新培育、资本融通、供需衔接和国际合作,并发布首批链长政策12条,牵引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尹瑶瑶指出,移动信息现代产业链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庞大复杂且链条非常长的系统性工作,2022年,中国移动为了更加针对性地促进每个细分产业的快速发展,成立了“主链+子链”的两级协同创新体系。其中,大数据是整个移动信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未来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大数据子链2022在中国移动内部开局,今年将正式启航。

  “如果说2022年是链长工作的开局之年,那么2023年将是链长工作的开拓深耕之年。”尹瑶瑶介绍,中国移动今年的链长工作重点是要强化运营,进行“十百千计划”升级,创新链、投资链、供应链、人才链4链持续融合,并形成一批硬核子链成果。

  针对大数据子链的发展,尹瑶瑶提出三点期待:一是希望筑牢核心技术的攻关阵地,进一步聚焦子链的共性问题,例如数据治理,数据要素流通的安全性等,争取实现更大突破;二是希望打造数实融合的发展高地,借助子链的力量推动大数据与政务、数字营销等千行百业的深度融合,提升行业的功能效应;三是希望开拓机制模式创新,进一步加强与产学研用的深度协作,依托中国移动的产业协同创新基地,与各地大数据产业特色园区和集群开展跨领域、跨模式的协同创新,营造产业繁荣新生态。

]]>
阿里云 EasyNLP 跨模态学习能力再升级,电商文图检索效果刷新SOTA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近日,阿里云机器学习 PAI 开源框架 EasyNLP进行升级发布,推出了融合了丰富电商场景知识的CLIP模型,在电商文图检索效果上刷新了SOTA结果,并且将上述模型免费开源,贡献给开源社区。

CLIP(Contrastive Language-Image Pre-training)是一种经典的文图跨模态检索模型,它在大规模图文数据集上进行了对比学习预训练,具有很强的文图跨模态表征学习能力。EasyNLP借鉴CLIP的轻量化、易迁移的预训练架构,构建基于CLIP包含图像和文本Encoder两部分的双流模型,同时基于商品数据,以优化电商场景的文图检索优化。

Fashion-Gen数据集是一个大规模的时尚场景的图文数据集,以Fashion-Gen数据集为例,EasyNLP基于pai-clip-commercial-base-en和pai-clip-commercial-large-en这两个模型在Fashion-Gen数据集上进行了20个epoch的微调。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现公布的SOTA模型(CommerceMM),电商CLIP-large模型在文到图和图到文的检索结果上均有显著提升,评测指标最高提升了8.7~15个百分点。

除此之外,电商base模型在文到图与CommerceMM相当检索结果下,使用了更少的参数量。由此可见,电商CLIP无论在large还是base图像Encoder的设置下,都取得了有竞争力的电商场景跨模态检索能力。

文到图检索评测结果

14 

图到文检索评测结果

15 

目前,电商CLIP可在EasyNLP中直接安装使用,在未来,EasyNLP框架会集成更多NLP的多模态的知识模型,覆盖各个常见领域和任务,同时也将集成更多SOTA模型(特别是中文模型),来支持各种NLP和多模态任务,共建NLP和多模态算法库。


]]>
机器学习泰斗迈克尔·乔丹:AI不会替代人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ChatGPT对它写的内容确定吗?

9月7日举行的2023 Inclusion·外滩大会上,机器学习泰斗,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三院院士迈克尔·乔丹(Michael I.Jordan)教授在谈到这一话题时直言,ChatGPT完全无法回答上述问题,但人类则非常擅长处理类似的问题,擅长沟通以及应对不确定的信息。在他看来,AI的本质是集体,而不是个人,AI也不会替代人。

迈克尔·乔丹教授指出,ChatGPT没有办法对不确定性进行量化,他不认为有一种所谓的超级电脑会替代人,应该把技术看作是一个工具来赋能人类,建议关注集体的智能体。


他进而以蚂蚁集团为例指出,蚂蚁创造了双边市场,把商户和客户有效联结在一起,这才是一个智能的集体,这个是有真正的智能。

“AI的本质是集体,而不是个人。” 迈克尔·乔丹教授表示,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协作式、去中心化的系统来实现集体智能,并设计一个机制使之公平、稳定、可扩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不确定性,让去中心化的系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有效地应对日常和世界当中的不确定性,这才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3 INCLUSION·外滩大会由外滩大会组委会主办,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黄浦区人民政府支持。会期 9 月 7 日-9 日。外滩大会组委会由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报业集团、外滩投资集团、蚂蚁集团等多家单位共同牵头。


]]>
Commvault加入AWS ISV WMP和AWS服务就绪计划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2023年9月7日——Commvault宣布扩展与AWS的合作关系,加入AWS ISV工作负载迁移计划(WMP),并在AWS服务就绪计划中获得多项称号。作为AWS服务就绪计划的一部分,Commvault软件凭借其备份和恢复解决方案通过验证,成为了AWS Graviton Ready、AWS PrivateLink Ready和Amazon Linux Ready合作伙伴。

这些项目进一步扩展了Commvault和AWS的合作关系,为双方共同的客户提供业界领先的数据保护服务,旨在保护、防御和恢复客户在云和混合环境中的数据。通过AWS WMP,客户可以利用促销积分和增强的技术指南及支持来加快他们向AWS的迁移。结合Commvault可扩展、可重复的自动化流程,客户可以以更加简单、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向AWS迁移,实现自身的现代化调整,更加轻松地利用AWS提供的弹性、规模、安全和性能。借助Commvault对AWS服务的广泛原生支持、强大的自动化和成本优化能力,这些工作负载在迁移到云后能得到无缝保护,在简化云端运营的同时,以更低的总体拥有成本(TCO)提供保护和可恢复性。

除WMP外,Commvault通过了AWS合作伙伴解决方案架构师的严格验证,其解决方案符合AWS定义的“架构完善的框架和最佳实践”,获得了以下AWS服务的AWS服务就绪称号:

  • AWS Graviton Ready——使客户能够利用AWS Graviton处理器实现最具性价比的数据管理,同时帮助他们履行在可持续性方面的共同责任。

  • AWS PrivateLink Ready——使客户能够确保虚拟私有云(VPC)和本地之间的流量安全,而不会将数据暴露到网络上。

  • Amazon Linux Ready——使客户能够利用Amazon性能出众且进行了安全加固的Amazon Linux来加强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Amazon EC2)和其他AWS服务的数据保护。

Commvault产品管理总监Michael Fasulo表示:“多年来,Commvault一直为AWS工作负载提供广泛的云原生支持,在客户的整个云端之旅中确保他们数据的安全。今天,我们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加入了AWS ISV工作负载迁移计划,并获得了AWS Graviton Ready、AWS PrivateLink Ready、和Amazon Linux Ready称号。我们和AWS携手合作,为我们的客户提供现代的、成本优化的、云优先的AWS工作负载数据保护,一站式满足客户的所有需求。”


]]>
Infor: 企业采用生成式AI的三大挑战——可信性、隐私保护、偏见消除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AI(人工智能)无疑是2023年最热的话题之一,尤其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对于AI的态度,1000个人眼中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有人认为AI会导致人类灭绝,会威胁国家安全,甚至呼吁停止所有超过一定能力的AI训练。针对这个话题的讨论不会短期内结束,但不可否认的是,生成式AI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越来越多的人在尝试使用ChatGPT、文心一言等工具。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在企业环境中采用生成式AI工具应该注意些什么,如何才能发挥这一颠覆性技术的潜在力量呢?

  生成式AI领域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但这标志着人工智能和计算领域正在经历一个新的拐点。在生成式AI领域大放异彩的大多数大型语言模型都擅长自然语言处理(NLP)。在众多行业中,这些生成式AI模型可用于基于NLP的应用,如提供交互式帮助。用户可以通过基于生成式AI的交互式聊天机器人分享知识库/用户手册和文档等,帮助用户查找信息。

  生成式AI还可以提供基于NLP的全企业范围内业务数据搜索能力,这实现起来有一定难度。目前这个领域还在不断发展,一些企业软件企业已经在加大力度研究如何让生成式AI模型对现有NLP解决方案和人工智能产品进行补充,如通过增强上下文语义理解、通过AI平台将语音聊天功能与数字助理或机器学习(ML)模型集成在一起、将企业搜索扩展至图像识别功能等等。

  此外,由于生成式AI模型使用户能够利用各种数据源生成文本和代码、进行预测和总结、翻译、分析图像等,因此可用于各种企业场景,例生成电子邮件、报告、产品文档和网页内容;创建职位描述和需求;进行产品和供应商比较;为营销活动制作图片、音乐和视频等。企业还可以利用生成式AI模型的NLP来写书评、审阅和校对内容,为新的项目提供想法等。

  生成“生成式AI”

  如果内部有IT或软件工程团队,企业还可以利用微软的Copilot或AWS CodeWhisperer等工具进行代码生成。当企业需要建立自己特定行业的语言模型、对一般性信息进行验证、通过网络获取评论和建议,或者需要将企业私有数据与公共信息进行整合时,这些工具可以与Open AI的ChatGPT或AWS Bedrock等生成式AI工具和平台集成在一起。

  可信性、隐私保护、偏见消除

  生成式AI技术发展很快,没有及时采取行动的企业可能会坐失良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应该积极拥抱而不是拒绝这个强大的技术。但这并不意味着在采用生成式AI模型时要"一刀切",在广泛采用生成式AI模型之前,企业需要充分考虑需要面对的挑战。

  首先是可信。虽然大型语言模型生成的内容看起来是原创的,但它实际上是在模仿基于其所接触的类似训练数据集的模式。很多时候,生成的信息都是假的,同样的问题会产生不同的答案。

  其次是隐私。模型的训练用的是用户共享的数据和输入的条件,而这不是完全可控的,一些受保护的商业机密或数据可能被共享,导致无意识的侵权或违反合规问题。此外,生成和分享一些特定业务的内容需要遵守严格的法律和数据隐私保护政策,例如,当公司进行数据保护影响评估(DPIA)时,必须确保符合《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大多数生成式AI平台供应商会确保企业数据的独有性,不会用于一般性培训目的,但企业仍然不能掉以轻心。

  还有偏见。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是根据用户输入的提示定制的,这也意味着用户可以只使用有利而非全面的数据来训练模型,生成符合自己意愿的内容。生成的内容实际代表的是主观性观点,但表面上看起来很权威,因此很容易让用户相信并影响他们的观点。此外,生成假新闻、假视频和音频片段的风险也会越来越高。

  审核与过滤不可少

  上述问题并非无法克服。方法之一是在终端用户界面上应用适当的审核过滤器,一般用户可通过该界面使用生成式AI工具。而在企业层面就必须采取人为干预,即所有生成的内容在正式提供去使用时必须经过真人审核。现阶段通过人工控制和调节对于提高生成内容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减少偏见,确保企业竞争优势等非常重要。

  因此,企业需要就生成式AI如何适用于自身有自己的立场。与此同时,遵循生成式AI供应商的最佳实践也至关重要,例如使用Open AI的审核过滤器。另外,目前很多国家都在争相制定各自的人工智能政策,这也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需要确保本国和他国的相关政策和协议。

  未来可期

  毫无疑问,生成式AI在未来五到十年将迎来的蓬勃发展,对于该技术的投资将大幅增加,不论是模型还是硬件,更快更强大的芯片和对更大网络带宽的需求都将增加。这一趋势为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未来几年,我们接触到的所有信息都将受到生成式AI的影响;我们所熟知的互联网搜索将更加趋向于量身定制的对话式体验;由AI生成的内容检测工具将更加智能,监管和合规也将更加严格。

  生成式AI模型代表着颠覆性的解决方案,已经在帮助个人消费者的搜索、自动创建内容、提高个人效率等方面发挥作用。企业应该立即行动起来,积极采用这项强大的技术,但同时也应该充分意识到潜在风险、其中的不确定性和隐私问题。当然,生成式AI领域的成熟和解决这些问题只是时间问题。在人类的努力下,生成式AI模型将有可能彻底改变企业环境。

1

  (作者:Infor大中华区商业咨询高级总监鹿崇)


  关于作者:

  鹿崇先生现任Infor大中华区商业咨询高级总监,在企业应用软件领域有超过20年的实战经验。鹿崇先生自2003年1月加入Infor至今。加入Infor之前,鹿崇先生曾在KPWOOD公司任系统工程师、SSA上海公司任职商业顾问,还曾在迅达电梯担任过项目负责人。鹿崇先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管理信息系统专业。


]]>
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大模型重构商业 蚂蚁坚持纯自研全栈布局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199IT讯  第二届2023 INCLUSION·外滩大会今日在上海举办。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在谈到AI大模型时表示,借用麦肯锡中国区主席倪以理博士的论述,这是新时代的序章,真正开始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当回望过去,iPhone所引领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极大促进了人和人,人和服务、商品的链接。包括LBS服务,无现金社会,彻底改变了生活,影响非常深远。

井贤栋表示当前一大波大模型的冲击,类似于iPhone时刻,会重构很多商业。大模型当下已经影响公司里传统的客户运营,市场营销,销售,未来还会有更深入的影响。

井贤栋强调,蚂蚁是将科技作为自身最核心的竞争力、最重要的生产力、发展根本的驱动力。蚂蚁集团高度重视大模型,不论是基础大模型到上层的应用大模型是全情投入,纯自研,全栈布局。


]]>
微软结盟阿联酋G42集团:把云计算和AI服务推向中东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本文来源:新浪科技

北京时间9月6日下午消息,微软(331.8804, -1.67, -0.50%)宣布将扩大和阿联酋阿布扎比的人工智能及云计算厂商“G42集团”的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在多个领域开发人工智能技术,同时在阿联酋提供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

通过这一合作,微软云计算服务Azure和人工智能业务将进入阿联酋,提供给该国的政府机构和各行业公司使用,与此同时,也能够帮助当地客户满足阿联酋政府监管和隐私信息保护要求。

随着双方合作的深入,两家公司将会在一些重大项目上引入针对特定行业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其中包括晚些时候在迪拜举行的“COP28”气候大会。

未来,微软公司的云计算服务将会落户“Khazna数据中心”,并提供给本地客户。据悉,这家数据中心是G42集团和阿联酋电信公司共同组建的一家合资公司。

对于双方的合作关系,微软首席商务官朱迪森·阿尔托夫(Judson Althoff)表示,在两家公司的合作中,隐私保护、信息安全以及监管合规将成为工作重中之重,双方也将迎来一个重要商机,那就是帮助阿联酋的企业和机构以负责任的方式进行科技创新。

G42集团首席执行官肖鹏表示,和微软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将可以让G42集团在许多关键领域进行实质性的科技创新。

据报道,G42集团旗下业务十分广泛,其中包括和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合资设立的AIQ公司,该公司使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能够帮助该石油公司和整个石油行业优化业务流程。

据悉,G42集团的董事长是阿联酋国家安全顾问纳杨(Sheikh Tahnoon bin Zayed Al Nahyan),目前该集团已经成为阿联酋开发人工智能技术的一家先锋企业。除了微软之外,G42集团的合作伙伴还包括“Cerebras系统公司”(这家公司不久前刚刚使用和英伟达平行替代的技术,构建了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

上个月,G42集团对外发布了人工智能最新成果,即该集团自称的“全世界质量最高的阿拉伯语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

G42集团总部位于阿联酋阿布扎比,除了人工智能之外,该公司也涉足云计算、自动驾驶汽车等业务。去年,该集团筹建了总额100亿美元的“42X基金”,表示将投资新兴市场国家的各类科技公司。


]]>
模型训练:优化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完善DevOps工具的使用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据说法餐的秘诀在于黄油、黄油、更多的黄油。同样,对于DevOps而言,成功的三大秘诀是自动化、自动化、更高程度的自动化,而这一切归根结底都在于构建能够更快速地不断发布新版软件的流程。

尽管人们认为在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方面,包括特征工程和参数调整,仍然涉及大量的手动工作。但自动化在这些领域至关重要,而MLOps即机器学习运营已被证明对于各类企业来说都是一项出色的业务决策。其最终的目标是实现模型构建与研究的自动化,从而在整个开发流程中进一步实现协作和版本控制。

然而,由于生产中模型的动态性质,这并不总是那么容易实现。部署模型可能会改变反馈闭环和数据,因此需要不断地重新训练和更新。要想在不进行过多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安全地反复重新部署模型,自动化就至关重要。

采用机器学习来优化使用

在DevOps环境中预测使用模式包括以下两种基本现实场景:

第一种情况,根据DevOps成熟度对企业进行分类,以确定其成熟度以及产品使用中存在的差距。例如,如果订购的工具级别较低,但却有更高级的需求和要求,升级到更高级别就可能会有所帮助。DevOps决策者需要根据团队的使用模式来生成个性化建议,以优化效率。

第二种情况,重点更多在于预测使用模式和检测异常,以识别异常情况的发生时间,并提前一到三个月提出使用见解。这有助于评估DevOps工作流程的健康状况,识别积极或消极的趋势,并更轻松地处理任何突发异常情况。持续的分析以及部署和监控工作可确保高质量的模型投产。

这两种场景类似于销售代表在Salesforce中使用模型的方式。他们会收到有关客户成熟度评级、反馈和可解释性的信息。可解释性的部分会深入地提供有关模型将客户分为高、中或低成熟度的原因。造成这种分类的因素有许多,包括客户体验、培训、技术使用和联系人数量。这些信息使销售代表能够与客户进行更有效的对话,并提出适当的升级或改进建议。

此类分类模型可以使用CatBoost等工具来构建。CatBoost是一款强大的Python机器学习包。这些工具可以处理标签和缺失值,从而简化建模过程。可对各种输入进行考量,包括网站访问、活动出席、自由文本分析、位置、使用模式和第三方数据,以确定企业的DevOps成熟度。即使数据集不完整,通过将这些因素纳入考量,仍能产出有价值的见解。

利用时间序列数据来优化使用

时间序列数据模型也可用于预测使用模式。时间序列模型旨在预测给定月份剩余时间以及未来几个月的使用情况,以此分析历史使用数据,并识别趋势和异常情况。

时间序列数据工具使团队能够以图表的形式实现历史使用数据的可视化,显示周末的使用率较低,而工作日的使用率较高。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模型可以预测未来趋势,并提供有关企业健康状况的见解。如果预测使用率下降,可视化结果可能会显示出负面趋势,企业便可采取积极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相反,如果预测使用率增加,企业就可以与供应商合作采取措施,确保能够有效地利用工具。

通过将预测的使用情况与图表上呈现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比较,便可识别异常情况。预测数据与实际数据之间的巨大差距表明存在异常,异常情况可能有多重含义,如使用量增加或产品使用不当。及时识别并解决异常对于确保运营效率非常重要。

总之,时间序列模型可以让企业预测使用情况,追踪趋势,识别异常,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提高产品利用率。

LSTM模型的长与短

事实证明,长短期记忆(LSTM)模型是优化使用的绝佳方法。为此,模型的输入通常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历史每日使用数据、节假日信息以及工作日/周末指标。利用这些输入,模型就能生成非常准确的预测。

LSTM模型可以生成时间点快照,包括创建不同时间段的数据集,以测试模型在多种配置下的性能。Alation等创建SQL查询的工具可用于管理这些数据集,且便于与内部团队成员共享。

团队还需要实施验证和测试流程以确保模型的可靠性。特征重要性对此过程至关重要,且不随时间发生变化。特征重要性的变化可表明数据或模型本身存在问题,因此对这些变化的追踪和监控有助于识别潜在问题。

此外,还需要考虑对输入数据(分类型和数值型)进行测试。对于分类数据,数量和类别的一致性很重要。同时,对数值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等指标进行监控,有助于检测可能需要注意的显著变化。

数据验证、监控和测试对于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通过评估与验证来比较配置

在比较不同配置(尤其是LSTM模型)时,Valohai等工具使团队能够对不同时间范围的多个参数和数据快照执行网格搜索。提供准确率、召回率和精确率等衡量标准,帮助确定模型的最佳配置。

现代ML工具的价值在于存档、共享、以及对执行和结果进行审查的能力。它们还允许对模型性能指标进行调整,而无需全部重新运行。当业务需求发生变化时,这将有助于选择符合新目标的不同配置。

在部署方面,模型通常是按照计划的时间运行批处理,每天在策略时间执行两次。这可确保企业在一日之初即拥有最新数据,且全天能接收更新。应定期对模型进行再训练,以纳入新数据。

应密切监控与预期措施的偏差以及在范围上的重大变化,并触发自动警报,以便及时采取行动。此外,日常用户的反馈在评估模型性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反馈往往超越了召回率和精确率等传统指标。关闭反馈闭环可确保根据实时用户体验和反馈进行持续改进。

推动价值与效率的提升

创建经过验证且安全的数据科学和模型训练是许多现代企业面临的挑战。通过应用经过验证且有效的DevOps实践,实现从构思到生产和部署的AI和ML流程自动化,对于希望优化在整体技术堆栈中工具使用的企业能够提供巨大的价值。

归根结底,这种做法极具商业意义。它能够避免闲置工具或功能方面的额外支出,从而提高利润。也许更重要的是,它能鼓舞团队士气、提高生产力、留住人才,因为团队成员不会被迫执行重复、乏味且耗时的DevOps任务。任何开发人员都会喜欢这样的环境。

【本文作者董任远,系JFrog大中华区总经理】


]]>
魔搭社区推出AI Agent开发框架,人人都可基于开源LLM“攒”出智能体应用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阿里云牵头建设的AI模型社区魔搭(ModelScope)又上新了,推出适配开源大语言模型的AI Agent开发框架ModelScope-Agent。借助ModelScope-Agent,所有开发者都可基于开源 LLM 搭建属于自己的智能体应用,最大限度释放想象力和创造力。ModelScope-Agent的代码现已开源。

AI Agent(AI智能体、AI代理)可谓当前大模型领域最热门的研究方向,它是指基于LLM的、能够使用工具自主完成特定任务的智能体。众所周知,目前阶段的LLM存在能力边界,主要擅长处理文本任务。AI Agent将LLM与其他模型、软件等外部工具协同,便能处理真实世界中的各种复杂任务,比如接入视频生成模型,自主生产视频;接入外部软件,帮人类写邮件、订票、购物等等。

AI Agent类应用正在成为大模型创业的重要赛道,AI Agent 开发框架也应运而生。但业界现有的AI Agent 开发框架大多基于闭源 LLM 构建。为了充分释放开源 LLM 的生产力,魔搭社区自研了适配开源 LLM 的AI Agent开发框架ModelScope-Agent。简而言之,ModelScope-Agent是pilot(领航员)而非copilot(副驾驶员)。

此前,魔搭已用这套框架在社区做了“打样”,搭建 ModeScopeGPT,它能通过自然语言与用户交互、接受用户指令,通过“中枢模型”通义千问调用社区的众多AI模型API,自主完成人类布置的任务。ModeScopeGPT的调用量已超过 25 万。

(ModelScope-Agent系统架构图)

AI Agent的工作流程一般包括任务的理解、规划和执行,其中,LLM 负责任务规划、工具调用以及回复生成,是整个流程的智能中枢,好比人类的大脑。ModelScope-Agent允许开发者自由选择智能体的“大脑”,适配百川、通义千问等各类开源模型。主流LLM能够做到“即插即用”,开发者如需专门训练LLM 以增强其工具调用能力,可以参考ModelScope-Agent开源的训练数据、训练方法、优化方案、评估方法。

ModelScope-Agent开发框架还包含记忆控制、工具使用等模块,记忆控制模块支持知识检索以及 prompt (提示词)管理,工具使用模块支持工具库、工具检索、工具定制。为了增强开源大模型工具调用能力,魔搭社区还自研了一个包含60w样本的MSAgent-Bench工具调用数据集。

大多数 AI Agent 开发框架需要手动添加工具,而ModelScope-Agent 通过调用魔搭社区上开源的文本向量模型,打造API 工具检索引擎,能让AI Agent根据用户指令自动检索相关工具。如果开发者想要新增外部工具/API,只需要在ModelScope-Agent上注册工具,即可直接调用。

开源正在成为很多头部大模型玩家的选择。未来,ModelScope-Agent 会适配更多新增的开源LLM,并将推出更多基于ModelScope-Agent开发的应用,如个人助理 Agent、Story Agent、Multi-Agent等。魔搭鼓励开发者用ModelScope-Agent探索工业制造、游戏开发、智能互联等行业的应用。

魔搭社区表示,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用户最活跃的AI模型开源社区,魔搭将持续通过开源开放推进大模型技术和应用发展。此前,阿里云曾表示要把促进中国大模型生态的繁荣作为首要目标,并将魔搭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大模型自由市场。


]]>
阿里云推视频生成大模型,未来可应用于电影制作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近日,阿里云推出全新视频生成大模型I2VGen-XL,并在魔搭社区开放体验,用户上传一张图片后2分钟左右即可生成一段1280*720的高分辨率视频,该模型研发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实现2K超清效果,可应用于短视频内容生产、电影制作等场景。

I2VGen-XL在魔搭社区开放体验

和业界爆火的AI绘画创作大模型不同,视频生成大模型的技术门槛更高,其需要克服文本和视频内容匹配度、视频画面质量、画面连续性等诸多技术挑战。在此之前,阿里云和微软等科技公司相继推出一系列可控视频生成研究成果,例如用户可通过定义空间布局、运动模式等条件来生成视频,但其画面清晰度难以满足真实场景应用的需求。

针对该问题,阿里云进一步提出创新思路,I2VGen-XL模型设计了两个阶段,首先在低分辨率条件下保证生成结果和给定图像语义的匹配度,随后通过视频扩散模型(VLDM)来提高视频分辨率,并同时提升时间和空间上的一致性,保证最终视频内容的清晰度和连贯性,最终实现1280*720高分辨率的突破,并且在画面细节的展现上大幅领先现有模型。据介绍,该模型的训练还使用了多种风格的视频数据,因此可生成科技感、电影色、卡通风格和素描等类型丰富的视频。

I2VGen-XL流程图

目前,I2VGen-XL的模型和代码均已开源,国内外社交媒体显示,该模型已吸引国内外用户和开发者的广泛体验和二次开发,涌现了大量创意AI视频生成内容,例如在城堡上展翅的恐龙、宇航员在飞船中行走的科幻电影画面等等……知名AI社交媒体分析师Ahsen Khaliq在推特发布多条由该模型生成的视频效果,并表示模型在清晰度、纹理、语义和时间连续性方面有优势。

国内外网友和开发者广泛关注和体验

在视觉生成领域,阿里云此前已推出AI绘画创作大模型通义万相(基座模型Composer)和可控视频生成模型VideoComposer,团队在该领域发表60多篇CCF-A类论文,并在国际顶级视觉竞赛中获得10余项冠军。

模型体验链接:https://modelscope.cn/studios/damo/I2VGen-XL-Demo/summary


]]>
华为云在沙特正式开服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在2023年华为云沙特峰会上,华为宣布,华为云利雅得节点正式开服,推动该国数字经济增长。

本次开服后,利雅得节点将成为华为云服务中东、中亚和非洲的核心节点,可提供创新、可靠、安全、可持续的云服务。本次开服彰显了华为坚定不移地支持"沙特2030愿景"的决心,加速沙特开启数字时代的无限机遇。

沙特阿拉伯通信和信息技术部副部长Haitham Alohali分享了他的看法:"华为一直以来助力沙特技术进步,是令人骄傲的合作伙伴。华为与通信部、本地服务商、企业和大学开展合作,共同致力于推动数字化进程。我们期待华为云利雅得节点能对沙特的数字生态系统带来变革性的影响,为创新和增长创造新的途径。"

利雅得节点开服,能让该地区享受以下数字红利:首先,华为将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经验和优秀实践开放给了行业客户,简化创新流程,加速行业创新。此外,该节点可以提供包括基础设施、数据库、容器、大数据和AI服务在内的全栈云服务,以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

华为云利雅得节点通过3AZ(可用区)架构,提供了高可用、低时延、安全的云服务,保障各类业务稳定运行,覆盖STC、Zain、Mobily所有现网运营商。本地数据中心将根据当地数据法规在本地存储数据。本次开服还将推出数据、AI和云原生三大类68个云服务。

华为高级副总裁、华为中东和中亚地区部总裁易翔表示:"华为在沙特深耕二十多年,是沙特数字化的见证者、重要贡献者,同时也是受益者,这得益于沙特优良的营商环境。中国古语有云:‘家有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有了友好适宜的环境,才能吸引到最好的人。这就是沙特,一个能持续吸引顶级投资者的国家。"

华为表示,华为云将利用业界领先的技术来推进人工智能的发展,例如通过盘古大模型3.0,加速AI在各行各业的落地,通过行业洞察来提升金融、政府、制造等行业的AI能力。盘古大模型3.0 将在加速当地经济多元化的同时,帮助沙特开启创新的新时代。

在本次华为云沙特峰会上,华为还发布了"沙特Go Cloud Go Global"计划,旨在连接中国和沙特的企业,促进增长和创新。华为将共享其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本地化经验、对热点区域行业和产业的洞察、先进技术与解决方案,帮助更多沙特企业走向全球,也帮助更多中国企业走入沙特,增强与当地的合作伙伴关系。

华为云计算全球Marketing与销售服务部总裁石冀琳表示:"沙特将是华为服务中东、中亚和非洲的核心节点,为客户、合作伙伴和开发者提供持续创新、稳定可靠、安全可信的云服务。我们希望能够给沙特带来一个更优的选择,更创新,更包容,更开放,与这个国家在一起,共赢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

峰会上,华为还宣布,未来5年,华为会在沙特发展20万开发者,与1000名当地合作伙伴构建联合解决方案,并推出华为云初创计划,帮助2000家当地创业公司实现创业梦想。

华为沙特CEO杨扬表示:"华为公有云节点今天在利雅得正式开服,回首在沙特的20多年,我们始终和沙特的各行业客户和伙伴在一起,致力成为当地智能社会的建设者,繁荣经济的贡献者,和人才生态的培育者,我们将持续为沙特提供无所不及的联接、绿色的能源、触手可及的云计算和AI服务,为沙特在崭新的数字时代开创无限机遇。"

华为沙特代表处成立于2002年,在沙特数字化转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9年来,华为与当地通信服务提供商(CSP)合作,为当地的哈吉朝觐活动提供了可靠的网络保障服务。华为推动5G在当地的建设和使用,使沙特成为世界上最早落地5G的国家之一。华为已帮助沙特联接未联接的家庭,覆盖350万农村人口,为当地创造了2万个就业岗位,培养1万名ICT人才。

践行"一切皆服务"战略,华为云致力于成为行业数字化的云底座和使能器,为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服务。


]]>
安谋科技与恒玄科技深化合作,共赢终端智能化产业芯机遇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近日,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谋科技”)与国内领先的SoC芯片供应商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玄科技”)共同宣布,将进一步加强在智能音频、智能可穿戴和智能家居等领域的芯片技术合作。双方将在优势互补、技术共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安谋科技自研业务产品与Arm IP相结合的多元异构计算优势,并协同恒玄科技在边缘智能主控平台芯片上的丰富经验积累,共谋终端智能化产业发展、共赢“万物智联”时代先机。

对此,安谋科技联席CEO刘仁辰表示:“双方早在恒玄科技创立之初就已开展合作,并一直保持着紧密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非常感谢恒玄科技对安谋科技核心技术实力的持续认可。作为中国最大的芯片IP设计与服务供应商,安谋科技始终坚持在全球标准上打造本土创新,凭借我们与恒玄科技过往在智能音频芯片领域的坚实合作基础,未来双方将会围绕终端智能化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前沿技术与新兴场景,协力打造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AIoT芯片解决方案。”

恒玄科技总经理赵国光表示:“在‘万物智联’浪潮下,AIoT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恒玄科技紧贴市场需求与行业趋势,不断拓展产品品类,业务领域已从真无线(TWS)智能耳机逐步延伸至智能手表等智能可穿戴和智能家居等领域。安谋科技拥有成熟的产品矩阵和专业的技术团队,能够为我们提供强有力的底层技术支撑,期待双方后续开展更深入的技术合作,共同推动国内终端智能化发展。”

智能终端设备需求持续扩大,加速AIoT芯片产业向前演进

数字化时代下,智能手机、无线耳机、智能手表和AR眼镜有望成为现代个人消费“新四件”,其中TWS耳机和智能手表的使用群体和出货规模持续扩大,呈加速发展态势。此外,在ChatGPT带动的AI新热潮中,智能音箱、智能家居等智能语音交互设备被视作人工智能的下一类热门终端入口,其产品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但随着各类终端设备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应用场景加速扩容,其在连接时延、续航时长、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也在大幅提升,AIoT芯片作为智能终端设备的大脑,正面临着算力、功耗、安全等诸多挑战,其SoC芯片架构也日趋复杂。

作为国内AIoT芯片赛道的先锋探索者,恒玄科技深刻洞察到智能终端设备领域的市场机会,不断迭代产品研发和丰富应用场景,历经数年深耕,其当前业务已涵盖了智能音视频、智能可穿戴、智能音箱、智能家居等多个AIoT产品板块。得益于业内领先的产品性能,恒玄科技目前已获得各大头部手机品牌、专业音频厂商、互联网公司及家电品牌的广泛认可,其中不乏三星、小米、OPPO、vivo、荣耀、哈曼、安克、漫步者、JBL、谷歌、阿里、百度、格力、海信等国际知名品牌,并且覆盖了全球主流安卓手机品牌的智能穿戴类配件业务,主营业务增长强劲。截至目前,恒玄科技搭载安谋科技产品的AIoT SoC芯片累计出货量已超过2亿片。

安谋科技自研业务全面赋能,助力恒玄科技打造高性能AIoT芯片

IP作为芯片设计的“原材料”,在终端设备的智能化跃迁过程中发挥着“基石”作用。安谋科技致力于推动国内科技产业创新发展,将本土创新的自研业务产品与全球领先的Arm IP进行有机结合,在AIoT等新兴领域形成独特优势。在与恒玄科技的合作中,包括“星辰”CPU、“山海”SPU、“玲珑”VPU、“周易”NPU等在内的安谋科技自研业务产品与Arm IP所集成的高性能异构计算平台,为恒玄科技不同产品线的SoC芯片提供强力底层支撑;成熟广泛的Arm技术生态,更是助力其芯片产品高效研发,并快速进入市场。

以“星辰”CPU为例,该嵌入式处理器IP已被应用于包括恒玄科技最新的BES2700系列在内的多代产品中。在“星辰”CPU加持下,恒玄科技BES2700系列芯片在性能和功耗上具备显著优势,并被国际和国内头部客户成功采用,助其打造高性能TWS旗舰耳机。具体来看,“星辰”CPU采用Arm v8-M架构,可实现4.02Coremark/MHz的极致能效;内存子系统引入紧耦合内存和缓存技术,确保实时性和执行效率;DSP指令和协处理器接口,大幅提升算法性能;基于Arm TrustZone 的系统级安全方案极大简化软件设计,并提升安全能力。此外,“星辰”CPU提供多种可选配置,支持灵活扩展,可广泛适用于算法类、协议类等对体积、算力有要求的应用。

除“星辰”CPU之外,“山海”SPU则为恒玄科技智能手表芯片和智能音箱芯片构建了安全可信的计算环境。在智能手表芯片上,“山海”SPU提供硬件、软件和安全服务,从芯片IP层到云端安全应用和安全管理,进行全链路的安全保护,其核心模块TrustEngine密码算法引擎包括国际通用算法及中国商用密码算法,支持TrustZone技术且具有可信执行环境(TEE);而对于智能音箱芯片,“山海”SPU在前述特性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加解密算法和提升性能,其硬件加解密引擎作为安全可信根,为更多的应用场景提供安全能力支持,打造适用于AIoT系统的全栈安全解决方案。

近年来,随着新的边缘计算场景不断涌现,异构计算技术日趋成熟和普及,不同计算单元乃至不同设备间的协同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高效。恒玄科技是安谋科技的重要合作伙伴,过往多年合作也印证了双方在AIoT多核异构SoC芯片研发上的共同理念。未来,安谋科技与恒玄科技将整合各自优势资源,为AIoT智能设备提供更多元、更安全、更强大的算力支撑,合力推动国内智能终端芯片产业的创新发展。


]]>
思科推出生命周期服务扩展客户体验服务产品线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思科(Cisco)日前宣布全面推出生命周期服务(LCS),进一步扩展一些帮助企业、医疗保健和政府更快地实现预期成果的产品。

  思科在提到LCS的推出表示,IT组织为了量化和验证IT对业务的贡献就需要在一些能够推动一线业务优先事项的技术方面投资。IT组织还需要与业务部门合作,通过有影响力、可衡量的成果帮助业务部门实现自己的技术计划。思科还提到著名分析机构IDC的研究预测,到2026年,企业总收入的40%将由数字体验、产品和服务产生。思科还强调,IT组织要想在市场中获胜就必须将重点放在数字化转型和创新。

  思科表示,LCS在技术上的理念是将IT的重点从应对持续挑战转移到关注技术投资的业务成果并进行可衡量的观察。从网络的角度来看,生命周期服务可以帮助企业设计和架构网络基础设施,并帮助安装、配置和运行环境。

  LCS据称旨在让客户更轻松地获取机器学习(ML)和人工智能(AI)遥测数据和专业知识,以帮助首席信息官在整个技术生命周期内规划、部署、管理和衡量投资回报。

  思科还表示,LCS可以为IT领导者提供专有的数字洞察力、工具和最佳实践,进而可以衡量他们与内部利益相关者共同制定的关键绩效指标(KPI)。LCS产品组合另外一个目标是帮助IT领导者扩展技术战略,IT领导者通过接触思科专家、专有的人工智能/ML驱动的

  洞察力以及对与思科共同定义的关键绩效指标进行报告的测量,使得技术战略能够支持整个组织的业务优先事项。

  为了加快缩短取得成果的时间,LCS的架构可根据客户的独特需求提供灵活的参与选项。LCS包含三个选项服务:Advise Me(向我建议)、Do It With Me(与我一起完成)及Do It For Me(为我完成)。Advise Me:思科就如何实现预期成果向客户提供建议;Do It With Me:思科与客户一起努力并帮助客户实现预期目标;Do It For Me:思科在从建议到执行的整个过程中与客户一起完成。在所有三种方案中,思科专家每季度都将对进度进行评估并定期向客户报告进展情况。

  IDC网络生命周期服务和基础架构服务副总裁Leslie Rosenberg表示,“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灵活地消费按需服务,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大的价值和更好的体验。思科生命周期服务产品使企业能够根据明确和可衡量的结果调整优先事项,以确保他们的技术投资能够支持其业务、技术和运营目标。”

  思科公司在产品正式推出之前还为全球客户提供了早期现场预览。这些客户遍及各个行业,包括电信服务提供商、制造业、医疗保健、零售、金融、教育和公共部门。

  思科高级副总裁兼客户体验部总经理Alistair Wildman表示,“对预览的反馈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他表示,“我们知道我们的许多客户会喜欢能有更多机会接触我们最优秀的工程师。我们的业界领先专家与客户和合作伙伴团队合作能以更快的速度改造和优化他们的IT环境。”

]]>
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加入VMware Cloud Universal计划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近日,VMware(NYSE:VMW)与Oracle正式宣布扩大合作伙伴关系,助力客户在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OCI)上实现VMware工作负载现代化。合作扩大后,客户将能够订阅作为VMware Cloud Universal一部分的Oracle Cloud VMware Solution。VMware Cloud Universal是一项灵活的采购和消费计划,可帮助企业简化采购过程,并加快企业采用符合条件的VMware Cloud服务的速度。对于采用混合云架构、上云时间长或时间不固定,或有突发上云需求的客户而言,VMware Cloud Universal计划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通过VMware Cloud Universal计划,客户可以购买点数并用于在Oracle Cloud VMware Solution上部署工作负载。通过将点数用于Oracle Cloud VMware Solution订购,客户能够利用简化的机制管理云端支出。此外,VMware Cloud Acceleration Benefit为VMware Cloud Universal客户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方式充分利用VMware Software Defined Data Center(SDDC)永久授权的价值,帮助客户将内部部署工作负载迁移到Oracle Cloud VMware Solution。

  Oracle Cloud VMware Solution专为需要高可扩展性、效能、安全性及管理控制的企业而设计。企业可以直接管理云基础架构和VMware控制台,全面管理和控制整个VMware堆栈,利用现有的技能、最佳实践和工具将内部部署的VMware资产快速迁移到云。VMware环境以最高级别的安全性(包括FedRAMP High)在更加安全隔离的客户租户中运行,以满足合规性要求。此外,Oracle Cloud VMware Solution提供企业级效能及可预测的成本(包括业界较低的数据输出价格),同时在全球45个Oracle Cloud地区提供一致的实惠定价。通过Oracle Cloud VMware Solution,客户可获得OCI的弹性云基础架构和零信任安全性,同时保留完整的VMware管理员体验与控制力。

VMware战略生态系统和行业解决方案高级副总裁Zia Yusuf表示:“帮助客户实现云智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能够访问适用于任何应用的最佳云环境,从而加速创新。VMware和Oracle正在帮助我们的客户实现云智能,为他们提供更轻松且便捷的方式采购和部署Oracle Cloud VMware Solution和VMware的跨云服务。VMware和Oracle的合作不仅促进了业务灵活度,提高弹性,还帮助客户从云经济和规模中受益。”

Oracle和VMware致力于帮助客户更轻松地在OCI中执行VMware的企业级工作负载。自Oracle Cloud VMware Solution推出以来,Cybereason、Atos、Telefonica、TIM Brasil、Aya Bank、San Jose Water、Maxim's、Prophecy International等客户,以及金融、电信、零售、制造和政府机构的许多其他企业都采用了Oracle Cloud VMware Solution,加速其上云之旅并简化其应用现代化和多云运营。

Oracle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高级副总裁Doug Smith表示:“Oracle将继续强化与VMware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全新的VMware Cloud Universal计划,客户能够更顺利地订阅Oracle Cloud VMware Solution。企业客户需要拥有更多采购基础架构和应用的选择。借助VMware Cloud Universal,VMware和Oracle的客户就可以更灵活地在OCI中构建和运行其应用、数据库和工作负载。”

]]>
海尔智家:AIGC时代企业更关注数据和算法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AIGC作为当下最热门的技术领域,被越来越多的行业所关注。在2023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上,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指出,大模型并不是生成式AI的全部,而是生成式AI生态系统的一个底层基础平台。平台的使命是让人们可以更容易地在上面构建机器学习的应用,用好生成式AI去解决自己的特定领域或行业场景问题,这才是真正在To B领域改变行业的关键因素。

在工业设计领域,海尔智家及海尔创新设计中心在AIGC方面已经走在了行业前列。海尔创新设计中心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首个企业工业设计中心,也是首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中心构建了全球工业设计创新体系,拥有国际视野的多元文化设计团队,业务覆盖领域广,服务能力强,以设计战略承接品牌战略,助推海尔实现全球化品牌。

在2023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召开期间,199IT参与了对海尔智家副总裁、海尔创新设计中心总经理吴剑专访。

(海尔智家副总裁、海尔创新设计中心总经理吴剑)

AIGC围绕的两个核心价值

早在2022年3月,海尔创新设计中心已经携手亚马逊云科技在数字化领域进行探索,目的是希望去做一些提效、降本、提高生产力和创造力的工作。因为它会基于企业现有的流程、基于企业现有的知识图谱,基于现有的在某种意义上会有一定的重复、低效的流程和复用。

当AIGC概念被正式提出来,到工业设计领域落地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吴剑表示,在工业设计领域,AIGC其实还是基于知识图谱、基于现有积累去取代一部分的人工工作。吴剑坦言,在和同行交流下来之后,大家都认为AIGC现阶段并没有那么的高度成熟和高度创新,现阶段还做不到。很多林林总总的科技概念在一线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其实并不特别多。在工业设计领域,新的技术都要面对两个核心价值。数字化转型两个主线就是提升用户体验、创造企业效益,这也是目前AIGC所围绕的两个核心价值。

目前海尔创新设计中心利用AIGC能够实现文生图、图生图、定量图和全场景图四个方面的提效。

例如文生图,海尔作为全球化企业,用户遍布全球。需要大量的用户洞察,要了解用户需要什么,传统的方式都是做用户访谈,去架摄像机观察,其实效果不佳。比如一天只能访谈两家,回来还要整理照片、文字、视频,非常低效。现在有了AIGC之后,可以把过去需要花7个小时来整理用户的信息,现在只需半小时就可以了。并且不简单是文字,可以灵活添加现场图片,更可以主动绘出故事板和相应产品概念。

海尔是一个非常强调响应速度的企业,历史上有很多比如17个小时开发出一个新产品的经典案例。传统全球协作就是全球接力式开发。吴剑认为AIGC对企业的开发流程是很大的改变,与AIGC进行结合,能够很高效地减少过程中的一些反复,AIGC能够在某些方面非常快地在现有最优的方案之上得到对用户最快的响应。

算力并不焦虑 企业更关注算法和数据

在洞悉到AIGC技术广阔的应用空间和无限的可能性后,亚马逊云科技携手海尔设计、Nolibox计算美学将AIGC应用到工业设计领域,以探索产业新范式,为行业升级按下加速键。

亚马逊云科技为海尔设计提供了包含四套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全面替代自有机房,让设计中心的工作流程实现了全面云化。上线后,自动化设计系统应用让相关业务的操作周期缩短了30%,获得巨大成功。

在大模型领域,各大厂商对算力充满了焦虑。从海外OPEN AI抱怨GPU卡不够用,到国内字节跳动斥资十亿美金屯英伟达显卡,无不透露出对算力的渴求。

具体到各行业领域,如工业设计行业,吴剑反倒觉得算力并不是问题。在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中,亚马逊云科技联合Nolibox定制工业设计AIGC解决方案。

吴剑表示,现在企业最关注的是数据和算法,数据和算法是呈现在企业内部的,因为算力毕竟是不可能每个企业都做得出来的。现在不管是国家提的在各个地方做超算中心,包括海尔有私有云、公有云,亚马逊云科技也做了非常好的算力支持。其实算力从总的来说够用了,从资源有效性的分配来看,也不需要每个企业都去自建算力池,因为它的很多运营其实是需要能力的,不是以前做个机房,买几台GPU就能做的。

再就是从企业来看,很关注的是数据,因为不管是现在国家的隐私要求,还是对客户、用户的信息保护,企业都很重视,将数据看作资产而不是负担。数据如何用好,是企业自己去做数据的积累、清洗、数据的挖掘,都是靠企业自己来做的。

中间在算法上,海尔创新设计中心使用的是Amazon SageMaker,和亚马逊云科技可能会做一些深度的定制,然后形成带有这个行业特色的产品方案。因为海尔创新设计中心所涉及的智慧生活范畴比较大,有toB和toC客户需求。

吴剑强调算力是OK的,数据是非常重要的,算法是要积累不同的场景的应用,海尔创新设计中心有针对家庭、移动、能源管理、智慧生活的场景。海尔有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叫卡奥斯,是国内起步最早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一,获得了国家和行业的认可。这是我们自己建的,把很多像订单管理、物料管理、设备管理、很多工业互联网的一些能力都对外赋能,在双创平台和数字化工厂做得非常好,它会把现在海尔在前端、在研发端、在制造端、在后面的业务端的很多能力都会封装、集成,对不同行业进行赋能,像很多危化品管理,还有陶瓷行业、建材行业、汽车行业,我们对千行百业做赋能。

AIGC在工业设计行业的应用及价值

在谈及AIGC对海尔创新设计中心的价值和影响。吴剑认为AIGC提效是两方面。

第一方面因为海尔创新设计中心和传统的工业设计公司不一样。海尔创新设计中心是全流程的。所以AIGC对海尔创新设计中心的改变,它不是一个简单去画个图。其实AIGC是需要有前提的,它的产出也是一个系统。工业设计领域的AIGC不是直接从大模型应用,这种东西是没有意义的,它需要在实际业务中的积累去对它进行训练。所以海尔创新设计中心和亚马逊云科技合作的方案不是想象中的把一些现成的大模型搬过来就可以用好,它需要企业很多的生成式的对抗性训练,才能够产出有意义的设计。

海尔创新设计中心一开始先做草图,比如先是语音生文字、文字生成草图、生成概念图。概念图我们是通过对抗性训练,把概念图的有效性、创新性对比现有的成熟设计、人工设计,以及对比专利图,要进行很多对比等,最后才能够标签化,才能具备价值和意义。同时海尔创新设计中心还有很多要求,比如设计一个常用的冰箱和厨房冰箱是不一样的,常用的室内的空调和车载空调也不一样,因为它里面的很多条数据是不一样的。

AIGC改变了设计中心的一些流程,流程不再是原来那种人工和人工的交流、人工和人工的那种靠个人主义式的设计,所以它在某种意义上会把所有设计师都会拉到一个标准线以上。

第二方面AIGC会把企业所丢失的数据重新找回来,因为以前很多设计中心的经验、能力是跟着人走的,不是留在一个企业内部。国外的很多成熟企业做得是比中国企业好,企业资产的沉淀,要把这个能力沉淀下来。海尔创新设计中心过去也做了很多不完全统计,在工业设计、在产品创新上,在过去累积了30年,企业花了很多费用和知识的投入、积累,未来都要变成一个虚拟的设计师,能够沉淀在企业之上。

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的契机

海尔创新设计中心如此阐释亚马逊云科技合作的原因:“亚马逊云科技作为全球知名的云服务提供商,在传统的业务升级,尤其是数字化转型这方面有很广泛的成熟经验。它在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包括很多开发流程的优化,整个产品组合的优化,制造更敏捷和端到端交付,包括物流、仓储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提出了很多优秀的创新方案。这些创新方案非常有助于我们海尔设计去面对未来的市场挑战,尤其是在全球目前生活方式、消费方式都有巨大的变革的今天,对我们保持领先地位、提供更优质的生活解决方案非常有帮助。”

亚马逊云科技为海尔创新设计中心提供的方案包括3D云桌面系统、渲染农场系统、文件共享系统以及自动化设计系统等四个部分:

云桌面,彻底解决资源困扰

在海尔创新设计中心的青岛办公室,3D云桌面系统为300多位3D设计师、平面设计师提供便捷易用的桌面环境。通过公有云上的资源隔离划分,海尔设计在彻底解决原自建IDC的VDI方案“资源挤兑造成卡顿、闪退或宕机”以及“多人使用时性能衰退”等问题的基础上,还能有约 30% 性能提升,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共享存储,让储存限额不复存在

基于Amazon S3特性构建的文件共享系统,让公司、小组和个人之间得以共享存储。这种对冷热数据进行自动分层的无限容量存储系统让数据安全性提高了 3 倍,而此前自建 IDC 每人最大分配 500G 容量、每天只允许一个备份且最多保留 7 天的设定,自此成为历史。

渲染农场系统,和业务排队说再见

渲染农场系统使用亚马逊云科技自有渲染产品Amazon Thinkbox deadline软件及 HPC 集群进行图片渲染,具备高性能和弹性,让设计师提交任务后就能拿到渲染效果图,彻底解决渲染任务排队问题。而低负载时它会自动降低Amazon EC2 Spot 数量且按实际使用时间(精确到秒)付费,从此不再浪费。

从3天到10分钟,智能设计系统让效率“飞起来”

自动化设计系统/智能设计渲染系统通过 Amazon EC2、Amazon Thinkbox Deadline、Amazon DynamoDB 等运行自动化设计软件, 10 分钟就能自动生成人工需要数天才能完成的大批量渲染效果图,彻底解决了原自建 IDC 存在算力瓶颈问题。

早在生成式AI爆火之前,海尔创新设计中心与亚马逊云科技就已经开始了AIGC领域的探索,海尔创新设计中心很早就认识到AI对工业设计未来的发展的价值。海尔设计中心未来还将在AIGC等新兴领域,继续与亚马逊云科技深度合作。借助亚马逊的AI服务和机器学习的能力,以及生态服务伙伴,与智家的用户数据有机结合,可以更快的服务用户和客户,扩大海尔智家业务的全球引领。


]]>
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算力、全球化架构、生成式AI的持续创新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在刚刚落幕的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上,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和亚马逊云科技全球产品副总裁Matt Wood就AI创新引起算力需求井喷、全球化IT架构、生成式AI的价值及如何解锁、云原生战略等问题重点论述,全面介绍了亚马逊云科技的能力和产品解决方案。

全球算力需求井喷

生成式AI是现在目前最为关注的创新技术,AI技术的爆发也直接推动了对算力资源需求的增长。毫不夸张的是,生成式AI爆发式增长已经引发全球算力井喷。

突发的算力导致很多资源是紧缺的。企业抱怨GPU不够用,不光是在中国,全球都是如此。生成式AI流行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时间,但是已经出现了非常多定制化的场景,包括LLM大语言的模型,图片生成,视频生成,在线推理等等。

(图: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

陈晓建认为算力井喷带来三个特点:

1. 需要更高性价比的软硬件解决方案以应对算力资源紧缺

2.云服务需要提供快速高效的弹性资源供给,以应对生成式AI的迅速发展和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

3.云服务需要进一步降低使用门槛,让客户能快速上手

陈晓建介绍亚马逊云科技针对算力井喷,提供了一揽子的解决方案。

针对算力需求紧缺,亚马逊云科技提供全面深入的基础设施能力,包括Intel、AMD、英伟达,和自研的CPU及加速芯片产品。

针对弹性资源供给,亚马逊云科技提供600多种不同的计算实例,从处理器、网络和存储等各种服务都能够与计算进行很好的结合,以积木的方式搭建出一个丰富灵活的计算实例的资源,满足多种不同算力的要求。以存储为例,数据规模到达PB级别时存储方式变得非常重要,“热、温、冷、冻”不同类型的存储方式,成本和性能都有很大差别。Amazon S3对象存储提供8种存储层级,同时提供智能分层,自动选择最适合的存储层级。

针对简化算力应用,亚马逊云科技推动云服务全面迈向Serverless亚马逊云科技在不断探索如何将云的弹性、敏捷性、按需付费的特性发挥到极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步推动着云服务全面迈向Serverless。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全栈数据服务的Serverless化,开启了云服务全面Serverless的时代,让客户无需预置或管理基础设施,就可以运行几乎任何类型的应用程序或后端服务代码,帮助客户最大限度减轻运维工作,并增加业务敏捷性,更好地应对业务的各种不确定性。

摆脱基础架构的束缚

全球化是现代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全球大展拳脚,打造全球化的企业对IT架构提出更高要求。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从中心到边缘的多种产品的解决方案,包括覆盖全球的基础架构,以及快速部署稳定系统的能力,还有全面支持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业务合规能力,成为用户创造坚实底层架构的基石。

亚马逊云科技提供的综合能力包括三方面:

1. 无处不在的云服务:亚马逊云科技提供的高度安全可靠的云基础架构,让创新能够快速抵达每一个角落,为客户提供支持业务创新的算力,并能很好地支持客户的全球化布局战略。我们希望客户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使用相同的基础设施、服务、API和工具。如今,亚马逊云科技全球31个区域的99个可用区,可以覆盖245个国家和地区。

2. 快速部署可靠系统的能力:通过区域隔离,多可用区设计、控制面和数据面解耦、蜂窝架构、随机分片、服务责任模型、运营就绪审查、安全的持续部署、COE纠错流程来杜绝风险。

3. 支持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业务合规能力:亚马逊云科技几乎满足全球所有监管机构的合规性要求,我们支持143项安全标准与合规认证。我们有超过300种安全合规服务,帮助我们各行各业的客户能够更方便地搭建满足全球各地安全和合规要求的架构。

如何解锁生成式AI价值

Matt Wood表示,过去6—8个月时间里全球经历了生成式AI的爆发,大语言模型可以接受复杂的输入,并产生复杂的输出。亚马逊云科技深信生成式AI在重塑各行各业,它可以突破以前无法突破的极限。生成式AI的典型场景包括:创意输出,如写作、设计、编码、建模等;功能增强,如搜索、总结、排序等;全新的交互式体验,可产生新的知识和想法,以及通过聊天机器人提供开放的知识;决策支持,在人工监督下自动执行复杂任务。

(图:亚马逊云科技全球产品副总裁Matt Wood)

如何解锁生成式AI价值:Matt Wood认为有四个要点:

首先要提供对一流基础模型的访问, Amazon Bedrock提供对一流的基础模型的访问:这项新服务允许用户通过 API 访问来自 AI21 Labs、Anthropic、Stability AI 和亚马逊的基础模型。Amazon Bedrock 是客户使用基础模型构建和扩展生成式AI应用程序的最简单方法,为所有开发者降低使用门槛。

在Amazon Bedrock上,用户可以通过可扩展、可靠且安全的亚马逊云科技托管服务,访问从文本到图像的一系列强大的基础模型。

第二需要提供安全私密的环境去定制模型,借助Amazon Titan模型库实现安全且私密的模型调优:Amazon Titan是一系列不同的模型的库,可实现文本归纳总结、搜索结果嵌入、有害内容删减等,用户可以非常安全、隐私地对这些模型做优化和微调。

第三需要通过定制芯片提供低成本和低延迟访问。自研定制芯片提供低成本、低延迟:推理芯片Inferentia和训练芯片Trainium。

第四需要搜寻机会提升使用体验。Amazon CodeWhisperer 改善体验:这是我们基于机器学习为开发人员提供的一个代码生成的服务,支持包括Java、JavaScript和Python等在内的15种不同的编程语言,个人用户可免费使用。在测试中,与未使用CodeWhisperer的参与者相比,使用CodeWhisperer的参与者完成任务的速度平均快57%,成功率高27%。

数据是生成式AI的关键

在Matt Wood看来,数据是生成式AI的起点,数据也将推动生成式AI的广泛应用。企业应重视云原生战略包括全面的工具集,满足现在和未来所需、轻松集成,连接所有数据。构建端到端的数据治理。

针对三使用数据开启生成式AI旅程Matt Wood给出五条建议:

基于自己现有的数据战略去做构建;在组织内实现更广泛、更安全的生成式AI实验;为需求场景定制化模型;携手亚马逊云科技,探索无限可能;选择场景,即刻启程,构建未来。

亚马逊云科技在为客户提供广泛的机器学习能力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过去10年间提供每一个级别的机器学习能力,包括底层芯片、Amazon SageMaker机器学习服务和开箱即用的AI服务。

Matt Wood表示:亚马逊云科技始终希望将拥有广阔前景的且令人兴奋的技术提供给每个人,在云计算时代亚马逊云科技提供通过API访问云上应用的快捷访问,这一愿景不会因为生成式AI的出现而改变,希望将这项技术交到每一个构建者和每一个商业用户的手中。


]]>
微软正式推出Dev Box服务,帮开发者利用云端工作站构建应用程序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IT之家 7 月 11 日消息,微软在去年召开的 Build 2023 开发者大会上,宣布推出了 Dev Box 服务,帮助开发人员利用云端工作站构建应用程序。微软在去年 8 月发布公共预览版之后,于今天宣布正式上线 Dev Box 服务。

微软正式推出Dev Box服务,帮开发者利用云端工作站构建应用程序

微软正式推出Dev Box服务,帮开发者利用云端工作站构建应用程序© 由 IT之家 提供

微软表示经过了长时间的公测,进一步确保了 Dev Box 服务在企业领域的应用,IT之家翻译如下:

Dev Box 经过了数百 GB 大存储产品的压力测试,对于未来的实际商用非常有用,加速了我们的正式发布。

目前全球优超过 1 万名工程师使用 Dev Box,而且有部分客户已经在生产环境中使用 Dev Box。

微软最初计划以消费价格模型提供 Dev Box,仅在运行时收费,但一些开发人员希望有一个月度价格模型,以便它可以一直使用 Dev Box。

微软正式推出Dev Box服务,帮开发者利用云端工作站构建应用程序

微软正式推出Dev Box服务,帮开发者利用云端工作站构建应用程序© 由 IT之家 提供

微软表示:

我们为了适应不同的用例,保持基于消费的即用即付定价基础上,为全职 Dev Box 引入可预测的月度价格,最高收取每月价格上限。

这种模式在完全消费或仅订阅定价的极端之间取得了平衡,确保开发人员可以针对全职和兼职用例优化他们的支出。

微软表示构建  Dev Box 的初衷,是节省开发人员切换不同项目的时间,消除了在不同设备上安装和配置所需工具而浪费的数小时(有时候是数天)时间。

Dev Box 建立在 Windows 365(微软的另一项云 PC 服务),允许开发者通过任意现代化 Web 浏览器访问,支持任何集成开发环境 (IDE)、软件开发工具包 (SDK) 或已在 Windows 上运行的工具。

微软表示 Dev Box 服务上线之后,开发者可以根据需求,挑选不同的 SKU:

  • 8 核虚拟 CPU(vCPU) / 32GB 内存

  • 16 核虚拟 CPU(vCPU) / 64GB 内存

  • 32 核虚拟 CPU(vCPU) / 128GB 内存


]]>
高通李俨:继续与国内企业推动5G发展,共同迈向万物互联的未来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如今,5G正在全球范围内规模化部署,为很多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助力。数据显示,全球有200多家运营商已经部署了5G商用网络,另有将近300家运营商正在投资部署5G技术。在我国,目前已累计建成5G行业虚拟专网16000余个,应用案例涵盖交通、医疗、教育、智慧城市、农业等多个领域。

  在近日召开的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5G创新发展论坛上,高通公司技术标准副总裁李俨在演讲中以交通领域举例说,从道路上的信号灯到车辆的刹车灯、转向灯等,灯光系统在交通运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遇到雨雪雾天气或者前方有遮挡的情况时,信号灯等可能无法被看到,从而导致交通事故。随着5G车联网技术的推广,我们可以对灯光系统进行简单的数字化升级,例如利用无线电信号将灯光信号广播出来,汽车在百米之外就能获知前方车辆的急刹车信息或者道路口的信号灯配置信息,及时进行规避或优化自身车辆的速度,从而提升交通安全和效率。不止交通行业,在其他行业的方方面面,5G支撑的数字化转型同样可以帮助提升综合效率。

  在5G大规模投入应用的同时,人工智能(AI)技术也快速发展,特别是今年,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风靡全球。李俨认为,生成式AI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而生成式AI不仅是一个云端的业务,它更是混合AI,即,要充分利用终端上的算力来处理终端上产生的数据。据统计,2022年,近7成的数据实际上是在边缘及终端上处理的。当遇到规模过大的内容或模型时,可以将处理不了的数据放到云端,利用分布式协作去解决不同问题,这就是混合AI。

  李俨同时表示,5G和AI对于数字未来至关重要。5G和AI的融合将拥有更广阔的空间,帮助我们进行更好的数字化转型。高通公司同样非常重视这一机遇,为了更好地把握这些机遇,高通联合地方政府和合作伙伴建立了多家联合创新中心,从而进一步加速、加深高通与产业的合作,共同利用5G、AI等技术,加速数字化转型。

  另一方面,5G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从第一个5G标准版本Rel-15起就不断演进,目前Rel-16和Rel-17版本已经完成,5G的应用范围也从手机扩展到汽车、物联网等领域。在这过程中,高通也贡献了诸多发明,涉及可扩展OFDM参数配置、移动毫米波、蜂窝车联网(C-V2X)、物联网(RedCap)、非地面网络(NTN)等众多技术领域,推动5G持续演进。

  对于下一个5G标准版本Rel-18,李俨表示,早在2021年开始规划Rel-18的相关技术时,我们就希望在2030年6G到来之前,能够将5G技术再带上一个新台阶,在5G的新阶段,触发新一轮的创新。因此,从Rel-18开始,其后的数个5G标准版本都被定义为5G-Advanced,业界希望5G技术在经过这些版本的演进后能够再进一步,由5G-Advanced开启新一轮的5G创新。

  展望未来,伴随着5G技术的持续演进,以及AI、XR等技术的发展和多项技术的融合应用,5G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特别是在我国,预计到2035年,5G将创造10万亿元的经济产出,并支持1300万个新的工作岗位。李俨表示,未来,高通公司将会继续通过“发明-分享-协作”的商业模式,充分与国内企业进行合作,共同推动5G生态的发展,共同迈向人与万物智能互联的美好未来。

]]>
爱立信推出新的5G技术,可以帮助延长手机电池续航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通过用新的功能扩展新无线电(NR)设备生态系统,RedCap有望刺激更多5G用例的增长。

  爱立信推出了一种新的5G解决方案,名为降低能力(RedCap)。这种创新软件是对5G独立(5G SA)网络的补充,将于2023年11月投入商业使用,有望加强可连接5G网络的设备生态系统。最棒的是什么呢?RedCap是在不需要任何新硬件的情况下实现这一点的,这让它成为一个具有成本效益的、高效的解决方案。

  RedCap扩展了新无线电(NR)设备生态系统,这种新功能有望刺激更多5G用例增长。由于RedCap能够优化设备能耗并支持以前只兼容LTE设备的可穿戴设备,因而将为各种设备开辟各种全新的可能性。

  爱立信产品区域网络主管David Hammarwall表达了他的兴奋之情:“爱立信降低能力功能将为那些不需要5G全部功能的新型设备开辟出一个全新的可能性世界。RedCap软件将以一种既节约成本又节省能源的方式,为从消费者可穿戴设备到工业传感器在内的一切设备加强5G连接,解锁出各种全新的用例。”

  有了爱立信RedCap,通信服务提供商将能够为各种消费者和企业用例提供更多的连接选择。包括同时利用FDD(频分双工)和TDD(时分双工)频谱的工业环境。该解决方案支持复杂性降低的设备,如低端增强现实(AR)可穿戴设备、视频监控设备、工业传感器和智能电网。RedCap不仅比现有的低级别LTE更节能,而且还吸引了可穿戴设备原始设备制造商(OEM)行业的注意。

  Verizon公司负责技术规划的副总裁Bill Stone强调了5G中定制化的意义,他表示:“5G从根本上被设计成一种高度可定制的服务。爱立信NR RedCap的发展,加上我们5G网络上部署的先进技术,将有助于为各种设备带来定制化服务,使我们能够有效地分配网络资源,并同时在我们的网络上为客户提供最佳体验。我们期待着这一发展将有助于5G生态系统的发展。”

  爱立信正在积极与领先的芯片组供应商合作,向市场推出各种5G设备。联发科无线通信系统与合作伙伴关系总经理HC Hwang强调爱立信的架构已经准备就绪,可以支持联发科即将推出的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将与5G RedCap兼容。他表示:“这种合作确保运营商、消费者和企业能够立即从下一代5G创新产品和服务中受益。”

  那么,NR RedCap究竟是什么?它是一个设备类别,用于扩大5G生态系统,使5G网络的连接数量大大增加。NR RedCap弥补了现有5G规格中低功率广域技术(LPWA)和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RLLC)在能力和复杂性方面的空档,为中层用例提供优化设计。

  通过有效地降低设备平台的复杂性、尺寸和能力,RedCap有利于低成本地集成到可穿戴设备和工业传感器等设备中。RedCap最初在3GPP第17版中推出,汇集了吞吐量、电池寿命、复杂性和设备密度等方面的能力,使其成为一种经济实惠的解决方案,可以支持各种未必需要当前5G技术高性能能力的用例。

]]>
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圆满落幕 就生成式AI落地、数据战略、出海等给出答案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作为云计算行业的风向标,2023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已经圆满落幕。在此次峰会上,亚马逊云科技给业界带了对生成式AI的持续思考。生成式AI如何在各行各业扎根赋能、如何构建端到端的数据战略、跨境出海如何寻找新蓝海、跨国企业如何进行本土化创新、如何实现降本增效安全合规绿色转型,亚马逊云科技给出了一系列的答案。

大模型并非生成式AI的全部

在2023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主题演讲中,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表示,大模型并不是生成式AI的全部,而是生成式AI生态系统的一个底层基础平台。平台的使命是让人们可以更容易地在上面构建机器学习的应用,用好生成式AI去解决自己的特定领域或行业场景问题,这才是真正在To B领域改变行业的关键因素。

(图: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

行业化、场景化的生成式AI才是下一步发展趋势。

张文翊认为,生成式AI能给行业带来四个方面的价值:

第一帮企业创造全新的客户体验,像通过生成式AI去提升聊天机器人、虚拟助理、智能客户联络中心及个性化推荐等领域的客户体验;

第二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生产力,像基于生成式AI的知识库搜索、会议纪要、文本摘要、内容或代码创建等;

第三帮助企业提升业务运营效率,像制造企业利用基于生成式AI的预测性维护、质量控制去提升产能等;

第四提高企业在内容创造方面的效率,如自动提升图片和视频的质量、创作音乐等,让创意更容易变为现实。

亚马逊云科技助力企业释放生成式AI的潜力

在生成式AI领域,亚马逊云科技如何帮到企业?张文翊介绍了几个重要方面:

第一,找到合适的场景以及适合这个场景的基础模型。

第二,帮助企业用自己的私有数据结合基础模型“更容易”地构建自己的定制化模型,同时保证自己“私有数据的安全”,不会被基础模型吸收。

针对企业的第一和第二个需求,亚马逊云科技发布了Amazon Bedrock,它让客户可以轻松地使用多种基础模型:AI21 Labs、Anthropic、Stability AI和Amazon的基础模型Titan,把基础大模型和私有数据都用起来,进行定制化模型的开发,且无需大量的标注数据。

客户还可以通过Amazon SageMaker JumpStart发现、探索和部署更多的开源模型。

Amazon Bedrock有一个重要特性,就是没有任何企业的私有数据被用于训练底层模型,且不会离开企业的VPC,因此可以完全确保企业的数据安全和隐私,能让企业差异化自己的私有数据,用来构建自己的定制化模型。

除此之外,Amazon SageMaker与Bedrock都和亚马逊云科技数据湖和数据服务做了紧密集成,让客户更容易地打通既有的数据通道和生成式AI应用的构建。

  • 在一些通用场景获得开箱即用的生成式AI应用,进一步降低使用门槛。在生成式AI领域,亚马逊云科技推出了第一个产品Amazon CodeWhisperer。它可以通过编写大部分通用的代码,大大减少开发人员繁重的工作,让他们有时间专注在更具创造性的编程工作上,提升生产效率。在这个产品预览期间,我们进行了一项生产力测试,使用 CodeWhisperer 的参与者完成任务的速度平均快57%,成功率高了27%。

  • 随着企业生成式AI应用的普适化,和基础模型的不断迭代,必须有超大规模和高性价比的云平台来支持持续的模型训练和应用端大规模的推理。亚马逊云科技提供齐全的计算、高速联网和高性能存储选项。除了业内通用的CPU、GPU选项,我们还有超过5年的自研芯片的经验。亚马逊云科技自研的Trainium芯片可以为客户节省高达50%的训练成本,亚马逊云科技自研的Inferentia推理芯片提供芯片间超高速的连接,将推理性价比提高了40%。

  • 企业用好生成式AI会碰到人才短缺的挑战,所以亚马逊云科技需要帮客户解决构建定制化的“杀手锏”应用最后三公里的工程化挑战。亚马逊云科技的解决方案架构师不仅和客户一起寻找场景,还一起寻找技术解决方案。亚马逊云科技还推出了联合创新实验室的机制,依托亚马逊云科技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先进技术能力,与客户联合投入资源,共同进行创新项目的调研、设计、研发、交流和实施支持。目前,亚马逊云科技已经分别与安克创新、携程、中集集团以及中科创达成立了联合创新实验室。

  • 构建生成式AI大生态:亚马逊云科技在全球有超过12万的合作伙伴在为企业提供各种各样的方案和服务。亚马逊云科技在引领合作伙伴一起转型,快速培养技能,帮助更多的客户将他们第一个生成式AI的应用从概念验证推进到生产,产生业务价值。其次,初创企业在这一波的浪潮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亚马逊云科技会在很早的阶段,提前投入技术支持和云资源,帮他们加快产品的原型验证、找到商业化的方法。亚马逊云科技还致力于建立初创和大企业之间的链接。大企业有场景、有数据,而初创企业有模型、有工具,双方在亚马逊云科技的协助下,非常容易完成具体场景的升级换代。

构建端到端的数据战略

数据仍然是数字化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大模型还是垂类生成式AI,数据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张文翊表示,“企业需要‘面向未来不断构建’,做到高瞻远瞩,积极拥抱技术革新,以具有创造性的方式想象未来的可能性,重塑企业及行业的未来;应放眼乾坤,瞄准全球用户及市场,在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里求变求发展;同时要做到未雨绸缪,夯实地基,打造业务韧性,为挑战和不确定性提前筹备。”

在构建端到端的数据战略中,亚马逊云科技有着诸多优势:

使用全面的数据管理工具:亚马逊云科技提供全面的数据管理工具,从数据的摄入、存储和查询、数据库、数据湖、数据仓库,到数据分析、BI,到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创新,再到数据治理,无论客户需要什么样的工具,在亚马逊云科技都可以找到。

无缝集成数据:亚马逊云科技正致力于打破数据孤岛,让客户可以有效分析数据从而获得洞察。亚马逊云科技正在推动一个Zero-ETL的未来,让客户不需要在不同服务之间提取、转换和加载(ETL)数据。亚马逊云科技的数据服务已经可以连接超过100种外部数据源,像Adobe、Salesforce 等各类SaaS应用,也包括了各类本地部署数据源类型,让客户能更全面的利用所有数据的力量。

制定合理的数据治理策略: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丰富的服务,帮助客户真正实现数据端到端的治理。Lake Formation可以轻松管理和审计S3 上的数据湖。Amazon SageMaker的机器学习治理能力可以应对常见的监管挑战。Amazon DataZone 可以帮企业中多个数据团队发现、分析、共享和管理数据集,支持数据发现和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

跨境出海寻找蓝海市场的制胜点

从跨境电商,到智能化硬件制造品牌,再到企业服务,出海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如何在出海过程中寻找到制胜点,亚马逊给出了一揽子的解决方案。

亚马逊云科技利用全球基础设施与丰富的解决方案与服务来帮助制造企业在跨境电商领域加速创新,尤其是从亚马逊电商孵化出的专门构建的服务,如Amazon Forecast预测服务、Amazon Personalize个性化推荐服务,Amazon Connect云呼叫中心服务、Amazon Interactive Video Service (Amazon IVS) 互动视频服务。亚马逊云科技也充分利用丰富的合作伙伴解决方案与亚马逊大家庭提供的丰富资源,赋能中国制造业通过跨境电商求新求变。

亚马逊云科技致力于助力智能硬件企业赢得市场先机。亚马逊云科技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服务,帮助硬件企业构建、提升产品的智能化能力;利用全球的基础设施覆盖及IoT的能力,快速帮助硬件企业搭建物联网平台,提供增值服务。亚马逊云科技在产业链的上中下游都有强大的合作伙伴网络,可助力硬件企业获得从硬件模组、设备互联、运维管理,以及端到端集成的全方位服务。最后,亚马逊的Alexa 智能语音助手可帮助硬件企业直接获得智能语音的能力,并加入Alexa生态,更快地打入海外市场。

亚马逊云科技通过全方位的技术和资源支持,赋能这些企业寻找海外新蓝海。首先,亚马逊云科技会提供各种技术和咨询,比如SaaS工厂、优良架构项目,帮助企业加速产品SaaS化和服务的专业化;亚马逊云科技全球领先的云服务和安全与合规能力可以帮助企业构建一个稳定的SaaS产品。此外,亚马逊云科技在全球有数百万的活跃客户,可为企业提供业务拓展支持。企业也可以加入我们的合作伙伴网络,更快地进入全球客户的视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亚马逊云科技Marketplace,它是一个软件目录,客户可以一键测试、购买和部署软件。目前,Marketplace已经可以部署在亚马逊云科技全球的29个区域,拥有70个类别、超过 13000 款产品,以及来自全球客户的超过 200 万个活跃订阅。通过Marketplace可以直接触达亚马逊云科技的全球客户。

此次2023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上,亚马逊云科技推出了一系列的合作计划,包括发布“亚马逊云科技创业加速器”、助力企业海外探途发布“智荟出海计划”、“智能视觉创新加速计划” 、推出“可持续发展伙伴计划” 。

艾瑞咨询研究总监王成峰表示:此次中国峰会彰显了亚马逊云科技在云与 AI 领域的持续深耕。尤其在近期引起热议的 AIGC 领域,亚马逊云科技更加强调将自身技术能力和最佳实践赋能客户和合作伙伴的 AIGC 业务发展,通过更加灵活敏捷、低门槛的产品(如 Amazon Bedrock 和 Amazon CodeWhisperer),加速 AIGC 技术的普及以及在更多行业场景中探索价值,致力于成为 AIGC 世界中的“幕后推手”和“数字基座”。

自2013年进入中国,亚马逊云科技在今年迎来了在中国深耕的第十周年。十年间,亚马逊云科技见证了中国云计算产业的萌芽,并通过持续引进云计算的最新技术和理念,助力中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下一个十年,作为全球云计算的开创者和引领者,亚马逊云科技还将继续利用与生俱来的创新精神,持续赋能中国企业的重塑及全球业务拓展,并通过加强本地人才培养,促进行业转型,与中国同行致远,共创可持续的数字未来。

正如亚马逊云科技CEO Adam Selipsky所说:“无论是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还是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到碳中和的美好愿景,亚马逊云科技都希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对于亚马逊云科技而言,中国是全球最具战略重要性意义的地区之一。过去如此,未来亦是如此。”


]]>
AI+RPA端云一体,软通动力积极赋能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当下,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正在加速与各赛道深度融合,在推动传统金融企业发展的同时,如何通过AI+RPA等先进技术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成为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首要目标。

作为数字化转型的赋能者,软通动力在AI+RPA持续深耕多年,致力于为金融客户在贷款、风控、报表、流程控制等流程提供数字赋能,切实助力其降本增效。目前,软通动力AI+RPA已被应用于押品登记自动化、智能巡检、票据助手、智能合同管理等百余个场景中,并覆盖银行、保险、制造、教育、汽车、等诸多行业领域。

在银行贷款审核方面,软通动力借助AI技术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来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帮助银行提高贷款审核的准确性和效率提升,同时结合RPA技术自动化处理贷款申请资料的审核和归档,减少人工干预的时间和成本。在某国有大行抵押贷款业务中,软通动力旗下金融子品牌 -- 软通金科为金融客户提供及时、高效的数字技术服务,同时为规避贷款业务风险,对客户的押品信息做全面核查。其中,不动产登记证明(他项权证)数据信息审核、押品入库作为银行完成抵押贷款的关键环节,解决了客户数据处理量大,规则重复操作,流程延迟过长,易操作差错等痛点。最终,助力客户提升10倍工作效率,实现100%自动化率和零差错的经营效果。

在报表服务方面,软通金科在某国有银行信创布局过程中,基于国产信创底座,针对日常流程中需要人工下载大量报表统计参数并在跨平台登记的痛点,引入了RPA技术,顺利解决客户基础数据表多(按网点),处理数据量大,规则重复操作,工作枯燥乏味,技术含量低,耗时过长等问题。帮助客户提升10倍以上工作效率,并成功扩展到信用卡、理财等业务场景,100%实现自动化和零差错控制。

在AI大模型+RPA技术结合方面,软通金科通过引入AI大模型技术,在金融测试服务领域推出新一代测试管理平台,整体产品和解决方案利用AI大模型私有化测试训练,基于测试场景自由组合、定制组合等多种技术,自动生成测试案例和测试数据,并结合RPA自动化测试,解决了以往需要大量金融测试人员的高成本、低效率问题。

AI+RPA在保险行业也有非常丰富的应用场景,通过大模型技术可以训练保险行业特征,通过AIGC等技术解决保险业务中大量客户咨询、保单查询等工作。AI+RPA 技术不仅仅能解决保险行业的大量重复的手工工作,同时可以通过AI技术辅助保险销售环节精准获客。

在核保环节,RPA智能流程机器人可以完成大量的普通核保工作。在核赔环节,RPA智能流程机器人可以对理赔资料完成自动处理,极大提升工作人员审核效率,在部分场景可以做到全自动化秒级处理。

面向未来,软通动力将持续在"AI+RPA"领域积极布局,通过持续生态拓展,形成行业竞争优势,加速释放"数智生产力",积极赋能各行业企业,助力其数字化转型升级。


]]>
倒计时100天,Tech G 2023“跨界新生”科技前沿大会即将开启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一场面向亚太及全球市场的科技行业盛会即将登场。2023年10月12-14日,上海国际消费电子技术展(Tech G)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展会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及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中国电子商会主办,上海国展展览中心有限公司承办。本届展会展览面积达50,000平方米,将汇集400+参展商和40,000万名专业观众到场,同期举办20+场专题会议活动。

打破行业壁垒,解码跨界融合,这场高品质消费电子展值得期待!Tech G 2023 将通过"展示+互动""线上+线下""路演+洽谈"等方式,打造集专题展览、商贸洽谈、会议论坛、品牌活动、多元体验于一体的科技盛会。现距离展会开幕仅剩100天,Tech G 2023邀您赴一场“跨界新生”之约~

推动跨界融合 打造科技盛会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应用,"科技+" 模式开始广泛渗透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产业边界日益交融,跨界融合已成为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那如何寻找一个以新需求为驱动,新技术为依托,整合现有产业资源,衍生出行业新业态,助力产业延伸与突破的平台?

Tech G 2023以"跨界新生,智引未来"为主题,打破行业的界限,寻求多维度跨界融合发展,全新升级为"1+3+10"创新模式,围绕"1"大数智技术,包括芯片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科学技术,并结合智慧生活、未来出行及数字经济"3"大应用场景,展出绿色科技、智能穿戴、虚拟现实、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10"大消费电子品类技术及产品,为企业品牌推广提供理想的平台和机会,着重实现企业品牌增值,帮助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助力科技技术的跨界应用。展望未来,科技跨界融合既是产业发展不得不面对的命题,也是其形成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机会窗口。

精选展商展品 精准观众网罗

"科技+"模式成为多产业发展的增效器,医疗与人工智能,交通与物联网,教育与虚拟现实,金融与区块链,游戏与增强现实等等的跨界融合应用逐渐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各大领域展示着巨大潜力。

Tech G 2023将携手众多国内外科技品牌企业,拟邀联想、京东方、康佳、阿里巴巴、闻泰科技、科大讯飞、韶音科技、意法半导体、深兰科技、软银机器人、海康威视、长城汽车、长安、江汽、上汽大众、特斯拉、比亚迪、西井科技、恩智浦、爱普生等国际知名品牌,汇集消费电子全产业链的10大产品类别,多方位展示示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汽车技术等革命性技术。并面向全球市场网罗专业观众,辐射文旅、地产、金融、教育、能源、医疗、交通、游戏等领域,紧扣科技跨界应用全产业链,助力企业获取行业新动态,新形势,新机遇。

2022国内外参展企业
2022国内外参展企业

聚焦行业热点 共话产业未来

Tech G 2023科技前沿大会将汇聚众多科技行业领军人物、技术大咖,围绕数智技术、智慧生活、未来出行及数字经济四大方向,分享跨行业应用先锋创意,探讨高端产业链技术难题,碰撞属于未来的科技火花。

2023会议主题概览
2023会议主题概览

部分会议预告

国际消费电子论坛-----------以国际化的视角,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等前沿技术在家电和消费电子产业的应用,加强智能产品技术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培育良好产业环境和市场环境,构建良性产业生态圈,共同探讨智能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现状、市场趋势和技术应用前景。

元宇宙与数字经济发展大会----------元宇宙是第一种可以担负虚实融合发展使命的时空形态,也是数字经济的核心载体,商业空间巨大且前所未有!本次大会将邀请业界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从技术、模式、应用、治理和未来趋势等,多维度分享元宇宙与数字经济的最新实践,探讨前沿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成果。

CIOC 不动产数字化峰会----------在当前房地产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的时刻,重新思考与挖掘房地产业和数字经济有机结合下所创生出的新的产业赛道与发展机遇,真正的推进数字技术与房地产业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融合创新,以促进房地产业生产效率全面提升。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发展论坛 -- 本次论坛以"智驾、智舱、智联、智行-助力智能网联技术创新发展"为主题,邀请整车、系统供应商、芯片设计、出行服务等企业,共同围绕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互联、智慧出行等话题进行交流探讨,共筑产业生态,为产业领域创造出更多的新机遇。

除20+场专题会议外,更有消费电子大咖浦江夜话、消费电子采配会、科技创新项目路演等多场同期活动精彩加码!10月12-14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TechG欢迎各位莅临参观。


]]>
AppsFlyer 在 Android 上推出用于移动市场的隐私沙盒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近日,全球营销衡量与体验管理平台 AppsFlyer 宣布已在 Android 系统上使用谷歌 Protected Audience API 成功开发出一款端到端受众管理解决方案。伴随着隐私沙盒的进一步普及,这一与 Remerge 联合完成的里程碑产品标志着移动生态在使用提供丰富营销能力和洞察的先进隐私保护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作为一个可编程 DSP,Remerge 在为应用企业开展移动重定向活动方面有着十年的专业经验。AppsFlyer 的这项工作还得到了谷歌的支持,两家公司正在与整个移动生态内的企业机构一起打造新一代隐私保护技术与标准,使营销人员能够在保护消费者隐私的同时,进行更加有效的衡量。此外,AppsFlyer 还利用隐私沙盒另一个工具 Attribution Reporting API 开发了一套解决方案,使营销人员和广告主能够在没有用户级跨平台标识符的情况下,有效衡量广告活动的成效。


AppsFlyer 衡量业务高级产品副总裁 Roy Yanai 表示:"Protected Audience API 在保护用户隐私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契合了 AppsFlyer 所设想的注重隐私的未来营销模式。在经过广泛的研究之后,我们期待着与 Android 和 Remerge 团队一起使用 Protected Audience API 为众多企业解锁再营销业务。除了再营销之外,Protected Audience API 对整个应用生态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并且展示了如何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情况下使用技术手段保护隐私。"

谷歌按照自己的 Android 隐私沙盒计划并在推出其 Chrome 浏览器版 Protected Audience API 之后,发布了 Android 版 Protected Audience API 这一注重隐私的设备端无 ID 移动再营销解决方案框架。借助 Protected Audience API,Android 操作系统将促进广告主和发行商应用及其相应广告技术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实现设备端自定义受众定位。

谷歌产品管理总监 Amit Varia 表示:"我们十分高兴看到 AppsFlyer 和 Remerge 在安卓上使用隐私沙盒开发解决方案,并期待着继续与他们的团队和其他企业机构开展全生态合作。"

AppsFlyer 与 Remerge 联合构建的这一解决方案使广告主和广告平台能够使用 Protected Audience API 实现定制化的受众细分和注重隐私的再接触,并根据注重隐私的购买意向触发器进行高级竞价和个性化创作。该解决方案还具有衡量报告功能,使营销人员和广告主可以轻松了解其广告活动的成效。

广告主可直接在 AppsFlyer 平台上根据他们自己的规则管理第一方数据创建的受众,也可以与广告网络(DSP)联合管理 DSP 代表广告主创建的受众。

除了帮助广告主开展注重隐私的再营销活动外,AppsFlyer 还为 DSP 提供各种 SDK 服务,使其能够在 Protected Audience API 框架内工作。这使 AppsFlyer 成为了广告主和 DSP 之间的"桥梁",让广告主和DSP能够共同创建和管理注重隐私的受众。

Remerge 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 Pan Katsukis 表示:"Remerge 十分高兴能够与 AppsFlyer 和谷歌联合开发这项解决方案并在未来的移动营销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通过构建这个把隐私放在第一位的全新框架,企业将能够在继续发展其移动再营销业务的同时,保护终端用户个人数据的安全。"


]]>
AIS和中兴通讯宣布在泰国首次完成26GHz的5G毫米波SA试验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兴通讯(0763.HK/000063.SZ)与泰国领先的移动运营商AIS以及高通技术公司合作,在曼谷的AZ创新中心成功完成了5G毫米波SA(5G独立架构)技术的试验。这一成就不仅使泰国成为东盟地区在毫米波探索方面的领导者,而且也标志着在泰国在实现毫米波商业化方面迈出重要一步,满足了消费者和行业的不同需求。

在试验期间,5G毫米波SA技术在3D1U帧结构下的下行速度为7.04Gbps,在1D3U帧结构下的上行速度为2.12Gbps,端到端延迟小于4毫秒。这卓越的成果得益于高通骁龙(Snapdragon®) X65 5G Modem-RF System驱动的CPE原型机以及中兴通讯最新的毫米波AAU设备,中兴毫米波AAU能够提供高吞吐量和低时延,使用户在网络游戏、虚拟现实以及汽车自动驾驶等关键应用中体验到实时响应。随着用户和设备之间的无缝衔接,为企业和消费者开启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崭新世界。

与EN-DC或NR-DC相比,毫米波SA在下行链路中使用四个200MHz的载波,在上行链路中使用两个200MHz的载波,所有载波都在26GHz下工作。这种方法不但大大简化了网络结构,不需要在EN-DC或NR-DC中部署锚点,从而进一步节省了CAPEX。

毫米波SA的技术试验被认为是5G毫米波技术在泰国快速商业化的催化剂。AIS、高通和中兴通讯致力于加速和提升5G的能力,提高效率,并推动其在个人、企业和工业环境中的应用界限。这项努力旨在提高整体联通性和生产力,为用户和行业开辟新的可能。

泰国AIS运营与支持业务部负责人Wasit Watansap表示:“我们正在与中兴和高通等全球合作伙伴合作,进一步探索5G潜力,匹配客户需求,助力泰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这都要依赖强大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此外,在毫米波SA技术测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延迟低于4毫秒,上行速度达2.12 Gbps,下行速度达7.04 Gbps,将赋予5G网络以能力和智能,从而形成各种解决方案,比如工厂和制造业中的机械控制、自动驾驶、远程手术,甚至是高速、可靠、低延迟、反应迅速、实时的移动云游戏,毫无疑问这些应用将惠及企业、行业和泰国人民。”

高通CDMA技术亚太有限公司副总裁ST Liew表示:“很高兴能够成为AIS和中兴通讯的持续合作伙伴,共同实现这一重要的里程碑,这是迈向在泰国全面部署5G毫米波的重要一步。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推动5G毫米波的发展,因为这将进一步实现智能连接的世界,有利于提升企业及最终用户的日常体验。”

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梅中华表示:“我们很高兴与AIS和高通合作,实现这一里程碑,这为5G毫米波商业化奠定了技术验证基础。随着毫米波带来的更多的5G机遇,我们将与合作伙伴携手,不断推动毫米波发展,创造极致体验,为加速泰国数智化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
禾观科技:依托亚马逊云科技强化技术体系 构建下一代的时尚品牌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面向东南亚和拉美新兴市场快时尚品牌禾观科技在成立第一天,业务就构建在亚马逊云科技上,并获益良多。

五年里,从第一个业务系统到第一个客户访问,再到第一个笔订单生成与履约,禾观科技所有的核心业务系统以及正在和亚马逊云科技合作的智能推荐以及大数据平台,全部都依托于亚马逊云科技构建。

和所有创业公司一样,禾观科技在成立之初,不可能有巨大的研发团队去做很多基础设施层面的事情,他们的精力更多聚焦在业务的创新上。

禾观科技CTO 罗军表示:”技术基建部分,我们希望和更专业的团队一起合作,帮助我们在技术起点与积累不高时能够快速获得较高系统研发能力快速支撑业务创新。”

亚马逊云科技最核心的支持

在谈到与亚马逊云科技五年多的合作,禾观科技CTO 罗军认为有四点最为核心:

禾观科技业务是面向全球的,亚马逊云科技拥有面向全球的基础设施能力帮助禾观科技团队快速支撑。毫不夸张地说,禾观科技业务开到哪,亚马逊云科技的服务就能够在哪里支持。

在合作中,亚马逊云科技提供非常稳定、可靠的云服务。

亚马逊云科技的基础设施非常的灵活,具备极高的可扩展性。快时尚的业务与传统电商平台相比有很多不一样的技术挑战,禾观科技可以在亚马逊云科技上找到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对于创业公司来讲,亚马逊云科技提供有温度的支撑。完善的技术和售后服务体系能够帮助禾观科技解决很多问题。任何一家技术服务商不可能100%前置地覆盖企业全部的应用场景,但是当禾观科技遇到新的问题,亚马逊云科技都会和禾观科技一起去解决,快速响应禾观科技的业务。

如何在快时尚出海行业脱颖而出

在快时尚出海行业,SHEIN是绕不开的话题。如何从现有的行业体系脱颖而出,禾观科技有自己的一套打法。

虽然从知名度,业务规模禾观科技还处于较早期阶段,但从品牌定位,市场差异性,以及对服装品牌理解与真实客户需求的洞察等这些方面,禾观科技走出了特色之路。

禾观科技更关注的是品牌调性、商品的品质与消费者体验,给消费者传递的元素是否符合禾观科技的目标客户需求,同时禾观科技会更加关注消费者体验。

与大多数该领域的供应商不同的是,禾观科技设计了基于唯一码溯源的体系,发往每一个消费者的每一件商品,是由哪个工厂生产的,经过了哪些工序,这些工序是谁来负责做的,是经过了哪一个仓出去的,是卖给了哪一个消费者,禾观科技都能够清清楚楚进行跟踪与溯源分析。

通过这一套闭环的反馈,禾观科技能够快速获取每一个环节的信息,将消费者的需求快速反馈到整个生产和设计环节。这是禾观科技与其他公司不一样的地方,希望将品质做得更好,所以在细节方面下了很多的功夫。

禾观科技想做下一代时尚品牌,核心关注的是消费者体验,通过很多设计力求把体验做得更好,这是其中的一点。另外禾观科技也将与亚马逊云科技更加深入合作,比如呼叫中心Call Center,也是希望为消费者提供极致的客户体验。

禾观科技希望打造的是一个有性价比的时尚品牌。如何在已有的用户心智上面做自己的独特性?禾观科技追求品质更优、价格更合理,通过深耕供应链优化达到这个目标,能够把品牌心智更好地建立起来。

如何借助亚马逊云科技强化自身技术实力

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中,禾观科技CTO 罗军感受最深刻的是两点:

亚马逊云科技强大的基础设施能力,帮助禾观科技很快地将重心放在自己的业务创新上。对于整个技术底层的部分不需要太关心,能够更多聚焦在业务层面。

由于禾观科技业务模式新颖,业务创新的背后需要一些独特的技术支撑。禾观科技能与亚马逊云科技团队快速交流,快速获得需要的解决方案,这是亚马逊云科技支持做得非常到位的方面。

出海电商和国内电商有很大的区别,罗军表示虽然大多数中国出海企业的国际电商体量还没有在国内做得大,但它的架构复杂度是远超于国内的。这是因为海外分布更广,每个区域的数据安全体系、合规体系的要求不一样。所以出海企业在海外做系统构建的时候,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数据如何跨区域部署,如何做好数据本地化保护,其次要做好各区域之间架构的相对一致性与标准化。

禾观科技系统架构是全球跨区域部署,每个区域的数据做闭环,同时禾观科技也做本地化架构,基础设施架构是依托亚马逊云科技实现的。

从业务架构层面来讲,因为禾观科技是一家偏自营的公司,从电商到商品研发,到供应链全部是由自主建构的,相对而言的链条比较长。

在AI和大数据方面,依托于亚马逊云科技的能力,目前已经在搜索、推荐,甚至在图像、图片创新上面有尝试。另外,在智能客服方面双方也在开展合作。

罗军坦言,出海企业里面最大的挑战就是合规。另外,在初创型企业业务覆盖相对较广,且流量不是特别大的时候,如何平衡跨区域部署带来的额外成本。针对这两个挑战禾观科技已经与亚马逊云科技一起找到了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并落地。

供应链优势助力中国出海企业持续成功

在罗军看来,过去三年疫情,不仅仅是在中国,包括在全球疫情带来了全球产业分工的重新调整,同时也凸显了中国整个供应链的优势,这对出海企业是一个非常大的助力,帮助一大批优秀的中国企业快速出海,且获得成功。

除了疫情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导致全球普遍大众客户其实是遭遇了货币贬值,他们购买力不如以前,但消费心智和诉求还在,对美好生活或者品质生活的追求还在,怎么提供物美价优的商品给到他们?这个时候怎么快速响应,满足消费者的诉求,这是核心需要关注的,也是今天面临的挑战和优势。如果能够快速解决这个问题,未来的市场是可期的。

罗军强调:“禾观科技走到今天离不开亚马逊云科技的支持。我们希望构建下一代的时尚品牌,也希望我们的一些场景能够跟亚马逊云科技一起孵化出更多创新能力去更好地支持业务和服务客户。我一直认为合作是双向的,今天我们得到亚马逊云科技巨大的支持,也希望随着禾观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应用场景输入给亚马逊云科技团队,帮助亚马逊云科技在行业服务和解决方案层面更好地创新。“


]]>
烽火通信:数字化转型为棒纤缆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2023年伊始,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强调要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力争到2035年,国家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

  对于光棒、光纤及光缆(以下简称“棒纤缆”)制造商,一方面其最终产品——光缆,是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元素;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是数字化技术创新主体和应用对象。当前,国内大多数企业产业链不全,核心产品——光纤预制棒的设计和生产技术只掌握在少数具有完整全产业链的航母级企业手中。如何使棒纤缆一体化协同生产,提升交付周期及降低交付成本等,将直接决定企业未来的全球竞争优势与可持续发展。

  烽火通信以行业和企业需求为牵引,以先进数字化理念为指引,融合先进制造技术、先进信息技术,变革行业传统制造方式和制造手段,依托自主知识产权进行数字化转型,围绕产品、数据、生态三条链赋能棒纤缆产业。

  打破常规,数字化促进产品力提升

  作为光纤光缆产业链的源头,光纤预制棒的生产制造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其生产技术难度高、工艺复杂,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被国外垄断。光纤预制棒的生产流包含10道工序,精度高、变量杂、工序多,仅在芯棒生产阶段,生产过程中工艺监控的参数就多达178项,传统的工艺管控手段在光棒制程难题面前显得力不从心。

  烽火依托数据采集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制造过程数据特征信息进行提取,包括数据的均值、方差、极差、准差等,基于大数据模型和平台进行特征相关性计算,大数据平台推荐出强相关的因子并将这些因子按照分多水平进行试验验证,以确认各因子之间是独立影响还是交互影响。例如,在分析预制棒的生产速率与工艺要素之间的关系时,通过对数据特征的提取,分析发现除了已知条件芯层硅的实际流量均值影响显著外,芯层内隔离氧气实际流量、腔体实际风速都对结果构成显著的影响。类似的数字化手段在光纤、光缆的研发、制造环节还有很多的应用,借助数字化的力量提升效益,提高烽火通信线缆板块的产品力。

1

  光棒制程大数据分析


  集成互联,数字化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降本增效是制造业重点关注的工作之一,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各项改善措施的不断制定和落实,传统的基于“人机料法环”五要素的成本管控体系走入瓶颈。烽火通信从全局出发,进行了系统性的业务及应用架构重构,打造了高度集成化、透明化的OTD全业务链数字化解决方案,并在数字化转型实践过程中,致力于将“数据”作为第六要素纳入到从市场到交付的全价值链降本增效工作中,解决数据的透明化和集成化,以“数据”促效益。

2

  基于数字化场景的OTD全业务链数字化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OTD环节的数据透明集成,烽火通信启动了包括APS、MES、WMS、QMS在内的系列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重新开发,以数字化的思维重构了相关业务,优化了超过40个业务块、100多个流程,消除了30多个业务断点,将系统间数据流动的效率提升了30%。以此为基础,烽火还启动了新光缆工厂的建设,运用自身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掌握的理念,融合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打造标杆级别的数字化透明工厂。目前工厂基建已完成,软硬件建设已经进入冲刺阶段。

3

  烽火通信数字化光缆工厂实景


  融合共创,数字化赋能线缆行业生态建设

  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供应链整体的稳定性以及健康程度越来越重要。烽火通信立足于自有的的棒纤缆全产业链,联合供应商及客户,共同打造融合、共享、发展的产业链生态。在企业内部,借助自身的IoT技术能力,打通棒、纤、缆的关键制造数据和交付数据,形成一体联动的拉动式、可回溯的制造交付体系。烽火还与运营商、中南建筑设计院、武汉理工大学等客户、机构、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广泛合作,议题涉及行业标准、市场开拓、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

4

  数据驱动产业链信息融合


  数字化是当前各行各业都必须思考和面对的话题,随着以GPT技术为代表的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未来的制造业必定会以更大的步伐和更开放的心态拥抱数字化和智能化。作为中国光通信的发源地,烽火通信时刻铭记自己的使命和担当,不断探索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之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
创维数字:子公司创维液晶器件的miniLED模组可用在VR/MR上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创维数字在互动平台表示,子公司创维液晶器件的miniLED模组可用在VR/MR上。硅基OLED技术相较于基于Mini-LED背光的Fast LCD屏幕具更高的色彩饱和度和像素密度,响应时间短,且不会存在漏光的现象,但目前硅基OLED技术其成熟度还可进一步提升,处于初期量产的阶段,成本是比较高。


]]>
招商信诺人寿与招银云创达成战略合作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金融科技已经成为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引擎。作为一家成立了20年的寿险公司,招商信诺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商信诺人寿”)早在2015年便开始探索应用金融科技来提升公司的客户体验、运营效率以及业务效能。为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切实提高客户服务质量,4月17日,招商信诺人寿与招银云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银云创”)达成战略合作。

此次签约后,双方将在科技咨询、财务管理提升、风险管理体系建设、AI智能客服、电销智能化应用等方面开展深化合作。依托招银云创领先的科技能力,招商信诺人寿将实现进一步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一方面,以“客户体验”为先导,双方将探索创新技术植入保险服务,促进保险与科技双向赋能,由综合化经营向综合化服务跃升;另一方面,在运营质效上,双方将在金融科技领域共同探索新模式、新技术,以创新驱动业务模式变革,在降低经营成本的同时,助推招商信诺人寿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

招商信诺人寿与招银云创同为招商银行附属机构,双方将通过战略合作的形式,实践金融科技输出市场化的战略与规划,促进业务的多方融合与高效运转,以科技飞轮带动价值创造。

会上,招商信诺人寿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常颖表示:“相信招银云创将通过科技赋能帮助招商信诺驱动客户体验迭代升级,加速助推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公司运营质效,有效提升差异化竞争力。”招银云创总经理兰军表示:“希望双方以本次签约为起点,持续深化合作,优势互补、协同联动,共同探索保险业智能数字化的实效应用。”

成立20年来,招商信诺人寿从未停止在科技服务创新方面的探索,依托AI、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科技能力,逐步构建出了一套适用于自身,紧密结合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客服服务和运营管理体系,这也为其持续拓展服务外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站在全新的发展阶段,双方将在招商银行“科技兴行”的战略引领下,优势互补、双向赋能,提升运营和业务流程的数字化能力,持续加深合作深度与广度,共筑金融服务生态体系。招商信诺人寿也将继续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不断深化技术革新、产品创新,以更广泛的服务范围、更优质的服务品质,守护与陪伴客户的美好生活。


]]>
合作升级至2.0 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与亚马逊云科技探索前沿技术体系创新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作为中国工程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研发的中坚力量,由中国科学院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的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简称: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已经成为工业生物技术国家级创新科技平台。

得益于科研团队孜孜不倦的技术攻关,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牵头组织承担了多项合成生物学、绿色生物制造等重点研发计划任务。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拥有目前国内合成生物学、生物制造领域比较少见地,从基础研究端到产品端再到产业转化运营端完整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2019年,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成立了生物设计中心平台实验室,并围绕生物计算设计,开始与亚马逊云科技共同探索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BT+IT)技术体系,以进一步推动合成生物学发展,以期能够为在健康、能源、农业和环境等领域的重大突破提供技术支撑。

而近期,这一合作已经将升级至2.0阶段。双方在AI、大模型甚至量子计算等一系列前沿技术合作已箭在弦上。

构建BT+IT技术体系

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始于2019年的上云浪潮。当时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负责IT技术的团队规模不大,开发人员数量不多。他们既要兼顾多个应用场景,开发不同的应用需求,同时需要开发好几个任务。

现实的需求让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开始尝试从基于服务器端的开发模式,转向于云原生的开发模式,借助云计算,很好的提升了科研业务的效率。从2019年开始在云上已经部署了超过20个云端应用。

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打通了一系列的不同的云上应用开发方式,包括纯分析类的、面向用户的工具/网站平台开发。几年来已经围绕着工业生物设计里面的不同子领域做了相当多的工作,比如说序列设计、图谱、各种分析平台开发、数据库开发等。

1.0技术合作三阶段层层递进

亚马逊云科技与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经过了四年多的合作,从最初的数字中心到现在的所有IT架构、开发理念、开发模式都以云原生的方式实现,合作分为三个阶段:

最初在2020年及之前,更多的是在学习云计算的一些技术,包括初步尝试在云上利用一些新的工具做构建。凭借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的行业经验和亚马逊云科技的提供的很好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和思路,研发人员理解了云计算在解决具体场景需求方面的能力。

第二阶段,2021年进入快速发展期,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陆续有10多个软件应用实现了云上部署,并尝试构建云原生现代化应用,探索出了适合生物设计中心业务模式的最佳实践。

第三阶段,从2022年到现在,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使用托管服务和创新服务进行云原生创新,加大对云计算优势的利用,如按需交付、快速扩展、弹性等,大大提升了开发效率、业务敏捷性、可扩展性和可用性,同时实现成本节约。

生物计算设计成果频出

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与亚马逊云科技携手,通过突破传统开发模式提升科研效率,在核心数据库和专业应用工具设计两大研发方向上实现技术突破,有效推动了合成生物学发展。

天津工业生物所生物设计中心团队联合亚马逊云科技团队在计算生物学国际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核酸研究》)上发表文章,发布了首个基于图数据库Amazon Neptune的大肠杆菌调控代谢关系知识图谱ERMer,首次提供了全局的代谢调控图谱,并通过可视化框架实现了丰富的搜索功能,如多步查询、最短路径查询等。ERMer采用专门为高度关联的复杂数据集的高效存储和查询设计图数据库架构,这打破了传统的低效数据检索方式,有效增强用户和图谱的人机交互,大大降低了使用门槛。

为充分发挥知识图谱的价值,生物设计中心团队还进一步采用基于图神经网络技术进行推理,成功实现了转录因子预测和转录因子靶点预测等功能,这将有助于挖掘潜在的关键调控因子和调控靶点,构建新的调控代谢网络,能够为研究人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另外,天津工业生物所生物设计中心团队开发得到了第一个能够在所有操作类型、任何基因组位点和跨物种上进行精确、自动化和高通量编辑序列设计的云平台AutoESD。AutoESD的开发采用了基于云端的无服务器架构,确保了高可靠性、稳健性和可扩展性,能够在几分钟内并行处理包含上千个编辑序列设计目标的数百个设计任务。

开发人员利用Amazon Lambda无服务计算将不同的引物设计、同源臂设计等编辑序列设计模块封装打包,满足了具体功能的模块化开发要求,并方便地对功能模块进行管理和共享;利用Amazon DynamoDB提供毫秒级的动态资源响应性能,并自动扩展所需资源以应对增加的业务需求;利用Amazon Step Functions实现可视化的工作流管理,实现了编辑序列设计工作流的串联,从而实现应用的快速构建和更新,同时快速查询处理异常任务。这些Serverless服务帮助天津工业生物所团队进一步简化运维,使得开发人员可以专注于业务代码和创新,与传统开发方式相比,开发时间缩短了75%,总体拥有成本降低50%。

战略合作升级到2.0  AI、大模型等是未来重点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王钦宏介绍称,研究所正式成立十年来,产生了一系列的成果,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积累的增加,成果产生的速度还在逐渐加快。从整个科技创新来说,研究所的创新首先要解决底层技术的创新,围绕着工业生物创制的体系的底层技术,做了很好的布局,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王钦宏强调要借助亚马逊云科技强大的云计算能力、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强大的计算平台,为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认识生命、设计生命以及合成生命来提供一个更好的支撑。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生物设计中心主任马红武认为,如同当下AI已经升级到2.0阶段,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也准备进入到2.0模式。要把AI大模型、图数据库、知识图谱和工业生物大数据结合在一起,双方合作进一步深化并提升到新的高度。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生物设计中心副主任廖小平表示,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生物设计中心团队从去年开始布局做机器学习和推理的任务,今年上半年开始做大语言模型,希望用另外一种方式来推动研发方式的转变,从而撬动研发的新范式。此外,也期望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全球科研领域辐射能力,提升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生物计算设计方面的国际影响力,为世界各国的合成生物学科研工作者提供优质服务。

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区商用与公共市场事业部总经理李晓芒表示:“亚马逊云科技为全球数千家生命科学领域客户提供云服务和行业解决方案,助力从实验室到真实世界,全面加速生命科学数字化创新。我们很高兴能够与天津工业生物所一道,通过云技术和深厚的行业实践推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技术进步,开拓生物制造产业的数字化创新路径。”


]]>
中国移动与中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4月26日,中国移动与中信集团在北京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副总经理赵大春,中信集团董事长朱鹤新、副总经理王国权出席签约仪式。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多个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内容涵盖综合金融业务、通信服务和信息化解决方案、“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行业赋能,以及用户、渠道与营销领域的优势互惠互补等。

  双方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顺应产业趋势,本着“平等、互利、诚信、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推动双方在各自领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2022半导体IP市场:Arm位居第一,Alphawave增速达94.7%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近日,全球知名IP数据分析机构IPnest最新报告指出,2022年设计IP市场价值达到66.7亿美元,相比2021年的55.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0.2%。2021和2020年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9.4%和16.7%。

11

  2022年Arm在快速增长的芯片设计知识产权市场中占据了领先份额,数据显示,排名前五的厂商中Arm、Synopsys、Imagination和Alphawave的市场增幅分别为24.5%、22.1%、23.1%和94.7%,均超过了市场的平均增速。排名第三的Cadence的增速略低,为13.5%,而排名第五的Alphawave达到了94.7%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其对于IP供应商OpenFive的收购。此外,排名第十的Rambus也取得了84.3%的增长,同样得益于其对PLDA,AnalogX和Hardent的收购。

  报告指出,2017年到2022年的六年间,处理器IP对市场的重要性不断下降,处理器IP在2017年的市场份额为57.6%,2022年下降到49.5%,而有线接口和其他数字领域却在增长。有线接口IP从2017年的18.0%增长到2022年的24.9%,Synopsys、Alphawave和Rambus的增长也再次证实了该类别的重要性。但Arm和Imagination的良好表现表明智能手机行业略有反弹,同时,汽车行业也开始成为设计IP的增长引擎。

  此外,在IP授权收入方面,2022年Synopsys以29.7%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而Arm以25.1%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Alphawave排名第四,仅次于Cadence,可见,高性能SerDes IP对于现代以数据为中心的应用至关重要。

22

  2022年授权收入排名前五的设计IP公司。资料来源:IPnest 2023年4月。

  在特许权使用费方面,Arm继续以63.8%的市场份额占据主导地位,远远领先于Synopsys、Imagination、Cadence和SST,它们的市场份额均不超过5%。

33

  2022年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排名前五的设计IP公司。资料来源:IPnest 2023年4月。


]]>
亚马逊云科技发力医疗与生命科学行业 围绕数据、算力和体验加速行业数字化创新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推出生物制药、基因测序和医疗保健细分领域行业解决方案,推动创新成果从实验室到真实世界落地

上海2023年4月27日 /美通社/ -- 亚马逊云科技医疗与生命科学行业峰会于今日召开,会议汇聚了业界专家和思想领袖,共同探讨行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之道。作为全球医疗及生命科学行业云计算引领者,亚马逊云科技将围绕数据、算力和行业用户体验三大需求发力,通过持续构建行业专属解决方案,进一步赋能生物制药、基因测序和医疗保健等细分领域的数字化创新,加速推进创新成果从实验室到真实世界的落地。

“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是加速医疗与生命科学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战略业务发展部总经理顾凡表示:“亚马逊云科技不仅提供覆盖全球的云基础设施以及超过200大类的云服务,更重要的是,我们深刻了解行业需求,不断地丰富和拓展行业数字化创新生态链,并围绕数据、算力和体验等需求与合作伙伴们一道为客户推出了诸多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战略业务发展部总经理顾凡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战略业务发展部总经理顾凡

亚马逊云科技一直是医疗与生命科学行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的推动者和支持者。早在2013年,亚马逊云科技就组建了全球范围的医疗和生命科学专业团队,并联合数百家合作伙伴,服务于包括辉瑞、拜尔、罗氏、默沙东、飞利浦等头部企业在内的4200多家行业客户,积累了大量成功实践和经验。目前,全球前十大药企中,九家都在使用亚马逊云科技。在中国,亚马逊云科技也和数十家本地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服务于超过400家客户。我们帮助客户与时俱进地应对当下行业普遍面临的技术挑战和需求,并提供符合和提升行业用户体验的应用和解决方案。

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应对基因测序领域海量数据挑战

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基因测序的数据量极具增加。一台测序仪的下机数据往往超过100GB,而在分析过程中,中间数据还会翻倍地增加。预计到2025年,基因组测序领域全球每年将增加40EB(百亿亿字节)数据。为此,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基因测序领域的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能够为基因分析不同阶段的生物信息学数据的存储、调用和分析提供更好的性价比和更高可用性。该解决方案包括数据上传、数据分析、数据共享和数据备份及存档全生命周期,具体来说将基因组学数据上传到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 (Amazon S3)中并进行管理;使用云上分析服务对基因组学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数据可以直接从 Amazon S3 中读取并在分析后将结果存回;使用 Amazon S3 的访问控制功能控制数据的访问权限,并将数据共享给合作研究者;以及定期备份基因组学数据以确保数据安全,并将不再需要频繁访问的数据存档到 Amazon S3 Glacier 或 Amazon S3 Glacier Deep Archive 中以降低长期存储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Amazon S3 对象存储提供高达八层的存储层级,提供的自动分层功能可以更高效地存储数据和实现成本节约。同时亚马逊云科技还将这项功能扩展至Amazon Elastic File System (Amazon EFS)云原生文件存储之中,进一步降低数据管理的难度。

亚马逊云科技还在2022年re:Invent期间最新推出了Amazon Omics服务,该服务是一项用于存储、分析和阐述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其他组学数据的托管服务,并能够兼顾具体应用场景下的智能存储与调度需求。Amazon Omics的推出能够帮助行业用户更快速地进行基因分析研究,从而加速新药研发、疾病诊断和治疗等领域的进展。

未知君是中国首家专注于肠道微生态治疗的AI制药公司,在其研究的微生态领域,仅一个研究样本就会消耗100G到200G的存储容量。随着基因测序和分析项目的增多,每个项目都会生成海量数据,对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处理极大增加了容量和计算量,不必要的延迟带来的时间消耗对未知君的研发业务造成了影响。同时,计算与存储成本也超出负荷。通过亚马逊云科技提供的自动化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服务,该公司将不同的数据分级存储、归档到成本极低的存储层中,有效降低存储成本,并实现了TB级基因数据的存储,同时还应对了团队不断增长的存储需求。

云上高性能计算平台,加速生物制药领域人工智能辅助新药研发

一款新药从发现到上市往往需要超过十年的时间并花费数十亿美元的研发成本,而人工智能辅助药物研发是突破这一反摩尔定律的利器。亚马逊云科技提供基于高性能计算(HPC)的人工智能新药研发服务解决方案使研究人员能够在亚马逊云科技上组建数百万个vCPU的高性能计算平台,以开展数十亿蛋白质分子规模的药物发现研究。以十亿个分子的化合物分析为例,单核服务器需要475年,而在亚马逊云科技上只需要1天。

亚马逊云科技还推出了“量子计算探索之药物发现方案”,该方案提供了一键部署的量子计算/经典计算混合架构,通过Amazon Braket量子计算平台调用量子计算资源进行实验,为量子计算在药物发现方面的应用探索新思路。

晶泰科技是全球领先的智能化自动化驱动的药物研发科技公司。晶泰科技首创了智能计算、自动化实验和专家经验相结合的药物研发新模式,利用人工智能、自动化等前沿技术,显著缩短药物研发周期,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目前支撑晶泰科技药物研发业务的计算调度平台已经构建在亚马逊云科技之上,每年可以节省大量的运营成本。亚马逊云科技不仅可以满足晶泰的业务对资源和成本的要求,无需购置业务所需的大型集群也可以随时调取大规模的超算资源,还可以通过提供竞价实例,达到极佳的计算性价比。

英矽智能是一家由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临床阶段生物医药公司。他们利用亚马逊云科技构建了靶点识别、分子设计平台、和临床试验结果预测平台,使他们能够以数百万美元的成本,在不到18个月的时间内找到一种治疗纤维化的候选药物,完成了从靶点发现到化合物验证的临床前药物研发过程。

加速构建行业解决方案 满足医疗保健行业用户体验

医疗保健行业企业希望能够快速构建轻松易用的创新应用,覆盖研究设计、临床实验、生产制造、上市推广、上市后监控与支持等各个环节,以向医疗人员提供更多更好用的新功能,并最终为患者提供加人性化的医疗方案。亚马逊云科技的行业专家团队与合作伙伴深入探索行业应用场景,结合丰富的云上应用开发实践,加速构建众多解决方案,满足医疗保健和医疗设备企业的数字化创新需求。

益体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最专业的智慧远程心电平台及专业会诊服务提供商之一。益体康的远程心电诊疗平台能够充分赋能基层医疗,快速提供专家诊疗服务。为进一步提升诊断效果,益体康在亚马逊云科技上利用GPU实例大幅提升心电辅助诊断模型的训练效率。使用亚马逊云科技,益体康成倍地提升了AI模型训练和推理效率,大幅缩短了产品上市时间——原本需要半年才能推出的AI模型,目前仅需3个月左右,便可完成从训练到部署上线全过程——并且基于云的能力轻松支持十倍以上数据规模的模型训练场景。

携手合作伙伴,加速云端构建行业数字化创新生态链

作为医疗与生命科学行业的云计算引领者,亚马逊云科技不断丰富行业数字化创新生态链——亚马逊云科技与APN合作伙伴网络成员联手为各种创新场景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同时还在亚马逊云科技Marketplace上推出可以快速部署和使用的工具和服务。亚马逊云科技还开放了96种生命科学公开数据集,涵盖生命科学、基因、重疾以及新冠研究等重要领域。

除此之外,在医疗资源密集的上海市徐汇区设立的上海亚马逊云科技生命健康数字化赋能中心已于2022年10月正式投入运营,希望通过徐汇区这个平台和窗口,为区域内乃至全国生命健康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赋能中通过卓越展示中心、协同服务云平台、行业俱乐部、全球合作计划四个方面为生命健康企业赋能。

面对医疗和生命健康行业的初创企业,亚马逊云科技还推出了“云创计划”,为他们提供起步云资源和技术服务,以加速扶持行业初创公司在云上开启数字化创新之旅,实现高速成长。目前亚马逊云科技累计支持的来自医疗和生命科学行业的初创企业数量已超过300家。



]]>
华为宣布开放5G网络能力 自家5.5G比5G快10倍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近日,华为无线首席战略官陈传飞在“5G商业成功session”上指出,5G生态快速繁荣,发展3年就已达到10亿用户,而4G用了5年。

  得益于良好的5G产业政策,快速的5G网络部署,以及5G业务在个人、家庭与垂直行业的全面发展,5G站点数Top 20的运营商收入已取得明显的增长,实现了5G商业正循环。

  陈传飞表示:“展望未来,5G强大的网络能力将开放给生态伙伴,帮助运营商增加变现渠道,并进一步繁荣5G产业。华为已加入CAMARA Open API项目,致力于成为主要贡献者之一。”

  近日,华为无线网络公众号发文:华为和移动完成5.5G技术验证,在验证条件下,5.5G峰值速率达到10Gbps,比5G网络快了10倍。

  在2023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CFO孟晚舟提到,华为将持续推动建设5.5G时代的数字基础设施,让计算产业未来的算力像今天的水和电一样触手可及,随需而用。

]]>
Innovusion与福耀集团达成合作,共同推出激光雷达内置集成方案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4月19日,Innovusion宣布与福耀集团达成合作,共同致力于激光雷达集成方案的创新开发与产品化,在激光雷达加速量产上车的关键时刻,提供兼具美观实用的激光雷达安装新思路。

  随着激光雷达大批量产上车,关于安装位置的讨论一直不断。如何在保障激光雷达性能的同时,更好地将激光雷达与整车结合,提升美观度成了讨论的焦点。

  作为前置摄像头的常规安装位置,前挡玻璃后的黄金安装位既不影响车辆本身外观设计,让车辆拥有更大的外形设计空间;又能通过前挡的保护,使激光雷达不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降低脏污和损坏的几率,成为最具想象空间的方案之一。但这一安装位置有着不少的技术难题,对激光雷达的体积、质量都需要更严格的控制。

  据悉,福耀集团通过改善生产工艺、改变玻璃组合结构等方式,实现了激光雷达特征波段红外光透过率优化,解决曲面结构的前挡风玻璃会造成激光雷达信号衰减等技术难题,在该领域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并推进激光雷达集成在前挡玻璃后方案的实际应用。

  同时,Innovusion着重关注激光雷达功率、体积、质量方面的难题,通过前沿电子和光学技术,打造高度集成的全新前向激光雷达产品Robin-E,在保障高性能的同时实现精巧轻量的产品设计,尺寸仅117(mm)*100(mm)*44(mm),总重量约450克,功率不到9W,噪音小于20dB(A),进一步解决激光雷达集成在前挡玻璃后方案遇到的难题。

  双方此次的合作是基于对激光雷达集成在前挡玻璃后方案的高度关注。

  目前双方已经开启共同研发,将各自最新技术产品进行融合,初步方案已经实现激光雷达与摄像头在前挡玻璃后的集成,探测性能衰减小于10%,超低功耗,超静体验。

]]>
IDC公布2022下半年中国公有云市场报告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近日,IDC发布《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2下半年)跟踪》报告。

  报告显示,2022年下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IaaS/PaaS/SaaS)达到188.4亿美元,其中IaaS市场同比增速15.7%,PaaS市场同比增速为31.8%。

  市场格局方面,2022年下半年IaaS和IaaS+PaaS市场竞争格局保持一致,阿里云、华为云、中国电信天翼云、腾讯云和AWS为市场排名前五位。

  与此同时,其他竞争对手攻势不减,前五公有云服务商市场份额集中度比2021年下半年略有下降。

  与2021年下半年的市场格局相比,2022年下半年华为云、腾讯云和天翼云的排名有了一些变化。

  其中,在IaaS+PaaS市场,华为云由第三位升至第二位,中国电信天翼云由第四位升至第三位,腾讯云由第二位降至第四位;

1 
2 

  在IaaS市场,华为云排名仍居第二,中国电信天翼云由第四位升至第三位,腾讯云由第三位降至第四位。

  对比来看,2022年下半年在IaaS和IaaS+PaaS市场,腾讯云均被天翼云挤出了TOP3的位置。

  此外,IDC报告显示,2022下半年,持续三年的疫情深刻影响着整体IT市场环境的发展,公有云市场企业用户不稳定因素增加,上游企业预算缩减与建设周期的持续延长对公有云市场发展造成一定阻碍,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增长稳中有降。

  从IaaS+PaaS市场来看,2022下半年同比增长19.0%,与2021年下半年同比增速(42.9%)相比下滑23.9的百分点,与2022上半年同比增速30.6%相比下滑11.6个百分点,增速均有明显放缓。各大云厂商均在PaaS层加快发展节奏,市场增速明显高于公有云大盘增速。

  IDC中国企业研究部研究经理崔婷婷表示:虽然之前疫情的给企业用户上云用云带来一定阻碍,但是中国企业云化进程和发展方向并没有因此而动摇。尤其是在2022年底疫情放开之后,公有云市场在年底冲刺的同时,也对新一年“疫情后时代”的到来充满期待。云计算在分布式数据库、大数据、AI模型、算力升级、存算分离、多地多活等领域的技术深耕和产品迭代,与企业数智化转型需求的集中爆发相结合,必然会在未来公有云和云计算市场上碰撞出新的火花,推动中国公有云市场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AI算力基础设施设计需要遵循三大平衡原则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在4月21日举办的首届超互联新算力产业暨第三届中国IDC行业DISCOVERY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表示,AI算力是算力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基建和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关键任务抓手。

  郑纬民指出,人工智能计算在海量数据、实时响应、极端条件等场景下相较通用计算优势愈发明显。预计到2025年,我国人工智能算力总量将超过1800EFlops,AI算力占整个算力的比重超过85%。

  “以后的计算机中AI计算机和处理人工智能的计算机将占很大比例,特别是随着ChatGPT的发展,算力需求大幅提升,迎来了高速扩张时代。”郑纬民表示。

  在谈及AI计算与HPC(高性能计算)的区别时,郑纬民指出,HPC通常应用在天气预报、核聚变模拟、飞行器设计等领域,而AI计算是做分类、回归、自然语言处理等,二者应用场合不同,运算精度也不一样。

  郑纬民认为AI算力基础设施的设计需要遵循计算平衡、网络平衡、IO子系统平衡的原则。

  “传统的高性能计算机的测试结果与人工智能需要的性能不完全一致。高性能计算算力测试程序主要使用双精度浮点数运算,即64位浮点运算,人工智能训练以单精度浮点数,即32位浮点数为主。”在郑纬民看来,现在要做符合语言模型的训练,就要考虑半精度平衡性,即设计中主要考虑半精度运营性能,又要注意双精度运算能力不能过低,所以双精度与半精度运算性能之比为1:100较好。

  “现在很多厂家都已经在考虑这三个平衡设计,国内也有差不多30个城市在建或者建好了AI超算中心。”据其预测,HPC+AI+大数据中心在未来不超过5年的时间内将会融合到一台计算机中,“既可以做HPC,又可以做AI,也能处理大数据”。

]]>
亚马逊云科技积极布局 Serverless将迎来爆发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Serverless已经成为云计算领域不得不关注的趋势之一。据亚马逊云科技给出的数据,全球已经有数十万客户在使用Serverless技术开展业务创新。

从业务上云到采用云原生技术,再到Serverless的不断普及,云计算的价值被瞬间提升。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指出,Serverless代表了目前的技术方向,根据亚马逊云科技多年的实践来看,这个方向符合用户的诉求。"我们大量的客户希望的是鱼和熊掌都需要,既要有更低的门槛去使用我们的Serverless服务,同时也希望有更低的成本,还能获得更高的安全性。Serverless是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它不是万能的,但它是非常好的工具。"

PixCake

释放 Serverless 力量加速创新应对不确定性

Serverless是帮助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有效技术手段。

一个典型的应用有6个组成部分“基础设施、计算、存储与数据库、消息队列和编排、API、顶层业务逻辑”。传统的、典型的IT服务,用户需要去关心从底层到上层每一块功能实际的开发。Serverless能接管底层所有物理资源的部署和管理,让用户可以把自己的精力放在最应该关心的地方,加速应用推出时间.

2022 re:Invent全球大会上推出的Amazon Lambda Snapstart可将Lambda函数的冷启动时间降低90%,实现10倍的快速启动性能,消除在系统启动的时候带来的突发延时,客户不需要做任何的代码改变,也不需要支付任何的费用。

Serverless可以消除业务不稳定起伏带来的隐性成本,轻松应对峰值、非频发的复杂工作负载;还可以消除数据管理系统按需扩展的复杂实施难题,无需考虑计算和存储资源的比例,也不会出现节点读写状态不一致等问题。

亚马逊云科技提供全栈Serverless Data服务,包括六大Serverless数据库:Amazon Aurora Serverless、Amazon DynamoDB、Amazon Timestream、Amazon Keyspaces和Amazon Quantum Ledger Database (Amazon QLDB)和Amazon Neptune。以及全部的分析服务:交互式查询服务Amazon Athena、大数据处理服务Amazon Managed Streaming for Apache Kafka (Amazon MSK)、实时分析服务Amazon Kinesis和Amazon MSK、数据仓库服务Amazon Redshift、数据集成服务Amazon Glue、商业智能服务Amazon QuickSight以及运营分析服务Amazon OpenSearch Service。

Serverless对已有技术并不是直接替代

当199IT向亚马逊云科技相关负责人提出Serverless与容器之间的关系和未来的融合趋势的问题时,得到的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替代。

陈晓建认为,包括虚拟机、容器等客户拥有完整的物理资源的管控,都是非常合理的。这些需求可能会跟着客户的使用场景长期存在。用户如果真的能够放心地使用Serverless,必须要能做到在绝大部分的功能和性能方面是能够达到直接使用物理资源的效果。随着亚马逊云科技产品能力的逐渐演化,等到某一天如果绝大部分的场景下都可以完全使用Serverless去达到和物理机完全一样的功能性,相信很多用户自然就会使用Serverless。目前还未使用Serverless可能是客户不习惯,但不代表客户真正的目的是要拥有自己的虚拟机,拥有容器。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计算与存储总监周舸认为,"在容器和Serverless之间会产生更多的融合的发展方向,我们不会认为一个会取代另外一个,我们一直尊重客户有各种选择可能性。"

亚马逊云科技还表示,Serverless和容器都是现代应用开发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DevOps的工作环境当中,无论是Serverless还是容器,在很多客户场景当中都大量的使用。除了像AmazonLambda Web Adapter,让用户在不改代码的情况下,让应用在Serverless、在AmazonFargate、在AmazonEC2中无缝迁移。AmazonFargate本身也是Serverless的一个服务,但AmazonFargate的管理是可以通过AmazonECS和AmazonEKS去管理的。AmazonEKS是亚马逊云科技托管的Kubernetes容器管理编排方案,所以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Serverless也好,容器也好,它本身就是互相融合、相辅相成的过程。从当下来讲,两者不是二选一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都能给客户带来很多价值的技术产品。

亚马逊云科技在Serverless和容器两方面都提供很多的服务,无论是无服务器优先策略还是开源路线自建容器,两个方向将持续演进,客户可基于自身业务需求、IT能力选择技术路线。具体来看:

Serverless和容器本质上都是对应用部署的一种管理方式,并且融合到现代应用开发的整个DevOps生命周期之中不可或缺;容器用户中,80%的客户也同时在使用Serverless,可见两者并不是二选一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特别是亚马逊云科技的Serverless产品线中除了Amazon Lambda以外,还有Amazon Fargate,Amazon Fargate本身的编排就是通过Amazon ECS和Amazon EKS这样的容器管理工具进行的。

无服务器优先策略(Serverless First):对于不想承担运维负担的客户,建议优先考虑无服务器技术。这种方法可以让客户集中精力处理业务逻辑,而无需关心服务器管理、扩容和维护,以及安全和高可用等问题。

开源路线自建容器:对于需要更多定制化能力的客户,可以考虑使用开源技术自建容器,使客户能够根据自身特定需求和场景构建解决方案。例如,Kubernetes是一个广泛使用的开源容器编排平台,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定制化选项。

使用Serverless的进阶之路

陈晓建在主题演讲中提到了客户使用Serverless的进阶之路,包括从迁移开始,无需代码改造、拥抱事件驱动架构,灵活应对不确定性、Serverless First,降低应用成本。

从后端服务的无服务器化重构到对于后端数据管理无服务器化迁移,亚马逊云科技均提供了丰富的产品。

事件驱动型的好处在于更少的依赖,有故障隔离,同时是可进化的架构。到今天为止,亚马逊云科技已经有超过200组自己的产品和包括40种SaaS的服务,可以作为事件的产生者。同时还有超过30个Serverless的产品可以作为事件的消费者。结合这些产品,客户完全可以构建一个非常完善的、且符合事件驱动架构的Serverless的应用。

Serverless First就是在构建新的应用时首先考虑是否可以首选 Serverless 来实现。Serverless 应用拥有极致弹性和成本优化:相对于容器和有EC2模式,Serverless可以以更细的颗粒度来做资源的部署,提供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Serverless First思维还包括:面向应用场景选择各种所需云原生Serverless服务来设计架构,充分发挥服务之间的功能集成和协同治理优势。

陈晓建表示,“如同云计算将客户从复杂的物理基础设施中解放出来一样,亚马逊云科技进一步通过Serverless将这一过程延展到了云上的虚拟基础设施和云服务领域。我们希望客户写的每一行代码都是业务逻辑,Serverless正在让它变为现实。过去17年,我们持续推进Serverless的发展,将Serverless提供的极致弹性和自动扩展能力带给越来越多的客户。此外,亚马逊云科技大规模云服务的运营能力以及标准、安全的产品API体系,确保了我们的Serverless服务为客户提供极致的瞬间并发能力,应对极端业务激增,并帮助他们实现大规模部署,把应用快速部署到全球。”


]]>
火山引擎开放抖音世界杯同款视频工具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尽管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已经过去了近半年,但至今提起,仍然让人兴奋。而2022年抖音首次在短视频平台直播世界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功。多项新技术、新举措的应用,不仅为重大体育赛事的全球直播开创了诸多先河,很多企业也希望能够用上与之同款的技术,用于企业实现增长。4月18日举办的火山引擎Force原动力大会上,火山引擎总裁谭待表示,将开放抖音世界杯同款视频工具,连发六款新品,为企业增长提供新动力。

作为2022年抖音卡塔尔世界杯转播的背后技术支持,火山引擎为抖音提供了包括RTC技术、AR互动等多项技术。谭待表示,更高清、更互动、更沉浸是消费者视频体验提升的三个关键方向。此次世界杯,火山引擎支持了累计106亿人次的直播观看,决赛直播观看人数达2.3亿。

图片1.png

在超高清直播方面,火山引擎通过H266自研编码器,以及基于AI技术的智能编码方式,大幅提升文件压缩率。

在“更互动”方面,RTC帮助抖音的世界杯直播开拓了“边看边聊”的互动模式,在线人数峰值超过200W,崩溃率低于十万分之三。火山引擎通过SFU+MCU融合方案,一方面减少RTC系统全链路的并发音视频流数,扩大RTC系统并发容量,另一方面保证用户可以随时平滑上麦交流的同时,有效降低观赛用户的设备端性能消耗压力,让用户获得最佳的观播互动体验。

在“更沉浸”方面,火山引擎支持了PICO的VR直播,提升沉浸感,基于自研的全真超清显示技术,观影清晰度提升50%;在酒吧背景的世界杯狂欢夜场景中,通过8K 360度多机位实时直播,基于自研切片传输算法,节省50%码率。

而在会上开放的六大新品,首先是“云游戏”,为用户提供即点即玩服务,解放终端算力,随时随地畅玩优质内容和同朋友进行实时互动。

第二是“创意互动Vlog”,提供全新高精度拍摄和自动成片技术,可以一键生成游客专属的高光短视频,还可以一键分发到抖音,可以帮助景区在线种草,提高景区曝光和口碑营销效果。

第三是“AR互动”产品。基于字节跳动在C端的积累,依托自研算法及渲染能力,实现AR效果更低延时、低性能要求、高稳定性及贴合性。在服务链路上,打通了抖音和巨量引擎,融合内容+流量+技术+转化,让用户边看边玩边买,帮助品牌在线上线下的试穿戴和活动营销中更加吸引年轻用户的参与。

会上,火山引擎正式推出下一代RTC产品——WebRTC 传输网络(WTN),构建于可支撑亿级DAU的全球实时传输网络之上,提供标准WebRTC接入,以及全球范围超低延迟、稳定可靠的实时音视频通信能力,拥有标准协议、开源生态、超低延时、稳定可靠、无限开发五大优势,可以帮助商业伙伴降低服务端传输网络的建设和研发投入,同时降低多供应商的集成和运维难度,也让更多人享受高清、实时的线上互动体验。

“虚拟数字人”产品,则可以助力客户在内容播报和客服场景与用户增强互动。唇形自然,表情生动,动作流畅之外,制作简单,仅需5-10分钟视频,即可生成形象趋近于真人的数字分身。

最后则是音视频云端一体解决方案“veVOS”,在功能和体验层面进行全面升级,接入效率提升30%,最快两周业务就可上线,为客户的音视频业务继续增砖加瓦。

当下,视频形式帮助企业从内容上打动用户,并且连接人、内容和服务,为各行各业开辟了新的“生意场”。而在“视频化时代”,火山引擎及时开放抖音世界杯同款视频工具,则将助力客户打造更高清、更互动、更沉浸的视频体验创新,为后疫情时代实现增长提供更强助力。


]]>
总投资超133亿元 湖南发布百个“数字新基建”标志性项目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近日,湖南省工信厅发布《湖南省“数字新基建”100个标志性项目名单(2023年)》。据悉,100个标志性项目总投资超133亿元,单个项目投资超2000万元,亿元以上项目达12个。

  这是湖南省连续第4年发布“数字新基建”标志性项目。此次发布的100个标志性项目,包含5G项目12个、工业互联网项目22个、大数据项目17个、人工智能项目18个、物联网项目17个、云计算项目6个、区块链项目8个。其中,产业升级基础设施是投资建设重点。100个标志性项目中,以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升级基础设施项目占比近70%,契合湖南省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

  据了解,由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基础电信企业承担的中南大学5G智慧校园、中伟新能源5G数字基地、湘潭电化集团有限公司5G智慧工厂、5G﹢超高压线路智能巡检、5G﹢智慧文旅、花垣产业开发区智慧园区、中国移动(湖南株洲)数据中心二期、张家界智慧旅游平台、医疗机器人协同创新和应用数据平台、全球面膜智能生产基地智慧园区、娄底市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和大坝安全监测设施等建设项目位列其中。

]]>
2023CSDI算力+智能:数字时代的进化升级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引言:在未来的产业布局中,云网融合、软硬一体化,硬件智能化、软件的泛化以及数据无处不在,基本是未来的趋势。新一轮的信息科技基本都长在云上,未来大部分的科技也都在信息技术之上,这也是互联网平台最大的价值。当前,我们已经在智慧时代拐点,由巨大支撑的AI技术愈发成熟,强调计算能力在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强调算力变革改变未来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成为赋能社会数智化转型的基础能源。

1 

  图1


  正文:

  近来,火爆出圈的巨星当属ChatGPT,它的横空出世,引发各界热议,很多人甚至将它描述的无所不能,大有代替人类职业的趋势;但也有人提出担扰,一些顶级学术杂志和知名高校已明确限制AI作者发表论文和科研成果,大规模验证着一种新范式价值。

  00 AI大模型:类ChatGPT可能成为人工智能技术最大跃迁

  早在1997年5月11日,AI“深蓝”战胜棋王卡斯帕罗夫;2016年3月,谷歌旗下DeepMind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阿尔法狗),以41的比分取得压倒性战胜世界围棋冠军、韩国棋手李世石;2017年5月,AlphaGo再次击败世界围棋冠军中国棋手柯洁,凡此种种均被认为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标志性事件。李开复曾坦言“AI将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通过很多实际应用场景为人类带来巨大的惊喜。”

  ChatGPT的自动生成内容、图片、视频乃至未来的自动生成元空间是元宇宙内容生成的主要方式,也是动态参数空间生成的必然。同时,虚拟人和机器人最重要的就是云大脑,下一步ChatGPT接入到各类虚拟人和机器人中或将是全球趋势,其发展从AI角度极大助推了元宇宙的智能化。它底层逻辑也是大数据,计算是最大能力,基于大量的网络数据,进行参数训练,进行参数和规则调优。进化优秀,有望替代搜索引擎,内容产业有望成为一个人机协同的新时代。

  伴随微软ChatGPT、谷歌Bard、百度“文心一言”京东、科大讯飞、腾讯、华为等AI大模型之争愈演愈烈,生成式AI在全球范围内掀起轩然大波。同时,多位业内专家指出,依托大型语言模型的训练,机器对人类意图的理解有了跨越式的质变提升,智能化与算力计算即将迎来新一轮“进化”。

2 

  图2百度文心一言


  出于好奇心和探索欲,对ChatGPT进行过一些体验,对于一般的开放性问题其生成的回答文法结构完整,语言非常自然,比过往的聊天机器人有明显的进步。有标准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超过正常交流时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像是经过了一番思考并整理后的结果,条理清晰,颇有启发。

  但对于专业性问题,尤其是需要逻辑推理的知识,道德水准、自我反思、认知智能等,并没有像网上文章说的那么出色,经常“张冠李戴”“形而上学”,内容上却不知所云。有助于拓展思维广度,但思考深度差强人意。

3 
33 

  图3颉腾文化


  AI的爆发主要受到三方面因素影响:算法、数据、计算力,创造和专业性、主动性对话、后台集成能力依旧是深度研究的方向,产业方向在归纳性的文字类工作、代码开发相关工作、图像生成领域、智能客服类工作。ChatGPT揭示了许多技术趋势和商业洞察,这些趋势和洞察将对企业和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并适时地采取行动,以保持竞争优势和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

4 

  图4随着网数字化、云计算、AI等技术也在迅速发展普及,已然渗透到各行各业,对企业的影响有目共睹


  今天的ChatGPT,大模型和文本生成技术所呈现的体验感受比过往令人惊艳,其开放的用户界面更是让大众能够亲身体验这种惊艳,专业性、可设计性、集成性则更适合企业级的业务定位。ChatGPT可改善在AWA(自动化办公助手)能力,但AWA更多是以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NLP(自然语言处理)、DPA(数字流程自动化)和AIOps(智能运维)等产品形态体现。相信会有更多推进中国认知智能大模型建设的企业,更多自主可控平台让行业尽快享受AI红利,让每个人都有AI助手。

5 
55 

  图5甲子光年


  长期而言,大模型不仅能够更好地训练机器人学习算法和处理更复杂和更大规模的数据集,而且有助于机器人更好地理解人类语言、行为和环境,通过与包括智能仿生材料在内的其他软硬件技术发展的融合,加速人形机器人在任务完成、自主学习、适应能力、仿生体验等领域的进化。ChatGPT在短期内并不会为人形机器人带来实质影响。

  01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是算力经济

6 

  图6阿里研究院


  在工业时代,代表性的通用技术是电力、交通网络,相对农业经济是通过大规模标准化生产降低成本。到信息化时代,代表的技术是数字通用系统,由IT技术支撑起的供应链协同,相对于工业经济呈现了服务和解决方案为价值载体,尤其是对创造力的加强。

  今天,我们看到的数字经济,主要是传统产业数字经济化、新兴智能化的经济形态。通过与计算激发更多的创新可能,以云计算、大数据、AI、区块链、5G等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技术,依旧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

  数字经济真正的蓝海在于数字化平台与生产场景结合,对于传统产业进行赋能升级,形成产业互联网。算力,一方面代表我们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另一方,面表现我们将能量转化为信息处理能力的手段。数字经济的智能化,算力成为衡量经济的标尺,也成为核心基础,各个行业数据经过计算加深后产生不可限量的商业价值,云计算也会成为普惠科技。

  02数字化运营、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创新是三驾马车

  如何运用好数字技术,以高效、差异化的数字化运营、管理、创新手段来为高速发展的企业注入新动能,是每个传统企业的必修课。BCG在2019-2021年对296家企业调研,数字化程度高的企业中由40%收入增长超过10%,而数字化程度较率达10%以上,数字化程度低的企业,只有36%企业投资回报率达到这一增长率。

  马车一:传统的人力为主的业务运营模式普遍存在效率低、出错率高、可复制性低、过程数据难以留存等常见问题。数字科技则通过自动化、智能化带来低成本、低出错率、快速响应等优势,进而为研发、供应链、生产制造、营销、服务、客户运营全环节带来降本增效或是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从而提升企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

7 

  图7


  马车二:传统的以人力交互为主的企业中,企业规模扩大往往带来业务复杂化、决策和响应速度放缓,以及流程管控难度加大等问题。通过引入数字科技并改革管理机制,不仅可重塑流程、降本增效,还可通过自动化与智能化进一步提升用户及员工的体验。

8 

  图8


  马车三:红海竞争的存量时代,用户需求多元多变,企业需要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创新能力,进而通过新产品和业务、生态发展带来增长点以及竞争优势。

9 

  图9


  03算力的芯,未来的心

  万物互联的背景下,承载算力的主体为底层核心芯片,它的处理也会达到空前的高度。

  当前,AI芯片主要分为GPU、FPGA、ASIC。AI芯片根据其技术架构,可分为GPU、FPGA、ASIC及类脑芯片,同时CPU可执行通用AI计算,其中类脑芯片还处于探索阶段。AI芯片根据其在网络中的位置可以分为云端AI芯片、边缘及终端AI芯片;根据其在实践中的目标,可分为训练(training)芯片和推理(inference)芯片。

  如果说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数字经济的基础条件是能“万物发声”,5G便是互联的纽带,实现人机互动+智慧的就在于算力。芯片、服务器、超算系统、计算速度、通信能力、存储量、云服务能力都是其核心竞争力。

  随着AI应用市场规模庞大,数据积累形成海量规模,为国内人工智能芯片发展提供巨大空间。现阶段企业紧跟人工智能芯片创新机遇,积极开展定制ASIC芯片研发,并在部分领域取得一定进展,也为人工智能产业持续升级夯实基础。

10 

  图10


  04云网融合,弹性无处不在的云计算服务

  随着数字化转型进程加速,云计算正逐渐成为经济社会运行的数字化业务平台。据Gartner公司测算,2015-2021年,全球政府和企业的云计算市场渗透率逐年上升,由4.3%上升至15.3%,云计算用户已经遍及互联网、政务、金融、教育、制造等各个行业。在中国,互联网行业是云计算产业的主流应用行业,占比约为1/3;在政策驱动下,中国政务云近年来实现高增长,政务云占比约为29%;交通物流、金融、制造等行业领域的云计算应用水平正在快速提高,占据了更重要的市场地位。

  全球云计算服务商市场集中度较高,21年亚马逊、微软、阿里云成为全球IaaS的前三甲,占据69.54%的市场份额,中国的阿里、华为、腾讯三家合计占据17%的全球市场份额。2021年,亚马逊AWS收入622亿美元,同比增长37%;微软智能云收入600亿美元,增长24%;阿里云收入724亿元(111亿美元),同比增长30%。

  单个芯片或单台服务器算力在计算速度、性能、成本等方面出现瓶颈时,超大型计算需求需要超级计算,,相应的集群计算、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云计算等应用而生。

  云计算可以说是一种用户习惯和需求、技术演进带来的自然演进的过程,那种按照使用付费模式,便捷按需的网络访问,以及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的快速提供、极少的管理工作和成本,让我们利用技术在地理上分散各处资源、完成超大规模、复杂计算和数据处理。

  云计算厂商的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正在向着新型多层次数据中心演进,更多基于物联网的边缘计算数据中心与云计算数据中心连接在一起,并实现智能终端、物联网、互联网和云计算的高度一体化融合,基础云计算服务将向新一代算力服务演进。

  作为云服务的升级,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扩展现实等算力服务不断成熟,并呈开放、普惠、标准化的特点。新一代智能算力服务形成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成为加速行业数字化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混合云也将是大型企业云服务的常见模式,很多大型企业采用多个云服务供应商,包括公共云与私有云,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公有云与私有云的组合被称为混合云,混合云的优势是能够适应不同的平台需求,它既能提供私有云的安全性,也可以提供公有云的开放性,决定了混合云是大型企业云服务的常见模式,中小企业则更多采用公有云模式。新兴云计算服务企业以算力服务创新为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加快AI、行业云等新一代算力服务创新,为用户提供特色和专业化服务特色。

  05大数据平台放大存算价值

11 

  图11


  大数据之所以智慧,是因为智能与计算机中有几个步骤,采集、抓取、推送、传输、存储、分析、处理、检索和挖掘,算法帮助我们找到了路径、目标和方法。大数据的喂养,重复训练,让AI智能成熟。算力+数据是一种促进,算力借助于大数据高效分析、价值挖掘、更近距离的让数据处理效率不断提升,基于分布式产生和数据爆发的原动力,断点和边缘承担的作用非常关键,实时交付、实时决策、个性化服务、智能分析等,对于加快业务响应、改进用户体验、提升运营效率必不可少。

  为实现数据及时、高效采集、减少交互,大数据平台系统设计采用就近采集、分布存储原则,整体向上汇聚方式,实时数据可直接对接到应用系统,来实现业务的展现。数据的主控节点、分布节点、边缘节点都会行程标准化数据转化,最终实现价值沉淀和挖掘。

12 

  图12艾瑞咨询研究院


  传统架构下的湖仓分体引发数据孤岛,造成实施、运维和成本问题。湖仓一体架构在数据和查询层面形成一体化架构,突破实时性和并发度、集群规模受限、非结构化数据无法整合、建模路径冗长、数据一致性弱等瓶颈。同时,平台融合AI自主学习和自适应能力,增强用数人员的分析和决策能力。

  架构选择在从离线、在线及实时场景出发,按需选择和组合分析架构,在落地实施时,用户的分析场景又趋于融合,既有HTAP数仓方案的融合框架缩影,也有融合AP和TP场景的海量大数据分析平台,用户皆可按需选取;传统Hadoop架构和以MPP为主的数仓架构都无法真正适应云平台。Hadoop将存储和计算部署在同一物理集群以拉近与数据的距离,仅在同一集群下实现了存算分离,而MPP数据库本身存算耦合。打破传统架构下的技术异构,统一数据能力提升业务价值是其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13 

  图13


  06 AI服务:智能社会的核心引擎

14 

  图14算力时代


  AI产业布局在生活方方面面,如智能医疗、智能金融、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能家居、智能零售等,算力最为AI技术发展的保障,反过来促进算力的技术革新。AI模型和算法对分布式、分散式的需求,以及超大规模的复杂模型处理海量数据,都需要高性能计算机的并行计算做支撑。

  OpenAI数据显示,AI算力以每年10倍速度增长么,意味着2021年以来,大规模AI训练计算量呈指数级增长,远远快于芯片的摩尔定律。国际数据也公布,计算作为AI的关键,算力突破推动算法创新,也会促进第三次深度学习发展浪潮。

  随着AI边缘应用发展,工业、安防、物联网、多媒体、自动驾驶、移动互联等成熟落地,AI应用会从云端走向边缘,与此同时,量子计算也会是增强新能量的思路,,融合公共算力服务、产业聚集以及生态建设,各个企业计算中心也会成为智能时代关键设施。算力发展为大数据提供了很强大的技术保障。

  总结:

  就全球范围而言,9大行业中,科技、金融、电信是全球数字化最高的三大领域,它的经验是:大力投资技术、数据和人才,将AI作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采用平台经营模式,以及技术+人+能力结合体,这些经验非常值得借鉴。

  研发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各行业的企业级应用,自主创新并不是一条容易的路,IT产业界从业者们,应加快建设智能化基础设施,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机遇,与实体深度融合,也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CSDI:

  算力+智能

  数字时代的进化升级


  当前,我们已经在智慧时代拐点,由巨大支撑的AI技术愈发成熟,无人机场、智能农机、智慧工业,生产效率的提升,都是算力带来变革改变未来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它也是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基础能源。

  百林哲携手国内外一线技术嘉宾,微软、谷歌、阿里巴巴、百度、腾讯、蚂蚁金服、华为、字节跳动、58、携程、京东、美团、亚马逊等知名企业共同打造。

  本次峰会,涵盖14+分会场,8+行业领袖、80+业界一线技术嘉宾,从IT发展当下多维度,呈现前沿的技术发展实践和洞见。

15 

  数字技术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以云为基础、网为核心的云网融合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成为AI、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元宇宙等新技术应用的承载体,未来的算力会像水电一样变成随取随用的社会公共资源。

  参考文献:《算力时代》《数字上的中国》《弹性计算》《云网融合》

  千帆竞渡,百舸争流,数字科技的不断创新与提升,荆棘与鲜花同在。


]]>
先临三维与大族机器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2023年4月14日,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先临三维”)与深圳市大族机器人有限公司(简称“大族机器人”)在深圳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此次签约,双方将在高精度三维视觉技术领域内,涉及机器人应用的项目达成战略合作,充分发挥双方技术、市场等资源优势,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和深度,为行业用户提供更加高质、高效、高价值的三维视觉整体解决方案。

  聚力创新·资源互通·市场共拓

  打造引领行业的创新整合方案

  大族机器人在协作机器人技术和智能化应用的专业领域上有着多年实践经验。作为中国卓越的协作机器人生产厂家,大族机器人以用机器人技术为人民服务为使命,专注于智能协作机器人在工业、医疗、物流、教育、服务等领域的研发、推广和应用。

  先临三维在高精度三维视觉技术领域有着深厚积累和丰富资源。公司专注于高精度三维视觉软、硬件的研发和应用,致力推动高精度三维视觉技术的普及应用。旗下高精度三维视觉技术已深度应用于高精度3D扫描和齿科数字化(3D数据建模、三维视觉测量与检测),产品已销往全球100+个国家和地区。

  事实上,先临三维与大族机器人的合作早有渊源。2019年,先临三维旗下品牌——天远,与大族机器人双方围绕三维扫描与协作机器人相结合的智能检测方案开启合作。2021年4月,先临天远与大族机器人联合发布RobotScan机器人智能3D检测系统,在全自动三维检测系统自主品牌的发展中迈出重要一步,降低国外品牌的技术掣肘。

  此次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先临三维与大族机器人将根据双方对于行业和客户的深刻理解,基于先临三维高精度三维视觉技术,结合大族机器人在智能协作机器人领域的运动控制、智能感知以及AI算法的优势,深入开展三维视觉整体解决方案合作与研究,探索更多应用场景,打造行业领先的三维视觉整体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从而推进智能制造行业的良好发展。

  面对广阔的国内外市场机遇,先临三维与大族机器人也将加强业务合作、平台及资源的互通分享,共同开拓全球市场,以共赢、互利、发展为合作宗旨,进一步开创多赢局面!

]]>
腾讯披露自研芯片“沧海”最新进展,已在业务场景中投用数万片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4月17日午间消息,近日,腾讯披露自研编解码芯片“沧海”最新进展。据了解,沧海芯片已在业务场景中投用数万片,服务腾讯自研业务及公有云客户。

  据介绍,在SSIM (结构相似性)、PSNR(峰值信噪比)和VMAF(视频多方法评估融合) 等多项评价指标上,沧海芯片大幅领先行业GPU等标品硬件。此外,在120fps的高帧率档位上,在同等画质下沧海较行业领先ASIC水平能再节省10%码率。

  2019年初,腾讯蓬莱实验室、香农实验室联合启动编解码芯片”沧海“研发。对硬件编解码的算法、架构和工程进行深度攻关,向高画质、低延迟、低成本的“不可能三角”发起挑战。

  基于自身在底层软硬件架构和音视频领域的多年积累,研发团队对每个模块的计算任务都作了并行拆解。通过分配不同的计算单元,从而叠加大量处理任务;为沧海芯片内置视频编码加速专用功能模块,让流水控制逻辑更纯粹,减少重复计算和分支判断,带来更低的功耗和成本。

  沧海芯片的编码器设计中完整实现了高精度运动搜索、全率失真优化、高效自适应量化等所有主流编码工具,并融合腾讯云软件编码器码率控制等方面的领先技术,压缩率高于市面标品35%以上。

  在硬件架构上,通过将视频预分析计算单元进一步卸载到硬件中,沧海芯片大幅减少了高密度转码场景下任务对CPU性能的依赖,将转码性能提升到更强。通过灵活的多核扩展架构、高性能编码流水线、层级化Memory布局,沧海芯片能满足高吞吐、低时延和实时性要求。

  去年3月,沧海芯片顺利“点亮”,目前已经量产并投用数万片,在云游戏、直点播等场景中,面向腾讯自研业务和公有云客户提供服务。(文猛)


]]>
工信部:将研究制定系统深入推进智能制造的行动计划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近日,在2023年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总体组、专家咨询组全体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将研究制定系统深入推进智能制造的行动计划,深化智能制造标准领航行动,打造一批基于典型应用场景的标准化解决方案。

  目前,我国已建成2100多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探索形成38项国际标准、369项国家标准,智能工厂通用技术要求、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等重点标准得到广泛应用。各地积极完善和推广智能制造标准,累计出台300余项智能制造政策。智能制造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突破3.2万亿元,工业软件产品收入超过24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超过140家。

  辛国斌表示,智能制造是全球产业技术变革的主要方向,是未来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要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研究制定系统深入推进智能制造的行动计划,深化智能制造标准领航行动,希望总体组、专家咨询组继续发挥好统筹协调和战略指导作用。坚持问题导向,加快重点标准研制和行业标准应用,打造一批基于典型应用场景的标准化解决方案。坚持创新驱动,面向前沿技术领域,加快布局一批引领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坚持统筹协调,开展标准应用试点和贯标工作,开发应用智能制造标准群和工具箱,完善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智能制造先行区等遴选标准。坚持开放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贡献更多中国方案。

]]>
华为面向亚太市场发布华为云Stack新版本,加速政企智能升级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以"共成长,赢未来"为主题的2023华为港澳伙伴峰会上,华为面向亚太市场正式发布华为云Stack 8.2新版本,通过可信的云原生底座、丰富的云服务和深入的行业理解三方面核心能力,帮助亚太政企客户加速智能升级,同时宣布成立亚太华为云Stack创新实验室。

华为云Stack副总裁胡玉海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华为云Stack 8.2新版本以及成立亚太华为云Stack创新实验室,为亚太混合云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携手政企客户、伙伴加速推进智能升级,释放数字生产力。"


华为云Stack 8.2,政企智能升级首选

作为一朵部署在用户本地数据中心的可信云解决方案,华为云Stack兼顾本地部署的安全合规与公有云服务持续迭代的优势,围绕三大关键方向持续开展技术创新,为行业创造新价值:

华为云Stack三大核心创新方向
华为云Stack三大核心创新方向

可信、有韧性的云原生基础设施

业务系统稳定运行,是企业全面云化的基本诉求。华为云Stack从六个方面持续提升云基础设施韧性,包括高可靠、多样化算力、高安全、高效存储、全互联网络和高效云管。

  • 面向不同的业务场景提供从同城双活到跨地域高可用的多样化容灾方案,故障自动切换;并且支持容灾服务化和细粒度容灾,租户可按需自定义灵活的容灾策略,实现容灾即服务;

  • 基于一个中心和七层防线的安全架构,构建端到端的安全防护体系,实现从被动保护到主动介入,内置的100+检测模型和50+处置脚本,可实现90%的安全事件分钟级响应;

  • ManageOne智能云管平台从服务、运营和运维三个视角提供丰富的管理能力,并支持独有的多级云资源池管理,匹配复杂的政企组织架构。

丰富的云服务,让业务创新更简单

华为云Stack基于华为公有云的相同架构,保持云服务的持续迭代演进,确保用户可基于最新的能力开展数据、AI和应用的创新。

  • AI开发生产线ModelArts,提供数据管理、数据标注、算法开发、模型训练以及推理部署等一整套的AI开发工具链,解决AI应用的碎片化、定制化和作坊式开发模式导致开发效率低下的问题;聚焦垂直行业AI场景,让AI在矿山、气象预测、生物医学等领域更高效落地。

  • 围绕数据创新提供三大产品。通过高性能、高可靠和高安全的GaussDB OLTP数据库,帮助客户实现核心数据库的分布式改造;通过MRS提供高性能、实时的数据湖方案;通过DWS提供企业级数仓能力,支持传统的T+1 OLAP和实时的HTAP模式。

  • 在应用创新方面,华为云Stack CCE容器引擎100%兼容K8S API,通过端到端的运维平台,实现应用运行状态的监控管理;通过ROMA Connect实现数据、信息和API的高效治理。

深耕行业,让优秀实践得以复制

华为云Stack基于丰富的行业云化经验,携手伙伴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最佳实践,帮助用户上好云、用好云、管好云。

  • 聚焦典型场景,已发布超过30个行业场景化解决方案,包括国家AI云、国家政务云、金融云等,让云平台和伙伴应用提前预集成与验证,为场景提供参考架构。

  • 提供超过70个专业服务,覆盖顶层设计、设计实施、卓越运营等多个阶段,让专业经验得以复制。

亚太华为云Stack创新实验室

为更好地服务本地客户与伙伴围绕场景开展创新,华为云Stack在香港建立了亚太创新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将面向客户和伙伴开放,承担软硬件验证、POC测试和人才培养等主要职能。

亚太政企智能升级,释放数字生产力

华为云始终秉持"一切皆服务"的理念持续创新,成为全球客户信赖的品牌。在广大客户和伙伴的支持下,成长成为全球第五,中国第二的云厂商,也是亚洲新兴市场Top5中增长最快的云。

在印度尼西亚,华为云Stack混合云方案帮助当地TOP集团CT Corp建立了用户数据平台CDP,实现了25%的TCO降低,整体业务业绩上升30%。

在泰国,华为云Stack与泰国医疗水平最高的科研公立医院之一Siriraj联合开发打造智慧医院,打造了AI阅片、送药无人车、5G救护车等9大应用场景。

在中国,华为云Stack帮助工商银行构筑了4000+节点业界最大的金融数据湖,实现了包括大数据风控、实时反欺诈反洗钱等业务的核心业务100%上云。

数字化转型浪潮席卷亚太市场,云上创新已成为企业应对不确定挑战的必然选择,华为云Stack将坚持技术创新、深耕行业和亚太本地市场,与客户、伙伴一起携手推进政企智能升级,成就数字化未来。


]]>
我国算力总规模全球第二,每投入1元将带动3至4元 GDP 增长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据央视新闻报道,工信部的数据显示,我国算力产业近年来保持了近30%的年增长率,算力规模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

  工信部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算力总规模达到180百亿亿次浮点运算/秒,存力总规模超过1000EB(1万亿GB)。国家枢纽节点间的网络单向时延降低到20毫秒以内,算力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8万亿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算力每投入1元,将带动3至4元的GDP经济增长。

  报道称,近年来,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发展成效显著,梯次优化的算力供给体系初步构建,算力基础设施的综合能力显著提升。目前,我国算力正向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靠方向发展。

  据了解,算力资源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底座。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化新事物、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应用场景向多元化发展,算力规模不断扩大,算力需求持续攀升。

]]>
阿里云与合作伙伴共建能耗云生态圈 共享双碳发展机遇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4月11日,2023阿里云峰会上,阿里云举办“数智驱动绿色发展”专场论坛。会上,阿里云与北京绿色交易所达成合作,共同助力企业数智化绿色、可持续发展。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林波荣等业界知名学者出席本次峰会并发表演讲。

  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德国TÜV莱茵大中华区可持续发展服务总经理许秋明、国家电投集团智慧能源投资公司(碳资产管理公司)副总经理(代行总经理职)泮昊、高能环境总裁凌锦明、万物云AI实验室主任袁戟、阿里云智能中国区总裁黄海清、阿里云智能企业云服务总经理熊务真、阿里云能耗云总经理周文闻等企业代表到场,围绕“数智时代如何通过数字化实现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精彩的分享和实践成果展示。北京市及朝阳区生态环境局、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事务中心领导莅临会场。

1 

  会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指出,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建全法律法规标准,构建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法律体系。他对阿里巴巴推动低碳化与智能化融合创新的实践和探索给予高度评价。

2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林波荣认为,在碳中和机遇下,通过以人为核心的绿色发展,以低碳健康智能为主题,通过场景驱动、工程导向、问题驱使的跨学科、跨行业合作,能够为双碳目标落实贡献力量。

3 

  在本次峰会上,阿里云与北京绿色交易所签订合作仪式,基于能源转型、技术创新、参与者经济等双碳战略的核心支柱,共同构建繁荣、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能耗云产品技术合作,助力企业数智化绿色、可持续发展。

4 

  阿里云智能企业云服务总经理熊务真介绍了阿里云碳中和产品的布局和体系。阿里云碳中和产品包括:服务政府实现碳排放两看两定的产品-碳眼,通过产品实现看得见、看得清、定时间表、定路线图;服务于企业能源和碳管理的产品-能耗宝,企业通过能耗宝实现自助的算碳减碳;还有服务于社区以及校园的低碳产品-能耗宝社区,致力于培养绿色意识,让消费者更好的参与到低碳行为中。他还介绍了阿里云碳中和产品服务皖能长丰园区、汽车车企、新加坡Synagie、马来西亚EDGENTA等国内外客户的实践。

  同时,阿里云作为国内能耗管理及碳中和技术应用领域的领跑者,坚持持续开放底层产品技术能力和商业合作资源,希望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优秀产品合作伙伴共建能耗云合作生态圈;输出更具竞争力的能耗管理与碳中和产品及解决方案,帮助用户核算碳排放量、科学计算产品碳足迹、制定节能降碳方案、推演规划碳中和路径,让每一个商品都有碳足迹、每一个企业和商家都能算碳减碳,用绿色科技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业务价值。

5 
6 

  会上,阿里云与诸多生态合作伙伴进行了签约,推出聚焦在双碳领域的集成与被集成合作的产品合作计划,共享绿色发展机遇。


]]>
埃森哲研究:企业级应用高度协同显著推动增长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埃森哲(纽交所代码:ACN)最新研究指出,那些实现了企业级应用程序高度协同(即具备高互操作性)的企业更为敏捷,并拥有更好的财务绩效。这些领军企业去年的营收增速是其他企业的六倍,并有望将其年营收增长速度额外提升5个百分点。

  埃森哲《价值释放:互操作性推动企业加速增长》报告对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19个行业的4,000多名企业高管开展调研。研究发现,仅在过去的两年间,近一半(49%)的受访企业采用新技术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不少企业(40%)在多个业务领域同时开展转型。成功实现应用程序的协同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数据共享,提升透明度,加强与客户的互动,灵活且快速应对转型变化,精准把握机遇。

  研究指出,大多数企业如今拥有500个以上的数字化应用,有八成(82%)受访企业表示将引入更多的数字化应用,由此带来的技术复杂性成了协同和交互的障碍。而领先企业已将提升互操作性视为整体业务和技术战略的核心。

  埃森哲全球副总裁、企业与行业技术主管艾玛·麦圭根(Emma McGuigan)表示:"互操作性是提升企业系统价值的基础,关键在于企业如何采用相应的技术来提升实时、经济和高效的互操作能力。打造相互集成、互操作性强的系统能够大幅缩短转型周期。三分之一的企业已将借助互操作性提升企业灵活度提上了重点事项,希望由此促进营收增长、提升效率和打造韧性,进一步实现价值落地,达成企业全面重塑。"

  研究指出,有34%的全球受访企业具备了高互操作性,这些领先企业不仅取得了更卓越的财务绩效,并且在多个领域表现出众:提升供应链和运营方面的表现高出其他企业12个百分点;客户体验重塑方面的表现高出16个百分点;员工效率提升方面高出12个百分点;可持续经营实践方面高出4个百分点;数字化转型速度高出11个百分点。

  同时,研究发现,领军企业能够在仅增加2%至4%的预算用于应用的基础上,在现有IT堆栈中处理数量等同、甚至更多的应用,实现盈利性增长。

  面对技术创新的迫切需求,报告建议,企业应从三方面着手,提升应用间的互操作性,打造技术韧性,加速数字化转型:

  高效运用云技术--云技术是实现互操作性的基础。领先企业通过将现有的应用迁移上云,并投资建设新的企业级应用软件即服务(SaaS)来提升互操作性。更重要的是,他们应用云完成跨应用的数据链接和体验,实现同步和一致。研究发现,具有高或中等互操作性的企业中有72%采用了公共云,并已将原有30%的数据和应用迁移上云,而其他企业中仅有60%采用了公共云。

  采用可组装技术--企业将静态、独立的技术架构转变为更为灵活的技术架构,即可组装技术,根据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对系统模块进行再集成和再组装,支持企业更快、更好、更高效地开展转型。通过使用模块化的、即插即用的应用组件,企业可以在不造成大规模业务中断的情况下创建新的业务解决方案。

  聚焦高质量协作--提升互操作性的重要意义还在于,支持跨部门、员工间的高质量协作。通过融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全新的工作方式能够赋能员工,释放技术价值,提升企业绩效。企业应当积极推动培育协作文化。研究表明,超过四分之一(27%)的企业高管认为,低或无互操作性所导致的最主要的挑战就是跨业务部门间缺乏协作。企业需要推广更多具有互操作性的应用,鼓励各部门以一个团队的视角来解决问题,扩大合作。

]]>
效仿英伟达A800?英特尔将推中国定制版数据中心GPU!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4月12日消息,英特尔发言人对外表示,该公司调整了数据中心GPU的布局,将在2023年晚些时候,推出更低I/O带宽的数据中心GPU Max 1450,以适用于不同市场。

虽然英特尔并未具体表示这款数据中心GPU针对的那个“不同市场”,但是外界一致认为,英特尔这是在效仿英伟达针对中国市场推出A800 GPU的举措,以顺应美国去年10月出台的对华出口高性能计算芯片的“更低I/O带宽”要求,从而能够在中国市场进行销售。

英特尔的GPU Max系列是其针对高性能计算加速设计的第一款GPU产品,基于全新的Xe HPC架构,多工艺、多芯片整合,具备5种不同工艺,晶体管数量超过1000亿个,整合了多达47个小芯片模块。

顶级型号的Max 1550具备满血的128个Xe-HPC核心、128个光追核心、64MB一级缓存、408MB二级缓存、128GB HBM高带宽内存,最高功耗600W,最多八卡并联。

即将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MAX 1450,英特尔并未公布具体的规格参数,仅表示会降低 I/O 带宽。

值得一提的是,英特尔不久前取消了Max 1350系列,这是一款112核心,96GB内存,450W功耗的GPU产品。而这款产品的取消,似乎正是为了MAX 1450让路。

英特尔表示,Max 1550原本是针对液冷设计的,但已经成功进行风冷部署,这就和Max 1350的定位产生了冲突,因此将其取消,改为再推出一款新的Max 1450,液冷、风冷均可,今年晚些时候正式推出。

另外,英特尔原计划在今年推出下一代高性能GPU Rialto Bridge,2024年再发布全新XPU Falcon Shores,同时集成x86 CPU、Xe GPU,但最近决定取消Rialto Bridge,改为在2025年直接发布Falcon Shores。

编辑:芯智讯-浪客剑


]]>
GSMA:专用网络崛起,运营商全力把握5G企业级市场机遇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如今,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5G市场,5G连接数在2022年底已超过全球总量的60%。随着大量的消费者均开始使用5G服务,各运营商的重点现在越来越多地转移至5G企业服务。3月26日,GSMA在Post-MWC思享汇上发布了《中国移动经济发展2023》年度报告。

  报告称,中国对5G服务的需求量持续攀升,到2022年第三季度末,5G连接数到已达到5.45亿(占总连接数的32%)。由此便产生了除连接之外的、由云服务等周边领域带来的增收机会,中国的运营商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

  运营商全力把握5G企业级机会

  5G网络可为企业带来各种益处,使一系列新应用案例得以落地。运营商也相应地重新调整其企业战略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包括随着5G独立(5G SA)组网部署的扩大而将其5G价值主张向边缘计算和网络切片调整。

  2021年,工信部发布了《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列出了到2023年年末为止中国5G行业需要达成的各项目标。目标包括部署3,000个专用5G网络,以及大型工业企业的5G渗透率达到35%。在政府的宏伟规划的推动下,各运营商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移动在面向垂直行业、移动云和智能家居服务的5G解决方案增长的支撑下,2022年上半年的数字化转型收入增长了40%。这家运营商已签署了11,000多个5G商业项目的协议,合同金额达160亿元人民币(合24亿美元)。

  •中国电信称其工业数字化业务(包括云、数据中心和智能解决方案)在2022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9%,达590亿元人民币(合87亿美元)。由于这家运营商专注于5G城市、医疗保健和制造业等行业的可扩展和可复制的应用案例,5GB2B项目的新合同金额同比增长了80%。

  •中国联通2022年前六个月的企业收入达370亿元人民币(合55亿美元),同比增长32%。在5G虚拟专网大量应用的推动下,5G行业应用在这家运营商的企业总收入中占比超过了10%。

  专用5G发展势头强劲

  由于5G的增强型功能使部署不再局限于低调而小众的产品,所以私有和专用无线网络解决方案重新流行起来。

  GSMA认为,在中国,制造业和采矿业这两个行业对私有和专用5G网络的需求显得十分强劲。多个应用案例当前正在测试中或已经投入实际运行,包括移动机器人、自动导引车(AGV)和无人机。为实现持续增长,解决方案需要降低价格,安装和操作也要更加方便快捷。这会推动预集成式解决方案的需求增长。

  中国在全球范围内一直处于专用5G发展的前沿。2022年5月,据工信部称,全国有5,300多个专用5G网络正在运行。虽然这一数字包括除专用私有5G网络以外的一系列部署场景(如混合网络和移动边缘计算),但它表明中国企业对定制化、控制度和安全性更高的网络连接的需求日益增长。

  专用5G网络可部署于各种垂直行业。制造业一直引领着中国市场的发展步伐,其工厂和仓库天然适合于架设私有无线网络。这反映了这些地点对精准操作和数据分析的需求,这些操作和数据分析运行于由本地资产密集连接而形成的网络。采矿业的需求也很强劲,该行业经常需要在农村和难以到达的区域(如地下)实现网络连接。

  涉及专用5G的多种应用案例当前正在中国进行测试,或已投入实际运行。相应案例包括移动机器人(用于现场巡检)、自动导引车(用于运输货物)、无人机(用于现场勘测)和4K视频直播(用于安全和安保应用)。基于AR的软件也因其对延迟的要求(低于20毫秒)而正在考虑中。

  5G和云的融合创造了收入多元化的良机

  在中国,面向企业客户的云和其他增值服务正在推动除网络连接之外的收入来源的增长。2020年,中国运营商除网络连接之外的收入增量的近四分之一来自于云。

  GSMA认为,随着各运营商在自身5G网络中推进云技术的使用,面向企业客户的云产品将继续增长。这将使运营商能够延续其先前在云市场中取得的成功。例如,截至2022年6月底,中国移动已签署了3,500多份云服务大单。由此产生的收入超过130亿元人民币(合19亿美元)。

  全球运营商除网络连接以外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差异很大,在15%至40%之间。这一现象属于意料之中,因为在多元化战略和时间表方面不存在通用解决方案。在中国,运营商在收入多元化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
华为发布2023数据中心能源十大趋势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华为举办以“智简DC,绿建未来“为主题的数据中心能源十大趋势发布会并发布白皮书。发布会上,华为数据中心能源领域总裁费珍福全面解读了数据中心低碳化、快速部署、高密化、储备一体、分布式制冷等趋势,与业界分享华为在数据中心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探索和思考。

16 

华为数据中心能源领域总裁费珍福解读数据中心能源十大趋势

费珍福表示,数智化时代,全球算力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数据中心迎来建设热潮。与此同时,碳中和目标下,数据中心产业的节能减排和绿色转型势在必行,挑战与机遇并存。华为基于自身实践和行业洞察,面向全球发布未来五年数据中心能源十大趋势,以趋势明晰方向,助力数据中心产业低碳可持续发展。

17 

趋势一:低碳化

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和使命,驱动数据中心加速迈向绿色低碳化。光伏、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将更普遍地应用于数据中心,预计到2027年,绿电使用率超过50%,从源头上实现绿色低碳。同时,通过采用先进节能解决方案和余热回收等节能技术,大幅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和能源回收利用率,持续推动数据中心走向低碳化。

趋势二:可持续发展

数据中心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对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在具体的衡量指标上,数据中心将从以往的唯PUE论,向PUE、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水资源利用效率(WUE)、碳利用效率(CUE)、空间利用效率(SUE)、市电利用效率(GUE)、材料回收率以及全生命周期污染物排放等多维度综合指标转变。

趋势三:快速部署

随着AI和HPC的快速发展,全球算力需求高速增长,未来5年复合增速超过50%。这类算力需求的特征与传统截然不同,它会在短时间快速爆发,以ChatGPT为例,其上线仅2个月,月活跃用户突破1个亿,这些突增的业务量对数据中心的快速部署提出更高要求,未来数据中心建设速度将从当前的12个月缩短到6个月,甚至更短。

趋势四:高密化

根据摩尔定律,芯片每2年更新一代,其性能和功耗同步大幅提升,推动数据中心从低密走向高密化。未来,随着算力和功率密度的持续攀升,云数据中心将成为主流业务场景,多样化算力协同成为常态,单IT机柜主流功率密度将从6-8KW/柜提高到12-15KW/柜@2027,超算、智算中心功率密度将提升至30kW以上。

趋势五:弹性扩容

传统数据中心建设是一步到位,初期投资大,后期扩容升级难,基础设施与IT设备迭代周期不匹配。IT设备的生命周期一般为4-5年,其功率密度基本每5年翻番,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生命周期为10-15年。因此,未来数据中心应具备弹性升级能力,1代基础设施能够匹配未来2-3代IT设备功率演进,同时通过标准化设计,实现按需部署和弹性扩容。

趋势六:预制化

为应对传统数据中心建设周期长、运维难等挑战,预制化极简架构将成为主流。以电力模块为例,采用预制化和全模块化设计,核心部件工厂预安装、预调试,现场交付时间从2个月缩短至2周,满足业务快速上线需求。未来的数据中心从千柜级建筑到万柜级园区,采用预制化架构,建设周期从12个月缩短至6个月@1000柜,可实现快速交付和分期按需部署。

趋势七:储备一体

数据中心作为“能耗大户”,是新能源消纳和储能的重要应用场景。由于新能源发电存在间歇性和随机性,其大规模接入易影响供电稳定性,加上政策引导峰谷电价差,鼓励错峰用电,储能系统价值日益凸显。数据中心通过部署储能系统,逐步从短时备电走向储备一体化,一方面通过参与电网调频调峰,大幅提升电网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削峰填谷,有效提升出电率,可多部署IT机柜以增加收益。

趋势八:分布式制冷

传统集中式制冷系统,运维复杂、故障域大、可靠性低,一旦发生故障往往影响整个数据中心的可靠运行。相比之下,分布式制冷系统针对单个Datahall配置冷源,并按需设置冗余,单点故障不影响整体运行,还具备快速交付的优势。未来,分布式制冷系统凭借灵活架构和高可靠性等优势,将逐步取代集中式制冷成为大型数据中心首选制冷方案。

趋势九:智能营维

随着数字化技术和AI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规模持续扩大,运维复杂度也大幅提升,智能营维在提升数据中心资源利用率和可靠性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智能运营,自动盘点数据中心资产状态,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二是通过智能运维,实时识别故障和节能调优,进一步提升运维效率,实现预测性维护和能效最优。

趋势十:安全可信

安全性和可靠性是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重中之重。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程度的进一步提升,数据中心会更加重视硬件可靠性、软件安全性、系统韧性、安全性、隐私性和可用性。在硬件层面,基于AI技术实现从器件、设备到系统三层级的预测性维护;在软件层面,重点投入分层级防御,通过软硬结合,持续构筑数据中心安全防线。

洞察趋势,方能引领变革,站在产业绿色转型的新起点,数据中心的发展脉络正逐步清晰。面向未来,华为数据中心能源坚持以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以极具竞争力的产品及解决方案打造坚实的数字底座,使能数据中心产业共赢绿色低碳未来。


]]>
中国广电与高通合作完成5G热点覆盖解决方案的验证,支持4.9GHz频段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据高通中国官方消息,3月20日,中国广电和高通技术公司合作完成全球首个基于高通FSM100 5G RAN平台、支持4.9GHz频段的5G热点覆盖解决方案的验证,并启动700MHz频段相关技术方案验证。

  高通中国表示,此次合作将助力中国广电加速实现5G网络的全面深度覆盖,灵活满足垂直行业的多元化组网需求,同时降低5G网络部署成本。

  据介绍,此次5G热点覆盖解决方案验证基于中国广电5G商用网络,联合多家设备厂商基于高通FSM100研发并验证了5G商用热点覆盖解决方案,为进一步提升4.9GHz以及后续700MHz频谱使用效率和助力中国广电打造绿色节能、高流量密度的5G网络部署奠定扎实基础。

  此次基于高通FSM100打造的支持4.9GHz频段的热点覆盖解决方案具有无线设备高性能低功耗、外形设计小巧、成本效益高、灵活且更易部署等诸多优势,为中国广电的5G网络“补热补盲”,更好地满足室内与户外高密度和精准网络覆盖需求,进一步加强广覆盖、大容量、多层次的5G高品质网络建设。

  同时,结合高通技术公司的端到端的可视化网络分析系统,该5G热点覆盖解决方案能够为企业专网客户提供可即时感知、可视化的网络性能指标呈现,从而真正实现专网客户对中国广电专网服务的可量化可管理。

]]>
霍尼韦尔任命Vimal Kapur为首席执行官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霍尼韦尔(纳斯达克代码:HON)近日宣布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柯伟茂(Vimal Kapur)将于2023年6月1日正式接替杜瑞哲(Darius Adamczyk)担任首席执行官。杜瑞哲将继续担任执行董事长一职。柯伟茂于2023年3月13日入选公司董事会。此次人事任命确保了公司领导层实现顺利交接,使霍尼韦尔继续保持在行业中领先的业绩表现。

3

  霍尼韦尔任命柯伟茂(Vimal Kapur)为首席执行官


  “柯伟茂是领导霍尼韦尔迈向增长新篇章、再创优异业绩的最佳人选。”杜瑞哲表示,“他对公司业务、终端市场和客户需求有着长达34年的深厚经验。他拥有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战略的卓越能力,并致力于推广领先的运营系统——霍尼韦尔加速器(Honeywell Accelerator)在公司内的运用,这为他持续驱动公司以优异的业绩回报股东们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柯伟茂的领导下,公司接下来将把霍尼韦尔加速器整合进公司运营进程并推动全球业务模式的标准化,从而赋能每个业务领域的业绩增长。”

  “非常荣幸能在杜瑞哲及董事会的领导下担任霍尼韦尔首席执行官。”柯伟茂表示,“在霍尼韦尔工作的三十余年间,我有幸在多个业务和职能部门任职。我们的高绩效文化和杰出人才队伍让霍尼韦尔卓而不群。公司将创新技术不断推向市场,以积极的方式影响世界,这让我每天都倍感振奋。霍尼韦尔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而我为担任这家伟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感到自豪和谦卑。我期待着继续与杜瑞哲及董事会携手为我们的股东和客户持续创造价值。”

  柯伟茂于2022年7月被任命为霍尼韦尔总裁兼首席运营官,专注于领导公司开发创新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推动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转型。作为首席运营官,他还负责领导了霍尼韦尔加速器在公司内的持续整合,并将其作为运营系统进一步推广到公司的所有工作中。在担任首席运营官之前,柯伟茂曾担任霍尼韦尔特性材料和技术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在担任特性材料和技术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期间,柯伟茂领导了可持续发展业务组合的快速增长,这涵盖了循环经济、能源和环境转型、弹性运营与汇报机制等方面,包括在塑料回收领域推出创新技术并与合作伙伴推广可再生能源存储技术大规模应用于风能和太阳能,以及通过广泛的低全球变暖潜值制冷剂产品线帮助客户降低碳足迹并提高能源效率。

  在领导霍尼韦尔特性材料和技术集团之前,柯伟茂曾担任霍尼韦尔智能建筑科技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在他的领导下,智能建筑科技集团成功推出了健康楼宇解决方案,并在三年内实现利润率增长约200个基点。

  在领导智能建筑科技集团之前,柯伟茂曾领导霍尼韦尔特性材料和技术集团旗下过程控制部,带领该业务成功渡过了石油与天然气行业的低迷时期。任职三年间,他领导该业务实现销售额增长达6%,利润率增长超过400个基点,现金利润率提高860个基点至17%以上。

  在此之前,柯伟茂还曾担任高技术解决方案业务部的副总裁兼总经理。他建立起以结果为导向的软件业务,并成功完成对Matrikon公司的收购。柯伟茂还曾担任其他领导职务,其中包括霍尼韦尔自动化(印度)有限公司常务董事。柯伟茂毕业于印度伯蒂亚拉的塔帕尔大学的仪器仪表专业,是一名电子工程师。

  杜瑞哲于2016年被任命为霍尼韦尔首席运营官,于2017年就任首席执行官,并于2018年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任职期间,他领导霍尼韦尔持续大幅领跑行业水平、标普500指数水平和XLI指数水平。在杜瑞哲的领导下,霍尼韦尔的市值从2016年的880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1,45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9%。在此期间,霍尼韦尔的累计股东总回报率为128%,而标普500指数和XLI指数的对应数据分别为109%和100%。公司的年化股息率从2.27美元增长到4.12美元,增幅达到82%,同期股价上涨了99%。

  “在任职期间,杜瑞哲始终是一位真正的变革型领导。他创建了我们的工业软件业务,并设计和执行了公司的差异化价值创造框架,包括数字化、集成供应链、突破性创新、增强型SaaS产品和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的转型战略。”霍尼韦尔首席董事斯科特·戴维斯(Scott Davis)表示,“在杜瑞哲的领导下,他和团队建立的强大业务组合、流程和公司文化让霍尼韦尔的绩效标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我们的业绩表现一直领先市场。我们在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方面的创新传统让霍尼韦尔独具优势。”

  作为执行董事长,杜瑞哲将专注于支持客户关系、业务拓展、企业战略规划、业务组合制定和全球政府关系。

  霍尼韦尔同时宣布,霍尼韦尔智能建筑科技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戴瑞德(Doug Wright)将离开公司。哈必朗(Billal Hammoud)将于2023年4月1日出任霍尼韦尔智能建筑科技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他目前担任智慧能源管理和热能解决方案业务总裁。在2021年再次加入霍尼韦尔之前,哈必朗曾担任伊萨(ESAB)美国和全球制造解决方案总裁。在任职于伊萨之前,他曾担任霍尼韦尔热能解决方案业务副总裁兼总经理。哈必朗拥有韦恩州立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学士学位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
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处于繁荣发展时期 产业增速明显高于全球水平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在日前举办的2023年中国网络和数据安全产业高峰论坛“网络安全技术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分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发布了《中国网络安全市场洞察报告(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处于繁荣发展时期,产业增速明显高于全球水平,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从产业结构来看,软件在企业营收中的占比在快速增加,软件产品在受访企业营收中的占比达42.6%,反映出行业用户安全产品部署从重硬轻软到软硬结合的优化。政府、金融和电信行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更加重视安全保障,三大行业合计占受访企业营收的58.4%。华北、华东和华南三大核心区域对网络安全需求较为旺盛,合计市场份额占比超过70%。

  在产品技术创新方面,安全技术跟随新形势、新威胁的变化适应性发展,零信任、云原生安全、检测与响应技术在业界受关注程度排名前三。以“云大物移智”为代表的新兴领域安全需求与日俱增,超过五成的受访企业已在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物联网领域布局安全产品和服务。在新技术、新场景以及政策环境等多重因素驱动下,数据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零信任相关技术产品成为企业未来三年的重要发力点。

  在销售能力方面,企业的销售网络正在加速构建,接近半数的企业实现全国范围覆盖,67.2%的企业覆盖省份数量超过20个,企业触达客户的能力正在进一步增强。

  在产业生态方面,行业用户在网络安全预算、新产品接受程度、招标采购等方面仍需要有针对性的提升和完善。在企业未来发展的诉求和期盼中,较为迫切的有政府采购支持、创业创新支持,以及保持政策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报告指出,未来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将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我国网络安全产业综合实力将显著增强,在技术创新、企业发展等方面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具体来看,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投入有望进一步增加,网络安全创新实践将加速落地,网络安全关键产业和安全服务将加快发展,引领产业生态的龙头企业将加速涌现,“专精特新”独角兽企业数量将逐步壮大,产业将进一步集聚式创新发展。


]]>
宝尊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加速全面上云与数字化产品集成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3月17日,宝尊集团宣布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持续深化其科技、数字化优势。阿里云将支撑宝尊国内业务全面上云,出海业务拓展;联合宝尊旗下宝舵(BOCDOP)共同助力品牌零售全渠道数字化转型;同时,宝尊将借助阿里巴巴集团及阿里云在零售数字化领域的能力沉淀,丰富、加强产品和商业服务能力;双方还将围绕零售企业出海、海外企业信息安全共同探索合作模式。

  宝尊的发展是中国零售数字化发展的一个缩影。2007年,宝尊以品牌电商服务起家,开始在中国提供电商解决方案,与天猫合作开展了首个“双十一”促销活动,并逐步向多平台、全渠道拓展。随着中国电商市场飞速发展,宝尊于2015年在纳斯达克顺利上市。

  随后,中国电商市场发展趋于成熟,宝尊也进入2.0阶段,从线上电商的品牌电商服务向全渠道的零售数字化转型。“云”成为这个阶段重要的基础设施。

  2017年,中国电商交易额超29万亿元,市场规模占全球电商市场近一半份额。这一年,宝尊成立技术创新中心和数字营销团队,2018年,宝尊与阿里云达成合作,并在次年全面启动了容器化改造,全面提升云操作平台、大数据分析工具和AI技术等方面的IT能力。

  “阿里云为宝尊提供了安全、高效、灵活的基础设施。”宝尊电商副总裁、创新业务兼宝舵负责人冯莉表示,宝尊将阿里云的安全组件、智能主动防御算法深度应用到了整个安全体系的搭建,同时云上按需计费的模式为大促节点的资源横向拓展和新产品研发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降低了创新成本。“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国际品牌进入大中华地区,宝尊助力其在云上部署官网、小程序、客户端,3-4个月就能快速上线。”

  随着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宝尊与阿里云将在IT基础设施、产品和商业能力拓展等方面展开更深度的合作。

  根据协议,宝尊的国内业务将实现全面上云,并借助阿里云在东南亚、欧洲、北美等地区广泛布局的云节点,支撑宝尊电商出海业务的拓展。

  在产品、商业能力方面,宝尊已成为阿里云服务生态伙伴,旗下独立技术服务品牌宝舵(BOCDOP)整合了宝尊十余年来服务全球顶级品牌的技术能力,作为零售SaaS产品解决方案提供商,将与阿里云大数据、边缘计算等优势技术相结合,共同推动品牌客户数字化转型,为品牌提供端到端数字化业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并从头部客户向更多中腰部客户辐射。

  去年,宝尊收购了全球知名服饰品牌GAP,宝尊也将联合阿里云基于数据中台、上层的数据智能解决方案,帮助GAP完成全价值链的业务升级。

  宝尊电商总裁兼宝尊集团CFO于钧瑞对此次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表示期待,他认为零售行业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全渠道数字化已成为品牌共识,同时本土品牌出海也成为新的增长点,宝尊将与阿里云更深合作、更多共创,为品牌共同打造指向未来的“第二增长曲线”。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零售行业总经理胡臣杰表示,相信以阿里云的前沿技术、阿里自身在零售行业的解决方案积累,结合宝尊的行业洞察及深耕电商服务领域的深厚沉淀,将会为零售行业数字化转型带来全新的工具与体验。

]]>
Canalys:预计2023年中国云服务支出将增长12%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Canalys今日发布报告称,2022年对于中国大陆的云计算市场来说是保守的一年,市场增长了10%,全年总额为303亿美元(注:当前约2087.67亿元人民币);第四季度以4%的同比增长收尾,季度总额为79亿美元(当前约544.31亿元人民币)。

  报告指出,与过去几年的强劲表现相比,2022年的增长率出现了明显下降(前三年的年增长率超过30%)。2023年,Canalys预计中国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全年将增长12%。

  Canalys表示,2022年中国大陆前四大云计算厂商,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和百度智能云,合计增长9%,占云服务客户支出总额的79%。

  阿里云在2022年仍然排在第一位,在同比增长7%之后,在云基础设施服务方面的客户总支出占36%。

  华为云以19%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每年增长13%,领先于整体市场增长。

  腾讯云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16%。

  百度智能云在2022年占据了中国云计算市场的9%,并同比增长11%。

1 

  ▲图源:Canalys


]]>
闻泰科技:已布局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暂无氧化镓相关产品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3月20日消息,闻泰科技今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布局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主要聚焦于由减少碳排放和绿色能源所带来技术机遇,更加注重功率器件,以增强和扩展半导体产品组合,提供更多复杂的高功率产品,包括SiC与GaN。公司暂无氧化镓相关产品,会持续关注半导体新技术。

  封测技术方面,闻泰科技称公司半导体业务具有LFPAK、夹片粘合、SiP(系统级封装)等多种先进封测技术与几十种封测型号,可满足汽车客户、工业、消费客户的不同产品性能的需求。

  此外,闻泰科技表示,公司半导体业务在国内布局车规级前道晶圆与后道封测产能:

  前道方面,考虑到12英寸晶圆制造项目的总投资金额大、前期盈利能力较弱,为避免上市公司承担较大的投资风险以及项目前期对上市公司盈利水平产生不利影响,由控股股东先行投资建设12英寸晶圆制造车规级项目,通过代工方式推动上市公司半导体业务在国内的开拓和发展,满足公司的半导体产能实际需求;

  后道方面,公司在东莞扩建封测产能,用于分立器件、模拟&逻辑ICs、功率MOSFETs等,提升半导体产品规模优势。摄像头业务方面,公司正在努力推动从单一客户向多元化客户发展,从消费领域向汽车领域拓展布局,并在产品技术上拉通垂直整合。

  从闻泰科技财务数据得知,闻泰科技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20.85亿元,同比增长8.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9.57亿元,同比增长1.22%。

]]>
三星电子重组日本两研发机构 组建半导体与面板研发中心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3月20日消息,据外媒报道,在存储半导体和面板这两大领域有优势的三星电子,已经重组了他们在日本两座城市的研发机构,组成新的半导体与面板研发中心。

  从外媒的报道来看,三星电子在日本重组的两个研发机构,是旗下设备解决方案部门在大阪和横滨的研发机构,重组之后的研发中心规模更大,名为设备解决方案部门日本研发中心。

  重组之后的研发中心,将以三星电子设备解决方案部门在横滨的研发机构为基地,并将在当地招聘,而不是从韩国本土派遣研发人员。

  外媒在报道中表示,三星电子设备解决方案部门对在日本的研发机构进行重组,设立新的综合型研发中心,是尝试基于日本的先进技术和尖端人才发现未来的增长引擎。

  在全球半导体及面板供应链中,日本是重要的一环,为相关的厂商提供了大量的设备及原材料,三星电子新设立的半导体和面板研发中心,也将加速在这两大领域同日本厂商的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新组建的半导体及面板研发中心,并不是三星电子在日本唯一的研发中心,旗下设备体验部门在日本也有综合型研发中心。


]]>
三大运营商加快织就全国算力“一张网”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拓展融合创新应用 持续提高供给能力

  三大运营商加快织就全国算力“一张网”

  图为西部云基地国家(中卫)数据中心中国联通数据中心机房。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图为工作人员在位于贵州贵安新区的中国移动贵州数据中心机房内巡检。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当前“东数西算”工程从系统布局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作为我国算力网络建设的中坚力量,三大运营商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全国算力“一张网”正加速织就。

  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

  在天津市武清区高村科技创新园,中国电信京津冀大数据智能算力中心以低时延实现了京津冀网络全覆盖。中国电信工作人员介绍,中国电信将该算力中心定位为京津冀枢纽集群算力核心节点,直通中国电信骨干网,不仅承接着以京津冀为主的北方地区数据存储和算力需求,也是开展“西算”的重要网络通道,端到端网络时延在10毫秒以内,区域内数据传输2毫秒以内。

  “未来,在算力中心全部建成后,将产生50万台服务器的承载能力,可大幅提升京津冀地区通信基础设施能力、算力水平和产业聚集效能,预计将带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上下游产业链投资近500亿元。”上述工作人员说。

  在祖国的西南腹地,机房设备巡检工作人员正在中国联通天府信息中心数据中心和西南(重庆水土)数据中心仔细检查着IDC机房内的每一个服务器,确保来自四面八方的海量数据经过计算、存储后可以原路返回。

  今年1月,中国联通天府信息中心数据中心四期工程被纳入2023年四川省重点项目名单,将作为四川省2023年新开工重点项目全力推进。2月初,重庆高新区和中国联通达成合作意向,计划总投资50亿元建设中国联通西部(重庆)科学城数字创新产业基地。

  2022年2月,“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据国家发改委消息,截至目前,“东数西算”工程中,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已全部开工,“东数西算”从系统布局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工信部数据也显示,通过统筹布局数据和算力设施,2022年底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65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超过了25%。

  作为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家队和主力军,三大运营商正加快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其中,根据中国联通日前公布的2022年度业绩显示,2022年积极落实东数西算战略,完善“5+4+31+X”多级架构,加强骨干网时延领先及多云联接优势,全年算力投资达到124亿元。IDC机架规模达到36.3万架,千架数据中心覆盖23个省。

  中国移动持续优化“4+N+31+X”数据中心布局,匹配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规模达到8EFLOPS,可对外服务数据中心投产达46.7万架,实现全国一级算力资源池互联互通,云专网覆盖超300个地市。中国电信统筹云、网、数、智、安及平台等多要素算力需求,持续优化“2+4+31+X+O”的泛在算力基础设施布局,规模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区域中心节点。

  拓展算力融合创新应用

  发展数字经济,算力是重要支撑。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的同时,三大运营商也在加快算力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拓展算力融合创新应用。

  在四川南充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MDT多学科会诊中心内,专家组通过联通“5G+医疗云+远程超声”系统,远程指导了700多公里外的凉山州美姑县人民医院超声科医生进行超声操作。在广州,天翼云借助数字孪生技术助力打造的广州机场高速无感通行收费站,使车辆的最高通行速度由每小时20公里提高到每小时72公里,交易时长由4秒降低到1.65秒,智慧交通应用走进百姓日常生活。

  中国移动则孵化了“东数西存”“东数西算”“东数西训”“东视西渲”等一批创新应用,特别是医疗数据异地存储等场景已经商用落地。数据显示,中国移动依托5G+光纤“双千兆”网络,整合全网7.8EFLOPS算力资源,开放超900项技术能力,全力服务各类客户全年超1500亿次调用需求。

  “随着‘万物智联’进程的不断加速,百亿级的人、机、物连接持续生成海量高价值数据,推动数据处理成为全社会的普遍需求。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蓬勃兴起,加速云、边、端多层次算力需求的指数级增长,推动信息技术应用进入新一轮爆发期。”中国移动总经理董昕日前在2023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表示,中国移动升级“新网络”,推动网络功能从“连接”为主,向“连接+算力+能力”一站式服务拓展。

  不断涌现的算力融合创新应用,离不开算力产业创新发展。其中,中国移动构建算力网络标准,标准贡献居全球运营商第一阵营,联合产业共同打造算力网络科学装置,全面推动算力网络技术与应用创新。

  中国电信创新推出了算力分发网络——息壤,结合自研算力调度引擎、算力资源管理平台两大基础能力,提供快速上云、按需使用算力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目前,中国电信总体算力规模达到3.1EFLOPS,预计“十四五”末达16.3EFLOPS。

  推动算力产业生态日渐完善

  不过也要看到,算力发展水平整体提升的同时,算力网络发展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中国移动表示,当前运营商的网络优势尚未完全发挥。“东数西算”带来大量数据跨域传输,网络性能如带宽、时延、安全等能否满足要求,是“东数西算”相关业务能否规模推广,形成全新产业生态的关键,需加强“以网强算”。

  与此同时,关键新技术有待突破,新的生态尚未形成,需加强产业引导。中国移动认为,当前产业各方的智算和超算布局虽有成网趋势,但呈“烟囱式”发展;多方在算网交易等领域开展布局,但均未规模发展、形成合力,数据安全等方面也面临挑战。算力网络发展需“算”和“网”两大学科融合创新,在基础理论、架构、材料等方面仍有诸多方向需要创新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三大运营商将进一步发挥网络优势,一方面做好底层网络规划、性能提升,另一方面,加快创新业务场景和商业模式孵化,推动算力产业生态日渐完善。

  其中,面向未来网络和业务发展新形势,中国联通将以“算力”和智能为两大核心,持续推进无线网络演进,从云网一体迈向智算网一体创新,实现连接和计算在网络边缘的融合供给。

  中国电信认为,2023年算力将进一步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5G、边缘计算、数字孪生等技术要素。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表示,将进一步打造安全可控的国家云基础设施,按照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枢纽节点的建设要求,建设梯次分布、云边协同、技术融合的算力基础设施体系。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产业间的协同也将进一步加强。中国移动2022年启动了算力网络技术与应用创新试验,联合产业加快实现技术标准到业务流程再到商业模式的贯通,通过标杆示范,推动创新应用规模复制。董昕说,中国移动愿与各方携手,充分发挥现有网络覆盖广、传输快、安全性高等优势,共同构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开展下一代网络的架构研究和前瞻布局,不断降低全社会信息技术应用门槛。(记者 郭倩 实习生 杨乐雯)


]]>
PureSoftware在移动通信大会上展示5G网络监听模块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全球软件产品和数字服务公司PureSoftware在2023年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现场演示了其新推出的5G软件产品——网络监听模块(NLM)。该新软件产品旨在简化5G小型蜂窝的部署,以实现室内应用和网络元素同步。该解决方案提供量身定制,以满足ODM和电信运营商的需求。

PureSoftware showcases 5G Network Listening Module at Mobile World Congress 2023
PureSoftware showcases 5G Network Listening Module at Mobile World Congress 2023

网络监听模块(NLM)是自组织网络(SON)的理想解决方案,解决GPS停电问题,提供时间和频率基准,并降低部署GPS天线的运营成本。通过NLM与SON的统一,5G小型蜂窝可以根据所处环境进行自我调整和配置,防止与其他基站发生冲突。

PureSoftware创始人兼首席战略官Anil Baid表示:"NLM软件解决方案将帮助我们的客户在高精度装配线、自动监控以及集中式维护和工程运营中轻松部署5G小型蜂窝。该解决方案还将支持视觉辅助产品包装、服务机器人、沉浸式娱乐以及其他更多应用。" 他补充道:"通过提供符合O-RAN标准的5G解决方案,Arttha5G正在改变5G行业,使组织能够更加顺利地过渡到现代无线网络。"

PureSoftware的NLM软件以行业领先、具有成本效益的NXP LayerBee® Access LA9310硅为基础,可更快推向市场,并降低开发成本以加速推出。

"我们理解对可靠和高效网络的需求。NLM解决方案旨在支持多个行业的网络,消除昂贵的全球定位系统部署需求。在PureSoftware,我们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新的符合O-RAN标准的5G解决方案,超越我们客户的下一代网络需求",PureSoftware高级副总裁Noy Kucuk补充道。

PureSoftware致力于为全球知名的原始设计制造商(ODM)、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和电信行业参与者提供符合O-RAN标准的5G软件解决方案。适用于FR1和FR2无线电单元、集成小基站和NLM的Arttha5G软件解决方案套件使客户和运营商受益于低拥有成本、能源效率和快速上市的可能性。


]]>
iValue通过收购ASPL Info新增混合多云服务能力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iValue InfoSolutions 今天宣布收购ASPL Info Services,这是一家总部位于班加罗尔的技术服务企业,提供一流的IT和网络安全服务,以满足混合多云企业的需求,从而为业务带来革命性变革。 ASPL Info通过其遍布印度、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中东和东南亚地区的合作伙伴网络,推动全球企业、中端市场企业和中小企业取得成功。

iValue Adds Hybrid Multi – Cloud Services Capabilities through ASPL Info Acquisition
iValue Adds Hybrid Multi – Cloud Services Capabilities through ASPL Info Acquisition

ASPL Info与iValue皆在2008年成立,已与120多家客户广泛合作,包括印度、阿联酋、尼泊尔、澳大利亚、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和冈比亚等多个行业和地区的领先企业。该公司拥有一支由150多名基础设施和安全专家组成的强大团队,满足客户独特和不断发展的业务需求,负责运营全天候托管SOC和NOC,并实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年同比97%以上的SLA遵守率,以提供全面的托管IT服务、定制服务和企业工具机群,改变监控和安全态势。企业将ASPL Info视为他们信赖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以实现高质量的结果、为他们的需求而精心打造独一无二打包服务产品、以及始终如一的服务体验。iValue的合作伙伴和原始设备制造商社区可以利用这一强大而广泛的服务能力,为其客户群扩展产品。

iValue Infosolutions 首席执行官Shrikant Shitole表示:「我们很高兴欢迎ASPL Info团队加入iValue大家庭,因为它加强了我们服务在托管数据中心和安全服务以及专业服务方面的作用。ASPL Info具有成熟的项目管理流程、服务交付方法、强大的SOC和NOC团队、模块化服务产品和强大的客户成功管理。

在更多的技术联盟、地域扩张以及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和原始设备制造商提供的PS和MS业务的帮助下,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来围绕iValue解决方案扩展和构建服务产品。 这进一步增强了iValue在以服务为主导的解决方案分发重点的市场中的独特定位。

我相信ASPL Info将深化我们与原始设备制造商和合作伙伴的互动,达到我们的核心业务,从而扩大我们的目标市场。」

ASPL Info Services首席执行官Jayanth Gojer表示:「我们很高兴与iValue这样的领导者携手合作,在过去20年中,iValue在推动网络安全、数据中心和多云领域采用尖端技术解决方案方面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成绩。iValue由原始设备制造商和合作伙伴组成的大型生态系统将加速ASPL Info的增长,我们将共同满足并超越客户、原始设备制造商及合作伙伴的增长需求。这与ASPL Info品牌宗旨非常一致:成为利益相关者值得信赖的团队,在每一步都赋予他们实现业务目标的能力。 

在当今日益混合和复杂的数字环境中,我们期待着向iValue的合作伙伴和原始设备制造商提供我们独特的能力,以建立真实的关系,并提供卓越的客户满意。 


]]>
英特尔aurora超算系统上线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Aurora超算系统是美国能源部阿贡国家实验室的超级计算机项目,将基于英特尔SapphireRapids和PonteVecchio构建,实现每秒百亿亿级(ExaFLOP)的运算能力。由于英特尔研发方面的问题,该项目出现了延误。

近期英特尔为Aurora超算系统部署的Borealis测试系统终于上线了,将用于在全面上线之前运行系统性能评估、压力测试以及调试技术和架构,总算跨出了里程碑的一步。英特尔还发布了Borealis测试系统的视频,有兴趣的可以点击去官网观看。



Aurora将有大约10000个刀片服务器,每个都配有两个XeonMaxCPU和六个PonteVecchioGPU。英特尔Borealis测试系统与Aurora超算系统架构是一样的,配置和可扩展设置方面是相同的,只不过只有128台刀片服务器,同时CPU暂时使用的是第四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并不是性能更强、配有HBM的型号。据了解,其节点为八个HPESlingshot-11互连系统,采用了蜻蜓拓扑结构。

此前英特尔曾表示,Aurora超算系统旨在处理高性能计算、AI/ML和大数据分析工作负载,可以实现2ExaFLOP的峰值计算能力。整个Aurora超算系统大概占地两个篮球场大小,在正式推出的时候,预计将成为少数几个达到Exascale级别的超级计算机之一。


]]>
每天感染 50000 台设备,“Mylobot”僵尸网络正在全球肆虐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IT之家 2 月 23 日消息,根据网络安全评级公司 BitSight 公布的数据,名为“Mylobot”的僵尸网络正在全球肆虐,每天记录感染的设备数量超过 50000 台。

图源:趋势科技

网络安全公司 Deep Instinct 在 2018 年首次记录了“Mylobot”僵尸网络,该公司发现该僵尸网络具有反分析技术和下载程序能力。

每天感染 50000 台设备,“Mylobot”僵尸网络正在全球肆虐

每天感染 50000 台设备,“Mylobot”僵尸网络正在全球肆虐© 由 IT之家 提供

科技公司 Lumen 的 Black Lotus Labs 在几个月后也报告发现了该僵尸网络,在其博文中写道:“Mylobot 的危险之处在于它能够在感染主机后下载和执行任何类型的有效负载。这意味着它可以随时根据攻击者的意愿,下载任何其他类型的恶意软件”。

IT之家附 Mylobot 僵尸网络的相关特点:反虚拟机、沙箱和调试技术

  • 使用加密的资源文件封装内部代码

  • Process hollowing:一种安全漏洞,其中攻击者删除可执行文件中的代码并用恶意代码替换它

  • Reflective EXE:直接从内存中执行 EXE 文件的行为,而不是将其保存在磁盘上

Mylobot 僵尸网络主要使用的代理 C2 IP 地址:

  • 89.39.105.47

  • 89.38.96.140

  • 89.38.96.14

  • 217.23.12.80

  • 178.132.3.12

  • 168.119.15.229

  • 89.38.98.48

  • 49.12.128.181

  • 37.48.112.111

  • 109.236.82.28

  • 49.12.128.180

  • 144.76.8.93

  • 194.88.106.18

  • 95.211.203.197

  • 89.39.104.201

  • 95.168.169.43

  • 95.211.198.102

  • 91.229.23.112

  • 217.23.13.104

  • 95.211.140.149

  • 62.112.11.245

  • 178.132.2.82

  • 116.202.114.236

  • 217.23.12.50

  • 89.39.104.58

  • 89.38.98.47

  • 194.88.105.108

  • 109.236.83.166

  • 109.236.91.239

  • 89.39.107.92

  • 190.2.134.165

  • 217.23.8.12

  • 89.39.104.62

  • 89.39.107.82


]]>
英特尔发布新款性能优化型工作站处理器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英特尔近日推出了两个处理器系列,旨在为工作站、用于运行模拟和数据科学软件等任务的高端Windows台式机提供动力。

  第一个处理器阵容是至强W-2400系列,其中包括了8款芯片,主要针对标准的工作站。另一个是更先进的至强W-3400系列,其中包括7款面向高级工作站的芯片。

  “我们全新的英特尔至强桌面工作站平台经过独特设计,旨在释放专业创作者、艺术家、工程师、设计师、数据科学家和高级用户的创新和创造力,以应对当今最苛刻的工作负载以及未来专业工作负载的需求,”英特尔副总裁、创作者和工作站解决方案总经理Roger Chandler表示。

  英特尔此次推出速度最快的处理器是W9-3495X,它有多达56个核心,最高频率为4.8 GHz。W9-3495X和英特尔上一代工作站芯片相比,运行单线程应用的速度提高了28%,多线程性能提高了120%。

  W9-3495X包含4个小芯片或者说计算模块,每个小芯片中包含多个核心。英特尔是分开生产制造小芯片的,然后使用EMIB技术将这些小芯片连接到一个处理器中,EMIB让英特尔能够以比市场上类似技术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制造处理器。

  为了进行计算,CPU中的小芯片需要能够相互交换数据。制造商往往是通过将小芯片放置在名为中介层的矩形硅片上来满足这一要求的,其中包含了电线,通过电线可以在处理器的不同模块之间共享数据。

  中介层可实现数据快速传输,从而有助于提高处理器性能,但是制造起来可能很困难,而且成本很高。英特尔全新的W9-3495X旗舰工作站芯片中所采用的EMIB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

  EMIB采用了微型内插器,比标准的EMIB技术更易制造。据英特尔称,结果就是降低了生产复杂性和成本。

  英特尔W9-3495X芯片中的4个小芯片都是位于由EMIB技术提供支持的基础层上。基础层包含了一个嵌入式的微型插入器,让数据能够在小芯片之间移动,此外还包括了将电源从安装主板传输到处理器的电线。

  据报道,英特尔的EMIB技术不适用于英特尔早期的工作站处理器,只是用于提高W9-3495X的速度的。英特尔还在该芯片中实施了许多其他方面的改进。

  W9-3495X配置有105MB的L3缓存,可将数据保存在靠近其逻辑电路的位置,从而减少数据传输时间,最终可以提高性能。该芯片还采用了Intel Turbo Boost Max Technology 3.0,这种机制可以将处理器中最快的核心分配到运行那些要求苛刻的应用。

  英特尔此次推出的其他几款芯片也采用了EBIM技术。其他支持还包括超频,也就是把处理器频率提高到默认最高速度以上。不仅如此,一些芯片还可以对计算机内存进行超频,以进一步提高性能。

  W-3400系列中的7款芯片是英特尔此次推出的两个工作站处理器系列中速度最快的,提供了12到56个核心。低端的W-2400系列中的8款芯片提供了8到24个核心。

  很多工作站不仅配置了CPU,还有GPU,用于加速渲染和加速机器学习应用。英特尔芯片经常是搭配Nvidia GPU一起使用的。今天早上,Nvidia宣布多家计算机制造商计划推出工作站采用了英特尔新发布的处理器和Nvidia RTX 6000 GPU的工作站产品。

  RTX 6000包含了18176个CUDA核心,其作用类似于CPU中的处理核心。该芯片还具有经过优化可运行光线追踪渲染算法的电路。第三组专用电路也就是Tensor Cores,可用于加速人工智能应用。

  Nvidia表示,一些工作站将提供选项,将RTX 6000与ConnectX-6 Dx SmartNIC芯片结合使用。后者主要用于在计算机之间移动数据等网络任务,让工作站用户能够更快速地下载和共享复杂的数据集。

]]>
IDC:中国工业云IaaS+PaaS市场2021年超400亿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近日,IDC发布《中国工业云IaaS+PaaS市场份额,2021.增长持续》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工业云IaaS+PaaS市场规模达到64.5亿美元(约合415.8亿元人民币),相比2020年增长35.2%,总体仍呈现了快速增长态势。

工业企业加速上云

随着工业互联网发展,云加速向工业领域渗透,越来越多企业以公有云或私有云等模式开展IT基础设施及各类应用软件建设。面向此类需求,传统工业软件厂商侧重以SaaS模式为企业提供工业云服务,云服务商和IT设备厂商则重点提供云基础设施和PaaS平台、数据库、中间件等IaaS、PaaS类产品及服务。

工业云IaaS+PaaS超400亿元,市场持续增长

工业云IaaS+PaaS即指为工业企业(制造、能源及公共事业企业)提供的IaaS及PaaS产品及关联服务,覆盖公有云及私有云、专属云模式。

2021年中国工业云IaaS+PaaS市场规模达到64.5亿美元(约合415.8亿元人民币),相比2020年增长35.2%,总体仍呈现了快速增长态势。

从产品类型上看,IaaS部分,占比超过60%。PaaS部分,在IoT、大数据和AI各类应用推动下增速更快。

从部署模式上看,公有云部分市场达到25.7亿美元(约合159亿元人民币),电商、电子采购、物流和供应链优化、智能营销等是驱动公有云应用的主要场景,生产制造相关领域应用仍以私有化部署居多。

头部厂商已经形成显著领先优势

经过多年市场发展,工业云IaaS+PaaS市场已经涌现了一批领先厂商,阿里巴巴、华为、浪潮、新华三、亚马逊云科技(AWS)、腾讯合计占据了市场半数份额。尽管厂商在IaaS和PaaS方面都有广泛布局,但相比于PaaS方面差距较难拉开(例如工业互联网平台及应用解决方案市场),不少头部厂商更多通过IaaS方面优势取得领先。

公有云部分市场头部厂商优势更为明显,阿里巴巴、亚马逊云科技(AWS)、华为、中国电信、腾讯5家厂商更是占据合计近77%的市场份额。


]]>
首批!天翼云智算平台率先通过可信算力服务评估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可信算力服务评审会圆满结束,天翼云智算平台率先顺利通过《可信算力服务 平台技术能力要求 第3部分:智算平台》评估,成为业内首批通过该项评估的云服务商。

该项可信评估主要考察智算平台的基础资源、平台、应用三层核心能力,监控运维、安全性、高可用与灾备三大跨层能力,涉及基础资源管理、数据管理、框架管理、算法管理、监控告警、日志审计、权限管理等能力项。

数字时代到来,自动驾驶、生命医学、智能制造等领域发展迅速,超大规模人工智能(AI)模型和海量数据对算力需求不断提高,智算平台能够帮助企业突破算力瓶颈,提高计算资源利用效率,满足企业不断增长的高性能算力使用需求,成为云服务商新的发力点。

智算平台的建设面临着众多挑战,国产化AI算力自主可控要求高,需加强技术攻关,提高平台的安全性;人工智能、科学研究以及元宇宙等新兴领域快速崛起,对算力提出更多元化的要求;大规模分布式训练、异构算力的统一管理和调度效率较低,新计算任务上线耗费大量时间;网管、云管多平台共存,AI场景算力的统一分配和融合调度难度大。

天翼云紧跟市场需求,依托分布式架构的云底座和海量的计算、存储、网络资源打造智算平台,具有自主可控、高性能、算力调度赋能、统一管理调度、产业赋能等优势。

①自主可控

打造国产化能力体系,适配昇腾、寒武纪等国产主流GPU芯片,适配海光、鲲鹏等各种国产服务器,构建自主可控的智算平台。

②高性能底座

计算侧提供GPU云主机、弹性裸金属等高性能服务器;存储侧支持并行文件存储、海量文件存储、对象存储等多种存储形态,提供百万级IOPS、亚毫秒级时延,支持丰富的大容量非结构化数据保存和分析场景;网络侧提供百GE RDMA。

③算力调度赋能

提供AI任务调度、异构算力调度、数据缓存加速、GPU虚拟化等能力,支持近万亿级参数模型训练规模、3D并行分布式训练、推理加速引擎、数据加速等算力赋能调度能力,大大提升训练速度和推理效率。

④统一管理调度

云上云下多算力数据中心可统一进行管理调度,平台提供标准化运营计费、租户管理、监控运维等能力。

⑤产业赋能

根据客户的业务软件特性,为数字政府、产业金融、高校科研等行业客户提供风险低、高性能、最佳性价比的实现方案。

天翼云智算平台适用于城市治理、AI质检、搜索推荐、自动驾驶、金融、科学研究等领域,大模型训练与推理全场景支持,可提供人工智能应用所需算力服务、数据服务和算法服务,通过算力的生产、聚合、调度和释放,支撑产业创新聚集。

为了满足更多场景更多元的算力需求,天翼云基于智算平台和超算平台融合打造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更灵活、高性能、高性价比的算力服务。

“1”个底座:以“云+智”的体系为核心,提供云计算完整产品能力、超大规模超高性能底座、精细化运营能力,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云底座支撑;“2”个平台:智算、超算平台,满足复杂业务场景需求;“3”种部署形态:智算、超算、智算超算融合三种交付形态,实现不同场景灵活交付。

未来,天翼云将继续坚持智算平台的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推动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实施,赋能实体经济实现动能转换,促进人工智能科研等领域高质量发展。


]]>
火山引擎RTC获得 ICASSP 2023回声消除挑战赛冠军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在刚刚过去的 ICASSP 2023 声学回声消除(AEC)挑战赛中,火山引擎 RTC 团队联合西北工业大学音频语音与语言处理研究实验室,在通用回声消除 (Non-personalized AEC) 与特定说话人回声消除 (Personalized AEC) 两个赛道上荣获冠军,并在双讲回声抑制,双讲近端语音保护、近端单讲背景噪声抑制、综合主观音频质量打分及最终语音识别准确率等多项指标上显著优于其他参赛队伍,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图片1.png

其中“N”代表通用AEC,“Y”代表特定说话人AEC,绿色越深代表指标表现越好

ICASSP AEC 挑战赛由国际音频顶级会议 ICASSP 和微软联合发起,旨在激发声学回声消除领域的研究,自第一届举办以来就吸引了亚马逊、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快手、中科院、西工大等全球诸多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参与。今年的 ICASSP AEC 也不例外,参赛队伍之多之强,使 AEC 成为 ICASSP 2023 各项赛事中竞争最为激烈的赛道之一。

ICASSP AEC 挑战赛要求各参赛队伍对 10,000 多个来自于真实音频设备和真实环境下的录音数据进行 AEC 模型训练,并根据单讲/双讲等场景中获得的主观平均意见分以及语音识别率综合评判名次。火山引擎 RTC 通过对时延补偿模块、线性 AEC模块、残留回声抑制处理模块进行优化,有效降低了 AEC 模型的复杂度,提升了回声的抑制效果。同时,通过对训练数据进行增广,使 AEC 处理框架可以覆盖更多场景的回声处理问题。最终,团队在远端单讲回声抑制、近端单讲信号保护、双讲回声抑制、双讲近端语音保护等各子场景中均发挥出色,取得总分第一的成绩。

图片2.png
AEC 处理框架

另外,今年的 ICASSP AEC 挑战赛首次增加了特定说话人 AEC 赛道。过去,通用回声消除技术(Non-personalized AEC)在线上使用较多,特定说话人回声消除技术(Personalized AEC)则更多出现在学术研究领域。随着回声消除应用的场景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复杂,特定说话人 AEC 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延续在通用 AEC 领域的技术优势,火山引擎 RTC 在特定说话人 AEC 赛道也荣获冠军。

传统 AEC + 深度学习双管齐下,解决复杂双讲场景中的回声消除难题

回声消除是音视频通话中最难的音频技术之一,而“双讲”则是回声消除应用中最复杂的场景。在视频会议、线上小班课等多人音视频通话场景中,如果近端和远端同时说话,远端的声音信号通过扬声器播放出来,又和近端的声音混合在一起被麦克风采集进去,远端就会听到回声,且听不清近端的语音内容。双讲场景回声消除比普通场景回声消除难度要大——因为既需要把远端的回声尽量消除干净,又不能矫枉过正,保护近端的语音信号尽量不被损伤。

以下是火山引擎 RTC 在双讲场景的回声消除效果。

图片3.png
处理前的声纹

图片4.png
处理后对声纹

在双讲场景中,当回声的能量远远高于目标说话人的能量(比如扬声器离麦克风太近或其他原因),就会形成超低信回比场景(比如-20db以下)。下面这段样本中,女声为目标说话人语音,男生为非目标说话人语音(回声),目标语音几乎被非目标语音完全覆盖了,回声消除挑战极大。

图片5.png
超低信回比双讲场景处理前的声纹

火山引擎 RTC 对 AEC 处理框架中的线性 AEC 模块和残留回声抑制处理模块进行了创新性优化:在线性 AEC 模块中,保护近端语音不受损伤的同时,最大程度抑制回声中的线性成分,减轻后续残留回声抑制模型的负担;在残留回声抑制模块中,基于低延时深度学习网络来抑制回声中非线性残留成分,同时在特定说话人回声消除 Track 上额外引入说话人声纹信息,在去除回声的同时也抑制非目标说话人的语音。通过以上处理,火山引擎 RTC 在超低信回比双讲场景中也取得了优秀的回声消除效果。

图片6.png
超低信回比双讲场景处理后的声纹

为线上各类互动场景提供更清晰、动听的音质体验

视频会议、在线教育、语聊房、游戏开黑、在线 KTV、“一起看”、“一起玩”……线上互动场景正变得越来越丰富,对 RTC 的技术挑战也越来越高,比如更饱满的音质、更清晰的画质、更流畅、稳定的使用体验等等。在音质方面,火山引擎 RTC 基于自研语音编码器 NICO,结合深度学习的 3A 算法、AI 降噪算法、语音检测算法等技术,不断提升音频的编码质量、抗丢包能力和处理性能,已成功为抖音世界杯“边看边聊”直播间、飞书视频会议、《Mobile Legends: Bang Bang(无尽对决)》等提供高质量的音频服务。

图片7.png

未来,火山引擎 RTC 还将不断探索前沿音频技术,并与业务场景高效结合,打造更具针对性的场景适配策略,持续为各类线上互动场景提供更清晰、更动听的音质体验。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产品更多信息:https://www.volcengine.com/contact/product?t=rtc&source=%E4%BA%A7%E5%93%81%E5%92%A8%E8%AF%A2


]]>
中国航信李劲松:区块链和数字货币为民航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新思路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民航业是数据量大、场景密集的行业,作为中国民航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数字化转型的实施者和支撑者,中国民航业所有的旅客、机票、航空公司收入等相关数据都是由中国航信处理。日前,在2023 ICT行业趋势年会上,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劲松分析到,当前民航产业数字化发展面临着三大痛点,为解决多痛点问题,中国航信以区块链技术为底座,为web3.0做好支撑和落地应用。

  探索民航产业数字化新路,近年来,中国航信在发展中思考未来数字化发展方向并分析了当前产业数字化面临的三大痛点。一是技术与应用的连通问题,二是如何打破业务界限实现融合创新,三是如何将创新成果进行系统性整合。

  为解决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多方面痛点问题,中国航信高度重视新技术与新应用的研究与探索。目前中国航信采用了集中式的数据处理模式,即web2.0的集中式处理模式。2021年,中国航信开始关注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应用,为web3.0做好支撑和落地应用。

  区块链作为技术底座,可以用一种更为灵活的分布式业务协作架构,从以民航为起点的大商旅,延伸到包括各种商品与服务的大消费,再到供给端的大服务,延伸产业链条,实现跨界融合,构建数字经济链网。李劲松介绍道:“我们要构建的数字经济链网是一种大市场性质的链网,是一个采用B2B模式、具有交易服务功能和面向未来的新一代电子商务底座。2021年9月,中国航信和民航签署了数字货币在民航领域落地研发试点的战略合作协议。2021年网信办组织16部委组织区块链国家应用试点,中国航信列入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行动。2022年11月中国航信发布了航旅链。

  “中国航信积极实施民航区块链和数字人民币应用,希望通过区块链和数字人民币应用提前实现web3.0和数字人民币在民航领域的探索。”李劲松讲道。中国民航将积极推动数字技术在各个场景的应用,如人脸识别安检、行李跟踪、辅助出行等方面,全面提升运输效率和旅客体验。2023年民航业的数字化场景也将越来越丰富。

  中国航信已经有30多年集中式数据处理的业务经验,未来还将布局分布式数据处理后台。与此同时,如何实现航空交通运输与旅游业、消费、体育等的融合,甚至进一步实现消费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融合,从而形成新的数字经济的生态,将成为未来民航业数字化探索的新方向。

]]>
西门子宣布扩展Simcenter 3D工业仿真功能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Siemens Digital Industries Software)近日宣布对Simcenter软件功能进行扩展,增加了机械仿真以帮助简化电气化工程项目,同时为满足新飞机安全性要求,简化包括增材制造在内的许多行业的耐久性测试。

  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表示,在使用基于金属的粉末床融合(PBF)生产方法时,必须构建过程模拟,这些过程的复杂性通常需要AM工程师与经验丰富的CAE展开专家合作。西门子Simcenter软件的最新版本引入了用于模拟PBF构建过程的简化应用,旨在让那些没有丰富CAE经验的工程师易于使用。该软件在后台使用基于体素的网格,可以对PBF构建过程进行建模和仿真,让工程师了解零件是否可以成功构建。然后,CAE专家可以使用Simcenter进行更详细的分析,从而加强协作。

  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模拟和测试解决方案高级副总裁Jean-Claude Ercolanelli表示:“应对复杂的工程挑战,例如开发更强大的、更环保的、更轻巧但更坚固的产品,需要完全集成的CAE解决方案。最新版本Simcenter提供了大量强大的增强功能,可以帮助工程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效、更快地应对这些挑战,无论是让轮胎接触仿真速度提高45%,还是将机身结构预处理减少多达80%。”

  此次软件更新为汽车行业带来了许多好处。随着汽车行业电气化的发展,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的开发被分解为电机设计、传输分析、NVH和声学等几个独立的领域。西门子表示,西门子的机械仿真工具可以通过帮助汽车制造商打破这些孤岛,让关键负载、设计和模型信息可以在这些领域之间来回迁移。

  除了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之外,此版本中的其他功能也旨在改进NVH、轮胎和挡风玻璃刮水器性能等其他汽车应用的仿真。西门子特别强调了Simcenter轮胎软件的新合同模式显示和更新。

  对于航空航天业,Simcenter的功能旨在减少模拟飞机薄型蒙皮所需的模型数量,并快速执行安全边际计算。该软件还可以通过模拟燃料箱中的液体晃动,帮助工程师更好地了解火箭发射动力学。

  Nastran软件的更新,则旨在帮助机身工程师处理取决于负载情况的、具有不同刚度行为的薄皮机身结构,以及张力(膜)与压缩(剪切)。当前,工程师通常会创建多个模型和属性来考虑所有不同的负载条件。而新的纯张力套件将自动从膜行为变为剪切行为,这样只需要一个模型来表示机身结构,使得模拟预处理时间缩短达80%。

  在工业加工方面,机器制造商可能常常缺乏时间或者资源来对他们的机器进行物理测试以达到其极限,Simcenter提供的新功能可以帮助他们进行耐久性预测,而无需专业的知识。

  Simcenter 3D旨在通过简化和自动化强度分析避免了对单独工具集和适当耐久性知识的需要。该软件以自动计算遵守行业标准FKM准则所需的参数而著称,这意味着工程师可以直接根据应力分析结果进行耐久性分析。

]]>
最大的AI工具库futurepedia来了 已收集全网897种AI工具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大家对AIGC也越来越感兴趣。近年来,AIGC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在虚拟主播中,AIGC可以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产品介绍和在线服务能力;AI修复老照片并使黑白照片上色;在电影和趣味娱乐中,AI换脸技术可以将多个关键词变成原创文章或产品文案;此外,AIGC还可以用于AI绘画、AI作曲、AI剪辑和AI编码等等。

各种各样的AI工具也像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令人耳熟能详的就是可以通过输入文字来“咏唱”生成图片的绘图AI或者是最近被大家玩疯的ChatGPT聊天机器人。不过现在的AI工具已经发展到可以构建一个整合多种工具的搜索引擎,还可以“每日更新”,想想就让人激动不已。

今天,我们想介绍的是一个全新的在线AI工具检索平台Futurepedia,它自称是最大的AI工具数据库,每天会更新信息的页面,就像许多图库或者线上小游戏的内容整合数据库一样。

1.jpg

1.jpg© 由 站长之家 提供

Futurepedia汇集了许多类别的AI工具,包括3D、艺术、语音编辑、人物创造、客服、开发工具、教育助理、时尚、有趣工具等,以及大家最熟悉的文字AI和图片生成器等。截至发稿时,Futurepedia已标注了超过897个AI工具,总共49种类别。

除了汇集工具,Futurepedia还可以为每个工具提供简单描述和免费/付费/订阅信息。检索功能可以根据是否开源、有无行动版本、API或者浏览器插件进行过滤。

Futurepedia也会对这些AI工具进行官方验证,通过验证的会有蓝勾勾标注,并会在搜索时优先排序。此外,该服务还提供谷歌帐号登录的收藏夹功能。热衷于AI功能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
F5 NGINX:API蔓延问题出现的六大迹象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作者:Andrew Stiefel,NGINX 产品营销经理

据行业分析机构451 Group指出,目前企业拥有的 API 的平均数量超过15,000个。显然,这一数字远高于平台运营团队可以用电子表格跟踪的API 的平均数量。即使将API跟踪的责任分配给各个业务部门,考虑到API数量的惊人的增长速度,这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2021年,F5工程师和技术专家Rajesh Narayanan为这个问题创造了一个新词:API蔓延(API sprawl)。“API蔓延”一词的含义正如其名——即世界各地的企业中的API数量的加速增长,而这也给API的管理和防护带来了巨大挑战。这一问题有多严重?据Narayan估计,到2030年,全球部署和运行的API将超过10亿个。

现代应用在开发方式方面的变化加速了API的蔓延。微服务的兴起、用于系统内部通信的API的不断增加,以及多云和混合云架构的快速增加,都使得我们需要更多地使用API在应用之间进行通信。例如,作为容器编排的事实标准的Kubernetes就是使用API来实现所有的内部通信的。新的基础架构类型(如serverless架构)也意味着API可以在几乎所有环境中运行。同时还有更多种类的API技术需要管理——REST、GraphQL和gRPC都已被广泛使用,而更多的API查询协议也将很快出现。

更糟糕的是,网络罪犯绝对会乐于见到API蔓延。他们越来越多地将API作为他们精确攻击的目标,原因是API通常没有得到仔细的管理,而且默认配置的访问权限相对开放。

为了消除这种问题,必须以程序化、规模化的解决方案来应对API管理、发现和防护方面的挑战。不过在您能够有效应对API蔓延之前,您需要先了解该问题在您的组织机构中的严重程度。以下六个明显迹象表明您遇到了API蔓延问题。

1. 没有最近更新的API清单

API蔓延的典型症状是不知道在所有环境中都运行着哪些API,这通常是由于松散的API管理策略导致的——在这种策略下,团队无需注册仅在内部使用的API(即所谓的“影子API”)。

您的首要任务是准确盘点现有的API。但由于API的添加和弃用通常极为频繁,想要“准确盘点”就需要不断地进行统计。合理的解决方案是通过编程式的方式进行盘点并持续进行API发现,类似于网络扫描和资产发现。

从理论上讲,结构化的API审批流程也有所助益。但在现实中,对于API创建和版本管理等任务,不断“左移”的企业会想要缩减繁重的审批流程。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将API清单盘点作为CI/CD的一部分来构建流程通常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尤其是当API用于微服务和其他更现代的应用架构时。

2. 不知道每个API分别在何处运行

在现代基础架构环境中,仅仅知道API的存在还远远不够——还需要知道每个API的位置。端点可能会在不同基础架构形式的容器间互为镜像——横跨多个云平台、在混合云中,或者在像是 serverless 这样的多种服务中。

安全团队需要掌握API的位置信息,从而正确配置策略和防护措施并运行API安全测试。如果您需要在多个环境中运行API,这也会影响您对于API网关和其他API流量管理方式的选择。理想情况下,您会希望有一个适用全局的API网关解决方案,以便能够在不同环境中实现具有一致性的API流量管理和防护。


3. 无法轻松地识别API的所有者或负责人
如果您不知道API由谁负责,当API出现问题时,就不知道该找谁处理。通常情况下,当构建API的人或团队调岗或者离职时,那些对于平稳运营来说不可或缺的API就会成为“孤儿”。有时,API所有权的转移非常明确——但更常见的情况是,这个过程会被跳过或通过非正式手续完成。

为每个API分配所有权是清单盘点过程的一部分,它至关重要,因为这样可以确立问责制,帮助责任人合理地管理和防护他们负责的API。


4. 多个API在执行着类似或重复任务

当多个团队有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需求,通常会发生任务重合的情况,而且有人会说:“我们会通过构建自己的API来满足我们的需求,这样,我们就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但是,拥有多个类似API会增加不必要的技术债务。因此,衡量有多少应用或服务需要使用API,并将其作为关键性能指标 (KPI) 之一非常重要。跟踪这些指标有助于最大程度地提高每个API的可重用性。整合API的另一种方法是转换到像是GraphQL一类的更灵活的形式。

5. 文档滞后超过2个版本

文档对于经验传递、新员工入职培训和组织弹性至关重要。可惜的是,编写和维护文档通常是工程师最痛恨的事情。过时的API文档通常表明API正在蔓延——因为这说明团队创建和更新API的速度太快,所以没时间更新文档——或者他们可以看似合理地这么解释他们不更新文档的行为。在最坏的情况下,过时的文档标示着其中提到的API是无人维护的孤儿。

庆幸的是,API往往有清晰定义的结构,使其易于理解。良好的API管理解决方案通常包含一个工具,用于帮助开发人员根据API规范自动生成文档。最常见的例子之一是OpenAPI规范。它使用标准格式来描述API,这样,人类和计算机就可以在无需访问源代码或其他文档的前提下发现和理解API的功能。


6. 项目由于API安全防护而延误

有好消息?安全团队会在发布前检查所有API。坏消息呢?由于API负责人在开发过程中没有遵循API安全最佳实践,或者没有进行充分的测试,因此未通过检查,代码被送回返工。还有更好的消息?制定一套一致的通用规则和最佳实践来帮助开发人员实现绝大部分的要求,并不是那么难的事情——基本方法包括了实施速率限制、加密外部流量,以及要求对密钥再生进行重新授权等。大多数企业还可以使用高级Web应用防火墙 (WAF) 或其他工具对API网关实施额外的保护,以抵御OWASP 列出的10种最常见API攻击。

更先进的组织机构拥有成熟的SecDevOps能力,可以为每个API进行威胁建模,而且还可能能够根据可以访问的数据或服务类型为不同的API指定不同的安全等级。


结论:避免蔓延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斗争
以上六个迹象只是API蔓延现象的一部分预警。我们要明确一点——API蔓延是开发人员自主性和微服务DIY思维的自然产物。借助现代开发工具和像GitHub Copilot这样的代码自动化能力,构建新的API正变得越来越轻松可行。

应对API蔓延的工作没有止境。部署API管理解决方案和API网关可以发挥强大的助推作用——如果开发人员不针对API使用APIM(API Management,即API管理)解决方案,网关可能会关闭他们的API——这一要求很苛刻,但对安全防护来说很必要。

幸运的是,应对蔓延所采取的措施大多与常见的API管理方法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措施可以消除技术债务,并避免在开发过程后期或发布后通过补充的安全措施修复API,最终让开发速度得到提高。

如果说API是企业的生命线,则API蔓延是对企业健康状况的最大威胁之一。谨慎且主动的API蔓延控制措施会带来巨大的回报,并且最终会提高开发人员的满意程度。


]]>
亚马逊云科技2022年云业务同比增长29%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亚马逊财报显示其2022年第4季度净销售收入增长1492亿美元,相比上年同期的1374亿美元增长了9%。2022年全年,亚马逊净销售收入为5140亿美元,相比上年的4698亿美元增长9%。亚马逊全年442亿美元的规模增长中,40.5%是由亚马逊云科技实现的。

  亚马逊财报显示,2022年第4季度,亚马逊云科技实现销售收入214亿美元,同比增长20%。2022年全年,亚马逊云科技实现销售收入801亿美元,跟2021年622亿美元相比增长179亿美元,增长率达29%。

  超行业平均水平4成以上

  目前通胀压力和宏观经济状况的双重作用正在对云支出产生推拉效应,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云计算仍然是安全和创新的堡垒,凭借其敏捷、弹性和可扩展的特性,在不确定时期支持实现增长。

  Synergy Research数据显示,包括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企业SaaS(软件即服务)和CDN(内容分发网络服务)在内,2022年全球公有云收入为5000亿美元,同比增长21%。

  Gartner预测,到2023年,全球最终用户在公有云服务上的支出预计将从2022年的4903亿美元增长20.7%,达到5918亿美元,高于2022年预测的18.8%增长率。

  根据Synergy Research和Gartner的数据推算,亚马逊云科技2022年销售收入增长29%,意味着以801亿美元业务规模实现的增长率,比18.8%~21%的行业平均水平仍然高出4成以上。

  亚马逊云科技的增长速度依然领跑行业平均水平,Andy Jassy在季度分析师会议上回答问题时表示,对亚马逊云科技的未来前景充满信心,仍会有大量的业务增长。

  保持卓越的客户体验

  Gartner预测,2023年全球IT支出预计将达到4.5万亿美元,比2022年增长2.4%,低于上一季度5.1%的增长预测。虽然通货膨胀继续削弱消费者的购买力并导致设备支出下降,但整体企业IT支出预计将保持强劲。

  “在当前的特殊情况下,亚马逊云科技会帮助客户想办法节省开支。”亚马逊首席执行官Andy Jassy在季度分析师会议上表示,亚马逊不关注于优化一个季度、一个年度的业绩,而是建立一套长久的关系和业务。在经济不确定的情况下,找到更具成本效益的方法对客户有好处,亚马逊云科技团队就会花大量的时间去做这件事,这也是亚马逊云科技不断强调的竞争优势。

  在整体IT支出中,云计算仍然是最大的一部分,而且预算增长也是成比例的。Gartner预计,2023年最终用户支出增幅最高的是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达到29.8%。

  因为云计算相比本地IT部署有着诸多优势,尤其是弹性,当客户实际需求高于预期时,可以无缝扩展;当客户不需要手里的资源时,可以退回给亚马逊云科技,停止付费。

  Andy Jassy对亚马逊云科技的未来前景充满信心,并表示,全球有90%到95%的IT基础设施还是本地部署的,相信在未来10年到15年内,大多数IT基础设施都会在云上。只要亚马逊云科技将继续保持卓越的客户体验,就会有大量的业务增长。

  中国市场加速度

  去年re:Invent亚马逊云科技发布了一系列涵盖底层基础架构、计算、数据库、数据分析、AI/ML、安全、行业应用等新的服务及功能。对于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亚马逊云科技希望能通过技术的不断创新,让全球包括中国的客户能凌云驭势、重塑未来。

  虽然亚马逊财报没有公布单一国家的数据。从分析机构的数据来看,亚马逊云科技中国业务势头非常强劲。IDC在2022年10月最新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2上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2上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中,IaaS市场同比增长27.3%,PaaS市场同比增速为45.4%,IaaS+PaaS市场同比增长30.7%。

  IDC报告指出,对于中国企业或跨国公司使用国内公有云资源的业务,亚马逊云科技是前五名云服务商中增长最快的厂商。亚马逊云科技在IaaS+PaaS市场的份额从7.5%增加至9%。

1 
2 

  根据以上报告数据推算,2022年上半年,亚马逊云科技在中国实现了IaaS+PaaS业务高达56.84%的强劲增长。

  IDC报告同时指出,在中国企业2022年上半年使用海外公有云资源、且计收在中国的业务中,亚马逊云科技占据了近3/4的市场份额。

  同时,在去年的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上,还发布了“连中外、襄百业、携伙伴、促绿色”四大战略举措,进一步利用亚马逊云科技全球优势和资源,更好地植根中国本地,赋能客户数字化探索与创新,助力中国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


]]>
IDC:2022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分析及2023年十大预测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国家“十四五”规划统筹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协同优化城乡公共服务,深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数据整合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服务能力。据IDC分析,2022 年中国政府主导的智慧城市 ICT 市场投资规模为 214 亿美元,相比2021年增长21%,其中软件和硬件投资增长率略降,服务投资增长率上升明显,总体上中国智慧城市的投资保持乐观增长。

从2022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分析看趋势

2022年IDC中国智慧城市的研究覆盖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园区、智慧应急等场景,及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空间信息等技术在智慧城市的应用。

从IDC的市场分析来看,中国智慧城市整体市场具有如下趋势:智慧城市受城镇化进程影响,区县级市场潜力待挖掘。

“十四五”规划预计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20年的60%进一步提高到 65%,城市建设的深入带来持续的智慧化应用场景需求。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各地相继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方案,预计智慧城市市场进一步下沉至区县,相关市场的潜力有待技术提供商深入挖掘。

注重场景化应用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目前我国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已相对完善,包括政务云、感知体系、脑类技术平台等在内的基础性技术基座为上层应用场景提供了有效的支撑。然而,应用场景包罗万象,十分丰富, 当前的智慧城市部分场景建设缺乏实际需求支撑,实用性和有效性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智慧城市成为新兴技术的主战场,技术融合孕育创新场景。

目前,人工智能、空间信息技术、数字孪生、自动驾驶、5G、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智慧城市的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经济发展等领域加速应用,如自动驾驶示范区的建设提升了城市数字化路口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新兴技术的融合创造了新的应用,如知识图谱与遥感影像解译的融合提高空间识别的准确度、空间地理信息与数据孪生的融合为城市决策规划提供依据。

更加关注智慧城市统筹规划和持续运营。

近年来以项目建设为主的智慧城市项目呈现出“重建设轻运营”的特点,智慧城市项目的发展模式亟待向“持续运营”的方向转变。通过关注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与顶层设计,创新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建立智慧城市的标准规范、绩效管理、发展评价体系,推进智慧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的一体化,建立起智慧城市长效发展的运营机制。智慧城市的运营将有效提升城市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促进城市内循环。

中国智慧城市需重点关注的技术和场景:

数字孪生城市:

IDC认为,数字孪生技术是仿真模拟和可视化技术在数字化转型组织中的扩展应用,而目前数字孪生城市是未来智慧城市建设新阶段中的重要特征。数字孪生城市应具备“物理-数字空间的精准映射”、“物理-数字空间的实时联动与交互”以及“城市要素全生命周期管理”这三个方面的能力或特点。目前我国正不断推动数字孪生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应用,“十四五”规划更确提出要“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为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提供了国家战略指引。

城市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仍将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内容,目前城市人工智能的应用以智慧安防、城市管理、城市治理等场景为主,智慧应急、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能源等场景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需求也明显增多,结合城市应用场景的算法种类明显增多,进行横向多事件维度及纵向多时间维度的关联,复杂场景的推理明显增多,人工智能将赋能更多城市场景。

智慧园区:

智慧园区作为智慧城市的缩影,政策推动、客户需求以及技术进步使得智慧园区数字化加速,也为技术供应商带来更多机会。智慧园区已经从单一的信息化建设转变为从规划到建设运营的一体化服务,从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物业管理等转变为包含产业服务、企业服务、人才服务等在内的全方位可持续运营服务。同时,需要关注智慧园区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智能化依旧是智慧园区的建设重点,低碳绿色化是智慧园区发展必然的趋势。

城市智能交通:

中国的城市智能交通发展的趋势与全球基本保持一致,越来越多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最终用户开始重视软件和数据在智慧化应用中给整体城市交通出行安全和效率带来的提升。交通硬件市场在中国城市智能交通的整体市场的占比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但以数据和软件为核心的平台级和应用级解决方案市场的比重在迅速扩大。同时,数据在城市智能交通中的价值进一步显现。

从2022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分析看趋势

IDC中国智慧城市十大预测

近日,IDC发布了《IDC FutureScape:全球智慧城市2023年预测——中国启示》,综合考虑影响智慧城市投资的全球驱动因素,如颠覆风暴、网络安全风险、人工智能、生态创新、元宇宙、ESG、一切皆服务等,总结出中国智慧城市市场的十大预测,内容涵盖云、人工智能、安全、数据共享、数字孪生、元宇宙、环境可持续发展、交通、水务等方面。

IDC 2023年中国智慧城市十大预测具体内容如下:

预测一

气候危机

到 2023 年,尽管在气候跟踪和智能分析,及绿色采购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但是中国35%的城市仍受到全球能源和气候危机的影响。 

预测二

零信任与人工智能

到2024 年,零信任架构逐步采用,中国20%的大中型城市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提升感知能力,以及赋能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预测三

云与托管服务

到 2024 年,由于技术人员持续短缺,中国75%的地方政府将重新调整财政预算和组织分工,增加对云和管理服务的支出。 

预测四

数据共享

到 2023 年,中国30%的部、省、市政府将搭建数据平台,在政府、企业和公众之间的数据共享,以改善流程和用户体验。 

预测五

人工智能辅助技术

到 2025 年,中国60%的人口超过10万的社区,为保证公平性和包容性,至少部署了一种以上的人工智能辅助技术,提供从多语言到无障碍服务。  

预测六

建筑工程行业生态

到 2026 年,中国50%的大中城市将与 IT、建筑、工程和房地产公司组成行业生态,分享数据、应用和专业知识,以解决环境可持续发展(ESG) 问题。 

预测七

多式联运中心

到 2026 年,中国超过50%的大城市将部署多式联运中心,以促进便捷流动、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及普惠。

预测八

数字身份认证

到 2024 年,中国60%的大城市和 80%的省将提供数字身份认证,以提高服务的访问安全性。 

预测九

数字孪生水务

到 2025 年,受缺水和极端天气的阴影,中国40%的大城市将建设水务数字孪生平台,以监测管理水资源的供应、质量、弹性,及用水习惯的变化。 

预测十

元宇宙服务

到 2027 年,中国15%的城市产品和服务将以元宇宙或增强现实的方案提供,改变服务交付、规划、模拟仿真,以及互动方式。 

IDC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预测

根据2023年1月发布的《IDC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情况及趋势分析,2022-2026》报告,2022 年中国政府主导的智慧城市 ICT 市场投资规模为 214 亿美元,其中硬件产品投入达到 81 亿美元,占总体投入的 37.9%;软件投入为 51 亿美元,占总体投入的 23.8%;服务投入为 82 亿美元,占总体投入的 38.3%。IDC 预计,到 2026 年,中国政府主导的智慧城市 ICT 市场投资规模将达到 389 亿元人民币,2022–2026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7.1%。(备注:IDC定义的智慧城市市场包括智慧政务、智慧应急、智慧交通、智慧校园、智慧环保、智慧警务等子市场。)


]]>
VMware:2023年IT技术趋势展望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在过去一年,人工智能、元宇宙、区块链等技术备受人们关注。在2023年,又会出现哪些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同时将给企业和行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五大IT技术趋势预测。

作者:VMware首席技术官 Kit Colbert

预测1:2023年IT支出将保持强劲势头

在数字化转型需求的推动下,IT支出将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尽管经济发展预测并不乐观,但我仍然认为企业会继续将数字投资放在首位。企业明白,消费者和客户已经开始要求、并依赖高速网络来传输数据,提高员工生产力,以及越来越多地使用边缘计算。与我的观察一致,Gartner分析师也预测2023年的技术支出将增加5%以上。

预测2:行业将联合发展早期多云架构

行业将联合发展早期多云架构。多年来,VMware都在构建一个强大的多云架构,我认为这种架构最终将在整个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并在2023年成为主流。这个变化将促使我们彻底改变设计平台和应用的方式。云平台团队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其负责开发新技术,以支持跨云服务和多云应用。同时也强调了DevOps和DevSecOps等实践的重要性,其负责创建、管理和保护现代化应用,以及所有相关事务,比如服务网格、事件驱动型应用、API和软件供应链安全等。行业需要整体团结起来,携手改进集成、互操作性、安全、边缘服务等方面的标准。我们已经在行业白皮书和各种活动中看到了此类合作的风向。

预测3:数字化转型将开始重视能源效率

我们将看到企业数字化转型开始高度重视能源效率。正如我在前两个预测中所说,企业对高速多云服务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但电力成本也会随之增长。事实上,全球信息通信技术(ICT)部门的用电量约占全球总用电量的7%。

数据中心人工智能运维(AIOps)最适合用来控制能源成本(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挑战)。AIOps可以使用机器学习模型将工作负载整合到数量最少的服务器上、自动结束僵尸进程、在需求低迷的时间段关闭服务器等等,从而节约能源和控制成本。虽然AIOps本身并不是什么新技术,但我预测这个应用场景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热潮和相关研究。

预测4:今年将是AI发展里程碑式的一年

AI将在技术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ChatGPT成为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网络热词,这是一个使用OpenAI GPT-3深度学习语言模型的机器人程序。任何人都可以在ChatGPT中使用自然语言提问,它可以为几乎任何领域的问题提供详细的答案,甚至能在几秒钟内写出一篇文章。ChatGPT3在发布后五天,用户就突破了一百万大关,这个数字一般需要初创企业花费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才能达到。

除了帮学生写作文、生成工作描述和回答古怪问题以外,ChatAI的其他用途也将在未来一年得到更多关注。一些早期用户已经尝试将其作为调试工具,并对结果赞不绝口。ChatAI可能成为实用的低代码和无代码开发工具。这项技术还需要几年才能成熟,不过毫无疑问,我们将在2023年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成熟的AI将如何以及在哪些方面对行业造成影响。尽管能够稳定且大规模采用该项技术的系统要到几年后才会出现,但2023年依然是对AI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一年。

预测5:安全将成为焦点

安全问题将成为焦点。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持续升温,企业对数据固若金汤的安全要求不断提升。在过去一年,我写了很多关于软件供应链安全的文章,预计这将继续成为行业热点。在未来一年,人们也会越来越关注加密问题。从6月28日起,AWS将不再支持TLS 1.0和1. 1版本。即便它继续支持TLS 1.2,这个TLS版本只有在去除弱密码和算法后才能被认为是安全的。所有这些变化(再加上NIST敲定新的量子安全算法)正在使加密敏捷性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业务要求。同时,人们对VMware加密敏捷性研究以及诸如Zero Knowledge Proofs等其他新安全方法的关注越来越多。

【本文作者 Kit Colbert,VMware首席技术官】


]]>
内存、SSD失血也挡不住 韩国力保“护国神柱”:芯片等行业投资100万亿韩元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韩国是全球重要的半导体大国之一,特别是在内存及闪存等存储芯片领域有垄断性优势,这也是韩国出口的主力产品,堪称韩国的护国神柱,产业地位非常重要。

然而2022年,这些存储芯片也失血严重,由于价格暴跌,韩国的芯片出口也遭遇压力,1月份半导体出口额同比骤减44.5%,半导体出口已经连续5个月同比缩水,且跌幅比上个月的27.8%更大。

这也拖累了韩国整个出口,1月出口同比减少16.6%,为462.7亿美元,进口同比减少2.6%,为589.5亿美元,由此韩国贸易收支出现126.9亿美元逆差,创单月最大逆差纪录。

这是继1995年1月至1997年5月之后,韩国时隔25年首次出现连续11个月贸易收支逆差的局面。

即便存储芯片出口严重下滑,但是韩国并不打算就此停止,2023年的投资依然会加大力度,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的数据显示,芯片等10大韩国制造业今年计划进行100万亿韩元的投资,与去年持平。

具体来说,各行业韩企计划投资规模分别是半导体47万亿韩元、汽车16万亿韩元、显示器14万亿韩元、电池8万亿韩元、钢铁4.8万亿韩元、石油化学4万亿韩元和造船2万亿韩元。

作为韩国经济支柱的半导体行业,投资力度占了半壁江山,哪怕价格下滑还止不住,但投资力度依然不减。


]]>
谷歌云揭示了三家初创公司如何利用谷歌云发展业务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谷歌云(Google Cloud)近日分享了三家初创公司是如何利用谷歌的“数据云”,使用Google BigQuery、Cloud Storage以及Vertex AI等服务作为他们以数据为中心的业务的一大基础。

  谷歌云副总裁、数据库和分析总经理Gerrit Kazmaier在一篇博客文章中,介绍了Ocient、SingleStore和Glean Technologies是如何利用谷歌云的大数据技术来创建全新的产品,从而将信息转化为客户的实时价值。

  Kazmaier说:“数据是当今组织最有价值的资产之一,数据可以让企业做出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比如为医院创造更好的健康全景,让人们能够与同事及时分享洞察,并且对于那些在数据云中构建产品和业务的初创公司来说,数据正越来越多成为一种基础构建块。”

  Ocient是一家超大规模数据仓库和分析初创公司,让企业能够对数据进行大规模并行处理,从数万亿条数据记录中获取实时洞察。Ocient的数据仓库架构设计中,计算是与NVMe固态驱动器存储相邻的。

  这实现了从大量数据集中连续摄取信息。此外,Ocient还采用了数据库内提取、交易和加载以及机器学习来帮助客户以极高的速度转换、加载然后分析那些经过处理的数据查询,并且性价比非常突出。

  考虑到平台规模庞大,Ocient决定采用Google Cloud Storage来加载文件,利用Google Compute Engine运行分析工具,并使用谷歌的网络工具来确保高可扩展性、更好的安全性和更快速的分析。

  Kazmaier说:“在短短三个月内,Ocient对谷歌云的使用量就增加了一倍多,用于支持企业在谷歌云上的转型工作负载。”

  SingleStore是另一家快速发展中的初创公司,该公司也越来越依赖谷歌云。最近SingleStore在Google Cloud Marketplace上推出了他们的平台,提供了一项服务可以提供对大型数据集的低延迟访问。SingleStore通过将事务和分析引入一个单一的统一数据引擎(称为SingleStoreDB)来帮助开发人员简化应用开发。

  Kazmaier解释说:“Singlestore通过集成谷歌云服务,实现了可扩展且高度可用的实施。除了通过在Google Cloud Marketplace上吸引更多客户来发展业务之外,SingleStore最近还宣布与谷歌云建立面市战略,使他们能够进一步面向全球客户提供他们的数据库解决方案。”

  至于Glean,该公司正在使用谷歌云的数据服务来扩展一个强大的统一搜索工具,该工具旨在搜索和处理组织整个已部署应用集的查询。该工具可以理解行为、上下文、语言和关系,为和任何工作场所应用相关的查询提供即时的个性化答案。Glean透露,他们使用谷歌云服务组合(包括Cloud SQL、Google Kubernetes Engine、Vertex AI、Dataflow和BigQuery)构建了他们的搜索和知识发现工具。

  Glean表示,他们借助谷歌服务变得更加敏捷并且可以更快地迭代,并让开发团队把更多时间集中在改进搜索工具的性能、答案相关性以及提高易用性上。

  近日,Glean宣布与谷歌云建立正式合作伙伴关系,Glean的搜索工具将通过Google Cloud Marketplace提供。

]]>
艾默生斥资 76 亿美元现金试图收购美国国家仪器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美国工程和工业软件公司艾默生电气公司(Emerson Electric Co)本周提出以全现金方式收购NI(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ational Instruments Corp),约合76亿美元(每股53美元)。

  NI在上周五表示,在收到一些潜在买家的接洽后,该公司正在探索包括出售在内的战略选择。

  据公开资料,NI是一家从事与测试、控制、设计领域相关的美国公司,包括虚拟仪器和电子测试设备等工程软件的开发,其著名产品有图形开发环境LabVIEW、C语言虚拟仪器应用系统LabWindows/CVI、集成电路分析程序NI Multisim等等;硬件产品包括VXI总线、PXI总线、VME总线的框架与模块,IEEE-488接口以及内部整合电路和其他自动化技术的标准。

  IT之家发现,今年1月以来,美国国家仪器股价涨超50%,目前市值为71.17亿美元。

]]>
华为公开全新立体投影专利,可降低系统成本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近日公布了“立体投影系统、投影系统和交通工具”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115629515A。

  专利摘要显示,该申请提供了一种立体投影系统,应用于显示领域。立体投影系统包括背光组件、空间光调制器和扩散屏。

  其中,背光组件用于以不同的角度向空间光调制器输出两束光束;空间光调制器用于根据不同的图像信息调制两束光束,得到两路成像光;空间光调制器用于以不同的角度向扩散屏输出两路成像光;扩散屏用于对两路成像光进行扩散,以不同的角度输出扩散后的两路成像光。

  在该申请中,通过共用同一个空间光调制器,可以降低立体投影系统的成本。

]]>
Oracle NetSuite与友达智汇战略合作 赋能制造企业全面数智化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2022年年末,智能制造领域迎来重磅消息,智能制造领先解决方案服务商、友达光电全资子公司友达智汇(AMI)与全球云ERP领导者Oracle NetSuite强强联手,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携手共享各自优质资源,以跨界优势互补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标杆客户,助力更多制造业企业走向数智化发展。

这一战略合作将谱写出怎样的行业传奇?199IT有幸聆听了甲骨文公司全球副总裁、NetSuite 大中华区总经理叶天禄与友达数位总经理赵丽娜的精彩分享。

(图:甲骨文公司全球副总裁、NetSuite 大中华区总经理叶天禄(左一)

与友达数位总经理赵丽娜(右一)签署战略合作)

友达与Oracle的三次结缘

早在20年前,双方从Oracle第一代ERP产品开始结缘。项目是本地部署,解决ERP、财务、生产等管理问题。

从当初全球显示屏龙头企业,发展到涵盖显示科技、 系统解决方案、智慧制造、医疗照护与绿色能源等领域的综合服务商,友达集团旗下的多家子公司、分公司、新业态、出海企业需要新一代灵活全面快速的云ERP。友达采用了Oracle NetSuite云ERP,这是双方的第二次合作。

友达数位是友达光电以全球化布局的智慧工业服务全新事业。在智改数转的浪潮中,双方发现各自在生产制造和运营管理方面能够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形成全面的解决方案,为更多的中国制造企业提供服务。这是友达与Oracle第三次结缘的契机。

三次合作,友达对Oracle 的信任度以及对系统认同度都非常高。

叶天禄坦言,当服务有智能制造需求的客户时,Oracle 主要能够提供的是ERP、运营、管理层面的支持。智能制造工厂更需要机器设备管理、IoT、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s,MES)等层面的支撑。友达是智能制造行业专家。

叶天禄形象地比喻,双方的合作,是大脑、心脏与手、脚的合作。如果说Oracle NetSuite系统是大脑和心脏,那么友达智汇就是手和脚,没有友达智汇,Oracle NetSuite就无法触及制造业客户的落实层面。

赵丽娜强调,基于友达自身智能制造实践的最佳经验,结合Oracle在企业级数字化经营管理的经验,强强联合未来一定能为更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赋能。 

Oracle NetSuite在制造行业的独特优势 

在谈及Oracle NetSuite在制造行业的独特优势时,叶天禄表示,中国是制造大国,且已经进入升级的状态。在国家发展的宏图之下,制造业的升级需要自有的品牌。

中国自有品牌制造业的兴起,不止是制造和生产这么简单,它们大部分都是工贸一体。意味着不仅自己生产,自己的品牌还要要出海销售,所以它们的重心不仅仅是生产制造,更重要的是一些帮助其贸易、批发、分销、 海外零售、海外分公司管理。

因为是自主品牌,不止是代工,它们也会有很多研发的项目,所以项目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云ERP领域,一个系统能够做到除ERP以外,能够做到贸易、批发、分销、销量和项目管理,现在只有Oracle NetSuite能够做到。

Oracle NetSuite在中国发展如此之快。首先是抓住了国家制造业升级的契机,来服务这些自有品牌的制造业的发展。

第二点,得益于Oracle NetSuite的生态。Oracle NetSuite坚信生态共赢,除了从ERP到贸易、批发、分销、销量、收入管理、 电商等功能外,更强大在于有一个PasS平台,这个平台允许生态合作伙伴可以在上面开发自己的应用。或者把自己已经成型的应用,跟平台做无缝集成。就比如和友达智汇的合作,友达有非常多的关于智能制造工厂的应用和功能。都可以通过Oracle NetSuite PasS平台,做无缝集成。

叶天禄认为这两点能体现Oracle NetSuite在中国智能制造升级的大趋势之下的独特优势。

从MES到MOM 友达智汇与Oracle NetSuite聚焦新能源、医疗、汽车三大赛道 

友达智汇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以制造执行系统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s)为主体,延伸到制造运营管理体系MOM(Manufacturing Operation Management)。

赵丽娜表示,中国制造业正在蓬勃发展中。友达智汇与Oracle NetSuite团队在深入调研后决定将新能源、生物医疗、汽车电子这三大赛道作为战略合作的起点。

在国家的双碳战略的指引下,基于整个新能源赛道,友达智汇与Oracle NetSuite将共同构建新能源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非常好的支撑。

生物医疗是中国重点发展的制造业新板块之一。随着国内的大面积应用,生物医疗已经从早期的研发创新逐渐走向大规模生产制造的过程。大部分生物医疗公司缺乏大规模制造的经验。 友达智汇和Oracle将基于全球化的经验,赋能国内生物医疗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发展。

中国从用车大国到汽车制造大国,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新式车型,中国汽车制造发展成为全球智能制造的重要赛道。友达智汇的智造经验与Oracle企业级的数字化系统经验融合,可以帮助更多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得到非常稳健的数字化基础支撑。

叶天禄表示,Oracle NetSuite过去在这三个赛道已经服务了100多个客户。这些客户一开始所需要的是简单的财务管理、ERP管理。随着他们成长之后,更加需要生产更加精细化、智能化。Oracle NetSuite能够给他们提供这些附加价值。在友达智汇加入之后,Oracle NetSuite将结合双方的经验将完美的解决方案提供给客户。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深化的关键点

赵丽娜介绍称,作为友达双轴转型策略中的重要一环,友达智汇主要为制造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和体系的支撑。迄今为止,友达智汇已经服务了700多家客户。客户的行业、类型、体量都不尽相同。依据友达的经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有三个关键点:

第一点: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点来自于人和组织。如果人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纯粹使用技术转型的效果一定是事倍功半的。

友达智汇沉淀了大量的方法论,尤其是激励体系、全员生产维护TPM管理体系、技术知识管理体系TKM ,这些工具不是买回去就万事大吉了,最重要的是员工学会如何去使用这些工具。

第二点,数字化转型需要全员参与。很多公司都过于依赖IT技术部门或者部分厂商提供的技术支持,这形成不了企业的核心能力。

友达提供的很多数字化平台,譬如UAD program(人人都是系统开发者),帮助很多企业构建低代码平台,教会企业的员工自己写APP、做大数据报告,培养员工的AI能力。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全员参与而非少数人参与的转型。

第三点,数字化转型蓝图规划非常重要。一个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并不是短期能够完成的,甚至企业不断发展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都要经历不断的蓝图规划升级。从点到线及面来实现。

赵丽娜指出,很多企业早期做数字化转型就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甚至以为上了一个自动化方案就结束了,这些远远不够。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而这个系统工程源自于蓝图设计。只有基于蓝图一步一步实施落地才能衍生出扎实的数字化架构。

未来合作友达智汇和Oracle NetSuite形成创新突破

对于双方未来的合作,赵丽娜认为友达智汇和Oracle NetSuite在三个层面可以形成创新突破。

第一个是制造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的结合。Oracle NetSuite 的ERP主要集中在企业经营管理层面上,友达智汇则主要侧重于生产制造管理层面。大家在各自领域都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也是强强融合的连接点。

第二是知识体系和流程的融合。友达智汇更多是在生产知识体系上的沉淀,Oracle NetSuite 则能够帮助企业建立非常稳健的流程基础。友达智汇的知识体系搭配Oracle NetSuite的流程管理,能够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给予非常完整的内核支撑。

第三是行业赛道的布局。Oracle在ERP赛道,尤其Oracle NetSuite在云端的主赛道布局是非常好的学习对象。作为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服务商,未来在整个行业赛道市场化的布局上,友达智汇将与Oracle深度融合,借助Oracle以往市场渠道的布局,将双方的能力叠加在一起,可以实现快速加持的作用。

叶天禄则表示,友达智汇是智能制造领域的专家,Oracle 是软件和云端的专家,Oracle 对软件和云的研发,投入非常大,驱使Oracle 在软件和云方面领先全球。最近几年的财报,Oracle NetSuite的表现非常亮眼,包括获客率,专利等都有很好的增长。

“Oracle NetSuite提供云解决方案,但不是制造业的专家。友达才是,我们希望从软件和云领域领先的地位上,能够赋能友达,Oracle NetSuite坚信以后所有的解决方案都会在云端,向SaaS 的方向去推进。Oracle NetSuite希望从基础层面能够赋能友达,加强他们在制造业的专业度,共同服务好制造业的客户。”叶天禄说道。

题后记

在专访行将结束之际,199IT问两位负责人对新的一年的期许。叶天禄感慨2022年很多客户企业经营得非常艰难,但因为管理有方基本都挺了过来。最让叶天禄振奋的一个消息是长三角众多企业抱团包机出国抢单。叶天禄认为,2023年中国企业将是浴火重生,勇创高峰。通过Oracle NetSuite更高端技术和高端管理,能够让更多企业更高效、更高质量地全球抢单。

赵丽娜认为,危机和机遇永远并存。友达智汇和Oracle NetSuite真正在做的是数字化赋能体系,希望双方的强强联合,能够数位赋能,智绘未来,用智慧的能力帮助更多的企业绘画出更有竞争力的未来。


]]>
中国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成功部署OPUS Terminal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EUSU Holdings旗下子公司、领先的海运、港口/码头和物流运营技术供应商CyberLogitec宣布,OPUS Terminal已经于2022年6月28日在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BGPG)建设的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成功部署。


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是中国的一个大型码头,是世界上第一个U型全自动化码头,该码头的所有设备均为无人操作。CyberLogitec以在半自动集装箱码头积累的ARMGC(自动化轨道起重机)和STS(船到起重机)技术研发知识为基础,成功提前部署了I-AGV(智能引导车)程序。

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自启用以来,一期运营两个泊位。在2023年底二期泊位扩建之前,CyberLogitec将持续关注BGPG在全自动化码头所追求的安全水平,开发先进的功能,比如基于AI的智能预测计划和操作,以实现高生产力和低成本运营,提高码头生产效率。

CyberLogitec副总裁Jeong Min Son表示:"CyberLogitec部署全自动化码头的技术能力已经在BGPG项目中得到了充分的检验。为了给各种类型的设备和码头操作程序提供快速稳定的供应,顺应全球港口码头的发展趋势,CyberLogitec将率先部署智能码头操作系统。"


]]>
追上台积电 韩国教授放话:3nm工艺代工将改变游戏规则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美国滥用半导体技术限制也让合作伙伴感受到压力,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教授Kim Joung-ho日前表示韩国企业也需要掌握芯片核心技术,特别是先进工艺,3nm将成为改变游戏规则的关键。

韩国半导体目前强势的地方是存储芯片,其中内存、闪存都是世界第一,三星、SK海力士两家公司占了全球75%的内存芯片份额,闪存芯片份额加起来也超过50%了。

Kim Joung-ho教授指出韩国需要加强的还有先进工艺,晶圆代工能力要尽快赶超台积电,其中3nm工艺的商业化能力可能是关键,有可能改变游戏规则,还有就是先进封装,一条龙的服务让厂商获得更多机会。

此外,Kim Joung-ho教授还表示,政府部门也要行动起来,普及科技知识,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培训芯片行业技术人才等等。

追上台积电 韩国教授放话:3nm工艺代工将改变游戏规则

追上台积电 韩国教授放话:3nm工艺代工将改变游戏规则© 由 快科技 提供


]]>
领克汽车牵手火山引擎VeDI后节省70%活动运营人力成本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2023年的汽车市场,预计能有一个向好的转型。

据中汽协公布的2022年1-11月累计汽车销量数据,达到2430.2万台,同比增加3.3%;预计2023年汽车总销量能突破2760万台,同比增长3%——其中,预计2023年乘用车销量2380万台,同比增长1.3%;预计商用车销量380万台,同比增长15%;预计新能源车销量900万台,同比增长33%。

对汽车企业来说,近两年汽车市场变化诸多。一方面是钢铁、铜等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另一方面,消费者在汽车信息接收方面的习惯也有所改变。

过去,汽车消费者往往只能通过线上汽车论坛,线下车展、4S店了解汽车信息,但随着小程序、APP等私域玩法的兴起,消费者接触汽车信息时有了更多选择。

正因如此,汽车企业如果还是抱着原有“等待消费者主动上门”的销售逻辑,将不再具备市场优势,只有主动将信息触达目标人群,并全链路数字化追踪消费者需求动态,才能抢占市场先机。

但汽车行业的营销场景,如何实现高效数字化?

过去一年,火山引擎数智平台VeDI和领克汽车尝试跑出一套完备的车企数字化营销方案。

领克汽车,是由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控股集团合资成立的新时代高端品牌,在过去的多年时间里,其整体在线用户数约160万,车主60万,是国内汽车市场的佼佼者。

伴随着数字化的迅速发展,领克汽车开始思考企业数字化营销的模型,但在建设之初,却遇到了不少问题。

首先是底层数据,尽管在过去的多年时间里,领克汽车沉淀了一大批用户数据,但数据缺乏归类和整理,对于传统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和计算没有收拢到统一的数据中台中,以至数据没办法被高效调用。

其次,虽然有底层的数据沉淀,但上端的数据可视化和数据呈现依然很难做到,对领克汽车而言,其不具备将底层营销数据呈现成的业务线索的能力。

除此之外,还有在用户层面的专业运营能力,比如标签、用户分类、精准营销等等,对领克汽车而言,“开始就有点难”。

好在,火山引擎数智平台VeDI为其提供了不少帮助。

总体来说,火山引擎数智平台VeDI为领克汽车提供的是一套集合APP咨询+客户数据平台VeCDP+增长营销平台GMP的综合解决方案,通过方案的接入,领克汽车可以直接实现从底层数据打通到上层数据应用,再到私域流量转化的全链条通路。

具体来看,客户数据平台VeCDP解决的是数据归集和数据呈现的难点。即火山引擎的做法是打通数据底层,接入15个系统数据源,彻底解决数据孤岛问题,同时将数据加工成用户标签,实现对用户的精准洞察及用户分群。

而增长营销平台GMP则解决的是前端的业务运营难题。即基于火山引擎增长营销平台GMP,领克汽车可以实现差异化及自动化的用户运营,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差异化营销。

据此前媒体报道的数据显示,在这项解决方案部署后,领克汽车通过VeCDP和GMP节省了超过70%的活动运营人力成本,活动效率大幅提升。

目前,火山引擎数智平台VeDI的这套面向汽车行业的营销解决方案,可根据不同汽车企业的多场景业务痛点,进行多款产品自由耦合,并在包括领克汽车等在内的多家头部车企获得实践。

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整个汽车行业,帮助应对2023年市场新变化,现阶段火山引擎数智平台VeDI特别设计了「“5事7计”汽车数字化营销能力在线评分表」,免费为汽车企业提供数字化进度评估服务,并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帮助汽车企业了解数字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归类及对应解决方案。


]]>
中科院在 CAA 新结构的 3D DRAM 研究取得创新进展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据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消息,随着尺寸的不断微缩,1T1C 结构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的存储电容限制问题愈发显著,导致传统 1T1C-DRAM 面临微缩瓶颈。基于铟镓锌氧(IGZO)晶体管的 2T0C-DRAM 有望突破 1T1C-DRAM 的微缩瓶颈,在 3D DRAM 方面发挥更大的优势。

但目前的研究工作都基于平面结构的 IGZO 器件,形成的 2T0C 单元尺寸(大约 20F2)比相同特征尺寸下的 1T1C 单元尺寸(6F2)大很多,使 IGZO-DRAM 缺少密度优势。

针对平面结构 IGZO-DRAM 的密度问题,微电子所微电子重点实验室刘明院士团队在垂直环形沟道结构(Channel-All-Around, CAA)IGZO FET 的基础上,研究了第二层器件堆叠前层间介质层工艺的影响,验证了 CAA IGZO FET 在 2T0C DARM 应用中的可靠性。图片

图片© 由 IT之家 提供

▲ CAA IGZO FET 的截面电镜图及转移输出曲线

经过优化后的 IGZO FET 表现出优秀的可靠性,经过 10000 秒栅极偏压应力稳定性测试后(包括正偏压与负偏压条件),阈值电压漂移小于 25mV,进行 1012 次写入擦除操作后没有表现出性能劣化。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推动实现 4F2 IGZO 2T0C-DRAM 单元。图片

图片© 由 IT之家 提供

▲ CAA IGZO FET 的可靠性测试结果

IT之家了解到,基于该成果的文章“Inter-Layer Dielectric Engineering for Monolithic Stacking 4F2-2T0C DRAM with Channel-All-Around (CAA) IGZO FET to Achieve Good Reliability (>104s Bias Stress, >1012 Cycles Endurance)”入选 2022 IEDM。微电子所硕士生陈传科为第一作者,微电子所李泠研究员、耿玓副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
Twitter遭遇数据泄露 黑客暴露了2.35亿用户的信息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一个包含约2.35亿用户信息的Twitter数据库最近在一个在线黑客论坛上被泄露。据Cybernews报道,此次泄露的数据大约有63GB,其中包括用户的姓名、电子邮件地址、Twitter手柄、粉丝数量和账户创建日期。该数据库甚至是公开的,允许任何人下载它。

以色列安全公司Hudson Rock的联合创始人Alon Gal认为,黑客将利用刚刚泄露的Twitter数据库来攻击加密账户,入侵高知名度和政治账户,渗透到具有良好用户名的账户中,并对没有使用Twitter专用电子邮件的账户进行攻击。他说:"不言而喻,世界各地的机构也会利用这个数据库来进一步伤害我们的隐私。"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这些记录很可能是在2021年底利用Twitter的一个漏洞编制的,该漏洞允许掌握电子邮件地址或电话号码的外部人士在Twitter上找到任何与该信息相匹配的账户。这些查询可以自动化,以检查无限数量的电话号码和电子邮件地址。

Twitter在去年8月说,它在2022年1月通过其错误报告奖励计划了解到这个漏洞,而这个漏洞在许多月前的代码更新中被错误地引入。这个漏洞后来被黑客利用,他们被发现出售Twitter账户的手柄和相关的电子邮件和电话号码。

新的泄漏似乎也与一个网络犯罪团伙有关,该团伙在12月初获得了约4亿Twitter用户的数据,并要求20万美元的资金来删除这些文件。爱尔兰数据保护委员会宣布,它正在调查早前的泄露事件,并补充说可能违反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

Twitter公司尚未就此事发表评论。


]]>
2022 re:Invent :亚马逊云科技构建端到端的云原生数据战略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凌云驾势重塑未来2022 re:Invent 中国行日前在北京举行了首站活动。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表示数据是整个应用程序业务逻辑的核心,几乎是每个组织数字化转型的基石,但处理数据非常棘手,这也是亚马逊云科技一直致力于建设一个云原生数据战略的原因。

亚马逊云科技一直在数据存储和分析、机器学习方面创新,亚马逊云科技希望提供的所有工具,能够帮助客户在整个数据全生命周期从存储到最后的AI人工智能,在每个环节都能帮助用户把数据利益最大化,通过提供完整全面的数据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客户更安全、更高效地去挖掘数据价值。

构建云原生数据战略

亚马逊云科技一直在数据存储和分析、机器学习方面创新,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一个端到端的数据战略,帮助客户从数据的摄入、存储、查询、分析,到可视化的展现,以及到人工智能,在各个方面通过安全、合规的方式帮助客户实现数据的共享和输出。

企业如何构建云原生的数据战略?陈晓建认为,第一,需要建立一个面向未来的数据底层基础设施。第二,需要实现一个跨组织的数据一体化融合。而数据不在是一个个烟囱式的孤岛,而是一个完整的打通的大的数据库。第三,希望能够通过教育和工具,来实现数据的普惠化,来降低数据使用的门槛,让更多的人可以从浩瀚的数据中获益。

而第一点至关重要。建立一个面向未来的数据底层基础设施,需要从四个步骤入手。

第一,应该具备适用于所有适合工作负载和任何数据类型的合适的工具,以及让你能够适应不同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机会。

第二,应该能够持续优化,来跟得上用户业务的发展所带来更多的数据和业务规模,并能够保持一个高的性能。

第三,也能够去面对客户日益复杂的业务逻辑提供尽可能多的工具,帮助用户在整个数据使用过程之中降低门槛、降低复杂性,提升他们的使用效率。

第四,应该具备最高级别的可靠性,因为用户的数据对用户的业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亚马逊云科技的安全创新之道

亚马逊云科技帮助客户处理海量的请求,同时追踪和监测千万亿量级的事件(15个0),需要从中找出可能的威胁事件并解决他,并快速让全球所有的客户受到同等级别的保护。

安全是亚马逊云科技的Job Zero,从未停止脚步,在云自身的安全和云中的安全上持续创新。

亚马逊云科技树立了安全的四大目标,帮助企业提高整体安全态势:1、帮助用户快速提升安全水平;2、降低安全的成本;3、减少安全事件的处理时间;4、提高企业安全的效率。

亚马逊云科技安全合规责任共担模型:亚马逊云科技负责云平台的安全,从硬件到软件,从外到内。客户负责他们在云中所运行的内容的安全。首先亚马逊云科技持续在基础设施和服务层面投入,这些基础设施和服务层面的安全用户可以直接继承和使用。使用亚马逊云,客户可以在最安全的全球基础设施上进行构建,用户始终拥有自己的数据,并且能够加密、移动以及管理保留这些数据。在亚马逊云科技的数据中心和区域互连的全球网络中,所有的数据流动在离开安全设施之前,都经过物理层自动加密。

自研芯片、云原生、HPC 独步全球 亚马逊云科技加速底层技术创新

2022 re:Invent在底层架构服务方面的更新包括三个方面:1,极致性能的自研芯片战略;2,极速构建的云原生应用;3,面向极限未来的HPC需求。

从2006年开始到现在,亚马逊云科技已经有 600+ 种实例选择,几乎适用于所有工作负载,支持多种操作系统,计算平台,包括Intel, AMD, Nvidia,ARM,FPGA,ASIC,高主频,大内存,各种存储介质,高性能网络,还有裸金属服务器。

亚马逊云科技自研芯片团队Annapurna labs 在过去10年的持续创新,形成了三条自研芯片的产品线:四代虚拟化定制芯片 Nitro;三代基于ARM 架构的通用处理器芯片Graviton;两款用于机器学习的训练和推理的芯片。

2022 re:Invent新发布了Nitro V5。Nitro V5 的晶体管数量大约是上一代Nitro芯片的两倍。Nitro V5 每秒的数据包能力提高了60%,延迟减少30%,每瓦特性能提升 40%;

新发布的Graviton3E 处理器,它是 Graviton 3 家族的最新成员,专门为浮点和向量指令运算而优化,这在高性能计算工作负载里非常重要;相比于 Graviton3 实例,Graviton3E 在 HPL(线性代数的测量工具)上性能提升35%,在 GROMACS(分子运动)上性能提升 12%,在金融期权定价的工作负载上性能提升 30% ;

新发布的C7gn实例:配备了新一代 Nitro V5 和 Graviton 3E 的Amazon EC2 C7gn 实例,在 EC2 网络优化型实例中具有最高的网络带宽和数据包处理性能,而且功耗更低;与当前一代网络优化型实例相比,提供高达 200Gbps 的网络带宽和提高 50% 的数据包处理性能。C7gn实例适用于网络密集型工作负载,如网络虚拟化设备(包括防火墙、虚拟路由器和负载均衡器等)和数据加密业务等。

亚马逊云科技自研芯片中的第三条产品线,机器学习芯片包括:用于训练的Trainium和用于推理的Inferentia。

新发布的Amazon EC2 Trn1n,一款基于Trainium的网络优化型训练实例。

该实例将网络带宽进一步增加一倍,每个Trn1n实例支持1.6Tbps EFA 网络带宽,强大的网络吞吐能力也使亚马逊云科技能够将超过1万个Traniumn芯片构建在一个超大规模集群里,实现对超大模型的并行训练。

新发布的推理实例Amazon EC2 Inf2,基于最新款的 Inferentia2 机器学习加速推理芯片,是唯一专门为大型Transformer模型分布式推理建立的实例;与Inf1实例相比,提供高达4倍的吞吐量,降低多达10倍的延迟 ,与基于GPU的实例相比,每瓦性能提升高达45% ;支持诸如 GPT-3、Mask-RCNN、ViT等大型复杂模型。

亚马逊云科技16年持续引领云原生应用构建,推出大量服务,如消息队列服务Amazon Simple Queue Service (Amazon SQS),键/值和文档数据库Amazon DynamoDB,开创无服务器计算先河的Amazon Lambda,适用于容器的无服务器计算服务Amazon Fargate,专为云打造的高性能关系数据库服务Amazon Aurora等。

亚马逊云科技已经连续7年获得HPCWire 评选的最佳HPC 云平台的称号。客户对HPC的需求表现在三个层面:需要最HPC的计算实例,需要配套的网络、存储等服务的支持,需要各种任务管理的能力;针对这些需求,亚马逊云科技推出三款高性能计算实例应对三类不同负载,Hpc7g实例、Hpc6a实例、Hpc6id实例。

空间仿真技术是用来模拟人和物等实体在多维度环境下的行为,这个过程会涉及数百万对象之间的实时交互,比传统的仿真更复杂。新发布的Amazon SimSpace Weaver,可在云端大规模运行实时空间模拟。借助 SimSpace Weaver,模拟开发人员不再受硬件计算和内存的限制。

2022 re:Invent显示出亚马逊云科技正在加速底层创新,包括快速推进三条自研芯片的研发,实现 Amazon EC2可持续的安全创新,同时也是云原生应用的先行者,更是云原生的真正践行者,不断推出容器、Serverless、CI/CD等服务加速客户的现代化应用改造,并且在更加复杂的空间仿真领域推出新服务帮助客户速赢。

2022re:Invent五大重点方向

今年是亚马逊云科技第11年举办re:Invent。来自全球的5万多客户和合作伙伴参加了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线下盛会,还有超过30万人线上参会。

陈晓建最后总结,此次2022 re:Invent包括了五大重点方向

第一,在基础架构层面,亚马逊云科技的自研芯片战略在加速创新,我们底层架构和技术的快速演进为客户提供极致性能。

第二,亚马逊云科技推进更多Serverless服务,把云原生应用的 开发体验和速度 进一步推向极致。

第三,亚马逊云科技今年发布了非常多的数据相关的服务,亚马逊云科技构建了云原 生端到端的数据解决方案,加强数据的流动、治理、共享和可视化,让客户可以更简便、安全地挖掘数据价值。

第四,安全无上限,亚马逊云科技通过自动化、服务间的集成等技术手段持续增强安全性。

第五,亚马逊云科技聚焦行业应用,并将亚马逊自身成功经验赋能用户。


]]>
2022年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将达74.6亿 未来3-5年仍有发展空间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据IDC预测,2022年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将达74.6亿元人民币,占AI软件整体市场的16.5%,较2021年呈上升趋势。

  从年度增速的角度来看,基于云计算的AI能力逐渐得到验证、企业上云率和云原生企业占比逐渐提高、混合云技术日益成熟和普及等驱动AI公有云部署方式快速增长,增速远超AI软件整体市场增速。但由于中国市场对数据安全、个人隐私保护等有一定的要求,私有化部署在未来几年仍将是主流。

  在人工智能整体市场,受到技术的突破的影响格局变化较大,但AI公有云服务厂商市场格局相对稳定,2022上半年百度智能云仍然位居第一,阿里云位居第二与第一差距逐渐缩小,华为云、腾讯云市场份额不断上升。

1 

  计算机视觉市场

  人脸人体领域:人脸人体识别技术正在进入成熟期。主要应用场景由发展成熟的安防、金融等领域向工业、医疗、零售等领域渗透。未来3D识别技术以及低质量人脸人体识别技术是业界关注的重点。2022上半年同比2021上半年人脸人体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仅有38%的增长,市场进入平稳期。在该领域,百度智能云、腾讯云、阿里云占据前三的市场份额。

2 

  图像视频领域:计算机视觉已经达到较高的市场规模,计算机视觉模型向通用性、泛化性发展为图像视频带来了新机遇,包括数字人人脸重建、自动驾驶等方向。同时2022年视频生成热度逐渐攀升成为该领域的核心驱动力。在该领域,百度智能云、阿里云依旧位居前二,腾讯云2022上半年在金融、泛互娱等领域持续发力排名提升至第三。

3 

  语音语义市场

  自然语言处理领域:NLP市场2022上半年实现了68%的同比增长。未来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的进一步普及将为市场带来新一轮增长,市场发展的重点应用场景为情感分析、营销管理等。另一方面,将NLP技术产品服务嵌入各大厂商的全栈式平台也是重点方向。

4 

  智能语音领域:智能语音公有云服务市场已经经历过高速增长进入应用场景深耕阶段。应用场景主要为会议访谈转写、音频内容分析、课堂录音分析以及视频字幕等。未来录音识别时效性、录音情感分析将为市场带来新的空间(如融合图像识别、语音合成等多项技术)。

5 

  对话式AI领域:AI数字人在新场景的应用持续焕发市场活力,此外,全栈式的对话AI平台也是厂商产品服务及技术整合的发展方向,2022上半年对话式AI同比增速达114%,成为人工智能公有云增长速度最快的子领域。

6 

  机器学习平台市场

  机器学习公有云服务市场2022上半年实现109%的同比增长,得益于AI开放平台等工具组件的不断迭代更新,低代码、零代码开发平台逐步完善,推动机器学习平台进一步发展。在该领域,华为云、阿里云、百度智能云位居前三,三家公司均有丰富的机器学习产品组合,未来也都将布局大模型等技术,持续降低AI开发门槛。

7 

  IDC中国高级分析师杨雯表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于“数智化时代”,企业开始布局数字化转型以及智能化升级战略,从而催生出对人工智能更多的需求。AI云服务厂商作为人工智能公有云服务市场的主力军,不断推动AI技术突破与大规模应用落地。未来如何将“单点方案”推向“通用方案”,快速精准的解决客户痛点,是市场需要持续探索的方向。另一方面,头部厂商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外赋能,通过生态合作发挥不同企业优势,携手共赢也应是重点发展方向。未来3-5年AI公有云仍有发展空间,目前整体市场尚未形成定局,头部厂商之间在高强度竞争下仍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
Palo Alto Networks(派拓网络)发布2023年亚太地区网络安全趋势预测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全球网络安全领导企业Palo Alto Networks(纳斯达克代码:PANW)(派拓网络)今日发布2023年网络安全趋势预测。过去一年里,网络攻击给各个行业的企业带来的破坏性威胁急剧升级。网络犯罪分子针对关键基础设施发起大量勒索软件攻击,并不断通过新手段来攻击蓬勃发展的加密货币和混合办公模式等。最近,他们又瞄准了不安全的API。

Palo Alto Networks(派拓网络)大中华区总裁陈文俊(Adrian Chan)对2022公司所做的五大预测进行回顾和总结。

根据Palo Alto Networks(派拓网络)的最新调研“网络安全的下一步”,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表示其所在企业在过去一年中遭遇过网络安全事件和数据泄露,平均达到11起。但令人担忧的是,只有五分之二的人表示他们的董事会对网络风险的认知随着数字化战略的加速而大幅提高。

Palo Alto Networks(派拓网络)2023年亚太地区网络安全趋势预测提出了五大洞察,帮助企业在未来提高自身的安全性。预测对于网络安全非常重要,因为除了攻击行为外,预测还需要考虑从技术到工作场所趋势和不断变化的法律法规等各种因素。

Palo Alto Networks(派拓网络)副总裁兼亚太和日本地区首席安全官Sean Duca表示:“如今,由于网络攻击的易变性,企业领导者需要不断重构他们的网络安全方法,采取超越传统机制的创新解决方案、技术和方法。企业在2023年需要考虑很多事情,但保持警惕和安全意识将使他们能够抵御不断变化的威胁。”

他还表示:“从防御优先的Al到采用零信任战略和架构,企业需要在防御体系中采用最广泛、最深入的网络专业知识和威胁情报才能领先于攻击者。但更重要的是,为了应对防不胜防的攻击并从中恢复,他们必须提高自身弹性。”

Palo Alto Networks(派拓网络) 大中华区售前总经理董春涛详细介绍2023年需要关注的五大网络安全趋势

Palo Alto Networks(派拓网络)提出了2023年需要关注的五大网络安全趋势:

预测1 加速采用5G会导致漏洞威胁加剧

根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联盟(GSMA)近期的一份报告,亚太地区5G连接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4.3亿,相比2021年底的2亿实现大幅上涨。中国目前的5G基站总量占全球60%以上,5G网络已覆盖所有地级市城区,超过98%的县城城区和80%的乡镇镇区[1]。虽然云计算提供了更大的敏捷性、可扩展性和性能,但它也使5G核心暴露于云安全漏洞之下。大规模攻击可能来自任何地方,甚至来自运营商自己的网络内。

预测2 确保联网医疗设备的安全将成为关键

数字化实现了虚拟医疗、远程诊断等新型医疗功能。但仍在普遍使用中的传统系统和敏感数据对网络犯罪分子极具吸引力,这让医疗行业成为网络威胁者虎视眈眈的“软目标”。设备离病人越近,就越有可能影响病人的安全,威胁者也就越有可能将其作为武器。因此,确保医疗物联网的安全对于病人的重要性将超越以往任何时候。

预测3 云供应链攻击将干扰企业秩序

采用云原生架构的企业在其关键应用中也必然会采用第三方代码。Log4J最近显示许多企业因为深藏在软件打包过程中的一段依赖代码而遭到攻击。攻击者针对维护这些开源代码结构的志愿者,通过软件包更新的过程渗透到企业中。这个问题属于云供应链的范畴,在未来一年里,我们预计将看到更多由于云的采用而产生的破坏。在我们的最新研究中,37%的企业认为2023年软件供应链攻击的增加将再创新高[2]。

预测4 围绕数据主权的讨论将愈演愈烈

随着全球愈发依赖数据和数字信息,用于控制和保护公民并确保关键服务持续可用的法律法规数量将会增加。因此,围绕数据本地化和数据主权的讨论在2023年将变得更加激烈。

预测5 元宇宙将成为网络犯罪分子的新“乐园” 据估计,全球每年在元宇宙虚拟商品上的花费达到540亿美元,该平台可能成为网络犯罪分子的新“乐园”。元宇宙的沉浸性将为企业和消费者带来新机会,它以一种新的方式连接了买家和卖家。企业将充分发挥混合现实体验的优势实现产品多样化,满足元宇宙中消费者的需求。  


]]>
赋能计算无处不在, 存储行业的新变革:数智存储与计算创新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近年来,我们见证了5G、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技术的显著进展,也对万物智能、自动驾驶、Web 3.0、元宇宙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充满了期待。而所有的这些,归根结底都离不开对海量数据的存储与分布式实时处理。据分析调研机构IDC预测,被创建、获取或复制的数据量在2025年将达到惊人的175 ZB。当今从云到端数据量的激增,数智化的加速以及包括消费电子、网络通讯、物联网、汽车电子等下游应用需求的强劲增长,对各类存储设备和处理分析的需求量都大大提高,并对存储的性能、可靠性及安全性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成为整个行业亟需解决的一项挑战。在此背景下,数智存储与计算创新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

计算的创新应用让存储更加智能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数字化转型和自动化正加速发展,以实现高效的远程工作。与此同时,为了在这种新形势下推动业务拓展、创新并提升用户体验,全球企业也愈发重视加强以数据为中心的关键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也包括计算基础设施。新兴的计算存储凭借近存储数据处理、减少数据搬运等特点,使数据中心、边缘服务器、物联网设备、汽车和其他数据密集型设备变得更实时、更高效、更安全。

计算存储使得在存储数据的地方直接进行数据处理成为可能,并可以让存储设备更加智能。这种方法减少了大量数据向外部处理设备的传输,同时也带来了包括减少时延和带宽使用、提高安全性和节能等在内的诸多益处。与此同时,为让数据不仅仅在云,甚至在物联网、机器学习、边缘计算等各领域都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将产生的数据分析处理成有意义的洞察至关重要,而数据分析的速度和效率有赖于数据处理系统的架构。

ScaleFlux是一家致力于通过计算存储战略,推动存储应用创新的公司。在我与ScaleFlux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钟浩的一次交谈中,他提及:“过去几年,可计算存储一直都在一个探索阶段,通过FPGA来验证应用场景的收益和有效性。现在我们即将迎来基于ASIC和Arm处理器集成的芯片,作为大幅度加速可计算存储产品的规模化部署。”

产业积极拥抱数智存储

鉴于由Arm技术驱动的计算应用范围越来越广,Arm预计未来全球100%的共享数据很快将会通过Arm技术进行处理。在存储领域,多家Arm的存储合作伙伴也正在积极拥抱数智存储,带动市场的创新变革。

英韧科技CEO吴子宁表示:“在数字经济不断深化,数据量激增的年代,数据基础设施对存储设备的吞吐量、性能、可靠性和更新迭代速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韧科技始终专注于存储技术和数据处理系统,通过自主研发助力各个垂直产业的创新应用发展。Arm是英韧科技紧密的合作伙伴,在已实现批量部署的PCIe 4.0控制器Rainier系列中,我们选用了成熟可靠的Arm处理器,并率先在雷克沙、威刚等头部品牌客户实现量产,为英韧夯实了核心竞争优势。英韧科技很高兴能与Arm合作,在底层技术层面为我们解除后顾之忧,让我们可以专注于产品的性能提升,聚焦各种差异化创新,提高产品迭代速度。”

“慧荣科技作为经验丰富的NAND Flash主控芯片全球领导者,以全方位产品线为中国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提供高性能SSD,同时也为工控、商用和车用市场提供定制化、小尺寸的单芯片SSD解决方案。我们与Arm保持着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由于Arm广泛丰富的处理器产品,以及其具备的高扩展性,特别符合我们面向多重应用领域与各种产业阶段的多样化需求。”慧荣科技市场营销暨研发资深副总段喜亭说道,“我们最新的MonTitan™高性能和可定制化编程的PCIe Gen5 SSD平台,就是搭载Arm Cortex-A55应用处理器与Arm Cortex-M33微控制器,依托Arm架构的强大生态,为最具挑战性的数据中心和企业SSD存储应用提供可性能扩展和最符合现代创新技术,拥有高度灵活性和可定制化编程功能,满足未来标准要求。我们期待双方在未来能共同为存储产业赋能更多创新应用。”

ScaleFlux近期全新发布了搭载Arm应用处理器的CSD 3000,这是业界第一款完全基于自研ASIC(即不再使用FPGA),全面兼容标准NVMe,并具备规模化量产的可计算存储SSD。钟浩进一步补充:“与Arm技术合作是一个多维度综合考虑后的选择。首先,从用户生态的角度来说,大多数的SSD厂商此前都是基于Arm架构来开发固件,这对新产品的导入以及固件的移植做了很有利的铺垫。其次,从产品和工具链成熟度来说,Arm处理器具备了优异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最后,从技术的支持和演进来看,我们十分赞赏和期待Arm在此领域长期、持续的投入。ScaleFlux很高兴能与Arm合作,携手为行业带来突破性的产品。通过Arm架构的采用,我们得以在SSD性能、时延和成本优化方面达到显著的提升,为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实现降本增效、优化TCO的目标。”

在专用处理能力驱动各项应用性能提升的同时,Arm推出了Cortex-R82,这是专为智能存储和计算存储量身定制的处理器,可以更好地支持高密度闪存、PCIe Gen5/Gen6接口、近存储计算,并使用ML等新技术使存储更智能。而得一微电子作为国内领先的存储控制芯片厂商,优先采用了Arm Cortex-R82,因为他们深知Cortex-R82的超低延迟和持续稳定的高性能将在其面向云、企业和汽车市场以及基于PCIe Gen5的下一代SSD控制器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Arm与得一微电子合作的持续深入与共同探索,Cortex-R82在数智计算存储领域的创新应用值得期待。

数据安全为存储行业保驾护航

随着存储与计算走出数据中心和家庭,遍及全球甚至宇宙的各个角落,物理安全很多时候难以提供最佳保护。同时,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数据隐私和数据泄露的预防也变得至关重要。数据量越大,分布越广,安全保障的重要性也就越大。可以说,有数据安全才有数据的未来。无论数据是在静止、传输还是使用中的状态,确保数据具有足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需要整个信息和通信技术堆栈的协同努力。

横贯云、边、端的Arm架构将很快触及全球几乎所有的共享数据,这为Arm广大的合作伙伴创造了前所未有机会,也使他们更加依靠Arm的安全架构、工具和可信赖的生态系统,将变革性的安全体验带到数据和计算所触及的每个角落。

在Arm架构演进的过程中,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安全的支持都是与日俱增的。Arm支持安全生态系统的方式十分丰富,例如:

• 包括Arm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创立的PSA Certified安全认证体系;

• 以安全为导向的产品创新理念,确保敏感数据在隔离、可信的环境中存储、处理和保护;

• 检测和防止内存损坏 (memory corruption)、增强加密支持,以及通过微架构内置防御来减轻侧信道攻击 (side-channel attacks)。

Arm架构赋能存储行业未来

展望未来,万物智能、自动驾驶、Web 3.0、元宇宙、数字化等所带来的不断增长的高价值数据集为存储行业带来了激动人心的发展机遇,但随之而来的日益复杂的工作负载也意味着存储驱动必须建立在可靠、安全和高效的平台上,这也让Arm架构成为了不二之选:

• Arm拥有丰富的经量产验证、高性能、高可靠、高能效的处理器,系统IP和工具产品组合,广泛覆盖各类存储应用的需求;

• Arm在机器学习、矢量计算、安全、自定义指令和CXL方面的重点投资,持续赋能下一代计算和存储的创新;

• Arm始终坚信客户至上与生态的重要性,不断加深与全球最大的生态系统的合作,帮助客户实现快速、简单且具有成本效益的产品开发。

当然,存储控制器芯片需要的不仅仅是处理器,为了进一步简化存储控制芯片设计,Arm提供了丰富的系统IP,包括互连、mesh网络、中断控制器、MMU以及物理IP。同时,Arm持续在CXL等产业联盟,推动存储接口发展,打破内存密度和带宽瓶颈的限制。对于存储固件和软件开发,Arm为客户提供业界最佳的软件开发工具来简化开发流程,从而加快开发周期。相信以全方位、高性能、高可靠、高可信的处理器和系统IP技术组合为基础,以强大的生态系统和开发社区的高度认可为后盾,Arm能够不断赋能合作伙伴挑战创新极限、构建最优化的系统,从而成为创造差异化价值的力量源泉。

【本文作者马健,系Arm物联网事业部业务拓展 副总裁】


]]>
re:Invent 2022:亚马逊云科技数智融合达到赋智新境界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在云计算领域,数据与人工智能的融合趋势愈来愈明显,这一趋势在亚马逊云科技re:Invent 2022上可见一斑。亚马逊云科技将其总结为上云、用数、赋智。

企业数字化已经进入深水区。从早期的上云,到现在,企业需要解决如何通过数据和智能来改造企业的决策流程,重塑业务体系。

全球云计算领导亚马逊云科技在其re:Invent 2022上明确将这整体流程总结为上云、用数、赋智。三个阶段相辅相成,其中上云可以相对容易,用数学问比较大,赋智是更高的境界。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表示,re:Invent2022发布了非常多的数据服务。从这些re:Invent发布的特性中能够看到,未来技术演进的方向是数智融合。

Amazon SageMaker五年增加260项新功能

提到人工智能,Amazon SageMaker绝对是明星产品。也是数据与智能融合的典范。在推出的五年时间里,Amazon SageMaker增加260项新功能,不断降低机器学习的技术门槛,简化机器学习的前期工作,加速为客户“赋智”。在数据服务方面也是如此,通过各种新服务和新功能,尽可能让开发人员可以上手开展机器学习。

其中,Amazon SageMaker Studio Notebook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功能。帮助客户直观地通过几次点击检查和解决数据质量问题。

专业人员在准备训练数据时希望直接在Notebook中探索数据集,以发现和纠正潜在的数据质量问题(如信息缺失、极值、数据集失真和偏差)。专业人员可能要花费数月时间编写样板代码将数据集的不同部分可视化,检查数据集,以期识别和修复问题。

Amazon SageMaker Studio Notebook新提供了内置的数据准备功能,让专业人员只需点击几下即可直观地查看数据特征、修复数据质量问题,所有这一切都直接在Notebook环境中进行。当用户在Notebook中显示data frame(即数据的表格形式)时,Amazon SageMaker Studio Notebook 会自动生成图表帮助用户识别数据质量问题,提供数据转换建议帮助解决常见问题。专业人员选择数据转换后,Amazon SageMaker Studio Notebook 会在Notebook中生成相应代码,可供每次运行Notebook时重复应用。

Amazon SageMaker Studio 是一个集成开发环境,它提供了一个基于 Web 的可视化界面,开发人员可以在其中访问各种工具,执行所有机器学习开发步骤,从准备数据到构建、训练和部署机器学习模型,将数据科学团队的生产力提高多达 10 倍。开发人员可以快速上传数据、创建新记事本、训练和调优模型,在各个步骤之间来回切换以调整实验,还可以在不离开 Studio 的情况下将模型部署到生产环境中。

Amazon Glue Data Quality跨数据湖和数据管道自动管理数据质量

Amazon Glue 是一项完全托管的提取、转换和加载 (ETL) 服务,让客户能够轻松地准备和加载数据以供分析。此次re:Invent 2022,亚马逊云科技为Amazon Glue推出的一项新功能,叫Amazon Glue Data Quality,可以跨数据湖和数据管道自动管理数据质量。其最终目标也是指向机器学习应用。

成千上万客户使用Amazon Glue快速、轻松且经济高效地构建和管理现代数据管道。组织需要监控其数据湖和数据管道中信息的数据质量(衡量数据的即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数据的高质量,然后再将其用于分析或机器学习应用。但数据质量管理是一个耗时且复杂的过程,需要数据工程师花费数天时间收集数据的详细统计数字,根据这些统计数字信息手动识别数据质量规则,并将其应用于数千个数据集和数据管道。实施了这些规则之后,数据工程师必须持续监控数据中的错误或变化,相应地调整规则。

Amazon Glue Data Quality可以自动测量、监控和管理Amazon S3数据湖和Amazon Glue数据管道的数据质量,将数据分析和规则识别的时间从几天缩短到几小时。Amazon Glue Data Quality可以计算客户数据集的统计数字(如最小值、最大值、直方图和相关性),使用统计数字自动地推荐规则,确保数据的即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客户可以安排Amazon Glue Data Quality在数据发生变化时定期运行,自动分析数据并提出质量规则的更改建议以确保相关性。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数据工程师无需编写代码即可配置用户提醒或终止数据管道。

Amazon SageMaker对地理空间数据极致支持

亚马逊云科技对地理空间数据的支持让客户能够更轻松地为气候科学、城市规划、灾难响应、零售规划、精准农业等行业开发机器学习模型。此举意在帮助客户将更多的数据用于机器学习。

当前,大部分收集到的数据都包含地理空间信息(如位置坐标、天气图和交通数据)。但是,已经用于机器学习的只有一小部分,原因是地理空间数据集很难处理,通常达到PB 级的规模,且跨越整个城市或数百公里土地。要开始构建地理空间模型,客户通常会采购卫星图像或地图数据等第三方数据源以补充其专有数据。

由于地理空间数据规模庞大,专业人员需要合并这些数据,准备数据用于训练,并编写代码将数据集划分为可管理的子集。当客户准备部署训练好的模型时,他们必须编写更多代码以重新组合多个数据集,将数据和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关联起来。

为了从完成的模型中提取预测结果,专业人员需要花费数天时间使用开源的可视化工具在地图上做渲染。从数据改进到可视化,整个过程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这使得客户很难利用地理空间数据及时产生机器学习预测。

Amazon SageMaker将客户丰富数据集、训练地理空间模型并将结果可视化的时间从数月缩短到数小时,从而加速和简化地理空间机器学习预测的生成。客户只需几次点击或使用 API就可以使用 Amazon SageMaker访问各种地理空间数据源。

例如亚马逊云科技的位置服务Amazon Location Service、开放数据集Amazon Open Data、客户自有数据和来自Planet Labs等第三方供应商的数据。

当专业人员选择了想要使用的数据集,他们可以利用内置的运算器将这些数据集与自己的专有数据合并起来。为了加快模型开发,Amazon SageMaker 提供了预训练的深度学习模型,其支持的用例包括通过精准农业提高作物产量、监测自然灾害后区域恢复以及改善城市规划等。训练完成后,内置的可视化工具在地图上显示数据,揭示新的预测。

Amazon QuickSight Q 新功能让客户能够预测并追问预测依据

 陈晓建认为Amazon QuickSight Q把人工智能和业务洞察相结合,使得客户不用再去掌握数据分析技术,而是通过人类自然语言来进行业务的洞察,从而大降低了使用门槛。

Amazon QuickSight Q使用机器学习让任何用户都能以自然语言提出有关业务数据的问题,并在几秒钟内获得可视化的准确答案。它让没有技术专业知识的业务人员都可以探索历史趋势和数据指标,让用户能够从支撑其看板和报表的数据中获得新的洞察。

亚马逊云科技新推出的Amazon QuickSight Q功能是可以针对预测结果追问预测依据。这样就可以查看特定结果受哪些历史数据影响。Amazon QuickSight Q让数据智能实现以前可以问“是什么”,现在不仅可以问“是什么”,还可以问“为什么”。

走过11个年头的亚马逊云科技re:Invent已经圆满落幕。re:Invent 2022带了诸多新的产品和新功能。其核心仍然是数据和智能的融合,降低客户使用门槛。让客户能够将更多精力放在业务本身。

Forrester 副总裁兼研究总监戴鲲评论道:“Forrester认为,在持续动荡的全球宏观经济环境下,广大企业客户亟需构建兼具韧性、自适应性和创造性的适应未来的技术战略。亚马逊云科技在今年re:Invent大会上的产品与服务发布不仅一如既往地贯彻自身以客户为中心的长期主义,而且持续彰显其作为全球公有云基础设施与开发平台市场领导者的前瞻性技术视野与快速产品创新能力。”


]]>
2022年1-11月份电子信息制造业运行情况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1-11月份,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出现放缓,出口增速回落,企业营收持续增长,投资保持较快增速。

  一、生产出现放缓

  1-11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分别超出工业、高技术制造业4.5和0.3个百分点。11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由10月份同比增长9.4%转为同比下降1.1%。

1 

  图1电子信息制造业和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


  1-11月份,主要产品中,手机产量14.5亿台,同比下降2.8%,其中智能手机产量10.9亿台,同比下降3.7%;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3.82亿台,同比下降10.8%;集成电路产量2958亿块,同比下降12%。

  二、出口增速回落

  1-11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3.5%,增速较1-10月份回落2.5个百分点。11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由10月份同比增长2.7%转为同比下降16.2%。

2 

  图2电子信息制造业和工业出口交货值累计增速


  据海关统计,1-11月份,我国出口笔记本电脑1.55亿台,同比下降22.8%;出口手机7.56亿台,同比下降11.7%;出口集成电路2505亿个,同比下降11.7%。

  三、企业营收持续增长

  1-11月份,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3.9万亿元,同比增长7%,较1-10月份回落1.4个百分点;营业成本12.1万亿元,同比增长7.8%;实现利润总额6691亿元,同比下降4.2%,较1-10月份回落1.3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8%,较1-10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

3 

  图3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累计增速


  四、投资保持较快增速

  1-11月份,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9%,比同期工业投资增速高9.8个百分点,但比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低3.1个百分点。

4 

  图4电子信息制造业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


  (注:1.文中统计数据除注明外,其余均为国家统计局数据或据此测算。2.文中“电子信息制造业”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同一口径。)


]]>
Omdia观点:要实现网络弹性 电信运营商必须采取多云策略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来自市场研究公司Omdia的最新报告称,今年10月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的Network X会议上,公有云在电信行业中的作用成为多个主题会议的关键主题。该活动(结合了Broadband World Forum、5G World和Telco Cloud)汇集了一系列主题,包括下一代接入技术、5G变现、专网和云原生网络等。

  多年来,电信运营商和公有云提供商(通常被称为hyperscaler)一直在进行合作。两者之间的合作性质涵盖从网络基础设施的云化到更广泛的数字化转型目标。针对企业客户和行业垂直领域的联合服务上市和价值共同创造的销售机会,促进了telco-hyperscaler之间的合作。

  电信运营商的公有云之旅,尤其是网络工作负载,受到严格的延迟、吞吐量和弹性需求的限制。此外,他们必须考虑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主权和可用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电信运营商越来越多地转向多云环境,这使他们能够灵活地在公有云和自己的私有云之间迁移工作负载。

  多云提供了在任何环境中运行工作负载的灵活性

  除了在云端托管IT和网络工作负载外,电信运营商也在寻求利用云来提供新服务。其中一些要求工作负载在地理位置上分布在多个站点。其他的则可以更简单地在一个集中位置运行。因此,电信云不能采用单一的解决方案——需要采用多云策略。

  跨国运营商Telenor在Network X的一场主题演讲中展示了其在云转型方面的经验。在过去五年中不断演进发展的Telenor Hybrid Cloud(THC)采用了“公有云优先,必要时采用私有云”的方法来托管IT应用程序。相比之下,大多数虚拟化或容器化网络功能目前都在私有云上运行。

  Telenor首席云平台架构师Pal Gronsund博士指出,在公有云上运行5G核心网功能的挑战包括与用户平面功能(UPF)等元素相关的流量成本,以及网络分流和负载平衡等特定技术挑战。他还强调了从公有云迁移到私有云的安全挑战,包括需要一种支持跨私有云和公有云实例进行不同级别的安全控制以降低成本和复杂性的模式。

  在他的演讲中,Pal Gronsund解释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Telenor将如何从目前的THC方法迁移到Telenor Multi-Cloud。这将提供一致的云基础设施,简化异构环境中不同工作负载的管理和编排。网络功能、IT应用程序和客户应用程序将在集中式和边缘的私有云和公有云混合服务上运行。应用程序将是云原生的,并越来越多地作为服务使用。

  管理多云需要新能力

  希望从多云环境中受益的电信公司必须考虑工作负载的放置、工作负载的操作和工作负载的可移植性。运营商应该能够为每个工作负载选择合适的云环境,随着业务需求的发展在不同的云之间进行工作负载迁移,并且能够自主监控和管理工作负载和基础设施。实现多云可移植性需要将工作负载部署过程和生命周期管理与特定的云技术和物理站点解耦。

  在Network X期间,西班牙电信(Telefonica)分享了其实现多云环境的方法。Telefonica网络虚拟化主管Francisco-Javier Ramón强调需要部署云中立工具管理来自不同提供商的多个集群,这些集群运行在不同的云堆栈上(Azure、Red Hat和VMware)。Telefonica将多集群管理(MCM)系统(它将其描述为容器环境创建和配置的单点)与多云管理和编制(MANO)系统相结合,后者为VNF和CNF部署提供单点。MANO和MCM依次由端到端服务编排器和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CI/CD)管道等北向系统控制或提供。

  Network X透露的电信云发展关键要点

  Omdia服务提供商转型电信云高级分析师Inderpreet Kaur和Omdia服务提供商实践负责人James Crawshaw指出,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将工作负载迁移到云端(无论是本地部署的私有云、或是与hyperscaler的合作,再或是在边缘将两者相结合)是一种挑战。一种规模大小并不适合所有应用程序;最佳的云选择将取决于吞吐量、延迟和数据隐私需求,以及工作负载的可变性、地理限制和成本效率。满足如此多样化的需求需要一致的多云策略,以简化部署和操作。如果基于云的网络需要具有弹性,那么可以说它们必须采用多云环境。

]]>
IDC:2023年中国云计算市场十大预测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云计算已成为中国IT市场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疫情反复、供应链短缺等诸多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下,2022年中国整体云计算市场增速有所放缓。IDC预计,未来5年该市场复合增长率将在20%左右。在宏观经济小幅增长成常态的情况下,该增长率仍然相当可观。云正在塑造新的IT行业,成为基础软硬件创新优化的主要驱动力和网络、安全、应用等技术架构演进的重要新引擎。

  IDC FutureScape 2023对中国云计算市场的十大预测如下,涵盖了云基础设施、云部署、云连接、云安全、云应用、云运营等多个方面:

  预测一:主权云

  到2025年,40%的中国500强企业会将10%的工作负载迁移到主权云上,以满足数据、技术和运营要求。

  预测二:智能运营

  到2027年,45%的企业每年将节省超过100万美元——通过使用事件驱动的自动化运营来提高弹性、减少重复性IT运营工作、并转向完全自治的数字化基础设施。

  预测三:部署一致性

  到2025年,75%的组织将青睐能够在跨云、边缘和专属环境中提供一致性应用部署体验的技术合作伙伴。

  预测四:多云数据管理

  到2026年,40%的中国500强企业将采用多云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多个云之间的主动数据迁移,以优化成本,减少对服务商的依赖,并强化治理。

  预测五:云广域网络

  到2026年,40%的企业将采用云广域网络和转接网络,以改善云和边缘应用及工作负载的可用性、延迟、性能、可靠性和规模。

  预测六:专用高性能基础设施

  到2027年,70%的组织将投资于基于云的高性能计算环境,以获得敏捷性、规模和更快的业务洞察力。

  预测七:网络恢复即服务

  到2026年,30%的中国500强企业将使用网络恢复即服务,因为随着勒索软件攻击增加,企业需要更为复杂的恢复策略,而这些策略很难通过自研获得。

  预测八:云的可持续性

  到2025年,35%的IT买家在决定与云服务商合作时,会考量他们是否有能力展示自己如何帮助客户减少间接碳排放。

  预测九:AI驱动的应用开发

  到2027年,人工智能将通过自动生成代码来满足65%的新数字化解决方案在开发和早期部署时的功能和业务需求,从而显著提高开发人员速度。

  预测十:成本优化策略

  到2024年,数字业务复杂性和IT预算压力将促使40%的中国500强企业通过细化收费、基准测试和多云优化来提高FinOps成熟度。

  IDC FutureScapes对技术、市场及生态系统的分析解读能帮助企业技术高管更好地了解未来趋势以及IT组织对企业的影响。该报告还着手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为技术高管指点迷津,并提出可依循、可执行的建议。IDC每年都会有一系列将在未来若干年影响企业走向的关键性外部驱动因素。FutureScape根据这些驱动因素提出十项预测、分析IT企业受到的影响,并针对未来五年给出相关建议。

]]>
国家电网董事长辛保安谈电网数字化转型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蓬勃发展,推动全球加速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以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近期,国资委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为国企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

  国家电网数字化转型的认识

  这些年,我们坚持把数字化转型摆在重要位置,持之以恒推进,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数字化是适应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相融并进趋势的必然选择。随着大云物移智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能源技术深度融合、广泛应用,能源转型的数字化、智能化特征进一步凸显。无论是适应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并网和消纳要求,还是支撑分布式能源、储能、电动汽车等交互式、移动式设施广泛接入,都需要以数字技术为电网赋能,促进源网荷储协调互动,推动电网向更加智慧、更加泛在、更加友好的能源互联网升级,持续提高能源供给清洁化、终端消费电气化、系统运转高效化水平,在引领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中发挥更大作用。

  数字化是提升管理改善服务的内在要求。国家电网运营着全球电压等级最高、能源资源配置能力最强、并网新能源规模最大的特大型电网,迫切需要以数字化、现代化手段推进管理变革,实现经营管理全过程实时感知、可视可控、精益高效,促进发展质量、效率和效益全面提升。面对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和互动化的客户需求,也需要以数字化提高电力精准服务、便捷服务、智能服务水平,提升客户获得感和满意度。

  数字化是育新机开新局培育新增长点的强大引擎。加快数字化转型、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国内外大型企业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培育竞争新优势的普遍选择。今年全球蔓延的疫情进一步加速了数字化进程,线上消费、新零售等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蓬勃发展。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国家电网在网络、平台、用户、数据等方面拥有丰富资源。在电价持续降低、经营压力巨大的严峻形势下,深挖资源价值和潜力,以数字化改造提升传统业务、促进产业升级,开拓能源数字经济这一巨大蓝海市场,是我们走出发展困境、培育新动能、开辟新空间的必由之路。

  国家电网数字化转型的实践

  国家电网公司始终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在十多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夯实数字化发展基础。数字化转型建立在数据的准确采集、高效传输和安全可靠利用的基础上,离不开网络、平台等软硬件基础设施的支撑。我们坚持不懈狠抓数据管理。针对电力数据采集规模大、专业覆盖广、数据类型多等特点,建立跨部门、跨专业、跨领域的一体化数据资源体系,按照“盘点-规范-治理-应用”的思路,强化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建立最小化的数据共享负面清单,推动数据规范授权、融合贯通、灵活获取,实现“一次录入、共享应用”。构建智慧物联体系。电网企业拥有海量设备资源、联系千家万户,通过接入各类边缘设备、感知设备及5亿只智能电表,构建分布广泛、快速反应的电力物联网,有力支撑了电网、设备、客户状态的动态采集、实时感知和在线监测。建设数据中心。强化“两级部署、多级应用”,建成北京、上海、陕西三地集中式数据中心,加快27家省公司数据中心升级改造,实现核心业务数据统一接入、汇集、存储,服务器超过1.9万台,存储容量近30PB。打造企业中台。着眼满足共性需求,突出抓好数据、业务、技术中台建设,实现跨业务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应用,通过核心业务共性内容的沉淀整合,提供企业级共享服务900余项,促进了各类业务运营和创新应用。今年以来,我们在数字新基建领域投入247亿元,全面部署电网数字化平台、电力物联网、能源大数据中心建设等十项重点任务,与41家互联网相关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是推进业务数字化转型。利用数字技术大力改造提升传统电网业务,促进生产提质、经营提效、服务提升。推进电网生产数字化。强化电网规划、建设、调度、运行、检修等全环节数字化管控。例如,推广应用图数一体、在线交互的“网上电网”,有力支撑各电压等级电网在线可视化诊断评价、智能规划和精准投资,基本实现“电网一张图、数据一个源、业务一条线”。推进企业经营数字化。以人财物等核心资源优化配置为重点,利用数字技术提升精益管理水平。在财务管理方面,构建多维精益管理体系,促进业务与财务深度融合,精准核算每个业务单元的投入产出效率。在物资管理方面,初步建成现代智慧供应链,实现物资业务全流程在线办理,推动智能采购电子化、数字物流网络化、全景质控可视化,每年投标成本降低70%,累计降低库存储备约80亿元,被商务部作为创新案例在全国推广。推进客户服务数字化。通过打造融合线上线下服务的“网上国网”平台,全面推行线上办电、交费、查询等125项业务功能,实现服务一个入口、客户一次注册、业务一网通办。平台累计注册用户数突破1.26亿,线上缴费9.8亿笔,金额1400亿元。特别是疫情期间,大力推行线上办电,让人民群众足不出户享受便捷服务,以及“欠费不停电”“不计滞纳金”等贴心服务。

  三是积极拓展数字产业化。电力大数据是一座“富矿”,有巨大的价值挖掘潜力。国家电网积极发展平台业务、数据产品业务,努力为客户提供多元服务。积极开展能源电商业务。打造了国内最大的能源电商平台,聚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开展物资电商化采购,提供电力智能交费服务,并不断拓展平台功能,为客户提供低成本、优质高效的平台服务,截至目前注册用户数2.7亿,今年1-9月平台累计交易10441亿元、同比增长57.3%。积极开展智慧车联网业务。搭建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智慧车联网平台,累计接入充电桩103万个,为经营区域480万辆电动汽车绿色出行提供便捷智能的充换电服务,实现“车-桩-网”高效协同的能源互动,助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积极拓展电力大数据征信服务。利用企业用电数据,积极开展信贷反欺诈、授信辅助、贷后预警等方面的数据分析与应用,破解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不敢贷”“不愿贷”的难题,目前17家省公司及国网电商公司与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促成了935家中小微企业融资33.8亿元。积极服务政府精准施策。在服务环保监测方面,开发智慧环保电力大数据产品,在线监测污染源企业排污情况,在四川成都已将6078家环保重点受控企业用电信息接入环保监测平台,帮助生态环境局1小时内完成所有企业线上巡查。在服务复工复产方面,今年疫情期间,公司首创“企业复工电力指数”,及时准确反映各行业复工复产情况,为各级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四是提升数字化保障能力。国家电网始终将组织、技术、安全等方面的能力建设,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保证。在组织建设上,分别在总部-省-市三个层面设立了专业部门负责推动数字化转型工作,并依托公司科研、产业单位和互联网公司等外部合作伙伴,建立了强大的数字化支撑力量,形成了层次清晰、高效协同的数字化发展组织体系,特别是组建国网大数据中心,专门开展数据运营、大数据分析挖掘等工作,强化了公司数据管理和应用能力。在技术攻关上,结合自主研发、联合攻关和集成应用等多种方式,推进先进信息技术和能源技术融合创新,加大电力芯片、人工智能、区块链、电力北斗等新技术攻关力度,强化数据技术研发,为电网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公司级人工智能平台建设已经试点上线运行,北斗基站建成投运1132座,各项重点数字技术研发正在快速推进。在网络安全上,公司坚持人防、技防并重,持续筑牢互联网大区、管理信息大区、生产控制大区三道防线,构建了全场景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同时,注重以攻促防、平战结合,常态化开展网络实战攻防,持续提升防护能力。在“护网2020”网络攻防演习中,公司夺得全国防守方第一名。

  国家电网数字化转型的体会

  回顾这几年的数字化转型实践,有以下四点深切体会:

  一是坚持战略引领。数字化转型涉及各层级、各领域、各业务,既是一项极具创新性的复杂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需要纳入企业战略进行统一研究、整体部署,确保方向正确、上下同欲。

  二是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相结合。数字化转型不是传统的自上而下推进,而是双向发力、迭代创新。在技术路线、通信协议、接口标准、数据规范等方面,需要通盘考虑、系统规划、统筹推进;在具体应用开发、业务开拓上,需要更加尊重基层首创,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在实践中大胆探索、迭代完善、创新突破。

  三是坚持需求牵引、价值导向。数字化转型不能盲目跟风、不是大拆大建,关键是满足需求、创造价值。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开发什么,着力用数字化手段解决生产、运营、服务等方面的痛点、难点问题;另一方面,要深挖资源潜力,着力将数字化优势转化为经济和产业优势,为企业、用户和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四是坚持数据开发与保护并重。电力数据既是企业的战略资源和核心生产要素,也能够直接反映经济运行、社会民生、产业运转、用户信用等情况,涉及大量敏感信息。因此,在挖掘数据“富矿”价值、开发数字产品、发展数字经济时,必须把安全合规作为前提条件,确保数据安全、保护用户隐私,坚决防止发生敏感数据和个人信息泄露,以及由于网络安全引发的大电网安全事故。a a a

]]>
2023年最值得期待的技术趋势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2023年已经开始,随之而来的是技术的新篇章。技术一直在不断发展,以使我们的生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轻松、更美好。便利和寻求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是推动新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

  它可能是一种新型智能手机或笔记本电脑,看起来与我们目前看到的完全不同。它也可能是一种新机器,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手术,或者是某种有利于农民的工具。这只是硬件的问题。软件领域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例如由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驱动的技术。还有区块链,这是一项掌管全球加密货币以及多种公用事业的技术。这项技术的每一项应用都将在2023年进行全面改革。

  以下是在2023年应该期待的一些顶级技术趋势:

  5G技术

  自去年10月以来,随着印度推出5G服务,电信和互联网消费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5G技术已经开启了4G无法实现的几条道路,专家们认为5G将推动印度数字经济的下一阶段增长。今年5G部署将扩大到全国几乎所有地区。Airtel和Reliance Jio都已证实,计划在2023年12月之前向印度的每个角落提供5G服务。

  物联网(IoT)

  物联网(IoT)已经进入了许多领域,但今年预计会增长更多。Wi-Fi是这项服务的核心,随着现今新的无线互联网标准的出现,连接设备应该会变得更容易、更实用。设备通信是每家企业今年都在努力改进的目标。随着无线耳机、智能手表和其他可以连接到手机的配件的推出,物联网市场预计将会增长。此外,物联网还将加速无人机在更多领域的采用,尤其是在无人机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的印度。

  区块链

  区块链是所有加密货币所基于的技术。虽然目前的社会经济危机导致了国际加密货币市场下滑,但区块链已经找到了其他用途。由于这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技术,区块链将赋予其用户更多的权力,包括世界各地的组织、个人和政府。2023年,区块链将根据人们的要求提供控制数据的方法。

  网络安全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潜伏者也在探索更多的方法来利用这些技术。黑客威胁预计将会增长。安全协议也应该如此。因此,网络安全预计将在2023年得到改善。世界各地的一些组织正在寻找遏制黑客攻击的新方法。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有望在今年大幅增长。虽然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以及其组合被称为混合现实,已经渗透到每个领域,但这些技术将找到新的应用。据报道,Apple等企业也加入了这场竞争。市场上现有的产品今年将会有所改善,特别是在印度,预计5G今年将加速消费等等。

  新手机类型

  手机可能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改进,但其基本结构并没有太大变化。当然,随着折叠式手机的推出,智能手机行业看到了一些变化,但折叠式设备距离成为主流还需要数年时间,这不仅是因为其实用性,还因其高昂的价格。2023年,企业可能会尝试展示更好的概念,展示手机外观和工作方式的不同。可折叠产品今年可能会进一步上涨,但价格不太可能下降。

]]>
神州云科发布双轨超高可用架构,为夯实信创IT基础设施“底座”增添助力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2022年12月21日,“架构颠覆,标准引领,持续交付”——神州云科冬季发布会线上盛大召开!

为了顺应数字化转型的潮流和实现信创IT基础设施的突破,帮助客户更好地应对数字经济时代对应用交付和网络安全的高要求,满足客户在双轨(信创&非信创)环境中,实现基于双活或多云多活的应用可持续性,神州云科站在应用可持续性的战略高度,提出“1521”的战略性思路,希望通过一个双轨超高可用架构(Dual Track Maximum Availability Architecture,简称DTMAA),五大引擎,云科容翼+云科通明湖两大大系列产品,以及一套《金融信创应用可持续性测试指南》,助力企业在数字化进程中弯道超车。

《数字时代应用可持续性架构和验证白皮书》重磅发布

艾瑞咨询联手神州云科、通明湖云和信创研究院、通明智云,将于12月23日在业界首次发布《数字时代应用可持续性架构和验证白皮书》。

白皮书指出,应用可持续性架构应该从架构本身着手:只有整体架构和关键节点稳定了,各模块才能实现敏捷、灵活组装。而只有各模块实现敏捷了,不同数据中心之间的双活、灾备,传统架构和云原生架构之间的对接和迁移,非信创设备和信创设备之间的对接和迁移,才会在业务侧无感知的情况下,轻松完成。应用可持续架构具体特征包括:双活双轨,多协议对接,与现代技术栈无缝对接,全生命周期可观测,动态可扩展负载,主动韧性,可多种方式对接与集成等。

架构颠覆,双轨超高可用架构是数字化时代关键技术

自主创新的加速, 给客户的应用国产化历程带来了极大的可持续性挑战。应用可持续性是数字化时代的关键技术,对于企业而言,业务可持续性很大程度上和应用可持续性相关联, 尤其在极端情况下, 客户的应用都需要保持持续服务,包含突发压力, 安全隐患, 迭代过程, 灾害等状况下, 都能持续提供高品质服务。

据调查显示,中国52%的客户都选择可持续性第一的情况下, 能够将传统架构和云原生架构统一, 实现兼容和协同, 将会是最佳的可持续性服务。

神州云科副总裁、通明湖云和信创研究院副院长吴静涛表示,“一方面如何保证信创产品的稳定性,弥合性能与企业应用要求的差距;一方面,面对合规、风险和创新的挑战, 云原生如何实现可信开源与跨域协同。双轨超高可用架构(DTMAA)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双轨超高可用架构(DTMAA)

通过架构的革新,神州云科首次在业界提出了双轨超高可用架构(DTMAA)。所谓DTMAA,是神州云科为满足企业面临自主创新IT基础重构所推出的全新架构, 架构在双活数据中心的分区调度基础上,添加每个数据中心内信创域和非信创域的分域调度,来实现分区分域协同的多活双轨超高可用。帮助客户在新架构下,提升应用可持续性,解决性能瓶颈,提升稳定性,在服务异常情况下,可以通过实时灰度调度的方式,切换流量,保留应用故障现场环境,便于后续的排错与根因定位。

双轨超高可用架构“5大引擎”的核心价值

数据中心架构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分解为现有架构的非信创区和信创区的两个业务区域,在每个数据中心分为信创区和非信创区后,在两个区域之间的跨区跨域协同方法,神州云科通过5大引擎实现多层次的应用可持续性最佳实践。

双轨超高可用架构五大引擎

  1. 高可用调度引擎:助力信创业务验证,消除隐患;动态调整信创业务比例,风险可控;助力信创业务应急逃生;助力现代应用敏捷联动。

  2. 安全服务编排引擎:助力实现信创安全架构创新,提高攻防对抗能力。

  3. 信创高可用引擎:联网协同,智能调度。

  4. 现代应用高可用引擎:可信开源 安全可控。

  5. 大数据引擎:助力业务可观测性。

神州云科解决方案架构师李晓东指出,“五大引擎是双轨建设的核心灵魂。双轨超高可用架构的技术优势是实现了对于信创高可用引擎和高可用调度引擎的智能协议级互联互通。高可用引擎可以通过信创高可用引擎快速地感知到信创业务的状态,它会从信创高可用引擎中汲取必须要判断的信息,作为对业务质量的综合判断。”

持续交付,云科容翼+云科通明湖优势特性解读

为了更好的适配双轨超高可用架构,神州云科发布了全新的云科容翼系列产品,同时云科通明湖信创系列产品也进行了全面的升级。

云科容翼系列产品具有超高性能、超高安全、低碳节能的三大优势特性。

云科容翼系列

  • 超高性能

    • 更强的FPGA加速芯片和最新 CPU,4-7层处理性能提升2倍,SSL性能提升2倍;

    • 全新容翼OS操作系统,基于容器平台底座,满足微时代应用极速扩展;

    • 现代数据中心接口设计。

  • 超高安全

    • 硬件检测和缓解100多种类型的攻击向量、拒绝服务(DoS)和DDoS攻击、SYN泛洪等;

    • 业界领先的SSL加密能力高达200k SSL TPS,极大增强了ECC处理的卸载能力;

    • 高可用性使关键应用程序保持运行,增强的性能可处理流量峰值,阻止攻击者绕过安全协议。

  • 超低能耗

    • 全系列1U,绿色低碳,低能耗、低辐射,8.9%的典型功耗,50%的空间利用率。

云科通明湖系列产品具有超高可信、超高可靠、统一纳管的三大优势特性。

云科通明湖系列

  • 超高可信

    • 采用完全自主可控的国产硬件平台,已完成与国内主流的5大硬件平台:龙芯、飞腾、兆芯、海光、鲲鹏的适配工作,且都已获得了这些国产芯片硬件平台互认证明;

    • 100%自主研发软件;

    • 参与制定信创标准。

  • 超高可靠

  • 支持双机热备、多主集群、等价集群、会话同步等功能,实现亚秒级切换,确保客户的应用系统达到999%的可用性

  • 统一纳管

  • 支持云科通明湖系列、云科容翼系列、F5系列、NGINX等多类应用交付网关接入统一管理;

  • 接入设备可以统一可观测,所以设备的监控状态和性能指标统一可视化仪表盘展示;

  • 支持配置批量下发,包含批量升级、备份、集群高可用等配置下发;

  • 统一 告警,有统一的日志告警平台,包含监控检查、审计日志、访问日志、错误日志、安全日志和系统日志以及告警中心。

神州云科应用交付产品经理杜名欣表示,“神州云科应用交付产品解决方案,无论是数据中心下移的架构创新,向分布式多云发展,还是信创领域深耕,都可以为客户提供满足当前和未来发展的最有投资价值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并供一致性的服务体验。”

标准引领,全新定义金融信创应用可持续性测试

面对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和信创需求,神州云科提出通过一套《金融信创应用可持续性测试指南》标准来满足双轨环境下应用交付产品的选型需要。

神州云科产品技术总监白文胜表示,“基于20多个金融信创客户案例,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涵盖银行负债、资产和中间件等业务区域系统,总结出一套实操性强,操作过程详细,且增加了新的云原生测试场景的完整金融信创应用可持续测试指南,为金融客户带来产品选型的便利性和易用性,促进金融行业信创的快速发展。”

结语

综上,神州云科打出的这套“组合拳”,通过多层次、多解决方案的组合,首先在架构层面实现分布式服务和容错逻辑;其次,通过丰富的产品功能特性和新的验证测试标准,为客户数字化进程中提供应用可持续性保障,并为客户夯实信创IT基础设施的“底座”增添助力。


]]>
华为胡厚崑:联接共创美好智能世界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12月20日,以“数联千行,智通万家”为主题的2022年联通合作伙伴大会以线上直播的形式召开。主峰会上,华为公司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发表了“联接共创美好智能世界”的主题演讲。他表示,在过去的一年里,华为与联通一起,做深、做强大联接,从速度、广度、智能、安全及绿色这五个方面持续创新,不断激发新的活力。

图片1.png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发表《联接共创美好智能世界》主题演讲

第一,有速度的联接,从千兆到万兆。

胡厚崑表示,首先要提供更快的联接。华为助力北京联通,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5G 200MHz大带宽网络,无论在城市主干道,还是胡同小巷,用户都能享受到下行峰值1.8Gbps的极致体验。面向未来新业务的需求,华为与业界伙伴共同提出了5.5G产业愿景,致力于将个人、家庭、企业的宽带联接推进到万兆无线、万兆光纤和万兆WiFi的“三万兆时代”。

第二,有广度的联接,从通信到感知。

联接在不断突破边界。从人联到物联,RedCap等创新技术使能海量的连接;从园区到车间,极简组网方案深入到核心生产环节;从陆地到海面, 5G高速超远覆盖提升了海上作业的效率和安全。

5.5G时代,通信与感知深度融合,开启了超越传统联接的业务空间。联通和华为联合牵头IMT2020通感工作组,牵引国际产业标准,开展通感一体车路协同创新试点。

第三,更智能的联接,从自动到自智。

网络复杂性不断增加,网络运维和用户体验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华为通过打造自规划、自配置、自修复、自优化的自智网络,面向消费者和行业用户提供零等待、零接触、零故障、零风险的网络服务。同时,基于IPv6+和全光底座技术的算力网络,实现网络对算力、存储、应用等资源的灵活调度。华为助力河北联通,打造“IPv6+第一省”,基于IPv6+专网,赋能产业数字化发展。

第四,更安全的联接,从可用到可信。

胡厚崑强调,联接的原生可信是数字基础设施的可靠防线。华为携手联通共同定义了包含5G内生安全的设备、网络、管控三层可信网络架构,助力联通建设169可信骨干网,构建高效的主动防御体系,为数字化转型的安全保驾护航。

第五,更绿色的联接,从能耗到能效。

当前,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华为通过“绿色站点-绿色网络-绿色数据中心”三个维度,系统性地进行方案创新,提升整网能效。以北京联通为例,望京传输机房老旧设备改造后,大幅减少机柜空间,每年节省约26万度电,相当于种下1.1万棵树。

第六,有温度的联接,不让任何一个人在数字世界中掉队。

“联接不光要快,更要有温度”。胡厚崑表示,中国的5G网络建设领先全球,但仍然有一些偏远地区缺乏高质量的联接,无法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便利。华为助力中国联通大规模建设900MHz基站,从而进一步提升农村及边远地区的5G覆盖质量和用户体验。有了5G网络,内蒙古草原上的牧民们一部手机就可以远程放牧,不出远门就能看病;贵州的乡村教师们可以和远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名师在线探讨教学经验,让更多的乡村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的帮助。

联接作为数字基础设施的底座,是数字经济发展与创新的基础。“始于联接,不止于联接。”胡厚崑最后强调,华为将继续携手中国联通,持续创新,充分释放联接的无限潜能,共创美好的智能世界。


]]>
火山引擎DataTester助力慢慢买:平均3天落地一个A/B测试,整体转化率提升17%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今年天猫电商、京东均表示交易规模与2021年持平,跟往年急剧增长的销售额相比,今年的双十一显得略微“平静”。2022年双十一当天快递数是5.5亿,2021年同期快递数为6.7亿,下降幅度达到20%左右,根据艾媒的调查报告显示,消费者对双十一感兴趣的程度大概下降了20%左右。

但在今年双十一的消费背景下,慢慢买的各方面数据却得到比较大幅的增长。双十一期间,慢慢买帮助用户查询商品历史价格,避坑6120万次,整体 GMV 的增长同比达到了81.6%。此外订单量以及新用户数,同比增长也都达到了50%以上。

慢慢买是一个能够跨平台查询商品历史价格的工具类软件,数据覆盖了淘宝、京东和拼多多等搜索电商,主要对消费者提供历史价格走势、全网比价以及整理底价商品的聚合页等服务。

用户复制一个商品的链接到慢慢买,就可以看到商品整个的历史价格走势图。以手机通讯服务为例,由慢慢买提供的数据图可知,在iPhone 13刚刚发布时,价格波动围绕着最低点4690元到最高点6088元的数值范围波动。消费者通过查询价格历史图,可以有效地做出消费决策,从而达到省钱的目的。

图片1.png
(慢慢买APP截图)

慢慢买的成功离不开由火山引擎A/B测试平台—— DataTester的帮助。作为一个互联网化的数据比价平台,慢慢买的运转离不开大量的A/B测试和数据分析,而火山引擎DataTester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在慢慢买以往传统的A/B测试流程中,不仅需要有一个专业的运营人员来进行实验操作,而且还需要一个产品经理+前端+后端的技术团队,完成实验上的技术支持。而DataTester便捷的流程大大降低了A/B测试的实施门槛,任何工作人员都可以独立完成整个A/B测试的全部过程,并且一个人力就能同时操作5到10个A/B测试。

慢慢买的产品版本发布和版本更新,都会通过DataTester小规模的A/B测试去验证,比起其他A/B测试的产品,DataTeater在规避风险、降低测试的流程和成本上都更胜一筹。慢慢买做过整体计算,A/B测试可以为产品提升17%的转化率,而他们在DataTester中,平均两到三天就可以完成一个实验配置。截至2022年11月,DataTester已经支撑慢慢买完成了173个实验。

通过火山引擎DataTester,慢慢买能够高效优化产品,这也成为了它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依然维持较高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
边缘人工智能的应用和价值并不“边缘”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边缘人工智能如今有很多应用,包括面部识别、自动驾驶汽车、可穿戴医疗设备,以及通过智能手机访问的实时交通更新等。事实表明,边缘计算使人工智能设备能够更好地预测未来并做出更明智的决定,而不需要将大量数据传输到云平台处理,这为下一代人工智能带来了无限可能。

  很多企业正在考虑将边缘计算、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相结合,以应对新冠疫情发生之后带来的劳动力短缺、通货膨胀、供应链不确定等各种问题。

  人工智能通常部署在云平台上,在那里可以处理大量的数据,并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然而,数据并不都需要在云平台中存储和处理。与其相反,边缘人工智能可以更可靠、更快、更安全地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物联设备、车辆等智能设备上处理数据,并快速促进决策。对于那些在几乎没有网络连接的地区开展业务的企业,这项技术无疑是它们的最佳选择。

  边缘计算的价值不仅仅是降低延迟

  如今,全球有数十亿台物联网设备(例如手机、智能电视、汽车、电脑、摄像头)正在收集和处理大量数据。尽管这些令人振奋的数字带来了巨大的优势,但它也暴露出新的弱点。边缘人工智能可以快速处理这些设备的数据,减少传输到云平台处理的数据量。此外,由于数据是在本地创建和处理的,它提供了更好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可以有效地防止黑客入侵。

  边缘计算带来的另一个显著好处是实时分析,这在许多用例中都很明显,是许多企业采用率上升的主要驱动因素。这得益于数据在本地硬件或附近的服务器上处理、分析和存储,而不用发送到云平台。边缘计算的网关还会减少带宽,因为边缘设备只传输与计算相关的数据量,确保传输到云平台的带宽不会超负荷。

  边缘人工智能计算的应用愈加广泛

  虽然边缘人工智能是一项相对较新的技术,但它在各个垂直业务领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最近备受关注的“工业4.0”正在通过在生产线的各个阶段利用人工智能和分析来改变运营方式。在边缘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将使机器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监控部件出现的故障,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边缘计算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通过使用计算机视觉和来自其他传感器的信息,实现对病房和患者身体状况的自主监控。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在成像测试中检测心血管异常,发现骨骼错位、组织损伤和骨折,从而做出治疗选择或进行手术。

  事实证明,这项技术对汽车行业来说也是一个福音。如今,汽车制造商正在使用所有类型车辆收集的大量数据来识别和检测道路上的物体,从而提高乘客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边缘人工智能计算支持的实时处理数据有助于避免与行人或其他车辆相撞。

  技术创新正在推动各个领域的业务发展,其中包括能源的智能预测、制造业的未来预测和零售的虚拟助手。智能手推车和智能结账系统等自主购物系统使零售商能够利用嵌入式视觉改善消费者体验。此外,视频分析解决方案在建筑和建筑行业的采用率不断提高,主流市场玩家正面临更多的创收机会。

  边缘人工智能计算领域的投资持续增长

  在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的唯一方法就是主动出击并投资技术。边缘人工智能如此重要,以至于像谷歌、IBM和亚马逊这样的科技巨头都在大力投资开发他们的边缘计算设备。

  中国的企业也很积极,最近的边缘计算专利申请数量证明了中国在这方面的快速创新。5G的迅速普及,以及对智能电网、智能网联汽车等应用场景的追求推动这方面的创新。许多中人工智能处理器初创公司正在筹集资金,以进入尖端人工智能硬件市场。

  国际上这方面的创业创新也如火如荼。例如荷兰芯片生产商Axelera AI B.V.在一轮早期融资中筹集了2700万美元,以开发一种支撑数据中心以外或网络边缘人工智能应用的芯片。另一家名为Spot AI的公司最近也筹集了4000万美元,用于开发更智能的监控摄像头技术。

  这一切还只是开始,物联网设备的扩展、5G技术的普及、并行计算的改进和神经网络的商业成熟,都将促进边缘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基础设施的构建。

  总之,尽管边缘人工智能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其未来发展和潜在用途是无限的。企业可以将边缘人工智能集成到运营运维的多种流程中,从实时数据分析应用中实现降本提质增效的业务价值,同时加强安全和隐私,减少网络延迟,降低带宽成本。


]]>
亚马逊云科技推出八项Amazon SageMaker全新功能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亚马逊云科技在2022 re:Invent全球大会上宣布,为端到端机器学习服务Amazon SageMaker 推出八项新功能。众多开发人员、数据科学家和业务分析师使用 Amazon SageMaker 提供的全托管基础设施、工具和工作流,轻松快速地构建、训练和部署机器学习模型。客户使用机器学习不断创新,他们创建的模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因此,他们需要高级功能来有效管理模型的开发、使用和性能。本次发布包括新的 Amazon SageMaker 治理功能,它可以在整个机器学习生命周期中提供对模型性能的可见性。新的 Amazon SageMaker Studio Notebook 功能提供了增强的Notebook体验,让客户只需点击几下即可检查和解决数据质量问题,促进数据科学团队之间的实时协作,通过将Notebook代码转变到自动化作业加速机器学习实验到生产的过程。最后,Amazon SageMaker新功能可自动执行模型验证,并且让地理空间数据处理变得更容易。要开始使用 Amazon SageMaker,请访问 aws.amazon.com/sagemaker。

 “当前,数以万计各种规模和各行各业的客户都在使用 Amazon SageMaker。亚马逊云科技客户每个月都在构建数百万个模型、训练数十亿参数规模的模型、生成数万亿个预测。 许多客户正在以几年前闻所未闻的规模使用机器学习。”亚马逊云科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副总裁Bratin Saha表示, “今天发布的Amazon SageMaker新功能让团队能够更轻松地加快机器学习模型的端到端开发和部署。 从专门构建的治理工具到下一代Notebook体验和简化的模型测试,再到对地理空间数据的增强支持,我们在 Amazon SageMaker 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帮助客户大规模利用机器学习。”

对很多用户而言,云计算让机器学习触手可及。但直到几年前,构建、训练和部署模型的过程仍然是艰苦而乏味的,人手不多的数据科学家团队需要进行为期数周或数月的持续迭代,才能使模型达到生产水平。亚马逊云科技在五年前推出 Amazon SageMaker以应对这些挑战,此后陆续增加了250 多项新特性和功能,让客户能够更轻松地在多项业务中使用机器学习。当前,一些客户聘请了数百名专业人员,他们使用 Amazon SageMaker 做出预测,用以在改善客户体验、优化业务流程和加速新产品和服务开发等方面帮助解决最严峻的挑战。随着机器学习应用的增长,客户想要使用的数据类型不断增加,客户需要的治理、自动化和质量保证水平也与日俱增,以期实现对机器学习负责任的应用。Amazon SageMaker一向致力于为全球所有技能水平的专业人员提供支持,此次发布也秉承了这一创新传统。

Amazon SageMaker 机器学习治理新功能

Amazon SageMaker新功能可以帮助客户更轻松地在机器学习模型生命周期中扩大治理规模。 随着企业内模型和用户数量的增长,设置最低权限的访问控制和创建治理流程以记录模型信息(如输入数据集、训练环境信息、模型使用描述和风险评级)都变得愈发困难。模型部署后,客户还需要监测偏差和特征偏移,从而确保模型按预期运行。

Amazon SageMaker Role Manager 可以更轻松地控制访问和权限:适当的用户访问控制是治理的基石,它保护数据隐私,防止信息泄露,确保专业人员可以访问他们完成工作所需的工具。但一旦数据科学团队增加到数十甚至数百人,实施这些控制就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机器学习管理员(创建和监控组织内机器学习系统的人)必须平衡对简化开发的需求和对管控机器学习工作流内任务、资源和数据访问的需求。当前,管理员通常创建电子表格或使用临时列表导览数十种不同活动(如数据准备和训练)和角色(如机器学习工程师和数据科学家)所需的访问策略。这些工具需要手动维护,而且可能需要数周时间才能明确新用户有效完成工作所需的具体任务。Amazon SageMaker Role Manager 让管理员可以更轻松地控制访问并为用户定义权限。管理员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角色和职责选择和编辑预建模板。之后,该工具会在几分钟内自动创建具有必要权限的访问策略,持续降低添加和管理用户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

Amazon SageMaker Model Cards简化模型信息收集:当前,大多数专业人员依靠不同的工具(如电子邮件、电子表格和文本文件)记录模型开发和评估期间的业务需求、关键决策和观察结果。专业人员需要用这些信息支持审批工作流、注册、审计、客户查询和监控,但要为每个模型都收集这些详细信息则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一些专业人员试图通过构建复杂的记录保存系统来解决问题,但这样的系统需要手动操作、耗时且容易出错。Amazon SageMaker Model Cards在亚马逊云科技控制台提供了单独的位置存储模型信息,从而在整个模型生命周期中简化文档管理。新功能会自动将输入数据集、训练环境和训练结果等详细的训练信息直接输入到 Amazon SageMaker Model Cards。用户还可以使用自助问卷的形式保存模型信息(如精度目标、风险评级)、训练和验证结果(如偏差或精准度指标)以及供将来参考的观察结果,用以进一步提升治理水平、支持负责任地使用机器学习。

Amazon SageMaker Model Dashboard 提供集中界面以跟踪机器学习模型:模型部署到生产环境后,专业人员希望不断跟踪模型以了解其性能、识别潜在问题。这一任务通常针对每个模型单独完成。但当组织开始部署数千个模型时,这种方式会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Amazon SageMaker Model Dashboard 可以全面概览已部署的模型和端点,让专业人员只需在一个地方就可以跟踪资源和模型行为。通过模型看板,客户还可以使用内置集成的Amazon SageMaker Model Monitor(具备模型与数据偏移监控功能)和Amazon SageMaker Clarify(具备机器学习偏差检测功能)。这种对模型行为和性能的端到端可见性为简化机器学习治理流程、快速解决模型问题提供了必备的信息。

要了解有关 Amazon SageMaker 治理功能的更多信息,请访问 aws.amazon.com/sagemaker/ml-governance。

下一代Notebook

Amazon SageMaker Studio Notebook 为专业人员提供了从数据探索到部署的全托管Notebook体验。 随着团队规模和复杂性的增加,可能有数十名专业人员需要使用Notebook协作开发模型。亚马逊云科技推出三项新功能帮助客户协调和自动化Notebook代码,进一步为用户提供最佳Notebook体验。

简化数据准备:专业人员在准备训练数据时希望直接在Notebook中探索数据集,以发现和纠正潜在的数据质量问题(如信息缺失、极值、数据集失真和偏差)。专业人员可能要花费数月时间编写样板代码将数据集的不同部分可视化,检查数据集,以期识别和修复问题。Amazon SageMaker Studio Notebook提供内置的数据准备功能,让专业人员只需点击几下即可直观地查看数据特征、修复数据质量问题,所有这一切都直接在Notebook环境中进行。当用户在Notebook中显示data frame(即数据的表格形式)时,Amazon SageMaker Studio Notebook 会自动生成图表帮助用户识别数据质量问题,提供数据转换建议帮助解决常见问题。专业人员选择数据转换后,Amazon SageMaker Studio Notebook 会在Notebook中生成相应代码,可供每次运行Notebook时重复应用。

加速整个数据科学团队的协作:准备好数据后,专业人员就可以开始开发模型。这是一个迭代过程,可能需要团队成员在同一个Notebook中进行协作。当前,团队必须通过电子邮件或聊天应用交换Notebook和其它资产(如模型和数据集),以便在Notebook上实时协作,这会导致沟通疲劳、反馈迟滞和版本不统一等问题。 Amazon SageMaker 现在为团队提供了一个工作区,成员可以在其中实时阅读、编辑和运行Notebook,简化协作和沟通。团队成员可以一起查看Notebook结果,立即了解模型性能,无需反复传递信息。Amazon SageMaker Studio Notebook支持 BitBucket 和 Amazon CodeCommit 等服务,团队可以轻松管理不同的Notebook版本,比较版本变更。实验和机器学习模型这样的附加资源也会自动保存,让团队工作井井有条。

Notebook代码自动转换为生产就绪作业:当专业人员要将训练完成的机器学习模型用到生产中时,他们通常将代码片段从Notebook复制到一个脚本,再将脚本及其所有的依赖项打包到容器,最后调度容器运行。要在日程表上重复运行该作业,他们必须搭建、配置和管理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 (CI/CD)管道,才能实现自动化部署。搭建所有必要的基础设施可能需要数周时间,这会占用核心的机器学习开发活动时间。Amazon SageMaker Studio Notebook 现在让专业人员可以选择一个Notebook,将其自动化为可以在生产环境运行的作业。Notebook选择完成后,Amazon SageMaker Studio Notebook 会建立整个Notebook的快照,将其依赖项打包到容器,构建基础设施,按照专业人员设定的时间表将Notebook作为自动化作业运行,当作业完成时释放基础设施,如此可以将Notebook投入生产所需的时间从数周缩短到数小时。

要开始使用下一代 Amazon SageMaker Studio Notebook和这些新功能,请访问 aws.amazon.com/sagemaker/notebooks。

使用实时推理请求自动验证新模型

在部署到生产环境之前,专业人员会测试和验证每个模型,检查模型性能、识别可能对业务产生负面影响的错误。专业人员通常使用过去的推理请求数据测试新模型的性能,但这些数据有时无法代表当前的真实推理请求。例如,用于规划最快路线的机器学习模型的历史数据可能无法代表交通事故或突然关闭道路时交通流量的显著改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专业人员将发送到生产模型的推理请求副本路由到他们想要测试的新模型。他们需要花费数周时间构建这样的测试基础设施、镜像推理请求、比较新模型在关键指标(如延迟和吞吐量)上的表现。虽然这让专业人员对模型的执行情况更有信心,但为数百以至数千个模型实施这些解决方案的成本和复杂性太高,使其无法规模化。

Amazon SageMaker Inference 现在提供了一种功能,让专业人员可以更轻松地实时使用相同的真实推理请求数据,将新模型的性能与生产模型的性能进行比较。现在,他们可以轻松地将测试同时扩展到数千个新模型,无需构建自己的测试基础设施。首先,客户选择想要测试的生产模型,Amazon SageMaker Inference 随后会将新模型部署到具有完全相同条件的托管环境。Amazon SageMaker 将生产模型收到的推理请求副本路由到新模型,并创建控制面板显示关键指标之间的性能差异,客户便可以实时了解每个模型的不同之处。客户一旦验证了新模型的性能并确信它没有潜在错误,就可以安全地部署它。要了解有关 Amazon SageMaker Inference 的更多信息,请访问 aws.amazon.com/sagemaker/shadow-testing。

Amazon SageMaker全新的地理空间功能让客户可以更轻松地使用卫星和位置数据进行预测

当前,大部分收集到的数据都包含地理空间信息(如位置坐标、天气图和交通数据)。但是,已经用于机器学习的只有一小部分,原因是地理空间数据集很难处理,通常达到PB 级的规模,且跨越整个城市或数百公里土地。要开始构建地理空间模型,客户通常会采购卫星图像或地图数据等第三方数据源以补充其专有数据。由于地理空间数据规模庞大,专业人员需要合并这些数据,准备数据用于训练,并编写代码将数据集划分为可管理的子集。当客户准备部署训练好的模型时,他们必须编写更多代码以重新组合多个数据集,将数据和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关联起来。为了从完成的模型中提取预测结果,专业人员需要花费数天时间使用开源的可视化工具在地图上做渲染。从数据改进到可视化,整个过程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这使得客户很难利用地理空间数据及时产生机器学习预测。

Amazon SageMaker将客户丰富数据集、训练地理空间模型并将结果可视化的时间从数月缩短到数小时,从而加速和简化地理空间机器学习预测的生成。客户只需几次点击或使用 API就可以使用 Amazon SageMaker访问各种地理空间数据源,例如亚马逊云科技的位置服务Amazon Location Service、开放数据集Amazon Open Data、客户自有数据和来自Planet Labs等第三方供应商的数据。当专业人员选择了想要使用的数据集,他们可以利用内置的运算器将这些数据集与自己的专有数据合并起来。为了加快模型开发,Amazon SageMaker 提供了预训练的深度学习模型,其支持的用例包括通过精准农业提高作物产量、监测自然灾害后区域恢复以及改善城市规划等。训练完成后,内置的可视化工具在地图上显示数据,揭示新的预测。要进一步了解有关 Amazon SageMaker 全新的地理空间功能,请访问 aws.amazon.com/sagemaker/geospatial。

Capitec Bank 是南非最大的数字银行,拥有超过 1000 万数字客户。 “在 Capitec,我们在各个产品线都拥有大批数据科学家,他们构建不同的机器学习解决方案。”Capitec Bank 机器学习工程师 Dean Matter表示,“我们的机器学习工程师管理着一个基于 Amazon SageMaker 构建的集中式建模平台,支持所有这些机器学习解决方案的开发和部署。在没有任何内置工具的情况下,跟踪建模工作往往发生文档脱节,模型缺乏可见性。借助 Amazon SageMaker Model Cards,我们可以在统一环境中跟踪大量的模型元数据。而Amazon SageMaker Model Dashboard 提供了对每个模型性能的可见性。此外,Amazon SageMaker Role Manager 简化了对不同产品线数据科学家进行的访问管理。每一项功能都有助于我们的模型治理,足以保证客户对我们作为金融服务提供商的信任。”

EarthOptics 是一家土壤数据测量和制图公司,利用专有传感器技术和数据分析精确测量土壤健康状况和土壤结构。 “我们希望使用机器学习帮助客户利用经济实惠的土壤地图提高农业产量。” EarthOptics 首席执行官 Lars Dyrud 表示,“Amazon SageMaker 的地理空间机器学习功能使我们能够使用多个数据源快速构建算法原型,并且将研究和部署生产 API 之间的时间缩短到只有一个月。 得益于 Amazon SageMaker,我们为美国各地的农场和牧场部署了用于土壤固碳的地理空间解决方案。”

HERE Technologies 是一个领先的位置数据和技术平台,可帮助客户创建自定义地图和基于高精度位置数据的位置体验。 “我们的客户需要实时情境信息,利用空间模式和趋势洞察做出业务决策。”HERE Technologies 首席产品和技术官 Giovanni Lanfranchi 表示,“我们依靠机器学习自动从不同数据源获取位置数据,增强数据的情境信息,加速数据分析。Amazon SageMaker 的测试新功能让我们能够在生产中更严格、更主动地测试机器学习模型,避免对客户造成不利影响或者因为部署的模型出错导致任何中断。 这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客户期待我们根据瞬息万变的实时位置数据提供及时的见解。”

Intuit 是全球性金融技术平台,通过 TurboTax、Credit Karma、QuickBooks 和 Mailchimp等产品支持全球超过 1 亿客户的繁荣发展。 “我们正在释放数据的力量,给我们平台上的消费者、个体经营者和小型企业带来金融变革。”Intuit 工程和产品开发总监 Brett Hollman 表示,“为了进一步提高团队效率、将 AI 驱动的产品快速推向市场,我们与亚马逊云科技密切合作,设计了 SageMaker Studio Notebook 中全新的团队协作功能。我们成功实现了简化沟通和协作,让我们的团队能够使用 Amazon SageMaker Studio 将机器学习开发规模化。”



]]>
亚马逊云科技赋能双滦兴业热力智慧供热 系统化能力强化数字化智能化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传统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正在爆发式增长,亚马逊云科技在赋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近年来,传统供热行业智能化发展逐渐起步,智慧供热成为行业热点。如何真正达成智慧供热的目标。承德市双滦区兴业热力有限公司选择与亚马逊云科技进行合作。

智慧供热体系提高供热质量、提升服务能力

在承德市双滦区兴业热力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志国看来,供热行业与其他行业有很多不同,其供热面积增长受城市规划决定,所以企业的增长主要集中在节能上。节能是供热行业最重要的增长方式之一。传统粗放式的供热模式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趋势下有很多的改进空间。

承德市双滦区兴业热力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志国

双滦兴业热力的目标是通过智慧供热体系不断提高供热质量、服务水平、并降低能耗,成为高度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的服务型供热企业。

具体而言是将能耗指标、服务水平都作为考核指标,通过考核来不断提升服务的质量。包括智能化这方面,工作人员素质也需要同时提高,来适应智慧供热的要求。

在双滦兴业热力信息化部主任王晓辉的规划中,理想的智慧供热应该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把末端的设备设施数据全面采集。

第二,经过多年的数据积累以及策略的学习和磨合,形成一套与自己实际情况相匹配的模型。

第三、在数据积累完整、供热策略磨合优化以后,其最终的前景是在保障用户实际地用热质量的前提下,把不平衡以及超标准供热浪费的能耗节省下来,把工作人员以往频繁的人工调控、维修、不断地处理各种问题的时间和精力节省下来,能更多地向服务用户倾斜,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

承德市双滦区兴业热力有限公司信息化部主任王晓辉

亚马逊云科技系统化服务受到青睐

市面上做智慧供热的企业非常多,为何选择亚马逊云科技?

赵志国认为,亚马逊云科技的优势在于提供系统化的云服务。云端既有数据的统一对象存储和计算,又有数据分析,还有机器学习服务,数据在各个环节之间可以无缝地进行衔接和流动,企业可以通过无服务器的方式来使用这些云服务,只需要专注在数据价值的发掘和业务开发,提高机器学习的效率和创新应用开发和迭代的效率,来达到真正节能增效的目的。

在回答199IT关于真正实现智慧供热的难点在哪些方面,王晓辉表示,从技术角度而言,双滦兴业热力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积累了很多年的数据,但没有对数据的有效集成和应用的能力。

亚马逊云科技在IT应用方面站得高、看得更广。携手亚马逊云科技,在云上采用亚马逊云科技合作伙伴智信远景解决方案 “揽月云AI智慧供热平台”,解决数据集成和应用难题,借助机器学习实现了基于数据优化业务运行决策与降本增效的目标,坚定信心继续合作。

谈及双方合作的成果时,王晓辉表示,通过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能够根据天气和供热负载的预测,进行大数据分析;通过机器学习实现仿真和智能优化,实现了供热资源的精确调控,在提高用户室温的基础上,实现平均能耗下降11.7%,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8万吨,折合标准煤减少约6万吨,这为双滦兴业热力进一步扩大投入继续节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支撑和动力。

智慧供热的未来

双滦兴业热力所采用的亚马逊云科技服务包括 Amazon EC2、Amazon RDS、 Amazon S3、Amazon EMR、Amazon Athena、Amazon SageMaker等.

在尝试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后,2021年双滦兴业热力整个应用智慧供热的区域,用户端评价非常乐观。从用户反馈来看,投诉率下降、满意程度提升、平均室温提高。第三方的回访结果也非常正向。

对于未来的展望,双滦兴业热力方面表示,未来主要着眼于三个方面的推进:

  • 扩大投入,增加供热管网中的物联网设备安装,进一步挖掘供热管网运行的节能潜力;

  • 作为城镇供热行业信息化建设走在前列的供热企业,将继续在IT技术应用方面深入探索;

  • 未来依靠强大的信息化支撑,将在“弹性供热”、 “计量供热”方面进行尝试,为承德市人民群众更好地提供舒适性供暖服务。

在亚马逊云科技方面看来,双滦兴业热力有行业专业知识和技术,希望降低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亚马逊云科技通过多样的系统化云服务来实现这一个目标。

云计算的好处在于能提供系统化的云服务,云端既有数据的统一对象存储和计算,又有数据分析,还有机器学习服务,数据在各个环节之间可以无缝地进行衔接和流动。

客户可以通过无服务器的方式来使用这些云服务,只需要专注在数据价值的发掘和业务开发,从而加速数字化的进程,提高机器学习的效率,加快像双滦兴业热力这样的企业创新应用开发和迭代的效率,来达到真正节能增效的目的。


]]>
脱“虚”向“实”,数字孪生是如何“抢滩”物联网?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在工业4.0时代下,随着工业互联网的推广应用,不仅奠定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落地的基础,实现了数字孪生的迭代优化,还扩展了数字孪生的技术应用价值,促使数字孪生正在快速进入制造业及其他行业领域。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工业物联网平台中对数字孪生用例的支持越来越多。

  根据IDC数据,预计到2025年,全球数字孪生市场规模将增至264.6亿美元,2020-2025年CAGR高达38.35%。

  用例支持越来越多,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所以,什么是数字孪生?它到底有何重要性?它与物联网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

  什么是数字孪生?

  数字孪生,最早是由密歇根大学的Michael Grieves博士定义的,它的最初定义是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当中。在Michael Grieves博士的论文当中写道,“数字孪生”的概念是对所生产的产品的虚拟展现。随后,到了2016年底,Gartner将数字孪生列入2017年十大技术趋势名单。

  当下,在数字化的时代里,书籍变成了电子书,纸质信息变成了电子格式和数字流程,音乐变成了比特和字节……而对于这些,我们所拥有的只是数字信息,没有副本。但数字孪生是不同的,数字孪生是实物资产的数字(软件)副本。

  因此,顾名思义,数字孪生是拥有两个版本的“事物”:物理版本和数字孪生版本,这里指的是从物联网中了解的实物资产,主要是工业互联网和工业4.0的网络物理系统,包括智能工厂。

  举个例子,假如你有一个带有传感器的飞机发动机以及大量复杂的零件和技术,需要你在云中制作一个完全虚拟的副本,而这个虚拟副本如果真的是一个数字孪生,因此它就像真实的东西一样,可以帮助我们检测问题、测试新设置、模拟各种场景、分析任何需要分析的数据等。

  数字孪生是物理世界的模型,是由数据创建的,而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将数据处理成现实的表现形式,甚至与CAD模型等聚集在一起,促使数字孪生同步了自然世界和数字环境之间的数据,允许用户在虚拟环境中采取行动和做出决定,而这些行动和决定可以在现实世界中迅速表现出来。

  简单来说,数字孪生是以逼真的模拟效果来呈现真实场景的状态,是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相互碰撞。正如Gartner所说的:“数字孪生是物理事物或系统的动态软件模型。”

  数字孪生的作用

  以自行车为例,数字孪生变得让人看得见。在2015年的LiveWorx上,工业物联网领导者之一PTC的活动,该公司的执行副总裁CAD Michael M.Campbell用简单的语言解释了整个想法,使用PTC用一辆自行车构建的设置。

  简而言之:在数字孪生的例子中,自行车展示了几种正在工作的技术。首先,自行车配备了必要的技术和连接,使其成为我们现在所说的“智能”。由此产生的信息被利用在一个仪表盘上,当然在这个例子中是PTC的ThingWorx,然后进入数字孪生。最后一步是在增强现实环境中利用信息。

  这样做的好处包括:可以了解产品在现实世界中的使用方式及其性能,从而实现诸如产品优化、对新产品或版本的潜在洞察、改进的(如果可行的话)预测服务能力等目标。

  换句话说:在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交叉中,将数据转化为智能。

  另一方面,Parris又将数字孪生称为“推动商业成果的活体模型”。这比物理资产的数字虚拟副本要好得多,其更接近于本质,当我们在使用数字孪生时想要实现的目标,需要一个理由、一个商业案例和一个维护、优化、成本节约的目的或者其他的等等。

  虽然看起来有点未来主义,但这是一个与自行车示例完全不同的演示。它展示了人-其他设备-能够基于数据混合采取行动,从边缘数据(实际上是物联网和边缘计算)和运营数据到历史数据。Parris称之为“看、想、做”。

  总而言之,数字孪生改变了制造流程,并提供降低成本、监控资产、优化维护、减少停机时间和创建互联产品的新方法。

  物联网为数字孪生提供支持

  时至今日,物联网发展越来越迅猛,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波新的技术浪潮,而数字孪生(技术)也开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从上述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引擎或任何其他物理资产帮助我们制作了数字孪生,因为它提供了使数字孪生成为真正的孪生所需的数据。而数字孪生使用来自物联网连接传感器的数据,然后来记录对象或过程在其生命周期中发生的事情,允许虚拟地测量特定功能,实时深入分析数据、工作流程和人类行为,提供对实物资产健康状况及其性能的洞察,从而极大地帮助决策过程。

  对此,我们不难发现使数字孪生成为可能的因素之一就是物联网传感器的扩展,而物联网成为了数字孪生技术不可分割的基石,它驱动着数字孪生的发展。

  当前,在现实生活中,数字孪生主要用于工业互联网或工业物联网,包括工程和制造。所以,当我们在讨论数字孪生的投资或者解决方案时,通常会遇到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企业,如通用电气、PTC、西门子、CSC、SAP……目前看来,数字孪生使用加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物联网以及推动物联网和数字孪生的技术成本的降低。

  的确,技术成本的下降加速了物联网的发展,从而加速了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未来几年,在更智能的产品环境中,同样不断降低的成本和商业案例肯定会扩展到越来越多的产品。

  数字孪生的未来

  曾有分析师指出,在2018年和2019年里,数字孪生技术是一个热门话题;而2020-2021年是数字孪生在关键业务应用中被利用的主要年份。

  Gartner认为,直到2020年数字孪生才能在物联网项目环境中的主要地位。该公司预计,到2021年,一半的大型工业公司将使用数字孪生。

  尤其是在工业领域上,伴随着工业数字化、智能化应用的进一步落地与推进,工业制造将会成为数字孪生的主要战场,数字孪生工具可能会融合更简单、不那么复杂的技术,在工业领域上发挥无限的潜力,给企业提供更多的优势——显而易见的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等等,推动工业互联网脱“虚”向“实”。

  因此,未来我们将会看到孪生体扩展到更多的应用、用例和行业上面,并与更多的技术相结合,如语音功能、增强现实的沉浸式体验、人工智能功能等更多的技术,促使我们能够查看数字孪生的内部,而无需去检查“真实”的东西等等。

]]>
HPE推出新一代计算产品——HPE ProLiant Gen11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11月29日,HPE全新一代计算产品组合——HPE ProLiant Gen11,在新华三“进化·智能·算赋新生新品发布会”重磅登场,旨在以云运维体验为混合环境提供澎湃动力,助力数字化转型加速向前。这一全新的HPE ProLiant Gen11服务器能为客户提供便捷、可靠和性能优化的计算资源,完美适用于一系列现代工作负载,包括AI、分析、云原生应用、图形密集型应用、机器学习、虚拟桌面基础设施(VDI)和虚拟化等。

1

  HPE全球副总裁兼计算部门总经理Neil MacDonald表示:“计算是一切混合战略的基础。HPE帮助企业更接近于边缘端。在边缘端,HPE的计算产品让数据得到创建、新的云体验得到交付,并为客户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安全性。全新HPE ProLiant Gen11服务器专为混合世界而生,具有三大特性——便捷的云运维体验、可靠的安全设计和优化工作负载性能。”

  作为HPE最长青的明星产品系列之一,HPE ProLiant收获了全球客户青睐,期待全新HPE ProLiant Gen11系列新品为百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注入全新动力:

1
1
1

  便捷的云运维体验

  全新一代HPE ProLiant服务器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基于云原生技术的管理中枢。无论计算环境位于何处,用户都能安全地自动访问、监控和管理服务器,进而实现高效运维。

  云原生管理中枢带来了便捷、统一和自动化的运维体验,通过实现全局可见性和洞察让您更好的管理计算环境。借助这一平台,用户还可以轻松地搭载数千台分布式设备,并从更快的服务器固件更新中受益。从而将精力集中在业务运营上,而非管理复杂的IT基础设施。

  可靠的安全设计

  从芯片级别的HPE可信硅根技术(Silicon Root of Trust)开始,HPE一直在计算的安全性上处于领先地位,为业界提供了覆盖边缘到云的安全的基础设施。HPE可信硅根作为业界独有的安全技术,通过服务器独特的数字指纹,能保护数百万行固件代码免受恶意软件和勒索软件的侵害。现在,HPE可信硅根技术正保护着全球数百万计的HPE服务器。

  新一代HPE ProLiant服务器建立在这一安全创新的基础上,升级了以下数据和系统保护新功能:

  ●对设备组件进行验证和认证:使用最新的HPE Integrated Lights-Out(iLO)——iLO6对设备组件进行验证和认证。最新版本提供了使用安全协议和数据模型(SPDM)进行身份验证的新功能,这是服务器中的一个关键的安全功能,用于以基于开放标准的方法对设备进行身份验证和安全监控。

  ●防止更改唯一的服务器身份访问:通过默认的平台认证和安全设备标识(iDevID)功能,防止更改唯一的服务器身份访问。

  ●额外的身份验证:通过可信平台模块(Trusted Platform Module,简称TPM)监控安全启动和系统状态,再次进行身份验证。

  ●HPE可信供应链支持最高级别的安全:HPE可信供应链通过认证服务器提高了端到端的安全性,且这些服务器在制造过程中具有强化的数据保护功能。最近,HPE扩展了认证服务器选项,能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生产和发货。

  优化工作负载性能

  AI、机器学习和渲染项目等工作负载的要求日益严苛,组织所需的计算或加速计算性能也需要日益精进。新一代HPE ProLiant服务器经过优化设计,可以为组织的数据密集型工作负载提供超高性能。与此同时,HPE ProLiant Gen11支持多种架构,包括第四代AMD EPYC™处理器,第四代Intel®Xeon®Scalable处理器,以及Ampere®Altra®和Ampere®Altra®Max云原生处理器。

  与上一代相比,新的HPE ProLiant Gen11服务器能为要求最苛刻的应用程序提供两倍的I/O带宽。同时,单个CPU的内核数增加50%,能更好的整合工作负载。每台服务器的高性能GPU密度也增加了33%,以更好支持AI和图形密集型工作负载。


]]>
腾讯邱跃鹏:云计算纵深发展的三大趋势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11月30日,2022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举行,腾讯公司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OO、腾讯云总裁邱跃鹏在会上指出,云计算纵深发展过程中,呈现三大趋势。

  趋势一:在自主可控、软硬一体的算力底座上,云计算进入全面云原生时代。

  随着各行各业上云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自身业务搬上云,底层基础设施自主可控成为关键。

  通过软件定义硬件,腾讯不断深入到芯片、服务器等环节,加大核心技术自研,实现软硬一体。

  趋势二:云上组件实现便捷调用,数智融合、实时全真成为趋势。

  在坚实的底层基础设施之上,云厂商提供更多便捷好用的云上组件,方便企业和开发者快速调用,解决具体需求。

  大数据与AI融合,显著提升了数据挖掘、处理、分析的效率;极致的音视频技术,也将进一步推动用户体验“实时全真”。

  趋势三:开箱即用的SaaS加速落地,未来每个企业都将在云上无缝协同。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开箱即用的SaaS越来越成为刚需。企业通过快速使用数字化工具,能实现高效协作、降本增效。

  腾讯发挥自身在连接、通讯等领域的优势,打造了丰富的SaaS产品矩阵,覆盖企业内部的协作、管理,到外部的销售、签约、客服等场景。

  邱跃鹏表示:“技术的探索与进化永无止境,我们将持续投入,打造有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释放技术价值,让更多的企业和开发者在云上创新。”

]]>
云生、云治、云创 亚马逊云科技实现赋能客户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现代化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将可持续发展融入全球战略,由内而外,既实现自身目标,又肩负赋能客户的责任,从云生、云治、云创出发,云计算巨头亚马逊走出了一条新的路径。

早在2019年,亚马逊联合发起《气候宣言》,目标是在2040年实现所有业务线零碳排放,相比《巴黎协定》的目标提前十年。目前已带动300多家企业加入《气候宣言》。同时,亚马逊也计划在2025年实现100%的可再生能源去支撑整个亚马逊集团的所有业务运营。

亚马逊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副总裁Kara Hurst坦言,“在亚马逊,我们每天都在思考如何给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和体验。对于任何组织来说,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过程都不是简单或者直接的。对于像亚马逊这样业务规模和经营范围都很广的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我们不会回避挑战,哪怕挑战巨大,我们将坚持持续创新。我们目前还没有找到所有的答案,但我们相信可持续经营已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当务之急。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所有行业和社会共同行动。”

亚马逊践行自身脱碳承诺

可持续发展的外延很广,从脱碳到节水,再到社会责任和循环经济,都是现代企业重要的考量元素。在脱碳领域,亚马逊针对三类碳足迹采取相应的减排措施:

  • 针对直接碳排放,亚马逊此前宣布了零碳运输计划,该计划旨在使每批货物运输都实现净零碳排放。在电动车方面,亚马逊已经从Rivian订购了10万辆电动车,并计划2030年之前交付。在传统卡车方面:亚马逊正在与Infinium合作,将于2023年开始使用超低碳电动燃料为运输车队提供动力。

  • 针对亚马逊基础设施购买电力产生的间接排放,亚马逊通过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占比,来减少碳排放。

在全球19个国家投资和建立379个可再生能源项目。在全球225个亚马逊建筑的屋顶安装光伏设备,使用清洁能源为建筑供电。截止到2021年,亚马逊业务运营所使用的能源的85%部分是可再生能源。

在中国,亚马逊支持的位于山东的太阳能项目和吉林的风能项目正式投入运营,这两个项目预计每年能够产生49.6万兆瓦时(MWh)的可再生能源 ,相当于为25万中国普通家庭提供电力支持,更好地支持绿色发展需求。

  • 除此之外,亚马逊还通过优化商品外包装及货运流程优化供应链上下游碳排放:亚马逊采用了人工智能的技术,当货物通过传送带,利用摄像头加计算机视觉辅助技术,能推理出来货物的尺寸,然后系统自动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箱子进行包装。避免商品过度包装,从而减少碳足迹。同时当客户购买了多件商品时,尽量更好的调度把这些商品用一个包装配送给客户。

亚马逊云科技建立责任共担模型 实现云生、云治、云创

亚马逊云科技在可持续发展的顶层设计上建立责任共担模型,即亚马逊云科技负责云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如云数据中心的设计,机柜/服务器、建筑材料、可再生能源的采购,电力能源的使用效率、冷却过程中水的可持续性等等。

而客户负责云上自身应用的可持续发展,如软件架构,选择的云服务,及代码效率等。亚马逊云科技通过为客户提供工具及最佳实践,帮助客户去实现云中应用的可持续性。

这一责任共担模型减轻了客户在基础设施上的建设压力,让其能够集中资源和精力,实现更上层的业务可持续发展。

在具体实施上,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战略业务发展部总经理 顾凡表示,亚马逊云科技通过云生、云治、云创三大维度赋能客户,助力用户实现“脱碳”。

“云生”是指通过亚马逊云科技构建可持续的云基础设施,帮助客户实现通过云原生或迁移上云减少碳排放。

在电使用方面,亚马逊云科技不断优化电力供应模式,提升数据中心能源效率。使用蒸发冷却技术,改善冷却数据中心的方法,提高能源效率。努力减少与建筑基础设施相关的碳排放。

“云治”是指亚马逊云科技提升其云服务的硬件和软件的效率,并帮助客户优化云上工作负载,提升云上应用的可持续性。

首先客户需要了解自己云上的应用采用的云服务及碳排现状:亚马逊云科技推出了碳足迹工具(Amazon Carbon Footprint Tool),提供具体工作负载现在的碳排放量,同时会预测工作负载未来的碳排,以及预测采用更多可再生能源可降低多少碳排。 使用量化工具去量化应用生命周期中的碳排变化:细化到衡量单位资源消耗,而不是云上总资源消耗,最终实现业务增长与资源消耗的脱钩。采用云上应用的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实践,逐步实现云上工作负载的“零浪费”。

“云创”是指亚马逊云科技围绕重点行业和场景,开发专属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赋能客户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亚马逊云科技围绕汽车、能源、制造、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以及碳排放管理、智慧供热、供应链风险管理、绿色能源替换、运输优化管理等重点场景,赋能客户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与合作伙伴一起云上构建数字化解决方案实现双碳目标

在顾凡看来,亚马逊云科技在多个行业场景中,帮助客户实现双碳目标具有诸多优势,包括:

  • 采用亚马逊云科技的物联网服务轻松地将设备连接到云,实现实时自动化采集数据

  • 采用云上的数据湖处理不同渠道来源的碳数据,进行数据整合、分析和交换。

  • 采用云上的Amazon Neptune图数据库处理多层级的复杂供应链体系。

  • 采用Amazon SageMaker机器学习服务能让客户更快速和更容易地部署自己的机器学习方案,对外部公开的供应商的运营数据、舆情数据做分析。

  • 探索使用Amazon Managed Blockchain托管区块链服务,真正做到碳排数据防篡改。

合作伙伴是亚马逊云科技实现全球战略发展的基石。在可持续发展上,亚马逊云科技与合作伙伴开展广泛的合作,为客户提供技术工具和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满足各行各业、各种规模的客户在各个应用场景的可持续性发展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亚马逊云科技进行可持续发展数字化转型。

其中,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向客户提供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等硬件设施,助力企业实现清洁能源替换,加速低碳转型。咨询合作伙伴,可以帮助企业梳理自身的碳排放情况,并提供减排建议。德勤打造“端到端”方案,支持客户可持续转型,为客户提供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和披露方面的全流程服务。软件合作伙伴,帮助企业更方便更快速地开展碳排放追踪和管理。

顾凡表示,“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推动者和变革者,亚马逊云科技将不遗余力地在云基础设施和服务中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提供工具和可持续发展最佳实践去帮助客户管理云上应用的可持续性,以及与合作伙伴一起提供可持续性解决方案,赋能客户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实现双碳目标。”


]]>
云计算和虚拟化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云计算和虚拟化不是可互换的术语,在构建您的IT环境、系统或网络时,它们也不是可供选择的两个不同选项。虚拟化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通过在主机或计算机上创建虚拟层来最大限度地利用硬件资源。虚拟化是云计算的核心。由于它,云供应商可以提供广泛的不同服务,操作系统和其他虚拟机,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数据中心。

  什么是云计算?

  云计算彻底改变了IT基础设施,消除了硬件和软件成本,并允许客户通过互联网访问这些资源。云计算资源包括物理和虚拟服务、应用程序、数据存储、开发工具、人工智能服务和虚拟机。

  云资产托管在云数据中心,由云服务提供商管理。云计算允许公司只为他们使用的东西付费,以高水平的安全性运营,通过内置的云功能实现自动化,并利用机器学习等创新。

  云计算可以运行在谷歌云、微软Azure云和亚马逊网络服务等供应商提供的公共云上,也可以运行在私有云上。

  云计算的主要特性

  降低成本,同时提高技术的可获得性:云计算使组织能够获得最新的技术,而无需投资推动创新的昂贵硬件和软件。提高部署和投资回报:在云中部署IT系统大大减少了公司开始运营所需的时间,并且会迅速影响性能和投资回报。服务、规模、支持和安全性:云供应商提供广泛的服务,全面支持所有级别的员工和内置的安全性,这些功能可以降低成本,并有助于改善业务和加强其安全状况-只需几次点击即可完成云中的扩展。虚拟化IT:借助云计算,组织可以快速创建虚拟化IT基础架构,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软件、网络和其他基础架构。

  什么是虚拟化?

  虚拟化是在主机上分层创建虚拟机。使用名为虚拟机管理程序的软件,用户可以在其数据服务器、计算机或主机上创建多个虚拟机。例如,通过虚拟化,如果客户需要运行三种不同的操作系统,即macOS、Windows和Linux,而不是必须启动三台机器,用户可以在一个数据中心或主机中虚拟地创建它们。

  虽然任何人都可以创建自己的虚拟机,但在云计算中,虚拟化被发挥到了极致。虚拟化是云计算的本质。云供应商通过提供只需几次点击即可部署的各种虚拟机,充分利用他们的数据中心和主机。虚拟化不仅节省时间和金钱。虚拟机几乎可以瞬间从一台主机转移到另一台主机,避免了一台主机关闭时的停机风险。

  协调主机上虚拟机的软件称为虚拟机管理程序。它充当物理硬件和虚拟机之间的接口,确保所有虚拟机从硬件获得所需的处理能力和资源。顾名思义,虚拟机是一种以软件形式虚拟存在的设备。虚拟机可以复制操作系统或创建虚拟网络。

  第1类虚拟机管理程序或“裸机”是用于创建虚拟机的最常见的虚拟机管理程序。它们直接与取代传统操作系统的硬件和物理资源进行交互。第2类虚拟机管理程序作为安装在主硬件中的操作系统上的应用程序运行,主要用于端点设备以运行替代操作系统。

  虚拟化的主要特性

  虚拟机:虚拟化在主要主机上创建虚拟机。敏捷性和性能:在一个硬件上创建虚拟机的能力为公司提供了无限可能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节省成本:虚拟化通过在云或其他数据中心上创建虚拟机和IT基础架构来节省成本,虚拟机还可以提高灾难恢复和业务连续性。虚拟操作系统和虚拟网络:组织可以通过部署虚拟机来利用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网络,这使他们能够构建复杂的IT架构,同时保持低成本。支持开发运维:虚拟机可以轻松关闭或打开、迁移和调整,为开发提供最大的灵活性,并且它们还可以用于测试环境、快速迁移和整合一台服务器中的系统。

  云计算和虚拟化有什么不同?

  没有虚拟化的概念,就没有云计算。云计算和虚拟化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个专门用于计算资源的术语,这些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按需访问。相比之下,虚拟化指的是简单地创建虚拟机,这些虚拟机完全是位于主机或主要硬件之上的软件层。

  另一方面,云计算是一个更广泛的术语,包括云提供的一切,从数据存储到人工智能分析。云计算是一种服务,通常以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和软件即服务的形式提供给客户。虽然虚拟化也可以作为服务提供,但它更常用作技术术语。该术语定义了如何使用硬件资源来创建虚拟网络和虚拟机。

]]>
我国“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进入快车道 向着规模发展迈进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在近日举行的“2022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表示,我国“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进入快车道,全国在建项目超过4000个,培育一批高水平的5G全连接工厂标杆。与此同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国家顶级节点全面建成。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国家顶级节点全面建成

  在近日举行的“2022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即“5+2”国家顶级节点宣布全面建成。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一级巡视员王鹏表示,经过四年多的探索实践,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武汉、广州、重庆、上海、北京、南京、成都七地先后建成上线,“5+2”国家顶级节点全面建成,集中打造了自主可控、开放融通、安全可靠的标识解析体系,开启了工业互联网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篇章,标志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创新发展迈入新的历史阶段。

  据悉,工业互联网以标识解析体系为纽带,标识解析体系以国家顶级节点为中枢,上联国际根节点,下联二级节点及企业节点。而此次发布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由“武汉、广州、重庆、上海、北京”5个国家顶级节点和“南京、成都”2个灾备节点组成。

  我国“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进入快车道

  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表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进入快车道,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5G独立组网网络,5G基站数量超过222万个,用户数量超过5.2亿户。飞机、船舶、汽车、电子、采矿等一大批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开展“5G+工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全国在建项目超过4000个,培育一批高水平的5G全连接工厂标杆。5G加速向医疗、交通、教育等各行业各领域推广,带动人工智能、AR/VR、8K显示等新技术日益成熟,带动车联网等新业态蓬勃发展。

  张云明指出,工信部将推动“5G+工业互联网”发展向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迈进,为此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行动:一,加强政策合力,出台支持工业互联网规模发展的新举措,不断完善多层次的创新示范体系,分行业分领域制定5G全连接工厂建设标准,不断营造良好创新环境。二,加大攻坚力度,提升5G虚拟专网和混合专网建设服务水平,推动各方加强低成本、轻量化的5G工业级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让广大工业企业用得起、用得好,不断提升产业供给水平。三,丰富行业应用,积极建设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深入开展工业互联网“百城千园行”系列活动,推动工业互联网向工业园区、县域经济下沉普及,不断壮大融合产业生态。四,深化开放合作,进一步深入同世界各国、国际组织和跨国企业在技术、标准、应用、产业、人才等各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塑造互利共赢格局。

  三大运营商借助“5G+工业互联网”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

  中国移动副总经理赵大春指出,中国移动致力于构建以5G为核心的新型信息服务体系,携手产业伙伴,全方位助推工业互联网企业数智转型。同时,将以“5G全连接工厂”为契机,以释放行业数字化转型价值为核心,携手广大合作伙伴共同推进5G应用走深走实。一方面,牢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智造提质增效、安全生产护航、双碳节能减排三大专项行动,全面推进5G+工业互联网赋能产业转型。

  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则表示,“5G+工业互联网”为加速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新的工具箱。5G是驱动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技术,工业互联网又是5G规模化应用的主阵地。

  刘烈宏指出,为进一步推动“5G+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发展,中国联通将着重做好三件事:一是全力打造“5G+工业互联网”主赛道的第一品牌。中国联通深入落实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将推动“5G+工业互联网”和5G全连接工厂建设升级到公司战略层面。二是着力锻造“5G+工业互联网”新发展的最优能力。三是倾力成为“5G+工业互联网”大会合作的第一选择。今年7月,中国联通正式发布了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合作战略6大行动计划,共同推动“5G+工业互联网”向深层次拓展。

  而中国电信副总经理夏冰从云网融合赋能工业数字化转型的角度阐述了中国电信助力5G+工业互联网变革的探索和实践。为此,夏冰提出三点倡议:一是深化要素全连接,促数据融通。倡议行业各参与主体一定程度上开展充分数据共享,通过行业的云应用,打通企业内的数据“孤岛”,通过共享推进企业数据流通,通过可信连接促进跨行业数据交换,进而实现工业数据价值最大化。二是深化边缘算力供给,促智能融通。呼吁人工智能企业、工业企业一道,共建边缘算法库、共享边缘算力池、共商云边协同规范,进一步提升工业算力的标准化和效能。三是深化生态合作运营,促平台融通。呼吁加强通信企业能力与航天云网等平台商能力的融合,逐步开放彼此的技术生态、应用生态乃至数据生态,同产业链上下游开展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加务实的生态合作。

]]>
存算分离的新一代开源云原生数仓Databend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据IDC预测,2026年中国大数据IT支出规模预计为360亿美元左右,其中复合平均增长率约为21.4%,位列全球第一。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大数据市场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接下来看一下数据库发展历史。

在1960年左右出现了数据库,紧接着在1970年左右出现了关系型数据库,典型代表如MySQL,1980年左右出现了数据库仓库的理论,并且出现了MPV架构的数据仓库,1998年左右出现了NoSQL数据库,典型代表如MongoDB。

随着2000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处理的需求,紧接着在2006年~2009年出现了Hadoop Spark代表的大数据平台,同时在2006年AWS推出了云计算业务,很多数据开始上云。在2010年左右出现了分布式流数据处理,典型代表如2010年出现的Storm平台,2013年出现的SparkStreaming,2014年出现的Flink产品,同时在2010年还出现了数据湖的概念,2017年~2019年出现了Delta Lake、Hudi、Iceberg等数据湖产品,2013年~2017年是云原生快速发展的几年,出现了如Kubernetes这样的技术,很多数据库、数据仓库、数据湖产品都基于云原生进行构建,在2020年左右出现了湖仓一体化的数据平台。

从以上可以看出,从1960年到2020年左右数据平台一个大概的发展历史,接下来分别看一下数据库、数据仓库、数据湖包括湖仓一体的产品。

数据库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比如你去商场里购买了一件产品,这个商品它会记录进入到数据库中,是什么时间点购买哪件产品,这个产品的价格是什么,这通常称为事务性数据库,典型代表如MySQL、Sql Server、Oracle、PostgreSQL,特点在于要处理高并发、快速读写删的能力,并且是低延迟的,通常采用行存数据库方式。

还有一种数据库是偏向于分析型的,它重点在于是哪类人购买了哪类产品,它的用户画像是什么样的,这类数据都是通过分析型数据库进行处理的,它的特点在于是海量数据的复杂查询、快速查询、通常采用列存。典型代表如ClickHouse、Presto、Greenplum、Snowflake、databend,都是属于数仓库类似的产品。

还有一类需求,就是既有事务性数据库的需求,也有混合型数据库的需求,那就是出现了HTAP混合型数据库,典型代表如TiDB,它既可以做TP类的事务处理,也可以做AP的数据的处理,但是如果说特别大量的数据处理,建议还是用OLAP类数据库进行处理。

    接下来看一下什么是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平台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是数据量大,通常是TP、PB甚至是EB级的数据。

    第二是数据类型繁多,结构化、非结构化、日志、视频、图片、地理位置等等,这些数据都需要进行处理。

    第三,商业价值高,但是这种价值需要构建在海量数据之上,通过数据分析、机器学习进行挖掘出来,提供给前端的业务系统。

第四,处理实时性要求高,海量数据的处理要求不局限在离线中,而是推荐系统,它的实时性要求非常高,不等看完短视频,接下来就推荐其他的,看完战争片以后,给你推荐的爱情片,可能就不是他所喜欢的,就体现不了它的价值。

这是一个大数据平台典型的架构,从下往上首先是数据采集,所采集数据源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说是从其他的数据库中,事务性数据库或者其他的数据库中进行采集,可以是文件系统,可以是日志等。

之后进行数据的计算和存储,再往上是数据的应用,比如说是通过OLAP的数据仓库进行分析。

接下来看一下数据湖与数据仓库之间的关系,数仓主要是偏向事前的建模,数据湖主要偏向事后的建模。数据湖通常是把所有的数据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放到里面,都可以进行存储,之后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建模处理,数仓则不同,通常在建模之前就进行数据的一些提取、抽取、分析,所以说它偏向于做事前的建模,而且它的存储通常是结构化、半结构化数据。

引擎方面也不太一样,数据湖是多种引擎都可以用,有多种数据源进行有限的优化,数据仓库是特定的数据引擎,通常选用一种数据引擎,或者说是两三种特定的数据引擎,根据它的数据特点或者业务系统的要求选择特定的数据引擎,经常对数据进行高度优化,甚至数据处理过程高度优化。

项目启动方面也不太一样,数据湖是易启动的,只要你有需求就可以快速的建立数据湖,把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进行存储,数据仓库是需要提前规划、提前运作的。

治理方面也不太一样,数据治理方面,数据湖是偏向于数据量比较大,数据仓库也是数据量比较大,但是更强调数据质量。数据湖通常是做一些数据机器学习,做一些数据挖掘,数据仓库偏向于提供给前端的BI展示,可视化方面。

聊完了数据湖、数据仓库之后,我们来看一下2020年左右出现的湖仓一体,湖仓一体是一种将数据湖的灵活性和数仓的易用性、规范性、高性能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架构,类似于在湖边搭建的很多小仓库,把数据湖中不同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或者通过机器学习甚至来检索音视频信息等等处理。

说到了湖仓一体,先看海外的两个产品,第一个是Snowflake,它之前是一直做数仓这个产品起家的,但是随着业务量的逐渐发展,现在它提出了DataCloud理念,这是一个数据云平台的概念,它也逐渐的往湖仓一体方向发展。databricks是2013年由伯克利大学的研究人员成立的,偏向数据湖的概念,现在它也具有部分数仓的能力,所以说这两个产品越来越靠近,他们的产品边界越来越模糊,snowflake可以作为一部分湖的数据处理,databricks可以做一部分数仓的处理,他们逐渐都往湖仓一体的架构演进。

接下来看一下什么是新一代云原生数仓。

新一代云原生数仓同传统数仓相比有以下特点。

第一,传统数仓是在云计算发展之前就已经出现的,1982年左右出现了数据仓库,当时还没有云计算,它通常是采用存算一体的架构,比如Greenplum、ClickHouse都是这样的产品形态。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开始把这些产品搬到云上,典型的代表如K8S推出的Redshift,阿里云推出的云ClickHouse等等,相对用户来说不需要基于虚拟机或者物理机,重新去搭整个数仓平台,可以一键化部署出来,性能调优云厂商也会做,升级管理也会做,但是这样的产品形态还是存算一体的架构,只是省了整个的搭建过程,甚至是部分的运维工作,但是还是需要运维整个数仓平台的。

2012年出现了Snowflake产品,讲究存算分离的架构,基于云计算进行构建的,底层基于对象存储,上层的计算节点是可以随意扩展的,所以说跟着业务量进行扩展,包括Databend也是存算分离的架构,基于云原生构建的,底层基于对象存储,上层的计算节点可以跟业务量进行随意扩展。相对于传统数仓来说,其灵活性非常高,业务量繁忙的时候可以增加计算节点,底层存储节点,因为都是存在对象存储之上或者共享资源池,通常对象存储是没有容量限制的,这样只需要增加上层的计算节点就可以了,所以说灵活性非常高。而传统数仓灵活性相对差一些。

讲一下传统数仓和新一代数仓的差异,左侧是传统数仓和新一代数仓的示意图,传统数仓是基于Share-Nothing进行构建的,它的特点首先是计算单元和存储单元是一体的,比如构建在物理服务器或者虚拟机上的,如新增加一个结点,需要将原有数据放到新的节点上来,这就需要保证原有数据安全,做一些备份操作,其次新节点还要校验整个数据的一致性,过程是非常复杂的。

左下图可以看到新一代的数仓通常是基于Share Storage架构构建的,底层是共享存储,可以是对象存储,可以是软件定义存储,其上层的计算节点是无状态的,而底层存储系由对象存储保证的。

右侧列出了传统数仓和新一代数仓的差异,首先从架构地方面:传统数仓是存算一体架构的,而新一代数仓是基于可扩展的存算分离架构的,现在有部分传统数仓也会基于存算分离架构进行改造,可以支持对象存储,但是这种改造其实是半状态,就是一半的状态,它可以把数据存储到对象存储中来,它跟新一代数仓还有差异的,传统的新数仓会基于对象存储做各种优化、调度,而传统数仓是不具备这些的,改造过来只是将数据可以存储到对象存储中来,但依然是传统存算一体架构,需要指定分区、创建索引等,这些都是跟新一代数仓有差异的地方。

存算一体架构有助于实现Serverless架构,新一代数仓是Serverless架构,而传统数仓不是。新一代数仓可以支持Lakehouse(湖仓一体),也可以支持数据湖,可以基于HDFS文件进行处理,而传统数仓不具备Lakehouse功能的。

扩容能力方面,传统数仓是南北向的数据,要保持一致性,它的扩容复杂度是比较高的;而新一代数仓是东西向扩容,是比较容易一些的。

细腻度方面也不一样,传统数仓通常基于KVM进行调度,而新一代数仓基于微服务化进行调度,调度的更精细化一些,速度更快一些。传统数仓不具备多租户概念,而新一代数仓通常都会支持多租户,可根据业务线进行不同的数据处理,可以进行不同业务单元业务结算。传统数仓使用起来要指定分区,手动创建索引,而新一代数仓是无需指定分区,自动化创建索引。

什么是Databend?

Databend具有哪些产品功能特点,能给用户带来哪些价值?

    Databend公司团队主要来自于Clickhouse社区,以及国内和海外的大厂,团队人员在数据库和云计算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贡献过很多开源代码和开源项目,比如Clickhouse、MySQL内核(TokuDB)、RadonDB、NessDB等开源项目。

Databend成立于2021年3月,成立之初获得了高瓴创投和华创资本、九合创投的融资,2022年6月首家通过了中国信通院组织的《可信云-云原生数据仓库通用技术能力》的评审,并获得信通院颁发的《2022年云原生新锐企业》。

   Databend是一个使用Rust研发、开源、完全面向于云架构的新一代数仓,提供了极致的弹性能力,致力于打造按需、按量的Data Cloud产品体验。

具有以下的特点,首先内核Databend是完全开源的。第二,真正存算一体架构,计算节点无状态。第三,底层基于对象存储构建。第四,可以做数据集市,做一个Data Marketing,可以产生更大数据价值。第五,操作运维起来非常简便。

这是Databend的部署图,左侧是Databend的节点,主要存储一些源数据信息,中间是它的计算节点,主要是做数据的查询、分析、计算任务,计算节点可以是随意扩展的,跟你的业务量进行扩展。它构建在对象存储之上,可以是AWS S3、阿里云OOS,甚至私有化部署的MINLO等。

目前Databend已经支持的对象存储包括AWS、Azure、阿里云、腾讯云、青云、金山云,包括社区里贡献了谷歌GCP、谷歌的对象存储和华为对象存储。私有化支持Minlo、SeaveedFS、Ceph等等。

开源必然聊到开源社区,Databend是在成立之初就进行了代码开源,也就是Day1就开源,随着一年多的发展,目前已经自然增长到4700多个Stars,其中一半来自海外,有140多位代码贡献者,四成来自公司外的社区,10位左右海外活跃贡献者,包括Apache的顶级成员,包括SAP北美大数据工程团队负责人。

Databend是Rust上开源的第一个数据库类项目,多次上了Rust榜单,同时也上过HackerNew首页,它是世界程序员的一关注内容的科技平台。

右下角是海外著名的投资机构做得世界上所有数据库的排名,Databend大概排在世界所有数据库当中27位左右,也是这些数据库当中最年轻的一个。

接下来了解一下Databend的典型应用场景举例。

Databend可以做数据的归档,以多点为例,前有很多用户商品相关的订单信息,都存储在MySQL数据库当中,随着业务量逐渐增大,每一个月的数据都很大,都需要进行归档的处理,大概它有20多台归档的数据库,每台服务器大概有500TB硬盘,所以说每年光用于数据归档的服务大概就有50万人民币左右,而且是构建在云之上的。之后他们采用了Databend的产品,底层把所有的数据归档到对象存储中,通过Databend。上层开两到三个计算节点,如此进行处理以后,它既可以满足查询的需求,同时也满足归档的需求,为用户带来价值就是节省大概90%的成本,这个成本也可以很好的算出来。

它的服务器从原有的20台降到了2到3台,所以计算单元CPU内存也是非常耗费资金的,所以说通过归档的应用,大概为多点节省了90%以上的成本。

接下来聊一下另一个产品,DatabendCloud,底层核心是构建在开源的Databend内核之上,为用户提供了SaaS化的一站式服务,中间DataWarehouse一核是由Databend驱动的,之上有一个SaaS一体化平台,用户只需要注册用户名密码就可以使用整个数仓平台了,左侧可以把各种数据源,比如说基于MySQL、基于SQLserver数据导入,甚至一些文件进行导入。右侧可以通过Databend loud进行分析,分析完以后提给前端的BI和Machine Learning等等。

对于用户来说,首先不需要维护整个平台了,整个平台都是由Databend维护,用户只需要注册用户名密码,进来以后直接进行连接,就可以达到原有的数仓能力,而且按需付费,需要计算的时候启动一个计算节点,当不需要处理的时候会自动关掉,这个自动关机也是由系统设定的,可以选择一分钟、五分钟、十分钟设定,可以自动关掉,这样对于用户来说达到了一个按需使用、按量计费的目的,节省了用户的成本。

这个图片是我们DatabendCloud申请页面,可以通过申请平台和网址进入到DatabendCloud进行申请,注册申请完就可以开通DatabendCloud,用户就可以直接使用了。

Databend典型用户中,多点是做数仓归档处理的;快手是用到了Hive功能,它原有的数据都是存在Hive中,利用Databend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新加坡比特币交易所主要用Databend进行日志的处理,而且是海量日志PB级数据的处理;茄子快传主要利用Databend具有数仓的分析能力,作为它其中的一个分析平台,替换原有的Presto系统;Voyance为非洲银行提供类似于Snowflake产品形态的公司,它提供的是一个可视化的拓扑、可以展示的DataCloud平台,内核也是基于Databend构建的。

(本文根据Databend 联合创始人王吟演讲速记整理而成,未经过本人审阅。)


]]>
亚马逊云科技与武田制药、埃森哲联手打造TakedaSpark+ 助力武田中国数字化 “拓维”再升级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2022年11月9日 亚马逊云科技宣布,在第五届进博会期间,亚马逊云科技与武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武田制药)、埃森哲(中国)有限公司(简称埃森哲)签署了创新战略合作协议,并共同启动 “TakedaSpark+” 2022年武田中国创新挑战赛。三方将通过创新挑战赛为“TakedaSpark+”招募、筛选具备突出科技创新能力和致力打造数字化健康解决方案的医疗创新企业。武田制药全球高级副总裁、武田中国总裁单国洪,武田中国数字化科技团队负责人顾青,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区跨国企业及电信行业事业部总经理沈涛,埃森哲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主席朱虹共同出席了本次签约活动。

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会长黄峰也受邀见证签约仪式并对三方的合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上海一直致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像TakedaSpark+这样的创新孵化平台,是全球创新时代下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的新手段、新工具。今年TakedaSpark+的升级结合了多方智慧,是一次新的探索和尝试,势必能为数字创新与健康生态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将推动更多在华外资企业与本土创新企业间的互动,探索更先进的数字化转型方向,创造更全面的价值。”

TakedaSpark是武田于2021年启动的创新孵化平台,旨在探索高附价值的创新医疗方案和规模化的落地场景,为患者和医疗工作者以及医院提供优质的医疗创新服务。通过升级后的TakedaSpark+,武田中国将携手亚马逊云科技和埃森哲,凭借各自在医药健康、专业咨询和技术孵化方面的专长,共同挖掘在“数字疗法”、“早筛诊断”和“智慧服务”领域具有真正落地价值的项目。在孵化过程中,三方将秉承TakedaSpark+创新孵化平台“合作、共赢、落地”的核心战略,探索构建数字医疗领域孵化到商业化全周期的产业合作模式。

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区跨国企业及电信行业事业部总经理沈涛表示:“我们非常荣幸与武田制药及埃森哲在全球和中国通力合作,并共同打造全新升级的武田中国创新孵化器‘TakedaSpark+’。作为一家拥有240年历史的医药企业,武田制药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表现出了非凡的前瞻性和行动力。相信通过此次合作,亚马逊云科技全球领先的技术和服务也将为生命健康领域带来更多的云上创新,为社会创造福祉。”

“升级后的TakedaSpark+是武田中国数字化科技创新过程中的重要载体,我们希望通过赋能更多优秀的医疗创新企业,深入地参与中国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生态圈的融合共创,朝着推动武田中国成为武田全球创新之源的目标不断靠近。” 武田制药全球高级副总裁、武田中国总裁单国洪在发布会现场表示,“武田近年不断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以‘拓维中国’战略为基础,在成为武田全第二大市场的目标引领下,我们又一次以创新者的身份站在这里,为中国,为患者。”

一直以来,武田制药力争成为一家值得信赖的、以数据为驱动、以健康结果为导向的生物制药企业。为此,武田制药于2020年在全球层面与亚马逊云科技和埃森哲达成了为期五年的全球数字化转型战略合作协议。基于此项合作协议,亚马逊云科技和埃森哲将助力武田将数字化融合进生物医药的研发、生产、经营和投资的全价值链中,真正赋能企业发展。2021年第四届进博会期间,三方签订合作备忘录,深化了在数字化医疗领域的合作与交流,致力打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的行业典范。

亚马逊云科技在健康与生命科学领域拥有实力强大的团队和丰富的客户应用实践,其医疗与生命科学团队已经成立超过8年,成员平均拥有超过18年的行业从业经验。通过领先的云技术和服务,亚马逊云科技联合中国数十家行业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从咨询到实施的全流程整体解决方案,包括推动药物和医疗设备的研究开发,助力基因测序的数据存储与分析,赋能全程合规的生产制造与商业化运营等。截至目前,亚马逊云科技已经为全球超过4200家医疗及生命科学领域的用户提供了云计算技术和支持。其中,全球前20大药企中19家都在使用亚马逊云科技,在中国超过400家客户将业务部署在亚马逊云科技上。


]]>
阿里云张建锋谈新型计算体系:云正在重构硬件、软件和终端世界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11月3日,在2022云栖大会上,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发表主题演讲,他认为历经十多年的发展,云计算带来的变革依然被严重低估,它正在重构整个IT软硬件和终端世界,形成一个全新的计算体系。新一轮的科技变革正在深入发展,阿里云将坚持技术长征,面向下一代体系去构建第二技术曲线,抓住未来技术的定义权。

张建锋认为,以云计算为核心的新型计算体系,正在带来三大变革:首先,云重构了整个IT硬件体系,数据中心、芯片、服务器等产业链发生深刻变化;其次,软件研发范式发生深刻变革,Serverless、低代码、AI大模型开源等趋势,大幅提升软件生产效率;最后,云和端加速融合,算力从端转移上云,未来万物皆是计算机。

重构整个IT硬件体系

张建锋回顾云计算演进历程,过去十多年,云的创新主要集中在软件领域,首先出现了分布式虚拟化,而后实现了资源池化,形成了广泛的应用规模。现在,云计算已经从软件创新,走向软硬件协同创新,用云来定义整个IT硬件体系。

今年,阿里云发布了一款云数据中心专用处理器CIPU,替代CPU来管理和加速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这是一种全新的架构方式,代表着云计算深入到数据中心内部做体系化创新。CIPU实现了全面专用硬件加速的高性能,包括高带宽、高吞吐和弹性RDMA的能力。“飞天+CIPU”的组合性能表现普遍优于业内同类产品,性能可提升20%以上。

在此基础上,阿里云基础设施已经广泛基于CIPU架构进行建设,并且构建了全栈自研的基础设施,例如自研CPU芯片倚天710、磐久服务器、EIC高性能网卡、磐久交换机、磐久液冷一体机、磐久液冷集装箱等自研硬件。

去年,阿里巴巴发布了首款“为云而生”的芯片倚天710。目前,倚天710云实例已在多家互联网科技公司大规模应用,算力性价比提升超30%,单位算力功耗降低60%,这是中国首个云上大规模应用的自研CPU。

在2021年双11期间,天猫双11核心交易系统平滑迁移至倚天710实例。中国一些知名的科学计算、智能手机行业和互联网等领域的企业在迁移至倚天710实例后,性价比均得到了显著提升。

张建锋表示,未来阿里云还将继续扩大自研CPU的部署规模,预计未来两年内20%新增算力将使用自研CPU芯片倚天710。

他认为,过去十多年,飞天为阿里云打下了扎实的技术基础,让云实现了第一次飞跃。自研CPU芯片倚天710、下一代云计算体系架构CIPU将为阿里云构建第二技术曲线,是云面向下一代技术构建的核心竞争力。

软件研发范式发生深刻变革

计算体系的变革不仅将发生在IT硬件世界,软件研发范式也将发生颠覆性变化。张建锋认为,软件研发范式的变革有三个层次,第一是新兴的软件开发方式崛起,软件架构全面Serverless化;第二是软件开发不再是程序员的专利,低代码让未来80%应用能够由业务人员直接开发;第三是未来所有软件都是AI化的,大模型开源将加速AI真正普及。

其中,Serverless将让云计算从一种资源真正变成一种能力。张建锋表示,过去云计算用云服务器替代了物理服务器,但客户依旧按“几核几G服务器”的模式来购买云资源,未来云计算将全面Serverless化,更加接近“电网”模式,按计算的调用次数付费。

这将带来软件开发方式的深刻变化,软件架构从原来的主机架构迁移到Serverless架构,客户只需要开发业务逻辑,不再需要关心运维问题。此外,Serverless架构可以降低软件开发门槛,提供更多的预制模块,大幅提高软件生产效率。

例如,一家烟草公司只需要两个开发人员就可以做出整套物流系统。对互联网新兴应用而言,Serverless架构让应用轻松抗住流量高峰。以南瓜电影为例,Serverless架构让这个视频APP无人值守就能应对百万级流量,并且总成本较此前下降40%

其次,低代码将进一步降低应用开发门槛,张建锋认为,未来80%的应用将由业务人员开发,不懂低代码就和20年前不会用word一样。数据显示,钉钉上,两年新增了500多万个低代码应用,聚集了380余万低代码开发者。

最后,越来越多的软件将AI化,大模型开源将推动AI真正普及。张建锋表示,开源是软件进步的核心推动力量,过去开源推动了软件架构的进步,未来开源还将推动AI应用的进步和普及。目前,达摩院在中文AI模型社区魔搭ModelScope上,开源了超过300个优质模型,可以帮助开发者利用基础模型快速开发AI应用。

云端加速融合,万物皆是计算机

今天,云计算正在创造越来越多的终端形态。几十年前,手机只能用来打电话,现在手机是一个手里的计算机。过去,汽车从只讲究“马力”,现在汽车需要比拼“算力”,成为一个“四轮计算机”。

张建锋认为,云端加速融合,算力正在不断从终端转移上云,这让终端突破了物理限制,不仅手机、电脑、汽车、音箱会变成计算机,未来万物皆是计算机。

例如,Rokid在推出的AR眼镜中接入阿里云无影架构,利用云上算力,用户打开仅有85克重量的眼镜,就能在眼前的虚拟现实画面中,与人聊天、办公,并且还能做3D渲染、大数据编程等复杂工作。

在PC电脑端,未来阿里云继续将RISC-V芯片和无影架构结合,让创新终端具有更高性能、更低能耗,并实现全栈自研。目前,阿里巴巴已经成为全球RISC-V技术与生态发展的引领者,并且已经完成了和云操作系统的适配,迈出了端边云一体的重要一步。


]]>
自研CPU已大规模应用,阿里算力攻坚实现重大突破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113日,在2022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公布了自研算力体系新进展,其自研CPU倚天710已经在数据中心大规模部署,并以云的形式服务阿里巴巴和多家互联网科技公司,成为中国首个云上大规模应用的自研CPU,实现算力攻坚重大突破。未来2年,阿里云20%的新增算力将使用自研CPU

2009年,阿里巴巴成立阿里云,并投入研发自研云操作系统飞天,这是阿里巴巴探索算力的起点,拉开了中国自研云计算操作系统的序幕。飞天操作系统用分布式架构替代传统IOE架构,不仅解决了阿里巴巴业务高速发展带来的算力挑战,也让算力成为一种可在线获取的公共服务。

在这之后的五年,阿里云实现了一系列世界级突破。2013年,阿里云在全球范围内首次突破单一集群5000台服务器规模(飞天5K),并率先对外提供这一能力。此后,飞天操作系统成功支撑了十多年双1112306春运购票等极限并发场景。

随着云计算应用规模不断扩大,阿里云打破单纯的软件创新模式,开始深入数据中心内部做体系化创新,以云的形态来定义IT软硬件体系。在数据库方面,阿里云用开源MySQL替代传统Oracle后,进一步推进自研之路。2017年,阿里云发布首个云原生数据库PolarDB,计算能力最高可扩展至1000核以上,性能比开源MySQL6倍。近几年,阿里云连续进入Gartner全球数据库领导者象限 

2017年,阿里云推出第一代神龙架构,通过软硬一体化技术来提高云计算的性能输出,实现了性能的0损耗,首次让云计算的算力潜力彻底释放。如今这一架构已升级为全新的云基础设施处理器CIPU,可替代CPU来管理和加速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在飞天CIPU的加持下,PolarDB数据库的全局一致性读性能提升10倍。

这些核心技术也加速了智能计算的发展。2022年阿里云推出飞天智算平台,基于底层网络、计算等核心技术的突破,可以为人工智能、生命科学、医疗制药、自动驾驶等领域的企业提供更高效的智能计算服务。数据显示,飞天智算可将计算资源利用率提高3倍以上,AI训练效率提升11倍,推理效率提升6倍。

技术上的连续突破,推动了云计算产业的快速发展,原生长在云平台之上的应用不断涌现,全面上云逐渐成为企业的核心战略,而全球云计算的产业规模也迫近万亿美元。

如果说云计算的第一个十年是由规模驱动软件技术的发展,那么今天云计算则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去IOE之后沿用下来的算力体系正在迎来新一轮的变革,AWS、阿里云等主流云厂商率先启动了新型硬件和芯片的研发。

2018年,平头哥成立,致力于打造端云一体的芯片产品,阿里巴巴的算力体系再一次得到补强。次年,阿里巴巴第一颗芯片含光800问世,这是一颗为AI场景深度定制的芯片,进一步提升了AI场景计算的效率,并逐步应用图像识别、搜索推荐等场景。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也在向更高难度的算力发起挑战。2021年,阿里巴巴发布首款通用CPU芯片倚天710。该芯片为云而生,是云计算产业和传统半导体产业融合的新产物,同时兼顾性能与易用性。在2022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宣布自研CPU倚天710已大规模应用,阿里云未来两年20%的新增算力将使用自研CPU。这不仅对中国芯片产业意义重大,更是云计算重塑算力体系的重要一步。

面向正在爆发的万物互联终端,阿里巴巴聚焦研发RISC-V架构处理器,这一架构被认为是继ARMx86架构之后,中国芯片产业的第三条路。目前,平头哥已推出高性能RISC-V处理器玄铁910等多款产品,并领导了11个重要技术方向,成为全球RISC-V技术与生态发展的引领者。

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起,算力的载体经历了从大型机、小型机、PC、移动终端以及云计算的演变,但算力的终极形态远未到来,科技企业仍在向新的技术发起挑战。面向未来的新型算力技术,阿里巴巴在存算一体芯片、量子计算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2022年,基于新型超导量子比特fluxonium,达摩院量子实验室成功设计并制造出两比特量子芯片,实现了单比特操控精度99.97%,两比特iSWAP门操控精度最高达99.72%,取得此类比特全球最佳水平。



]]>
苹果将继续在2023年的iPhone 15机型上使用高通调制解调器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据彭博社记者Mark Gurman报道,苹果将继续从高通公司为2023年的iPhone 15系列产品采购调制解调器芯片。高通公司表示,它将为苹果公司的设备提供"绝大部分"调制解调器芯片,尽管早先的预期与现在不同。高通公司在2021年11月曾表示,它预计在2023年为苹果公司提供20%的调制解调器芯片,这预示着苹果公司可能转向使用自己的调制解调器芯片。

苹果一直在努力通过开发自己的调制解调器技术来减少对高通的依赖,但苹果的基带芯片似乎还没有准备好在2023年推出。iPhone-15-to-Switch-From-Lightning-to-USB-C-in-2023-feature-sans-arrow.jpg

iPhone-15-to-Switch-From-Lightning-to-USB-C-in-2023-feature-sans-arrow.jpg© 由 cnBeta.COM 提供

Gurman的报告呼应了我们之前从苹果分析师郭明錤那里听到的信息。郭明錤在2022年6月表示,苹果在5G调制解调器芯片上的工作"失败了",高通仍将是苹果2023年iPhone阵营的调制解调器供应商。

虽然该芯片的开发停滞不前,但这项工作最终仍在继续。预计苹果最终将完成创建自己的调制解调器芯片,但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成工作,并在iPhone和其他设备中使用。

苹果在2017年对高通发起了一场法律战,指责高通不公平地收取与其无关的技术使用费。苹果希望随着向5G的转变而过渡到脱离高通,不再支付高通的费用,而是使用英特尔的技术,但英特尔无法制造符合苹果标准的5G芯片。

随后,苹果被迫与高通公司和解,此后在iPhone和iPad系列中一直使用高通公司的5G调制解调器芯片。此后,苹果也在积极研发自己的调制解调器芯片,甚至购买了英特尔的调制解调器芯片业务以获得先机。最初的传言指出,2023年是苹果准备转型的一年,但看起来苹果需要更长的时间来结束与高通的调制解调器交易。


]]>
2022云栖大会展出超算力超续航新品 个人计算终端呈现云端加速融合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11月2日云栖大会开放日上,一批搭载阿里云无影架构的新终端形态对外展出:包括无影笔记本、Rokid Air+Station、谷东工业AR眼镜、MAXHUB智能显示器、5G本DEXBOOK等。个人计算终端呈现云端加速融合趋势。

无影笔记本是第一款云笔记本产品,呈现出计算力超出了硬件形态。这款笔记本重量低于1.29千克,厚度低于13.9毫米,与苹果Macbook Air M1 相当。日前有评测达人透露,这款产品的工程样机在Cinebench上跑分达到12万以上,通过接入云上算力,被网友称为“全球第一”、“机皇”。

 

(图:无影笔记本及全家福产品特性)

用户在任何终端登入无影账号,都可以实现计算存储的弹性使用。无影笔记本通过端侧AI超分等技术,实现高清画质下的极低能耗、超长续航。实验室数据显示,其普通办公续航达到20小时左右;播放高清视频或3D渲染场景也可达12小时。

同时,整体设计强调超便携但更安全。笔记本取代桌面电脑,已成为更多移动工作场景标配,但对于科技公司,代码、数据等资产如何治理,亟需云安全产品和灵活可控的外接策略。无影目前支持300多类外接设备,并可以进行企业内网、外网、设备之间清晰独立的安全策略设置。

无影架构在工业级与消费级增强现实终端上,让性能与轻薄得以平衡。智能AR眼镜厂商Rokid新发布的Rokid Air+Station 套件产品,可以让用户戴上仅重83g的AR眼镜,连接蓝牙键鼠,即可使用无影云电脑。在移动办公场景下,用便携私密大屏的形式,完成大型设计、影视渲染等重协同工作。

(图:云栖大会B区无影展区Rokid Air+Station)

工业AR企业谷东科技在工业AR头盔中调用无影,帮客户进行航空发动机组件、高精医科手术教学等百万面精度的模拟实训,同时支持语音和手势交互,在嘈杂环境下能够作业,保证多端协同、数据安全、异地访问。

(图:云栖大会开放日上,观众试用搭载无影的工业AR头盔)

无影与5G场景也通过更多终端加速融合。中国联通通过无影开发了基于自研雁飞5G模组的卡片云电脑,仅有名片大小,内置专网能力,最大程度利用5G超低延时特性。台达硕参与研发的DEXBOOK,通过5G+无影架构,实现14寸笔记本电脑中的极高的便携性与性价比。未来,云网端融合架构将继续深入探索,还能影响更多人类工业制造领域的大型终端。

(图:通过无影云网端融合架构,搭建的C919驾驶舱体验)

 


]]>
红帽推出轻量级Kubernetes解决方案,推动开放边缘计算持续演进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开源解决方案供应商红帽公司日前宣布推出红帽Device Edge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可在小型设备上灵活部署传统或容器化工作负载,例如机器人、物联网网关、销售点和公共交通等。红帽Device Edge解决方案为红帽领导的开源社区项目MicroShift提供了受支持的企业级发行版。MicroShift是轻量级Kubernetes编排解决方案,基于红帽OpenShift的边缘能力而构建,并且附带了基于红帽企业Linux而打造的边缘优化操作系统。红帽边缘产品组合中的这一最新产品提供满足未来需求的平台,使企业的架构能够随其工作负载策略的变化而持续演变。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更广泛的用例中部署边缘计算,这必将引发许多新的问题,运营需求和业务挑战也不断出现。在汽车和制造等行业,企业面临着不同的环境、安全和运营挑战,要求企业能够在这些资源有限的环境中使用小型边缘设备。因此,不同的设备在计算能力、软件兼容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将各不相同。

通过红帽Device Edge解决方案,企业可以灵活地以较小占用面积在边缘部署容器,与传统Kubernetes边缘配置相比,对计算能力的需求降低50%。该解决方案还有助于解决围绕设备边缘开展大规模边缘计算的许多新问题,其能力包括:

  • 为边缘部署而构建的Kubernetes:使IT团队能够在MicroShift提供的新的、更小、更轻量级环境中使用熟悉的Kubernetes功能。这降低了团队为边缘计算环境构建云原生应用的准入门槛,使他们能够利用现有的Kubernetes技能,在从数据中心、公有云到边缘的整个混合云中,提高操作的一致性。

  • 针对边缘而优化的Linux操作系统:构建于世界领先的企业Linux平台——红帽企业Linux中,并且针对能够利用最少带宽进行智能更新的小型边缘设备而定制。这有助于企业应对连接不稳定的挑战,同时减轻对边缘创新的影响。

  • 采用红帽智能管理 (Red Hat Smart Management)工具来集中扩展和监控边缘设备群组的能力:IT团队可以使用零接触调配、系统健康可视性和支持自动回滚的更新等能力,实现更强大的边缘管理,并保证应用安全。

红帽Device Edge解决方案适合不同行业中位置偏远、资源有限的用例

红帽Device Edge解决方案将帮助红帽客户和合作伙伴应对最具挑战性的边缘环境。例如,Lockheed Martin(洛克希德·马丁)在MicroShift项目社区中一直与红帽合作,并且正在部署红帽Device Edge解决方案,以实现其在极端条件下的应用交付和人工智能工作负载的现代化和标准化,包括林野火灾管理等。此外,ABB正计划在资源受限的设备上将红帽Device Edge解决方案用于ABB Ability Edgenius。Edgenius是面向工业软件应用的综合边缘平台。

红帽Device Edge解决方案针对需要支持裸机、虚拟化或容器化应用的小尺寸边缘设备的各行各业。其他用例包括但不限于:

  • 公共交通设施上的微型互连节点:在这些设施上,边缘设备通常处于运动状态,但仍需要通过AI/ML进行更快的处理,以实时分析本地数据(例如铁路、采矿、汽车、无人机)。

  • 在具有挑战性的地方部署有弹性的资源节点:例如天气监测站。在这些地方,尽管环境恶劣、很难提供支持,但边缘设备仍然能良好运行,可以执行自动软件回滚,保证更强大的安全性,并且更好地执行敏感数据控制。

  • 新兴的边缘受限场景:在这些重量、温度和连接能力都令人担忧的场景中,可能有数千个边缘设备运行应用。

红帽Device Edge解决方案适合正在实施边缘计算的任何企业,因为它运行各种工作负载时,使用Podman进行边缘容器管理,或者使用MicroShift作为Kubernetes API。客户甚至可以在虚拟机中使用旧有的Windows应用。


上市时间

红帽Device Edge解决方案计划于明年年初以开发者预览形式推出,预计将于2023年晚些时候正式发布。

  支持证言

Francis Chow,红帽副总裁兼车载操作系统和边缘总经理

“边缘创新为各行各业的企业带来了新的好处和用例,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红帽与客户和合作伙伴联手,开启了专为边缘开发新技术的旅程,并且扩展了我们的混合云解决方案,使我们的生态系统能够利用与可靠开源技术相结合的智能化,满足最小占用空间的远程边缘用例的要求。红帽Device Edge解决方案已在社区中进行了测试,现由红帽公司推出,是发挥边缘计算全部优势的重要一步。”

Justin Taylor,Lockheed Martin人工智能副总裁

“红帽Device Edge解决方案将使Lockheed Martin公司为我们的客户提供各项人工智能处理能力,帮助他们完成最具挑战性的任务。Lockheed Martin公司是红帽的长期客户和合作伙伴,双方共同开发红帽Device Edge解决方案是这一战略关系的关键一步。”


Bernhard Eschermann,ABB工业自动化首席技术官

“ABB很高兴继续与红帽合作,简化制造业从自动化到自主运行的过渡流程。借助红帽Device Edge解决方案,ABB能够连接云端和控制环境,通过汇总和分析资源更有限的设备上的数据,提高资产效率并改善运营状况。通过这种持续合作,无论是当前还是未来,ABB的生态系统都将体验到由创新的市场领导者开发的开源解决方案所带来的好处。”


]]>
华为云吕阳明:3D互联网时代 定义音视频产业生产力新范式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10月28日,华为云媒体服务产品部总裁吕阳明在“中国V谷·华为云音视频产业峰会2022”的演讲中提到,3D互联网时代,面对音视频行业遇到的新挑战。华为云构建了包括“1个生态+2类服务+3大引擎+4大核心能力”的云原生 媒体基础设施,定义音视频产业“生产力”新范式,与音视频行业的伙伴和客户一起,加速跨越产业裂谷。

用I³来重新定义音视频

3D互联网时代,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进化的过程中,音视频技术正在成为千行百业的核心生产力。面对新形势,吕阳明提出,华为云要用I³来重新定义音视频,重塑“生产力”。

“I³”是指Imagination(新想象)、Interactive(新互动)、Immersive(新体验)。

他认为,通过音视频技术赋能千行百业,人类可以解除束缚,释放想象,许多新的Imagination可以成为现实。通过音视频技术远在天涯海角的人们可以通过虚拟化身聚在一起,不再受空间的束缚,获得新Interactive。跨越时空的限制,人类可以穿越到过去、未来、宇宙、海底,通过虚实融合的新Immersive,获得超越现实世界的全新体验。

音视频技术“新想象、新互动、新体验”憧憬是美好的,但是如今音视频行业依旧面临着内容生产、分发、消费的诸多难题。在内容生产方面,3D互联网行业存在生产效率低,内容不丰富的现状;在内容分发方面,网络传输时延高,带宽和算力成本很高制约了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内容消费上,目前也存在着端侧处理能力差异大,满足高端内容消费的终端数量少等现实问题。

云原生媒体基础设施 定义音视频产业“生产力”新范式

面临上述挑战,音视频行业该如何加速跨越产业裂谷,应对新挑战?吕阳明表示,华为云秉持“一切皆服务”的战略,将提供包括“1个生态、2类服务、3大引擎、4种核心能力”在内的丰富媒体服务能力,聚合生态伙伴的场景化行业解决方案,重新定义云原生媒体基础设施,加速跨越产业裂谷。

1个生态:通过沉淀伙伴的优秀经验,面向不同行业发布系列化的云上生产线

吕阳明解释道,华为云云原生媒体基础设施中的“1个生态”是最重要的部分,它指的是华为云基于云上的2类服务、3大引擎和4种核心能力,与合作伙伴一起打造面向千行百业的生态体系。

2类服务:内容类服务(MetaStudio)、应用类服务(虚实融合)

吕阳明提到,2类服务指的是云原生媒体基础设施面向伙伴及开发者提供的内容类服务和应用类服务。内容类服务方面,通过华为云的MetaStudio提供5大平台能力,包括模型制作Creator、资产管理Store、内容编辑Editor、物理仿真Simulation、云渲染Rendering,最终实现数字内容云原生,让数字内容的生产变得更加高效;应用类服务方面,是面向应用开发者的虚实融合类服务,最核心的能力是虚实融合,就是让:虚拟人,虚拟空间,真实人,真实空间进行交互和互动,最终实现万人同服的数字空间。核心的服务包括空间定位、数字人大脑、多用户状态同步、空间音频、以及应用分发网络ADN。伙伴和开发者可以基于这些服务能力,让虚实融合变得触手可及。

3大引擎:云原生的图形引擎,空间引擎,音视频引擎

吕阳明认为,要想做好2类服务,核心是做好云原生的图形引擎,空间引擎,音视频引擎等这3大引擎。华为云基于云原生、AI原生、CG+CV融合等技术构筑3大引擎,让3D建模、仿真、渲染、VR/AR等处理更加高效,让数字内容生在云、长在云、用在云。

首先,云原生让引擎可以便捷的使用云上的海量算力,通过端云协同,带来了全新的应用运行模式,获得极致的音视频体验,不再受制于终端的能力。

其次基于数据驱动的AI原生,通过AI技术,图像,视频,模型的生产制作更加高效,通过大模型实现数字人的智能交互和智能驱动。

最后通过CG/CV技术融合,比如华为河图利用厘米级空间计算、高精度3D场景识别等能力,将现实世界拍摄的视频图像,和虚拟世界中创作的3D模型精准的融合。

4大核心能力:算力、网络、AI、区块链

吕阳明在介绍4大核心能力时指出,华为云之所以一直在强调云原生,是因为华为云提供的4种核心能力是3D互联网时代音视频产业的根基。华为云以媒体为中心,重新定义算力、网络、AI、区块链等云基础设施能力,从Cloud for Computing走向Cloud for Media。

第一是算力。未来数据将爆炸式增长,制作方式也成为从单机生产到全云上制作。云原生的数字内容生产平台通过并行计算框架连接多元化算力,实现万核渲一图;通过高速读写总线,支持数百轨4K内容的并行剪辑。。

第二是网络。未来虚实融合的世界,需要通过分布式云,通过全球一张网连接无数虚拟数字空间,在数字空间中社交、工作、娱乐。

第三是AI。 吕阳明介绍说,华为云希望通过AI让数字人最终成为“数智人”,打造“数字人大脑”,通过大模型实现数字人智能交互和智能驱动,让数字人聪明起来。

最后是区块链能力。吕阳明希望行业伙伴与华为云一起,打造面向音视频产业的数字资产联盟链,让原来每个工作室的数字资产,在云上分享和流转,从而激活整个行业的创造力和生产力。

云原生媒体基础设施的提出,是华为云在“一切皆服务”的战略下,在深耕音视频行业的经验积累中,结合华为多年技术能力与合作伙伴生态能力的一次集中释放,将对解决音视频行业面临的挑战产生积极的影响。演讲最后,华为云吕阳明呼吁音视频行业的伙伴与客户共同携手,共创音视频产业“新视界”。


]]>
公有云服务,甲骨文的制胜法宝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一个是数据库市场的翘楚,一个是公有云市场的霸主,甲骨文和AWS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产业格局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今年甲骨文全球云大会上传递的信息看:OCI(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Oracle 公有云基础设施 )公有云服务正在成为甲骨文面向未来制胜的法宝。实际上,通过推出Aurora等15种专门构建的云上托管数据库服务,AWS早就在抢占、分食数据库的市场。这也并不奇怪,公有云市场的茁壮发展符合从产品到服务的自然发展规律。

“这就像我们使用水和电,并不需要自建水厂、电厂,使用共有基础设施的服务就可以了。数据库也是如此。”甲骨文副总裁及中国区平台总经理吴承杨在接受采访时说。


甲骨文公司高级副总裁及亚洲区董事总经理李翰璋


和AWS同时提供多达15种数据库不用,甲骨文只是通过一个数据库满足不同类型的应用需求,除了关系型数据处理之外,也包括文档、键值、图数据库等多种应用类型,数据分析和处理的需求。简单说,就是一个数据库同时满足OLTP、OLAP的需求。

“我们不认为传统行业、企业用户能够同时把握好10多种不同类型数据库,对于用户来说,他们太复杂了。甲骨文的目标就是简化和方便用户的使用,降低技术使用的门槛,将便利留给用户,将复杂留给我们自己,专业的人员做专业的事情。” 吴承杨说。

吴承杨表示:“我们和AWS不同之处在于,AWS不提供SaaS服务,但是甲骨文用户可以通过OCI,来使用ERP、SCM等成熟的应用。而我们的价格非常具有竞争力。”

“考虑到传统行业、企业用户对于专有云的应用需求,甲骨文Oracle Exadata 专有云数据库一体机来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也是我们在中国市场的策略。” 甲骨文公司高级副总裁及亚洲区董事总经理李翰璋说。

李翰璋表示:在今年甲骨文全球云大会上,汇丰银行宣布根据多年期协议,将数据库系统升级并迁移到 Oracle Exadata 专有云数据库一体机 (ExaCC),在自己的数据中心部署并支持、扩展关键任务应用和服务。在中国,甲骨文与神州数码共同合作自主化国产Exadata数据库一体机,服务国内行业用户的需求。

对于甲骨文而言,OCI非常有助于其摆脱昂贵的商业化服务的固有印象。中小企业同样可以用得起Oracle数据库,“我们的价格非常有竞争力,用户可以实际使用看一看。” 吴承杨说。

在今年甲骨文全球云大会上,甲骨文发布了新版融合数据库Oracle 数据库23c Beta版,看支持所有数据类型、工作负载和开发风格;同时发布了MySQL HeatWave Lakehouse ,将数据分析能力扩展到MySQL的同时,将数据湖仓(Lakehouse)处理的上限提到400TB,其中包括 Aurora 和 Redshift 备份格式。在本次会议上,甲骨文宣布了与英伟达公司的合作,将数万个 NVIDIA GPU引入到OCI,为用户提供海量且易于访问的 AI 训练和深度学习推断产品组合。

都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当Oracle比肩AWS的时候,它还是那个我们印象中的数据库License的厂商吗?对于甲骨文,我们也需要与时俱进!稍有不慎,就Out了!


]]>
亚马逊云科技专家视点:现代化应用的安全可证明性——构建最高标准云安全的必由之路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亚马逊云科技自动化推理资深科学家Neha Rungta

安全是所有企业的重中之重。无论是改善安全状况,实施全面合规控制,还是让员工安全地在家办公,企业都需要有可靠的系统作为支撑。但是,随着企业系统规模的空前壮大,合规要求也日益变得更复杂,企业需要新的解决方案。

在基础设施安全方面,企业希望有确凿的证据和方法来确定其访问管理、网络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的安全能够无懈可击。云计算通过联网方式为企业按需提供 IT 资源,其好处之一就是使企业能够利用原来无法在本地获得的现代化技术来更有信心地保护其基础设施的安全。

其中一种现代化的方法就是可证明的安全性,它通过数学证明来验证系统是否正确运行。对拥有成千上万资源的大型企业,如果通过手动评估不同场景中的每一项数据路径及相关的控制,来证明系统运行的正确性和安全性,通常需要花费数月乃至数年的时间。而且在这个评估期间,系统本身还在不断变化和演进。借助自动化推理这一新兴技术,这样的工作可以在数秒内完成。

通过可证明安全性实现规模化安全

自动化推理是可证明安全性的核心。通过考虑各种可能的应用执行、请求和配置,自动化推理可以提前预判出系统的可能操作,并提供高级别的安全保证。例如,自动化推理工具可以分析策略和网络配置,证明没有潜在的安全威胁。客户采用这种前沿技术,可以不断地自动化、简化云上安全路径,持续解决软件系统演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风险。

亚马逊云科技运行着数以十万计的客户关键任务工作负载,将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存储、网络、虚拟化和加密等关键领域来提升安全性,也是首家规模化使用自动化推理的云服务提供商。客户广泛使用的诸多重点服务如身份与访问管理服务Amazon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 (IAM),对象存储服务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 (S3),Amazon Virtual Public Cloud (VPC)等都用到了这一技术。这一技术的应用使得政府机构、医疗和金融服务等被高度监管的行业客户,正在用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方式在云上更安全的运行业务。

亚马逊云科技开发了多种自动化推理工具帮助客户实现应用的可证明安全性。其中一个工具可以大规模地分析访问控制策略,为 Amazon IAM Access Analyzer、Amazon S3 Block Public Access等服务提供功能支持。这些功能确保 “不受限制的公开访问”的不被授权,使客户能够迅速识别对其云资源的越权访问,并加以补救。另一个工具可以在几秒之内检查所有网络路径,并为Amazon VPC Reachability Analyzer以及 Amazon Inspector等服务提供支持,帮助客户了解其使用的亚马逊云科技网络的安全与合规,并采取行动加以改善。

携手共同实现安全性

客户不需要成为安全专家或是数学家就能实现其软件的完整性,并管理其关键基础设施。事实上,作为一名科学家,我之所以研究、设计、构建和实施可证明安全性工具来确保持续的云安全,就是为了让企业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在业务扩展和转型上。

借助亚马逊云科技,企业无需管理繁重的底层工作以及预付费用,就可以借助如机器学习、物联网、数据湖、数据分析等复杂技术完成企业的重要任务。这样客户就可以做真正重要的事情——快速、灵活和大规模地进行业务创新。

让自动化成为标准

可证明安全性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尽管自动化推理只在最近才得以实际应用,亚马逊云科技正在努力使此项技术变为日常工程标准,来为客户创造功能更为强大的、易用的工具。

 


]]>
云科通明湖:金融业务可持续性能力建设,少不了这块“拼图”!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随着银行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数据中心支撑业务可持续性的需求不断凸显,为了在业务发展和创新中取得行业领先,需要金融业务具备很强的适应性,以保证终端客户不断提升的使用体验,因此,金融企业的双活数据中心建设也越来越重要。

双活数据中心建设难点

但是双活数据中心建设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金融企业的双活数据中心建设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多中心下数据中心资产冗余较多,ROI 较低,无法满足下一代数据中心建设目标;

在保障整体 ROI 的前提下,解决数据中心故障降级问题;

在客户端最优体验的前提下,实现多中心间流量的无缝切换及高效管理,并高效应对突发流量下的智能流量引导;

客户性能数据的抓取、关联、整合,实现最终用户性能数据的可观测性。

不仅如此,双活数据中心最重要的点是如何保证两个数据中心都“活”过来,可同时对外提供业务生产服务,保证中心是对等的、不分主从、可同时部署业务,在极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工作效率、性能的同时,保障业务可持续性,让客户从容灾系统中获得最大的价值。

应用交付技术作为解决计算和通信技术线路协同问题的关键技术,在这一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实现了应用和网络的有效协同,肩负着保证业务安全、连续、稳定运行的重要使命,在整个 IT 架构中有着重要的战略价值。

云科通明湖双活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云科通明湖双活数据中心架构解决方案,根据云科通明湖应用交付设备特性进行部署,具有以下优势:

1、多中心智能流量管理

通过 DNS/RHI 等技术完美解决流量业务质量探测及发布的工作;

统一调度平台可以与终端用户地域位置、数据中心算力、用户体验等实现智能的流量编排;

通过 2-7 层细颗粒度事件控制,帮助应对异常突发流量的防御及正常流量的数据业务引导;

数据中心会话保持技术通过黏贴上下文,实现多中心间会话的无缝转发;。

2、业务性能数据可观测

通过内置高性能日志处理及数据抓取能力,实现最终用户性能数据的可观测性

实现数据中心双 / 多活,投资回报率(ROI)提升 30%;提升应用可持续性, RTO 降低 70%,数据中心、链路、应用发现故障能力,并实现分钟级智能切换;提升可观测性,根据双数据中心不同的处理能力及用户地域分布不同,灵活分配用户请求,客户端交互效率提升 35.7%,异常业务发现能力提升至秒级。

云科通明湖双活数据中心建设最佳实践

在某银行双活数据中心建设项目中,作为一家大型银行,一旦业务系统所使用计算及存储等资源,出现故障或宕机,将导致公司业务的完全瘫痪,进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对信誉度的影响。因此在存储的选择与架构设计上,需要充分考虑存储的稳定性,以保证业务的连续性,所以该银行在双活数据中心建设的过程中提出如下需求:

建立应用级多活数据中心;

根据用户地域和运营商将用户引导至最佳的数据中心和线路;

服务器及链路的负载均衡;

可编程控制,不改动应用的情况下灵活地满足多变的应用需求;

云科通明湖系列应用交付设备凭借全国产、高性能、安全可控、高效能设计、扩展性设计等五大优势受到该银行的青睐。

 minghu.png

 

(云科通明湖双轨制超高可用架构)

在双活数据中心部署过程中,云科通明湖研发团队根据该银行业务特点,为其量身设计双活数据中心架构——采用云科通明湖 4 YK-ADC GSLB 12 YK-ADC SLB 应用交付设备进行部署,为其提供双轨制超高可用架构(DTMAA),保证业务的处理能力。实现 GSLB SLB 联动,根据预设算法将不同用户分配至相应的数据中心,同时保证不同运营商的客户通过相应运营商线路访问。融合了可定制的可编程能力,为处理应用交易或流程中的应用流量提供了强大的控制力,同时通过可编程能力解决了移动用户跨数据中心访问的一致性问题,解决了应用服务器通过 SLB 代理访问腾讯微信接口时的技术难题。

在云科通明湖系列应用交付产品的帮助下,该银行实现了高效、安全、可靠的负载均衡功能,充分利用了硬件资源,保证了网银、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系统的稳定运行,实现业务级双活,盘活数据中心资产约 8000 万,数据中心切换速度从小时级跨越至分钟级,强化灾难恢复预案(DRP),最高提高恢复时间目标(RTO90% 以上。搭建了一个高效灵活的双轨制超高可用架构(DTMAA),未来网银相关的所有业务都可以其上进行部署,保障网银业务的快速发展,极大提升投资回报率(ROI)。

云科通明湖系列应用交付产品目前已得到金融、政务、医疗、能源等众多行业客户的信任,并为客户的信息化、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显著的提升。未来,团队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产品服务能力,为企业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保驾护航。

云科通明湖应用交付产品

云科通明湖系列应用交付产品,是由神州云科推出的自主研发产品,经过五年的持续打磨,实现了对海光、兆芯、飞腾、龙芯、鲲鹏五大国产硬件平台的适配,以及对麒麟、Loongnix 等操作系统的适配,是完全的中国芯、中国造。团队曾以专家身份参与信创标准的制定,保证产品能够 100% 满足信创标准,为国内企业提供安全自主可控的应用交付解决方案。拥有比肩世界一流产品的水准,具有全国产、高性能、安全可控、高效能设计、扩展性设计等五大优势:

高性能云科通明湖系列产品采用 Restful API 架构设计,隔离数据处理从而与整个控制平面实现松耦合,使客户在部署应用时能更好的运用各种云原生技术,为未来的软件定义应用交付奠定基础;内置的可编程网络技术 Smart Rules,实现更加精细化的流量编排和管理;提供从 5Gbps 160Gbps 的吞吐率,支持万兆端口和 40G 端口,整个产品基于高可用性设计,实现亚秒级切换。

安全性云科通明湖系列产品通过加密通讯为核心数据加密,通过集中管理平台实现对多种数据的分析,配合网络防火墙、DDOS 防护、HTTP Flood 防护、HTTP 协议清洗、Web 应用防火墙为数据中心和企业的关键应用提供非常有效的安全保护。

高效能云科通明湖系列产品通过弹性计算进行流量的管控,能帮助企业客户节约 30% 的互联网带宽,提高 60% 的广域网络客户访问效率,实现 5 倍的平均 HTTP 压缩,节约 50% 的服务器计算资源,确保云计算的使用率能提高到 80%,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

扩展性云科通明湖系列产品通过服务器负载均衡、多云智能全局负载均衡、链路负载均衡、硬件可定制化有效实现了产品的可拓展。

自主可控云科通明湖系列应用交付产品对海光、兆芯、飞腾、龙芯、鲲鹏五大国产硬件平台的适配,以及对麒麟、Loongnix 等操作系统的适配,是完全的中国芯、中国造。

]]>
红帽在AWS Marketplace推出红帽Ansible自动化平台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领先的自我管理式IT自动化平台有助于更快、更轻松地实现混合云自动化

世界领先的开源解决方案供应商红帽公司日前宣布在AWS Marketplace推出红帽Ansible自动化平台。AWS Marketplace是一个数字化产品目录,包含来自独立软件供应商的数千款软件,可以方便地查找、测试、购买和部署在亚马逊云服务(AWS)上运行的软件。红帽的目标是在企业开展业务的任何地方扩展通用IT自动化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该款新产品使客户能够快速实现自动化,并将业务从AWS上的数据中心扩展到网络边缘。

IDC的报告1指出,客户“应关注他们的云管理和自动化解决方案的能力,以帮助降低成本,并且更有效地管理他们的多个云环境。超过90%的受访企业告诉IDC,他们目前使用多个云环境。云自动化在降低运营成本、优化云资源、加快产品上市速度方面的投资回报应该是向客户传达的重点内容。”

Ansible自动化平台将领先的自动化技术引入世界领先的公有云上,从而降低混合云自动化可能产生的开销及其复杂性。现在,IT组织可以从他们已经熟悉并且可能已经集成到其业务运营中的平台获益。在AWS Marketplace上推出后,这个新产品可以帮助消除与自行部署相关的许多负担,帮助IT团队在安装后立即开始实施自动化。不同技能水平的红帽和AWS客户可以通过针对云优化的解决方案,以快速而简单的方式大规模部署自动化。

随着企业对混合云环境的进一步投资,他们需要能够以所需的规模、速度和标准化程度执行的管理工具。Ansible自动化平台使管理AWS基础架构更加容易,可以简化并运行复杂且容易出错的活动。在AWS Marketplace上推出后,红帽用户能都更容易地跨云平台访问和使用红帽强大的自动化技术。IT团队能以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协调和管理AWS环境,而不必学习使用新的工具或将更多技术集成到业务运营中。

红帽客户不仅可以从整合计费和原生AWS服务中受益,还可以通过AWS云控制API(AWS Cloud Control API)利用AWS的云服务。通用这个API允许快速引入新的AWS服务,并针对现有服务实施新的功能,为开发人员管理AWS和第三方服务的生命周期提供了一致的方法。

上市时间

未来几周,这款自我管理的产品将在北美、欧洲、中东、非洲、新加坡和澳大利亚通过AWS Marketplace推出。从这里开启您的Ansible自动化平台之旅。

支持证言

Thomas Anderson,红帽Ansible副总裁

 “企业需要通过自动化加速实现公司目标,而Ansible正快速演进,以帮助客户满足现代IT环境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自动化使企业能够迁移到云端,运行多个云环境,并交付基于云的新服务和应用。因此,无论您是在AWS上还是混合云环境中实施自动化,Ansible自动化平台都提供了可靠性,可以通过一致、可视化和可控的方式全面管理这些环境。”

Ryan Searles,TransUnion全球技术副总裁

 “Ansible自动化平台对我们的云迁移举措,尤其是对于AWS的使用至关重要。它提供了一种在AWS上调配和部署中间件和应用代码的可重用且可重复的方法,并且提供了一个自动化框架,可实现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和合规保障。”

Kathleen Curry,AWS全球战略联盟全球总监

 “我们的客户越来越多地转向云产品,目的是让他们的生活更轻松,并且更快地完成工作。我们很高兴为客户推出用于混合云创新的全新解决方案,现在,他们可以快速地访问和大规模部署自动化,并且在所需的任何地方灵活地交付任何应用。我们通过在AWS Marketplace上推出产品而努力增加客户的选择余地,帮助客户专注于如何推动业务向前发展并进行大规模创新。”

Rick Villars,IDC全球研究业务部副总裁

 “在当今数字优先的世界中,业务成果和创新与在任何地方尽可能快速地开发和使用创新技术和服务的能力密切相关。云计算是满足这一需求的基础。各行各业都希望智能地充分利用数据,而现在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可以更快地访问构建在云基础之上的数字技术。”2


]]>
十六载创新迭代,云计算将继续走向何方?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文/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 张文翊

我们正身处一个前所未有的技术变革时代。如果要选择其中迭代最快、应用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技术创新,云计算一定是其中之一。我常常惊叹于云计算的颠覆性力量,因为我看到它正在以难以置信的速度给各行各业带来创新,解决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从自动驾驶和车联网,到新药研发和远程医疗,再到电商、社交、游戏,甚至当下备受关注的元宇宙、量子计算等最新趋势,都离不开云的支撑。

云计算还在给人类带来更深远的影响。我们助力云原生企业设计超音速客机,让旅行者在5个小时内从西雅图飞到北京,跨越太平洋;到让订购卫星照片向订外卖一样简单,从而帮助科学家通过卫星照片预测可能爆发的火山,提前做出预警,避免大规模灾难的爆发;再到帮助科研人员研究不断退缩的秘鲁冰川,预测冰川融化可能带来的地质灾害,帮助人们解决气候问题。

然而,即便如此,我们认为这一切不过刚刚开始,亚马逊云科技对云技术的探索从未停止,并且不断加快。

从城市,到偏远地区,甚至太空,云的边界正在不断拓展

自开创云计算的十六年以来,我们一直在打破云的边界。这是因为,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作负载迁移上云,客户越来越希望,无论他们的工作负载在哪里,都可以获得与使用亚马逊云科技区域体验一致的云服务。不仅如此,云边界的拓展,还可以帮助客户满足数据驻留的合规要求,降低物理距离带来的延时、网络带宽和连接稳定性等各方面的限制。

今天,全球已经有27个亚马逊云科技地理区域、87个可用区、115 个 Direct Connect站点、400多个边缘节点,并通过19个本地拓展区把云拓展到靠近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市,覆盖全球245个国家。我们还计划推出8个新的区域、24个可用区,以及31个本地拓展区。Amazon Cloud WAN帮助客户在若干分钟里轻松构建自己的全球网络,无缝连接他们在全球的分支机构和亚马逊云科技,并实现全网的安全加密和监控管理。

我们的云早已不再局限在本地集中式数据中心,它已拓展到边缘设备、5G网络边缘、客户的数据中心、车间、产线,以及油田、钻井平台、远洋作业场所等偏远地区,甚至太空。比如,通过与Axiom Space合作,亚马逊云科技把Amazon Snowcone边缘计算与存储设备送入了太空,可以对空间站中采集的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和处理,加速太空探索的创新。我也期待亚马逊云科技的“Everywhere Cloud”能够在各个地点、各种场景全面支持客户的前沿探索和创新。

从底层开始创新,加速云计算的发展

客户对于云计算性价比的追求永无止境。他们希望通过云获得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低的成本,且不增加能耗。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云计算技术和服务的实际效果,主要基于底层的性能。发生在底层的创新,往往是最具颠覆性的。系统架构和芯片这种底层的创新升级,不仅能让客户的云体验有质的跃升,还能改变传统IT行业的游戏规则。

首先,我们不断思考云服务的计算资源如何才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工作负载要求,让用户不必担心云计算资源底层的网络、存储和安全控制的复杂性。Amazon Nitro就是我们给出的最佳答案。十年前,我们首次在云端推出这款基于硬件虚拟化的自研核心系统,现在,Amazon Nitro已经发展到了第五代。比起传统服务器虚拟化,Amazon Nitro的虚拟化引擎极大减少了服务器虚拟化的额外开销,在大幅提高性能的同时,还进一步提升了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基于对客户工作负载的深刻理解,亚马逊云科技逆向设计了多种更具有针对性和特定性的自研芯片,不断突破行业传统认知和习惯,加速云计算产业的高速发展。比如我们推出基于ARM的Amazon Graviton自研芯片,就打破了传统IT行业依赖独立芯片制造商的格局。为进一步提升性能并降低成本,让更多人有机会上云,我们去年又推出了性能较前代提升25%,能耗降低60%的Graviton 3。除了 Amazon Graviton系列外,我们还自研了面向机器学习推理和训练的加速芯片Amazon Inferentia和Amazon Trainium,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性价比。

打破传统数据管理局限,数据库走入云原生时代

随着企业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提速,数据已经成为企业核心资产和创新的主要驱动力。作为数据处理中枢的数据库则是助力企业驱动数据转为价值,获得洞察的重要基础。我们发现,在应对不同业务场景需求时,传统数据库的技术架构无法充分利用云的弹性和存储能力,发挥云的优势。使用商业数据库不仅需要高昂的成本、大量的硬件投资和庞大的运维团队,繁琐的部署运维工作也会减缓系统迭代创新的速度。此外,这些数据库也难以灵活扩展、配合企业全球业务的发展。那么,应该如何为企业提供更灵活、高性能、多场景,又低成本的数据管理呢?

云原生数据库或许是破解之道。云计算能弥补开源数据库在易用性、可靠性、扩展性、性能等方面的不足。通过使用云原生数据库,企业还可以按用量付费,无需预置资源,相比使用传统商业数据库,无需运维,降低了高昂的成本。托管数据库服务也使客户可以将精力集中在高价值的应用开发上 ,并配合全球业务扩展。

我们于2014年推出的云原生的关系型数据库Amazon Aurora是亚马逊云科技历史上用户数量增速最快的云服务。Amazon Aurora与MySQL及PostgreSQL全面兼容,吞吐量是标准MySQL的5倍、标准PostgreSQL的3倍,成本却只有传统数据库的十分之一。使用云原生数据库也能加快数据同步和处理的速度,更好地帮助企业应对数据挑战。比如广为应用的云原生数据库Amazon DynamoDB,将亚马逊电商的购物车、钱包和金融账本等业务延迟降低高达90%,将Prime Day和黑五等大促活动资源准备时间缩短90%。

亚马逊云科技已经提供关系型、键值、文档、内存、图、时间序列、宽列和分类账等八大数据类型,多达15种专门构建的数据库服务,满足企业多样化的业务需求。我们还在不断丰富云数据库的类型与功能,帮助企业挖掘数据价值。

集成机器学习能力,提升云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落地,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也正被集成到了越来越多不同类型的云服务中,从计算、存储,到安全、数据分析等。我们通过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优化云服务。当客户使用这些云服务时,就可以直接提升决策效率和运维能力,并降本增效。比如,集成了机器学习技术的Amazon Compute Optimizer能分析历史计算、存储资源利用率,为客户提供最佳的计算、存储配置建议,降低成本并提高性能;Amazon S3 Intelligent-Tiering智能分层服务可自动以最经济的形式分配云上的冷、热、温数据,优化客户存储成本;Amazon QuickSight能通过自然语言问答,生成报表结果;在Amazon Athena分析中,不熟悉机器学习框架的分析员也能进行数据洞察、预测,更智能地支持业务决策;Amazon GuardDuty则可对数百亿次安全事件进行智能分析,更准确地检测近百种安全威胁。

从计算、存储到数据库、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云服务正全面迈向Serverless 

Serverless架构正在改变未来软件开发的模式和流程,并对企业未来的运营方式产生巨大影响。借助 Serverless架构,开发者可以将绝大多数精力投入在业务逻辑的开发整合上,大大缩短开发周期,降低运维成本。同时,Serverless架构通过事件触发的机制,将云计算的弹性、敏捷性、按需付费的特性发挥到了极致,帮助客户更精细化,更具弹性和敏捷性地使用云基础设施,降低启动成本,减少运营成本,实现应用快速上线。

我们正在推动云服务全面迈向Serverless。2006年亚马逊云科技诞生之初,我们就推出了基于Serverless 的消息队列服务Amazon Simple Queue Service,2012年又推出了首个Serverless 数据库服务Amazon DynamoDB。2014年,我们首创了Serverless 计算服务Amazon Lambda,开创了Serverless计算的先河,为全球云计算产业开辟了全新的云服务形态。2017年推出的适用于容器的Serverless 计算服务Amazon Fargate则被称为“改变游戏规则”的计算服务。

Serverless的时代让用户无需再预置或管理基础设施,就可以运行几乎任何类型的应用程序或后端服务代码,大幅减轻运维工作,并增加业务敏捷性,更好地应对业务的各种不确定性。

云让前沿科技不再遥不可及

量子计算强大的计算能力将给科学和技术带来颠覆性的改变,各国政府机构和科技公司都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和精力研究和开发量子计算机,探索量子计算大规模商用之路。与之类似,卫星广泛应用于各种使用场景,包括天气预报、表面成像、通信和视频广播等。但要获取卫星数据,客户必须建设或租用地面天线与卫星通信,才能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下载数据,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成本巨大。

我们把量子计算、卫星通信等前沿科技纳入了云服务中,让它们走入更多人的视野。Amazon Braket服务的推出,让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开发人员甚至量子计算爱好者,都可以通过运行于亚马逊云科技上的模拟量子计算机,测试量子算法并进行故障排除,探索量子计算的无限可能。包括宇道生物、图灵量子等国内企业和合作伙伴,都已经在基因序列预测、药物分子生成等领域使用亚马逊云科技探索量子计算的无限可能。我们还推出了Amazon Ground Station卫星数据服务,让用户更轻松、更经济、更高效地控制卫星运营,采集卫星数据,并与亚马逊云科技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和其他云服务进行集成。依靠Amazon Ground Station的全球地面站点,客户可以随时随地下载卫星数据。因为云计算,这些看似遥不可及的前沿技术正在走入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亚马逊云科技的16年实践证明,云计算不是空花阳焰,而是能够打破底层逻辑,改变IT领域游戏规则的创新与革命。我为云计算在实践中被证明的价值而欣喜,也为云计算应用空间的辽阔而激动不已。我期待着,我们与更多的客户一起利用我们领先的云科技创造更多、更大的可能。我坚信,只要我们勇于探索,一切皆有可能。


]]>
MVGX、Oracle NetSuite、智普信打造全球碳数字创新解决方案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从全球的碳减排到中国的双碳战略,碳市场已经成为重要的抓手和环节之一。碳的管理和交易,不仅仅依赖各个主权国家间的协同,也需要自愿减排企业、绿色能源企业的合力。

除去碳的国家间的配额、碳排放权之外,市场化在其中有哪些作为,MVGX(新加坡元宇宙绿色交易所)与Oracle NetSuite、智普信科技携手走出了一条全球碳足迹到碳资产收益的创新之路。

10月13日,MVGX、Oracle NetSuite、智普信科技三方在北京举办战略启动仪式,全球首次推出高品质的“企业财务+碳一体化ERP系统”,为企业提供从全球财务合规、ISO国际标准认证的碳足迹到碳资产收益的一站式服务与解决方案。

此系统可帮助企业迅速且精确地了解自身的财务及碳的资产负债表状况,寻找潜在降低排放的可行性及措施,获得碳减排或者碳中和认证并最终为企业制定出碳资产收益方案。

(图:左一为MVGX(新加坡元宇宙绿色交易所)首席技术顾问、智普信科技CEO洪英莉)

在战略启动仪式后,199IT参与了对MVGX(新加坡元宇宙绿色交易所)首席技术顾问、智普信科技CEO洪英莉和甲骨文全球副总裁、Oracle NetSuite亚洲地区总经理潘杰君的联合专访。

自愿减排的全球化公允碳交易平台

据相关统计,截至2021年,全球共有33个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已投入运行, 覆盖电力、工业、航空、建筑等多个行业。此外, 全球共有22个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正在计划或建设中。

企业特别是自愿减排的企业如何参与到全球碳交易中,一直是全球碳市场的一个难点。基于碳排放权及配额等诸多现实问题,碳市场被无形分割成一个个区域性的市场。

MVGX希望通过金融和技术的合规,完成自愿减排碳交易国际性平台的建设。自愿碳市场是全球碳市场的重要一环,也是企业能够真正参与碳交易的重要途径。

在MVGX首席技术顾问、智普信科技CEO洪英莉看来,因为之前国际上没有一个基于自愿减排的全球化公允平台,所以使得自愿减排交易全部变成区域化,形成割裂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MVGX的创新在于其整个的碳资产是自愿减排碳资产,而与配额无关。

MVGX的金融化、流程化的合规平台具有国际商业方法论,并获得国际金融监管机构的认可,MVGX定义了什么是可供全球交易的自愿减排碳资产。是双碳商业模式和金融模式的重要突破。

MVGX将自愿减排碳作为金融资产去发行,核心价值在于创造了新的交易对手盘。和此前的芝加哥交易所大宗交易、石油交易类似,纳斯达克、SEC要求的投资机构的ESG责任能够通过碳金融资产交易来完成。由于金融机构的参与,碳资产与之前相比,有了不同的收益能力。国内的绿色企业的碳资产,能够拿到海外去获得金融资本市场上的溢价。这帮助到真正做节能减排的绿色企业,有一个正向合理的ROI。

MVGX不仅仅局限在碳资产的现货交易,同时也涵盖碳IPO发行、期货、绿债以及各种衍生品交易等。

Oracle NetSuite赋能碳资产财务流程合规及安全性

洪英莉认为,MVGX真正的市场是帮助中国绿色能源和自愿减排企业走进国际市场,获取国际资本支持,获得碳高价值收益国际化平台。这也是MVGX与Oracle NetSuite合作的重要原因。因为在中国自愿减排企业走向国际资本市场上,涉及财务合规、流程合规、数据安全性等方方面面的要求。而这些,正是Oracle NetSuite的看家本领。

Oracle NetSuite在一个集成的平台中提供企业发展所需的所有功能。目前已在全球 217 个国家和地区拥有 32,000 多家客户,致力于通过互联网交付业务应用,可提供一整套基于云的 ERP 应用,涵盖财务、库存管理、人力资源、专业服务自动化和全渠道商务。

正如Oracle NetSuite亚洲地区总经理潘杰君总结的,Oracle NetSuite具有三大特点“灵、全、快”。“灵”即灵活配置、灵活开发;“全”即全面功能、全面平台;“快”即快速实施、快速部署。

(甲骨文公司全球副总裁、Oracle NetSuite亚洲地区总经理)

潘杰君先生表示:“新加坡元宇宙绿色交易所是我们的客户,也是合作伙伴。Oracle NetSuite很荣幸能够通过我们的平台,协助新加坡元宇宙绿色交易所,为全球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在关注碳排放和企业ESG可持续发展上创造更多价值。Oracle NetSuite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各个国家的本地化合规解决方案,使中国出海企业能够满足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监管政策要求。”

作为MVGX系统建设的执行方,智普信科技认为有Oracle NetSuite加持的MVGX系统平台,有三大创新优势。包括缩短时间提高效率、增收以及碳中和。

在传统的碳资产开发过程中,从项目立项到最后碳资产数量的确定,哪怕是在中国这种高效率环境下,开发周期都需要9-12个月。

而MVGX、Oracle NetSuite和智普信科技通过一站式的服务平台,为碳足迹,碳的负资产以及碳资产、碳信用,创造一条全球合规的迅速转化通道,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数据安全、数据佐证等,整个碳资产开发的时间可以缩短到1-3个月。基于Oracle NetSuite能够实现快速实施、快速部署。

企业通过“企业财务+碳一体化ERP系统”这一整套体系迅速将碳开发成资产或确定负资产为企业去做增收。完成资产收益后,可以重复不断地去供给到节能减排或绿色能源的补给上。

企业通过一体化系统,可以选择不去做碳交易,而直接选择做中和,完成降低碳税,或免去全球碳税的功能。

解决碳交易世界性难题“漂绿(Green Washing)”

G20绿色金融联合主席和UNDP高级顾问Michael Sheren为战略发布会准备的VCR中表示,社会公众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越来越重视,防止漂绿行为(Green Washing)不容置疑。

在Michael Sheren看来,漂绿行为一直被认为是环保领域中的难题,为其建立完善的防范监督机制,打造严谨且诚信的流程至关重要。全球知名的甲骨文公司、MVGX和智普信科技合作推出的全球第一套高品质‘企业财务+碳ERP系统’,为全球反漂绿的努力添砖加瓦。

洪英莉认为三方的“碳数字创新解决方案”的创新性在于“系统融入了甲骨文全球领先的财务ERP系统、MVGX领先的碳ERP系统和其新加坡持牌交易所对碳信用的国际资本化及智普信科技核心数据安全及区块链技术。同时,第三方国际认证机构(如BSI 、TUV SUD)的加入,使整个系统的结果更加真实完整及合规,极大帮助了ESG报告的清晰性和完整性,以遏制漂绿行为的发生”。

能够从传统意义上的云ERP的概念脱颖出来,在碳资产、交易、收益等领域大有可为,潘杰君表示“Oracle NetSuite的灵活可扩展性为客户与合作伙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赋能,创造更多价值,实现一个又一个想法”。

Oracle NetSuite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方案阶梯图

绿色可持续发展是未来企业的必经之路。在潘杰君看来,碳资产、碳交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且不断在优化之中。企业首先要知晓自己在碳达峰、碳中和监管机制和需求里面的起点在哪里。

MVGX通过Oracle NetSuite建立企业内部ESG数据整合平台,帮助企业实现内部数据整合,并能够分别梳理并建立碳财务、碳数据法人架构、人资数据整合、内建数据分析及仪表盘。

再进一步,Oracle NetSuite能帮助企业评估内部ESG及碳中和标的,包括碳数据全球化报表、碳资产及碳资金规划及预算、各国各机构合规报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赋能。

潘杰君回想Oracle NetSuite与MVGX的合作之初,双方一拍即合。潘杰君非常期待三方在碳市场里发挥各自的优势。

洪英莉则认为Oracle NetSuite在三方合作中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全球化、合规划和高效。亚太作为未来全球碳资产供应最大的市场,Oracle NetSuite亚太能够为这个庞大的市场贡献自己的价值和作用。

结语:

在传统的观念和印象中,Oracle NetSuite是云ERP领域的翘楚。然而Oracle NetSuite并不满足于此,从一开始就将自身定位为平台。平台比系统有更为灵活的扩展性和更具想象力的创造性。

Oracle NetSuite能在碳交易领域大放异彩,开枝散叶,正是得益于其灵活、全面、快速的属性。Oracle NetSuite带给客户和合作伙伴不断的惊喜,也在全球新趋势、新方向中绽放光芒。


]]>
云计算:物联网产业的催化剂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出于各种原因,云计算是当今企业的强大推动者。它有助于公司,特别是中小型企业能更快地开始运营,因为建立完善的内部It基础架构所需的准备时间非常少。其次,通过避免沉重的资本支出,将it成本转化为运营成本模式,减轻了财务需求。更有利的是,运营成本可以根据需求动态增加或减少,从而优化IT成本。

云计算是物联网行业的催化剂,如果没有云计算,今天所看到的扩展可能不会发生。通常,像传感器这样的物联网设备会生成大量需要存储和处理的数据,因此云平台是构建基于物联网的解决方案的完美选择。在物联网实施中,除了数据同化外,还需要考虑一些基本方面,如安全、设备管理等,云平台接管了其中一些实施方面,使解决方案提供商能够专注于核心问题。

金融服务中的数字技术

当我们谈论金融服务行业的颠覆性数字技术时,或许区块链是立即脱颖而出的那一个。分布式账本技术的概念已经出现一段时间了,人们对利用该技术的兴趣很大,主要是出于透明度和效率的原因。例如,印度国家银行与摩根大通联手使用其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的采用可以简化银行间支付结算,并可能在未来扩展到跨不同分布式账本技术平台的跨境支付结算。它还可以用于证券化资产的结算,将其记入共同分类账。另一个应用是为监管政策使用分布式账本,多个机构,比如银行可以从去中心化且安全的数据库访问客户数据。

下一个可能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主要应用于金融服务行业管理内部和外部风险。而基于人工智能的算法如今是保险部门基于风险的定价、减少银行部门的不良行为的基础。这项技术帮助银行预测违约情况,并采取积极措施降低风险。

在印度,统一支付接口和支持生物识别的支付服务是金融服务行业颠覆性产品的经典例子。

有效的网络安全充当了网关守护者角色

在当今的互联世界中,许多商业活动都是在网上进行的,因此企业必须关注安全,以保护自己免受网络空间的威胁。最近的网络安全方法是“零信任模型”,这基本上意味着永远不要信任任何用户/设备,除非经过验证。在这个模型中,两个实体之间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相互身份验证,例如使用用户凭证,然后是第二个因素,有时通过数字证书进行应用身份验证。

该过程还使用日志分析来检测用户行为中的异常,并在发送警报的同时强制执行额外的身份验证措施。当我们试图从一个新设备连接到应用,但应用不知道时,很多人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安全机制可能在向我们发送警报的同时强制执行额外的身份验证。如今,企业也使用创新的认证方法,如生物识别、语音识别等,其中一些是由AI/ML驱动的。

金融企业利用人工智能填补中小企业贷款缺口

中小微企业贷款以及零售贷款是一个被技术严重颠覆的领域。在某种程度上,它为中小企业吸引资本以满足资本支出和营运资本要求提供了非传统的选择。金融企业提供的产品从P2P贷款到发票折扣,这打开了一个新的市场。金融行业对这一领域的贷款很感兴趣,他们使用AI/ML模型来预测违约概率,评估信贷风险,并适当对冲风险。


]]>
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域首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实施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22年第1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批准GB/T 41870-2022《工业互联网平台 企业应用水平与绩效评价》和GB/T 23031.1-2022《工业互联网平台 应用实施指南 第1部分:总则》2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这是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域发布的首批国家标准,对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产物,也是支撑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础。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创新发展,并围绕政策宣贯动员、标准体系建设、重大工程实施、试点示范推广、服务体系构建等持续发力。目前,国内多层次、系统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基本形成,具有一定区域和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50家,服务工业企业超过160万家,平台提质、降本、增效作用不断显现。

《工业互联网平台 企业应用水平与绩效评价》国家标准围绕推进平台规模化普及应用,提出了覆盖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全局、全过程、全要素的应用能力与绩效评价体系,引导工业企业通过评价挖掘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瓶颈,科学提升平台应用成效。《工业互联网平台 应用实施指南 第1部分:总则》是《工业互联网平台 应用实施指南》一总五分系列国家标准中的基础性标准,明确了企业应用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通用方法,引导企业加快构建基于平台的创新发展模式。

目前,2项标准已在全国31个省份、300余个城市与80余个细分行业的3万余家企业开展了应用验证。依据标准形成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率”“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等关键指标已被列入《“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规划文件,有效支撑有关战略规划的实施和跟踪,促进工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和规模化应用。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将指导全国两化融合标委会(TC573)及有关起草单位,继续做好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域重点标准研制和宣贯推广工作,加速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构建多层次、全场景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产业生态。


]]>
AWS更新虚拟桌面功能,发布DaaS方案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亚马逊云科技(AWS)正在将桌面虚拟化(VDI)推向桌面即服务时代。

  多年以来,VDI在全部台式机中的份额一直徘徊在5%以下,毕竟该技术部署起来绝非易事:大型服务器与完善的网络(通常为高速SAN)可谓缺一不可。另外,该设备还往往包含不少过度配置,用以应对大部分员工在工作日启动PC时经常出现的可预测峰值负载。VDI还需要配套客户端,所以尴尬的点来了——采用桌面虚拟化的组织仍然需要维护大量端点,包括不少物理PC……

  大多数VDI用户身处受监管行业,例如政府或医疗保健行业。在这些行业当中,出于安全考虑(或是在众多员工间共享设备的现实需求),虚拟机确实更受欢迎。而在这片市场上占据主导的,自然就是戴尔、联想、Nutanix和HPE等超融合基础设施供应商。

  疫情的爆发引燃了人们居家办公的热情,也让VDI再次进入主流视野。仅微软一家就统计出14亿台使用Windows 10/11的PC设备,而全球虚拟桌面机群可能已涵盖超7000万台机器,对应的用户数量也许更高。

  VMware与思杰主导着VDI软件市场,而且能够在所有主流云平台上顺畅运行。但要想实现本地VDI部署,仍然摆脱不了同样的服务器与SAN配置。

  这就给了AWS探索的空间,特别是降低用户的设备部署难度。这家云计算巨头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将VMware的Horizon VDI产品与自家云WorkSpaces桌面即服务融合起来,共同构建起名为“WorkSpaces Core”的新产品。

  该产品允许用户继续保留自己的VMware Horizon投资,只是将服务器上的虚拟桌面替换成Amazon WorkSpaces桌面即服务。这项托管服务能够将虚拟PC的运行和服务全部交由AWS打理,帮助用户彻底告别后端困扰。

  用户仍可使用管理以往虚拟桌面设备的Horizon工具来管理新的WorkSpaces,AWS并不关心Horizon实例究竟运行在哪里。WorkSpaces Core用户既可以使用AWS提供的少数几种桌面配置(由于某种内部许可原因,AWS在桌面领域仍然与Windows Server牢牢绑定),或者用户也能自带Windows许可证。新方案还能与Active Directory相集成,借此将现有虚拟桌面使用的策略直接照搬到WorkSpaces当中。

  在采访当中,AWS终端用户计算总经理Muneer Mirza做出了明确暗示,称Core目前与VMware的合作只是起点,未来肯定还会与其他VDI供应商携手。这完全可以理解,毕竟思杰已经将自家VDI产品纳入微软Azure虚拟桌面,AWS肯定不想居于人后。

  Mirza还暗示称即将公布新的技术消息,能在网络出现故障时保证虚拟桌面更具弹性。

  很明显,对于上一代VDI硬件即将进入清退期的客户,WorkSpaces Core是通往多云虚拟桌面时代的方便之门,帮助他们从设备复制中解脱出来。

  如果云巨头真能获得成功,那么思杰将进一步扩大产品的客户受众,VDI与桌面即服务的结合也将真正对超融合基础设施供应商们构成重大挑战。到那个时候,也许以VDI为导火索,超融合的最后一块阵地也将在云计算的炮火下失守。

]]>
西门子推出 Tessent Multi-die 解决方案,实现 2.5D/3D IC 的可测试性设计自动化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近日推出 Tessent Multi-die 软件解决方案,旨在帮助客户加快和简化基于 2.5D 和 3D 架构的下一代集成电路 (IC) 关键可测试性设计 (DFT) 。

随着市场对于更小巧、更节能、更高性能的 IC 需求不断提升, IC 设计业也面临着严苛挑战。下一代组件更倾向于采用 2.5D 和 3D 架构,以垂直 (3D IC) 或并排 (2.5D) 的方式连接多个芯片,使其作为单一组件工作。然而,这样的方式对 IC 测试提出巨大挑战,大部分传统的测试方法都基于常规的 2D 工艺。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西门子推出 Tessent Multi-die —— 一款全面的 DFT 自动化解决方案,可处理与 2.5D 和 3D IC 设计有关的复杂DFT 任务。该解决方案可与西门子的 Tessent TestKompress Streaming Scan Network 软件和 Tessent IJTAG 软件配合使用,优化每个模块的 DFT 测试资源,无需担忧对设计其余部分造成影响,从而简化了 2.5D 和 3D IC 的 DFT 工作。现在, IC 设计团队只需使用 Tessent Multi-die 软件,就可以快速开发符合 IEEE 1838 标准的 2.5D 和3D IC 架构硬件。

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副总裁兼 Tessent 业务部门总经理 Ankur Gupta 表示:“在 2.5D 和  3D 组件中采用高密度封装芯片设计的需求日益增多, IC 设计公司也面临着快速增加的 IC  测试复杂难题。借助于西门子的 Tessent Multi-die 解决方案,我们的客户能够为其未来设计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减少测试工作量,降低当前制造测试成本。”

除了支持 2.5D 和 3D IC 设计的全面测试之外,Tessent Multi-die 解决方案还可生成芯片间(die-to-die) 测试向量,并使用边界扫描描述语言 (BSDL) 实现封装级别测试。此外, Tessent Multi-die 可利用西门子 Tessent TestKompress Streaming Scan Network 软件的分组数据传输功能,支持灵活并行端口 (FPP) 技术的集成。于 2020 年推出的 Tessent TestKompress Streaming Scan Network 软件可将内核级 DFT 要求与芯片级测试交付资源分离,使用真实、有效且自下而上式的流程来实现 DFT ,从而简化 DFT 的规划和实施,同时将测试时间缩短 4 倍。

Pedestal Research 总裁兼研究总监 Laurie Balch 表示:“随着时间推移,传统的 2D IC 设计方法逐渐显露出局限性,越来越多的设计团队开始利用 2.5D 和 3D IC 架构,以满足其在功耗、性能以及尺寸等方面的要求。在新设计中部署这些高级架构的首要步骤就是制定 DFT 策略,来应对复杂架构带来的种种挑战,避免增加成本或延误产品上市时间。通过持续开发 DFT 技术,满足多维设计的需求, EDA 厂商将进一步促进 2.5D 和 3D 架构在全球范围的应用。”


]]>
Oracle 数据库23c Beta 致力解决对象关系不匹配难题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甲骨文公司宣布推出新版融合数据库 Oracle 数据库23c Beta,支持所有数据类型、工作负载和开发风格。Oracle 数据库 23c 的代码名称是 “App Simple” ,意味着该数据库旨在简化应用和开发任务。Oracle 数据库服务和产品组合中的许多其他创新功能强化了Oracle 关键任务工作负载的性能、安全性和可用性优势。

Oracle 数据库23c “App Simple” 提供新的功能,可帮助开发人员在使用 JSON、图形或微服务编写应用时实现突破性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够增强 SQL 使其更易于使用并将 JavaScript 添加为存储过程语言。例如,Oracle 数据库 23c 推出了一种名为 JSON Relational Duality的新方法,用于解决应用表示数据的方式与关系数据库存储数据的方式之间的不匹配问题。 JSON Relational Duality允许数据同时被用作应用友好的 JSON 文档和数据库友好的关系表,从而简化应用开发。   

甲骨文公司关键任务数据库技术执行副总裁 Juan Loaiza 表示:“现代应用是使用新的数据类型(例如 JSON 和 Graph)、新的分析类型(例如机器学习)和新的开发样式(例如微服务)构建而成。现代应用使用的数据技术的广度和深度使应用开发和运行变得越来越复杂。Oracle 数据库 23c “App Simple” 推出创新技术,让开发和运行这些现代应用变得非常容易。”

为了在 Oracle 云基础设施 (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 OCI) 上增强关键任务 Oracle 数据库服务的数据保护,甲骨文公司还推出了 Oracle 数据库零数据丢失自治恢复服务,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应对勒索软件、停机和人为错误所带来的挑战。此外,甲骨文公司也推出了 Oracle 全栈灾难恢复服务,帮助客户配置、监视和管理用于构建应用的完整技术堆栈的灾难恢复流程。完整的技术堆栈包括 OCI 控制台的中间件、数据库、网络、存储以及计算。

行业分析评论

IDC 数据管理软件研究副总裁 Carl Olofson 表示:“Oracle 数据库 23c 中的 JSON Relational Duality为现代应用开发带来了显著的简单性和灵活性。它解决了长久以来的对象关系不匹配问题,让开发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存储和访问格式,而无需担心数据结构、数据映射、数据一致性或性能优化方面的问题。这样的创新性解决方案在文档数据库中较为少见。” 

Constellation Research 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 Holger Mueller 表示:“新一代 Oracle 数据库 23c 拥有 300 多个新功能和增强功能,包括 JSON Relational Duality、Operational Graphs、微服务支持、实时机器学习和支持新数据类型。这些新一代功能和增强功能够获得应用开发人员的青睐,并帮助他们轻松进行开发和运行数据驱动的关键任务应用。甲骨文公司新的 Database 23c 以‘App Simple’代码名称交付,这将是甲骨文全球云大会“必看”的重大发布。”

Wikibon 高级分析师 Marc Staimer 表示:“Oracle 数据库 23c 远不止于其代码名称 ‘App Simple’,它大大降低了应用开发的任务量,并实现超高的简化和自动化水平。Oracle 数据库 23c 的 JSON Relational Duality为‘关系’与‘文档’提供同样出色的性能,终止了长期以来关于‘关系还是文档’的争论。数据可以以关系格式存储为行,也可以以 JSON 格式访问。开发人员可以处理相同的数据,而无需担心数据结构、数据映射、数据一致性或性能优化方面的问题。”

提升开发人员工作效率

  • Oracle 数据库 23c 提供的新功能可帮助开发人员构建新一代高性能关键任务数据库应用。作为简单而全面的融合数据库,Oracle 数据库 23c 主要面向开发人员、数据工程师和数据库管理员 (DBA),其中内含JSON Relational Duality 、JavaScript 存储过程、操作数据的实时属性图形分析、自动处理分布式微服务事务(Saga)、增强 Automatic Materialized Views、实时 SQL Plan Management、True Cache、用于优化 SQL 执行的机器学习增强的数据统计信息预测以及数据库分片的本机复制。其他功能包括使 Kafka 应用能够直接针对 Oracle 数据库运行,以及使用 Oracle 数据库内嵌的新 SQL 防火墙拦截来自任何执行路径的未经授权的 SQL。Oracle 数据库 23c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提供 Beta 版,完成 Beta 版注册过程的甲骨文客户即可使用。

  • Oracle 数据库 Mongo API 现为 Oracle 数据库提供 MongoDB 兼容性,以适应本地环境。通过该 API,MongoDB 开发人员可以使用熟悉的 MongoDB 工具、驱动程序和框架,在 Oracle 数据库上构建和运行新的 MongoDB 应用,还可将现有 MongoDB 工作负载迁移到 Oracle 数据库而无需修改其应用。

  • GoldenGate 23c 已通过 Oracle 数据库 23c 和早期版本认证,引入了有助改进可用性、性能、诊断和安全性的新功能。亮点包括更快的 JSON 复制性能、针对区块链和不可变表的新增复制支持,以及使用基于版本的重新定义在不停机的情况下为应用程序打补丁。此外,OCI GoldenGate 现在支持来自多云环境(包括 AWS 和 Azure)中的Oracle和非Oracle源的 40 多个新数据连接,还支持新的流分析,以实现连续数据集成和动态数据分析。

  • 免费的GoldenGate 可使潜在客户、客户、开发人员和学生免费使用 GoldenGate 及其新用户体验和自动化复制生命周期。专为开发、开发运维、测试和生产 OCI 上、其他云上或本地的 20GB 或以下的源或目标数据库而设计。

  • Oracle ADW 业务数据平台引入了新功能,让企业能够通过开源增量共享协议和使用数据库内分析视图的业务模型共享数据,从而改进团队之间的协作。除了对 Oracle 分析和 Tableau 等工具的现有内置支持外,该平台还将提供新的 Microsoft Excel 插件以及自带 Transforms 的完整嵌入式数据集成工具。此外,面向 Oracle E-Business Suite 的全新 Oracle 应用加速器还提供现成可用的数据模型、KPI 和数据集成。

  • Oracle APEX 22.2(预览版)通过引入对渐进式 Web 应用 (PWA) 的增强,提供接近原生的移动用户体验,巩固其在低代码应用程序开发中的地位。它也提供了用于将任务管理集成到 APEX 应用的新工作流审批组件。此外,开发人员现在可以访问与第三方应用和数据的现成集成,提供更丰富的应用程序开发平台。Oracle APEX 是 Oracle 数据库和 Oracle 自治数据库完全支持的免费功能,也是 OCI 上的开发人员服务。

  • 免费的微服务事务管理器:允许用户在部署于 Kubernetes 中的基于微服务的应用中使用分布式事务。通过微服务事务管理器,客户可以创建全局事务,使其包含以各种编程语言在不同应用程序平台上开发的多个微服务,潜在客户、客户、开发人员和学生现在可以免费使用。

  • Tuxedo 22c 提供在 Kubernetes 和云环境中部署(以 C/C++ 或 COBOL 编写的)Tuxedo 应用的增强功能,以及与使用 Oracle 微服务事务管理器部署在 Kubernetes 中的微服务之间的 XA 事务互操作性。它提供现成的容器映像、适用于各种 Kubernetes 分发的示例 Helm 图表、与原生 Kubernetes 工具和环境的集成、新的 HA 增强功能,以及更强的安全性。结合使用 Tuxedo 22c 和微服务事务管理器,可以加速许多大型企业正在实施的大型机现代化计划。

持续保护关键任务数据库

  • Oracle 数据库零数据丢失自治恢复服务 为在 OCI 上运行的 Oracle 数据库服务和自治数据库提供安全备份和快速、可预测的恢复。它使用数据库感知智能和自动化,帮助保护进行中的事务,降低运营数据库服务的开销,验证数据库可恢复性,并自动执行备份和恢复流程。借助这项新服务,企业可以将数据库恢复到发生攻击、停机或错误之前的时间点,从而帮助减轻勒索软件、停机和人为错误的影响。

  • OCI 全栈灾难恢复服务 允许客户从 OCI 控制台监视和管理整个技术堆栈的整个灾难恢复过程。只需单击一下,即可管理应用、中间件、网络、存储和计算的灾难恢复,从而实现各种灾难恢复拓扑。它提供智能功能,可快速创建跨区域关系和灾难恢复计划,并在执行灾难恢复计划之前进行全面检查,以确保在备用区域中取得成功。

新增面向应用的 Oracle 自治数据库支持

  • Oracle E-Business Suite经过认证,可在 OCI 上的 Oracle 自治数据库服务上运行,可帮助企业进一步减少数据库管理、优化资源利用率并降低成本。


]]>
传统企业突破数据库瓶颈新契机:亚马逊云科技推动云原生数据库创新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在2022上半年发布的最新数据库中国市场指南报告(Market Guide for DBMS, China)中,Gartner发现中国数据库行业将加速增长并逐步向云端迁移,未来四年,中国数据库行业向公有云迁移的速度将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行业观点认为,2022年数据库从技术方向上看,以分布式、云原生、多模异构、HTAP、AI自治、安全为代表的技术,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

积极拥抱云计算,中国企业走出了更加快速的步伐。然而云计算架构优势的发挥,传统数据库瓶颈凸显。更多的传统企业也在徘徊在新抉择的十字路口。

在近期一场主题为“云原生数据库 企业转型新基建” 的亚马逊云科技传统行业数据库媒体沟通会上,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认为,相比互联网等云原生的企业,传统行业企业由于行业的特定应用需求以及历史遗留数据等原因,面临的数据挑战也更为艰巨。主要包括五点:无法快速扩展;高成本;迭代速度慢;无法支撑全球业务扩展;功能/性能瓶颈。

(图: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 陈晓建 来源:199IT )

云原生数据库比拼承载规模、弹性能力、极致性价比

业界认为承载规模、弹性能力、极致性价比,成为新阶段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陈晓建表示,云原生数据库能够助力企业更快地扩展业务、专注于创新,并加快新功能的上市时间:

云原生数据库的主要优势表现在:

  • 云计算解决了开源数据库在易用性、可靠性、扩展性、性能等方面的问题,相比传统商业数据库,降低了高昂的成本。通过云上托管的数据库服务,客户可以用开源数据库实现媲美商业数据库的性能,而成本通常只有商业数据库的几分之一。

  • 专门构建的托管数据库,为企业工作负载,尤其是现代化应用架构下的微服务提供极致性能,不同的问题由专门的数据库来解决。

  • 基于云端海量资源池的云数据库可以根据企业工作负载需求快速弹性扩展,无服务器的数据库将这一特性发挥到极致。

  • 云原生数据库可以利用云端的其他服务,包括计算、网络、存储、安全、大数据、AI/ML,通过深度集成,将各种能力融会贯通。

  • 企业可以按用量付费,无需预置资源。

  • 托管数据库服务使客户可以集中精力在高价值的应用开发上,并借助全球数据库配合全球业务扩展。

亚马逊云科技数据库产品线丰富,包括云原生数据库Amazon DynamoDB,关系型数据库Amazon RDS、Amazon Aurora,众多NoSQL数据库Amazon DocumentDB、Amazon ElastiCache、Amazon MemoryDB、Amazon Neptune、Amazon Timestream、Amazon Quantum Ledger Database等,同时还有很多具有Serverless功能的数据库,如Amazon Aurora serverless、 Amazon DynamoDB、 Amazon Timestream、 Amazon Keyspaces和Amazon QLDB等都支持Serverless无服务器功能。

亚马逊云科技云原生数据赋能汽车、制造、金融等传统行业

在沟通会上,陈晓建就汽车、制造、金融等传统行业来具体阐述亚马逊云科技云数据库赋能的作用和价值。

汽车行业面临海量多样化数据的挑战,同时当前缺乏有效手段来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针对汽车行业的数据多样性,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专用场景的数据库:比如针对车联网的时序数据处理、企业内部系统的结构化数据处理、建立知识图谱的图数据库以及加速访问的缓存数据处理。

亚马逊云科技的Serverless架构可以很好地处理汽车产生的大量数据,并提供可伸缩的资源管理能力来对海量数据进入管理、读写等操作,同时无需人工干涉,可自动伸缩计算和存储资源。Amazon Neptune + ML可以从海量数据中洞察出数据之间的联系和价值,来指导后续的业务方向。

数据是驱动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制造业存在数据类型多样、数据量巨大、数据来源复杂、大量使用商业数据库,带来了高昂成本等问题。

亚马逊云科技通过提供专门构建的数据库应对大量结构化,半结构化以及非结构化的行业数据。提供数据库的数据分层存储功能,来处理海量的冷暖数据,可以给企业节省大量成本。图数据库Amazon Neptune和ML可以建立各个不同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并且通过ML洞察出数据的真正价值。应用程序迁移服务,利用Babelfish for Amazon Aurora PostgreSQL,帮助客户把传统数据库平滑地迁移上云原生数据库。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金融行业的共识,是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客户多元需求,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这些路径完全依靠企业自己实现已越来越困难。亚马逊云科技主要从四点着手。

1.金融企业需要保证金融数据安全,需要安全的存储和传输,以支撑全球业务的连续性。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云原生数据库的全球数据库方案,既可以提供跨区域的灾难恢复,又可以保证业务数据被全球用户快速地访问到,对业务遍布全球的金融企业是一个有效的方案。

2.面对各种不同的业务,金融企业能收集的数据也是多种多样,亚马逊云科技专门构建的数据库满足了对多种类数据的处理和存储需求。

3.传统风控模式下,银行等金融机构主要运用人工信审,数据多来自央行征信。而在普惠金融大环境下,个人与企业资金需求特性差异较大,传统风控审批效率不高、人工处理成本居高不下、数据来源单一等问题逐渐显现。亚马逊云科技Amazon Neptune +ML可以对金融机构的历史数据和其他行业数据(消费,医院,出行等)进行很好地整合,有效挖掘金融用户的数据价值,实现风控的智能化。

4.很多金融机构数据库使用的是传统商业数据库,高昂的成本和缺乏快速弹性扩展能力,无法满足业务需求。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多种云原生数据库和数据迁移工具来帮助金融企业快速地讲系统切换到适应现代化应用需求的基础架构上来,实现真正的数字转型。

传统企业如何应对大数据爆炸增长的需求

数据处理实时化和智能化决定了传统数据库性能瓶颈问题,传统客户有很多处理大数据爆炸增长的现实需求,如何抉择是非常迫切在眉睫的问题。

面对当今数据挑战,在云上处理数据可以应对数据爆炸增长带来的数据量、数据复杂度、实时性的要求。亚马逊云科技200多个产品里,除了数据库外,还提供丰富的数据分析的服务、机器学习服务,而且数据分析服务也在大量提供无服务器的模式。

传统企业怎么应对大数据爆炸增长的需求,亚马逊云科技的答案是云上迁移。重要的是企业要制定适合自己的策略或者迁移计划。

亚马逊云科技并不建议因为云上数据库,比如云原生Amazon DynamoDB特别好,企业就一步到位,不考虑成本状况、公司战略去制定计划。而是要分阶段来实现。

对于遗留系统非常重的客户,亚马逊云科技建议只是把遗留的数据库迁移至云上,第一步是云上托管。其中最多的就是SQL Server和Oracle,可以先通过DMS 迁移服务,迁移至云端能够提供同样性能但更低成本的像Amazon RDS Aurora开源数据库,或者云托管的商业数据库进行迁移,极大为运维工作减负。对于选择哪种定制话的路径,亚马逊云科技专业服务团队可以提供完整的符合企业现状的评估、咨询和实施支持。

针对迁移客户遇到的技术挑战,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非常好的工具,包括Amazon DMS、Babelfish for Aurora PostgreSQL,直接可以兼容现在SQL Server的应用,搬过来就行,不用改代码。这种工具可以大大加快客户往云上迁移的速度。

同时,传统企业同互联网等云原生企业不同,他们需要借助合作伙伴或专业团队的支持,帮助他们规划整个迁移的项目,迁移过程中帮他们做实施,比如怎么保证最小停机的迁移时间。所以方法论、工具、合作伙伴、专业咨询团队可以帮助客户把数据库从云下迁到云上来。

第二步是建议当企业在有新机会的时候,尽可能适应现代化应用的要求,以现代化应用开发范式、微服务化这样去开发,同时结合云原生数据库,比如Amazon Aurora、Amazon DynamoDB。

最后是对于已经上云,在使用开源数据库,可以尽量考虑亚马逊云科技提供的Serverless这样的运行方式,尽可能降低成本,多关注如何迭代业务,做业务应用的创新。

建议传统企业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从最简单的挪到托管开始,构建现代化应用,尽可能使用云原生无服务器的模式,尽可能给自己运维减负。

陈晓建最后表示“亚马逊云科技相信,云原生数据库是打破固有瓶颈,充分发挥公有云架构优势,释放数据创新潜力的必选项,我们也将持续推动云原生数据库服务的创新,让企业的云上数智之旅愈发得心应手,更加从容地应对未来的创新挑战。”

艾瑞咨询研究总监王巍令表示:“云原生数据库将会成为未来数据库的重要趋势之一。在调研和走访中,发现不少企业尽管存在顾虑和实际困难,但是大多数也都表示愿意尝试云原生数据库。以亚马逊云科技为代表的公有云厂商,提供丰富的云原生数据库,使得企业可以安心地收数和用数,并聚焦核心业务。如果再考虑云上同时提供机器学习模型构建等服务,用数也变得简单起来。”


]]>
甲骨文宣布推出 MySQL HeatWave Lakehouse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2022 年 10 月 18 日 – 甲骨文公司宣布推出 MySQL HeatWave Lakehouse,这款产品能够帮助客户处理和查询对象存储中数百 TB 量级的数据,支持各种文件格式,包括 CSV、Parquet 以及 Aurora 和 Redshift 备份格式。MySQL HeatWave Lakehouse 是 MySQL HeatWave 产品组合的新产品,能够将事务处理、分析、机器学习和基于机器学习的自动化结合在单一 MySQL 数据库中。

MySQL HeatWave Lakehouse 采用大规模并行横向扩展 MySQL HeatWave 架构,根据行业标准基准测试的结果,在运行查询和加载数据性能方面表现出色。此外,客户可以通过单个查询在 MySQL 数据库中查询事务处理数据,并使用标准 MySQL 语法将其与对象存储中的数据组合。甲骨文还宣布推出新的 MySQL Autopilot 功能,可提高性能并让 MySQL HeatWave Lakehouse 方便易用。MySQL HeatWave 现推出了 Lakehouse 的 Beta 版供客户试用,正式版将于 2023 上半年发布。

客户从 AWS、Google 和本地环境迁移到 MySQL HeatWave 之后,已经在各种场景中使用该产品,包括营销分析,特别是广告营销活动效果的实时分析与客户数据分析,从而构建有效的营销活动。还有其他一些客户也从 AWS 迁移到这款产品上,包括汽车、电信、零售、高科技和医疗保健行业的佼佼者。

甲骨文公司首席企业架构师 Edward Screven 表示:“MySQL HeatWave 是多年研究和开发的成果,我们正在将其转化为突破性创新,以应对MySQL 客户面临的更大挑战。事实上,MySQL HeatWave Lakehouse是我们今年就 MySQL HeatWave 的第三个重大发布。存储在数据库之外的数据急剧增长,借助 MySQL HeatWave Lakehouse,客户可以利用 HeatWave 在各方面的优势,处理驻留在对象存储中的数据。MySQL HeatWave 目前在多个云平台上提供一项集成服务,用于事务处理、跨数据仓库和数据湖的分析以及无需数据仓库技术 (ETL) 的机器学习。这样的组合有助于在性能、自动化和成本方面实现大幅度改进,因此进一步加大了 MySQL HeatWave 相较于其他云端数据库服务的优势。”

AMD 首席技术官兼执行副总裁 Mark Papermaster 表示:“我们很高兴能够继续与甲骨文开展合作,并将合作范围延伸到支持其新的 MySQL HeatWave Lakehouse 产品,该产品经过优化,可充分利用我们处理器的各类创新,在由 AMD EPYC 驱动的 Oracle 云实例上运行。AMD 和甲骨文工程团队携手努力,打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 MySQL 解决方案,它能在单个 MySQL 数据库中为事务处理、分析、机器学习和基于机器学习的自动化提供出色的可扩展性和性能。”

甲骨文公司还发布了新的 Lakehouse 基准测试,并为 MySQL HeatWave Lakehouse 和 MySQL Autopilot 引入了多项创新功能。

Futurum Research 高级分析师兼研究总监 Ron Westfall 表示:“MySQL HeatWave Lakehouse 以惊人的速度在以往未曾涉足的 400 TB 云端数据库基准领域开辟出了自己的道路,让这一领域的竞争比以往更加激烈。从处理能力和计算能力来看,MySQL HeatWave Lakehouse 堪称 HeatWave 的一次重大飞跃:从 32 TB 和 64 个节点提升到 400 TB 和 512 个节点。”

MySQL HeatWave Lakehouse 的创新功能

  • 更大数据量,标准 MySQL 语法:客户可以通过 MySQL HeatWave Lakehouse 查询多达 400 TB 的数据,HeatWave 集群可扩展到 512 个节点。客户可使用标准 MySQL 语法查询数据。

  • 稳定的性能和压缩表现:MySQL HeatWave 为存储在 MySQL 数据库或对象存储中的数据提供相同的查询性能,10 TB 和 30 TB TPC-H 基准测试结果印证了这一点。此外,在这两种情况下,它所实现的压缩量和每个节点可以处理的数据量都是相同的。

  • 支持多种文件格式:使用 MySQL HeatWave Lakehouse,客户可以加载和处理以各种文件格式存储的数据,例如 CSV 和 Parquet,以及 AWS 的 Aurora 和 Redshift 备份格式。因此,即便客户的数据并未存储在 MySQL 数据库内,他们也能从 MySQL HeatWave 的优势中获益。无论数据使用何种文件格式存储,客户始终可获得稳定的查询性能。

  • 支持查询 MySQL 中的数据并将其与对象存储中的数据组合:使用 MySQL HeatWave Lakehouse, 客户可以查询存储在 MySQL 数据库中联机事务处理过程 (OLTP) 数据,并将其与存储在对象存储中的数据组合。对 OLTP 数据所做的任何更改都会实时更新,并体现在查询结果中。

面向 MySQL HeatWave Lakehouse 的新 MySQL Autopilot 功能

MySQL Autopilot 为 MySQL HeatWave 提供基于机器学习的自动化功能。多项现有 MySQL Autopilot 功能(如自动预配和自动查询计划改进)针对 MySQL HeatWave Lakehouse 进行了增强,从而进一步降低数据库管理开销并提高性能。此外,我们如今还为 MySQL HeatWave Lakehouse 提供了诸多 MySQL Autopilot 新功能。

  • 自动模式推断:Autopilot 可自动推断文件数据到数据库中数据类型的映射。因此,客户无需手动为要由 MySQL HeatWave Lakehouse 查询的每一个新文件指定映射,从而节省时间和精力。

  • 自适应数据采样:Autopilot 可智能地对于对象存储中的文件进行抽样,从而在尽可能减少数据访问量的情况下收集准确的统计信息。MySQL HeatWave 将这些统计信息用于生成和改进查询计划、确定适宜模式映射以及其他用途。

  • 自动加载:Autopilot 会分析数据以预测将其加载到 MySQL HeatWave 中所需的时间、确定数据类型映射,并自动生成加载脚本。用户不必手动指定文件到数据库模式和表的映射。

  • 自适应数据流:MySQL HeatWave Lakehouse 可动态适应底层对象存储的性能。因此,MySQL HeatWave 可充分发掘底层云基础设施的性能,进而提高整体性能、性价比和可用性。

MySQL HeatWave 的其他增强功能

甲骨文公司宣布推出MySQL HeatWave多项其他增强功能,覆盖机器学习到 VS 代码插件。MySQL HeatWave 的数据库内机器学习功能也已得到进一步增强,添加了对于预测模型的支持。其中添加了新的机器学习解释技术,并且专门针对 MySQL HeatWave 进行了优化。数据科学家现在可以影响自动化 HeatWave ML 训练管道的各个阶段,包括算法选择、特征选择、评分指标和解释技术。HeatWave 机器学习还经过增强,让客户可以将机器学习模型导入 HeatWave。

新的多引擎 Hypergraph 查询优化程序可进一步提高复杂查询的性能,并且不再需要指定联接顺序。新增区域映射,可使用 MySQL HeatWave 为更广泛的查询加速。MySQL 的 VS 代码插件经过增强,可为 MySQL HeatWave 功能提供支持。

适用于分布式云技术

MySQL HeatWave 支持多种云平台,包括Oracle 云基础设施 (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 OCI) 、AWS 和 Microsoft Azure。对于不愿将数据库工作负载迁移到公有云的企业,MySQL HeatWave 可作为 Oracle 专用区域的一部分进行本地部署。客户还可以将数据从本地 MySQL OLTP 应用复制到 MySQL HeatWave,以实现近乎实时的分析。MySQL HeatWave 始终基于新版本的 MySQL 数据库。


]]>
红帽和IBM研究院为Ansible注入人工智能来支持IT自动化功能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开源解决方案供应商红帽公司和IBM研究院日前宣布启动Wisdom项目,这是首个为Ansible和IT自动化行业建立智能、自然语言处理能力的社区项目。该项目使用人工智能(AI)模型,以提高IT自动化开发人员的生产力,使具有不同技能和背景的IT专业人员更容易实现和理解IT自动化。

IDC在其2021年的预测中指出:“到2026年,85%的企业将把人类专业知识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NLP)和模式识别结合在一起,以提高整个组织的预见能力,使员工的生产力和效率提高25%。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模式识别和知识图谱等技术正在产生越来越准确,且具有上下文感知能力的洞察、预测和建议。”

Wisdom项目由源自IBM AI for Code计划的AI基础模型提供支持,允许用户将命令以简单的英语句子输入。然后,该项目对句子进行解析,并构建所请求的自动化工作流程,以Ansible 脚本形式交付,用于自动执行任意数量的IT任务。与其他人工智能驱动的编码工具不同,Wisdom项目并不专注于应用开发,相反,随着混合云应用的增加,该项目关注的重点是应对企业中日益提高的IT复杂性。

从人类可读到人机交互

成为自动化专家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资源,而且这涉及到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Wisdom项目致力于弥合Ansible YAML代码和人类语言之间的鸿沟,使用户能够使用简单的英语生成语法正确、功能完善的自动化内容。

这可以让通常提供本地服务的系统管理员跨越领域,使用自然语言生成脚本指令,从而在其他环境中构建、配置和操作系统。如果开发人员知道如何构建应用,但并不具备在新的云平台中配置应用的技能,则可以使用Wisdom项目扩展这些领域的能力,帮助实现业务转型。不同部门的新手可以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立即生成内容,而无需依赖传统教学模式。

通过协作推动开源创新

尽管人工智能对企业IT的重要性不容否认,但社区协作以及红帽和IBM的洞察,是交付符合开源技术关键原则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模型的关键。红帽在社区项目的合作以及通过保护开源许可证为自由软件保驾护航方面拥有20多年的丰富经验。Wisdom项目及其底层AI模型是这一承诺的延伸——即保持代码库的所有方面对社区开放和透明。

随着全面的混合云运营成为企业的重点,红帽致力于推动开源技术的下一波创新浪潮。IBM研究院和红帽Ansible专家们努力微调AI模型, Ansible社区将作为主题专家和测试者发挥关键作用,共同推动目标的实现。社区参与仍在进行中,欢迎关注并了解最新进展。

支持证言

Chris Wright,红帽首席技术官兼全球工程高级副总裁

“该项目展示了人工智能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业务创新的方式,将通常由运营团队掌握的能力扩展到企业的其他方面。通过智能解决方案,企业可以降低准入门槛,消除日益扩大的技能差距,打破企业范围内的孤岛,重新规划企业中的工作。”

Ruchir Puri,IBM研究院首席科学家;IBM院士;IBM技术社区副总裁

“Wisdom项目证明,当我们将最新人工智能和软件相结合时,可以在技术方面和整个企业内抓住重大的机遇。在我们不断推进现有的人工智能和混合云技术,以构建未来的计算机和系统的当下,这的确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时刻。”


]]>
浪潮云海超融合一体机提升存储性能 支撑关键业务高效运行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作为一种软硬一体化的基础设施架构,超融合具备易运维、易部署等优势,在多种行业与场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金融、医疗等行业的部署中,面向数据库等场景的超融合一体机面临着巨大的存储性能挑战,用户需要提升数据吞吐能力并降低时延,以支撑关键型业务的高效运行。

为提升存储子系统的性能,浪潮使用了存储性能开发套件(SPDK),并通过NVMe over Fabrics(NVMe-oF)协议进行加速。NVMe-oF协议作为iSCSI协议的替代者,可以让主机以使用本机 NVMe协议方式访问分布式存储,提供低延时、高吞吐的块存储设备,解决了内核态驱动读写NVMe磁盘时可能会出现的内核上下文切换和CPU中断问题。优化后的方案能够为客户虚拟机提供高性能的分布式存储,降低总体时延和减少时延差异。

金融与医疗行业面临存储性能瓶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金融与医疗机构开始拥抱超融合,希望通过部署超融合一体机等方式,对硬件加以重构,以软件定义的方式打造灵活高效的IT基础设施。在拥抱超融合的同时,金融与医疗机构也非常关注超融合能否提供强大的存储能力。

如今NVMe SSD的IOPS已经远远高出HDD磁盘,时延从毫秒压缩到微秒,系统的性能瓶颈也由存储硬件本身逐渐转移到网络及处理器上。传统文件系统和调度器等方法由于无法充分发挥新存储介质的性能,成为存储系统的新瓶颈,具体包括:

  • 利用常规的NVMe内核驱动读写NVMe磁盘时,会遇到内核上下文切换和CPU中断问题。在高性能的全闪存储中,中断意味着时延的不确定,会导致较大时延和性能开销。

  • 在传统的I/O模型中,应用程序提交读写请求后进入睡眠状态。待I/O完成后,中断会将其唤醒,中断开销成为了整个I/O时间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浪潮云海超融合一体机 InCloud Rail实现多维创新

作为新一代超融合解决方案,浪潮云海超融合一体机InCloud Rail通过软件定义的计算、存储和网络技术实现了服务器的资源池化,使整个IT环境比单独的物理硬件具有更高的可用性、安全性和扩展性,能够有效满足企业对于降低成本、简化管理、提高安全性和扩展性的需求,助力企业向云计算迁移核心业务、构建企业云数据中心。

InCloud Rail实现了存储资源的池化和统一管理,并通过全闪存架构的软件定义存储SmartONE支持异构算力的融合。SmartONE采用etcd组件作为集群管理,负责分布式存储的节点的关系、节点之间的元数据传递及一致性等。在资源管理方面SmartONE提供了qemu、iSCSI和NVMe-oF的服务入口,对接VDI卷管理入口,对外提供存储资源。在对象存储方面,SmartONE主要接收VDI的IO请求,根据数据分布算法调度到相关节点,根据副本策略和EC规则调用Gateway分发到分布式存储的存储节点。

图1. 浪潮云海超融合一体机InCloud Rail架构
图1. 浪潮云海超融合一体机InCloud Rail架构

 

图2. 浪潮SmartONE软件架构
图2. 浪潮SmartONE软件架构

为了满足数据库等实时读写、随机访问超大规模数据集等场景对于存储性能的严苛要求, InCloud Rail除了探索使用新一代存储介质之外,在SmartONE分布式存储的单机存储引擎、NVMe-oF存储服务等模块中,采用了SPDK进行优化。

单机存储引擎方面,浪潮SmartONE分布式存储基于SPDK的NVMe驱动实现了高性能底座,支持和NVMe磁盘设备直接交互,同时采用无锁设计,并行处理IO命令。此外,NVMe上层实现了专属NVMe的单机存储引擎系统,该引擎系统通过基于内存的元数据和日志管理系统,有效避免了传统文件系统的双写问题。测试数据显示,浪潮SmartONE分布式存储的单机存储引擎几乎达到了NVMe物理硬盘支持的性能上限。

图3 专属 NVMe 的单机存储引擎系统
图3 专属 NVMe 的单机存储引擎系统

NVMe-oF 分布式存储服务方面,NVMe-oF分布式存储服务为超融合平台提供两种块服务解决方案,其一是采用vhost-user技术方案,可以为虚拟机提供更短的IO路径;其二是作为存储服务,为服务器提供NVMe-oF的TCP/RDMA的块服务。SmartONE利用SPDK vhost-user技术,直接消除Guest虚拟机通过PCIE方式访问NVMe设备,避免内核更新PCI配置空间;同时直接在用户态捕获QEMU虚拟IO,以零拷贝方式将数据传输到存储系统中。

SmartONE支持以NVMe-oF存储协议方式提供块存储服务,它可以提供TCP和RDMA两种形式的外部访问。NVMe-oF存储协议作为iSCSI协议的替代者,可以让主机以使用本机NVMe协议的方式访问分布式存储,提供低延时、高吞吐的块存储设备。

图4  SmartONE NVMe-oF分布式存储服务
图4 SmartONE NVMe-oF分布式存储服务

消除性能瓶颈,打造高性能存储

浪潮SmartONE分布式存储系统能够充分发挥NVMe固态盘的性能潜力,应对在IOPS和时延方面有着较高要求的数据库应用场景。

  • 显著提升存储系统的性能,并降低数据时延,能够满足有着苛刻要求的数据库应用场景,同时有效控制分布式存储系统的总体拥有成本(TCO);

  • 集成于超融合一体机中,能够通过一体机所预置的虚拟化平台、云管理平台、快速部署工具以及相关的工作流程,显著简化部署、管理和运维工作的复杂性。

未来,浪潮还将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紧密结合前沿技术发展趋势与市场需求,持续创新引领、迭代优化,打造集融合至简、性能不凡、强大可靠、开放生态特性于一身的超融合一体机,持续为用户业务上云、数字化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
混合办公,以安全弹性锻造企业可持续发展韧性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数字技术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催生出众多新模式新业态。如果说在线学习、远程会议等一些数字化应用在疫情前还处于探索、尝试的阶段,新常态下,这些新的模式几乎取代了传统的办公方式,成为维持市场稳定、企业运转、员工交流的重要支撑工具。
思科“全球混合办公指数”调查显示,疫情期间,协作应用程序的使用量增加了1.8倍;通过移动设备参与会议的比例是疫情前的3倍;连接到办公室的Wi-Fi网络客户端设备的增长率达到61%。一种新的、混合办公的模式正加速来到人们身边。
在传统的认知中,混合办公就是要有很好的网络连接。尤其是互联网呈爆炸式增长的当下,无论是用户的数量、每个用户使用的移动终端的数量,或是机器学习、机器接入、IoT设备的接入数量,包括带宽的速度,都在成倍速的增加,企业网络必须满足用户对带宽和性能日益增长的需求。
事实上,连接之外,怎样让混合办公在更安全、更可靠的环境下进行,是需要企业重点关注的。网络安全,成为现代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避不开的重点和难点。
混合办公,以安全弹性锻造企业韧性
什么是混合办公?混合办公的概念就是把办公室进行延伸,在任何地方都能营造出办公室的环境。也就是说,员工在任何地方使用的网络和办公室的网络应该是同样的安全标准和接入标准。
一个完美的混合办公解决方案是什么样的?简单来说,就是灵活性+生产力。具体而言,对于企业来说,混合办公最重要的是保证员工的生产力;对于员工而言,他们需要灵活流畅的网络体验。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混合办公的行列,网络的规模和复杂性超出了企业IT能够承受的范围,传统网络技术和拓扑在本质上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企业的受攻击面不断扩大,更加需要全面的网络安全保护。
作为网络安全的基石,企业防火墙广泛部署在大中小型企业中。但是,企业许多现存的设备并非专门为混合办公所需的性能和功能而设计,处理威胁的效率和检测问题的能力都存在不足。随着安全接入的混合化和碎片化,企业网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方面需要提升员工接入访问的网络体验,另一方面又需要确保安全合规性,二者通常难以兼顾,导致企业频频遭遇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问题。
以零售行业为例,疫情的爆发,让一些艰难维持生存的零售企业面临巨大的经营成本压力。为了降低成本,企业的IT预算被削减,新的安全项目被砍停,很多零售卖场和门店分支安全设备老旧,没有更新的预算,长期处于“裸奔”的状态。在互联网流量和数据高速增加的数字时代,企业经常出现信息泄露、门店网络中毒的安全事件,零售企业IT陷入两难境地,不知道如何又好又省的解决安全问题。
对于零售企业来说,分支网点面临的网络攻击特点是杂而不专,多而不深。在这种情况下,防火墙,尤其是下一代防火墙中的IPS、反病毒、应用控制等技术,在对应基础网络攻击时就显得十分有效;而基础的行业合规等要求,通过防火墙也能够快速的覆盖。因此,在网络安全框架中,防火墙可谓是“基础盘”。
在零售行业部署防火墙有三大优势:
首先,部署和管理简易。零售企业需要安全产品能够在偏远地区或海外场景中集中部署和管理多设备,包括云上线,云管理。防火墙部署简单,易于管理,在零售企业IT中成为主流趋势;
其次,网络和安全融合。边界设备具备安全防护能力,并在安全防护栈和网络加解密、转发等能力叠加后保持稳定的吞吐,同时具备基础的网络选路和流量调度功能,在一些没有完整SD-WAN需求的门店可充当基础的出口网关;
第三,合规能力。对于门店或分支员工或用户私接设备、浏览非法内容、占用带宽等违规行为,防火墙能够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管控和干预。
思科Secure Firewall 3100系列是思科2022年全新发布的新一代防火墙安全产品,利用自动化和集成实现低接触配置,简化IT管理员的管理并让他们了解防火墙性能和安全性。此外,该设备旨在通过其集群功能提供快速的ROI和可扩展性,为零售行业分支提供了很好的产品支持。通过思科防火墙Firepower在硬件和软件功能上的更新,能够以较为轻量的方式帮助零售业用户解决目前突出的安全和部署成本的矛盾,助力零售业下一阶段的IT网络建设与成长,也能更好地应对混合办公带来的挑战。
纵观全球,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安全态势不容乐观,做到“安全无处不在”并非易事。在攻击者与坚韧不拔的防御者中间,这场安全攻守之战的平衡已被打破。在不平衡的状态下,传统的安全防御方案很容易被攻击者突破。思科安全所提供的集成化威胁防御架构覆盖网络、终端和云端,以零信任安全架构贯穿始终。
思科持续打造基于标准化、简单易用的零信任解决方案,旨在为客户带来真正有效的安全性,以应对“混合办公”时代的新挑战。思科Talos是思科的威胁情报组织,专门为思科客户、产品和服务提供卓越的保护。作为全球领先的威胁情报智能研究分析团队,Talos采用自动化安全大数据方法,分析来自全球的邮件、网站和超过1.5亿网络终端设备的威胁情报,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来收集有关威胁态势的数据,提供业内极为全面和主动的安全与威胁情报解决方案,并将其对威胁情况的洞察融入到思科所有的安全产品中。这些威胁情报为思科安全产品提供强大的检测和阻止功能,使其始终处于全球打击网络犯罪活动的最前沿。Talos为思科的安全研究和安全产品服务提供了强大的后盾支持,进而构成了思科安全生态系统的坚实基础。
“混合办公”模式日益普及,思科Talos为分布式的员工及设备数据信息安全管理提供了有效的保护。通过云集全球安全领域的精兵强将,网罗广泛分布各处的威胁情报,思科Talos以未雨绸缪的前瞻性洞察为矛,以零信任的安全与威胁情报解决方案为盾,为企业提供真正有效的安全防御。
多变的市场形势、持续加速的云应用,以及复杂的混合办公环境,企业寻求的能够为员工提供工作灵活性,保障生产力的混合办公环境首先需要的是让企业的网络安全具备弹性。能够保护企业业务各方面的完整性,帮助企业塑造抵御不可预测的威胁或变化的能力,企业韧性也由此而生。
思科,打造混合办公领域的典范实践
思科是混合办公模式的先行者。早在疫情发生之前,公司内部就已经实行混合办公模式。思科员工是思科产品的第一批用户。从电话、路由器、硬件、安全专用通道、防火墙、视频会议软件,思科的整套混合办公解决方案已经使用了很多年,并且不断优化升级。思科自身的业务韧性也得到提升,在疫情肆虐之际,公司仍能灵活应对市场变动,有效防范疫情对业务带来的冲击,在充满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稳步向前。
在思科看来,如今的多云时代中,在混合办公场景下,企业要实现安全的接入,第一步是连接,通过网络安全访问通道或者SD-WAN,灵活地连接到企业网络中;第二步是控制,通过零信任机制,由思科Umbrella和Duo等相应的零信任SaaS服务,满足客户的控制需求;第三步是融合,把连接性和安全性结合在一起,基于融合的架构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
基于自身混合办公的成功实践,思科有丰富的适用于混合办公环境的安全产品,从用户端、网络端、应用端三部分构建安全可靠的架构。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架构支持两种模式,一种是Cloud模式,一种是自建模式。无论是电脑、手机的接入,还是广域网、局域网,又或是在网络中运行的各种负载,思科都能支持企业提前预测、解决各种网络问题,全方位保障企业网络安全。
伴随多云策略以及为支撑数字化业务,企业需要将业务和数据开放给各种人员、各种设备,满足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访问需求。这种大量的、复杂的访问需求导致原有的传统安全架构的“边界”正在被打破。企业现有安全机制对身份、权限和业务暴露面方面缺乏针对性的细粒度的控制措施,难以应对这些威胁,企业安全架构亟需升级。与传统的安全保护方式不同,思科零信任提供的保护方法从不默认信任,会为每个访问请求建立信任,确保只有正确的用户和设备才可以访问应用程序和网络。在零信任的网络架构基础上做到端到端的安全性。
思科的安全访问服务边缘(SASE)利用云来实现从用户工作的任何地方无缝、安全地访问应用程序。通过将安全和网络功能融合到单一的云交付服务中,SASE提高了网络运行效率和性能,强化了对混合办公环境的安全防护。
打造安全的混合办公环境并不是将单一的技术进行层层叠加,更多是将企业的多种技术要素进行整合,从而实现简化流畅的使用体验。思科支持企业让任何用户用任何设备,采用任何工具软件都可以在任何地点获得所需要的服务,并且拥有相同的办公体验。
随着思科对产品的不断升级迭代,以Webex为例,仅2021年Webex就增加了1000多种新功能,极大地提升了混合办公体验。Webex Control Hub的智能和可行性洞察功能,让员工无论在哪里办公,IT人员都可以通过统一面板管理所有协作工作负载。解决混合办公模式带来的处理各类办公应用对接的挑战,并提供稳定网络性能和安全管理,保障多人视频会议实现理想效果。
某出海企业,在国内有超过30个分公司,在30多个国家及地区拥有40多家子公司,全球员工近万人。通过混合云协作解决方案,思科帮助该企业在后疫情时代也能安全、敏捷、高效地支持混合办公模式。国内外之间的会议可通过内部的邮件或会管系统进行预约,根据实际需求,用户可以自由选择使用自建系统或者是Webex进行会议。
思科Catalyst全栈解决方案可以确保无论员工和设备处在什么环境下,都能随时随地轻松建立可靠的网络连接;它使用一致的身份和策略框架保护设备,支持SD-WAN和SASE等云原生安全功能,可以轻松地将企业网络保护扩展到边缘,随时随地保护用户和设备,让企业能够从容应对混合办公模式。
在Catalyst全栈网络解决方案和协作架构的支持下,思科帮助国内某特大型民营企业集团总部办公大楼在网络环境复杂,并且缺少IT专业人员的挑战下,用支持动态和自动化的策略实施方法,简化零信任安全性的交付,帮助集团解决在终端接入、安全专用通道连接、员工访问和流量安全方面的难题,打造出一个高度可信的网络,为集团的多元业务发展建立起坚实可靠的安全屏障。
思科Meraki产品的核心特点是即插即用、智能安全,能够集中管理,并且便于扩容。通过Meraki的云网络管理平台,用户不仅能组建定制化的无线网络环境,还能基于浏览器的控制面板完成对整个系统的管理。Meraki的控制面板中专门设置了“安全的连接”选项,进入这个选项之后,IT人员可以很方便地为两个不同分支机构之间进行网络配置,通过授予他们完善的安全策略,比如身份认证、授权等,所有的配置、管理、状态都在控制面板的页面中体现出来。在降本增效的同时,进一步增加了企业实现混合办公的便利性。
以某运营上百家门店的奶茶品牌为例,没有部署Meraki之前,每个门店都运行着不同的网络连接设备,IT管理非常复杂。一旦设备出现问题,IT人员需要到门店检查解决,严重影响手机下单效率和顾客体验。使用Meraki解决方案后,品牌旗舰店里可以轻松容纳超过上百人同时上网,极大地提升用户体验和客户满意度;分店设备出现问题时,不再需要IT人员到店里解决,只要登录Meraki网站,在云管理平台上就可以清楚了解问题,然后远程解决,不需要进行人员接触。
越是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企业发展越需要保持创新活力,不断增强业务韧性。思科的创新与产品研发的动力来自于现实世界的挑战。混合办公模式的实现,为加速数字化转型,激发企业发展潜能,打造一个包容性未来开启了更多的可能。而安全的防护,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固的基石。
混合办公时代已来,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
云计算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深入产业共创价值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当前,国际局势变幻莫测,经济复苏面临挑战。与此同时,以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产业快速增长,持续与实体产业加速融合,不断增强实体产业发展的韧性。提升实体产业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平,成为应对宏观环境挑战的一个重要方向。
“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45%。中国数字经济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尤其是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实体产业融合方面,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
可以预见,今后云计算的重点在于如何用好算力,聚焦关键场景,满足实体产业的“真需求”。这几年,各地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的建设突飞猛进,据统计,国内算力产业近五年平均增速超过30%,算力排名居全球第二。虽然算力的整体需求永无止境,但在很多地区和产业的关键场景下,算力不是真正的瓶颈,甚至不少地方存在超前建设、算力过剩的情况。如何把算力用好,满足产业的关键需求,成为云计算在新阶段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面向未来,云计算必须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把算力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的关键场景,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以“云计算为基础”支撑产业数字化转型,以“人工智能为引擎”深入产业生产的关键场景,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提供新型支持,我们把它称为“云智一体”。
云智一体,深入产业需求。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数据,生产者通过采集数据,感知生产经营活动。而智能化升级是用人工智能洞察数据,驱动生产决策智能化,是数字化的更高形式。数字化不是实体产业的最终目标,把数据用好,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提升生产效率,产生实际效益,才是实体产业的最终目标和“真需求”。而生产经营中的核心需求,也只能通过智能化的方法得到有效满足。比如,在广汽本田的工厂,百度智能云的AI技术只需1秒钟就可以完成120多张图片的全车车灯质检,效率明显提高;在龙头化纤企业恒逸集团的车间,智能质检设备的检验效率比人工质检提高了70%,避免了工人长期肉眼质检对视力的损伤。百度智能云以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场景为突破口,通过对关键生产环节的优化,不断创新和积累产业的核心技术,帮助产业端打造面向未来的竞争优势。
云智一体,深入产业场景。产业里丰富的应用场景,为人工智能与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技术的发展又为产业低门槛使用人工智能提供了可行性。放眼世界,我国具有最完备的工业体系,有着丰富的生产制造场景,最适合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人工智能的视觉、自然语言理解、深度学习、知识图谱等技术与实体产业结合,可以唤醒企业积累的数据,释放出新的生产力。例如,在国网福建电力,运用百度智能云搭建的AI中台和知识中台,构建起安全隐患识别模型和知识管理平台,使安全隐患识别率提升了30%,识别效率提升了5倍。另外,在解决产业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人工智能的“智力”也得到了提升,诞生了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通用型人工智能应用。百度智能云把此类应用沉淀到“开物”工业互联网平台上,将人工智能变成中小企业触手可及的生产工具,打通了人工智能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今年,“开物”入选工信部“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累计超过200个工业解决方案,沉淀了3.8万个工业应用模型。“云智一体”正成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支点,可拓展数字经济的应用场景和边界。
云智一体,深入产业,必定要紧抓自研技术,牢牢掌握产业智能化发展的主动权。长期以来,百度一直坚持用技术改变世界、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深耕十年,百度智能云具备从AI芯片、框架、大模型到行业应用等全链路的自研能力,形成“云智一体3.0”架构的独特技术优势。“云智一体3.0”从行业核心场景切入,通过打造行业标杆应用,带动和沉淀AI PaaS层和AI IaaS层的能力,向上可以优化已有应用、孵化新应用,向下改造数字底座,使基础云更适合AI应用。具体来说,在芯片部分,百度自研的“昆仑芯”已经量产数万片,作为7纳米通用型GPU,“昆仑芯”已经在工业质检场景中代替国外芯片,使成本降低了65%。飞桨深度学习框架让开发者无须从第一行算法代码写起,可以直接调用飞桨框架和飞桨开发平台的相关模块,大幅降低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门槛,更快推进产业智能化。在飞桨深度学习框架和文心大模型的支撑下,百度智能云的AI PaaS进化为AI大引擎,可以充分利用AI算力,降低使用门槛,加速模型迭代,攻克行业难题。长时间扎实的技术投入,才能由量变引起质变,牢牢掌握住产业智能化的主动权,迎接属于产业智能化的时代。
深入产业,加速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使命。推进产业智能化,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每一位参与产业智能化的先行者,都应发挥自身作用,为产业升级贡献力量。我们坚信,越来越多的中国产业将借助智能技术攀上世界产业的高峰。面向未来,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迈向中国产业智能化的新时代。

]]>
西门子宣布推出Solid Edge 2023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10月18日,西门子数字工业软件公司(Siemens Digital Industries Software)日前宣布推出最新版本的产品设计、工程和制造软件Solid Edge,新版本简化了用户体验,增强了与西门子Xcelerator产品系列互操作性以及在许多行业工作流程中的功能。
用西门子Solid Edge开发的Yanu,这是一个完全自主的人工智能调酒机器人。它提供饮料,完成收款,识别并与客户沟通。
西门子Mainstream Engineering Software高级副总裁John Miller表示:“除了我们为Solid Edge的每个版本带来创新技术和能力(涵盖从3D设计到高级CAM和技术出版物的一切)之外,我们还必须改进我们将这些功能提供给我们的社区的方式。”“现在我们正在引入新的授权选项,以便更好地满足中小型制造商们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提供更大的灵活性,更多的价值,并且通过Xcelerator Share实现更大的协作和更快的速度。”
Solid Edge 3D Publishing加快了创建吸引人的技术文档的过程。
Solid Edge的新外观风格现代,包括更直观的工作方式、更个性化的选项和改进的建模工作流程。Solid Edge中几何体定义工具的更新包括应用于传统有序历史零件的同步技术,使用聚合建模(使用生成式设计或3D扫描)创建的零件可以在仿真中使用,无需额外进行转换。
Solid Edge 2023不断提供增强的工作流程,提高性能和生产率。
Solid Edge 2023还解锁了设计数据的威力,同时对客户的工作进行未来验证——来自Solid Edge的数据可以在西门子Xcelerator产品组合中的其他解决方案之间传输,包括NX机电概念设计师(Mechatronics Concept Designer,MCD)和过程模拟(Process Simulate)。Solid Edge 2023还利用西门子在基于模型定义(MBD)方面的领先地位,推出了一款新的Solid Edge Advanced PMI插件,为可以利用3D标注产品数据模型的下游应用提供高质量的一致尺寸标注。
引入Solid Edge Inspector。通过消除检查中的错误并简化质量和检查计划流程,节省生产时间和资金。
新的Solid Edge Inspector插件提供了可以自动识别、标记和提取关键设计和制造特征的工具,可进行检验和计量,自动生成高质量的检验数据和报告,便利下游制造过程中的沟通。
利用Solid Edge完全集成的CAD/CAM解决方案中强大自动化工具,改变你的制造并最大化你的设计数据。
新的先进制造功能包括Solid Edge CAM Pro中新的5轴粗加工(Roughing for 5-Axis Machining)和新的4轴旋转加工(4-axis Rotary Machining)以及新的线切割加工(EDM)功能。对于那些在加工前沿工作的人来说,这套新的智能机器套件(Smart Machine Kits)库让他们可以轻松使用标准化、专业化机器模拟套件,让机械师能够只需要花比平时少得多的时间,就启动并运行完整的机器模拟。
Solid Edge 2023通过提供强大的工具来帮助数字验证设计,并通过预先加载模拟过程,在更短的时间内构建更好的产品,从而不断加快设计过程。
和Solid Edge 2023一起推出的Solid Edge SaaS将基于价值的授权与云连接以及通过Xcelerator Share随时随地访问结合在一起。Solid Edge SaaS订阅提供的新的灵活授权可选项允许在需要时添加功能,提供生成式设计、点云可视化、电气布线、PCB协作、高级模拟等附加组件的访问权限。所有这些都能够轻松地与灵活的令牌系统混合、匹配。
同时,产品工程数据可以安全地存储在云中,并且可以让团队和更广泛的价值链随时随地更方便地在任何使用Xcelerator Share的设备上共享。可以通过增强现实(AR)功能正在真实世界中查看相同的数据。

]]>
IDC FutureScape:2023年全球IT行业十大预测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10月18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公布了其2023年及以后全球信息技术(IT)行业预测。这些预测的具体内容发布在全新的IDC FutureScape报告中。并由IDC全球研究副总裁Rick Villars和IDC全球思想领导力研究副总裁Philip Carter以此内容在美国举办的活动现场进行了演讲,相关详细信息及和视频回放请登录此地址( https://www.idc.com/futurescape2023)进行获取。

未来几年,世界各地的企业将遭受一波又一波相互关联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颠覆,从而破坏业务计划,挑战其适应和生存能力。行业领导者为了化解这些颠覆风暴,将组织转型为韧性数字业务,在这样的数字业务中,以有效利用瞬息万变的创新技术创造价值。

IDC全球研究副总裁Rick Villars表示:“要取得成功,IT和业务负责人需要从实施数字化转型转向运营数字优先部门,将技术与业务关联起来。IT和通信行业本身将是转型最彻底的行业之一,因为他们采用了即服务(as-a-service)交付和运营模式,应对生态系统和价值链的根本性变化,并认识到其主要任务是帮助首席信息官及其企业共享、使用、管理和增加数据的价值。”

2023 IDC FutureScape研究的重点是未来12到24个月内改变全球业务生态系统的外部驱动因素,以及技术和IT团队在定义、构建和治理数字优先时代蓬勃发展所需的技术时面临的问题。

2023年IDC全球IT行业十大预测有如下发现

预测一

即服务(aaS)流程和智能产品的兴起

IDC认为,未来五年,全球G500中以技术为中心的组织数量将翻一倍。他们越来越重视增加即服务(aaS)要素,如增强客户体验和向数字化增强型物理和虚拟产品智能流程自动化,这将主导未来的IT支出。

预测二

即服务业务模式将推动线控技术(Tech-by-Wire)的发展

未来几年,IT行业最明显的发展之一将是通过线控技术(即自包含系统、软件定义功能、人工智能辅助基于云的控制系统、数据驱动决策)扩大技术交付。虽然成本将是线控技术采用的主要驱动因素,但其他利益还包括数字化韧性提升、更快地大规模使用创新技术、系统简化和减少技术债务。

预测三

关键技能的短缺将限制IT投资的收益

大多数公司将努力留住和找到具备合适技能的员工,这实际给剩余员工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以满足不断扩大的数字业务需求。企业和IT提供商都需要投资开发合适的技术、协作和批判思维技能。

Rick Villars还指出:“业务战略和学习战略必须与技术战略相结合,以缓解当前寻找数字业务所需人才和技能的困难。”

预测四

数字主权将影响员工、预算和运营流程

云和即服务产品将是数字主权发展的核心,因为有关保障和驻留的主张将一些IaaS/PaaS工作负载推给当地云提供商,而可持续运营的强制规定将激发全球云提供商对主权产品(与当地合作伙伴)的兴趣。

预测五

aaS支出的快速增长将受到更严格的审查

虽然成本是大多数企业主要担心的问题,但它隐藏了有效利用aaS的最重要好处:显著和持续地减轻运营负担,更快地获得创新。控制支出的工作必须侧重于评估哪些服务实现了承诺的运营和创新价值。

预测六

服务提供商将更好地提供专业知识

随着转向更标准化的控制平面型aaS产品,以及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的更多使用,安全、数据和关键行业特定知识和流程提供商将能够以一种易于消费的方式将高价值专家的成本和知识库经济地传播给更多的客户。

预测七

技术供应链仍将是一个关键问题

IDC预计,2025年,由于全球或区域性的芯片和代码供应链问题,许多备受瞩目的数字产品的推出将面临重大延迟。为了避免这种延迟,决策者将推动云提供商获得可量化的成果,投资供应链智能,并采用多渠道战略。

Rick Villars补充说:“对技术供应链有信心不再是首席信息官的关注点,技术必须成为数字业务高管的首要关注点。

预测八

过渡到基于控制平面的系统并不容易

未来几年,IT团队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控制平面设计的成熟,以及将基本控制系统逐步整合到几个标准平台上。IDC预计,超过一半试图使用线控技术产品的企业将面临独立控制系统激增的困境。

预测九

建立自动化信任是成功的关键

建立自动化信任关系要求在自动化起着重要作用的计划中,更加关注人类/组织行为动态。此外,尽管因缺乏信任而引发的重大风险似乎不太可能,但其对品牌推广的影响以及重启信任建设的必要性将是重大的。

预测十

机器视觉将大大改善物理位置的体验

那些在数字化优化的工作/娱乐/健康领域采用机器增强视觉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将在获取和保留客户忠诚度以及基于数据的智能使用基础上提高业务成果方面拥有长期优势。


]]>
微软全球超100项智能云创新 多项云服务落户中国新数据中心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2022年10月13日,北京 —— 微软年度技术大会 Ignite 2022 及 Ignite China 中国技术峰会同步开启线上直播。微软智能云矩阵发布超过100项新服务和新功能,并面向全球和中国市场,推出一系列线上主题演讲、技术论坛、专家讲座、案例分享,启发和助力来自世界各地、各行各业的客户、合作伙伴、开发者,在新形势下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把握机遇,“事半功倍”地加速数字化转型与数字化创新。

面对中国市场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微软宣布多项Azure、Dynamics 365、Power Platform服务落地中国北部三数据中心区域,提升中国市场服务能力;由世纪互联运营的Office 365上的Teams服务,以及由世纪互联运营的Microsoft 365服务,将于2023年上半年正式推出,为中国市场带来更加全面、更加优质的本土化服务体验和技术保障。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侯阳博士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侯阳博士表示:“全球各地、各行各业都在面对不确定性带来的巨大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由科技创新驱动的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创新,正成为助力企业增强业务韧性和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我们在微软技术大会上所说的‘事半功倍’,就是要充分发挥微软智能云的潜力和优势,通过发掘数据智能、强化协作能力、自动化商业流程,尽可能地在控制成本投入的同时,提升企业生产、运营、创新的效率,帮助更多的企业和合作伙伴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斩获先机,赢得未来。”

全面释放人工智能的最大潜力,让数字化转型“事半功倍”

微软智能云加速实现“事半功倍”的关键诀窍,在于将一系列智能化、自动化技术潜移默化地融入微软智能云矩阵各项主要云服务的方方面面:从Microsoft 365到低代码开发平台和工具,从Azure数据服务平台到全方位确保身份安全和权限管理,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体验。

作为Azure人工智能平台的组成部分,Azure OpenAI服务推出Dall·E 2的受邀预览,该模型可根据用户输入的文本或者图片生成定制化的图像。借助该服务,用户可以在Azure安全合规、负责任的AI框架下,进一步拓展OpenAI服务的使用场景,将脑中一闪而过的灵感,转化为栩栩如生的图像、内容或程序代码。

Power Automate进一步降低了低代码开发的门槛,现在用户只要用日常的自然语言说出需求,就可以自动创建云端的工作流程,将“低代码”进一步简化到了让更多人以完全“无代码”的方式来快速构建不同的自动化流程。

全新推出的Microsoft Syntex打通了从Microsoft 365、Azure到Power Platform及Purview的微软智能云矩阵,能够对海量内容自动进行读取、标记、索引并对相关内容建立背景关联,以便将其用于搜索、应用程序或者是可被调用的知识。它能从用户的需求出发,将所有相关内容都整合到协作及eSignature这样的工作流程中去。

由AI Builder和Power Automate支持的Microsoft 智能文档处理服务无需代码即可实现端到端的文档处理,将繁重的文档处理工作自动化,让人们能够将精力集中到更有价值的工作上去。为了更好地满足销售人员对于移动办公和会议日益增长的需求,微软免费为Dynamics 365 Sales Enterprise和新发布的Viva Sales加入了对话智能服务。这项服务能够通过智能分析和数据洞察,为销售人员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业务线索,指导与客户的对话,并帮助他们节省下大量用在行政工作上的时间,从而更好地服务客户,促进成交。

面对中国市场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Azure机器学习服务、Azure认知服务也即将落地中国北部三数据中心区域,服务能力和规模将得到显著提升。

云端数据平台和开发服务持续升级,助力客户降本增效

今年微软推出了微软智能数据平台,用以统一微软旗下的数据库、数据分析和管理服务,帮助客户将分散割裂的数据负载融会贯通,从而更加快速、高效地获取业务洞察。该平台现在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目前已经有12家合作伙伴加入这一生态系统。

微软推出的支持超大规模拓展的企业级无服务器分布式数据库Azure Cosmos DB,已经被全球各地的客户广泛用于支持各种不同规模的关键业务应用,其地理高可用性、高扩展性和分布式部署,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Azure Cosmos DB增加对开源分布式数据引擎PostgreSQL的支持,以便开源开发者借助Azure Cosmos DB在速度、规模化和性能上的优势,用同一个数据库服务访问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

在多云开发部署方面,微软为了给客户提供最大的灵活性,推出了支持本地部署和通过Azure Arc在边缘部署的Azure Kubernetes服务。此外还有最新推出的Azure公共多路访问边缘计算服务,已经被AT&T等运营商用于5G网络的建设。现已面向开发者提供预览的Microsoft Dev Box云端编程工作站推出了Visual Studio镜像,开发者只要登入服务就能直接进入Visual Studio开发环境,更有利于节约时间和集中精力。

在中国市场,Azure SQL、Cosmos DB、Power BI、MySQL、PGSQL 等微软及开源数据平台已经落地中国北三数据中心区域,Azure Databricks、Azure Synapse分析服务也将于本季度落地北三。中国北三区域带来了Availability Zone高可用能力, 可为企业关键业务应用提供99.99%的高可用保障,并提供更完善的灾备和恢复能力;支持超大规模SAP系统云端运营的Mv2系列虚拟机也已落地中国市场,加速企业ERP及核心业务系统上云, 实现真正的降本增效。

创新工作方式,让混合工作更加灵活高效

微软最新发布的“工作趋势指数”报告显示,超过80%的雇员选择回到办公室,是为了彼此见面。在Ignite技术大会上,微软发布全新的Microsoft Places应用,用来优化物理办公场所的使用。Places能够提供关于同事们该在何时进入办公室的洞察,并能提供哪些会议更适合在线下召开的建议。此外还有智能会议总结功能,就像是为每个会议安排了一个智能助手,它可以借助AI自动按照会议记录分配工作任务,给会议划分段落,并且从会议记录中提取出与每个人关系最紧密的内容,让人更好地抓住重点信息。智能会议总结和其它一些新功能将作为Teams Premium版的附加组件供单独选购。

Microsoft Edge Workspaces是Edge浏览器上的共享标签页,用来在群组成员之间同步分享网站和线上工作文件的地址。比如有新成员加入某个项目时,就可以分享一个Edge Workspaces的标签,通过浏览器就能找到所有相关文件和链接,而无需再通过邮件转发大量文档。在小组成员共享工作期间,标签也会自动实时更新,确保每个人的工作进度随时同步。

在混合办公新常态下,包括Teams和Office组件的Microsoft 365现代办公平台,正越来越多地扮演着“组织数字中枢”的角色。微软和世纪互联计划将于2023年上半年,在中国发布由世纪互联运营的Office 365上的Teams服务。与此同时,我们将结合Office 365 和企业移动性+安全性(EMS),正式推出由世纪互联运营的Microsoft 365服务。此外,由世纪互联运营的Dynamics 365和Power Platform,即将落地中国北部三数据中心区域;Wrap App for Power App、Power Pages等创新功能也已上线,持续助力企业加速推进业务创新。

从开发平台到身份管理,构建完善的安全保护体系

微软致力于为数字化转型,构建最无微不至的安全防护体系。在今年的Ignite大会上,微软特别针对常常被忽视的开发环节,推出了一系列安全措施。全新推出的Defender for DevOps用来在开发运维过程中,为各类新老代码自动添加完善的保护措施,以防其中的漏洞被攻击者所利用。企业在打造应用程序的过程中,就能直接为程序加入安全保护,杜绝安全漏洞,让程序员安心地调用来自外部的代码,或者是在大规模的开发团队中相互协作。Power Platform 可以将现有环境变成托管环境。托管环境提供了数据管控、权限管理和自动发送报告等功能,从而更轻松的管理低代码资产,简化 Power Platform 的 IT 管理工作。

微软致力于帮助企业打造面向未来的身份管理体系,对人、组织、应用、智能设备的访问权限控制加以实时管理。新发布的Microsoft Entra身份和访问管理方案能对多云平台的安全访问权限进行管理。Microsoft Entra Identity Governance服务能确保正确的人拥有正确的权限,在正确的时间访问正确的资源。Workload Identities服务则用来控制应用、服务之类的数字工作负载和云资源的访问权限,基于证书的认证体系能够更好防范钓鱼式网络攻击。


]]>
助力企业快速搭建数字化体系,火山引擎DataFinder发布金融行业场景模板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如何加速数字化转型,是今年金融行业企业的热议与焦点。工信部《“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中,也将金融领域列为了重点关注的12大领域之一。对规模化的金融机构而言,如何做好数据资产治理夯实数据基础,如何疏通数据通路完成部门共享,如何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将智能洞察融入业务闭环等,是数据应用的关键。

近期,火山引擎旗下产品 DataFinder 4.0 推出了重要功能——金融行业「场景模板」能力。它将字节跳动多年来在数据建设、数据分析方法进行总结沉淀,结合金融行业特性,提炼了具有金融行业通用价值的数据体系。金融机构及企业均可应用此模板,配置生成定制化企业数据指标体系,大幅降低数字化转型成本,实现从数据采集到数据分析的全链路贯通。

通过将数据价值最大化发挥,DataFinder 已经在金融行业的营销、风控、运营领域,取得了降本增效、严控风险、推动业务流程智能化发展的阶段性结果。4.0的「场景模板」能力能够让金融企业的数字化成本进一步减轻,几乎无需投入人力成本和时间周期进行数据基础建设,即可完整地拥有数据采集、指标定义、指标分析、报表展示的个性化数据分析体系。

以银行理财零售业务场景为例,客户AUM(资产管理规模)是该场景的核心指标之一。

DataFinder 的「场景模板」能力专为理财业务人员提供了针对理财产品申购/赎回环节的数据分析模板,业务人员可以从中看到单个理财产品申购转化、不同产品的转化比较,以及复购、赎回情况。

在数据展示的基础之上,DataFinder的「场景模板」还支持对数据进一步分析和解读,该场景专门设置了针对客户流失环节的定位,业务人员可以快速定位并查看客户流失原因,有效提升理财产品的转化和留存。

图片1.png
图示:DataFinder银行理财产品申购与赎回场景分析模板

针对上述场景,DataFinder的「场景模板」中给出了有针对性的数据分析支持。

● 用户申购转化漏斗:展示用户从开始到浏览金融产品详情页,到最终成功申购的转化链路,定位链路中转化断崖,进行进一步分析;

● 首次申购理财路径分析:分析首次申购金融产品用户的流程路径,优化长板、弥补短板环节;

● 分产品申购转化分析:分析不同金融产品的申购转化流程,优化产品曝光力度,提升综合转化率。

图片2.png
DataFinder 银行理财场景 模板概览

据悉, DataFinder 为银行理财场景特设的数据分析能力中,一个重要能力是“用户申购转化漏斗”分析。该分析能够定位浏览过金融产品但流失的用户,并进一步细分流失原因和所占比例。

使用这一分析方法,理财从业者可以直接从看到流失用户细分群体特征,获取因不同原因流失的用户分组,并针对性地进行下一步运营策略的下发:

图片3.png

DataFinder 的银行理财场景可支持客户潜力分析、优质理财产品及分布分析、流失客户客情分析等多项分析,真正让数据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作为火山引擎数智平台VeDI推出的一站式用户分析与运营平台,DataFinder 拥有完善细致的埋点体系,可以针对业务需求深度定制分析场景;拥有强大的规模数据处理能力,实现千亿级数据秒级响应;还能与VeDI推出的其他增长营销套件,如DataTester,VeCDP等配合使用,实现数据采集、分析、人群策略、投放策略、自主分析的全链路闭环。

除推出金融行业场景模板外,DataFinder 还推出了泛互联网行业、大消费行业、汽车行业、政府行业等多行业数据场景模板。

目前 DataFinder 已经服务了包含中国移动、长沙电视台、美的、上海家化、凯叔讲故事、公牛、慢慢买等在内的几百家内外部优秀客户,将成熟的增长经验广泛赋能到各行业,帮助企业平稳迈过数字化转型的门槛。


]]>
思科微软加强合作伙伴关系: 思科协作终端支持微软 Teams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思科与微软公司近日在微软年度 Ignite 技术大会上宣布达成合作伙伴关系,为客户提供更多选择。思科和微软计划于 2023 年上半年在 Cisco Room 和 Desk 设备上提供本地运行 Microsoft Teams 的功能,并将 Teams 选项设置为默认功能。这标志着思科成为 Microsoft Teams 的认证合作伙伴。

客户现在可以选择在 Cisco Room 和 Desk 设备上默认运行 Microsoft Teams

思科全球执行副总裁,安全与协作事业部总经理 Jeetu Patel 表示:“互操作性一直处于思科混合办公战略的重要位置。无论是使用设备还是会议平台,客户都希望在他们现有的条件下进行协作。我们与微软的合作,是协作领域两位领导者的强强联手,以彻底重塑‘混合办公’新体验。”

微软协作应用和平台总裁 Jeff Teper 表示:“我们的愿景是通过 Teams 打造办公空间最佳协作体验,这一愿景将由我们卓越的硬件合作伙伴生态系统实现。我们很高兴思科成为新的合作伙伴,为 Microsoft Teams 提供认证设备,共同为我们的客户带来先进的协作硬件和软件。”

思科最受市场欢迎的六种会议设备和三种外围设备将获得 Teams 认证,未来还会有更多 Teams 认证设备推向市场。第一批设备预计将在 2023 年初获得认证,设备包括适用于小型会议室的 Cisco Room Bar、中型会议室的 Cisco Board Pro 55 英寸和 75 英寸,以及应用于大型会议室的 Cisco Room Kit Pro。后续将提供 Cisco Desk Pro 和 Cisco Room Navigator 的支持。客户可以选择将 Microsoft Teams Rooms 作为默认体验,同时这些设备仍旧支持加入 Webex meetings 以提供当前享受的所有特性和功能。第一款外围设备 Cisco Desk Camera 4K 是一款智能 USB 网络摄像头,将于 2022 年 10 月底推出。随后在 2023 年初将推出两款带有 Teams 按钮的耳机。

结合思科高质量、可靠的视频技术与强大的摄像头智能和噪音消除技术,Microsoft Teams 客户将体验到与同事、合作伙伴和客户连接与协作的数字化办公空间,享受包容与协作的会议体验。思科所有的认证设备都可以在 Teams Admin Center 和新的 Teams Rooms Pro 管理门户中进行管理,也可以通过思科控制中心进行设备管理。


]]>
Arm 生态系统为物联网奠定信任根基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物联网 (IoT) 现正处在一个意义非凡的时刻。随着人工智能 (AI) 的快速发展,云原生 DevOps 开发方式在数据中心之外迅速扩展,以及越来越多大规模的设备和计算的部署,物联网行业面临着一个明显的拐点——支持和管理潜在巨大规模的物联网部署所需的必要技术已经达到了成熟的临界点。物联网正在扩大规模并加速发展,进而驱动着全新的经济。而 Arm 生态系统正是这一巨大机遇背后的推动力。

Arm 之所以是物联网成功的关键,有以下三大主要原因。首先,它是目前承载智能物联边缘算力的主要架构。在 2021 年出货的近 300 亿颗基于 Arm 架构的芯片中,有 2/3(近 200 亿颗)被部署到了物联网和嵌入式应用中。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规模,并且它的绝对规模和计算能力(性能)每年都在增长。其次,Arm 的软件生态系统优势明显,没有其他任何一家公司能够将来自移动端、AI、云、高性能计算 (HPC)、汽车、嵌入式和物联网的开发者及软件提供商汇聚在一起。但凡有需要计算的应用,就会有开发者在使用 Arm 架构。最后,Arm 生态系统在推动关键的标准化举措方面走在行业前沿,它可以确保碎片化不会成为扩展规模的阻碍。Arm 多方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差异化的内在价值为开发者提供了一致且无缝融合的起始点,从而开发者可以将时间花在创新上,而非用于整合或解决不兼容问题。标准化必须涵盖 IoT 功能的基本要素,其中“安全”便是重中之重。

物联网的成功依赖于信任: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保证物联网设备及其生成、存储和传输的数据的安全性。幸运的是,Arm 和合作伙伴多年来一直携手合作。在这个机遇迅速扩展的时刻,以安全为宗旨的物联网设计所需的标准和技术得到了广泛认可和使用。

始于标准 —— PSA Certified

物联网从根本上改变了嵌入式计算对安全性的要求。以前,更高级别的安全性仅在某些特定市场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而现在,几乎所有设备都可能并且将会被连接到互联网,因此,每个设备都需要一个强大且一致的安全基线。专有的差异化解决方案无法扩展到物联网所需的大规模程度。Arm 意识到,有必要超越我们在架构和软硬件技术方面的投资,进而推动整个行业建立通用的安全标准。

鉴于这个愿景,Arm 在 2017 年主导创建了平台安全架构 (PSA, Platform Security Architecture),该架构的目标是为互联设备提供信任基础。2019 年,它演变为 PSA Certified,该认证是针对物联网的综合安全保障框架,由 6 家行业安全领导者共同设计而成。PSA Certified 的推出建立于 Arm 在安全方面的长期投资之上,为物联网设备提供了强有力的原则,从而确保遵循设计安全和最佳实践。

得益于安全框架和认证计划,PSA Certified 为原本非常分散的市场带来了针对物联网安全解决方案的整合。PSA Certified 对安全的信任根 (Root of Trust, RoT) 的含义进行了标准化,目前,包括 70 款芯片在内的100 余个产品均采用了这一标准,为全球物联网开发者简化了建立在 RoT 基础上的物联网安全开发。

安全的标准化对于生态系统的蓬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根据《PSA Certified 2022安全性报告》显示,96% 的受访者希望有行业主导的指导方针来帮助部署安全性,这一比例较 2021 年的 84% 上升了 12%。

从芯片着手,将标准付诸实践

物联网安全性的标准化方法固然不错,但产品设计者仍需在芯片和软件中进行实现。Arm 携手行业合作伙伴开展密切合作,在这两个方面进行不懈努力,确保在基于 Arm 架构设计物联网设备时,构建 PSA Certified 设备是达到安全目标阻力最小的路径。

Arm 物联网全面解决方案 (Arm Total Solutions for IoT) 将 Arm 出色的软硬件整合到经过验证的预集成解决方案中,为芯片设计者提供预集成的 Arm Corstone 的完整子系统,其中搭配 Arm Cortex 和 Ethos 处理器,并且支持 Arm TrustZone 。

Arm TrustZone 是保护敏感程序代码的一项关键技术,并且数据可以在 CPU 中实现硬件强制隔离。隔离可以确保敏感的工作负载与资产始终对不安全的应用保持透明状态。作为建立 PSA-RoT 的起点之一,它可在同一芯片内提供安全(可信)和非安全(不可信)区域。TrustZone 支持在 MCU 中启用安全处理环境 (Secure Processing Environment, SPE),并在应用处理器中启用可信执行环境 (Trusted Execution Environment, TEE)。这些安全执行环境可以防止身份验证机制、加密密钥材料和其他敏感数据被受损操作系统或在非安全环境中运行的恶意应用滥用。

TrustZone 在 2004年就已应用于应用级处理器,并于 2016 年被添加到 Cortex-M 系列中,成为在简单、低功耗的物联网终端以及更复杂的设备中实现隔离的可选方案。

芯片设计者从 Arm 物联网全面解决方案和 Arm Corstone 入手,可以确保为客户提供所需的基础组件,从而交付安全的物联网设备。

通过软件将安全性延伸到上层

如果没有知晓如何正确利用硬件功能的软件实施,以逐层构建安全性,包含 Arm TrustZone 在内的硬件功能将对安全性毫无帮助。Arm 在提供优良硬件安全功能的同时,还为许多重要的开源软件项目做出过显著的贡献,从而确保软件开发者可以轻松并持续地访问和集成由 PSA Certified 指定的关键基础安全功能,以充分利用 Arm TrustZone 等类似功能。

可信固件为 Arm Cortex-A 和 Cortex-M 处理器提供了安全的参考软件实施。可信固件的实施符合 PSA Certified 指南,它利用应用处理器的可信执行环境 (TEE) 和微控制器的安全处理环境 (SPE) 作为基础。

Trusted Firmware-M (TF-M) 为基于 Arm Cortex-M 的设备提供参考实施,这些设备通常用于语音、振动和视觉等低功耗的物联网终端应用。

TF-M 通过提供加密、安全存储和证实等安全运行时安全服务,使芯片、实时操作系统和设备能够满足 PSA Certified 要求。通过 PSA 功能 API,对用于访问这些服务的接口进行了全面标准化。TF-M 还完全集成了 Mbed OS、FreeRTOS 等关键的实时操作系统。

另一个例证是 Parsec 项目。PARSEC (Platform ARchitecture for SECurity) 是一项开源计划,通过独立于平台的方式,针对硬件安全和加密服务提供通用 API。这个抽象层使工作负载与物理平台细节分离,从而在数据中心和边缘实现云原生交付流程。

为全新的物联网经济奠定根基

出众的计算应用,支持各种应用计算的出色软件生态系统,以及以行业为主导的协作方法,这些方面相结合,可以设定关键的基础标准,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各项创新的蓬勃发展。Arm助力物联网的方法旨是协助Arm的合作伙伴取得成功,以确保他们能够参与定义全新的市场和经济,而物联网将为全球企业带来巨大的数据和洞察力。信任和安全是释放物联网最大潜力的基础, Arm的生态系统在安全领域厚积薄发,必将成为新的物联网经济的中流砥柱。

【本文作者 马健 Chloe Ma,Arm 物联网兼嵌入式事业部业务拓展副总裁】


]]>
微软Azure三大技术创新,力助企业数字化转型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如何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目标?微软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的答案是:选择“Azure云规模经济”。

微软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

10月13日,与Microsoft Ignite 2022同步的Microsoft Ignite China( 微软技术大会中国站)在北京召开。在本次以“事半功倍(Do More With Less)”为主题的大会上,萨提亚·纳德拉发布了五大核心内容:使用Azure实现数据驱动和优化、通过自动化和Al提供效率、利用云开发平台进行创新、使用Microsoft 365重新激励员工、从每处保护每个人的一切。 这一切,都是基于“Azure云规模经济”。

在全球排名厂商靠前的公有云厂商陆续拉开架势展现自己技术实力的时候,微软智能云Azure吸引各界人士的格外关注就不难理解了。微软大中华区Azure产品市场部总经理陶然,和远在西雅图的微软集团Azure产品事业部中国区战略负责人兼产品营销总监李铭从技术、生态、行业应用、未来趋势方面的深度解读,让人找到了满意的答案。

三大技术创新突破

数据中心规模的扩大,加上全球强大的骨干网络,成为微软Azure助力中国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出海业务以及外资企业入华开展业务的重要支撑。

微软大中华区Azure产品市场部总经理陶然

陶然表示,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微软三大技术创新突破的基础之上。

一是包括计算、存储、网络和容器在内的基础架构方面多个功能更新和发布。

如基于Ampere的ARM处理器新机型,以及全球和中国区虚拟机计算更新到第五代,帮助客户升级CPU的同时提供更高的性能以及更低的成本。

二是数据和人工智能。

Azure平台完美承载微软商用数据库 SQL Server还是友商的Oracle数据库,乃至正在蓬勃发展的开源数据库社区领域的MySQL、PostgreSQL、MangoDB、NOSQL等数据库。除了支持云端运行,微软还针对传统的数据仓库分析,与流行的hadoop、Spark这类开源数据分析等提供一站式工具,帮助客户以更加简单的方式发掘数据性能和价值,产出真正的业务洞察给业务决策者。

在AI方面,微软侧重把AI变成企业尤其是传统行业企业的一种能力,来实现业务的真正创新和新产品的研发和迭代。

“上云不是目的,帮助客户在云端进行数据和业务创新,同时还能降低成本,才是微软带给到客户的真正价值。”陶然强调。

三是云原生的应用。开发者的共同诉求是一个一站式的端到端从开发到部署,到运维到迭代的一整套工具,而全球应用最广泛、最大的开发工具平台Visual Studio就出自微软。微软将其与Azure云端服务和云原生集成,帮助企业和开发者提高开发效率,再通过代码层、容器层的无服务器解决方案将诸如APP、Web3一类的应用在云端快速部署和推广,并借助Data grip等一整套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ontinuous Integration & Continuous Deployment,CICD)工具帮助开发者在云端实现快速迭代和简化运维。

存储性能大幅提高

存储是一切的根本,也是云计算的根基;没有存储,云端基本云服务可能都无法实现。

针对存储业务,微软推出了两大策略。一是存储产品的设计、商务模式设计都面向传统企业市场开展了很多的优化,满足企业市场不同颗粒度的业务和系统的需求,二是,为了应对越来越多的数字原生以及互联网企业、游戏企业对极致性能的要求,微软继续提供业界一流的存储的性能和管控方案。面向全球发布的Azure Premium SSD v2这一先进的块存储解决方案,使企业以低成本对于高磁盘性的需求成为可能,该解决方案设计用于广泛的IO密集型企业生产工作负载。

Premium SSD v2沿袭了前一代产品在业界领先的数据持久性和高可用性优势,支持在单个磁盘上提供高达64TB的存储容量、80000 IOPS和1200 MBPS吞吐量,以通用块存储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生产工作负载的需求,如SQL Server, Oracle, MariaDB, SAP, Cassandra, Mongo DB,并可根据密集型、通用型以及成本敏感型等不同类型工作负载,在大数据分析、开发或测试、游戏独等应用对粒度磁盘大小、IOPS和吞吐量的需求,在性能和成本方面提供更大的灵活性。

由世纪互联运营的Azure数据中心中国三区落地在北京周边,其规模是中国区过去八年Azure总数据中心容量的翻番。

这意味着微软长期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也是公司业务持续攀升的表现。

加速传统行业与初创企业数字化转型

通过多年的努力,中国传统企业IT和业务的云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足的是大部分客户还仅仅是虚拟机、存储、网络等基础设施上云,这是上云的第一步。在云端把数据抽取出来真正产生洞察,帮助业务科学决策,才是关键。

以零售行业为例,零售和消费者紧密关联,消费者意味着大量数据的输入。目前大部分零售企业都处于或者正处于数据现代化的过程中。嘉士伯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在微软的帮助下,嘉士伯搭建起了一个数据分析平台,将众多的生产数据、以及一线市场消费者数据集成处理并反馈到生产决策端,应对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正在对老旧的IT业务系统进行云原生改造,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更多新型制造企业也加入到了这一行列。

据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微软不仅仅提供了工具和云服务,也提供了很多行业相关的数据目录、数据字典和地图来帮助企业基于行业的角度完成对数据进行归类,治理分析和AI的发掘。

“在推动传统行业上云方面,微软将会迎来更多蓬勃发展的市场机会,在帮助他们实现应用改造的同时推出更多的解决方案;同时也特别期待通过首批数据服务的发布与落地激发起数据仓库、开源数据库以及AI数据系统的项目和价值。”陶然说。

针对中国新兴行业市场,微软还成立了战略合作部,针对战略性合作伙伴包括初创企业提供基于Azure云服务的扶持和支持计划,帮助他们在云端创新走得更快、更好。

支持本土企业走出去、跨国企业入华

不论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出海扩张时都会遇到技术、人员、语言以及合规等方面大量的问题。微软中国以及微软云服务提供了一整套的解决方案。这种支持不只是简单地将IT应用系统上云,而是彻底解决企业出海的后顾之忧。

比如在全球范围之内100多项合规认证,支持客户在中国本土管理海外的IT与应用架构,解决架构的管理、部署和运维等方面的难题,又如通过基本的计算功能组件帮助互联网客户应对To C高并发、高性能场景的需求,通过Azure骨干网络实现高吞吐高流量的短视频与游戏的业务支撑;大量数据增值服务帮助他们在海外也能顺利开展业务创新。

在帮助跨国企业入华及在华继续开展业务扩展方面,微软通过可信、合规、安全、隐私保护的方式提供在中国境内的云服务以及数据保护,帮助他们用统一架构进行全球和本地的同步创新。

这是微软能够提供给跨国企业的重要价值。

与众不同的优势

微软集团Azure产品事业部中国区战略负责人兼产品营销总监李铭

在李铭看来,除了技术优势,微软智能云Azure还有三大优势,一是安全可靠同时又是最全面的行业云解决方案,与其他厂商提供基础架构、数据和应用不同的是,微软智能云Azure还包括Microsoft 365、Dynamics 365、Power Platform,是四朵云加成的智能云,可以打通日常业务办公系统,打通ERP或者CRM;二是有优秀的全球覆盖;三是有大量的合规认证;四是有非常完善、覆盖全球的生态系统。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微软承诺2030年实现碳达峰,从2030年到2050年,微软将消除自1975年成立以来所有的碳足迹。基于这个战略,微软全球云将继续提供低能耗、高性能的云服务。

为期三天的Ignite 2022技术峰会,超过100项新服务和新功能发布;萨提亚·纳德拉相信,这一系列举措,在新形势下将帮助客户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把握机遇,“事半功倍”地加速数字化转型与数字化创新。


]]>
乐高集团选择亚马逊云科技为首选云服务供应商 为客户创造卓越体验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亚马逊云科技宣布,全球知名玩具制造商乐高集团(the LEGO Group)选择亚马逊云科技作为首选云服务提供商,加速推进数字化战略,打造充满创意、乐趣和互动性的玩乐新体验。基于亚马逊云科技全球一致的基础设施,以及计算、存储、数据库、数据分析、安全、无服务器服务等,乐高集团加速数字化创新,不仅提高了业务洞察,而且优化了运营,并提升了客户体验。

乐高集团致力于通过玩乐的力量以启迪和培养未来的建设者。以积木颗粒为基础,乐高玩乐系统能够让儿童和粉丝自由拼搭,尽情发挥想象力。跟随时代的发展,乐高集团也不断投资致力于数字化转型战略,目标是通过转型和创新,持续满足新时代建设者们的需求和期望,以更好地服务他们。

基于亚马逊云科技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乐高集团构建了完整的全渠道数字化解决方案。秉承领域驱动设计 (DDD)、微服务化以及API标准化的理念,乐高集团构建了一个高效、可扩展的现代化技术架构。通过Amazon Elastic Kubernetes Service(Amazon EKS)容器服务以及无服务器计算服务Amazon Lambda,乐高集团部署和上线了一系列数字化应用,如营销自动化、微信小程序、天猫小程序等,大幅缩短了开发周期,减少了运维成本,并且降低了开发门槛。运用了基础设施即代码(Infrastructure as Code)的灵活交付模式,乐高集团大幅度简化了基础设施的创建、部署和运维的难度,加速云上基础架构的迭代。

在构建客户数据分析平台时,乐高集团使用云对象存储服务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Amazon S3)构建数据湖;利用云上大数据平台Amazon Elastic MapReduce (Amazon EMR)进行数据加工、汇总;借助快速简单、经济高效的云数据仓库服务Amazon Redshift,实现各触点数据的汇总、分析和展示,帮助其更好地做出销售决策;利用快速、灵活的NoSQL数据库服务Amazon DynamoDB,处理消费者的订单,为乐高集团会员带来极佳的购物体验。

在会员数据的管理中,乐高集团把数据安全和合规作为第一要务。依托亚马逊云科技成熟的安全合规服务以及丰富的行业实践,乐高集团部署了Web应用程序防火墙Amazon WAF,构建起抵御潜在网络攻击的第一道防线,并通过Amazon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Amazon IAM,安全地管理身份以及控制云服务和资源访问的服务)实现对访问权限的控制。此外,乐高集团还部署了Amazon Key Management Service(Amazon KMS,创建和管理加密密钥的服务)实现数据库的加密运行和存储,相当于在严密防护措施的基础上再加一把安全锁,确保数据安全无虞。

在使用丰富的亚马逊云科技的服务之外,乐高集团还借助亚马逊云科技专业服务,参考全球最佳实践,设计了云上着陆区(Landing Zone)和云上安全基线,与乐高集团全球总部保持一致的标准;与此同时,亚马逊云科技专业服务团队帮助乐高集团设计并实施了云端资源的规划标准,采用一键式CI/CD(持续集成/持续交付)快速部署环境,将效率提高8倍。

随着技术团队快速扩展,乐高集团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依托亚马逊云科技培训与认证项目所提供的定制化学习路径与计划以及相关培训课程资源,乐高集团打造了一支云计算人才团队。该团队打造了创新的文化,实现了从瀑布式开发到敏捷式交付、从项目驱动到产品驱动的转变,更好地支持其本地业务创新。

"在我们数字化转型中,亚马逊云科技一路相伴。借助亚马逊云科技广泛和深入的服务、全球一体化的团队以及创新的文化,我们能够快速创新和打造全渠道数字化解决方案。"乐高集团中国区科技部副总裁朱朝晖表示,"数字化转型是乐高集团未来十年的重中之重,我们将不断加大在数字化转型领域的投资。我期望能够使用更多亚马逊云科技的服务,更新和迭代我们的数字化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好的玩乐体验。"

"乐高集团是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发布了全球数字化转型战略。我们很高兴能够支持乐高集团全球数字化转型战略在中国的落地,从数字化产品、现代化架构和技术团队三方面支持乐高集团为消费者提供更愉悦的数字化体验。"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区跨国企业及电信行业事业部总经理沈涛表示,"亚马逊云科技利用全球优势植根本地,能够更好地服务跨国企业加速上云和本地创新,并满足安全合规的要求。未来,我们希望为乐高集团以及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创新提供更好的支持。"


]]>
寒武纪新一代智能加速卡与浪潮AIStation完成适配认证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近日,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寒武纪")的思元370系列智能加速卡与浪潮AIStation智能业务生产创新平台完成兼容性适配认证,将为行业AI用户提供高性能、高密度、高效能比的AI计算加速方案,促进金融、制造、能源等行业的智能转型与升级。


寒武纪是中国智能芯片领域的领先企业。思元370是寒武纪首款采用chiplet(芯粒)技术的AI芯片,集成了390亿个晶体管,最大算力高达256TOPS(INT8),是寒武纪第二代产品思元270算力的2倍。基于思元370,寒武纪推出三款智能加速卡:MLU370-S4加速卡板卡功耗仅为75W,相较于同尺寸GPU,可提供3倍的解码能力和1.5倍的编码能力,AI算力密度与能效比业界领先;MLU370-X4可提供高达256TOPS(INT8)推理算力和24TFLOPS(FP32)训练算力,配合全新基础系统软件平台,可充分满足推训一体AI任务需求;MLU370-X8基于双芯思元370打造,整合了两倍于标准思元370加速卡的内存、编解码资源,同时搭载MLU-Link多芯互联技术,每张加速卡可获得200GB/s的通讯吞吐性能,是PCIe 4.0带宽的3.1倍,可高效执行多芯多卡训练任务。


本次适配认证测试完成了上述寒武纪加速卡在AIStation平台内多个AI业务部署与服务的验证,包括图像识别、目标检测、自然语言处理等。测试结果显示,运行在浪潮AI服务器上的寒武纪MLU370-S4、MLU370-X4、MLU370-X8加速卡,与浪潮AIStation平台无缝对接,在AI计算性能、兼容性和稳定性等方面均达到优异。通过浪潮AIStation平台出色的算力调度与管理,行业AI用户能够灵活使用和扩展寒武纪加速卡的算力,满足典型AI应用需求。

寒武纪加速卡与浪潮AIStation完成兼容性认证,有利于充分发挥寒武纪产品高性能、高密度、高效能比的优势,进一步丰富寒武纪面向实际AI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帮助AI用户更方便快捷地应用寒武纪领先的AI计算加速技术,释放强大算力,促进产业AI化。

浪潮AIStation是面向企业级训练与推理场景开发的智能业务生产创新平台,实现从模型开发、训练、部署、测试、发布、服务的全流程一站式高效交付。通过对计算资源、数据资源、深度学习软件栈资源进行统一管理,AIStation为环境构建、模型开发、模型训练、模型评估、模型推理、上线部署全链条全面提速,加快AI开发应用创新落地。


]]>
华为全联接大会在迪拜举办,创新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实践在多行业落地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10月12日,华为全联接大会2022在阿联酋迪拜举办。超过3000位行业大咖围绕"创新数字基础设施,释放数字生产力"主题深入探讨,埃及高等教育科研部、尼日利亚Galaxy Backbone等公司与华为联合分享数字化转型最新实践,共解行业数字化转型创新发展新路径。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发表了题为"释放数字生产力"的主题演讲,并提出推进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三大核心举措:基础设施先行,持续提升联接和计算能力;坚定拥抱云,从"上好云"到"用好云",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积极构建本地数字生态,培育数字人才,并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华为中东非洲片区总裁易翔
华为中东非洲片区总裁易翔

华为中东非洲片区总裁易翔发表开场致辞,感谢客户与伙伴的持续信任,在本地,为本地,华为将与客户和伙伴一起,通过释放数字生产力的三大核心举措,共同打造国家和企业的数字化底座,发展本地数字生态支撑国家数字未来。

聚焦场景需求,创新核心技术,强化数字基础设施释放生产力

在"创新数字基础设施,加速政企数字化转型"主题演讲中,华为企业BG副总裁陈帮华表示,为场景找技术需要多技术协作。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数据,围绕数据做好感知、传输、存储、分析与处理是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华为提供全栈产品及产品组合,支撑数据的E2E闭环处理,使能客户加快数字化转型。

数据联接方面,华为发布超融合中小分支网关NetEngine AR5710和极致紧凑多业务汇聚路由器NetEngine 8000 F8,打造高质量数据底座,加速释放数字生产力。

数据传输方面,华为积极探索F5G(第五代固定网络)面向行业演进的应用实践,联合迪拜客户发布了基于光纤传感的数字管廊巡检解决方案,实现自动化管廊巡检。

数据存储方面,华为与数据管理软件公司Commvault推出了联合数据保护解决方案,为企业客户提供端到端、安全、可靠的数据保护,构建可靠、高效的存储底座,助力企业释放数据生产力。

会上,华为云战略与产业发展部总裁黄瑾提到,更绿色的基础设施、持续创新和共享经验是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方法。华为云希望成为数字化转型最佳合作伙伴,与客户、伙伴一起,通过"一切即服务",释放数字生产力。

创新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实践在区域多行业落地

聚焦"为场景找技术",多个区域多行业客户与华为联合分享数字化转型最新实践。

其中,埃及高等教育科研部部长助理Hesham Farouk Ali博士表示,ICT技术会促进教育更加以人为本,加速教学和学习方式的转型,华为在教育科研网络以及云与人工智能方面的能力,正在成为当下教学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埃及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载体。

尼日利亚Galaxy Backbone公司 CIO Baffajo Beita指出,Galaxy携手华为联合创新,助力尼日利亚构建统一的政务云网,加速尼日利亚政府数字化转型和国家数字经济发展。

共筑数字生态,华为发布"Huawei Empower Program" 全球伙伴发展计划

会议期间,华为发布 "Huawei Empower Program" 全球伙伴发展计划,通过OpenLab与伙伴联合创新,以全新的"三个统一"体系为伙伴赋能,围绕华为ICT学院和HALP构筑人才基础。未来三年,华为还会面向全球伙伴持续投入3亿美金,推动"Huawei Empower Program"更好地落地,共建繁荣数字生态。


]]>
华为发布两大油气场景化解决方案,为行业注入数字化“新能量”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在华为全联接大会2022迪拜站“深耕油气数字化,助推多场景智慧化进程”主题论坛上,华为企业BG油气系统部首席代表李阳明提出,数字技术是实现“向数据要石油、向智能要发展”的桥梁,它将为油气行业带来新技术、新业务和新发展。

会上,华为重磅发布了两大油气场景化解决方案 -- 油气田“一张网”解决方案和智慧加油站解决方案,为油气行业注入数字化“新能量”。

油气田“一张网”解决方案,网络需求“一网尽收”

油田网络系统普遍面临网络架构混乱、网络层级多、运维难、可靠性低等老大难问题,无法满足油气田开展数字化建设的需求。

基于此,华为凭借丰富的网络规划和咨询服务经验与能力,利用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硬管道隔离、IPv6+等技术优势,打造统一架构、统一管理、一网多用、一体安全的油气田“一张网”解决方案。

统一架构:通过工业PON、Wi-Fi6、5G、IPv6等先进网络技术组合,为油气田构筑全栈网络技术融合的“一张网”,统一网络架构,打通云网边端,覆盖油气田业务全场景。

统一管理:通过构建统一运维管理平台,可集成第三方网络设备,实现全网设备统一管理,并建立日常运维的数字化视图,让油气田运营管理更简捷。

一网多用:华为油气田“一张网”集架构、体验、运维层面多重统一,可实现油气田内部生产、视频、办公、社区等多业务需求一张物理网承载,降低企业投资成本。

一体安全:依托Flex-E、NHP等先进硬管道隔离技术,华为方案可在不增加建网成本的情况下,极大加强各业务网之间的安全隔离,打造油气田智慧化发展的安全底座。

智慧加油站解决方案,“三大智慧”一站式体验

加油站是油品零售行业最主要的生活化服务场景。伴随着物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加油站正向着高效率、智能化的方向逐步演进,并通过数字技术推动加油站场景多元化和业务新增长。

对此,华为整合全栈技术能力,携手伙伴共同打造智慧加油站解决方案,从智慧服务、智慧营销和智慧管理三个方面入手,助力加油站实现营销精准化、服务敏捷化、运营简单化、决策智慧化。

华为通过在集团中心侧搭建数字平台,建立视频采集规范、物联接入标准和统一的站级数据模型,对站内原本孤立的加油机、液位仪、支付平台等业务子系统进行整合并形成综合分析展示平台,实现集团对各站级数据的远程智能统管。

同时,华为结合加油站现有基础资产设施和业务系统应用,依托明星产品FusionCube在加油站端侧推出首款一体化、简运维的边缘智能融合平台,集成计算、存储、网络、人工智能算法等,并构筑全物联、全感知的应用开发能力,以满足多种业务需求 -- 智慧服务让消费者无需下车即可加油,平均加油时间从6分钟降至2分钟,大幅优化用户加油体验和加油站经营效率;智慧营销可有针对性地推送油价涨幅信息和商品促销活动,增强用户粘性,带动加油站主业和零售业务的发展;智慧管理实现操作过程全可视、危险动作全识别、作业记录全可溯,用可靠的数据支撑加油站的业务决策与运维。

未来,华为将持续深耕油气行业场景,通过多技术协同以及场景化解决方案不断创新探索,为场景找技术,释放数字生产力,为油气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加满油”。


]]>
Supermicro JumpStart早期试用计划加速搭载即将发布的第4代Intel Xeon可扩展处理器系统上市时间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Supermicro Micro Computer, Inc. (SMCI) 为云端、AI/ML、储存和5G/边缘的全方位IT解决方案提供商,发表其JumpStart早期远程试用计划Supermicro X13 JumpStart,此计划用于在搭载第4代Intel Xeon可扩展处理器的Supermicro X13系统上进行工作负载测试。

参加此计划的客户可在新品公开发布前,提前试用Supermicro广泛多元的X13系统产品组合,体验此领先技术并加速在AI、深度学习、运算、电信、储存等解决方案的部署。开发人员将能测试现行采用Supermicro搭载Intel Xeon处理器系统的兼容性,并强化其应用,充分发挥第4代Intel Xeon可扩展处理器的新功能。

来自各个行业的开发人员和IT管理员很快便能从这些新系统的早期试用评估中受益。对于云计算、CDN、软件定义储存、关键任务型企业应用、HPC以及其他各种应用来说,即将推出可搭载第4代Intel Xeon可扩展处理器的X13系统将通过运用DDR5、PCIe 5.0、Compute Express Link 1.1和Intel Advanced Matrix Extensions (Intel AMX) 等先进技术达到全新的性能领域。

Supermicro总裁暨首席执行官梁见后(Charles Liang)表示:"Supermicro JumpStart计划让客户能在Supermicro的最新X13平台上验证第4代Intel Xeon可扩展处理器(原代号为Sapphire Rapids)的工作负载性能,大大加快数据中心的部署。Supermicro持续与引领业界的AI、云端、5G边缘等企业伙伴密切合作,致力于缩短先进产品和技术的上市时间,提供领先的性能、效率和竞争优势。"

英特尔(Intel)公司副总裁暨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事业部总经理Don Cunningham表示:"英特尔很乐意推广Supermicro的产品和计划,让开发人员和数据中心业者能获取我们先进、性能优异的最新CPU产品。我们很高兴看到Supermicro为符合条件的客户提供了充分利用搭载第4代Intel Xeon可扩展处理器的先进Supermicro服务器的机会,来测试和验证他们的创新应用。"

Jumpstart计划

通过NDA验证的客户可在产品全面发布之前抢先远程试用X13 Supermicro系统,针对其进阶工作负载进行开发、验证、调整和基准测试。这个早期试用评估期将使注重性能和效率的数据中心取得先发优势,在产品公开发布的当下或随后部署其已完成预先验证的解决方案。

JumpStart计划将支持Supermicro即将推出的X13系统的广泛产品组合。Supermicro Hyper 1U和2U机架式服务器将最早开放验证,其他型号的机架式服务器、多节点双机、SuperBlade和存储系统将根据客户需求逐步增加。该计划将于Supermicro的机柜级即插即用解决方案中心进行,由Supermicro的顶尖数据中心工程与架构设计团队一同帮助客户快速完成从测试和验证到完整全方位IT解决方案部署的作业。

参加本计划的方式非常便捷, 感兴趣的客户可通过Supermicro JumpStart官方网站报名,以验证参加资格。通过验证的客户很快将能获取一台裸机执行个体,且能自行选择操作系统并灵活安排时间进度。

Supermicro X13 Jumpstart产品系列

Supermicro最初将提供数个能执行下一代工作负载的Hyper机架式系统,并计划在未来加入其他系统,包括多节点和Blades系统。

这些X13产品都将支持Intel Xeon可扩展处理器。Supermicro致力于提供最新技术,将新系统推向市场。

Innovative Systems for Next-Gen Workloads
Innovative Systems for Next-Gen Workloads


]]>
阿里云入选Gartner CPaaS全球代表服务商 IoT连接能力受关注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凭借云计算、IoT的领先技术优势及规模应用积累,阿里云在Gartner发布的《2022 年 CPaaS 市场指南》中被选为代表性服务厂商。

CPaaS(通信平台即服务)作为实现即时通信、音视频通话等功能的云解决方案,已经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连接、触达和服务客户的数字化工具。

阿里云此次入选CPaaS代表性服务厂商,很重要的一项指标是物联网即IoT连接能力。

根据工信部数据,8月末蜂窝网络终端连接数中,50.3%为物的连接,首次超过“人”的连接。如果考虑到主要服务于物连接的近场通信技术RFID、Bluetooth、ZigBee等,物的连接规模远未达天花板。

面向海量的的万物连接需求,阿里云IoT提供行业领先的“智能无线连接管理平台”,支持亿级卡量智能管理,提供统一openAPI能力,提供超高SLA智能连接服务,尤其是有效提高电梯野外等弱网环境下的连通率。

据了解,阿里云IoT“智能无线连接管理平台”具备定向服务、套餐管理、终端充值服务等丰富的卡管理功能,用户可以使用自动化规则,实现风险实时预警、智能诊断支持一键定位解决问题、运维机器人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进行查询和管理。

在API开发能力上,支持6种语言的SDK,响应时长仅100ms内,同时支持MQ消息推送,让用户可以更灵活的二次开发对接。

截至目前,阿里云IoT物联网连接服务已经广泛应用于金融支付,共享设备,车联网,工业制造,智慧农业,安防等领域,服务数千家客户和亿级设备。

阿里云IoT物联网络总经理云山表示,考虑到每个行业对于网络的要求,硬件平台的差异化和长周期性,阿里云IoT协同硬件伙伴连接高可用工作组,打造云网端一体的网络产品解决方案,为万物智联保驾护航。


]]>
UCloud优刻得推出私有专区UDSet 为用户构建云上独享资源池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为满足企业用户上云的安全合规与降本增效需求,近日,UCloud优刻得推出了私有专区(UDSet)产品,该产品可为用户提供基于UCloud虚拟化服务的单租户运行环境。用户可独享专区池中所有物理服务器的所有资源,如CPU、内存、网络等,具备安全、稳定、高效、高性价比等特点。

构建用户独享资源池

UCloud优刻得私有专区(UDSet)是由多台私有专区宿主机(物理机)组成的用户独享资源池。私有专区宿主机(UDHost)上已部署虚拟化软件,用户可以在私有专区宿主机上自主创建并运行私有专区云主机(UHost)。

以下是私有专区宿主机(UDHost)和私有专区云主机(UHost)的部分特有功能:

●CPU超分⽐:对CPU运行负载不高的场景,用户可设置大于1的CPU超分⽐,从⽽提升可使⽤的vCPU个数,大幅节省云资源使用成本;

●宿主关联:用户可灵活设置宿主机与虚拟机之间的拓扑绑定关系,满足不同业务场景下自主编排的需求。

●自动置放:用户在新创建私有专区云主机(UHost)时,将新增的私有专区云主机(UHost)放置于已开启“自动置放”功能的私有专区宿主机(UDHost)上。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开启或关闭“自动置放”功能,若选择“关闭”,则必须指定该专区宿主机,才能在其上创建云主机。

●宕机迁移:私有专区宿主机发生宕机时,系统将自动从后端备机池中,选择⼀台新的宿主机进⾏置换,在用户管理信息无变更的情况下实现迁移。

●关机释放资源:私有专区云主机(UHost)关机后,将不再占⽤宿主机的CPU和内存。再次开机时,若当前宿主机资源不够,私有专区云主机(UHost)将自动离线迁移至同一专区中其他资源较为空闲的宿主机上,最大限度节约资源成本。

高隔离、高性能、低成本

UCloud优刻得私有专区(UDSet)运行于UCloud优刻得高标准的自建与运营数据中心,具有深厚的公有云虚拟化技术、大规模的运维保障能力,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高可用服务。相较于业内通常提供的专属宿主机,UCloud优刻得私有专区(UDSet)更是提供了资源池化的管理能力,可满足用户云上私有化部署需求。产品具备以下优势:

●隔离性:用户独占宿主机,独享CPU、内存、网卡等物理资源,带来高级别的隔离性,符合严格的合规要求;

●高可用:宿主机级别的宕机⾃动迁移能⼒;可⾃主规划打散业务级别的⾼可⽤集群,保障服务的高可用性;

●部署灵活: 初始分配时,虚拟机可调度至指定的私有专区宿主机,或在私有专区资源池中自动调度;后期,用户可⼆次或多次重新规划资源拓扑图;

●高性价比:搭载最新的快杰硬件资源及软件技术栈,带来优秀产品性能的同时,相比同等配置下的云主机,成本最⾼可降低25%。

UCloud优刻得私有专区(UDSet) 的底层基于Intel CascadelakeR和Intel IceLake 的快杰O型硬件,而软件栈也已经过了大规模的公有云场景历练,系统具有极高的健壮性。运行于宿主机之上的快杰O型云主机更是计算、存储与网络性能卓越的旗舰产品,最大网络包量达到1000W PPS,最高存储性能达到120W IOPS。在Web服务、游戏、数据分析处理等绝大多数场景都表现出色。

多行业、多场景适用

UCloud优刻得私有专区(UDSet)在多行业、多场景都可以发挥应用价值:

●银行、保险、医疗等行业:部分业务具有严格的合规和审计要求,需要使用独占宿主机的方式进行部署;采用私有专区(UDSet)可以满足合规要求,构建安全的基础设施。

●游戏、实时音视频等行业:游戏、音视频等实时互动场景,对算力和稳定性的要求极高,采用私有专区(UDSet)可以构建高隔离、高性能运行环境,不受其他云租户影响。

●芯片、智能制造等行业:很多设计、仿真软件需要与硬件绑定的许可证才可以运行,采用私有专区(UDSet)既可以不改变硬件资源,又可以享受云端高性能算力;

●具有一定规模的互联网公司:需要⾃主规划物理机与虚拟机的拓扑关系、虚拟机与虚拟机的业务分割等;私有专区(UDSet)的灵活设置功能,可以让用户定制资源架构;

●传统企业: 一些传统企业需要将私有的虚拟化环境上云, 如从物理机机房Openstack、KVM等虚拟化环境迁移上云;采用私有专区(UDSet)可以利用已有物理资源,并进行更好的资源规划。

UCloud优刻得私有专区(UDSet)从用户需求出发,发挥云计算技术能力,以云的私有部署,帮助用户解决数据安全、应用延迟、迁移成本、复杂环境、监管合规、知识产权等诸多问题,助力用户的数字化转型。


]]>
徐工与Oracle NetSuite结缘 夯实数字化迎接国际化2.0发展新纪元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作为全球第三大工程机械集团,徐工在国际化2.0战略背景下,如何抉择数字化的方向?

近日,徐工机械与甲骨文公司、汉得信息三方战略合作正式启动。这是徐工与Oracle NetSuite一期合作圆满完成后进一步战略深化。借助 Oracle NetSuite 不断完善徐工全球化数字化平台部署,提升整体徐工国际化板块运营管理水平。与此同时, Oracle NetSuite 也为以徐工为代表的中国制造扬帆出海保驾护航。

199IT有幸现场亲历见证三方战略合作历史时刻,同时就数字化等话题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徐州工程机械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森、甲骨文公司全球副总裁 NetSuite大中华区总经理叶天禄 、汉得信息CEO黄益全进行对话。

与Oracle NetSuite结缘 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

十多年前轰轰烈的信息化1.0浪潮中,徐工抓住历史机遇,打造本土信息化基础系统。

十多年中,徐工新一代信息化发展日新月异。徐工聚焦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制造业。如今,徐工在工业互联网+双碳、工业互联网+5G、工业互联网+园区,数字孪生、工业软件、工业视觉、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聚力突破,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

但在出口数字化方面,徐工碰到了不少的挑战。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徐州工程机械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森毫不讳言,中国企业出海有一个共同的痛点:海外渠道建设刚刚起步,资源布局并没有国内容易,特别是刚开始可能拿不到大渠道的支持。

(图: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徐州工程机械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森 来源:199IT)

刘建森坦言,在国际化战略背景下,徐工海外业务触角才刚刚伸出去,海外营销系统不成熟,徐工坚持一出去就打好基础,将管理DNA夯实。

正如汉得信息CEO黄益全总结的趋势,“很多企业在中国的IT建设风生水起,在国际化的扬帆出海过程中颇具波折。低估了海外建设推进过程中的难度。”

徐工迫切需要一套强有力的信息化系统支持企业国际化 2.0 发展战略,解决业务发展中遇到的挑战,如海外分支机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基础数据的准确性有待提升,业务财务数据变更不同步以及缺乏全面的工作流配置工具等。

2021年,徐工决定重新选择合作商,Oracle NetSuite进入徐工的视野。

一方面,徐工对甲骨文在全球企业软件系统中的地位相当认可。另一方面,Oracle NetSuite强大的全球化产品和解决方案适合徐工国际化2.0发展战略。

刘建森笑称,与Oracle NetSuite合作是徐工主动选择的结果,“甲骨文作为行业翘楚多年来在IT行业独领风骚。作为传统工程机械企业,徐工非常荣幸与Oracle NetSuite结缘,倍加珍惜、全力合作。汉得信息在实施方面非常知名,本地化实施和全球化实施都有很丰富的经验。希望有这样的伙伴们与徐工同行,共同打造徐工的国际化、成为世界级的企业。”

(图:甲骨文公司全球副总裁NetSuite大中华区总经理叶天禄 来源:199it)

甲骨文公司全球副总裁NetSuite大中华区总经理叶天禄表示,甲骨文是全球领先的企业软件供应商。Oracle NetSuite ERP云是甲骨文增长最快的产品。目前Oracle NetSuite全球共有32,000多家企业级客户,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许多全球知名品牌将业务托付给Oracle NetSuite,并把财务、运营、流程等都迁移到Oracle NetSuite云端。在中国,Oracle NetSuite本着运筹本土、决胜全球的使命,助力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已经有三千多家中国企业出海选择Oracle NetSuite。Oracle NetSuite支持190多种货币、27种语言,满足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税务、合规性要求,是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的助推器。

“徐工和Oracle NetSuite是战略级别的合作,双方共同打造中企出海的标杆。国际化是徐工的主要战略之一,也是Oracle NetSuite非常擅长的领域。徐工借助 Oracle NetSuite 建立跨国子集团一体化架构,既满足内部管控,又能支持海外子公司本地化运营,Oracle NetSuite 独到的“ERP++”模式贯通售前、售中、售后价值链,实现国内国外一张网;同时多语言、多账簿、合并报表功能既满足上市合规要求,又能满足子公司当地的经营管理需求,助力徐工进出口快速打造海外子公司样板;借助 Oracle NetSuite 独特的灵活、开放的平台特性为徐工进出口重新梳理 IT 规划,整合旧有 IT 资源,建立以 Oracle NetSuite 为核心的一体化平台,真正实现扬帆出海,‘轻装上阵’。”叶天禄如此评价此次合作的意义。

深入合作解决国际化2.0发展的痛点

2022年是徐工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8月29日,徐工机械吸收合并徐工有限新增股份正式上市,标志着徐工整体上市工作正式完成,近年来资本市场最大的一笔装备制造业重组取得完满成功,“新徐工”发展进入新纪元。

国际化战略一直是徐工的主战略,作为徐工国际化业务的尖刀班,徐工进出口身兼重任。特别是在当下世界工程机械市场格局剧烈变化的时代,如何重构、突破、融合,刘建森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当下,生产力要与科技衔接,要形成全新的管理体系,向管理要力量,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业绩,才能不断提升全球化发展的竞争力!”

刘建森是IT信息化建设领域的老兵,也是企业管理领域的高手。作为徐工首任CIO曾亲自操刀徐工信息化的1.0建设。同时作为企业管理者,刘建森深刻体会到“技术不牢,地动山摇”的因果关系。

在数字化转型建设上,徐工一直加大投入,利用数字化工具提升全球业务管控,提高管理效率。

徐工在德国、美国、巴西、印度等10多个国家拥有研发中心、制造基地或KD工厂,产品出口到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一带一路”沿线97%的国家,35国出口占有率居第一,在全球建立了2000多个海外网点为用户提供全方位营销服务,年出口总额和海外收入持续居中国行业第一。

海外业务最大的痛点和难点在于海外子公司的管理。上市公司要求要迅速将报表合并,但因为时差、会计准则、货币币种等差异,很难迅速地收集到海外运营结果进行上报。此前,徐工海外子公司采用的都是当地的软件系统,没办法融合。后台人员需要通过接口、再各自合并数据,不堪其扰、不堪重负,最主要的技术管理能力缺失。

(图:左一为汉得信息CEO黄益全 来源:199IT)

黄益全非常认同,他认为当前国际化企业海外管理的新形势表现在从以往的财务型管控向运营协同去转变,国际化公司在整合全球资源的同时,需要对全球运营协同发展。管理的精细度和难度会加大。总部管控与本土化的差异化的平衡是关键点。Oracle NetSuite的开放性优势更加凸显出来。

与Oracle NetSuite一期合作圆满完成后,刘建森表示,“ Oracle NetSuite 不仅更灵活,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且能将我们的数字化转型战略贯彻到底,实现全面覆盖。Oracle NetSuite 多币种、多税制、多会计准则等优势,将会进一步提升并加速徐工国际化进程,成为我们未来发展的助推器。”

工贸一体 服务前瞻性的现代化企业

在叶天禄看来,徐工作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龙头,不光在业务上,同时在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方面,也都是非常领先,徐工海外业务是增长最快的板块,海外体系、国家和地区业务拓展也面临着客户需求复杂度的提升、海外订单快速的增长、供应链压力加大等各方面的挑战。从企业的数字化建设来看,需要进一步依靠数据驱动。海外国内高时效的对接,提升企业的服务能力和速度。这些都是徐工数字化方面的前瞻性,与Oracle NetSuite非常契合,

Oracle NetSuite的特色是全球运营、财务合规、一个平台管理所有的业务,全球实施能力,帮助徐工掌控全球运营,支持徐工的全球扩张,同时优异的性价比,快速部署快速上线,帮助徐工打破系统壁垒,连通很多的信息孤岛。包括售前的询客、合同的签订、生产发货、商品服务等,都实现了完整的销售周期,最大限度发挥数据的价值,提升徐工海外业务的工作效率。

Oracle NetSuite通过超过20多年的行业迭代沉淀,积累了从商机到订单到收款,从采购到付款,销售与生产的工贸一体、集团海外财务等多种领先的实战成效。先进的流程化管理让像徐工这种中国客户能快速借鉴海外的全球化成功企业的经验,少走弯路快速成功。

Oracle NetSuite海外一体化管理平台,能够帮助进出口实现快速的海外的业财一体化。业务和财务的对账,海外公司和徐工本部的数据对接,实现跨国家、跨地区、跨业务部门的信息互通,减少对账的错误率、缩短关账的时间。对一家上市公司而言,特别是国际化出海的公司非常重要。

回到工程机械制造行业,叶天禄认为,中国制造业发展很多年已经非常熟,如何将产品销售到国内以及国外市场是企业发展的重点。大部分的制造业企业都是朝着工贸一体的方向发展。目前“工”这一块中国制造企业已经做得非常好,缺乏“贸”这一块,从商机到订单到售后,从采购到付款,从销售到生产,Oracle NetSuite能够帮到制造型企业实现工贸一体。

积极拥抱海外公有云 SaaS是最高效的模式

对于选择云计算服务,刘建森认为适合企业才是最重要的。徐工作为开放透明的国际化上市公司,数据是开放、透明、规范的。与其他公司将数据神秘化不同,徐工积极拥抱公有云,对于数据安全性非常有信心。徐工坚持客户在哪里,数据就在哪里。分布式管理模式决定了海外子公司、经销商管理本地数据,坚持本土化落地、本土化管理的开放原则。刘建森强调,公有云服务的出现,为徐工以及服务商提供大规模合规运营、健康透明化发展的机会。

同时,Oracle NetSuite云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徐工在海外不同国家和地区基础数据建设程度不同的难题。叶天禄表示,公有云能够随时随地在全球任何地方使用系统,Oracle NetSuite多公司、多会计准则、多税制的管理帮助徐工快速合规地出海国际化。同时模块化的功能组成也能帮助实现进出口整体规划,分阶段实施,小步快跑,降低了初始的成本。

在谈到国内企业对SaaS模式的接受度,黄益全表示,SaaS从长远看是企业的壁垒,从软件沉淀标准化角度来看,没有比SaaS更高效的模式。黄益全认为构建软件系统都会朝着SaaS方向发展,是最有效率的方式。

叶天禄表示,目前中国SaaS市场的状态,大概类似七年前的北美。对定制化、个性化的习惯更浓厚,产品化标准化程度相对低一些。对于数据安全的认知,需要时间来改变原有的思维。专业的事情需要交给专业的公司来做。

结语:

对徐工而言,国际化战略已经衍进到2.0阶段。徐工树立了“提升渠道控制力,提升内部活力,提升品牌影响力,提升市场占有率”四个目标。而全球管控、效率优先、运营协同、价值提升等都是徐工现阶段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徐工对数字化转型的前瞻布局,选择与Oracle NetSuite战略合作,积极投身数字化发展浪潮之中,利用数字化为企业赢得国际化发展的先机,这种魄力和毅力值得行业敬佩。

在Oracle NetSuite和汉德信息看来,徐工数字化发展能够取得阶段性成果,与徐工内部强有力的推动以及徐工人开放、积极、进取的精神密不可分。正如刘建森所笃定的“上下同欲,前后同步,左右同频者胜”。

在国际化战略的深化过程中,徐工始终不忘初心:通过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和信息化的投入,提升全球事业管控的效率,为全球客户带来更高价值,助力各国伙伴走向成功。

Oracle NetSuite强大、丰富的 ERP 及全球化功能,帮助徐工在内的中国出海企业理顺关键业务流程。此次 Oracle NetSuite 部署,采用了‘小步快跑’的策略,通过快速建立标杆,有效加强海外分支机构与总部的协同,实现业财一体化管理,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了全新的IT部署思路。

 


]]>
云计算:十年高歌猛进,构筑数字经济算力底座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起步于3G时代,发展于4G时代,在5G时代走向成熟。十年来,时光荏苒,中国云计算产业从无到有,一路高歌猛进,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而云计算亦成为重要的算力基础设施,以及数字经济的算力底座。

  据统计,2021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3229亿元,较2013年增长了14倍。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2181亿元,较2013年增长了44倍,有望成为未来几年中国云计算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如果说亚马逊是全球云计算产业的启蒙者,那么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大厂就是中国云计算的“破冰者”,推动中国云计算市场从“一枝独秀”走向了“百花齐放”。

  2011年,阿里云官网正式上线。彼时,阿里巴巴的云计算业务已经低调地发展了两年,去IOE化正在全国展开。在这一年里,阿里云重磅发布了SS(对象存储服务)、阿里云邮箱等产品,希望通过这些技术和服务等基础能力帮助开发者、中小企业实现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转变。

  次年,阿里巴巴自主研发的大规模分布式计算系统——飞天平台重磅发布,云操作系统、弹性计算、存储、大数据处理等诸多云计算产品也悉数登场,阿里巴巴的云计算产品矩阵逐步成型。2013年,随着飞天5K平台的正式上线,阿里云成为了中国第一家拥有完整云计算能力的企业。

  就在阿里云开疆破土之时,腾讯、优刻得、金山、百度、京东等互联网企业,中国电信(601728)、中国联通、中国移动(600941)等三大运营商,华为、浪潮、用友等ICT企业相继进入市场,助推中国云计算产业不断走向繁荣。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中国云计算产业已经形成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三大热点区域,云计算应用已经从互联网延伸到政务、金融、工业、医疗等诸多行业,诞生了更多云计算厂商,助力更多行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打造中国特色运营商云

  十年来,在众多云计算厂商之中,运营商“三朵云”的发展格外引人瞩目,已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运营商云。

  据IDC报告,2021年下半年,中国电信天翼云在中国公有云市场份额占比10.3%,位列第四。不仅如此,凭借安全可信、自主可控、云网融合、专享定制等优势,天翼云公有云IaaS市场份额从2018年至2021年连续四年实现全年稳步提升,增速分别为8.6%、8.7%、8.8%和10%。联通云2021年第四季度公有云IaaS、PaaS、IaaS+PaaS收入同比增速则位列所有云厂商之首。移动云公有云市场份额位列第七,同比增速达137.8%,环比增速达24.9%,双双位列TOP 10云服务商第一。

  不仅如此,2021年,运营商“三朵云”收入都实现了高速增长,且增幅在公有云市场居于领先地位。

  据年报,2021年,天翼云、联通云、移动云的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02%、46%、114%。同期阿里云营收同比增长30%,华为云营收同比增长34%,百度智能云营收同比增长64%,亚马逊云营收同比增长37%,微软智能云营收同比增长27%,谷歌云营收同比增长47%。显然,运营商“三朵云”收入增幅基本都排在行业前列。

  从上述这些亮眼成绩来看,运营商“三朵云”在市场上已经稳定占据地位,部分运营商已稳定进入公有云市场第一阵营。数据表明,中国运营商的云战略布局开局良好。

  但事实上,从全球运营商市场来看,在坚持传统业务经营的同时涉足云计算,并取得成绩的运营商已不多见,有很多运营商甚至已经放弃这部分业务。

  作为对比,中国三大运营商不仅没有放弃云业务,反而不断加大对该业务的投资力度,并将其作为算力网络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年报,2022年,中国电信用于云资源的投资为140亿元,占2022年资本开支总额的15%,并新增云服务器16万台,将算力总规模从2021年的2.1 EFLOPS扩容至2022年的3.8 EFLOPS,算力提升超80%。

  中国移动2022年用于算力网络建设的资本开支为480亿元,占2022年资本开支总额的25%,新增云服务器18万台,加快布局热点中心云,按需建设边缘云。

  尽管中国联通并未在年报中披露2022年用于云资源资本开支具体数额,但是作为联通“大计算”主责主业重要组成的联通云也必然是中国联通2022年的投资重点,且资本开支金额会占一定比重。

  从三大运营商2022年投资规划来看,以算力为代表的云业务在运营商内部的地位正在不断上升,投资比重也在不断增大,将成为与5G同等重要的新战略重点。

  因此,2022年,随着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商的重点扶持,以及中国市场的特色,运营商“三朵云”的发展将继续提速,成长空间十分可期。

  “国云”助力产业新发展

  十年来,随着中国云计算产业高速发展,中国云计算市场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如今,随着国资监管云正式上线,国资央企成为“国资云”建设的主力军,中国云计算产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新机遇,

  据悉,国资监管云的上线释放了明确信号,即整合中央企业云计算资源、实现核心技术突破、支撑网信体系,以及构建健康发展的云生态。

  这意味着,除了地方国资IDC将受益于区域性国资云建设与托管运营需求外,提供服务器等基础产品与技术的信创企业有望借助国资云建设的机遇加速上量,专属云基础技术服务商与数据安全企业亦将迎来利好,同时应用软件迎来顺势本土化机遇。

  不仅如此,第三方云服务商与运营商也有望实现更密切的合作。因为,运营商在数据中心、骨干网、5G核心网等领域具有天然优势,在政企市场上更容易开疆拓土,而第三方云服务商的技术研发则相对更加雄厚,两者合作能够在业务互补中发挥各自的资源禀赋。

  显而易见,经过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云计算产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未来十年,随着“东数西算”工程的落地、企业上云进程的持续加快,以及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国云计算市场将迎来更大的繁荣。通信产业网(记者 高超)


]]>
VMware推动云智能时代到来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作为全球云计算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VMware一直站在云计算创新发展的最前沿。在近日举行的VMware Explore 2022上,VMware发布了VMware Aria多云管理产品组合,提出了从云混沌向云智能转型的理念,这是继从单一云向多云转型之后,VMware在云计算理念上的又一次创新。

“很多客户已经建立了以云优先的思路,在实践中均已经上云,但是在部署过程中很快会陷入云混乱的局面,开发运维和安全分散在不同的基础架构和应用团队中,基础架构在不同云环境中陷入孤岛化状态,应用访问支离破碎。”谈到目前企业上云的状况,VMware总裁Sumit Dhawan表示。

“在云混乱状态下,技术往往成为阻碍因素,每个云都有不一样的实时堆栈、监测工具、安全解决方案等,这也意味着应用很难在不同云环境之间迁移。”VMware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Kit Colbert认为。针对这一混乱状态,VMware提出了云智能的概念。“希望企业能够以最明智的方式,根据应用在性能、成本、安全、合规等方面的需求,找到最适合的云环境。”Kit Colbert提出了未来发展愿景。在这一愿景下,云智能应运而生。在VMware看来,在云智能帮助下,企业能够在一套技术基础的帮助下将应用放在最合适的云环境中。

在VMware Explore 2022上,VMware发布了VMware Aria多云管理产品组合,提供了一套用于管理基础架构和云原生应用成本、性能、配置与交付的端到端解决方案。

据悉,针对孤岛化状况,VMware Aria的API先行方法使开发人员、SRE和平台工程团队能够从任何来源获得相关的关联数据,以便能够更快地进行应用分析和调试,同时为平台运维、IT运维和云运维团队提供跨云环境的应用和工作负载成本、性能与配置的完整可见性。

VMware Aria为云原生和多云管理带来了三个类别的新功能与扩展功能:CloudHealth驱动的VMware Aria Cost、VMware Aria Operations和VMware Aria Automation。VMware Aria补充并扩展了对VMware Tanzu平台中云原生应用开发、交付、DevSecOps和生命周期的管理。以VMware Aria Hub为基础的VMware Aria提供管理整个多云环境的集中式视图和控制,并利用VMware Aria Graph提供应用、资源、角色和账户的共同定义。

在VMware Aria中,VMware Aria Graph是云管理功能的核心。这项基于图形的数据存储技术专门为应对云原生应用和环境的运营挑战而设计,能够提供一个近乎实时更新的单一数据来源,可以捕捉多云环境的资源和关系。Kit Colbert表示,从技术角度看,以VMware Aria GraphAria为代表的基础架构的转变是云智能实现的核心。

除了VMware Aria Graph,Aria还通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对于客户的资源优化提出建议,帮助客户在基础架构层面降低成本开支,并挖掘发现基础架构和应用中的各种依赖关系,以此为引擎不断的推出新的能力、新的服务。

有趣的是,Aria英文直译为“咏叹调”,这一取名代表了VMware对于该产品的美好寄托。VMware大中华区高级产品经理傅纯一介绍,Aria可以管理VMware自己的云,也可以管理AWS、Google Cloud等主流公有云,既可以管理云虚机、云网络、运维机制、日志,运行情况,也可以推荐操作,给出建议。“借助这个寓意,我们希望所有人都用同一个声调唱同一首歌,将各种各样云管平台的产品和服务整合在统一的平台上。”傅纯一如是说。


]]>
IBM持续投资伙伴生态:强化技能支持、优化合作体验,加速共同增长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近日,IBM宣布了赋能合作伙伴生态的一系列新举措,包括免费开放与 IBM 员工同样的技能培训和销售赋能,并提供更简洁的数字化访问体验。IBM 伙伴生态业务总经理Kate Woolley撰文解读了上述变化,并分享过去一年来IBM对合作伙伴生态的持续投资和最新进展。

IBM持续投资伙伴生态
IBM持续投资伙伴生态

IBM 正在努力践行对伙伴生态系统的承诺。为此,我们进行了多项重要投资,将生态合作伙伴置于 IBM 市场进入(go-to-market)战略的核心位置。同时,我们正借助更高效的工具、更广泛的资源,持续简化合作流程,为合作伙伴的业务带来不可或缺的价值。

最近,IBM迈出了赋能合作伙伴生态的重要一步。在IBM宣布的最新赋能体系中,所有 IBM PartnerWorld 合作伙伴计划的注册成员,将首次获得与 IBM销售人员相同的培训和支持。值得一提的是,合作伙伴现在可以与 IBM 销售人员同时访问这些资源,且无需支付任何费用。此外,我们还为合作伙伴推出了一站式的学习和认证服务。

优质培训和赋能助力合作伙伴高效获客

很多合作伙伴告诉我们,他们在所销售的 IBM 产品方面获得的专业知识越多,就越有可能赢得客户。基于这一反馈,同时也为了帮助他们赢得更多商机,我们将过去IBM销售人员才能获得的培训、徽章和支持材料,免费开放给合作伙伴。

这些资料与合作伙伴密切相关,涵盖数据和人工智能、自动化、安全、可持续性和基础设施等领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混合云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此外,全新的销售和技术徽章则展示了合作伙伴拥有业界公认的专业技能,包括帮助客户了解 IBM 解决方案的定位和独特能力。这些徽章可在领英等职场社交平台上分享和展示。

我们提供的扩展资料包括:

  • 产品演示:为客户演示 IBM 解决方案的详细指南,包括介绍产品优势的完整文本

  • 销售人员演示材料:加速赢单的关键模板,包括如何定位 IBM 解决方案,以及如何介绍其竞争优势

  • 客户会议演示材料:即时可用的客户会议资料,包括 IBM 解决方案的主要优势

  • 探索潜在客户的数字内容:可与客户共享的IBM产品功能的附加内容,如白皮书、分析报告、幻灯片和解决方案简报

IBM 员工和合作伙伴可以同时访问新的培训资料,从而改进协作、加强互动。

改善数字化体验

IBM 一直致力于以敏捷方式为合作伙伴注入效率。作为该承诺的一部分,IBM推出了面向合作伙伴的全新学习中心,并显著提升了数字化体验,以帮助合作伙伴轻松、及时地获得技能培训和支持材料,并完成相关课程。在该培训页面中,用户将得到更加现代且始终如一的体验,从而更轻松地查找资源。

IBM 对伙伴生态系统的承诺

我们要明确一点:合作伙伴和 IBM 员工是一个团队。IBM 在合作伙伴体验方面的持续投资,是对合作伙伴的承诺的重要部分,即为合作伙伴带来不可或缺的价值。除了前文所分享的内容,在过去一年里,IBM的渠道产品销售人员增加了一倍,渠道技术销售人员增加了35% 以上;此外,我们还优化了IBM的合作伙伴门户网站,为合作伙伴提供更好的数字化体验。这些努力最终改进了项目报备(deal registration)流程,并为全球的合作伙伴带来了 7000 多笔潜在交易,总价值超过 5 亿美元。

我们不会就此止步。IBM 将继续加大对合作伙伴体验的投资,与合作伙伴携手共进,在未来三到五年内通过伙伴生态实现收入翻番。[1 ]这是我们对伙伴生态系统的承诺。


]]>
陈学智任VMware大中华区总裁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10 月 11 日,VMware宣布任命陈学智(Barry Chen)担任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立即生效。陈学智先生将全权负责VMware在中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业务发展。

陈学智之前的VMware大中华区总裁是原欣。原欣原是微软商业企业事业部总经理和大客户事业部总经理,去年11月15日正式上任,今年8月份突然宣布离职。9月份微软宣布原欣担任微软中国区总裁。

和原欣之前的VMware大中华区总裁位置空悬了大半年年不同,这次任命非常快速。陈学智已经在VMware工作多年。此前,陈学智担任VMware台湾地区总经理超过十年,是公司的资深领导者。他领导下的VMware中国台湾地区业务实现数倍增长。

在加入VMware之前,陈学智在多家网络和软件公司任职,在华东、华中、台湾地区和韩国担任多个高级领导职务。在其职业生涯中,他还曾负责领导大中华及亚洲地区的渠道、开发者联盟以及服务等领域的业务。此外,陈学智先生曾担任中国台湾Linux促进会副主席,现任中国台湾云端物联网产业协会理事。

陈学智先生拥有美国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并完成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企业领导人管理课程。  


]]>
NEC扩大与红帽的全球合作,推动IT现代化和数字化转型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NEC解决方案是在业内领先的企业级Kubernetes平台“红帽OpenShift”上构建并交付的,用于任务关键型应用程序

NEC公司(以下简称“NEC”)与世界领先的开源解决方案提供商Red Hat,Inc.(以下简称“红帽”)宣布扩大全球合作,推动在红帽OpenShift上的IT现代化和数字化转型。借此,NEC将业内领先的企业级Kubernetes平台“红帽OpenShift”作为其任务关键型应用程序的首选容器平台,组建联合卓越中心(COE)和联合技术开发,从而加强双方在该领域的技术合作。

NEC总裁兼CEO 森田隆之、红帽总裁兼CEO Matt Hicks

NEC是红帽首选业务伙伴,是日本支持红帽OpenShift的第一个认证合作伙伴,一直帮助客户在容器应用程序上高效部署和运行解决方案。

基于长期的合作关系,两家公司将使用红帽OpenShift向全球客户提供NEC的核心DX、全球5G、数字金融和数字政府等解决方案。红帽OpenShift不分本地、云还是边缘,是更一致、功能更强大的容器平台,可在IT整体环境中构建、部署和运行应用程序。通过与NEC的解决方案进行组合,客户可以更有效地管理混合云、多云和边缘部署,以满足其业务需求并保证未来的扩展性。

NEC与红帽正就以下领域进行合作,为全球企业转型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组建联合卓越中心

NEC与红帽将组建协同技术支持体制(联合卓越中心/联合COE),由两家公司以熟悉容器技术和红帽产品的架构师为主的100多名人员组成,让客户可以放心使用基于红帽OpenShift的NEC各项解决方案。两家公司将持续通过提供系统设计方面的最佳实践、技术支持和评估环境,从而有助于提高客户IT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的质量和可靠性。这将是日本第一个、也是亚洲最大规模的由红帽与红帽首选业务伙伴联合组建的卓越中心。

联合技术开发

NEC与红帽将加强全球范围内的联合工程活动,包括Kubernetes社区协作和两家公司工程师在同一地点的常驻等,以推广基于红帽OpenShift的各种NEC解决方案。随着技术合作的深入,两家公司将通过红帽OpenShift提供能够反映任务关键型应用程序需求的端到端解决方案,这些需求包括提高可用性和可连续性、为任务关键型领域提供支持服务,从而更快地解决客户的技术问题。

通过上述举措,NEC与红帽将制定全球市场发展战略,以加快部署核心DX、全球5G以及数字金融和数字政府等关键行业的解决方案。NEC和红帽期待扩大这种合作,为这些关键行业的客户带来更大的利益。

针对此次合作,两家公司做出如下表示。

红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Matt Hicks:

“全球企业使用越来越复杂的系统和工作负荷来满足动态的市场需求,因此它们对IT内存足迹的简洁抽象化需求愈发明显。我们扩大了与NEC的合作范围,致力于在红帽OpenShift这样的单一标准化创新平台上构建解决方案,从而简化各种变革性企业举措。凭借红帽的混合云专业知识及NEC为行业提供专业化解决方案的技能,我们将为客户提供全面发展为数字企业所需的功能,而不会让他们陷入复杂的泥潭。”

NEC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森田隆之:

“非常高兴加强了与红帽在全球范围内的战略合作。通过此次合作,NEC将采用红帽OpenShift作为容器平台,通过将其与核心DX、全球5G、数字金融和数字政府等NEC的重点业务解决方案相连接,为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政府和企业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我们有信心与红帽一起为客户业务的发展及成功做出贡献。”


]]>
STL与Vocus深化合作提供光纤网络方案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数字网络集成商之一STL(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代码:STLTECH)今天宣布与Vocus Group合作开展西澳大利亚的地平线项目。在此次合作中,STL将为Vocus的国际资本网络扩展计划提供高强度光纤电缆。这项交易加强了STL与Vocus的关系,STL此前为棕地网络建设项目提供其光纤网络解决方案Opticonn。

地平线项目将由Vocus在珀斯和黑德兰港之间部署第一条具有竞争力的光纤主干网,是Vocus的10亿美元投资计划下的第一个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完成后,地平线项目将填补连接所有大陆首都的Vocus国家光纤主干网的最后缺口。地平线项目还将与黑德兰港的两根大容量海底电缆互连,将澳大利亚北部打造成为国内和国际数据的新中心。

作为地平线项目的光纤合作伙伴,STL将采用最先进的设计并结合高抗拉和抗挤压强度的电缆技术,支持Vocus网络的推出。这些电缆的设计寿命超过30年,即使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也能确保地平线项目将继续通过Pilbara提供大容量连接,直到2050年代。

Vocus Group集团首席执行官Kevin Russell在谈及此次合作时表示:"地平线项目是Vocus最大的光纤基础设施项目,将通过澳大利亚的资源地区提供首个具有竞争力的光纤。该网络的设计传输容量为每光纤对每秒38太比特。STL的光解决方案为Vocus提供了更有效的途径,以更低增量成本升级和支持更高容量波长,并将在澳大利亚提供高速和低延迟光纤基础设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STL光网络业务首席执行官Paul Atkinson谈及此协议时表示 :"我们很高兴能加强与Vocus的合作。STL正在与澳大利亚的网络创建者密切合作,帮助建立先进的光网络。我们相信,通过我们专门设计的光网络解决方案,我们将在此次部署中支持Vocus,并帮助他们为澳大利亚提供高速、高容量网络。"


]]>
北斗产业链公司积极发展 加速落地智能驾驶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随着智能驾驶相关技术在政策和车企方面的加速推动落地,北斗高精度定位导航技术的应用扩围,北斗与智能驾驶的交汇正愈发密切。

  头豹研究院指出,惯性导航系统与卫星导航系统结合的高精度定位组合导航方式,能够提高定位获取的精度和稳定性。

  组合导航也是自动驾驶最主要的传感器之一,已成为大多数智能驾驶车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前述机构指出,在高等级自动驾驶量产车出现、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提升的影响下,预计到2026年,中国车载组合导航市场规模有望接近90亿,复合增长率将达97.6%。

  北斗产业链公司积极发展。近日的一次交流中,中海达董事长廖定海向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表示,公司业务正从1.0向2.0的转型过程中,在北斗产业应用的发展前期,中海达主要聚焦在常规的空间信息产业应用方面,包括自然资源、测绘、勘探等领域;目前则在向智能应用方向延伸,如智能驾驶、智能机械、水利、铁路等都是新兴应用领域。

  需求密集

  根据工信部、发改委和科技部于2017年联合发布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汽车驾驶辅助(L1级别)、部分自动驾驶(L2级别)、有条件自动驾驶(L3级别)系统的新车装配率超过50%;到2025年,自动驾驶新车装配率达80%,高度和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开始进入市场。

  此后几年,国家相关部门先后提出我国智能汽车产业战略愿景,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3)》,一些城市也在加快推动相关政策指引。综合来说,从基础设施、技术研发、鼓励应用等方面,都在为组合导航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其中对北斗技术的应用也有方向指引。由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联合印发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已有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推动全国统一的高精度时空基准服务能力建设。2022年1月,工信部印发《关于大众消费领域北斗推广应用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扩大车载终端北斗应用规模。鼓励车辆标配化前装北斗终端,探索车辆北斗定位+短报文+4G/5G的一键紧急救援模式,在车联网中推广应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等。

  据廖定海介绍,中海达的智能驾驶相关业务已经布局五年,在技术方面,公司有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等较为超前部署的服务,总体看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但自动驾驶市场还没有真正爆发,当然各大车厂、造车新势力都在努力,国家政策也在支持,这一趋势是确定的。”

  “高精度位置和高精度地图,也就是高精度地理空间信息框架服务。这些技术支持着智能驾驶,包括未来的机器人、牵引车、专用车、货运车、物流车等服务落地,可以帮助智能设施定位自身信息,并指导怎么规划出行路线等。”廖定海进一步解释,由于智能驾驶技术落地对空间信息需要精确到分米级甚至厘米级,这意味着高精度空间信息服务将是未来智能化场景中的基础设施和基础服务。

  这也是中海达把智能驾驶产业作为集团重要战略方向之一的原因。廖定海指出,未来公司将对此加大投入,至于业绩回报方面,则要视车厂大规模量产的进度,一经量产后,就会是快速上升的过程。

  落地演进

  随着整车厂的应用需求次第出现,相关公司业务也取得一定进展。

  中海达2022年度中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车载端软硬件产品已获车企成功定点的量产车型13款。在完善汽车电子供应链体系方面,中海达进一步完成车规级产品产线的智能制造扩产升级和IMU生产标定基地的建设,目前车规生产基地硬件产能规模达百万级年产标准。

  当然,目前智能驾驶方案本身还在持续演进中,也有不同的技术路线,这都是产业链公司需要思考并准备的。

  中海达副总裁廖建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真正客户需求爆发是从L2到L3阶段,特别是在L2.5+后,相关需求开始大量爆发。

  “现在更高阶智能驾驶对我们的要求主要是两个方向: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功能安全方面,仅实现功能还不够,未来车机承担的权责越来越大,保障用户安全是关键,甚至要做到最高等级D级;信息安全方面,因为其中涉及到大量差分信息交互、位置与位置间信息交互,甚至未来车与车间的位置信息交互等。因此除了把产品做好,往高精度智能驾驶发展,我们认为这两个方向还需要迭代解决问题。”他进一步解释道。

  而虽然目前市面上智能驾驶的方案多样,但对高精度信息定位的需求都是一致的。

  国联证券分析指出,结合自动避让、自动泊车等其他功能需求,目前有三种主要的自动驾驶方案:一是纯视觉方案,以特斯拉为代表;二是多传感器融合方案,使用视觉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卫星导航模块、惯性导航模块等多种传感器,该方案被大多数公司采用;三是车路协同方案,将部分自动驾驶功能转移到路端,是百度看好的技术路线。这三种主要自动驾驶方案中均不可缺少高精度卫星导航。

  在多传感器融合方案中,位置感知功能大部分由高精度卫星导航+高精度惯性导航的组合导航支持,这相当程度上实现互补,减轻了单独导航时的卫星信号遮蔽或误差积累等问题,增加了系统冗余度。在纯视觉方案中,车辆自身并不必须使用卫星导航,但其进行环境特征比照基础——高精度地图的制作,需要使用卫星导航、惯性导航、激光雷达/视觉摄像头等传感器。在车路协同方案中,车辆位置可由路端设备通过相对位置确定,但在路端基础建设不完善的地区,仍然需要依靠卫星导航进行定位。

  廖建平则告诉记者,不同方案对高精度定位的需求会有一定侧重点,但目前都还没逃出高精度卫星定位的范围,这是所有厂家的高度共识。“因为通过卫星导航定位实现高精度定位,是最方便获取、也是最可靠的方式之一,所以我们认为高精度定位产业的适用性比较强。”

  财报显示,目前中海达在智能驾驶车载高精度业务领域的产品技术研发方面,形成了“阿基米德”硬件定位平台、ATP330高精度定位天线平台、GINS卫惯紧组合算法平台。通过引入AUTOSAR系统,在软件、算法上满足未来“由软件定义汽车”的快速迭代技术模式转变。未来仍将不断加大智能驾驶的GNSS算法、IMU惯导技术、高精地图融合技术等相关技术的研发投入。

]]>
谷歌日本首个数据中心将于明年投入使用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近日,赴日本访问的美国谷歌首席执行官(CEO)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了该公司在日本和亚洲的业务方针。他表示,从去年到2024年的4年里,谷歌在日本将投资1000亿日元,其中一部分用于在千叶县建设数据中心。这是谷歌在日本建设的首个数据中心,预计2023年投入使用。
受疫情及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因素影响,谷歌业绩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增加,利润减少,对此,谷歌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
其中,在投资领域的推进方面,谷歌将继续对所有定位于业务基础的人工智能(AI)进行投资,将继续致力于主力业务——互联网检索服务及视频共享服务“YouTube”的发展,还将优先投资将这些服务提供给用户所需要的基础软件(OS)“Android”及云服务等。
以地区而论,亚洲是投资重点,皮查伊明确表示“未来10年的增长大多来自亚洲市场”,“我们长期看好亚洲,对该地区投资的优先度很高”。
8月,谷歌宣布将在马来西亚、泰国和新西兰设立新的云区域。就日本来看,谷歌此前已经在东京和大阪设有云区域,为当地企业提供存储和基础设施服务。此次数据中心的建设,除提高消费者使用的互联网服务的方便性之外,皮查伊还表示“希望通过我们公司的云计算业务,为日本企业的数字化变革提供支援”。

]]>
技术引领创新 华为数据中心碳索思享会-上海站成功举办 Sat, 27 Jul 2024 15:54:52 +0800 9月28日,由华为数字能源与中国IDC圈联合主办的“华为数据中心碳索思享会-上海站”在上海成功举办!近五十位数据中心产业的高管与专家共聚黄浦江畔,交流技术创新如何引领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碳”索面向未来的下一代数据中心。

1 

  华为数据中心碳索思享会-上海站活动现场

2 

  华为数据中心方案架构师刘海


  随着“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推进,数据中心迎来宏观政策与环境的变化,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思享会上,华为数据中心方案架构师刘海为大家分享了《“双碳”政策下的新一代数据中心》,从行业发展定位、政策顶层规划、业界绿色低碳行动、产业头部探索等多方面,梳理得出新一代数据中心四大理念:低碳共生、融合极简、自动驾驶、安全可靠。具体来说,低碳共生,从资源输入、使用到回收,全生命周期资源高效利用;融合极简,从架构、供电到温控,重塑产品形态,创新建设模式;自动驾驶:AI助力,最大化挖掘“维优营”价值;安全可靠:全方位构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安全防线。

3 

  科智咨询研究总监张福林


  双碳背景下,数据中心市场呈现新特征、新趋势。科智咨询研究总监张福林在会上带来《上海及周边地区数据中心市场深度分析》,以详实的数据、提纲挈领的总结,分享了上海及周边地区数据中心市场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趋势。他指出,自2020年开始,上海IDC产业进入了平稳发展的阶段,2021年上海市IDC市场规模接近160亿元,未来五年还将保持15%以上的复合增长率。科智咨询预测,上海及周边地区数据中心市场将呈现机柜资源向头部集中、区域产业集群加速形成的发展特征。

4 

  华为上海数字能源产品经理葛鑫海


  如何解决传统数据中心建设面临的能耗高、建设周期长、运维难、安全风险大等挑战?华为秉承“低碳共生、融合极简、自动驾驶、安全可靠”的下一代数据中心理念,进行了多方面技术创新与探索。思享会上,华为上海数字能源MKT与解决方案部产品经理葛鑫海围绕“智简DC,绿建未来”,分享了华为数据中心能源全场景解决方案。他对华为数据中心能源的智能供电、智能温控和智能管理3大核心子系统,以及智能微模块解决方案、FusionDC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两大解决方案进行了系统全面的介绍,结合具体数据中心场景与应用案例,以实际效果和数字,生动展现了智能、可持续发展的下一代数据中心模样。

5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胡孝俊


  制冷系统能耗约占数据中心整体能耗的40%,绿色节能的冷却技术,是数据中心实现低碳的关键之一。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胡孝俊在私享会上分享了《双碳背景下数据中心液冷技术应用及思考》。他在演讲中回顾数据中心制冷方式的演进,对冷板式液冷、浸没式液冷、喷淋式液冷进行技术对比分析。同时,他以某超算中心项目为例,对液冷技术在数据中心的具体应用,包括业务需求、液冷系统架构及特点、空调制冷方案设计、PUE与节能效果展开了详细介绍。据悉,该项目通过应用液冷技术,实现了PUE值达1.1。

6 

  数字经济大潮澎湃,作为底座的数据中心将发挥愈发重要的作用,也迎来面临愈发严峻的能耗挑战。本次思享会上,众多业界同仁一道,围绕当前数据中心市场现状、未来需求、技术创新展开交流。黄浦江水滔滔,伴着江畔的观点激荡与技术交流,共谱成一曲产业绿色低碳之歌。

  “双碳”战略指引下,数据中心产业向着碳中和的远景目标坚定迈进,“低碳共生、融合极简、自动驾驶、安全可靠”的下一代数据中心正在到来。未来,华为数字能源将与更多产业伙伴共同探索构建绿色算力,分享技术创新成果,助力数据中心低碳发展之路。


]]>
软通动力携亚马逊云科技发布最新制造业数据治理白皮书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近日,软通动力联合亚马逊云科技共同发布了《制造业数据治理白皮书(2022版)》(以下简称"白皮书")。全书基于双方赋能一线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的实操践行、经验沉淀和所感所悟,分别从背景及趋势、现状与挑战、实施途径、典型案例等角度揭示了当下制造业数据治理的重要性。


我国作为拥有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制造业大国,在500 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40% 以上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光伏、新能源汽车、家电、智能手机、消费级无人机等重点产业跻身世界前列。但中国制造业仍面临"大而不强"的困境,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和利润率等指标都处于较低水平,制造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后疫情时代及全球宏观经济恶化的情况下,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企业意识到长期处于产业链中下游的发展策略已难以为继,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已势在必行。

在2020年4月颁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被写入文件,强调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白皮书认为,数据作为生产要素,要用各种治理手段实现数据的可得、可用、好用,以较小的数据成本获得较大的数据收益,从而,助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在总结制造业企业面临的数据治理通病基础上,白皮书也为其数字化发展和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可选项:制造业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企业数据建设框架,基于统一的规则与平台,以业务数字化为前提,数据入湖为基础,通过数据主题联接并提供服务,支撑企业业务数字化运营。其落地方式,一是可搭建企业级数据治理平台,从数据源、数据集成、数据开发、数据质量到数据地图、数据服务、运维监控等多个维度实现对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比如基于软通动力DataGo和亚马逊云科技云原生架构的数据治理平台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工具,助力企业轻松完成数据开发治理工作,降低数据开发和管理成本,提高数据开发效率,规范数据管理方法,提高数据质量。二是在制造业关键场景中推动专项治理,比如在制造业的生产、制造、物流等各个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数字化改造,从而,打造在企业统一数字底座上的制造业供应链控制塔,使企业能有效链接上下游资源,革新产业合作模式。当前,软通动力DataGo平台协同亚马逊云科技构建的供应链控制塔平台,在全业务流程管理中,通过建立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透镜"切片,可为这一个环节提供可视化、可分析、可协同、可决策的体系内循环优化。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数据资产作为企业新的战略资源将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被更多企业所认识。中国的产业升级关键在制造业,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数据治理将会为其创造巨大价值,而这一切的核心关键是制造业企业数据治理框架的形成、数据治理平台的建设和企业数据资产的管理,期待更快推动这一天的到来。


]]>
斯巴鲁通过 Oracle 云技术实现高性能计算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该合作帮助汽车制造商将负责改善碰撞安全性能和驾驶体验的模拟及 3D可视化工作负载迁移到 OCI;获得具有成本效益的计算能力

2022 年 9 月 29 日, 甲骨文公司宣布,斯巴鲁 (SUBARU Corporation) 已将负责改善碰撞安全性能和驾驶性能的模拟及 3D 可视化工作负载迁移到 Oracle 云基础设施 (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 OCI)。借助基于 OCI 的高性能计算 (HPC),斯巴鲁能够将计算时间范围缩小约 20%,从而改善其开发周期,显著提高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

斯巴鲁专注于提升驾驶员的“愉悦感与平和感”,持续进行改善以提高设计和开发的效率、敏捷性和灵活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斯巴鲁认识到需要增加资源来支持其计算密集型 HPC 工作负载,从而执行大量复杂的模拟工作,以提高车辆的碰撞安全性和性能。斯巴鲁深谙汽车行业该如何使用云技术来提供 HPC 资源,以支持计算机辅助工程 (CAE) 模拟,因此选择了 OCI,将其多达数万个核心的大型 HPC 工作负载从本地迁移到 OCI 环境。

斯巴鲁公司工程信息管理部 IT 运营和管理科的 Yoshihiro Takekuma 先生表示:“我们的目标一直是成为客户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并提供具有吸引力的独特产品,为客户带来愉悦感与平和感。我们以技术为依托,不断改进和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我们关注的重点是能够快速进行大量必要的模拟,以提高碰撞安全性和驾驶性能,因此选择了 OCI HPC 来提高碰撞模拟的计算速度并优化成本。借助 OCI,我们可以使用所需要的云工具无缝地实现自动化和运行作业,从而加快设计和开发。”

使用 OCI 裸机 HPC 计算,再加上快速集群网络,延迟不超过 2 微秒,带宽达到 100 Gbps,让斯巴鲁现在拥有可快速扩展以满足需求峰值所需的计算资源。过去,系统在其内部环境中的扩展常常受到空间、电力、成本和 IT 资源不足的限制。自从使用 OCI 为其计算流体动力学 (CFD) 模拟提供一致的高性能和更高的稳定性以来,斯巴鲁不仅改善了其车辆的内部声学,让驾驶更安静,还借此为执行结构计算提供了理想的条件,消除了碰撞分析计算中的异常。

OCI 通过 Oracle Cloud Marketplace 支持各种第三方解决方案,以帮助客户快速找到可以帮助他们优化云部署的应用和服务,包括计算科学和人工智能 (AI) 全球知名企业 Altair。斯巴鲁将 Altair PBS Professional 的云爆发功能与 OCI 结合,以启动计算所需的节点并在计算完成时删除节点,进一步降低了成本,实现了资源分配的灵活性。

甲骨文公司云基础设施副总裁 Karan Batta 表示:“在汽车工程领域,使用功能强大且价格合理的 HPC 对于运行计算密集型和高延迟敏感的必要模拟以及计算至关重要,如此才能在汽车安全和驾驶体验方面实现更好的效果。OCI HPC 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性能和弹性,非常适合像斯巴鲁这样需要大型模拟环境的公司。我们期待 OCI 进一步推动斯巴鲁的技术创新,并为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做出贡献。”

ARGO GRAPHICS Inc. 是斯巴鲁 IT 领域的长期合作伙伴之一,支持将斯巴鲁的 HPC 工作负载迁移到 OCI。OCI 在 2022 年 5 月开始运营。

斯巴鲁还在初始验证流程中利用了 Oracle Cloud Lift Services 以支持概念证明,帮助解决与生产机器测试环境有关的云迁移问题。Oracle Cloud Lift Services 为 SUBARU 和 ARGO GRAPHICS 提供了必要的 OCI HPC 技能培训。

斯巴鲁在 2021 年 12 月选择了 OCI HPC。


]]>
UL Solutions 帮助智能设备制造商解决互操作性挑战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应用安全科学领域的全球领导者UL Solutions今天宣布,其现已获得授权成为采用Matter标准测试智能家居产品的第三方测试机构。Matter是连接标准联盟(CSA)新发布的智能家居技术的行业统一标准。

Authorized by the CSA as a Matter third-party test house following the launch of Matter 1.0, UL Solutions will assess the performance and functionality of products against Matter specifications. This new authorization, in addition to existing testing capabilities for Bluetooth®, Zigbee and Thread technologies, allows UL Solutions to deliver a comprehensive testing solution for manufacturers that develop connected smart devices i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space.
UL Solutions继Matter 1.0推出后成为CSA授权的Matter第三方测试机构,将依照Matter标准评估产品的性能和功能。这项新授权,在原有Bluetooth®、Zigbee和Thread技术测试能力的基础上,还允许UL Solutions为物联网 (IoT) 领域开发联网智能设备的制造商,提供全面的测试解决方案。

UL Solutions继Matter 1.0推出后成为CSA授权的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所选地的Matter第三方测试机构,将依照Matter标准评估产品的性能和功能。UL Solutions提供专业知识帮助公司验证产品是否符合CSA的Matter认证要求。

这项新授权,在原有Bluetooth®、Zigbee和Thread技术测试能力的基础上,还允许UL Solutions为物联网 (IoT) 领域开发联网智能设备的制造商,提供全面的测试解决方案。

UL Solutions拥有20多年无线和联网技术产品评估经验,是CSA Matter工作组的积极成员。在其发布之前,Matter吸引了整个技术行业主要参与者的支持。这主要是因为它对行业和用户的好处,包括对跨设备的通信和兼容性是一种平台不可知的方式。根据全球技术情报公司ABI Research的数据,在五年内,全球一半以上的智能家居设备发货量将支持Matter。

UL Solutions评估联网技术产品是否符合如电磁兼容性(EMC)、射频(RF)、RF暴露等适用的要求。公司还评估联网技术产品的安全性,帮助防止产品造成或受到其他设备的干扰,或可能引起的火灾或健康问题。

UL Solutions运营负责人Anurag Vennavaram表示:"UL Solutions的Matter测试服务帮助公司验证支持Matter的产品是否符合认证要求。验证对Matter标准的符合性将是实现新标准全部益处、统一行业、帮助制造商避免误获得认证的关键组成部分。"

CSA认证和测试总监Jon Harros表示:"UL Solutions独立的第三方视角和专业知识,已证明对Matter的成功推出和我们统一行业的工作至关重要。我们欢迎UL Solutions现在作为CSA授权的支持Matter的产品的第三方测试机构,继续进行行业和我们技术能力的整合,取得更多成就。"

关于 UL Solutions

作为全球应用安全科学的专家,UL Solutions 将产品安全、信息安全和可持续性挑战转化为客户的机遇,服务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UL Solutions 提供测试、检验和认证服务,以及支持我们客户的产品创新和业务增长的软件产品和咨询服务。UL 认证标志是客户产品的信任标识,体现了我们对推进安全使命的坚定承诺。我们助力客户创新、推出新产品和服务、驾驭全球市场和复杂的供应链,并以可持续和负责任的方式走向未来。我们的科学是赋予您的优势。


]]>
SDAIA、谷歌云培训计划赋能AI领域女性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SDAIA与美国科技公司Google合作推出了一项全球计划,旨在缩小技术领域,特别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性别差距。

在9月15日于利雅得举行的第二届"全球人工智能峰会"期间,沙特数据和人工智能管理局与Google Cloud(谷歌云)联合宣布了名为"Elevate"的新计划。

Elevate是一项全球计划,旨在利用人工智能缩小性别差距,在未来五年赋能全球2.5万多女性。该计划将为女性提供免费无障碍的科技培训,为她们赋能,并寻求在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提供不断增加的工作机会。

沙特阿拉伯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海法·宾特·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尔穆克林公主以虚拟方式在此次活动上发言说,女性在人工智能和技术领域的代表性不足。

"目前,数字技术正在重塑我们的日常生活,但我们不能否认,总体来说,女性在人工智能和STEM领域的代表性不足。女性在诺贝尔科学奖得主中仅占3%,在全球人工智能研究人员中仅占12%。"阿尔穆克林公主表示。

她说,这种不平等正将这个巨大的潜在人才世界剥离,她坚持认为,科技领域需要女性的参与和视角才能让其服务于大众。

该计划有两个方向:技术方向是数据工程师、云架构师、ML工程师和数据科学家,将占该计划学员的30%。非技术方向是云业务爱好者,将占该计划学员的70%。


]]>
新华三:算网融合的关键在于算力与运力的高效协同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9月26日,由SDN/NFV/AI标准与产业推进委员会主办的“2022中国云网智联大会”在京召开,众多业界翘楚、意见领袖、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着云网融合、SD-WAN/SASE、自治网络及AI+、算力网络等热门技术展开交流。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受邀出席,新华三集团副总裁、智能管理与运维产品线总经理王斌在大会主论坛发表《云智原生时代智能联接技术的探索与创新》主题演讲,深度剖析算网融合趋势下,如何为高效算力调度构建强大运力支撑。

图片1.png
新华三集团副总裁、智能管理与运维产品线总经理王斌

云智原生时代,数字化转型渗透百行百业,大量新型应用在云网融合的新计算体系中运行,对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诉求。面对算网资源协同困难、算力效率亟待提升、应用体验要求增高、云网融合运维复杂等诸多挑战,智能联接技术必须与时俱进,以满足当下数字经济的发展需求。峰会现场,王斌向与会嘉宾详细介绍了新华三全新升级的应用驱动网络AD-NET 6.0+解决方案,并从算网融合、智能无损、确定性网络、意图网络、绿色低碳等技术领域分享新华三的深度洞察,以及赋能各行业构筑智能联接新底座的创新实践。

算网融合

实现算力资源的精细配给

算力资源和网络资源散布各地,分域管理,导致算力资源和网络资源协同困难,如何实现算网高效协同,提供“云网统一服务”成为行业共同关注的重点。对此,新华三集团以“算网大脑”为核心,向下实现算网全领域资源拉通,向上实现算网融合类全业务支撑,实现云-边-端的最优化协同与调度,提供算网一体化服务。同时,通过SRv6、算力路由,由网络感知算力并同步算力,并基于业务标识的算网需求进行管理及调度,让算力资源配给更精细。

智能无损

融合以太提升算力效率

当前,数据中心主要使用IB和FC存储协议,存在技术封闭、进展停滞的缺点,无法应对日渐增长的“流量洪水”。同时,对于AI计算场景,当网络有丢包时,会因为服务器集群内部协同等待而增加额外的时间开销,使算力持续下降。据实验统计,仅0.1%网络丢包就会带来50%算力损失。新华三集团通过以太承载的RDMA技术,实现“三网合一”,将数据中心计算、存储、网络全面IP化,根据流量、时延结合AI能力进行智能调节,减少网络丢包,提升算力效率,实现数据中心的高吞吐、大带宽、零丢包。

确定性网络

满足应用的确定性体验

工业互联网、远程医疗、车联网等产业的发展,需要网络能够具备长距离传输的确定性能力,但目前确定性网络仍面临技术不成熟、部署成本高、产业化落地困难等挑战。新华三集团在设备、软件、系统、应用等领域全面布局确定性网络技术,与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共同打造全球首张确定性网络,将各场景确定性流的时延抖动均控制在15微秒内,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意图网络

化繁为简的新一代智能运维

面对网络方案设计部署复杂、业务变更行为无法预测、运维依赖专家经验等网络业务挑战,行业对于网络自动化的需求不断升级,意图网络成为业界公认的下一代网络基础设施。新华三集团在意图网络建设过程中,通过意图识别、仿真评估、意图校验、智能闭环等探索创新,结合1:1的数字孪生仿真网络的技术优势,根据用户意图生成最佳设计方案,减少网络变更风险和影响,以AI助力意图网络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与运维。

绿色低碳

助力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

面对园区数字化业务暴增、网络架构利用率低下、数据中心能耗巨大、资源能耗不可视等问题,王斌现场分享了新华三集团的积极探索。例如,新华三可根据需求提供不同的典型组网模型,减少物理设备数量,最大化提升网络设备利用率;在数据中心设计上,使用硅光技术、液冷技术降低能耗提升散热效率、,实现PUE<1.2的目标;能耗智能管理上,可提供设备资源可视化和异常预警,提升网络健康运行时间,降低平均能耗。

为更好促进产业交流与合作,峰会特别设置了圆桌对话环节,新华三集团运营商事业部技术总监陈峰与多位业界专家一同畅谈当前算网融合发展动态与挑战、关键技术研发与实践,并针对如何赋能算网创新发展、加快算力网络服务升级,分享新华三的算网技术布局与解决方案能力。

图片2.png
新华三集团运营商事业部技术总监陈峰

面向未来,新华三集团将秉承“云智原生、开放生态、绿色低碳”的理念,持续围绕百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场景升级底层技术与解决方案,助力更多行业用户在数字化转型需求当中站稳脚跟,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丰沃的联接土壤。


]]>
第三届华为云VR开发应用暨沈阳元宇宙开发应用大赛即将启幕,作品征集进行中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数字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引领传统产业升级、促进前沿科技进步的中坚力量。新兴的元宇宙(Metaverse)概念,正是社会生活体系在数字空间的具现,是5G、VRAR、数字人、人工智能、芯片等尖端技术的集大成者,其走向成熟的过程,也标志着数字经济多个业态取得突破,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注入更多活力。

沈阳市和平区一直致力于促进数字经济产业蓬勃发展,希望通过有影响力的全国赛事,寻找和吸引优秀的VRAR企业、元宇宙企业入驻和平区,聚集业内顶尖人才,搭建平台壮大区内企业数量与规模,打造“东北元宇宙创新发展第一区”。

“元聚视界 数启未来”,由沈阳市和平区人民政府、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三届华为云VR开发应用暨沈阳元宇宙开发应用大赛”将于9月28日在由“VS·work元宇宙引擎”提供技术支撑的崭新虚拟会场中隆重揭幕。本届大赛面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单位和个人征集数字人、VRAR、元宇宙相关应用实践和创新解决方案,目前线上报名和作品征集通道已正式开放,截止时间为10月25日,欢迎优秀企业与团队踊跃参与!

关于大赛

首届华为VR开发应用大赛总决赛暨VR产业峰会现场

华为VR开发应用大赛是专注VR相关应用实践和创新解决方案的全国性赛事,前两届华为VR开发应用大赛全面覆盖东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以及华北区域,累计征集参赛项目超过500个,超过80支团队入围两届总决赛团队,在游戏、影视、医疗、文创、教育、直播等多个领域评选出了优秀的参赛项目与团队。同期举办的VRAR产业峰会也是高水准的行业活动,吸引了诸多业内外重量级的嘉宾参与现场交流与分享,为5G+XR创新应用开拓了更广泛思路,展现了产业发展的新态势。

VRAR产业峰会暨第二届华为VR开发应用大赛颁奖礼现场

第三届华为云VR开发应用暨沈阳元宇宙开发应用大赛主题是“元聚视界 数启未来”,旨在助力基于5G云VRAR业务开展云、管、边、端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和攻关,助力数字人、元宇宙产业的规模化普及和标准化应用发展,拓展在工业、商贸、医疗、教育、文娱、生活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潜力,进一步推动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并培育杀手级应用。

赛事流程

奖项设置

相比前两届大赛,本届大赛除VRAR方向“行业赋能”与“影音游艺”两大赛道,新设立了“数字人”方向“数字人IP”、“数字人应用”两大赛道。

其中“数字人IP”赛道包含“人气数字人形象奖”、“人虚拟偶像奖”与和平区数字形象特别命题“数字和平奖”;“数字人应用”赛道细分为华为与非华为应用,华为应用包含高校团队作品“未来之星-高校奖”。

各赛道均设置钻石奖、金奖、银奖若干,获奖团队不仅能够获得总计数十万元的现金奖励,还将获得产品宣发推广、产业沙龙研讨以及投融资对接机会,“数字人应用”赛道的获奖团队更将获得与华为深度合作的机会。

组织单位

指导单位: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辽宁省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工程中心

沈阳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

沈阳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华为(沈阳)VR云创新中心

沈阳和华云创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辽宁广播电视台

93913虚拟现实网

支持单位:

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沈阳市科学技术局


]]>
聚焦业务资产复用,网易数帆打造软件生产新模型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9月23日,一年一度的科技盛会——2022网易数字+大会在杭州召开,针对数字化转型下的企业软件研发需求,网易数帆在会上发布了轻舟云原生、轻舟低代码两大产品线的一系列升级,并基于此推出了以资产为中心的软件生产力模型和技术方案。网易数帆云原生及低代码产品线总经理陈谔表示,该方案旨在通过微服务和低代码在帮助企业沉淀内部标准化的原子服务与数据,形成可组装的业务资产,并采用组装的开发方式快速进行创新业务生产和交付,云原生底座提供服务运行保障。

网易数帆云原生及低代码产品线总经理陈谔

云原生升级:探索共享复用,促进业务创新

陈谔首先介绍了网易数帆云原生产品线在行业的落地进展以及产品升级方向。在过去一年,网易数帆轻舟云原生平台支撑了金融行业众多核心业务场景,包括从小型机向分布式架构迁移、国产信创适配、个贷业务交易安全、生态缴费业务高可用保障等。在此过程中,网易数帆云原生平台的着眼点,也从帮助企业应用进行微服务化改造,转向提供稳定性治理和高可用性保障,并开启了共享复用的探索。

以中间件稳定性治理为例,网易数帆全新推出了中间稳定性管控产品,提供巡检和辅助定位能力,基于网易内部中间件稳定性治理实践,不仅将超过300条运维经验交付给用户,还通过“知识引擎”能力,帮助业务建立稳定性改进循环。

网易数帆认为,复杂系统的稳定性应当不断主动改进,而这个改进思路就是“发现问题->分析整改->将沉淀经验加入检查避免同类问题->发现新问题”这样不断进行的“稳定性改进循环”。知识引擎可以根据企业情况不断进行经验沉淀和规则迭代的平台,而巡检系统相当于稳定性检查执行工具,从而辅助用户建立这样的“稳定性改进循环”。

在高可用层面,网易数帆在支撑业务“两地三中心”部署架构解决方案的基础上,通过轻舟微服务提供资源感知、区域路由、增强多中心应用监控等产品化能力,通过轻舟中间件提供数据复制、集群联邦等产品化能力,并在此基础上结合API网关流量调度、多活管控服务等能力,新推出异地多活解决方案,帮助客户业务进行多活改造。

低代码演进:构建超1000复杂应用,开发效率提升100%

对于轻舟低代码平台,网易数帆希望它能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通用平台工具,从而使企业不会迷失在形形色色的工具之中。基于此,网易数帆轻舟低代码平台的演进主要聚焦复杂应用开发能力、开发效率和易用性等三个方面。

陈谔介绍,轻舟低代码平台目前能够构建超1000个业务逻辑函数的复杂应用而用户体验不妥协,并实现100%的开发效率提升,同时成本降低超60%。从普及程度来说,过去一年,轻舟低代码的开发者已在全国13省市开发了200多个企业级应用。

在这背后,网易数帆为轻舟低代码加入了多项有特色的新特性,包括支持源码导出、客制化、多人协作等。轻舟低代码独门的NASL,支持将应用乃至前后端编译成通用编程语言,这意味着低代码应用可脱离平台独立部署,无缝衔接企业软件生产运维体系,从而解决了企业低代码应用开发面临的网络隔离、安全性要求严格、代码合规等挑战。

客制化能力不仅支持低代码组件、逻辑、API协议通过传统语言进行扩展开发,还可以将企业原有SDK复用到低代码应用中。这对于企业定制自有组件、沉淀具有行业特性的IT资产而言非常实用。在陈谔的现场演示中,轻舟低代码对客户需求的还原能力趋近100%。

多人协作则是当前企业通过任务分解的方式应对高复杂度业务开发的有效途径,轻舟低代码带来的研发效能提升,也从这一特性中受益匪浅。

软件研发新模式:资产即生产力

为帮助企业加速业务创新,利用数字化软件系统快速应对市场变化、提质增效,网易数帆提出了一个新的软件生产力模型,这一模型与Gartner此前提出的可组装业务能力(PBC)及经典的DDD(领域驱动设计)理论一脉相承。

网易数帆软件生产力模型

组装式架构能够让业务更快速在生产环境运行起来,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资产复用比,并且生产方式更标准化,变更更安全可靠。凭借在云原生和低代码领域的深厚积累,网易数帆打造了以资产为中心的软件生产力解决方案,让这一方法论得以在企业落地。

陈谔介绍,这一方案帮助企业基于内部服务沉淀标准化的原子服务与数据(如API、服务、流程、数据等),可以通过统一集成平台的集成和编排等能力,将其合成可组装的业务能力(PBC),也可以通过低代码平台形成可复用的低代码资产。这些资产将在软件资产中心统一管理和运营(包括资产认证、安全合规验证、资产入驻、访问控制和运营统计等),专业开发人员和低代码开发者都基于可复用的资产,快速组装和交付数字化业务。同时,强大的云原生底座为业务运行保驾护航,提供架构治理、研发流程管理、服务治理和运维保障等能力支撑。

陈谔介绍了一个DevOps资产包的实践案例。在该案例中,网易数帆基于DevOps基础服务沉淀DevOps资产包,包括112个UI组件、12个集成页面、169个API和128个页面模板,采用组装式开发思想,借助轻舟低代码平台为企业快速组装了一个客制化的DevOps平台。

DevOps资产包实践案例

从中可见,在软件生产力模型下,IT资产的丰富度意味着业务创新的速度,而行业资产的沉淀,必将使得整个行业具备更为成熟的数字化水平。 陈谔表示,未来,网易数帆在云原生、低代码产品持续演进的同时,也将不断完善这一方法论和工具平台,让数字化业务的构建不再受限于专业开发资源,让行业创新不再有技术门槛。


]]>
新思科技推出业内首款硬件仿真与原型验证统一系统,满足芯片全开发周期验证需求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新思科技(纳斯达克股票代码:SNPS)近日宣布推出业内首款基于其ZeBu® EP1硬件仿真系统的硬件仿真与原型验证统一硬件系统,致力为SoC验证和前期软件开发提供更高水平的性能和灵活性。新思科技ZeBu EP1是业内领先的十亿门级硬件仿真系统,添加原型验证功能后,客户可借助此单一硬件系统满足整个芯片开发周期的验证需求。

新思科技系统设计事业部研发高级副总裁Rohit Vora表示: "随着软件内容和硬件复杂性的持续增加,SoC开发团队一直在寻求更高、更快的仿真与原型验证能力,以实现硬件验证和软件开发目标。新思科技ZeBu EP1系统是硬件验证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性创新,它提供了一个支持硬件仿真和原型验证的单一系统,能够实现更高的性能和更快的仿真编译时间。借助新思科技ZeBu EP1系统,多家业界领先的公司实现了19-MHz硬件仿真和100-MHz原型验证时钟性能,以确保在流片前就能够运行大量的软件,从而加快项目进度。"

新思科技新一代ZeBu EP1系统现已上市,点击链接可了解更多信息:https://www.synopsys.com/verification/emulation/zebu-ep1.html

硬件仿真与原型验证统一系统优势

硬件验证团队需要硬件仿真系统加快SoC设计的验证,而软件开发团队则需要通过原型验证技术实现更高的性能。然而,对于芯片和系统开发团队来说,预先确定硬件仿真和原型验证的硬件容量的最佳平衡是长久以来的挑战。新思科技新一代ZeBu EP1系统具有灵活的硬件功能,可以轻松解决以上难题。因此,开发团队将不再受固定硬件的限制,可以根据自身的硬件验证和软件开发需求,来决定如何以及何时在硬件仿真和原型验证功能之间进行切换,而不是必须在早期预估每种资源的潜在用量。 

该统一硬件系统提供了一个易于启动的高性能硬件仿真流程,并支持完整的调试可见性。验证和软件开发团队可以借助ZeBu EP1系统的原型验证流程,以尽可能高的性能针对真实世界的接口进行验证。此外,得益于新思科技创新的快速编译技术,与上一代编译技术相比,该统一硬件系统可将编译时间缩短3倍。

基于ZeBu EP1的新思科技协议解决方案通过以下方式提供了广泛的连接选项,不仅能够执行复杂的软件堆栈,并且能够支持诸多先进的接口协议,包括PCI Express® (PCIe®) 5.0/6.0、USB 4、HBM3和Universal Chiplet Interconnect Express (UCIe):

  • 与协议接口卡的高速连接

  • 协议事务处理器(Transactors),包括用于虚拟接口连接的虚拟测试仪

  • 用于在线硬件仿真(ICE)的速度适配器

  • 新思科技IP原型设计套件,用于快速的IP集成、软件开发和系统验证

结合新思科技Virtualizer™虚拟原型设计工具,软件开发者可使用统一的硬件进行混合仿真与原型验证,从而能够为软件开发和测试提供一个快速的硬件目标。

行业领袖洞见

Arm设计服务高级总监Tran Nguyen表示: "计算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我们必须携手应对硬件和软件的挑战,为创新之路创造更好的条件。随着越来越多的基于Arm架构的软件密集型应用在移动图形、汽车、5G和高性能计算(HPC)等领域中进行开发,对于硬件仿真和原型验证能力的需求也持续增长。新思科技ZeBu EP1系统通过提供性能卓越、功能灵活的统一硬件,能够满足更多验证周期的需求。"

英伟达硬件工程副总裁Narendra Konda表示: "新思科技持续对其验证硬件系列产品进行创新,并推出了全新一代新思科技ZeBu EP1系统,这是业界首个用于扩展硬件仿真和原型验证功能的统一硬件。随着英伟达不断加快在GPU、AI和ADAS等计算密集型领域的创新步伐,我们与新思科技的长期合作使得我们能够满足目前乃至未来的芯片设计的验证需求。"


]]>
晟高能源科技携手康佳集团全力进军国内光储分布式市场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北京时间2022年9月22日,晟高能源科技对外宣布与康佳集团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成为康佳集团在国内户用及工商业光伏产品领域战略合作单位。


 


双方将在上饶、新昌等地合作建设2GW光伏组件、2GWh储能产品和1GW逆变器生产基地,生产、销售"康佳"品牌光伏产品。

晟高能源科技执行董事兼总裁邵建海表示,作为一家专注用户侧的光储能源产品解决方案企业,与康佳的合作将助推晟高正式进军国内用户侧光储市场。晟高发挥企业在优质高效光伏组件、智能优化器逆变系统、储能产品研发和制造优势,依托康佳的品牌影响力以及成熟的下沉渠道,为更多用户提供高品质的光伏组件、安全可靠的储能产品和服务,向着"智慧光储进万家"的目标努力,跟随康佳做大做强。

康佳集团办公室总监兼科技产业园事业二部总经理杨赛清表示,进入"十四五",康佳坚持"科技+产业+园区"的发展战略,聚焦"新消费电子+半导体+新能源科技"三大主导产业和"园区+投资"两大支撑产业,推动公司聚拢化稳健式高质量发展。近两年,家电企业相继进军新能源光伏赛道,康佳选择切入光伏行业的上游,依托光伏玻璃产线,不断拓展产业链,积极向硅料、硅片及相关光伏组件延伸。2022年8月,康佳与贵州凯里市签约,投资建设光伏玻璃轻质面板生产线及相关深加工配套设施生产基地。此次与晟高的全面战略合作,彰显了康佳发展光储新能源产业的决心。作为战略合作方,康佳将赋能晟高在户用及工商业光伏市场的发展。

9月28日,晟高与康佳合作的首批"康佳"光伏组件将量产出货,发往重庆国网项目,至此"智慧光储进万家"正式启航,迈向新的篇章。


]]>
支持AWS等三大公有云,TDengine云服务正式上线海外市场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近期,TDengine 云服务正式上线海外市场,它是基于流行的开源时序数据库(Time Series Database) TDengine 打造的快速、弹性、Serverless 的时序数据处理服务。借助 TDengine 云服务,物联网和大数据开发人员可以在 Microsoft Azure、AWS、Google Cloud 三大公有云上,访问和部署稳健、安全、扩展性强的 TDengine 数据库解决方案。通过云上极致弹性能力,TDengine 云服务能够根据业务需求保障数据库集群自动扩缩容,将用户从繁重的运维中解放出来,在解决业务需求的同时实现更好的成本管理。

TDengine 云服务主要具备以下几点特性:

  • 简化设置和管理。借助高性能数据库、内置缓存、流处理和数据订阅等功能,TDengine 可以极大降低系统复杂性,帮助用户有效减少开发和运维成本。

  • 快速简便的数据写入方式。用户有多种数据写入方式可选,包括包括 SQL、InfluxDB Line 协议、OpenTSDB Telnet 协议、OpenTSDB JSON 格式协议。同时,TDengine 还支持多线程插入、乱序数据插入及历史数据插入。

  • 更轻松的数据分析和共享机制。开发人员可以使用流行的编程连接器访问、订阅或分析数据,TDengine 还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边云协同,进行边缘到云和云到云的数据同步,将数据复制到企业的每个角落。

  • 便捷化服务。TDengine 云服务可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数据处理能力,提供强大的备份、多云复制、无限用户、用户权限控制、VPC 对等、IP 白名单等增强功能,还有专业的技术支持。

作为一款开源的时序数据库产品,TDengine 已经广泛应用于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车联网、金融、IT 运维监控等场景,全球安装的 TDengine 运行实例数接近 16 万,随着国内外用户规模的不断提升,TDengine 的技术创新也在持续突破、升级。

在今年 8 月正式发布的 3.0 版本中,TDengine 成为一款真正的云原生时序数据库,解决了困扰时序数据库发展的高基数难题,支持 10 亿个设备采集数据、100 个节点,支持存储与计算分离,并打造了全新的流式计算引擎,无需再集成 Kafka、Redis、Spark、Flink 等软件,大幅降低系统架构的复杂度,成为了一款极简的时序数据处理平台。

此外,TDengine 还支持 JDBC、C/C++、Go、Python、Rust、RESTful 等丰富的编程接口,能够与 Telegraf、Grafana、EMQ X、Prometheus、Matlab、Spark 等第三方工具无缝链接,零运维、零学习成本为用户带来了应用便利性。

此次 TDengine 云服务的正式发布,进一步加速了 TDengine 进军海外市场的步伐,为海外用户带来时序数据库的更多优质选择。


]]>
未来已来,华为发布FRMCS解决方案助力铁路数字化转型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在InnoTrans 2022德国柏林轨道交通技术展览会期间,华为举办了第九届全球轨道峰会。在峰会上,结合自身在铁路行业20余年的ICT实践部署经验,华为发布了FRMCS(Future Railway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未来铁路移动通信系统)解决方案。以“安全可靠”核心,华为FRMCS解决方案将车地无线业务从行车控制和行车调度向铁路运营维护、铁路物联等新场景扩展,支持铁路行业全面数字化转型,守护铁路行车安全,提升铁路运营效率。华为机场与轨道军团COO王国钰、华为企业无线领域总裁李捷等一行出席参与了本次发布仪式。

华为在第九届全球轨道峰会上发布华为FRMCS解决方案
华为在第九届全球轨道峰会上发布华为FRMCS解决方案

提升铁路运力,加速铁路智能化是当前铁路行业发展的趋势。华为FRMCS解决方案,不仅能满足铁路行车列控列调业务对于高可靠,低时延的要求,还能承载诸如机车状态监测,列车运行监测,运维人员可视化调度等新业务,提升故障预判率和运营维护效率。

华为FRMCS解决方案创新地采用8T8R Smart MIMO技术,配合伙伴大功率终端,实现FRMCS 1900M与GSM-R 900M相同的覆盖能力,极大降低FRMCS 1900M的工程部署和维护成本,简化FRMCS网络部署难度。通过关键单板-关键网元-无线网络三级冗余方案,消除网络单点故障,保证设备和网络高可靠性,满足ETCS线路行车要求。同时,华为FRMCS解决方案符合铁路行业规范的标准架构,方便无线网络和铁路行业应用的互联互通,铁路新业务的快速部署。

华为企业无线领域总裁李捷认为:“当前铁路行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对于车地无线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华为在4G和5G上的深厚技术积累,围绕安全可靠、融合极简、长期演进等关键能力,华为FRMCS解决方案将为铁路客户提供高可靠,大带宽,面向未来的车地无线宽带网络,满足铁路数字化发展的要求,加速铁路智能化进程。”

华为愿意与行业标准组织,行业客户及合作伙伴一起推动FRMCS产业成熟和规模商用进程,共同构建铁路ICT无线数字基座,助力智能铁路建设与发展。


]]>
proteanTecs加入UCIe(TM)(通用芯粒互联技术)联盟,推进2.5D/3D互联监控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proteanTecs宣布已加入UCIe™(通用芯粒互联技术)联盟,将互联健康监测引入不断扩大的先进封装生态系统。

proteanTecs_joins_UCIe
proteanTecs_joins_UCIe

UCIe™于2022年3月推出,旨在创建封装层面的通用互联,以应对"超越摩尔(More Than Moore)"市场的激增,预计到2027年该市场的发展将达到19%的复合年增长率。1该联盟联合了行业领先企业,构建一个具有互操作性的多供应商生态系统,并实现未来几代的芯片到芯片(D2D)互联和协议连接的标准化。UCIe由业内主要领先企业为主导,包括日月光集团(Advanced 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简称:ASE)、阿里巴巴集团、超微半导体、Arm、Google Cloud、英特尔公司、Meta、微软公司、英伟达、高通、三星电子和台积电。

"随着我们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芯粒生态系统,确保芯片之间的合规性和互操作性将是UCIe联盟的一个重点关注领域," UCIe联盟董事会主席Debendra Das Sharma博士表示, "我们欢迎proteanTecs作为贡献成员带来的高质量和可靠性视角,并期待他们为UCIe的发展做出宝贵贡献。"

proteanTecs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Evelyn Landman表示:"我们正在迎来通过先进封装实现半导体创新和规模化的新时代,而UCIe联盟成功地将行业联合在一起。加入UCIe将使我们能更好地根据这些新兴行业的需求定制互联监控路线图,同时分享我们在异构系统、生产和现场应用为数千个潜在故障点提供可见性方面的丰富经验。"

proteanTecs提供高分辨率互联监控解决方案,支持从表征和认证、组装和测试到现场部署和运行的每个阶段的可见性。与依赖于低细微性Pass/Fail测试的传统方法不同,这款市场领先的专利解决方案提供参数的连接通道分级,以及100%的连接通道和引脚覆盖范围。


]]>
微软宣布为 Visual Studio 扩展程序引入 Arm64 支持​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在今年 6 月宣布 Arm64 Visual Studio 应用之后,微软近日宣布为 Visual Studio 的扩展程序也引入 Arm64 支持。这意味着开发者和用户能够在 Arm64 Visual Studio 应用中编译和使用扩展程序。

首先,您需要通过 NuGet 包管理器将 VSSDK 构建工具包更新到最新版本,然后需要在 VSIX 清单中添加指定 arm64 的 ProductArchitecture 标记。最后,你需要设置你的目标 CPU 架构:你可以选择你的构建目标为 AnyCPU,或者如果你想发布一个 Arm64 专有的扩展,你可以选择 Arm64。微软在这里分享了更多关于这个过程的信息。

微软在其官方博客文章中还指出,开发人员将能够在单个市场条目上发布其 Arm64 和 AMD64 版本的扩展。但你上传和发布扩展的方式依然保持不变。如果您想将您的 Arm64 扩展上传到现有的扩展条目,您需要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1. 转到管理发布者和扩展页面,然后单击编辑。

2. 上传新的有效载荷。您还需要确保有效负载具有相同的扩展标识符、版本和不同的目标平台。

3. 您现在可以单击上传并保存。



]]>
中国联通研究院发布《算力时代的全光底座白皮书》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2022年中国联通科技工作者日暨科技周系列活动中,研究院承办了多个分论坛。“算网新征程,数智再起航-中国联通CUBE-Net3.0发展论坛”以线上直播形式举办,回顾了中国联通CUBE-Net3.0网络创新体系发布一年来的工作进展并提出未来发展目标,重磅发布一批最新技术成果,并且在论坛上发布了《算力时代的全光底座白皮书》。
白皮书简介
白皮书从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和中国联通新定位、新战略出发,对2020年发布的《云时代全光底座白皮书》全面升级,定义了算力时代全光底座的五大关键特征:全光传送,超低时延;全光锚点,泛在光接入;智能敏捷,算网协同;绿色超宽,架构稳定;自主可控,产业安全。并从全光城市、全光枢纽、东数西算三个维度分别给出了全光底座的技术演进、架构布局和应用场景创新的方向。《算力时代的全光底座白皮书》将为中国联通CUBE-Net3.0未来十年的持续演进构建坚实的底座,支撑中国联通成为我国算力时代的发展先锋,更好地服务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支撑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白皮书指出,结合算力网络特征,中国联通全光算力目标网架构包括枢纽间、枢纽内和城市内3部分内容。
枢纽间:OXC/ROADM构建枢纽间全光互联,打造20ms枢纽间连接;网络架构稳定可支持400G平滑演进,支持立体多平面演进,按需平滑扩展到500T+以上能力,满足东数西算中长期业务需求。
枢纽内:OXC/ROADM打造枢纽区域内算力全光互联,打造主要城市算力网关到枢纽内集群5ms时延圈,网络可持续向400G演进,实现绿色节能。
城市内:增加光锚点覆盖,实现用户到算力网关的一跳接入,实现城市内1ms时延圈。
基于枢纽间,枢纽内,城市内构建的E2E的算力网络全光底座,可实现各类型的业务安全一跳入云,具有高可用、稳定低时延的能力。如:为家宽品质业务提供硬管道,按需弹性带宽调整,品质连接;为政企业务提供云网协同,高物理安全,高品质连接;为云/算间高速直达业务,提供算力灵活调度,网络大小颗粒灵活调度,确定性时延等能力。
同时,白皮书对算力时代的全光底座涉及的7大关键技术也进行了深入剖析,覆盖了全光传送、全光交换、全光接入、全光智能、多场景适配、光算协同、高精度时钟同步等各领域,探讨了扩展C+L、超高速率400G+、OXC、OTN与OLT协同、FTTR、PON、光电协同ASON、光缆哑资源数字化、新型光纤等光传送前沿技术,为中国联通全光算力网络的建设提供技术指引和方向。
最后,白皮书对联通在不同的省份进行的全光底座创新应用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如在贵州联通,通过全国骨干网结合贵州数据中心为东数西算提供品质联接,在山东联通实现云光一体,完成云光到政企、到医院的应用;在湖北联通采用OSU技术实现Pe-OTN设备对MSTP设备的替代;在广东联通实现AI等技术赋能光缆数字化管理等。面向未来,算力时代的全光底座还会在党政军金等大企业算力互联、大型超算中心、品质家宽等业务场景中发挥更大作用。

]]>
霍尼韦尔与腾讯云达成战略合作 共同推动建筑行业数字化升级转型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霍尼韦尔(纳斯达克代码:HON)智能建筑科技集团今日宣布与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腾讯云")达成战略合作,携手打造"霍尼韦尔—腾讯云微瓴智慧空间联合解决方案",为共同创建智慧建筑领域数字化转型标杆项目奠定基础,推动建筑行业智慧化发展和数字化升级转型。


本次战略合作将充分利用双方优势资源,全方位、深层次地把霍尼韦尔在智慧建筑科技领域的软硬件产品和服务与腾讯云微瓴物联网平台、云计算、大数据、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卓越科技相融合,联合打造智慧建筑领域领先的定制化解决方案,从而提升市场对于建筑空间智慧化的价值认知,推动中国智慧建筑产业实现更安全、低碳、可持续的发展。

"作为在智能建筑领域拥有百年积淀的数字工业高科技企业,霍尼韦尔在全球范围内致力于引领智慧建筑的建设和转型。依托软硬件一体、强弱电一体、云边一体的一站式端到端解决方案,霍尼韦尔也在不断研发和推出面向中国楼宇建筑的数字化节能产品和成熟解决方案。"霍尼韦尔智能建筑科技集团全球副总裁兼中国总经理李烨表示,"我们很高兴此次与腾讯云携手打造智慧空间联合解决方案,共同为中国建筑的数字化转型贡献力量。"

霍尼韦尔-腾讯云微瓴智慧空间联合解决方案边缘层将应用霍尼韦尔的传感、控制、物联软硬件产品,以腾讯云微瓴物联网类操作系统为中台,上层应用霍尼韦尔能碳双控,腾讯数字孪生及生态合作伙伴成熟产品,实现云端与边端的深度集成,助力建筑运营的降本增效,树立低碳建筑创新标杆。

腾讯云副总裁、数字孪生业务负责人万超表示,腾讯云致力于成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助手,推动数实融合。最近,公司成立了数字孪生产品部,专门为建筑、园区、工业制造、城市道路等空间领域的智慧化提供解决方案。霍尼韦尔是一家有着百年发展历史的全球性企业,在建筑行业拥有深厚专业知识和经验沉淀,基于本次合作,腾讯云将利用技术和生态优势,基于物联网类操作系统微瓴打造智慧空间底座,期待双方的联合解决方案可以引领行业创新,塑造智慧建筑标杆。

腾讯云副总裁、离散制造行业负责人曹磊表示,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生产空间的智慧化管理逐渐成为一条必经之路。此次双方强强联手,相信通过微瓴物联网类操作系统的技术助力,腾讯云可以与霍尼韦尔这样的工业百年企业,在工厂车间、生产园区等生产空间数字孪生应用上激发出更多火花,帮助更多制造业企业实现数字化、智慧化转型。

作为智慧建筑领域的引领者,霍尼韦尔智能建筑科技集团致力于通过创新的数字化平台、以及软硬件一体的楼宇自控成熟解决方案,助力客户旗下建筑资产的低碳、健康与可持续运营。腾讯云是腾讯旗下的云计算服务商,面向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企业组织和个人开发者,提供全球领先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产品与服务。

双方此次强强联手,将着力以创新的联合解决方案赋能智慧建筑生态圈,共同推动建筑行业的数字化升级转型,塑造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作为此次战略合作的促成者,全球领先的管理咨询公司普华永道也见证了此次的签约仪式。


]]>
李飞飞:云原生数据库是大势所趋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云原生数据库不是弯道超车,是换道超车。

数据库、芯片、操作系统并列为全球信息技术三大件,也是企业技术系统必不可少的核心,互联网、金融、政务、电信、制造等主要行业都依赖于数据库技术和产品。在云数据库诞生之前,以Oracle为代表的传统数据库巨头统治着这一领域。

技术领域的创新可分为两种,渐进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在一个格局稳定的行业中,具备优势地位的老玩家并不担心其他厂商推出渐进性创新技术,凭借行业积累和资源沉淀,他们往往能轻易赶上并保持领先,只要自身不发生战略误判,领先优势甚至可以持续经年。

与之相对应的是,老巨头可能产生明显的路径依赖问题,毕竟谁会愿意“革自己的命”呢?

破坏性创新往往不会发生在原有巨头身上,而是由行业大势挟裹新的入局者,谱写新的故事篇章。每一次技术革命都蔚为壮观,内燃机取代蒸汽机,汽车取代马车,现在轮到云数据库取代传统数据库。

数据库始于1960年代,在它的发展史上,你可以听到一些响亮的名字: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个网状数据库管理系统;IBM推出了层次数据库管理系统IMS(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并首次提出关系数据模型;UCB(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Honeywell(霍尼韦尔)、Ingres等一众厂商构成了数据库行业的早期时间线。

此后数据库迎来了黄金年代,Oracle、MySQL、Microsoft SQL Server、PostgreSQL、IBM DB2等一批有代表意义的数据库崛起,并且交错发展近四十年,直到今天仍然在企业生产系统扮演着重要的核心角色。

本质上,数据库的发展与底层技术的突破息息相关,并不是孤立成型,在企业场景的淬炼与IT基础设施的适配下,演化出适应当时需求的形态——IBM的小型机、Oracle数据库、EMC存储设备,都是时代的产物。

云计算正在改变一切。传统企业赖以生存的“稳态IT”建设模式很难满足更大数据量、更强计算、更敏捷业务的需求,云数据库替代传统数据库,云计算资源取代私有计算和存储,提供了全新的业务价值,“敏态IT”变成了核心竞争力,没人不爱云计算。

历史总是螺旋上升的,从传统数据库到云原生数据库,所要付出的努力,不逊于数据库诞生以来的任何一次改变。云计算最大的技术变革是资源池化与资源解耦,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弹性、高可用、容器化部署、智能化运维等核心能力。云计算时代,数据库值得重新做一遍。

李飞飞认为,在云计算大潮下,云数据库这个新的赛道上,中国的云原生数据库在很多技术创新领域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以阿里云PolarDB为例,从2017年启动自研,采用存储计算分离、软硬一体化设计,在弹性场景下成本仅为传统商业数据库的十分之一,如今已经实现了计算、内存与存储资源的“三层解耦”、多主多写、HTAP、Serverless等功能,以上皆为全球首创或业内领先的技术。

这是一次中国底层技术换道超车的机会。

以下为钛媒体联合创始人刘湘明与阿里云智能数据库事业部负责人李飞飞对话节选,以李飞飞第一人称口吻叙述,经编辑。

数据库的演进:上下牵引,反复迭代

我认为,所谓的弯道超车几乎不可能,弯道超车只会发生在一种场景,就是两个人的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Oracle干了40年,在云数据库起来之前,常年占据全球数据库市场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它有这么多资本,有这么多客户,吸纳和培养高密度的人才,不断地积累迭代,几乎不可能被弯道超车。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会发生微软整体数据库份额超过Oracle这种事情?不是因为SQL Server,而是因为出现了一个全新的赛道——云数据库。类似地,AWS和阿里云在全球数据库市场份额的排名上升,也是因为云数据库领域的发展。

船大调头难,但我们这种从零开始的厂商,在云数据库的新赛道上能构建全新的架构,快速地响应市场需求。云计算彻底改变了传统软件系统构建的基本逻辑,它对冯·诺依曼架构里的计算核心模块做了两件事。第一是资源池化,“池化”的比喻很多人都听过,200年前家家户户都要自己打一个水井,今天大家不会再挖水井,而是用自来水。对计算资源从独享式到共享式的利用,就像人类用水的过程,会发生一模一样的变化。

第二是解耦,以前计算和存储是紧耦合在一起的,现在是计算、存储、网络三层结构。解耦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参与到云计算的设计上来,由于最基本的服务器存储资源的获取难度大幅降低,用户可以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更好的操作系统和软件,SaaS玩家会越来越多。云计算的本质就是池化加解耦,之后的挑战就在于,谁能把高可用、自动化调度、智能化运维等问题解决好,谁就会成为云计算的赢家。

底下的系统结构变了,那上一层的数据库系统一定要变。我越来越深刻意识到,数据库的演进就是上下牵引、反复迭代的过程。

首先,是上层业务变化的牵引。最早没有数据库系统的时候,我们用文件系统加存储系统来管理业务数据。后来银行业有一个非常具体的需求就是“转账”,所以你看数据库的OLTP(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为什么会有Transaction这个词,就是因为这是银行的业务需求。后来很多行业都发现这个抽象带来了技术好、有价值的产品,才叫关系型数据库的联机交易。所以数据库的诞生就是从银行业的上层业务牵引而来,最早就是为了解决交易过程中的原子性、高可用性、隔离性等。

如果没有数据库,还是用文件系统的话,上面这种需求也不是不可以实现,那就要求每个程序员都具有很高水平,所有的问题都要到业务代码里去解决,这要经过数年的训练才能搞定。大多数场景下是不可能满足这些要求的,而且随着业务逻辑的不断迭代和演进,这种方式发展下去一定会遇到很大的瓶颈,这是第一个逻辑。

第二,是下层硬件的牵引。最早计算机的形态是大型机,用于军事用途。随着硅谷半导体行业的兴起,计算密度被做得越来越大,随着计算密度的不断提升,对数据库的设计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例如HDD(硬盘)变成SSD(固态硬盘),IO吞吐性能一下就上来了,再如原来是单节点架构,现在是MPP(大规模并行处理)架构,这是硬件对数据库创新的牵引力。

上面是应用,下面是硬件,那云计算干什么?云计算可以提高计算的使用效率,可以把单位计算单元以及单位存储单元的使用效率提升,这是云计算的本质。因为只有一种极端情况,才不需要云计算,就是一个人用一个单位计算24x7x365运行、百分之百负载打满,这种情况基本不存在。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生产效率提升、生产资料高度池化的价值,一半让利给客户,另一半留给自己,这就是云计算毛利的商业逻辑。

回到数据库本身,数据库发展到今天产生了新的机遇,不是因为我们多么与众不同,是因为在这个逻辑下,传统数据库设计模式不是为云计算这个新体系架构设计的。以阿里云为代表的云厂商,在一个新的赛道,在资源池化、架构解耦的前提下,没有历史包袱,能够尽可能地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未来数据库的发展一定还是遵循上面这个大的逻辑趋势:上层业务需求牵引和下层硬件变革的驱动。所以今天我们做数据库的人要维持两个敏感度,一个是以技术为本,数据处理能力、查询优化、存储压缩,通过技术创新与软硬件结合来提升技术实力。还有一个是很多人很少提到,但是我个人认为越来越重要的,就是面向行业的能力构建。回到数据库最初的形态,Transaction本身就是一个面向行业的能力,当年只有银行有需求,只不过后来其他各行各业发现,银行的抽象很有用,所以它变成了数据库的一个通用能力。

我认为将来数据库的发展也是这样,某一个行业有一个通用的痛点需求,针对这个行业,谁能先把这个能力做到自己的数据库里面,谁就能够先拿下这个行业。如果今天你有个新能力是别人没有的,客户没有理由不选择你。

阿里巴巴自研数据库:往前看都是风险,往后看都是机会

万变不离其宗。阿里巴巴数据库的发展,和数据库领域的大逻辑是一致的,2005年至2009年,电商高速发展时期,阿里巴巴集团曾拥有亚洲最大的Oracle集群;2009年至2010年,淘宝业务的数据量,还有互联网业务所需的弹性,Oracle数据库集群已经不能满足,所以阿里巴巴才有动力去发展数据库。

我们最早用MySQL分表去解决了Oracle的成本问题,同时我们又在MySQL内核里面做了Group Commit(组提交)能力,淘宝的很多行业需求场景,都转化成数据库能力。2010年至2013年,阿里巴巴成功用自主开源的AliSQL替换了传统商业数据库。2014年,阿里巴巴开始布局自研数据库,因为业务推着我们往前走,比如双11电商场景,有异地多活、热点打卡、秒杀的需求,让我们看到了自研数据库的价值,于是我们坚定投入到数据库这个基础软件的自主研发中去。

就是我说的第一条动力:淘宝的业务场景催生了一些有鲜明行业属性的需求,比如阿里巴巴决定做“双11”,这是人为制造的一个峰值,数据库能不能搞定这个交易量,我们需要在数据库内核层面做行业属性的竞争力。

到了阿里云时代,我们开始服务外部客户,外部客户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视角,开始做基础设施池化以及资源解耦,数据中心的网络基础设施不断提升,例如RDMA网路的普及。2016年到今天,通过多年积累的数据库技术,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库服务,比如云数据库的托管服务RDS、云原生数据库PolarDB和分布式版本PolarDB-X,以及云原生数据仓库AnalyticDB、云原生多模数据库Lindorm,这些核心产品形成了我们数据库产品矩阵。

任何事情往前看都是风险、往后看都是机会。阿里巴巴自研数据库的过程,也是一样,这里面每一个决策,在当时看都是非常高风险的,站在今天,我们才觉得这个决策是理所应当的。

为什么阿里巴巴最早去做自研数据库?核心还是有电商业务推着你往前走,没有退路;没有电商业务的话,这个事情并不一定会发生。

今天阿里云数据库在国内至少领先其他厂商一年半到两年的身位,因为阿里云做得早,“春江水暖鸭先知”,我们是最早服务客户、看到趋势的厂商。今天,阿里云更关注两类行业动态:一类是头部云计算厂商,比如微软云、AWS等;第二类是头部的独立数据库公司,比如说Snowflake、Databricks等。尤其是开源领域,由于对市场反应的敏捷度高,发展起来非常快,抓住一个机会就像火山爆发一样。

中国为什么没有或很少诞生数据库领域的独角兽?我个人认为短期内也很难。中国各行各业的IT标准化程度低,导致很难推广标准的数据库服务,很多行业对软件服务化的认知,还比较初期,甚至觉得完全没有必要为此付费。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传统商业软件盗版横行。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中国的PaaS甚至SaaS层独角兽很少。

时势造英雄:先有时势,才有英雄

如果端到端地独立做一个数据库系统,我们和其他数据库厂商比没有太多优势,人才密度可能阿里云有一些优势,但很有可能最终会被资本优势拉平。那其实只有一个逻辑,这个逻辑闭环就是阿里云自己,一定要充分利用阿里云的优势去构建阿里云的数据库,将阿里云IaaS这一层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这样我们才能够构建出来不一样的数据库。

过去几十年,IT基础设施的规模正在发生巨变,从早期的大型机、小型机,再到X86服务器,再到云+端的演进,底层的设备数量出现了从几十台到几百万台指数级的增长。

这种基础设施的变化,为上层数据库的演进提供了新的动力。就像物种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演进一样,当计算、存储、网络这些基础计算设施不断演进的时候,基础设施之上的数据库系统,也需相应地持续演进。

不同的基础设施对应了数据库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数据库经历了从早期的关系型数据库,到后来的数据仓库和关系型数据库配合,OLTP和OLAP两个领域的细分,到后面开源数据库、NoSQL数据库,再到今天云原生数据库的一个发展历程。

权威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在相关报告中阐述了几个非常重要的趋势:

第一,数据规模爆炸性增长——我们处在一个大数据时代,毋庸置疑。

第二,数据的生产和处理的实时化和一体化需求越来越强——这也是为什么阿里云今天提出云原生数据库2.0,提供一站式数据管理与服务。

第三,生产和数据处理的智能化——现在用户对数据的处理不再停留在传统的事务处理、交易以及简单或聚合类的分析查询,而是希望能从数据中得到更多洞察,利用数据驱动智能的业务决策。

根据Gartner预测,2022年,全世界75%的数据库会以云的方式运行。未来,数据库领域的核心发展方向是云原生+分布式,以及由此带来的几个核心技术布局:安全稳定、自动化与智能化、数据库大数据一体化、数据仓库与数据湖、多模数据库以及软硬件结合。

我在阿里云做了四年,学到了很多东西,有很多的挑战,也有很多思考。按照产业逻辑发展,时势造英雄,一定是先有时势,才有英雄,英雄只会决定这件事发生的早晚。很幸运我们今天恰巧碰上了时势,唯愿不负时势。

附:数据库演进历史

数据库是企业技术系统的核心。传统商业数据库时代垄断在少数巨头手中,云计算这种底层计算系统化,为数据库技术带来变革;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数据库支撑的业务场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为数据库带来了技术挑战。


]]>
腾讯云入选《IDC MarketScape: 中国DevOps平台市场厂商评估,2022》领导者位置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9月13日,专业市场调查机构IDC正式发布《IDC MarketScape: 中国DevOps平台市场厂商评估,2022》报告。腾讯云CODING 凭借在技术能力、客户资源、实践案例、生态伙伴等方面的领先优势,成功入选中国DevOps平台市场厂商评估领导者位置,并在战略和能力两大维度位列国内领先位置。

这份报告对全球主流DevOps云厂商的战略(Strategies)、能力(Capabilities)两大维度进行了全面评估。报告指出:“腾讯云 CODING在一站式DevOps平台领域具有最佳用户体验,对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研发团队均可良好适用,并且在测试、交付、咨询、市场合作等方面,腾讯云 CODING沉淀了众多合作伙伴,建立了全面而成熟的生态伙伴体系。”

腾讯云副总裁黄俊洪表示:“全球数字化进程的提速推动越来越多的企业级客户拥抱DevOps理念,也带来更广泛的DevOps市场需求。腾讯云将持续加大在云原生领域的探索与创新,并对CODING进行全面的产品战略与组织升级,为更多企业提供体验更好、效率更高的研发管理、敏捷开发及 DevOps服务,帮助企业降低研发成本,提高交付效率,实现研发效能升级。”

据了解,随着以容器、微服务等云原生技术的兴起,DevOps在快速创建和迭代应用、实现系统灵活部署和变更、保证交付质量和规范等方面具备明显的优势。在此背景下,国内云厂商纷纷推出DevOps平台产品,以满足日益广泛的市场需求。

腾讯云 CODING DevOps 研发效能管理平台是腾讯云推出的面向软件研发团队的一站式研发协作管理平台。从需求提交到产品迭代,从产品设计到代码管理、测试管理、持续集成、制品管理直至部署交付,整套流程均可在一站式平台内完成,降低企业研发管理难度,提升研发效率。

目前,CODING DevOps能够提供企业级公有云服务和私有部署方式,以便满足客户不同场景的开发需求,提供同城双活、两地三中心高可用容灾能力。此外,腾讯云 CODING 团队也提供定制化开发、培训、咨询和技术支持等服务。

报告还指出,腾讯云 CODING基于企业级Java技术自主研发底层架构,可控性高、扩展性强,并且在此平台基础上拥有完整的工具链及信息打通能力,已经服务 300 万开发者用户和5 万家企业团队,客户涵盖互联网、金融、政企、工业、运营商、媒体、医疗、教育等各个行业,其中不乏中国银联、中国移动、富士康等知名企业。

以中化信息的实践为例,为了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 IT 能力,中化信息通过 CODING DevOps打造了新一代数字化研效平台,打通从需求、设计、开发、构建、测试、发布到部署的全流程,实现了项目管理可视化、构建集成自动化、持续测试自动化、持续部署自动化,以此来快速响应业务需求,快速交付高质量的业务价值。如今,中化信息内部每天会触发500 余次 CODING 流水线,将代码构建、部署效率提升了 10 倍以上。

作为国内率先布局DevOps领域的云厂商之一,腾讯云一直在研发管理领域持续深耕。目前,腾讯云 CODING已拓展为包含敏捷项目管理、测试管理、持续集成、制品库、持续部署、应用生命周期管理等覆盖上下游产业链的工具集,旗下涵盖 CODING DevOps、Cloud Studio、Orbit 等多款产品。


]]>
制无止境 数造非凡 ,2022思科制造行业峰会成功举办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近日,2022年思科制造行业峰会在长沙成功举办。在产业数字化转型大趋势下,本次峰会以“制无止境 数造非凡”为主题,汇聚行业内知名企业和合作伙伴,以及业内资深技术专家,分享包括物联网、安全、大数据、协作等众多新技术在制造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引领作用,共同探讨制造行业未来蓝图。

峰会围绕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趋势、数字移民、高品质制造、智能制造企业安全与创新动力等众多行业内热点话题分享市场洞察与先进实践。受邀企业包括:制造业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媒体平台e-works数字化企业网、美赞臣、赛默飞、TÜV南德意志大中华集团、东莞东聚电子电讯制品有限公司、亚马逊云科技、艾默生等。

科技赋能 智造先行:行业大咖分享数字化转型“新世界”

大会开始,思科全球副总裁及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黄志明通过视频远程参加并发表开场致辞:“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关键词。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不仅是思科全球关注的重点,也是思科中国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思科深耕中国市场,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面临的难点、痛点,既是观察者,也是亲历者。作为全球网络、安全和协作技术的领导者,我们一直在努力帮助我们的客户做到互联互通,企业安全,智能可视——令客户最大程度地享受数字技术的红利。未来,我们将继续在数字化技术上不断贡献最新成果,支持中国制造行业深入数字化转型,在转型中实现突破,在竞争中夺取先机。”

思科全球副总裁及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黄志明

思科大中华区副总裁、制造业总经理巢巍忠随后发表了《制无止境,数造非凡》主题演讲,围绕思科创新技术分享了助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前沿洞察。巢巍忠表示:“数字技术已然贯穿在制造领域的各个价值链环节,中国制造行业数字化转型正朝着更深层次迈进,无论是研发、供应链,还是生产、营销,数字化应用都已进入深水区。通过采用创新的数字技术实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和保障安全的制造业核心业务价值,最终实现数字化转型,是制造行业的共识。思科凭借先进的产品和创新技术,广泛联合合作伙伴,为众多客户提供了完善的解决方案。我们相信,并且期待着制造业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有无限广阔的未来。”

思科大中华区副总裁、思科售前工程师团队总经理侯胜利

思科大中华区副总裁、思科售前工程师团队总经理侯胜利在《思科技术助您制胜未来》演讲中表示:“过去几年,不确定的宏观环境让数字化转型成为一种确定性发展方向,企业从‘要不要数字化’转向思考‘如何实现数字化’,并研究实际应用场景中的技术落地问题,包括:IT/OT融合、企业安全、精益生产。有相当的中国企业已经进入数字化转型成熟度的第4/5阶段。深耕行业多年,思科深谙制造业企业转型痛点,围绕重新定义应用、守护企业安全、帮助企业进行基础架构转型、赋能混合办公四大创新重点,不断助力制造行业数字化弹性变革,帮助企业加速实现降本增效,提质保量的业务目标,推动制造行业迈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峰会上,思科大中华区制造业首席架构师凌军在《新自动化工业网 – 促进IT/OT融合,加速数字化转型》的主题演讲中,分享了思科在工业领域的创新,展示了思科的另一面。思科不仅是一个互联网的IT设备厂商,更是一个面向制造业,工业互联网的解决方案供应商。在工业4.0,尤其是灯塔工厂数字化基础赋能方面,思科有贯穿完整制造业相关产业链与价值链的丰富经验和最佳实践。未来高端制造要向“工厂即产品,机器制造机器”的数字化方向发展,IT/OT融合是必须征服的艰难旅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IT是关键基础,OT是业务成果。安全可靠的IT连接,才能提升业务的智能性、敏捷性,IT和OT融合才能实现更大的业务价值。在智能工厂数字化基础架构中,思科串联了“技术连接”、“安全连接”、“生态连接”三种连接要素,共同打造面向工业4.0的灯塔工厂。IT自动化,结合OT生产工业自动化,是思科公司面向工厂网络的“新自动化”的技术连接要素。新工厂网络自动化技术基于全球数字化工厂的最佳实践与联合创新,紧跟中国制造行业数字化转型与工业4.0的步伐,将思科软件定义网络数字化架构DNA,结合零信任策略延伸至制造业生产线与车间。新自动化填补了IT网络运维、调度、安全等手段在OT领域的缺失与空白。

思科的合作伙伴与业界专家应邀发表主题演讲,就数字化转型未来趋势及创新数字化技术在制造行业的融合应用展开深入交流。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趋势》的演讲中, e-works数字化企业网CEO黄培博士总结道:“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具体需求出发,制造企业要围绕商业模式、研发模式、制造模式、营销模式、服务模式、运营模式、决策模式来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

来自美赞臣中国业务集团的代表分享了美赞臣的公司愿景和数字化战略。美赞臣将致力于携手行业头部供应商重塑供应链、价值链和决策链。

数造非凡 安全护航 :大咖共探制造转型“新思路”

安全,是本次峰会上的一项重要议题。在下午场的演讲中,来自客户与合作伙伴的众多行业领导者及业内专家聚焦安全话题,分享了不同领域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安全挑战以及实践经验。思科的安全专家以打造安全零信任架构为主题进一步分享了思科是如何通过创新技术帮助企业解决安全难题。

在《打造智能制造安全零信任架构》主题演讲中,思科大中华区安全事业部技术总监李勇卫揭示了当前制造业信息安全面临的三大风险点,包括:层次不清晰,隔离不力;系统安全漏洞未知,缺乏风险与威胁情报;访问控制手段粗放,难以有效控制和管理。在此基础上,李勇卫介绍道,零信任方法与传统方法的区别在于,零信任方法从不默认信任,会为每个访问请求建立信任,确保只有正确的用户和设备才可以访问应用程序和网络。通过资产发现、网络分段、威胁检测、IT/OT集成SOC的零信任四步保护法,思科帮助企业打造零信任架构,全方位保护企业网络安全,为企业智能制造转型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思科大中华区副总裁、海外业务总经理封小韵以《海阔天空,未来可期》为主题,围绕中国制造全球化探索、扩张、创新之路发表演讲。封小韵表示:“创新技术正驱动制造行业产业升级,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中国速度’到‘中国质量’、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中国制造行业在世界舞台上的身影愈发清晰。面对企业出海‘探索’、‘扩张’、‘创新’的不同发展阶段,数字化转型早已成为必选项。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领导厂商,思科持续创新,兼具速度与质量,助力中国制造企业打造安全敏捷的弹性网络架构,在全球化征途中不断从优秀走向卓越。我们坚信,制造业的出海之路,以技术为翼,必定未来可期。”

思科大中华区副总裁、海外业务总经理封小韵

本次峰会上,思科携手行业众多优秀企业与合作伙伴,共享制造行业数字化转型新思路,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势能。未来,思科仍将坚持创新,继续发挥优势数字能力,挖掘企业数字潜能,让“制”无止境,以“数”造就非凡未来。


]]>
阿里云将投入70亿元建国际生态、增设6大海外服务中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9月22日,阿里云在泰国举办的国际云峰会上宣布将继续加快海外市场布局,未来三年投入70亿元建设国际本地化生态,并在海外增设6个服务中心,分别位于波尔图、墨西哥城、吉隆坡、迪拜等地。近年来,阿里云在海外市场获得高速增长,三年增长超10倍,在亚太市场排名第一。

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表示,阿里云将不断加大在全球市场的投入,通过更好的数字产品与服务能力为企业数字化进程加速。过去一年,阿里云新增韩国、泰国、德国、印尼、菲律宾、沙特等七座海外数据中心。目前,阿里云在全球28个地域运营着85个可用区,服务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拥有亚洲规模最大的云基础设施。

据介绍,阿里云计划在未来三年投入70亿元人民币(10亿美元)建设国际本地化生态,扎根各地市场,打造本地化的产品和生态体系;同时,在波尔图、墨西哥城、吉隆坡、迪拜等地设立六大服务中心,与当地数字化人才合作,搭建多语种能力的规模化服务中心,优化海外市场的服务和交付体验。

“阿里云技术出海的过程,也是技术本地化的过程,我们希望以先进的技术,以及本地化的生态和服务,为当地市场带来数字化的价值。”阿里云智能国际事业部总裁袁千介绍说。

据了解,阿里云在各地市场推行差异化的产品和生态策略。例如在泰国,阿里云在当地发起百家伙伴联盟的“百合计划”,与泰国电信等当地伙伴合作,共同推动数字化建设;在印度尼西亚,阿里云与10多家印尼高校合作,在2021年为当地超6.2万人培训数字化技术;在沙特阿拉伯,阿里云与中东最大电信公司沙特电信成立合资公司,运营着当地的两座数据中心。

产品技术方面,阿里云宣布推出第八代ECS云服务器、云盒、企业组网CEN2.0、容器服务ACK ONE、自研数据库PolarDB-X、自研多模数据库Lindorm等产品的国际化版本,将先进的技术产品带到更多国际市场。

Gartner数据显示,2021年阿里云在全球市场份额中位居第三、在亚太市场排名第一,是唯一具有主要国际市场地位的中国云服务商。在技术领域,阿里云在计算、网络、存储和安全四项核心技术领域,在Gartner测评中获得最高分。其中,在网络技术方面,阿里云是全球十大网络机构中唯一的中国企业。


]]>
不融资不上市,Zoho如何打造出营收超10亿美元的SaaS公司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在传统的创业梦中,我们想到一个很好的点子,顺利抓住风口,风投机构看好投资,公司招兵买马,一路上市,股价飘红,市值不断上涨。然而,在实际创业中,这种例子凤毛麟角。更多的是,如果没有融资,企业想要长期生存发展道阻且艰。

近期,Zoho创始人斯瑞达·温布接受了美国知名科技博客TechCrunch的独家专访,讲述公司在没有外部投资,自负盈亏的情况之下,通过26年的布局,如何发展成为如今营收过10亿美元的科技公司。

Zoho创始人斯瑞达·温布
Zoho创始人斯瑞达·温布

前有Salesforce,后起之秀涌起,Zoho的市场怎么做?

SaaS行业最早发育的土壤是美国,起步早,发展快。2000年,Salesforce是首家正式推出CRM产品的公司,由此催生了SaaS服务的雏形,此后,SaaS赛道一路猛进。

去年,美国SaaS公司登陆二级市场又创下新记录,共计27家成功挂牌。在2020年,这个数字还是16家。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相比其他SaaS公司选择多轮融资、上市或并购等资本动作,Zoho采取了不同的运营策略。

1、产品驱动增长,而非营销。

2005年,Zoho推出了第一款文档应用Zoho Writer,此后以滚雪球的方式不断研发新产品。2006年,Zoho CRM;2007年,Zoho Creator......如今,Zoho的产品发展至50款+,从传统办公套件到营销、销售、客户服务、财务、人力、BI工具、低代码平台应有尽有,全面满足企业业务所需。目前,Zoho的11000+名员工中,技术人员就有8000多人。

斯瑞达讲到:“从发展的初期,我们就计划建设一个完整的平台。当我们开始创建Zoho Writer时,并不仅仅是构建一个文档、表格、演示应用,而是作为一个系列可以在后续研发的其他应用中无缝集成使用。期间需要时间和经验的沉淀,很难一蹴而就。”

SMB集团的联合创始人兼合伙人Laurie McCabe此前在接受TechCrunch专访时也谈到:“斯瑞达是一位很有远见的创始人,对公司的发展路径有深刻的规划和信念,这促使Zoho走出一条与竞争对手完全不同的道路。在产品方面,Zoho提供了易于集成、上手简单的应用,功能齐全,性价比高。”

营销方面,太多企业的营销费用居高不下。在Zoho内部,营销费用不允许超过当地收入占比的20%。

2、不止满足大客户,中小企业同样是Zoho的服务重点

我们都知道,大客户对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也是很多企业开发拓展的难题。不少营销学讲义中这样说道:“企业要么具有高性价比,要么具有高体验感,中间的企业将难以生存。”多数人认为,公司服务好大客户才是成功的关键。

在Zoho内部,有不一样的做法。

斯瑞达认为,Zoho服务了非常多的大客户,他们对公司的贡献非常大。但中小企业群体同样值得关注。

“目前Zoho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了付费版和免费版两种方式,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当这些中小企业业务逐渐发展壮大时,他们也将需要更加复杂的功能,用户数量也将上涨。Zoho期待和这些企业共同成长。

事实证明,长期以来的耕耘是有结果。今天,Zoho25%-30%的业务来自于中端市场,而且这部分正在迅速增长,我们也拥有了一大批相信公司的忠实用户。”

CRM Essentials的创始人兼首席分析师布伦特·利里(Brent Leary)曾经谈到:“Zoho是一家特别的公司,能够坚持自己的核心原则,大限度减少外部力量的干预。他们不融资、不上市,就是选择了一种不侵蚀公司核心及文化的方式做事,忠实于自己坚持的信念,而非硅谷的增长模板,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他们会成功的原因。”

Zoho更关注员工的良性发展

斯瑞达认为,越是不好的环境,越要用更良性的方式对待。“Zoho将员工放在中心,我们在很久以前就开始布局,一直在坚持一项持续了17年的计划—Zoho Schools。该计划每年都在招收成绩优异,但家境贫寒无力攻读大学的同学。这些学生进入Zoho Schools后,除了提供免费住宿外,每月还有补贴,毕业后,他们可以选择在Zoho内部工作,也可以自由寻找其他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每年为Zoho选拔出很多人才。

在2020年疫情刚开始的那段时间,我自己坚持的方向就是不裁员,通过良性的运作方式度过难关。我们期待建设出更有凝聚力、归属感以及在专业上不断精进的团队。”

并且,今年Zoho计划在全球扩招2000多名员工,以支持越来越多的客户需求。

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是完美的,Zoho更想成为忠于自身理念,对用户负责的企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契合自身的运营方式,以每年40%的营收速度稳定发展。“我们保持私有化,将业务获得的利润更多地投入到研发当中,同时回馈社会。”


]]>
阿里云:未来三年投入70亿元建设国际本地化生态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9月22日上午消息,阿里云今日在国际云峰会上宣布继续加快海外布局,未来三年投入70亿元建设国际本地化生态,在马来西亚、迪拜等地增设6个海外服务中心,并在峰会上与近30家海外企业达成合作。

据介绍,近年来,阿里云在海外市场获得高速增长,三年增长超10倍,在亚太市场上以超25%份额位居第一。(新浪科技 文猛)


]]>
微软一CTO呼吁停用C/C++编程 Rust可取代之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在程序员中,谁才是最好的编程语言这个话题能够让他们大战三天三夜,几十种甚至上百种编程语言都能找到各自的支持者,日前微软云业务的CTO Mark Russinovich的一个表态引爆了开发者争议,因为他呼吁停止使用C/C++来开发。

Mark Russinovich表示,“说到编程语言,现在是时候停止用 C/C++开发任何新项目了,在那些需要使用 non-GC 语言的场景中使用 Rust。为了安全性和可靠性考虑,业界应该宣布放弃(C/C++)这些语言。”

要知道,微软的核心产品,比如Windows、Office及Auzre云计算等依然是基于C/C++语言开发的,该公司的C/C ++代码库可能是全球最大的之一。

Russinovich的这个提议在程序员中差不多是引爆了一颗核弹,支持他或者反对他的人都是大把,很难说哪边能说服另一方。


编程语言性能排行榜

至于编程开发,普通人是不了解C/C++与Rust语言的优劣的,简单来说前者编程性能依然是最好的,但是内存安全性有问题,而Rust是比较新的编程语言,安全设计很好,性能也是仅次于C/C++的。

值得一提,不仅是微软高管看好Rust,Liinux阵营也很重视Rust,Linux内核下一个重大版本Linux Kernel 6.1中就会引入Rust。



]]>
InEight专注于软件创新的标准化和基准更新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建筑项目管理软件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InEight Inc.今天宣布了最新的软件创新,包括范围、设计和资源管理方面的新流程标准化,以及新的进展跟踪功能和创建基准验证型进程预估和时间表的能力。该更新还完善了InEight的移动应用程序,从而实现无论在办公室、现场等随时随地即时访问实时信息。总体而言,这些更新将提高项目的可见性,为提高效率创造新的机会,同时提高团队绩效和提高项目确定性,包括设计建设和替代交付项目。

InEight基准创新能提高效率和项目信心
InEight基准创新能提高效率和项目信心

InEight首席产品官Brad Barth表示:"为了充分释放该行业不断增加的数据访问所带来的益处,我们需要更强大的标准化和更好用的基准工具。我们的最新更新专注于这一点——创造新的方法来产生切实可行的见解,从而显著提升准时性和符合预算的绩效。"

提高不断变化的设计数量和交付日期的实时可见性,以及更加简化跟踪设计范围的进展情况,将使用户能够更好地管理资源、工作计划、预算、预测、时间表和采购。InEight设计管理解决方案的这些改进将提高项目交付的一致性,同时使设计工作的完成实现标准化。

InEight对其基准功能的最新更新将使用户能够使用模板、资源和成本以及组装库,创建经过基准验证的进程预估和时间表。用户将能够利用历史项目,以视觉上易于理解的图表和一致性视图来比较所估计和构建的数据点,并根据历史高低水平的平均情况来评估进程预估和时间表。

这些改进还将改善InEight移动应用的功能和用户体验。随着通知功能的改进,以及进展和生产率跟踪功能的提升,移动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积极参与项目。移动用户将能够在应用程序中直接记录问题、变化或对信息的需求,并在同一个仪表板中审查最新的项目数据和指标,无需使用计算机。应用程序中更新的数据将立即可在系统中进行访问,以便现场或办公室的每个人都能同步看到。


]]>
Linus Torvalds已经决定将Rust编程语言加入Linux内核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Torvalds已经决定,Rust将很快成为Linux的一部分。这种内存安全的编程语言将加入C语言和其他传统语言,以创建无处不在的开源内核的新部件和驱动程序。围绕将Rust纳入Linux的辩论似乎已经结束。Linus Torvalds,这个开源内核的最初创造者和目前的维护者,已经决定,"除非发生一些奇怪的事情,"Rust将成为Linux 6.1最终版本的一部分。

2022-09-20-image-20-j_1100.webp

Rust是一种现代通用编程语言,由Graydon Hoare在Mozilla工作时设计,Mozilla是第一家正式赞助并在实验性浏览器引擎Servo中采用该语言的公司。

像许多其他编译语言一样,Rust可以提供原生性能,同时为不同类型的应用提供兼容性,从传统计算到低资源设备和嵌入式设备。除了性能之外,Rust的设计从一开始就提供了内存安全保护,在编译时就可以消除许多类错误和潜在的漏洞。

Rust的第一个版本是在12年前发布的,而将该语言纳入Linux内核的讨论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Google是Rust基金会的创始成员之一,与AWS、华为、微软和Mozilla一起,积极使用Rust来开发Android,该移动操作系统是建立在Linux的修改版本之上的。

在宣布支持Android系统中的Rust后,Android团队开始推动将该语言也纳入内核。2021年,团队成员Almeida Filho写道,Rust"准备加入C语言,成为实现内核的实用语言"。Filho说,新的语言可以帮助减少特权代码中潜在的错误和安全漏洞,同时与核心内核很好地配合,保留其性能特点。

在顶级的Linux贡献者中,有人担心Rust需要非标准的扩展来与内核一起工作,但是据Torvalds说,程序员使用标准C语言的例外情况已经有"几十年了"。

Torvalds补充说,在编译器方面仍有一些问题,但由于Rust在Clang前端得到了很好的支持,合并编程语言可能会对内核有帮助,而不是伤害。Torvalds警告说,在第一个版本中,Rust将只有核心基础内容,还没有"核心的使用案例"可以展示。尽管如此,内核合并应该标志着在Linux+Rust的未来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
为场景找技术,华为创新基础设施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在2022华为全联接大会期间,业界嘉宾围绕“创新数字基础设施,释放数字生产力”主题进行探讨,以“为场景找技术”为关键途径,分析数字化浪潮下各行各业面临的数字化转型难题,并结合华为技术优势提出建议,共同探寻行业数字化发展方向和机遇。
会上,华为发布“HuaweiEmpowerProgram”全球伙伴发展计划,支持合作伙伴构筑数字化转型咨询规划、解决方案开发、产品技术专业集成等三大核心能力,高效服务客户。
聚焦场景需求,助力客户推进数字化转型“最后一公里”
华为企业BG总裁丁耘在“深入场景创造价值,为行业找技术”主题演讲中提出,多重不确定因素冲击下,深化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发展的最大确定性,华为携手伙伴为场景找技术,助力客户深化数字化转型,释放数字生产力。
丁耘表示,华为提供“联接+计算+云”,携手伙伴,以产业持续创新、多技术协同和场景化解决方案,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客户需求,创造价值,帮助客户推进“为场景找技术”最后一公里。
在“创新数字基础设施,加速政企数字化转型”主题演讲中,华为企业BG副总裁陈帮华表示,为场景找技术需要多技术协作。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数据,围绕数据做好感知、传输、存储、分析与处理是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华为提供全栈产品及产品组合,支撑数据的E2E闭环处理,使能客户加快数字化转型。
数据联接方面,华为智能云网解决方案在“易”(Easy)、“敏”(Agile)和“简”(Simplified)三个维度进一步提升行业客户体验,持续构筑CloudFabric、CloudWAN和CloudCampus能力,打造高质量数据底座,加速释放数字生产力。
数据传输方面,华为积极探索F5G(第五代固定网络)面向行业演进的应用实践,发布全光承载、全光工业网、全光园区、全光感知多款新品及解决方案,重塑行业生产力。
数据存储方面,华为全面阐述了“以数据为中心”的创新理念,面向生产交易、数据分析、数据保护等六大数据应用场景,构建可靠、高效的存储底座,助力企业释放数据生产力。
共筑数字生态,华为发布“HuaweiEmpowerProgram”全球伙伴发展计划
会议期间,华为发布“HuaweiEmpowerProgram”全球伙伴发展计划,通过OpenLab与伙伴联合创新,以全新的“三个统一”体系为伙伴赋能,围绕华为ICT学院和HALP构筑人才基础。未来三年,华为还会面向全球伙伴持续投入3亿美金,推动“HuaweiEmpowerProgram”更好地落地,共建繁荣数字生态。

]]>
华为积极探索 F5G演进应用实践,重塑行业生产力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在华为全联接大会2022期间,华为光产品线副总裁金志国在Keynote发表了题为"F5G演进,重塑行业生产力"的主题演讲,进一步阐述F5G向三大全新应用场景的演进建议,并发布业界首款全光智能授时物联网关、新款光纤振动传感设备等产品。同期,华为举办了"F5G行业实践,打造行业新联接"专题峰会,与来自电力、交通、ISP等行业的客户及工业控制领域合作伙伴共同分享F5G应用实践。
F5G是第五代固定通信网络,由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定义,致力于从光纤到户迈向光联万物。ETSIISGF5G副主席FrankJ.Effenberger博士表示,F5G基于光纤通信技术,在增强超宽带(eFBB)、全光联接(FFC)和可保障品质体验(GRE)三大场景已经取得巨大成功,目前正在进入千行百业,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
华为光产品线副总裁金志国表示,未来F5G演进的重点将是加强对行业应用场景的探索与创新,重塑行业生产力。华为认为,F5G将向绿色敏捷全光网(GAO)、实时韧性联接(RRL)和光感知与可视化(OSV)三大全新应用场景演进,并倡议全产业链合作伙伴,共同推动F5G技术创新及在千行百业的广泛深入应用。
华为基于F5G,深耕行业场景,打造了绿色智简全光网解决方案,已为交通、能源、金融、政府公共事业等10多个行业提供超过40个创新场景化应用。
面向物联场景,华为发布了业界首款全光智能授时物联网关--HuaweiOptiXstarT823E-T,具备安全可靠、精准授时、智能开放三大特性,可广泛应用于变电站、车路协同、油气等场景。
面向小微企业园区,华为发布了F5G小全光(MiniFTTO)解决方案及系列产品。
面向ISP行业,华为发布了FTTR(千兆全光房间)和OTNP2MP专线解决方案,助力ISP行业重塑家庭、企业业务体验。
华为还发布了新款光纤传感产品HuaweiOptiXsenseEF3000-F50,将光纤传感技术从油气管道巡检扩展到机场、铁路、大型园区等重点区域保护场景。
会上,华为携手泰国DTGO集团、印度尼西亚FiberStar、泰国首都电力局(MEA)、柳谷集团(Willowglen)新加坡分公司等客户和伙伴分享了最新实践。
华为亚太企业业务总裁马建华表示,"释放亚太数字生产力离不开绿色领先的数字基础设施,华为以绿色智简全光网助力千行百业构筑网络底座,加速数字化进程,成为亚太数字经济的关键贡献者。"

]]>
中国信通院与微码邓白氏联合发布《中国-东盟数字贸易报告》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2022年9月16日,第十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投资合作圆桌会在广西南宁召开。商务部投资促进局相关领导,以及马来西亚、柬埔寨、印尼、老挝、新加坡等10个国家驻华官员及代表和东盟秘书处代表出席本次会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主任工程师有晓宇应邀出席活动,联合微码邓白氏发布《释放中国-东盟数字贸易发展潜力:新基建与新路径》(以下简称"《报告》")研究报告,并进行解读。邓白氏中国区总裁吴广宇先生、邓白氏中国区业务运营和解决方案总监刘沛先生受邀出席该圆桌会,见证报告发布。该报告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与微码邓白氏联合撰写及发布。


随着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贸易已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和关键增长动能。中国与东盟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各国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在双边贸易往来紧密的背景下,以数字服务贸易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合作潜力巨大。本报告聚焦于中国-东盟数字贸易发展,通过分析双边数字贸易发展现状、趋势,从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应用模式、产业生态、治理规则等维度寻找释放数字贸易潜力的关键要素,并通过案例展示最佳实践,希望为中国-东盟数字贸易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报告》指出,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双边贸易规模增长势头强劲,各国对于贸易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不断演进,中国与东盟各国亟需释放数字贸易发展潜力带动整体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各国间高效协同互联。具体路径来讲,一是,综合性数字基础设施是中国-东盟数字贸易发展的核心要素,提前规划并超前筑牢数字底座将助力数字贸易进入"快车道"。二是,数字化贸易平台的快速发展将为中国-东盟数字贸易过程中的产业升级、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三是,随着数字贸易的创新发展,多元化应用模式与场景不断涌现,鼓励新兴业态创新发展是带动数字贸易发展的重要指引。四是,数字贸易相关的国际规则与治理共识也在不断完善,逐步规范中国-东盟数字贸易与数字经济合作。

  • 关于邓白氏

邓白氏(Dun & Bradstreet)是全球商业决策信息和分析服务机构,为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1841年以来,邓白氏致力于构建全球信任网络,协助客户将未知转化为信心、将风险转化为机遇、将潜力转化为增长。邓白氏数据云提供了全球商业决策数据和分析见解,以全球动态企业身份标识邓白氏编码®(D-U-N-S® Number)为基源,包含超过4.8亿家企业的商业记录,覆盖了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邓白氏于1994年进入中国内地,目前由华夏邓白氏与微码邓白氏两家公司负责业务运营,在上海、北京、深圳、长沙、海南设有办公室,其中,华夏邓白氏是国内首家获得央行备案登记的外资企业征信机构。两家公司依托邓白氏全球数据云及解决方案,将全球数据应用于数据管理、营销、销售、信用、合规、供应链、政府监管、教育科研等多个场景之中,帮助客户加入全球信任网络,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增长。微码邓白氏依托邓白氏强大的数据云及解决方案,致力于为中国客户提供及时、准确、富有洞察力的全球商业信息及定制化解决方案,帮助获取市场洞察、加速销售成单、推动数据治理,全面提升国际市场的开拓效率和营销管理能力。

  • 关于中国信通院

中国信通院始建于1957年,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科研事业单位。多年来,中国信通院始终秉持"国家高端专业智库 产业创新发展平台"的发展定位,以"大通信、大数字化、大安全、大政策"为重点研究领域,在行业发展的重大战略、规划、政策、标准和测试认证等方面发挥了有力支撑作用,为我国通信业跨越式发展和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壮大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
IBM报告揭示供应链领导正通过AI与自动化来应对供应链的不确定性、提升可持续性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 近半数(47%)受访首席供应链官表示在过去两年当中引入了新的自动化技术

  • 受访首席供应链官把可持续性列为他们未来几年的第三大挑战,仅次于供应链中断和技术基础设施

  • 报告当中被誉为"创新者 "的企业正在对他们的技术基础设施进行现代化——其中56%正运行在混合云之上,60%正投资于数字基础设施以扩展和提供业务价值

  • 北京2022年9月21日 /美通社/ -- IBM(纽约证券交易所:IBM)商业价值研究院(IBV)的一项题为《把握自身转型》的新研究报告,揭示了首席供应链官(CSCOs)如何应对诸如全球COVID-19新冠疫情、通货膨胀、气候变化和地缘政治事件等因素所带来的重大供应链挑战,以及他们计划如何对其供应链实施面向未来的保护。

     

    IBM报告揭示供应链领导正通过AI与自动化来应对供应链的不确定性、提升可持续性
    IBM报告揭示供应链领导正通过AI与自动化来应对供应链的不确定性、提升可持续性

    这项对1500名首席供应链官和首席运营官(COO)的调查*显示,他们正在加大对自动化、人工智能、智能工作流程、生态系统和可持续性的投资,并正在重新构想他们未来的供应链运营。

    IBM咨询公司可持续发展服务和全球业务转型全球主管合伙人Jonathan Wright认为,"为了有效应对通货膨胀等前所未有的供应链压力,企业的供应链领导须专注于使用分析、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的举措,以建立智能、有弹性和可持续的供应链。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可以帮助首席供应链官及其组织收集数据、识别风险、验证文件并提供审计跟踪,即使在高通胀时期也是如此,同时还可以管理他们的碳、废弃物、能源和水消耗。"

    主要的研究结果显示:

    企业的供应链领导们正在拥抱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以提供与合作伙伴和供应商的互连性,从而实现可持续运营、获得可预测性。

    • 近半数(47%)受访首席供应链官表示,他们在过去两年引入了新的自动化技术--这种方法可以提升供应链运营的可预测性、灵活性和智能性,同时他们还在使用AI来帮助监测与跟踪供应链的表现。

    可持续性既是挑战,也是变革的动力。

    • 受访首席供应链官把可持续性列为他们未来几年的第三大挑战,仅次于供应链中断和技术基础设施。

    • 其中52%将可持续发展置于其优先事项清单的首位或接近于首位。

    • 50%认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投资将加速业务增长。

    • 他们还揭示在可持续发展透明度方面遇到的最直接的压力来自:投资者(56%)、董事会成员(50%)和客户(50%)。

    "创新者":  20%的受访者因加速以数据为主导的创新来做好准备以应对不确定的未来,这组人在关键指标上已经超越了同行,包括高达11%以上的年收入增长。他们脱颖而出,成为所谓的"创新者"企业——

    • 他们正在整合其组织各个职能部门之间、以及与合作伙伴之间的自动化工作流,从而获得实时的可见性、洞察力和行动力(比其他CSCOs高出95%)。

    • 他们正在对企业的技术基础设施进行现代化—其中56%的"创新者"企业正运行在混合云之上,60%正投资于数字基础设施以扩展和提供业务价值。

    • 他们正在扩展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计划,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其中58%的 "创新者" 企业认为有机会通过可持续发展的诉求来提升客户参与度。

    • 他们更加深入地关注网络安全(比其他CSCOs多出近20%)。

    可以通过以下链接下载完整报告:
    https://www.ibm.com/thought-leadership/institute-business-value/c-suite-study/csco

    *研究方法
    作为第26期IBM C-suite研究系列的一部分,IBM商业价值研究院与Oxford Economics合作,对来自35个以上的国家和24个行业的1500名首席供应链官(CSCO)和首席运营官(COO)进行了调研。为简化起见,我们将全部受访者统称为CSCOs。


    ]]>
    VIAVI被选为Kyrio O-RAN测试和集成实验室测试设备供应商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VIAVI是唯一一家与全球所有七家OTIC均开展合作的测试和测量公司

    VIAVI Solutions(VIAVI)(纳斯达克股票代码:VIAV)近日宣布,CableLabs®子公司Kyrio®选择了VIAVI来参与其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O-RAN测试和集成实验室。VIAVI目前是唯一一家与全球所有七家由O-RAN联盟批准的开放测试和集成中心(OTIC)均开展合作的测试和测量公司。此外,VIAVI和罗德与施瓦茨通过其针对O-RAN无线单元(O-RU)一致性测试的联合解决方案,为多家OTIC提供了支持,近期还助力中国台湾地区的Auray OTIC为国际市场颁发O-RAN一致性认证。

    OTIC提供协作、开放且公正的工作环境,确保设备和功能均符合O-RAN规范。Kyrio的设施是O-RAN联盟在美洲批准的首家、也是唯一一家OTIC。近期,Kyrio母公司CableLabs还被美国国家电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选为5G挑战赛的主办方,该挑战赛主要面向业界,旨在测量O-RAN供应商是否符合O-RAN标准。

    在该实验室内,Kyrio将为致力于开展O-RAN标准一致性测试和认证,验证互操作性,以及测量性能指标的供应商和运营商提供支持。为此,他们将提供一套仿真的VIAVI 5G测试系统、两个独立5G核心和两个虚拟化无线接入网络(vRAN)。此外,该实验室可通过10Gb/s接口来仿真多达128个UE和128个连接。5G核心可支持多达10,000个订户和连接。O-RAN无线单元(O-RU)的一致性测试是通过VIAVI和罗德与施瓦茨的集成解决方案实现的。

    Kyrio O-RAN测试和集成实验室是O-RAN联盟的第七座实验室,该联盟在欧洲已有四座,在亚太地区有两座实验室。得益于VIAVI在O-RAN测试能力方面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在全球O-RAN社区中的佳誉,VIAVI的身影已遍布所有七家OTIC。

    针对O-RAN网络的实验室验证、外场部署和服务保障,VIAVI可提供市场上最全面的测试套件。凭借为全球运营商和制造商验证网络产品的丰富经验,VIAVI支持在本地、云端或以“即服务”形式进行测试。

    Kyrio工程和运营副总裁Jason Lauer表示:“我们很感谢VIAVI能参与到Kyrio的O-RAN测试和集成实验室中,也为能够成为美洲地区运营的唯一一家OTIC而感到自豪。我们可为全球供应商和运营商提供测试、验证和认证其基于O-RAN的网络设备的途径。来自VIAVI的支持和技术是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在他们的参与下,我们期待着在全球市场内扩展符合O-RAN标准的硬件生态系统。”

    VIAVI和罗德与施瓦茨还支持了中国台湾地区的Auray OTIC和安全实验室为国际市场颁发O-RAN一致性认证。富士康的RPQN系列O-RU的认证是根据O-RAN联盟规定的O-RAN特定流程和程序完成的,该O-RU还获得了CE(欧盟)、FCC(美国)、TELEC(日本)和NCC(中国台湾地区)的认证。Auray使用的是一套组合测试平台,包括VIAVI TM500 O-RU测试仪,以及罗德与施瓦茨的R&S SMW200A矢量信号发生器(VSG)、R&S FSW信号与频谱分析仪和矢量信号分析软件(R&S VSE),借助VIAVI的O-RU测试管理器作为单点控制,以提供无缝的用户体验。

    VIAVI首席技术官办公室、O-RAN联盟测试和集成专题工作组联合主席Ian Wong博士表示:“我们正在步入O-RAN发展进程中的关键阶段。随着O-RAN联盟最近宣布的认证和徽章计划,O-RAN社区正在为向外场扩展做准备。VIAVI的身影遍布每一家OTIC,并为认证提供着支持,我们也将对此进程的支持作为自身的一项重要责任,发挥着核心作用。”


    ]]>
    华为、联想等加速布局数字创新技术 智能制造企业如何借力发展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当下,众多科技巨头突破行业短板,以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推动制造业转型跃迁。
    9月20日,在华为全联接大会2022上,华为发布全球伙伴发展计划,支持合作伙伴构筑数字化转型咨询规划、解决方案开发、产品技术专业集成等三大核心能力。
    华为企业BG总裁丁耘表示,多重不确定因素冲击下,深化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发展的最大确定性,华为联手伙伴为场景找技术,助力客户深化数字化转型,释放数字生产力,推动客户推进数字化转型“最后一公里”,加快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在9月20日举行的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上,联想提出“数实融合”的新理念,并带来智能制造全链路全场景方案能力以及众多创新产品。
    联想方面表示,参加本次大会也充分显示了联想在“端-边-云-网-智”全要素的新IT技术架构下,赋能行业智能化转型中的技术领先性和解决方案服务能力的优势。同时,这也表明了在中国制造进入到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转型阶段时,联想利用数字创新技术持续助力中国制造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国务院国资委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宋嘉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是当下制造业发展的热词。中国制造业进入全面智能化阶段。在智能化大潮下,华为、联想等制造业巨头也完成了一轮转型,利用其技术形成经验和方案,已成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也寻找到更多元化的发展空间。智能制造企业要善用资本的力量,将资金投入更尖端的‘卡脖子’领域,带动中小企业转型发展。”
    目前,我国制造业经历一轮转型,已进入智能化升级关键阶段。2021年底,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印发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我国智能制造“两步走”战略: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随着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入国民经济发展,智能制造已经成为了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是我国面向未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背景下,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产业技术变革,让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正在发生着根本性转变。制造产业不断变革,对智能化需求越来越旺盛,中国智能制造产业链也呈现繁荣发展态势。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我国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市场规模由1421亿元增长至1865亿元,预计2025年达2347亿元。智能制造市场潜力大,相关企业面临重大机遇。而其中,制造巨头成为主要推动力量。根据《2021智能制造50强》榜单显示,结合规模及品牌影响力来看,在中国智能制造领域,海尔集团位居第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华为为第二和第三名,比亚迪、美的集团、京东方、宁德时代进入前十。其中,市值超千亿元的企业超25家。
    近年来,我国多家智能制造行业的上市公司也已成长起来,部分成为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龙头企业。Choice数据显示,截至9月20日,A股共有89家智能制造上市公司,从年内低点(4月27日)以来,智能制造板块累计上涨超17%。

    ]]>
    再居高位!Fortinet 连续三年蝉联Gartner SD-WAN 魔力象限领导者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全球网络安全领导者 Fortinet®(Nasdaq: FTNT),近日非常荣幸宣布其在2022年Gartner® SD-WAN魔力象限™评选中再次斩获领导者殊荣。这标志着 Fortinet 凭借安全SD-WAN解决方案已连续三年蝉联业内领导者称号,并连续两年斩获执行力榜首,并在该象限的前瞻性与愿景受到权威认可。


    Fortinet安全SD-WAN多优势应对网络安全挑战
    网络正变得越来越复杂难于管理,与此同时,网络攻击平面却在迅速扩大,低效的网络安全运营手段已经无济于事。组网便捷、易于管理、原生安全以及人工智能AI加持同时具有网络安全融合属性的SD-WAN正在成为企业解决当前网络及安全需求复杂多变、威胁暴增和运营效率低下等问题的最佳选择,以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数字化业务环境。

    Fortinet 安全 SD-WAN正是网络融合安全的典型代表。随着数字化浪潮快速推动网络基础架构的转型,全球各地的企业组织纷纷部署Fortinet 安全 SD-WAN方案,并将其作为推动自身传统广域网转型升级并确保网络安全无虞的关键组网工具。截至目前,该方案在全球已经拥有超过19,000个SD-WAN客户。

    创新基因推动Fortinet 在该领域的持续投入与不断优化,致力于为组织打造卓越的用户体验,通过加速本地和云交付环境的安全性和网络融合,有效简化组网架构,跨所有 WAN 和云边缘实现运营效率最优化。该方案旨在简化现代网络架构的复杂性,有效降低威胁暴露风险,安全守护用户的关键业务需求,面向未来保护企业数字化优先战略加速之旅的关键投资,确保随时随地办公(WFA)环境安全无忧。该解决方案具有以下优势:
    •  基于单一操作系统 FortiOS 实现 SD-WAN 和 AI 驱动安全性的无缝融合。Fortinet 基于 ASIC 加速型 SD-WAN、零信任网络访问(ZTNA)和 SASE,为用户和网络提供统一的安全和管理框架,支持高性能自动防御策略。Fortinet 安全SD-WAN 网络创新方案,评估所有网络边界的安全性以及本地网络隔离机制,并搭载深度 SSL审查、DNS/URL/视频过滤、AV、内联沙箱、IPS 和物联网/OT 安全服务等Fortinet 强大服务组合,为用户构建强大的网络防御体系。
    •  无缝集成ZTNA 与SD-WAN,安全守护随时随地办公(WFA)用户。携手 Fortinet,尽享高效连接的 SD-WAN、确保安全访问的 ZTNA 以及用于流量检测和保护的企业级安全性,还可通过统一集中控制平台轻松进行配置、编排和管理。
    •  轻松实现安全、高性能的混合云和多云连接,加速组织数字化优先战略转型之旅,无缝升级部署 SASE(安全访问服务边缘)可扩展服务。
    •  实现向 SD-Branch的安全过渡,全面集成网络(局域网、无线局域网、无线广域网)及安全(NGFW)组件至灵活的小型一体化管理平台,加速部署并简化网络架构。
    •  打造可靠、安全的无线广域网,Fortinet 将 NGFW 安全服务和 支持5G网络的SD-WAN 解决方案紧密集成至一套统一管理平台(即Fortinet Security Fabric安全架构),确保无线 WAN 链路通过统一的安全策略和 QoE 实现安全连接和自动化。•  新增智能运维(AIOps)和数字体验监控(DEM)高级功能,轻松简化 IT运营管理并提升用户体验。
    Fortinet始终致力于全方位满足用户需求
    作为业内首个将 SD-WAN 和安全性完美融合至单一平台的解决方案,Fortinet 安全SD-WAN已成为Fortinet SASE 解决方案的基础元素,以通用操作系统 FortiOS 为核心支撑,赋能随时随地办公(WFA)环境安全无忧。无缝集成通用 ZTNA(零信任网络访问)和 AIOps(智能运维),确保应用程序安全连接及卓越的用户体验,进一步推动 Fortinet 安全 SD-WAN解决方案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我们有理由相信,Fortinet 安全SD-WAN方案在最新发布的 2022 年 Gartner® SD-WAN 魔力象限™中持续斩获的领导者殊荣,充分印证了 Fortinet 始终秉承“锐意创新,行业领先”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推动网络和安全深度融合,该方案是全球用户成功实现传统广域网转型的最佳利器。

    Fortinet一直致力于走在SD-WAN创新的前沿。随着客户用例的变化和网络的不断发展,这种承诺也变得愈加坚定。正如Fortinet所提供的安全SD-WAN的独特优势,世界各地的客户实现了高质量的网络安全体验,并获得了加速安全演进的简化架构,使得他们能够在今天的数字化时代中更有效和高效地竞争。


    ]]>
    戴尔基于APEX和红帽OpenShift扩大战略合作,构建多云环境下的容器架构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2022年9月19日:戴尔宣布正扩大与红帽公司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提供新的解决方案,简化多云环境中本地容器化基础架构的部署和管理。

    Gartner预测,到2027年,全球90%的组织机构将在生产环境中运行容器化应用。1 然而随着容器化应用采用率的提高,与跨组织机构部署和管理容器化应用,以及寻找具有容器技能的IT人员相关的挑战也随之而来。针对这些挑战,戴尔和红帽联合开发的解决方案将能帮助组织机构加快云原生应用程序的开发运营(DevOps),同时消除IT管理障碍。

    “戴尔和红帽的合作是我们构建多云生态系统的关键。该生态系统可为客户在多云环境下开发新应用程序和对现有应用程序进行现代化改造时,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空间。”戴尔科技集团基础架构解决方案集团总裁Jeff Boudreau说,”借助戴尔APEX和红帽OpenShift,开发人员可专注于提供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减少用于基础架构支持的精力和时间。”

    “客户希望能在任何需要的地方运行应用程序,并根据业务需求灵活地将应用从数据中心迁移到边缘再到多个公有云。”红帽产品高级副总裁Ashesh Badani说,”通过扩展与戴尔的现有合作,我们把红帽OpenShift业界领先的企业级Kubernetes平台与戴尔强大的基础结构技术相结合,为客户在混合云运营中提供更多的选择和灵活性,这种强强联合有助于简化组织机构应对企业IT动态变化的方式,使IT团队能够快速构建应用程序并在本地部署,同时保持灵活性,根据需要在开放的混合云上进行运行。”

    适用于红帽OpenShift的戴尔APEX容器提供由戴尔托管的本地容器即服务解决方案,支持开发人员创新

    适用于红帽OpenShift的APEX容器为IT组织机构及其开发人员提供了一个基于戴尔基础架构的由戴尔托管的本地容器即服务解决方案。借助红帽OpenShift,该服务能让客户满足其开发人员的需求,而无需构建并管理自己的基础架构。

    戴尔以订阅形式提供该项服务,负责监管基础架构的管理和运营。指定的APEX客户成功经理可为客户提供值得信赖的顾问服务,帮助其在整个服务过程中获得省心无忧的APEX体验。

    戴尔验证平台简化了本地红帽OpenShift基础架构的部署和管理

    由英特尔提供支持的适用于红帽OpenShift的戴尔验证平台,通过完整的文档部署和配置指南,简化了容器编排的本地基础架构的部署流程和管理。客户可更快启用和运行本地基础架构,并以更可预测的方式在Dell PowerFlex软件定义的基础架构上运行红帽OpenShift环境。

    共同开发在裸机上运行红帽OpenShift,DevOps团队可更迅速地配置计算和存储资源,并提供“基础设施即代码”服务,同时实现DevOps流程的自动化,从而赋能开发人员,使其成为企业业务的创新引擎。

    戴尔和红帽共同设计混合云解决方案,旨在实现对所有IT位置的一致管理

    戴尔和红帽正共同设计混合云解决方案,以更一致的方式实现跨公有云和边缘扩展对本地红帽OpenShift部署的管理。

    该自动化基础架构的设计初衷是在可扩展的戴尔软件定义的存储和计算上,使用戴尔软件实现红帽OpenShift的全堆栈集成,以此提供云的灵活性,并帮助简化本地运营。由于应用程序的敏捷性对企业保持竞争力至关重要,这种紧密集成让组织机构开发应用程序,并以通用的运营模式将其部署在任何地点,变得更加容易。 

    戴尔和IBM计划提供人工智能IT运营(AIOps)和智能自动化功能,以帮助任何规模的客户关键任务应用程序实现高可用性、持续运行和稳定性能。相关产品推出后,将为客户提供从基础架构到业务应用的整个堆栈的更多可见性和可操作洞察的选项。


    ]]>
    香港电讯成为Palo Alto Networks领先的中港网络安全托管服务提供商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香港电讯与全球领先的网络安全服务提供商Palo Alto Networks (NASDAQ: PANW),携手推出Managed Secure Access Service Edge(Managed SASE)服务。香港电讯为Palo Alto Networks领先的内地及香港网络安全托管服务提供商(MSSP),为企业提供全面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在瞬息万变的数字化转型时代,混合工作模式已成为主流趋势。企业已趋向采用云端优先策略,将关键业务应用程序转移到云端运作,带动SD-WAN解决方案的需求不断增长。员工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远程登入企业系统工作,大大提高团队协作及工作效率。不过,同时亦增加了网络安全的风险,尤其不少企业正面对信息科技资源及人才短缺问题,令这方面的挑战更为严峻。
    为堵塞网络安全漏洞,同时让企业能随时随地简单及安全地登入所需系统,香港电讯的Managed SASE服务透过统一及以云端为基础的SASE平台,简化实时用户身份验证及访问权限。该服务是基于香港电讯SD-WAN骨干网络与Palo Alto Network最佳的Prisma Access云端交付安全平台的整合,并采用零信任网络访问(Zero-Trust Network Access, ZTNA)策略,确保用户、设备以及应用程序之间的每次交互都安全且可见,无论员工身处内地或是香港、使用企业或其他网络,都能安全登入系统。
    Prisma Access云端交付安全平台构建于香港电讯可大规模扩展的网络之上,于全球76个国家及地区拥有超过100个服务点。凭借香港电讯于大中华区提供的极速互联网服务(Premium Internet),无论用户身处何方亦能灵活对云端应用程序、网页及公司数据建立安全存取。
    香港电讯的Managed SASE服务适合在不同地点拥有总部、办事处分支机构、店铺及数据中心的企业。整个服务框架构建基于云端,能无缝整合额外网络安全功能,提供端对端的保护,提升企业的网络安全之余,亦助力减轻它们信息科技人手负担。此外,香港电讯的专业团队会提供一站式售前及售后服务,和多方面的支持及咨询服务。
    Managed SASE服务具有高度可扩展性和超低延迟性,配备行业领先的服务水平协议,针对不同行业独有的运营需求,以增强业务灵活性。为进一步提升客户使用体验,企业更可根据业务需求随时添加用户、设备和应用程序数量。
    香港电讯商业客户业务中国区业务总经理麦志辉先生表示:“企业在部署SD-WAN网络或云端应用时,确保网络安全性已成为必备条件。香港电讯很高兴与Palo Alto Networks一同推出Managed SASE服务,为客户提供极具扩展性的网络安全防护及以机器学习驱动的智能网络。”
    Palo Alto Networks大中华区总裁陈文俊先生表示:“作为全球领先的网络安全服务提供商,我们致力为企业提供全面的安全解决方案及服务。我们很高兴与香港电讯合作,帮助客户随时随地以任何设备安全登入或访问所需的应用程序及数据。凭借Prisma Access云端交付安全平台,香港电讯客户可获得企业级网络安全防护,同时节省人力、运营及维护成本,协助客户推动数字化转型,有效提升其竞争力。”

    ]]>
    华为:"5.5G"时代是迈向智能世界的必由之路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迈向智能世界"峰会今日在华为全联接大会(HUAWEI CONNECT 2022)期间成功举办。华为常务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汪涛发表"拥抱5.5G时代,迈向智能世界"主题发言,提出"5.5G"时代是迈向智能世界必由之路,发布《迈向智能世界》系列白皮书,并倡议产业采取8方面举措,围绕智能世界需求共同努力进一步定义和完善5.5G时代产业愿景和标准,加速5.5G时代到来,携手迈向智能世界。

    华为常务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汪涛作主题发言
    华为常务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汪涛作主题发言

    迈向未来的智能世界,个人、家庭和行业对数字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个人,随着XR、全息通信等沉浸式业务的逐步成熟,联接体验从千兆1Gbps走向万兆10Gbps,移动DoU将从当前15GB上升到100GB,对时延和泛在联接也提出更高要求;对于家庭,全息教学、全息会议、24K、3D、VR游戏等业务逐步发展,驱动家庭进入全光万兆时代;对于行业,数字化转型进入快车道,智能制造、电力调度等工业级应用,对联接的数量、质量以及感知能力提出新的多元化需求,也引发对算力和存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

    汪涛指出,针对迈向智能世界的需求,5.5G时代成为必由之路,即实现泛在10Gbps体验,算力的智能和高品质调度,L4的网络高度自治,10倍有效算力提升,10倍存储性能提升,云原生2.0的企业云服务体验以及10倍的基础设施能效提升。

    汪涛表示:"5.5G时代是迈向智能世界的必由之路,我们希望客户、生态伙伴、产业组织、学术机构等达成共识,加速5.5G时代的到来,共同推进数字基础设施持续演进和增强,携手迈向更美好的智能世界。"

    为此,华为倡议产业8大举措:发放更多频谱以加速产业的发展,与产业伙伴共同探索更多有价值的新商用场景;与产业伙伴共同推动F5.5G产业和标准成熟;在Net5.5G演进方向上尽快达成共识;共同定义L4/L5网络自治目标并推动标准共建互认;与产业共建开放共赢的多样性计算产业及重定义架构;与伙伴共同定义满足多样性数据处理的存储架构;打造智能世界云底座并共建云生态;统一能效指标体系并持续创新使能行业节能减排。

    在8大举措倡议牵引下,华为在峰会上发布《迈向智能世界》系列白皮书,详细阐述各产业业务需求和技术发展双轮驱动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识别关键变化趋势,明确2025年前后的建议行动方向。

    会上,华为首席战略架构师党文栓对《迈向智能世界》系列白皮书的核心要点进行了详解。他指出,全面迈向5.5G时代,实现智能世界愿景,ICT技术主要从两个方面持续演进。一方面是ICT for Intelligence, 即ICT产业各领域核心能力持续创新、演进,支持智能世界逐步实现;另一方面是Intelligence for ICT,即ICT产业各领域不断提升智能化水平,通过架构性创新,解决包括运维复杂度不断提升、多样性业务体验保障、绿色节能等挑战,使各领域的核心能力更充分发挥,加速智能世界实现。


    ]]>
    西门子低代码中国市场大显身手,低代码开发应用快速覆盖更多行业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Mendix公司是一家于2005年成立于荷兰的创新型科技公司。

    这家公司以可视化的编程方式打通业务和IT人员之间的沟通鸿沟,让开发应用更快更便捷不再是理想。

    对于那些已经运行着大量传统管理系统的企业而言,西门子低代码的出现不啻于一大福音——这种低代码的开发方式,并不会刻意替换传统的信息系统,而是通过打通多个系统孤岛和技术孤岛来盘活它们,发挥系统的最大价值,同时大大降低IT投资成本。因此,低代码成为了越来越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利器。

    在Mendix公司默默无闻运营了九年后,低代码技术于2014年终于崭露头角,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

    2018年,西门子收购Mendix公司。2021年,Mendix公司(亦称西门子低代码)随着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一起进入中国,在中国掀起了新一轮低代码热潮。

    低代码开发落地中国,成效显著

    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中,西门子低代码合作了一些代表性的客户,如上汽乘用车、中集车辆、延锋智能安全等:

    基于西门子低代码平台,上汽乘用车在原有核心客户管理系统之上建立起技术中台和数据中台,化解了高性能并发和原有的开发框架融合的不足,更快速地打造了智能精益人力资源管理、缺陷车管理系统等6个核心应用系统的快速上线,覆盖了IT部门和营销、数字创新等部门;中集车辆将客户个性化需求准确对接ERP,快速做出报价,促进营销业务;延锋智能安全开发出MQ问题质量追踪系统、供应链风险预测系统、运费分析系统、产线设备运行履历等4个应用,产品质量更有保证……

    在制造业之外,如医疗、金融、互联网以及AI领域也很有收获:

    借助西门子低代码开发,根据销售数据和客户反馈数据为电商提供人工智能分析的深圳极略,将算法和业务逻辑结合起来,实现核心资产更快变现;有着十几年IoT数据采集经验的腾领科技,应用场景范围得以大幅提升;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AI算法的高新技术企业纳智天地,大幅减少了开发bug,系统更加稳定,优化绩效和管理投资实现预期可控;致力于为医院提供先进的设备运维和管理服务解决方案和数据服务的爱德亚医疗,让先进的运营技术(OT)和信息技术(IT)有效结合;瑞泰人寿提供给个人客户在门户中购买保险、理赔并进行信息变更,提高了客户服务质量……

    除了提供传统的产品和服务,西门子低代码还通过合作伙伴以开放的心态帮助开发者一起支持和拓展中国市场,合作伙伴也从原有生态拓展到新的领域,如神马、艾特智能、翰智等。

    西门子Mendix公司中国区总经理王炯

    西门子Mendix公司中国区总经理王炯表示,作为第一家将研发中心设立在中国的低代码国外厂商,其成都研发中心主要与企业微信、腾讯文档、腾讯会议、个人支付、高德地图、百度地图、阿里钉钉、飞书以及国产数据库开展适配工作,上海研发中心侧重可视化和智能化研发,把在中国的优势技术和内容输出到国外;在全国覆盖30多个行业的50家合作伙伴正在一起为客户提供应用和服务;组建了全球唯一一家通用低代码中文社区、本地应用商店和本地开源组件库,以开放的平台面对中国的企业、客户和开发者。

    平台思维:多技术集大成

    All-in-One和One-for-All,是西门子低代码的两大落地理念。

    当前市场上,云、物、移、大、智等先进技术已经十分丰富,为什么低代码技术还有强劲的生存空间?

    原因在于,每个技术栈在解决各自问题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些新的问题,本身也越来越复杂。低代码集成、融合、盘活其它各项技术栈,达到简化整体技术栈的效果。这就是All-in-One。

    All-in-One就是把所有应用融合进一个技术栈。以图形化的拖拉拽构建起低代码APP,可以轻松地通过导出功能换算成服务器端的JAVA或者浏览器端Javascript,也可以导出为安卓或者iOS的应用。平台化的开发方式,支持多人异地协同开发、上线以后的一键发布以及发布以后生产环境的日志监控、无人值守、主动报警等,有助于偏远地域化解高端人才稀缺的矛盾。

    One-for-All,是指一个平台,可在几乎任何时间、所有的场景和行业发挥出价值。如从产品研发、生产到出售的过程中,通过低代码集成飞书、钉钉、企业微信等平台,以及打通覆盖人员、资产、财务、采购、销售等各业务领域的ERP主系统,可以满足员工应用、中高层决策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而在零售行业,从订单管理、产品管理、促销管理、价格管理、库存管理等流程连接客户和企业,实现精准互动和交易;对于财险、寿险、证券领域的企业,拥有数千台各种不同设备的大型医院,拥有数百个APP的集团客户……低代码开发在图形化、可视化等各方面的快速开发与交付,将成本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效率发挥到极致。

    无论是All-in-One还是One-for-All,西门子低代码一直是行业领先,这在Gartner和Forrester的报告中都有优秀的体现。

    西门子Mendix公司中国区售前总经理兼首席架构师阮铭

    “我们希望把这些成功经验带到国内,和国内客户一起发展和成长。”西门子Mendix公司中国区售前总经理兼首席架构师阮铭说。

    西门子低代码的“一二三四”

    西门子低代码可以用一组模型、两套环境、三种角色、四大类型的场景来形象地说明。

    一组模型:模型是一个体系,包括UI模型、BPM模型、数据模型、逻辑模型、安全模型、流程模型、影射模型等等,逻辑贯穿在整个系统中,UI网页各组件之间存在不同逻辑关系,数据之间一对多、多对多、数据之间的映射与寄存关系也存在很多逻辑。复杂的业务规则很难厘清,但低代码能顺利实现可视化的逻辑编排。

    两套环境:西门子低代码为业务人员提供浏览器版本Studio,拖拉拽方式开发简单、灵活、部门级别的应用;Windows版Studio Pro则适用更为复杂的应用开发,可与高代码环境融合开发更复杂的应用,今后还会有MacBook适用的ID环境。

    三种角色:纯粹的业务人员也在慢慢地学习技术,最终要发展成为跨领域的专家,所以业务人员这个角色很重要,其他两者角色是IT开发者和中间的BA/PM(业务分析师/项目经理)。

    四种场景:西门子低代码正在覆盖越来越丰富和完善的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个性化的客户体验,人、资、财、务等核心系统,以及制造业的研、产、供、销、服价值链等。

    便捷、灵活、可扩展,助客户快速推进数字化

    西门子进入中国的150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工业Know-how。

    面临全新的数字孪生技术、更多年轻一代对个性化应用的需求,西门子低代码正在用低代码便捷、灵活、可扩展的能力,缩短产品的上市时间,呈现更友好的UI界面,帮助客户实现敏态业务所需的高质量快速开发,提升企业的生产运营效率和响应市场变化的速度,同时化解降碳节能的需求,加速数字化能力开放。

    “西门子低代码作为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的一支重要的服务力量,接下来我们将继续着力于工业领域生态,随着Xcelerator方案在全球的落地和广泛应用,西门子低代码会被更加普遍地应用。”王炯说:“不到两年内赢得多个行业国内客户的认可,而这一切才是刚刚开始。”


    ]]>
    北汽集团携手SAP这十年:最佳业务实践打造出数字化转型的又一个先行者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北汽集团是一家以整车研发、制造、销售为主业的国有北京市属的大型制造集团,公司连续10年入围世界500强,2022排名第162位;主要产品是乘用车和商用车。乘用车目前有三个品牌:极狐品牌,高端智能化的新能源车;北京品牌,面向乘用车消费者的燃油车和电动车;北京越野,面向越野自由的特殊爱好人群。

    “北汽集团的数字化建设,伴随着中国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过程。”9月7日,在2022年思爱普中国峰会上,作为“全链接的协同企业”代表,北汽集团信息中心(蓝谷信息公司)CTO张牧川如是说。

    北汽集团信息中心(蓝谷信息公司)CTO张牧川

    据了解,继2018年汽车行业提出“新四化”理念,工作中心也从产品转变成用户后,北汽集团在2020年召开了数字化转型大会,将数字化转型确定为“十四五”期间的重要工作,用3-5年的时间建立起基于云化的数字化底座,打造包括业财一体、人力、审计管控等核心平台,完善数据治理、优化业务流程,从集团层面提升整车、零部件、服务贸易等核心业务板块的数字化水平,实现整个集团在协同设计、智能制造、运营管理、风险管控等方面的“看得清、摸得透”,推进集团业务再上新的台阶。

    在SAP帮助下,北汽集团实现了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的转变,风险的管理、决策分析能力大大提升,支撑了整体汽车行业“新四化”的转型。

    利用数字化手段加强产业链创新

    作为一个十分复杂的产品,每一家汽车整车产业链聚集了上千家供应商和合作伙伴,通过一层层的组装或者集合最终才能把产品完整地交付给消费者。因此,产业链的管理对于汽车行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但是,近年来反复的疫情,使得如何维持供应链的稳定,确保芯片等各类零部件送达主机厂,从而支持根据计划安排生产,按质如期把车交付给消费者,成为核心的话题。

    作为大型汽车集团,虽然北汽集团早早组建了自己的零部件与物流集团,主要的零部件通过自产自足来弥补和抵消供应链不稳定造成的部分风险,但如何彻底消除这一隐患?打造一个先进、智能、开放的数字化平台是联通上下游信息、消除产业链隐患的最好方式,成为集团上下的共识。

    早在2018年9月,北汽集团就牵头承担实施工信部创新发展工程在特定区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试验测试项目,以汽车产业链区域协同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为顶层设计,结合汽车行业和京津冀地区的特点及应用场景,北汽蓝谷经过奋战,于2021年2月底构建形成了一个支撑北汽集团“北京研发、京津冀制造、全球供应”的京津冀跨区域联网协同制造的汽车工业互联网平台,将上下游产业链合作伙伴纳入到这个平台上,共享产品、订单、交期等信息,保证生产供应的平稳和按计划生产。

    今年1月25日,该项目顺利通过工信部评审验收。

    “未来汽车产业不再是一家两家或者几家核心零部件厂商、整车厂单打独斗的局面,而是一个大的协同。”张牧川表示,汽车行业,包括新能源领域或者智能化应用,如何在一个信息透明可达的统一的平台上实现信息的交互,是未来汽车产业链的关键。

    北汽集团的尝试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为何选择与SAP合作?

    北汽集团和SAP合作的时间已经超过10年。引入SAP以后带来了哪些变化?

    SAP作为一家国际知名管理软件,在制造行业,特别是在汽车行业拥有非常大的优势,成为绝大部分车企的选择,其在全球车企包括国内车企的最佳实践,是打动北汽集团的一个重要原因。

    凭借完整而全面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加上业财高度一体化集成的特点,SAP在解决汽车行业复杂产品的制造、成本核算以及人财物等方面的管理问题具有天然的优势,成为大型制造企业化解复杂性问题的得力工具。

    张牧川指出,SAP的全球最佳实践帮助北汽集团建立了一套数字化和标准化的企业管理体系,帮助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更好地应用ERP数字化平台来解决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

    以资金管理业务为例,SAP平台业财一体化结合的性能特点,在解决对资金计划、资金调度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预期效果,而且基于数据的沉淀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实现了一体化展现,帮助洞察整个企业全貌。

    在上述汽车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构筑过程中,SAP也提供了底层技术的支持,成功把供应商甚至供应商的供应商也接入到了平台上,打造了一个绿色供应链体系。

    从研发、设计、生产到营销、服务的产品生命全周期管理(PLM),是传统制造企业的核心目标。由于汽车产品复杂的属性和零部件多样性,在研发、生产制造等过程中,经常发生零部件的属性替换、更改等现象,需要将各种数据从研发端导入到制造端,SAP通过接口打通了各种PLM解决方案的联系,以完善的信息管理和控制过程帮助北汽集团较好地解决了汽车行业难于管理的“断点管理”难题。

    此外,在消费端,目前国内主流车企逐步取消代以往交付方式,通过车主APP等数字化平台直接连接消费者,推广传播品牌理念、新品及促销等信息,时刻洞察客户的需求,实现从以经销商为核心向以客户为核心的转变。北汽集团通过SAP搭建起企业的数字化核心基础,实现了对用户定制汽车场景的支持。

    SAP大中华区行业与客户咨询总经理姚法

    SAP大中华区行业与客户咨询总经理姚法对北汽集团给予SAP的认可以及双方的合作成果表示高度赞赏。他指出,SAP以先进的理念和最佳的实践完整、端到端支持北汽集团全业务、全行业、多业态,针对复杂的制造全流程提供了先进的管理支撑。双方战略性合作将支撑着北汽集团的发展、走向海外。

    发布“BLUE卫蓝”计划,支持双碳战略

    “双碳”是国家提出的战略,北汽集团作为市属的国企,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基于这样一个责任,北汽集团发布了以“产品降碳、技术降碳、制造降碳、低碳生态”为目标的“BLUE卫蓝”计划。

    从产品降碳角度,北汽旗下自主乘用车再增包括极狐ARCFOX和BEIJING品牌在内的五款纯电动产品,商用车完成全系新能源产品从油改电平台向全新平台的过渡。目前,北汽集团正在加快动力系统电气化进程,加快混合动力产品投放,推进高效发动机搭载应用。研发完成氢燃料重型商用车全新平台。

    在制造降碳方面,北汽集团通过物联等数字化平台技术,监控和跟踪工厂排放,力争提前实现“双碳”管理。

    作为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解决方案供应商,SAP在包括节能环保在内的企业管理各方面面都有非常成熟的解决方案。今年6月SAP特别发布的可持续发展六大方案,从企业的生产制造、运输销售以及上下游之间每个环节碳排量,共同形成减碳的链条,与业务系统是统一集成的整体。姚法表示,帮助制造企业打造绿色双碳系统,将充分结合现有的数字化建设系统功能和能力,一方面降低IT投入的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形成有机整体,大大提升企业开展绿色双碳的效率。

    从去年开始,SAP加大投入,开发了一批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双碳管理模板,打造了一大批标杆客户。这些经验,无疑将成为北汽集团新的借鉴。

    成为多赢的合作伙伴

    在与SAP长期合作的过程中,张牧川深刻感受到了国际领先解决方案的管理思想或者最佳实践给企业带来的价值:“无论是数字化还是信息化,他们都只是一款工具。而最佳业务实践,凝聚了大量500强企业的成功经验,可快速帮助企业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这是管理软件真正发挥的作用。”

    未来,双方将基于合作的最新情况加大创新力度,提升个性化定制生产能力。同时,北汽集团在集团层面加强信息的流转,提升运转和管理效率,并与生态体系上的每一家合作伙伴实现共赢共成长,成为数字化转型领域的先行者和领导者。


    ]]>
    承启生物基于FANSe算法的基因测序分析云平台在AWS上运行成功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近日,承启生物携手亚马逊云服务(AWS),在AWS上成功部署了基于FANSe算法的全自主基因测序分析云平台,并免费向全世界开放使用。承启生物将依托AWS构建的云计算加速系统,充分发挥FANSe算法精确高效、便捷快速、可扩展性强等性能优势,为全世界的基因测序企业和科研机构做好服务。FANSe算法在AWS平台的运行也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发的精准组学技术解决方案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精准医疗的发展贡献力量。

    速度慢、算不准 传统算法短板不容忽视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全面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应用向云端迁移,而且从外围辅助型应用,逐步深入到生产和决策等核心业务系统,而AWS作为全球最大的云服务商,为全球数百万企业提供了安全性高、扩展性强、可靠性高的云基础设施,同时,还提供了来自全球数据中心的超200种功能服务,搭建了极具活力的生态系统,其较高的整体网络质量,低延迟、低数据包丢失,应用程序灵活度高等特点满足了公共事业政府部门、传统企业、老牌互联网企业、创业科技公司等不同机构企业的多元化需求。由于云计算弹性好、带宽大、算力高、按需付费的特点,似乎十分适合基因测序分析的场景,在AWS平台上,此前也确实有部分大规模测序分析算法运行,比如一些基于BWT的算法,然而却少有在精准医学和科研中的实际应用,因为应用体验其实算不得好,主要集中在速度慢、算不准两个问题上。

    当前主流的二代基因测序是将DNA或RNA随机打断成无数个小片段进行并行测序,数据量极大,一个人全基因组测序数据集动辄高达300GB以上,采用通用压缩算法可将其压缩至1/4,上传仍然需要几个小时,传完还得解压。随后,需要进行序列过滤、序列比对、统计检验、数据库匹配等大量计算才能得出有意义的检测结果,传统算法运算效能不高,例如基因组突变搜寻常需要几十个小时才能跑完整个流程。为了提升算法的速度,国内有云计算服务商部署了FPGA硬件加速的基因测序分析系统,但此类分析系统成本高昂、应用单一,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应用需求。尽管如此,其单任务处理速度耗时依然较长,例如分析完成一个人全基因组测序数据集(不计网络传输)仍需接近2个小时,这种速度显然无法适应精准医学时代每天海量样品的分析需求。此外,传统测序分析算法参数复杂,如若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试错,不易设置最优化的参数,从而直接影响检出率和准确率。因此,企业宁愿自行购买维护昂贵的服务器集群、花大价钱雇佣生信分析员在本地进行分析,也极少愿意在实际业务中使用云平台。

    FANSe在AWS公有云平台上线 为基因测序行业降本增效

    FANSe(黑色线)和两种国际常用算法(绿色和蓝色线)在体细胞突变标准测试数据集上的灵敏度对比
    FANSe(黑色线)和两种国际常用算法(绿色和蓝色线)在体细胞突变标准测试数据集上的灵敏度对比

    FANSe算法由承启生物全自主研发,历经多次更新迭代,如今已发展到第四代,在基因组突变搜寻、转录组定量等常见应用中,其准确度和稳健性显著超越传统算法,是迄今为止稳健性和准确性最高的比对算法。在运行速度上,其曾创下并至今保持了单机5分钟分析完一个30X人全基因组测序数据集的世界纪录。承启还自主开发了专用于FANSe的压缩算法,能将测序数据压缩至最高1/20进行传输,成倍降低了网络传输耗时,且无需解压即可被FANSe处理。承启生物自主搭建的基于FANSe算法的私有云平台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用户不必购买服务器,也不必掌握艰深的生物信息学知识,点点鼠标即可完成测序分析,得到稳健而精准的结果。但在私有云上由于带宽的限制,随着使用承启云分析的客户增多,就会出现数据"扎堆"传不上,带宽被"挤爆"的现象,这时,即使是FANSe这类快速精准的算法也失去了用武之地。

    承启生物开发人员正在一台高端家用电脑上调试Chi-Cloud
    承启生物开发人员正在一台高端家用电脑上调试Chi-Cloud

    如今,基于FANSe算法的基因测序分析云平台"搬"到了AWS公有云平台上,首先解决的就是网络带宽问题。公有云分布式的网络总带宽极大,可以承载很多用户海量数据的同时上传,这对FANSe算法来说无疑是"如虎添翼",其极为高效的优势在公有云弹性大的特点下得以充分展现:单任务完成速度快,小规模的应用上传完毕稍等片刻即可得到结果,大型应用如全基因组测序分析也只是需要调用更多的计算核心而已。且FANSe完全不需要任何FPGA、GPU等硬件加速,仅靠CPU运算就可实现如此高的速度,通用性较好,云服务商也无需专门配置专用硬件,在现有硬件上就可以良好运行,易于不断升级来适应层出不穷的新应用。

    其次,基于FANSe算法的基因测序分析云平台在AWS上的成功运行,可以让来自全球的基因测序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满足各国敏感数据不出境的法律法规要求下享有精准高效的分析服务,此前,由于涉及人类遗传资源,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府立法规定基因测序数据和样本不允许出境,这也就使得很多境外企业和科研机构不能应用FANSe云平台进行基因测序数据分析。而由于AWS平台在各国都设有数据中心,完美地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就可以让全世界都获得基于FANSe算法的基因测序分析服务,从而推动全球基因测序、精准医学行业的快速发展。

    于企业而言,FANSe在AWS的成功运行可以为其实现降本增效,而对于承启生物而言,在如今中美贸易战、科技战愈演愈烈的国际大背景下,纯国产自主研发的技术能获得全球最大云服务商的高度认可并全球部署,是中美基因测序行业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一个良好开端,未来,承启生物将继续深耕组学技术领域,以更多的国产创新技术助推行业发展,在世界舞台上发出更多的中国声音,赋能"精准医学更精准"。

    深圳承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介

    承启生物是基于自主核心技术"多组学+信息学"提供医学服务、IVD及治疗方案的综合性精准医学平台,致力于用生物医学前沿科技为人们提供精准医疗及健康管理解决方案。旗下有四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一家持牌临检中心。

    承启生物拥有完全自主研发并获得国际高度认可的超高精度基因测序数据分析FANSe算法。该FANSe算法于2020年创造了算法准确度和速度的世界纪录,被作为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核心支柱的推荐算法。承启生物还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全自主基因检测流程,在基因组、转录组、翻译组、蛋白质组、代谢组全组学层次均有精准的自主技术,该流程被作为国家医学生命组学质量控制标准的蓝本。


    ]]>
    华为云宣布全面建设全球初创生态,3年内赋能10000家高潜初创企业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9月15日,华为云全球创业者峰会在深圳举行。会上,华为云宣布全面建设全球初创生态,推出创新云平台、创业赋能、商业资源三大关键举措,并联合业界资深风险投资人正式启动了华为云加速器,全发展周期赋能初创企业。


    华为高级副总裁、华为云CEO张平安表示,华为云坚定地相信初创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改变世界的潜力。面向全球初创企业,华为云愿分享华为30多年来创新创业的技术与经验积累,依托遍布全球的云基础设施和技术及服务的能力,构建生态价值网络,赋能初创企业在云上释放创新潜力,加速创业成长。

    华为云秉承"以技术驱动创新,以生态加速创业"理念,持续加强资源投入,通过创新云平台、创业赋能、商业资源三大关键举措,全面建设全球初创生态。未来3年,在全球范围内赋能10000家高潜初创企业,帮助其在华为云平台和生态体系中创新创业。

    会上,张平安与7位资深投资人正式启动了华为云加速器。华为云加速器作为华为云发掘和赋能高潜力初创企业的载体,将从企业服务/SaaS、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金融科技、智慧能源/碳中和、工业数字化六大领域,后续将进一步覆盖更广泛的行业和领域。针对初创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打造了初创加速营和产业加速营,为初创企业提供针对性的赋能支持。

    未来,华为云将加大投入,携手伙伴、客户共同打造一个包容、创新、充满生命力的初创生态平台,成为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强劲引擎。


    ]]>
    浪潮新基建与清华同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浪潮新基建与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济南举行,浪潮新基建党委书记、总经理姜振华,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袁昕出席签约仪式并现场见证签约。浪潮新基建智慧城市事业部总经理辛超,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林文棋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浪潮新基建信息网络技术设施投资建设部总经理张新法,清华同衡技术创新中心总工程师、数字城市研究所所长王廷山等参加活动。

    浪潮新基建是浪潮集团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载体,定位于以数字基础设施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及运营骨干企业,业务范围涵盖算力基础设施、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智能升级、智慧城市等领域的投资建设及运营,全面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清华同衡是清华大学下属的以城市研究、城乡规划设计咨询与人居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为主业的全资国企,依托清华大学的综合学科与产业优势,通过城乡规划设计咨询,致力于开展国家与地区宏观发展政策研究,以及具体的人居环境建设工程的技术研究与实施,为国家部委、各级政府部门、企业等提供研究和咨询服务。

    根据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人才、技术、平台等资源优势,在智慧城市、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城市更新等领域加强合作,合作孵化创新技术应用,推广新技术,申报科研课题、专利技术等,共同推动项目落地。此外,清华同衡将正式加入浪潮新基建“中国智慧城市高端智库”,共同面向政府以及第三方机构提供智慧城市规划设计服务。

    此次签约,双方将通过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产学研合作,推进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领域的前沿问题研究及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培育智慧产业生态,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为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发展走出一条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之路。


    ]]>
    甲骨文宣布支持用户在 AWS 上使用 MySQL HeatWave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AWS 用户现可通过 MySQL 在单一服务中运行事务处理、实时分析和机器学习功能

    根据基准测试,MySQL HeatWave 的性价比 Amazon Redshift 高 7 倍,比 Snowflake 高 10 倍,比 Redshift ML 高 25 倍;吞吐量比 Aurora 高 10 倍

    2022 年 9 月 14 日 — 甲骨文公司发布可基于亚马逊云科技 (Amazon Web Services, AWS) 运行的 MySQL HeatWave。MySQL HeatWave能够在单一MySQL数据库中整合联机事务处理(OLTP) 、分析、机器学习和基于机器学习的自动化功能。现在,AWS用户可以在一个服务中运行事务处理、分析和机器学习工作负载,而无需在不同的数据库之间进行耗时的 ETL 复制,比如在用于事务处理的 Amazon Aurora 和用于分析的 Amazon Redshift 之间,或在用于分析的基于 AWS 的 Snowflake 以及用于机器学习的 SageMaker 之间进行 ETL 复制。

    甲骨文公司首席企业架构师 Edward Screven 表示:“甲骨文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多选择。我们的许多 MySQL HeatWave 客户是从 AWS 迁移过来的,其他客户则希望在 AWS 上继续运行部分应用,但却面临着各种严峻的挑战,包括需要支付 AWS 高昂的数据出口费用、在访问 Oracle 云技术中运行的数据库服务时的延迟更高。我们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还在事务、分析和机器学习方面提供更高的性能和性价比。我们希望为 AWS 客户提供这种选择,让他们可以从 MySQL HeatWave 的创新中获益,无需从 AWS 迁移数据,开发人员也不必学习新的平台。”

    Johnny Bytes 是一家总部位于德国的创新型数字化 Web 和应用开发公司。Johnny Bytes 首席执行官 Thomas Henz 表示: “基于 AWS 的 MySQL HeatWave 可通过整合事务处理和分析数据库来简化我们的数据平台。我们发现它的复杂查询速度比 AWS RDS 和 Aurora 快 60-90 倍,可生成多渠道目标市场营销活动所需的实时分析。现在,我们可以在不增加 IT 管理的情况下,为更多的数据以及各种规模的新客户上线提供更高的可扩展性。”

    此外,甲骨文公司还推出了面向基于 AWS 的 MySQL HeatWave 的多项新功能和基准测试。

    • 出色的性价比:基于 AWS 的 MySQL HeatWave 专为 AWS 进行了优化。如行业标准基准测试结果所示,该产品采用优秀的架构,可提供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价格。根据 4TB TPC-H* 基准测试,基于 AWS 的 MySQL HeatWave 的性价比比 Amazon Redshift 高 7 倍,比 Snowflake 高 10 倍,比 Google BigQuery 高 12 倍,比 Azure Synapse 高 4 倍。在机器学习方面,基于 AWS 的 MySQL HeatWave 比 Redshift ML 快 25 倍。针对 10GB TPC-C* 工作负载的高并发处理能力,MySQL HeatWave 可持续保持比 Amazon Aurora 多 10 倍的吞吐量。这些基准测试脚本完全透明,可以在 GitHub 上获取相关信息并重现测试结果。

    • 原生 AWS 体验:基于 AWS 的 MySQL HeatWave 通过应用的毫秒级延迟和可互动的控制台,为 AWS 客户提供真正的原生体验。该产品有助于数据管理,并支持用户通过控制台执行查询、监视查询性能和供应资源的利用率。MySQL Autopilot 还与交互式控制台相集成,使其更易于使用。

    • 高级安全功能:MySQL HeatWave 服务现可提供多项全方位的安全功能,其中包括服务器端的数据屏蔽和去身份化、非对称数据加密以及数据库防火墙。非对称数据加密可助力开发人员和数据管理员加强对机密数据的保护,并通过实施数字签名来确认签署文档的人员身份。数据库防火墙可针对特定数据库的攻击(例如 SQL 注入)提供实时保护。这些功能旨在为数据库用户提供出色的安全性,相较于将安全措施叠加在数据库之上的  其它产品,MySQL HeatWave 更具差异化优势。

    • MySQL Autopilot:Autopilot 为应用生命周期的各个方面(包括供应、数据管理、查询执行和故障处理)提供可识别工作负载的机器学习自动化功能。Autopilot 功能包括自动供应、自动并行加载、自动编码、自动数据放置、自动排程、自动查询计划改进、自动更改传播模式和自动错误处理。结合使用这些功能可有效提高应用性能,通过预测适合运行工作负载的配置来降低成本,并减少手动数据库管理。如今,甲骨文公司推出了更多专为 OLTP 工作负载设计的 Autopilot 功能,进一步提高了 MySQL HeatWave 的性价比。自动线程池可通过推断应执行事务处理的理想数量,在高并发情况下实现更高、更可持续的吞吐量。自动配置预测可确定适合的供应配置以实现高性价比的 OLTP 工作负载处理。对于一个正在运行的系统,我们建议可以采用性价比 更合适的配置,包括继续使用现有配置、升级配置以提高性能或降级配置以减少成本。

    • 机器学习:HeatWave 机器学习提供数据库内机器学习功能,包括训练、推断和解释。客户可以安全地将机器学习应用于实时数据,而无需担心 ETL 的复杂性、延迟和成本。HeatWave ML 全面自动执行机器学习生命周期,并将所有经过训练的模型存储在 MySQL 数据库中,而无需将数据或模型移动到其他机器学习工具或服务中。MySQL HeatWave 客户无需支付额外费用即可使用此功能。在数据库中,此类高级 ML 功能 HeatWave ML 的机器学习模型是最前沿的,其训练速度比  其它产品快 ,并且可根据群集大小进行调整。因此,MySQL HeatWave 客户可以提升模型训练频率并确保模型实时更新,从而提高预测准确性。

    适用于分布式云

    MySQL HeatWave 现已支持多个云平台,包括 Oracle 云基础设施 (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 OCI) 、AWS 和 Microsoft Azure。对于无法将数据库工作负载迁移到公有云的企业,MySQL HeatWave 可作为 Oracle 专有云本地化解决方案 (Oracle Dedicated Region Cloud@Customer) 的一部分进行本地部署。客户还可以将数据从本地 MySQL OLTP 应用复制到基于 AWS 或 OCI 的 MySQL HeatWave,以实现近乎实时的分析。MySQL HeatWave 始终运行新版本的 MySQL 数据库,其他基于 MySQL 的服务未必能够做到这一点。

    Wikibon 高级分析师 Marc Staimer 表示:“AWS 提供了专门针对每种数据类型和功能的云数据库服务,而基于 AWS 的 MySQL HeatWave 则遵循甲骨文公司的融合数据库战略,将事务、分析、机器学习和 Autopilot 自动化整合到一起。AWS 用户无需为附加服务、额外存储、数据出站、连接器等支付费用。对于需要节约成本的 IT 团队和开发人员来说,基于 AWS 的 MySQL HeatWave 提供一种全新的总拥有成本计算方法,因为它没有 AWS 附加服务费和数据出口费费。就像短跑健将尤塞恩·博尔特 (Usain Bolt) 把对手远远甩在身后,创下迄今为止仍未被打破的世界纪录一样,新的性价比基准测试结果表明,基于 AWS 的 MySQL HeatWave 的性价比比 Amazon Redshift 高 7 倍。如果重视性价比,那么这将是理想的解决方案。”


    ]]>
    2022全球人工智能峰会开幕,首发数项国际倡议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本届峰会将发布多项协定,旨在推动全球负责任地使用人工智能,包括已率先发布的《利雅得人工智能行动宣言》和《沙特阿拉伯人工智能道德准则》

    2022年9月13日,全球人工智能峰会今天正式开幕,来自世界各国的民营企业领导者、政府官员和知名学者汇聚一堂,共商人工智能的未来。为期三天的峰会由沙特数据和人工智能局(SDAIA)举办,预计将吸引来自90个国家的200多名演讲者和10,000多名参会者。

    沙特通信和信息技术部长Abdullah Alswaha博士阁下致开幕词,向与会者介绍了沙特日益增长的领导力和对于人工智能创新的推动。

    Abdullah Alswaha博士阁下表示:“在2020年G20峰会期间,沙特阿拉伯推动全球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可信赖的人工智能原则方面达成共识。人工智能必须具有包容性、以人为本、透明、稳健、有担当。有偏见或性别歧视性的算法,或者错误的数据和错误的环境,都是我们无法承受的。”

    沙特数据与人工智能局总裁Abdullah Alghamdi博士阁下补充道:“除了有道德地运用人工智能外,我们作为人类还必须真正地共同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分享我们的最佳实践、专长、资源和挑战,以确保在释放人工智能潜能方面无人掉队。我个人十分期待与我们的全球合作伙伴宣布多项开创性的倡议,以实现本次峰会的承诺 —人工智能促进人类福祉(AI For the Good of Humanity)。”

    本届峰会将发布一系列公告,旨在促进数据的使用,以应对全球在医疗、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面临的一些最大的挑战。今天,各国部长们已签署了《利雅得人工智能行动宣言》(Riyadh AI Call to Action Declaration),该协议概述了数字合作组织(DCO)的长期愿景 —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来造福人类、社区、国家和全世界。

    数字合作组织秘书长Deemah Al Yahya说:“数字合作组织(DCO)的理念是通过众多实体在所有层面的合作建立起包容性数字经济。《利雅得人工智能行动宣言》则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通过签署这一宣言,所有DCO成员国重申了它们共同的愿景 — 借助人工智能的巨大潜能来改善全世界人民的生活,为所有人创造一个更光明的未来。”

    在峰会开幕日,沙特阿拉伯也发布了《人工智能道德准则》(AI Ethics Principles)。该框架由沙特数据与人工智能局(SDAIA)基于全球和沙特的标准制定,是把人工智能道德纳入整个人工智能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的实用指引。

    峰会主题“人工智能促进人类福祉”强调,我们必须了解人工智能创新的现状和进展、该领域的发展方向以及社会如何确保这一进步不会导致不道德地应用。本届峰会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全球性的平台,将政策领导者、企业和投资者、科技公司和人工智能专家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对推动全球负责任地使用人工智能至关重要的话题。第一天的议程专注于从医疗到教育等全球公共部门领域对于人工智能的应用,以及人工智能如何与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相契合。

    本届峰会演讲嘉宾包括沙特阿美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Amin Nasser、Kitty Hawk首席执行官Sebastian Thrun和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人工智能计划总监Jürgen Schmidhuber博士。沙特阿拉伯相关部长也参加了第一天议程的讨论,包括:卫生部长Fajad Al-Jalajel阁下、商务部长Majid Bin Abdullah Al Kassabi博士阁下和工业和矿产资源部长Bandar Ibrahim Alkhorayef阁下。地区和国际媒体的记者也在现场或通过对远程参会者开放的网络直播出席了峰会。

    这一里程碑式的活动及相关发布是沙特阿拉伯采取的众多举措之一,旨在通过实施其数据和人工智能国家战略,提升沙特阿拉伯在数据驱动型经济体中的全球领导者地位,最终实现2030愿景目标。


    ]]>
    新一代 Arm Neoverse 平台重新定义全球基础设施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9月15日,Arm 宣布 Arm Neoverse路线图再添新员,新产品植根于 Arm 的可扩展效率和技术领先地位,同时强化了 Arm 支持合作伙伴持续快速创新的承诺。

    Arm 高级副总裁兼基础设施事业部总经理 Chris Bergey 表示:“业界越来越期待 Arm Neoverse 所赋能的性能、能效、专用处理能力和工作负载加速,以重新定义和变革全球的计算基础设施。鉴于 Arm 覆盖了全球最广泛的计算应用与对完整计算应用的独特见解,新一代基础设施技术需依靠来自 Arm DNA的性能和效率。随着今天 Neoverse 路线图又添新品,我们已准备就绪,并坚信 Arm 架构是未来基础设施的基石。”

    按需打造,而非仅是顺势而为

    为满足大型互联网和 HPC 客户的需求,并在不增加功耗和面积的情况下,进一步推动云工作负载性能,Arm 推出 Neoverse V2 平台(代号“Demeter”),该平台配备最新的 V 系列核心和产业广泛部署的 Arm CMN-700 mesh 互连技术。Neoverse V2 将为云和 HPC 工作负载提供市场领先的整型性能,并引入若干 Armv9 架构安全增强功能。

    目前,已经有多家合作伙伴在 Neoverse V2 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其中,NVIDIA 正利用 Neoverse V2 作为其 Grace 数据中心 CPU 的计算基础。Grace 将结合 Neoverse V2 的能效与 LPDDR5X 内存的能效,带来高出传统架构的服务器 2 倍的每瓦性能表现。

    此外,作为 Arm 持续投入于高效的性能和高效的吞吐量的一部分,新一代 N 系列产品正在开发中,并将于 2023 年推出。与 N2 的市场领先效率相比,新一代 N 系列 CPU 将在性能和效率方面实现代际提升。

    Neoverse E 系列 CPU 正广泛应用于数据平面处理、5G RAN、边缘网络和加速器等领域。为助力这一多样性,Arm 推出 Neoverse E2 平台,结合 Arm Cortex-A510 CPU 与可扩展的 Neoverse CMN-700 和 N2 系统背板,如此一来,条件相对受限的应用也能充分利用诸如可扩展的核心数量范围、Arm SystemReady兼容性以及 PCIe、CXL、IO 和接口等云技术。

    Arm Neoverse 路线图

    Neoverse 平台专为解决加速基础设施解决方案的各类问题而设计。专用处理能力有助于降低工作负载功耗,并满足现代工作负载更高的计算要求。但这单靠 CPU核心是无法实现的。

    Arm 架构是云原生软件的基石

    鉴于所有主要的云服务提供商均已提供基于 Arm 架构的实例,Arm 正在与其云合作伙伴携手优化云原生软件基础架构、框架和工作负载。其中惠及广泛采用的项目,例如 Kubernetes、Istio 以及为 Arm 架构提供原生构建的多个 CI/CD 工具。而增强的内容则包括 TensorFlow 等机器学习框架,以及开源数据库、大数据及分析、媒体处理等云软件工作负载。这项工作是与为开源社区做出贡献的开发者合作进行,Arm 长期投入并主导全栈解决方案的优化,推动全栈解决方案在 Arm 架构上运行,从而让所有终端用户都可以在 Arm 架构上构建新一代应用程序。

    Arm 软件生态系统的优势与 Neoverse 平台,以及如 AMBA CHI、UCIe 和 CXL等领先的高性能总线技术相结合,这使 Arm 的合作伙伴能够开发从云到边缘的定制解决方案。

    没有任何其他技术提供商可将速度、广度和技术创新相结合,赋能 Arm 强大的合作伙伴和开发者生态系统,使其快速发展并构建未来的系统。

    从云到边缘的定制解决方案

    基于 Neoverse 的平台正通过市场领先的可扩展效率,使 Arm 生态伙伴能在各个基础设施领域自由创新,从而重新定义云计算的可能性。自 2018 年推出以来,Neoverse 迅速被采用,现如今所有主要的公有云都提供基于 Neoverse 的实例。

    在 5G RAN 和无线基础设施中,Arm 以更低的功耗和更出色的吞吐量提供领先性能,从而实现关键的总拥有成本 (TCO) 优势。这使 Arm 的合作伙伴能够为小基站、宏基站和专用网络等应用和用例定制产品。通过 Arm 5G 解决方案实验室,Arm 正在与 Dish Wireless、谷歌云、Marvell、恩智浦、沃达丰等 5G 生态系统的领导者合作,以加速 Arm 架构上的端到端 5G 网络。

    与此同时,随着基于 Ampere Altra 的 HPE Proliant 第 11 代平台的发布以及VMware 的 Project Monterey、RedHat 的OpenShift 支持 Arm 架构和 SAP HANA 将其云基础设施迁移到由 Arm 赋能的 AWS Graviton 等多个项目的推出,Arm 也正迈入更传统的企业领域。


    ]]>
    云原生发挥数字技术优势 持续深化产业数字化转型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近日,为进一步促进产研沟通,加深业务交流,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下称“中国信通院云大所”)就云原生领域开展线下沟通会。

    “在数字时代,随着市场趋于多样化,企业间竞争不断加剧,软件架构的优化是未来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中国信通院云大所副所长栗蔚在会上表示,云原生作为新一代软件架构的变革,能够为上层业务的敏捷创新提供坚实支撑,有助于打造各行业企业专属的数字参与模式。

    当前,为持续深化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构建以云计算为核心的数字基础设施实现IT架构的现代化改造已成为共识。云原生作为下一代云计算的技术内核,能够以云上环境为孵化器,带动业务走上提质增效、敏捷创新的发展路线。

    栗蔚介绍,云原生是先进软件架构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思想集合,通过容器、微服务、持续交付等一系列技术,实现了信息系统由烟囱状、重装置和低效率的架构向分布式、小型化和自动化的新一代软件架构的转变。同时,云原生架构具备松耦合、分布式、高韧性三大特点,能够以业务应用为中心,充分利用云计算优势,实现敏捷交付、价值聚焦的核心目标。

    据了解,历经多年发展,我国云原生技术生态已趋于完善,行业用户接纳度急速提升,资本市场热潮涌动。然而,全面云原生化转型在执行层面仍存在诊断难、规划难、选型难的“三难”问题,需求和供给无法精准对应,权威建设指南有所缺乏。

    对此,中国信通院云大所开展了国内首个云原生技术架构成熟度评估,建立了云原生细分领域的完整知识体系,并形成云原生技术架构成熟度模型,进一步考察企业技术架构的云原生化水平,帮助企业准确定位云原生化改造阶段,差异化分析云原生能力建设短板,明确输出企业未来能力改进方向。

    此前,《云计算白皮书(2022年)》指出,完整的支撑应用云原生化构建的全生命周期技术链已经形成,随着云原生技术和能力不断完善,其将驱动企业组织和流程、架构和设计、技术和基础设施等IT要素的全面升级。另有报告显示,2023年企业云原生应用占比将超过80%。在云原生技术的赋能下,将有更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在未来,传统企业将注入云原生的‘血液’,而新企业则将天然携带云原生的‘基因’。”栗蔚说。


    ]]>
    十年来,我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速推进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位置更加突出、更加重要。在“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建伟讲道,十年来,我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速推进、总体态势持续向好。

    微信图片_20220912204841.png

    据王建伟介绍,十年来,我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数字化转型基础不断夯实。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5G移动通信技术、设备及应用创新全球领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不断壮大。集成电路、软件等领域取得系列标志性成果。网络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光纤化改造全面完成,4G网络覆盖城乡,5G网络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五大顶级节点稳定运行,二级节点覆盖29个省(区、市)。

    二是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网络、平台、安全等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大关,成为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网络设施初步建成,以国家顶级节点为中心的标识解析体系规模化发展,平台支撑的融合应用创新活跃,国家、省、企业三级协同联动的技术监测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目前,已建成具有一定区域和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50家,工业设备连接数量超过7900万台套,服务工业企业超过160万家,提质、降本、增效作用不断显现。

    三是智能制造系统推进。智能制造工程深入实施,区域协同、行业联动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各地出台支持政策260余项,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区域推进模式,汽车、石化、家电、医药等重点行业全面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近3万亿元,市场满足率超过50%。通过智能化改造,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的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2%,资源综合利用率平均提升22%,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运营成本平均下降19%,产品不良率平均下降24%。

    四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制造业内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生产方式、企业形态、业务模式和就业方式加速变革,5G、AR/VR、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工业级无人机、可穿戴智能装备以及协同研发设计、数字工厂、智慧矿山、共享制造等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兴起。零工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不断壮大,推动制造业加速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

    五是转型生态加速构建。先后支持长三角、山东、广东、成渝等地创建工业互联网示范区,系统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建设、融合应用和生态培育。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生态建设初显成效,有效助力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产学研用合作生态加速构建,涌现了若干转型领军企业,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价值链协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建立。


    ]]>
    大数据、云计算与传统工业深度融合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十年前,在浙江宁波,汽车铝合金精密压铸件供应商爱柯迪只有一个生产基地和两个产品生产工厂,并且工厂内部设备相对独立,没有任何互联,是真正的“设备孤岛”。每台设备开机率无法获取,导致生产效率不能达到最大化,压铸取件、机加工上下料都需要通过人工操作。

    2013年12月,随着4G商用,爱柯迪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集团内部所有生产和检测设备的互联,实时掌控每台设备数据;并以压铸机和加工中心为载体,组建压铸精益单元岛和加工精益单元岛,降低制造周期,使得产品在工厂内只流转两次,组线前设备可动率约为70%,组线之后提升至90%左右,组线前人均附加值约为40万元,组线之后提升至70万左右,工序流转次数由原先的5次降低到1次。

    2019年5G商用之后,5G网络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融合,逐渐成为了爱柯迪降本提效、精益化管理的有力抓手。

    2020年7月,爱柯迪和中国移动合作打造了国内首个全面覆盖5G网络,数百台设备和系统均使用5G连接的数字化工厂——3号工厂,首次实现了全场景5G模式下的网络建设和应用,针对工厂内各类场景的接入需求,采用了工业模组终端模块化接入、5G转Wi-Fi Mesh漫游兼容接入等多种手段;实现了企业专网数字化运维。

    如今,5G已规模商用。基于“5G+人工智能”技术,爱柯迪通过布设5个500万像素、7个1000万像素和1个2000万像素的RGB工业相机对产品表面进行检测,提升产品生产的准确率,实现机器代替人工。同时,采用基于Model Arts的AI开发套件,将样本采集、训练、模型部署、推理等以工业互联网模式进行规划,采用云边协同模式,进行边端推理、云端训练和自动部署。

    此外,爱柯迪将集团所有生产和检测设备互联后,可以实时精准采集系统数据、工艺参数、生产工序信息、质量检验信息等,便于在后续安排生产计划时,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的优势,使生产过程中的废品率降至最低。

    新兴技术助推传统工业上云发展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工业企业上云。2018年7月,工信部出台《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提出“鼓励各地加快推动开展云上创新创业。支持各类企业和创业者以云计算平台为基础,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积极培育平台经济、分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

    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全国各地方政府纷纷进行5G+工业云发展布局,积极推进工业云的发展。随着“两化深度融合”,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提升生产经营管控力度,促进降本增效,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而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使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加速融入传统工业。

    爱柯迪在工业互联网场景布设目前新兴的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数字孪生技术,以三维可视化结合二维图表及所触发交互的形式,对熔炼车间物理设备、数据、监测状况等进行统一可视化展示,实现设备数据一张图概览,打造智慧车间统一管理交互门户,为生产、管理单位提供可视化管理、监控,为企业领导者提供辅助决策分析。

    基于智能云与边缘计算模式,爱柯迪独创数字化智慧空间管理操作系统,构建全方位企业服务体系,加强车间之间深度互联,搭建更开放的仓储社群环境,助力营销管理智慧化转型升级。

    对于3号工厂内质检系统的迭代升级,助力爱柯迪“新建设”的中国移动提到,传统视频监控业务的点、面覆盖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现在的安防管理要求。而以“全域覆盖”为目标、以低点为主的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探头的整合,可以通过高位布局大场景监控,弥补传统低点监控在场景构建上的不足,进一步加大感知范围、增加感知数据,构建自上而下的实景指挥体系。

    同时,结合智能算法,3号工厂内的监控设施可以实现多种行为识别分析与告警处理。利用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赋能企业安全、管理、经营和服务环节,打造管理数据化、应急主动化、设备智能化、服务精准化的新型制造型企业,解决传统企业长期面临的“服务体验差、综合安防弱、运营效率低、管理成本高、业务创新难”等痛点。

    5G赋能传统工业推新“智”造

    爱柯迪的3号工厂通过全5G模式的网络建设,使得生产终端与MES系统数据交互均可以在企业5G专网上进行,省去了将网线布设到终端的时间和成本。而爱柯迪本身的产线会根据订单需求进行构架重组,相较以往“有线+无线”的网络接入模式,5G版本“终端+企业专网”节约了网线的铺设,确保终端调整到位后即刻投入生产,降低了产线调整带来的影响,提升了整体的生产效率。

    在“5G+工业”的创新浪潮中,工业企业只有充分把握新能源、自动化驾驶、节能减排、车联网、共享经济等领域的新发展趋势,增强在新领域中获取新市场、新用户、新产品份额的竞争能力;并充分利用全球市场格局的变化、现有的用户资源,不断拓宽为用户提供产品及其服务范围,才能更好地满足用户不断更新的需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当前,5G正处于行业融合的关键阶段,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不断加快,深入推进5G赋能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如今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但5G创新应用仍面临市场和系统碎片化、满足复杂场景需求的能力不足、规模化应用较少等问题。因此,选择规模大、基础好的行业,树立典型标杆项目,打破认知和技术壁垒,构建全链条的产业生态,从局部试点到成熟推广,从少数行业到更多的行业拓展,才能逐步打造百万级、千万级乃至亿级的5G连接行业应用。

    传统工业应与新兴数字技术不断融合,推陈出新,走向数字化发展之路,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添砖加瓦。


    ]]>
    探营2022国家网安周:安全科技能力正在成为企业必选项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9月5日,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合肥开幕。探营发现,安全科技能力正在成为企业必选项。蚂蚁集团以“用技术构建数字时代安全屏障”为主线,系统展示了解决数字化升级中各种风险挑战的安全科技全景图;蚂蚁9大安全实验室首次亮相,并分享产学研开放共建的安全生态体系。

    攻坚安全科技,9大安全实验室亮相

    在蚂蚁集团的展台上,一幅“蚂蚁9大安全实验室星系图”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这也是蚂蚁安全实验室首次全面亮相。

    近年来,伴随信息化加深,网络安全问题不断复杂及外延,并升级为数字安全问题。

    蚂蚁集团相关人士介绍,公司多年来持续攻坚安全科技,建立了9大安全实验室展开前沿性技术研究和开放合作,形成了全方位安全防御体系。其中天筭、天玑、天堑三大实验室在智能风控、数字身份、数据安全领域攻坚技术和实践;光年、天宸、非攻三大实验室侧重前沿技术安全研究和安全水位提升;天穹、天枢、天盟三大实验室侧重在网络犯罪研究及行业协作。

    图:蚂蚁9大安全实验室亮相

    据了解,蚂蚁安全实验室拥有全球范围内数量最多的“AI安全可信关键技术”专利,成功主导及参与国际标准14项,多次获得国内外行业大赛冠军,还屡屡因为“白帽子”贡献获得国际、国内同行的致谢。旗下天玑实验室也是谷歌安卓全球唯一直接授权的生物识别安全性检测认证实验室。

    基于安全实验室的技术突破,蚂蚁打造了新一代的智能风控体系IMAGE,该系统集合了交互式主动风控、多方安全、智能对抗、全图风控、端边云协同风控等五大国际前沿风控能力,可实现全链路风险防控,跨行业联防联控。

    目前IMAGE智能风控体系已应用于支付宝及合作伙伴,在交易安全、核身安全、内容安全等多个场景落地使用,保障超10亿用户体验,保障千万个小微商户和行业客户数字业务。在该体系支撑下,支付宝2021年资损率低于亿分之0.98,交易风险判定0.01秒内即可完成。

    图:基于IMAGE智能风控开发的互动产品“反诈盲盒”,观众点击盲盒,可体验AI叫醒机器人主动外呼提醒骗局

    加速安全科技“外溢”,助力打造高质量安全生态

    开放创新成为产业链重塑和效率提升的“催化剂”。蚂蚁基于安全实验室也在将核心的安全科技“外溢”,从产品开放、产研创新、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助力打造高质量安全生态。

    图:蚂蚁集团分享了产学研开放共建的安全生态体系

    在蚂蚁展台上了解到,多年来,蚂蚁基于IMAGE智能风控体系,形成了五大核心风控能力,和覆盖反欺诈、反洗钱、终端安全等10大风控场景的安全产品解决方案。目前已向行业开放,帮助合作伙伴守住风控这条“生命线”。

    比如,为了保障手机终端安全,蚂蚁与手机厂商合作的AntDTX隐私沙盒,基于端边云协同风控方案及可信隐私计算,已升级超1000万部手机的本地欺诈风险感知能力,守护用户隐私和资金安全。

    在产研创新上,蚂蚁集团与多家机构及高校合作,依托人才和科研推动安全科技创新,并取得一定成果。蚂蚁与信通院、清华大学发布的业内首个工业级全数据AI检测开放平台“蚁鉴”,已向全球开发者免费开放AI鲁棒性测试,集1000多件专利,可一键识别和挖掘AI模型漏洞,全面加固模型算法,实现更安全、更可靠。

    在人才培养上,过去3年,蚂蚁已与国内外30余所高校开展科研项目,开设了20余门安全课程,推动网安技术人才培养。蚂蚁集团大安全副总裁邵晓东表示,蚂蚁集团致力于打造从研究、孵化到应用的完整的产学研协同链条。

    蓝马甲“数字助老实验室”首亮相,打造“技术+服务”助老新模式

    数字化发展的目标是促进全民共建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也只有提高全民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才能实现“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图:观众带着“蓝马甲VR反诈眼镜“,体验识别骗子套路的游戏

    此次国家网安周上,蚂蚁集团还系统展示了其在重点人群安全防护能力提升上的一系列举措和探索。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支付宝安全中心联合“蓝马甲”行动正式成立了蓝马甲数字助老实验室,通过科技创新打造“技术+服务”数字助老新模式,将陆续推出更简洁易懂的「防骗码」长辈模式等服务,帮助老年人提升防骗“免疫力”。

    此外,蚂蚁与游戏厂商合作推出游戏保护锁,帮助家长管理未成年人游戏交易,超33万用户已开通;面向大学生开展的“无诈校园”项目举办了102场宣教,覆盖350万人次;持续关注视障人群,面向全行业开放了“挥一挥”验证码、“划一划”密码等无障碍核身产品,解决密码验证难题。


    ]]>
    蚂蚁集团隐语开放平台全球首发,助力数据安全技术开放易用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9月3日,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可信隐私计算高峰论坛上,蚂蚁集团发布可信隐私计算“隐语开放平台”(简称隐语开放平台),面向全球用户开放,可无需调用和开发代码,直接使用产品功能,帮助用户低成本探索隐私计算应用场景。

    这是蚂蚁集团在7月开源隐语可隐私计算框架后,在隐私计算技术开放上的又一重要举措。也是继开源高性能图数据库TuGraph、推出业内首个工业级全数据AI检测平台之后,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的又一重磅动作。

    2022WAIC可信隐私计算高峰论坛 隐语开放平台全球首发

    蚂蚁集团发布的这三大重磅技术策略,覆盖了AI大规模应用落地中最重要的两大要素,即安全与效率。三大重磅技术策略,显现出蚂蚁深耕安全可信等前沿技术能力,并持续对外开放的决心。

    在人工智能大规模数据流转中,守护数据安全与用户隐私是数字化的基石。可信隐私计算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支撑性技术。如何将隐私计算产品功能以简单易部署、低成本的方式推广到更多场景和更广泛的生态,一直是行业共同面临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继7月开源“隐语”可信隐私计算框架之后,蚂蚁集团继续加大开放力度,发布隐语开放平台。用户可选择无需调用和开发代码,直接使用的产品功能的“白屏”模式,也可自主选择调用代码,灵活组装功能的“黑屏”模式。隐语框架与隐语开放平台,前者可理解为灵活组合的代码“素材包”,后者则提供了打包好的“拎包入住”式服务。

    如果说隐语框架开源是旨在汇聚开发者技术合力,共建隐私计算技术社区,那么隐语开放平台则是让需要用这个技术的“用户”低门槛操作,让隐私计算这一技术在终端需求侧的应用更简单、更广泛。

    隐语开放平台支持当前所有的隐私计算主流技术,经过蚂蚁集团内部场景实战检验后,已达到高安全性、高易用性以及高可用性,实现小时级别部署耗时,支持十亿级别的密态样本数据求交集处理、千万级别数据模型训练,为业务的数据流通全生命周期提供保护。

    隐语开放平台功能

    据悉,隐语开放平台的成熟性已在蚂蚁内部得到验证,并对外在医疗场景、保险理赔、风控领域得到验证。譬如,在数据类型最复杂的医疗健康领域,隐语与外部医疗大数据管理平台携手,为浙江建德某医院搭建了数据融合平台,提升医疗数据安全高效发挥价值。

    在本次人工智能大会期间,隐语的技术底座“隐语可信隐私计算技术栈”也入选大会“镇馆之宝”。

    发布现场,蚂蚁集团副总裁、首席技术安全官韦韬表示:面对数据安全隐私保护这一新时代挑战,可信隐私计算技术是核心技术解决方案,只有提升全行业的技术水位,共同建设良性的技术生态,才能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规模落地,推动产业整体健康发展。

    在此前的大会全体会议产业论坛上,韦韬提出,人工智能在产业的大规模应用落地中亟需解决安全可信、协作共识、复杂关联分析、存储计算规模爆炸、降低耗能等问题,需要在隐私计算、区块链、图计算、分布式数据库及计算基础设施、绿色计算等AI大规模应用的“根技术”上深耕探索。

    蚂蚁集团在2022WAIC期间,开放隐语开放平台、推出AI安全检测平台以及开源高性能图数据库三大技术策略,正是蚂蚁深耕“根技术”,助力AI安全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数字经济的行动进展。


    ]]>
    亚马逊云科技2022 re:Inforce前沿趋势:加密、量子计算、开源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安全是云计算行业立身之本。安全圈最新的一个事件是8月28日某流行企业财务软件 0day 漏洞或被大规模勒索利用。值得注意的是,据官方公告称,此次受影响的是部分服务器私有部署的客户,而公有云客户及应用了安全策略的专属部署方式客户均安全运行。云计算的安全能力再一次被证明。

    对云计算安全质疑的传统观念也在慢慢发生改变。云计算行业在早期一直被客户追问的问题是如何保障安全。经过近20年的发展,云计算已经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选项。

    对于全球云计算行业的领导企业,亚马逊云科技对于云安全的理解更为深刻。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认为:“云上安全的态势时刻变化,日新月异,我们必须进行前瞻性的思考,保持敏锐的洞察,源源不断为客户提供像水和空气一样无处不在的安全防护。亚马逊云科技始终将安全作为最高优先级的工作,将安全作为一种文化贯穿在亚马逊云科技整个企业运营当中。我们会加速安全理念、新的安全服务及功能在中国区域的落地,与中国客户一起解决云上安全和合规的棘手挑战,为他们云上业务创新保驾护航。”

    每年除了re:Invent大会外,亚马逊云科技专门把安全部分单列出来,举办re:Inforce全球云安全大会。最新的前沿趋势,新的产品和技术是每年一度re:Inforce最吸引人的地方。

    2022 re:Inforce前沿趋势:加密、量子计算、开源

    今年re:Inforce的一个重要方向是聚焦在加密领域。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两种密钥管理方式:静态加密功能,由亚马逊来管理和控制密钥;Amazon KMS,由用户自行管理控制密钥,同时可根据业务负载自动扩容。

    同时,亚马逊云科技还提供Amazon CloudHSM专用安全模块,可帮助用户实现硬件加密。

    在最前沿的量子计算领域,量子计算让现有加密技术不再安全,尤其是非对称加密技术,因此诞生了“抗量子计算密码学”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公布了首批后量子密码标准,四种算法胜出,亚马逊云科技是其中两种算法的作者之一。

    亚马逊云科技不但参与新技术的研究与标准的制定,同时也开展新技术的落地与产品化,包括:

    • 实现了混合后量子密钥交换技术,正在将后量子密码标准整合到我们的服务中。

    • 把signal-to-noise代码库中实现TLS的代码进行了开源

    • 已经为三种服务的 TLS 连接提供了这些量子安全算法和选项:Amazon KMS、Amazon Certificate Manager 和 Amazon Secrets Manager

    • 与互联网的标准制定方IETF机构合作研究新的TLS技术标准

    在开源方面,亚马逊云科技研发开源加密库LibCrypto。LibCrypto可用作开源加密库的替代品,如OpenSSL,LibCrypto针对云服务进行优化,可以在Gravition芯片上跑得更快。申请LibCrypto FIPS 认证,FIPS是NIST发布的联邦信息处理标准,许多机构仍然将FIPS视为一项信息加密处理的高标准背书。亚马逊云科技同时宣布,未来三年内将向开源安全基金会OSSF 投资1000 万美元。

    亚马逊云科技另一成果是自动化推理Provable Security,为安全提供真实证明:使用数学推理所有具体值、请求、网络、代码路径。亚马逊云科技推动了可证明的安全性的发展,我们将自动化推理应用于核心服务,以确保它们的结果是数学上可证明的。

    客户如何在加密方面获得主动和先机,亚马逊云科技在 re:Inforce给出了相应建议:

    a)万事皆需加密:加密是良好数据保护策略的核心组成部分

    b)禁止公开访问权限,这对于Amazon S3服务尤其重要

    c)启用多因素认证(MFA), Amazon MFA是为访问云提供额外安全的最简单和最好的方法之一

    新产品新技术亮相2022 re:Inforce

    在此次re:Inforce上,Amazon IAM、Amazon EKS、Amazon GuardDuty 、Amazon Config等新产品、新技术相继亮相。

    1、Amazon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 (Amazon IAM) Roles Anywhere, 通过该服务,客户可为其本地服务器、容器和应用程序等工作负载设置临时凭证,客户在云上和本地的工作负载中使用相同的访问控件、部署管道和测试流程,将Amazon IAM对工作负载的管理能力扩展至客户的云环境之外,不但降低了运维成本和复杂度,还进一步提高了客户工作负载的安全性。

    2、推出Amazon Detective for Elastic Kubernetes Service(Amazon EKS),将Amazon Detective覆盖的数据源扩展至Amazon EKS,可帮助客户更加轻松分析和调查在Amazon EKS集群上的Kubernetes 潜在的安全问题或可疑活动,并找出根本原因,客户以此可以快速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提升安全性。

    3、推出Amazon GuardDuty Malware Protection, 可帮助客户检测运行在其云环境中的的恶意软件。

    • 该功能的推出进一步扩展了Amazon GuardDuty的威胁检测范围。Amazon GuardDuty可扫描多种文件系统,包括Windows和Linux 文件、 PDF文件、归档文件、二进制文件、安装文件、邮件等,在扫描过程中,不会对云中相关资源的性能造成影响。
    • Amazon Security Hub 和Amazon GuardDuty 之间的集成提升了集中化和单一管理的客户体验,让客户可以轻松地查找可能遇到的任何安全问题。使用该集成功能了解客户组织的整体安全状态,轻松搜索、过滤、分类、调查存在的任何安全发现,并采取行动。
    • Amazon GuardDuty拥有专业合作伙伴提供恶意软件检测方案,还提供修复能力和机器学习能力。

    4.Amazon Config新增合规性分数功能,帮助客户跟踪资源合规性。该新功能是Amazon Config的一项增强功能,以百分比的形式展现客户相关资源的合规程度,方便客户逐步对照并解决合规问题。

    中国市场:隐私保护、数据跨境和云上安全建设

    在亚马逊云科技看来,中国客户有着自己独特的安全合规要求和环境,随着深入到客户当中,发现众多的问题集中在隐私保护、数据跨境和云上安全建设,亚马逊云科技希望能帮助客户解决云上安全合规最棘手的问题。

    在回答199IT关于亚马逊云科技如何看中国市场轰轰烈烈的隐私计算趋势的问题。陈晓建表示,隐私计算是目前非常热的一个技术课题,在中国有非常多行业的领导者,都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产品化的工作。亚马逊云科技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做了一些这方面的工作。包括研发了Amazon Nitro Enclaves这样的产品,它本身就是在EC2的计算实例里面提供的隔离的计算环境,它的工作就是为了实现可靠隐私计算。

    举个例子来说,Amazon Nitro Enclaves把用户的一些个人信息、行业的敏感信息,比如医疗保健的数据、金融的数据等等放在里面,Amazon Nitro Enclaves是亚马逊云科技实现的特殊的技术,可以形成CPU和内存的隔离,从而保证用户在使用的时候,本身的代码和数据是可以得到保护的,从而实现隐私计算的能力。这个能力在亚马逊云科技整个产品层面已经是存在了很多年,它们对于中国客户来说同样适用,同样可以实现用户所需要的隐私计算的功能。

    据陈晓建介绍,除了通用的隐私计算之外,亚马逊云科技也在做一些机器学习相关的隐私计算的工作。

    亚马逊云科技在云安全上的两重角色:技术和产业化引领者

    亚马逊云科技在安全技术方面的精耕细作。例如后量子的密钥交换技术,这个能力从目前来说还不是每个客户都需要去采用的技术,比如像TLS,亚马逊云科技参与到这个技术后面新的标准的颁布和整个工程化产品化的工作中来。这些工作是亚马逊云科技持续以来一直在做的事情。

    陈晓建表示,亚马逊云科技的角色有两个:“第一,我们是技术引领者。第二,我们是产业化的引领者。亚马逊云科技在这两个层面都做了非常多的工作。从整个后量子密钥交换技术来看,确实两方面的工作都需要去做的。这是第二个层面,就是我们在安全的技术层面深耕细作,能够把我们的技术优势在用户需求层面发挥出来,能够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安全防护方面,亚马逊云科技一直认为多层次的安全保护依然是最有效的防护的措施。所以亚马逊云科技秉承着像洋葱模型这样的方式。“比如我们今天所发布的这些特性,怎么能够把用户原先在公有云上面的身份控制的能力扩展到私有云。1. Amazon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 (Amazon IAM) Roles Anywhere能够帮用户实现各种场景下持久化统一的用户身份管理策略,降低用户使用门槛,降低复杂性,提升效果,也能够加强安全的可靠性。“陈晓建如是说。

    计世资讯首席分析师任伟巍认为:“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安全和合规是上云和用云的基石。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构建云安全战略是一项持续性工作,需要有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要以安全为出发点构建云上应用。亚马逊云科技在自身的实践中,将安全融入到产品或服务的开发生命周期和运营中,在研发团队设置安全守护者角色以及增设应用安全审查流程,从人和数据两个角度设计更严谨的安全,并提倡构建多层次的纵深防护,能够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更安全规范的保障。”


    ]]>
    阿里云发布飞天智算平台,两座超级智算中心启用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8月30日,阿里云宣布正式推出全栈智能计算解决方案“飞天智算平台”,并启动两座超大规模智算中心,以公共云和专有云两种模式,为各类科研、公共服务和企业机构提供强大的智能计算服务,可将计算资源利用率提高3倍以上,AI训练效率提升11倍,推理效率提升6倍。

    飞天智算平台已在阿里内部广泛应用,支撑达摩院前沿AI和电商智能技术发展,并服务了小鹏汽车、深势科技、上汽集团、中国气象局、南方电网等机构和企业,支撑自动驾驶、新药研发、气象预测、工业能源等行业大幅提升AI训练效率。

    据了解,该平台提供基于阿里云磐久基础设施的融合算力和大数据AI一体化平台整体解决方案,可以运行在X86、GPU、ARM等多种芯片类型的服务器上,实现“一云多芯”,并以最高10倍IO优化和5倍通信性能优化,实现90%的千卡并行计算效率。

    绿色技术方面,飞天智算在技术减排、能源结构优化、区域布局优化、供应链减碳以及资源利用优化五个方面来降低单位算力的碳排放。在技术减排方面,通过液冷、电源技术以及智能运维等方式降低能耗,PUE最低可达1.09。

    同时,开发人员可以在平台上进行数据存储、数据治理、数据分析、模型开发、模型训练与推理的工作。并提供了预训练模型,以及语音,图像、自然语言处理、决策等领域的模型能力,以方便开发者更好的加速AI应用的开发。

    目前,该平台正在支撑建设两座超大规模智算中心。其中,张北智算中心建设规模为12 EFLOPS(每秒1200亿亿次浮点运算)AI算力,将超过谷歌的9 EFLOPS和特斯拉的1.8 EFLOPS,成为全球最大的智算中心。乌兰察布智算中心建设规模为3 EFLOPS(每秒300亿亿次浮点运算)AI算力,位于“东数西算”内蒙古枢纽节点。

    阿里云智能全球销售总裁蔡英华表示,智算不仅在于规模大,更是需要绿色、高效并且具备产业实践。计算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系统,没有体系化的核心技术能力,堆硬件是堆不出算力的,更无法带来实际的产业价值。

    据了解,智能计算不同于通用型计算,需要海量数据对AI模式进行训练,算力被损耗在数据迁移、同步等环节,千卡以上规模的算力输出最低往往仅有40%左右。这导致了智能算力成本高昂,制约了产业发展。阿里云通过体系化的技术创新,改变了智能计算的损耗难题,将千卡并行计算效率提升至90%以上。

    例如,在通信技术上,阿里云采用高性能自研Solar-RDMA网络,实现端对端最低2微秒延迟,配合阿里云自研的无阻塞通信技术,让计算过程中的数据交换速度最高提升5倍。同时,自然风冷、液冷等绿色技术的应用,让智算中心的能耗降低,PUE最低可达1.09。

    在AI开发层,阿里云提供大数据+AI一体化平台支撑开发与运维全流程。尤其在模型训练环节,提供分布式训练框架,可以对分布式策略进行自动组合和调优,将训练效率提升了11倍以上。此外,阿里云为用户提供了一站式的通用推理优化工具,对算法模型进行量化、剪枝、稀疏化、蒸馏等操作,可将推理效率提升6倍以上。

    不久前,小鹏汽车基于飞天智算在乌兰察布建设智算中心“扶摇”,算力规模达600PFLOPS,是国内最大的自动驾驶智算中心,将自动驾驶模型训练提速近170倍。毫末汽车基于飞天智算,实现128卡并行效率超96%,使自动驾驶模型训练成本降低62%,训练速度提升110%,让模型迭代周期大幅缩短。

    在生命科学领域,深势科技采用飞天智算平台之后,将集群性能优化提升超过100%,让分子动力学仿真模拟训练效率提升了5倍。在工业领域,智己汽车运用高性能计算将工业仿真的效率提升了25%,智能驾驶训练效率提升了70%,加速了新车型的研发上市。山东德州电力通过AI进行复核预测,准确率达到了98%,耗时从1小时缩短至几分钟。

    在城市治理领域,四川成宜高速通过数字孪生进行车路协同优化使事故率降低60%。重庆水务通过遥感数据与仿真推演实现水利调度预测准确性高达95%;南方电网与中国气象局利用智算能力提升气象预报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此外,飞天智算还支撑了阿里巴巴的人工智能实践,支撑阿里AI日均1万亿次调用,服务全球10亿人。其中,拍立淘训练速度提升了200倍,10亿张图片全量训练时间从2.5个月缩短到8小时。达摩院大模型M6仅使用512张GPU,在10天内就完成了10万亿参数模型训练,能耗仅为GPT-3在同等参数规模下的1%。


    ]]>
    NVIDIA与Ampere携手创建用于云游戏的Arm架构云原生服务器平台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AICAN 平台将带来原生兼容性和高性能,大幅加快云端移动游戏的传输速度。

      北京 - 2022 年 8 月 29 日 – NVIDIA 和 Ampere Computing 于今日宣布推出 AICAN 服务器平台。该平台能够将位于云数据中心的移动游戏流式直接传输至终端用户,使用户无需下载。

      AICAN 服务器平台(Android-in-Cloud-with-Ampere-and-NVIDIA)是由 Ampere Computing 和 NVIDIA 所共同打造,它采用 Ampere® Altra® 云原生处理器和 NVIDIA® GPU,不需要修改或模拟就能原生运行兼容 Arm 的移动游戏。该平台内置双插槽 Ampere Altra Max CPU,提供行业领先的 256 个内核,并可配置多达 4 个 NVIDIA A16 或 6 个 NVIDIA T4 GPU,每台服务器最多可支持 160 个并发用户(CCUs)。

      NVIDIA GeForce 高级副总裁 Jeff Fisher 表示:“移动游戏是最大且增长最快的游戏市场,已有数千部游戏针对 Arm 指令集进行了优化。AICAN 平台旨在原生运行移动游戏,实现最佳的兼容性、性能、成本和用户体验,助推云端流式传输移动游戏市场的发展。”

      NVIDIA 的云游戏堆栈可提供最高的密度和服务质量。该堆栈专为低延迟端到端渲染、编码和流式传输进行了优化,为安卓平台带来了最新的游戏进展。公司还专门成立了专业工程和质量保证团队,使合作伙伴能够轻松、快速地进行集成并满足所有最新游戏的需求。NVIDIA ConnectX® SmartNIC 或 BlueField® DPU 网络解决方案通过流畅的流式传输与高服务质量完善了该平台。

      Ampere Computing 首席产品官 Jeff Wittich 表示:“凭借 Ampere Altra Max 领先的核密度,单机架 AICAN 服务器可以同时向大约 2,500 多个移动用户传输串流。这不仅使得广大消费者更容易从云端流式传输优质移动游戏,也同时首次为服务提供商提供极具竞争力的基础设施成本。”

      图1:AICAN 平台架构

      Ampere Computing 和 NVIDIA 一同对 AICAN 平台进行认证和支持,使云服务提供商和游戏开发商可以轻松构建和运营大规模的游#FormatImgID_3#戏串流服务。浪潮和华勤等多家领先的 OEM 服务器制造商都在构建 AICAN 服务器平台。

      图2:浪潮 AICAN 服务器

      浪潮服务器部门总经理赵帅表示:“浪潮与 Ampere 和 NVIDIA 紧密合作,共同设计的 Aoqin AICAN 服务器内置两个 Ampere Altra Max CPU 和多达四个 NVIDIA A16 GPU 以及两块 NVIDIA SmartNIC,机箱尺寸却只有 2U 大小。我们十分高兴能够与 Ampere 和 NVIDIA 一起帮助客户推广移动游戏流式传输解决方案。”

      图 3:华勤 AICAN 服务器

      华勤的 AICAN 服务器在 2U 空间内兼容 Ampere Altra 和 Altra Max 两代 CPU,并联合NVIDIA 率先适配 T4 GPU ,提高客户收益,作为在中国首发 AICAN 服务器厂商之一,华勤与 NVIDIA 及多家客户一起致力于探索云游解决方案。未来,华勤会一如既往的和 NVIDIA 紧密合作,共同助力全球云游市场发展。

      图 4:腾讯先锋云游戏 APP 首页截图

      全球对移动游戏流式传输的关注日益增加。腾讯先锋云游戏提供的服务正在为腾讯吸引越来越多的游戏玩家。腾讯先锋云游戏负责人方亮表示:“在 Ampere Computing 和 NVIDIA 的支持下,腾讯先锋云游戏将达到新的高度。”

      图 5:腾讯先锋云游戏品牌海报

      腾讯先锋云游戏负责人方亮还表示:“现在通过在 Ampere Computing 和 NVIDIA 的 Arm 服务器平台上运行云游戏,我们将多款腾讯精品游戏由 3-10G,压缩储存空间到 20M 左右,用户即便使用存储空间有限的手机也能畅玩精品游戏,这让我们能够接触和覆盖到更广泛的用户,并且提升了增量收入。”


    ]]>
    Canonical推出全志哪吒RISC-V开发板的Ubuntu版本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继此前Canonical宣布Ubuntu已可运行于RISC-V 处理器及硬件之后,现在自豪地宣布发布支持更多款RISC-V硬件——全志科技哪吒开发板。

    RISC-V,一个新开源硬件的范例

    过去十年,开源和开放标准已经重塑了世界。这些科技已经产生了长期的成效RISC-V联盟已经拓展了开源世界,使Canonical可以开发标准的开源处理器架构。面向开放社区发布RISC-V标志着硬件社区首次在这一层面上采纳开源标准及开展协作。

    这一自由和开放的开源指令集架构(ISA),借助开放标准协作,通过全行业快速采用,开启了处理器创新的新时代。RISC-V开源指令集架构在架构上实现了免费、可扩展的软硬件自由,自由达到了全新层面。架构可应用于从低端微控制器到高端服务器级处理器的多种处理器。

    全志与阿里巴巴提升RISC-V功能和性能

    D1是全志科技为多媒体解码平台设计的首款基于RISC-V开源指令集架构(ISA)的SoC。D1运行Linux、实时操作系统(RTOS)及其他系统,集成了阿里巴巴平头哥(T-Head)的64位核心,支持RVV和1GHz频率。同时,D1还支持最高4K H.265/H.264解码,内置HiFi4 DSP,外接最大2GB DDR3,可应用于智能汽车、人机接口、 智能家居和教育等众多领域。

    哪吒是基于全志科技D1芯片的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开发板。 哪吒还是全球首款支持64位RISC-V指令集和Linux系统的量产开发板。

    哪吒是基于全志科技D1芯片的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开发板。 哪吒还是全球首款支持64位RISC-V指令集和Linux系统的量产开发板。
    哪吒是基于全志科技D1芯片的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开发板。 哪吒还是全球首款支持64位RISC-V指令集和Linux系统的量产开发板。

    Canonical支持开源行动

    虽然RISC-V可以实现稳定的参考架构和硬件,但在新开发板上稳定运行软件仍然充满挑战。必要软件的基石是底层操作系统(OS),底层操作系统保障了可靠性和稳定性。基于这一要求,Linux平台的开发势必更具吸引力,因为Linux是最受各内核、驱动程序、发行版开发者与爱好者青睐的操作系统。

    Canonical相信开源是加速创新的最佳途径。以此为动力,Canonical在Ubuntu体系之下建立了各种开源社区。然而,开源软件自身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按照Canonical的定位,Ubuntu将不仅是创新者和开发者的参考操作系统,还将成为创新者和开发者的载体,创新者和开发者不必担心底层框架的稳定性,可以专注于核心应用,能够更快地将产品推向市场。

    RISC-V具有很大潜力,并且正在成为多个市场中具有竞争力的开源指令集架构。考虑到这一前提,将Ubuntu移植到RISC-V、作为早期采用者的参考操作系统,是当然之选。

    全志,阿里巴巴与Canonical携手使Ubuntu登陆哪吒开发板

    "很高兴看到Canonical已将Ubuntu操作系统移植到全志科技的RISC-V架构芯片上。这个消息令人振奋,将成为RISC-V架构和Ubuntu操作系统的一个新里程碑,"全志科技产品研发技术中心总经理黄少锐说道, "RISC-V近年来由于其架构优势越来越受欢迎,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缺乏支持Linux系统的开发平台,软件生态不完善。  Canonical开发团队将Ubuntu移植到哪吒开发板上,有望进一步扩展RISC-V的应用,为开发者和企业提供更多便利。我们很高兴将此高性能RISC-V计算平台带到Ubuntu。未来,全志科技将继续投入到RISC-V架构的高性能领域,继续为Ubuntu生态的发展注入动力。" 

    Ubuntu可以在哪吒开发板上运行,是Canonical、阿里巴巴和全志科技合作的结晶。Canonical的工程团队正在将Ubuntu移植到由阿里巴巴和全志科技工程团队提供支持的哪吒开发板,这也是三家公司长期合作的内容。

    由Canonical支持的Ubuntu提供了一个商业级Linux发行版,供创新者和开发者免费使用。"Ubuntu是最受欢迎的开源操作系统,我们非常高兴能够扩大对RISC-V开源社区的支持,将开源软硬件相结合,供开发者在边缘构建众多计算机视觉应用程序。"Canonical硅联盟副总裁Cindy Goldberg说道。

    哪吒开发板上的Ubuntu现已推出

    全志科技的哪吒开发板现在可以使用Ubuntu镜像,后续Ubuntu的最新版本预计将加入多项新功能,并新增一个端口。

    全志科技哪吒开发板得到Ubuntu 22.04.1的支持。此处下载全志科技哪吒开发板的最新Ubuntu镜像。

    有关镜像的指导和讨论以及安装镜像的最佳方法,请使用文档下方的Ubuntu Discourse板块,大家都可以从此经验中受益。

    关于Canonical

    Canonical是Ubuntu的发布者,Ubuntu是面向容器计算、云计算和超大规模计算的领先操作系统,Ubuntu也是适合大多数公共云工作负载以及新型智能网关、自动驾驶汽车和高级机器人的操作系统。Canonical为Ubuntu的商业用户提供企业安全保障、支持和服务。Canonical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私有公司。

    关于全志科技

    全志科技成立于2007年,是卓越的智能应用处理器SoC、高性能模拟器件和无线互联芯片设计厂商。总部位于中国珠海,在深圳、香港、西安、北京、上海等地设有研发中心或分支机构。

    关于阿里巴巴平头哥

    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9月19日,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全资半导体芯片业务主体。  平头哥拥有端云一体全栈产品系列,涵盖数据中心人工智能芯片、处理器IP授权等,实现芯片端到端设计链路全覆盖。


    ]]>
    SSD、内存库存让韩国厂商发愁 季度价格降幅达到近20%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NVIDIA之前发布的业绩显示,游戏业务净利润大幅下滑,是用户需求的下降,导致了显卡销售极速下滑,而整个PC行业其实目前的情况都差不多,大家的需求都很弱。据国外媒体报道,存储芯片市场目前的状况并不乐观,已有研究机构预计NAND闪存和DRAM的价格均在下滑,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在明年会加剧。

    拥有三星电子和 SK 海力士这两大存储芯片巨头的韩国,是全球重要的存储芯片供应地,存储芯片价格下滑,势必会影响到韩国半导体厂商的业绩。

    而韩国媒体在报道中也表示,在存储芯片市场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存储芯片价格的下滑将使韩国半导体厂商的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

    此外,韩国媒体在报道中还提到,存储芯片价格的下滑,还有可能影响韩国整体的出口。

    其实在这之前,DIGITIMES就曾报道,业内人士透露,NAND闪存的价格将在2022年下半年进一步下降,因为供应商处理过剩库存的压力越来越大。

    消息人士指出,NAND闪存芯片供应商现在面临四到五个月的库存。今年下半年,芯片价格将迅速下降,季度价格降幅达到近20%。

    此外,消息人士还指出,SSD的库存在整个PC供应链中堆积。华硕电脑等品牌厂商自二季度以来库存居高不下,并继续向下调整SSD和其他组件的订单。



    ]]>
    美光计划申请房产税减免 在得州斥资1600亿美元建半导体工厂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北京时间8月26日早间消息,据报道,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储存及影像产品制造商之一美光科技正考虑在得克萨斯州中部斥资1600亿美元兴建一座新的半导体工厂。该公司向州审计长办公室提交了申请要求房产税减免,以换取位于奥斯汀以南约30英里(48公里)的远郊城市洛克哈特市附近潜在的新设施。

    根据申请,该项目将分8个阶段建设,将于2023年1月开始施工。该公司发言人拒绝就其潜在投资置评。但美光等公司正赶在这项被称为得克萨斯州税法第313章(Chapter 313)的税收减免计划于今年年底到期前提交申请。

    “我们还没有就扩张的地点、时间或规模做出任何最终决定,”美光发言人Moira Whalen在电子邮件中说。“现在就提交这些申请,可以让我们为未来扩张保留选项,以满足长期需求。”

    今年,根据得克萨斯州《税法》第313章申请的数量创下纪录。另一家芯片制造商三星电子提交了多份申请,希望在得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和泰勒建设工厂。不过,该公司表示目前还没有具体建厂计划。

    美光在申请中指出,得克萨斯州的高额房产税不利于开发商的发展,而税收减免将是该公司决定将工厂设在该州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因此,如果没有税法第313章,该项目在得克萨斯州以外地区的经济回报率会更高,”申请中写道。

    去年,美光宣布未来十年将在工厂和研发上投入1500亿美元。


    ]]>
    威讯控股与华为就合作推出基于云的企业应用解决方案签订备忘录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威讯控股有限公司(「威讯控股」,连同其附属公司统称「集团」;股份代号:1087.HK)欣然宣布,集团旗下拥有智能办公软件解决方案旗舰产品威思客的子公司威发系统(亚洲)有限公司(「威发系统」)与华为服务(香港)有限公司(「华为」)签订合作备忘录(「备忘录」),双方在智慧办公和云业务领域达成策略性合作,连手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方案。

    威发系统和华为于2022年8月24日在亚洲国际博览馆举行的科技会议和展览Revive Tech Asia 2022上签署备忘录。根据备忘录,双方在2022年8月至2025年8月的三年期间将以年度合约形式在智慧办公和云业务领域深入合作。威发系统和华为将充分发挥资源聚集优势,携手推出「基于AIoT的智能楼宇数字孪生解决方案」和「华为云数字行政办公解决方案」两大突破性的基于云的企业应用解决方案,赋能不同行业的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
    「基于AIoT的智能楼宇数字孪生解决方案」以威思客AIoT智能物联平台为核心,以华为云为基础,集成楼宇空间管理系统以及各类智能硬件和终端,对楼宇内人员行为、终端设备、空间状态等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形成具有信息汇集、资源共享及优化管理的数字平台,并实现对设施管理、节能减排、办公服务、监测警报、应急服务及信息发布等企业场景的数字化管理,有效帮助企业实现人、物、空间的智能协作,协助企业实现行政管理的智能化变革,同时提高楼宇运营管理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
    「华为云数字化行政办公解决方案」则通过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构建基于华为云的企业数字孪生智能管理平台,形成具有信息汇集、资源共享及优化管理的系统平台,实现设备运行实时动态监测和控制。该平台涵盖企业行政管理多个领域,如工位管理、会议管理、访客管理、通行管理、储物柜管理、厕位管理和空间资产管理等,帮助企业实现人、物、空间的智能管理,提升决策的效率和准确度,同时赋能企业实现行政管理的智能化变革,实现办公大楼的绿色低碳运营。
    威讯控股董事会主席、总裁兼执行董事陈锡强先生表示:「我们很荣幸能够与业内其中一家最优秀的科技企业—华为合作,并获得其充分肯定。该备忘录有望为我们在基于云的企业应用解决方案领域带来业务协同效应,并促进产品创新,有助我们优化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通过此战略合作,我们亦有机会接触到华为客户,从而在潜力庞大的中国市场中扩大客户群和抢占市占率。」
    「展望未来,我们期待与华为在多个领域展开合作,共同探索其他与系统集成相关、基于云的企业应用解决方案,包括云端搬迁、云端安全和云端备份等。为充分发挥互补优势,集团将努力与华为建立更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从而优化我们的长远核心竞争力。」


    ]]>
    2022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9月15日深圳见!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8月25日,腾讯宣布,2022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将于9月15日-16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主题为“数实创新,产业共进”。届时,腾讯将与生态合作伙伴、技术开发者、政府及社会组织共话数字技术与实体产业的前沿趋势,探索全真互联时代的数实融合新机遇。

    本次大会在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的指导与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由腾讯公司主办,深圳市宝安区科技创新局、深圳市宝安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市宝安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深圳市宝安区投资推广署协办。

    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是腾讯在产业互联网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年度盛会。旨在聚焦产业升级,共建智慧生态,创造发展机遇,展示腾讯最新的前沿技术、核心产品、解决方案,是腾讯数字生态的全景式界面。

    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表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双向奔赴’正在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新产品和新业态不断涌现。我们希望,2022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将成为提升数实融合广度和深度的契机。腾讯也会持续发挥以全真互联为特色的技术与连接优势,为实体产业和公共服务机构提供丰富的创新引擎,提升‘数字竞争力’。”

    据了解,2022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将在线下、线上同时举行,由产业互联网峰会、云湾峰会、Techo前沿技术论坛,以及50多个产品及行业分会场组成,并将实时连线40多个城市分会场。

    其中,产业互联网峰会将聚焦数实融合、全真互联前沿趋势,分享腾讯对产业互联网的最新思考和实践;云湾峰会将围绕大湾区的区域经济、人文特色及营商环境展开深入探讨,展望大湾区产业共进美好未来;Techo前沿技术论坛,邀请腾讯六大实验室的科学家,针对各自前沿领域分享研究成果、技术储备、最新落地,探讨未来科技趋势;各分会场,则将秀出腾讯云音视频、腾讯云智能、安全等自研技术产品,发布腾讯在金融、政务、能源、农业、文旅、工业及建筑等细分产业的最新解决方案,并分享腾讯在产业互联网生态合作、国际化发展方面的最新洞察。

    腾讯已经在大湾区打造出丰富的数字化样本。以深圳为例,在智能政务领域,宝安区人民政府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创新,同时推进“腾讯云工业互联网总部基地”落地;智慧建筑领域,助力深圳打造海绵城市,统筹管理4700多个海绵项目;智慧农业领域,与深农集团携手探索“数字菜篮子建设”;智慧金融领域,携手微众银行开创了银行核心交易系统采用国产分布式数据库的先河。

    与此同时,腾讯围绕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持续为数字中国建设贡献科技力量。目前,腾讯持续助力三一重工、工业富联、国家电网、国电投、宝钢股份等龙头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腾讯WeMake工业互联网平台位连续三年入选国家级双跨平台,已服务42万家制造企业、覆盖26个行业、开放超过4900个工业APP、设备连接数量297万台。

    作为腾讯产业互联网最重磅的年度大会,也是中国数字经济建设最重要的产业盛会,2022腾讯数字生态大会希望向全世界重点刻画大湾区的数字化前沿面貌,集中展示最有竞争力的数实融合成果,讲述全真互联的数字技术如何成为中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


    ]]>
    AMD 赛灵思技术日在深圳成功举办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AMD(纳斯达克股票代码:AMD)上周在深圳成功举办AMD 赛灵思技术日活动。AMD 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潘晓明发表了题为《同超越,共成就》的主题演讲,AMD 大中华区销售副总裁唐晓蕾以《自适应计算加速创新落地》为主题发表了演讲。活动上,AMD 多位技术专家带来了针对 Versal ACAP 、Kria 系统模块(SOM)和Zynq RFSoC 自适应 SoC 的概览,以及 AMD 商用 PC 方案的最新产品与方案动态,还围绕智能汽车、智能制造、工业、机器视觉、医疗成像、专业音视频等领域分享了基于自适应计算平台的解决方案。此外,现场还针对多个行业解决方案设置了演示,为技术专家与现场观众提供了深入交流的平台。

    2021 年,赛灵思技术日活动相继在北京与深圳成功举行。作为一场以自适应计算技术为平台的线下深度互动活动,该活动旨在携手行业各领域的合作伙伴,为用户提供从技术、产品到应用的全面支持,推动行业智能化方案转型与落地。随着今年早些时候 AMD 对赛灵思的收购正式完成,AMD 提供了广泛的、高度互补的产品、差异化的 IP 和世界一流的人才。凭借多方面的提升, AMD 进一步与核心市场领域的广大客户与生态系统合作伙伴紧密协作,促进创新方案的应用落地,赋能行业蓬勃发展。

    AMD 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潘晓明表示:“回顾全球信息产业的发展历程,每一次向上的跃迁,都是由技术创新加上应用加速所驱动。然而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升级、市场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这就需要产业各个环节的参与者不断创新,紧密配合,共同发展。‘同超越,共成就’这句话是 AMD 全新的品牌战略,也是对合作伙伴、客户以及员工共同推进创新,解决行业需求与挑战的最真实表达,同时也是 AMD 与在座各位共同推动产业发展的决心。”

    AMD 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潘晓明主题演讲

    AMD大中华区销售副总裁唐晓蕾表示:“一直以来,我们都将推动生态系统创新与解决方案落地作为驱动我们持续创新的动力。自适应计算平台的不断革新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我们每一次的突破,都为赋能合作伙伴创新、加速方案实现提供了更强大的助力。在未来,我们将继续为大中华区核心市场生态系统搭建更广阔的创新天地,共同加速释放创新动能,以更卓越、更多样化的解决方案助力产业拥抱智能化、数字化新时代。”

    AMD大中华区销售副总裁唐晓蕾进行主题演讲

    创新技术赋能开发部署

    长期以来,AMD 始终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赋能开发部署,加强技术研发和投入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活动日上,AMD 带来了 Versal ACAP、Kria SOM和Zynq RFSOC等系列平台的产品更新情况。

    今年 5 月,AMD 推出了 Kria KR260 机器人入门套件。它专为机器人专家和工业自动化的开发人员而设计,能够提供其所熟悉的以 ROS 2 为中心的开发体验,还可以在模块化平台上实现时延更低的精确多轴控制,从而实现简单高效的开发和快速部署。

    作为基于 7nm 工艺的自适应计算加速平台,Versal ACAP 可以更好地适配各种不同类型的计算加速任务。Versal AI Edge 系列在边缘计算方面提供了更卓越的单位功耗性能,非常适合汽车自动驾驶、工业视觉及网络、医疗影像处理等多种 AI 及相关处理应用。在演讲中,来自 AMD 的技术专家还详细阐述了单芯片自适应射频平台 RFSOC 产品系列,并分享了 RFSOC/RFSOC DFE 的最新动态。其中,Zynq RFSoC DFE 作为具有突破性意义的自适应无线电平台,可以满足不断演进的 5G NR 无线应用标准。

    除上述产品外,AMD 还介绍了针对商用 PC 方案的升级及其如何满足开发者和不同客户的需求。

    AMD 赛灵思技术日活动现场

    携手生态系统加速方案落地

    在中国,人工智能的落地和5G部署的提速正为众多传统行业领域带来全新发展机遇。在本次技术日活动中,AMD 围绕智能汽车、智能制造、医疗、专业音视频等行业集中展示了其与合作伙伴协力打造的领先解决方案。

    AMD 赛灵思技术日携手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带来众多现场演示

    • 汽车行业正面临革命性演进。AMD 的自适应计算技术和产品,可以助力从边缘传感器到中央域控制器的感知融合加速,并实现差异化设计、加速高等级智能驾驶的快速落地。在现场演示中,AMD 展示了下一代 7nm 工艺 Versal 器件支持下的车载多传感器融合方案,以及全新一代的汽车智能电子后视镜( CMS )。

    • 智能制造是当下颇为热门的产业。面向工业 4.0 的产业升级诉求愈发强烈,生产装备的智能化也愈发普遍。在机器视觉和机器人的方案中,AMD 阐述了各类智能装备如何助力智能制造发展。现场演示环节,AMD分享了用于缺陷检测的自动化边缘 AI 解决方案,其广泛应用于自动化应用的边缘缺陷检测,能提供显著的精度提升。

    • 在医疗领域,由 AMD 提供支持的应用涵盖了外科手术机器人、内窥镜检查、磁共振和CT、放射设备、超声设备、病患监护设备、呼吸机和气泵、智能病床和除颤器等,能充分满足医疗平台不断增长与扩展的需求。活动现场展示了一款由 AMD 提供支持的、面向新型内窥产品的高集成度平台,以及 AMD 自适应平台如何实时处理多维度多通道的超声数据。

    • 当前,专业音视频应用领域愈发广泛,其技术也持续演进。针对专业音视频市场,AMD 提供了灵活的音视频接口、实时视频处理单元以及支持不同的专业级视频编解码器,能够实现从音视频输入到输出的灵活应变解决方案。活动日中,AMD 现场演示了包括超高清8K视频在内的超清视频接口应用与高性能视频处理方案。

    除上述精彩内容外,AMD 还在活动现场围绕功能安全、嵌入式开发平台等主题进行了更多精彩分享。


    ]]>
    阿里云:加大NoSQL数据库软硬件一体化技术自研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8月25日,在阿里云NoSQL数据库峰会上,阿里云公布NoSQL数据库自研2.0计划,进一步加大软硬件一体化技术体系的自研力度,通过聚焦软硬协同、多模融合、云原生三大方向,提升云原生内存数据库Tair、云原生多模数据库Lindorm等NoSQL数据库产品核心竞争力。

    NoSQL数据库泛指非关系数据库(Not only SQL),广泛应用在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金融证券、交通物流等领域。作为国内最早投入NoSQL数据库技术研发的厂商,阿里云NoSQL数据库的多项独家关键技术实现行业领先,形成了以云原生内存数据库Tair、云原生多模数据库Lindorm、阿里云MongoDB为核心的产品矩阵。

    市场研究机构IDC预测,2025年全球产生和存储的数据总量将达到175ZB,其中超过80%为非结构化数据,包括文本、图像、语音、视频、网页等。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等多样化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将有力促进NoSQL数据库市场迅猛增长。

    为进一步扩大核心产品的领先优势,阿里云NoSQL数据库宣布将启动自研2.0计划,在阿里云高性能的计算、存储、网络及安全等下一代云计算架构上展开创新,并加大核心硬件的自研力度,聚焦软硬协同、多模融合、云原生化三个方向,以完全云原生的架构提供极致性价比、以完善的企业级特性保障业务平稳和数据安全、以丰富的数据处理功能支撑客户业务数智化升级。

    以云原生内存数据库Tair为例,在Tair软件完成纯自研之后,将全面基于自研的云原生基础设施,从基于倚天CPU的磐久服务器,到飞天云计算操作系统,到自研的AliSCM存储级内存部件,再到自研的CXL内存池化,形成完整的自研软硬一体技术体系。基于自研的基础设施,通过全栈优化,Tair将在持久化能力、成本、资源弹性和复杂计算等方面获得全面提升,全新定义新一代云原生内存数据库。

    会上,作业帮和国泰产险作为典型客户分享了使用阿里云NoSQL数据库的实践。作业帮在引入Tair数据库之后,使用持久化内存作为存储介质, 在性能与全内存Redis保持基本一致下,成本下降近40%;国泰产险引入Lindorm数据库,在历史保单分析场景下,查询性能获得约70%提升,同时通过Lindorm深度优化的ZSTD压缩算法,存储效率进一步提升30%,整体综合成本下降75%。

    同时,阿里云NoSQL数据库还公布2022年最新进展,其中云原生内存数据库Tair推出全新的高性能企业版、磁盘大容量版、持久内存版、图引擎版;云原生多模数据库Lindorm发布针对物联网、车联网的新功能,大幅度提升海量数据的存储和访问性能;云MongoDB 6.0将于9月份正式上线,届时可体验时间序列集合支持二级索引&复合索引等新特性。

    阿里云数据库产品负责人李飞飞表示,NoSQL是万物互联时代的必选数据库,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自研力度,持续降低每Byte数据的管理成本,帮助客户普惠共享数字经济的发展机遇。

    据介绍,阿里云NoSQL数据库诞生于阿里巴巴电商业务对低成本超大规模分布式数据处理的需求。针对海量电商平台的业务数据,阿里巴巴开始了自研数据库的漫长路程,2021年双十一期间,Tair在QPS峰值下保证亚毫秒级延迟,Lindorm支撑了全系业务在线大数据场景百PB级存储下毫秒访问和极致降本。阿里云NoSQL数据库如今已经拥有丰富的产品家族,在性能及性价比上具备极大优势。


    ]]>
    工信部:我国信息通信业取得跨越式发展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8月19日,工信部举行“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主题是“打通经济社会信息大动脉”。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信息通信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基础设施能力大幅提升,信息通信技术加速迭代,行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业务融合应用蓬勃发展,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地位更加凸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行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年来,信息通信业规模不断壮大,电信业务收入从2012年的1.08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47万亿元,网民规模达10.32亿,比2012年增长了83%。华为、中兴等成长为全球通信设备龙头企业。互联网企业综合实力和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显著增强,涌现出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科技型独角兽企业,10家企业跻身全球互联网企业市值前30强。

    二是信息基础设施跨越发展。十年来,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固定网络逐步实现从十兆到百兆、再到千兆的跃升,移动网络实现从3G突破、4G同步、5G引领的跨越。城乡“数字鸿沟”大幅缩小,现有行政村历史性实现“村村通宽带”,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网络支撑。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数量从3个增至19个,国际通信网络通达和服务能力持续增强。数据中心规模和能效水平大幅提升。固定和移动网络的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改造全面完成。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产业规模迈过万亿元大关。

    三是信息通信服务普惠民生。信息通信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传承“人民邮电为人民”的光荣传统,努力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15年以来连续多年组织实施网络提速降费专项行动,固定宽带和4G用户端到端平均下载速率提高7倍。相继取消手机长途漫游费、流量“漫游”费,实现单位流量平均资费下降超过95%。网络提速降费的实施,促进了互联网新应用、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互联网生活性服务实现规模化推广。不断提高电信服务水平,用户权益保护持续加强。开展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互联网应用无障碍水平稳步提升。组织推出通信行程卡公益服务,全面高效支撑内防扩散、外防输入。同时,面对疫情期间居家生活、办公、在线学习等集中用网需求,实现了网络不堵、服务不断、性能不降。

    四是行业管理和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我们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信息通信行业管理能力。针对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等行政许可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材料,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全面建成线上线下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全程网办、一网通办。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垃圾信息治理、“黑带宽”清理等工作成效显著,营造了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基础资源管理不断强化,核准网站数392万个,注册域名3380万个,核配电信网码号数量超过16万个,有力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携号转网”服务全面推广,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深入推进,宽带接入网业务试点持续开展,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正式商用,电信市场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截至2022年7月,全国电信业务持证企业超过13万家,是2012年的4.9倍,信息通信行业市场蓬勃发展。

    五是无线电频谱资源保障更加有力。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为基础,制定发布近30部规范性文件,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宝贵的频谱资源,有力保障信息通信、交通运输、航空航天、公共安全、军事国防等重点行业、部门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频率使用需求。2017年在国际上率先发布第五代移动通信(5G)系统中频段频率使用规划,为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共许可770MHz带宽5G中低频段频率资源,许可的中低频段频率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

    六是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体系日臻完善,行业数据安全监管体系初步建立,基础电信网络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工业互联网、车联网、5G等新型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框架体系初步形成。网络安全产业综合实力快速提升。电话用户实名制全面实施,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整治网络黑灰产等行业源头治理工作纵深推进。应急通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圆满完成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重大活动应急通信、无线电安全、网络安全保障任务。工信部北京冬奥会无线电管理协调小组办公室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荣誉称号。


    ]]>
    解析中国移动半年报:“云”引擎持续发力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近日,中国移动对外发布了2022上半年业绩,营收达到4969亿元,同比增长12%,继续保持双位数增长。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通信服务收入达到4264亿元,同比增长8.4%;其他业务收入705亿元,同比增长39.8%;股东应占利润为703亿元,同比增长18.9%;EBITDA为1739亿元,同比增长7.4%。

    1660911261921067359.png

    转型业务强劲,拓展“第二曲线”

    业内专家表示,中国移动加快推进数智化“新基建”,数字内容、智慧家庭、5G垂直行业解决方案、移动云等数字化转型业务高速成长,是推动中国移动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拓展信息服务蓝海收入“第二曲线”不断攀升。

    具体来看,2022年上半年,中国移动CHBN(即个人市场、家庭市场、政企市场及新兴市场)四大业务方面:个人市场收入达2561亿元,同比增长0.2%;家庭市场、政企市场、新兴市场收入合计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的40.0%,较2021年提升4.3个百分点,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同时,信息服务业务快速拓展,数字化转型收入达到人民币1108亿元,同比增长39.2%,占主营业务收入比达到26.0%。

    1660911261931064212.png

    值得关注的是,自中国移动启动“云改”战略以来,着力构筑云网一体、云数融通、云智融合、云边协同的差异化优势,持续推进移动云产品技术领先,移动云实现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移动云收入保持高速增长,达到234亿元,同比增长103.6%。截至6月底,移动云签约云大单超3500个,拉动收入超130亿元,央企国企上云项目超1100个,打造了政务云、教育云、医疗云等一批行业云标杆。

    1660911261934049362.png

    夯实算力“底座”,构筑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

    当前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算力规模密切相关,数据的高效处理决定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算力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算网协同新型基础设施,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我国全面启动“东数西算”工程,布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推动算力资源协同发展。

    “纵览文明演进历程可以看出,无论是能量还是信息,都是驱动文明进步的生产力,即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其本质是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信息成为推动文明进步的主导因素,连接、算力、能力正成为当今时代的新型生产力,推动能量和信息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加速融合,不断引领和创造新的需求。”中国移动党组书记、董事长杨杰表示。

    中国移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逐步推动了算力成为水和电一样可一点接入,即取即用的社会级服务。杨杰指出,中国移动明确了“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的新定位,制定实施创世界一流“力量大厦”的新战略,全面发力“两个新型”,即系统打造以5G、算力网络、智慧中台为重点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创新构建“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主动开展前瞻业务布局,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治理方式数智化转型。其中算力网络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中国移动充分发挥运营商网络领先的优势,以网强算提出算力网络。

    “云”是“算”的重要载体,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云计算技术与政府管理、企业生产等方面不断融合,中国移动将“云”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和战略性关键业务,全面推进网络云化、业务云化、能力云化。移动云作为中国移动涉云业务的主入口、主品牌,集全集团之力,全方位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在资源建设、产品能力、业务发展等方面都实现了跨越式突破。一方面,移动云对于CHBN各种应用或业务,起到了底座和承载的作用。另一方面,作为ToB业务的主入口、主品牌,业务的承载平台和分发平台,移动云也充当了关键的入口。

    据记者了解,移动云作为中国移动落实国家“东数西算”政策的重要一环,目前已经从架构、资源、能力等多方面入手,为算力网络筑基。在技术架构方面,移动云提出“大(大规模高可用)-广(分布式云)-融(算力网络)”的技术架构规划,从云网协同向云网融合演进。在资源建设方面,移动云按照“N+31+X”进行资源布局,全国已上线33个直管资源池,建成13个中心节点,15个省级节点,并纳管600个边缘节点。近期移动云还接连在长三角、京津冀、大湾区、陕川渝四大热点经济区发布3AZ节点,在贵阳和呼和浩特的两个低成本中心可满足“东数西算”非实时算力需求。本年内移动云将建成宁夏、青海、西藏省节点,实现资源池省份100%覆盖。

    此外,移动云以云专网为底座,云网边端全域调度为基础,推出云网融合8款新产品,可覆盖31个省、300多个城市,提供算网业务全场景承载能力,打造便捷、普惠、高质量“运力中枢”。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副总经理孙少陵表示,中国移动发布“算网服务1.0”,聚焦云产品服务、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打造覆盖云、网、边、端的算力服务体系,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这也开启了从云服务向算网服务转型的一个新时代。

    坚持走自主研发之路,价值链体系持续升级

    众所周知,近年来云市场价值越来越凸显,国内云服务市场发展变幻莫测,每天都在上演着无数玩家入坑、出局、离场、新生、蜕变……而移动云以后起之秀的身份在近几年内实现近乎狂飙式增长:IDC数据显示,移动云在中国公有云市场份额(laaS+PaaS)排名已经从2020年第三季度的第11位,提升至目前的第7位。在中国政务云服务运营市场、中国专属云服务市场份额分别位列第三、第四,行业领先。在网客户数超120万,近3年市场规模实现10倍增长、复合增长率超200%。

    优异的业绩背后,不难发现,作为“国家队”的移动云,之所以近年来业绩能快速增长,与其在技术产品能力、资源布局、市场服务、生态汇聚等方面的表现密不可分。

    长期以来,移动云坚持走自研可控技术路线,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移动云2021年全新升级技术内核2.0,全新发布“大云坤舆”云网一体、“大云融天”云边协同产品能力,打造了一朵架构更新、性能更强、服务更优的分布式云;在硬件领域,自研了大云磐石服务器及操作系统,研发分布式云技术架构,打造全新技术内核2.0,提供异构算力、可信算力、边缘算力、原生算力等多样泛在算力。移动云提供异构算力、可信算力、边缘算力、原生算力等多样泛在算力,上线涵盖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完整板块的230余款全栈产品,丰富度稳居业内前三,IaaS产品数量跻身国内第一阵营。

    相较于国内其他云服务商,移动云具有“云网一体”“云数融通”“云边协同”“云智融合”的四融特色差异化能力优势。同时其基础产品涵盖了计算、存储、安全、数据库等产品。其中,第四代云主机基于统一的算力框架结合算力卸载架构,整机算力相较于上一代提升46%,CPU单核睿频高达3.6GHZ,可满足极致磁盘吞吐需求,性能超过国内头部厂商最新一代云主机。测试数据显示,产品同规格性能国内第一;包转发率3000万pps,同规格性能国内第二。

    据统计,移动云目前已累计申请专利超过1300项,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近20项,产品丰富度实现了国内Top2,质量全面优化,重点产品综合指标达国内Top3。

    独行快,众行远。从“云舟计划”“千帆行动”到“万象计划”,移动云自2019年起不断升级SaaS应用生态,推出一系列具备前瞻性的开放共赢政策,不断完善优选商城等运营推广体系。移动云通过“万象计划2.0”,打造覆盖全价值链多层次的移动云生态体系,与1300余家合作厂商联合打造了2700余款开放云市场产品,满足各行各业上云需求。生态的汇聚让移动云携各家所长,进一步推动移动云高质量的发展。

    未来,移动云也将不断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发挥算网融合优势,布局算力和网络能力,构建全网统一网络调度能力,丰富面向公众的算力终端产品,充分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力量,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助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
    变革无边界 ——浅谈低代码在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作者:湖南云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TO胡艳平

    编辑:杨智博、杨洁、刘昊

    本文所有内容版权归湖南云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全球过去两个月在数字化转型上的进步,比过去两年都要多。”

    ——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

    据国家工信安全中心7月5日发布的《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2021)》报告显示,我国2021年数字经济数据:总规模超45万亿,GDP总比例高达40%。

    这些数字仍在以15.9%的年均增速高速增长。数字经济就是未来十年最重要的商业机遇,数字化就是企业的必然选择,在这一点上,已鲜少有人发出异议。

    随着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全面启动,对于支撑起国民经济的国有企业来说,数字化的需求似乎来得更为迫切。

    一、为什么国企数字化势在必行

    之所以要紧锣密鼓推动国企数字化转型,并非没有原因可循,作为一个变革过程,企业数字化的长期性和曲折性决定着数字化转型的主角必然是以国企为主的大型企业:

    ——从成效看, 国企内部流程较为复杂,业务间需要更多的协同与磨合,数字化可为国企解决内部效率问题。而国有企业在我国市场中的重要地位也决定着它本身的数字化对国家的产业结构转化以及产业水平提升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投入看, 因行业及业务的不同,数字化成效难以复制,企业数字化整体仍处在“摸石头过河”阶段,过程中必然存在着“试错成本”,国有企业具备较为丰厚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持续经营能力,可平稳承载数字化过程中的风险与成本。且自开国以来,国企已历经公司化改革、股份制改造、混合所有制改革等种种变革“洗礼”,不断调整和变化改革目标与思路,正是国企所必须承担的使命。

    可以说,国有企业率先进行数字化实践是需求使然、实力使然、责任使然。

    二、坎坷数字化,国企也逃不开的痛点

    既然是变革,就会有阵痛,国企数字化变革之旅也是如此。当数字化成为企业内部的基本共识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应用需求的大爆发,由此,国企数字化转型的阵痛开始浮现:

    痛点一:业务与IT的“水火不相容”

    软件开发不可能凭空发生,它需要基于具体需求解决具体业务问题,而业务的个性化就决定着数字需求的个性化,即便是同一企业,其内部各系统间往往也很难复用。且因为业务部门并不懂IT,其提出的想法往往不太成熟,又由于对业务的不熟悉,IT部门往往很难理解业务的真实需求,一个项目在上线前、试运行阶段,常要经历多次需求变更拉锯,导致项目成本远超预算,甚至不乏项目以失败告终。

    痛点二:稀缺的开发生产力,让软件服务采购成了不得不做的选择

    国内市场上的专业程序员早已供不应求,据github统计,国内现有程序员群体755万,缺口近1000万。而国企研发人员编制相对固定,常常是人员还“困”在旧项目中,新的紧急项目又接踵而至。迫于巨大的需求压力,许多国企只能将视线放在与软件服务商的合作上。而出于成本考虑,软件服务商并不会冗余开发团队,稍大型的项目,往往需多家软件服务商才能“凑齐”完整的项目团队。

    痛点三:工具和规范带来新的难题

    对大型国企而言,合作的下游、软件服务商数以百计,不同企业的整体差异及工程师的个体质量差异非常大,而对于软件项目这种智力密集型的工作,来自不同团队成员间的高度协调更是难上加难。

    这将导致四个后果:一是国企内部开发规范推行难;二是项目团队不稳定,尤其是研发周期超半年的项目;三是项目质量参差不齐,大幅取决于项目人员的质量;四是行业知识沉淀不够。

    而这些后果,都需要由企业自身消化承担。

    痛点四:项目利润的压缩,带来的成果“反噬”

    当对部分传统软件服务商的财报进行研究后,我们发现其人力成本居高不下,净利润仅在6-10%左右。而国企对整体的网络环境、安全环境比一般企业要更加复杂,从立项、可研、上线、试运行、验收,整个周期涵盖了不少人力和资金上的隐形成本。

    较高的交付要求,延期、失败的项目风险会进一步拉低软件服务商与合作伙伴的利润,而利润会直接影响项目质量——即数字化成效。

    那么,国企数字化,究竟路在何方?

    三、“低代码”作为软件产业新生力量,逐步走进了大家视线

    “低代码”这个概念是由2014年国际知名的技术咨询和调研公司Forrester首次提出的。

      低代码概念低代码概念

    低代码是一种门槛很低且扩展性良好的软件开发技术,能够让使用者通过可视化的方式,以更少的代码甚至是无代码,更快速地构建和交付应用软件。

    低代码的出现,完美解决了企业中“IT不懂业务,业务不懂IT”的局面,虽然代码、编程依旧是应用开发的中流砥柱,但在当下和未来的数字经济浪潮中,低代码无疑将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器。

    ▪ Gartner认为2023年将有50%的大中型企业将低代码平台作为战略应用平台之一,2024年全球有65%的应用程序使用低代码模式构建。

    ▪ 亿欧认为目前低代码在中国的渗透率约为1-2%,市场规模约为37亿,2025年将达到270亿。

    目前,对低代码做分类并不容易。由于低代码概念和内涵未达成一致,业界对它进行归类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如按照低代码产品的底层驱动技术进行划分,通常可分为表单驱动、逻辑驱动和数据驱动三类。

      图源:艾瑞《生态聚合中国低代码行业生态发展洞察报告》图源:艾瑞《生态聚合中国低代码行业生态发展洞察报告》

    ▪ 表单驱动:以数据表为核心,其优点是简单易用,能够构建轻量级的应用,但无法实现复杂的业务系统。代表厂商有简道云、轻流、泛微OA、宜搭等。

    ▪ 模型驱动:从业务场景中抽象出模型构建页面和业务流,其应用场景更加复杂且广泛,功能强大,但需要一定的培训和技术思维。主要功能有可视化数据建模、逻辑编排、界面编辑、流程构建。代表厂商如PowerApps、Outsystems、腾讯微搭、百度爱速搭、万应低代码平台。

    ▪ 数据驱动:是基于大数据处理分析逻辑来构建的数用一体平台,主要突出数据中台逻辑,业务系统构建并不是强项,需要较专业的人员使用。代表厂商,如数睿、袋鼠云等。

    在数字经济的发展需求背景下,模型驱动型低代码平台可以说是当前较为适合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产品类型,既能兼顾技术门槛和通用性,门槛适中;又可跨应用、跨行业进行复杂应用的开发,上限较高。

    四、各大国企纷纷开展低代码相关实践

    低代码其实可以看作是“代码编译”的延伸,所以在行业和场景上并不存在特殊限制性,可以适用于任何行业与任何场景,而且低代码本身敏捷、灵活、可视化的优势也给予了企业更大的想象空间来进行数字化转型上的创新布局。

    其主要优势在于:

    (一)大幅降低项目成本,提升公司经营利润

    根据行业分析报告和市场反馈,对定制开发型的项目而言,合适的低代码平台,相对传统代码开发方式,编码阶段的周期能缩短50%,整体周期能缩短30%。而且低代码工程师的门槛较传统代码工程师要低,平均薪酬还能降低20%左右。正常情况下项目的人员成本,约为传统代码开发模式的60%,总体项目成本约为传统模式的70-75%。

    随着低代码平台跟国企业务体系的进一步结合、原子化组件、能力的进一步积累,项目的人力成本有望降低到传统模式的50%,进而提升公司整体的经营利润。

      图源:洞见研报《企业数字化转型系列报告——低代码行业研究报告》  图源:洞见研报《企业数字化转型系列报告——低代码行业研究报告》

    (二)大幅提升项目快速响应能力

    低代码平台在输出项目Demo、快速迭代需求方面,有传统代码开发模式不可比拟的能力。在项目组织过程中,可以选择容易实现的模块快速交付和演示,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快速确认需求。大学应届毕业生经过3-6个月的培训就能具备低代码交付能力,大学生实习完毕后就能进入项目组交付,可以有效避免目前公司和合作伙伴工程师资源不足的窘况。

    (三)大幅提高公司产能,扩大业务范围

    低代码破解了交付效率和交付人员的局限,理论上来说,低代码是完全对标传统纯代码的通用开发模式,能有力支撑所有可能的业务场景,不再受地域、技术、人手的限制,一线业务人员就能够主动选择通过低代码满足自身业务发展需求。

    (四)有效提升公司交付底线,提升合作伙伴管理水平

    低代码平台本质上是对技术逻辑底层、软件开发方法论、行业知识逻辑的底层封装和灵活运用,从而从方法论和技术底层规范了一系列安全和质量相关的逻辑,大幅提升了项目质量底线。

    低代码平台运用,让产品经理、后台工程师、前端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运维工程师的门槛和界限模糊,减少了项目组成员角色的种类和数量。参与项目的合作伙伴经过统一的培训后,用统一的工具来交付项目,管理上更加容易。

    (五)完美实现国有企业知识和软件资产的沉淀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选择甚至自研自建低代码平台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资产的沉淀。但传统开发模式下,行业知识的沉淀都存在于数百万行代码以及开发人员的大脑中,员工的离职让资产的流失风险变高。低代码模式,让行业知识和软件设计,变得可视化、变得可读,员工的流动对这部分资产的影响度降低。万应低代码平台提供了对软件应用、模版、模块、组件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使用时间越长、越深入,效率越高,软件资产沉淀越多。

    也正是基于低代码的种种优势,近期全国范围内频频出现低代码的招投标信息。

    由于国有企业的规模较大,在数字化转型上相对更难、更复杂,且国有企业的主要核心业务均已建设独立业务系统支撑,当前阶段,在低代码领域的实践主要解决是末端管理流程和业务辅助工作,如:客户调查、会议管理、资料管理、派车管理、项目进度管理、出差管理、物资申领、BI分析等。

    事实上,基于云原生的低代码天然具备与企业数据中台、业务中台全面打通、融合的能力,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全链路一体化,尤其是万应这样具备企业产业特色能力的低代码平台,能够充分支撑前台快速试错、快速创新,极大释放企业核心业务的数字化创新和变革的能力空间。

    五、如何选择一个低代码平台?

    毫无疑问,低代码是企业数字化发展的强大助力。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中,作为“领头羊”的国有企业越发认识到转型的不易,如何在业务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实现变革和突破,又如何在雨后春笋般涌起的众多低代码平台中选择出适合自己的产品?本文也许能给出一些参考。

      通常来说,国企对低代码产品的考量主要集中在以下维度:

      ▪ 是否能在功能、场景、数据层面实现一体化

      ▪ 是否符合国产化信创要求

      ▪ 是否具备行业属性与相应知识沉淀

      ▪ 是否具备以全栈开发为首的系列技术能力

      ▪ 是否具备完整的服务体系

    (一)是否能在功能、场景、数据层面上实现一体化

    国企由于自身的体量规模,以及国家监管层面的高要求与严标准,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更是面临远比其他企业更为严峻的挑战。体系越庞大,管理就越复杂,各职能均有相关的专业系统支撑,虽历史积淀深厚,但层级多、分工细,流程繁琐、跨部门协作困难、数据割裂的问题暴露无遗。

    于是,国企在低代码产品的选择中往往注重是否能在功能、场景、数据等层面实现一体化覆盖:既要能够改善内部冗余的流程,将人、财、物、项集约化管控,以更轻量化、更灵活的方式支撑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又要能够整合企业内部系统零散的业务模块,解决数据孤岛的割裂状态,提升数据的同步性、完整性;还要支持私有化部署,提升数据安全水平。

    万应低代码平台突破了传统烟囱式IT架构壁垒,全面兼容客户单位多个现有业务系统,并将接入数据范围扩大至集团中台,同时通过AI、IoT技术的调用加速数据资产在企业中的联动应用,增加企业数据应用价值。并将业务应用可视化、模块化、可配置化。通过万应低代码平台的底层技术架构和智能化引擎全面支撑数据融合、业务融合、管理融合,实现了项目集中化、共享化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

    (二)是否符合国产化信创要求

    在新冠疫情、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等多重影响下,“国产替代、自主可控”成为国企信息化转型的首要目标。不少国企开始思考如何制定更加合适自身的信息化发展问题。

    因此,国有企业对于低代码产品的选择一般要求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系统的构造也要求能够独立自主,以保证系统在特殊情况下的可用性。

    万应低代码平台已获得多个国产化产品兼容认证与安全认证,能够适配华为鲲鹏、麒麟、主流云平台等全面国产化的软硬件生态,并通过构建三个层次安全机制(即IaaS层安全、PaaS层安全、应用层安全),让万应低代码平台开发出来的应用天然具备三个安全屏障。

    (三)是否具备以全栈开发为首的系列技术能力

    目前,企业经营日益复杂,市场变化频率加快,企业需要迅速、灵活、准确地响应这些变化,因低代码工具能力限制而放弃数字化功能是得不偿失的。国企在开展低代码实践时,还应综合考虑到当下需求的满足及未来的可持续性。对低代码的选型要求应是:降门槛但不能降能力,低代码必须具备以全栈开发为首的系列技术能力。

    根据中国信通院提供的《低代码无代码开发平台通用能力》及Gartner列出的低代码平台关键能力维度,结合云畅万应近10年的国企数字化服务经验,本文推荐从以下技术能力角度进行低代码产品选型考察:

    基于可视化和模型驱动理念,万应低代码作为结合云原生与多端融合技术的一体化应用开发平台,通过提供可视化的界面设计和逻辑编排,实现全栈可视化开发,极大降低上手难度,使得每一个低码工程师都具备全栈开发能力,成为更具有经济效益的“全栈工程师”,其预置大量开箱即用的原子化组件、配备稳定强大的兼容和集成能力、进行多种信创兼容及安全认证等,可轻松应对个性化和复杂业务场景需求,让企业可以花更少时间、成本关注产品实现,而将更多的精力关注在产品反馈及业务需求上,通过生产力提升从而最终实现业务创新。

    (四)是否具备行业属性与相应知识沉淀

    相对垂直型软件,低代码平台的行业属性相对较弱。从当前行业渗透现状来看,制造业、泛互联网、教育等劳动力密集的行业渗透率相对较高。

    低代码行业渗透现状

      图源:艾瑞《生态聚合中国低代码行业生态发展洞察报告》图源:艾瑞《生态聚合中国低代码行业生态发展洞察报告》

    低代码在各行业的渗透率不同,所应用的场景也各不相同。由于各行业需求痛点和转型路径的差异,国企在数字化转型中要考虑合作伙伴在行业内的专业程度,既需要有对行业、业务的深刻理解,也需要有满足对内外部的渠道伙伴、生态内的合作伙伴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沉淀。

    目前万应已经在能源、金融、教育等众多行业开展了深度业务合作,并获得了良好成效。

    (五)是否具备完整的服务体系

    作为一种开发工具,虽然低代码旨在通过降低开发门槛,使得拥有不同水平的开发经验的人员,都能快速构建满足业务需求的数字化应用,但这并不意味着低代码没有门槛,在产品性能过硬的前提下,厂商是否拥有成熟的交付能力、完整的产品培训及认证体系以及是否具备长期稳定的技术革新与自主迭代能力去满足不同阶段下不同应用场景运维需求也都是选型的关键,而在必要时能提供驻场,保障项目按质按量上线的厂商,对紧急需求较多的国企而言是最稳妥的选择。

    企业在追求其带来的效益之前,一定要擦亮眼睛,仔细斟酌,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的低代码产品。

    六、低代码:暗潮中朝着更好的未来行进

    风口之下,低代码蓬勃发展,2015年就初步形成赛道,我们也需要清楚的意识到,低代码并非万能,加上近年来入局选手众多,逐渐掀起一股暗潮,风险逐步显露。

    一方面,低代码行业渗透率低,依然有不尽完善的地方。

    低代码在整个软件行业的渗透率约2%左右,在应用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较难解决的问题,或者需要升级平台本身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有手段约束平台提供方解决,或有机制由公司研发团队参与解决。

    另一方面,低代码创新的模式,与传统软件交付制度不完全匹配,效力发挥存在局限。

    国有企业有部分关于测试、云服务的应用、网络安全等要求,都是针对传统代码开发模式设计的,这些制度一定程度上会削弱低代码平台能力的发挥。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优化低代码平台,或推动改善相关制度。

    最后,低代码平台引⼊和全面落地,无法一蹴而就。

    低代码平台的引入需要培训相应的人员、选择合适的项目、建立合理的成本机制,逐步建立符合企业和甲方实际需求低代码平台管理制度,整个过程需要保持良好的战略耐心和定力,一旦遇到困难选择放弃,可能导致前功尽弃。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建立足够耐心的先遣队,选择新项目做实践和探索,最终推广开来。

    七、万应低代码在国有企业数字化进程中的实践案例

    (一)金融行业:长沙银行

    2020-2021年,由云畅科技发起,联合长沙银行、腾讯云启共同主办了两届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和数字经济效益的数字英雄创新大赛,开创了科技类赛事的颠覆性先河。

    比赛围绕长沙银行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真实数字化需求,以万应低代码平台为技术底座,赋能培训上百支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开发者选手,为长沙银行金融科技生态的建设发掘了一批有潜力的行业初创型敏捷开发团队。还通过电视IP节目的“出圈”,吸引了众多本土知名品牌与机构主动参与,一起开展数字化转型探索,已成为长沙银行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的新名片。

    通过生态招募、合作、培训、大赛等一系列数字化赋能服务和运营,聚合低代码产业生态资源,带动辐射了800多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数字化升级,构建数字经济“产学研用”新生态,促进了超过1100万的万应生态商机落地、成交,并带动了价值超2000万的云计算产品应用上云,同时培育和孵化500多个低代码开发者生态,间接促进超3000万数字化项目成交,联合打造超过20多个标杆场景案例,形成了“以数字带动产业,以产业带动区域”的跨越式发展。

    (二)能源行业:国家电网

    云畅公司与国家电网部分省、市公司在人力资源、综合业务、审计、园区管理等内部管理系统领域均有长期合作,虽暂未涉及输配电、调度、特高压等细分领域,但在与能源领域合作伙伴严格的项目应用生产过程中,万应低代码平台逐渐明晰国家电网公司项目低代码底层改进的需求,并沉淀到低代码平台的组件、模块、模版中,不断深化科技与能源、生态与场景的融合,持续挖掘、聚合、嵌入能源场景,打造独特、开放的场景能源生态。

      智慧人资 全业务一体化平台 大培训数字化管控平台智慧人资 全业务一体化平台 大培训数字化管控平台

    结语

    当一种新技术和新模式出现时,往往可以被看作是一场革命。时下,政策驱动企业数字化改革,伴随着内外部环境力量共同推动着国产化技术加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百花齐放。低代码作为软件产业新生力量,在全球视角下经过几十年沉浮,终于以稳定增长模式进入大众视野,虽是初出茅庐,却迅速成为了加快数字化转型的利器,但当前低代码尚未完全成熟,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且行且艰。

    但从宏观的角度,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新技术发展的各个阶段都会存在不同的问题,任何的方法论从提出,到企业进行消化,再到落地,都要经历3到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低代码仍需要在实践和应用中不断成长。

    低代码的持续创新与实践,是技术发展和应用创新的重要一环,也像是国有企业不断前行的一个缩影:突破核心技术之后思考如何创新性的做面向未来的产品、正向的开发,并不断提升品质,在多方面展现出了广阔机遇与无限潜力——既能赋能全链路开发,激发技术应用潜力,又能不断渗透业务场景,充实自身能力。

    低代码技术崛起,更是为中国科技的崛起谱写了序曲。属于数字化的时代刚刚开始,未来国产化技术的前景也必会更加灿烂!

    本文所有内容版权归湖南云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
    OpenStack高级虚拟化特性之内存快照技术解析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前言: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今天,数据已经成为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数据的丢失或者损坏将会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如何进行数据保护与保障数据一致性成为必须面对的挑战。随着企业上云业务量不断增加,云主机快照成为应对挑战的必备特性。云主机快照保存记录了数据存储某一时刻的状态是一种静默磁盘快照,相对来说云主机内存快照在创建快照时捕捉内存状态,无需磁盘静默,进一步确保了在线快照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为业务在线升级、变更等操作提供了基础保障,满足了用户业务数据保护和最大程度保障业务连续性的需求。

    弥补开源社区计算虚拟化功能空白

    浪潮云海OS团队突破基于共享存储的OpenStack平台云硬盘增量快照和内存有效数据处理技术,相比于传统虚拟机内存快照数据全量保存的方式和流程,该云主机内存快照功能可以有效提升存储空间利用率,并极大缩短内存快照时间,适用于云数智、工业互联网、金融等大规模云计算应用场景。浪潮云海OS团队计划将此特性贡献到开源社区并持续优化,以弥补开源社区计算虚拟化功能空白。

    图1:云主机内存快照创建流程
    图1:云主机内存快照创建流程

    如图所示,用户通过可视化操作界面向计算API发送云主机内存快照创建请求,计算服务在接收到请求之后,将对云主机内存有效数据和云硬盘分别创建瞬时快照和持久化快照。内存有效数据快照和云硬盘数据(增量或全量)快照将存放在指定的后端存储上,同时针对内存快照提供了多种共享存储后端可供选择,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和云主机迁移的灵活性。首先,持久化数据快照,即云平台中对云主机的云硬盘进行快照,实现已持久化数据的数据保护,目前OpenStack社区的云主机快照功能主要针对云硬盘进行快照;

    图2:普通云主机快照操作平台
    图2:普通云主机快照操作平台

    其次,继续寻找业务数据 -- 瞬时数据,瞬时数据快照,即对云主机的内存进行快照操作,对那一时刻内存中的业务数据进行保护。

    图3:云主机内存快照操作平台
    图3:云主机内存快照操作平台

    最后,实现云硬盘快照与内存快照数据一致的"真"云主机快照。浪潮云海OS团队通过深度优化相关虚拟化组件,解决了云主机内存和存储后端磁盘数据在不同维度上的数据一致性问题,降低内存快照创建过程对业务的影响,保证云主机在快照之后业务不停机,优化后的内存快照创建效率较原Libvirt内存快照流程提升40%以上。同时解决原生快照恢复过程中由于设备信息部分丢失导致光盘无法挂载的问题。

    保障云主机业务连续性,浪潮云海OS内存快照功能能够有效保障用户云主机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和业务连续性。通过云主机内存快照恢复技术可以快速实现云主机业务恢复,最大程度减少因系统宕机等故障对实时业务带来的影响。无论云主机处于开机、关机亦或是崩溃状态,都可以执行该操作来恢复云主机内存和磁盘数据。同时为了保障云主机数据的安全性,建议使用共享存储作为云主机的云硬盘,内存快照数据也会被上传到共享存储后端,因此在云主机迁移之后,并不影响对其恢复内存快照。

    图4:云主机内存数据恢复流程
    图4:云主机内存数据恢复流程

    用户通过可视化操作界面向计算API发送云主机内存快照恢复请求,云主机所在节点的计算服务会对该请求消息进行处理,为了保证云主机内存和磁盘数据的一致性,首先需要恢复云硬盘快照数据,待云硬盘快照恢复成功之后,进而继续恢复内存快照数据,待内存快照恢复完成,云主机会以内存快照时刻的状态继续运行。下图所示是浪潮云海OS产品云主机内存快照还原操作设计控制台。

    图5:云主机内存快照恢复操作平台
    图5:云主机内存快照恢复操作平台

    浪潮云海OS内存快照技术,致力于实现更加可靠和易用的容灾和备份恢复功能,最大程度保证客户云主机业务的连续性,保障了金融等行业用户业务更持续、更安全、更可靠的运行,同时降低云主机数据灾备的复杂度。一直以来,浪潮云海OS通过在架构优化、权威基准测试、规模化应用、社区贡献、生态完善等方面的持续创新,构建了开放、融合、敏捷、智能的云操作系统,为各行各业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的云基础设施。同时持续推动OpenStack、kubernetes等开源技术在中国及世界范围的发展,为打造创新技术引擎不懈努力。


    ]]>
    Infor:云和AI技术助力汽车行业敏捷创新作者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对于汽车制造企业来说,应对新市场格局、敏捷性、供应链可视性和创新越发重要。工业 4.0 技术(如云、数据分析、AI 和 IoT)在支持企业新举措和人员互联、流程及数据方面发挥价值和作用,同时改善驾驶者体验并推动汽车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Infor在《利用工业 4.0 优化汽车行业流程》白皮书中指出:当前的市场压力下,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快速响应的能力。而工业 4.0 带来了一个蕴藏契机的时代,无论多么艰巨的挑战,现代技术都能使我们跟上变化的步伐,维持市场地位并保持创新。

    通过云端部署提高生产力

    对于汽车制造企业来说,这一时期需要承受持续的挑战,但同时也是一个积蓄力量、实现现代化的机会。过时的系统早已无法满足企业对生产力的要求,为了充分利用最新功能,将运营效能提高一个级别,汽车制造企业需使用部署在云端的现代先进解决方案。

    采用 AI 助力更睿智的决策

    AI 是工业 4.0 的关键技术。实际上,AI 已普遍嵌入到众多商业技术中——从嵌入商业智能(BI) 功能的企业资源规划(ERP)解决方案到使用预测分析的供应链网络。AI 技术作为提升汽车制造业决策力和业务洞察力的工具存在,并不会彻底取代人工。

    实现汽车全网络贸易伙伴的互联和实时可视化

    在现代供应链中,过时的工作方式会减低沟通速度,造成孤岛和瓶颈,从而造成供应商和贸易伙伴的关系紧张。这要求供应链工具能够提供全网络贸易伙伴的互联,实现实时可视性,感知并响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在发生瓶颈之前进行预测,并在需要时重新安排运输路线。

      在竞争性市场中不断变化的供应链需求下,企业必须利用能够智能感知和响应的工具开始其数字化战略。同时在采购、仓储和分销业务中,企业还需要端到端地集成数据、流程、系统和可视性。解决方案必须具备足够的灵活性才能在客户需求不断变化的市场中提供增强的性能。

    以 Infor OS作为创新的基础

    随着向工业 4.0 过渡,企业将越来越依靠 AI、机器学习和高级分析等技术。一个基础性的云平台可以提供横向技术服务,也可以扩展到第三方解决方案,服务范围涵盖从基本的、关键的业务功能到更先进的高新技术能力,从而提供竞争优势。Infor OS 可以支持企业的创新和成长,提供必要的服务、灵活性和敏捷性,实现生产力目标。

    为什么汽车企业应该迁移到云端

    基于云计算的解决方案为汽车企业提供了一个“开箱即用”的基础设施,推动端到端的敏捷性,使企业能够更快速地响应新的机遇和客户需求,帮助企业更快创新、提高性能和可扩展性、降低总拥有成本、鼓励全公司采用新技术、简化安全与合规流程,并带来一致性的客户体验。

    对汽车制造企业来说,把握其间的诸多商机已刻不容缓。汽车制造企业需要通过基于云的解决方案,充分利用所获得的实时决策能力、AI 驱动分析以及端到端的供应链网络,创造更为高效盈利的运营环境。

    ( Infor大中国区及韩国商业咨询高级总监 鹿崇 )

    关于鹿崇先生

    鹿崇先生现任Infor大中国区及韩国商业咨询高级总监。他在企业应用软件领域有超过15年的实战经验。鹿崇先生自2003年1月加入Infor至今。加入Infor之前,他曾在KPWOOD公司任系统工程师、SSA上海公司任职商业顾问,还曾在迅达电梯担任过项目负责人。鹿崇先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管理信息系统专业。


    ]]>
    亚马逊云科技Marketplace(中国区)正式支持付费AMI产品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北京——2022年8月22日,亚马逊云科技宣布,由西云数据运营的亚马逊云科技Marketplace(中国区)正式支持付费AMI (Amazon Machine Image) 镜像产品,通过灵活的定价模式,客户将实现按需或按年付费并快速部署AMI产品。此项发布简化了客户购买流程,进一步提升亚马逊云科技Marketplace(中国区)的用户体验,同时也为独立软件供应商提供了更多的销售机会。首批上架的付费AMI产品来自Fortinet、红帽、SUSE、TigerGraph、映云和美信拓扑等亚马逊云科技合作伙伴网络成员。

    亚马逊云科技Marketplace是一个精挑细选的数字化产品目录,客户通过它可以轻松地查找、购买、部署和管理构建解决方案及运营其业务的第三方软件和服务。之前,AMI产品通常采用自带许可证(BYOL)的方式销售,以年为单位的订阅方式不仅缺乏可扩展性,也因为无法准确预估一年的用量导致资源利用率较低;同时,也使得客户前期成本高昂。此外,客户需要发起单独的许可证采购流程,然后在云中使用镜像产品时再输入许可证,复杂的流程不仅造成用户体验不佳,也会延误部署时间。随着付费AMI产品在亚马逊云科技Marketplace(中国区)的推出,客户可以直接查找、启用并快速部署付费AMI产品,在交付方式中选择 “Amazon Machine Image” 并通过丰富的付费选项(如按小时、按年),选择符合自己需要的交付方式,同时更加直观透明的费用清单可以让客户更好地评估他们的软件支出。其次,即用即付的付费方式使客户可以灵活应对弹性的业务需求,节省前期购买许可证成本,提升云端资源的利用率。

    亚马逊云科技Marketplace(中国区)支持付费AMI产品也将帮助独立软件供应商实现更多业务增长。一方面,灵活订阅的方式使得AMI产品的使用门槛大大降低,卖家有更多机会将试用客户转化为长期客户,提升客户转化率;另一方面,客户无需处理耗时的许可证采购流程,从而使卖家销售周期缩短,显著降低销售成本。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创新成长企业及合作伙伴生态系统事业部总经理倪殿令表示:“自亚马逊云科技Marketplace(中国区)上线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不断提升用户体验。付费AMI产品的推出,充分满足了用户按需付费、按需扩展和快速部署的需求。未来,期待有更多来自全球和中国ISV的优秀AMI产品上架,加速中国企业客户的数字化创新进程。”

    Fortinet 是全球领先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供应商,此次其网络和安全融合平台FortiGate以付费AMI产品的形式在亚马逊云科技Marketplace(中国区)上架,帮助企业实现便捷的安全组网、流量检测与隔离、自动化安全响应等安全目标。Fortinet中国区总经理李宏凯表示: “很高兴再次以发布合作伙伴网络成员的身份见证亚马逊云科技Marketplace(中国区)新的里程碑。按需使用,按量付费的PAYG模式能够最大程度简化用户在亚马逊云科技上采用Fortinet产品的商务流程,更方便地体验Fortinet网络安全融合平台的独特性,让用户的上云旅程更快,更安心。”

    亚马逊云科技将于9月22日-23日线上线下同步举办以“自由构建 探索无限”为主题的中国峰会,推出涵盖行业视野、技术创新、开发者、合作伙伴的4大主题演讲,覆盖云计算各细分领域的11大技术分论坛,汇聚各行业上云趋势及创新实践的13大行业分论坛,以及围绕实时热门话题开展的4大开发者论坛,分享前瞻洞察。即刻注册,让我们共同见证亚马逊的一小步,云计算的一大步。


    ]]>
    高通计划用新芯片重新进军服务器市场:瞄准亚马逊AWS等客户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北京时间8月19日早间消息,据报道,知情人士透露,高通正尝试再次进军规模280亿美元的服务器处理器市场,从而减少对智能手机市场的依赖。

    消息称,该公司正在为去年收购的芯片创业公司Nuvia的一款产品寻找客户。作为服务器芯片市场最大的买家之一,亚马逊AWS已经同意对高通的产品进行调研。

    高通和亚马逊均拒绝对此置评。

    这条消息报道后,高通股价在美国股市的交易中上涨2.9%,至152.91美元。今年,芯片行业公司股价普遍下跌。截至本周三,高通股价今年下跌19%。

    高通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亚诺·阿蒙(Cristiano Amon)正试图将高通转型成为业务更广泛的芯片提供商,而不仅仅只是提供智能手机芯片。4年前,高通曾尝试进军服务器市场,但随后选择了放弃。当时,高通在击退博通的敌意收购之后,试图通过削减成本来安抚投资者。

    高通旗下的Nuvia在成立之初是一家面向服务器行业的技术提供商,该公司的员工中包括来自苹果的芯片设计师。阿蒙于2021年决定,以约1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Nuvia。当时他表示,Nuvia的工作有助于发展高通的高端智能手机和PC芯片。

    如果希望重新进入服务器芯片行业,高通需要与潜在客户重新建立信任。过去几年,服务器行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亚马逊已经自主研发了服务器处理器,但仍然继续从其他供应商那里采购芯片。Ampere Computing等创业公司也取得了进展,赢得了微软等大客户的合同。

    不过,高通可能获得的回报也很大。成功进入服务器芯片市场意味着,高通将可以卖出更贵的产品。高通的手机处理器价格通常在几十美元,但最高端的服务器处理器每个价格超过1万美元。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数据,去年,行业在云计算基础设施上的投资达到739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了8.8%。亚马逊、谷歌和微软等公司正在发展这些基础设施,用来在全球各地传输数据。

    彭博情报分析师曼迪普·辛格(Mandeep Singh)表示,仅仅数据中心处理器一项一年就能产生280亿美元的收入。他在周四的研究报告中指出:“ARM服务器市场是芯片行业的亮点之一,重新进入这个市场将扩大高通的市场参与。”

    长期以来,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一直依赖英特尔的处理器技术来运行其服务器,但这些公司也开始逐步接受ARM处理器。ARM是高通手机处理器的关键合作伙伴。

    由于低功耗的特性,ARM处理器已经在智能手机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现在,电力消耗也在成为数据中心行业的一个紧迫问题。随着服务器数量的增长,服务器消耗了越来越多的电力,因此公司希望获得更高能效的芯片。

    亚马逊基于ARM设计自行开发芯片,以满足这方面需求。亚马逊的Graviton处理器已经发展了几代,而亚马逊也在向客户推介这些处理器。不过,亚马逊仍在使用英特尔、AMD和英伟达的芯片,而高通也看到了与这些公司争夺市场的机会。

    高通上一次进行这方面的尝试是在2018年,当时高通推出了一款基于ARM设计的服务器芯片Centriq 2400,并通过三星电子启动了代工生产。高通表示,这款处理器在能效和成本方面都优于英特尔至强处理器。在当年11月的服务器芯片产品公开推介上,微软等潜在客户上台发言,表达了它们对高通产品的兴趣。

    然而就在不到一年之后,高通的管理层就决定停止这个项目。曾经供职于英特尔、主导这方面工作的高管阿南德·钱德拉塞卡(Anand Chandrasekher)也从高通离职。

    对英特尔来说,高通的最新举措将给行业带来更激烈的竞争。在被AMD和亚马逊等公司抢走市场份额之后,英特尔也在积极发展相关的技术和制造能力。


    ]]>
    阵营博弈中 万兆宽带做“接棒”准备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通信技术发展,一直遵循着“商用一代、规划一代”的规律,如此反复、不断前进。移动通信领域,在5G如火如荼全面商用的同时,产业界针对6G的研究、规划也在加快推进之中,如中国信通院已相继发布了《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6G典型场景和关键能力》等白皮书。

    固网通信领域也是如此,随着千兆宽带的不断普及,10G PON技术已经进入大规模部署阶段。与此同时,业界也在谋划布局下一代PON技术,为万兆宽带的到来做好准备。在这过程中,又一次出现了技术路线之争,这和过去很多时候相像。

    1

    10G PON和千兆宽带加速普及

    众所周知,移动通信技术有代际之分,从1G、2G、3G发展到4G、5G。

    实际上,固网宽带技术也有代际演进,经历了以PSTN/ISDN技术为代表的窄带时代(64Kbps)、以ADSL技术为代表的宽带时代(10Mbps)、以VDSL技术为代表的超宽带时代(30~200Mbps)、以GPON/EPON技术为代表的超百兆时代(100~500Mbps)和目前以10G PON技术为代表的千兆超宽时代。

    在国内,正是基于10G PON技术,上海电信于2018年10月完成了“千兆光网”建设计划,实现千兆能力覆盖全市,推动上海成为“千兆第一城”。我国千兆宽带规模商用和普及的浪潮,由此开始。

    尤其是从2021年以来,千兆宽带在我国呈现加速发展态势,用户规模和10G PON端口数量增长之快远超预期。

    2021年3月,工信部公布了《“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 (简称《行动计划》),其中设定的第一阶段目标是:到2021年底,10G PON及以上端口规模超过500万个,千兆宽带用户突破1000万户。不料在《行动计划》发布后一个月,2021年4月,我国千兆宽带用户规模即突破1000万户,达到1094万户,堪称“神速”。而在2021年7月底,“10G PON及以上端口规模超过500万个”的目标也提前完成。

    “神速”还在继续,《行动计划》提出的第二阶段目标是:“到2023年底,10G-PON及以上端口规模超过1000万个,千兆宽带用户突破3000万户。”这一目标,在2022年上半年也已提前且超额完成。至2022年6月底,我国千兆宽带用户规模达6111万户,占总用户数的10.9%;10G PON端口数达1103万个,比上年末净增318万个。

    2

    万兆宽带“接力”

    千兆宽带加速普及,也在倒逼产业界加速为10G PON技术和千兆宽带选择“接棒者”。

    在8月初举行的“2022中国光网络研讨会”上,中国FTTH论坛主席毛谦认为,千兆光纤宽带普及之后,万兆宽带呼之欲出,“如果有10Gbps的带宽,一部1GB的电影,可以在一秒钟之内完成下载。”毛谦介绍,万兆宽带初期将主要部署在校园/企业/网吧/大客户等场景,随后会向家庭宽带发展。

    人们对于带宽需求的提升是无止境的,即使现在人们认为千兆宽带已经能满足需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千兆宽带终究会落伍。根据国际电联的数据,近年来全球带宽需求以50%的复合年增长率在增长,世界上没有任何地区出现增长放缓的迹象。

    尤其是随着WiFi 7、毫米波独立5G等新技术的发展,将为人们广泛带来更高的速率,而这需要光纤宽带技术升级,提供更好支撑。以WiFi为例,目前的协议标准是2019年底推出的WiFi6,但是WiFi的迭代进程比人们想象的要快,目前一些厂商已经研发出支持WiFi 7标准的产品,最高速率可达40Gbps,当前的10G PON技术在此面前就会成为瓶颈。毫米波独立5G也是如此,回传需要更大的带宽,这也是当前技术无法充分满足的。数字经济智库IDATE DigiWorld认为,要实现5-10Gbps的大规模接入,不仅EPON\GPON,10G EPON\xG-PON也不够用,需要更高速的PON技术。

    3

    两大阵营博弈

    更高速的PON技术有谁?

    目前来看,有多位“候选人”,包括25G PON 、50G PON、100G PON等,现在主要是25G PON 和50G PON这两种技术路线在博弈,“100G PON目前来看比较超前,产业链成熟度很低,比如在元器件方面还有不少空白。”业内资深专家张军说道。

    围绕下一代PON技术,产业界目前已经分为两大阵营。以三家电信运营商、华为、中兴等为代表的中国产业界力量和众多欧洲电信运营商都明确表态,选择50G PON作为下一代PON技术。另一阵营主要以诺基亚公司为代表,以及美国一些运营商,选择了25G PON路线。


    50G PON样机 图源:中兴

    去年3月,中国电信成功完成业界首次现网ODN模拟环境下的50G PON样机技术测试,又于去年底在《中国电信全光网2.0技术白皮书》中提出要“构建以10G PON为基础的千兆光网,积极试验和探索引入50G PON技术。”去年11月,中国移动在其发布的《十四五网络演进技术白皮书》明确提出:“未来,中国移动将积极引入50G PON、400GOTN等新技术。”

    另外,法国Orange、瑞士电信、西班牙电信、土耳其Turkcell等欧洲电信巨头,都已经明确表态,坚定走50G PON技术路线。Orange固定接入网络负责人今年3月表示,50G PON已成为业界对下一代PON的共识选择。土耳其Turkcell相关负责人则表示,计划在2024年部署50G PON。瑞士电信则在2020年和2022年相继开展了50G PON技术的实验室和现网环境下测试,并表示最迟于2025年面向客户推出这一新技术。

    目前来看,50G PON明显占据优势。

    “全球70%FTTH用户都在中国,中国的光网产业发展处于全球领先,所以中国对全球产业生态具有主导地位。”张军表示。

    在中国PON产业界的联合建议下,ITU-T(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分局)2018年对50G PON系列标准进行立项,2021年4月,50G PON国际标准正式通过。

    在这样的情况下,坚持走25G PON技术路线的诺基亚,则成立了自己的技术俱乐部——“25GS-PON MSA(多源协议)组织”,美国运营商AT&T、新西兰光纤宽带服务提供商Chorus以及一些产业链企业参与其中。

    4

    50G PON占据上风

    在这场25G PON对阵50G PON的“战斗”中,谁会最终获胜?

    光通信领域知名市场调研机构LightCounting对25G PON和50G PON ONU(光网络单元设备) 未来出货量进行了估计,认为50G PON ONU的出货量将明显胜过25G PON,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50G PON的优势更加明显。

    25G PON的优势主要在于技术相对成熟,目前阶段部署具有成本优势。但是其缺点也非常明显,和目前10G PON技术的代际差距不明显,无法满足运营商的长期需求。换而言之,部署25G PON技术之后不久,运营商极有可能又要进行新的升级。

    “PON技术每一代升级,带宽提升不低于4-5倍。而相比目前的10G PON,25G PON并没有展现出太大的优势,所以我们对25G PON没有跟踪,只关注50G PON”,一位省级运营商人士表示。

    张军同样认为,从10G PON到25G PON,如果是单波的话,代际差太小。“如果要实现50G或者100G速率,就需要搞多波,如2*25G或者4*25G,但这样的话,网络就不可能平滑演进,分路器等设备要全部换掉,成本代价太高。”

    50G PON和现有10G PON技术耦合之后,可以实现平滑演进,对运营商来说,吸引力自然大增。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产业链推动下,50G PON设备的价格将会稳步下降,市场调研机构IDATE DigiWorld预测, 50G PON设备成本至少会降低至与10G PON 价格一致。

    2022年,主要厂商基本上都会推出50G PON样机,“从技术角度而言,明年可以进行试点,后年具备逐步启动万兆OLT的建设,而想要取得领先的运营商,最晚于2025年应该在局端引入50G PON设备。”张军说道。



    ]]>
    车企将成为云计算厂商?车云一体发展成竞争关键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随着汽车行业的变革发展,车企对云需求逐渐增长,云计算也正逐渐成为汽车产业竞争关键。

    一方面,传统车企数字化转型面临着技术架构升级、产品制造到运营全流程的改造,需要通过全面上云来推动庞大的改革。

    同时,自动驾驶的研发竞速日趋白热化,自动驾驶大规模上路之前,算力成为关键角逐点。车企和自动驾驶科技公司通过云端算力加持,提升研发效能,降低研发成本。

    腾讯智慧出行副总裁钟学丹曾表示:“数据是新的生产资料,云成为新的生产力,车云一体化的数据驱动成为汽车产业竞争的关键。”

    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青曾表示:“在很大程度上,现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就是向云转型。”同样,某自动驾驶公司CEO曾判断,未来的车企也将同时是云计算企业。

    也正因此,包括华为、阿里、腾讯、百度等在内的云服务厂商,基于多年的行业积累,纷纷开始布局汽车行业,甚至去年字节跳动也宣布进军汽车云市场。

    基于此,我们不难看出,云服务厂商们在汽车领域的竞争已然开始,而汽车产业上云也正逐渐成为云计算厂商们新战场之一。

    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汽车云市场需求爆发

    咨询机构沙利文分析师表示:“中国整个汽车行业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转型关口,车企的产品、产业链乃至于价值结构,都在发生改变。”

    车企自身内部包括组织架构、汽车研发、业务流程优化、汽车客户管理、营销渠道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数字化升级。产品上,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使汽车智能化水平日益提升,与之相伴随的,则是呈指数级上升的数据量。

    数据显示,中国智能网联系统在汽车产业内的装配率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83%,出货量将增至2490万台。2024年全球L1-L5级自动驾驶汽车出货量预计将达到5425万辆。

    这也意味着,日渐广泛的互联互通带来的车辆运行数据、用车者数据和环境数据等对应的不同的变现方式和使用场景,都对端云一体化发展提出了迫切需求。

    与此同时,近年来车企纷纷成立自己的软件部门,布局相关软件平台业务。在软件定义汽车的发展趋势之下,汽车数据上云成为车企努力的方向。

    去年8月,特斯拉宣布搭建云端超算Dojo,以接受超100万辆特斯拉汽车收集到的数据。大众集团在成立CARIAD后,其中一项计划是到2030年将全球4000万辆汽车接入到大众汽车云中。

    基于此,我们不难看出,车企向云架构转型成为一个必然趋势,汽车云市场需求正逐渐爆发。据《2021年中国汽车云市场追踪报告》显示,2021年汽车云行业整体市场规模高达335.2亿元,2026年,中国汽车云市场规模可能突破800亿元。

    腾讯智慧出行副总裁钟学丹在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CICV 2022)的演讲中表示:云具备更加弹性灵活、开放兼容、可持续运营的特性,可以成为汽车企业提升业务韧性的常规标配,助力车企随时应对突发的业务,提升敏捷性,有效降低整体TCO。

    但对于车企而言,并不是每一家车企都可以像特斯拉一样搭建一个云端超算。毕竟,车企自建云计算基础设施不仅需要巨大的前期投入,后续成果能否尽如人意也是个未知数。

    因此,选择一家实力第三方云计算企业,成为大多数车企的最佳选择。数据显示,目前已经有70%以上的车企选择本土化云计算企业。

    当前,无论是商业化落地还是自我迭代软件算法,上云成为车企的刚需,而提供“一片好云”则是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等进入下半场竞争的门票之一。

    场景端需求超过数字化转型需求,一站式行业专有云成趋势

    一位业内人士此前曾表示,当前中国汽车云行业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汽车云行业在迎来发展良机的情况下,车企对云服务的需求也在持续提升。

    据《2021年中国汽车云市场追踪报告》显示,此前车企数字化转型上云的市场需求约在48亿元,超过如车联网、自动驾驶等场景端的需求。

    但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场景端需求量首次超过数字化转型需求,数据总和约为70.4亿元,占比达到了59.3%。其中需求最大的是车联网市场,达到53亿元左右,占44.7%。而自动驾驶、车路协同则为13亿元、4亿元,分别占11.1%、3.5%。

    也就是说,智能网联化场景驱动车企上云需求增长,这意味一个围绕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新技术展开的新市场正在开启。

    此外,相比于传统的造车模式,以特斯拉、蔚小理为首的造车新势力以“软件+硬件+互联网”模式颠覆了整个汽车行业的传统业务。

    汽车企业在C端营销到IoT物联网,以及后端研发和生产制造各环节对于技术的敏捷性,尤其是对技术和数据的云原生有着迫切需求。

    单点IDC的IT系统和数据处理能力已经无法满足车企需求,而只有突破固定算力限制的云计算才能加速这一进程。

    钟学丹表示,未来云端是软件持续迭代和进化的基础,基于云端可以定义智能、定义体验、定义新的商业模式。

    同时,他也说到:“更高效、低成本的上云,一定是符合行业特定需求的行业云。”

    基于此,腾讯在上海设立了一个智能汽车云专区,从云专区的硬件选型,到云上组件都是高度结合智能汽车行业特殊需求进行配置和优化。

    在智能汽车云上,腾讯打造了完整的自动驾驶、智驾地图、座舱等云上自动化工具链等,可以为车企带来开箱即用的专有化云端服务,从而让车企更专注于算法优化和体验改善。

    这种专云专用的服务具备几大优势:一方面,云专区专门为智能汽车领域服务,保证了全栈物理性隔离的同时,还充分满足汽车行业安全可信的需求。

    另一方面,云上组件会根据智能汽车发展不同阶段的特殊需求进行定向优化,有机集成了自动驾驶研发与运营工具链、智慧座舱研发、智能驾驶地图、运营服务等全方位能力,通过“一朵云、一站式”的方式满足智能汽车研发到运营全链路的广泛需求。

    当前,汽车产业正经历结构性的变化,也进入到强监管、安全合规发展的时代,对企业的安全建设、数字化的运营能力以及对事故的实时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在新冠疫情持续反复,国际局势变幻等“黑天鹅”事件的冲击下,全球汽车产业面临着供应链、生产制造、销售等环节的多重挑战。

    此背景下,车企上云成为必然趋势,而通过车端、云端的完整产品布局,也将助力汽车产业“车云一体化”发展。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战略业务发展部总经理顾凡也表示:“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正在重塑汽车产业价值链,车云一体化成为了汽车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

    面向未来,软件定义汽车已经成为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也催生了汽车行业各层面对云原生平台、工具和最佳实践的需求。因此,汽车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借助“上云”,同时更需要与整个行业生态系统一起合作,共同提供创新的技术和服务。


    ]]>
    向阿里腾讯招兵买马 运营商大举发力云计算 半年营收超去年全年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科创板日报》8月17日讯(记者 黄心怡)根据最新披露的财报,2022年上半年,三大运营商的云业务收入增速均超100%。

    其中,天翼云、联通云分别以281亿、187亿元的收入,超越了2021年全年营收。而移动云的半年营收也达到了234亿元,距离2021年全年收入,只相差8亿元。

    相比之下,阿里云上半年则呈现增长放缓趋势,营收为366.5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7%。华为云、腾讯云未披露具体营收,包含了华为云的企业服务实现营收547亿元,同比增长27.5%,而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板块,二季度营收同比仅增长1%至422.08亿元。

    《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在三大运营商中,中国电信对天翼云的扶持尤为突出,除了推动天翼云成为国家云的框架外,天翼云上半年还疯狂从互联网大厂招揽各路人才。同时,中国电信也在内部确立“应签尽签”原则,扶持天翼云的营收增长。

    三大运营商云业务增速均超100%

    具体来看,2022年上半年,天翼云收入281亿,同比增长100.8%,而2021年收入为279亿;

    移动云收入234亿,同比增长103.6%,2021年收入为242亿;

    联通云收入187亿,同比增长143.2%,2021年收入为163亿。

    其中,天翼云的公有云业务上半年增长115.2%,私有云增长70.9%,IaaS同比增长105%,“PaaS+SaaS”收入增长149.1%。目前,其政务云覆盖20个省和156个地市。

    移动云披露,截至6月底,签约云大单超3500个,拉动收入超130亿元,央企国企上云项目超1100个,重点打造政务云、教育云、医疗云等一批行业云标杆。

    对于运营商云业务的业绩暴增,某云计算从业人士分析:“目前国内运营商云化速度,超过了全球运营商整体的速度。因此,庞大的自有核心业务体量,来支撑云计算业务的两三年快速增长,是绝对不成问题。”

    “同时,在县域、乡镇和三四线城市,运营商在当地均有电信业务和团队,结合政府关系和信任机制,在云业务的服务和运营方面具有先天优势。”该人士还指出。

    另有业内分析指出:运营商的云营收,通常包含了CDN、虚拟机等业务,因此要评估云计算实力,还是需要关注云计算中间件、大数据与AI这些高技术含量的营收情况。

    《科创板日报》记者从相关人士处获悉,今年中国电信内部对天翼云加大了支持力度,提出了“应签尽签”原则。即:对于增量云项目能签约尽可能签给天翼云科技公司省分公司,存量云项目视客户意愿能签转,则签转给天翼云科技公司省分公司,到期云项目能签尽签,这对于天翼云的业务增长有了较大的助力。

    “原来各地电信分公司自己当甲方,想卖哪家就卖哪家,现在则优先销售天翼云。”该知情人士表示。

    国家云抢食云计算蛋糕?

    在今年上半年政企云和智慧城市大单中,运营商频频出现,而阿里、腾讯等厂商隐身背后。

    一名互联网云厂商资深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透露,今年上半年大量涉及智慧城市、政务云的项目,都不是由互联网云出面招标,而是由运营商拿单,互联网云采取被集成的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电信在半年报中再度强调了共铸“国云”重任。

    2021年,国资云开始崭露头角,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加大国资云的建设与运营。随着2021年12月,天翼云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引入了四家中央企业后,“国家云”的概念又浮出水面。

    2022年7月12日,在国资委召开的中央企业深化专业化整合工作推进会上,中国电信表示,引入多家中央企业战略投资者打造国家云公司,统筹开展科技创新、设施建设和安全防护体系部署,加快构建推动云原创技术生态。

    7月24日,云上国资央企启动仪式暨国资监管云上线仪式正式启动。除了中国电信外,中国电科、中国电子、国际集团、中国诚通、南方航空、华润集团、中国铁建等多家央企出席仪式。

    ICT解读者老解认为,对“国家云”更准确的说法依然是“国资云”,即由国资委牵头整合旗下企业的云计算服务,由中国电信来实施集成。

    某电信从业人员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云业务现在发展都不太好,但是能得到国家认可,成为所有国资上云的不二选择,这块蛋糕就足够活下来,活得好。”

    招兵买马加强自研

    在这场云计算争夺战中,运营商缺少云业务的核心技术,一直是被业内诟病的点。

    “像天翼云的背后主要还是华为云的技术支持。当初天翼云的产品是联合华为一起发布的。华为轮值CEO徐直军也到场站台。”一位CIO表示。

    不过,有天翼云的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近两年开始更为强调自研。据了解,天翼云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成立了3大研发基地,在内部被称为一部、二部、三部,研发体系已搭建完成。

    “天翼云正在狂招人,给的待遇也不错,从阿里云、腾讯云等挖走不少研发人员。”多名互联网、电信从业者向《科创板日报》记者确认。

    对于未来云计算的竞争格局,老解认为,政府云、行业云、企业云的市场蛋糕,不太可能由一两家企业统一天下。

    “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厂商各有目标群体。对于政府和国企,电信运营商有优势,而对于中小企业和行业,阿里、腾讯有优势。相比政府驱动投资,中小企业上云是冲着实实在在的降本增效,内驱力或许会更强,业务也更可持续。”


    ]]>
    驾驭混合云和 AI,IBM Consulting助客户与合作伙伴加速转型之旅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对于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诉求,IBM有着独到的理解。我们看到,企业转型过程中需要通过清晰、可靠的路径来实现其核心系统的现代化,而混合云与AI是两个极其强大的工具。因此,IBM也将提供开放式混合云与AI解决方案作为其战略聚焦点。

    Picture1
    Picture1

    IBM Consulting高级副总裁约翰•格兰杰(John Granger)表示:"企业搭上混合云是实现未来化转型的第一步;然后AI——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智能化工作流程,将在另一个层面助推企业加速转型,赢在未来。而IBM通过建立与客户密切合作的组织架构,能助力其在此过程中实现规模化、端到端的成功转型。"

    助客户抓住"上云"好时机,实现混合云全部潜力

    各商业组织虽然还处在混合云采用的早期阶段,但已经感受到了其巨大的价值,尤其是产品改进、服务交付和促进创新方面。 新冠疫情以来,企业员工办公场所的灵活性要求导致企业使用的云环境更加复杂,非接触式交付也成为新的趋势,这些都让混合云进一步成为了当下企业流行的IT架构。事实上,最近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 ( IBV ) 研究估算,混合云在与其他转型杠杆结合运用时,其平均投资回报高达 13倍。 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组织正在使用各种混合云架构的原因。据统计,现在97%的组织都已经在混合多云环境中运行。

    现在的问题不再是企业是否会全力投入混合云,而是在这条路上走到了哪一步。 据观察,在"上云"的过程中企业经常会因为无法熟练驾驭混合云而失去动力和陷入停滞,这使得组织无法更深入地利用混合云驱动业务。

    Picture2
    Picture2

    IBM Consulting基于其长期行业洞察,发现了企业熟练驾驭混合云有5个常见挑战。

    基础架构挑战

    疫情造成了一种"上云"的紧迫感,迫使企业往往在没有规划的前提下采用了"大杂烩",包括没有整合的公共云、私有云。它们只是像汽车车间里的零件一样,与能驾驶的汽车相去甚远。驾驭混合云意味着要从"大杂烩" 的云转向单一的、集成的混合云平台,让整个系统随欲而行。

    人员&运营挑战

    掌握混合云需要具备云技能的人才,并以集成的混合云运营模式有效开展工作。而许多公司则面临云人才短缺问题,无法应对云管理的复杂需求,也缺少无缝对接的集成化云基础设施,无法将云原生,高效和互联的工作模式融入到混合云环境中。

    安全挑战

    安全保障一直是企业在数字化过程中关注的问题,但由于许多企业云架构未集成,风险更大,导致数据泄露,财务影响,声誉受损,监管困难等。 组织需要采用统一有效的跨多云平台强化安全协议和功能。 例如,在混合云结构中,您可以为敏感数据和变化的工作负载预留防火墙专用云资源,并将更经济的公共云资源用于不太敏感的工作负载和数据,这使组织可以预见预防潜在威胁。

    财务成本挑战

    当成本上升或不可预测,就很难将云投资回报最大化。 在某些情况下,数据迁移的成本可能高达 50%。而在混合云环境中,组织可以通过单一窗口管理云成本,从而使云服务与业务优先级直接匹配来优化云成本。

    合作伙伴生态系统挑战

    利用合作伙伴生态系统部署混合云的价值就在于发挥整个生态系统优势,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的合作伙伴,他们都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掌握混合云需要整合这些优势,通过一致的战略来实现开放式创新,共同获得成功。

    Picture3
    Picture3

    IBM Consulting 的优势就在于可以立足全球视角,全面了解企业对混合云的采用情况,并应用所需的专业知识来帮助企业克服以上挑战,从单纯采用混合云转变为从混合云中发掘出巨大业务价值。

    IBM Consulting的团队已经为 20 多个行业中的 500 多家客户构建或迁移了混合云应用,并重新设计了其服务模式,以进一步促进开放式混合云平台的采用。

    IBM 旗下Red Hat OpenShift 云容器平台就提供了用于管理混合云架构的集成工具,而与此同时 IBM Consulting 已是全球规模最大的 Red Hat 使用者,比其它任何系统集成商的规模都至少大一倍。三年前从零起步,而现在,Red Hat已能为 IBM Consulting 带来价值 20 亿美元的业务贡献。

    IBM Consulting还依靠AWS、Azure 和 IBM Cloud 领域的认证专家构建了强大的执行团队。 对于希望灵活使用多云服务来满足其业务和 IT 需求的客户而言,其广博的技能显得非常宝贵。

    推动AI 发挥全方位作用,并将 AI 伦理付诸实践

    IBM Consulting 认为,企业除了应紧紧抓住混合云能带来的巨大收益之外,还需要利用各种"指数级发展"的技术创造新的业务价值,这其中就包括AI。

    AI 正在推动企业从根本上改变其运营方式:例如利用 AI 和数据现代化来改变与客户、供应商和员工的沟通方式,以及推动自动化和其他新兴技术应用(如 EDGE、Web 3.0 等)。通过将这些技术融入业务流程,企业可以创建智能化工作流程,从而提高运营效率、速度和敏捷性。 当今世界,生态系统伙伴关系日益占据主导地位,这些工作流程的优化不仅可以将单个组织内的人员和资源更好地联系起来,还可以让各组织和各行业间的人员与资源建立密切联系。

    目前,各行业、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采用 AI。 但同时,它们仍然很难了解和量化 AI 所带来的真正业务价值。IBM  Consulting可凭借其深厚的行业经验帮助客户开发更值得信赖的AI模式,更高效的业务运营,更优质的客户体验,以及更智慧的决策。IBM Consulting 还可帮助企业整合战略,提供可持续、值得信赖且可扩展的 AI 解决方案。 我们与客户密切合作,提供从前期战略制定,共同创建模型和流程,到可以满足外包需求的任何所需服务。

    更重要的是, IBM Consulting的AI解决方案可以是在任何云环境中执行,包括基于Red Hat OpenShift 平台的混合多云模式。 无论数据存储于哪个云上,我们都能帮助客户整合这些数据获得业务洞察,同时执行企业级数据治理、隐私保护和可信赖 AI原则。

    值得指出的是,虽然当前许多公司在业务上使用 AI 算法,但要将这些算法设计得公平、安全且值得信赖,可能还有许多困难。例如,对于许多组织而言,将AI伦理规范融入实践方面就进展甚微。在这一领域,IBM的咨询团队则能提供专业帮助,因为我们知道建立值得信赖的 AI 不仅仅是合规性问题,更是企业的当务之急,也是社会的期望。 我们可帮助企业评估并降低风险,实施治理框架,运作 AI,开展培训和指导,并推动相应的组织变革。通过这些方式,企业可以发展适用的治理模型,并在整个 AI运用过程中融入伦理原则。

    Picture4
    Picture4

    总之,我们认为混合云必将引领未来,成为商业价值的核心驱动力,如果再有AI这样的指数级技术加持,企业的发展将如虎添翼,无往不破,而恰好IBM Consulting能够在这两方面都提供业界领先的服务支持!


    ]]>
    科技巨头云业务放缓 能否继续带动芯片企业增长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作者: 钱童心

      由于疫情期间远程网络需求激增,云业务和数据中心成为支撑芯片行业增长的强劲动力。随着全球逐渐走出新冠影响,人们回归正常的生产生活,有迹象表明,云和数据中心业务的增长正在放缓,这可能影响芯片企业的需求。

      大型科技公司在过去一个季度的财报中,纷纷报告了云业务增速放缓。第二季度,谷歌云收入环比下降超过8%,微软云业务Azure收入环比下降了6%,亚马逊AWS也环比下降3%。

      云业务增速放缓直接导致了芯片公司相关业务收入的下降。英特尔第二季度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业务大幅下降16%至46亿美元,较市场预期低了近20亿美元;美光上周发布业绩预警也警告云业务可能出现放缓,称对经济增长持悲观态度的企业在购买芯片方面可能会更加保守。

      广告行业是对经济最为敏感的行业之一。随着美国通胀创下40年新高,广告商已经收紧了钱袋子,因为消费者的支出可能受到压力。

      伯恩斯坦分析师Stacy Rasgon在一份报告中称,Meta和Snapchat等社交网络公司将直接受到“广告荒”的影响,并可能会削减对于数据中心的投资,也将减少向英特尔、AMD等公司购买芯片。

      但也有分析机构认为,数据中心业务增长放缓也有供应链的原因,不能简单地归结于需求放缓。根据电子产业链信息服务商Supplyframe的报告,目前数据中心服务器供应链的库存处于创纪录的高位,主要是由于缺少关键部件。“假设一台服务器需要500个组件,现在有10个或20个部件缺货,这就阻碍了它的组装。”报告称。

      研究公司YipitData认为,云业务的收入增长前景相对于其他消费电子设备而言仍然非常显著,尽管美国、欧洲等地区出现了一些疲软。

      中国科技公司云业务增长前景也面临不确定性。阿里巴巴发布的最新季度财报显示,阿里云业务同比增长10%;而截至今年3月底的财年中,阿里云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长21%。腾讯在第一季度财报中对云计算业务重新定位,并导致公司企业业务服务收入同比略有下降。


    ]]>
    国家数据中心密集开工 算力世界“神经网络” 再进化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图源:新华图源:新华

      运力、算力、存力缺一不可。

      作者:倪雨晴  编辑:张伟贤

      算力作为新型生产力,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随着东数西算等工程的推进,全国的算力网络基建持续加速。

      近日举行的世界5G大会上,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介绍道,全国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建设中,2022年新开工项目25个,投资超过1900亿元。其中,西部地区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6倍,呈现出由东向西转移的良好态势。

      而算力网络的形成,不仅仅需要计算、存储能力的成熟,尤其需要底层网络运输能力的支撑。强劲的运力体系将算力调度至各节点,使其成为如水电一般的便捷资源,也被称为算力世界的“神经网络”。

      “数据、计算、网络成为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算力是核心,存力是基石,运力是纽带。只有数据‘存得好’、计算‘算得快’、网络‘传得稳’,才能不断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助力数字经济腾飞。”在近期的中国算力大会上,华为光传送领域总裁周军说道。

      如果网络传输畅通无阻,甚至达到零延迟,算力网络的建设难度毫无疑问将大幅降低。不过当前国内的运力体系发展并不平衡,仍需要以先进技术进行迭代升级。

      “

      周军指出,面对千行百业日益旺盛和多样化的算力应用需求,只有把确定性的运力和算力资源进行深度融合,才能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算力服务的需求。

      高品质的运力网络应具备低时延、大带宽以及高可靠的特征,能够以毫秒级时延到达所有的算力中心,实现网、云、边、端的无缝衔接,这样才能够实现算力“一点接入,随取随用”的目的。

      运力助力突破算力瓶颈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21年,算力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万亿元,其中,云计算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IDC服务市场规模超过1500亿元,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算力产业支柱作用越发凸显。 

      与此同时,算力网络的发展也存在瓶颈,比如当前算力布局比较分散、数据中心利用率不足。也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一方面从算力的商业化层面看,新的应用场景还不够成熟,比如自动驾驶等应用场景还在培育中,而图形渲染等固定场景已经发展至一定规模,增长空间受限。另一方面,算力技术层面,从理论到运用也存在限制需要突破,商业和技术瓶颈相伴相生,现在的算力市场需要协同前进。

      作为算力世界的核心要素,传输算力的运力体系也面临着新的诉求和特点。周军介绍道,第一是大容量,容量是传输网的基本追求,现在算力网络存储中心很多超过100T。第二是低时延,业内数据显示,如果时延超过两毫秒,整个存储的效率就降低30%,如果时延是5毫秒,100G的存储利用效率只有10%,时延的影响非常大。

      第三是工业场景的可靠性,其要求是非常高,目前中国各个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基本上已经进入深水区,需要从设备等方面探讨满足数据爆炸式增长需求的方式。

      而随着运力网络在带宽、时延、可靠性等多维度提升,将有助于算力网络打破当前瓶颈。

      周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高品质的算力网络应该从两个维度看,一方面算力要高品质,要满足用户计算的要求,关键应用更需要算力贴近客户;另一方面运力要高品质,算力不仅仅包括算力本身,也包括网络,首先资源池之间能够低时延、大带宽来打通,所有的算力资源池可以像一台计算机一样为客户服务,其次算力到用户之间的联接要能够满足场景的需求,按需提供合适的网络能力。

      运力网络:算力世界的“神经系统”

      单志广提到:“运力上连接算力/存力,下联用户侧,是一个承上启下关键的要素,所以运力网络相当于人体的神经系统。我们做任何判断,做任何决策,实际上是我们大脑会快速地通过神经系统传导到四肢和神经末梢。算力网络通过光网络进行支撑,未来一定要具有神经的高效传导的功能。”

      在眼下的算力时代,运力体系这一关键的“神经系统”,正在进行新一轮迭代。尤其是在国内一体化统筹之下,如何对全国的运力、算力进行集中调度、智能调度,是运营商、华为等头部企业在光网络建设领域的发力重点。

      周军表示:“为了让强大的算力,能够像水电一样无处不在,让算力成为数字经济的基本要素。我们需要以Fiber to Everywhere,OTN to EverySite为目标,打造全光运力网络,为算力提供确定性运力。”

      他进一步阐释道,全光运力网络包括了5大核心要素,全光锚点、全光终端、全光调度、全光网关以及运力地图,通过这些创新实现向下联接企业和家庭,向上联接算力和云,让算力服务随用随取。

      华为在光通信领域投入研发已久,并推出了一系列数字化解决方案。比如,以前传送网作为管道主要强调带宽,但是在周军看来,仅仅是带宽已经满足不了现在的要求,“我们通过运力的数字化,把传送网的各个维度,包括带宽,可用率,时延,能耗等,结合中国算力分布情况做算法和模拟,实现最优化的选路。我们可以选时延最低的路,并且做到可视化,达到最终客户的要求。”

      目前,国内各省市正在加速网络布局和升级,山东省率先发布了山东一体化算力网络建设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了重点场所算力网络OTN通达率在2025年将达到100%。

      从全国看,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网络基础设施,截至2022年6月底,5G基站数达到185.4万个,所有地级市全面建成光网城市,千兆光纤用户数突破6100万户,已经启动建设多条“东数西算”干线光缆。 

      在运力、算力、存力的协同之下,算力网络将更高效运转,算力资源更加触手可及,未来你手中的算力,可能就来自西部的一缕风。


    ]]>
    谷歌在纽约发动Get the Messages宣传攻势 敦促苹果拥抱RCS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为了敦促故步自封的竞争对手苹果开放 iOS 设备、积极拥抱跨平台的“富媒体通讯”服务,Google 上周掀起了主题为“Get The Message”的 RCS 推广运动,同时努力将推广从线上延伸至线下。9to5Google 指出:从 8 月 25 日起,纽约曼哈顿和布鲁克林的 500 多个数字广告牌上,也将出现类似的推广内容。

    0.jpg

    (via 9to5Google)

    除了 9to5Google 分享的这组出现在 LinkNYC 信息亭上的示例图片,最初他们还听说会有“静态广告牌”。

    不过最新消息称,该公司选择了只在纽约市投放数字广告,并将持续到 10 月 6 日。

    1.webp

    受传统彩信(MMS)标准和苹果 iMessage 跨平台通讯的限制,Google 正研究如何打通 Android 与 iPhone 的一致性 RCS 体验。

    但是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最熟悉的可能只是两大消息传递平台上的“蓝 / 绿气泡”不同。

    2.webp

    数字广告板不停敦促大家“帮助苹果收到这条消息”(Help Apple #GetTheMessage),并且附上了指向 Android.com 的网站链接、以及一个 Chrome Dino 二维码。

    此外在纽约市发起推广前,Google 也一直在 YouTube、Twitter、TikTok、Instagram 等社交平台上积极投放“Get The Message”广告。

    而帮 Google 做过宣传的 Instagram / Twitter“影响力人士”,则包括了 Keke Palmer、Vanessa Hudgens 和 Madelaine Petsch 。

    显然,Google 希望通过打通两大平台的 RCS 服务,以便 iPhone 和 Android 用户能够互通阅读回执、“正在输入”提示、发送数据、更高分辨率的图像 / 视频、以及更好用的群聊等体验。

    3.webp

    谷歌全球整合营销、平台与生态系统副总裁 Adrienne Lofton 表示:

    无论相隔多远、以及通过何种方式,Messaging 都是许多人与亲朋好友保持密切联系的一款重要工具。

    然而当今大家最常用的 iOS 和 Android 平台,却存在着不必要的挑战,导致用户在情感联系上被强行割裂开来。

    在 Google 看来,任何不将人们聚集在一起而构建的平台,根本不足以代表预期中的无缝通信和现代技术水平。

    而 Get The Message 活动的发起,就旨在明确呼吁苹果加入行业内最广泛采用的全新消息传递标准,以便为 iOS / Android 用户带来最佳的消息传递体验。



    ]]>
    第二届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产业大会重磅来袭共话信创未来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2022年是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CITE举办的第十个年头,同期第二届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产业大会也将于8月17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召开。

    信创产业作为国内重点扶持的基础产业之一,近年来迎来国家层面支持,信创政策持续落地。2021年末和2022年初,基础软硬件国产化的要求更是密集出现在多项重大政策中,政策颁布节奏明显加快。

    一方面政策密集落地,另一方面,信创成果也非常喜人。国产操作系统商业模式逐步完善,由定向模式向定向、产品、方案三种模式共同发展,销售渠道向多元化销售渠道扩展,市场推广速度加快。芯片领域热流涌动,国产芯片早已迈过28nm量产,14nm量产已经近在咫尺。7nm的产业规划也在路上。而基础硬件、存储、系统集成、网络安全、办公软件、数据库、云服务、创新应用等创新成果遍地开花。

    顺应产业热点,由中国信息产业商会、深圳市电子信息产业联合会共同主办,中国中电国际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下属中电会展与信息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第二届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产业大会,将信创产业发展及成果作为重头戏,邀请产业各方共赴盛会。

    创新主题聚焦信创热点

    “信创”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是我国IT产业发展升级采取的长久之计。信创建设从芯片、操作系统、基础硬件、应用软件、中间件等实现全IT全产业链实力和结构的优化升级。

    据研究机构估算,得益于中国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2021年中国信创产业规模达13758.8亿元,2027年有望达到37011.3亿元,中国信创市场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5年的第29位跃升至2021年的第12位。集成电路、基础软件等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

    2019年以来,我国成为全球最大专利申请来源国,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领域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信息技术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保持年增长9%以上,软件业务收入保持年增长13%以上。战略性技术产业生态不断优化。

    信创产业和数字化的融合,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热门趋势。信创是数十万亿规模数字经济的底层技术基础设施。而数字经济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以及传统产业由于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生产数量和生产效率提升,其新增产出构成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产业大会的主题设定为“信创助力数字化转型新动能”,旨在推动国产化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聚焦国产化基础设施、基础软件、信息安全、应用软件和云服务等领域新动态、新成果和新经验,系列研讨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未来技术、市场方向和商业模式。

    信创生态巨头云集

    近年来,信创产业各环节技术的明显提升,使得各方面衔接紧密的产业进入良性循环,信创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当前,我国信创生态已初步建立,后续本土主流软硬件厂商还将在研发、技术等维度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信创生态建设,保障从芯片、服务器等底层硬件到操作系统、云平台的国产化、自主可控、整体安全,实现更高层次的产业融合和安全保障,帮助政府机关和企业用户数字化建设达到新高度。

    信创产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生态链里产业各方。本次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产业大会更是信创生态巨头云集。

    操作系统在IT国产化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承接上层软件生态和底层硬件资源。此次大会,麒麟、统信将展示国产操作系统的最新发展动态。

    CPU是信创产业的数字底座

    芯片领域厂商飞腾、申威、龙芯、紫光恒越、英伟达、安谋、智芯微等将悉数到场。同时,GPU厂商景嘉威、芯动也将亮相。

    硬件是信创产业的基础

    中国长城、神州数码、宝德、百信、瓴海科技、超越科技、广州五舟将共赴盛会。

    网络安全是信创产业明珠

    奇安信、深信服、数字认证、中孚、麒麟信安、科盾量子一众厂商将展示网络安全坚实力量。

    应用场景加速融合

    此外,集成厂商浪潮、华为;办公软件厂商金山办公、永中软件;存储厂商紫晶存储、江波龙、迈存、航天706所、星辰天合、铨兴;数据库厂商人大金仓、万里数据、映云科技;云服务厂商华云数据、易捷思达;创新应用厂商航天宏图(导航)、盈世(邮件)、中电盐城(产业园)将一一登场,为此次盛会增光添彩。

    产业各方共话信创未来

    与前几年信创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政策和战略方向布局不同,近两年,信创已经深入细分行业,深耕行业应用,并取得不少的成绩。行业信创也已具腾飞之势。

    据中信证券预测,行业信创有望以2022H2为起点逐步进入爆发期。在市场化程度相对更高的行业领域,信创产业有望继续从品类拓宽和行业拓展两方面发展,以“八大关键行业”(金融、电信、石油、电力、交通、航空航天、教育、医疗等)为代表的行业信创有望逐步进入爆发期。

    未来国内IT厂商将进一步在技术和产品上发力,确保本土主流IT产品的自主可控、兼容性和安全性达到最佳。

    除各厂商的精彩亮相外,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产业大会还为观众准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信创产业嘉宾主题演讲。

    8月17日,深圳会展中心6层茉莉厅中国电子领导、深圳市工信局领导现场致辞将活动拉开帷幕。

    来自中国长城科技集团、飞腾、金山办公、麒麟软件、人大金仓、深信服、映云科技、盈世、中孚、华诚金锐、亿欧EqualOcean、北京数字认证股份、紫光恒越、芯动科技、创客贴、中电信创(盐城)产业园等各位嘉宾将一一登台,贡献自己的产业见解,既是思维的激荡也是观点碰撞,极具行业价值。

    对于中国信创产业未来判断,前瞻研究院指出,信创产业未来将是关键领域的全面安全,实现软硬件的全部替换,并逐步实现政务云的国产化。以目前的信创产业为契机,全面实现以操作系统、芯片、数据库、应用软件等为核心的国产自主安全平台,随着云计算、物联网、AI、大数据等应用,持续促进底层能力的提升,上层业务不断拓展,产业边际不断拓宽。

    任重而道远,作为中国信创产业的支持者,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产业大会也希冀中国信创产业能够扶摇直上,鹏程万里。

    正如艾瑞咨询在《2021年中国信创产业研究报告》里所言,信创建设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促进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长久之计。信创建设前期以政策激励为主要驱动力,为国产IT厂商提供发展的沃土。在全社会各方因素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呈现出百花齐放、融合应用、技术创新、人才涌动的特点,市场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在政策驱动的市场机会下,上下游全产业链厂商携手,共同推动中国基础软硬件的崛起,重构基于我国自主IT标准的产业生态。后期将进一步面向市场,走向国际,实现新一轮的创新和发展。

    本次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产业大会为中国信创产业各方搭建展示的舞台,从芯片到操作系统、从基础硬件到软件应用、从数据库到中间件、从信息安全到云服务,各方联动呈现中国信创产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描绘未来发展蓝图。众多行业人士倾情参与,值得期待!


    ]]>
    亚马逊云科技:全球游戏行业转型浪潮背后的技术推动者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索尼、任天堂、暴雪、育碧、网易游戏、EA、拳头、世嘉、卡普空、B社、Supercell、Epic Game等等一众全球游戏大厂,都选择与一家技术公司合作。而一般游戏玩家很难知晓的是,自己所玩的耳熟能详的游戏,更包括一些3A级大作,背后都有一个技术推动者的身影,这就是全球云计算的领导者-亚马逊云科技。

    8月9日在北京召开的亚马逊云科技赋能游戏行业云上创新媒体沟通会上,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区数字原生事业部总经理梁岩向外界首次系统性介绍亚马逊云科技在全球游戏行业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图: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区数字原生事业部总经理梁岩)

    全球游戏业的转型浪潮

    全球游戏业始于70多年前,彼时的代表作包括超级马里奥、俄罗斯方块,到今天,中国游戏厂商米哈游的原神,已风靡全球,连钢铁侠原型马斯克,都对原神赞不绝口。游戏行业的70年,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迭代创新和重塑。

    “今天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元宇宙等等新的技术和新的赋能下,我们欣喜地看到游戏开发者正在全面拥抱的新一代的游戏行业的重塑和转型。”梁岩如此感慨。

    在梁岩看来,游戏行业转型的需求主要分为几个方面:

    第一,游戏开发者需要专门构建的服务和解决方案。很多大型的游戏,千万级的并发用户在全球共同参与游戏,这对整个平台和服务都是专门和特殊的要求。

    第二,开发者需要尽可能以最低的成本将全世界各个地方的千万级的用户聚集在一起,对整个基础资源有更强的要求,涉及大体量级的数据处理以及毫秒级延时要求。

    第三,很多游戏厂家更愿意把精力花在如何去构建一个更有趣的、更创新的游戏本身,而不愿意花过多精力维护和管理IT的基础设施。

    中国游戏的全球化浪潮

    在全球游戏发展重塑的过程中,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数字游戏市场,一方面,国内的游戏市场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以后,慢慢趋于饱和另一方面,中国很多游戏厂家借助云计算的东风,整合全球团队的能力打造更精品化的游戏,正在更大的领域开疆拓土。

    中国游戏行业正在经历新一轮全球化变革浪潮,而科技正是这一变革浪潮的原动力。主要表现在:

    第一,对网络和基础架构的质量的依赖。一款爆款游戏出来时,对资源需求是非常巨大和苛刻的。软件包数据量都是几十GB,如果是几十万人、几百万人同时下载,对后端资源和网络的压力非常大,而对游戏的体验都要求毫秒级的延迟。

    第二,弹性的资源化的自由调度,以达到对资源的自由利用。涉及高峰期和低谷期,尤其是有些游戏过了高峰以后,对资源动态的调配需求,对平台的要求非常强。同时,对一些人员较少的中小型游戏开发公司来说,他们需要对资源的调配使用尽量做到自动化,所以他们对亚马逊云科技的托管服务以及无服务器化方面的先进的功能要求更多。

    第三,大数据处理和AI、ML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方面的需求很大。由于苹果和安卓系统加强了对广告限制、个人隐私的保护以后,在前端很多数据没法,导致广告很难精准投放,需要游戏后端对客户的行为做更多的精准的行为分析,这就大大推动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方面的深入使用,已成为最新的趋势。

    构建、运行、增长三环节打造下一代游戏体验

    亚马逊云科技服务游戏行业有15年历史,在这一过程中逐渐积累和完善了游戏开发者所需要的全套服务。全球90%以上的大型游戏公司都在采用亚马逊云科技基础设施和服务。在亚马逊云科技平台上,有数百万的非常活跃的游戏开发者,亚马逊云科技非常庞大的解决方案架构师团队以及数万合作伙伴服务于游戏行业。

    在梁岩看来,构建、运行、增长三环节是游戏公司及开发者最为关键的三个环节,也是亚马逊云科技系列产品深耕的重要领域。

     构建环节:游戏是非常依赖创新和创意的行业,亚马逊云科技为全球游戏开发者们提供了非常强大的平台和工具,帮助游戏客户实现高效的、无缝的协作功能。包括从开发流程到开源游戏引擎,到云上的虚拟工作站。亚马逊云科技开源引擎名为Open 3D Engine,专门针对于3A级游戏大作的开发。云上工作站Amazon Nimble Studio for Games,可以让游戏工作室实现云端的工作站的访问、存储、弹性的渲染等一系列的工作,通过云实现高效协作。

     运行环节:游戏在云上运行时,最关心的要点有三个:游戏服务器和联网、游戏安全、游戏数据库。亚马逊有众多工具和产品,包括超过五百种不同的实例类型、第三代Graviton、专用游戏服务器管理服务Amazon GameLift、领先的CDN服务Amazon CloudFront、专用的游戏网络解决方案Amazon Global Accelerator、硬件设备Amazon Outposts;具有DDoS防御能力Amazon Shield功能、Amazon Shield Advanced;Amazon Aurora、Amazon DynamoDB、Amazon Redis等数据库解决方案来解决游戏客户的运行难题。

     增长环节:亚马逊云科技通过做出更佳的设计决策,理解、发展和保留玩家;根据数据驱动型分析跟踪运营资源并优化营销策略,以最大化成本和成功,以达到精细化运营。通过做出更佳的设计决策,理解、发展和保留玩家;根据数据驱动型分析跟踪运营资源并优化营销策略,以最大化成本和成功,增进可玩性。发布Amazon GameSparks(预览版)和Amazon GameKit(正式可用),能让玩家集成身份认证快速登入,以及运用玩家对游戏的反馈进行舆情分析,以提升游戏客户的实时运营能力,延长游戏生命周期。

    全球游戏业转型科技成就伟大游戏

    在全球游戏业转型浪潮中,亚马逊云科技为何逐渐成为全球众多游戏厂商和开发者首选的合作伙伴?梁岩总结了五大方面优势:

    • 全球基础设施:在全球有26个区域的84个可用区、17个本地区域、28个Wavelength区域;

    • 追求极致延迟:提供Local Zone、Outposts和Wavelength等不同层次的计算服务,帮助游戏服更加就近部署。

    • 游戏行业合作伙伴:亚马逊云科技还拥有完整的全球生态伙伴网络,协助开发者在游戏开发、游戏服务器、游戏安全性、实时运营、游戏分析以及 AI 和机器学习领域获取完整的全生命周期的支持和服务。

    • 完整的全球安全合规认证:全球安全合规是游戏公司开展游戏业务的根本保证。亚马逊云科技获得了全球98个国家和地区性安全合规认证,可以让游戏公司满足全球几乎所有的监管合规要求,轻松实现全球运营。

    • 亚马逊的全球资源和网络:亚马逊会员遍布全球,还拥有全世界最大游戏直播社群平台Twitch和2022年正式上线的云游戏平台Luna,通过亚马逊的全球生态可以协助游戏开发者更快地拓展游戏品牌,促进游戏发行,同时让玩家能够有更好且多样化的体验。

    梁岩在演讲结束时表示,“今天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的赋能下,中国游戏的开发者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全面拥抱全行业的创新和重塑。更希望借助于亚马逊云科技这个平台和我们庞大的全球的合作伙伴的网络,帮助我们的中国游戏客户打造更精美的、高质量的游戏,并且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全球网络出海,在更大的市场上去开疆拓土,快速进行全球业务布局,以科技成就伟大游戏。”


    ]]>
    破解Starlink卫星终端需要多少成本?25美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近日在拉斯维加斯召开的 Black Hat Security Conference 峰会上,一名 Lennert Wouters 的比利时研究人员现场演示,成功破解了 SpaceX 的其中一个 Starlink 用户终端。Starlink 是伊隆·马斯克(Elon Musk)旗下私人航天公司 SpaceX 推出的卫星互联网业务,主要为全球偏远地区和网络信号无法覆盖的地区提供网络服务。目前该业务已经发展到 3000 多颗卫星。

    Wouters 在展示过程中,所使用的破解装置总成本仅为 25 美元,成功侵入 Starlink 的卫星天线终端并获得系统访问权限。 Wouters 写道:“我们的攻击可以让 Starlink 的用户终端无法使用,并允许我们任意执行代码”。

    在拉斯维加斯会议上展示他的发现之前,Wouter 曾警告 SpaceX 其用户终端的漏洞。 Starlink 已经更新了系统,但研究人员回答说,避免此类攻击的唯一可靠方法是创建一个新版本的主芯片。



    ]]>
    云计算下半场:谁主沉浮?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近年来,三大运营商经营的云计算业务正在快速崛起,成为云计算市场中新的主力。同时,以阿里云、腾讯云为代表的互联网云厂商快速将业务重心向政务等传统领域倾斜。这就注定了云计算的下半场,将是一场资源、技术、产品、服务等综合实力比拼的持久战。

    互联网云和运营商云双方实力各有所长,未来谁主沉浮,才刚刚拉开帷幕。

    政策利好,我国企业上云正全速推进

    受益于政策推动企业上云及社会数字化转型需求,我国云计算行业高速发展。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云计算白皮书(2022年)》显示,2021年中国云计算总体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达3229亿元,较2020年增长54.4%。

    对于云计算的发展,政府高度重视,并在政策标准、产业布局等方面给予了巨大的支持,为整个市场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2021年12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19部门发布了《“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要求到2022年底,组织100家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为10万家以上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推动10万家中小企业业务“上云”。

    2022年初,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实施“上云用云”行动,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可见,云计算已经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

    目前,全国共有超过20个城市将云计算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加速企业上云进程。有专家指出,中国云计算基础设施集群化分布的特征突显,已初步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核心,成渝、东北等重点区域快速发展的基本空间格局。

    这一特征与我国经济区域分布高度重合,经济发展水平与云计算产业活跃程度密不可分。但随着今年“东数西算”工程的全面启动,中西部的云计算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多重因素的刺激下,云计算将作为“东数西算”中算力的关键载体加速“下沉”,拉动中西部云计算产业的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承东启西的重要节点,内蒙古自治区工信厅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工作方案(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力争“上云上平台”工业企业达到2.6万家以上,培育发展20家以上“登云”标杆企业和50家以上云服务商。

    湖南省工信厅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湖南省已累计推动44.5万家中小企业“上云”,其中1.56万家企业深度“上云”;2.18万家中小企业“上平台”。

    从中西部各省公布的最新规划以及企业上云的数据来看,我国云计算的进程正在大跨步地落实推进中。

    “国家云”背景加持,运营商云快速崛起

    众所周知,我国云计算市场既有运营商打造的天翼云、移动云、联通云,也有以互联网大厂为代表的阿里云、腾讯云等。而在“马太效应”加剧的云计算市场,要想脱颖而出并不容易。但近日“国资监管云”项目的正式上线,为云计算市场格局带来了新的变数。

    事实上,运营商独具特色的云网融合产品和服务,为他们赢得市场增加了砝码。三大运营商2021年的财报数据显示,云业务增长迅速。其中,天翼云营收增长102%,达到279亿元;移动云增幅114%,达到242亿元;联通云同比增长46.3%,营收163亿元。

    在资源方面,相比互联网云厂商,电信运营商拥有覆盖全国的光网宽带、移动互联网、卫星通信等强大网络基础资源优势,提供可下沉至县域的属地化服务。运营商下设31省分公司,建立健全云网一体化运营体系,为用户提供更近的、更便利的云服务。

    以中国电信为例,经过10年耕耘,其率先建成“2+4+31+X”(两大园区+四大核心区域+31省核心+X边缘节点)资源布局,目前在全国拥有300多个云资源池,云计算中心超过700个,形成赋能千行百业的强大动力。

    在网络方面,运营商利用5G网络特性,搭建“5G+MEC边缘云”的云边协同设施和平台,构建一站式边缘侧解决方案,这种能力也是互联网服务商无法比拟的。

    此外,很重要的一点甚至在一些招标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三大运营商拥有“国家队”“央企云”背景,在国家支持信创、自主可控、自主创新的趋势下,自然会优先获得政府、金融等用户信任,同时也为其云生态建设奠定基础。

    作为云计算“国家队”,“国资监管云”主要由中国电信牵头,联合中国电科、中国电子等多家央企共同组建。随着“国家云”的正式上线,运营商在云服务行业的市场地位将更加突出。

    从整个云计算市场来看,相较于美国,我国企业上云市场仍然拥有巨大的增量。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运营商云在资源、网络以及政企市场上的优势,终将为其业务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

    环境压力巨大,互联网云厂商开始追求高质量发展

    2022年,各大互联网云企业开始从原先疯狂追求规模、营收,开始向追求利润、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转变。

    在2022年Q1财报中,腾讯云主动提到“重新定位了IaaS服务,从单纯追求收入增长到实现健康增长,并主动减少亏损合同”。现在腾讯云主动放弃了赔本买卖,赚钱盈利成为首要目标。

    2021年腾讯云制定了“在2022年实现盈亏平衡”的目标,这也迫使腾讯云在各个领域不断出击。例如在政务领域发布数字政务全景解决方案,在能源行业发布了能源连接器和能源数字孪生两款PaaS产品,在智能汽车行业发布了腾讯智能汽车云……

    不同于腾讯云四面出击,阿里云更需要先做好防守,再图扩展新行业,以扩大收入来源。

    阿里巴巴2022财年(自然年2021年4月—2022年3月)年报显示,阿里云年营收为1001.8亿元,同比增长21%,经营利润(经调整EBITA)达到11.46亿元,这是阿里云首次实现全年盈利。但阿里云实现盈利的背后,是增速在不断放缓。2022财年的4个季度,阿里云的增速分别为30%、33%、20%、12%。

    在失去字节这个大客户之后,阿里云便意识到收入结构多元化的重要性。这一点在财报中也有体现,在对外的云服务中,非互联网客户已经占到阿里云总收入的52%,并呈稳步上升趋势。阿里云的动作十分迅速。2021年上半年,阿里云设立了18个行业部门,同时划分了16个区域,任命了16个分公司总经理,负责区域的本地化运营。政企和传统行业已经成为阿里云重点推进的领域。今年3月,原华为EBG中国区总裁蔡英华空降阿里云,担任阿里云全球销售总裁,负责整个国内及国际销售业务。此前蔡英华在担任华为EBG中国区总裁期间,负责华为政企业务在中国区的战略规划、整体运营与日常管理。

    腾讯云指向盈利,阿里云则增速减缓。回归以利润为核心,不再疯狂寻求规模,同时在万亿规模的政企和传统行业云市场发力,这显然是他们未来的重心。

    挑战犹存,运营商云破局需要耐心

    不可否认的是,在“强者恒强”的云计算市场,运营商的竞争对手既有技术实力雄厚的互联网企业,也有加速崛起的“黑马”——设备供应商华为。因此,运营商在云计算领域还面临不小的挑战。

    毕竟互联网云厂商已运营10多年,承担过无数次的“流量洪峰”考验,他们用技术、产品和服务证明过自己的技术实力,也因此建立了难以逾越的行业壁垒。而这一切都将成为运营商在云计算市场发展中无法回避的挑战。

    首先,云计算是个不折不扣的“吞金兽”,尽管运营商“不差钱”,但与互联网厂商每年在技术方面数百亿元的投入相比,运营商在云计算方面的技术研发投入显然不足。据了解,阿里云每年在技术方面投入数百亿元,而运营商阵营的云计算投入则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投资上。

    在人才的积累方面,运营商也受限于国企体制下严格的薪酬体系标准,难以建立与互联网云服务商比肩的高端人才引进机制。据悉,阿里云目前已拥有近2万名员工,其中技术人员占比超过了50%;而在运营商中,这一比例尚不足20%,专业技术人才规模差距明显。

    但是,云计算的比拼是一场耐力赛,技术实力才是关键。运营商要想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取胜,不能只靠市场机遇,还需要在充分利用资源布局优势的基础上,加强技术、人才、资金等投入,打造独具特色的云网融合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企业用户复杂多样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政企和金融等行业用户上云时,最为关注的便是云计算安全能力,而产业链中很多用云的企业本身是阿里、腾讯的竞争对手。因此,运营商应凭借其“国有”身份,依托资源优势,全面布局公有云、私有云及混合云相关业务,为用户信息安全需求提供有效保障。

    总而言之,云计算的下半场才刚刚开始,未来谁主沉浮还是未知之数。


    ]]>
    工信部赵策:我国数字化转型从酝酿启动迈入水平提升新阶段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今日,在2022数字化转型发展高峰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赵策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快速演进,以 5G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加速创新迭代,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数字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产业长远发展的“必修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单独成篇,提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赵策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信息基础知识建设,不断夯实支撑数字经济发展和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底座。

    谈及当前我国数字化转型发展态势,赵策从三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一是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印发《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这些规划行动计划从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等多个方面,为促进行业数字化转型、壮大数字产业提供政策指导;

    二是发展基石日益兼顾。我国 5G 网络规模全球领先,已建设 5G 基站超过 180 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数超过 4.5 亿户,算力规模不断扩大,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 590 万标准机架,服务器规模约 2000 万台,算力总规模超过 150 亿Flops。 2021 年云计算市场规模超过 3000 亿元,信息基础设施对数字化转型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是创新应用不断涌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正逐步与企业的研、产、供、销、服全生命环节深度融合,企业数字化转型意识显著提高,传统行业加速转型进程,涌现了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典型案例。总体来看,我国数字化转型发展已逐步从酝酿启动阶段迈入水平提升的新阶段,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生态,增强转型发展动能,是全行业面临的共同任务。

    对于下一步发展,赵策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数字经济发展根基。继续全面推进 5G 千兆光网、移动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优化数据中心布局,打造若干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和数据中心集群,加快构建以新一代通信网络为基础、以数据和算力设施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促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融合发展;

    二是加快提升创新能力,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聚焦金融、制造、能源、交通等各行业数字发展需求,增强关键技术创新能力,推动核心技术攻关。以数字技术与各领域融合应用为导向,不断提升数字技术的场景适配水平,逐步探索消除数据共享障碍,推动千行百业向生产运营智能化、用户服务敏捷化、经营管理体系化方向转型升级;

    三是加大规范引领力度,推广标杆应用示范经验。鼓励产学沿用各方围绕数字化转型关键技术和典型场景,加强数字化转型重点领域标准制定和推广,提升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提高企业数字化管理和运营能力,持续做好数字化转型案例征集与推广,打造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和行业应用标杆,营造良好的行业示范应用氛围。

    最后,赵策总结道,转型升级带来全新发展机遇,信息通信行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大有可为!


    ]]>
    联通云上半年实现收入187亿元,同比增长143.2%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中国联通今日正式发布半年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联通产业互联网实现收入369亿元,较去年同期上涨31.8%,贡献了公司超过70%的新增收入,成为名副其实的业绩增长“第一引擎”。其中联通云收入实现翻倍,达到187亿元,同比增长143.2%。

    数据显示,联通云已服务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上云。在政务方面,联通云服务14个省级、100+地市级政务云,落地800+个智慧城市;在央企客户方面,联通云客户涵盖中国人寿、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中国铁塔、中国人保等;在医疗方面,联通云服务了超200个卫健委,300多家医院、 56个城市建成医疗云节点。

    联通云自研产品全面覆盖IaaS、PaaS、SaaS,达300款+ ,具备百万核超大规模算力调度能力,千万并发的超强负载能力;双引擎底座,具备自身CBSS超大规模云原生实践,10,000+节点大规模云原生调度能力;全栈国产化信创云,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CUlinux、数据库CUDB等;多云管理平台,纳管9家主流云商、200+混合异构云池,积累5年运营经验、2022年获得可信云大会“技术最佳实践奖”。

    值得注意的是,联通云收入为融合创新解决方案产生的云资源、云平台、云服务、云集成、云互联、云安全等收入。 


    ]]>
    移动云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104% 央企国企上云项目超1100个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8月11日,中国移动发布2022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移动云收入高速增长,达到234亿元,同比增长103.6%。

    目前,中国移动聚焦重点行业,一体化推进“网+云+DICT”规模拓展,着力实现市场能力、产品能力、支撑能力全面跃升。

    上半年,中国移动DICT收入达到482亿元,同比增长44.2%。在移动云方面,中国移动构筑云网一体、云数融通、云智融合、云边协同的差异化优势,持续推进移动云产品技术领先。截至6月底,签约云大单超3,500个,拉动收入超130亿元,央企国企上云项目超1,100个,打造政务云、教育云、医疗云等一批行业云标杆。


    ]]>
    A轮融资后布局高端市场,极空间全新系列Q2与性能旗舰Z4S齐亮相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自以“破局者”进入私有云市场以来,极空间在NAS领域表现出了极强的进取精神与增长潜力,凭借持续迭代的软件服务和推陈出新的硬核新品,将NAS产品从复杂的技术极客专属玩具变成普通消费者也可以轻松上手的家庭数码产品,让更多有存储、备份、影音等需求的用户可以便捷的享受极空间带来的良好体验。

    2022年8月8日,极空间以“突破”为主题发布两款硬核新品,作为A轮融资后的首次新品发布,除了备受关注的软件系统功能服务和融资后的产品布局,主打家居生活方向的全新产品序列Q2和性能更加强悍、扩展性更丰富、满足更多使用需求的Z4S更是NAS行业关注的焦点。新品的背后,既是极空间突破高端市场的决心,也是完善品类满足细分市场需求的努力。

    传统NAS厂商如同挤牙膏般的新品迭代节奏让业内生出“天下苦私有云已久”的感触,极空间入局以来,以每年50个软件版本迭代、2款以上硬件推新的节奏持续突破,在配置、系统、服务以及用户体验上完成全面超越。此次发布的全新产品系列Q2定位“生活美学演绎家”,超mini紧凑外观,铝合金外壳并拥有多彩配色,更易于融入现代生活家居。更重要的是,行业突破性领先引入内置WiFi+蓝牙模块,让私有云的使用摆脱网线束缚,尽享自由,体积小巧紧凑,多项全局超静音设计,搭配悬浮式硬盘托架设计,更是让“繁忙运转”的存储世界回归宁静。另一款重磅级产品Z4S更是堪称野兽性能与工业美学的结合,搭载行业领先的Intel奔腾N6005处理器,配备双2.5G网卡并支持链路聚合为5G,配置SSD超高速存储池,支持eSATA、双M.2高速接口、HDMI等多种扩展方式,进一步拓展了用户的使用场景,全面提升的炸裂性能足以满足专业玩家需求。

    两款新品于8月8日晚8点,在官网和极空间京东自营旗舰店首发并同时开启预售。

    押注私有云赛道,收获多方认可

    2020年,极空间押注私有赛道,首次推出旗舰机型Z4以及面向普通个人和家庭用户的小精灵Z2。凭借创新性的软件服务和优秀的产品性能,迅速获取了用户口碑,在私有云市场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也成为不少用户的个人网盘、超大移动硬盘、私人娱乐影院以及强悍的生产力工具。

    在当时,私有云市场尚处于“爆发前夜”,因各类智能终端普及带来的数据存储需求不断显现,传统NAS厂商在产品配置和用户体验上迟迟无法满足用户需求;传统存储设备更是存在各类短板,硬盘丢失、损坏,或是网盘密码泄露都将给个人和家庭带来巨大损失。个人与家庭对数据资产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如何满足因数据激增带来的存储、管理和应用需求,成为极空间切入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用科技保存美好生活的理念使得极空间成为NAS领域的一匹黑马。

    基于这些痛点与需求,极空间私有云可以完美解决很多刚需用户的痛点和难点。以硬核技术和产品能力为保障,极空间在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网络附属存储设备)的技术架构之上,充分利用近10年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发展的成果,融合各种应用服务功能打造了软硬件一体的数据解决方案,其核心功能是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同时提供针对这些存储内容的软件应用服务。

    在以Z4和Z2打开市场后,极空间又在2021年底推出面向个人及家庭用户的升级版私有云Z2S,以及满足高级用户和小微企业应用的新Z4,不断完善品类的同时,极空间改变了行业硬件更新慢、软件迭代少的现状,以每年2款以上的速度推陈出新,不断优化软件系统,更随着极空间亲情APP横空出世,全新迭代的极空间ZOS操作系统,完全颠覆了以往存储设备操作复杂、使用困难的局面。无论是存储、备份,还是应用管理都让用户得心应手,多款免费应用程序完整涵盖备份、安全、生活、实用工具、多媒体等多个种类,能满足个人、家庭甚至小微企业的多种需求,不断提供丰富功能与体验优化,效率与性能也在持续提升。

    毫无疑问,数据的爆发性增长带来私有云市场进入快速上升周期,脱颖而出的背后离不开极空间在多个层面的努力与成功。今年618期间,极空间全网下单销售额破2800万元,稳居行业前三名,可谓成绩斐然。同样是不久前,极空间完成了近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挑战者创投的巨额投入将极大助力极空间私有云在新产品技术研发、产品升级迭代、拓展新业务以及加强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布局。

    在产品、资本、市场以及用户口碑等方面获得成功的同时,极空间不忘初心启动了“整机质保2年”的升级方案,这既是对创业初期就对极空间予以支持的老用户的致谢和回馈,也是对新用户更好的服务承诺。正如极空间创始人袁斌所言,极空间虽然是初创品牌,但只有心怀用户,才能走的更远,敢于承诺远高于行业标准的质保标准,更是源自对极空间产品品质的绝对信心。

    产品力MAX持续突破,两款硬核新品开启预售

    本次发布的Q2,并非大家猜测的Z2S升级款,而是极空间私有云推出的全新序列产品。全新外观设计,融入更多家居生活理念,拥有超mini紧凑外形、多彩配色、金属外壳,悬浮式硬盘托架设计等全局超静音优化,更是让“繁忙运转”的存储世界回归宁静,用精美的产品诠释科技时代下智能家庭生活的美、静、小,千兆有线网口配合双频Wi-Fi的设计不仅信号强劲,还突破了网线束缚,让私有云的使用更自由,更易融入现代化家具的使用环境。

    另一款重磅新品Z4S同样是颜值与实力并存,可称野兽性能与工业美学的突破结合。它沿用科技范儿十足的外观设计风格,突破性搭载Intel奔腾N6005处理器,配备双2.5G网卡并支持链路聚合为5G,结合行业领先的超高速存储池等功能,支持eSATA、双M.2高速接口、HDMI等多种扩展方式,进一步拓展了用户的使用场景,相比前代Z4,图片处理效率提升50%,视频转码提升100%、整体访问流畅度提升超过30%,给专业玩家带来更炸裂使用的体验。

    8月8日晚8点,极空间官网和极空间京东自营旗舰店将同步新品发布,并开启预售。伴随全新系列Q2与性能旗舰Z4S的发布,极空间已经具备4个系列7款产品,配合高效迭代的软件系统,极空间正以高频而硬核的创新改变沉闷的私有云行业。


    ]]>
    浪潮网络:算力、存储高速增长 让高阶网络互连持续精进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据工信部发布的信息显示,我国近五年算力年均增速超过30%。其中,在用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规模为1900万台,存储容量达到800EB(1EB=1024PB)。面对算力、存储的高速增长,网络作为数据中心三大关键要素之一,它的技术发展日益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针对高性能计算、数据中心领域中的高阶网络互连技术发展,在由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开放计算中国社区联合主办的"第六期开放计算技术沙龙:网络技术研究与实践"线上研讨会中,来自清华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向东老师以《高性能高阶(High-Radix)网络互连架构及通讯协议》为主题,针对业内主流的蜻蜓网络(Dragonfly)架构以及相关的网络架构特点、优势进行了详细解读。针对Dragonfly网络适用于高端市场的应用情况,浪潮网络推出了更加具备市场贴合度的无损网络解决方案。以采用RoCE技术的数据中心以太网交换机为核心,具备网络流控、死锁消除以及存储即插即用等特点。

    万级、十万级、百万级互连节点 彰显蜻蜓网络魅力

    Dragonfly网络凭借较低的网络直径和较低的部署成本,已经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向东教授认为,Dragonfly网络所具备的特点,同样也适用于当下算力需求增长迅速、算力多样化的数据中心网络之中。"Dragonfly网络作为一个二级全连接网络,其网络设计成本远低于3-DTorus及胖树等其他网络架构,不仅适合于搭建超级计算机,同时也适用于数据中心。"向东教授说道。

    当前,高性能计算的网络设计成本主要取决于机柜间的全局光纤数目,减少光纤数目及交换机端口数目是降低设计成本的核心要素。Dragonfly网络的拓扑结构可以将数据包传输路径的全局光纤数目降低为1。当高性能计算集群达到1万个计算节点以上的规模时,采用Dragonfly网络拓扑结构平台所需交换机芯片的端口数目仅需30多个左右。当集群节点规模达到10万时,采用Dragonfly网络拓扑结构的交换机芯片端口数目则在55左右。

    Dragonfly网络是一个二阶全连接网络,分别由Router(路由器)、Group(组)以及整个System(系统)构成。Group中的Router与终端进行连接,Router之间实现Intra-group interconnection network全连接。与此同时,Group之间也实现了Inter-group interconnection network。其中,Group中采用电缆实现Router之间的互连,Group之间则采用光纤互连。

    Dragonfly网络虽然在成本方面、降低交互芯片连接端口数量较低等优势,但是面对超算、数据中心计算节点的增多,包括Dragonfly、Dragonfly+等网络结构依然要面临网络连线较为复杂,网络总体设计成本仍然偏高,以及整体网络所需的全局光纤数仍然偏高等挑战。

    向东教授及其团队为此研发设计出CLHR,即基于通讯局部化的高阶互连网络以及相应的路由算法。通过采用CLHR,一套拥有15万台服务器且采用Dragonfly网络结构的超算平台,其交换芯片端口数可控制在30个以内。当整体服务器规模达到100万台以上时,交换芯片的端口数量也可以控制在50个以内。向东教授指出,采用CLHR,相比二阶全联接的Dragonfly网络,端口总体数量得到有效降低。此外,数据通讯不需要虚拟通道,不需要设计Misrouting算法,任何节点间通讯可使用多条最短路径。

    让智算普惠 无损网络释放更多价值

    无论是高性能计算领域中较为普遍采用的Dragonfly网络,还是针对其进行优化、改进的CLHR,向东教授认为这些技术上的创新都是为了实现无损网络所作出的努力。以往,传统数据中心会采用无损网络技术,但面对数据中心的算力攀升、算力的多样化,向东教授认为打造无损网络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需要在网络架构的设计上更加精致,需要网络平台具备高效的流控能力、严格避免PFC死锁情况的出现。

    目前,浪潮网络所提供的无损网络解决方案已经成功的应用到南京智能计算中心项目的建设之中。通过融合浪潮的计算、存储、网络和人工智能开发平台整体解决方案,构建端到端、无损、低延时的RDMA(远程直接内存访问)承载网络。

    浪潮网络推出的无损网络解决方案,不仅有效的应对了智算中心算力增长、算力需求多样、存储指数级攀升的需求。同时,也为现有的高性能计算平台构建低延迟、高带宽的网络平台,提供了在性价比和未来发展前景上都不错的一种选择。


    ]]>
    我团队首次实现独立量子存储器间的远距离纠缠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科技日报合肥8月7日电 (记者吴长锋)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及其同事包小辉、张强等,将长寿命冷原子量子存储技术与量子频率转换技术相结合,采用现场光纤在相距直线距离12.5公里的独立量子存储节点间建立纠缠。相关研究成果以编辑推荐的形式日前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量子网络的基本单元是远距离双节点纠缠。通过采用量子存储技术对光子进行存储,将使不同节点间的高效纠缠连接成为可能。构建存储器间纠缠并拓展节点间距一直是量子网络方向的研究热点。已实现的双节点纠缠实验中,最远直线距离仅为1.3公里。2020年中国科大潘建伟团队在此方向取得突破,将双节点纠缠的光纤链路距离拓展至50公里。然而该实验中,两台量子存储器位于同一间实验室,并未实现长程分离。

      为实现长程分离的存储器间纠缠,每个量子存储装置需能够独立操控。在本研究中,节点A位于合肥市创新产业园,节点B位于中国科大东区,二者之间由20.5公里的光纤进行连接。团队在节点A产生了具有长寿命的光与原子纠缠,并将产生的单光子经过频率转换后发送到节点B,节点B将收到的光子再次频率转换后采用另一台量子存储器进行存储。

      实验难点在于单光子的高效传输以及长寿命量子存储。团队采用由济南量子研究院研制的周期极化铌酸锂波导,将光子波长转移至1342纳米,极大地降低了光子在长光纤内的衰减。另一难点在于长寿命量子存储,存储寿命需超过光子传输时间。为此,团队设计了一个新型的光与原子纠缠产生方案,在获得长存储寿命的同时,产生的光子比特编码在时间自由度,非常适合频率变换以及远距离传输。


    ]]>
    Meta收紧外包岗位:员工福利削减 遭遇大规模裁员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北京时间8月8日早间消息,近期,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许多Meta(Facebook母公司)外包员工丢掉了工作。此前,他们的福利被削减,工作受到密切监控,同时有更多的人被纳入绩效改进计划。


    一名被裁的前员工表示,这轮裁员开始于上月底,受影响的主要是与埃森哲签约的Meta外包员工。这名前员工没有拿到裁员补偿。埃森哲也没有提供其他的工作机会,但受影响的人被告知,这次裁员不会影响他们未来受雇于埃森哲的能力。

    此次裁员进程从7月中旬开始。与埃森哲人力资源部的强制性会议突然出现在这些员工的工作日程表上,同时没有任何的解释或警告。然后,这些员工被逐个谈话,随后丢掉了工作。这名前员工表示,在这些会议之前的几周里,针对迟到等问题,数十名外包员工被要求参与一项“绩效改进计划”。他认为,情况“非常混乱”。

    埃森哲的发言人在声明中表示:“关于奥斯汀的裁员行动的报道是不准确的。除此之外,我们不会对与员工个人相关的人事变动发表评论。”Meta发言人则拒绝对此置评。

    美国的经济衰退和数字广告市场的快速滑坡让Meta陷入不利处境。该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表示,公司将“稳步削减人员增长”,并警告称,许多团队的规模将“缩小”。Meta的全职员工已经面临一轮规模高达10%的裁员。在此前的新冠病毒疫情期间,市场对科技人才的需求旺盛,而现在这样的趋势已经终结。

    之前有报道称,该公司与埃森哲签订了每年5亿美元的合同,由后者提供按小时计费的内容审核和商业诚信服务。这些员工会逐个审核Meta和Instagram上的帖子,识别暴力图片和商标侵权等问题,随后将其标记出来。

    奥斯汀是Meta相对较新的办公地点之一。上述的前员工估计,大约有500名外包员工常驻在Meta于2018年租用的一栋大楼里。他们直接从Meta获得各种福利,并完全使用公司内部平台,例如Workplace工作。

    这名前员工说,此前,尽管通过埃森哲签约的外包员工被要求返回办公室,而Meta全职员工仍可以远程办公,但所有员工都可以获得早餐、免费使用会议室、油费报销、免费零食和周末加班餐补等福利。

    从4月底到5月初开始,外包员工就发现,Meta开始取消给他们的福利。当时有报道称,Meta开始放缓招聘并冻结部分招聘计划。对外包员工来说,尽管他们所有人都被要求每个周末至少加班一天,但加班餐补突然取消。此外,油费也不再得到报销。尽管这些外包员工的时薪从19美元增加到22美元,但由于失去了这些福利,因此许多人觉得他们的工资实际上下降了。

    以往用来追踪和记录外包员工工作状况的效率跟踪器变得“越来越多”。这名前员工说,员工电脑开始将任何超过8分钟的不活跃时间记录为“休息时间”,纳入到每人每天30分钟的午餐和30分钟的休息时间一起考核。最近几周,如果休息时间超额,那么相关员工会被列入绩效改进计划。此外,迟到也成为考核的一个焦点,因为他们被要求早上8点30分就开始工作。

    尽管如此,近期的裁员仍然令人意外。这名前员工说:“尽管他们对事情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但我真的没有料到这一切。”



    ]]>
    铠侠发布第二代XL闪存 超耐写的SLC、MLC回来了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由于成本更低,近年来闪存逐渐过渡到了TLC、QLC类型,只不过这些闪存的性能及可靠性是不如SLC、MLC的,后者写入寿命可达5000次甚至1万次以上,好在铠侠日前推出了第二代XL-Flash闪存,这次就增加了MLC,有望大幅提升容量。

    铠侠的XL-Flash闪存虽然也是基于BiCS NAND闪存技术,但它的定位不同于常见闪存,而是跟Intel的傲腾、三星Z-NAND竞争的,定位于存储类内存,性能要比常见闪存高得多,成本也要高得多。

    铠侠在2020年推出了XL-Flash闪存,当时主要有SLC类型的,核心容量128Gb,比主流TLC、QLC的512Gb、1Tb容量小得多,但是延迟超低,只有普通闪存的1/20,性能非常强。

    这次推出的第二代XL-Flash闪存没有公布详细的规格,但除了SLC之外多了MLC,因此容量轻松翻倍,核心容量可达256Gb,显著降低了成本。

    第二代XL-Flash闪存也会用于数据中心、企业服务器等市场,未来还会有CXL标准的新产品。

    根据铠侠的计划,第二代XL-Flash闪存今年11月份出样,2023年开始量产。

    iUUkMVeUjxb4UP5UY8mCkT-970-80.png.webp



    ]]>
    迄今最小流量驱动电机仅25纳米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研究人员制造出世界上最小的流量驱动电机。受荷兰标志性风车和生物马达蛋白的启发,研究人员构建出一种通过DNA自我配置的流动驱动转子,可将电能或盐梯度的能量转化为有用的机械功。这一成果为在纳米尺度上设计主动机器人开辟了新的途径。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的《自然·物理》杂志上。

    tu-delft-researchers-c.jpg

    几千年来,旋转电机一直是人类社会的动力源。从荷兰及世界各地的风车和水轮,到今天代表绿色能源未来的先进的离岸风力涡轮机。这些由水流或风力驱动的旋转马达在生物细胞中也有突出的应用,FoF1-ATP合成酶就是一个例子,它能产生细胞运行所需的燃料。但到目前为止,要制造纳米级的合成结构仍然很难。

    此次制造的流量驱动电机是由DNA材料制成的。这种结构与薄膜中的纳米孔(一个微小的开口)对接。在电场作用下,只有7纳米粗细的DNA束自组织成转子状结构,随后进入每秒10转以上的持续旋转运动。

    7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尝试自下而上地综合制造这样的旋转纳米电机。他们使用DNA折叠技术,利用互补DNA碱基对之间的特定相互作用来构建2D和3D纳米物体。通过施加电压等方式形成离子流产生能量,使转子旋转。其旋转方向由转子的手性设定,左旋顺时针旋转;右旋则逆时针旋转。研究人员还展示了这种“纳米涡轮机”承载负荷的能力。

    研究人员表示,这一成果是一个里程碑,因为它是迄今为止首次在纳米尺度上实现的流量驱动有源转子实验。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并不仅限于这个简单的转子本身,它背后的技术和物理机制为制造合成纳米电机开辟了一条全新途径——流量驱动的纳米涡轮机,这是一个尚未被探索的领域。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制造出第一个纳米级涡轮机,再现了美丽的荷兰风车,但这一次它只有25纳米,相当于体内一个蛋白质的大小。



    ]]>
    用户投诉三大运营商擅自为其开通视频彩铃业务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最近,有不少网友爆料称,自己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开通了视频彩铃,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都有这种操作。此前,罗永浩就曾怼过视频彩铃业务,他吐槽:“这个视频彩铃业务是很多人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就开通了,除了自己花钱之外,还会还会折磨给你打电话的人:大部分是恶俗的音乐;电话被接听前不能静音;有时还带广告。”

    当时罗永浩用的是中国移动的手机号,取消视频彩铃业务的过程也很麻烦,并不是发送短信到10086就可以了。客服当时也未给出取消彩铃的方式,只表示会反馈给相关部门。

    3G时代,用户在拨打电话未接听时,不再是单调的“嘟嘟”声,而是悦耳的音乐,能缓解打电话人的无聊感。

    随着5G的到来,彩铃也从听的变成看的,用户在拨叫等待接电话的时间,可以看到更具冲击力的视频。不过网友表示很多视频画质比较渣,有的还是广告。



    ]]>
    亚马逊云科技:智能分层、专门构建多样存储、统一数据保护解决存储难点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大数据时代,云计算业务的基础存储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一方面数据量成几何级倍增,另一方面,企业面临成本、敏捷性、数据多样性、安全与合规等难点问题。

    不久前,亚马逊云科技专门针对存储召开了一次行业沟通会,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表示,亚马逊云科技已经形成了完整而强大的存储服务阵容,亚马逊云科技存储服务全面覆盖对象存储、块存储、文件存储、备份、容灾、以及数据传输与边缘处理。

    (图: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

    据悉,亚马逊云科技仅在2021年就发布了130多项存储新服务和功能特性,通过不断的创新应对数据爆涨带来的三大挑战:

    1. 通过智能分层解决成本与敏捷性的矛盾

    2. 针对不同企业的应用场景,开发专门的云存储服务满足不同应用的数据存储需求

    3. 通过一站式备份软件解决云端数据备份要求

    智能分层极大降低成本

    陈晓建将数据类型分为热、温、冷、冻四个层次。热数据如交易系统里的交易数据,toC系统里面的用户日志,这些数据需要被频繁访问;温数据像一些企业的业务数据,包括网站的数据,这些数据有可能需要按周、月的频率访问,不像热数据一样访问得这么频繁;冷数据像手机相册数据,企业的其他数据,这些数据平时的访问频率可能是几个月,甚至一两年才会访问一次,作为归档数据,一旦存储之后它的访问频率并不是很高;冻数据一旦写入之后访问频率非常低,但是由于合法合规的要求,这些数据必须要能够进行持久化的存储,比如说医疗影像的数据,国家规定这些数据必须存放30年,任何时候要用都可以及时拿出来。从业务特点来讲,这些数据本身对于存储读写性要求并不很高,但是要求数据的持久性,而且数据的量非常大,所以用户对于数据整个存储成本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亚马逊云科技8级存储层级满足热、温、冷、冻等不同的访问层级,应对企业业务不同的数据访问频次,兼顾性能和数据保存成本。

    非常直观的例子,一份数据在2006年的时候如果需要100块钱存储,到今天只需要花15块钱,16年间,整个存储成本降低了大约7倍。

    2021年12月份的时候,亚马逊云科技宣布将全球九大可用区域的两个主要产品价格降低了31%,一个是Amazon S3 Standard In Frequent Access,一个是Amazon S3 One Zone In Frequent Access,降低用户存储成本是亚马逊云科技非常重视的工作。

    亚马逊云科技2018年就推出了Amazon S3智能分层功能,面向未知访问模式的海量数据。Amazon S3可以自动在不同层级的存储之间移动数据,实现至多68%的成本节省。Amazon S3智能分层已经涵盖了Amazon S3家族的几乎所有存储类别,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存储与使用。客户可以将Amazon S3智能分层作为默认的存储层级,用以构建包括数据湖、机器学习等各种云端应用。

    在Amazon S3之后亚马逊云快捷把智能分层功能拓展到了共享文件存储Amazon EFS,引用两个维度,第一个是单可用区和多可用区的维度,第二个是热数据和温数据的差别维度,从这两个维度亚马逊云科技将EFS分为四种层级,用户不需要关心数据放在这四种里的哪一种,只需把工作交给EFS智能分层。

    更直观的例子是,文件系统符合二八原则,20%的数据属于频繁访问的数据,80%的数据属于非频繁访问的数据。如果按照智能分层把两类数据智能分开,按照非频繁访问层成本是频繁访问层的1/10计算,亚马逊云科技Amazon EFS智能分层可以为用户节省最多72%的成本。

    专门构建不同的云存储服务满足需求多样性

    如何满足客户不同的业务的需求,亚马逊的的对策是专门构建不同的云存储服务。

    陈晓建将产品大量数据的应用分为两类,第一类称之为云原生的现代化应用,第二类是传统的云端企业应用。针对云原生的现代化应用,亚马逊云科技Amazon EFS和Amazon S3能够很好的解决云原生业务的需求。

    企业应用诞生在公有云之前,存在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企业应用。主要包括四类:

    1. 第一类是Windows为主的应用,底层服务要完全满足Windows的环境,包括ACL文件访问控制权限,包括Active Directory兼容。

    2. 第二是高性能计算,不可能通过单个节点完成,一定是多节点协同的,数据是共享的。真正在跑的高性能集群往往是几百个节点甚至几千个节点共享一份数据,首先第一个需要共享的存储,第二个由于这份数据要被几百个、几千个节点同时访问,所以对整个存储的性能和吞吐率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3. 第三是基于各类多种多样的企业应用,这些应用要上云必须完美的兼容和支持好之前提供的功能。

    4. 第四是大数据的环境,往往需要一些特殊的支持,包括像ZFS,需要具备高吞吐、低延时的技术。

    亚马逊云科技专门构建了一个场景化应用FSx家族,X意味着多种文件存储类型,专门为企业不同业务需求构建。

    FSx家族历史数年进行了迭代升级。

    • 2018年11月推出Amazon FSx for Windows File Server完美支持 Windows Server工作负载。

    • 2021年11月发布全新一代Amazon FSx for Lustre面向HPC计算密集型工作负载,帮助客户快速完成高性能计算,如基因测序,新药研发,自动驾驶模拟仿真,半导体设计等任务。

    • 2021年11月发布Amazon FSx for OpenZFS面向大数据分析Linux工作负载。针对那些以往把数据放在ZFS或者其它Linux文件服务器、而不希望改变架构的云迁移客户。通过它,可以让ZFS或其他基于Linux的文件服务器迁移到亚马逊云科技时不需要改变应用和管理数据的方式,提供高达1百万IOPS ,而延迟仅有几百微秒,非常适合运行像机器学习和音视频实时处理这类数据密集型工作负载。

    • 2021年9月发布Amazon FSx for NetApp ONTAP方便企业业务无缝迁移上云。使客户能够在亚马逊云科技上启动、运行和扩展全面托管的NetApp ONTAP文件存储服务,无需修改其应用、工具、流程或工作流,即可将其在NAS设备上运行的应用迁移至亚马逊云科技。Amazon FSx for NetApp ONTAP让客户可使用其已经熟悉的NAS工作流来部署、管理应用和数据,同时尽享亚马逊云科技带来的敏捷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以及与亚马逊云科技其它服务之间的无缝集成。

    一站式备份服务解决云端数据备份需求

    在统一数据保护上,数据备份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很多系统都是使用起来非常复杂第二,怎么保证安全合法合规的要求,第三,由于做备份一定会带来额外的成本,如何解决?亚马逊云科技的解决之道是Amazon Backup,这是一个云上的一站式备份服务。

    Amazon Backup 一站式备份服务支持15种以上的数据源备份,包括全部的存储服务(块、文件、对象),以及各类数据库,计算和存储网关。可以一站式保护Amazon S3、Amazon EBS、Amazon EFS、Amazon FSx、Amazon Storage Gateway、Amazon DocumentDB、Amazon RDS、Amazon Neptune、Amazon Aurora、Amazon DynamoDB、Amazon EC2、VMware Cloud on Amazon的数据,有效解决三大挑战:

    • 提供图形化管理控制台,提供基于策略的备份解决方案,简化备份管理;

    • 通过集中式的备份监控和日志,以及数据安全和权限管理服务,确保备份数据的安全合规;

    • 通过数据冷热分层来降低成本。

    同时,在安全性上,为关键数据提供可靠保护:

    • 所有的备份数据都支持KMS加密;

    • 备份恢复操作权限和数据访问权限都可以通过IAM细颗粒度授权。

    • 利用Amazon Backup的集中数据备份,以及备份库锁定功能,可以有效的防止勒索病毒的攻击,生产数据备份到备份库,设置备份库锁定功能,病毒或者恶意操作都无法改变或者删除备份库中的数据。

    • 备份库支持冷热分层。近期的备份数据存储在热备份库里,一周或者一个月后的数据可以基于策略自动迁移到冷备份库,按冷备份库的价格为热备份库的20%。

    从2006年开始到现在,亚马逊云科技存储服务已经成为IT行业的“水”和“电”,让各行各业的业务都能从存储服务中获得价值。陈晓建表示,“我相信还有很多新的功能等着我们开发,为用户进行赋能,我们希望能够在以后为用户带来更多的价值。”


    ]]>
    Gartner:成为企业数字化基石 2025年云将无处不在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新冠疫情爆发至今,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企业运营。疫情推动企业上云加速,云原生、分布式云等新热点涌现,基于对云计算产业长期深入的调研分析,Gartner于日前分享了他们对中国云计算市场的研究与预测。

    “未来,云是分布式的、无处不在的”Gartner高级研究总监曾劭清表示,“云战略将成为企业数字化业务创新的重要基石,有经济活动的地方都有云服务基础设施存在。”

    持续增长 中国公有云消费将达109.91亿美元

    中国云计算市场发展趋势

    中国云计算市场发展趋势

    中国企业在IT上的消费,正由传统IT产品转为在云服务上的消费,疫情无疑对此起到推动作用。2021年中国公有云消费为33.57亿美元,相较2020年增长了51%,Gartner预测,未来几年增长率逐渐放缓,到2026年中国公有云消费总量将达到109.91亿美元。细分来看,目前企业的IT应用软件消费中,超过40%为云上消费,到2025年企业SaaS消费的占比会接近70%,只有30%来自传统许可证模式消费。

    除一系列市场数据外,Gartner还指出,相较于2021年,2025年的云计算将呈现出七大变化。

    变化一:渗透率提升,云计算从普适的计算形态,变成无处不在的计算形态。

    变化二:技术淡化,云平台从技术创新平台,变成业务创新平台。

    变化三:应用开发由传统方式,变为利用云平台上的应用服务组装、集成。

    变化四:云不止停留在“专区”概念,还有很多分布式云的可用区。

    变化五:当前企业重点建设的私有云,未来改用公有云服务商提供的分布式云解决方案推倒重建。

    变化六:企业的多云架构由被动到主动,自己设置一套横跨几个公有云服务商的多云架构。

    变化七:孤岛型的企业IT组织机构,迎来重构,融合为几个主流团队——DevOps团队、平台团队、Fusion团队。

    基于上述变化,到2025年,云原生平台将成为数字化创新的基础架构,95%的数字化应用都会用到“云原生”平台,重构应用;全球50%的企业应用,会迁移到主流公有云的PaaS以及SaaS平台。而公有云消费将在未来三年超越非公有云消费,成为企业IT消费的主流。

    从技术到数字化基石 三个维度看云计算变革

    风起云涌,云计算自诞生之初,就没有停下变革的脚步。在成为企业数字化创新基石的路上,云计算正在进行三个维度的努力。

    降低用云门槛

    首先是地域门槛,此前云服务的基础设施集中在北上广深,如今正向二三线城市扩展,未来“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让有经济活动的地方都能有云可用。如何降低用云的技术门槛,让没有写代码能力的人,利用云服务即可编写自己想要的程序?云服务商增加低代码、无代码PaaS应用,同时对云上大量的服务做相互的集成,供用户直接使用。地域、技术门槛的降低,将帮助企业IT部门轻松用云,由成本中心转变为业务赋能中心。

    构建生态

    企业对云的需求正在向更深层次迈进,更加复杂和多元。客户需求推动厂商变革,现在,大型云服务商日益重视生态建设,除自有服务外,还吸引ISV独立软件提供商、IT服务提供商、转售分销商、MSP服务商等成为合作伙伴,构建起丰富的云生态圈。

    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随着公有云竞争的加剧,生态已经成为云厂商新发力点。

    差异化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全球公有云服务商积极探索差异化,主要集中关键基础设施、行业云、技术与产品的创新三个方面。所谓行业云,就是在通用的云平台上增加了行业合规和相关的行业应用,Azure等云厂商都推出了自己的行业云模块。

    中国云计算市场发展与全球市场有何不同

    2006年,谷歌前CEO提出“云计算”概念,随后亚马逊创立AWS,布局云业务。三年后的2009年,中国方迎来云计算的初试水。

    十几年过去,云计算已在全球成长为一个巨大的行业和生态,技术、商业模式等日益成熟。中国云计算也从争议中萌芽、成长,成为全球第二大云计算市场。

    受起步晚等因素影响,Gartner发现,相较于全球市场,中国云计算市场呈现出诸多不同。

    企业级SaaS应用稀缺

    很多企业级软件提供商没有相关的SaaS服务,或者仅仅把SaaS服务定义成针对小微企业和中小企业,使得企业级SaaS服务,不能达到国内大企业对数据治理、安全性的要求。

    12国的云消费PaaS IaaS比率

    十二国的云消费PaaS/IaaS比率

    重IaaS轻PaaS

    曾劭清定义了一个词“PaaS/IaaS的比率”,以体现一个国家或企业在云服务消费中,当花1块钱在IaaS时,对应花在PaaS上的费用。Gartner对12个国家的云服务消费调查显示,中国的PaaS/IaaS比率为0.29,即有0.29元花在PaaS上,1元花在IaaS上,美国为1.35,英国为1.14。中国的PaaS服务渗透率低,既与公有云消费的主体互联网客户企业PaaS自己开发只用IaaS资源有关,也与很多企业对公有云PaaS信任度低有关,公有云上PaaS服务丰富度不够,亦是原因之一。

    专有云

    针对企业对上云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顾虑,市场上出现了专有云模式。Gartner称其为:“On-Premises Public Cloud”用公有云的分布式云解决方案在用户数据中心打造专有云的解决方案,阿里云的飞天,腾讯云的TCE、华为云的HCS、Azure Stack都属于此类。

    区别在于,海外企业多用as-a-service 的方式进行专有云消费,国内企业则用购买软件/硬件的方式建立自己的专有云。原因在于,中国企业大多不愿意放弃对IT的拥有权。

    应用迁移

    将应用上云上迁移,存在6种主流方式:1)Retain不迁移应用;2)Rehost将应用迁移上云但不做改动;3)Revise把应用稍微改配置,不牵扯代码改动;4)Rearchitect应用架构重构,改动一定量的代码为云环境做适配;5)Rebuild把源代码抛弃,重写;6)Replace用云上的SaaS应用。

    Gartner发现,国内企业将应用迁移上云时,多采用前3种方式,海外企业则是以后3种方式占主流。

    IT组织架构

    曾劭清表示,大部分中国企业内没有平台运营团队、EA团队、Fusion团队。已经建立平台运营团队的企业中,团队呈现出多个碎片化小团队形式,无法实现团队协作,技能升级。Fusion团队是把业务和技术、市场结合的团队,在海外由CIO办公室的分析师们组成,国内少见有企业如此操作。

    Gartner还指出了当前企业对云计算存在的常见误解:

    1、 云可以省钱。实际上,上云会带来新的开支,如集成、购买、工具升级、人员培训的费用。

    2、 现在一些应用从公有云转移到企业数据中心上。实际甚少见到这一情形。

    3、 多云可以减少云服务商对用户的锁定。正确来说,“单云”是对用户的全锁定,“多云”就是多点锁定,只是每个锁定点的影响半径没有单云大。

    4、 迁移上云,任务就完成了。实际上,迁移上云只是开始,还有很多优化在云上应用的工作有待去做。

    5、 我有私有云,不用上公有云,也不需要用分布式云。实际上,大部分企业做的私有云不是真正的云,更多的是虚拟化与自动化的结合而已。(本文来源:中国IDC圈 孙敬伟)


    ]]>
    提高数据存储能力 筑牢数字经济基石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近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数据确权、流通、交易、安全等方面做出部署。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智能化的基础。数据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根据华为《全球产业展望(GIV)》预测,到2030年,全球数据进入YB时代(1YB≈1万亿TB)。数字时代,如何更好地获取并利用数据要素发挥其价值,已成为全球竞争的新战场。数据上升为国家级战略,而存储作为数字世界的地基,数据存储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

    只有数据“存得下”,才能用得好。没有存储,数据就没有保存、计算、传输等的基础。那么,如何来衡量数据存储的能力?随着存储技术的演进,数据存储的发展已然向着效率、经济性、可靠度、节能等方面不断延展。“数据存力”概念的提出,旨在以存储容量为核心,包含性能表现、安全可靠、绿色低碳等综合体现。

    数据存力将扮演未来数字经济高速公路的地基角色,是打造整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基石。我们看到,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数据要素已成为各国的核心战略。比如,美国将数据作为长期战略资源开发;英国在《国家数据战略》中明确提出,数据是世界现代经济的驱动力;我国在2021年出台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强化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加工处理、智能分析等能力”。

    从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到数字经济的发展,数据存力惠及政府、企业、社会,最终将影响每个人、每个家庭和每个组织。例如,传统制造业通过存储的数据判断趋势,调整企业的生产制造策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也能助力提升供应链的可控性,从而使供应链的生产数据变得更透明,为决策提供更多的参考意见。而银行风控授信、保险公司、物流公司等依赖于海量数据的企业也因为更多的精准生产和需求数据输入,可更好地开展业务,为其生产保驾护航,最终实现产业链的稳步成长。

    同时,数据存力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存储介质上的更新迭代,当前光学存储和磁性存储处于技术或供应的瓶颈期无法突破,需有力推进以半导体闪存介质为代表的新一代存储技术发展。

    另外还有数据安全,《意见》中明确提出“把安全贯穿数据治理全过程”。数据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数据存储是数据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当前我国数据安全主要存在几大问题:一是海量的数据给数据安全存储、管理及使用带来压力;存储设备要安全可信;要控制不安全开源软件在存储产品中的使用。二是数据灾备建设薄弱,数据风险与日俱增。三是体系化建设不足,法规、标准体系相对完善,但缺乏实践指导,重点领域如数字政府、金融、运营商、教育、医疗、制造等仍普遍存在“有备份、无容灾”“缺乏异地灾备”现象。四是当前我国在数据安全灾备方面投入偏低,在大中型企业等场景中灾备覆盖率低,业务停机损失高。五是勒索攻击数量和损失呈快速上升趋势,需要在数据存储层构建防护措施。

    在需求的驱动和政策的牵引下,当前全国各地正大力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各区域、各省域的存力发展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亟待全面梳理、客观评价国内各省份现阶段的存力发展状况。为此,结合存力发展的特点和重点影响因素,中国信通院系统性地提出中国数据中心层面的数据存力发展指数,并从规模、质量和环境三个维度对省级数据进行统计评估,为全国及各省份存力发展政策制定提供有力支撑。


    ]]>
    浙江加快建设长三角新型算力中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记者从3日在杭州召开的《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年)》(下称《白皮书》)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浙江将加快建设长三角新型算力中心,合力推动国家算力枢纽长三角节点建设,探索开展“东数西算”协同创新应用及服务平台建设等。

    《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年)》新闻发布会

    《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年)》新闻发布会

    根据《白皮书》显示,去年浙江加快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优化数据中心布局。截至2021年底,该省累计建成各类数据中心202个,其中已建成大型及以上规模数据中心20个,在建15个,数量规模居中国前列。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正式批复同意在长三角地区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要求设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数据中心集群,并以此为中心优化算力布局,积极承接长三角中心城市实时性算力需求,构建长三角地区算力资源“一体协同、辐射全域”的发展格局。

    浙江省发改委二级巡视员金菊萍在发布会上称,围绕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该省将从有序推进数据中心能效提升、加快推进长三角枢纽节点建设、探索推进新型算力网络建设、优化数据中心评估管理机制、推进数据中心产业“强链补链”等方面具体展开工作。

    如在长三角枢纽节点建设方面,原则上浙江将新建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布局在集群范围内,积极探索开展“东数西算”协同创新应用及服务平台建设,将成本优先、非实时计算类的离线业务向西部枢纽节点转移,促进东西部算力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金菊萍称,与此同时浙江会探索推进新型算力网络建设,推动数据中心从存储型向计算型升级,从“云+端”集中式架构向“云+边+端”分布式架构演变,并积极发展云数据中心,推进虚拟化、弹性计算、海量数据存储等关键技术应用,提高机架利用率。

    此外,该省还将鼓励龙头企业加快安全技术和产品研发,建设数据中心安全体系,以数据中心建设为契机,招引一批具有较强数字经济产业链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扶持一批数据中心电源设备、空调设备、液冷领域制造企业,培育一批本地数据中心和云服务提供商、安全防护提供商、信息系统集成商。


    ]]>
    工信部:深入研究虚拟现实等新技术赋能工业领域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据工信部网站信息,8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江平在京调研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制造领域应用情况,并召开有关企业座谈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电子信息司有关负责人陪同调研。

    调研组先后赴北京亮亮视野科技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实地调研,了解企业融合应用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机械维修、远程协作、流程优化、教育培训等环节的经验做法。

    座谈会上,虚拟现实、钢铁行业有关企业围绕“虚拟现实等技术助力行业降本增效”进行了交流讨论。会议强调,要针对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何赋能工业领域开展深入研究,进一步加快虚拟现实等技术在各行各业应用,瞄准行业痛点、难点,不断提高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要加强政策宣贯和供需对接,加快推动新模式、新场景、新业态落地推广,努力实现虚拟现实产业和工业制造领域的双向赋能。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关负责人,中冶京诚、中国钢研集团、首钢集团、阿依瓦、亮亮视野、京东集团等有关企业负责人参加座谈。


    ]]>
    信华信与VMware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携手共建信华信旗下新一代公有云产品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信华信与VMware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联合共建基于VMware云基础架构的新一代公有云产品 -- 信华信睿信云(以下简称"睿信云"),基于多云和混合云环境进行全面深度合作,共同赋能企业用户云上创新。

    信华信与VMware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携手共建信华信旗下新一代公有云产品
    信华信与VMware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携手共建信华信旗下新一代公有云产品

    睿信云标志着信华信和VMware双方强强联合,将充分利用VMware领先技术实力和信华信公有云平台的运营经验和基础,为企业用户提供与VMware本地环境一致、安全、易治理的云环境和高性能云能力。在"公有云服务"、"多云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云原生专业技术服务"等多个云生态领域,开展从产品到服务、从技术到市场的深度合作。基于VMware vCloud Director、VMware Tanzu、VMware vSAN、VMware NSX、VMware vCloud Availability for vCloud Director等全球领先的云技术产品,深度融合信华信综合云服务能力,提供全面、强大、可交付的云上创新解决方案。

    在云转型的长期挑战下,睿信云将面向国内及海外企业用户,提供公有云、混合云、私有云服务以及支持云上应用的快速构建、运行、管理、连接和保护,实现现代化应用的快速迁移、稳定部署和统一运维,有效管理云成本,打造具备行业特色的托管云、专有云和边缘云,轻松安全地驾驭多云和混合云。


    信华信总裁王悦表示:"多云趋势的崛起,成为云计算发展的重要机遇,也对数字化赋能者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信华信具备26年的行业数字化建设沉淀与专业云服务能力,与VMware的深度合作,是双方对于多云市场下全新合作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信华信面向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综合云服务能力,带来由点至面的价值提升,帮助用户高效用云、卓越建云、无忧上云。"

    VMware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原欣表示:"过去两年里新冠疫情加速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企业需要借助信息技术赋能,以应对更加复杂多变、充满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与之相应的,云服务市场需求迎来大规模爆发,实体企业上云积极。其中,零售业和制造业是实体经济中上云比例最高的两个行业[1]。VMware希望充分利用自身在多云服务领域的先进技术和成功实践,借助信华信在这两个行业的客户积累,双方共同展开深度合作,加快企业用户的上云步伐和云上创新,在新一代商业发展模式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1]:数据来源于亿欧智库报告《2021中国企业上云指数洞察报告》。

    关于信华信

    信华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原名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是一家面向全球客户提供领先的产品、服务及解决方案的数字技术服务企业,国内外设立三十家分支机构,公司员工逾万人。

    信华信业务覆盖中国、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聚焦于商业流通、产业、政府公共、金融等领域,打造成熟的智慧商业、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金融等多行业解决方案。在云计算领域,立足于云原生技术,为企业用户提供国际最高标准的全生命周期综合云服务,以数字技术助力数字化转型。

    关于VMware

    VMware是为所有应用程序提供多云服务的全球领先供应商,通过企业控制实现数字创新。作为加速创新的可靠基础,VMware软件为企业提供构建未来所需的灵活性和选择。VMware总部设在加州帕洛阿尔托。VMware致力于通过公司的2030年议程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


    ]]>
    富士康与华为联合发布昇腾智造AI质检示范产线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7月26日,富士康科技集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发布昇腾智造AI质检示范产线。下午,富士康科技集团首席数字官兼智造平台负责人史喆博士、富士康华为产品处处长庄志轩、华为昇腾计算业务总裁张迪煊与华为广东深圳政企龙华区总经理黄鲲共同见证了示范产线联合揭牌。双方这次联合打造业界标杆,标志着富士康与华为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更加紧密,为进一步打造丰富的数字智能工厂AI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昇腾智造AI质检示范产线揭牌仪式
    昇腾智造AI质检示范产线揭牌仪式

    昇腾智造解决方案是基于昇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面向工业制造企业打造的一站式AI使能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质量检测、测量定位、设备看护、厂区安全等生产和运营管理场景,助力企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本次在深圳富士康智能光伏控制器产线打造的昇腾智造AI质检示范产线,通过人工智能算力加算法,系统高效检测智能光伏控制器涂刷硅脂颜色是否正确,硅脂是否少涂、漏涂,以及铭牌是否漏贴、倒贴和错贴。产线月检测6000+台,总体准确率>99%,实现了从自动到智能的变化,显著提升了效率与质量,正向支撑工艺提升,缩短了品质的稳定周期。

    富士康科技集团首席数字官兼智造平台负责人史喆博士表示,昇腾智造解决方案在富士康深圳厂区先行先试,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边缘计算等技术,把AI接入自动化设备和MES,提升了产线智能化,降低了缺陷数量。不仅在AI质检领域,未来基于昇腾AI,期待富士康与华为的合作深入制造过程和运营管理更多领域。

    华为昇腾计算业务总裁张迪煊认为,昇腾AI不断与制造业的场景和需求相结合,打造标杆解决方案,加速工业制造企业智能升级,助力数字经济腾飞。昇腾AI愿与包括富士康在内的广大工业制造企业和技术伙伴一起构建"制造+AI"的产业生态,通过平台加速应用创新,把AI带入每一条产线。


    ]]>
    蚂蚁集团:可信密态计算(TECC)是全新的隐私计算模式 中国比欧美尝试更深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隐私计算在中国发展如火如荼。蚂蚁集团已成为全球隐私计算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来源:199IT 作者:Ralf神藏

    刚结束的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蚂蚁集团首创推进的可信密态计算(TECC)入选“十大硬核科技”。同台竞技的,包括华为、中兴、京东方、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联通、南方电网、中国电子、航天云网等电信、科技、能源巨头。评委包括多位院士和数十位行业权威专家组成的专业评审组经过三轮讨论。

    蚂蚁集团可信密态计算(TECC)之所以能够从489项成果中脱颖而出,靠的是实打实的过硬技术实力。官方给出的获奖评语是:将可信计算技术与密码学深入融合,形成安全高效的新型隐私计算技术,是数据密态时代的有力支撑。


    (图:蚂蚁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安全官韦韬博士 )

    蚂蚁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安全官韦韬博士现场接受了“十大硬核科技”颁奖,199IT与韦韬博士进行了简短的交流。

    隐私计算的尝试中国比欧美国家迈入更深阶段

    隐私计算并不是一个突然爆发的技术,在行业内已经存在多年。20世纪80年代姚期智院士提出了百万富翁设想,并在一篇论文中用密码学理论给出了解答,这便是当前隐私计算主流技术路线之一多方安全计算(MPC)的理论来源。在中国,隐私计算已经发展得如火如荼。2016年前后,以蚂蚁集团为例的科技公司开始布局隐私计算,也出现了一批隐私计算技术创业公司。随着数据要素流通和安全合规需求的加持,近两年隐私计算已在各地各领域逐步展开规模应用,包括金融、政务、医疗等领域。

    与欧美国家相比,在隐私计算领域,中国已经比欧美国家迈入更深的尝试阶段。这是中国的后发先至的优势。明确的法律法规、庞大的市场和更大更快的应用需求,也让中国市场脱颖而出。

    2021年,Gartner发布的隐私计算技术成熟度曲线,预测到2024年,隐私驱动的数据保护和合规技术支出将在全球突破150亿美元以上。 甲子光年智库测算,到2025年隐私计算市场将超过200亿,2021年至202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3.4%。

    与市场高速发展同步的,还有隐私计算技术的突破,这次获得“十大硬核科技”的可信密态计算就是个很好的案例。

    当前实现隐私计算的技术路径很多,包括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可信执行环境、全同态等等,但这些单一技术路线各自存在着一定的局限。

    在此背景之下,蚂蚁集团于2021年起推动发展新一代隐私计算技术“可信密态计算”(Trusted-Environment-based Cryptographic Computing,TECC),创新性地将密码技术(MPC、FL)和全栈可信计算技术(TEE、TPM)融合在一起,突破了使用单一技术的局限,获得了更高的综合能力。可信密态计算(TECC)解决了海量数据规模、高数据安全性、复杂计算逻辑、多数据参与方的复杂难题,进一步拓宽隐私计算的数据规模量级和计算能力,不仅满足联合营销、联合风控、数据共建等经典隐私计算场景,还突破性地支持大数据和跨地域隐私计算场景。

    以东数西算为例,东数西算的数据使用场景和数据规模巨大,传统隐私计算的跨网计算模式难以发挥出西部算力优势。而TECC计算集群不用将数据明文在东西部之间传输,可以在西部算力节点只需存储密态数据,而且数分钟内可以完成亿级密态数据的类SQL分析,1小时内完成亿级密态样本的XGB模型训练。TECC还支持用户在底层算子上自定义计算逻辑,对排序、乱序、数学函数等都进行优化设计,可以有效支撑东数西算场景的计算能力需求。

    以TECC为基础的数据中心方案,通过密态计算和可信执行环境融合,运维人员也难以窃取数据,非常适合有高安全需求的数据,并且TECC的计算方和数据提供方是分离的,可以最大程度上发挥西部能源和算力优势。

    谈到此次可信密态计算(TECC)获奖的意义,韦韬博士坦言,获奖一方面是对蚂蚁集团隐私计算技术的认可,也是对整个隐私计算行业的认可。特别是全面到来的数据密态时代,隐私计算的重要性已经被提到了非常关键的位置。更重要的其实是对隐私计算这项技术发展的鞭策和期待,隐私计算对数字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关乎数据这项国家战略资源的价值释放,也关乎数据要素流通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图:蚂蚁集团首创推进的可信密态计算(TECC)入选“十大硬核科技”)

    对于行业来说,隐私计算本质是要把数据要素的流转融合,从明文变成密文,整个数据流通行业即将迈入密态时代,这个变动是极其巨大的。数据是各行各业数字化应用的血液,渗透到各个环节之中,这些变化是需要各行各业一起来努力实现的。在这方面,行业企业、研究机构、专家们做了很多努力,包括共同制定行业白皮书,举行座谈会,制定行业标准等。蚂蚁也积极参与到了行业生态建设的队伍中,除了上述的工作,蚂蚁还开源了多个隐私计算产品,包括2019年开源的TEE 操作系统Occlum,今年7月开源的可信隐私计算框架“隐语”。可信密态计算(TECC)作为隐语的关键构件,也将在主管部门指导下进行开源。如何跟同行共同推进,如何和主管机构、行业协会来协同工作,也是需要大家共同思考的问题。

    蚂蚁集团隐私计算专利全球第一 前十名越来越多中国公司身影

    三年前,隐私计算领域专利基本为国外巨头公司如微软、IBM等所有。“当时的感受是国际巨头在隐私计算领域专利非常厉害,专利数量多。”韦韬博士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表示,而彼时,蚂蚁集团在隐私计算的专利已经排入全球第三名。

    仅仅三年,这一格局已被打破。目前,蚂蚁集团已经成为隐私计算领域专利申请数全球第一。更可喜的变化是,全球前十名的企业里,中国公司占据越来越多的席位,包括了阿里巴巴、中国平安、华为、国家电网等公司。

    回顾这三年的发展,韦韬博士表示,蚂蚁集团在隐私计算上投入了巨大的资源,非常看重这个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蚂蚁几乎已经探索了所有能探索的隐私计算技术,这一点在蚂蚁7月份开源的可信隐私计算框架“隐语”中也能得到体现。“隐语”用一套通用框架支撑了当前几乎所有的主流隐私计算技术,包括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同态加密、差分隐私等技术,也可支持可信密态计算(TECC)这样新兴的隐私计算技术。隐私计算领域与之前的互联网、通信领域都有很大区别。与DVD编解码、3G时代核心技术都被国外巨头所垄断不同,在隐私计算领域,通过中国公司的不断努力,不会再被国外公司“卡脖子”。

    国内很多公司达成的共识是,隐私计算对后续互联网科技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可信密态计算是对隐私计算标准的重大创新

    可信密态计算是隐私计算领域蚂蚁集团首创推进的一个全新模式。此前在隐私计算里,中国公司更多的是跟随策略。

    这种全新的隐私计算模式,能够很好地解决多维度数据密态作为数据时代的需求,中国的企业和机构能有更多的创新机会,在此基础上能够支撑未来更多的数据要素的创新机会。

    据介绍,可信密态计算(TECC)基于全栈可信与密态分片的全密文高速计算能力,在性能、可靠性、适用性等方面比传统跨网隐私计算有显著提升。TECC能在1小时内完成亿级样本XGB建模;适用于任意多方参与,任意数据划分,支持99.99%~99.999%基础设施级可靠性要求;比明文分布式计算增加不超过一个数量级的实用成本,也是首个可以满足数据密态时代多维度基础设施级要求的隐私计算技术。

    199IT与韦韬博士探讨行业标准的问题时,韦韬博士表示,以往的隐私计算标准都是单个的技术标准。如多方安全计算(MPC)、联邦学习(FL)、可信执行环境(TEE)等等,很难去横向比较单个的安全性。在7月底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可信隐私计算研究报告(2022年)》中也提到,隐私计算产品安全边界的界定需要考虑不同行业、不同场景和不同技术的差别,也需要平衡计算准确性和计算效率的要求。因此,如何评价和验证系统的安全性亟需明确。对此蚂蚁集团结合多年深耕隐私计算技术研究和实践经验,对隐私计算实现的安全性进行了通用的五类安全分级,希望推动隐私计算实现的安全性落到实处。

    韦韬博士强调,隐私计算行业的变革非常巨大,对各行各业的发展影响也非常巨大。但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至少需要经过三至五年的过程。其中,安全是立身之本,要保障数据安全和基础设施的安全,需要稳定可靠的发展。

    由于近年来隐私计算需求非常急迫,“安全和需求之间需要均衡,需要政府、企业、社会一起更好地推进。未来来看也不是仅仅是中国的事情,一定是全球化的事情。数据要素流程一定是未来国际竞争非常核心的环节,特别需要国内国外的更好的协同,生态更好地构建,这些至关重要。”

    从技术、研发、专利、应用等多维度,中国科技公司已经成为全球隐私计算行业发展的前沿阵地。自研、硬核、创新、突破成为中国隐私计算领域的强大底色。在引领这一全球未来趋势的核心技术里,蚂蚁集团与中国其他科技公司一道,将成为全球重要的重要力量。如韦韬博士的判断,三至五年内,中国隐私计算技术将迎来更为突飞猛进的发展。



    ]]>
    东芝硬盘:MAMR目前比HAMR更成熟可靠 30TB后开始考虑技术迁移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作为中国规模较大数字化成果展示窗口,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已经落下帷幕。在同期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数字产品博览会上,老牌国际IT企业东芝硬盘也亮相其中。作为全球三大硬盘厂商之一,东芝硬盘低调发展,深耕中国市场。其带来了哪些新的技术产品,让199IT产生好奇。

    在展会现场,与DOIT谢老师一道,199IT有幸与东芝电子元件 ( 上海 ) 有限公司存储产品市场部总监王泽铠进行了深入沟通。

    携五款全系列产品参加福州数字中国展会

    王泽铠介绍称,此次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东芝硬盘带了五款产品。主推的是企业级容量型硬盘、企业级效能型硬盘以及监控硬盘。在消费级产品展示区有外接式硬盘,以及针对NAS适配的硬盘。

    除了东芝硬盘本身参展外,也携手合作伙伴深信服、海康威视、融科联创三家厂商进行联合展示。海康威视主要是视频监控存储解决方案,与融科联创联合展示高性能存储解决方案,与深信服联合展示云计算解决方案。

    此次参展数字中国峰会,东芝企业级容量型硬盘、企业级效能型硬盘、监控级硬盘、NAS 硬盘、个人存储等全系列产品悉数亮相。

    助力中国实现“数字中国”的宏大愿景

    东芝于1967年开发第一款硬盘,当时的14寸硬盘体积巨大,到2022年东芝硬盘已经度过55个年头。机械硬盘行业随着时间的迁移,只剩下了三大硬盘厂商。东芝硬盘是三家品牌厂商里唯一一家亚洲硬盘供应商。

    东芝硬盘的发展,从供应东芝笔记本内置硬盘出发,再以笔记本硬盘为支点,面向全球主要PC品牌。2009年东芝硬盘收购了富士通企业级硬盘部门,是2.5寸企业级效能硬盘,从此开始了东芝企业级硬盘的发展历程。2011年收购日立台式机硬盘部门,继承了3.5寸硬盘的制造技术,从此开始推出3.5寸企业级硬盘,至今已拥有全系列硬盘产品线。

    王泽铠表示,虽然东芝企业级硬盘起步较晚,但目前已经可以对标竞争对手一样的产品上市时间。

    中国市场有巨大潜力,虽然东芝大容量机械硬盘此前的需求以北美的客户为主,但中国过去几年对存储需求是几何级的增长。相信在中国东数西算策略背景下,东芝硬盘在中国有更好的发展潜力。“希望通过我们的技术和产品助力中国实现数字中国的宏大愿景。”王泽铠如是说。

    中国供应链更为成熟 乐于投资中国市场

    东芝在一九七几年就开始进入中国,默默耕耘中国市场。相对来说知名度没有那么高,但日本厂商有自己的坚持,希望做好自己的产品。东芝乐于投资中国的发展。

    在疫情和供应链混乱的情况下,有些外资把供应链转移到东南亚等。在2020年疫情刚爆发时,东芝硬盘菲律宾工厂因疫情关了半年,出货量受到非常大的冲击。考虑到当供应链风险发生时,如何去服务好中国的客户,经过两年多的筹划,中国东莞第一条企业级容量型硬盘的产线即将完成扩建。未来东芝硬盘把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做好之后,随着中国客户的需求增长,将继续扩展硬盘产线。

    针对细分市场如安防市场。王泽铠认为,中国安防市场近几年是一个爆发式增长。目前市场有瓶颈期,出现部分饱和。东芝硬盘和重要的合作伙伴,挖掘市场的需求新的增长点,针对硬盘市场的AI人工智能、物联网应用的适配,通过定制化的产品,继续打开安防市场并取得进一步增长。

    MAMR技术较HAMR更为成熟稳定 30TB之后做技术迁移

    为满足用户需求,东芝硬盘为客户带来高性价比的数据存储解决方案 , 能够让数据存储的成本、可靠性、面密度等方面进步明显 , 通过微波能量辅助提高碟片密度 , 提高硬盘容量 , 同时能够在硬件兼容性上实现现有系统即插即用。

    新的技术包括东芝氦气硬盘以及针对磁头和碟片进行技术的升级创新。目前东芝主要是应用创新磁能量控制-微波辅助磁记录(FC-MAMR)技术。

    王泽铠介绍道,市场上未来有望成型的技术有两种:热辅助磁记录技术(HAMR)和微波辅助磁记录技术(MAMR)。在技术路线上,HAMR技术是MAMR技术潜力的两倍。东芝研究两种技术都有十几年时间。HAMR技术在可靠性方面,还是有一些缺陷。这些缺陷需要时间去克服。东芝硬盘先选择微波辅助磁记录技术(MAMR)。

    东芝的技术策略是先以MAMR技术为主,继续研发HAMR技术的成熟可靠的提升。MAMR技术目前是出到第二代,相信MAMR技术未来还有一定的潜力达到30TB容量。30TB之后就会考虑HAMR技术的成熟度,做MAMR技术向HAMR技术的迁移,往40TB以上的容量努力。预计完成的时间是2025年-2026年。


    ]]>
    亚马逊云科技:整车厂如何构建自动驾驶、车联网、软件定义汽车的优势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汽车行业的挑战越来越严峻。一方面用户对智能网联技术的偏好和需求在增加,一方面,车厂对自身技术能力的要求在提升,车联网、自动驾驶、软件能力,倒逼车厂不断进行技术革新。

    传统车厂更擅长的是汽车制造及品牌销售本身。如何在新时代的需求下技术能力快速升级迭代?亚马逊云科技是一个非常好的合作伙伴。近年来,亚马逊云科技在智能汽车领域深耕布局,提出了一系列的技术解决方案,也与众多知名汽车品牌达成战略合作。

    亚马逊云科技团队一直在努力思考的方向是整车厂客户未来转型会去向哪儿,在它转型的路上,亚马逊云科技到底能够帮到客户做些什么。

    在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战略业务发展部总经理顾凡看来,把车厂和客户之间的价值交换的点,真正从卖车的那一瞬间能够延长到用户使用车的整个生命周期里面去,而不只是在卖车的那一瞬间,从而可以在整个生命周期里给客户不断提供增值的服务。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战略业务发展部总经理顾凡

    整车厂转型变革的三大难点

    要实现价值点的转换,整车厂有三个难点:

    第一,新趋势是向新的集中化的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去转变,真正让车端的算力达到一个非常高的级别。

    第二,一定是要在一个新的电子电气架构基础上有一个软件定义汽车的平台,真正跨车和云做大量的软件开发工作,未来只有这样服务型的软件才会让车厂的价值产生差异化。

    第三,更好的利用数据,无论是车联网还是自动驾驶,其实本质上都是基于数据驱动的软件开发流程。

    顾凡认为,整车厂有自己明显的优势,比如市场保有量、品牌知名度、产品线丰富度、产品的影响力、销售服务渠道等。在面临“新四化”的趋势里,整车厂在一些方面是需要帮助的,比如软件开发能力、软件的迭代速度、DevOps、算法、软件应用的生态构建的过程,“亚马逊云科技和我们的合作伙伴恰恰是希望在这方面能更多地帮助到车厂和产业链里面的合作伙伴,真正帮车厂做到扬长避短。“

    作为云计算的开创者和引领者,亚马逊云科技从汽车的研发、创新、生产制造、供应链到市场营销,再到智能网联,再到终端用户的服务和应用,亚马逊云科技都在助力汽车行业产业链的创新加速和转型。

    从自动驾驶、车联网到软件定义汽车

    就自动驾驶而言,顾凡认为整车厂存在五大挑战,而亚马逊云科技有相应的解决方案来帮助整车厂应对这些挑战。

    第一个挑战,海量的数据和传输。自动驾驶的测试车运行的过程中各类的传感器、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会产生大量数据,每天每车数据量会达到TB级别。

    客户可以通过Amazon Direct Connect网络专线,或Amazon Snowball移动存储,快速把数据上传到亚马逊云科技,放在Amazon S3里面。Amazon IoT FleetWise能实现定制化的数据采集。

    第二大挑战,是如何实现海量数据的低成本存储。

    Amazon S3提供了云里面最丰富的存储分级,共有8个层级,当我们的用户将车端采集的数据放在Amazon S3上面的时候,就可以根据数据所处的不同温度,从频繁访问的热数据到应该深度归档的冷数据,可以存放在不同的层级,目前是达到最优的成本。

    第三大挑战,如何实现预处理和分析。

    可以用Amazon S3去构建自动驾驶数据湖。这些传感器的数据过来之后一定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去噪,就是数据清洗、统一格式。在云上整合自动驾驶工具链的核心就是自动驾驶数据湖。

    第四大挑战,复杂的模型开发和训练。

    Amazon SageMaker是一个全托管端到端的机器学习集成开发环境,它可以帮助自动驾驶公司或者是车企,把复杂的模型开发和训练的超级复杂的工作流串起来,真正的目的是让算法工程师把精力投入在高质量的模型的构建和迭代上,不浪费时间去管底层的资源,真正做到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第五大挑战是仿真验证。仿真系统的效率会直接影响整个自动驾驶开发链的效率。仿真的系统主要有场景库、仿真平台、评价体系三部分组成。

    1. 统一架构:亚马逊云科技通过统一、弹性可扩缩的系统架构满足日志回放和模拟仿真两种业界流行的仿真模式。

    2. b) 超大规模仿真:Amazon EC2弹性计算服务的Spot实例可以提供百万vCPU级别的低成本算力,最多可节省90%的成本;Amazon S3 作为仿真系统使用的持久性存储,可以近乎线性的匹配计算实例的规模并支持水平缩放;Amazon Fsx for Lustre可作为EC2 实例组成的HPC集群和S3持久存储中间的缓存,为大规模仿真系统提供最极致的吞吐量和IOPS。

    车联网数据被采集上来之后,有三大应用场景,营销运营、产品改进、为用户提供服务。这些场景中,整车厂面临五大挑战。

    第一,全球统一部署。车企在全球部署车联网的时候,如何选择一个跨越全球的基础设施去部署车联网业务。

    第二,安全合规。如何保证企业的车联网业务符合全球范围内的当地的法律法规,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合规,都是今天客户面临的挑战。

    第三,全面的服务体系,提升客户体验。无论是提供移动互联的还是提供数据分析的软件更新的,甚至是在当地提供音视频内容、导航地图的,所以全面的服务体系也是一个挑战。

    第四,数据增值服务。拿到数据如何挖掘价值,给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第五,弹性敏捷架构。

    从遍及全球26个地理区域的84个可用区、支持98项安全标准与合规认证、全面的服务体系、数据增值服务、无服务器服务简化运维,亚马逊云科技能够帮助客户轻松应对挑战。

    在软件定义汽车方面,亚马逊云科技有如下法宝:

    • 参与ARM 发起的SOAFEE组织、采用自研Graviton2/3 CPU的基于ARM Core的算例资源。

    • BlackBerry IVY智能汽车数据平台。

    • 亚马逊云科技帮助大陆集团开发模块化硬件和软件平台。

    • 为车企提供了一项托管服务Amazon IoT FleetWise。

    • 组建亚马逊云科技专业服务团队,提供软件定义汽车平台方案,构建多租户、高度自动化、车云一体、数据驱动、安全合规的软件协同开发与测试环境,帮助汽车企业快速构建“软件定义汽车”的开发环境和能力。

    拥有前沿技术 加速汽车行业创新

    去年,亚马逊云科技 发起“汽车行业创新加速计划”,联合多家汽车行业产业链代表性企业,重塑汽车产业价值链。该计划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培训和技术输出、构建行业解决方案、市场拓展。

    今年下半年,亚马逊云科技也将在苏州设立“亚马逊云科技智能网联数字化赋能中心”,通过卓越展示中心、智能网联云平台、行业俱乐部、全球合作计划四个板块,全面助力相城区构建“阳澄云”公共服务平台。

    当前,亚马逊云科技正引领全球汽车出行行业创新的最前沿,拥有成熟和丰富的全球客户践,全球前十大整车厂商、一级供应商,科技厂商都选择了亚马逊云科技作为数字化转型伙伴。

    同时,亚马逊云科技也拥有100多家专注于为汽车客户提供服务的合作伙伴,在自动驾驶、车联网、软件定义汽车、市场营销、制造与供应链领域,持续、深入地服务着汽车行业客户不断升级的业务需求。

    艾瑞咨询研究总监、云服务产业研究部门负责人王成峰表示:“汽车行业在近些年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正在从以往的交通工具逐渐升级为更多智能终端属性的产品,从而推动了汽车产业从研发设计到营销运营等全场景的革新。亚马逊云科技的汽车行业沟通会中,处处体现了对这种行业新诉求的积极回应,包括强大的机器学习能力和平台、畅通无阻的全球统一部署能力、全面完整的安全合规体系等等。尤其在软件定义汽车方面,亚马逊云科技致力于更紧密地连接车与云,通过更加开发者友好的产品降低行业技术门槛,帮助在车中更好地落地机器学习、数据分析、DevOps等云服务和能力。在产业数字化的大趋势下,这些都体现出了亚马逊云科技在汽车行业的优势,但也无疑拉高了汽车行业对云计算厂商赋能力度的期待。”

    对于亚马逊云科技在汽车行业的定位,顾凡表示:“亚马逊云科技的定位是赋能和开放,我们不做车,我们是帮助车厂去扬长避短加速转型。无论是在软件定义汽车的布局,还是去赋能客户建立数字驱动的开发流程,像自动驾驶、车联网等,这些都是我们的优势。当然,这些背后也离不开亚马逊云科技成功的一些核心优势,比如说覆盖全球的基础设施,比如说我们丰富的跨云、跨边、跨端的云计算服务。“

    志存高远,心系客户,放眼前沿,硬核务实,这是亚马逊云科技在全球汽车产业链里的真实写照。


    ]]>
    北京经信局王立勋:数字孪生城市建设迸发城市发展新动能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当前,数字化转型成为全球城市竞争的新赛道。7月28日,在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从数字孪生城市面向数字原生城市分论坛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王立勋讲道,发展新动能,打造数字孪生城市,推动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交融发展与虚实互动,是国内城市数字化转型研究与实践的热点方向。

    1.jpg

    截止到目前,数字孪生、数字原生作为智慧城市发展演进的重要方向,在城市治理、民生服务、节能减碳等领域的作用日益显现。

    具体表现为助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解决城市治理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问题,让城市更有韧性;优化城市服务,改善市民生活体验,让城市更宜居;助推城市节能减碳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城市进行智能分析与空间推演,优化资源分配,促进清洁能源应用,让城市更可持续。

    据王立勋介绍,近年来,为打造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北京样板,北京着重从提高信息技术支撑能力、推动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角度,推进数字原生城市建设,具体做到了以下三点。

    一是加强数字原生城市顶层设计与质量验证。研究制定数字原生创新发展政策,加强数字原生城市顶层设计与统筹推进,支持行业共同构建数字原生城市领域的技术服务标准与检测检验认证体系,探索形成国家质量等级的数字原生基础设施体系。

    二是加强数字原生技术攻关与产业生态建设。坚持安全自主创新,引导并支持龙头企业围绕三维可视化建模、仿真渲染图形引擎、空间计算、GPU芯片等数字关键技术开展攻关。打造开放、开源的城市知识图谱,不断迭代城市空间、计算操作系统的共性技术,加快智能设施改造和技术创新,持续构建北京数字原生生态。

    三是支持数字孪生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面向重点行业、产品,形成了安全便捷的数字原生系统。推动数字孪生技术与新型智慧城市车路协同,医疗健康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支持智慧城市建设基础较好的园区、新区,开展数字原生示范区建设,将物理城市转化为实时可计算、可编程的数字产品。


    ]]>
    揭示OT安全四大挑战!Fortinet 发布《2022年全球运营技术和网络安全态势报告》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Fortinet近日发布《2022年全球运营技术和网络安全态势报告》。该调查报告的受访对象为OT领域及OT安全领域的领导者,涵盖经理到C级高管,他们来自一系列OT重度用户行业,涵盖制造、运输和物流及医疗保健业。

     

    报告指出,OT环境仍然是网络犯罪分子重要的攻击目标:93%的OT组织在过去一年中曾遭遇威胁入侵。该报告还揭示了全球工业组织在OT安全领域存在的广泛不足,并提出了改善此类不足的关键举措。

    Fortinet 报告揭示OT安全四大挑战

    Fortinet 《2022年全球运营技术与网络安全态势报告》显示,虽然OT安全已引起组织领导者的密切关注,并对自身企业OT环境安全逐步加以完善,但OT网络中的严重安全漏洞依然层出不穷。同时,组网设计时未考虑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的安全性、持续的入侵行为、OT活动缺乏集中可视化以及日益增长的OT连接需求等,也成为企业组织亟待解决的四大挑战。

    •  OT活动缺乏集中可视化,使安全风险持续攀升。据Fortinet报告显示,仅有13%的受访组织实现了所有OT活动的集中可视化。此外,仅有52%的组织能够从安全运营中心(SOC)追踪所有OT活动。与此同时,全球97%的组织认为,OT安全是影响其企业整体安全风险的中等相关因素或关键因素。报告调查结果表明,缺乏集中可视化将导致企业组织OT安全风险提升并削弱其安全能力。

    •  OT安全入侵显著影响组织的生产力并削弱其盈利能力。据Fortinet报告显示,93%的OT组织曾在过去一年内至少经历过一次威胁入侵,而遭受三次以上威胁入侵的组织仍然高达78%。这些入侵活动导致近50% 的企业组织被迫中断运营,使企业生产力遭受重创,而且 90% 的入侵事件需花费数小时或更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运营服务。此外,三分之一(约33%)的受访者表示,威胁入侵致使企业在收入、数据安全、合规性及品牌价值等方面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

    •  各企业组织的 OT 安全管理权归属存在差异。Fortinet报告表明,OT安全管理主要由工厂运营总监、制造运营经理等负责。仅有15%的受访者表示,其组织的OT安全由CISO(首席信息安全官)负责。

    •  OT安全性虽逐步提升,但许多组织的架构中依然存在安全漏洞。据报告显示,仅有21%的受访者表示,其组织的OT安全成熟度为4级,支持通过编排进行自动化管理。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地区相比,拉丁美洲和亚太地区的企业组织达到4级的比例更高,超70%的组织已达到OT安全成熟度中等水平。同时报告也指出,过多的OT安全工具给很多企业组织带来了使用挑战,也导致企业间的安全能力差距进一步加剧。

    报告显示,目前,绝大部分组织采用了2-8家不同厂商的工业设备,并且有100至10,000台设备正在运行,极大增加了管理复杂性。

    OT 安全跃升为企业关注焦点

    随着OT系统日益沦为网络犯罪分子虎视眈眈的“羔羊”,保护OT网络环境对降低组织安全风险的重要意义,正在引起CXO们的关注。传统OT网络与企业IT网络之间一般进行物理隔离,随着OT与IT基础设施的加速融合,致使工业OT网络成为影响企业安全的重要风险因素。当前,工业系统与互联网的连接日益紧密,越来越多的外部访问不断涌入,OT组织的攻击面呈迅猛增长趋势。

    另外,随着IT威胁态势愈加严峻复杂,与IT网络连接的OT系统也愈发容易受到激增的威胁影响。也正因为此,诸多企业组织愈加重视OT安全。当前,OT安全已经跃升为企业高管的关注焦点,组织全面保护其工业控制系统(ICS)、监控和数据采集(SCADA)系统的需求也随之越来越迫切。

    克服 OT 安全挑战的最佳实践

    Fortinet 发布的《2022年全球运营技术和网络安全态势报告》阐述了企业组织有效应对 OT 系统漏洞并加强其整体安全水平的行业洞见。企业组织可采用以下安全举措从容应对 OT 安全挑战:

    •  构建零信任访问机制,有效拦截入侵活动。随着OT与IT网络的加速融合,越来越多的工业系统连接至互联网,部署零信任访问解决方案可拒绝任何没有适当凭证和权限的用户、设备或应用程序访问企业关键资产。作为有效提升OT安全的关键举措,零信任访问解决方案可助力企业更加高效地防御内外部威胁。

    •  部署可提供OT 活动集中可视化的安全解决方案。确保所有 OT 活动的集中、端到端可视化,是企业组织提升安全水平的关键。据Fortinet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中未遭入侵的全球领先企业组织(仅占受访者的6%),成功实践集中可视化的几率是遭受入侵的同行业组织的三倍以上。

    •  集成不同安全工具及供应商,实现跨多种环境的全面整合。为有效简化组网架构并实现所有设备的集中可视化,企业应力求减少供应商数量,实现OT和IT技术的全面整合。通过部署集成安全解决方案,可帮助企业组织大幅减少攻击面并提升安全水平。

    •  部署网络访问控制(NAC)技术。过去一年中,能够有效避免威胁入侵的企业,大概率已部署基于角色赋予访问权限的NAC技术,确保仅经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特定系统内的关键系统和数据资产,从而避免泄露风险。

    Fortinet Security Fabric安全平台全方位守护OT网络

    十余年来,Fortinet 一直致力于保障能源、制造、食品和运输等领域的OT 安全。不断演进的Fortinet Security Fabric 安全平台,在设计之初即支持将安全性全面整合至复杂的基础架构之中,助力组织持续、高效保护企业IT和OT环境安全,满足合规性要求。通过全面集成和共享威胁情报的技术加持,工业组织可迅速、自动化响应基于任何载体的攻击活动。Fortinet Security Fabric安全平台对整个IT/OT 融合网络的覆盖与支持,能够有效弥合 OT与IT之间的 安全差距,为企业组织提供全面可视化,显著简化网络管理。


    ]]>
    国资监管云上线,有几大意义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近日,在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云生态大会上,举行了云上国资央企启动仪式暨国资监管云上线仪式。

    值得注意的是,国资央企上云、国资监管云上线,将会成为布局谋篇数字经济的重要抓手,主要会带来几方面影响,如下:

    1、国资监管云依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创新管理手段,提升国资监管的系统性、科学性、及时性和精准性,有助于推进国家重大战略的落实、落地;

    2、国资监管应用将全面上云,企业综合办公、经营管理、生产运营等系统逐步上云,可培育一批综合性强、带动面广、创新示范效应高的云上应用;

    3、推动央企建云、上云、用云,将推动生产经营数字化、智能化进程,从长远看,将促进商业模式的创新,打造符合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央企;

    4、在服务国计民生方面,面向建设能源、网络信息安全、医疗医药、采购交易、物流等关键重点领域的大数据平台,将发挥相关行业领域数据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5、在安全方面,依托于网信自主可控体系,央企上云将增强央企网络保障能力;

    6、央企上云的目的,实则是发挥企业需求侧牵引作用,带动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培育一批云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专精特新企业;

    7、央企上云的示范意义在于,构建业务协同、数据融合共享的能力体系,驱动企业生产方式、运营模式、治理体系全方位变革,引领带动全社会范围的云上融通发展;

    8、此次,央企上云及国资监管云上线,选择在福建的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云生态大会上发布,其背后无不看中了福建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早在2000年便全方位融入了经济、文化、社会等发展要素。2021年,福建省数字经济增加值2.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7%;今年上半年,福建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6%,比全国平均高2.1个百分点,在全国位列前列,在东部地区位居第一。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福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9、对于中国电信而言,央企上云、国资监管云上线,将加速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创新技术,在政务服务、交通、能源、金融、生态、民生等各领域的广泛运用。正如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所说,云计算在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作用,已成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和枢纽。2021年,天翼云收入达到279亿元,实现了营收翻番。2022年,预计将再次实现翻番。同时,2021年末,中国电信算力总规模达到2.1EFLOPS,并以超过年均80%的复合率增长,预计十四五末将达到16.3EFLOPS,这均将推进中国电信云网融合走上新的发展之路。

    总结:

    当前,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云计算作为重要的网络计算模式和关键新型基础设施,能够有效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成为信息时代国家科技竞争的制高点,而国资央企上云、国资监管云上线,则是高屋建瓴依托国内运营商云网融合的独特优势,牵引信息通信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
    国产操作系统上新:深度Deepin官宣23版本8月发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今天,国产操作系统深度Deepin官方管理员在社区发帖,预告将在8月正式发布Deepin 23预览版系统。据悉,Deepin 23预览版将会是Deepin社区基于根社区理念开发的一款操作系统,它集合社区的开源优势,拥有大量的创新技术。

    该版本预计将不再依赖上游发行版,而是基于Linux kernel和其他开源组件构建,为逐步建立独立上游提供基础服务和根基。

    根据官方预告,Deepin 23版本将拥有非依赖性包格式、现代化图形开发库和支持下一代图形显示协议、支持原子化更新,并有跨越上游、跨端协同等优势。

    具体的功能方面,官方表示将逐步进行介绍。

    早在今年5月,Deepin就曾宣布,将以深度社区为基础,建立由中国主导的桌面操作系统根社区,打造中国桌面操作系统的根系统。

    此次Deepin 23的问世,将是Deepin根社区计划的初步成果展示。



    ]]>
    永福股份:智慧能源是工程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7月22日-7月26日,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福州盛大召开。同期,第二届中国国际数字产品博览会也在海峡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馆。

    馆区分为数字宜居、数字宜学、数字宜行、数字宜乐、数字宜养、数字技术及防疫等7个数字化场景展区。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字化代表企业、互联网科技电信巨头、各行业领军企业济济一堂,共同展示中国数字化产品和技术的优秀成果。

    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数字产品博览会馆区,199IT和DOIT谢老师一道,与电力能源综合服务领军企业永福股份一起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对永福股份副总工程师黄肇敏、永福智慧能源部黄儆醒进行了专访。

    (图:第二届中国国际数字产品博览会永福股份展台 199IT摄)

    据介绍,永福股份深耕电力能源行业,具备领先的发电、电网、综合能源、智慧能源、储能等电力能源系统集成能力、配套产品和应用服务能力。公司深度融合工程技术和新一代互联网技术、自动化技术,打造数字能源、数字储能、智能电网、城市智慧能源网等领域综合智慧解决方案和相关软硬件产品。永福股份也是此次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赞助商之一,并受邀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数字产品博览会。

    福瓴四大核心平台深度融合

    此次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永福股份携全新品牌福瓴数字能源平台首次亮相。包括数字孪生、电力物联、能源监控、大数据云四大核心平台。

    四大平台有哪些内在的技术逻辑和关联性。黄肇敏揭示了四大平台的相互关系。福瓴的技术路线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数化。永福股份作为设计企业,有设计单位源头的数据优势。可以把以往交付的图纸变成交付数据,产品实现数字化升级。

    第二个步骤是连接。从传统能源到分布式新能源都分布在不同的地域。未来需要将不同地域的终端设备连接起来,传输到监控中心,依靠电力物联网来实现。

    第三个步骤是互动。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里,有新能源、电网、储能等,这些不同的元素需要协调控制。这需要依靠能源监控平台这个大脑来实现。

    第四个步骤是智慧。永福股份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汇集起来的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利用,达到比人脑、经验处理更好更优化的结果。

    这是四个平台串联起来的技术路线。

    电力行业客户数字化的痛点在于技术融合

    永福股份服务的客户中,包含很多的大型央企和民营企业,他们都陆续提出数字化转型战略。这些数字化转型战略都有共同点,就是要实现数字能源和智慧能源。

    传统电力系统的痛点是各个不同信息系统之间形成信息孤岛。数据之间相对割裂,数据共享差。传统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和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很难、很少去融合。

    永福股份将自己的工程技术、自动化技术与新一代的信息化技术进行融合,发挥永福股份的技术优势。应用新的技术实现能源数字化,也实现自身的数字化转型。

    永福股份深耕电力行业二十数载,不仅在设计方面拥有行业最高的资质等级,也拥有非常丰富的大型工程案例,包括大型火电、特高压电网、海上风电等项目。在这过程中,永福股份不断创新,将智慧能源融入到设计理念中,为客户提升价值。

    几年前在意识到数字化能源时代到来之后,永福股份一直在做战略布局,在数字化技术研发上不断发力。通过应用新的技术、结合业务的熟练能力,发现行业痛点,帮助客户创新性地解决问题。

    中国特高压技术远超其他国家

    在不久之前,永福股份确认中标哈密-重庆特高压直流工程线路可研及勘察设计包8,中标总金额为人民币3157万元,这是永福股份中标的第12条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

    特高压技术发源于国外,勃兴于中国。已成为中国的“大国重器”。在电力行业重要参与者永福股份的角度,怎样看到特高压技术的发展,永福智慧能源部黄儆醒阐述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黄儆醒表示,近几年,特高压技术在中国蓬勃发展,不止是设计方面,在工程技术、设备制造等方面都有全面的进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特高压工程最多的国家,远超其他国家。依托工程的积累,中国特高压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目前在国际上遥遥领先。

    永福股份是中国高科技企业发展一个缩影,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典型代表之一。从设计出发,到多年工程积累。在几年前数字能源方兴未艾之时敏锐抓住行业机遇,不断在创新技术研发上发力。将工程技术、自动化技术、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相结合,解决客户在数字化时代的痛点,赢得行业的认可。

    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和第二届中国国际数字产品博览会已完美落幕,中国高科技企业的自强不息、孜孜不倦、勇立潮头的精神令人回味,让人尊敬。


    ]]>
    麻省理工学院的新模拟突触比人脑中的突触快100万倍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致力于“模拟深度学习”的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师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质子通过固体。随着研究人员挑战机器学习的极限,训练越来越复杂的神经网络模型所需的时间、精力和资金正在飙升。模拟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的一个新的分支,它有望以仅仅一小部分的能源使用进行更快速的处理。

    Analog-Deep-Learning-Processor.jpg

    可编程电阻器是模拟深度学习的关键构件,就像晶体管是构建数字处理器的核心元素一样。通过在复杂的层中重复排列可编程电阻器,科学家可以创建一个模拟人造 “神经元”和 “突触 ”网络,就像数字神经网络一样执行计算。然后这个网络可以被训练来实现复杂的人工智能任务,如自然语言处理和图像识别。

    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多学科研究小组着手挑战他们之前开发的一种人类制造的模拟突触的速度极限。他们在制造过程中采用了一种实用的无机材料,使他们的设备运行速度比以前的版本快100万倍,这也比人脑中的突触快约100万倍。

    此外,这种无机材料还使电阻的能效高得惊人。与他们早期版本的设备中使用的材料不同,新材料与硅制造技术兼容。这一变化使得在纳米尺度上制造器件成为可能,并可能为整合到深度学习应用的商业计算硬件中铺平道路。

    高级作者、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EECS)的唐纳教授Jesús A. del Alamo说:“凭借这一关键见解,以及我们在MIT.nano拥有的非常强大的纳米制造技术,我们已经能够把这些碎片放在一起,并证明这些设备本质上是非常快的,并在合理的电压下运行。这项工作确实把这些设备放在了一个点上,它们现在看起来真的很有希望在未来应用。”

    “该设备的工作机制是将最小的离子,即质子,电化学地插入到绝缘氧化物中,以调节其电子传导性。因为我们正在使用非常薄的设备,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强电场来加速这个离子的运动,并将这些离子设备推向纳秒级的操作制度,”资深作者、核科学与工程系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Breene M. Kerr教授Bilge Yildiz解释说。

    高级作者、巴特尔能源联盟核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Ju Li说:“生物细胞中的动作电位以毫秒的时间尺度上升和下降,因为大约0.1伏的电压差受制于水的稳定性。在这里,我们在一个特殊的纳米级厚度的固体玻璃薄膜上施加高达10伏的电压,该薄膜可以传导质子,而不会永久损坏它。而电场越强,离子设备就越快。”

    这些可编程的电阻器极大地提高了神经网络的训练速度,同时极大地降低了进行这种训练的成本和能量。这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快地开发深度学习模型,然后将其应用于自动驾驶汽车、欺诈检测或医学图像分析等用途。

    “一旦你拥有一个模拟处理器,你将不再是在训练其他人正在研究的网络。你将训练具有前所未有的复杂度的网络,而这些网络是其他人无法承担的,因此大大超过了他们所有人。换句话说,这不是一辆更快的汽车,而是一艘航天器。”主要作者、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Murat Onen 补充说。

    共同作者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Ellen Swallow Richards教授Frances M. Ross;博士后Nicolas Emond和Baoming Wang;以及EECS的研究生Difei Zhang。这项研究于7月28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模拟深度学习比其数字同行更快、更节能,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计算是在内存中进行的,所以巨大的数据负载不会从内存中来回传输到处理器中。"模拟处理器还可以并行地进行操作。如果矩阵大小扩大,模拟处理器不需要更多时间来完成新的操作,因为所有的计算都是同时进行的。”

    麻省理工学院新的模拟处理器技术的关键元素被称为质子可编程电阻。这些电阻器以纳米为单位,排列成一个阵列,就像一个棋盘。

    在人脑中,学习的发生是由于神经元之间连接的加强和减弱,称为突触。深度神经网络长期以来一直采用这种策略,即通过训练算法对网络权重进行编程。在这个新的处理器的情况下,增加和减少质子电阻的电导率可以实现模拟机器学习。

    电导是由质子的运动控制的。为了增加电导率,更多的质子被推入电阻的一个通道,而为了减少电导率,质子被取出来。这是用一种电解质(类似于电池)来完成的,它可以传导质子,但阻止电子。

    为了开发一种超快速和高能效的可编程质子电阻,科学家们寻找了不同的电解质材料。当其他设备使用有机化合物时,Onen专注于无机的磷硅酸盐玻璃(PSG)。

    PSG基本上是二氧化硅,它是一种粉状的干燥剂材料,在新家具包装盒中的小袋子中发现,用于去除水分。它被研究为燃料电池在湿润条件下的质子导体。它也是用于硅加工的最著名的氧化物。为了制造PSG,在硅中加入极少量的磷,使其具有质子传导的特殊特性。

    Onen假设,经过优化的PSG可以在室温下具有很高的质子传导性,而不需要水,这将使它成为这种应用的理想固体电解质。他是对的。

    PSG能够实现超快的质子运动,因为它含有大量的纳米级孔隙,其表面为质子扩散提供了路径。它还可以承受非常强大的脉冲电场。Onen解释说,这一点很关键,因为向该设备施加更多的电压能使质子以惊人的速度移动。

    “这个速度当然令人惊讶。通常情况下,我们不会在设备上施加如此极端的电场,以避免将它们变成灰烬。但相反,质子最终以巨大的速度在设备堆栈中穿梭,特别是与我们之前的速度相比,快了一百万倍。由于质子的体积小、质量低,这种运动不会损害任何东西。”他说:“这几乎就像远距离传输。”

    Li补充说:“纳秒级的时间尺度意味着我们在如此极端的场下,接近质子的弹道甚至量子隧道系统。”

    由于质子不会损坏材料,该电阻可以运行数百万次而不发生故障。这种新的电解质实现了可编程质子电阻,比他们以前的设备快一百万倍,并能在室温下有效运行,这对于将其纳入计算硬件非常重要。

    由于PSG的绝缘性能,当质子移动时几乎没有电流通过该材料。Onen补充说,这使得该设备非常节能。del Alamo说,既然他们已经证明了这些可编程电阻器的有效性,科学家们计划重新设计它们以进行大批量的生产。然后,他们可以研究电阻器阵列的特性,并扩大其规模,以便将其嵌入系统中。

    同时,他们计划研究这些材料,以消除限制有效地将质子转移到电解质、通过电解质和从电解质中转移出来所需电压的瓶颈。

    “这些离子设备可以实现的另一个令人兴奋的方向是高能效的硬件,以模拟神经科学中推导出的神经回路和突触可塑性规则,超越模拟深度神经网络。”Yildiz补充说:“我们已经开始了与神经科学的这种合作,得到了麻省理工学院探索智能的支持。”

    “我们的合作对于未来的创新将是至关重要的。前进的道路仍将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但同时也是非常令人兴奋的,” del Alamo说。

    “嵌入反应,如在锂离子电池中发现的那些反应,已经被广泛地探索用于存储设备。”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William Chueh说:“这项工作表明,基于质子的存储器件提供了令人印象深刻和令人惊讶的开关速度和持久性。它为一类新的存储器件奠定了基础,为深度学习算法提供动力。”他没有参与这项研究。”

    “这项工作表明,在生物启发的电阻记忆装置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全固态质子设备基于质子的精致原子级控制,类似于生物突触,但速率快了几个数量级,”没有参与这项工作的卡内基梅隆大学泰迪和威尔顿-霍金斯特聘教授兼材料科学和工程系主任Elizabeth Dickey说。“我赞扬麻省理工学院的跨学科团队的这一令人兴奋的发展,它将使未来一代的计算设备成为可能。”



    ]]>
    亚马逊宣布将关闭Amazon Drive云存储服务,已运营11年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IT之家 7 月 30 日消息,亚马逊宣布将结束 Amazon Drive 服务,同时也为 Amazon Drive 用户提供足够时间来转向替代方案。

      Amazon Drive 云存储服务于 2011 年 3 月推出,作为“亚马逊客户备份文件的安全云存储服务”,提供 5GB 免费存储空间以及适用于 Android、iOS 和 Web 的应用程序。

      亚马逊在谈到 Amazon Drive 停止支持决定时表示:

      亚马逊发送给客户的电子邮件中提到:

      但是,对于照片和视频以外的文件,用户必须从网站手动下载它们。如果需要检索更大的文件,亚马逊还推荐了适用于 Windows 和 macOS 的 Amazon Photos 桌面应用程序。

      Amazon Drive 服务将在 2023 年 12 月 31 日停止支持,但 2023 年 1 月 31 日不再支持新的上传,并且适用于 Android 和 iOS 的 Amazon Drive 应用程序将于 2022 年 10 月 31 日被删除下架。如果不想丢失数据,建议用户迁移到 Amazon Photos,该服务提供 100GB、1TB 和 2TB 存储,价格分别为每月 1.99 美元、每月 6.99 美元和每月 11.99 美元。


    ]]>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算力成为数字经济的主要生产力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证券时报e公司讯,7月30日,在2022中国算力大会上,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表示,算力作为数字时代的核心资源,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模式和科研范式,而且越来越成为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底座,预示着算力成为数字经济的主要生产力。从发展趋势看,算力逐步呈现泛在多样、高效互联、绿色安全的特征。传统的单一算力逐渐发展为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算算力以及前沿算力等专业化算力体系;算力资源正在从集中部署方式向中心+边缘的多级化方向发展;在东数西算背景下,多级化的算力调度对通信网络提出了新的要求;双碳战略进一步加快了算力向绿色低碳方向演进;数据安全和信息安全的要求使得算力可信化成为发展方向。这对传统网和云计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是对云和网分别的要求,也不简单是对云和网的协同提出了要求,更主要的是对云网融合成为一体化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提出了迫切的需要。

    ]]>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算力网络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证券时报e公司讯,在2022中国算力大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表示,中国移动正系统描绘“发展蓝图”,开创构建算力网络。杨杰指出,在加快推进“新基建”的大背景下,国家已全面启动“东数西算”工程,布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推动算力资源协同发展。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中国移动明确了“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新定位,制定实施创世界一流“力量大厦”新战略,系统打造以5G、算力网络、智慧中台为重点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创新构建“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其中,算力网络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此,中国移动开创性提出:打造以算为中心、网为根基,多种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算力网络,推动算力成为与水、电一样,可“一点接入、即取即用”的社会级服务。

    ]]>
    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新华社济南7月30日电(记者王志、孙晓辉)记者从30日在济南开幕的2022中国算力大会上获悉,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5G基站数达到185.4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数超过4.5亿户,所有地级市全面建成光网城市,千兆光纤用户数突破6100万户。

    良好的网络基础设施为算力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表示,近年来工信部积极推进算力产业发展,并取得积极成效:算力基础设施持续夯实,算力总规模排名全球第二;算力政策环境不断优化,算力资源布局更加合理;算力融合应用加速涌现,算力产业生态逐步完善。

    张云明说,产业界各方要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把握算力产业发展规律,加快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以新一代通信网络为基础、以数据和算力设施为核心、以融合基础设施为突破重点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在开幕式上,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浪潮、华为等算力龙头企业还签署了算力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启动建设10余个全国性数据中心及云网融合项目,总投资额近500亿元。

    2022中国算力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主题为“算赋百业 力导未来”。(完)


    ]]>
    阿里巴巴CTO程立:云计算与开源成为了数字世界的根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7月31日上午消息,近日,在2022开放原子全球开源峰会上,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程立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云计算开启了开源新时代——云是数字世界的基座,云也为开源软件提供了最佳运行环境,云计算与开源共同成为了数字世界的根。

    过去十多年,阿里在自主开源方面累计开源项目超过3000个,覆盖大数据、AI 、数据库、中间件、容器技术、硬件等多个领域,代表性的项目包括龙蜥操作系统、Apache RocketMQ、Apache Dubb等。目前,全球超过3万开发者为阿里开源项目贡献代码,GitHub Star超过100万,并被全球众多顶级企业使用。

    在程立看来,自开源软件脱胎于自由软件开始,对商业友好、与商业共存就被写入开源基因;而云计算所提供的按需使用、随需弹性、轻运维等关键特征,为各类开源软件提供了最佳的运行时环境。Open Core和云原生,为开源的商业化提供了最优的模式,这也成为了当前开源商业公司采用的主要模式。

    “中国极大的市场容量促使以云原生为代表的新型订阅收费模式快速变现。站在用户的视角,云平台与开源社区的有效合作,赋予了用户灵活的选择权,我们认为云+开源共同形成了数字世界的可信基础,它们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为最广泛的开发者提供了敏捷软件研发的大中台。”程立表示。

    据程立介绍,在构成未来数字世界底座领域,阿里做了重点开源部署,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容器与中间件、大数据四个领域,而且所有的云原生软件必须是开源的。下一个五年,阿里希望能够基于与伙伴们的业务实践,持续开拓未来开源社区的发展方向。(新浪科技 文猛)


    ]]>
    2022可信云大会在京召开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2022年7月21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联合主办的“2022年可信云大会”在京召开。大会以“云赋新能,算向未来”为主题,公布了可信云总体发展情况及最新评估结果,发布了《2022云计算十大关键词》、《云计算白皮书(2022年)》、可信云最佳实践等多项重要成果。

    1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一级巡视员刘郁林、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魏亮出席会议并致辞。

    2

    刘郁林在致辞中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方面组织开展了大量工作。针对建设基础设施、云服务体系、行业生态等方面的不足,刘郁林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继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多云之间、云和数据中心之间、云和网络之间一体化资源调度;二是持续完善信任体系建设,完善云服务体系相关配套标准,切实推进企业上云相关政策落地实施;三是不断深化行业生态建设,丰富面向各行业的云解决方案和工具产品,发挥骨干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3

    闻库在致辞中提到,云计算作为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是推动数字技术与实际深度融合的重要支撑。在国家政策支持和推动下,我国云计算正在加速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随着云计算在各行业应用落地,未来需要进一步拓展云计算领域标准化工作,建议从四个方向入手:一是政策指引,积极引导企业深度上云用云;二是聚焦热点,促进云计算与新技术融合创新;三是平台支撑,持续发挥推进委员会引领作用;四是开放共赢,加强与国际组织交流合作。

    4

    魏亮在致辞中表示,云计算作为新型基础设施核心环节,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底座,经过十余年发展我国云计算产业已经取得阶段性成就,但在数字经济、“东数西算”、“数实融合”等宏观环境影响下,云计算产业也将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对此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不断完善产业生态建设,加速云计算产业创新;二是推进传统行业上云用云,推动传统行业云计算应用场景的创新发展;三是夯实云计算支撑保障体系,加快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云计算技术、服务和应用体系,加强云计算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云计算标准体系建设,为云计算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保障。

    5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发布2022年上半年可信云评估结果。截至2022年7月,可信云累计评估数量共计1355个,服务对象涵盖传统云服务商、电信运营商、行业用户单位等各类供给侧需求方,服务内容覆盖云服务、云软件、云原生、高性能计算、软件开发、混合云、云管、云网、云边协同、行业云、云安全、开源、数字化等云计算众多领域。

    2022年上半年共有28家企业通过可信云基础服务评估,11家企业通过云软件评估,25家企业通过云原生评估,20家企业通过混合云和专有云评估,10家企业通过云管、MSP和云优化评估,12家企业通过云网评估,43家企业通过系统稳定性和软件工程评估,48家企业通过云安全和开源治理评估。结果如下:

    6

    7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栗蔚发布可信云最佳实践结果。2022年可信云最佳实践共分为:技术最佳实践、服务最佳实践、用户案例最佳实践三大类,以表彰过去一年在云技术、云服务、云实践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云服务企业,更加全面、系统、专业的展示行业代表性案例和成果。结果如下:

    8

    9

     

    11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发表《2021云计算十大关键词》演讲。2022年云计算十大关键词是基于中国信通院长期对产业的研究观察,以及与一线专家的研讨交流提炼而成,十大关键词分别是:云原生、分布式存储、专有云、云成本优化、云资源效益、云安全、精益软件、系统稳定性、算力服务、低碳云。通过2022年云计算十大关键词可以看到,云计算作为数字技术发展和服务模式创新的集中体现,仍将在未来数年内处于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并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12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栗蔚解读《云计算白皮书(2022年)》。当前,全球云计算市场增速反弹,我国云计算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在新经济的推动下,企业上云用云进入新发展周期,呈现出从资源上云到架构用云、从粗犷使用到精细治理、从功能优先到安全稳定兼顾的发展特点。新周期下,云计算发展重点体现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云原生行业应用快速普及规模化、系统化建设需加强;二是云服务向算力服务演进,助力算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云上系统稳定性面临挑战,技管结合助力能力提升;四是云安全聚焦应用新技术理念,迎接上云用云新安全挑战;五是云计算重塑IT消费模型,云成本优化势在必行。

    13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云计算部主任马飞解读《专有云产业发展白皮书》。马飞表示,专有云作为全新的云服务形态,兼顾公有云和私有云优势,创造全新业务体验的同时,促进了云计算市场的发展。未来,专有云将呈现软硬一体化、云原生、智能化、云边协同四大技术趋势,格局逐渐走向“百花齐放”,应用日趋多样融合发展。

    14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总工陈屹力解读《可信云年度云服务质量报告》。陈屹力表示,目前我国云服务呈现三大趋势:一是云服务底层容灾技术进步,云服务整体可用性大幅提升;二是伴随企业数字化进程提速,传统应用云化趋势明显;三是云安全走向原生架构,赋能企业数字化保驾护航。

    15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云计算部副主任刘如明解读《云原生方法论白皮书》。刘如明表示,云原生是算力网络的核心支撑,应用云原生化是大势所趋。云原生应用方法论是从应用视角出发,根据用云程度由浅入深的五个场景,架构云原生、开发云原生、治理云原生、分布式云原生及算网云原生,逐层推进,指导应用走向全面云原生化。

    16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云计算部副主任闫丹解读《云计算低碳发展及碳排放核算模型》。闫丹表示,当前云计算低碳发展及碳排放核算迫在眉睫,国内外对云计算碳排放核算方法尚未有统一标准。本次发布的《云服务碳排放核算模型框架》初步确定了云服务碳排放的核算范围以及核算框架:核算范围分别针对自建机房、私有云、公有云等情况进行划分,核算框架以云服务资源占比为基础,将云服务中相关的公共服务消耗按比例划分后进行碳排放的核算。

    17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开源和软件安全部副主任孔松解读《云安全全景图2.0》。孔松表示,本次发布的全景图梳理了我国云安全产业供应情况,覆盖云工作负载保护、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身份和访问安全、安全管理和运营、DevSecOps、业务安全、安全服务9大领域,将为中国云用户构建安全体系提供指引和帮助。

    会上还发布了多项重要计划和研究项目,分别是服务器无感知创新计划、算力服务领航者计划、混沌工程实验室专家指导委员会、央国企上云白皮书研究,以及软件质效领航者优秀案例集等。

    18

    会议还邀请了产业各方嘉宾发表精彩演讲。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CTO广小明带来了《共建共享可信可控的算力云时代》的主题演讲;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IaaS产品部副总经理姚军带来了《筑强算力基础,加速算网创新》的主题演讲;联通云能力平台首席架构师冯强带来了《可信数智,联通云打造算网一体新引擎》的主题演讲;浪潮云信息技术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尹萍带来了《拥抱行业云筑构产业数字化新引擎》主题演讲;阿里云智能混合云产品解决方案总经理李亮分享了“筑信任之基 阿里云混合云建管用全面升级”的经验;华为云安全治理总监彭浩熹分享了“面向可信的云安全治理实践”;腾讯云数据库产品总监陈琢带来了《TDSQL助力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主题演讲。

    本届“2022可信云大会”历时两天,除主论坛之外,还设有10个分论坛,内容涵盖云原生、混合云、专有云、低碳、多云管理、算力服务、系统稳定性、软件工程、云优化治理、零信任和安全等诸多方面。后续,中国信通院将紧跟云计算发展趋势与行业痛点,推动先进技术落地与应用,搭建各方沟通交流桥梁,促进云计算知识共享流通。


    ]]>
    腾讯西部云计算数据中心二期项目顺利通电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7月19日,国网重庆北碚供电公司员工在腾讯数据中心园区内组织开展110千伏腾讯数据变电站送电工作

    7月19日,国网重庆北碚供电公司员工在腾讯数据中心园区内组织开展110千伏腾讯数据变电站送电工作。黄灿摄

    7月20日,位于重庆两江水土国际数据港(两江国际云计算产业园)的腾讯西部云计算数据中心二期项目顺利通电。该中心投运后,将具备20万台服务器的运算存储能力,成为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单体数据中心之一。

    今年2月,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推动算力资源有序向西转移,促进解决东西部算力供需失衡问题。重庆两江水土国际数据港(两江国际云计算产业园),占地约1.25平方公里,汇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重庆有线、腾讯、浪潮等数据中心,是重庆市助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的重要版块。

    与一般产业相比,数据中心对电网供电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往往需要双电源或多电源提供可靠的供电保障。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针对两江新区的产业定位和布局,持续加快电网建设,不断优化网架结构,仅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就分布有22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变电站5座,全力保障园区企业的电力可靠供应。

    在腾讯西部云计算数据中心专用变电站的建设过程中,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开启了办电绿色通道,派遣专职客户经理全过程跟进施工进度。在客户提出用电需求后,国网重庆电力工作人员综合分析区域电源点布局和供电可靠性,免费开展接入系统设计、确定电源点,13天完成供电方案答复。随后马不停蹄地开展用户变电站接入方案设计,启动电网配套工程,新建电源点变电站出线间隔,通过内部流程优化,形成了前期物资筹备、中期节点控制、后期限时实施的电网配套工程管控体系,提前1个月完成客户专用变电站电源接入点的配套工程建设,实现了“客户等电用”到“电等客户用”的转变。


    ]]>
    普洛斯任命微软前高管Jennifer Weitzel为全球数据中心业务总裁 不直接领导中国业务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7月20日,普洛斯宣布任命JenniferWeitzel为全球数据中心业务总裁。

    普洛斯全球数据中心总裁

    普洛斯全球数据中心业务总裁 Jennifer Weitzel

    Jennifer拥有20多年的行业经验,领导一流的基础设施管理团队,曾效力于微软、DigitalRealty、乐购、英国机场管理局和沃尔玛等企业和机构,职业生涯横跨北美、欧洲、亚太、中东和非洲。加入微软之前,Jennifer曾在DigitalRealty任职7年,担任多个高管职务。

    作为全球数据中心业务总裁,Jennifer Weitzel直接领导日本、欧洲和美洲市场的数据中心业务,负责战略制定、业务发展以及运营管理。目前来看,中国数据中心业务不在她的直接领导范围之内,普洛斯的官方描述为“与中国数据中心业务团队携手并进”。

    普洛斯是全球领先的物流基础设施品牌,2018年进入数据中心领域,目前普洛斯2018年进入大数据基础设施领域,目前在亚太地区的数据中心可提供超过2吉瓦(GW)的IT负载,在欧洲和美洲可提供超过500兆瓦(MW)的IT负载。

    普洛斯重庆两江数据中心

    普洛斯重庆两江数据中心

    在中国市场,普洛斯于2018年控股数据中心运营商云之鼎,进入IDC行业,现已完成在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以及中西部区域的数据中心布局,数据中心IT负载达到1400MW。

    普洛斯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梅志明表示,“我们已经在中国建立起了领先的数据中心业务,在建和运营的数据中心超过20个。同时,我们欢迎Jennifer的加入,她将推动全球其他市场的数据中心业务发展,不断拓展和提升我们的全球数据中心网络。”


    ]]>
    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网络基础设施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数字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5G基站总量占全球60%以上、网络基础设施全球规模最大……自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数字中国以来,数字中国建设从夯基垒台到积厚成势,在砥砺奋进中取得显著成就。

    23日,在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式上,《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正式发布。报告介绍了数字中国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并作出2022年数字中国建设展望。

    过去五年,数字中国建设硕果累累。

    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截至2021年底,我国建成142.5万个5G基站,总量占全球60%以上,行政村、脱贫村通宽带率达100%;IPv6地址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一;算力规模全球排名第二。

    数据资源价值加快释放。2017年到2021年,我国数据产量从2.3ZB增长至6.6ZB,全球占比9.9%,位居世界第二。大数据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从2017年的4700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3万亿元。

    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我国5G实现技术、产业、应用全面领先,高性能计算保持优势,北斗导航卫星全球覆盖并规模应用;芯片自主研发能力稳步提升,国产操作系统性能大幅提升;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新兴技术跻身全球第一梯队。2021年,我国信息领域PCT国际专利申请数量超过3万件,全球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全球领先。2017年到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7.2万亿增至45.5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

    数字政府治理服务效能显著增强。我国电子政务在线服务指数全球排名提升至第9位;超90%的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数字抗疫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字社会服务更加普惠便捷。2017年到2021年,我国网民规模从7.72亿增长至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提升至73%,特别是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提升到57.6%,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差异缩小11.9个百分点。

    报告中,还发布2021年各地区数字中国发展成效评价。据悉,2021年数字中国发展水平评估工作由国家网信办组织开展,重点评估31个省(区、市)在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技术创新、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网络安全和数字化发展环境等方面的发展水平。评价结果显示,浙江、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山东、天津、福建、湖北、四川等地区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10名。


    ]]>
    国家云正式上线:中国电信天翼云牵头 多家央企参与组建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在近日的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云生态大会上,由中国电信牵头、中国电子、中国电科、中国诚通和中国国新等中央企业参与打造的国家云,正式对外亮相。

      2021年,国资云概念引发广泛关注。当时,多地国资委发布文件,要求已经在第三方公有云平台上部署建立信息系统的国资企业,逐步向“国资云”平台迁移。

      而今年,国家云的概念正式出现。7月12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深化专业化整合工作推进会。其中提到,中国电信引入中国电子、中国电科、中国诚通和中国国新等中央企业战略投资者,组建股权多元化的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推动中央企业云计算资源整合。通过强化与中国电子等中央企业、清华大学等高校联合研发,构建完整的、自主可控的云原创技术生态。整合内部资源,天翼云公司下设31省分公司,建立起健全云网一体化运营体系。目前,天翼云是全球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云、国内最大的混合云,作为国家云的框架基本成型。

      在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云生态大会上,国家云也正式对外亮相。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在致辞中表示,云计算在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作用,已成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和枢纽。中国电信加快云计算核心技术攻关,陆续突破了云操作系统、弹性计算、云存储、云网络、分布式数据库、CDN等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具备了自主可控、安全可信、开放合作、业内一流的全栈云能力,并主动融入数字中国建设的方方面面。中国电信将在技术生态方面提供最开放的资源,在应用生态方面聚集最广泛的合作,在渠道生态方面推出最优越的政策,在服务生态方面给予最到位的赋能,同产业链上下游开展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加务实的生态合作。

      中国电信总经理邵广禄在会上表示,天翼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运营商云,保持政务公有云市场的领先地位,不仅构建了“2+4+31+X+O”资源布局,还实现了天翼云4.0全栈自研。目前,天翼云服务超过200万行业客户,各类生态合作伙伴达2000个。天翼云将积极推进4大生态建设:通过技术生态推动云计算技术融合共创、通过应用生态支持云上应用和解决方案创新、通过服务生态提升云交付综合实力、通过渠道生态汇聚云发展增长合力。

      此次云生态大会在技术、应用、服务、渠道等多领域,构建面向未来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营造云生态繁荣。

      第一,举行云上国资央企启动仪式暨国资监管云上线仪式。中国电信积极落实国资央企投身国家云体系建设的工作要求,切实推动企业“建云、上云、用云”。国资央企上云和监管云上线,将进一步推动央企数字化转型,实现国资监管效能提升。

      第二,发布云生态合作计划。通过“云创计划”和“云汇计划”,中国电信将与合作企业一道实现技术共创、合作赋能、合作共赢。其中“云创计划”主要是针对技术合作伙伴,首批聚焦云原生、云网络、云存储、云终端、定制硬件5个领域,以此推动中国电信与合作伙伴在云计算基础软硬件方面更广泛、更深度的合作。“云汇计划”主要针对应用、解决方案合作伙伴,围绕央企应用、产业应用、云边应用和云端应用四大方向,不断丰富应用种类,提升用户体验,促进产业合作,推动生态关系构建。

      第三,发布云生态重点产品“天翼信创云”。中国电信基于天翼云4.0,发布信创专属云、信创私有云、信创云电脑三款信创云产品。信创专属云产品面向全民核酸检测等突发性、大并发业务场景,提供安全、弹性、高可用的信创专属云服务。信创私有云产品支持一云多芯,软硬件一体化私有云交付;支持与专属云搭建技术同源的混合云,统一技术架构,有效降低客户运维管理成本。信创云电脑自主研发CLINK协议,可适配各类国产化CPU和操作系统技术路线,支持多种主流国产化终端和外设。同时,针对信创业务场景的要求,在信息安全防护,用户数据加密,企业级应用管控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升级,确保用户网信安全。

      第四,举行云计算共同体启动仪式。中国电信携手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成立云计算共同体,将进一步促进云计算产业链的交流合作、协同共享、资源整合,共同推进云计算领域的创新与应用,增强国产化产业链竞争力,实现云计算产业的高水平自立自强。

      第五,举行合作伙伴“同心携手”签约。中国电信在现场与15家合作伙伴代表,推进开展技术创新,应用挖掘、服务拓展、渠道深耕。(新浪科技 张俊)


    ]]>
    蚂蚁集团宣布开源可信隐私计算框架“隐语”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7月4日下午消息,蚂蚁集团今日宣布开源可信隐私计算框架“隐语”,面向开发者提供灵活、简单且可快速上手的开源技术支撑,进一步降低了算法、研发技术人员使用隐私计算技术的门槛。

    据介绍,“隐语”内置MPC、TEE、同态等多种密态计算虚拟设备供灵活选择,提供多类联邦学习算法和差分隐私机制。通过分层设计及开箱即用的隐私保护数据分析及机器学习等功能,有效降低了隐私计算开发者和使用者的技术门槛,能助力隐私计算应用到AI、数据分析等场景,解决隐私保护和数据孤岛等行业痛点。

    围绕开源社区,隐语将会在技术传播、人才培育等方面为隐私计算技术生态建设。此外还会通过设立隐私计算科研基金,公开招募、评选、扶持有创新有价值的项目深度发展,给予相应项目实质性的孵化支持。

    目前,无论是隐语的核心基础设备与原语层,还是上层开箱即用的AI & BI 隐私算法层,都处于高速迭代的过程中。开源之后,下一步蚂蚁集团计划专注技术本身,持续完善并开源更多的“隐语”功能模块。(新浪科技 文猛)


    ]]>
    新一代华为全屋智能正式发布:交互全面升级 解锁后装市场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7月4日,华为nova10系列及全场景新品夏季发布会正式召开,新一代华为全屋智能正式发布,其中包括桌面中控屏、全新UX界面升级、以及可以覆盖后装的智能主机EZ。通过新一代华为全屋智能解决方案,结合丰富的鸿蒙生态,无论前装、后装甚至是精装修的后装用户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image001.jpg

    根据预测,未来五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出货量将以21.4%的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2025年市场出货量将接近5.4亿台,市场规模突破8000亿元人民币,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华为自然不会错过,早在2021年,华为公布了“1+2+N”全屋智能解决方案,首次提出“一机两网和N个可扩展鸿蒙智联生态”解决方案;2022年3月,推出了华为全屋智能中控屏、智能主机和智能主机SE,提供了更好的交互体验。这次发布的新一代华为全屋智能,继续着力于解决交互、连接和生态等方面,让每一个用户都能享用便捷、智能的智慧生活。

    交互方面,华为推出了智能中控屏,可墙可桌,灵活摆放,质感百搭,轻松融入不同设计的家居环境。华为认为,交互革命将是全屋智能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这次全新升级的UX体验架构,可以实现子空间、子系统、子场景的分类收纳和高效控制。通过子空间选择希望控制的生活空间,如客厅、卧室、厨房等;通过子场景触发回家、离家、睡眠、观影等高频场景;通过子系统控制将同类的照明、安防、遮阳、冷暖新风、网络管理等设备进行快速查询控制。

    image002.jpg

    而且除了触控外,当然也支持“可视可说”功能,凡是在中控屏面板上能看到的内容,不同年龄的家庭成员都可以通过语音操控,解放双手。更支持HarmonyOS独特的超级终端体验,只需要一拉一合的图形化操作方式,即可进行任意智能设备间的组合多线程控制,直观又高效,老人小孩都能轻松学会,近一步降低全屋智能的使用门槛。

    image003.jpg

    除了交互体验的升级,华为全屋智能这次还推出智能主机EZ,解锁后装空间,可以随处摆放,能覆盖大多数后装户型。华为智能主机EZ作为全屋互联中枢,支持有线+无线双网架构,能够实现全屋网络统一管理,骨干网采用有线连接,智能主机与每个子路由之间可以采用网线或电力线的有线连接方式,稳定而且信号强大。并支持蓝牙高保真专利、Wi-Fi/蓝牙自适应避障、PLC AI抗干扰和AI自学习网络优化等四大大网络抗干扰专利技术,带宽/稳定性相比无线组网提升60%。

    image004.jpg

    据报告显示,未来五年,预计智能化后装市场空间超过31.6万套,存量房无装修需求用户智能化后装市场预计超过173万套。为了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华为全屋智能目前已经覆盖了全国核心城市100+门店。华为全屋智能后装方案更支持一站式购买、极速整装,一键配网、一键设置场景等,而且不破墙,免布线,帮助用户实现当天装,当天用。

    生态方面,华为拥有丰富的鸿蒙智联生态,覆盖照明、遮阳、冷暖新风、安防、家具家私、能耗、用水、家电等子系统,足够满足不同用户个性化的搭配需求。用户还可以通过华为官网、官方电话、APP等渠道预约进店体验华为全屋智能,快速解锁自己梦想中的全屋智能生活。

    image005.jpg

    总的来看,新一代华为全屋智能的发布,通过桌面中控屏、智能主机EZ以及全新的UX体验,满足了不同用户的搭配需求和操控需求,并实现一天焕新家的惊人速度,让后装用户能轻松享受到华为全屋智能的魅力,也让华为和更多生态合作伙伴获得共同成长,推动全球全屋智能行业的全面进步。



    ]]>
    以VMware创新之道,重塑多云产品力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 作者: VMware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 原欣 )

    2022年,我们进入了云计算产业发展的转折期。过去的三年,由于全球疫情和地区局势动荡,公有云产业进入了3+N “混合”格局。全球市场由亚马逊云科技、微软和谷歌云等三大超级云垄断,各国家市场由特色区域公有云参与、中国市场由本地公有云主导的N朵云格局。一方面,全球公有云服务终端用户支出预计达到5000亿美元,另一方面企业IT市场规模接近5万亿美元,传统企业IT支出仍占据大部分。

    “多云” 成为了云计算产业下一阶段的重要云计算模式,对多云的定义包括多个公有云、私有云、边缘云和传统IT的混合。多云对于整个IT产业的洗牌是全方位的,从技术供应商到系统集成商、再到战略咨询商,传统IT产业生态中的每一家企业都面临着重新定位的挑战。今天,多云之战已经进入胶着期,如何在多云市场中胜出已经成为所有技术供应商以及企业客户关注的头等大事。

    VMware是一家极具创新力的技术企业,一直坚持以产品驱动增长,不但占据了全球大部分虚拟化市场份额,同时也将核心技术优势逐步延伸至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多云及边缘。VMware本身有自成体系的创新方法论,致力于将创新想法付诸商业实践,支持客户将技术创新转化为规模化的商业价值。VMware还非常注重创新生态建设。在中国,一方面携手合作伙伴支持本地开源和新兴技术社区发展,另一方面联合产学研及创投机构,扶持本地初创公司,加速其成长壮大。成立二十四年,VMware始终保持初心不变,依旧是那个充满阳光气息的创新少年。


    多云创新: 以产品驱动增长

    公有云是产品,私有云与混合云以解决方案为主。公有云集中解决了上百万台x86服务器及其软硬件生态管理的问题,因为相对容易标准化,从而成为可以被更多用户使用的产品;而私有云和混合云则需要解决极为复杂的各类企业IT硬件和软件的集成与兼容问题,企业各有各的应用场景,因此往往以高度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进行交付。

    然而,VMware自创业伊始以来就以产品化立身。作为一家独立软件公司,VMware vSphere奠定了VMware的创新基因,它很好地解决了x86服务器上应用程序与操作系统隔离的技术场景,并不断推出各种丰富的功能,极大满足了用户体验。例如VMware vSphere vMotion 支持在不中断用户使用和不丢失服务的情况下在服务器间实时迁移虚拟机。今天,VMware正将VMware vSphere的极致产品化精神带入多云领域。

    今天的VMware多云产品布局包括应用现代化、云管理、云基础架构、网络、安全、数字工作空间等6大产品线百余款产品。在每条产品线都有明星产品,比如应用现代化领域的VMware Tanzu、云管理领域的VMware vRealize和CloudHealth、云基础架构领域的VMware vSphere和VMware Cloud Foundation、网络领域的VMware NSX、安全领域的VMware Carbon Black、数字工作空间领域的VMware Workspace One等。

    在每个领域,VMware产品都进入了市场前列,例如CloudHealth作为VMware跨云服务是一个功能强大的云成本管理平台,2022年3月IDC将CloudHealth列为全球云成本透明度软件排行榜第一;在Gartner于2021年底发布的《超融合基础架构软件魔力象限报告》中,VMware连续第五次被评为领导者,VMware拥有最丰富齐全的超融合生态,包括15家联合认证的OEM服务器厂商以及超过500家提供VMware HCI的云认证合作伙伴;最近VMware刚获得了Google Cloud 2021年度最佳基础架构现代化技术合作伙伴奖等等。

    简单来说,VMware的多云创新,围绕着数万家企业用户所熟悉的VMware技术界面,将VMware多云产品部署到各大公有云、合作伙伴云、主权云、企业数据中心和边缘计算环境中。用VMware技术体验将各类分散的技术资源集成起来,形成云与IT产业的“连接器”,帮助企业将关键应用部署到多云架构之上,这就是VMware在多云时代的极致产品力体现。


    创新方法论: 将想法付诸商业实践

    在过去24年中,VMware一共经历了三次企业IT创新的跃迁:虚拟化、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多云与边缘计算。在虚拟化阶段,VMware定义和引领了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潮流;在软件定义数据中心阶段,VMware打造了存储虚拟化和网络虚拟化技术两大关键技术,虚拟化了整个企业数据中心;在多云及边缘计算阶段,VMware致力于在虚拟化分布式的多云环境中,为企业打造一致的IT基础架构。

    纷纷扰扰的多云时代,VMware如何持续创新,不断推出强有力的多云产品?这就要回归到VMware的创新理念和创新文化。首先是创新理念,VMware的创新理念非常与众不同,即 “创新= 创意×实施”。创新并不等于发明创造,创新是要把技术创造的成果付诸于客户实践,为客户和股东带来商业价值。简而言之,就是提供以更好、更快、更简单、更安全方式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

    VMware主要通过自主创新和外部收购两种方式来维持一个强大的产品创新引擎。VMware内部的创新委员会是整个VMware创新引擎的最高层,下辖两大创新领域:现有产品组合路线图,以及路线图之外(Off Roadmap)的探索性领域。为了让创新持续发生,VMware致力于打造创新文化和社区,希望每一个员工能够把创新融入到日常工作中,而这就由一系列的公司项目保证:TechTalks、RADIO大会、Borathon、Flings以及xLabs。比如,每周的TechTalks是与VMware内部社区分享创新想法的机会;RADIO大会将VMware全球工程师聚集在一起,分享R&D技术战略和项目以及建立连接;Borathon是VMware内部的骇客松,帮助VMware不断重归技术创新根本。

    完整的创新机制并不是产品力的完全体现,VMware不仅要提出一个好的技术想法以及将这个想法落地到产品或方案中,更要发动公司的商业机器(市场营销、销售、技术支持等)将这个想法推广到客户端,通过各种客户和市场教育工作,让客户能够真正采用新的技术产品或方案,从而将技术创新转换为规模化的商业价值。实际上,在企业IT领域,也存在“iPhone现象”,也就是在iPhone诞生之前,用户可能都不知道iPhone对自己有用、有价值,而直到iPhone 5的推出才真正将iPhone推进到了用户生活和工作的“C位”。这也是VMware一直在追求的产品力——不仅要满足客户的当下需求,还要创新客户需求,用产品引领客户。


    多云创新生态: 加速本地社区和初创公司发展

    多云对于整个企业IT产业是一次重新洗牌,在多云环境与现有企业IT环境的集成过程中,需要既懂多云与边缘计算、又懂传统企业IT技术的“双态IT”人才。能大规模拥有“双态IT”人才的技术厂商,VMware是当前为数不多的一家。VMware正在通过多种方式,与全球客户共享“双态IT”人才。

    在全球市场,VMware推出了ACE(Accelerated Co-innovation Engineering)机制,也就是与客户和合作伙伴共享VMware庞大的“双态IT”工程师和“双态IT”知识。当客户或合作伙伴在应用VMware产品和解决方案到实际IT场景时,出现了缺失某种“粘合”技术的时候,就可以与ACE团队合作开发,而无需客户或合作伙伴内部自行开发或找第三方进行开发。

    在中国,VMware对ACE赋予了新的含义—— AI x 云原生x 边缘计算,后将其定义为ACE智能云边共创生态。VMware通过ACE生态联合了很多重量级企业和优秀初创公司共同开发AI、云原生、边缘计算以及其他新兴领域的技术解决方案和服务,其中就包括阿里云与VMware联合开发的阿里云VMware服务。

    同时,VMware还专门成立了VMware创新网络,打造适合中国市场的开放性创新合作伙伴社区,联合投资机构、大学、研究机构、产业园区、合作伙伴以及客户等多方参与,近三年来已为100多家初创企业完成加速成长计划。

    展望未来,2022年对于VMware来说是换档升级的一年。未来可能完成的博通收购将带动VMware从基础架构芯片层到应用层的全栈集成,推进VMware多云产品更上一层楼。在VMware强大的多云产品组合以及创新即服务的支持下,我有信心与合作伙伴一起,共同加速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历程,在多云时代取得更大成功。


    ]]>
    沃达丰携手甲骨文 采用云技术加速技术现代化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泛欧及非洲技术通信公司沃达丰 ( Vodafone ) 和甲骨文公司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旨在帮助沃达丰在欧洲的 IT 架构实现现代化,并加快向云技术过渡的步伐。

    根据这项长期协议,沃达丰将对其大量系统进行现代化改造,并迁移到 OCI Dedicated Region。该区域是一个全面托管云区域,可将 Oracle 的所有公有云服务融入到沃达丰自己的网络和数据中心。这将为沃达丰提供一个专有云平台,对其数千个 Oracle 数据库进行现代化改造,并支持和扩展其任务关键型 OSS 和 BSS 系统,包括 CRM 和订单管理。 该项计划还将使沃达丰能够更快地构建基于云的新应用,并利用其地理规模优势,同时在多个市场推出。

    沃达丰还能够访问位于较近位置的计算资源,根据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在多个地区动态地扩充和扩展服务,同时降低运营成本,并满足数据驻留法规要求。

    该合作关系将支持沃达丰的长期计划,即整合和现代化其任务关键型系统的技术架构,并将其打造成为能够支持和扩展新一代数字服务的共享、自有、开放标准平台。它还将帮助沃达丰推进其 Tech 2025 目标的实现:缩短服务上市时间,通过始终在线的服务提供出色的客户体验,并通过自动化降低运营成本。

    沃达丰首席数字和 IT 官 Scott Petty 表示:" 沃达丰如今的工作重点是实现增长,而数据是我们不断发展业务、构建新功能和创新,以满足客户需求的关键。与甲骨文的合作为我们发展成为科技通信公司的愿景提供了有力支持 "。该协议使甲骨文能够将其整个云服务组合直接引入沃达丰数据中心,包括 OCI 公有云中使用的相同体系结构、软件、服务和控制层面。OCI 提供了出色的灵活性,让我们能在自己的数据中心内构建强大、安全、可扩展的云平台,同时提供了必要的运营敏捷性和可扩展性,以支持业务的发展和多样化。"

    甲骨文公司云基础设施执行副总裁 Clay Magouyrk 表示:" 电信公司都在重新构想自己的业务模式,从速度和规模角度入手实现创新,并借此把握新商机。沃达丰置身这种思维模式的前沿,我们很高兴能够将 OCI 的强大功能引入沃达丰的数据中心,以便在该公司及其合作伙伴加速实现这一愿景、交付下一代互联服务的过程中为他们提供支持。"

    甲骨文公司全球战略客户执行副总裁 Jonathan Tikochinsky 表示:" 当今的电信公司比以往更加需要迅速采用新技术,以快速交付创新产品,同时继续满足不断变化的监管要求,我们与沃达丰达成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就是实现这样的平衡。通过云平台,沃达丰能够实现现有 IT 架构的现代化和整合,同时为数字化未来奠定基础。我们期待着与这家电信行业的数字化先驱保持合作,帮助塑造新一代通信服务和商业模式。"


    ]]>
    鲲鹏DevKit助力轩辕AI科学计算平台DataLab原生开发,性能提升89%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什么是科学计算平台?

    科学研究是人们探索新事物、认知新规律、创造新技术的重要途径,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今天科学研究已经前进到一个更加复杂深奥的世界,研究的对象也向着大范围、多领域的复杂系统工程进军。例如,航天工程、全球气候、生态环境问题等,对科研方法和手段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科学计算作为现代科研主要手段,广泛应用于信息检索、环境模拟、数值计算、数据分析等场景中,同时,机器学习的迅猛发展也推动着科学计算平台进入了百家争鸣的时代:各类统计软件、数据分析软件、仿真软件、制图软件多如牛毛……然而这种传统的、分散的科研方式,给科研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 知识碎片化、孤岛化,难以建立起关联关系;

    ● AI模型搭建对编程技能要求高,时间成本巨大且后期训练优化费时费力;

    ● 人工处理复杂建模操作,效率低,高维方程求解难度大,精度和性能无法兼顾;

    ● 大量机器学习训练数据的采集、清洗和治理工作繁琐而枯燥;深度学习框架缺乏租户功能,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隔离和集群算力的有效管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快速、实时的分析海量科学数据背后的意义、最大限度地满足科研机构和人员之间交流与协作的需要,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科研平台对于提高科研水平、促进学科交叉和融合、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轩辕研究院:

    联合鲲鹏打造AI科学计算平台DataLab

    图片1.png

    轩辕研究院

    是轩辕网络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是围绕人工智能的科研和实训教学的新型研发机构,深耕教育行业23年,是国内领先的AI+产教融合服务商。该机构依托多年的高校的技术成果,以及丰富的产学研合作方式,将国内外先进的技术成果转化为科研应用技术和产品,助力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创新。

    轩辕AI科学计算平台DataLab是轩辕研究院联合广州“鲲鹏+昇腾”生态创新中心共同打造的辅助科研工作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该方案集鲲鹏算力、多领域科研样本数据、算法模型研发以及管理工具于一身,能有效支撑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知识抽取、关联规律、智能预测、决策推理和高清科研图表输出等任务。可用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以及计算机、软件、电子、自动化相关科研团队进行计算机技术原理性的验证场景,基于算法、数据进行科研实验,并形成图形化界面呈现实验结果,攻关技术难题项目,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

    图片2.png

    【轩辕AI科学计算平台DataLab解决方案架构】

    伴随着科研数据持续爆炸性增长,科学家们需要更高的计算效率、数据处理效率以及工程效率,从而更好地支撑跨领域科研,这也对IT平台的算力提出了更高挑战。

    ● 鲲鹏天然的多核多并发、高性能、高算力以及低功耗等优势,能够很好的满足科研平台海量数据处理、并行计算、低时延、绿色计算等要求;

    ● 作为轩辕研究院AI科学计算平台DataLab的算力底座,鲲鹏还提供完善的鲲鹏DevKit开发套件以及专业服务,能够帮助用户快速完成应用的迁移、开发、编译和调优,支撑科研平台的高效创新。

    鲲鹏DevKit 1人天/应用

    快速迁移AI科学计算平台

    在项目实施初期,开发人员需要将DataLab平台快速迁移到鲲鹏。由于整个系统的模块众多给迁移工作带来不少挑战:

    ● 代码量大:5个子模块\15个微服务,共计100万行左右代码;

    ● 第三方软件多:包含redis、rabbitmq、nacos、datax、hadoop,500+JAR包,手工查找兼容版本非常耗时;

    经分析,采用手动迁移的话整个系统15个微服务需要30人天才能完成。

    而鲲鹏DevKit代码迁移工具可以实现依赖文件自动识别、兼容JAR包一键下载、代码修改建议一键替换,无须耗时耗力检查跟进。在鲲鹏DevKit的帮助下整个系统只用了10人天,平均每个服务不到1人天即可完成自动迁移。

    图片3.png

    【使用鲲鹏DevKit代码迁移工具进行代码分析】

    基于鲲鹏DevKit高效开发建筑违章检测算法模型,性能提升89%

    迁移完成之后,轩辕研究院需要针对DataLab平台中GIS领域科研场景,在鲲鹏平台上新开发建筑违章检测算法模型。在开发过程中,为进一步提升业务性能和稳定性,将平台之前使用的OpenJDK换成毕昇JDK,毕昇JDK在鲲鹏架构中提供了更好的版本稳定性、GC(Gabarage Collector)性能、加解密性能,能够提升DataLab平台数据处理应用的运行效率。

    此外,针对系统出现的性能瓶颈,轩辕研究院的技术人员使用了鲲鹏性能分析工具进行了调优,对操作系统、JVM的运行状态进行了分析和优化,提升DataLab平台AI计算模型相关业务的运行效率:

    在系统性能分析中创建系统全景分析任务

    通过采集系统软硬件配置信息,以及系统CPU、内存、存储IO、网络IO资源的运行情况,识别出CPU单次利用率高和两处热点函数占比较大的瓶颈,并给出了优化建议 ,解决了DataLab平台93093线程的38-CPU单次利用率高的问题,提高了平台运行性能。

    图片4.png

    【AI科学计算平台DataLab系统性能调优-全景分析】

    通过访存分析功能高阶分析能力

    分析到应用存在跨片跨DIE的内存访问,并在系统建议下进行了进程绑核,从而优化各个微服务的硬件资源分配,提升计算资源利用率。

    通过微架构分析对DataLab平台的操作系统进行采样分析

    发现了badSpeculation的branchMispredic占比较高,以及代码中for循环嵌套的if判断存在大量分支预测响应失败情况,并针对上述问题给出了优化建议,对平台程序响应时间、内存分配等方面进行了性能优化。

    通过Java性能分析

    对平台的Java方法采样、线程转储、老年代对象采样等多种采样分析方式,经过调整垃圾回收器的配置策略,改善查询业务的吞吐量;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优化分析,轩辕研究院DataLab平台在鲲鹏上运行性能得到有效提升:比如对比鲲鹏DevKit优化前后,模型查询业务的平均响应时间典型场景下(1分钟200并发)缩短27%,极限压测场景下(1分钟10000并发)缩短89%;

    图片5.png

    图片6.png

    【模型查询业务平均响应时间对比】

    模型查询业务的吞吐量在鲲鹏DevKit优化后也整体提升了30%。

    图片7.png

    【模型查询业务吞吐量对比】

    此外,数据集检索、数据集上传、模型训练等业务的综合性能均得到明显提升。轩辕研究院在进行鲲鹏原生开发过程中,通过鲲鹏DevKit优化了DataLab平台数据处理能力,有效提升了违章建筑检测的查询速度,同时也让GIS领域的科研工作更加便捷和高效。

    轩辕研究院的AI科学计算平台DataLab能够在地理遥感、生物医药、地球科学、工业互联网以及社会科学等众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该方案已经在2021年鲲鹏应用创新大赛广东赛区斩获了金奖,成为2022年科研领域唯一入选鲲鹏精选解决方案。作为鲲鹏计算产业生态重要伙伴,轩辕研究院也与广州“鲲鹏+昇腾”生态创新中心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后续也将持续基于鲲鹏原生开发实现科学计算领域的应用创新。

    鲲鹏原生开发是指使用鲲鹏DevKit的原生开发能力,如鲲鹏开发框架(含场景化SDK)、编译调试工具、云测服务、调优&诊断工具等,在鲲鹏平台上开发新软件/新功能,充分发挥鲲鹏架构优势,从而获得开发效率/运行性能提升。

    未来,鲲鹏DevKit将持续增强开发体验、优化工具能力,提升鲲鹏开发效率,促进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
    亚马逊云科技宣布Amazon Mainframe Modernization正式可用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2022年7月4日,日前,亚马逊云科技宣布Amazon Mainframe Modernization正式可用,帮助客户更加轻松快捷地将大型机工作负载迁移到亚马逊云科技上,获得云的敏捷性和弹性并节约成本。客户通过Amazon Mainframe Modernization将基于大型机的应用程序转换成现代化云服务,在亚马逊云科技上运行并重构其大型机工作负载。客户还可以保持应用程序不变,复用现有代码,只需极少的更改即可将工作负载平移到亚马逊云科技上。Amazon Mainframe Modernization中内置托管运行时环境,提供必要的计算、内存和存储,运行重构和平移后的应用程序,并自动处理容量预置、安全性、负载均衡、扩展和应用程序运行状况监控等细节。Amazon Mainframe Modernization还提供迁移至亚马逊云科技大型机应用程序现代化改造所需的自动化开发、测试和部署工具。使用Amazon Mainframe Modernization无需预付费用,客户只需为部署的计算量付费。欲了解Amazon Mainframe Modernization,请访问aws.amazon.com/mainframe-modernization。

    如今,很多客户希望充分利用云的优势对其基于大型机的应用程序进行现代化改造,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客户通常需要经历漫长且复杂的过程。现代化大型机工作负载并将其迁移上云需要发现、评估、测试和运营新的工作负载环境等多个步骤。每个步骤都很复杂,需要使用定制或第三方工具,并且必须在现代化项目团队将大型机程序转化为云服务这一复杂任务开始之前,针对每个客户环境校准工具。由于大型机应用现代化的复杂性,企业通常会通过技术顾问和系统集成商(SI)主导大型机现代化改造项目。在新的云环境中,企业还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如何遵循现代化应用程序开发和部署最佳实践来配置、运行和操作大型机系统。为了进一步优化成本、提高业务敏捷性,越来越多的客户希望对其基于大型机的应用程序进行现代化改造,更轻松地在云中运行工作负载。

    Amazon Mainframe Modernization提供一个完整的开发和运行时环境,让客户在亚马逊云科技上更轻松、快捷地对大型机工作负载进行现代化改造。Amazon Mainframe Modernization将现代化大型机应用程序所需的工具集成到单个环境中,创建端到端的管道。客户通过Amazon Mainframe Modernization可以将为大型机编写的工作负载重构为现代化云服务。客户还可以保持其现有工作负载不变,用低代码的方式便可将它们平移到亚马逊云科技上。无论客户选择重构还是平移他们的工作负载,Amazon Mainframe Modernization都会为现代化的应用程序提供基于云的托管运行时环境,让客户无需管理底层基础设施,即可实现自动处理容量预置、安全性、负载均衡、自动扩展和应用程序运行状况监控。Amazon Mainframe Modernization还提供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CI/CD)功能,支持现代应用程序开发和部署的最佳实践。因此,客户可以在生产中持续运行现代化工作负载,同时享有亚马逊云科技卓越的敏捷性、弹性和成本节约优势。客户和系统集成商还可以使用Amazon Mainframe Modernization帮助团队更好地评估大型机应用改造进程,降低风险并加速大型机工作负载现代化。

    亚马逊云科技迁移服务总经理William Platt表示:“客户经常表示,亚马逊云科技专门构建兼具广度和深度的服务,是运行任何类型应用程序的理想的环境。过去数十年来,各行各业的企业一直依赖大型机运行关键业务应用程序。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并消除技术债务,很多企业希望对其基于大型机的应用程序进行现代化改造,但他们不知道如何或从哪里开始。通过Amazon Mainframe Modernization,客户和系统集成商现在可以更快速、更轻松地重构或平移大型机应用程序,在云中运行工作负载。Amazon Mainframe Modernization为企业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帮助他们充分利用亚马逊云科技的弹性、可扩展性和可靠性,同时节省时间和成本。”

    Amazon Mainframe Modernization现已在美国东部(弗吉尼亚北部)、美国西部(俄勒冈)、亚太地区(悉尼)、加拿大(中部),欧洲(法兰克福),欧洲(爱尔兰)和南美洲(圣保罗)区域正式可用,其他区域也将很快推出。

    TCS帮助全球企业使用亚马逊云科技的服务开展创新、增长和转型。TCS的亚马逊云科技业务部团队是一个全栈式、跨学科的团队,为客户针对云迁移、应用程序和数据现代化、托管服务和行业创新,提供端到端的咨询、解决方案和实施服务。TCS亚马逊云科技业务部团队全球主管Krishna Mohan表示:“大型机应用往往是数字化转型的最大障碍。我们正通过Amazon Mainframe Modernization评估和迁移服务,帮助客户制定迁移战略,加速向云转型。凭借我们在大型机工作负载迁移、特定领域参考架构方面的深厚专业知识,以及大型机现代化最佳实践,TCS评估和迁移服务将为客户提供更快、更可靠的方式,改造其大型机工作负载,并在亚马逊云科技上运行。”

    Infosys Public Services是Infosys(NYSE: INFY)旗下的子公司,总部位于美国,是新一代数字化和咨询服务的领军企业。Infosys Public Services总裁兼首席执行官Eric Paternoster表示:“重构大型机代码库和重新托管基于大型机的应用程序是流行的现代化改造方法,公共机构组织希望能发挥云的优势,并在系统中保留其多年积累的业务知识。Amazon Mainframe Modernization服务让我们能够满足客户的以上诉求。该服务增强了我们已有的大型机现代化扩展能力,让我们能够降低成本和风险,更快地建立现代化、可扩展、数字原生的应用程序。例如,我们正利用亚马逊云科技服务,帮助一家公共交通运输服务提供商将其基于COBOL的核心应用程序改造为基于Java的应用程序,自动化并加速其迁移过程。新应用程序可扩展性更高,更易于维护,并可有效降低维护成本。我们很高兴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通过Amazon Mainframe Modernization帮助公共机构组织快速实现大型机应用现代化。”


    ]]>
    做大做强云计算市场须立足实际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稳住经济大盘是近期以来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带动产业链条提升则是“一举多得”之举,在这其中,依托中国强大的数字经济基础,云计算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数据和算力日渐重要。在此背景下,云计算作为新的计算模式被提出来,但直到5G网络大规模应用后,云计算才得以推行,应该说,云计算是网络技术所催生的,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云计算主要解决的是算力资源分散和使用效率的问题,原来每个公司都自购算力设施,包括机房、服务器、操作系统等,不仅需要巨大的财务投入,而且还存在算力闲置浪费的问题。云计算另辟蹊径,把算力设施集中起来,企业只在需要计算时通过网络来使用算力资源,也只对使用的算力付费,这样实现了算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对单个企业来说节约了信息成本,对提供云计算的提供方来说实现了规模经济,因此,云计算一推出就显示了强大的优势。

    云计算有比较完整的生态系统,根据发挥功能的不同,目前主要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层是IaaS,这一层面属于云计算基础设施,企业主要是出卖算力、存储资源,需要巨大的投入,且回报周期比较长,因此,参与的企业相对较少,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和百度智能云市场份额占比达到78.8%,占据国内云市场的主导地位。第二层包括PaaS和SaaS,这个层面主要是软件支持,其中PaaS提供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平台型的软件,SaaS则是提供软件应用服务,直接服务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这个层面上,将会有很多的软件和信息企业加入,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

    我国云计算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根据有关机构统计,2021年全国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增长45%,保持了高增长的态势。云计算市场高速增长,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云计算技术逐渐成熟,云计算企业开拓市场的力度不断加大;另一方面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居家办公情况增多,企业对上云的需求也相应增加。但是,总的来看,我国还处在云计算发展的初期,这可以从云计算支出结构得到印证,我国IaaS支出占到云计算全部支出的70.1%,远远高于PaaS和SaaS的比重,在支出中占绝对主导地位;而云计算领先的国家情况则刚好相反,美国的PaaS和SaaS支出的比重高达80%以上。这也意味着我国云计算还处在基础设施建设的阶段,在软件和服务上投入还不大,进展相对缓慢。

    我国云计算市场服务的对象主要有三大类:互联网企业、电信金融等服务企业、政府。云计算市场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企业上云的需求。从我国云计算市场的发展历程看,阿里云等云计算企业之所以能快速崛起,主要原因是我国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产生了对云计算的巨大需求,这也是我国云计算公司能够起家的优势,依靠互联网公司撑起了云计算早期市场,云计算公司充分享受到了消费互联网发展的红利。但是,电信金融等服务企业、政府和互联网企业的逻辑不同,各自的基础和条件不同,业务需求也不同,需要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无法把互联网公司的解决方案直接复制过来,因此开拓的难度相对要大。

    我国云计算市场的快速扩张势头遇到了新的问题,市场需要向传统的企业领域拓展,需要更大的投入和更多的时间,这意味着短期内增速将会下降。从云计算巨头财务数据可以看到这个现象。阿里巴巴2022财年第三季度(即2021年第四季度)业绩报告显示,阿里云在2022财年第三季度收入增速降至20%。腾讯云的收入合并在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业务中,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业务2021年第一季度增速为47%,但第四季度下滑至25%。从国际竞争的格局来看,我国云计算企业的收入增速、利润规模和市场份额与云计算领先的国家都存在较大差距。有关数据显示,谷歌云在2021年取代阿里云成为全球第三大云,前三大云全球市场占比达到61%;国内除了阿里云外,其余云计算公司都处于亏损状态,阿里云去年的利润率也只有1.3%,而亚马逊AWS、微软智能云的利润率分别为29.8%和44.2%,我国云计算市场和企业发展都需要进一步提升。

    长期来看,我国云计算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根据印度软件行业协会发布的报告,从IT支出在GDP中所占的比重这一指标来比较,美国为4.7%,印度为1.6%,中国为1.4%,我国不仅低于美国,还低于印度。随着数字技术进步和数字经济发展深化,我国IT支出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可以预见,企业在云计算上的支出也会相应增加。与此同时,我国的IT支出结构中,主要是硬件方面的支出。根据国际研究机构Gartner的数据,去年我国IT支出中,硬件支出占31%,服务和软件占19%;而全球IT支出中,硬件占19%,服务和软件占42%。这也意味着我国的软件和服务支出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云计算还蕴含着巨大的潜力,云计算行业大有可为。

    我国云计算市场发展与国外有很大的不同,不应照搬外国的经验,应当立足我国实际,大力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推进“企业上云”计划,创造云计算市场发展的良好环境,增强市场发展动力。云计算企业要进一步明确云计算的定位,把服务企业作为出发点,真正借助云计算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帮助企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把生意做大做强做优,与企业实现共同成长。


    ]]>
    多云模式并非“万能钥匙”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并不是每个企业都需要多云,但那些需要多云的企业需要考虑三件事。

    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如何更快地适应环境变化是企业求存发展的必备技能之一。全球数字化浪潮下,云服务已经成为企业的一大助力。而多云战略则逐渐成为云服务的共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众多企业机构对多云模式的兴趣在持续上升,但构建真正跨越云的基础架构既复杂又昂贵,而且多云模式在管理、运维等方面带来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云成本管理公司 Yotascale 的CEO兼创始人Asim Razzaq 公开表示,并不是每个企业都需要多云,选择是否投入多云架构取决于三件事:企业有多少计算需求、预算和冗余。

    考虑计算和计算成本

    作为PayPal内部平台的前工程总监,Razzaq从业以来一直在考虑IT基础架构的成本、性能和可扩展性,并逐渐意识到无论应用程序在何处运行,都不要过于拘泥于单一的策略。

    Razzaq说:“谷歌云在分析和机器学习方面做得更好,Azure 和 AWS 在覆盖范围和核心基础设施方面更有优势。如果你是微软商店的用户,Azure 是最好的选择。” 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决方案,一切都是一种权衡取舍。

    Canalys云研究分析师Blake Murray也同意,AWS,Google和Microsoft等现代超大规模云厂商已经构建了支持多云架构的解决方案,从本质上与竞争对手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总体而言,技术正变得越来越一体化,客户也开始利用互联互通生态系统带来的助力。超大规模企业看到了互联互通的价值,并正在努力创造更具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Razzaq提到,要部署多云战略,架构必须重点关注。如果你正在考虑多云,而现有架构还没有为容器和微服务提出的抽象要求做好准备,那么要迁移到一个多云的环境是很困难的。

    Razzaq还表示,企业应该毫不犹豫地将一些数据或应用程序放到另一个云中进行测试。因为这样做可以给当前服务施加压力,有助于在最终合作中取得更大折扣。

    “将一些工作负载交给另一家供应商可以让你在谈判中获得更多优势。这意味着,‘我们还有别的选择,所以你最好给我们一个更有吸引力的折扣’。”Razzaq 说。

    Murray指出,虽然提供多云支持是每个云厂商业务的一部分,但只有在业务规模较大、且履约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多云选择才会对折扣谈判的结果产生影响。

    Murray告诉我们,将数据从一朵云移到另一朵云也会非常昂贵。他还指出,只与一家云厂商合作也可以谈到不错的折扣结果。

    冗余的必要性

    有些服务是企业运营所必需的,有些服务则不是。Razzaq表示,他在PayPal时,登录和支付处理等核心服务必须具备故障转移功能,而优惠券和分析调查等不太重要的系统不一定能获得这种级别的运转保障。他说:“切实可行的方法是为关键服务建立冗余。”

    Razzaq 说,如果选择的云厂商只是在同城的另一个地方,或是同一电网的另一个区域设有数据中心,是不够的。

    “很多时候,故障会产生连锁反应,一个服务宕机,另一个依赖服务也宕机,进而产生更大的麻烦。所以需要在独立且处于不同区域的云环境中构建冗余。”

    Murray则表示,依靠多家独立的供应商可能也不是解决冗余问题的正确方法。

    他认为,尽管多云有很多好处,但多云环境通常也会增加复杂性。而且云厂商本身就很擅于提供冗余支持,故而不用过于忧心。

    应该避免多云吗?

    Gartner表示,许多公司选择多云战略的原因与Razzaq判断的基本相同:其中包括提高敏捷性、模块化架构和成本优化。而在哪类企业应该避免多云这个议题上双方的想法也比较一致。

    双方均认同,对单一平台的投入可以加强企业对特定技术栈的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把握。Razzaq表示,这对于零售公司等专注于单一业务的企业来说是理想的选择。因此这类企业不太适宜选择多云。

    Murray 认为,到底是否要选择多云架构,与行业无关,而与工作负载自身特性有关。“单一云环境技能组合也单一,不存在跨云导致的性能风险,可以降低跨云迁移的成本并降低管理复杂性。”

    Murray 还提到,鉴于银行和医疗保健等行业的合规性要求和数据主权要求,最好也避免采用多云战略。

    那么,多云策略是否适合您的企业?这需要仔细考虑很多因素。归根结底,如果对使用多云的必要性仍持有疑问,那最好坚持使用单一云厂商,谋定而后动。


    ]]>
    云计算2022上半年盘点:整体格局未变,创新不断涌现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转眼之间,2022年已经过去一半,又到了年中盘点的时候。

    回顾2022上半年,云市场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一方面,在疫情的影响下,各行各业加快了数字化转型进程,对云计算的需求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我国云市场呈现快速发展态势。首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降低技术和资金壁垒,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其次,随着“双碳”目标推进,节能政策必然会逐渐收紧,更多企业将选择成本更低、更绿色的云计算代替传统IT基础设备。这些因素都为云计算市场持续增长创造了条件。

    那么,在2022上半年,云计算市场都发生了什么?接下来,小编为您盘点近半年云计算领域值得关注的技术及热点事件。

    一、云计算市场格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业务迁移到云上,以降低经营风险、提高业务敏捷性等。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加速了企业上云的步伐,驱动着云市场快速增长。

    据调研机构Canalys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云计算市场报告显示,2022年Q1中国云市场总体规模达到73亿美元,同比增长21%。阿里云以36.7%的市场份额保持领先位置,华为云、腾讯云、百度智能云以18.0%、15.7%、8.4%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至第四位,排名前四的云服务厂商共同占据了78.8%的市场份额。

    其中,作为国内最早入局云市场的厂商,阿里云自2009年上线以来,经过十余年的飞速发展,已成为全球第三、亚洲第一的云服务厂商。而阿里云之所以有这么优异的表现,得益于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深耕云原生技术,自研AI芯片、光模块等。通过打造混合云、专有云,进攻政企市场。并且,将中台能力特别是数据及人工智能相关技术输出,赋能千行百业。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阿里巴巴发布的2022财年及四季度报告显示,阿里云迎来了首次盈利,由2021财年的亏损22.51亿,到2022财年的盈利11.46亿元,成为中国首家实现持续盈利的云计算厂商。

    在云计算市场,华为云可以说是一匹黑马。实际上,华为进入云计算领域并不算早,从2017年开始,华为云才正式作为华为的一项重要业务线。当时,华为云在国内的排名相对靠后,但是经过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实现了后来居上。

    实际上,技术和经验的优势是华为云赢得市场的重要因素。华为云基于华为三十多年在ICT领域的技术积累,为政企客户提供了稳定可靠、安全可信、可持续发展的云服务。特别是在2021年,华为云提出“云云协同”策略,不断探索华为云、华为终端云、华为流程 IT 云协同的创新服务,发挥华为独有的云、网、边、端产业布局和协同优势,进一步扩大了面向互联网领域用户的竞争优势。

    腾讯云的发展优势来自腾讯在社交、游戏、音视频、金融领域的长期积累,更能理解相关行业客户的实际痛点与需求,因此提供的行业解决方案更具竞争力。尤其是在金融领域,腾讯云提出的“1+4+5”金融云架构,为金融业提供合规、安全、创新的云服务。资料显示,目前腾讯云已与中国人民银行及六大国有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头部商业银行中90%的客户在数字化转型中均采用腾讯云方案。

    云智一体是百度智能云的独特优势。近年来,百度智能云凭借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差异化优势,在智慧金融、智慧能源、智慧医疗、智慧城市、工业质检等领域提供与客户场景相契合的产品、技术及解决方案,赋能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根据IDC发布的《2021H1中国AI云服务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百度智能云连续五次市场份额第一。其中,百度智能云在NLP(自然语言处理)领域连续四次市场份额第一,图像视频连续四次第一,人脸人体识别连续三次第一。

    亚马逊云科技是全球最早的云计算平台,从全球数据中心提供超过 200 项功能齐全的服务,数百万客户都在使用 AWS 来降低成本、提高敏捷性并加速创新。

    亚马逊云科技于2013年进入中国,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提供广泛而深入的云服务。2021年4月,亚马逊云科技发布“全球优势 植根本地”中国战略。通过亚马逊云科技和亚马逊全球的“5+1+1”优势,打造中国业务的“三驾马车”,助力企业上云重塑和云上创新。

    二、云计算关键技术

    回顾2022年上半年,有许多技术被频频提及,它们都与云计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多云管理

    企业在上云过程中,单一的云已无法满足不同业务的个性需求,多云、混合云成为企业的新选择,但这给IT运维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而可以同时接入并管理来自不同云服务厂商资源的多云管理平台逐渐成为企业IT管理的核心。

    多云管理平台指的是可以同时管理来自多家公有云厂商资源的管理平台,可以提升资源管理和运维效率。并且,通过多云管理平台的跨云管理能力,能够实现跨云厂商的资源调配,不仅可以提升云资源的利用率,还能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

    2、云原生

    云原生是基于分布部署和统一运管的分布式云,以容器、微服务、DevOps等技术为基础建立的一套云技术产品体系。

    企业上云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全面上云,而云原生凭借灵活性、扩展性、弹性和可管理性等特点,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云的优势,解决交付周期长、资源利用率低等实际业务问题,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

    3、元宇宙

    自2021年以来,元宇宙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几乎成为各大品牌追逐的热点。元宇宙是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链接与创造的,与现实世界映射与交互的虚拟世界,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

    需要指出的是,元宇宙是一个依托于数据构成的虚拟世界,数据量爆发将导致算力需求激增,因此云计算的作用将日益凸显。

    三、2022上半年大事件

    2022年上半年,云计算领域可以说是热闹非凡,云服务厂商持续加码云计算市场,发布新产品。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该领域都发生了哪些大事件。

    1、“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2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文件,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张家口集群等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2、2021年年度报告发布会:华为云在2021实现34%增长率

    3月28日,华为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华为整体经营稳健,实现全球销售收入6,368亿元人民币,净利润1,1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9%。其中,华为云在2021实现销售收入20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4%。

    3、京东云重磅发布JDStack 5.0,打造行业最轻量专有云

    4月12日,在2022产业融合新品发布会上,京东云发布行业最轻量专有云JDStack5.0,面向各类企业提供与公有云同源同栈的专有云产品,并支持3节点起步的最轻量部署方式,极致降低首次使用成本。

    4、百度新一轮干部轮岗:沈抖任智能云事业群组负责人

    5月5日,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发布内部信,宣布了百度新一轮干部轮岗:集团执行副总裁沈抖担任百度智能云事业群组(ACG)负责人,同时网盘和TGE也调整至ACG;何俊杰即日起晋升为集团资深副总裁,并轮岗担任百度移动生态事业群组(MEG)负责人,直接向李彦宏汇报;王海峰继续担任集团执行副总裁兼CTO,不再兼任ACG负责人。

    据百度方面介绍,沈抖于2012年加入百度,过去三年全面负责MEG销售团队、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

    5、阿里云宣布泰国数据中心正式启用 扩大亚太领先优势

    5月20日,阿里云宣布位于泰国的云数据中心正式启用,为中国出海企业、在泰发展企业及本地用户提供云计算服务。至此,阿里云在全球27个地域运营着84个可用区,是亚洲规模最大的云基础设施。

    6、IDC:预计未来5年中国公有云市场将继续高速增长,复合增长率30.9%

    5月17日,据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1 下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1 年下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IaaS/PaaS/SaaS)达到151.3亿美元。IDC表示,未来 5 年中国公有云市场会以复合增长率30.9%继续高速增长,预计到2026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57.6亿美元,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的全球占比将从2021年的6.7%提升为9.9%。

    7、腾讯云区块链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区块链专项

    5月26日,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区块链专项“开源联盟链软硬件基础平台”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京举行。腾讯云区块链作为项目参与单位及子课题牵头单位,将承担研发关键任务。

    写在最后:

    从市场格局来看,当前,云计算已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石。随着更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将促进云计算市场的进一步壮大。不过,我们发现,尽管云计算市场蛋糕巨大,但该市场掌握在少数玩家手中,呈现出强者恒强的局面。

    从技术层面来看,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市场需要创新,并带来业务方式的新变化。因此,在云计算领域,出现了许多技术,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云资源。

    2022下半年,云计算市场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值得期待。


    ]]>
    成立独立公司 鹏博士将与腾讯云开展战略合作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6月16日,鹏博士集团宣布旗下鹏博士云网互联(深圳)有限公司(简称“鹏博士云网互联”)与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腾讯云”)正式签订战略协议,将基于鹏博士云网互联在通信及互联网行业、数据中心及云计算、互联网接入业务的积累,以及腾讯云在云计算等领域的优势,共同探索在市场开拓、技术合作、产品研发等层面的合作,联合创新,共创发展机会。

    鹏博士和腾讯云达成战略合作

    基于此战略合作协议,鹏博士将成立独立公司,打造独立团队与腾讯云战略合作。双方将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协商合作领域中涉及的相关事项,通报最新合作进展,解决各方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对于此次合作,鹏博士副总裁李炜表示,“本着服务4000万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上云服务的理念,鹏博士与腾讯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一起开拓中国区域市场,服务广大企业客户快速上云、用好云,管好云的理念,公平合作,以双赢及多赢的态度发展中国云计算市场。”


    ]]>
    IBM陈旭东解密IBM转型和大中华区布阵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今年三月,当IBM宣布由陈旭东出任大中华区总经理时,至少引发外界三大疑问:第一,履历背景为联想集团中国区总裁、三胞集团全球副总裁、美团副总裁等的陈旭东,一路过来很"2C",为什么IBM要找一个2C背景的人来领导一家资深的2B企业?第二,这些年IBM公司一直在转型,无论全球还是中国市场都面临业绩压力,众所周知"大中华区总经理"这个职位是要"扛"销售业绩的,陈旭东来接这个盘,他真有"精钢钻"来揽IBM大中华区的"瓷器活"吗?第三,IBM大华区开始引入新掌门人,是不是预示IBM公司全球转型已经进入了新拐点?

    围绕陈旭东以及IBM的诸多问题,都备受外界关注。

    图:IBM大中华区总经理陈旭东
    图:IBM大中华区总经理陈旭东

    混合云是当下碗里的饭,更大的机会则是AI?

    IBM公司的转型全球关注,因为这家公司曾经创造过无数辉煌,信息产业中的许多关键技术、重点产业,都由IBM发明创造;很多影响深远的重要理念也都由IBM先提出来的。在100多年发展历程中,IBM多次转型都是华丽转身、王者归来,只有这一次仍存诸多悬念。

    目前IBM的销售收入已经从巅峰时期的1000多亿美金,在分拆了勤达睿之后,降到今天的574亿美金。怎么看待IBM营收规模的收缩?

    "从报表上看,近十年,IBM公司全球业务收入没有增长,反而下降,业务分拆当然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而收入起伏,对于一家一直在转型的百年企业(今年IBM成立111周年)来说,很正常。"陈旭东说,IBM能够在竞争如此激烈的行业长时间存活,有其战略逻辑,如果仅从短周期的起伏来判断就会有失偏颇。他认为至少以十年为周期来看IBM才是比较合理的。"包括IBM在2004年出售PC业务,其实它早在1994年就决定要卖掉PC业务了,用了十年时间找到比较合适接手这个业务的联想。"

    在过去的发展历史中,IBM的产品、业务都是行业里极为领先的,基本上在同一时期没有太强的对手,IBM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给自己的定位是"不可或缺"。比如在上世纪60年代,IBM投入50亿美元研发了大型主机,从那时开始,IT行业里的各代产品基本上由IBM引领,行业信息化也是由IBM牵头,时至今日,大型主机依然是各大关键性行业和业务领域不可或缺的核心系统。

    "在上个世纪,全球包括中国,信息化的主要领域是金融和政府行业(以财税为主),IBM对这些领域的信息化做出了很大贡献。今天这两个领域依然是信息化非常重要的领域,但是信息化的行业范围已经拓展到生活的各个方面。"陈旭东认为,如果假设20、30年前信息化值是100,那么现在信息化值已经拓展到1000,从市场占有率来看,IBM的份额是降低了,因为参与的厂商越来越多,信息化所涉及的面也越来越宽,而IBM的优势和专注点至少直到两年前都还一直放在顶端,所以从整个IT行业的大盘来看,IBM的占比缩小了。

    此前,陈旭东曾表示,外人看一家公司是"盲人摸象",很难看清楚;公司内部的人看自己的公司,也有可能是盲人摸象,因为只看到了自己了解的部分。但作为IBM大中华区的掌门人,陈旭东不可以盲人摸象,必须比旁人更能准确地把脉公司的现在与未来逻辑。

    外界认为,IBM转型之所以缓慢是因为错失了云计算的第一波红利,错失了公有云,一步慢,步步慢。目前,在云计算市场呼风唤雨的比如AWS、微软Azure等,都是赶上了公有云这班车。IBM错失了公有云的机会吗?在旭东看来,以规模和成本制胜的公有云与IBM聚焦高价值业务的战略逻辑是相悖的,而发挥IBM的技术和行业专长,聚焦混合云与人工智能,把AWS、微软Azure这些领先公有云厂商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才更符合IBM的逻辑。

    其实,关于公有云是不是IBM的生意这个问题,IBM公司CEO阿尔温德·克里希纳(Arvind Krishna)之前在月度内部员工对话会上曾坦言问IBM员工:"我们是否可以像亚马逊那样低成本地去经营一个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业务?"台下没人举手回答这个问题。

    显而易见,IBM没法做这样的生意,因为IBM的基因里写的是"高价值"与"不可或缺",不是"规模化的薄利多销"。正因为如此,IBM才卖掉了PC与X86等业务。从IBM的角度看,混合云才是云计算转型深水区中极其困难的事情,才是云计算的下一波红利。

    基于此,IBM在2018年以340亿美元买下红帽(Red Hat),有了红帽IBM就可以打开云与传统IT之间的阀门,构建真正的混合云,而有了红帽之后,包括AWS、微软Azure这些云竞争对手在内的大大小小的业内玩家就成了IBM的合作伙伴。数据显示,在2021年IBM与AWS、Azure和Salesforce通过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产生的营收增长就超过了50%。2021年,IBM混合云营收增长了19%,目前占到IBM总营收35%;目前IBM 70%以上的年营收是来自软件和咨询业务,这两项业务实现了良性和可持续的增长。

    陈旭东认为:今天,"混合云是IBM公司碗里的饭",而IBM更大的红利或者说更大的机会则是AI(人工智能)。"我看到相关数据公司的预测,未来两三年内,全球每天会产生491EB的数据(1EB是10亿GB),如果没有人工智能或大数据挖掘技术,绝大部分数据就放着永远用不了,无法对业务产生价值。"陈旭东说,企业上云,企业数字化,当然不是为云而云,为数字化而数字化,核心是要从这些海量数据中获得价值,人工智能是要解决把数据转化为价值的问题,它是云之后,IT的下一个大爆发机会。

    IBM在AI上已经持续多年投入,如果从2011年IBM Watson参加综艺节目危险边缘(Jeopardy)比赛算起,IBM 对AI的投入已经超过十年,花费了数十亿美金。但目前从全球产业来看,AI的商业化和规模化应用才刚刚开始。在中国"AI四小龙"变现面临重重挑战,这或许是全球AI商业化变现窘境的缩影。"投入Watson AI,从研究到实验,到实验性的行业应用探索,再到今天成为一套可以在红帽OpenShift上任意运行的企业级的AI能力,IBM用了至少十年时间,"陈旭东坦言。今天的Watson AI已经成为IBM企业级AI的统一品牌,与消费级AI有着本质区别,专注于企业规模化采用AI获取数据价值的四项关键能力,包括自然语言处理(NLP)、可信、自动化和任意运行的能力,目的是帮助企业把分散在混合云环境中的海量数据用起来。

    进入混合云与人工智能时代,帮助企业从数据中释放价值,是IBM今天以平台为中心的战略聚焦点。从突破性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今天的计算架构也许根本追不上数据爆发对于计算力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IBM要加重投入量子计算的关键原因,因为量子计算将为算力指数级提升带来新的思路,所以包括IBM、英特尔、谷歌、微软等纷纷加入了这场未来计算的争霸战。如果说现在是量子计算这场马拉松的刚刚跑出200米,那么从公开数据来看,这一程量子计算竞赛中,IBM是暂时领先的。

    今年年初,IBM发布自"智慧地球"之后又一个新的品牌主张"携手共创",把自己定位成为技术伙伴和"生态召集人",IBM CEO 阿尔温德表示,"IBM已经做好了准备,成为未来数十年里推动进步的催化剂。"IBM从当初做"不可或缺"的技术到今天成为技术伙伴、"生态招集人"和推动进步的"催化剂",是IBM的影响力下降了吗?而且在提出"智慧地球"之后,最近十年没再给出引领产业变革的新理念,这又是为什么?

    陈旭东给出的答案是,IBM公司的文化正在发生变化,过去十年IBM追求(Purpose)的是"不可或缺",现在追求(Purpose)的是"成为让世界更美好的催化剂"。从不可或缺到催化剂,也预示着产业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实际上,我觉得如果将IT时代分成两段,现在是第一个时代的最后阶段,下一个时代要靠量子计算打开的IT新纪元。"陈旭东将IT的前60年定义为信息化时代,人工智能时代正在到来,从PC到云再到混合云的演进,是这个时代的最后阶段。下一个计算领域的新时代到来,可能会产生更多新思想和新理念,目前处于新时代来临前的酝酿期,在酝酿期没有颠覆性理念出来,这也很正常。

    在酝酿期需要很多新技术相互支撑,陈旭东为此特别提及了芯片技术:"比如IBM去年推出的2纳米芯片技术,可能会是促成整个产业升级的重要的技术点。"从IBM的数据来看,2纳米的芯片可以降低功耗75%,芯片性能提升45%,能使手机电池续航时间增至之前的4倍,大幅提升笔记本电脑功能,加快自动驾驶汽车的物体检测速度,缩短反应时间,一个指甲大小的芯片可以容纳500亿个晶体管。就在不久前IBM刚刚推出的新一代主机IBM z16,首次采用7纳米芯片集成专用人工智能处理器(IBM Telum),把AI推理与IBM高度安全的大批量交易处理能力结合起来。

    进攻型选手,需要调兵权?

    陈旭东的履历一路过来"很2C"吗?不完全是,"或许更容易被大家看到的是我2C的经历吧,"陈旭东笑言。

    陈旭东在联想24年,"几乎做过所有职能部门的工作,从销售、渠道、商务、质量管理,到后来的全球服务部门、移动事业部、中国区业务。后来之所以离开,不是不喜欢联想,而是觉得联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多元化的挑战,所以想出来看看其它公司是怎么做的。"陈旭东说。

    离开联想,陈旭东去了做零售的三胞集团,然后又到做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融合的美团、做芯片制造的长江存储,除了三胞集团是零售业2C业务,其它工作也都很"2B"。在美团,陈旭东负责大零售的B2B业务,牵头组建了美团的食材供应链业务;在紫光集团/长江存储做芯片,也是典型的2B业务。应该说,在联想陈旭东完成了从基层到高层管理者的蜕变;而他在三胞、美团、长江存储的职业经历,则是进一步拓宽了陈旭东从零售、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以及制造业的跨行业视野。

    经历了这些公司之后,陈旭东的体会是多元化很难,因为要跨越很多领域,而且要把一个企业的成功复制到另外一家企业并不容易,因为各有各的成功和经验教训。他认为,从管理和业务的本质来看,2B与2C没有本质的区别。

    陈旭东透露,他职业经历的综合与多元,或许正是IBM选择他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今天IBM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也是综合复杂的。"大到国家政策或者称地缘政治的问题,小到具体产品布局、销售以及人员匹配,都遇到了挑战。"陈旭东说。

    IBM选择陈旭东的第二个原因,因为他是进攻型选手。"我有一个特点就是以进攻而不是防守的方式做业务,这或许是IBM选择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我的策略里,只有进攻,没有防守。"陈旭东坦言他这些年所经历的各个公司,所管辖的业务,所有攻略从来都不是防守,而现在面临种种挑战的IBM大中华区正需要一个进攻型选手。

    IBM选择陈旭东的第三个原因是本土。当下的IBM需要一个对本土市场更了解的人。

    因为陈旭东管理能力的塑造基本上是在联想完成的,而联想的转型并非很成功,带着浓重的联想管理底色的陈旭东,能带好IBM大中华区的队伍并且完成销售业绩吗?

    "我应该是最好的人选之一。一个人能不能做成一件事,要看三个关键点:第一,是不是足够聪明;第二,是不是足够努力;第三,是不是站位足够高。"陈旭东说,他来IBM当然是要对销售业绩增长负责的,事实上他去过的每家公司从来都是要对销售任务负责的。

    除了对自己有信心,陈旭东表示,IBM现有的团队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专业能力非常强,需要的是一个明确的方向,然后集中力量在一个点上进行强攻突破。同时他也坦言,如果有机会向IBM CEO提一个关于大中华区的诉求,他希望有更多自主权,IBM的矩阵管理很出名,各个事业部、每条业务线都有全球自上而下的配置,对他而言,横跨事业部的排兵布阵还不够自由,而发动战略进攻是需要将重要的资源和人力放在关键领域。

    守住基本盘,拓展根据地?

    进攻,必须有明确的"冲锋目标"。到任不久,陈旭东就定出了"深挖金融行业潜力、突破和建立互联网和民营制造等行业新根据地、夯实基础拓展生态"的2022 IBM大中华区战略重点。

    应该说,金融行业是IBM大中华区的"基本盘",也是IBM大型主机聚焦的行业市场之一,加上IBM在金融行业有超过50年的服务经验,深挖这个基本盘,筑牢业绩核心,这样的战略很好理解。但金融业面临自主可控的要求,同样X86也跃跃欲试希望取代主机,加上互联网金融等更多新型的金融科技巨头纷纷进军金融行业,加入助力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队伍,IBM的基本盘该如何守?又如何挖?

    陈旭东认为,在金融行业目前存在一个误区,认为X86是安全可控,大型机不可控。如果退一步说,将所有的银行系统都放在X86上,需要承受巨大的维护成本压力,因为架构会变得更加复杂,一旦出了问题,可能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金融业要评估一个系统平台的价值是多方位的,包括业务加速、开发人员生产力、基础设施成本效率、监管、合规性、安全性和部署的灵活性等。

    针对互联网金融科技企业与IBM对于金融行业的数字化市场之争,"互联网金融科技的优势在于银行的非核心业务,而这些也不是IBM的菜。但是核心的交易系统,IBM依然拥有无可替代的优势。"陈旭东说,金融业转型,基础架构必须要向混合云架构转型,这样既能让核心交易系统更安全可靠,同时又让新的应用快速上马,既满足本地和私有云的安全,也需要公有云的灵活,这些大型机构所需要的牢固安全性与灵活性的基础设施能力,IBM目前暂无对手。

    IBM将制造业视为需要大力拓展的根据地也很好理解,中国有极为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制造业是中国的支柱型产业,这个市场很大。而将互联网行业市场同样视为IBM的新根据地,就有些令人费解,目前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巨头都成为了公有云服务提供商,在某种意义上看,这些拥有云服务的互联网巨头都是IBM的竞合伙伴(竞争对手+合作伙伴),IBM把他们作为新根据领地,又是怎么考虑的?

    陈旭东认为要从三个维度来看这个问题,其一,IBM策略调整,原来IBM只关注塔尖客户,大部分客户自己直接做,但当战略调整为以混合云与AI平台为核心的"生态召集人"之后,除了塔尖客户,更多的用户需要各种合作伙伴、渠道伙伴来拓展。其二,从产品层面看,当IBM收购红帽定位专注于混合云之后,IBM与这些公有云服务商就成为合作伙伴,而且IBM"在中国不做公有云服务,就更加不会和他们打架。例如在中国,IBM与阿里云、腾讯云合作,可以在我们的方案里推他们的公有云,他们也可以在他们的方案里推我们的服务。"其三,是IBM有很多技术产品特别适合互联网公司。

    以IBM企业级存储产品和软件为例,陈旭东举了利用IBM Spectrum Scale软件可以统一管理磁盘和磁带的例子。IBM的存储软件技术能够迅速唤醒和调用磁带机上的冷数据,让冷数据存储成本降低 80%,同时满足合规需求。据其透露不久前中国的某短视频互联网公司刚刚成为IBM数据存储解决方案的客户。陈旭东还透露,IBM这些年积累了超过200多款企业级软件产品,这些软件通过红帽平台OpenShift进行容器化之后,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这也是为什么他对于未来的大中华区业绩增长有信心的又一个原因。

    事实上,互联网与制造业是早就热起来的市场,而且IBM很多年前也已经介入这个市场,为什么陈旭东现在要将其视为新的进攻目标?陈旭东对此的解释是,虽然十年前IBM已经介入到这些市场里,然而是将其作为战略必争之地还是作为普通的细分市场,其排兵布阵、投入兵力与资源的策略就会大不一样。如果十年前就开始投入重兵进攻这些市场,那么现在IBM对于基本盘的压力或许就没那么大了,而且整个市场新的格局或许早就已经铺开,并且进入收割期,而现在进行布阵,压力与挑战确实比十年前大很多。

    "不过没关系,IBM大中华区总经理,确实是一个有挑战的岗位,但是此前在联想成长的经历告诉我,越是有挑战的岗位,就越能够体现你的价值。"陈旭东说。

    (科技有态度,作者是前《中国电子报》主编、资深科技记者李佳师)


    ]]>
    分析机构::预计2022年全球PaaS市场规模达636亿美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云计算又称网格计算,通过该项技术,几秒内便能对成千上万的数据进行处理。具体来说,云计算提供的服务包括IaaS、PaaS、SaaS,其中,PaaS介于IaaS、SaaS之间,是云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PaaS整体呈稳步增长的态势。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PaaS市场规模达530亿美元,同比去年增长21.8%,连续四年稳步增长,预计2022年全球PaaS市场规模达636亿美元。

    2018—2025年全球PaaS市场规模及预测

    与其他服务相比,PaaS的优势在于它提供的并非应用,而是一个服务平台,应用开发者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应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速度,还能有更多时间精力创新应用。因此虽然目前PaaS的市场关注度仍不够,但有理由相信随着人们对其了解进一步加深,PaaS将收到更多企业、开发者的青睐。


    ]]>
    71%奥地利企业每天工作会使用云计算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据外媒报道,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对252家奥地利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1%的企业每天的工作都会使用到云计算,同比增加了8个百分点;86%的企业表示希望通过使用云计算来减少成本;90%的受访企业认为云计算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具有附加值;42%的企业在云中运行他们的生产性应用,这一数值在2025年将达66%;另外7%的现有企业用户表示他们的IT系统在2025年将达到91%至100%迁移到云计算。

    不过,对于关键的应用程序或信息,只有17%的企业使用公共云解决方案。84%的企业表示,在开始使用公共云时遇到困难或阻碍,主要包括合规要求(52%)、安全要求(60%)以及缺乏技术工人(40%)等。另外,43%的企业表示在过去12个月中受到了勒索软件的攻击;57%的企业报告说他们的云计算在过去12个月中出现了宕机。


    ]]>
    搬家了!腾讯宣布海量自研业务完成全面“上云”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6 月 16 日,腾讯云官方微信宣布,内部海量自研业务已实现全面上云。

    据了解,这意味着包括 QQ、微信、腾讯视频、王者荣耀等在内的腾讯内部业务,和腾讯云百万级外部客户一样基于公有云的模式来开发运营。

    据统计,近三年来,腾讯的自研业务上云规模突破 5,000 万核,累计节省成本超过 30 亿。据悉,腾讯 2018 年启动了整体战略升级,并成立技术委员会,明确“开源协同”和“自研上云”两大技术战略。其中,自研上云主要是将腾讯集团内部的海量自研业务包括社交、游戏、内容等业务搬上云端。

    2020 年 1 月,腾讯 QQ 实现上云。据介绍,QQ 上云不同于原来的公有云潮汐式的管理方式,QQ 突发性非常强,对云的突发应对能力要求也更高。因为 QQ 的社交场景具有裂变效应,比如一个用户发个信息到群里,这就是几百倍的裂变。QQ 团队还解决了网络互通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微信上云会比 QQ 难度更大,因为微信和 QQ 的开发框架就不同,而且微信的用户体量也要比 QQ 更大。

    腾讯表示,超大业务量推动星星海服务器诞生,性价比高于业界 30%,业务实测性能提升 20%+。在资源隔离的基础上,利用调度器精准预测空闲在线资源,实现混布。目前,腾讯整体业务负载率接近 50%,行业领先。CBS 存储性能提升 13 倍,网络包转发能力提升 6.7 倍,TRTC 后台架构支持单房间互动用户数提升数十倍,抗 DDoS 产品的安全防护容量提升到 T 级,显著提升威胁抵御能力。

    “这是腾讯自研上云战略的一个里程碑。”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表示:“把腾讯内部海量业务搬上云端,不仅帮助腾讯构建面向未来的技术架构和研发文化,还推动科技成为公司业务发展和产品创新的动力与支撑,也全面锻炼了腾讯云的产品、技术和综合服务能力。”

    目前,To B业务已经成为国内科技大厂新的增长点,其中云计算首当其冲。6月13日,在2022年阿里云峰会上,阿里云发布了一款云数据中心专用处理器CIPU(Cloud infrastructure Processing Units),将替代CPU成为云时代IDC的处理核心,用以重新打造云计算的架构。

    6月15日,华为伙伴暨开发者大会上,华为云发布15大创新服务,覆盖经验即服务、技术即服务和基础设施即服务,同时发布了新伙伴体系,并将与伙伴一起共建产业新生态。

    Canalys发布2022年一季度中国云计算市场调研数据显示,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和百度智能云排名前四位,占有率分别为36.7%、18%、15.7%、8.4%。

    从中可见,巨头都从各自擅长领域着手,发力云计算。阿里云从硬件出发,华为云则强调生态,而腾讯自身有具有众多明星应用和服务,此次全面“上云”,证明云计算平台能够经受严酷的挑战,保持稳定和安全,从而对提升客户信心带来极大的帮助。

    目前,中国数字经济的建设已是大势所趋,云计算作为新基建之一,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对于巨头们来说,互联网今后的竞争中,云计算市场至关重要。


    ]]>
    TensorFlow 败给 PyTorch,谷歌:未来就靠你了,JAX!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整理 | 彭慧中 责编 | 屠敏

    出品 | CSDN(ID:CSDNnews)

    谷歌是机器学习领域的开拓者,它于 2015 年发布开源深度学习框架 TensorFlow,开创了现代机器学习的生态系统。TensorFlow 一经发布便迅速被开发者热捧,谷歌也由此成为了主流 AI 产品的领导者。

    然而好景不长,在 2017 年 Meta(前身 Facebook)发布 AI 框架 PyTorch 之后,TensorFlow 便逐渐失去了开发人员的青睐。如今,谷歌内部正押宝在一个取代 TensorFlow 的新 AI 项目—— JAX。

    PyTorch 的后来居上

    TensorFlow 的人气近年来停滞不前,而 PyTorch 的人气持续攀升。在各个开发者社区,"PyTorch 真香 " 论声势浩大,又在顶会数据上实力压倒 TensorFlow,仅在工业界,TensorFlow 尚能守住阵地。


    据 CSDN 最热 AI 框架排名显示,尽管 TensorFlow 在中国开发者心中仍然排在 PyTorch 之前,但使用频率较去年的 48%,下降至今年的 37%。



    尽管 PyTorch 和 TensorFlow 都是基于 Python 开发的,但在外界看来,Meta 则更注重维护开源社区,甚至不惜大量投入资源。而且,Meta 关注到了谷歌的问题所在,认为不能重蹈覆辙。他们专注于一小部分功能,并把这些功能做到最好。


    如今,开发人员、硬件专家、云服务供应商以及熟悉谷歌机器学习项目的人士一致认为:"TensorFlow 已经失去了开发人员的芳心。" 其中一些人更是放言:"PyTorch 吃掉了 TensorFlow 的午餐 ",这样的比喻可谓一语中的。

    专家们表示,由于谷歌犯下一系列战术失误、制定了错误的开发决策以及在开源社区中败给 Meta,谷歌在互联网上引导机器学习未来的机会可能正在逐渐消失。PyTorch 已俨然成为业余开发人员和科学研究人员的首选机器学习开发工具。

    这种疯狂的 " 猫捉老鼠 " 游戏是许多率先进入市场的公司经常遇到的问题。例如,谷歌不是第一家建立搜索引擎的公司,却能够从 Alta Vista 或雅虎等先行者所犯的错误中汲取教训。

    JAX 是否能帮谷歌扳回一局?


    既然 TensorFlow 这个 " 大号 " 已经练废了,那么是时候改换个 " 小号 " 上场了!

    熟悉谷歌机器学习工作的人士说,最初,JAX 曾面临来自内部的巨大反对。谷歌员工过去一直使用 TensorFlow,尽管它使用起来可能很困难,但它早已占领谷歌员工的心智,并融入了他们的习惯。虽然 JAX 的使用方法要简单得多,但它还是改变了谷歌内部构建软件的方式。

    然而,哪有革命不付出代价的呢?JAX 现在不仅在谷歌中铺开来,并且很多大厂及其研究团队中也采用了它,譬如 2020 年 DeepMind 就正式投入 JAX 的怀抱。现在,JAX 有望在未来几年成为所有使用机器学习的谷歌产品的主流,就像曾经的 " 老大哥 "TensorFlow 那样。

    JAX 有望胜出的秘密武器则是提供了一个更直接的方法用于处理机器学习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多核处理器调度问题。根据所应用的情况,JAX 会自动地将若干个芯片组合而成一个小团体,而不是让一个去单打独斗。如此带来的好处就是,让尽可能多的 TPU 片刻间就能得到响应,从而解决了谷歌内部的一个心头大患:快速访问 TPU。

    "JAX 是一项工程壮举!"Julia 编程语言创建者 Viral Shah 说道," 我认为 JAX 是一种通过 Python 实例化的独立编程语言。如果你遵守 JAX 想要的规则,它就可以发挥它的魔力,这真是令人惊叹。"

    现在,谷歌希望在这场竞赛中打个漂亮的 " 翻身仗 ",同时也从开发 TensorFlow 时所犯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但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毕竟 JAX 尚且年轻,作为实验性的框架,远没有达到一个成熟的谷歌产品的标准。例如,JAX 在一些问题上仍然要依赖于其他框架,距离成为理想的 " 一站式 " 框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除了完善了 TPU 的优化外,对 GPU 和 CPU 的支持还没跟上。同时,JAX 和前两个框架差别也很大,因此迁移到 JAX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还需要考虑迁移成本的问题。

    但很明显,谷歌决定豪赌这一把。那么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呢?

    参考资料: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facebook-pytorch-beat-google-tensorflow-jax-meta-ai-2022-6?IR=T


    ]]>
    神州泰岳携手亚马逊云科技助力中国企业加速上云出海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2022年6月15日  亚马逊云科技宣布,神州泰岳依托亚马逊云科技的全球优势,结合深厚的技术积淀和丰富的客户运维经验,共同推动中国企业上云出海,加快海外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和持续创新。目前,借助亚马逊云科技,神州泰岳已为200多家企业的出海业务提供了服务。

    几年来,神州泰岳以亚马逊云科技广泛而深入的服务与技术为切入点,为出海企业提供云原生应用开发、上云迁移、架构优化、云上运维管理等服务,已帮助了一批中国出海企业加速云化进程,快速完成海外业务拓展。以汽车领域为例,神州泰岳帮助汽车企业走出国门,不仅帮助车企将前端营销业务上云,而且还把关键核心业务如生产系统、车联网等业务上云。在跨境电商领域,以细刻科技(CHICV)为例,神州泰岳帮助其旗下的品牌独立站迁移至亚马逊云科技,依托亚马逊云科技遍布全球的基础设施,细刻科技根据顾客所在区域进行云上电商网站的部署,实现了海外业务的快速扩张,同时实现了满足包括《欧盟数据保护指令》(GDPR)等在内的合规性控制要求;此外,通过亚马逊云科技弹性可扩展的基础设施与云上开发运维服务结合,品牌独立站能够从容地应对节假日打折促销旺季带来的数据高峰。此外,神州泰岳还遵循亚马逊云科技架构完善的最佳实践,帮助细刻科技设计并优化业务环境,引入Amazon Lambda等无服务器计算服务,减轻电商业务全球化的运维压力,实现业务成本优化。

    在服务中国出海企业上云的同时,神州泰岳也正在实现自身的全球化发展。早在2014年,神州泰岳就通过游戏等行业实现海外业务拓展,之后,神州泰岳在亚马逊云科技之上推出云账单和成本管理工具,通过成本分析和优化推荐帮助客户大幅度降低用云费用。目前已有数百个用户使用该工具。神州泰岳计划近期将其在亚马逊云科技Marketplace上架,不但服务中国企业出海,而且服务于海外的用户。

    神州泰岳成立于2001年,是首批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基于旗下游戏出海使用亚马逊云科技的深度用云体验,神州泰岳结合深耕IT领域20多年的服务能力与经验,于2018年成立了云事业部,提供专注于亚马逊云科技的云服务,从亚马逊云科技的用户转型为APN合作伙伴网络成员,全面发力云服务领域。如今,神州泰岳云事业部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有9个办事处,帮助中国企业用好云,实现云上业务创新。

    神州泰岳云事业部总经理刘家歆表示:“神州泰岳属于典型的演而优则唱,将自身上云出海的实战经验和能力转化为服务提供给其他企业。神州泰岳与亚马逊云科技一起,结合双方在品牌、技术、服务等方面优势及经验,帮助中国出海企业上好云、用好云,快速拓展海外新蓝海,提升全球竞争力。”


    ]]>
    云计算企业崛起 甲骨文数据库市场主导地位动摇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北京时间6月13日早间消息,当拍照工具Shutterly最近决定将储存大量用户照片的数据库转移到云端时,可能的供应商列表中缺少了一个重要的名字:甲骨文。

      多年来,该公司一直依赖甲骨文的产品来管理2000多万活跃用户的照片库。然而,随着Shutterly将自身的技术系统转向亚马逊AWS云计算平台,该公司首席技术官莫迪·埃尔巴亚迪(Moudy Elbayadi)也注意到,应该将数据库系统也迁移至更易用的数据库产品。

      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仅仅是运行通道系统就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评估市场上的其它选择时,Shutterly发现,甲骨文的系统“不符合我们期望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水平”。

      随着数据库产品的繁荣发展,许多公司都在探索除甲骨文之外的更多选择。由于企业技术市场的整体变化,企业正在选择与MongoDB、Databricks和Snowflake等新厂商合作。

      向云计算的迁移正在挑战过去的模式。新供应商正在努力做到让技术的直接应用更容易,使得企业采购部不需要与供应商的销售人员谈判大型合同,同时让最终需求方更方便地选择它们的工具。新公司的产品也不会像甲骨文数据库那样,需要庞大的数据库管理员团队来管理。因此,企业就可以不再需要与其他公司争夺这些抢手的工程师人才,从而节约大笔成本。

      行业的这种转变正在非常广泛的范围内发生。摩根大通已经选择Cockroach Labs作为数据库供应商,支持其在欧洲新的零售银行业务。纳斯达克正在与私营的Databricks和亚马逊AWS等供应商合作,在本地部署的甲骨文数据库基础上进行升级。AWS的竞争对手微软Azure和谷歌云提供的数据库产品也在快速发展。捷蓝航空和Automatic Data Processing等许多企业都在利用Snowflake的产品来存储和分析公司数据,用于支撑销售控制台等许多场景。

      纳斯达克负责云计算战略和企业架构的高级副总裁尼古拉·拉巴斯迪尔(Nikolai Larbalestier)表示:“实际上,我们正在快速减少对甲骨文的依赖。目前有很多好的选择。”

      总体来看,这些变化在规模1550亿美元的数据库市场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然而这也明确表明,行业正在发生巨变。自甲骨文联合创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和他的团队将第一个关系型数据库推向市场以来,甲骨文在过去43年中建立起来的领导地位正受到威胁。关系型数据库可以将分散的信息组织、整理成表格,从而被更容易地访问、操作和分析。

      尽管如此,甲骨文仍然是行业的领先者,并实现了持续的季度盈利增长。这家总部位于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公司将于本周一公布第四财季财报,分析师预计营收将同比增长4%,至117亿美元,远远高于那些新出现的竞争对手。此外,甲骨文刚刚完成了以283亿美元收购电子病历服务Cerner的交易,开启了一个重要的潜在增长领域。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Keith Weiss在6月6日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甲骨文带来了有趣的机会,在动荡的市场中能实现好于预期的每股收益增长。”

      数据库对于现代生活至关重要。今天,所有在线服务、零售交易和医疗程序的背后都有数据库的支持,这些数据库记录着用户的选择和结果。企业高管们用于管理日常经营的企业仪表板同样也是由甲骨文和其他公司的数据库技术来支撑的。

      甲骨文在数据库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力毋庸赘言。尽管云计算快速发展并吸引了很多关注,但许多大企业仍然使用部署在内部数据中心的数据库,而成立于2000年之前的公司几乎肯定都在使用大型机。从本地数据中心或大型机的技术转型非常困难,大企业不会轻易做出这样的改变。不过,许多公司开始选择循序渐进的做法:维持基于甲骨文技术的旧系统的运行,同时在新项目上寻找新的技术供应商。

      MongoDB首席执行官Dev Ittycheria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用户不会睡一觉醒来就说,他们需要替换已有的甲骨文数据。尽管非常多的新应用正在爆发式发展,但这不是我们业务的大部分。同时我们看到,从甲骨文等传统关系型数据库迁移过来的客户有着非常高的转化率。”

      因此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甲骨文将继续扮演行业中的一股重要力量。根据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的数据,甲骨文的数据库业务2020年营收估计为156亿美元。甲骨文没有专门披露数据库业务的财务业绩,该公司的大部分营收来自于为现有客户提供支持和维护,而不是新增的销售。

      然而,甲骨文的影响力正在慢慢下降。根据Gartner的数据,2019年甲骨文在数据库市场的份额约为27%,但到2020年下降到24%。与此同时,亚马逊AWS的市场份额则从17%上升到近21%。

      甲骨文拒绝对这篇报道置评。

      竞争对手正在快速崛起。例如,MongoDB最近一个季度的营收增长57%,至2.85亿美元。分析师和公司高管认为,这一结果表明,企业正在将MongoDB用于越来越大的项目。

      推动这一变化的部分原因在于云计算的兴起。云计算让企业可以摆脱传统的供应商,选择专业度更高的系统。这样的系统通过订制化的开发去支撑特定的应用或工作任务。

      HashiCorp帮助客户管理跨云计算平台的应用,该公司首席技术官Dave McJannet表示:“每当基础设施发生转型,核心市场就会重新调整。客户不再新部署甲骨文的系统。”

      其他公司的产品在一些特定方面拥有优势。例如,Timescale等供应商的数据库擅长在指定时间范围内抓取信息,比如一个用户在过去5天里登录一个游戏平台的次数。Redis Labs的内存数据库可以通过扫描数据,在几毫秒内完成数据查询,而无需将数据保存在独立的数据中心。因此,客户可以很方便地分析来自联网传感器的数据,以判断机器是否需要维护。

      向云计算的转型和数据库工作方式的转变增加了对技术开发者的需求,相关开发者在组织内正在获得更大的影响力。以往,应用的开发需要数据库管理员团队。他们负责管理标准数据库,并使其符合公司的需求。这类人才的薪资很高,对许多企业来说无力负担。

      例如,由知名风投安德森-霍洛维茨投资的电子游戏开发商Mythical Games尽管估值高达12亿美元,但公司首席执行官John Linden认为,不可能招聘到支持甲骨文数据库所需的工程师。他说:“甲骨文每周都会给我们打电话,但我们必须建立庞大的团队,才能正常运行甲骨文的数据库。”

      Mythical Games随后选择了Cockroach的数据库产品,在此基础上很快开发并运营应用。对于创业公司和大企业来说,这样做可以节省大量的成本。

      JLL Technologies首席数据官Yao Morin则表示:“如果我告诉求职者,我们主要使用甲骨文的系统,我甚至都招不到人。人们渴望更好的工具。”

      不过,尽管有些企业离开了甲骨文,但还是有很多客户出于种种原因继续使用甲骨文的产品。

      首先,甲骨文拥有非常强大而可靠的技术。医药公司莫德纳的发言人确认,当公司进行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时,合作伙伴Medidata Solutions使用了甲骨文的数据库来管理和分析数十亿条记录。甲骨文与全球很多大企业拥有很长的合作历史。尽管许多公司都明确意识到,应当投资技术发展,但仍然希望规避风险,坚持使用传统的系统,而不是启动大规模、复杂的技术改造。

      甲骨文继续强调数据库业务也有很好的商业理由:该公司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现有客户。在甲骨文供职16年、咨询公司Palisade Compliance联合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Craig Guarente表示,每隔几年,当客户必须续签合同时,甲骨文就会提高维护和技术支持的价格。这个业务的利润率始终维持在95%左右。

      他说:“公司的全部利润都来自维护甲骨文的数据库。”每次合同谈判时,“你从需要付一年2000万美元,到一年3000万美元,再到一年5000万美元。”

      甲骨文的主导地位也引发了分析师的疑问,即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在说服客户放弃甲骨文产品时,能取得多大的成功,尤其是在最关键的业务领域。

      不过,竞争仍然越来越激烈。当American Tire Distributors寻求将本地部署的数据库升级到云计算数据库时,该公司选择了MongoDB。虽然拒绝透露此前使用的是哪家供应商的产品,但该公司首席信息和数字官Murali Bandaru表示,主导行业的关系型数据库已不再具备处理大多数字优先业务的能力。

      “我们的系统是为过去10年的发展而建设的。”他说,“我们必须要将这些数据解放到更现代化的系统中。”


    ]]>
    阿里云宣布推出云数据中心处理器CIPU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6月13日上午消息,阿里云今日宣布推出云基础设施处理器CIPU(Cloud Infrastructure Processing Unit ),这是为新型云数据中心设计的专用处理器,将替代CPU成为云时代IDC的处理核心。它可对计算资源进行云化加速,并可部署飞天操作系统对云资源进行管控。

    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表示,云计算进入了一个关键突破期,今年要Back to Basic,坚持在技术的长征路上,不断取得突破。(新浪科技 文猛)


    ]]>
    阿里云总裁张建锋:云计算正进入以CIPU为中心的体系架构时代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6月13日上午消息,在2022年阿里云峰会上,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表示,阿里云今年最重要策略是“B2B”,也就是“Back to Basic”,回到云计算的本质,坚持在技术的长征路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他认为,云计算进入了一个关键的突破期,“如果我们定义好下一代的云,中国云计算就有超车机会。”

      张建锋认为,过去十多年,云计算技术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分布式和虚拟化技术替代了大型机、小型机,满足了当时企业业务扩展带来的算力弹性需求;第二阶段出现了资源池化技术,把计算和存储资源分离,再规模化编排和调度,提供了超大规模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池。

      这两个阶段的演进推动云计算发展,但它们都是通过软件定义的方法,基于传统的以CPU为中心的体系架构去做优化,已经触及瓶颈。近年来,云上客户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数据密集型的计算越来越多,不断地提高了对云计算提供的低时延、高带宽的需求,这些需求很难通过传统体系结构去满足。

      “这几年,我们看到云计算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越来越接近于下一个时代”,张建锋表示,新一代的云计算要从数据中心的内部做体系化创新,从以往的以CPU为中心的体系架构,进入以CIPU为中心的体系架构。

      当天,阿里云发布了一款云数据中心专用处理器CIPU(Cloud Infrastructure Processing Units 云基础设施处理器),将替代CPU成为云时代IDC的处理核心。CIPU向下接入物理的计算、存储、网络资源,快速云化并进行硬件加速;向上接入飞天云操作系统,管控阿里云全球上百万台服务器,让算力虚拟化损耗降到0,并通过规模化应用RDMA网络技术,让访问云端比访问本地硬盘更快。

      这是一个全新的架构体系,从最底层的数据中心核心部件到最上层云原生软件,建立了完整的自研技术体系。“今天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阿里云做到了软硬件完美结合,成为‘飞天+CIPU’支撑的云计算技术体系”,张建锋说,阿里云核心技术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这个新型体系是技术长征路上的新的里程碑,这个新型的技术体系正在定义下一代云计算架构。

      据张建锋介绍,在芯片层面,阿里云是全球支持CPU种类最多的云厂商,基于“一云多芯”战略对X86、ARM、RISC-V等多种架构进行适配,兼容飞腾、鲲鹏、AMD、Ampere等多种CPU,形成标准形态的算力输出。同时,阿里云针对云计算大规模、高并发特性,推出自研CPU芯片倚天710。目前,倚天710已在阿里云数据中心内部规模化部署,并顺利支撑2021年双11等多个核心业务。今年4月,基于倚天710的公共云 ECS实例已上线邀测。

      在网络层面,阿里云建设了全球最大规模的RDMA分布式高性能网络,CIPU对高带宽物理网络进行硬件加速,实现RDMA技术的普惠化。在存储层面,CIPU对存算分离架构的块存储进行加速,让云端存储比本地存储更快,并拥有极大规模的资源池。在计算层面,通过CIPU把虚拟化开销降到0,并提供硬件安全隔离功能。

      目前,阿里云在全球云计算的市场和技术水平均处于领先地位,在权威机构Gartner发布的年度报告里,阿里云的IaaSa基础设施能力、产品能力获得了全球最高分。其中,在网络技术上,阿里云被权威机构AMiner评为全球十大最具影响力的网络研究机构。

      “云计算越来越接近进入下一个时代——全新的架构定义,全新的软件界面,硬件加速。我们错过了PC时代,但云这个时代大家起步是一样的。现在是重新定义云的窗口期,如果我们定义好了,中国就可以在下一个技术时代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张建锋表示。(新浪科技 文猛)


    ]]>
    对话阿里云张建锋:云计算接近进入下一个时代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钛媒体联合创始人丨刘湘明

      “互联网和网络科学的快速发展使人产生了一个具有误导性的印象,即社会网络悬浮在空间内,似乎不再被重力和物理世界所累。”和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花名:行癫)的沟通,很快让我脑子里想起了杰弗里·韦斯特在他的奇书《规模:复杂世界的简单法则》中的这句话。

      因为他的谈话,焦点都集中于如何用最小的计算和能源消耗,去更高效管理迅速膨胀的数据中心规模——截止到目前为止,阿里云在四大洲的27个国家和地区、84个可用区、2800个网络节点,运营着上百万台服务器,服务着全球400多万客户。他非常清楚,这个发展迅速的巨量规模的服务器集群,会带来超乎想象的管理难度和成本。

      同时,巨量的规模也带给阿里云利好的消息。5月26日,阿里发布了2022财年的业绩报表,云业务同比增长23%,全年收入在抵销跨分部交易前和抵销后分别为1001.8亿元和745.68亿元,并且实现11.46亿的盈利数据。这是成立13年来首次实现年度盈利,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花名:行癫)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花名:行癫)

      “规模。”张建锋对于盈利的解释非常简短,因为只有足够大的规模才能摊销掉庞大的研发成本。所以对阿里云来说,不断投入研发,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抗、消解云计算规模扩张带来的挑战和成本,就是赢得竞争的不二法门。

      “过去我们从分布式到资源池化,都是以CPU为中心的云时代,事实上也完成了非常多的一些创新,特别是像资源池化等等。但是随着数据的增长、随着规模的变大、随着延迟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呼唤一个全新的一个技术体系去满足下一阶段的要求。”张建锋说,为此他给2022年的云峰会上提了一个新的主题——Back to Basic。如果最近出差的话,会看到机场上阿里云的广告,也回归了最初的版本——为了无法计算的价值。

      在云峰会上,阿里云发布了下一代的云计算的基础设施核心CIPU。CIPU的说法直接映射于PC时代的CPU,意为云时代的IDC内部的处理核心。在这个全新的架构下,计算、存储和网络接入CIPU,资源即可被高效的云化管理。通过CIPU的硬件加速,实现超高的性能。他举了一个例子,使用阿里云的盘古存储协同CIPU、盘古高密存储服务器和洛神Solar-RDMA网络,可以让延迟降低到30微秒,这意味着访问存储在远端的数据,延迟比访问本地的硬盘还低。

      3年前张建锋刚刚接手阿里云的时候,我们第一次见面,他提出阿里云要“被集成”,这个说法的核心就是推动阿里云从提供资源向提供能力转换。但是那时对于如何被集成、如何定义可以被封装的能力,还有很多模糊的地方。3年之后,他提出Back to Basic,再次把技术放在了首要战略位置,也再次把向用户提供能力作为努力的方向。但这一次,用户和阿里云对于能力的定义,都清晰了很多。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阿里云以及整个中国云计算市场的螺旋式上升。

      “云计算越来越接近进入下一个时代了——全新的架构定义,全新的软件界面,硬件加速。我们错过了PC时代,但云这个时代大家起步是一样的。大家在重新定义云的结构的窗口期,如果我们定义好了,中国就可以在下一代的技术时代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张建锋认为,新一代的技术架构,会催生新一代的云原生应用,也是中国软件和企业数字化的巨大机会。所以,阿里云一方面会向下深耕技术,另一方面,也会加大气力推动生态的建设。

      在云峰会之前,张建锋和钛媒体联合创始人刘湘明就云计算的发展以及生态建立的话题,做了一次深入交流。

      下文为对话实录,有删节。

      云计算的下一个时代

      张建锋:其实我们要做的东西,本来就是更底层一点,但为了客户能用起来,我们已经自己用业务翻译了一层,搞各种数字化的项目,结果这个越搞越厚了,离云越来越远。

      钛媒体:其实大家都面临同样的问题,现在提这个真的挺好,正好市场大环境大家都在减速,原来都捆在战车上,谁也不能慢下来。

      现在真是可以回头看看,很多原来来不及思考的本质。对于过去的云计算,你觉得有哪些判断是有点失真的,偏离了它的本质?

      张建锋:云本身在发展,特别是这两年发展的非常快。最基础的层面,客户用了云,肯定要比原来的传统IT更灵活,更安全更高性价比,这是个基本的要素。

      如今的云计算我们认为面临着几大挑战:第一是计算和网络传输的时延大。以前可能不明显,但是随着我们的体系结构越来越分布式了之后,那意味着我们的一个大型的应用会分散在多个子系统去部署,这些系统之间需要高速地去互联、需要非常低的延时;第二,因为随着大数据应用的不断的增长,使得IDC内部的东西向流量越来越大,所以我们需要来满足这个流量增大之后的网络的一些新的要求;第三,我们现在的系统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所以我们需要解决超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复杂管理问题,也需要解决在云内部的超大应用、复杂应用的管理问题。

      从数据中心角度来讲,不是简单从软件上做一些创新,而慢慢变成整个体系结构性的创新了。在这个逻辑下,就是也为了云的数据中心,需要有一个中心控制节点。

      现在这个领域,国际上的玩家很多,比如英伟达就倾注了无限的热情,三年的路线图都规划好了。对阿里云来讲,我们现在有自己的CIPU。

      大家应该都是同样的思路来看待这个问题,总结一下,就是对于整个云来讲,肯定是软件来定义整个基础设施。软件定义具备了灵活性,必然是牺牲了性能。但是如果有CIPU后,实际上又在灵活的基础上大幅度提升了性能,也就是软件定义,硬件加速。

      结果是什么?到目前为止,我们访问远端的集中式存储,速度比访问本机的硬盘更快,就是因为体系结构变了——访问更快,又不消耗主机的CPU资源。

      我们有了CIPU,中间还有个网络的协议。今天阿里云基本上网络协议都是eRDMA,非常低的延迟、非常高的带宽。最近评选的全球十大计算机网络研究机构,中国只有我们入选。我们定义了云计算时代的网络协议,而且工业标准化了。

      所以云计算越来越接近进入下一个时代了——全新的架构定义,全新的软件界面,硬件加速。

      以后集中做的基地型的IDC一定是未来,而且是30万台规模起步。我们在张北有很大规模的机房,以后成都也会重点投入。

      另外一个问题是IDC互联,中国目前和国外的模式不一样。但东数西算可能还会有考虑——这么多数据搬过去,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成本是很高的。如果这个突破的话,云计算可能还有下一轮爆发。

      钛媒体:今天我们谈的起点都不一样,真是在从云的规模去考虑问题的,原来我们的思考还受到很多PC时代的影响。

      张建锋:我们现在就是面临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我们错过了PC时代,但云这个时代大家起步是一样的。大家在重新定义云的结构的窗口期,如果我们定义好了,中国就可以在下一代的技术时代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比如为什么我们要有无影?家里有一台电脑,要的是一个屏幕一个键盘,今天的带宽、算力,把主机挪到云上去是一样的,没有影响,不需要去买一个物理的主机。大家现在都在琢磨要把办公电脑的主机国产化,但如果以后没有主机了,就不存在把那个东西国产化的必要了——而且这个国产化的成本很高。

      钛媒体:因为那条发展的道路,你要重走一遍。

      张建锋:是的。所以国产化的问题,要面向下一代技术发展趋势去考虑解决方案。

      无影现在在很多地方用的很好,我们有些客户做渲染,要用非常高的算力,云计算的模式节省很多成本,而且数据都在云上,上面全加密的,又有熔断,又有保护,也很安全。

      这样面向下一代的架构,大家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中国是有优势的。

      钛媒体:刚才咱们在谈到从CPU、IPU、DPU、CIPU,真正的变化其实是把原来整个计算架构的中心化打破了,慢慢的所有的功能都有不同的核心去完成。传统的这套计算架构,它的真正的核心是什么?是指令,所以CPU的一个指令去控制所有东西。现在计算架构的核心就变成数据流,所以才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张建锋:对,以前处理任务,现在处理数据,要有新的结构。

      钛媒体:原来我们一直在谈整个云生态的设计,但是在这个架构里面谁去做什么事儿一直都是模模糊糊的,比如阿里云有段时间差不多做成SAP、埃森哲的样子,冲在数字化的最前线。现在谈Back to Basic,各自的角色其实就清晰了很多,阿里云还是要做成云计算架构里面Intel这样的公司,是往回退一些。

      张建锋:做英特尔也要做Windows,因为云计算本身要操作系统,我们就是CIPU+飞天操作系统。

      新时代的云计算生态机会

      钛媒体:之前听到Back to Basic,当时就觉得有些共鸣。其实过去这几年云计算的发展,大家都觉得有些地方不对劲,但是也来不及去想这个。

      张建锋:其实大家都在做数字化转型的部分。这个工作当然用了云之后,可以更好的,天然打破了部门墙或者系统墙,因为数据都在同一个底座,所以你要去分析数据、利用数据变得更容易了。

      例如我们去做冬奥会,冬奥会上有几十上百个系统,有计分的,有赛场管理,用了云其实还是非常大的区别的。原来要开一次奥运会的时候,奥组委有个技术部,要先找个地方把IDC建起来,从选址到合作伙伴,采购空调之类的,从头干起,还要采购服务器。

      建好之后,上面跑的很多系统都不互通,要开放接口,要做开发,运维过程中要测试运维,中间出了问题,也不知道网络有问题,或者服务器有问题,要找无数的供应商来解决。最后还有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原来奥运会结束了之后,还要花很多时间处理资产,现在他退出就可以了。

      所以云的出现极大改变了以前整个信息系统的构建方法。很多企业一样面临一样的问题。

      钛媒体:所以过去很多企业基本上把数字化跟云计算画等于号了。

      张建锋:当然很大的互联网公司,还是云计算的主力消费者。他们很清楚软件本来就是自己做的,云服务厂商只要提供资源就可以了。

      其实在我看来,云上面的数据库中间件也好,大数据计算也好,都不是云最核心的。这些都是云原生的一些系统,云原生跟云不原生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中国的客户,还是买资源,不是买的你的能力。但像Snowflake,用户购买的不是资源,他们买的是能力。我们的数据库现在慢慢的也在从资源到能力。

      我们不希望你想我买了多少台服务器,我买了多少台内存,这个跟你没关系。你是要有可以处理,要处理多少QPS(QPS:Queries Per Second,“每秒查询率”,是一台服务器每秒能够响应的查询次数)才是你关心的。实际上这个商业模式有个很高大上的名字,也不叫SAAS了,他们把这个东西叫Serverless,就是说最终你也不用关心这个硬件了。例如要做一个翻译,你只要把文档输进去,那个文档拿出来就可以了,不见得要去注入两台服务器,然后把文档这个软件布上去,然后再去干这个事情。

      钛媒体:最近也见了很多大平台的人,有一个特别明显的感觉,就是所有大平台都在做从工具到能力的转化。平台大到亿级用户的规模,其实触达很多天花板。但是一旦转成能力,就是古人所说的大象无形,跟客户,跟生态全混在一起了,做的再大了,外界也是看不到,但它其实变得越来越强。

      咱们第一次见面,在讲被集成,后来在谈云钉一体、低代码,现在兜兜转转Back to Basic,这三年完成了一个周期。我记得一开始咱们在谈被集成的时候,我就在问怎么把这些东西变成能力封装起来。经过了这三年,思路变得很清楚了。三年前大概方向是知道的,但是到底封装什么东西,包括生态怎么去建设,也不是那么清晰。

      张建锋:按照你的逻辑,卖盒子是最容易的——我把服务器卖给你,你怎么装我不管。后来就是云上卖资源,那就要调度了,现在资源我也不卖了,我就卖能力了。商业模式越来越贴近用户的本质需求,但是对于下面的技术要求就会越来越高。你要管理好,才有利润。

      钛媒体:对阿里云来说挑战还是挺大的。按照我的理解,阿里云变成了两线作战,一个往下——重新要把这些能力做深度研发,做重新的封装;另一条战线往上,如何在新的商业逻辑上把生态建立好。以前大家觉得阿里云无所不能,你就要把这个界限分开,重新在你的基础上一层一层的把生态搭建起来。

      张建锋:这里面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能够做云原生的那些人。就像Snowflake,这些人来自于哪里呢?一方面是原来一些传统供应商的转型,比如说奥运会开一次,但是上面的很多软件供应商都转型了。

      所以你是买License,还买SaaS,那是商业模式的一个选择。但是从技术上肯定不可能回来了,肯定是云的,这是个必然的一个趋势。

      钛媒体:回到刚才说两线作战,阿里云的资源,包括你自己的精力去怎么分配。

      张建锋:这个也不存在两线。我们第一把基础设施做好,刚才我还没有解释,我们上面其实形成了两个平台,因为我们还是要看客户的需求,客户的需求还是数字化转型,这个是核心需求,所以实际上我们在数字化转型上面,我们会继续做。一个平台提供大数据分析、AI等能力。我们现在也会选择一些数据密集型的行业作为重点,这方面我们也有一些新的集群在构建,主要客户也是类似像汽车行业自动驾驶,他们的数据非常密集。

      另外一条线就是终端客户。我们希望客户的整个数字化解决方案中用户触达的一个平面,是在钉钉上。因为首先钉钉提供了一个统一入口,第二,我们提供了非常多的一些工序,可以更快速地开发。因为它有一些基础的功能已经建立了,包括什么样的通讯录,组织架构已经建立了,权限控制,基本的能力,也有沟通等等,包括文档,办公。应用系统我们仍然觉得有成本,所以我们现在搞低代码。

      低代码其实也不是只有阿里有个低代码,还有两家比较大的外部的低代码平台。因为低代码平台其实对某些行业还是有一点点关系的。这个才是一个大的图——云端的核心产品上再建两个平台,一个是做数字化的计算、算力、AI等等,另一个是基于钉钉的入口。

      钛媒体:怎么能给这个生态更好的红利?未来其实大家都是生态之争了。

      张建锋:往上的层面,从整机到部件,是一个逐渐分化的过程。阿里是没有做整机的,我们还是高度依赖于合作伙伴,不管转换器、路由器、服务器都是这样的。

      这个生态怎么构建呢?这个生态可以更透明,包括用一个什么样的交换机。现在交换机其实变得很薄了,因为它不需要处理太复杂的协议。这对产业发展已经带来了非常大的推动了。

      交换机里面需要很多芯片,我们有几个大的类目,不仅需要GPU、CPU,很类似的controller去控制硬盘的芯片等,一方面自己也在做,一方面也可以用其他供应商。

      我们总的策略是一云多芯,这样话才真正给生态更大的可能性。阿里云如果不支持多种CPU的话,那么新的CPU是没有机会被客户购买的。实际上因为有云了,之后才能支持多个芯片,包括很多国产的CPU。以前你还是只能卖单机,这种方式肯定不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

      今天阿里云已经变成全世界支持CPU最多的一家云厂商。

      其实中国原来的CPU不能发展,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没办法形成生态。自己单独去构建整套软件栈是非常困难的,有云之后,它很好的一个机会,下面CPU的差异性都由我来处理。

      钛媒体:这次提的创新,它其实是一个体系性的工程。

      张建锋:我总觉得这几年应该是云计算最关键的时候。以前是分布的系统,慢慢构建一个可弹性售卖的系统。本质上它的核心是分布式系统,有能力做分布式系统的,号称自然都能做云。今天云是一个新的结构的引进,这个时代不知道是VMware+英伟达,还是微软自己的一套体系,还是AWS一套体系。

      云计算里面不可能像以前Windows+英特尔,有这么一个大一统的生态。但这几家的近战还是很白热化的。但中国今天真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我认为是没有的,人家做的云计算跟我们做的云计算,不是一回事情。

      钛媒体:如果做这么大的调整,对阿里云整个团队来说,会有什么新的能力的要求?

      张建锋:我们对底层的技术——做芯片、做FPGA、做网络的,做存储的,做自己Controller的,应该是阿里云最主要的一个方向。

      钛媒体:你其实是一个技术特别强的CEO,在这个思路下的创新,可能真是找到了属于你的战场。在这样一个结构性的变革在里面,大家都有机会。怎么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机会,能够让他们觉得有机会,能够加入进来?

      张建锋:刚才我们讲云原生,我们希望更多的一些软件,能够基于一个云上的构建。

      中国今天最牛的云原生应用,还是比较少。但美国是有一长串的,中国还没有这方面的东西,有一个很大的沟要填。

      钛媒体:生态建设里面很重要的一件事儿,就是怎么去扶持这些新的在云上做云原生开发ISV。

      张建锋:今年阿里云有很多出去创业的,对我们来说,应该是个很好的开始。因为他们不可能去做云,但他们是最熟悉阿里云的,他们会去做云原生的一些东西。他们要做细分市场,那其实非常好。

      关于云计算和阿里云的未来

      钛媒体:外界传言达摩院要自负盈亏,这是真是假?你怎么看达摩院的过去的工作成效?

      张建锋:达摩院不是什么都研究,主要是研究数据智能,已经四年多了。第一阶段工作非常好,我们把集团跟人工智能相关的一些主要基础技术模块都构建起来了——包括语音、自然语言处理、视觉、翻译,还有像天猫精灵这样的产品。

      第二,达摩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创新,包括像自动驾驶、小蛮驴,也在做一些偏向长期的研究,像量子计算。

      第三部分就是跟阿里云的技术有些相关的,比如做加密数据库的实验室,面向5G的实验室也在做,也有些芯片相关的也在做3D堆叠,发了一些很高质量的论文。

      达摩院的研究方向要有市场牵引,但不是用赚钱来考核的,更没有自负盈亏这一说法。达摩院的研究成果很难用钱来衡量,因为钱只有通过阿里云卖给第三方客户才能展现价值。但在我看来,这只是他们创造价值中的很小的一部分。

      今天对达摩院来说挑战还是有的。疫情来的时候,我们很多科学家在外面,很难展开面对面的交流。第二,中概股下滑,美国公司的股价还是很坚挺的。这个其实非常严重的影响到了薪酬的竞争力。如果互联网公司都没办法去招揽更高质量的人才的话,其他企业就更困难了。

      钛媒体:你怎么看国资云?

      张建锋:我们跟国资云不是竞争而是合作关系,阿里云也参与了一些国资云建设,提供基础技术。还有一些是国企建的云,今天很多超大型客户也在建云,目标就是把原来的巨量资源用一个新的资源来替换。比如说一家超大型企业,就是采购了阿里云的技术,管理超过万台的服务器。

      钛媒体:下一个也是个热点,就是刚才咱们也谈到了东数西算。

      张建锋:刚才我讲过,这个核心就是怎么将经营成本最低化。那边电很便宜,但如果能解决带宽不经济,那肯定是个问题。还是需要进一步跟进的政策。东数西算对云计算肯定是好消息,我们有把握把PUE做到很低。

      钛媒体:阿里云最近做了很多高管的调整,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张建锋:背后的逻辑,其实我们还是强化了整个我们原来做的行业区域组织,这个组织我们想把它更强化。现在行业区域都向蔡英华汇报,我相信这方面协同效率会更高一点。我个人更多的时间会投入在产品技术上。

      钛媒体:想请你分析一下,阿里云和其他云的区别。

      张建锋:差别就是大家怎么看待下一阶段的云计算发展方向这个关键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就是导致了对云的理解。

      云有几种情况。原来的分布式计算变成可售卖的资源,这个效率很低,只是解决了可分布式的问题,但没有解决资源可高效调度的问题。

      第二类是OpenStack,小规模可以做,几十台几百台的,叫融合计算,也发展的不错。但这个跟公共云代表的大规模的云,不是一个概念。这个要么在细分市场上有一定的市场,但不是大的方向,随着大家对云的认识,还是会迁移到公共云上。

      钛媒体:最近还看到一些数据,海外的几个厂商就增长率还是很可观的,而且它体量也很大的。中国今年其实整个云计算发展速度还是放缓的。你怎么看待这两个的这种发展差异呢。

      张建锋:我们讲的云计算跟他们讲的云计算,可能很不一样。中国可能把原来的IT的信息化转型的和软件项目很多部分都揉在了一起,导致里面的内容可能比较多,东西不一样。

      我个人觉得随着大家会更关注云是什么的时候,我们这个概念的纯度会变得更高。第二,中国很多客户的想法不一样,我们有很多超大型的客户,会选择混合云,这个也是理念的一个差别。第三个,去年对全球其他国家来说,数字化是有高速发展,但中国像游戏、教育这些云算力消耗的大户表现不佳,有很大影响。

      这些数字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云计算能不能抓住这个时间窗口,真正从体系结构上进行定义,而不是做一些重复的项目。

      钛媒体: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你怎么平衡短期、中期、长期的投入和产出?

      张建锋:例如做裸金属服务器,2017年立项,做了好几年了。但是回过头来看,如果没有这个技术,你跟国际巨头来比,是分分钟会被淘汰掉,所以有时候这是必然的选择。

      我们的好处就是我们对这个事情的判断没有晚于他们,而且商业化的时间点比他们还更早。大家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大家都有同一个目标,怎么样把成本降到最低,把性能提到最高。所以这个投入不是说有没有什么选择,是没有选择的。

      钛媒体:这个说法,有点让我想起阿里云最初那个和技术死较劲的状态。

      张建锋:每个人做云计算的出发点都不一样的。AWS一开始是S3,是一个存储,严格意义上讲是个网盘,有个API接口。但阿里云做云第一个推出的既不是存储,也不是计算,是ODPS(现MaxCompute),大数据计算。慢慢大家整个大厦就构建起来了,所以这个还是个螺旋式上升的。

      钛媒体:现在整个市场发展还是变慢了,某种意义上讲,其实也是一个好事。刚才也谈到窗口期,你觉得这个窗口期会有多长?

      张建锋:阿里云的核心产品,跟国际那帮巨头没有大的差别,可以打一打。不是说今天我们在中国才有这个机会,在东南亚和他们同台竞技也没什么问题,只是我们的利润率和他们比确实要低。

      这是有几个因素导致的。第一个是产品化的成熟度,国外厂商的产品确实成熟度很高。第二,是规模,我们的云计算要到国际去竞争,没有1000亿纯的云基础设施的体量是不够的,人家已经到几千亿了。到现在如果只有几十亿、几百亿的,我认为是没有机会的,这个市场并不是这么一个市场。

      钛媒体:应该恭喜阿里云迎来了一个盈利的年度,规模也过了1000亿。盈利的背后到底是哪些因素发生了变化?

      张建锋:规模。因为研发成本虽然还在逐年上涨,但相对来说是比较固定的,需要很大的规模去摊销。

      我们现在一万多员工,AWS 7万员工,研发工程师可能有四五万左右。人家因为现在做了很多的细分产品。我们现在比较有克制,避免过快的细分。因为细分的话,我们的规模还不够。

      钛媒体:是不是可以认为过了这个规模,盈利应该变成一个常态。

      张建锋:规模到的话,应该肯定是个常态。我认为现在规模还不够,我们还要继续扩大。

      钛媒体:现在海外市场在整个战略里面现在是个什么位置?

      张建锋:我们海外市场主要是在东南亚和沙特。沙特做的不错,我们做了一个合资模式的“国家云”。此外,还有中国客户的出海。

      国际化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战略。有几个因素。第一在很多地方,就是我们的产品有竞争力,价格、性能也好。第二其实我们也需要一个国际化的平台去竞争,才能保持这个产品的创新性。

      钛媒体:相对其他业务,例如电商和游戏,云计算出海是不是更难?

      张建锋:是的。例如合作伙伴的门槛。合作伙伴需要测试输出、认证,这个还是很大一个挑战。因为他可能通过了AWS的所有测试,他愿不愿意通过你的所有测试呢?这是一个要慢慢积累的一个过程,也是很大的一个投入。

      第二,产品的完成度,包括文档,因为它中英文,这个也是要逐步完善的。

      第三,其实AWS、谷歌也有竞争的目标。所以他们在东南亚一带,也天天想着怎么超越我们。竞争还是非常激烈的。


    ]]>
    华为云崩了?官方回应:故障已恢复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新浪科技讯 6月13日上午消息,今日有网友反馈“华为云崩了”。华为云官方微博回应称广州-华南区域公网访问异常,现已修复。

      以下为全文内容:

      尊敬的华为云客户:

      2022/06/13 11:19(北京时间),华为云监测发现华为云华南-广州区域公网访问异常,可能影响您相关云服务的访问,目前该故障已恢复,请您尽快检查您的业务情况。

      如您有任何问题,可随时通过工单或者服务热线(4000-955-988或950808)与我们联系。

      感谢您对华为云的支持!


    ]]>
    极空间私有云完成近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 产品服务全面升级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近日,私有云品牌极空间宣布已完成近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资方为挑战者创投。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新产品技术研发、加快产品升级迭代、拓展新业务领域,加强供应链能力和布局,同时,面对新老用户,启动了“整机质保2年”的服务全面升级方案。

    极空间是全球为数不多专注于为企业和用户提供软件和智能硬件整体存储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极空间秉持用工业级的技术产品品质和安全保障,提供消费品级的用户体验。

    过去两年,极空间私有云在NAS领域表现出了极强的增长潜力,凭借扎实的技术能力和产品能力,极空间把NAS产品从复杂的技术极客工具变成让非专业用户也可以简单上手的家庭数码产品,让更多有存储、备份、影音等需求的用户可以便捷的享受极空间带来的良好体验,先进的产品理念和优秀的产品品质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在今年618期间,极空间开门红首日全网销售额破800万,同比增长712%,已超去年双十一全月销售额,成绩斐然。

    这也意味着,极空间私有云已经从“私有云行业破局者”稳步成长为“一线私有云品牌”,成为中国硬核科技产品中的新锐代表。

    在各类智能终端的普及下,数据存储需求不止在企业办公领域爆发,个人与家庭同样面临数据激增带来的存储困扰。一方面,照片、邮件、视频、私人文档等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已经成为个人与家庭的刚需,家庭数据资产已成为真正有价值的资产,需要隐私保护、安全、可靠、易用的数据存储和管理方案。另一方面,区块链、元宇宙和NFT等新兴领域对数据量化存储与数据资产存储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是现阶段硬盘、网盘、U盘等存储设备难以满足的,搭建高私密性、高可靠性、高易用性的私有云作为全新的数据存储载体成为了迫切需求。数据的爆发性增长带来私有云市场进入快速上升周期。作为一家硬核科技企业,极空间在中国私有云市场的发展被广泛看好,而中国私有云行业的这种快速发展也为极空间的未来注入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作为极空间创始人及CEO的袁斌,曾任爱奇艺技术产品副总裁,乐视首席技术官,作为爱奇艺视频、乐视电视、乐视手机的开创者之一,选择了自己最擅长的互联网软件与智能硬件技术的整合领域。袁斌表示:“未来极空间将始终秉承以硬核技术和产品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致力打造更易用、更好用更强大、更安全的私有云产品,让私有云像电视机、空调一样走进千家万户,彻底解决家庭用户和企业用户的数据存储和管理需求。”

    挑战者创投是由元气森林创始人唐彬森在2014年创办,“中华有为、挑战巨头、投资好产品、相信年轻人”是挑战者创投的核心理念。据统计,挑战者创投与元气森林在新消费领域已进行了上百笔投资,其中不乏个性鲜明的中国新锐品牌。近年来,挑战者创投成功孵化了元气森林,并先后投资了拉面说、王小卤、kiskis等几十家新老消费品公司,以及老虎证券、沐瞳科技、家乡互动等多家科技领域初创企业。从挑战者创投的投资习惯和商业逻辑中可以看出,他们更青睐于新技术、新消费以及年轻化的品牌,更关注创业品牌的生命力。挑战者创投管理合伙人陈宏宇表示:“我们既是极空间的投资人,也是极空间的用户,这个赛道缺乏符合新一代消费者的好产品,更缺乏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创新公司,这是我们对极空间的基本投资逻辑。作为新锐科技品牌,极空间的产品逻辑与传统NAS差别很大,传统的NAS产品普遍操作复杂且价格昂贵,CPU等硬件更新缓慢,市场缺乏针对用户需求的改善和创新动力。而极空间不仅迎合了当下的市场需求,也在软件系统服务和用户体验上面做了巨大改善,我们很认可且看好极空间团队在该领域的战略眼光、技术储备以及商业落地能力。”

    与此同时,极空间还正式对外宣布:即日起,极空间私有云将服务升级为远超行业标准的整机2年质保,而且,无论已经、还是即将加入极空间大家庭的极友们均可享受到这一超值服务。此举的意义,不仅是对创业初期就对极空间予以支持的老用户的致谢和回馈,也是对新用户更好的服务承诺。虽然是初创品牌,但只有心怀用户,才能走的更远,敢于承诺远高于行业标准的质保标准,更是源自对极空间产品品质的绝对信心。


    ]]>
    博睿数据一体化智能可观测ONE平台引领IT运维市场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2021年,APM(应用性能管理)技术的领导厂商博睿数据推出数据链DNA,包括用户数字体验管理(DEM)、网络性能监测和诊断(NPMD)、应用性能管理(APM),在智能运维领域掀起了一轮技术革新风暴。

    博睿数据COO吴静涛当时断言,过去20年里都是以应用为中心构建了所有的IT体系,包括整个数据中心的建设、运维体系等。现在到了转变思路的时候了。

    一年之后,2022年博睿数据更大的战略横空出世,带着一体化智能可观测ONE平台出现在媒体和客户面前。

    在2021年的数据链DNA阐述里,有一块非常重要的的模块博睿数据隐而不发,这就是核心的AI部分。2022年,博睿数据投入了公司70%的研发资源,构建了ONE平台,这也是博睿数据上市之后最大的一个战略发布。

    该平台旨在建立一体化、智能化、面向业务与用户体验的统一运维平台,助力企业提高数字化体验,降低运维成本,提升工作效率,为数字化转型赋能升级。同时,这也是业界第一个将所有运维监控需求“All in ONE”的统一平台。

    ONE平台推出的背景和逻辑

    在博睿数据COO吴静涛看来,当前行业面临三个挑战。

    博睿数据COO吴静涛

    首先,金融行业从之前互联网金融火热的To C业务已经转向以支持三农、支持“双碳”为主导的To B、To VIP用户的新的业务模型中来。以前To C业务,服务出现小的瑕疵不影响整体业务。但是以To B、To VIP业务为主时,一个单一用户的投诉可能就变得非常重要。如何对实时数据做关联、做缝合?这是一个大的挑战所在。

    “十四五”时期国产化加速,从信创来看,全部变成国产化的平台之后,会出现非常多的性能、稳定性方面的挑战,这时候如何能够打通“云管边端”去做管理、去做新的IT运维,非常核心和重要。这是从客户的业务层面出发的挑战。

    其次,IT架构层面上,手机银行、智能终端,后台基本开始进入云计算时代,当一个庞大的数据中心转向新的微服务架构,对于银行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那么到底如何去做从传统数据中心到私有云、从公有云到混合云,从云原生到API,微服务架构怎么去做统一治理,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

    再次疫情影响颠覆了以往的工作模式,数据中心不是为疫情设计的,当人工能力并不足以做跨部门的协同,以新的云原生、无服务器为主导的业务模型、架构模型时,运维体系如何构建?从传统的数据中心运维,到网络、主机、开放平台、应用运维、云的运维;以及升级到AI、机器学习,对客户而言都会面临难以操控的运维难题,如何解决?据艾瑞的调研,IT运维有2000多个体系要走向智能化。

    基于此,博睿数据在“数据链DNA”基础之上提出了“数据链DNA+”的战略理念升级,其依托的基础则是一体化智能可观测平台ONE。

    透过ONE平台,从数据分类,到全过程实时数据采集,再到从代码到用户的“数据融合”,继而把所有监控运维的工具打通在一起,进而利用AIOps为企业的业务赋能。

    ONE平台最大的核心价值

    吴静涛表示,“帮助客户走出数据中心,打通云管边端,通过代码到客户的全数据链DNA采集能力,和ONE平台的大数据/AI能力,实现传统的产品工具到平台+架构的转型,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新运维体系”。ONE平台在这次发布过程中,是最主要角色之所在。

    有了数据链DNA+ONE平台之后,能够帮助客户把IT从成本中心转型成业务运维中心,从监控中心转向到应用运维的Command Center(管理中心)。实现IT运营、用户运营、业务运营融合。

    构建一套以用户为中心的全新逻辑,战略以用户为中心,去构建新的一套平台。新老平台融合,ONE平台不仅支持公有云,也支持私有云和云原生环境,做到一体化智能可观测平台。

    免学习、几乎零代码的体系,带来一致性体验,一致的界面,而且数据关联之后所有IT自动化的根因分析、智能警报、范围控制,这些都是ONE平台全新能力的建设。 

    AI能力与未来的商业化战略

    针对于199IT关于博睿数据AI团队的现状及能力的提问,博睿数据CTO孟曦东表示,博睿数据有一个类似叫“底座”的部门,现在叫“数智产品研发部”,它主要是负责大数据各类型的引擎以及AI的算法实现,这个部门的研发属于相对独立,看不到具体产品的界面,但是给ONE或原有各类型产品提供引擎。

    博睿数据CTO孟曦东

    孟曦东强调,“博睿数据的数智团队,既有博睿数据自己培养的技术骨干,也有新加入的各大科技公司的技术大拿。博睿数据希望把自己的底座技术做得更扎实一点,而不是用现在互联网世界里通行的开源组件。因为开源的大数据引擎方案,到一定场景时都会有它的短板,同时还有性能的要求。比如,博睿数据有很多金融类型的客户,他们需要做私有化实施,对组件、对资源占用的评估是比较苛刻的,对资源及日常的性能开销都有严格的要求,博睿数据不希望用大量服务器堆叠去做分布式的高性能。”

    为了适应不同种类的诉求,博睿数据需要有完全自主可控的底座来支持上层业务应用的发展。目前博睿数据正在不断夯实这个底座,比如博睿数据的Swift AI算法中台通过了信通院AIOps异常检测的评估。

    当199IT提及博睿数据ONE平台未来的商业化策略时,吴静涛表示,ONE平台在开发之初就有二十多家大客户有业务意向。但博睿数据ONE平台整体策略并不是实现最大的商业利润为出发点,而是希望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够使用起来,从ONE平台获得智能运维的能力,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同时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吴静涛认为,“一体化智能可观测ONE平台的发布是博睿数据引领整体IT运维市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博睿数据的整体战略正式进入了数据链DNA+的时代。”

    从与阿里云选择博睿数据合作云拨测产品、到国内APM领域首家通过CMMI5级评估、加大信创合作,与麒麟、统信、中科方德完成兼容性认证,博睿数据获得越来越多行业伙伴的认可,虽然智能运维行业仍有长的路,博睿数据通过自主研发夯实了前行的坚实基础。


    ]]>
    联想集团推出混合云品牌Lenovo xCloud 加快企业级云市场布局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近日,联想集团混合云品牌Lenovo xCloud正式发布。这是联想集团加快企业级云市场布局、加速以服务为导向智能化转型的重要里程碑。

    联想SSG方案服务业务集团高级副总裁童夫尧表示:“Lenovo xCloud是联想数十年IT智慧的沉淀。联想有业界领先的全球IT治理最佳实践,有对数字化转型的深刻体会和认知,能够从容应对企业客户遇到的各种难题。Lenovo xCloud将通过量身定制的混合云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化繁为简,重塑未来。”

    当前,国内云计算已进入多云混合时代,混合云已成为企业用云的主流模式。混合云还能够提高闲置云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帮助企业实现绿色低碳目标。

    此次联想集团顺应市场需求,推出混合云品牌Lenovo xCloud,主打云原生、智能运维、私有云、多云管理4大产品家族,9款通用解决方案,覆盖客户“建云、上云、用云和管云”的全部场景。

    据介绍,联想是国内少有的具备从终端、物联网到基础架构,再到IoT平台、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平台的全要素资产公司。Lenovo xCloud提供了坚实的智能化数字底座,粘合并支撑起各平台业务,助力客户实现更大价值。

    目前,Lenovo xCloud已服务超过100家国内外行业领军客户,覆盖制造、能源、金融,等多个行业,且与多家企业展开了战略性长期合作,成为广大政企客户值得信赖的选择。

    对于Lenovo xCloud在中国市场的拓展,联想集团副总裁、SSG中国方案服务业务总经理戴炜表达了充分的信心。他认为:“新IT技术架构的升级(端/边/云/网/智)让数智化转型成为现阶段企业重要且必要的战略选择。联想集团历经多年智能化转型,已完成包括:智能化转型方法论和评估模型、数字底座的建设与迭代、组织与文化变革等关键能力的积累。这些能力将以联想混合云为基础、以联想擎天技术架构为引擎,通过全栈解决方案服务的交付,帮助客户实现全价值链的数智化。”

    童夫尧表示:“Lenovo xCloud是联想集团战略级孵化业务,联想将汇聚全集团之力,深入布局、加大投资,不断为企业客户提供更多全栈式混合云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

    当前,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的主线。同时,“双碳”目标的提出和“东数西算”工程的启动,都为数字经济和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联想集团作为中国数字经济领导企业,将借助新IT的技术架构优势,加快服务导向的智能化转型,帮助国内企业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为国内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持续的活力。


    ]]>
    全球公有云IaaS市场被五大厂商瓜分,马太效应明显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随着各界数字化进程推进,对云基础设施服务需求剧增,驱动云无处不在,只是该市场马太效应明显,全球公有云市场主要被五大厂商控制,呈现出强者愈强的格局。根据权威调研机构Gartner最新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市场同比增长41.4%,达到909亿美元。亚马逊继续保持了第一的位置,其次是微软、阿里、谷歌和华为,五大云厂商累计占据全球81.2%的市场份额。

    因亚马逊2006年,发布了全球第一个云服务后,由此开创了云计算时代,为此是全球云计算产业红利最大受益者,长期在全球云计算产业一枝独秀,占据全球近四成的IaaS市场份额。并结合财报来看,2022年第一季度,亚马逊云科技营收184.41亿美元,同比增长37%,最近12个月收入671亿美元,这样的营收规模,对于其它云厂商来说是望尘莫及,且按照当前增速推算,将在2023年突破千亿美元大关。

    需要指出的是,云正日益主导全球IT格局,整个云生态系统中的公司都将受益,微软凭借云服务涵盖IaaS、PaaS、SaaS的云服务厂商,是整个云生态系统中表现最突出的厂商。由Azure公有云平台、Microsoft 365生产力云平台、Microsoft Dynamics 365商业智能应用平台、Power Platform低代码开发平台组成的智能云矩阵,已成长为微软最大业务板块。

    微软各大业务板块中,智能云表现亮眼,继而推动整体营收、净利超预期。2022财年第三季度(截止2022年3月31日),以Office为核心的生产力和业务流程收入为158亿美元,增长了17%;个人计算收入为145亿美元,增长了11%;智能云营收191亿美元,同比增长26%。在公有云赛道上,微软Azure是全球第二大云厂商,且全球份额逐渐增加,2021年以21.1%的份额和高于市场的增长位居第二。Gartner报告指出,由于许多组织依赖微软的企业软件和服务,Azure几乎可以抓住每个垂直市场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云作为国内云计算开拓者与探路者,由此收获了国内云计算行业最大红利,最新一财年营收突破千亿大关。且长期与亚马逊云科技(AWS)、微软Azure形成3A格局。要知道,阿里云在发展初期备受质疑,包括马化腾曾表示云计算太超前,可能过几百年、一千年前后。百度李彦宏则指出云计算是“新瓶装旧酒,没有新东西”。有意思的是,如今云服务是百度营收增长第二极。

    但作为对比,阿里云的营收规模,其它国内云厂商可望不可即。2021年,目前天翼云279亿元、移动云242亿元,华为云201亿元、百度智能云151亿元。腾讯云2019年的营收规模为170亿。通过各厂商所披露的云营收数据来看,阿里云千亿营收规模,对于国内其他云厂商来说望尘不及。

    作为国内最早发展云计算的巨头,阿里云由2015年的12.71亿营收增长到现在千亿,并长期以来在国内云服务市场独领风骚,龙头地位依旧稳固,不仅稳居全球第三,且在国内公有云laaS市场份额达到37.8%,这个市场份额接近排名第二至第五的四家厂商总和。福布斯中国撰稿人杨剑勇此前发表评论指出:“阿里云主要是得益先发优势,以及扎扎实实服务实体经济,用数字技术做好服务,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背后所支撑的则是技术实力。”

    云端赛道上的玩家们,谷歌云显然是被低估的云巨头,全球前五大云厂商来看,增速是最快。Gartner报告指出,谷歌云的增长率是前五大IaaS供应商中最高的,2021年增长了63.7%。主要是谷歌在人工智能和Kubernetes容器技术等更尖端功能方面的创新,并得到了合作伙伴生态系统的扩展,以覆盖更广泛的客户群。

    作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由此获得源源不断的利润,使得谷歌在前沿科技上大胆投入,无论是人工智能亦是无人驾驶等前沿技术,均走在全球前列。在笔者看来,广告是谷歌基本盘,其云服务是未来增长核心驱动力。结合财报来看,2021年全年,谷歌云营收达176亿美元,相比2020年的130亿美元增加46亿美元。

    相较于BAT,华为在云赛道上属于后来者,但凭借强大的技术研发投入以及丰富的云服务与生态,使得华为在云服务市场实现弯道超车,位居全球第五、中国第二。Gartner报告显示,2021年,华为云以4.6%的市场份额,继续位居全球第五的位置。报告指出,在过去的两年里,华为对其IaaS生态系统进行了大量投资,通过增强的开放硬件、开源软件和合作伙伴支持战略。尤其以手机为核心的消费者板块发展承压后,云服务是华为重要发展赛道。

    最后,亚马逊云科技、微软智能云与阿里云是当前云计算玩家能实现盈利的厂商。最近一季度,亚马逊云科技营收184.41亿美元,同比增长37%,营业利润为65.2亿美元,是亚马逊的核心利润来源。因微软没有披露公有云Azure营收规模,但微软智能云成微软最大业务板块,能看出也是微软盈利的重要来源板块。

    阿里云则是13年来首次实现年度盈利。财报显示,2022财年,阿里云EBITA盈利11.46亿元。对阿里云本身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于行业来说也意义非凡,预示着云计算行业将迎来重要分水岭。毕竟要想在云服务市场中实现盈利门槛极高。因为云计算属重资产行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等资源,以此在全球各地建设庞大的云数据中心。以及丰富的云应用为千百行业注入创新活力。


    ]]>
    云计算,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入,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计算能力已成为产业核心竞争力之一。作为主流的先进计算模式,云计算既为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提供了基础支撑,也是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澎湃数字经济新动能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云计算已从概念进入创新活跃、广泛普及、应用繁荣的新阶段。一方面,产业生态持续优化。近年来,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强劲,年增速超过30%,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涵盖咨询、设计、部署、运营、维护的产业链条逐步完整,培育出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骨干企业。另一方面,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以容器、微服务、开发运维一体化为代表的云原生技术成为新方向,有效降低系统复杂度、提高应用开发水平、提升系统和资源利用率,为云计算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更重要的是,应用范畴在加速拓展。云计算应用正从互联网行业向政务、金融、工业、交通、物流、医疗健康等传统行业渗透,上云比例和应用深度大幅提升。除大型互联网、信息科技企业外,电信运营商和专业的云服务商也持续加大投入,为产业发展按下“快进键”。

    尽管进展迅速,诸多挑战也随之而来。从技术端看,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国内云计算技术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不足。产业化总体水平还有差距,面向特定行业领域的解决方案依然有限,企业差异化、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从市场端看,目前我国云计算市场发展阶段处于中前期,绝大部分企业尚未形成盈利能力。

    新形势下,应从供需两端持续发力,从政策、技术、标准、应用、安全、生态等各方面协同推进,通过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拓展丰富应用场景、深化上云用云,从而推动云计算健康快速发展。

    随着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进程加快,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云计算的市场空间、技术创新及产业演进将不断壮大。从技术融通看,云计算能与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形成“云网融合”模式,资源部署将更加全局化、分布式化,为各类场景提供个性化算力服务。从业务拓展看,在可预见的未来,云计算与更多用户、更多领域的融合将不断深入,为企业持续提供新价值、创造新动能。


    ]]>
    云计算巨头争挤“白银时代”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过去几年,IaaS赛道的竞争格局一直比较稳。根据分析机构Gartner,2019年全球公有云IaaS份额前五分别是亚马逊(AWS)、微软(Azure)、阿里云、谷歌云、腾讯云,到2021年,这个排名几乎没有变化,华为爬到第五,腾讯来到第六。

    反观Paas、Saas赛道,格局要分散的多,在很多垂直领域,玩家交替也比较频繁。IaaS的基础设施属性,注定IaaS不是中小企业的游戏。

    一方面,基础设施极为烧钱。Synergy Research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云服务支出规模1780亿美元,同比增长37%。

    关键在于,高强度投入需要长期保持。2020年,阿里云提出未来3年投入2000亿的目标。亚马逊在今年Q1业绩电话会上表示,期望2022年资本投资中基础设施占比能达到一半,而截止Q1的12个月,亚马逊资本投资总计610亿美元,其中约40%投向以AWS主的基础设施领域。

    另一方面,IaaS投资回收期相当长。AWS的盈利历史至少有8年,但真正收回历史投资的时间节点可能只在近几年。阿里云2021年才正式盈利,意味着刚刚步入投资回收期。

    某种意义上,这场只有巨头能参加的投资游戏,也恰恰为巨头们树立了一堵极高的护城河,保证了赢面的概率下限。

    但格局的相对稳定,并非代表云计算排位没有巨变的可能,事实是云计算,特别是IaaS赛道的不稳定因子正在变多。

    杀机四伏

    2022Q1,阿里在财报里披露云业务发展情况时提到,一个互联网头部客户,因为非产品原因,逐渐减少使用其海外云业务,这导致了阿里云业务2022财年增速放缓。

    这位客户就是字节跳动,更准确地说是字节旗下的TikTok,早在去年5月就有消息曝出TikTok停止使用阿里云服务,不久后字节全面进军云计算领域,火山引擎作为云业务部门,升级为字节六大部门之一。

    还有华为,这两年将云计算战略摆到核心战略位,倚靠客户和技术累积,在政务云优势领域之外快速崛起,典型如阿里腾讯自豪的互联网领域,华为也已垦出一片沃土。华为2021年报显示,国内80%以上的50强互联网企业已经成为华为云的客户。

    此外,苹果早先被爆挖角同行来布局企业级云计算,加上消费电子业务近年来增速逐渐放缓,未来苹果入局产业云计算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事。

    无论怎么看,云计算赛道的激战都必定会升温。

    第一,新巨头的战略All in。IaaS类云计算业务,对字节、华为、苹果,不仅仅是业务生态补充,更是长期的现金流蓄水池和超级变现机器。

    于个体而言,布局IaaS亦有重大战略意义。以字节为例,IPO计划时间大概率在今明两年内,云计算业务届时能做到多大规模和多少成就,可能会对字节的估值有一个根本性影响。

    不做云计算,字节只是消费互联网巨头,做了云计算,字节的未来蓝图将是消费加产业双修的全能科技巨头。

    字节、华为都有极为充分的理由死磕云计算,眼下华为在赛道内的份额变化,已完全不能让亚马逊、阿里等对手低估其做云计算的实力。

    第二,业务上浮。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是,过去做IaaS的巨头们在不断向上延伸业务,触手伸到PaaS、SaaS领域里的细分赛道。

    华为去年推出开天aPaaS,阿里云业务下的钉钉今年提出要做“PaaS化钉钉”,腾讯在2021年报提到要将资源集中于视频及网络安全等领域的PaaS解决方案,而微软云早就涉猎ERP、CRM等SaaS类解决方案。

    巨头们业务上浮的目的,一是增加变现能力,目前PaaS里的低代码开发是趋势,通用型SaaS则是传统企业的数字化改造关键,所以在应用层和开发层都有大量的市场需求。二是补充业务生态,扩大解决方案的一站式属性,在更多行业占据地利。

    第三,资本手段持续活跃。IaaS由于是基础设施,往往巨头不能以资本并购的形式扩充业务规模和客群生态,但是PaaS、SaaS服务不同,特别是SaaS服务,强调应用层的成熟度和实用性,巨头的专业性不一定强过垂直玩家,所以资本并购成了一个更好更快的竞争手段。

    今年3月,谷歌以5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网络安全公司Mandiant,将其并入谷歌云部门。4月,微软用188亿美元正式完成对Nuance的收购,后者是基于云、人工智能的企业软件解决方案商,在医疗、金融、零售等领域拥有丰富案例经验。

    资本并购表面意味着业务规模的增加,实际上是巨头对自身云计算生态短板的补充,通过并购一些垂直头部企业,云计算巨头能够迅速介入特定PaaS、SaaS赛道,完成对对手的超车。

    但这也会带来更多的冲突和摩擦,因为PaaS、SaaS类玩家目前大多有比较固定的IaaS服务商,资本工具的介入会轻易打破这样的合作关系,使得巨头间的对立更加突出。

    “白银时代”降临

    巨头们今天对云计算的欲望如此强烈,缘起已有很大变故。十几年前亚马逊着手做云计算,主要的逻辑是相信数据计算是未来世界的基础,也相信云计算能够驱动公司的长期发展。

    现在有点不一样,云计算的价值实际上在国家政策、经济个体层面已经得到充分认可,对于云计算是未来数字世界的“水电煤”这一看法,人人都深信不疑。

    但对其中玩家而言,比起云计算的存在价值,更需要得到证明的是云计算的变现和盈利能力。

    AWS很早就实现盈利,但当时其实是少数者之一,在云计算还未被全球市场普遍认可的时代,开展极其烧钱的云计算业务,需要魄力,更需要现金兜底。

    阿里走自研路线做云计算,其实佐证了当时做云计算就是开荒,风险很高,能不能成功没人知道。

    阿里云今年首次实现年度盈利,谷歌云距离盈利越来越近,毫无疑问证明云计算正在大规模跨入“白银时代”。

    第一,云计算的盈利难度降低。需要注意,阿里云业务2021年盈利,还有两个客观背景,一是字节抛弃,二是钉钉亏损。前者对营收不利,后者对成本不利。此外,阿里还在财报中提到由于互联网客户需求疲软,导致营收增速放缓。

    但阿里云还是盈利了,一方面是因为运营效率提高,运营成本下降,比如人员优化、组织架构改善等,另一方面是因为行业环境在变好,主要是更多客户认可云计算产品,像阿里在财报中提到非互联网客户收入稳步提升,另外可能还包括单位会员收入的提升。

    宏观来看,云计算盈利难度变低,一方面和发展阶段有关,国内早期的价格战大幅压缩了巨头们的营收能力,但是现在“一分钱”中标、像双11那样比最低价的时期基本过去了,而且国内一些IaaS服务的价格还在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和上云意愿有关,特别是在一些传统重资产行业,因为设备数字化不到位,没有合适的PaaS或SaaS平台,企业上云阻力大,但是这几年在开发层和应用层涌现大量通用或定制平台,企业一站式上云成为现实。

    第二,云计算吸金能力提高。从AWS、微软智能云的业绩表现来看,它们正在成为亚马逊和微软的顶梁柱业务。

    以2022Q1财报季为例,AWS经营利润为65.2亿美元,同比增长56.7%,而北美和国际业务由盈转亏,经营亏损分别为15.7亿美元、12.8亿美元;微软智能云经营利润为82.8亿美元,同比增速28.8%,高于生产力和业务流程、更多个人计算两大业务的经营利润同比增速。

    云计算强悍的吸金能力,使得其财务地位提升,发展资源倾斜趋势显著。像亚马逊,在零售物流商业面临成本高企、劳动力变贵等综合挑情况下,盈利能力持续增长的云计算,已经成为支撑公司持续投入的驱动器。

    第三,云计算可锁住更多未来收入。由于合作模式原因,很多客户和厂商签订的合作时间都超过一年或一个业绩周期,在无其他意外的情况下,云计算供应商有效锁定了未来的部分可靠收入。

    财报显示,AWS截止2022Q1,有889亿美元主要和云计算有关的待履约订单,同比增长68%,这些订单的平均履约时间约3.8年,意味着AWS可以每年锁定约233亿美元的收入。微软方面,截止一季度末,智能云业务的待履约收入约为145亿美元。

    目前来看,随着云计算供应商和客户在更多业务上进行深度合作,两者的合作关系往往不容易中断,加上云计算产品由于数据和业务的持续增长,迁徙的成本可能也会提高,所以云计算巨头服务商更容易锁定未来预期收入。

    超车机会一直在

    外界通常习惯以市场发展阶段衡量IaaS巨头们的客观环境,认为巨头们面临十年、二十年的云计算“黄金时代”。

    但不完全正确,因为任何巨头仍然有被淘汰的可能,没有人能高枕无忧,在固定的一亩三分地里吃着无尽的红利。过去的这几年,云计算更像是处于铸造兵器(服务器)的“青铜时代”,一些玩家甚至刚从“黑铁时代”走来。

    从宏观环境来看,不同的地域也决定了不同玩家的发展命运,AWS、Azure受益于欧美更早的数字化进程和更成熟的改革意识,更容易把业务铺开,规模和利润做上去。

    国内情况不太一样,上云渗透率限制因素多,加上玩家太多,开始狼多肉少的局面下,云计算服务商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来拓展有限的市场。

    但是中国云计算市场也拥有更大的潜力。阿里在财报业绩电话会提出,到2025年中国市场估计能达到1万亿规模,未来几年有3倍以上增速的可能。

    但进来好几年的AWS、Azure,现在并未对本地格局实现反转,而在亚太这样的地区,阿里云已经稳住了第一,领先亚马逊、微软不少份额。

    虽然全球格局排名比较稳定,但份额比例的微妙变化正在发生,云计算的胜负之势远未见分晓。像字节、华为这样有深厚全球化业务基础的玩家,或许后面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成绩。

    眼下全球商品通胀高企,云计算作为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承担了更大的降本增效责任,不论是否盈利,云计算巨头们周围的风景都在变好。但要想奠定在赛道内的长期优势,尽快挤进“白银时代”,才会有更平坦的未来旅程。


    ]]>
    2022年一季度中国云服务总支出达73亿美元,虽低于预期,但仍领跑全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同比增长21%,达到73亿美元,与2021年第一季度相比,增长13亿美元,占全球云基础设施支出的13%。尽管云服务总支出低于预期,但中国市场仍然领跑全球云服务市场的增长。 自2022年3月以来,新冠疫情再度卷土重来,影响了许多项目的正常进行,从而抑制了中国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的总体收入。然而,随着中国在新基建领域布局的加速 ,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云服务供应商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云基础设施服务的市场格局并未发生明显改变,排名前四的云服务供应商依然是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和百度智能云。受益于云计算使用规模的扩张,这四大云服务供应商占中国云服务总支出的79%,同比增长了19%。

    1.png

    此次疫情的复现对云服务总体收入的负面影响是暂时的。从长远来看,新冠疫情已经改变了大多数企业的业务运营模式,有更多的企业开始依靠电子商务和远程办公来开展商业活动。再加上中国的政策指导,企业像云端迁移的紧迫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云服务供应商之间的服务能力差异正在缩小,导致业内开始“内卷”,也加剧了彼此之间的竞争。为了应对这一形势,中国云服务头部厂商将更为关注行业性的需求。通过扩大其服务生态系统拥有垂直领域和丰富经验的合作伙伴,来获得将行业经验与云服务相结合的能力。

    Canalys研究分析师Yi Zhang表示:“云计算已成为IT企业的热门选择,云服务也正在从单纯的提供数据中心服务,向更具行业特色的解决方案升级。多云部署和多服务供应商交付策略在市场上早已司空见惯,头部云服务商和来自垂直行业的软件集成商(ISV)越来越希望能够开发出更灵活的组合。”

    Canalys副总裁Alex Smith表示:“目前,中国的云服务供应商巨头正在迅速增强其为特定行业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但他们并非单打独斗,而是通过在不同的垂直行业中扩大专业生态系统合作伙伴的基础,来发展技术、提高解决行业特定问题的能力。”

    2.png

    从厂商排名来看,2022年第一季度,阿里云继续引领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占总支出的36.7%,同比增长12%。长久以来,阿里云一直都是中国云服务市场的领导者,并且仍在持续扩大影响力。它的海外扩张计划正在稳步推进,于 2022 年 3 月 30 日宣布在韩国正式开放其数据中心。此外,阿里云还进一步扩展了其服务生态系统,最新消息指出已有31家企业加入了其 “云原生加速器” 合作伙伴计划,覆盖制造业、零售业、医疗保健等多个关键垂直领域。

    华为云是本季度的第二大云服务供应商,市场份额占比 18.0%,同比增长 11%。自去年推出“云云协同”战略以来,华为云已经通过与华为终端业务(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物联网)进行生态整合,赢得了100多家企业的合作。华为云宣布,在 2022 年,会继续将华为云与终端业务生态融合的模式扩展应用到更多场景,包括华为云与IT云的融合,华为云与第三方云的融合等。随着生态合作伙伴的不断增加,华为云也升级了其全新云合作伙伴计划,根据各自特点将合作伙伴划分为8个角色,而且每个角色都有不同的培训计划和资源配置。

    作为第三大供应商,腾讯云的市场份额占比为 15.7%。受其内部业务的调整和战略变化的影响,腾讯云本季度的收入出现了环比下降。2022 年,腾讯云的战略重点会逐渐聚焦于盈利性的增长,而非业务量的增长。腾讯云在未来将重点关注自研产品在销售订单中的占比,着力发挥自身优势,提高云产品的采用率。从长远来看,这种改变能有效改善其业务的良性发展态势,但短期内也会对收入增长产生负面影响。由于其在泛娱乐行业的丰富经验和优势,腾讯云本季度的收入主要来自文创、零售和游戏行业。

    第四大供应商百度智能云的市场份额占比为 8.4%,增长达 43%。凭借云服务与AI技术相结合的差异化优势,以及对其业务的大量投资,百度智能云本季度保持了高速增长。除了来自金融行业的收入外,百度智能云还通过其开物工业互联网平台提高了在制造业、供水和能源领域的采用率。该平台通过AI技术将业务经验应用到工业模型中,目前已在16个地区使用,拥有300多家企业客户。在获取互联网客户方面,百度智能云抓住了 “多云部署” 的市场趋势,通过拓展腰部的互联网客户,实现市场份额的增长。

    Canalys 将云基础设施服务定义为在专用托管的私有基础设施上或共享公共基础设施上提供基础设施即服务和平台即服务。这并不包括直接的软件即服务支出,但包括为了托管和运营软件提供基础设施服务而产生的收入。


    ]]>
    推特准备提供马斯克要求的数据库访问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据《华盛顿邮报》当地时间8日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经过长达数周的僵局,推特公司的董事会计划遵守马斯克的要求,提供对其全部“Firehouse”数据库的访问权,即每天发布超过5亿条推文的数据流。

    马斯克此前以终止440亿美元的收购协议为条件,要求推特提供垃圾邮件和虚假账户数据,并允许他进行独立评估。

    消息人士表示,“Firehouse”数据最早可于本周提供。据悉,目前大约有二十几家公司为访问该数据库付费,其中不仅包括推文的实时记录,还包括他们发推文的设备,以及有关推文账户的信息。

    马斯克的法律团队认为,数据流对于了解其平台上的垃圾邮件和虚假账户活动量至关重要,因为这一数字可能会影响推特的广告收入。(央视记者 刘旭)


    ]]>
    5G发牌三年 浪潮助推5G融入千行百业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2022年6月6日是中国发放5G牌照三周年。三年来,我国网络规模持续扩大,已开通5G基站161.5万个,打造全球最大5G网络,5G融合应用覆盖工业、医疗、教育、交通等多个行业领域,应用案例超过2万个。

    国家高度重视以5G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从"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都对5G发展提出明确要求,推动5G进入规模化应用关键期。

    浪潮作为5G新生力量,聚焦行业数字化转型,打造开放多元的云网融合全栈产品和服务,助力5G融入千行百业。

    打造云网融合产品 加速5G落地

    新一代通信是浪潮重点布局的战略性业务之一。2021年,浪潮发布新一代通信产业发展战略 -- B5G战略,聚焦行业数字化转型最后一公里,持续提升最后一公里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供给水平,全力打造最开放、最满足行业客户需求、最具性价比的云、网、边、端、物全栈产品,加速新一代通信在矿山、港口、电力等行业应用落地。

    在太钢代县矿业,矿山地面调度中心的工作人员只需轻点鼠标,就能对井下工作进行远程操控,控制运输小车启停。矿山应用浪潮打造的5G专网通信系统,通过在井上部署核心网,与井下防爆基站对接组网,实现基站共享的公专网集成模式,满足矿区井上井下通信、井底车场远程控制、视频回传等功能支撑,形成基站共享的公专网集成模式,满足矿区井上井下通信、井底车场远程控制、视频回传等应用,实现生产效率整体提升25%,数据安全性提升10%,井下作业人力成本降低18%。

    同样依靠5G提升运行效率的还有珠海国际货柜码头,由于港口面积大、区域分散,吊桥、车辆等设备分布范围广,通过传统的有线网络已经无法保证监控、操作等工作高效运行,严重影响整体运营效率。珠海国际货柜码头基于浪潮端计算网关产品,打造5G全连接信息化码头,将5G网络转为WiFi信号,实现监控摄像机与视频平台之间数据无线传输,满足低时延、大带宽的网络需求;基于端计算网关的边缘计算能力,在边缘侧完成数据初步处理和简单指令下发,保证数据不出港,保障港口高效运转。

    此外,在电力这类事关国计民生的领域,5G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配电网线路差动保护能够实现故障区间的快速定位与隔离,但对网络通信传输速度要求极高,传统建设方式依赖光纤通道,存在投入多、成本高、难度大、通道利用率低等问题,已无法适应分布式电源日益增多的接入电网需求。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承担全省5G电力应用选型验证以及标准制定工作,浪潮基于5G端计算网关产品的连接能力、组网能力及AI能力,为电科院打造5G电力专网,实现差动保护场景下终端的接入,一旦有故障发生,系统可在第一时间作出智慧判断,精确定位和隔离故障,有效提升供电可靠性。

    推动"5G+"应用 合力提速数字化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浪潮还推动新一代通信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打造各类智慧化解决方案,让"5G+"数字化力量在更广泛行业领域落地应用,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

    走进中铁工业生产车间,信号闪烁、机器轰鸣。显示屏上,生产情况、设备运行、订单交付等数据实时跳动,关键流程图一览无余。显示屏背后连接着的各类生产控制和管理软件,正在驱动着整座智能化工厂有序运行。中铁工业依托浪潮智能制造平台(ERP+ PLM+MOM+inIoT),结合5G高精度网络,建设"一中心,三示范" 智能制造工厂,实现复杂产品设计制造一体化,跨地域、多基地间协同制造新模式,由粗放式工厂向数字化透明工厂转变,生产效率提升12%,综合生产成本降低超过3%,产品交付周期缩短5%。

    在鲁泰化学的车间,自动化巡检、充装、质检的场景也在上演。鲁泰化学牵手浪潮,立足工业互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智慧巡检、智能充装、智能检测等数字化解决方案打造"工业互联网+智慧工厂",实现设备区域巡检机器人全覆盖;机器视觉与自动控制系统现场一键充装,代替人工操作,全天候工作等,工作效率显著提升,助力企业安全生产、提质增效。

    不仅如此,5G+各类信息技术还在广阔的自然界中解决着难题。备受关注的云南野生亚洲象群北移事件中,人们实时目睹了大象迁移,有效避免了人象安全冲突。这背后正是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与浪潮合作,落地从终端、边缘端到云端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在提供支撑。其中,野生动物监测预警平台通过前端设备自动捕获野生动物影像,以4G/5G/专线传回中心云或边缘云后,自动对影像进行AI识别,并及时预警。

    伴随5G应用规模化,"5G+"将在政企数字化转型中发挥更大力量。面向未来,浪潮将继续推动5G融入千行百业,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红帽更新产品组合,进一步提高云原生应用开发的性能和规模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202261 – 世界领先的开源解决方案供应商红帽公司日前发布更新的开发者工具系列,帮助企业在基于Kubernetes混合多云环境中更快、更一致地构建和交付应用。

     据行业分析公司IDC预测,由于成熟DevOps实践的广泛实施,每天将代码部署到生产环境的大型企业的比例将2021年的5%增加到2025年的70%。此外,由于传统DevOps自动化和流程已被Kubernetes云原生开发方法颠覆,IDC估计,到2024年,35%DevOps使用者将采用更加精简的GitOps自动化流程。

     为了帮助客户应对这些变化,红帽推出了新的功能,进一步利用开源版本控制系统Git,来简化混合多云环境中的应用开发和部署。最新版红帽OpenShift 管道 Tekton引入了管道即代码的技术预览,使客户能够通过Git存储库定义并管理持续集成 (CI) 管道,并利用GitOps工作流为应用生命周期带来更高的重复性、可见性和一致性。

     通过新的Tekton ChainsOpenShift 管道现在提供了内置的镜像签名功能,有助于增强应用交付供应链的可靠性。开发人员还可以利用管道中的用户命名空间,以隔离需要根权限的工具,并在应用构建和交付管道中以非根身份运行这些工具,而不会影响安全功能。

     借助OpenShift GitOps,客户可以通过使用熟悉的Git工作流,在易于审计的环境中自动执行、定义安全实践并进行版本管理,从而以声明方式管理他们的OpenShift集群、应用和合规操作。 最新版本包括Argo CD 2.3,带来了新的同步和差异策略、UI改进和性能增强。应用程序集(以前作为技术预览提供)现在已正式推出,以全面支持且稳定的方式,自动管理多个集群中的多个ArgoCD应用ApplicationSets现在也与红帽高级集群管理全面集成。

    使用下一代开发环境加快代码编写

     红帽还推出了其下一代浏览器内部和本地开发环境,即红帽OpenShift DevSpaces 3(前身为红帽CodeReady  Workspaces),以及针对业界领先的企业Kubernetes平台  红帽OpenShift的下一代浏览器内部和本地开发环境红帽OpenShift Local 2(前身为红帽CodeReady 容器)。

     OpenShift Dev Spaces使用OpenShift和容器为开发或IT团队提供了一致且零配置的开发环境,满足安全需求。OpenShift Dev Spaces 3构建在通过CodeReady Workspaces完成的工作之上,提供了:

    Ÿ 新的DevWorkspace引擎CodeReady Workspaces中的Java REST服务替换为在kube-apiserver后面运行的Kubernetes控制器,以提供更高的扩展性和高可用性。

    Ÿ 通用API提供了Kubernetes原生DevWorkspace CRD ,更好地与Kubernetes环境中使用的典型资源管理方法保持一致。通过将工作空间引擎与开发人员的IDEOpenShift Dev Spaces服务的服务器端组件解耦,设计更加简单

     OpenShift Local提供了一种快速构建OpenShift集群的方法。该工具可在本地计算机上运行,简化了设置和测试过程,让开发人员能使用开发基于容器的应用所需的全部工具,在本地模拟云开发环境。 OpenShift Local 2构建在通过CodeReady容器完成的工作之上,并提供了新的功能和增强能力,例如:

    Ÿ 预设:如果开发人员想要从更有针对性的容器运行时开始,最大程度简化开发设置,那么他们可以选择默认的本地OpenShift包或Podman

    Ÿ 更精简的二进制文件:通过将OpenShift机器包与命令行工具下载解耦而生成。这样,在使用Podman等工具时,不仅软件包更小,而且开发人员可以更灵活地选择更适合具体项目的替代包。

    Ÿ 新的系统托盘:让用户能够快速查看和管理机器状态,打开OpenShift控制台,更改配置或访问版本信息,从而在不同操作系统之间实现更高的一致性和更多功能。

    红帽对开发人员产品组合中的其他多个重要领域进行了增强:

    Ÿ Docker Desktop现在包含一个新的扩展(以开发者预览形式提供),使用户能够将容器镜像部署到OpenShift

    Ÿ Shipwright:为Kubernetes构建容器镜像而使用的开源可扩展框架,现在提供了卷支持、更广泛的自定义选项,并且支持用户从本地目录中构建镜像。

    Ÿ Knative/Serverless Functions工具:使用VS CodeIntelliJ的开发人员能够在开发环境中查看和部署无服务器应用。

    Ÿ odo 3.0:供开发人员编写并在OpenShiftKubernetes上部署应用的CLI工具,这次重大更新的重点是引导式加载、外循环开发体验和devfile采用,目标是实现整个产品组合的一致性。

    Ÿ Devfile:现在是一个云原生计算基金会 (CNCF) 沙盒项目。Kubernetes原生API用于定义容器化开发环境,并已在odoOpenShift 网页主控台、OpenShift Dev Spaces和多种IDE插件中采用。

    支持证言

    Mithun Dhar,红帽副总裁兼开发者工具和项目总经理

    “对于当前处于业务转型一线的开发人员来说,速度、敏捷性、规模和性能都至关重要。随着创新速度加快,开发人员不仅面临着需要更快地将新应用和服务推向市场的压力,还必须更新并维护现有应用——这意味着在某些时候,他们每天要多次部署新代码。我们希望为开发人员提供工具和功能,帮助他们更高效地工作,从而尽可能轻松地应对这些挑战。”

    Al GillenIDC集团软件开发与开源副总裁

     “开发人员和DevOps专业人员将继续担负重大职责,因为他们的企业或客户要求以更快的速度创建并部署方便且用户友好的解决方案。我们看到,整个行业将能够获得一些优秀的新工具,这将有助于在未来几年加快开发和部署速度,至少会减轻一些在短期内创建更多应用的压力。


    ]]>
    Convertlab:AI算法将成为营销云核心能力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成立于2015年的Convertlab,为企业营销提供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专业服务。

    云计算,是根植于Convertlab内部的基因,其核心团队来自SAP SaaS部门,三位联合创始人CEO高鹏是前SAP全球副总裁,COO王铮是前SAP Anywhere 中小企业云计算产品负责人,CTO李征是前SAP Business ByDesign SAP Anywhere架构研发和团队管理负责人。黄金团队吸引了众多业务及技术专家加入。

    Convertlab笃信,在数字化的今天,智能化的前夜,所有的企业都需要拥抱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迎接下一波属于产业的黄金时代。更早获得并融合这些能力,也是中国接下来5年引领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撑点。

    2020年,Convertlab获得了腾讯产业生态投资和光速中国领投的超一亿元B轮融资。这也是投资方对于营销技术领域的顶级认可。

    在不久前亚马逊云科技的大数据与机器学习沟通会,Convertlab联合创始人兼CTO李征向媒体阐述了近年来Convertlab的发展以及技术层面的最新动态。

    在国内MarTech技术演进总体比国外更快

    此前,Convertlab与亚马逊云科技经过深入探讨达成共识,Convertlab在国内营销技术演进,总体比国外更快的,由于国内to C市场变化比较多,就像消费者应用一样,有一定机会通过用最新的技术生产质量更好的产品,甚至以更低的成本进军国外市场。目前Convertlab跟亚马逊云科技合作比较多是进入中国的外企及中国出海企业。其中,怎么服务好中国几十万家的大中小的出海企业,是Convertlab的关注点。

    在谈到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起因,李征表示,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是来自于双方在客户上的共同服务,Convertlab在为客户做整个营销的科技赋能、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很多客户本身也在使用亚马逊云科技,客户反馈亚马逊云科技有很多新的科技玩法和新能力,Convertlab做营销赋能过程中能不能更好利用好亚马逊云科技的技术,比如说通过弹性伸缩让成本更低,通过Amazon SageMaker让整个云服务效率更高。在与亚马逊云科技具体的合作上发现有很多空间,并且把合作推广,让更多企业受益。在此基础上,从公司层面双方做了技术、业务和市场方面的合作。

    Amazon SageMaker需要和数据湖仓融合

    在近几年的实践中,Convertlab深刻认识到,Amazon SageMaker本身100%能够帮整个AI数字化实现大量成本节省。但是这个节省成本是有先决条件的,首先最好和目前数据湖,数据仓库能够融合一起,即“智能湖仓”结构。

    Convertlab在底层借助利用亚马逊云科技“智能湖仓”架构统一管理数据,包括基于Amazon EMR 在营销领域里是对实时营销所做的技术性革新;构建统一融合的数据治理底座,帮助数据专家快速调用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和推理,并获得结果,大幅提升用户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数据应用效率,降低数据融合成本;利用Amazon SageMaker提供的非常丰富的模型管理能力,以及机器学习工程化能力,将机器学习生产规模化,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挖掘数据价值带来实际的业务产出;通过Amazon Athena帮助企业轻松聚合各个数据源的数据,并获得一致性的洞察结果。

    在中间层基于亚马逊云科技“智能湖仓”架构,构建了一体化客户数据管理平台Data Hub、高效机器学习应用决策平台AI Hub,两大平台相互支撑与协作,完成了基于业务场景的用户画像,可以快速支撑营销策略。

    在上层构建了个性化推荐、购买概率预测,因果分析等一系列的营销智能解决方案,赋能客户精细化运营能力。AI让“客户为中心”的营销实现千人千面,快速决策,提升客户体验。

    同时,数据部门与机器学习部门数据共享,数据治理的质量也提升了AI驱动的最终效率。

    数字化营销在多行业多领域轮动

    从行业判断,李征认为中国国内数字化营销转型处于板块轮动的状态,比如说零售行业相对启动较早,到目前制造业、医药行业、汽车行业等已经开始快速进行数字化转型,同时国企、民企也开始加入。Convertlab与亚马逊云科技在这些领域都有具体的合作,利用好马逊云科技强大的技术能力,以及Convertlab在具体行业里的客户、场景的沉淀,找到真正解决客户数字化转型的方案,最后给客户提供服务,并产生价值。

    具体到医疗行业,李征向199IT表示,医疗行业的营销存在很多的难点,因为在药物的生产、流通、销售有很强的合规性要求需要解决。短期内Convertlab更关注医生介入等ICP赋能以及对于一些常见的药物的宣传、营销、经营,而长远来看,数据智能会在整个消费者医疗数据领域存在很大价值,能够通过医疗数据来优化重症药的供给和需要。

    在谈及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中的感受,李征表示,“我觉得亚马逊云科技是一家非常让人尊重的公司,我们跟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非常顺畅,亚马逊云科技真的是以全局思维来帮助整个生态和企业来成长得更好。比如说亚马逊云科技会主动地和我们讨论,怎么样通过一些新技术的引入或者架构的改造,来帮助客户节省成本,这个十分难能可贵。亚马逊云科技在跟我们的合作里,也非常无私地帮助我们。很多亚马逊云科技的底层平台的技术专家和我们一起共创,比如在Amazon EMR、Amazon SageMaker等一些使用场景,帮助我们更快地去掌握和利用这些技术,应用在我们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里面。”

    李征强调,Convertlab和亚马逊云科技一直合作的非常顺利,也有共同的技术追求和探索,致力于解决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面临的数据问题、资源问题。未来,Convertlab将和亚马逊云科技继续扩充基于Amazon SageMaker 的AI解决方案,扩展到更广的应用场景,帮助更多客户加速实现智慧营销。

    谈及AI的作用,李征非常笃定,整个算法能力在长期必然会成为整个营销云的核心的支撑能力之一,它就不再像那么高高在上的AI算法,可能像水电煤一样,一个企业到一定阶段必须用到AI、用到算法去支撑它的业务,而且是低成本的。

    这也是Convertlab非常重要的价值观之一——对新的技术和市场充满自信并全力挑战不断创新。


    ]]>
    云服务商PPIO宣布完成2.5亿A轮融资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月31日上午消息,边缘云服务商PPIO宣布完成A轮融资,本轮融资额合计近2.5亿人民币。

      该轮融资由磐霖资本、CCV创世伙伴、张江科投、IMO Ventures共同投资,老股东蓝驰创投、沸点资本、华业天成资本等持续加注。

      本轮融资将被用于进一步加大在自研技术和边缘侧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并加大在超低延时直播、云游戏、云渲染、车联网、空间数字化等对超低延时有改善需求的场景上的探索。

      此前,PPIO曾获王小川、程浩、申元庆、唐彬森、李善友等19企业家和天使投资人的天使轮注资,共计6000万人民币。2021年完成亿级Pre-A轮融资后,本次是PPIO又一次获得新一轮融资,公司三次累计融资额已经超过4亿人民币。

      据了解,PPIO成立于2018年,由原PPTV创始人姚欣、联合创始人王闻宇共同创立,主要为企业提供符合低时延、高带宽、海量数据分布处理需求的边缘云计算服务和解决方案。(刘娜)


    ]]>
    610亿美元拿下云计算公司,博通这场对未来的豪赌值不值?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每一次巨额并购,不啻于一场对未来的豪赌。

    近日,美国半导体公司博通(Broadcom)宣布,计划以610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交易方式收购云服务提供商VMware,博通将承担80亿美元债务。

    此次收购是今年迄今为止在全球范围内宣布的第二大收购,仅次于微软公司以687亿美元收购游戏巨头动视暴雪。同时,这还是继微软收购动视暴雪、戴尔收购EMC之后,全球第三大科技行业并购。

    对VMware的收购,也是博通迄今最大的赌注:尽管经济动荡,企业软件需求的繁荣仍将持续下去,而且将不同的低调产品捆绑销售或可产生巨大的回报。

    待并购交易完成,VMware的虚拟化软件将成为博通的关键资产,博通也将借此一跃成为数据中心技术和云计算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作为一家以芯片硬件擅长的公司,博通在全球经济下行周期中,不惜抛出高价,如此势在必得地要拿下一家云计算公司,其意欲何为?这场关于未来的豪赌到底值不值?

    补齐软件资产短板

    增强多云产品业务布局

    作为半导体行业的硬件巨头,博通目前的芯片业务几乎涉及日常计算的方方面面。

    该公司生产的芯片是存储和有线网络设备的核心。博通也是无线行业的重要参与者,生产用于PC和移动设备的Wi-Fi和蓝牙芯片。

    在汽车行业,博通的芯片在信息娱乐、自动驾驶和电池管理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

    还拥有广泛的企业硬件和软件产品组合,后者正是此次交易对博通未来增长至关重要的原因。

    此次收购VMware,可以被视为博通在软件领域开疆拓土最为重要的一步,而被收购标的VMware在软件领域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VMware成立于1998年,当时云计算热潮尚未兴起。VMware开创了虚拟化技术,这一创新积极改变了基于x86服务器的计算方案,从根本上提高了计算效率。

    数十年来,VMware的虚拟化软件在数据中心领域扮演了关键角色,涉及计算、存储、网络和安全。

    随后VMware创建了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并在虚拟化网络和存储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继而发展成为混合云和数字工作空间的领导者。

    回顾发展过程,VMware有三次重大创新:一是虚拟化,如今成为云计算的技术基础;二是软件定义数据中心,使得企业能在私有云上实现公有云的诸多特性;三是在分布式多云环境下,让企业能自主可控,以最优成本、更快地做应用的交付。

    如今,VMware的多云产品组合跨越了应用现代化、云管理、云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等领域,形成一个灵活、一致的数字化基础,为各行各业的企业构建、运行、管理、连接和保护其最重要和最复杂的工作负载,为数以万计的企业客户漫步云端保驾护航。

    更为重要的是,VMware与亚马逊、微软、谷歌等主要云提供商都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并携手推动开创了混合云时代。

    2004年,VMware被存储技术巨头EMC公司收购。2015年,VMware作为戴尔与EMC交易的一部分被戴尔收购。

    一年前,戴尔将VMware独立拆分出来,再次作为独立公司运营。

    通过将博通的软件组合与领先的VMware平台相结合,合并后的解决方案将使客户在多样化的分布式环境中大规模构建、运行、管理、连接和保护应用时,拥有从数据中心到任何云和边缘计算更大的选择和灵活性。

    博通软件集团总裁Tom Krause认为,合并后的公司将能更有效、更安全地为不同企业需求服务。

    他在宣布并购后的电话会议上谈道,博通面向分布式企业的软件资产可以无缝补充和增强VMware在运营管理、价值流和DevOps管理以及安全性领域的多云产品,以应对整个应用生命周期。

    豪掷610亿美元

    博通的野心不止是软件

    收购VMware, 与博通软件业务的战略一致。

    1991年,博通在美国创办,后来于2016年被新加坡安华高(Avago)以约370亿美元收购。这次收购后,博通成为全球第五大半导体公司。

    2017年11月,博通拟以1300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手机芯片供应商高通,但这笔交易在2018年被美国总统特朗普以国家安全为由叫停。

    随后博通便将目标转向软件领域,2018年以近19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企业软件供应商CA Technologies,一年后又以107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网络安全集团赛门铁克的安全业务,在软件行业取得重大飞跃。2021年,博通还试图收购数据分析软件巨头SAS Institute,该交易对SAS的估值在150~200亿美元之间,但该交易以失败告终。

    博通在成为“并购狂魔”后,通过一笔笔并购交易,将博通建设成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之一,现在又正将并购“剧本”带到软件行业。

    从博通的收购路径可以看出,其寻找的标的通常都是无需进行巨额的额外投资就能获得更高利润的业务。

    VMware在虚拟化领域的长期地位和超过30%的营业利润率,自然也属于其寻求范围。

    目前,博通和VMware几乎没有业务上的重合。博通主要做5G和数据中心硬件,而VMware 主要开发云和虚拟化软件。

    根据2021年6月的IDC半年度软件定义基础设施跟踪报告,VMware是软件定义基础设施方面无可争议的领导者,拥有48%的市场份额,这一数字超过了Nutanix、IBM、华为和微软的总和。因此,对于博通来说,收购VMware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博通收购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公司的软件业务规模和成长机会,帮助公司从设计和销售半导体的核心业务转向企业软件,从而为业务打开更广阔的空间。

    VMware的软件组合、Carbon Black终端和赛门铁克终端业务方面,将与博通产生更大的协同效应。VMware的业务核心是企业软件订阅业务,最重要的是持续稳定。

    此次收购将帮助博通构建一个以云为中心、面向未来的软件生态,同时也在对冲半导体行业的芯片短缺风险。

    在全球供应链动荡、欧洲战争和原材料价格上涨愈演愈烈之时,这种不确定性为博通等热衷于通过并购扩张业务版图的公司创造了机会。

    如果这笔交易完成,博通把全球最有价值的软件公司之一收入囊中,这将是博通超越其硬件堆栈根基、转型成为一家多元化的IT基础设施软件主要参与者的关键一步。

    但即便收购完成,博通也未必就能“一夜之间”变成一家软件公司、云计算公司。

    这其中还有很大的业务整合风险,博通必须证明它可以集成芯片、软件和服务的业务蓝图,以消除合作伙伴及客户的疑虑。

    而对被收购的VMware而言,这次能否“双赢”可能也是未定之局。

    不过,凡事皆有两面,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博通的巨大体量将帮助VMware在云计算领域更好地参与竞争。

    两家公司的合并,有望推动云计算和5G的价格下降。这个领域有了更多更强大的玩家加入,会促进业务的增长,并将在一段时间内降低价格。


    ]]>
    深耕科技,对话未来!虚拟计算云板块再现投资机遇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随着5G技术实现商用落地,云计算、机器学习和边缘计算等技术不断发展,VR、AR等虚拟现实设备不断升级,万物互联的互联网新形态——“全真互联网”将变为现实。不同于传统互联网的架构,全真互联网的落地需要更巨大的算力资源,更弹性化的多点近场计算服务支持。

    由于全真互联网与现实产生高强度交互,所以与其共存的是海量的数据,业内急需解决新型数据的存储与使用、计算的实时性准确性等问题,为各类全真互联网原生应用程序提供坚实可靠的计算和存储服务,换句话说,我们需要覆盖面更广的基础计算设施。

    该基础设施建设,本身便是潜力巨大的价值洼地,IaaS板块在国内外均受资本持续关注。根据华泰证券对MAGA、BAT等30余家全球云计算产业链公司的预测:预计2022年国内/海外IaaS板块总营收同比增长49.36%/33.28%,Meta、苹果、谷歌及微软四者合计资本开支2021年同比增长23.51%,其中Meta拟加码在多点计算、数据中心等领域的投入,2022年资本开支增幅有望高于总体。

    在海外资本市场,云计算巨头Snowflake提供基于云的数据存储和分析服务,它允许企业用户使用基于云的硬件和软件来存储和分析数据。作为迄今为止美国最大的软件IPO上市公司,目前Snowflake市值已达400亿美元。Snowflake成立的过程中也获得多次融资,短短几月估值就曾翻数倍。2020年9月,其以每股120美元的价格上市,在首日交易中股价便翻了一番。

    Snowflake于3月30日发布2022年年报,公司截至2022年1月31日,营业收入12.19亿美元,同比105.95%,5月26日,咨询公司Piper Sandler维持Snowflake评级为增持,最新目标价为165美元,高于现价31%。作为云计算巨头,借助全新的全真互联网基建的概念热点,Snowflake股价自上市来虽有波动,但投资价值受到机构持续看好。

    除此以外,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的云开源软件公司HashiCorp市值也已达62亿美元;HashiCorp提供大量DevOps 基础设施自动化工具,可以帮助开发者编写和部署应用程序,加速应用程序分发,实现统一的全新计算框架。据百度股市通数据,目前13家机构对HashiCorp平均评级为增持,最新目标价为58.18美元,高于现价72%。

    更值得一提的是,被称为“全真互联网第一应用”的游戏公司Roblox市值已达181亿美元。2022年4月,公司旗下三维游戏《Roblox》已在全球移动游戏下载量中排名前五,吸引月活跃玩家超1亿。Roblox于5月11日发布2022年一季报,公司截至2022年3月31日,营业收入5.37亿美元,同比38.8%。5月12日Needham维持Roblox评级为买入,最新目标价为40美元,高于现价34%。

    三家公司的评级与估值可以代表投资者对美股信息服务板块中与全真互联网联系的公司的普遍市场认知。目前看来,相关概念方兴未艾,对应的新式基建技术在市场上具有稀缺性,可以提供相应服务的厂商受到资本的强烈追捧,预计其股价将会持续走高。

    与Snowflake、HashiCorp、Roblox等公司核心业务有相同之处的成都蛙米,是国内极少数有能力架构泛多维数据互通、并有志于此的企业。成都蛙米推出的泛游戏专用计算服务,可以为全真互联网企业提供二十四小时运作的高质量服务,使用纳秒级的实时数据响应技术,多节点高性能保障所有用户能获得同样流畅的体验,彻底解决碎片化问题。此外,成都蛙米在提供高性能分布式云计算、支持三维游戏通用计算的双超芯高速网络协议、嵌入式验证系统与AI芯片算法建设服务、多点高频的隐私游戏云等技术上也拥有技术壁垒与领先优势。

    据悉,成都蛙米正积极筹备于2023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价预计为20美元,对比Snowflake、HashiCorp、Roblox等公司优异的市场表现,成都蛙米注定会受到资本追捧。受未来市场基本面影响,预计2023年下半年成都蛙米股价可至70美元以上,并呈现上升趋势。在概念热点持续拉升的环境下,成都蛙米上市可谓“好风凭借力”,其未来或将填补国内专用云计算细分市场的空白。

     


    ]]>
    亚马逊云科技顾凡:让安全合规成为空气和水 助云上业务自在生长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作者: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战略业务发展部总经理 顾凡

    当下,众多企业与机构向云端的“大迁徙”仍在持续,而安全合规也毫不意外地成为考量与选择云平台的重要关键因素之一。当我们将越来越多的重要、敏感数据迁移上云,对于数据泄露、信息窃取等安全威胁的警惕也必然与日俱增。

    随着创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企业云计算安全理念开始从限制业务发展向赋能增长转变。以往,当人们看到那些头部企业纷纷加码网络安全团队建设,或是在数据安全及合规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可能会更加难以跳出这样一个误区——安全合规,意味着限制和负担。例如,不少企业会将“安全合规”视作与业务之间彼此区隔的独立工程,前者只是IT团队安全专家的职责,并且认为安全与合规大概率会带来对业务发展的限制,以及额外的成本支出。

    无论这种思维是否有其合理性,但却不再适用于云计算环境。云平台及服务让企业无需再从零起步构建安全合规体系。那些基础而琐碎的基础设施安全合规问题,将成为云服务提供商的责任,不再需要企业为此投入前期成本。另一方面,服务于大量用户的云服务商利用规模化的安全服务带来更具可视化及自动化的服务,使用户以更少的成本和更精简的人力达成既定安全目标。概括来说,云上安全合规有望成为企业可即时拥有的常态。它对企业不再意味着负担和阻碍,而是推动业务发展的合作力量。

    亚马逊云科技一直致力于让安全合规成为用户可自动获得并可有效支持业务开展的“空气和水”。虽然我们也拥有优秀的安全专家,但安全从不是某个团队特有的职责,或者是对某些威胁提供对策。从创立以来,亚马逊云科技就将安全作为最高优先级的工作(Job Zero),致力于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安全文化理念。这使我们不仅能确保用户上云的安全合规,还能让用户在云上获得更好的安全服务体验。

    安全是人人有责、全员参与的“Job Zero”

    现任亚马逊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Andy Jassy先生在创立亚马逊云科技时就提出“安全是我们的‘Job Zero’。”其意思是安全比任何事情都要更重要,在所有工作中拥有最高优先级。在过去16年里,“Job Zero”始终是亚马逊云科技一直坚守的重要企业文化。

    我们对“Job Zero”的贯彻远不止推出某些技术或产品,更是使其成为一种机制和处事方式。包括亚马逊云科技CEO在内的管理层,每周都会召开专门的安全会议,安全团队也能够通畅地向CEO等管理层进行汇报。我们要确保任何一项战略或战术决策,都能在充分考虑到安全需求的前提下做出正确的选择。

    “Job Zero”安全理念也自下而上地将公司每一个人囊括其中。不仅是公司高层、安全团队,还包括每一个主管、经理、工程师和开发人员……人人都肩负安全责任。亚马逊云科技所提供的每项服务都不会将功能性和安全性分别考虑。事实上,这些服务从诞生之初,就被置于安全与合规的“底座”之上,这也使安全合规成为云服务所天然具有的基因。当然,亚马逊云科技的安全团队也会随时与业务部门开展合作,事实上,很多服务研发团队都有自己的安全官,来确保开发过程始终保持在安全框架之内。

    让安全合规成为云上的“空气和水”

    “Job Zero”不仅是亚马逊云科技推动安全与业务相辅相成的文化,也让我们能够不断为用户带来可充分保障业务开展的安全云计算环境。当用户将数据与计算迁移至亚马逊云科技,我们希望让用户感受到安全合规就如同“空气和水”一样的存在——既随手可得,又有助于业务成长。

    这也是为什么亚马逊云科技不会给安全合规服务设定业绩目标。安全合规之于业务就如同空气和水一样重要且必须,我们有责任帮助用户获得足以免于威胁与担忧的安全云上环境,并不必为“空气和水”去负担过多额外成本。

    我们希望安全合规是云上的空气和水,但并不代表亚马逊云科技所要管理的范围没有边界。边界在哪里?在于用户对其置于云上的数据、应用、访问权限等要素的拥有权及完全控制权。我们提出了“安全责任共担模型”,进行了责权划分:亚马逊云科技对云自身安全负责,用户对云中安全负责,但我们会帮客户在云中构建安全防护。

    具体来说,亚马逊云科技对于云环境的安全合规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础设施、服务、用户拥有和控制数据的原则以及全球安全合规认证。

    首先,云安全始于基础设施。亚马逊云科技提供极具扩展性和高度可靠的基础设施,并采用多种冗余和分层控制的数据中心,大量使用自动化确保底层基础设施7×24小时的监控和保护,以及对业务连续性和灾难恢复的响应和应对。并且,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对于每一个使用亚马逊云服务的客户来说,是完全“一视同仁”的。无论是超大规模企业,还是小微企业,在云上所获得的基础设施安全性完全相同。因此基础设施安全也可视作云计算最显著的优越性之一,让用户从此告别传统数据中心的巨大安全成本支出。

    第二,云安全不止安全服务。我们不仅要看有多少安全服务,同时也要考虑所有云服务自身的安全。这也是前面所说的“Job Zero”的重要目的,即每个服务在研发时就要优先解决安全问题,如果服务存在安全隐患,那么就不会被推出。另外,我们通过服务间的深度集成实现自动化并降低风险。亚马逊云科技有一套完整的安全运维流程、制度和最佳实践,来保证云自身的安全。我们可以应对风险,但更好的选择是规避风险。

    第三,坚持用户拥有和控制数据的理念。我们始终坚持用户拥有自己的数据,并能够对数据进行自主操作。但我们并不会因为用户拥有和控制数据,而对数据的安全“免责”。亚马逊云科技的数据加密无处不在,数据的流动与进出基础设施,都会伴随物理层自动加密。我们还会为用户提供所需的控制权和可见性,帮助客户证明数据符合本区域和本地数据隐私法律法规,我们遍布全球的基础设施也可以帮助客户实现数据本地化的要求。

    最后,在合规方面,亚马逊云科技在全球已经获得了98项安全标准和合规认证,并且定期对数千个全球合规性进行第三方验证,亚马逊云科技的用户可直接继承。在中国(光环新网运营北京区域、西云数据运营宁夏区域),西云数据和光环新网都通过了独立的第三方机构验证,也都完成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的测评,还获得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可信云的服务评估。另外我们也获得了通行的一系列安全性和合规性要求,例如ISO信息安全质量管理认证、PCI-DSS、SOC等。

    除了确保云环境自身安全之外,亚马逊云科技同样为用户带来多层防护服务,进一步帮助用户提升上云后的安全合规。为了实现无限趋近于100%的云计算安全,我们同时也与全球丰富的亚马逊云科技合作伙伴网络成员构建1+1>2的安全合作。亚马逊云科技APN合作伙伴网络里面提供了数百种领先的安全合规解决方案,还包括专注于数据保护合规的咨询服务。目前我们正不断将亚马逊云科技在全球的合作伙伴网络成员引入中国,并加大与中国本土合作伙伴网络成员的合作,给客户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以更好满足中国用户在国内、国际业务中的安全合规需求。

    尽管云计算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但仍处在十分早期的阶段。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中国,IT支出总量中用于公有云的比例到现在还只是个位数。从长远角度看,我们认为云计算安全合规不仅仅是解决眼前的威胁或是提升技术能力,也同样考验着云服务提供商与云计算用户关于安全的思维演进和机制建立。相比于解决独立问题,思维和理念的变化才会让我们更好地适应云环境的安全与合规需求,并将其转化为数字化转型和业务发展的新动力。


    ]]>
    中科创达邹鹏程:与亚马逊云科技紧密合作端、边、云一体智能系统平台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连续两年近60%的业务增长,全球领先的智能操作系统产品和技术提供商中科创达有着怎样的发展路径?

    在日前的亚马逊云科技媒体活动上,中科创达执行总裁邹鹏程揭开这一秘密:“中科创达在过去两年维持50%将近60%以上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亚马逊云科技帮助我们构建了底层基础设施,不但帮助中科创达提升研发效率、运营效率和沟通效率,同时为我们的思维和产品开发带来了很多帮助和影响。”

    作为技术出海的代表企业,中科创达服务赋能多类型客户,包括A(车)、B(2B)、C(2C)、D(开发者)、G(政府)。邹鹏程十分笃定,帮助中国智能设备厂商实现出海,云化和智能化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为什么会选择亚马逊云科技,面对媒体的提问,邹鹏程拆分了问题,首先是客户为什么需要上云。他回顾了企业上云的最初情形。“那时候Amazon Outposts还没有在中国落地,客户把数据上云开始是有疑惑的,所以我们一开始上的是基于边缘侧的技术。但后来我们跟亚马逊云科技一起做端、边、云的方案,客户体会到它的价值,如果不上云会带来什么问题?它必须得有几十个IT人员来关注边缘侧,所谓私有云部署的情况。生产制造是不能停机的,一停机不只是产品受到影响,所有生产线都要做重新的调度,是生产事故,所以不能停,必须要庞大的IT部门支撑。到了一定的点就无法支撑了,不光是能力问题,还有组织问题,因为毕竟它是生产型企业,不是IT公司。这样的情况下,它要逐步上云。”

    其次为什么选择亚马逊云科技,邹鹏程坦言,因为很多像施耐德这样的国际化的企业,要满足各地的合规的要求,还有整个生产的连续性,亚马逊云科技是比较合适的选择。而类似宝时得这类客户,是从中国走向全球,也需要亚马逊云科技这样的公司提供安全、稳定、高效的服务。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亚马逊云科技有上千种服务和不同模块,可以支撑客户的创新。

    “比如说一开始我们服务的工厂只是看屏幕、PLC上的划痕,但是我们服务了50多个工厂,有20多个品类,有很多产品,有包括化妆用的粉饼、饮料、车厂的座椅,他们的产线也经常做调整。而这种调整如果不上云,就必须自己不断开发,从底层的基础设施、安全、模块、应用全部需要自己做,而如果构建在亚马逊云科技上,可以用它的Amazon Outposts,可以用它的Amazon SageMaker等各种各样的云服务,还不包括第三方在内提供的亚马逊云科技Marketplace上的很多工具,如:很多AI的组件,这当中中科创达也提供了的组件。我们把很多的组件已经提前做好,客户不用自己再找十几个AI工程师。因此,用户为了未来的发展和创新,必须找到最好、最方便的平台和资源来构建后端、前端的应用。”

    近年来,边缘计算成为中科创达的核心方向。而人工智能AI与边缘计算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何看待边缘计算与AI的相互影响?

    邹鹏程认为,边缘计算和AI是不同的方向。边缘计算更像是一个平台,不管是智汽车、智能城市、智能楼宇还是智能会议系统,都是边缘计算可广泛应用的领域。“再过三四年,七成以上的数据都会在边缘处理。比如,智能网联汽车所产生的数据每天上T,如果所有数据都上云,数据量太大,云会承受不了,因此未来将有大部分数据在边缘测进行处理。”

    针对AI,邹鹏程认为AI是边缘计算上的一个应用和工具。“比如我们给施耐德、BOE这样的厂商做人工智能质检,要人工智能支撑的质检,但其中50%的技术不是AI,是传统的CE,很多时候把噪声去掉,把前端数据提取出来,才能够极大提高AI的效率。比如换一个灯可以提高很大的识别效率,这些是系统工程。所以AI只是其中一个锤子,而边缘计算是提供一个平台,大家可以在上面敲敲打打,构建一个产品,包括跟云,但是除了锤子,还有改锥等等的工具,AI只是大家备受关注的其中一个工具而已。”

    对于未来的展望,邹鹏程表示,相信在未来10年甚至20年,中科创达将不止是业绩增长,而是能解决复杂性的系统问题,未来的发展与中科创达在三年前(2019年)做的决策密切相关,其战略决策是跟亚马逊云科技这样的云厂商紧密合作一起做端、边、云一体的智能系统平台。


    ]]>
    看三万点云原生环境如何落地微隔离?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随着“云原生”成为新一代云计算技术的内核,业界对其关注点正在迅速从“概念”转向“落地实践”。在诸多云安全技术中,微隔离被视为云原生安全的一项必备“基础能力”。那么,在云原生环境中微隔离技术又该如何落地呢?

    下面我们将以国内某大型股份制银行(下简称“S行”)的真实案例,独家揭秘云原生环境下实施微隔离的技术实践。

    容器平台投产,微隔离需求凸显

    2018年,随着银行业务进入场景金融的新阶段,金融服务应用亟需被更为敏捷的承载和交付。作为金融科技创新的先行者,S行率先开始了对云原生技术的探索尝试,并于2020年上线了服务全行业务的云原生体系平台。当前,S行正通过老业务“应转尽转”、新应用100%原生化的技术战略,加速云原生技术应用。

    云安全是S行进行云原生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针对云原生设计了覆盖基础设施、计算环境、应用API、开发过程和业务数据等全环节、全要素的安全架构,并力求实现安全能力组件化、服务化,使其能够随业务而生,充分融入设计开发和业务操作的过程当中。

    在规模庞大的数据中心内部进行安全域分隔和网络控制,是银行业的长期通行做法。随着数据中心架构几代演变,S行在历史上尝试过多种网络隔离控制方案,例如从最初的域间防火墙方案、到上云初期的虚拟防火墙方案、再到后来利用SDN技术的服务链编排方案等。

    数据中心隔离与控制方案演进

    当然,随着容器平台的投产,上述方案几乎彻底失效。究其原因,首当其冲的便是容器网络中的IP地址已失去其本身的秩序,而基于IP的静态策略自然不再有效。由此开始,S行正式踏上了微隔离技术的探索之路。

    首选原生方案,可行性低落地难

    在技术调研初期,S行对于微隔离的考量指标有两点。首先,自然是安全策略要与IP地址解耦,否则策略无法依靠人工运维。第二,期望云平台的安全能力能够通过“云原生化运行”,从而便于将安全能力作为组件或服务的形式提供。

    于是,原生于K8S的Network Policy方案自然的成为了第一选择。

    经过初步的实测验证,尽管Network Policy在操作体验上差强人意,但方案至少满足了两点核心诉求,因此很快进入到规模化的试运行阶段。而后面的经历,却让S行的网络管理人员大跌眼镜,以下引用他们的几句原话。

    “初期测试的时候是在几个小规模的模拟环境里,作策略也就无需考虑太多。而到了真实环境中,容器规模瞬间放大了几十倍,连业务开发人员也说不清究竟谁该访问谁,这时微隔离策略要怎么做真就没人能说清了……”,网络人员抱怨的是开源Network Policy未提供诸如连接可视化等任何的策略辅助设计能力。

    “在没有辅助的情况下,很难保证策略一次配置正确,但Network Policy的策略恰恰是即时生效的,这意味着搞不好就是一次业务中断,而回退或修改策略时又要重新编写yaml文件,业务部门是不可能给我们机会一次次试错的……”。

    编写yaml文件下发安全策略

    从此刻起,S行的网络管理人员才开始意识到,当微隔离的管理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原本“体验”层面的问题就会变成关乎“落地成败”的关键因素。

    可行性评估,除了“有用”还要“可用”

    初探微隔离所“踩的坑”,使S行开始理解东西向访问控制与过去管理防火墙的不同,与其说微隔离是一种访问控制技术,还不如说它是一套策略管理体系,覆盖策略从设计、到定义、再到运维的全流程。

    因此,S行的网络管理人员很快便将目光投向了专业的微隔离产品。相较开源方案,专业微隔离产品的设计更加贴合客户运维管理的实际,提供了诸如连接可视化分析、策略仿真模式、策略批量生成、策略审阅发布等完整的策略管理框架。

    不得不说,市场上有过大规模微隔离交付案例的厂商并不多,所以S行很快就选定了我们进行测试。

    测试初期,对微隔离产品的环境适应性考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对容器平台的支持、跨平台的统一纳管、虚拟机和容器的同台管理等,当然这些基础能力测试均顺利通过。然而,作为一个将来要部署进银行核心网的产品,还必须要经过几轮严酷的“大考”,S行内部称之为“非功能验证”。

    首先,产品要在极为严苛、甚至极端的环境中验证可靠性。例如,在大规模策略执行和高连接速率的情况下,验证工作负载的性能衰减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又如,在规模上万点的K8S集群中,模拟超过一半的容器同时重启,验证安全策略是否能及时更新并下发。再如,计算中心集群大范围宕机时,工作负载是否可被备份集群接管,安全策略是否能依然有效。

    其次,产品还需适应并满足银行内部的种种运维规范。这大概同样是金融用户的习惯做法。例如,针对产品部署安装、所需的依赖库、所需分配的系统权限、可能存储于本地的数据文件等,均会被提出具体的要求,不满足的则必须进行优化整改。

    正如行业内的一句俗话“能服务银行客户,就能服务所有客户”。

    五步法落地,策略管理紧密契合业务

    经过长达数月的反复验证和试运行,S行最终选定了我们的方案,并以“五步法”为指引正式开始了微隔离系统的实施。

    所谓“五步法”,是指定义、分析、设计、防护和运维5个关键步骤,它既是行业公认的零信任理念落地方法,也是我们总结出的一套切实可行的微隔离实施方案。

    微隔离实施“五步法”

    定义阶段,要完成系统的部署和工作负载纳管。首先,为了满足S行超3万点规模的统一管理需求,我们在计算中心的部署上进行了充分的性能和可用性保障设计,将一个8机计算中心集群拆分部署于同城的两个双活数据中心中,并实现了工作负载就近接入、双集群A/A备份的效果。其次,为了充分发挥云原生的特性,我们并未选择基于Agent的“轻代理”方式,而是采用了基于DaemonSet的“无代理”模式部署,通过自动化的守护容器部署,省去了在各节点安装Agent的繁冗,也实现了S行力求的“原生化部署运行”。

    S行云原生环境微隔离解决方案示意图

    分析阶段,要对工作负载进行分组和标签化管理,为安全策略与IP解耦打下基础。很多用户认为“分组打标签”就会引发新的工作量,而在云原生环境中,容器自身的标签体系是可以被复用的。在S行的实施中,我们便是通过容器Namespace的名称作为分组,并利用app label的键值作为各容器角色标识的。

    设计阶段,本质上是要回答安全策略怎么做的问题,所以需要梳理出东西向访问的基线。对于像S行这种管理水平较高的用户,业务容器上线时业务开发部门就需要提交应用的访问需求,这些信息可以从CMDB系统中直接获得。除此之外,在过去云平台中的防火墙、安全组中,可能运行着一些访问控制策略,这些策略经过分析选择,也可以通过工具自动化的导入微隔离系统。当然,对于仍未覆盖的少部分策略,我们可以利用连接可视化分析能力,与业务部门逐条确认。

    防护阶段,安全策略需要下发并执行。微隔离策略的下发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要经过一定时间的效果仿真和试运行,因此专业微隔离系统通常具有多种策略生效模式,例如“仅定义不下发”的建设模式、“仅下发不阻断”的测试模式或“完全执行”的防护模式。S行的业务容器投产前会先后运行于开发、测试、投产验证和生产环境,而微隔离能力是在最初的开发环境便开始生效的,在开发和测试环境策略仅工作于建设模式,在投产验证环境策略工作于测试模式,而在真正进入生产环境时,策略已完成了充分的仿真验证并正式切换为防护模式。

    至此,微隔离实施的主要工作已基本完成,系统将进入运维阶段。目前,S行正在积极尝试将微隔离系统与ITSM、SOC等外部系统打通,实现智能化的策略变更和优化。

    基于以上技术实践,我们给正在进行微隔离规划的用户一些建议:

    1.微隔离技术的内涵并非单纯的访问控制,而是通过一整套策略管理体系框架,实现东西向流量的精细管理,因此微隔离系统的策略管理能力应被重点考量;

    2.云原生环境的工作负载规模指数级放大,给微隔离系统带来多重挑战,用户在实施微隔离初期便应充分预见未来的扩容需求、可用性要求和运维规范的遵从;

    3.微隔离通过标签实现策略与IP解耦,其使用了更为有效和高效的控制逻辑。通过制定合理的安全目标,探究与既有运维流程的结合方式,即可使微隔离加速落地。



    ]]>
    降低云计算成本有哪些方法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企业需要制定正确的策略来避免云计算成本陷阱,使用一些成本管理最佳实践可以保持在其预算范围内。

    许多企业都从在云中托管工作负载中获益,但如果无法控制云账单,这种基础设施模型是不可持续的。企业必须仔细评估其云服务费用。

    云计算费用飙升的原因有多种,例如资源配置过多、不必要的容量以及对环境的可见性差。幸运的是,有一些工具和成本优化实践可以帮助企业消除不必要的支出。成本优化还有助于企业在云性能和支出之间取得平衡。

    以下了解如何使用以下实践和工具降低云成本。

    1.选择保留或现货实例

    在云中,如果企业愿意做出某些权衡,他们将找到成本更低的按需资源替代方案。尽可能使用这些折扣定价方案:

    ●预留实例。预先承诺在一到三年内使用一定容量的企业可以通过预留实例节省云计算资源。根据平台和其他变量,与按需实例相比,预留实例最多可节省80%的资源。每个主要的云计算提供商都通过Amazon EC2预留实例(RI)、Azure预留虚拟机实例和谷歌云承诺使用计划提供产一定价选项。AWS公司也有一个类似折扣的节省计划,但比其标准EC2 RI更灵活地使用。预留实例最适合具有一致、可预测容量的工作负载。

    ●Spot实例。开发人员可以通过Amazon EC2 Spot实例、Azure Spot VM、Google Cloud Preemptible VM和Google Spot VM以极低的价格访问未使用的容量。这些定价模型的节省取决于购买的资源类型和购买时的价格。这些实例可能会突然中断,具体取决于一个地区的整体容量需求。它们最适合用于无状态工作负载、批处理作业和其他可以容忍中断的任务。

    2.容量规划

    即使企业可以快速启动或关闭云计算实例,他们通常仍会为未使用的容量付费。IT团队需要确保有足够的可用容量来处理意外的流量高峰和负载波动,但又不能过度使用不必要的资源。

    容量规划的一部分是为企业的工作负载选择正确的云计算资源。计算实例有多种配置可供选择,以满足每个应用程序独特的处理、内存、存储和性能需求。有这么多可用的选项,很容易使实例过大,提供比工作负载实际需要的更多的处理器、内存和存储。这些额外的资源每个月都会浪费资金,除非它们被使用。通过“适当调整”云实例来节省资金。

    自动缩放还可以帮助企业确保他们不会为未使用的云容量付费。云计算提供商提供具有自动缩放功能的原生服务,例如AWS Auto Scaling。这些功能可自动监控和调整应用程序规模以满足需求,并可用于优先考虑成本、可用性或性能。

    在考虑成本的情况下设置自动缩放参数。例如,对不需要大量扩展的低优先级工作负载设置性能限制。配置自动缩放设置以使用最少数量的必要资源来满足需求。并在适当的情况下纳入上述折扣计划。

    无服务器计算也可以帮助解决扩展问题,但它仍然需要一些前期规划以避免成本失控。企业还可以使用排队和缓存等技术来应对意外的流量高峰,而无需为空闲容量付费。

    3.限制数据传输费用

    将数据移入和移出公共云可能成本高昂。云计算提供商收取数据出口费用以将数据移出其平台甚至区域之间。为了降低云计算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数据传输。

    首先评估云计算提供商的传输费用。然后,调整其云计算架构以减少必要的数据传输次数。例如,可以将经常访问云托管数据的本地应用程序迁移到云中,以消除这些迁移。

    此外,评估旨在加速和保护云平台和企业的私有数据中心之间的数据移动的不同传输方法的费用。

    4.使用成本监控工具

    有效的成本管理策略需要适当的工具来监控支出。

    AWS公司提供各种成本监控工具AWS Cost Explorer这个工具可以分析过去的支出(最多13个月前),并预测未来三个月的云支出。另一个选项AWS预算使用自定义警报在支出超过特定点时通知管理员。它还可以自动限制资源以降低云成本。

    Microsoft云用户可以使用Azure成本管理+计费来监控他们的支出。这套工具跟踪各个Azure服务的支出,提供未来的账单预测,并在用户超出预算时提醒用户。同样,谷歌成本管理使谷歌云平台用户能够识别成本峰值,并为成本优化建立支出报告。

    除了云原生选项外,第三方成本监控工具还可以帮助企业做出明智的支出决策。例如,现在归NetApp拥有的CloudCheckr跟踪跨云资源的支出,并提供削减成本的建议。CloudZero和Densify是第三方云成本监控和管理工具的其他例子。

    5.防止云蔓延

    云蔓延是云计算资源不受控制的扩散,是许多云账单激增的罪魁祸首。当企业未能消除不再是其整体战略一部分的云服务时,他们会继续为此付费。

    例如,存储实例往往会累积,尤其是当它们用于数据保护或与计算实例解除关联时。如果删除云服务器实例,则其关联的存储可能会被忽略。识别不需要的存储实例,并考虑根据企业数据保留策略删除它们的策略。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蔓延的风险,一般来说,使用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监控和管理工具建立对云计算环境的适当可见性。就如何以及何时停用不再需要的云计算资源制定公司政策。使用自动配置关闭原有的工作负载。

    除了云计算策略之外,还要仔细监控云账单和合同,以确定企业是否为不再使用的云服务付费。

    6.策略性地缓存存储

    一些公共云提供商提供基于内存的缓存服务,例如AWS Elasti Cache。缓存将重要或经常访问的数据移动到内存中并更靠近计算实例,而不必从存储实例中检索数据。这可以提高某些应用程序的性能并降低更高层云存储的费用——尤其是当性能敏感的工作负载在偏远地区运行或需要有效复制以实现弹性时。相比之下,谷歌云存储允许用户指定存储桶的地理存储位置。

    7.运行计算成本更低的工作负载

    高峰时间和计算需求会影响云定价。将工作负载转移到需求和价格较低的某些地理服务区域(例如区域)可以降低云计算成本。只要通用存储服务可以支持每个位置,工作负载只会看到服务区域之间的延迟差异。但是,安全和法规遵从性要求可能会禁止工作负载在某些区域运行。

    成本管理和控制通常也是企业多云战略的核心部分。在某些情况下,当成本效益决定时,企业可能会在完全不同的云平台上部署一些工作负载或执行某些任务(例如软件测试和开发)。

    8.限制对云平台的访问

    公共云的核心吸引力在于其自助服务性质。企业通常允许个人用户和利益相关者访问云平台来配置、部署、监控和排除工作负载故障。这种开放式访问可能很方便,但也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计划外的,有时甚至是不必要的成本。

    为了降低成本,一些企业将云平台访问限制为具有云成本管理经验的用户,例如云计算架构师和工程师。这些云专业人员熟悉供应商的产品和成本结构,并且可以设计一个提供可靠性能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同时限制云支出。负责云计算使用的IT人员应确定最适合其企业的成本控制策略。


    ]]>
    沙特电信与易达资本、阿里云成立云计算合资公司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中东最大移动运营商之一沙特电信公司22日宣布与易达资本、阿里云、沙特人工智能公司及沙特信息技术公司在沙特首都利雅得成立云计算合资公司,注册资本达8.94亿沙特里亚尔(约合2.38亿美元)。

    沙特电信公司发布的公告显示,其在云计算合资公司中持股占比55%,易达资本持有27%的股份,阿里云持有10%的股份,沙特公共投资基金旗下的沙特人工智能公司和沙特信息技术公司各持有4%的股份。

    沙特通讯社报道说,新公司的成立将有助于发展沙特的数字基础设施,为在沙企业提供最新的数据存储服务和解决方案,并确保其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还将增强沙特向全球企业提供云计算服务的能力,吸引国际投资进入沙特,改善营商环境。

    易达资本管理合伙人李晋吉说,易达资本希望未来在中东地区数字化变革进程中,更好地为有意进入中东地区的中国公司发展助力。

    阿里云于2020年底在利雅得设立办公室、建立本地团队。2021年8月,阿里云宣布与沙特旅游局合作,通过云基础设施、数据库等云计算技术支持,协助其提升游客的数字化体验。


    ]]>
    外媒称美国芯片制造商博通公司拟收购云计算企业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多家外媒报道,美国芯片制造商博通公司正洽谈收购云计算服务商威睿公司。

    路透社22日报道,博通正与威睿就收购展开谈判,不会立刻达成协议。收购细节尚不清楚。报道说,如果收购达成,博通业务将进一步多元化,从半导体跨界至企业软件。

    过去4年间,博通已出手收购软件企业,包括以189亿美元收购冠群公司,以107亿美元收购赛门铁克公司的安全业务。

    威睿创立于1998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截至20日收盘,威睿市值为403亿美元,博通市值为2217.74亿美元。

    美国路孚特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戴尔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戴尔是威睿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40%。

    威睿第二大股东是投资机构银湖合伙基金公司,持股比例为10%。

    博通近年来频频出手收购,但其中一次重要收购以失败告终。

    博通2018年放弃对芯片巨头高通公司的收购。当年3月,时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以国家安全为由,否决博通对高通总额1170亿美元的收购案。

    博通2017年11月对高通发起收购,当时希望借此成为举足轻重的无线通信芯片供应商。博通虽然规模不及高通,但与高通在芯片专利官司中的抗衡使它名声大振。

    2019年10月,欧盟反垄断机构以涉嫌不正当竞争为由,下令博通立即中止与欧盟厂商的排他性合作协议。欧盟曾指认博通利用在调制解调器和电视机顶盒市场的优势阻碍竞争。


    ]]>
    亚马逊云科技:实现大数据与机器学习双剑合璧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近年来,数字化转型已经被更多的企业接受,而初级的数字化也已经深入到“数“”智“融合阶段。红杉资本此前做的一项研究显示,企业数字化能力评估模型的重要一环是数据驱动的洞察与决策,即基于数据和复杂的算法推荐、预测等结果,帮助管理层做出更科学和高效的决策。

    咨询机构能够从宏观上帮助企业进行数智融合的方法论指导,而作为企业的数字底座云计算厂商亚马逊云科技,有着更深层次的认识,能够帮助企业完成技术实现。

    在不久前召开的《云领数智融合,重塑数据洞察》沟通会上,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建议,企业要重塑数据洞察,一定是将数据(大数据技术)和智能(机器学习技术)进行融合和统一。

    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的需求变化也越来越多。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组织架构层面:将原来分散在各个部门的机器学习实践进行整合,并与大数据项目进行统一协调和资源配置;

    人员能力层面:要求和安排原有传统的大数据实践者掌握机器学习技术,应用到大数据具体项目或承接新的机器学习相关的项目需求,要求机器学习从业者也要掌握大数据处理能力,更好、更便捷地完成模型所需的数据准备和加工;

    项目实施层面:仅依靠传统的大数据技术是无法全方位提供充足的数据见解,仍需要机器学习的模型能力补充,越来越多的数据项目会融合大数据和机器学习两者的能力;

    工具支撑层面:需要面向大数据技术和机器学习构建统一的开发平台和技术基础,可能是对已有大数据平台进行改造增加机器学习相关场景和能力,或是完全推倒重新构建一个面向两者的通用的平台。

    在现实中,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之间,存在着很多不协同的问题。如何将二者进行有效融合,陈晓建认为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数据和机器学习分而治之,数据及技术孤岛制约敏捷迭代。

    第二:数据处理能力不足。在生产制造企业,机器学习帮助客户对产品售后维修需求进行预测,由被动响应变为主动规划。但由于不具备足够的大数据处理能力,模型开发成功后 ,不能够有效收集处理海量的运营数据,致使预测不准确,无法达到预期业务目标。

    第三:据分析人员参与度低。现实情况经常是,模型在实验环节效果良好,但实际使用中却不尽人意,实验环境只是对真实环境的简单模拟,生产环境要复杂得多。

    与一般的咨询公司给出的方法论不同,亚马逊云科技能在技术细节上帮助企业更有效实现升级变革。这蕴含了亚马逊云科技三大技术能力:

    构建云中统一的数据治理底座,打破数据及技能孤岛。亚马逊云科技能帮助客户构建统一的数据治理底座,实现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数据共享,数据权限的统一管控,以及两者统一的开发和流程编排。云中统一的数据治理底座不仅能提升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高效融合,还能减少大数据和机器学习重复构建的工作,并且显著降低成本。其中, Amazon Lake Formation推出诸多新功能,实现了数据网格跨部门的数据资产共享,以及基于单元格的最细粒度的权限控制机制。Amazon SageMaker Studio可一站式地完成数据开发、模型开发及相关的生产任务,该服务基于多种专门构建的服务,如交互式查询服务Amazon Athena、云上大数据平台Amazon Elastic MapReduce (Amazon EMR)、云数据仓库服务Amazon Redshift、Amazon SageMaker等,为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提供统一的开发平台。

    助力机器学习由实验转为实践,为机器学习提供生产级别的数据处理能力。机器学习项目成功的关键是对复杂的数据进行加工和准备。亚马逊云科技提供多种灵活可扩展、专门构建的大数据服务,帮助客户进行复杂的数据加工及处理,应对数据规模的动态变化,优化数据质量。其中,Amazon Athena能够对支持多种开源框架的大数据平台,包括Amazon EMR、高性能关系数据库Amazon Aurora、NoSQL数据库服务Amazon DynamoDB、Amazon Redshift等多种数据源,对这些数据源进行联邦查询,快速完成机器学习建模的数据加工。 以Amazon Redshift、Amazon Managed Streaming for Apache Kafka (Amazon MSK)和 Amazon EMR 为代表的无服务器分析能力,可以让客户无需配置、扩展或管理底层基础设施,即可轻松地处理任何规模的数据,为机器学习项目提供兼具性能和成本效益的特征数据准备。

    让数据分析智能化,赋能业务人员探索创新。亚马逊云科技还不断提供更加智能的数据分析服务,赋能业务人员进行智能分析、模型效果验证以及自主式创新。例如,在日常分析工具中集成机器学习模型预测能力,其中深度集成机器学习Amazon SageMaker模型预测能力的Amazon QuickSight 、在分析结果中添加基于模型预测的Amazon Athena ML,可帮助用户使用熟悉的技术,甚至通过自然语言来使用机器学习。亚马逊云科技还提供如Amazon Redshift ML、可视数据准备工具Amazon Glue DataBrew、零代码化的机器学习模型工具 Amazon SageMaker Canvas等服务,让业务人员探索机器学习建模。

    亚马逊云科技 “云、数、智三位一体”服务组合优势能够打破数据及技能孤岛、机器学习由实验转为实践、赋能业务人员探索创新。而企业则可以云中打造统一的数据基础底座,实现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双剑合璧,为企业发展提供新动力。

     


    ]]>
    All in ONE!博睿数据重磅推出一体化智能可观测平台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5月20 日,博睿数据正式推出了一体化智能可观测平台ONE,该平台旨在建立一体化、智能化、面向业务与用户体验的统一运维平台,助力企业提高数字化体验,降低运维成本,提升工作效率,为数字化转型赋能升级。同时,这也是业界第一个将所有运维监控需求“All in ONE”的统一平台。

    博睿数据COO吴静涛表示,“一体化智能可观测ONE平台的发布是博睿数据引领整体IT运维市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博睿数据的整体战略正式进入了数据链DNA+的时代。”

    运维监控将走向数智融合3.0时代

    数字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十四五”及未来更长一段时期,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数据显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而数字经济的发展也会带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智能运维也被纳入了数字经济,成为其不可缺少的一环。

    此外,伴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深入,以云原生、DevOps等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让过去20年里以应用为中心构建的IT体系,面对前所未有的变革挑战,一方面,企业的视角发生变化,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业务;另一方面,用户的职责开始发生变化,更多的转向DevOps与SRE,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优化用户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得可观测解决方案成为云原生架构下非常重要的课题。

    对此,博睿数据CTO孟曦东指出,“可观测市场不断增长,带来的不仅是机遇,同样也带来了更多挑战。企业对于可观测的视野不再局限于应用程序,而是需要从全局的角度洞察混合IT基础设施、数据源、网络、云和边缘端的应用状况,更加主动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地提升企业运维的效率。企业不仅仅需要应用的高可用,更需要数字化转型发展所带来的用户体验升级。”

    就监控本身而言,当前工具的监控体系已无法满足企业需求。

    一方面,从行业角度来看,根据知名咨询机构分析,目前监控平台存在以下五方面挑战:

    一、监控平台不统一,技术债与重复建设导致了孤岛式的监控体验;二、云计算、容器、微服务、物联网等新技术带来了对监控的挑战,监控的可见性不足;三、监控系统的建设与业务目标脱节;四、智能运维尚不成熟;五、有限的自动化与DevOps的敏捷开发理念产生冲突。

    不难看出,未来的监控要具备的能力是统一、系统、智能、敏捷、面向业务,而这也与博睿数据建设一体化智能可观测平台ONE的初衷不谋而合。

    另一方面,从行业角度而言,运维监控正在从以点带面的1.0时代向数智融合的3.0时代发展。数智融合3.0时代需要运维企业具备全局数据采集能力、以运维视角重塑产品、数据有机关联融合、开箱即用的AI以及运维全场景的落地等一系列运维能力。

    综上不难看出,在行业、市场、用户等多重因素推动下,建设一体化的智能可观测平台已经成为必要。

    三大战略升级带来全新运维体验

    从孤立的工具到统一的能力平台

    从监控到可观测

    从人工分析到智能见解的全新升级

    ONE平台从ITOM 统一监控、AIOps智能运维、BizOps业务运营、DevOps效能提升四个应用场景出发,帮助客户走出数据中心, 打通云管边端, 通过代码到客户的全数据链DNA采集能力,结合ONE平台的大数据及AI能力, 实现传统的产品工具到平台+架构的转型, 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新运维体系。

    具体而言,ONE平台包含三大产品优势:

    • All in ONE

    其包含两个统一,即统一运维监控技术栈和统一运维数据治理体系。满足了所有监控需求,即开即用,随时扩展,提升了系统可观测性广度与深度,同时面向业务与用户体验运维,囊括了系统的所有观测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并提供丰富的集成扩展,解决因竖井式的监控带来的数据割裂、重复建设、可观测性差的问题。

    • 关联性

    新一代可观测平台能完整复刻出数字化系统的数字孪生,内置CMDB引擎在保证全面可观测的同时也能掌握监控实体间的关系及其属性信息,实现关联追踪,解决排障难,检索追查难,现场还原不全面的问题。大大提升了排障效率,实现了系统之间的真正融合。

    • 智能见解

    ONE平台具备信息、经验、智能决策融合的智能见解能力,能够基于AI和规则自动发现问题,实现根因分析——智能见解——故障预测——故障修复等一系列智能分析过程,预置经验规则和AI共同提出见解,发现问题并给出根因,解决虚假问题扰乱运维、告警风暴、根因定位效率低的问题,助力运维人员快速排障,提出解决办法,进而提高运维效率。

    功能方面,ONE平台具备指标分析、统一告警、全局拓补、问题事件分析、开放集成、一来和影响分析等多个功能集成。

    博睿数据产品高级总监孙丽表示,“ONE平台是一个集告警收敛、异常检测、根因定位、智能见解,聚焦业务与用户体验的运维体系,打破运维孤岛,避免重复建设,赋能企业数字化的一体化、智能化、面向业务与用户的开箱即用的一体化可观测平台,实现监控到可观测,无需研究各种开源软件,各种大数据组件,各种算法,各种中台架构,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能和协同效率。帮助用户实现从孤立的工具到统一平台的建设要求,提升用户满意度,降低获客成本及协同难度,打造极致的平台体验。”

    打通业务和运维,赋能数字化转型

    在具体的业务实践方面,博睿数据资深售前总监常旭介绍,ONE 平台将打通业务和运维,明确业务指标、转化率、客户留存率、客户流失率等,高效可视化故障域,降低业务客户流失率;同时,在新老平台的统一维护层面,可从0-1构建一体化智能可观测平台,降低业务、运维、研发的沟通成本,提升工作效率,进而提升用户活跃度和平均使用时长,助力企业提高数字化体验,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

    不久前,博睿数据还与艾瑞咨询合作发布了《2022企业应用运维管理指标体系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在《白皮书》中,博睿数据也率先提出了从业务视角切入,以业务场景为主题,以业务连续性为宗旨,通过直面业务场景、正向梳理IT调用链、逆向接入数据源等实施步骤,最终构建起具备概览所有业务场景健康度、俯瞰多维立体化IT指标等能力的资源指标管理体系的运维指标设计理念。

    不难猜测,在云原生、DevOps等更新技术的发展推动下,一体化、智能化将是大势所趋,此次博睿数据率先推出的从代码到用户,全面可观测的数据采集能力的一体化智能可观测平台将会成为行业标杆。

     


    ]]>
    SAP License:SAP云战略思想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云端争夺显然已经是每一家大型企业软件公司的未来之路,尤其是在即将召开的SAP中国商业同略会前提之下,SAP拉拢中国商业客户无疑是最佳的实际。德国软件巨头SAP曾就以“云和计算”为主题,再次提出了不同竞争对手的云战略思想。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三点:产品线、解决方案以及策略与进程。SAP曾一度收购了很多软件供应商,其中包括总价43亿美元的Ariba公司,还有34亿美元收购的SuccessFactors人力资源管理公司。 SAP之所以收购这两家公司,无疑是想在软件终端以及资源管理之上打一个漂亮的胜仗。这两家公司只是SAP的两个普通平台,它自己最终的服务器还是会转移到HANA平台之上。HANA是SAP的内存数据库计算平台,专门为快速处理大数据而设计。HANA的数据不需要存储在硬盘上反复调用,所以提高了数据交换的速度。HANA不仅成为了SAP在云计算软件平台上新的基石,而且也成了基础应用。

    根据SAP市场数据表明,现在软件市场变化的风向已经转入到云计算领域。当然SAP已经觉察到打造云计算品太已经成为必然的机构。目前,在营收方面,SAP在it软件行业排名在首位,显示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与竞争对手比较,SAP大手笔的收购与频繁的发布智能解决方案显示,SAP这是在造势,同样也在转移同行的目标。SAP向云计算平台平台,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以及顾客关系这些领域,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是数据显示,SAP云计算平台的业务收入并不是很理想,只占据了其总收入的10%,可以说很大的程度上还有待提高。

    前不久,SAP联席CEO吉姆•斯纳比(Jim Snabe)宣称自己是全球最大的云计算提供上。目前拥有2900万忠实的客户。但是提到云计算服务领域,目前的跳板还只有SuccessFactors和Ariba两家收购上来的公司。

    SAP向云计算的转型。把软件开发放在一边,SAP云计算的成功还远不能确定。SAP是一个拥有销售和咨询机构的庞大公司,希望通过销售预置软件获得巨大的经济收益。大体上完成这个文化转型将花费数年的时间,这尤其因为大部分SAP的当期收益来自预置产品和服务。另外SAP的市场开发已经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目前中国商业同略会拉拢中国SAP服务提供商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SAP相关产品:

    SAP GRC权限合规检查系统(简称AMS-R系统)是SAP ERP应用企业进行权限合规检查、违规数据抓取和IT审计的理想工具。

    AMS-V SAP License 资产优化管理系统产品:是应用于SAP系统权限风险控制及注册用户账号管理为目标的SAP软件资产精益化管理方案。

    SAP 日志堡垒机安全管理系统(简称AMS-L系统)是一款面向SAP ERP 系统的网络安全管理工具,提供基于SAP系统用户业务行为的常态化监管,是对SAP现有日志体系的有效增强管理。

    SAP 运维管理平台系统(简称AMS-Ops)旨在确保企业SAP应用系统健康、稳定运行的基础上,持续性的改进、优化,从而满足其业务发展需要的企业级SAP系统运维管理服务。

    AMS SAP 商超订单统一管理系统以商超平台订单集中管理为核心,系统支持多平台、多店铺、全渠道系统采购订单、验收单、结算单等业务单据的统一管理;商超订单统一管理系统支持与 SAP ERP 系统的无缝衔接,在SAP ERP系统中自动生成销售订单、外向交货单,核对验收单、结算单等 SD 模块业务操作,有效的简化企业商超订单管理工作流程,保证订单数据处理的统一、准确、高效,实现跨系统、组织的协同管理,提升企业营销效率。


    ]]>
    2.38亿美元!易达资本与沙特电信、阿里云、SCAI和SITE成立合资公司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5月22日,中东最大移动运营商沙特电信公司(STC)发布公告称,与阿里云、易达资本(eWTPArabia Capital)、SCAI(沙特人工智能公司)和SITE(沙特信息技术公司)在沙特首都利雅得成立云计算合资公司,注册资本8.94亿沙特里亚尔(约合2.38亿美元)。这是沙特阿拉伯提出的“2030愿景框架”来在云计算领域新成立公司资本规模的最高纪录,将推动经济多样化、加速数字产业发展的强有力信号。

    沙特通讯信息技术产业部的数据显示,沙特本土的云服务市场将在2030年达到250亿沙特里亚尔(约合67亿美金)。根据Gartner.Inc.的最新预测,中东和北非(MENA)地区公共云服务的最终用户支出在2022年将增长19.2%。沙特是中东和阿拉伯地区内最大的云服务市场,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不完善的现实服务能力之间存在巨大差距。云计算合资公司依托易达资本的战略与资本能力,结合阿里云的技术优势,沙特电信公司的业务基础与客户资源,将彻底解决沙特云服务基础设施不健全带来的各行业发展中云服务需求的制约问题。

    eWTPArabia Capital管理合伙人李晋吉表示“多年聚焦于中东北非市场,使我们深度参与本次重大项目的构建并积极推动各方落地,两年多日以继夜的努力使得此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合作得以实现。我们相信阿里云凭借国际领先水平的云技术和数字化解决方案,能够为沙特电信多年积累的本地客户提供更加成熟的服务。“

    据了解,沙特电信公司是中东和北非最大的移动和电信运营商。此前,沙特电信与其他四家股东在云计算领域已经建立合作关系,将阿里云的服务范围扩展至沙特各地。公告显示,本次成立云计算合资公司,将更好满足沙特市场快速增长的云技术和服务需求。

    近年来,阿里云在海外市场规模增长10倍以上,常年位居亚太第一,并将业务拓展至中东、欧洲地区。最近一年中,阿里云在德国和印度尼西亚启动了第三个可用区,并分别在菲律宾、韩国、泰国三个国家设立了数据中心。截至目前,阿里云在全球的27个地域运营着84个可用区。据Gartner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阿里云在全球云计算市场中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9.55%,连续六年实现市场份额扩大。

    阿里云于2020年底在利雅得设立办公室、建立本地团队。去年8月,阿里云宣布与沙特旅游局合作,通过云基础设施、数据库等云计算技术支持,协助其提升游客的数字化体验。

    作为合资公司的重要参与方,易达资本着眼于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机遇,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军企业和新兴市场之间的桥梁。在中东北非地区,易达资本得到了沙特主权基金PIF(Public Investment Fund)的重点支持,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本地合作伙伴关系与战略资源储备。在过去两年间,已经投资并支持了超过16家中国公司进入中东北非市场,其中大部分都将成为云计算合资公司的首批客户。

    本次项目也是2020年底易达资本、阿里云与沙特电信宣布合作助力沙特本土云服务发展后的重要事件。通过这个项目的经验,易达资本希望在中东地区数字化变革进程中,更好地助力重视全球化发展并有意进入中东地区,尤其是沙特市场的中国公司。


    ]]>
    传博通 ( AVGO.US ) 正在商讨收购云计算公司威睿 ( VMW.US )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芯片制造公司博通 ( AVGO.US ) 正在就收购云计算公司威睿 ( VMW.US ) 进行谈判。

    博通(AVGO.US)公司简介:Broadcom Inc. 前身为 Broadcom Limited,该公司是设计,开发和提供各种半导体和基础设施软件解决方案的全球技术领导者。在全球组建了庞大的半导体和软件设计工程师团队。其在美国,亚洲,欧洲和以色列的地点维护设计,产品和软件开发工程资源,提供全球工程专业知识。公司研究和开发资源,以解决目标市场中的小众机会,并利用其广泛的美国专利和其他专利以及其他知识产权 ( "IP" ) 的投资组合,整合多种技术,创建系统芯片 ( "SoC" ) 组件和软件解决方案,以实现增长机会。

    威睿(VMW.US)公司简介:VMware,Inc. 致力于提供云基础架构和业务移动性。其产品包括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混合云计算和最终用户计算。其产品支持现代化的数据中心,集成公共云,授权数字工作区并改变安全性。该公司由 Diane Greene,Mendel Rosenblum,Scott Devine,Edward Wang 和 Edouard Bugnion 于 1998 年创立,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


    ]]>
    阿里云第三座德国数据中心正式启用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北京时间5月17日消息,阿里云在德国法兰克福的第三座数据中心,已于近日正式启用。至此,德国法兰克福节点已扩展至3AZ可用区形态。

    截至目前,阿里云在全球范围内运营的可用区达到84个,覆盖27个地域节点。

    近年来,阿里云在海外市场取得快速增长,过去三年海外市场规模增长10倍以上,常年位居亚太第一,并将足迹拓展至英国、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

    5d86a6800f4b0851bb58e21f6d497add.jpg


    2017年,阿里云在瑞士洛桑与国际奥委会签订合作,成为奥运会唯一云服务商,支持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全面上云,让奥运赛事在云上向全球转播,法兰克福节点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未来,阿里云将继续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提供支持。

    “我们将持续加大对海外市场的投入,与当地伙伴和客户共同推进数字化转型,在更多市场中分享经验、服务客户。”阿里云智能国际事业部总经理袁千说。

    她表示,全球化对阿里云有战略意义,阿里云能够在全球市场服务更多企业,并时刻检验自己的技术,保持一流的云技术能力和前沿观察力;同时,阿里云将持续做好客户服务,凭借全球领先的技术能力,支持客户一起推进数字化转型,为企业数字化保驾护航。

    自2016年在德国法兰克福推出首个数据中心以来,阿里云在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家陆续组建本地团队,并与汽车、制造、零售、游戏等多个行业企业达成合作,西门子、SAP、施耐德等知名欧洲企业均在使用阿里云服务。目前,阿里云在欧洲区域运营着5座数据中心。

    “欧洲目前科技投入增长快,也有很多中国企业来欧洲发展。阿里云将继续深耕欧洲本地市场,加强生态合作,为欧洲企业和中国出海企业提供更丰富的云计算产品和服务。”阿里云欧洲区域总经理马镭表示。

    如今,阿里云正在欧洲推进合作伙伴计划,在欧洲多个国家招募合作伙伴,共同服务于当地市场。

    第三座德国数据中心启用后,阿里云将在欧洲市场提供更多云计算产品,不仅能服务于欧洲企业,也能为出海至欧洲的中国企业提供云技术支持,为出海企业提供国内外相通的一站式云服务,让出海业务无缝衔接。


    ]]>
    亚马逊云科技:中国企业出海创新的关键技术桥梁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纵观中国科技企业出海历史,上一轮的热潮始于移动互联网方兴未艾的2010年,一大批移动APP占据了海外主流应用市场。而十年之后,新一轮的出海浪潮已然蓬勃发展。此轮出海浪潮的关键点在于新兴技术与基础设施的日渐完备,正在加速企业扩展跨境出海业务。

    十年一轮回,疫情成拐点。随着中国率先复工复产,基于中国全球领先的 5G 能力、蓬勃兴盛的云计算服务、不断加速拓展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下,以新兴技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企业出海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技术加持,数字化成为众多企业的深刻烙印。

    云计算厂商对企业出海有深刻感知,在4月25日北京召开的海外探途 云见不凡——亚马逊云科技出海业务媒体沟通会上,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区商用市场事业部总经理李晓芒认为,当前随着中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数字化创新和转型的大潮从互联网等领域向传统行业渗透,数字经济出海呈现出两大组成部分。

    “数字化出海”是中国数字经济出海的先行者,如互联网社交、视频和短视频、互联网工具、游戏、各类数字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数字化企业服务提供商等。这些企业通过打造自身的数字化产品或者服务平台,实现业务的海外拓展。

    “出海数字化”让数字经济出海扩展到更多行业和领域。很多早已出海的传统企业正积极借助数字化技术在海外实现产品升级和品牌升级。同时,以新能源车为代表的传统行业新业态,也在带动所在行业开辟出海新赛道。

    数字化出海的六大趋势

    基于亚马逊云科技长期服务出海企业的经验洞察及委托第三方调研机构中桥咨询的调研数据,亚马逊云科技总结了当前中国企业数字化出海的六大趋势。

    趋势一:从欧美到非洲,中国企业出海遍地开花。

    调查显示,60%的出海企业海外业务已经涉足三个以上大洲/地区。74%的受访企业已经在东南亚有业务布局,65%已经布局欧洲,62%已经布局北美,这三个大洲/地区占据中国企业出海的首选目的地。同时,46%受访企业已经布局南美,35%已经布局非洲,34%已经布局中东,这三个大洲/地区则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新蓝海”。

    趋势二:从“制”到“智”,出海力量再升级。

    中国企业出海正在经历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产品出口到技术驱动型、思维创新型、品牌先导型的升级之路,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从向全球输出“中国成本”、“中国规模”,转而向全球输出“中国技术”、“中国品牌”和“中国体验”。

    趋势三:从传统到新势力,新能源车开辟出海新赛道。

    随着电动化浪潮席卷全球汽车行业,无论传统车企还是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都在积极布局海外,希望实现弯道超车。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大增305%。

    趋势四:从to C到 to B,企业服务领域成出海新热点。

    从企业资源规划、客户关系管理、协同办公、人力资源等通用型企业级服务,到垂直行业所需的具体服务,再到IT运维管理、数据库及大数据分析等IT应用,企业服务领域正在成为出海的新热点。甚至部分原来面向C端的出海企业,也把自身服务C端客户的经验开发成服务B端的新服务,向B端拓展业务。

    趋势五:从“大”到“小”,中小企业出海崭露头角。

    云计算的出现,让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在最新数字技术的应用方面处在同样的起跑线上。中小企业有机会以低成本、更灵活地应用先进的数字技术,从而降低了出海的门槛,有了更高的全球业务拓展的意愿。调查显示,已经出海的企业中,大企业占63%,中小企业占37%;计划出海的企业中,大企业占35%,中小企业占65%,中小企业表现出强烈的出海意愿。

    趋势六:从萌芽到成长,初创企业出道即瞄准出海。

    从游戏、开发者服务和SaaS,到硬件/手机、电商等行业,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是生而全球化的。2021年埃森哲中国独角兽研究显示,45%的独角兽企业认为海外拓展至关重要,其中,82%的企业计划24个月内就进军海外。

    机遇与挑战往往并存而行。中国企业出海在当下并非仅凭一腔孤勇就能成功。在李晓芒看来,中国企业需要具备“全球化思考,本地化运营”的思维模式,才能建立可持续的企业全球化发展之路。

    更进一步,云是帮助企业实现“全球化思考,本地化运营”的重要技术手段。云计算,作为数字经济的技术底座,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出海,实现全球业务布局和创新的关键技术桥梁。

    中国企业面临着深刻的业务到技术的需求,分别是提升海外业务安全性,应对各地区合规挑战、打造“全球业务一张网”是实现“全球化思考”的基础、打造全球统一视角,实现数据驱动海外本地化创新、推动产品及业务的智能化、打造智能物联的全球业务平台、利用丰富的解决方案,应对海外各地区涌现的新需求。

    亚马逊云科技已成为出海创新的关键技术桥梁

    在艾瑞咨询研究总监、云服务产业研究部门负责人王成峰看来:“随着国内企业的出海也迎来更加多元化的区域和行业选择,企业在出海过程中的主要痛点和诉求体现在数字化技术与资源的落地、本地化服务、全球市场安全合规、一致性体验等,而亚马逊云科技也正是在这些方面积极响应客户诉求,提供了全面、安全、生态开放的企业出海‘数字化底座’。这也使得亚马逊云科技连续在中国IaaS+PaaS公有云的全球交付市场(即包括中国出海市场)中居于第二的领先位置,体现出极其强大的出海服务能力。”

    亚马逊云科技能提供六大关键能力支持客户实现出海的底层保障。包括:

    一、引领行业的安全合规理念和实践。

    亚马逊云科技具备完整的能力和实践,并首创了安全责任共担模型。首先,亚马逊云科技负责云自身的安全合规,不仅保证底层云基础设施和云服务的安全和合规;其次,提供了超过280多项安全、合规和治理方面的服务与工具。这些工具与亚马逊云科技的云服务高度集成,可以实现高度的自动化;最后,亚马逊云科技还与客户分享自身超过16年的合规经验,并与全球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和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覆盖全球的基础设施。

    亚马逊云科技希望做到在正确的地点、确定的时间提供符合客户需求的云计算服务。亚马逊云科技的基础设施覆盖全球245个国家和地区,既包括中国企业出海偏爱的欧美和东南亚地区,也包括了南非、中东以及南美这些新兴的国家和地区。亚马逊云科技基础设施的弹性和敏捷性,帮助客户更好地应对业务的波峰波谷。另外,亚马逊云科技全球一致的技术架构,满足了客户开辟并快速建立新业务的需求。

    三、广泛而深入的云服务。

    亚马逊云科技拥有超过200大类的云服务,从广度和深度上都能满足数字化出海和出海数字化的技术需求。从关键业务系统上云的服务和工具,数据库、数据湖、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等帮助企业建立完整数据旅程的服务,再到物联网,都在助力中国企业从向全球输出“中国成本”、“中国规模”,转而向全球输出“中国技术”和“中国体验”。

    四、全球合作伙伴解决方案的一应俱全。

    亚马逊云科技与全球超过10万家合作伙伴一起为出海企业提供从咨询、迁移到解决方案构建、到云上交付和运维的完整服务。此外,亚马逊云科技Marketplace已经提供超过12,000个软件,覆盖安全、联网、存储、机器学习、商业智能等领域,出海企业通过它可以轻松地查找、测试、购买、部署和管理构建解决方案及运营其业务所需的第三方软件和服务。

    五、成熟和丰富的客户实践。

    亚马逊云科技是中国企业出海云计算领域的引领者,无论从客户的规模、覆盖的地区广度、场景的丰富度等都行业领先,这些经验可以帮助客户解决海外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应用场景的业务需求。

    六、亚马逊全球业务体系,助力海外业务拓展。

    在全球,亚马逊是多个领域的引领者,包括亚马逊电商、智能物流、智能语音助手、智慧零售以及设备等多个领域。亚马逊电商已经成为了中国产品走向海外的重要渠道和中国企业在海外推广品牌、提高知名度的广告平台;很多智能设备厂商的产品与Alexa语音助手集成,获得了智能化的能力;Fire TV正在变成很多出海企业的流量入口。这些一体化的资源,对中国出海企业迅速打开海外,将会起到强大的赋能作用。

    中国企业出海仍在不断上升的周期,在影响出海成功的双重因子中,业务能力和技术能力如何平衡发展?相较于大企业,中小企业正在通过云出海并快速进行业务创新。云计算对于中小企业的意义更大,更重要,因为他们相对更缺乏资金、技术、人力和物力,云计算补足了他们的技术短板,创新则成为了无限可能。

    或许,奔赴新一轮出海浪潮的中国企业,不仅要感激时代造就的机遇,同时也要感激亚马逊云科技这类的技术伙伴,能够提供企业源源不断前行的动力。

     


    ]]>
    北京师范大学超融合云计算系统平台采购项目更正公告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一、项目基本情况

    原公告的采购项目编号:WT2022036/CFTC-BJ01-2204014      

    原公告的采购项目名称:北京师范大学超融合云计算系统平台采购项目      

    首次公告日期:2022年04月20日      

    二、更正信息

    更正事项:采购公告

    更正内容:


    原更正公告中:

    投标文件提交截止时间/开标时间:2022年5月17日14:00 (北京时间)

    现更正为:

    投标文件提交截止时间/开标时间:2022年5月26日14:00 (北京时间)

    其他内容均无修改。


    更正日期:2022年04月20日 

    三、其他补充事宜



    四、凡对本次公告内容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北京师范大学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联系方式:滕老师zfcg@bnu.edu.cn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国金招标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甲52号顺迈金钻国际商务中心9层9C            

    联系方式:边璐、王珊珊、杨振豪、张含勇010-56215050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边璐、王珊珊、杨振豪、张含勇

    电 话:  010-56215050

     

     


    ]]>
    2022云边协同大会 | 分布式云重磅成果即将发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协同发展云服务与边缘计算服务”,国务院《“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同时指出要“加强面向特定场景的边缘计算能力”。我国云计算进入惠普发展期,边缘计算需求激增,云边协同成为未来重要演进方向。同时,5G的规模建设和边缘计算的持续部署,驱动数据处理向边端扩散,使算力走向泛在化,云边端一体化驱动算力更好的满足社会各界不同需求。

    在6月14即将举办的“2022云边协同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将联合发布业界首个《分布式云发展白皮书》。同时,大会还将正式发布包括“分布式云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分布式云容器平台服务能力”在内的国内首批分布式云评估结果。

    640 (14)

    国内首个《分布式云发展白皮书》重磅发布

    随着5G、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为更好的满足企业对更低时延、安全合规、统一管控等需求,云计算从单一数据中心部署向不同物理位置多数据中心部署、从中心化架构向分布式架构扩展,分布式云成为未来云计算的演进形态。

    为进一步凝聚产业共识,加快助推分布式云落地发展,在即将举办的“2022云边协同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将联合发布业界首个《分布式云发展白皮书》,阐述分布式云的概念、内涵、国内外产业现状,全面解析分布式云基础设施、全局管理、资源调度、原生应用、一体安全等关键使能技术,深度剖析分布式云发展主要挑战,彰显典型应用实践,并对分布式云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国内首批分布式云权威评估结果发布

    “2022云边协同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将发布首批“分布式云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分布式云容器平台服务能力” 可信云评估结果,彰显国内分布式云最佳服务能力。

    2021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数十家企事业单位开启分布式云系列标准编制工作,经过数月多轮公开激烈研讨、实际调研,集“百家智慧”,形成《分布式云服务能力要求第1部分:基础设施》、《分布式云服务能力要求第2部分:容器平台》两项标准,凝聚产业共识。

    分布式云服务能力评估主要面向云服务提供商,基础设施服务能力评估旨在从分布式云基础设施在计算、存储、网络、全局管理、可靠性、可扩展性、安全能力、服务保障等方面全面评估分布式云的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容器平台服务能力评估旨在从分布云容器部署能力、跨中心、区域、边缘云集群管理、应用管理、流量治理、运维能力、安全、服务保障等方面评估分布式云容器平台服务能力,助力打造分布式云操作系统。

    目前来自腾讯云、天翼云、浪潮云、华为云等多家头部云服务厂商已参与到分布式云首批评估当中,究竟哪些企业能够顺利通过国内首批分布式云权威评估?敬请关注““2022云边协同大会”!

    扫码报名,探索云边协同新征程!

    640 (15)

    大会联系人:

    冉老师 18618383848(微信同号)

    640 (16)


    ]]>
    电信业变革:云计算带给运营商的五大益处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作者:亚马逊云科技战略和业务发展部电信行业副总裁/总经理Adolfo Hernandez

    1652664987903.jpg

    电信运营商正面临着许多方面的挑战。他们必须开发更多的智能网络(包括边缘计算功能),以应对物联网(IoT)设备的快速增长,并研究如何确保5G的投资回报。此外,他们还要应对新冠疫情造成的财务影响,例如漫游、手机换机和延期支付带来的营收损失。

    在研究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时,电信运营商必须抓住机会,业务形成差异化,以更有效地竞争。两个有效的方法是,从现有的资产中挖掘更多的价值,并开发新型的5G服务以获得新的收入来源。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电信运营商需要创新性新思维,破解从头开始建设新网络的传统方法,包括通过云计算的帮助和支持来推广5G。

    但是,较新的运营商可以在最初就在云上进行原生构建,然而更多传统运营商如果要成功地将云整合到他们的运营中,就面临着升级传统数据中心、硬件、基础设施、流程和文化的挑战。

    这些传统电信运营商必须通过他们的传统网络,包括固网、3G/4G/LTE,提供广泛的功能,并接受5G、专用网和公共边缘计算的最新创新。

    运营商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发展和转变运营模式,利用云计算为消费者和企业客户提供更丰富的互联服务,同时以安全、同构、功能丰富和经济高效的方式提供从5G核心网到边缘的强大网络功能。

    我们发现,电信运营商使用云技术推广5G,有以下五个关键好处。

    1. 拥抱云,实现价值

    云服务供应商能够帮助电信运营商加速数据中心的整合和迁移,推动向虚拟、更智能的网络演进。

    通过利用云基础设施及其相关服务,电信运营商能够摆脱部署和管理支持5G网络的后端基础设施的复杂性和开销。这使他们能够直接为客户提供价值。

    西班牙电信公司Telefonica Tech提供低延迟服务

    Telefonica Tech致力于促进云计算的创新,并计划推出几个增值解决方案,如边缘计算和在Amazon Outposts (在中国大陆区域 - 光环新网运营北京区域,西云数据运营宁夏区域,还未落地) 上运行的云原生5G专用网络,以便为客户的企业网络无缝提供低延迟能力。这将为5G和边缘计算、机器学习、物联网(IoT)、视频和游戏流以及工业4.0的使用案例带来新的机会。

    2. 基于云的5G,改善服务和可扩展性

    许多创新的电信运营商正在向基于云的5G过渡,部署连接到5G核心网的独立架构网络。

    这种完全数字化的设置加快了网络功能的部署,提供了更大的敏捷性、弹性和可扩展性。它还允许网络切片,这使电信运营商有能力根据客户的独特服务要求来定制网络性能。

    瑞士电信更快部署功能

    瑞士电信公司Swisscom正在为公共5G网络推行云优先战略,以提高敏捷性,提高运营效率,并改善新功能和服务的上市时间。云优先的方法使瑞士电信能够提供可靠、实时、低延迟的服务。客户还可以从新功能和应用的快速部署中受益,并在境内数据处理和存储方面有更多选择。

    当部署在专用网络上时,基于云的5G也可以为需要极致连接、数据处理和低延迟的行业带来变革,如制造业、娱乐业和运输业。

    DISH卸载物联网和移动设备上工作负载

    美国的DISH公司使用亚马逊云科技区域(Aamzon Regions)、Amazon Outposts以及亚马逊云科技本地区域(Amazon Local Zones)(在中国大陆区域还未落地)在云中构建了5G网络。企业客户可以创建新的跨行业低延迟5G应用和服务。通过基于云的网络,DISH可以将物联网和移动设备,如可穿戴设备和智能手机,连接到云以卸载这些设备上的工作负载,如分析、计算和机器学习。这意味着系统可以实时地对设备数据采取行动。

    在固网方面也有新的云计算创新,比如边缘软件供应商BENU正在做的工作是将Liberty Latin America公司的宽带网络网关(BNG)和安全接入服务边缘(SASE)虚拟化。

    3. 敏捷性和灵活性

    由于云服务供应商提供的计算、存储和支持服务,建立在云上的网络可以更灵活地运行。这意味着电信运营商可以更容易地在业务高峰期(如母亲节或“黑五”)配置网络,以确保每个用户可以连接到他们需要的服务。通过自动化工具,网络资源可以扩缩容,或按需重新配置,以满足客户的要求。新的服务可以在几分钟内配置完毕,或者客户可以访问自助服务功能来个性化他们的服务。

    威瑞森通信公司扩大视频会议规模

    威瑞森(Verizon)的大规模流媒体业务完全建立在云上,这使其能够处理大量的客户并发高峰,并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传输。在新冠疫情期间,威瑞森的视频会议平台BlueJeans需要快速扩展,以支持客户向远程工作的过渡。利用云计算,BlueJeans能够在使用高峰期连接5倍以上的日平均用户。

    4. 为消费者提供新的体验和价值

    云正在改变5G网络的建设和运营方式。通过减少管理网络基础设施的复杂性,电信运营商可以集中精力进行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新价值,并建立更好的客户体验。

    Telenor创新5G边缘

    电信运营商Telenor正在利用云技术加速电信系统的现代化,并向从制造业到医院的专业客户提供5G和低延迟数据服务。

    5. 实现盈利

    云技术使电信运营商能够降低运营成本,并在通往5G的道路上实现盈利。它为客户提供移动边缘计算和物联网的下一代能力,并为工业4.0提供基本的基础设施,包括智能电网、自动驾驶汽车和高级数据分析。

    越来越多的电信运营商正在利用这个机会,根据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预测,2022年全球5G网络基础设施收入将达到232亿美元,高于2021年的191亿美元。这种增长将直接惠及电信运营商,使他们能够部署更多的专用网络,销售更多的移动套餐和设备,并解决以前未开发的市场难题。

    对一些电信运营商来说,向5G的过渡将比其他运营商更具挑战性,但所有运营商都将通过使用云技术来帮助他们抓住5G带来的机会而受益。

    通过拥抱云技术,电信运营商能够更好地克服推出5G所带来的挑战,无论是解决复杂的网络编排、整合新技术、应用和运营模式,还是开发运行新网络的技能组合。

    云技术还可以使电信运营商重新思考他们的商业模式,并开发独特的5G盈利模式,超越现有的客户群体,为企业客户和开发商提供服务。在最初的磨合后,拥抱5G的竞赛正在进行,而云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成渝枢纽节点样板工程正式上线!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2022年5月10日,成都智算中心上线仪式在成都郫都区举行。作为“东数西算” 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成渝枢纽节点的样板工程,成都智算中心包括人工智能算力平台、城市智脑平台和科研创新平台,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活动现场,首批12家企业签约算力服务孵化联合解决方案,四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基于前沿AI模型进行合作签约,并启动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成都)与成都智算中心战略合作。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华为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鲁勇等众多嘉宾出席。

    成都智算中心是首个应用“预制模块化+钢构+土建”三种建设方案于一体的混合样板点。采用全周期低碳预制模块化建设,全方案集成高效一体化电力模块、智能锂电、AI等先进节能产品/技术,同时与传统建设方式相比,通过全流程数字化,保证设计即所得,最终实现工程产品化、产品模块化、模块智能化。10年将省电4000万度,相当于降碳1.9万吨,种树2.6万棵。

    智算中心应用了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智能微模块、电力模块、智能锂电等解决方案,通过重构架构、重构温控、重构营维、重构供电,全方位打造极简、绿色、智能、安全的下一代数据中心新标杆。

    · 极简预制

    为实现快速上线和全周期低碳,成都智算中心主体采用预制化模块机房进行建设,快速部署,全模块化设计,整装设备实现全工厂预制,与园区土建施工并行开展,工程现场采用“乐高式”快速堆叠,有效降低施工周期50%以上,预集成度达90%以上。

    · 绿色节能

    预制化方案满足国家最高AAA级绿色装配建筑标准,在智算中心工地现场,看不见施工带来的尘土飞扬,建筑垃圾也减少了80%。同时,通过全变频架构设计,实现高效节能,节能多达30%。

    · 智能管理

    通过算力平台和基础设施联动、AI智能运维等技术,成都智算中心实现可视化管理及无人值守。运维的数字化、智能化有效提升了运维质量和效率,节省运维成本35%。同时通过自动资源管理,检测空间、制冷、供配电,提升了20%的资源利用率。

    · 安全可靠

    成都智算中心配置了智能锂电解决方案,引领供电数字化,实现高密省地、高效智能,同时通过AI加持,实现预测性维护。2N供电架构的使用,将整个供配电系统的效率从95%提升至97%。

    成都智算中心将结合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在成都的落地,以及“东数西算”国家战略举措,承接人工智能生态发展、产业孵化和科研创新,在智慧城市、交通、医疗、遥感、金融等领域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应用标杆,服务千行百业,助力智慧蓉城建设。


    ]]>
    发力“东数西算” 构建绿色数据中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数据中心是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耗的关键环节,也是促进全社会降碳增效的有力抓手。近日,工信部等6部门公布2021年度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名单,包括通信、互联网、能源、金融等领域44家数据中心入选。至此,我国已先后创建三批共计153家国家绿色数据中心。

    创建绿色数据中心有哪些考量

    2021年7月份,工信部印发《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3年底,新建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PUE降到1.3以下。硬指标与时间表的设定,将进一步加快绿色数据中心的普及。

    上海超算中心云计算与大数据部副部长徐莹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六大行动,包含了新型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优化、网络升级、算力赋能、产业链稳固、绿色地毯、安全可靠等。这可以被视为“东数西算”这一国家战略落地实施的重要一环,也是“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工程。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纪飞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数字化的快速发展,数据存储、计算和应用需求大幅提升,数据中心作为高耗电的数字基础设施,其规模增长必然带来能耗大幅增长,全国数据中心年耗电总量已超同期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的2%,且仍在不断增加。而根据《“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全国数据中心总算力规模超过300EFLOPS,将是2020年的3.3倍。

    “在当前能源资源日益紧张、环境治理任务严峻的形势下,数据中心加快绿色转型、节能降耗,成为保障资源环境可持续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全社会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有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因此,绿色数据中心是数据中心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创建绿色数据中心并设定PUE标准,可以鼓励和倒逼数据中心加快绿色转型,促使企业加大研发创新并积极尝试应用更先进的节能降耗技术和设备。”纪飞峰说。

    如何更好引导数据中心走低碳高效的绿色发展道路

    纪飞峰表示,引导数据中心走低碳高效的绿色发展道路,可从规划布局、准入审批、奖惩机制、技术创新、能源供应等方面入手。例如,通过“东数西算”工程,布局引导数据中心产业在西部建立,将有效提高对西部风光水等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同时也要防止重复建设导致资源浪费;在准入审批上应设置PUE指标底线,并作为重要的竞争性指标之一,鼓励市场参与主体不断努力降低PUE值;可以通过奖惩机制鼓励企业通过改造升级、优化运行等手段减低能耗,达到指标的给予奖励,超标运行的予以处罚。例如,鼓励企业采取更节能的液冷系统,更加精准、智能地优化控制温度等;要鼓励开展节能降耗技术研发和创新,可给予相关企业专项的研发补助资金、专项的研发优惠贷款等支持。在能源供应上,可考虑设置梯级电价,鼓励数据中心开展绿电直购、储能及梯次利用等探索。

    徐莹表示,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应用的不断成熟,新型的智能计算中心在各地落地,在智慧城市、疫情防控、自动驾驶等领域,提供多样化的算力服务。东部地区,计算密集型算力中心的PUE控制在1.35以下,一般的风冷技术无法达到,需要用到水冷技术,可以全浸没式冷却,或者冷板式液冷服务器。目前,国内的主流硬件厂商,如联想、浪潮、中科曙光已经有能力提供一整套冷板式液冷服务器。

    徐莹认为,在长三角地区的气象参数下,要提高存量的数据中心的PUE,需要降低冷机部分的用电量,或采取延长自然冷却时间的措施。大量存量小型的数据中心大都采用风冷直膨式精密空调,并没有自然冷却的措施,而风冷系统本身的效率又较低,导致大部分存量小型数据中心的PUE停留在1.8左右。氟泵自然冷技术的出现可以实现小型数据中心的PUE降到1.4以下的要求,但是改造的费用及改造周期都是需要综合考虑的。

    “新型数据中心在西部地区的建设可以进一步降低能耗比,并就地使用西部的绿色能源,带动当地的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云上贵州的建立带动了当地数据中心产业的迅猛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提高西部地区算力中心的使用效率(上架率65%以上)需要提升网络质量。目前贵州到长三角枢纽网速单向时延将缩短到15毫秒以内,比国家整体方案要求的指标还要快5毫秒。甘肃庆阳到西安的直连链路已经建成使用。三大运营商已经提出了算力网络的概念和架构,从算力度量、算力感知、算力路由、算力交易及算力编排等几个难点着手,充分利用现有的成熟网络控制技术实现多维度算力资源的调度和交易。”徐莹说。


    ]]>
    自动驾驶落地应用进入下半场,云计算成为关键突破口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它是数据数字化时代的全新生产要素。数据、算法、计算能力的融合,正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自动驾驶是AI技术的皇冠,数据的作用贯穿生产、测试、研发的全生命周期,目前自动驾驶已经进入了以落地应用为目标的下半场,解决极端场景下的安全问题也离不开大量的数据支持。高效收集和利用数据,提高数据流通环节的速度,成为整个自动驾驶技术迭代的关键点。
    构建数据闭环提升自动驾驶系统核心竞争力
    要实现自动驾驶,就要获取大数据。而对采集到的海量实际路况数据的转化,可以帮助系统加快学习和升级,也意味着可以率先抢占高水平的自动驾驶技术高地。因此,全行业高度重视,投入巨大。
    车辆要想在道路上完全自动驾驶,不仅要依靠车辆本身的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传感器,还需要网络技术的支持。当车辆通过各种传感器“观察”道路时,会产生大量的数据。1.5小时的行驶时间数据量达到4TB,车载端显然不适合处理和存储如此巨大的工作量。车辆产生的大量数据是提升自动驾驶体验和改进算法的关键资源,所以最好能分享到云端,然后通过人工智能算法为机器学习提供大量训练数据,从而搭建虚拟开发测试环境进行验证。
    为了提高现阶段辅助驾驶/自动驾驶在复杂场景下的安全性,需要进行复杂的测试和验证。由于现实中的驾驶场景难以穷尽,极其复杂且不可预测,在开发和测试过程中,业界一般会收集大量数据构建场景集,帮助汽车搭建仿真环境,实现仿真测试。在实际路测中,重现一个极端场景的接管可能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依靠数据不仅可以重现更多的极端场景,还可以大大提高测试效率。
    此外,自动驾驶车辆部署后,会产生大量返回的数据,自动驾驶系统也需要基于这些数据进行迭代升级,通过OTA为用户不断推送新功能、适配更多场景、提升体验。

    ]]>
    美国版数字基建?亚马逊加码118亿美元再建数据中心云计算资本开支迎上升期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据oregonlive及The Register报道,亚马逊计划投资约118亿美元,在美国俄勒冈州郊区再新建5座大型数据中心,作为该公司持续扩大并改善旗下AWS服务计划的一部分。

      具体建造计划将在未来4-5年内施行,首座有望于2023年底完工,最后一座则将于2027年初完成。

      据政府文件显示,亚马逊预计,每座数据中心成本约为23.7亿美元,其中2.8亿美元用于建筑建造,1.4亿美元用于电力及热管理系统等支持性基础设施,19.5亿美元用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本身。

      亚马逊AWS在俄勒冈州波特兰附近已建有4座数据中心,若新建计划成功实施,则公司在该州的数据中心数量将增加一倍有余。

      今年一季度,亚马逊实现营收1164亿美元,同比增长7%,是近二十年来增长速度最缓慢的一个季度;每股收益为-7.56美元,过去四年首次转负。不过,公司云计算业务与广告业务依然表现良好,其中AWS云服务Q1营收达184亿美元,同比增长37%。

      Canalys指出,在全球供应短缺、网络安全威胁、地缘政治的那个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下,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并将此作为发展的首要战略以面对市场挑战。

      放眼整个行业,全球云服务支出持续攀升,云厂商2022年资本开支预期普遍向好。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球云技术设施服务支出同比增长34%,达559亿美元。其中,受益于云计算采用率上升、使用规模扩张,亚马逊AWS、微软及谷歌三大云服务商总支出同比增长42%,占全球用户支出的62%。

      亚马逊AWS表示基础设施资本开支将保持上升;谷歌预计资本支出将显著增长,且服务器或将成为技术基础设施的最大推动力;Meta预计,资本支出将在290-340亿美元之间,同比增长53%-79%。

      同时,国内市场中,分析师指出,去年Q4三大云厂商资本开支整体稳健增长,合计达252亿元,同比增长51%,环比增长12%。同时,从运营商整体资本开支情况来看,其向云网端倾斜趋势明朗。

      全球诸多前瞻信号叠加,国盛证券认为,IT新基建产业景气度有望持续攀升。

      值得一提的是,产业链ICT及光纤光缆厂商中,紫光股份、浪潮信息、星网锐捷三家A股公司Q1合计营收达356亿元,同比增长32%。

      国信证券预计,随着园区网从25G向100G加速升级转型、运营商加大云网开支、以及数字化转型加速带动下,政企端对数字转型综合解决方案诉求提升,看好全年交换机等网络设备增长弹性。同时,光纤光缆环节一季度开始按照上涨后的订单价格进行执行,相关企业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改善。


    ]]>
    沙利文发布《2021年中国数据库市场报告》:中国分布式数据库2021专利占全球76%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5月10日,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简称“沙利文”)联合头豹研究院发布《2021年中国分布式数据库市场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腾讯云数据库入选Frost Radar (弗若斯特雷达)领导者象限,增长指数排名第一。

    通过对2021年数据库市场进行持续跟踪和调研,沙利文指出,数据库作为大多数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向下发挥硬件算力,向上承接上层应用,各式各样的数据库产品分别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数据库的速度、易用性、稳定性、扩展性、成本都对企业的基础业务与增长弹性至关重要。

    在中国市场,分布式数据库发展正处于“爆发期”。从专利申请的数据角度出发,中国的分布式数据库相关专利申请量从2012年的全球占比22%爬升至2021年的76%,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分布式数据库的技术创新中心。

    沙利文认为,腾讯云数据库在兼容性、可扩展性、灾备恢复能力、数据库安全性、服务支持水平、开源及产业影响力、行业解决方案服务支持等指标在“增长指数”中得到较高评分;同时,腾讯云数据库在分布式架构能力、数据库管理创新能力、云能力等“创新指数”中得到较高评分。

    同时,沙利文评价道,“腾讯云企业级分布式数据库TDSQL是中国分布式数据库领导者,提供事务型、云原生、分析型等多种产品架构,具备智能运维平台、 Serverless版本等标准统一的产品服务方案,支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实现全面电子化。”

    据了解,腾讯云数据库TDSQL自2007年开始内部孵化,源于腾讯金融业务,服务了微信支付、腾讯会议、腾讯音乐、腾讯视频、腾讯文档等业务。TDSQL登上腾讯2021年Q3财报,服务横跨金融、公共服务、电信、电商、游戏等多个垂直领域的超50万客户。据统计,腾讯云分布式数据库TDSQL已服务近半国内TOP 20银行,TOP 10银行中服务比例也高达60%。

    对于数据库行业的发展趋势,沙利文认为,在云上建设数据库服务,设计出以基础云先行,全线适应云特点的云原生数据库尤为重要。腾讯云自主研发了新一代高性能、高可用数据库TDSQL-C,100%兼容MySQL和PostgreSQL,实现超百万级QPS的吞吐能力。

    展望未来,数据库的发展动力依然来自数据存储规模和性能要求,以及硬件的发展,未来的数据库技术还将满足AI对数据管理的需求。


    ]]>
    全球云服务支出在2022年第一季度攀升至559亿美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同比增长了34%,达到559亿美元。为了应对市场的挑战,企业纷纷选择将数字化作为发展的首要战略。Canalys最新数据显示,云服务总体支出较上一季度增加了20亿美元,相比2021年第一季度增加了140亿美元。三大云服务厂商亚马逊云科技、MicrosoftAzure和GoogleCloud受益于云计算使用率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张,其总支出占全球用户支出的62%,同比增长了42%。

      随着全球供应链短缺、网络安全威胁和地缘政治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云业务转型已成为各个企业的当务之急。目前,不同规模的企业及垂类市场都在向云服务转型,以灵活应对不同的挑战。特别是中小企业,它们为了支持工作负载迁移、数据存储服务和云原生应用的开发,开始加大对云基础设施服务的投资。与此同时,基础设施硬件短缺及成本的逐步上涨,使大型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和云服务提供商达成大规模的长期合作。企业将此类合作视为一种投资,以确保能长期享受头部云厂商提供的前期优惠。所有主流云服务提供商的订单均因此大幅增加,目前全球订单总额已达数千亿美元。这也让云厂商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第三方软件销售渠道,因为企业客户在履行承诺时如无法通过基础设施服务达到预期消费金额,可以选择在云厂商的应用平台上消费第三方软件来实现。

      Canalys研究分析师BlakeMurray表示:“云计算一直是热门市场,企业在战略转型中强调数字化弹性,从而应对市场上的各种挑战。为了更加有效地进行弹性规划,以及大规模和高效的采用云服务,客户群正转向兼具技术和咨询能力的渠道合作伙伴。”

      头部云服务合作伙伴正积极围绕大规模云服务的认证工作和技术人才的招聘。包括埃森哲、Atos、德勤、HCLTechnologies、Infosys、Kyndryl、TCS、TechMahindra和Wipro在内的系统集成商将与数以万计的云工程师和顾问共同参与其中。这还包括云应用程序开发和迁移专家的招募,以及专属云服务品牌的推出。一些小型咨询公司、经销商、服务提供商和分销商也同样采取此类策略,以满足终端市场和中小企业客户对云计算服务的需求。

      Canalys研究分析师YiZhang表示:“随着云基础设施服务的广泛应用,其潜在的复杂性也在增加,混合云及多云服务部署在市场上愈发常见。头部云服务厂商正大力投资以快速拓展渠道。随着机会的增长,合作伙伴也在积极的给予回应。”

      2022年第一季度,亚马逊云科技斩获云服务提供商冠军,占总支出的33%,同比增长37%。亚马逊云科技将继续扩大全球影响力,在美国16个城市推出本地区域服务,并宣布未来计划在26个国家的32个城市推出此项服务。亚马逊云科技宣布他们赢得了几家关键客户,主要有T-Systems、Verizon和Telefónica等电信公司。亚马逊云科技还加强了与TechMahindra公司的合作,为其搭建了自动化平台,帮助此类电信公司提高了5G网络的采用率。

      本季度位居第二的云服务提供商是MicrosoftAzure,同比增长46%,市场占比21%。这一增长得益于与企业的大规模和长期的合作。与去年第一季度相比,MicrosoftAzure的合同数量翻倍,超1亿美元。Microsoft于上月公布了一个全新的云服务合作伙伴计划以促进Azure业务,该计划将于10月正式启动。新的渠道计划“新商业体验(NCE)”在其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也是有争议的)变更,其中的解决方案供应商合作计划已进入部署的第二阶段,调整了Azure产品和新合作伙伴积分及激励措施。Microsoft还宣布,已与Atos和富士通等全球系统集成商达成重要合作。

      前三名中增长最快的是GoogleCloud,同比增长54%,市场占比8%。旗下产品GoogleCloudPlatform(GCP)对数字主权、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网络安全等领域的长期关注,形成了它关键的差异化优势。为此,GoogleCloud将收购Mandiant以推动云网络安全的实践,该收购计划将于今年下半年完成。与此同时,他们正在世界各地大举投资,扩大区域数据中心的全球覆盖范围,并与Mandiant等公司通力合作,将数据中心迁移到GCP。此外,由于其第一季度亏损高至9.31亿美元,GoogleCloud一直在积极配合渠道合作伙伴,寻求扩大客户范围、经营规模和提高销售效率的机会,从而减少其云业务的亏损。公司还宣布进行一项重组,计划将其生态系统和渠道销售团队整合到一起,并承诺在未来几年内加大对合作伙伴的联合营销、培训等生态系统建设的投入。 


    ]]>
    浪潮云海发布"云原生一体机"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从"上云"向"云原生"演进已经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必经之路,云原生已经成为"十四五"期间构建以云计算为核心的数字基础设施不可或缺的支撑技术。IDC预测90%的新应用将使用云原生应用程序开发流程、敏捷方法论和API驱动架构。在与日俱增的全球650万云原生开发者推动下,云原生开始在全行业遍地开花。

    日前,在IIF 2022金融创新云论坛上,浪潮云海发布InCloud Stack云原生一体机,面向各行业有软件研发诉求或有分布式业务架构改造和部署诉求的用户,基于浪潮在云原生领域的深度技术积累和强大的硬件研发实力,实现云原生平台开箱即用、业务便捷上云,成为企业用户加速数字化转型的新基座。

    蓄势而发 应时而生

    算力多元化改造与算网协同加速已是大势所趋,在浪潮云海InCloud Stack云原生一体机媒体沟通会上,浪潮数据云计算方案总监刘健深入浅出的解读行业趋势并阐述了浪潮云海"双擎驱动·持续演进"能力。刘健表示:"业务迁移上云将与云原生长期并存,用户将经历基础设施的云化,业务云化,业务创新三个阶段。"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兼运维中心总经理苟飞与浪潮数据云计算方案总监刘健共话金融云创新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兼运维中心总经理苟飞与浪潮数据云计算方案总监刘健共话金融云创新

    时下上云需求和云原生需求并存,兼具敏态与稳态特性"新一代云原生底座"浪潮云海InCloud Stack云原生一体机应运而生。浪潮数据云计算产品线副总经理龙定矣表示:"无论是满足企业不断增长的数字化转型新需求还是提升传统业务更高性能和稳定性,用户需要在创新的同时找到技术平衡点,实现稳态业务和敏态业务的融合共生。"

    浪潮数据云计算产品线副总经理龙定矣发布浪潮云海InCloud Stack云原生一体机
    浪潮数据云计算产品线副总经理龙定矣发布浪潮云海InCloud Stack云原生一体机

    智简不凡,应云而生

    最新发布的浪潮云海InCloud Stack云原生一体机基于浪潮M6系列高效能服务器平台,搭配通过轻量化优化后的浪潮云海OS云原生平台,融合了容器云底座、分布式存储和软件定义网络特性,支持包括x86、ARM和MIPS等多种CPU架构部署在同一集群内,实现多云算力的统一管理、融合调度。

    面向敏捷化业务交付场景,开箱即用的浪潮云海InCloud Stack云原生一体机只需3节点起即可构建一套满足用户业务分布式部署需求,单集群可扩展规模达到2000节点;通过代码级的深度的整合,自研SSD智能网卡的配件优化,单节点可支持超过600+容器密度;CPU的整体的资源损耗接近于零损耗;同时IO的时延小于0.1毫秒;整合20+社区生态合作伙伴的DevOps开发组件,帮助用户实现应用全生命周期端到端的管理。 

    面向Devops开发场景,通过提炼最佳的实践方案,将传统IT生产过程转变为标准化、自动化、可视化的流水线式管理。平台预置丰富的流水线模板,可支持Java、Python、GO等多种语言的构建。灵活的扩展能力以及图形化配置,可满足用户各种差异化开发场景需求,极大提升产品和服务交付的质量与效率。

    面向AI计算场景,支持多种加速设备(GPU、FPGA等),可以满足客户在模型训练、推理等AI场景需求。并提供多容器共享的调度策略,相较传统方案性能提升3倍以上,可大幅度降低AI计算成本。

    为关键用户承载关键业务

    在2021年,浪潮云海云原生平台通过部署原生集群,承载了央行清算中心关键信息化运营平台的微服务化改造,使其业务上线、容灾切换、版本升级效率是传统的虚拟化架构的10倍以上。搭配云管平台,构建了央行清算中心北京+上海的两大数据中心的调度和管理。 

    开放、融合、敏捷、智能是浪潮云海产品迭代升级、技术持续创新的方向,浪潮云海InCloud Stack云原生一体机将面向全行业用户的云原生应用场景提供高可靠、高可用的数字基座。

    一直以来,浪潮云海OS通过在架构优化、权威基准测试、规模化应用、社区贡献、生态完善等方面的持续创新,持续推动OpenStack、kubernetes等开源技术在中国及世界范围的发展,同时为各行各业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的云基础设施,为打造创新技术引擎不懈努力。基础设施。同时持续推动OpenStack、kubernetes等开源技术在中国及世界范围的发展,为打造创新技术引擎不懈努力。


    ]]>
    亚马逊云科技在北京区域推出兼容MongoDB的文档数据库Amazon DocumentDB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2022年5月5日,亚马逊云科技宣布,通过与光环新网的紧密合作在北京区域推出Amazon DocumentDB,该服务是一款快速、可扩展、高度可用且完全托管的文档数据库服务,支持 MongoDB 工作负载。Amazon DocumentDB可轻松存储、查询和索引JSON数据。用户使用Amazon DocumentDB只需按实际使用容量支付费用,无需预先付费。此前,该服务此前已经在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宁夏)区域(由西云数据运营)推出。

    用户使用Amazon DocumentDB可运行MongoDB工作负载,而不必承担管理和运维MongoDB的繁重工作。Amazon DocumentDB采用全新设计,为用户提供大规模运行任务关键型MongoDB工作负载所需的性能、可扩展性和高可用性。Amazon DocumentDB专为99.99%高可用性而设计,使用亚马逊云科技多可用区(Availability Zone)技术,支持在三个可用区中复制六份数据副本。用户还可以使用 Amazon Database Migration Service (Amazon DMS),轻松将本地或 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 (Amazon EC2) MongoDB 数据库迁移到 Amazon DocumentDB,几乎无停机时间。

    Amazon DocumentDB可自动扩展存储,可轻松满足用户未来增长需求。Amazon DocumentDB将存储和计算分离,两者可以单独扩展,用户可在几分钟内为三个可用区添加多达 15 个低延迟只读副本,轻松将读取容量扩散至每秒百万次请求。Amazon DocumentDB 采用分布式、有容错能力、可自我修复的存储系统,使每个数据库集群自动扩展到最高64TB。

    杭州觅睿科技(Meari)聚焦于物联网视音频智能终端领域,集研发、销售、供应链为一体,是一家专注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智能家居视音频解决方案的技术型公司。智能家居和视频智能终端对数据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极高,杭州觅睿的各种音视频数据都加密后存放在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Amazon S3)上, 同时将音视频索引信息从自建 MongoDB迁移至Amazon DocumentDB,数据稳定性从 95%提升到99.99%,大大节省了运维工作量和成本。同时。Amazon DocumentDB的扩展性也支持了用户应用的不断增长。


    ]]>
    DEAC正在构建大型可持续性新数据中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北欧规模最大的独立数据中心运营商DEAC正在构建该地区最具可持续性的大型新数据中心。

    DEAC里加数据中心作为外包中心、数据后台和IT功能整合服务提供商,凭借其IT团队的专业知识和出色资质,对于国际公司而言极具吸引力。

    新数据中心将使DEAC巩固其作为波罗的海市场领导者和欧洲公司顶级服务提供商的地位。

    新数据中心的容量高达1000个服务器机架,可确保99.98%的最低服务可用性水平。新数据中心将是一座获得国际三级认证的10兆瓦设施。DEAC将采用现场太阳能电池板,完全由可再生能源供电,并使用MY Neste柴油提供备用电力。

    Quaero Capital执行合伙人Sebastien Bourget对此评论道:“DEAC与数据中心运营商DLC合作,在里加和维尔纽斯设有两个主要网点,并正在迅速发展成为波罗的海地区最重要和最全面的数据中心网络。”

    DEAC首席执行官Andris Gailitis表示:“这是一个建立新数据中心的绝佳机会,既能够满足众多公司的各项需求,又能够保护我们的环境。” 

    DEAC是北欧规模最大的独立绿色能源数据中心运营商之一,由Quaero欧洲基础设施基金II期拥有,该基金是由资产管理公司Quaero Capital管理的一个基础设施投资基金Quaero European Infrastructure Fund II持有。通过提供创新的IT服务、应用独特的业务方略和一流的技术,DEAC为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家客户提供服务。DEAC还与同属于Quaero European Infrastructure Fund II的DLC一道,在里加和维尔纽斯设有两个主要办事处。DEAC还在中欧和东欧的主要城市设有办事处。


    ]]>
    smardaten入选华为云严选自营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日前,数据驱动的企业级无代码平台smardaten与华为云联合对外发布消息称,华为云对smardaten的产品和市场进行了综合评估,smardaten现已从“严选”升级入选“严选自营”,双方将开启包括解决方案、方案推广等多个领域的深度合作,在海内外打造“共生、共创、共营、共赢”的合作生态。


    华为云严选商城作为华为云的精品应用超市,对供应商的软件和服务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和规范。华为云生态经理认为,smardaten多年来通过自身技术优势,具有充分融合大数据和行业业务积累的能力,能通过层层选拔升级严选自营,得益于产品在技术层面和市场层面的出色表现,“软件交付效率能够达到数十倍提升,降低了软件开发交付成本,开启了软件智能制造新革命。”


    除产品以外,smardaten配套的实施服务体系也已经在华为云同步上线。该服务体系将为客户提供双线标准化课程培训、1对1专线客服、维保等基础服务以及个性化伴随式赋能服务,切实提升学习和使用体验,降低非专业开发者的学习成本,高效完成项目交付。

    smardaten基于华为云鲲鹏云服务,搭建了一站式大数据和无码化软件开发平台,帮助客户构建数用一体化的应用系统,在软件开发上降本增效,加速数字化转型。目前,smardaten已经顺利完成华为云鲲鹏云服务兼容性测试,获得华为云解决方案伙伴认证。

    近年来,企业服务领域正在成为出海的新热点。2021年,smardaten已成功登陆华为云新加坡站点,为国际客户提供smardaten SaaS服务,着力布局海外市场。自2016年成立以来,smardaten在全球已经设有十一个分支机构,三大研发中心。全球化的视野和本地化的运营能力成为其出海的发力点。在全球范围内持续高效配置资源的同时,围绕当地客户的需求创新产品、服务和体验,成为优势。

    此次与华为云合作升级,smardaten将如何持续展现“中国技术”,值得期待。


    ]]>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与Infosys Cobalt发布首个云生态系统指数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与Infosys Cobalt (Infosys Cobalt是Infosys为云驱动企业转型提供的一整套服务、解决方案和平台)合作,宣布推出2022全球云生态系统指数,这是全球云发展和创新的剪影。

    该指数对76个国家和地区在促进云计算服务方面使用的技术、法规和人才进行了排名,综合了基础设施、生态系统采用、安全和保障、人才和人类亲和力这四个主题。

    云已经成为几乎每个国家经济提高生产力之旅的基础。《麻省理工科技评论》首席执行官和出版人Elizabeth Bramson-Boudreau表示:"如今,云正在计算化。云和云主导的创新是企业和政府推动企业和经济增长的基础。"

    基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2月期间进行的研究,交互式指数显示了一些国家在采用和部署云计算服务努力中进展得最快。该指数显示,新加坡在整体云创新方面得分最高(8.48/10),紧随其后的是芬兰(8.46/10)和瑞典(8.43/10)。

    该报告的主要结论如下:

    • 全球云生态系统指数领导者将数字基础设施和治理领导力相结合。由新加坡开始,欧洲紧随其后,寻求保护数字消费者的权利,遏制互联网服务行业的垄断倾向。

    • 高速发展的数字基础设施对于一个国家云能力而言是基础。综合指数前三名——新加坡、芬兰和瑞典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依靠大量可靠的宽带以及密度合理的安全服务器和数据中心来巩固云计算能力。

    • 步入生态循环。随着消费者和企业对可扩展和分布式计算资源的使用增加,一个良性循环——"生态循环"在领先的云经济体中出现,这大大减少了"数字浪费",并允许组织更高效、互惠地共享见解和计算资源。

    • 桥梁而非堡垒。大多数有云思维的政府致力于建立和推行"信任基础设施"——公共政策、监管和社会条例,确保政府的数字渠道高效、有效和安全。

    • 云就像一块吸引人才的磁铁。在"人才和人类亲和力"指数中排名前三位的新兴经济体——伊朗、印度和越南,明白拥有熟练工人对大规模实施基础设施和流程密集型项目的重要性。

    Infosys总裁Ravi Kumar S表示:"从全球云生态系统指数收集的数据证实现代企业和决策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使用云,因为云对经济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他继续说:"未来的工作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云的有效转换,创造一个使全民振奋的动态数字未来,确保每个人有更多的机会,无论身处何地。Infosys Cobalt将继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云构建社区,培育知识、资产和人才,从而推动创新。"


    ]]>
    Altair Simulation 2022 - 新版本发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Altair(纳斯达克股票代码:ALTR)宣布发布最新的仿真解决方案Simulation 2022,该解决方案侧重于新一代通信互连、电路板和电子设计以及建筑、工程和营建(AEC) 等功能;此次发布还涵盖对 Altair 传统解决方案的大量更新,旨在扩展、增强和进一步专业化 Altair 的综合仿真工具。

    "Simulation 2022 的发布延续了 Altair 在计算科学及人工智能的领先地位。"Altair 首席技术官 Sam Mahalingam 表示,"我们添加了更多功能、工具、接口及工作流,帮助用户更快、更高效地工作,助力打造一个更美好且更可持续的未来。更优的仿真有助于设计更出色、更智能的产品,能够站在互联未来的前沿,我们深感自豪。"

    为了能更好的服务大中华区用户,并帮助大中华区的客户能详细了解Altair Simulation 2022的新版本新功能,Altair中国将于2022年5月26日下午举办大中华区Altair Simulation 2022新版本线上发布会,如想一起体验新版本的诸多功能提升,可进入会议链接报名参会,会议链接:https://uao.so/pctc242c5ac

    了解更多Altair 2022 仿真套件的更新内容,敬请参与5月26日Altair大中华区Simulation 2022新版本线上发布会,会议链接:https://uao.so/pctc242c5ac
    了解更多Altair 2022 仿真套件的更新内容,敬请参与5月26日Altair大中华区Simulation 2022新版本线上发布会,会议链接:https://uao.so/pctc242c5ac

    开发更出色的产品,开创更互联的未来

    该版本的通信互连更新涵盖多种功能,有助于用户以更高的精度仿真天线、更快的获得理想结果并解决大尺寸和大场景问题,此外还扩展了用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ADAS) 应用的用户工具集。Altair Simulation 2022 支持实际5G天线包络波束方向图的自动生成,涵盖新的混合射线跟踪模型和基于射线求解器的旋转多普勒效应等功能。

    此外,新版本还加强了更多通信互连功能,包括在仿真大型阵列、复杂性天线及其真实场景时提高计算性能。得益于这种强大能力,用户可以更好地仿真全波天线和阵列特性,从而可靠地分析无线系统。

    新版本还将为用户提供经过改进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 工具,可以更好地考虑超声波等传感器类型,进而增加可同时仿真的传感器数量。ADAS其他新功能包括:增加了更多特定应用和后处理工具,例如针对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 应用的调频连续波(FM-CW) 雷达仿真。

    支持进行高弹性且可持续 AEC 设计的工具

    Altair Simulation 2022 还涵盖大量 AEC 方面的更新,包括支持多个新施工标准。现在,用户可以借助 Altair Unit 许可证访问各个解决方案并在项目工作流的正确时间选择正确的 AEC 解决方案;新推出的基于 Altair Unit 的访问功能涵盖之前的 S-FRAME 软件产品以及 SimSolid 快速分析、HyperWorks 高级网格划分、计算流体动力学 (CFD) 风载荷仿真等。

    S-CONCRETE、S-FRAME 及 S-FOUNDATION 等工具可为结构工程师缩短设计时间并降低项目成本,Altair Simulation 2022 经过进一步扩展,现在包含适用于美国、加拿大、欧洲及亚洲/大洋洲等不同国家/地区的内置设计代码,使项目和设计符合最新的安全及材料监管要求。

    S-TIMBER 等解决方案可帮助工程师和建筑师解决市场上对可持续建筑及结构的日益增长的需求。S-TIMBER包括先进地分析功能,可根据 NBCC、ASCE 及 IB 规范仿真结构对地震载荷的响应。此外,用户还可获得更强大的面板建模控制,从而设计符合代码要求的 CLT、Glulam 及 Sawn lumber 组件,进而及时交付符合预算及设计参数要求的项目。

    加速智能设备开发

    Altair Simulation 2022 包括电路板和电子设计工具的更多功能,以增强用户在设计和实现智能组件、产品和系统的能力。Altair PollEx 具有扩展的设计规则验证、信号完整性仿真以及印刷电路板 (PCB) 模型可视化等功能。此外,它还包括DFx 规则可以Excel 验证结果输出等交叉检查验证功能,以及与 Pulsonix 和 Altium Designer 的直接 ECAD 链接;后一项的功能也包括PollEx for Altium,这是近期发布的一个面向所有 Altium Designer 客户的免费工具。

    Altair SimLab的更新也将为用户带来助力,其中涵盖典型应用功能,例如跌落测试、PCB 多物理分析以及可涵盖整个系统的热管理仿真。Altair Simulation 2022 还推出了一系列适用于电力电子和电机驱动的新工具,包括 PSIM,该工具可处理电源、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及微电网的仿真和设计。

    适用于产品每一开发阶段的解决方案

    Altair Simulation 2022 还涵盖一系列可增强 Altair 系统建模、有限元分析、设计构思及探索以及可制造性解决方案功能的更新。Activate、Compose、HyperWorks 及 Inspire 产品的更新可帮助用户面对新挑战,并为其提供新的机器学习库、支持无代码用户界面创建的交互式工具包、更多高级仿真及可制造性工作流以及其他分析功能,使用户可以优化设计,甚至能够对最为复杂的产品和挑战进行可视化。

    最后,Altair Simulation 2022 还涵盖可极大增强 Altair 流体、热多物理场及结构分析解决方案的新功能。AcuSolve、nanoFluidX、EDEM、MotionSolve、Flux 及 FluxMotor、OptiStruct、Radioss 以及 SimSolid 等工具的强大功能可帮助用户进行新应用领域的仿真、利用新的物理求解器、更好地集成相关的电气化工具、仿真强度、刚度及其他物理量并充分运用新的优化功能,从而实现更出色、更高效的设计。

    了解更多Altair 2022 仿真套件的更新内容,敬请参与5月26日Altair大中华区Simulation 2022新版本线上发布会,会议链接:https://uao.so/pctc242c5ac  

    关于 Altair澳汰尔

    Altair(纳斯达克股票代码:ALTR)是计算科学和人工智能(AI)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在仿真、高性能计算 (HPC) 和人工智能 (AI) 等领域提供软件和云解决方案。Altair 能使跨越广泛行业的企业们在连接的世界中更高效地竞争,并创造更可持续的未来。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服务于15000多家全球企业,应用行业包括汽车、消费电子、航空航天、能源、机车车辆、造船、国防军工、金融、零售等。


    ]]>
    浪潮网络发布基于RoCE的无损以太网解决方案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人工智能正持续为产业赋能,推动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零售等行业发展,而算网融合也将成为实现产业智能服务的基础底座。近日,浪潮网络发布基于RoCE的无损以太网解决方案,该方案以浪潮高性能数据中心交换机组为核心,满足在AI集群、分布式存储、HPC集群、数据中心的网络要求,助力实现算力的无缝协同,释放数据潜能,为产业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随着智算中心的发展演进,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数据流量对于算力和网络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数据中心服务以事件为基础,计算结果通常是确定的,单个事件和相应的网络通信之间几乎没有相关性或依赖性。而智算是迭代收敛优化的过程,数据集和算法之间存在高度的空间相关性,通信流之间具有强时间相关性,因此需要具备快速、高效和无损的数据中心网络来承载发展需求。

    以往以HPC(高性能计算)为代表的场景应用多采用Infiniband技术组建高带宽、低延迟的网络。但是随着RoCE技术的应用发展,使以太网在带宽、延迟方面的表现日益趋同,在性价比和发展前景上也更具优势。浪潮网络紧跟市场发展需求,以支持RoCE技术的数据中心以太网交换机为核心,推出了典型的无损以太网解决方案,其具备如下优势:

    • 计算、存储、网络、AIStation无缝融合

    通过提供统一品牌的计算、存储、网络和人工智能开发平台整体解决方案,浪潮网络可以支持PFC、ECN等网络流控技术,以构建端到端、无损、低延时的RDMA(远程直接内存访问)承载网络。而交换机完美的缓存优势,可平滑吸收突发流量,有效应对TCP incast。

    此外,方案具备智能缓存管理技术(近似公平丢弃、动态报文优先级),可保护短报文的作业管理流量,确保AI集群的运行效率。并支持Telemetry技术,可以提供实时网络数据和设备状态的可视化管理。同时支持RoCE-SAN业务域,RoCE网络灵活接入,AI集群主机与交换机可以同时实现单归、双归连接。浪潮AIStation可以提供统一的主流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Pytorch、Caffe、Mxnet、PaddlePaddle),开发训练平台以及计算资源(CPU、GPU、内存、存储)管理平台。

    • 故障主动发现、自动倒换

    RoCE-SAN网络与存储业务协同、故障快速感知,交换机快速检测到故障状态,并通知给相关业务域内订阅通知消息的服务器,以便业务快速切换到冗余路径,降低对业务的影响。针对大型无损以太网环境下PFC死锁的问题,可以提供芯片级防PFC死锁机制,实现自动检测PFC死锁及恢复。

    • 存储即插即用

    RoCE-SAN网络能够自动发现设备服务器与存储设备的接入,并通知服务器自动建立与存储设备的连接关系。

    目前,浪潮网络基于RoCE的无损以太网解决方案已在南京智能计算中心等项目中得以应用,无损以太网解决方案可充分发挥浪潮整体解决方案能力的优势,满足通用计算集群、GPU加速集群、异构计算集群、分布式存储集群、全闪存存储集群等场景网络的高速、低延迟连接需求。未来,浪潮网络将继续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携手合作伙伴打造更多结合行业场景的网络优秀实践,为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做出贡献。


    ]]>
    Quick BI 白皮书: 解读2022 Gartner ABI报告 进一步了解Quick BI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近日,Gartner®发布了2022年商业智能和分析平台魔力象限报告™ (《Magic Quadrant for Analytics and Business Intelligence Platforms》),阿里云Quick BI蝉联上榜,并且成为该领域连续三年唯一一款入榜的中国产品!

    连续入选国际权威BI榜单,Quick BI到底有何魔力?

    文章将带大家深入了解从阿里巴巴内部数据分析场景孵化而来的Quick BI。

    Quick BI的由来

    阿里巴巴集团数百个部门拥有数十万员工,每天面对各种复杂的业务场景,需要一款能力全面、 功能强大且能灵活应对各种数据分析和可视化诉求的 BI 工具。在探索的过程中阿里尝试使用过各种外部公司研发的数据报表工具,公司内部各个部门也各自孵化过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分析工具(有的面向复杂的表格,有的侧重快速制作报表,有的只支持搭建移动端的报表),但都没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这样背景下,阿里最终自己研发了能基于公司整体业务进行数据分析的Quick BI产品,它既可以搭建服务集团管理层的战略分析决策平台,也可以构建各垂直业务的数据应用(如搭建电商业务双 11 大促营销活动分析的数据应用),同时也是众多一线运营、产品和研发必备的日常数据分析和取数工具。

    以阿里巴巴内部BI应用的经验为基础,Quick BI 开始将全场景数据消费的能力和理念向外部有数字化诉求的企业输出。这一能力既可以服务数十万员工的大型集团公司,也可以满足几个人的小型创业公司;既能够适应零售和互联网企业快速的发展变化,也能够满足政务和金融类客户的高标准要求;企业可以在多种平台选择 Quick BI,如直接在阿里云下单购买 SaaS 服务,也可以选择部署在私有环境或其他云平台,或者在生意参谋和钉钉中在线使用。

    作为阿里巴巴推出的全场景数据消费式的BI产品,Quick BI秉承帮助企业在各种业务场景中消费和使用数据、让业务决策触手可及的使命,通过智能的数据分析和丰富的可视化能力帮助企业构建数据分析平台和决策支持系统。通过简洁漂亮的仪表板、格式复杂的电子表格、酷炫的大屏和有分析思路的数据门户等能力,既可以使用 Quick BI 构建面向管理层的决策分析平台,构建面向不同业务的垂直数据应用,也可以将数据分析集成和嵌入在您的业务流程中,或者直接搭建面向全员的自助分析工具和报表平台。

    通过 Quick BI 强大的办公协同能力,企业可以随时随地在电脑、手机、平板、大屏等 各种设备端获取数据价值,并且通过邮件、消息、工作通知等在钉钉、企业微信和飞书中快速同步分析和可视化结果,随时在工作群中讨论和分析业务进展和对策。企业通过经营活动积累了庞大的数据资产,Quick BI 可以让企业的数据资产快速在公司人员和组织中流通起来,通过BI和AI结合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促进在企业内部各种场景的数据消费产生业务价值。

    在今年的报告中,Gartner提到了Quick BI的三大核心优势:办公协同能力业务集成分析驱动决策数据文化素养培养

    接下来就Quick BI的技术亮点做进一步分析。

    Quick BI技术亮点

    技术亮点之Quick能力

    "Quick"是产品始终追求的目标,近几年来Quick BI也一直致力于实现展现快、计算快,为使用者提供顺滑体验为目标。具体来说,在数据报表开发的过程中,大量级数据需要在一定范围的时间内响应,即计算要快;面对报表的查看者,首屏打开和下拉加载的时间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完成,即展现要快。

    Quick BI的计算引擎和渲染引擎以双引擎的方式为企业BI使用全力加速。

    1、计算引擎:在直连模式的基础上,新增加速模式、抽取模式、智能缓存模式,用户可按不同场景的不同需求,通过配置开关进行模式的选择。在数据集开发和数据作品制作的过程中获得加速体验,可以有效提升用户报表的数据查询速度,减少用户的数据库查询压力。

    2、渲染引擎:负责取得肉眼可见页面的内容,包括图像、图表等,并进行数据信息整理,及计算网页的显示方式,然后输出并展现。由于BI场景的报表(仪表板、电子表格、门户等)内容相当复杂,渲染引擎的加速可以非常直接的影响Quick BI报表的打开速度,优化用户的报表阅览体验。渲染引擎的加速动作无需进行任何配置,无声地服务整个分析流程。

    经过一系列核心能力的升级和特定场景的针对性优化,操作平均FPS(每秒传输帧数)可达55左右,较复杂报表下,首屏加载时间控制在3秒以内(中等简单报表2秒内),结合Quick引擎,还可以支持10亿级数据量的报表3秒内展现。

    技术亮点之办公协同

    移动端和办公协同能力是Quick BI的一大亮点,目前已经提供了钉钉、企业微信、飞书的接入能力,客户只需要将相关配置信息配置到QuickBI,便可以实现与钉钉、企业微信、飞书的账号、登录、订阅、消息推送等业务的打通。

    Quick BI支持与主流IM/OA应用进行深成集成。客户可在Quick BI上进行简单的应用信息配置就可以针对不同平台在身份认证、用户管理、消息推送等特性上完成对接。针对客户痛点场景,如登录鉴权、移动端报表访问、报表订阅、监控告警等方面做到了支持,并能够达到在各平台体验一致的效果。

    Quick BI与钉钉生态深度集成,打造钉钉智能报表,支持企业数据分享、评论、批注等数据协同能力,助力三方企业的 OA 审批、人事等数据的分析推送。

    技术亮点之开放集成

    Gartner报告指出,可视化之间的差异不再是区分各个ABI产品的差异,更大的差异化来自于对于“集成”的支持。本质上,BI产品并不能独立存在,作为数据链路的最后一公里,企业往往需要将BI系统与自己的系统集成打通,并通过嵌入能力将BI的报表,集成到客户自有的系统中。因此,集成的能力是帮助企业客户实现“turn insight to action ”的关键核心能力。

    随着Quick BI支撑的客户基数越来越大,集成的场景需求也越来越丰富多元。对于客户在阿里巴巴系统集成的诉求,Quick BI可提供如钉钉智能报表、阿里巴巴生意参谋的集成连接;对外部系统集成诉求,Quick BI既有为众多独立部署企业客户提供的单租户管理服务,又有像睿本云的生态SaaS化服务集成。因此,需要抽象出通用的开放集成能力,才能往上支撑丰富的客户集成场景,提升产品的商业化能力。

    从上图可以看到,能力项上Quick BI主要通过登录认证、嵌入分析、自定义扩展、流程集成、数据服务等几个方面,为客户提供系统集成的能力。

    另外,智能化小Q、智能监控、交互式分析、即席分析等等产品完备性功能请见2022 Quick BI产品白皮书》(文末可下载)

    虽然商业智能软件领域竞争激烈,且有大量巨头厂商存在,但国内仍然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放眼全球,数据和分析领导者正在循序渐进地将重点从工具和技术转移到作为业务能力的决策上。Quick BI依托阿里云数据中台,在不断打磨自身产品能力的同时,积极与云上产品、以及生产力软件钉钉深度联动,使数据分析能力能普惠各个垂直领域的中小企业,将业务决策能力发挥到最大。这与领导者象限的PowerBI等产品的战略具有一致性,我们相信,Quick BI在提升客户价值和应对不断增长的影响力需求方面,将走得更远。

    点击下载《2021 Quick BI 产品白皮书》

     


    ]]>
    亚马逊云计算主管:没打算从亚马逊剥离,对各种规模并购都持开放态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北京时间4月21日早间消息,据报道,亚马逊云计算主管亚当·塞利普斯基(Adam Slipsky)表示,不准备剥离盈利丰厚的AWS云计算部门。

    塞利普斯基表示:“我们现在不准备剥离云计算部门。我们认为,将AWS作为亚马逊的一部分,能为客户提供很好的服务。”

    AWS是租赁计算能力和其他云计算架构领域规模最大的提供商。该部门2021年营收超过620亿美元,占亚马逊249亿美元运营利润的74%左右。

    在AWS创始CEO安迪·贾西(Andy Jassy)掌舵亚马逊后,塞利普斯基去年重新加入AWS部门。他认为,云计算市场仍处于发展早期。他表示,根据测算数据的不同,目前只有5%至15%的企业技术开支投入到云计算领域。

    他还认为,只要亚马逊继续保持快速发展,AWS仍可随着市场增长继续保持云计算基础设施和服务领域的领先地位。“我认为我们的市场份额肯定可以得到保持,甚至有可能增长,但这取决于我们的表现如何。”他说。

    虽然AWS以往曾经进行过小规模并购,但塞利普斯基称,该部门目前对所有规模的交易都持开放态度。但由于在科技行业整合大型并购的难度较大,他们更倾向于“附属性”(tuck-in)收购,也就是直接将收购目标纳入进来成为一个部门。

    在被问及对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私有化Twitter有何看法,以及亚马逊是否会收购社交网络时,塞利普斯基没有正面回答。

    “这方面我不清楚。亚马逊的业务很大一部分都是围绕生态系统的合作伙伴来运转的。”他说,“我们与许多在社交方面有广泛布局的公司都关系密切。无论是AWS的客户,还是在零售业务中获取用户或收发消息,我们在零售业务中越来越多地利用社交渠道提供购物体验。所以我们与社交媒体公司密切交织在一起,我也可以想象,我们的所有业务还将继续保持这种密切交织的状态。”


    ]]>
    浪潮信息陈彦灵:未来数据中心的五大优化方向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与此同时,数据中心建设浪潮的到来也加大了对能源、环境的压力。陈彦灵引用数据表示,2021年,国内数据中心总耗电量达到2166亿千瓦时,占社会用电量2.6%,相当于同年1.3个上海市的总社会用电量。预计到2030年,中国数据中心总耗电量将达到5915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5%。

    国家启动"东数西算"工程以及发布系列指引政策,着眼全国数据中心产业整体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产业绿色、高效、低碳。特别是在"双碳"目标之下,国家明确要求未来全国新建数据中心的PUE降到1.3以下,国家枢纽数据中心PUE降低到1.25以下,逐步对PUE超过1.5的数据中心进行节能降碳改造。

    不仅仅是国内,数据中心产业的绿色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球产业的重视,绿色集约将成为数据中心发展的主流方向。第三方数据显示,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将从2019年的512个增长到2021年的691个,而数据中心的数量也从2019年的42.9万个降低到2021年的41.5万个。

    在这一背景下,数据中心产业面临着产业环境、技术手段、市场需求的多方面变革。陈彦灵表示,浪潮信息根据多年来的数据中心服务经验,以及发展中遇到的产业问题,进行分析、归类、凝练,最终提出了面向未来数据中心的5个优化方向。

     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快速增长 运维管理亟需智能化升级

    根据经验,一个运维人员的运维上限约为400台设备。随着数据中心向大型化、超大型化发展,动辄数十万台服务器的数据中心则需要数百个运维人员——这不仅造成组织架构的复杂和成本的增加,运维效率和精准度也会快速下降。

    因此,陈彦灵认为未来数据中心运维效率提升的方向是标准化、自动化、可视化以及智能化。建立开放、标准的数据接口和协议,实现平台归一化和安全化;通过自动化运维减少人工操作,提升运维效率;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实现运维的可视化;通过智能化手段可以快速定位故障并快速对维修方案进行预判。

    浪潮信息构建了标准、开放、智能的运维方案,助力数据中心跨平台高效运维。在硬件管理上,浪潮提供了OpenBMC、OpenRMC等开放的管理方案,在监控协议层面,浪潮信息可以提供标准的Redfish、IPMI、SNMP等标准协议,通过ISPIM平台对外提供标准的用户接口以及第三方平台访问接口,可以实现无侵入带外管理、自动化资产管理、数字孪生可视化管理等方案,管理规模可以达到十万台以上。目前该方案已经在金融、通信、能源以及互联网等多个行业进行了部署,整体管理效率提升了10倍以上。

    交付规模井喷 整机柜实现数据中心大规模快速交付

    不同规模的用户对交付周期会有不同的要求,大型互联网用户高峰期日交付量超1万台,普通传统用户的高峰期日交付也会超5000台。如果采用单节点交付方式,每人每天大概可以交付12台左右,远远无法在交付窗口期完成设备交付。

    由开放计算发展而来的整机柜交付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浪潮信息的测试对比显示,按照1500台设备计算,采用单节点交付大概需要125人/天、整机柜不带交换机交付大概需要45人/天、整机柜带交换机交付需要25人/天。整机柜交付相比传统的交付模式,整体交付效率可以提升5倍。集成度越高,交付时间越短,交付成本越低。

    浪潮信息从2010年起开始整机柜系统的研制和交付工作,具有多年的沉淀和技术积累。目前面向超大规模、大规模数据中心可以提供多种方案,整体的交付效率可以提升5~10倍,同时还可以解决整机柜服务器节点搬迁的问题。在实际落地中,浪潮信息更是通过整机柜完成了8小时1万台服务器的上架交付的行业记录。此外,浪潮信息还提供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通过模块化的预制工艺,可以使数据中心建设周期缩短50%以上。

    算力基础设施能耗加速增长 供电散热亟需绿色创新

    "降低PUE已经成为客户对数据中心的基本需求。"陈彦灵表示。

    从目前看,降低数据中心的PUE,减少制冷电力消耗是核心方向。通过中压直供、间接蒸发冷却、集中供电等方式可以实现数据中心40%以上的能耗节约,以1万台服务器的数据中心为例,采用这些节能技术,一年可以减少近5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而从当前的技术方案来看,只有通过液冷方式才可以把数据中心的PUE降低到1.2以下。

    在IPF2022大会上,浪潮信息携手京东云共同发布了天枢(ORS3000S)液冷整机柜服务器。该产品是面向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所构建的支持冷板式液冷散热、集中供电,可实现一体化交付的整体解决方案。通过高压直流供电,可以降低数据中心供电损耗3%以上,通过柜级液冷可以将50%的热量通过液体带走,降低风扇及空调电力消耗,可以降低数据中心能耗36%以上。通过集中供电、动态的电源管理、前置IO架构,可以带来近10%的电力节约,可以实现原生的液冷部署,实现数据中心累计能耗40%以上的降低。除了整机柜液冷服务器外,浪潮还提供了面向现有数据中心的液冷改造方案,可以实现累计功耗10%~40%的降低。

    数实相融催生多元计算场景 算力基础设施多元化趋势明显

    在智慧时代,计算场景呈现多元化,大数据、AI推理、AI训练、关键计算、科学计算对算力需求从MB级到PB级,计算类型也呈现计算精度多样化,为了支撑多元化计算场景落地,算力芯片呈现百花齐放态势,通用计算芯片、可定义计算芯片、AI计算芯片并存将是未来的主旋律。

    融合、标准、精准将助力算力设施多元化升级,通过硬件重构,构建计算、存储、IO资源池,通过软件定义方式,按照业务感知、按需组合方式可以快速、高效的面向图形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关键计算等场景提供高效算力服务。面向多计算场景,通过标准化+微定制,可以快速满足多计算场景的硬件精准化设计,提供高效、多元、多态的算力设施供给。

    多场景算力 多样化部署 云边协同高效协同

    随着5G、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相融合,云、边、端共存,云边协同将是未来数据中心的发展方向。面向自动驾驶、智慧城市、工业质检等智慧应用,业务决策也将从传统数据中心走向边缘侧、端侧。陈彦灵认为,未来将有20%的决策在端侧发生,有60%的决策在边缘侧发生。算力供给方式也将走出数据中心,部署到边缘侧,以提供高效、低时延的算力服务。同时,在边缘侧的算力设施也将面临形态多样化、部署场景复杂化、算力多元化的挑战。

    多年来,浪潮一直在边缘计算场景进行产品布局,并提供了完整的边缘服务器解决方案,包括边缘微中心、边缘服务器、便携AI服务器、边缘微服务器等多种方案,可以满足近场景端AI推理应用、车载算力、质检等AI场景和大数据搬迁的场景,以及面向近场的微型数据中心需求。

    陈彦灵表示,只有通过高效运维、快速交付、绿色节能、多元算力、云边协同的方式才可以推动数据中心集约、绿色、高效发展,同时开放计算也是实现数据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陈彦灵倡议产业上下游共同推动开放社区发展,通过建标准、建生态,联合产业上下游,围绕开放计算共同创新,将数据中心领先的技术普适化,推动我国数据中心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支持我国双碳目标在数据中心领域落地。


    ]]>
    数据中心和云计算行业专题:IDC行研框架与“东数西算”空间测算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报告出品方/作者:国金证券,罗露)



    一、当前 IDC 行业研究框架的“破”与“立”



    1. 如何跟踪云计算产业链景气度?



    受益于移动互联网发展、物联网连接数增加、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等因素, 云计算行业规模增长迅速,过去 5 年 CAGR 30%以上。阿里云、腾讯云、 华为云等国内头部云计算厂商均未单独拆分上市。



    当前市场上的研究框架主要通过跟踪上游芯片厂商营收、服务器出货量、 海内外云计算厂商 BAT\FAMGA 资本开支等指标判断 IDC 行业景气度。芯 片公司处于产业链最上游,供货给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商;设 备出货量提升将增加 IDC 机房需求,提升上架率水平;云计算厂商通过资 本开支采购设备、机房资源,甚至自建数据中心,为下游行业客户提供云 服务;行业客户也可直接采购设备和数据中心机房资源,满足自身业务数字化需求。以信骅科技为例,公司为全球多家服务器厂商供货,且月度公 示营收金额与增速,较 Intel、AMD 等公司季度披露的财报数据及时性更强, 通常被作为较好的行业景气度前置观测指标。海内外云巨头厂商作为 DC 板块的核心客户群体,资本开支增速也具备一定的参考意义。此外,数据 中心光模块厂商营收增速等也被作为参考指标。



    若以当前研究框架的指标进行跟踪,则行业增速波动显著。信骅营收 2020 年内同时经历 90%以上同比增长和 20%显著下滑;服务器全球出货量增速 大多稳定在 10%左右;国内 BAT 资本开支 2020Q4 下滑后增长低迷,一方 面前期高速增长导致短期去库存,另一方面去年 Q2 互联网公司反垄断等 政策打击,导致头部互联网厂商资本开支趋于谨慎。但 21Q4 总体资本开 支恢复高速增长,百度资本开支同比增长 95%,而阿里 2020 年 Q4 资本 开支基数低,在环比 21Q3 下滑 16%的情况下仍然同比 20Q4 增长 129%。



    然而,仅使用 FAMGA、BAT 资本开支衡量 IDC 行业景气度有所偏颇。海 内外头部互联网平台厂商其资本开支范围更广,并不能等同于云计算基础 设施投资。以亚马逊、阿里巴巴为例,资本开支大量用于物流等基础设施 建设,总体资本开支并未拆解披露用于服务器和 IDC 采购金额,不宜直接 得出 IDC 需求变动的结论。此外,IDC 下游客户仍有不少第二梯队云计算 厂商和新兴互联网公司持续发力,资本开支随业务发展快速增加:京东、 金山云和美团等 2021Q3 资本开支增速均超 200%, 较 BAT 资本开支增速 更快,2021 年腾讯资本开支同比减少-1.67%。另有增速较快的云计算和互 联网公司(如:滴滴、中国移动、华为云、字节跳动、OPPO、VIVO 等), 以及数字化转型中的传统企业并未单独上市或披露资本开支数据,万国数 据公告 21Q4 下游行业客户中云计算、互联网、金融及政企分别占比 69.1%、19.8%和 11.1%。IDC 需求及景气度衡量存在低估。



    以中国公有云 IaaS 市场份额来看,非 BAT 云业务增长迅速。21Q3 头部 厂商 BAT 份额为 60.95%,较 20 年同期 62.47%减少 1.52 PP;华为云已 取代腾讯云成为排名第二,且份额持续提升;运营商云业务增速较快,中 国电信市场份额同比增长 1.2 PP,中国移动增长至 3.16%,且排名首次进 入前十;亚马逊云和京东云份额分别同比增加 0.18 PP 和 0.19 PP。BAT 资本开支数据对于判断国内 IDC 需求景气度的参考意义越发削弱。



    我们认为最能反映 IDC 需求景气度的指标是交付数据。按 IDC 公司与头部 互联网客户的“24+”交付合同条款,一个新项目启动交付即开始按月计 算时间,有 24 个月爬坡期,前期按上架率算机柜租金,超过 24 个月以后 即使机柜的上架率未达到 100%仍以满载方式计费。因此,互联网客户有 动力且有能力在需求放缓时要求 IDC 供应商延迟交付启动。以数据港为例, 2020 年 1-8 月受益于疫情,公司机柜资源需求紧俏,累计交付 80MW;互 联网反垄断相关政策出台后,公司 2021 年 1-8 月交付 90MW 创新高。反 垄断对于云计算资本开支和头部 IDC 公司订单获取的影响有限,传统企业 上云需逐步提升渗透率,预计未来 5 年稳态行业增速 20%-30%。



    2. 我国数据中心是否供给过剩?



    长期来看,我国数据中心(特别是超大型数据中心)供给不足。据 IDC 测 算,2018 年至 2025 年全国产生的数据量将从 33ZB 增长到 175ZB,其中 中国拥有的数据量将从 7.5ZB 增长至 48.6ZB,占全球数据量的 27.8%, 居全球第一。数据中心各种创新技术也在推动行业往规模化、集约化、绿 色化发展。截至 2021Q3,全球在运营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数量增加到 700 个,中国作为第二大贡献国,仅占 15%。从全球分布来看,中国数据量占 比远超数据中心数量占比,超大规模的先进数据中心长期供给仍有压力。



    短期数据中心供需不匹配,东部数据中心需求仍然旺盛。目前我国东部算 力需求旺盛,能耗指标紧缺,大部分数据中心集中在东部及沿海地区,上 架率高;西部上架率较低。根据《2021 中国数据中心市场报告》,2020 年 华东、华北、华南三地机柜数占全国总数的 79%,上架率约 60%-70%; 而东北、西北、西南及华中上架率仅有 30%-40%。涉及金融、游戏等对时 延要求高的业务仍需部署在用户侧数据中心:80 公里大约增加 1 毫秒延时, 对时延要求高的数据会放在 300 公里以内区域。以万国数据为例,公司积 极扩张,成熟项目与在建项目约 6:4,数据中心主要分布在津京冀、长三角、 大湾区等核心区域,成熟项目上架率 90%以上,即使纳入爬坡项目,综合 上架率仍显著高于非核心区域。



    单位租金变动更多是区位变化和运营项目组合的结果,不代表供需变化。 但租金变化 并不能准确反映供需。特别是批发型厂商,与下游客户签订的合约周期较 长,通常 5-10 年,合同期内价格不变。季度租金更多反映的是上架机柜所 处区域的租金情况,由于第三方 IDC 公司都有从一线核心城市往周边卫星 城扩张的趋势,周边城市土地资源价格差距较大,提供给客户的租金不同, 对 ASP 造成影响。世纪互联随着项目爬坡,机柜利用率提升,单机柜月度 创收提升。我们认为优质的机柜资源与运维服务始终具备稀缺性。



    能耗政策趋严,行业分化加剧,供给侧格局改善。19、20 年期间受新基建 政策驱动,一些具备区域优势资源的非专业 IDC 公司纷纷进入 IDC 市场, 导致短期内数据中心供给过剩。然而一线城市对于 IDC 能耗指标审批、 PUE 限制逐步趋严,且下游客户对 IDC 运维质量要求提升,行业分化加剧, 去年“双碳”政策背景下达到顶峰。我国数据中心耗电量占总耗电量比例 持续增高,第三方机构“IDC 圈”预计 2025 年数据中心耗电量可达中国全 社会耗电量 4%,2018 年该比例仅为 2.19%。 高耗能、低效率、综合实力 不足的 IDC 厂商将被市场出清,供给侧格局改善。



    3. IDC 行业壁垒体现在哪些方面?



    市场普遍观点认为 IDC 行业壁垒主要体现在规模、选址、PUE、下游客户, 能否获取核心地段的土地和机柜资源是最为重要。从当前格局看,万国数 据仍为稳固的第三方 IDC 龙头,截至 2021 年底总运营面积约 44.8 万㎡, 按单机柜占地 2.5 ㎡测算,约合 18 万个机柜,主要布局在津京冀、长三角、 大湾区等核心区域;秦淮数据主要布局在环津京冀的超大型数据中心;宝 信软件在长三角区域优势显著;奥飞数据规划项目丰富,津京冀增长弹性 大。各公司 PUE 控制得当,均低于行业平均,基本符合行业政策要求。



    客户获取情况主要考量上架率,通常批发型厂商与大客户签订长期合约, 上架率提升显著,项目爬坡期短,可发挥更好的规模效应。IDC 是重资产 投入行业,参考宝信软件宝之云四期项目公告,前期工程建设费用占投资 额比重高达 91.8%,其中主要用于供配电系统(34.4%)、土建装修 (17.7%)、冷源空调暖通系统(14.2%)等。与大客户合作有机会获取更 多订单,提升上架率,获得更多收入,覆盖高额折旧摊销成本。大客户是 双刃剑:一方面机柜需求保障性提升,批发型数据中心项目往往在建设期 已实现高预签约率;若服务的客户过于集中在一两家也存在风险。从万国 数据披露的客户结构看来,当前云计算厂商仍为 IDC 行业主要客户。



    我们认为规划选址和获取指标只是体现 IDC 公司竞争力的第一步,行业壁 垒贯穿建设速度、运维能力、融资能力等全生命周期。



    更快的建设和交付进度可满足下游客户业务快速扩张的需求。IDC 行业平 均从项目开始动工到建设完成需 12-18 个月,交付以后按客户要求上架速 度行业平均 12-18 个月,全周期行业平均 30-36 个月。秦淮数据采用预制 化模块建设超大型数据中心,最快可实现 6 个月之内交付一个 36MW 的数 据中心,万国数据平均交付周期为 9 个月。我们认为建设速度可反映公司 在项目管理、工程创新等方面的经验储备与综合实力。



    运维服务能力对保证下游客户业务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至关重要。根据 Uptime Institute 统计,数据中心宕机原因 71%与机房环境有关。数据中心 服务器上架后需要 know-how 经验保证机房环境和运营效率,保持下游客 户业务稳定性,并降低后续运营成本。早期的互联网客户可能对机柜资源 价格有所诉求,但业务规模扩大、安全性要求提升后越发注重运维质量。 数据中心通常被看作“信息地产”或“科技地产”,过分关注地理位置优势, 低估运维能力等其他方面壁垒。若从研发费用投入来看,纯 IDC 标的研发 费用率总体较低,普遍低于 5%,易引发“科技”含量偏低的印象,实则 运维能力等核心竞争力较难在财务报表科目中直观体现。



    高资金投入的行业特点也决定了融资能力强的 IDC 公司更易胜出。强融资 能力使公司以更低的成本进行项目投资与收购。头部公司融资能力较强, 资金较中小型更为充足。我们测算各公司的债权融资利率,2020 国内 IDC 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约 5%-8%,2021 年国内 IDC 银行长期信贷成本为 5%- 6%。据万国数据公告披露,万国数据 2020 年平均短期利率为 4.67%,长 期利率为 6.73%。各主要 IDC 公司的借款融资利率在 20-21 年均有一定程 度下降,我们预计 2022 年平均 IDC 借款利率有望控制在 5%左右。



    4. IDC 行业估值怎么看?



    对于增长快、弹性大的个股,市场给予一定溢价。从 EBITDA 金额来看,秦淮数据 EBITDA 增速较快,三年 CAGR 87%,与字 节跳动深度合作、建设交付效率高、PUE 管控能力强有关,上市早期市场 给予较高溢价。万国数据规模与增速双双领先。



    公 司采用的折旧年限不同,对 EBITDA 金额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市值。IDC 公司的固定资产主要为房屋建筑物、数据中心设备、计算机和网络设备、 电子设备、机器设备等。不同公司披露的折旧口径有所差异,且通常披露 年份区间,存在一定调节空间,较难直接对比。但从相对可比的房屋建筑 物、设备折旧来看,世纪互联、光环新网采用的折旧年限更长,可能使 EBITDA 金额低于同业,应纳入股价考虑。



    IDC 业务的吸引力除了受益于云计算行业总体景气度和数据量增长的长期确定 性,还有收入、现金流稳定性强的优点。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在运营和在 建项目计划,按机柜数量和对应区域的租金情况,假设机房建成后 24 个月 完成上架,基本可以推算出收入和 EBITDA 金额。然而市场风格切换影响 投资者对亏损的接受度,市场情绪悲观与下游需求增速放缓时,大规模扩 张增加盈利压力。(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二、如何看待“东数西算”政策背景下算力基础设施投资机会



    1. “东数西算”相关政策如何解读?



    我们认为 2022 年发布的“东数西算”系列政策具备持续性与可操作性。 根据相关政策文件和答记者问,四部门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 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 8 地规划建设 10 个国家级数据 中心集群,核心目的是提升国家整体算力水平,引导数据中心集约化、规 模化、绿色化发展,奠定鼓励 IDC 产业健康发展的主基调,避免对数据中 心管理“矫枉过正”,单方面限制能耗。同时,“东数西算”政策可优化算 力中心布局,实现数据中心资源的合理配置,将东部高成本和高需求压力 转移到西部,带动西部地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此外,区域相关文档对数 据中心的建设数量、PUE 等均有所规划。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高度相 关、互相协同。我国算力需求仍十分迫切,预计每年将以 20%以上的速度 快速增长,前景可观。



    “十四五”规划再次强调数字经济的重要性,“东数西算”作为系统性工程, 涉及的产业链之长,并不局限于 IDC 业务。数据中心是数字经济的底座, 国家以 10 个国家级算力枢纽节点的建设打响第一枪,最终要实现“网络无 所不达、算力无所不在、智能无所不及”的全国性算力网络。工程与投资 浩大,预计将分三个阶段实现:1)2022-2023 年:将对时延要求不高的业 务部署到西部数据中心,做到“东数西存”;2)2023-2024 年:完善不同 区域高速率骨干网络建设,实现基本的东数西算;3)2025 年以后:强化 并网能力,实现跨区域可灵活调度的实时计算能力。



    从算力网络的构成看可拆解为三层。1)算网基础设施层:包括满足中心级、 边缘级和现场级的分布式算力,以及全光网络通信底座,主要由服务器、 存储、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和光模块、光纤光缆等光通信器件构成;2) 编排管理层:是算力网络的中枢,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向下实现 对算网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编排、智能调度、提升算力网络效能,向上 提供算网调度能力接口,以软件为主;3)运营服务层:是算力网络的服务 和能力提供平台,实现算网产品服务的一体化供给。



    2. 算力网络枢纽建设将带来多少市场空间?



    第三方 IDC 运营商业务流程包含数据中心的选址、设计、规划、建造、运 营全生命周期,可作为市场空间测算的起点。参考宝信软件 2017 年公开 发行可转债,募资筹建宝之云四期项目相关公告,总投资额 19.5 亿元,利 用宝钢股份闲置的工业厂房建筑,占地约 2.82 ㎞,拟建设包含约 9,000 个 机柜的大型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提供 IT 设备托管的 IDC 外包服务。 合计单机柜造价约 22 万元,90%为工程建设费用,其中供配电系统占工程 建设费用的 47%。我们梳理各区域数据中心建设规划,不同区域对机柜标 准不统一。折算后 2021-2025 年全国核心算力枢纽节点将新增约 242 万个 6kw 标准机架,按单机柜造价 20 万元测算,则将有望直接带动 4840 亿元 总投资,落实到平均每年约 968 亿元。(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算网基础设施层最重要的设备为服务器,约占基础设施投资 41%。数据中 心内的算网基础设备需求总量基本随数字经济发展稳步增长,“东数西算” 政策更多是结构性调整,第三方咨询机构统计的 IT 支出占比、服务器出货 量预测仍具备参考性。参考浪潮信息等公司官网,单台服务器功率密度 500w,则单机架可安装 10 台标准服务器。《2021 中国数据中心市场报告》 统计,2020 年东西部数据中心 8:2,长期规划 6:4;当前东部上架率约 60%-70%,其余仅 30%-40%。“东数西算”相关政策要求新建数据中心上 架率达 65%。测算 2025 年新增的 242 个机架实现总体上架率 60%,15% 设备可利旧,则新增服务器 1234 万台。高算力服务器占比提升,普通服 务器集采价格有所下降,假设总体 ASP 稳定在 3 万元/台,则 21-25 年市 场空间 3702 亿元。其中光模块与网络安全增长较快,CAGR 分别为 20% 与 16.8%,占比提升显著;其余约 5%稳步增长。参考第三方机构对 IT 支 出占比的历史统计与未来预测,测算基础设施层合计市场空间 8785 亿元。



    编排管理层以数据湖、AI、运维管理软件等构成,主要起到算力调度功能。 随着数据处理量增加、跨数据中心调度日益重要,数据湖、AI 增长显著, 未来 CAGR 30%以上;运维管理软件相对稳定,预计增速 10%左右。



    运营服务层分解为两部分测算:



    1)物理层数据中心机房运维:数据中心建成后假设其中 50%开放给第三 方租赁使用,则产生租金收入。参考当前第三方 IDC 公司机房租赁情况, 核心区域单机柜年租金较高,北上广等地约 8-10 万,边远区域和冷数据存 储中心单价较低,3-6 万左右不等。考虑到核心区域新增指标发放较少,按 单价 5 万测算,242 个新增机柜上架率 60%,则每年产生租金 363 亿元, 2021-2025 年合计 1815 亿元。



    2)其他软件及应用服务:涉及产品、行业非常广泛分散,前景广阔但难以 拆解测算。参考第三方咨询机构 IDC 披露数据,中国市场 IT 支出 IaaS: PaaS:SaaS 约为 6:1:3,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结构倒置。我们认为造成该结 构的原因是中国市场云计算发展晚于美国 5-10 年,云化与信息化同步进行, 前期仍以硬件和基础设施投资为主;同时我国市场存在特殊性,客户对软 件产品付费意愿低,增速短期内不如硬件。假设 2025 年 IT 支出软硬件结 构接近,2021-2025 年应用服务市场空间按算网基础设施总额 50%测算。



    3. 投资分析



    经过分解测算,“东数西算”总体市场空间约 2 万亿元,未来几年相继投 资。从数据中心建设周期来看,供配电系统、冷源空调暖风系统、机柜等相关配件率先受益,且投资 占比较高。算网基础设施仍以服务器占主导,以及市场竞争格局变化。从中长期看,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完毕后软件 服务增长前景可观,且作为 Opex 支出更具持续性。预计未来 3 年行业总 体 CAGR 25%+,且市场相对分散,以及高增长、颗粒度大的垂直赛道软件应用。



    数据中心看似传统,但技术创新不断。 大规模、集约化、绿色数据中心是支撑全国范围算网融合的基础,为解决 土地、水电等资源和算力需求不匹配难题,在国家介入之前各企业主体已 经投入芯片级的降本增效技术创新并将对时延要求低的业务往西部区域迁 移。各政府部门进行相应规划,既为鼓励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也为从顶 层设计角度增加投资,提供企业主体无法布局的 L0 级别基础设施服务,如: 可与数据中心相匹配的水力、电力网络部署及对应规划。主要技术创新方 向集中体现在芯片节能、液冷、异构计算、IP 智能等。





    ]]>
    浪潮信息推出全闪分布式存储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日前,2022分布式存储线上峰会开幕。随着数实融合不断深入,企业IT业务重心从数据管理变为数据运营,如何在承载海量、多元数据的同时,快速从巨量非结构数据中获取数据价值,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位居分布式存储全球前三、中国第一的浪潮存储,本次会上推出了新一代G6全闪分布式存储,以极简架构为核心,打造EB级极致容量、亿级IOPS极致性能等极致能力,践行“大道至简”承载万千智慧应用,提速数字化转型。

    数字经济的基础是数据 

    “我们算过,1000辆自动驾驶汽车一天需要处理的数据相当于一些搜索引擎一整年索引的所有数据之和”。

    浪潮信息分布式存储产品总经理姜乐果表示,“数字经济、智慧应用的基础是数据”。如果没有数据,移动支付、手机打车、AI影像、自助打印、柔性生产将都不复存在,人们生活、生产效率和质量将倒退。随着云、AI、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行业深入实践,数据已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更是驱动各行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原动力。


    无论是自动驾驶的路线决策,还是电商平台的精准营销,数字化医疗线上问诊等数字化智慧应用,背后都离不开对海量图片、文本、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的采集、训练、建模分析和决策,预计到2023年,实时数据将占全球数据圈25%的份额。这些巨量、多模态的数据对存储基础设施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数据基础设施在协议互通、超大容量、全闪架构、AI融合等诸多方面进行技术创新。

    全闪分布式存储  为智慧应用“踩油门”

    随着非结构化数据实时处理需求持续增长,智慧应用逐步在企业业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逐渐成为企业的“新关键应用”,这些新场景需要TB级带宽、亿级小文件处理、低时延等极致能力,传统存储受限于烟囱式架构无法“小马拉大车”,分布式存储与闪存技术则一拍即合,“全闪分布式存储”新产品形态应运而生。

    本次大会,浪潮存储基于“一套存储平台支撑一个数据中心”的存储平台战略,推出G6全闪分布式存储,以极简架构为核心聚合七大极致能力,并结合SSD核心部件进行深度优化,为企业打造“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易用易管”的数据基础设施。这意味着,浪潮存储率先成为实现存储系统和SSD代码级联调优化的存储厂商,其性能和可靠性方面都达到业界领先水平。

    “追求极致是浪潮存储的产品精髓”,浪潮信息分布式存储产品经理李玉珊讲道。浪潮推出全闪分布式存储,不仅看到企业渴望加速数字化转型燃眉之急,更是在时代大潮中践行责任,对未来“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做出前瞻布局,让数据存储在中国碳承诺中扮演重要角色。


    首先,极简架构。“万物之始,大道至简”,目前企业的数据类型越来越丰富,“多合一”架构成为企业分布式存储选型的刚需。浪潮全闪分布式存储追求极简,支持四合一架构的融合存储,用户购买一套存储享有文件、块、对象和大数据四种服务,其中文件、对象和大数据3种存储服务间可访问同一份数据,数据无需在不同设备间迁移和拷贝,实现存一份数据相当于存了3份,构建成真正的统一存储资源池,业务处理效率翻倍提升,实现用一套存储高效支撑一个数据中心,满足性能需求的同时,帮助企业降低TCO。

    以自动驾驶场景为例,自动驾驶的数据处理步骤依次是数据采集、预处理、训练及仿真,分别使用对象、大数据、文件服务,相较于单一协议分布式存储,浪潮存储用一套存储即可支撑自动驾驶全业务流程,显著提高流程处理效率,同时降低多套存储带来的管理和维护成本。

    其次,极致性能。浪潮全闪分布式存储在性能方面同样追求优异。正如“复兴号”高铁需要配备专业轨道才能跑出350公里的时速,全闪分布式存储为了提升性能,需要进行全链路端到端性能优化,通过智能协议卸载和RDMA协议(路好)、CPU专核专用(车好)、ZNS SSD数据分流技术(调度好)的联合打磨和创新,让全闪分布式存储的性能飙到业界领先水平。

    具体来看,在通路方面,浪潮存储基于智能协议卸载技术,能够充分释放CPU的网络处理工作负载,让CPU更专注于IO处理工作,同时也将网卡性能发挥到极致,从而保障整个系统链路的高性能。数据处理方面,浪潮存储能够实现CPU专核专用,减少同一任务在多核之间的切换。同时,为了获得更高的性能,浪潮存储不仅开发了存储系统,还开发了SSD高速存储介质。浪潮针对分布式存储和SSD这对“黄金组合”进行代码级联调优化,通过随机转顺序、ZNS数据分流技术将性能发挥到极致。

    在“72般技艺”加持下,浪潮全闪分布式存储能够将性能发挥到极致,在SPC-1国际基准测试中以30节点、630万IOPS夺得分布式存储性能全球第一,而浪潮分布式存储可扩展至5120节点,理论性能达到亿级IOPS。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数据中心能耗已经占据全球总用电量3%且连年高速增长,同时电费在数据中心运营成本中占比超过50%。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能否找到一种可以带来低能耗、高效能的方案,浪潮全闪分布式存储不仅性能达到业界领先水平,而且能耗相比机械硬盘存储阵列,最高可降低80%,成为构建新型数据中心的成熟、合理解决方案。


    再次,极致容量。容量是分布式存储的立身之本,随着数据爆发式增长,企业对存储容量需求日益迫切。为了让存储空间利用率更高,浪潮推出iCap智能空间管理引擎,基于业内领先的大比例纠删、智能均衡、压缩重删、多源零拷贝、软拷贝等智能容量算法,让存储空间利用达到最优。比如浪潮存储基于“32+2”业内最大比例的纠删能力,实现系统出盘率高达94%以上;又如,智能均衡算法则是将海量数据均衡分摊到每个节点上及每块盘上,保证整个存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浪潮iCap智能空间管理引擎在本届峰会上获得“2022分布式存储技术创新奖”。

    “如果说存储利用率提升,是让客户花的每一分钱都有价值,那么数据压缩重删、软拷贝功能,就是让存储系统里的每一份数据都有使用价值”,李玉珊表示。比如在智慧交通领域,会拍摄到大量长得“一模一样”图像、视频,浪潮存储通过消除重复数据、优化容量算法,让存储空间利用达到最优,让企业投资收益最大化。

    极致产品力带给浪潮存储强大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浪潮分布式存储市场位居全球前三、中国第一。本届大会上,浪潮分布式存储平台A13000获得“2022分布式存储产品金奖”。同时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应用、新场景,浪潮存储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平台+生态”的应对之道,在平台型产品上做个性化定制。

    “在通信领域,我们为单一运营商用户累计部署上万节点,并通过场景优化定制,将NFV网络云场景性能提升30%。不仅如此,我们还基于通信领域大项目经验提炼出应用创新模式,向全球各家运营商、东数西算新基建领域去复制、迁移”,姜乐果表示。以此类推,浪潮基于场景共同体生态战略,打造应用联合创新、方案联合共创、产品深度定制、市场深度协同、全面专业服务和技术深度整合六种范式,满足智慧时代千行百业的个性化需求。至此,浪潮存储实现从全栈技术创新到生态模式创新形成价值闭环,形成了独特、强大的市场竞争优势。

    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分布式存储市场将持续稳健增长。IDC数据显示,21年中国分布式存储市场同比增长45.5%,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浪潮存储将持续以“云存智用 运筹新数据”理念,在分布式存储领域加大技术创新与投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加速数字化转型。


    ]]>
    人工智能带火“人工智能训练师”,他们教会“小爱同学”听音识情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车辆,正在成为继智能手机后最普及的智能终端。有这样一群人,通过“训练”,让车辆上路越跑越“聪明”。



    武汉光庭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研发智能网联汽车车云方案,对算法不断优化,保障无人驾驶车辆正常可用。长江日报记者许魏巍 摄(信息来源:通讯员张娈)

    在武汉光庭智能网联汽车软件产业园办公楼里,郝江波正带领团队研发智能网联汽车车云方案,“通过标注‘知识点’,我们‘教会’无人驾驶车辆怎么去识别层出不穷的新路况,这些海量‘知识点’,都可通过光庭智能车云大数据平台加工、处理、应用”。

    智能网联汽车AI训练师

    就是教会车辆成为“眼观六路”“广见世面”的人

    郝江波是武汉光庭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网联汽车数据驱动研发车云平台及工具链构建”项目负责人,他介绍,随着人工智能落地商业化进入快车道,无人驾驶、人脸识别等成为热门应用场景,为机器学习算法训练提供高质量的标注数据服务,成为决定人工智能应用高度的重要条件之一,“非结构化数据只有经过清洗与标注才能被唤醒价值,用大白话说,就是要让机器‘广见世面’,通过标注,‘教’会它们哪些是它们必须记住的‘知识点’”。

    而对于无人驾驶人工智能训练师而言,通过使用真实路况数据对算法进行不断优化,才能保障无人驾驶车辆正常可用。

    “我们教会小朋友‘1+1’,但当他(她)遇到‘1-2’,初次反应仍会蒙,无人驾驶车辆在驾驶中同样如此。可能一开始能识别一个正常行人,下一步还得识别打伞的人、拿着包的人——我们要不断寻找‘边缘场景’。”郝江波介绍,车辆智能终端好似一个“受训者”,通过学习上百万个标注点不停训练。而框出这些边缘场景的轮廓、进行标注、“划重点”的人,就是智能网联汽车AI训练师。

    郝江波说,“光庭作为国内智能汽车应用软件头部企业,其研发的智能网联汽车车云方案,面向人工智能训练师提供全栈车云平台工具链,大大提升AI训练师的标注效率,从而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真题’,保证无人驾驶软件顺利‘毕业’。”

    为无人驾驶车辆做标注

    车辆传感器特性、AI基本原理都要门儿清

    80后的郝江波,是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2007年进入光庭时,斯皮尔伯格那部著名的《AI》全球上映还没几年,人工智能还是梦幻般的技术,更别提为无人驾驶、智能网联车企做服务的“培训师”了。

    如今,伴随消费者驾驶习惯多元化,每家车企主机厂及配套的软件公司个性化要求不断涌现,产生了海量数据,国内已涌现出不少“标注小镇”,在训练包括车辆在内的智能终端更“聪明”的这条产业链上,从业者越来越多。这些标注员们,服务于自动翻译的语音识别、机场安检时的人脸识别、识别选取商品的无人商店、安全行驶的无人驾驶等等,将静止画面中的建筑、人物一一分割,或将声音一一辨识,标注成不同的色块。

    90后朱海玲是光庭团队中的标注工程师,毕业于武汉轻工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通过企业内部培训及自学,她不断补齐汽车、云、AI等各种知识,对智能网联汽车门儿清,“传感器特性、AI的基本原理都要懂”。

    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她用光庭标注平台对鱼眼相机的数据进行演示,她介绍,通过多个鱼眼广角镜头,能实现对车位线360度感知,尤其是在立体泊车位中精准泊车,特别需要这样一种精准的视角,她将各种鱼眼数据一一描摹轮廓、进行标注,教会车辆自动泊车时“毫厘不差”。

    “光庭信息的业务,标注解决方案只是很小一部分,我们覆盖了智驾车云产业链。”郝江波补充说,团队正在为华东地区一家车企定制化开发“自动驾驶AI标注平台”。光庭的场景构建、AI训练等多个工具链,与标注平台一同服务于自动驾驶全生命周期,加速自动驾驶的商用落地。

    (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通讯员张娈)


    ]]>
    人工智能产业链史上最全分析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本文来源:人工智能崔老师

    人工智能产业链分为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

    人工智能产业链包括三层: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其中,基础层是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础,主要是研发硬件及软件,如AI芯片、数据资源、云计算平台等,为人工智能提供数据及算力支撑;技术层是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以模拟人的智能相关特征为出发点,构建技术路径;应用层是人工智能产业的延伸,集成一类或多类人工智能基础应用技术,面向特定应用场景需求而形成软硬件产品或解决方案。

    中国人工智能100强企业产业链分布情况

    基础层是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础,主要是研发硬件及软件

    基础层是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础,主要是研发硬件及软件,如AI芯片、数据资源、云计算平台等,为人工智能提供数据及算力支撑。主要包括计算硬件(AI芯片)、计算系统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和5G通信)和数据(数据采集、标注和分析)。

    中国人工智能100强企业产业链基础层

    1、计算硬件-AI芯片

    AI芯片是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硬件。人工智能芯片的定义从广义上讲只要能够运行人工智能算法的芯片都叫作人工智能芯片,但是通常意义上的人工智能芯片指的是针对人工智能算法做了特殊加速设计的芯片。现阶段,这些人工智能算法一般以深度学习算法为主,也可以包括其它机器学习算法。人工智能芯片分类一般有按技术架构分类、按功能划分、按应用场景分类三种分类方式。

    人工智能芯片分类

    当前,我国人工智能芯片行业正处在生命周期的幼稚期。主要原因是国内人工智能芯片行业的整体销售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传统芯片的应用场景逐渐被人工智能专用芯片所取代,市场对于人工智能芯片的需求将随着云/边缘计算、智慧型手机和物联网产品一同增长,并且在这期间,国内的许多企业纷纷发布了自己的专用AI芯片;尽管国内人工智能芯片正逐渐取代传统芯片,但是集成商或芯片企业仍在寻找新的合作模式,这样才能很好地抓住新客户的需求,除了当前的合作客户,拓展新客户合作开发产品是困难的,因此纷纷推出开源或开放平台让客户开发新需求。

    我国人工智能芯片行业所处周期

    2、计算系统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和5G通信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云计算和5G关系紧密,由于巨大数据的产生,使得人们关注用数据做一些过去只有人能够做的事情。配合云计算带来的计算资源和计算能力,人工智能依托数据基础,对周遭环境做出一定的程序反应,实现人工智能的落地。其中,5G网络的主要作用是让终端用户始终处于联网状态,让信息通过5G在线快速传播和交互。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云计算、5G的关系

    大数据

    当前,我国正在加速从数据大国向着数据强国迈进。国际数据公司IDC和数据存储公司希捷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25年,随着中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持续推进,其产生的数据将超过美国。我国产生的数据量将从2018年的约7.6ZB增至2025年的48.6ZB,数据交易迎来战略机遇期。1ZETTABYTE大约是1万亿GIGABYTE,这是当今常用的测量方法。与此同时,美国2018年的数据量约为6.9ZB。到2025年,这个数字预计将达到30.6ZB。据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统计,中国大数据产业市场在未来五年内,仍将保持着高速增长。2017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为3517亿元,增速为41.6%,预计到2020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或达13626亿元左右。

    2018年-2025年中美数据生产量

    云计算

    近年来,我国云计算新兴产业快速推进。多个城市开展了试点和示范项目,涉及电网、交通、物流、智能家居、节能环保、工业自动控制、医疗卫生、精细农牧业、金融服务业、公共安全等多个方面,试点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果,将产生巨大的应用市场。根据中国信通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保持了逐年较快增长,2017年达691.6亿元,同比增长34.3%。据测算2018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突破900亿元。

    2013-2018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5G通信

    虽然2014年5月三星电子就已宣布其开发出首个机遇5G核心技术的移动传输网络,且我国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也较早开展相关技术研发,但是我国5G规划从2015年开始。《国家"十三五"规划》指出积极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研究,于2020年启动5G商用。中国5G试验规划分为两大阶段:第一个阶段为5G关键技术测试阶段(2015~2018),第二个阶段为5G产品研发阶段(2018~2020),预计2020年实现正式商用。2018年12月,工信部发放5G系统试验频率使用许可。

    中国5G产业发展历程

    3、数据-数据采集、标注和分析

    人工智能产业目前已经发展至量变阶段,需要通过大量的数据做出质变进而突破现有的屏障,数据标注和采集行业应运而生。数据采集、标注和分析是指文本、图像、视频、语音等数据的采集、数据标注和分析。

    数据采集和标准分类

    技术层是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以模拟人的智能相关特征为出发点

    技术层是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以模拟人的智能相关特征为出发点,构建技术路径。主要包括算法理论(机器学习)、开发平台(基础开源框架、技术开放平台)和应用技术(计算机视觉、机器视觉、智能语音、自然语言理解)。

    中国人工智能100强企业产业链技术层

    1、中国人工智能专利及论文量世界领先

    从近十年人工智能专利数量来看,根据乌镇智库发布的数据,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数量上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2009-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累计专利数量达到68467件。同期美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为30200件,美国和中国位于第一梯队并占据绝对领先优势。韩国位于第二梯队,同期数量为6893件,仅为中国的10%。英国和加拿大的专利数量相近,分别排在全球的第四位和第五位。从近十年人工智能论文数量来看,根据乌镇智库发布的数据,2009-2018年中美英三国在论文数量方面占据全球前三的位置。其中,中国同样在数量上具有绝对的优势,论文累计数量达到了30303篇,美国和英国累计数量为18144篇和8188篇。印度后来居上位居第四位,西班牙则排名第五。

    各国人工智能领域专利数量累计情况(单位:件)

    各国人工智能领域论文累计数量情况(单位:篇)

    2、国内基础及技术层企业基础算法及平台公司数量仅占4%

    国内人工智能基础级技术层企业数量分布情况(单位:%)

    3、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相对匮乏

    根据牛津大学2018年对中美两国算法研究领域的人才与全球先进国家的对比显示,中国目前在算法研究方面的人才仅占全球人工智能底层技术研究的13.1%,而美国算法人才的占比为26.2%。从开设人工智能专业院校的数量来看,中国仅有不到30所大学的研究实验室专注于人工智能,这一数字远远无法满足人工智能企业的用人需求。

    中美两国算法研究人才占比(单位:%)

    应用层是人工智能产业的延伸,为特定应用场景提供软硬件产品或解决方案

    应用层是人工智能产业的延伸,集成一类或多类人工智能基础应用技术,面向特定应用场景需求而形成软硬件产品或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从行业解决方案(“AI+”)和热门产品(智能汽车、机器人、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

    中国人工智能100强企业产业链应用层

    1、行业应用-AI+传统行业

    “AI+传统行业”,覆盖了医疗、金融、教育、文娱、零售、物流、政务、安防等诸多垂直领域。

    人工智能行业应用

    2、行业产品-智能汽车、机器人、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

    人工智能领域的热门产品主要有智能汽车、机器人、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对5G和人工智能来说,汽车是绝佳载体,而对于汽车行业来说,5G和人工智能又是重要的附加值,智能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机器人分为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各种类型的机器人纷纷面世,一些公司也在以实际行动推动机器人落地,如今,一个机器人应用的新时代正在出现;智能家居主要包括智能灯光控制系统、智能窗帘、智能门锁、智能音箱、智能冰箱、智能水壶等等,人工智能让家居产品拥有“会思考、能决策”的能力,设备智能化以后让生活变得更简单化;可穿戴设备主要包括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头盔,可穿戴设备作为AI的入口,可应用在体育、医疗、娱乐、科教、商业等方面。

    声明:公众号偶尔转载的文章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供大家参考和探讨,并不意味着支持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


    ]]>
    云安全的关键技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云安全作为我国企业创造的概念,在国际云计算领域独树一帜。“云安全(Cloud Security)”融合了并行处理、网格计算、未知病毒行为判断等新兴技术和概念,通过网状的大量客户端对网络中软件行为的异常监测,获取互联网中木马、恶意程序的最新信息,传送到Server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再把病毒和木马的解决方案分发到每一个客户端。

    云安全关键技术有哪些?

    1. 基础设施可信

    移动云的主要基础设施可以划分四个层目,包括物理层,贷源能拟化层、虚拟机层以及云管理平面。

    可信计算指在计算的同时进行安全防护,使计算结果总是与预期值一样,使计算全程可测可控,不受干扰。采用可信计算技术对云基础设施中的设备和系统进行主动防护的基本思路是:在设备启动的第一刻首先构建一个可信根,再建立一条信任链,从信任根开始到设备固件,BootLoader,操作系统,再到应用或虚拟机系统,一级认证一级,一级信任一级,把这种信任扩展到整个设备系统,从而确保整个设备系统的安全可信。

    其中主要涉及物理可信根、可信启动、可信度量、虚拟可信根、虚拟机可信启动、虚拟机可信度量、可信连接及可信证明等方面的技术。综合运用这些可信计算技术,可以实现对云系统的可信安全加固,具云管理平面安全。

    2. 微隔离

    当前资源池内的东西向流量已经成为资源池内的主要流量,而部署在边界的物理安全设备或虚拟化安全设备很难发现资源池内东西向流量的攻击(如资源池内跨租户攻击、跨省业务之间的攻击等),特别是同主机不同虚拟机之间不出物理网卡的东西向流量攻击。目前的VLAN、VXLAN等解决了租户、虚拟化网元的隔离,但没法对端口进行精细化的监测和控制。所以,需要使用微隔离技术对东西向流量进行全面精细的可视化分析,并进行细粒度的安全访问策略管理。目前微隔离一般包括网络端口现状梳理、端口分析、端口监控和处置功能。

    3. 应用安全

    云服务与外部服务进行交互时,应通过使用端口白名单、脆弱性检测与安全加固、HTTP请求内容检测及DNS安全等关键技术,确保云服务应用安全。

    4. 数据安全

    基于云平台数据安全保护要求,应使用一定数据安全技术手段保障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典型手段包括数据脱敏、敏感数据自动识别、数据加密、日志审计等。

    5. 基于零信任的接入控制

    为了保证云数据中心和用户业务的安全稳定运行,解决云计算带来的边界模糊、接入控制难等问题,在传统的4A接入管控之上,还可以基于零信任的理念,对接入的用户和设备进行联合身份认证、信任持续评级和动态自适应访问控制,并将审计结果作为信任评级的风险项,最终形成接入控制的闭环管理。包括账户管理、身份认证、访问授权、操作审计四部分。

    云安全的政策和发展趋势

    政策方面,2021 年 7 月 12 日,工信部公开征求对《网络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 计划 (2021-2023 年 )( 征求意见稿 )》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面向多云、云原生、边缘云、分布式云等新型云计算架构,发展多云身份管理、云安全管理平台、云安全配置管理、 云原生安全、云灾备等技术产品,推动云架构安全发展。

    面向云环境中云服务器、虚拟主机、 网络等基础资源,加强基础信息采集水平,提升能够面向双栈(IPv4、IPv6)的流量可视化、 微隔离、软件定义边界、云工作负载保护等安全产品能力,保障云上资源安全可靠。面向云 上业务、应用等服务,提升安全访问服务边缘模型、云 Web 应用防火墙、云上数据保护等安全产品效能,保障云上业务安全运行。

    国际市场研究机构 ResearchandMarkets 于 2021 年 4 月发布的全球云安全市场报告显示,全球云安全市场在 2021 年为 348 亿美元,预计将在 2026 年达到 676 亿美元, 复合年均增长率约为 14.2%。市场增长的驱动力主要是持续增加的云服务依赖、网络犯罪和新型网络攻击、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与 CYOD(Choose Your Own Device)的趋势;

    新的市场机会包括政府推进的智慧基础设施项目、托管安全服务等。同时,云安全市场的增 长也面临着一些制约和挑战。其中,企业与安全服务提供商缺乏强力合作、高级专家人才紧缺、 严格的政府法规是主要制约因素。

    云计算与各行各业 IT 基础设施进一步融合,云或是基础,或是组件。例如,5G、边缘计算和工业互联网,都需要云计算技术构建云化的基础设施或编排平台,那么这些新型系统的基础设施安全,其实本质上就是云计算 IaaS/PaaS/CaaS 的安全;此外,如欺骗技术、靶场技术等新的网络安全机制,或多或少地使用了虚拟化、容器等技术,因而,这些云计算技术融入后,就形成了新的、普适的安全技术,即“just security”。

    一方面,云化的基础设施和平台需要安全防护,用传统安全手段赋能云计算;另一方面, 云计算的各种新技术、新理念(如软件定义、虚拟化、容器、编排和微服务等),也在深刻 变革着当前的安全技术发展路线,因而,未来的云安全,一定会将“云”这个定语去除,等 价于安全本身,即安全技术必然覆盖云计算场景,安全技术必然利用云计算技术。

    如果说云安全的未来等价于纯安全,而云计算的下半场是云原生,云原生的未来也会等价于原生安全。如果云原生安全成为原生安全,那就说明云原生已经融入到了各行各业,成为普适的云计算场景。

    事实上,随着国家大力推动新基建战略,包括 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等计算基础设施等。而这些基础设施,未来或多或少都会与云原生技术有所联系。


    ]]>
    华为云安全治理实践服务化,护航企业业务安全高效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3月31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北京云安全实验室承办的“原动力——云原生安全技术沙龙”顺利举行。本次活动邀请来自云原生安全领域的行业专家,从专业视角精细解读云原生安全成熟度标准、云原生数据安全治理及云原生安全治理实践。华为云安全规划与治理专家应邀作了“云原生安全治理的挑战与解决之道”的主题分享,与在场专家一起为观众呈现了一场云原生安全领域的技术盛宴!


    以下为华为云专家的观点和技术分享:


    向云而生,网络安全的未来在云


    作为产业数字化创新的新基建和加速器,云原生正在充分发挥信息高速公路的价值。“上云”成为大势所趋,而云化打破了传统安全以“边界”为核心的防护理念,如何做好“无边界”的云安全成为全新的课题。

    华为云安全规划与治理专家表示,在国家层面,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相关法律陆续出台,规范和牵引网络安全产业的发展。在产业层面,从传统DC到云原生的企业数字化建设,网络安全是数字化发展的基座,缺乏安全建设,企业的数字化建设会面临倾覆的危险。在企业层面,网络安全建设的滞后也会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企业上云,无可避免会面临合规遵从、数据泄漏、安全运营等多方面的挑战,云上安全防护成为新的难题。

    向新而立,云原生平台坚若磐石

    在此背景下,华为云通过持续经营和反复探索,确立了一种开放、包容、不断优化和发展的云原生安全治理框架,用以控制、审核、度量与评估云服务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和监管要求的遵从性,即“3CS”体系(CLOUD SERVICE. CYBERSECURITY & COMPLIANCE STANDARD,云服务网络安全与合规标准,简称“3CS”)。


    “3CS”体系的创建以业界16个主流全球安全标准为参考基础,同时融合了华为30多年安全运营管理经验和技术积累。其基础理念是基于云服务各业务模块的流程,划分相对应的安全控制领域,使安全控制要求得以嵌入到云服务管理流程中,同步确保安全管理责任清晰明确、可度量、可追溯,从而实现全面有效的安全治理。



    向远而行,助力客户使命必达

    同时,为帮助客户更好的应对合规遵从挑战,华为云结合“3CS”在华为云内部的实践,推出了安全治理云图(Compliance Compass,简称Compass )云服务,为客户提供合规遵从自评估。除此之外,华为云还提供了数据安全治理方案,帮助客户快速提升云原生安全治理能力。

    安全治理云图Compass:云原生自动化合规评估与安全治理

    Compass是一个自动化合规评估和安全治理的平台,提供PCI DSS、ISO27701、ISO27001、等保四级、等保三级以及全球多个国家隐私保护法案等20+合规模板,覆盖360+安全要求,形成150+自动化合规策略,可以对云上多个服务进行自动化扫描,极大提升客户安全合规工作效率。

    数据安全治理方案:全生命周期数据保护,一站式数据合规治理

    在一站式的数据安全治理方案中,华为云为客户提供了数据安全规划、安全组织建设以及安全治理策略等咨询服务,全生命周期实施数据安全保护,保障数据安全合规治理持续有效。

    未来,在国家政策的加持和产业组织的共同推动下,相信会有更多企业走上云原生化的道路。华为云构筑开放共赢的全球生态,携手伙伴,将华为多年来与全球各行各业的合作创新以及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经验和优秀实践,沉淀成数字资产,帮助行业客户更好地拥抱数字化转型。


    ]]>
    Microsoft 将在云计算上继续努力,或将进行云游戏普及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Microsoft在科技行业的地位不言而喻,一直作为行业里稳扎稳打的前辈,现在又怎么样了?



    Microsoft的王者归来,是近年来信息技术行业乃至全球资本市场最引人注目的成功案例。



    它一度重新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也是目前全球仅有的两个市值超过2万亿美元的公司之一(另一个是Apple)。

    这种成功最大的驱动因素是云计算——Microsoft旗下的Azure云服务,规模仅次于Amazon的AWS,而且实现了稳定盈利。

    无论是私有云还是公共云,Microsoft Azure 都是公认的领先者。它’是一种开放式云平台,支持访问 200 多种预配置的服务,你可以选择使用原本已经投资的技术或者自己感兴趣的技术。

    Azure 提供全面集成的 IaaS 和 PaaS 功能,包括 AI 和机器学习、分析、DevOps、物联网 和安全性等技术,而所有这些技术都能与本地部署系统彼此集成、相辅相成。

    Windows Azure以云技术为核心,提供了软件+服务的计算方法。 它是Azure服务平台的基础。Azure用于帮助开发者开发可以跨越云端和专业数据中心的下一代应用程序,在PC、Web和手机等各种终端间创造完美的用户体验。

    自从云计算成为潮流以来,Microsoft、Oracle、IBM等“传统IT巨头”都在努力把自己的软件业务搬上云端,但是只有前者取得了真正的成功。


    目前,Microsoft在战略上的优先方向还是继续做大云服务,缩小与AWS的差距,同时彻底甩开Google Cloud。

    如果Microsoft真能把XGP做成全球最大的游戏生态,下一步就是要普及云游戏,同时扩张到影视娱乐等流媒体业务——这些都要基于强大的云计算基础设施。

    你对Microsoft的事情了解了吗?


    ]]>
    计世资讯发布《2021-2022年中国桌面云市场发展研究报告》,华为、深信服、安超云占据领导者三强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虚拟化是云计算的基础,依托虚拟化的运行,云计算能够实现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在许多企业和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并发挥关键业务价值,桌面云是云计算的一个典型的落地应用,是桌面虚拟化技术在云计算领域的垂直解决方案。全球疫情之下,远程办公需求激增,桌面云解决方案迅速迭代以适应企业对敏捷办公、灵活应用、数据安全和可靠性能的要求。

      近日,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工信部电子一所)下属研究单位计世资讯(CCW Research)发布了《2021-2022年中国桌面云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面梳理中国桌面云产业的发展情况,分析当下中国桌面云市场的发展环境、市场规模和典型应用场景,呈现中国桌面云市场的竞争格局,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根据定义,桌面云是一种通过网络将可伸缩、弹性的共享物理或虚拟资源池按需供应和交付桌面的云服务模式,桌面操作系统运行于共享物理或虚拟资源池。用户可使用瘦客户机端或其他任何与网络相连的设备(即终端设备,包括云终端、笔记本、普通PC、智能终端等)通过专用的程序或浏览器访问部署在云数据中心(即服务器端)的客户桌面与各种应用。

      《报告》研究表明,2021年中国桌面云整体解决方案销售量达到299.4万个,较2020年增长21.7%。行业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由于云计算服务被普遍接受,总体规模发展迅速,也带动了桌面云市场的整体提升。

    图1  2017-2021年中国桌面云整体解决方案销售量

    数据来源:CCW Research,2022/02

      伴随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持续释放,桌面云产品依托其高业务价值加速渗透,在诸多行业领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典型应用。《报告》表明,当前,桌面云依托其节省IT运营支出与总体拥有成本、保证数据安全、便于集中管理等优势,产品采纳率逐渐上升,其中在互联网、交通物流、政务、教育、医疗、金融等行业领域中推广速度较快,在之研发测试、智能库存管理、政府办公、智慧教室等典型应用场景中有了较大规模的应用。

    图2 桌面云市场行业分布

    数据来源:CCW Research,2022/02

      面对多样的桌面云需求场景,国内外的桌面云服务商纷纷付诸实践,不断追求发展。《报告》从产品服务能力和市场及战略能力两个维度对市场中主要桌面云服务商进行分析,呈现出中国桌面云市场竞争格局,整体来看本土厂商在产品服务和市场拓展能力方面占有优势。

    图3  2021年中国桌面云市场竞争力象限图

    数据来源:CCW Research,2022/02

      通过对市场中各厂商进行系统的评估,可以看到,华为、深信服、安超云、锐捷网络凭借出色的产品服务能力和市场战略能力位居市场领导者的位置。其中,华为凭借整体解决方案在市场中处于领先位置,深信服、安超云等解决方案商在产品或服务领域中都有比较突出的创新点,在行业领域或应用场景中引领产品技术发展趋势,例如,安超桌面云是其国产自主研发,全芯全生态的高性能桌面虚拟化系统,通过深度整合安超OS,为客户提供软硬一体化交付的桌面云解决方案。安超桌面云除支持x86通用服务器,还支持鲲鹏、飞腾、海光、申威等全芯国产化服务器和统信UOS、麒麟等国产操作系统。用户可以利用安超桌面云一体化解决方案快速构建自己的国产化办公平台,可满足政企办公、科研教学、图形设计等多种领域的办公需求。

      雷风科技、天翼云等厂商在桌面云领域中都有比较突出的创新点,在部分领域或应用场景中引领产品技术发展趋势,处于市场创新者的位置。例如麒麟信安在可用性、安全性、兼容性等领域创新能力突出。

      十四五期间,随着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能力进一步增强,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等全流程环节开始进入数智化阶段,推动中国桌面云市场快速发展,并为企业数字化升级快速赋能。《报告》指出,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桌面云市场销售量将以不低于20%的速度增长,到2025年,中国桌面云市场销售量将达到673.0万个。

    图4 2021-2025年中国桌面云市场销售量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CCW Research,2022/02

      对于中国桌面云市场的发展趋势,《报告》预测,未来,桌面云将以平台化的方式提供服务,统一、标准化的平台管理体系将成为应用焦点。基于GPU构建的桌面云产品具备更高性能、高密度的良好用户体验,GPU深度应用将成为桌面云计算密集场景专用方案。未来几年,随着中国混合云市场的不断扩大,随着企业云础架构部署的不断深化,多云环境管理手段和方式不断优化,桌面云市场中混合桌面云部署比例会不断加大,未来将成为桌面云解决方案的主流部署形式。


    ]]>
    云计算需求再爆发,IDC预测2022年云基础设施支出将同比增22%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作为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基础设施,云服务的市场盘子看起来依旧很大。

    据全球咨询机构IDC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企业在云基础设施计算和存储基础设施产品上的支出增长了13.5%,达211亿美元,实现连续第二个季度同比增长。2021年全年云基础设施总计则达739亿美元,较去年同比增长8.8%。

    其中,伴随企业上云成为必然趋势,混合云、私有云也成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IDC数据显示,Q4共享云基础设施支出达到144亿美元,同比增长13.9%,2021年全年增至514亿美元,同比增长7.5%。专有云虽然目前来看体量不及共享云,但是增长势头依旧明显,2021Q4专有云基础设施支出同比增长12.5%,达67亿美元,2021年全年增长11.8%,达到225亿美元。

    受全球数字化转型驱动,IDC对2022年以及未来几年内的云服务市场保持乐观。IDC预测今年全球云基础设施支出将较去年同比增长近22%。从长期来看,2021-2026年预测期间内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达12.6%,并在2026年有望达1337亿美元。

    从地区来看,中国大陆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势头迅猛。疫情带来的持久性消费,例如远程办公,和数字化转型传统企业数量激增,都增加了云服务的需求量。据Canalys最新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增长45%,Q4同比稳健增长33%。随着东数西算等工程启动,中国云服务市场未来依旧前景可期。Canalys预计,到2026年,中国大陆的云基础设施市场将达到850亿美元,五年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25%。


    ]]>
    “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云计算如何为其提速?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力,算力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东数西算’将不单单是数据中心的工程建设,也不单单是算力的堆砌,必然会涉及到技术升级、产业升级。”在近日举行的媒体沟通会上,青云科技副总裁、数字价值研究院院长沈鸥表示,“东数西算”的产业链条很长,覆盖门类很广,尤其需要产业链上下游来协同创新。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也因此,“东数西算”被称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南水北调”,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简单地说,就是让西部的算力资源更充分地支撑东部数据的运算,更好为数字化发展赋能。



    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文件,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云计算作为算力输出的重要方式,是“东数西算”过程算力的关键载体,云计算也因此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沈鸥介绍,早在 2020 年“新基建”提出时,青云科技通过研究相关政策和行业需求,已经看到对多元算力的需求,投入了相应的力量做产品迭代与解决方案完善。



    在他看来,青云科技在整个“东数西算”领域的核心,就是打造多元算力的超级智算平台,向下接驳多样性的算力,向上支撑行业应用。“通过对多样性算力的管理和调度,来支撑行业应用的计算和行业数据的智能分析,这是我们最主要的目标。”



    具体来看,超级智算平台主要提供四个方面的平台能力,包括算力生产供应平台、数据开放共享平台、智能生态建设平台和产业创新开发平台。



    “算力不是孤立存在的,算力的价值是以更快、更短的时间完成,数据分析、业务计算任务,推动业务进程和管理活动。”沈鸥表示,如何将算力转化为便捷易用的基础设施,真正让算力成为基础设施,各种应用、算法或者模型都能更方便的运用这个算力,正是青云一直在思考和努力的。



    此外,沈鸥提到,“东数西算”工程关注数据中心的绿色之路,正是实现数据中心“双碳”目标的关键举措。“不提算力之上的大数据、AI 等技术能带来的交通、建筑等行业的碳排放降低,单是数据中心建设在西部,就能提高对光伏、风电这些绿色能源的利用率,更不要说已经在积极实践的绿色数据中心。”沈鸥说。



    沈鸥介绍,青云绿色智慧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以云服务为核心,以物联网为基础,打造了全数字化的数据中心智能管理平台,通过统一的数据中心设备运行数据采集,统一的能耗计算和运行展现平台来呈现机房信息、PUE 状况、机房环境和能耗状况,通过制冷系统控制优化、AI 制冷优化策略等,可有效提升电能使用效率,减少用电总量,降低碳排放,成为数据中心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推动‘东数西算’,归根到底是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最终成果一定会惠及更多的行业和更多的社会民生。”沈鸥表示,未来几年,云计算相关的技术和能力还会有很多迭代,在整个以算力为主导的行业数字化发展过程中,青云会一如既往地在技术研发、产品研发上投入,支持行业客户在整个数字化转型中,向前走得更快更远。(宋雅娟)


    ]]>
    亚马逊云科技&德勤战略合作再升级:安全运营中心服务发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全球最大的云计算厂商与全球最大的风险管理咨询机构在中国市场携手共进,战略合作,足够吸引业界关注的目光,尤其是双方战略合作已然升级,梅开二度。

    2022年3月24日,亚马逊云科技与德勤在北京宣布,双方战略合作更进一步,基于亚马逊云科技的德勤安全运营中心服务正式发布。

    亚马逊云科技与德勤自2018年8月宣布在大中华地区达成战略合作关系以来,双方以云计算、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和服务为切入点,结合德勤领先的战略、业务、技术咨询能力和行业实践,帮助中国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持续创新。

    从共同打造汽车行业解决方案到联合建立的网络安全实验室,亚马逊云科技与德勤一起打造领先的端到端解决方案。

    此次,双方的战略合作进一步升级,该服务为客户提供持续的安全保护、高效的安全监控和卓越的运营管理,能够有效地保护客户云上关键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此项服务的推出成为了双方战略合作中的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德勤中国风险咨询部网络安全及战略风险事业群主管合伙人 薛梓源表示,安全运营中心服务提供安全监管、安全事件管理、威胁狩猎、安全产品托管、日志管理、漏洞管理等服务。能够提升企业安全态势洞察、威胁预防与控制、降低安全风险和业务中断时间、降低管理成本、审计与合规支持五方面的网络安全管理能力。

    而这些网络安全管理能力的提升,能够助力企业平稳快速发展,达到成本规避、品牌声誉保护、提高信息安全投资回报比、提高投资人信心等效果。

    薛梓源举出客户案例进一步说明安全运营中心服务的价值。某国际知名制药企业,由于国内监管和数据本地化要求,需要在国内亚马逊云科技上部署并迁移相关医患管理系统,并需要配套落地安全运营监控管理平台。

    德勤提供基于亚马逊云科技的安全运营中心,快速对接客户云上数据,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安全防护能力和自身的威胁情报平台,及时向客户提供最新的安全威胁动态,以及相应的威胁处置建议,帮助客户提前预防安全威胁;并根据客户的风险场景,开发定制化的威胁检测机制,以及安全事件响应和恢复手册,对安全风险实现7×24监控,客户可在最短时间内获知重大安全事件并迅速采取行动;同时,德勤提供的统一日志管理及安全事件检测能力帮助客户满足了相关合规要求。

    针对199IT关于不同行业的安全管理的方式差异性问题, 薛梓源表示,德勤安全咨询服务最多的企业主要在金融、医疗尤其是医疗器械、汽车、TMT里面的高科技、媒体企业,不管是本地的安全合规还是出海的安全合规,行业监管要求和重点都要求企业建立适合行业特性的安全规范。在技术方面,比如威胁方面,其实都有其行业特性,所以要定制行业的威胁感知平台。安全管理也是一样,汽车行业的安全管理,从组织,流程,和金融和医疗是不一样的,需要结合业务需求定制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和要求。

    不同行业企业对于亚马逊云科技安全合规产品的使用并不一样,薛梓源认为,互联网公司、高科技公司出海一般都会用一些大型的CSP,即cloud service provider的一些服务,这些服务的合规的要求、组件的要求都非常标准和规范。但是到SaaS级即软件级别时,这些企业可能会有很多定制化的服务,它不会买套装软件,而可能会自己开发一些软件,在安全领域,会更多使用开源方式。而一些大型跨国公司,金融公司等,一般都是买标准产品,也就是用套装软件。

    这也进一步证明亚马逊云科技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解决方案具有灵活多样的优势。

    双方为什么会推出安全运营中心服务,薛梓源解释道:“今年现在推出的安全运营中心,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安全运营在企业内部安全管理最核心的内容。跨国企业使用非常普遍。当然安全运营中心的组件是非常多的,如果一个企业投入的话,要自建这个安全运营中心,它可能不是简单的投入一些硬件、一些软件,这个投入是海量的。而且国内的人员,尤其是安全分析人员,刚才我所说的整个的事件响应的技能要求是蛮多的,所以我们看到了这方面客户的需求增多,我们基于亚马逊云科技在中国区的云,在本地区域部署下的安全运营中心,提供全程的服务。”

    对于这一升级的战略合作,薛梓源表示,“安全运营中心是德勤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非常高兴跟亚马逊云科技不断深化合作,将德勤在风险合规方面的能力与亚马逊云科技的云上安全合规能力优势叠加,助力企业提升云上安全,完善企业安全合规管理,满足企业不断发展变化的安全合规要求。


    ]]>
    零信任——云计算网络攻击的一线希望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译者:夏东威



    最近几年,网络攻击的严重性和复杂性有所增加,这可能只是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尽管姗姗来迟。安全从业者关于企业和组织使用零信任等技术保护云技术的呼声从未如此之高,也不难看出原因。

    您的云系统中是否已经出现漏洞?

    零信任不是隐式信任用户或设备,而是默认情况下假设已经发生了违规行为,并且帐户已被泄露;然后,在允许用户访问企业网络、应用程序和工具之前,它会对用户进行严格、持续的测试,以证明其身份。这对于防范基于身份和访问的安全风险非常重要。

    强调基于身份的安全

    零信任技术安全模型消除了对用户身份验证和验证过程的信任,并强调基于身份的安全性,尤其是周围环境的安全性。

    认证

    这与不那么现代、更传统的身份验证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这种方式中,人、设备和网络享有固有的信任。零信任技术确保网络上试图访问的每个设备都通过验证获得信任。

    随着面向私人和公共部门面临的网络威胁越来越持久,保护它们的安全技术至关重要,甚至更好,甚至比网络攻击所使用的技术还要领先一步。这对于完全防止网络攻击至关重要,因为网络攻击的负面影响有时太可怕,企业无法从中恢复。

    云安全的雨天

    根据2021泰勒斯全球云(Thales Global Cloud)安全研究,五分之一(21%)的企业在云端拥有他们大部分的敏感数据。然而,云中的敏感数据一旦出现就变得非常令人望而生畏。

    你会发现,40%的受访企业在去年报告了漏洞,而只有17%的受访企业对他们存储在云中的一半以上的数据进行了加密。

    然而,在这些受访企业采用了多云方法的情况下,这些对数据进行加密的企业数字下降到了15%。

    远程工作者和云呢?

    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员工在家中舒适地远程工作,组织和企业意识到,他们的安全参数和技术必须扩展到企业周边领域

    企业还必须满足员工远程访问公司网络、数据和资源的日益增长的需求。这意味着传统的遗留用户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变得不充分——因为它们无法保证云技术的安全,也无法防止未经授权的使用。

    云计算和企业数据存储

    云计算提供了许多好处,因此被组织和企业广泛用于互联网上的数据存储和管理。随着技术的进步,企业在云计算机和服务器上存储的数据量急剧增加。

    因此,保护云基础设施免受由于采用多个基于云的应用程序、服务和解决方案而可能形成的潜在威胁至关重要。

    云基础设施和未经授权的数据访问

    组织的云基础设施面临的重大风险是未经授权访问数据和数据泄露。

    根据云安全聚焦报告,55%的受访者认为,通过不当访问控制和滥用员工凭据进行的未经授权访问是最大的云安全威胁之一

    黑客、有恶意意图的内部人员,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第三方供应商,可能会获得对企业数据、网络、端点、设备或应用程序的访问权。

    未经授权访问数据

    未经授权访问数据以及随之而来的数据泄露可能会对组织造成毁灭性影响;财务的影响、对公司声誉的不可逆转的损害、监管影响导致的财务困境、法律责任、事故响应成本,以及市场价值下降。

    实施云安全系统对于保护企业资源和云基础设施至关重要。

    企业应该利用零信任的技术优势和安全进步来提高用户和应用程序的可视性,防止甚至消除基于身份的网络攻击。

    零信任云安全——风暴过后的平静

    零信任并不是指涉及用户身份、远程用户访问或网络分割的单一技术。相反,它是网络防御背后的底层技术向更全面的It安全模型的转变,该模型允许组织在不牺牲性能和用户体验的情况下限制对网络、应用程序和环境的访问控制。

    零信任是一种网络安全战略或框架,其中必须建立安全的网络和云基础设施,以确保最大程度的安全。

    它通过用户身份验证、验证和访问管理来保护云技术。不幸的是,今天的云环境可能是充满敌意的地方,托管关键业务和敏感数据,使它们成为黑客网络攻击的主要目标,黑客意图窃取、破坏或劫持敏感数据作为赎金。

    政府机构要求采用零信任安全模式

    对基于零信任的安全技术的支持来自安全从业者和政府机构。例如,拜登总统签署了2021年5月12日零信任执行令,要求所有美国政府机构都基于其安全系统中的零信任安全模型,包括多因素认证(MFA),基本上验证和认可了零信任原则和安全框架。

    如果再加上美国政府的支持,顶级网络安全专家的支持将大大有助于证明零信任安全的有效性和完整性。零信任技术使云计算和技术的重要方面现代化并得到保障。

    l 提高能见度

    与云存储和计算相关的最大担忧是可见性和访问管理的丧失。零信任策略利用身份验证、身份验证因素、授权控制以及其他身份和访问管理(IAM)和网络安全功能,在授予任何级别的信任之前对用户进行验证。

    零信任旨在验证请求访问的用户的身份,并确定用户应该访问哪些资源以及访问权限。这对于防止内部威胁、将敏感数据和信息仅限于必要的个人有很大帮助。

    通过将零信任安全框架和架构应用于云技术,企业可以完全控制谁可以访问其云资产以及访问程度;它还赋予公司在必要时授予和撤销特定用户对特定资产的访问权限的权力,从而赋予他们对系统的更多可见性和控制权。

    l 降低风险

    因为零信任是基于“最小特权”的概念,所以每个用户或设备,甚至是之前登录到网络的用户或设备,都被认为受到了威胁。这样做可以降低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的风险,因为黑客需要在访问企业资产之前验证自己的身份。

    正确的身份验证在保护安全系统免受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方面大有帮助,从而减少和消除构建不良、不安全的安全系统的风险。此外,零信任保护企业在云基础设施上持有的个人和有价值的数据,从而防止价值数百万美元的损失,保护品牌声誉。

    l 用户体验和易用性

    零信任不需要为用户体验提供过于复杂和不友好的方法,因为它可能会使用生物识别等用户友好的身份验证技术。而其复杂而高效的访问控制协议在幕后执行,最终用户看不见。

    如果实施得当,零信任将使企业和组织能够提供和部署用户友好、无缝的身份验证和技术工具,从而提高最终用户的采用率,提高资产的安全性。零信任还简化了最终用户体验,无需管理员批准即可访问网络中的资产。

    所有这些零信任接触最终将被用于将数字安全提升到新的高度,更多的企业最终将采用它们。毫无疑问,上述讨论的方法将有助于组织进入不断变化的数字技术和安全领域。

    网络安全专家不信任零信任,也不推荐零信任保护系统的能力。但由于零信任能够做到这一点,并提高安全可见性,同时提供出色的用户体验,它还是得到了应用。

    结论

    零信任绝对是改变云安全格局的技术。零信任不仅提高了组织的云安全性,还充分利用了企业应用程序,而不会损失性能或对用户体验造成负面影响,从而使企业看到了保护其云资产的必要性,以及客户对便捷无缝技术的需要。

    随着最近网络攻击的数量和严重程度的上升,认为未来的网络安全形势将比今天更动荡是不现实的。有鉴于此,决策者和企业IT部门最好从战略上考虑部署基于零信任安全系统的强大安全系统。



    ]]>
    2023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预计突破3000亿元——“四朵云”飘来新机遇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国际分析机构Canalys日前发布的2021年中国云计算市场报告显示,中国的云基础设施市场规模已达274亿美元,由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和百度智能云组成的“中国四朵云”占据80%的中国云计算市场,稳居主导地位。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云计算市场空间将越来越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服务模式更加多元化。随着云网融合、云边协同逐步推进,云计算的应用广度深度持续拓展,将在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发展势头迅猛

    我国云计算产业近年来年增速超过30%,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网络会议等需求爆发式增长,进一步推动了云计算市场快速发展。艾媒咨询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已超2300亿元,预计2023年将突破3000亿元。

    “经过十多年发展,云计算已从概念进入创新活跃、广泛普及、应用繁荣的新阶段。”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软所副所长贾子君介绍,云计算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涵盖咨询、设计、部署、运营、维护的产业链条逐步完整,国内培育了阿里、华为、腾讯、百度等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骨干企业。

    云计算技术快速发展。目前,国内云计算骨干企业在大规模并发处理、海量数据存储等关键核心技术和容器、微服务等新兴领域不断取得突破,部分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比如,12306铁路购票网站通过混合云部署将查询业务分担到云端,在保证本地数据安全的同时,支撑起春运期间最高每秒40万次的查询需求。

    云计算应用场景不断拓展。随着政务云、金融云、能源云、交通云广泛普及,政府和企业上云比例和应用深度大幅度提升。比如,在政务领域,全国超九成省级行政区和七成地市级行政区均已建成或正在建设政务云平台。

    “当前,云计算已成为大多数应用软件提供软件服务的方式,云计算服务也在从过去的基础数据中心服务向对外输出解决方案的服务模式转变。此外,我国云计算用户中个人用户付费意愿有所上升,私人云空间对于个人的重要性越来越高。”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说。

    企业各具特色

    企业上云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混合云、多云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众诚智库高级咨询师杨益锐认为,后疫情时代,在线办公、远程协作等服务普及,另外,随着新基建“东数西算”工程的启动,提升了企业用户对云业务的接受度。

    据了解,目前“四朵云”侧重领域各有不同。贾子君介绍,阿里云在国内起步最早,起初主要应用于阿里的电商平台,近年来不断推出和升级了多款自研产品和技术,已建立起从底层数据中心到上层产品解决方案的整套云架构。华为云具备软硬件集成交付能力,在政务云和私有云领域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并不断扩大互联网企业的客户群。腾讯云基于在社交、游戏、视频和金融等方面的业务积累和经验,主要深耕音视频直播、文娱游戏行业,并在金融云市场位居前列。百度云将AI技术与云基础设施服务相结合,聚焦智能服务突出差异化,基于“云智一体”的技术和产品,在制造、金融、能源等领域积极实践。

    “当前,各有侧重的云计算发展模式使得各个细分里面都有龙头算力供应。”盘和林说。在金融领域,腾讯公司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首席运营官兼腾讯云总裁邱跃鹏介绍,腾讯云企业级分布式数据库TDSQL已服务近半国内排名前20位的银行。在能源领域,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智慧工业和服务业总裁李强介绍,腾讯发挥数字孪生能力和数字连接能力,联合能源行业企业,共同打造多场景碳中和解决方案,助力更多企业全链路提质增效。

    在工业领域,百度智能云开物工业互联网已在贵阳、重庆、桐乡、苏州等约10个区域深度拓展和落地。在工业质检方面,百度智能云市场份额占据第一,已与汽车、装备制造、钢铁等超过18个行业的300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包括吉利汽车、恒逸化纤、三一重工等行业龙头。

    市场竞争激烈

    杨益锐认为,当前,云服务供应差异较小,监管越来越规范化,行业加速“内卷”,未来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不满足于已有市场,头部企业都在试图将优势领域不断扩大。据邱跃鹏介绍,过去3年,腾讯研发投入超过1200亿元,持续发力构建包括芯片、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在内的完整自研体系。2021年,腾讯会议、企业微信、腾讯文档三大产品正式融合打通。在这些基础上,腾讯云帮助政务、金融、工业、能源、零售等领域众多用户上云,加速实现数字化转型。

    一直在政务市场领域保持领先地位的华为云,则在2021年发布了“云云协同”策略,进一步扩大了面向互联网领域用户的竞争优势。迄今为止,华为云已上线220多个云服务、210多个解决方案,聚合全球超过3万家合作伙伴,发展260万开发者,云市场上架应用超过6100个。在中国,华为云服务了600多个政务云,140多个产业云,帮助超过35个城市政务云升级到云原生。Canalys报告指出,2021年,华为云在中国市场份额占比达到18%,每年增长67%。

    “云计算的市场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除了‘四朵云’,电信运营商、金山等云服务商也在加大投入,推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贾子君说。

    比如,基于京东的数智化社会供应链,“更懂产业”的京东云已在零售、物流、城市、金融、能源、交通、汽车等行业进行了深入数字化实践。目前,京东云已为北汽、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1500多家大型企业、超152万家中小微企业提供产业数字化升级服务。

    “当前,云计算技术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仍然不足,面向特定行业领域的解决方案依然有限,跨云平台应用迁移缺乏有效解决方案,企业差异化、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贾子君认为,要支持云服务商、软件厂商与行业企业加强供需对接,促进更多信息系统向云平台迁移,普及深化云计算应用,切实提高企业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要继续增加相关研发投入,用技术的创新革新来解决上云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杨益锐说。 (经济日报记者 黄 鑫)



    ]]>
    云服务:支撑中国数字经济新比较优势形成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当前,我国需求结构和生产函数发生重大变化,生产体系内部循环不畅和供求脱节现象显现,“卡脖子”问题突出,结构转换复杂性上升。而与此同时,数字经济的增长引擎作用逐步凸显,数字创新正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改变传统经济社会生态,推动各行业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产业革命是一次转换速度极快、覆盖领域极广的系统性创新,推进我国全速迈入数字时代。“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在我国新旧优势转化的时期,云计算、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服务体系有助于支撑我国新的比较优势形成,以增量数字红利弥补传统红利的下降,推动实体经济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演进升级。

    而随着云网端技术的进一步融合,新型云计算服务体系已经成为现代化基础设施的关键支撑,但其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国内鲜有研究论述。为进一步明晰云服务的概念、厘清云服务与数字经济发展的关系,阿里云研究院联合外部专家,对云服务促进经济发展的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认为,数字时代新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能够构建我国新的比较优势,以增量数字红利弥补传统红利的下降,不断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以下为报告核心观点:

    一、我国经济发展传统比较优势正在发生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经济长期且稳定的高速增长,造就了中国发展奇迹。随着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传统的比较优势正在发生变化。第一,过去的人口红利逐步下降;第二,城镇化和工业化的结构转换效应下降;第三,相对技术前沿经济体的学习空间收窄;第四,经济发展的环境资源约束增强。

    我国传统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同时,经济发展的环境和动力也正在加速调整。数字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加快了信息知识流转和创新突破的速度,使得消费全速在线互联、产业加快协同创新、商业持续迭代升级,推动经济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数字技术与各行业深度融合,改变企业的要素组合、组织结构、生产方式、业务流程、商业模式、产品形态等,推动各行业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传统基础设施提出新的要求,我国可通过基础设施升级塑造数字时代新的比较优势。数字时代,数据是关键要素,数据的存量越来愈大,逐步演变成为经济资产。数据驱动的价值挖掘和决策过程演变,使得过去业务功能驱动的传统信息基础设施及应用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需要。需加强扩展性更高、弹性更强、集成度更高的新型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建设,以实现数据的“聚通用”和协同创新。数字时代的新型云计算服务体系是立足当下、面向未来,适应经济发展新范式的关键支撑,将在新的发展阶段重塑我国新的比较优势。

    二、新型云计算服务体系支撑数字经济新优势形成

    云服务具有多元联通、知识流动、生态共享三大特性,其所具备的高智能化、高密度算力、高互动性和网络规模效应,能够通过数字化的服务方式,用更少的资源投入创造更大的价值,充分释放数字时代的数字红利。云服务在促进人、机、物泛在互联的同时,可在更大空间尺度范围内实现交通、能源、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的资源配置优化。

    云计算服务体系是现代化基础设施的关键支撑。在交通领域,云计算服务能够提高公路管理和调度效率,助力智能交通;在能源领域,云计算服务推动“双碳”目标达成,助力智慧能源;在水利领域,云计算服务推动水利建设和防汛抗旱工程的数字化与标准化,助力智慧水利。此外,云计算还是新基建的功能底座,能够为建设数字中国提供技术基础,为新型基础设施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云计算服务体系推动数据成为使能要素。云计算服务推动个人、企业、金融机构、政府等各类主体实现高效且低成本的数字化转型,各类数据需要依托云服务平台的存储、计算、处理等能力才能成为数据要素,数据要素又通过云计算服务平台的各类应用场景,以“数字红利×劳动力/土地/资金/技术”的方式激发人力资本红利、提高土地空间承载力、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促进创新研发和技术扩散,从而形成国家发展新的比较优势。

    三、云服务促进经济向“高质高效、自主创新、包容普惠、绿色低碳和更富韧性”发展

    云计算服务体系通过融合算法、算力和数据,在数字空间对物理世界进行描述、诊断、预测和决策,实现对隐性知识和非结构化信息的破解、重构、集成、融合和传递,有效缓解由信息不对称、不完全和不充分所造成的需求的波动性,降低供应链中断风险和创新试错成本,推动我国经济走上“高质高效、自主创新、包容普惠、绿色低碳和更富韧性”的发展之路。

    ——高效高质的发展之路:云计算服务平台通过将各类物理要素的高效组合、信息知识的高度数字化,推动产业向“高效率、高质量、高响应度、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借助数字化知识网络和创新知识生态,云服务平台为万众创新提供便利、提高创新效率、降低试错成本。同时,基于云原生的发展趋势,将向上、向下辐射牵引产业链的协同创新,重塑软硬件数字生态,从而实现核心技术的国产化突破,实现自主创新发展。

    ——包容普惠的发展之路:云计算服务拥有高度技术密集、高度知识复杂特性,其复杂的基础技术架构降低了创新、创业和创富的门槛,让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红利更多惠及到中小企业、创新创业者和普通劳动者,以云技术之“重”支撑起云应用之“轻”,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包容性、普惠性和可及性。

    ——绿色低碳的发展之路:云服务重塑基础设施运行逻辑,降低数字时代基础设施的资源耗损;云服务实时跟踪生产能耗,优化能源利用效率;云服务统筹城市运行数据,降低城市负外部性,打造绿色智慧城市。

    ——更富韧性的发展之路:云服务模拟择优供求关系,提升供应链弹性;云服务加快应急处突的响应速度,提高城市运行韧性

    云计算服务市场具有较大潜力,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但行业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是云计算服务部分领域仍存“卡脖子”问题,对标挖潜、降本增效是重点,如我国云服务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赖度仍然较高,前沿技术主要被外国企业掌握。二是需持续强化云计算服务行业科技创新政策供给,促进创新迭代。三是云计算服务管理仍面临诸多挑战,需塑造健康的云服务行业生态,加快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四是云安全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亟需构建攻防兼备的安全防御体系。

    来源:中国网



    ]]>
    谁是全球第五朵云?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3月28日,在2021年财报发布会上,时任华为轮值董事长的郭平笑言:“我记得三年前在上海我们宣布进入公有云市场,并且要致力成为全球的五朵云之一,应该说2021年我们已经实现了全球第五的目标。”此前,腾讯云国际副总裁谭乐文也曾表示,腾讯云在国内市场排第二,在全球市场排第五。那么,华为云、腾讯云,还是其他云,究竟哪个是全球第五朵云呢?

      华为云、腾讯云不分伯仲

      根据国际研究机构Gartner的报告,腾讯云在2019年就登上了全球第五位的宝座。华为云则是在2020年首次反超腾讯,挤进了全球前五。不过,双方市场份额的差距仅是一步之遥。而在另一家权威研究机构IDC发布的《全球及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0年)跟踪》报告中,全球五朵云中只有阿里云,并没有腾讯云和华为云的身影。近期,调研机构Synergy Research Group发布的2021年Q4亚太地区云计算市场数据显示,腾讯云在亚太地区位列第四,在中国位列第二;华为云在中国市场位列第五,在亚太市场前五中甚至排不上号。

      从国内云市场来看,腾讯云和华为云在“第二把交椅”上较量已久。IDC统计的2020年Q4中国公有云市场数据显示,华为云和腾讯云以11%的份额占比并列第二。而Canalys在同期的统计数据显示,华为云略胜一筹,市场份额占比为17.4%,位列第二。腾讯云紧随其后,市场份额占比14.9%。

      诚然,各家调研机构由于统计渠道、算法以及评估规则等方面的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在全球云计算市场中,除阿里云坐稳了前三名的位置之外,中国云厂商中也只有华为云和腾讯云是最有机会成为第五朵云的。可以看出,随着中国云出海之势愈发明显,华为云和腾讯云的角力场已经从国内市场转移至全球市场。

      谁是全球第五朵云?

      从全球云计算市场来看,亚马逊云科技(AWS)、微软、阿里云和谷歌前四名的位置相对比较稳定。第五朵云的有力竞争者主要包括IBM、腾讯和华为。

      IBM通过突出混合云服务,与以公有云为主的竞争对手实现了差异化发展。IBM现任CEO克里希纳,是斥资340亿美元收购红帽(Red Hat)的主要推动者,对于IBM的发展战略是集中精力发展开放式混合云平台和人工智能,专注于万亿美元规模的混合云市场。

      IBM最新财报显示,2021年全年,IBM总营收为573.5亿美元,扭转了该公司连续三年持续下滑的趋势。其中混合云收入达202亿美元,在总营收中的贡献占比达到35%,同比增幅约20%。

      看到云计算为其带来的丰厚营收贡献后,IBM通过将传统基础设施业务分拆为新公司Kyndryl(勤达睿)、收购云技术咨询公司Neudesic吸纳超过1500名云与数据专家、强化与SAP等行业领军企业的合作拓展混合云生态,再次加速自身在云端的布局。IBM方面提供的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2月,IBM在近两年内已经进行了20起并购交易,以加强混合云方面的能力。

      中国云计算市场是IBM瞄准的一块“大蛋糕”。Canalys报告称,2021年中国势头强劲,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增长45%,达274 亿美元,五年来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5%。

      IBM Consulting大中华区总裁、企业转型服务亚太区总裁麦俊彦表示,2022年将在中国进一步加大投入,为此还推出了九大战略举措,包括战略性销售、大客户服务、客户端数字化创新中心建设、大湾区事业部建设等。业内人士评论称,如果IBM能够把握住中国市场机遇,那就更有把握在全球云市场中更进一步。

      华为云的异军突起秉承了华为一贯的“狼性文化”。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曾经说过,华为进入任何一个行业,不进则已,进入只争第一,只做第一。任正非也曾在内部讲话中表示,做不到行业前三的业务就关掉,不要在没有竞争力的领域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这种文化为华为云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同时压力也是动力。

      从2017年确立云计算发展战略到2021年实现营收201亿元,华为云只用了短短三年时间。在全球主要云计算厂商中,华为云是最晚入局者,也是上升速度最快的“选手”之一。作为唯一一家非互联网企业,华为云没有互联网公司天生的云基因,但却有来自基础设施和通信服务的双重优势加成。

      郭平在华为2021年财报发布会上直言,华为云的战略是“一切皆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让业务全球可达;技术即服务,让创新触手可及;经验即服务,让优秀得以复制。他的话其实也点明了华为云的三大核心优势。ICT基础设施业务是华为的老本行,优势不必赘述,只需关注一点,华为云正在持续加大全球数据中心和网络布局,希望打造出能够提供一致体验的“全球一张网”。

      在技术领域,基本上是哪里最热,哪里就有华为云的身影。据郭平介绍,华为云打造了人工智能开发生产线ModelArts MLOps、软件开发生产线DevCloud等,同时还吸纳了十余万研发工程师,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超过百亿美元。

      实际上,华为云最突出的优势在于政务市场。北京计算机学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娟指出:“软硬件集成交付能力是华为云的特色,他们在政务云和私有云领域掌握了较强的话语权。”据悉,截至目前,华为云已累计服务全球150多个国家超过4000个大型政企客户、65%的省级医保、29省智慧高速公路和20多个智慧机场,成为政企智能升级首选。

      腾讯最新发布的财报虽然没有单独计算云业务收入,但腾讯云所在的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板块,已经超过了游戏,成为整体营收中贡献最大的业务板块。在海外市场,腾讯把在游戏、音视频、金融等领域做云的优势进一步放大,已经形成规模效应。

      以游戏为例,腾讯财报指出,2021年第四季度腾讯国际市场游戏收入同比增长34%至132亿元,《Valorant》《皇室战争》等游戏在海外市场表现亮眼。业内专家分析称,这些游戏接到腾讯云的节点上之后可以迅速推广到全球,同时也直接带动了腾讯云的海外扩张。

      通过规模效应带来直接效益,腾讯云在全球云市场中很快站稳了脚跟,并开始进入本地市场。谭乐文表示,早期腾讯云以发展海外市场的中国企业和外资开拓中国市场的客户居多,但近年来,本地云端服务的需求反而日渐增长。“如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韩国、日本,甚至北美地区及欧洲,腾讯都有自己的本地团队。很多时候,客户不是一面倒都是往中国发展的,腾讯云的服务真的有帮到他们。”谭乐文说。

      五朵云座次仍在动态变化

      整体来看,全球五朵云中,中美两国的云厂商占据绝对优势。中美云计算发展差异的关键是美国IT基础设施完善,而中国IT化与云化基本同时进行,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但在国内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筛选出中国云厂商,在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上优势更为明显,在海外市场生命力更强,也更有冲劲儿。

      “坦率地讲,全球第五朵云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将会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无论是中国云厂商或是海外云厂商,关键还是要看它的技术储备、算力能力、客户基础以及成长性是不是足够充分。”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

      张毅比较看好中国云厂商,原因一方面在于随着全球化趋势加快,中国的产品、企业正在加速与全球市场接轨,这为中国云厂商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市场机遇;另一方面,在全球五朵云的阵营中,中国云厂商最具竞争力,而美国企业近几年的信用体系崩溃比较快,不利于其跨国业务的发展。

      “反观中国,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让中国云厂商的承压能力得到了充分验证,像华为云能够支撑起电信运营商大规模的信息通信服务,说明它的能力是过关的;腾讯云支撑微信、游戏等诸多高并发、大流量业务,也是通过了高强度的压力测试的。”张毅表示。

      “无论是华为云还是腾讯云,均较早全面部署云基础设施,具备向全球客户提供服务的基础和条件。未来关键是如何释放云在全球的商业价值。各厂商要聚焦并释放自身优势。”赛迪顾问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姚学超表示。

      姚学超建议,腾讯是全球领先的消费互联网厂商,在视频云、游戏云、零售云等方面渗透率较高,如何将服务C端能力向B端延伸和拓展,帮助B端企业更好服务C端用户,全力布局产业互联网成为其未来主要的发展战略。而华为是全球领先的IT软硬件提供商,具有相对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在政府和大型企业中具有广泛的客户基础和链接能力,如何利用云计算的能力支撑已有客户数字化转型成为其发力重点。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阶段云计算的硬件基础设施、软件技术、行业应用和安全等发展皆已相对成熟。“未来,单个云厂商将很难满足客户‘上云用数’的系统性需求,云厂商之间的竞争将演变为生态体系能力的竞争。对于中国云厂商而言,IaaS、PaaS、SaaS、DaaS等云能力有效融合和相互协同将成为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姚学超表示。


    ]]>
    AMD斥资19亿美元收购云计算企业Pensando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本报讯 记者沈丛报道:4月4日,AMD宣布将以19亿美元收购云计算创业公司Pensando,以此提升AMD在数据中心领域的产品功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此番收购预计将于2022年第二季度完成。

    据了解,Pensando是一家数据中心服务商,旗下产品主要为分布式服务卡,即目前非常流行的DPU数据处理器。该处理器可集成高速网络接口、P4可编程芯片、ARM CPU、内存控制器、PCIe 4.0等。该产品的加持将帮助AMD提升在数据中心的竞争力,将使AMD为客户提供更高性能的产品,即高性能、可高度扩展的分布式服务平台,可以同时有效地为多个基础设施服务器进行加速。此前,该产品已经在各大企业中大规模部署。

    据悉,此番收购后,Pensando的团队高管将加入AMD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部门,Pensando将继续专注于执行其产品和技术的路线图,并且未来将继续扩大规模,以应对客户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在收购赛灵思后,AMD已经在高性能CPU、GPU及FPGA芯片领域拥有一定的竞争力。此次收购Pensando,将使AMD能完整涵盖CPU、GPU、FPGA、DPU产品,使其在云端的布局更为完整。


    ]]>
    君联资本领投,FIT2CLOUD飞致云完成1亿元新一轮融资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猎云网(微信:ilieyun)北京】4月11日报道

    近日,多云管理平台软件及服务提供商FIT2CLOUD飞致云完成1亿元人民币新一轮融资,由君联资本领投,嘉御资本作为老股东继续加持。

    据了解,本轮融资后,FIT2CLOUD飞致云将持续投入产品研发迭代和服务交付,在开源领域持续快速前进,进一步完善“开源+云”的产品构建。

    嘉御资本科技基金合伙人方文君提到:“‘开源+云’是推动全球数据产业未来变革的重要力量。嘉御资本作为FIT2CLOUD飞致云C+轮的独家投资机构,非常高兴能够在这一轮投资中继续支持公司。公司从多云管理平台软件切入,双轮驱动,构建了‘开源+云’的产品矩阵。在过去一段时间中,公司更是在开源软件领域取得亮眼成绩,凭借其深受开发者认可的开源产品矩阵,高质量的社区运营表现,荣膺“2021年度OSCHINA优秀开源技术团队”奖项等。FIT2CLOUD飞致云已然跻身行业引领者,未来可期!”

    创立于2014年的FIT2CLOUD飞致云,致力于帮助企业更好地使用云和持续交付加速业务创新,实现数字化转型的目标。

    据IDC预计,到2025年,全球整体云计算市场将超过1.3万亿美元,中国市场将超过万亿元人民币,云计算市场将开启创新发展的第二幕。2024年将会有50%的组织采用多云数据治理工具,来满足企业全面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需求。

    云计算应用的普及催生了巨大的云基础设施管理需求。FIT2CLOUD飞致云成功设计并实现了企业级软件FIT2CLOUD云管平台(Cloud Management Platform软件),在产品端不断地升级优化,在金融、制造、能源、交通、物流、房地产等行业已经服务了接近200家企业用户。

    同时,作为中国领先的开源软件公司,FIT2CLOUD飞致云还开发了一系列开源软件产品,包括一站式开源持续测试平台MeterSphere, 开源容器平台KubeOperator,开源的数据可视化分析工具DataEase,以及开源堡垒机JumpServer。最新的开源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DataEase于2022年3月通过麒麟软件NeoCertify认证。这也是继JumpServer开源堡垒机、MeterSphere开源持续测试平台之后,FIT2CLOUD飞致云旗下第三款通过麒麟软件NeoCertify认证的软件产品。

    FIT2CLOUD飞致云通过开源战略快速积累全球用户的真实诉求,从而推动产品的快速迭代,打造最贴近需求和最具竞争力的大数据产品。比如,与传统的数据可视化分析工具相比,DataEase具有开源开放、简单易用、秒级响应、安全分享等优势。从2021年6月28日发布至今,DataEase开源项目得到了开源社区的广泛认可和积极反馈,并已经在众多企业内落地使用。目前,DataEase开源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项目在软件托管平台GitHub上的Star数量已经超过5,300个,累计安装部署次数超过18,000次,未来将不断优化基于国产操作系统运行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的性能及可靠性,高效助力广大企业级用户的数据分析可视化需求。


    ]]>
    云计算安全合规进阶:亚马逊云科技深化两大体系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2021年,国内云计算市场迎来了最强劲的增长。

    据国际知名咨询机构Canalys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国内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增长45%,达到274亿美元。2021年第四季度同比增长33%,达到77亿美元。Canalys 预计,到2026年国内云基础设施市场规模将达到850亿美元,五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5%

    一方面企业对云计算的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安全合规也成企业上云之后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作为全球云计算领导者,亚马逊云科技不断深化国内市场的安全合规体系,为中国云计算行业带来更为成熟的立体方案。

    不久之前,亚马逊云科技在北京召开云上安全合规媒体沟通会,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战略业务发展部总经理顾凡详细阐述亚马逊云科技安全合规体系的最新动态。

    云端安全更具优势

    顾凡首先提到亚马逊云科技团队经常面对企业对于上云的“灵魂三问”:“我从自己的数据中心,把我的应用迁移到云上,上云安全吗?” “亚马逊云科技本身是不是安全合规的?” “我现在想上云,我也愿意上云,我把应用放到云上之后,亚马逊云科技如何帮助我在云中安全合规?”

    相较于传统的数据中心,企业上云后不需要考虑到安全设备管理、合同签订、成本等琐碎的底层基础设施安全问题。云计算在安全性上更进一步:更加自动化、更好的可见性、灵活的成本控制、高效地做合规。

    顾凡介绍,正是看到云端安全的优越性,全球有数百万的用户已经选择并且信赖亚马逊云科技,覆盖了几乎所有的行业,其中包括金融、电信等很多强监管的行业,都已经把业务上云,例如世界最大的股票交易所纳斯达克会分阶段把全部业务迁移到亚马逊云科技,日本最大的电信运营商NTT docomo会把PB级别的数据仓库迁移上云。

    由内至外两大体系赋能上云企业安全合规

    从众多企业的顾虑着眼,亚马逊云科技由内至外打造更安全可靠的安全合规体系。

    首先如何保证亚马逊云科技本身的安全合规?

    从亚马逊云科技创立开始,安迪·贾西就确立亚马逊云科技Job Zero 安全文化。因为安全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也是管理的问题。从第一天开始,安迪·贾西及其团队就将安全作为亚马逊云科技最高优先级的工作。“Job Zero 安全文化”贯穿在亚马逊云科技整个企业当中。每一位员工都负有安全责任,CEO每周召开安全会议,每个级别的员工都有安全目标,定期举行安全合规的培训及考试。每个服务在设计阶段都要考虑安全问题。亚马逊云科技高度重视安全自动化,通过自动化实现安全标准化和一致性。在安全运营方面,组成了一级响应团队和二级响应团队,提供全天候响应的能力。

    通过业界首创的安全责任共担模型,亚马逊云科技和客户共同推动安全及合规建设。亚马逊云科技负责底层云基础设施和所提供云服务的安全,从四个方面保证自身的安全合规,即:安全的基础设施;安全的云服务;坚持客户拥有和控制数据的理念;亚马逊云科技获得了众多安全标准和合规性认证,几乎满足全球所有监管机构的合规认证。

    其次,亚马逊云科技如何帮助客户安全合规?

    顾凡介绍,在云服务安全方面,亚马逊云科技有三个理念:利用云上的事件驱动型架构去构建自动化防护栏,而非设立关卡;云中安全是主动设计出来的,而不仅是被动响应;云中安全必须是一个洋葱型的多层防护,而不是一个鸡蛋。

    亚马逊云科技所提供的多层防护体系包括:威胁检测与事件响应、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网络与基础设施安全、数据保护与隐私、风险管控及合规。

    机密计算护航数据保护和隐私

    数据保护及隐私越来越成为全球大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安全合规的重点之一。从美国国土安全法夯实数据安全法案、到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再到国内2021年6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数据安全已成为全球各国国家安全的重要部分。

    从技术层面,亚马逊云科技有一整套数据保护及隐私的解决方案。

    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加密服务,对数据的保护涵盖了数据的存储、传输以及使用的各个环节。

    Amazon KMS密钥管理服务实现存储过程中的加密,它与亚马逊云科技140个服务集成,可以对存储在这些服务中的数据加密。高集成度减少了人工操作,降低了出错的概率。针对数据保密性要求更高的客户,Amazon CloudHSM提供了安全、简单的云上专属加密机。

    Amazon Nitro Enclaves提供了一个云端的机密计算环境,通过它,客户可以创建一个隔离的环境来处理敏感数据,而无需向他们自己的系统管理员、开发人员和应用程序提供访问权限,从而减少敏感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攻击面。

    正是基于亚马逊云科技出色的可见性和控制力、深度集成实现自动化、以最高的安全与隐私保护标准构建、客户可以继承亚马逊云科技全面的安全性与合规性控制、丰富的安全、合规合作伙伴等五个方面优势,亚马逊云科技云上安全合规已成为行业佼佼者,也赢得更多客户的信赖。


    ]]>
    进化中的混合多云正成为互联网CTO的降本利器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降本增效成为泛互联网领域企业的共识。IT资源占据了互联网企业成本的很大部分,因此如何在确保系统稳定与安全的基础上,降低高企的IT资源成本和开发运维成本,成为了互联网企业研发部门的重要工作。

    从自建机房到IDC托管再到云计算时代,IT资源从重资产模式转变成轻运营模式,这一过程中,互联网企业一直扮演着先驱者的角色,在各行业对公有云的安全性,稳定性还充满质疑的2014年,互联网企业就已经全面进入了公有云时代。这一年,Azure中国开启商用,金山软件“all?in?cloud”开始发力金山云,阿里云、腾讯云打响价格战,3月阿里云宣布降价42%,5月腾讯云跟进降价50%,同年11月,阿里云再次宣布降价20%,一轮轮降价着实为第一批用户节约了大量使用成本,同时也逐步构建起了互联网领域基于云的心智模式。

    而后,出于业务场景和稳定性、可用性、安全性的考虑,互联网企业又逐步在私有云、专有云、多云、混合云等模式上进行了多轮探索,在业务稳定性和成本控制之间寻求一个更为贴合公司实际情况的平衡方案。

    多云成为互联网企业常态

    在Forrester的一项全球调查中发现,多云策略是云计算接下来的主要发展方向。无论是用于平衡风险还是充分利用各种云平台的优势和用例,企业正逐步地将工作负载转移到多个云厂商。

    2021年起,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开始探索混合多云模式。从实际效果来看,混合多云更有利于在风云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帮助企业更灵活,更长期的维持低成本运行,尤其对于业务发展不太确定的企业,多云模式下可以灵活调整业务架构和资源部署规模,是一个很重要的降本措施。而多云场景下,企业最大的难题来自于跨云系统的架构设计和跨云资源的管理调度。另外,多云战略到底能给企业带来多少成本的节约,投入产出比怎么样,也是萦绕在很多互联网企业技术负责人心中的疑问。

    2022年京东作为央视春晚独家互动合作伙伴,京东云成功挑战了一件没有人做过的事情:首次在服务器零增加的情况下,利用19天时间,通过混合多云操作系统实现高效、精准、稳定的资源调度,既满足春晚红包互动的需求,同时满足购物交易的需求。春晚一战,京东云依靠云原生基础设施和混合多云操作系统云舰提供的统一资源调度和保障,为京东节省了数亿元的IT资源采购成本,并实现了19天时间上线全球极端复杂业务场景的世界级记录。

    多云成为技术降本的有效方式

    在多云时代,很多互联网企业会将自己的不同业务系统部署在不同的云厂商,以求避免单一厂商对自己业务和数据的深度绑定。互联网业务发展速度很快,每年会有多个创新业务,很多企业每次上线一个新的业务系统,就挑选一家新的云服务商,并利用云管平台实现对多数据中心和多云平台的统一纳管。但这种不够彻底的“多个云”模式的弊病也显而易见,每个业务就像一个烟囱,与其他系统完全隔离,这种架构会导致业务系统各自为战,一方面影响了云资源的使用效率,一方面也降低了云计算原本的快速便捷的优势,使得“多个云”的整体资源成本大幅攀升。

    京东打造的混合多云操作系统云舰从根本上解决了这种烟囱式架构所带来的资源利用率低下的问题。“多个云”模式下的云管平台只负责管理,而京东云混合多云操作系统云舰,除管理之外,在多云一致的云原生运行环境下,通过高效调度,提升资源利用率,实现生产效能升迁,显著降低泛互联网企业的IT资源成本。

    一方面,云舰具备多云应用统一管理能力,自定义混合多云资源目录、规格和价格体系,并对多云总体成本进行管理,包括成本构成透视、成本趋势分析、成本优化建议等,提升云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企业成本。另一方面,云舰阿基米德调度系统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智能算法,对应用的资源使用情况进行预测,将在线与离线应用合理的进行混合调度部署,实现对资源优化的目标。阿基米德调度可以使资源利用率成倍提升,极大降低企业采购成本。

    京东云为达达建设的跨云双活平台就是一个降本增效的实例。达达集团是中国领先的本地即时零售和配送平台,旗下有达达快送和京东到家两大核心业务平台,复杂电商与物流场景交错。其物流业务系统部署在第三方云上,电商业务部署在私有IDC之上,达达希望将两个系统合并,打通上下游,实现多业务系统的统一运行。

    京东云云舰为达达打造了一套跨云业务双活解决方案,实现达达快送、京东到家以及物流上云后的业务无缝融合,同时在迁移的过程中,对原有的技术架构进行全面梳理与革新,实现传统架构向云原生体系的升级。多云模式下,在线资源的高效伸缩,每年为达达节省近千万的资源成本。

    多云不止于降本

    云计算带来了IT基础设施的巨大变革,发展至今,已经衍生出多种云服务模式。作为云计算的第一批用户,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已经认识到,单云厂商绑定会带来议价权丧失,稳定性风险高,技术栈被深度绑定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这批引领上云的泛互联网企业已经开始转向多云,跨云的新模式。从跨云管理,跨云迁移,跨云灾备到跨云双活,京东云混合多云平台云舰帮助互联网企业找寻多云模式的更多价值。

    跨云管理逐步与企业多云架构结合,融合了运维、运营、安全等一系列多云架构的扩展需求,将多云资源向上逻辑化供给应用,屏蔽底层异构性,发挥多云管理的最大效能。随着混合多云架构的常态化,跨云迁移越来越普遍,跨云迁移解决方案不只是跨云搬迁,而是与业务应用重构和跨云容灾相结合,通过云原生操作系统屏蔽异构化问题,增加了多云迁移的灵活性,降低了迁移成本。而跨云灾备服务能力,可以实现多云之间的数据远程灾备,既降低成本又实现跨云异地灾备,所有操作都在一个平台操作管理,实现核心业务数据多副本容灾备份。因此,跨云双活是多云模式中性价比最高的一种,企业可以任意选择最适合的云厂商及服务,模式更灵活弹性,并极大提升了业务的可用性。通过搭建高可用跨云双活架构,可以实现计算资源高弹性、成本压缩与业务稳定。

    多云是未来数实融合大趋势

    多云模式下,各家云厂商的接口复杂多样,企业的私有云、混合云系统庞大繁杂,而企业所需云资源又是随时变动的,这一供需矛盾会导致开发和维护需要非常大的精力和成本。京东混合云操作系统云舰提供的是多个公有云、多个私有云、混合云以及各种异构资源的统一运行环境。向下可以融合混合多云环境,屏蔽多云差异、实现多云一体、应用一致运行;向上可以提供业务所需能力,以PaaS 输出各类数智化组件,保证PaaS应用在多云有完全一致的体验。这一系统完成了从IaaS到PaaS的一致化管理,对于资源的申请、部署、伸缩、监控、扩容、回收等生命周期中的各项管理工作重新制定标准和流程,大幅降低了应用研发、发布和运维的难度,一方面提升了资源管理和运维效率,一方面保证了业务系统的灵活性。

    京东云在与一家新闻资讯应用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了解到,对方正在使用多家公有云厂商的云服务,并同时管理着专有云集群和部分私有云资源。常年的业务发展过程中,IT架构不断演进,资源持续扩充,庞大的IT资源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的一块心病,每年需要消耗巨大的财力和人力进行不断的梳理维护。为实现其降本增效的目标,京东云对其业务系统架构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分析优化,借助云舰的多云统一纳管能力,实现对公有云、专有云、私有云的统一管理与运维,节省运维成本40%。另外,这种灵活的降本模式对于变化巨大的互联网市场来说,也是一种极低风险的方案,根据公司业务和现金流的动态变化,可以对IT投入进行实时调整,保证企业健康的运营状态。

    多云已经成为当下互联网企业的首选IT架构,在商业上获得更具性价比的服务,在技术上增加灵活性、可拓展性和稳定性。京东云作为云原生领先实践者及受益者,将持续向行业输出在多云领域的探索和成果,帮助更多泛互联网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
    2022年中国隐私计算行业研究报告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导语:

    报告主要从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洞察、技术发展、产业落地及商用实践等方面对隐私计算行业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洞察与分析。

    对市场从业者来说:

    •该报告中关于行业现状分析、长期趋势判断等方面的研究,将对各类市场参与者的战略发展提供有效的研究支撑。例如:在趋势研究部分,研究团队结合大量案例实证、数理实证、市场调研信息、顶级专家观点、技术领导者意见,围绕「核心基建期」、「隐私计算+”时代」的两大行业阶段,对“市场参与者格局、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基于数据运营的应用层场景实践发展、跨平台互联互通发展、算力加速需求增长点”五个方面展开了深度洞察,并针对部分问题提出了相应发展建议。

    •此外,报告针对“产品与技术选型、安全性问题、性能问题、软硬件结合”等问题,面向大量行业用户展开了市场调研,这些数理实证可以让厂商从行业整体层面上,进一步了解客户需求。

    对行业用户来说:

    •艾瑞可信科技研究团队结合大量实证研究,针对目前行业用户所重点关注的“产品与技术选型、安全性实践、性能测试”等方面的问题给出了相关策略及建议,帮助行业用户更高效地展开技术实践,减少不必要或者错误的技术投入。

    •为技术合作伙伴选择的参考实证:艾瑞可信科技研究团队通过对39家不同类型隐私计算技术服务商的调研,并征询了59位产业领导者的意见,综合评定了「隐私计算卓越者」,入围者在综合能力或者某一项重要能力方面具备卓越优势,「隐私计算卓越者」是经过校验而被认为可以作为技术合作伙伴参考对象的企业。

    中外隐私计算发展对比

    国外隐私计算在技术研究方面持续耕耘,商业实践有限;中国隐私计算在“产学研”的协同推动下获得高速发展

    1.整体差异对比

    国外:企业布局早,更加专注于技术的研究,商业化实践有限。

    技术研究的持续耕耘:国外的隐私计算企业布局早于中国,并在不同技术层面取得了相应成果。如IntelSGX、TrustZone、AMDSEV等国外TEE技术方案经过多年的积累沉淀,目前相对成熟;微软、谷歌、Facebook(现改名为Meta)等大型科技企业分别在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等领域持续探索多年。

    有限的商业实践:国外隐私计算企业虽然布局较早,但是整体的商用实践较为局限。在面向企业的服务中,医疗行业是较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此外,谷歌、Facebook(现改名为Meta)等大型科技企业在探索面向C端的隐私计算应用,还有部分企业将隐私计算应用于数字货币相关场景。

    国内:企业布局晚,技术发展和商业实践协同并行,整体发展迅速。

    起步虽晚,但市场格局千帆竞发:国内在2016年开始出现垂直的隐私计算厂商,相对国外起步较晚。近年来,中国隐私计算行业的投融资事件数持续增加,2020年和2021年分别有14起和17起融资事件。此外,综合科技企业、区块链企业、人工智能企业等多种类型的技术公司也在纷纷入局。

    产学研协同的高效发展:中国的隐私计算在数据要素安全流通的市场需求和政策需求的推动下迎来发展契机,金融、政务、运营商等领域均在积极展开隐私计算基础平台建设,并逐渐开始在应用层展开场景实践。在产业需求的推动下,隐私计算跨平台互联互通建设、国产芯片厂商对可信硬件的研发、软硬一体机产品创新等均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基于此,技术服务商还在探索基于数据运营商业模式下的更大市场机会。整体上,中国隐私计算在产、学、研的协同促进下取得了高效的发展。

    2.中外隐私计算发展模式对比分析

    市场参与者类型

    中国隐私计算行业呈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市场格局

    多方协同是隐私计算商用实践的一大特点,不同于其他类型技术,隐私计算在商用实践中,技术服务商除了提供平台建设外,还会为客户提供数据调用(寻找数据源)服务,且隐私计算也经常需要两方以上的参与者展开联合计算,因此多方协同特性十分明显。目前,中国隐私计算市场的参与者越来越多,除了垂直的隐私计算厂商外,各类技术企业纷纷入局,目前行业处于基础设施建设期,随着行业客户在应用层实践的逐步加深,数据运营、算力加速等需求也将不断涌现。对于中国隐私计算市场的发展,可谓是: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

    产业图谱

    多数厂商布局了“MPC、FL、TEE”中的多项技术方案,且各具优势。艾瑞研究团队和产业专家团认为,应该鼓励企业进行多元化技术方案创新探索,因此产业图谱不对企业进行苛刻的“唯一性定位(每个企业仅展示自身「最优」的技术方案)”,而是采取了“最大兼容性”原则。但是行业用户在进行厂商选择时,需要考查并明确各厂商的具体技术优势所在。

    商业模式及市场规模

    目前隐私计算正值行业基建期,市场需求集中在基础产品服务,数据运营服务将开启“隐私计算+”的蓝海市场

    2021年中国隐私计算市场规模为4.9亿元,预计至2025年将达到145.1亿元,数据运营占比持续升高

    基础产品服务:2021年中国隐私计算基础产品服务的技术采购中,金融、政务、运营商占据75%~80%的市场份额,医疗领域占比约为10%。结合对各领域行业用户的技术投入规划调研,我们发现金融、政务、运营商的核心投入期集中在2022~2024年,预计2025年将取得收官成果。以银行为例,预计至2025年,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40%~50%的城市商业银行均将完成隐私计算的平台建设。医疗领域将在卫健委政策和行业用户需求的推动下,预计在2023~2025年,在基础产品服务的投入上也会产生一定增速。

    数据运营的市场空间将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数据流通模式(数据包传输、API调用等)将被隐私计算的可信数据流通方案所重构;另一方面,传统模式下难以共享的数据(如政务数据等)将在隐私计算的加持下实现安全合规开放。

    投融资分析

    中国隐私计算行业共计发生55起投融资事件,累计融资金额超30亿元人民币

    2016年–2022年Q1(截至3月9日),中国隐私计算企业的累计融资额超30亿元人民币,其中2021年占比超过60%。整体上来看,近年来的资本热度持续提升,大量初创型隐私计算企业纷纷入局。2020年和2021年是近年来资本热度最高的两个年份,2020年参与融资的隐私计算企业主要集中于种子轮~A+轮,2021年参与融资的隐私计算企业集中于Pre-B轮~C轮,在2022年,资本热度将持续保持。目前的投资机构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创投机构、产业基金、国有企业、各类科技公司等纷纷入局,分别从财务投资、战略投资等多个方面助力隐私计算企业发展。

    产品与技术选型

    行业用户视角下的隐私计算产品与服务能力关注点

    面对隐私计算的多样化技术路线以及多维度的技术指标,行业用户如何展开产品与技术选型是一个关键的问题。目前正值隐私计算的基础设施建设期,对如何能结合企业自身需求展开最优产品与技术方案选型,是后续高效开展数据应用实践的关键。基于此,我们首先要明确,在隐私计算的选型中,含有哪些关键指标,以结合目前技术应用者的实践经验来看,各项指标的重要性。对此,研究团队展开了如下调研。

    隐私计算应用者应结合实际需求,设置动态敏捷的需求模型,进而展开产品与技术选型。MPC、FL、TEE等各类技术方案均具优劣势,融合应用可以形成优势互补。

    隐私计算技术方案选型的考量

    1.明确产品支持MPC、FL、TEE等解决方案中的哪几类

    2.明确各类技术方案的优劣势&选型要点

    多方安全计算(MPC):高安全性是其显著特点。理论上的通用性较高,但由于加解密过程复杂导致性能较差,局限了场景实践。因此多方安全计算通常会与其他技术方案融合,或是通过算力加速突破性能局限。产品选型应关注其支持的计算种类(//)、所支持的安全假设模型等相关内容。

    联邦学习(FL):以多方联合建模场景为主,相比于安全多方计算拥有更好的性能,但存在通过梯度数据反推出原始数据的风险,通常会与隐私保护技术展开融合实践。产品选型应关注其所融入的隐私保护技术能力(MPC、HE等)、(工程级)算法支持程度等相关内容。

    可信执行环境(TEE):可以用于性能要求高、数据量大、计算逻辑复杂的业务场景,但需要实现对硬件厂商的信任。TEE通过与MPC、FL以及HE等密码学算法的联合实践可以各取所长,发挥更好的实践成效。产品选型应关注可信硬件国产化情况、OS和可信硬件的兼容性、是否支持一体机交付、方案标准化程度等相关内容。

    安全性问题

    技术应用者对隐私计算安全性问题的关注度大幅提升

    1.隐私计算安全性问题向技术应用者提出信任挑战,技术应用者对安全性问题持更加谨慎的态度

    两次调研数据中可以看出,随着隐私计算安全性问题的出现,技术应用者对安全性的关注度实现大幅度提升。技术应用者在技术选型和产品抉择上也出现了更加谨慎的态度,部分技术应用者更加倾向于参考同业的成功实践案例。同时,接受调研的技术应用者反馈:谨慎的实践态度并不会影响整体的隐私计算投入规划,但将对厂商的安全性能力展开更深入的考察。

    2.技术应用者目前缺乏对隐私计算安全性的有效判断力,技术认知有待加强

    隐私计算产品内核涉及较多隐私保护技术和加密算法。在基于数学、密码学和硬件技术等综合形成的保障机制内的交互与计算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基于安全仿真用例的POC测试也难以完全检验产品安全性问题。此外,用户目前也需要具备行业共识的隐私计算安全评价体系和安全等级标准,来实现对各类隐私计算技术方案的安全能力等级界定。

    隐私计算的安全性问题分析

    隐私计算的行业用户应该正视安全性问题

    各类技术算法、系统均存在被攻击的风险,隐私计算同样如此。诸如信道攻击、系统攻击等隐私计算所面临的安全性问题同样也常见于其他技术应用中。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技术安全性问题的发现与修复也是技术综合能力迭代的过程,而未被发现安全性问题的产品或者技术方案,并不代表一定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往往在技术实践初期对安全性问题的提早发现,也可避免技术规模化应用后再发现安全性问题而带来更大的业务损失。

    对于隐私计算的安全性挑战,应该从“优化技术方案、增加产品安全自证能力、融入安全监测及安全防御能力”等方式,来综合提升技术实践中的安全性。

    卓越安全隐私计算实践:最优安全设计+ 有效安全证明

    最优安全设计:隐私计算面临来自安全假设、算法可解释性、平台系统以及可信硬件的多方面安全挑战。行业用户可以通过“最优安全设计”原则展开技术实践。所谓“最优安全设计”并非单纯追求安全最大化,而是结合具体业务需求,平衡性能、安全性、通用性等多维因素,从技术方案设计和产品选型层面,寻找安全最优解。

    有效安全证明:厂商如何证明所提供产品的安全性,是目前行业用户所关心,以及厂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效安全证明是指在产品使用前、中、后通过各类方式对产品安全性、业务实践安全性进行证明。此外,在有效安全证明的基础上,还需要在产品使用中融合安全防御能力,并可以在发现安全问题后,即时中止计算执行,做到风险隔离。

    性能问题

    隐私计算的性能问题分析

    隐私计算可以从硬件、算法、通信、计算方式等多个维度来提升性能,不能以牺牲安全性的方式来提升性能

    基于GPU、FPGA、或是将算力加速能力固化至ASIC中的硬件加速方式是隐私计算应用者选择度较高的性能解决方案。此外,将特定隐私敏感处理环节通过TEE进行保护,可以有效弥补密文计算的性能损失,也为性能提升提供了新思路。比如通过TEE与联邦学习结合,将联邦学习各参与方之间的互相认证与模型训练跨组织传输逻辑移植进TEE,极大地提升了联合建模性能。

    除了硬件加速的方式外,强化并行计算能力、算法优化(降低模块耦合度、算法流程优化等)、通信优化(节点通信优化、通信环境优化等)等也是目前行业中常见的性能优化方式,各类方式均有特点。

    不建议采用“减少加密环节/轮次”的方式,这种安全换性能的策略将为数据安全带来隐患。

    软硬件结合

    行业用户正在加深对隐私计算软硬件结合技术方案的关注

    隐私计算软硬件结合的技术方案可以兼顾性能和安全性的保障:在我们近期所展开的一项市场调研中发现,越来越多的行业用户开始关注软硬件结合的解决方案。从市场客户的隐私计算历史采购经验来看,大部分客户主要偏向于软件层面的技术方案,但是随着密文计算所带来的性能瓶颈越来越明显,软件层面所面临的各类安全性风险也逐渐被用户所关注。软硬件结合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加速卡、可信硬件等多维技术方式,兼顾性能和安全性的保障。

    越来越多的市场玩家在软硬结合技术方案上展开布局:除了多年技术能力沉淀的蚂蚁链摩斯、以信创国产化战略为基底打造软硬件一体机的冲量在线、面向数据密态计算场景提供高性能软硬件算力加速服务的星云Clustar外,还有提供面向政务金融的高性能软硬结合信创产品的洞见科技、以国产化为核心而推出软硬协同隐私计算产品的数牍科技等厂商也在积极加强软硬件结合的技术能力。越来越多参与者的入局也说明了隐私计算软硬结合技术方案的正向发展趋势。

    国产化

    基于数据安全和技术自主可控的需求,行业用户更加青睐基于国产化可信硬件的隐私计算产品

    在研究团队近期所展开的调研中,在国产化与非国产化产品之间,93.6%的技术领导者会优先采购国产化隐私计算产品。报告以TEE为例展开分析:TEE需要基于预置集成了可信执行控制单元的CPU计算芯片来实现,这便需要确保芯片厂商的安全可信。虽然国外的芯片厂商相比中国厂商拥有更为成熟的产品和技术方案,但是国产芯片厂商拥有更强的自主可控性。在国产化自主可控的需求驱动下,国内芯片厂商将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来不断提升国产化可信硬件技术能力。目前国内的兆芯、海光、飞腾等芯片厂商相继推出了TEE技术方案,并与冲量在线等技术服务商联合推出软硬件一体的隐私计算产品。同时冲量在线等技术服务商也持续通过超算、金融等大规模应用场景实践,反推国产化TEE技术性能与可靠性的升级。

    隐私计算跨平台互联互通

    行业用户需求、厂商实践探索、行业标准制定与实施将在不同层面上推动隐私计算跨平台互联互通的发展

    1.发展现状:隐私计算跨平台互联互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

    标准方面:目前行业标准正在持续完善中,如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隐私计算 跨平台互联互通》系列标准目前已发布“第1部分:总体框架”,整体内容还在持续制定。

    实践方面:一类是厂商自发的跨平台互联互通实践,目前互相合作的实践者主要实现了“管理系统层、算法协议层”的互联互通,但是较多还未基于算法插件展开具体业务的应用实践,目前原语层的互联互通均在探索阶段。此外,也有部分厂商仅签订了合作协议而尚未展开具体实践。另一类是来自行业客户的跨平台互联互通建设需求,现阶段此类项目需求有限(如招商银行发起了跨平台互联互通建设项目),随着行业客户对多样化数据源接入需求的不断提出,互联互通建设的项目需求也会随之涌现,进而推动互联互通的产业生态发展。

    2.隐私计算跨平台互联互通生态将如何发展?

    横向:隐私计算平台之间的主动实践;

    纵向:行业用户需求推动的互联互通实践。

    除了厂商之间自主的跨平台互联互通实践外,随着行业客户在场景实践中对多样化数据源接入需求的不断涌现,基于客户发起的跨平台互联互通建设项目,将成为互联互通发展的有效催化剂。在两类不同方式推动的下,隐私计算跨平台互联互通将形成横纵交织的生态网路。

    同时,在隐私计算实践中,通过构建兼容性强、开放度高的互联互通技术底座,可以支持算法组件以即插即用的方式接入,让跨平台的应用实践更加敏捷高效。

    隐私计算效能发展象限

    隐私计算目前处于落地初期阶段,金融、政务、通信运营商领域的商用实践相对领先;医疗领域拥有较高的技术实践契合度,部分厂商对此寄予良好的市场发展愿景

    目前行业处于“基建期”,隐私计算在企业与机构中的商业实践也主要处于POC或者通过POC的初步应用阶段。根据对行业用户技术实践规划的调研,金融、政务、通信运营商、医疗等领域在1~3年内将展开加速投入,率先推进“行业基建”的同时展开相应场景实践,逐步由初步探索期迈向敏捷实践期。

    象限整体解读

    隐私计算的商用实践分析

    1.整体商用实践

    实践领跑行业:金融、政务、通信运营商是招投标次数和企业采购金额较多的领域。医疗行业市场份额虽然相对少于上述三个领域,但拥有较高的技术实践契合度,市场发展空间被看好。

    实践后发行业:如航旅、能源、电力、汽车等领域,现阶段的招投标次数和企业采购金额相对较少。

    2.细分领域商用实践

    实践领跑行业(金融):金融领域客户数量庞大、数字化程度领先,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目前银行的商用实践领先,保险、证券也在逐步跟进实践进程,这也是一项技术在金融领域落地的一贯规律。对于厂商来说:头部金融机构数量较少,与其合作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树立典型实践案例。中尾部金融机构的数量庞大,对这部分目标客户的渗透率将成为决定厂商在金融领域市场占有率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

    实践领跑行业(政务):相比于金融领域,政务领域的客户数量有限,但是客单价相对较高(结合2021年客单价来看)。政务领域的数据开放将为数据运营市场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

    实践领跑行业(医疗):医疗行业是隐私计算实践认可度较高的领域,但同时也对厂商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能力要求(能力要求见后文对“医疗”用例的解读)。虽然医疗领域目前的厂商集中度不高,但部分厂商正在将医疗列为市场边界拓展的核心方向。

    实践领跑行业(通信运营商):作为数据提供者的角色,运营商将基于隐私计算平台能力的建设,让数据开放走向合规化,同时也将加深数据开放的广度与深度。

    实践后发行业:能源、电力、航旅等领域虽然在现阶段不是隐私计算商用实践的主阵地。但是因为各领域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数据流通需求,因此“实践领跑者”将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实践后发者”的隐私计算应用实践。

    象限关键用例解读:金融

    发展现状分析

    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现状:2021年金融机构用户主要以技术基础设置建设为主。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是展开隐私计算平台建设的主力军,部分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少部分城商行等也有参与实践。市场调研发现,2021年第四季度的POC数量出现大幅增加,这也为2022年的金融机构隐私计算平台建设的高速增长打下基础。

    应用层场景实践和数据调用需求:部分客户会在平台建设的同时提出数据源接入需求,进而为后续的应用层场景实践做准备。对于应用层的场景实践来说,风控类、营销类的场景实践案例较多,定价、评级、ABS、监管等场景也在逐步落地,部分厂商基于场景模型的定制化方案中,在逐步探索标准化数据智能产品。此外,基于银行等机构对跨平台数据调用的需求,还有行业客户(如招商银行)还发起了互联互通建设的项目需求,进而为多方数据调用和应用层场景实践做好技术铺垫。

    未来发展预估

    1)调研显示,预计2022年展开隐私计算投入的金融机构数量约是2021年的2倍或2倍以上(增量部分包括了在2021年处于POC进而在2022年正式投入应用的金融机构)。参与隐私计算实践的金融机构数量的增加,将在一定程度上让技术实践深度、技术实践效能实现同频提升。

    2)随着平台建设的完善,应用层的场景实践将陆续展开,拥有优秀数据运营能力的厂商将具备竞争优势。

    3)分析师认为风控、营销大类场景中至少分别会有1~3个细分场景用例进入“实践扩展”象限,这些细分场景将在技术性能允许的范围内,扩大业务实践范围。

    4)隐私计算将进一步与区块链技术融合,推进金融可信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字监管能力,并逐渐融入监管沙盒体系。

    象限关键用例解读:政务

    发展现状分析

    政务机构的隐私计算整体实践分析:2021年,随着《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继出台与实行,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持与鼓励下,政务机构开始逐步进行隐私计算平台建设的投入。地方大数据局、数据资源管理局等相关单位是现阶段的主要技术采购方。因目前隐私计算在政务领域的实践主要处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应用层的场景实践主要以探索为主,所以雷达图暂不进行细化场景的用例展示。

    政务机构的隐私计算应用,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来分析。从“横向”角度来看,政务机构在数据跨境、民生服务等方面展开了积极探索,在数据隐私保护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同组织间数据协作的审核成本;从“纵向”角度来看,政务机构需要践行数据开放战略。政府部门汇集了交通、教育、税务等多维度、高量级、高价值的数据,隐私计算的应用让传统模式下无法开放的政务数据可以实现安全可控的流通,因此除了隐私计算平台的建设外,政务机构还需要具备数据运营能力的服务商,让数据以“产品化”的形式对外开放。

    未来发展预估

    1)结合市场调研,预计2022年展开隐私计算投入的政务机构数量约是2021年的1.5~2倍(增量部分包括了在2021年处于POC进而在2022年正式投入应用的用户)。

    2)基础设施建设将依然是政务机构在2022年的主要投入,部分应用层场景实践也会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实现而同频展开。

    3)在促进数据要素流通的背景下,政务机构将逐渐开放自身数据能力赋能各行各业。政务机构将与技术服务商有望以BOT的模式展开合作。

    象限关键用例解读:医疗

    隐私计算+医疗的应用实践特点

    医疗领域的数据类型更为多元化、且复杂度高:医疗领域中,除HIS系统中的结构化数据外,还拥有如病例、医嘱等大量非结构化数据,以及CT医学影像信息、基因等多类型的数据信息。相比其他领域的数据类型更多,复杂度更高。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更为多元化:非医疗领域通常以逻辑回归、树模型等方法可以实现征信、风控、营销等多数场景的应用需求。医疗领域除了常用的数据分析模型外,还需要基因数据对齐、全基因关联组分析、影像勾划、病灶识别、非结构化数据的关键信息提取等关于统计学分析、生成率分析等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

    医疗领域的联合计算参与方数量更多:例如科研合作、新药研发等应用场景通常需要十几家甚至几十家医院的联合参与,因此对多节点并发计算的能力要求更高。

    安全性要求更高:医疗领域多数场景的联合计算数据结果与患者生命安全相关。在隐私计算的实践中需要更为安全的恶意模型假设,在计算过程中发生恶意篡改时,可以实现即时阻止。

    计算结果精度要求更高:医学领域的数据计算结果需要实现零误差或者将误差控制在极低的范围内,否则将会在新药获批、临床辅助诊断结果等方面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可以保证精准计算结果的隐私计算解决方案。

    未来发展预估

    1)医院之间存在医疗信息互联互通的考核,卫健委正在加速制定医疗领域的数据安全指南及相关标准方案,在《数据安全法》等相关法律出台后,医学专家需要通过数据不出院的方式展开联合科研,这些因素都将加速医疗机构的隐私计算投入。

    2)结合医疗机构调研及卫健委相关政策的实施,预计在2022年底或者2023年初,医疗领域的隐私计算采购将实现一定程度的增长。并在2023~2025年,医疗领域进入隐私计算投入的增速期。

    隐私计算发展周期洞察矩阵

    矩阵解读

    市场参与者发展格局:在目前“千帆竞发”的市场格局下,中国隐私计算市场将经历多次的“大浪淘沙”

    目前隐私计算的市场参与者类型众多,不同厂商的能力优势、发展策略也存在差异。在行业的早期阶段,市场营收和融资能力将同时影响公司的生存发展。但是随着技术由期望膨胀期走向泡沫破裂低谷期,资本热度将逐渐退去,没有“造血能力”的市场玩家将逐渐退出市场或者被收并购。在“核心基建期”,具备卓越产品力(技术优势)、市场力(市场开拓能力和资源优势)的厂商通常会获得更多的行业用户,这些厂商通过行业用户的积累将在“隐私计算+”时代占据一定的基础优势。而在“隐私计算+”时代,能够打造卓越数据智能产品、拥有差异化优质数据源、能提供精益敏捷服务的厂商将更具发展优势。

    关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2022年~2025年是中国隐私计算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时期

    “矩阵”所定义的「核心基建期」是指到2025年,关键领域的头部企业和具备领先数字实践力的中尾部企业将会完成核心的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将2025年作为隐私计算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节点,主要源于如下实证判断:

    1)基于行业用户的调研:在金融(针对数字实践力领先的机构)、政务、运营商领域的技术领导者调研中,80%+的技术领导者计划在2022~2025年期间陆续展开并完成隐私计算的基础平台建设,随之进行应用层的场景实践。

    2)相关发展政策的推动:2025年是《“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等相关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其发展规划中均有提及利好隐私计算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内容。

    关于“应用层场景实践”的发展:中国隐私计算行业终将进入“隐私计算+”时代,打造“精益敏捷”的卓越数据智能产品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隐私计算+”时代」是在完善隐私计算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行业用户展开应用层差异化场景实践的时期。商用实践的聚焦点由“基础产品服务”转向“数据运营服务”。数据运营方需要通过数据运营能力来持续创造价值,如数据字段变更、数据分布密度变化、算法模型变化等都可能需要对数据产品进行敏捷调整,面对数据「使用者」的差异化需求,还需要提供多元化的数据接入能力。因此,打造卓越数据智能产品,以及丰富高质量数据源生态的建设变得尤为重要。然而,数据提供者往往也更愿意与用户认可度高的数据智能产品合作,因此打造卓越数据智能产品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关于“跨平台互联互通”的发展:行业客户需求将成为隐私计算跨平台互联互通发展的强力催化剂

    相比于厂商自主的隐私计算跨平台互联互通实践,基于行业用户所发起的互联互通建设项目更加具备业务实践的针对性。这也会有效打破厂商之间因为竞争隔阂而引起的互联互通阻碍。“矩阵”预测了跨平台互联互通的两个关键节点:

    在「核心基建期」内的互联互通项目需求增长点:主要是由隐私计算实践力领先的企业发起,在「核心基建期」中后期阶段,实际上已经进入了「前“隐私计算+”时代」,这个时间节点中,实践力领先的企业在应用层的场景实践方面已经展开了相应的投入,对跨平台数据调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

    在「前“隐私计算+”时代」的中期阶段:跨平台互联互通建设是深入展开应用层场景实践的基础,在企业应用层场景实践对多方数据调研需求的驱动下,将推动高效卓越“横纵交织”的互联互通网络的建成,这将为差异化应用场景实践的顺利开展提供基础保障,同时也为进入「中“隐私计算+”时代」打下基础。

    算力加速需求增长点:随着隐私计算场景实践的逐渐深入和计算量的增加,算力加速需求也将不断涌现

    隐私计算场景实践的加深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同频带动算力加速需求的增加。从“矩阵”的洞察结论也可以发现:在隐私计算跨平台互联互通推动下的场景应用实践的加深,以及差异化场景实践“百花齐放”时期的到来,算力加速需求都迎来了同频增长。结合“矩阵”研究过程中,对具备领先实践力的技术领导者调研,艾瑞研究团队与其最终的共识为:

    未来3~5年,30%+开展隐私计算应用场景实践的企业将为算力加速展开投入或者已经在应用具备算力加速能力的产品。

    未来5~10年,70%+开展隐私计算应用场景实践的企业将为算力加速展开投入或者已经在应用具备算力加速能力的产品。


    ]]>
    Monness Crespi Hardt:增速并未放缓 谷歌(GOOG.US)还能涨近40%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来源:智通财经网

    智通财经APP获悉,尽管亚马逊(AMZN.US)和微软(MSFT.US)是云计算行业的两大巨头,但谷歌(GOOG.US)的业务近年来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且该公司并没有放缓脚步。

    Monness Crespi Hardt分析师Brian White将谷歌t的目标价定为3850美元,这意味着谷歌的股价将在现在的基础上上涨近40%。该分析师指出,谷歌在最近的数据云峰会上公布了一系列新技术,这些技术都增强了Google Cloud的实力。

    White 指出,峰会上公布了许多创新,所有这些创新的目标都是允许客户使用无限的数据,跨越所有工作负载,并将访问权限扩展到所有人。

    BigLake、Spanner change streams、Vertex AI Workbench、Vertex AI Model Registry和connectionsheets for Looker等创新都令人印象深刻,这是谷歌未来能高速发展的关键,尤其是BigLake。

    White表示,BigLake是此次活动中最重要的产品,因为它将在谷歌BigQuery上进行扩展,并在多云环境中扩展数据湖之上的云数据仓库。BigQuery的竞争对手包括Snowflake、AWS的Redshift和Azure的Snynapse,谷歌将其描述为一个数据库存储引擎,通过统一数据库来消除数据限制。

    从本质上说,它让企业可以统一数据库来分析数据,而不用担心存储格式的变化或系统的剧变。

    White称,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创新是Spanner change stream,预计将在本季度推出。这是谷歌的关系数据库,在峰值时每秒能够执行超过20亿次请求。

    White表示,新的数据流有很多数据,包括最新的数据,因为它们可以轻松复制从Spanner到BigQuery的变化,以便进行实时分析。

    White指出,Google Cloud近年来快速增长,最近的收入同比增长45%,达到55.4亿美元,2021年总收入为192亿美元。根据行业研究机构Canalys的数据,亚马逊AWS在最近一个季度的营收为535亿美元,占市场份额的33%。微软估计为22%,谷歌远远落后于后者的9%。包括IBM在内的其他云服务提供商占据了整个云基础设施市场的36%。

    周三,波音(BA.US)与谷歌、微软和亚马逊达成了一项云计算交易,有人认为这笔交易的价值可能超过10亿美元。


    ]]>
    保护边缘云和5G:如何做到以及为什么它很重要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被称为 4IR 或工业 4.0 的第四次工业革命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它主要关注自动化、设备互连、机器学习和实时数据。 5G 和边缘计算技术的交叉是工业 4.0 的核心组成部分,有望重塑行业、改变安全实施方式并彻底改变业务运营。了解 5G 和边缘计算如何影响用例并改变安全方法将使组织为这个快速接近的新时代做好准备。

    什么是边缘云计算?

    云计算是通过互联网提供计算服务,如服务器、数据库、软件等,以提供更快的创新、灵活的资源和规模经济。在过去几年中流行的一个新概念是边缘云计算,它将资源放置在更靠近用户设备(或网络的“边缘”)而不是可能在数英里之外的云数据中心。边缘云正在改变处理、处理和交付数据的方式。大多数云服务提供商,例如 Azure、Amazon Web Services 和 Google Cloud Platform 都发布了他们的云到边缘能力来扩展云网络。

    更快的网络技术(例如 5G)允许边缘云系统加速创建或支持实时应用程序,例如视频处理和分析、自动驾驶汽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虽然边缘计算的早期目标是解决长距离传输数据的带宽成本,但需要在边缘处理的实时应用程序的兴起正在推动该技术向前发展。

    什么是5G?

    5G 或第五代宽带蜂窝网络技术取代了 4G。 5G 提供网络功能、增加带宽和降低延迟,从而为移动设备提供更快的互联网速度并提高连接性和可靠性。 5G 网络可用于三种主要方式:

    1.增强型移动宽带 (eMBB):提高数据传输速率,有利于增强现实 (AR) 和虚拟现实 (VR) 等高流量服务。
    2.超可靠低延迟通信 (URLLC):减少数据传输延迟(延迟),有利于自动驾驶汽车等远程技术。
    3.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同时支持多个基站连接,有利于发展物联网(IoT)。

    5G 的创建主要是为了使企业和公共部门受益,因为它旨在解决大量数据消耗和企业内移动设备使用增加的许多问题。

    绘制平行线:5G 边缘

    使用边缘云是 5G 满足已设定的延迟目标的唯一方法。延迟定义为从设备上传数据并达到其目标所需的时间,预计随着从 4G 到 5G 的过渡,延迟将从 50 毫秒下降到 1 毫秒。对于许多应用程序,需要 5G 和边缘云来获得最佳性能。对于数据量大的应用程序,即使使用 5G,将数据不断发送回云端也会很昂贵。但是,通过使用 Edge Cloud,可以缓存、分析和过滤数据,只将必要的数据发送回云端(见下图)。

    对于企业而言,较低的延迟将使云服务和应用程序更具响应性和能力,这意味着将减少员工停机时间,并且几乎可以即时访问员工每天依赖的文件和信息。依赖协作解决方案在内部和与客户进行沟通的企业将体验无缝视频会议,客户演示将不会在沟通中滞后。将 5G 与 边缘云(也称为“5G Edge”)结合使用将提高弹性、提供实时交互并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保护边缘云和5G:如何做到以及为什么它很重要


    安全隐患

    安全用途:零售

    零售业将随着 5G 和边缘云的兴起而发生变革。零售商将能够通过使用 AR 和 VR 以新的方式与客户互动。例如,使用 AR 和 VR,零售商可以引导消费者通过实体店到达感兴趣产品的确切位置。此外,使用物联网嵌入式传感器,零售商可以实时查看他们的库存,从而加快响??应速度和补货时间。

    与任何新技术一样,需要解决新的安全问题。例如,随着网络上设备数量和类型的不断增加,将产生更大的攻击面。此外,零售商可能没有资源来管理其网络上这些新设备的生命周期、安全性和数据策略。因此,组织必须开发方法来测试和评估这些物联网设备中的嵌入式系统和固件,以了解相关的网络风险。

    安全用途:医疗保健

    医疗保健中不断生成大量数据,由于过时或遗留网络架构,这些数据通常未被使用。 5G Edge 可以通过低延迟实现的实时信息交换来加速发展的增长。例如,通过摄像头和传感器收集的数据将更易于分析。因此,当在医院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或跟踪日常健康统计数据(通过可穿戴技术)时,医疗保健提供者可以收到有关有意义的健康变化的警报。

    医疗保健行业需要考虑的一些安全挑战是边缘设备(例如摄像头和传感器)中的漏洞,这些漏洞是由于使用的连接数量和带宽增加而导致的。此外,数据安全协议和策略实施(例如 VPN 和 IP 访问)将需要定期监控和维护,以确保患者数据的机密性。在实施任何新软件或技术之前,重要的是评估所有涉及的风险并确认组织已准备好应对这些风险。

    为 5G 和边缘云做好准备

    要开始使用 5G 和边缘云,我们建议:

    第 1 步:了解它如何影响业务。通过与利益相关者进行面谈和执行安全风险评估,开始确定当前环境的范围并了解它是如何设置的。了解 5G Edge 如何使企业受益并记录现有用例。记录 5G Edge 用例后,请继续下一步。

    第 2 步:构建和设计 5G 边缘架构。在上一步的基础上,将数据安全放在首位,将管理视为系统规模,并增加创新,开始开发未来的状态架构。请务必注意成功实施的样子。

    第 3 步:探索不同的 5G 边缘供应商。有许多供应商提供 5G Edge 解决方案。探索哪一个适合业务,并确保它满足业务和安全需求以及步骤 1 中的用例。

    尽管 5G 和边缘云可以独立存在,但它们共同创造了一股力量,将改变当前孤立和未充分利用的边缘设备的业务运营和安全性。边缘云和 5G 之间的交集将允许快速决策,这将影响组织如何保持其领先地位。它还将影响基于用例管理和保护边缘设备的方式。组织应该为这些不可避免的和即将发生的变化做好准备,这些变化将迅速而有影响力。


    ]]>
    十年打磨,青云四“新”战略奔赴未来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到2022年,中国云计算已经走过了十二个年头,在过去的十二年间,我国云计算从无到有,从简单的替代物理机,到云原生应用。

    这十二个年头里,我国云计算产业从学习、借鉴、追赶先进技术,到引领“云”上潮流。这其中有这么一家厂商,成立十年,陪伴着中国云计算产业一路成长、壮大,并且还于2021年3月16日成功上市,成为“中国混合云第一股”,这家云厂商就是“青云科技”。近日,青云科技(以下简称:青云)迎来十周年庆。

    1

    十年磨一剑

    十年间,云计算已经从简单的云端工具、云化资源转变为混合多云、云原生的时代。在青云科技副总裁林源看来,青云的云计算之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云计算在中国发展伊始,青云与众多云厂商一样,主要提供基于公有云的云端工具和云计算资源服务,这也是青云“漫漫云路”的开局。

    第二阶段,以“云”之力,为包括金融、交通、医疗、教育在内的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赋能,“这期间不仅局限于IaaS层,而是提供一个完整的‘云网边端’的平台。”林源指出。在这个阶段,青云也从最早提供单一的云平台产品,逐步转变为打造全栈云产品。

    第三阶段,“剑”已磨成,锋芒显露。经过了多年的学习、借鉴、追赶,尤其在经历了2021年的上市后,青云将更多的业务重心放在为数字经济提供底层核心原创技术支持,服务国产替代、数字新基建、“东数西算”、“双碳”等国家战略上。

    谈及过去的十年,以及未来的发展时,林源表示,青云的产品一定要具备几个特点:首先是原创性;其次是领先性。这两点也成为青云在云计算市场中能够披荆斩棘的两把利刃。 

    深耕行业,服务数字化转型

    回看过去的十年,无论是“公私一致”架构的混合云,还是“云网边端”一体化架构,以及KubeSphere容器平台,青云每一次的创新都离不开客户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真真切切对“云”的不同需求。

    深耕于千行百业,“因地制宜”,这也是青云能一路成长为我国中立云计算厂商引领者之一的秘诀。“未来新的十年,我们会根据客户需求、产业数字化,以及国家政策的变化,进行重点战略的布局。”正如林源所说,在未来的十年里,青云依旧会继续提供坚实的底层技术支持,解决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诸多难题。

    在林源看来,2021年青云上市也对其整体的业务规划及发展方向有着千丝万缕的影响。“上市之前,我们还是一家由技术驱动的、服务于企业的市场化公司。上市以后,我们是有社会责任的,任何动作都要跟国家战略息息相关,未来业务的发展就是要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林源对青云未来的发展目标也给出了明确答案——做建设数字中国的核心云厂商。

    新十年,四“新”战略

    林源在采访中与记者分享了他对未来十年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的研判,以及青云的发展方向:全力推进四“新”战略,即新技术、新场景、新路径、新生态。

    新技术:云原生场景化应用是关键,提供端到端云原生服务

    云原生早已不是新鲜的“技术”,用户已经不太关注如何用云,而是关注如何用好云。

    未来,青云所有的服务都将基于云原生构建。“我们服务的客户越来越希望能够更高效地交付新应用,产生市场价值,亟需摒弃原有的技术堆栈,用一套标准化流程覆盖应用开发、测试、交付及全生命周期管理,这就需要用云原生的架构降低应用开发、运维的门槛。所以,我们会All in云原生。”林源强调。

    例如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利用云原生技术管理内外部人员,管理每个应用从开发、测试,到上线、运营的标准化。“这些都需要云原生的技术、框架或管理方式实现。”林源表示,“青云目前积累了很多金融行业的用户,比如为某客户提供KubeSphere容器平台,简化了DevOps流程,提供Istio帮助客户轻松实现灰度发布,发布过程从小时级提升到分钟级,整个生产效能提升了40%。”

    接下来,青云将会围绕容器、DevOps、微服务、可观测性等,加速云原生技术创新,打造云原生产品家族、场景化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端到端云原生服务。

    新场景:深入企业业务场景,具体业务场景具体分析

    正如上文所述,未来的“云”将会更多的为不同行业“定制化”,不同场景下对云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林源认为,未来的云厂商理应深入企业业务场景,进行“深服务”,加速数字化转型与创新,“要深入场景,解决每个行业、每个场景下的具体问题。”林源表示。

    “在深入产业数字化以及企业业务场景时,青云不单要做一个工具提供商,更重要的是我们和行业领域ISV、专业厂商一起合作,更好服务于金融、工业、医疗、教育等客户。在产业数字化里,一定要做深,一定要站在客户的角度解决具体的业务问题。”林源认为这是青云进一步将“业务下沉”所要前进的方向。

    例如在谈及如何帮助轨道交通提高日常维护效率时,林源分享到,“我们通过在轨检车上接入多个传感设备,如摄像头、3D相机等,从不同角度拍摄收集轨道图像信息,再经由边缘计算算法模型完成基本数据处理,上传至云端进行规模分析、模型训练,构建一套云边协同的轨道探伤解决方案。这样的方案可以大量地降低人员的投入,提高轨道探伤效率。”

    新路径: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以中国科技服务数字中国

    随着8大节点的全部“开工”建设,“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东数西算”的核心就是解决能源与算力的不平衡问题,疏导东部的数据“向西算”。“我们现在谈的一体化数据中心更多谈及的是数据中心、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服务器的部署,更多是‘硬件’层面的。但是算力与应用之间,需要一个‘接驳器’,才能更好实现‘东数西算’的价值。”林源指出。

    在“东数西算”的大背景下,青云也早有布局,“青云超级智算平台便是我们的核心,向下接驳各种异构化算力,向上接驳各种行业应用。通过超级智算平台,让算力具有生命力,也支撑了数字化应用,最终服务数字经济。”林源强调。

    事实上,早在2020年,青云就已经帮山东构建了亚洲最大的AI算力平台,从数据中心算力管理角度出发,打造了一个可运营的算力“调度”平台。

    与此同时,在林源看来,如何实现跨多个数据中心的算力、存储、网络的统一调度管理将是云厂商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云原生、云管资源管理等方式,以及SD-WAN网络架构等技术手段,青云可帮助客户解决多数据中心之间或者多算力中心之间算力调度问题,解决整个应用统一管理问题,解决整个应用支撑问题。”林源指出。

    在“双碳”领域,青云重点聚焦能源、交通、建筑三个行业场景,提供分布式能源调度系统、统一的云控调度平台,以及“双碳”智慧建筑解决方案,助力客户节能减排。

    新生态:“三位一体”,构建开放、多元的新生态

    在林源看来,从技术、业务、服务三个层面构建生态,将成为云厂商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未来云计算发展的大势所趋。当然,在这三个维度青云也已有成熟的布局。

    技术方面,青云充分发挥自研技术优势,以端到端云原生技术为核心,以自研和开源方式,与全球研发者一同,构建良好的技术生态圈,为用户打造更高效、更便捷、开箱即用的技术应用体验。

    业务方面,据林源介绍,青云将进一步强化自身渠道建设,面向全国各区域,金融、医疗、教育、能源、交通等行业的合作伙伴,提供优质的专项资源支持、专业技能培训和奖励认证等,构建共营、共销、共创、共赢的新业务生态,与合作伙伴一起实现增长突破。

    服务方面,青云“两手抓”。一方面,深挖用户痛点,根据实际业务需求,提供场景化、定制化服务;另一方面,青云将继续做好“杠杆型”平台的提供者,以“中立”的态度,集成上下游优秀合作伙伴能力,共同打造解决用户真实需求的解决方案,服务数字化转型。

    “技术上坚持开源共享,服务上秉持中立开放”这是林源所描述的青云未来十年在四个新战略下的发展主旨,而“成为数字世界的基石”始终是青云发展的愿景。


    ]]>
    华为助力三峡集团打造华中地区最大绿色零碳数据中心集群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峡”之大者,利国利民。3月29日,由华为数字能源提供整体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解决方案的三峡东岳庙数据中心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全面竣工投产。

    三峡东岳庙数据中心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坝区右岸,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规划建设26400个机柜,分三期建设。

    一期工程于2021年2月18日正式动工,2021年11月30日首批机柜投产,2022年3月29日实现竣工投产,前后历时一年。三期全部建成投产后,将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绿色零碳数据中心集群。 

    本次投产的一期项目总投资8.45亿元,共建设了4400个机柜,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包含一栋数据中心机房楼、一栋通讯指挥楼、一座35千伏变电站。项目一期工程年用电量将超过2亿千瓦时,全部使用三峡清洁水电供电,同时采用江水冷源系统降温,大大降低能耗,提升能源效率。

    三峡东岳庙数据中心作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集团”) “十四五”数字化转型的重大项目、总部回迁湖北后首个交付的重大“新基建”项目,按照国家A级机房标准建设,采用业界最先进的技术和自主安全可控产品,是国内首个大型绿色零碳数据中心。


    在该项目中,华为提供了L0+L1整体解决方案,包括数据中心系统架构设计、主设备供货和集成管理交付,特别是华为数据中心能源提供的全栈解决方案,包括:160套模块化机房、38套智能电力模块、320套智能锂电设备、160套高温风墙、1套iCooling@AI智能温控系统和1套智能巡检机器人,助力三峡集团打造极简、智能、安全、绿色的数据中心。

    在“双碳”大背景下,数据中心本身的节能降碳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衡量指标。因此,华为数字能源在助力三峡集团将东岳庙数据中心打造成真正的绿色零碳数据中心方面不遗余力。其中包括采用业界最先进的iCooling@AI智能冷却方案,将全年PUE控制在1.25以内;智能电力模块+SmartLi智能锂电备电方案,不仅保障数据中心的长期可靠运行,而且节省供配电面积40%,多部署机柜500+。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整体系统解决方案结合端到端预制化交付模式,帮助客户实现了快速部署,相比传统数据中心建设模式,TTM缩短50%。

    随着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三峡集团将依托三峡东岳庙数据中心的地理位置优势、清洁能源可靠供应优势和高等级安防保卫优势,积极携手湖北省和宜昌市,将其打造成为第九个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节点,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数据“保管员”、绿色零碳“引领员”、东数西算“调度员”,为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环保、安全的数字基础设施底座。


    ]]>
    深度解密:边缘计算的理解与思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本文来源:云计算之家

    图片

    云计算发展史,就是虚拟化技术的发展史,近20年来云计算与互联网相互促进高速发展,中心云技术逐渐成熟并开始应用到社会各个方面,成为全社会通用的基础设施。但是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产业互联网发展落地,中心云计算开始相形见肘;分散式边缘计算,这个互联网时代被遗忘的,在当下智能化时代,重新又被寄予厚望,补充中心云计算的能力,承接产业互联网的落地使命。如果中心云计算是由技术创新驱动的,那么边缘计算一定是业务价值驱动的;边缘计算生于业务,长于业务;

    业界对边缘计算的理解似乎都不太一样。似乎“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边缘计算”,那到底什么是边缘计算?边缘计算有那些分类?边缘计算与中心云的关系?本篇将抽丝剥茧,深入浅出,详细阐述对边缘计算理解与思考。

    1.

    算力的周期性交替

    图片

    从整个计算机发展来看,以二十年为周期,算力以中心式与分散式之间周期性交替循环,

    周期一:通用计算机诞生伊始,采用大型计算机的集中式计算模式,通过分时技术服务于多终端;

    周期二:随着集成电路技术发展,计算机体积缩小性能提升,个人PC电脑普及,软件主要是C/S与B/S模式,服务端实现共享存储数据,客户端完成大量的渲染计算,算力交替至分散式计算模式;

    周期三:近二十年虚拟化及分布式计算等技术发展,云计算实现按需从资源共享池中获取所需资源,尤其是大数据快速发展,算力交替至中心式计算模式;

    周期四:当前,5G叠加物联网,终端量和数据量快速增长,集中式云计算表现出瓶颈,算力开始向分散式边缘侧迁移;

    边缘计算开始兴起;接下来是发展繁荣的关键10年;边缘计算,算力无界,点亮边缘,开启泛在边缘智能化时代。

    2.

    边缘计算的定义

    边缘计算当前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在IT云计算领域视角,边缘计算作为中心云计算的拓展。在CT电信领域视角,边缘计算最初也被称为移动边缘计算(MEC),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对MEC的定义是:“移动边缘计算在移动网络的边缘、无线接入网(RAN)的内部以及移动用户的近处提供了一个IT服务环境以及云计算能力”。

    对边缘计算定义各有侧重,但核心的思想基本是一致,边缘计算是基于云计算核心技术,构建在边缘基础设施之上的新型分布式计算形式,在边缘端靠近最终用户提供计算能力,是一种靠近数据源的现场云计算。

    中心云计算凭借其强大的数据中心,为业务应用提供大规模池化,弹性扩展的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设施服务。但是中心云计算适用于非实时、长周期数据、业务决策场景;而边缘计算聚焦在实时性、短周期数据、本地决策等业务场景方面;比如当下热门的音视频直播、IoT、产业互联网,虚拟现实,元宇宙等场景,将工作负载会下沉至离终端设备或者靠近最终用户的地方,以此实现更低的网络延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3.

    章鱼式边缘计算

    图片

    边缘是相对的,是网络的边缘,是相对中心式计算的边缘分散式计算。边缘计算的核心目标是快速决策,作为中心云计算的延伸,将计算能力拓展至“最后一公里”。因此不能独立于中心云,而是放在云-边-端的整体架构之下,有中心式管控决策,也有分散式边缘自主决策,即章鱼式边缘计算。

    章鱼全身神经元中心式脑部占40%,其余60%在分散式腿部,形成1个大脑总控协调 + N个小脑分散执行的结构。1个大脑擅长全局调度,进行非实时、长周期的大数据处理与分析;N个小脑侧重局部、小规模数据处理,适用于现场级、实时、短周期的智能分析与快速决策。

    章鱼式边缘计算采用中心云+边缘计算的分布式云边一体化架构,海量终端采集到数据后,在边缘完成小规模局部数据的实时决策处理,而复杂大规模的全局性决策处理,则由汇总至中心云深入分析处理。

    4.

    边缘计算的位置

    图片

    边缘计算是位于中心云及终端之间,将云计算能力由中心下沉到边缘,通过云边协同的架构解决特定的业务需求。在网络的边缘,靠近现场进行计算,最大程度降低传输时延,是边缘计算的核心价值。

    但是中心云与终端之间的网络传输路径可不简单,是经由接入网(距离30公里,延迟5到10毫秒),汇聚网,城际网(距离50到100公里,延迟15到30毫秒)到骨干网(距离200公里,延迟50毫秒),最后才到数据中心(假定数据中心IDC都在骨干网),耗时数据是正常网络拥塞的拨测统计值,即业务侧感知的实际延迟数据,虽然不是非常精确,但是辅助架构决策足够了。

    云计算能力由中心逐步下沉到边缘,首先想到就是依据当前的网络节点,沿着骨干网到接入网,最后到边缘现场逐步下沉,节点数量逐渐增多,覆盖范围缩小,运维服务成本快速增加。按照国内的网络(国内有多张骨干网,分别是电信CHINANET与CN2,联通CNCNET以及移动CMNET)现状,骨干网节点(基本上对应省会城市,数量20+),城际网节点(基本上对应地市,数量200+),汇聚网节点(基本上对应区县,数量2000+),接入网节点(假设对应移动基站,数量60W+,实际更多),还有就是数以万计的业务现场计算节点。这些节点都有可以安置边缘计算,范围太广难以形成统一标准。所以为什么说中心云计算是由技术定义,边缘计算一定是网络与业务需求定义。

    边缘计算参与者众多,云厂商,设备厂商,运营商三大关键服务商方以及一些新型AI人工智能服务商等,都是从各自现有优势延伸,为存量的用户提供全站式服务,通过业务上下游,拓展更多客户及市场空间。设备商在互联网时代默默耕耘,借助物联网逐渐构建单一功能的专业云;云厂商从中心化的公有云开始下沉,走向分布式区域云,区域云之间通过云联网打通,形成一个覆盖更大的云。运营商在互联网时代被公有云及繁荣的移动应用完全屏蔽只能充当管道,但是在边缘计算时代,业务及网络定义边缘计算,运营商重新回归焦点,不可替代。

    5.

    边缘计算的类型

    边缘计算一定是网络与业务需求定义,业务价值驱动,按需建设使用;

    (一)网络定义的边缘计算:

    图片

    通过优化终端与云中心网络路径,将中心云能力逐渐下沉至靠近终端,实现业务就近接入访问。从中心到边缘依次分为区域云/中心云,边缘云/边缘计算,边缘计算/本地计算三大类型:

    区域云/中心云:将中心云计算的服务在骨干网拓展延伸,将中心化云能力拓展至区域,实现区域全覆盖,解决在骨干网上耗时,将网络延迟优化至30ms左右,但逻辑上仍是中心云服务。

    边缘云/边缘计算:将中心云计算的服务沿着运营商的网络节点逐渐拓展延伸,构建中小规模云服务或类云服务能力,将网络延迟优化至15ms左右,比如多接入边缘计算(MEC)、CDN。

    边缘计算/本地计算:主要是接近终端的现场设备及服务能力,将终端部分逻辑剥离出来,实现边缘自主的智能服务,由云端控制边缘的资源调度、应用管理与业务编排等能力,将网络延迟优化至5ms左右,比如多功能一体机、智能路由器等。

    总的来说,基于网络定义的边缘计算,更多的是面向消费互联业务及新型2C的业务,主要是将云中心的能力及数据提前下沉至边缘,除了经典的CDN,视频语音业务外,还有今年大火的元宇宙等。

    当前大部分面向消费互联业务都是通过安置在骨干网的中心云计算能力支持,时延在30ms到50ms延迟,远远小于本身云端后端业务处理的延迟;算力下沉至边缘初衷,重要是实现中心云海量请求压力分散,用户体验优化等,但对业务都属于锦上添花,并非雪中送炭。

    图片

    这里说一下运营商网络,中心云计算的技术,是将数据中心内部网络全部虚拟化,即云内网络,衍生出VPC,负载均衡等诸多产品;数据中心外部几乎完全屏蔽运营商网络,只是提供弹性公网IP及互联网出口带宽服务,中心云计算与运营商网络没有融合;但从中心云计算演进到边缘计算,是强依赖网络将中心云与边缘链接起来,如果中心云是大脑,边缘计算是智能触角,那么网络就是神经,就是动脉血管;

    但是整体网络规划与建设,尤其是国家骨干网的规划建设,是在云计算发展之前,并不是专门服务云计算的,所以中心云计算与运营商网是需要融合,即云网融合,云网融合最终目标是云中有网,网中有云;实现云能力的网络化调度编排,网络能力的云化快速定义。希望借助新型业务需求和云技术创新,驱动运营商网络架构深刻变革升级开放。

    当前,网络的能力极大的限制云计算的发展,在边缘计算及物联网建设过程尤为明显;云网融合与算力网络依然还是运营商的独家游戏,进展缓慢;新一代5G颠覆性技术变革,引爆整个领域的颠覆性巨变;但是只是解决了海量设备接入及设备低延迟接入的问题,后端整体配套及解决方案明显跟不上;就当前情况来看,依然还是5G找业务尴尬局面,未来5G在实体产业领域(港口, 码头,矿山等)领域,相比消费者领域,会带来更大变革与价值,来日方长,拭目以待。

    (二)业务定义的边缘计算:

    图片

    除了面向消费者的互联网边缘场景,边缘计算更多的是面向实体产业及智慧化社会衍生的场景。

    对于实体产业场景来说,由于历史原因,在边缘及现场,存在大量的异构的基础设施资源;通过业务需求驱动边缘计算平台的建设,不仅需要整合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资源,同时将中心云计算技术及能力下沉至边缘及现场,实现大量存量业务运营管控上云,海量数据统一入湖,以此支持整个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对于智慧化社会衍生场景来说,越是新型的业务,对网络时延敏感越高,数据量越大,结构化数据逐渐转化成非结构化数据,需要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等高等智能化技术支持。

    如果需要一个参考延时基准,以此来决策是否需要边缘计算的能力,建议30ms的延迟,即一次请求从接入到骨干网的耗时;当前新型对网络时延敏感的业务场景,都是通过云端总控管理,设备现场实时计算这种分布式架构策略,以此减弱对网络的强依赖。面向业务将边缘计算分为智能设备/专业云及产业边缘/行业云两种类型:

    智能设备/专业云:基于云计算能力之上,围绕智能设备提供整体化,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包含智能设备,云端的服务以及端到云之间的边缘侧服务,比如视频监控云,G7货运物联等;

    产业边缘/行业云:也基于云计算能力之上,围绕行业应用及场景,提供套件产品及解决方案,比如物流云,航天云等;

    总的来说,基于业务定义的边缘计算,更多的是面向智能设备及实体产业,对智能设备,从AVG,密集式存储,机械手臂等单一功能的智能设备,到无人机,无人驾驶车等超复杂的智能设备,云计算能力不仅是支撑设备控制管理应用的运行,同时借助中心云计算能力拓展至边缘侧,解决这种产品上云,无法集中化标准化管理难题;对产业边缘,通过云计算技术,结合行业场景的抽象总结,构建行业通用的产品及解决方案,随着整个产业互联网加速建设,是边缘计算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6.

    总结

    图片

    对于规模较大的一些企业,云边场景非常复杂,中心云计算平台与边缘计算的平台建设,不仅应对业务需求,同时还要面临诸多基础设施的问题:在中心云计算面临多云使用多云互通问题;在边缘网络链路面临多运营商的骨干网,多云运营商网络及多云的云网融合问题;在端侧接入网面临多运营商5G网络的共享的问题等,很多问题只能通过治理的手段应对,无法从技术平台层面彻底解决;

    总的来说,边缘计算范围太大,场景太泛,整个行业都比较缺少经典的案例及标准,尤其是产业边缘计算,在国家层面都有在大力推进产业互联网,但是仍然艰难前行;所以对边缘计算的建设,一定是面向真实的业务场景及期望,整体规划面向价值逐步建设。

    参考资料:

    1.艾瑞咨询:2021年中国边缘云计算行业展望报告

    2.华为:点亮边缘,引领第一波5G应用

    3.中移动:2021 中国移动云网一体化产品白皮书

    4.红帽:Edge computing with Red Hat OpenShift


    ]]>
    云计算支出再次增长,未来还会有更多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2021年第四季度,全球企业在云基础设施服务上的支出为211亿美元,表明云存储和计算能力方面的支出出现反弹。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据,该季度云基础设施支出同比增长13.5%,达到211亿美元。

    继2021年第二季度同比显著下降1.9%后,上一季度云基础设施支出达到186亿美元,这是7个季度以来云基础设施支出首次下降。

    过去两年,随着世界各地的企业和政府开始实施大型数字化转型项目,云计算支出有所上升。

    “这标志着连续第二个季度同比增长,因为供应链限制在过去几个季度耗尽了供应商库存。随着积压订单继续增长,只要经济保持健康,供应赶上需求,被压抑的需求预示着未来的增长。”IDC在谈到2021年第四季度时表示。

    2021年全年,云服务支出比2020年高出8.8%,全年总额达739亿美元。

    企业在传统IT上的支出也在增长,但增速不及云计算。根据IDC的数据,企业在非云基础设施上的投资达到172亿美元,同比增长1.5%。这标志着传统It支出连续第四个季度增长,较2020年增长4.2%,至596亿美元。

    IDC预测,到2022年,企业将在云基础设施上投入900亿美元,比2021年增长21.7%。CIO在非云基础设施上的支出将下降0.3%,至594亿美元。

    不过,IDC预计,到2022年,共享云基础设施支出将同比增长25.5%,达到645亿美元,而专用云基础设施支出预计将同比增长13.1%,达到254亿美元。


    ]]>
    浪潮AI微模块数据中心助力信钢公司数字化转型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安钢集团信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信钢公司")是河南省重点冶金企业,集轧钢、炼钢、炼铁、烧结球团、炼焦、锰铁、微粉、发电为一体的钢铁联合企业,拥有年产铁300万吨、钢365万吨、材500万吨、焦炭160万吨、锰铁40万吨、矿渣微粉190万吨生产能力,为豫南地区最大的建材、中宽带钢生产基地,是首批符合国家钢铁行业规范性条件的钢铁企业、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河南省民营企业100强企业。

    作为信阳当地的支柱企业,信阳钢铁目前也面临着数字化转型压力,浪潮信息专为钢铁行业打造智能工业网关及一体化管理平台,利用双活热备、故障后自启动修复、二层组网等技术,支撑安全生产监控、预测性维护等应用,保证生产高效稳定运行。

    智能工业网关及一体化管理平台的高效可靠运行离不开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平台建设。经过充分论证,遵循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高质量等原则,信钢公司数据机房选择浪潮智慧微模块作为整个公司的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方案选用一套ISC-MDC加1套ISC-MDC-S产品,分别对应中心机房及网络设备机房,均采用一体化集成理念,即将机柜系统、供配电系统、制冷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消防系统、防雷系统、监控系统等集为一体,各系统采用模块化工厂预制,从而实现项目快速部署,缩短施工周期至两周。

    浪潮AI微模块采用高效模块化UPS系统ISC-UPS200及行级精密空调系统ISC-COOLING。模块化UPS支持在线热插拔,按需扩容,同时采用最新的IGBT整流技术,在ECO经济模式下整机效率高达99%。行级精密空调系统采用近端制冷、水平送风方式,节能率较常规空调超过30%,为数据中心整体节能提供保障。


    为了保障中心机房安全、可靠的运行。信钢公司采用浪潮智能AI管控系统ISC-AI Manager 10000,检测、监控环境和设备动力参数,通过RS485总线将各个设备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网络智能型动力与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监控主机具备数据采集、计算分析、数据存储、报警触发、报警处理、逻辑控制功能,并可通过WEB浏览进行远程监控、数据查询、维护管理。集成监控设备一体化安装,封装在一体化监控箱内,箱体高度仅为7U,为其他设备部署预留充裕空间。

    同时,为了实现数据中心动力、环境、能耗的动态管理,避免机房意外情况的发生,减轻运维人员的压力。浪潮信息在数据机房本地配置32寸触控显示屏并增加手机APP运维管理功能,方便用户随时随地查看数据中心设备实时状态,掌握报警信息。通过智能管理,信钢公司数据机房做到了无人值守,大幅提高了运营效率,获得了客户的一致好评。


    ]]>
    工信部《上云用云实施指南(2022)》编制工作启动会在京召开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2022年4月1日,工信部《上云用云实施指南(2022)》(以下简称“《指南》”)编制启动会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顺利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江明涛、信息技术发展司信息服务业处处长张毅夫,以及中国信通院、电子一所、电子四院、电子五所、赛迪研究院、中信联、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阿里云、腾讯云、华为等20余家单位有关负责人出席会议。

    1648888130057031933.png

    江明涛在致辞中指出,支持企业上云有利于推动企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2018年发布《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助力各地企业上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企业上云程度不深、细分行业领域上云解决方案不丰富等问题依然存在。

    江明涛强调,本次《指南》编制要有效把握现阶段企业上云核心要点,全面吸收前期上云成功经验,充分加强内容指导性和可落地性,力求展现出《指南》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为后续编制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指南》牵头支撑单位中国信通院副院长魏亮表示,中国信通院常年深耕云计算产业发展,支撑多项国家云计算政策发布,虽然我国企业上云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上云用云情况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产业界亟需新版《指南》对现阶段工作进行指导。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栗蔚作为起草组代表,从编制背景、前期调研情况、重点亮点、指南框架、编制计划等方面介绍了《指南》的整体编制思路。

    张毅夫表示,《指南》由信息技术发展司牵头,支撑单位、行业联盟、科研院所、骨干企业选派人员参与的方式开展编制工作。为保障编制工作高效、有序推进,建立领导小组、起草组和专家组。同时,根据《指南》框架对具体编写工作进行了详细分工。

    中国信通院、电子一所、电子四院、电子五所、赛迪研究院等支撑单位表示将深入开展产业研究,把握指南编写进度,保证高质量的成果输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阿里云、腾讯云、华为、北邮、中信联等产业界专家代表建议《指南》在可操作性、可落地性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并表示全力做好指南的支撑工作。

    本次《指南》编制启动会的召开,将有助于准确把握产业趋势和发展阶段,研究梳理细分行业上云路径,明确新时期工作的主要目标、实施思路,帮助《指南》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上云用云,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重要依据。


    ]]>
    亚马逊被评为2022年美国最佳工作场所 连续两年高居榜首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北京时间4月6日晚间消息,据报道,亚马逊再次被领英(LinkedIn)评为“2022年美国最佳工作场所”,连续第二年位居榜首。

    该排行榜基于领英8.1亿会员的数据,评出了美国最受欢迎的工作场所,旨在帮助专业人士确定最适合其职业发展的公司。评选标准包括员工晋升机会、获得新技能的机会,以及性别多样性等。

    亚马逊高级副总裁贝丝·加莱蒂(Beth Galetti)对此表示:“感谢所有员工,是他们让亚马逊成为最佳工作场所。我们为此感到自豪,但也深知,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在倾听、投资和发明,让员工体验变得更好。”

    2021年,亚马逊在美国创造了20多万个就业机会,目前在美国的员工总数超过110万。亚马逊承诺,在2025年之前将投资逾12亿美元,以提升30多万名员工的技能。

    亚马逊员工的平均起薪为每小时18美元,是联邦最低工资的两倍多。此外,亚马逊还为所有正式全职员工提供全面的福利方案。

    亚马逊已连续五年跻身该排行榜的前三名。此外,亚马逊在《财富》杂志的“全球最受尊敬公司”排行榜上排名第二,也是《福布斯》“全球最佳雇主”之一。(新浪科技)


    ]]>
    亚马逊云科技提升Serverless计算功能,扩充Amazon Lambda临时存储20倍至10GB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2022年4月6日,日前,亚马逊云科技持续增强Serverless计算服务功能,将Amazon Lambda函数可用的临时存储空间提升20倍,从512MB增加至10,240 MB。该功能将帮助客户更轻松地大规模执行数据密集型工作负载,如财务分析、机器学习推理和媒体处理等。亚马逊云科技于2014年推出Serverless计算服务Amazon Lambda,开创了业界先河,并持续根据客户需求更新迭代。通过Amazon Lambda,客户无需预置或管理服务器即可运行代码,覆盖几乎任何类型的应用程序或后端服务,且只需按照调用次数和使用的计算时间付费(按毫秒计算)。

    以往,对于机器学习推理、金融计算和媒体处理(例如创建 PDF 文件或媒体转码等内容生成工作流)等数据密集型应用,客户为了能快速处理大量数据,通常会选择本地存储处理数据的提取、转换和加载。处理数据密集型应用通常需要在临时存储中读写大量数据。Amazon Lambda运行环境提供一个临时文件系统,供客户的程序代码通过/tmp空间访问临时文件系统。该空间在Lambda运行环境的生命周期内保留,并且可为需要快速访问的数据提供临时缓存。现在,Amazon Lambda支持10GB临时存储、10GB容器镜像、以及10GB函数内存,客户可以将更大的文件带入/tmp,实现在运行环境中缓存大量数据,通过函数的横向扩展,以更轻松地运行数据密集型工作负载。

    客户可以使用Amazon Lambda API、Amazon Management Console、Amazon Command Line Interface (CLI)、Amazon SDK和Amazon CloudFormation为新的或现有的Lambda函数配置512MB到10,240 MB的临时存储。有关Amazon Lambda临时存储的更多信息,请参阅此博客。

    支持临时存储(/tmp)扩展至10GB的 Amazon Lambda现已在美国东部(弗吉尼亚北部)、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北部)、美国东部(俄亥俄)、美国西部(俄勒冈)、欧洲(法兰克福)、欧洲(爱尔兰)、欧洲(伦敦)、欧洲(巴黎)、欧洲(斯德哥尔摩)、欧洲(米兰)、亚太地区(新加坡)、亚太地区(东京)、亚太地区(悉尼)、亚太地区(首尔)、亚太地区(大阪)、亚太地区(香港)、加拿大(中区)、中东地区(巴林)、南美洲(圣保罗)、非洲(开普敦)区域正式推出。有关可用性的更多信息,请参阅亚马逊云科技区域表。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Lambda开发人员指南

    ]]>
    全新云原生桌面来了,华为云桌面公有云版正式商用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3月31日,华为云桌面(公有云版本)正式商用。作为基于华为云云原生架构设计和构建,生于云、长于云的云桌面服务,华为云桌面能够便捷的调用云上的各种服务,实现配置动态变更、资源水平扩展,在线持续演进等能力,助力政企打造便捷、安全、低维护成本、高服务效率的云上办公系统。

    当前云上数字化办公已成为趋势,基于公有云的办公SaaS化服务也日渐增多,且市场规模保持在平稳的增长态势。华为云桌面作为云上办公的入口和平台,能够灵活融合多个协同办公服务,且最大程度满足随时随地移动办公的需求,具备以下五大核心优势:

    部署资源快速灵活

    企业使用传统电脑办公,一次性购买成本高,软硬件更新换代快,配置升级/变更繁琐,一般2-3年就会面临淘汰风险。华为云桌面是华为云上的SaaS化办公桌面服务,即买即用,可根据需求灵活申请和调整桌面的CPU、内存、磁盘等规格,分钟级部署。

    运维管理简单高效

    用户的资源、权限、运维统一管理,从线下分散运维变为云端统一运维,问题响应速度和效率提升,大大降低运维工作量。通过标准化模板支持用户操作系统、业务应用的统一化、标准化,实现IT办公平台的归一化管理

    移动协同自由办公

    不受限于办公地点,员工可随时随地通过登陆华为云桌面访问办公空间。笔记本电脑、Pad、手机、会议白板等设备均可登陆,一键直达办公空间。应用响应不依赖于终端的处理能力,而是直接利用云端桌面服务器的优越性能,大幅提升应用处理速度和用户体验。通过华为云覆盖全球的网络,在丢包<5%的不稳定情况下,仍可保证流畅办公体验。

    极致高清流畅体验

    电商、游戏、工业仿真、服装设计等行业对办公终端的显色真实度有很高的要求。通过华为HDP高清传输协议(HUAWEI Delivery Protocol),华为云桌面能够为用户带来高清视觉享受下的流畅办公体验,保障YUV444真彩无损显示、专业10bit色深柔滑细腻、4K/60帧高动态场景流畅。

    全方位防护数据安全

    病毒攻击、信息泄露、非法访问、数据监听等办公安全问题几乎是所有企业的困扰,尤其在远程办公已成为刚需。华为云桌面具备接入终端、传输管道、云平台三大环节安全机制,10项关键措施,实现数据不落地、行为可追溯、过程可审计,规避企业办公中的各类数据安全风险。同时,通过多重强管控的安全策略,如显式/隐式桌面水印、外设管控、文件传输管控等,大幅减少信息泄露和安全隐患。

    华为云桌面经过10多年市场积累,已经与110多个国家的4000客户开展了商用合作,实现多个重点行业突破。


    ]]>
    欧盟或对微软云计算展开反垄断调查 问卷初查进行中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北京时间4月1日早间消息,据报道,欧盟反垄断机构目前正在向微软云计算业务和软件授权业务的竞争对手和客户展开问询,这一举动有可能导致对微软相关业务的反垄断调查。据悉,媒体已经看到欧盟发出的调查问卷。

      在反垄断调查方面,微软公司已经是欧盟的“常客”。在过去的2010年代,微软遭到了欧盟委员会累计16亿欧元(18亿美元)的反垄断罚款,罪名是违反欧盟的反垄断法律,以及没有遵守欧盟有关停止反市场竞争行为的命令。

      据报道,微软这一次再次进入欧盟的“反垄断雷达”, 原因是遭到对手投诉举报。此前,德国软件公司“NextCloud”、法国软件厂商“OVHCloud”向欧盟委员会提出投诉,内容是有关微软云计算业务的一些市场举动。

      在上述发送给微软客户和竞争对手的问卷中,欧盟委员会表示,该机构掌握了一些信息,表明微软可能在利用在部分软件市场的主导优势,在特定的云计算服务领域排挤竞争对手。

      欧盟委员会问卷提出的问题,包括微软和云服务提供商的授权协议,是否允许其他对手展开有效的竞争。

      另外一个问题提到,为了在云计算市场展开有效竞争,云计算服务商是否需要获得微软的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以弥补自家的云计算基础设施。

      欧盟委员会也希望了解云计算服务商两种业务模式的授权费和授权条款差异,一种模式云计算服务商和客户之间,另外一种模式是云计算服务商把微软云服务和自家的服务捆绑、间接销售给客户。

      另外一个调查焦点,是云计算服务商的基础设施方面,云存储服务(俗称“网盘”)可能存在的技术限制。

      对于欧盟委员会进行的初步调查,微软公司通过声明表示,公司一直在持续关注,如何能够最好的支持微软合作伙伴,让微软的软件提供给各种场景的客户,其中包括云计算服务商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欧盟委员会反垄断事务负责人维斯塔格几天前刚刚表示,对于云计算市场,她暂时还没有厂商实施垄断的担心,她也提到了欧盟“Gaia-X”计划带来的市场竞争。

      据悉,Gaia-X是法国德国联合提出的计划,计划实现欧洲地区在云计算服务领域的自主,摆脱对美国公司的依赖。(新浪科技)


    ]]>
    亚马逊新CEO贾西2021年总薪酬达2.12亿美元 基本薪资为17.5万美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北京时间4月2日早间消息,亚马逊本周表示,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安迪·贾西(Andy Jassy)2021年的薪酬总包约为2.12亿美元。这表明,他在出任亚马逊CEO一职后获得了巨额的股权激励。

    亚马逊周五在证券备案文件中表示,去年7月接替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出任公司CEO的贾西2021年基本薪资为17.5万美元,与上年持平。他薪酬包的绝大部分来自于6.1万股股权激励。亚马逊去年披露了授予贾西的期权,这些期权将于2023年至2031年归属。亚马逊表示,这笔激励“预计将构成贾西未来几年大部分的薪酬”。

    作为亚马逊执行董事长,贝索斯2021年的基本薪资为81840美元,外加160万美元的其他薪酬。这主要是为了支付他安保人员的费用。贝索斯是全球最富有的人之一,他持有亚马逊的超过12%股份。在供职于亚马逊期间,贝索斯个人没有再被授予任何期权激励。

    接替贾西担任亚马逊云计算业务AWS CEO的亚当·塞利普斯基(Adam Selipsky)是2021年亚马逊薪酬第二高的高管,薪酬总包约为8100万美元。其中绝大部分是将于未来5年归属的一项期权计划。

    负责亚马逊零售和物流板块的全球消费者业务CEO戴夫·克拉克(Dave Clark)薪酬为5600万美元,其中也包括他在晋升后获得的期权激励。

    亚马逊在周五提交的文件中表示,2021年亚马逊全球员工的薪酬中位数为32855美元,与贾西的薪酬包之比为1:6474。在美国,亚马逊全职员工的薪酬中位数为39677美元。(新浪科技)


    ]]>
    埃森哲《技术展望2022》:企业级元宇宙将重塑商业格局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埃森哲(纽交所代码:ACN)最新发布的《技术展望2022》报告指出,扩展现实(XR)、区块链、数字孪生和边缘计算等多种技术的发展,为塑造企业级元宇宙奠定基础。这一趋势将创造全新的交互体验,进一步推动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融合,改变未来十年人们的生活和企业发展。

    埃森哲连续第二十二年发布《技术展望》报告,今年的主题为“多元宇宙,融合共治:重塑新商业格局的技术与体验”。报告指出,元宇宙正在改变互联网的运作模式,一些具有远见的企业已开始着力打造虚拟和现实融合空间,建立更为无缝、紧密的连接,并借助新一代计算机开启行业变革。为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机遇,埃森哲宣布成立元宇宙事业部,与行业领军者共同塑造新商业格局。

    埃森哲技术服务全球总裁兼首席技术官杜保洛(Paul Daugherty)表示:“我们把元宇宙视为在多个维度上不断演变和扩展的连续统一体。下一代互联网已然到来,这将推动新一轮数字化转型浪潮,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随着现实生活和数字生活的融合度加深,企业将跨越技术和平台开展运营协作,探索客户体验场景。在新赛道上,企业需要肩负起责任,更前瞻性地考虑并应对信任、可持续、多元化、安全、隐私等多重挑战。”

    埃森哲调研了全球4,600多名业务和信息技术高级管理者,其中包括150多名中国企业高管。在现阶段,近九成(89%)的受访中国企业高管认为,元宇宙会对其企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60%的中国高管表示,元宇宙会带来的变化将是突破性的。

    埃森哲《技术展望2022》报告揭示了企业需要关注的四大重要趋势,它们将帮助企业破立并举,稳步迈向未来:

    • 未来网络:融入元宇宙。如今,企业依赖现有的互联网规则,各类网站和应用(apps)纷繁零散,平台之间数据难以整合共享,元宇宙和Web3将改变这一局面。元宇宙将构建一个恒定的三维环境,允许人们在数字和物理空间中自由“穿梭”。有九成的中国企业高管认为,未来的数字平台应打造统一的用户体验,实现客户数据跨平台和空间的共享协作。

    • 编码世界:个性化星球。随着5G、环境计算、增强现实和智能材料等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速度加快,更多物理世界可以通过编码接入数字世界。这些数字化的实体环境不仅会重塑人们与周遭的交互方式,更会深刻影响人们感知、回应、掌控事物的方式。有88%的中国企业高管认为,领军企业将加强人们在虚拟世界中的真实感官体验,使人们可以在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间持续、无缝地切换。

    • 虚实共生:合成但真诚。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合成的数据将能够更为客观地反映现实世界,支持更多的业务场景。企业和消费者将更关注人工智能的诚信度和公平性。在虚拟与真实共生共建的情况下,除了合成内容和算法,企业更要从品牌整体考虑,注重真实性的影响。有92%的中国高管表示,其所在企业高度重视验证数据来源和人工智能应用的真实性和正当性。

    • 无限算力:开启新希望。随着新一代计算机的发展突破,各行各业的企业均有望突破计算极限。量子计算和生物计算将攻克曾经受制于成本高昂、效率低下或无法计算的难题。当天堑变通途,企业的竞争优势、价值创造以及合作方式将发生颠覆性变化。有88%的中国高管相信,新一代计算机将支持其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的目标。

    报告指出,商业环境将彻底改变,积极拥抱变化的领军企业将发挥头雁作用,面向客户、员工与合作伙伴开展新的战略,塑造新的竞争格局。例如,数字孪生技术是元宇宙的重要基石,玛氏(Mars)与微软及埃森哲合作,运用数字孪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材料浪费,并从订单到交付的各个环节支持员工进行实时决策。玛氏正将这一技术推广到产品研发,通过数字技术模拟气候、突发干扰和其他变量因素,强化从原产地到消费者的全链条追溯体系。埃森哲自身也是企业级元宇宙的积极探索者,公司创建了“Nth Floor”,让全球各地员工在任何时间都可以进入这一虚拟空间参加入职培训,开展沉浸式学习,和其他同事“见面聊天”。

    二十二年来,埃森哲始终坚持对全球商业格局进行系统性的观察,探索并总结对企业和行业最具颠覆潜力的新兴技术趋势。了解本年度报告的详细内容,敬请访问这里或关注埃森哲中国官方微信把握最新趋势内容。

                          

    关于研究方法

    埃森哲《技术展望2022》报告编写团队听取了来自《技术展望》外部顾问委员会的意见,这是一个由20多位资深人士组成的团队,分别来自公共和私营领域、学术界、风险投资机构及创业企业。此外,报告团队技术专家、行业专家和埃森哲业务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了访谈。同时,埃森哲商业研究院面向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23个行业、共24,000名消费者和4,650名企业高管和董事进行了调研。


    ]]>
    中科曙光与达梦签署合作协议 共研数据库一体机 共建产业新生态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3月24日,中科曙光与武汉达梦数据库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达梦数据”)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打造全国产数据库一体机,共同投入技术团队支持产品研发、测试、发布等工作,携手推动国产软硬件发展,构建产业新生态。

    达梦数据总经理皮宇、高级副总经理付铨,中科曙光高级副总裁任京暘、副总裁兼曙光国际公司总裁李传军等出席签约仪式。


    随着“东数西算”工程正式拉开帷幕,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一体化数据库将成为“东数西算”最重要的核心基础底座之一。而全国产数据库一体机适用场景广泛,将在金融、电力、通信及政企行业等关键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达梦数据总经理皮宇在会上表示,国产基础软件要坚持自主开发,生态建设是发展关键。中科曙光对服务器、存储核心部件及整机研发等方面有良好的把控,希望双方能将优势紧密结合,打造双方资源互融生态体系,发挥更高性能,满足客户方紧迫的数字化需求。 

    中科曙光高级副总裁任京暘对达梦数据40年来坚持做国产底层数据库产品表示钦佩和赞赏。他表示,中科曙光亦是用心打磨核心技术和产品,在企业定位及愿景等方面与达梦高度一致。未来将以一体机为抓手,与达梦数据针对主流应用场景、主流行业,优化整体表现,打造联合解决方案,针对潜在市场需求及机会点,进行前瞻性技术、课题创新共研,布局未来机会。

    作为核心信息基础设施领军企业,中科曙光专注于核心技术研发,并致力于与行业内优秀的合作伙伴携手,共同研发面向市场的关键核心产品,满足用户应用需求,共建应用生态,推动产业进步。


    ]]>
    浪潮网络发布智算中心解决方案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国家发展改革委、网信办、工信部、能源局日前联合发布《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提出布局全国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启动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构建国家算力网络体系。业内专家认为这对于推动我国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集约化发展、促进绿色节能、推进技术迭代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浪潮网络认为,“东数西算”是数字经济在基础设施上的布局,进一步推动数据中心向智算中心的演进。在智算时代,算力不再局限于数据中心,逐步向边和端延伸,因此数据中心需要重点构建基于高性能网络的多样化算力。浪潮网络面向云端推出 -- 智算中心网络方案,通过智慧联接,支持“云、边、端”三级架构,通过高速互联、智能调度、边端协作、快速响应,实现了对算力的释放和融合。

    方案特性

    • AI、通用、专享算力的高速互联

    面对各类算力的高带宽需求,浪潮网络推出业界领先的400G超高网络带宽交换机,解决AI、通用、专享算力的高速互联问题。

    • 低延迟、分布式存储和高性能计算

    针对分布式存储和高性能计算,浪潮提供RoCE网络,具备无损、高带宽、低延时三大特征,通过计算存储的弹性扩展,满足实时、高速的业务场景。

    • 计算、网络资源灵活调度和管理

    基于算网融合架构,通过智能算法和业务编排,利用SRv6、SDN等技术实现算力的灵活调度和网络的可视化管理。

    • 绿色、低碳智算中心

    随着网络芯片处理能力的升级,在绿色低碳的背景下,浪潮推出了单芯片架构网络产品,相比多芯片框式产品,在同等配置下,设备功耗下降了一半,机柜空间节省了42%。

    浪潮网络南京智能计算中心案例

    智算中心采用了业界领先的AI芯片和浪潮算力机组,通过高性能计算,可以满足无人驾驶、气象预测、视觉识别、金融预测等多种智能化应用场景。

    • 网络融合方案

    基于浪潮的服务器、存储、网络、云平台等全栈产品,发挥浪潮RDMA无损网络方案优势,采用算网融合架构,支撑了智能应用对算力资源的多样化需求。

    • 业务负载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浪潮为南京智能计算中心打造了强大的业务负载能力,它的AI计算性能达每秒80亿亿次,1小时可处理100亿张图像,或完成300万小时语音翻译。


    ]]>
    2021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274亿美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3月21日,Canalys发布2021年中国云计算市场报告显示,中国的云基础设施市场规模已达274亿美元。百度智能云全年同比增速55%,位于中国四朵云阵营前列,增长势头超行业平均水平,市场份额稳步提升,云智一体大见成效。

    Canalys研究分析师布莱克·默里表示,“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投资仍在继续,这为云厂商创造了巨大机会”。Canalys预计,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在2026年达到847亿美元,2021-2026年的复合增长率(CAGR)有望维持在25%。

    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发展,科技企业不仅以数字技术创新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而且以数字技术赋能千行百业,促进实体经济数字化、智能化。当产业智能化席卷整个市场,头部云厂商之间竞争的焦点已经从“云计算”转变为“AI服务”。“懂云、懂AI、懂行”,成为企业选择云计算厂商的重要标准。Canalys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云计算市场整体同比增长45%,百度智能云同比增速55%,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Canalys指出,百度智能云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云基础设施服务相结合,专注于智能服务以突出其差异化。与其他三家头部云厂商相比,百度智能云选择了工业作为主要发力领域,并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能源和电力事业领域取得了关键胜利。百度智能云的高速增长,正是源于深入这些领域,与众多头部客户建立合作,实现了高质量发展,成为持续稳健增长的基础。“云智一体”在此过程中成效显著。

    在工业领域,百度智能云开物工业互联网已经在贵阳、重庆、桐乡、苏州、烟台、广州、宁波等多个城市深度拓展和落地。在工业质检方面,百度智能云市场份额第一,已与3C、汽车、装备制造、钢铁、化工、水务等超过18个行业的300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包括吉利汽车、恒逸化纤、三一重工等一众行业龙头。

    在能源和电力领域,百度智能云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华能集团、国家电投等能源央企达成合作。到目前为止,百度智能云已经覆盖了国家电网全国近90%的省网。

    在智慧城市领域,百度智能云至今已在北京、上海、丽江、成都等多个城市落地实践相关业务,并在城市洞察、城市治理、产业发展、惠民服务四大板块打造了70余个智慧化应用场景解决方案。

    据百度2021年Q4及全年财报显示,百度智能云全年总营收151亿元,同比增长64%。分析人士表示,伴随着“云智一体”深入千行百业,百度智能云已进入加速增长通道,有望继续保持高于行业的稳定增长,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抬升。


    ]]>
    行业云强势崛起,云计算巨头竞争新赛道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行业云是席卷“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业务的最热门趋势,每个云计算巨头都在积极部署。

    亚马逊的 AWS 现在提供 20 个行业特定的云产品,包括消费品、金融服务、能源、媒体和电信等,比几个月前的 16 个有所增加。微软的 Azure 瞄准了更温和的八个垂直市场,而 Google Cloud 则以 20 个垂直市场与亚马逊相匹配,尽管它对市场的划分有所不同。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等,也纷纷推出行业云计算解决方案,涵盖新零售、数字政府、制造、能源、金融、医疗健康、交通物流、教育、游戏、地产园区、文化产业、音视频、文旅、电商等众多行业。

    行业云的概念最近获得了很大关注。对于超大规模云企业来说,这将是未来五年增长最快的领域。云计算服务商正在越来越了解各大行业的需求,他们越来越希望不仅仅被视为 IT 基础设施的供应商,而是被视为改变整个行业的合作伙伴。他们意识到,虽然他们得非常迅速,但在云端计算领域的水平、功能已经基本成熟,将现有技术整合、融合到各个行业可以帮助行业数字化发展,并获得更大的增长。

    行业云正成为云计算服务新趋势

    著名的市场调研机构 Forrester Research Inc. 的分析师 Lee Sustar 和 Lauren Nelson 在 2022 年的预测中表示,随着云服务器等 IT 基础设施日益成为一种商品,“行业云的增长将成为今年的主要趋势之一。今天,超大规模企业的核心计算、网络和存储服务主要区别在于营销,而不是功能。寻求更高的利润率自然会吸引他们转向更专业的服务,特别是在高度监管的行业中。”

    多年来,超大规模云计算服务商的网站中一直充斥着各种案例研究,但这些研究主要针对基础设施、云计算产品和其他通用解决方案的销售。与此同时,Duck Creek Technologies Inc.、Insurity LLC 和 Guidewire Software Inc.等行业特定的云提供商仅仅为财产和意外伤害保险行业提供云软件和开发工具,其每年的收入总计高达 10 亿美元。

    建立行业专业知识

    云计算服务行业的转型已经体现在新的产品线中。AWS 去年 11 月推出了 IoT FleetWise,这项服务可以收集和标准化车队的数据,使汽车制造商能够执行远程诊断,改进自动驾驶系统并检查安全功能。大约在同一时间,微软推出了金融服务云,其中包括银行客户参与和流失建模的功能。

    在金融行业,金融机构正在与大量出生在云端的竞争对手作斗争,并渴望彻底改革其遗留系统。这些公司面临着艰难的选择,简单地将应用程序提升和转移到云中可能会导致性能欠佳。然而,针对云架构进行重写或优化它们将非常耗时且成本高昂。行业云有可能加速上云过程,并降低云迁移的风险。

    IBM 的 Cloud for Financial Services 去年推出,其中包含一套安全性和合规性功能,这些功能是与美国银行和 IBM 的 Promontory Financial Group 子公司合作开发的。IBM Cloud 首席技术官 Hillery Hunter 说:“我们方法的独特之处在于,信任和安全性是我们正在进行的安全模块和加密的核心”,“围绕数据保护的结构化对话正在其他领域引起共鸣,包括医疗保健和汽车。这项技术的相关性相当广泛。”

    目前,IBM 已经招募了超过 125 个金融服务合作伙伴,并受益于 Promontory 的 800 多名专注于该行业的专业人员。此后,该公司推出了电信云,并于上个月收购了电信咨询公司 Sentaca Inc.,以加强其在电信行业的服务。

    然而,大多数云提供商在融合行业专业知识方面还没有像 IBM 那样走得那么远,但这是他们自然而然的途径。以营销为主导的转型

    所有大型云计算公司都表示,他们正在提高自己的技能,并扩大与专业软件公司的合作伙伴关系。亚马逊的举措,包括 AWS 用于汽车,健康,工业制造和媒体与娱乐,“为全球数千个行业特定客户提供策划的 AWS 服务和最大的合作伙伴网络。”AWS 最近还与纳斯达克、辉瑞公司、Stellantis NV 和 大众汽车公司签署了合作伙伴关系,称这些交易旨在改变整个行业。

    但这些公告精心设计的语言毫无疑问地表明,行业合作伙伴将是完成大部分转型的人。在大多数情况下,亚马逊正在深入研究其用于边缘计算、机器学习和无线软件交付技术的深厚技术库,但并没有声称自己在做很多应用程序开发工作。例外情况是车队和仓库管理等领域,其零售业务为其提供了深厚的专业知识。

    纳斯达克企业架构和性能工程高级副总裁 Nikolai Larbalestier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纳斯达克打算与 AWS 合作,发展和深化我们的能力,并在数据和分析、反金融犯罪技术和市场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方面创造新产品。”

    然而,Larbalestier 的回应毫无疑问地表明,AWS 的主要角色将是提供计算和联网,而不是领域专业知识。他写道:“这种伙伴关系是关于采用一流的基础设施,并利用基础设施即代码和全球网络,将其与支持和推动全球交流的技术专长相结合。”

    Gartner 的 Lowery 说:“现在行业云正在发生的很多事情都是营销”“平台中内置了一些创新,但它相当小。它被超卖了。”云平台提供商是否具备满足各行各业客户需求的行业知识?CCS Insight Ltd 软件开发研究总监 Bola Rotibi 说:“我会说市场告诉我们不,他们没有”“(目前的产品)不是新的垂直特定产品,而是基于典型垂直用例的现有产品的‘配置 - 开发’的捷径。”

    但这些产品将会有所改善,大多数观察家认为客户会欢迎它们。德勤咨询的云战略产品负责人 Nicholas Merizzi 说:“客户对这些解决方案非常开放”“人们对定义感到困惑,对锁定有一些犹豫,但我确实认为有一部分客户会说,‘让我们停止用技术的角度来谈论云,而是谈谈我如何将其用于交易执行和索赔处理’。”

    客户寻求价值

    埃森哲公司(Accenture Plc)看到,随着 IT 基础设施成为一种商品,客户对云平台的态度也在不断发展,他们追求的是成本节约之外的好处。埃森哲高级董事总经理 Ashley Skyrme 表示:“我们的许多客户正在将话题从迁移转移到如何重新连接我们的行业价值链,并使用云来创建新的业务模式并改善客户体验。”早期,客户希望选择公共云提供商。现在,他们希望基础设施、边缘和工业领域实现最佳性能。

    谷歌正在利用其在分析和人工智能方面的专业知识来解决行业特定的重大问题,例如发现洗钱活动和改善需求预测。但它并没有进入核心业务线应用程序,Google Cloud 行业解决方案的领导者 Lori Mitchell-Keller 说:“我们正试图专注于尚未解决的问题,但都是大问题”“与客户合作找出这些是我们差异化的源泉。我不想与 SAP 或 Oracle 发生混战。”

    与其他云平台提供商一样,谷歌正在逐步建立其行业专业知识,并从其目标行业招聘。其在美洲的金融服务云负责人来自 Capital One Financial Corp. 和 TD Ameritrade Clearing Inc.。其消费包装商品云的负责人是前安利公司和金佰利 - 克拉克公司的高管,他的零售部门负责人以前是 Neiman Marcus Group Inc. 的首席数字官。Mitchell-Keller 说:“我的组织中涵盖某个行业的每个人都来自该行业”。

    Mitchell-Keller 对她的运营的最终目标保持透明,即销售更多的云服务。通过向客户提供解决大而棘手的分析问题的解决方案,它希望也希望与他们签约以获得更广泛的平台服务。Google Cloud 首席执行官 Thomas Kurian 承诺每年将云业务增长 50%。Mitchell-Keller 说:“如果不销售行业解决方案,我们就无法继续这样做”“我认为这将是公司增长最快的部分”。

    合作伙伴还是竞争对手?

    所有主要的云计算服务商都有数百个专业供应商的市场,他们为行业特定的业务进行销售宣传。

    房地产技术公司仲量联行 IP Inc. 的数字首席信息官 Eddy Wagoner 说:“行业云的最大好处是可以访问合作伙伴生态系统,与行业专家合作,更好的集成和更快的上市速度”“与提供商和行业专家合作对于超大规模企业提供的行业云至关重要”。

    然而,无法保证云计算服务商最终不会进入其合作伙伴的一些市场并取代它们。界限会变得更加模糊。超大规模企业越来越多地与“软件即服务”提供商(包括 SaaS 服务商)竞争。

    客户将任务关键型应用程序的所有权移交给合作伙伴,而合作伙伴可能会将它们与竞争对手放在同一台服务器上。有些行业可能永远不会成为大型云采用者。超融合基础设施制造商 Nutanix Inc. 的美国医疗保健部门首席技术官 Joseph Wolfgram 说:“我经常从医疗保健领导者那里听到,额外的安全风险和性能延迟超过了云托管对患者护理应用程序和工作负载的好处”。并非所有面向护理提供者组织的数字服务都是公共云的良好候选者,即使有量身定制的产品。他说,即使是被认证为符合健康保险流通与责任法案的托管服务提供商,也可以“仍然采用多租户架构,其中组织的受保护信息和应用程序与其他可能不太安全的组织驻留在相同的服务器上”。

    但毫无疑问,从长远来看,AWS、微软和谷歌都在博弈中,并从市场的接受中获益。归根结底,这些公司创造的创新速度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积极的。行业云是席卷“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业务的最热门趋势,每个云计算巨头都在积极部署。

    亚马逊的 AWS 现在提供 20 个行业特定的云产品,包括消费品、金融服务、能源、媒体和电信等,比几个月前的 16 个有所增加。微软的 Azure 瞄准了更温和的八个垂直市场,而 Google Cloud 则以 20 个垂直市场与亚马逊相匹配,尽管它对市场的划分有所不同。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等,也纷纷推出行业云计算解决方案,涵盖新零售、数字政府、制造、能源、金融、医疗健康、交通物流、教育、游戏、地产园区、文化产业、音视频、文旅、电商等众多行业。

    行业云的概念最近获得了很大关注。对于超大规模云企业来说,这将是未来五年增长最快的领域。云计算服务商正在越来越了解各大行业的需求,他们越来越希望不仅仅被视为 IT 基础设施的供应商,而是被视为改变整个行业的合作伙伴。他们意识到,虽然他们得非常迅速,但在云端计算领域的水平、功能已经基本成熟,将现有技术整合、融合到各个行业可以帮助行业数字化发展,并获得更大的增长。

    行业云正成为云计算服务新趋势

    著名的市场调研机构 Forrester Research Inc. 的分析师 Lee Sustar 和 Lauren Nelson 在 2022 年的预测中表示,随着云服务器等 IT 基础设施日益成为一种商品,“行业云的增长将成为今年的主要趋势之一。今天,超大规模企业的核心计算、网络和存储服务主要区别在于营销,而不是功能。寻求更高的利润率自然会吸引他们转向更专业的服务,特别是在高度监管的行业中。”

    多年来,超大规模云计算服务商的网站中一直充斥着各种案例研究,但这些研究主要针对基础设施、云计算产品和其他通用解决方案的销售。与此同时,Duck Creek Technologies Inc.、Insurity LLC 和 Guidewire Software Inc.等行业特定的云提供商仅仅为财产和意外伤害保险行业提供云软件和开发工具,其每年的收入总计高达 10 亿美元。

    建立行业专业知识

    云计算服务行业的转型已经体现在新的产品线中。AWS 去年 11 月推出了 IoT FleetWise,这项服务可以收集和标准化车队的数据,使汽车制造商能够执行远程诊断,改进自动驾驶系统并检查安全功能。大约在同一时间,微软推出了金融服务云,其中包括银行客户参与和流失建模的功能。

    在金融行业,金融机构正在与大量出生在云端的竞争对手作斗争,并渴望彻底改革其遗留系统。这些公司面临着艰难的选择,简单地将应用程序提升和转移到云中可能会导致性能欠佳。然而,针对云架构进行重写或优化它们将非常耗时且成本高昂。行业云有可能加速上云过程,并降低云迁移的风险。

    IBM 的 Cloud for Financial Services 去年推出,其中包含一套安全性和合规性功能,这些功能是与美国银行和 IBM 的 Promontory Financial Group 子公司合作开发的。IBM Cloud 首席技术官 Hillery Hunter 说:“我们方法的独特之处在于,信任和安全性是我们正在进行的安全模块和加密的核心”,“围绕数据保护的结构化对话正在其他领域引起共鸣,包括医疗保健和汽车。这项技术的相关性相当广泛。”

    目前,IBM 已经招募了超过 125 个金融服务合作伙伴,并受益于 Promontory 的 800 多名专注于该行业的专业人员。此后,该公司推出了电信云,并于上个月收购了电信咨询公司 Sentaca Inc.,以加强其在电信行业的服务。

    然而,大多数云提供商在融合行业专业知识方面还没有像 IBM 那样走得那么远,但这是他们自然而然的途径。

    以营销为主导的转型

    所有大型云计算公司都表示,他们正在提高自己的技能,并扩大与专业软件公司的合作伙伴关系。亚马逊的举措,包括 AWS 用于汽车,健康,工业制造和媒体与娱乐,“为全球数千个行业特定客户提供策划的 AWS 服务和最大的合作伙伴网络。”AWS 最近还与纳斯达克、辉瑞公司、Stellantis NV 和 大众汽车公司签署了合作伙伴关系,称这些交易旨在改变整个行业。

    但这些公告精心设计的语言毫无疑问地表明,行业合作伙伴将是完成大部分转型的人。在大多数情况下,亚马逊正在深入研究其用于边缘计算、机器学习和无线软件交付技术的深厚技术库,但并没有声称自己在做很多应用程序开发工作。例外情况是车队和仓库管理等领域,其零售业务为其提供了深厚的专业知识。

    纳斯达克企业架构和性能工程高级副总裁 Nikolai Larbalestier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纳斯达克打算与 AWS 合作,发展和深化我们的能力,并在数据和分析、反金融犯罪技术和市场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方面创造新产品。”

    然而,Larbalestier 的回应毫无疑问地表明,AWS 的主要角色将是提供计算和联网,而不是领域专业知识。他写道:“这种伙伴关系是关于采用一流的基础设施,并利用基础设施即代码和全球网络,将其与支持和推动全球交流的技术专长相结合。”

    Gartner 的 Lowery 说:“现在行业云正在发生的很多事情都是营销”“平台中内置了一些创新,但它相当小。它被超卖了。”云平台提供商是否具备满足各行各业客户需求的行业知识?CCS Insight Ltd 软件开发研究总监 Bola Rotibi 说:“我会说市场告诉我们不,他们没有”“(目前的产品)不是新的垂直特定产品,而是基于典型垂直用例的现有产品的‘配置 - 开发’的捷径。”

    但这些产品将会有所改善,大多数观察家认为客户会欢迎它们。德勤咨询的云战略产品负责人 Nicholas Merizzi 说:“客户对这些解决方案非常开放”“人们对定义感到困惑,对锁定有一些犹豫,但我确实认为有一部分客户会说,‘让我们停止用技术的角度来谈论云,而是谈谈我如何将其用于交易执行和索赔处理’。”

    客户寻求价值

    埃森哲公司(Accenture Plc)看到,随着 IT 基础设施成为一种商品,客户对云平台的态度也在不断发展,他们追求的是成本节约之外的好处。埃森哲高级董事总经理 Ashley Skyrme 表示:“我们的许多客户正在将话题从迁移转移到如何重新连接我们的行业价值链,并使用云来创建新的业务模式并改善客户体验。”早期,客户希望选择公共云提供商。现在,他们希望基础设施、边缘和工业领域实现最佳性能。

    谷歌正在利用其在分析和人工智能方面的专业知识来解决行业特定的重大问题,例如发现洗钱活动和改善需求预测。但它并没有进入核心业务线应用程序,Google Cloud 行业解决方案的领导者 Lori Mitchell-Keller 说:“我们正试图专注于尚未解决的问题,但都是大问题”“与客户合作找出这些是我们差异化的源泉。我不想与 SAP 或 Oracle 发生混战。”

    与其他云平台提供商一样,谷歌正在逐步建立其行业专业知识,并从其目标行业招聘。其在美洲的金融服务云负责人来自 Capital One Financial Corp. 和 TD Ameritrade Clearing Inc.。其消费包装商品云的负责人是前安利公司和金佰利 - 克拉克公司的高管,他的零售部门负责人以前是 Neiman Marcus Group Inc. 的首席数字官。Mitchell-Keller 说:“我的组织中涵盖某个行业的每个人都来自该行业”。

    Mitchell-Keller 对她的运营的最终目标保持透明,即销售更多的云服务。通过向客户提供解决大而棘手的分析问题的解决方案,它希望也希望与他们签约以获得更广泛的平台服务。Google Cloud 首席执行官 Thomas Kurian 承诺每年将云业务增长 50%。Mitchell-Keller 说:“如果不销售行业解决方案,我们就无法继续这样做”“我认为这将是公司增长最快的部分”。

    合作伙伴还是竞争对手?

    所有主要的云计算服务商都有数百个专业供应商的市场,他们为行业特定的业务进行销售宣传。

    房地产技术公司仲量联行 IP Inc. 的数字首席信息官 Eddy Wagoner 说:“行业云的最大好处是可以访问合作伙伴生态系统,与行业专家合作,更好的集成和更快的上市速度”“与提供商和行业专家合作对于超大规模企业提供的行业云至关重要”。

    然而,无法保证云计算服务商最终不会进入其合作伙伴的一些市场并取代它们。界限会变得更加模糊。超大规模企业越来越多地与“软件即服务”提供商(包括 SaaS 服务商)竞争。

    客户将任务关键型应用程序的所有权移交给合作伙伴,而合作伙伴可能会将它们与竞争对手放在同一台服务器上。有些行业可能永远不会成为大型云采用者。超融合基础设施制造商 Nutanix Inc. 的美国医疗保健部门首席技术官 Joseph Wolfgram 说:“我经常从医疗保健领导者那里听到,额外的安全风险和性能延迟超过了云托管对患者护理应用程序和工作负载的好处”。并非所有面向护理提供者组织的数字服务都是公共云的良好候选者,即使有量身定制的产品。他说,即使是被认证为符合健康保险流通与责任法案的托管服务提供商,也可以“仍然采用多租户架构,其中组织的受保护信息和应用程序与其他可能不太安全的组织驻留在相同的服务器上”。

    但毫无疑问,从长远来看,AWS、微软和谷歌都在博弈中,并从市场的接受中获益。归根结底,这些公司创造的创新速度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积极的。


    ]]>
    工信部:1-2月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共实现收入 1325 亿元、集成电路设计收入 325 亿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2022年1-2月份软件业经济运行情况

    1-2月份,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下称“软件业”)运行态势平稳,软件业务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利润增速明显回落,软件业务出口稳步增长。

    总体运行情况

    软件业务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1-2月份,我国软件业务收入11792亿元,同比增长11.6%[1],增速较2021年全年回落6.1个点,较2020和2021年同期的两年平均增速提高8个百分点。

    图1 2021年1-2月份以来软件业务收入增长情况

    利润增速明显回落。1-2月份,软件业利润总额1332亿元,同比下降7.6%,增速较2021年全年回落15.2个点,较2020和2021年同期的两年平均增速回落11.8个百分点。

    图2 2021年1-2月份以来利润总额增长情况

    软件业务出口稳步增长。1-2月份,软件业务出口77.5亿美元,同比增长7.1%,增速较2021年全年回落1.7个点,较2020年和2021年同期的两年平均增速高11.3个百分点。其中,外包服务出口实现快速增长,同比增长达25.7%。

    图3 2021年1-2月份以来软件业务出口增长情况

    分领域运行情况

    软件产品收入增长放缓。1-2月份,软件产品收入2714亿元,同比增长9.0%,增速较2021年全年回落3.3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收入的比重为23.0%。其中,工业软件产品收入316亿元,同比增长10.7%;基础软件收入同比增长10.6%。

    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占比稳步提升。1-2月份,信息技术服务收入7703亿元,同比增长13.1%,在全行业收入中占比为65.3%,较去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共实现收入1325亿元,同比增长11.3%,占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的17.2%;集成电路设计收入325亿元,同比增长12.5%;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收入1261亿元,同比增长24.8%;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6.6%。

    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收入平稳增长。1-2月份,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收入257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较2021年全年回落1.6个百分点。

    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增速降幅明显。1-2月份,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1118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较2021年全年回落11.2个百分点。

    图4 2021年和2022年1-2月份软件业分类收入占比情况

    分地区运行情况

    东部地区软件业收入增速有所回落,西部地区增势领先。1-2月份,东部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9829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较2021年全年回落6.8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407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较2021年全年回落9.2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347亿元,同比增长19.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7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208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较2021年全年回落5.3个百分点。四个地区软件业务收入在全国总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83.4%、3.5%、11.4%和1.8%。

    图5 2022年1-2月份软件业分地区收入增长情况

    主要软件大省平稳向好发展。1-2月份,软件业务收入居前5名的省份中,北京、广东、江苏、上海和浙江软件业务收入分别为2596亿元、1958亿元、1724亿元、1098亿元和1054亿元,分别增长10.7%、6.7%、10.5%、17.4%和7.0%,五省(市)合计软件业务收入8430亿元,占全国比重为71.5%,占比较去年同期回落1个百分点。

    图6 2022年1-2月份软件业务收入前十省市增长情况

    中心城市软件业务收入增长放缓,利润总额呈现负增长。1-2月份,全国15个副省级中心城市实现软件业务收入5847亿元,同比增长9.0%,增速较2021年全年回落7.3个百分点,占全国软件业务收入比重为49.6%。其中,宁波、济南、广州、厦门、青岛、成都和大连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速超过全行业平均水平。实现利润总额754亿元,同比下降13.2%。

    图7 2021年1-2月份以来副省级中心城市软件业务收入增长情况

    注:[1]2022年执行新的统计调查制度,统计范围有调整(见附表1)。文中所有同比增速均按可比口径计算。


    ]]>
    我国计算力水平位居全球第二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渺)近日,由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浪潮信息和国际数据公司联合推出的《2021-2022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认为,全球各国间的算力竞争愈加白热化,大部分国家算力的评分均有所提升。中国的计算力水平增幅最大,达到13.5%,目前位居全球第二。

      计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力要素,已成为挖掘数据要素价值,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力和驱动力。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泉认为,随着“东数西算”工程的实施,未来用户只需像购买电力一样付费,就能获得无处不在、方便易用的算力服务。但如何对算力进行全国一体化调度、如何评测算力、如何确定算力价格等,将是算力经济时代一系列的新课题。

      本次全球计算力指数研究覆盖了15个国家,从计算能力、计算效率、应用水平和基础设施支持4个维度,对各国计算力水平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美国和中国分别以77分和70分位列前两位,领跑全球。日本、德国、英国等7个国家得分在40到60之间,紧随其后。

      报告指出,计算力指数与经济指标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国家计算力指数与GDP走势呈现正相关关系,15个重点国家的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点,国家的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5‰和1.8‰。报告预计,该趋势在2021-2025年将继续保持。

      来源:中国青年报


    ]]>
    Supermicro实现NVIDIA Omniverse Enterprise大规模部署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Super Micro Computer, Inc. (SMCI) 为高性能运算、储存、网络解决方案和绿色计算技术等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宣布将支持NVIDIA最新的软件和硬件版本。Supermicro服务器和工作站经过独特的匹配调整,能够满足需要新技术来进行实时协作并解决复杂业务问题的创新型专业人士的需求。

    Supermicro_Workstations
    Supermicro_Workstations

    Supermicro的NVIDIA认证服务器和工作站经过验证,提供可处理各种加速型工作负载性能的GPU加速基础架构。新的专业级GPU NVIDIA RTX A5500,使企业能在NVIDIA Omniverse Enterprise中建立先进的工作环境,而分布全球的团队也可通过实时协作和逼真的模拟在共享的虚拟世界中加速其工作流程,通过无缝协作来完成其设计和产品概念。

    Supermicro总裁暨首席执行官Charles Liang表示:“Supermicro的服务器和工作站系列旨在运用NVIDIA AI Enterprise软件套件和Omniverse Enterprise平台,使专业人士能够无缝协作并提高共同工作的效率。我们很期待NVIDIA未来要发布的产品,我们承诺会抢先推出最好、最完整的解决方案,这也是如我们过去28年来一贯的坚持。”

    NVIDIA也发布了NVIDIA OVX,这是一个为满足大规模数字孪生需求所设计的计算系统。OVX参考架构将精心挑选的CPU和GPU与优化的网络和存储装置相结合,允许企业建立实时、互动式、电脑生成的实体环境再现。NVIDIA OVX参考架构适用于配备NVIDIA A40(用于GPU)的Supermicro SYS-420GP-TNR服务器。

    NVIDIA专业可视化业务副总裁Bob Pette表示:“由于团队分布在世界各地,专业人士需要一个共享的虚拟世界,将他们的设计和模拟流畅地呈现出来。通过与Supermicro合作,我们将为设计师、工程师和创作者提供实时协作、复杂问题的解决,以及能实际准确地建构功能,使他们能连接并创造超乎想象的内容。”

    Supermicro计划推出多个GPU优化系统,搭载即将推出采用NVIDIA Hopper架构(NVIDIA A100后继版本)的NVIDIA H100 Tensor Core GPU,包括全新的NVIDIA HGX H100组态,每个系统有8个H100 GPU。多项全新架构创新将超越之前的GPU系统,高性能计算(HPC)和人工智能(AI)用户将会在使用新型NVIDIA H100 GPU服务器所加速的各种应用程序中,看到性能的大幅提升。此外,Supermicro即将推出的通用型GPU服务器,将允许客户根据其特定的应用要求选择及安装合适的CPU和GPU,同时维持一致的管理界面。

    NVIDIA Enterprise AI软件套件能让各种规模的企业发挥AI的强大性能,而企业本身不需要拥有AI专业知识。该软件经过优化,可简化横跨众多操作系统和架构的AI开发与部署。例如,Supermicro拥有最广泛的NVIDIA认证服务器产品组合,而NVIDIA则持续维护经过严格测试以运行NVIDIA AI Enterprise的服务器列表。

    NVIDIA Omniverse Enterprise为端对端3D协作与逼真模拟平台,经过NVIDIA优化可在NVIDIA认证系统上运行。Omniverse Enterprise从根本上改变了复杂的3D工作流程,使团队能将3D制作质量推向新高,无须为无限迭代付出机会成本,并能加快上市时间。Supermicro提供一系列工作站和服务器,例如A+ SuperWorkstation 5014A-TT、SYS-540A-TR工作站和GPU SuperServer SYS-420GP-TNR。这样的服务器和工作站组合在NVIDIA Omniverse Enterprise环境中运行时,表现尤其出色。Supermicro已获准将NVIDIA Omniverse Enterprise授权与Supermicro工作站和服务器搭配销售,足以证明Supermicro在实施IT解决方案方面具备专业知识。


    ]]>
    隐私计算DataTrust:从产品需求到工程架构实践(连载2)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本文来源:数智化转型俱乐部 作者: 资深数据人原攀峰
    继上期介绍了新监管形势下的隐私技术及数据共享合规设计的思考,本期将接着为大家讲解,国内唯一一个获得工信部三项隐私计算测评的产品DataTrust,在隐私计算领域从产品需求到工程架构的实践之路。

    随着数据作为第五大生产要素被提出,“数据流通”的社会价值已形成广泛共识,由于行业背景、数据现状、研发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不同行业企业对于“数据流通”的场景和诉求也不尽相同:

    • 数据安全要求不同:有些企业相信中立的第三方,能接受数据安全上传至受信的第三方平台的方案;有些企业对数据保护较敏感,希望原始数据不流出自有网络和自有机器。

    • 数据融合计算模式不同:有些场景需要统计分析的隐私计算能力,如双方数据求交后做SUM/COUNT等计算,或者双方联合SQL计算,最终得到统计分析结果;有些场景需要机器学习的隐私计算能力,如双方联合完成模型训练、模型预测,最终得到算法知识结果。

    • 数据的云化程度不同:一些企业大部分业务系统已经上云,数据从产生到分析的全链路都在云平台完成,因此这类客户需要云上的解决方案来实现数据流通;还有很多企业的主要业务系统以及业务数据仍在自有IDC机房生成和加工处理,他们同样也有数据流通的需求场景。

    • 数据计算和存储系统不同:对于一些数字化转型较早的企业,往往有完备的大数据计算和存储系统,如自建Hadoop、云上EMR、数据湖等,有现成的分布式计算和存储能力;还有一些企业,还没有完整的数据仓库体系,数据还保留在MySQL、PostgreSQL等业务数据库中,这种情况下所能提供的计算算力也比较有限。

    • 数据所处的网络环境不同:隐私计算场景下,不同企业的数据存在于不同的网络环境内,企业内的数据处理系统一般是不对外提供服务的,因此大部分场景下多方之间的隐私计算过程需要通过公网传输数据;当然,也有如金融类企业愿意提供专线用于数据传输服务。

    通过分析这些需求场景,我们不难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 隐私计算平台是典型的多学科交叉领域,涉及工程、算法、密码、硬件等多个方向,涉及统计分析、机器学习两大类应用场景,从广度和深度上系统架构的复杂度都很高,需要足够灵活的分层、分模块设计。

    • 针对不同类型的场景和安全诉求,需要基于不同的隐私计算技术来提供解决方案,甚至需要同时结合多种隐私计算技术,形成一套解决方案来解决某一具体场景的问题。

    • 安全合规是隐私计算技术和产品的重要依据,因此,隐私计算平台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融合计算场景,提供不同的隐私保护技术手段。

    • 不同客户的数据分散在不同网络环境,大数据生态系统的现状也会千差万别,因此隐私计算平台对数据源、计算引擎、传输通道等组件的异构能力诉求是必然的,对云上部署、独立部署的能力也是基本要求。

    DataTrust产品定位是通用的隐私计算产品,因此DataTrust工程技术架构能够同时支持多种隐私计算技术,严格遵循隐私计算安全标准,按照模块插件化的设计思路,适用于多种异构的计算、存储、网络环境,支持云上部署、独立部署等输出形态。

    隐私增强计算技术

    • 可信执行环境(Trusted Execution Environment,TEE)

    TEE是硬件中的一个独立的安全区域,由硬件来保证TEE中代码和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也就是说,TEE是硬件服务提供商应用硬件在现实世界中构造的安全计算环境。应用TEE实现隐私增强计算的过程可以通过下图描述。

    步骤1:各个参与方将自己的数据通过安全链路传输给TEE。

    步骤2:TEE在保证机密性和完整性的条件下完成计算任务。

    步骤3:TEE通过安全链路将计算结果发送给各个参与方。

    • 安全多方计算(Secure Multi-Party Computation,MPC)

    MPC是密码学中的定义,在无可信计算方的情况下,多个参与方各自持有秘密输入,并可完成对某个函数的计算,但每个参与方最终只能得到计算结果和能从自己输入和计算结果中推出的信息,其他信息均可得到保护。安全多方计算的定义可以通过下图描述。

    • 联邦学习(Federated Learning,FL)

    联邦学习是一种多个参与方在保证各自原始私有数据不出数据方定义的私有边界的前提下,协作完成某项机器学习任务的机器学习模式。根据隐私安全诉求与训练效率的不同,可以通过MPC、同态加密(Homomorphic Encryption,HE)、差分隐私(定义见下)等多种方式实现联邦学习。

    • 差分隐私(Differential Privacy,DP)

    DP是一种基于对数据引入随机扰动,并从理论层面度量随机扰动所带来的隐私保护程度的隐私保护方法。根据随机扰动方式的不同,DP分为在原始数据层面进行随机扰动的本地差分隐私(Local Differential Privacy,LDP)和在计算结果层面进行随机扰动的中心差分隐私(Central Differential Privacy,CDP)。

    以上几种常用的隐私计算技术,从工程架构角度可以划分为两类:

    • 中心化的计算模式:即可信执行环境(TEE),在这种模式下,各参与方信任中立第三方,把原始数据安全加密后上传到TEE环境,并进行后链路的统计分析、机器学习等。涉及的技术领域除了TEE,还需要辅助RSA、AES等加密技术手段。

    • 去中心化的计算模式:即安全多方计算(MPC)、联邦学习(FL)等,在这些模式下,各参与方不愿意把原始数据给到任何一方,包括任何第三方,各参与方按照多方计算的协议进行本地安全计算,传输协议数据、中间参数数据,最终完成联合的统计分析、机器学习等。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去中心化的多方安全计算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的需要有一个协调方的角色负责双方计算过程的协调、协议公共参数下发等过程,实际落地中,这个协调方可以由某一个参与方来承担,也可以由云平台、第三方来承担。涉及的技术领域除了MPC、FL,还需要辅助同态加密(HE)、差分隐私(DP)等技术。

    DataTrust在工程架构设计阶段,抽象出“协调方”的角色,既能够在中心化场景下承担任务协调与中心化可信计算的职责,又能够在去中心化场景下承担多个计算方之间的任务协调职责,从而最终形成一套统一的技术架构支持不同类型的隐私计算技术,在安全性和架构统一性上取得了很好的平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按照模块组件化设计,能够支持灵活的部署形态,具备各种异构环境下输出的能力。

    DataTrust工程架构设计

    基于以上思考,DataTrust隐私计算平台从功能模块上设计包含两个模块:

    • 云上安全协调中心(Cloud Security Coordination Center,简称CSCC):以SaaS化服务部署在阿里云公有云或专有云,亦可独立化部署在客户私网环境,承担LSCC之间的任务协调调度、任务下发等协调性工作,同时还提供中心化的数据安全计算能力(即TEE可信执行环境)。

    • 本地安全计算中心(Local Security Computation Center,简称LSCC):提供本地化数据源的管理、数据密钥管理、数字签名共识审批并提供本地化隐私增强计算能力,能保护客户原始数据不出域,因此需要在用户私网环境部署。

    以下是DataTrust的工程技术架构图:

    • 安全技术:底层基于不同类型的隐私计算技术,包括多方安全计算、同态加密、差分隐私、联邦学习等软件相关安全技术,以及SGX2.0等硬件相关安全技术;

    • 无量框架:抽象和设计一套工程框架,向下统一支持不同类型的安全技术,向上依次提供三层能力:

    – 引擎层:提供不同协议的编译过程、执行算子库等能力;提供任务调度执行相关能力,包括任务调度执行、资源管理、执行算子库等;提供不同类型计算引擎的抽象和管理能力;

    – 服务层:面向产品功能提供服务实现,包括任务管理、审批管理、数据管理、租户管理、系统配置等;

    – API层:基于中间服务层提供的服务能力,面向业务前台提供API接口能力;

    • 产品能力:DataTrust通过云产品形式,输出标准化的产品能力(CSCC+LSCC),同时能够作为平台技术提供方,被第三方产品、客户方所集成,从而满足定制化的需求场景;

    • 解决方案:从业务视角,面向客户提供联合分析、联合建模、联合预测等标准化的解决方案能力。

    DataTrust在设计阶段,从逻辑上拆分为了CSCC和LSCC两个功能产品模块,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在物理部署时可以灵活支持以下两种不同的部署形态:

    • 云上部署架构:云上部署CSCC,客户在云上VPC或自有IDC机房等私域环境下部署LSCC。优点是各参与方无需部署和运维CSCC,由云平台作为第三方承担协调方的职责,各参与方仅需部署轻量化的LSCC即可完成本地安全计算。

    • 独立部署架构:一方客户在自有IDC机房等私域环境下部署CSCC+LSCC,另一方客户在自有IDC机房等私域环境下部署LSCC,双方点对点完成多方联合计算过程。该部署架构适用于金融等行业客户,希望能够不依赖于云平台、完全独立部署的场景。优点是无需引用云平台负责多方之间的协调职责,但前提是参与方之间一方信任另一方来承担协调职责。

    DataTrust技术架构优势

    • 严格遵循隐私计算安全标准

    – 去中心化的多方计算架构:在客户IDC/云上VPC等自有网络环境部署本地安全计算客户端(LSCC),云上协调中心(CSCC)无法触达客户数据密钥等敏感信息,计算过程完全在客户本地完成。
    – 行业标准、评测、专利:国家众多隐私计算标准、行业标准的参与制定者,工信部唯一一个颁发三项隐私计算评测的产品,通过金标委评测的产品,拥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
    – 更高效、更安全的底层协议:紧贴业界前沿隐私计算学术研究,协议深度定制优化;创新性的理论研究成果,产学研有机结合与落地。

    • 模块插件化、适配多种异构环境

    遵循插件化的设计思路,随着支持业务落地过程中,目前已经支持了多种常见的配置源、数据源、计算引擎、传输通道等核心组件插件,而且能够快速扩展新的插件实现。

    • 云原生容器化部署、多种部署交付形态

    得益于灵活的技术架构、以及容器化的实现,DataTrust可以支持以下不同的部署形态:

    – 云上部署:Client/Server模式

    – 独立部署:Peer to Peer模式

    – 一体机部署:软硬件一体机模式

    – LSCC部署:单机模式(最小化部署)、集群模式(分布式部署)


      • 包含协议密钥管理、协议编译、数据源管理、作业管理、作业调度执行等全链路产品化能力。

      • 支持多租户的任务调度,支持即时调度、周期调度等调度方式。

      • 业界领先的执行性能,超大规模数据场景下的稳定服务,且支持规模化服务客户。

      • 大数据场景高性能及规模化– 完整的、系统化的商用云产品方案

    – 灵活的平台开放能力


      • 开放Open API,方便业务方集成开发、定制化开发场景。

      • 开放执行算子开发框架,支持合作方、业务方自定义执行算子的开发与集成。

    业务落地案例

    DataTrust已具备MPC、FL、TEE等多种隐私计算技术下的联合分析、联合学习的产品化解决方案能力,目前已在多个业务场景完成落地。

    • 联合分析:一方内容媒体侧和电商交易侧做全链路营销分析转化,用来指导产品和营销整体方案。

    • 联合建模:广告主和媒体侧数据联合建模,提高转化率,用来指导投放策略。

    以上是DataTrust在隐私计算领域从产品需求到工程架构的实践之路。

    后续我们将从不同的产品功能方向,进一步和大家分享DataTrust的更多技术实现细节,敬请期待哦~

    隐私增强计算平台DataTrust

    DataTrust是行业领先的基于可信执行环境(Trusted Execution Environment,TEE)、安全多方计算(Secure Multi-Party Computation,MPC)、联邦学习(Federated Learning,FL)、差分隐私(Differential Privacy,DP)等隐私增强计算(Privacy Enhancing Technique)技术打造的隐私增强计算平台,在保障数据隐私及安全前提下完成多方数据联合分析、联合训练、联合预测,实现数据价值的流通,助力企业业务增长。


    ]]>
    前两月电信业务总量较快增长 云计算等新兴业务收入超五百亿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工业和信息化部22日公布1—2月我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前两月,我国通信业整体运行向好,电信业务收入增速提升,累计完成2586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按照上年不变价计算的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23.4%。

    “电信业务收入实现开门红,在去年8%高增速的基础上再创新高,达到近8年来最高值。”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有关负责人张丽分析,新兴业务收入增速突出,拉动作用明显是主因。

    数据显示,3家基础电信企业积极发展IPTV、互联网数据中心、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业务,1—2月共完成新兴业务收入508亿元,同比增长34.1%,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5.5个百分点。其中云计算和大数据收入同比增速分别达124.6%和58%,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6%,物联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9%。

    “双千兆”网络加快部署,宽带网络的升级迭代也有力促进通信业经济稳中向好。在张丽看来,存量用户持续向5G和千兆光网迁移,带动个人和家庭单位用户价值企稳回升。

    一方面,5G网络建设和应用加快推进,基站总数和用户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月末,5G基站总数达150.6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15%。其中,1—2月新建5G基站8.1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达3.84亿户,比上年末净增2905万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的23.3%。

    另一方面,千兆光网建设有序推进,端口数和用户发展加快。截至2月末,3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5.45亿户,比上年末净增930万户。其中,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4088万户,比上年末净增632万户。

    “从前两月运行情况看,预计一季度通信业仍将保持稳中有进。”张丽表示,随着“双千兆”网络从以建促用向建用协同加速迈进,5G网络分流比将持续提升,单位用户成本持续降低。同时,融合应用创新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加快推进,云网融合业务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5G+先进制造”“5G+远程会诊”“5G+智慧电力”等新模式新业态梯次进入规模化复制推广阶段,加速从“样板间”向“商品房”转变,这些有利因素都将有力稳固行业运行基本盘。(记者 韩鑫)


    ]]>
    “东数西算”加速云市场爆发 运营商抓机遇要靠“三板斧”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国家启动“东数西算”工程以来,“东数西算”作为高频热词始终备受关注。云计算是数字基础设施的重要部分,是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源动力。随着“东数西算” 这一国家新型基建工程全面启动实施,我国云计算领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东数西算”引发多方布局

    “东数西算”工程,是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的总体设计布局,国家从全国角度大刀阔斧地对国内算力资源进行调整配置,在西部大规模建设数据中心,支撑东部算力需求,带动西部发展,解决数据中心能耗高、数据资源利用效率不足、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问题。

    围绕这一工程,包括中国电信、华为和腾讯在内的企业纷纷官宣各自布局。

    中国电信2020年就已经明确了2+4+31+X的数据中心/云布局。其中“2”指的是内蒙古和贵州,“4”指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和陕川渝,“31”和“X”主要指各省和地市或县区等。目前,中国电信在“2+4”区域部署的数据中心达到总规模的77%左右。

    据华为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华为已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贵安和乌兰察布等地布局五大数据中心,其中贵安华为云数据中心是华为云全球最大的数据中心,目前一期已投入使用。

    阿里云在全球25个地域部署了上百个云数据中心,在“东数西算”京津冀、长三角、内蒙古等枢纽节点均已进行布局。

    推动云计算市场加速爆发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云计算产业保持了年均超过30%的增速。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相关统计,2021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3030亿元,同比增长约45%。

    今年以来,云计算市场再迎政策利好。1月《“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发布,文件中明确指出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的发展目标,并强调推动企业上云,推进云网协同与算网融合。

    2月“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云计算作为“东数西算”过程算力的关键载体,是算力输出的重要方式,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东数西算”工程预计每年将带动超千亿元规模的云计算相关投资。根据专业人士预测,未来几年,我国云计算市场仍将保持年均30%-40%的增速,2025年的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

    运营商如何抢抓机遇?

    随着我国“东数西算”工程的全面启动,云计算价值将进一步释放,云计算市场也将迎来大商机。作为“东数西算”工程的重要参与者,运营商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和数据中心优势,互联网大厂则胜在“含绿量”和“云能力”,双方竞争,运营商如何抢抓机遇求发展值得关注。

    一是应该做好角色转变。“东数西算”工程中,运营商既是算力基础设施和骨干传输网络的建设者,又是下游云计算服务的提供商。要在把握新一轮通信基建契机基础上,积极实现从数据基础设施提供者到数字化转型核心赋能者的转变,将为客户提供的数据中心服务从存储为主转向提供解决方案。

    二是应该加强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研发能力,加大云计算、大数据等共性开发平台,创新技术的研发力度,发挥骨干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和技术溢出效应,完善产业生态体系建设。

    三是应该优化产品服务能力。不断丰富云计算相关产品,形成真正能够为用户提供核心价值、解决核心痛点的产品与服务,加快产品赋能推动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融合基础设施的建设部署和应用,推动传统行业系统资源和核心业务上云。


    ]]>
    中国移动披露回A后首份财报 移动云收入达242亿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3月23日晚间,中国移动披露2021年年报,这也是中国移动回A后披露的首份财报。公告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移动营业收入达到8482.58亿元,同比增长10.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59.37亿元,同比增长7.5%。

    “得益于智慧家庭、DICT、移动云、数字内容等业务的快速拓展,数字化转型收入达到1594亿元,同比增长26.3%,对主营业务收入增量贡献达到 59.5%,是推动公司收入增长的第一驱动力”。中国移动披露的公告显示,整体来看,公司收入增长已走出拐点突破,着力打造的数字化转型收入“第二曲线”正引领公司在信息服务蓝海中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公告显示,2021年,中国移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514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语音业务收入继续呈下滑趋势,全年语音业务收入为762亿元,比上年下降 3.3%,总通话分钟数较上年下降1.2%;短彩信业务收入为311亿元,比上年增长5.5%,主要由于公司进一步深化集团短信业务价值经营,收入实现稳步增长。

    2021年,得益于DICT等政企业务的快速增长,“魔百和”等家庭增值业务的快速增长,以及“咪咕视频”等新兴业务的高速增长,全年应用及信息服务收入达1370亿元,同比增长35.6%,对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贡献达5.2个百分点,发展态势良好,推动整体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

    2021年,中国移动旗下的政企市场收入保持快速增长,达到1371亿元,同比增长21.4%。政企客户数达到1883万家,净增499万家。DICT收入达到623亿元,同比增长43.2%,对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贡献达到 2.7 个百分点。移动云方面,构筑云网一体、云数融通、云智融合、云边协同的差异化优势,产品能力体系不断优化,加速向业界第一阵营冲刺。移动云收入达到人民币 242 亿元,同比增长 114.4%。5G垂直领域方面,树立行业领先形象,5G 龙头示范效应持续凸显,专网、应用深度融入行业,多个细分领域进入规模复制阶段。

    “三大运营商收入结构调整的成效是非常显著的。”国盛证券通信联席首席分析师黄瀚告诉记者,“以移动为例,政企业务的占比从2019年的13.3%上升到2021年的18%,对于运营商的体量来说很不容易,移动“十四五”末的目标是BC两端收入对半开。同时这几年政企业务也是运营商发力的重点,尤其是三大运营商的云业务都呈现出了翻倍增长的态势”。

    在黄瀚看来,业务层面的影响会体现到长期价值中。当前云业务等增速块但是占比仍比较小,同时运营商B端业务盈利能力也有一些不确定性,短期的股价支撑仍然是不断增长的股息率,从中长期来看,随着以云计算为核心的高端B端业务不断发展,占比进一步提升,运营商有望能把这部分单独拆分估值,也不排除运营商主动把这部分业务单独拆出来上市的可能性。


    ]]>
    全球算力指数排名:中国居第二,AI算力领跑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作者:金叶子    责编:杨志

      在算力层面,我国从宏观到微观的关注度都很高,投入量以及增长也很快。“特别是在AI领域比较突出。”

      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

      IDC、浪潮信息、清华全球产业院近日联合发布的《2021~2022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下称“报告”)显示,国家计算力指数与GDP的走势呈现出了显著的正相关。从十五个重点国家的计算力指数看,平均每提高1点,数字经济规模和GDP将分别增长3.5‰和1.8‰,预计该趋势在2021~2025年将继续保持。

      美国算力水平排名第一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资本可与传统资本形成互补和协同效应,一个国家或地区增加对算力相关的投资可以带来经济增长,且这种增长具有长期性。

      报告显示,全球算力排名美国和中国分列前两位,同处于领跑者位置;追赶者包括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印度、意大利、巴西、俄罗斯、南非和马来西亚则属于起步者。

      领跑者依托计算能力供给、应用市场空间和基础设施支持的增长扩大计算力指数的领先优势。报告显示,中国算力水平增幅最大,达到13.5%,成为推动领跑者国家阵营计算力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

      美国计算力水平同比增长5%,达到77分。在新冠疫情对整体宏观经济形成负面影响,以及市场体量和发展能级已经较为突出的情况下,美国在部分二级指标方面的得分依然取得明显增长。美国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进一步扩大了规模优势,维持全球第一的地位。

      第二名中国,2021年企业研发经费增长15.5%,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2%。在此背景下,中国计算力同比增长13.5%,达到70分。中国大部分指标延续了过去几年的高速增长,其中在计算能力方面,中国AI计算发展领跑全球,AI服务器支出规模同比大幅增长44.5%,首次超过美国位列第一;在基础设施支持层面,中国数据中心规模居全球第二,但数据中心能效水平有待提升。

      全球算力水平前三的行业

      AI计算反映一国最前沿的计算能力,中国AI计算发展水平快速提升。

      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李东红对第一财经表示,在算力层面,我国从宏观到微观的关注度都很高,投入量以及增长也很快。“特别是在AI领域比较突出。”

      综合15个国家来看,AI算力支出占总算力支出从2016年的9%增加到了12%,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5%,其中,中国的拉动作用最为显著,过去5年15个国家AI算力支出的增长中,近60%来自中国。

      作为新兴产业,过去几年中,中国AI算力市场实现高速发展,在包括基础理论、计算芯片/系统、算法模型/编程框架、行业赋能解决方案等层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底层技术研发与实际需求脱节现象。随着数字化发展不断深入,AI算力的产品能力、工程化落地效率、为客户产生实际价值已经成为评判算力产品的重要标准。

      从行业上看,报告显示,全球计算力水平前三的行业分别是互联网行业、金融行业、制造业。整体来看,互联网行业依然在全球算力水平中领先于其他传统行业。金融业在计算能力和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应用总投入、增长速度均高于制造业,在计算力水平评估的排名升至第二。前五的行业还包括电信等行业。

      李东红告诉第一财经,不管是在哪个领域,都需要避免投资过剩。“大家看到前景后,资本就会大量涌入甚至追逐,地方也会积极出台产业规划。在发展初期,确实应该鼓励资源向这个领域聚集。但另外一方面,也需要避免过热,以免带来资源浪费、产能过剩,盲目铺摊导致低水平发展。”

      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优势

      数据中心体量、能耗水平、存储/网络基础设施支持在宏观层面为计算能力、计算效率和应用水平提供保障。在国家算力的基础设施支持方面,报告重点评估了数据中心数量、软件及服务、数据中心PUE、存储和网络基础设施等相关因素。

      报告显示,中美两国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优势十分突出,合计体量在15个国家中占比超过50%。美国依然是拥有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最多的国家,几乎是中国的四倍。不过,在云计算持续快速发展以及新基建政策的推动下,中国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数量展现出较好增长势头。

      我国今年正式启动的“东数西算”工程也明确了未来数据中心的建设、布局重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近日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东数西算’工程就是从宏观层面做引导,使全国算力形成互补、协调发展。除了政府的引导,更重要的还是要发挥市场作用,扩大协同效应带来算力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李东红说。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相关负责人2月在介绍“东数西算”工程相关问题时表示,为坚决避免数据中心盲目发展,在当前起步阶段,8个算力枢纽内规划设立了10个数据中心集群,划定了物理边界,并明确了绿色节能、上架率等发展目标。比如,集群内数据中心的平均上架率至少要达到65%以上,可再生能源使用率要有显著提升。

      “数据中心产业链条长、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强。通过算力枢纽和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将有力带动产业上下游投资。通过算力设施由东向西布局,将带动相关产业有效转移,促进东西部数据流通、价值传递,延展东部发展空间,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上述负责人说。 制图/蒋皓明


    ]]>
    阿里云数据中台2021产品年鉴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我们始终认为,数据中台是为场景价值而生的。

    2017 年,我们推出了云上数据中台解决方案,各个企业争相尝试。

    企业中不同角色的实践者关注着价值创造、方案实施、运营体验,并提出诸多问题。

    什么是数据中台?

    为什么做数据中台?

    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技术和方法实施数据中台确保可行?

    这三个问题的背后都是在关心价值,只有使价值可解释,数据中台的技术和方法才可以被理解。

    在持续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使命驱动下,阿里云数据中台致力于:构建最厚实的数据生产资料、

    探索高价值的业务场景和应用、提升普惠的数据消费水平、建立强大的数据组织和管理的能力。

    时间走过 2021 年,数据中台旗下 Dataphin 和 Quick 系列产品,仍不断精进演化,在数据治理、

    分析决策、营销提效、风险控制等领域有着长足的进步。

    我们希望利用产品年鉴的形式,为大家梳理数据中台架构中多款产品的作用与位置,并对

    Dataphin、Quick BI、Quick Audience 三款重点产品的核心能力进行解析详述,推出目前最

    为完善的产品能力大图。

    2022 我们将继续乘风破浪,期待与更多企业的合作,创造不泯于时代的新浪潮。

                       

    《数据中台2021产品年鉴》全文下载 请点击:阿里云数据中台官网


    ]]>
    亚马逊云科技提速安全合规服务落地中国 携手德勤推出安全运营中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北京——2022年3月24日 亚马逊云科技宣布将持续加大在中国区域安全合规领域的投入,在为客户提供安全合规的基础设施和云服务基础上,将与光环新网及西云数据共同加速安全合规服务和功能在中国的落地,并进一步加强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伙伴的合作,全方位地帮助客户提升云中安全与合规。亚马逊云科技2021年通过与光环新网和西云数据的紧密合作,在中国区域(北京与宁夏)已推出50多项安全合规的服务和功能,包括Web应用程序防火墙Amazon WAF、威胁检测服务Amazon GuardDuty和安全事件统一管理平台Amazon Security Hub等重量级的安全服务。此外,亚马逊云科技进一步升级与德勤中国的合作,由德勤中国推出安全运营中心服务,该运营中心将在亚马逊云科技上为客户提供云上端到端的安全监测及响应服务,提升企业云上安全。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战略业务发展部总经理顾凡表示,“安全合规是亚马逊云科技开展一切业务的基础。安全是我们最高优先级的工作,它贯穿于整个亚马逊云科技当中,每个员工都负有安全责任,每项服务都有自己的安全基准。我们本着安全责任共担的原则,一方面确保我们云基础设施以及所提供的云服务自身的安全合规,同时帮助客户掌控云中安全,和客户共同应对云安全威胁,并帮助他们满足不断变化的合规性要求。我们将不断努力,把更多亚马逊云科技全球领先的安全合规产品组合落地中国区域,为企业云上业务保驾护航。”

    云自身的安全合规是客户选择亚马逊云科技的基础

    亚马逊云科技构建了安全的大规模全球云基础设施,客户无论规模大小均可获得一致的云安全体验。亚马逊云科技的基础设施不仅根据安全最佳实践和标准来建立和管理,而且还考虑了云的独特需求,采用冗余和分层控制、持续验证和测试,大量使用自动化,确保底层基础设施得到7X24小时全天候的监控和保护。亚马逊云科技使用相同的安全硬件和软件来构建和运营全球每个区域。客户无论规模大小均可基于亚马逊云科技强扩展性、高度可靠的基础设施,快速、安全地部署应用程序和数据。

    亚马逊云科技坚持客户拥有和控制数据的理念,并提供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加密保护

    亚马逊云科技严格遵从客户拥有和控制数据的理念,用户对自己的数据拥有完整控制权,可以用任何想用的方式管理私有数据。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复杂的技术和物理措施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并以超高的数据隐私和安全标准构建数据相关服务。

    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加密服务,涵盖了数据的存储、传输以及使用各个环节。所有流经连接亚马逊云科技基础设施和区域互连的全球网络中,所有数据在离开安全设施之前,均在物理层自动加密。在存储过程中,客户可使用Amazon Key Management Service (Amazon KMS)实现存储过程中的加密。Amazon KMS已与140多个亚马逊云科技其他服务集成,用于支持存储在这些服务中的数据的加密,这不但提升了客户的数据安全性,还降低了客户云上加密工作的复杂度,并节省成本。数据计算使用过程中,Amazon Nitro 提供硬件级别的安全机制,实现了网络、存储隔离的独立安全通道,使用 Nitro Enclaves 的加密证明功能,客户可以设置多方计算,其中多个参与方可以加入和处理高度敏感的数据,而无需分别向每个参与方披露或共享实际数据。

    亚马逊云科技提供所需的控制权和可见性,帮助客户证明遵守本区域和本地数据隐私法律和法规。亚马逊云科技全球基础设施,让客户可以完全控制数据实际所在的区域,从而满足数据驻留要求。

    提供多层次安全防护,提升客户云中安全

    亚马逊云科技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安全服务,全球目前有280多项安全、合规服务及功能,涵盖威胁检测和事件响应、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网络和基础设施安全、数据保护与隐私以及风险管控及合规五大领域。例如,客户可使用威胁检测服务Amazon GuardDuty,持续监测恶意活动和未经授权的行为,该服务具有丰富的情报源并集成了机器学习的能力,可实现威胁的精准定位,并对案件事件进行快速反应。Amazon Security Hub安全事件统一管理平台让客户针对威胁及时响应,并自动执行合规性检查,同时不会影响用户的应用性能。在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层面,亚马逊云科技提供Amazon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以细颗粒度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机制,结合对安全事件的持续监控和精准的安全权限设置,保障正确资源被相应正确人员访问。针对 DDoS攻击,可使用 Amazon Shield advanced实现全天候的防范DDoS攻击。Amazon Audit Manager通过技术手段让合规更容易,该服务可实现自动地收集各项合规要求的证据,并且持续地进行风险和合规评估。

    亚马逊云科技支持众多安全标准与合规性认证,几乎满足全球所有监管机构的合规性要求,客户可全面继承

    亚马逊云科技致力于在全球业务范围内建立严格的安全性和合规性标准,支持众多安全标准并获得多项合规认证。这些认证和资格鉴定也印证了亚马逊云科技行业领先的安全合规能力,例如,技术措施方面的 ISO 27001、云安全性方面的 ISO 27017、云隐私方面的 ISO 27018、SOC 1、SOC 2 及 SOC 3、PCI DSS 1 级,以及  Common Cloud Computing Controls Catalogue(C5)等面向欧洲地区的认证。此外,亚马逊云科技还定期对数千个全球合规性要求进行第三方验证,以帮助客户满足财务、零售、医疗保健、政府等其他方面的安全性与合规性标准。

    亚马逊云科技在中国区域(北京与宁夏)通过独立的第三方机构验证其标准符合能力,已经完成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测评 ,获得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可信云服务评估证书,以及诸如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20000信息技术服务体系认证、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27018云隐私安全管理认证、ISO22301业务连续性管理认证、PCI-DSS支付卡行业数据安全标准认证、SOC认证, TISAX汽车行业信息安全认证等。

    客户可全面继承亚马逊云科技的安全性与合规性控制,加强自己的合规和认证计划。借助亚马逊云科技在基础设施覆盖区域取得的安全合规认证以及对各个国家、地区法规的深刻理解,中国企业通过亚马逊云科技可加快实现满足各地合规性控制的要求,快速扩张业务。客户还可以使用亚马逊云科技提供的自动化工具,随时验证其合规性,减轻合规方面的管理负担,让合规更容易。

    丰富的安全合规合作伙伴解决方案,为客户构建1+1>2的安全保护

    亚马逊云科技广泛的合作伙伴网络提供数百种行业领先的安全及合规解决方案,多层保护客户的应用和数据安全。德勤是亚马逊云科技全球核心级咨询合作伙伴,双方在中国也开展了多年的战略合作。在安全合规领域,德勤中国和亚马逊云科技携手创建了云上安全实验室,为客户提供网络安全事件管理解决方案,并发布了一系列企业安全白皮书,为企业解读不同国家和地区关于数据安全和保护的法律法规。此次,亚马逊云科技进一步升级与德勤中国的合作,由德勤中国推出安全运营中心服务。德勤中国风险咨询部网络安全及战略风险事业群主管合伙人薛梓源表示,“安全运营中心是德勤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非常高兴跟亚马逊云科技不断深化合作,将德勤在风险合规方面的能力与亚马逊云科技的云上安全合规能力优势叠加,助力企业提升云上安全,完善企业安全合规管理,满足企业不断发展变化的安全合规要求。”

    全球数百万客户选择并信赖亚马逊云科技,包括金融、医疗等对数据高度敏感的组织

    15 年来全球数百万用户选择亚马逊云科技,包括对数据高度敏感的组织如纳斯达克、道琼斯、美国金融监管局(FINRA)、默沙东等,以及TCL实业、洛阳钼业、安克创新等众多中国客户。TCL实业作为“中国智造”出海的代表性企业,TCL实业已将海外业务的多个重要核心系统部署在亚马逊云科技上,实现安全合规的全球部署,同时使用Amazon WAF、 Amazon GuardDuty、Amazon Security Hub等安全服务提升云端安全。TCL实业CTO孙力表示:“云上安全是TCL实施全球化战略、实现业务创新的基石。我们信赖亚马逊云自身的安全,欣赏其全球优势以及广泛深入的安全服务。使用多项亚马逊云科技服务打造TCL云端安全体系,让我们能够全方位保障云端安全,并且提高运维效率,节省人力成本。”


    ]]>
    Google推出社群安全分析项目,可用于定义常见云计算威胁侦测规则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Google云计算发布社群安全分析(Community Security Analytics,CSA)项目,提供一组针对自助服务安全分析所设计的开源查询和规则,使用户能够在持续检测和持续回应工作流程中,侦测常见的云计算威胁。官方提到,通过在产品组合中,创建标准化和共享云计算安全分析生态系统,使得各组织研究人员、安全分析师和资料治理团队能够共同协作,将有助于提高侦测能力。

    Google提到,他们已经在云计算提供一个安全基础,让用户可以直接控制,并且执行独立审核和验证,该机制的透明性和可审核性,供用户验证正确的访问权限,并在资料和工作负载出现问题之前,先行发现潜在威胁。

    除了虚拟机日志、应用程序/容器日志和网络日志,Google云计算服务也会对管理员和用户的活动留下审核线索,但是因为这些日志资料非常庞大,因此用户除了收集和安全相关的日志之外,还需要进行一些工作,才能理解日志中的描述,找出其代表的意义。

    而现在企业的安全运营团队,可以使用CSA分析Google云计算日志,以审核最近的行为,侦测工作负载面临的威胁。Google与MITRE Engenuity威胁情防御中心、CYDERES以及部分用户合作,启动一项社群开发计划,以发展一系列分析规则,通过集结社群的知识,使得企业能够利用这些查询,并根据需求自定义分析。

    CSA的查询会对应到MITRE ATT&CK框架的战术、技术和程序,协助用户评估于自家环境的适用性,并将这些战术、技术和程序包含在威胁模型覆盖范围中。这些分析查询可以在云计算或是第三方分析工具中执行,初版的CSA以YARA-L规则的形式在Chronicle,还有在BigQuery中以SQL查询提供侦测,接下来会根据用户的反馈发布更多的形式。

    官方提醒,因为CSA提供的侦测查询,由用户自己管理,因此用户可能需要进行调整,以减少不必要的警示噪声,而且规则与查询来自社群,也代表着没有成本估算和性能保证,但Google会与贡献者合作,共同改进该存储库。

    另外,CSA也并非一套全面、受托管的威胁侦测,仅提供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基本侦测,Google建议CSA应该与其他威胁侦测方案,还有威胁预防功能结合使用。


    ]]>
    机密计算技术分析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本文来源:RPA中国

    1 介绍

    在计算过程中,数据以三种状态存在:传输中、静止和使用中。网络传输的数据是“传输中”的,存储中的数据是“静止”的,而正在处理的数据则是“使用中”的。我们无时不刻不在存储、使用和共享数据,从信用卡数据到医疗记录,从防火墙配置到我们的地理位置数据,当下保护所有状态的数据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的更加迫切。

    通过部署加密技术来提供数据机密性(阻止未经授权的查看)和数据完整性(防止或检测未经授权的更改),成功地保护了传输中和静态数据,而机密计算正在弥补入侵者可能利用的最后一个“漏洞”——保护使用中的数据,并将大大加强系统的整体安全策略。


    2 机密计算
    2.1 定义

    机密计算(ConfidentialComputing,也译作保密计算)是通过基于硬件的可信执行环境(TEE)对使用中的数据进行保护。TEE被定义为提供一定级别的数据完整性、数据机密性和代码完整性保证的环境。

    该定义并不局限于“云”用途,而是可以应用于任何地方,包括公共云服务器、内部部署服务器、网关、物联网设备、边缘部署、用户设备等。机密计算也不限于特定处理器所能提供的可信执行能力,比如GPU或网卡也同样能够具备这种可信计算能力。机密计算甚至也不局限于数据加密技术,尽管这是机密计算最常用的技术。


    2.2 为什么保密计算需要硬件?

    安全性的强度取决于它下面的层,因为计算堆栈任何层中的安全性都可能被底层的漏洞所威胁。通过在最低的硬件层提供安全性,以最小的依赖性,可以从所需的可信方列表中删除操作系统和设备驱动程序供应商、平台和外围设备供应商以及服务提供商及其管理 员,从而减少在系统生命周期中的任何点暴露于潜在危害的风险。

    为了减少机密计算环境对专有软件的依赖,机密计算联盟(ConfidentialComputing Consortium)已将仅有软件根的TEE排除在其范围之外,并专注于为机密计算环境提供基于硬件的安全保证。


    3 可信执行环境

    按照一般的行业惯例,机密计算联盟将可信执行环境定义为一个能够为以下三个属性提供一定程度保证的环境:

    •数据机密性:未经授权的实体无法查看在TEE中使用的数据。

    •数据完整性:在TEE中使用数据时,未经授权的实体无法添加、删除或更改数据。

    •代码完整性:未经授权的实体无法添加、移除或更改在TEE中执行的代码。

    在机密计算环境中,未经授权的实体可能包括主机上的其他应用程序、主机操作系统和虚拟机管理程序、系统管理员、服务提供商和基础架构所有者—或对硬件具有物理访问权限的任何其他人。

    总之,这些属性不仅提供了数据保密的保证,而且还提供了所执行的计算实际上是正确的计算的保证,从而也允许人们信任计算的结果。

    特定的可信执行环境,还可以提供:

    •代码机密性:除了保护数据之外,一些TEE还可以保护代码在使用时不被未经授权的实体查看。例如,这 可以保护被认为是敏感知识产权的算法。

    •已验证的启动:某些TEE可能会在启动请求的进程之前强制执行授权或身份验证检查,并且可能会拒绝启 动未经授权或身份验证的进程。

    • 可编程性:有些TEE可以使用任意代码进行编程,而有些TEE可能只支持有限的一组操作。TEE甚至可 能包括制造时固定的代码或完全由制造时固定的代码组成。

    •可证明性:通常,TEE可以提供其来源和当前状态的证据或度量,以便证据可以由另一方验证,并且 可以通过编程或手动方式进行验证决定是否信任在TEE中运行的代码。通常重要的是,这样的证据由可以由制造商担保的硬件签署,以便检 查证据的一方 强烈保证它不是由恶意软件或其他未经授权方生成的。

    •可恢复性:一些TEE可以提供从不兼容或潜在受损状态恢复的机制。例如,如果确定固件或软件组件不再符合法规遵从性要求,并且启动身份验证机制失败,则可以更新该组件并重试(恢复)启动。可恢复性通常要求TEE的某些组件保持受信任,当其他组件更新时,这些组件可以充当“根”。

    基于硬件的TEE使用硬件支持的技术来为该环境中的代码执行和数据保护提供增强的安全保证。在不使用基于硬件的TEE的方法中,通常缺少这种保证。


    4 相关技术

    TAC对行业中为保护使用中的数据相关的各种技术术语进行调查,绘制了以下技术维恩图: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与“机密计算”不同,图表中使用的术语大都具有多个相互关联并矛盾的定义。例如,“隐私保护计算”被不同程度地视为与多方计算同义,或同时涵盖多方计算和同态加密,甚至在《UNHandbook on Privacy-Preserving ComputationTechniques》中,“隐私保护计算”涵盖了所有为为使用中的数据提供保护的相关技术。

    此图说明了此文为什么将机密计算定义为通过使用基于硬件的TEE来保护使用中的数据,以便将其与其他技术区分开来。


    4.1 安全性比较

    下表将典型的TEE实现与其他两种新兴技术进行了比较:


    在实践中,实际效果可能因供应商、型号和算法而异,因此上述单元格的值是典型示例。但是,表格中前三个属性体现了安全性的关键差异。例如,TPM保护密钥可以对数据进行签名或加密,但其本身不能保证提供给它的数据是正确的。TPM不能用任意代码编程,而TEE是可编程的,并保护该代码及其数据。同态加密算法可以保护任意数据,但是其本身不能确保已经进行了正确的操作并且代码没有被篡改,而TEE同样既保护数据又保护代码。

    不过,在实践中,这些技术通常是互补的,甚至可以在解决方案中一起使用,以获得更强的安全性。


    4.2 可扩展性比较

    下表显示了各种指标的可扩展性比较。与安全性比较一样,实际答案可能因供应商、型号或算法而异。


    有一点需要注意,虽然组合技术可以提高安全性,但这种组合通常会降低性能和可扩展性。


    5 威胁模型
    5.1 目标

    机密计算旨在充分降低平台的所有者/操作员/Pwner访问TEE内的数据和代码的能力,使得该路径在执行期间不存在经济上或逻辑上可行的攻击。当然,“经济上或逻辑上不存在”只是对所考虑的攻击者类型的假设,有些攻击者的考虑可能与其他攻击者不同。有一个通识,即没有“绝对安全”。

    TEEs相比其他技术,除机密性和完整性外,还可以通过各种措施保护使用中的数据,包括可用性和成本。这种提升允许管理数据和算法的系统的设计者、实现者和操作者专注于系统的其他方面。

    机密计算保护的是使用中的数据,可能存在与存储和传输(分别为静态数据和传输中的数据)相关攻击,虽然与使用TEE的系统相关,但与TEE提供的保护并不直接相关。这些攻击,其中一些可能属于机密计算范围,包括:

    • TEE和TEE环境的认证,以确保有效和正确的部署;

    • 将工作负载和数据传输到TEE环境;

    • 在TEE实例外部存储与TEE环境相关联的数据;

    • 在TEE环境之间迁移工作。

    在某些情况下,那些将工作负载部署到TEE环境中的人,可能对系统的所有者具有不同的信任级别,并且这种信任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这种变化可能与主机上的软件和硬件、与主机所有者或管理员的关系、以及被物理、软件或社会工程攻击的可能性等多种因素有关。发生这种变化是合理的,并且机密计算框架和相关的项目可以根据上述因素采用不同的信任模型。

    生态系统中的参与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依靠TEE的安全保证来建立对TEE的信任。一种方法是通过第三方实验室的评估来获得关于产品安全声明的保证。其他方法包括以特定供应商的安全声明为基础的保证;硬件、固件和/或软件中的开源组件的社区或其他审计;以及行业或标准机构的评估或认证。

    5.2 威胁向量

    有很多种可以利用系统中的漏洞发起攻击的威胁向量。如前所述,机密计算不会试图解决所有这些问题。有的威胁向量在机密计算的范畴之内,而有的则在机密计算的范畴之外。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范围内威胁通常可以通过保密计算技术进行缓解,但是缓解程度会因芯片实施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并且可能存在一些“灰色区域”,某些供应商可能认为威胁在范围内,而其他供应商则认为其在范围外。


    5.2.1 范围内

    以下威胁媒介被视为在机密计算范围内:

    •软件攻击:包括对安装在主机上的软件和固件的攻击,包括操作系统、虚拟机管理程序、BIOS、其他软件 和堆栈以及与任何一方相关的工作负载。

    •协议攻击:这些攻击包括对与证明以及工作负载和数据传输相关的协议的攻击。任何可能危害TEE实例证明的攻击都可能导致工作负载或数据受到危害。同样,即使证明协议没有受到损害,工作负载和/或数据的供应或放置中的漏洞也可能导致损害。

    •密码攻击:密码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密码和算法中会发现漏洞,这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包括数学突破、计算能力的可用性和新的计算方法(如量子计算)。在可能的情况下,应支持加密敏捷性原则,允许用更新的版本或更适合特定环境的方法替换已弃用的加密原语。虽然这在TEE的软件和固件组件中是可能的,但在硬件中通常是不切实际的。在某些情况下,深度防御可能是适当的,例如, 在其实现本身不是量子抵抗的TEE实例中采用量子抵抗加密,但在假设这将提供适合于任何特定使用情况的保护之前,需要由合格人员进行仔细考虑。

    •基本物理攻击:虽然对CPU的长期侵入性攻击被视为超出范围(见下文),但其他攻击被视为在范围内,包括冷DRAM提取、总线和高速缓存监控以及将攻击设备插入现有端口,例如PCIe、FireWire、 USB-C。

    •基本上游供应链攻击:尽管在供应链中对TEE组件执行的攻击超出范围(见下文),但通过“粗略” 更改(如添加调试端口)对其进行危害的攻击被视为在范围内。

    机密计算联盟(Confidential Computing Consortium)还认为,应该尽可能为设计、实施和操作工作负载的人员提供指导,以了解哪些类型的应用程序可能比其他应用程序更容易受到攻击,以及生命周期管理方面的问题, 以帮助减轻攻击。

    5.2.2 超出范围

    通常被认为不属于机密计算范畴的威胁向量包括:

    •复杂的物理攻击:这些物理攻击通常需要长期和/或侵入性访问硬件,包括芯片刮擦技术和电子显微镜探针。

    •上游硬件供应链攻击:这些攻击不包括对直接提供TEE功能的主机系统组件的攻击,但包括对例如CPU 的攻击。包括芯片制造时的攻击和密钥注入/生成时的攻击。

    •可用性攻击(如DoS或DDoS)攻击:当前基于硬件的TEE未将其作为威胁模型的一部分加以解决。软件项目和服务提供商可能会提供缓解此类攻击的措施。

    5.3 侧通道

    5.3.1 背景

    TEE为数据机密性提供一定级别的保证。然而,这种保证依赖于一些假设,其中一个关键假设是,所有者(或有权访问系统的任何其他实体)不能使用可利用的旁路来推断有 关数据或执行的信息。

    在过去的几年里,学术研究人员已经确定并展示了某些TEE设计中的漏洞,这些漏洞如今被认为是侧信道攻击。这种攻击同样也反映在了其他技术(如TPM和HSM)以及其他隔离或数据保护机制中。


    5.3.2 案例

    在这里,我们给出了一个简化的基于椭圆曲线密码(ECC)的案例。ECC使用椭圆曲线点乘来产生单向函数。在ECC中,将曲线上的点P乘以N得到曲线上的新点Q。ECC依赖于这样的事实,即在给定P和Q的情况下,难以确定N。TEE可以使用“加倍和相加”方法来计算Q来实现该乘法。在简化的术语中,该方法一次一位地迭代通过N的二进制表示,并对每个0位执行加倍操作,对每个1位执行加倍和加法操作。

    由于该方法是在TEE内部执行的,因此确保了数据的机密性,这意味着攻击者无法直接观察正在派生的数据。然而,攻击者可能能够使用侧信道来确定N的值。如果攻击者对机器有物理访问权限,他们可能会利用的一个旁道是在执行期间准确测量TEE CPU的电源使用情况。例如,如果与加倍相比,TEE CPU对于加法具有不同的功率使用,则攻击者可能能够从功率配置文件中导出N。并不是所有的旁路攻击都需要物理访问,有些攻击可以通过软件测量执行人为操作所需的时间来实 现。


    加倍后再相加的组合表示该位为1。后面不跟加法的加倍表示0。使用此信息,攻击者可以执行n的完整恢复。

    另请注意,每个值为1的位的处理时间都比值为0的位的处理时间长。可以执行不同的侧信道攻击,其中攻击者可以通过精确测量该方法执行所花费的时间来确定N中0与1的比率,从而显著降低使用后续蛮力攻击来恢复N的复杂性。

    侧信道允许攻击者通过利用TEE本身的体系结构知识来推断有关TEE内部数据或操作的信息。上面的例子相对简单,但可以使用针对现有TEE的组合技术对TEE发起更为复杂的攻击。

    5.3.3 缓解

    一个自然的假设是TEE本身应该提供针对侧信道攻击的基本防御手段。但是,防止侧信道攻击是TEE制造商、第三方厂商和应用程序开发人员的共同责任。

    回到上面的例子,由于在处理0与1时采用了不同的运算方法,因此攻击者可以利用功率和定时侧信道发动攻击。如果运算方法的作者在处理0时插入一个假的点加运算操作,这会导致在处理0和1时将使用相同的功耗,并且执行时间也是相同的。攻击者将没有可利用的侧信道来发动攻击。

    当然,并非所有的侧信道攻击和缓解方法都像上面的示例那样简单。有些侧信道的产生源于应用程序开发人员的代码或第三方库中的算法,而有些侧信道的产生则源于运行TEE的CPU中的高速缓存实现。

    无论是应用程序、编译器、SDK还是运行时环境,编写运行在TEE中的代码需要一定程度的专业知识,以及对侧信道缓解技术的理解。TEE制造商和第三方厂商提供专门针对安全TEE代码的生成工具和SDK。这些可以极大地降低代码作者引入可被利用的侧信道的风险,并提供针对TEE的已知漏洞的防护。

    6 证明

    证明是一方(称为“验证者”)评估潜在不受信任的对等体(即“证明者”)的可信度的过程。证明的目标是允许验证者通过获得有关证明人的软件和数据状态的真实、准确和及时的报告,获得对证明人可信性的信心。

    6.1 基于硬件的认证

    基于硬件的证明方案依赖于可信硬件组件和相关联的固件,在安全环境中执行证明例程。例如,证明协议可能按如下方式工作:

    1. 在验证者和证明者之间建立安全通信信道;

    2.安全连接建立后,验证器生成一个挑战并将其发送给证明器;

    3.在接收到来自验证者的质询时,证明者通过向其可信硬件组件发送质询并请求其软件和数据状态的证据来 开始证明过程;

    4.可信硬件组件在认证平台上取证并签署认证数据和挑战;

    5.证明者将签名后的证据返回给验证者;

    6.验证者验证签名并通过应用某种评估策略来评估证据,例如将经证实的平台状态与被认为是可信的一组参考值进行比较,并验证经签名的证据包括所提供的质询,以便验证者知道证据是新生成的。

    上述证明过程建立了证明者的可信度,并确保其在生成证据时处于可信状态。

    证明协议的设计和实现还必须提供有关特定安全属性的保证,包括:

    •不可伪造性:如果受信任的硬件组件从未对消息进行签名,则攻击者无法在链接到受信任的硬件组件的签 名的消息上生成签名。

    •撤销:如果受信任的硬件组件被泄露,则不再接受来自泄露密钥的签名。

    一些证明方案还提供匿名性,让攻击者无法从签名中泄露可信硬件组件的身份。

    6.2 匿名

    在基于硬件的证明方案中,可信硬件组件可以由其加密密钥唯一的标识,这可能允许对手监视特定可信硬 件组件的活动。直接匿名证明(DAA)方案(例如,ISO/IEC 11889:2015[5]中规定的算法)试图通过利用诸如零知识证明和群签名之类的高级密码原语来解决该隐私挑战。在实践中,可以使用各种密码技术来实现DAA方案,包括RSA、椭圆曲线密码(ECC)、基于配对的加密(PBC)或基于晶格的加密(LBC)。

    6.3 TCB恢复

    可信计算基(TCB)恢复针对TEE的TCB中存在可以修复的缺陷进行修复,并最终重新建立对TEE的信任的过程。例如,如果签名的证据与安全系统的最新预期值不匹配,则证明过程将导致验证者得出证明者不完全可信的结论,从而导致需要进行这种修复。

    TEE的TCB(通常包括不可变和可变部分)提供了创建在证明过程中使用的证据的功能。如果在TCB中发现缺陷,则此进程本身可能被欺骗或破坏。TEE可以利用特殊技术以允许TCB的可变部分由不可变部分保护并更新。验证者可以通过识别更新后新创建的任何证据,证实确实已经进行过TCB更新,而且不会被以前有缺陷的实现所欺骗。

    7 结论

    机密计算通过使用基于硬件的可信执行环境,保护敏感数据和代码免受数据执行期间发生的日益普遍的威胁。这些威胁以前很难防范。例如,在经典威胁模型中,系统的所有者或操作员通常被认为是可信的,而机密计算不仅将他们视为潜在的威胁,还要保护数据免受他们的潜在危害。

    结合基于硬件的证明技术,机密计算可以提供数据完整性、数据机密性和代码完整性的高级别保证。同时使用TPM或同态加密等其他技术,机密计算和基于硬件的证明技术,还可以额外为数据和代码完整性提供一定级别的保护,以此来提高系统整体的安全水位。

    随着对使用中的数据加以保护的需求不断增加,开始出现越来越多新的使用场景,比如金融、监管行业中的多方计算场景,或边缘计算中的机器学习场景。这些新场景正在操作的数据需要保护,并且不受处理环境所有者本身的影响。

    注:本文是对机密计算联盟发布的白皮书A Technical Analysis of Confidential Computing v1.2的原文翻译。


    ]]>
    IEEE CS公布2022年技术预测:“数据为中心的AI”、“远程医疗”等成为预测亮点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导读:IEEE计算机协会(IEEE CS)自2015年以来每年都会组织专家通过广泛调研和深入探讨,最终预测下一年度技术趋势,其年度预测报告因权威性而受到广泛关注。近期,IEEE计算机协会如期公布了2022年的技术预测报告,介绍了在新冠疫情的长期影响下,2022年度各科技行业的新基本面和预测趋势。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它预测的16大技术趋势都有哪些吧!

    IEEE计算机协会主席、美国国家超算应用中心主任William D. Gropp教授表示:“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很多技术领域都获得了飞速进步。”他介绍道,“在IEEE计算机协会发布的2022年技术预测报告中,我们分享了关于计算研究和科学技术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以及这些发展将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没有人可以100%预知未来科技的发展方向,但IEEE计算机协会的专家们通过广泛调研与深入探讨,对一些最具影响力的可能性发表了专业的见解和预测。

    2022年的预测亮点>>

    1

    2022年最重要的三大技术趋势是“数据为中心的AI”、“远程医疗”以及“可穿戴医疗/健康技术”。

    2

    多技术融合成为创新发展趋势,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

    预测的技术趋势将有助于应对新冠疫情对世界发展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加速了工业界、学术界乃至个人生活的数字化转型,”惠普企业杰出技术专家、前 IEEE CS 主席(2014 年)Dejan Milojicic说,“科学技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在各领域不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该《2022年技术预测报告》是专家们对每项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后得出的。主要包括:当前存在的具体问题和现实需求、技术发展的未来前景、该技术对社会公众,产品、服务以及相关技术的影响、以及潜在的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及商业机会。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IEEE计算机协会预测的2022年16大技术趋势吧~

    1

    数据为中心的人工智能

    随着对可用数据的需求越来越大,以数据为中心的机器学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

    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将使患者能够获得远程医疗援助,并使医生突破地域限制实现异地诊断和异地联合诊断医疗。

    3

    可穿戴医疗/健康技术

    依靠一些小型电子无线设备和相关软件,可穿戴设备可捕获、分析和汇总与健康相关的生物数据,并对人体健康进行适当干预和改善。

    4

    关键基础设施和医疗/生物供应链的网络安全

    保护重大基础设施、数据以及重要医疗资源的数字安全,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

    5

    在异构硬件和无服务器计算上

    实现 HPC/AI/HPDA 的融合

    为应对摩尔定律的终结,异构架构的系统不断涌现。无服务器计算从裸机到虚拟机再到容器的更细粒度和更高级别的虚拟化抽象演进,发展到现在的功能即服务 (FaaS)。

    6

    边缘AI

    在云计算的支持下实现分布式联邦学习;目前已经有了实际应用案例。

    7

    增材制造在医疗保健中的应用

    包括用于医疗保健解决方案的3D打印零件和组件,如假肢、个人防护设备、定制手术设备、用于患者样本收集的零件以及更安全的假体和可吸收设备等。

    8

    智能自治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灵活性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自治系统(如无人车辆和机器人)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提高此类自治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9

    数字孪生在制造业和元宇宙产业的发展

    物联网、5G、AI和XR的融合发展将创建模拟和现实紧密交融的沉浸式体验。

    10

    可信赖 AI

    除了性能之外,AI/ML开发人员开始关注可解释且值得信赖的人工智能相关的工具,代码和硬件。

    11

    虚假信息检测和修正

    掌握准确的信息至关重要,如何确定政治、商业和社交媒体中的虚假信息并予以修正,其相关技术将成为研究热点。

    12

    太空技术商品化

    越来越多的公司将技术送入太空,而且进入太空的门槛正在迅速降低。

    13

    低代码/无代码编程技术

    计算机系统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作用,这要求我们拥有一定的编程能力。低代码/无代码使新手无需熟练编程即可实现其编程需求。

    14

    非同质化代币(Non-Fungible Tokens)

    区块链技术可用于数字资产的身份验证和所有权确定,并可用于现实世界中事物所有权的虚拟化。

    15

    下一代远程呈现(元宇宙)

    随着VR/AR 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涉及视听以外感官的新技术涌现,人们可以拥有越来越好的沉浸式体验。

    16

    机密计算

    通过混合云模型提供的隐私增强和安全计算。

    -END-

    在2022年底,负责撰写本报告的IEEE CS技术专家们将回顾并审查该预测的准确性,并根据它们与实际情况的匹配程度进行打分。

    关于去年即2021年12大技术预测回顾及评分,具体可见链接:

    https://www.computer.org/press-room/2021-news/scorecard-for-ieee-cs-2021-tech-predictions/

    来源:IEEE计算机协会


    ]]>
    Google,RedHat,Fortanix,NXP等巨头同框漫谈:论机密计算的变革性力量!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随着隐私数据的日益发展,加密计算在云端数据正经历一场新兴地范式转变。通过这个视频,你将和来自Google,RedHat,Fortanix,NXP以及其他头部大厂的专业领袖,一起探讨与思考如何通过独特且安全的大规模数据协作来认识并解锁加密计算与市场新兴机会。

    参与嘉宾:

    Dave Kleidermacher

    谷歌安全和隐私工程团队的负责人,负责连接设备的开发,包括安卓和谷歌产品。

    Peter Armstrong

    Munich re group的首席网络专家,erm专家。

    Ron Martino

    NXP半导体高级副总裁。

    Mike Bursell

    Red hat CTO办公室的的首席安全架构师,加密计算联盟的成员,Anarch项目的共同创始人。

    Dr.Richard Searel

    Linux基金会加密计算联盟成员代表。

    什么是加密计算?

    Sital Amin(主持人):

    大家好,我是Sital Amin,来自Arm。欢迎大家参与今天的加密计算的小组会议。我们今天邀请到了Dave,Peter,Ron,Mike以及Richard 作为我们今天的嘉宾,来和我们一起探讨究竟什么是加密计算?以及加密计算究竟对我们社会各个层面产生了哪些影响?

    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一个个人数据的狂热捍卫者,所以对我来说今天的话题特别有趣,也许加密计算对我们几位而言都是很熟悉的领域,但我还是想请大家能否先从行业以及企业的角度出发谈一谈对于加密计算的看法,加密计算是否已经成为一项大家耳熟能详的技术,还是仅仅停留在专业人士口中的概念?

    Mike Bursell:

    我认为人们现阶段已经意识到加密计算这项技术的重要性,但为了更好地理解它的重要性,你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需要加密计算。加密计算的目的在于保护客户的电脑程序以及工作内容避免遭受来自外部的恶意攻击。因为有些时候人们并不放心把工作文件资料储存在云端,因为他们的固有思维觉得云端储存技术不如现实生活的物理保管方式来的可靠。但好消息是,但这种固有思维的情况正在改善,人们对于加密计算的了解也在增多,这也是我们组织成立的初衷。

    Dr.Richard Searel:

    正如Mike所说,Linux加密计算基金联盟召集并领导着一批加密计算这个领域的工作者,而我们今天要做的主要工作是如何定义计算机硬件设备在可信执行环境下的使用条款。而在现阶段,人们仍然会把这项技术和普通的保护员工数据和应用程序相混淆。即便在基金联盟刚成立的头18个月里行业参与者一直在开展市场教育计划,但人们对这项新技术的定义和功能仍然感到困惑。

    Dave Kleidermacher:

    我知道加密计算对许多人来说是云计算的同义词,是云计算的另一种方式。并且人们并不认为它适用于手机和物联网,但其实那是一个错误观点。首先:人们并没有完全意识到加密计算在解决实际产品端所遇到的问题与在云计算所遇到的问题一样具有挑战性。其次我觉得阻碍人们理解加密计算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专业术语的混淆。很多人读到加密计算,脑海里就会不自觉的蹦出像:可信执行环境,存储加密,盲目程序管理这些专业词汇。

    加密计算是否已引起行业注意或

    者已经实际部署到具体工作中了?

    Sital Amin(主持人):

    由于Peter有着保险行业的背景,所以我很好奇,保险作为一个有着完整生态背景以及更大的开发人员群体的行业,加密计算是否已经引起保险行业的重视?

    Peter Armstrong:

    过去十天里,我在和世界上最大的两家能源公司的会议中,我问过他们对于加密计算概念的理解,以及是否当下正在推进相关业务?而我得到的反馈是他们还在网络安全方面苦苦挣扎,他们不知道如何着手朝着这项新技术转型。他们想要利用这项新兴技术来让自己获利,但他们不知道从何做起。所以我认为加密计算目前还停留在很初期的阶段,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了解加密计算具体的使用机会以及它作为更广泛能力价值链中的一环所处的具体位置。

    Ron Martino:

    基于Peter的观点,需要补充一点的是,对于拥有很多不同公司以及应用程序的行业来说,他们都专注于如何安全地部署这些数据生成设备。他们做的所有工作都是为了保护这些设备应对来自不同的场景的攻击。无论这些攻击是来自物理或者远程,还是他们攻击的对象是针对数据本身或者计算机软件。因此当他们在考虑整个设备部署计划时,他们会运用加密计算的概念,从而对设备和云中节点的交互作用起到保护作用。

    生产激励手段

    Sital Amin(主持人):

    由于通常加密计算硬件设备成本较高,我想问问Ron作为这方面的深度参与者,从行业角度而言,有哪些途径可以激励这些设备制造商去落实加密计算硬件的生产?

    Ron Martino:

    我们的重心在于尽量降低成本。在硬件方面,我们将处理器本身与云上的安全声明整合到了一起,给客户创造一个相对更加安全加密的环境,我们同样为硬件设备配备了集成以及离散功能,从而使得他们能够安全地与云系统进行交互。人们需要的是能以一个安全的方式去控制所有系统动态,而不仅仅是局限于保护数据和软件。并且如果系统能够变得智能化,它能够独立于人类做出决策,并且它的行动能够不受人为的干扰,那对我们的生活是有相当重大的意义的。

    加密计算的利好及愿景

    Sital Amin(主持人):

    Richard,你能谈谈如果你与客户交谈时,你将如何向他们灌输加密计算的愿景?

    Dr.Richard Searel:

    现阶段来说来说,加密计算可以有两个使用场景。第一种是加密计算启用了新的商业模式及配套服务,这些数据不仅可以在使用中得到保护,并且可以货币化。其次是一些我们正在和公共机构合作的项目,机密计算可以控制客户数据的披露情况。例如德国立法要求变更采用电子健康记录供健康保险公司使用,从而限制了他们对数据库的使用权限。这一套系统架构也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从而得到监管机构的审查。因此机密计算也可以作为对现有商业模式的扩展,而未来在加密计算中我们将会采用人工智能来提供这些隐私保护服务。

    Dave Kleidermacher:

    首先加密计算是一项令人兴奋的技术。但我认为解释这项技术最关键的点在于智能悖论。这就像我们原先生活在一个非常困难的世界中,系统无法互相通信,也无法共享信息,而加密计算则打破了这些屏障。智能悖论的点就在于我们可以以一种强大并无缝的方式共享信息时又保留绝对的数据所有权。

    Mike Bursell:

    我希望加密计算给予客户的承诺是,在未来我们通过加密计算能够自主决定说哪些设备是我信任的,哪些是我不信任的,还有一些是我能够让他变得足够安全的,我们可以列出并理解这些信任关系。

    Ron Martino:

    如果考虑到我们正在经历的疫情,我们对人对事采取何种更安全的互动方式将对我们的交流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这种逻辑同样也适用于社会生产力。在我之前和一些领导人的会议中,我们谈到私人数据保护,人们总是担心他们的数据安全。但是数据安全保护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这是一场持续的战斗,需要不断采取措施来增强数据库的安全性,并围绕安全性建立信任。


    ]]>
    阿里云盘宣布开启会员模式:20TB每月30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3月24日上午消息,阿里云盘今日将推出会员服务。非会员用户继续保持不限速。会员6TB空间,每月12元;超级会员20TB空间,每月30元。 目前,百度网盘超级会员5TB空间,每月30元。iCloud+2T空间,每月68元。

    ]]>
    微软推出Azure新服务:几分钟内完成部署云端游戏开发虚拟机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今天在旧金山召开的年度游戏开发者峰会上,微软宣布推出 Azure Game Development Virtual Machine。通过和 Unreal Engine、Perforce Helix Core、Parsec、Incredibuild、Blender 以及 Teradici(惠普的远程桌面平台)合作,微软现在提供云端的游戏开发工作室,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部署。新的虚拟机现在已经进入公开预览阶段。

    xudz4h8z.webp

    正如微软所指出的,游戏工作室可以从建立的默认工作站开始,然后将其作为基础镜像,并随着他们对 Azure 的经验增加而对其进行定制。该公司还希望在第一次迭代的基础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新的工具,并与合作伙伴网络进行更深入的整合。

    微软 Azure 首席软件工程师 Ben Humphrey 在今天的公告中写道:“在微软,我们专注于加强我们的承诺,使Azure成为游戏创作者的首选云,这样他们就可以利用云的好处了”。这里的开发工作流程的核心是 Perforce Helix Core 版本控制系统和作为默认 CI/CD 解决方案的 Azure DevOps。

    微软认为,这样的系统将使分布式游戏开发团队的生活更轻松。它不仅消除了对本地专业硬件的需求,而且允许团队从一个集中的服务器上工作。

    除了新的虚拟机,微软还利用其 GDC 公告为其平台无关的 Azure PlayFab 服务推出了新功能,包括新的实时通知和新的PlayFab大厅服务,以管理多人游戏会话,以及将用户生成的内容整合到游戏中的新服务,该公司不出所料地将其称为PlayFab用户生成内容。



    ]]>
    我国将建设全国性市场监管大数据中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印发《“十四五”市场监管科技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的总体目标,即较为完善的市场监管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建立,市场监管战略科技力量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科技创新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科技创新支撑市场监管现代化成效显著的发展目标。《规划》提出构建市场监管科技创新新体系。

    根据《规划》,到2025年,创新基础更加牢固。争取实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零的突破”,国家科技创新基地达到3个至5个。新建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60个以上、技术创新中心20个以上。建设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10个,新建国家质检中心30个以上,建成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50个以上、国家标准验证点50个以上,新增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10个以上,总局科普基地达到30个。

    科研攻关实现突破。完成一批市场监管全局性、前瞻性、方向性的基础理论与战略研究成果,取得30个以上市场监管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培育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成果3项以上,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550项以上。

    服务效能明显提升。建设全国市场监管大数据中心,逐步实现智慧监管。建设总局科技成果转化基地15个以上,推动100项以上科技成果在市场综合监管和安全监管重点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评价机制和服务体系,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

    国际合作不断深化。国际互认的校准与测量能力保持全球前列。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关键技术指标的一致性程度大幅提升,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85%以上。


    ]]>
    京东云计算投资成立数字科技新公司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企查查APP显示,3月19日,京东(梨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王楠,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含:5G通信技术服务;云计算设备销售;物联网设备销售;互联网设备销售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京东云计算有限公司间接全资控股。

    京东(梨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 企查查_副本


    ]]>
    中兴通讯:停牌事项与美国法院召开的关于缓刑期撤销的听证会有关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3月23日上午消息,中兴通讯公告,本公司A股股份自2022年3月23日开市起停牌,以待刊发内幕消息公告,内容有关2022年3月14日(美国时间)于美国法院召开的关于缓刑期撤销的听证会的进展情况。

    ]]>
    53家云计算公司去年盈利近912亿元 云数据库和AI云或成未来发展方向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随着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加快,数字经济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重要引擎,作为“新基建”的底座,云计算产业2021年的发展情况及股价走势,受到不少投资者的重点关注。

    股价方面,截至3月21日收盘,云计算板块指数(861060.EI)年内已累计下跌15.74%,但其中也有个股表现良好,美利云(156.54%)、依米康(148.82%)以及南威软件(112.86%)分别位列云计算概念股涨幅前三。

    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截至3月21日,A股市场云计算概念板块201家上市公司已有53家发布了2021年年报或业绩快报。

    53家公司总营收超1.2万亿元

    按盈利情况来看,上述53家上市公司报告期内合计实现营业总收入12250.56亿元,同比增长9.5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11.7亿元,同比增长20.85%。

    金融科技专家、阿里云MVP马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云计算概念上市公司业绩的高速增长,与中国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大发展关系密切。

    据马超介绍,在早期IT行业,中国互联网厂商的角色绝大多数时间都是跟随者,直到淘宝推出了“双十一”购物节,创造了年化1000%的增长神话,互联网厂商发现交易量的增速已经渐渐超出系统处理能力的提升速度,原先沿用的中心化系统体系,难以匹配这种上亿用户同时在线抢购的应用场景,才倒逼中国互联网企业进行了云计算技术的革新。

    “而近两年云计算再度火爆,主要是因为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云计算平台凭借其数字化计算底座的生态位优势,再次迎来了发展的第二春,尤其是国家将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领域列为新基建项目,加强了该领域发展的后劲。”马超进一步表示,由于数字化转型是以上云为基础的,因此个人认为只要数字化的风口不停止,那么云计算作为数字化的发动机还会持续走强。

    10家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据悉,国务院今年一月份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降低技术和资金壁垒,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

    量潮科技创始人张果对记者表示,作为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云计算行业的增长一定还会持续下去,同时其行业本身的业务成本结构,决定了其毛利率可以达到80%-90%,而其每年需要进行的研发投入也同样较为庞大。

    事实上,正如张果所说,上述53家上市公司当中,有12家已经披露了完整的年度报告(业绩快报不对研发费用进行披露,故剔除),数据显示,这12家上市公司2021年合计实现研发费用298.11亿元,同比增长31.47%,有10家上市公司报告期内实现研发费用同比增长;截至2021年底,12家上市公司研发人员人数合计为64466人,同比增长14.8%。

    此外,对于接下来云计算产业的热点发展方向,马超认为,云数据库和AI云两个细分领域可能会有新一轮的爆发。由于数据库是数字化平台的核心,因此与云紧密联系,甚至直接建在云上的云数据库未来发展空间很大,另外向达摩院去年发布的PLUG中文语言处理模型也都是通过云的方式发布自身的AI能力,所以目前发展比较好的细分领域与云计算平台的结合未来都是看点。

    张果补充表示,搭建一个App所需要的SaaS或Paas(云服务模型),即所有中小企业都需要的云服务,这一细分领域潜力非常大,由于平时报道的较少,这一重要领域很容易被忽略掉。(证券日报)


    ]]>
    前两月电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云计算等发展迅猛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工信部3月22日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1至2月,我国通信业整体运行向好,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586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千兆光网建设有序推进,端口数和用户数发展加快。

    2022年1—2月电信业务增长情况(工信部发布)

    (图片由工信部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数字技术向更广领域融合,大量设备入网上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业务发展迅猛。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近21.8万家云计算相关企业,云计算领域创新创业活跃。工信部数据显示,三家基础电信企业1至2月新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4.1%,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5.5个百分点。其中,云计算和大数据收入同比增速分别达124.6%和58%。


    ]]>
    国内云计算市场规模破1700亿元,“四朵云”高速增长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3月21日,Canalys 发布2021年中国云计算市场报告,显示中国的云基础设施市场规模已达27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43.7亿元),云计算市场整体同比增长45%,由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和百度智能云组成的“中国四朵云”占据80%的中国云计算市场,稳居主导地位。

    Canalys :2021年中国云计算市场报告

    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发展,科技企业不仅以数字技术创新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而且以数字技术赋能千行百业,促进实体经济数字化、智能化。Canalys研究分析师布莱克·默里表示,“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投资仍在继续,这为云厂商创造了巨大机会。”

    Canalys预计: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在2026年达到847亿美元

    Canalys预计,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在2026年达到847亿美元,2021-2026年的复合增长率(CAGR)有望维持在25%。


    ]]>
    揭开金山云坠落之谜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文/樟稻 编辑/伊页

      来源:科技新知(ID:kejixinzhi)

      金山云再一次来到风口浪尖。3月15日,金山云宣布,正在探索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二次上市的机会。消息公布后,引发二级市场热议,当日收盘时,涨幅超25%。

      但这25%的涨幅并不值得庆祝,近的来看,就在前一日,金山云股价一度触发熔断,盘中下跌至2.5美元低点。远的来看,IPO后金山云股价一度飙升至74.67美元,此后股价开始持续震荡下行,不见好转。

      股价是企业经营的表象,资本市场之外,金山云也祸不单行。在2021年底上演裁员潮,据了解涉及市场、法务、医疗、数字健康、智慧交通等多个部门。

      曾几何时,金山软件前任CEO张宏江直言称,进入云市场的决策过程只用了19个小时——“从上午9点讨论到第二天凌晨4点,19个小时,确定云是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

      作为金山的核心战略之一,2014年下半年,雷军为此定下了“AllinYun”的战略,并通过以参股、投资、贷款的方式把10亿美元投入云业务。

      这也让后发的金山云在国内市场里,占据了一席之地。据市场调研机构IDC统计,2017年上半年,金山云在中国公有云IaaS(基础设施层服务)中份额排在第三,约6.5%,仅次于阿里云和腾讯云。

      但随着时间推移,金山云的市场份额逐渐被大公司挤压。

      同样是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1第三季度)跟踪报告》显示,阿里、腾讯、华为三家厂商占据公有云IaaS+PaaS近六成市场份额。

      剩下四成市场中,被中国电信、亚马逊AWS(中国)、百度智能云、中国移动等云厂商挤占。其中,金山云以2.89%的市场份额位于行业第8名。

      众所周知,云计算是一个重资产运营模式,盈利与否与客户规模直接挂钩。

      也正因此,规模效应的缺失导致金山云连年亏损扩大,根据最新的2021年Q3财报数据显示,金山云的净亏损为5.07亿元,同比扩大381.2%。

      从风光一时到榜上无名,金山云的落寞,远不是一句云计算市场马太效应加剧足以一笔带过的。

      01

      成也CDN,败也CDN?

      公司为了上市常常需要面向资本市场讲一个高增长的故事,但这些动作是否符合企业经营规律,往往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对于金山云而言,这个故事的核心素材就是CDN(Content-Delivery-Network),即内容分发网络。

      根据招股书显示,金山云营收主要来自两大部分,分别是公有云和企业云,2017年到2019年,公有云营收占比由97.3%下降到87.4%,但仍贡献营收的绝大部分。

      在公有云中,产品主要包括计算(Computing)、存储(Storage)和交付(Delivery)三个板块,其中交付业务最为突出,近三年收入为6.29亿元、11.61亿元、21.37亿元,占比为52.2%、54.9%、61.9%。

      再接着往下剥一层,金山云交付业务包括金山云内容分发网络(KCDN)、金山画质增强(KIE)、金山集智高清(KSHD)。其中CDN贡献了交付业务绝大收入。

      做个对比或许能更直观地体现金山云CDN业务的体量。

      和金山云同一年上市的UCloud相比,在公有云业务中扣除交付业务后,2017年,UCloud、金山云分别营收6.94亿元、5.76亿元,2018年营收9.55亿元、9.53亿元。

      也就是说,除了交付业务外,2018年之前,金山云和UCloud几乎处于一个规模量级。

      从这方面来看,作为主打游戏云和视频云解决方案的云厂商,较高的交付业务为金山云上市贡献了“子弹”,但这同样也是金山云亏损的罪魁祸首。

      原因在于,随着越来越多厂商进入公有云,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价格战成为最有效的洗牌手段,CDN更是成为降价潮的排头兵。

      拿金山云来说,为了参与这场“云战”,在2017年前后相继融资数次。

      2017年12月12日,金山云宣布完成D轮3亿美元融资。值得注意的是,在完成融资后,金山云时任CEO王育林直白地提出融资后要对主流产品全面降价。

      “其中CDN、云数据库Redis价格的最大降幅分别达到50%、60%;云服务器价格最大降幅超过30%;对象存储产品KS3流量为业界最低,存储价格降低10%”。

      价格战导致的结果是什么?无外乎“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这场“价格战”后,传统以及中小的CDN厂商逐渐离开这个战场,曾经的头部玩家网宿科技和蓝汛,几乎元气大伤。留下的几个大型云服务厂商,也亏损严重。

      显然,对于公有云业务中以CDN为主的金山云,影响尤甚。但对于当时想要筹备上市的金山云而言,通过CDN打开市场入口,以亏损换市场份额,这种做法在当时无可厚非。

      更关键的问题是,上市之后,金山云有没有及时扭转这种局势。

      根据金山云2020年年报,交付(Delivery)业务在2018年至2020年营收占比为52.6%、54.2 %、50.5%,乍一看,金山云正在降低对交付(Delivery)业务的依赖,但实则不然 。

      在年报中的数据口径,实际上是交付(Delivery)业务在公有云和企业云两块业务中的占比。

      作为隶属公有云的交付(Delivery)业务,其在公有云业务中2020年营收占比为63.9%,自2017年以来一直缓慢上升。

      正因此,由于金山云常年靠CDN支撑营收,这部分业务在降价潮之后利润微薄,导致金山云在上市后仍避免不了增收不增利的命运。

      02

      大客化的优与忧

      在金山云上市之际,国内云市场呈现出“一超多强”的格局。

      对于其他云厂商较高的市场份额,雷军给出发展建议是,大的市场比不了巨头,金山云不能干大而全,而是专注头部客户,以及垂直领域能不能放在几个关键点上,比如游戏云、视频云等,走差异化的路线。

      以上种种概括起来,无非是大客化的策略。

      大客化策略的好处是,持续发展品牌头部客户,能够有效提升ARPU,改善流失率。对于金山云而言,则是差异化破局的关键之一。

      从招股书和财报数据来看,金山云将较大规模(年收入超过人民币70万元)的客户称为高级客户。

      且从招股书可以看到,2017年至2019年,金山云从高级客户产生的收入占比极高,分别为11.64亿元、21.14亿元和38.53亿元,占到了同期总收入的93.7%、95.3%和97.4%。大客化策略十分明显。

      大客化战略同样作用到ARPU值上,财报显示,金山云2017年高级客户ARPU值为1030万,2019年增长至1590万,2020年为2000万。

      如果说以上种种是大客户化策略的优势,但凡事皆有两面,大客户化策略同样有不小的副作用。

      首先是,该战略下金山云对于大客户的依赖,在数百规模级别的高级客户中,聚焦到前三大客户,2017年至2020年贡献的收入占比超过50%。其中,金山集团和小米两个“关系户”输血,更是占据一大部分,这里先按下不表。

      为此,金山云特别在招股书中标注高级客户战略的风险:一个或多个高级客户的损失或使用量的大幅减少,将导致公司收入的降低。

      该风险或一语成谶。在2020年财报中,可以看到2018年至2020年高级客户的续费率分别为161%、155%、146%,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此外,据观察人士分析,2019年金山云第一大客户的体量远超小米,再结合金山云现有客户推断,这家企业很可能是字节跳动。

      随着字节在2021年全面进军云计算 IaaS 服务,字节的供应商(阿里云、金山云、UCloud)势必受到影响,阿里云就是前车之鉴。

      此前在 2021Q2 公开业绩交流会上,金山云宣布与字节跳动火山引擎签署合作协议,金山云 IaaS+火山引擎 PaaS/SaaS 协同开拓市场

      而据晚点报道,多位火山引擎人士声称,2021年下半年开始,字节在国内市场的核心产品,比如抖音等,也将逐步切换至火山引擎的 IaaS 服务。

      对于大厂而言,先合作再自建的习惯早已约定俗成,对此,金山云需要评估此后的影响。

      除此之外,金山云的大客化策略还有一个隐形风险。

      可以发现,与UCloud和青云相比,金山云在近些年IDC成本极高,2019年至2020年,IDC费用分别占比为72.3%、65.2%,显然,在IDC费用等成本端的支出为金山云利润端带来极大压力。

      需要知道,云计算属于重资产运营模式,本质上就是服务器资源的租赁。

      雷军更是曾用“拼缝”来形容云计算行业的盈利法则:

      “你买了一堆服务器带宽,租了一堆机架,然后分三年分租给你的客户。你的附加值是在于怎么拼缝,因为我们租用带宽都是按峰值租用的,可能一年只用1-2回,可能租了一堆富裕的”。

      简单来说就是峰值付费和错峰盈利。其中,其他成本暂不考虑,最重要的就是避免“资源闲置”,即不能让服务器闲着。

      但造成“资源闲置”的最大场景,莫过于大客户的突然流失,而金山云大客化策略恰恰容易带来服务器的效果与效率对调。

      03

      还剩多少胜算?

      做云之初,雷军认为金山云有八成胜算。统筹来看,这八成胜算=second source+现金流+生态+独立第三方。

      先看second source(第二供应商)策略,即如果产业链中某家供应商占比较高,整机企业通常会引入第二、第三供应商,以此分散风险。

      在云计算行业中,second source也经常被提到,从安全性来考量,任何一项IT服务都有出现故障的可能性。从保障业务连续性的容灾角度来说,选择第二家云计算厂商是必要的。

      拿小米来说,在2015中美经济论坛上,小米公司宣布,在以金山云为首要供应商之外,也将开始采用基于微软技术由世纪互联运营的Windows Azure公有云作为“小米云服务”的云存储平台。

      同样,雷军寄托于其他厂商选择金山云做second source,但这一选择存在一些争议。

      首先,雷军提到的second source,近些年来在云市场上称作“多云”。即由来自多个云供应商的多个云服务组成,包括公共云服务提供商和私有云服务提供商。

      RightScale在2019年对全球企业用云策略的调查显示,超过1000人的大型企业中,选择多云部署的占比达到84%,其中混合云占比达到58%。这种多云策略,同样被字节跳动当作扩大市场份额的转机。

      问题是,对于云客户来说,往往通过“多云”策略在避免捆绑的同时进行压价,何况金山云在一众云厂商中并不占优势。

      且雷军提到的“我们的态度很低,大的巨头吃肉我们喝汤,我们甘愿当小弟。只要三到五家里面有我们,我们就一定能成功。”现如今,金山云已经跌出前五名,被“多云”策略选中的概率大大降低。

      现金流的困难也不遑多让,长年亏损之下,金山云不再具备资金优势。

      再来主要看生态和独立第三方两方面,所谓生态是指小米和金山的关联公司输血;独立第三方则是雷军标榜的金山云核心价值——独立性。

      先看前者,在产品和业务上,小米给金山云提供了巨大支持。在建立之初,金山云主要业务围绕着小米的业务展开,小米主要的用户数据存储在金山云上。2014年,小米集团为金山云贡献了超过80%的营收。

      现如今,小米和金山集团对金山云的贡献率都在下降,但在小米的很多产品中都能见到金山云的身影:比如,金山云为小米AI音箱提供技术能力支撑;MIUI10也搭载了金山云的画质增强产品等等。

      总的来说,金山云对金山系和小米的依赖是不争的事实。不过考虑到大型云厂商背后都有集团背书,对于金山云而言,这也是其守成的下限。

      至于后者,独立性确实是中小厂商(如UCloud)的一大卖点,如果云巨头涉及领域与客户重合,则客户就会抗拒把数据存到云巨头那里。

      坊间传闻,货拉拉听闻高德地图有意进军货运领域后,决定将阿里云替换为华为云。从这点可以看出,独立性对于云厂商的赋能。

      但独立云的存在往往是在直面巨头后的迫不得已,只能算是被动防御下的被迫出击,且结合上面提到的生态来看,金山云标榜的独立性,多少有些不伦不类。

      这样来看,当初雷军所预言的八成胜算,眼下已然是左支右绌。

      此前,金山云在2021年前三季的季度营收分别为18.1亿元、21.7亿元、24.1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0.4%、41.6%、39.6%。金山云预计其2021年第四季度总收入将为26.3亿-28.3亿元,同比增长37%-47%。

      以上述数据计算,金山云在2021年全年的营收约为90.2亿-92.2亿元,同比增长37.1%-40.2%。而2018年至2020年,金山云的营收增速分别为79.4%、78.4%、66.3%。

      金山云营收增速的下滑、亏损的扩大,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代云市场明星的没落。


    ]]>
    解读长三角枢纽 精析“东数西算”——IDCC2022上海站亮点提前看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为响应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布局,助力长三角枢纽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打造计算高地赋能千行百业”为主题的第十七届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上海站将于4月26日-27日在上海隆重召开。届时,大会将邀请主管部门领导、行业学者精英及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高管,共同探讨长三角地区算力资源建设,推动千行百业数字化变革。

    为此,IDCC2022上海站设置了丰富而精彩的环节,下面就让小编带你提前感受IDCC2022上海站的精彩。

    20220316-180430

    01

    “东数西算”专题闭门讲座

    “东数西算”工程的来龙去脉,政策延承,产业方向,资源撬动……“东数西算”工程的出现,将深刻改变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布局,影响着每一个从业企业的发展。IDCC2022上海站将邀请“东数西算”工程相关部门领导、政策研究学者、战略咨询专家,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对“东数西算”进行最深度的剖析解读,指引发展方向。

    关于“东数西算”工程,你有哪些见解和疑问?最想听专家解答哪些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想在“东数西算”专题讲座上听到的话题,点赞数量排名前三的留言即可被邀请至现场参与讲座,听权威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02

    重磅报告发布与解读

    洞察市场,掌握未来。会议现场IDC产业知名的咨询机构科智咨询的资深专家将为与会观众带来两份重磅报告:《长三角数据中心市场研究报告》与《全球数据中心市场研究报告》,并现场进行发布和解读。

    03

    《数据中心可持续发展白皮书》专场研讨

    数据中心是算力的承载体,也是支撑数字经济的“数字底座”。数据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数字产业能否持久、健康的进步,持续为国民经济提供发展动力。大会特别设置《数据中心可持续发展白皮书》专场研讨,邀请专家学者对数据中心的可持续问题进行深入解读,共同探索长远发展路径。

    04 

    “长三角枢纽数字新基建”奖项颁奖典礼

    表彰创新,鼓励应用。大会现场将举行2022年度“长三角枢纽数字基建”颁奖典礼,以表彰在过去一年来为长三角地区数字产业发展以及为千行百业赋能作出卓越贡献的企业。

    点击了解奖项申报详情:http://news.idcquan.com/news/191617.shtml

    05

    两大圆桌论“打造计算高地,赋能千行百业”

    思想在交流中突破,创新在碰撞中产生。IDCC2022上海站主论坛为与会者准备了两场精彩的圆桌对话环节,分别围绕“东数西算中的长三角枢纽发展”和“算力基础设施赋能千行百业”两大行业焦点话题,邀请长三角枢纽地区的主管领导、数据中心服务商、技术专家、行业用户共论“打造计算高地,赋能千行百业”。

    06

    设计、零碳、储能、产融:四大高能论坛

    数据中心是技术含量极高的产业,“高技术”也是国家倡导的“新型数据中心”的主要特征之一。IDCC2022上海站特设“设计”、“零碳”、“储能”三大技术论坛,以及数字基础设施产融高层(闭门)论坛,从落地与实践的角度探索数据中心产业未来的走向。

    07

    企业俱乐部活动:走进阿里仁和数据中心

    IDCC2022上海站不仅传递行业内最前沿的观点、技术、方案,也致力于搭建产业和外界沟通的桥梁。结束两天高能论坛后,IDC圈将发起企业俱乐部活动,带大家走进阿里仁和数据中心进行交流学习。探访企业的报名事宜将在几日后开启,欢迎您的加入。


    ]]>
    存内计算,走在爆发的边缘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作者|洪雨晗

      怎样才能让一枚芯片拥有更高的性能?

      大多数人的回答一定是紧跟摩尔定律,在同样大小的芯片空间内装进更多的晶体管,其手段无外乎更先进的制程(从7nm到5nm)以及更先进的封装方式(如chiplet)。

      然而,随着先进制程逼近1nm的物理极限,摩尔定律不可避免的放缓,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能感受到手机Soc、电脑的CPU的升级换代效果越来越差,从过去的每代提升40%性能迅速下降至20%甚至10%。

      与之对应的是,当今社会对数据、算力、芯片性能的要求却越来越高,整个下游市场既然有庞大的需求出现,那么整个产业链的各方都在想方设法来提高芯片的性能,既然传统的在晶圆上改进工艺的方式进展缓慢,那么在更上层的计算机架构上动刀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今年以来,一些跳出传统计算机结构体系的设想正在转为研究成果出现在各大顶级期刊上,它就是“存内计算”。

      存内计算,顾名思义就是把计算单元嵌入到内存当中。通常计算机运行的冯·诺依曼体系包括存储单元和计算单元两部分,计算机实施运算需要先把数据存入主存储器,再按顺序从主存储器中取出指令,一条一条的执行,数据需要在处理器与存储器之间进行频繁迁移,如果内存的传输速度跟不上CPU的性能,就会导致计算能力受到限制,即“内存墙”出现,例如,CPU处理运算一道指令的耗时假若为1ns,但内存读取传输该指令的耗时可能就已达到10ns,严重影响了CPU的运行处理速度。

      此外,读写一次内存的数据能量比计算一次数据的能量多消耗几百倍,也就是“功耗墙”的存在。2018年,谷歌针对自家产品(Chome/Tensorflow Mobile/video playback/video capture)的耗能情况做了一项研究,发现整个系统耗能的62.7%浪费在CPU和内存的读写传输上,传统冯·诺依曼架构导致的高延迟和高耗能的问题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中的短板存储器成为了制约数据处理速度提高的主要瓶颈。

    冯·诺依曼架构图冯·诺依曼架构图

      把计算单元嵌入到内存当中的理想情况下,存内计算可以有效消除存储单元与计算单元之间的数据传输耗能过高、速度有限的情况,从而有效解决冯诺依曼瓶颈。

      存内计算的概念早就有迹可循,在上世纪70年代William H。 Kautz就曾提出过存储和逻辑整合的方案,Harold S。 Stone紧接着发表了支持逻辑运算的存储计算结构,但由于当时的性能瓶颈问题不算突出,处理器的发展暂能满足数据处理的需求,因而学界、业界并没有对该领域投入过多关注。

      如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AI在各领域的应用逐渐广泛,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神经网络算法需要系统能高效处理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例如文本、视频、图像、语音等,这导致在冯·诺伊曼架构下的硬件需要频繁读写内存,其计算任务有着并行运算量大、参数多的特点,这使得AI芯片对并行运算、低延迟、带宽等有着更高的要求,也因此,存内计算在人工智能时代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存内计算的热度肉眼可见的在各大学术会议上发酵。2018年的IEEE国际固态电路会议(ISSCC)专门用了一个议程来研讨存内计算相关话题;到2019年,电子器件领域的顶级会议IEDM上关于存内计算的研讨议程则变成了三个,相关论文也达到二十余篇;2020年的ISSCC上存内计算的论文也上升至七篇。

      存内计算不只是学界的圈地自娱,三星、SK海力士、台积电、英特尔、美光、IBM等半导体领域的巨头也在加紧对该技术的研发,今年的竞争更是尤为激烈,首先三星在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了全球首个基于MRAM(磁性随机存储器)的存内计算研究,紧接着台积电在近日的ISSCC上合作发表了六篇关于存内计算存储器IP的论文,大力推进基于ReRAM的存内计算方案,SK海力士则发表了基于GDDR接口的DRAM存内计算研究。

      应着这阵风口,我国的存内计算产业也开始迅猛发展,知存科技、九天睿芯、智芯科、后摩智能、苹芯科技等国内专注存内计算赛道的新兴公司纷纷获得融资,加速在该领域的早期市场布局及商业落地。

      虽然不管学界、业界还是市场对存内计算的呼声都极高,相关研究和产品的研发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但在现阶段存内计算的实现确实面临着诸多难点,目前市面上仍缺乏被市场认可而广泛应用的存内计算产品出现。

      目前,业界实现存内计算的三种主流路径为SRAM、DRAM、Flash,简单来说DRAM内存具有动态刷新,断电会丢失数据的特征,SRAM为高速缓存,其无需刷新,但同样会在断电状态下丢失数据,Flash则为闪存,其有着无需刷新,断电不丢数据的特征,通常作为硬盘使用。

      选择SRAM路径的代表性半导体企业为台积电,它可以在5nm的先进工艺上制造。SRAM的存储逻辑简单清晰,和现在的数字处理器技术更容易结合,同时,SRAM离CPU近读写性能优势较大,但作为易失性存储器的SRAM同时也有着断电后数据无法保存的问题,因此SRAM还需要在断电后把数据传输到其它存储器中。

      Flash阵营的代表玩家为美国的Mythic公司,Flash是一种业内较为成熟的存储器技术,它在功能工艺参数、器件模型上都有着成熟的工具,同时,其系统架构的核心设计可以向非易失性的RRAM(电阻式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新型非挥发器件上迁移,迅速完成产品的更新迭代,

    广告

      基于DRAM的存内计算芯片,目前采用该方案的公司较少,因为其技术落地的时间暂不明朗。DRAM存内计算适合大算力AI芯片,其对硬件的通用性和可编程性的要求更高,这对目前专用性的架构来说需要花更多心思来重新设计,其难度自然更高。

      综合来看,存内计算的实现基于相对成熟的易失性存储和不太成熟的非易失性存储,但无论是哪种路线的实现都存在一定的挑战,几大技术方向也都在发展中。易失性存储路线在融合处理器工艺和存储器工艺上存在诸多难题,在冯·诺依曼架构下,处理器与存储器的区隔明显,从设计、制造、封装全流程,它们各自都发展出了独立的生态,想要把两者融合成一体,其工艺难度可想而知。知存科技走的就是易失性存储路线,其CEO王绍迪曾形容过该路线早期开发的难度:“早期研发的时候,由于缺乏晶圆工厂和EDA工具的支持,我们的开发工作很多就要从自动变成手动。”非易失性存储对存储目前厂商和工艺也均未成熟。

      极强的市场需求与暂未明朗的技术产品,谁能率先在可控的成本内实现存内计算存储密度与计算密度的平衡,谁或许就摸索到了成为下一个英伟达的路径。


    ]]>
    Canalys:2021年中国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增长45% 总计达到274亿美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据Canalys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大陆势头强劲,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增长45%,总计达到274亿美元。2021 年第四季度同比稳健增长33%,达到77亿美元,为这一年画上了圆满句号。新冠疫情带来的持久性消费需求,例如远程工作和学习、电子商务和流媒体内容等,仍是带动增长的主力军。

    此外,热衷于数字化转型的传统企业数量激增,同样增加了云服务的需求量。Canalys 预计,到2026年,中国大陆的云基础设施市场将达到850亿美元,五年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25%。阿里云在2021年依然稳居云市场巨头的宝座,华为云和腾讯云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百度智能云占据第四名宝座。2021年,头部的四大云厂商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为了抓住各垂直行业解决方案的增长机会,他们纷纷启动新的战略。


    市场正在见证客户群体的多样性,从互联网行业到传统行业(例如制造业、金融业和零售业)。提高业务灵活性是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动力,这同时能通过业务的工作负载迁移和云原生应用开发,持续推动云服务支出增长。

    “企业正在不断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大力投资为云服务厂商创造了巨大商机。”Canalys研究分析师Blake Murray表示:“但这些项目耗时耗力、高度复杂,要求云厂商具备多个垂直领域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经验,以满足客户的定制化需求。通过与渠道合作伙伴建立信任关系来满足这些要求、赢得客户信任,最终提升竞争优势,比以往更加重要。”

    “尽管政府对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支持让应用云服务的传统行业企业客户数量上升,但他们管理和开发云技术的能力仍然有限。”Canalys研究分析师Yi Zhang说道,“除技术性能和数据安全以外,云厂商还需对如何缩短企业学习时间、降低企业管理成本予以更多关注。借助云服务为传统企业挖掘全新商业价值,也是未来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2021年,阿里云占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总支出的 37%,领跑市场。但阿里巴巴(09988)(BABA.US)这一年所占市场份额还是略有下降,这主要归咎于政策调控减缓了互联网客户增长。不过,它仍凭借主要客户的长期消费承诺和在传统行业的业务扩张,增长了30%。最近,阿里云还启动了“云钉一体”战略。阿里的企业沟通协作平台“钉钉”,会成为云服务进军传统行业的重要切入点。基于钉钉的低代码开发平台,旨在助力企业在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减少障碍、降低复杂性。

    2021 年,华为云的市场份额达到18%,年度增长达到67%。华为云凭借快速增长,拉开了其与腾讯云的差距,稳居市场第二。得益于政府事务相关的专业行业经验,华为云始终在该领域保持领先地位。作为三大厂商中唯一的“非互联网”公司,华为也在不断扩大互联网公司的客户群。其“云云协同”战略旨在通过其终端产品将华为打造成全中国互联网客户的重要合作伙伴。这一战略为华为云赢得了核心客户,弥补了华为缺乏互联网“基因”的短板。

    第三大厂商腾讯云,市场占比16%,增长了 55%。2021年,腾讯云整体呈良性发展,在多个领域均实现了多元化增长。作为一家专注于泛娱乐行业的互联网公司,腾讯云也开始扩大客户群体,致力开拓更多传统行业市场。例如,它凭借其在大数据解决方案方面的优势,成功在政府部门赢得核心客户。腾讯(00700)在游戏、社交媒体和数字商务方面经验良多,元宇宙的潜在利益必定会在未来给腾讯带来崭新的商业机会。

    第四大厂商百度智能云,市场占比9%,同样增长了55%。因其业务主要集中在网络营销和人工智能,所以在过去一年的政府调控中,百度并未像腾讯和阿里巴巴一样遭受重大影响。百度智能云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云基础设施服务相结合,以智能服务为核心,突出其差异化优势。与其他三家云厂商相比,百度智能云选择将工业领域作为其主要赛道,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能源和电力设施方面取得关键性胜利。

    Canalys 将云基础设施服务定义为:在专用托管私有基础设施或共享基础设施上,提供IaaS和PaaS的服务。这并不直接包括SaaS支出,但包括托管和运营其基础设施服务所产生的收入。



    ]]>
    让图网络更稳健!谷歌提出SR-GNN,无惧数据标记偏差和领域转移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图神经网络(GNN),是在机器学习中利用图形结构数据的强大工具。图是一种灵活的数据结构,可以对许多不同类型的关系进行建模,并已被用于不同的应用,如交通预测、谣言和假新闻检测、疾病传播建模等。

    作为机器学习的标准之一,GNN假设训练样本是均匀随机选择的(即独立和相同分布样本)。这个假设对于标准的学术数据集来说是很容易符合的,这些数据集专门为研究分析而创建,每个数据节点都已经被标记。

     

    但是在许多现实世界的场景中,数据是没有标签的,实际上,对数据的标记往往是一个繁重的过程,需要熟练的真人审核和把关,所以,要标记所有数据节点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任务。

     

    此外,训练数据的偏见也是一个常见问题,因为选择节点进行数据标记的行为通常不是上文所说的「均匀随机选择」。

    比如,有时会使用固定的启发式方法来选择一个数据子集(子集中的数据具备一些共同的特征)进行标注,还有的时候,人类分析员会利用复杂的领域知识,单独选择某些特定数据项进行标注。

     

    为了量化训练集中存在的偏差量,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方法来衡量两个不同的概率分布之间的转变有多大,转变的大小可以被认为是偏差量。

     

    这种偏差量越大,机器学习模型从存在偏见的训练集中归纳出特征的难度就越大。可能会有显著损害模型泛化能力。在学术数据集中,一些领域转移会导致模型性能下降15-20%(以F1分数为量度)。

    论文链接:https://proceedings.neurips.cc/paper/2021/file/eb55e369affa90f77dd7dc9e2cd33b16-Paper.pdf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谷歌在NeurIPS 2021上介绍了一种在有偏见的数据上使用GNN的解决方案。

     

    这种方法被称为Shift-Robust GNN(SR-GNN),从名字上不难看出,这个方法的目的就是要让问题域发生变化和迁移时,模型依然保持高稳健性,降低性能下降。

     

    研究人员在半监督学习的常见GNN基准数据集上,用有偏见的训练数据集进行的各种实验中,验证了SR-GNN的有效性,实验表明,SR-GNN在准确性上优于其他GNN基准,将有偏见的训练数据的负面影响减少了30-40%。

     

    数据分布偏移对GNN性能的影响

     

    为了证明数据分布的偏移如何影响GNN的性能,首先为已知的学术数据集生成一些有偏见的训练集。然后,为了理解这种影响,将泛化(测试准确率)与分布偏移的衡量标准(CMD)进行对比。

     

    例如,以著名的PubMed引文数据集为例,它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图,图的节点就是医学研究论文,图的「边」就是这些论文之间的引用。如果为PubMed生成有偏见的训练数据,这个图看起来像下面这样。

    可以看到,数据集的分布偏移与分类准确率之间存在着强烈的负相关:随着CMD的增加,性能(F1)显著下降。也就是说,GNN可能难以泛化,因为训练数据看起来不太像测试数据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对泛化高稳健性的正则化器,让训练数据和来自未标记数据的随机均匀样本之间的分布偏移实现最小化。

     

    为了实现这一点,研究人员在模型训练时对域偏移进行实时测量,并在此基础上使用直接惩罚策略,迫使模型尽可能多地忽略训练偏差,让模型为训练数据学习的特征编码器对任何可能来自不同分布的未标记数据也能有效工作。

     

    下图所示为SR-GNN与传统GNN模型的对比。二者输入相同,层数相同。将GNN的第(k)层的最终嵌入Zk与来自未标记的数据点的嵌入进行比较,验证该模型是否正确编码。

    把这个正则化写成模型损失公式中的一个附加项,该公式基于训练数据的表征和真实数据的分布之间的距离制定。

    实验证明,加入SR-GNN正则化后,在有偏见的训练数据标签的分类任务上,分类模型的性能实现了30-40%的提升。

     

    另外,本文还研究了如何在有偏见的训练数据存在的情况下,让模型更加可靠。

     

    尽管由于结构差异,相同的正则化机制不能直接应用在不同模型上,但可以通过根据训练实例与近似的真实分布的距离重新加权来「纠正」训练偏见。这能够纠正有偏见的训练数据的分布,无需通过模型来传递梯度。

     

    这两种正则化可以结合,形成一个广义的损失正则化,结合了领域正则化和实例重权(细节,包括损失公式,可在论文中找到)。

     

    结论

     

    有偏见的训练数据在现实世界的场景中很常见,这些偏见可能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包括对大量数据进行标注的困难、用于选择标注节点的各种启发式方法或不一致的技术、数据标记分布延时等等。

     

    这个通用框架(SR-GNN)可以减少有偏见的训练数据的影响,而且可以应用于各种类型的GNN,包括更深层的GNN,以及这些模型的线性化浅层GNN上。


    ]]>
    工信部:扎实推进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工信微报

    3月14日下午,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肖亚庆主持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张克俭,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王志军,副部长徐晓兰,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云明,部党组成员、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张建民,总工程师韩夏,总经济师许科敏参加学习。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回顾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首次用“五个必由之路”系统阐明新时代更加坚定的重要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又一次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深刻阐述我国发展仍具有诸多战略性的有利条件,彰显了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洞察,体现了坚定的历史自信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为我们奋进新征程、再创新辉煌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鼓舞了奋斗干劲。全系统各单位要深入学习领会、把握精髓要义、吃透精神实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会议强调,全系统要全面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确保工业和信息化实现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为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作出贡献。要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监测调度和政策落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畅通产业链供应链、扩大制造业投资、提振消费需求等各项工作,全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要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加快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不断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要坚持纾困培优相结合,抓细抓实各项惠企政策,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激发涌现更多一流企业。要统筹发展、监管与安全,扎实推进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提高行业监管和安全保障水平,促进数字经济持续壮大。要密切跟踪形势变化,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升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的能力。

    会议强调,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要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执着,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有效履行职责提供坚强保障。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从严从细抓好疫苗和重要医疗物资供应、安全生产、信息通信行业服务质量提升等工作,用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形成的良好机制,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要坚持实事求是,在谋划战略、制定政策、部署任务、推进工作的实践中遵循客观规律,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驰而不息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落实“三严三实”要求,更加突出问题导向、过程导向、目标导向,出真招、用实招,推动中央决策部署一贯到底、落地见效。

    工业和信息化部机关各司局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学习。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编辑:李丽霞、冯茂臻


    ]]>
    Infosys元宇宙工坊推动企业数字创新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Infosys (NSE, BSE, NYSE: INFY), 作为下一代数字服务和咨询领域的全球领导者,近日推出 Infosys 元宇宙工坊,以简化和加快企业为客户探索元宇宙(包括虚拟和增强环境)的过程、工作场所、产品和运营。

    Infosys 元宇宙工坊融合了领域和设计专业知识、平台和数字加速器的力量,在丰富的创造者-合作伙伴经济中建立了牢固的关系。

    企业可以利用这些功能的汇总,将其作为随时可用的资源,并可以灵活地进行探索。 这使他们能够按需安全高效地创建自己的元宇宙 (metaverse) 环境,在现有的元宇宙中提供签名体验,并带来先进的人工智能(AI)数据分析和模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实现他们不断变化的愿望。

    Infosys 总裁 Ravi Kumar S 表示:“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已经顺畅、无所不在地交织在一起。元宇宙将以极具体验式的方式加深这种重叠,并为商业创新创造丰富的空间。我们希望帮助我们的客户在快速发现、快速学习的环境中迅速且加倍地把握这些机会,然后重新定位自己的能力、流程和文化,以应对这个快速发展的空间。”

    Infosys 元宇宙工坊通过发现-创建-规模循环与企业建立合作,帮助企业驾驭虚拟世界。

    通过 100 多个可用的用户案例和模板发现元宇宙的价值

    Infosys 元宇宙工坊将 Infosys 在业务领域的深度和在沉浸式、交互式和体验式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通过其用户案例、商业案例和执行路线图为企业服务。 他们利用 AR/VR、区块链、物联网、应用人工智能(AI)、网络安全和 5G 等技术的力量来推进虚拟世界的价值探索。 例如,在许多大型企业中流行的一个模板是用于建立一种沉浸式零售体验,购物者可以在其中探索品牌元宇宙环境,连接到在线结账柜台以进行在物理世界中交付的购买。

    在元宇宙上创建和连接使用 Infosys 平台和加速器

    Infosys Living Labs 的多层数字基础设施包括技术、流程和人员,同时囊括多项元宇宙技术投资,其中有用于构建解决方案和沉浸式体验的平台和加速器。它们能够快速创建引人入胜的环境和数字副本,同时促进与企业数据 API 和 360/3D 资产管理系统的集成。用于构建复杂物理对象的数字孪生人工智能(AI)和工程平台,也可用于驱动模拟。例如,一家领先的制药公司使用 Infosys XR 平台创建了疫苗实验室的数字孪生,使质量工程师能够访问关键的疫苗培养数据以做出预测和决策。Infosys 元宇宙工坊也可以作为一个创客空间,在所有 Infosys 数字中心,搭建起物理与数字世界的桥梁。 Infosys 还利用 XR 平台推出了自己的混合现实功能,让客户在高度浸入式的空间中进行协作和共同创造。

    增强创意,携手多样化的创作合作伙伴扩大可能性

    借助 Infosys 元宇宙工坊,企业可以与 Infosys 创新生态系统中的任何创作伙伴合作,以顺利管理从试点到生产的加速,或在原型阶段添加更多的选择,以降低风险和面向未来的投资。例如,一家工程咨询公司利用 Infosys 元宇宙制作了一个沉浸式混合现实工作平台的原型,以检查呈现丰富 3D 资产的预期工程施工现场。 在微软 (Infosys的长期合作伙伴) 的支持下,该功能在Azure高性能云上得到了发挥和扩展,可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在 Infosys元宇宙工坊的支持下,Infosys 将把现在在 Infosys Wingspan 平台上的全球企业大学扩展到元宇宙上。 这将使公司的员工能够在物理和虚拟学习空间之间无缝切换,同时受益于与其他学习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参与与互动。 该环境将包括混合图书馆、启发式发展的虚拟教室、游戏化学习和数字孪生,以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概念。一些企业已从 Infosys 元宇宙工坊中受益。

    澳大利亚网球协会合作与国际业务总监 Korey Allchin 表示:“2021 年,Infosys 首次在任何大满贯赛事中帮助我们重新构想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的购物体验,为我们的球迷提供了一个扩展的真人秀商店。他们让网球迷可以在这个虚拟世界中购买他们最喜欢的所有物品,包括 T 恤、沙滩巾、帽子和球拍,然后将这些东西带回现实世界。无缝的数字和物理连接在我们粉丝体验的演变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在疫情期间,旅行变得非常受限,Infosys 帮助我们创建了 AO 2021 虚拟中心,这是一个针对我们的商业合作伙伴的数字平台,我们将活动中的内容和体验带到他们舒适的家和世界各地的办公室中。”

    Komatsu全球 IT 应用和数字创新负责人 Daniel Schumacher 表示:“我们的战略远见和转型路线图指出了数字生态系统的快速加速,我们希望将其价值带到我们业务的各个方面, 包括我们今天所知的,以及我们可以为未来创造的东西。 我们很高兴能与 Infosys 元宇宙工坊合作,以发现我们在虚拟世界中进行的最重要的投资,并在今天播下最有可能为我们的未来结出果实的种子。”

    法国网球联合会市场营销与业务发展部副首席执行官 Stephane Morel 表示:“作为我们的数字创新合作伙伴,Infosys 为网球迷带来了首创的混合式现实体验,例如在Infosys粉丝区虚拟的Philippe-Chatrier球场上体验打网球。 在Roland-Garros比赛中,粉丝们还有机会体验他们的数字化身踏入虚拟世界的快感,在那里,他们可以以数字化形式与其他粉丝进行互动,使用虚拟物品,甚至在这个空间中彼此交谈。”


    ]]>
    TUV莱茵与The BHive数字化学品管理平台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为了达成纺织和时尚行业关于化学测试和化学品管理方法的无缝化服务,德国莱茵TUV集团(简称“TUV 莱茵”)与The BHive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为新客户及现有客户提供一系列全面服务,涵盖从原材料、制造加工到成品的完整化学品管理流程。


    纺织行业压力与日俱增

    如今,越来越多消费者意识到消费品生产过程带来的负面环境影响,随着时尚和纺织行业呼吁更清洁、更具可持续性的化学品管理,生产商正面临来自品牌和零售商的压力,要求他们提高化学品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对化学品的使用实施有力的管控。

    作为“有害化学物质零排放”(ZDHC)项目合作伙伴,The BHive和TUV莱茵旨在推广行业最佳实践工具和标准。The BHive是ZDHC Performance InCheck 认证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而TUV莱茵是获得ZDHC 授权的生产限用物质清单(MRSL) 1-3级检测认证机构、废水和污泥分析实验室以及专业培训提供商,同时也是由“永续发展成衣联盟”(SAC)批准的工厂环境模块(FEM)认证和培训机构。

    提升行业供应链透明度

    The BHive开发商GoBlu International Ltd.公司常务董事Lars Doemer表示:“我们相信,与TUV莱茵的战略合作,是我们实现加速淘汰纺织生产中有害化学产品这一目标迈出的关键一步。此外,我们的目标是提升整个行业供应链的透明度。TUV莱茵作为全球领先的检测服务提供商之一,将是我们改善化学品管理征程中的有力合作伙伴。”

    TUV莱茵纺织品、玩具及化学服务全球事业部经理Mohammed Dkhissi表示:“The BHive为复杂的化学品管理过程提供了一项智能和创新解决方案。通过与The BHive合作,我们正在扩大可持续发展服务组合。我们很荣幸的参与其中,致力于提供无缝化、可持续的化学品管理方法,这将有助于促进在纺织品生产中使用更安全的化学替代品,并为我们的时尚行业客户提供透明度更高的化学品供应链。”

    符合ZDHC MRSL 第三阶段认证是一个可靠且值得信赖的指标,它表明企业所用的化学品配方(以及生产工艺)通过了广泛认可的深度产品与设施评估、独立检测和现场审核。在给企业颁发检测合格标识之后,TUV莱茵还将进行随机产品检测。这样,买家和最终消费者可以更有信心,在目前的认知和条件下,所购买的产品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并符合公认的环境可持续性标准。

    在分析化学品配方中的有害物质时,TUV莱茵需要评估其化学成份和相关文件,并审核生产工艺流程。分析检测方案涵盖了已知潜在的有害物质、可能的污染和储运期间用于保护产品的材料,全部按照ZDHC MRSL清单进行。为了评估接触到有毒物质的潜在风险,需要根据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产品的方式来制定检测条件。

    关于The BHive

    The BHive是一个针对纺织和时尚行业的智能、数字化化学品管理平台,由“可持续发展促进者”GoBlu International Ltd.公司开发。The BHive开发的手机App支持制造行业使用智能手机拍摄化学产品标签照片,并可以立刻识别出那些产品符合众多品牌和零售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照片上传至电脑桌面平台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完整而准确的化学品清单。此外,用户还可通过平台创建ZDHC Performance InCheck报表。

    如此一来,制造行业对应该淘汰的化学品便一目了然。企业还可与他们的品牌和零售商客户分享信息,从而使品牌和零售商客户对全球供应链中使用的化学品有全面了解。通过此方式,The BHive实现了完全透明,并促进更具可持续性的化学产品使用。


    ]]>
    亚马逊云科技持续丰富创业赋能机制 助力初创企业成就未来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3月11日,亚马逊云科技举办“云创‘她未来’”媒体活动,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高成资本创始合伙人洪婧以及木瓜移动创始人沈思三位女性领导者就数字技术发展下的女性创业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在会上,亚马逊云科技宣布推出全新的女性创业者社区项目,旨在为各领域的女性创业者打造一个长期交流平台,帮助社区中的女性创业者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助共创,赋能女性创业者的长期发展。

      图片2.png

    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中)

    及木瓜移动创始人沈思(右)在现场进行分享

    建立社区 助力创业女性成长

    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平等发展共享:新中国70年妇女事业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显示,我国女性在科技领域的创业比例已经达到55%,越来越多优秀的女性创业者正在涌现。此次推出的“女性创业者社区”是亚马逊云科技初创企业长期赋能机制中的又一创新举措。该社区下的旗舰项目“女性创业加速营”将于2022年第二季度开展。通过为期两天的项目,亚马逊云科技将分享亚马逊的创新文化和创新方法,并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分享行业见解和技术诀窍,帮助女性创业者加速业务创新和发展。此外,女性创业者还可以通过社区成员公司之间的参观和交流,了解各自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获得更多收获。未来,亚马逊云科技还将在女性创业者社区中推出更加多样化的项目,进一步强化社区成员之间的沟通,帮助女性创业者释放潜力,获得更大的成功。

    赋能初创 云是基础也是桥梁

    作为全球云计算产业的开创者和引领者,亚马逊云科技已经支持了全球数十万家初创企业,仅2020年,就为初创企业提供了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云计算资源。

    云天生就服务于初创。云计算的灵活性和按需付费,可以大大降低创新的成本;云计算的弹性支持初创企业的业务快速增长。云计算还拉低了新技术应用的门槛,拉平了初创企业和大企业的技术起跑线,赋能初创企业快速创新。尤其,亚马逊云科技覆盖全球的基础设施和安全合规实践,也为初创企业的全球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桥梁。

    张文翊表示,“我们在创办亚马逊云科技的时候就有一个愿景:就是让所有刚刚开始自己创新之旅的人,无论何时何地,哪怕只是在宿舍,或者车库,都能够获得和大型企业一样先进的基础设施,并以极低的成本来实现自己的创新。希望在我们的帮助下,让所有的初创企业都有机会成为明天的‘巨头’。这个愿景从未改变。”

    作为长期活跃在中国企业服务和科技创新领域的资深投资人,高成资本洪婧认为技术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也是驱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她表示,“目前全球百亿美金的软件企业只有不到10%来自中国,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而云计算正是这样一个平台,可以帮助初创企业更快速的获得成功,不仅大大降低了SaaS初创企业的创业成本,并且可以帮助他们把精力集中在自身的专业领域,专注于细分行业和细分场景,并且使得交付和客户的购买成本下降,给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及开拓新的应用。”

    木瓜移动是亚马逊云科技在中国的早期客户之一。在木瓜移动成立初期,就看到了云计算帮助企业快速建立和发展业务的能力。通过使用亚马逊云科技的基础设施搭建业务原型,木瓜移动可以专注于产品开发和创新升级。得益于亚马逊云科技覆盖全球的基础设施,木瓜移动能够做到身在国内、遥测海外,更深入地探索互联网初期红利空间,寻找海外商业化的路径。

    完善资源  全面助力初创发展

    在为初创企业提供业务发展的技术支撑外,亚马逊云科技还通过一系列丰富的初创赋能机制,包括旨在降低初创企业上云门槛的云创计划、帮助初创企业快速完成数据迁移的初创迁移项目、帮助初创企业完备企业管理和文化建设的创新文化工作坊以及与大企业对接的Enterprise Connection项目等。此外,亚马逊云科技一直在探索助力初创公司对接亚马逊全球业务体系的机会,帮助他们通过亚马逊电商平台、广告业务、游戏、智能语音助手Alexa等更快地拓展全球业务。“亚马逊云科技在全球和本地都建立了初创生态和投资业务发展团队,集合了大量关注不同行业、有投资机构背景或者创业经历的人才。我们希望通过推出各种赋能机制,并携手更多大企业及投资机构,帮助初创企业实现‘更快’、 ‘更广’、‘更远’的发展。” 张文翊强调。

    洪婧也表示:“在帮助最有潜力的创业公司成长和成功这件事上,高成资本与亚马逊云科技的理念不谋而合。除了文化赋能上的合作,我们也希望能在技术、营销获客等方面探索更多投后赋能机会,在更多层面为被投企业带来技术、服务和资源的支持。”

    沈思表示,“亚马逊云科技在‘木瓜移动创新交流营’等活动中,分享了亚马逊的创新文化、逆向工作法等内容,为木瓜移动在文化建设、体系构建和团队培养方面提供了有效借鉴和指导。同时,通过与亚马逊广告建立合作,木瓜移动也将进一步拓展其海外业务,触达更多客户。“

    云创“她未来”  拥抱精彩人生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女性已经逐步成为职场乃至创业领域的中坚力量,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为实现个人价值和人生梦想而做出努力。正如云计算给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快速发展业务的平台,而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则是另一个重要的基础平台。高成资本洪婧表示:“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第二好的时间是现在,现在正是为10年以后更好的自己做积累。投资考虑的是长期复利,人生也是一样。有些短期爆发性的事情,不见得能够得到长期复利,但是如果能找到契合自身职业生涯路径的底层操作系统,那么每个人都将有更大的可能获得人生的长期复利。”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也是女性在职场的重要课题。沈思对此建议道:“每个人应该对自己的人生做出清晰的规划,并设定对应的目标,从而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对于不少女性因为照顾家庭而被迫放弃工作的问题,张文翊表示:“女性不应该给自己设定天花板而被迫去选择和妥协。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不应只是追求投入了多少时间或陪伴,因为我们所投入的质比量更重要。认清自己的热爱所在,我们就要全情投入,因为热爱可以抵岁月的漫长,而这个拼搏的过程也将会丰富你的人生。”


    ]]>
    华为丁耘:5G规模商用两年 网络覆盖和用户规模发展超越预期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华为常务董事、运营商BG总裁丁耘华为常务董事、运营商BG总裁丁耘

    北京时间2月28日上午消息,在MWC22巴塞罗那期间,华为常务董事、运营商BG总裁丁耘在华为Day0峰会上发表了“点亮未来”的主题演讲,丁耘表示运营商可从联接的密度、计算的多样性和碳减排的强度三个维度发力,通过GUIDE商业蓝图,点亮数字经济的美好未来。

    全球数字经济高速发展,2022年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将超过50%,欧盟、中国和韩国等多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都宣布了巨额的数字经济投资计划。作为ICT基础设施提供商,运营商在引领未来数字经济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丁耘表示,数字经济的活力可由三个维度来评估,即联接的密度、计算的多样性、碳减排的强度,运营商可以在这三个维度中,寻找到重塑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在联接领域,运营商可沿着5G用户规模增长到业务范围扩大的路径,实现商业成功;在计算领域,运营商可通过联接与IT的深度融合,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新增长;在碳减排领域,华为的ICT绿色解决方案将助力运营商持续提升网络容量和降低单位比特能耗,实现绿色发展。

    5G全球规模商用2年多来,在网络覆盖、终端、用户规模等方面发展迅速,截至2021年底,全球200多家运营商已经部署了5G商用网络,5G用户数已经超过7亿,商用终端超过1200款,用户增长带来商业回报,并带动网络持续建设和发展。

    在分享运营商5G商业成功实践时,丁耘表示,5G的AR、VR、新视频等新应用给用户带来了创新体验,灵活的5G定价模式实现了用户与运营商双赢,驱动了5G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5GtoB专网已在中国多个行业规模商用,华为和运营商、合作伙伴一起,累计签署了超过3000个5G行业应用商用合同,积累了丰富的行业应用经验,在中国内蒙,煤矿利用5G远程控制采煤机,让煤矿工人享有了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丁耘表示,行业数字化时代,IT基础设施作为运营商数字化基座,需加速重构促进运营高效协同,通过ICT协同、云边协同、云网协同等方式,华为助力运营商数智化转型,实现收入新增长,例如,在亚太地区,运营商采用华为独有的OneStorage解决方案,降低约30% TCO。

    绿色ICT是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ICT行业利用新技术使能其它行业所减少的碳排放几乎是ICT自身产生的碳排放的10倍。在峰会现场,丁耘分享了华为的绿色战略,“More Bits, Less Watt”,华为支持运营商的绿色发展,通过“绿色站点-绿色网络-绿色运营”系统性解决方案,助力运营商持续提升网络容量和降低单位比特能耗,同时华为提出NCI(Network Carbon Intensity)指标用于量化ICT行业碳排放水平,助力运营商将绿色战略变成现实。

    最后,华为提出GUIDE商业蓝图,助力运营商实现“商业5力”,即业务的渗透力、效率的创造力、资源的整合力、价值的竞争力和社会的贡献力,点亮数字经济的美好未来。(张俊)


    ]]>
    “Sky Computing”会是云计算未来的新方向吗?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Spark和Ray,一个是开源于2010年,专为大规模数据处理而设计的快速通用的计算引擎,另一个则是开源于2018年,由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RISELab推出的新一代高性能分布式计算框架,两者都已成为开源领域备受关注的明星项目,而它们成长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核心人物,Ion Stoica。 

    图:Ion Stoica教授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与电气工程教授Ion Stoica在展望云计算的未来时,思考了该如何推动目前的差异化云计算平台逐渐发展成为一项公共服务,称其为“Sky Computing”,就像这个词汇的含义,Sky Computing是云平台之上的一层,目标是实现云之间的互操作性。 

    事实上,实现Sky Computing的障碍更多来自于经济层面,而不是技术层面,对等互惠则是实现SkyComputing的关键步骤。Stoica提出将其作为通用软件平台用于未来计算,并考虑技术趋势和市场力量如何在Sky Computing的实现中发挥关键作用。 

    商业化VS公共化,云计算平台壁垒高筑

    互联网的出现迅速带来了全球范围内可以访问的多种服务,包括电子邮件、搜索、游戏以及在线零售和社交媒体等新服务的爆炸式增长。 

    为了应对由此带来的大规模数据和工作负载,服务商必须构建数据中心,并设计复杂的分布式系统。 

    但是,创建大规模的基础计算设施也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这大大阻碍了大多数公司进入互联网市场的脚步。 

    这种情况下,2006年亚马逊推出S3和EC2时发生了变化。 

    通过普及计算/存储访问,并且推广“即用即付”商业模式,亚马逊开启了云计算时代。 

    再加上摩尔定律的终结,重新推动了构建公用计算事业的设想。然而,商业趋势却将云计算推向了不同的方向。 

    在过去十几年中,云计算市场内出现了多个竞争对手,包括AWS、微软、谷歌、阿里以及其他云平台(IBM、甲骨文等)。 

    这种竞争导致价格越来越低,产品和服务种类不断增加,比如仅AWS一家就提供了近200种产品和服务。 

    这些服务中有许多是专有服务,每个云平台都有自己独特的用于管理集群的API、对象存储、数据仓库等,导致在某个云上开发的应用程序通常不能在不同的云上运行。 

    直到2021年,依然没有一个底层云平台拥有一套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开放标准,这离公用计算的愿景越来越远。 

    因此,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朝着云计算公共设施化这一目标前进? 


    “云计算公共设施化”愿景

    20世纪60年代,人工智能之父约翰·麦卡锡提出了把计算能力作为一种像电话一样的公用事业提供给用户的理念,云计算由此起源。 

    麦卡锡的预测颇有先见之明,云计算最终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兴的资源使用和交付模式逐渐为学界和产业界所认知。 

    然而,他在经济学方面的预测却与现实相去甚远。 

    如今,电话服务并没有成为一种公用设施,而是由互相竞争的云计算服务商提供。 

    同样,现在也没有单一的公用计算设施,云计算也是差异化商品。 

    并且,云计算市场已经离商品化越来越远,甚至演变成一系列彼此基本不兼容的专有平台,例如亚马逊网络服务(AWS)、微软Azure、谷歌云等。 

    当时,AWS刚刚成立几年,谷歌唯一的云产品是App Engine,微软的Azure尚未正式发布。 

    尽管云计算确实在2010年从根本上改变了IT行业以及应用程序的构建和部署方式,但也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云计算并没有像互联网或网络那样成为一种公共设施。 

    直到2021年,全球都没有一个单一的底层云平台具有一套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开放标准。 

    因此,“云计算公共设施化”作为一种新的商业化版本,其创新性受到行业更多关注。 

    Sky Computing有望实现多云平台的互操作

    尽管云计算和互联网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是互联网的公共设施化为云计算提供了有用的经验。 

    在Sky Computing模式下,有三个关键的设计使互联网能够为大量异构技术和竞争公司提供统一的接口。 

    第一个是掩盖技术差异的“兼容性”层。 

    第二种是“云间层”,它将互联网粘合在一起,使其对用户来说是一个网络。 

    第三个是一组经济协议,称之为“对等层”,允许相互竞争的网络合作创建一个统一的网络。 

    兼容层将使应用程序开发人员能够轻松地选择他们的应用程序,并将其AWS迁移到Google Cloud。 

    简而言之,兼容层是一组可以构建应用程序的接口或 API,然后可以通过云平台的一组接口将该兼容性层移植到每个云。 

    该层可以类比于互联网中的IP层,然而与之不同的是,云兼容层更像一个操作系统,可以管理计算机资源并向应用程序提供API。 

    通过云间层,用户可以指定有关其作业应在何处运行的策略。 这些策略允许用户表达他们对性能、可用性和成本之间权衡的偏好。 

    此外,用户可能希望避免他们的应用程序在竞争对手运营的数据中心上运行,或者留在某些国家/地区以遵守相关的隐私法规。并且云间层也可以实现更安全的应用。 

    对等层与数据传输相关,目前大多数云平台都有定价政策,将数据传入云中比将数据移出要便宜得多。 

    例如,将数据提取到AWS是免费的,而将数据从AWS传输出去可能需要0.05-0.09美元/GB。 

    在“互惠数据对等”方案下,云间可以通过建立高速连接互相免费传递数据,使数据传输又快又便宜,降低两个同级云之间的数据定价差异,并实现更大的数据流动自由。 

    此外,用户不必管理单个云上的部署,也不应该面临从一个云迁移到另一个云的各种障碍。 

    简而言之,开发人员构建多云应用程序应该像构建在单个云上运行的应用程序一样容易,而Sky Computing正是在由多个不同云平台组成的基础设施上构建公用计算。 

    展望未来,会有更多创新将发生在云计算领域。尽管在未来几年内,云服务商推出的新产品可能会继续成为重磅新闻,但云技术的真正创新将是性能和成本优化。 

    大多数组织已经在使用云,他们正在寻找更高效、更便宜地使用云的方法,而时髦的新服务相对来说或许就不那么重要了。 


    ]]>
    云计算第一股关停IoT公有云服务,腰部云厂商困局初现!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文 | 新浪科技 周文猛

      编辑 | 韩大鹏

      东数西算的一把火,点燃了云计算企业们的热情。

      截至目前,包括阿里云、腾讯云、百度智能云等在内的主流云计算企业,已先后表态,称公司将基于业务特色,开展数据中心建设运营,尝试拓展业务。

      然而,即便是在由这一政策驱动带来的红利背后,看似一片繁荣的云计算产业深处,也并非一片祥和。

      近日,云计算第一股的IoT公有云服已经关停,称因产品运营调整,物联网UIoT公有云将在今年3月31日0时下线。

      一片繁荣的背后,云计算产业深处,并非每一细分领域里的企业们,都过得很舒服。

      专家解密物联网平台痛点

      近日,有媒体接到用户反馈称,收到UCloud官方通知:“ 因产品运营调整,物联网UIoT公有云计划在2022年3月31日0时下线,建立您在收到信息后尽快到控制台确认并完成迁移,下线后所有数据都不再保留,感谢大家对UCloud的关注和支持。”

      “物联网平台领域牵涉的业务面太广了,而且目前物联网行业内场景过于分散和碎片化,目前这一领域普遍存在的情况是,底层技术的协议难以打通,大家出于各种原因考虑,往往不愿意开放数据,这导致的结果是,这一领域的差异化特别大,很难通过标准化实现规模化商用,资源复用效果差”,在物联网行业专家刘敏看来,由于物联网如果要跨到其他的行业场景当中势必要做一些改动,这个里边成本是挺高的。“归根结底,还是这个行业的钱越来越不容易赚了。”


      资源向头部集中,中小企业越来越难?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首例宣布关停物联网云平台业务的案例。

      据物联网行业研究机构IoT Analytics新近发布的《2021物联网平台公司全景洞察报告》,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物联网平台企业,已由2015年的260家、2017年的450家增长至2019年的620家,整体数量增长了2.4倍,然而从2019年开始,这一数字首次降低至2021年的426 家。而且,其中的188家公司,已经不再被认为是物联网平台公司。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1上半年)跟踪》报告,在中国IaaS+PaaS市场,阿里巴巴、腾讯、华为、中国电信、AWS仍位居前五,总体市场份额达到76.7%,强者恒强,竞争胶着的局面已成为云计算行业常态。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源和市场关注,不断向头部企业集中,未来中小企业的物联网平台将变得越来越难。

      2020年1月,随着科创板上市的锣声敲响,UCloud从当时巨头林立的云计算领域杀出,成为了区别于阿里云、腾讯云等依附巨头开展业务的第三方独立云厂商,也是国内首家登陆A股市场的云计算企业。

      上市之初,UCloud公有云业务增长失速,营收和利润下滑等现象,便曾引发外界关注。如今,随着公司宣布关停物联网云服务,公司的企业经营情况再次引发关注。在最新的财报数据中,2020年营收为24亿元,较上年增长62.06%;2021年半年营收为1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幅为65.2%。

      然而,随着营收增长,公司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一直处于下降趋势。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275.88 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36,394.94 万元;2021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194.44 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23,500.85 万元

      上市之后,UCloud公司的股价一路下滑,最低时曾达到21.73元每股,较市值最高时跌幅超过425亿元。

      “东数西算”将降低公有云门槛

     2月17日,据国家发改委官网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八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作为继“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后,又一项国家级大工程。“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建设为云计算行业带来了新一轮的政策驱动红利。然而,对于云计算行业企业而言,随着由政策主导的云计算产业布局落地,政策牵引带来的行业竞争加剧,以及行业壁垒减少,也正在让这一领域基础设施的供给门槛,变得越来越低。

      有业内人士对新浪科技透露称,随着东算西数工程的开展,在推动数字经济整体发展的同时,一些公有云厂商的技术和产品使用门槛也将被降低,这将驱使他们向着更上层的商业应用场景,以及业务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新的业务。

      根据UCloud2020年年报数据,2020年,公有云收入占比为73.5%。但自2020年一季度以来,公司公有云业务增速下滑已经比较明显。从一季度的20.55%,依此递减至二至四季度的12.92%、2.02%以及-4.27%。

      随着云计算公有云领域资源不断向头部集中,以及“东数西算”国家工程启动带来整体行业发展的竞争加速。云计算行业正加速向着更加偏向应用层的PaaS以及行业SaaS层加速发展,此前长期深耕公有云领域的UCloud,又将如何应对这一市场的调整?


    ]]>
    成都再添一座大数据云计算中心 “科成云”大数据中心一期竣工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今年3月科成云将正式启动首批机电,投产3000个机柜,年产值应该会达到1.5亿元至2亿元

    “科成云”项目将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中心咨询规划、产品方案、集成管理、工程建设、运维管理到增值服务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昨日,四川省重大项目、投资108亿元的新都首个云计算大数据产业中心——科成轨交航空云计算(大数据)总部基地暨数字经济产业中心(以下简称“科成云”)项目一期正式竣工。据悉,“科成云”项目的建设,从第一次握手到项目落地,仅用了3个月时间。项目选址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共266亩,一期138亩,二期128亩。

    该项目将致力于打造一流的云计算大数据总部研发基地和数据资源集聚中心,打造新都区龙头型、引领型项目,成为新都数字经济的主力军。在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的背景下,该项目有着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

    3月正式投产

    年产值将达到1.5亿元至2亿元

    据了解,“科成云”项目由中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将建设总部基地、数字金融中心、大数据应用和服务中心、大数据加工和交易中心、动力能源中心、产业孵化器及配套设施。项目涵盖轨道交通安全运营、航空研发仿真计算、智能制造、大数据流通服务、信息安全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板块,将成为辐射西南地区的大型云计算大数据产业中心。

    “科成云”项目于2020年5月正式启动,到目前为止已建成研发中心办公楼、数据及科技相关配套用房8万平方米,已投入资金约5亿元人民币。项目运营方四川中都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宝铃透露,今年3月科成云将正式启动首批机电,投产3000个机柜,年产值将达到1.5亿元至2亿元。

    据记者了解,“科成云”项目将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中心咨询规划、产品方案、集成管理、工程建设、运维管理到增值服务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四川作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此前,IBM、浙大网新、四川移动等企业先后在成都布局大数据云计算中心,此次投资建设的“科成云”项目为成都再添一座大数据云计算中心。

    实现动能转化

    助力人工智能等产业升级

    目前,成都正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在新信息技术领域持续发力,而中成控股的技术和云计算优势正可以为产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科成云”项目既是中成控股在新都区的重要战略布局,也是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产业项目。

    据了解,在项目建成后,将充分发挥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优势,与新都特色主导产业有机结合,不仅有利于加快轨道交通、航空动力在内的主导产业快速发展,还有利于加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吸引更多科技公司落地,必将对新都区乃至成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能。

    新都作为成德绵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节点和大港区的核心组成部分,随着发展的不断推进,必将聚集大量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这些都需要构筑先进的信息化系统作支撑,“科成云”项目将在大数据时代,让产业“云中漫步”。

    创优营商环境

    从首次握手到签约仅用100天

    “科成云”项目作为省级重大项目,总投资108亿元。

    从首次握手到与新都区签约仅用了100天,这样的速度从何而来?

    新都区有关负责人介绍,新都区突出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推动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创新全周期服务模式,推行项目包干服务,形成项目促建“定制化”跟进服务。

    正是看中新都产业迅猛的发展势头,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和良好的投资创业氛围,2019年4月,新都区与浙江中成控股集团签约,从第一次握手到项目落地,仅用了100天的时间。

    “有了新都区良好的投资营商环境,‘科成云’项目定会取得圆满成功。”“科成云”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全部投产将有4万个机柜上架,企业全部投产之后将成为西南地区相同行业中体量最大的企业之一。

    包瑞雪 记者 洪继东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刘永豪 校对 王鹃 图片 洪继东


    ]]>
    三星SDS宣布加入亚马逊云联盟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北京时间2月21日上午消息,韩国IT解决方案及服务提供商三星SDS于近日宣布,该公司已加入亚马逊云科技(AWS)的“独家全球商业网络(Exclusive Global Business Network)”。

      AWS网络是一个联盟,其成员包括威瑞森和NEC等许多全球跨国公司。目前三星SDS是唯一一家参与该网络的韩国公司。该网络的成员将成为亚马逊云科技的全球业务合作伙伴。

      三星SDS将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专注于扩展托管服务提供商(MSP)业务。MSP是指将客户的数字基础设施进行云转型,并提供后续服务的业务。

      三星将提供基于AWS云服务的SaaS(软件即服务)产品。该公司已开发出人工智能联络中心解决方案“AICC”、基于人工智能的分析平台“Brightics AI”和业务自动化解决方案“Brity Works”。

      为提升MSP能力,三星SDS近日还成立了一个云服务部门,该部门拥有约4500名员工。该部门负责云基础设施、产品规划和服务执行等云服务。

      三星SDS相关人士表示:“云服务部门计划与全球云合作伙伴合作,积极扩大从咨询到云转换、开发、构建和运营等MSP业务。”

      根据美国市场调研机构Grand View Research的数据,到2028年,全球MSP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5524亿美元;2021至2028期间,该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12.7%。一位IT业界人士指出:“随着云计算市场蓬勃发展,市场对MSP服务的需求正在剧增。”(新浪科技)


    ]]>
    华为腾讯暗战“云端”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得益于大厂之间的明枪暗箭,枯燥的云计算愈发出圈。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论排交椅早已写入到人类基因中,无论是出于指点江山的错觉,还是对关注同类事物客观实力的自我纠偏,人们总是乐此不疲地围观各种榜单。

    云计算领域同样如此。根据Gartner和IDC双方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云计算市场正进一步向头部厂商集中,其中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阿里云AlibabaCloud依次排名前三,3A格局已定。

    随着国际上云厂商实力排名趋于稳定,国内公有云市场再起波澜。

    近日,国际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1第三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1年Q3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IaaS/PaaS/SaaS)达到71.88亿美元。

    1

    其中,在备受关注的2021年Q3公有云IaaS+PaaS市场份额上,阿里云市场份额为38.24%,位列第一;腾讯云市场份额为10.92%,位列第二;华为云市场份额为10.74%,位列第三。

    剩下三成市场中,中国电信、亚马逊AWS(中国市场)、百度智能云、中国移动等云厂商紧随其后。可以明显看到,国内市场中,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已然成为新铁三角格局。

    不过在铁三角中亦有摩擦,在IDC数据口径下,Q3腾讯云与华为云公有云IaaS+PaaS市场份额仅相差0.18%,H1同样仅相差0.3%,差距十分微弱。

    倘若拉长时间线来看,自带“狼性”标签的华为云曾上演后发先至的战绩,仅用时三年就跻身云计算第一梯队,而与华为云相比,腾讯云不够“狼性”。

    因而,“狼性”华为云对上“佛系”腾讯云,谁能稳坐今后国内云计算的第二把交椅?不妨展开合理预测。这亦是本篇文章研究的跟脚。

    01华为云撞上腾讯云

    “云计算这个东西不客气一点讲它是新瓶装旧酒,没有新东西。”

    “计算能力、处理能力甚至逻辑组件都能够像水和电一样使用,的确是有想象空间的,但可能过几百年、一千年后,到阿凡达那时确实有可能,现在还是确实过早了。”

    2010中国IT领袖峰会上,当主持人问及“对云计算怎么样理解”,与阿里选择“吃螃蟹”不同,李彦宏和马化腾给出了上述的见解。

    此后数年,随着云计算展现出来巨大潜力,这一旧事常被翻出,被称为腾讯和百度的战略失误。

    但对于大厂来说,在优势资源集火面前,后发先至的案例不胜枚举。

    有趣的是,百度和腾讯在云业务上不约而同选择在2013年对外开放,2013年6月,百度宣布将面向开发者提供的服务正式命名为“百度开放云”;2013年9月,腾讯云面向全社会开放、云安全上线。

    与两位“浪子回头”的云厂商不同,华为早已借由阿里云看到了云计算的想象力。

    早在2010年,华为就以集团的名义高调发布了云计算战略及其端到端解决方案并启动了“云帆计划2011”。

    单从这点来看,华为云走在了腾讯云的前面,何谈后发先至?残酷的是,事情进展得并没有想象中顺利。

    成立之初,华为就已在“是否进军公有云市场”等诸多问题上顾虑重重。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或许是华为自身业务的导向问题——华为自身有运营商业务,但彼时运营商也在做公有云,为了不跟自己的客户竞争,华为被迫放慢公有云的脚步。

    直至2015年4月,华为才高调宣布进入公有云市场。时任华为企业云服务总裁的杨瑞凯曾表示,“只有38米的舞台,华为整整走了4年。”

    尽管如此,彼时华为云业务不过是华为BU下面的一个子部门,并没有引起外界多大的关注。2017年8月28日,在任正非授意下,CloudBU正式迁移至华为集团下,才正式成为一级部门。

    而在这7年时间里,华为云始终是Others,腾讯云则谋取到不少机会。靠着无所不能的投资触手,腾讯云在体系内生态、参股公司间撬来一个个客户。

    在2016年的腾讯云峰会上,更是迎来马化腾的亲自站台,此后几年,马化腾数次亲临现场。彼时在外界眼中,腾讯云几乎承载了“腾讯下一个增长点”的重任。

    从结果来看,这一时期,腾讯云取得了不错的增长,公开数据显示,腾讯云服务收入在2018年增长超过100%至91亿元,接近百亿,仅次于阿里云。

    不过,但这种增长或许是粗粝的,这也导致行业中上演了云厂商之间隔空喊话的经典一幕。

    在2017年云栖大会上,阿里云总裁胡晓明气愤表示,“今天在所有人都希望推动企业的发展成就一个行业的时候,马化腾和他的团队用1分钱的投标对行业进行了破坏。”

    事出有因——2017年3月,腾讯云成功以0.01元中标预算达495万元的厦门政务外网专有云平台。

    如果说,自2013年开始,华为云和腾讯云的发展是坐标系中两条斜率不同的曲线,那么在2018年开始,两条曲线愈发趋于相交。

    尽管双方都有在组织架构上的动作,同在2018年,腾讯“930”变革,新增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正式打响ToB之战;华为云BU进化为云与计算BU,将包括公有云、私有云等产业囊括其中。

    但反映到市场份额上,华为云更显活力。

    市场研究机构IDC数据显示,2020年四季度,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华为云市场份额已经追上腾讯云,两者并列第二,均为11%,仅次于阿里云。

    3

    而在另一家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的数据口径下,2020全球IaaS市场,华为云以4.2%市场份额跻身全球前五,超过腾讯云。

    这样来看,国内云计算市场中,在阿里云愈发拉开前两者距离下,加之第二梯队云厂商后继乏力,在这场云战争中,华为云与腾讯云早已入围第二把交椅的竞选对象。

    02“狼性”vs“佛系”

    经历诸多磨难后,依然活跃在舞台上的企业,通常都有自己的性格。

    所谓企业性格,无非是企业在对内对外政策的落实、事件的参与、危机与问题的处理以及目标和理念的追求等等动作中逐步形成的,即通过一次次事件的结果,最终形成具备自身特色的标志特征。

    在不代入云计算业务前,提到华为,“狼性”一定是关键词之一。华为非常崇尚狼,认为狼是企业学习的榜样,要向狼学习狼性,“狼性文化”是华为最重要的团队精神之一。

    反之与华为相较而言,腾讯显得“温和”许多。

    2018年,自媒体人潘乱一篇《腾讯没有梦想》,引来一片哗然,文章犀利指出“腾讯正在丧失产品能力和创业精神,变成一家投资公司”。

    尽管上述观点得到不少反驳,但腾讯没有“梦想”背后,腾讯的投资财技让其业务层面过于“安逸”的事实不置可否。

    这亦反映在两位企业扛鼎者性格上,作为狼性文化的浸淫者,任正非不用过多赘述;较为低调的马化腾,如同腾讯要做互联网之“水”一样,自身性格同样似水,颇具有柔和感。

    云业务上是否同样如此?

    从大方面来看,腾讯入场公有云是在2013年,而华为直到2017年才开始发力公有云,仅用四年时间就在国内市场追上了腾讯云。这似乎印证了双方的企业性格。

    那么从双方细节性相关节点来看呢?

    先看老生常谈的组织变革,2021年5月14日,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宣布开启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

    此次调整是继2018年9月30日腾讯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以来,腾讯企业级业务的又一次重大变化。据财新报道,此次调整与腾讯云2020年业绩没有达到预期有一定关系。

    但很显然,几乎在同一时期内,华为云也启动了新一轮组织调整,不得不让人联想到腾讯云对华为云的忌惮,且与腾讯此次被业内普遍认为“弱于预期”的人事调整相比,华为云可谓声势宏大。

    2021年4月2日晚间,华为内部发文,宣布撤销云与计算BG(Cloud&AIBG),回归一级业务部门,云业务部门独立为云BU,余承东出任华为云CEO。

    这次调整,彼时被媒体解读为余承东个人的“进阶之战”,同样也是华为云向整个云计算市场发起进攻的号角。尽管一个月后,华为内部发文再次进行人事调整,余承东华为云CEO职位被免去。

    并且,如果从2017年底算起,华为云经历了从升级BG,到重回BU的数次变动,可谓“狼性”十足。

    此外,这里也可以从销售渠道这个少被公开提及的切面来看二者。

    公开资料显示,腾讯云于2019年开始引入分级代理商体系,目前处于持续引入合作伙伴的阶段。

    根据腾讯云官网披露,截至2021年8月,腾讯云的渠道合作伙伴在8000家以上,而华为云在2020年5月合作伙伴突破1万家。

    4

    在激励代理商而给出的返佣比例方面,两者亦有差异。

    据「光子星球」报道,华为云的一级代理商有四个等级,返佣比例分别是25%、30%、35%、40%,相当于最高等级代理商卖出一万元的产品,华为云给出4000元的佣金。

    与之对比,阿里云的返佣点则在20%-30%之间,而腾讯云与阿里云在代理商分级、代理商权益方面具备一定相似性。

    可以看到,后入场的华为云为了快速抢占市场,选择在返佣比例上作出让步,这是其他云厂商难以媲美的,尽管有些破坏游戏规则。

    与之种种,整体而言,与腾讯云相比,华为云的“狼性”十分突出。当然,这背后也有几分被迫的意味。

    在美国的芯片断供下,华为以硬件为端口,打造生态系统的愿景暂时搁浅。发展云计算,以软件为端口打造生态,成为华为运商及消费者业务增长乏力之下的一条出路。

    03谁能稳坐第二把交椅?

    近段时间,亚马逊、谷歌、微软纷纷公布了2021年四季度财报,三家的云业务运营状况也随即出炉。

    四季度,三家云业务营收分别达到177.8亿美元、55.41亿美元、221亿美元,单从营收增长来看(除去微软的SaaS营收),亚马逊AWS,微软Azure位居第二、谷歌云随后。

    可以看到,根据最新财报数据显示,微软Azure正在缩小和亚马逊AWS在公有云市场的距离。

    但如今声名渐盛的微软云却实打实地走了一段弯路——依旧是固步自封的经典故事,PC时代长期获得垄断地位的微软,在移动时代落后对手数年。

    直至“最被低估的CEO”的纳德拉掌舵微软,确认“移动为先,云为先”战略,云业务为公司开启第三条增长曲线,云业务才逐渐成为推动公司总体营收增长的主要动力。

    当然,同样不能忽略的是,与亚马逊AWS等云厂商相比,微软在传统IT阶段便开始积累的客户资源,成为其不可或缺的助力。

    到了这里,事情一下子变得有趣起来,可以发现,华为和微软在云业务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由于在主营业务上经营时间较长,积累的客户资源较为丰富,尤其是大型客户,因此Azure、华为云在企业用户资源上具备优势,而这正是阿里云、腾讯云等云厂商苦苦苛求的。

    那么仅凭这些,能推测在华为云与腾讯云的竞争中,前者更胜一筹吗?还需要考量更多。

    已知云计算按照服务划分主要分为IaaS、PaaS、SaaS三个层面,在IaaS层,由于同质化强,竞争关键在于资源优势。

    根据德邦证券研究,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渠道体系、客户积累、业务协同、路径依赖等方面。

    6

    其中,在最为重要的渠道体系、客户积累上,除了上述所述华为云已有的优势,对于腾讯云来说,反而还有一大掣肘。

    公开资料显示,腾讯云主要的上市公司客户包括拼多多、美团、滴滴出行、斗鱼、永辉超市、快手、同程艺龙等,而这些客户多与其有投资关系。

    现如今,由于云计算事关公司核心数据,腾讯所投企业纷纷打造自身的云产品,乃至抢腾讯的蛋糕,长期来看,对腾讯而言是不利的。

    PaaS层面两者各有千秋,还是主要看SaaS层,SaaS层的竞争关键在于生态优势。

    这方面,还拿微软来说,SaaS服务是微软的独享优势。Office套件在PC时代已成为企业办公刚需,用户黏性强,而这是华为所不具备的。

    反观其他云厂商,阿里云的“不做SaaS,倡导被集成”的生态策略、腾讯通过千帆计划,以投资、孵化等形式带动各领域优质SaaS公司。

    且两者可以依靠钉钉、企业微信&腾讯会议等轻量级、通用型SaaS产品,逐步渗透大量企业用户。

    与之相比,2021年4月华为宣布投资2亿开展SaaS星光计划,但对华为而言,由于起步相对较晚,SaaS生态的建设仍处于早期阶段。

    以上,综合来看,华为云的实力似乎更胜一筹。不过,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究竟谁能从这场“云暗战”中胜出,还需且观后效。

    参考资料:

    德邦证券《解析云计算的成长与竞争逻辑》

    财新《中国云全面战争》

    第一财经《赶超阿里,争议中的华为云》

    光子星球《“云”战火卷向代理商,谁在被收割?》


    ]]>
    蚂蚁集团韦韬:2022年数据行业将迈向“数据密态时代”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1月14日上午消息,近日,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联合蚂蚁集团等多家厂商和律师事务所共同发布《隐私计算法律与合规白皮书》,系统阐述了隐私计算的合规价值。蚂蚁集团副总裁韦韬提出,2022年我们将迈向前所未有的数据密态时代,未来数据跨主体流动会发生质的变化,数据流通方式也将从简单的明文变成全密态。

    韦韬认为,随着我国《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陆续出台,以及隐私计算技术逐步应用落地。隐私计算在技术和法律专业层面也在加速融合,行业对隐私计算能够实际起到的作用也不断明确。其中,可信隐私计算技术将在保护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上,提供重要且关键的支撑能力。

    “走向数据秘态时代有很多事要做,隐私计算就是其中一件值得长期坚持的事。”韦韬表示。

    在韦韬看来,以前数据使用简单粗暴,明文直接传递会有很多问题,因为生态链条是非常长的,数据在很多主体之间流动,其中任何一环产生问题都可能会导致数据泄漏。而在数据密态时代,数据流通使用方式的巨大改变,数据将以密态形式在主体间流动和计算,显著的降低数据泄露的风险,并在合规前提下支撑各种形态业务的发展。

    作为实现数据合规的关键技术,目前隐私计算面临三大挑战:如何有效支持业务合规?如何有效支持业务自身发展,包括做到高性能、高可靠性并且成本可控?隐私计算技术分支多、鱼龙混杂,如何鉴别其中不安全不适用的隐私计算技术?

    在韦韬看来,可信任隐私计算的核心是在隐私计算的技术体系以及技术实现层面提供可信保障,以对个人信息和敏感数据提供高效的、全生命周期的安全合规保障。业界可以在可信隐私计算的框架下有效的解决当下面临的合规、业务支撑、安全适用挑战。具体来讲:

    首先,在业务合规层面,为了满足匿名化要求,需要实现“可算不可识”可信。可信计算技术能很好的满足对环境的管控、对使用场景的限定、以及对审计的支持,使合规性、数据权益管控达到好的平衡点。

    其次,在复杂业务支撑方面,同网计算需要可信。现在大部分隐私计算是需要“跨网”完成计算的,这对于中小规模应用、非实时、非关键应用是够的,但真正到了支撑行业大规模数据业务,支持实时关键业务就要新的突破,不能所有计算都强依赖于大量的公网/专线通信交互。以前解决性能瓶颈的主要法宝是加机器,但现在跨网隐私计算的瓶颈是在公网带宽加机器没用,加机器效果差、成本高、还有功能的限制,解决这个挑战的主要技术方向也需要可信计算技术的融合。

    最后,行业需要可信的隐私计算标准。隐私计算技术由于太专业化,大部分应用客户不能真正理解其安全性和适用范围。缺乏完善标准测评就会产生浑水摸鱼,一些不安全方案混进来,不合适的方案在行业大规模应用时就会导致数据泄露,对整个行业造成严重伤害。这就需要标准上、测评上协同推进,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我们相信可信隐私计算能够助力行业迈进数据密态时代。过去两年,蚂蚁集团和国内同行在隐私计算上做了很多工作。蚂蚁集团也希望通过行业共建,和大家一起推动行业迈向数据密态时代。”韦韬表示。(新浪科技 文猛)



    ]]>
    阿里云为100座垃圾焚烧炉装上工业大脑,全年可多发3.6亿度绿电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1月13日,记者获悉,全国近30个城市的100座垃圾焚烧炉已装上阿里云工业大脑,通过AI技术使生活垃圾焚烧的环保指标更稳定,单位发电量提升,全年可多发3.6亿度绿电,相当于一个中型水电站的发电量。

    垃圾焚烧发电是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生活垃圾焚烧日处理量50余万吨,产生上亿度绿电供千万家庭使用。预计到2025年,日处理量可达80万吨。

    但生活垃圾成分复杂、热值变化范围大,导致垃圾发电难以实现高度自动化。为了将烟气排放、蒸汽流量等指标稳定在一定范围内,需要手工调节控制焚烧炉。然而,大量人力投入并未有效解决相关指标的波动。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黄群星认为,垃圾发电产业经历了十年间数量上的爆发式增长,在“双碳”的背景下,未来垃圾发电厂会更关注与AI等技术结合,进一步降低二次污染,提升设备运行稳定性和生活垃圾的吨发电量。

    为帮助垃圾发电厂解决环保和发电效率两大难题,阿里云工业大脑AICS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学习历史数据、识别火焰形态信息、构建预测模型,可预测出垃圾焚烧炉内十多个变量的变化趋势,并自动把控制指令下发到设备,实现了焚烧炉的自动运行。

    据阿里云智能制造与能源电力技术总经理孔令西介绍,全国有近30个城市的100座垃圾焚烧炉都已引入阿里云工业大脑,北至吉林松原,南到广东佛山。通过AI技术提高生活垃圾发电效率,全年可多发3.6亿度绿电。

    垃圾焚烧炉的稳定性提升是其中的关键。武汉汉口北生活垃圾发电厂运行值长朱灿刚的日常工作是监控、调节垃圾焚烧的情况。“过去指标波动夸张得很,一上、一下就像心电图,一天要调上万次。”用上阿里云工业大脑后,他的工作量减少了90%,“系统自动就会调节,而且波动很小,基本上就是一条直线了。”该电厂统计,稳定性提升后每吨垃圾可多发25度电。

    “这意味着同样多的垃圾能发出更多的绿色电力,这本身就是一种碳减排。”中国节能抚州生活垃圾发电厂负责人王宗林表示。在江西,抚州成为省内首个引入AI技术进行生活垃圾发电的城市。通过给焚烧炉装上工业大脑,自动投运率可达95%以上,稳定性提升30%,降低了烟气排放超标的风险,提高蒸汽品质和发电效率,每天的发电量至少可增加1.62万度。

    《“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底,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要提升到65%。同时,焚烧设施要加快推进升级改造,优化焚烧处理技术,进一步提高设施运行的环保水平。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许诗军表示,阿里云将向行业开放核心能力,与行业专家、能源企业共同推进垃圾发电的绿色、低碳与高效。

    据了解,到今年年底,全国约300座垃圾焚烧炉将应用工业大脑AI技术。除了焚烧炉的改造升级外,阿里云工业大脑还将对垃圾发电各环节做进一步改进,实现垃圾发电厂的全厂智能化,提高垃圾发电的综合热效率。


    ]]>
    2022年中国云计算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指的是通过网络“云”将巨大的数据计算处理程序分解成无数个小程序,然后,通过多部服务器组成的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这些小程序得到结果并返回给用户。

    市场现状

    随着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云计算的渗透率大幅提升,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我国云计算产业呈现稳健发展的良好态势。2019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1334亿元,增速38.6%。未来,我国云计算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接近2951.5亿元。

    目前中国云计算市场中,公有云占比较多,达52%;私有云占比48%。

    面临的问题

    1、中小型企业资金实力相对较弱,品牌影响力有待提高

    与阿里云、华为云等体量庞大的竞争对手相比,中小型企业在品牌影响力、资金实力、宣传力度、客户基础和渠道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2、云计算技术发展快速,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

    云计算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技术和产业创新不断涌现,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模式不断推动着云计算的变革。在产业方面,云计算的应用已深入到政府、金融、工业、交通、物流、医疗健康等行业,企业上云成为趋势,云管理服务、智能云、边缘云等市场开始兴起,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融合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和变革;在技术方面,容器技术、微服务、DevOps等云原生技术逐渐成熟和广泛应用,云边协同、云网融合体系逐渐形成。

    保持技术和产业的持续创新是云计算厂商面临的挑战,需要对云计算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进行研判,不断加大和深入云计算前沿技术及新技术融合的研发。

    发展前景

    1、云计算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企业上云

    随着云计算的技术和产业日趋成熟,我国云计算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加速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预测,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私有云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到2022年私有云市场规模将达到1,172亿元。云计算是信息技术发展和服务模式创新的集中体现,是信息化发展的重大变革和必然趋势,随着云计算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未来云计算产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2、国产代替进口推动行业发展

    近年来,国家对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信息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视,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提出,要构建结构合理、先进管用、开放兼容、自主可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高性能计算、移动智能终端等技术研发和综合应用。2018年,在中央国家机关发布的新采购名单中,龙芯、申威、飞腾等国产CPU被列入了政府采购名录。


    ]]>
    报告预测:2028年医疗云基础设施市场规模将达1420亿美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根据ResearchAndMarkets的数据,到2028年,全球医疗保健云基础设施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420亿美元。从2021年到2028年,该市场预计将以16.7%的复合年增长率扩张。

    医疗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不断增加的支出、负担过重的医疗系统、不断增加的网络流量、不断增长的数据竖井以及远程工作的出现,都对医疗云基础设施系统和解决方案产生了需求。

    企业正在迅速采用混合云模型,在多云环境中集成多个操作和功能,以改善设施管理。这些先进的计算解决方案允许组织安全可靠地管理数据,并提供最佳的护理,提高操作和临床结果。

    报告指出,由于先进的IT基础设施、增加的IT支出和大量关键市场参与者的存在,北美占据了主导地位。亚太地区专业初创企业的出现,预计将进一步推动市场增长。


    ]]>
    鹏博士全面升级“云能力” 重磅发布三大鹏云新品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鹏博士日前正式对外发布云计算战略2.0和鹏云系列产品组合,宣布云能力全面升级。

    2020年9月,鹏博士提出云计算战略1.0“云+网+MSP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帮助中国中小企业客户“懂云、上云、用云、管云”。云计算战略2.0中,“云+网+服务+应用”一栈式服务是核心,实现由平台到应用、由PaaS 到SaaS的能力提升及服务能力落地等几个方面全面升级。

    23

    由平台到应用的升级:鹏博士在云业务发展过程中,聚焦于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服务,通过本次发布的鹏飞数据库解决方案、鹏盾云等保安全解决方案及鹏云顾问CMP云管理平台产品,更加夯实了服务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服务能力,从以往的单纯平台化,服务化向工具服务化转变,便于鹏博士的专业服务团队利用自身的专业化、数字化工具实现业务转型,也便于企业更加便捷、快速的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

    由PaaS 到SaaS的能力提升:鹏博士云运营平台在传统IaaS的建设上依托鹏博士网络资源与鹏博士与云厂商的良好合作基础,以鹏博士自身的数据中心资源优势,形成数量“公有云+云专线+混合云”的融合云平台。鹏飞数据库产品,实现了在PaaS层面的向上建设,为企业在应用侧的选择上提供未来可期的选择空间,未来的规划中鹏博士将继续通过自研及合作引入的方式构建iSaaS能力建设,帮助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提供更多精细化选择,实现一栈式上云,一栈式数字化转型。

    服务能力的升级:一直以来鹏博士所推动的“云+网+MSP服务”在行业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领先性及前瞻性,通过本次升级,填补了以往在混合云、私有云及智慧城市等建设上能力不足问题。

    鹏博士此次发布的三大鹏云系列产品线,分别为鹏飞数据库产品家族、鹏盾云等保安全产品家族和鹏云顾问CMP云管理平台家族。

    其中,鹏飞数据库产品线以高性能、分布式、高度兼容O产品为特色,推出“混合云+网+SaaS”解决方案,提供混合云一栈式端到端专业服务,抓住基于混合云、基于分布式存储数据库的巨大市场机会,满足国产化替代大背景下,传统企业和中小企业数据库上云的刚需。

    鹏盾云等保安全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等保二、三、四级能力,融合多种安全产品,理清安全管理责任,满足客户基于混合云环境的完整需求。鹏博士将与企业携手共同保护网络安全,为客户需求与难点出谋献策。

    鹏云顾问云管理平台,在纳管市面主流的私有云与公有云平台的同时,融入自动化运维工具集,从海量的资源监控、到日志收集与分析、再到安全威胁管理以及资源自动化交付等等,结合多年深耕的运维经验,打造出一套AIOps管理系统。


    ]]>
    在嘴巴里放入124 个传感器,谷歌眼镜创始人新项目:用舌头发信息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命途多舛的谷歌眼镜虽然没能在智能设备大潮中激起大的水花,但不可否认,其依然引领了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最近,谷歌眼镜的开创者之一希望用另一种方式把“谷歌眼镜”的精髓传承下去——解放人们的双手,在不说话的情况下将信息传递下去。

    谷歌眼镜的创始人之一Thad Starner发起的这项新项目名为 SilentSpeller,可以让人们使用“牙齿固定器”发送信息,通过舌头动作“默声”拼出单词,这一系统就能识别出你想说的话。该设备通过跟踪用户舌头的运动来工作,研究人员声称,该系统以 97% 的准确率识别字母,整个单词的识别准确率为93%。

    在发布的视频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使用者可以边走路边携带这款设备。

    或者边做饭边用舌头“发”出需要传达的信息的字母,“打字速度”比较快。

    制作舌头发声地图,通过识别位置发声

    这一设备主要通过识别发音时的舌头位置来确认信息。 根据相关论文,该设备通过改造牙齿保持器插入 124 个传感器,在嘴巴里读取舌头运动,然后通过 USB 线将数据发送到个人计算机或智能手机。 这意味着用户的嘴里会挂着一根电线,但研究人员称,他们最终希望创造出完全适合嘴巴的无线版本。

    为了确保识别的准确性,该设备的使用还需要牙科印模来定制固定牙齿保持器。研究人员自 2020 年 1 月以来一直在研究该项目,但由于 COVID-19 大流行限制了可以安装定制固定器的参与者数量,因此进展缓慢。

    在接受 BuzzFeed News 采访时,Starner表示该设备最终可用于帮助患有运动障碍的人,包括帕金森病和特发性震颤。他还看到了潜在的消费者应用,例如在非常安静的地方(如图书馆)或非常嘈杂的地方进行免提通信,或者是在不希望自己的声音和信息被外界获知的情况下,这也是很好的使用场景。

    论文链接:

    https://olwal.com/projects/research/silentspeller/kimura_silentspeller_chi_2021.pdf

    在开发 SilentSpeller的过程中,研究人员没有选择从头开始研发一个全新的牙齿保持器。相反,他们对一种名为 SmartPalate 的现有产品进行了改造, SmartPalate是正畸医生使用的牙齿保持器,但装有微型传感器来跟踪舌头运动以进行语言治疗。

    该系统创建了一个人的舌头在说话时运作方式的可视化地图,虽然 SmartPalate 的主要用途是帮助人们纠正言语障碍,但从事 SilentSpeller 的研究人员对该系统进行了调整,将保持器转变为一种交流工具。

    从谷歌眼镜到舌头发声器,谷歌眼镜创始人的可穿戴设备梦

    Starner目前仍然是谷歌的兼职研究科学家,专注于机器学习。 学术论文的另一位作者是谷歌高级研究科学家Alex Olwal,他领导公司的交互实验室,还是谷歌增强现实部门的技术主管。

    十年前,Starner 在开发Google Glass时曾进行了大肆宣传,也因此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所以这次SilentSpeller主要欧维乔治亚理工学院的一个研究项目面试,而Starner也是以该学院的教授身份,强调目前该产品的目标更偏学术性而非产品路线图。不过从本质上看,SilentSpeller依然在践行Starner创造谷歌眼镜时的梦想,让不方便使用双手的人也可以安静自主的对外传递信息。

    Starner表示,该项目的首席研究员 Naoki Kimura 是东京大学的一名研究生,也是佐治亚理工学院 Starner 的交换生。该项目的其他研究人员来自卡内基梅隆大学和华盛顿大学等大学。去年5 月,在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峰会上提出,然而,该项目并未广为人知。

    在 SilentSpeller 的学术论文中,研究人员列出了一些用例。除了帮助行动不便的人和其他消费者之外,这一系统可能还有战场上的应用。该论文称,一个用例是“无声通信是关键的联合国行动”。对应的图画是两名手持突击步枪的重甲士兵,士兵们可能通过 SilentSpeller 讨论战术策略。

    这不是谷歌科学家第一次与大学研究人员合作。长期以来,谷歌与学术界有着密切的关系,毕竟谷歌最初就是由当时的研究生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在斯坦福大学开展的一个项目。15 年来,该公司一直向 Google 学院研究奖的学术研究人员提供财政资助。2020 年,该公司 停止了该计划, 并表示将转而专注于支持有前途的研究人员和教职员工从事为代表性不足的社区服务的项目。

     

     

    ]]>
    微软前高管建议剥离Office和Windows 专攻云计算业务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1月1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最近微软前高管本·斯里夫卡(Ben Slivka)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微软应该剥离旗下Windows和Office业务,以促进其日益增长的云计算业务。

    斯利夫卡曾担任微软消费者和商务部门总经理,他表示微软应把未来押在云计算业务上。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微软一直都在操作系统和生产力软件领域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而目前Azure云基础设施已经成为微软的明星产品,成为行业强劲的竞争对手,也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点,微软股价在2021年里上涨了51%,相比之下同期标普500指数上涨约27%。

    但斯利夫卡认为,运营Windows业务的人束缚了微软移动操作系统团队的手脚,微软在移动设备领域失败,但他不希望内部分歧妨碍Azure业务的持续增长。不过他表示微软“不会明天就倒闭”,不需要立马就剥离Windows和Office业务制定交易计划。

    然而,似乎很少有分析人士赞同斯利夫卡的观点。分析人士表示,现今Windows和Office业务仍在各自市场占据领导地位,这些产品有助于吸引客户继续使用Azure云服务。Gartner在其最新的市场年度报告中表示,大公司通过多年时间建立对微软品牌的信任之后,选择继续使用Azure。富国银行分析师迈克尔·特林(Michael Turri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微软长期以来建立的良好信誉也为Azure带来了一个非常利好的未来。”

    另外,放弃Windows和Office业务将对微软营收前景产生重大影响。就2021财年第三季度而言,瑞银分析师去年11月份估计,微软总营收的12%来自Windows。多年来,虽然微软一直在扩大Azure业务的毛利率,但分析师认为还没有接近Windows业务水准。

    虽然人们也希望能够投资一家更精简的公共云服务公司,但就公司本身而言大多不会这么做。比如许多业内人士都曾猜测亚马逊会剥离AWS。但亚马逊曾多次强调,没有类似计划。


    ]]>
    无边界办公模式跃迁:混合办公将等同于企业竞争力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从20世纪随印刷业而产生的写字楼,到现在也不过百余年。从最初工厂式的开放空间,到尊重隐私的格子式布局,到现在更多要求开敞式布局,办公空间也不断改革发展。

    疫情影响之下,托夫勒的“无办公室预言”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上演。不少硅谷公司表示员工无需去办公室,可以选择在家办公,以降低人口流动。

    Anytime,Anywhere。办公空间,不再局限于办公室内,而是更加灵活延伸到任何地点,员工可以选择在家里、在办公室、或者在旅途中,任何地点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到灵活办公。

    借用媒介环境学学者麦克卢汉“媒介即信息”的话语体系,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人的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是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那么混合办公模式则是企业在业务、流程、体验、效率甚至制度文化的“延伸”。

    #01

    从业务连续性到业务韧性

    网络作为无边界办公“延伸”的基础,正在面临爆炸式增长。

    其中有看得见的增长,比如互联网用户数量、每个用户自己使用的移动终端数量;还有大家感知不到的增长,例如机器学习、机器接入、IoT方式的接入数量都是成倍增加。

    特别是现在的网络需要更多的带宽、更快的速度,有更多的、不同类型的客户,不同类型的终端接入,给无边界的混合办公网络管理及运营带来更多的挑战,因为泉涌般的数据会让IT管理人员无所适从。

    “此前,我们认为混合办公就是要有很好的网络连接。但是除了网络连接之外,怎样让它更安全、更可靠,是需要我们认真考虑的。”思科大中华区副总裁、思科售前工程师团队总经理侯胜利说道。另外,IT不断向云方面转化,企业可能用的是公有云、私有云,或者是混合云的模式。据调查显示,云业务每年的增长率超过50%。

    无边界办公模式跃迁:混合办公将等同于企业竞争力

    图 | 思科大中华区副总裁、思科售前工程师团队总经理侯胜利

    无边界的混合办公带来的冲击正挑战企业传统网络。企业关注点,也开始从业务连续转为业务韧性。侯胜利表示,尤其是在疫情发生后,客户希望企业业务保持平稳,避免因为工作模式或者员工数据流量的起伏变化而影响冲击到企业业务,这就是“业务韧性”。

    在最新的技术趋势和不确定时代的挑战下,韧性成长,敏捷创新,将是混合办公时代下必不可少的企业特征。

    #02

    敏捷而安全的网络

    基于此,思科从芯、网、云、边、端全景视角,为企业“业务韧性”提供网络解决方案。网络方面,思科拥有安全敏捷的网络,可以更好地支持混合办公协作模式,通过统一的网络管理平台来进行管理;所有的连接可以通过专门的安全软硬件或者解决方案,从而确保相应的设备安全地连接到私有云或者公有云上,满足业务需求,帮助客户实现端到端的软件定义的网络。

    多种业务在网络上运行时,企业希望能清晰地看到它们,而不是“盲人摸象”,思科提供的网络解决方案具有系统的可管理性与可观察性,是一个“白盒子”,可以看到告警信息、发生了什么事件、产生什么样的日志、追踪了哪些信息。基于这些,思科将分析图形化,就可以知道从网络层到应用层发生了什么情况,并通过专门的软件做业务洞察和分析,提出优化网络的建议,做出对应的设置,实现“全栈可观察性”。

    对于安全的愿景和策略,思科在零信任的网络架构基础上打造到端到端的安全性。思科对此提出了三个“W”,就是说对任何员工的设备(Workforce)、工作场所(Workplace)和工作负载(Workload),都采取零信任的策略,经过各种各样的认证、加密等方式来保证整个网络和业务运营的安全性,让任何客户(Any user)用任何设备(Any device),采用任何工具软件(Any application)都可以在任何地点(Anywhere)获得所需要的服务。

    #03

    混合办公=雇主竞争力=员工生产力

    招聘网站的“企业福利”一栏,开始更多出现“提供远程办公”这个选项来吸引人才。思科中国协作事业部总经理罗棋表示,当前更多企业和个人意识到,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更期望得到灵活、弹性的工作。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如果不能提供这种灵活办公的能力的话,将很难在市场上找到需要的人才,如果不开始着手远程办公的创新,以后要以更高的薪酬或者其他来补偿这部分缺少的能力。

    “混合办公=雇主竞争力=员工生产力”,思科再次强调了混合办公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灵活办公”、“包容平等”、“关爱支持”、“安全”、“易管理”等混合办公五要素,来提高混合办公的包容性和幸福感。

    这种幸福感,也源于思科对沉浸式的协作体验的打磨。在过去12个月中,思科推出了1000多种Webex创新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端到端混合型工作模式解决方案,这是对混合办公最好的诠释。

    在灵活易用方面,Webex新功能增加了与第三方视频平台/应用之间的互通性功能,支持所有类型的与会者混合办公,在Webex系列终端上,可以一键拨号,快速加入第三方与会议平台,确保无缝协作。

    不仅是各个平台间的互通互联,思科的协作设备也可以与多种空间灵活适配。从24英寸的桌面平台Webex Desk Pro,到最小的桌面终端Webex Desk Camera,思科的多种产品也呈现了极强的空间灵活性。像新品Webex Desk Mini,可以“拎”着它到厨房、客厅、书房,只需一个电源线就可以随时解决所有开会的问题。

    无边界办公模式跃迁:混合办公将等同于企业竞争力

    包容平等方面,思科认为每一位协作的参与者都应该有公平的、共同参与的机会, Webex的People Focus功能,让每个人都得到平等的关注和展示,让交流更愉快。

    关爱支持方面,大家经常在工作日会被一个接一个的会议占满,而没有很好的时间去调整自己。思科通过“团队会议洞察”技术,主动提醒每一位成员和其主管,将会议时间稍微错开一点。关爱大家身心健康,是思科混合办公理念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除此之外,思科协作创新功能还更为关注用户“看得见和听得清”的优化体验。例如,最基本的噪音消除、背景噪音移除、打电话交谈等背景人声的屏蔽,未来还会加强会议室中发言的精准拾取。

    “所有这些功能的实现,对客户来讲不需要追加任何投资。思科希望客户从始至终都有很好的体验”。思科大中华区协作事业部技术总监马志表示。

    安全方面,做网络安全出身的思科,在Webex创新中将安全摆在第一位。客户、内部员工、供应商的个人信息处理,在思科协作平台上都做了非常强的安全加密,防止安全威胁造成企业的风险。“这也是企业级混合办公必须考虑的一点。”罗棋强调。

    易管理方面,思科Webex协作方案在系统架构的功能创新以及管理界面上,为用户的运维团队提供了简易、高效、直接的管理功能整合,为IT团队提供便捷的运维管理。

    混合办公时代下,韧性生长是每家企业都应该掌握的技能,思科的协作技术将持续赋能、加快企业创新。当然,这离不开其多年的网络及安全技术的耕耘与打磨。

    阿尔文·托夫勒的预言已经过去四十余年,尽管我们无法完全断言预言是否会真的实现,但“无办公室”的情节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当中上演,无边界办公的“寒武纪时代”已经来临,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
    数字化转型阶段,云计算发挥什么作用?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随着时代的革新,移动互联正成为过去,人工智能时代已开启,数字化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每一次数字技术的革新和进步,对于个人、组织和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很可能是颠覆性的。

    但数字化转型的实现,还需要云计算在其中作为转变的动力。话说回来,数字化转型阶段中,云计算又会发挥什么作用呢?提供灵活IT资产

    对于数字化转型阶段的企业来说,云计算会发挥提供灵活IT资产的作用,灵活的IT资产能加快产品上市时间、转变业务模型,基于云计算使用互联网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互模式,降低了IT资产管理中的运营成本和提高效率,让企业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提供多样化算力

    5G万物智联时代到来,我们生活中的智慧交通、智慧园区、智慧零售、智能家居等,虽带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产生了海量的数据以及更为复杂的应用环境,数据的爆发对算力产生更多需求,但拥有协同分布式的计算资源,可以提升计算资源的利用率的云计算,能有效应对数据爆发的问题。

    这在于云计算本身所具备的个体功能,它拥有提供基础计算服务单元,处理能力可弹性伸缩计算服务的云主机,以及能提供低时延、高持久性、高可靠的分布式数据块级存储的云硬盘,可以有效解决数据库的性能与存储瓶颈,重点安全可靠。

    总得来说,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环境也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而丰富的应用场景,能为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革新提供重要支撑的云计算,对未来时代的影响不可小觑。

    而怀揣成数据存储行业领先企业的愿景的麦客存储,会在数字化转型阶段之中,赋能各行各业全面进入数据时代,让我们携手见证以数据科技全面驱动的数字化未来。


    ]]>
    红帽应用服务组合功能全面扩展——优化云原生应用开发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本次更新增强了开放式混合应用程序的速度、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世界领先的开源解决方案供应商红帽公司日前宣布,对公司旗下组合进行全面更新。这些更新为混合云环境的应用开发、交付、集成和自动化提供了更加无缝且统一的体验。

    应用的未来是混合 

    根据红帽2022年全球技术展望,混合云(指企业使用多种IT环境,包括本地环境和公有云,以及日益增多的其他多种云环境)将继续是企业主要的云战略。借助同一组工具和可用的最佳实践,在任何云环境中以一致的方式开发、部署和运行应用的能力,不仅是现代化云原生应用开发的标志,也是当前数字化转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混合云和多云战略处于前沿,开发人员需要可靠的、可互操作的应用开发能力,从而为每个任务选择最佳解决方案。

    红帽模块化的应用服务组合为应用的开发、交付、集成和自动化提供了统一环境。结合Quarkus平台与Apache Camel的连接能力、Kogito的智能决策、红帽3scale API管理、和红帽OpenShift的强大功能, Java开发者们能够全面拥抱云原生和Kubernetes原生开发。

    基于这些现代化改造在战略和竞争层面对后疫情世界的重要意义,行业分析公司IDC指出,企业已纷纷加快对数字技术的投资,并预测“到2023年,每两家企业中就有一家40%以上的收入来自数字产品和服务的企业,而在2020年,每三家中仅有一家企业能达到此比例。”

    红帽借助混合云和多云策略的灵活性和丰富选择,加速新应用开发,帮助企业实现现代化改造和转型。其中一项便是由世界领先的企业Kubernetes平台——红帽OpenShift所提供的一系列工具,这些工具旨在为开发者提供最佳原生云开发体验。

    利用Quarkus增强未来Java应用的基础

    开源Quarkus项目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在Kubernetes原生环境中构建和扩展Java应用的全新手段。

    由于独特的编译时启动流程、强大的性能以及与红帽OpenShift的紧密集成,红帽构建的Quarkus是构建下一代Java应用的理想平台,也是红帽应用服务的基础。为增强这一基础,最新版本Quarkus为开发者提供以下新功能,包括:

    ● 持续测试,在编码过程中提供准实时反馈;

    ● 新的命令行界面 (CLI) 有助于简化常见的开发和部署任务;

    ● 经过更新的直观图形用户界面 (GUI);

    ● 开箱即用的服务,简化了创建和连接常见数据库、消息队列等。

    Quarkus拥有一个包含400多个扩展的庞大库,这些扩展可用于配置、引导并将框架集成到Quarkus应用中。新的应用服务版本引入了新的扩展,通过优化关键集成和流程自动化能力,可帮助企业扩大云规模,包括用于Quarkus的Apache Camel扩展 (v1.0) – 将Apache Camel在连接和数据转换方面的强大功能带给Quarkus应用。通过这些扩展,开发人员可以更轻松、更快地在Quarkus上构建快速、灵活、互连且轻量级的云原生应用。

    连接混合基础架构中的应用和数据

    混合环境中运行的应用需要模块化和分布式程度更高的架构,而这又需要更多的云原生集成能力,不仅将应用连接在一起,而且有助于保护在应用之间共享的数据。应用编程接口 (API) 和微服务是云原生应用的关键元素,为开发人员创建这些应用提供了构件。Red Hat 集成附带的红帽3scale API管理等工具,使企业无论是在企业内部还是外部客户和合作伙伴之间,都能够通过标准接口有效地共享应用逻辑和数据。

    红帽3scale API管理的最新版本引入的新功能包括:

    ● 支持新的WebAssembly (WASM)  扩展,可在红帽3scale API管理与OpenShift Service Mesh之间进行通信,为客户在Kubernetes原生环境中集成、控制和管理API及微服务提供了强大的组合;

    ● 开发人员可以通过模块化方法直接使用基于Istio Envoy 的服务网格配置API管理代理,从而更好地实现云原生应用的连接和控制。

    推出时间

    最新的红帽应用服务更新已经推出。客户可以通过红帽客户门户访问这些新推出的更新。

    支持证言

    Ken Johnson,红帽应用服务副总裁兼总经理

    “现代应用开发需要具有高度适应能力和敏捷性的架构。企业对混合云的接受度持续提高,开发者也需要支持这种过渡的IT结构。我们对红帽应用服务组合的更新为开发人员提供了最新的工具,旨在帮助他们从头到尾精简应用流程,并随着需求的变化进行灵活调整。”

    Luciano Di Leonardo,DAB Pumps 网络与应用架构主管

    “随着我们将系统迁移到云端,红帽集成已被证明在确保我们的系统能够以标准化方式通信方面不可或缺,这有助于我们实现更快、更高效的数据管理。红帽应用服务组合的更新,例如将Camel引入Quarkus 2.2中,将使我们能够继续为混合云创建可集成的应用,并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最佳体验。”


    ]]>
    云计算: 开启新一轮黄金发展期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2021年,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走到了一个重要的分水岭。“2021年前,云计算主要是承载不断激增的移动、媒体和社交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分析;2021年后,云计算将成为企业数字化优先战略的核心,深入到企业的管理和业务层面,发挥其对企业业务效率提升和业务创新的价值。”IDC中国助理研究总监刘丽辉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赛迪顾问发布的2021年《中国云计算市场研究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上云用数赋智”成为企业发展的行动指南、“新基建”进程加快、大型企业变革IT架构等,这为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云绘就数字经济发展新画卷

    从发展历程上看,云计算走过了2006年到2010年的形成期、2010年到2015年的发展期以及2015年到2020的应用期,如今已经进入成熟期。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中国云源源不断地在为数字经济的发展输送着活力与动力。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云计算法规标准及相关政策,顶层设计趋向完善,为云计算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全国各地也相继推出了云计算相关政策,但侧重点各有不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云计算普遍起步早、进展快,下一步发展重点放在了打造高等级云数据中心、拓展行业场景应用、加强安全治理等方面,致力于全方位提升云计算服务水平。安徽、海南、辽宁等云计算起步较晚的省份则更多地是在布局云计算技术与公共服务平台的融合,希望能够逐步加大云计算渗透率。

    国家政策对云计算发展的引领和驱动作用在市场端得以体现。赛迪顾问报告指出,在全球增速进一步放缓的趋势下,2020年中国云计算市场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市场规模达到1922.5亿元,同比增长25.6%,且未来3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670.5亿元。

    一超多强本土云厂商走向世界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与沉淀,中国云计算版图“一超多强”的格局已逐渐稳固。阿里云成长为亚洲最大的云计算平台和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和亚马逊AWS、微软Azure共同构成了全球云计算市场第一阵营。华为云、腾讯云也成功跻身全球十大云计算公司之列。与此同时,混合云、多云部署等市场发展趋势为国内第二梯队的云计算厂商提供了成长机会。百度智能云、天翼云、浪潮云、金山云、京东云、UCloud(优刻得)等一众云服务商分别在细分领域实现突破,形成了“多强合围”之势。

    值得关注的一点是,阿里云在2020第四季度首次实现盈利,这也是本土云厂商首次实现盈利。随后,阿里云连续四个季度保持正向营收,这一方面标志着阿里云的发展迈向成熟阶段,另一方面也彰显出本土云厂商的巨大发展潜力。其他各家云厂商近日陆续发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诸如百度云业务营收同比增长73%、用友网络云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3%。”

    此外,越来越多的云厂商走向海外,试图打开更大的市场空间。例如,阿里云已在全球24个地区部署了上百个云数据中心,规模在3年内实现了10倍以上的增长。华为云在智利、巴西、墨西哥大区陆续开展服务,现已成为在拉美建设本地数据中心最多的云服务商。腾讯云首个南美云计算数据中心于11月25日正式开展服务,在全球范围内运营的可用区达到68个,共覆盖27个地理区域。

    新一轮“黄金十年”已然开启

    综观国内云计算市场,在过去的一年增长最快的是PaaS(平台即服务),主要包括数据库、中间件、AI和大数据、IoT平台等。其次是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和SaaS(应用即服务)。刘丽辉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从企业需求来讲,AI和大数据场景是当前企业上云最主要的切入点,随着我国5G和工业互联网技术的推广,IoT、边缘计算等场景的需求也日趋明显;另一方面,考虑到增强客户黏性、深入企业业务数字化转型等因素,不管是云服务商,还是软件开发商,都在大力推动PaaS产品和服务的升级创新。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我们可以看到,国内云计算行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布局,算力有目共睹,且对于一些前沿技术的研究,如容器、超性能计算、无服务器等,也取得了不少可喜的进展。”艾媒咨询集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总体而言,中国云计算的发展还是比较快的。”

    2021年之后,云计算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刘丽辉认为以下四个方面对于云计算发展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第一,企业的云部署模式趋于复杂化多样化,云服务商需能够提供覆盖从中心到边缘的广泛的基础设施;第二,企业已有的大量应用将进行云原生的升级改造或迁移部署上云,基于云上海量数据的快速应用开发也需要云服务商不断赋能;第三,应用快速上云将驱动云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指数级增长,将带来覆盖多类IT环境、多个云的数据的治理和灾备需求;第四,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实施围绕云支出模型的运营优化,也将考虑除了成本和财务指标之外上云为企业带来的社会和业务价值,如节约能源、吸引投资者关注、提升客户忠诚度等。”


    ]]>
    消息人士: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已在对亚马逊云计算业务进行反垄断调查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12月2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多名消息人士透露,莉娜·可汗(Lina Khan)担任主席的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已在对亚马逊云计算业务进行反垄断调查。


    消息人士透露,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在近几个月联系了多家与亚马逊云计算业务相关的公司,收集有关竞争问题方面的信息。其中一名消息人士透露,与一家公司的联系是在近几周进行的。

    从外媒的报道来看,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关注的一个问题,是亚马逊是否有歧视那些向亚马逊客户出售产品、同时又同亚马逊有竞争的软件公司的动机,担心亚马逊可能会惩罚那些和其他云计算提供商合作的软件公司,更加青睐和亚马逊独家合作的公司。

    外媒在报道中还提到,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对亚马逊云计算业务的反垄断调查,在约瑟夫·西蒙斯担任主席期间就已开始,他们的调查还包括亚马逊的零售业务。

    有消息人士透露,应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要求,亚马逊已经提供了相关的信息,但并未提及是在西蒙斯担任主席期间提供的,还是在莉娜·可汗担任主席之后提供的。

    亚马逊是当前全球最大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分析师预计规模远大于其他厂商。云计算也是亚马逊主要的利润来源,在今年三季度,亚马逊云计算业务的营收高达161.1亿美元,贡献了48.83亿美元的营业利润,而该季亚马逊整体的营业利润是48.52亿美元,净利润31.56亿美元。


    ]]>
    工信部发布前11个月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 IPTV、云计算等新兴业务收入达2039亿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央广网北京12月23日消息 22日,工信部网站发布2021年1—11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1—11月份,我国通信业运行态势总体良好。电信业务收入和利润平稳增长,电信业务总量持续提升;5G网络建设和应用持续推进,基站总数和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固定宽带接入用户稳步增加,千兆用户发展加快;蜂窝物联网用户数较快增长,智慧物联领域不断拓展。

    总体来看,电信业务收入稳步增长,电信业务总量快速提升。1—11月份,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3454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较1—10月份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按照上年不变价计算的电信业务总量为15424亿元,同比增长27.7%。

    图片

    (2020-2021年1—11月份电信业务收入和电信业务总量累计增速)

    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平稳增长。1—11月份,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固定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为2363亿元,同比增长11.1%,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为17.6%,占比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1.9个百分点。完成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5881亿元,同比增长3.4%,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为43.7%,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1.6个百分点。

    固定和移动语音业务收入持续下滑。1—11月份,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固定语音和移动语音业务收入208亿元和106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8.3%和5%,在电信业务收入中总占比9.5%,占比同比回落1.4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新兴业务收入增势突出。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积极发展IPTV、互联网数据中心、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业务,1—11月份共完成新兴业务收入2039亿元,同比增长28.4%,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为15.2%,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3.6个百分点。其中云计算和大数据收入同比增速分别达89%和31.2%,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7.5%。

    电信用户方面,移动电话用户规模稳中有增,5G用户数快速扩大。截至11月份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6.42亿户,比上年末净增4792万户。其中,三家基础电信企业5G手机终端连接数达4.97亿户,比上年末净增2.98亿户。固定宽带接入用户稳步增长,千兆用户超三千万。截至11月份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5.35亿户,比上年末净增5185万户。

    此外,蜂窝物联网用户规模持续扩大,IPTV用户稳步增加。截至11月份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14.03亿户,比上年末净增2.68亿户,其中应用于智慧公共事业、智能制造和智慧交通的终端用户占比分别达22.3%、17.2%、16.7%。IPTV(网络电视)总用户数达3.47亿户,比上年末净增3177万户。

    电信业务使用方面,移动互联网流量快速增长。1—11月份,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2008亿GB,同比增长34.3%。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流量达到1923亿GB,同比增长35.8%,占移动互联网总流量的95.8%。

    图片

    (2020-2021年1—11月份移动互联网累计接入流量及增速情况)

    移动电话通话量低速增长,移动短信业务收入增速回落。1—11月份,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时长完成2.08万亿分钟,同比增长1.1%;固定电话主叫通话时长完成854亿分钟,同比下降9%。1—11月份,全国移动短信业务量同比下降0.6%;移动短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7%,增速较1—10月份回落2.7个百分点。


    ]]>
    2022年全球云计算市场预计达4740亿美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最新数据显示,到 2022 年,全球云计算市场应该会增长到 4740 亿美元,比 2021 年的 4080 亿美元增长 16% 以上。

    市场研究公司 Gartner 上个月表示,首疫情影响以及数字服务的激增,“使云成服务为新数字体验的核心”。Gartner副总裁 Milind Govekar 说表示,“随着组织追求云优先策略来加载新工作负载,对公共云的采用和兴趣有增无减。 ”

    Gartner 预测,预计到 2025 年,超过 85% 的组织将采用云优先原则。如果不使用云原生架构和技术,这些组织将“无法完全执行其数字战略”。到 2025 年,超过 95% 的新数字工作负载将部署在云原生平台上,比 2021 年增长30%。

    据 Gartner 称,云交付的安全访问服务边缘 (SASE) 是网络和网络安全市场中增长最快的机会。 领先的IT机构将越来越多地使用 SASE 来保护用户和设备的“随时随地”访问需求。

    Gartner 预测,到 2022 年,最终用户在 SASE 上的支出总额将达到 68 亿美元,高于 2021 年的 48 亿美元。到 2025 年,预计超过 50% 的组织将制定采用 SASE 的明确战略,而 2020 年这一比例不到 5%。


    ]]>
    圆满收官!2021容器云职业技能大赛引领技术新浪潮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2021年12月17日下午, “2021容器云职业技能大赛总决赛暨年度颁奖盛典” 在众多企业IT技术从业者与媒体的见证下正式拉开了帷幕。在决赛盛典中,精英比赛阶段5个岗位和团队赛共6个赛道的25项奖项结果一一揭晓,团队赛top3团队在经历了方案展现和现场答辩两个环节的考核之后,最终 “三地五中心队” 捧得团队赛桂冠。众多参赛选手与团队通过前期的大众学习,最终积淀出的容器云应用方案也在盛典上得到了展现。来自多个行业的企业IT管理精英、行业技术专家、厂商产业领袖们齐聚盛会,为获奖选手、团队与最佳实践作品颁发荣誉。来自各行各业的IT从业者们共同见证了这份切合容器云发展走向、与业务变现需求相衔接的时代答卷!

    随着总决赛暨年度颁奖盛典线上直播的落幕,历时6个月的“2021容器云职业技能大赛”也宣告圆满收官。本次大赛以“聚力变现容器价值”为主题。该大赛由上百位行业领先企业IT管理精英共同倡导发起,中国企业IT社区twt与国际开源领袖红帽联合主办,由亚马逊云科技、SmartX、XSKY星辰天合、Flomesh作为共创厂商,以企业容器云项目建设落地为核心,聚力企业IT管理精英、优秀工具链厂商、团队学习支持企业和技术专家、以及行业重要合作伙伴,以开放为基础,通力协作,为企业夯实人才基础,加速组织变革,促进生态融合,推动形成行业创新解决方案和落地应用行业事实标准,帮助更多企业运用容器云技术实现业务创新。

    “2021容器云职业技能大赛”于6月25日正式开启,历时6个月,分为大众学习和精英比赛两大阶段。大众学习阶段,大赛专家委员会105位专家聚焦五大关键技术岗位,联手打造覆盖容器云相关29个工具链百篇教程与线上活动,为个人岗位学习提供一站式资源学习平台,共计4017家企业的23716人参与了学习。覆盖价值、能力和协同3大模块下的12大主题下的团队学习教程与每月一期的团队辅导活动,直击行业组织管理痛难点,为来自120支团队提供参考。精英比赛阶段,立足真实业务需求,以五大岗位实战落地技能为出发点的岗位赛道与立足于角色形成有机整体,明确优秀团队五大标准的团队赛道,共吸引了1129人、28支团队进入精英比赛阶段。最终产出53个最佳实践方案,代表了当前IT技术精英们为探索产业数字变革方向所做出的的努力。历经重重筛选,优中选优,25项奖项的25人、28支团队最终摘得荣誉。整个过程聚集国内容器云领域顶尖力量,以群体之智全力打通容器价值变现路径,推动云原生落地应用大踏步前进!

    在六个月的大赛历程中,四大核心共创厂商通力协作,七大联合创新合作伙伴也针对6大行业与用户及红帽合力打造行业应用创新解决方案,助力容器价值纵深变现。最终,联合企业IT管理精英、团队学习支持企业和技术专家、优秀工具链厂商、以及行业优秀合作伙伴的力量,大赛所沉淀出的容器云应用创新成熟度模型,必将对行业容器云项目建设落地标准提供强有力的参考。

    扫码回看精彩直播

    获奖名单

    2021容器云职业技能大赛 – 团队赛十强团队

    冠军团队

    三地五中心队

    作品:《适用于大中型银行的云原生技术体系建设方案》

    孙佳明    兴业数金 容器云工程师

    李逍 兴业银行 应用运维工程师

    林钫 兴业数金 系统运维工程师

    林鑫 兴业数金 容器云工程师

    王嵩阳    兴业银行 质量中心工程师

    亚军团队

    麋鹿队

    作品:《金融行业容器平台建设方案》

    杨梦伦    中国银行 工程师

    刘艳春    中银金融商务 架构师

    刘中梅    中国银行 软件工程师

    季军团队

    帆一卧龙队

    作品:《智能制造容器平台架构设计与实战》

    陈强    上汽云计算 架构师

    方宇晨    上汽云计算 架构师

    张小朋    上汽云计算 容器云工程师

    周越    上汽云计算 开发经理

    完整获奖名单请参见:https://www.talkwithtrend.com/?action-topic-id-395-p-live

    获奖方案后续将在twt社区陆续发布,欢迎大家关注。

    开放,从容不凡,聚力,变现容器价值。业务需求涌现、创新技术更迭、组织管理变革,历时6个月,我们已然在容器云浪潮之上交出了我们的答卷!数风流人物,且看今朝!

    关于红帽

    红帽是世界领先的企业开源软件解决方案供应商,依托强大的社区支持,为客户提供稳定可靠而且高性能的 Linux、混合云、容器和 Kubernetes 技术。红帽帮助客户集成现有和新的 IT 应用,开发云原生应用,在业界领先的操作系统上开展标准化作业,并实现复杂环境的自动化、安全防护和管理。凭借一流的支持、培训和咨询服务,红帽成为《财富》500 强公司备受信赖的顾问。作为众多云提供商、系统集成商、应用供应商、客户和开源社区的战略合作伙伴,红帽致力于帮助企业做好准备,拥抱数字化未来。


    ]]>
    海南:积极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建设行业的应用与发展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人民网海口12月21日电 (李学山)12 月19 日,由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指导,海南省建设信息协会主办的海南建设行业信息发展研讨会在海口举行。

    海南省建设信息协会是经海南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由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及相关部门指导的依法享有民事权利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组织,由从事住建行业的科研、设计、施工、建材、服务的各类单位和个人自愿组成团体性组织,协会坚持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为主线,建设信息网络服务于海南自贸港建设,助力“一带一路”倡议为目标,着力增强海南省住建行业信息化发展能力,提高行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共同推动海南省住建领域信息化事业的发展。

    海南省建设信息协会名誉会长姚兵表示,“十四五”期间,海南将围绕全面支撑“智慧海南”建设的发展主线,预计累计投资250亿元,打造“全千兆自贸港”;当前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建筑行业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海南省建设信息协会要坚持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为基调,建设信息网络服务于海南自贸港建设,助力“一带一路”倡议为目标,增强行业信息化发展能力,提高行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共同推动海南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信息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海南省住建厅副厅长陈孝京说,新百年新征程,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最前沿,建设行业蹄疾步稳。建设领域的同志要敢于奉献光和热,大力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为海南自贸建设贡献力量。海南省建设信息协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要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培养人才,强化措施,在加快海南建设信息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要认真做好建设行业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市场情况的调查研究,及时向政府主管部门反馈行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积极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海南省建设行业的应用与发展。

    据了解,本次大会审议了海南省建设信息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相关文件、进行换届选举工作、研讨会、授牌专家委员会、中共海南省建设信息协会党支部揭牌等部分内容。此次会议就海南建设行业信息发展方向和目标进行了研讨,与会人员积极发言,提出了初步的建议意见。

    海南省建筑业协会、海南省建设监理协会、海南省房地产业协会、海南省物业管理协会、海南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协会等协会负责人应邀参会。


    ]]>
    中信建投:建议逐步重视云计算板块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中信建投指出,根据Dell'Oro最新报告,2022年全球数据中心的资本支出预计将增长17%,超大规模云服务提供商的数据中心支出将激增30%,预计服务器出货量将恢复两位数百分比的增长。我们认为,云计算作为元宇宙的底层支撑技术,有望迎来新的发展动力。中长期来看,IT上云大势所趋,云计算作为中长期成长行业,我们对云基础设施需求保持乐观。云计算相关上市公司股价已经经历近一年半调整,我们建议逐步布局云计算产业链,包括IDC、ICT、SaaS等供应商。

    ]]>
    Log4Shell攻击重创Kronos私有云服务 中断或持续数周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ARSTechnica 报道称:由于 Log4Shell 攻击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劳务解决方案公司 Kronos 预计将面临持续数周的业务中断。作为有史以来影响最为深远的漏洞,Kronos 的私有云服务也已挂起超过一天时间。据悉,为避免灾害扩大化,该公司可能会在接下来几周内使其系统脱机。在此期间,Kronos 只能建议企业 HR 暂时换用其它薪资服务解决方案。

    预计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全世界都将深陷 Log4Shell 造成的困扰。至于黑客具体使用了怎样的手段来破坏其系统,Kronos 公司尚未正式披露。

    在周日的公告中,其承认 Kronos 私有云服务在过去一天不可用,因为攻击导致该公司旗下的 UKG Workforce Central、UKG TeleStaff 和银行调度解决方案都出现了服务中断。

    公司代表 Leo Daley 指出 —— 目前尚无确切的服务恢复时间表,但问题可能至少需要数日才能得到解决。

    我们建议受影响的客户评估替代方案,以处理积压的薪资计算和出勤数据、管理时间表、和对组织很是重要的其它相关业务。

    十小时后,Leo Daley 在一份更新后的报告中补充道 —— 导致服务中断的罪魁祸首是勒索软件,且可能需要长达数周的时间,才能让系统恢复可用性。

    在向客户深表歉意之余,Kronos 也将采取一切适当的补救措施。他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将在 24 小时后再次分享更新的内容。虽然两份报告都未提及勒索软件攻击者用于破坏 Kronos 基础设施的方法,但我们不难通过帖子顶部的 log4j 漏洞报告(CVE-2021-44228)横幅来获知详情。

    我们已知晓 log4j 的 CVE-2021-44228 漏洞报告,并在相关环境中部署了检测和阻止相关利用企图的防控措施。其中就包括检查受影响的 log4j 版本,并为其打上紧急修补更新。

    我们知晓 log4j 在软件行业内的使用相当广泛,并正在积极监控我们的软件供应链,以获取可能首次漏洞影响的第三方软件的任何建议。

    Kronos 表示已向当局通报本轮攻击并聘请了网络安全专家,庆幸的是客户的本地服务并未受到影响。

    而后外媒试图通过邮件确认 Log4Shell 攻击是否为最初的突破口,但实际情况可能更加复杂。毕竟 Kronos 云服务严重依赖于 Java,这也是 log4j 所基于的软件框架。

    据悉,Log4Shell 漏洞使得黑客能够通过提升系统权限的方式执行恶意代码,但通常情况下,攻击者更倾向于从浏览器访问页面入手,因为此处用户代理中包含了纯文本命令。


    ]]>
    Canalys :2021三季度中国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支出增长 43%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2021 年第 3 季度,中国大陆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支出同比增长 43%,达到 72 亿美元。组织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持续推高运营工作负载迁移和云本地应用程序开发所产生的支出。阿里云在中国大陆市场的领衔地位未曾变动,华为云再次以微弱优势赢得了市场第二。百度人工智能云稳固在市场第四。总而言之,四大本地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供应商持续主导着国内市场,占总支出的 80%。但微软 Azure 和 亚马逊云科技都表示,将通过与当地合作伙伴来扩大在中国大陆的业务范围,而字节跳动则宣布利用其火山引擎品牌进入企业云计算市场,这些举措将加剧中国市场的竞争。与此同时,中国领先的云计算服务供应商在寻求海外市场的突破,尤其是在东南亚地区。

    1639354518794032792.png

    2021 年第 3 季度阿里云以 38.3% 的份额引领着中国大陆市场。互联网、金融服务和零售业推动了该公司年 33.3% 的收入增长。华为云是第二大供应商,占市场份额的 17.0%。同比增长 49.1%,并专注于新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推出,包括与华为移动服务的进一步的互通性。腾讯云位列第三,占市场份额的16.6%,增长49.5%。通过赢得与大型电子商务和金融客户的合作,腾讯云将持续加速发展。由于互联网、媒体、金融服务、能源、制造和公共部门的客户群不断扩大,百度人工智能云以 8% 的份额位列第四,增长 64.7%。百度的智能云工业互联网项目也继续取得成功,该项目正在中国大陆的多个城市使用。

    1639354545477067563.png

    亚马逊云科技 宣布其在宁夏地区取得拓展,并于今年晚些时候在北京推出一个新的可用区域。微软宣布将在 2022 年建立新的数据中心,将 Azure 在中国的服务能力增加一倍。Canalys 研究分析师 Blake Murray 表示:“美国超大型规模企业的兴致升温主要原由在于中国大陆是全球第二大市场。与此同时,由于其快速发展的数字化经济,这与中国作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的地位相呼应。尽管存在一些阻碍,例如非本土企业若想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必须与中国内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但仍然是利大于弊的。”

    凭借在中国大陆的强大影响力,阿里巴巴和腾讯开始了以东南亚为重点的国际扩张。阿里巴巴和腾讯都在印度尼西亚、泰国和韩国建立了新的数据中心。华为云在泰国增加了新的可用区域,以扩大其在新加坡、香港和马来西亚的服务组合。

    在年轻人口的推动下,东南亚市场也在加快实现数字化。这为云巨头能够不断发展开发者社区提供了支持。例如,阿里云将在未来三年投资 10 亿美元,为东南亚的初创企业和个人开发者培养数字技能。

    Canalys 将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定义为在专用或共享托管的私有基础设施上提供基础设施即服务和平台即服务的服务。这不包括直接作为服务的软件支出,但包括托管和运营基础设施服务所产生的收入。


    ]]>
    Log4Shell攻击重创Kronos私有云服务 中断或持续数周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ARSTechnica 报道称:由于 Log4Shell 攻击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劳务解决方案公司 Kronos 预计将面临持续数周的业务中断。作为有史以来影响最为深远的漏洞,Kronos 的私有云服务也已挂起超过一天时间。据悉,为避免灾害扩大化,该公司可能会在接下来几周内使其系统脱机。在此期间,Kronos 只能建议企业 HR 暂时换用其它薪资服务解决方案。

    预计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全世界都将深陷 Log4Shell 造成的困扰。至于黑客具体使用了怎样的手段来破坏其系统,Kronos 公司尚未正式披露。

    在周日的公告中,其承认 Kronos 私有云服务在过去一天不可用,因为攻击导致该公司旗下的 UKG Workforce Central、UKG TeleStaff 和银行调度解决方案都出现了服务中断。

    公司代表 Leo Daley 指出 —— 目前尚无确切的服务恢复时间表,但问题可能至少需要数日才能得到解决。

    我们建议受影响的客户评估替代方案,以处理积压的薪资计算和出勤数据、管理时间表、和对组织很是重要的其它相关业务。

    十小时后,Leo Daley 在一份更新后的报告中补充道 —— 导致服务中断的罪魁祸首是勒索软件,且可能需要长达数周的时间,才能让系统恢复可用性。

    在向客户深表歉意之余,Kronos 也将采取一切适当的补救措施。他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将在 24 小时后再次分享更新的内容。虽然两份报告都未提及勒索软件攻击者用于破坏 Kronos 基础设施的方法,但我们不难通过帖子顶部的 log4j 漏洞报告(CVE-2021-44228)横幅来获知详情。

    我们已知晓 log4j 的 CVE-2021-44228 漏洞报告,并在相关环境中部署了检测和阻止相关利用企图的防控措施。其中就包括检查受影响的 log4j 版本,并为其打上紧急修补更新。

    我们知晓 log4j 在软件行业内的使用相当广泛,并正在积极监控我们的软件供应链,以获取可能首次漏洞影响的第三方软件的任何建议。

    Kronos 表示已向当局通报本轮攻击并聘请了网络安全专家,庆幸的是客户的本地服务并未受到影响。

    而后外媒试图通过邮件确认 Log4Shell 攻击是否为最初的突破口,但实际情况可能更加复杂。毕竟 Kronos 云服务严重依赖于 Java,这也是 log4j 所基于的软件框架。

    据悉,Log4Shell 漏洞使得黑客能够通过提升系统权限的方式执行恶意代码,但通常情况下,攻击者更倾向于从浏览器访问页面入手,因为此处用户代理中包含了纯文本命令。


    ]]>
    埃森哲与亚马逊云科技深化合作,以云为翼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近日,埃森哲与亚马逊云科技宣布将持续深化合作关系,在未来五年内加强技术方案共建,以埃森哲亚马逊云科技事业部为载体,帮助各行各业的客户通过持续、无缝地用云,加速数字化转型,全面释放创新价值。

     

    双方此次深化合作是继“千云项目”之后的又一战略协同,埃森哲亚马逊云科技事业部能够帮助企业更快速地实现技术、人才和业务的规模化升级和推进。埃森哲在亚马逊云科技上的加大投入将进一步促进埃森哲云优先战略的落地,带来了更多资源优势,继而以全栈式、定制化的云服务助力客户跻身“云优先”企业行列,加速数字化转型与创新,获取可持续的差异化价值。

     

    针对企业云迁移过程中的各类挑战,未来五年内,埃森哲将开发一系列全新加速器,加快企业运用亚马逊云科技,提升创新速度达50%。一直以来,人才培养和组织变革是影响企业收获用云价值的两大关键领域。作为此项投资计划的一部分,埃森哲还将持续打造数据驱动型业务解决方案,推动人才转型和业务变革。

     

    目前埃森哲亚马逊云科技事业部已累积175项联合资产,全球已经有2万多名技术人员接受过亚马逊云科技的专门培训,获得了超过24,000项亚马逊云科技专业认证,赋能各行各业的客户构建差异化优势。埃森哲拥有大量的亚马逊云科技资源,是其全球主要的系统集成服务提供者,迄今为止,埃森哲已经携手亚马逊云科技共同创建了覆盖16个行业近40项解决方案,有着一系列体现客户价值的成功案例。

     

    当下,企业必须在短时间内实施变革,快速应对日渐复杂的经济环境及行业挑战。埃森哲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对于隶属于全球最大的保险和资产管理提供商之一的Generali Vitality来说,其健康业务部门需要迅速转型提供云转型服务,拓展新客户。通过与埃森哲和亚马逊云科技协作,Generali Vitality采用云原生技术实现了一键上新功能,并以此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客户黏性。

     

    Generali Vitality首席执行官赛蒙·盖斯特(Simon Guest)表示:“这项功能在欧洲多个市场顺利上线后,实现了用户数量的攀升。云原生技术的巧妙应用与埃森哲卓越的软件开发能力是我们快速转型的重要因素。”

     

    埃森哲云优先(Cloud First)业务全球总裁卡迪克·纳拉因(Karthik Narain)表示:“持续、无缝地用云有助于企业快速实现创新突破。要将这些创新转化为竞争优势,企业就要不断变革。我们与亚马逊云科技深入合作,帮助企业优先聚焦人才和技术两大转型领域,将使得云技术的投资回报率平均提高60%。”

     

    亚马逊云科技销售和营销高级副总裁 Matt Garman 表示: “过往的经验告诉我们,企业取得成功往往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采用新工作方式的速度和能力。我们目标是与埃森哲共同打造高度可复用的加速器和运行机制,让客户的云转型之旅更便捷、可控,帮助企业持续创新,保持行业领先。”

     

    埃森哲亚马逊云科技业务部成立于2015年,汇集了双方的资源优势、技术能力和行业专长,致力于帮助企业通过云转型释放创新潜能,推动业务价值和未来增长。埃森哲获得了亚马逊云科技颁发的多个奖项,包括2021年亚马逊云科技全球系统集成商(GSI)美国年度合作伙伴大奖。

     


    ]]>
    极空间携新品Z2S/新Z4再爆NAS热潮 袁斌强调私有云核心是功能应用软件服务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文:Ralf 来源:199IT

    一家成立两年的公司,发布产品仅一年,在今年双十一迅速进入网络存储品类行业第三,增长速度爆棚。12月15日,这家行业黑马极空间再次携新品点爆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网络附属存储设备)私有云市场。

    此次极空间带来的新品是面向个人及家庭用户的私有云Z2S,以及满足企高级用户和小微企业应用的新Z4,同时全面升级软件系统以及带来全新的极空间亲情APP应用等。

    一年前,极空间发布了Z4、Z2,潮酷的外观,易用的系统,受到行业的青睐。一年的时间,极空间收获了双十一800万销售额、行业第三、2万多名忠实用户、产品用户在线率75%、开机率95% 等诸多成绩。

    成绩的背后,却是创业公司历练的坎坷。在去年发布会后,科技行业面临了芯片危机、疫情导致工厂停工等。极空间团队的工程师甚至亲自到生产一线,进行装配工作,为的是保证有限的产能。直到2021年4月,才实现了产品量产出货,而有些芯片成本翻了近30多倍。

    笃定普通用户的NAS私有云市场

    一年之后再度出现在媒体面前,极空间CEO袁斌一如即往地笃定NAS私有云市场。在极空间创立之前,NAS私有云产品仅限于专业IT技术用户,市场的用户基数仅在500万左右。而极空间的商业模式是向更大的市场——即企业办公应用市场及个人家庭存储市场。这一市场的目标用户在5000万左右。

    在袁斌看来,一些行业的先行者将NAS私有云市场越做越窄,让普通用户有着技术门槛。如何做一款能够简单易用的NAS私有云产品,这是极空间团队创立的根本。

    袁斌一直强调极空间是一家软件公司。但其硬件能力也不可小觑。在NAS行业能够挑战软硬件一体,本身就是过硬技术的证明。在创业之前,袁斌团队曾负责过数亿用户市场,极空间现在的产品架构和系统架构,都是为了百万千万级的并发做的储备。

    在过去一年,极空间ZOS迭代了50个新版本,几乎是每周一次迭代。推出40+新功能,覆盖苹果、安卓手机、电视机、windows和苹果电脑客户端、微信小程序以及浏览器 7个终端全终端,APP版本更新400+次。这是典型互联网大厂才拥有的技术和产品实力。也令传统NAS同行汗颜。

    硬件升级更新 应用功能与软件服务更为亮点

    互联网基因深深烙印在这个初创团队的身上。NAS私有云市场如何做大,如何让普通用户接受并易用,这是袁斌团队一直深究的问题。

    极空间充分利用近10年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发展的成果,融合各种应用服务功能打造了软硬件一体的数据解决方案。其核心功能是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同时提供针对这些存储内容的软件应用服务。

    极空间的产品逻辑与传统NAS差别很大,传统的NAS被大厂垄断,产品普遍操作复杂且价格昂贵,CPU等硬件更新缓慢,市场缺乏针对用户需求的改善和创新动力。因此,极空间从入局之初就聚焦在软件系统服务和用户体验上面。极空间产品负责人陶建良介绍说,科技,应该为每个家庭成员带来便利。

    此次极空间的一个重大的应用是已经进入公测的极空间亲情APP。

    为了方便父辈操作,随时看到儿孙辈的照片、听到喜欢的音乐、随时观看属于他们年代的电影,极空间为父母长辈定制研发了极空间亲情App。陶建良介绍称,考虑到老年群体对精细操作的能力下降,多变的滑动、繁杂的搜索筛选等存在不便,极空间定制了简化内容模块,标注清晰明朗,没有繁琐的跳转设置,用起来更加方便舒适;让不懂网络,不会智能设备的老年用户也能轻松使用,融入数字时代。例如子女整理好孙辈的图片视频以及父母喜欢的音乐电影后,另一端的父母打开App即可直接观看使用,进而为老年用户提供更多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简单化的私有云服务。

    Z2S/新Z4同时亮相,性能怪兽全面升级

    作为专业私有云品牌,极空间针对用户的存储需求,产品覆盖不同盘位,不但配置高,使用也很方便;一台NAS,安心备份,让你的数据存储变得简单,从个人家庭到企业,按需选择即可。袁斌表示,极空间更看重私有云产品的软件系统创新和用户体验,但硬件性能同样非常出众。

    袁斌介绍称,Z2S延续上一代家庭私有云体积小巧、颜色丰富的工业设计,备受女性用户喜爱的同时,在性能上更展现出跨越式提升。Z2S搭载4核的ARM CPU,2G/4G超大运行内存,与此前的Z2相比,Z2S的CPU性能提升50%、GPU性能提升90%,视频、图片转码速度提升150%、BT/PT下载速度提升120%、AI图像识别速度提升150%。这样的配置轻松足以满足6口之家日常所需,可谓老少皆宜。在视频服务上,极空间新增HDMI接口,支持hdmi2.0A,支持4K 60p的输出,满足用户各类观影需求。

    在使用体验上,极空间对更安静的追求永无止尽,创新风扇控制算法,给用户无感静音体验。此外,在外部漆面、电源按钮以及前盖设计等方面都做出了进一步深耕优化,经过无数次的防摔试验保证了产品的品质。

    新Z4采用全航空级5052铝合金外壳,不仅具备优秀的可加工性,抗腐蚀性、疲劳强度高,更有优秀的辅助散热能力,还可以大幅度降低共振及噪音。多曲面的工业设计风格科技感十足,价格昂贵的汽车级冲压工艺带来极致的轻量化和一体化,保证了坚固的整体结构。

    新Z4采用Intel J4125处理器,4GB/8GB超大运存,配备双2.5G网卡并支持链路聚合为5G,10G传输速度的M2 接口SSD闪存,可以提供更高的数据存取速度。4个硬盘位,最大支持单盘20TB,兼容2.5寸与3.5寸,支持机械硬盘也支持SSD,主打高端数码玩家和小微企业用户市场。

    新Z4独特的硬盘支架免工具安装设计,让用户不需要任何工具就可以装卸硬盘,不断精进产品内部品质,加强散热,配合超大静音液压轴承风扇和智能温控算法,让温度与噪音达到良好平衡。活动组件连接大量使用静音弹性硅胶做接触隔离,保证整机内没有刚性接触点,大幅度降低设备的运行噪音和震动。

    随着新一代Z系列的发布以及极空间亲情APP的上线,从破局跨向超越的极空间,正以高频而硬核的创新改变沉闷的私有云行业。当晚20点,Z2S/Z4将在官网和京东极空间自营旗舰店开启预售。毫无疑问,极空间展现出的易用、隐私、安全、强大以及国潮等特点,不仅引领了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成为消费者购买的初衷。当定义“潮流”的用户走向台前,我们看到,私有云中的“新国货”极空间,正与“Z世代”的存储需求与应用痛点重合,以软件服务和用户体验为核心,“科技保存美好生活”的理念正引领私有云行业迈向新一轮产业升级。

    未来融资将投入功能打造和企业级服务研发

    去年极空间就传出有融资的进展,袁斌坦言极空间一直有融资,但数额并不太大,所以没进行公开披露。未来有重大消息会和媒体及时沟通。

    对于融资的投入方向,袁斌表示将会扩大团队规模打造更新的功能。另一方面是企业级市场中的企业办公应用服务。目前团队已经进行了一部分的基础软件研发。同时,也会加大销售渠道的搭建,包括线下和海外电商。

    在生态合作方面,极空间这一年来有了很大的成长。袁斌介绍称“这一年时间做了非常多的合作,不光是产业链,还有销售渠道。产业链方面包括硬件,也包括芯片厂商,包括X86的企业也都在沟通中,大的代工厂做了一些调整。像应用方面,像和金山、和迅雷等的合作。销售层面,像希捷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都非常正常的推进中。销售方面,我们也建立起数百家代理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发货,是产能的问题。在这一年中,我们花了很多精力在供应链上。”

    面对行业热炒的元宇宙概念,袁斌表示有些反感概念的炒作,但元宇宙要实现所描述的场景,其基础是数据传输能力。“元宇宙需要的数据传输能力是很强的,解决它的问题只有一个,是边缘化,一个元宇宙的场景可能就是几十个G上百个G,现在玩一点真实点的VR游戏,随便一个场景通过网络传输不可能的,因为物理极限放在那儿了,万兆光纤普及化还非常遥远。对所有的元宇宙概念,对数据的存储和访问是最难解决的问题,而极空间这样的产品是最适合与它匹配的,要是炒概念,我们挺合适的,但我不喜欢炒概念。“

    如旋风一般,极空间在一年时间将沉闷的NAS私有云市场掀起了一轮轮的热潮。憨实的工程师文化,坚定的服务普通用户的信念,让酷炫的极空间产品赢得用户、市场以及投资人的认可。而更大的爆点,或许就在新的一年。



    ]]>
    中国电子推出国资云蓝信工作群服务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12月1日,中国电子在北京奇安信安全中心召开发布会,针对近期工作群信息泄露事件频发, 发布了基于“国资云”中国电子云的蓝信工作群服务——全新升级的中电蓝信,基于中国电子云和蓝信全场景智能化安全协同平台Saas产品服务,为部委、央企、国企等大型组织机构提供没后门、有管理、可追溯及可审计的安全协同办公平台。

    1

    中国电子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陆志鹏表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数据安全就没有政企安全。今天,中电蓝信正在与集团内企业中国电子云协同打造“一云一端”。推动以端带云,以云强端的战略目标。

    2

    中国电子云执行总裁马劲表示,将和中电蓝信一起建立建设服务好政务云、国资云、集团云、金融云等基础设施。蓝信给了中国电子云安全上云的入口,中国电子云给了蓝信安全运营的保障。

    移动协同办公的安全已迫在眉睫

    利用普通即时通信工具可大幅提升工作交流效率,但对有保密高要求的政企大型组织机构,也埋下极大的安全隐患。工作相关的信息泄露,轻则造成业务损失,重则对组织甚至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建立安全可靠的协同平台已成为安全建设的重要基础。

    近期,国家保密机关通报了近年来发生的数起微信泄密典型案件:泄密方式涉及“违规使用微信传达涉密信息”,“请示汇报工作的相关文件拍照后用微信发送”,“违规拍摄办公场所和办公内容后发送朋友圈”等。上述各种违规行为往往相互交织、互为作用,致使涉密信息一再扩散。

    一些地方政府微信公众号近期更是公布了多起典型案例:某市市委组织部工作人员曾某,收到上级单位下发的一份秘密级文件,要求紧急传达落实。因需要阅办的领导外出不在,曾某为尽快将文件传达到位,遮盖文件密级标志进行扫描,将电子版发送至单位微信工作群,造成泄密。

    中电蓝信为多家员工几十万超大型央企部委提供安全移动办公

    蓝信移动CEO路轶透露,包括水利部、中国船舶、中国华电、鞍钢等超过8000家超大型政企组织已经部署了中电蓝信。

    3

    有着多达58万员工的中国船舶是较早部署中电蓝信的大型企业之一。中国船舶最早以建立安全通信平台为初衷,但在部署蓝信后,建设了中国船舶移动平台,覆盖全级次成员单位,并在疫情期间支撑了集团部分业务远程办公,经历建设期、推广期、扩展期,已成功打破PC、移动两张皮,完全实现移动办公,提高办公效率。

    某部委在部署中电蓝信后,实现了工作信息流的全程管控:与蓝信合作5年来,注册人数过万,用户覆盖北京总部、国内外各分支机构。并依托蓝信的开放能力,实现了70余个外部应用/公众号对接,实现入口融合,打造移动应用统一门户,通知、人事管理、OA审批、财务审批等应用功能的统一接入,极大方便了员工的使用。

    中国华电集团作为五家国有独资发电企业集团之一的特大型央企,集团公司在全国有数百个注册单位,他们在中电蓝信上有着深刻的体验。通过蓝信,这家特大型央企实现了统一入口、统一接入、基础能力、应用安全、自主可控五大功能,极大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体验,并基于蓝信成功适配国产主流的基础软硬件,实现了移动协同办公全体系的安全可信。

    中电蓝信四大安全特性杜绝工作群泄密

    路轶介绍,作为业内首批通过公安部等保三级、等保2.0三级及国密认证的协同工作平台,中电蓝信将为用户提供平台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业务安全、服务安全、国密加密的全栈全域的立体化安全防护,实现“本质安全+过程安全”:

    “没后门”:全新升级的中电蓝信基于PKS原生的中国电子云底座、云独立服务器,遵循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战略,为政企用户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安全支撑,实现安全自主可控,防范工作信息技术性泄密。

    “有管理”:中电蓝信尊重组织文化、遵守组织制度、建立组织门户,可纵向贯穿客户组织架构,横向打通各级部门,支持2000人超大工作群组,并提供入群确认、外部群组标识、外部群组提示、群组机器人、助理群组、限制查阅历史消息等群组安全管理功能,方便政企用户管理使用,防范工作信息人为性泄密。

    “可追溯”:通过敏感词过滤,限制IP登录、外部分享、终端使用,电子水印,防截屏等方式,实现信息和文件流转的可溯源,以保证蓝信平台的信息等相关数据处于有效保护的状态,并具备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可审计”:通过内容审计,消息、文件溯源,AI识别文字、敏感图片等技术手段,为数据安全、合规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持。

    “工作群,防泄密。大组织,用蓝信。”路轶表示,作为中国电子集团旗下“云端一体”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电蓝信将通过中国电子云和蓝信全场景智能化安全协同平台Saas产品服务,打造“一云一端”,以产品服务化的形式服务更多大型政企客户,为政企打通数字化转型的“最后一公里”。


    ]]>
    博睿数据携阿里云发布双十一电商网站用户体验报告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在新「经济模式」+新「技术」加持下,互联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但随着互联网渗透率不断提升,互联网所面临的增量空间逐步收窄,无论是巨头企业还是出场企业,新流量都已成为稀缺资源。与此同时,企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现有用户体验、产品内容等方面。可以看到,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与市场环境不稳定,流量与体验成为互联网企业实现业务增长和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具体到电商行业,伴随着互联网用户增速放缓,传统电商渠道流量红利触顶。电商企业流量竞争开始转变思路,不再依赖于行业宏观层面的用户数增加,而是更多关注视野之外的增量洼地挖掘与针对用户体验的精耕细作。电商平台吸引了用户大量时间与精力,在多领域和场景下介入用户日常生活与消费决策,用户体验价值不断凸显,用户开始要求更多元与严格的体验。

    双十一作为互联网行业最早最大的购物盛宴,直播、秒杀、满减、定金,等各种手段层出不穷。但这些背后,用户体验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博睿数据基于阿里云ARMS云拨测产品,出品《双十一电商行业网站用户体验报告》,旨在与众多互联网从业者共同了解面对全球化营销以及大促带来的流量浪涌,电商行业各大玩家如何应对散布在全球不同地区与国家的海量用户,及时发现流量激增带来的用户体验与性能问题,

    • 监测背景:

    监测目标:国内及东南亚主流电商站点首页

    监测时间:2021年11月10 00:00 -12日 23:59

    监测工具:阿里云ARMS-云拨测,选择国内外主要省市移动、联通、电信接入Last mile节点

    • 指标说明:

    • 整体性能:从页面开始浏览到最后一包数据接收完成之间的时间间隔

    • 首屏用时:从输入URL开始到页面已渲染区域高度大于等于指定高度的时间差,平台默认是600像素高。

    • 可用性:执行监测任务的客户端对目标访问的成功率,可用性=有效监测次数/总监测次数*100%

    • DNS查询用时:输入的域名转换成IP地址所需的时间

    • 解析错误率:解析域名发生错误数占比,解析错误数/解析域名总数*100%

    • 报告内容-国内电商

    从整体趋势上来看,国内电商平台整体性能趋势平稳。整体性能方面,大部分电商均维持在9s以内。其中整体性能最高值13.214s,主要是 由于总下载字节数、平均页面体积较大。首屏用时方面,各厂商表现优秀,均在0.5s以内,客户可以快速浏览到页面内容。可用性方面,各 厂商均在99.9%以上,行业表现优秀。

    三大运营商整体可用性良好,都在99.8%以上。首屏用时在把握0.5s以下,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访问体验。

    从错误总结可以看到,各电商或多或少均出现了一些错误,电商错误主机、时间比较分散,属于正常网络抖动导致。

    网络方面,部分厂商时延耗时较高,平均值超过了50ms,Tracert时延与跃点数也是最高的。 大部分厂商均在30ms以内表现良好;丢包率、查询耗时、解析错误率各厂商表现良好。

    各电商三大运营商表现来看,DNS查询时间普遍控制在0.02s左右,丢包率控制在0.8%以下。

    • 报告内容-东南亚电商

    从时间趋势来看,五家海外电商测试期间的性能趋势表现平稳。首屏用时方面,除了个别厂商,大部分厂商控制在1.8秒以内,为用户提供了较为顺畅的体验。可用性方面,大部分厂商均保持99%以上。

    丢包率与DNS查询用时方面,各厂商均表现良好。时延方面,大部分厂商均保持在100ms以内。

    落地性能与体验优化的基本原则与流程 – 基础原则

    可以看到各个厂商都在用户体验等方面进行了大量优化。那么,其他行业该如何优化自身的产品呢?在开始优化前,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如果网站性能与体验问题能在用户感知之前事先发现与修复,在研发交付过程中就进行回避或修正 ,是否能有效提升产品NPS甚至营收?以及我们是否能接受在那些会深远影响用户规模以及企业营收的问题出现之后再修复?而这就是性能 与体验优化的出发点。所以,这里有几个基础原则需要在落地开始前明确:

    • 数据驱动原则:优化策略需要建立在准确的性能与体验数据上,确保最终用户体验以及优化收益可被量化。

    • 尽早尽快原则:尽早发现未暴露的问题,减少对用户体验的持续影晌。发现问题后,尽快解决主要问题,降低影响程度。

    • 最佳收益原则:产品不同生命阶段需要平衡性能体验与产研效能,优先选择当前时期最简单、性价比最高的优化方案。

    • 单元化原则:由于不同组件都会对性能与体验造成影响,因此需要从前端到后端逐层剥离,相关组件、模块进行单元测试,确定关键优化目标。

    • 持续优化原则:性能与体验优化并非一劳永逸的工作,需要产品在迭代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优化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防止性能与体验退化。

    落地性能与体验优化的基本原则与流程 – 团队建设

    在了解基础原则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组建性能与体验优化团队,该团队可以是实体架构团队,也可以是虚拟团队,但这其中都需要拉通不同 研发职能的同学,这其中包括:

    • 产品运营:用户以及运营角度设计优化用户流程路线,为工程师提供用户场景解读,帮助工程师快速理解业务。

    • 架构师:通过优化系统架构解决性能瓶颈,提升服务执行效率。

    • 前端工程师:通过迭代前端逻辑和代码,提升前端程序执行效率。对前端性能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针对与竞品进行评测,提出针对性 竞争优化策略。

    • 后端工程师:针对影响性能的组件、模块、接口进行持续迭代。

    • 运维工程师:分析系统运行状况以及资源使用效率情况。对IDC、CDN以及云服务等基础资源进行性能测试,确保产品的高性能与高可用。

    在构建出性能与体验优化团队后,可以着手实际落地,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监控-分析-优化」的迭代循环并在每个部分中完成多个 对应动作,从而推动优化落地。

    落地性能与体验优化的流程 

    Step 1:通过监测全面评估自身产品及竞争对手在不同使用环境下的性能与用户体验的数据表现。

    不管是自建,还是第三方工具都不可或缺。分析优化的前提是具备足够数据支撑我们进行分析与决策。通过监控工具去获取竞争对手的数据,会获得更具参考价值以及针对性优化方案。最后,在优化后持续监测去检查优化方案效果。在建立监控后,优化团队不必不急于开展优化,掌握数据定位短板是首要任务,体系化性能与体验监控机制将所有环境下的性能事件采集汇总,在数据基础上设定优化目标。确保在整个优化体系初期就建立持续、透明的性能与体验监控机制。

    Step 2 通过分析来评估网页/应用/网络等部分的性能,为优化及资源投入提供依据,并针对故障以及瓶颈进行预警、报警。

    • 定位异常及瓶颈:针对性能与体验数据,需要分析出影响性能的瓶颈位置,哪些方面需深入监测,收集并处理相关数据,以便优化方案设计。

    • 优化方案设计:基于分析数据进行设计相关优化方案,并对所需的研发资源以及资源投入进行统筹评估。

    定位异常及瓶颈与设计优化方案的投入都是围绕核心产品或者核心功能展开,力争在同业产品中性能与体验最优。与此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注重沉淀总结性能分析和优化方法,有助于提高优化团队的工作效率,可以让不同产品线的研发团队都能从中受益。

    Step 3 基于优化方案对网络、系统、前端、应用等不同环节、不同层进行优化。

    • 优化方案实施:除了基于优化方案的代码以及逻辑优化外,需要针对可能的关联问题进行相关预案设计。

    • 效果跟踪反馈:在优化方案完成后,需要利用A/B测试、拨测等不同方式,监测真实用户反馈并进行持续,以便追踪优化效果并挖掘关 联的瓶颈与异常。

    产品优化永远不是一个团队的事情,因此与对应的产研团队充分沟通,充分配合是方案落地的大前提。

                              

    下载报告全文:https://www.bonree.com/bonree/pdf/report.pdf


    ]]>
    去中心化云计算项目 Akash Network 和 Polygon 推出赏金匹配计划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据悉,去中心化云计算项目 Akash Network 和 Polygon 联手推出赏金匹配计划,激励开发人员从传统的云提供商迁移到 Akash 网络。

    Akash 的点对点市场为 Polygon 开发人员提供了一个选项来部署和扩展应用程序和服务,而 Polygon 为开发人员提供一个入门套件,包括在 Akash Network 上托管的说明。Akash 向 Polygon 生态项目提供 20 美元的 AKT,以支付在 Akash 上的托管费用。Polygon 应用程序可在 Akash 赏金委员会上发布赏金,以聘请工程师帮助其在 Akash 上进行迁移和托管。

     


    ]]>
    爱立信将以62亿美元收购云计算公司Vonage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移动电信设备制造商爱立信(ERICb.ST)周一表示,它已同意以62亿美元收购云通信公司Vonage。

    这笔交易是这家瑞典公司多年来最大的一笔交易,也是继2020年以11亿美元收购美国无线网络公司Cradlepoint之后的又一笔交易。

    "合并协议得到了Vonage董事会的一致批准,"爱立信在一份声明中说。

    "这项交易建立在爱立信所宣称的在全球范围内扩展无线企业的意图之上,为现有客户提供到2030年价值7000亿美元的市场的更多份额。"

    在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12个月期间,Vonage的销售额为14亿美元,调整后的利息、税收和折旧前盈利(EBITDA)的利润率为14%,自由现金流为1.09亿美元。

    此次收购标志着自Borje Ekholm于2017年接任首席执行官以来的一个新阶段。

    在爱立信在2000年代早期涉足多媒体领域后,他一直专注于重组和重新调整业务重点。爱立信努力将其购买的东西融入到其业务中,拖累了利润率和利润。

    基于云的Vonage通信平台为全球12万多客户和100多万注册开发者提供服务。

    爱立信表示,它预计这项交易将提高每股收益--不包括非现金摊销影响--以及从2024年起的自由现金流。

    该交易预计将在2022年上半年完成,但需要得到Vonage股东的批准、监管部门的批准和其他条件。


    ]]>
    莱斯特大学开设云计算理学硕士专业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计算提供了可扩展的计算资源,为科学和商业带来了解决方案和挑战。与此同时,云计算也提供了机会,包括小企业低成本进入市场的机会,更经济地利用计算资源和处理大型数据集的能力。莱斯特大学云计算理学硕士专业课程将带学生深入了解如何基于动态可扩展架构在分布式环境中设计、分析和规划用于处理大数据的系统。

    641

    莱斯特大学云计算理学硕士专业申请要求 学制1年,学费20825英镑/年,10月或1月开学,雅思6(听力5.5、阅读5.5、写作5.5、口语5.5),托福80(听力17、阅读18、写作17、口语20),PTE 54(听力51、阅读51、写作51、口语51) 莱斯特大学云计算理学硕士专业课程设置 1 系统再工程 System Re-engineering 2 高级系统设计 Advanced System Design 3 高级C++编程 Advanced C++ Programming 4 个人和团队技能 Personal and Group Skills 5 互联网和云计算 Internet and Cloud Computing 6 高级网络科技 Advanced Web Technologies


    ]]>
    下一个云计算巨头?字节跳动或将发布分布式云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火山引擎近日在官网更新信息,确认将于12月2日发布云产品,官网暗示可能是分布式云。

    下载 (1)

    火山引擎近日在官网更新信息,确认将于12月2日发布云产品,但未透露其最新产品是否包含计算、存储、网络等IaaS云基础设施。

    下载

    火山引擎在官宣图片文字表述上称,这是“一条重要的天气预报”,届时一股“较强气流”将影响许多地区,制造大范围“多云天气”。同时,火山引擎还称,“多云天气”将激烈交汇,诞生一片实力较强的“新云”,这片“新云”活动频繁、扩散范围较大,或将在未来对我国大部分地区持续造成影响。根据这一描述,该云产品或为分布式云形态。

    此前,字节跳动宣布成立六个业务板块,火山引擎由公司技术中台发展成为企业服务板块,业务的独立性和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近日,北京火山引擎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公司注册资本由1000万元人民币增加至10亿元人民币,增幅达9900%。

    下载 (2)

     

     


    ]]>
    张亚勤院士谈“智能计算新趋势”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在2021人工智能计算大会(AICC 2021)上,清华大学智能科学讲席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张亚勤带来了《智能计算新趋势》主题演讲,分享了在信息、物理和生物智能融合的新时代下,AI计算面临的新挑战及突破传统范式的新趋势。同时,张亚勤教授分享了人工智能在生命科学、绿色计算及自动驾驶领域最前沿的应用成果,探讨人工智能的技术如何真正赋能各产业,推动社会的进步。

    以下是张亚勤教授演讲原文(有删减):

    大家好,特别高兴参加人工智能计算大会,我今天分享的是有关于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包括人工智能在生命科学、双碳趋势下的绿色计算、自动驾驶等领域中扮演的一些角色。

    AI计算趋势

    在过去30年中,如果说有一件事是最重要的,那无疑是“数字化”,在80年代、90年代我们所做的是把内容和企业数字化。从当时的语音、图像、视频、文本,后来到企业ERP、CRM,包括云计算,其实是数字化的1.0和2.0阶段。

    现在,我们进入了新一轮的数字化3.0,这包括两个世界的数字化。

    ■ 一是物理世界数字化,我们的路、车、交通灯,家庭、车间车床工厂,甚至整个城市都在数字化。

    ■ 二是生物世界,即我们的生命世界也在数字化,我们的大脑、身体器官、DNA基因、蛋白质等正在走向数字化,同时各种新的生物电子芯片、脑机接口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麻省理工学院多媒体实验室主任Nicholas Negroponte写的《数字化生存》,谈的就是数字化1.0,他认为这是从原子到信息再到比特的变革过程。至于数字3.0阶段,我认为是从比特回到原子、分子的过程,可以说是原子、分子和比特的双方映射。

    第三次数字化和第一轮、第二轮有完全不同的一些特点。一方面是指数级的数据,比如在无人车领域,每天一辆车产生的数据量是5T;在基因测序领域,每一次测序产生的数据是3T,蛋白质三维结构的数据10300,所以数据在海量地增长。另一方面,这些数据主要不是给人而是给机器做决策的,是机器到机器的环节。

    人工智能经过了很多发展阶段,最早是更多依靠知识的符号逻辑推理,但知识并不完备,所以造成了AI的第一个冬天。而现在,更多是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未来,我认为是知识和数据的融合,包括关于大脑的知识,以及大量的现实世界数据,同时也包括第一性原理方程式,比如薛定谔方程、分子动力学方程等等

    深度学习可以说是这十年来的主流,从RNN、LSTM、CNN,到现在的GAN和Transformer,其经历了丰富的发展阶段,当下的方向是预训练、多模态、大模型。其中有不少挑战,包括因果性、可解释性、透明性,但也有新的解决方案。

    目前,在感知方面,机器已经达到和人类相当的水平,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要更好,虽然认知能力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我认为在未来十年左右也将缩小。

    人工智能发展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三要素里面的“算力”,也即“计算”。摩尔定律已经遇到瓶颈,因此,现在的深度学习,特别是大模型、大计算,其算力不仅仅要达到摩尔定律,而且要超越摩尔定律。它们每年的计算需求几乎达到10倍增长。

    例如GPT-3,它是1000多亿参数的大模型。OpenAI团队后面没有资金继续做,微软投资把GPT-3模型训练出来。

    中国和美国在这个领域你追我赶。鹏城的盘古、智源的悟道、浪潮的“源1.0”、微软-AMD的图灵,不管是算力还是参数、数据,都比GPT-3大很多。在此方面,GPT-4可能也会马上出现,一旦出现,我认为中国的企业、科研机构也会超越GPT-4。这是一个好现象,中美两国在这个行业的科技、产业方面形成良性竞争,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IT产业有三个定律,一个是香农定律,一个是冯·诺依曼架构,另外一个是摩尔定律。我们现在所做的,就是突破这三个极限,特别是冯·诺依曼架构,它已经被使用了将近60年,依然是目前计算的主流架构。在人工智能时代,它有诸多局限,现在很多科研、产业都在想怎么去突破它。比如,在听觉、视觉、触觉、味觉之外打造新的感知,如激光雷达、三维结构、光传感、生物的传感;另外,我们有新的数据流,需要海量的并行计算,包括AI的一些算法,如矩阵、算子、波尔代数等,都需要超越冯·诺依曼架构。我们看到,很多新兴科研产品出现,一些非传统的芯片公司现在也都进入了芯片和程序库领域。

    长期来看,我们需要突破计算的范式。目前类脑计算、量子计算、光计算、生物计算都有重大进展;在空间分布方面,我们的计算也有很大变化:最早IBM大型机是完全的中央计算,PC阶段则变为完全分布式的,到云计算时又回到中央式的,现在我们正走向云+边+端的协同智能。未来,许多计算将走向边缘,我相信,在未来十年中,90%以上的计算能力可能会到边缘,整个计算会更动态化、分布化。

    AI+生命科学

    下面我简单讲人工智能在三个领域的应用,也是我们主要在做的一些科研工作。

    在生命科学领域,一是刚才讲过生物世界在数字化,产生了天文级的组学数据,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细胞组学,这些组学数据再加上各种组合带来的数量是天文级的。二是,整个生物的实验,干实验和湿实验完全闭合会走向自动化,未来越来越少的人介入,这是在实验范式上很大的突破。三是,人工智能科学计算,我们现在生物世界里面更多的是分子动力学,未来AI将走进科学计算。

    简单看一下,AI在生命科学方面的进展,第一个是基因编辑,编辑的基底清楚之后,AI的算法可以更精准的找到治病基因,治疗的方式让靶点更加准确。其实就是把这个搜索空间大大的减少了。

    另外,我们不仅仅可以做小分子的制药,也可以做大分子,抗体,以及TCR个性化的疫苗和药物,还有我们看到最近AlphaFold在蛋白质解析方面的进展,从一维的序列到三维的结构到功能,都会加速发展。其次,随着高通量自动化的实验发展,新的范式正在构成。最近新冠疫苗的研发就是一个例子,从2020年1月基因的序列被发布之后,可以看到3个月之后,蛋白质的结构很快就解析出来了,1个月之后,病毒和人的交互方式就被解析了,很快灭活疫苗研发成果,这在人类历史上是最快的一个周期,仅不到一年时间,我们的疫苗就出来了。

    另外一个工作是我们彭健教授所做的,根据目前我们已有的肿瘤细胞系上药物数据,加上动物的模型、老鼠的模型产生的数据来预测药效。因为人类的这些数据比较少,可解释型的机器学习能够很快的去迁移到人体内药效预测上。右边是乳腺癌患者的实例,可以看到用这样的方式不仅仅加快研发速度而且对于药物推荐使用的准确度也提高了5倍。另外一个例子是我们最近也是彭健教授团队,用几何深度学习,先把蛋白质表面的几何表征训练起来,然后用深度的图网络来做抗体亲和力预测。我们抗体设计不仅仅在过程上加速了很多,也已经成功的应用到新冠的中和抗体药物的开发上。

    还有我们在基因大数据方面的工作,由兰艳艳教授带领学生完成,我们现在知道基因10%是已经编码的,90%是没有编码的,这些开放区域与转录因子的结合以及和目标基因的调控关系,最终会影响生物的性状。但这些数据过去大家都不用,也不知道怎么用。那我们现在通过人工智能最前沿的预训练技术,通过构造一个全新的模态,建立基因数据的有效表达,继而对下游的基因表达预测,剪切预测,治病性预测等任务都有显著的帮助。这个工作刚刚开始,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很重要的是,我们发现这里面有非常大的挑战,我们做人工智能或者说计算机科学,和生命科学,是两个不同的语言体系。过去的合作方式都是比较机械的,或者是生物科学家去调程序包,或者把算法用到生命科学领域。为了打通两个领域,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工作,从硬件层到数据层,然后到算法层,这些工作叫“破壁计划”。

    这方面很好的例子是AlphaFold。首先第一点问题——从蛋白质一维序列到三维结构,它是一个科学的问题;第二点的话,就是每次破解蛋白质的结构之后,大家把数据拿出来共享,就可以看到积累的数据越来越多。

    随着数据更多、算力更大、算法更新,我们希望做的是,把这样的一种方法论用到更广阔的领域,不仅是蛋白质,还有抗体、基因预测等方面。

    AI+绿色计算

    人工智能在绿色计算双碳领域也有重要的的应用。当环境与气候已经成为一种挑战,碳中和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能源结构调整的大机遇。

    人工智能在这个领域也有很多应用。一个方向是物联网,做AIOT,重要的是要感知这个世界,知道碳排放、能源从哪里来、怎么消耗的;第二,有了数据之后,就可以用算法进行智能决策,然后配制资源、进行资源循环。比如在能源融合方面,怎样让火电、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更好地融合到电网里去,在供电、储能、用电各环节都进行数据监控、优化、感知和均衡,这是大问题,人工智能算法会在其中扮演不同角色。

    讲到双碳排放,IT行业和ICT行业也是一个大的排放源。我和团队讲,先把我们自己的排放问题解决了:数据中心运行的大数据、大计算产生了很多排放;5G本身是特别好的技术,但由于需要很多基站、天线,所以功耗也比较高;另外大的算法、模型也有很多排放。

    我们近期的一个工作是5G基站。众所周知,5G用的Massive MIMO里面有很多基站,这样计算一下,比如50个基站就有64个MIMO,组合数就很高了,正常应用的时候还要做最优的布阵、部署,有很多种可能性,数量绝对会达到天文级。我们最近做了一些工作,是真实的基站加上一些模拟的场景,用多Multi-agent cooperative Contextual Bandits这个算法,其实也不是特别复杂,也包括一些离散正向学习算法,使得功耗降低了15%左右、5G网络覆盖质量提高了5%左右。这个工作其实才刚刚开始,我想告诉大家,人工智能算法在很多领域都会有应用,应用之后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另一个工作更理论化:现在的大模型、大数据、大计算,能否也走向另一端,即小模型、小计算、小功耗,在边缘处用传感器或手机就可以做类似的计算。当然精度可以低一点,比如80%、90%,但功耗、计算量、模型可能是百分之一、甚至是千分之一。其中很多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像蒸馏、压缩、量化,对模型本身进行重新优化和部署。

    AI+自动驾驶

    最后是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方面的应用,这也是我自己研究时间比较多的领域。

    汽车产业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这个产业最近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产业结构还是技术要素都进入了新阶段。其中,智能化是无人驾驶最关键的环节。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是更安全,90%以上的交通事故是人为事故,而自动驾驶可以把它降到最低;其次是更绿色,它的效率更高,可以节能减排。

    我认为自动驾驶也是人工智能领域目前最有挑战、最难、最复杂的一个技术问题,但同时可以解决。它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但可以解剖成子问题,逐个解决;但如果没有边界的话可能就没法解决。最具挑战、但又有边界的是AI垂直领域问题。

    自动驾驶领域有一些关键的议题。这个领域有市场的力量,也有非市场的力量;市场力量包括技术是否可行、用户是否有需求、产业生态、商业模式等,非市场的力量包括政策法规、伦理隐私等。在技术方面,完全无人的L4级别自动驾驶,究竟是梦想还是现实?究竟是以视觉为主,还是采取激光雷达多传感器的模式?究竟是以单车智能为主,还是需要车和路、车和车协同?是渐进式跳跃,L2、L3走上去,还是直接跳跃到L4?是像安卓一样开源,还是像Apple一样封闭?到底是现在的汽车OEM会赢得这场竞争,还是造车新势力?我注意到有很多的问题。要真正实现大规模无人驾驶,还需要一些时间。

    我们开车的时候,是在用最安全且实时的方式,加上对时间的预测,构建一个三维环境场景,做这件事是很难的。其中很重要的是,要有大量的数据、做很多测试、不断改进算法。实际驾驶中永远都会遇到此前训练中没有的场景。图片上就是这辆特斯拉撞上一辆白色卡车,当时天气特别好,蓝天白云,它用视觉一看,以为前面没有东西,就直接撞上去了。很多时候AI必须能预测,泛化的能力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大挑战,对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更加重要,因为一旦出现问题,就关乎生命安全。

    下载 (1)

    关于视觉与多传感器的问题,我的观点是能拿到多少数据就拿多少数据。新的传感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数据和新维度的信息,AI的感知能力是唯一可以超过人类的点。摄像头、激光雷达或各种不同传感器可以看到人类眼睛看不到的东西,这是AI的优势,必须加以利用。运用视觉也可以实现无人驾驶,但其本身的鲁棒性及安全性受限;而用激光雷达加上算法,就可以检测出深度的信息,分辨车、行人,分辨运动或不动的物体,这就是有深度、有结构的物体信息。所以视觉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相结合是最佳的方式。大家有顾虑,认为激光雷达太贵了,其实现在混合雷达价格已是可接受的。我想,固态雷达一定会是未来的趋势,L2、L3的车上也会用到。

    自动驾驶本身需要很强的智能,交通灯和道路配合也可以提供更高维的数据,车端和路端完全可以互补。有些东西车是看不到的,车只能看到100多米,而且经常会被遮挡,交通灯则可以提供新的信息,这对自动驾驶安全提供了很重要的保障。

    现在车的分级是从L0一直到L5,L5就是完全无人,可以在所有的场景、所有的气候中行驶。最近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和百度有个联合项目,把路也分成C0-C5,到C4就是任何车都能无人驾驶,但这是比较极端的情况,我们希望最终的结果是车和路的融合。

    我们做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也显示,车和路协同能够大幅度提高安全性。在超距离跟车、换道、左转这三个不同场景中,都可以看到路、灯的信息大幅度提高了车的安全程度。

    下载 (2)

    总结

    最后总结一下:在前三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我们都是跟随者、旁观者,而现在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到了智能时代,我们国家的体量、政策的优势、大量的科研人才,一定能让我们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领军者!感谢大家。

    未来智能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立AI智能系统智商评测体系,开展世界人工智能智商评测;开展互联网(城市)大脑研究计划,构建互联网(城市)大脑技术和企业图谱,为提升企业,行业与城市的智能水平服务。每日推荐范围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学习型文章。目前线上平台已收藏上千篇精华前沿科技文章和报告。


    ]]>
    亚马逊云科技第十届re:Invent全球大会11月29日启幕,盘点re:Invent史上重大创新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作为数字经济的“技术底座”的云计算行业已是当下全球备受关注和最热门的产业之一。15年前,自亚马逊开创云计算这一产业以来,公司一直引领该产业的发展。从2012年开始举办的亚马逊云科技re:Invent全球大会,已日趋成为全球云计算行业创新的风向标。因为每年亚马逊云科技都会在大会上宣布推出大量突破性的新技术新服务,有些甚至开创了全新的技术领域。回顾过去十年在亚马逊云科技re:Invent全球大会上的重磅发布,几乎是一部云计算技术发展的剪影和简史,也让人对即将于11月29日(美国当地时间)开启的今年的盛会更加期待。

    2012年:发布业界首个云上数据仓库Amazon Redshift,实现并发扩展的过程中持续稳定的查询性能,且按用量付费,数据仓库不再只是超大型企业的专利。

    在此之前,数据仓库是一项重资产的技术,只有大企业才负担得起,而且效果很不理想。Amazon Redshift直接在云上部署,规避了软件在本地安装时要考虑的兼容存储、计算能力以及最小安装等问题。云计算与生俱来的弹性优势,让Amazon Redshift带给客户低成本起步、简化运维和接近无限的扩展能力,实现并发扩展的过程中持续稳定的查询性能,且按用量付费。Amazon Redshift一经推出迅速成为亚马逊云科技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服务,这个记录一直保持到后来亚马逊云科技推出云原生关系数据库Amazon Aurora。

    在亚马逊云科技,产品发布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在发布之后会一直不断创新迭代。Amazon Redshift也不例外,尤其值得大书特书的是2017年发布的Amazon Redshift Spectrum,它让Amazon Redshift具备了打通数据仓库和数据湖的能力,支持企业进行跨数据仓库、数据湖和运营数据库的数据查询,形成此后亚马逊云科技推出的智能湖仓架构的雏形。

    2013年:发布实时流式数据服务Amazon Kinesis,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流式数据实时分析处理奠定基础。

    当年正值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兴起,产生了海量的互联网日志数据、设备数据、视频数据。数据源头多,实时产生,源源不断奔涌而来,传统的数据管理技术难以招架。Amazon Kinesis以云上托管的形式,开启了云上实时接收及处理流式数据的先河,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流式数据实时分析处理奠定了基础,如今它已广泛用于监控、作弊检测和实时排行榜等实时应用程序,消费电器、嵌入式传感器、电视机顶盒等 IoT 设备的流数据处理,家庭、办公室、工厂和公共场所的安全监控数据流处理,以及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共享、流式抽取-转换-加载和实时分析。

    2014年:发布云原生关系数据库Amazon Aurora,兼具性能和成本效益,它在日后成为亚马逊云科技历史上用户数量增速最快的云服务;发布业界首个Serverless函数计算服务Amazon Lambda,颠覆应用运营模式,免除运维烦恼,让开发者更专注于业务。

    Amazon Aurora云原生关系数据库截至目前仍是亚马逊云科技历史上用户数量增速最快的云服务。 Amazon Aurora全面兼容开源数据库MySQL及PostgreSQL,它的速度最高可以达到标准MySQL的5倍、标准PostgreSQL的3倍,成本却只有传统商业级数据的十分之一。Amazon Aurora还提供高可用性和持久性,可跨 3 个可用区(AZ)复制 6 个数据副本,从而可以容忍AZ+1 的故障,即,在1个AZ瘫痪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写入数据;在1个AZ瘫痪并且再发生1个存储节点故障的情况下,不会丢失数据。

    Amazon Lambda是业界首个Serverless函数计算服务,它让开发者可以运行几乎任何类型的应用程序或后端服务代码,无需预置或管理服务器,从而更专注自己的业务。Amazon Lambda的推出开阔了整个云计算业界的视野,今天,Serverless这种全新的应用程序架构,正成为整个软件架构世界的一大核心议题。

    2015年:发布首个按会话付费的商业智能(BI)服务Amazon QuickSight,强势解决大数据应用“最后一公里”问题;发布亚马逊云科技首个硬件服务Amazon Snowball,海量数据可以快速安全的迁移上云。

     跟数据仓库的情况类似,在Amazon QuickSight之前,商业智能(BI)也是一项重资产的IT投入。Amazon QuickSight让用户按会话付费,基础设施由亚马逊云科技全托管,极大地降低了 BI 的门槛。Amazon QuickSight是整个亚马逊云科技整个云服务体系中离商业决策最近的服务之一,帮助客户解决大数据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Amazon Snowball是亚马逊云科技首个硬件服务,以租用的方式提供给客户,开创了海量数据快速安全迁移上云新模式。今天,亚马逊云科技已经发展出完整的Amazon Snow 系列服务,规模从小到大,包括 Amazon Snowcone、Amazon Snowball 和Amazon Snowmobile,具备边缘计算、PB级数据传输、边缘存储等多方面的功能,不断将云计算的能力推送到世界每一个角落。

    2016年:发布Serverless的交互式查询服务Amazon Athena和数据集成服务Amazon Glue,为云上数据湖解决方案迈出重要一步。

    Amazon Athena和Amazon Glue的发布是亚马逊云科技迈向数据湖的重要一步,因为数据不需要预处理,可以源源不断地直接存入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Amazon S3,一种简单、持久、可大规模扩展的对象存储服务),成为数据湖的核心。

    2017年:发布Amazon Nitro系统,重构云计算的基础。Nitro架构充分释放服务器性能,摆脱虚拟化损耗。用户可获取更多算力,上百种EC2实例创新都以此为基石。发布首个机器学习集成开发环境Amazon SageMaker,破除软硬件环境限制及资金门槛,释放数据科学家的生产力。

    Amazon Nitro架构是Amazon EC2计算实例实现高性能、高安全性和快速创新的秘密武器。传统云计算都是基于软件虚拟化的计算,服务器既要运行提供给客户的虚拟机,也要运行网络、存储、安全、监控等各项功能,服务器管理虚拟机大约要占去30%的服务器性能开销,导致服务器只有约七成的资源能够提供给用户。Amazon Nitro架构在业界首次使用专用芯片,采用板卡+专用软件的方式,把服务器性能完全通过全新虚拟化技术解放出来,消除服务器虚拟化性能损耗,用户可获取全部物理服务器资源。如今,Amazon Nitro架构已经成为亚马逊弹性计算服务Amazon Elastic Cloud Compute(Amazon EC2)一代一代新实例的公共基础平台,它让亚马逊云科技可以利用处理器技术的不断创新,快速推出新一代Amazon EC2实例,超过400种EC2实例创新都以此为基石。

    以往,开展机器学习需要搭建硬件环境并适配其兼容性、配置机器学习框架、分别部署多种工具,用于准备数据、训练模型、测试模型、部署模型等等,繁琐的流程给数据科学家带来很高的上手门槛。Amazon SageMaker以全托管的方式,消除了基础设施管理的繁琐工作,并且将各种工具部署在一个平台上,让数据科学家不需要花时间构建机器学习的基础架构,直接利用开箱即用的集成环境,专注于机器学习本身。在2019年的re:Invent上,亚马逊云科技进一步推出了Amazon SageMaker Studio,这是首个全集成的机器学习开发环境,对用户更友好,进一步提高数据科学家的工作效率。

    2018年:首次发布Amazon Outposts,真正将云能力延伸到本地,成为亚马逊云科技重塑混合云的关键一环;首次发布Amazon DeepRacer,一个人人都能玩转且趣味无穷的自动驾驶赛车,极大地降低机器学习门槛。

    Amazon Outposts采用租用的模式,利用亚马逊云科技相同的基础设施,首次把Amazon EC2、

    Amazon Elastic Block Store(Amazon EBS,一种易于使用、适用于任意规模的高性能数据块存储)、Amazon S3等服务引入客户本地的数据中心,把云延展到了客户现场,为客户提供云端和本地一致的体验。AmazonOutposts的推出重塑了混合云的概念。

    机器学习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强化学习。Amazon DeepRacer是一款由强化学习、3D 赛车模拟器驱动,真车 1/18 大小的全自动驾驶赛车。DeepRacer内置了强化学习框架,使用者通过简单设置模型训练参数就可以在线上 DeepRacer 模拟器中直接训练、评估和调整驱动赛车的强化学习模型,然后将自己的模型部署到 Amazon DeepRacer 上,从而获得堪比现实世界的自动驾驶经验,中学生也能上手,寓教于乐体验机器学习。亚马逊云科技还推出了Amazon DeepRacer 联赛(包括线上模拟赛和线下实体赛),无论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还是第一次开发模型的新手,都可以通过 Amazon DeepRacer 设备和 3D 虚拟赛车模拟器参加Amazon DeepRacer月度联赛,在比赛中表现优异的选手还有机会参与re:Invent全球大会上举行的Amazon DeepRacer冠军杯赛。

    2019年:发布基于Arm架构的自研云原生处理器Amazon Graviton2,开创了企业级应用大规模使用云端Arm架构服务的局面,同规格实例相较x86架构性价比提升可达40%;发布首个全托管量子计算服务Amazon Braket,让企业通过熟悉的云计算模式轻松地开始体验量子计算。

    Amazon Graviton2的推出,标志着亚马逊的Arm架构自研处理器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相比X86处理器,Arm处理器架构更精简、更节能,但此前一直没能在企业级应用领域取得突破。Amazon Graviton2的规模应用树立了Arm处理器在企业级应用的标杆。对比x86处理器,基于Amazon Graviton2的同规格实例性价比提升可达40%。基于Amazon Gravition2处理器,亚马逊云科技推出了Amazon EC2 M6g、C6g 、R6g等实例。

    Amazon Braket让量子计算首次走出尖端实验室,让广大的科研机构和企业也可以加入量子计算的应用探索。Amazon Braket托管了3个供应商的量子计算机,通过集成,亚马逊云科技把这些量子计算机的计算资源以云服务的方式提供给客户,让任何有需求的客户都可以探索量子计算的潜力。

    2020年:发布云上首个Mac实例Amazon EC2 Mac,首次实现在云上按需运行macOS工作负载;发布Serverless数据库Amazon Aurora Serverless v2,实时自动容量伸缩,摆脱繁琐复杂的数据库容量预置管理,恰到好处的精细化资源配置,仅为实际用量付费。

    Amazon EC2 Mac实例基于Mac mini构建,使客户首次能够在亚马逊云科技云端按需运行macOS工作负载,为iPhone、iPad、Mac、Apple Watch、Apple TV和Safari开发应用的开发人员,可以通过使用EC2 Mac实例,在几秒钟内配置和访问macOS环境,根据需求动态扩展容量。

    作为Serverless关系数据库,Amazon Aurora从Serverless  v1进化到v2,是一个质的飞跃。v2可以做到实时自动容量伸缩,只需不到一秒的时间,即可瞬间将处理能力从数百个事务扩展到数十万个事务。开发者不需要按峰值负载来预置容量,从而节省高达90%的成本。Amazon Aurora Serverless v2在整个行业推动了数据库服务的演进。


    ]]>
    阿迪达斯将SAP环境迁移至亚马逊云科技,实现核心业务数字化转型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通过实施SAP S/4HANA 迁移实现业务转型,成为更卓越的数据驱动型企业

     北京——2021年11月23日 亚马逊云科技宣布,全球最大的体育品牌之一阿迪达斯选择亚马逊云科技作为其SAP工作负载的首选云供应商,将其SAP环境迁移到亚马逊云科技,并构建现代化的SAP S/4HANA平台。在亚马逊云上运行关键业务的SAP工作负载,将使阿迪达斯能够将价值链上的核心业务流程数字化来提供更好的顾客体验,从而成为更加数据驱动型企业,并支持直达消费者等新型业务模式。

    阿迪达斯通过SAP ERP系统的现代化,奠定了连接全球运营数据所需的技术基础。基于云的全新系统将使SAP环境与亚马逊云科技的能力(如机器学习和分析)相结合,支持阿迪达斯全球各地的门店优化供应链、库存和销售运营管理。通过创建基于云的消费者体验,阿迪达斯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折扣,提前获知新品和联名款的信息,提升消费者服务的优先级,以及个性化体验和优惠的能力。

    亚马逊云科技拥有构建SAP系统的丰富经验,使阿迪达斯能够将SAP S/4HANA环境与亚马逊科技的各项技术紧密结合,实现高级分析能力、数据科学和企业报表功能。通过在亚马逊云科技上建立基于云的数据湖,阿迪达斯将更了解公司内部和面向消费者的业务运营,提供新的业务和消费者洞察。亚马逊云科技的Amazon SageMaker机器学习服务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和数据科学家在云端和边缘快速构建、训练和部署机器学习模型,通过应用机器学习能力,阿迪达斯的数据科学家可以预测产品的季节性需求,确保在特定的仓库或零售店,在恰当的时间提供适合的产品,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Amazon SageMaker还可以应用于销售数据,使阿迪达斯能够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适合的产品推荐。这种能力将帮助阿迪达斯电子商务网站匹配个人消费者的风格偏好,并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体验,增加品牌忠诚度。

    利用亚马逊云科技的高性能计算,阿迪达斯位于世界各地的设计团队能够同时运行复杂的工作负载,实现大规模现代化3D设计能力。同时亚马逊云科技使运动品牌能够创建“数字孪生”,即产品系列的虚拟镜像。这些能力都将加快设计和创作过程,降低成本,并允许与消费者和设计师进行更多的交互。总的来说,在设计过程中融入这些技术,将使运动服装和鞋子的设计更加快速,使设计师能够在创意早期及时纳入消费者的反馈。

    此外,亚马逊云科技可持续发展计划将帮助阿迪达斯减少使用云存储时的环境影响。亚马逊云科技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架构师是可持续基础设施和软件设计方面的资深顾问,他们将评估当前和未来的云架构,并确定哪些技术决策将支持阿迪达斯的整体可持续发展目标。

    阿迪达斯技术赋能部门高级副总裁Markus Rautert表示:”我们希望推动所有业务的创新,包括从如何设计产品到如何与消费者互动。通过转向云计算基础设施,我们获得了在需求高峰期应对季节性业务所需的可扩展性和弹性,并能够支持电子商务业务在未来几年的增长。在亚马逊云科技上部署SAP环境不仅仅是为了更新技术,更是为了业务创新,利用亚马逊云科技广泛的云服务来创造效率,使我们更接近消费者。”

    亚马逊云科技全球商业销售副总裁Greg Pearson表示:”我们看到消费品公司运行基础设施的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 阿迪达斯和数千家企业一样,选择了在亚马逊云上运行SAP,利用亚马逊云科技可靠和可扩展的全球基础设施,以及无与伦比的SAP经验来提供关键洞察,推动创新,并支持新产品和服务的创建。我们期待着与阿迪达斯在SAP和数字化转型战略方面合作,这将有助于加快推出新的基于云的客户体验,如移动应用、定制购物和个性化优惠,继续深化消费者关系。”

    凭借在运行SAP工作负载方面无可比拟的经验,亚马逊云科技帮助客户从关键任务的SAP平台中获得超高性能和价值。在亚马逊云科技上运行SAP,使客户有能力和信心安全地运营业务,利用超级可靠和可扩展的基础设施、极其广泛的云服务组合,以及非常巨大的技术合作伙伴社区帮助实现SAP上云迁移和系统现代化。


    ]]>
    亚马逊云计算CEO调整战略:应对来自微软和谷歌的竞争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北京时间11月18日早间消息,据报道,新任亚马逊云服务负责人亚当·塞利普斯基(Adam Selipsky)计划为特定的产业定制更多产品,例如医疗保健行业、汽车行业和电信行业等。此举对于亚马逊云服务来说是一个战略性的转变,此前该公司更加专注于可供大多数客户使用的更广泛解决方案。

    塞利普斯基在接受外媒采访的时候表示:“我们的世界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所以我们必须要与别人有所区别。而我们以前都做了什么,现在已经不再重要了。”

    在某种程度上,亚马逊AWS正在向竞争对手微软公司和Alphabet旗下的谷歌学习,这两家公司一直在推出为某些行业量身定制的云计算套餐。例如,微软为医疗保健、零售和空间行业提供有针对性的云计算。

    此前担任亚马逊云计算负责人的前任安迪·贾西(Andy Jassy),现在是母公司亚马逊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他以前通常不会针对某个行业做特殊或一次性的产品,即使是在客户有要求的时候。贾西曾抵制为政府的要求定制云服务,尽管他最终放弃了自己的坚持。

    截止到目前,AWS一直都是提供租用计算基础设施业务的领导者,并为几乎所有行业的公司提供服务。但塞利普斯基表示,客户正在要求各种新产品,包括针对特定行业设计的产品,他说道:“我们现在开始为金融服务、电信、医疗保健和汽车等行业开发这些产品。我们正在为所有这些行业和更多的行业做真正令人兴奋的事情。”

    然而他的这个新战略也将面临挑战。向定制产品的转变有可能使工作过于分散或将公司的战略切得过于细碎。已经有一些高管和员工说他们要离开,加入初创企业或进入新的领域,因为他们说在AWS做广泛的、有进取心的工作越来越难。不过,微软的经验证实,把云计算软件作为服务出售能够带来更高的利润,因此亚马逊也希望发展这种业务。

    贾西的左膀右臂

    在贾西被指定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的接班人,开始担任亚马逊的CEO后,塞利普斯基于今年3月份被任命为AWS负责人。在此之前,塞利普斯基曾在Tableau担任了5年的公司负责人,指导这家西雅图公司完成了数据可视化软件业务的重启,并在2019年以153亿美元出售给Salesforce.com。

    在加入Tableau之前,塞利普斯基曾是贾西在AWS的得力助手,担任类似首席运营官的职务,监督该部门的销售、营销、技术支持和客户服务。他于2005年加入该公司。

    在被问到亚马逊是否应该和微软和谷歌一样专注于办公生产力应用时,塞利普斯基表示AWS仍然拥有“最广泛和最深入的云服务”,但对这家云计算巨头来说,建立更多的应用是很重要的。

    他表示,在其他情况下,亚马逊将把更细化的产品留给合作伙伴来打造。无论哪种情况,他承认AWS必须避免让自己变得过于舒适。他说到:“我们应该继续像创业者一样工作,而不能停止努力,这一点非常重要。”


    ]]>
    施耐德电气携手亚马逊云科技 构建AI工业视觉检测平台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亚马逊云科技日前宣布,全球能源管理和自动化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专家施耐德电气选择亚马逊云科技作为其首选的云和机器学习服务提供商,支持其在中国构建智能工业视觉质量检测解决方案——“云-边协同AI工业视觉检测平台”。利用亚马逊云科技广泛而深入的云服务,包括机器学习、数据库和计算服务,施耐德电气在云端实现数据存储和标注及模型训练,并把云端模型下发到产线边缘侧,执行边缘推理。该解决方案率先在施耐德电气武汉工厂上线,显著提高了生产线的检测效率,将误检率降低0.5%以内,并实现了零漏检率。

    在引领智能生产技术的应用方面,施耐德电气武汉工厂曾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灯塔工厂”,是全球的标杆。作为施耐德电气EcoStruxure架构与平台全球首家试点工厂,武汉工厂完成了数字化升级改造,实现高度自动化,使生产和运营流程得到了优化,并将能效提高至全新的水平,是施耐德电气内部认证的“净零碳工厂”及国家工信部认证的“绿色工厂”。通过采用这一高效的检测解决方案,施耐德电气武汉工厂进一步实现了制造流程的标准化,节省了时间和成本,同时确保所有产品都符合公司严格的质量标准。

    目前,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希望通过提高效率、实现可持续性和改进产品质量来获得竞争优势,全球制造业对智能工厂的需求正在上升。为了进一步优化智能工厂的制造流程,施耐德电气选择了亚马逊云科技及其合作伙伴中科创达来构建智能工业视觉质量检测解决方案。凭借其在绿色智能制造领域的深厚积累,施耐德电气成功将AI技术落地工业场景,进一步提升了自动化与数字化水平。在武汉工厂成功部署基础上,施耐德电气将在中国另外十多家工厂部署基于亚马逊云科技机器学习服务的解决方案,进一步带动中国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

    • 亚马逊云科技机器学习服务Amazon SageMaker可帮助开发人员和数据科学家快速构建、训练和部署机器学习模型。借助Amazon SageMaker,施耐德电气能够成功且准确地构建适应实际制造场景的机器学习模型,通过将生产线的产品图像与合格产品的标准样品进行对照,通过自动化的工业视觉检测来识别产品中的复杂缺陷。

    • 亚马逊云科技的Amazon Relational Database Service(Amazon RDS)服务可帮助客户在云中设置、操作和扩展关系型数据库。该解决方案使用工业相机捕捉生产线上的产品图像,将每个产品的正样本图像索引存储在Amazon RDS中,以便Amazon SageMaker引擎进行调用来实现推理计算。

    • Amazon Elastic Container Service(Amazon ECS)是一种高度安全、可靠且可扩展的容器运行方式。施耐德电气使用Amazon ECS轻松部署、管理和扩展容器化应用程序,实现机器学习模型在生产线边缘设备的容器中的轻松部署和管理。

    与自建数据中心相比,施耐德电气选择亚马逊云科技的云服务,获得更高的可扩展性、敏捷性和效率。亚马逊云科技能够根据工业视觉自动检测所需的工作负载,提供和扩展客户所需的云计算资源。

    施耐德电气中国区供应链绩效及数字化副总裁顾俊表示:”亚马逊云科技正在帮助我们加快数字化转型之旅。AI工业视觉检测平台展示了如何通过使用机器学习等先进的云服务进行创新,大幅提升工厂效率。我们期待未来向全球更多制造企业分享智能工业视觉质量检测解决方案。”

    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国际客户及合作伙伴生态系统事业部总经理沈涛表示:“施耐德电气正在将世界领先的云技术引入供应链,提高产品质量和运营效率。亚马逊云科技作为施耐德电气首选的云和机器学习服务提供商,我们很高兴支持施耐德电气的智能工厂实现了质量检测流程的自动化,改进了质量控制;帮助施耐德电气借助云技术实现了智能制造,打造更加智能的生产线。”


    ]]>
    亚马逊云科技宣布Amazon EC2 DL1实例正式可用,机器学习模型训练性价比提高40%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2021年11月17日,日前,亚马逊云科技宣布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 (Amazon EC2) DL1实例正式可用,这是一种专为训练机器学习模型而设计的新实例类型。Amazon EC2 DL1实例由来自Habana Labs 的Gaudi加速器提供支持,与当前基于GPU的Amazon EC2实例相比,其机器学习模型训练性价比提高40%。借助Amazon EC2 DL1实例,客户可以针对自然语言处理、对象检测和分类、欺诈检测、推荐和个性化引擎、智能文档处理、业务预测等工作负载进行优化,更快、更经济高效地训练他们的机器学习模型。Amazon EC2 DL1实例可通过低成本的即用即付模式按需提供,无需预付费用。欲开始使用Amazon EC2 DL1实例,请访问 aws.amazon.com/ec2/instance-types/dl1。

    机器学习正成为主流,在云中大规模部署机器学习模型,已经对企业的业务产生了实际的影响。要在其业务应用中使用机器学习,客户需要从构建和训练模型开始,通过从样本数据中学习来识别模式,然后再将模型应用于新数据,进行预测。例如,基于大量呼叫中心通话记录而训练的机器学习模型,可以做出预测来通过聊天对话机器人为客户提供实时个性化帮助。为了提高模型的预测准确性,数据科学家和机器学习工程师正在构建越来越大且复杂的模型。为了保持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和高质量,工程师们需要经常调整和重新训练模型。这需要大量的高性能计算资源,导致基础设施成本增加。这些成本可能让客户无法以维持高精度预测所需的频率重新训练模型,同时也给想要开始试验机器学习的客户带来阻碍。

    全新Amazon EC2 DL1实例使用专为加速机器学习模型训练而构建的Gaudi加速器,与通用GPU相比,它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高的计算效率。DL1实例配备多达8个Gaudi加速器、256GB 高带宽内存、768GB系统内存、定制的第二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Cascade Lake)处理器、400Gbps的网络吞吐量和4TB的本地NVMe存储。这些创新叠加,比当前用于机器学习常见模型训练的基于GPU的Amazon EC2实例的性价比提高40%。客户可以使用与主流机器学习框架(如TensorFlow和PyTorch)集成的Habana SynapseAI SDK快速轻松地开始使用DL1实例,只需更改少量代码,即可将其当前在基于GPU或基于 CPU的实例上运行的机器学习模型无缝迁移到DL1实例进行训练。开发人员和数据科学家还可以从Habana GitHub存储库中提供的针对Gaudi加速器优化的参考模型开始,其中包括适用于各种应用程序的流行模型,包括图像分类、对象检测、自然语言处理和推荐系统。

    亚马逊云科技Amazon EC2副总裁David Brown表示:“机器学习的使用正在激增。然而,机器学习模型训练的一大挑战是计算密集型负载,同时随着客户不断改进和重新训练模型,成本也会变高。亚马逊云科技为任何机器学习项目或应用程序提供了广泛而强大的计算选项。采用Gaudi加速器的DL1实例为云中基于GPU的实例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具性价比的替代方案。这一价格和性能的最佳组合让客户可以降低训练成本,训练更多模型并加快创新速度。”

    客户可以使用Amazon Deep Learning AMI、Amazon Elastic Kubernetes Service  (Amazon EKS) 或Amazon Elastic Container Service (Amazon ECS) 为容器化应用程序启动DL1实例。通过Amazon SageMaker访问DL1实例,客户基于托管服务的体验,让开发人员和数据科学家在云端构建、训练机器学习模型,以及在云端和边缘端部署,变得更加轻松和快捷。DL1实例受益于Amazon Nitro系统,可将许多传统虚拟化功能卸载到专用硬件和软件,以提供高性能、高可用性和高安全性,同时降低虚拟化开销。DL1实例可作为按需实例、通过Saving Plans、预留实例或Spot实例购买。DL1实例目前已在美国东部(弗吉尼亚北部)和美国西部(俄勒冈)区域正式可用。

    希捷科技40多年来一直是提供数据存储和管理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希捷的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工程师已经构建了一个先进的深度学习(DL)缺陷检测系统,并将其部署在公司的全球制造设施中。在最近的概念验证项目中,Habana Gaudi超越了Seagate当前训练一个用于生产的DL语义分割模型的性能目标。“我们期待由Habana Gaudi加速器提供支持的Amazon EC2 DL1实例带来的显著性价比优势,希望该实例成为亚马逊云科技计算集群的有力补充。”希捷运营、技术和高级分析高级工程总监Darrell Louder表示:“ 随着Habana Labs不断发展并覆盖更多的运营者,将Amazon EC2 DL1扩展到更多企业用例的潜力巨大,从而能够进一步节省成本。”

    英特尔开发了3D运动员跟踪技术,可实时分析运动员的动作视频,为训练过程表现提供信息,并增强比赛期间的观众体验。“在由Habana Gaudi加速器提供支持的Amazon EC2 DL1实例上训练模型,让我们可以准确可靠地处理数千个视频并生成相关性能数据,同时降低训练成本。”英特尔销售与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Rick Echevarria表示,“通过使用DL1实例,可以满足我们高速度和低成本的模型训练需求,为各类运动以及各个级别的运动员、团队和广播公司提供高效的服务。”

    Riskfuel为管理金融投资组合的公司提供实时估值和风险敏感评估,帮助他们提高交易准确性和绩效表现。Riskfuel首席执行官Ryan Ferguson表示:“有两个因素吸引我们使用基于Habana Gaudi AI加速器的Amazon EC2 DL1实例。首先,我们希望确保银行和保险客户能够运行Riskfuel模型以充分利用最新硬件。我们发现,只需更改几行代码,即可将模型简单直接的迁移到DL1实例。其次,模型训练成本是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DL1实例性价比提升40%,为我们带来了潜在的实质性收益。”


    ]]>
    预算2.85亿!北京市公安局云计算平台建设项目公开招标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日前,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了一则招标公告,招标项目为“北京市公安局云计算平台建设项目(二期)软硬件购置与研发集成、测评、监理服务”,预算金额28517.61 万元,约2.85亿元。

    北京公安

    项目名称:北京市公安局云计算平台建设项目(二期)

    采购方式:公开招标

    预算资金:28517.61万元

    (分包预算:

    第1包软硬件购置与研发集成、测评:28286.93万元;

    第2包监理服务:230.68万元)

    开标时间:2021年11月25日  上午9:30(北京时间)

    微信图片_20211115162257

    北京市公安局云计算平台建设项目(二期)招标公告概要

    该项目招标前,北京市政府采购中心曾发布采购需求公示。IDC圈梳理公示信息了解到:

    北京市公安局于2019年9月建设完成“祥云北京警务云平台(一期)”,截至2020年年底,云平台一期资源已充分使用,已无冗余资源支撑后续新建系统上云。为此,北京市公安局将统筹启动云计算平台二期建设,进一步整合市局现有的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进一步完善安全体系、运维运营体系建设,有效提升运行支撑能力。

    本期建设规模为计算能力6万核,存储能力80PB。包含基础设施服务(IaaS层)、平台服务(PaaS层)以及相应的安全、运维运营等配套内容应用系统提供云基础设施支撑,并满足市局关键业务系统和数据的备份需求。

    招标的云计算平台二期将着重在一期建设的基础上,在基础设施服务(IaaS)、平台服务(PaaS)、安全能力、运维运营、统一云管五大方面开展能力建设,为局属单位业务系统提供支撑。


    ]]>
    华为宣布捐赠欧拉系统 将全量代码等捐赠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11月9日上午消息,在今日的操作系统产业峰会2021上,华为携手社区全体伙伴共同将欧拉开源操作系统(openEuler)正式捐赠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这标志着欧拉从创始企业主导的开源项目演进到产业共建、社区自治。

      今年9月,华为宣布升级欧拉,从服务器操作系统,升级为数字基础设施的操作系统,可广泛部署于服务器、云计算、边缘计算、嵌入式等各种形态设备,实现统一操作系统支持多设备,应用一次开发覆盖全场景。

      “数字经济的领先需要强大的数字基础设施,而基础软件是数字基础设施的魂,魂强则体健、本固则枝荣。欧拉操作系统开源以来,获得产业界积极响应,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具活力和最主流的基础软件生态体系。”华为常务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汪涛在致辞中说,并正式宣布华为将欧拉开源操作系统全量代码、品牌商标、社区基础设施等相关资产,捐赠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汇聚更多产业力量,以更快的速度建设更强大的数字基础设施。

      据悉,欧拉开源社区已吸引近万名开发者,近百个特别兴趣小组,300家企业加入社区,汇聚处理器、整机、基础软件、应用软件、行业客户等全产业链伙伴。国内主流的操作系统厂商均推出基于欧拉的商业发行版,应用于政府、运营商、金融、能源、电力、交通等行业核心系统。欧拉商用已经突破60万套,有望明年实现中国服务器领域新增市场份额第一。

      华为副总裁、计算产品线总裁邓泰华在演讲中承诺,欧拉捐赠之后,华为仍将从技术创新、生态构建、商业推广、开源建设、人才发展五个方面持续投入和推动欧拉发展。

      在技术创新方面:持续投入内核技术创新,坚持开源开放,携手开发伙伴,共建欧拉跨越式领先竞争力。

      在生态构建方面:携手生态伙伴,共同构建欧拉开源社区、欧拉生态推进组、欧拉生态创新中心三层欧拉生态发展平台,持续发展壮大社区生态、OSV生态和基于欧拉的全行业应用软件生态。

      在市场推广方面:华为不做欧拉商业发行版,将不遗余力地助力商业伙伴,加速市场推广,未来实现全球主流市场份额。

      在开源建设方面,华为将全力支持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携手开源伙伴和行业组织,构建中国开源体系基础能力并持续增强,与全球开源体系双向融合、互相促进,共同繁荣。

      在人才发展方面,在教育部指导下,携手产业伙伴和教学伙伴,发布欧拉人才发展加速计划,丰富教材教辅、扩大教学范围、增强师资力量、扩展教学手段,开创产教融合新模式,牵引欧拉人才发展。(新浪科技 张俊)


    ]]>
    亚马逊云科技推出Amazon Connect三项新功能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2021年11月8日,日前,在Enterprise Connect大会上,亚马逊云科技分享了最新业务进展,宣布推出Amazon Connect的三项新功能,进一步提高联络中心的工作效率,并通过更有效、个性化及自然的客户互动提升客服质量。目前,数以万计的客户通过Amazon Connect这一易于使用、高可扩展且高性价比的云联络中心解决方案,支持每天逾千万次联络中心交互。Amazon Connect的新功能通过在正确的时间为客服人员提供需要的信息,实现更快地回应客户,完成快速且安全的来电身份验证,让客服人员与客户的沟通更轻松和高效。

    客户体验对任何企业都至关重要,而面对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企业很难通过传统的联络中心技术灵活应对这些变化。这也是数以万计的亚马逊云科技客户选择Amazon Connect,以更低的成本提供卓越客户服务的原因。二十多年前,亚马逊构建了全球具有最佳可扩展性、功能性和成本效益的联络中心服务,管理快速增长的亚马逊零售业务。多年来,客户一直很关注亚马逊云科技是否会为其它公司构建具有亚马逊自有服务基因的联络中心服务。Amazon Connect将亚马逊联络中心软件变成服务,通过云端和嵌入式机器学习重塑了联络中心客户体验。企业无需部署或管理基础设施,借助Amazon Connect在几分钟内即可完成配置一个联络中心。Amazon Connect易于使用,可随交互量的变化灵活扩展和缩减,企业只需为坐席与客户实际交互的时间付费,因此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自Amazon Connect服务的推出到发布该三项新功能,亚马逊云科技已经针对Amazon Connect进行了130多次的降价、功能优化和新功能发布,让提供卓越的客户体验变得更轻松。

    • 实时智能坐席辅助功能(现已可用):Amazon Connect Wisdom让坐席人员在与客户沟通过程中获得解决客户问题所需的产品和服务信息。今天,许多联络中心坐席人员需要依靠跨知识管理系统、各自孤立的数据源提供服务,这些系统未与联络中心坐席人员与客户沟通时所使用的应用程序集成。坐席人员为解决客户问题需要花时间在多个数据源中手动搜索信息,因此无法快速帮助客户。Amazon Connect Wisdom从本地数据库和公司自有的第三方知识库中提取和组织坐席人员所需的内容(如常见问题解答、参考文章、服务简介等),并带有预构建的Salesforce和ServiceNow连接器。当与Contact Lens for Amazon Connect一起使用时,Amazon Connect Wisdom利用机器学习驱动的语音分析在通话期间可自动检测客户问题,然后实时推荐可以帮助解决问题的内容,坐席人员不必手动搜索。例如,Contact Lens for Amazon Connect 可以检测到客户向坐席人员说“东西坏了”,Amazon Connect Wisdom就会自动在Amazon Connect应用中显示用于置换物品的说明。此外,坐席人员可以在对话期间使用 Amazon Connect Wisdom 在数据库中搜索答案,以便快速解决客户问题。坐席人员只需输入一个问题或短语,Amazon Connect Wisdom就会返回用于处理客户问题最相关的信息和最佳答案。例如,坐席人员输入“商品退换”Amazon Connect Wisdom将搜索连接的数据库并返回包含详细信息链接的答案。Amazon Connect Wisdom可及时为坐席人员提供正确信息,让坐席人员更快、更有效地解决客户问题。

    • 通过声纹识别验证来电人员身份功能(现已可用):Amazon Connect Voice ID使用机器学习驱动的声纹识别来电人员进行实时身份验证。过去,联络中心必须使用基于个人信息的身份验证流程,呼叫者必须根据身份证件号码、出生日期或母亲姓名等详细信息回答多个问题,过程耗时且信息有被盗用的风险。而Amazon Connect Voice ID可在不中断自然对话的情况下提供实时来电人员身份验证。借助Amazon Connect Voice ID,呼叫者可以选择使用声纹进行身份验证,系统在提供额外安全保障的同时,呼叫者无需回答多个问题便可完成身份验证。当呼叫者选择录入声纹时,Amazon Connect Voice ID 会在通话的前几秒钟使用机器学习来分析呼叫者的语音属性(例如节奏、音高和音调),然后为呼叫者创建安全的数字声纹。当客户再次致电时,Amazon Connect Voice ID 会将呼叫者的当前通话的声纹与其之前录入的声纹进行比对并分配可信度分数,只有呼叫者的分数至少达到企业设置的可信度分数最低值时才确认其身份。如果可信度未达到预设最低值,坐席人员可以通过额外的筛选(例如基于个人信息的身份验证)来验证呼叫者的身份。Amazon Connect Voice ID还允许企业创建包含已知欺诈者录音的自定义监视列表,并自动标记可疑来电者以降低被欺诈的概率,让联络中心运营更加安全并减少欺诈造成的损失。

    • 大批量出站通信功能(预览版本):Amazon Connect为联络中心提供了跨多个渠道(电话、短信和电子邮件)的智能出站通信的新功能。如今,许多企业都受到传统联络中心技术的限制,只允许入站通信,并依靠额外的的应用程序和工具实现出站通信联系客户。而将这种出站通信工具集成到传统联络中心既耗时又费钱,而且难以管理,因为每个出站通信渠道(电话、短信或电子邮件)都需要单独的应用程序,这就导致了解决方案缺乏灵活性且难以大规模扩展。Amazon Connect的电话、短信和电子邮件的大批量出站通信功能无需集成第三方工具,即可为企业提供一种简单、嵌入式、高性价比的方式,支持每天联系数百万客户,进行营销促销、预约提醒和即将交付通知等通信。联络中心经理只需指定将要发送给客户的通信渠道、联系人列表和内容,即可轻松安排和启动大批量出站通信。该功能还包括预测式外呼,可以自动呼叫列表中的客户,但会根据坐席人员的空闲率控制通信量。预测式外呼还使用机器学习模型来区分已接通的客户、语音信箱或忙音,确保坐席人员只连接到已接通的客户,提高效率。例如,大型医院医保网络可以发送文本和电子邮件,要求患者确认即将到来的预约,然后自动呼叫所有未确认的患者。大批量出站通信使企业无需执行难度高且昂贵的第三方集成,便能够更有效地跨渠道、大规模地与客户通信。

    亚马逊云科技Amazon Connect总经理Pasquale DeMaio表示:“Amazon Connect在短短四年时间就积累拥有了数万名企业客户,平均每天处理交互量超过1,000万次,已成为亚马逊云科技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服务之一。在此基础上新发布的三项功能,让联络中心轻松便可提供卓越的客户服务。现在,坐席人员可以更快地找到问题的答案,为客户提供更安全、更高效的体验,并快速扩展他们的出站通信。”

    Labcorp是一家全球生命科学公司,为100多个国家的医生、医院、制药公司、研究人员和患者提供重要信息。“Labcorp Diagnostics正寻求改善联络中心体验,同时提高效率。借助 Amazon Connect,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管理涵盖临床问题、费用相关事项和预约安排坐席人员队列,提供任务端到端的可视性,提高坐席人员表现,并为我们提供可执行的数据分析,提升客户服务体验。”Labcorp 首席信息官兼首席技术官 Lance Berberian 表示:“云联络中心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其他应用程序和服务无缝集成,将让我们及时向正确的坐席人员提供正确的信息,从而改进坐席人员工作流程并减少培训时间。此外,Amazon Connect Voice ID 将为我们的客户和坐席人员提供实时声纹验证,提供更安全、省时、减少欺诈且满意度高的体验。”

    Brunello Cucinelli 是意大利奢侈时尚品牌,在欧洲、北美和东亚销售男装、女装和配饰。“我们公司一直试图将人置于业务的核心位置。即使重新设计了在线精品店,我们仍然希望客户是Brunello Cucinelli数字世界的核心。”Brunello Cucinelli  iCEO Francesco Bottigliero表示,“新冠疫情已经证实,提供越来越关注人们需求的全渠道客户体验是多么重要。为此,我们利用Amazon Connect和Salesforce Service Cloud Voice构建了一个联络中心,为每个客户以他们的首选语言和时区提供量身定制的支持。实时转录和与Salesforce Service Cloud的集成使我们的客户顾问能够始终提供有意义的支持,而呼叫分析则帮助我们衡量和改进客户服务。我们很高兴继续使用 Amazon Connect,利用尖端技术为我们的顾问提供工具,帮助与客户建立长期和基于信任的关系。”

    SIXT是全球领先的移动出行服务提供商,在大约110个国家/地区拥2,000多个站点。“汽车租赁对我们的业务至关重要,我们的客户服务中心经常会收到最紧急的请求,因此我们决定试运行Amazon Connect Chat,为旅途中的客户提供即时和个性化的服务。”SIXT网络和客户管理执行副总裁Peter Beermann博士表示,“试点的结果令人满意。当我们评估标准的‘客户兴奋度’指标时,Amazon Connect Chat的表现比传统客户服务渠道好20%,我们的首次联系解决率上升到超过90%的满意度。如此出色的成果令人振奋,我们将继续通过Amazon Connect进行创新。”


    ]]>
    云安全的挑战及解决方案是什么?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云安全到底是什么?云安全与传统安全有什么区别?

    一、云计算的基本概念

    谈到云安全的概念就不得不聊一下云计算了。

    简而言之,云计算就是一种新兴的计算资源利用方式,云计算的服务商通过对硬件资源的虚拟化,将基础IT资源变成了可以自由调度的资源池,从而实现IT资源的按需分配,向客户提供按使用付费的云计算服务。

    用户可以根据业务的需求动态调整所需的资源,而云服务商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资源使用效率,降低服务成本,通过多种不同类型的服务方式为用户提供计算、存储和数据业务的支持。

    二、云计算环境下的安全需求和挑战

    有信息传输的地方就存在安全问题,云安全就是云计算环境下面临的安全问题。

    一方面,传统环境下的安全问题在云环境下仍然存在,比如SQL注入、内部越权、数据泄露、数据篡改、网页篡改、漏洞攻击等。

    另一方面,云环境下又不断涌现一堆新的安全问题,以下将会从管理使用和业务安全防护两个维度为大家分析云计算环境下的安全挑战。

    安全管理使用维度面临的需求和挑战:

    1)云上安全部署困难

    云计算打破了传统IT环境的网络边界,用户的业务部署在云上,传统的硬件盒子已经无法部署到用户的虚拟网络中,满足不了用户的云上安全需求。

    2)安全按需自服务

    云上每个用户的业务千差万别,安全需求自然也各不相同,传统环境下预先规划好安全设备对特定业务系统做防护的模式已经不适用于云计算环境,而按需自助申请安全资源,实现安全服务的即开即用的模式成为云上用户的云安全基本诉求。

    3)安全按需计量计费

    云环境下,用户使用IT资源像使用水一样即开即用,按需付费,而传统环境下,安全设备型号性能和使用期限都是固定的,显然不满足云上用户对安全资源的需求,安全资源也需要满足按需计量计费的原则。

    4)安全资源弹性伸缩

    用户云上的业务规模会随着业务的发展弹性伸缩,因此安全资源也需要随着的业务的伸缩和伸缩,即云上安全需要具备安全资源池弹性伸缩的特点。

    5)统一运维管理

    云上用户采用的安全服务可能有很多种,如果每一种安全服务都单独运维管理会给用户日常的安全运营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安全统一运维管理是云安全解决方案需要解决的一大痛点。

    业务安全防护面临的需求和挑战:

    1)虚拟机逃逸

    云计算实现了主机资源的共享,理想情况下运行一个虚拟机中的程序是无法影响其他虚拟机的,然而某些情况下,在虚拟机运行的程序会绕过底层从而控制宿主机,一旦宿主机被控制,其他用户的业务就会面临巨大的安全威胁。

    2)东西向安全防护

    云上用户的业务可能会部署在多虚拟机中,一旦某一个虚拟机被控制或感染病毒,对整个业务系统的影响也是灾难性的,因此东西向防护成为云安全的主要需求之一。

    3)数据泄漏

    云计算依托的基础就是海量数据,而海量数据若发生泄露,造成的损失也将远大于传统环境,云环境下多用户的数据共享云上存储,如若一个用户的应用存在漏洞可能就会导致其他客户数据的泄露,而恶意黑客会使用病毒、木马或者直接攻击方法永久删除云端数据来危害云系统安全。

    4)云平台安全审计

    用户的业务依托在云上,数据也存储在云上,针对云平台本身的合规性和安全审计也是云上用户面临的重大困扰。

    三、市场上常见的几种云安全解决方案

    目前市场上在公有云和私有云场景下出现的解决方案有一定的差异,下面将会从公有云和私有云两个维度为大家解析:

    公有云

    公有云场景下,主线的比较常见的接种解决方案有:

    1)安全厂商提供单一的安全软件

    由于硬件已经无法部署到云上,安全厂商通常实现了安全产品的软件部署,将安全产品软件部署在用户提供的虚拟机上,为用户提供安全防护能力。

    这种方式有几个弊端:

    (1)部署复杂:首先得用户提供虚拟机,然后安全厂商手动将安全软件部署到用户的虚拟机上;

    (2)安全组件管理复杂,需要逐一登陆到不同的安全组件做安全管理;

    (3)用户购买流程复杂,无法做到安全性能的弹性扩展。

    2)安全厂商提供安全SAAS服务

    安全厂商提供SAAS化的云安全服务,常见的如扫描服务、WEB应用防护服务,可以为用户的云上业务系统提供安全能力。

    3)安全厂商的安全产品入驻云平台的云市场

    每个公有云都有安全市场,安全厂商可以将安全产品入驻云平台的安全市场,用户可以通过市场自助选购。

    4)云服务商自己提供安全服务能力

    随着云平台的发展,目前大部分的云厂商慢慢都具备自己的安全能力,用户可直接通过云管理平台申请开通云服务商的安全服务。

    这种方式也有一个很大的弊端:缺乏第三方的安全审计。

    私有云

    私有云场景下,前面公有云场景下提到的:安全厂商提供单一安全软件部署在虚拟机上,安全厂商提供安全SAAS服务、云服务商自己提供自己研发的安全服务等方式也都会存在,不同点主要有以下两种:

    1)云市场:

    私有云场景下往往不会有云市场模式将不再存在。

    2)安全资源池:

    为了满足云场景下的安全需求,市场上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是安全资源池的方式,帮助用户构建一个统一管理、弹性扩容、按需分配、安全能力完善的云安全资源池,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云安全综合解决方案。

    四、云安全的趋势

    1)多云安全和混合云安全成为用户的安全痛点:

    市场上云服务厂商众多,用户往往将业务部署在多个平台上,多云和混合云的场景在国内市场上将会长期存在,因此多云安全和混合云安全将成为云安全解决方案需要解决的安全痛点。

    2)安全服务SAAS化:

    通过VM的方式为每个用户提供独立的安全产品这种方式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同时大大增加了安全运维成本,安全服务SAAS化可以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3)第三方安全审计视角成为安全:

    用户的业务和数据都依托在云服务商的云平台上,第三方的安全审计视角必不可少。


    ]]>
    2021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达787亿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2021年10月下旬,IDC发布《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1上半年)跟踪》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IaaS/PaaS/SaaS)达到123.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87亿元)。

    IaaS市场规模为78.2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0亿),PaaS市场规模为17.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0亿)。那么IaaS+PaaS市场就是95.46亿美金,约合人民币610亿。

    其中,IaaS市场同比增长47.5%,PaaS市场同比增长53.9%,PaaS的市场增速略高于IaaS市场。

    2021110310354271

    2021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前五名分别为阿里云(193亿)、华为云(56亿)、腾讯云(55.5亿)、天翼云(48亿)和亚马逊云科技(32.5亿)。

    2021110310354758

    2021年上半年,IaaS+PaaS市场前五大厂商还是阿里云(231.19亿)、腾讯云(68.32亿)、华为云(66.49)、电信天翼云(50.63亿)和亚马逊云科技(45.57亿)。

    根据IDC公布的IaaS和IaaS+PaaS营收数字和比例,我们可以算出各家在PaaS市场的份额:

    其中,阿里云为38.19亿元,亚马逊云为13.3亿元,腾讯云为12.82亿元,华为云为10.49亿元,电信天翼云为2.63亿。

    PaaS的市场规模远小于IaaS市场,但PaaS增速高于IaaS则能说明,迁移上云的企业开始更深入地使用更多云服务了,标志着中国市场云计算应用程度在进一步深化。

    2021110310392271

    IaaS主要是硬件、虚拟化以及操作系统服务为主,而PaaS多了各种中间件和运行环境,只使用IaaS,比如只使用云主机是上云的初级阶段。

    所以,对云服务商来说,PaaS收入在整个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代表着客户群体的用云的深入程度。

    2021110310393493

    数据分析发现,在中国市场云服务商中,亚马逊云科技的PaaS收入占整体收入的比例达到28.91%,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第二名的腾讯云PaaS收入占比为18.7%,阿里云和华为云的PaaS收入占比分别为16.47%和15.67%。

    用了PaaS的肯定也在用IaaS,但用了IaaS的不一定会用PaaS,IaaS主要是基础设施服务,PaaS包括常见的托管数据库、K8s之类的容器服务、大数据、AI开发相关的功能服务,主要面向开发者。

    公有云的竞争是非常综合且全面的竞争,IaaS层面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定制芯片,PaaS层面,服务类型将不断丰富,PaaS的进一步普及标志着用户的云上之旅更进一步,也标志着云能给用户提供更深入的价值。



    ]]>
    微软和Vodafone达成5年战略合作 为欧洲中小企业提供各种云服务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昨天,微软和 Vodafone 宣布了一项为期 5 年的战略合作,以支持整个欧洲的中小企业。微软和沃达丰将提供端到端的基于云的服务,覆盖5G、边缘计算和物联网等等

    6qs43y3n.jpg

    这种新的伙伴关系将为中小企业提供以下服务:

    ● 灵活、安全、易于使用和为未来准备的无缝云体验

    ● 直接访问Microsoft 365、Teams电话系统和Microsoft Azure

    ● 在MEC和物联网等领域提供新的产品,将5G和MPN的好处付诸实施

    ● 沉浸式技术,让工程师在一半的时间内完成维护程序

    Vodafone 业务部战略与发展总监 Mark Allinson 表示:“企业要想真正实现数字化,就需要网络、云和安全的和谐运作。我们与微软一起提供可以快速部署和轻松管理的解决方案,以支持新的工作方式并不断改善业务流程。这标志着 Vodafone 在成为中小企业冠军和平台型企业方面又迈出了一步”。

    微软渠道销售公司副总裁 Rodney Clark 表示:“欧洲和非洲的中小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安全可靠的解决方案和服务,以实现实时通信、协作和创新,从而转变他们的业务并实现增长。我们很高兴能与沃达丰商业公司合作,为市场带来创新的微软云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利用5G和边缘计算服务,并支持新的工作方式”。



    ]]>
    蚂蚁集团首次在双11规模化应用绿色计算 CTO:云计算,更要绿计算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今年双11期间,蚂蚁集团首次规模化应用了“绿色计算”,采用了三种资源调度技术实现算力共享,以降低数据中心的碳排放量。这是蚂蚁集团宣布碳中和计划以来,通过技术助力绿色发展的又一次探索。

    这三种技术分别是在离线混合部署技术、云原生分时调度、AI弹性容量。自2019年起,蚂蚁集团就开始系统探索用技术提高算力资源的效率,并逐步将这三种技术应用在日常场景之中。

    f603918fa0ec08faa924ee624d33616454fbda32

    据了解,在离线混合部署可以提高服务器的利用率,蚂蚁集团在业内首次使用了Kata安全容器的强隔离技术以实现这一目标;基于云原生的分时调度技术,类似“潮汐车道”,可以把一份资源在不同的时间段提供给不同的应用,极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也将“资源大挪移”的时间从几个小时降到一分钟左右;AI智能容量技术,可以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实现智能预测流量,并进行合理的扩容和缩容。

    如今,蚂蚁集团的服务器利用率同比三年前提高了2倍多,同时在同等规模的业务下的每一份算力的耗电减少了一半。

    蚂蚁集团首席技术官倪行军表示,2019年起,蚂蚁集团的所有业务开始陆续上云,全面进入云时代。作为服务几亿用户的平台,每分钟都在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我们不仅要追求计算的效率,也要评估计算的能耗。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也在探索,如何在云计算的时代,做到“绿计算”。

    倪行军说,作为提供支付等多种服务的平台,蚂蚁集团有超过一般科技公司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减少服务器用量的同时,要保证业务稳定和用户体验不变,这是其中的难点。“但正因为这些困难,也逼着我们做出了一些创新,”他表示。

    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正在成为新生产力。数据中心加工和处理海量数据,便利了生产生活,但是也消耗了大量电力。在2018年,全国的数据中心用电量就达到了1608亿度,超过了上海当年的用电量。

    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主任陈文智教授认为,降低计算能耗,推动“绿色计算”十分关键。然而谈起“绿色计算”,外界普遍关注的是降低数据中心PUE的举措,实际上它还包括合理分配计算资源。进入云计算时代,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种技术,互联网科技公司可以通过技术创新进行资源优化。比如,在保证服务稳定的前提下,合理分配计算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也能减少服务器的用量,从而减少碳排放。

    据了解,除通过技术减少自身运营带来的碳排放外,双11期间,蚂蚁集团发起成立的网商银行还宣布推出免费“绿色0账期”,即绿色商品一经卖出,商家就能立即提前收回货款;此外,为鼓励消费者选择绿色家电,在天猫“绿色会场”购买国家认证的一级能效家电,即可获得蚂蚁森林能量奖励。


    ]]>
    低代码发展正当时,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低代码开发的全球领导者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企业低代码应用开发全球领导者Mendix, a Siemens business于今日发布了全球低代码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即《2021低代码现状: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调研结果显示从全球角度,企业都在积极拥抱低代码平台。尤为重要的是,报告显示中国低代码市场呈现了高速发展,85%的IT决策者表示正积极拥抱低代码技术,认为低代码是他们不容错过的趋势。此外,从全球范围来看,在低代码平台应用领域,尽管目前美国仍处于第一的位置,但中国市场凭借着蓬勃发展力与前瞻性探索,将有望迅速超越美国成为低代码应用的领导者。

    Mendix低代码现状报告
    Mendix低代码现状报告

    自2021年5月启动以来,全球低代码发展现状调研受到了行业的广泛关注。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比利时、荷兰、中国的2025名IT技术人员与IT决策者参与了这项调研。

    自去年以来,全球疫情的暴发彻底颠覆了整个世界,促使企业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中国市场也毫不例外。调研报告显示,59%的受访者表示,疫情所带来的数字化变革速度超过了他们的预期,企业逐渐意识到,他们曾经习以为常的软件开发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积极拥抱低代码开发技术成为了共识,85%的IT决策者都表示,低代码是其不容错过的趋势。

    此次调研报告中,中国市场的调研结果与全球结果一致,但也在多个领域展现出了强劲发展动力与巨大潜力,此次调研的重要调研结果如下:

    • 93%的IT人员表示,企业将加快软件开发速度,高于美国(90%)并远高于欧洲(74%)

    • 86%的受访者表示,企业对开发人员的需求已达到白热化程度。

    • 58%的软件开发项目能够按时甚至提前交付,远高于美国 (28%)与欧洲 (19%) ,但仍有42%的软件开发项目落后于计划,并且有56%的IT技术人员表示工作积压数量正在加剧。

    • 89%的正在使用低代码的企业表示,疫情推动了低代码技术的使用,高于美国 (83%) 与欧洲 (78%)。

    • 受访的IT技术人员表示,近一半(44%)的日常开发工作可以在低代码平台上完成

    低代码发展正当时

    一场席卷全球的疫情推动了数字化的变革,重塑了各行各业。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加速,IT 专业人员对新的解决方案和不同的工作方式抱有极大热情。IT部门也抓住机会让更多部门共同参与软件开发。而低代码正是实现这一切的关键。

    在全球,有77%的受访企业已经在开始使用低代码开发平台。中国市场也不例外。89%使用低代码平台的企业表示,疫情加速了他们对低代码技术的使用。更为重要的是,在使用低代码的企业中,低代码在关键任务应用中的使用(39%)正在快速赶上数据建模和可视化等更常规的应用。

    此外,数字化转型也促进了企业对开发人员的需求。IDC预测从2021年到2025年,全球的低代码开发者数量将以高达40.4%的年复合增长率递增,约为全球开发者12.5%总体增长率的3.2倍。

    中国市场也是如此。86%的受访者表示,企业对于开发人员的需求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另外,78%的受访企业表示会依靠非技术人员来缓解IT部门的压力。

    赋能企业,助力数字化转型

    谈及低代码给企业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益处,降本增效成为了中国受访者最多提及的关键词。在众多益处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帮助企业实现更快的开发速度(48%)、更为灵活地响应业务需求(46%)以及降低软件开发成本(46%)。

    此外,低代码开发平台的使用也推动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参与调研的中国受访企业表示,低代码的应用帮助其减少了55%的影子IT,超过一半(53%)的低代码开发应用,涉及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了技术协作。

    美国领军低代码革命,但中国力量不容小觑

    在受访者中,有五分之四的美国企业已经采用了低代码,而在中国,这一比例为75%。尽管与美国市场还略有差距,但中国市场的未来发展潜力不容小觑。调研结果展现了中国市场的蓬勃发展力与前瞻性探索。随着企业积极拥抱低代码,中国有望超过美国,成为全球低代码领域领导者。

    调研结果显示,在中国,软件开发的交付进度远高于美国以及欧洲。58%的大型软件开发项目都能按时或是提前交付。当然,这也意味着有42%的项目交付落后于计划。此外,56%的IT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因此,按部就班的软件开发无法满足其软件开发的项目需求。因此,这也不难理解有85%的中国IT决策者表示低代码技术是其不容错过的趋势。

    Mendix中国区总经理王炯表示:“我们看到,低代码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正当时。低代码的核心价值在于其更快更高效,这与中国企业孜孜不倦追求不断创新可谓不谋而合。我们也会继续将全球最佳实践带入中国,结合实际情况,助力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
    全球云市场第三季度增长37%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根据Synergy Research Group最新研究,较去年同期相比,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云市场价值增长37%,达到454亿美元,折合超过2,900亿元人民币。

    研究指出,这一趋势归因于云采用的持续增长,不仅仅是主要的云服务参与者,其他服务供应商在本季度创造170亿美元,即近1,100亿元人民币的收入,比去年增长27%。而主要的云服务供应商主导地位在公共云中更为明显,前三名超大规模云厂商,包括亚马逊(AWS)、谷歌(Google)、微软(Microsoft),控制全球70%市场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从地理位置来看,全球所有地区的云市场都在继续强劲增长。云基础设施方面,IaaS、PaaS和托管私有云服务在内的季度云基础设施服务收入为454亿美元,意味整个过去12个月收入达到1,640亿美元,折合约10,500亿元人民币。其中,公共IaaS和PaaS占据市场主位,第三季度增长39%。

    ]]>
    外媒:亚马逊和谷歌赢得日本政府云计算合同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据国外媒体报道,日本数字厅已选择亚马逊云服务(AWS)和谷歌云平台作为其全国性云计算项目的首批服务提供商。此前,在今年8月份,亚马逊云服务还从美国国家安全局(NSA)那获得一份价值高达100亿美元的云计算合同。

    但是,美国国家安全局授予AWS这份云计算合同的决定受到了微软的挑战。微软是亚马逊在云计算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它也曾竞标过这份云计算合同。

    在公共云市场,谷歌云是仅次于亚马逊云服务和微软Azure的第三大云计算提供商。谷歌为谷歌云设定了目标,即在2023年之前击败其竞争对手微软Azure和亚马逊云服务。(techweb 小狐狸)

    ]]>
    亚马逊云计算业务三季度营收161亿美元 再创新高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10月2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五大科技巨头中的苹果和亚马逊,同在当地时间周四发布了最新一季度的财报,作为全球顶尖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亚马逊云计算业务的营收,是再次创下了新高。

    亚马逊的财报显示,在今年三季度,云计算业务营收161.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16.01亿美元增加45.09亿美元,同比增长38.87%。

    除了同比大增,亚马逊云计算业务在三季度的营收,环比也有明显增加。亚马逊云计算业务上一季度的营收为148.09亿美元,三季度的161.1亿美元较之增加13.01亿美元,环比增长8.78%。

    云计算向来是亚马逊主要的利润来源,三季度也不例外。财报显示,云计算业务三季度的营业利润为48.83亿美元,而三季度亚马逊整体的营业利润是48.52亿美元。

    就营收而言,亚马逊云计算业务的营收,已连续29个季度环比增长。在市场对云计算的需求持续增加的推动下,亚马逊云计算业务的营收,在未来一段时间有望延续增长势头。


    ]]>
    2025年亚马逊云科技将云计算能源全部转向可再生能源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今天的高性能计算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地球物理研究、基因测序、石油挖矿等领域当中都有它的身影。由于最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更是将高性能计算推广到更多领域。计算量不断提升的压力下,高性能计算系统面临以下挑战:如何在更高性价比的情况下,使计算能力大幅度地提高?如何处理在集群运作过程中大量的管理工作?这就是为何大家开始考虑如何能把高性能计算作业上云。

    2019年底,亚马逊云科技对其全球1500个云上客户的整体的应用成本方面,以及运维效率、产品上市、时间维度方面做了分析,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得出结论:整体上云后,成本能降低27%左右,同时管理效率提升了50%。同时,因为很多云上的应用实际可以自动化。这使得客户能轻松地在云上一键部署,快速扩张,以及快速关停。整体业务的TTM时间提升了37%。

    HPC连线杂志,会在每一年对全球实际用户进行调查。亚马逊云科技连续3年被其评为最佳高性能云计算平台。目前,在全球高性能计算转向云平台的过程中,其中大概58%的高性能计算在云平台上的计算量处于在亚马逊云科技平台上。而亚马逊云科技在整个云科技领域中所做的前瞻性研究和投入使得其可以走在行业前沿。

    2021CCF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上,亚马逊云科技荣获2021年度自主研发的Graviton2芯片及相关计算实例产品创新大奖。

    高性能计算能够在云上大规模使用的同时,不会给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今天在云上的高性能计算能达到原先3.6倍以上的能效,能减少88%的碳排放。亚马逊云科技已经承诺在2025年将所有在云计算方面使用的能源全部转向可再生能源。

     


    ]]>
    上半年中国服务器市场出货量超170万台!我国现存服务器相关企业6.06万家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根据IDC《2021 年第二季度中国服务器市场跟踪报告》显示,上半年中国服务器市场出货量为170.6 万台,同比增长8.9%;市场规模为108.1 亿美元。从服务器子市场看,面向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加速计算服务器是中国服务器市场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17

    18

    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服务器相关企业6.06万家。2019年新增7135家,同比增长20.89%。2020年新增7242家,同比增长1.50%。2021年前9月,新增5607家,同比增长7.17%。从区域分布来看,广东以9481家排名第一,江苏、山东分别有5615家、4973家,排在第二、三名。从城市分布来看,深圳位居榜首,拥有4794家。长沙、合肥分别有服务器相关企业1469家、1360家,位居前三。

    19

    20


    ]]>
    华为云计算公司注册资本增至50亿,增幅9900%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公司注册资本由5000万人民币增加至50亿人民币,增幅9900%。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12月,法定代表人为张平安,经营范围包括增值电信服务;出版物零售;互联网文化活动;互联网平台、零售、安全、数据服务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
    外媒:中国云服务市场已达66亿美元 “四朵云”领跑发展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报道,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的云基础设施市场在2021年第2季度增长了54%,达到66亿美元。作为中国4大云计算巨头,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和百度智能云成功保持市场主导地位,总体增长56%,占云计算总开支的80%。其中,百度智能云的Q2增速,不仅高于整个市场的增速,也高于4大巨头的总体增长率。

    报道称,Canalys发布中国云计算市场2021年第2季度报告认为,4大领先的云服务提供商在2021年仍保持强劲增长。由于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和智能产业仍在企业和政府议程上,本地需求依然强劲。

    根据百度发布的2021年第2季度财报显示,百度智能云第2季度营收同比增长71%,在工业互联网、基础云、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市场份额实现进一步增长。通过“适合跑AI的云”和“懂场景的AI”构成的云智一体差异化竞争优势已经显现。

    具体来看,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百度智能云近期中标浙江桐乡1.79亿元产业项目,将与当地政府共建新材料及时尚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世界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打造“桐乡智造模式”。在基础云领域,百度智能云提供私有云解决方案和其他云应用,助力中国最大的民营汽车集团吉利实现全场景“上云”。在智能交通云服务领域,百度ACE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在场景及落地城市上不断扩展。截至2021年6月,百度ACE智能交通签署千万订单的覆盖城市增加到20个,是去年同期的4倍。

    Canalys副总裁史密斯(Alex Smith)指出,中国科技公司可以始终依赖其本土市场。百度智能云等领先的云服务提供商,有望在这片市场上打开更多增长空间。


    ]]>
    微软商业云收入首次超过200亿美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北京时间10月27日凌晨消息,微软今天发布了该公司的2022财年第一财季财报。微软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艾米·胡德(Amy Hood)表示:“我们为本财年带来了一个强劲的开局,微软云业务在本季度创造了207亿美元的营收,同比增长36%。”

    财报显示,微软第一财季营收为453.1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371.54亿美元相比增长22%,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为同比增长20%;净利润为205.0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38.93亿美元相比增长48%;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调整后净利润为172.14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4%,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22%。


    ]]>
    阿里云与柳钢集团达成合作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近日,阿里云宣布与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钢集团)达成合作。

    双方将共同推进柳钢集团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数字化管理水平和能力。“云钉一体”模式正在柳钢集团逐步落地,有望在钢铁行业、制造业形成示范。

    阿里云柳钢合作

    阿里云将为柳钢集团在企业数字化方面提供顶层设计和技术支持。双方将共同探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工业领域的深度融合,推动钢铁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其中,“云钉一体”和中台建设将是双方合作共创的重要方向。

    柳钢集团党委副书记韩宗桂出席签约仪式并表示,作为大型钢铁企业,柳钢非常重视企业数字化,期望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企业管理和运营能力,早日达成进入世界五百强的目标。

    去年,阿里云提出“云钉一体”模式,通过云与钉钉的结合,推动企业在业务、组织上加速创新。

    柳钢集团冷轧厂已率先将100%的业务搬上钉钉,并使用低代码平台开发了上百个应用,任何设备异常可以自动通知到人,实现了“透明工厂”的全链路数字化。


    ]]>
    全球两大互联网金融独角兽Stripe和Klarna宣布结盟:整合分期支付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北京时间10月27日早间消息,据报道,由于疫情期间的混合办公和居家娱乐趋势推升了云计算服务和游戏机需求,微软周二发布的季度业绩超出华尔街预期。

      微软、亚马逊和谷歌提供的云计算服务都在去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出现飙升,推动网上活动增多。

      微软表示,该公司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智能云”部门营收飙升31%,达到170亿美元。分析师的平均预期为165.8亿美元。

      以不变汇率计算,微软旗舰云计算业务Azure营收增长48%,超出分析师47.5%的平均预期。

      Azure的增速是亚马逊AWS和谷歌云最直接的对比对象,因为微软并未公布整个云计算业务的营收数据。

      微软似乎抵挡了谷歌云不断加码的挑战。谷歌云周二宣布最新一个季度的营收增长45%,达到49.9亿美元,但未能达到分析师52亿美元的平均预期。

      Windows软件、Teams消息服务和LinkedIn职业社交网络等微软其他业务也都超出分析师预期。

      影响全球科技行业的供应链问题对微软影响有限。

      微软执行副总裁兼CFO艾米·胡德(Amy Hood)表示,虽然该公司的数据中心建设费用确实有所增加,但依然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抵消,所以在考虑了最近的数据中心成本变动后,其商务云部门毛利率仍然实现增长。

      微软称,其Xbox游戏机和配件部门营收增长166%,主要是疫情迫使数百万人居家娱乐后,新机型的需求依然居高不下。

      但微软及其竞争对手却因为全球芯片短缺而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胡德表示,该公司预计Xbox游戏机仍将供不应求。

      微软当季Windows和PC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而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数据,受供应链趋紧影响,全球PC市场整体增速仅为3.9%。

      胡德表示,该公司之所以能够超出PC市场整体增速,主要得益于企业市场的Windows授权业务向好,这类授权的单位营收更高,微软的市场份额也更大。

      整体而言,微软在截至9月30日的第一财季内营增长22%,达到453.2亿美元,超出439.7亿美元的市场预期。

      当季净利润增至205.1亿美元,即每股2.71美元。该公司表示,这一结果包含了33亿美元的税收净收益。

      微软当季调整后每股收益为2.27美元,超出分析师每股2.07美元的平均预期。

      微软股价今年以来已经累计上涨近40%,周二盘后也有微幅上涨。


    ]]>
    阿里云底层自研技术大爆发 发布倚天、磐久、神龙4.0等重磅产品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10月20日,2021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发布了倚天、磐久、神龙4.0、龙蜥、灵杰等多款重磅产品,阿里云“做深基础”成果浮出水面,底层自研技术迎来大爆发。

    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表示,过去十二年,阿里云打造出中国唯一自研的飞天云操作系统。今天阿里云坚持自研,继续“向下生长”,从飞天到倚天,打造以云为基础的软硬件技术体系。“构建完整的技术体系,是我们在数字时代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倚天:为云而生的芯片

    飞天云操作系统是阿里云的核心“引擎”, 为了提供更好的计算产品和服务,飞天向下延伸、定义硬件。19日,阿里巴巴发布首款通用芯片——倚天710,这是一款为云而生的芯片,针对云计算的特点做了大量优化,性能超过业界标杆20%,能效比提升50%以上。

    架构层面,倚天710采用最新ARMv9架构,多达128核,主频最高3.2GHz,可同时兼顾性能和功耗。同时,集成了业界最领先的DDR5、PCIE5.0等技术,能有效提升芯片的传输速率,并且可适配云的不同应用场景。

    long1.png

    磐久:自研云原生服务器系列

    面向下一代云原生架构,19日阿里云还推出了磐久自研服务器系列,采用了最新型的模块化设计,可实现计算存储分离,包括了高性能计算系列、大容量存储系列、高性能存储系列等,拥有风冷、液冷等不同散热模式,服务器交付效率提升50%。

    针对云原生时代容器化、微服务、持续交付等特点,磐久系列采用软硬件融合方式实现极致性能,结合自研的MOC、FIC、AliFPGA、神盾卡等,满足云原生的创新开发对性能和稳定性的机制要求。在多核技术加持下,磐久系列的计算性能、IO吞吐、能效比的表现都居于业界领先水平。

    神龙4.0:云计算进入5微秒时延时代

    2017年,阿里云推出了第一代神龙架构,解决困扰云计算行业多年的虚拟化性能损耗问题,让云服务器突破性能极限。今天神龙架构演进到了第四代,首次搭载全球唯一的大规模RDMA加速网络,网络延迟整体降低80%以上,云计算首次进入5微秒时延时代。

    神龙4.0可提升分布式NLP和视觉计算30%的训练性能、Spark 大数据30%的计算性能、MySQL 60%的性能、Redis 130%的混合读写吞吐量。

    神龙4.0将弹性RMDA的加速能力融入公共云,让RDMA从HPC类应用,走向支持通用类计算场景,为Microservice,Serverless,Service Mesh等云原生技术大爆发提供技术支撑。

    龙蜥:服务器操作系统开源

    为给服务器提供更好的性能,阿里云发布全新龙蜥操作系统,并宣布开源。 

    龙蜥已在阿里巴巴内部打磨十年,历经“双11”大规模验证,性能和稳定性更优,给云上典型用户场景带来40%综合性能提升,可兼容CentOS生态,支持X86、ARM等主流芯片架构,并提供全栈国密能力。

    未来,阿里云计划为龙蜥投入20亿专项资金,并联合100家生态合作伙伴推动龙蜥生态建设,提供至少十年技术支持。

    PolarDB自研数据库:首次实现内存与计算存储解耦

    除了操作系统,阿里云在基础软件的另一个核心领域——数据库,也迎来重大突破。

    作为阿里云自研数据库的明星产品,PolarDB首次实现了内存与计算、存储的解耦,内存进一步池化,形成三层池化,使得弹性能力有数量级的提升。

    同时PolarDB还首次实现了多主架构,进一步提升可用性、并发处理、弹性能力,高效应对“双11”般的流量洪峰。

    阿里灵杰:让大数据+AI“开箱即用”

    同时,阿里云将大数据+AI一体化平台“阿里灵杰”对外开放,可帮助企业和开发者实现“开箱即用”。 

    “阿里灵杰”包含机器学习平台PAI、云原生大数据计算服务MaxCompute、实时计算Flink版、大数据开发治理平台DataWorks、实时数仓 Hologres等产品,可调动规模高达10万台以上计算集群,拥有云边端一体的高性能训练和推理引擎,能提供毫秒级延迟的实时数据分析能力等,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智能平台。

    “阿里灵杰”还首次提出了大数据+AI一体化平台的4S标准,即大模型(Scale)、高效率(Speed)、易用性(Simplicity)、场景化(Scenario),为人工智能行业发展提供借鉴。

    M6大模型:全球最大规模多模态预训练模型

    基于“阿里灵杰”,达摩院开发了超大规模多模态预训练模型M6,主打多模态、多任务能力,其目标是打造全球领先的具有通用性的人工智能大模型。

    据透露,M6的参数已从万亿升级至10万亿,成为全球最大的预训练模型,规模超越此前谷歌发布的1.6万亿Switch Transformer模型。

    从芯片、服务器,到操作系统、数据库,再到大数据+AI一体化平台、M6大模型,阿里云围绕核心自研技术飞天,坚持做深基础的战略,向下生长,把软硬一体做到极致,为下一个十年建立了代际竞争力。



    ]]>
    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7个新职业国家标准颁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消息,近日,人社部与工信部联合颁布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和数字化管理师等7个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此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颁布了智能制造、大数据、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等3个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这10个职业均是2019年4月以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统计局办公室陆续发布的新职业,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中的职业。

    本次颁布的7个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均为首次制定。职业标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专业能力为核心,尊重技术发展和人才成长规律,突出相关职业领域的核心理论知识、主流技术及未来发展要求,坚持整体性、等级性、规范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原则,对各等级从业人员的工作领域、工作内容、知识水平、专业要求等职业活动进行了规范细致描述。各职业专业技术等级均由低到高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有的职业还划分若干职业方向。

    近年来,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催生了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等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数字技术领域新职业不断涌现。当前,市场对数字技术领域从业人员需求较大,优质人力资源供给严重不足。数字技术领域国家职业标准的颁布为开展新职业从业人员培训评价提供了基本依据。下一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依托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组织编写新职业培训教程,制定出台配套政策措施,规范开展数字技术人才培养评价工作,加快人才自主培养,壮大数字技术工程师队伍


    ]]>
    华为云于廊坊成立新公司 注册资本5000万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企查查显示,10月15日,廊坊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张平安,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含:基础软件开发。云计算装备技术服务;云计算设备制造;云计算设备销售;第一类增值电信业务;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等。

    廊坊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_电话_工商信息- 天眼查

    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100%控股。


    ]]>
    企业上“云”大势所趋 国内云计算市场规模已近2千亿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近年来,全球以IaaS、PaaS和SaaS为代表的全球公有云市场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全球及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0年)跟踪》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IaaS/PaaS/SaaS)达到3124亿美元,同比增长24.1%。

    在基础设施领域,我国新型互联网中心与新技术、新业务融合发展趋势明显,宽带接入网络能力快速提升。云计算方面,中国互联网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1781亿元,增速为33.6%。

    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近21.8万家云计算相关企业,超3成相关企业成立于1年内。从地域分布来看,北京的云计算相关企业数量最多,超过8万家,占全国的近40%。

    大数据、云计算驱动的产业和产业变革向纵深发展,行业创新和投资行为也更加的频繁。截至9月底,据天眼查数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我国云计算相关企业累计发生超250起融资事件,平均每个月有近30起融资。其中,北京获得融资的云计算相关企业数量最多,占全国的15.7%。

    从融资轮次来看,云计算相关企业融资较多分布在A轮,占比31.4%,其次,也有超2成相关企业的融资分布在E轮及以后。随着云计算相关企业发展的不断成熟,云计算投资偏好呈现后移趋势。

    从行业分布上看,约9成获得融资的云计算相关企业分布在企业服务行业。通过分析投资行为,天眼查数据研究院认为,随着应用开展和市场需求,SaaS成为云计算领域投资的热点。


    ]]>
    Gartner发布2022年重要战略技术趋势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Gartner于今日发布企业机构在2022年需要探索的重要战略技术趋势。分析师们在本周四举行的Gartner IT Symposium/Xpo峰会美洲站期间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

     

    Gartner研究副总裁David Groombridge表示:“首席执行官和董事会正在设法通过与客户建立直接数字联系来实现增长,因此首席信息官的优先事项必须满足这些业务要求,而这些要求贯穿于Gartner的2022年重要战略技术趋势。”

     

    “首席信息官必须找到能够成倍增加IT力量的方法,从而实现增长和创新并创建可扩展、有韧性的技术基础,通过这一可扩展性释放用于数字投资的现金。这些要求构成了今年趋势的三个主题:工程化信任、塑造变化和加速增长。”

     

    2022年重要战略技术趋势有: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即将上市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是最引人注目和最强大的人工智能技术之一。该机器学习方法从其数据中学习内容或对象,并运用数据生成全新、完全原创的实际工件。

     

    生成式人工智能可用于多种活动,如创建软件代码、促进药物研发和有针对性的营销,但该技术也会被滥用于诈骗、欺诈、政治造谣、伪造身份等。Gartner预计到2025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占所有生成数据的10%,而目前这一比例还不到1%。

     

    数据编织(Data Fabric)

    在过去的十年里,数据和应用孤岛的数量激增,而数据和分析(D&A)团队的技能型人才数量却保持不变,甚至下降。作为一种跨平台和业务用户的灵活、弹性数据整合方式,数据编织能够简化企业机构的数据整合基础设施并创建一个可扩展架构来减少大多数数据和分析团队因整合难度上升而出现的技术债务。

     

    数据编织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能够通过内置的分析技术动态改进数据的使用,使数据管理工作量减少70%并加快价值实现时间。

     

    分布式企业(DistributedEnterprise)

    随着远程和混合工作模式的增加,以办公室为中心的传统企业机构正在演变成由分散在各地的工作者组成的分布式企业。

     

    Groombridge表示:“这就要求首席信息官通过重大技术和服务变革提供无摩擦工作体验,不过事情总有两面性:这项技术会对业务模式产生影响。从零售到教育,每家企业机构都必须重新配置交付模式才能支持分布式服务。两年前,全世界没有人想到自己能在数字试衣间里试穿衣服。”

     

    Gartner预计,到2023年,75%充分发挥分布式企业效益的企业机构将实现比竞争对手快25%的收入增长。

     

    云原生平台(Cloud-NativePlatform,CNP)

    为了真正能够在任何地方提供数字能力,企业必须放弃熟悉的“直接迁移”并转向CNP。CNP运用云计算的核心能力,向使用互联网技术的技术创造者提供可扩展的弹性IT相关能力“即服务”,从而加快价值实现时间并降低成本。

     

    因此,Gartner预测到2025年,云原生平台将成为95%以上新数字倡议的基础,而在2021年这一比例只有不到40%。

     

    自治系统(Autonomic Systems)

    随着企业的发展,传统的编程或简单的自动化将无法扩展。自治系统是可以从所在环境中学习的自我管理型物理或软件系统。与自动化甚至自主系统不同,自治系统无需外部软件更新就可以动态修改自己的算法,使它们能够像人类一样迅速适应现场的新情况。

     

    Groombridge表示:“自治行为已因为近期被部署在复杂的安全环境中而为人所知。而从长远看,这项技术将被普遍应用于机器人、无人机、制造机器和智能空间等物理系统。”

     

    决策智能(DecisionIntelligence,DI)

    一家企业机构的决策能力是其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而如今这个时代对这项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决策智能是一门实用的学科。该学科通过清楚理解并精心设计做出决策的方式以及根据反馈评估、管理和改进结果的方式来改进决策。Gartner预测在未来两年,三分之一的大型企业机构将使用决策智能实现结构化决策,进而提高竞争优势。

     

    组装式应用程序(Composable Applications)

    在不断变化的业务环境中,业务适应性需求能够引导企业转向支持快速、安全和高效应用变化的技术架构。可组合的应用架构增强了这种适应性,而采用可组合方法的企业机构在新功能的实现速度上将比竞争对手快80%。

     

    Groombridge表示:“在动荡的时代,可组合的业务原则帮助企业机构驾驭对业务韧性和增长至关重要的加速变化。没有它的现代企业机构可能会失去在市场中的前进动力和客户忠诚度。”

     

    超级自动化(Hyperautomation)

    超自动化通过快速识别、审核和自动执行尽可能多的流程来实现加速增长和业务韧性。

    Groombridge表示:“Gartner的研究表明,表现最好的超自动化团队专注于三个关键优先事项:提高工作质量、加快业务流程和增强决策敏捷性。在过去的一年中,业务技术专家平均支持4.2项自动化倡议。”

     

    隐私增强计算(Privacy-EnhancingComputation,PEC)

    除了应对不断成熟的国际隐私和数据保护法律外,首席信息官还必须避免因隐私事件而导致客户信任下降。因此,Gartner预计到2025年,60%的大型企业机构将使用一种或多种隐私增强计算技术。

     

    在数据、软件或硬件层面保护个人和敏感信息的PEC技术能够在不影响保密性或隐私的情况下安全地共享、汇集和分析数据。目前这项技术被应用于许多垂直领域以及公有云基础设施(例如可信的执行环境)。

     

    网络安全网格(Cybersecurity Mesh)

    Groombridge表示:“数据贯穿了今年的许多趋势,但只有当企业能够信任数据时,数据才会变得有用。如今,资产和用户可能出现在任何地方,这意味着传统的安全边界已经消失。这就需要有网络安全网格架构(CSMA)。”

     

    CSMA帮助提供一体化安全结构和态势,为任何位置的任何资产提供安全保障。到2024年,使用CSMA一体化安全工具组成一个合作生态系统的企业机构能够将单项安全事件的财务影响平均减少90%。

     

    人工智能工程化(AI Engineering)

    IT领导人想方设法地将人工智能集成到应用中,在从未投入生产的人工智能项目上浪费时间和金钱或在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发布后努力保持它们的价值。人工智能工程化是一种实现人工智能模型操作化的综合方法。

     

    Groombridge表示:“从事人工智能工作的混合团队是否真正能够为他们的企业机构实现差异化,取决于他们通过快速人工智能变革不断提升价值的能力。到2025年,10%建立人工智能工程化最佳实践的企业从其人工智能工作中产生的价值将至少比90%未建立该实践的企业高出三倍。”

     

    全面体验(Total Experience,TX)

    全面体验是一项结合客户体验(CX)、员工体验(EX)、用户体验(UX)和多重体验(MX)学科的业务战略。TX的目标是提升客户和员工的信心、满意度、忠诚度和拥护度。企业机构将通过实现具有适应性和韧性的TX业务成果来增加收入和利润。



    ]]>
    IDCC2021上海站盛大开幕 双碳与高质发展是核心关键词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10月13日,第十六届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上海站隆重开幕。本届大会以“赋能高质发展 开启低碳未来”为主题。来自数据中心产业上下游的重量级嘉宾就数据中心如何达成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实现“高技术、高算力、高能效、高安全“的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分享交流。

    1

    主办方致辞

    会上,中国IDC圈创始人CEO黄超代表大会主办方致辞。他结合“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内数字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分享他对于数据中心行业的几点思考。他认为:要实现数据中心高质量发展,需要复杂且系统化的优化,包括技术的引导,技术的创新,模式的创新,需要政府部门、机构和企业共同的推动和发展。

    目前数据中心总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大,不同的行业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数据中心产业无法完全复制以前的经验,需要转变思路和转变规划,增强创新能力和协同能力。

    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和责任。未来数据中心一定是在双碳框架下实现绿色发展。碳交易、绿色节能、绿色节能创新技术,绿电使用、区域协同将成为推动数据中心节能节碳的重要手段。

    2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主任王月带来《数据中心产业政策分析》的演讲。

    王月表示,数据中心作为数字经济的底座,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2010年以来,数据中心保持着30%-40%的增速,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东西部数据中心布局均衡问题,部分地区数据中心网络需求供给的问题,数据中心绿色低碳的问题,以及数据中心安全可靠发展的问题。国家长期关注数据中心并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从2010年数据中心第一波建设热潮开始,就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系列政策。

    中国信通院一直开展数据中心的网络质量监测,后续会持续接入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进行网络质量的监测,同时建立数据中心与网络协同的机制,持续开展数据中心绿色等级、低碳等级评估,完善相关标准和评价体系,推动传统数据中心加快向新型数据中心演进。

    3

    万国数据高级副总裁陈江平的演讲题目是《数据中心助力数字城市建设,践行双碳发展战略》。他表示:数据中心和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的发展是强耦合的共生关系。未来数据中心是一个综合能源,是城市能源体系的一部分。数据中心行业要为数字城市治理、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的发展提供服务。

    万国数据相应制定了‘双碳’战略,在业务弹性、整体TCO、敏捷交付和长期高效运营方面不断优化,并从减排优化、加速碳中和、提升能源整体利用效率三个方面实践数据中心与城市协同发展的最优路径。

    4

    上海市节能中心陶誉仁以《“双碳”战略下的数据中心节能政策与监管》为题,为现场观众解读了碳达峰、碳中和双碳背景下上海市数据中心的发展现状,以及数据中心管理、数据中心限额执行情况,并就信息基础设施管理办法给出六点建议。

    第一,加强数据中心管理,本市新建和既有数据中心应逐期接入上海市数据中心在线监测管理平台上。

    第二,上海市节能中心执行国家要求的节能有关检查和《数据中心能耗消耗限额》检查。

    第三,不满足国家、本市能耗消耗限额标准的数据中心,应在2年内开展节能整改,由市节能中心监督、推进,逾期不整改或整改达不到限额标准要求的,会执行差别电价。

    第四,加强新建数据中心用能额度管理,本市新建数据中心用能总量控制需要统筹协调。

    第五,新建数据中心投入运营前,开展项目申报方案落实情况的验收,开展事中事后监管。

    第六,推进小散老旧数据中心等量、减量改造,引导多个数据中心合并改造,能耗不计入能耗总量控制目标,改造方案备案后,项目改造完成后投入运行前,开展项目改造方案落实情况的验收和事中事后监管。

    5

    科华数据副总裁林清民发表了《双碳时代,如何打造新一代绿色智慧数据中心》主题演讲。他表示,数据中心是数字化产业实现“双碳”目标最重要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相应政策引导数据中心低碳发展,数据中心行业也将建设绿色数据中心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双碳”战略目标下,如何实现数据中心产业的低碳、绿色发展,提升节能水平,已经成为行业最关注的热点议题。

    6

    上午的圆桌对话讨论的话题是“数据中心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对话由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据中心委员会技术委员、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数字能源总工程师张广河主持。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据中心委员会副理事长、上海宝信数据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夏亮,上海数据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徐军,易方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国际金融地产联盟资产证券化与REITs 专业委员会专家梁余音,中国信通院产业规划研究所 大数据与数字经济研究部副主任唐炜参与了讨论,共同梳理当前数据中心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着力点。

    在下午的论坛上,主办方颁发了长三角新基建数字化转型基石奖、长三角绿色低碳示范数据中心奖、长三角数据中心低碳技术践行者奖和长三角数字基建技术领航者奖四个重磅奖项。这份荣誉是对获奖企业助力长三角地区数据中心产业发展的最好肯定。

    7

    随后,科智咨询研究总监张福林带来《上海及周边区域IDC市场研究报告》解读。他援引报告内容,对于上海及周边区域IDC市场发展趋势给出预判。

    一、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众多的项目落地,市场规模继续扩大。

    二、竞争加剧,行业面临整合,大型的IDC具备稳定的资金实力,小型的中小型的服务商吸引投资能力比较弱,在上游供给的压力下面临比较大的困难。

    三、区域产业集群加速形成。目前上海已经形成外高桥和浦东新区为主的北部聚集区,未来上海地区的数据中心将形成临港为主的聚集区和松江集聚区。

    四、传统行业领域需求扩大,数据量将出现爆炸量增长。

    五、技术升级,“绿色”是主题。2018年上海对数据中心机房提出了PUE限制,并根据地方的标准做好不达标数据中心的整改,不断推进数据中心绿色化转型发展。

    六、超大与边缘数据中心是未来发展主要形态。随着5G技术应用进程的加快,上海市不断推进政策,一些在中环以内的边缘计算的应用逐步开始推广,在未来中环以内的老旧数据中心成为边缘计算的重要载体。

    8

    美的楼宇科技事业部行业应用中心主任工程师刘凯分享了《数据中心高效温控系统方案》。他表示:在目前双碳背景下,数据中心的低PUE已经成为了强需求,数据中心的节能潜力更多的是来自温控系统,双碳背景下一方面是降低数据中心运营能耗,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监管的需求,需要数据中心配备更加高效、更加低耗的温控系统。

    针对用户需求,美的通过高效集成的精细化设计对数据中心水冷系统和蒸发冷却AHU系统做了迭代升级,通过从项目现场施工到工厂预制生产;从工程项目到系统产品,从单一控制到系统控制和云平台优化来实现从产品的节能到系统的节能,从而给客户提供从设计、施工、调试、运维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9

    罗格朗数据中心业态技术总监周里功带来《“双碳”政策下的数据中心建设和运维》主题演讲。他表示:数据中心企业需要考虑在双碳政策下如何用一些更好的、更新的技术手段降低碳排放。近年来,数据中心产品和方案都在不断演变。当下比较流行的模块化、预制化的解决方案,能够针对数据中心业主的应用需求实现定制化。模块化的结构越稳定成熟,产品的安全稳定性就越高。

    10

    上海市能效中心总工程师秦宏波、三峡长电大数据科技(宜昌)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曾超、世纪互联产品专家黄明达、浩云长盛董事长助理、上海项目负责人杨俊围绕“新政下的数据中心低碳实践”展开对话。

    11

    商汤科技AIDC生态总监胡夕祝分享题目是《从IDC到AIDC的演进》。他表示:从数据中心,到互联网,到2000年之后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再到今天的计算中心,正是互联网化、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升级催生了数据中心、AIDC的出现。如今的人工智能归根到底与算力、数据、算法紧密相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特点一定是围绕这三个点展开。商汤科技致力于围绕人工智能的载体,通过自研的训练框架、算法框架、数据管理平台、隐私管理平台,赋能产业的升级,多要素协同建设丰富的生态,为社会创造社会效应和价值。

    12

    Chayora朝亚中国区销售副总裁周鹏分享的题目是《针对金融行业的中国IDC产业布局》 。他指出:国际金融客户对新业务的诉求首要就是安全性。安全性对所有企业,尤其是金融客户都是重中之重。

    国际金融客户还看重资源、资金以及政策方面的可持续性。他们在选择数据中心合作伙伴的时候,对安全性、业务的持续性、业务敏捷和竞争力、业务的连贯性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朝亚是一家基础设施开发商,致力于在中国建立数据中心平台,为国内外金融服务业和互联网公司提供可靠的途径发展中国市场并有效地拓展业务。

    13

    下午第三场圆桌对话聚焦在“长三角地区数据中心产业机会”。对话由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据中心委员会运营委员会副主任、鹏博士大数据华东数据中心总经理杨波主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副处长孙筱和,优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混合云产品线总经理韩畅,润泽科技常务副总裁祝敬,Chayora朝亚中国区销售副总裁周鹏一道探讨了长三角地区地方政府规划与政策、IDC企业布局、云企业需求以及资本层面的分析。

    在下午的闭门论坛上,与会嘉宾共同围绕"数据中心碳中和路径"这一主题,对数据中心行业的节能、减排探索绿色实践、低碳发展,以及数据中心产业分析等进行了讨论。

    赋能高质发展 开启低碳未来。IDCC2021上海站圆满结束。在“新基建”方兴未艾,数据市场需求飞速增长,“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战略目标吹响号角的大背景下,大会的召开为数据中心高质量发展梳理了明晰路径。

    今年12月14-16日

    第十六届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

    将在北京隆重举办

    敬请期待


    ]]>
    阿里云总裁张建锋:新型计算体系结构正在形成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10月19日,在2021云栖大会上,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以“云深处,新世界”为主题,首次阐释了一个全新的云上世界。他认为,一个以云为核心的新型计算体系结构正在形成,随着云网端技术进一步融合,未来无论企业或个人,计算将进一步向云上迁移。

    这个全新的体系正在三个层次演进:首先在基础设施层,云向下定义硬件,自研芯片、服务器、操作系统等底层技术,建设云为核心的硬件体系;其次,核心软件基于云来重构,开源社区成为创新中心,并催生低代码等新的开发方式,让云更易用;最后在应用层,未来随着5G网络发展,计算和数据加速向云上迁移,催生云电脑、元宇宙、自动驾驶等新物种。

    基础设施云化:为云而生的芯片

    回顾科技发展的历程,张建锋表示,云计算与各类新型技术融合,从一个狭义的IT组成部分,到今天IT已经变成云的一部分。

    这背后,云计算首先突破了云操作系统“飞天”这样的核心技术,让管理上百万台服务器成为可能。而后,“盘古”存储系统创新性的进行了存算分离,将所有硬盘资源池化,提升数据可靠性。

    更进一步,云向下定义硬件。“神龙”架构是阿里云“软硬一体”技术的重要一步,通过对硬件moc芯片的重构,用硬件来做虚拟化,实现了虚拟化0损耗,与行业拉开了代际的领先优势。

    最终,云对硬件的定义走到了最核心部件——芯片。在现场,张建锋展示了阿里第一颗为云而生的CPU芯片倚天710,这颗芯片采用业界最先进的5nm工艺,单芯片容纳高达600亿晶体管,是业界性能最强的ARM服务器芯片。

    张建锋表示,倚天710是阿里云推进“一云多芯”策略的重要一步,正如云上用户不需关心服务器运维一样,他们也不再需要关心芯片。这是基于云的新型计算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背后逻辑正是要强调基于云的特点来构建整套硬件的技术体系。

    云原生蓬勃发展:重塑软件开发方式

    在云基础设施之上,云原生技术取代了传统IT软件,并在开源社区蓬勃发展。传统IT软件被云原生技术取代,

    张建锋认为,在传统IT时代,开源软件只是大型商业软件的补充,但云计算出现之后,开源变得标准化。近年来云原生技术的创新大多来自开源社区,例如容器改变了传统的应用架构,并成为行业标准。他表示,阿里巴巴是开源的受益者,也是贡献者,开源项目数超过2700个,是中国开源项目最多的企业。

    再此之上,基于云的软件开发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张建锋认为,大型软件向系统软件转变,应用软件让企业自己开发。大型商业软件不仅意味着高昂的成本、还面临漫长的咨询和实施周期,但低代码不一样,任何业务人员、哪怕不懂代码,也可以搭建自己的应用,加快创新速度。

    基于钉钉的低代码开发是一种新的开源模式。钉钉上的低代码开发应用8个月增长了86万。如此“大爆发”正是因为打破了应用开发的封闭环境,让开发者从企业专业的IT人员逐步走向个人,开发成本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张建锋表示,就阿里巴巴自身而言,已经落地了全球最大规模的云原生实践。目前,阿里巴巴业务100%跑在公共云上,并且实现应用100%云原生化。

    云上新世界:新物种大爆发

    未来,随着5G等通信技术发展,计算和数据加速向云上迁移,从而催生更多云上新物种。张建锋表示,就像最早有了电,后来有了电网,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之后,出现了丰富的电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云经历了第一和第二阶段,类比就像出现了电和电网,传统IT被云取代,但真正的改变还没到来。他认为,未来将出现无数的云上新物种,这样的技术爆发已经有了很坚实的基础,我们完成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即将看到“电器”爆发一样的时代机遇。

    他举例说,云、网、端的深度融合,已经催生出云电脑、元宇宙、自动驾驶等新物种。例如阿里巴巴发布的“无影”,它仅有名片大小,适配所有屏幕,连上阿里云就是一台超级电脑。工程师们已经在使用无影进行编程,因为数据都在云端,不在本地电脑存储,工程师不用再担心核心代码的泄露,也不用再购置高配硬件,就能随时随地使用无限算力,处理各种复杂计算需求。

    张建锋认为,“未来所有数据都将在云上,不管你用什么样的设备、有多少设备,每个人、每个企业在云上有一个专属空间,所有的计算负载可能都在云上发生。未来,端的形态将变得更轻薄、更友好,以满足随时随地的创新。”


    ]]>
    阿里发布首款自研云原生服务器“磐久”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10月19日上午,在2021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正式推出面向云原生时代的“磐久”自研服务器系列,首款搭载自研芯片倚天710的磐久高性能计算系列也同时亮相,该款服务器将在今年部署,为阿里云自用。

    据悉,磐久服务器系列采用灵活模块化设计,可实现计算存储分离,包括高性能计算系列、大容量存储系列、高性能存储系列,且拥有风冷、液冷不同散热模式和归一化的主板,整机柜的设计让交付效率提升50%,更符合下一代云原生系统架构,可在大规模事务、在线交易及云原生应用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

    针对云原生时代容器化、微服务、持续交付等特点,磐久系列采用软硬件融合方式实现极致性能,结合自研的MOC、FIC、AliFPGA、神盾卡等,满足云原生的创新开发对性能和稳定性的机制要求。在计算方面,虚拟化和OVS转发性能业界领先;存储方面,可实现百万级IOPS和存储延迟的大幅降低;安全方面,支持芯片级的硬件加密。


    随着“倚天”和“磐久”的面世,阿里云坚持软硬件融合优化,完善了全栈云基础设施的最后一环,实现从芯片、部件到整机的技术及架构创新和自研。


    ]]>
    阿里发布自研ARM架构CPU芯片倚天710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10月19日,2021云栖大会现场,阿里巴巴旗下半导体公司平头哥发布自研云芯片倚天710。该芯片是业界性能最强的ARM服务器芯片,性能超过业界标杆20%,能效比提升50%以上。倚天710是阿里云推进「一云多芯」策略的重要一步,也是阿里第一颗为云而生的CPU芯片,将在阿里云数据中心部署应用。


    倚天710采用业界最先进的5nm工艺,单芯片容纳高达600亿晶体管;在芯片架构上,基于最新的ARMv9架构,内含128核CPU,主频最高达到3.2GHz,能同时兼顾性能和功耗。在内存和接口方面,集成业界最领先的DDR5、PCIe5.0等技术,能有效提升芯片的传输速率,并且可适配云的不同应用场景。

    阿里云智能总裁、达摩院院长张建锋表示:“基于阿里云「一云多芯」和「做深基础」的商业策略,我们发布倚天710,希望满足客户多样性的计算需求,这款芯片不出售,主要是阿里云自用。我们将继续与英特尔、英伟达、AMD、ARM等合作伙伴保持密切合作,为客户提供更多选择。”

    为解决云计算高并发条件下的带宽瓶颈,倚天710针对片上互联进行了特殊优化设计,通过全新的流控算法,有效缓解系统拥塞,从而提升了系统效率和扩展性。在标准测试集SPECint2017上,倚天710的分数达到440,超出超过业界标杆20%,能效比提升50%以上。

    云是高性能服务器芯片最大的应用场景。倚天710针对云场景的高并发、高性能和高能效需求而设计,将领先的芯片设计技术与云场景的独特需求相结合,最终实现了性能和能效比的突破。目前,阿里云已全面兼容x86、ARM、RISC-V等主流芯片架构,自研倚天710进一步丰富了阿里云的底层技术架构,并与飞天操作系统协同,为云上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云服务。

    目前,平头哥拥有处理器IP、AI芯片及通用芯片等产品家族,旗下玄铁系列处理器出货量已达25亿颗;两年前问世的阿里第一颗芯片含光800已实现规模化应用,通过阿里云服务了搜索推荐、视频直播等行业客户。


    ]]>
    现代化应用迎来新发展浪潮 亚马逊云科技发布全新服务及功能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面对百万级甚至亿级用户、PB级甚至EB级数据处理、全球部署、秒级响应、开发速率提升、迭代更为敏捷、快速推向市场,传统单一应用开发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市场需求。

    容器、Serverless、微服务拆分、CI/CD等技术兴起,标志着现在化应用已经席卷应用开发市场,带来新的浪潮。

    在2001年开始,电商巨头亚马逊已经开始了现代化应用的开拓。从单一的应用、数据库到面向服务的架构(SOA),诸如商品模块、订单模块、服务模块等,一些大的面向SOA架构拆分出不同模块。2002至2006年,亚马逊正式启动了全新的微服务化架构。到2020年,亚马逊已经拥有超过10万个微服务。

    哪怕是一个产品详情页,背后至少会调取300个微服务。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顾凡介绍道,“无论是这个产品页面的展现,购买键,是否是Prime的商品、送货的承诺、客户的评论、价格的显示,都是一个个独立的微服务,这是亚马逊自身按照现代化应用根据业务需求的迭代走到了今天。”

    以亚马逊为例,相较于最早的单体应用,软件更新的速度是每月一次,而现在,亚马逊每天的软件更新速度为15000次。这是现代化应用的巨大魔力,自动化工具支撑公司大规模的走向现代化应用。

    过去15年,亚马逊云科技一直在持续不断地打破以及在突破很多现代化应用技术。亚马逊云科技将亚马逊在现代化应用上的实践、技术、能力形成标准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给面临现代化应用需求的客户及合作伙伴。

    2006年亚马逊云科技发布第一个Amazon SQS消息队列的服务、2012年推出Serverless的Amazon DynamoDB、2014年推出划时代的Serverless计算Amazon Lambda、2017年,在容器领域推出Amazon Fargate、2018年发布Amazon Aurora,亚马逊云科技将现代化应用技术发展到极致。到今天,有数十万的客户都已经将自己的现代化应用部署在亚马逊云科技的平台上。

    面对大量客户现代化应用转型的需求,顾凡认为其发展的脉络可以遵循三大策略路径,即:

    第一,Replatform平移。第二,Refactor重构。第三,Shared Services Platform,构建共享服务平台。相应的,容器、微服务拆分、Serverless等核心技术非常关键。顾凡表示,“我们会看到现代化的路径的选择、客户应该是根据自己的业务应用情况,在业务应用向现代化应用转型的时候,根据应用自己的特征以及根据业务驱动重构的一个时机,以及根据现在微服务化的规模去选择适当的策略,无论是平移还是重构,还是共享的服务平台。”

    在容器上,客户有广泛选择能灵活部署。对于有足够研究能力的团队,Kubernetes有着强大的功能。对于一般客户,Amazon ECS是由亚马逊云科技自研的一款服务,客户非常容易地使用,不需要再去研究太多容器技术本身,而直接开始怎么更直接地用容器,实现业务应用的发展。对于一些只关注在极其微服务化的架构里,怎么去跑自己的应用代码,无服务器化的容器Amazon Fargate就变成了更好的选择。

    在亚马逊平台上,容器等服务深度集成、客户能够快速构建。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计算与存储总监周舸表示,“亚马逊云科技上提供的各种的容器的组件已经做了很多的集成,从网络的负载均衡器一直到存储开发数据库等等,这些集成已经预置好的能力是可以帮助客户快速用起来容器服务的重要的基础。“

    同时在安全可靠和开源开放特性上,亚马逊云科技也缔造了行业的高标准和全面实践。

    在“引领现代化应用 打造敏捷型企业“的媒体沟通会上,亚马逊云科技发布了新的现代化应用相关服务及功能。包括满足客户本地数据中心容器运算需求的容器服务Amazon Elastic Container Service Anywhere (Amazon ECS Anywhere),让已部署容器的客户更轻松的构建Amazon Lambda应用程序的Lambda容器镜像功能,通过Amazon EMR on EKS让Amazon Elastic MapReduce (Amazon EMR) 客户选用Amazon EKS作为大数据服务的容器化计算交付引擎等。

    此外,Amazon Elastic Kubernetes Service Anywhere (Amazon EKS Anywhere)目前全球已发布,中国客户可以下载使用。Amazon EKS Anywhere和Amazon ECS Anywhere为客户无论是在云端还是本地数据中心运行和管理容器提供了一致的管理体验。

    据悉,2021年至今,通过与西云数据和光环新网的合作,亚马逊云科技已在中国区域发布近50个相关的新服务与功能。

    与云原生相比,现代化应用更为聚焦,主要针对客户已有的应用以及未来要创建的应用。顾凡认为,对客户而言现代化应用的目的是“今天就要未雨绸缪地改造你的应用,让你的应用能够有机会延伸到无论是公有云、私有云还是混合云,你自己把这个灵活性和弹性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然后让你的业务的创新快速的迭代。”


    ]]>
    华为云计算在北京成立新公司,注册资本1亿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北京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张平安,注册资本1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云计算装备、云计算设备的技术服务;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区块链应用软件开发;大数据服务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faedab64034f78f0c191b26a26704e5cb2191c5e


    ]]>
    谷歌云押注多云和边缘计算:追赶亚马逊和微软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北京时间10月18日早间消息,据报道,作为在云计算市场追赶亚马逊和微软的最新举措,谷歌云近日在自有数据中心之外迈出了最新一步。在此过程中,它将焦点放在塑造云计算未来的两个最重要的趋势上——这甚至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IT世界的未来走向。

    谷歌庞大的数据中心已然成为信息时代的象征。它所提供的消费者服务已经覆盖了数十亿用户,它们为这家搜索公司充当了一个挺进云计算世界的平台——这个市场有朝一日甚至可能比广告业务更加庞大。

    第一个焦点就是“多云”(multi-cloud)。顾名思义,这种技术需要管理多个不同的公共云的资源来处理计算任务。对客户而言,此举可以降低因为使用单一云计算提供商而带来的依赖性风险。而对谷歌而言,则可以在这个它已经姗姗来迟的市场上为其开辟一条提升实力的途径。

    此时,这家搜索公司在云计算市场虽排名第三,但与前两名的差距明显。谷歌云平台已经成为该公司最具前景的业务之一:Jefferies分析师估计,该业务的收入今年将激增56%,达到104亿美元。但仍然远低于亚马逊AWS的610亿美元和微软Azure的370亿美元。

    谷歌的最新举措是在它上周召开的年度云计算大会上宣布的,他们在大会上发布的一项数据仓储服务,不仅可以使用自家云计算服务器中存储的数据,还可以利用多个不同的云服务中的数据。如果客户已经将大部分数据存储在亚马逊S3中,谷歌仍可以借此调用这些数据,并在自家的服务中加以利用。

    打破这样的云计算壁垒可以将数据存储变成常规商品——或者更精确地说,可以避免客户因为存储服务而被绑定在某个云服务提供商的其他高价值服务上。

    这也凸显出谷歌在云计算大战的最佳突破点。这家搜索巨头向来喜欢宣传它的IT基础设施在效率和安全性方面的优势。但其真正的领先之处在于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高价值服务,这都已经在庞大的消费者服务中得以细致打磨。

    谷歌上周强调的另外一大趋势是将云计算迁移到与客户更近的地方。这意味着不再把计算资源集中于大型数据中心,而是利用规模更小的设施在本地处理部分工作——创造所谓的“分布式云计算”。

    虽然控制这些分布广泛的计算资源采用的是相同的软件和统一的界面,但客户还是更喜欢在本地存储数据,也更看重它更快的存储速度。随着需要处理的数据量越来越大,把计算资源推向网络边缘的趋势还将越发明显。

    AWS和微软率先发觉了这一理念,他们各自推出了Outposts和Azure Stack服务。但据估计,云计算仍然仅占全球IT市场的5%至10%:这场进度缓慢的革命仍处于相对早期的阶段,这三大巨头依然有很多时间围绕这一理念创建庞大的业务。

    将数据存储和处理工作迁移到距离客户更近的地方,可以为规模更小的本地运营商开辟一片天地,这也就是所谓的“边缘”计算市场。

    未来的计算市场可能不会再被巨头所主导,而是可以支持更加多样化的本地企业发展。但在协调这些分散的网络时所采用的软件,仍会来自少数主导企业。

    由于谷歌向来都展现出极高的技术自信(有人称之为傲慢),所以这些趋势会与它的理念形成极大的背离。它的早期云计算战略是使用最尖端的技术,并认定客户会主动找上门来,但却并未奏效。所以,它才决定适应更加多样化的IT世界,承认客户已经依赖多个不同的供应商。这或许能为其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谷歌一直都是创新引擎——我们现在看到他们开始把更多目光投向外部。”Gartner分析师艾德·安德森(Ed Anderson)说。

    在未来几周,微软和亚马逊无疑也将在各自的年度云计算大会上针对这些方面发布更多消息。随着他们在云计算市场摆开阵势,这至少会吸引部分科技巨头展开激烈的厮杀。


    ]]>
    我国有近21.3万家云计算企业 逾四成落地北京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企业应用云计算。天眼查14日发布的一份产业洞察显示,近年来,云管理服务行业快速发展,中国有近21.3万家云计算相关企业,逾四成落地北京。

    中国互联网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1781亿元,增速为33.6%。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990.6亿元,同比增长43.7%,私有云市场规模达791.2亿元,同比增长22.6%。

    云计算市场“马太效应”加剧。产业洞察指出,从全球市场来看,全球云计算市场3A格局(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阿里云)占据近七成市场份额。在国内也是如此,《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0上半年)跟踪》报告显示,中国前五大公有云(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中国电信天翼云和AWS,排名不分先后)总体市场份额达到76.7%。

    云计算包含云平台、云储存、云终端、云安全四个基础部分,云平台分为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三种类型。公有云应用继续加速,推动公有云服务市场高速增长。截至9月底,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近21.3万家云计算相关企业,超三成相关企业成立于1年内。从地域分布来看,北京的云计算相关企业数量最多,超过8万家,占全国的44%。

    大数据、云计算驱动的产业和产业变革向纵深发展,行业创新和投资行为也更加的频繁。截至9月底,据天眼查数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我国云计算相关企业累计发生超250起融资事件,平均每个月有近30起融资。其中,北京获得融资的云计算相关企业数量最多,占全国的15.7%。

    从融资轮次来看,云计算相关企业融资较多分布在A轮,占比31.4%,其次,也有超两成相关企业的融资分布在E轮及以后。产业洞察认为,随着云计算相关企业发展的不断成熟,云计算投资偏好呈现后移趋势。

    从行业分布上看,约九成获得融资的云计算相关企业分布在企业服务行业。通过分析投资行为,天眼查数据研究院认为,随着应用开展和市场需求,SaaS成为云计算领域投资的热点。


    ]]>
    乐视云计算有限公司被列为执行人 执行标的133.80万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来自企洞察的数据显示,10月13日,乐视云计算有限公司被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案号为(2021)京0108执25304号,执行标的为人民币133.80万元。

    乐视云计算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7月1日,注册资本为7.95亿元,法定代表人为刘延峰,经营范围:数据处理(数据处理中的银行卡中心,PUE值在1.5以上的云计算数据中心除外);软件开发;计算机系统服务;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技术服务、技术咨询;计算机技术培训(不得面向全国招生);销售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电子产品、食用农产品;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版权贸易;版权转让与代理服务;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从事互联网文化活动。(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企洞察股权穿透数据显示,该公司由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持股,占比50%。


    ]]>
    消息称阿里巴巴将于今年云栖大会发布Arm服务器芯片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10月18日消息:据财新从数位知情人士处获悉,阿里从 2019 年开始研发的Arm架构服务器芯片已于年中完成流片,或于近期发布。该芯片采用 5 纳米工艺打造,是目前制程上最为先进的服务器芯片。

    一位接近阿里云的人士称,阿里或在本周云栖大会上发布这款芯片。云栖大会是阿里云一年一度的开发者大会, 2018 年曾在会上宣布成立芯片公司「平头哥」。今年的云栖大会将于 10 月 19 日至 22 日在浙江杭州召开。

    此外,在 2021 云峰会上,阿里云宣布:自研的云计算操作系统飞天正在全面兼容X86、ARM、RISC-V等多种芯片架构,实现「一云多芯」。


    ]]>
    ISV云上创新迎来新机遇 亚马逊云科技赋能合作伙伴重塑创新能力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作为数字化生态的重要一环,ISV(Independent Software Vendors 独立软件开发商)支撑着各个行业客户的转型发展。进入云计算时代,客户的需求变化也深刻影响着ISV的变革。

    上云、迁移、开发云原生产品、SaaS化、业务特性定制化、业务出海等让ISV面临从技术到业务的诸多挑战。

    在云计算领导厂商亚马逊云科技看来,ISV是自身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他们为客户提供丰富的解决方案,满足来自于各行各业、各种规模的客户在各个应用场景的需求。亚马逊云科技也在不断推进合作伙伴网络建设,通过能力认证、支持计划、解决方案和市场拓展等全方位赋能一起来助力包括ISV、SI、咨询类合作伙伴的成长。

    从技术层面,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国际客户及合作伙伴生态系统事业部总经理沈涛认为,“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现代化应用开发和服务,帮助我们云原生的ISV合作伙伴在云上能更快地开发和部署他的现代化的应用,这是我们跟很多ISV合作伙伴最重要的结合点。”

    从产业层面来看,如何利用与ISV一道,通过云计算帮助客户提高服务、增加产能、提升现代化管理效率,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企业级业务及行业市场拓展部总经理凌琦以制造业为例,总结亚马逊云科技对客户及ISV的四个优势:

    首先,云计算服务平台能提供很好的工具帮助诸如产品化设计制造工程,无需客户自建,节省成本和精力。

    其次,制造业客户需要管理优化和现代化。在MES、供应链、ERP上,客户可以大量使用云化的技术,快速升级敏捷化的管理。

    再次,制造业产业链未来的趋势在工业互联网,从网络化的管理和自动化以及数字化的管理,从工厂延伸到上下游,亚马逊科技的服务能把上下游结合起来,让制造企业从单独企业变革为网络化的制造企业,上下游协作。

    最后,亚马逊云科技领先的技术对客户服务和产品的改进有很大的帮助。

    在合作伙伴网络的基础上,亚马逊云科如何帮助ISV合作伙伴进行云上创新,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区生态系统及合作伙伴部总经理汪湧总结为四个方面:

    第一,利用数字创新的方法实践,帮助合作伙伴和客户一起找到创新的爆点,重塑创新的能力。

    第二,利用亚马逊云科技丰富的创新应用软件开发的能力以及各种各样模式,帮助合作伙伴打造最优秀的云上解决方案。

    第三,亚马逊云科技广泛而深入的云服务,被合作伙伴充分地使用,放在自己的应用软件中间,从而帮客户更好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帮助SaaS的合作伙伴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停地优化成本结构,从而使得客户获得最大的好处、最大的收益。

    第四,亚马逊云科技有非常好的创新方法论和创新的基础。

    在不久前,亚马逊云科技ISV云转型媒体圆桌论坛上,索贝数码副总裁杨琛、AdTiming CTO张文涛、互道信息创始人兼CEO王华、中新软件运营总监李淼针对自身企业向云业务转型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包括灵活性、弹性、交付服务的敏捷性、成本运维的控制,性能、质量等展开了讨论。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监周舸认为,这些都是现代化的应用开发里遇到的典型问题。

    在传统的IT架构模式上,ISV很多的精力都花在基础的繁杂的运维上,甚至有极端案例,大概只有20%的精力真正花在了应用本身,80%的精力都花在繁杂的IT应用的事务上。周舸表示,越来越多的ISV转型之后,大量的使用现代化应用技术如容器、无服务器架构等,这是大势所趋。

    除了给ISV提供基础设施的支撑外,亚马逊云科技也为ISV与SI提供合作的能力支撑,很重要的一个方式是SaaS能力的认证,帮助SI培养合作伙伴,帮助ISV提升开发能力。

    汪湧表示,现在很多的创新源自跨边界的融合。“可以用ISV和SI的叠加,也可以用ISV向SI的渗透,以及SI向ISV的渗透共同服务好客户。从亚马逊云科技来讲,我们从技术的认证,从能力的认证,从不同的合作伙伴之间的融合的方式方法,业务模式上都得到了认证。”


    ]]>
    22前美媒预测亚马逊失败 贝索斯发推调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最近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分享一篇22年前的文章,这篇文章出自《巴伦周刊》,它预测说亚马逊注定会失败。

    《巴伦周刊》在封面上印下“Amazon.Bomb”标题,配图是一枚炸弹,炸弹中是贝索斯的头像。《巴伦周刊》认为亚马逊就像准备爆炸的炸弹,公司注定会失败。

    贝索斯将杂志封面发到Twitter,还配上文字说:“要学会倾听,保持开放,但不要让任何人来告诉你你是谁。”

    在《巴伦周刊》发表文章时,亚马逊股价正处于剧烈下跌之中,到1999年5月底跌至60美元以下,之前一个月为105美元。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之后亚马逊再次遭受重击。

    文章认为亚马逊只是众多中间商的一个,它无法直接与B2C企业竞争,比如索尼和戴尔;亚马逊股价波动剧烈是一个证明,告诉我们它无法改变美国的零售格局。

    针对贝索斯的言论《巴伦周刊》也有回应,它说1999年时亚马逊股价继续下跌,到了2001年跌到10美元以下,相比之前的最高值蒸发90%。不过新文章也肯定了亚马逊的成绩,说它成了电子商务和云计算的先锋。现在亚马逊的市值为1.65万亿美元,在美国只有5家企业的市值达到1万亿美元。


    ]]>
    为保护云数据安全 亚马逊/微软等公司发布一项新倡议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如今,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安全等围绕“数据”的话题越来越多,离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近。

    近日,亚马逊、Google 和微软等公司宣布了一项名为Trusted Cloud Principles新的行业倡议。这项提议主要旨在为在云中存储和处理数据的公司建立基本承诺和保护措施。这些科技巨头与其他几家企业公司一起,通过了一系列与客户数据和政府监管有关的原则。

    在一篇微软发表在LinkedIn的文章中写道:“通过这项倡议,微软承诺与政府合作,确保数据的自由流动,促进公共安全,并保护云中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据了解,该小组概述了一些关键原则,包括政府应首先让客户参与,只有少数例外情况;客户应有权获得通知;云供应商应有权保护客户的利益;政府应解决法律冲突;政府应支持跨境数据流动。

    这项倡议是在公司和政府监管机构考虑如何解决一系列云计算问题时提出的,从数据的存储位置到何时可以将信息移交给执法部门。


    ]]>
    华为云园区网络四大升级,为企业构建以体验为中心的园区网络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在华为全联接2021期间,华为全面升级云园区网络CloudCampus 3.0解决方案,带来全新的Wi-Fi 6新品、“小行星”架构的园区交换机、企业“云联接”融合网关以及智能运维四大新能力。同时,华为发布面向生产网络无线化的Wi-Fi 6 Advanced技术框架。华为坚持以体验为中心的建网原则,让企业在智慧办公、智能楼宇、智能生产等领域拥有全无线的高品质接入和入云的体验,帮助企业快速实现产业数字化。

    全球企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都在加大在物联、无线化、云、AI等先进技术进行投资,以加快其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在接入侧,连接到网络的用户和设备数量持续地快速增长,据IDC预测,截至2025年,全球范围内联网的非物联网设备将超过140亿台,联网的物联网设备将达到410亿台。与此同时,上云也成为企业业务部署的趋势,Gartner也预测,2025年将有超过85%的企业业务将在云上部署。

    华为数据通信园区网络领域总裁李兴表示:“万物智联时代,无处不在的高品质联接是企业构建商业智能的前提,也是承载数字化业务的基石。每一家企业在深耕数字化的进程中,都需要将打造一张‘以体验为中心的’园区网络作为建网原则,联接用户、联接万物、联接办公与生产应用,助力企业加速实现产业数字化”。

    华为CloudCampus 3.0云园区网络在无线、有线、广域互联、智能运维四个方面进行全面升级。

    • 升级一,为帮助企业构建一张全无线、连续组网的无线网络,华为发布三大无线网络新能力。独家动态变焦智能天线具备全向和高密模式,可有效提升高密场景下用户体验,速率提升高达20%;独家AI漫游算法,可有效解决拐角漫游业务易中断的问题;独家多媒体智能调度算法,可针对音视频会议提供保障,整网不限速,体验不卡顿。同时,面向地产和酒店等行业发布86型面板Wi-Fi 6——AirEngine 5762-12SW,面向移动办公场景且拥有动态变焦智能天线的AirEngine 6761-21,面向房间密集型场景的光电面板AP AirEngine 5762-15HW。

    • 升级二,为帮助企业构建全无线的智能楼宇网络,华为发布“小行星”光电PoE极简网络方案,让有线网络也像无线一样按需部署,满足万兆无线AP接入、物联终端综合接入的需要,同时能够降低整网建设和部署成本。“小行星”方案由中心交换机加远端交换单元组成,网络架构三层变两层,远端交换单元由中心交换机统一管控,零配置、即插即用,整网设备管理节点可减少80%;同时,组网将采用华为独家的光电PoE技术,可为终端提供300米60W的PoE++供电,弱电工程将再升级。此次发布的小行星方案包括:9款有线远端交换单元CloudEngine S5731-L-RU系列,全新一代框式接入交换机CloudEngine S8700,2款可以作为中心交换CloudEngine S5731-H系列交换机,4款可作为小行星远端无线接入单元的AirEngine Wi-Fi 6 AP。

    • 升级三,为实现企业分支快速、安全、可靠入云,华为发布全新的NetEngine AR6710安全路由交换融合网关,作为千人企业的综合网关,减少企业的CapEx投资。它不仅拥有2Gbps的SD-WAN转发性能,48口千兆交换能力,同时内置IPS、URL过滤、防火墙、病毒和应用控制等深度安全,还可通过独家的SRv6 SD-WAN实现整网基于体验的全路径智能调度,传统的三台设备合为一台。

    • 升级四,为进一步简化园区网络“规建维优”全生命周期的运维体验,华为云园区网络iMaster NCE加入了大量的AI能力,进一步提高网络运维效率。针对多分支的企业,新增独家意图开局能力,根据业务场景自动推荐网络模型,免规划,免设计,网络分钟级规划部署;针对物联接入,增强终端智能识别,通过独家AI聚类识别和仿冒检测能力,让海量终端一键入网,零仿冒零私接;针对不断调整和变化的网络策略,新增基于数字孪生技术DPV的智能校验,网络校验时间从小时降低到分钟级校验,提高整网可靠性。同时,为保障音视频会议的体验,华为iMaster NCE-CampusInsight智能运维系统升级支持从终端到云端,针对上千个应用的体验分析、故障定位,保障今天全数字化办公的会议体验。

    过去几年里Wi-Fi 6作为更大带宽、更高密度的新一代无线网络接入技术迅速在企业市场普及,但是面对数字化生产的场景今天的Wi-Fi 6技术仍然存在一定的限制和不足,无法满足小于10ms超低时延、99.999%超稳定、>2Gbps的超大带宽,以及高安全接入的需求。华为在Wi-Fi 6的标准技术上不断创新,华为发布Wi-Fi 6 Advanced技术框架,将Wi-Fi 6的技术从办公更广泛的延伸到生产场景。Wi-Fi 6 Advanced在Wi-Fi 6大容量、低时延、广连接的三大特征基础上提出新的三大新能力:全网千兆、实时智控和物感融合。华为也将联合行业生态伙伴共同构建基于Wi-Fi 6 Advanced技术架构的WLAN方案,从而满足机器视觉、远程操控、自动机器人等生产和数字化业务的需要,从而打造一张极速、稳定、智能的无线生产网络。


    ]]>
    分析公司Gartner告诫企业不要迅速采用Windows 11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分析公司Gartner的研究副总裁表示,Windows 11本可以作为Windows 10的功能更新发布,而不是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版本。虽然Stephen Kleynhans赞扬了取消IE浏览器、增加Android支持并欢迎他所描述的"早该进行的改头换面",但他认为将其作为Windows 10的升级不仅仅是简单的更新版发布,而是可以被看成是一种微软的简单市场营销策略。

    他还建议商业和企业用户不要急于采用Windows 11,并预测即使到了2023年,使用人数也会很低。

    微软可能一直希望Windows 11会被大量采用,但克莱恩汉斯有一个更暗淡的预测。他认为,"到2023年初,只有不到10%的新企业PC会部署Windows 11"。

    Kleynhans说,没有必要急于升级到或切换到Windows 11,对于许多用户来说,一个缓慢的、分析性的方法是比较可取的。企业应该在2022年使用刚发布不久的Windows 11 21H2版本进行小型试点,以培养对新用户体验的熟悉程度,并了解潜在的用户和支持影响。待22H2更新公布后,使用用于Windows 10功能更新的相同工具和流程才差不多是时候开始认真评估。

    Kleynhans说,一旦部署了Windows 11,企业用户可能会喜欢微软承诺的年度功能更新,而不是近年来每年两次的渐进式更新。对Windows 11本身和未来的功能更新的建议是花时间准备,并在完全准备好后再安装。



    ]]>
    全球汽车产业链背后站着一个云计算巨头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本文来源:199IT 作者:Ralf

    纵观全球汽车产业链近年来的发展历史,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成为绝对趋势。这背后,重要的推手力量到底是新造车势力,还是自动驾驶独角兽,亦或芯片制造商?

    从底层逻辑而言,能串联起汽车这一高度全球化集成和资源整合行业,云计算巨头亚马逊云科技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价值和影响力。

    从几年前的单点合作,到2021年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上宣布联合二十几家汽车行业产业链参与方,正式推出“汽车行业创新加速计划”,亚马逊云科技在汽车产业生态里已经形成主导责任和能力。

    (图:亚马逊云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

    这一全球链条串起的,既有国际整车企业宝马、丰田、福特、大众、保时捷等,也有爱驰等新能源初创企,既吸引了Magna、Continental  Tier1厂商,也涵盖Uber、Lyft、首汽约车等出行服务商。更有新锐的Mobileye、HERE等科技企业以及自动驾驶黑马Torc、Momenta、文远知行、轻舟智航等。

    产业链各方,在亚马逊云科技都能找到与之匹配、急需的功能、产品和技术。

    在亚马逊云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看来,亚马逊云科技在汽车产业链里有三个自身独特优势。

    首先,亚马逊云科技应用同样的技术架构和服务支持,加速跨国车企的业务在中国的落地部署。

    其次,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拓展海外市场,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初创企业,他们可以利用亚马逊云科技在全球的基础设施资源和合作伙伴,快速地搭建当地的服务。

    再次,亚马逊云科技使用全球积累的解决方案和经验支持本地企业的创新。

    此次汽车行业创新加速计划,包含了芯片厂商,汽车一级供应商,零部件一级供应商,汽车软件和硬件技术厂商、汽车网联服务运营商以及服务商等。亚马逊云科技联合这些厂商,力图为整个汽车行业服务以及应用发展提供多的方向、服务和支持。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以及汽车制造大国,更多的汽车创新在中国国内蓬勃发展。整个汽车创新的业务开始走向了电动化,更多的汽车通过互联服务创造更好的驾驶体验。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推动整个汽车行业走在创新的前沿。亚马逊云科技相信未来汽车行业会有颠覆性的发展和机会。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企业级业务及行业市场拓展部总经理凌琦表示,云计算能够把企业创新结合起来,云服务的架构使创新更加容易,云服务厂商能使整个产业互相的合作结合得更紧。“比如说要做自动驾驶需要有高清地图,要做自动驾驶需要做模型的训练。这些模型训练所需要庞大路况数据等,云平台是最容易将各方结合的平台。同时,亚马逊云科技在全球的合作伙伴也可以在同一个云平台基础上进行服务。“

    不仅与汽车厂商、技术商、服务商紧密合作,亚马逊云科技在国内也和本地的汽车园区、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网联的服务园区加强合作。如在苏州相城高铁园区,亚马逊云科技在苏州相城区设立亚马逊云科技智能网联数字化赋能中心,整合苏州相城区在智能网联领域的产业聚集优势。

    在软件定义汽车这一概念风行汽车行业之际,基础设施提供者、云计算巨头亚马逊云科技,正站在产业链的中枢位置,推动汽车产业的进一步迭代和创新,这是科技史的鸿篇巨制,也是汽车产业百年的蜕变之路。


    ]]>
    客户在SaaS采用中面临的主要挑战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SaaS商业模式如今已经成为2021年的一种发展趋势。包括颠覆数据处理协议的政治变化和持续蔓延的新冠疫情等各种因素的复杂组合,间接增加了不同行业对SaaS商业模式的采用。

    衡量SaaS客户采用流程的重要性表明,74%的客户获得了有效的体验,并且将会持续订阅。人们需要了解SaaS初创公司面临的主要挑战。 

    制定成功的上市战略

    SaaS实施团队在2021年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制定正确的上市战略。如果企业希望在一个全新的市场上推出并取得成功。对于新客户来说,将需要能够成功组织和引导进入市场的战略。

    初创公司总是有目的地更换网站的内容,因为他们没有真正定义他们是谁以及他们为什么存在的战略叙述词。

    对于现有的SaaS公司来说,35%或更高的8周保留率被证明是明智之举。此外,必须考虑为什么客户应该接受他们的服务。但是如果正在做正确的工作,那么计划和制定战略就会变得容易得多。

    界面变得过于杂乱

    当用户太多或SaaS界面太杂乱时,就会让人难以应对和处理。最重要的是,在他们熟悉产品之前有很多选择。这种情况出现了围绕SaaS的场景,这可能会使他们无法深入研究其他问题。

    在许多情况下,必须准确地认为SaaS客户成功注册非常简单。而将用户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方向上。当有太多的因素需要关注时,就会导致许多问题。

    当客户在注册流程中得到解决时就会出现下一组问题。因此,企业必须始终确保用户不会感到困惑或绕过介绍产品的流程。

    混合IT基础设施

    越来越多的企业总是将目标放在混合IT基础设施上,该基础设施是内部部署软件和应用程序的组合。SaaS与现有IT基础设施的集成是最大的障碍。

    公有云服务总是带来很多好处,如果不能将SaaS工具与现有IT工具和软件集成,就可能抵消这些好处。

    为了促进云计算集成,考虑到服务提供商和IT人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始终是必不可少的。在这种情况下,挑战在于确保他们对SaaS工具与现有IT工具的集成采取了必要的措施。

    在通常情况下,云计算咨询公司会通过构建集成传统应用程序的连接器和适配器来帮助简化流程。

    尽管所有连接器都可以灵活工作,但在某些领域,SaaS集成对IT人员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措施。企业可以考虑获得经验丰富的云咨询公司的帮助,以确保在数字化转型之旅开始时实现无缝集成。

    获取客户反馈的渠道不当

    这是由于缺乏主动行动而导致的主要客户SaaS挑战之一。如果等到用户就登录问题与企业联系时,其结果为时已晚。此外,大多数不满意的客户从一开始就不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投诉。值得注意的是,大约40%到60%的新客户会对产品进行一次性的测试。

    有时用户会想出如何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可能存在简单忽略产品特定问题的特定用例。如果企业想获得优势,最好在优化在线商店之后以获得更好的转化。

    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注意收集客户反馈,需要询问他们是否对注册流程感到满意。

    此外,需要客户分享他们对注册流程的看法。企业将询问他们,注册流程是否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如何使用产品来实现他们的目标。根据反馈的类型,还要查看用户行为,并准确确定用户在使用产品时如何与产品进行交互。

    时间限制

    选择优秀SaaS的企业总是急于启动并运行应用程序。事实证明,将应用程序从内部部署到云计算是一个耗时的过程,并会导致真正的生产力问题。

    客户服务注册统计表明,实施结构化的企业的收入同比增长了60%。

    当SaaS与传统应用程序集成时没有适当的管理,有时会导致工作延迟。然而,与之相关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整合中还有另一个机会。始终需要仔细规划集成并考虑各种因素,以免出现延迟。

    整合不足

    在SaaS客户注册过程中,如果整合不达标,那么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导致在后期面临严峻的挑战。例如,企业可能会意识到SaaS和会计数据与客户关系管理(CRM)不同步,因此用户总是上传文件并在不同的系统中进行更改。

    可能存在数据泄露、不能自动收集信息以及其他问题。生产力低下、员工士气低落和收入损失可能会导致效率损失——所有这些都将导致整合执行不力的负面后果。

    最适合成功集成策略的做法是检查供应商,而不是仅依赖一种方法。它将有助于开辟不同的途径,以获得适应正确解决方案的灵活性。

    评估首次成功的耗时实体

    每当客户户发现注册流程过于技术性、冗长或复杂时,他们就会很快退出。企业需要确保不会让客户为获得更大的成功而工作太长时间或花费更大精力。

    企业还可以通过确保其采取的每一步都确保成功来缩短客户成功注册的时间。

    人们必须了解的是,SaaS流程非常耗时,如果管理不当,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有许多与数据迁移相关的挑战,并且这一过程需要比预期更长的时间,所有这些都需要大量带宽。

    人们需要了解,利基应用程序可能并不实用,并且比更流行的应用程序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集成。

    企业应该计划的重点是在SaaS客户注册流程集成方面保持领先,并消除导致意外和延迟的因素。

    维持安全标准

    保持数据安全是企业领导者和利益相关者生活中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软件的集成可以绕过重要的安全协议,同时为驻留在各种云服务器中的数据铺平道路。

    这些企业也可能在最后期限内将其新功能推向市场,从而产生更多漏洞。集成必须始终适用于实施强大的多层安全控制。也就是说,无论是在云中还是在内部部署,都需要对企业的基础设施的访问进行身份验证。

    此外,数据还应符合加密标准以及最新的安全协议。确保安全集成的最佳实践是考虑在提供精细度访问控制和审计的同时就通用身份验证协议达成一致。

    关键要点

    需要注意的是,实现成功的关键指标是更好的客户体验和客户设定的业务目标的实现。必须遵循正确的SaaS集成并消除漏洞。采取这些措施,就可以放心在确定的时间和计划的努力中获得预期的结果。


    ]]>
    谷歌云Marketplace下调分成费比例 将会从20%降到3%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北京时间9月27日早间消息,谷歌拥有庞大的云计算业务,Marketplace为谷歌用户提供在线软件下载服务。外媒报道称,谷歌将会调整政策,当客户在Marketplace购买其它提供商的软件时,谷歌收取的分成费将会减少。

    知情者称,谷歌云平台(Google Cloud Platform)收取的费用将会从20%降到3%。谷歌新闻发言人在声明中说:“我们的目标是为合作伙伴提供最好的平台,为产业提供最有竞争力的刺激。我们可以确认Marketplace费用架构的调整正在进行,很快就会分享更多消息。”

    年初时谷歌给App开发者让利,当开发者从程序店获取营收时,每年第一个100万美元收取的分成费减少一半。(新浪科技 星海)


    ]]>
    腾讯云于中山成立新公司,经营范围含量子计算技术服务等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企查查APP显示,9月23日,腾讯云计算(中山)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王景田,注册资本30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含:量子计算技术服务;大数据服务;数据处理服务;软件开发等。

    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100%控股。

    下载


    ]]>
    华为于深圳成立云计算技术新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数据显示,9月24日,深圳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张平安,注册资本3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含:网络文化经营;互联网直播技术服务;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互联网域名注册服务等。

    ]]>
    调查表明80%的企业在云计算方面超支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云计算优化服务商Virtana公司委托研究机构Arlington Research公司对350位云计算决策者进行的这项研究发现,82%的受访者表示其所在的公司在云计算方面的支出远远超过他们的需要。

    影响云计算成本和效率的因素之一是缺乏跨多个云工作负载的可见性,8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无法获得云计算成本的全局视图;70%的受访者表示,有限的可见性导致浪费时间并造成成本和效率低下。对于84%的工作负载部署在多个公有云基础设施上的受访者来说,这是一个尤其值得关注的问题。

    IDC公司欧洲云计算数据管理副研究总监Archana Vankatarman说:“新冠疫情加速了很多企业的云计算之旅。事实上,根据IDC公司对2020年疫情影响的调查,在疫情危机导致的IT战略计划变更列表中,‘更积极地迁移到云平台’被列为最重要的项目。”

    Virtana公司注意到在感知和性能之间存在脱节。虽然现实世界的云计算财务状况很糟糕,但很多受访者对自己处理成本的能力评价很高。超过7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擅长识别未使用的资源、配置实时成本警报以及了解成本分配。超过80%的受访者对他们在预测使用模式和预测长期支出方面的评价很高。这些是云计算成本管理中的关键技能,因为它们可以通过实例预留等机制实现成本的长期节省。

    尽管有这种信心,但许多企业没有有效的工具来处理成本。其中不到一半的企业拥有计费可见性工具和使用情况仪表板。只有53%的受访者表示拥有内部容量和使用规划工具。

    组织结构可能会加剧这些问题。超过67%的企业认为他们的团队在孤岛中工作,更多的受访者抱怨有限的协作阻碍了他们的适应能力。调查发现,很多企业使用分散的工具和技术来管理他们的云计算基础设施。

    随着企业将更多工作负载转移到云中,这个问题正在升级。将近90%的受访者表示现在有25%以上的工作负载在云中运行,而44%的企业在云中运行超过一半的工作负载。

    Archana补充说:“公有云平台为企业提供敏捷、按需、灵活的资源访问,以适应数字业务的动态需求。但低效的云计算运营正在成为最大的障碍,而孤岛可以使云计算成本管理复杂。他们认为自己可能浪费了15%以上的公有云支出,这将促使企业积极投资于云成本管理,以将浪费的云计算成本减半。”

    优化云计算经济(这是一个被称为FinOps的过程)对于那些对他们在云中花费的成本感到失望的企业来说是一门新兴学科。Linux基金会在今年早些时候的一项调查中发现,Kubernetes容器编排系统用户的成本在不断攀升,因为无法跟踪他们的支出。

    Virtana公司首席营销官Christina Richards表示:“调查表明,企业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如何管理云中的工作负载,以避免意外成本。虽然很明显体验会有所不同,但拥有一个单一的模块化平台来降低云迁移的风险,企业在迁移之前、之中和之后对工作负载进行深入精确的观察,并在工作负载进入云平台后进行有效的优化和管理。”


    ]]>
    亚马逊云科技持续发力现代化应用领域 在中国区域新推多项容器与Serverless服务及功能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2021年9月23日,亚马逊云科技宣布,通过与光环新网和西云数据的紧密合作,近期在中国区域推出多项现代化应用相关服务及功能,包括满足客户本地数据中心容器运算需求的容器服务Amazon Elastic Container Service Anywhere (Amazon ECS Anywhere),让已部署容器的客户更轻松的构建Amazon Lambda应用程序的Lambda容器镜像功能,通过Amazon EMR on EKS让Amazon Elastic MapReduce (Amazon EMR) 客户选用Amazon EKS作为大数据服务的容器化计算交付引擎等。此外,Amazon Elastic Kubernetes Service Anywhere (Amazon EKS Anywhere)目前全球已发布,中国客户可以下载使用。Amazon EKS Anywhere和Amazon ECS Anywhere为客户无论是在云端还是本地数据中心运行和管理容器提供了一致的管理体验。至此,亚马逊云科技进一步丰富了其涵盖容器、Serverless以及开发工具等现代化应用程序相关的服务与功能,并不断加速这些服务在中国区域的落地,2021年至今,已通过与西云数据和光环新网的合作,在中国区域发布近50个相关的新服务与功能。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顾凡表示,“如何快速构建现代化应用程序已成为企业提高敏捷性、实现更快创新、发挥数据价值的关键。但是,企业不仅需要解决现代化应用带来的诸多技术挑战,例如如何在短时间内扩展至百万级用户、实现毫秒级快速响应、处理PB级数据等,更需要根据自身应用状况考虑选择哪种路径实现现代化应用。为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亚马逊云科技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现代化应用相关服务与功能,涵盖容器、Serverless以及诸多不同开发工具组合,同时还汲取亚马逊全球自身现代化应用转型的成功实践以及服务全球数十万客户经验,希望通过帮助企业处理无差异化的繁重工作,让企业聚焦于业务本身,加快实现应用现代化。”

    亚马逊云科技15年间持续引领现代化应用

     亚马逊云科技从15年前创立至今,一直引领现代化应用的发展与演进。Amazon Simple Queue Service (Amazon SQS)是一项适用于微服务、分布式系统和Serverless应用程序消息队列服务,已有15年历史,至今仍被众多客户所采用且依旧在不断更新其能力,并在今年亚马逊Prime Day期间创下高峰时每秒处理 4,770 万条消息的流量新纪录。2012年推出的键/值和文档数据库Amazon DynamoDB,目前每天可处理超过10 万亿个请求,并可支持每秒超过 2,000万个请求的峰值。2014年推出的Serverless计算服务Amazon Lambda,开创了业界Serverless的先河。2017年推出适用于容器的Serverless计算服务Amazon Fargate被称为“改变游戏规则”的计算服务;2018年推出专为云打造的高性能关系数据库服务Amazon Aurora,2020年推出的更新版可以在几分之一秒将数据库工作负载从数百个事务扩展到数万个,同时成本最多可节省90%。

    80%的云上托管的容器都在亚马逊云科技上运行

    容器是最流行的代码打包选项,目前正成为很多企业迁移上云的首选。Nucleus Research此前的报告显示:80%的云上托管的容器都在亚马逊云科技上运行。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广泛的容器服务,全面覆盖容器的开发构建、运行管理及安全治理等各个环节。其中仅容器编排服务,亚马逊云科技就提供三种完全托管的容器服务Amazon ECS、Amazon EKS和Amazon Fargate,客户可根据不同的技术偏好和业务需求灵活选择。Amazon ECS是亚马逊云科技自研的容器产品,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其它服务深度集成。Amazon EKS让客户在亚马逊云科技上可使用 Kubernetes 轻松部署、管理和扩展容器化应用程序。Amazon Fargate让客户无需预置和管理服务器,专注于构建应用程序。新推出的Amazon ECS Anywhere和Amazon EKS Anywhere方便客户可灵活选择部署位置。通过亚马逊云科技,客户可以在任何应用环节、任何需要的地方运行容器服务。

    亚马逊云科技Serverless不止于Lambda计算,而是一套全面的Serverless架构帮助客户快速构建现代化应用

    Amazon Lambda的推出开创了Serverless计算的先河,让使用者只需要关注业务逻辑,无需预置或管理基础设施,即可运行编写代码,且只需按照用量付费。在亚马逊云科技,Serverless不止是一种计算服务,更是一种端到端的架构,除Lambda外,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全栈式的Serverless服务,广泛覆盖计算、存储、网络、容器、数据库、应用集成多个方面,帮助客户快速构建现代化应用。作为“Serverless架构”的深度实践者,2020年亚马逊近一半的新应用都部署到了 Lambda上。

    亚马逊云科技丰富的开发工具和模型选择,确保现代化应用程序快速开发与产品迭代

    在现代化应用程序开发层面,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丰富的开发人员工具,既有端到端的从创意到交付再到持续维护的开发工具选择,也有完整的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CI/CD )的流水线产品,还提供了集成度较高的插件支持开发人员利用流行的开发语言如Java、Python、Javascript、C++等,灵活轻松的进行开发和迭代。此外,亚马逊云科技发布的Amazon Proton,作为业界首个现代化应用的全托管共享服务平台,让开发人员能够以一致的方式部署无服务器和容器应用,实现现代化应用程序的规模化部署。

    目前,全球数十万客户选择亚马逊云科技交付和运行现代化应用。在中国,湖南广播电视台、丰田互联、金蝶、FreeWheel、风林火山、Momenta等各行业客户正在采用亚马逊云科技容器、Serverless等服务构建现代化应用程序。其中,金蝶发票云是金蝶的子公司,负责提供发票全生命周期管理,以SaaS服务的模式将服务集成到金蝶ERP。作为金蝶旗下成立不到两年的初创组织,随着业务的快速扩展,其面临的开发与运维压力不断增加。金蝶发票云为了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业务领域,2021年初携手亚马逊云科技的技术团队开始了现代化应用开发之旅。利用Amazon ECS和Amazon Fargate将应用的核心系统进行容器化改造,过去20天才能完成的新租户部署降低到0.5天,资源弹性扩展的反应速度从小时级降低到分钟级,极大提升了金蝶用户的满意度。通过使用Amazon Lambda,每月400万张发票处理的计算资源成本从以前的每月2万元以上降低到每月只需300元。后端影像数据库系统使用Amazon Aurora Serverless,将数据的使用成本降低了80%。

    FreeWheel 是一家专门提供电视及互联网视频广告投放、预测和增值服务等关键解决方案的技术公司,服务于全美90%的顶流媒体,每年支持近500亿美元的优质广告展示。FreeWheel在业务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技术挑战,比如如何实现持续的应用创新与快速迭代,如何构建海量的数据存储与处理系统,如何让应用满足严格的安全与合规要求等。亚马逊云科技的现代化应用开发方法帮助FreeWheel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并赋能业务创新。利用Amazon EKS、Amazon Lambda、Amazon Aurora、Amazon DynamoDB、Amazon S3等Serverless服务,FreeWheel成功地支持了包括奥运会、超级碗等10多个全球收视率最高的顶级赛事活动,系统可以从容应对赛事活动中流量激增的极端业务场景。同时,借助于Amazon RDS和Amazon EBS的安全特性,FreeWheel可以轻松满足数据存储、加密等审计方面的需求;在广告预测业务方面,依托于Amazon SageMaker的分布式训练集群,模型的迭代周期大幅缩短,效果提升近1倍,同时,Spot Instance的使用也让团队节省了超过50%的资源使用成本,并提升了团队的运维效率。



    ]]>
    AWS 将在新西兰开设数据中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据 Scoop.NZ 报道,亚马逊云服务(AWS)宣布计划于2024年在新西兰奥特罗开设一个基础设施区域。新的 AWS 亚太(奥克兰)区域将包括三个区,并在启动时加入 AWS 25个地理区域现有的81个区。该区域将由新西兰当地的 AWS 实体拥有和运营。AWS 亚太(奥克兰)地区将在未来15年通过75亿新西兰元的投资,在奥特拉创造1000个新的就业机会。


    ]]>
    徐直军:华为已成中国第二,全球第五的云服务提供商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9月23日,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华为云已经聚合了超过230万开发者、1.4万多咨询伙伴、6000多技术伙伴、云市场商品超过4500个。在全球,华为云为170多个国家的客户提供服务,是IaaS市场增速最快的云,已经成长为中国第二、全球Top 5的云服务提供商。

    ]]>
    华为张平安回应国资云:中国是开放市场 华为要继续努力打消客户安全顾虑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9月23日下午消息,华为今日举行全联接大会,华为高级副总裁、华为云CEO、消费者云服务总裁 华为张平安回应国资云:中国是开放市场 华为要继续努力打消客户安全顾虑接受了媒体采访。

    今年8月,网传天津市国资委下发了一份名为《关于加快推进国企上云工作完善国资云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的文件,引发广泛关注。

    该文件显示,天津市国资委要求国资企业逐步停止使用包括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等在内的公有云平台,迁移至“国资云”平台。

    此事也引发了外界对众多第三方云服务商未来发展的担忧。

    张平安表示,中国还是非常开放的市场,中国政府也是鼓励开放的。一些企业和领域出现了对其它云有顾虑的现象,这需要华为云继续努力,打消他们的顾虑。

    “这种现象说明,作为云技术服务商还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如果我们做得足够好,他们会更放心的把业务交给我们。”

    他提到,实际上华为内部对自身业务上公有云也有顾虑,比如核心的5G代码上云能不能保证安全。“要解决客户对安全、隐私的顾虑,是不是应该建立更高安全性的云,客户还可以使用华为云,但保密等级更高,可以全程加密,但可能需要付出一些额外成本。”(新浪科技)


    ]]>
    华为云发布十大新服务 已聚合超过230万开发者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9月23日晚间消息,华为全联接2021今日开幕。华为高级副总裁、华为云CEO、消费者云服务总裁张平安做了“深耕数字化,一切皆服务”的主题演讲,宣布两个新Region开服,并发布了华为云开天aPaaS、天筹AI求解器、华为云Stack8.1、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华为云SparkRTC等十大新服务,此外华为云打造的首个虚拟数字人云笙入职华为云。

    据悉,华为云经过4年发展,已聚合了超过230万开发者、1.4万多咨询伙伴、6000多技术伙伴、云市场商品超过4500个,成为互联网公司和政企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平台,越来越多的企业携手华为云开启数字化进程。

    基础设施即服务 让业务全球可达

    华为云持续加大全球数据中心和网络布局,提供体验一致的全球一张网,让客户业务快速全球触达。张平安宣布墨西哥和中国乌兰察布两个新Region在9月23日正式开服。乌兰察布Region作为华为云全球最大的渲染基地,能提供“万核渲一图”的澎湃算力。截至2021年9月,华为云已与伙伴在全球27个地理区域运营61个可用区,覆盖170多个国家。

    华为云携手伙伴共建伙伴云,在全球打造云联盟,让全球客户、伙伴通过一个账号、一个入口、一份账单,一点接入,即可通达全球。法电云(Orange Flexible Engine)APAC大区总裁Christophe Ozer分享了与华为云共同帮助客户全球化发展的实践经验,他表示:“从亚太到欧洲,我们提供全球一张网一朵云,数据互连,全球创新。”

    音频和视频的全球网络服务已成为很多数字化应用的基本需求,张平安发布了华为云SparkRTC实时音视频云服务,可覆盖170多个国家,可靠性高达99.99%,时延在200ms以内。

    技术即服务 不再重复造轮子

    对企业客户来说,如果技术创新不需要重复造轮子,而是像使用水电一样,用云服务的方式使用全球领先的数字技术,将极大地减少重复工作,聚焦创新,降本增效。

    华为将持续把操作系统、数据库、人工智能、编译器、编解码、算法等根技术,通过云服务的方式提供给千行百业的客户、伙伴和开发者。

    在华为全联接2021,张平安发布了华为云天筹AI求解器、华为云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华为云区块链服务、华为云FunctionGraph函数计算服务等创新服务,宣布华为云GaussDB进行三大技术升级,华为云Stack升级至8.1新版本。华为云Stack8.1增加了AI推理、大数据治理、云桌面等八个服务,能提供12类80多个云服务,是本地云服务最多的云解决方案。

    华为云天筹AI求解器,将运筹学和AI相结合,支持亿级规模问题的求解;利用分布式并行加速技术,速度可提升100倍;从人工调参到AI自适应调优,效率提升30%。

    华为云和上海药物所合作发布的华为云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学习了17亿个小分子的化学结构,实现全流程的AI辅助药物设计,大幅提升药物研发效率。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利用华为云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设计出全新的广谱抗菌药物,先导药研发周期从数年缩短到1个月。

    经验即服务 让经验得以复制

    张平安发布了开天aPaaS,是华为云行业的aPaaS,将行业数字化转型经验和创新沉淀在云平台上变成可被调用的服务,提供给行业开发者,让开发者不必重复造轮子,使能行业场景化创新。

    华为云开天aPaaS目前已开放支付、搜索、浏览、地图、广告五个数字业务根引擎,围绕移动开发者提供相关服务,基于华为云开发的移动应用可以一键上架到华为应用商店。在工业、汽车出行、零售、医疗健康、互动媒体、新闻资讯等九个垂直行业行业,华为云开天aPaaS全面开放50+场景化云服务,128个Kit, 超过20000个APIs。

    华为河图云,可以在任何物理空间中融入相匹配的二维或三维数字信息,实现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融合,已在博物馆、大型商场、历史古迹等20+场景中应用。

    华为云WeLink已服务于180家中国500强企业。张平安宣布华为云WeLink进行重大升级。10月,华为云WeLink将陆续在全球更多国家上线。

    华为云全新构建了数字内容生产线,实现了影视制作的全流程自动化。基于数字内容生产线,华为云打造的第一个虚拟数字人云笙在华为全联接2021登场,并作为新员工入职华为云。

    张平安指出,数字化成功的关键是用云原生的思维践行云原生。“华为前三十年重塑了世界的联接,未来三十年,我们将构建智能世界的云底座。基础设施即服务,让业务全球可达;技术即服务,让创新触手可及;经验即服务,让优秀得以复制。面对产业数字化浪潮,机会从不缺失。更重要的,是选择与行动,用云原生的思维践行云原生,深耕数字化,一切皆服务。”张平安表示。(新浪科技 张俊)


    ]]>
    阿里云企业级存储升级:云盘性能提3倍,全球首发云定义存储产品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云计算正带来一场消除线上线下存储边界的革命。

    9月22日,阿里云宣布云存储服务全面升级,包括性能大幅提升300%、时延降低70%的ESSD云盘;可兼容HDFS的数据湖存储OSS,同时推出一款全新产品“云定义存储”(Cloud Defined Storage,CDS)。作为一款支持本地部署的分布式存储产品,阿里云CDS拥有与公共云存储相同的技术架构,因此用户在本地的数据也可以使用与公共云一致的存储产品。

    下载 (4)

    这是云厂商打破线上线下边界,将公共云存储能力带到本地的一次重要革新,必将带动线下存储市场的新一轮创新热潮。

    “云定义存储,突破了云计算的边界,为企业客户带来与公共云一致的存储使用体验。”阿里云基础产品资深产品总监陈起鲲表示,“这是云计算的一小步,但可能是存储行业的一大步。”

    企业基础设施云化,阿里云CDS乘云而来

    随着云计算的普及与大规模应用,企业客户对于存储的功能需求和使用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方面,新兴的业务场景层出不穷,新的应用带来了多样化的数据和IO负载,一套通用的存储产品很难同时满足不同业务的需求。另一方面,云化的基础设施必然带来资源的共享、多租户隔离的需求,如何既满足资源共享,又能减少性能扰动,保障每个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数据安全,给存储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云定义存储”将会是这个挑战的答案。

    阿里云存储承载了公共云上数百万用户纷繁复杂的业务场景,在实战中打磨和积累了服务多样化业务的能力,更加适合云计算时代的数据存储需求。阿里云CDS拥有与公共云存储一致的架构和技术,天然继承了这些产品能力,助力企业从容面对新业务负载的挑战。

    除了具有与公共云一致的产品能力,阿里云CDS原生支持多租户架构以及自服务能力,提供租户身份识别与细粒度资源鉴权能力,既支持租户之间共享资源,又做到了各服务间的资源隔离,保障了企业数据安全。

    陈起鲲表示,与传统的“软件定义存储”不同,“云定义存储”是一种以服务上层应用、服务多租户共享、服务规模化部署而设计的产品,是真正的云时代存储。

    据悉,阿里云CDS将于9月30日搭配阿里云专有云版本正式上线。

    全面升级企业级能力,深耕企业级存储市场

    与此同时,阿里云也为已有云上存储体系升级了多款企业级能力。

    全新推出的云上企业级存储ESSD PL-X高性能云盘 IOPS最高可达300万,单路访问延迟低至30微秒;ESSD Auto PL将云盘容量和性能解耦,支持性能预配置并按业务峰值自动提升性能。此外,云盘支持多计算节点共享访问,让企业传统应用架构上云更平滑;专属块存储集群,满足特定行业企业需求;云盘异步复制功能,让企业数据上云更安全。ESSD的多款新规格产品与全新功能预计将于10底上线。

    下载

    在此次发布会上,阿里云还宣布其数据湖存储进入3.0阶段。OSS全面兼容HDFS语义以及全服务化,方便企业将数据入湖;OSS与CPFS间的数据流动,将高性能AI计算与大数据分析相融合,助力企业从数据中挖掘出更多价值。这些新功能预计将于10月底上线。

    “政企市场是检验云厂商竞争力的黄金标准。”陈起鲲表示,阿里云存储在云计算的大潮中孵化、生长、走向成熟,具备极佳的系统稳定性、安全性与弹性能力。同时,受惠于客户的信任与支持,阿里云存储在超大规模部署下打磨出自动化运维能力。取之于行业,用之于行业。未来,阿里云存储将持续迭代,深耕企业级存储市场。


    ]]>
    破除安全阻碍,云计算2000亿规模指日可待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继个人计算机、互联网之后,如今云计算正掀起新一轮的IT产业变革热潮。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云计算整体规模已经达到1781亿元,预计未来几年还将突破2000亿元。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加速应用的背景下,近来各领域企业上云加快,市场迎来猛增,我国云计算发展正式迎来黄金期。


    众所周知,云计算能够提升网络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帮助企业节约生产成本,对于企业发展和传统行业转型来说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一直以来,我国在云计算发展上并不具备优势,因为我国云计算起步较晚。好在,我国拥有良好发展土壤,以及政策、资金等利好加持,这给了我国云计算快速发展和增长的机会。

     

          从当前我国云计算发展情况来看,我国与头部国家的差距正在缩小。例如市场规模上,我国已经从最初的十几亿规模增长至千亿规模;同时企业发展上,当前我国华为云、阿里云、百度云等已经在市场占据一定份额;此外产品服务上,我国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多赛道全面出击,企业应用云计算比例也来到66%。

    总体来看,现阶段我国云计算发展虽仍落后美国等3-5年的时间,但追赶步伐已经越来越快。未来,随着国内愈发凸显的发展机遇,后来居上犹未可知。而近两年,两大机遇也是已然显现,一方面疫情带起的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网上展会、远程医疗等潮流正在加速上云,另一方面新基建也给云计算带来风口助力。

    其中,疫情的冲击使得传统行业的办公与作业朝着非接触的网上转移,这给了云计算极大用武之地,其高效便捷、灵活扩展的优势也得以进一步发挥。从当前现状来看,这一股潮流还在持续,把握这股潮流和机遇,加速企业上云,将推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不断加快,有助于促进云计算市场的进一步壮大。

    而新基建战略的出炉,则给云计算发展带来更显著的推动。当前,国家政府对于云计算大力支持,成为推动云计算发展的重要力量。新基建战略的实施,不仅云计算发展被再次强调,同时与之相关的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发展也受到关注。新基建战略有望推动我国云计算发展步入发展快车道。

    不过,虽然目前我国云计算发展态势和潜力都十分喜人,但由于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发展也不能过分乐观。除开一直以来我国云计算发展生态不够完善、内部服务存在偏移等之外,当前我国云计算发展还面临着严峻安全问题,以及发展渗透普及问题,接下来解决这些问题将是我国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我们知道,数据安全是云计算发展的固有障碍,近年来,伴随着网络边界被进一步打破、数据流通进一步加快,数据和网络风险变得越来越多样和明显。为应对不断增强的安全问题,既要求我国云计算企业加强外部防御,也需要通过技术、监管等严防内部隐患,这对于云计算企业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压力。

    此外,企业上云困难、不愿上云等现象,也是阻碍我国云计算发展的一大问题。对于传统领域的企业来说,很多对云计算技术不了解或不接受,这都导致了云计算落地和商用普及的困难。接下来,我国还需要不断加强云计算宣传,简化云计算应用难度,深化云计算技术影响,为云计算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
    阿里云推出全球首个云定义存储产品 性能提升300% 数据湖存储进入3.0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9月22日消息,阿里云宣布云存储服务全面升级,包括性能大幅提升300%、时延降低70%的ESSD云盘;可兼容HDFS的数据湖存储OSS,同时推出一款全新产品“云定义存储”(Cloud Defined Storage,CDS)。

    据悉,作为一款支持本地部署的分布式存储产品,阿里云CDS拥有与公共云存储相同的技术架构,因此用户在本地的数据也可以使用与公共云一致的存储产品。

    全新推出的云上企业级存储ESSD PL-X高性能云盘 IOPS最高可达300万,单路访问延迟低至30微秒;ESSD Auto PL将云盘容量和性能解耦,支持性能预配置并按业务峰值自动提升性能。

    “云定义存储,突破了云计算的边界,为企业客户带来与公共云一致的存储使用体验。”阿里云基础产品资深产品总监陈起鲲表示,“这是云计算的一小步,但可能是存储行业的一大步。”

    阿里云还宣布其数据湖存储进入3.0阶段。OSS全面兼容HDFS语义以及全服务化,方便企业将数据入湖;OSS与CPFS间的数据流动,将高性能AI计算与大数据分析相融合,助力企业从数据中挖掘出更多价值。这些新功能预计将于10月底上线。

    ]]>
    OpenStack社区全票通过 国内首个开源智能运维项目Venus转正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眼睛大大明察秋毫
    卡通小鸟优雅轻巧
    工具虽小但绝对能搞定大事儿
    一个关注细节的卡哇伊啄木鸟形象
    这就是Venus


    近日,这款身材虽小却蕴藏大能量的智能工具传来好消息!作为浪潮云海针对OpenStack平台在日志存储、检索、分析等方面的需求而实力推出的日志管理项目,Venus以全数赞成票通过了OpenStack社区TC团队的审核,成为国内贡献OpenStack社区且在智能运维领域的首个正式项目。 

    贡献社区的Venus究竟是什么?

    概括来说,Venus主要还是取决于大规模部署条件下,针对OpenStack平台在日志存储、检索、分析等方面的核心需求,可以做到一站式满足日志采集、清洗、索引、分析、告警、可视化、生成报告等,帮助运维人员快速检索问题,掌握平台的运行健康度,并在未来计划引用机器学习算法,快速定位IT故障及根因,提高运维效率以及平台管理的水平。

    具体来说在检索工作上,Venus主要提供了简单易用的检索方式,可以做到检索一切日志数据,定位日志上下文;在分析上主要实现日志关联、字段数值统计,提供多场景、多维度的可视化分析报表;告警层面则将搜索转化为主动告警,实现海量日志中错误的“大海捞针”;定位是主要通过建立知识图谱和调用的链式关系,结合算法实现故障的快速定位。

    以下是基于浪潮云海自研OpenStack Dashboard(浪潮云海自研的OpenStack Dashboard已贡献到木兰社区,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到社区下载集成,功能完善且操作简易。)集成Venus的两个典型示例,可参考:

    示例1:在云平台上的虚拟机创建操作未成功,怎样迅速定位到问题呢?

    a.找到创建操作的请求ID,并通过此跳转到虚拟机创建调用链页面。


     


    b. 系统可以展示整个调用过程,做到清楚定位到整体调用链错误日志的位置。


     


    示例2:当云平台出现错误日志时,如何将其转化为告警来提醒运维人员呢?

    a. 运维人员收到的日志告警信息如下:


    b. 运维人员可以进一步成功检索错误日志的详细信息和统计信息。


     


    表现亮眼的Venus,整体的技术架构如何?

    浪潮云海技术研发团队表示,Venus以Fluented+Elasticsearch为基础,深度挖掘日志数据、固化运维的场景并提供认证的通用接口,例如:


    采集层:开发了基于Fluented的采集任务,针对OpenStack、操作系统、平台服务等日志开发了读取、过滤、格式化、发送等插件,而且用户可以按需配置。

    存储层:采集并格式化后日志索引至Elasticsearch集群中,ES提供副本机制。即使在某些服务器宕机后仍能正常工作,提高数据可用性,同时存储层也有Mysql作为分析结果的存储。

    Venus_api:api服务主要进行简单的业务处理,提供更简洁更全面的认证接口。将上层调用转化为底层Elasticsearch查询,并对查询的多维度索引数据进行简单处理,同时将结果返回。

    Venus_manager:内部定时任务模块,开发了可配置的定时任务,包括数据清理任务、日志分析任务、日志告警任务、调用链分析任务等核心业务处理任务。

    展现层:Venus已开发Horizon插件并且提供统一接口对接第三方系统。

    关于Venus的未来,期望可以如此

    一直以来浪潮云海通过对开源开放技术的攻坚,突破开源版本在性能、大规模管理能力方面的瓶颈,秉承“源于开源、馈于开源”的理念,助力业界共同构建开放统一的智能基础设施。

    Venus项目旨在打造一个开放的OpenStack日志管理平台,集合广大用户在日志领域的需求和实践,提供各场景日志分析并集成算法和知识图谱实现故障的快速定位,构建完备的日志运维场景,所以Venus模块会随OpenStack的Yoga版本发布第一个正式的Release,未来的重点工作将会涉及:

    • 开发典型错误日志告警任务,开发关键词告警任务

    • 开发Venus的Horizon展示插件,开发至少3个日志分析页面

    • 优化基于Kolla-ansible的部署方式和基于Devstack的部署方式

    • 错误场景模板化并且总结更多的典型错误日志模式


    ]]>
    国内政企领域云服务领军企业,紫光云完成6亿元新一轮融资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近日,紫光股份旗下紫光云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完成6亿元人民币融资。投资方是中移资本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入选中国社科院抗疫优秀案例

    紫光云成立于2018年,不仅仅是紫光集团“芯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领先的云服务提供者。该公司专注提供私有云运营、智慧城市运营、公有云研发、运营及销售、产业互联网等业务,为数字经济时代服务。

    为支撑产业互联网,紫光云目前已经建立了超过十个行业的专家队伍和研发团队,并在全国20+个省市实现落地。在新冠疫情阻击战中,紫光云团队凭借在大数据、AI、云计算等多领域的丰富积累,陆续推出了“uWorker协同办公解决方案”、“华佗疫情防控解决方案”、“网盘办公解决方案”、“云视频会议方案”等系列战疫组合拳,成功入选了中国社科院抗疫优秀案例。同时,紫光云还在第八届全球云计算大会·中国站中,荣获“2020云计算抗疫先锋企业奖”,为南京、重庆、天津、连云港、黑河、南昌、宁夏等十余个省市的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全天候运维服务等。

    此外,紫光云在产业互联网领域中,凭借自身优势和数字化能力,不断在芯片云、建筑云、工业云的产业创新方面实现了突破。根据紫光股份2021年半年度报告显示,该公司在上半年已经实现营业收入3.92亿元,同比增长达73.42%,成绩非常亮眼。

    下载 (1)

    紫光云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紫光股份董事长、新华三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紫光云董事长于英涛指出,紫光云和新华三长期以来与中国移动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未来,双方会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中国移动在数据中心、带宽等方面的资源累积,进一步完善双方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优化节点布局。本次融资,中国移动是紫光云的战略投资者,对本公司的技术很认可,为紫光云带来业务协同。未来,紫光云会将本轮募集资金完善“芯-云-网-边-端”产业链,不断增强在云计算领域中的核心竞争力。

    投资方本轮投资的理由是什么?

    中移资本认为,中移动近年来不仅大力发展自身的云业务,还加强对生态合作伙伴的布局和完善。在云服务领域中,紫光云拥有着先进的技术优势和解决方案,尤其是政企行业领域。这些有利于促进与中移动政企业务的协同效应。期待双方在政企行业市场和智慧城市业务中,做到优势互补,携手开拓市场。

    下载 (2)

    商道创投网对本次融资事件作何评价?

    商道创投网创始人王帅观点:本次融资对紫光云团队来说,是具有重大战略性意义的一步。它不仅有助于满足紫光云在云计算和云服务相关方面的资金需求,还促进了紫光云的健康快速发展。


    ]]>
    Canalys显示,中国云基础设施市场已达到66亿美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市场分析公司Canalys近日发布了中国云计算市场2021年第二季度报告,报告显示,中国云基础设施市场同期增长54%,达到66亿美元。

    下载 (3)

    中国四大云巨头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百度智能云,以56%的整体增长率成功保持了市场主导地位,占云总支出的80%。

    其中,百度智能云第二季度的增长率不仅高于整个市场的增长率,也高于四家公司的整体增长率。

    该报告确定,这四家领先的云服务提供商在2021年仍保持强劲增长,称“由于数字转型、人工智能和智能产业都仍在企业和政府的议程上,本地需求仍然很高。”

    Canalys副总裁Alex Smith在报告中表示,“中国科技公司可以一直依赖本土市场。”中国领先的云服务提供商,包括百度智能云,预计将在该市场获得更多增长。


    ]]>
    工信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兴业务收入亮眼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消息,1-8月份,通信业运行态势总体良好。电信业务收入稳步增长,电信业务总量快速增长;5G用户数快速扩大,网络建设和应用不断推进;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数稳步增加,蜂窝物联网、IPTV用户数较快增长,新兴业务对电信业务拉动作用持续显现。特别是新兴业务收入持续加快增长,云计算大数据收入同比增速分别达98%和34.8%。

    5882b2b7d0a20cf4b855d5f8d0416f3fadaf99a5

    2020-2021年1-8月份电信业务收入和电信业务总量累计增速(图源工信部网站)

    1-8月份,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9919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同比提升5.3个百分点。按照上年不变价计算的电信业务总量为10932亿元,同比增长27.5%。分类来看:

    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平稳增长。1-8月份,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固定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为1708亿元,同比增长11.3%,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为17.2%,占比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1.9个百分点。完成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4392亿元,同比增长4.3%,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为44.3%,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2个百分点。

    语音业务持续下降。1-8月份,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固定语音和移动语音业务收入156亿元和79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6.8%和5.9%,合计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9.6%,占比同比回落1.5个百分点。

    新兴业务收入持续加快增长。1-8月份,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积极发展IPTV、互联网数据中心、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业务,共完成新兴业务收入1491亿元,同比增长28.1%,增速较1-7月份提高0.6个百分点,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为15%,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3.6个百分点。其中云计算和大数据收入同比增速分别达98%和34.8%。

    38dbb6fd5266d016dc8ceb0d3363f00e34fa35cb

    2020-2021年1-8月份电信业务收入分类增长情况(图源工信部网站)

    从用户发展情况来看,移动电话用户规模稳中有增,5G用户规模快速扩大。截至8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电话用户达16.26亿户,比上年末净增3205万户。其中,5G手机终端连接数达4.19亿户,比上年末净增2.2亿户。

    固定宽带接入用户规模稳步增长,千兆用户发展加快。截至8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5.19亿户,比上年末净增3510万户。其中,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4.77亿户,占总用户数的92%,占比较上年末提升2.1个百分点;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1864万户,比上年末净增1224万户。

    蜂窝物联网用户增长较快,IPTV用户稳步增加。截至8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13.3亿户,比上年末净增1.9亿户,其中应用于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公共事业的终端用户占比分别达17.6%、16.8%、22.4%,智慧公共事业终端用户同比增长24.6%,增势最为突出。IPTV(网络电视)总用户数达3.4亿户,比上年末净增2469万户。

    1-8月份,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1420亿GB,同比增长36.7%。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流量达到1359亿GB,同比增长35.5%,占移动互联网总流量的95.7%。8月份,当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DOU)达到13.73GB/户·月,同比增长22%,比上年底提高1.81GB/户·月。


    ]]>
    微软Office 2021将在10/5发布,永久授权非云计算订阅制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微软(Microsoft)将为商用客户推出下一版Office软件,承诺在10月5日、与Windows 11同一天发布Office 2021消费者版本。此外,适用于Windows、macOS系统的Office LTSC(Long Term Servicing Channel,长期维护信道)版本,则自今天起向商用与政府客户推出,提供永久授权、无需付费订阅的Office文字处理服务。

    微软目前主推的Microsoft 365,采用云计算工作模式,并以每月或每年的方式收费。即便更加便利与弹性,仍有些客户因现实环境或使用成本等考量,无法全面转移至云计算,这时可以参考使用Office LTSC版本,它不会附带Microsoft 365中的AI人工智能与云计算功能,也不会收到功能更新。微软将为Office LTSC提供5年生命周期的支持,还承诺未来会推出另一个永久授权的Office版本。

    Office LTSC仍以过去版本包含的功能为基础,不仅如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等性能提升,并添加以下功能:

    上述新功能也将出现在Office 2021其中,而微软尚未公布Office 2021的定价,但该公司表示将在10月5日正式上市,同一天也是Windows 11发布的日子,相信接下来很快将有关于Office 2021功能与定价的更多消息。

    事实上,微软日前宣布一系列的商用产品价格调整,像是商用版Office 365的每月收费提高1~2美元,预计在2022年3月1日起生效,但未调高消费者版与教育版Office 365的定价。


    ]]>
    数据时代,如何重新定义NAS的灵活性?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摘要:借助全球最灵活的横向扩展NAS解决方案Dell EMC PowerScale,企业可支持任何基于文件的数据工作负载。

    文 / 戴尔科技集团大中华区非结构化数据存储事业部总经理刘志洪

     

    dell1.png 

    最近,IDC研究报告《满足数字化转型企业新的非结构化存储需求》新鲜出炉。该研究调查了400多家企业IT决策者,并明确了管理非结构化数据的主要驱动因素和挑战。IDC 发现,受访者的反馈显示,对基于文件的存储平台,企业非常看重其灵活性。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和需求——需要能够轻松支持企业级文件的混合工作负载,并为任何现代化工作负载做好准备,包括要求严苛的工作负载(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或传统使用场景(如文件整合和归档)。报告中提到的灵活性包括一些关键要求,如支持混合介质、无中断、可扩展性、易于与公有云集成、多种访问方法以及不同部署模型的可用性等。为满足企业对灵活性的持续追求,近日,戴尔科技集团推出针对全球最灵活横向扩展NAS 解决方案Dell EMC PowerScale的一系列创新。新增功能提供了更灵活的消费、管理、保护和安全功能,以消除数据孤岛,帮助企业有效地使用非结构化数据,并有能力基于数据资产自信地开展创新。

    PowerScale 产品组合的增强功能使企业有能力支持任何数据工作负载,轻松管理并保持其灵活的架构弹性,包括:

    • 与同类归档节点相比,新的PowerScale归档节点(A300和 A3000)提供高达两倍以上的性能。与同类混合节点相比,新的PowerScale混合节点(H700和H7000)性能提升高达75%以上。

    • 新PowerScale OneFS和DataIQ软件功能进一步增强,扩展了存储管理、性能监控、审计与合规功能,并简化大规模文件存储的管理复杂度。

    • API集成的防勒索功能得到增强,可保护数据免受网络攻击。现在,除了完善的本地部署方案外,也提供云部署选项。

    • 动态NAS保护(Dynamic NAS Protection),可通过PowerProtect Data Manager实现,提供了简单、现代的方式来保护NAS系统,使备份速度提高3倍,恢复速度提高2倍。

    dell2.png 

    PowerScale A300节点

     

    为满足所有工作负载而构建

    通过新的PowerScale混合节点(H700和H7000)和归档节点(A300和 A3000),戴尔科技集团完成了Isilon产品线的更新。该系列更新始于2020年PowerScale F200和F600全闪存节点的发布,以及后续PowerScale F900全闪存节点的发布。这些新的、更强大的混合和归档节点提供了更多的计算内核、缓存、内存、以及更多的网络选项,同时提供与现有PowerScale 和 Isilon 集群完整的节点兼容性。例如,A300 和 A3000节点可以支持活跃归档和深度归档工作负载。

    “Dell EMC PowerScale的众多节点,可在高性能计算环境中以让人惊奇的速度传输非结构化数据,并能够快速扩展,支持指数级的数据增长。”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首席技术官、副首席信息官Nassos Galiopoulos表示,“我们现在以惊人的速度、多样性和规模处理数十亿条记录,以及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通过将Dell EMC PowerScale作为高性能计算系统的存储基础架构,我们可以比以往更快地得出结果,洞察数据中隐藏的真相。”

    除了节点更新,PowerScale基础操作系统OneFS引入了一系列增强功能,包括可写快照、更快的升级、安全启动、HDFS ACL 支持和更好的小文件效率等。PowerScale整个产品系列现已全面支持在线数据缩减功能,可将存储效率提高 2.2 倍。数据管理软件 DataIQ 的最新版本为大规模集群提供了改进的用户体验,UI增强让导航更易用,并具备运行更详尽的报告,按时间点分析卷的能力。

    从边缘到核心,再到云,戴尔科技集团业界领先的横向扩展 NAS 解决方案——PowerScale 产品组合可以轻松处理任何数据工作负载。例如:

    • 部分节点通过可选的 NVIDIA GPUDirect 支持性能优化,以提供现代工作负载(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分析、基因组测序和 EDA 等)所需的极致性能。 戴尔科技集团已经在实验室(而非理论数字)中证明可以线性扩展至高达 250GB/秒的读取带宽。并且, PowerScale是NVIDIA GPUDirect存储合作伙伴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它可以在单个命名空间中扩展至252个节点。

    • 归档节点经过容量优化,非常适合速度更快的活跃归档以及深度归档工作负载。

    • 混合节点是混合工作负载所需的、具备最佳性价比的,如媒体娱乐、医疗保健、生命科学、数据分析、汽车设计与制造等——能够利用 SmartPools 技术根据使用模式智能地提供所需的性能。

    • 针对非结构化数据的云存储解决方案,为高性能计算数据驱动的工作负载提供了多云和混合云部署,无需对应用进行重构,可与Azure、AWS和Google Cloud等云供应商的原生服务相结合。

     

    dell3.png 

    PowerScale H7000节点

     

    数据保护灵活性与动态NAS保护

    非结构化数据呈指数级增长,IT 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保护数据和 NAS 基础设施免受勒索软件攻击,提供持续服务,企业面临严峻挑战,步履维艰。 戴尔科技集团进一步加强针对 PowerScale 的数据保护,通过 Superna功能套件增强防勒索保护,并为Dell EMC PowerProtect产品组合引入新的动态 NAS 保护功能。

    如今,勒索软件攻击每11秒就会发生一次。针对PowerScale的Superna网络保护和恢复解决方案旨在帮助企业从勒索软件攻击中获得全面的预防、保护和快速恢复,全新的Superna AirGap Enterprise提供了更智能、更先进的网闸隔离(air gap)功能,确保数据安全可靠。包括Superna搜索恢复和监控功能等在内的新生产力特性也进一步扩展了PowerScale的卓越管理和控制能力。通过由Faction支持的多云数据服务托管Superna勒索软件卫士解决方案,满足多云部署。通过该解决方案,客户可以利用公有云从网络攻击事件中恢复数据。

    对于希望以文件级快速恢复,寻求轻松管理增量NAS数据保护的组织机构,戴尔科技推出动态NAS保护(Dynamic NAS Protection)——一种简单、现代化的NAS系统保护方式。动态NAS保护可与Dell EMC PowerProtect Data Manager一起使用,智能且自动扩展以优化性能,为支持NFS或CIFS的任意NAS系统提供保护和恢复,包括Dell EMC PowerScale、PowerStore和Unity。动态NAS保护可将备份速度提高3倍,恢复速度提高2倍,通过简单、高效的NAS备份和恢复管理帮助企业改善SLA。

    “现在,USC Australia拥有多种策略,使用多种备份方法保护其在NAS和Windows文件集群上的文件。通过PowerProtect Data Manager,动态NAS保护自动将共享、文件系统和卷切分为多个工作流,在统一的策略中并行运行。”USC Australia信息技术IT系统基础设施分析师Drew Hills表示,“动态NAS保护还可以自动平衡和扩展资源,简化管理,同时加速备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

    无论是管理需求严苛的GPU运算,还是公有云工作负载,无论是想要以低成本保留历史数据的归档,还是考虑保护企业数据免受网络攻击,企业都需要PowerScale这样一个存储基础设施,支持数据管理和保护策略,可以处理最严苛和关键的数据密集型文件工作负载,而避免存储孤岛。提供整个企业的横向扩展文件存储解决方案,将非结构化数据整合至统一的数据湖中,轻松地保持数据连接、管理、保护和安全,以应对要求最严苛的企业工作负载。


    ]]>
    如何基于Dataphin实现敏感数据保护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在《基于数据分类分级和敏感数据保护,保障企业数据安全》一文中,我们讲解了Dataphin中资产安全的主要应用场景和基本概念,那么如何利用Dataphin的安全能力,来保障企业的数据安全呢?

    我们来看一个最常见的案例:消费者隐私数据保护。

     

    场景介绍

    近几年,随着消费者个人意识的崛起和对隐私的重视,数据安全成为了一个越来越热门的话题,国家也陆续发布了一些相关规定,来规范数据的采集和使用。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如果不重视敏感数据的保护,不重视数据安全体系的建设,那么一旦发生了敏感数据泄漏事件,轻则企业口碑受损,业务受影响;重则会直接触法律,受到主管部门的处罚和制裁。

     

    而在企业领域的敏感信息中,个人敏感信息是绝对的大头,包括个人的身份信息(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手机、邮箱、地址)、个人财产信息、生物识别信息等等,都属于个人敏感数据。这些数据一旦泄漏,对用户的个人生活以及对企业的业务运行,都会产生非常大的损害,所以在企业的业务运转中,要对消费者的个人隐私数据进行脱敏保护。

     

    min1.png 

    图片:支付宝中,对用户姓名与用户账号的脱敏保护

     

    主要流程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在Dataphin上,实现敏感数据保护的主要流程:

    min2.png 

    Dataphin中,实现敏感数据保护,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识别敏感数据:即设定数据分类、数据分级、识别规则等内容

    2、设置敏感数据保护方式:为识别的敏感数据选择合适的脱敏算法、设定脱敏规则

    3、数据消费:在即席查询、开发数据写生产等场景进行数据消费时脱敏

     

    详细步骤

    接下来,我们以用户敏感信息中,最常见的用户姓名为例,展示如何一步步的首先用户姓名的识别和脱敏保护。

    1、识别敏感数据

    假设我们已经建立好了数据分类和数据分级(Dataphin会内置通用的分类和分级标准,支持开箱即用),我们直接进入新建识别规则的模拟步骤:

    新建一个【用户姓名】的识别规则;

    扫描范围选择【全部】;

    扫描方式选择【内置识别】-【名字】(如果用户姓名的字段都叫【name】,也可以配置正则规则【^name$】);

    数据分类选择【个人数据(C)】;

    数据分级选择【机密数据(L3)】(根据自己企业的情况灵活调衡);

    优先级选择【3】(中间优先级,根据自己企业的情况灵活调整);

    min3.png 

    配置完成识别规则后,我们可以触发一次【手动规则扫描】,或者等到第二天,系统会自动执行一次全局扫描。最终敏感数据识别的结果,都可以在【识别记录】页面看到:

     

    min4.png

    2、设置敏感数据保护方式

    识别到敏感数据之后,下一步就是给敏感数据设置合适的保护方式,从而保证数据不泄漏。

    Dataphin当前内置了多种遮盖脱敏规则(如【张三】,显示成【*三】)、哈希脱敏规则(如【张三】,显示为【615DB57AA314529AAA0FBE95B3E95BD3】),可以满足大部分业务场景下的数据保护需求,并在未来支持加解密算法和用户自定义脱敏算法。

    这里建议大家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算法。比如对于用户姓名,在大部分的业务场景中(如支付宝转账),都是不能显示完整的名称,但是可以显示一部分,用于身份确认,这样就可以选择内置的【中文姓名】的脱敏算法 

     min5.png

    选择好合适的脱敏算法之后,我们就可以配置动态脱敏规则了,还是以用户姓名为例:

    新建一个【用户姓名脱敏】的脱敏规则;

    绑定已经建好的敏感数据识别规则【用户姓名】;

    应用场景选择【写开发表】、【即席查询】;

    脱敏方式选择【遮盖掩码-中文姓名】;

    生效范围选择【全部】

     min6.png

     

    至此,我们的敏感数据识别和保护就已经完全配置完成了,接下来在数据消费的过程中,就可以对数据进行保护了。

     

    3、数据消费

    下面已即席查询为例,展示敏感数据识别和脱敏的效果:

    可以看到,我们开始往表格里写入的数据是【张三】,因为写入了敏感数据【name】字段,也就是【用户姓名】,所以在数据读取的时候,系统自动的进行了脱敏,操作的同学只能够看到【*三】,从而防止敏感数据泄漏,保护了数据安全。 

     min7.png

    结语

    上面通过用户姓名这样一个非常很简单的案例,串讲了整个敏感数据识别和脱敏的主流程,相信能帮助您理解整个数据安全保护的机制;而在主流程之外,还有数据分类分级的制定、审核识别记录并手动修改、脱敏白名单等流程。同时,在企业实际的数据安全保护中,还有更多的系统工作要做,比如制定符合企业的数据分类分级体系、建立完整的数据识别体系等等。



    ]]>
    中国工程院院士、云计算技术专家王坚:今天的数字化,就是一百年前的电气化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城市容纳了全球50%~60%的人口,但是消费了约70%的能源。”今日(9月7日),在成都举行的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云计算技术专家王坚在演讲中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

    引用这一数据,王坚表示,在双碳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不能简单将目标拆解到具体的行业或部门,“城市关乎生产和生活,应该被视作一个非常重要的主体。”目前,前100名城市的碳排放量约占全球碳排放量的20%。

    中国工程院院士、云计算技术专家王坚

    ▲王坚

    为此,王坚提出了“城市数字化”的概念——城市的数字化,关键在于让城市资源使用效率得到巨大提升,从而可以在城市人均资源消耗量远低于发达国家时,且达到碳中和的情况下,依旧可以让人民生活水平有一个极大提升。

    比如,19世纪末,以爱迪生第一次在纽约铺电网为标志,城市的碳排放曾出现过一次巨大增加,这个时代恰恰是电气化开始的时代。而随着电气化的普及更彻底,碳排放量急剧增加,绝大部分能源将变成电的形式提供给人使用。

    “今天的数字化,就是一百年前的电气化。”在王坚看来,应该将数字化放在和电气化同等重要的位置来看。据了解,在美国工程院于2003年发布的20世纪100项工程技术成就榜单中,电气化排在第一位,之后是飞机、汽车、互联网、计算机。王坚认为,电气化并不是一个特定的行业,正如数字化一样,未来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可能性是不可估量的。

    王坚曾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在一个机动车保有量300万的城市,平时不堵车的时候路上是20万辆车,高峰堵得水泄不通的时候,路上是30万辆车,只多了10万辆。“只是多出来了10万辆汽车,不应致使城市交通瘫痪。”在他看来,核心是没有利用好数据。又比如,酒店因为配置不合理也可能浪费大量能源,而这也需要数字化发挥作用。

    成都举行的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现场

    王坚指出,2010年到2018年,全球计算量增加了500%以上,而对能源的要求只增加了6%。他表示,从技术的角度,我们是有机会用计算来换回我们能源的降低。在王坚看来,在未来的计算,每增加一度电,应该为世界减少大概10度电的消耗。“云计算就像在电气化时代的电一样,对社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
    2027年全球云计算服务产业规模将达3131亿美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9月15日消息,据外媒报道,市场研究机构ResearchAndMarkets发布的报告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在2020年估计为3131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9375亿美元,在2020-2027年的分析期内,年复合增长率为17%。

    作为报告中分析的细分市场之一,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预计将实现18.4%的复合年增长率,并在分析期结束时达到4493亿美元。在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及其引发的经济危机的业务影响进行早期分析后,平台服务细分市场的增长在未来7年内调整为16.2%的修订复合年增长率。

    据估计,到2020年,美国的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842亿美元。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225亿美元,在2020年至2027年的分析期内CAGR为22.1%。在欧洲,德国预计将以13.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
    企业上云迎来“黄金时代”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过去200多年间,技术驱动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和经济进步的重要力量,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如今,我们又迎来了众多颠覆性技术相互组合、释放潜力、迸发能量的阶段,人们的生活、工作、社交、消费方式得以重构。

    那么,这些颠覆性技术有何独特但却共通之处?无论是人工智能 (AI)、增材制造和机器人,还是扩展现实和物联网 (IoT),这些颠覆性技术的应用和扩展都需要一个坚实的共享底层基础架构——云计算。

    全球企业高管在投资云计算、扩展应用规模这点上基本已经达成了共识。埃森哲近期的一项研究表明,八成(80%)企业高管认为上云能够降低业务不确定性,而近九成(87%)高管则将上云看作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在云计算开启黄金时代之际,企业需关注上云路上的“三二一”。

    三大上云路径

    但是,众说纷“云”。面对上云关键第一步,不少企业依旧面临重重挑战。即使是已经步入云端的企业,如何更好地利用云的特性进行技术、业务的拓展依旧是个长期课题。埃森哲发现,根据企业在过去五年中采用云技术的广度和深度,虽然仅两成企业是真正的“上云领军企业”,但更多企业也已不再简单地认为上云是个技术活,不再只是为了简化IT环境。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开始将上云作为企业发展的新基础,实现企业再造的新途径。

    企业上云新途径

    目前来看,企业通常会选择三条上云路径,自然分别对应着三种不同的考量,收获不同的结果。

    1.多数企业上云会选择从第一条路径“迁移”开始。为此,要用到基础设施即服务 (IaaS) 或软件即服务 (SaaS) 等云技术,其主要作用在于赋能企业高效运行业务应用程序。此外,应用程序和数据均已迁至云端,这为加快企业试错进程打下了基础。

    2.另一些企业则会选择第二条上云路径“加速”,将新的云能力引入数据分析和软件工程中。这些新能力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利用云端的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从而提升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智能化水平。例如,将视频、音频或社交媒体行为等新型数据与人口统计信息相结合,从而实现更精准、更及时的客户细分和定向广告触达。选择该路径的企业,其投资方向包括加强技术水平、提高员工技能,为新能力提供支持。很多企业的上云投资便到此为止。

    3.只有少数企业能够高瞻远瞩,选择鲜有人尝试的“增长与创新”这条上云路径。这些企业希望摆脱旧有技术和流程的束缚,通过上云为业务重塑打基础。企业也将由此获得新机遇,开辟能颠覆市场的新数字化价值主张和体验。选择这条上云路径的企业通常是为了实现业务重塑;同时,这些企业也意识到需要依托强大的技术后盾、人才储备及正确的商业模式来实现规模化。

    两大上云难关

    选择第三条路径即增长与创新的企业,往往已经看到了上云路上的两大难关:通过上云,开发和推出全新的差异化产品和服务;通过上云,实现营销、销售和客户服务等非IT职能部门的转型。

    亚太地区上云企业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以及实现营销的比例

    埃森哲调研发现,利用云技术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的企业不足35%。多数企业为何没有利用云能力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为了推动业务增长,企业需要在人才和组织文化层面展开大规模的变革,以适应上云所带来的全新工作方式,及时获取高质高频的数据。但现实情况下,CEO往往未能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在于,业务部门甚至是企业高管都缺乏熟练运用云技术的能力。

    同时,在埃森哲看来,大部分上云价值的实现在于改变非IT部门的经济效益——而这一点为大部分的企业所忽略。云技术能够大幅降低IT成本,这一点已成为当前大多数CEO的共识。然而,上云所带来的机遇远不止于此。借助云技术,企业还能缩减销售管理费用(SG&A)、降低主营业务成本(COGS)。埃森哲预计消费品与服务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降低1%-2%,比实现25%-40%的IT成本节约更具实际价值。

    利用云技术和数据技术,可以提高企业运营的精益度、预测性和质量,使主营业务成本大幅降低。此外,埃森哲的经验还表明,战略性上云可以使消费品与服务企业通过营销优化的方式,实现8%-14%的线上收入提升,通过动态定价实现3%-5%的收入提升。

    CEO应当意识到,如果没有云技术的加持,不仅企业的营收增长潜力将大幅降低,达成收益目标所需的时间也将变得更长。原因在于,无论是数字化营销和电子商务,还是客户细分和用户体验,云都能够充分激发各种数字化技术的潜能。

    一个共同基石

    云技术是各种颠覆性技术的坚实基础,其实,云技术更是企业向未来转型的基石。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做好这4点的企业能从战略层面更有效地利用云技术,实现业务重塑。

    1.目光长远,注重价值。企业的业务环境千差万别,一开始往往会选择一条相对保守、安全的路径作为上云开端,但最终,那些拥有长远目标、明智上云的企业可以运用合理的价格实现业务快速扩张。不仅如此,这些企业能够将未被充分利用的无形资产(如行为数据驱动的定制化产品和服务)转化为商业价值。此外,CEO还应特别关注上云所带来的其他价值,如通过绿色上云,大幅降低IT的碳排放总量,助力可持续发展。

    2.跳脱窠臼,拥抱变革。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上云与传统的企业变革项目大相径庭,需要采用截然不同的实施方法。在启动长达数年的全方位上云计划之前,先循序渐进地在特定业务领域(如计费、销售效率、客户服务)部署云技术,解锁有形价值,有助于树立企业的信心,从更广的范围推动组织变革。

    3.同德同心,协同作战。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开展云上企业转型意味它们需要任命更多的项目经理。但埃森哲经验表明,开展云上企业转型意味着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一支能够协同作战的多元化专业团队,包括软件工程师、数据科学家、云架构师和网络安全专家,以及法律顾问,甚至是人工智能伦理学家。此外,企业也应对其招聘流程做出调整,在当下技商(衡量的是一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对技术变化的接受和适应能力)、智商、情商三商并重的环境中,吸引和留住最优人才。

    4.心怀责任,勇往直前。企业各部门需通力协作、改变工作方式,利用云技术加快业务试错进程,还要适应各类新兴技术在业务流程中的普及应用。例如,基于云的聊天机器人已成为客户询问产品功能或价格的常用应答工具,接下来企业除了可以有效利用用户行为等各种新型数据,用以改善客户服务流程,还应关注每位来电者的情绪和情感,确保用户体验不会因人工服务频率降低而有所下降。从技术、产品开发,到营销、销售和客户服务,决策者需要将负责任的商业实践融入到企业的方方面面。

    时不我待,上云旅程,就此开启。


    ]]>
    二季度中国云服务市场达 66 亿美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Canalys 发布了中国云计算市场 2021 年第二季度报告。

    报告显示,2021 年第二季度,中国云基础设施市场增长 54%,达到 66 亿美元。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和百度智能云分别以 33.8%、19.3%、18.8%、7.8% 的市占率位列前四名。

    Canalys 发布中国云计算市场 2021 年第二季度报告

    四大云服务提供商二季度总体增长 56%,占云计算总开支的 80%。其中,百度智能云的增速高于整体市场增速,同时也高于四大云服务提供商的总体增长率。

    记者了解到,二季度全球云服务市场中,亚马逊云科技、微软Azure、谷歌云位列前三,三大云服务提供商在 2021 年第二季度的总支出中共占 61% 的比重。

    2021二季度全球云服务市场支出占比


    ]]>
    为什么在采用公共云之前需要深思熟虑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Gartner公司的调查表明,到2021年,公共云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美元,其中60%的企业使用外部提供商来运行IT运营,因此人们显然相信这一点。因此,企业可能会感到压力……认为如不快速采用公共云,您的公司将落后,而不是领先。而不迁移到云端的后果值得深思。

    人们认为在云和采用公共云提供商的必要性方面存在一些炒作是可以原谅的。是的,有明显的好处(减少维护、规模经济等),但也存在风险。迁移到公共云可能有点让人不知所措。它当然对你有好处,但你需要知道每个供应商的“成分和添加剂”的利弊。您需要了解他们的产品如何补充和推动您的整体IT计划。在选择多云解决方案时寻求专家的指导可以节省数千小时和金钱,并确保健康、成功的迁移。长话短说——寻求帮助是非常值得的。

    例如,云迁移专家可以帮助您解决对数据缺乏可见性的问题,满足合规性要求(内部和国家主导),并控制使用美国三大供应商的运行成本:AWS、Azure和谷歌云平台。一旦与大玩家合作,通常就没有横向移动的余地,或者确实在需要时收回应用程序和工作负载,因此预先做出正确的决定至关重要。

    专家还可以帮助您确定哪些组件应该留在本地。同样,您可能不想将所有IT工作负载和操作转移到公共云。这是关于找到两全其美的方法来满足您的业务需求,这是一种平衡的混合方法可以提供的。

    为什么公共云被吹捧为IT领域的大事?

    许多业务部门都受到疫情的沉重打击,但持续增长、甚至蓬勃发展的一件事是公共云市场。Gartner预测,到今年年底,收入将增长6.3%,市场将达到2579亿美元。它预测,最大的云市场软件即服务(SaaS)仅将达到1047亿美元。以任何人的标准来看,这些都是很大的数字,但为什么市场变得如此繁荣?

    在我看来,这一切都与功能和营销有关。因为云确实有很多好处,因为IT运营由提供商外包和维护,为内部IT团队腾出时间。此外,公有云可以通过即用即付模式实现成本效益,不要忘记快速简便的设置。

    但很多成功都归功于三大供应商的营销。他们已经能够为正在进行的活动注入大量预算并获得巨大的宣传,影响媒体和分析师,最重要的是,影响IT基础设施经理和CTO。我并不是说我们一直是虚假广告的受害者。离得很远。但是,我们是否看到了公共云的真实情况,并为IT部门提供了足够的信息,以便在决定其IT基础架构和运营的未来时做出充分知情的决定?陪审团还在外面。

    FOMO效应

    人们目睹的是FOMO效应——害怕错过。无论您从事哪个行业,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掌握最新趋势以领先于竞争对手从未如此重要。在科技领域,公司正在侧身、背后和前面看竞争对手的所作所为。很容易迷失在公有云的炒作中,并出于我们讨论过的原因想要采取行动。每个人都想要一块闪亮的新公共云提供商,希望能够实现一些云乌托邦,而不必再次担心他们的IT运营。毕竟,他们的竞争对手正在这样做——Gartner是这么说的。在您采取行动时,要知道什么适合您和您的企业。知道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不可能的。事实上,甚至可能无法从公共云运行所有内容。

    当去公共云不是一种选择时,为什么有些人遣返到内部部署设施中

    在盲目地跳到云和外包所有IT基础设施之前,您必须知道您是否可以在法律和逻辑上这样做。您应该审核组织内的所有IT系统,并客观地查看哪些可以移动,哪些不能移动。这应该与您公司的合规和安全团队合作完成,以确保您遵守数据保护法律,例如GDPR和CCPA。还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公共云提供商在存储和处理客户数据时谈到了他们的共同责任模型。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有价值且安全的流程,但如果客户数据从您的系统中泄露,他们将责怪您的品牌,而不是公共云提供商。将您的数据保存在私有云中,您可以控制服务器的存储方式、访问权限以及它们是否在线——这可以防止未经授权访问您的客户数据。

    有趣的是,那些陷入公有云浪潮中并且在没有充分权衡风险与回报的情况下过快外包的人发现自己正在将工作负载从公有云环境中移回。这就是IDC所说的“云遣返”。在CloudPulse调查中,它发现85%的公司出于安全和合规性问题、隐性成本以及在某些情况下的绩效等原因“遣返”。事实证明,从公共云返回到本地的成本非常高。那么,在将所有内容转移到公共云时,您为什么要采用“尽可能多地购买”的方法,因为它会给您的组织带来弊大于利?

    公共和私有云的好处

    在制定云战略时,没有一刀切的解决方案——一切都是为了在确保稳定性的同时获得敏捷性。这将帮助您脱颖而出并取得成功。组织必须考虑在何处部署新应用程序以及应在何处对遗留应用程序进行现代化改造。解决这个难题需要决策者、开发人员和工程师的共同努力,以考虑最佳实践和架构模式。

    那么,在评估云选项时,您应该考虑什么方法?

    ForresterConsulting最近的总体经济影响研究发现,采用混合云迁移的组织可以在三年内产生145%的投资回报。这是一个很好的声音,让您参加董事会会议以获得财务团队的支持。报告发现,那些正确规划和优化的人可以更好地平衡他们的工作量,拥有更多的战略重点,并提高他们的灵活性。此外,两全其美的混合方法可以让IT团队快速识别和解决问题,了解应用程序相互依赖性的影响,并实时直接了解运行状况和性能指标。

    很明显,迁移到云背后的策略需要从内部开始。你不应该太关注市场上其他人在做什么。对他们有用的东西可能不适合你。


    ]]>
    甲骨文公布2022财年第一财季营收:云服务和许可证支持收入达74亿美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9月14日消息,据外媒报道,日前,甲骨文公司公布了2022财年第一财季业绩。财报显示,该季度总收入为97亿美元,同比增长4%。其中,云服务和许可证支持收入达到74亿美元,同比增长6%。云许可和本地许可收入下降8%,至8.13亿美元。

    甲骨文

      根据Refinitiv旗下IBES的最新数据,该公司预计调整后每股收益将在1.09~1.13美元之间,高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1.08美元。

      分析师表示,甲骨文的股价今年已上涨约40%,该公司已处于从云计算中受益的有利位置,但包括微软的Azure、亚马逊的AWS、Salesforc和IBM 在内的众多竞争对手将继续对该公司施加压力。

      Needham & Co分析师Jack Andrews表示:“预计营收预期将继续走高。”

      为巩固其在云计算领域的地位,将Zoom Video Communications视为客户之一的甲骨文一直在加大投资,建立更多数据中心,以便在客户扩大业务并将业务转移到云计算时提供给他们。

      甲骨文首席执行官Safra Catz表示:“第一季度业绩非常出色。甲骨文的两项新云业务IaaS和SaaS目前占总收入的25%以上,年运营率为100亿美元。IaaS和SaaS加在一起,是甲骨文增长最快、利润率最高的新业务。随着这两项云业务的持续增长,它们将有助于扩大我们的总体利润率,并推动每股收益更高。”


    ]]>
    武汉半年建起全国第一朵“城市云”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工作人员正在武汉云运营管理中心里忙碌着

    工作人员正在武汉云运营管理中心里忙碌着。长江日报记者詹松 摄

    构筑“全市一朵云”,打造武汉发展新名片。近日,全国首个“城市一朵云”——武汉智慧城市云基础设施及服务(以下简称武汉云)正式启用。这是继“鲲鹏”计算生态入汉后,华为一年内再度重仓武汉之举,是武汉市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工程,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当日,烽火、腾讯、麒麟软件等企业及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共同组建的武汉云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联合体揭牌。首批17家行业头部企业签约入驻武汉云数字经济总部区。

    武汉云构建“城市智慧大脑”

    武汉云相当于是武汉这座城市的数字底座。通过构建“城市一朵云”,来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发展数字经济。

    “武汉云最直接的是为本地政府和企业提供云计算服务,让数据资源的存储、运行变得更加集约、高效、安全。”武汉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收成介绍。武汉云公司是“武汉云”的运营主体,负责“武汉云”上云体系的搭建、标准制定、上云推广、业务对接、上云技术支持、运维服务、培训服务、咨询服务及生态品牌建设等。

    钟收成举例说,大量小微企业要申领政府补贴券,相关部门之前使用的自己的服务器,很快就出现系统拥堵。相关部门上了武汉云后,2万家企业只用了15秒就将补贴券全部申领完毕。包括像市民抢消费券这种行为,如果数据是放在武汉云上运行,也不会造成系统瘫痪。

    据了解,武汉云通过打造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数字经济赋能中心、数字人才培养中心、科技创新孵化中心等四大中心,全面赋能政府管理、惠民服务、城市治理、产业创新、生态宜居等五大重点应用领域,支撑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整合城市资源、引导市场化运营,构建数字产业生态、打造创新产业平台,赋能政府治理、企业发展和民生服务,服务武汉城市圈,辐射长江经济带,探索超大城市发展数字经济的新路径,打造武汉城市发展新名片。

    多部门120余个应用系统已上线运行

    去年11月,武汉产业投资发展集团与华为公司签约共建武汉云。此后,武汉云不断加快建设步伐。从2月7日注册成立武汉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到武汉运营管理中心建成,历时仅半年时间,开创了城市云建设的新模式、新路径、新速度。

    截至目前,武汉云已建成资源池CPU4.08万核,内存14.24万GB,存储8596TB。其覆盖的政务云、信创云、产业云等资源池均已试运行。包括市政数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等多部门在内的16家单位共120余个应用系统,一网统管、一码互联、一网通办、一站直通、一网共治、一网协同等六大“城市大脑”应用,以及武汉市区块链中枢、人工智能中枢、数据中枢、应用中枢,均已上云并上线运行。全市12个委办局接受了云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等服务。江岸区、武昌区、江汉区、东湖高新区等各城区亦纷纷对接上云。武汉云运营管理中心已上线,可实现云资源的统一监控和集中管理。武汉云的专业运营运维团队提供咨询、管理、实施、运维等,全力支撑武汉信息化项目建设。

    按照武汉云建设目标,未来5年内将形成具备10万核CPU、200TB计算能力、40PB数据存储能力的云数据中心,支撑智慧城市实时感知、高效研判、精准治理,助力城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武汉云启用,由两院院士坐镇,烽火、腾讯、麒麟软件等名企及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共同组建的武汉云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联合体正式揭牌。两院院士李德仁受聘为武汉云首席科学家。

    当日,依托武汉云成立的武汉云数字经济总部区同步开园。京东科技、顺丰、平安、神州数码等首批17家行业头部企业签约入驻。武汉云总部区入驻企业与数字经济创新联合体已共同构建起了数字产业生态圈。而随着生态圈的不断壮大,未来5年有望形成千企千亿数字产业集群,赋能区域实体经济。


    ]]>
    谷歌云部门重组 希望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北京时间9月16日早间消息,谷歌云CEO托马斯·库里安(Thomas Kurian)重组该部门工程团队,他想以更快速度夺取更多市场。

    库里安在邮件中公布重组消息,一些技术型高管被替换,比如埃亚尔·马诺尔(Eyal Manor)。在过去5年里马诺尔一直负责谷歌云产品及工程事务,他在谷歌已经工作近15年。按照库里安的说法,马诺尔将会在公司内寻找其它角色。

    接手马诺尔工作的是布拉德·考尔德(Brad Calder),谷歌云平台的产品及工程交给他负责。考尔德直接向库里安汇报工作。

    自从库里安掌管谷歌云以来组织膨胀不少,重组可以精简组织,帮助谷歌云获得更多市场。

    统计数据显示,亚马逊在云市场拿下33%的份额,微软占有20%,谷歌云只有10%。不过2018年年末库里安接手谷歌云时份额只有约7%。(新浪科技 星海)


    ]]>
    蔡凯龙:云服务是什么 ?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云计算以及延伸的云服务行业已经成为如今IT行业的主流 。尽管近年来国家对云计算行业高度重视,中国的云服务才刚刚起步,和美国的云服务还有很大的差距。通过对云服务行业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中美之间的差距,并掌握云服务未来的发展方向。

    云服务简单来说,就是提供云计算的服务。通过互联网按需提供 IT 资源,并且采用按使用量付费的定价方式的一种软件使用和交付模型,这种模式是基于订阅许可的,并且是集中托管的。Gartner预计,仅2020年,云服务将产生接近1,050亿美元的收入。 这比Gartner一年前(2019年)的估计高出200亿美元。

    Gartner预计对云服务的预计 2019(图片来自网络)

    一、云服务的诞生

    提起云服务的诞生,不得不提起硅谷奇才Marc Benioff。1998年,Marc Benioff开始构建Salesforce,那时他还在甲骨文工作。甲骨文的软件需要数百万美元前期费用,花费数年内部部署,并且还有持续的维护费用。他也看到了由在线书店亚马逊引领的,线上简单易用的趋势,于是他也想针对企业软件有这样的创新。甲骨文的老板Larry Ellison告诉Marc,“如果Salesforce失败了,随时欢迎你回到甲骨文工作。”同时,Larry Ellison还向初期的Salesforce投资了200万美元,并加入了Salesforce董事会。

    在Larry的支持下,Marc创立了一个名字叫做Salesforce的新公司。Salesforce的首个创新不是功能,而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他想让软件成为一种像电力行业一样的公共事业,所以他创新了Salesforce的订阅价格。就这样,云服务这种全新的商业模式诞生了。

    二、云服务的优

    云服务优点具体可以分为以下4大点:

    1. 产品模式框架可以重复使用   

    以世界上第一家云软件公司Salesforce为例,他家的拳头产品,云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Customer-relationship management),就是一个流程框架容易模块化产品。销售信息的储存和维护是做任何生意的基本需求,基本上所有公司都需要有一客户关系管理软件系统,所以需求量极大。 据统计,客户关系管理是世界上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软件市场,每年软件销量400亿美元。 这个系统的基本功能重复性很强,可以打包成功能模块在云端灵活调配使用。比如通过邮件或者电话自动记录相关交易信息模块,追踪数据线索并预估达成交易可能性的功能模块等等。这样的云软件,一家公司开发,多家公司可以线上订阅并使用。

    2. 节约基础设施投资、减少复购,升级以及安装培训费用

    传统的软件实施,是一个极其复杂和烧钱的过程。从基础设施如服务器、数据库到软件的安装兼容以及培训,从选供应商、购买、实施、到后续保养升级,培训等,每一步,在企业内部,都是一个费时费力的过程。而云软件在这方面成本就小很多,除了根据企业的要求,做一些特别的报表,设置简单的参数和基本数据输入外,其它所有都由云服务商提供,客户只要注册了名字和密码,随时可以使用服务。比如,NetSuite是首个专门为满足高增长的中小企业需求而开发的企业应用系统。是将CRM、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电子商务三者整合于一体的系统平台,  可适用于整个企业的应用环境,有效管理企业全部业务流程。相比于传统半年一年的ERP实施,小的Netsuite几周就可以上线。

    3. 解决软件版权问题

    就企业发展来说,尤其是软件行业,云服务的订阅制收费模式也很好的解决了软件业头疼的版权和持续收入问题。单独软件容易被盗版,而且用户购买后,从成本和功能提升角度衡量,一般不愿意再花大钱去升级。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这种收费制度也比较有吸引力,可以规模化快速增长,也可以在产品成熟后,以较小的研发保养成本,保持不间断的收入。由于产品订阅可以规模化的原因,每个用户的订阅使用成本也降了下来,从而形成了多赢的局面。以提供终端信息安全主动防御云服务的CrowdStrike为例,也因为云模式的原因,替客户省了不少钱。该公司因此在新冠肆虐的2020年,取得了高速的发展,今年六月该公司财报显示,客户年增长率为105%,年度年经常性收入年增长也高达88%。      

    4.按需最小化使用问题

    软件规模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 但是,用户真正用到的软件功能其实只占全部功能的一小部分。云服务是真正能做到按需定制功能,让用户仅支付所需的功能;按需安排使用时间,让用户仅支付所运行该功能的时间。

    三、美国云服务生态   

    在美国,云产品的范围很广,几乎大部分公司常见的信息技术,都有云产品的涉足。除了国内常见的SaaS  (Cloud Application Service,软件云服务)比如Salesforce外,美国的云服务还包括:

    ●        BPaaS (Cloud  Business Process Service,云商业流程服务),   除了提供云软件,还提供相关的企业流程外包服务。比如美国一家著名企业工资管理公司ADP,就通过其云平台来帮助企业管理工资以及相关的会计流程和法律部分。

    ●        PaaS (Cloud  Application Infrastructure Services,云应用设施服务):这种模式,企业自己开发软件,而硬件和基础设施由云公司管理。比如Salesforce公司的Force.com。企业登陆这个网站,可以在上面注册并快速开发自己的软件。

    ●        Cloud Management  and Security Service (云管理和安全服务):这一块,包括了很多做云安全的公司。比如ZScaler和Palo Alto Network等。

    ●      IaaS (Cloud System Infrastructure Service,云系统设施服务):这种模式,为企业提供云基础设施如云存储等.比如Amazon  Web Services (AWS),Microsoft  Azure和Google Compute Engine (GCE)等以Web  服务的形式向企业提供IT 基础设施服务,及云计算的公司。          

    下图是美国云服务领域生态圈里的相关代表公司:

    图片来自网络

    四、中国云服务生态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2018 年,美国企业上云率已经达到 85%以上,而中国各行业企业上云率只有40%左右。而和美国成熟细分的云市场相比,中国云市场由于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10%左右),因此有较大的市场扩展前景。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382.5亿元,相比2017年增长44.4%。2019年中国公有云市场将继续保持高增速,预计市场规模将达到521.1亿元。

    在大家相对比较熟悉的SaaS领域, 传统国内企业软件大厂如用友,金碟和广联达取得不错的成绩。 科技巨头阿里、腾讯、百度和华为,则奋起直追、大力布局云系统设施服务(IaaS),如今中国的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上,中国队已经能和外国的媲美。 除了通用SaaS, 中国企业在垂直型SaaS上也开始布局,涉及到人力、交通、零售、教育、酒店、医疗、餐饮金融和旅游等多个垂直行业。

    总体来看, 中国云服务在IaaS上和美国不相上下,在SaaS上奋起直追,但是在  BPaaS 云商业流程服务,    PaaS 云应用设施服务,还有  Cloud Management  and Security Service 云管理和安全服务方面,差距依然很大。

    中国SaaS产业全景图谱

    2016—2020年中国SaaS市场规模及增速

    五、云服务的展望

    2020年数字化情况

    1.远程协同工具的兴起

    在CV-19肆虐的2020年,时代的推动又给了云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由于疫情还未消除,很多公司宣布了在家工作的政策。精打细算的员工们,也纷纷从本来居住的地方,分散到了消费较低的地区。而这个地域心理限制的突破,也给了管理层很多新的思路。比如招人时间区域不太敏感的,可以远程工作包括面向全球考虑。一些当时觉得便利的本地服务商,现在也可以因为多地协同的趋势,重新考虑可替代的云服务或管理机制。这种跨不同时区地域工作文化的管理,让远程协同工具异军突起。

    比如今年大火的Zoom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例子。Zoom是一家成立於总部位于硅谷的科技公司,其主要业务为以云服务为基础的远程会议软件服务,在2020年初,随着美国新冠病毒的恶化,许多公司和学校开始采用远程形式工作,令Zoom的使用量急剧增加,從年初到三月中旬成长了67%。不仅如此,在疫情期間,Zoom成為了流行的社交平台,在用户的二次创新下,产生了许多新的产品用例,如网络聚会,拓展了未来Zoom的使用思路和销售前景,Zoom的股价也从年初的68美元,最高翻了8倍到566美元,如今依然在375美元的高位。

    中国版Zoom: 腾讯会议也顺着这股风口扶摇直上。12月25日,腾讯会议正式发布了《腾讯会议2020年度报告》,今年有超过3亿场会在腾讯会议上进行。而脸书、微软、谷歌还有阿里巴巴都争先恐后进入远程协同工具领域,让这个赛道竞争变得异常激烈的同时,也不断推动新的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未来依然很有发展潜力。

    2.跨云平台管理 

    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云软件不断普及,各公司订阅的繁多的云软件,又为这个市场带出了新的一系列增长点:云整合产品,即能跨云平台的可视化,管理,数据分析和安全产品等。比如前不久在纳斯达克新上市的雪花(Snowflake)公司,它是史上首次公开募股最大的云软件公司。Snowflake的主要产品,是可以跨云平台如亚马逊AWS,Google和微软Azure的数据仓库。它的架构将计算与存储分开,这样即使在查询运行时,用户也可以在不延迟或中断的情况下动态地扩展。没有要执行的安装,也没有配置,使用中央数据存储库来存储数据,所有维护和调整均由Snowflake处理。最令广大投资者看好的,还是其公司产品跨云平台的数据分析处理和可视化前景. 因此吸引了从不打新的"股神"巴菲特重仓押注Snowflake的IPO,在上市当天一夜狂揽8亿美元。12月8日,Snowflake的股价一度大涨10%,市值飙升至1200亿美元,超过老牌IT企业IBM,成为2020年美股最热门的云计算股之一。

    3.垂直SaaS的深入渗透

    云服务是属于面向B端的服务,它区别面向C端用户服务最大的特点是难以跨细分领域一家通吃,原因在于企业用户需求多样,比较难规模化。 比如在C端,阿里巴巴集团和蚂蚁集团可以从电商、支付、借贷、征信等等一家通吃,因为消费者需求本质上是一致的,是比较容易规模化。但是云服务中,除了在Issa云系统设施服务外,其他都比较难出现巨头垄断的局面。 这给市场的参与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而最有潜力的领域,依然是在SaaS,还因为SaaS是所有云服务中,最接近C端用户,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客户资源优势。在SaaS快速发展中,最有成长空间的事是能和自身行业性质相关的SaaS垂直领域。 SaaS垂直领域有行业壁垒成为护城河,阻挡强大竞争对手来抢夺市场份额。未来SaaS的产品将进一步“垂直化”发展,在垂直领域里会不断出现细分领域的小霸主。

    结尾

     2021年将是新冠后,全球经济复苏之年。毫无疑问,云服务将是这股经济复苏潮流中的一员猛将。让我们拭目以待,看到更多传统领域与云服务结合后,迸发出的新鲜活力。


    ]]>
    “零信任”防御云计算信任危机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相关企业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市场需求旺盛。在政府推动和市场需求双重影响下,云计算产业在我国也迎来了加速发展。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云计算报告2021》显示,2020年,我国公有云 SaaS市场规模达到278亿元,较2019年增长了43.1%,SaaS市场有望在未来几年迎来增长高峰;公有云PaaS市场规模突破100亿元,与去年相比提升了145.3%,随着数据库、中间件、微服务等服务的日益成熟,PaaS市场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速;公有云laaS 市场规模比2019年增长了97.8%。

    厂商市场份额方面,据统计,2020年,阿里云、天翼云、腾讯云、华为云、移动云占据公有云laaS 市场份额前五;公有云PaaS 方面,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华为云位于市场前列。 人“云”亦“云”的时代,云计算驱动产业升级的同时,更为严峻的安全威胁和挑战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前几年,云服务出现了很多安全事故。比如,谷歌在2009年三月份泄露了大量的文档;微软的Azure平台宕机22小时;2011的四月份,亚马逊的EC2服务崩溃,影响甚大等等。

    虽然相关安全事故还没有到决堤释放的程度,但将为数字化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阿里、腾讯、百度、京东、360......如今,云计算这条赛道可以说是百舸争流,这样的环境下,如何打造“安全的云”,如何在“万云汇聚”的当下建立起云上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显得尤为重要。

    01、信任危机

    数字化云计算往往被一众业内人士称为数字化转型的基石和枢纽。一方面,以云计算技术为承载,融合多种数字技术打造数字基础设施一体化云平台,赋能各行业企业、各业务板块转型发展,满足海量多样化客户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针对企业通用业务单元管理系统、核心业务系统,深入运用云计算技术对业务应用底层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应用系统的集成融合,打破业务单元之间壁垒,完成业务单元间协同共享。

    尤其在2021年,无论是华为云换帅,腾讯云全力加码云计算,阿里云发力云+AlOT,还是京东对云与AI业务的战略调整,都在说明一个问题,云业务已经成为互联网发展的重中之重。

    不过,随着云计算的普及和升级,传统的一些防御机制已经失效,需要引入新的安全措施。尤其是,IT架构从以传统数据中心为核心向以云计算为承载的数字基础设施转变,多云、混合云成为主要形态,以数据中心内部和外部进行划分的安全边界被打破,整个行业面临更多信任危机。

    一位云计算行业专家表示,云环境中的信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选的部署模型,因为数据和应用的管理是外包的或则委托的,所以他们并不被拥有者严格控制。传统架构中,信任是通过有效的安全规则来强制实施的。公有云和社区云中,控制权被委托给了拥有基础设施的组织。当部署一个公有云的时候,基础设施拥有者的控制权被削弱,这样是为了强制实施有效的安全政策,从而让危险降低。这就引入了一系列威胁,因为云服务基础设备提供商是否值得信任关系到整个云中数据的安全。

    当然,私有云的基础设施被一个私有组织承诺来管理和操作,这不会引入一些额外的安全问题,因为基础设施拥有者同时也是数据和流程负责人。最重要的是,云环境使得边界安全的观点不再适用。在一个云计算模型中,什么人在什么地方获取什么样的数据这些都很难被确切定位,传统的基于划分边界来保证整个架构安全的方法也很难在云计算中实施。

    为了应对云计算信任危机带来的安全问题,零信任与原生安全深入融合,成为一众企业的“守塔攻城”的手段。

    02、“零信任”防御

    从收入组成来看,拼多多目前依然是在线营销服务及其他的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二季度营收180.804亿元,同比增长64%,在总营收中占比达78%,而上一季度占比为64%。

    “零信任”的故事可以从2013年说起。“斯诺登事件”后,时任 Forrester 分析师的 John Kindervag 提出了“零信任”解决方案。所谓零信任的核心是不再区分内外网,认为内网也是不安全的,所有的访问都需要经过认证和授权,这对防止组织东西向流量安全起到保护作用。

    简单来说,我们不能仅因为某个系统位于防火墙后面就直接信任它。相反,应该在安全性方面采取悲观观点,首先假定任何计算机、用户和服务器都不可信,除非事实证明并非如此。

    那么又该如何证明?答案是强身份验证和授权,并且在建立信任之前不进行任何数据传输操作。此外还应通过分析、筛选和日志记录等措施来验证所有行为的正确性,并持续观察是否存在代表威胁的信号。

    零信任的互联互通特征,取代了传统彼此隔离的物理空间,是产业数字化和万物互联健壮发展必须要面对的技术路径。尤其随着如今全球数字化和万物互联的加速,物理空间的边界彻底被打破,以“零信任”理念重构防御体系势在必行。

    从具体实践来看,腾讯云、阿里云、华为云等都在加速布局,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腾讯从2016年开始在内部实践落地自主设计、研发的零信任安全管理系统——腾讯iOA。疫情期间,这套系统为自身超过7万名员工和10万台服务终端的跨境、跨城远程办公提供了安全护航。从效果来看,这套系统兼具云端业务与所有终端的安全、高效连接,在确保企业业务安全的同时,保证办公效率。

    现在,腾讯的零信任安全解决方案已经对外开放,广泛应用到政务、银行、制造等众多行业领域。除了推动零信任架构落地和产业实践外,腾讯还携手国际国内机构、企业伙伴,共同推进零信任相关标准的制定,主导了国际上首个零信任安全技术标准,参与CCSA、ITU-T等零信任标准框架的立项,发起成立了国内首个零信任标准工作组,参与发布了大量零信任相关的技术规范。

    阿里云通过“云原生SASE解决方案”,将核心原生安全能力与网络能力融合,为云上用户提供了一个基于阿里云基础架构的SaaS化安全服务平台。该方案基于云的天生动态扩展能力,支持安全防护能力实时敏捷、弹性伸缩,安全访问服务边缘 ,这种架构依托阿里云遍布全国的数据中心和边缘计算节点,实现网络就近接入,降低延时,确保安全效果;更基于阿里云身份认证服务,构建全新零信任访问架构,极大降低内部资产和系统暴露面,打造更安全办公体系。

    阿里云想通过原生SASE解决方案给用户提供的是一个统一安全管理能力,不仅仅覆盖云上资产和应用的安全,也可以更好的管理企业办公网的安全。

    华为的零信任安全解决方案旨在为用户搭建一个“持续验证,动态授权,全局防御”的信任网络,帮助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解决传统安全架构难以解决的问题。他们给这套系统取名为“HiSec”。基于零信任理念,依托云原生安全能力,对网络隐身、自适应风险控制等关键技术进行创新,在安全运维、远程接入等众多场景进行大量实践,华为云应用信任中心(Application Trust Center, 简称ATC)服务也正式面世,帮助企业抵御外部攻击和防止内部违规操作,通过构建应用安全威胁全景拓扑,实现细粒度访问控制,满足客户对零信任访问控制能力的需求。

    未来,零信任与云与云原生深度融合将成为一种趋势。除了腾旭、阿里、华为等巨头的云业务加速升级,天融信、蔷薇灵动等小众玩家的安全产品也初具生态。不过业内人士表示,当下,这条赛道留给小玩家的机会会越来越少,不论是企业规模还是市场空间,京东、阿里、腾讯、华为都各自占了一块蛋糕,小玩家很难有大的突破。但是,云计算打破了传统的网络防护边界,一家企业或机构的安全规划与建设,很难由单一一家安全企业提供完整技术能力来解决。伴随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增量安全需求的复杂性,加快安全生态协同共建也将是大势所趋。

    当然,零信任是一个演进式的框架,而不是革命性的方法,需要长期坚守,不断维护。(中国IDC圈)


    ]]>
    人民日报海外版:数据中心给千行百业注入新动能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工信部日前印发《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对统筹推进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作出具体部署。作为“新基建”的七大领域之一,数据中心对数字经济的赋能和驱动作用日益凸显。专家指出,随着中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据中心面临广阔前景。

      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近日,中国电信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宁夏中卫)节点、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宁夏分中心同时揭牌。这是当前中国数据中心蓬勃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中国数据中心规模保持高速增长。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中国数据中心规模从2015年的124万家增长到2020年的500万家;数据应用正从消费互联网向工业互联网加速渗透,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大数据应用最活跃、最具潜力、环境最优的国家之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计,2020年中国数据中心建设投资3000亿元,未来3年数据中心产业投资或达1.4万亿元。

      “在数字经济时代,全社会数据总量呈爆发式增长,需要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数据计算、传输和应用需求也大幅度提升。数据中心和算力网络逐步成为支撑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传统数据中心正加速与网络、云计算融合发展,向新型数据中心演进。《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计划》)提出,新型数据中心是以支撑经济社会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为导向,以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应用需求为牵引,汇聚多元数据资源、运用绿色低碳技术、具备安全可靠能力、提供高效算力服务、赋能千行百业应用的新型基础设施,具有高技术、高算力、高能效、高安全特征。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强化算力统筹智能调度,建设若干国家枢纽节点和大数据中心集群。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等部门联合印发《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优化中国算力基础设施布局、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擘画了蓝图。

      “数字经济包括产业数字化、数字数据产业化两方面内容,核心都是数据。通过算法挖掘数据价值,是未来数字经济拓展边界的主要方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向本报记者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催生数字技术新需求。数字测温、追踪轨迹等防疫手段应用广泛,人们的工作、学习、娱乐等更多转移到线上,随之而来的是数据量激增,数据流动性大大增加。这就需要数据中心发挥更大作用,满足新需求,解决新问题。

      在政策和需求的双向驱动下,一段时间以来,数据中心加快发展:在贵州,南方电网投资100亿元建设南方能源数据中心;在湖南,中国电信天翼云中南数字产业园项目落户长沙;在甘肃,华为张掖大数据产业园371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在河南,总投资1.2亿元的开封通许县大数据中心建设项目获批……

      专家指出,面对疫情带来的特殊挑战,企业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以大数据为中心的数字化转型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大数据中心不仅是新兴数字产业高速发展的“助推器”,更是传统产业数字化的“新引擎”,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进一步加强统筹布局

      《方案》提出数据中心发展的基本原则包括加强统筹、绿色集约、自主创新、安全可靠等,提出国家枢纽节点之间进一步打通网络传输通道,加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提升跨区域算力调度水平。

      “绿色化、智能化是数据中心建设发展的政策导向和必经之路,这对土地供应、能源保障、气候条件、运营成本等提出了较高要求。”吴琦指出,随着“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推进,具备土地、能源、气候等优势的“西算”省市将加快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柜上架率将实现提升,东西部算力供需失衡也将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专家认为,随着数据中心需求量日益增大,各种类型、不同规模的数据中心建设将持续推进。作为高耗能且备受追捧的产业,数据中心还容易出现重复建设、过度建设等问题。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建议,在布局数据中心时,应注重科学规划、统筹布局,对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和边缘数据中心分类规划。其中,边缘数据中心支撑短周期数据存储、实时业务处理,对网络时延要求高,需要本地化部署;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支撑长周期数据存储、大数据分析等业务,对网络时延要求相对较低,可将其建设需求逐步向一线城市近郊、周边城市甚至中西部地区转移。

      针对数据中心的安全问题,盘和林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已从今年9月1日起实施,数据中心的安全日益成为刚需。应不断更新数据安全技术和管理方式,不断满足现实需求。对此,《方案》提出,加强对基础网络、数据中心、云平台、数据和应用的一体化安全保障,提高大数据安全可靠水平;加强对个人隐私等敏感信息的保护,确保基础设施和数据的安全。

     


    ]]>
    大起底:揭开亚马逊云计算丰厚利润的秘密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图片:亚马逊云计算新掌门塞林普斯基图片:亚马逊云计算新掌门塞林普斯基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7日上午消息,据报道,至少从2014年以来,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一半的运营利润来自于其云计算业务“亚马逊网络服务”(AWS)。该业务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在线服务,第三方软件开发人员可以进行组合,从而运营复杂的网站和应用软件。

      除了百分比之外,从绝对数来说,亚马逊云计算也是一个表现优异的业务。2020年,云计算实现了130亿美元的运营利润,从而帮助亚马逊在当年实现了210亿美元的净利润。怪不得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从首席执行官职位卸任之后,他把指挥公司的大权交给了云计算掌门人安迪·贾西。

      在全球云计算市场,阿里巴巴、谷歌、IBM、微软和甲骨文公司都在挑战亚马逊。而和阿里巴巴和谷歌不同的是,亚马逊云计算业务已经盈利。

      今年第二季度是贾西执掌亚马逊云计算的最后一个季度,该季度云计算实现了40亿美元的运营利润,同比增长了25%,超出了分析师预期,另外营业收入则增长了37%。七月份,云计算业务另外一位高管亚当·塞林普斯基(Adam Selipsky)接替了贾西的职务,此人曾经在亚马逊云计算工作11年,后来创业,并且把数据软件公司Tableau卖给了Salesforce公司。

      AWS业务有点像自助餐,给开发者和终端用户提供了几百种在线服务自由选择,另外每年还不断推陈出新。从财务角度看,这一业务还是个“黑箱”。亚马逊没有披露云计算业务的具体营收来源,也没有给出各个子版块的利润率情况。

      AWS诞生初期,就是作为一个基础计算服务的外包供应商,包括计算资源和数据存储等。可以判断,该业务大部分收入和利润仍然来自这些业务。

      科技业人士克里·奎因(Corey Quinn)曾经在私营的Duckbill集团担任首席云经济学家,帮助客户公司降低他们在亚马逊云计算的开支。奎因预测,AWS一半以上的收入来自于EC2计算服务。这一服务相当于让企业用户在亚马逊数据中心租赁到了实体服务器虚拟的“一部分”。

      奎因表示,计算服务再加上“弹性块存储”、“简单存储服务”等数据存储业务,再加上保存和提取数据的”关系数据库服务”和数据迁移费,这占到了亚马逊云计算的七成收入。

      不过在今天,亚马逊更加注重更复杂的高级云计算功能,它们不仅利润率高,而且让企业客户切换服务商的成本更高。比如在五月份,塞林普斯基在推特上介绍了一个新服务“应用运行器”(App Runner),可以在虚拟容器中部署应用软件,这可以让企业用户把精力集中在业务构建上,而不是管理“容器”或是“基础设施”。

      美国贝尔斯登研究公司六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2015年,亚马逊云计算14%的收入来自于高毛利的“平台即服务”云计算产品,其余来自于低端的“基础设施即服务”产品。但是贝尔斯登认为,在去年上半年,平台即服务的收入占比已经提高到了18%。

      美国科技业人士乔·金塞拉(Joe Kinsella)曾经创办帮助企业优化云计算部署的科技公司“云健康”,公司后来被虚拟机巨头VMware并购。金塞拉分析称,在AWS的数百万客户中,营收和利润并未均匀分布。如果两成的客户贡献了八成的收入,那么主要的盈利来自于剩下的八成客户,他们主要是中小企业。需要指出的是,云计算大客户往往能够获得不菲的折扣。

      贝尔斯登公司预测,在2019年,亚马逊云计算已经实现了61%的总体毛利率。

      对于本报道,亚马逊官方目前并未发表评论。

      核心计算:EC2

      美国科技行业观察人士哈瓦·苏里(Bhavan Suri)表示,EC2(亚马逊弹性计算云,是一个让使用者可以租用云端电脑运行所需应用的系统)是亚马逊云计算最古老的产品,是毛利润和运营利润的发动机。

      苏里表示,EC2服务的毛利率应该在50%左右。迄今为止,亚马逊并未提供各个云计算产品的单独利润率,而在今年第一季度,官方公布的云计算运营利润率则是31%。一般来说,毛利润并没有计入研究、开发和市场营销的成本。

      美国另外一家小型云计算提供商“数字海洋”(DigitalOcean)的报告显示,二季度获得了58%的毛利润率,该公司主要收入来自于虚拟机,相当于亚马逊EC2的计算资源产品。数字海洋公司发言人介绍说,公司九成的收入来自于计算、存储和网络服务。

      目前,亚马逊云计算客户可以为未来预定EC2计算实例,从而降低成本。AWS官方网站介绍说,预定的计算实例要比按需提出便宜四分之三。企业的另外一个选项是使用EC2现货竞价计算实例,这其实是亚马逊临时空闲出来的计算资源。亚马逊官方广告称,现货计算实例要比按需实例最多便宜九成。

      依托亚马逊云计算服务,企业客户可以方便运营自己的应用软件,另外可以通过切换底层组件降低运行成本。据悉,亚马逊最早在2006年推出EC2服务,但当是只有一种计算实例产品,名为“m1.small”。

      上述古老的计算实例到今天依然对外销售,如今,亚马逊的计算实例产品就多达300多种。美国云计算行业人士布鲁克·麦基姆(Brooke McKim)介绍说,亚马逊推出的新的计算实例产品简直是让人应接不暇。

      企业客户购买的EC2计算实例,运行在AMD、英特尔、英伟达等各种处理器上,此外还有人工智能处理器,或是亚马逊自行设计的ARM架构服务器芯片。亚马逊负责EC2产品的副总裁大卫·布朗(David Brown)介绍说,在云计算全线产品中,只要是对客户合理的地方,亚马逊都会使用自家设计的ARM处理器,这可以降低总体运行成本。

      亚马逊在云计算领域的强劲对手微软,迄今为止尚未宣布自行设计处理器的消息。

      亚马逊最近几年比较受欢迎的另外一个云计算产品是“Lambda”,该产品将会在某种触发条件下完成计算工作。比如一个用户在社交网络上传照片之后,系统将启动计算,自动生成一个微缩小图。

      上述产品被开发者描述为“无服务器”,意思是服务商并不要求开发者自己来管理服务器基础设施。行业研究报告显示,亚马逊对Lambda计算服务的收费是EC2实例的两倍之多。

      数据存储:S3和EBS

      亚马逊云计算的另外一个鼻祖服务是“简单计算存储”,简称S3,产品推出于2006年,客户可用该服务在网络上保存各种数据对象,包括照片、视频或其他文件类型。

      科技从业者丹·阿尔瓦雷兹(Don Alvarez)是上述服务的早期用户。他早年曾经在华盛顿州西雅图的新创科技公司工作,主要为电影制片人群体开发协作软件。

      当年,科技公司需要租赁托管的服务器来运行网站,他们必须支付足够费用才能获得想要的性能。阿尔瓦雷兹介绍说,科技公司租用的服务器往往超过了实际所需,造成浪费。亚马逊联系到了他,介绍即将推出的新服务,并提供了提前试用。阿尔瓦雷兹回忆说:“一瞬间我明白了,亚马逊提供了一个改变我一生的产品,这将改变我的人生,以及所有开发者的人生。”

      这样的评价并不夸张。S3蓬勃发展,时至今日已经在网络上保存了100万亿个数据对象。

      亚马逊云计算负责对象和块存储的副总裁麦兰·汤姆森·布科维奇(Mai-Lan Tomsen Bukovec)在接受电视媒体采访时介绍说,今天一些企业客户存储的数据多达几百PB(1PB等于1024TB),某些案例下甚至多达1EB(等于1024PB)。

      有时候,企业在S3上保存的数据超出了必要。上述业内人士金塞拉回忆说,“云健康”公司的一个客户发现,因为失误,公司在亚马逊S3上源源不断地保存日志文件。问题解决之后,该客户每年就节省了120万美元的存储费。

      去年,亚马逊推出了一个名为“S3存储放大镜”的工具,帮助客户发现没有必要的存储开支。布科维奇介绍说,这一新产品获得了客户热捧。

      布科维奇表示,其他的云计算公司经常会提供价格优惠,吸引客户,不过企业用户要比服务商更加聪明。比如一些企业希望在提交某个提取对象的请求之后,系统才开始启动一个计算作业,当然用户也不用考虑底层基础设施。

      亚马逊数据存储业务的一个竞争对手是私营的Wasabi公司。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大卫·弗雷德(David Friend)介绍,他们没有亚马逊的复杂产品线,只有一种存储产品,价格只有亚马逊S3的五分之一。

      弗雷德表示,亚马逊S3虽然产品众多,但是运营成本并不高,他认为S3是亚马逊的一头现金牛。他提到,如果S3的毛利润率低于70%,他会感到很惊讶。不过,前述科技业人士苏里则预测,S3毛利润率在50%左右。

      目前,客户把数据迁移到S3是免费的。不过,要从亚马逊搬走1TB的数据,费用比每月存储费多出三倍。作为对比,Wasabi公司目前对数据迁移免费,弗雷德表示,这样的收费项目会让AWS业绩难以预测,另外,高昂的外迁费也促使企业继续成为亚马逊云计算的忠实客户。

      弗雷德表示,几乎所有企业都清楚自己有多少数据,但是他们不了解实际访问这些数据的频率。他提到Wasabi的一家客户把数据从亚马逊搬迁到Wasabi,一共花费了600万美元。

      许多亚马逊云计算客户还选择了“弹性块存储”服务(EBS),这一服务和EC2计算实例绑定,可用于存储相关数据。另外,即使是用户删除计算实例之后,数据存储继续有效。亚马逊还提供了基于硬盘的弹性块存储服务,每个月每GB的存储费仅为4.5美分。

      上述业者苏里预测,弹性块存储的毛利率在60%到70%之间。

      数据库软件

      亚马逊云计算还给企业提供了多种数据库工具。

      传统上,企业更多使用关系数据库。数据存储在一个表中,每个表有多行和多列数据。应用软件可以在数据库中保存数据,也可以读出数据。

      AWS的“关系数据库服务”提供了多种选项:比如微软公司的SQL Server,甲骨文公司知名的Oracle,开放源码的MariaDB、MySQL和PostgreSQL,以及亚马逊自家的Aurora(可以和MySQL和PostgreSQL兼容)。

      苏里表示,如果客户在关系数据库中使用亚马逊自有的Aurora,那么这一业务的毛利润率大约65%到75%之间。

      MariaDB公司运营同名的开源数据库,背后获得阿里巴巴、英特尔公司支持。该公司提供了数据库的云计算服务。该公司首席执行官迈克尔·霍华德(Michael Howard)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说,本公司服务价格相当于客户在亚马逊选择MariaDB数据库时的一半。

      霍华德表示:“如果你拥有绝对优势,就好像亚马逊在基础设施领域那样,那么你将会千方百计盘活这种优势。”

      数据迁移

      亚马逊迄今为止并未推出专门的产品,来覆盖自家生态内或生态之外的数据迁移。针对不同的业务方式或者迁移方法,亚马逊收取不同费用,这些费用还可能叠加。

      对于外迁数据,上述“数字海洋”公司收取的费用低于亚马逊。麦基姆介绍说,在云计算公司涉及到数据迁移的网络带宽成本上,厂商购买越多、成本也就越低,“亚马逊提供数字外迁的成本要比数字海洋公司低,但是他们收取的价格并不低。”

      数据迁移收费会带来某种不可预测性。

      比如,美国宇航局在2018年和亚马逊签署了云计算合同,总额6500万美元,为期五年。然而美国监察机构发现,美国宇航局忽略了数据外迁的费用,比如某个用户下载保存在S3的文件,就会产生外迁费。监察机构认为,如果美国宇航局为了缩减成本而对数据外迁费加以限制,可能会影响科学数据的共享。

      2018年,美国数据存储公司Cloudflare宣布成立“带宽联盟”,这一联盟内的云计算公司和存储服务商都愿意降低或者取消数据外迁费。Cloudflaire首席执行官马修·普林斯(Matthew Prince)介绍说,亚马逊并未参加这一联盟。

      自从上述联盟建立之后,云计算行业的数据外迁费逐年下降,但是亚马逊在美国和欧洲,依然收取同样的数据外迁费。普林斯表示,亚马逊收取的外迁费可能是带宽成本的80倍之多。

      普林斯表示,亚马逊网络带宽和数据迁移的利润空间超过其他所有的亚马逊产品,他认为数据外迁服务的毛利率高达99%。

      不过苏里的评估比较低,他表示,亚马逊数据外迁服务毛利率如果超过80%,他不会感到吃惊。

      云计算市场

      如今,亚马逊云计算的长期大客户不仅仅购买EC2和S3来构建业务,他们还通过AWS的市场平台来购买第三方公司的软件,这对亚马逊也有利。五月份,瑞银分析师预测,亚马逊对第三方软件交易收取的佣金比例(或陈列费)大约为5%。而在七月份,微软也将市场平台的佣金比例从20%下调为3%。

      相比之下,移动软件商店收取的佣金要高得多。谷歌的Play应用商店佣金比例高达三成,外媒八月份引述法庭文件报道称,谷歌应用商店在2019年的运营利润率高达62%。

      瑞银分析师表示,AWS软件市场的运营利润率应该远远高于AWS大约30%的水平。在报告中,瑞银对亚马逊股票给出了买入评级。

      不过和老牌的EC2和S3相比,市场平台业务规模还很小。分析师预测,软件市场业务未来的营收可能达到每年10亿美元到20亿美元之间,这相当于亚马逊云计算2020年总收入的3%。


    ]]>
    盘点云计算2021上半年:利润、安全、政务成为三大新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8月27日,天津市国资委《关于加快推进国企上云工作完善国资云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方案内容要求企业已部署在第三方公有云平台(如:“华为云”、“阿里云”、“腾讯云”、“沃云”、“天翼云”、“移动云”)的信息系统,租约到期日起2个月内全部迁移至国资云,原则上最迟在2022年9月30日为止结束云计算迁移工作。

    消息一出,整个IT投资圈、厂商和媒体圈立刻引发轩然大波。政策出台出于怎样的考虑,在这个企业追求利润的商业时代,云厂商们又在进行着怎样的探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从上半年的过往中逐渐揭开云厂商们的商业新逻辑。

    追求利润背后的商业“新探索”

    截至目前,各大云厂商悉数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财报。从全球范围看,Q2,AWS净销售额为148.09亿美元,同比增长37%;Azure增长51%;谷歌云营收46.28亿美元同比增长53.91%。

    在国内,云计算巨头阿里云,Q2调整EBITA利润扩大至3.4亿元,实现三个季度连续盈利,给予整个行业以信心。从2009年成立到如今实现赢利,阿里云耗时十二个年头,AWS也用了整整十年。

    如今回头来看,亚马逊和阿里前期云业务发展有着相同的商业轨迹,打法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从企业需求出发,做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并延续到他们的云计算业务上。

    不仅如此,AWS和阿里云两者的收入结构基本接近,均主要以IaaS业务为主,辅以一部分PaaS业务。阿里云至今在 PaaS 层的工具销售上,都采取与云搭售的模式,客户要买阿里云 PaaS 工具,必须一起采购阿里云IaaS资源。

    从商业选择上来讲,因为通用型最强,IaaS层的云存储资源是最能卖得出价钱的产品,只要客户规模上来了,边际效益就会立刻提升;而 PaaS 与 SaaS 由于涉及到不同企业业务的具体场景,往往需要定制开发,交易周期被拉长,交付成本大幅提升。

    此外,和美国不同的是,美国在移动互联网之前,已经培育了成熟的面向B端的软、硬件市场,养活了包括Oracle、IBM、SAP在内的一大波软件企业。而国内过去20年最成功的科技企业,几乎都是面向C端用户的互联网公司。

    也正因此,在国内先发展IaaS再向上切入PaaS、SaaS自然成为了大部分企业的首选。

    而与AWS和阿里云不同的是,Azure采取以SaaS优势切入并逐步向下渗透的发展模式,不断挤压AWS IaaS业务的盘子,如今收入增速远远高于AWS,Azure的PaaS和SaaS的收入占比超过60%。而谷歌云的收入增速也在2018 Q4之后反超AWS。

    因为在用户看来,IaaS业务更多的是为了降低成本,PaaS、SaaS为了提高收益。若要改变企业固有的结构,提高收益的动机要远远排成降低成本前面。从目前市场反馈来看,微软Azure的成功验证了这条道理的可行性,微软也因此转型成功,并一跃成为全球市值第二的科技企业。

    在向上探索的过程当中,AWS因为自身没什么SaaS服务,通过大量笼络SaaS开发者入驻来完善云服务的生态圈层。探索SaaS软件合作并打造完善的生态,成为阿里云和腾讯云一直坚定执行的发展战略。多年来阿里云和腾讯云投资大量的上下游企业(如阿里投资的七牛云、数梦工厂,腾讯投资的灵雀云等)以不断弥补技术产品并丰富生态圈层。

    其自身也不断调整战略,形成一套完整的打法。去年6月,阿里云提出“云钉一体”战略。截至今年3月底,钉钉应用总数已超百万,在3个月内增长近一倍,其中低代码应用在3个月内增长近38万。腾讯云则依托微信、小程序等构筑自己的云生态圈。

    在国内,除了阿里云、腾讯云业务发展最快外,今年三大运营商的云业务报表也格外抢眼。根据财报,上半年,天翼云营收达140亿元,超过2020年全年总收入,同比增幅109.3%;移动云收入达97.21亿元,同比增长118.1%,超2020年全年营收,且公有云收入份额进入业界前十行列;联通云收入同比提升54.1%,达到76.9亿元。

    业内人士此前也将此解读为,三大运营商A股上市前的造势。然而市场却并没有为此买账,中国电信A股上市首日35%的大涨后,便迎来四连跌,其中还包括两个跌停。中国电信虽然在云计算领域深耕十多年,成绩也很亮眼,但是长期以来“管道工”的外界形象,加上偏弱软件能力,没能在这上市的关键节点发挥该有的作用。

    设立“国资云”背后的安全考虑

    不可否认,部分企业在盲目追求利润的同时,忽视了最底层的社会价值。在上半年里,滴滴赴美IPO的波折以及近期阿里云泄露用户注册信息事件等,让人们逐步意识到数据安全、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要性。

    按照滴滴招股书内容,滴滴在中国拥有3.77亿名年活跃用户和1300万名年活跃司机,2021年第一季度,滴滴中国出行拥有1.56亿月活用户,中国出行业务日均交易量为2500万次。根据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的统计数据,去年10月,全国网约车订单量共计6.3亿单,滴滴平台的订单量为5.62亿单。

    而滴滴的最大的股东是软银和美国的Uber公司,滴滴创始人程维仅有7%的占股比例,真正的决策权并不在我们手里。滴滴上市被严查便一目了然了。在此事件之后,政府就连续出台各种政策,以加强政府、企业和个人数据的监管和保护。

    7月10日,网信办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并将在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8月17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经国务院第133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今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8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将自今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同日,五部委联合发布《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将自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回忆至此,结合当前的国际环境,联想滴滴平台海量的个人信息数据、阿里云泄露用户注册信息事件,我们就不难理解近日天津建立国资云的初衷。

    事实上,早在天津之前,四川、浙江国资云项目建设都已开始。浙江省在今年3月启动国资云项目建设,明确由浙江省国资委控股的杭钢股份承担起本省国资云IDC机房的建设与维护运行。PaaS层公有云厂商将通过技术手段赋能国资云平台建设。

    对此,国泰君安计算机团队分享了他们的观点。国资云的建设将推动行业信创的提速。国资云和信创云实际上是从资本和技术两个角度来强化国企的数据安全,国资云要求机房、数据由国资掌握,信创云则从技术上减少后门漏洞。目前信创云直接承载全部国企的业务系统是不现实的,所以未来国资云和信创云的推动可能有两种方式,但无论哪种模式,国企后续IT技术设施及业务系统的信创化转型都是大势所趋,将加速行业信创的发展。

    按照这样的发展逻辑,目前国资云体现出一定的主题投资属性,具备国资背景的IDC厂商,以政府、国企客群基础较好的头部通用型信息化厂商和头部信创厂商都将迎来利好。作为央企的三大运营商,纯国产化的软硬件厂商和芯片企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政务云成为下一个新的战场

    继互联网行业上云的红利之后,各云服务商在寻找新的赛道。产业数字化4倍于数字产业化的市场规模,让政务等传统行业的云市场更加获得资本垂青。数据统计,2020 年中国政务云市场增长迅速,规模达653.6 亿元,同比增长42.3%。政务云自然而然成为云厂商们下一个争夺的焦点。

    有别于泛互联网行业,政务等传统领域要求云厂商除了交付标准的产品外,更需要躬身入局提供项目制式的服务能力,更懂业务、流程、更强调时时在线的服务能力,而非产品型的或者通用型平台。从IDC近期发布的数次政务云相关报告中不难看出,华为、浪潮、中国电信已占据第一阵营。

    2021年以来,这些头部的云计算企业负责人对各地政府领导进行密集拜访。不仅如此,公司内部进行组织架构的升级,对政企、金融、医疗等行业提供更下沉、更聚集的服务。

    据媒体报道,从去年12月底到今年6月,从最北边的黑龙江,西至甘肃、陕西和四川,中至湖北,南到湖南、云南,华为三位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胡厚崑、郭平轮分别进行了密集拜访。据了解,阿里云高层或相关负责人同期也拜访了河南、安徽、山西、福建、云南、湖北等省及一些地市的主要领导。

    在今年5月的阿里云峰会上,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重点强调“做好服务”大战略,宣布为全面服务政企客户,完成新一轮组织调整,一是设立了18个行业部门,做行业数字化创新;二是任命了16个分公司总经理,负责16个区域的本地化运营,包括与本地客户建立连接,建立本地化生态。

    腾讯云则更快更低调。5月中旬,腾讯对腾讯云所在的CSIG事业群也进行了组织架构变动。汤道生任腾讯CSIG事业群的CEO,邱云鹏任COO。在腾讯云的行业市场上,政府、金融这两个最好的行业,还是由邱云鹏负责。

    华为从2019年底进行了更为细化的架构调整,将政府业务又细分了数个组织一一对应国家部委,比如海关、水利部、工商总局等。这些垂直行业本身就是纵向的直管方式,比如水利部门,最顶层有水利部,到了省级有水利厅,到了地市有水利局。华为就以此从上到下建立对应的组织架构,有人跑总部,也有代表处对应当地。

    从去年开始,华为还大量任命城市总经理,管区域和县。在这样的模式下,华为逐渐摸到了行业门道,政企业务收入从几年前的90多亿涨到了2020年的170亿。

    从2012年至今,华为云累计服务了超过 600个政务云项目。自2017的230+发展到2021年5月的600+,短短几年内,华为云政务云项目数量增加了260%,其中包括国家部委级项目38个,省/直辖市项目40个,市县政府和委办局项目530多个。

    在政务云市场,浪潮云目前最有资格与华为云一较高下。截至目前,浪潮云已建成了中国最大的分布式云体系,涵盖288个分布式云节点,基于统一的OpsCenter,实现了持续性迭代升级;服务我国245 个省市政府、2 万个政府部门、128 万家企业,具备16 大类 200 多种产品及 1 万个业务场景服务能力。

    中国电信作为运营商,本身是央企,又是中国最大的IDC服务提供商,拥有丰富的基础设施资源。截至2020年底,IDC机架总数超过42万个,80%部署于四个经济发达区域,全国平均机架利用率达到70%。目前,天翼云已在全国范围内承建了16个省级政务云平台,覆盖了130个地市,打造了1000余个智慧城市项目。

    即将在国内A股上市的中国移动,也在加速布局政务、智慧城市、传统企业转型、金融等领域。2021上半年,中国移动政企客户数达到 1553 万家,净增169万家。政企市场收入保持快速增长,达到人民币 731 亿元,同比增长 32.4%。目前,中国移动已为14个省级政府、100多个地市级政府提供政务云平台服务。《2020年政务云服务运营市场研究报告》显示,移动云已跻身前列,占据市场份额第三。

    回看整个上半年,从阿里云的连续三个季度盈利,到国家安全政策的监管,再到政务云的新战场,云企业已从原来单纯以规模取胜的阶段向着利润为王的道理上迈进。从IaaS到PaaS到SaaS进阶,云企业们正不探索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商业运行逻辑,并以安全为基础,在政务云等传统的赛道中寻找更大的商机。


    ]]>
    博睿数据通过CMMI5级评估,国内APM领域首家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近日,博睿数据通过了代表软件能力成熟度最高等级的CMMI5级评估认证,并获得了美国 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研究院颁发的CMMI5级证书。

    【博睿数据CTO孟曦东作为评估发起人发言,并与SEI主任评估师Mira Culley就CMMI5级认证和改进进行了充分沟通】

    CMMI全称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即“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是国际公认的衡量软件开发过程成熟度和过程规范性评估标准,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软件工程研究所(SEI)创立。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对全球的软件产业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CMMI共有五个等级,分别标志着软件企业能力成熟度的五个层次。从低到高,软件开发生产计划精度逐级升高,单位工程生产周期逐级缩短,单位工程成本逐级降低。据SEI统计,通过评估的软件公司对项目的估计与控制能力约提升40%到50%;生产率提高10%到20%,软件产品出错率下降超过1/3。

    对一个软件企业来说,达到CMMI2就基本上进入了规模开发,具备了一个现代化软件企业的基本架构和方法,具备了承接外包项目的能力。CMMI3评估则需要对大软件集成的把握,包括整体架构的整合。一般来说,通过CMMI认证的级别越高,其越容易获得用户的信任,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就越强。因此,是否能够通过CMMI认证也成为国际上衡量软件企业工程开发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CMMI5级是当今世界软件能力成熟度难度最大、等级最高的评估,通过该评估即代表软件企业的软件能力成熟度达到了最高级别。

    CMMI5的评估认证通过,标志着博睿数据在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中已达到最高级,在软件研发水平和管理质量跻身全球软件业先进水平,与国内外超一流科技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

    博睿数据一直遵循CMMI模型的软件研发管理理念,将通过CMMI最高等级认证作为努力的方向。博睿数据于2018年通过CMMI3级认证后,便正式启动CMMI5的导入工作。公司领导层高度重视过程改进工作,从相关部门选拔骨干人员成立了EPG(工程过程组),为软件能力的改进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经过4年不断的投入资源,以及各部门同事共同努力,博睿数据形成了一系列正式的规范,涵盖公司产品研发、质量管控、人力资源管理等多项工作内容,并在Bonree Server、Bonree Browser、Bonree DataView、Bonree SDK APP等多个项目的试点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建立了一套符合公司研发特点的过程管理体系。

    未来,博睿数据将继续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把CMMI5评估认证的相关标准应用到每个项目中,在高成熟度的体系框架下,不断提升产品创新与开发能力,构建系统化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更成熟更优质的行业解决方案和服务,赋予行业发展新的动能。


    ]]>
    无服务器计算对业务成功的必要性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企业中的技术和运营方式往往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一些变化。当然,每次发生重大转变时要跟上市场发展趋势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想象一下,如果它们是可自动扩展的技术,将会为企业节省多少成本和精力。

    有很多方法可以增强系统的可扩展性,本文将讨论无服务器技术,该技术可以将企业的生产力和可扩展性提升到新的水平。首先需要了解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它被称为无服务器?无服务器计算其实运行了服务器,但使用该术语是因为它描述了客户对服务器的体验,而这种体验是不可见的,并不会出现在客户面前,而客户不必以任何方式进行管理或与它们交互。

    只有在人们理解了无服务器计算的真正含义之后,才能更深入地研究。

    什么是无服务器计算?

    无服务器计算是一种按需提供计算资源的云计算执行模型。它可以将所有常见的基础设施管理任务(例如打补丁、资源调配、调度和扩展)移交给云计算提供商和工具,使企业的工程师能够专注于客户端所需的应用程序的定制。

    无服务器计算的特点 由于无服务器不需要监控和管理,这有助于开发人员有更多时间来优化代码,并找出创新想法来为应用程序添加特性和功能。 无服务器计算仅按需运行代码,通常只有在有请求时才在无状态容器中运行。扩展或缩减服务的请求数量也是透明的。 无服务器计算只对所使用的内容收费,而不对闲置容量收费。 无服务器计算的好处

    根据调研机构的预计,到2025年,全球无服务器市场规模将增长到约200亿美元。与传统的云平台以及以服务器为中心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相比,无服务器计算存在很多优势。以下是一些是无服务器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提供的一些重要优势。

    (1) 无需担心服务器维护

    由于完全由供应商管理,可以减少DevOps所需的投资。这不仅降低了企业的成本,而且还让开发人员可以自由地创建和扩展应用程序,并且不会受服务器容量的限制。

    (2) 代码可用于减少延迟

    由于应用程序不是托管在源服务器上,因此其代码可以在任何地方运行。因此,根据服务器的不同,它因此可用于在靠近最终用户的服务器上运行应用程序。这减少了延迟,因为来自用户的请求不再需要传输到源服务器。

    (3) 无服务器架构是可扩展的

    基于无服务器体系架构所构建的应用程序在高峰期间自动扩展,在低谷期间自动缩减。此外,如果功能需要在多个实例中运行,则供应商的服务器将在需求结束时启动、运行和结束。这通常使用容器来完成。因此,无服务器应用程序可以处理大量请求以及单个请求。

    (4) 可以快速部署

    开发人员无需上传代码或进行任何后端配置即可发布工作应用程序。而一次上传一小段代码或一个功能可以帮助快速发布应用程序。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应用程序不是单一的堆栈,而是供应商提供的功能集合。这也有助于修补、修复和更新应用程序的新功能。

    (5) 无服务器架构的容错性

    确保无服务器架构的容错性并不是开发人员的责任。云计算提供商分配的IT基础设施将自动分配以应对任何类型的故障。

    (6) 没有前期费用

    用户只需为运行的代码支付费用,在部署无服务器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以构建应用程序时不涉及前期成本。

    为什么需要专家的帮助?

    每种技术都有其自身的缺点,需要获得专家的帮助得以解决。而无服务器应用程序有以下一些缺点:

    (1) 调试和测试变得困难

    企业很难复制无服务器环境以检查错误并查看代码在部署后的执行情况。调试非常困难,因为开发人员不了解后端流程。此外,这里的应用程序被分解为单独的、更小的功能。

    解决方案:计划使用无服务器应用程序的企业应该寻求无服务器云基础设施提供商的帮助,这些供应商是沙盒技术专家,可以帮助减少测试和调试的难度。

    (2) 为一系列新的安全问题做好准备

    当应用程序在无服务器平台上运行时,开发人员无法访问安全系统或可能无法监督安全系统,这对于处理关键和机密数据的平台来说可能是一个大问题。由于企业没有自己分配的服务器,因此无服务器提供商通常会运行来自多个客户的代码。这种情况也称为多租户。而如果执行不当,这可能会导致数据泄露。

    解决方案:沙盒功能的软件服务提供商避免了多租户的影响。他们还有一个强大的基础设施,可以避免数据泄漏。

    (3) 不适合长期流程

    大多数应用程序都不符合要求,因为客户需要长期存在的应用程序,在无服务器架构上的成本比传统架构昂贵。这是因为提供商只对代码运行的时间收费。

    解决方案:IT专家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无服务器架构是否能满足他们的业务需求。建议让IT顾问兼解决方案提供商帮助企业获得正确的指导。这不仅可以节省资金,还可以节省时间。

    (4) 冷启动风险

    由于服务器不是经常使用,代码在使用时可能需要“启动”。这种启动可能会影响应用程序的性能。但是如果代码经常使用,则无服务器提供程序负责在需要激活时随时准备好。对此准备就绪代码的请求称为“热启动”。

    解决方案:经验丰富的无服务器云服务提供商将能够通过使用Chrome V8引擎来避免冷启动,该引擎可以在不到5毫秒的时间内重新启动应用程序。熟悉这种设置的技术专家可以轻松管理性能延迟,而客户甚至不会注意到延迟。

    (5) 排版应用

    无服务器云应用程序通常被标记为类型集,无法在过渡时与其他供应商同步。这是因为各个供应商的架构和工作流程各不相同。

    解决方案:专家服务提供商可以帮助企业迁移使用Java Script编写的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是针对广泛使用的服务工作者API编写的。这有助于快速无缝集成,而不会出现错误和故障。

    企业在采用无服务器时,可以从训练有素的开发人员和专家顾问那里获得所需的帮助,并了解有关数据管道架构和同步无服务器部署的所有信息,同时加快迁移时间,并降低成本。


    ]]>
    《数据安全法》今起正式实施,隐私计算迎来千亿级风口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9月1日起,中国第一部有关数据安全的专门法律《数据安全法》正式施行。

    这部法律分别从监管体系、数据安全与发展、数据安全制度、数据安全保护义务、政务数据安全与开放、法律责任等方面,对数据处理活动进行规制,同时也明确建立了一个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建立健全数据交易管理制度、安全审查制度,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大。

    在此之前,数据的价值和安全性之间存在鸿沟,中间的矛盾愈演愈烈,例如一些互联网企业利用数据权力对用户实施“大数据杀熟”等,让原本简单的数据流通和应用被滥用,数据本身的底层价值无法正确开发,其安全性的保护和关注十分滞后。

    如今,中国对数据安全的重视正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年7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相关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规范人脸识别应用的司法解释,要求不得强制索取非必要个人信息,8月1日起实施;随后在8月27日,中国公开发布起草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全面规范算法推荐,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加上此前已经实施的《网络安全法》、以及即将在11月1日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国信息及数据安全领域的法律框架正全面构筑。

    与此同时,数据安全在技术上的进步以及监管层面的不断完善,也在为隐私计算以及数据交易市场发展带来新的商机与活力。

    “《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两部‘硬法’对AI企业的影响非常大。一方面,新法要求企业遵循数据获取的安全、可控,对个人信息要知情同意,拿到数据以后要合法正当利用,要保证数据安全;另一方面也解决了数据黑产难题,让违法事件有法可依。”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际红近日接受钛媒体App等采访时表示,在遵守法律前提下,技术和应用也能够带来益处。比如隐私计算,数据流通的过程中一定会带来隐私泄露问题,但是隐私计算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这是企业遵循法律要求。

    神州数码云业务集团数据平台部总经理赵瑞在接受钛媒体App采访时表示,之前在广告投放或者精准营销领域里,会有一些企业走“擦边球”,《数据安全法》的正式实施,规定了数据如何处理和交互,对行业发展有积极影响,全面保护了用户的信息权益,同时让下游企业客户对包括数据保护CDP、隐私计算等数据流通新技术加以关注。

    中国信通院纪委书记王晓丽近日则表示,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尚处于探索阶段,数据权属界定还不明晰、数据安全风险高、数据交易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数据的流通发展。而快速发展的隐私计算等数据流通新技术,为产业“破局”提供了关键思路,正成为建设和完善数据要素市场的重要抓手,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数据权属界定、数据安全风险等问题,为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提供了新的模式。

    《数据安全法》到底在规制什么?

    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爆炸性的数据流通之中,数据已经成为核心生产要素之一。2020年4月,国务院宣布,将数据列为第五大“生产要素”,与劳动力、技术、土地和资本并列为国家经济资源。而《数据安全法》提出,以数据分级分类为核心,搭建了数据安全的监管制度。

    在日前举办的一场研讨会上,陈际红表示,《数据安全法》和先前的《网络安全法》,连同筹备中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共同构成了中国在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方面的法律“三驾马车”,它们定位各有不同,内容互有交叉,而《数据安全法》监管对象,主要是数据处理活动。

    具体来说,《数据安全法》对企业的数据处理活动,提出了五项监管要求:

    第一,符合基础性的合规要求,包括建立企业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有相应的基础措施和管理措施;

    第二,对数据做分类分级保护,需要企业做等级保护测评和备案;

    第三,进行数据分级分类,企业要根据分类结果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第四,识别核心数据和处理数据出境问题,做好数据跨境流动监管,比如年检、年报审计;

    第五,管理数据交易中介,中介要审核双方身份、流程交易记录、制定审核清单等。

    陈际红指出,《数据安全法》对数据处理做了一系列的法律义务,比如说一般性义务要有全流程的安全管理制度,从数据收集到数据删除,有交易培训,要履行等保的义务;其次是风险监测的机制,发现风险以后及时采取措施。以及数据的正当利用,数据的获取过程中要合法正当,不能采取窃取的方式。

    如果企业在运营中没有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出现了严重的数据泄漏问题,如今在《数据安全法》下,企业将受到一定的经济惩罚,处罚对象以机构、企业为主,包括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企业的罚款额从百万元至千万元级别不等,个人的罚款额在数十万元级别。此外,涉事企业还可能被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如果违反了国家核心数据管理制度且构成了犯罪,还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简单来说,《数据安全法》明确了数据安全监管的约谈制度,但未明确主管部门的层级要求;明确了未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的所属企业组织、个人的法律责任;明确了违反《数据安全法》向境外提供重要数据的法律责任等,让国家重视了“数据要素”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对于经济生产发展的意义。

    尽管《数据安全法》并非针对某一类特定企业,但目前来看,信息化程度高、业务事关国计民生、涉及跨国经营等特点的企业,需要密切关注该法律的后续进展,并寻求改进合规措施的技术手段。比如电信、能源、电力等行业的企业。

    对于一些过往的企业数据资产的合规性追溯,陈际红指出,合规是一个过程,新法颁布第二天企业立即合规,这也不太现实。如果对于不再用的历史数据,企业没必要担心,只要不泄露,就不会对主体带来权益侵害;对于还要使用的数据,则是需要授权的。

    瑞莱智慧CEO田天则对钛媒体App表示,作为人工智能(AI)企业来说,新的法律颁布及试行,对行业或企业来说,其实告诉大家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反而也是告诉大家哪些规范下可以做。因此,作为AI企业,要基于更加安全的隐私计算技术在上面去打造AI系统,引入更多有价值的数据方。对于AI产业来说,新的法律相当于是一个新的起跑线,在合规的情况下大家发展自己的技术实力,以及对场景的理解,不断有新的发展机会。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大数据部副主任闫树则表示,中国数字经济受到《数字安全法》的冲击,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因为产业发展模式本身存在一些问题,这样的模式对企业发展有利,但触犯了国家和个人的权益,因此需要一些合理的改变。

    “隐私计算”技术产业悄然兴起,科技巨头追逐千亿级市场

    根据IDC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创造了59.0ZB容量的数据,其中50.4%的数据需要保护。同时,近四分之一的数据被认为是私人的或通常不向公众提供的数据,安全级别很高,但却缺乏保护。此外,与消费者相比,企业要保护的数据更多,占需要保护数据总量的85.6%。

    近几年,数据安全事件明显上升,根据公开报道,2020年全球数据泄露的平均损失成本为1145万美元,2019 年数据泄露事件达到7098起,涉及151亿条数据记录,比2018年增幅284%,数据泄漏事件影响大、损失重。

    那么,在《数据安全法》实施在即,如何让企业做好合规建设?一些长期致力于数据安全策略与技术方案的企业,也对产业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方案。

    根据《数据安全法》第二章第十六条规定,国家支持数据开发利用和数据安全技术研究,鼓励数据开发利用和数据安全等领域的技术推广和商业创新,培育、发展数据开发利用和数据安全产品、产业体系。

    田天表示,企业可以借助技术的手段,实现价值与安全之间的弥合。对于数据的采集、加工、流通过程中的保护手段,正在形成一个供应链,其中一项新兴技术是隐私计算,这属于促进数据流通的关键技术。他介绍说,隐私计算可以通过改变数据交互与融合的模式和形态,让数据在流通过程中实现“可用不可见”,从而处于一个安全的环境之中。

    田天强调,隐私计算技术为应对个人隐私保护、数据安全隐患、数据孤岛等数据流通的关键难题提出了一种创新的解决思路,成为平衡数据利用与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

    “隐私计算”一词最初是在2016年发布的《隐私计算研究范畴及发展趋势》正式提出的。

    所谓隐私计算,是一种由两个或多个参与方联合计算的技术和系统,参与方在不泄露各自数据的前提下通过协作对他们的数据进行联合机器学习和联合分析。隐私计算的参与方既可以是同一机构的不同部门,也可以是不同的机构。

    隐私计算本质上是通过联邦学习(FL)、多方安全计算(MPC)、可信执行环境(TEE)等技术路线体系,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前提下,解决数据流通、数据应用等数据服务问题,实现不共享数据而是共享数据价值,对数据进行安全保护与脱敏。

    来源:毕马威发布的《隐私计算行业研究报告》

    来源:毕马威发布的《隐私计算行业研究报告》

    自20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隐私计算已经在金融、医疗、政务等多个场景应用落地,取得了良好效果,从业机构也因此受到了资本的不断热摔,成为近期的一个热投资赛道。

    据KPMG毕马威、微众银行等机构联合发布的《2021年隐私计算行业研究报告》显示,预计到2024年,隐私计算受到大数据融合应用和隐私保护的双重需求驱动,相关技术服务营收有望触达100-200亿人民币的空间,甚至将撬动千亿级的数据平台运营收入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多家科技巨头如微软、谷歌、英特尔、IBM、Facebook等均已在“隐私计算”技术赛道布局。

    微软从2011年开始深入研究多方安全计算;谷歌则在全球率先提出联邦学习概念;英特尔(Intel)正逐步打造可信执行环境实现方案的底座;IBM则将同态加密与云服务结合,帮助用户数据安全上云;Facebook则是专攻基于隐私计算的机器学习。

    而在中国,腾讯云曾推出云安全隐私计算(CSPC)平台,帮助某银行将反欺诈模型的KS提升30%以上,每年阻止数亿资金的风险贷款申请。另一家AI初创公司“瑞莱智慧RealAI”则通过RealSecure隐私保护计算平台,凭借自主研发的编译器引擎,相比传统人工编译模式,系统整体运行速度可提升20~40倍,同时模型效果也有较大提升,为某银行构建的反欺诈模型AUC可以达到80%以上,KS达到50%以上,解决多家机构数据合作过程中存在的数据孤岛和隐私泄漏等问题。

    赵瑞指出,个人信息数据需要被脱敏隐藏,有很多专业做隐私计算的中间商可以提供专业服务,数据分析服务商也在加强数据安全的能力。据悉,神州数码云业务自研的Bluenic 2.0客户数据平台,已将个人隐私数据保护纳入到CDP平台运营中,通过多种数据源的对接和打通,实现数据合并分析,并进行数据脱敏,进而完成跨渠道客户ID唯一化和标签化,帮助企业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架设多媒体营销通路,制定灵活的广告营销策略,有效助力企业提升获客率和客户粘性。

    闫树表示,谷歌、英特尔等企业开创了隐私计算产业的潮流,目前,国外企业在学术研究和开源生态上也比较活跃,国内隐私计算技术也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一些产品在特定场景下已基本具备可用性。

    现阶段,中国多个地方政府正在积极规划和实施技术攻关,并把隐私计算作为重点,比如应用在数据流通和共享的交易所,或者赋能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等,通过技术、政策和市场的不断发育,为国内的数据交易市场打开了新的大门。

    不过,隐私计算目前还无法解决数据流通之前和之后的权属问题和应用上的问题,未来还面临包括高通量数据、复杂场景、技术性能等诸多难点和挑战。

    田天认为,隐私计算和上层应用密不可分,不能切割开来。如果将两者割裂开来,会带来很多新比如算法歧视等安全问题。或者,由于开发人员并不清楚具体处理的数据是什么,所以即使数据受到故意干扰,被黑客投入“脏数据”“毒数据”,也无从获知,这就导致“数据投毒”的风险存在。

    中国信通院在《隐私计算白皮书》中指出,隐私计算产品与其他的数据处理产品不同,其本身肩负着保护隐私数据安全的重要功能,目前隐私计算的合规红线仍不明确,因此,技术服务厂商与产品使用者都应当谨慎对待隐私计算产品的安全性挑战,比如算法协议尚无法实现绝对安全、安全性共识有待形成等,从而探索平衡合规、效率和可用性要求的合规实践路径。

    “对内互联互通,对外交叉融合,最终是打造数据流通的基础设施,破除产品壁垒。但现在产业发展过早,这个互联互通的时机要选择好,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既不能在产业没有发展起来的时候增加厂商成本,也不能在格局已定的时候进行大规模改造,所以我们认为,接下来一两年是互联互通重要的发展节点。”闫树对钛媒体App表示。

    闫树强调,如今随着AI产业大力发展,隐私计算+云+大数据架构逐渐形成,仅仅依靠隐私计算还不够,依然需要更多的基础科学技术来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总体的价值释放。


    ]]>
    Colt Data Centre Services 将建设新的 45MW 大阪京阪奈数据中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Colt Data Centre Services (Colt DCS) 开始了其在日本下一个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破土动工;该数据中心将位于关西地区京阪奈科学城,是一个占地 42,000m2 的 45MW 数据中心。该站点将准备在 2023 年初为 Colt DCS 客户提供服务。

    CGI of Colt DCS’ upcoming 45MW data centre in Osaka, Keihanna
    CGI of Colt DCS’ upcoming 45MW data centre in Osaka, Keihanna

    该运营商中立性且多样化的网络数据中心将经过专门设计,以用于满足超大规模和企业客户其不断增长的需求和寻求大型数据中心的可扩展容量需求。自 2011 年日本地震后,许多公司意识到了地理上分散站点的好处,因此对大阪附近的数据中心有很大的需求,因为这是灾难恢复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满足这一需求,才将新站点战略性地选择在京都和大阪交界处基岩上方仅 3 米的稳定土地上。

    大阪京阪奈数据中心的建造将采用防震地基,使该建筑能够承受日本气象厅地震等级高达 7 级的大地震。

    该数据中心将采用最先进的冷却技术来确保高效率,同时支持 Colt DCS 及其客户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 Colt DCS 宣布富达 与三井物产 成立合资公司之后,该站点将迅速破土动工,在日本建造先进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并具有在亚太地区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三井 很高兴庆祝京阪奈首个数据中心项目的破土动工。从这个激动人心的项目开始, 三井希望进一步加强我们与富达  和 Colt DCS 的合作伙伴关系,以进行合资经营。”三井金融事业部总经理 Shinsuke Waka 如是说。

    “整个日本的云服务需求激增,所有这些都需要运营商在该地区提供中立性的网络访问以及灾难恢复站点,” Colt DCS全球客户和解决方案副总裁 Quy Nguyen 说。“考虑到日本关西地区的人口约为 2240 万,其 GDP 达到了与前 20 个国家相同的水平,我们预计该数据中心将成为 Colt DCS 的主要站点。”

    Colt DCS 副总裁兼亚太地区负责人 Padraig MacColgain 补充说:“对我们而言,该站点的建设是我们在这片土地上的又一次投资,展现了我们超大规模战略的势头,并巩固了我们在亚太地区的地位。”“但是,在我们购买这块土地之前,数据中心提供商并不能购买这块地。因为京阪奈科学城是开展研究开发活动的地方。我们得到了京都府当局的大力支持,使我们的收购成为可能,非常感谢京都府当局的支持。”

    关于 Colt DCS
    Colt Data Centre Services 在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设计、构建、交付和运营管理方面为欧洲和亚太地区的客户提供真正的服务和卓越的运营。 

    我们具有超过 25 年的经验,在 18 个城市运营 26 个最先进的运营商中立性数据中心,提供 24/7 全天候安全和本地语言支持。 

    我们的连接和托管解决方案让客户能够自主为他们的业务增长进行有效规划,知道他们的数据中心战略已经随时准备好应对未来需求。https://www.coltdatacentres.net/ 

    CGI of Colt DCS’ upcoming 45MW data centre in Osaka, Keihanna
    CGI of Colt DCS’ upcoming 45MW data centre in Osaka, Keihanna


    ]]>
    微软警告数千名云服务客户:数据库或被暴露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北京时间8月27日早间消息,据报道,微软的一封电子邮件和一位网络安全研究员表示,该公司在周四警告了数千名云计算客户,包括一些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企业,入侵者可能有能力阅读、改变甚至删除其主要数据库。

      这一漏洞出现在微软Azure的旗舰产品Cosmos数据库中。安全公司Wiz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它能够访问控制数千家公司持有的数据库访问权的密钥。Wiz公司首席技术官阿米·卢特瓦克(Ami Luttwak)是微软云安全集团的前首席技术官。

      由于微软不能自行更改这些密钥,周四该公司给其客户发送了电子邮件,告知他们要创建新的密钥。微软发给Wiz的电子邮件显示,微软同意向Wiz支付4万美元,用于奖励其发现并报告了这一漏洞。

      微软发言人拒绝立即就此事置评。

      微软在发给客户的电子邮件中写到,他们当前已经修复了这个漏洞,而且没有证据表明这个漏洞已经被利用了。该公司写道:“没有迹象表明研究人员(Wiz)以外的外部实体能够访问主要的读写密钥。”

      卢特瓦克说道:“这是你能想象到的最糟糕的云计算服务漏洞。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秘密。这是Azure的中央数据库,我们能够获得我们想要的任何一个客户的数据库的访问权限。”

      卢特瓦克透露,他的团队在8月9日发现了这个被命名为ChaosDB的漏洞,并且在8月12日将此问题报告给了微软。

      几个月之前,微软刚刚遇到了一个与安全相关的坏消息。该公司疑似被俄罗斯黑客入侵,他们盗取了微软的一些源代码。不久前,微软还重新修复了一个问题,该问题允许计算机被打印机接管。上周,Exchange的一个电子邮件缺陷引发了美国政府的紧急警告,客户需要安装几个月前发布的补丁,因为勒索软件团伙现在正在利用这个缺陷。


    ]]>
    驰骛科技CEO程华奕:消费领域营销趋势是数据化、私域化、直销化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本文来源:199IT Ralf

    再次“邂逅“程华奕,是在亚马逊云科技智能湖仓发布会媒体专访上。而他的身份,已经是驰骛科技CEO,公司专注于消费者数据资产化,提供营销云平台产品和服务。

    很多媒体同行都在追问程华奕在阿里的经历,但他更“华丽”的职业身份其实是广告网络平台四巨头之一易传媒的CTO。阿里的短暂经历仅仅是业界并购交易约定俗成的方式,事实上,就专业性而言,程华奕在营销技术领域的影响力远大于阿里的这一短暂时期的背景。

    在易传媒并入阿里之后,程华奕实现了财务自由。他敏锐地发现,在人口红利和互联网流量红利锐减的时候,企业在进行数据化、私域化和直销化转型,这正好促进了Martech产品的市场发展。他将自己未来的方向定为围绕品牌企业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表示,“这件事对于市场和行业都有价值,易传媒后期也在往这个方向发展转变,只不过易传媒还没有转型完就被收购了,所以我想把这个事情接着做下去。”基于此,2016年程华奕创办了驰骛科技。

    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技专业,并获得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的程华奕,在加盟易传媒与闫方军搭班之前,曾在eBay和PayPal担任首席工程师,参与制定有关技术的愿景和战略,“work in the future, think in the future“的思维习惯是他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

    此后几年,程序化广告领域RTB、DSP风起云涌。最终易传媒与阿里结缘。

    程华奕进入CDP领域,一点不让人意外。作为国内既懂技术又懂营销的专家,程华奕在营销技术领域的游刃有余和前瞻思考,很被资本看好。

    浸润营销技术领域多年。程华奕认为,数字化趋势下,营销已经是数据驱动而不是创意驱动或者是流程驱动。并且要真正以消费者为中心,围绕消费者获取和触达,强化个性化运营能力。

    针对这些趋势和痛点,程华奕的解决方案是基于亚马逊云科技产品打造了底层的数据平台。包含数据引擎,BI引擎、AI引擎、算法引擎等。中层以消费者为中心的CDP数据分析、CRM客户管理以解决用户的生命周期里如何跟踪和触达。而上层则营销自动化,解决不同人、场景、时间的个性化运营。

    程华奕认为未来消费品、消费服务企业可能在十年内的趋势是数据化、私域化、直销化。“我需要拥有消费者,需要拥有他们的流量,需要作为他们的入口,需要作为他们消费的出口,这样才能真正地去数据驱动,真正地去个性化触达,否则的话我都不能掌握他们,怎么对他们去做营销。“

    驰骛科技自2016年创立开始,就与亚马逊云科技深度合作。谈及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带来的价值,程华奕表示,第一是亚马逊云科技“智能湖仓”架构帮助客户快速安全实现数据资产化。第二是高性能高性价比对数据计算、分析,帮客户找到解决方案。第三是高性能业务场景的快速创新。“通过跟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利用高性能、高敏捷的弹性结构,按需调用,我们能灵活响应消费者更大的需求的响应,开箱即用, 我们可以做机器学习, 个性化推荐,把企业的需求变成产品化,实现快速的创新。“

    当前CDP行业正处于鱼龙混杂的野蛮发展时期。程华奕认为CDP行业门槛一方面是对数据的理解,数据处理能力至关重要,如果数据平台不稳固,真正搭CDP会非常困难。另一方面是对营销环境的理解。“CDP本质上是要最终被使用的,而不是只把数据堆起来作为一个消费者的数据中台,光放在那里也没用。跨营销整个链路的应用场景,包括媒体场景,自有阵地的场景,CRM场景或者是导购的场景。从媒体到销售这么长的链路,需要至少对某些部分是深入理解的,真正能产品化的。“


    ]]>
    DevOps 已死,AppOps 长存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本文最初发布于 Medium 网站,经原作者授权由 InfoQ 中文站翻译并分享。


    没错,我玩了一把标题党。很抱歉,但这样做也是有理由的。我希望大家都来关注 DevOps 中一个被人低估的新趋势,即 AppOps。

     

    在 IT 世界中,时不时学习新的流行语是家常便饭。大多数流行术语就像流星一样,在你完全理解应该学习的内容之前就消失在了天际。还有一些概念会成为接下来几年中的趋势,比如 DevOps 和 Frontend 就是两个例子。

     

    新的术语层出不穷,所以我们必须专注于其中真正有意义的那些。我并不相信什么流行语或者趋势,我相信的是概念。即便技术和趋势纷纷过时,概念依旧长青。

     

    所以我会在这篇文章中讨论 AppOps 这个概念。读完本文后,当你开始听别人谈到新的 AppOps 趋势时,你就知道该怎样跟他们讨论和争论了。

    NoOps 趋势


    顾名思义,NoOps 趋势旨在消除开发和运维之间的所有摩擦,做法就是直接把运维去掉了。

     

    看起来这是一个颇为激进的解决方案,但我们也用不着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正确的解释——也是可行的解释——是在部署和交付阶段尽可能移除人为因素。

     

    这种方法自然是由云来提供支持的,云可以帮助各种事物实现自动运作。如果你有兴趣了解更多关于 NoOps 的信息,可以参考我几年前写的一篇文章。

     

    顺便说一下,要继续阅读本文,你只需知道:


    NoOps 做的就是减少部署管道中的人为因素,并将感知带入开发团队。


    因此,NoOps 与 DevOps 并不冲突。相反,它说的只是在情况允许时以巧妙的方式使用 DevOps。

    专注于应用


    不管你正在编写的是一个小型应用程序还是一个非常大的项目,你都需要合适的 DevOps 设置才能继续下去。

     

    我简直无法想象在 2021 年会有人通过 FTP 上传文件来更新应用程序——如果你正在这样做,请赶快停止吧。

     

    所有人都需要 DevOps 和基础设施,但是我们真的要在上面花费时间和金钱吗?

     

    当然,我们必须这样做,因为好处太明显了!但如果我们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们就会明白这不是团队的最终目标。

     

    如果说技术是让事物由概念走向实践的推动因素,那么 DevOps 就是提高事物效率的方法。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应用程序应该做的那些“事情”。


    这就是 AppOps 的目的:将注意力集中在应用层面,包括源代码和基础设施。

    为什么是 AppOps?


    AppOps 优势体现得最明显的场景之一就是基于 Kubernetes 的应用程序。如果你打开一个个集群,你会发现很多 pod/service/deployment 设置大体都是一样的。

     

    事实上,每个 PHP 应用程序都有相同的配置,只有参数不一样。Java、.Net 或其他应用程序也是如此。问题是 Kubernetes 对主机应用程序的内容是不可知的,因此它需要将所有细节都告知应用。

     

    即便用的技术都是一样的,我们也必须从头开始处理所有新的应用程序,为什么?

     

    我本应只解释一次 PHP 应用程序的组成方式。而且我不该浪费时间来定义 PHP 应用程序的部署方式,因为世界上所有的 PHP 应用程序基本上都是相同的,我希望有人(可能是供应商)向社区提供一次正确的配置来重用。假设有一个可重用的配置。你就只需要简单地开发应用程序就够了,无需再费力做那些重复性任务,不再重新发明轮子。此外,你还可以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不用操心什么细节。

     

    前面我说的关于 Kubernetes 的内容还可以扩展到虚拟机、云服务等等。这就是 AppOps 的有趣之处。

    AppOps 是怎样做到的?


    可以想象,Kubernetes 没有什么水晶球插件可以让集群预测你正在部署的内容。Kubernetes 是一个容器编排器,将自身确立为抽象基础设施的标准,你不能强求它做更多事情。所以我们基本上有两种选择:

     

    1. 准备可以重用的配方或工件(例如一组 YAML 配置),按以前的方法做事。

    2. 采用一种允许你专注于应用程序、不再操心基础架构的解决方案,以云方式实现它。

     

    我们来具体看看两种方法的细节。

    老方法


    老方法是最简单但最不时髦的解决方案,不过你用不着重新发明轮子了。

     

    如果你正在使用 Kubernetes,你可以使用 Helm 或 ArgoCD 等工具自动设置应用并创建可重用的应用定义。

     

    如果你使用的是虚拟机,一个好的解决方案是准备 Ansible 脚本。

     

    此外,你可能有兴趣探索 Terraform 这种简单的基于云的解决方案,用它将基础设施作为代码来管理。

     

    除了上面这些解决方案之外,你还需要制作第一个解决方案的原型,并部署这个部分。因此我更喜欢下面这种方式!

    云方法


    在云时代,使用现成即用的服务是加快事物实现的巨大推动力。

     

    所以我们应该首先评估易于使用的解决方案。在 Kubernetes 领域有一些云工具,它们可以让你在应用程序级别部署,无需操心背后的事物。

     

    第一个工具是Shipa,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新兴解决方案,用来在没有任何 DevOps 流程的情况下部署应用程序。这个解决方案确实可以让我们只专注于应用程序开发而忘掉服务器。

     

    第二个选项是Devtron,它提供了一个交付工作流实现,可以简化 Kubernetes 管理并让部署过程非常顺滑。这款工具与一些预定义的配方相结合,可以让我们忘掉基础设施。

     

    我相信很快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解决方案以 AppOps 的方式实现 DevOps 的目标,就像技术世界每次都会看到的那样,工具永远不会成为问题。

    结语


    应用程序开发和交付领域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创新和发展。


    Kubernetes 是加快开发速度和减少开发与运维之间摩擦的革命性工具中的一员。我们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大量资源,并且云也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虽然这些解决方案都推动了全球的数字化转型,但我们并没有就此止步。我们现在希望不要再为管理这些工具和复杂性付出那么多精力,这样才能更多地关注应用程序的开发,并为最终用户带来更多价值。

     

    AppOps 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方法。有了那些从更高视角管理基础设施的工具后,我们就能隐藏复杂性,专注于那些对业务真正重要的事情。并且这样做是可行的,我们已经有许多工具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本文由 InfoQ 翻译自 Daniele Fontani 的文章:https://betterprogramming.pub/devops-appops-f096cdbb02ac


    ]]>
    从“一枝独秀”到“七雄崛起”,阿里云数据中台正在被“围追”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日前,Gartner发布《2021年中国ICT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Hype Cycle for ICT in China,2021),指出数据中台(Data Middle Office)作为近年的新增技术热点,持续受到企业级市场关注。

    Gartner认为,目前国内企业的数智化转型多以数据中台为基座展开,目的在于减少数据分析架构中的技术冗余,弥合企业内不同系统的数据孤岛,并推动可重复使用的数据和分析能力建设。但同时,报告也表示,现阶段国内很多厂商都称自己有建设数据中台的能力,但大多数都仅仅是收集并储存了数据,没能真正做到数据驱动的组合式创新,在此情况下,“不少企业尽管在数据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最终却发现并没有取得效益上的增长。”

    纵观国内数据中台市场发展,从2015年阿里巴巴首率先提出这一概念,在历经自身实践后以阿里云为载体对外输出,波司登、飞鹤、伽蓝集团、良品铺子、联合利华、悦诗风吟等企业先后尝试并获得实效;到如今,袋鼠科技、云徙科技、数澜科技、奇点云等垂直型数据中台解决方案厂商经历和阿里云合作交付之后,在部分行业独立运作;再到腾讯、华为、字节等平台型厂商纷纷入局。

    国内数据中台市场,初步形成“一大七雄”局面。

    “一大”领先,多产品矩阵场景级部署

    2018年阿里云数据中台核心产品陆续推出,并于2020年6月完成矩阵全新升级,其中包括智能数据构建与管理平台Dataphin、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Quick BI,全域消费者运营平台Quick Audience、全域行为洞察分析平台Quick Tracking。

    而随着企业数据安全意识的逐步增强以及金融行业个性化场景需求,阿里云数据中台又先后推出了Data Trust和Quick Decision两款产品。

    作为引领国内数据中台建设风潮的老大哥,阿里云数据中台起源于阿里巴巴集团在数据建设及应用层面的自我需求——彼时,阿里巴巴集团的数据量飞速增长,既要满足众多业务部门日常性数据需求,又要解决像618、双11等业务高峰期应对大规模数据的线性可扩展问题,以及应对复杂活动场景下跨业务系统的解耦状况……

    正是经历了“遇到问题-提出需求-解决方案-亲身实践-能力产品化”这一整条链路,阿里云数据中台才能真正沉淀全套“方法论+组织+工具”的模式,并在内部沿用至今。

    如Quick BI(阿里巴巴集团内部版为“FBI”),凭借10亿条数据查询秒级获取的高性能,以及100%组建面向移动端定制的协同性,目前为阿里巴巴集团内部数十万员工在数据分析场景中所使用。

    只是,阿里巴巴集团在数据建设及应用层面遇到的问题并不是偶发情况,诸多企业其实也早已出现端倪。

    “随着集团规模的不断增长,原本相对独立的系统分布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维护成本,且因数据指标不统一、数据处理过程不可见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跨业务协同效率的提升,” 伽蓝集团大数据中心总经理 罗予晋表示,“其次,数据ˋ采΄ˋ建΄ˋ管΄ˋ用΄各环节,对员工操作能力都有较高的门槛要求,亟需整套可视化数据处理工具,以提升数据处理效率。”

    因此,当阿里云数据中台正式对外输出能力时,便大受欢迎。

    伽蓝集团将数据中台建设定义为伽蓝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项目”,伽蓝集团董事长郑春颖在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业务数据化、数据产品化、产品运营化”将是伽蓝数据中台建设的路径。

    通过Dataphin、Quick BI、Quick Audience阿里云数据中台产品三件套,伽蓝集团目前已经实现多套数据系统的全面打通,集团员工在获得相应数据权限的基础上,可针对不同前线业务需求开展数据调取和可视化分析,使数据成为伽蓝集团常态化的工作方式。

    无独有偶,波司登运用Dataphin打通全国门店与线上商品的流转系统,完成了商品通、库存通、会员通,波司登创始人高德康说道,“目前波司登已经实现全国一盘货,可以统筹调度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分仓就近直接配货,做到前端门店按需供给,后端通过供应链的小单快反、拉式补货,使工厂按需生产。”据了解,波司登的首铺准确率提高了79%,拉补效率提升60%,数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都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而除了零售行业,阿里云还将数据中能力向包括金融、旅游、互联网等多行业蔓延,如财通证券、良渚文化遗址公园……

    “七雄”并进,行业赛道“长板”式追赶

    这边,阿里云数据中台在企业侧的运用如火如荼;而另一边,市场“后来者们”早已虎视眈眈。

    目前国内提供数据中台建设服务的厂商大多可以分为两大类,以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和字节(火山引擎)为首的平台型云厂商,以及袋鼠科技、数澜科技、云徙科技、奇点云为代表的垂直型数据中台解决方案厂商。

    其中,腾讯云、华为云、字节(火山引擎)以及袋鼠科技、数澜科技、云徙科技、奇点云等7家厂商,因平台型优势以及切准行业赛道,形成一定竞争壁垒,而发展尤为迅速。

    今年7月底,腾讯发布全新智慧医疗数据中台,涵盖从数据集成、数据治理到数据应用的全流程医疗数据服务能力,并进一步开放平台、引入生态,帮助医疗机构和各级管理部门实现对医疗数据全面、专业、自动化的管理。

    腾讯云数据中台的优势在于能够成分联动自有生态业务,比如与微信小程序的联动等,也正是基于这一独有的联动能力,不少企业会选择腾讯云作为数据中台建设合作伙伴。

    华为云虽然未明确提出数据中台战略,但其提供的智能大数据服务中却也处处透露着“中台”思维。

    去年8月,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总经理助理刘承岩在华为云TechWave大数据专题日的演讲中不无骄傲地表示,“工行在大数据创新应用方面的探索,就是一段不断使用新技术、提升自身数据驾驭能力的历程。”

    据了解,中国工商银行通过引入华为云FusionInsight智能数据湖解决方案中的大数据产品,搭建了自主可控的大数据云平台,解决了大数据全场景生态化应用的存储、算力和算法挑战,真正将数据智能服务由事后快速演进到事前、事中的阶段,而在其后的生态化阶段里,又进一步深化与华为的合作,实现大数据云平台与华为云Stack云基础设施的融合,进一步提升大数据云平台的高可用和弹性灵活扩展等能力,全面支撑起数字平台的生态化建设。

    相比其他平台型厂商,华为云在传统To B服务层面更具经验,因此在传统有业务系统经验积累的运营商行业和金融行业比较容易受到青睐。

    字节跳动的数据中台建设历程似乎一直处于“镁光灯”之下——从最初简单的A/B测试,到后来的数据分析平台、数据开发治理、ABI、极速OLAP引擎等一系列产品形态的拓展,逐渐形成了如今的数据中台模样。

    援引《雷锋网》报道,2020年字节跳动将数据中台通过火山引擎对外开放,恰恰说明了一件事:字节跳动的数据中台已经很好服务于内部。

    虽然起步晚,产品能力还处于进一步筹备阶段,但业内人士却已经透露出火山引擎对如今国内数据中台市场冲击的期待,“字节对火山引擎不管是人员还是资金的投入都非常大,且又掌握抖音这一巨大流量池,未来或许会与阿里云数据中台在零售行业赛道上形成强有力竞争。”

    此外,袋鼠科技、数澜科技、云徙科技、奇点云等垂直型数据中台解决方案厂商,鉴于在细分行业的项目交付过程中沉淀了一定经验,同时在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下,也长期维持一批忠实客户,成为当前国内数据中台市场的重要补充。

    至此, “一大七雄”格局已初步确立。

    只是,企业数智化转型是一道长远命题,不同行业面临的数智难题既有共性亦有个性,这就要求各数据中台厂商需要持续洞察行业场景变化,针对企业需求推陈出新服务,以满足其日益多样的需求。

    真正做到,用各有所长的能力,助力数字经济下的企业更好地落实数智转型。


    ]]>
    亚马逊云科技智能湖仓架构:从上云到实时决策的数据服务整体解决方案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数据存储处理分析比以往更为复杂,而效率和成本催生了智能湖仓架构的兴盛。

    本文来源:199IT Ralf

    2019年,全球汽车巨头丰田着手自身车联网服务的打造。通过给汽车配备车载数据通信模块DCM,用户授权将数据传到丰田互联构建的超大数据湖里面,对数据湖里的数据分析驾驶员可以更安全地使用汽车。包括精准感知车况、驾驶习惯的科学建议、甚至根据驾驶习惯来判断保险折扣。

    这一超大车联网系统背后的重要一环是亚马逊云科技数据湖的强力支持。

    而今,数据存储处理分析比以往来得更为复杂。效率和成本催生了智能湖仓架构的兴盛。虽然智能湖仓架构并非新近提出,但亚马逊云科技在2020 re:Invent上,迭代自身的智能湖仓架构,其要点在于智能湖仓架构对整体数据的更好支撑。

    为何会需要智能湖仓架构,如果从应用的结果层面来看,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云服务产品部总经理顾凡给出的三个挑战或许说明了一些问题。

    顾凡认为,首先,当前数据呈指数级增长,从GB、TB、PB到EB,从结构化到半结构化到非结构化数据。数据量及非结构化数据越来越大。

    其次,数据面临更为复杂的使用场景。不同分析场景下的数据会需要技术更加的个性化和定制化。数据驱动决策对象范围越来越大。

    再次,基于实时数据的快速决策,让以前几天的决策变成了分钟级别决策,甚至在一些实时流分析中实时就应该给到决策。

    从应用深入到底层,一个被反复提及的重点是数据的无缝移动。无缝移动在哪几个之间移动,数据湖、数据仓库以及围绕着数据湖周边构建的所有的这些专用的数据存储,SQL的数据库,Non-SQL的数据库,甚至更多不同的分析引擎。数据如何在湖、仓和不同的数据专用分析服务之间移动非常关键。

    如何构建智能湖仓架构,亚马逊云科技所定义的智能湖仓架构不仅仅是湖和仓的打通,而是湖、仓专门构建数据服务连接成一个整体。

    顾凡表示,“要构建一个数据湖要有专门构建的数据分析服务,要能做到数据、湖、仓和专门构建的数据服务的无缝数据移动,统一管理、低成本,这是我们所定义的亚马逊云科技智能湖仓架构。“

    亚马逊云科技“智能湖仓”架构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灵活扩展,安全可靠。亚马逊云科技“智能湖仓”架构用Amazon S3作为数据湖的存储基础,客户可根据不断变化的需求,灵活扩展或缩减存储资源。Amazon S3可达到 99.999999999%(11 个 9)的数据持久性,且具有强大的安全性、合规性和审计功能。

    专门构建,极致性能。为了满足客户不同的数据分析需求,亚马逊云科技提供全面而深入的、专门构建的数据分析服务,包括交互式查询服务Amazon Athena、云上大数据平台Amazon EMR、日志分析服务Amazon Elasticsearch Service、Amazon Kinesis、云数据仓库Amazon Redshift等。这些专门构建的数据分析服务为客户提供了极致性能,客户在使用过程中不必在性能、规模或成本之间做出任何妥协。其中Amazon Redshift的性价比是其他企业云数据仓库的三倍,AQUA(分布式硬件加速缓存)使 Redshift 查询的运行速度比其他其他云数据仓库最高快 10 倍;Amazon EMR运行大数据处理及分析服务的成本不到传统本地解决方案的一半,但其速度比标准 Apache Spark 快 3 倍以上。

    数据融合,统一治理。亚马逊云科技“智能湖仓”架构不止是打通了数据湖、数据仓库,还进一步将数据湖、数据仓库以及所有其它数据服务组成统一且连续的整体。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数据需要在这些服务与数据存储方案之间,以及服务与服务之间按需来回移动,跨服务访问。亚马逊云科技“智能湖仓”架构降低了数据融合与数据共享时统一安全管控和数据治理的难度。其中,Amazon Glue提供数据无缝流动能力,Amazon Lake Formation提供了快速构建湖仓、简化安全与管控的全面数据管理能力。

    敏捷分析,深度智能。亚马逊云科技将数据、数据分析服务与机器学习服务无缝集成,为客户提供更智能的服务。例如Amazon Aurora ML、Amazon Redshift ML、Neptune ML等,数据库开发者只需使用熟悉的 SQL 语句,就能进行机器学习操作;Amazon Glue、Amazon Athena ML、Amazon QuickSight Q等,可以帮助用户使用熟悉的技术,甚至自然语言来使用机器学习,帮助企业利用数据做出更好的决策。用户还可以通过机器学习服务Amazon SageMaker、个性化推荐服务Amazon Personalize等挖掘数据智能。

    拥抱开源,开放共赢。亚马逊云科技“智能湖仓”架构中的关键组件如Amazon EMR、Amazon Elasticserach Service、Amazon MSK的核心都基于开源代码,接口与开源完全兼容,无需改变任何代码就可以实现迁移,也兼容主流的管理工具。OpenSearch 基于开放的Apache2.0 授权,其代码完全开放,用户可以免费下载使用并获得企业级的功能。这些服务允许用户在转型过程中,以非常低的改造成本向云端迁移。

    在顾凡眼中,数据的价值实现有三个步骤:第一是如何把数据基础设施现代化,采用云上的云原生数据库。第二如何从数据中真正产生价值,包括诸多的分析的工具。第三,如何用机器学习更好地辅助决策,甚至是驱动决策。

    目前,亚马逊云科技已经打通旗下机器学习Amazon SageMaker和湖仓的融合,同时实现机器学习的再扩圈,数仓和数据库的开发人员或者分析师是SQL专家,但不懂Python,可以让他们能很快上手使用机器学习,而不用让数据科学家帮自己构建算法模型。


    ]]>
    十张图了解2021年中国云计算行业区域格局发展现状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云计算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光环新网(300383.SZ)、东华软件(002065.SZ)、阿里巴巴-SW(9988.HK)、中国移动(0941.HK)、腾讯控股(0700.HK)、中国电信(0728.HK)、中兴通讯(000063.SZ)、浪潮信息(000977.SZ)、星网锐捷(002396.SZ)、中科曙光(603019.SH)、优刻得-W(688158.SH)、光云科技(688365.SH)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城市云计算发展水平得分情况、各城市云计算发展水平与GDP关系、云计算区域市场规模占比、云计算企业区域分布等

    城市云计算发展水平分层现象明显,数量上呈“金字塔”型布局

    为客观反映各地云计算市场的发展状况,并衡量地方政府对云计算发展的引导作用,中国社科院战略研究所联合阿里云针对中国大陆的城市及省级行政区构建了一套云计算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中,着重考虑了各地云计算发展的质量和潜力,从消费、使用、访问、覆盖、行业、产品、企业、增速等多个维度评价云计算在各地的发展水平。

    评价结果显示,从云计算发展水平综合得分情况来看,中国大陆的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分为5个梯队,包括深圳、杭州、北京和广州4个云计算一线城市、成都等14个云计算二线城市、石家庄等80个云计算三线城市、德州等101个云计算四线城市和长治等138个云计算五线城市。

    城市维度的云计算发展水平分层、分化现象明显,并在数量上呈“金字塔”型布局:云计算一线城市数量少且发展水平遥遥领先;云计算二线城市与一线城市差距显著但正在加速追赶;数量众多的中国城市仍未充分享受到云计算红利,共同组成云计算中低线城市。

    区域格局呈现东高西低、南强北弱

    中国大陆的31个省级行政区,同样可根据云计算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得分分为5个梯队。其中,第一梯队包括广东、浙江、北京和江苏,4省市对后续梯队省级行政区的优势显著;第二梯队包括山东、福建、四川、湖南、河北、上海、湖北;第三梯队为河南、辽宁、安徽、陕西;第四梯队包括贵州、江西、内蒙古、广西、山西、重庆、云南、天津、甘肃和黑龙江;第五梯队包括吉林、青海、海南、新疆、宁夏、西藏。

    从空间格局上看,第一梯队及第二梯队省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西北和东北地区省市大多位于第四、第五梯队。由此可见,中国云计算发展水平呈现东高西低、南强北弱的态势,区域间发展不平衡。

    地方云计算发展水平与GDP正相关

    经济发展水平是城市云计算发展的基石与内驱力。城市间要素禀赋的差异,使得各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城市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又导致各城市处于云计算发展的不同阶段。结合以上云计算区域发展水平及城市发展水平来看,城市云计算发展水平同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表明城市间云计算发展的不平衡具有必然性和相对性。

    同自身经济规模相比,一些城市(如杭州、厦门、珠海、贵阳等)的云计算发展水平呈现出超前发展的态势,而另一些城市的云计算发展则同其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这主要是由于城市的云计算发展水平与其产业结构还有直接关联:云计算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市,科技类企业数量较多;而云计算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城市,产业结构仍以传统行业为主,且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也大多处于初级阶段。

    云计算区域集聚特征显著,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

    从区域格局看,云计算发展集聚现象明显,形成了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三大战略高地。云计算发展一线城市均为这三大城市群的中心城市,18个云计算一线和二线城市中有半数位于长三角、大湾区及京津冀。根据wind云计算行业市场热力指数绘制中国云计算行业区域热力图如下:

    结合各城市云计算发展水平来看,云计算一线城市,杭州、深圳、北京、广州,均分布在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三大城市群云计算规模占全国总规模的68%。

    云厂商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在关注线上业务的同时,也积极利用厂商影响力,进行线下布局。在产业互联网背景下,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更好地将云计算的资源聚合效应与地方特色相结合,从而实现地方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打通。当前,从云计算园区分布看,仍围绕在中国经济水平较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并随经济发展策略迁移,逐步向中西部扩散。从园区类型及功能看,综合型云厂商提供的园区类型全面多样,目的在于吸引多类型企业以完善生态建设,扩张行业影响。

    云计算企业集中在北上广地区

    从云计算企业地区分布情况来看,我国云计算企业注册地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北京、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均为经济及互联网产业相对较为发达地区。其中北京地区排名第一,企业数量占比达29%;其次为广东省,企业数量占比21%;上海地区排名第三,企业数量占比15%。

    注:1)以上企业为经营范围包含“云计算”,且登记状态为在业/存续的企业数量。2)数据截至2021年8月3日。

    从中国云计算企业来看,北京、上海、杭州、深圳云计算企业较多。其中,北京地区代表企业包括三大运营商、百度、金山云、光环新网、用友、青云、首都在线等;上海地区包括网宿科技、优刻得、宝信软件等,杭州包括阿里云、新华三等;深圳地区包括腾讯、华为、深信服、金蝶等。

    政府对云计算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引领与带动作用

    从城市云计算发展的外部驱动力来看,政府对云计算发展起到了显著的引领与带动作用。政策差异是导致城市间云计算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在实践中,部分地方政府从应用驱动、政策驱动、技术驱动、市场驱动等方面着手,通过政府率先使用、制定应用指导、鼓励技术创新、培育云计算市场等方式,为当地的云计算发展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提升了云计算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
    2021中国云计算研究报告重磅发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甲子光年重磅推出
    《2021中国云计算行业研究报告》

    • 数十页深度研究报告

    • 云计算行业深度探索

    • 一手调研信息

    • 投资视角价值洞察

    • 多位业界专家观点解析

    希望与您共飨成果。



    中国云计算市场市场目前备受各方关注,对比欧美的市场格局,行业各界对于中国云计算市场的看法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篇报告旨在通过对中国云计算行业的研究分析,解答一系列关于该行业的重点问题。



    · 问题一:中国云计算市场目前为何受到关注?有哪些推动因素使市场快速发展?



    2020年,国家发改委明确新基建内容,共包括三方面:信息基础设施、深度应用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创新基础设施,分别从技术、应用、产业化角度阐明了新基建重点。其中云计算被列入新技术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被列入算力基础设施。



    年初的大型公共卫生事件急剧加速市场教育,远程办公、线下门店数字化转型等市场爆发式增长,上云效率及质量关系企业存亡。二级市场表现强劲,这也带动了一级市场的投资火热。



    · 问题二:国内的云计算市场有什么特点?产业集中度如何?



    云计算的上游供应商主要为IDC企业,以及服务器厂商、网络运营商和网络设备厂商等基础设备提供商,中上游主要由数据中心组成,行业壁垒高,集中度较高,市场格局难以被打破;中游即为云生态,包括基础平台和云原生应用等,云计算厂商负责提供IaaS、PaaS和SaaS等服务。



    国内对云计算及企业服务的市场认知起步较晚,对比欧美地区的市场格局,国内在SaaS、PaaS层仍有很大潜力。相比之下,云计算的底层设施在巨头生态下已经相对完善,巨头的产品布局从底层向上层应用延伸,较易在通用场景下获得优势。



    · 问题三:行业亟待解决的痛点有哪些?目前有什么解决方案?



    由于国内小微企业死亡率较高且付费意识较弱,其上云渗透率较低。随着数字基建等政策的大规模推行,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对于厂商来说,需要在深入了解客户业务的基础上提高产品的标准化和灵活性,切实帮助小微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经营数据价值,指明业务方向。



    中小微企业发展战略灵活,需求变化往往更快,厂商不仅需要了解客户,还需要了解客户的客户,向下游的下游延伸,以战略性部署产品矩阵,通过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在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



    国内金融、能源、交通等产业集中度较高的行业上云率已经较高,未来,企业会更加关注上云架构与业务流程的结合程度,优化云管理成本,将云上战略纳入到企业愿景战略,云将成为企业组织架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问题四:有哪些技术带来的新机会值得关注?这些新技术会对云计算整体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



    云计算领域内,技术更迭速度较快,产学研一体化融合对于技术的落地推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机构与大厂紧密合作,技术专家创业成为技术商业化的主要趋势。投资人及行业专家目前更关注底层技术及与行业紧密结合的应用,技术领域内,边缘计算、量子计算、IoT平台、分布式云、AI云服务、云原生、容器管理及底层开源项目收获最多关注。



    边缘计算和工业物联网设备相结合,可以形成智慧供应链,由于其在边缘位置实时处理数据,能够从互连设备和系统中更为迅速地获得洞察,帮助组织切实提高运营响应能力,降低运营成本,有助于解决当今不断增长的数据量所带来的问题,边缘计算与5G、IoT的结合已经成为市场目前的重投区域。



    基于日渐庞大的数据量,量子计算作为目前提升算力最有可能的突破口,正逐步走出实验室迈向商业化,但由于成本高昂,落地场景十分有限,形成成熟产业的周期较长。



    云原生作为一种全新的IT理念,使得企业的应用服务高度解耦,降低了企业的开发成本。基于此形成的开源生态系统目前尚是蓝海。在市场成熟度、政策、人才等多重利好下,国内的云原生应用市场内很可能可以出现定义全球标准的产品及技术,在云计算市场内实现弯道超车。



    本报告借助甲子光年在科技行业的资源积累,走访多位业内专家,最终输出对中国云计算行业的系统分析、数据洞察和趋势判断,重磅推出此份《2021中国云计算行业研究报告》——无论你是该行业创业者、投资者、公司中高级管理者,还是关注该行业的相关人士,我们都向您推荐这份全面详细深入的洞察分析。



    *搜索“甲子光年”官网,注册登录后,即可下载完整版报告。



    以下为报告部分内容节选:



     

    ]]>
    阿里巴巴 关联公司成立云计算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企查查APP显示,8月18日,杭州菲田云计算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赵营苗,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含:第一类增值电信业务;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广告制作等。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杭州多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100%控股,后者为杭州阿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

    ]]>
    亚马逊云科技“全球优势,植根本地“中国战略落地 合作伙伴网络APN壮大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本文来源 199IT  Ralf

    成立于2006年的亚马逊云科技,壮大到成为如今的云计算全球巨头。15年间,不论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边缘计算、量子计算等新技术,还是服务器、无服务器、Nitro架构等底层技术,亚马逊云科技都一直引领全球云计算的发展趋势。

    2021年,适逢巨变。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卸任CEO一职,Andy Jassy接棒。Adam Selipsky新任亚马逊云科技全球CEO。亚马逊云科技在中国的战略也进一步推进。

    不久前落幕的“2021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上海站活动上,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发布亚马逊云科技中国战略。

    致力于帮助所有的客户开展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亚马逊云科技希望利用其自身优势,一方面帮助客户重塑,加速其全球业务的拓展。同时,亚马逊云科技希望能尽到社会责任,为培育云人才,实现“碳中和”做出贡献。

    张文翊表示,要实现这些愿景,亚马逊云科技中国战略是“全球优势,植根本地”,利用全球的优势和资源更好地帮助中国的企业上云重塑和云上创新。

    亚马逊云科技将这定义为“5+1+1”。“5”是亚马逊云科技独特的五大全球优势,包括:超过200大类广泛而深入的云服务、服务全球245个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引领行业的安全合规理念和实践、过去15年服务全球数百万客户的实践、以及来自全球超过10万个合作伙伴的解决方案。另外两个“1”来自亚马逊的全球资源,一个是亚马逊全球业务体系的强大支撑,包括亚马逊电商、智能物流、智能语音助手、设备和视频等,多方面为客户提供支持全球业务扩展的更多资源和附加值;另一个是亚马逊与生俱来的创新文化和方略,更好地为客户的重塑赋能。

    在“2021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上海站活动现场,让199IT记者印象深刻的是亚马逊云科技在峰会上发布加速上云点亮计划,为APN合作伙伴提供丰富的赋能计划,覆盖教育、医疗、金融等行业的专业服务能力,包含容器、DevOps、IoT、迁移方面的特定能力,以及Oracle、SAP等特定工作负载的专业服务能力。亚马逊云科技与19家云合作伙伴一起启动该计划,点亮客户上云重塑和云上创新之旅。

    合作伙伴在亚马逊云科技发展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张文翊阐释第五大优势是全球丰富的亚马逊云科技合作伙伴的解决方案,能够全面的满足客户上云重塑和云上创新的需求。

    自亚马逊云科技开创的初期,合作伙伴就是亚马逊云科技关键的业务战略,在过往的几年中,亚马逊云科技的全球合作伙伴网络(APN)获得了非常有序的发展,在全球有10万多家合作伙伴分布在150多个国家,他们为客户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解决方案,满足来自于各行各业的、各种规模的客户,在各个应用场景的需求。大部分的财富世界500强和90%以上的财富世界100强公司,都在使用APN成员的解决方案和服务。而且在过去的五年中,APN在全球每天都在新增50多家合作伙伴,也获得了5倍以上的增长。

    张文翊表示,“在中国,合作伙伴是我们发展业务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我们开放、多元的合作伙伴网络覆盖了数以千记的各种合作伙伴,包括咨询类合作伙伴、系统集成商、独立软件供应商等等。我们通过能力认证、支持计划、解决方案和市场拓展等全方位赋能一起来助力合作伙伴的成长。我们也帮助中国的亚马逊云科技合作伙伴服务本地客户和成功出海,帮助全球ISV落地中国,促进中国云计算产业和生态的发展,加速客户数字化转型和创新。“

    从2013年正式宣布进入中国市场开始,亚马逊云科技一直加大中国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中国已经成为除美国之外唯一一个拥有三个完整区域的国家。2021年,亚马逊云科技新增了由光环新网运营的北京区域的第三个可用区,同时也正在进行由西云数据运营的宁夏区域的二期扩建,厂房设施的面积和计算的容量都将增加130%。西云数据和光环新网运营的中国区域的客户也同样涵盖了各行各业、各种规模,还有各种应用场景。

    清晰的战略、快速扩大的基础设施、最先进产品和技术引入的加速、不断壮大的合作伙伴网络等,让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市场局面进一步打开,在中国云计算市场急剧发展中赢得更多客户和市场份额。


    ]]>
    驰骛科技基于亚马逊云科技“智能湖仓”架构打造完整营销闭环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2021年8月16日,国内领先的数字营销解决方案公司驰骛科技 (ChiefClouds) 基于亚马逊云科技“智能湖仓”架构,构建全新消费者数据平台(CDP),帮助企业实现对消费者的全渠道数据管理、全生命周期精准洞察和个性化运营,打造完整营销闭环。

    通过亚马逊云科技“智能湖仓”架构可扩展的数据湖、统一治理、无缝数据移动,驰骛科技帮助企业实现跨组织的数据治理与资产化,解决企业内跨组织的数据管理和安全访问难题。利用Amazon Lake Formation,驰骛科技帮助企业构建基于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 (Amazon S3)的单一消费者数据资产湖,实现消费者数据元数据统一管理、数据血缘溯源等。此外,亚马逊云科技“智能湖仓”架构为驰骛科技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服务,使驰骛的CDP平台帮助企业对海量数据并行处理和高效计算,继而获得实时商业环境的洞察,更好地辅助企业业务决策。驰骛科技利用Amazon Redshift实现了相较于其他云数据仓库10倍的查询性能,对亿级用户数据可以做到秒级、近实时查询,快速响应业务;利用Amazon Athena应对各种临时查询,满足不同业务人员的临时分析需求。

    此外,驰骛科技还利用亚马逊云科技新一代自研处理器Amazon Graviton2,把提供给企业客户的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性价比提升40%。

    亚马逊云科技不断赋能驰骛科技在多业务场景中加速创新步伐。一方面亚马逊云科技高敏捷、弹性的架构帮助驰骛科技按需调用,灵活响应实际业务需求;同时提供了众多开箱即用的技术和服务快速为企业的实际需求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加速驰骛产品化创新进程,例如基于亚马逊云科技机器学习服务的个性化推荐、复购预测等。

    基于亚马逊云科技“智能湖仓“架构,驰骛科技为某超大型零售快销集团打造了整个集团数据的资产化和完整的营销闭环。在此之前,客户所有营销活动没有数据沉淀,集团内信息也无法实现互通。驰骛科技为其打造了整合多系统的营销数据平台,实现30亿用户ID、十几个营销渠道数据、数千活动数据的沉淀,数据量达到几百PB。不仅使客户能够自主运营数据资产,还可以做到跨品牌、跨平台的数据打通,使其可制定自主可控的投放策略和优化。

    驰骛科技还为某时尚消费电子品牌打造了基于亚马逊云科技“智能湖仓“架构的多触点数据营销体系,包括数据营销平台、CRM、自动化营销和智慧导购,为客户提供全链路个性化消费触达。在此之前,客户的消费者数据完全分散,形成数据孤岛,几乎所有活动都要依靠人工执行,既费时又费力。驰骛科技帮助客户整合包括十几个业务场景在内的千万级全渠道会员数据和多线程业务数据,构建三套全新会员体系。此外还协助客户开展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触达,实现自动化营销。

    驰骛科技创始人兼CEO程华奕表示:“自2016年公司成立之初,驰骛科技即展开了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2020年开始以亚马逊云科技“智能湖仓”架构为基石,构建全新消费者数据平台,打造强大的云上产品能力。双方将继续进行产品的深度集成和迭代,确保驰骛云上产品的成熟度和领先性;其次,我们会共同探究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技术迭代和演进,帮助客户持续创新;此外,还将把合作触角向更多行业延伸包括金融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和房地产业等。”

    驰骛科技依托以消费者数据为核心的客户数据平台(CDP)及相关应用,提供数字阵地分析、营销自动化、CRM客户关系管理、智慧导购等相关产品和服务,实现全生命周期精准洞察和个性化运营,目前拥有数十家家全球性企业客户, 主要集中在零售、快速消费品、汽车等行业,覆盖了众多世界500强企业。


    ]]>
    苹果 M1 革了 Intel x86 的命?其实这是个伪命题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在过去一两年中,苹果 Mac 的自研芯片转型,以及 ARM 在数据中心的一些胜利,引发了业界对 x86 和 ARM 的广泛争论——其中,有不少观点认为,x86 注定会失败。事实上,与大多数无法开箱即用的 ARM CPU 相比,x86 的软件生态系统(在 PC 和数据中心领域)庞大,拥有绝对的竞争优势;而且它是建立在 Intel 和 AMD 两家的支持之上,非并是 Intel 一家。

    问题来了:几乎没有什么内在缺点的 x86,真的注定会失败吗?

    近几个季度以来,苹果新款 Mac 在市场上的确表现良好,部分功劳是:基于台积电 5nm工艺节点,苹果 M1 芯片的运行速度很快。但同样不可否认,远程办公的兴起和芯片的短缺也在苹果最新一代 Mac 的销售中起到了助推作用。

    对苹果而言,或许最主要的收获在于,未来不再需要在其最高端 CPU 上向英特尔支付超过 60% 的毛利率。

    此前,一些投资者,如 Ark Invest 或其他投资人,根据 x86 和 ARM 指令集之间的技术二分法发表了一些文章。本文将挑战这些文章所提出的观点:ARM 和 x86 只是指软件与 CPU 交流时必须使用的“语言”,最终性能还是取决于每个 CPU 的执行情况。

    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ARM 与 x86 之间的争论是没有意义的。

    本文的观点可概括为两个层面:

    首先,苹果拥有世界一流的芯片工程团队,这毋庸置疑,这也是除了英特尔工艺制程延期之外,苹果 M1 芯片好评如潮唯一真正的原因——但并非是因为它使用了 ARM 指令集。

    其次,苹果 M1 的重要性被过分夸大了。苹果的营销所打造的热度远远超过该芯片能够做出的保证;例如最新 iPad 的 M1 芯片也可以被称为 A14X,因为芯片本身带来的创新相对不多。

    ARM VS x86:被弄错的重点

    如上文所述,苹果 M1 引发了新一轮关于 x86 与 ARM 的讨论。对于包括 Ark Invest 和其他一些看好苹果的公司来说,苹果 M1 为结束 x86 时代提供了有力证据——但这一讨论实际上并不新鲜,甚至有点过时。

    简而言之,大约十年前,当英特尔错过移动业务时,完全相同的讨论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很多人声称或认为 x86 生来就在功耗能效方面表现不佳,而在移动领域功耗极其重要,这意味着 x86 永远无法在移动领域竞争。

    当时,“ x86 功耗之谜” 被 AnandTech 以及其他一些媒体平台彻底揭开,它们实际测量了基于 x86 架构芯片的功耗与能效,并撰写了题为《 破解 x86 功耗之谜》的文章——值得注意的是,当时 AnandTech 的高级编辑 Anand Shimpi 自 2014 年以来一直在苹果工作。

    实际上,x86 之所以没有在移动设备中得以广泛使用,其真正原因是英特尔和 AMD 并没有在该市场进行足够多投资。正如英特尔投资者如今可能意识到的那样,英特尔试图进入移动领域为时已晚,缺乏投资动力,便不再白费力气。

    不过,英特尔在试图进入移动领域的过程中,也曾取得过一些成绩。比如说在 2014 年,英特尔计划基于更低功耗和更高能效的 Atom 架构打造 CPU 与高通等公司展开竞争,最终推出了面向无风扇设备(如平板电脑)的高性能架构 Core M。

    以上基准测试中,Llama Mountain 是英特尔概念验证的(基于 Core M 的)极薄无风扇平板电脑,其运行速度几乎是苹果的 iPad Air 的3倍,而现如今被称之为具有革命性意义的 M1,也只比英特尔或 AMD 最新的 x86 芯片快 10% 左右。

    这意味着,英特尔 Core M 彻底击败了苹果当时最好的芯片。这也可以被视为证明争论 “x86 和 ARM,究竟谁更占优势?”这一问题毫无意义的另一个有力论据。

    总之,这确实证明了任何芯片都不具有先天优势。基于 ARM 的 CPU 可以从微型微控制器发展到类似 M1的芯片,而 x86 也可以从低功耗移动 CPU 发展到大型服务器芯片。

    无论是 x86 还是 ARM,设计和制造都需要持续的研发,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x86 与 ARM,本质是语言种类的比较

    读到这里,你可能对本文的观点和结论并不满意,因为上文并没有更详细地解释为什么 x86 与 ARM 的竞争比拼毫无意义,也没有解释英特尔是如何从比苹果快 3 倍发展到落后于苹果的。

    不过不要着急,下面我们展开更加深刻的分析:

    首先,让我们从指令集架构(如 x86、ARM 或 RISC-V)的基础知识开始,这应该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为什么对于投资者来说 x86 和 ARM 的区别无关紧要。

    简而言之,指令集定义了计算机可以执行的二进制机器指令,定义了软硬件接口——计算机无法理解 C 语言或 Java 或 Python 语言,它只理解属于其指令集的指令。

    这些指令从简单的基本数学计算指令(加法等)到更复杂的指令(如安全或虚拟化)。不过前者是关键指令——几乎所有应用程序大部分时间都会使用基本数学指令。

    这些基本指令对于任何芯片来说都是相同的,无论其基于何种架构。更重要的是,指令集只是定义了指令,它的作用只是定义一种机器语言,并没有定义这些指令如何在芯片中执行,最终是软件用这种机器语言来指示芯片执行指令。例如,有多种方法可以在芯片中实现加法器或乘法器等功能。

    因此,在计算机体系结构中,必须做出两个区分:

    指令集定义了芯片支持的所有指令。

    芯片设计的第二部分是基于任何指令集的芯片架构实际运行的问题。在上面的实例中,执行指令涉及使用晶体管来创建一些有形的东西,比如加法器或乘法器。

    过去 20 年,CPU 性能的进步主要归功于第二部分中流水线、乱序执行、分支预测器、多级缓存和许多其他技巧,大大提高了 CPU 的运行速度。

    最重要的是,刚才提到的所有这些“技巧”相对指令集都是完全独立的,它们可以在 ARM、x86、RISC-V或其他指令集中实现。

    几十年前的软件无需重写就能在现代 CPU 上运行得更快,开箱即用——这也是第二个区分的主要优点之一。

    即使在新指令导致性能大幅提升的情况下,这些技巧也会简单地复制到其他指令集中。这方面的主要示例是向量指令或单指令流多数据流(SIMD),即在一组向量数据上使用一条指令。在 x86 中,这被称为数据流单指令多数据扩展(SSE,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和高级向量扩展指令集(AVX,Advanced Vector Extensions)。

    例如,最新版本 AVX-512 在 512 位向量上运行,因此与之前的 AVX 版本(256 位)相比,性能提高了一倍。在 ARM 中,等效项称之为 SVE2,它可以在芯片运行中从 128 位扩展到 2048 位,这也再一次表明了芯片性能对指令执行的依赖程度。

    因此,决定 CPU 速度以及功耗和能效等其他属性的,只是架构设计的选择,这实际上取决于芯片的应用目标——这些选择属于前文中所提到的两个区别中的第二个,即独立于指令集的那些技巧。

    例如,英特尔和 AMD 一直致力于确保它们的芯片达到 5GHz 量级的高频;如果苹果想要实现这一点,它可能需要完全重新设计其架构。

    不过,苹果更专注于提高其 CPU 每个时钟周期可以执行的指令数量。这样,苹果的 3GHz 架构可能比 4GHz 的 AMD 或英特尔内核更快。由于功耗往往随电压频率成二次方甚至三次方地增加,因此这种设计选择让苹果芯片的性能和功耗备受赞誉。

    但同样,这只是一个设计和创新的问题,正如所讨论的那样,设计与创新同指令集互补,甚至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指令集。

    另一个例子是 big.Little 架构,也称之为混合架构,由同一指令集的两个(或多个)实现方式组成。其中一组内核主要针对性能进行了优化,另一组则倾向于针对功耗进行优化。指令集相同,但两种不同的实现方式导致两种微架构在功耗-性能曲线上有两个不同的点。

    最后一点,可以用人类语言类比指令集。人类的语言种类繁多,但是语言仅用作底层概念的表示,原则上任何概念都能够用任何语言表达,如果没有对应的表述也可以自行添加。以此类推,CPU 语言即指令集种类繁多,但也只是用作基本数学的表示,任何基本数学都可以用任何指令集表示,这与对人类语言的理解是相通的。

    性能方面,一部分人的语速可能比另一部分人的语速更快或更慢,但这并不是语言本身造成的——类似地,某些 CPU 可能比另一些 CPU 更快或更慢(或耗电更多或更少),但这同样不是由于指令集,而是由于影响这些特性的架构设计选择造成的。

    x86 强大的竞争优势

    从上文提到的 x86 的反面来看,显然,外界对 x86 的 “常识” 是:往好里说,它是遗留下来的麻烦,往坏里说,它因为能效太低而劣势严重。

    然而,我们完全忽略了基于 x86,英特尔对其架构体系的演进有绝对的控制权,这可以被称之为 x86 以及英特尔的强大竞争优势。因为行业中的其他企业都依赖于他人来定义自己所需要用到的架构,虽然这一情况在 x86 领域反过来也成立——AMD 的大多数芯片都必须跟随英特尔的变化而变化,而且 ARM 世界中的成员可能未来需要依赖英伟达(目前英伟达正在寻求收购 Arm)。

    不过,RISC-V 是开源的,不属于某一家公司,因此不存在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

    最近,英特尔的两个动作说明了它可以多么轻松地向其 x86 架构添加新指令进行创新。首先,英特尔宣布了用于 AI 加速的下一代 AMX DLBoost,其性能将比当前的 AVX-512 高 4 至 8 倍。其次,英特尔公布了将近 76 条新指令,为当前的 AVX-512 提供附加功能。

    芯片大神 Jim Keller:争论指令集是一件悲哀的事

    为了让本文的观点更加具有说服力,我们可以看看这个行业中最受尊敬的人——吉姆·凯勒 (Jim Keller)最近在接受 AnandTech 采访时阐述的观点。

    吉姆·凯勒曾在苹果、AMD 和英特尔工作过,显然他的立场更加中立。最近,吉姆·凯勒在 Tenstorrent 与 RISC-V 合作。

    总结一下他提出的观点:尽管他认为 x86 在维护向后兼容性的遗留膨胀增加了一些复杂性,但他实际上也给出了一些 ARM 架构中遗留膨胀的例子。此外,这种复杂性主要体现在 CPU 的设计中,可能会给芯片开发人员带来一些麻烦,但不会严重影响最终的性能。值得注意的是,实际上只有少数指令负责执行大部分代码。

    特别是,吉姆·凯勒毫不夸张地驳斥了去年年底一篇广为流传的媒体文章中反复提到的一个论点:与 ARM的固定长度指令相比,x86 由于其可变长度指令而无法扩展到与 ARM 相同的性能。

    事实上,吉姆·凯勒指出这些细节只会给芯片开发商带来一些麻烦,但不会对最终用户的整体芯片性能或功耗产生实质性影响。

    最后,吉姆·凯勒还表示现在的 CPU 性能受到本文前面所描述的与指令集无关的问题(分支预测、缓存等功能)的限制,同时吉姆·凯勒还批评了英伟达使用其重新调整用途的 GPU 来处理 AI 的方法。

    以下是吉姆·凯勒采访节选:

    在指令集上做争论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它甚至不是几十个操作代码——80% 的核心执行只有 6 条指令——加载、存储、加法、减法、比较和分支。这些几乎涵盖了所有。如果你使用 Perl 或其他语言编写代码,则“调用”和“返回”可能比“比较”和“分支”更重要。但是指令集的影响很小,你可能会因为丢失指令而损失 10% 或 20% 的性能。

    有一段时间我们认为 X86 可变长度指令真的很难解码,但我们一直在想办法解决。我们基本上可以预测所有指令在表格中的位置,一旦有了好的预测器,就可以很好地预测这些内容。

    因此,如果是打造小型计算机,固定长度的指令似乎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是要打造一台真正的大型计算机,要预测或找出所有指令的位置,固定长度的指令就不占优势,所以这没有那么重要。

    苹果“过度炒作”M1

    讨论到此为止,让我们回到苹果芯片本身,本文仍然没有完全解释,苹果是如何从“某种程度上落后于英特尔”到如今“或多或少地领先于英特尔”的(这里所谓的落后和领先,取决于如何比较)。

    上面引用的 AnandTech 图片和文章已经解释了苹果与英特尔之间的故事,与其说苹果超越了英特尔,倒不如说是英特尔停滞不前,而苹果则保持着一年一度的更新节奏稳步前进。

    英特尔为何停滞不前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至少对英特尔的粉丝和投资者而言如是。

    简而言之,英特尔在制造方面遇到了一些问题,10nm 延期了三年多,然后 7nm 又延期了一年。正如 AMD 股东所知,英特尔的延期对其竞争对手非常有利。然而,正如新上任的英特尔 CEO Pat Gelsinger 所阐释的那样,随着 EUV 的相对成熟,英特尔已经完全接受了 EUV,并在未来几年重新走向工艺领先轨道,甚至更快地回到产品领先地位。

    这或多或少解释了为什么说苹果 M1 是在过度炒作。

    人们称赞苹果 M1,就好像它是自切片面包以来最好的科技产品——但事实并非如此,这只是苹果之前芯片的进化产品。相关评估表明,在相同的时钟频率下,将一个 A14 内核与一个 A13 内核进行比较时,A14 的速度快了不到 10%,它也不比英特尔或 AMD 在市场的产品速度快多少。

    因此,苹果在 M1 上并没有取得任何堪称非凡的成就。苹果也许根本不应该称它为 M1,因为这个名字表明这款芯片是全新的,或许 M14 更加贴切。换句话说,M1 芯片是具有两个更多高性能内核的 A14(从双核改进为四核)。

    事实上,苹果最新的 iPad 使用的也是相同的 M1 芯片,一些观点忽视了 M1 只是带有两个额外内核的 A14,并且过度称赞那些使用 M1 的 iPad。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除了名称之外,该芯片本身确实运行速度快且功耗低,但这主要归功于文章开头所提到的那一点:世界一流的苹果开发团队选择了一种每时钟性能更高、频率更低的架构,然后结合台积电最新的 5nm 节点制造芯片。

    为证实这一观点,可以观察上面的基准测试图,该芯片比英特尔最新的四核 Tiger Lake 芯片快一点。这可能是最恰当的比较,因为 M1 也有4个快核心。显然,就像英特尔一样,这意味着 M1 无法与速度更快的 8 核 AMD 芯片相匹敌。

    值得注意的是,英特尔最近通过推出自己的 8 核 Tiger Lakes 赶上了 AMD。

    在某些方面,这可能意味着苹果已经落后了。苹果需要其下一代 M2(又名 A15X)才能真正保持竞争力。

    综上所述,苹果 M1 所取得的成绩不在于指令集的差异,部分原因的确是因为使用了台积电的 5nm。

    添加更多的加速器是苹果的优势

    尽管设计仍然非常重要,但有关 x86 与 Arm 的讨论也忽略了制造。假设苹果的 M1 采用 28nm 之类的制程制造,是否会有人认为 28nm M1 会比任何基于 7nm 工艺制程的 CPU(包括 x86)更节能。

    同样,这篇文章提到的内容太多,我们只需要看 Arm 就够了。但实际上,与众多 7nm 芯片相比较, M1 和 A14 都是台积电最新 5nm 工艺的首批芯片。

    此外,由于目标市场的差异,时钟速度的差异也起着重要作用——英特尔或 AMD 不会突然向台式机市场推出 3GHz 芯片,两家公司可能会继续进行一些不同的权衡以实现各自的目标。

    虽然设计具有极高频率和每时钟高性能的芯片有点困难,但并非不可能。例如,英特尔的一篇研究论文提到,与 14nm Skylake 相比,它们的每时钟性能仅通过扩展其一些架构结构就实现了 2 倍以上的性能。这种扩展属于上文提到的"技巧"。

    除了研究论文之外,吉姆·凯勒本人也表示英特尔正致力于更大的 CPU。

    最后,还有另一个常见的误解值得注意。在苹果的话语体系中 ,它有一个独特的优势——控制着“完整的小部件”,因此它能够在其芯片上添加其他加速器,M1 不是英特尔和 AMD 等传统公司设计出来的 CPU,而是一个 SoC。

    不过,查看英特尔最新的 Tiger Lake SoC 的框图(下图),就会发现 Tiger Lake 与 M1 一样是多加速器 SoC,这实际上也是去年技术分析师称赞 Tiger Lake 的亮点之一:

    英特尔采用 CPU、GPU、NPU 和 ISP 的全新整体计算方法更像是智能手机而不是经典 PC,尤其是当你考虑该公司正在使用代号为 Lakefield 的混合 CPU 等产品时。这是一件好事。十多年来,PC 一直梦想有一个更加异构的计算环境,使得智能手机也能在其上运行。也许 Tiger Lake和第 11 代酷睿才是开始。现在,我们需要更多利用所有 NPU、DSP 和 FPGA 的 PC 软件。

    人们甚至可以尝试在 M1 中寻找不在 Tiger Lake 中的东西,很明显,这样的东西并不存在,它们都有 CPU、GPU、显示、I/O、图像处理、AI加速、安全、媒体加速、音频、Wi-Fi、供电和管理控制器等。

    唯一可以争论的点是,英特尔缺少一个 multi-tera-ops 专用AI加速器,不过英特尔选择通过集成其所谓的 DLBoost 来利用其 CPU 和 GPU,而不是神经引擎。因此,在 multi-tera-ops 方面,英特尔在 AI 能力方面实际上并不落后于苹果。

    事实上,英特尔发现了一些真实世界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在这些应用程序中,Tiger Lake 完全击败 M1——目前,英特尔的说法已经得到一些外媒证实。

    关于这些基准,需要强调的是,无论它们是否是英特尔精心挑选的都并不重要,如果苹果 M1 在所有方面都出色,那么它应该在每项基准测试中都以较大优势获胜。事实并非如此,这一显而易见的事实证明 M1 被炒作夸大了:该芯片可能速度很快,但这一基准可能并不在英特尔基准测试的范围内。

    写在后面

    X86 永不过时。

    正如 Pat Gelsinger 在重新加入英特尔担任 CEO 时所说的那样,因为有 1 万亿行代码针对 X86 进行了优化,而软件生态系统才是指令集真正的护城河。

    当然,即使是软件生态系统也只能走到这一步,任何人都可以编写 Java 或其他代码,然后在 Arm 或 x86 CPU 上运行它们。

    不少人认为,苹果的 Mac 销量是因为苹果 M1 芯片的推出而蓬勃发展。但是这一点值得怀疑,因为芯片短缺和远程办公热潮同时掀起,PC 整体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一年,该行业每天销售 100 万台个人电脑,大约十年或永远不会再看到这种情况。

    尽管苹果的整体表现强劲,但苹果 M1 带来的任何额外需求都不能孤立存在,而且不是主要需求。

    无论如何,对于一家本质上是售卖消费设备的公司来说,内部开发芯片可被视为真正的优势。在竞争方面,苹果与台积电(作为第一个 5nm 客户)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及英特尔的许多延期带来了一些优势。

    展望未来,相当激烈的竞争将继续或加剧——例如英特尔已经号称在几年内重返工艺和产品领先地位,另外,在英特尔工艺延期之前,苹果实际上获取的相对于领先优势离 2-3 倍还差得远。

    总之一句话:苹果没有赢,而 Intel 也没有输——x86 与 ARM 之间的大战仍在继续,并且将旷日持久地继续下去。

    雷锋网编译自 Seekingalpha




    ]]>
    普渡大学研发增强型光存储介质 存储密度与读取速率大幅提升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普渡大学的一支研究团队,正在尝试用彩色的“数字字符”技术,来取代诞生于 1830 年的传统摩尔斯电码,以实现光学存储的现代化。然而考虑到每天需要获取、数字化存档、以及快速访问的信息量,研究团队相信新技术将有助于应对 COVID-19 大流行期间和之后的远程数据存储的爆炸式增长。

    尽管传统的点划线系统似乎显得有些过时,但其基础原理仍在许多光存储媒介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而在近日发表于《激光与光子学评论》期刊上的一篇文章中,普渡大学研究团队就介绍了一项题为《使用等离子颜色实现光学隐写术、数据存储和加密》的新技术。

    不过研究人员没有利用传统的点和划线,而是在微型天线的角度位置对信息进行编码,以使之能够在每单位面积上存储更多数据。

    如题图所示,普渡大学创新者提出的各向异性超表面方案,在高密度光学数据存储、动态彩色图像显示和加密等方面,都具有巨大潜力。

    该校电气与计算机系工程副教授 Alexander Kildishev 表示:“新方案可极大增加相关装置的存储容量,且仅取决于传感器的分辨率。我们可通过解析力来确定天线的角度位置、并将之映射成相应的颜色,来对其进行编码”。

    鉴于并非所有光学数据存储介质,都需要激光写入或可重写,这项技术将有助于提升光学数字存储技术的存储空间可用性。

    作为参考,大多数 CD / DVD / BD 光盘都带有一次性记录的“标记”,且具有访问速度快、保质期长、存档能力出色等特点。

    前博士生 Di Wang 表示:“我们基于超表面的‘光学存储’的原理,与光盘的压盘类似。而在演示原型中,信息是通过电子束光刻‘烧录’的,并且能够在最终产品的可扩展制造过程中进行复制”。

    如此一来,这项新技术不仅能够存储更多的光学数据信息,还能够进一步提升数据的读出率。

    Alexander Kildishev 补充道:“我们可以在附近放置四个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会读取对应的偏振光。与使用基于点划线的单个传感器相比,这有助于提升信息的读取速度”。

    展望未来,这项技术还可应用于安全标记和密码学等领域。为继续开发这些功能,研究团队正在寻求对此感兴趣的各方合作伙伴。



    ]]>
    戴珂:低代码平台:风口终将过去,商业化落地才是王道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一、低代码是新瓶旧酒?

    随着国内外低代码公司的融资频频,低代码也成为了ToB的新风口。

    不过,虽然有知名创投机构和互联网大厂的入局,但是他们对低代码平台的商业认知水平,还停留在初级的概念阶段。而资深的低代码玩家们,却在利用机会,紧锣密鼓地进行商业化布局,比如明道云等。

    在我看来,现在还在热衷谈论低代码的,还是因为太年轻了。要知道低代码这东西二十多年前就有了,比如微软的Visual Basic、Access和Borland 的Delphi Builder系列。它们比现在低代码开发环境的生产力要高得多,能力也强大得多。

    老一代码农,也正是靠着这些高效率的开发环境,攒了一个又一个的项目,才过上有房有车的生活。

    时隔多年低代码又热,无非是用低代码这个旧瓶,重新封装了表单、工作流、业务对象等等原料,包装成面向业务应用层的低代码平台。那么,这款新酒将如何销售?

    例如,它的卖点在哪里?是高生产率?无代码?可视化?还是用户自开发?其实仔细想想,在软件产品和服务领域,这些都不是重点。

    对低代码无休止的技术争论,很可能使低代码陷入死穴,让这个风口猪很快就会掉下来。实际上,低代码平台目前最急需解决的,是它的商业化落地问题。

    比如,低代码平台的用户究竟是谁?行业生态啥样?其在业务价值链中处于何种地位?从哪里获取收益以及如何分配?

    如果这些商业问题都没有想清楚,代码再低又有何用?

    作为低代码平台的商业化尝试,由明道云发起,通过链接公众号用户资源;我们在低代码商业化落地方面,做了一些有价值的探索。比如这些主题:

    如何利用低代码的效率优势,实现项目低成本快速签单

    低代码与MSP的合作创新

    低代码平台让低成本SaaS创业成为可能

    用低代码平台,交付高复杂度项目的实践

    低代码商业化还有哪些待解问题

    二、利用低代码的效率优势,实现项目低成本快速签单

    低代码平台公认的优势,是软件的生产效率。但从软件业务的整个商业过程来看,低代码平台的商业价值,并不是软件生产效率;而是整个项目周期的效率,包括销售、开发和交付的效率。特别是销售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软件业务的成败。

    我们知道,通常客户越大,销售周期就越长。实际上,长周期对甲乙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成本。对于如何压缩销售周期,软件行业缺少有效的解决办法。

    我们不妨分析一下,这种长周期高成本产生的原因。干过甲方的都知道,这种不得不耗时费力的时间成本,实际是软件采购过程中的验证成本。因为软件很容易就买错,所以客户就需要各种POC、反复交流和不断验证。

    多少软件公司都被折腾得精疲力尽,却少有收益。但如果回头看,这么长的销售周期内,都在玩儿猫鼠游戏,就没干几件有意义的事。

    从SaaS的销售经验中我们发现,其销售周期要比软件短得多。一般情况下,同样的业务内容,SaaS的平均销售周期,可以低至软件的30%以下。这是因为SaaS可以通过配置方式,快速搭建近似最终方案的业务模型,可以加载业务数据,实现快速的业务验证。

    其实SaaS所谓的配置就是无代码,这就是SaaS能缩短销售和交付周期的秘密。

    我们把这个经验移植到低代码平台,同样可以达到缩短销售周期的效果。所以,借助低代码平台的效率优势,通过改进销售流程,低代码平台项目就能达到缩短销售周期的目的。

    从客户角度,其目的无非是验证要买的软件或服务,就是其想要的,确保不会买错而已。在销售竞争中,谁先做到这一点,自然谁的胜算就会更高。

    其实客户也不想长期耗着。尽早让最终用户用上软件,也是选型采购的一个KPI。如果算上交付周期,低代码方式的机会要更大。

    缩短了销售周期,自然就提高了销售效率、降低了销售成本。退一步说,即使没有销售成功,及早撤退也是了节省成本。

    三、低代码与MSP的合作创新

    低代码一直在宣扬所谓的傻瓜开发模式,即不懂编码也能开发出企业软件,这被认为是低代码的一个优势。甚至有人会认为,这样用户自己也能搭建业务。其实,这真有点儿想多了。

    不过,傻瓜开发模式倒是提醒了我们,低代码的这一特点,可以产生一个新的业务生态。

    依靠低代码平台,开发和实施交付就不必非要软件原厂商提供。这就打破了传统软件的交付限制:即要么自己实施,要么由认证伙伴实施。

    在低代码业务生态中,各个环节都是可以拆分或组合的。比如,销售、咨询、方案和实施等业务环节都可以独立进行。各参与方也不一定是公司,独立的小团队甚至个人同样能够参与其中。通过业务环节的拆分和组合,每个参与方都可以做自己最擅长的那一部分。

    这就改变了企业软件的生意模式。

    我以一个刚刚完成的项目为例。这个项目的咨询需求来自社区中的一位销售,我不但完成了业务咨询,给出解决方案,还用低代码平台为客户做了实施(当然也可以在社区中找专业实施人员做),很快就完成整个项目的交付。

    这种服务模式不但大大缩短了项目的周期(不到计划项目周期的20%),还为客户节省了很大一块费用。

    这在传统软件业务模式中是不可能做到的。

    不过需要说明,这种业务生态只适用于MSP(Managed Service Provider)服务模式,也是低代码平台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所谓MSP即为某一家客户提供定制化软件或服务,并将其运维托管在云端。

    其实,在低代码平台上,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商业形式,即ISV或SaaS模式。

    四、低代码平台,让低成本SaaS创业成为可能

    在前面的一篇文章已经说过,SaaS是基于低代码交付的业务。即在APaaS上,通过写少量脚本或无代码配置,实现完整的业务。

    然而,SaaS公司投入巨资开发的低代码平台APaaS,并不是开放的。也就是说,每家SaaS公司的APaaS,只能自己使用,而不能像Salesforce那样对其它SaaS开放。

    这样,因为不能hosted在现成的PaaS上,所以每家SaaS创业公司都需要自己做APaaS,所以SaaS创业的成本和风险就很高。

    不过,这也正是低代码平台的一个生意机会。即除了在低代码平台上为单一客户开发应用的MSP模式外;还可以以ISV的身份,开发一个为更多客户服务的产品,也就是低代码平台上的SaaS生意模式。

    与MSP的产权关系不同,建立在低代码平台上的SaaS所有权和运营权,不在终端客户那里;而是归SaaS经营者所有。使用低代码平台,做自己的生意。

    显而易见,因为无需在开发APaaS上投入,SaaS创业者就可以专注于业务应用。就像salesforce上面的数千个SaaS,一个人成立一家SaaS公司都有可能。

    我们知道,SaaS创业投入大、风险高;而基于低代码平台的SaaS创业,将成为一种低成本、低风险的生意。

    五、高复杂度项目的交付

    低代码被质疑最多的,是它不能支持任意复杂度的软件项目。甚至有人直接说,大企业不会采用低代码平台。

    这其实是两个问题,我们分开来说。

    首先说复杂度问题。虽然都叫低代码平台,但平台能力也不一样。大部分低代码平台都能做到表单驱动和工作流驱动;而高级的还可以做业务建模和自定义业务对象。

    但不管是哪一种,预定义平台都不可能做到满足任意复杂度的业务。

    再说大企业能否接受低代码模式的问题,或者说低代码能否满足大企业的业务要求。

    的确有不少人认为,低代码在中小企业的接受度,要远高于大型企业。但从明道云的大企业交付经验来看,结果并不是这样。明道云近期做的客户分析也表明,越来越多大型企业的非核心业务,也开始使用低代码平台构建。

    其实这个结论并不难理解。因为对于大企业来说,无论是业务流程、还是数据逻辑,都是按照业务规范做的。低代码平台加上成熟的解决方案,可以更快捷地搭建。

    反而是中小企业,因为业务不规范,而更愿意“削履适足”,低代码反而不容易应对。

    六、低代码商业化还有哪些待解问题

    虽然低代码平台具有不少商业化机会,但国内大部分低代码公司,商业化落地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而已经开始商业化进程的低代码平台公司,也还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

    平台的可靠性和公信力

    业务价值链与定位

    与ISV和MSP的关系

    定价和利益分配

    API与系统集成

    以上问题,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

    一句话总结:不同于AI等其它新概念,低代码因其历史的特殊性,作为风口不会持续太久,只有商业化落地才是王道。


    ]]>
    腾讯云宣布数据库TDSQL PG升级:内存占用节省60%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8月11日下午消息,腾讯云宣布数据库开源产品TDSQL PG版升级。据介绍,经过一年半的打磨,新升级的TDSQL PG版产品在上万张表访问场景下,内存占用节省60%; SQL语句兼容性及分布式场景易用性均得以增强。

    据腾讯云数据库技术总监李跃森介绍,TDSQL PG版是一款具备HTAP能力、经过腾讯多年持续投入研发的数据库产品,能够提供成熟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在首次开源的10天内,Star数就上升到超过500个。目前获得欧洲航天局、国家天文台,以及医疗健康、零售等各行业用户认可。

    腾讯云自主研发的分布式数据库引擎TDSQL PG版从2019年正式开源开始,基本保持每月一次小型升级、每半年一次重大升级的节奏,助力众多开发者应用前沿数据库技术,推动开源社区生态不断完善。PG中国社区主席张文升也指出:“PostgreSQL社区将和TDSQL在技术、生态、企业服务上开展更深的合作,为客户和企业提供更好的支持与服务。共同建设数据库开源生态。”(新浪科技 文猛)


    ]]>
    亚马逊云服务部门斩获美国政府百亿美元大单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财联社(上海,编辑 胡家荣)讯,据媒体报道,亚马逊旗下云服务部门(AWS)获得来自美国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的一份云计算合同,其合同价值可能高达百亿美元。

    在这次合作中,亚马逊击败强大的竞争对手微软。虽然微软曾质疑这份合同的公平性,微软于今年7月21日向美国政府问责局(简称GAO)提出抗议,因为微软在向美国国家安全局提交资料时,已被告知美国国家安全局选择了AWS。

    美国政府问责局表示,预计在今年10 月 29 日之前就微软的抗议做出决定。

    根据相关文件,美国国家安全局在过去一年里,美国情报部门已向外界提供了二份共计达数十亿美元的云计算合同,例如,去年 11 月,美国中央情报局将云计算合同交给五家公司——亚马逊、微软、谷歌、甲骨文和 IBM。

    亚马逊云服务是一个“下金蛋的鸡”

    目前,亚马逊云服务部门已是亚马逊公司旗下业务中最赚钱的。行业分析师普遍认为它是云计算的市场领导者,但它也是美国政府的云服务提供商之一。

    从亚马逊2021年Q2季报看出,虽然亚马逊在自营产品业务增速放缓且拉低了整体的营收增速,但亚马逊云服务营收148亿美元,同比增长37%。营利润为41.93亿美元。过去12个月,亚马逊云服务全球收入已经达到了527亿美元。

    亚马逊首席执行官安迪(Andy Jassy)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对云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多,云服务将会因此受益。

    根据Symergy Rresearch Group的数据,目前全球云服务领域排名前5的公司分别是亚马逊、微软、谷歌、阿里云与IBM,其中亚马逊占据全球较大市场份额,为33%。紧随着其后是微软和谷歌分别占据20%和10%。

    image

    数据来源:Symergy Rresearch Group

    此外,亚马逊和微软在云服务领域中竞争非常激烈。例如,在2019年,美国五角大楼的联合企业防御基础设施合同(Joint Enterprise Defense Infrastructure)中,微软拿到的订单总额约为亚马逊的二倍,但是经过3年的诉讼后,美国国防部于今年7月取消合同。


    ]]>
    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区域上线Snowball Edge Storage Optimized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日前,亚马逊云科技宣布, 通过与光环新网运营和西云数据的合作,在中国区域上线数据传输设备Amazon Snowball Edge Storage Optimized。Amazon Snowball坚固便携,且简单易用,可快速向亚马逊云科技服务区传入或传出数据。Amazon Snowball Edge Storage Optimized单个设备可提供80TB 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 (Amazon S3) 对象存储和Amazon EBS块存储,多个设备并行使用可实现数PB级的数据传输。使用 Amazon Snowball,只需按数据传输作业支付服务费(以及适用的运输费),传输至亚马逊云科技的数据不产生任何数据传输费用。Amazon Snowball Edge Storage Optimized单个设备可在大约一周内轻松、安全地迁移数十TB数据,且传输成本只有使用高速网络传输数据成本的五分之一。更多Amazon Snowball Edge Storage Optimized信息请访问:https://www.amazonaws.cn/snowball。

    使用Amazon Snowball,客户无需编写任何代码,或者购买任何硬件即可传输数据。客户只需要在 Amazon 管理控制台中创建作业,系统会自动分配Snowball 设备。客户收到该设备之后,将它连接到本地网络,并根据操作指南即可高速将文件传输至该设备。

    Amazon Snowball 安全可靠,它采用防篡改外壳、256位加密和业内标准的可信平台模块 (TPM),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全程监管链。加密密钥由Amazon Key Management Service (KMS) 进行管理,而非存储于设备本身,当设备结束使用时,所有存储的数据都将被擦除。

    Amazon Snowball Edge Storage Optimized 同时提供 Amazon S3 对象存储和 EBS 块存储,非常适合于本地存储和大规模的数据传输。在将Snowball设备运回亚马逊云科技服务区之前,客户可以将这些设备用于在网络连接有限的环境中(如制造业、工厂和运输)或者极其偏远的位置的数据收集,存储和预处理。这些设备还可以安装在机架上并组成集群,以用于更大规模的临时数据收集或存储。

    摇滚名人堂(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是美国克利夫兰的一所博物馆及研究机构,致力于制作跨越各个时代和摇滚风格的摇滚文物。该机构与亚马逊科技展开合作,对其老化的LTO(磁带)存储和异地备份进行现代化改造,项目团队通过六台Amazon Snowball Edge Storage Optimized将文件提取到Amazon Glacier,最终恢复并保存了2,000个文件和300 TB最有价值的数字视频资产。摇滚名人堂数字技术副总裁Tim Parnin表示:”随着技术领域从非数字化发展到数字化,我们的档案存储系统变得难以管理和不可持续。亚马逊云科技的Amazon Snowball Edge Storage Optimized让我们的档案受到保护,现在我们可以放心,世界各地的后代都可以享受摇滚乐的历史了。”


    ]]>
    思科称无意推出私有云付费订阅服务:重点放在混合云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北京时间8月9日早间消息,据报道,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之前报道称思科正在开发私有云数据中心订阅服务。对此,思科回应称,该公司不会帮助企业从公共数据中心迁移到私有数据中心。

    The Information的报道称思科将会推出名为Cloud Stack的付费订阅服务,它可以帮助客户在私有数据中心内管理硬件和软件,因为有些企业没有这样的能力,或者它们选择外包。

    该报道还援引知情者的话称,Cloud Stack的时间规划目前还不清楚,因为它仍处在早期开发阶段。

    不过思科新闻发言人在声明中表示,思科将重点放在混合云工具上,它跨越公共和私有基础设施;目前思科无意提供一套解决方案让企业从公共数据中心迁移到私有数据中心,任何类似的暗示都是不准确的。

    大流行期间,云服务提供商的需求猛增,因为企业、学校、政府机构想降低成本,所以更加重视线上运营。

    据悉,亚马逊AWS是公共云服务的领导者,它允许客户通过付费订阅方式租赁数据中心。微软、谷歌Cloud也协助企业将业务转移到公共云。


    ]]>
    再见数仓、数据库,数据湖才是yyds!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数仓越来越无法适应海量数据存储和分析的需求,天下苦数据仓库久矣!

    数仓只能存储结构化数据,无法采集存储非机构化数据

    数仓无法存储原始数据,所有数据须经过ETL清洗过滤

    离线数仓的数据表牵一发而动全身,数据调整工程量大

    实时数仓存储空间有限,无法采集和存储海量实时数据

    回溯效率低下,实时数据和离线数据计算接口统一问题

    作为大数据变革的下一个风口,数据湖可以完美解决传统数仓的各大痛点。

    01触手可及的新未来:数据湖

    数据湖是帮助企业实现全量数据单一存储的集中式存储库,无需任何预处理,可以存储任意规模、任意类型、需求各种速度的数据,包括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音视频、图片、文本等非结构化数据。

    而且,数据湖通常存储原始格式的对象块或者文件,保证数据的“原汁原味”,对企业更加全面的抓取、分析和应用数据,创造更大的数据价值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

    1627957880

    数据湖理念支持各种分析方式,可以运行从控制面板、可视化、大数据处理、实时分析到机器学习等不同类型的分析。

    不同于传统数仓的表模型建立方式,数据湖基于读取型Schema,采用读时模式,能够根据业务需求灵活建表,大大提升了敏捷性和精准度。

    使用传统数仓的企业,每个部门都只有自己的数据。数据湖打破了“数据孤岛”的闭塞,允许多种职能角色——数据科学家、数据开发人员和业务分析师等通过各自选择的分析工具和框架来访问数据,而无须移动数据,大大节省了定义数据结构、Schema和转换的时间。

    这不仅让跨领域、跨平台、跨媒介的数据分析简单实现,“时空旅行”的回溯秒回功能加持数据湖能够更敏捷地提供全量和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分析结果和数据预测分析服务,灵活高效支撑企业各种决策的制定,真正助力企业实现降本增效,落地实现数智化转型发展。

    1627957898

    通过数据湖技术可以实现“敏捷”地统一存储和统一分析,能够最大程度地解决大数据的痛点问题。

    数据湖一经问世,头部云技术厂商纷纷推出解决方案,更是深受大厂青睐:NEIFLIX、阿里、腾讯、字节跳动、苹果、顺丰、AWS、快手、多点等多家企业争相部署使用数据湖技术。

    根据Aberdeen的一项调查显示,实施数据湖技术的组织比同类公司在有机收入增长方面高出9%,数据分析的商业价值充分彰显。

    ]]>
    2021数字化转型影响力峰会举行 阿里云发布数字化转型成长模型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8月3日,在2021数字化转型影响力峰会上,阿里云发布数字化转型成长模型并宣布建立“数字样板工程”长效运营机制,更好服务多个行业以及区域的数字化转型。

    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朱宏任;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向锦武;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总工程师张晓彤;中国计算机协会副秘书长王新霞莅临并致辞。加拿大工程院院士、IEEEFellow刘江川;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三希;阿里云智能全球技术服务部交付技术部总经理张瑞等多位行业专家出席大会并发表了主题演讲。阿里云智能事业群副总裁、阿里巴巴达摩院秘书长刘湘雯与各家指导单位领导共同启动“2021数字样板工程巡礼”活动。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刘江川在《工业互联网视角下的数字化转型》演讲中讲述了边缘计算、无源通信、近地轨道卫星通信等三种技术路线对工业企业数字化的影响。他认为,工业产品和流程的数字化转型是长期且复杂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需要对垂直行业需求做深入调研,了解实际场景的挑战和限制以及相应的政策法规,双方甚至多方还要不断磨合。

    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三希发表了《数字平台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主题演讲。他认为,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生力军,在稳定增长、扩大就业、促进创新、繁荣市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字经济平台积累的数据、资源、经验和技术对于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天然优势。未来,同时遵循经济逻辑与政策逻辑的平台,才能成功转向产业互联网。

    阿里云智能政策与战略中心主任李颋介绍,数字化日益呈现出基础差异化、路径多样化、诉求协同化、系统复杂化、生态开放化的特征,对企业和区域数字化转型所应具备的关键能力、所要经历的主要阶段,以及预期达成的愿景和目标,要有长期持续的研究。

    阿里云是数字化转型的服务商。过往几年,阿里云与众多客户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并归纳出面向未来、立足成长的数字化转型模型。模型研究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能力包括战略、素养、组织、业务、技术,会从数字化转型的追赶者依次成长为执行者、探索者、开拓者和领航者;区域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能力包括规划、机制、组织、治理、技术,会从数字化转型的起跑线依次成长为试验田、竞技场、示范区、新高地。

    当天,数字样板工程巡礼活动也正式启动。数字样板工程是阿里云联合头部政企业客户,在客户实际生产和工作场景中共同打造的长期运营、具有双方联合品牌特色和技术能力的空间展区。它可以在线下参观与交流,向政府、行业、媒体等受众联合展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实践的样本示范。

    未来,阿里云将通过交流研讨、峰会论坛、调研走访等多种形式,与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的“工联智库深度行”,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的“百企行”,中国企业联合会智推委的“数字创新标杆企业案例评选”和央视网《数字样板间—数智未来》系列纪录片栏目结合在一起,持续做好“数字样板工程”的运营工作,更为深入准确把握区域和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为协力打造在全国更具备突出示范意义和复制价值的数字样板间开展积极研讨与创新探索。


    ]]>
    浪潮与腾讯云联合发布数据中心服务器智能故障诊断技术白皮书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7月27日,由OCP社区主办、浪潮承办的第三届OCP China Day顺利举行。会上,浪潮联合腾讯云发布《数据中心服务器智能故障诊断TIFDS(Tencent & Inspur Fault Diagnosis System)系统技术白皮书》,白皮书详细解读了当前大规模数据中心运维面临的挑战,阐述了腾讯云与浪潮联合研发的TIFDS系统架构,为大规模数据中心提升服务器运维效率,保障数据中心稳定运行提供重要参考。

    以腾讯云数百万服务器运营数据和浪潮深厚的固件研发专家经验库为基础,“TIFDS”系统可利用AI技术对海量服务器运行数据实时分析,对各类部件故障实时预警,故障诊断“火眼金睛”,故障自动明确化率提升至95%以上,远超业界平均水平。 

    OCP China Day现场腾讯云星星海实验室研发副总监刘超介绍白皮书内容
    OCP China Day现场腾讯云星星海实验室研发副总监刘超介绍白皮书内容

    大规模数据中心服务器猛增 人力运维接近极限

    伴随着互联网企业的崛起,云计算市场已走过十多年的时间,据Gartner数据统计,2020年全球云计算市场快速增长,增速超过40%,中国云计算市场也持续两位数增长,市场增长动能逐渐从泛互联网向产业化快速渗透,增长持续加速。

    白皮书指出,云计算的快速扩张带来了数据中心服务器数量的爆发式增长,随之而来的服务器运维管理复杂度和难度也越来越大,而传统的海量服务器故障运营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更高昂的成本,从最初的脚本运维、工具运维到平台运维演进至今,人力已接近极限,越来越无法满足快速修复故障和恢复业务运行的要求。为高效管理十万甚至百万级服务器,智能化的监控诊断系统成为大规模数据中心必不可少的工具。

    公布TIFDS系统架构,故障自动明确化率95%以上

    TIFDS(Tencent & Inspur Fault Diagnosis System)是腾讯云与浪潮联合研发的故障诊断系统,是服务器健康监管技术及故障预警诊断技术的总称,旨在实现运维工作由人工离线分析向自动智能在线识别的方向发展,建立一套以带外BMC为中心的故障诊断系统。据白皮书介绍,TIFDS系统具有风险实时预警,故障精准诊断和日志定制化透明安全等特点,对提升大规模数据中心运维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 风险实时预警:该系统基于腾讯云现网运行的百万台服务器运维经验,结合AI智能算法,可对非宕机类故障进行实时预警,降低服务器高负荷运行下突然失效的风险。

    • 故障精准诊断:浪潮构建专家经验库,将故障自动明确化率提升至95%以上,远高于业界平均标准,秒级告警,精准反馈故障触发源,提升运维效率。

    • 日志定制化透明安全:创新性的按照腾讯云需求联合定制日志输出上报方式,使诊断过程清晰透明,并对疑难问题进行了识别并建立了线上联合诊断系统,不断提升系统运维效率。

    腾讯云服务器运营中心副总经理严勇表示:“腾讯云在全球数据中心服务器数量早已超过百万台,此次发布的TIFDS系统,不仅能大幅提升自身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运维效率,为腾讯云平台的稳定运行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也将为各类新兴应用在公有云平台的大规模落地提供良好的技术储备。” 

    浪潮信息研发项目管理部总经理宋晓锋表示:“TIFDS是数据中心服务器运维技术的重要创新,是腾讯云与浪潮双方基于JDM模式,打破原有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模式,进行联合研发的又一成果。此次,浪潮与腾讯云将TIFDS架构进行梳理,联合发布了业界首个数据中心故障运维白皮书,为提升数据中心运维效率和云计算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亚马逊云科技发布“全球优势 植根本地”中国战略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在7月21日-22日召开的“2021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上海站上,亚马逊云科技正式发布“全球优势 植根本地”中国战略。通过亚马逊云科技和亚马逊全球的“5+1+1”优势,打造中国业务的“三驾马车”,助力企业上云重塑和云上创新。本次峰会上,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首次对外全面阐述了亚马逊云科技的中国战略、如何把 “5+1+1”优势在中国全面落地,以及亚马逊云科技在人才培养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目标和计划。多家客户和合作伙伴在主题演讲中分享了上云重塑和云上创新的宝贵经验,包括嘉实财富、洛阳钼业、保时捷中国、安克创新和德勤。亚马逊云科技还宣布与德勤战略合作升级,助力企业业务重塑和数字化创新;以及安克创新全面使用亚马逊云科技,打造全价值链数智化能力。

    亚马逊云科技首席执行官Adam Selipsky为本次峰会录制了视频,并表示:“亚马逊云科技致力于帮助世界各地的客户开展数字化转型,推动创新,重塑业务,取得成功。我们在中国的承诺亦是如此。”

    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表示:“如今,很多企业正处在加速上云重塑和云上创新的关键时期。作为全球云计算的开创者和引领者,我们希望通过‘全球优势 植根本地’的中国战略,赋能客户的重塑和创新,拉动中国业务‘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未来,我们将与客户和亚马逊云科技合作伙伴共创共赢、致远同行,抓住技术变革的无界机遇,促进行业数字化转型,助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并让全社会共同受益!”

    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发布亚马逊云科技中国战略

    亚马逊云科技首次全面介绍“5+1+1”全球优势

    为深入实践“全球优势 植根本地”的中国战略,亚马逊云科技将充分发挥“5+1+1”优势,服务三大类客户,包括让使用由光环新网和西云数据运营的中国区域的中国客户享受到全球领先的云科技和服务以更好地深耕本地业务,海外的全球客户通过使用中国区域保持全球IT架构和体验的一致性,以及中国客户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全球基础设施和服务出海走向世界。

    “5+1+1”优势中,“5”是亚马逊云科技独特的五大全球优势,包括:超过200大类广泛而深入的云服务、服务全球245个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引领行业的安全合规理念和实践、过去15年服务全球数百万客户的实践、以及来自全球超过10万个合作伙伴的解决方案。另外两个“1”来自亚马逊的全球资源,一个是亚马逊全球业务体系的强大支撑,包括亚马逊电商、智能物流、智能语音助手、设备和视频等,多方面为客户提供支持全球业务扩展的更多资源和附加值;另一个是亚马逊与生俱来的创新文化和方略,更好地为客户的重塑赋能。

    携手亚马逊云科技合作伙伴加速客户上云之旅

     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区域2021上半年新增功能和服务同比增长50%

    为了让更多中国客户享受到全球广泛而深入的云服务,亚马逊云科技携手光环新网和西云数据不断加速把全球的新服务和新功能落地在北京区域和宁夏区域,上半年新落地服务和功能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50%。

    在加速新技术应用方面,亚马逊云科技还“扶上马 送一程”。针对企业的技能差距和人才短缺的挑战,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架构师、快速原型开发团队和专业服务团队以及人工智能实验室、数据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等技术资源,与客户的业务和开发团队一起开发产品原型、进行实施并快速迭代。

    德勤中国和亚马逊云科技战略合作升级

    2018年,德勤中国与亚马逊云科技在大中华区达成战略合作。此次德勤中国和亚马逊云科技战略合作升级,双方将结合德勤领先的战略、业务、技术咨询能力和行业深耕与亚马逊云科技在云计算、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物联网和安全等领域的先进技术与服务以及全球行业最佳实践,专注于汽车、生命科学、零售快消和金融服务等四大行业展开合作,并联手推出六大种类解决方案,包括:为跨国企业入华提供一站式咨询与落地服务,加速企业迁移上云和现代化应用改造、客户数据平台(Customer Data Platform)、智能工厂(Smart Factory Fabric)、基础设施安全服务和云安全托管服务等助力企业客户的数字化转型和持续创新。为了更好的服务中国客户,双方还将通过合作进一步扩充云技术人才储备,德勤中国持续加大投入,将其基于亚马逊云科技的人才队伍增长一倍。

    德勤中国和亚马逊云科技战略合作升级

    安克创新全面使用亚马逊云科技

    亚马逊云科技一直是安克创新首选的云服务提供商。本次峰会上,安克创新分享了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选用亚马逊云科技包括计算、存储、智能湖仓架构以及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等广泛而深入的云服务,打造全价值链数智化能力,实现业务高效运营,加速产品创新,以及计划通过代运营、智能客服等优质的服务,赋能更多的企业出海的历程。此外,安克创新还表示将继续加深与亚马逊全球业务体系的深度合作,将更多富有科技魅力的领先产品带向全球消费者。

    安克创新全面使用亚马逊云科技


    ]]>
    德勤和亚马逊云科技战略合作升级 服务企业业务重塑和数字化创新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在于2021年7月21日-22日举行的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上,德勤中国和亚马逊云科技宣布,双方战略合作再次升级。结合德勤领先的战略、业务、技术咨询能力和行业深耕,与亚马逊云科技在云计算、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物联网和安全等领域的先进技术与服务,以及全球行业最佳实践,双方将专注于汽车、生命科学、零售快消和金融服务等四大行业展开合作;此外,双方还将在技术领域展开协作,联手推出六大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客户的数字化转型和持续创新;为了更好的服务中国客户,双方还将通过合作进一步扩充云技术人才储备,德勤中国持续加大投入,将其专注于亚马逊云科技的人才队伍增长一倍。 

    德勤和亚马逊云科技战略合作升级 服务企业业务重塑和数字化创新


    德勤中国和亚马逊云科技战略合作升级

    德勤是全球领先的专业服务机构,具有深厚的行业服务经验和专业服务能力。2015年德勤全球以全球核心级咨询合作伙伴身份,与亚马逊云科技在全球开展战略合作,依托庞大的资源为跨行业、跨领域及细分市场客户提供全面的端到端解决方案。2018年德勤中国与亚马逊云科技在大中华区达成战略合作。此次德勤中国和亚马逊云科技战略合作升级,一方面源于德勤长期对中国企业实践的专业洞察和服务深耕——这些能力对于企业愈发迫切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有重大实践和借鉴意义;另一方面源于亚马逊云科技面向行业客户业已积累了端到端全产业链的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

    在行业领域,双方将专注汽车、生命科学、零售快消和金融服务等四大行业的合作,这些行业对企业技术的创新能力要求较高,对数字化转型需求较为迫切。双方将利用领先的云技术和服务、全球专业知识和最佳实践,推动更多行业解决方案在中国落地,为行业客户赋能,加速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在解决方案协作方面,德勤中国与亚马逊云科技将共推涵盖六大种类的解决方案,包括:为跨国企业入华提供一站式咨询与落地服务,加速企业迁移上云和现代化应用改造,客户数据平台(Customer Data Platform),智能工厂(Smart Factory Fabric),基础设施安全服务和云安全托管服务等。这些解决方案紧密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极具代表性和挑战的业务场景,多维度解决企业客户痛点。以安全合规为例,企业数字化转型逐渐进入深水区,伴随而来的是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与合规性挑战,无论是中国的本土企业、出海企业还是在华发展的跨国企业,都需要在网络安全合规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正是出于对云上安全和合规重要性的认同,德勤中国和亚马逊云科技于不久前携手创建云上安全实验室,为客户提供网络安全事件管理解决方案,构建安全运营中心,助力企业提升云上安全,并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合规管理,响应法律法规的安全合规要求。作为云上安全实验室的重要成果之一,德勤中国与亚马逊云科技还在此次峰会上联合发布企业安全白皮书的撰写计划,目标是为企业解读不同国家和地区关于数据安全和保护的法律法规,以及金融、汽车、医疗健康、互联网与高科技行业等关键行业的特殊要求。对于跨国企业进入中国以及中国企业出海面临的安全合规挑战,白皮书也将为企业提供应对之道和解决策略。

    德勤中国和亚马逊云科技还将在人才培养上持续加大投入。通过发展云认证激励计划,亚马逊云科技将为德勤中国继续培养专注于亚马逊云科技的云技术人员,德勤中国的亚马逊云科技认证员工翻倍,组建迁移与安全专家团队,多维度拓展德勤团队的云服务能力,并为中国的云计算人才培养添砖加瓦。

    德勤管理咨询中国首席执行官戴耀华表示:“在长期服务中国客户的过程中,德勤沉淀了全方位咨询和数字化实施能力,以及丰富的行业经验和落地实施人才团队。 此次德勤中国与亚马逊云科技的战略合作升级,德勤中国和亚马逊云科技互为对方的赋能者,并为中国市场的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行赋能。我们的合作将助力关键行业提升数字化能力,为各种行业、各种类型的客户创造价值。“

    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表示:“德勤是亚马逊云科技全球核心级咨询合作伙伴,我们在中国开展了多年的战略合作。很高兴将这一合作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中国正处在加速上云和云上重塑的关键时期,亚马逊云科技将与德勤这样的合作伙伴通力合作,凭借双方丰富的全球实践经验、领先的技术和战略视野,服务国内外客户的业务重塑和数字化创新。”


    ]]>
    安克创新全面使用亚马逊云科技 打造全价值链数智化能力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利用云服务实施数字战略,通过高效运营,服务全球客户,以数据洞察指引其产品的布局和创新,弘扬中国智造之美

     在7月21日-22日上海召开的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上,知名的全球化消费电子品牌企业安克创新分享了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选用亚马逊云科技包括计算、存储、智能湖仓架构以及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等广泛而深入的云服务,打造全价值链数智化能力,实现业务高效运营,加速产品创新,以及计划通过代运营、智能客服等优质的服务,赋能更多的企业出海的历程。此外,安克创新还表示将继续加深与亚马逊全球业务体系的深度合作,将更多富有科技魅力的领先产品带向全球消费者。

    yama5.png


    安克创新创始人兼CEO阳萌


    亚马逊云科技一直是安克创新首选的云服务提供商。早在2017年初开始,安克创新已将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订单和客户管理在内的核心业务系统全部架设在亚马逊云科技之上,利用云的敏捷性、弹性、低成本和全球化覆盖优势,为业务的快速发展和运营的高效可靠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为亚马逊最大的第三方品牌卖家之一,安克创新深耕线上渠道的同时积极拓展线下业务,在全球100多个国家积累了超过8000万忠实用户,发展期间建立了4个智能硬件品牌、近20个产品线、20多个数据资源池,积累了公司进一步发展的宝贵财富。亚马逊云科技至深至广的服务,也让安克创新的数据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目前,安克创新正在采用亚马逊云科技的智能湖仓架构,打造数据战略,以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Amazon S3)作为中央存储库,构建数据湖;使用Amazon Lake Formation、Amazon Athena、Amazon Redshift、Amazon Elasticsearch Service、Amazon QuickSight等工具,实现数据的管理和价值挖掘等,以数字化和智能化赋能业务创新。

    在产品创新方面,安克创新利用亚马逊云科技专门构建的数据库产品以及数据管理及数据分析等技术和服务,汇聚数据、挖掘价值,获得用户洞察;基于数据,总结经验、进行产品布局;并通过亚马逊云科技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语音识别等领域的服务,快速实现智能硬件产品的创新和迭代。例如,使用Amazon RoboMaker, Alexa for Business等服务,加速扫地机器人等产品的功能开发和迭代。

    安克创新还将继续利用亚马逊智能设备生态、电商、营销推广、市场落地、产品交付等方面的资源,实现业务的全球化高速发展。

    安克创新创始人兼CEO阳萌表示,“多年来,安克创新依托亚马逊云科技以及亚马逊全球丰富的资源,不断创新,突破自我,成功地在全球市场打造出领先的智能产品品牌。未来,安克创新将进一步加深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全面合作,加速推进安克创新的数智化业务战略,为全球消费者来带更好的产品和更佳的体验。”

    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商用市场事业部总经理李晓芒表示,“安克创新的成功完美诠释了云时代的企业创新模式。一切业务以数据为基础,实现科学的业务决策,是数字化创新企业的典范。我们期待看到,安克创新利用亚马逊云科技在数据湖、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多个方面的云服务,打造出越来越多富有科技魅力的领先产品和服务,带给全球消费者,弘扬中国智造之美。”


    ]]>
    青云的云原生战略:全面布局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一条长长的铁路,沿着轨道,无论是炎热还是酷暑,总会有铁道维护工敲敲打打,检查轨道是否有裂痕,消除着铁路的安全隐患。这个场景伴随了铁路多年,但人在轨道上行走,安全事故总是难以避免,用工成本也相对较高,在今天这个对生产效率有着更高要求的时代,这种铁路巡检方式显然需要改善。

     

    现在的铁路巡检车,可以定期在不同的轨道上自动运行,并对摄像头拍出的照片进行分析处理。基本原理是:每个巡检车都是一个边缘节点,借助 KubeSphere提供的边缘节点的管理能力,将所有巡检车管理起来。通过摄像头设备采集上来的数据,汇总到KubeSphere容器平台,进行数据分析,最终生成分析报告,告知某个轨道段可能存在危险,需要进行检查修复。

     

    这就是今天云原生所具有的力量!

     

    云原生的深水区

     

    但我们也看到,对企业而言,其实并不是特别关心云、虚拟化或者容器平台等技术本身,今天所讲的企业数字化转型 ,其实质是通过技术帮助业务部门,应对业务发展的各种挑战,这种快速需求变化带来的挑战让云原生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

     

    虽然云原生技术出现了很多年,但更多的还是停留在运维人员的层面上,与业务的结合还会碰到各种阻力,这种阻力就是鸿沟,鸿沟就是深水区。

     

    在整个云原生的生态里,工具链无限丰富,但企业用户其实并不关注里面的工具,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完整的、把这些复杂度都屏蔽掉的平台。而帮助运维和业务开发人员完成工作,让他们可以无缝工作在一起,就需要 KubeSphere 这样的平台,或者至少是借助 KubeSphere 以及 KubeSphere 的一些周边工具去完成这个工作。

     

    容器、K8s是云原生的重要组件和工具

     

    如前所述,云原生工具链不仅丰富,而且复杂,这便需要一个抓手,帮助企业业务实现落地。围绕着 IT 基础设施的业务开发层面,目前来看云原生,容器和K8s就是最好的抓手、最简单的抓手、最便捷的抓手之一。

     

    Gartner的报告显示,2019年10%左右的企业已经使用超过5000个容器,而且大部分企业使用了500个容器,这意味着至少有500个业务可以拆成微服务。

     

    青云的云原生战略:全面布局

     

    笔者注意到,国内几乎所有的云企业都开始布局云原生。以青云科技为例,KubeSphere现在是整个青云云原生的基座,在未来,青云很多优质的产品线也会依托于KubeSphere这个基座去构建生态。

     

    据了解,青云在云原生第一个产品便是KubeSphere,现在逐渐有存储、数据库,未来会有更多产品。某种程度上而言,K8s是内核,而企业用户同时也需要一个操作系统,KubeSphere就是云原生操作系统。KubeSphere作为一个平台,可以帮助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最大限度把技术平滑地传递到企业里的各个部门,屏蔽了K8s的碎片化。

     

    KubeSphere从一开始就是走的全球开源路线。从2018年到现在经过三年多的时间,经历三年迭代,除了KubeSphere外,青云的数据库产品线、存储产品线也都在往云原生这套基础架构上改造和迁移,并得到了大量社区用户的拥趸。经过社区用户这样一个大漏斗,最终产生了大量优质的商业客户,目前人行、光大、中移金科等商业客户都认可了KubeSphere,选择了青云科技的商业版本支撑了他们很多关键业务。

     

    KubeSphere的三大优势

     

    KubeSphere具有三大优势:

     

    第一,产品。 KubeSphere在2018年开始推出时,业界已经有几个颇有名气的竞品,但“碎片化”问题却没有解决。当时市场上更多的是拼凑出的产品,也就是把工具链里的东西放到产品里,这样客户用的时候体验是缺失的,因为没有形成面向企业级最终用户的产品。 KubeSphere经过三年迭代,在产品设计、产品体验上投入巨大的精力和成本,解决了用户体验的问题。

     

    第二,开源。2018年KubeSphere就站在开源项目的角度做思考,把文档、设计理念无限开放给社区用户,通过耐心地与用户沟通,了解需求。最终通过KubeSphere产品的开放性,打消了很多合作伙伴的顾虑,让更多的合作伙伴愿意加入到生态中来。目前,KubeSphere已经不是单一的产品,而是衍生成一个产品家族。包括了:KSV(KubeSphere Virtualization)、Porter(硬负载均衡)、OpenPitrix、KubeEye(集群巡检)、KubeKey(交付引擎)、 OpenFunction(FaaS)、KubeOcean等,从而支撑整个KubeSphere的生态。

     

    第三,生态。虽然KubeSphere是一个产品,但其实给客户带来的是一个云原生团队。客户选择KubeSphere,更是选择了一个标准——K8s容器标准。

     

    今天,青云科技的定位已成长为IT基础设施的提供商,全面布局云原生,对于青云成为基础设底座的这一愿景显然又迈出了一步。


    ]]>
    构建基于超融合私有云平台,VMware助力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建设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7月21日,VMware通过构建基于超融合的私有云平台,凭借VMware vSphere®、VMware NSX®和VMware vSAN™等行业领先产品及服务,帮助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打造高效、灵活、安全的现代化医院数据中心,助力医院各项业务正常运转。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是我国成立最早的,集医、教、研、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作为国内知名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在肿瘤大数据、互联网服务、人工智能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为确保医疗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的同质化,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新开设的浦东院区从规划到开业,对分院与总院内部运行机制、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和文化建设,就完全按照一套体系进行规划运行,因此院方在信息化建设上面临三个主要问题:

    l 老院区一些系统的服务能力要无缝迁移或延伸至新院区,为了保证新老院区按照一 套体系运行,需要快速打通新老院区的信息化平台。

    l 为保证浦东医院正常开业,新院区的数据中心基础架构建设需在三个月内快速搭建。

    l 由于老院区机房场地有限,无法满足容灾、备份等要求,浦东院区建设完成之后,两个院区需要在打通数据中心的基础之上,在技术架构层面构建双活容灾中心,并在应用层面提升数据中心可用性。

    与此同时,由于国家对网络安全的重视不断增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亟需在安全和性能上进行提升,以满足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制度的相关规定。

    作为长期合作伙伴,VMware曾助力医院先后完成了虚拟化平台建设以及超融合技术运用。此次,经过深入探讨研究,双方最终决定在现有的虚拟化平台和超融合技术的基础之上,根据需要再度引入超融合设备,构建基于超融合的私有云平台,全方位建设高效、安全、灵活的现代化医院数据中心。该方案具体分为四个层面:基于超融合的桌面虚拟化帮助浦东院区迅速形成业务能力;基于vSphere + vSAN + NSX的超融合虚拟化架构,加上云运维管理、云服务管理、自动化流程服务等,构建医院云服务,提升应用层面可用性;建立两地多中心应用级容灾方案,采用SQL AlwaysOn两个同步副本分别部署在两个院区的vSAN集群中,并在浦东院区vSAN集群中保存一份异步副本,实现高可用;强化数据中心虚拟机之间的安全隔离,采用Intel系列CPU为VMware解决方案提供强有力支撑,共同完成了打造现代化数据中心的重大任务。

    在VMware的助力下,浦东院区获得以下显著收益:

    l 快速上线,为浦东新院如期开业提供保障。VMware的技术服务团队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为院方构建了一套高效、灵活的桌面虚拟化系统,为医院准时开业及后续顺利运营提供保障。

    l 高效灵活,确保医院各应用系统的高可用性。基于vSAN分布式存储技术,新老院区业务应用无缝打通,医疗服务得以跨院区提供。基于SQL AlwaysOn的核心业务系统和私有云平台的自助服务,小时内集群部署上线得以实现,并能够实时进行性能监控,提前风险预警,提升使用效率。

    l 智能运维,提高数据中心运维效率。两地多中心应用级容灾方案全面提升了数据中心的安全性,为医院的各项数据及工作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

    l 全面防护,满足等保2.0要求,提升数据中心安全性。网络防护方面,解决方案通过网络虚拟化平台实现数据中心内网络通讯防护;基于虚拟机名称、资源池、网卡等属性创建防火墙策略,并实现访问日志记录。在虚拟机防护方面,解决方案采用基于虚拟化平台的无代理(Agentless)防病毒解决方案。基于这两大策略,方案帮助形成了全面的防护体系,让院方的信息安全建设充分满足等保2.0的要求。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王奕表示:“我们与VMware已经合作多年。从虚拟化到运用超融合技术,再到全面建设私有云平台,VMware的技术与服务助力我们打造了灵活、高效、安全的现代化数据中心,在支撑各项业务正常运转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VMware大中华区混合云平台高级技术经理李晓学表示:“VMware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先进的解决方案,为其业务发展打造坚实的 ‘数字基石’。我们很高兴能帮助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建立现代化数据中心,夯实信息化基础设施,助力医院朝着更加智慧、领先的方向发展。在未来,VMware将继续与院方携手前进,以下三个方面做出进一步探索:结合网络虚拟化安全平台,提供更全面的现代化数据中心安全防护能力;尝试将基于虚拟化的AI 技术应用于临床科研平台;充分发挥现有云平台的能力,探索混合云在业务支撑和数据保护的应用场景,为其建设国际化、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专科医院不断赋能。”



    ]]>
    梵几数字化发力:Oracle NetSuite加持打通全流程链条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本文来源:199IT数据  作者:Ralf

    这是一个新零售的时代。其要义在于以消费者为中心,业务、流程、系统、技术支撑均围绕消费者服务,也是数字化最着力的方向。

    从宜家到Wayfair,家居行业经历着零售业一样的演进历程:从集贸式零售开始到连锁店式零售再到电子商务式零售模式。而更垂直的家具领域,涌现出许多新零售模式的新锐品牌和企业。梵几即为代表之一。

    梵几创立于2010年,做实用,坚固,耐用且美的日常家具是其自始自终追求的品牌理念。在消费者眼中,梵几有诸多经典之作,如螳螂椅、豆荚摇椅、海星椅等。

    除拥有独特的设计哲学和令人印象深刻的东方文化底蕴外,公众不知道的是,梵几是中国家具行业新锐品牌中数字化程度最高的企业之一。这背后,离不开知名云ERP服务商Oracle NetSuite的加持。

    东方美学创意和新兴技术的结合,成就了新零售时代的家具行业惊艳的数字化之路。在近日甲骨文 · 云行天下 走进梵几美学空间的活动中,199IT有机会深入了解梵几及Oracle NetSuite数字化合作背后的故事。

    结缘

     梵几的数字化发展,从创立之时就开始了。梵几的渠道始于官网商城,接着是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小程序等移动电商渠道,再到线下门店。

    梵几CFO宋星若

    公司IT团队有华为出身的高手坐镇,成员精悍,能力很强。在2018年之前,梵几数字化基本是走自研的方向,从官网商城开始,到ERP、办公系统等。在梵几CFO宋星若看来,团队与同行相比,具有更强的开发能力和系统维护能力。

    梵几CIO曹力认为在梵几数字化的进程中,梵几的IT化仍可以进一步提升效率以及拓展更优的改进空间。一方面,传统的信息化基本还是在将业务流程IT化,数字化最终则需要能优化业务流程,指导实际的业务决策。另一方面,如果完全自研,对于并非IT公司的梵几,有着不小的人力、成本压力。曹力表示,“有一些流程靠自研的方式解决代价非常大。人力、成本、周期都不是最优方案。引入第三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走得更快、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梵几并非传统家居企业,其渠道的多样性管理运营,对技术和产品要求非常高,包括库存的调拨、线上线下数据一致性,都面临挑战。

    公司内部也开始着手选择外部第三方解决方案。方向有两个,一个是传统的ERP产品部署。这个领域已有数十年的行业发展,包括国际品牌SAP以及国内品牌金蝶、用友等。但传统ERP部署时间长、成本高、风险不可控。“在决策过程中,需要快速解决供应链问题,并不仅仅是财务模块的优化。传统ERP部署一旦选型错误,可能会导致满盘皆输的局面”这是包括宋星若在内的高管的担忧。

    剩下的另一个方向是SaaS模式,包括一些轻量级的应用,各家优势不太一样。一开始梵几内部有一种声音是:在预算固定的前提下,优先解决一部分问题。而走过一大圈的尝试之后,团队发现以云ERP为核心的Oracle NetSuite最契合自身的需求。

    对于梵几这样传统商业模式中的创新企业,Oracle NetSuite有着深刻的行业理解。零售行业尤其是新零售行业,是Oracle NetSuite非常擅长的领域之一。

    Oracle NetSuite 成立于1998年,在云计算概念还未出现就已是云原生的企业级应用。经历二十余年发展,Oracle NetSuite成为行业领先ERP云 ,也是部署最广的ERP,全球大概26000家客户。

    Oracle NetSuite积淀二十多年成熟的SaaS经验,配套标准化的实施,这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决策风险。同时成本可控,能一步步实现更多功能。梵几也进行了市场调研,包括向自身的供应商了解,Oracle NetSuite的良好行业口碑和品牌力也成为梵几最终选择合作的原因之一。

    价值

    初次合作,梵几也有不少的担忧。一方面梵几拥有自研系统模块和其他第三方的系统产品,如何将这些系统之间打通,形成统一的数据中心。另一方面,家具行业的特性决定,厂商必须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对可定制性要求非常高。用户提出的需求,需要立刻优化。第三方供应商是否有这样快的响应能力成为考量的因素之一。

    梵几CIO曹力

    曹力向199IT坦言合作之初的担忧,但随着项目的实施和搭建,Oracle NetSuite的强大自定义能力以及基础的架构平台很快的打消了之前的疑虑。使用后发现Oracle NetSuite能够完全满足即时性的需求,例如自定义报表功能减少了之前的工作量,而且可以通过Oracle NetSuite来整合所有的数据,用定制报表功能完成数据分析工作。

    虽然正式上线不过几个月时间,Oracle NetSuite财务规范化和数据完整性调整,解决了宋星若很多的难题。此前,宋星若所领导的财务内控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增加更多的人手核对订单、核对采购单、核对出库等。Oracle NetSuite通过对数据的优化,能够降低库存,提高周转率,降低损耗率,甚至未来能用更高级手段去跟踪次品,都是基于底层流程数据的通畅,进而做更高级的提升。

    在宋星若看来企业都要回到消费者视角,财务和后端等部门最终都是服务于消费者,品牌怎样才能够更好地赢得消费者。家居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首先要找准用户定位、用户服务逻辑,然后延伸下来对产品的管理、交付的管理、对电商的支持、供应链、与生产支撑企业之间的流程打通。

    最终,业务的底层逻辑包括怎么做计划、怎么做预测、数据模型如何构建,这些在数字化转型中都极为关键。宋星若希冀与Oracle NetSuite的进一步合作,能够不断优化这些问题。

    曹力认为,Oracle NetSuite对梵几最大的改变,在于打通了财务和业务。而销售模块灵活也反向推动后端的供应模块敏捷。生产制造从计划开始、到交付、用户订单履行等全流程的敏捷性,需要Oracle NetSuite这样非常柔性的系统来解决问题。

    不止步于零售

    2017年7月Oracle NetSuite开始正式进入中国,发展非常迅速。

    目前,Oracle NetSuite能够给零售行业赋能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 全渠道新零售支撑

    Oracle NetSuite能够满足零售行业全渠道运营的需求,通过快速搭建网上电商平台,打通线上、线下、渠道业务,提升品牌竞争力。同时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持续跟进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扩大销售。

    二、 打通线上线下一体化

    完整支持天猫、京东、Amazon、ebay等线上电商平台,同时能打通实体店管理。线上线下一体化也是新零售的一大特点。

    三、 完备的供应链管理

    零售行业供应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Oracle NetSuite能够优化供应链,从采购管理、仓储管理、渠道管道、销售管理,全流程整体数字化、规范化管理。

    四、 财务业务一体化使运营更加高效

    财务业务一体化过程中节省了企业是时间、成本。财务业务一体化打通后,更加高效、规范。财务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业务,指导运营。

    五、 更高效地进行决策分析

    前端数据和后端数据整合成一个平台,打通并形成一致性。更细微的了解产品的销售渠道、成本、利润。能有效帮助进行决策分析

    目前,Oracle NetSuite已在中国积累了上千家客户。除了新零售,Oracle NetSuite还深耕专业服务业(设计公司、律所、NGO等)、批发分销、跨境电商、高科技、制造等行业。

    此外 ,从业务角度来看,出海企业是Oracle NetSuite是非常重要的方向,公司的重心之一是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包括支持一带一路,大湾区建设等。Oracle NetSuite是全球化的SaaS云ERP,多地区、多币种、多会计准则的管理,能够帮助走出去的企业更快适应当地合规性要求,更高效,风险最低,同时帮助中国企业快速成长,做大做强。这是众多中国企业选择Oracle NetSuite的原因。


    ]]>
    凯捷中国与亚马逊云科技加强合作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基于亚马逊云科技实现了极光 S/4 HANA 整体解决方案、会捷会务管理平台、合规审核机器人和TaaS平台等多项创新成果

    2021年7月9日,凯捷 (Capgemini)中国与亚马逊云科技加强合作,依托亚马逊云科技的云计算、物联网、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和服务,结合自身在不同行业内积累的丰富经验,针对中国特点开发了多个数字化解决方案,如会捷会务管理平台、RPA流程自动化机器人、凯捷TaaS(Test as a Service)平台等,广泛服务于汽车、零售快消、生命健康、互联网与高科技等行业。凯捷还拓宽了其SAP解决方案的数字云平台,以降低成本并消除客户实施SAP的复杂性。

    凯捷是一家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全球性科技咨询和管理服务公司,在全球近50个国家拥有超过27万名员工,累计3000多员工获得亚马逊云科技专业认证。2012年凯捷成为亚马逊云科技核心级咨询合作伙伴,核心极也是亚马逊云科技全球范围内合作伙伴网络成员级别最高级。通过与全球云计算的开创者和引领者亚马逊云科技长达13年的全球合作,凯捷积累了超强的云服务能力,涵盖了从云咨询、评估、上云迁移到云上运维和托管服务等整个云生命周期的服务;同时,完成了从ERP服务、到完整IT服务、再到上云服务的第三次转型,将服务拓展到云上,帮助客户通过云技术和产品加速数字化转型与创新。

    在中国,凯捷中国与亚马逊云科技于2017年开始合作,2019年双方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迄今为止,凯捷中国已获得包括迁移、SAP工作负载、IoT和金融等6项亚马逊云科技能力认证。

    作为获得SAP工作负载能力认证的亚马逊云科技合作伙伴网络成员,凯捷拓宽了其SAP解决方案的数字云平台,以降低成本并消除客户实施SAP的复杂性。凯捷极光S/4 HANA 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凯捷微服务中台(MSEP),打通SAP S/4 HANA 和Amazon IoT服务,实现了SAP和亚马逊云科技的技术集成,通过云端联动,帮助客户提升运营效率,推动企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基于云端服务实现数据分析,无需在硬件投资和基本框架搭建方面花费时间和成本,软件开发时间从12个月降到了3个月,应用程序可用性达到99.999%。

    针对医药行业,凯捷利用亚马逊云科技弹性拓展的技术特性和微服务容器的技术架构,量身定制了会捷会务管理平台。这套全流程、端到端的数字化会务管理系统支持移动办公,方便企业客户快速响应业务需求,同时规范了企业内部流程,满足合规性需求,最大限度降低风险。通过这一平台会议管理或推送的工作量降低了逾20%,大幅提高客户运营效率。

    凯捷基于机器学习服务Amazon SageMaker开发的RPA流程自动化机器人,将在线事件记录为视频,然后由机器人进行合规性审查,准确率可达99%。以往靠人工检查只能覆盖总视频量的30%,而使用机器人可将所有视频都进行快速审核。与人工流程相比,工作量降低80%,大大提高了视频审核的有效性和准确率,降低了运行成本。目前该解决方案已在凯捷佛山业务流程交付中心使用。

    凯捷TaaS(Test as a Service)平台是凯捷中国基于亚马逊云科技开发的测试服务平台,企业通过简单易用的云服务测试框架,即可实现云端所有应用的自动化测试和安全扫描,确认已开发应用的高效性、有效性和可靠性。通过这套平台部署和集成应用,可以实现提高应用的可用性,当发生宕机或者意外事件时,20分钟内即可自动恢复应用。同时,自动化测试能降低至少30%的传统手工测试的工作量。


     凯捷为英国某豪华汽车品牌实施基于亚马逊云科技的集成平台服务,将车联网、车主APP等利用亚马逊云科技容器服务进行应用系统现代化改造,迁移和云托管运维等,并为其开发了一套集成管理服务系统,提供成本优化服务,两年后成本下降50%。


    在人才培养方面,凯捷青年人才计划(JTP)携手亚马逊云科技,为初入职场的人员和大学生提供系统化的职业与云技术培训,包括亚马逊云科技特定领域的技术和业务培训,多维度拓展凯捷团队的云服务能力,并为中国的云计算人才培养添砖加瓦。


    ]]>
    亚马逊云部门新领导首周头等大事:接稳重担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北京时间7月7日午间消息,据报道,在安迪·贾西(Andy Jesse)周一接替贝索斯出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后,他之前担任的亚马逊网络服务部门(Amazon Web Services, AWS)负责人一职也由其副手亚当·塞利普斯基(Adam Selipsky)正式接任。

    AWS的年销售额达到540亿美元,是亚马逊每年利润的主要来源。AWS一直在市场上保持着领先地位,远远领先于微软Azure和谷歌云等竞争对手。AWS去年的年营收超过450亿美元,是2016年122亿美元收入的近四倍。

    专家和分析师称,在云业务方面,亚马逊希望塞利普斯基能够紧紧跟随其前任贾西的步伐,做到“贾”规“塞”随,而不要把事情搞砸。

    塞利普斯基曾担任AWS事实上的首席运营官长达11年,全程辅佐贾西构建了AWS部门。此外,在过去两年中,他将Tableau(现在是Salesforce子公司)发展成为了云计算的枢纽。塞利普斯基的这些工作经历,再加上他与贾西密切的工作关系,意味着他是维持亚马逊云业务稳定性的最佳人选。

    因此,亚马逊选择塞利普斯基出任AWS部门领导人,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塞利普斯基非常了解亚马逊的企业文化,他只要做到“保持航向”即可。此外,AWS目前的表现也非常好,没有任何理由去改变既定航向。

    对贾西而言,由于他现在成为了整个亚马逊帝国的首席执行官,他可以更好地帮助亚马逊云业务与整个公司的步调保持一致。

    在公司的各种会议上,塞利普斯基总是和贾西的立场保持一致,从不反对杰西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 此外,塞利普斯基成功地领导了Tableau的业务以及收购事宜,表明他具备领导公司大型部门的经验。

    塞利普斯基将如何发展AWS?

    AWS的成功部分来自于其推陈出新的速度和频率。在过去,亚马逊云部门总是能给人带来惊喜,令人印象深刻。对塞利普斯基而言,要保持AWS未来的增长,继续持续不断的推出新产品和服务将是明智之举。

    多年来,一直有传言,AWS有意将其业务扩展到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 Saas)领域,包括与Dropbox等公司讨论构建软件捆绑包等事宜,从而挑战微软工作软件的主导地位。

    与此同时,AWS也积极拓展云基础设施以外的业务,介入超过3万亿美元的IT市场,包括各种与计算、网络、人工智能、安全和软件应用等相关的云平台产品市场。因此,塞利普斯基可能会坚持对云计算业务进行投资。事实上,AWS已经在这样做,以“重塑市场”。

    此外,预计AWS将在垂直云解决方案领域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但在该领域,并非只有AWS一家,而2021将是“垂直云”年,届时许多其他公司也将进入这一领域。比如,微软和谷歌也已经推出了针对各种特定行业的垂直云,包括金融、建筑、非营利组织、医疗、媒体和制造业等。

    塞利普斯基面临的挑战

    总的来说,塞利普斯基从贾西那里继承了一项非常成功的业务,并且该业务迄今没有疲软的迹象。 但与此同时,AWS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虽然亚马逊的云业务处于领先地位,但微软和谷歌等竞争对手都正通过并购、租赁和产品发布等方式,对云业务进行大量投资。此外,IBM和甲骨文等IT传统巨头也正在卷土重来,他们通过混合云技术将AWS等云平台与传统的本地服务器结合起来,也获得了客户的青睐。

    AWS还面临着增长缓慢的问题:2016年的收入增长达到了55%,而在去年,则仅增长了30%。当然,由于云业务的收入基数已经非常庞大,因此很难再继续保持一个很高的增长势头。

    此外,近年来亚马逊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监管审查,包括反垄断调查。

    但总之,亚马逊圈内外的人士都一致认为:塞利普斯基是AWS的最佳领导人选。


    ]]>
    初创公司最青睐的八项亚马逊云科技全球服务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云技术一直是初创公司构建IT基础架构时的首选。一大批已经取得成功的公司,如Pinterest、Slack、Lyft、涂鸦智能、猎豹移动、汇量科技、易点天下等,从初创即开始充分利用云计算的敏捷性、弹性、低成本,获得高速发展。

    在用云方面,成功的初创公司有什么值得后来者借鉴之处?亚马逊云科技统计发现,最受初创公司青睐的八项亚马逊云科技全球服务是:全托管的容器服务Amazon Elastic Kubernetes Service(Amazon EKS)、无服务器计算服务Amazon Lambda、基于Amazon Graviton2自研芯片的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 (Amazon EC2)计算实例、云原生数据库服务Amazon Aurora、云原生数据库服务Amazon Aurora、键/值和文档数据库服务Amazon DynamoDB、数据集成服务Amazon Glue和机器学习服务Amazon SageMaker。

    容器服务Amazon EKS

    初创公司基本都会采用云原生架构。云原生企业离不开容器体系,期待该体系简单易用,并且具备生产级可用性。

    Kubernetes目前几乎成为容器编排的事实标准。Amazon EKS可以帮助用户在亚马逊云科技上使用 Kubernetes 轻松部署、管理和扩展容器化应用程序。

    借助 Amazon EKS,初创企业可以轻松部署、管理和扩展Kubernetes应用程序,可以获得更全面的安全服务、更简便的管理方式、更高可用性,从而满足其现代化应用构建的需求。

     

    无服务器计算服务Amazon Lambda

    无服务器计算是亚马逊云科技贡献给业界的开创性服务之一。从虚拟化到容器,到无服务器计算,开发者将IT基础设施管理的繁重劳动逐步卸载,无服务器计算让这种趋势愈发显著,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使用Amazon Lambda 无服务器计算服务,无需预置或管理服务器即可运行应用程序或后端服务代码。只需按消耗的计算时间付费,代码未运行时不产生费用。使用时,只需上传代码,Amazon Lambda 会处理运行和扩展高可用性代码所需的一切工作。开发者可以将代码设置为自动从其他亚马逊云科技服务触发,或者直接从任何 Web 或移动应用程序调用。

    初创公司没有老旧的应用,使用无服务器计算可以更加专注于业务应用逻辑,加速业务创新。

     

    基于Amazon Graviton2自研处理器的Amazon EC2计算实例

    初创公司对处理器的选择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有针对性地满足业务需要;二是性价比要高。

    Amazon Graviton2处理器是亚马逊云科技使用 64 位 Arm Neoverse 内核进行设计的,为在 Amazon EC2 中运行的云工作负载提供更高的性价比。

    与基于x86 的同一代实例相比,基于Amazon Graviton2自研处理器的Amazon EC2计算实例可以让很多工作负载实现高达40%的性价比提升,适用于应用程序服务器、微服务、高性能计算、电子设计自动化、游戏、开源数据库和内存缓存等工作负载。

    Graviton2专为云原生应用打造,对于没有IT基础设施历史包袱的初创公司而言,Graviton2几乎完美吻合了他们的需求,而且可以获得更高的性价比提升。

     

    云原生数据库服务Amazon Aurora

    Amazon Aurora 是一种与 MySQL 和 PostgreSQL 兼容的关系数据库,专为云而打造,既具有传统企业数据库的性能和可用性,又具有开源数据库的简单性和成本效益。

    Amazon Aurora 的速度最高可以达到标准 MySQL 数据库的五倍、标准 PostgreSQL 数据库的三倍。它可以实现商用数据库的安全性、可用性和可靠性,而成本只有商用数据库的 1/10。Amazon Aurora 采用一种具有容错能力、可以自我修复的分布式存储系统,这一系统可以把每个数据库实例扩展到最高128TB。

    此外,Amazon Aurora 全球数据库针对全球分布式应用程序而设计,实现跨区域灾难恢复,在发生区域级的中断时提供灾难恢复能力,为客户的应用程序提供 1 秒的有效恢复点目标 (RPO) 和不到 1 分钟的恢复时间目标 (RTO),最大限度确保客户全球业务的连续性。

     

    键/值数据库服务Amazon DynamoDB

    Amazon DynamoDB 是一种全托管的、支持键/值和JSON文档的 NoSQL 数据库服务,让用户能够以简单方便、经济有效的方式,存储和检索任何规模的数据,服务于任何量级的请求流量。

    利用Amazon DynamoDB可以构建吞吐量和存储空间几乎无限的应用程序,在任意规模环境中提供一致的个位数毫秒响应时间,极其适合游戏、广告技术、移动互联以及其它需要任何规模的低延迟数据访问的应用程序。

     

    无服务器交互式数据查询服务Amazon Athena

    Amazon Athena 是一种交互式查询服务,可以使用标准 SQL 语言分析 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Amazon S3) 中的数据。Amazon Athena 属于无服务器服务,不需要管理基础设施,且仅需为运行的查询付费。

    Amazon Athena 易于使用。只需将Amazon Athena指向Amazon S3 中的数据,定义架构,然后就可以使用标准 SQL 开始查询,数秒内可以获取结果。使用 Amazon Athena,无需进行复杂的数据准备(摄取、清理和加载,即ETL)过程,任何具备 SQL 技能的人都可以方便、快速地分析大规模数据集。

     

    数据集成服务Amazon Glue

    数据量越来越大,数据种类和来源多种多样,数据准备是一项繁重的工作。Amazon Glue可以给初创公司减轻很多负担。

    Amazon Glue 是一项无服务器的数据集成服务,它简化了发现、准备和合并数据的工作,缩短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应用程序开发的数据准备时间。Amazon Glue 提供数据集成所需的全部功能,开发者只需几分钟时间便可以开始分析数据,将数据投入使用,而不像以往要耗时几个月。

     

    机器学习服务Amazon SageMaker

    机器学习是初创公司的热门应用方向之一。通常只有少数技术能力极强、以机器学习为核心竞争力的公司会自己搭建机器学习平台和框架,多数初创公司是将机器学习作为工具,而且缺乏相应的机器学习人才。借助Amazon SageMaker,他们可以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开发与实现,快速利用机器学习,提供差异化的价值。

    Amazon SageMaker 是一项全托管的机器学习服务,它可以化繁为简,让开发人员和数据科学家快速构建、训练和部署机器学习模型。

    Amazon SageMaker 在单一工具集中提供了用于机器学习的所有组件,让初创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轻松地在更短的时间内将模型投入生产,轻松地开发高质量模型。

     

    结  语

    数字经济大潮为初创公司提供了大量的机遇。随着云计算的发展,以亚马逊云科技为代表,提供的云服务不断丰富,可以让初创公司加速前行,快速抓住机遇,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初创公司的应用经验,对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具有很好的示范意义。



    ]]>
    苹果成谷歌云最大用户 2021年付费将超3亿美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近日,据外媒The Information报道,有消息人士称,苹果有望在2021年在谷歌云存储服务上花费约3亿美元(约1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约50%,超越字节跳动成为谷歌云的最大客户。

    此前苹果除了自建iCloud数据中心外,还会购买AWS的云服务。但由于预算过高,在谷歌云的价格优势下开始转向谷歌云。

    同时,苹果的数据需求也远远超过谷歌云的其他客户,单单在2020年11月,苹果就将其存储在谷歌云上的用户数据量增加了约470PB,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谷歌云第二大客户字节跳动的总使用量。而今年预算增加的情况下,这一总数据量将达到8EB。


    ]]>
    加码云计算中国电信成立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2021年7月1日,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胡志强,注册资本9亿元人民币,该公司由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100%控股。

    经营范围包含: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数据处理;大数据服务;销售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通信设备、电子产品;技术进出口;企业管理咨询;机械设备租赁;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计算机系统集成;会议服务;承办展览展示活动;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出租办公用房;出租商业用房;物业管理;经营电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工程设计。

    早在今年3月,就有媒体报道称,中国电信计划将天翼云独立出去,成立一家新的公司,主攻云计算领域,并且定下了“打造千亿级云服务商”的目标。

    近年来,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云计算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机遇。除了传统IT厂商、互联网巨头外,电信运营商也开始纷纷加入到云计算领域。


    ]]>
    混合云和多云架构的五个支持技术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混合云和多云架构可能既昂贵又复杂,而采用一些技术和工具可以促进资源配置、实现自动化以及提高弹性。

    很多企业喜欢更简单快捷的管理,尤其是在计算基础设施方面。初创公司和中小公司希望更轻松地使用SaaS和托管在公有云上的应用程序和数据来运营业务。许多企业的应用程序和数据分别在私有云、传统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和选定的公有云运行,并且相互分离。

    但是,许多大中型企业选择在多个公有云平台上运行,支持创新、法规、服务水平、定价谈判或收购。其云计算战略有多种选择和权衡。对于IT工作人员来说,了解架构选项并更好地了解企业的IT云治理模型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份多云准备清单,其中包含有关战略、云就绪和DevOps实践的提示,并对一些混合和多云架构的支持技术进行了介绍。

    1.超融合基础设施简化了私有云的扩展

    数据中心设施通常运行大量来自不同制造商和管理商的网络设备、服务器和存储设备。支持这种基础设施需要专业人员管理和运营,而扩展和缩小计算能力并不容易。

    如今,许多企业部署了超融合基础设施,将网络、计算和存储结合在一个构建块设备中。此外,管理工具使IT管理员能够虚拟化计算集群,并根据应用程序的计算需求分配资源。

    UNOS公司IT服务运营总监Tiwan Nicholson解释了使用超融合基础设施的优势。他说,“与之前的基础设施相比,我们看到工作负载的效率提高了30%,在以往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中,我们的一些大数据和深度分析工作需要几天时间。如今,我们的基础设施工程师可以管理硬件层和虚拟化层,而不需要专门的大数据数据库或刀片服务器所需的专业技能,以及过去必须管理所有不同的堆栈层。”

    除了Nutanix公司,Cisco、Dell、HPE、VMware等都有超融合基础设施产品。

    2.多云管理工具支持自助服务和受监管的供应

    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主要优势之一是为开发人员、数据科学家、业务分析师提供自助服务配置功能。它实现了计算选项、自动化、治理和按存储容量使用计费定价,而云计算管理工具提供了门户和报告,而不是等待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云平台上优化自助服务配置的企业可以使用供应商的自助服务工具,但那些寻求多云功能的企业需要跨越AWS、Azure、谷歌云平台、VMware和其他云管理平台。例如,BMC、IBM、MicroFocus和其他公司提供具有关键价值的多云管理平台,包括自助服务工具、安全控制、devops工具集成、模板和自动化。

    3.通过云计算数据管理提高弹性

    多云安全面临多项挑战,最佳实践需要构建多云身份和访问管理(IAM)、网络架构和加密标准。这些安全考虑在单个云平台和混合云中很重要,但在多云架构中实施可能更具挑战性。

    对所有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的一项安全考虑是云数据保护。勒索软件是一个巨大的问题,网络攻击将会对政府机构、学校、医院、企业的管理和运营带来重大的影响。

    保护所有云平台上的数据是安全和IT领导者最关心的问题,云计算数据管理平台提供了加密、复制、存档和恢复数据的解决方案,同时还将监控存储系统是否存在类似勒索软件的网络攻击。

    Novato公司数据系统主管Amir Kioumars使用Rubrik来保护关键任务数据。Kioumars说,“我之前工作的公司被勒索软件攻击了两次,并且宕机了10天。我担心同样的事情随时可能发生在Novato公司。”

    其他云计算数据管理平台包括Veeam、Dell、CohesityCommvault等。

    4.通过低代码集成避免云计算孤岛

    已经解决多云管理和安全问题的企业有机会加速战略计划,例如开发微服务、增强面向客户的应用程序、扩展机器学习计划和重新设计企业工作流。其挑战在于避免孤岛,即一个在云平台运行的应用程序无法轻松与第二个云平台上的微服务、第三个云平台上的机器学习模型或其他SaaS平台集成。

    以多云战略为目标的企业应考虑集成和集成平台即服务(IpaaS),以支持跨云平台、SaaS和企业系统连接数据、微服务和API。低代码集成平台简化了与公共源的连接、自动转换、清理数据和提供API管理功能。

    MOD Pizza公司企业系统高级总监Tara Gambill使用Boomi连接SaaS、数据和应用程序。Gambill表示,“对于我们的SaaS业务来说,拥有一个云原生集成平台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仅能够实现快速无缝的员工入职,还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让我们的员工可以将更多时间花在更有意义的工作上。”

    其他IPaaS平台包括Informatica、Workato和SAP,它们在易于开发、开箱即用的集成、数据管理功能和运营功能方面展开竞争。

    5.使用AIops自动化和监控多云

    管理多云的IT部门需要自动化、监控和事件管理工具来处理大量实时数据集,并提供多功能的自动化。AIops在IT运营中应用机器学习和自动化,是支持多云所需的新兴功能。

    AIops平台的功能各不相同,但大多数都是从聚合警报、监控数据、可观察性数据和系统配置开始,并关联信息以支持事件管理。其顶级平台还有自动化工具、发现和依赖关系映射功能,以及站点可靠性工程师用于管理服务级别目标的分析。

    Equifax公司的Scott Johnson使用Big Panda并分享跨多个云平台运行的现实。Johnson承认:“运行始终在线的云原生范例以及在内部部署设施运行是一个极其艰难的环境。故障排除、事件关联,以及在内部部署方面所做的更改是否会导致云中的某些内容发生变化?能够在那种混合状态下进行管理是很困难的。”

    其他AIops平台包括Moogsoft、OpsRamp和ResolveSystems,它们在多云和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化、监控、警报、依赖关系映射和其他功能方面展开竞争。

    多云是云计算的未来吗?

    企业是否会有更多采用多云战略?或者高效、安全、可靠地运营多个云平台的成本和复杂性是否会超过收益?公有云供应商是否会在创新方面超越?或者竞争技术平台是否会提供单一管理平台,使IT团队能够有效地管理多云?

    这些问题值得思考,但更重要的问题可能是:企业如何投资于配置、管理、保护、集成和监控公有或私有云?所选的云平台在多大程度上支持多云托管选项?


    ]]>
    2021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将于7月21日上海开幕 云计算硬核盛会将分别在上海、北京、深圳三地举办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在云计算圈子,每年在全球多个城市都会举行的亚马逊云科技峰会一向以分享知识干货为特色,被誉为是云计算领域风向标级活动。自2014年落地中国,今年已是亚马逊云科技峰会在中国举办的第八年。峰会将分别于7月21-22日在上海世博中心、8月19-2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9月15日在深圳大中华喜来登酒店举行。参会者将能线下参与盛会,和业界大咖及行业伙伴面对面交流。

    后疫情时代全球企业加速云上重塑,云成为构建新格局的催化剂。今年,以“构建新格局 重塑云时代“为主题,2021年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携手众多业内领先技术践行者,围绕云的趋势洞察以及亚逊云科技的创新技术,将带来多维视角的解读和分享。

    首次开启两日议程内容远超往届

    2021年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将首次在上海、北京分别开启两日日程,每站均有超过200场来自业内各领域的技术专家、行业领袖等嘉宾带来的精彩演讲。

    据了解,峰会第一天将聚焦行业视野,与会者将了解亚马逊云科技在中国的业务战略深度解读、行业联盟和合作伙伴战略发布,并聆听由行业知名企业带来的案例分享;第二天峰会将聚焦技术创新,与会者将了解亚马逊云科技在混合云、智能湖仓、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物联网等方面的最新技术动向以及聆听行业大咖的专业见解。

    2021年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上海站日程

     

    八大接地气行业分论坛汇聚多维视角

    亚马逊云科技在全球有数百万活跃客户。在服务各行各业、各种规模、各种类型客户的过程中,亚马逊云科技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全球各个行业上云的最新趋势,并在不同的垂直行业都积累了端到端全产业链的丰富经验。

    峰会设立了医疗、教育、汽车、制造、零售、金融、电商、游戏八大行业分论坛,以及专门为中国创业者定制的创业者之日、中国区域服务专场、跨国企业专场、跨境电商合作伙伴专场、数字营销合作伙伴专场,将从不同专业领域,为与会者带来不同行业视角的实践分享。与会者将能了解到各行业的技术趋势,有效结合本地特性、行业特点的案例能够给行业伙伴带去实操经验,而全产业链的案例分享,又能给大家带去基于整个行业变革的启发。

    例如,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数字技术如何加速科技抗击疫情,最新的技术如何安全、快速地开发更加精准、个性化的医疗诊断与治疗方案,人工智能如何帮助生命科学实现创新,在医疗分论坛上,与会者都将找到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在教育分论坛上,与会者将了解亚马逊云科技如何在“产学研创”各领域与合作伙伴一起为教育行业赋能;在汽车分论坛上,也将对如何实现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有进一步解读。

    八大硬核技术分论坛开拓前瞻视野

    此次大会的亮点之一来自于亚马逊云科技打造的技术分论坛,技术爱好者们将了解到最前瞻的硬核技术和实践创新。八大分论坛将覆盖云计算的各个细分领域,分别聚焦现代化应用、各有所专的15种数据库、大数据与智能湖仓、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物联网与边缘计算、企业IT迁移上云、可信赖云基础架构、云上安全与合规等议题。

    例如当下最热的机器学习领域,从低门槛的机器学习服务,到大规模的机器学习和开源框架,与会者将看到亚马逊云科技如何在各领域赋能不同类型的企业和构建者,加速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普惠,驱动数字化变革。

    千位合作伙伴跨界探索业务新潜能

    在合作伙伴峰会上,千位合作伙伴将齐聚交流云计算实践,现场还有伙伴能力计划、助力独立软件开发商转型等各项发布。无论是咨询合作伙伴、系统集成商、独立软件开发商、托管服务提供商以及增值推广商等各类型的合作伙伴,还是寻求从咨询到交付的各阶段上云方案的从业者,或是探索区域、行业的各类方案的潜在伙伴,都能够从现场分享了解到全面而丰富的解决方案,从跨行业、跨阶段、跨领域的思想碰撞中,探索业务新潜能。

    近万平米沉浸式展区还原14大技术应用场景

    近万平米沉浸式展区将首次亮相峰会上海站,真实还原14大技术应用场景,让与会者沉浸体验未来城市的智慧生活。展区内还有超过200个行业与技术展示,半数以上来自亚马逊云科技合作伙伴与行业客户,分布在科技馆、跨境电商生态专区、数智媒体、云端体验、数智工厂、创新金融、数智教育、数智健康、数字营销、游戏乐园、开发者之家、云智出行等多个展区。

    展区内还特别打造DeepRacer自动驾驶赛车场,在这里,各技能水平的参会者都可以通过基于云的 3D 赛车模拟器来训练强化学习的模型,并且通过这个模型驱动操作一个全自动 的1/18 比例DeepRacer赛车,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体验机器学习的魅力。Amazon DeepRacer赛事是科技圈顶级自动驾驶赛事,这是Amazon DeepRacer自动驾驶线下赛事首次来到中国内地的峰会现场,参会者还可以在现场见证2021年大奖赛冠军诞生的激动时刻。

    DeepRacer是基于云的 3D 赛车模拟器来操纵的1/18比例全自动驾驶赛车

     

    2021年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报名开启(上海、北京、深圳)

    https://aws.amazon.com/cn/about-aws/events/summit2021/index/

    或扫描以下二维码,进一步了解2021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并注册参会,了解美妙的云2.0时代


    ]]>
    百度智能云(厦门)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亿人民币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新浪科技讯 7月2日上午消息,天眼查App显示,6月30日,百度智能云(厦门)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贾殿龙,注册资本2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互联网信息服务;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电子产品销售;商标代理;知识产权服务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百度云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100%持股。


    ]]>
    亚马逊云科技成为瑞士电信首选公有云提供商 加速数字化转型迈向云原生5G网络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利用亚马逊云科技成熟而广泛的基础设施和云服务支撑其5G网络,提高运营效率并推动创新

    瑞士电信计划借助即将开通的亚马逊云科技欧洲(苏黎世)区域,为客户在国内存储和处理数据方面提供更多选择,提供极低延迟的实时服务

    2021年6月30日,亚马逊云科技宣布正式成为瑞士领先的电信运营商和IT服务供应商瑞士电信(SMI: SCMN)的企业IT首选公有云提供商。瑞士电信正在推行云优先战略,并将使用亚马逊云科技来提升IT敏捷性与运营效率,缩短全新信息通信技术(ICT)功能和服务的上市时间。作为整体数字化转型的一部分,瑞士电信将把大量核心应用迁移至亚马逊云科技,包括企业资源规划(ERP)、运营支撑系统(OSS)、业务支撑系统(BSS)、数据分析、联络中心和通信配置工作负载等。瑞士电信还将利用亚马逊云科技成熟的基础设施以及广泛而深入的云服务,探索如何在云中建立可靠、可扩展、安全且具高性价比的5G核心网,为客户快速开发和部署5G服务。

    瑞士电信是瑞士最大的电信公司和领先的IT服务供应商之一。通过将企业运营的内部IT迁移至亚马逊云科技,瑞士电信力求降低复杂性,提高效率,并实现按需灵活扩展,为客户带来无缝化的创新服务。瑞士电信将使用亚马逊云科技全面的云服务,包括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容器、数据库和存储服务来实现应用程序现代化。瑞士电信的工程和开发人员还可以自动进行硬件配置、数据库设置、补丁和备份,并在几分钟内部署新的应用程序。

    瑞士电信将利用亚马逊云科技先进的数据分析服务把整个公司当前的数据管道转换为基于云的数据网格(Data Mesh),使用诸如Amazon Kinesis实现可扩展和持久的实时数据流分析等服务。瑞士电信还将利用Amazon Glue进行无服务器数据整合服务,轻松发现、准备和整合数据,以进行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应用开发,同时也将采用Amazon Redshift数据仓库服务。通过迁移到亚马逊云科技支持的数据网格(Data Mesh),瑞士电信的工程师可以根据不同项目,选用最优工具和接口,节省传统解决方案的成本和运营费用,加快全新数字产品的上市速度,例如利用亚马逊云科技机器学习提供个性化程度更高的电视和在线服务。

    通过携手亚马逊云科技,瑞士电信将尝试把当前基础设施上的5G网络迁移至由云原生5G核心网所支撑的全新独立的5G网络。这一全新的架构能够聚合和引导整个网络流量。按照规划,瑞士电信的5G核心网将在混合云基础设施上运行,主要包括:瑞士电信的基础设施、Amazon Outposts以及将于2022年开通的亚马逊云科技欧洲(苏黎世)区域。其中,Amazon  Outposts可将亚马逊云科技基础设施、服务、API和工具扩展至几乎所有的企业内部设施,包括工厂车间或5G基站等。云原生5G核心网按计划投入使用后,可使瑞士电信降低运营成本,并通过虚拟化和自动化网络功能提高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加快部署新功能和面向客户的应用。

    瑞士电信首席技术和信息官(CTIO)Christoph Aeschlimann表示:” 亚马逊云科技为我们提供了所需的技术基础和灵活性,通过对我们的IT服务进行转型升级,提供坚实可靠的5G通信能力,满足了企业客户以及个人客户的需求,继而释放新的增长潜力。我们预计5G将成为打开一系列专业服务之门的钥匙。有了亚马逊云科技支持,凭借其成熟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无可比拟的云科技组合,我们可以实现创新和快速增长,并可靠地构建和运行企业运营所需的应用程序,同时确保低延迟、高可靠、可扩展,满足安全和合规性要求。”

    亚马逊云科技电信行业事业部副总裁Adolfo Hernandez表示:”电信行业正在转向亚马逊云科技,以期在云中构建更灵活、更敏捷、性价比更高的网络,能够交付任意规模的可靠服务,同时不断改善客户体验。瑞士电信是瑞士领先的电信运营商,我们很高兴能以亚马逊云科技成熟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行业领先的云服务支持瑞士电信的数字化转型。我们与瑞士电信的合作彰显了亚马逊云科技对瑞士的长期承诺,我们期待着在明年开通苏黎世新区域后,可以赋能更多的欧洲客户以及更广泛的行业转型。”


    ]]>
    铠侠决定9月上市 市值上看270亿美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存储器厂商铠侠(Kioxia)预定将于今年9月在日本东京证交所IPO,预计7月开启上市申请手续。公司市值上看270亿美元。 

    ]]>
    腾讯成立云智服公司 注册资本5000万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新浪科技讯 6月30日上午消息,天眼查App显示,近日,腾讯云智服科技(重庆)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5000万,法定代表人杨念民,经营范围含互联网信息服务;软件开发;企业管理咨询;礼仪服务;广告制作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深圳市腾讯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
    亚马逊云科技推出“智能湖仓”架构 在中国区域半年新增近40项相关服务及特性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亚马逊云科技“智能湖仓”架构具有灵活扩展、专门构建、数据融合、深度智能和开源开放等特点,重塑大数据,帮助企业快速挖掘数据价值,成为数据驱动型组织

    2021年6月24日,亚马逊云科技针对数据及数据分析等服务持续发力,推出引领大数据未来的“智能湖仓”架构,并2021年初至今在由光环新网和西云数据运营的中国区域总共上线了近40项相关服务和特性。亚马逊云科技“智能湖仓”架构将亚马逊云科技全面而深入的数据服务无缝集成,打通了数据湖和数据仓库之间数据移动和访问,并且进一步实现了数据在数据湖、数据仓库,以及在数据查询、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各类专门构建的服务之间按需移动,从而形成统一且连续的整体,满足客户各种实际业务场景下的不同需求。亚马逊云科技“智能湖仓”架构具有灵活扩展、专门构建、数据融合、深度智能和开源开放五大特点,涵盖数据源、数据摄取层、存储层、目录层、数据处理层和消费层六层架构,可帮助客户轻松应对海量业务数据,充分挖掘数据价值。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云服务产品部总经理顾凡表示,“大数据对于现代商业的影响不言而喻。用户期盼从数据中获得洞察,但同时也面临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等方面的诸多挑战,例如数据指数级增长、数据来源不一、数据类型多元化等等。面对细分的应用场景,目前市面上单一、通用的数据解决方案在性能上会有所妥协,很难满足客户的真实需求,用户亟需融合了易用、易扩展、高性能、专门构建、安全及智能等特性于一体的新一代数据管理架构。亚马逊云科技‘智能湖仓’架构在打通数据湖和数据仓库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各种数据服务无缝集成,确保数据在不同服务之间顺畅流动,致力于帮助客户尽可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其数据价值,加速创新,并成为数据驱动型组织。“

    亚马逊云科技荣膺中国数据管理解决方案领导者

    亚马逊云科技的数据及数据分析服务不断获得行业和第三方机构认可。此前,全球知名的企业增长咨询公司沙利文中国联合头豹研究院发布了《2020年中国数据管理解决方案市场报告》,其中亚马逊云科技凭借创新的技术、灵活的数据管理、云上安全、全球商业实践,被评为中国数据管理解决方案领导者。该报告针对成长指数(功能成长)、创新指数(能力创新)、基本指数(基本数据分析能力)三大维度,对竞争主体旗下数据管理解决方案竞争力进行了评估。亚马逊云科技不仅综合实力排名第一,且三项指数均名列第一。

    亚马逊云科技“智能湖仓”架构实现“数据入云,融合智能”

    亚马逊云科技“智能湖仓”架构以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Amazon S3)为基础构建数据湖,作为中央存储库,围绕数据湖集成专门的“数据服务环”,包括数据仓库、机器学习、大数据处理、日志分析等数据服务,然后再利用Amazon Lake Formation、Amazon Glue、Amazon Athena、Amazon Redshift Spectrum等工具,实现数据湖的构建、数据的移动和管理等。亚马逊云科技“智能湖仓”架构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 灵活扩展,安全可靠。亚马逊云科技“智能湖仓”架构用Amazon S3作为数据湖的存储基础,客户可根据不断变化的需求,灵活扩展或缩减存储资源。Amazon S3可达到 99.999999999%(11 个 9)的数据持久性,且具有强大的安全性、合规性和审计功能。

    • 专门构建,极致性能。为了满足客户不同的数据分析需求,亚马逊云科技提供全面而深入的、专门构建的数据分析服务,包括交互式查询服务Amazon Athena、云上大数据平台Amazon EMR、日志分析服务Amazon Elasticsearch Service、Amazon Kinesis、云数据仓库Amazon Redshift等。这些专门构建的数据分析服务为客户提供了极致性能,客户在使用过程中不必在性能、规模或成本之间做出任何妥协。其中Amazon Redshift的性价比是其他企业云数据仓库的三倍,AQUA(分布式硬件加速缓存)使 Redshift 查询的运行速度比其他其他云数据仓库最高快 10 倍;Amazon EMR运行大数据处理及分析服务的成本不到传统本地解决方案的一半,但其速度比标准 Apache Spark 快 3 倍以上。

    • 数据融合,统一治理。亚马逊云科技“智能湖仓”架构不止是打通了数据湖、数据仓库,还进一步将数据湖、数据仓库以及所有其它数据服务组成统一且连续的整体。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数据需要在这些服务与数据存储方案之间,以及服务与服务之间按需来回移动,跨服务访问。亚马逊云科技“智能湖仓”架构降低了数据融合与数据共享时统一安全管控和数据治理的难度。其中,Amazon Glue提供数据无缝流动能力,Amazon Lake Formation提供了快速构建湖仓、简化安全与管控的全面数据管理能力。

    • 敏捷分析,深度智能。亚马逊云科技将数据、数据分析服务与机器学习服务无缝集成,为客户提供更智能的服务。例如Amazon Aurora ML、Amazon Redshift ML、Neptune ML等,数据库开发者只需使用熟悉的 SQL 语句,就能进行机器学习操作;Amazon Glue、Amazon Athena ML、Amazon QuickSight Q等,可以帮助用户使用熟悉的技术,甚至自然语言来使用机器学习,帮助企业利用数据做出更好的决策。用户还可以通过机器学习服务Amazon SageMaker、个性化推荐服务Amazon Personalize等挖掘数据智能。

    • 拥抱开源,开放共赢。亚马逊云科技“智能湖仓”架构中的关键组件如Amazon EMR、Amazon Elasticserach Service、Amazon MSK的核心都基于开源代码,接口与开源完全兼容,无需改变任何代码就可以实现迁移,也兼容主流的管理工具。OpenSearch 基于开放的Apache2.0 授权,其代码完全开放,用户可以免费下载使用并获得企业级的功能。这些服务允许用户在转型过程中,以非常低的改造成本向云端迁移。

    亚马逊云科技赋能全球数以十万计的客户重塑大数据

    目前,全球数以十万计的客户选择亚马逊云科技进行数据管理及分析。在中国,TCL、丰田互联、欣和、德比软件、安克创新、启元世界等各行业客户,正在采用亚马逊云科技数据相关服务,开展数据治理及数据价值挖掘。其中, TCL基于亚马逊云科技“智能湖仓”架构搭建的解决方案,将传统的数据库、数据仓库与数据湖打通,消除了数据孤岛,让全品类IoT设备的数据和业务系统实现了互联互通,海外业务与国内业务实现了数据统一。TCL使用了亚马逊云科技广泛的云服务,包括:使用Amazon S3构建数据湖,通过大数据分析服务Amazon EMR、Amazon Redshift和机器学习服务获得数据洞察等。通过使用亚马逊云科技专门构建的数据分析服务,之前需要一周才能完成的复杂数据报表,现在仅需要1-2小时;每天运行300个以上的作业产生 200多个BI报表,为运营和数字化营销提供有力支撑。

    启元世界(北京)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领先的人工智能平台公司,公司拥有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和产品,以SaaS的形式,为国内多家知名的游戏公司提供虚拟玩家陪玩、游戏商品推荐、关卡数值设计、游戏内容生成等服务。启元世界使用了亚马逊云科技全栈的数据分析服务进行高效开发部署,保障业务快速稳定发展。启元世界CTO龙海涛表示,“作为一家领先的AI公司,我们希望把更多精力聚焦在算法迭代与产品打磨,我们需要成熟、稳定、免运维的大数据托管服务。亚马逊云科技智能湖仓通过数据的融合,专门构建的分析工具,可靠高效地支撑了我们敏捷的业务迭代,其中Amazon Kinesis实现了分钟级部署,并承载百万QPS(每秒查询率)流数据;Amazon EMR、Amazon Managed Workflows for Apache Airflow使批处理运行的时间减少了80%,运营总成本下降了50%;Amazon Glue 、Amazon Athena、Amazon QuickSight等服务实现了即席查询秒级响应。”

    亚马逊云科技构建了强大的合作伙伴网络,通过合作伙伴网络成员构建行业数据管理解决方案。上海驰骛 (ChiefClouds) 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消费者数据营销平台供应商,为企业搭建消费者数据平台(CDP),以此为基础构建覆盖数字媒体和阵地运营、CRM、智慧导购等场景的全渠道和全链路消费者运营体系。驰骛科技创始人兼CEO 程华奕表示,“作为企业级数据管理平台的实践者,我们非常认可亚马逊云科技的智能湖仓架构。以Amazon S3为核心的数据基础平台,让我们在服务客户时,在数据安全性、可靠性、性能和扩展性等方面都没有后顾之忧。亚马逊强大的数据分析管理工具组合,让我们能够对各种数据处理和分析游刃有余,快捷、高效地利用机器学习挖掘数据智能,服务于客户的业务创新。“

    亚马逊云科技半年内在中国区域新增的近40项数据及数据分析相关的服务及特性,进一步强化了亚马逊云科技数据以及数据分析相关服务组合。其中,Amazon Glue 2.0 版本将作业启动时间缩短了10 倍,并且可提供1分钟最短计费持续时间,Amazon Athena 2.0 包括多项性能改进和新功能,Amazon Lake Formation在宁夏区域推出(去年底在北京区域推出),Amazon Redshift、Amazon EMR、Amazon Elasticsearch Service、Amazon SageMaker等均发布了诸多新特性。

    欲了解更多亚马逊云科技最新技术发布和实践创新,敬请关注即将在上海、北京、深圳三地举办的2021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届时将携手众多业内领先的技术践行者们一起分享“云时代的构建故事与重塑经验”。


    ]]>
    简化容器及无服务器应用交付 亚马逊云科技宣布Amazon Proton正式可用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Amazon Proton是第一款全托管的容器及无服务器应用交付服务

    CareerBuilder、Grabyo和Rackspace等客户和合作伙伴已经开始使用Amazon Proton

    近日,亚马逊云科技宣布Amazon Proton正式可用,该应用交付服务可帮助客户更轻松地供给、部署和监控以现代化容器和无服务器应用为基础的微服务。客户的基础设施团队可通过 Amazon Proton创建标准应用程序堆栈,用来定义体系结构、基础设施资源、CI/CD(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管道和可观察的工具,然后将这些堆栈开放给开发人员。开发人员可以使用Amazon Proton的自助服务界面选择可使用他们代码的应用程序堆栈。Amazon Proton自动为选定的应用程序堆栈提供资源,部署代码并设置监控,这样开发人员不必学习、配置或维护底层资源,就可以开始构建无服务器和容器应用程序。使用Amazon Proton无需预付费用,客户只需为创建、扩展和运行其应用程序使用到的亚马逊云科技服务付费。欲开始使用Amazon Proton,请访问:https://aws.amazon.com/proton

    容器和无服务器应用提高了组织的敏捷性,同时减少了其运营负担。然而,它们也改变了客户部署和管理代码的方式。如今,当开发人员在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 (Amazon EC2)实例上构建传统应用程序时,这些应用程序通常是作为单个代码块构建的,并且有成熟的工具帮助开发和部署代码,比如Amazon CloudFormation模板(用于部署基础设施),Amazon CodePipeline(用于设置CI/CD流程),以及Amazon CloudWatch(用于监控部署)。一旦客户在Amazon EC2上启动并运行应用程序,应用程序的组件通常不会有太大变化。对于这些应用程序,代码通常在一个版本中维护,因此保持它的协调相对容易。

    与之相比,容器和无服务器应用程序是由多个较小的代码块(微服务)组装而成,这些代码块通常独立开发和维护,然后再拼接到一起以构建和扩展应用程序。每个微服务都有自己独立的基础设施、代码模板、CI/CD流水线及必须更新和维护的监控。这些微服务通常由不同的团队开发和操作,这些团队可以自由地按照自己的节奏更新组件。与传统应用程序相比,这将导致更频繁地更改。随着客户越来越多地采用容器和无服务器应用程序,他们发现,使用不断变化和不同的基础设施资源、代码部署和监控工具管理数百甚至数千个微服务,即使对很强大的团队而言这也很具有挑战性。客户缺乏将所有任务(包括资源配置、代码部署和监控)绑定在一起的集成解决方案。核心基础设施团队试图为其开发人员提供指导,有些团队甚至构建了定制工具来帮助开发人员实施最佳实践。然而,对于许多组织来说,协调容器和无服务器应用程序开发与部署的复杂性可能会对质量和安全性产生负面影响,并减缓应用程序开发以及容器和无服务器应用程序的采用。

    Amazon Proton作为一项应用交付服务,它面向动态的计算单元(比如使用容器和无服务器),可帮助平台团队为其开发人员提供简单的方式来供给、部署和监控应用程序。Amazon Proton允许客户将应用程序组件定义为一个堆栈,由它创建供给、部署和监控应用程序所需的一切,包括计算、网络、代码管道、安全和监控。Amazon Proton包括带有内置亚马逊云科技最佳实践(安全、架构和工具)的精选应用程序堆栈,因此基础架构团队可以快速、轻松地将可信堆栈分发给他们的开发团队。客户的核心基础架构团队可以轻松创建堆栈并将其发布到Amazon Proton控制台。该堆栈定义了微服务的所有基础设施和工具,并在整个组织中提供了一致性和标准。当开发人员准备部署其代码时,他们选择最适合其用例的堆栈,为其应用程序插入参数,然后点击部署。Amazon Proton处理部署应用程序所需的一切,包括供给需要的亚马逊云科技服务,推送代码贯穿CI/CD流水线,设置监控和报警,以及编译、测试和部署代码。Amazon Proton控制台列出了正使用每个堆栈的微服务,这样基础设施团队可以很容易地确保根据需要更新所有微服务。有了Amazon Proton,基础架构团队还可以轻松地管理他们的容器和无服务器部署,并专注于创建优秀的应用程序,而非为每个开发团队花费数小时来设置基础架构。

    “客户表示尽管他们喜欢容器和无服务器应用提供的运营优势,但由于部署使用微服务的应用程序涉及许多手动任务,在整个组织中扩展这些架构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亚马逊云科技计算服务副总裁Deepak Singh表示,“Amazon Proton将客户的基础设施以代码、CI/CD流水线和可观察工具整合至一个单一界面中,这样开发人员可以快速地从回购的代码转向生产应用。开发人员无需成为每个底层服务的专家,可以依靠Amazon Proton的自助服务功能快速、安全地部署代码,,而核心基础设施团队可以确保开发人员使用Amazon Proton开发的应用满足其为业务设定的标准。”

    Amazon Proton现已在在美国东部(弗吉尼亚北部)、美国东部(俄亥俄)、美国西部(俄勒冈)、欧洲(爱尔兰)和亚太地区(东京)区域正式可用,其他区域也将很快推出。

    CareerBuilder在过去20年帮助数百万人寻找工作。作为端到端人力资本解决方案的行业领导者,CareerBuilder利用前沿的软件和技术帮助企业寻找、招聘和管理优秀人才。“当我们面临开发人员生产力瓶颈时,我们需要尽快找到一个解决方案,让开发团队专注于更快地发布产品。” CareerBuilder软件架构负责人Jean-Marc Fontaine表示,“我们不能指望他们一夜之间就成为管理和运营基础设施的专家,这既低效又不现实。有了Amazon Proton,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集中的、自助的界面,这样他们就可以快速选择经IT批准的模板,并以最小的配置部署其应用程序。”

    Grabyo是一家领先的云原生直播视频制作平台,用于广播、数字和OTT/基于互联网的内容。“我们的工程团队高强度、快节奏地工作,为平台开发源源不断的功能并不断改进。随着团队构建和发展新服务,基础设施管理的扩张会给测试、管理和处理版本变化带来麻烦。” Grabyo首席 DevSecOps 工程师Max Turck 表示,“我们很高兴Amazon Proton能够让我们的平台团队更好地管理托管我们服务的架构,紧跟最新的安全性、可伸缩性和卓越运营实践,同时为产品团队提供灵活性,支持即时请求整个环境。”

    Rackspace Technology是一家亚马逊云科技核心级咨询合作伙伴,帮助企业设计和构建面向未来的可扩展解决方案。“作为Rackspace Technology帮助客户在云端开展创新使命的一部分,我们经常帮助他们在标准化和实验之间找到平衡。” Rackspace云原生开发&IoT副总裁Amir Kashani表示,“我们对Amazon Proton寄以厚望,它为管理团队提供了一种云原生方式来定义基础设施和服务标准,而不需要移除支持开发者创新的亚马逊云科技自服务访问。我们期待Amazon Proton作为一个新的工具帮助到更多我们共同的客户。”


    ]]>
    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战略支点确定,加快构建新型算力网络体系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来源:齐鲁晚报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促进数据要素流通应用,实现数据中心绿色高质量发展。

    在17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根据《方案》,我国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以及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布局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这8个枢纽节点,将作为我国算力网络的骨干连接点,发展数据中心集群,开展数据中心与网络、云计算、大数据之间的协同建设,并作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战略支点,推动算力资源有序向西转移,促进解决东西部算力供需失衡问题。 

    对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用户规模较大、应用需求强烈的节点,重点统筹好城市内部和周边区域的数据中心布局,实现大规模算力部署与土地、用能、水、电等资源的协调可持续,优化数据中心供给结构,扩展算力增长空间,满足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需要。

    对于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可再生能源丰富、气候适宜、数据中心绿色发展潜力较大的节点,重点提升算力服务品质和利用效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夯实网络等基础保障,积极承接全国范围需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非实时算力需求,打造面向全国的非实时性算力保障基地。

    目前,这8个国家枢纽节点正在抓紧编制相关建设方案,细化完善内部规划布局和政策改革举措。


    ]]>
    钉钉发布首个规模化SaaS连接器 金蝶等8家企业和机构加入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6月21日晚间消息,阿里钉钉生态钉峰会在杭州召开,会上钉钉发布了行业首个规模化的SaaS连接器,基于统一的数据标准,SaaS之间可天然实现数据互通,破解了长期困扰行业和用户的SaaS数据孤岛问题。中国商业会计学会、金蝶等8家机构和企业率先加入钉钉SaaS连接器,并成立合作组织“业财联盟”。

    阿里钉钉CTO、钉钉开放平台总经理程操红介绍,长期以来,企业用户“数据孤岛”现象严重,ISV基础投入大、获客成本高、生产效率低,钉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降门槛、快接入、促增长的措施,此前发起了数据标准共建计划,中国商业会计学会、金蝶、纷享销客、易快报、销帮帮、有成、BOSS管账、阿里商旅等8家机构和企业率先加入。

    钉钉和合作伙伴一道,以业务财务一体化为切入点,制定出一套数据标准,目前已形成了9套标准数据模型(客户分类表、客户表、产品分类表、产品品牌表、产品表、仓库分类表、仓库表、销售订单表、收款单表)和200多个数据字段,预计覆盖4类场景(CRM、ERP、费控报销、财务记账)。

    ISV要实现SaaS之间的数据互通,不必再做繁复的两两单线连接或定制开发,基于上述统一的数据标准,在获取用户的主数据授权后,SaaS之间的数据天然就能互通,企业可实现一站式业财数字化,即便更换SaaS产品也可保持数据的连续性。据了解,这是国内首个规模化的SaaS连接器,同时也是首个业财SaaS连接器。

    钉钉同时加大了与生态伙伴的产品融合,推出了一批创新产品。钉峰会上,钉钉对外宣布,基于Linux平台封装开放智能印章能力SDK(软件开发工具包),印章厂商将SDK植入自有产品后,即可自动接入钉钉。钉钉提供用印人脸识别验证,打通了文件审批流程和印章申请流程,使整个用印过程安全、顺畅。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研究院院长肖利华表示,阿里云智能正在加大“云钉一体”能力的整合开放力度,钉钉将继续与行业伙伴共建创新开发生态圈,深耕行业解决方案,共创低代码、钉原生、云原生等开发模式,并计划扶植培育100万名开发者。 (新浪科技 张俊)


    ]]>
    谷歌云将推基于AMD的新虚拟机:性能和成本超亚马逊AWS等所有对手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北京时间6月22日早间消息,谷歌云将于本周四推出一系列基于AMD技术的高性能虚拟机。谷歌表示,对于需要扩大云计算基础设施的互联网大公司来说,新虚拟机服务的速度更快、成本更低。

    虚拟机是在云端运行程序、存储数据的软件。谷歌的8号员工、首位工程副总裁乌尔斯·赫兹勒(Urs Holzle)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于周四推出的新的云计算技术“无论是在性能上还是在成本上,都超越了当前云计算行业任何竞争对手的产品”。他特别指出,这些竞争对手也包括亚马逊AWS。

    谷歌此前已经与两家知名公司Twitter和Snap合作,测试这个新的“Tau虚拟机”服务。Twitter平台负责人尼克·托尔诺(Nick Tornow)在客户证言中表示:“初步测试显示,性能有两位数比例的提升,我们对此感到很兴奋。”Snap也发表了类似观点。

    Tau虚拟机针对大量基础功能对性价比进行了优化,这些功能包括Twitter的内容排序及Snapchat的搜索。谷歌表示,新的虚拟机服务将于第三季度在谷歌云平台上推出。这款新服务比竞争对手产品快56%,在同样性能下成本低42%。

    谷歌此次与AMD合作开发了新的虚拟机服务,采用了AMD的第三代EPYC处理器。负责该项目的AMD高级副总裁弗雷斯特·诺罗德(Forrest Norrod)表示:“这种价格优化会立即对利润产生影响。”

    赫兹勒也表示:“很明显,我们拥有了云计算行业速度最快的虚拟机。看看其他云计算公司会如何反应很有趣。”

    在此前云计算市场的竞争中,谷歌远远落后于对手。市场分析公司Canalys估计,2021年4月,亚马逊AWS的市场份额为32%,微软Azure为19%,而谷歌云只有7%。不过,谷歌云的增长速度很快,2021年第一季度营收为40.2亿美元,高于分析师预计的39.9亿美元。去年第四季度,谷歌云的营收为38.3亿美元。这是谷歌首次在财报中单独公布云计算业务的业绩。

    业内专家认为,新的Tau虚拟机有助于谷歌云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Constellation Research首席分析师霍尔格·穆勒(Holger Mueller)表示:“谷歌正在取得进展,实现对AWS和微软等主要竞争对手的差异化。AWS和微软将不得不追赶,而谷歌每次取得进展都会有助于市场份额提升。”

    Moor Insights & Strategy创始人及首席分析师帕特里克·莫尔海德(Patrick Moorhead)表示:“我认为这会引起很大的关注。虽然这个产品单独来看不会提升谷歌云的市场份额,但总体而言谷歌云与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赫兹勒在谷歌供职已有22年,见证了许多技术上的变化。他表示,在过去5年中,还没有见过科技产品在价格和性能上出现“如此大的飞跃”。关于云计算市场,他表示:“我们都在相互竞争,这是一场永远不会结束的比赛。”

    关于新的虚拟机服务是否也适用于AWS的母公司亚马逊,赫兹勒说:“我们会给他们有吸引力的报价。”


    ]]>
    微软考虑在华大举扩展云业务 计划新增4个数据中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北京时间6月22日早间消息,据外媒报道,微软开始考虑在中国大举扩张其云业务,计划在2022年初之前增加4个新的数据中心。

    今年3月,这家软件巨头宣布将在河北省增加1个新的数据中心。它目前在中国东部和北部地区使用6个由实际互联集团运营的6个数据中心。

    由于不可预测的网络连接所导致的国家之间“不可避免”的网络延迟, 微软建议客户将针对中国客户的工作负载托管在中国版Azure(Azure China)上。

    Canalys的数据显示,在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同比增长62%,达到58亿美元。该公司表示这是创纪录的增长,将之归因于政府投资、数字化转型的强劲需求和经济快速复苏。

    Canalys将这个时间点上的中国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列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分析师表示,在这里最大的供应商是阿里巴巴、华为、腾讯和百度,他们合计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

    除了美国,中国是唯一一个云服务市场由国内提供商主导的国家。


    ]]>
    彭博社:微软计划在中国新增四个数据中心,扩张亚洲云服务业务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6月18日消息 据彭博社报道,近日有知情人士称,微软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在中国新建四个数据中心,增强云服务能力,以扩展其在整个亚洲的云服务业务。

      微软云服务在中国的扩张速度非常快,在今年3月微软就宣布了其新增数据中心的计划,目前其在中国已经有了六座数据中心。根据微软引用的一份文件显示,中国的云计算市场预计将在2023年增长到460亿美元。

      此外,彭博社还表示,微软正在与一个中国本地的公司展开合作,扩大其在中国的云计算能力。

      IT之家了解到,Gartner 在今年5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云计算市场保持高速增长,IaaS 市场规模达642.86亿美元,同比增长40.7%。

      全球云计算3A格局稳固,亚马逊、微软和阿里云排名全球前三。云计算依然是一门好生意,帮助巨头更快掘金。


    ]]>
    中国5G加速度:预计5年内直接带动10.6万亿元,创造就业岗位310万个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北京向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四家企业颁发了5G商用牌照。摄影/本刊记者 杜洋  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北京向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四家企业颁发了5G商用牌照。摄影/本刊记者 杜洋

      中国已经变成买方市场,而且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

      5G提速

      记者 / 贺斌  编辑 / 郭银双

      就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将于近期发放5G商用牌照”之后,仅过了3天,这只靴子就落地了!

      6月6日上午,工信部向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颁发了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批准四家企业经营“第五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

      就在同一天,工信部还对《电信业务分类目录(2015年版)》进行了修订,在A类“基础电信业务”,“A12蜂窝移动通信业务”类别下,增设“A12-4 第五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业务子类。根据对其具体业务的表述,第五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是指“利用第五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提供的话音、数据、多媒体通信等业务”。

      自此,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

      战略安排

      尽管布局很早,但直到“十三五”期间, 5G商用才真正被提上日程。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积极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5G)和超宽带关键技术研究,启动5G商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此后出台的《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提出“到‘十三五’期末,5G启动商用服务”。

      按照工信部给出的时间表,2019年将进入5G预商用阶段,2020年将正式商用。显然,向四大运营商发放牌照的举动,令中国的5G商用提前了至少半年。 

      实际上,早在正式发放4G牌照之前,中国就已经开展了5G的研究。2013年2月,中国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联合推动成立了IMT-2020(5G)推进组,旨在聚合移动通信领域产学研用力量、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10个月后,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获得4G牌照。在此后6年时间里,三大运营商大力开展电信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2013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宽带中国”战略,使得电信盲区不断减少,基本实现全覆盖。

      根据《2018年通信业统计公报》,2018年,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648万个,其中4G基站总数达到372万个。截至12月底,4G用户总数达到11.7亿户,普及率接近84%。

      在这一过程中,5G技术也日趋成熟。2016年1月,中国全面启动5G技术研发试验,分为关键技术验证、技术方案验证和系统方案验证三个阶段推进实施。同年9月,第一阶段实验结束,完成了大规模天线、新型多址、新型多载波、高频段通信等7个无线关键技术,以及网络切片、移动边缘计算等4个网络关键技术的性能和功能测试,验证了这些关键技术在支持Gbps用户体验速率、毫秒级端到端时延、每平方公里百万连接等多样化5G场景需求的技术可行性。

      随后开展的第二阶段试验则基于统一的试验平台、统一频率、统一设备和测试规范,针对各厂商面向5G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不同应用场景的技术方案进行验证。华为、爱立信、中兴、大唐、诺基亚和上海贝尔、三星等企业参与测试。

      为此,IMT-2020(5G)推进组在北京怀柔规划了全球最大的5G试验外场,完成了30个站的站址规划,可满足外场单站及组网性能测试需求。与此同时,引入展讯、MTK等芯片企业,是德科技、罗德与施瓦茨、大唐联仪、星河亮点等仪表企业,开展了产业链的对接测试。

      2017年6月,华为率先完成了测试。根据当时的报道,在C波段(频率从3.7~4.2GHz)的测试环节中,华为利用整个200MHz全带宽,通过5G新空口及大规模多入多出等技术,使单用户下行吞吐率超过6Gbps,小区峰值超过18Gbps。而在无线技术验证过程中,华为通过配套业界首个小型化5G测试终端,使单个5G基站可同时支持上百路超高清4K视频点播,在车载移动场景下流畅播放。

      2017年11月15日,工业与信息化部官网发布《关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使用3300-3600MHz和4800-5000MHz频段相关事宜的通知》。工信部介绍称,这次发布的中频段5G系统频率使用规划,能够兼顾系统覆盖和大容量的基本需求,是中国5G系统先期部署的主要频段。正式确定5G频谱,也使中国成为国际上率先发布5G系统在中频段使用规划的国家。

      很快,5G技术研发试验迎来第三阶段的测试。用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的话说,这是5G实现“18岁成人”之前的关键一步。通过这一阶段的测试,预计在2018年底5G产业链主要环节基本达到预商用水平。

      2018年2月,IMT-2020(5G)推进组联合华为,在北京怀柔5G测试外场率先开展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新技术验证测试,随后中兴、大唐、爱立信、上海诺基亚贝尔等系统企业,高通、英特尔、紫光展锐、海思等芯片企业,以及是德、罗德与施瓦茨等仪表企业参与了测试。

      2019年1月,第三阶段测试结束,测试结果表明,5G基站与核心网设备均可支持非独立组网和独立组网模式,主要功能符合预期,达到预商用水平。2019年将启动5G增强及毫米波技术研发试验等工作。

      四十年来,中国通信业经历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同步的探索历程,此次中国5G无论从研发到正式商用,终于开始“引领”世界。工信部电子一所信息化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周剑认为,这是一种必然的规律和趋势。

      “这些年,中国在IT领域,尤其是互联网和5G通信领域的成就有目共睹,这得益于国家有一个开明的态度和容错机制,以及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最关键的,是有利于新一代网络技术发展的市场环境。”周剑表示,过去是用市场换技术,但是现在,中国已经变成买方市场,而且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无论消费还是产业,其规模都足以支撑某项新兴领域技术的快速成熟。

      “有好的生态环境,有国家的政策,还有产业本身技术实力的不断积累沉淀,5G自然实现了率先突破,这实际上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演进过程。”周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随着这些年的积累,产业体系不断健全,加上中国本身正处在加速发展的阶段,已经处于引领地位的5G提前进入商用,是水到渠成的过程。

      而更重要的原因,在周剑看来,目前,全世界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也被称作第四次工业革命或信息革命,这场变革可能会改变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模式,重构产业体系,改写现有的国际产业版图和秩序。也正因为如此,各国、各个经济体都要在5G方面谋篇布局,从战略上作出重大安排。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自然不甘人后。“既然技术已经基本成熟,也有一定技术储备,在应用上也做了一些探索,必然要提前安排,系统地谋划和部署。”周剑说。

      谁来抢占先机

      此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按照2020年5G正式商用算起,预计2020~2025年期间,中国5G发展将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10.6万亿元,直接创造经济增加值3.3万亿元,创造直接就业岗位达310万个。

      这无疑是块诱人的蛋糕——谁先拿到牌照,谁就能在这一巨大的市场中抢占先机。

      就在中国开展三个阶段5G技术研发试验的同时,中国的三大电信运营商也各自开始5G布局。据中国联通最新发布的信息显示,中国联通目前已开通国内40个城市的5G试验网络,同时成立了5G应用创新联盟,有240余家企业加入。此外,还启动领航者计划,致力于打造5G应用万亿新市场、开创5G产业新未来。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发牌仪式上,对于公司的5G布局介绍得更为详细:早在2012年,中国移动就启动5G研发,围绕5G场景需求定义、核心技术研发、国际标准制定、产业生态构建,应用业务创新开展了大量工作。在标准制定上,牵头完成《5G愿景与需求》白皮书编制,提出的8大5G关键性能和效率指标被国际电信联盟(ITU)采纳、成为全球共识,并在ITU、3GPP中牵头32个关键标准项目,成为5G标准制定的重要力量。

      在应用创新上,中国移动面向全球成立5G联合创新中心,目前已建立22个开放实验室,汇聚超500家成员,在雄安、成都、上海成立三大产业研究院,与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合作,聚焦9大垂直行业领域,形成创新应用方案及端到端解决方案,目前已落地开展应用合作试点。

      此外,中国移动在杭州、广州、上海、武汉、苏州5个城市启动5G网络规模试验,在北京、重庆、天津、深圳、雄安等12个城市开展5G业务示范试验网建设,围绕移动远程医疗、云端机器人、智慧工厂、智慧校园、智能电网、高清云游戏等31个应用场景开展5G业务示范。5G牌照下发后,中国移动宣称,今年9月底前在超过40个城市提供5G服务,“客户不换卡,不换号就可开通5G服务”。

      相对而言,中国电信起步较晚,2017年底开始参与5G试验,但联合国内外众多企业开展5G技术试验和17个试点城市5G试验网建设,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成果。同时,与合作伙伴开展了丰富的5G应用创新实践,目前已涵盖政务、制造、交通、物流、教育、医疗、媒体、警务、旅游、环保十大垂直行业重点应用场景,联合试验客户已超过200家。

      2018年12月,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发放了5G系统中低频段试验频率使用许可。其中,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获得3500MHz频段试验频率使用许可,中国移动获得2600MHz和4900MHz频段试验频率使用许可,有力保障了三大运营商开展5G系统试验所必须使用的频率资源。

      与三大运营商相比,中国广电似乎并没有提前开展5G布局,却也“坐收”5G牌照,其原因耐人寻味。对此,周剑分析,这是为了在通信领域形成一种更加良性的竞争生态。同时,作为三网融合(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推进主力,中国广电还需要一系列机制创新,借助5G带来的巨变,或将更好地促进三网融合。此外,广电在频谱资源上也占有一定优势,并且广电行业本身就是潜在的市场,无论社会民生还是智慧城市,都能与之响应,这也是中国广电的优势所在。

      中国广电全称是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4月17日,注册资金45亿元,全部以货币出资,由中央财政安排,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2016年5月5日,中国广电获得工信部颁发的《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但从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似乎并未在电信领域有较大突破。

      “在三网融合过程中,中国广电一直期待在移动通信领域有所作为,成立了国网公司,申请5G牌照,做了很多的工作。”中国通信业知名观察家、飞象网创始人项立刚认为,之所以给中国广电发放牌照,可能因为在5G中会有一部分垂直应用是出自视频等方面的需要,“但我个人认为,对于通信这样一个公共服务领域而言,需要有资金、人才、技术和管理的积累。”

      “牌照是牌照,网络是网络,4家企业拿到5G牌照并不能理解为要建4张庞大的网络,三大运营商的格局不会发生变化,不会变为四大运营商。”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认为,中国广电的优势在于高清视频等内容的承载,在业务层面上,协作共享是王道,4家企业会更加协同,实现频段以及基站建设的共享。

      广东东莞松山湖制造中心的华为SG178多探头球面近场测试系统,一名工程师站在5G基站天线下。图/视觉中国

      诸多难题

      从发放牌照算起,4G在中国发展了近6年。据测算,截至2017年年末,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电信运营商在4G网络上的建设规模至少是8000亿元,从整体上看,目前运营商的4G投入成本也尚未收回。在这种情况下,四家获得牌照的企业要想迅速发展5G,建设成本成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5G基站建设需要多大的资金投入?不久前华为CEO任正非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对5G基站的建设有过描述,称“只有一点点大,20公斤,就像装文件的手提箱那么大”,因此,5G基站的安装不需要铁塔和吊车,可以随意地装在杆子上、挂在墙上,甚至放进下水道里。

      然而,为满足高流量密度、高峰值速率的要求,5G将采用宏微异构的超密集组网架构。此前业界有过预测,5G小基站站间距仅为50~100米,甚至更小,因此站址数量将是4G的数倍。中信建投的研究数据显示,预计未来5G基站数量将是4G的两倍,运营商5G建网主体投资可能将达1.23万亿元,较4G投资增长68%。

      可以预见,在深化网络提速降费、持续提升4G网络质量的同时,基础电信运营商还要在短期内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建设5G网络、配套需求以及后期的运营维护,资金压力可想而知。

      但中国通信业观察家项立刚并不认为成本对于运营商而言是个很大的问题,“运营商从来没有亏损,相反,收入一直在增加,正是因为提供了有价值的服务,所以,5G必然会带来更多的收入机会和更大的市场空间。”

      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19年1~4月,通信业营业收入为5145亿元,其中电信业务收入为44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7%。

      这是否意味着,5G建设资金很大程度会体现在资费中,最终由消费者承担?目前5G流量资费标准尚未确定,但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5G的流量资费只会比4G更低,因为使用的频率增加了,一些原来不用的频率也利用起来了,频率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而且从2G到4G的经验也证明,技术越进步,资费越便宜。

      “2G时代,1GB的流量需要1万元,3G时代,1GB的流量约500元,4G时代,1GB流量从10元降到8.62元,按照这个趋势,5G时代,流量价格只会更低。”项立刚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如果纯粹由企业自主选择的话,我相信正常情况下,企业肯定愿意把上一代技术的市场价值尽可能的回收之后,才会考虑下一代技术。”工信部电子一所信息化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周剑说,“但是5G作为信息革命时代或者新工业革命时代的一个关键性基础设施,全球都在抢抓这一战略机遇期,作为一种战略安排,无论从国家还是企业层面,尤其是有社会责任的央企,就不能纯粹从短期的经济利益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除了资金难题,电信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另一个难题是选址问题,出于对基站辐射的担忧,或产生邻避效应,阻挠基站的建设,这在过去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中并不少见,在站间距大大缩短的5G时代,这样的问题或将更多。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中国基站的电磁辐射指标其实比欧美还要严格10倍,但老百姓依然会有担心,或许在这一问题上,需要政府多做引导。

      “我觉得5G商用最大的前途还是来自于产业,而不是消费,因此在布局上应该优先考虑产业发展潜力大,需求更迫切,或者是产业集群地区,这样有利于更快地获得商业回报。”周剑说。

      在获得5G牌照后,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都宣布了下一步的建设布局,40个城市将首先开展5G商用,主要是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以及雄安新区、苏州等在国家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城市。

      这样是否会导致城市发展间的数字鸿沟,让地区发展更加不均衡?

      对此,周剑认为,中国的发展本身就有梯度,并不因为人为因素就能改变。从5G本身的发展来看,5G布局本来就是超前应用的,因此在那些有条件的地方率先突破,对于相对条件较弱的地方而言,可以起到巨大的引领带动作用。而且,创新的过程必然会付出一些代价和风险,等到这些发展较好的城市、地区探索成熟之后,再到相对落后的地方,或许发展的加速度会比第一批更快,经济性更好,这样也符合他们的需求和特点。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

      尽管对于基站建设还有诸多难点,但5G商用的到来,依然给人们的未来带来无限可能。“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4G的发展,由此衍生出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各种场景,给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5G具有高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等优势, 未来将与诸多垂直行业进行深度融合。此前,华为发布《5G时代十大应用场景白皮书》, 探讨最能体现5G能力的十大应用场景分别是云VR/AR、车联网、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无线医疗、无线家庭娱乐、联网无人机、社交网络、个人AI辅助、智慧城市。

      在今年3月的博鳌论坛上,工信部部长苗圩也对5G的场景应用做了一番畅想,认为20%将用于人和人之间通讯,80%可能用于物与物之间通讯,也就是移动物联网领域。

      10年前,中国就开始布局物联网,但时至今日依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5G的到来,是否会成为中国物联网发展的一阵东风?

      “物联网的战略方向是对的,只是当时的重点很多放在传感网上了,主要解决的是可感知可连接,但没有通用网络的支持,这种传感都是碎片化的。”周剑说。此外,其他的技术没有跟上,比如数据处理的能力,人工智能技术等,都还是星星之火,在各自领域发力,很难形成燎原之势。而现在各方面条件准备充分,5G的发展阶段又正好切合了整体的发展要求,发展物联网或许正当其时。“但这并不是说技术成熟了,可能仍有一些地方需要努力。” 

      周剑认为,未来5G商用要形成规模,首先需要国家做好总体的战略布局和引导,尤其是要优化政策环境,支持创新。其次,要确立基本规则,大家共同遵守,一视同仁,避免恶性竞争。

      项立刚则将物联网称作智能互联网,是移动互联、智能感应、大数据和智能学习等共同形成的一个新的能力,移动互联是它的基础,没有移动互联,物联网所有的能力就没法发挥出来。

      应用场景不足,终端产品还未形成量产规模,5G商用或将在一段时间内面临“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难题。但项立刚认为并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有了网络就会有人基于网络开展各项业务,不必急于一时。“现阶段,5G能带给大家最直观的体验还是消费者业务,网速增加了,视频不卡了,有了良好的网络体验之后,下一步再开展智能物联技术。”


    ]]>
    上海松江腾讯云计算注册资本增至5000万 增幅400%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6月17日上午消息,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原上海腾茸云计算有限责任公司发生多项工商变更,企业名称变更为上海松江腾讯云计算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由1000万人民币增至5000万人民币,增幅400%。

      上海松江腾讯云计算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20年9月,法定代表人为道峰,经营范围包括计算机系统集成,大数据服务等。该公司由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100%持股,疑似实际控制人为马化腾。


    ]]>
    陕西科技大学利用亚马逊云科技加速探索大脑奥秘 致力于为全球数亿听障人士带来新声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2021年6月16日,陕西科技大学创造性地利用亚马逊云科技的算力、机器学习平台,以及云上开源数据集进行人类脑部活动的研究,将项目研发实践时间从使用本地算力、自建机器学习环境所需的一年减少至105天,缩短三分之二,加快科研进度,通过皮肤听声致力于为全球数亿听障人士带来福音。

    人类脑部活动研究是陕西科技大学著名的皮肤听声研究项目的一个延伸课题。皮肤听声是通过声电转化,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流,刺激人体皮肤,信息反馈到相关的大脑功能区,实现听声效果。通过反复训练,能够让听障人士获得语言能力。此技术不依赖于人体的任何残余听力,让全聋人士也可以感受到声音信号,比助听器及电子耳蜗有更大的优越性。

    当今,全球有4.6亿人受到听障问题的困扰,其中,在中国有2600万听障残疾人士,零听力人士超过500万。对尚具微弱听力的听障人士,目前可以利用人工耳蜗进行补救,但是数十万的设备费用、手术费用、专业教师训练费,阻碍了大多数患者的求医之路。与此同时,人工耳蜗仍不能治愈零听力。该研究团队的项目如果能让皮肤听声技术得到推广,将是全球数亿听障人士的福音。

    要更好地实现皮肤听声,就要更准确地知道声音和皮肤刺激是如何作用于脑部拓扑功能区的具体区域,以保证刺激信号的一致性。《功能磁共振图像 (fMRI) 解码的无参数注意力》研究,是利用开源的功能磁共振图像数据集,对大量的脑部磁共振图像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过程中,需要分批获取原始数据集,对原始数据集进行数据预处理,汇入标准数据集,将标准数据集输入卷积神经网络,输出可视化的结果。

    研究团队使用的高质量开源数据集全部存储于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 (Amazon S3) 上,数据量高达12TB。如果将数据下载到学校实验室的本地计算机进行处理,需要数周时间才能完成下载。同时,如果利用学校实验室的算力来处理这些数据,在开始处理数据之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搭建和配置机器学习环境;在开始处理数据之后,面对高达12TB的数据,实验室的本地工作站犹如小马拉大车,速度往往以周计算。

    最终,研究团队决定采用上云方式,使用亚马逊云科技的云上算力进行数据处理,不仅节省了长达数周的数据下载时间,而且通过使用Amazon SageMaker机器学习平台,不需要自己搭建机器学习环境,既省时也省力。研究团队使用Amazon SageMaker处理Amazon S3上的数据,数据存取速度比使用本地实验室算力提高了10倍,并仅用3个多月时间,就处理完成了包括1200份受试者数据的开源数据集,获得了解码精度达88.7%脑功能区可视化数据,让整个研究项目的实验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二,研究总周期减少了一半。

    研究团队负责人齐勇博士表示,“使用亚马逊云科技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快捷。不仅能快速准备好海量数据,而且由于使用Amazon SageMaker开展机器学习,不用自己搭建机器学习环境,数据的处理均可以在云上进行,从而解放了团队大量的精力。在2020年疫情期间,研究团队不用集中到实验室,通过远程即可实现协作,真正做到让团队专注于研究项目上,节省了大量的宝贵时间。”

    研究团队在此项目中形成的脑功能解码可视化分析平台,有望为脑科学研究提供脑部功能拓扑状态探测仪器,借助功能核磁共振图像(fMRI)探究皮肤触觉与大脑认知区域中血红蛋白变化速率的定量分析方法。同时,运用基于注意力模型的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分析技术,与现有的医疗影像分析框架相结合,将大脑图像信息快速解耦,分离得到脑部的拓扑功能分配机制,分析大脑皮层功能区域的变化特点,有助于识别各类脑疾病,判断病灶部位,并对进一步了解脑部功能机制提供非主观可重复实验的数据样本。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商业事业部总经理李晓芒表示,“亚马逊云科技在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愿景,简单总结就是普惠。我们非常高兴看到亚马逊云科技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帮助陕西科技大学科研团队在人类脑部活动这样领先的科研项目中,做出有望让众多患者受益的研究成果,造福大众,让普惠的内涵得到进一步延伸。”


    ]]>
    新疆“天山云计算”产业基地全面投入使用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中新社乌鲁木齐6月16日电(苟继鹏)“今天我们首期推出的1000台机柜已经全部被预约,政务云、城市云、软件开发云等一系列应用云服务同步上线。”16日,在新疆“天山云计算”产业基地招商推介会上,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兴产业投资促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段文剑说道。

    “天山云计算”产业基地由新疆工业和信息化厅与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打造,是新疆发展数字经济的又一重要园区,目前已入驻企业近100家。该基地的核心云计算数据中心也于当日正式上线运营,云计算数据中心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满足国标A级机房要求,共部署业务机柜1700多台,主要提供各类云计算、大数据综合性服务等。

    段文剑说:“目前,云计算数据中心已经与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综合保税区等达成合作,提供云计算服务,帮助打造电商服务平台和数字化交易平台,后期还将围绕物流集散开发相关数字平台。”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丁志军说:“‘天山云计算’产业基地全面投入使用,核心云计算数据中心正式上线运营,标志着该产业基地从建设阶段全面转入投用阶段。我们将立足云计算、大数据产业链中高端,打造高水平云计算综合服务平台,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数据枢纽。”

    据介绍,2011年,新疆将云计算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启动实施“天山云计划”。如今,此项产业在新疆从概念认识走向实际应用,新疆软件产业园、“天山云计算”产业基地、新疆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等数字产业承载空间兴起,聚集了近2000家数字经济企业。数据显示,得益于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新疆2020年数字经济增长10%,占全疆GDP比重达26%。(完)


    ]]>
    透视云计算下半场:头雁效应、“二八法则”和产业上云时代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文 | 产业家,作者 | 皮爷

    裸金属、容器化、云原生、细分垂直产业“上云”……在云计算的下半场,身位的衡量标准不再仅是横向的速度,更是纵向的深度。基于技术,基于产业。

    云计算进入下半场。

    明显的信号来自几家头部云厂商。近日,在阿里云峰会上,阿里云发布新策略“做深基础、做厚中台、做强生态、做好服务”;在此之前,腾讯云在“930变革”之后,宣布再一次进行架构调整,设立业务经营管理部和区域业务部,发力区域产业化;金山云持续发力医疗、金融、公共服务等企业云业务,并通过云原生等多重模型完善自身的云上布局。除此之外,华为云等厂商也是动作频频。

    而更吸睛的是字节跳动。据报道,字节跳动“火山引擎”部门将在今年9-10月正式发布包含计算、存储和网络的云计算 IaaS,外界称之为“字节云”。

    显然,在C端已然是存量红海的当下,属于B端的云上战争正在进入下半场——细分垂直的产业“云”时代。

    更具体来看,如果说在之前国内的云计算战场更多的焦点聚焦在互联网“本土”行业,即数字产业化,那么在如今更明确的动作之中透露出来的新趋势则是深入产业的数字化改造,即对互联网之外的产业进行云上“定义”。

    产业“云时代”与“二八法则

    云计算的主旋律已悄然发展变化。



    数字化大趋势下,云上主线正在从互联网原住行业向细分产业扩散。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淘宝、美团等履约平台功能的逐渐完善,如电商、餐饮、出行等赛道已然呈现出云上集约化的模式,更多的云计算锚点被转移到新的行业,医疗、金融、公共服务、教育等正在成为“云上新贵”。



    可以理解为,产业“上云”时代已然来临。



    数据为证。根据Gartner统计,在2015-2020年,全球云计算市场渗透率逐年上升,由4.3%上升至13.2%,至2021年,全球云计算渗透率预计将上升至15.3%。



    这种“浸入产业”的信号已然被预先感知。从以上几家头部云厂商的动作不难看出“端倪”。如阿里云在今年大会上透露出来的“加码政务”信号,再如腾讯云基于企业微信在教育、农业等领域的接连发力,除此之外,金山云在医疗、金融、公共服务领域也恰在不断加码。



    从云上数字化,到产业“上云”,其中给云厂商带来的本质挑战是对产业的理解和全周期服务能力。就当下而言,几家云厂商都有自身足够的产业积淀,而这种基于技术产业积淀也恰在锚定着下半场的新卡位。



    或者可以说,在上半场固有的产业模型下,产业“云”时代愈发呈现出“二八法则”。



    对于“二八法则”的形成原因有两种,一是前期铺规模,拿市场,进而构建规模壁垒,这是消费互联网时代的打法;而在产业互联网时代,这种形成原因则是基于资金、战略、时间共同加码的“技术基座”。



    从字节跳动宣布进军云计算则是不难看出,当下的云计算赛道已然是巨头的“围猎场”。即在深入产业的云计算下半场,入场的门槛被无限拔高,头部云厂商的技术积淀正在构成宽广的竞争壁垒。



    这种壁垒也恰构成着云行业的“摩尔定律”,即随着对服务客户的数量和时间增加,头部云厂商前期投入巨大资源形成的技术产品能力、客户服务体系等正在多领域贯通,进而构建出更具效率的To B云服务链条。比如腾讯云,在930变革接近三年的如今,经过多个行业标杆的落地和打磨,其更多的技术To B策略已然被从“自研”的框架内抽离出来,由内而外推向市场,为不同行业客户提供多角度的数字化方案。



    几个更细颗粒度的注解有,腾讯前段时间发布的数据湖策略以及自身分布式数据库TDSQL的品牌整合和全面对外发布,再如腾讯基于自身计算与存储加速能力,对外发布多个云原生方案。



    再如金山云,其在今年年初发布了一整套包括云原生全景图、产品矩阵等在内的云原生布局,以此来更高效、更具弹性地进行行业布局。



    而在这之前,金山云更是早就推出了视频云产品生态以及面向金融领域的企业云等等。在细分垂直的解决方案上,能看到其在上半场就已经具备的容器化、分布式数据库、边缘计算以及上层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多重积淀。



    一个客观的总结是,在如今的产业云时代,头部云厂商已然通过上半场的技术布局具备了厚实的基础,基于这种底座,其在下半场的产业时代更有的放矢。



    一份来自全球知名调研机构IDC发布《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0Q3)跟踪》报告显示,2020年Q3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规模达216.4亿元人民币,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作为互联网云服务商前三企业,其与中国电信、AWS一起,占据IaaS整体市场份额的71.6%。



    这也意味着市面上的其它laaS玩家可以分得的蛋糕不足30%。



    此外,更值得一提的是,就当下而言,产业“云”时代愈发呈现出“云原生”的必然趋势,而这种基于弹性扩展的深层次云技术将更会放大市场的“二八法则”。



    或者可以说,在“工欲善其事”的云计算下半场比拼中,技术积淀已然成制胜的关键。谁能具备全周期的服务能力和更具适配性的云方案,谁就能更快人一步。



    阵营和“独立人”



    在“二八法则”之外,云计算赛道更在呈现出另一个趋势,即阵营与“中性”形态。



    就当下的头部玩家而言,阿里云等往往被认为是大集团中具备业务属性的云,而金山云、抑或分布在细分垂直赛道的云厂商等则更多的是中立云,其不具备与潜在客户竞争的业务属性,角色定位更等同于“云上伙伴”。



    这恰是当下云厂商的两种分化模式。



    以阿里云为例,作为国内头部的云厂商,其当下的主要策略是“云钉一体”,即以阿里云为基座,钉钉为底层。但早年间行业对当下的“云钉一体”策略有一个疑虑是:钉钉作为SaaS前排,会不会也下场做具体的业务功能。



    能够看到,近两年钉钉在不断重申立场“不做开发,把全部功能模块都交给伙伴”。尽管如此,但这种疑虑恰影射出企业对具备业务能力的云厂商的某些考量,即企业必须考虑云厂商在具体业务模型和云计算模型两者之间的收益选择。



    但相较而言,中立云其被选择的考量就会少很多。实际上,这也正是当下很多企业的选择,即中立云的“纯云”模式能够带来的仅仅是业务上“增量”。



    而反应到“被选择”的企业本身,则是对不少中立云而言,不论是在其云上的行业解决方案,还是从其公布的客户名单,能够明显感知到其服务边界足够大,服务客户也足够多元化。



    以金山云为例,根据其财报披露显示,其目前客户来自互联网、医疗、金融、公共服务等,其中不乏小米、哔哩哔哩、爱奇艺等互联网企业,以及国家级医疗机构、国有大行、省级政务云等。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模式也正在持续被市场看好。Bloomberg的数据显示,在金山云最新财报调整盈利预测后,市场分析师给予2021财年6倍PS估值。



    可以说,中立云的最大优势在于对不同云平台的兼容,即基于特定的技术属性,可以通过类似联邦学习的手段实现不同数据层面的汇总和分析、整理,这也恰是如今的多云时代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



    就当下的云时代而言,企业决策的制定自有不同的考量。但随着“大单时代”的来临,企业对于自身独立性和业务“100%掌控力”的需求正越发强烈。这也正是中立云被外界愈发看好的原因。



    下半场的新密钥



    在诸多问题背后,更需要被拿到台面上的一个问题是:云计算下半场,比拼的到底是什么?答案显而易见:产业理解。



    这种新的至高点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已经被接连验证。同样以头部云厂商为例子,如今年腾讯云基于CSIG的独立军模式,重新定义不同的行业部门,把销售和架构师放到一个团队,换句话说,腾讯想要实现的是“让一个FT像一家公司,打造更懂产业的团队”。



    再如金山云、华为云,如前者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持续发力视频、医疗、金融、公共服务等,通过树立标杆的模式来打通一个行业,如每年在春晚背后的提供基于视频云的强力技术支撑。再如疫情期间,金山云在湖北赤壁打通了原有医疗体系中政府、医院和医保的壁垒。可以说,金山云的模式是通过拿下“主要矛盾”进而攻克一个产业,即一通百通。



    后者华为云也是如此,今年的频繁换帅也恰代表着华为云旨在通过云计算来重新建立第二发展曲线,在华为内部,“贴身服务”等更是被拿到台前,即以自身的硬件等优势,通过软件和服务层面的加持,进而拿下一个个产业“大单”。

    总体来看,如果把各家打法再进行浓缩,一个共同特征是“标杆化”模型。即先通过“大单”打标杆,再从中抽取出通用化能力适配产业以及置身其中的中小企业。实际上,这也恰是产业上云时代的最合理打法。即大型客户的标杆化模式可以为企业带来双向增益。一方面是扩大云计算能力的品牌效应,另一方面则是可以加速自身通用化模块能力的成型。

    但这种打法需要的是企业具备良好的云技术基座和战略布局。如阿里云、腾讯云早年依托自身内部海量业务已然构建出了足够强力的技术底层,并于后续进行相应的战略调整;金山云则是在风口来临之前提前布局,押注赛道。

    技术与战略协同驱动,才能在具体产业升级的缺口处“切下”最大蛋糕,成功卡位云高地。



    从更大角度来看,如今的云计算已然不仅仅是“风口”二字能概括的,其更等同于国民基建的角色,是未来十年各行各业,乃至整个社会经历运转的有力支撑之一。在知乎上,一直有一个参与者众多的问题,即“你觉得最能影响未来的科技是什么?”底下点赞第一的回答是:云计算、5G。



    对这个长坡厚雪的赛道而言,很难预测未来会如何发展。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华为云等头部云厂商的协力共创下,中国云计算的下一个十年,值得期待。


    ]]>
    亚马逊云科技Marketplace(中国区)现已支持SaaS产品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首批上架的SaaS产品来自金蝶、Mobvista、安恒信息、衡石、Radware、虎牙等

    2021年6月11日,亚马逊云科技宣布,由西云数据运营的亚马逊云科技Marketplace(中国区)正式支持SaaS (软件即服务) 产品的在线浏览和订阅功能。通过亚马逊云科技Marketplace(中国区)网站 (https://awsmarketplace.amazonaws.cn/),客户可以轻松找到感兴趣的SaaS产品,使用亚马逊云科技中国的账户凭证登陆后,只需几次点击就可订阅需要的SaaS产品并通过亚马逊云科技Marketplace的订阅控制台来查看和管理这些订阅。首批上架的SaaS产品来自金蝶、Mobvista、安恒信息、衡石、Radware、虎牙等亚马逊云科技合作伙伴网络成员。此项发布充分简化了客户SaaS产品的搜索、订阅和管理,方便客户按需要使用SaaS产品,同时也为应用开发者提供更多的销售机会。

    伴随云计算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客户倾向选择SaaS产品来管理他们的工作负载。SaaS化的部署使用户可以充分享受云上资源弹性、快速拓展等方面的优势,简化运维,加速业务发展,提升终端用户体验。以往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区域的用户需要咨询大量软件开发商来寻找适合自己的SaaS产品,可能会因信息渠道有限而错过好的软件开发商。而且传统的软件采购安装流程常需要企业客户花费数月才能完成,阻碍了其数字创新和转型的步伐。亚马逊云科技Marketplace将精挑细选的SaaS产品集中,并提供了便捷的搜索浏览体验让客户可以轻松查找和管理自己所需的SaaS产品。

    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区生态系统及合作伙伴部总经理汪湧表示:“面向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宁夏)区域和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北京)区域用户的亚马逊云科技Marketplace(中国区)自上线一年多来发展迅速,从增加解决方案专区到提供Saas产品,体现了我们致力于不断提升客户的体验。”

    涂鸦智能技术副总裁柯都敏表示:“我们早就期待亚马逊云科技 Marketplace (中国区)可以上线SaaS产品,使我们可以轻松查找、订阅和管理SaaS产品。这节省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我们可以更专注于业务发展和创新。同时,作为全球领先的 IoT 云平台,涂鸦智能也将借助亚马逊云科技Marketplace将IoT云平台提供给更多用户。”

    亚马逊云科技 Marketplace (中国区)为中国和全球的独立软件供应商(ISV)和SaaS服务商提供了触达中国区域客户的有效渠道。有志走向全球的中国ISV和SaaS服务商,还可以借助亚马逊云科技 Marketplace (中国区)打磨产品、积累经验,将来可以通过亚马逊云科技 Marketplace(海外区)服务全球数百万客户。

    金蝶是中国软件产业领导厂商、亚太地区企业管理软件及中间件软件龙头企业、全球领先的在线管理及电子商务服务商。金蝶云·星空是一个面向中型企业及成长型企业的SaaS解决方案。它覆盖业务、财务、税务、档案、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等功能,支持开放的产业生态链、多组织运营协同、企业全球资源配置和ERP系统社交化,获得了工信部首批SaaS最高级别服务能力认证。金蝶软件助理总裁兼生态合作伙伴部总经理王建伟表示,“非常高兴金蝶云•星空成为亚马逊云科技Marketplace(中国区)首批上线的SaaS解决方案。通过这一渠道,我们可以让客户更方便地选择、购买和部署金蝶的SaaS服务,助力我们的业务发展。我们希望在亚马逊云科技Marketplace(中国区)积累经验之后,未来有机会向亚马逊云科技全球的客户提供服务。”

    Radware是一家领先的网络安全与应用交付解决方案供应商。Radware的云原生安全防护服务(CNP)在亚马逊云科技Marketplace(中国区)上架,这款产品既可以保护云环境的整体安全态势,也可以保护单个云工作负载免受云原生攻击矢量的影响,满足客户在云端的安全和合规需求。Radware中国区云业务和合作伙伴生态总监倪钧表示,“亚马逊云科技Marketplace日益成为我们在全球服务客户的一个重要渠道,我们目前在Marketplace上提供了10项可以在云端一键部署的产品,获得了众多客户的好评。我们对亚马逊云科技Marketplace(中国区)支持SaaS产品期待多时,很高兴看到这项功能上线,我们将尽快让更多产品在中国区上架,更好地服务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区域的客户。”


    ]]>
    不该犯的5个云计算架构错误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在过去几年中,云计算的采用量迅速增长。许多企业现在依赖于云计算平台开展业务,但在设计新架构时需要注意一些可能会犯的错误。

    规划不善的云计算架构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这是因为重新配置架构是一个成本高昂且耗时的过程,尤其是在云迁移不顺利的情况下。虽然构建云计算架构中有些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应该注意以下5个错误。

    1.盲目聚焦

    关于云计算技术带来的好处仍有一些夸大或炒作的成分,这促使一些企业将业务迁移到云平台,即使其原有的解决方案实际上可能更加可行。

    不要只是因为可以运行就将业务迁移到云平台。企业需要客观地评估其运营环境。假设云平台可以解决所有的IT基础设施问题可能是企业所犯的最大错误之一。成功的云迁移需要企业采用云优先的思维方式,而不只是为了能够获得技术和服务提供商的帮助。

    考虑不周的云迁移可能会加剧企业现有的问题。跨不同平台广泛分发服务会妨碍企业监督系统的能力。企业需要学习新的管理工具和流程,以便保持控制权。

    采用云计算服务需要付出一些成本。这通常会在重新培训员工适应新系统方面得到体现。企业应该评估每个工作负载以确定将其迁移到云中是否有意义,因为并非每次迁移都值得。

    不要忽视数据的存储位置。企业IT人员需要知道服务器的位置、拥有的服务器数量以及数据在它们之间的分布情况。需要记住的是,记录云计算架构如何运作以及其数据所在的位置很重要。

    云迁移应由合理的业务需求驱动。企业需要能够确定云计算系统添加的内容。否则,最终可能没有充分利用企业构建的成本高昂的基础设施。

    2.配置错误

    云计算使启动服务器、服务和数据存储的新实例变得更加简单。不幸的是,这可能会导致未优化的配置,这会占用企业的预算并影响性能。

    共享服务器可能对堆栈的某些组件有意义。如果企业有10台服务器在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闲置状态,那么将其工作负载整合到1台服务器上可能更有意义。

    需要记住的是,云平台仍然承载着硬件架构设计的基本规则。尽管企业可以创建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数十台服务器,但这样做会增加网络延迟,并需要可持续的网络吞吐量水平。

    这些问题在大型企业中尤为普遍,这些企业允许各个部门创建自己的基础设施,但很快就会得到远远超过成本估算的实例数。

    如果一些IT员工离职,不经常使用的实例可能会被人遗忘。因此,需要保留云计算服务器清单,以便知道其实例何时变得冗余。在小型团队中,让员工在共享服务器上启动虚拟机可能更具可持续性。提供对云计算环境的完全访问很快就会被证明是令人遗憾的。

    3.计划保持不变

    云计算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如果企业计划将业务迁移到云平台,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评估其系统如何适应变化。这个练习也有助于确定有效的迁移策略。

    设计改变通常涉及将一个整体分割成多个微服务。这本身可能需要大量重构,但从长远来看,它可以带来回报。

    一旦采用了微服务架构,就可以自由地在云平台中找到更适合它的每个服务。如果一项技术在未来被取代,那么企业可以专注于云迁移,并使用特定的微服务。

    在更大的范围内,云计算提供商可能会开发、合并或关闭他们的产品堆栈。企业应该为其系统如何响应这些事件而制定计划,无论看起来多么不可能。不要以为现在的运营和发展将会一直保持不变。

    4.没有迁移计划

    构建云计算架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成功的迁移需要一个充分考虑所有突发事件的行动计划。企业应该确保所有利益相关者都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为什么需要它,以及企业将如何应对任何不可预见的问题。

    企业应该致力于逐步迁移其工作负载。如果一次性移动所有内容,出现任何一个问题都会带来更大的影响。而如果出现问题,可以从流量相对低的服务开始处理

    评估每次工作负载的迁移,以确定可以应用于下一次迁移的经验。逐渐提高云计算采用率,直到实现目标。云迁移最终可能需要持续数月的时间,但这让企业有更多时间来分析其对运营业务的影响

    如果不出意外,记录在案的策略很重要,这样企业就可以为未来的应用提供参考。如果能够介绍其迁移计划,解释其基础设施如何达到其当前状态,接任者将会更快地适应。因此,详细说明每个阶段的业务案例以及技术细节非常重要。

    5.降低安全性的优先级

    如果不提到安全性,这个清单是不完整的。安全并不只是事后的想法。它应该融入企业构建云计算架构的各个方面。将安全性转移到决策过程中可以确保它不会被忽视。

    不要假设云计算系统本质上是安全的。采用全球主要云计算供应商提供的云平台或云服务可以使企业的数据受到保护。实际上,没有哪一个云平台是完全安全的。许多严重的违规行为源于基本配置错误,例如无意中暴露了对象存储桶。

    将安全性集成到设计中可以降低隐藏问题的风险。而在流程结束时只进行一次审核可能会让企业错过各个组件中的漏洞

    系统安全集成会增加初始构建的时间和成本,但对于长期使用至关重要。企业需要考虑网络攻击者可以访问其服务器、数据和配置存储的所有可能性。

    如果企业没有使用不安全的密码,那么难以保证其工作负载的安全。因此,企业需要使用强密码,设置双因素身份验证,并仅将访问权限委托给重要的团队成员。

    结语

    有效的云计算架构可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系统提供的机会。云计算技术可以更高效、更具可扩展性,并且更容易与其他服务集成。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是企业唯一的选择。

    企业需要评估所有可用技术,在云迁移之前制定详细计划,并乐于接受变化。从一开始就集成安全性,以便保证数据安全。虽然企业可能仍然会犯一些错误,但至少会更好地预测并解决这些问题。


    ]]>
    搞瘫全球半个互联网的边缘云计算公司是何方神圣?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昨日,全球互联网世界碰到一次不大不小的“断网”事件,而这背后的始作俑者居然是一家边缘云计算公司--Fastly。

    人们习以为常的互联网服务,已经成为现代生活必备的基础设施,但在背后网络云服务商集中度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其脆弱性也愈发突出。8日全球互联网世界碰到的一次不大不小的“断网”事件,就是这一脆弱性的最新例证。

    全世界数以亿计互联网用户在当天发现自己无法打开日常访问的网站,在经过约1小时后才逐渐恢复。最终,一家名为Fastly的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服务提供商浮出水面,这家公司表示,由于进行了一项“服务配置”的修改,引发了大规模故障。

    有意思的是,当人们得知问题出自Fastly这家公司后,其股价在当天出现大涨,因为通过这起事件,投资者意识到,这家总部位于旧金山,员工数不到1000人的“边缘计算云服务”公司,对互联网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宣称在互联网终端用户和服务器之间架设“中继站”,为用户提供更快捷、便利的互联网内容体验的同时,由于这一类服务商集中度过高,导致了类似当天大范围用户无法打开网页这样的风险隐患。

    “服务配置”修改搞瘫大半个互联网

    本周二,当全球各地数以亿计的互联网用户登陆自己平日经常登陆的网站时,发现页面无法打开,并出现了“503 Errors”的错误提示,包括亚马逊、Reddit、Twitch、Pinterest以及包括纽约时报、CNN等在内的多数新闻网站均悉数中招。

    这一问题大约持续了一个小时,初步的调查结果显示,互联网内容传递服务公司Fastly是引起这一场互联网大规模掉线的主要原因。

    从Fastly发布的状态更新报告可以追踪事件的整个进展过程,大约在美国太平洋时间8日凌晨2:58分,Fastly称,“我们目前正在调查对我们的内容传递网络服务(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带来潜在影响的冲击。”

    在这则报告发布后不久,推特上便出现了许多用户声称无法打开BBC、CNN、纽约时报等新闻网站的推文。社交平台推特本身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其负责表情包的服务器无法接入,导致在出问题的时段内,许多推文的表情无法正常显示。

    随后问题变得愈发严重,全球各个地区均不同程度出现网站无法打开的问题,甚至连英国政府官方网站都一度受到影响。

    在大约一个小时后,Fastly再度更新状态报告,称已经找到问题并实施了修复措施,在美国太平洋时间8日凌晨4点10分,Fastly通过其官方推特称,“我们发现一个服务配置的更改引发了全球服务的短暂中断,目前已将这一配置关闭,我们全球服务网络已恢复正常。”

    Fastly是何方神圣?

    对于许多普通互联网用户来说,Fastly的名字或许十分陌生,这家公司创办于2011年,总部位于旧金山,从事的主要业务是互联网云服务。2017年,该公司发布了边缘云计算平台,提供将终端服务器的内容更近、更快地给到终端用户的服务。简而言之,Fastly为服务器和终端用户之间搭建了一个中继站,让用户无需再从终端服务器上下载网络内容,而由Fastly事先预载一部分内容,当用户访问相应网站时,就无需再从远端的终端服务器上下载,而从Fastly处获得,提高终端用户获得互联网内容的效率。

    Fastly的这一互联网内容传递服务,能够让网页的加载速度更快、优化图片、视频和其他大尺寸的内容能够更快的在用户终端上出现。在Fastly官方网站的介绍中,该公司列举了几个例子,例如新闻网站Buzzfeed在使用了Fastly的服务后,加载速度提高了50%,纽约时报在美国大选夜能够承载200万用户登陆等。

    此外,边缘云计算的另一个好处是作为一道额外的防范黑客攻击的防火墙,例如最常见的DDoS攻击等,保障终端服务器不受攻击的影响。

    但同时带来的一个问题是,由于Fastly作为连接终端服务器和终端用户的桥梁,一旦这座“桥梁”发生问题,双方之间的连接也就断了,这正是8日所短暂发生的情况。

    目前对于这起故障到底如何发生的有关细节还不得而知,Fastly方面也仅给出了是因为进行一项“服务配置”的调试而引发的简单解释。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在外界已经得知此次不得不小的“断网”事件主要责任方是Fastly的情况下,Fastly的股价在8日盘中大涨超过10%,这背后的逻辑是:通过这次事件,许多投资者发现Fastly居然服务如此多的互联网内容提供方,对互联网有着超过之前预期的影响力,尽管是一桩负面事件,但却对公司本身是一次利好。

    根据Fastly 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截至3月31日,服务全球58个市场,第一季度总收入8485万美元,其中6273万美元来自于美国市场,占绝大部分比例,来自亚太和欧洲市场的收入则分别为915万和964万美元。Fastly在美国以外的用户在截至3月31日为1208,约占全部用户量的53%。

    从财报业绩表现来看,Fastly仍处在业务快速扩张阶段,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34.8%,同时研发投入同比增长超过100%,导致当季净亏损5051万美元。去年全年,Fastly收入同比增速为45%,净亏损9593万美元。

    Fastly在2020年同样是一支疫情受益股,股价在当年从年初的每股约20美元一路涨至年末的每股100美元以上翻了4倍多。但在进入2021年后,股价又一路从高位回落,目前距离历史高位已经腰斩。

    Fastly断网事件再次提醒我们互联网服务的脆弱性,当提供互联网底层服务的单个公司出现短时故障时,将导致大规模用户的互联网服务受到影响,因为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内容提供方正在依赖越来越少的类似Fastly这样的中间云服务提供商,这样的事件在近期时有发生,包括去年7月Cloudflare因故障中断服务以及亚马逊旗下AWS在去年11月碰到的短期故障等,云服务市场集中度的不断提高,正在不断加剧这样的潜在风险。


    ]]>
    字节跳动全面进军云计算 IaaS 服务,想做中国第四朵云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晚点LatePost”(ID:postlate),作者:贺乾明,编辑:程曼祺

    IaaS 市场多了一个新玩家,同时少了一个大客户。

    To C (to customer,即面向消费者的业务)之外,字节跳动(下称字节)也在做 to B (to business,即面向企业的业务),这不算新鲜事。

    即将发生的变化在于,字节正在进入技术 to B 市场的基础设施层。《晚点 LatePost》独家获悉,字节 “火山引擎” 部门将在今年 9 - 10 月正式发布包含计算、存储和网络的云计算 Iaa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服务。

    该业务将由字节去年 8 月收购的容器云服务商才云科技创始人张鑫负责,汇报给原百度 T11 级技术专家,现火山引擎总经理谭待。在更高层,火山引擎的整体业务由分管字节技术研发的副总裁杨震原负责。杨震原于2014 年加入字节,此前是百度搜索部副总监,在张一鸣于今年 5 月宣布卸任字节 CEO 前,杨震原向张一鸣汇报。

    在已建成的河北张家口数据中心外,字节也正计划在上海、深圳等城市或周边建设大型数据中心,用于对外提供 IaaS 服务。

    一名火山引擎人士表示,火山引擎的目标是做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之外的 “中国第四朵云”。

    字节在 2017 年就开始试水 to B,当时主要给国产手机厂商的内置浏览器输出推荐算法和内容。在此基础上,字节组建了火山引擎业务,于 2020 年 6 月正式对外发布,最初以 “营销增长” 相关技术服务切入市场。火山引擎今日正在举行今年第一场发布会,介绍其在 “数据驱动增长” 方面的成果,但暂不会提及 IaaS 服务。

    此外,字节目前主要的 to B 布局还包括 2019 年推出的企业级协同办公工具飞书和教育领域为学校提供技术服务的 AI 学(2018 年收购)、极课大数据(2019 年控股)。

    在字节进入 to B 领域之前,to C 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已开始消退。据中关村互动营销实验室和普华永道的数据,2017 年以来,中国市场互联网广告收入增速逐年下降,从近 30% 跌落至 2020 年的不足 14 %。如果只通过分发流量做广告生意,字节离天花板已经不远。

    以云计算为代表的 to B 技术服务可能是带来新增长的方向之一。

    在 2016 年今日头条用户数达到 6 亿时,字节创始人张一鸣就曾说:“公司越强大就越要往底层走,往整个社会的基础设施走”、“C 端做完可以往上游进入 B 端基础设施”,比如 “数据库、云计算、芯片等”,“如果能做成,是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提高”。

    在 to C 业务上,字节曾凭今日头条、抖音等爆款应用异军突起,在 BAT 如日中天的格局里走出独立路线,未站队其中任何一家,打破了此前部分人对创业公司再难挑战巨头的刻板印象。

    在 to B 业务上,还是行业新手的字节,这一次仍不被更早进入云计算市场的其他巨头重视或看好。

    一位国内市场前三的头部云厂商业务负责人告诉《晚点 LatePost》,目前他们在竞标时很少遇到火山引擎,他认为缺乏 to B 历练的字节要把 “坑都踩一遍”。另一家前三云厂商高管听闻火山引擎要做 IaaS 服务时,第一反应是 “来得及吗?”

    字节再一次被低估了吗?这个问题的答案部分写在中国 to B 领域的现状中:过去几年里,整个行业的商业成效都曾被高估,赚钱难度则被低估。

    在当前 to B 市场的主赛道云计算方向上,中国市场尚未真正出现能自证规模化盈利能力的公司。对新入局者字节来说,这预示着前路凶险,也可能预示着前程远大。

    是填空题,不是选择题

    在新增 IaaS 层业务后,字节火山引擎的云计算版图更趋完整。

    去年 6 月刚上线时,火山引擎首批推出的主要是云计算应用层和中间层的产品或服务,属于 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和 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 范畴。

    从 SaaS 到 PaaS 再到 IaaS,客户买到的产品与服务越来越偏底层基础设施:SaaS 是可直接使用的具体软件应用;PaaS 主要是开发和运行应用的环境;IaaS 服务则是搭建和运行各种应用的底层资源与设施,如存储、网络等。

    对服务商来说,越靠近 IaaS 层,则投入越大、越重,它需要服务提供者运营甚至自建数据中心并维护大量服务器。IaaS 服务因而具有投入高、规模效应强、先发优势难被撼动的特点。

    在决定是否迈出 IaaS 这一步前,火山引擎曾有迟疑。

    一名接近火山引擎的人士告诉《晚点 LatePost》,去年,当火山引擎内部讨论要不要做 IaaS 时,推动和分管火山引擎的字节技术副总裁杨震原曾透露过担心:竞争激烈的 IaaS 市场,可能难有字节的位置。

    以 2006 年亚马逊首次推出 IaaS 服务为起点,这一领域已发展 15 年,形成了相对稳固的格局,且市场集中度正进一步加强。

    根据调研机构 IDC 的数据,五年前,中国 IaaS 市场前五供应商共占近七成的市场份额,而到 2020 年第四季度,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中国电信天翼云和亚马逊 AWS 已占了近八成的份额,其中阿里云、华为云和腾讯云的市场份额分别为 40.6%、11% 和 11%。百度云、京东云、金山云等玩家在份额统计中逐渐成为 “others(其他)”,从 2013 年开始运营的美团云在去年全面停服。

    把市场拆成行业细看,火山引擎自己列出的重点方向——零售、文旅、金融、泛互联网和汽车——每一个行业里,都已有竞争对手蹲守。更早入局的阿里、腾讯和华为不仅已进入了更多行业,也对各行业有更细致地经营,仅在泛互联网内部,他们又分出了音视频、电商、游戏等不同赛道。

    要挖别家的老客户并不容易。据艾瑞咨询数据,2020 年,50% 的公有云 IaaS 客户来自泛互联网行业,他们本就 “长在云计算环境” 中,对 IaaS 服务接受度好、需求量大,是理想客户类型,但泛互公司通常与云厂商有稳固合作关系。多位行业人士提及,经过多年竞争,“泛互联网行业公有云格局已定”。阿里云的电商、零售,腾讯云的音视频、游戏,大家各有优势阵地。腾讯云在今年 5 月透露,其音视频解决方案已覆盖国内 90% 该类型客户。而音视频方案也是火山引擎的重点产品线之一。

    但对火山引擎来说,进入底层的 IaaS 服务更像一道填空题,而不是选择题。

    IaaS 能带来更多收入。火山引擎之前对外提供的 SaaS、PaaS 产品市场体量偏小。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19 年,中国 SaaS 市场规模为 194 亿元人民币,约为字节同年广告收入的四成。考虑到 SaaS 市场集中度不如 IaaS,这进一步减小了该业务的吸引力。而 IaaS 的体量则大很多,其 2019 年的市场总规模为 453 亿元人民币。中国 IaaS 市场也有不错的增速。据 IDC 数据,去年中国的公有云 IaaS 服务市场增速达 49.7 %,是全球市场增速的两倍多。

    做 IaaS 也能进一步帮火山引擎吸引到有这部分需求的新客户,同时满足老客户的更多需求,是扩大客户基数,增加已有客户粘性的手段。

    2021 年春节后,在火山引擎业的一次例行全员会上,火山引擎管理层告诉整个团队,他们已决定正式进军 IaaS 市场。

    补足 IaaS 这枚拼图后,火山引擎的整体性质更加清晰,它是一种 “技术外溢”:把字节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各种技术工具和能力,如 “内容推荐算法”、“A/B 测试工具”、数据分析工具和算力调度系统、存储系统等打磨成对外的云计算产品或服务,卖给其他人用。

    这些东西本属于字节中台的技术部分。为提高投入产出比(ROI),字节会把不同产品线都会用到的共通能力和技术汇集一处,这即是中台。

    除技术部分外,字节目前的中台还有商业化(包含巨量引擎、穿山甲) 和用户增长部分,它们共同支撑着字节 400 多个产品和业务,构成了 “大中台-小前台” 的组织架构。 

    中台被一些人视为字节取得成功的原因。2019 年 3 月,阿里巴巴原 B2B 总裁卫哲在混沌大学讲课时评价,字节跳动崛起,很大程度在于它是大互联网公司中,“第一个率先实现强中台的公司”。

    推动和分管火山引擎的杨震原也是字节中台技术部分的负责人之一。在他看来,让内部技术团队去市场上竞争, 除了有对外的业务意义外,也能进一步提高字节自己中台的技术能力和团队活力。在去年底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杨震原解释为何推出火山引擎时说:“面对更大的场景,才能把团队打磨得更好。” 他认为这有利于提升字节在主营业务上的竞争力:“有的公司是业务发展才能带动技术进步,但反过来技术进步也能推动发展。”

    在增长匮乏的时代卖增长

    从行业层面看,火山引擎做 IaaS 的一个机会是客户普遍会采取的 “多云策略”。大多数公司成长到一定阶段后,会选择更多的云厂商,降低对单一云厂商的依赖,避免丧失议价权,同时规避可能出现的宕机风险。

    一位中国市场排名前三的公有云厂商高管说,更多的公司选择 “多云”,是他们起步相对晚,但能追赶上来的原因之一。

    咨询机构 Frost&Sullivan 的数据显示,2019 年,使用云计算且规模超过千人的美国企业中,85% 采用多云,中国的比例为 26%。更多中国企业选择多云将成为未来几年的行业趋势。

    从字节自身的特点看,除大量技术人员和充沛现金流的家底之外,他们做云服务的明显优势还有流量资源和超强的增长能力。

    截至 2020 年 8 月,中国每天都有 6 亿人使用一次抖音,字节达成这个目标只用了 4 年。根据字节官方说法,其全部产品的全球总日活已达 10 亿。据 QuestMobile 数据,2020 年上半年,字节系产品占全网用户使用总时长的比例进一步提升至 15.3%,仅次于拥有微信的腾讯。

    而流量和增长,恰恰是整个商业世界现在匮乏与渴求的东西。QuestMobile 数据显示,2020 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月均活跃用户数为 11.55 亿,同比增速 1.7%,2018 年初时,这个数字还是 6.2%。

    “就像当初阿里巴巴通过淘宝带动阿里云,字节也一样能用(抖音)流量带动火山引擎”,一名火山引擎人士告诉记者,他们内部认为,字节希望比肩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做成(中国)市场上第四朵云。

    定位为 “企业的持续增长引擎” 的火山引擎选择的的重点行业——泛互联网、零售、汽车、金融、文旅——也都非常依赖流量,渴求增长。火山引擎对客户讲的故事正是帮助他们缓解增长焦虑。

    在部分产品上,客户认可火山引擎的效果。火山引擎最早(2017 年)开展的业务之一是给手机厂商的内置浏览器等应用提供内容和推荐算法。据了解,小米、vivo、OPPO、魅族等国产手机厂商已是火山引擎推荐算法的客户,此外,日本索尼和韩国三星也在使用火山引擎,这两家外资品牌一般较少选择中国技术供应商。

    分别来自两家头部国产手机厂商的两名行业人士告诉记者,从点击转化率看,字节的(推荐)效果是最好的,优于百度、一点资讯等对手。不过他们也表示,不会全用字节的服务,以免 “上瘾” 后失去主动权。

    在火山引擎另一重点方向文旅行业,它们则正在联合字节内部负责把抖音、头条等产品流量变现的广告营销平台巨量引擎,一起拓展和服务客户。

    据《2020 年抖音旅行创作者生态白皮书》,2019 年 11 月至 2020 年 11 月,抖音上的旅行打卡视频数达到 7 亿个,播放量超过万亿次。“哪怕抖音调动小部分流量向一个景点倾斜,肯定能带来客流量增长”,一名关注文旅行业的云厂商人士告诉记者。

    2021 年 5月,火山引擎和巨量引擎一起签下了经营华山、崆峒山、壶口瀑布和白鹿原影视基地等景区的陕旅股份。巨量引擎将以白鹿原影视城为试点,基于抖音上的流量做整合营销,为景区吸引客流。火山引擎负责搭建数字媒体中台、文旅内容管理平台、企业直播平台等数字化管理后台,承接客流量。

    为吸引客户,火山引擎现在也会做效果承诺。据接近火山引擎的人士告诉《晚点 LatePost》,对销售额超过 50 亿元的客户,火山引擎会倾向 “效果分成” 收费模式,如果客户使用火山引擎的方案达到了销售额提升的目标,火山引擎将从提升部分分成;如果没有达到承诺效果,则火山引擎不收取费用。

    多位接近火山引擎人士估计,如果下半年 IaaS 业务进展顺利,加上此前已有的 PaaS、SaaS 业务,火山引擎今年的营收会突破 50 亿元人民币。对初入局者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阿里云直到推出 8 年后的 2017 年,年收入才首次跨过 50 亿门槛,到达 67 亿元人民币。

    做大销售额,推进业务规模化增长,是火山引擎今年的核心任务。《晚点 LatePost》了解到,火山引擎的产品研发人员属于字节的中台部门,业务团队只有产品、运营、售前解决方案等市场人员,目前规模约 700 人。火山引擎正在大规模招聘,以完善销售体系,重点突破华北、华南、华东区域的客户,计划在年底扩张至 2000 人。

    “还有很多坑要踩”

    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头部厂商的一些业务负责人已关注到了火山引擎,但他们要么不不太清楚火山引擎的具体布局,要么不认为它能在短期内构成威胁。

    一位头部云计算厂商金融领域负责人告诉记者,他还没在竞标时遇到过字节的火山引擎。而金融是火山引擎发力的重点行业之一。

    在另一位头部云计算厂商高管看来,火山引擎做的增长相关技术服务都是 “短平快” 的东西,想在云计算领域站稳,需要有耐心和基础支撑。当听到火山引擎要做公有云 IaaS 服务时,他第一反应是 “来得及吗?” 如果现在发力,至少要花五年时间才能赶上。

    与头部厂商相比,火山引擎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在重投入、长周期的 IaaS 服务上,火山引擎的硬件条件尚未跟上,更不用说更难且复杂的商业关系与业务运转体系。仅在中国市场,阿里云已建立了 52 个公有云可用区(网络和电力独立的数据中心),腾讯云有 40 个,华为云有 24 个;而据公开可查资料,字节跳动此前只在河北张家口建设了数据中心。

    在客户那儿,字节的流量优势和增长能力背书,不能为火山引擎解决所有问题。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云计算从业者认为,火山引擎还有很多坑要踩。

    与 IT 能力相对强,对云计算产品接受程度好的泛互客户打交道时,字节被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客户可能在使用一段时间的技术产品后选择自研。

    一名火山引擎人士告诉记者,在字节早期试水技术 to B 业务时,曾向售卖球鞋等商品的潮玩电商平台得物提供了推荐算法服务。但据得物相关人士的信息,他们已在去年停止与火山引擎的合作,转而自己做推荐系统,“效果差不多”。

    这本是字节的惯常做法。多位曾为字节提供技术服务的人士告诉记者,字节通常不会就一项技术合作签署长期合同,多数情况是合作几次后选择自研。比如商汤曾为抖音等平台提供短视频滤镜服务,后来字节自研算法,双方合作终止。2020 年 6 月,字节还开始通过火山引擎对外提供视频滤镜服务,在这个产品线上和商汤成为竞争对手,bilibili 就是字节滤镜产品的客户。

    在服务 IT 能力相对落后的非互联网行业政企客户时,火山引擎还面临更大的服务能力挑战。

    这些客户往往开发能力有限,因而希望云计算服务商提供全包圆服务,尽量减少自己 DIY 的部分。且由于认为云不够安全,这类客户一般会选择私有云或混合云架构,这可能需要供应商额外付出去客户现场部署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难服务的同时,政企市场现在的竞争又尤为激烈,因为云计算泛互市场格局已相对稳定,政企客户被视为增量,成为阿里云、腾讯云和华为云等头部厂商的必争之地。多年经营政企市场的华为在面对这些客户时最有优势,阿里、腾讯也有一定积累,字节相对还是一张白纸。

    在产品和服务设计层面,全行业的共同挑战还包括要在行业适应性和产品标准化上做平衡。

    “如果只服务内部,可以枚举出所有需求,但对外,不同行业、不同客户提出的要求和性能指标完全不一样。” 一位头部云计算厂商高管说。不同客户之间的技术复用程度可能不及预期,想用标准化方案降低边际成本很难。

    在成立 9 年,员工超 10 万,目前已横跨图文内容、短视频、游戏、教育、电商、社交等数十个行业的字节内部,中台也开始跟不上多元的业务发展。

    字节的休闲游戏平台 Ohayoo 在内部拥有独立的用户增长团队,而此前其他业务的增长团队一般属于中台。火山引擎的销售团队也不再使用字节自己开发的 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而是换成了全球 CRM巨头 Salesforce 的产品。

    从以往经验看,把 ROI (投资回报率)数据作为衡量业务经营好坏标准的字节并不擅长做重投入、慢见效的业务。如果一个新业务短期难有产出,负责人往往会被频繁调整。字节的游戏、教育业务就在过去一年里多次更换核心产品负责人。

    这种倾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火山引擎业务。一名火山引擎人士告诉记者,阿里云、腾讯云可以不计成本做一些项目。比如腾讯云曾以 1 元钱中标政务云项目。但这在火山引擎很难,因为 “要考虑 ROI”。

    在中国的云计算 IaaS 市场上,还没有巨头能实现持续盈利。

    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这三个火山引擎的对标对象中,目前只有阿里云在去年第四季度首次实现季度盈利,根据财报,其经调整后税前盈利为 2400 万元。这差不多是阿里今年交出的 182 亿元反垄断罚款的千分之一,是字节去年广告收入 1830 亿元的万分之一。

    而随着字节入局 IaaS 市场,阿里云花 12 年努力得来的盈利状态也可能再遇反复。阿里云、金山云、UCloud 目前是字节的供应商。2021 年第一季度,字节在国际市场上停止与阿里云合作。阿里巴巴在财报中说,该行为导致阿里云今年一季度的收入增长从去年同期的 58% 下降至 37%。

    多位火山引擎人士告诉记者,今年下半年开始,字节在国内市场的核心产品,比如抖音等,也将逐步切换至火山引擎的 IaaS 服务,这可能进一步冲击阿里云等公司的收入。

    在真正获得什么之前,仅凭入局这个动作,字节至少已让别人失去很多。

    这是它对当下中国 IaaS 市场最直接的影响:市场上少了一个大客户,僧更多了,粥更少了,游戏更难了。


    ]]>
    苏州第二条自动驾驶公交车线路面向市民全面开放,云计算驱动自动驾驶数据工厂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国内头部自动驾驶公司轻舟智航采用亚马逊云科技,打造自动驾驶数据工厂,提供完整数据收集及处理能力。其自动驾驶方案在自动驾驶公交车领域快速落地,已在苏州、深圳等多个城市向市民提供服务,解决“最后三公里”出行难题。

    苏州作为国内第一个实现自动驾驶公交车常态化运营的城市,正在通过自动驾驶技术推动绿色出行,实现智能化的城市交通微循环,解决市民“最后三公里”出行难题。2021年6月10日,记者从亚马逊云科技和自动驾驶公司轻舟智航 (QCraft) 了解到,苏州继去年10月开通第一条自动驾驶公交车线路之后,第二条自动驾驶公交车线路也于日前面向市民全面开放,云计算技术在自动驾驶公交车的技术开发和运营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据轻舟智航合伙人、商务副总裁郝景山介绍,目前的智能汽车都搭载有多类高精度的传感器,比如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用于实现不同等级的自动驾驶以及智能网联功能。在智能汽车行驶的过程中,会产出大量的数据,其中就包括车辆自动驾驶功能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的边界化难题(Corner Case)。据了解,一台具备L4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日常产出的数据量可达TB数量级,收集到众多珍贵的Corner Case。是否能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对这些数据进行收集和使用,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高效迭代来说至关重要。

    轻舟智航打造的自动驾驶数据工厂,可自动化地完成数据收集、数据清洗标注、仿真评估以及大规模仿真场景生成等流程,让合作伙伴拥有完整的数据收集及处理能力。其中大规模智能仿真系统让测试成本大大减少,达到路测成本的1/100,还可以拓展1000倍于实际路测里程、模拟各种极端情况,同时准确衡量各个自动驾驶软件版本的水平。

    据介绍,自动驾驶数据工厂只是轻舟智航自动驾驶超级工厂中的一环,但也是关键的一环。凭借全栈技术平台能力,轻舟智航可基于多种车型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功能,应对各类城市复杂交通场景。

    轻舟智航在存储海量数据方面使用了亚马逊云科技的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Amazon S3),这是一个业内卓越领先的存储服务。轻舟智航将数据存放在光环新网运营的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北京)区域和西云数据运营的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宁夏)区域。全球数百万家企业使用Amazon S3,其中很多企业将PB级的数据放在上面,对其安全性、可靠性、容量可扩展性、以及丰富的开发者功能信赖有加。对于大规模智能仿真系统,轻舟智航则主要使用了亚马逊云科技的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Amazon EC2) Spot实例。Amazon EC2 Spot实例是亚马逊云科技创造的一种计价模式。通过Amazon EC2 Spot实例,轻舟智航可以低成本地调用超算级别的算力进行大规模智能仿真。

    郝景山表示,“通过跟亚马逊云科技结缘,在多个方面加速了轻舟智航的发展。由于轻舟智航采用的是集中研发、多地测试的方式,使用亚马逊云科技让我们可以方便地进行异地协作。在产品研发过程中我们也深刻感受到,亚马逊云科技的云基础设施成熟稳定,云服务种类丰富、功能完善,用起来省心。”

    轻舟智航合伙人、商务副总裁郝景山

    苏州市新近开通的第二条自动公交车线路 (Q2路),主要连接苏州北站、周边商业区、办公区和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启动区,路线总长为4.6公里。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启动区是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地方建设的第一个物理的生态空间,也是全市率先利用综合能源供应的产业载体,距离高铁苏州北站2公里,于今年2月底正式开园。

    Q2路已测试3个月,日前正式宣布面向市民全面开放,所有市民均可乘坐通勤。目前线路在中午用餐高峰期间运营,重点服务于启动区的高科技人才,后续随着启动区入驻项目的增加,将调整早晚高峰期的运营路线。

    Q2路采用由轻舟智航部署的龙舟ONE无人小巴,此外,龙舟ONE在深圳、武汉均已上路运营,是国内布局城市最多的公开道路自动驾驶公交。据轻舟智航合伙人、商务副总裁郝景山介绍,龙舟ONE无人小巴只是轻舟智航自动驾驶方案落地的第一个场景,后续还将推出更多车型。在技术研发及迭代过程中,轻舟智航借助亚马逊云科技在业界有口皆碑的存储、计算、网络、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云计算服务能力为其保驾护航,让市民可以放心地体验自动驾驶的乐趣。

    据了解,苏州高铁新城在今年内将开通超过4条自动公交线路,目前已有3条线路在测试运营中,后续将逐步面向市民开放。

    附:关于自动驾驶分级

    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简称SAE)将自动驾驶等级从L0至L5共分为6个等级,其自动驾驶技术水平也从0级至5级递增。

    L0级,人工驾驶,根据SAE的定义,L0级别的自动驾驶仅能提供警告和瞬时辅助。值得注意的是,主动刹车、盲点监测、车道偏离预警和车身稳定系统都属于L0级别的自动驾驶。

    L1级,辅助驾驶,能够帮助驾驶员完成某些驾驶任务,且只能帮助完成一项驾驶操作。驾驶员需要监控驾驶环境并准备随时接管。代表性技术应用有:车道保持系统,定速巡航系统。

    L2级,部分自动化,可以同时自动进行加减速和转向的操作,也意味着自适应巡航功能和车道保持辅助系统可以同时工作。目前很多豪华车辆搭载的就为这一级别自动驾驶。

    L3级,条件自动化,车辆在特定环境中可以实现自动加减速和转向,不需要驾驶者的操作。驾驶员可以不监控车身周边环境,但要随时准备接管车辆,以应对自动驾驶处理不了的路况情况。

    L4级,高度自动化,可以实现驾驶全程不需要驾驶员,但是会有限制条件,例如限制车辆车速不能超过一定值,且驾驶区域相对固定。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后已经可以不需要安装刹车和油门踏板了。

    L5级,完全自动化,完全自适应驾驶,适应任何驾驶场景。但是涉及到法律、高科技突破等限制,目前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发,对应的产品目前还没有实现。


    ]]>
    勒索软件黑客攻击了另一家管道公司 70GB数据已经泄露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来源:cnBeta.COM

    当勒索软件黑客上个月攻击Colonial Pipeline并关闭了美国东海岸大部分地区的天然气输送时,世界意识到石化管道行业被黑客破坏的危险。现在看来,另一家以管道为重点的企业也在同一时间受到勒索软件的攻击,但它却对自己的漏洞却保持沉默,即使黑客已经在暗网上公布了70GB的内部文件。

    一个自称为Xing Team的组织上个月在其暗网上发布了从LineStar Integrity Services公司窃取的文件集,该公司位于休斯顿,向管道客户销售审计、合规、维护和技术服务。这些数据首先由维基解密式的透明组织 “分布式拒绝秘密”(DDoSecrets)在网上发现,其中包括73500封电子邮件、会计文件、合同和其他商业文件,约19GB的软件代码和数据,以及10GB的人力资源文件,包括员工的驾驶执照和社会保障卡的扫描件。

    虽然这次泄露似乎没有像Colonial Pipeline事件那样对基础设施造成任何破坏,但安全研究人员警告说,泄漏的数据可能为黑客提供了一个针对更多管道服务进行攻击的路线图。DDoSecrets公司以搜索勒索软件集团泄露的数据作为其任务的一部分,揭露它认为值得公众监督的数据,周一在其泄露网站上公布了该公司37G的数据。该组织称,它小心翼翼地编辑了潜在的敏感软件数据和代码。DDoSecrets称这些数据和代码可能使后续黑客找到管道相关软件的漏洞并且加以利用。

    但未经编辑的文件,仍然可以在网上找到。安全公司Gigamon的威胁情报研究员Joe Slowik认为,这些文件可能包括能够对其他管道进行后续攻击的信息,目前还不清楚70GB的泄漏信息中可能包括哪些敏感信息,但他担心它可能包括LineStar客户使用的软件架构或物理设备的信息,因为LineStar向管道客户提供信息技术和工业控制系统软件。


    ]]>
    博睿数据:服务可达的数据链DNA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本文来源:199IT 作者:Ralf

    博睿数据作为一家耕耘APM(应用性能管理)十三年的技术领导厂商,在热潮翻涌、新机频现的数智化时代,如何整合自身优势,为传统企业数智化转型提供智能运维等服务?其在信创领域又有哪些布局?

    2021年5月27日,博睿数据在北京召开“服务可达 达者为先·博睿数据2021年战略升级发布巡展”。战略发布会上,博睿数据向业界正式推出“服务可达的数据链DNA“全新的IT指标体系。

    传统行业客户更需要一体化解决方案

    在谈及这一全新的IT指标体系时,博睿数据CEO冯云彪坦言,博睿数据从成立到现在,服务产品线比较丰富,技术积累做得也还不错,为什么在这个阶段提出数据链DNA概念。因为早期博睿数据的客户主要集中在互联网行业,互联网客户的特点是本身IT能力很强,他们往往集中在一些局部需求上。从15年开始,博睿数据开始往非互联网的传统行业、金融行业等领域拓展。非互联网行业的客户的需求是能够提供更专业化一站式解决方案,而不是只提供一个产品。

    冯云彪描绘博睿数据的战略目标是“随着数据链DNA战略的发布,在未来一段时间,将持续把解决方案不断的在传统领域的客户中深入推广;能够让它支持更多上游企业的产品,我们也会把自己更多产品线叠加进去。从而能够提供一体化的整体解决方案。”

    博睿数据成立于2008年,其第一个明星产品为Bonree Net。当时在行业内率先实现海量复杂频率监测任务多地区运营商智能分发技术;自研函数调用拦截分析引擎,并基于此突破IE全版本网络性能数据采集技术;自研实现复杂Web事务流程录制器的开发及性能数据采集技术。

    2011年,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浪潮的蓬勃发展,博睿数据率先实现海量复杂频率监测任务多地区运营商智能分发技术,独家推出手机端APP主动式性能监测产品 — Bonree APP,业内率先支持IE 11浏览器的网络性能数据采集技术,率先支持基于HLS协议的流媒体播放性能及用户体验监测技术。

    2015年,代表APM核心监控能力的Bonree Server 产品正式上线,Bonree Server 产品率先支持C/C++后台服务应用性能数据采集分析技术。

    此后,博睿数据技术产品能力进一步迸发,先后自研推出大数据在线分析引擎 — Bonree OLAP Engine,独家推出流式大数据引擎框架 — Bonree Ants,基于机器学习技术,在主要产品线实现动态基线和异常检测算法。

    2019年,随着Bonree DataView 可视化产品正式发布,创造性的实现多数据源海量数据的统一存储和在线分析,智能运维管理迎来新变革。

    2020年,作为国内A股市场上的“APM监测第一股”,博睿数据成功登陆科创板。

    早期,博睿数据通过采集并分析模拟用户在使用网页、APP等应用时的性能数据,帮助客户诊断和优化前端应用的用户体验。到现在,博睿数据已经形成了DEM(用户数字化体验管理)、NPMD(网络性能管理)、APM(应用性能管理)全链路一站式解决方案。

    服务可达的数据链DNA

    在博睿数据COO吴静涛看来,市场上95后逐渐成为了消费市场的主力。从小生活条件优越的 Z 世代,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他们更加渴望自由而弹性的生活,特别是对在线服务的可用性和体验的要求极高。这倒逼着从过去20年里是以应用为中心构建了所有的IT体系,包括整个数据中心的建设、运维体系等需要转变到以用户为中心的IT体系。从“应用可用“到”服务可达“迫在眉睫。

    博睿数据COO吴静涛

    “服务可达的数据链DNA“为DEM、NPMD、APM的首字母缩写。

    DEM(Digital Experience Management)即用户数字体验管理,包含客户端APP体验监控、浏览器体验监控、小程序体验监控、浏览器拨测和手机拨测等一系列技术。博睿数据的DEM基于用户会话的监控视角和分析模型,是国内DEM领域监控工具中独家具备了用户会话及全量访问事件的监控和分析能力的产品。

    NPMD(Network Performance Monitoring and Diagnostics)即网络性能监测和诊断,通过网络嗅探、BigIP大数据引擎、Nginx Telemetry等技术,从业务、应用、系统、网络、硬件几个维度分析诊断,实现网络传输的路径发现,异常发现,故障发现。

    APM(Applicati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即应用性能管理,通过字节码注入和微服务探针,无需应用代码变更的情况下实现对代码运行效率、SQL调用效率、PaaS API调用逻辑追踪,以及微服务的性能监控。

    相比其他领域的指标体系需若干年落地不同,博睿数据经过十三年的技术积累,在提出服务可达的数据链DNA 新IT指标体系的同时,已经可以快速落地实现。吴静涛称之为博睿数据“七种武器”。包括:

    • 客户端:拨测/SDK/反嵌JS通过浏览器和手机真机APP拨测, 客户APP的SDK嵌码, Browser/H5/Webview监控,确保服务可达并提升用户体验;

    • Edge/CDN节点:主动拨测:性能监控, 得到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性能表现, 延迟和丢包作为选型依据和性能排查依据。

    • 云服务:月报/定制测评通过每月对云服务商监控提供定期性能报告, 成为企业客户对多云服务的议价依据, 从而提升企业客户的实际服务能力和可用性

    • 门户:页面/首屏加载分析信创环境和传统环境的灰度性能分析; 提供专业建议, 来提高体验, 避免劫持, 从而提高可用性

    • 网络:NPM网络性能管理实时流数据抓取分析技术, 实时流数据路径判断, 快速发现和排除网络上的节点故障, 

    • PaaS平台/API:ADT应用深度追踪调用逻辑的自动拓扑可视化, 快速发现API服务异常, 重载过库攻击等现网环境风险;

    • 代码/DB:APM应用性能管理通过字节码注入, 无需开发变更, 现网实现对代码执行, SQL调用效率的监控, DevOps的必备技术, 也是提升信创平台应用性能的利器。

    客户在取得了不同环节的体验数据, 网络数据和代码执行效率数据后 ,需要通过 DataView 的大数据平台实现信息整合 , 和特征关联 . 实现对 VIP 用户访问的访问过程全栈溯源 , 提升用户体验 ; 同时实现机器学习后的智能基线 , 智能警报 ; 再通过 AI 人工智能实现根因分析 ,提出解决建议和方法 , 甚至通过 API 调用验证过的预配置 , 实现一键变更和一键割接。

    谈到博睿数据与其他大数据平台的不同点时,吴静涛表示博睿数据能够深挖应用场景,运用实时流数据的Telemetry data实现信息整合、特征关联和业务洞察,实时数据是制胜的关键之一。

    积极参与信创生态建设

    在中国的数字化进程中,信创产业正如火如荼发展,国家给予了各种政策扶持。信创产业是国家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的基础,也是“新基建”的重要内容。

    博睿数据CEO冯云彪在接受199IT采访时表示,博睿数据从2019年开始关注信创领域。目前已通过并正式加入了信创工委会,今年上半年开始展开工作,第一季度博睿数据正式成立了信创专属部门。因为信创产业已经开始向金融和一些企业化方向过渡,博睿数据在信创里面也找到了上下游合作伙伴,包括一些大的集成商,还有一些小的基础应用提供商。

    博睿数据CEO冯云彪

    冯云彪介绍目前的一些进展时表示,当前博睿数据在做基于国产CPU和操作系统的一系列的测试工作,待完成后也会与生态伙伴互认证,签订战略合作。

    “我们希望首先从生态合作的角度,把生态链企业的适配工作做好,还有在信创工程汇总涉及到的硬件、操作系统等必要要做的软硬件,我们也都会去做。按照主管部门指导,也会完成相关的测试工作。在这过程当中也会有一些国家级的信创项目,我们都会积极参与。“

    在谈到在信创生态里的作用和价值时,博睿数据CTO孟曦东认为国家正加速迈进创新型国家前列,在这一发展趋势中,博睿数据将起到一个非常关键作用是帮助上游和下游少走一些弯路,让他们更快速地发展,帮助客户看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提供解决问题的服务能力。

    博睿数据CTO孟曦东

    在服务头部客户和信创领域的同时,博睿数据在中小客户的服务策略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通过十几年对大客户的服务积累,塑造了博睿数据在行业里的龙头地位。在扩张的过程当中,中型客户和小型客户都有对应的服务和方案,提供了公有云SaaS模式,从以前单纯的软件购买方式转变为订阅式。目的在于服务的灵活性,把服务门槛降下来。

    冯云彪表示更愿意在这个行业里面起带头和表率作用,“这将跟我们市场和企业地位相匹配。”


    ]]>
    上市后三度被问询 云计算第一股如何挽救下挫的市场?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思维财经》彭宝萱

    2021年5月28日,优刻得与咪咕2.8亿元投资海马云,是国内云游戏领域已知规模最大的单笔融资。其中优刻得是国内较早一批从事云计算服务的提供商。由于当前生活和生产方式对网络化的依赖程度越高,云计算成为数字化时代必不可少的技术,优刻得被寄予了高度的发展期望。

    但4月26日优刻得发布了上市以来的首次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仅上市一年的时间,公司就出现了净利润锐减、盈利能力低迷的消极经营状况,未来前景依旧成谜。

    腾讯三结义,合作游戏行业弯道超车

    2011年11月到2012年3月,曾担任华为信息安全部经理和腾讯安全中心副总经理的季昕华,与同有腾讯工作背景的莫险峰和华琨作为共同创始人筹办了优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刻得,688158.SH),成为国内早期投入云计算行业的原生云服务商。

    季昕华在谈及为何创立优刻得时称“一是2012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爆发之年,大量的创业公司出现,需要一个云平台帮助他们去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是用户需求;二是创业公司需要一个第三方中立云以避免与互联网巨头产生竞争风险;三是当时云计算领域大格局未定,市场发展却非常好,我们认为仍有机会。”

    也许,正是因为互联网行业的兴起和游戏行业的条件需求,云计算能够改变移动游戏的技术痛点,优刻得才能在创立云计算业务初期便享受到了时代和行业的红利。

    最早回溯到2000年,那时的游戏行业是以网络游戏进入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快车道。直到2009年,网络游戏的增速放缓,大众在互联网上支配给网游的时间逐步下降,更多时间分散给其他丰富的互联网应用。

    这时,网页游戏和手机游戏却异军突起,良好的发展势头从起步的2007年一直持续到2012年。与网络游戏不同的是,网页游戏属于无端游戏,只需上线就可体验,开发和运营成本小,用户数量大。与此同时,手机游戏从2012年起因3G和千元智能手机的普及,市场迅速扩张,但是日益庞大的用户使用量带给了运作平台的承载压力。

    2012年到2013年,正是游戏厂商陷入技术瓶颈的时期,优刻得抓住了这个机遇,进入了技术咨询的市场,夺取空缺的市场份额。从创立初期至今,优刻得为国内的游戏厂商提供服务,客户名单中包括网易游戏、紫龙游戏、莉莉丝科技等知名游戏厂商。其中优刻得服务的具体内容是解决游戏行业中高并发的痛点,公司分别在2013年、2015年和2017年推出云主机,满足游戏厂商高性能和高频网络的需求。

      靠“公有云”求发展——收入增加的背后,成本暴涨

    2020年之前,优刻得的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几乎呈直线上升态势,与持续下降的毛利率形成鲜明对比。2020年的营业收入大增,金额达到了24.55亿元,同比增长62.06%。据公司年报称,营业收入大增主要是公有云的业务收入大幅增加所致。上市以来,公司引入了一些互联网行业的头部客户,其中前五名客户的销售额直接占据了公司年度销售总额的33%,因而实现了快速增长。也就是说,公司营业状况与重要客户的合作联系紧密。

    通过公司营业收入的具体组成部分看,优刻得的业务均属于云计算行业,主要分为公有云、混合云、私有云及其他业务。这些业务的成本增长幅度远大于收入的增加幅度,故导致毛利率的下降。

    据悉,公司盈利能力不足是因为低毛利业务收入占比的快速提升。然而,恰巧的是,优刻得的核心的公有云业务正好属于低毛利业务,提供了公司超70%的收入来源,毛利率却仅为5.84%。再者,公司还称,毛利率的下降也有产品价格下调的原因,并且因为服务器的升级换代增加了公司的时间成本和费用,致使效益的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营业成本是优刻得财务状况中不可忽视的一项,过高的营业成本也是直接造成公司营业收入大涨的同时净利润为负的原因之一。根据公成本分析表发现,2020年公司在公有云业务中的CDN费用值得关注。CDN项目通过在各地建立服务器,使用户能够精准高效地获取内容。公司去年较上期大幅增长了CDN费用的投入,高达8.67亿元,是公司投入成本最高的项目。对此,公司表明,因为CDN带来收入的上升从而成本的同步增加,变化在合理范围之中,但公司并未披露CDN收入的具体事项。

    据了解到,作为优刻得的主要业务,云平台的运营是公司绝大部分的营业收入来源。其中,云平台业务又细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部分。从公司设立之初的云平台运营,到如今覆盖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行业的多个领域,优刻得逐渐为多个行业和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然而就当前的市场份额看,国内多家互联网企业同样提供了公有云服务,其中不乏互联网巨头阿里云、腾讯和华为。不同于这三家企业有着其他丰富的产品服务和产业线,优刻得目前的经营状况仅取决于云计算业务的运营。更具体地说,单一公有云的业务收入就占据了公司70%以上的营收。

    问题就在于,阿里云、腾讯和华为保持在公有云市场上超过60%的市场份额并持续扩张,优刻得如何保持它公有云的核心业务。另外,从优刻得的公有云客户群体上看,主要是互联网细分行业的头部客户,业绩主要集中于大客户中。对于优刻得市场份额的问题,思维财经已发函问询,但公司方面未能给出回应。

    云计算第一股上市

    在优刻得创立初期,除了靠与游戏行业合作发家,公司的发展还是靠国内外的资本支持。上市前,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中金甲子和元禾重元等资本对优刻得进行了六轮融资。

    最终,优刻得于2020年1月20日以“中国云计算第一股”身份登陆科创板。创始人兼CEO季昕华在上市时称“登陆科创版,一是对优刻得科创属性的认可,成为我们面向市场时良好的背书;二是极大地支持了我们的研发投入;三是可以通过股权激励吸引高端人才;四是我们将有更多的机会与高校和行业上下游形成良好的合作模式,为未来技术发展做储备。”

    上市以来,优刻得的确利用吸收的资金加大研发费用的投入,但依据公司披露的财务数据,盈利能力的低迷和毛利率的下滑逐渐降低了股票市场的期待值,在2020一年期内,股价由最高的125.95元降到最低35.84元。截止2021年5月31日,开盘价为39.01元,远低于上市之初。

    同股不同权

    2020年上市后,优刻得是A股市场上首家同股不同权的公司。早在2019年公司召开的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中,公司就设置了特别表决权。权利的主要对象是共同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的季昕华、莫显峰及华琨,三人手中每股的表决权是其他股东的5倍,因此对公司的重大决定有绝对的控制权。但是如果季昕华、莫显峰及华琨与其他股东在公司决策和问题上产生冲突,极有可能损害其他股东的权益。

    根据2020年报显示,除了季昕华、莫显峰及华琨以外,君联博珩、元禾优云、甲子拾号、北京光信、上海光垒、嘉兴同美为持有公司发行前5%以上股份的股东。这六家公司均曾表示持续看好公司业务前景,拟长期持有公司股票。

    颇为尴尬的是,在2021年3月12日,北京光信、上海光垒和嘉兴同美减持共同持有的5.11%股份,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到4.97%。同年的5月11日,持股8.86%的君联博珩通过大宗交易、询价转让的方式减持到2%。六家股东中的四家在近期减持股份,剩下的两家股东均为优刻得上市前就参与了公司的融资。就此,对于股东持股变动的问题,思维财经已发函问询,但公司方面未能给出回应。

    三度被问询

    2020年11月13日,优刻得收到上交所关于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问询函,要求公司就长三角地区和内蒙古数据中心的项目投入情况以及经营险,以及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存货周转率等财务指标出现较明显恶化的原因斤进行说明。

    2021年2月5日,上交所就优刻得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再次发送问询函,质疑19亿元投入项目中金额的具体使用情况。

    2021年5月19日,优刻得再次收到了2020年年度报告的问询函,要求说明公有云业务和各地区业务具体的收入、成本以及毛利率情况,公司需要披露CDN业务成本的具体构成,以及应收账款大幅增长的原因。

    可以注意到,优刻得三度收到问询函,均基于公司盈利状况和财务风险提出质疑,而这儿恰巧是优刻得的“软肋”所在。

    不论是在股票市场还是经营状况上,优刻得似乎进入了上市以来的瓶颈期,企业如何进行战略布局和规划是一个值得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思维财经》出品■


    ]]>
    亚马逊云科技机器学习扎根中国产业带:二三线城市独具创新潜力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本文来源:199IT  作者: Ralf

    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部分,机器学习已经走过几十年时间。伴随着大数据时代,数据量级的几何倍增加,让机器学习能有更多的用武之地并焕发新的生命力。

    传统的认知上,机器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更多地存在于一线城市科技领域,特别是互联网巨头所盘踞的各个方向。资源丰富、业务量大、科研技术人员多、应用方向广等奠定了一线城市的独特优势。而二三线城市,基础资源薄弱和人才缺乏,限制了机器学习等顶尖技术的发展。

    然而,在亚马逊云科技机器学习Amazon SageMaker落地中国区一周年之际,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云服务产品管理总经理顾凡却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不同的视角,颠覆了此前对二三线城市尖端技术发展的趋势预判。

    首先从行业的角度,顾凡认为一线城市的确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一线城市有大量的互联网公司和软件公司。这些公司的业务特征决定了它们比其他行业不得不走得更快更早一点。“无论是看新闻、听音乐、看视频还是购物,它们哪种客户体验没有机器学习?“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涵盖了整个移动互联网。就行业而言,一线城市机器学习的应用程度的确高于其他线城市。

    但如果从产业的角度,结论就非常有意思。放眼全中国很多省份和地域都会有产业的特点,特别是传统工业制造业基本分布在二三线城市。怎么使用机器学习的方式去做智能的、基于人工智能的质量监测,提升良品率和效率,降低人的参与度,甚至在未来工业制造现代化的过程当中怎么做设备的预前故障检测等等。大量的需求在这些产业带中产生。当产业带中有企业通过机器学习解决了某个行业问题,行业都会复制,带动整个行业的技术创新,而这种创新会更多落在这些产业带所属的二三线城市。

    顾凡认为,越是传统行业,杠杆效应越高,因为这些传统行业的基础面大影响面广,可能与每个居民都息息相关。

    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山东淄博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使用机器学习技术之前,热力行业普遍遇到了从传统供热到产业智能化方向的瓶颈。淄博热力集团选择与亚马逊云科技一道,解决行业难题,并形成了行业创新标准同时将这一创新能力向同行做技术输出。

    淄博热力集团利用亚马逊云科技丰富的AL/ML技术和服务,快速构建、训练和部署机器学习模型,实现了精准供热,可以根据气象、工控数据、建筑物维护结构等信息计算出最佳的供热模式,并给出具体的操作指令,既让用户室温始终保持人体最佳舒适温度,又做到尽可能节约成本。

    淄博市热力集团通过机器学习技术,将自身多年的行业专家级经验转化为全国领先的技术创新,成为众多同行的“产业智能化“师傅。这凸显了顶尖技术与产业带结合迸发出的创新潜力。而这些业务与民众的生活更为相关,解决了很多的实际问题。

    淄博市能源集团公司、淄博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汪德刚表示,“多年来,淄博热力利用信息化手段改造传统供热,致力于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和行业发展的引领者。通过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借助机器学习能力创新,建成了基于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的智能供热平台,帮助我们从传统供热向产业智能化方向转型,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建立绿色能源生态系统。未来,希望我们能借助先进的云技术持续创新,推动国内热力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据亚马逊云科技提供的数据,目前,全球数以十万计的客户选择亚马逊云科技运行机器学习工作负载。在中国,亚马逊云科技机器学习服务得到医疗健康、教育、出行、工业智能、游戏、新媒体等各个行业客户的青睐,益体康、晶泰科技、新世纪医疗、LEMONBOX、有道乐读、叽里呱啦、全美在线、首汽约车、德比软件、Momenta、图森未来、行者AI、天和荣、中科创达、华来科技、大宇无限、陕西科技大学、易点天下、淄博热力等一批企业和机构的广泛采用,在各行各业实现了丰富多样的人工智能应用创新。

    顾凡认为,全中国很多省份蕴含着不同的产业带特性,包括很多自动驾驶的汽车研发基地、跨境电商基地等,这些散布在二三线城市区域存在很多创新场景。“谁先用机器学习解决了一个场景,别人就会关注这个场景,所以从行业维度来看其实是很明显的,可以看到有扩大的效应在形成。“

    在Amazon SageMaker落地中国区一周年之际,亚马逊云科技宣布进一步落地多项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的新服务和功能。

    其中技术部分包括顶层-人工智能服务、中间层-机器学习服务以及底层-框架和基础架构。

    在人工智能(AI)服务层面,亚马逊云科技在北京区域推出了Amazon Personalize,客户无需具备机器学习专业知识,即可方便、快速地构建个性化推荐系统。

    在中间层,将Amazon SageMaker在re:Invent 2020上亮相的包括Data Wranger、Feature Store、Pipelines等七项新功能在北京区域和宁夏区域上线,让客户可以更轻松地构建端到端的机器学习管道。

    在算力层面,亚马逊云科技在北京区域和宁夏区域推出了Amazon EC2 Inf1实例,该实例基于亚马逊云科技自研机器学习推理芯片Amazon Inferentia,与当前成本最低的基于GPU的实例相比,可以提高多达30%的吞吐量,并使每次推断的成本最高降低45%。

    2021年1月,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制定了一系列推动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量质并进的发展目标。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全文正式发布。在共19篇65章的纲要全文中,“智能”“智慧”相关表述达57处。

    作为拥有全球领先机器学习技术能力的云计算厂商,亚马逊云科技正在扎根中国产业带,让这些传统的产业带与顶尖技术结合,碰撞出更多的创新机遇。


    ]]>
    中科院云计算中心分布式存储联合实验室:IPFS分布式存储存在五大风险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讯日前,中科院云计算中心分布式存储联合实验室召开培训会议,指出IPFS分布式存储存在五大风险,需要加以防范,以便于规避风险。

    会议指出,其一,IPFS分布式存储存在合规风险。新基建明确指出对数据中心、分布式存储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给予大力的支持,但是严厉打击打着IPFS的名义做非法融资、恶意敛财等一切不正规、不合法的商业模式。其二,资金风险。趋势性产业,尤其是新兴行业对全球非专业人士而言都存在投资本金亏损的风险。对于普通投资者、实体企业家而言,云领域还是一个比较模糊的领域,存在资金风险。其三,数据无监管风险。IPFS星际传输系统虽然有效地解决了网络冗余大、传输速度慢、数据存储不安全等问题,但是目前仍处于分布式存储的第一阶段,目前各个公司并没有有效的数据过滤方式,存在数据无监管风险。其四,技术风险。针对IPFS这个领域,各个公司把大部分精力和研究方向放在如何获得更多的Filecoin奖励上,存储技术并不被重视且不成熟,存在技术风险;最后,生态应用风险。在IPFS上的配套设施与HTTP超文本协议的配套设施还相差甚远,存在生态应用风险。

    对此,会议提出,应防范盲目投资以及科普不到位的错误投资;防范项目有基建无应用,导致不可持续发展;防范项目在资本市场的大幅度震荡风险;防范因存储方案不完善、不成熟引起的前置质押被罚没;防范因后续应用不足导致项目价值过低,无法抵御运营成本的风险。

    据悉,中科院云计算中心分布式存储联合实验室将研究利用分布式存储技术研发成果,推动转化应用落地,促进区块链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研究制定分布式存储领域的行业标准、国际标准;研究设立分布式存储技术创新发展专项公益基金;研究建设分布式存储学术交流中心;研究组织分布式存储产业、融资、商业模式设计、上市辅导等专家,组成专家团,为相关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服务;研究举办分布式存储产业学术论坛、年会。

    (记者邢萌)


    ]]>
    阿里云智能总裁:云计算业务正高速增长,国内IT开支还有很大空间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美股研究社消息,澎湃新闻获悉,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说,云计算业务在高速增长中,中国IT从开支上讲还有很大的空间,中国的IT开支大概不到50%在云上,而全球是55%的云上开支。另外,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刚刚开始,比如,金融行业是部分系统上云,没有把全系统替换到云,中国制造业上云的比例更低一些。从这些方面来讲,云计算可能很多年的高速增长。据了解,阿里云确实在近期完成新一轮组织升级,要将更多服务团队下沉到行业和区域。

    ]]>
    联想集团CFO黄伟明:云服务IT基础设施分部有机会在新财年达至收支平衡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5月31日早间消息,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联想集团(00992) 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长黄伟明表示,公司云服务IT基础设施分部的盈利能力提高,收入较去年增长超过70%,预计在新一财年的第三或第四季度,该业务能够达至收支平衡,不过增长速度未必能够超越上一财年的数据,但仍能维持双位数增长。

    报道称,环球数字转型需求增加,导致芯片短缺情况持续。黄伟明回应指,公司的商业模式有较大优势,本身有60%的产品由自己工厂生产,因此与终端供应商的关系非常好,而供应链的运营效率亦较竞争对手更高。

    现时5G产品生产增加,被问及5G芯片短缺问题是否有影响,他表示,现时5G产品的生产,最大短缺未必是5G芯片,可能是一些低成本的原件,公司会考虑使用其他零件代替,会继续提升供应链运营效率。

    另外,联想在过去几个季度,将附加服务作为业务发展重点之一,而今年公司一直在为附加服务建立新订单管道,提高已安装设备的渗透率。黄伟明表示,公司顺应行业趋势,近期组建方案服务业务集团,主要专注于附加服务、运维服务以及行业智能项目。他指,新业务是公司战略上的转移,相信该新业务具有高增长价值,预计新一财年会较主营业务的增长速度快两倍。


    ]]>
    大数据公司云计算巨头的耦合:神策数据与亚马逊云科技相互加持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不同业务、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两家技术型公司,如何达成深入合作?国内大数据分析和营销科技服务商神策数据与亚马逊云科技或许给了业界一个成功的范例。

    脱胎于百度大数据部门的神策数据,成立于2015年,刚刚度过其六周年生日。目前公司成员已达900多人,大部分为技术人员,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中型技术公司。

    创始团队在2008年-2015年期间在百度为百度贴吧、百度知道等产品做用户数据相关的分析、洞察和管理等工作。2015年公司创立,服务重点行业包括互联网、金融、零售、汽车等,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营销和经营决策的数据基础,包括数据驱动的营销策略的自动化工作。

    大数据时代,企业在数字化运营以及数字化转型落地过程中会碰到很多难点和挑战。如大多数企业数据基础可能相对薄弱,尤其对于线上全渠道多触点的数据采集,比如小程序、app、H5、快应用等,多渠道的用户行为的数据的采集和用户ID如何打通。有了数据以后,应该怎么去构建指标体系,进而支持在业务链条上的各个环节的决策。神策数据的技术优势给客户带来很多价值,帮助企业实现数据跟业务之间的闭环。

    大数据分析公司与云计算巨头的安全体系融合

    大数据分析公司与云计算厂商有着天然的结合点。神策数据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始于两年之前。一开始,神策数据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的契机在于其上云客户的数据需要有良好的保障和性能的支持。而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丰富的组件来满足各个环节当中对数据的存储、管理、容灾备份、计算上的有力支撑。

    在神策数据副总裁王桐看来,安全是双方合作的重要基础。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是一个单点解决的问题,必须在整个链路当中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才能够做到真正的安全。

    神策数据拥有众多的银行类客户,银行类客户对安全的要求非常高。王桐举例到:“比如从底层的资源层到数据的存储层,还有网络的通讯层。尤其现在大家都用手机银行,银行内部的员工也都是这种移动办公,实际上也要通过员工的设备去访问银行内网的一些系统。这中间是用VPN还是用什么加密的方式,走什么样的专网,银行都需要去建设和考虑。“不同的角色、不同的部门的银行员工,对应的不同的用户和不同的数据维度的访问权限、使用权限。权限管理实际上在银行是比较复杂的。因为包括总行、分行、支行,有各种不同的部门,谁有权限对哪一类的客户去调取数据标签,以及做运营相关的工作,需要有严格的权限的管控。仅仅管控还不够,还需要做到事前有管控,事中有流程审批。

    谈及安全机制的建立,王桐表示平台和应用类的产品是神策提供的,这部分的数据安全体系,是神策擅长的。偏基础设施层的产品是亚马逊云科技提供的,这部分安全体系是亚马逊云科技擅长的。“为满足客户的业务需要,两家公司的安全体系从技术层、业务层都做了充分的融合。“

    从技术到业务优势互补

    作为全球云计算的领导者,亚马逊云科技除了拥有丰富的技术解决方案外,同时也拥有众多的行业客户资源。

    在中国,亚马逊云科技融合全球与本地的丰富客户实践,帮助各行各业的传统企业快速拥抱云,带动传统行业转型。深耕金融、制造、汽车、零售与电商、医疗与生命科学、媒体、教育、游戏、能源与电力等行业,通过亚马逊云科技在各垂直行业端到端全产业链方面的丰富经验,加速海外客户落地、中国本地客户转型和创新,以及本地行业的升级。

    王桐认为,涉及到跨国、跨大区以及在很多更复杂的场景上,亚马逊云科技在全球积累了更多的经验,这个经验转化成面向客户的价值,主要会体现在两点。“亚马逊云科技的成熟度和专业度会更好。同时,它不仅仅是一个提供基础资源的平台。因为亚马逊云科技遇到的客户问题和需求场景会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所以它提供的底层的基础组件的数量和种类也更丰富,基础设施这一层会提供相对更加丰富的组件,帮客户解决在不同环节当中的问题。我觉得这个是亚马逊云科技自己的优势和特点。“

    目前,神策数据和亚马逊云科技基于双方联合的解决方案,共同面向多个行业的市场,做客户推广。比如跨境电商、零售品牌、金融、游戏等行业合作较多。

    王桐表示,未来双方会在一些新领域如汽车行业展开合作。因为汽车是自身痛点比较强的一个行业。“整个汽车行业的盘子已经相对比较饱和,所以行业现在从获客进入到了抢客这个阶段,以前都是获客,现在必须要做抢客了,抢客就得拼谁更懂用户。否则光有产品营销没有用户购买是不成立的。所以汽车品牌必须要做更好的客户的洞察,要更加懂客户。当80、90后是购车的主力人群,这些人群活跃于各种线上平台,可能根本不到线下平台上去流动。所以汽车品牌的营销动作、内容、表现形式,都必须是线上化的。汽车行业做数字化转型,这部分的压力和动作,我们确实看到从去年开始是越来越明显的。“

    未来将在技术、行业等领域展开合作

    在王桐看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客户是分阶段建设的。最开始客户会先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比如做一个APP、做一些线上的触点、H5的活动管理平台等,这些都是在打造一些基础设施。积累了一定的用户量之后,需要做用户的洞察,神策为客户提供分析云、数据分析平台服务。对用户做了洞察以后,需要做用户的分层次的精细化运营,神策数据提供营销云平台服务。

    在做营销云初期,靠人工来给一些规则的建议,把运营的策略构建好,并不用十分复杂。但人工的规则做完以后,接下来下一步要做的要通过机器学习来帮它用算法去生成一些营销的规则,靠人工来构建运营的规则,只是有限的一部分。人工运营的策略一定是可穷举的,但不是全部,还有很多人没有发现的或者还暂时不理解的用户特征,需要靠算法和机器学习去定向的生成一些新的策略,作为一个更加精细化的强有力的补充。

    王桐认为,数字化转型因为疫情而加速,一些比较前沿的客户,已经到了AI的阶段。神策数据开始探索怎么用好机器学习的能力,包括有一支人工智能团队在投入其中。

    目前,全球数以十万计的客户选择亚马逊云科技运行机器学习工作负载。在中国,亚马逊云科技机器学习服务医疗健康、教育、出行、工业智能、游戏、新媒体等各个行业客户。完全托管的机器学习服务Amazon SageMaker也已落地中国区域一周年。

    神策数据与亚马逊云科技未来在技术、行业等领域将有更多的合作基础。

    正如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云服务产品管理总经理顾凡所说,“Amazon SageMaker落地中国区域一年以来,我们见证了中国各个行业各种类型客户积极应用亚马逊云科技服务进行机器学习创新,我们希望通过将更多服务落地到中国区域,并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甚至更进一步‘扶上马,送一程’的方式,帮助客户更快应用机器学习技术,把机器学习的能力交到每一位构建者手中,加速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普惠。”


    ]]>
    亚马逊云科技顾凡:对企业成功应用机器学习的四点建议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作者: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云服务产品管理总经理 顾凡

    随着机器学习不断向纵深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也开始应用机器学习进行业务创新,实现业务重塑。麦肯锡此前刊发的针对人工智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专题报告显示,预计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为全球经济贡献13万亿美元。零售、运输、物流、制造业和农业等传统领域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赋能之后,带动的经济贡献或将远超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而且,对比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这些行业也更需要被赋能,以帮他们更好地部署和使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

    结合亚马逊全球20年机器学习的创新实践,以及亚马逊云科技帮助逾10万客户在云上使用机器学习的经验,我们对传统企业成功应用机器学习总结了四点建议。

    一、制定明确的数据策略

    机器学习三要素包括数据、算法和算力,三者缺一不可。

    对于多数行业来说,收集和处理数据是一个难题。因此,企业开始应用机器学习之前,首先需要充分了解自己的数据现状并制定数据策略。什么数据现在可用?什么数据通过一定的工作可以变得简单易用?如果已经确定几个想尝试利用机器学习的场景,就可以采用逆向工作法,根据目标进行倒推,推算出需要的数据、目前已经具备的数据和依然缺失的数据,以及从现在开始需要搜集的数据。解决了这些问题,制定了明确的数据策略,才会有真实、准备充分的数据去应对基于机器学习的业务创新需求。

    部分客户虽然搜集了很多数据,但数据的就绪程度较低,数据质量不高。例如,如果传感器送过来的数据有异常值或缺失值,那么以此为基础应用机器学习,训练出来的模型大概率是不够精准的。

    二、从合适的场景切入

    企业在应用机器学习的时候往往千头万绪,那么开展机器学习应该从什么项目切入呢?这里给大家一个决策参考框架,可以从数据就绪状态、业务影响和机器学习适用性三个维度进行评估。企业可以选择数据就绪度高、有业务价值但是业务影响低、机器学习适用性高的应用场景作为机器学习试点和示范项目。

    具体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在开展机器学习的早期阶段,公司内部可能对其带来的作用还有些疑惑,因此需要从一个投入相对小的创新项目开始实验,它不会影响公司的核心业务,一旦成功可以帮助企业积累经验,同时赢得内部的信任。

    第二,这个项目既需要有业务价值,还要适用于机器学习,取二者的交集。第三,找到一个场景机器学习只是作为辅助去自动化加速工作的某一个环节,而不是替代人。例如,医生对病人的诊断由非常多的环节组成,其中看心电图、X光片的过程可以利用机器学习实现自动化,加速医生的诊断过程,但机器学习不会取代医生的工作,对治疗过程本身带来的影响比较小,更容易得到医生的支持和配合。

    在成功交付了几个3到6 个月可以完成的小型项目后,企业就会有足够的信心和动力去获得领导团队的支持,加大机器学习项目投入,逐步应用机器学习来改造核心业务。

    以嘉实财富管理有限公司为例,它是嘉实基金旗下的独立财富管理机构,在全国主要城市均设有财富管理服务中心,2020年为客户创造回报超过31亿元。作为金融企业,嘉实财富以媒体平台作为切入点,借助亚马逊云科技提供的标准AI 能力,包括开箱即用工具以及机器学习服务平台上定制的 AI模型,形成了集媒资入库、语音转录、短视频生成、个性化推荐为一体的媒体处理平台,让金融企业有机会将客户需要的金融视频,精准的推荐给客户,从更多的渠道触达客户。

    三、数据科学家业务化

    针对企业成功应用机器学习的第三个建议是要让数据科学家业务化。以亚马逊构建机器学习团队为例,在亚马逊,我们没有将数据科学家单独放到一个中央团队,而是将数据科学家与产品、业务团队放在一起,让数据科学家业务化。亚马逊致力于以客户为中心,我们的机器学习科学家首先要以提高客户体验为出发点,而不是从研究机器学习算法开始。

    数据科学家业务化是亚马逊的重要经验。我们把这一经验复制到亚马逊云科技的客户项目中。当客户缺乏数据科学家时,亚马逊云科技的数据科学家和工程师会加入项目团队,与客户的业务开发团队一起工作,凝聚数据科学家和领域专家的力量,为提高客户体验而进行创新发明。

    传统企业通常没有既精通业务又精通机器学习技术的专家和数据科学家,因此也可以把数据科学家/机器学习技术专家与业务领域专家放在一起实现技术创新。山东淄博市热力集团就成功地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赋能,将其业务领域专家和机器学习技术专家拧成一股绳。淄博热力利用亚马逊云科技丰富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和服务,双方联合研发一套基于机器学习的智慧供热专家系统,根据气象、SCADA工控数据、建筑物维护结构等信息计算出最佳的供热模式,并给出具体的操作指令,实现精准供热,既让用户室温始终保持人体最佳热舒适温度,又做到节能增效。

    四、应对技能差距

    当前,多数企业部署和应用机器学习最大的瓶颈之一是机器学习人才的缺口。新兴公司争抢机器学习人才,同时各类传统企业也需要机器学习人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寻找能够对其提供帮助、为企业赋能的服务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

    我们在与行业客户交流中发现,很多行业问题需要对算法进行大量的迭代和优化,不断提高精准度。一些行业难题,甚至需要研究新的算法进行破解。面对这些复杂的行业问题,不能停留在只教会客户使用工具上。亚马逊云科技的做法是“扶上马、送一程”。我们集合了解决方案架构师、人工智能实验室、数据实验室、快速开发团队和专业服务团队,根据客户的项目需要,参与到项目的生命周期当中,与客户共同寻找适用于机器学习的业务场景,跟业务人员、技术人员在一起开发出产品原型,然后快速迭代进行实施。让客户以尽可能小的试错成本完成产品原型开发,弥补客户的技能差距。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授人以渔,赋能客户创新,并且一直坚持平台思维,让更多的人使用亚马逊云科技进行创造和发明,让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普惠。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说过,创新有多种形式和各种规模,最激进和最具变革的创新是帮助他人释放创造力,实现其梦想。

    亚马逊云科技的一大核心目标,就是将机器学习能力交付至每一位开发人员手中。借助Amazon SageMaker能够帮助客户快速构建、训练以及部署机器学习模型的能力,我们得以更进一步,将机器学习能力交付至更多希望基于机器学习创新的用户手中。

    总之,企业客户应用机器学习大有可为,建议企业制定好明确的数据策略,寻找适合机器学习的应用场景作为切入点,先突破创新业务,再改造核心业务。同时让数据科学家深入业务,避免闭门造车。希望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机器学习实现不断创新和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
    NASA打算解决长期存在的网络安全管理问题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nasa-intends-to-reorganize-its-cybersecurity-strategy-533018-2.jpg

    NASA管理着3000个网站和42000个公开的数据库。虽然努力加强其网络安全态势,但监察局确定,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过去四年中遭受了超过6000次网络攻击,包括网络钓鱼诈骗和恶意软件。该机构糟糕的安全态势使其暴露在网络威胁的不必要的风险中 。

    在监督机构的改革建议中,包括推进CyPreSS--安全和隐私企业解决方案和服务--一个广泛的网络安全管理合同。这需要强化各种IT服务,包括安全运营中心、渗透测试、漏洞管理、供应链风险管理、培训和知识,以及身份、证书和访问管理。

    根据Deltek维护的政府合同数据库GovWin,该招标计划于5月17日发布,并将于11月宣布授标,工作将于2022年2月开始。根据联邦奖励管理系统,该提案仍处于预征集阶段。

    监察局还指出,NASA评估和授权IT系统的程序在整个组织中是不一致和低效的。

    NASA的首席信息官Jeffrey Seaton同意监察局的所有建议,包括为Cypress合同制定基线要求的一项建议。

    作为对监察局建议的回应,NASA还将创建一个企业架构计划,开始监测其企业安全架构的功效指标,并对监察局定义的该机构的526个IT系统进行成本评估。


    ]]>
    比传统闪存快5000倍的新技术面世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闪存的2D“表亲”不仅速度快了大约5,000倍,而且可以存储多个数据位,而不仅仅是零和一。闪存驱动器,硬盘,磁带和其他形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即使在断电后也可以帮助存储数据。这些设备的主要缺点之一是它们通常很慢,通常至少需要数百微秒才能写入数据,比易失性设备要长几个数量级。

    MzgxNzg4Mw.jpeg

    现在,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了非易失性存储器,仅需几纳秒的时间即可写入数据。这使其比商用闪存快数千倍,并且速度与大多数计算机中的动态RAM差不多。他们本月在《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在线详细介绍了他们的发现。

    新设备由原子薄的二维材料层组成。先前的研究发现,当两层或更多层不同材料的原子薄层彼此叠置以形成所谓的异质结构时,就会出现新的杂化性质。这些层通常通过称为 van der Waals interactions的弱电保持在一起,该力通常会使tapes 粘在一起。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及其同事指出,硅基存储器的速度最终受到限制,因为超薄硅膜上不可避免的缺陷会降低性能。他们认为,原子上平坦的van der Waals异质结构可以避免此类问题。

    研究人员制造了van der Waals异质结构,该结构由硒化铟(indium selenide)半导体层,六方氮化硼(hexagonal boron nitride)绝缘层和位于二氧化硅和硅晶圆顶部的多个导电石墨烯层组成。仅持续21纳秒的电压脉冲可以将电荷注入石墨烯以写入或擦除数据。这些脉冲的强度与商用闪存中用于写入和擦除的脉冲的强度大致相同。

    除了速度之外,这种新存储器的一个关键特性是可以进行多位存储。常规的存储设备可以通过在例如高导电状态和低导电状态之间切换来存储零或一的数据位。研究人员指出,他们的新设备理论上可以存储具有多种电状态的多个数据位,每种状态均使用不同的电压脉冲序列进行写入和擦除。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电气工程师Deep Jariwala表示:“当单个设备可以存储更多信息时,存储功能将变得更加强大,它有助于构建越来越密集的存储体系结构。”

    科学家们预计他们的设备可以存储10年的数据。他们指出,另一个中国小组最近通过由二硫化钼(molybdenum disulfide),六方氮化硼(hexagonal boron nitride)和多层石墨烯制成的van der Waals异质结构也取得了类似的结果。

    现在的主要问题是研究人员是否可以商业规模生产这种设备。“这是大多数此类设备的致命弱点,” Jariwala说。“在实际应用中,可微缩性以及将这些设备集成到硅处理器之上的能力确实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
    博睿数据2021数据链DNA战略发布巡展 开辟IT运维创新路径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博睿数据发布仪式)

    2021年5月26日,由博睿数据举办的“服务可达 达者为先·博睿数据2021年战略升级发布巡展”北京站,在北京金茂威斯汀大饭店圆满举行!本次战略升级发布巡展不仅揭开了“数据链DNA”的神秘面纱,更紧扣IT运维发展脉搏,助力企业实现用户体验从“应用可用”到“服务可达”的跨越式进阶。

    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可达”IT运维体系

    博睿数据COO吴静涛直言:“过去20年里都是以应用为中心构建了所有的IT体系,包括整个数据中心的建设、运维体系等。现在到了转变思路的时候了。”

    (博睿数据COO吴静涛发言)

    消费主体的变化更加速了这一思路的转变,与80、90后习惯于被动适应不同,Z世代对于产品的体验需求更多体现在定制化和个性化。在Z世代接棒“消费担当”的当下,探索用户体验,已经成为大多数企业的“必修课”。所以,仅仅围绕着“应用可用”的IT运维体系已经无法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提升竞争力的需求。

     

    从“应用可用”到“服务可达”,意味着主视角的颠覆转变。一个是从企业角度出发,而另一个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这需要企业对用户层和业务层有更深入的了解。

    从代码到用户全路径打通的“数据链DNA”

    作为企业的决策者们面临的挑战在于,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兴起和发展,以及数字化转型步入深水区,企业需要变革传统IT基础架构的同时,也要不断扩展企业数据获取的触角。架构迭代,数据井喷,企业该如何在利用新技术驱动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不断释放应用、网络、数字体验的价值,成为了企业决策者们思考的主要命题之一。

    企业的技术团队同样在技术演进的洪流中加速奔跑,云原生、容器化、微服务化、敏捷开发等等,软件定义一切让丰富的应用程序聚集在一起,这些组件可以位于企业的本地基础设施中,可以位于云上以微服务化在容器中运行,数据也来自应用程序、容器、Kubernetes、APP和边缘网络,甚至是某个API,而且这些应用支撑起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平台底座,任何的延迟、故障都意味着业务的无法满足。现代化的软件体系和架构为技术和开发团队带来高效、应用质量、易扩展性等优势的同时,也将不可预见的运维复杂性边界拓宽了。

    在阐述“服务可达的数据链DNA”时,博睿数据COO吴静涛表示,“相较以往AIOps智能运维概念,服务可达的数据链DNA有着更加领先的含义,其可以打通从代码到用户(Code to Customer)访问的全过程,全数据链探知路径、性能和服务品质,形成一种创新的运维管理模型。”

    这一全过程的打通,意味着企业能够多维度、更综合的利用数据,让用户所思更直观,运维管理更便捷,扩大数据本身价值,使其能够真正驱动决策。然而逻辑的不同、数据的多样性,以及微服务、容器等技术推动的现代化应用的发展,让这一过程变得更具挑战。这也是为什么至今只有深耕IT运维13年的博睿数据提出这一解决方式。

    在会上,博睿数据华北区域售前总监张俊峰、博睿数据架构师徐驰、博睿数据架构师张冲及博睿数据产品高级总监孙丽,分别解读了实现从代码到用户全路径打通的“数据链DNA”:

    数据链DNA架构图

    “D”——DEM(Digital Experience Management):

    用户数字体验管理,包含客户端APP体验监控、浏览器体验监控、小程序体验监控、浏览器拨测和手机拨测等一系列技术。博睿数据的DEM基于用户会话的监控视角和分析模型,是国内DEM领域监控工具中独家具备了用户会话及全量访问事件的监控和分析能力的产品。

    “N”——NPMD(Network Performance Monitoring and Diagnostics):

    网络性能监测和诊断,通过网络嗅探、BigIP大数据引擎、Nginx Telemetry等技术,从业务、应用、系统、网络、硬件几个维度分析诊断,实现网络传输的路径发现,异常发现,故障发现。

    “A”——APM(Applicati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应用性能管理通过字节码注入和微服务探针,无需应用代码变更的情况下实现对代码运行效率、SQL调用效率、PaaS API调用逻辑追踪,以及微服务的性能监控。

    7种武器提供完善“数据链DNA”技能 

    为实现数据链DNA每个环节的可用,博睿数据还打造了七种武器:

    • 客户端拨测/SDK/反嵌JS

    通过浏览器和手机真机APP拨测,客户APP的SDK嵌码, Browser/H5/Webview监控, 确保服务可达并提升用户体验;

    • Edge/CDN节点主动拨测

    性能监控, 得到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性能表现, 延迟和丢包作为选型依据和性能排查依据;

    • 云服务提供月报/定制测评

    通过每月对云服务商监控提供定期性能报告, 成为企业客户对多云服务的议价依据,从而提升企业客户的实际服务能力和可用性;

    • 门户网页/首屏加载分析

    信创环境和传统环境的灰度性能分析; 提供专业建议,来提高体验,避免劫持,从而提高可用性;

    • NPMD网络性能管理

    实时网络流数据捕获分析技术,实现流数据路径判断,快速发现和排除网络上的节点的通讯故障;

    • ADTD应用深度追踪

    调用逻辑的自动拓扑可视化,快速发现API服务异常,重载过库攻击等现网环境风险;

    • APM应用性能管理

    通过字节码注入,无需开发变更,在运行环境中实现对代码执行,SQL调用效率的监控,是DevOps的必备技术,也是提升信创平台应用性能的利器。

     数据洞察 统一智能运维平台Dataview

    在采集到不同环节的体验数据、网络数据和代码执行效率数据后,最终通过一体化智能运维平台——Dataview,打破“监控孤岛”,进行信息整合、特征关联,把数据形成可视化信息,呈现在企业面前。

    大会现场,中信建投信息技术部总监陶剑峰、51Talk音视频技术总监陈震为我们分享了博睿数据产品在实践中的表现和价值。

    (中信建投信息技术部总监陶剑峰发言)

    中信建投信息技术部总监陶剑峰称,博睿数据产品帮助管理者从崩溃率、网络性能、用户会话健康度等指标进行用户性能体验KPI建设,促进客户端性能优化。

    (51Talk音视频技术总监陈震发言)

    51Talk音视频技术总监陈震则表示:博睿数据产品完整重现用户使用APP的全部过程,能够精准定位故障发生原因,提升用户体验和业务效果。

    “数据链DNA:,正如本届战略发布会主题“服务可达,达者为先”所传达的核心思想一般,帮助企业实现从用户角度出发,最终落实于服务体验,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维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大利器。博睿数据在国内率先提出这一理念,不仅在竞争激烈的APM市场中树立了新的标杆,其所倡导全新IT运维体系为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驱动“数字经济”开辟了新路径。用行动向我们诠释了“让IT运营更智能”的品牌理念。


    ]]>
    AMD百亿亿次超算用上“超级SSD”:700PB容量、10TB/s速度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随着64核霄龙处理器的走红,AMD近年来拿下了多个超算订单,其中与HPE、美国橡树岭国家公园合作的超算Frontier将是百亿亿次级别的,用上新一代霄龙及Raden加速卡,今年底问世。除了计算能力超级强大之外,Frontier超算的存储系统也是顶级水平的,容量、速度都会创造超算纪录。

    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日前公布了Frontier超算的IO系统配置,主要由存储级别的内存、中心级别的文件存储系统构成,其中后者名为Orion,将使用开源的Lustre及ZFS文件系统。

    Orion的存储系统又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5400个NVMe SSD硬盘组成的性能层,容量11.5PB,读写速度是10TB/s级别的,随机IOPS超过200万。

    第二层是容量层,由47700个HDD硬盘组成,总容量679PB,峰值读取可达5.5TB/s,写入可达4.6TB/s,随机IOPS也有200万。

    第三层是元数据层,也是NVMe SSD硬盘,只有480个,容量10PB。

    三级存储系统下来,总容量将达到700PB,速度少则5TB/s,多则10TB/s,相当于一个超级大容量的混合硬盘了。

    至于内存存储,则使用PCIe 4.0连接,容量没公布,但读取速度可达75TB./s,写入速度35TB/s,随机性能可达150亿次IOPS。

    59UUWpVvAKpdEtJmd7gRZ6-1024-80.png.webp



    ]]>
    金山云第一季度营收18.14亿元 同比增长30.4%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北京时间5月18日晚间消息,金山云(NASDAQ: KC)今日发布了截至3月31日的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总营收为人民币18.135亿元(约合2.768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为人民币13.910亿元。净亏损人民币3.822亿元(约合583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净亏损人民币3.316亿元。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亏损人民币2.184亿元(约合333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净亏损人民币2.434亿元。

    第一季度业绩:

    总营收为人民币18.135亿元(约合2.768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为人民币13.910亿元。

    营收成本为人民币16.970亿元(约合2.590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3.202亿元相比增长28.5%。 

    毛利润为人民币1.165亿元(约合178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为人民币7080万元。毛利率为6.4%,而上年同期为5.1%。

    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毛利润为人民币1.220亿元(约合186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为人民币7420万元。毛利率为6.7%,而上年同期为5.3%。

    销售与营销开支为人民币1.128亿元(约合172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为人民币8800万元。

    总务与行政开支为人民币9120万元(约合139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为人民币7600万元。

    研发开支为人民币2.646亿元(约合404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为人民币1.957亿元。

    净亏损为人民币3.822亿元(约合583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净亏损人民币3.316亿元。

    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亏损人民币2.184亿元(约合333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净亏损人民币2.434亿元。

    每股基本和摊薄亏损均为人民币0.11元(约合0.02美元),而上年同期均为人民币0.39元。

    截至2021年3月31日,金山云拥有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54.558亿元人民币(约合8.327亿美元),而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61.177亿元。

    业绩展望:

    金山云预计,2021年第二季度总营收将达到人民币21.3亿元至22.3亿元,同比增长39%至45%。


    ]]>
    亚马逊云科技宣布Amazon Nimble Studio正式可用 云上搭建影像内容工作室仅需几小时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Amazon Nimble Studio可让用户轻松地在几个小时内创建内容制作工作室,并根据需求扩展容量,更快更经济地渲染内容

    第一批使用Amazon Nimble Studio创建创意工作室的客户包括Anjekum、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Evil Eye Picture、Shomen Productions、Sinking Ship Entertainment和Spire Animation Studios等

     近日,亚马逊云科技宣布Amazon Nimble Studio正式可用,这项新服务让用户可以在数小时内而不是数周创建内容制作工作室,并具备极高的扩展能力及支持按需使用渲染功能。有了Amazon Nimble Studio,客户可以快速准备就绪并与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合作,更快更经济地制作内容。艺术家们可以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全球基础设施访问加速的虚拟工作站、高速存储和可扩展的渲染,以更快速地创建内容。Amazon Nimble Studio无需预付费用,客户只需为使用的云服务付费。欲开始使用Amazon Nimble Studio,请访问:https://aws.amazon.com/nimble-studio/

    一直以来,工作室为了生成高质量的视觉效果、动画和创意内容,需要依赖于本地高性能工作站,并通过低延迟的本地网络和共享文件存储系统相连接。随着消费者对高质量内容和优质体验需求的增加,视觉效果和动画的计算密集型渲染的需求也随之变大。这种不断增长的需求导致了内容制作工作室为了应对峰值容量,而过度供应计算、网络和存储等基础设施,事实证明这种方式昂贵且难以管理和扩展。例如,一部典型的动画电影现在需要生成730TB的数据和多达5亿个文件,需要超过1.5亿个计算核时,并需要协调数百上千的美工和工程师。为满足消费者对更多内容的需求,工作室需要从世界各地招募人才,并为他们配备高性能的工作站、专门的软件、高速存储和网络。所有这些限制都有可能导致制作延迟,成本增加,并最终让内容制作工作室坐失良机。

    使用Amazon Nimble Studio,客户可以在几个小时之内创建一个新的内容制作工作室。创意人员随后就可以立即通过亚马逊云科技全球网络访问高性能工作站,以及超低延迟流媒体。该工作站由采用NVIDIA GPU处理器的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 (EC2) G4dn实例驱动,并共享来自Amazon FSx的文件存储。Amazon Nimble Studio让内容制作工作室能够以需要的最少资源启动一个项目,在渲染需求高峰时再扩大这些资源,并在项目完成后将其缩减。内容制作工作室组建来自世界各地的远程团队,并为他们提供满足需求及时长的适当数量的高性能基础设施,而无需购买、设置和管理本地工作站、文件系统和低延迟网络。Amazon Nimble Studio支持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艺术家可以使用他们喜欢的第三方创意应用程序。此外,工作室可以使用定制软件应用程序,并通过Amazon Machine Images (AMI)将其引入至Amazon Nimble Studio,确保从本地设施无缝迁移到云基础设施。Amazon Nimble Studio是亚马逊云科技为媒体和娱乐客户提供的最新解决方案,和亚马逊云科技Thinkbox Deadline渲染管理应用程序一起,成为支持内容制作的核心功能。众多媒体和娱乐巨头如Discovery、Disney、EuroSport、Formula 1、FOX、HBO Max、Peacock和Weta Digital等,均已使用亚马逊云科技专门构建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帮助内容创造者、版权所有者、生产者和分销商加速在内容制作、直接面向消费者和OTT流媒体、广播、媒体供应链和归档,以及数据科学和分析五个关键行业业务领域的再创造。

    “Amazon Nimble Studio基于云的制作管道将改变客户生产内容的方式。”亚马逊云科技内容制作技术主管Kyle Roche表示,“到目前为止,工作室都在努力试图满足人们对创造性内容不断增长的需求。这导致制作内容所需计算能力的指数级增长,加速了工作站的淘汰,给本地存储和渲染容量造成了压力。我们很高兴地推出Amazon Nimble Studio,一项基于云的针对创意社区的转型新服务,让他们可以更快速、容易、经济地制作出消费者想要观看的内容。”

    Amazon Nimble Studio现已在六个亚马逊云科技地理区域及本地扩展区正式推出,包括美国东部(弗吉尼亚北部)、美国西部(俄勒冈)、加拿大(中部)、欧洲(伦敦)、亚太 (悉尼)区域和美国(洛杉矶)本地扩展区,其它区域也将很快推出。

    Anjekumi将玩家连接起来,让他们能够使用下一代设备在世界任何地方享受游戏的乐趣。“Amazon Nimble Studio让我们能够专注于创造性结果,而不是技术过程,因为它帮助我们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Anjekumi首席执行官Kurt Rauer表示,“我们的业务遍及全球,Amazon Nimble Studio让我们就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与创意人才无障碍互动。”

    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是美国加州的一个公立大学系统,有23个校区。“作为美国最大的公立高等教育系统,加州州立大学系统为其在媒体和娱乐教育方面的创新思维感到自豪,为诸多少数民族、多元化的学生群体赋能,”加州州立大学执行理事Dina Ibrahim表示。”亚马逊云科技是一个完美的合作伙伴,代表了我们创意项目发展的方向。未来,我们希望将更多的教育体验转移到云端,Amazon Nimble Studio这样的解决方案,让我们的学生更方便地上手接触内容创作技术的最新工具,帮忙他们实现职业生涯的成功。”

    Evil Eye Pictures是一家获得奥斯卡和艾美奖的动画、视觉效果和设计工作室,总部位于加州旧金山。“我们喜欢超越传统,拥抱新兴技术,支持创新的叙事方式。”Evil Eye Pictures联合创始人和执行创意总监Dan Rosen表示,“将Amazon Nimble Studio添加至我们的‘兵工厂’后,我们可以更轻松地扩大项目规模,并与最优秀的人才合作,无论他们来自哪里。”

    Shomen Productions是一个虚拟动画和视觉特效工作室,利用全球人才库创建品牌内容。“我们相信未来的制作是分散的团队和敏捷工作室。从全球各地获取现成的人才资源将不再成为创造力的障碍。”Shomen Productions的视觉特效和动画创始人和总监James Bennett表示,“像Amazon Nimble Studio这样的制作解决方案可以让你的团队随意扩展制作资源,并远距离高效协作。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创意人员开展远程合作,就像他们就坐在你身边一样容易。我们认为Amazon Nimble Studio对创造性产品带来的影响将不亚于iTunes对音乐行业的影响。”


    ]]>
    高瓴一季度101亿美元持股背后:重仓中国不变 继续加大硬科技、云计算投资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财联社(上海 编辑 刘蕊)讯,北京时间5月18日,"亚洲最大基金”高瓴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布了2021年一季度美股持仓情况。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高瓴在美股市场持有91家公司的股票,总市值为101.19亿美元。其中,新进标的14家,加仓标的共9家,清仓标的18个,减持标的15个。从持仓数据来看 ,高瓴依旧看重中概股,而硬科技、医药医疗、消费仍旧是其重点投资行业。

    截至一季度末,高瓴前十大重仓股分别为百济神州、拼多多、爱奇艺、Zoom视频通讯、恩斯塔、优步、京东、Bridgebio pharma、天境生物、贝壳,前10大重仓股的持股集中度为66.26%。其中,第一重仓股百济神州持仓市值为19.04亿美元。

      

    高领一季度 十大持仓股

    加大中概股投资力度

    从持仓数据看,高瓴对中概股的青睐有增无减。前十大重仓股中有6只为中概股,从持有市值来看,中概股在总持仓中占比超60%。

    在第一季度新进和增持的23只股票中,中概股有11家,包括贝壳、华住、网易等中概股。

    一季度,高瓴二级市场团队在美股市场上对京东、哔哩哔哩等明星中概股进行了调仓,其中,一季度减持京东942万股,减持幅度达到69%;一季度减持哔哩哔哩203万股,减持幅度达50%,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大型投资机构身上。

    业内人士分析,主要原因有两点:首先,越来越多的明星中概股在香港市场二次上市,这为专业投资机构调整头寸、在香港市场继续重仓中国优秀企业提供了更灵活的空间;第二,今年2月份,京东和哔哩哔哩的股价相继创出新高,哔哩哔哩在去年四季度更是大涨106%,在美股处于高位、明星中概股股价攀升后,专业投资机构根据市场研判,也会对组合仓位进行适时调整。

    医药医疗、硬科技、消费三大投资主线

    今年第一季度,高瓴继续聚焦硬科技、医药、消费三条主线。

    生物科技、医疗制药依旧是高瓴重点投资的方向,91个持股公司中,医药医疗领域的企业占比近一半,其中百济神州超过拼多多,升为第一大重仓股。

    近年来,随着全球生命科学产业及生物医药产业的迅速发展,生命健康行业的投资也伴随着产业的发展如火如荼。高瓴目前在全球医疗健康产业中已投资200余家企业,其中,国内企业100余家。

    硬科技方面,万国数据和Salesforce依旧是高瓴在云计算、大数据上的重要持仓股票。万国数据是中国领先的高性能数据中心开发商和运营商,截至一季度末,高瓴在美股持有万国数据314万股,市值2.54亿美元,排在高瓴美股持仓的第12位;Salesforce则是CRM行业的服务提供商,高瓴在一季度继续加仓了Salesforce 6.4万股,截至一季度末,Salesforce持有市值2.4亿美元。排在高瓴美股持仓的第13位。

    高瓴被投企业涂鸦智能在一季度完成美股上市,此次也出现在了13F名单中。涂鸦智能是全球领先的IoT云平台,连接品牌、OEM厂商、开发者和连锁零售商的智能化需求,提供一站式人工智能物联网的PaaS级解决方案。

    重新建仓新能源汽车 “碳中和”投资规模已达500亿

    去年第四季度,随着新能源汽车股在美股市场经历了一轮暴涨,高瓴对小鹏汽车、蔚来、理想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股进行了调仓。而今年一季度,随着新能源车股价调整,连续阴跌、甚至腰斩,高瓴二级市场团队对小鹏等新能源汽车进行了新一轮建仓。

    第一季度,高瓴买入65.85万股小鹏汽车股票,持仓市值2404万美元;买入12.7万股蔚来汽车股票,持仓市值495万美元。此外,高瓴今年还在A股和港股市场投资了比亚迪股份、长城汽车。

    进一步看,今年第一季度,在新能源技术、材料、工艺等“绿色新基建”领域,高瓴按照“碳中和”技术路线图,已经深入布局了光伏、新能源汽车和芯片等产业链上下游,投资了隆基股份、宁德时代、恩捷股份、阳光电源、通威股份等龙头公司。

    据悉,高瓴已经组建了专门的气候变化投资团队,在碳中和领域的投资规模已经达到了500亿人民币。


    ]]>
    腾讯云、百度云纷纷入局,云计算之争进入“音视频”服务时代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科技荟萃文/李佳师

    5月18日,腾讯宣布正式成立腾讯云音视频品牌,同时发布三合一的RT-ONE网络,整合腾讯云实时通信网络(TRTC)、即时通信网络(IM),以及流媒体分发网络(CDN)三张网络,腾讯云称其为业界最完整的音视频通信PaaS平台,该服务面向教育、零售、泛娱乐等行业需求。

    我们正在进入“视频表达”的时代,视频数据已经成为数据中心增长最快的数据,腾讯云提供一站式音视频“基座服务”,此举将有可能掀起整个业界的“音视频”云服务大战。

    视频云规模与日俱增

    新成立的腾讯云音视频业务由腾讯云副总裁李郁韬负责。李郁韬认为,音视频通信云已经是各行各业升级创新无可替代的基础设施,音视频业务的开发也成为了越来越多创业者的“必备技能”。多数音视频的底层需要要搭建三个网络,而RT-ONE网络可以一站式满足需求。据了解,腾讯云RT-ONE网络基于腾讯在全球 27 个地理区域内运营着的61 个可用区,以及超过2100个加速节点的基础设施。

    腾讯云音视频通信网络RT-ONE同时整合了腾讯云实时通信网络、即时通信网络以及流媒体分发网络三张大网。其中,实时通信网络主要承载音视频实时通信的业务,端到端延时低于300ms,通过智能调度、音频前处理、提升信源抗性等特性,帮助企业快速构建低延时视频通话,并打通互动连麦、语音电台、在线课堂、在线会议等业务场景。

    即时通信网络基于QQ的 IM底层能力而开发,可集成聊天、会话、群组、资料管理能力,实现文字、图片、短语音、短视频等富媒体消息收发,支持各大平台小程序接入使用。

    而流媒体分发网络则通过将站点内容发布至遍布全球的海量加速节点,满足低延时、超高画质、大并发访问量的要求。

    基于RT-ONE网络,腾讯云称已经构建了业界最完整的音视频通信PaaS平台,赋能开发者在各个垂直场景快速开发行业应用。

    目前看,腾讯云这次整合推出的“音视频”PaaS平台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云计算之争正式进入“音视频”服务时代。事实上,在腾讯云打出“音视频云”这张牌之前,视频云市场已经悄然热乎起来,尤其是突发的疫情,让更多的活动都从线下搬到了线上。

    IDC《中国视频云市场跟踪(2020上半年)》报告显示,2020上半年,中国视频云市场规模达到31.6亿美元,同比增长达到58.6%。其中,视频云解决方案市场同比增长超过70%,而且IDC预计,从2019年到2024年,中国视频云市场每年都将以30%以上的增速快速增长,预计到2024年时,中国视频云市场规模将达到244亿美元。

    音视频市场你方唱罢我登场

    每一个渐渐热乎起来的市场必然伴随供应商的激烈竞争,随着市场变热,这个领域的竞争已经从暗流涌动变成针尖麦芒的直接交手。

    目前音视频市场上活跃着几类厂商,包括云服务商、CDN厂商、音视频服务提供商、远程办公平台提供商等等都在加速布局视频云市场。而这几类厂商各有分工,远程办公平台提供商主要提供视频平台,CDN厂商提供内容分发网络,音视频服务提供商则主要提供音频、视频API接口。而云服务商则扮演着“基座”角色,既提供计算、存储、网络IaaS服务,也提供CDN服务。而且一些云厂商包括华为云、阿里云和腾讯云还提供远程办公平台服务,所以云服务巨头在音视频领域的竞争是从“IaaS+PaaS+SaaS”全线之争,一个也不差。

    视频解决方案的上层最接近消费者,所以最先燃起战火,去年,我们看到几家云厂商的阿里云的钉钉与华为云的WeLink、腾讯企业微信远程办公平台打得火热,到今年战火燃及PaaS平台,燃及2B市场。

    就在腾讯“音视频”三网合一网络平台宣布前几天,百度智能云在北京发布了智能视频云3.0全景图。从介绍来看,百度智能视频云3.0基于云原生架构,融合百度的视频云技术和 AI 能力,从云智技术一体化、产品平台化、应用场景化三个层面来赋能视频创作、生产、应用等全流程。

    百度集团副总裁侯震宇认为,消费互联网内容视频化加速发展的同时,许多行业的业务也正在不断被视频化,变化趋势背后的驱动力是 AI 与云计算的发展,使得智能视频体验进入内容高清化、体验沉浸化、分析智能化的新阶段。各行业为了积极应对业务视频化趋势,需要开始统一规划云智一体的视频平台。百度在视频领域有长期丰富的业务实践,并据此构建了云智一体的领先技术能力,希望为各行业的智能视频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侯震宇与李郁韬的讲话内容何其相似,万变不离其宗,降低视频技术门槛,为各行业赋能。腾讯云称目前腾讯云音视频场景化解决方案已赋能到各个行业,包括直播电商、在线教育、短视频等场景,通过云直播、云点播、在线互动课堂、实时音视频、移动直播SDK、短视频SDK等产品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而百度认为,其智能视频云3.0的视频创作分发平台和视联网感知平台面向不同场景应用提供一站式服务和平台化支撑。视频创作分发平台面向泛互联网、泛媒体行业,聚焦工作流和媒介资源管理,覆盖视频接入、生产、处理、审核分析和个性化推荐分发全流程,利用AI能力对于数据的分析理解加快数据流动、提高媒资数据利用率。视联网感知平台面向传统产业,对视频端设备和泛视频数据流进行统一连接、分析和管理,实现通用的面向生产、控制和治理等场景的链接、链感、链管的基础平台,在企业生产、园区管理、城市和社会治理方面能发挥重要价值。

    视频时代拉开帷幕,腾讯云、百度云之后谁会是下一个视频云服务的搅局者,大家猜猜看吧。


    ]]>
    英媒:云计算,成了中西方较量的新前线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文/观察者网 张晨静】“云计算,成了中西方较量的新前线”,当地时间5月18日,英媒《金融时报》以此为题发布文章指出,尽管拜登领导的美国政府在对华强硬的言辞上有所克制,但其遏制中国发展的决心依然坚定。这一次,他们将矛头对准了美国占主导优势的云计算领域,有专家指出,拜登政府打算延续特朗普时期的政策,以遏制中国目前快速发展的势头。

    《金融时报》报道截图

    2020年底,海湾国家最大的电信集团——沙特电信公司(STC)宣布与中国企业阿里巴巴建立合作关系,以帮助沙特建立云计算的基础设施。报道指出,这是中企为了扩大海外云业务而达成的最新一笔交易,也是中国为了成为世界高科技领导者而作出的一部分努力。

    “未来几年,我们将看到更多这样的情况”,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研究员、国际事务专家贾斯汀·谢尔曼(Justin Sherman)表示,中国在国内外的投资水平,已经使其成为“云霸权竞赛”中的一个主要参与者。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的云计算市场一直在快速增长,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云计算市场,仅次于美国。

    2020年中国的云支出达190亿美元(约1220亿元人民币),高于前一年的115亿美元。报道称,尽管这一数据仅占全球云计算总额的13%,但中国的份额较2019年上升了3%。而相比之下,全球第一大市场美国则下降了2%,至46%。

    Canalys的分析师布莱克·默里(Blake Murray)表示,“中国是一个高增长的市场,在云计算上也是如此”。独立的安全顾问哈特曼(Kenneth G Hartman)也称,“中国的云服务提供商可能不像亚马逊那样成熟,但发展速度很快”。

    报道认为,中国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中国政府的支持。去年5月中国政府曾表示,根据一项“新基础设施”计划,将向科技平台拨款1.4万亿美元。

    曾任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北美办事处负责人、现任纽约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的马文彦认为,这个“新基础设施”的概念很宏大,并形容说“这相当于中国2007年对铁路和高铁的投资,作为在危机中刺激经济的一种手段”。

    马文彦还是《数字战争:中国科技塑造未来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网络空间》一书的作者,他称云技术可以使得“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国家数字化,与中国建立牢固的贸易关系。此外,中国还被允许在多个国家制定与云相关的行业标准,这可能会对未来的国际规则产生影响,“影响是巨大的”。

    报道称,中国现计划将云业务扩展到东南亚、非洲、澳大利亚、欧洲和美国等海外市场,中企云服务提供商在竞争中具有价格优势和文化相似优势。前者对欧洲和澳大利亚来说是一个关键因素,而后者对东南亚客户来说很重要。

    而由于近期中国与美国紧张的贸易关系、地缘政治角力、以及相对缺乏经验的国内市场等因素,中国的发展正遭遇越来越多的阻力。

    “云计算的政策和实践已经成为中美双边关系中有争议的问题”,德克萨斯大学媒体研究和社会学副教授陈文泓指出,“争议实际就是谁来开发下一代尖端技术”。

    去年8月,时任美国务卿蓬佩奥曾威胁要对中国科技公司进行全面打击,包括对在美国境内运营的中企云计算集团实施限制,还拉拢别国抵制中企等。

    陈文泓指出,这些举措是特朗普政府让欧洲盟友加入“抵制中国战略”的一部分,“让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在国内禁用华为5G,同时还针对云提供商。在拜登政府的领导下,言辞虽有所缓和,但有关政策仍在实施”。

    不过,尽管如今中国的发展面临诸多阻碍,但其进军海外的计划仍在继续。陈文泓表示,“将云计算视为未来的中国,在该领域上仍然雄心勃勃”。


    ]]>
    万国数据拟收购普洛斯数据中心业务 估值或达80亿至100亿美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北京时间5月18日上午消息,据报道,知情人士透露,中国云计算公司万国数据控股(GDS Holdings)考虑收购普洛斯(GLP)的数据中心业务,以此扩大在国内的数据基础设施容量。

    万国数据是中国的高性能数据中心开发商和运营商。知情人士称,该公司正与新加坡投资管理公司普洛斯就潜在交易展开初步谈判,潜在交易对后者资产的估值可能达80亿至100亿美元。作为该交易的一部分,普洛斯将成为万国数据的股东。

    知情人士表示,谈判仍处于初级阶段,双方未必能达成最终交易。包括估值和交易结构在内的细节信息也都有可能发生变化。

    万国数据和普洛斯发言人均未对此置评。

    媒体披露这一消息后,万国数据在香港的股价涨幅一度达到4.6%,创近两周最高点,对应市值达到144亿美元。

    万国数据去年在香港上市,融资19亿美元。该公司CEO黄伟去年11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公司计划使用融资所得投资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的数据中心,也有可能向东南亚市场扩张。他还透露,万国数据可能会寻求中国及海外的并购机会。

    普洛斯一直在河北省开发普洛斯怀来国际数据中心,总投资约为100亿元人民币(16亿美元)。该设施建成后将提供逾1.5万个机柜,大约可以容纳20万台服务器。


    ]]>
    微软百亿云计算大单搁浅背后:三个老男人一出戏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据外媒报道,日前美国国防部正考虑终止与微软价值100亿美元的JEDI云计算合同。

    2018年7月,美国五角大楼发布“联合企业防御基础设施”(JEDI)云计算项目。

    起初亚马逊、微软、谷歌、甲骨文、IBM等公司都加入竞争,之后谷歌、甲骨文、IBM相继退出,最后只剩下亚马逊和谷歌两家相争。

    2019年全球云计算市场,亚马逊AWS以32.3%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微软以16.9%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

    因为亚马逊在云计算市场的霸主位置,外界普遍看好亚马逊。但意外的是,2019年10月微软获得了JEDI项目。根据合同,未来10年内美国国防部将在云基础设施和服务上投入100亿美元。

    不过,该合同被授予微软几周后,亚马逊对美国国防部的决定提起了诉讼。去2月,美国法官特里夏·坎贝尔-史密斯批准一项禁令,暂时禁止微软执行该项百亿美元的云计算合同。

    由于合同长期未能履行,且面临法律挑战,近日美国国防部考虑终止与微软间的合作。国防部暗示,如果诉讼期过长,它将完全取消该合同。

    亚马逊提起诉讼的一个重要理由,是认为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偏向微软,致使合同旁落。

    在合同谈判阶段,2019年7月特朗普曾要求五角大楼对本次招标合同进行调查。他告诉记者,“我对五角大楼和亚马逊签订合同有很大抱怨……我会要求他们非常仔细地观察发生了什么”。

    特普朗与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间的敌对由来已久。早在特朗普入主白宫前,贝索斯手中的《华盛顿邮报》就一直在批评、质疑特朗普竞选总统的行为,他本人对特朗普也是火力全开。

    特朗普把对《华盛顿邮报》的怨念一丝不漏转移到贝索斯身上。

    2015年,特朗普频频发推,抨击贝索斯的航天公司“不赚钱”,讽刺贝索斯的《华盛顿邮报》偷税。贝索斯在推特反击,“我们的火箭已经为特朗普预留好位置了”,要把正在竞选的特朗普送进太空。

    2016年11月特朗普当选为美国总统后,贝索斯曾向其示好,意图缓和关系。当年12月,在特朗普与美国科技大佬的会面会上,贝索斯在自我介绍时说“我对于本届以创新为核心的政府感到非常兴奋”。

    但是特朗普恨意难平。

    据传刚入白宫时,工作人员便常听到特朗普大声抱怨亚马逊。为此,白宫曾专门为特朗普安准备了有关材料,希望他能客观看待亚马逊。然而特朗普认为那些材料不具有说服力,都是“错的”。

    与此同时,贝索斯的《华盛顿邮报》并未因特朗普当选总统而减弱火力。

    特朗普刚当总统不久,《华盛顿邮报》发现其度假村墙上印有特朗普头像的《时代》杂志封面竟然是假的。《时代》随后刊出了真假两张封面的对比。

    被抓现形的特朗普气得大骂《华盛顿邮报》。他发推指责《华盛顿邮报》庇护亚马逊不缴纳互联网税,且充斥假新闻。

    而《华盛顿邮报》骂起特朗普来,也是一点情面都不留。2019年该报曾撰文直言:

    “我知道他的无耻有时会让人觉得他是某种扭曲的天才。但特朗普唯一深刻的地方是他真正惊人的无知。”

    气到不行,当年10月特朗普干脆停订了《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不让两份报纸进入白宫。

    尽管亚马逊认为特朗普偏向微软,但在特朗普眼里微软也不见得多受待见。

    竞选时期,几乎所有科技大佬都喷过特朗普。就连微软创始人盖茨,因特朗普应对疫情不利,也忍无可忍到开骂。

    去年年中,盖茨夫妇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他们相信特朗普政府“目前不适合领导这个国家”。梅琳达表示,对特朗普的立场深感失望。她同时谴责了特朗普退出世界卫生组织的决定。

    不过世事难料,去年盖茨夫妻还合体同骂特朗普,今年却已劳燕分飞。

    更令人意外的是,在JEDI百亿美元项目外,特朗普、贝索斯、盖茨竟在盖茨夫妇离婚案上再次有了交集。

    据悉,为了分割大量财富,目前盖茨夫妇双方都已雇佣了顶级的律师团队。

    其中,盖茨夫妇双方的律师团队中各有一名受理过贝索斯离婚案的知名律师,且两人在贝索斯离婚案中就是对手。

    此外,梅琳达还聘请了美国离婚案专业领域的翘楚罗伯特·科恩。此人受理过大量名人离婚案,还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开有一门“离婚解剖学”课程。

    科恩代理过的最著名案件当数特朗普的离婚案。20世纪90年代初,科恩协助特朗普的首任妻子伊万娜达成了一项离婚和解协议,为她争取到了1400万美元和解金、一栋有45间卧室的豪宅以及特朗普大厦一套公寓。1999年,他又为特朗普的第二任妻子梅普尔斯服务,完成与特朗普的离婚案。

    特朗普、贝索斯、盖茨,连离婚都用同一群律师,有钱老男人的缘分果然神奇。


    ]]>
    亚马逊云科技在苏州设立智能网联数字化赋能中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全面助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2021年5月14日,亚马逊云科技宣布在苏州市相城区设立亚马逊云科技智能网联数字化赋能中心。该中心将由亚马逊云科技与苏州高铁新城管理委员会合作设立,未来将整合苏州相城区在智能网联领域的产业聚集优势,结合亚马逊云科技在全球的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客户实践和合作伙伴网络优势,通过卓越展示中心、智能网联云平台、行业俱乐部、全球合作计划四个板块,全面助力相城区构建“阳澄云”公共服务平台,同时,协同国内的亚马逊云科技技术合作伙伴,帮助智能网联汽车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企业,更好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物联网等先进的云计算技术和服务,加速产品和业务创新,促进行业内企业的共创共赢,助力全球优质企业落户中国,并协助本地企业进行海外开拓活动,为城市进入智能交通和自动驾驶时代添柴加薪。

    当前,苏州相城区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致力于促进国内外产业的深度交流,推动产业链对接及跨界合作,共享智能车联网产业的时代机遇。目前,苏州市相城区已有数十家自动驾驶汽车公司,包括领先的初创公司落地运营。亚马逊云科技作为全球云计算的引领者,在2011~2020年已连续10年获得了Gartner CIPS(云基础架构和平台服务)魔力象限的领导者位置,并在执行能力和愿景两个指标上同时获得最高分。在自动驾驶领域,亚马逊云科技拥有丰富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及客户实践经验,支持并服务了全球众多知名的自动驾驶科技和整车企业,包括Momenta(初速度)、 TuSimple(图森未来)、文远知行WeRide、轻舟智航QCraft、Mobileye、大众、丰田、宝马、本田等等。这些公司利用亚马逊云科技的服务和技术,快速开发和迭代他们的自动驾驶技术,以创新产品和服务赢得竞争。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企业业务拓展总经理凌琦表示,“当前,汽车行业正处在重塑转型的关键时期。针对智能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汽车,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创新出行服务,亚马逊云科技都与全球行业领先者一起,站在行业创新的前沿,帮助企业完成从设计、制造、销售到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的创新。我们希望通过设立亚马逊云科技智能网联数字化赋能中心,充分利用亚马逊云科技和苏州相城区的优势资源,帮助更多汽车领域的企业取得成功。“

    在汽车领域,亚马逊云科技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以及亚马逊的前沿应用实践,包括高性能计算、海量存储、大数据分析与数据湖、物联网、边缘计算、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机器人、自动化物流、内容交付、零售与广告、客户沟通等方面,可以从多个方面为汽车行业带来价值,加快新产品和创新技术的上市速度,包括:在车联网、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领域促进解决方案推陈出新;在优化供应链方面,推动供应链从研发、工程设计到生产制造、下游企业的数字化精细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敏捷性;实现汽车品牌的营销增效,提高客户的智能化数字化体验,精准营销;加快车联网部署,增强移动端的能力;助力开发创新的车载应用,提高用户体验,等等。欲知更多关于亚马逊云科技汽车行业的云应用信息,请访问:https://aws.amazon.com/cn/automotive/

    亚马逊云科技智能网联数字化赋能中心是亚马逊云科技在中国设立的第二家行业数字化赋能中心。此前,亚马逊云科技刚刚宣布与上海市徐汇区政府合作,建立一家专注生命健康领域的行业数字化赋能中心。


    ]]>
    博睿数据联手阿里云深耕云原生 推出云拨测新品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5月13日,博睿数据与阿里云宣布达成深度合作,重点发力企业智能运维领域。双方签订了云原生核心合作伙伴计划,通过博睿数据领先的拨测网络结合阿里云独特的AIOps 能力,构建全球领先的SaaS产品云拨测,为企业提供领先、专业、全面的智能运维能力。

    Gartner 预测,到2024年,将有 30% 的企业会通过可观测技术来提升数字化业务的运行性能,相比2020年的10%提升了 3倍。2023年,全球可观测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 164.94亿美元。

    博睿数据CEO冯云彪出席签约仪式并表示,可观测市场不断增长,带来的不仅是机遇,同样也带来了更多挑战。企业对于可观测的视野不再局限于应用程序,而是需要从全局的角度洞察混合IT基础设施、数据源、网络、云和边缘端的应用状况,更加主动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地提升企业运维的效率。企业不仅仅需要应用的高可用,更需要数字化转型发展所带来的用户体验升级。2021年,针对企业不断深入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和技术架构演进,博睿数据创新的提出了“服务可达的数据链DNA”模型,这一模型通过对现有APM行业技术产品的创新性整合,帮助企业定位分析自身在“云、管、边、端”的全数据链性能问题,迅速从“应用可用”更新迭代至“服务可达”。

    此前,阿里云发布云原生合作伙伴计划,通过云原生技术和产品帮助伙伴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技术换代、架构升级,让伙伴更加聚焦于自身业务优势,发挥“长板效应”。今年,云原生合作伙伴计划进一步升级,博睿数据成为首批与阿里云签订云原生核心合作伙伴计划的企业之一。双方将继续加大在云原生可观测领域的合作,助力企业高效运维、智能运维。

    合作升级,解决企业在云原生时代的运维痛点

    随着微服务、容器化的兴起,云原生带来的应用复杂度呈指数级上升。企业对于系统可观测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阿里云构建了覆盖应用全栈的统一可观测产品 ARMS3.0,核心优势如下:

    (1)全栈统一数据

    • 全栈数据:唯一覆盖应用全链路上各种阿里云服务的可观测数据,默认支持40+种云服务、30+应用组件、20+应用框架。

    • 开源友好:支持主流开源可观测标准数据接入,包括OpenTracing、OpenTelemetry和Prometheus。

    (2)智慧可观测大脑

    • 智能分析:实时关联分析各种可观测数据,支持80+种异常场景的自动发现和诊断,快速发现异常,定位根因。

    • 低成本:独特的预聚合、边缘端计算、冷热数据分离技术,利用云平台规模效应有效降低TCO。

    (3)云服务联动问题闭环

    • 云运维CloudOps:联动阿里云上弹性扩缩容和各PaaS平台能力,针对发现的问题快速恢复形成应用自愈。

    • 钉钉运维ChatOps:打通钉钉协作平台形成问题跟踪处理闭环。

    近日,Gartner 发布了《2021 年 Gartner APM 魔力象限》,阿里云成为国内唯一入选的云厂商,其产品能力和战略愿景获得 Gartner 分析师高度认可。

    Gartner 评价阿里云 APM:

    • 中国影响力最强:阿里云是中国最大的云服务提供商,阿里云用户可以使用云上监测工具来满足其可观测性需求。

    • 开源集成效果显著:阿里云非常重视将开源标准和产品(例如 Prometheus)集成到其平台中。

    • 具备成本优势:与在阿里云上使用第三方 APM 产品相比,阿里云 APM 产品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益。

    云拨测是一款博睿数据与阿里云合作的SaaS化产品,可以针对互联网应用(Web页面、网络链路等)进行应用性能和用户体验监测的服务,无需嵌码即可为云上用户提供开箱即用的企业级主动拨测式应用监测解决方案。云拨测可以迅速定位目标应用性能问题的受影响范围及其根本原因,从而精准解决IT问题,提升企业服务质量。云拨测发布2个月内服务了1000+企业用户,累积拨测超过1亿次。

    云原生可观测为企业数字创新保驾护航

    阿里云云原生应用平台负责人丁宇表示,阿里云拥有国内领先的云原生技术、丰富的云原生产品家族,其云原生技术和产品能力多次通过全球权威机构最高等级测评。同时,阿里云一直致力于回馈社区、积极拥抱开源,是国内在云原生领域开源贡献最全面的科技公司。

    在云原生时代,阿里云云原生可观测产品致力于为企业数字创新保驾护航。ARMS 帮助核桃编程减少30%运维工作量,缩短了60%的故障定位平均耗时,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助力核桃编程建立口碑;畅捷通采用阿里云ARMS,定位系统故障源以及性能瓶颈工作量降低50%,应用得以快速推向市场;完美日记利用性能测试PTS和ARMS预判系统整体业务承载能力和阿里云容器服务ACK的弹性扩缩能力,节约服务器成本 50% 以上;同时建立了常态大促保障机制,做到大促常态化稳定。

    强强联手,合力推动企业智能化运维落地

    博睿数据作为全球APM技术领导者,是一家同时具备强大APM背景和强大数据分析/AI能力的厂商。博睿数据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构建的先进智能运维监控能力,可基于自身的通用性,满足最为广泛的用例,有效控制企业成本,确保数字化业务平稳运行。

    博睿数据CEO冯云彪表示,加入阿里云云原生合作伙伴计划,看重阿里云在云原生领域的战略视野和布局。本次成为阿里云云原生核心合作伙伴,希望在未来不断夯实双方的合作范围和深度,把引领业界趋势的产品和技术带给企业,同时为企业提供更加丰富的基于阿里云ARMS3.0的优秀解决方案,解决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运维难题。

    “可观测是云原生发展的重要动力,”阿里云云原生应用平台负责人丁宇表示:“博睿数据是阿里云云原生核心合作伙伴,未来,阿里云将与更多合作伙伴一起,发挥生态优势,为客户在云原生时代的资源弹性、系统稳定、应用敏捷、业务智能、安全可信创造更大的价值。”


    ]]>
    高德地图推出道路作业车辆安全预警系统 首批落地沪宁、兰海高速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5月13日午间消息,在近日举行的“2021互联网+城市交通管理创新论坛”上,高德地图发布“道路作业车辆安全预警系统”,针对道路作业生产事故多、信息发布慢、触达范围有限、管理效率低等行业痛点,用数字化手段助力道路交通从业者工作更加安全、高效。

    高德集团总裁刘振飞表示,高德地图始终保持对交通行业、对科技创新的敬畏,致力于打造安全绿色、便捷高效的城市交通出行体系,已与合作伙伴一起,建立起了“多维感知、全局洞察、实时决策、持续进化”的一整套交通出行人工智能中枢,实现改善交通治理、辅助政府决策的产品化能力提升,为建设“互联网+市交通管理”提供助力和支持。

    本次推出的“道路作业车辆安全预警系统”是基于视频AI车道级预警和物联网前端技术,将道路作业车辆与高德地图联动,实现“端到端”的精准触达。作业车辆无论是低速作业,还是定点静止作业,系统都会实时同步作业车辆位置信息,并通过高德地图App向途经车辆发出预警,提示避让,安全预警信息的自主发布率达100%,可大幅降低被追尾事故的发生,提升道路作业车辆的安全性。

    以往,作业车辆的指挥调度人员需要用路侧摄像机和人工询问的方式来确定车辆作业现场的实时路况,效率低下,而凭借“作业车辆安全预警系统”则真正实现了作业车辆的全程可视化。

    通过系统管理平台,所有作业车辆的实时及历史行驶轨迹、位置、车速等信息一目了然,作业车辆的前后方均装有视频设备且全程可视,方便管理人员对作业现场及车辆周边的情况实时、全面掌握。

    高德地图副总裁董振宁表示,道路作业安全预警系统已率先在沪宁高速和兰海高速试点使用,未来作业车辆护卫系统将探索更多可能,可支持辅助驾驶、碰撞预警、车道偏离提醒等,为高速公路高危作业车辆构筑起一道智能安全屏障。(新浪科技 张俊)


    ]]>
    暴雪云计算宣布推出基于Filecoin网络的“云游戏”解决方案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截止目前,由币世界、果味财经、币看BitKan、财路快讯等各大区块链主流媒体争相报道所为何事?

    暴雪云计算宣布推出基于Filecoin网络的“云游戏”解决方案啦!

    据MACQUARIE官方消息,深耕分布式存储领域的暴雪云计算正在重点部署为网络视频游戏提供云计算服务的IPFS网络建设。暴雪云计算联合澳大利亚麦格理集团(MACQUARIE), 美国费城大学数据中心,2K Games游戏厂商,中国网络游戏产业联盟及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字经济专委会等机构在全球首推基于Filecoin网络的“云游戏”解决方案。该方案由暴雪云计算技术团队经过长期的优化测试后获得的最佳方案。未来暴雪云计算矿工将成为“云游戏”服务商。

    随着IPFS技术的全球化推进,为低成本高标准实现云游戏商业落地提供了良好的可行性。同时,暴雪云计算coo张磊也表示,未来将联合各大节点数据中心加速布局全球节点,全力推进”云游戏”进程,暴雪云计算也会持续加大这方面的研发投入。


    ]]>
    边缘计算与5G对未来渠道业务的影响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by Rob Tomlin is vice president of channel for Dell Technologies

    去年,经过新冠疫情的洗礼,这使我们更加依赖数字平台进行连接,并驱使我们生活中那些绝对需要的技术不断演进。对于某些人来说,这是一个有力的启示,但是对于渠道业务,随着我们朝着数字未来的方向发展,这是一个转变的契机。

    今年,这些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强调了边缘计算。 Edge继续充当当今高科技生活接缝的线索,并加强了5G收费期货的结构。

    更好、更快的连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因为我们将继续使我们的房屋成为满足我们日常需求的智能中心,无论是智能电视、个人助理还是安全性。了解这一趋势并帮助客户充分把握机会,将是渠道合作伙伴的关键,当涉及到物联网和边缘计算时,生态系统就是一切。从机器人吸尘器到专为老年人护理而建造的智能灯,以及提供个性化健康建议的便便分析厕所,今年的CES活动将智能家居与我们正在谈论的设备一起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掌握这一趋势意味着掌握智能家居核心部分的人类需求。

    展望未来融合的世界,我们舒适的居家环境、交通中心枢纽和城市不断发展以保护我们在后疫情时代的健康,物联网创新至关重要。推动智慧城市计划的重点是边缘计算解决方案。无论是要增强建筑安全性,家庭自动化还是城市资产管理,对实时、低延迟处理的需求都非常迫切。随着数据和网络流量的指数级增长,正在推动边缘计算市场的价值。根据MarketsandMarkets的数据,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增长34%,从2020年的36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157亿美元。

    边缘计算是必经之路

    展望未来,超连通智能设备将点亮智慧城市,这令人眼花缭乱,人们很容易就会忘乎所以。渠道合作伙伴知道边缘计算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回顾十年,首先建立了传真服务器,以将旧的办公技术带入数字时代,这是一种边缘技术。现在的区别是,成熟技术的融合加快了我们向5G连接速度迈进的步伐。这就是令人兴奋的缘由,同时这也是渠道机会开始的地方,即交流可能性,提出解决方案的多样性并针对特定的生态系统进行量身定制。客户需要可以使他们的智能家居或城市项目成为现实的专家。

    帮助客户了解边缘计算的基础将是关键。边缘计算与混合云的另一个组件紧密相连,为企业提供了利用模块化服务器来利用更小、更可移植的容器化服务的机会。这缩短了处理点与网络内功能使用点之间的距离。它满足了对时间要求严格的数据处理的需求,无论是在家里发现入侵者还是在紧急情况下提醒家庭成员的下落,都可以提供实时、可靠的服务,因为某些情况下即使延迟一秒钟也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边缘计算的另一个亮点是较低的延迟,它可以更快地处理较重的工作负载。例如,需要AI支持的分析和实时行动的工作负载(例如在自动驾驶汽车或家庭安全系统中)将受益于本地化处理。同时,有机会将以前本应具有数据中心价值的服务器、冷却设施和实体商店移植到一个可移动的微型数据中心,该中心更靠近用户以进行时间紧迫性的处理,这在运营和财务上都是有意义的。这些好处是巨大的,需要客户充分理解才能真正以战略性和有目的性的方式进行创新。

    最终,边缘计算机会将在最需要的地方获得成功。与客户建立牢固、可信赖和深厚的关系的那些合作伙伴将最有机会发现有利的机会。作为混合云的第四部分,边缘计算是云计算组合中的最后一部分。对于更敏感、时间紧迫性较低的数据,本地数据中心仍然是最佳选择。完全托管的建筑物和云服务提供商中的主机托管设施仍然在云混合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但是,对于客户来说,在当今和未来的智能家居和城市中优化其数字服务并进行创新,充分利用这些机会组合并根据特定需求进行定制将决定成功之处。

    边缘计算与我们的5G未来

    边缘计算不仅可以为技术提供更快速响应,更可靠和以人为中心的应序,而且还为5G连接奠定了基础。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KPMG)认为,随着我们逐步战胜新冠疫情,5G和边缘计算技术将是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随着网络在欧洲的成熟,拥有边缘计算功能的网络将可以充分利用高速机会。随着边缘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融合,5G将使处理海量的机器对机器数据成为可能。现在是奠定基础的时候了。

    制造业、医疗保健和交通运输等行业迫切地等待着5G的全面发展及其变革性影响。通过使用边缘计算网络增强企业的数字骨干网,可以实现生产率和效率的早期提高。

    随着许多渠道客户希望增强大流行后的弹性并获得竞争优势,对这种理解的培养将推动边缘计算的进一步采用。此外,无论是通过虚拟现实、超高效的智能家居,还是机器人手术和无人驾驶汽车,这些好处不仅可以在整个企业中受益,而且可以为他们服务的人类立即受益。打造未来意味着与具有敏锐洞察力和优势专业知识的渠道合作伙伴生态系统一起合作,只要方向正确,我们就一定能走向成功。


    ]]>
    好代码实践:基于Redis的轻量级分布式均衡消费队列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简介: 好代码,给人第一个印象的感觉,就像一篇好文章一样,读起来朗朗上口。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风格体裁,不同的代码也有不同的编程风格要求。Python有严格的缩进,像诗歌一样工整对仗;C语言面向过程像散文一样形散神聚,意境深邃;Java语言面向对象又像是写小说一样,能勾勒出一个一个人物形象。但是无论哪一种文章体裁,他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都非常重要,只有文章是可读的可理解的,才会吸引更多的读者去读它,让他流传下去,代码也一样,它的可维护性和可读性也非常重要,保证代码可用性,提高代码的简洁程度和可维护程度,才能让我们的代码在计算机上跑的更远,更久。


    作者 | 玄翰

    来源 | 阿里技术公众号


     一 我对好代码的看法

    1 什么是好代码


    如果你读过《设计模式之美》,你可能会觉得玩转各种设计模式,符合设计模式的6大基本原则的代码就是好代码;如果读过《clean code》,你可能会觉得好代码的一个标准——整洁;如果你经常研读spring源码,你可能会觉得精妙的设计、高度的抽象,灵活的配置才是好代码;就像是一本书,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按照自己的认知都会有自己的判断。


    2 我认为的好代码


    如前文所述,不同的人对好代码的认知标准是不同的,我认为的好代码,也局限于我的认知水平,也许今天我觉得是好代码,随着认知的提升,改天也会有不同的想法;就目前的认知而言,我认为的好代码的一些特点:


    可用性


    对,你没看错,好代码,一定是可用的,可以work的,如果一段代码只是看着好看,用了各种花里胡哨的编码技巧、手法,但是不能work,那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了。所以,好代码,最最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可用性。


    可读性


    我认为好代码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可读性,我们的写代码的目标用户有两类,第一类是给编译器看的;第二类是给维护它的程序员看的。针对第一类用户,只要你符合它的语法规范,它就认识,它就可以执行;而第二类用户,就是后期不断的维护它、升级它的程序员同学,如果这段代码,维护它的人都读不懂,那他的长期存在的意义也就不大了。


    其他优秀的特点


    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复用性、强鲁棒性、可测试性等。


    好代码的其他优秀特点太多了,不一一列举了。


    3 让code在计算机上起舞


    回到根源,我们写代码的是干嘛?为的是把我们的所思所想通过计算机认识的指令告诉它,让它来替我们做我们想做的事情。好代码,不仅可以简单的完成我们所思所想,更能够快速、高效、完备的执行。让我们的code一起在计算机上起舞吧。


    二 我们为什么要做

    2020年五一期间,当大家都在享受五一假期的快乐时光时,我们突然收到hbase报警,整个hbase的IO压力已经接近瓶颈,直接影响数据读写,临时扩容hbase才勉强支撑过去。按照这个发展趋势,一旦遇到业务高峰时,hbase的读写直接会给整个业务链路带来瓶颈问题。为了能够解决海量巴枪数据实时写入hbase+solr时产生的高IO压力,我们设计出一款基于redis实现的轻量级分布式均衡消费队列,实现巴枪数据按照一定规则进行sharding到不同的队列中,实现批量数据攒批去重,然后按批写入hbase+solr,从而降低hbase+solr的IO压力。


    三 我们怎么做的

    组件整体设计思路:


     整个组件主要分为三大核心模块,master(主节点)、writer(数据写入节点)、worker(工作节点)。


    设计机制:弱中心机制,任何一个配置好的节点都可能成为master(主节点)、writer(数据写入节点)、worker(工作节点),具备高可用能力,不存在单机单点瓶颈问题。


    master(主节点)职责:


    负责实时探活worker(工作节点)是否有变化,掉线情况;

    负责分配任务队列到存活的worker(工作节点);

    负责实时检测整个redis队列的负载情况。

    writer(数据写入节点)职责:


    负责分配实时写入任务sharding到不同的队列;

    负责检测当前写入队列的负载情况。

    worker(工作节点)职责:


    负责实时汇报当前worker(工作节点)的状态,保持心跳;

    负责定时消费该worker(工作节点)负责的数据。

    伟大的linux大神曾说过,"Talk is cheap,让我看看代码"。

    四 我们做了什么

    1 整个组件的包结构图


     




     


    2 简洁的代码结构


     




     


    清晰的注释,介绍类的作用和职责

    启动项配置,灵活的配置,控制模块是否启动。

    lambda-logger/lambda表达式,通过简洁语法结构,轻量化代码冗余,提高代码简洁度。

    断言判断,替换传统的if-else判断,提高代码的可读性。

    整个工程一共60个类,核心代码共1623行, 平均每个类的代码行数为27.05行,最大的一个类代码行数不超过200行。


    3 强大的扩展性


     




     


    通过钩子回调方式的设计,方便接入的用户能够快速的注入自己的回调实现方法,进行快速扩展业务能力。


    4 线上日志展示截图


    日志文件


     




     


     




     


    master队列分配日志


     




     


    worker数据消费日志


     




     


    writer队列负载检测日志


     




     


    redis消费队列监控大盘


     




     


    五 我们的收益

    组件部署上线之时,hbase服务端监控指标变化,实现hbase整体使用水位接近50%的优化。


    hbase IOPS使用监控


     




     


    hbase CPU使用监控


     




     


    六 我们的展望

    独立抽象组件,基于Redis的轻量级分布式均衡消费队列,是一个全自主创新研发出来的,高可用,可扩展的基础组件,目前已经封装成为一个独立的spring-boot-starter,具备高复用性和高扩展性能力。

    广阔的使用场景,基于组件灵活的配置,在涉及的分布式任务队列场景时,都可以使用到它,例如任务中心分发等可以做到天然的均衡负载。

    拥抱开源,未来希望将组件开源出去。

    七 我的一些理解

    好代码,给人第一个印象的感觉,就像一篇好文章一样,读起来朗朗上口。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风格体裁,不同的代码也有不同的编程风格要求。Python有严格的缩进,像诗歌一样工整对仗;C语言面向过程像散文一样形散神聚,意境深邃;Java语言面向对象又像是写小说一样,能勾勒出一个一个人物形象。但是无论哪一种文章体裁,他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都非常重要,只有文章是可读的可理解的,才会吸引更多的读者去读它,让他流传下去,代码也一样,它的可维护性和可读性也非常重要,保证代码可用性,提高代码的简洁程度和可维护程度,才能让我们的代码在计算机上跑的更远,更久。



    ]]>
    亚马逊云科技宣布在上海设立生命健康行业数字化赋能中心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亚马逊云科技在中国的首家行业数字化赋能中心,致力于加速中国生命健康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创新

    2021年5月12日,亚马逊云科技宣布与上海市徐汇区政府合作在上海设立亚马逊云科技生命健康行业数字化赋能中心。这是亚马逊云科技在中国设立的首家行业数字化赋能中心。该中心将整合徐汇区在生命健康行业的区位优势,以及亚马逊云科技全球领先的云技术和服务,其在生命健康行业的解决方案、在生命科学、健康、基因组学等领域的全球专业知识和最佳实践,以及全球合作伙伴网络资源,协同国内的亚马逊云科技技术合作伙伴,推动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在中国落地,加速本地产业发展,并通过多个维度解决行业痛点,为生命健康行业赋能。

    在上海市徐汇区委副书记、区长钟晓咏,以及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企业业务拓展总经理凌琦的见证下,上海市徐汇区委常委、副区长俞林伟与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区域拓展部总监丁承志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亚马逊云科技生命健康行业数字化赋能中心包括协同服务云平台、创新展示中心、行业俱乐部和全球合作计划四大板块,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云计算,并利用高性能计算、数据安全合规管理、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等先进的云计算技术和服务,加速创新;同时帮助行业内的企业或机构更好地相互连接,在共生与协同中实现更高更远的发展。

    签约现场领导合影

    徐汇区是上海乃至中国最重要的生命健康行业枢纽之一,汇聚了近千家生命健康相关的企业和机构。亚马逊云科技在生命健康领域拥有实力强大的团队和丰富的客户应用实践。亚马逊云科技在全球成立生命健康领域的专业团队已经超过9年,其成员平均拥有超过17年的资深从业经验。亚马逊云科技的云服务获得了全球超过35种生命科学领域的合规认证,全球前20大药企的19家都在使用亚马逊云科技,数十家亚马逊云科技合作伙伴网络成员还通过了亚马逊云科技医疗保健和生命科学能力认证。此外,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40多个医疗保健和生命科学公用数据集,为生命健康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企业业务拓展总经理凌琦表示,“设立行业数字化赋能中心是我们更好地服务行业客户的一项重要举措。生命健康行业是我们在中国关注的9大重点行业之一。新冠疫情的爆发,也加速了生命健康领域企业的上云步伐。徐汇是科研资源和产业资源集聚区,正在打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的数字典范城区。我们非常高兴与徐汇区政府展开合作,在上海设立生命健康行业数字化赋能中心,顺应并且助推这一行业发展趋势。”

    亚马逊云科技赋能生命健康行业的企业和机构,在满足严格的行业安全、合规及监管要求的同时,提高患者护理水平,推进精准医疗,更快地普及新的治疗方法。强生、默沙东、NanoPore、Harbour BioMed(和铂医药)、泰格医药,上药康德乐等国内外领先和创新的生命健康企业和机构正在借助亚马逊云科技,加快创新步伐,挖掘数据潜力,探索个性化医疗。

    默沙东中国信息技术负责人王楠先生表示,“非常高兴看到亚马逊云科技在徐汇区设立生命健康行业数字化赋能中心。作为一家在徐汇区运营的生命健康企业,以及亚马逊云科技的用户,这一中心的设立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整合资源,为我们的业务创新提供强大的助力。”


    ]]>
    Zenlayer再获5000万美元融资,晨曦投资、PAC领投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5月12日消息,今日,全球领先的边缘云服务提供商Zenlayer宣布完成C轮融资,金额共计5000万美元。本轮融资由晨曦投资(Anatole Investment)、Prospect Avenue Capital(PAC)等机构领投,现有投资方火山石资本(Volcanics Venture)继续追加。

    自成立以来,Zenlayer共获得了由方广资本(F&G Venture)、绿盟科技(NSFOCUS)、光远资本(Forebright Capital)、阿尔法公社(Alpha Startup Fund)及上述机构的投资,总额达到9000万美元。Zenlayer计划将此次融资用于提升其边缘云领域专业技术,并扩大全球网络覆盖。

    对于本轮融资成功,Zenlayer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Joe Zhu表示:“我们能够成功募集到5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我感到十分激动。此后,公司将加快对PaaS层面解决方案的开发和部署,并将持续布局新兴市场,乘势东南亚和南美等地区的快速增长,助力我们的客户抓住随之而来的发展机遇。Zenlayer自创立以来一直坚持以助力企业快速提升全球用户数字体验为愿景,这笔融资让我们得以朝着企业使命更进一步。”

    凭借独特的边缘云产品,Zenlayer赋能企业即时部署更接近终端用户的计算能力,同时提供网络加速,从而为全球网络用户实现更优数字体验的提升。如今,各类型企业和组织可通过Zenlayer旗下的各类PaaS解决方案,在短短25毫秒之内轻松触达全球超过85%的网络用户,无需自行部署任何基础设施。


    ]]>
    “智聚生态 数启未来” 2021中国数字生态英雄会盛大举行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5月8日,国内数字生态领域盛会“2021中国数字生态英雄会”在京盛大举行。本届峰会以“智聚生态 数启未来”为主题,紧扣“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脉搏,共议如何通过推动中国数字生态体系的健康、快速发展,促进高质量的数字经济发展。

    本届峰会由B.P商业伙伴主办,中国数字生态英雄汇俱乐部、B.P数字生态商学院、B.P数字生态研究院、数字生态产融联盟、B.P数字生态加速器协办,博雅智库、博雅数据、博雅云图、经济参考报作为战略合作支持单位。

    中国工程院院士  邬贺铨

    大会分为上午分论坛和下午主论坛两部分。邀请到了众多重量级嘉宾,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中国科学院大学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李颖、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中国信通院总工程师胡坚波等专家、学者,以及数字产业界数十位知名企业领袖及生态领导者。中央媒体、门户媒体、科技媒体、财经媒体等三十余家媒体出席大会。

    共筑信创发展新阶段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在“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的新时代背景下,本次峰会在上午时段,特别举办了“2021中国信创生态发展研讨会”。本次研讨会齐聚信创领域的龙头企业、研究机构、企业用户等各方代表,切实探讨交流了人才培养、生态建设、技术研发、应用发展、市场推广等信创产业的发展及洞察。

    此外,作为“中国数字生态英雄会”的重要内容之一,2021中国数字生态产融合作论坛“在中国IT生态英雄俱乐部和数字生态高端联盟的众多产业领袖的共同支持下,致力于为科技创新企业和好项目,快速对接产业巨头的战略资本和深厚的市场资源,同时也为大型上市企业搭建一个生态合作战略投资平台。

    紧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指出,要推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在下午举办的主论坛中,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深入解读了“十四五”全球新格局与中国新机遇,指出”十四五“期间的五大发展机遇中,产业升级和数字经济发展就是一个重要的机遇,包括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服务业现代化,将涉及数字经济、智能化转型,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此外,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胡坚波也指出了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包括:第一,加快建设数字新基建,夯实双循环重要载体;第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增强双循环发展动力;第三,强化科技创新,扎实双循环发展根基;第四,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双循环质量效益;第五,全面促进数字化消费,培育双循环新型动能;第六,持续扩大国际合作,拓展双循环发展空间。

    隆重发布“2021中国数字生态英雄榜”

     作为一项重磅内容,本届中国数字生态英雄会还正式发布了历经数月评选推出的“2021中国数字生态英雄榜”,以表彰在过去一年中为中国数字生态建设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卓越践行者。

    “2021中国数字生态英雄榜”共设十余个细分奖项类别,分别从生态建设、业务角色、解决方案、产品与技术、行业、地域、成就、专项领域等多个维度进行评选,同时经过对伙伴数量、生态营收占比、生态赋能力度、生态活跃度、生态满意度等诸多指标的考察,最终评选出本届英雄会的获奖者。

    会上,B.P商业伙伴创建的“生态直播间”访谈了邬贺铨院士、经济学家徐洪才老师以及数十位上榜的企业领袖。围绕数字生态建设以及数字经济发展进行交流。中国经营报、199IT等媒体现场访谈了B.P商业伙伴创始人兼总裁国秀娟。

    此外,本届峰会还特别策划了一系列极富创意、形式新颖的特色内容。例如“生态会客厅”是专门为数字生态领域生态伙伴搭建合作的桥梁,通过主办方的生态平台为生态公司寻找意向伙伴提供“一对一”的交流机会,进而可以快速促进双方合作的达成。

    聆听专家真知灼见,领袖精彩分享,与生态伙伴协力推进整体数字生态的发展、壮大,共同走向繁荣数字经济新时代。


    ]]>
    亚马逊打官司占上风,美国国防部考虑终止与微软100亿美元云计算合同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5月11日消息,因竞标方亚马逊提起诉讼,加之美国国会议员的持续批评,美国国防部正考虑结终止执行价值100亿美元的云计算合同。

    2019年,美国国防部将这项名为联合企业防御基础设施(JEDI)的云计算合同授予微软,但亚马逊此后就该合同向法庭提起诉讼。

    上个月,一名联邦法官拒绝了美国国防部要求撤销亚马逊大部分诉讼的动议。几天后,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凯瑟琳·希克斯(Kathleen Hicks)表示,该机构将对项目进行审查。

    4月30日,希克斯在一次会议上说,“我们将不得不评估目前在关于JEDI诉讼中的境地,并确定美国国防部的最佳解决方案是什么。”

    在希克斯发表这番言论之前,美国国防部于法庭作出最新裁决之前向美国国会提交了一份报告。报告称,如果亚马逊在法庭上再次获胜,可能会大大推迟项目实施的时间表。

    1月28日提交的报告称:“如此漫长的诉讼过程可能会给JEDI项目未来带来问题。”

    希克斯和美国国防部其他官员表示,目前迫切需要实施一个能为其大多数分支机构服务的云计算项目。总价值100亿美元的JEDI合同为期十年,旨在让美国国防部整合当前各自为政的零散数据系统,更好地获取实时信息,并开发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功能。

    一些立法者和政府合同专家说,JEDI合同应该被废除。因为对美国国防部这样的大型机构来说,选择单一供应商不合时宜。

    这些人士说,美国国防部应该转而采用越来越流行的企业云计算方法,选择多家公司参与其中。他们说,将工作分散开来还可以减少未中标公司提起诉讼的风险。

    众议员史蒂夫·沃马克(Steve Womack)上周呼吁美国国防部重新启动新的合同招标程序,“通过优先考虑现有云业务领域的良性竞争,打造一流功能。”

    信息技术采购咨询委员会执行主任、一贯反对JEDI合同的约翰·维勒(John Weiler)说,如果美国国防部放弃JEDI合同,完全可以通过扩大美国国防部现有的几个信息技术合同,打造出一个新的云计划。

    微软已经承认合同拖延的问题,但表示已经准备好继续执行这个项目。

    微软表示:“我们同意美国国防部的观点,即旷日持久的诉讼是有害的,并且会推迟将这项技术提供给需要它的人。”“我们随时准备支持交付JEDI合同和其他重要项目。”

    亚马逊拒绝置评。该公司在法庭上辩称,当时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对美国国防部施加不当压力,以阻止该合同落入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领导的亚马逊手中。

    美国国防部否认特朗普对竞标过程有任何影响。

    此前,JEDI合同的竞标者之一甲骨文公司曾提起诉讼,要求终止合同授予程序。甲骨文在2019年提起的诉讼中称,2016年和2017年为美国国防部工作的一名亚马逊员工帮助引导美国国防部采用有利于亚马逊的采购流程,之后亚马逊又重新聘用了他。

    一名法官随后驳回了这些指控,允许竞标程序继续进行。

    亚马逊一直坚称,它从未得到过美国国防部的任何优待,但这个问题上周再次出现,参议员迈克·李(Mike Lee)和众议员肯·巴克(Ken Buck)发出信函,要求美国司法部调查这名员工和其他人涉嫌发生的冲突。

    上个月,参议员查克·格拉斯利(Chuck Grassley)致信美国国防部,要求后者就采购流程偏向亚马逊的批评声音、竞标过程可能存在利益冲突和不当行为提供更多信息。

    但两封信中提出的若干问题以前已得到审查。2019年,一名联邦法官裁定,这名前亚马逊员工“没有玷污”云计算项目。

    去年美国国防部的一份报告确定,这位当时的五角大楼顾问没有违反任何道德义务,也没有给予亚马逊优惠待遇。

    乔治·华盛顿大学专门研究政府合同的法学教授史蒂文·斯库纳(Steven Schooner)说,美国国防部关于JEDI合同采购基本策略方面的早期问题随着时间推移越积越多。

    他说:“所有这些都成为最令人瞠目结舌、最令人挠头的利益冲突。”(腾讯科技审校/皎晗)


    ]]>
    Kubernetes在中国受欢迎吗?CNCF中国云原生调查报告诉你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CNCF 定期进行社区调研,以便更好地了解开源技术和云原生技术的应用情况。本次是在中国进行的第四次云原生调查,以期更加深入地掌握中国云原生实施的步伐和速度。本次调查于 2020 年 12 月和 2021 年 1 月完成,调查对象 439 人中 91% 来自亚洲。

    中国云原生调查的主要结论之一:Kubernetes 已经无处不在,生产中使用 Kubernetes 的比例已从去年的 72% 增长到了 82%。

    在中国,Kubernetes 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容器编排器。82% 的单位在生产中使用 Kubernetes,和上一次调查的 72%相比有所增长。

    各单位使用 Kubernetes 集群的数量也在增加。调查对象最倾向于选择 2-5 个 Kubernetes 生产集群,今年和去年 35% 的用户都选择了 2-5 个的生产集群配置。使用 50 个以上容器的单位数量也有增长,从 2019 年的 13% 增长到 21%,比 2018 年增长了 320%。

    分隔 Kubernetes 应用程序

    在使用 Kubernetes 的单位中,84% 使用命名空间分隔应用程序,比 2019 年的 71%增加了。58% 使用分隔集群,比 2019 年的 42% 增加了。26% 仅使用标签,数量与去年持平。

    有多个团队的机构中,80% 使用命名空间分隔 Kubernetes 应用程序,比去年的 68%有所增加。60% 使用分隔集群,比去年的 46% 有所增加;还有 22% 仅用标签,比去年的 25% 有所减少。

    打包

    Helm 再次成为最受欢迎的打包 Kubernetes 的方法,成为 64% 的用户选择,比去年的 54%有所增长。

    Kubernetes 环境

    在本地容器开发期间,37% 的调查对象称他们愿意选择 Docker Kubernetes。与去年相比,这一数字比去年的 42%有所下降。云供应商管理的 Kubernetes 成为 28% 调查对象的选择,比去年的 14%有增长,且超过了去年排名第二的 Minikube,今年选择 Minikube 的用户占 21%,排名第三。

    工作负载自动伸缩

    在计划伸缩 Kubernetes 工作负载的用户中,69% 期望自动伸缩无状态应用,比去年的 54% 有所增长;35% 计划伸缩任务/队列处理,比去年的 26% 有增长;34% 计划自动伸缩有状态应用,比去年的 23% 有增长。

    在没有使用 Kubernetes 自动伸缩功能的用户中,31% 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解决方案,28% 使用第三方解决方案。在上一次调查中,28% 的用户不希望自动伸缩任何工作,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单位在生产中使用 Kubernetes,这一数字已经下降到了 13%。

    文章部分素材来源:分布式实验室


    ]]>
    华特迪士尼公司采用亚马逊云科技支持Disney+的全球扩展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华特迪士尼公司将亚马逊云科技作为其首选云基础设施供应商,利用亚马逊云科技成熟的全球基础设施,在其流媒体服务Disney+向全球不断扩展的过程中,提升性能和可靠性

     北京,2021年5月7日讯 — 亚马逊云科技宣布,华特迪士尼公司正在利用亚马逊云科技,在全球范围内扩展其在线流媒体视频服务Disney+。Disney+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在线流媒体视频服务之一。华特迪士尼公司将亚马逊云科技作为其首选的公有云基础设施供应商,以支持Disney+服务的爆炸性增长,该服务在2019年11月推出后仅16个月,就迅速突破了1亿用户量。利用亚马逊云科技具容错性及高性能的基础设施,华特迪士尼公司已经将Disney+迅速扩展到北美、欧洲、亚太和拉丁美洲的59个国家。

    华特迪士尼公司《曼达洛人The Mandalorian》剧照

    华特迪士尼公司在2017年8月宣布有意向推出专用的流媒体服务后,花了一年时间为流媒体服务打基础。借助由亚马逊云科技支持的灵活安全的云上视频基础设施,Disney+得以在2019年11月12日推出后24小时就支持超过1000万的新用户注册。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高度期望,以及应对这样巨大的全球规模需求,Disney+的技术专家与亚马逊云科技密切协作,以平衡负载、应对流量高峰,满足观众针对《汉密尔顿Hamilton》、《花木兰Mulan》和《曼达洛人The Mandalorian》等优质内容的巨大峰值需求。

    亚马逊云科技全球战略性客户副总裁Carla Stratfold表示:”Disney+通过世界一流的、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视频服务,为全球观众带来了深受喜爱的角色和永恒的故事。只有亚马逊云科技成熟的全球基础设施和无与伦比的能力,才能交付如此可靠、可扩展和性能丰富的服务,来赋能这一令人兴奋的世界级流媒体服务在全球的扩展。我们期待着继续为华特迪士尼公司提供全面的云计算能力和专业知识,帮助他们在全球为迪士尼粉丝重塑流媒体娱乐。”

    关于亚马逊云科技

    15年多以来,亚马逊云科技 (Amazon Web Services)一直是世界上以服务丰富、应用广泛而著称的云平台。亚马逊云科技一直不断扩展其服务组合以支持几乎云上任意工作负载,目前提供了超过200项全功能的服务,涵盖计算、存储、数据库、联网、分析、机器人、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安全、混合云、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媒体、以及应用开发、部署与管理等方面,遍及25 个地理区域的80个可用区(AZ),并已公布计划在澳大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西班牙和瑞士新建5个区域、15个可用区。全球数百万客户,包括发展迅速的初创公司、大型企业和领先的政府机构都信赖亚马逊云科技,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服务强化其基础设施,提高敏捷性,降低成本。欲了解亚马逊云科技的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aws.amazon.com。

     关于Disney+

    Disney+流媒体平台专供来自迪士尼、皮克斯、漫威、星球大战和国家地理的电影和节目,在一些国际市场以Star作为新的综合娱乐内容品牌。作为迪士尼媒体和娱乐发行部门的一部分,Disney+可以在绝大多数联网设备上使用,提供无广告的节目,包括各种原创的、正片长度的电影、纪录片、真人和动画系列,以及短片视频。不仅可以前所未有地访问迪斯尼已有的电影和电视娱乐宝库,该服务也是迪斯尼工作室最新发行内容的独家流媒体家园。


    ]]>
    神州数码:公司是独立的第三方云计算服务商,华为云和阿里云均是公司深度合作的云厂商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请问华为云跟阿里云与公司业务是否有竞争关系还是供应商关系?

    神州数码(000034.SZ)5月7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尊敬的投资者,公司是独立的第三方云计算服务商,云管理服务能力覆盖全球大多数主流云厂商,华为云和阿里云均是公司深度合作的云厂商。感谢关注。

    (记者 王晓波)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每日经济新闻


    ]]>
    2021年云计算市场发展状态报告 Sat, 27 Jul 2024 15:54:53 +0800 来源:Flexera

    Flexera发布了《2021年云计算市场发展状态报告》。

    报告探讨了全球云决策者和用户对公共、私有和多云市场的看法,分享其当前和未来的云战略,提供了一些关于这些年来一些趋势如何变化的观点。

    调查捕捉到了组织在云之旅中如何取得进展的见解,包括公共云和私有云的混合、云中的工作负载和数据量、最大的挑战和计划、成本管理问题,以及他们使用的云提供商、技术和工具。

    报告关键信息摘要:

    1.企业拥抱多云(Multi-cloud)

    92%的企业采用了多云战略,80%的企业采用了混合云战略

    49%的企业采用云计算的思洛存储器工作负载,45%的企业采用云之间的数据集成

    只有42%的参与组织使用了多云管理工具

    受访者平均使用2.6个公共云和2.7个私有云

    企业有多云战略

    2.公共云应用继续加速

    36%的企业每年在公共云上的花费超过1200万美元。

    55%的企业工作负载预计将在12个月内进入公共云。

    90%的受访者预计,由于疫情,云的使用将超过计划。

    云迁移的最大挑战是了解应用程序依赖关系。

    企业年度公共云支出

    3.了解云计划和指标

    61%的组织计划在2021年优化云成本,使其连续第五年成为首要举措。

    59%的组织计划专注于云迁移。

    76%的组织使用成本效率和节约来衡量云进度。

    2021年所有组织的云计划排名

    4.组织正在采取一种集中化的云方法

    77%的企业拥有中央云团队或云卓越中心(CoE)。

    54%的云团队负责管理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的使用和成本。

    63%的企业报告使用云管理服务提供商(MSP)管理公共云使用。

    所有组织采用中央云团队/CoE

    5.企业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安全、支出、治理和专业知识

    81%的人认为安全是一项挑战,其次是79%的人认为管理云开支是一项挑战,75%的人认为治理、缺乏资源/专业知识和法规遵从性是一项挑战。

    55%的人认为理解软件许可证的成本影响是一项首要的云挑战。

    所有组织面临的最大云挑战

    6.企业难以应对不断增长的云支出

    受访者估计,30%的云支出被浪费了。

    企业并没有利用所有云提供商的折扣选项,但采用率正在上升。

    用户正在利用自动策略在下班后关闭工作负载(49%)。

    优化云成本的策略类型


    ]]>
    10亿美元大单!谷歌云获有史以来最大云计算合同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据报道,谷歌和西班牙语内容及传媒公司Univision今日达成一项交易,该合作旨在利用谷歌云计算能力来推动Univision的媒体和内容资产组合的增长。有报道称,这笔交易的金额超过10亿美元,也是谷歌赢得的最大云计算合同之一。

    谷歌云

    目前,谷歌云在全球拥有许多客户,今年2月消息,Twitter将扩大与谷歌云(Google Cloud)已经维持了多年的合作关系,旨在提升其数据分析能力。Twitter与谷歌之间的合作始于2018年,彼时Twitter将Hadoop集群转移到了谷歌云平台,这是该公司当时Partly Cloudy战略的一部分。在扩大合作范围之后,Twitter将把自己的离线分析、数据处理和机器学习工作负载转移到谷歌的Data Cloud平台上。

    前不久,以色列财政部宣布亚马逊webservices和谷歌云成为Nimbus四期项目的赢家,该项目将为政府公共部门和军方提供云服务。据悉,亚马逊和谷歌击败了竞争对手微软、甲骨文和IBM,赢得了这份合同。两家公司将在该地区建立本地云站点,初始投资为12亿美元,这些站点将安全地保存以色列境内的数据。


    ]]>
    埃森哲与亚马逊云科技深化合作、夯实云优先战略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2021年5月6日,作为全球和中国国内重要的合作伙伴,埃森哲与亚马逊云科技致力于提供从战略规划、云迁移、云原生、安全合规、云管理和运营等各环节端到端的全栈式云服务,帮助各行各业的客户迅速成为“云优先“企业。

    在亚马逊云科技15年的公司历程中,埃森哲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已经超过13年。目前在埃森哲从事亚马逊云科技业务的部门中,全球已经有2万多名技术人员接受过亚马逊云科技的专门培训,其中1万多人共获得了超过12000项亚马逊云科技专业认证。埃森哲已经获得了20多项亚马逊云科技的云服务交付能力认证,完成了超过8万个工作负载上云。2020年9月,埃森哲宣布在三年内投入30亿美元,帮助企业构建云优先的基础架构,加速其数字化转型。与包括亚马逊云科技在内的大型云厂商的合作,是埃森哲云优先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多年的上云探索和实践中,埃森哲将成功上云的方法论总结为五大要素。一是规模化迁移,根据自身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基础设施,快速、安全、坚定信心地将工作负载迁移到云端;二是与大厂合作,利用亚马逊云科技这样大型云服务商的创新和投资,创造自身业务的价值;三是进化与提速。针对云环境重组架构、应用程序和数据,提高组织行动力和敏捷性;四是运行与优化。采用新的运营方式,推动企业云资产达到前所未有的绩效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五是创新和增长。让云技术成为数字化转型杠杆,为快速尝试、创新和全新商业模式奠定坚实基础。

    埃森哲大中华区企业技术创新事业部运营与交付总裁贾缙表示:“过去13年里,埃森哲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业务发展迅速。一方面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帮助,培养了大量云技术人员,同时自身也基本完成了云转型的工作,大部分的IT系统已经在云中运行。目前在云相关领域埃森哲业务已形成两大方向,一是J2C(Journey to Cloud),帮助和指导企业上云,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二是JiC(Journey in Cloud), 企业上云之后,帮助企业充分利用云的功能,挖掘业务价值。埃森哲已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打造了超过20个行业解决方案,广泛覆盖生命科学、工业、金融、零售、酒店与旅行、公共服务等行业。“

    默沙东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研发密集型生物制药公司,其研制生产的处方药、疫苗与生物制品、动物保健产品,为全球 140 多个市场提供创新的医疗解决方案,预防及治疗包括癌症、传染病如艾滋病病毒和埃博拉病毒在内的人类疾病,以及各种新兴动物疾病。埃森哲凭借对生命健康行业的信息安全合规需求的充分理解,以及对由光环新网和西云数据运营的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区域网络安全合规的经验,在跨国企业复杂需求的项目实践基础上,形成了满足中国区域特点的创新解决方案,帮助默沙东构建了安全可信、满足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合规要求、适用于不同部门灵活可扩展的云上着陆区。

    日本武田制药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企业,专注于肿瘤、罕见病、消化和神经科学四大核心治疗领域的药物研发,并在血液制品及疫苗领域进行专项研发投入,致力于为全球患者提供高度创新的药物和变革性的疗法。埃森哲携手亚马逊云科技与武田制药签订了一项为期五年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协议,助其将80%的业务迁移到云,减少内部数据中心的占地面积,降低资本支出。上云后,武田制药在不到 5 天的时间里便为 COVID-19 研发联盟启动了安全的数据共享和临床试验加速平台。如果没有云,启动该平台大约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武田制药正在利用云计算建立数字连接的血液捐赠中心,优化血浆收集过程,计划到 2024 年将其血浆收集和制造能力提高至少 65%,加速为稀有和复杂疾病患者开发关键的、挽救和维持生命的新疗法。

    一家制造船舶发动机和动力涡轮的工业制造公司一直致力于寻找提高效率的方法。该企业与埃森哲合作,协助预测他们制造的船用发动机何时需要维修。使用机器学习模型来准确预测换新服务周期是公司服务和零件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延迟的反应可能导致客户转移到其他零件制造商和服务公司,因此时机至关重要。在亚马逊云科技的支持下,该解决方案通过分析从船舶的发动机和机舱上基于传感器的实时信息来获取洞察力,这些信息与船舶在海洋中航行时的 GPS 数据相关。通过这些数据,埃森哲和亚马逊云科技帮助该公司改善了发动机故障的预测,最终帮助该公司的零件和服务销售收入大幅增长。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云服务产品管理总经理顾凡表示,“亚马逊云科技合作伙伴是我们在中国发展业务必不可少的力量。我们非常高兴与埃森哲这样全球领先的服务公司一起,通过亚马逊云科技全球广泛而深入的云服务和技术,持续、快速的创新,赋能合作伙伴业务发展,深耕垂直行业,提升合作伙伴服务客户的能力,加速合作伙伴自身和客户的重塑。”


    ]]>
    亚马逊云科技财报:2021年Q1收入超135亿美元 同比增长32%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2021年4月30日,亚马逊公布了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财务业绩。2021年第一季度,亚马逊净销售额达到1085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755亿美元增长44%。其中,亚马逊云科技净销售额达到135.03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02.19亿美元增长32%;2021年第一季度运营收入41.63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0.75亿美元增长35%。

    亚马逊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杰夫·贝佐斯表示:“今年,我们的两个‘孩子’一个已经10岁,另一个则15岁了。经过多年的培育,他们飞速成长并且已经独立。亚马逊Prime Video已经进入第十个年头,过去一年中,超过1.75亿的Prime会员通过Prime Video线上观看节目和电影,流媒体播放时间同比增长超70%。Amazon Studios获得了史无前例的12项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和两次获奖。即将上映的原创剧集更是层出不穷,包括汤姆·克兰西(Tom Clancy)的《冷血悍将(Without Remorse)》、《明日之战(The Tomorrow War)》、《地下铁道(The Underground Railroad)》等等。而在短短15年间,亚马逊云科技已经成长为年销售额540亿美元,能够跻身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之列。亚马逊云科技的业务增长速度还在逐年加快,同比增长达到32%。从Airbnb爱彼迎到麦当劳再到大众汽车,这些公司选择亚马逊云科技不仅是因为我们提供更广泛的工具和服务,更是因为我们秉承客户至尚的理念不断为他们持续创新。我们爱Prime Video和亚马逊云科技,并为拥有他们感到十分自豪。”

    2021年,亚马逊在领英美国最佳雇主排名中位列第一,该榜单根据公司吸引和保留人才的能力评选出最受欢迎的雇主,评选维度包括晋升制度、员工学习新技能的机会、雇佣不同背景不同教育水平的员工以及性别多样化。此外,亚马逊在《财富》全球最受尊敬公司榜单中位列第二,并在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最具创新力企业排名中位列第三。

    亚马逊正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全球基础设施 100% 使用可再生能源,比最初定下的 2030 年目标提前了五年。亚马逊在全球共有206个可再生能源项目,包括71个公用事业规模的风能和太阳能项目及135个设施和商店的太阳能屋顶。亚马逊是全球以及欧洲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企业采购商。在欧洲,我们投资了超过2.5吉瓦的可再生能源产能,每年足以为超过200万户欧洲家庭供电。

    2021年第一季度,亚马逊云科技宣布了众多来自各行各业的客户迁移上云的新闻,其中包括:

    • 在电信行业,DISH网络公司正在借助亚马逊云科技先进、可靠且安全的基础设施,构建一个基于云的5G开放无线接入网络(O-RAN),从核心到边缘提供一致、高性价比的性能。

    • 媒体和娱乐行业持续向亚马逊云科技快速迁移。其中,华特迪士尼公司(Walt Disney Company)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将Disney +扩展至全球超过1亿订阅用户。

    • 一些举世闻名的体育联盟也选择亚马逊云科技作为技术提供商为粉丝提供变革性的体验。例如,美国国家曲棍球联盟(NHL)使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其他亚马逊云科技技术打造全新观看体验并进行深入的数据统计和分析。美国职业高尔夫球运动员协会(PGA)巡回赛(TOUR)采用亚马逊云科技和机器学习技术改变高尔夫球赛内容的创建、传播和体验方式。德国足球甲级联赛推出三项由亚马逊云科技技术支持的全新“德甲赛况”分析数据,让球迷更深入地了解赛况。FI(一级方程式赛车)在2021年赛季推出六项全新的、由亚马逊云科技提供支持的F1 洞察(统计数据分析),将使用包括机器学习在内的一系列亚马逊云科技技术,帮助赛车迷更好地理解他们喜爱的赛车手的比赛策略。

    • 汽车企业也在继续选择亚马逊云科技支持下一代车辆的开发。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之一大陆集团(Continental)宣布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开发大陆汽车边缘云平台(CAEdge),让汽车制造商能够开发、部署并管理代码以运行联网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亚马逊云科技与戴姆勒旗下Torc Robotics公司正合作在云中扩展自动驾驶卡车开发平台,助力Torc Robotics加速自动驾驶技术的测试和商业落地。瑞士ABB集团宣布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开发基于云的电动汽车车队管理系统,助力公司在保持业务连续性的同时加速车队的电气化。

    亚马逊云科技宣布在日本大阪正式启动由三个可用区组成的第二个区域。此前,亚马逊云科技在亚太地区已经在8个区域拥有25个可用区,包括北京、香港、孟买、宁夏、首尔、新加坡、悉尼和东京。在全球范围内,亚马逊云科技已经在25个地理区域中拥有80个可用区,并计划在澳大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西班牙和瑞士推出5个区域以及15个可用区。

    亚马逊云科技和红帽(Red Hat)宣布基于亚马逊云科技的Red Hat OpenShift服务(ROSA)全面可用。这是一项新的托管服务,使Red Hat OpenShift客户可以更轻松地在亚马逊云科技上构建、扩展和管理容器化的应用程序。借助ROSA,客户可以享受更加简化的Kubernetes集群创建,而无需手动扩展和管理底层基础设施。ROSA简化了将本地Red Hat OpenShift工作负载转移到亚马逊云科技的过程,并可与亚马逊云科技其他服务更紧密集成。

    亚马逊云科技宣布AQUA for Amazon Redshift全面可用。作为一种创新的新型分布式硬件加速缓存,AQUA可以使Amazon Redshift查询的运行速度比任何其他云数据仓库最高快10倍。AQUA将计算引入存储层,消除了数据在不同存储位置和计算集群之间不必要的移动,帮助客户避免网络带宽限制。AQUA让客户有了显示更加实时的仪表盘,节省了开发时间,并且让其系统更容易维护。

    亚马逊云科技宣布新一代内存优化实例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Amazon EC2)X2gd实例已全面可用,它由亚马逊云科技自研、基于Arm构架的Graviton2处理器提供支持。全新X2gd实例与当前基于x86的X1实例相比,性价比提升可高达55%;而与其它基于Graviton2的实例相比,每个vCPU配置的内存容量更大。X2gd实例兼具更高的性能和更大的内存,使客户能够更高效地运行内存密集型工作负载,例如内存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作负载、实时分析和实时缓存服务器等。

    亚马逊云科技推出Amazon Lookout for Equipment,该全新服务采用亚马逊云科技开发的机器学习模型帮助客户对其设施中的设备进行预测性维护。Amazon Lookout for Equipment从客户工业设备中获取传感器数据(如压力、流量、转速、温度和功率),训练一个专有的机器学习模型,进而基于客户设备的实时数据流来准确预测机器故障或性能欠佳的早期预警信号。有了Amazon Lookout for Equipment,客户可以快速、精准地检测设备异常,快速诊断问题,减少错误警报,并在机器发生故障之前采取行动而避免昂贵的停机损失。

    亚马逊云科技宣布Amazon Lookout for Vision正式可用,该服务利用计算机视觉和先进的机器学习能力分析图像,以发现制造过程中产品或流程的缺陷和异常。通过采用先进的机器学习技术,Amazon Lookout for Vision可使用低至30张基准图像为客户训练模型。通过使用Amazon Lookout for Vision,客户可以快速开始检测产品的制造和生产缺陷(例如裂纹、凹痕、不正确的颜色、不规则形状等),防止这些成本高昂的瑕疵进入到运营环节甚至送达客户手中。

    亚马逊云科技宣布Amazon Lookout for Metrics正式可用。这是一项全新的完全托管服务,使用机器学习检测指标中的异常情况,帮助企业诊断问题并确定根本原因。Amazon Lookout for Metrics帮助客户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准确度监控业务中的重要指标,如收入、网页浏览量、活跃用户、交易量和移动应用安装等。客户无需机器学习经验,即可通过该服务更容易地诊断异常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如收入意外下降、购物车的高弃购率、支付交易失败高峰、新用户注册增加等。

    亚马逊云科技宣布推出 Amazon Elastic File System (Amazon EFS)单区存储类,与现有的 Amazon EFS 相比,在提供相同特征和优势的情况下,存储成本降低了47%。Amazon EFS 单区存储类在单个可用区内冗余存储数据,尤其适用于希望为工作负载和应用选择成本优化的文件存储的客户(如内容管理、开发人员应用等),他们无需多可用区级 Amazon EFS 的可用性和持久性,即不必在多个可用区中存储数据。


    ]]>
    出价20亿美元,IBM将收购云计算软件公司Turbonomic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据知情人士称,IBM已同意收购Turbonomic,后者是一家帮助企业监控业务应用程序性能的软件提供商。

    消息人士称,这是自2019年IBM以340亿美元收购开源软件公司Red Hat以来最大的一笔交易,对Turbonomic的估值为15-20亿美元。上述消息人士在交易正式宣布之前要求不具名。

    这是IBM首席执行官Arvind Krishna去年上任以来的第11笔收购交易。Turbonomic为企业提供能够实时提高应用程序性能和合规性的软件。


    ]]>
    亚马逊云科技机器学习深化人工智能教育 多个产品服务进入北京德威课堂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2021年4月29日讯,北京德威英国国际学校(Dulwich College Beijing)日前正式引入全球领先云服务提供商亚马逊云科技的Amazon DeepRacer自动驾驶赛车、Amazon Alexa智能语音助手和Amazon DeepComposer智能音乐键盘等多项机器学习产品和服务,向学生提供寓教于乐、理论结合动手实践的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课程。

     

    de1.png

    北京德威英国国际学校在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教育方面享有盛誉。2020年,北京德威的SE21/STEAM教学项目从全球200多个高质量申请中脱颖而出,赢得了2019年度国际学校创新教学奖。SE21中的“S”代表STEAM,“E”代指创业精神(entrepreneurship)和环境可持续性(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21”代表21世纪技能框架。学校设有一个专门的SE21中心,为学生提供场所,可以用于练习商业比稿演讲、一期机器人设计、编程、CAD/CAM、平面设计、影视制作、数码技术和虚拟现实等的学习基地。学生可以真正体验到企业家精神,参与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了解工程设计、影视制作和进行项目式学习等。SE21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活动、课程或场地,还意味着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变革性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获得终生受用的技能和素养。SE21着眼于为学生创造大学之后的各种学习机会,注重项目式学习的实践,达到学以致用。

    为了更好地支持北京德威的STEAM教育,亚马逊云科技与学校一起,从青少年的兴趣出发,探索生动有趣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更深刻地掌握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知识和应用。北京德威将利用亚马逊云科技的专业服务,由亚马逊云科技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行业专家协助老师一起,设计SE21/STEAM的人工智能课程内容,提高课程教研效率,并且让课程的更新迭代及时跟上行业变化。亚马逊云科技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行业专家也会提供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帮助老师快速掌握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知识,加深对行业前沿的理解,形成一个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具备全球视野的STEAM教师团队。

    Amazon DeepRacer是基于云的 3D 赛车模拟器、由强化学习驱动的全自动 1/18 比例赛车,是亚马逊云科技近几年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独具特色的产品,用于教学实践,可以让老师和学生通过上手体验的方式探索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应用场景。目前,北京德威的学生已经自行发起成立了DeepRacer俱乐部,运用Amazon DeepRacer服务设计线上线下比赛,通过深度参与、以赛促学的形式进行机器学习的探索。学校还会邀请亚马逊云科技美国总部的机器学习专家为学生进行线上培训和比赛辅导,根据青少年的特点程度编写教程,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学习热情。

    北京德威英国国际学校校长柯睿林(Anthony Coles)表示,“德威集团价值之一正是创新精神。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将帮助学生延展思考,真正着眼于将技术和知识应用于解决当今世界中的现实问题。通过携手亚马逊云科技开展这一教学项目,学生可以了解最新科技,掌握相关的技能,未来为行业、社会、人类乃至这个星球做出贡献。”

    北京德威英国国际学校科技与创新教务主任Yosef Karasik补充道,“我们倡导的创新精神是让学生有机会自己创造项目、实践自己的创意,以及在各自领域进行创新,正如亚马逊云科技在云计算领域所践行的一样。亚马逊云科技的服务和设备可以让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切合实际,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该教学项目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实验技术的真实应用,而不仅仅是在课堂通过听讲或看视频的方式而进行单纯的理论学习。它让学生可以应用技术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甚至帮助到社区,这也将进一步实现基于共情的教学实践。”

    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区政企事业部总监段微之表示,“亚马逊云科技一直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赋能STEAM教育,培养新一代创新人才。我们非常高兴能与北京德威合作,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最新知识以青少年喜爱的方式带进中学校园。我们希望借助自身的创新产品和技术,在助力未来人才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
    大举攻向数据中心市场:Arm新服务器芯片设计性能提升50%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芯东西4月28日报道,今日,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公布了Neoverse V1和N2服务器芯片平台的最新性能数据,其处理能力比上一代N1提高了40%~50%。Neoverse V1平台首次支持可伸缩矢量扩展(SVE),N2平台则率先采用全新Armv9架构的平台,拥有比N1更高的核心数、性能和能效。

    作者 |  心缘

    编辑 |  漠影

    两者都支持新的数据类型和指令集,并针对高性能计算和AI等工作负载做了优化。

    去年9月,Arm发布新的Neoverse N2和V1平台,但并未提及详细性能。如今Arm正式公开两款全新平台的性能、能效、总拥有成本等细节,以及腾讯、阿里等合作伙伴采用该设计的案例,并宣布基于N2的芯片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出。

    尽管Arm并未直接对比Neoverse平台与英特尔、AMD产品的性能,但从图中可以看到,Neoverse系列芯片已经非常有竞争力。

    同时,Arm也发布了构建基于Neoverse V1和 N2 平台高性能SoC的关键部件——CMN-700。

    Arm基础设施事业部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Chris Bergey称,Arm想改变行业对部署基础设施的思维,每一个创新者都不应该被要求在性能与能耗之间进行抉择,而Neoverse平台提供了两者兼得的最佳解决方案。

    一、Arm Neoverse已走过十年历程

    Arm基础设施业务高级副总裁Chris Bergey说:“现在是时候让Neoverse跨越所有基础设施了。”

    从起步至今,Arm Neoverse已经走过十年历程。

    早期其基础设施内核是Cortex-A72,有出色的能效比、媲美竞争对手的单核性能表现,通过合作伙伴的智能网卡、DPU、物联网芯片在网络及边缘应用场景中发挥价值。

    随后,2019年,Neoverse N1和CMN-600 Mesh网络将线性性能扩展到非常高的内核数量,更加适合云服务。据其分享,N1单核性能已经比肩或超过传统SMT线程的性能。

    Arm技术专家称,尽管其竞争对手陆续推出新的芯片,但它们仍无法与N1的单线程性能匹敌。

    通过Neoverse V1和N2,Arm想进一步改变业界对部署基础设施的看法,使得大家无需在性能与能效之间做选择,而是两者兼得。

    Arm还将帮助合作伙伴在单芯片或多芯片封装中,都能以同质或异质的方式提供解决方案。

    据Arm技术专家介绍,Arm与领先的晶圆代工厂深入合作,在多个先进的工艺节点上开发出了性能和功耗优化的POP IP。

    随着Project Cassini和Arm SystemReady启动,Arm的标准和认证项目计划正持续推进,并逐步扩展到基础设施和物联网边缘。

    今天,Arm正式揭晓Neoverse V1和N2平台的技术细节。

    二、Neoverse V1:机器学习工作负载可提升4倍

    Neoverse V1是Arm强调性能优先的新型计算系列的第一个平台,客户可基于该架构灵活地为大型数据中心服务器设计芯片。

    这是Arm迄今设计的最宽微架构,Arm预期它在多核配置中能胜过市场上其他产品。

    Arm为其加宽了微架构,并增加了缓冲区和队列的深度,因此在运行中能容纳更多运行中的指令,支持高性能和百万兆级计算等市场应用。

    与N1相比,Neoverse V1带来了50%的性能提升,在各种矢量工作负责中性能优化约1.8倍,通过各种新的指令,机器学习工作负载最高可优化4倍。

    客户可以自由选择适当的IO尺寸,并利用芯片集和多芯片功能来提高内核数量和性能,不过采用的方法是组合可提高良品率、降低成本的小型芯片。

    法国芯片公司SiPearl和韩国电子通信研究所( ETRI)的高性能计算(SoC)均可展现这些设计元素的优势,这被Arm看作是高性能计算的发展方向。

    V1新增的一个关键功能是SVE,可使其在每核性能方面领先,使用SVE的代码寿命更长,并为SoC设计者提供更好的灵活性。

    SVE为开发者提供了一套全新的矢量编程和数据操作工具,能直接取用相同代码进行自动矢量化,处理速度相比NEON可提高3.5倍。

    由于SVE与矢量长度无关,因此相同代码不加修改即可在V1上运行,如果在V1上加倍SVE矢量的宽度,对应处理速度也几乎提速1倍。

    三、Neoverse N2:单线程性能提升了40%

    另一种芯片微架构Arm Neoverse N2平台,是第一个基于Arm公司最新Armv9架构的内核,也是第一个具备SVE2功能的平台。

    Neoverse N2在安全性、能耗以及性能方面都有全面提升,并能为用户减少TCO的每瓦性能表现。相比于N1,N2在保持相同水平的功率和面积效率的基础上,单线程性能提升了40%。

    N2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可以横跨从高吞吐量计算到功率与尺寸受限的边缘和5G应用场景,并在这些应用中带来优于N1的表现。例如,在云端上提升1.3倍的NGINX,在5G边缘应用上提升1.2倍的DPDK数据包处理。

    SVE2是Armv9的重要特性之一,能显著提升从云到边缘的性能效率、可扩展性及安全性。

    和SVE一样,SVE2也属于与矢量长度无关的指令集,用户只需编写、编译一次代码,即可在各种硬件上运行,还能充分利用可用的矢量带宽。

    在机器学习、数字信号处理、多媒体、5G系统等广泛应用场景中,SVE2不仅带来大幅性能提升,还带来了SVE具备的编程简易性及可移植性等优势。

    四、新Mesh互连技术助力打造异构SoC

    构建基于V1和N2高性能SoC的关键要素,就是Arm Neoverse CMN-700 Mesh互连技术。

    CMN-600为可扩展、高内核数、高性能SoC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新一代Arm Neoverse CMN-700被Arm称作是业界最先进的Mesh互连技术,在每个矢量上进一步提升了性能——从内核的数量、缓存的大小,到附加内存和IO设备的数量和类型。

    对于基于V1的高性能计算平台而言,支持高带宽DDR5和HBM内存系统至关重要,而CMN-700即可实现这一点。

    其另一个关注重点是对多芯片功能的助益,以便为数据中心资源池化的增长提供更多定制选项。CMN-700中还增加了CXL功能,可为内存扩展和智能一致性加速器构建主机或端点设备。

    多芯片功能的一项重要升级是针对传统多插槽设计和新的芯片集或多芯片集成提高性能和优化功能,这为突破传统的硅掩膜版限制提供新的机遇,同时也使得紧密耦合的异构计算能拥有更大的灵活性。

    五、腾讯、阿里均已测试Neoverse平台,服务器性能提升明显

    基于Neoverse平台的新功能,Arm合作伙伴及客户能更加顺利地实现从云端到边缘的部署。

    Honeycomb.io证实说,他们在15小时内便完成将其接收量应用程序移植到AWS Gravition2上,同时工作流程的实例使用量减少了30%。

    在云服务方面,腾讯与Arm持续合作,腾讯在硬件测试和软件支持方面持续投入,使其在云应用上能采用Arm Neoverse技术,每瓦性能表现出色,软件部分既支持已编译和解译的代码库,也支持为这些代码库提供支撑的微服务框架。

    腾讯专项测试技术中心总监黄闻欣(Victor Huang)说,通过TencentBench测试框架发现,得益于更多可扩展的CPU核心数,Arm服务器比传统的服务器性能表现更强劲,尤其在AI推理和图片处理领域优势非常明显。

    阿里云在即将上线的基于Arm架构ECS实例上完成了测试,并在SPECjbb测试数据中表现出色,通过双方紧密合作,基于Arm架构运行的DragonWell JDK性能提高了50%。用户及开发者现可到阿里云网站上注册,获取Arm系列实例的受邀测试。

    亚马逊云科技(AWS)通过收购Annapurna Labs部门成为Arm Neoverse的早期使用者,其自研服务器芯片AWS Gravition正快速布建于AWS的各个服务区域。而过去AWS推出的新实例中,有近一半是基于Graviton2平台的。

    除了在主流应用用例中,Graviton2和Neoverse也被应用于更多专用处理的应用场景。例如在EDA方面,Arm获得了所有主要工具供应商的支持,并且详细计划了Arm如何将EDA的工作负载移上云端。

    甲骨文(Oracle)已宣布计划在Oracle云基础设施上采用Ampere Altra CPU,为各种工作负载提供最佳的性价比。

    在高性能计算(HPC)方面,今年4月,印度电子信息技术部(MeitY)宣布将加入法国芯片公司(SiPearl)和韩国电子通信研究所(ETRI)的行列,采用Neoverse V1驱动国家级百万兆级高性能计算项目。

    在通信方面,Marvell发布了基于Neoverse N2的OCTEON系列网络解决方案,预计将于2021年底前试产,比上一代OCTEON的性能提升3倍。

    结语:Arm正大举攻向服务器芯片市场

    对于目前运行的各种工作负载和应用程序,Arm正尝试推出能兼顾高算力和低功耗的计算解决方案,这对于主导x86架构的服务器处理器供应商英特尔和AMD无疑正造成新的冲击。

    但Arm表示,意味着,“一刀切”计算方法不再是合适的解决方案。这是对使用x86架构的主要服务器供应商英特尔和AMD一次攻击。

    今天Arm新公布的讯息还只是冰山一角。总体来看,Arm正在提高其在计算机市场的竞争力。随着Arm处理器大量走向云端服务器,已经垄断绝大多数手机处理器市场的Arm,将会无处不在。


    本文来源:智东西

    ]]>
    余承东驾上「华为云」,路向何方?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面对阿里云这样的目标,华为云的「减法」能否有用?

    余承东执掌云计算业务后,其首秀留给了华为云的开发者们。

    4 月 25 日,华为开发者大会 2021(Cloud)(简称 HDC.Cloud 2021)上午 Keynote 环节,最大的亮点之一是身兼数职的余承东首次以华为云 CEO 身份正式对外亮相。余承东能给华为云业务带来什么改变?作为舵手,华为云业务又将驶向何方?华为终端的传奇能否延续到云业务上?成为外界普遍关注的核心焦点。

    2021 年 1 月末,华为内部发文,华为消费者业务 CEO、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将在原岗位上,兼任华为云与计算 BG 总裁。这是继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调整至消费者 BG 后的又一重大调整。

    紧接着,华为 2020 年业绩发布会后,华为云再次发生变动。华为云与计算 BG 撤销,重回 BU,服务器、存储等业务划分到 ICT 产品解决方案部门。华为轮值董事长之一徐直军担任华为云董事长,余承东担任华为云 CEO,华为消费者云服务总裁张平安任命为华为云 BU 总裁。

    无论是徐直军,还是余承东都是华为功臣级人物,华为云突然之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方面,华为云从 BG 降级为 BU,一些硬件业务拆分到其他部门,更加突出了云业务的软能力,同时,华为云又集结了华为集团的精英智囊团。两股看似互斥、相互矛盾的「力量」真的能让华为云的未来更具想象空间吗?

    首次亮相后,余承东带来了什么?

    开发者大会前两天,华为云传出好消息。

    国际调研机构 Gartner 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20 年华为云在全球 IaaS 市场上排名升至中国前二、全球前五名,在主流云厂商中增速最快。

    华为开发者大会 2021(Cloud)发布会上,余承东在演讲开篇就提及华为云困境下「逆风飞翔」,华为云增速 168%,全球主流云厂商排名第一。鲲鹏、昇腾增长了 6 倍,存储业务中国市场份额第一,全球前四。合作伙伴方面全球超 2 万家,开发者超 240 万。

    余承东坚定地看好云计算的未来。

    「云一定是未来的趋势。全面云化势不可挡,云将是 ICT 产业的未来,是每个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底座。」Gartner 一组支撑数据显示,到 2025 年,企业传统数据中心将关闭 90%,全球企业云技术使用率将达 100%。

    云业务增速向好,云未来走势清晰,余承东将其余所有时间留给了华为云六大产品、服务。正式发布了华为云 CCE Turbo 云容器集群、CloudIDE 智能编程助手、GaussDB(for openGauss)数据库等产品。面向开发者,提供技术支持,并提升开发效率和质量。

    六款产品无一例外指向 AI 人工智能和云原生两大基础能力。比如,华为云 CCE Turbo 云容器集群从云原生技术之一容器的维度,加速网络、计算与调度;华为云盘古大模型则侧重 NLP(自然语言处理)和 CV(机器视觉)两项 AI 能力,解决企业复杂场景,通过小样本数据达到高精度的效果。

    2018 年,华为云提出「黑土地」理念,即所有的应用都孕育、生长在云计算的土地上。随后华为又先后提出「普惠云」、「智能体」概念。在华为云未来的发展计划轴线上,余承东此次依旧延续了先前华为云的调性和策略,即云解决方案、云服务商业模式、云伙伴优先;强化软件能力;繁荣生态,做智能世界的黑土地。

    尤其是生态方面,开发者大会邀请来 SaaS、ISV 等伙伴,还通过「沃土云创」计划、鲲鹏众智计划、昇腾众智计划等,提供资金、资源、商业推广为产业伙伴的支持。

    但是这些依然不够,华为云更希望经过一系列调整翻盘市场,实现绝地反超。毕竟,云市场因马太效应,强者更强,绝大部分利润属于行业第一名,所以,云市场只有第一名,没有第二名。

    集结中的华为,瞄准了谁?

    有意思的是,在华为云公布全球市场排名时,阿里云也在几乎同一时间公布了其全球云服务排名,全球第三,亚太第一。

    一直以来,华为云避免不了外界将其与阿里云,甚至是腾讯云进行正面比较。与阿里云、腾讯云的互联网基因不同,华为以硬件基础设施起家,华为云算是「半路出家」,真正意义上进入市场时间较晚。此外,早期华为进入云计算市场,因与自身部分硬件业务,与上游运营商客户等存在竞争,华为对待云计算的姿态也与阿里云、腾讯云有所差异。

    华为 Cloud BU 总裁、华为消费者云服务总裁张平安在会后接受采访时,认为华为的专长的确是硬件基础设施,但在数字时代,这不是华为云的缺点,反而是优势所在。因为,数字时代有大量的硬件基础设施投入。

    「华为在计算、存储、连接做了很多年工作和积累,移动智能技术异军突起,以及近期的智能自动驾驶,关于车的一系列技术和部件,都是有别于其他云厂商的特点;第二,华为三十多年来,一直服务于运营商在内的政企客户,对政企客户的需求理解深刻;第三,华为云这次调整包含了 C 端的调整,把华为移动互联网 C 端的经验,如 HMS(华为移动服务)生态、华为帐号、支付、音频、视频等,与 IT 数字化转型流程经验结合、协同起来,开发者可对 C 端、B 端服务能力共享。」张平安对记者补充了调整后华为云的三大具体优势。

    尽管如此,调整后的华为云和国内第一阿里云、全球第一名亚马逊 AWS 走向了战略的差异路口。无论是阿里云,还是亚马逊 AWS 一直都在做业务加法,相反,华为云一直在做减法,分拆了服务器和存储等业务。

    举例来说,阿里云在去年上半年提出「云钉一体」,为了能让云与 SaaS 更紧密的结合,将钉钉、办公协作软件 Teambition、数字政务中台事业部等业务打包并入阿里智能云事业群。除了 SaaS 层面,在端的层面也进行了一系列整合,阿里云又提出「云端一体」,端既包括各种芯片,也包括各种 IT 端和 IoT 端。

    AWS 同样如此,强调从芯片、服务器、计算、存储、网络、数据库等等一整套能力,去年 Q3AWS 上线最后两个云存储服务后,集齐云存储全套服务,甚至打出「存储强,则云强」的标签。

    不过一位 IT 行业知情人士却认为,尽管华为云强调软件能力的大方向,但实际上,并没有把硬件拆分,而是与公有云相关的软件分到云部门,和硬件相关的业务分到计算部门,如数据库、操作系统等软件 OpenGauss、OpenEuler 跟着鲲鹏计算拆走。

    「主要是考虑到,拆分前,服务器和云业务在互相抢生意,包括领导层面,郑叶来和侯金龙存在一些矛盾,所以,需要余承东出面协调工作。」他向极客公园透露。

    以上说法,与 4 月 12 日徐直军在华为分析师大会上的说法不谋而合,「华为云和计算、存储业务合并在一个部门,不仅没有协同运作,反而消耗了大家的精力,因此,决定拆分,让云 BU 集中精力发展云服务。」

    不可否认的是,华为云正在集结中,无论是通过拆分业务集结,还是通过人事变动集结,目标不过是在云市场中,站稳脚跟,获得更好的利润。如张平安所言,「无论用什么样的形式,都是为了让华为云有更好的发展,更多的机遇,但对于实现路径内部依然在探讨中,没有特别定论。」

    云市场投资周期长且重,利润回报常常不对等,已经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曾经华为云提出「对标亚马逊,超越阿里云」,重大调整后的华为云,不妨把目标再聚焦,先对准阿里云,成为国内第一名。(极客公园)


    ]]>
    刘军:“3S” 转型新业务已达210亿 占联想中国收入超20%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4月27日上午消息,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今日表示,2020财年“3S” 转型的新业务超210亿人民币,年比年提升了30%,在联想中国整体营业收入中,占比已经超过20%。

    刘军称,过去几年,联想在中国推进了两大转型,第一个转型,是 “以客户为中心”转型。把过去以产品线划分的事业部,改变为以客户群划分,为不同的客户群开发专属的产品;第二个转型,是“3S”转型。在PC以外,联想沿着智能产品、智能基础设施和智慧服务这三个赛道拓展业务。

    他还表示,在智能化时代,传统IT架构正在快速向基于场景的、“端边云网智”一体化的“新IT”转变。“新IT”包括:云原生、中台化、AI智能和“端边云网智”一体化等。(新浪科技 大鹏)


    ]]>
    立即生效!英特尔 CEO 从云计算巨头 VMware 卸任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整理 | 苏宓

    出品 | CSDN(ID:CSDNnews)

    心无二用,在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成为英特尔新任 CEO 两个月后,近期,他宣布辞去此前的 VMware 首席执行官的职务,全身心地帮助英特尔重建往日的辉煌。

      

    VMware 在向 SEC 提交的监管文件中也证实了这一点,并表示,基辛格已于 2021 年 4 月 21 日告知 VMware 将辞去公司董事会及其他所有 VMware 委员会的职务,主要是“鉴于他担任英特尔 CEO 这一新职位的要求”,他个人决定向 VMware 递交了辞呈,而这份辞呈立即生效。

    因全球芯片短缺问题,包含英特尔在内的半导体企业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对于新任英特尔 CEO 基辛格而言,无疑是机遇也是一项重任。

    不久前,英特尔最新发布了 2021 第一季度财报,据财报显示,GAAP 营收 197 亿美元,同比下滑 1%,毛利率 55.2%,同比下滑 5.4 个百分点,净利润 34 亿美元,同比下滑 41%。DCG 数据中心业务营收 56 亿美元,同比下滑了 20%。

    其中基辛格认为芯片短缺是影响整个行业发展的第一要务,他表示,预计整个行业的芯片短缺将持续数年时间。封装的基板材料和芯片封装能力的短缺都将阻碍整个行业的发展。

    对于此,基辛格在掌管英特尔后,宣布 2021 年将成为英特尔「关键的一年」,英特尔将采用 IDM 2.0 战略,将投资 200 亿美元在亚利桑那州建造两个新工厂,同时基辛格宣布英特尔将创建自己的代工服务(IFS),该部门由半导体行业资深专家 Randhir Thakur 博士领导,他直接向基辛格汇报,英特尔旨在让自己生产芯片的同时也为其他公司生产定制芯片,最终计划成为美国和欧洲的主要代工产能供应商,为全球客户提供服务。同时,据了解,该服务部门将在英特尔内部以独立部门运作,因此这对于基辛格而言,辞去 VMware CEO 一职,更好地专注于英特尔当前的任务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据外媒报道,基辛格辞去 VMware 职务也或与 VMware 的转型有关。上周,Dell 公司正式宣布剥离 VMware 81% 的股份,成为两家独立的上市公司,该分拆预计在今年四季度完成。显然,如果基辛格继续担任 VMware 相关职务,无论是工作复杂性还是工作量都会有所增加。

    面对基辛格的辞任,VMware 也表示理解:“我们感谢他在董事会的多年服务以及他担任 VMware 首席执行官的职位。”

    最后,也祝愿 Intel 在曾经的 CTO、现任的 CEO 基辛格的带领下,越来越好。

    参考:

    https://www.crn.com/news/data-center/intel-ceo-pat-gelsinger-resigns-from-vmware-s-board


    ]]>
    福州城投与阿里云合作,加速建设“智慧福州”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4月26日消息,在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福州城投宣布与阿里云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产业数字化、智慧园区、智慧物业、智慧建筑等多方面展开合作。

      

    据了解,通过与阿里云的合作,福州城投希望加快建设“数字城投”,共同推动福州城投与旗下地产、园区、文旅、物业等产业板块的数字化转型,并实现组织、业务的全面在线化。

    结合阿里云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和福州城投在开发运营社区、园区、文旅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双方还将开展智慧园区、物业服务等方面的合作,打造标杆的智慧物业、停车管理平台,探索更高效安全的装配式建筑。

    随着福州城投业务的多元化,多业务如何联动发展,挖掘丰富的数据价值,也将成为双方合作的重点。在企业采购方面,阿里巴巴旗下的1688大企业采购平台也将为福州城投提供更高效的平台支持。

    福州城投集团董事长黄志强表示,福州城投的目标是成为一流的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商,相信与阿里云的合作会让这一目标更快实现,为“智慧福州”更添新的风采。

    阿里云福建省总经理王玉欣表示,阿里云一直以来积极参与福建的数字化建设,并在多个政府、金融、零售、农业、运营商等项目中取得优异成果。未来,阿里云将继续发挥技术、生态优势,助力福州城投的数字化转型。


    ]]>
    中科院云计算中心分布式存储联合实验室在广东成立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中新网4月26日电 4月24日,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中心分布式存储联合实验室成立发布会在广东省东莞市举行。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中心党委副书记左朝胜宣布实验室正式成立,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中心常务副主席张景安为实验室揭牌。

    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中心主任季统凯,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中心优秀传统文化实验室主任蒋安祥等参加活动。

    活动上,张景安致辞,他表示,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正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强劲发展势头,在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东莞身处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地带,拥有良好的科技创新基础,在此成立分布式存储联合实验室实乃明智之举。他希望实验室成立后,利用湾区的科技产业基础和创新资源,加强区块链分布式存储基础设施建设,聚焦重点领域,创造应用需求,开放应用场景,把发展区块链技术作为一项基础性、引领性的战略工程抓紧抓好,助推数字经济创新,驱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期间,左朝胜宣布中科院云计算中心分布式存储联合实验室正式成立,并由张景安等为其揭牌。同时,陈强被任命为联合实验室主任。

    “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体量的迅速增加,作为基础设施的分布式存储联合实验室,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促进要素。”实验室联合单位中科云储董事长李鸿建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实验室的成立背景与基本架构。他表示,实验室创建成立后,将把分布式存储作为区块链产业落地应用核心的技术创新、学术交流、课题研究等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提高开发和运用分布式存储技术能力,贯彻落实长期主义和可持续发展准则,为行业注入提质增效的新活力。

    “展望未来,分布式存储在迎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必然会遭遇不少的困难与挑战。”季统凯着重谈到了分布式存储技术的发展前景。他表示,联合实验室要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考虑,坚持问题导向和应用导向,为经济社会生态及各种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响应国家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号召,与其他同仁一道攻坚克难,确保分布式存储技术尽快落地,惠及人民、造福社会。

    据了解,中科院云计算中心分布式存储联合实验室将致力于利用分布式存储技术研发成果,推动转化应用落地,制定我国在分布式存储领域的各项标准。此外,该实验室还计划设立中国分布式存储技术创新发展专项公益基金,组织分布式存储产业、融资等专家,组成专家团,为相关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服务,并定期举办中国分布式存储产业学术论坛、年会,促进我国区块链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


    ]]>
    “三驾马车”推进业务纵深发展 亚马逊云科技焕新中国区战略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日前,Gartner公布了2020年全球云计算IaaS市场的调研数据,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云计算IaaS市场规模升至642.86亿美元,同比增长40.7%。据Gartner 预测,2021 年全球 IT 总支出将达到 4.1 万亿美元,相比 2020 年增长 8.4%。对于云计算的头部玩家可谓是非常振奋人心的趋势,这是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

    在3月25日亚马逊云科技中国业务战略媒体沟通会上,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发布新的“三驾马车”战略。张文翊在发布会现场宣布,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独一无二的全球优势,发挥亚马逊全球业务体系的强大支撑,并利用亚马逊的创新文化和方略,亚马逊云科技着力打造了其中国业务的“三驾马车”,包括让使用中国区域的中国客户享受到全球领先的云科技和服务以更好地深耕本地业务、海外的全球客户通过使用中国区域保持全球IT架构和体验的一致性和中国客户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全球基础设施和服务出海走向世界。这三驾马车互相融合、互相配合和互相促进,全方位服务国内外客户的业务重塑和数字化创新。

    张文翊表示,“作为全球云计算的创造者和引领者,我们在中国的愿景是利用我们与生俱来的创新精神,赋能客户的重塑,加速客户全球业务的拓展,加强本地的云人才培养,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转型,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并让全社会共同受益。”

    在过去几年,亚马逊云科技深耕中国市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张文翊表示,“中国一直是我们全球发展布局中最重要的国家之一,我们对中国的经济前景和环境也非常乐观,也在不断地加大我们在中国的投入,我们先后开通了光环新网运营的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北京)区域、西云数据运营的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宁夏)区域以及香港区域,这也使中国成为亚马逊除美国以外唯一一个拥有三个区域的国家。除此之外,我们还成立了在上海的人工智能研究院,在台北跟深圳的两个物联网实验室,希望能更好地推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在中国的落地和使用。最近我们也为了更好地贴近我们的本地客户,推出了亚马逊云科技的中文名字。“

    当前,全球不论是新兴产业还是传统产业的公司都在加速业务重塑。云计算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亚马逊云科技服务全球客户的经验。张文翊认为客户在业务重塑中有三大趋势,包括:

    趋势一:疫情确实在推动了整个企业的重塑,而很多的企业也在积极地拥抱云,来利用云的敏捷性、弹性和成本节约的优势,来快速地响应外部的变化和改善他们的成本。

    趋势二:越来越多的企业直接在云上进行了创新。全方位盘活数据,开展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物联网,他们除了能让数据服务于日常的运营之外,更推出了一些创新的用户体验,也加速了他们的业务数字化和智能化。

    趋势三:企业正在加速整个全球的业务布局,无论是中国企业向海外拓展,还是跨国公司来发展他们的国内业务,都在利用亚马逊云计算,尤其是统一的一个技术架构来快速地进入业务的落地。

    本地内循环:不断加大投资扩容扩区加快服务落地

    针对于内循环,亚马逊云科技在中国不断地加大投资,其中宁夏区域将进行二期扩容,预计二期的扩容新增的厂房设计面积、可支持的计算容量将会达到一期的1.3倍。宁夏区域从2017年正式商用以来,受到了数以千计中国客户的欢迎,二期的扩建也会进一步提高亚马逊云科技服务能力,更好地帮助客户拥抱数字化、智能化,来加快他们重塑的步伐。同时,亚马逊云科技将在今年正式发布北京区域的第三个可用区。可用区是亚马逊云科技一个比较特别的、在基础设施上面的设计,每个区域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为了稳定可靠,亚马逊云科技对区域进行了特别的设计,每个区域都会建多个可用区,每个可用区会有一些完整的、独立的电力供应、冷却系统、网络设施等,而区域跟区域之间又会有一个高速的网络互连。北京区域第三个可用区的发布也将为客户的重塑带来更多的价值。

    在中国,亚马逊云科技正在努力将全球最广泛和最深入的服务快速地落地,2020年就落地了超过400项新服务和功能,而且这个步伐也正在加速。亚马逊云科技发布了机器学习的重点服务Amazon SageMaker,大大降低了客户开展机器学习的技术和资源门槛,提高了机器学习的开发效率;也引入了大数据分析方面的服务,比如Amazon Glue、Amazon Athena、Amazon MSK和Amazon Lake Formation,数据分析方面的组件都齐全了;还上线了两项全新的文件存储的服务Amazon FSx for Windows和Lustre,存储服务的“全家桶”都落地了。Amazon EKS的落地也推动了容器化的应用,让客户可以在云和本地启动、运行和扩展Kubernetes应用。

    2021年亚马逊云科技发布了基于自研云原生处理器Amazon Graviton2,把在re:Invent上发布的多个SageMaker核心功能落地了北京区域和宁夏区域,也属于全球比较早落地的区域之一。

    这些新服务和功能的落地,大大地带动了客户的业务创新和转型,比如SageMaker在落地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已经被游戏、制造、汽车、出行等行业的各种类型的客户应用,来提高他们的机器学习能力,帮助他们加速业务创新。在2021年亚马逊云科技还会继续加速服务和功能落地的步伐。

    外循环矩阵式发展样板:搭建汽车行业端到端的完整的全产业链系统

     从2020年开始,亚马逊云科技在汽车领域取得的成绩让业界咂舌。众所周知,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国,汽车产业包括从研发设计到制造、营销、服务等多个环节是一个全球化的产业链,同时汽车产业本身也在经历着一个联网化、电动化、自动化的转型。未来从车联网到电动汽车、智能驾驶以及共享汽车,都会迎来跨越式的发展。

    亚马逊云科技看到整个汽车行业的转型有两个核心的要素:第一,汽车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需要互相地融合、带动,通过产业链的上下游,不同企业的互相配合,可以拉动整个产业的升级。第二,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也都在通过上云来进行他们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无论是整车厂商还是服务提供商、技术开发商,亚马逊云科技都看到他们在积极地拥抱云。

    如何发挥自身独一无二的优势呢?亚马逊云科技在全球已经搭建了一个汽车行业端到端的完整的全产业链系统,与汽车行业各个环节里面的领导者合作,有第一手的经验,积极地参与和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转型和创新。

    通过中国的全面布局,有能力把这些全球的经验在中国快速落地。比如在全球帮助了丰田汽车打造了一个全新的云上数据的分析平台,支持他们的车联网。在中国,也帮助丰田互联在短短的5年时间就落地了支持车联网的数据湖平台。

    亚马逊云科技也通过我们全球的技术能力和经验,来帮助本地企业来利用云计算赋能他们的业务创新。比如首汽约车、四维图新、文远知行、Momenta等,特别是在自动驾驶领域,把图像识别、训练仿真等方面的专业解决方案落地在中国,来帮助整个自动驾驶的企业快速发展。

    全球化外循环:服务出海的客户具有独特的天然优势

    张文翊认为,“亚马逊云科技在助力于全球化,推动外循环方面,这已经是我们多年的努力,我们服务于中国企业出海已经超过10年的时间,早于正式发布我们中国区域。最早一批利用亚马逊云开拓他们海外业务的中国企业包括趣加游戏、德比软件、远景能源、虎牙、网易游戏等,甚至有很多的客户的海外业务是建立于亚马逊云科技的基础上,最终成长为成功的跨国企业和上市公司,比如虎牙、涂鸦等。”

    亚马逊云科技服务企业出海的主要优势包括:

    1、在助力于全球化,推动外循环方面,亚马逊云科技已超过10年的时间,早于正式发布中国区域。最早一批利用亚马逊云开拓他们海外业务的中国企业包括趣加游戏、德比软件、远景能源、虎牙、网易游戏等,甚至有很多的客户的海外业务是建立于亚马逊云科技的基础上,最终成长为成功的跨国企业和上市公司,比如虎牙、涂鸦等。

    2、出海的客户尤其对安全合规更为重视。亚马逊在合规性方面为客户业务的落地也做到了保驾护航。

    3、亚马逊云科技全球广泛而深入的服务,也是出海企业在进行他们的业务创新和转型的时候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中国出海的企业也正在经历着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到高科技产品和新兴商业模式输出的转变,跟上技术的创新才能更好地实现业务的转型,所以云的优势也可以充分地被体现。很多的海外取得成功的用户,除了用亚马逊最基础的计算、存储、网络的服务以外,大部分还会用到我们的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物联网、数据湖、DevOps等新兴技术,例如零售和电商行业的出海离不开亚马逊云科技数据分析能力。智能硬件的企业出海离不开亚马逊云科技在物联网和机器学习方面的全套解决方案等。

    4、亚马逊云科技拥有全球的第三方软件平台AWS Marketplace,它可以为出海客户在两个方面提供支持:可以让客户轻松地购买、布局和管理第三方软件,这些软件涵盖了安全、网络、数据分析等各种应用的场景;可以帮助出海的企业把他们的合适的解决方案放在Marketplace上进行推广和销售。

    据IDG数据,2020年中国云计算同比增长54%,虽然增长很快,但仅占全球市场的6.5%。而中国IT市场2020年已经占全球市场的14%。中国云计算市场仍然有很大增长空间,这一高速增长的市场也将推动云计算巨头们的业务爆发。


    ]]>
    重磅发布 阿里云数据中台全新产品DataTrust聚焦企业数据安全保障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简介: DataTrust(隐私增强计算产品)是基于阿里云底层多项基础安全能力,经过阿里云数据中台丰富的客户业务实践,构建的一款为企业数据安全流通的产品。


    随着包括零售、制造、金融等多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数据的价值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广泛认知,国家亦出台多项政策,明确数据要素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要求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应用于安全管理,提升数据资源价值。


    同时,面对持续扩大的安全威胁维度和行业监管要求,企业对数据安全的防护力度要求也在不断加码,亟需一套完整的数据安全产品,实现不同场景应对的数据安全保护。


    响应国家及市场要求,近日,阿里云数据中台产品矩阵之一的隐私增强计算产品DataTrust正式对外发布。


    记者了解到,DataTrust依托阿里云底层多项基础安全能力,及阿里云数据中台丰富的应用场景实践,能够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多方数据联合分析、联合训练、联合预测,实现数据价值的流通,为企业提供立足数据业务原生的数据安全流通解决方案。


     


    可用不可见 保障数据多方计算安全


    营销投放是零售企业最常面对的商业场景之一。


    零售企业选择一个媒介渠道进行营销投放时,为了保证相对最优投放效果,往往需要提供自身已覆盖市场数据与渠道数据交叉计算分析,并进行模型训练和预测,以确保此次营销投放的确能够触达目标市场。


    但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往往又不希望自身市场数据被媒介渠道获悉,因此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有个“安全环境”,做到在数据不流通的前提下实现数据价值的流通,达到包括数据分析、匹配、分层等动作都局限在“安全环境”范围内产生,待数据处理完成后,直接产生数据结果,以方便后续基于业务场景的直接使用。


    “安全环境”的作用就在于,能够让企业和平台都在无法获悉对方基础数据的前提下,完成数据业务分析及数据应用,做到数据的可用不可见。


    而Datatrust就充当了“安全环境”角色,基于业内领先的隐私增强技术,它能够为数据参与多方构建一个统一的数据安全融通环境,实现ID去标识化、特征标签保护、商业数据保护等多方面目的——此外,DataTrust通过一体化的使用交互和体验,大大降低了企业使用门槛,同时数据处理动作和流程能够被清晰表达。


    目前,DataTrust产品能力已通过阿里云数据中台在多个行业获得实践,尤其是在“智能营销”“智能广告推荐”等场景,获得企业极大认可。


     


     


    多维核心技术 数据安全背后的多重把关


    为什么DataTrust一经推出就能经受多行业不同数据安全场景挑战?除了依靠阿里云数据中台在零售、金融、互联网等多个细分行业解决方案的切入外,更重要的一点还在于,其内嵌的四大核心技术,可针对不同行业数据安全标准及企业个性化数据隐私需求,给予特定匹配。


    比如,零售企业在数据安全层面核心保障数据合规使用及防泄漏(隐私保护),需要充分遵守包括《网络安全法》《电商法》《消费者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但在金融或者医疗行业,有更高的基于行业的数据安全保障标准,因此在这些行业,在数据安全技术上也必须提出更高要求。


    据介绍,DataTrust现阶段已拥有四大隐私增强计算核心技术。




     


    一、可信执行环境(Trusted Execution Environment,TEE)


    TEE是硬件中的一个独立的安全环境,与操作系统并行运行。硬件本身保证TEE中代码和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也就是说,TEE是硬件服务提供商应用硬件在现实世界中构造的安全计算环境。


    应用TEE实现隐私增强计算的过程可以通过下图描述。




    · 步骤1:各个参与方将自己的数据x通过安全链路传输给TEE;


    · 步骤2:TEE在保证机密性和完整性的条件下完成计算任务;


    · 步骤3:TEE通过安全链路将计算结果发送给各个参与方。


    目前,DataTrust应用英特尔的软件防护扩展(Software Guard Extensions,SGX)作为TEE。


    SGX是Intel CPU提供的一组指令集和内存访问机制,应用程序可以通过这组指令集和内存访问机制实现一个被称为安全区(Enclave)的容器,在应用程序的地址空间中划分出一个被保护的区域,为容器内的代码和数据提供机密性和完整性保护,免受拥有特殊权限的恶意软件的破坏。


     


    二、安全多方计算(Secure Multi-Party Computation,MPC)


    MPC是密码学中的定义,意为在无可信计算方的情况下,多个参与方各自持有秘密输入完成对某个函数的计算,但每个参与方最终只能得到计算结果和能从自己输入和计算结果中推出的信息,其他信息均可得到保护。


    安全多方计算的定义可以通过下图描述。




    DataTrust目前支持专用MPC协议隐私集合求交(Private Set Intersection,PSI)实现两方数据的安全匹配;同时,支持上亿级别输入的PSI协议,并根据单次匹配、周期性匹配、增量匹配等实际业务场景提供不同类型PSI协议的支持。


    三、联邦学习(Federated Learning,FL)


    联邦学习是一种多个参与方在保证各自原始私有数据不出数据方定义的私有边界的前提下,协作完成某项机器学习任务的机器学习模式。


    根据隐私安全诉求与训练效率的不同,可以通过MPC、同态加密(Homomorphic Encryption,HE)、差分隐私(定义见下)等多种方式实现联邦学习。




    DataTrust支持基于差分隐私的联邦学习,相应技术方案在保证效果和性能的前提下,拥有安全上的理论支撑。值得注意的是,DataTrust支持的联邦学习算法已覆盖神经网络和决策树等常用算法。


    四、差分隐私(Differential Privacy,DP)


    DP是一种基于对数据引入随机扰动,并从理论层面度量随机扰动所带来的隐私保护程度的隐私保护方法。根据随机扰动方式的不同,DP分为在原始数据层面进行随机扰动的本地差分隐私(Local Differential Privacy,LDP)和在计算结果层面进行随机扰动的中心差分隐私(Central Differential Privacy,CDP)。




    DataTrust在FL层面应用DP实现训练/预测过程中的个人隐私保护,并综合使用CDP/LDP技术,以支持不同的学习/预测任务。


    需要注意的是,DataTrust的多套核心技术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能够依据企业日益丰富的数据安全场景,进行升级更迭,同时还将继续引入更多行业领先的隐私增强计算技术,充盈产品底层能力,“持续响应政策数据监管要求,顺应市场数据安全诉求,将保障数据安全的能力全量开放给有需要的企业,将会是DataTrust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的战略目标。”DataTrust产品负责人如是说。


    数据中台是企业数智化的必经之路,阿里巴巴认为数据中台是集方法论、工具、组织于一体的,“快”、“准”、“全”、“统”、“通”的智能大数据体系。


    目前正通过阿里云对外输出系列解决方案,包括通用数据中台解决方案、零售数据中台解决方案、金融数据中台解决方案、互联网数据中台解决方案、政务数据中台解决方案等细分场景。


    其中阿里云数据中台产品矩阵是以Dataphin为基座,以Quick系列为业务场景化切入,包括:


    - Dataphin,一站式、智能化的数据构建及管理平台;

    - Quick BI,随时随地 智能决策;

    - Quick Audience,全方位洞察、全域营销、智能增长;

    - Quick A+, 跨多端全域应用体验分析及洞察的一站式数据化运营平台;

    - Quick Stock, 智能货品运营平台;

    - Quick Decision,智能决策平台;

    ————————————————

    云栖号


    ]]>
    亚马逊云科技发布新功能 云数据仓库查询实现10倍速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AQUA(高级查询加速器)将计算引入存储层,使Amazon Redshift查询的运行速度比其他云数据仓库最高快10倍

    福克斯公司、亚马逊广告和Sisense等客户已开始使用AQUA for Amazon Redshift


    近日,亚马逊云科技宣布AQUA for Amazon Redshift全面可用。作为一种创新的新型分布式硬件加速缓存,AQUA可以使Amazon Redshift查询的运行速度比任何其他云数据仓库最高快10倍。AQUA将计算引入存储层,消除了数据在不同存储位置和计算集群之间不必要的移动,帮助客户避免网络带宽限制。AQUA让客户有了显示更加实时的仪表盘,节省了开发时间,并且让其系统更容易维护。目前Redshift RA3实例已带有AQUA,客户无需支付额外成本,即可在不修改任何代码的情况下享受AQUA带来的性能提升。欲开始使用AQUA,请访问:https://aws.amazon.com/redshift/features/aqua 。

     Amazon Redshift是第一款基于云的数据仓库,成本只有传统数据仓库的十分之一。自2012年推出以来,Amazon Redshift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云数据仓库。此前,亚马逊云科技发布Amazon Redshift RA3实例,客户可以分别扩展计算和存储,与任何其他云数据仓库相比,提供最高达3倍的性价比。然而,即使数据仓库的性能持续提高,客户需要处理的数据快速增长依然会导致平衡性能和成本效率的两难境地。数据仓库的主流方法是将大量集中存储移至计算节点上进行数据处理。这种方法的挑战在于共享数据和计算节点之间存在大量的数据移动。随着数据量持续快速增长,这种数据移动会使可用的网络带宽饱和,降低性能。除了网络瓶颈之外,CPU无法跟上快速增长的存储性能(SSD存储吞吐量的增长速度比CPU从内存处理数据的能力快6倍),这要么导致新的CPU瓶颈,这迫使更多客户为了更快地完成工作而超额部署计算资源。

    AQUA for Amazon Redshift是Amazon Redshift的分布式硬件加速缓存,这是一项针对提高大规模数据分析性能的创新。AQUA将计算引入存储层,因此数据不必在两者之间来回移动。这使得Amazon Redshift的运行速度比任何其他云数据仓库最高快10倍。AQUA缓存可横向扩展,并可跨众多节点并行处理数据。每个节点都包含一个由亚马逊云科技设计的分析处理器组成的硬件模块,可以极大地加速数据压缩、加密和数据处理任务(如扫描、聚合和过滤)。AQUA还为客户提供了额外的好处,即可以在原始存储上进行计算,从而节省了移动数据的时间。有了这个新的架构,以及其带来的数量级的性能提升,Redshift客户可以实现更加实时的仪表盘,节省了开发时间,其系统也更容易维护。

    “现有的集中式存储数据仓库架构需要将数据转移到计算集群中处理,这造成了瓶颈并降低了性能。”亚马逊云科技分析副总裁Rahul Pathak表示,“通过将计算引入存储层,AQUA帮助客户消除不必要的数据移动,避免了网络带宽的限制,带来了比其他任何云数据仓库高一个数量级的性能表现,Amazon Redshift用户无需支付额外成本即可享用这一改变游戏规则的性能飞跃。”

    目前,在美国东部(弗吉尼亚北部)区域、美国西部(俄勒冈)区域、美国东部(俄亥俄)区域、亚太地区(东京)区域和欧洲(爱尔兰)区域运行Amazon Redshift RA3 节点的客户已经可以使用AQUA for Amazon Redshift ,其它区域也将很快推出。

    福克斯公司通过包括福克斯新闻、福克斯体育、福克斯网络和福克斯电视台在内的一些世界领先和最具价值的品牌,制作和分销内容。福克斯让各种各样的创作者能够想象和创作具有文化意义的内容,同时建立一个集创意、运营专业知识和战略思维于一体的组织。“福克斯公司的使命就是让数百万观众享受屏幕带来的简单乐趣。我们为全球观众提供新闻、体育和娱乐等新鲜资讯,而数据是我们所做一切事情的核心。”福克斯公司数据服务副总裁Alex Tverdohleb表示,“Amazon Redshift使我们可以跨数据仓库、运营数据库和Amazon S3数据湖分析我们PB级的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从而发现、分析和激活数据驱动的决策,获得强有力的洞察。随着PB级数据的持续快速增长,我们一直在测试AQUA for Amazon Redshift的性能,在保持成本不变的同时,为分析查询提供更强的性能。AQUA for Amazon Redshift将我们的一些分析查询性能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让我们通过使用最新技术,向观众提供更个性化、精心设计和及时体验。”

    亚马逊广告帮助各种规模的企业和品牌增长,通过提供合适的广告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高品牌知名度及产品、品牌或服务认知度,推动购买,或增强客户忠诚度。“我们使用Amazon Redshift的Lake House(智能湖仓)架构(能够在数据仓库、运营数据库和数据湖中查询数据)来管理数百PB的数据,每天为成千上万的客户服务。” 亚马逊广告高级经理Shamik Ganguly表示,“我们最近开始使用AQUA for Amazon Redshift,它改变了游戏规则。我们发现,一些最复杂的分析查询,涉及扫描大型数据集的归因、个性化、品牌洞察和聚合等,通过AQUA能将性能提高10倍。对于一些要求极高的查询,AQUA极大地减少平均等待时间,让我们能够在系统上多运行50%的查询,同时保持成本不变,从而更快地实现价值,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Sisense的使命是帮助企业在任何地方都可注入分析技术,让企业的客户和员工在任何时候都能对他们的数据采取及时行动。 “数千家企业和全球品牌依靠我们人工智能驱动的分析平台创新、颠覆市场,并推动世界发生有意义的变化。” Sisense首席战略官Guy Levy-Yurista博士表示,“我们使用Amazon Redshift,让我们的客户能够快速和轻松地将复杂的数据转换为高度交互的、可操作的应用程序,可以嵌入和大规模交付。我们正在使用AQUA for Amazon Redshift,很高兴地看到,扫描、过滤和聚合大型数据集的复杂分析查询运行速度比以前快了8至10倍。AQUA for Amazon Redshift为我们提供了快速分析PB级数据所需的性能和可伸缩性,并提供及时的见解,使每个用户和每个团队受益。”


    ]]>
    中国开通“未来互联网试验设施”高性能主干网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互联网试验设施(简称FITI)高性能主干网日前正式开通。记者获悉,这一项目将为我国研究和设计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提供国际领先的开放性试验环境。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建平介绍,FITI由清华大学等40所高校承建,以纯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技术为主。其高性能主干网的核心节点分布在全国31个省区市35个城市的40所高校,以3万多公里光纤通信网络为基础,可为各类用户提供未来互联网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的试验服务,支撑FITI成为一个超大规模未来互联网试验环境。

    据悉,目前FITI主干网核心节点间的最高带宽达200G,实现了与国内外IPv4/IPv6(互联网协议第4版和第6版)试验设施的互联互通。今年4月初,我国拥有的IPv6地址数一举超过美国跃居全球第一,背后就是FITI助力。

    FITI是继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之后我国构建的又一全国性重大互联网试验平台,致力于对互联网核心关键技术的探索和实践。

    “FITI以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发展为己任,是面向未来互联网的国家重大试验基础设施,必将成为国家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科技支撑。”吴建平说。


    ]]>
    Kyligence完成D轮7000万美元融资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4月21日消息,企业级开源数据管理与分析厂商Kyligence宣布完成7000万美元的D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浦银国际领投,中金资本旗下基金、歌斐资产、国方资本、ASG、宏兆基金、浦信资本及原有股东红点中国、斯道资本、顺为资本等跟投。本轮融资将用于增加市场营销及业务拓展、打造行业解决方案及全球生态体系、扩展海外市场以及进一步推动产品和技术的演进等。

    据悉,Kyligence开发了企业版KyligenceEnterprise及云原生版KyligenceCloud,并以订阅制向公司提供,此外也提供围绕大数据生态的客户服务。其中,企业级产品KyligenceEnterprise利用AI增强技术,简化建模工作,降低了产品的使用门槛,提高了企业数据服务效率;新一代的Kyligence Cloud则完全基于云原生技术,不再依赖任何Hadoop服务,简化了云上大数据分析的复杂度,只需几个步骤,用户即可完成集群创建和数据接入,实现在PB级别数据的快速洞察,同时节省大量云端数据分析的成本。

    Kyligence 联合创始人兼 CEO 韩卿表示:“基于云原生架构,通过机器学习和 AI增强来实现自动化的数据管理和分析,自动构建横跨整个组织的统一数据视图是必然趋势,面向未来的企业级数据管理与分析平台要让数据找到需要的人,而不再是人去找数据。”

    目前,Kyligence已经获得了银行、保险、零售、制造等行业标杆企业,服务的企业包括UBS、浦发银行、平安银行、宁波银行、太平洋保险、大地保险、中国银联、VIVO、上汽、一汽、安踏、Xactly 等全球知名企业。

    随着本轮融资的完成,Kyligence将进一步加强在金融等核心优势行业的布局,并继续加大在电信、制造、零售等行业投入,同时持续在北美市场进行投入,并逐步开拓欧洲和亚太市场。

    在技术上,Kyligence则会进一步加大对智能数据分析平台关键领域的投入。此外,Kyligence还将更大地投入到开源社区和生态建设,巩固和做强ApacheKylin国际开源社区。

    据介绍,在成功为国际顶级金融客户提供纯公有云数据分析平台的基础上,Kyligence将加速向下一代云原生数据分析平台的转型,一方面积极推动多云战略,落地更多云平台;另一方面将加快私有云版本产品化的步伐,为后Hadoop时代的数据管理和分析,带来新的选择。

    团队方面,Kyligence公司团队人数已超250人,其中产品、研发及技术支持团队占公司全体员工的70%,拥有着丰富的数据仓库、大数据平台等方面的产品研发、架构咨询和实施服务经验。 公司以双总部运行,中国总部位于上海,美国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硅谷。

    据悉,Kyligence此前曾于2016年获得红点中国和思科的投资,2017年获得宽带资本和顺为资本领投A轮融资,2018年获得斯道资本领投B轮融资,2019年获得Coatue领投的C轮融资。

    作为 Kyligence 首位投资人,并持续加码的红点中国的创始兼主管合伙人袁文达表示:“全球软件行业正向云原生迈进,中国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在深度拥抱数字化转型的今天,企业对原创大数据智能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Kyligence 作为全球大数据领域的领先厂商,坚定地进行国际化布署,不仅技术发展得到 Gartner 的认可,产品及服务更获得全球金融、快消、制造等多个行业巨头客户的信任与支持。红点中国助力 Kyligence 对接全球范围的行业资源,亦非常高兴其在国际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可,希望 Kyligence 在智能数据领域继续探索和奔跑,助力更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上迈出坚实一步。”



    ]]>
    Gartner:阿里云排名全球前三,市场份额连续五年上涨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4月21日上午消息,国际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2020年全球云计算IaaS市场追踪数据,阿里云排名全球第三、亚太第一,市场份额达9.5%,超过谷歌的6.1%。历史数据显示,过去五年,阿里云市场份额上涨近3倍,微软上涨近2倍。

    2020年,全球云计算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市场规模达642.86亿美元,同比增长40.7%。市场进一步向头部厂商集中,全球云计算3A格局稳固,亚马逊、微软和阿里云排名全球前三。


    ]]>
    微软将向云客户提供一些商业机密 帮助降低能源消耗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北京时间4月20日晚间消息,据报道,微软计划告知客户其数据中心的能源使用情况,这有助于帮助其云客户减少能源消耗。

    据悉,微软已经开始在地区层面,与签署保密协议的客户,共享地区能源使用数据。有了这些信息,客户就可以知道在哪里以最高效的方式部署他们的应用程序。

    这一做法与微软去年公布的计划相吻合,即到2030年实现碳“负排放”。

    对于微软而言,即将公布的这些数据之前都属于“机密”。因为大型科技公司每年要花费数十亿美元建造数据中心,而运行效率是一种竞争优势。

    但微软企业副总裁诺埃尔·沃尔什(Noelle Walsh)今日表示,今年微软将开始根据保密协议,向一些客户分享Azure数据中心“区域”(相互靠近的数据中心群)的用电效率信息。

    沃尔什同时指出,微软不会过于公开地分享这些信息,以免适得其反。他说:“如果每个人都挑挑拣拣,那么总体最优方案可能不是最环保的解决方案。”


    ]]>
    亚马逊云科技推出基于机器学习的工业设备预测性维护服务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Amazon Lookout for Equipment使工业客户能充分利用其现有设备传感器,通过机器学习在其所有工业站点中成规模地开展设备预测性维护

    目前使用Lookout for Equipment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包括西门子能源、西班牙石油、RoviSys、TensorIoT等

    日前,亚马逊云科技宣布Amazon Lookout for Equipment正式可用,该服务使用亚马逊云科技开发的机器学习模型帮助客户对其设施中的设备进行预测性维护。Amazon Lookout for Equipment从客户工业设备中获取传感器数据(如压力、流量、转速、温度和功率),训练一个专有的机器学习模型,进而基于客户设备的实时数据流来准确预测机器故障或性能欠佳的早期预警信号。有了Amazon Lookout for Equipment,客户可以快速、精准地检测设备异常,快速诊断问题,减少错误警报,并在机器发生故障之前采取行动而避免昂贵的停机损失。Amazon Lookout for Equipment没有预付费用或最低承诺费用,用户只需根据所摄入的数据量、训练定制模型所需的计算时间和推理时间付费。要开始使用Amazon Lookout for Equipment,请访问:https://aws.amazon.com/cn/lookout-for-equipment/。欲深入了解亚马逊云科技在AI/ML方面的创新举措以及众多客户利用AI/ML在业务创新和企业转型方面的最佳实践,敬请关注将于4月22日举办的“2021亚马逊云科技 AI在线大会”。

    工业企业一直在努力提高运营效率,避免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的意外停机。这些企业在物理传感器、数据连接、数据存储和仪表板上持续投入,以监控设备的运行状况和性能。为了分析设备上的数据,大多数企业通常会使用简单的规则或建模方法,根据过去的表现来识别问题。然而,这些方法往往导致客户在发现问题时已来不及采取措施,或者收到错误警报而进行不必要的检查。其实,客户想要检测常规的操作条件或故障类型(如由于摩擦导致的高温)以及复杂的设备故障(如通过高振动和转速但低流量显示出的泵故障),这些只能通过建模传感器之间的独特关系得出。得益于机器学习技术的进步,现在人们能够快速识别异常情况,并了解每个设备历史数据之间的独特关系。然而,大多数企业缺乏在不同工业设备上构建和扩展定制机器学习模型的专业知识,导致他们往往不能充分利用他们在传感器和数据基础设施上的投资,在很多时候错失了能更好地管理关键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性能的洞察。

    通过Amazon Lookout for Equipment,工业和制造业客户现在可以快速、轻松地为整个或不同地点的设施构建预测性维护解决方案。首先,客户将他们的传感器数据(如压力、流量、转速、温度和功率)上传到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 (Amazon S3),并向Amazon Lookout for Equipment提供相关的Amazon S3桶位置。该服务将自动分析数据,评估正常或健康的模式,并根据客户的数据量身打造一个机器学习模型。然后,Amazon Lookout for Equipment将使用这个定制的机器学习模型来分析传入的传感器数据,识别机器故障或故障的早期预警信号。对于每个警报,该服务可指出是哪些传感器显示警报问题,并测量其对检测到的事件的影响程度。例如,如果Amazon Lookout for Equipment检测到有50个传感器的泵存在问题,该服务可以显示哪5个传感器表示特定电机存在问题,并将该问题与电机的强电流和温度联系起来。这意味着客户可以识别问题、诊断问题、确定所需操作的优先级,并在问题发生之前进行精确维护,这避免了停机,节省了客户费用损失并提高了生产效率。Amazon Lookout for Equipment可以让客户从现有的传感器中获得更多的价值,并帮助他们及时做出决策,从而大大提高运营效率。客户可以直接通过亚马逊云科技控制台或亚马逊云科技合作伙伴网络中的支持合作伙伴获得Amazon Lookout for Equipment。该服务现已在美国西部(俄勒冈)、欧洲(爱尔兰)和亚太地区(首尔)区域正式推出,其他区域也将很快推出。

    除了Amazon Lookout for Equipment,亚马逊云科技还为工业和制造业客户提供最广泛的云到边缘(cloud-to-edge)工业机器学习服务,包括Amazon Monitron(用于预测性维护,由传感器、网关和机器学习服务组成的端到端解决方案)、Amazon Lookout for Vision(使用云中的计算机视觉模型进行视觉异常检测),以及Amazon Panorama(用于视觉检查,通过硬件设备和软件开发工具包将计算机视觉模型能力赋予本地摄像头)。

    “许多工业和制造企业都在物理传感器和其它技术上投入了大量资金,目的是提高设备的维护水平。但即使有了这些设备,由于缺乏资源和数据科学家,企业也无法在大量数据之上部署机器学习模型。结果,他们错过了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运营的关键洞察和可操作发现。”亚马逊云科技全球机器学习副总裁Swami Sivasubramanian表示,“我们很高兴推出Amazon Lookout for Equipment,这项新服务根据客户特定环境构建的定制化机器学习模型将让客户收益,帮助客户快速而轻松地识别机器异常行为,提前采取行动,避免了设备停机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西门子能源在整个能源价值链上提供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以支持其客户走向可持续的未来。“西门子能源与我们的客户合作,通过数字化服务解决方案赋能现有业务线,提高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数字化是可持续能源未来的关键驱动力。”西门子能源数字解决方案高级副总裁Amogh Bhonde表示,“通过Amazon Lookout for Equipment,将亚马逊云科技机器学习与西门子能源行业知识相结合,帮助客户在整个运营过程中提高对系统和设备的可视性。Amazon Lookout for Equipment的自动化机器学习工作流程,让客户即使在没有数据科学知识的情况下,也能轻松构建和部署各种资产类型的模型。亚马逊云科技是我们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加速了我们对Omnivise数字解决方案套件的持续开发。”

    西班牙石油(Cepsa)是一家全球能源和化工公司,在石油天然气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开展端到端的运营。Cepsa还以植物为原料生产产品,并推动新的战略,成为能源转型的示范。“在Cepsa,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是人。在这方面,我们的专业人士是我们背后的引擎。 通过Amazon Lookout for Equipment,我们将机器学习的见解带给那些最了解设备的专家——可靠性和维护工程师,使他们能够做出更明智的决定,提高正常运行时间,降低运营成本。” Cepsa高级分析主管Alberto Gascón表示,“设备的预测性维护等解决方案传统上涉及人工和复杂的数据科学,比如选择正确的算法和参数,但Amazon Lookout for Equipment将这些过程自动化,这样工程师就可以专注于解决影响他们业务的关键挑战。”

    RoviSys是一家全球运营技术系统集成商,也是全面流程自动化解决方案和服务领域的领先独立供应商。“机器学习是对工业客户最有前途的技术之一,有潜力通过降低维护和运营成本提供更高的价值。”RoviSys的工业人工智能总监Bryan DeBois表示,“RoviSys正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利用亚马逊云科技物联网服务将Amazon Lookout for Equipment与现场设备和基础设施的数据整合在一起,以实现大规模的先进机器学习维护解决方案。这项技术可以让我们的客户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同时又能快速轻松地从这些数据中解锁更多价值。”

    TensorIoT是亚马逊云科技的高级咨询合作伙伴,在物联网、数据工程、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提供完整的端到端产品和解决方案。“TensorIoT利用亚马逊云科技服务构建解决方案,以加速机器学习在工业运营产品和流程中的集成。”TensorIoT咨询副总裁Charles Burden表示,“ Amazon Lookout for Equipment可以减轻机器学习的繁重工作量,支持自动化机器学习开发、管理和异常检测模型的持续改进。这大大减少了所需的人力工作,使得工程师可专注于将洞见转化为操作改进。简而言之,Lookout for Equipment可以让企业更快地创新。”


    ]]>
    IBM第一季度营收177.3亿美元 云与认知软件业务占三成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TechWeb】4月2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IBM公司在当地时间在周一发布了一季度的财报,该季他们营收177.3亿美元,云与认知软件业务占到了3成。

    IBM_500

    从IBM的财报来看,这一季度他们的营收同比略有增长,高于上一年同期的175.71亿美元,但不及上一季度的203.67亿美元,环比下滑明显。

    具体到营收来源,云与认知软件业务营收54.37亿美元,高于上一年同期的52.38亿美元;全球商业服务业务营收42.34亿美元,也高于去年一季度的41.36亿美元;全球技术服务业务在这一季度的营收为63.7亿美元,不及去年一季度的64.67亿美元;系统业务营收14.27亿美元,略高于去年一季度的13.68亿美元;全球融资业务与其他业务在一季度的营收分别为2.4亿美元、2300万美元,环比均有下滑,全球融资业去年一季度营收2.99亿美元,其他业务营收6200万美元。

    IBM一季度的营收,环比下滑明显,主要是云与认知软件业务、系统业务的营收下滑明显,这两项业务在上一季度的营收分别为68.37亿美元、25.01亿美元,减少14亿美元、10.74亿美元。

    净利润方面,财报显示这一季度为9.55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1.75亿美元,同比下滑18.7%;较上一财季的13.56亿美元减少4.01亿美元,环比下滑29.57%。


    ]]>
    Nacos 2.0 性能提升十倍,贡献者 80% 以上来自阿里之外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3 月 20 日,Nacos 2.0 正式发布。Nacos 是阿里巴巴在 2018 年开源的一个更易于构建云原生应用的动态服务发现、配置管理和服务管理平台,也可以理解为微服务的注册中心 + 配置中心。

    Nacos 目前在获取用户和开源社区运维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据 Nacos 联合创始人李艳林介绍,在一次 2245 人样本的开发者调研中显示,用户在注册中心的选择上,选择 Nacos 的开发者已经达到了 49%。Nacos 在同领域中已经是国内开发者的首选。

    此外 Nacos 开源社区的贡献者有 80% 以上来自阿里之外,贡献了 Nacos 的 20% 左右的代码,尤其 Nacos 多语言部分,全部由外部开发者贡献,并且保持着不错的迭代速度。

    而此次大升级,相较 1.x 版本,Nacos 2.0 性能提升了 10 倍,内核进行了分层抽象,并且实现插件扩展机制。未来 Nacos 计划通过集成主流 Sidecar 技术完成对 Nacos 多语言生态和云原生生态的整合。

    为进一步了解 Nacos 是如何完成 2.0 架构大升级,实现 10 倍性能提升的,以及 Nacos 社区运营经验和未来规划。OSCHINA 邀请 Nacos 联合创始人为我们做了深入解读。

    Nacos 之于微服务 = Etcd 之于 K8s

    Q:首先介绍下自己吧,如个人背景、与 Nacos 项目是如何结缘的等等?

    A:大家好,我是李艳林,花名彦林,阿里云软负载团队负责人,Nacos 联合创始人。阿里云产品 MSE 创始人。

    随着开源对云计算行业影响越来越大,2018 年阿里加大了对开源的投入,我有幸参与 Nacos 开源工作,围绕着
    Dubbo/Spring-cloud-alibaba 阿里微服务生态,提供开发者完整的微服务解决方案。

    Q:介绍下 Nacos 诞生、发展的历史吧?

    A:Nacos 在阿里巴巴起源于 2008 年五彩石项目(完成微服务拆分和业务中台建设),成长于十年双十一的洪峰考验,沉淀了简单易用、稳定可靠、性能卓越的核心竞争力。随着云计算兴起,2018 年我们深刻感受到开源软件行业的影响,因此决定将 Nacos(阿里内部
    Configserver/Diamond/Vipserver 内核) 开源,输出阿里十年的沉淀,推动微服务行业发展。

    2018 年我们将 Nacos 正式开源,并快速成为国内最受关注开源产品,虎牙也最早跟进参与了 Nacos 的开发,并且大规模生产落地,后续视频行业快速跟随采用。

    2018 年 Nacos 开源,meetup @ 深圳

    2019 年我们发布 Nacos 1.0版本,标志着 Nacos 功能稳定成熟,并且支持了几乎所有的微服务框架和编程语言,由此 Nacos 被广泛使用,Nacos 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2019 年 Nacos 1.0 发布,Nacos Meetup @ 杭州

    2020 年新年伊始 Nacos Star 数破万,并且我们陆续发 1.X 多个版本,完成了存储和一致性模型的抽象分层,架构跟清晰和稳健,Nacos 也进入大规模使用期。

    2021 年我们发布 Nacos2.0 版本,性能提升十倍,Nacos 进入第二发展曲线,以性能、高可用、生态为核心竞争力,继续保持高速发展。

    Q:您认为 Nacos 在云原生中间件江湖中的地位如何?

    A:Nacos 首先在同领域中已经是国内开发者的首选,Nacos 2.0 发布后有开发者自发发起调研,看大家注册中心的选项,从调研结果来看,选择 Nacos 的开发者已经达到了 49%。随着 2.0 发布,Nacos 的竞争优势正在不断扩大。

    Nacos 代表的注册中心和配置中心在云原生中间件中就是最核心的服务,因为分布式后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寻址问题。

    我也可以做一个类比,Nacos 相对于微服务的地位,就跟 Etcd 相对 K8s 地位是一样的。

    2.0 架构升级

    Q:Nacos 2.0 服务发现、配置管理性能提升 10 倍具体是怎么做到的,具体是哪些场景,测试方式是什么?背后对应的是哪些技术架构的升级?

    A:18 年开源的时候考虑到简单易用,我们基于内部产品内核做了一些取舍,如通信协议改成了 http 模式,这样简单,多语言容易实现,但是短链接确实性能弱了一些。

    服务模型上我们有持久化和非持久化两种模式,开源的时候我们考虑持久化模式可以做更多的服务治理能力,但是发展一段时间够发现外面主流场景都是非持久化服务,但是也为性能问题埋了一些坑,主要模型不太匹配,当然我们现在做了很好的抽象和统一才能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对于 Dubbo 和 Spring-cloud-alibaba 这种最常规的非持久化服务性能提升最明显。

    测试方式主要是针对服务和配置的关键的使用场景构建了几个典型的压测模型进行压测。

    核心升级了通信协议、一致性模型、架构分层和抽象。

    Q:这次升级到 2.0 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一些技术难题,是怎么解决的?

    A:

    • 长连接协议选型:我们内部有一个私有长链接协议,市场上有 gRPC/Rsocket 两个主流选择,我们为了兼容必须做好扩展抽象,为了多语言容易实现和集成我们也做了很多压测验证。最终选择了 gRPC。从模型上看 Rsocket 的推模型对于 Nacos 更合适,在生态和多语言支持上 gRPC 更合适,综合平衡我们选择了 gRPC,并且做好扩展,以便后续有更好的选择。

    • 服务一致性模型:Nacos 底层服务分为持久化服务和非持久化服务,在一致性模式和存储方式上有比较大差别,经过漫长时间打磨,我们把模型做好了抽象和融合,把每个场景性能都发挥到极致。

    • 无缝升级方案:一般开源产品协议的跨代升级基本都是不考虑兼容的,但是由于 Nacos 有广泛用户基础,因此我们还是消耗了巨大的精力做好兼容工作,以便让所有用户能够升级享受到这些红利。

    Q:听说阿里内部已经有了百万实例的案例,具体是指什么,可以详细介绍下吗?
    A:2020 年面对云原生大的趋势和阿里内部实例规模突破百万的大背景下,我们发起了中间件 4.0 项目,核心解决扩展性和标准化问题。实例指的是微服务实例节点,微服务实例节点。对于 Nacos 模型来说,关键性能指标一个是实例规模(业务发布启动写频繁),一个是单实例注册的服务规模(需要维持心跳消耗内存和网络),后续我们可以找一个单独机会,我详细给大家分享一下阿里百万实例软负载的实践。

    2020 年内部 KO,中间件 4.0 开启云原生中间件时代

    Q:Nacos 在阿里内外部的落地情况如何?可以对比介绍下吗?

    A:目前 Nacos 已经完成了自研、开源、商业化三位一体的建设,阿里内部的钉钉、考拉、饿了么、优酷等业务域已经全部采用云产品 MSE 中的 Nacos 服务,并且与阿里和云原生的技术栈无缝整合。

    发展规划及商业化

    Q:Nacos 2.X 规划中,很多关于插件的方面的优化,这样设计的原因和目标是什么?

    A:随着 Nacos 代码库日益庞大,之前耦合比较紧密的代码不方便扩展,用户定制性有比较高,又提交不到社区,如安全功能,因此通过扩展机制提升用户根据自己场景定制能力,当然也能更好的跟各个生态集成。

    Q:官宣 2.0 版本时提到,Nacos 以后会向 Mesh 化方向深入探索。这里的 Mesh 是指 Service Mesh 吗,有什么技术难点,具体要做哪些事情?

    A:是的,由于 Service Mesh 通过 Sidecar 模式能比较好的解决多语言问题,因此我们期望通过集成主流 Sidecar 技术完成对 Nacos 多语言生态和云原生生态的整合。

    目前核心是 Istio 目前的性能指标挑战还很大,Sidecar 目前自动灰度升级是一个挑战,对于中小公司目前落地风险可控。

    Q:Nacos 作为一款产品来看,其发展目标是偏向为阿里业务做好支撑,还是希望能发展更多外部用户?如果是后者,有没有大致的商业计划?

    A:从 2020 年开始,阿里云就提出了“三位一体”理念,即将“自研技术”、“开源项目”、“商业产品”形成统一的技术体系,最大化技术的价值。通过开源扩大生态,通过阿里集团场景锻造高性能和高可用能力,通过云产品构建产品化能力。

    2020 年 1 月,我们就发布了 Nacos 有对应的商业化产品-微服务引擎(Micro Service Engine)简称 MSE,并对外提供商业化服务。它是一个面向业界主流开源微服务生态的一站式微服务平台, 提供注册中心、配置中心全托管(兼容 Nacos/ZooKeeper/Eureka),网关(兼容 Zuul/Kong/Spring Cloud Gateway),和无侵入的开源增强服务治理能。

    2020 年双 11 ,我们就全面使用 EDAS、Dubbo、RocketMQ、AHAS、ARMS、MSE、PTS 等阿里云云产品来支撑双 11,做到了和客户在同一架“飞机”上。可以说阿里巴巴集团是阿里云的最大的公有云用户,目前已经有大量业务已经跑在阿里云 MSE 托管的 Nacos 上面了。预计 2021 年双十一阿里集团将 100% 跑到我们公有云产品上面。目前阿里云上已有数万企业采用了我们商业化产品 MSE 中托管的 Nacos,而且我们会加大对此投入,以便更好的服务阿里云用户。

    最后,我们希望广大的开发者可以通过 Nacos 的开源,享受到阿里微服务体系的技术红利;另外通过阿里云的规模效应,企业用户可以通过 Nacos 商业化产品 MSE,获得比开源自建更稳定、成本更经济的产品红利。

    Nacos 开源社区

    Q:Nacos 2.0 发布之后开发者的热烈反响,为什么,怎么做开发者维护的?

    A:首先 Nacos 经过近三年发展已经成为国内首选,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其次 Nacos2.0 是一个跨代产品,性能提升十倍,诚意十足的贡献了阿里核心能力,最后感谢媒体朋友,在这开放的时代让好的产品、技术大规模推广。

    我们在开发者关系上简单分为贡献者和使用者。对于几百名贡献者,我们是通过定期周会机制交流一些前沿技术的想法和贡献的思路,根据贡献程度授予不同的社区名誉,帮助我们贡献者扩大技术影响力。

    对于使用者,我们通过定期的 Meetup 和要求用户分享最佳实践的方式进行互通。从而形成正向循环。另外我们非常重视降低新手使用者使用 Nacos 的门槛,所以我们在文档建设、教程建设上都投入了很多精力。今年,我们将在知行动手实验室上线完整的 Nacos 入门教程,帮助开发者们更好地上手。

    Q:Nacos 开源社区现况如何?是否调查过贡献者构成?

    A:目前应该也是二八定律,80% 以上是外面的贡献者,贡献了 Nacos 的 20% 左右的代码,其中 chuntaojun、KeRan213539、paderlol、horizonzy 等小伙伴一直保持贡献。这个对于中国开源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 Nacos 多语言部分,全部是外部开发者贡献,而且保持着不错的迭代速度。

    在社区数字化运营上,我们联合 X-lab,通过数据化、自动化的方式,清晰地展示出 Nacos 和对标的项目的活跃度、关注度趋势,和社区协作网络图,能快速定位社区里的活跃开发者。

    借此机会感谢我们 200 多名为 Nacos 贡献代码的小伙伴!也期望更多的小伙伴能够参与到 Nacos 开源工作中来,一起把 Nacos 做强。

    作者:阿里云云栖号

    ]]>
    从前端智能化看“低代码/无代码”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一 概念

    1 什么是低代码/无代码开发?业界对于低代码/无代码开发是否存在其他不同的理解?

    行业里流行观点,低代码是更加易用的搭建系统,无代码是图形化和可视化编程。这种观点把低代码和无代码开发分别置于 UI 和逻辑两个环节,以工具属性定义搭建和可视化编程要解决的问题。另一种观点则是把低代码/无代码看作一个方法的两个阶段,就像对自动驾驶的 L0 ~ L5 共 6 个不同阶段一样,把我之前在《人机协同的编程方式》[1] 一文提出的人机协同编程的概念,划分为低代码/无代码两个阶段。较之第一种我更加认同第二种观点,不仅因为是我提出的,更因为第二种观点是以软件工程的统一视角定义、分析和解决问题,而第一种观点只是局部和过程的优化而非颠覆性创新。

    今天“人机协同的编程方式”把软件工程从拼装 UI 和编写业务逻辑里解放出来,逐步向业务能力、基础能力、底层能力等高技术含量工作过渡。更多内容参考《前端智能化:思维转变之路》[2]。

    2 低代码开发和无代码开发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接着上述所答,既然低代码和无代码属于“人机协同编程”的两个阶段,低代码就是阶段一、无代码则是阶段二,分别对应“人机协作”和“人机协同”。协作和协同最大的区别就是:心有灵犀。不论低代码还是无代码,均有服务的对象:用户。不论用户是程序员还是非编程人员,均有统一目标:生成代码。不论源码开发、低代码还是无代码,都是在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程序,有代码、图形、DSL……等。“人机协作”的阶段,这些描述有各种限制、约束,应用的业务场景亦狭窄。“人机协同”的阶段,则限制、约束减少,应用的业务场景亦宽广。“心有灵犀”就是指:通过 AI 对描述进行学习和理解,从而减少限制和约束,适应更多业务场景。因此,传统低代码/无代码和“人机协同编程”生成代码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有心和无心,机器有心而平台无心。

    二 背景

    1 低代码/无代码开发与软件工程领域的一些经典思想、方法和技术,例如软件复用与构件组装、软件产品线、DSL(领域特定语言)、可视化快速开发工具、可定制工作流,以及此前业界流行的中台等概念,之间是什么关系?

    从库、框架、脚手架开始,软件工程就踏上了追求效率的道路。在这个道路之上,低代码、无代码的开发方式算是宏愿。复用、组件化和模块化、DSL、可视化、流程编排……都是在达成宏愿过程中的尝试,要么在不同环节、要么以不同方式,但都还在软件工程领域内思考。中台概念更多是在业务视角下提出的,软件工程和技术领域内类似的概念更多是叫:平台。不论中台还是平台,就不仅是在过程中的尝试,而是整体和系统的创新尝试。我提出前端智能化的“人机协同编程”应该同属于软件工程和技术领域,在类似中台的业务领域我提出“需求暨生产”的全新业务研发模式,则属于业务领域。这些概念之间无非:左右、上下、新旧关系而已。

    2 此外,低代码/无代码开发与DevOps、云计算与云原生架构之间又是什么样的关系?

    DevOps、云计算……都属于基础技术,基础技术的变化势必带来上层应用层技术变化。没有云计算的容器化、弹性缩扩容,做分布式系统是很困难的,尤其在 CI/CD、部署、运维、监控、调优……等环节更甚,什么南北分布、异地多活、平行扩展、高可用……都需要去关注。但是,云计算和DevOps等基础技术的发展,内化并自动化解决了上述问题,大大降低了关注和使用成本,这就是心有灵犀,在这样的基础技术之上构建应用层技术,限制少、约束小还能适应各种复杂场景。

    三 思想方法

    1 支撑低代码/无代码开发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我认为低代码/无代码开发的核心技术,过去是“复用”,今天是 AI 驱动的“人机协同编程”。过去的低代码/无代码开发多围绕着提升研发效能入手,今天 AI 驱动的“人机协同编程”则是围绕着提升交付效率入手。因此,低代码/无代码开发以“人机协同编程”为主要实现手段的话,AI 是其核心技术。

    2 低代码/无代码开发的火热是软件开发技术上的重要变革和突破,还是经典软件工程思想、方法和技术随着技术和业务积累的不断发展而焕发出的新生机?

    计算机最初只在少数人掌握,如今,几乎人人手持一台微型计算机:智慧手机。当初为程序员和所谓“技术人员”的专利,而今,几乎人人都会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然而,人们对计算机的操作是间接的,需要有专业的人士和企业提前编写软件,人们通过软件使用计算机的各种功能。随着计算机算力和功能的不断发展,随着社会的数字化和信息化,今天的人们越来越难以被提前定制好的软件所满足。低代码/无代码开发则赋予人们创造软件的能力,进而帮助人们低成本、即时、高效的直接生产符合自己需求的软件,进而操作众多复杂的电子设备和数字世界建立联结。我认为,这是不可逆的趋势,也是低代码/无代码开发的大方向。

    四 现状进展

    1 低代码/无代码开发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

    imgcook

    • 2w 多用户、6w 多模块、 0 前端参与研发的双十一等大促营销活动、70% 阿里前端在使用

    • 79.26% 无人工参与的线上代码可用率、90.9% 的还原度、Icon 识别准确率 83%、组件识别 85%、布局还原度 92.1%、布局人工修改概率 75%

    • 研发效率提升 68%

    uicook

    • 营销活动和大促场景 ui 智能生成比例超过 90%

    • 日常频道导购业务 ui 智能生成覆盖核心业务

    • 纯 ui 智能化和个性化带来的业务价值提升超过 8%

    bizcook

    • 初步完成基于 NLP 的需求标注和理解系统

    • 初步完成基于 NLP 的服务注册和理解系统

    • 初步完成基于 NLP 的胶水层业务逻辑代码生成能力

    reviewcook

    • 针对资损防控自动化扫描、CV 和 AI 自动化识别资损风险和舆情问题

    • 和测试同学共建的 UI 自动化测试、数据渲染和 Mock 驱动的业务自动化验证

    • 和工程团队共建的 AI Codereview 基于对代码的分析和理解,结合线上 Runtime 的识别和分析,自动化发现问题、定位问题,提升 Codereview 的效率和质量

    datacook

    • 社区化运营开源项目,合并 Denfo.js 同其作者共同设立 Datacook 项目,全链路、端到端解决 AI 领域数据采集、存储、处理问题,尤其在海量数据、数据集组织、数据质量评估等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领域的能力比肩 HDF5、Pandas……等 Python 专业 LIbrary

    • Google Tensorflow.js 团队合作开发维护 TFData library ,作为 Datacook 的核心技术和基础,共同构建数据集生态和数据集易用性

    pipcook

    • 开源了 pipcook[3] 纯前端机器学习框架

    • 利用 Boa 打通 Python 技术生态,原生支持 import Python 流行的包和库,原生支持 Python 的数据类型和数据结构,方便跨语言共享数据和调用 API

    • 利用 Pipcook Cloud 打通流行的云计算平台,帮助前端智能化实现 CDML,形成数据和算法工程闭环,帮助开发者打造工业级可用的服务和在线、离线算法能力

    2 有哪些成熟的低代码/无代码开发平台?

    3 低代码/无代码开发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改变当前的软件开发方式?

    随着计算机算力和功能的不断发展,随着社会的数字化和信息化,今天的人们越来越难以被提前定制好的软件所满足。低代码/无代码开发则赋予人们创造软件的能力,进而帮助人们低成本、即时、高效的直接生产符合自己需求的软件,进而操作众多复杂的电子设备和数字世界建立联结。我认为,这是不可逆的趋势,也是低代码/无代码开发的大方向。最终,软件开发势必从专业程序员手里转向普罗大众,成为今天操作计算机一样的基本生存技能之一。因此,软件开发方式将带来本质变化,从完整的交付转向局部交付、从业务整体交付转向业务能力交付……

    五 展望未来

    1 低代码/无代码开发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要我说,低代码/无代码开发未来发展的方向一定是:AI 驱动的“人机协同编程”,将完整开发一个软件变成提供局部的软件功能,类似 Apple 的“捷径”一样,由用户决定这些局部软件功能如何组装成适合用户的软件并交付最终用户。AI 驱动提供两个方面的价值:

    降低开发成本

    以往开发软件的时候,要有 PRD、交互稿、设计稿、设计文档……等一系列需求规格说明,然后,根据这些需求规格利用技术和工程手段进行实现。然而,低代码/无代码开发交付的是局部功能和半成品,会被无法枚举的目的和环境所使用,既然无法枚举,就不能用 Swith……Case 的方式编写代码,否则会累死。

    AI 的特点就是基于特征和环境进行预测,预测的基础是对模式和本质的理解。就像 AI 识别一只猫,不管这个猫在什么环境、什么光照条件下,也不管这只猫是什么品种,AI 都能够以超过人类的准确度识别。试想,作为一个程序员用程序判断一只猫的开发成本何其高?

    降低使用成本

    今天的搭建体系,本质上是把编程过程用搭建的思想重构了一遍,工作的内容并没有发生变化,成本从程序员转嫁到运营、产品、设计师的身上。这还是其次,今天的搭建平台都是技术视角出发,充斥着运营、产品、设计等非技术人员一脸懵逼的概念,花在答疑解惑和教他们如何在页面上定制一个搜索框的时间,比自己和他们沟通后源码实现的时间还要长,而且经常在撸代码的时候被打断……

    基于 AI 的“人机协同编程”不需要透出任何技术概念,运营、产品、设计……等非技术人员也不改变其工作习惯,都用自己熟悉的工具和自己熟悉的概念描述自己的需求,AI 负责对这些需求进行识别和理解,再转换成编程和技术工程领域的概念,进而生成代码并交付,从而大幅度降低使用成本。

    举个例子:如果你英文写作能力不好,你拿着朗道词典一边翻译一边拼凑单词写出来的英文文章质量高呢?还是用中文把文章写好,再使用 Google 翻译整篇转换成英文的文章质量高?你自己试试就知道了。究其原因,你在自己熟悉的语言和概念领域内,才能够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

    2 围绕低代码/无代码开发存在哪些技术难题需要学术界和工业界共同探索?

    最初在 D2 上提出并分享“前端智能化”这个概念的时候,我就提出:识别、理解、表达 这个核心过程。我始终认为,达成 AI 驱动的“人机协同编程”关键路径就是:识别、理解、表达。因此,围绕 AI 识别、 AI 理解、 AI 表达我们和国内外知名大学展开了广泛的合作。

    识别

    • 需求的识别:通过 NLP 、知识图谱、图神经网络、结构化机器学习……等 AI 技术,识别用户需求、产品需求、设计需求、运营需求、营销需求、研发需求、工程需求……等,识别出其中的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

    • 设计稿的识别:通过 CV、GAN、对象识别、语义分割……等 AI 技术,识别设计稿中的元素、元素之间的关系、设计语言、设计系统、设计意图

    • UI 的识别:通过用户用脚投票的结果进行回归,后验的分析识别出 UI 对用户行为的影响程度、影响效果、影响频率、影响时间……等,并识别出 UI 的可变性和这些用户行为影响之间的关系

    • 计算机程序的识别:通过对代码、AST ……等 Raw Data 分析,借助 NLP 技术识别计算机程序中,语言的表达能力、语言的结构、语言中的逻辑、语言和外部系统通过 API 的交互等

    • 日志和数据的识别:通过对日志和数据进行 NLP、回归、统计分析等方式,识别出程序的可用性、性能、易用性等指标情况,并识别出影响这些指标的日志和数据出自哪里,找出其间的关系

    理解

    • 横向跨领域的理解:对识别出的概念进行降维,从而在底层更抽象的维度上找出不同领域之间概念的映射关系,从而实现用不同领域的概念进行类比,进而在某领域内理解其它领域的概念

    • 纵向跨层次的理解: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 AI 算法能力,放宽不同层次间概念的组成关系,对低层次概念实现跨层次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丰富的技术、业务能力供给和使用机会

    • 常识、通识的理解:以常识、通识构建的知识图谱为基础,将 AI 所面对的开放性问题领域化,将领域内的常识和通识当做理解的基础,不是臆测和猜想,而是实实在在构建在理论基础上的理解

    表达

    • 个性化:借助大数据和算法实现用户和软件功能间的匹配,利用 AI 的生成能力降低千人前面的研发成本,从而真正实现个性化的软件服务能力,把软件即服务推向极致

    • 共情:利用端智能在用户侧部署算法模型,既可以解决用户隐私保护的问题,又可以对用户不断变化的情绪、诉求、场景及时学习并及时做出响应,从而让软件从程序功能的角度急用户之所急、想用户之所想,与用户共情、让用户共鸣。举个例子:我用 iPhone 在进入地铁站的时候,因为现在要检查健康码,每次进入地铁站 iOS 都会给我推荐支付宝快捷方式,我不用自己去寻找支付宝打开展示健康码,这就让我感觉 iOS 很智能、很贴心,这就是共情。

    六 后记

    从提出前端智能化这个概念到现在已历三年,最初,保持着“让前端跟上 AI 发展的浪潮”的初心上路,到“解决一线研发问题”发布[4],再到“给前端靠谱的机器学习框架”开源[3] ,这一路走来,几乎日日夜不能寐。真正想从本质上颠覆现在的编程模式和研发模式谈何容易?这个过程中,我们从一群纯前端变成前端和 AI 的跨界程序员,开发方式从写代码到机器生成,周围的人从作壁上观到积极参与,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低代码/无代码开发方兴未艾,广大技术、科研人员在这个方向上厉兵秣马,没有哪个方法是 Silverbullet ,也没有哪个理论是绝对正确的,只要找到你心中所爱,坚持研究和实践,终会让所有人都能够自定义软件来操作日益复杂和强大的硬件设备,终能让所有人更加便捷、直接、有效的接入数字世界,终于在本质上将软件开发和软件工程领域重新定义!共勉!

    相关链接

    [1]https://juejin.cn/post/6844904116708196365
    [2]https://juejin.cn/post/6844904104448393223
    [3]https://github.com/alibaba/pipcook
    [4]http://imgcook.com

    作者 | 甄子  阿里云云栖号



    ]]>
    由亚马逊云科技支持的全新F1洞察辅助赛车迷理解赛道上的瞬间决定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F1 2021 赛季将推出六项新的实时赛车统计数据,第一项已于4月16日至18日举行的意大利大奖赛上首次亮相

    亚马逊云科技和F1赛车协会将在2021年赛季联合推出六项全新的、由亚马逊云科技提供支持的F1 洞察(统计数据分析),这意味着到赛季结束时,赛车迷们总共可以获得18项由亚马逊云科技支持的统计数据分析。亚马逊云科技支持的统计数据分析是实时的赛车统计数据,为赛车迷提供数据和分析,以大屏幕显示,解读车手和车队比赛策略和表现,提升赛车迷在每场比赛之前、期间和之后的体验。第一项新的统计数据是 “刹车表现 “分析,于4月16-18日在意大利站大奖赛上首次亮相。2021年计划推出的六项统计数据,将使用包括机器学习在内的一系列亚马逊云科技,帮助赛车迷更好地理解和突显可能的比赛结果,以及比较他们喜爱的车手和赛车。有关亚马逊云科技及其参与F1的更多信息,包括之前发布的12项F1统计数据,请访问:https://aws.amazon.com/f1/。

    F1赛车是一项数据驱动的运动,赛车迷们的很多兴奋点都来自于赛前和赛后的数据,通过数据更深入地了解车手和车队的决定、以及赛车在赛道上的表现。由亚马逊云科技支持的F1 统计数据增加了一个新的实时维度,针对比赛数据提供情景信息,帮助赛车迷更好地欣赏赛道上的关键时刻。每辆赛车上有300多个传感器,每秒产生110多万个数据点,F1将这些数据点从赛车传送到维修站,再传送到亚马逊云科技进行处理。F1依靠亚马逊云科技的云服务广度和深度,将这些巨量的数据在产生时就进行流转和分析,然后通过F1 统计数据,以方便理解的方式呈现给全世界的电视和在线观众。

    本赛季推出的首个F1统计数据是”刹车表现”。它展示车手在过弯时的制动刹车方式给出弯带来的优势。如果制动得当,可以优化赛车在过弯阶段的速度,使车手在出弯上获得更好的位置。该数据测量车手在刹车前接近过弯顶点的程度,以显示和比较车手们的制动方式和表现。此外,它还显示在过弯时带给汽车和驾驶员综合表现的关键性能指标,如接近(过弯顶点)时的最高速度、制动时的降速、制动功率(KWH)的使用,以及驾驶员在过弯时承受之巨大重力。“刹车表现”建立在已有的过弯分析的基础上,过弯分析显示了汽车在过弯时的具体表现。

    “刹车表现”和其它五项由亚马逊云科技支持的全新F1洞察(详见下文)于本赛季4月至12月以屏幕图形的形式亮相。每项新的数据都能让赛车迷更清楚地了解赛道上的瞬间动作和在维修站的幕后决策。

    • 赛车利用(Car Exploitation)向赛车迷们展示F1车手在比赛的关键点上,何时将自己赛车的轮胎牵引力、刹车、加速和操控等方面性能利用到极限。该项统计显示赛车在比赛中的当前性能与理论性能极限的对比,实时揭示数据,然后计算每圈因此而获得或损失的时间。这项数据统计将于6月11-13日在2021赛季加拿大站大奖赛上首次亮相。

    • 能源使用分析(Energy Usage)。可以让人们了解高科技引擎如何在F1比赛中为赛车提供动力,车队如何释放能量超车。该统计显示能量如何流经先进的F1引擎(称为动力单元)的每个组件,并显示在比赛中任何给定时刻电池能量的剩余量。F1发动机使用内燃机和混合动力系统的组合来驱动车辆,这些系统可以从制动和涡轮充电器中回收能量。然而,动力单元的储能容量和每一圈比赛中可以通过它转移的能量是有限的。赛事团队跟踪这些数据,以帮助赛车在比赛的关键时刻最大限度地发挥性能,以及决定何时稳定地部署能量以获得最佳圈速,或者在与其他车手争夺时集中释放能量以获得或保持有利位置。“能源使用情况”可以让赛车迷实时看到这些决定。该数据将于7月16-18日在2021年赛季英国站大奖赛上首次亮相。

    • 发车分析(Start Analysis)显示哪位车手踩油门速度最快、选择了完美的线路,以及哪位车手在发车时比较滞缓,原因是什么。实现完美发车是车手的核心技能,”发车分析 “帮助赛车迷了解车手的决定在比赛中赢得或牺牲的早期优势。该统计将于9月10-12日2021赛季葡萄牙站大奖赛上首次亮相。

    • 维修站表现(Pitlane Performance)分析维修站的表现,为发生在维修站幕后的角逐增添精彩。维修站是F1比赛中必不可少的、精确协调的、但耗费时间的元素。“维修站表现”提供了对赛车除静止停靠时间之外的分析,解读车手和车队在维修区停靠的每个步骤中的表现,突出显示由于车队工作效率而损失或获得的维修区总时间。这项数据统计将于10月8-10日2021赛季日本站的大奖赛上首次亮相。

    • (对手的)早进站威胁(Undercut Threat)帮助赛车迷预测哪些赛车有可能因为 (对手的) 早进站策略而被超越。早进站是一种F1比赛策略,是指处于追赶地位的车手(提前)进入维修站更换新轮胎,以期新轮胎带来的圈速提升,能够让车手在前车进站时超越该车。F1在2020年6月推出了类似的统计,即Pit Strategy Battle(维修站策略角逐),以突显发生早进站时的争夺战,帮助赛车迷实时评估每个车手的策略成功率。早进站威胁会分析任何一辆赛车进站前的比赛表现,增加了一层新的预测性洞察,增加了赛车迷的兴奋度和对即将到来的潜在威胁的感知度。它将赛车之间的差距、进站的平均时间损失以及轮胎性能的数据可视化,帮助识别哪些赛车处于危险之中。这项数据将于11月19-21日在2021赛季奥地利站的大奖赛上首次亮相。

     为了打造新的洞察,F1使用亚马逊简单存储服务(Amazon S3)存储的比赛历史数据,将其与F1赛车和赛道旁传感器的实时数据流结合,通过Amazon Kinesis (一项用于实时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服务) 发送到亚马逊云科技。F1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们利用这些数据,通过亚马逊云科技机器学习服务Amazon SageMaker来运用机器学习模型。Amazon SageMaker可以帮助开发者和数据科学家在云端和边缘快速构建、训练和部署机器学习模型。F1能够在Amazon Lambda上部署这些机器学习模型,实时分析比赛性能指标。Amazon Lambda是一种无服务器计算服务,可以运行代码,而不需要提供或管理服务器。所有的数据分析都被整合到包括F1数字平台F1TV在内的全球转播中,帮助赛车迷了解车手或车队在瞬间做出的决定和比赛策略,这些决定和策略对比赛结构有极大的影响。

    “亚马逊云科技支持的F1数据分析为赛车迷们提供了一个内幕视角,让他们了解赛车、车手和车队如何协同运作,从而更好地欣赏赛道上的动作,” F1首席工程师Rob Smedley说。”有了2021年这组新的赛车统计数据,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更加深入的洞察。诸如刹车表现和先进站威胁这样的统计数据,剥离出比赛策略和性能表现之外的层次,运用先进的可视化技术,让赛车运动更加易懂,更令人兴奋。赛车技术无时无刻不在进步,亚马逊云科技让我们的赛车迷可以领会到技术对比赛结果的影响。”

    “数据已经成为现代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F1来说,赛道上的每一秒都会产生超过一百万个数据点,他们需要合作伙伴将原始数据实时地进行解读。亚马逊云科技使F1能够大规模地分析其大量的数据,做出更好、更明智的决策,使赛车迷更接近赛道上的每一个阶段,从发车、过弯到进站,”AWS欧洲地区业务发展总监Darren Mowry说。”F1这一全世界首屈一指的体育组织使用亚马逊云科技构建了数据驱动的解决方案,重塑了体育的观看、比赛和管理方式。我们与F1的合作表明,高级的统计数据揭示出看似最简单的比赛元素背后暗藏着战术和策略,从而提升粉丝的体验。”

    请访问:https://aws.amazon.com/f1/news/,了解亚马逊云科技帮助F1开发下一代赛车的新闻 。

    关于亚马逊云科技

    近15年来,亚马逊云科技(Amazon Web Services)一直是世界上以服务丰富、应用广泛而著称的云平台。亚马逊云科技一直不断扩展其服务组合以支持几乎云上任意工作负载,目前提供了超过200项全功能的服务,涵盖计算、存储、数据库、联网、分析、机器人、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安全、混合云、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媒体、以及应用开发、部署与管理等方面,遍及25 个地理区域的80个可用区(AZ),并已公布计划在澳大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西班牙和瑞士新建5个区域、15个可用区。全球数百万客户,包括发展迅速的初创公司、大型企业和领先的政府机构都信赖亚马逊云科技,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服务强化其基础设施,提高敏捷性,降低成本。欲了解亚马逊云科技的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aws.amazon.com。

    关于亚马逊

    亚马逊秉承四大原则:顾客至尚、崇尚创新、卓越运营与长远思考。公司开创了诸多创新服务,包括客户评价、一键下单、个性化推荐、Prime会员服务、亚马逊配送、亚马逊云科技、Kindle直接出版(Kindle Direct Publishing)、Kindle、Fire tablets、Fire TV、Amazon Echo以及Alexa等。更多信息,请访问www.amazon.com/about。

    关于F1

    F1 (一级方程式赛车) 始于1950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赛车比赛,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年度体育系列赛事。2020年国际汽联一级方程式世界锦标赛(FIA Formula One World Championship™)从3月至11月,在五大洲22个国家举行22场比赛。一级方程式世界锦标赛有限公司是一级方程式®的一部分,拥有国际汽联一级方程式世界锦标赛™的独家商业权利。Formula 1®是Liberty Media Corporation(纳斯达克:LSXMA、LSXMB、LSXMK、BATRA、BATRK、FWONA、FWONK)的子公司,归属于一级方程式集团的追踪股票。F1标志、F1 FORMULA 1标志、FORMULA 1、F1、FIA FORMULA ONE WORLD CHAMPIONSHIP、GRAND PRIX、PADDOCK CLUB及相关标志是F1公司Formula One Licensing BV的商标。保留所有权利。


    ]]>
    5G及云计算IDC智能温控解决方案商亿凌捷获数千万A+轮融资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4月14日消息,据《科创板日报》报道,近日,深圳市亿凌捷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亿凌捷”)完成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的投资方为梅花创投,云悦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据了解,亿凌捷是一家综合性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立于2016年,注册资金3000万元,总部位于深圳市光明区。

    亿凌捷致力于5G网络、云计算数据中心、节点计算中心、边缘计算中心、电力能源等专业领域的热管理技术,提供智能高能效精密温控解决方案与产品,为客户核心系统和关键业务的稳定运行提供环境支撑。自主研发的产品涉及:机柜级精密空调、行间级精密空调、站点级精密空调、房间级精密空调等。产品覆盖国防电信、能源、交通、信息、金融、应急抢险等国民经济各领域。 


    ]]>
    中国已成勒索病毒头号重灾区 只能乖乖交赎金?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30秒快读

      1、“2021年,将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分水岭。”很多企业都没有意识到这场生死存亡之战已经到来。

      2、自动驾驶带来的海量数据如何治理?

      3、企业被勒索只能乖乖交上百万的赎金吗?

      不久前举行的Veritas“云享数治 行稳致远”虚拟峰会(以下简称峰会)上,IDC中国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武连峰毫不讳言,转型成功的企业,将走上快速发展之路,转型失败,则可能要为生存而战。

      疫情之后,数字化程度成为衡量企业韧性的重要标准。IDC调查显示,2021年底,80%的企业将以比在新冠疫情前快一倍的速度转向以云为中心的基础架构和应用程序的机制,并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加数据总量。到2022年,全球GDP的65%将由数字化推动,而中国数字经济占比将在2025年达到70%。

      然而,关于转型的灵魂拷问是,企业真正拥有这些数据了吗?无论数据在哪里,企业都可以自主、自控地保护和恢复数据吗?企业能穿过自己的数据黑洞吗?

      今年1月,Veritas发布了最新版的NetBackup 9。

      图源:Veritas官网

      峰会上,Veritas大中华区总裁杨晨将其称为一个划时代的产品,800多个不同数据源、1400个存储目标、60类云平台,以任何形式(Scale-up、Scale-out和云原生)部署,都可以通过一个统一平台完成。

      Veritas“全家桶”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企业因此满足了多云需求、简化了运维,更重要的是,它教育企业对数据资产的定义有了全新认知,只有真正洞察数据的来源、存储、价值,才不至于躺在“金矿”上却无从下手。

      01

      将“爆炸”的数据关在笼子里

      图源:pixabay

      5G时代,数据不是在增长,而是“爆炸”。

      沈谦是蔚来汽车云基础设施高级经理,当前他必须要直面的挑战是:自动驾驶带来的海量数据如何治理?

      作为国内造车新势力的代表企业,自动驾驶是蔚来的战略级目标,沈谦和小伙伴们发现,几年后,当L4级的自动驾驶真正实现时,每辆车每天产生的数据量高达数十TB。

      这是什么概念?10TB,等于10240GB,如果说一部普通高清电影约有2GB,那么,一辆自动驾驶车相当于每天拍5000部高清电影。

      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有如此前瞻性,大部分企业并没意识到,自己数据管理的能力跟不上数字转型的能力。

      在多年与客户交流中,Veritas公司大中华区技术销售与服务总监顾海巍发现,很多企业对自己企业数据生成、采集、存储、使用并没有清晰认知,意外事件导致数据丢失的案例比比皆是,很多企业以为简单的数据备份便可以替代策略化管理,甚至有的客户压根不掌握自己的数据备份,而云化趋势产生的新问题是:云原生数据的保护方法,无法避免受到勒索病毒的攻击。

      02

      挖金矿、防勒索带来的巨大商机

      数字化转型中的企业正面临更为复杂、异构和碎片化的IT基础架构环境,也越来越难以承担数据系统失控带来的后果。

      图源:网络

      上海信息安全行业协会副主任张威遇到过形形色色勒索病毒事件,企业被勒索数万甚至上百万元。

      一次深夜,张威接到企业求助电话,对方数据被“锁”,黑客勒索数十万元。抢救数据是一场黑客与白帽子的“对攻”,各有胜负,张威坦承,有的企业最后只能被迫支付赎金。

      顾海巍透露,中国已经成为勒索病毒的头号重灾区,企业IT系统越复杂,就越容易遭到勒索,甚至攻击手段也已智能化,黑客侵入系统之后,先自动摧毁数据保护平台,这导致企业数据被“锁”之后完全无计可施。

      “亡羊补牢”的措施通常是为系统上线全套安全措施,尤其是对电脑和手机等终端加强防护,但这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根本解决的办法是,数据在勒索后仍然可用,因此查杀病毒和数据保护、恢复缺一不可。”据顾海巍介绍,NBU9.0防止勒索病毒有三大法宝:数据的横向扩展、精简的运维需求以及保护数据对病毒免疫,从而确保系统能够对任意数据源、平台、地点、云进行保护。

      图源:Veritas官网

      IDC统计,数据保护即服务市场在2019年达到将近70亿美元,但到2024年将超过15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6.8%,这个数字超出全球数字化转型15%以上的增幅,更远远高于全球IT设施6%-7%的增长。

      2020年,Veritas再次被Gartner列入“数据中心备份和恢复解决方案魔力象限图”领导者象限,这已经是它连续15次位列前茅。

      图源:Gartner

      不过,与2019年相比,新生力量Rubrik、Cohesity也已经挤进领导者象限。这个新兴蓬勃的市场正迎来越来越多的“后浪”。

      03

      “烟囱云”的生命终点

      图源:pixabay

      采用混合云的方式搭建系统已经成为大势所趋。Veritas调查发现,在中国约66%的受访者表示,其企业正采用超过5种云服务,约85%的受访者表示,其企业数据和应用均同时存储在私有云/本地部署和公有云中。

      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多云部署打造数字化弹性。比如,企业出海时,会比较喜欢使用亚马逊云和微软云,但在国内,阿里云、腾讯云在中小企业间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快速的服务响应,也让企业无法割舍。有的政府或企业原本系统繁多,随着数字化转型加速,业务上云的流程必须大大缩短,不同部门间“各自为战”,便也有了各种“烟囱云”。

      武连峰透露,IDC在全球找了1100多个企业调查发现,69%认为多云投资回报是最大的。然而,混合多云的使用有多灵活和强大,数据管理就有多复杂和挑战。

      据《IT时报》记者了解,仅一个省级委办局便可能有超过百套系统,系统之间数据无法打通导致产生“数据孤岛”,表现在终端便是市民办事要辗转多个地方,即便上云,如果是多云混合状态,不同云之间数据、账号无法打通,依然无法实现“一站式服务”。

      Veritas的策略在于,作为一个中转站,它可以将来自不同云的数据统一“汇聚成湖”,或者将数据在不同云之间相互调度,从而实现跨云的数据共享和使用。对于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而言,这的确是一个“致命的诱惑”。

      图源:LinkedIn

      随着5G的普及,自动驾驶、人工智能、高清视频应用、XR应用⋯⋯都在强调边缘化计算,类似边缘产线、工站等传统的“边缘”场景如今都要求纳入整体管理的范畴,确保数据场景的万无一失,为企业形成完整的数字化“图景”。

      但同一家企业可能需要不同的数据治理部署方案,“比如边缘的备份方式更简洁,而核心区可能希望用自主性更强、纯软件自建硬件的方式。”顾海巍解释,Flex Scale的价值在于,不仅可以满足企业横向扩展的数据保护需求,而且可以继续实现简单部署、简单运维,对于快速数字化转型而产生大量人才缺口的企业而言,这一点至关重要。

      图源:Veritas官网

      “烟囱云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最终,其结局是被平台纳入。”顾海巍为“烟囱云”的未来画了一个诗意结局。

      作者/IT时报记者 郝俊慧


    ]]>
    亚马逊云科技启动新一阶段“诊断开发计划” 计划在2021年分配1200万美元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云计算支持的诊断工具对抗击新冠疫情至关重要

    已支持包括中国在内的17个国家的87个组织,并计划在2021年分配1200万美元

    2021年4月13日,亚马逊云科技宣布启动新一阶段的诊断开发计划。诊断开发计划是亚马逊云科技于2020年3月推出的全球性项目,致力于帮助世界各地的组织利用云的力量加速疾病诊断研发。通过该计划,亚马逊云科技承诺提供2000万美元的计算额度及专业服务团队的定制化专业知识支持,帮助推动诊断创新。目前为止,亚马逊云科技已经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了800万美元资助,新一阶段将分配剩余的1200万美元。同时,新一阶段的资助范围将扩大到三个全新的领域:1)通过早期疾病检测识别个体和社区层面的疾病爆发;2)通过预后更好地了解疾病轨迹;3)通过公共卫生基因组学支持全球病毒基因组测序。

    在该计划的第一阶段,亚马逊云科技已经帮助了包括中国在内的17个国家的87个组织,包括非营利组织、研究机构、初创企业、和大型企业,所支持的诊断项目包括:抗体、抗原和核酸的分子测试、诊断成像、可穿戴设备、以及使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检测病毒的数据分析工具,等等。

    新一阶段,亚马逊云科技将继续优先考虑新冠疫情项目,同时也将评估关注其它传染病的项目。4月12日起,到2021年年底,全球各类感兴趣的组织都可以申请这一计划,但亚马逊云科技将优先考虑7月31日前收到的申请。有兴趣的组织可放问以下链接申请https://aws.amazon.com/government-education/nonprofits/disaster-response/diagnostic-dev-initiative/ 。

    “从机器学习驱动的X光图像分析,到快速、高质量和直接面向大众的检测方式,过去一年我们看到了疾病诊断方式的众多革命性创新。”亚马逊新冠疫情响应首席医疗官Vin Gupta博士表示,“这些创新还将持续发生,不断提高我们应对未来疫情爆发的能力。诊断开发计划已经带来了一系列鼓舞人心的成果。我们也期待,通过帮助更多组织和社区更好地利用云计算技术,能够更快地识别和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疫情。”

     第一阶段亮点项目举例

    亚马逊云科技诊断开发计划加速了多个对新冠病毒检测有直接作用的项目,为医疗诊断带来了更多可能性。这些项目不仅帮助医学界快速应对新冠疫情,还支持了许多用以应对其它传染病的重要工作。

    以下是亚马逊云科技诊断开发计划所支持项目的几个典型代表。

    晶泰科技推动老药新用筛查

    总部位于深圳,在北京、波士顿、上海设有分部的晶泰科技(XtalPi),是一家以数字化、智能化驱动药物研发创新的科技公司。在新冠疫情爆发后,该公司很快对近3000个已通过美国药监局(FDA)审核的上市药物、以及超过1万种中药成分分子,进行了老药新用的扫描,成功找到了183个可能对新冠病毒有潜在治疗效果的药物。之后,晶泰科技对这些药物的活性进行了排序,又通过更加高精度的计算化学方法,锁定了38个潜在有效的药物,与合作伙伴分享。晶泰科技能迅速地完成大量药物筛选,得益于其Intelligent Digital 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ID4)云端智能药物研发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晶泰科技通过自主研发的基于GPU计算实例的机器学习框架,实现大规模的模型训练及参数优化。在AI模型研究及设计初期,晶泰科技的科学家团队通过Amazon SageMaker服务实现了对模型及参数的快速验证,其友好的交互式界面加速了算法研发效率。凭借准确的预测与海量计算资源的支撑,晶泰科技的ID4平台已经加速了超过100款管线药物的研发,正在并行推进超过30款新药的药物发现工作。

    “ID4智能药物研发平台至今已服务几十家药企,在速度、精确度、安全性上的优势越来越多地受到药物创新企业的认可和青睐。这离不开亚马逊云科技强大的计算、存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众多服务的支持。我们希望能够利用ID4平台,为药企提供强大的药物研发引擎,做药企创新研发道路上的有力伙伴,以优势明显的研发服务,进一步推动药物研发的智能化进程。”晶泰科技CTO刘阳表示。

    益体康以远程心电诊断服务基层医疗

    益体康专注远程医疗服务,为众多医疗健康服务机构提供产品与技术支持。新冠疫情期间,益体康的远程心电服务打破了检查端和诊断端的空间限制,为身处隔离病房的新冠肺炎患者提供了及时的心电诊断,同时,也让众多基层医院的病患在大型医院减少或暂停普通疾病接诊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得到专业的心脏问题初诊和分诊,从而降低了因密切接触导致新冠肺炎感染的可能性。在2020年,益体康搭建于亚马逊云科技上的心电诊断中心共计支持了超过1000所基层医疗机构的超过11万例远程心电诊断。亚马逊云科技大大提升了益体康AI模型训练和更新的效率,并降低了数据存储的成本。

    “在心电领域,医学上已经证明了QT间期延长综合征和新冠肺炎之间有非常强的相关性,后续希望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机器学习服务针对这种已经证明的相关性单独训练出一套预测模型,并尝试关联冠状病毒引起的多种疾病之间的相关性。”益体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CTO赵俊淋表示。

     

     图1、图2  益体康远程心电服务支持基层医疗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开发基于智能手表的诊断 “报警系统”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医疗创新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款智能手表应用,旨在准确标记出个体免疫系统抵抗潜在新冠感染的迹象。该应用通过算法检测个人静息心率和步数的变化。早期试验结果喜人,在一项试验性测试中,这个应用成功地在新感染者发现症状10天之前就发出了可能的感染预警。该应用目前已进入新一阶段的研究,斯坦福大学团队正在招募参与者,目标是达到1000万名参与者,以提高其实时检测新冠肺炎感染迹象的能力。这款基于智能手表的早期检测系统构建在亚马逊云科技上。在应用构建过程中,亚马逊云科技专业服务团队与研究人员协作,在该项研究中帮助扩展数据处理管道。

    图3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开发的新冠疫情可穿戴研究App

    “我们希望利用可穿戴设备进行的持续筛查能够提供可扩展的诊断解决方案,以克服现有的检测障碍。同时,通过将数据访问范围扩大到更广泛的研究人员,我们希望能够推动更多新的发现,改善人类健康。我们也期待利用云计算带来更多新的研究的可能性。”斯坦福大学医学院遗传学教授兼主席Michael Snyder博士表示。

     Helix在全美普及高灵敏度新冠检测

    Helix是一家基因组学初创公司,其整个软件平台都建立在亚马逊云科技上。Helix正在迅速拓展高灵敏度分子新冠检测的使用范围,帮助美国各地的卫生系统、雇主、政府和其它组织实现次日出检测结果。Helix®新冠肺炎检测解决方案已经获得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的紧急使用授权。该公司正在扩大规模,以便处理在美国每天多达10万次的新冠检测,使其成为美国最大的新冠检测实验室之一。Helix提供了端到端、高度可扩展的解决方案,既可以通过鼻拭子轻松实现样本的自我采集,同时支持无监督或受监督的现场样本采集,检测新冠病毒感染。

    “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不仅使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搭建起新冠肺炎检测解决方案,还使Helix能够快速扩展,满足去年冬天激增的检测需求。其作用是非常巨大的。随着疫情的恶化,我们能够在亚马逊云科技的基础之上,为全美数千个社区、数百万人的生命提供帮助。”Helix公司工程副总裁Jim Chou表示。

    Centro Diagnostico Italiano和Bracco Imaging创建了开源影像档案项目

    由Centro Diagnostico Italiano和Bracco Imaging领导的医疗和研究组织联盟,协同创建了AIforCOVID影像档案,这是一个拥有近1000张胸部X光片和新冠肺炎患者匿名临床数据的存储库。联盟内的多家研究机构开发了三种机器学习方法,可以在亚马逊云科技上对这些图像和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基于这些分析,联盟开发了一个模型,能够通过胸部X光图像和临床数据,预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结果。AIforCOVID网络收集的所有数据都放在项目网站(https://aiforcovid.radiomica.it/),供国际科技界的成员下载。

    图4  AlforCOVID项目的新冠患者胸部X光片,对感染区域的AI划线(红色)与手工划线(绿色)很接近

    “在对新冠患者的管理中,放射影像学对诊断和治疗方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得益于亚马逊云科技的技术和专业支持所带来的机器学习力量,我们已经能够快速理解诊断成像和临床分析所产生的大量数据。我们正在努力提供实用的资源,世界各地的医院和组织可以应用这种资源,增加对疾病的理解,促进自己的诊断工作,改善患者治疗。”意大利诊断中心影像诊断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主任Sergio Papa表示。

    “通过与Centro Diagnostico Italiano和亚马逊云科技合作,我们已经开始探索将人工智能应用于临床数据的潜力。我们意识到,这场革命才刚刚开始。医疗正在快速走向一种新的方式,将数据与临床实践和患者管理进行整合、互联。”Bracco全球影像事业部研发总监Fabio Tedoldi 表示。


    ]]>
    2323 亿元的公有云「服务器」市场:浪潮 366亿、戴尔 192亿、华为 216亿、联想 148亿、HPE 112亿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市场调研机构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2020年最终数据显示,全球数据中心软硬件方面的支出与2019年相比增长4%,这归功于公共云基础设施方面的支出猛增22%,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云计算提供商继续大力投入于数据中心,以满足对其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与此同时,企业在自家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上的支出比2019年下降了6%,2020年每个季度都比上年出现大幅下降。
    就市场份额而言,原始设计制造商(ODM)这个群体占公共云市场的最大份额,浪潮、华为和戴尔是领先市场的三大供应商,它们在这一年的市场份额都很相似。就增长幅度而言,浪潮、华为和ODM显然是去年的大赢家。
    2020年企业基础设施市场的领导者是微软和戴尔,其次是HPE、思科和VMware,但差距较大。
    2020年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设备的总收入达到了1650亿美元,这包括云和非云硬件及软件,公共云基础设施占总额的43%。服务器、存储和网络中面向硬件的主要细分市场共占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市场的77%。操作系统、虚拟化软件、云管理和网络安全占了剩余份额。
    按细分市场划分:

    • 戴尔是服务器和存储收入方面的整体领导者;

    • 浪潮显然是向公共云提供商出售服务器方面的领导者;

    • 思科在网络细分市场处于主导地位;

    • 而微软由于其在服务器操作系统和虚拟化应用程序中的地位而在排名中名列前茅。

    除了这四家供应商外,市场上的其他领先供应商还有HPE、华为、VMware、联想和IBM。
    全球公有云基础设施(服务器)市场数据


    Synergy对公有云基础设施服务器市场定义:统计厂商出货给公有云服务的服务器(含电信运营商的公有云))。
    1、整体市场情况:疫情加速线上化变革
    疫情让原本需要数年的数字化转型被压缩到几周甚至几天的时间里,线上会议、线上教学、线上购物等场景用户数激增,云提供商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促使全球整体公有云基础设施市场大幅增长,公有云基础设施服务器市场2020全年销售额达355.3亿美元(约232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5.8%。
    2、市场竞争格局情况:国内厂商浪潮位居首位
    2020年中国厂商在公有云基础设施计算及服务器市场销售额排名全球第1,头部厂商的份额优势较去年进一步拉大,浪潮的持续增长和其在公有云市场的长期布局紧密相关。
    2020年公有云基础设施服务器市场销售额份额:Inspur  15.8%、Dell EMC 9.3%、华为8.3%、联想 6.4%
    3、市场洞察:未来数据中心发展呈现规模化、集约化的趋势,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创纪录增长

    这种趋势带动了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快速发展,也更促使设备厂商开发符合这一趋势的相关技术,如资源融合池化技术、L11整机级交付、液冷散热、高速自动光网络传输和大规模数据中心的自动化运维等。

    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首席分析师John Dinsdale说:“整个数据中心设备市场继续稳定增长,我们预测在未来五年它会继续保持增长。然而,公共云提供商和企业的支出组合仍在继续向云服务转移。在服务器这个细分市场,向公共云提供商交付的单位出货量已经超过了向企业交付的数量。目前,由于平均销售价格(ASP)比较高,企业服务器市场的价值仍然更大,但是随着公共云服务器数量持续增加,这一幕也将很快改变。”
    另一份报告也显示,到2020年,超过100个新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设施建成,总数达到近600个,自2015年以来增加一倍多。亚马逊、谷歌、微软、Facebook、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企业是领先的互联网运营商,也是领先的云计算运营商。
    来自:云头条


    ]]>
    亚马逊和红帽宣布推出基于亚马逊云科技的Red Hat OpenShift容器平台托管服务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通过该服务可在亚马逊云科技上轻松构建、扩展和管理Red Hat OpenShift Kubernetes集群

    埃森哲、高知特和Persistent Systems等客户和合作伙伴已经开始使用该服务

    近日,亚马逊与全球领先的企业级开源解决方案供应商Red Hat(红帽)公司宣布推出基于亚马逊云科技的Red Hat OpenShift(ROSA)。该服务可通过亚马逊云科技控制台获得,让Red Hat OpenShift客户可以基于亚马逊云科技更轻松地构建、扩展和管理容器化应用程序。ROSA让客户使用熟悉的Red Hat OpenShift控制台、特性和工具,无需手动扩展和管理底层基础设施,即可创建Kubernetes集群。ROSA简化了将Red Hat OpenShift工作负载转移到亚马逊云科技的过程,并可与亚马逊云科技其它服务更紧密集成。ROSA使客户能够在访问Red Hat OpenShift时可直接获得亚马逊云科技计费和支持,为在亚马逊云科技上运行Red Hat OpenShift的客户提供便捷的单一供应商体验。使用ROSA无需预付费用,客户只需要为使用的容器集群和节点付费。欲开始使用ROSA,请访问:aws.amazon.com/rosa

    事实证明,容器在亚马逊云科技和红帽的客户中很受欢迎,它们提高了开发人员效率、改进了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目前,亚马逊云科技在云端提供广泛的容器技术,包括帮助客户方便管理容器并且与亚马逊云科技服务深度集成的Amazon Elastic Containers Service (ECS),帮助客户运行Kubernetes的 Amazon Elastic Kubernetes Service (EKS) 。客户还可以使用Amazon Fargate来运行无服务器容器,不必管理底层服务器或集群,获得容器的无服务器体验。

    全球财富500强企业、政府机构和众多组织都在使用Red Hat OpenShift,这是红帽公司的企业级Kubernetes平台,它扩展了为云生产堆栈构建的基础Kubernetes功能,支持在任何环境中运行相同的通用基础和工具的容器化应用程序。许多客户在亚马逊云科技上自行管理Red Hat OpenShift集群。事实证明,亚马逊云科技的弹性、可伸缩性和安全性在Red Hat OpenShift客户中非常受欢迎,但自行管理集群需要额外的工作和费用,客户还必须管理两家供应商之间的支持和计费。这些客户要求为Red Hat OpenShift提供亚马逊云科技托管服务,可与其它亚马逊云科技服务大规模的无缝协作,并将支持和计费集成到亚马逊云科技用户体验中。

    ROSA让客户使用熟悉的Red Hat OpenShift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和工具,快速、轻松地创建Kubernetes集群,并无缝地访问亚马逊云科技广泛而深入的服务,所有这些都可以在亚马逊云科技控制台中实现。ROSA为Red Hat OpenShift带来了弹性和按需付费的定价机制,通过一种新的红帽的订购模式实现,消除了复杂的、多年期合同需求,允许客户将其在亚马逊云科技中的Red Hat OpenShift消费与业务需求相匹配。有了ROSA,客户现在可以访问Red Hat OpenShift订购,直接通过亚马逊云科技获得计费和支持,享受单一供应商的便捷体验,将客户从管理两个独立供应商采购和运营关系的复杂工作中解放出来。此外,ROSA支持关键的合规验证,包括SOC-2、ISO-27001和PCI。

     “客户越来越多地转向使用容器来提高应用程序的开发速度和可移植性,他们也越来越依赖像Red Hat OpenShift和亚马逊云科技这样的技术,让部署容器化应用程序变得更容易。”亚马逊云科技Kubernetes总经理Bob Wise表示,“ROSA让客户能够使用熟悉的Red Hat OpenShift API和工具无缝地在亚马逊云科技上运行容器,并集成广泛而深入的亚马逊云科技服务,以构建、扩展和管理他们的工作负载。”

     “Red Hat OpenShift提供了一个通用、开放和企业级的Kubernetes平台,横跨混合基础设施环境,从客户的物理数据中心到其在亚马逊云科技上运营的IT资产。”红帽公司托管平台副总裁Sathish Balakrishnan表示,“ROSA为希望在亚马逊云科技中扩展Red Hat OpenShift功能的组织提供了一个精简的流程,不必管理分开的各个技术流,使得IT团队能够专注于交付价值,而不需要管理底层基础设施。”

    包括埃森哲的亚马逊云科技事业部(AABG)和IBM 红帽团队在内的埃森哲云优先部门,在容器解决方案整体战略、设计和实施方面拥有广泛的经验。“我们在构建和运行大规模、关键任务的Red Hat OpenShift集群(包括内部部署和部署到云端)方面的深厚技能和广泛经验,为埃森哲与亚马逊云科技和红帽的有效合作奠定了独特的地位。”埃森哲亚马逊云科技事务部全球主管Andy Tay表示,“作为完全托管的服务,ROSA的推出是OpenShift演进的下一步。这意味着埃森哲可以充分利用亚马逊云科技和红帽提供的云托管服务,专注于为我们的客户交付现代化应用的价值。”

    高知特(Cognizant)是一家提供业务咨询、信息技术和外包服务的跨国技术公司。“有了ROSA,高知特的客户可以在亚马逊云科技上运行OpenShift平台中的工作负载,享受集成体验。”高知特公司高级副总裁、服务交付和亚马逊云科技事务部负责人Raghuraman Chandrasekharan表示,“高知特在亚马逊云科技上的OpenShift解决方案现可将ROSA作为客户的着陆区,面向那些希望专注于核心业务需求,而将基础设施和平台服务的管理委派给第三方的客户。”

    Persistent Systems是一家值得信赖的全球解决方案公司,提供数字化业务加速、企业现代化和下一代产品工程服务。 “作为Red Hat和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伙伴,我们的许多客户已经在亚马逊云科技上利用OpenShift实现关键的软件现代化。”Persistent Systems联盟和工业解决方案部门总裁Jiani Zhang表示,“ROSA加快了部署速度,解放了团队,让他们可以更轻松地直接从亚马逊云科技控制台管理部署。”

    Energie数据服务荷兰公司(EDSN)代表荷兰输电和配电系统运营商开发和运营荷兰的能源数据中心。“适应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是我们的日常工作,这需要现代化的应用程序和可大规模交付的DevOps方法。” EDSN首席技术官Arwin Scholten表示,“通过在亚马逊云科技中获得Red Hat OpenShift服务,EDSN的服务已经为未来做好了准备。我们不必为不断改进平台、管理底层基础设施或运营而担心,团队可以全身心专注于为客户提供更大的创新和价值。”



    ]]>
    技术打造基石 助推湾区数字新经济-IDCC2021(深圳站)开启在即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首届湾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论坛暨IDCC2021深圳站

    4月29日-30日,深圳,共同见证湾区数字化转型之路启程。


    近年来,粤港澳地区已经构建出国内领先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同时,粤港澳地区受惠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与《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行动方案(2019-2025年)》等多重利好政策加持,逐步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先行示范区域。

    IDC产业作为数字基础设施,在推动数字中国建设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推进IDC产业的高速与健康发展,充分挖掘IDC数字化基石的能力,由深圳市政府相关部门指导,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据中心委员会、深圳市数字经济产业促进会主办,广东省数据中心产业联盟与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组委会协办的首届湾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论坛暨IDCC2021深圳站将在4月29日-30日于深圳举行。

    本次首届湾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论坛暨IDCC2021深圳站的召开,将为推动粤港澳地区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加速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我国核心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提供全新启示和思路。

    本次大会由29日的“首届湾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论坛”、30日的“IDCC2021深圳站“两大主论坛,以及4大分论坛/闭门论坛组成。大会现场还将提供展示数字化转型产品、解决方案的展区,供与会企业与嘉宾进行更加直观的交流。

    大会亮点抢先看:

    本次大会将围绕湾区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设置话题,并设计有众多亮点环节,以将大会打造为业界提供更加丰富、深入的交流平台。

    本次大会亮点如下

    1、4月29日主论坛----首届湾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论坛

    政府指导,院士大咖把脉,政学研企齐聚一堂,共话湾区数字经济发展

    2、4月30日主论坛----IDCC2021深圳站“湾区数据中心建设与技术创新论坛”

    以数字基础设施为切入点,从技术维度剖析湾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给出发展新思路

    3、颁发“湾区数字基建技术领航者奖”及“湾区数字化转型基石奖”

    以技术为根本,以创新为标尺,遴选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IDC相关企业给予荣誉奖励,以激励产业共同创新,携手共进。

    4、《粤港澳大湾区数据中心新基建发展白皮书》深度解读

    总结粤港澳大湾区数据中心产业发展经验与成果;剖析当前产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研判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为粤港澳大湾区数据中心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提供指引。

    5、《2020-2021广深及周边地区IDC市场研究报告》首发及解读。

    深度剖析广深及周边地区IDC市场发展概况、供给规模与未来趋势、需求结构及行业需求特征、竞争环境及重点IDC服务商运营策略,数据中心市场投资机会与风险。

    6、《2020-2021中国IDC产业发展研究报告》首发及解读。

    涵盖全球数据中心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聚焦国内数据中心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着重分析IDC产业供需特征及产业投资环境,为全国数据中心产业稳步发展提供方向。

    7、聚焦绿色数据中心产融生态建设

    紧贴行业绿色和及产融两大热点,邀请工信部、信通院、投融资机构、数据中心业主共同探讨通过“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方式,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8、2021数字基建全球采购者论坛(深圳站)

    国内首个关于出海企业多角度洽谈的国际论坛;拥有来自欧美,东南亚,中东地区的相关产业专家。邀请东南亚各国工信部IDC政策主管部门、国内及海外运营商,知名数据中心云计算服务商、出海用户企业代表参与,分享其国际合作经验。

    9、《2020-2021年东南亚IDC产业发展研究报告》首发及解读。

    该报告从产业政策与发展环境、市场供需、竞争格局、前景展望及投资分析五个角度展开论述,旨在总结东南亚数据中心产业发展经验;剖析当前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判未来东南亚数据中心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

    10、“湾区REITs研究院”成立及发布

    全面整合、协调中国REITs行业资源,搭建中国REITs行业和谐多赢平台,做大做强中国REITs行业服务,推动建立并维护统一、健康的REITs行业秩序,为中国REITs行业发展树立标杆,发挥促进和示范作用。

    11、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据中心委员会IDC团体标准研讨会

    联合CIDC委员会专家委员,聚焦数据中心产业技术及行业痛点,探索并推动行业标准建立,促进数据中心产业发展。

    12、中国IDC圈企业俱乐部华南晚宴

    邀请政府主管部门、设计院、数据中心服务商、数据中心设备商、互联网及工业互联网企业代表共同参与。打造数据中心上中下游的互动平台。

    13、湾区数据中心实地走访系列活动

    邀请数据中心上中下游企业代表,行业专家和IDC圈记者团队一起走进数据中心实干企业。从技术发展,企业文化等角度共同探讨数据中心发展之路。

    4月29日-30日,深圳,共同见证湾区数字化转型之路启程。

    大会议程:

     

    0408


    ]]>
    腾讯云开始全球扩张:腾讯印尼首个数据中心投入使用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北京时间4月12日上午消息,据报道,腾讯印度尼西亚首个数据中心在雅加达投入使用,未来几个月还会有第二个数据中心启用。除此之外,腾讯还会在泰国、韩国设立数据中心。按照腾讯的说法,未来将向亚洲、中东、欧洲积极投资,设立更多数据中心。

    到目前为止,腾讯云已经在全球27个地理区域运营着60个可用区,大部分位于中国和亚太区,包括新加坡、东京、孟买、首尔、莫斯科、多伦多、法兰克福。

    大约十年前腾讯进入云市场,目前单是中国就有40多个数据中心。三年前腾讯云开始向国际扩张,在海外,腾讯目前运营的数据中心约有19-20个。

    今年年初时,腾讯又在韩国增加一个数据中心,上个月腾讯声称年底之前会在巴林建一个数据中心,为中东、北非提供支持。

    腾讯云国际(Tencent Cloud International)资深副总裁杨宝树(Poshu Yeung)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印尼,腾讯服务越来越流行,比如JOOX音乐流媒体App已经是印尼排名第二的音乐应用。去年腾讯还在印尼推出了WeTV,今年准备制作更多本地化内容;另外,腾讯游戏也会进入印尼。因为需求强劲,所以腾讯才会在印尼设立数据中心,今年8月,第二个印尼数据中心也有可能会投入使用。杨宝树强调,腾讯一年之内在同一个国家启用两个数据中心,之前还没有过。

    杨宝树还说,对于许多业务而言2020年是艰难的一年,但云市场增长强劲,对全球玩家是这样,对腾讯也是这样。去年腾讯国际云业务的增长速度达到三位数,今年仍能维持增速。杨宝树称,很快就会在泰国启用第二座数据中心,6月份日本的数据中心也会投入使用。

    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杨宝树告诉记者:“今年,我们在全球的云基础设施投资将会有很大增长。我无法告诉你具体数字和时间表,照预计,数据中心的数量会增加30-50%。”


    ]]>
    华为云再调整背后:重新梳理业务线 加强独立化运营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新浪科技 张俊

    4月9日,有消息称,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被任命为华为云董事长,华为消费者BG CEO余承东被任命为华为云CEO。

    今年以来,华为在云业务上开启了频繁的架构调整。今年1月余承东接手云与计算BG总裁后,数日前华为又宣布撤销了云与计算BG,让外界大呼看不懂。

    多次调整之下,华为云前路如何?

    独立化运营

    云业务是华为在2017年就重点培育的领域。

    2017年3月,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宣布成立专门负责公有云的Cloud BU,并称2017年将增加投入2000人。当时Cloud BU设立在网络产品和解决方案部门之下,由IT产品线总裁郑叶来兼任Cloud BU总裁。成立不到半年时间,Cloud BU即在当年8月底由二级组织升级为一级组织。当年华为高层一度喊出了“三年超过阿里云”的目标。

    随着业务的壮大,华为后来又将IoT、私有云等多个产品线合并入Cloud BU;并最终在2020年初再次整合计算、存储等业务成立了云与计算BG,成为继运营商BG、消费者BG和企业BG之后的第四大BG。当时由侯金龙担任华为云与计算BG总裁,郑叶来继续担任华为云业务总裁。

    今年1月,余承东兼任了云与计算BG总裁,以及云业务总裁。云与计算BG原总裁侯金龙被任命为数字能源董事长,而云业务原总裁郑叶来则还未公布具体任用。

    不过让外界意外的是,4月2日华为发文撤销云与计算BG,4月9日则传来了徐直军担任华为云董事长、余承东担任华为云CEO的消息。

    从Cloud BU正式成立至今四年来,华为一直在强化云业务的地位和独立性,华为高层对该业务的期待也不可谓不高。

    距离“三年超过阿里云”的目标还十分遥远,同时华为消费者业务也在美国的持续打压下损失惨重。这让余承东这位猛将承担起了带领华为云赶超的历史使命。

    此次任命徐直军担任华为云董事长、余承东担任华为云CEO,与多年前消费者业务的改革如出一辙。或许意在加强华为云的独立化运作,增强业务板块的自主权限。

    这个实验在消费者业务上已经得到印证。在余承东带领消费者业务多年后,华为手机从低端走上了高端,也从落后的地位一度成为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手机品牌。

    重新梳理业务线

    一方面,云与计算BG由几个业务部门组成未久,面临着协同与整合问题。一位华为员工曾在心声社区上发帖称,云与计算BG存在着三个子产业领导班子互相掣肘的问题。“云的一把手到底是谁?至今搞不清楚。势均力敌的领导班子,最终就会造就一个畸形的组织和业务。”

    另外一个问题是,云与计算BG在业务范围上实际上与华为企业BG有一定重合。两个BG都是同时服务政企用户,还面临着两个BG之间的协同问题。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2020年11月的企业业务及云业务汇报会上就指出,两个BG资源投入增加了,作战效率却降低了。同时内部沟通成本高,“一线分成两个组织后没感觉有什么好处,两个组织反而会增加很大的沟通成本”;“在政企做了决策以后,再到云那边沟通,两边频繁开会,没有原来那么高效。”

    4月2日华为宣布撤销云与计算BG的意图或许就在于此。在那次调整中,计算产品线、数据存储与机器视觉产品线迁入网络产品与解决方案部,并更名为ICT产品与解决方案部;中国区及海外各地区部的云与计算业务部更名为云业务部,下属的计算业务部、数据存储与机器视觉解决方案部分别迁移到政企/企业业务部下的解决方案销售部和运营商业务部下的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销售部。

    如此调整之下,华为云业务更加聚焦,解决了与计算、存储业务之间的高层掣肘问题,同时减少与企业业务在产品线上的重合度,分工更加清晰。

    另外,华为云在高层上的调整也值得关注。4月2日撤销云与计算BG后,张平安被任命为Cloud BU总裁。而张平安的另一个身份是华为消费者业务云服务总裁。

    一方面张平安是跟随余承东多年的老将,两人的组合也将加强云业务的战略执行力;另一方面,余承东本身还统领着智能汽车BU的业务,如此之下,也可加强终端云、车云等之间的协同发展。

    今年2月,时任华为云与计算BG副总裁的石冀琳谈到华为云时表示,在华为没有甘当第二的产品,华为云也一样,一直在努力做第一的路上。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报告显示,华为云以15.5%份额超过腾讯云位居第二,阿里云的市场份额为40.1%。而接下来华为云能否实现第一的目标,就要看余承东对华为云的一系列调整与改革,能否像华为手机一样奏效了。


    ]]>
    爱立信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鲍毅康:我们的技术将引领时代的发展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 爱立信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鲍毅康对2020年总结 -- 爱立信扭转乾坤的一年

  • 企业将继续在5G领域挖掘良好的发展机会,尤其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市场

  • 以数字化技术驱动的社会转型使爱立信的5G技术更受关注

  • 北京2021年4月8日 /美通社/ -- 在爱立信2021年股东对话大会上,爱立信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鲍毅康(Börje Ekholm)总结了2020年期间企业的重点业务战略、财务表现以及应对全球疫情时的所采取的措施。

    扭转乾坤

    爱立信在过去一年中实现了财务目标,使公司扭转乾坤。鲍毅康在概述中介绍了爱立信成功完成的重点战略,同时回顾了在2017年发布该战略时,很多人认为该战略不切实际且认为爱立信应该削减成本,尤其是在研发方面。

    鲍毅康表示:“只有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我们才能体会到我们存在的意义就是提供基于领先技术、具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所以我们不会削减在研发上的任何投入,而且会加大投入的力度,以强化技术地位。如今爱立信的地位已十分稳固,并且我们已成为5G领域的领导者。”

    员工是爱立信的战略核心

    在爱立信以关注客户为中心的同时,爱立信也非常重视员工。鲍毅康解释了员工在公司业务变好转的过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他还强调了大多数员工在2020年疫情期间所遇到的挑战。

    鲍毅康表示:“我们有超过8.5万名员工在家办公,而在我们去年招聘的约1万名新员工中,其中大多数人还没有与上级或团队在线下见过面。尽管面对着重重挑战,我们还是成功地完成了我们的战略目标,并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财务业绩与增长目标

    就2020年而言,爱立信实现了5.1%的有机营收增长、高达40.3%的毛利率、12.0%的运营利润率以及并购前223亿瑞典克朗的稳健自由现金流。这是公司历史上最强劲的自由现金流。

    展望未来,鲍毅康提到,爱立信将日益重视发展。通过投资增加的市场份额将成为保证规模的关键,同时公司也会优先把握新兴企业领域的机会。

    鲍毅康表示:“我们的战略仍然保持不变,但我们看到了在企业市场环境中极好的发展机遇,这也是我们决定扩大战略,投资于企业应用的原因。就像4G实现了消费市场的数字化一样,5G将实现企业市场的数字化。”

    2020年,爱立信通过收购了Cradlepoint公司,在企业市场取得了关键性进展。通过Cradlepoint公司的解决方案,企业可以通过蜂窝技术,简单、安全地连接各地点、车辆、移动工作队伍和物联网设备。

    鲍毅康表示:“对于我们的客户来说,收购Cradlepoint公司这一举措,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其解决方案为移动运营商创造了新的收入来源。”

    投资于技术领导力

    研发部门仍然是爱立信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业务。在过去几年中,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已经增加了近100亿瑞典克朗。如今,在爱立信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员工是在研发部门工作。

    鲍毅康表示:“在2021年,爱立信将通过投资进一步加强企业实力。由于重要合同续签、Cradlepoint收购和业务投资,我们的利润率也将受到专利许可收入减少的负面影响。但这些对我们而言都不是成本,而是为了巩固我们的地位而作出的投资。我们为了能够更好的加速企业发展而选择以退为进的方式。”

    5G竞赛

    2020年,我们见证了5G在全球迅速推广,使这项可能发生在未来的技术转为现实。根据爱立信的评估,截至2020年底,5G用户人数约为2.2亿,而前一年只有1200万。

    鲍毅康强调了爱立信在这一发展中的主导作用。2020年,爱立信签署了44份5G合同,并以122份商业合同和协议,以及全球范围内79个5G商用现网收官。此外,鲍毅康还指出爱立信在蜂窝技术方面的专利组合居于全球领先地位,目前已获得超过57000项专利。

    鲍毅康表示,公司将在2021年继续快速推广5G。但他对欧洲大部分地区的发展现状表示担忧 -- 欧洲在5G推广方面的力度远远落后于美国和中国。

    鲍毅康解释说:“当然,欧洲将受益于所开发的5G网络应用,但这些应用将由首先部署网络的地方创建,所以这已成为一个未来就业增长的问题。比如,欧洲在4G部署方面,就已经比北美和中国晚了2到3年,导致目前欧洲的互联网巨头很少。”

    可持续发展和企业责任

    可持续发展仍然是爱立信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爱立信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目标之一是在2030年实现碳中和。此外,爱立信正在提高所有产品的能效,这将为环境和爱立信客户的收益都带来可持续的结果。

    鲍毅康表示:“这种可持续发展已经融入到我们的业务中。我们的美国工厂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通过智能5G解决方案,我们减少了24%的能耗和75%的室内用水量。此外,该工厂使用100%可再生电力。”

    鲍毅康还强调了正在开展的重要道德与合规工作。2020年,爱立信通过增加参与此类项目的人数,继续加强合规项目,使其相关流程更加健全并专注于建设自身的企业文化。

    结束语

    鲍毅康在致股东辞的结束语中表示,2020年与以往任何一年都不同。虽然爱立信在这一年的表现十分强劲,但依然受到全球疫情的显著影响。不过,鲍毅康还是指出了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依然蕴藏着巨大机遇。

    鲍毅康表示:“我对爱立信的未来充满着信心。数字化步伐正在加快,我们的技术也将在未来发挥越来越核心的作用。而且我们已经看到企业市场正在迅速发展,比如,通过专用网络解决方案,使定制化的行业解决方案成为可能。”


    ]]>
    浪潮全球发布全新M6服务器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4月8日,浪潮全球发布全新M6服务器,支持英特尔第三代® 至强®可扩展处理器。浪潮全新M6服务器针对智慧时代需求设计,包括面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应用场景的16款产品,提供业界最为丰富的场景产品阵列,为全球用户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加强大的算力支撑。

     

    全新M6服务器具备极致、精益、安全、开放四大特征,在部署密度、峰值性能、硬件解耦、工艺品质方面均处于业界领先地位,相比上一代产品性能提升46%。针对视频在线处理应用场景,整机的视频处理能力提升30%。为更好满足数据搬移、在线计算、高频交易等对时延及带宽要求苛刻的应用场景需求,整体存储密度提升3倍,IOPS能力提升3.2倍。除此以外,这代产品更加注重产品的精细度,引入了环境感知功能,重新定义电源标准,丰富了自动化运维管理工具,让服务器更智能更易用,同时通过多重防护机制保障数据安全。

    疫情加速数字化变革 算力成为生产力

    在疫情的影响下,全球的数字化转型进入倍增创新阶段,在线教育、在线办公、直播购物、智能制造等应用场景爆炸式增长,计算力的需求与日俱增,算力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浪潮信息与IDC联合发布的《2020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显示,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个点,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3‰和1.8‰。

    随着智慧时代到来,全球数据量呈现爆发式增长,IDC报告显示,全球每年产生的数据将从2018年的33ZB增长到2025年的175ZB。面对海量数据,计算的重要性愈发显现。

    浪潮信息CEO彭震表示:“智慧化应用对于算力的要求几乎没有止境,这也驱动着算力不断升级。浪潮第一时间推出全新M6服务器,为用户提供更为优异的计算性能和可靠高效的业务保障,可以更好地应对当前海量数据爆发与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巨大计算挑战。”

     

    “在提供极致算力、赋能数字经济方面,英特尔与浪潮有着一致的目标”,英特尔公司副总裁兼至强处理器与存储事业部总经理Lisa Spelman表示,“近年来,英特尔与浪潮在技术开发、平台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合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希望双方能够持续深化合作,协力构建高性能、高可靠、高可扩展的算力基础设施,以支撑快速、灵活的业务创新与部署。”

    千锤百炼  浪潮M6服务器打造强大算力平台

    浪潮全新M6服务器面向智慧计算设计,聚焦多云、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多样化应用场景需求,强调极致、精益、安全、开放四大特性,为5G、AI、工业互联网等创新应用提供更为可信的承载平台。

     

    • 极致计算、存储、传输能力

    智慧时代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数据和算力的强力支撑。M6服务器在特定空间内追求最大的性能、能效、扩展性等。NF5280M6在2U的空间内实现同类产品最高的扩展能力,其中IO扩展能力提升40%。NF5180M6创新性引入E1.S存储配置,整体存储密度提升3倍,IOPS能力提升3.2倍,在高密度存储条件下,兼顾高速传输性能。基于最新处理器打造的极致训练服务器浪潮NF5688M6,实现GPU:IB:NVMe的1:1:1极致配比,6U空间提供最高每秒2000万亿次AI算力。

    • 精益设计让服务器更智能

    在产品趋于同质化的情况下,为了让服务器更智能、易用,浪潮M6服务器在设计、部件及系统层面进行深度优化。通过引入环境感知,增加气压监测,使系统散热及振动达到最优协同,在1U空间支持最大处理器配置的同时,硬盘性能提升10%以上。面对裸金属服务器的供电需求,重新定义电源供电标准,满足裸金属的供电需求,同时让传统电源密度提升2%。在运维方面,通过自动化运维工具,百台设备年平均管理维护时间减少约600人时,运维效率提升200%。

    • 多重安全保障护航关键业务

    M6服务器从硬件、固件到系统多个层面赋予服务器“内生安全”。通过硬件层面的双层电源防护、过载实时响应;固件层面构建以FPGA作为平台信任根检测中枢、ISQP独立引导;系统层面的开机内存健康检测、工业器件选型、系统降额设计、冗余开发、灰度测试等方式,降低设备整体安全风险,使内存故障率降低60%,整机MTBF(平均无故障最大工作时间)达到20万小时,保障系统8年+无故障稳定运行。

    • 持续拥抱开放计算

    作为全球开放计算组织的核心成员,浪潮始终致力于开放计算生态构建和社区技术贡献,从贡献产品、参与标准到牵头开源项目,不断提升开放生态影响力。浪潮全新M6服务器家族包括ORS6000S整机柜、NF5180M6、NF5280M6等符合开放计算标准的主打产品;全线产品融入开放软件协议OpenBMC、Redfish,同时也使用大量开放标准部件,如OCP3.0的网络,E1.S存储等。

    目前,浪潮M6服务器完成了和VMware最新vSphere版本的适配,能更好地帮助用户从传统应用过渡到现代容器云以及AI场景,无缝迁移至混合云,实现数字化转型。

    浪潮作为全球领先的算力基础设施提供商,多年来始终坚持智慧计算战略,在数据中心基础架构领域具有30多年的经验和技术积累。随着M6新一代服务器发布,浪潮将进一步加速企业智慧化转型,推动智慧计算的发展。


    ]]>
    行业信创再加速,同方股份支撑多样性算力自主创新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一向是通信行业所关切的核心问题。随着“新基建”的快速发展,“新基建”叠加5G商用双重赋能,推动着运营商对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品(以下简称“信创产品”)的需求日趋迫切。

    日前,中国电信(2021年)服务器集采项目招标的GPU型服务器中标候选人公示发布。其中,鲲鹏、海光等国产CPU服务器占比进一步提升,标志着以运营商为代表的行业信创正在加速推进应用普及的步伐。

    本次中国电信招标项目,标包八均为国产CPU服务器,占集采服务器总规模约35%,其中,同方鲲鹏服务器拿下6000万元的份额。

    同方股份信创业务集团总经理张伟介绍说,2020年,全球连接设备数量超过230亿,终端接入的多样性,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无人驾驶、智慧城市等应用场景的多样性,驱动着当今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多样性算力的时代。

    受中国电信青睐的同方服务器产品基于鲲鹏920处理器,选用高性能、低功耗的7nm ARM微架构鲲鹏服务器芯片进行设计研发,具有高性能、高吞吐、高集成、高效能的特点,可以满足通信行业各种应用场景对高性能计算产品算力、能耗、稳定性的高标准严要求,将有力支撑中国电信进一步提升在多样性算力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助力其构建面向未来的ICT基础设施架构。

    从党政机关电子公文应用试点起步,在综合政务垂直领域率先实现弯道超车,短短的六、七年中,我国信创产业生态逐步完善,应用行业领域逐步拓宽,尤其是近年来在金融、能源、电力等重点行业,国产创新已进入正式的产业落地和规模化使用阶段。

    “中国的信息化起步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至少推迟了二十年,虽然迅猛追赶,但当前仍处于构建底座的阶段。”张伟表示,中国信创产业要想在已相当成熟的国外主流技术和应用体系下弯道超车,还需要时间和耐心。在这一过程中组建创新生态,形成新的产业协作、资源配置和价值创造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这也恰恰迎合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所倡导的“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的方向重心。

    在4月9日开幕的第九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CITE2021)上,同方股份以“跨越‘芯’时代,智慧新生活”为主题,将“信创产业生态链”搬上了这一面向全球的IT技术竞技舞台。

    从基于鲲鹏、飞腾、龙芯等平台的台式机、笔记本、一体机、服务器,到用于教育行业的智慧黑板和智慧大屏,拥有一颗“中国芯”是他们共同的特点。同方股份也借此次全线产品的集中亮相,向业界展现了其强大的信息技术应用整合适配能力。

    定位于系统级IT解决方案供应商,同方股份发挥上对接合作伙伴、下对接用户需求的市场化优势,从产品类型生态、基于内网项目生态、基于通用外网项目生态的适配建设出发,全面迅速开展了从芯片到整机、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以及各种应用软件的全方位兼容适配测试工作。截至目前,已与50余家生态伙伴开展了适配合作,完成测试报告80余份,出具互认证明580余份。

    跑游戏、看高清,同方股份在展会上重点演示了信创产品的应用性能。“一台信创电脑的下线,要经过适配、兼容性、可靠性、压力、性能等不下二十道严苛的测试工序,其中更包括要针对不同行业用户群体进行各类应用模拟和体验性测试。” 张伟说,“如今的国产创新产品已完全颠覆了只能用于日常行政办公的刻板印象,已然进入到从‘可用’到‘适用’的阶段,并开始向‘好用、想用’过渡。” 

    “但这个应用市场的培育过程仍需时日。”张伟坦言。

    从2020年开始,同方股份便联合华为鲲鹏等上下游合作伙伴启动了一年一度的“春耕行动”,面向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的信创产业技术、运维、服务人员,跨业务、跨领域、跨品牌开展开放性的技术赋能培训。通过向业界分享同方股份二十余年积累的产品研发、应用部署、运维使用成熟经验,以及上万例信创项目的应用服务案例,帮助培养和储备信创专业人才,以推动实施人才战略为抓手,促进多样化市场准入、保障信创产业可持续发展。

    信创产业万亿级的市场潜力已然开始释放。张伟表示:“科技自立自强需要所有市场创新主体的共同发力、同频共振。”为此,同方股份未来还将持续提升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和水平,聚合上下游产业链,打造基于整机创新中心的测试平台,开放全技术路线适配中心,围绕细分市场建立产、学、研、测、用、管各方合作共赢的生态闭环,以价值驱动信创产业发展。


    ]]>
    SDN,NFV和SD-WAN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网络是一种由大量的协同行为聚集的集合,因此我们所面对的关键网络技术“革命”间存在关联关系也就不足为奇了。然而这些关键网络技术之间的关系却不怎么明朗。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功能虚拟化(NFV)以及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它们共享着一些技术元素,并且它们也可能存在相关联的商机。实际上这些关联关系可能很关键,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对其进行深入考虑。

    SDN,如果我们采纳纯概念的受OpenFlow协议控制的白盒交换机或虚拟交换机,则是真正意义上的使用集中控制器定义网络中的路由。每个设备被告知如何基于报文头部来处理对应的报文,并结合处理指令创建转发流量的路由。

    可以看出SDN是和路由相关的,即和网络连通性相关的。如果你“拥有”个网络,无论是局域网(LAN)还是广域网(WAN),都能使用SDN。因为SDN即可应用于真实物理设施所创建的网络,也可应用于隧道所创建的网络,因此并不需要你一定要有光纤、微波等诸如此类的东西。你也不一定要有白盒设备。许多遗留的交换机/路由器也能接受OpenFlow协议,并且也可以使用虚拟交换机或路由器。你一定需要有交换机/路由器作为网元。目前最大的SDN应用是在云中,在数据中心中SDN被用于连接云组件。

    NFV是与使用的软件特性相关的,托管于一些东西中从而替代使用特定的设备来提供一些网络特性集。所谓NFV,作为标准规范,描述了如何部署、连接和管理这些网络特性。有哪些特性了?通常NFV的目标是高层网络特性,像防火墙,加密或VPN封装。其也能够被用于部署像DNS和DHCP之类的服务,甚至可用于部署虚拟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实例。

    NFV与服务特性/元素相关。于是你可以使用NFV来部署SDN元素,如果你考虑这么做,也就意味着SDN能够用于连接那些被部署在像服务器之上的NFV元素。在NFV应用程序中,你也能够几乎在任何需要连接的地方使用SDN。NFV是源自哪里呢?NFV是为那些需要部署含有复杂特性的服务的网络运营商而设计的。理论上NFV能够被企业所用,我们将在下文进一步对其探讨。

    SD-WAN是三者中的先驱者,可能也是三者中最难以真正理解的。SD-WAN的基本原理可以理解为在一个或多个的不同物理网络或网络服务之上建立一个“虚拟网络”,只要能做好虚拟和物理间的映射工作。对于虚拟网络内外的事物无需知道使用的是什么技术。因此,你可以通过MPLS VPN服务和其它连接网络的隧道在站点间连接并建立VPN,或者你也可以在部分或所有站点间混合使用两种服务,利用它们互相备份或彼此扩展,或者用于不同类型的流量中。

    不像SDN和NFV是通过某些方式在网络中加入一些东西。SD-WAN是依赖于网络结构边缘的东西。正是SD-WAN边缘的元素创建了虚拟网络,管理如何连接用户/站点,并将其映射到可用的物理连接上。SD-WAN不仅包括了流量与虚拟-物理网络间的映射,也包括了网络服务选项的管理,所以虚拟网络的用户不需要介入到管道的管理工作中。

    有趣的是,对于企业,SD-WAN可能比SDN更能实践SDN的原理。来自Nicira的最原始的SDN概念,是一个无论是二层或三层网络,都不需要对用于连接的基础设施做任何改变的叠加网络(Overlay network)。Overlay网络让用户能够独立于传输来管理连通性,分割的网络不存在操作处罚,并且适应多种服务选择。SD-WAN将这些都编纂在了一起。

    下面将介绍三种技术间的“基本”关系,但是我们实际上是围绕一些会创建更密切关系的变化来说的。我们通过一些技术的视角来看这些变化,但是我会将继续使用SD-WAN作为框架,因为我希望能够讲解得更清楚明了。

    正如上文所述,SD-WAN是一种网络结构边缘的技术。可以通过现在被称为“服务链(service chaining)”和“虚拟CPE(vCPE)”的NFV技术来部署。其想法是如果你需要部署SD-WAN,可以将那些特性和其它安全技术一起加入到边缘设备。这些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在我看来这是部署vCPE最好的方式,因为当前的企业站点已经有在CPE中实现了像安全工具之类的基本网络,其中少数的也已经采用了SD-WAN。

    另一个运营商会喜欢用SD-WAN作为vCPE方案的原因是,SD-WAN创建VPN服务不需要将它们绑定到特定的实现上。你可以使用当前MPLS的方式创建VPN,或使用Internet叠加网,或通过SDN和嵌入的虚拟路由器,凡是你能想到的都行。这对于运营商来说非常有用,在一些范围内他们不得不与存在的多种访问方式或访问方式的演化作斗争。范围外它也是关键的,因为你能够为MPLS(或其它的VPN模型)提供网络扩展性。

    SDN也能够为SD-WAN中的设备设定转发过程,正如已经建立的虚拟交换机。正如上文所述,你可以将SDN作为SD-WAN中的服务项,这让运营商的业务服务能够在基于SDN的和传统实现进行连接。部分运营商会将这种对接视为风险,因为客户会采纳SD-WAN的方案从而摆脱基于MPLS的VPN,这也可能是为什么我们没有看到SD-WAN在NFV vCPE中崭露头角的原因吧。

    从长远来看,我认为SD-WAN还需要进一步的自调整。虚拟叠加网的SD-WAN本质被隐藏在了许多SD-WAN的产品定位中。可能是因为供应商害怕其它的实现方式越来越多的取代了传统vCPE VPN的解决方案。这种贸易保护带来的问题,我相信,虚拟叠加网终究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我们将朝着新的基于虚拟链路、虚拟交换机/路由器的商业网络前进。SD-WAN厂商现在开始考虑进入该领域将是明智的选择。

    实际上SD-WAN与SDN和NFV的关系还没发展得很成熟,目前为止技术还不是问题,但是另一方面反射出来的复杂商业问题更为明显。网络运营商和现在主要的网络设备供应商都类似的害怕采纳SD-WAN,因为将会稀释当前在传统VPN或VPN相关设备上的花费。现在在没有能够为其做宣传和提供分析报告的大玩家作为后端,很难拉动一个技术概念得以发展。我们确有很多可靠的SD-WAN方案,因此,如果一些厂商能够与SDN和NFV进行关联,他们就能够推动这个球前进。

    本文来源于SDNLAB君


    ]]>
    华为云业务架构再调整:张平安任华为云总裁,撤销云与计算BG 服务器、存储等业务划归至ICT产品解决方案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据第一财经报道,华为已于近日发布内部通知,对华为的云业务进行了调整,任命张平安为华为云(Cloud BU)总裁。同时,华为将撤销云与计算BG( Cloud&AI BG),原服务器、存储等划归到“网络产品与解决方案”,该部门名称改为ICT产品解决方案。

    华为在此次新的架构调整中,并未提及余承东的职位。

    就在不到三个月前的1月27日,华为刚刚针对云业务进行过一轮重大人事调整。彼时,华为宣布,消费者BG CEO余承东被任命为云与计算BG总裁(兼)、云与计算BG行政管理团队主任。

    张平安,1972年出生,毕业于浙江大学,硕士学位。他于1996年加入华为,历任公司产品线总裁、高级副总裁、战略与Marketing副总裁、地区部副总裁、全球技术服务部副总裁、华为赛门铁克首席执行官等,此前曾是华为消费者云业务的负责人。

    华为云正式成立是在2017年。2018年年底,华为将公有云、私有云、AI、大数据、计算、存储、IoT 等与IT强相关的产业重组为“计算与云”BU,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Cloud & AI产品与服务”。2019年一季度,华为又将IoT、私有云团队合入Cloud BU。

    2020年1月,Cloud&AI升至华为第四大BG,与运营商BG、企业BG、消费者BG并行。该部门主要包括了Cloud BU、计算产品线(服务器等)、存储与机器视觉产品线。

    虽然,华为云如今又从BG降为BU,但这显然不意味着华为对云业务的重视程度降低。单独拆分出来更是增加重视的一种体现,此前的汽车业务BU也是如此。

    近年来,华为云的发展速度不断提升。

    IDC数据显示,2018年,华为云位居市场第六位,市场份额为4%,但在2020年三季度,华为云则以57.3亿元跃居行业第三位。而在今年3月31日举办的华为2020年业绩发布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表示,2020年华为云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68%,在其公布的所有业务中属于增速最高的一项。

    得益于高速的业绩增长,华为云已位居国内公有云市场第二。


    ]]>
    百家独立软件供应商上线AWS Marketplace China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AWS Marketplace China新增解决方案专区

    2021年4月6日,由西云数据运营的AWS Marketplace China面向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区域用户全面上线一年来受到中国客户及合作伙伴的广泛欢迎。目前已经有Cisco、Palo Alto、F5、Fortinet、Radware、Tableau、Citrix、 Commvault、Veritas、NetApp、Suse、安恒信息和汇量科技等近百家独立软件供应商(ISV)提供的200多个产品在AWS Marketplace China上线,覆盖了包括操作系统、安全合规、网络基础设施、数据分析、存储以及机器学习等24个类别,并且数量还在持续快速增长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云基础设施品类,AWS Marketplace China已经在中国处于领先位置。

    随着ISV提供的产品越来越丰富,最近AWS Marketplace China又增加了解决方案专区,目前囊括了基础设施软件、安全、数据与分析和运维管理四个大类的16种应用场景解决方案,帮助用户以场景化的方式,更便捷地搜索和部署其需要的产品,为用户提供更多便利。详请访问:https://awsmarketplace.amazonaws.cn/marketplace/solutions

    AWS Marketplace是一个精挑细选的数字化产品目录,客户能够通过它轻松地查找、测试、部署和管理他们在亚马逊云科技区域上运行系统所需要的第三方软件。借助AWS Marketplace China,客户可以查找和比较各种软件产品,并在登录其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区域账户后,几分钟内快速启动预配置的软件。ISV则可以通过AWS Marketplace China,方便地触达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区域的所有客户,有效简化客户的软件部署。

    AWS Marketplace China已经成为众多全球独立软件供应商(ISV)落地中国的首选渠道,并上线了大量云解决方案。

    Fortinet 是全球领先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供应商,在下一代防火墙,Web应用防火墙,SD-WAN等领域均处于市场领先地位。作为拥有安全和网络能力认证的亚马逊云科技合作伙伴,Fortinet已有多款产品上架AWS Marketplace China。Fortinet中国区总经理李宏凯表示:“AWS Marketplace China对于客户采购Fortinet产品的便利性提升是毋庸置疑的。我们也不断优化Fortinet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流程,包括客户沟通,测试,商务,交付等等。我们为客户交付两方面的敏捷:一是部署,即我们的产品能够在 AWS Marketplace上实现一键部署,十分方便;二是运维,所有在亚马逊云科技上使用Fortinet的客户,在结束我们为其所做的使用培训之后,都能直接独立完成配置和策略调整等常规运维操作。2021年,我们将聚焦交付体验的提升,以及与亚马逊云科技服务及场景的互补等,并借助AWS Marketplace China线下付费项目,让更多的客户享受到Fortinet安全解决方案。”

    国内众多的科技企业和ISV也充分利用AWS Marketplace China拓展国内业务,并通过AWS Marketplace出海服务全球客户。汇量科技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自 2013 年创立起,汇量科技即采用了「All-in-Cloud」的系统架构,借助亚马逊云科技覆盖全球的基础设施快速搭建了服务中国开发者出海的联盟广告平台,现在汇量科技已经成长成为一家全球性技术平台,面向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移动应用开发者,助力其全球化业务增长。目前汇量科技旗下程序化广告平台日均处理的广告请求峰值高达1000亿次,而且实时性要求非常高,50毫秒之内即需对访问请求作出响应,汇量科技探索出了在云上高效低成本利用弹性计算及存储等资源的方法,将程序化广告的单位请求处理成本降低了65%。汇量科技结合自身经验开发出对外服务的SpotMax系列云上应用,借助AWS Marketplace和AWS Marketplace China,轻松地登陆亚马逊云科技全球24个区域,触达到国内国外数百万亚马逊云科技客户。

    汇量科技联合创始人兼集团CEO曹晓欢表示:“非常高兴能够通过AWS Marketplace推广汇量科技的产品。我们还有很多正在内部使用的产品,会逐步封装出来,放到AWS Marketplace上推广。帮助客户省钱,是亚马逊云科技非常独特的文化。在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伙伴事业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切身感受到,亚马逊云科技是一家非常有全局视野和长期眼光的一家公司,他们的初心就是帮助客户成长,致力于帮助客户更好地优化成本,这些也是亚马逊云科技能够赢得客户长期信赖的重要原因。”


    ]]>
    赢得版权诉讼的谷歌将停用甲骨文财务软件:转投SAP怀抱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北京时间4月6日早间消息,据报道,谷歌母公司Alphabet计划在未来几周停用甲骨文的财务软件,转而使用SAP的同类产品。

    谷歌通过电子邮件对员工表示,Alphabet和谷歌的核心财务系统将从5月开始迁移到SAP。此举仅涉及谷歌用于追踪财务信息的软件系统,目前还没有迹象显示该公司计划弃用其他甲骨文产品。

    此事正值谷歌和甲骨文在云计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之际,而云计算领导企业亚马逊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该公司在几年间大举减少了甲骨文软件的使用量,转而采用自家的云计算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谷歌与甲骨文因为谷歌Android系统的应用编程接口使用Java代码而产生了旷日持久的法律纠纷。周一早些时候,美国最高法院裁定Android中的Java代码系合理使用。但此番弃用计划似乎与本案无关。

    甲骨文与谷歌都在争相向各类组织出售用于托管应用程序的公共云资源。甲骨文多年以来始终拒绝针对谷歌云提供其老牌数据库软件的认证,意味着客户无法确定是否能在不违反甲骨文授权政策的情况下,通过谷歌云托管甲骨文数据库。

    “我们不跟谷歌合作,因为我们会与之竞争。”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在2018年的分析师会议上说。

    由于很多大企业都使用甲骨文的数据库,而谷歌则试图赢得这些企业的业务,所以缺乏认证就成为谷歌云计算业务面临的一大问题。因此,知情人士表示,谷歌计划在云中更加专注地部署SAP的数据库软件。此外,谷歌2020年还推出了一种方式,可以在不包含虚拟化技术的裸金属服务器上运行甲骨文的数据库。

    谷歌发言人通过邮件表示:“谷歌云积极帮助甲骨文客户通过裸金属解决方案在谷歌云上运行甲骨文数据库负载。但这与我们以财务软件客户的身份,将财务系统从甲骨文迁移到SAP的决定毫无关系。”

    甲骨文发言人拒绝对此置评。

    甲骨文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TO埃里森经常炫耀企业客户对甲骨文软件和服务的青睐。在今年3月总时长45分钟的甲骨文电话会议上,他就抽出三分之一的时间阐述客户的活动。他还表示,甲骨文将抢走一半以上的SAP客户。

    目前还不清楚谷歌向甲骨文支付的财务软件费用,但埃里森也曾经炫耀过从谷歌那里获得的业务。他在2019年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说,虽然谷歌掌握海量信息,但这些数据“实际上都在甲骨文的数据库上”。目前或许仍然如此,因为谷歌的迁移计划仅涉及财务软件。

    甲骨文股价似乎并未受到影响,该股周一全天收涨3.27%。而SAP股价大涨4.81%。


    ]]>
    一年增加 1.2w 星,Dapr 能否引领云原生中间件的未来?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Dapr 是 2019 年 10 月微软开源的分布式运行时,在今年 2 月份刚刚发布了 v1.0 正式版本。虽然推出至今不过一年半时间,但 Dapr 发展势头十分迅猛,目前已经在 GitHub 上收获了 1.2w 星。阿里是 Dapr 开源项目的深度参与者和早期采用者,率先进行了生产落地,集团内部有十几个应用在使用 Dapr;目前已有 2 位 Dapr成员,是Dapr 项目中除微软之外代码贡献最多的公司。

    虽然 Dapr 在国外有很高的关注度,但在国内知名度非常低,而且现有的少量 Dapr 资料也偏新闻资讯和简单介绍,缺乏对 Dapr 的深度解读。在 Dapr v1.0 发布之际,我希望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帮助大家对 Dapr 形成一个准确的认知:掌握 Dapr 项目的发展脉络,了解其核心价值和愿景,领悟 Dapr 项目背后的“道之所在”—— 云原生。

    回顾:Service Mesh 原理和方向

    1. Service Mesh 的定义

    首先,让我们先快速回顾一下“Service Mesh”的定义,这是 Dapr 故事的开始。

    以下内容摘录自我在 2017 年 10 月 QCon 上海做的演讲 "Service Mesh:下一代微服务":

    Service Mesh 是一个基础设施层,用于处理服务间通讯。现代云原生应用有着复杂的服务拓扑,服务网格负责在这些拓扑中实现请求的可靠传递。
    在实践中,服务网格通常实现为一组轻量级网络代理,它们与应用程序部署在一起,而对应用程序透明。

    在 Service Mesh 的定义中,简短地描述了 Service Mesh 的关键特征:

    • 定位基础设施层;

    • 功能是服务间通讯;

    • 采用 Sidecar 部署;

    • 特别强调无侵入、对应用透明。

    熟悉 Service Mesh 的同学,想必对下面这张图片不会陌生:

    2. Sidecar 模式

    和传统 RPC 框架相比,Service Mesh 的创新之处在于引入了 Sidecar 模式:

    引入 Sidecar 之后,服务间通讯由 Sidecar 接管,而 Sidecar 由控制平面统一控制,从而实现了服务间通讯能力的下沉,使得应用得以大幅简化。

    我们再来快速回顾一下 Service Mesh 的基本思路:

    • 引入 Sidecar 之前:业务逻辑和非业务逻辑混合在一个进程内,应用既有业务逻辑,也有各种非业务的功能(体现为各种客户端 SDK)。

    • 引入 Sidecar 之后:客户端 SDK 的功能剥离,业务进程专注于业务逻辑,而 SDK 中的大部分功能被拆解为独立进程,以 Sidecar 的模式运行。

    通过引入 Sidecar 模式,Service Mesh 成功实现了 关注点分离独立维护 两大目标。

    3. Service Mesh 的发展趋势

    以 Istio 项目为例,我总结了最近一两年来 Service Mesh 的发展趋势(注意这些内容不是本文的重点,请快速阅读,简单了解即可):

    1)协议支持

    Istio 中通讯协议的支持主要在 HTTP 和 gRPC,各家厂商在提供更多协议支持,包括 Dubbo、Thrift、Redis。也有一些社区力量在做补充,如赵化冰同学的 Aeraki 项目。

    2)虚拟机支持

    虚拟机的支持最近成为 Istio 的重要关注点:

    • Istio 0.2:Mesh Expansion

    • Istio 1.1:ServiceEntry

    • Istio 1.6:WorkloadEntry

    • Istio 1.8:WorkloadGroup 和智能 DNS 代理

    • Istio 1.9:虚拟机集成

    3)易用性

    • Istio 1.5:控制平面单体化,合并多个组件为 istiod(这是 Istio 开源以来最大的一次架构调整之一)。

    • Istio 1.7:主推 Operator 安装方式,增强 istioctl 工具,支持在 Sidecar 启动之后再启动应用容器。

    • Istio 1.8:改善升级和安装, 引入 istioctl bug-report

    4)可观测性

    Istio 1.8:正式移除 Mixer,在 Envoy 基于 wasm 重新实现 Mixer 功能 (Istio 最大的架构调整之一)Istio 1.9:远程获取和加载 wasm 模块。

    5)外部集成

    和非 service mesh 体系的相互访问,实现应用在两个体系之间的平滑迁移。

    • Istio 曾计划通过 MCP 协议提供统一的解决方案。

    • Istio 1.7:MCP 协议被废弃,改为 mcp over xds。

    • Istio 1.9:Kubernetes Service API 支持 (alpha),对外暴露服务。

    从上面列出的内容,可以看到 Istio 在最近一两年间还是在非常努力地完善自身,虽然过程有些曲折和往复(比如顽固不化的坚持 Mixer 到最后听从全社区的呼唤彻底废弃了 Mixer,开始支持虚拟机后来实质性放弃再到最近重新重视,引入 Galley 再废弃 Galley,引入 MCP 再变相放弃 MCP),但整体上说 Istio 还是在朝 Product Ready 的大方向在努力。

    备注:当然,社区对 Istio 的演进速度以及 Product Ready 的实际状态还是很不满意的,以至于出现了这个梗:Make Istio Product Ready (Again, and Again…)。

    4. Service Mesh 回顾总结

    我们前面快速回顾了 Service Mesh 的定义、Sidecar 模式的原理,以及粗略罗列了一下最近一两年间 Service Mesh 的发展趋势,主要是为了告知大家这样一个信息:

    虽然 Service Mesh 蓬勃发展,但核心元素始终未变。

    从 2016 年 Linkerd 的 CEO William Morgon 给出 Service Mesh 的定义,到 2021 年 Istio 都发布到了 1.9 版本,整整六年期间,Service Mesh 有了很多的变化,但以下三个核心元素始终未变:

    • 定位:Service Mesh 的定位始终是提供 服务间通讯 的基础设施层,范围包括 HTTP 和 RPC——支持 HTTP1.1/REST,支持 HTTP2/gRPC,支持 TCP 协议。也有一些小的尝试如对 Redis 、 Kafka 的支持。

    • 部署:Service Mesh 支持 Kubernetes 和虚拟机,但都是采用 Sidecar 模式部署,没有采用其他方式如 Node 部署、中心化部署。

    • 原理:Service Mesh 的工作原理是 原协议转发,原则上不改变协议内容(通常只是 header 有些小改动)。为了达到零侵入的目标,还引入了 iptables 等流量劫持技术。

    演进:云原生分布式应用运行时

    在快速完成 Service Mesh 的回顾之后,我们开始本文第二部分的内容:当 Sidecar 模式进一步推广,上述三个核心元素发生变化时,Sidecar 模式将会如何演进?

    1. 实践:更多 Mesh 形态

    我之前在蚂蚁金服的中间件团队做 Service Mesh 相关的内容,可能很多朋友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认识我。当时蚂蚁不仅仅做了 Service Mesh,还将 Service Mesh 的 Sidecar 模式推广到其他的中间件领域,陆陆续续探索了更多的 mesh 形态:

    这个图片摘录自我在 2019 年 10 月的上海 QCon 上做的主题演讲 "诗和远方:蚂蚁金服 Service Mesh 深度实践",当时我们分享了包括消息 Mesh、数据库 Mesh 等在内的多种 mesh 形态。

    2. 理论升华:Multi-Runtime 理念的提出

    最近有越来越多的项目开始引入 Sidecar 模式, Sidecar 模式也逐渐被大家认可和接受。就在 2020 年,Bilgin Ibryam 提出了 Multi-Runtime 的理念,对基于 Sidecar 模式的各种产品形态进行了实践总结和理论升华。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 Bilgin Ibryam 同学,他是《Kubernetes Patterns》一书的作者,Apache Camel 项目的 committer,目前工作于 Red Hat 。

    2020 年初,Bilgin Ibryam 发表文章 "Multi-Runtime 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 ,正式提出了多运行时微服务架构(别名 Mecha/ 机甲,非常帅气的名字)。在这篇文章中,Bilgin Ibryam 首先总结了分布式应用存在的四大类需求,作为 Multi-Runtime 的理论出发点:

    这四大类需求中,生命周期管理类的需求主要是通过 PaaS 平台如 kubernetes 来满足,而 Service Mesh 提供的主要是网络中的点对点通讯,对于其他通讯模式典型如 pub-sub 的消息通讯模式并没有覆盖到,此外状态类和绑定类的需求大多都和 Service Mesh 关系不大。

    Multi-Runtime 的理论推导大体是这样的——基于上述四大类需求,如果效仿 Service Mesh,从传统中间件模式开始,那么大体会有下面两个步骤:

    • 步骤一:将应用需要的分布式能力外移到各种 runtime,此时会出现数量众多的各种 Sidecar 或者 proxy,如上面中列出来的 Istio、Knative、Cloudstate、Camel、Dapr 等。

    • 步骤二:这些 runtime 会逐渐整合,只保留少量甚至只有一两个 runtime。这种提供多种分布式能力的 runtime 也被称为 Mecha。

    步骤二完成后,每个微服务就会由至少一个 Mecha Runtime 和应用 Runtime 共同组成,也就是每个微服务都会有多个(至少两个)runtime,这也就是 Multi-Runtime / Mecha 名字的由来。

    3. Multi-Runtime 和云原生分布式应用

    将 Multi-Runtime / Mecha 的理念引入到云原生分布式应用的方式:

    • 能力:Mecha 是通用的,高度可配置的,可重用的组件,提供分布式原语作为现成的能力。

    • 部署:Mecha 可以与单个 Micrologic 组件一起部署(Sidecar 模式),也可以部署为多个共享(如 Node 模式)。

    • 协议:Mecha 不对 Micrologic 运行时做任何假设。它与使用开放协议和格式(如 HTTP/gRPC,JSON,Protobuf,CloudEvents)的多语言微服务甚至单体一起使用。

    • 配置:Mecha 以简单的文本格式(例如 YAML,JSON)声明式地配置,指示要启用的功能以及如何将其绑定到 Micrologic 端点。

    • 整合:与其依靠多个代理来实现不同的目的(例如网络代理,缓存代理,绑定代理),不如使用一个 Mecha 提供所有这些能力。

    4. Multi-Runtime 的特点和差异

    虽然同为 Sidecar 模式,但是和 Service Mesh 相比,Multi-Runtime 有自身的特点:

    • 提供能力的方式和范围:Multi-Runtime 提供的是分布式能力,体现为应用需要的各种分布式原语,并不局限于单纯的服务间点对点通讯的网络代理.

    • Runtime 部署的方式:Multi-Runtime 的部署模型,不局限于 Sidecar 模式,Node 模式在某些场景下(如 Edge/IoT,Serverless FaaS)可能会是更好的选择。

    • 和 App 的交互方式:Multi-Runtime 和应用之间的交互是开放而有 API 标准的,Runtime 和 Micrologic 之间的“协议”体现在 API 上,而不是原生的 TCP 通讯协议。另外 Multi-Runtime 不要求无侵入,还会提供各种语言的 SDK 以简化开发。

    Multi-Runtime 和 Service Mesh 的差异总结如下图所示:

    5. Multi-Runtime 的本质

    至此我介绍了 Multi-Runtime 架构的由来,相信读者对 Multi-Runtime 的特点以及和 Service Mesh 的差异已经有所了解。为了加深大家的理解,我来进一步分享一下我个人对 Multi-Runtime 的感悟:

    Multi-Runtime 的本质是面向云原生应用的分布式能力抽象层。

    何为 “分布式能力抽象层”?

    如上图所示,左侧是分布式应用存在的四大类需求:生命周期、网络、状态、绑定。从需求上说 Multi-Runtime 要为分布式应用提供这四大类需求下所列出的各种具体的分布式能力。以 Sidecar 模式为应用提供这些能力容易理解,但关键在于 Multi-Runtime 提供这些能力的方式。和 Service Mesh 采用原协议转发不同,Multi-Runtime 的方式是:

    • 将能力抽象为 API:很多分布式能力没有类似 HTTP 这种业界通用的协议,因此 Multi-Runtime 的实现方式是将这些能力抽象为和通讯协议无关的 API,只用于描述应用对分布式能力的需求和意图,尽量避免和某个实现绑定。

    • 为每种能力提供多种实现:Multi-Runtime 中的能力一般都提供有多种实现,包括开源产品和公有云商业产品。

    • 开发时:这里我们引入一个“面对能力编程”的概念,类似于编程语言中的“不要面对实现编程,要面向接口编程”。Multi-Runtime 中提倡面向“能力(Capability)”编程,即应用开发者面向的应该是已经抽象好的分布式能力原语,而不是底层提供这些能力的具体实现。

    • 运行时:通过配置在运行时选择具体实现,不影响抽象层 API 的定义,也不影响遵循“面对能力编程”原则而开发完成的应用。

    备注:分布式能力的通用标准 API,将会是 Multi-Runtime 成败的关键,Dapr 的 API 在设计和实践中也遇到很大的挑战。关于这个话题,我稍后将单独写文章来阐述和分析。

    介绍:分布式应用运行时 Dapr

    在快速回顾 Service Mesh 和详细介绍 multi-runtime 架构之后,我们已经为了解 Dapr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在终于可以开始本文的正式聂荣,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Dapr 项目。

    1. 什么是 Dapr?

    Dapr 是一个开源项目,由微软发起,下面是来自 Dapr 官方网站的权威介绍:

    Dapr is a portable, event-> driven runtime that makes it easy for any developer to build resilient, stateless and stateful applications that run on the cloud and edge and embraces the diversity of languages and developer frameworks. Dapr 是一个可移植的、事件驱动的运行时,它使任何开发者都能轻松地构建运行在云和边缘的弹性、无状态和有状态的应用程序,并拥抱语言和开发者框架的多样性。

    参考并对照 Service Mesh 的定义,我们对上述 Dapr 定义的分析如下:

    • 定位:Dapr 将自身定义为运行时(runtime),而不是 Service Mesh 中的 proxy。

    • 功能:Dapr 为应用提供各种分布式能力,以简化应用的开发。上面定义中提及的关键点有弹性、支持有状态和无状态、事件驱动。

    • 多语言:对多语言的支持是 Sidecar 模型的天然优势,Dapr 也不例外,考虑到 Dapr 为应用提交的分布式能力的数量,这可能比 Service Mesh 只提供服务间通讯能力对应用的价值更高。而且由于 Dapr 语言 SDK 的存在,Dapr 可以非常方便的和各编程语言的主流开发框架集成,如 Java 下和 Spring 框架集成。

    • 可移植性:Dapr 适用的场景包括各种云(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和边缘网络,Multi-Runtime 架构的几个关键特性如"面向能力编程"、标准 API、可运行时配置实现等为 Dapr 带来了绝佳的跨云跨平台的可移植性。

    我们将在后面的介绍中详细展开 Dapr 的这些特性。在开始之前,这里有一个小小的花絮—— “Dapr” 项目名字的由来:

    2. Dapr Sidecar 的功能和架构

    和 Service Mesh 类似,Dapr 同样基于 Sidecar 模式,但提供的功能和使用场景要比 Service Mesh 的复杂多,如下图所示:

    Dapr 的 Sidecar,除了可以和 Service Mesh 一样支持服务间通讯(目前支持 HTTP1.1/REST 协议和 gRPC 协议外,还可以支持到更多的功能,如 state(状态管理)、pub-sub(消息通讯),resource binding(资源绑定,包括输入和输出)。

    每个功能都有多种实现,在上图中我简单摘录了这几个能力的常见实现,可以看到实现中既有开源产品,也有公有云的商业产品。注意这只是目前 Dapr 实现中的一小部分,目前各种实现(在 Dapr 中被称为组件,我们下面会介绍)已经有超过 70 个,而且还在不断的增加中。

    在 Dapr 的架构中,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API、Building Blocks 和 Components,如下图所示:

    • Dapr API:Dapr 提供两种 API,HTTP1.1/REST 和 HTTP2/gRPC,两者在功能上是对等的。

    • Dapr Building Blocks:翻译为构建块,这是 Dapr 对外提供能力的基本单元,每个构建块对外提供一种分布式能力。

    • Dapr components:组件层,这是 Dapr 的能力实现层,每个组件都会实现特定构建块的能力。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 Dapr 的架构,我们回顾一下前面重点阐述的 Multi-Runtime 的本质:

    Multi-Runtime 的本质是面向云原生应用的分布式能力抽象层。

    结合 Multi-Runtime 理念,我们再来理解 Dapr Runtime 的架构:

    • Dapr Building Blocks 提供“能力”。

    • Dapr API 提供对分布式能力的“抽象”,对外暴露 Building Block 的能力。

    • Dapr Components 是 Building Block 能力的具体“实现”。

    3. Dapr 的愿景和现有能力

    下图来自 Dapr 官方,比较完善地概括了 Dapr 的能力和层次架构:

    • 居中蓝色的是 Dapr Runtime:这里列出了 Dapr 目前已经提供的构建块。

    • Dapr Runtime 对外通过远程调用提供能力,目前有 HTTP API 和 gRPC API。

    • 由于 Sidecar 模式的天然优势,Dapr 支持各种编程语言,而且 Dapr 官方为主流语言(典型如 Java、golang、c++、nodejs、.net、python)提供了 SDK。这些 SDK 封装了通过 HTTP API 或者 gRPC API 和 Dapr Runtime 进行交互的能力。

    • 最下方是可以支持 Dapr 的云平台或者边缘网络,由于每个能力都可以由不同的组件来完成,因此理论上只要 Dapr 的支持做的足够完善,就可以实现在任何平台上,总是能找到基于开源产品或者基于云厂商商业化产品的可用组件。

    结合以上几点,Dapr 提出了这样一个愿景:

    Any language, any framework, anywhere

    即:可以使用任意编程语言开发,可以和任意框架集成,可以部署在任意平台。下图是 Dapr 目前已有的构建块和他们提供的能力的简单描述:

    4. Dapr 的控制平面

    和 Service Mesh 的架构类似,Dapr 也有控制平面的概念:

    Dapr 的控制平面组件有:

    • Dapr Actor Placement

    • Dapr Sidecar Injector

    • Dapr Sentry

    • Dapr Operator

    比较有意思的是:Istio 为了简化运维,已经将微服务架构的控制平面进行了合并,控制平面回归到传统的单体模式。而 Dapr 的控制平面目前还是微服务架构,不知道未来会不会效仿 Istio。

    备注:出于控制篇幅的考虑,本文不对 Dapr 的构建块和控制平面进行详细展开,稍后预计会另有单独文章做详细介绍,对 Dapr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

    5. Dapr 的发展历程和阿里巴巴的参与

    Dapr 是一个非常新的开源项目,发展至今也才大约一年半的时间,不过社区关注度还不错(主要是国外),在 GitHub 上目前有接近 12000 颗星(类比:Envoy 16000,Istio 26000,Linkerd 7000)。Dapr 项目的主要里程碑是:

    • 2019 年 10 月:微软在 GitHub 上开源了 Dapr,发布 0.1.0 版本。

    • 2021 年 2 月:Dapr v1.0 版本发布。

    阿里巴巴深度参与 Dapr 项目,不仅仅以终端用户的身份成为 Dapr 的早期采用者,也通过全面参与 Dapr 的开源开发和代码贡献成为目前 Dapr 项目中的主要贡献公司之一,仅次于微软:

    • 2020 年中:阿里巴巴开始参与 Dapr 项目,在内部试用功能并进行代码开发。

    • 2020 年底:阿里巴巴内部小规模试点 Dapr,目前已经十几个应用在使用 Dapr 。

    备注:关于 Dapr 在阿里巴巴的实践,请参阅我们刚刚发表在 Dapr 官方博客上的文章 "How Alibaba is using Dapr"。

    目前我们已经有两位 Dapr Committer 和一位 Dapr Maintainer,在 2021 年预计我们会在 Dapr 项目上有更多的投入,包括更多的开源代码贡献和落地实践,身体力行的推动 Dapr 项目的发展。欢迎更多的国内贡献者和国内公司一起加入到 Dapr 社区。

    6. Dapr 快速体验

    在 Dapr 的官方文档中提供了 Dapr 安装和 quickstudy 的内容,可以帮助大家快速的安装和体验 Dapr 的能力和使用方式。

    为了更加快捷和方便的体验 Dapr,我们通过 阿里云知行动手实验室 提供了一个超级简单的 Dapr 入门教程,只要大约十分钟就可以快速体验 Dapr 的开发、部署过程:
    _https://start.aliyun.com/course?id=gImrX5Aj_。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实际体验一下。

    展望:应用和中间件的未来形态

    在本文的最后部分,我们展望一下应用和中间的未来形态。

    1. 云原生的时代背景

    首先要申明的是,我们阐述的所有这些内容,都是基于一个大的前提:云原生。

    下面这张图片,摘录自我在 2019 年 10 月 QCon 大会上的演讲 "诗和远方:蚂蚁金服 Service Mesh 深度实践" :

    当时(2019 年)我们刚完成了 Kubernetes 和 Service Mesh 的探索和大规模落地,并开始 Serverless 的新探索,我在文中做了一个云原生落地总结和是否采纳 Service Mesh 的建议,大体可以概括为(直接援引原文):

    • 有一点我们是非常明确的:Mesh 化是云原生落地的关键步骤。

    • 如果云原生是你的诗和远方,那么 Service Mesh 就是必由之路。

    • Kubernetes / Service Mesh / Serverless 是当下云原生落地实践的三驾马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两年之后的今天,回顾当时对云原生发展战略大方向的判断,感触良多。上面这张图片我稍加调整,增加了 Multi-Runtime/ 容器 / 多云 / 混合云的内容,修改如下图:

    和 2019 年相比,云原生的理念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采纳:多云、混合云成为未来云平台的主流方向;Service Mesh 有了更多的落地实践,有更多的公司使用 Service Mesh;Serverless 同样在过去两年间快速发展。

    云原生的历史大潮还在进行中,而在云原生背景下,应用和中间件将何去何从?

    2. 应用的期望就是中间件的方向

    让我们畅想云原生背景下处于最理想状态的业务应用,就当是个甜美的梦吧:

    • 应用可以使用任意喜爱而适合的语言编写,可以快速开发和快速迭代。

    • 应用需要的能力都可以通过标准的 API 提供,无需关心底层具体实现。

    • 应用可以部署到任意的云端,不管是公有云、私有云还是混合云,没有平台和厂商限制,无需代码改造。

    • 应用可以根据流量弹性伸缩,顶住波峰的压力,也能在空闲时释放资源。

    • ……

    我个人的对云原生应用未来形态的看法是:Serverless 会是云上应用的理想形态和主流发展方向;而多语言支持、跨云的可移植性和应用轻量化将会是云原生应用的三个核心诉求。

    应用对云原生的期望,就是中间件前进的方向!

    过去几年间,中间件在云原生的美好目标推动下摸索着前进,未来几年也必将还是如此。Service Mesh 探索了 Sidecar 模式,Dapr 将 Sidecar 模式推广到更大的领域:

    • 完善的多语言支持和应用轻量化的需求推动中间件将更多的能力从应用中分离出来。

    • Sidecar 模式会推广到更大的领域,越来越多的中间件产品会 开始 Mesh 化,整合到 Runtime。

    • 对厂商锁定的天然厌恶和规避,会加剧对可移植性的追求,从而进一步促使为下沉到 Runtime 的中分布式能力提供标准而业界通用的 API。

    • API 的标准化和社区认可,将成为 Runtime 普及的最大挑战,但同时也将推动各种中间件产品改进自身实现,实现中间件产品和社区标准 API 之间的磨合与完善。

    在云原生需求推动下,多语言支持、跨云的可移植性和应用轻量化,预计将成为未来几年间中间件产品的突破点和重点发展方向,如下图所示:

    在目前的云原生领域,Dapr 项目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新生力量。Dapr 是探路者,开启 Multi-Runtime 理念的全新探索,而这必然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非常期待有更多的个人和公司,和我们一起加入 Dapr 社区,一起探索,共同成长!

    备注:关于 Dapr API 标准化的话题,以及 Dapr 在定义 API 和实现 API 遇到的挑战,在现场曾有一段热烈的讨论,我将稍后整理出单独的文章,结合 state API 的深度实践和新的 configuration API 的设计过程,深入展开,敬请关注。

    尾声

    在这篇文章的最后,让我们用这么一段话来总结全文:

    Dapr 在 Service Mesh 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 Sidecar 模式的使用场景,一方面提供天然的多语言解决方案,满足云原生下应用对分布式能力的需求,帮助应用轻量化和 Serverless 化,另一方面提供面向应用的分布式能力抽象层和标准 API,为多云、混合云部署提供绝佳的可移植性,避免厂商锁定。

    Dapr 将引领云原生时代应用和中间件的未来

    附录:参考资料

    本文相关的参考资料如下:

    • Dapr 官网 和 Dapr 官方文档:部分 Dapr 介绍内容和图片摘录自 dapr 官方网站。

    • Multi-Runtime 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 multi-runtime 介绍的内容和图片部分援引自 Bilgin Ibryam 的这篇文章

    作者简介

    敖小剑,资深码农,微服务专家,Service Mesh 布道师,Dapr maintainer。专注于基础架构,Cloud Native 拥护者,敏捷实践者,坚守开发一线打磨匠艺的架构师。目前就职阿里云,在云原生应用平台负责 Dapr 开发。

    阿里云云栖号

    ]]>
    埃森哲携手阿里云共建基于云原生的消费者运营中台解决方案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在这个充满变革与颠覆的时代,新技术和新模式前所未有的冲击着我们的思想,改变着我们的行为,传统的经营理念已经不再适用,改变近在眼前。企业需要重新思考和探索符合时代潮流的经营之道,回归商业本质,以客户为核心,以数据为驱动,构建真正的智慧商业体系。

    为了应对市场的变化,更好的帮助企业发展,埃森哲选择加入阿里云原生合作伙伴计划,双方共创了围绕消费者运营的云原生解决方案。方案整合了阿里丰富的云原生产品、云计算服务和埃森哲丰富的客户运营经验,构建了以消费者为核心的CAP+MA云原生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实现客户精准洞察,自动化智能营销,提升运营ROI。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的浪潮下,云原生的关注度一直居高不下。作为诞生于云计算时代的新技术理念,云原生拥有传统IT无法比拟的优势,能从技术理念、核心架构、最佳实践等方面,帮助企业IT平滑、快速、渐进式地落地上云之路。

    埃森哲(Accenture)注册成立于爱尔兰,是全球最大的上市咨询公司和《财富》世界500强公司之一。为客户提供战略、咨询、数字、技术和运营服务及解决方案。埃森哲为超过120个国家200个城市的客户提供服务,其客户包括超过四分之三的世界500强企业、各国政府机构以及军队。埃森哲立足商业与技术的前沿,业务涵盖40多个行业,凭借独特的业内经验与专业技能,以及翘楚全球的交付网络,帮助客户实现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

    云原生CDP+MA解决方案的诞生

    随着新商业文明的发展,零售企业的固有零售模型在不断产生转移,传统以货、店、人全方位的资源调配模式,已经不能够很好的吸引消费者,客户资源已经逐渐在企业资源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如何更好的管理与保护企业的客户资源,让企业的客户资源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产生循环与增量价值,成为近年来企业运营的核心问题。

    阿里云在云原生领域的投入广泛而深入,目前已经拥有国内最丰富的云原生产品家族、最全面的云原生开源贡献、最大规模的云原生应用实践、最大的云原生客户群体。云原生产品体系覆盖八大类别20余款产品,涵盖底层基础设施、数据智能、分布式应用等,可以满足不同行业场景的需求。

    作为全球领先的专业服务公司,埃森哲凭借独特的业内经验与专业技能,以及翘楚全球的卓越技术中心和智能运营中心,此次携手阿里云为零售行业客户提供专业的云原生CDP+MA解决方案。

    基于阿里云构建的MA+CDP将致力于帮助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客户流失,提高最重要客户关系的价值并延长其生命周期价值,提高会员营销效率,评估营销效果,赋能企业通过动态、与众不同且经济有效的忠诚度活动保持并发展最重要的客户关系,获得丰富的客户洞察力并改善客户总体体验。

    核心功能

    在数字化时代,企业的客户触点越来越多,不管客户通过什么样的触点和企业进行互动,都需要给这些客户提供一致的体验:不论从什么渠道进入,都能够识别出这是同一个人,进而能整合这个客户在所有触点的行为及交易数据,形成一致的客户视图。

    全渠道客户统一标识解决方案通过One-ID来实现客户跨渠道的身份识别与匹配,并且通过标签工厂提供强大的自定义标签能力,构建360度客户画像。全域数字化营销平台采集用户行为数据、客户基本信息及交易等业务数据,支撑营销营销活动的完整业务闭环。同时平台也具备完全开放的能力,对一方、三方的行为数据进行数据采集并利用,对营销活动进行指导,也可与开放APIs的第三方平台进行集成,多渠道触达客户。

    方案优势

    1. 通过微服务支撑的分布式互联网架构,增加平台的弹性、可扩展,并通过 “大中台、小前台”的平台应用架构设计理念打造能力开放平台,实现企业数字化能力的对外服务输出。

    2. 整体平台技术体系上默认基于阿里云产品的分布式技术方案,如分布式应用服务平台支撑阿里EDAS、分布式缓存分采用阿里Redis、消息中心基于阿里MQ等,同时也支持在企业IDC及私有云的环境进行本地化部署和运维。

    3. 制定并遵循统一的分布式技术架构原则和规范。

    4. 业务+数据双中台架构,双中台闭环,实现“千人千面”精准营销和全生命周期会员闭环运营。

    5. 与传统的数字营销系统比较,数据量&类型更丰富,标签&画像能力更优秀,营销精准度更高。

    6. 内含方法学,帮助企业6步打造“数字化消费营销”体系。

    7. 可灵活配置的业务闭环,全渠道+数智化+场景SaaS化运营服务,开箱即用。

    携手共进,创造真正的客户价值

    此次埃哲森与阿里云原生搭建的围绕消费者运营联合方案,本质是通过云原生技术,帮助业务快速迭代,以客户为核心,优化企业组织体系和业务流程,加强客户交互,实现数据驱动发展,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利润水平的管理策略。

    根据 Forrester 发布 2021 年第一季度 FaaS 平台(Function-As-A-Service Platforms)评估报告,阿里云凭借产品能力全球第一的优势脱颖而出,在八个评测维度中拿到最高分,成为 FaaS 领导者。在Gartner公共云容器产品竞争格局评测中,阿里云连续两年成为国内唯一入选云厂商。正是基于信任,埃森哲选择阿里云作为合作伙伴,将继续以云原生产品与解决方案为底座,为行业带来更多有益借鉴。

    容器、Kubernetes、云原生正在成为云时代的技术新标准,重塑整个软件生命周期。阿里云原生产品也代表着新一代的云基础设施,阿里云希望能通过云原生技术与埃森哲一起共同服务客户,让客户享受到云原生时代技术带来的红利。

    阿里云云栖号


    ]]>
    云原生数据仓库 TPC - H 第一背后的 Laser 引擎大揭秘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一、ADB PG 和Laser 计算引擎的介绍

    (一)ADB PG 架构

    ADB PG 是一款云原生数据仓库,在保证事务ACID 能力的前提下,主要解决云上海量数据的实时分析问题。它的架构与传统的MPP 数据仓库非常类似,主要分成两层,第一层是master 节点;第二层是work 节点。

    master 节点主要承担实时写入和事务的处理,执行计划的生成。与其他的传统的MPP 数据仓库不同的是ADB PG 的master 节点支持线性扩展,可以通过多个master提升整体的事务能力、实时写入吞吐能力。

    work 节点主要承担两个功能,第一个功能是执行,第二个功能是存储。执行引擎采用的是向量化执行引擎,通过向量列式Batch 处理,codegen 技术,以及Fusion Scan 加速列式计算效率,在一些分析场景性能相对于普通的火山模型有了3~5 倍的提升。

    同时它的存储节点不仅支持传统的行表和列表,也可以通过外表方式支持一些开源的表结构,例如Parquet、ORC 等开源数据结构。ADB PG 可以直接分析保存在类似于像OSS/HDFS 等分布式存储上的数据,减少数据的导入,可以大幅的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和存储成本。

    (二)为什么做Laser 计算引擎

    为什么不采用PG 原生的计算引擎?

    第一,PG 是一个传统的事务型数据库,它主要的优化大多来自于TP 的事务优化,并没有针对海量数据的分析计算做定制化的优化。

    第二,PG 计算引擎采用解释执行的逻辑,复杂表达式采用函数执行树的递归的调用解释执行。如图中的例子所示,每个表达式都被翻译成一个函数并组成一个执行树。每一条的数据都通过以上的函数递归调用去完成最终的计算。它带来的问题就是在海量千万以上的数据计算场景,虚函数调用大幅影响计算的性能。

    第三, PG 默认只支持行存存储引擎,并不支持列存,所以它的整个计算执行过程是逐行处理数据,并没有对列存做定制化的优化。

    第四, PG 代码具有非常好的扩展性、兼容性,但是在性能上考虑不多。例如说在计算过程中会涉及到内存的多次拷贝,序列化的开销比较高。

    最后,PG 采用的是单分区单进程执行模式,无法充分发挥现代多核CPU 的优势。

    (三)主流OLAP 业界方案

    在开始ADB PG 计算引擎的选型过程,我们重点调研了当前主流的OLAP 业界主流方案。

    主要分成两大类,第一类:向量化执行;第二类:编译执行。

    第一:向量化执行的基本做法,非常类似于火山模型,主要差别来自于它采用的是批量计算,每一批里优先列式计算。

    这种模式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发挥CPU 的流水线执行和内存的顺序访问,减少cache的miss。缺点是第一实现逻辑比较复杂。第二,它需要批量的数据,并不适合每次计算数量较小的OLTP 场景。第三,它需要缓存批量数据,缓存本身带来一定的内存开销。

    第二:编译执行基本做法是使用Codegen 技术,将所有的算子编译成函数,通过PUSH 的模型自下而上通过数据上推完成计算。

    优点一:由于每次计算的都是一行数据,执行过程可以将这一行数据保存在寄存器里面,寄存器计算代替内存计算。优点二,它通过Codegen 技术把复杂的算子编译成一个函数,所以它非常适合计算复杂性非常高的计算加速。

    缺点在于,PUSH 模型控制逻辑比较复杂,同时由于采用单条计算,无法做到内存的顺序访问,所以它整体的Cache miss 率比较高。典型的代表产品有Spark 和 Peloton。

    ADB PG 综合考虑这两类方案的优缺点,最终使用了向量化的方案,主要考虑到ADB PG 原生PG 火山模型与向量化模型架构上较为接近,改造成向量计算引擎的逻辑顺畅,改造成本较编译执行小。

    (四)业界主流计算引擎对比

    我们对业界主流开源计算引擎做了对比,包括ClickHouse、PG11、Spark、ADBPG。在执行模型上,ClickHouse 和ADB PG、PG11 都采用的向量执行,Spark 采用的是编译执行。

    在内存模型上,ClickHouse 采用的是列存、PG11 采用行存、Spark 采用行存、ADB PG 采用行列混存。行列混存主要应用在类似于join、AGG 的场景,我们可以将多列group by、hashtable 数据拼成一列数据,可以充分发挥顺序访问的效率。

    在即时编译上,ClickHouse 采用表达式级LLVM、PG11 采用表达式级LLVM,Spark 采用Stage Java 技术,ADB PG 采用算子级LLVM 技术。算子级LLVM 技术可以提升算子的计算性能。

    在硬件加速上,ClickHouse 和PG11 都不支持硬件加速,Spark 支持FPGA 加速,ADB PG 采用IR 技术,可以通过将IR 翻译成对应的机器执行代码,从而支持GPU 加速。

    二、laser 计算引擎的核心技术

    Laser 计算引擎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5 大块:

    1. 向量计算引擎

    2. 行列式内存模型

    3. JIT 加速

    4. SIMD 指令加速

    5. FUSION SCAN

    第一,向量计算引擎,传统火山模型中算子之间数据逐条交互,向量化计算引擎之间的交互的是BATCH 数据,然后在每个算子内部,采用的列式多条数据并行计算,这种逻辑可以充分的发挥CPU 流水线的作用。

    在内存模型上,我们采用的是行列混存内存模型。在算子之间数据传递的是一个mini batch,mini batch 内部采用的行列混存的结构。由于每列数据在内存里都是连续摆放的,所以每次计算一列都是内存的顺序访问的过程。

    第三,针对复杂计算,采用JIT 技术加速。可以利用LLVM CodeGen 技术将复杂计算过程转换成IR 代码,然后再通过IR 代码翻译成机器码。它的好处是可以避免类型判断,减少虚函数的调用,从而提升计算性能。

    第四,针对一些简单场景(如:聚合场景、固定场景),利用现代CPU 的SIMD 指令,实现单条指令多条数据的并行执行,大幅提升这些简单场景的效率。

    第五,针对列存场景,可以通过FUSION SCAN 去减少无用列读取,避免无用内存的中间拷贝,从而提升列表的计算性能。

    (一)向量计算引擎

    下图是一个典型的火山模型下SUM 算子的计算过程。对于火山模型,如果总共有n条数据,就会调用n 次的函数调用。右边是向量化执行过程,sum 函数接收输入参数是一个数组,而不是两个变量。整个执行过程,数据按2048 条分批处理,每2048 条数据调用一次sum 函数。

    从这个例子中明显可以看出:

    第一,Sum 函数调用从原来的n 次变成n÷2048,减少了多次。

    第二,在函数内部处理中,由于计算的数据是一个batch,就可以充分发挥SIMD 指令加速效果,实现单条指令多条语句的并行计算。

    第三,可以针对一些算子,如AGG 和JOIN,可以将AGG 和JOIN 算子函数合并一个函数,可以进一步的减少虚函数调用,提升系统性能。

    由于计算过程中全部采用数组计算,可以将计算过程中的数组使用内存池化技术管理。通过MemoryPool 可以实现定长数据的内存的复用,避免频繁内存分配和释放,减少整个内存的碎片。在实际的TPC-H 的测试中,使用向量化引擎后,Q1 提升了120%,Q18提升了190%。

    (二)SIMD指令加速

    针对简单的加速,可以利用现代CPU 的SSE、AVX 指令,一条指令可以实现512bit 数据计算。

    我们对TPCH 测试中的Lineitem 表做性能的对比测试,在使用SIMD 以后,整体的性能从原来的1 秒多降低到了200 多毫秒,有了4 倍左右的提升。

    (三)Just-in-Time 编译优化

    ADB PG 不仅支持表达式级的CodeGen,也支持算子级的CodeGen。每个plan的node 对应一个CodeGen 单元和一个Executor,CodeGen 单元根据plan node 生成code(IR),Executor 根据硬件平台选择不同的后端,将IR 生成对应的执行文件,并申请资源执行,最终的结果通过master 返回给客户端。

    如图所示,对于这样一个简单的表达式,where a>10 and b<5,如果采用解释执行,总共包括三次函数调用,1、a>10;2、b<5;3、and 函数。

    如果使用LLVM GIT 编译优化,上面的三个函数就编译成三条LLVM 指令,避免了三次函数调用的开销。

    在TPCH 测试场景中,使用JIT 加速后整体的性能提升了20%~30%,并且在测试中发现,表达式越复杂,性能提升越明显。

    (四)Fusion Scan 优化

    Fusion Scan 主要优化是减少无用列的读取,并且尽量的减少无用数据的读取和内存的拷贝。

    举个例子,如果要查询满足a 大于3 和b 小于6 的a,c*d 的值,传统做法是对数据库中的每条数据数据,做a 大于3 和b 小于6 的条件过滤并且计算对应列的值。

    Fusion Scan 的做法分成两阶段:

    第一阶段是对过滤列做计算。把a 列和b 列的所有数据读出来,对每条数据进行判断。如图所示,满足条件的只有第一行第三行,我们把第一行第三行号保存在一个bitset中,同时把第一行和第三行的a 列值也保存在mini batch 中;

    第二阶段是计算project 列,由于满足这个条件只有第一行和第三行,我们只需要把c 列和d 列的第一行和第三行的值读取出来。同时为了避免中间结果的数据拷贝,我们直接去将c 列和d 列的值结果相乘,把结果保存在mini batch 的第二列中。

    在计算过程中,我们提前将表达式编译成IR 代码,可以避免了多次表达式函数的递归调用。

    以上过程的主要优化点在于:

    第一、避免无用列表D、E、F、G 列读取;

    第二、实现了按需读取,只有满足条件的c 列和d 列的里面内容才进行计算和IO,不需要读那些不满足条件的数据。同时在c 和d 计算过程中,直接进行c 和d 的读取,无需内存中间结果的拷贝。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Fusion Scan 结合列存块block 索引做进一步的优化。block索引中包含了数据块的min 和max,我们可以将min 和max 值和where 条件做交集,只有这个交集非空的话,才会去真正读取block 的值,否则可以直接跳过这个block。

    通过Fusion Scan 的技术,在列存的场景Scan 算子整体的性能有3 倍以上的提升。

    (五)算子实现-HashJoin

    HashJoin 的向量化执行引擎,算法采用Hybrid Hash Join,HashTable 采用开放链表数据结构。

    HashJoin 的实现过程,主要包括:

    1. 把坐标probe 列的值取出来计算它的Hash 值。

    2. Hashcode 的值去模entry 个数,获取对应的行号。

    3. 对应行号里的所有的entry 对象,比较它的哈希值,如果哈希值相同,再去比较join key。

    4. 如果join key 相同,则代表probe 成功,拼接左右表的对应列并生成最终的结果。

    如何将这样的执行过程用向量化实现?

    1. 从左表里面读取批量数据。

    2. 使用CodeGen 技术批量计算hash code 值。

    3. 根据hashcode 值,批量查找hash table,得到可能的结果集。

    4. 批量比较左右表的join 列值,如果匹配的话,则拼接左右表的对应列并生成最终的结果。

    与原来形式的火山模型比起来,向量化执行主要差一点在于:

    1. 按列计算;

    2. 批量计算。

    (六)插件集成

    计算引擎如何与ADB PG 代码融合?

    ADB PG 同时支持PG 计算引擎和Laser 向量化计算引擎。优化器会自动根据SQL 的pattern 和扫描的数据量来决定是否使用Laser。如果扫描数据量太少,则使用原生的计算引擎。如果数据量足够多,并且这些SQL pattern 比较适合使用向量化执行引擎的,就使用laser 计算引擎。

    Laser 引擎的所有代码采用插件模式,代码独立。好处在于代码可以和原生代码之间完全是松耦合关系,不会影响PG 的原生代码,同时可以复用里面的一些函数和数据结构。插件模式还带来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实现热升级。因为采用动态库方式,能够在不重启PGdameon 进程的情况下,替换插件,完成升级LASER 引擎。

    唯一需要修改的是三个stub 函数—ExecutorStart、ExecutorRun、ExecutorEnd。

    (七)TPC-H 结果

    2020 年5 月20 号,我们完成了TPC-H 30TB 场景测试,拿到了世界第一的成绩。相比于第二名微软SQL Server 2019,整体性能提升了290%,且成本只有SQLServer 的1/4。

    通过性能指标统计,Laser 计算引擎对性能提升起了至关重要的价值,相对于PG 计算引擎,性能提升了两倍之多。细分计算引擎的各种优化,其中大半的性能提升都是来自于向量化提升。其次是是JIT 加速,主要来源于表达式的计算。第三来自于是Fusion Scan,针对列存场景下,我们通过Fusion Scan,减少了内存的拷贝,减少了无用的读取。最后还有小部分来自于SIMD 指令的提升。

    三、计算引擎的未来展望

    整体的未来转化(以未来一年为计划):

    第一:2020 年12 月,支持窗口函数,完成全算子的向量化改造。

    第二:2020 年3 月,完成网络motion 重构。

    第三:2020 年6 月,完成算子并行执行优化,可以充分利用多核能力。

    第四:2020 年9 月,完成优化器适配。优化器不仅适配计划数据书,同时能够根据计算引擎来做动态识别,能够感知到数据的动态变化,再去动态去调整执行计划。


    阿里云云栖号


    ]]>
    面向云原生数据湖的元数据管理技术解析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背景

    数据湖当前在国内外是比较热的方案,MarketsandMarkets市场调研显示预计数据湖市场规模在2024年会从2019年的79亿美金增长到201亿美金。一些企业已经构建了自己的云原生数据湖方案,有效解决了业务痛点;还有很多企业在构建或者计划构建自己的数据湖,Gartner 2020年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已经有39%的用户在使用数据湖,34%的用户考虑在1年内使用数据湖。随着对象存储等云原生存储技术的成熟,一开始大家会先把结构化、半结构化、图片、视频等数据存储在对象存储中。当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时,发现缺少面向分析的数据管理视图,在这样的背景下业界在面向云原生数据湖的元数据管理技术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落地。

    一、元数据管理面临的挑战

    1、什么是数据湖

    Wikipedia上说数据湖是一类存储数据自然/原始格式的系统或存储,通常是对象块或者文件,包括原始系统所产生的原始数据拷贝以及为了各类任务而产生的转换数据,包括来自于关系型数据库中的结构化数据(行和列)、半结构化数据(如CSV、日志、XML、JSON)、非结构化数据(如email、文档、PDF、图像、音频、视频)。

    从上面可以总结出数据湖具有以下特性:

    • 数据来源:原始数据、转换数据

    • 数据类型: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二进制

    • 数据湖存储:可扩展的海量数据存储服务

    2、数据湖分析方案架构

    当数据湖只是作为存储的时候架构架构比较清晰,在基于数据湖存储构建分析平台过程中,业界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基本的架构如下:

    主要包括五个模块:

    • 数据源:原始数据存储模块,包括结构化数据(Database等)、半结构化(File、日志等)、非结构化(音视频等)

    • 数据集成:为了将数据统一到数据湖存储及管理,目前数据集成主要分为三种形态。第一种为直接通过外表的方式关联元数据;第二种为基于ETL、集成工具、流式写入模式,这种方式直接处理数据能够感知Schema,在写入数据的过程中同时创建元数据;第三种为文件直接上传数据湖存储,需要事后异步构建元数据

    • 数据湖存储:目前业界主要使用对象存储以及自建HDFS集群

    • 元数据管理:元数据管理,作为连接数据集成、存储和分析引擎的总线

    • 数据分析引擎:目前有丰富的分析引擎,比如Spark、Hadoop、Presto等,他们通常通过对接元数据来获得数据的Schema及路径;同时比如Spark也支持直接分析存储路径,在分析过程中进行元数据的推断

    我们可以看到元数据管理是数据湖分析平台架构的总线,面向数据生态要支持丰富的数据集成工具对接,面向数据湖存储要进行完善的数据管理,面向分析引擎要能够提供可靠的元数据服务。

    3、元数据管理面临的挑战

    元数据管理如此重要,但是当前开源的方案不够成熟,经常会听到大家关于元数据管理相关的讨论,比如:

    • 有10来个数据存储系统,每种都去对接适配,每次都要配置账密、路径,真麻烦,有没有统一的视图?

    • 一个有200个字段的CSV文件,手动写出200个字段的DDL真的好累?JSON添加了字段每次都需要手动处理下吗?

    • 我的业务数据,是否有被其他同学删库跑路的风险?

    • 分区太多了,每次分析在读取分区上居然占用了那么多时间?

    • .....

    4、业界数据湖元数据管理现状

    上面这些是大家在对数据湖进行管理分析时遇到的典型问题。这些问题其实都可以通过完善的元数据管理系统来解决,从元数据管理的视角可以总结为:

    • 如何构建数据的统一管理视图:面向多种数据源需要有一套统一的数据管理模型,比如通过JDBC连接数据库、通过云账号授权管理对象存储文件、一套Serde管理处理不同的数据格式处理方式等。

    • 如何构建多租户的权限管理:如果全域数据都使用数据湖方案管理,企业多部门研发人员共同使用数据湖挖掘价值,但是缺少有效的数据租户及权限隔离,会产生数据风险;

    • 如何自动化的构建元数据:通过ETL模式的数据集成工具写入数据湖存储时,对应工具知道数据Schema可以主动建元数据,这样就需要元数据服务有完善的开放接口。但是在某些场景数据文件直接上传到OSS存储,且文件量巨大、数据动态增长变化;这种情况需要有一套被动推断提取元数据的服务,做到Schema感知以及增量识别。

    • 如何提供面向分析的优化能力:比如海量分区的高效加载等。

    针对这些问题业界在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

    • Hive Metastore:在Hadoop生态为了构建统一的管理视图,用户会在自己的Hadoop集群搭建HMS服务。

    • AWS Glue Meta:提供多租户的统一数据湖元数据管理服务,配套Serverless的元数据爬取技术生成元数据。相关功能收费。

    • Aliyun DLA Meta: Meta兼容Hive Metastore,支持云上15+种数据数据源(OSS、HDFS、DB、DW)的统一视图,提供开放的元数据访问服务,引入多租户、元数据发现、对接HUDI等能力。DLA Meta追求边际成本为0,免费提供使用。下面也将重点介绍DLA Meta的相关技术实现。

    二、云原生数据湖的元数据管理架构

    为了解决上面这些挑战,阿里云云原生数据湖分析服务DLA的元数据管理,支持统一的多租户元数据管理视图;数据模型兼容Hive Metastore;提供阿里云OpenAPI、Client、JDBC三种开放模式;同时提供元数据自动发现服务一键异步构建元数据。下面是各个模块的介绍:

    • 统一元数据视图:支持15+中数据源,OSS、HDFS、DB、DW等;并兼容Hive Metastore的数据模型,比如Schema、View、UDF、Table、Partition、Serde等,友好对接Spark、Hadoop、Hudi等生态;

    • 丰富的开放模式:支持阿里云OpenAPi、Client、JDBC三种接口开放模式,方便生态工具及业务集成DLA Meta,比如可以开发Sqoop元数据插件对接OpenAPI,同步数据时构建元数据;目前开源Apache Hudi支持通过JDBC方式对接DLA Meta;DLA内置的Serverless Spark、Presto、Hudi支持通过Client模式对接DLA Meta;

    • 支持多租户及权限控制:基于UID的多租户机制进行权限的隔离,通过GRANT&REVOKE进行账号间的权限管理。

    • 支持水平扩展:为了满足海量元数据的管理,服务本身是可以水平扩展,同时底层使用RDS&PolarDB的库表拆分技术,支持存储的扩展。

    • 元数据发现服务:当数据入湖时没有关联元数据,可以通过元数据发现服务一键自动关联元数据。

    可以看出在对接多种数据源以及数据集成方式方面提供了友好的开放性,目前Apache Hudi原生对接了DLA Meta;在分析生态方面支持业界通用的数据模型标准(Hive Metastore);同时服务本身具备多租户、可扩展的能力满足企业级的需求。

    三、元数据管理核心技术解析

    下面主要介绍DLA Meta关于元数据多租户、元数据发现、海量分区管理三方面的技术实践,这几块也是目前业界核心关注和探索的问题。

    1、元数据多租户管理

    在大数据体系中,使用Hive MetaStore (下面简称HMS)作为元数据服务是非常普遍的使用方法。DLA 作为多租户的产品,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功能就是需要对不同用户的元数据进行隔离,而且需要拥有完整的权限体系;HMS 本身是不支持多租户和权限体系。阿里云DLA 重写了一套Meta 服务,其核心目标是兼容 HMS、支持多租户、支持完整的权限体系、同时支持存储各种数据源的元数据。

    多租户实现

    为了实现多租户功能,我们把每张库的元数据和阿里云的UID 进行关联,而表的元数据又是和库的元信息关联的。所以基于这种设计每张库、每张表都是可以对应到具体的用户。当用户请求元数据的时候,除了需要传进库名和表名,还需要将请求的阿里云UID 带进来,再结合上述关联关系就可以拿到相应用户的元数据。每个元数据的API 都有一个UID 参数,比如如果我们需要通过getTable 获取某个用户的表信息,整个流程如下:

    上面的ACCOUNT 是DLA 中存储用户账户信息的表;DBS 和TBLS 是用于存储元数据的表。虚线代表他们之间的关联关系。

    权限体系

    我们知道,一般大型的企业会存在多个不同部门,或者一个比较大的部门需要区分出不同的用户,这些用户之间又需要共享一些资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DLA 将阿里云UID 作为主账号,DLA userName 作为子账号来区别每个用户,同一个阿里云UID 下面的不同子用户访问的资源是有限制的,比如主账号用户可以看到所有的元数据;而一般用户只能看到一部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DLA Meta 实现了一套完整的权限体系,用户可以通过GRANT/REVOKE 对用户进行相关的权限操作。

    DLA Meta 中所有对外的元数据API 都是有权限校验的,比如Create Database 是需要有全局的Create 或All 权限的。只有权限校验通过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操作。目前DLA Meta 权限控制粒度是做到表级别的,可以对用户授予表级别的权限;当然,列粒度、分区粒度的权限我们也是可以做到的,目前还在规划中。下面是我们权限校验的处理流程:

    由于DLA Presto可以兼容MySQL 权限操作相关,为了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当前DLA Meta 的权限是与MySQL 权限是兼容的,所以如果你对MySQL 的权限体系比较了解,那么这些知识是可以直接运用到DLA 的。

    2、元数据发现Schema推断技术

    元数据发现的定位:为OSS等存储上面的数据文件自动发现和构建表、字段、分区,并感知新增表&字段&分区等元数据信息,方便计算与分析。

    从上图可以看出,元数据发现的输入是一个父目录,下面可以包含百万级别OSS的文件,同时这些文件还在增量的添加。输出为根据Schema信息进行聚合生成数目为万级别的表,以及单表万级别分区。元数据自动发现引擎主要包括文件Schema识别器、文件表分类器、Meta同步三块,下面重点介绍Schema识别器、以及文件表分类器。

    文件Schema识别器:这个模块主要用来推断OSS上面文件的格式及字段。对于一个文件完全没有Schema信息情况下,首先需要推断出是什么格式,然后还需要推断出具体的字段。整个模块包括文件采样、Schema识别器两块。测试表明单个文件的Schema探测需要150ms左右,如果对所有的文件进行全量的识别,整个效率会比较低,DLA 元数据发现有一套采样的技术,减少文件识别的数量。具体的Schema识别器由一组Schema推断的策略组成,面对一个没有任何先验信息的文件,通过逐个匹配CSV、JSON、Parquet等推断器的方式来进行识别,每种推断器在效率和准确性上面做了大量优化,比如CSV内部包含了30+种根据表头、分隔符、转义、引用组合的策略,同时字段的识别使用数据行采样的方式保证准确率的情况下,减少远程IO读取。

    文件分类器:由于文件在OSS上面是按照目录存储的,当通过Schema识别器识别出了叶子节点目录下面的Schema情况后,如果每个叶子节点目录创建一张表,表会很多,管理复杂且难以分析。因此需要有一套文件分类器来聚合生成最终的表。且支持增量文件的Schema变更,比如添加字段、添加分区等。下面是整个分类算法过程,根据目录树形的结构,第一步先深度遍历并结合“文件Schema识别器”在每个节点聚合子节点的Schema是否兼容,如果兼容则把子目录向上合并为分区,如果不兼容则每个子目录创建一张表。经过第一步后每个节点是否可以创建表、分区信息,以及合并后的Schema都会存储在节点上面;第二步再次遍历可以生成对应的Meta创建事件。

    这种通用的算法可以识别任意目录摆放,但是由于面向海量分区的场景,事先不知道分区目录是否可以聚合,这样每个目录都需要采样识别,且在聚合时如果某个分区和其他分区兼容度达不到要求,会拆分生成大量的表,在这种场景下性能一般。如果用户的OSS目录结构按照典型的数仓结构,库、表、分区模式规划,那么在分区识别及表识别上面会有固定的规则,这样可以对上面的算法遍历过程剪枝,分区间的采样率进一步减少,且容错率更高。数仓模式的目录规划需要如下:

    3、海量分区处理技术

    分区投影

    在大数据场景中,分区是用于提升性能非常常见的方法,合理划分分区有利于计算引擎过滤掉大量无用的数据从而提升计算性能。但是如果分区非常多,比如单表数百万的分区,那么计算引擎从元数据服务查询分区所需要的时间就会上升,从而使得查询的整体时间变长。比如我们客户有张表有130多万分区,一个简单的分区过滤查询元数据访问这块就花了4秒以上的时间,而剩下的计算时间却不到1秒!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设计开发出了一种叫做“分区映射”的功能,分区映射让用户指定分区的规则,然后具体每个SQL查询的分区会直接通过SQL语句中的查询条件结合用户创建表时候指定的规则直接在计算引擎中计算出来,从而不用去查询外部的元数据,避免元数据爆炸带来的性能问题。经测试,上述场景下,利用分区投影生成分区需要的时间降为1秒以下,大大提升查询效率。

    基于OSS的Metatable技术

    可以看到DLA的分区投影技术降低了海量分区情况下,访问Meta服务的时间开销,该技术通过计算侧计算分区的方法来规避掉海量分区的访问。DLA目前基于Apache Hudi实现DLA Lakehouse,提供高效的湖仓。其中在海量分区处理这块,Apache Hudi将表的海量分区映射信息存储在一个OSS上面的Object里面,这样通过读取若干个Object文件可以获取所有的分区信息,规避访问Meta服务的开销。下面介绍DLA Lakehouse基于Hudi的Metatable技术:

    从上图可以看到DLA Meta中会存储库、表、分区的信息,使用当前方案OSS上面分区目录对应的分区信息会存储在DLA Meta服务中,当分析引擎访问这张表的时候,会通过DLA Meta服务读取大量的分区信息,这些分区信息会从底层的RDS中读出,这样会有一定的访问开销。如果使用到DLA Lakehouse方案,可以将大量的分区映射信息单独存储在基于OSS对象的Hudi Metatable中,Metatable底层基于HFile支持更新删除,通过KV存储方式提高分区查询效率。这样分析引擎在访问分区表的时候,可以只在Meta中读取库、表轻量的信息,分区信息可以通过读取OSS的对象获取。目前该方案还在规划中,DLA线上还不支持。

    四、云原生数据湖最佳实践

    最佳实践,以DLA为例子。DLA致力于帮助客户构建低成本、简单易用、弹性的数据平台比传统Hadoop至少节约50%的成本。其中DLA Meta支持云上15+种数据数据源(OSS、HDFS、DB、DW)的统一视图,引入多租户、元数据发现,追求边际成本为0,免费提供使用。DLA Lakehouse基于Apache Hudi实现,主要目标是提供高效的湖仓,支持CDC及消息的增量写入,目前这块在加紧产品化中。DLA Serverless Presto是基于Apache PrestoDB研发的,主要是做联邦交互式查询与轻量级ETL。DLA支持Spark主要是为在湖上做大规模的ETL,并支持流计算、机器学习;比传统自建Spark有着300%的性价比提升,从ECS自建Spark或者Hive批处理迁移到DLA Spark可以节约50%的成本。基于DLA的一体化数据处理方案,可以支持BI报表、数据大屏、数据挖掘、机器学习、IOT分析、数据科学等多种业务场景。

    阿里云云栖号

    ]]>
    爱奇艺大数据生态的实时化建设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数据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基础生产资料,在各大公司企业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数据的价值在互联网公司的体现,大致而言可以分成三类:

    1. 发掘数据中的信息来指导决策,如产品运营、用户增长相关的 BI 报表

    2. 依托数据优化用户体验和变现效率,如信息分发场景下的个性化推荐、效果广告等

    3. 基于数据统计的业务监控,如监控大盘、安全风控等

    在这些体现大数据价值的业务场景上,存在一个普遍的规律,即数据产生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减。因此,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传统的 T+1 式(隔日)的离线大数据模式越来越无法满足新兴业务的发展需求。开展实时化的大数据业务,是企业深入挖掘数据价值的一条必经之路。

    爱奇艺大数据团队自 2014 年开始引入Kafka、Storm、Spark Streaming 等实时化技术,2017 年引入 Apache Flink 实时计算框架,逐步建设了一套打通数据采集、加工、分发、分析、应用等完整数据流程的实时大数据体系。这套实时大数据体系支持了峰值超过 3000 万 QPS 的实时数据处理,支持了如春晚直播、青春有你、尖叫之夜等大型活动的实时计算需求。本文将介绍爱奇艺实时大数据体系的主要架构、平台功能以及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思考。

    一、传统实时 ETL 模式的问题

    在实时技术发展初期,大团队为各业务提供的是单纯的日志数据的实时解析服务。通过 Flink ETL 程序,将用户端上报日志、后台服务器日志、数据库 binlog 日志,解析成 key-value 组装的 json 形态的结构化数据,发送到 Kafka 中供各业务使用。其中,ETL 逻辑可以由外部配置平台注入,方便在解析逻辑修改时可以动态加载,减少 Flink 任务的重启频率。这个实时 ETL 的体系如下图所述:

    随着实时大数据业务的发展,它的弊端不断出现:

    1. 实时数据大量重复生产,各业务烟囱式开发,数据难以复用

    2. 数据治理水平低下,数据生产者不知道数据在被谁消费

    3. 稳定性差,不能抵御 Flink 和 Kafka 故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爱奇艺大数据团队开始建设实时大数据体系,推出管理 Kafka 的流数据服务平台、基于 Flink 的实时数据生产平台、基于 Kafka 的实时数仓等组件,打通实时数据流程。

    二、实时数仓与传统数仓的区别

    在传统的 BI 体系中,基于离线大数据构建数据仓库的过程,大部分是 T+1 的隔日离线计算。即每天凌晨开始从原始日志数据构建数仓,将多层级的离线计算任务,通过工作流系统进行串联。数仓构建任务失败后可以有由工作流系统触发任务重跑。一般来说,离线数仓构建任务的失败重跑,只影响数据生产出来的时间,不影响数据的完整性、正确性。

    在设计离线数仓模型和对应的计算任务时,一般会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兼顾平衡:

    1. 数据膨胀的成本约束(Hive 存储)

    2. 计算资源的成本约束(YARN 队列)

    3. 开发的人力成本约束

    4. 用户体验,包含数据的时效性以及数仓表使用的便捷性

    在实时数仓中,这几个约束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基于这些变化,构建实时数仓的时候,切记不能照搬离线数仓的分层模型和构建逻辑,需要结合实时大数据业务的需求,按照实时业务的特点进行构建。实时数仓的构建,核心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数仓的水平拆分。在离线数仓中,数据的载体是 Hive 表,借助 Hive 的分区字段和谓词下推机制,我们可以在各个层级构建一些稍大的表,而将关键的维度字段设置成分区,使用户在查大表的时候达到查小表的效果。在实时数仓中,数据的载体是 Kafka 队列,如果向用户提供一个大流,需要用户在消费数据实时过滤出其中的一小部分数据进行使用,那么对 Kafka 的带宽资源和 Flink 的计算资源都是极大的浪费。因此,我们需要尽量将常用的维度进行水平拆分构建,例如“移动端用户行为”“PC 端用户行为”可以拆分到两个流供用户使用。

    2、重视维度退化。在离线数仓中,一个维度放在事实表里还是放在维度表里是一件可权衡的事情。一些不太常用的维度可以保留在维度表里,让用户查询使用时再进行 Join。而在实时数仓里,用户在使用数据时如果需要进行“实时流 Join 维度表”的操作,涉及实时计算中比较复杂的流与外部表 Join 的操作,对应的 Flink 代码开发和优化难度都较高。因此,在建设实时数仓时应该尽量帮助数据下游方减少这些代价,提前将会用到的维度退化到数仓的事实流中,将实时流变成一个宽流,避免下游业务方在使用数据时,自行去处理流 Join 外部表的这类复杂场景。

    3、重视层级缩短。在实时数仓的构建过程中,数据在多层级 Kafka 中传递,数据处理的链路越长,数据的延迟越大、稳定性越差。因此,在实时数仓中,要尽可能引导用户使用短链路生产的实时数据。我们建议,实时数仓下游使用的数据,在数仓构建中经过的 Kafka 层级最好控制在4层以内,例如在 ODS 层、DWD 层之后,最多再加工一次就可以交付用户使用。在很多实时报表的场景上,我们可以选择将 DWD 层的实时数据灌入 OLAP 体系(如 Druid、Clickhouse),将用户的数据清洗过滤聚合需求转移到 OLAP 层,减少实时数据在数仓层的加工处理。

    三、流数据服务平台

    实时数仓的载体是 Kafka 服务,然而,Kafka 作为一个分布式消息队列,它原生的组织和管理方式仍然是一个资源型服务,向用户交付的是 Kafka 集群。这种管理组织方式对于开展实时大数据业务而言,有一些显著的缺点,例如难以注册和管理数据的输入和输出,无法构建数据血缘链路和高可用体系等等。

    为了更好地支持实时数仓等业务的开展,爱奇艺大数据团队建设了流数据服务平台,以一种面向数据的角度,重新组织和管理 Kafka 服务。

    流数据服务平台,自下而上分为三层:

    1、运维管理层:负责 Kafka、Pulsar、RocketMQ 等消息队列集群的资源和运维管理,包括资产登记、容量管理、集群监控、自动化运维、工单审批体系等。

    2、流数据管理层:负责登记和管理所有流数据的元信息,面向用户提供数据地图(检索寻找数据)、数据质量监控(生产延迟、消费积压等等)、数据血缘追踪、一键HA切换集群等功能。

    3、客户端 SDK 层:封装原生 Kafka Client,向用户提供 Flink、Spark、Java 等场景下的 Kafka SDK,将读写操作全部封装在 SDK 中,对用户屏蔽 Kafka 集群版本和地址信息,由 SDK 通过心跳向配置中心获取数据地址。同时 SDK 还具备生产消费任务的自动登记注册、Kafka 切换时触发任务重启等功能。

    依托流数据服务平台,我们大幅提升了 Kafka 的运维管理和服务提供能力:

    1. 基于 SDK 的访问控制模式,极大提高了实时大数据的治理水平。用户看到和访问的都是流数据,无需再关心 Kafka 集群和地址等信息。

    2. 在 Kafka 集群发生故障灾难时,运维人员可以简单的在后台切换数据流对应的 Kafka 集群,生产消费两侧的流任务同时重启,即可将故障的 Kafka 从链路中摘除,替换成备用的 Kafka 集群。

    3. 流数据服务平台能根据 SDK 上报的信息,分析并绘制数据血缘,用于数据链路排障、数据热度分析、数仓模型优化。

    4. 依托流数据的元数据中心,提供数据地图的产品,供用户方便的查询检索数据及其 Schema 相关信息,提高流数据的复用性。

    附图:Kafka 故障时,通过 SDK 使读写两侧流量请快速切换到备集群

    四、实时数据生产分发平台

    Kafka 服务的高度治理化是实时数仓工作的基础,下一步要建设的是构建实时数仓的工具平台,通过平台降低用户开发管理实时数据处理任务的成本。

    爱奇艺大数据团队建设了实时数据生产分发平台 Talos。Talos 平台兼具实时数据处理和数据集成分发功能,支持用户通过自定义数据处理逻辑,将实时数据加工处理后分发到下游数据流或其他异构存储中。

    Talos 平台上,用户可以通过简单拖拽生成 DAG 图的方式构建自己的数据处理逻辑,也可以通过 SQL 算子来表达处理逻辑。对于实时计算的新手用户,使用 DAG 图可以直观看到数据的处理逻辑和含义。在调试任务时,Talos 平台支持查看数据在 DAG 图中每一步的变化值,非常有利于排查复杂数据处理逻辑中的问题,解决了传统 Flink SQL 任务调试不便的痛点。

    附图:通过拖拽算子形成 DAG 图的方式构建数据处理逻辑

    在爱奇艺的实时数仓体系中,实时数据的接入、处理、分发任务都通过 Talos 平台构建和维护,数仓建设者只需要关心数仓模型的定义和设计,无需撰写 Flink 代码,也不用关心 Flink 实时计算任务的提交管理和运维监控等工作,极大的简化了数仓的开发和维护成本。

    五、实时分析平台

    在实时大数据的下游业务场景中,实时报表和实时分析是最普遍的一种需求场景。传统的 Kafka->Flink SQL/Spark SQL->MySQL 的实时报表模式只适用于一些指标固定的实时报表,欠缺灵活性。

    爱奇艺大数据团队基于 Druid+Spark/Flink 建设了一套实时分析平台(Realtime Analytics Platform,简称 RAP), 打通了实时数仓到实时分析的链路,大幅简化了实时报表的生产和使用成本。

    在 RAP 平台中,我们将实时数仓中生成的 Kafka 流,通过 Druid 的 Kafka Index Service (简称 KIS) 直接导入 Druid。用户通过平台提供的 Web 向导配置,自动建立 OLAP模型、查询统计条件,即可生产对应的实时报表。同时,平台也提供了如 Ad-hoc 分析、实时指标报警、实时数据发布、Grafana 图表输出等功能,方便用户快速接入使用。

    更多关于 RAP 平台的介绍,可以阅读《爱奇艺大数据实时分析平台的建设与实践》。

    六、爱奇艺实时大数据的主要应用

    依托以上这些平台建设,实时大数据技术在爱奇艺各个业务线都实现了落地。主要有三种典型的应用场景,即实时监控、实时数据分析、在线学习训练等。

    在实时监控场景中,用户可以依托实时大盘进行指标观察,或者将关键指标配置成实时监控报警,也可以将实时日志流灌入 Elasticsearch 等系统中进行实时日志查询等。

    在实时数据分析场景中,比较典型的是实时运营。通过实时大数据体系,为运营部门提供更实时的运营效果数据,从而可以及时调整内容运营策略,进行流量资源再分配,助力用户增长。

    除了 BI 报表和分析类场景外,实时数据在效果广告、信息流推荐等场景上也有大量落地,帮助推荐、广告等团队实现近线/在线机器学习、模型快速迭代、AB 测试结果的实时观察统计等。

    七、未来展望

    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实时大数据的需求场景逐渐多样化,爱奇艺实时大数据体系会朝着以下几个方向继续迭代:

    1. 流批一体:在存储和计算两个方向上探索流批一体的应用场景,逐渐替代传统 MapReduce/Spark 离线任务的数仓构建,围绕 Flink 引擎构建流批一体的数仓体系。

    2. 湖仓一体:打通实时流灌入数据湖(Iceberg)的数据通路,依托实时更新的数据湖体系,支持更多更丰富的 OLAP 业务场景

    3. ETL->ELT:引导实时数仓的架构变迁,将实时数据构建环节中的部分计算转移到实时数仓下游的 OLAP 体系和数据湖中,依托 OLAP 引擎的强大性能来满足用户的过滤/聚合等需求,将实时数仓的链路做短,提升实时数据的质量和稳定性、降低延迟。

    4. BI+AI:打通实时数据生产->实时特征生产->在线模型训练->线上推理的链路,方便用户一站式的实现从数据准备到AI算法模型训练的相关工作。

    毫无疑问,实时化一定是大数据未来最重要的方向之一。爱奇艺大数据团队会沿着上述这些方向继续探索和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去支持和孵化更多落地的业务场景,继续推动爱奇艺的数据和产品向着实时化的方向发展。

    阿里云云栖号


    ]]>
    AI 事件驱动场景 Serverless 实践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一、事件驱动框架:Knative Eventing

    事件驱动是指事件在持续事务管理过程中,进行决策的一种策略。可以通过调动可用资源执行相关任务,从而解决不断出现的问题。通俗地说是当用户触发使用行为时对用户行为的响应。在 Serverless 场景下,事件驱动完美符合其设计初衷之一:按需付费。

    1. Knative 模型

    图:Knative 模型

    Knative 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用于工作负载的 Serving,包括版本管理、灰度流量、自动弹性;二是 Eventing(事件驱动框架)。

    • 核心玩家Google;IBM;Pivotal;RedHat;SAP。

    • 友商相关产品Google CloudRun;IBM;Pivotal Function Service(PFC);OpenShift。

    2. 事件驱动框架:Eventing

    Knative 的 Eventing 提供了一个完整的事件模型,方便接入各个外部系统的事件。事件接入以后,通过 Cloud Event 标准在内部流转,结合 Broker-Trigger 模型进行事件处理。

    从上图可以看到,Eventing 中包含三部分内容:

    • 事件源

    • Broker-Trigger:事件驱动模型,这个模型在早期 16 年的版本开始出现,其原理是 Trigger 订阅 Broker 信息并过滤,最后将事件发送到对应的服务进行消费。

    • 消息系统:在 Eventing 中每个 Broker 下面对应一个消息的系统,来承载对事件的整个流转。目前社区支持的消息系统包括 Kafka、NATS、Rocket MQ、Rabbit MQ 等。

    3. 关键特性:事件规则

    事件规则的核心是 Broker-Trigger 模型,它包含以下特性:

    • Trigger 的 filter 的作用是对 Event 进行内容过滤;

    • 支持对 Event 的 Attribute 以及 Data 的内容进行过滤;

    • 支持 Common Expression Language(CEL)表达式过滤;

    • 支持通过 SourceAndType(事件源类型)进行过滤。

    二、事件驱动引擎-事件源

    1. 事件源介绍

    Knative 社区中提供了丰富的事件源接入,包括 Kafka、Github,也支持接入消息云产品的一些事件,比如 MNS、RocketMQ 等。

    如上图所示,接入事件源之后,可以通过 Broker-Trigger 模型请求相应的服务。这些服务包括一些具体场景,比如从源码构建镜像、自动化镜像发布、AI 音视频处理、定时任务等。所有的事件都需要这样的事件源来拉取,然后下发到 Eventing 整个事件流转过程。

    • 事件接入接入消息云产品事件源;通过 MNS 接入更多云产品的事件。

    • 事件处理Knative Eventing 内部实现事件的订阅、过滤和路由机制;事件最终通过 Knative 管理的 Serverless 服务进行消费。

    • 典型案例AI 音视频处理;代码提交自动构建镜像。

    2. RocketMQ 事件源

    消息队列 RocketMQ 版是阿里云基于 Apache RocketMQ 构建的低延迟、高并发、高可用、高可靠的分布式消息中间件。

    消息队列 RocketMQ 版既可为分布式应用系统提供异步解耦和削峰填谷的能力,同时也具备互联网应用所需的海量消息堆积、高吞吐、可靠重试等特性。

    RocketMQSource 是 Knative 平台的 RocketMQ 事件源。其可以将 RocketMQ 集群的消息以 Cloud Event 的格式实时转发到 Knative 平台,是 Apahe RocketMQ 和 Knative 之间的连接器。

    3. Kafka 事件源

    消息队列 Kafka 版是阿里云基于 Apache Kafka 构建的高吞吐量、高可扩展性的分布式消息队列服务,广泛用于日志收集、监控数据聚合、流式数据处理、在线和离线分析等,是大数据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产品之一,阿里云提供全托管服务,用户无需部署运维,更专业、更可靠、更安全。

    三、AI 事件驱动场景实践

    以具体场景为例,该案例是一个直播系统,系统每天都有海量的直播访问,访问量根据直播热度随时变化,弹性有波动,同时存在不定时的增量。客户的诉求,一是业务弹性波动,消息并发性比较高;二是互动实时响应,要求低延迟。

    为了满足对消息处理的弹性波动、高并发及低延迟的要求,客户选择阿里云的 Knative 服务进行数据的弹性处理。阿里云 Knative 完全契合了用户当前的诉求,并且在接入 K8s 标准之上,提供了基于事件和消息的弹性调度。

    当应用实例数随着业务的波峰波谷进行扩容和缩容时,真正做到了按需使用、实时弹性的能力。整个过程完全自动化,减少业务开发人员在基础设施上的负担。在这个案例中,Knative 主要提供了三个能力:极致弹性、事件处理、开箱即用。

    下面进行示例演示,演示内容主要有:

    • 部署 Kafka 事件源

    • 部署事件网关

    • 部署服务

    • 模拟事件处理

    作者简介:
    李鹏,花名:元毅,阿里云容器平台高级开发工程师,2016 年加入阿里, 深度参与了阿里巴巴全面容器化、连续多年支持双十一容器化链路。专注于容器、Kubernetes、Service Mesh 和 Serverless 等云原生领域,致力于构建新一代 Serverless 平台。当前负责阿里云容器服务 Knative 相关工作。

    阿里云云栖号

    ]]>
    Serverless 可观测性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背景

    Serverless 将成为下一个十年云的默认编程范式

    随着 Serverless 概念的进一步普及,开发者逐渐从观望状态进入尝试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开始将业务迁移到 Serverless 平台。在阿里集团内部,淘宝、飞猪、闲鱼、高德、语雀等核心功能稳步落地,在阿里集团外部,新浪微博、世纪联华、石墨文档、TPLink、蓝墨云班课等各行各业的企业也纷纷解锁 Serverless 使用的不同场景。Serverless 正在成为成为下一个十年云的默认编程范式。

    更多案例请参考 函数计算用户案例

    Serverless 降本增效免运维的特性为开发者带来了实打实的好处:基于函数计算的 Serverless 方案为蓝墨节省了 60% 左右的 IT 成本,为石墨文档节约了 58% 的服务器成本;提升码隆科技的开发效率,实现两周内功能上线;平稳支撑负载的波峰波谷相差 5 倍以上的新浪微博,每天轻松处理数十亿请求。

    广告时间:欢迎加入云原生Serverless 团队(函数计算,Serverless工作流,Serverless应用引擎),以公共云、集团、开源社区三位一体的方式打造业界领先的Serverless 产品体系。职位需求见 JD,招聘长期有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联系本文作者或 @Chang, Shuai(shuai.chang)。

    可观测性成为 Serverless 发展的绊脚石?

    随着 Serverless 的深入使用,开发者逐渐发现 Serverless 架构下的问题定位比传统应用更加困难,主要原因如下:

    • 组件分布化:Serverless 架构的应用往往粘合多个云服务,请求需要流经多款云产品,一旦端到端延时变长或表现不符合预期,问题定位十分复杂,需要依次去各个产品侧逐步排查。

    • 调度黑盒化:Serverless 平台承担着请求调度、资源分配的责任,实时弹性扩容会带来不可避免的冷启动,Serverless 的资源伸缩是无需开发者参与也不受开发者控制的。冷启动会影响端对端延时,这次请求有没有遇到冷启动,冷启动的时间都消耗在哪些步骤,有没有可优化的空间都是开发者急于知道的问题。

    • 执行环境黑盒化:开发者习惯于在自己的机器上执行自己的代码,出了问题登录机器查看异常现场,查看执行环境的 CPU/内存/IO 情况。面对 Serverless 应用,机器不是自己的,登也登不上,看也看不了,开发者眼前一片漆黑。

    • 产品非标化:在 Serverless 场景下,开发者无法控制执行环境,无法安装探针,无法使用开源的三方监控平台,调查问题的方式不得不发生改变,传统的调查问题经验无法施展,非常不顺手。

    函数计算是阿里云的 Serverless 产品,在过去的一年,函数计算团队为了更好地回答以上问题做了很多努力。

    本文主要介绍函数计算在可观测性上的尝试与函数计算可观测性现状。

    Serverless 下可观测性

    可观测性是通过外部表现判断系统内部状态的衡量方式。
    --维基百科

    在应用开发中,可观测性帮助我们判断系统内部的健康状况。在系统平稳运行时,帮助我们评估风险,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当系统出现问题时,帮助我们快速定位问题,及时止损。

    一个好的可观测性系统要帮助用户尽可能快地发现问题、定位问题并且端到端地解决问题。

    在 Serverless 这种免运维的平台体系中,可观测性是开发者的眼睛,没有可观测,何谈高可用?

    可观测性 1.0

    图1:可观测性基础

    可观测性主要包含三个部分:日志、指标、链路追踪。

    和几乎所有 FaaS 产品一样,函数计算(FC)在商业化之初就支持了函数日志和指标的查看。

    • 函数日志

    用户在 FC 配置 SLS 的 Project 和 Logstore,FC将函数打到 stdout 的日志转存到用户的 Logstore中。用户可以通过 SLS 控制台查看函数日志,并借助 SLS 的能力对日志进行分析和聚合。

    • 基本指标

    FC 将指标日志推送到云监控,通过云监控提供函数调用数/错误数/函数延时/函数内存等基本指标。

    函数日志和基本指标是应用的听诊器,虽然朴素简陋,却也能帮助用户发现问题,定位问题。

    即使出现开发者无法排查的问题,在用户量不那么大的年代,开发同学可以为用户提供贴身服务,结合后台日志帮用户定位问题。

    函数日志和指标使用详细信息请参考 配置并查看函数日志,监控指标。

    可观测性 2.0 -- 云原生的可观测

    随着 Serverless 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场景在 Serverless 落地,使用规模越来越大,产品架构越来越复杂,应用听诊器的可观测性 1.0 已经不能满足各行各业开发者的监控诉求。这种近乎黑盒的执行环境给开发者带来了强烈的距离感与不信任感。

    开发者需要掌控自己的应用,想要知道每一个请求在函数计算经历了怎样的历程,想要看看端到端的延时长是不是因为冷启动,想要查看函数实例的执行环境,想要在请求出现异常时第一时间定位问题,想要复用熟悉的开源观测平台。

    在面对这些需求时,团队内部也经过了长时间的激烈讨论,一部分同学认为我们应该支持这些需求,另一部分同学则认为这些需求某种程度上与 Serverless 本质相违背,Serverless 就是要屏蔽底层的计算资源,用户不需要关心底层计算资源的情况。另一方面我们暴露了这些指标有什么用呢,用户就算看到了有冷启动,看到了系统时间消耗,看到了底层实例的 CPU,用户又不能有任何实质操作,这些指标真的意义吗?这两种观点争论不休,而我,是坚定的反对者。

    后来团队搬到了 EFC,每天都要等待着那不知什么时候会来的电梯(输入你要去的楼层,去对应的电梯安静地等待,看不到电梯目前所在楼层)。电梯告诉我们,你就在这里等哦,我肯定会来的,但是我现在到了哪层,我什么时候下来你大可不必知道,你知道了也没用,我的这个调度肯定是最优的,你要相信专业电梯的调度算法。可是,我怎么能相信你呢?

    于开发者而言,函数计算也是那不知什么时候会来的电梯吧,我们和开发者说您的请求我们一定会稳定执行的,您的执行环境一定很健康,请求过多我们会自动扩容的,但是当前实例的监控指标,我什么时候扩容您大可不必知道,我们的调度肯定是最优的,您要相信专业研发团队的调度算法。同样的,开发者又怎么相信我们呢?

    Serverless 的可观测性不单单要帮助开发者排查问题,也要逐步揭开 Serverless 那层神秘的面纱,赢取开发者对 Serverless 的信任。

    于是有了函数计算可观测性 2.0,我们希望可观测性 2.0 可以成为应用的心电图。

    图2:函数计算可观测性现状

    • 为了回答请求在函数计算的生命历程,串联分布式系统的上下游服务,拥抱开源可观测能力,我们集成了 OpenTracing,支持链路追踪。

    • 为了暴露系统状态,提供应用级别监控,我们集成了 ARMS(Java),内置了 APM 能力。

    • 为了加快端到端定位问题的速度,我们支持了请求级别指标(FC Insights),发布了监控中心,问题发现/调查一站式解决。

    • 为了兼容开发者已有的用户体验,我们拥抱开源,集成 OpenTracing,支持 Grafana Dashboard;我们支持三方监控平台,实现代码几乎零改造接入APM 监控系统。

    • 为了兼容传统开发者的可观测体验,支持探针安装,我们拓展了编程模型,支持函数LifeCycle,为集成三方监控提供可能。

    图3:函数计算兼容开源可观测能力

    相比于自己发明创造 FaaS 可观测性新体验,函数计算兼容开源可观测能力,集成 Jaeger,支持 Grafana 大盘,也支持以非常小的改动接入 New Relic 等优秀三方监控平台。函数计算是首家兼容开源、拥抱容器生态和云原生开发者的 FaaS 提供商,可观测体验的平滑迁移支撑应用在容器和 Serverless 平台的平滑迁移。

    集成OpenTracing,支持链路追踪

    FC 与链路追踪服务集成,为开发者提供了完整的调用链路还原、调用量统计、链路拓扑分析、冷启动定位等工具。帮助开发者快速分析和诊断分布式架构下的性能瓶颈。

    FC 链路追踪具有以下特点:

    • 拥抱开源:完全兼容OpenTracing 协议,没有附加学习成本;

    • 主动记录:上报请求在函数计算中消耗的端对端时间;

    • 调度透明:暴露代码准备时间与实例启动时间,是首个暴露冷启动延时与具体时间消耗的 FaaS 产品;

    • 承上启下:串起上下游应用,既可以通过span context 与上游应用连接,又将 span context 传入函数,连接下游服务。

    图4:链路追踪链路示例

    图5:链路追踪综合能力详情

    集成 ARMS,内置 APM 能力

    FC 无缝对接 ARMS 应用监控,开发者只需为函数新增一个环境变量即可开启 APM 应用监控功能,ARMS 探针以对代码无入侵的方式监测应用性能,提供应用级别的可观测性,包括函数实例的 CPU、内存指标、Java 虚拟机指标、代码 Profiling 信息、SQL 查询等函数实例的指标。

    图6:ARMS 示例

    发布监控中心(Insights),问题发现调查一站式解决

    FC 支持请求级别指标,通过为用户每个请求多打一条指标日志的方式为请求装上摄像头。通过请求级别指标,用户可以清楚地看到请求的执行时间、使用内存,是否异常、错误类型、冷启动情况,traceID 等信息。也可以基于请求级别指标串联起所有的可观测性能力。

    监控中心则是 FC 可观测性能力的集大成者,监控中心集成了 Metrics、Logs、Tracing的能力,可以在一个站点完成预览指标、查看日志、分析链路的能力,争取做到问题发现调查一站式解决。

    监控中心具有如下特点:

    • 多维度:支持 Region、Service、Function、Qualifier、Request 多维度的指标,展示各个维度下的调用数和错误分布;

    • 多层次:集成 Metrics、Logs、Tracing 的能力,全方位多层次对应用进行监控;

    • 全链路:结合指标、日志、链路等信息,层层递进,抽丝剥茧,真正做到可以在一个站点发现问题,定位问题并解决问题。

    图7:监控中心示例

    扩展编程模型,集成三方监控

    函数实例的生命周期完全由平台控制,用户无法控制实例的启动与回收,也不感知实例的暂停与重启,这就使得在函数计算上执行除主线程外的背景线程格外困难。监控探针就是诸多重要的背景线程的一种。

    FC 扩展了编程模型,发布 Runtime LifeCycle 功能,Runtime LifeCycle 会监听函数实例生命周期事件,允许函数实例在暂停和回收前回调用户的函数逻辑。这一功能的发布使 FC 集成三方 APM 监控成为可能。用户只需要在实例暂停前将采集的指标发出去、在实例回收前将内存中的数据清理掉就可以在 APM 平台上实时地查看监控指标了。

    图8:Tingyun APM 示例

    图9:NewRelic APM 示例

    总结

    函数计算可观测性经历了 1.0 -> 2.0 的发展,从闭门造车的可观测发展成开源的可观测,从平台的可观测发展为开发者的可观测,从FaaS Only 的可观测演进成了云原生的可观测。

    作为首家兼容开源可观测、拥抱容器生态和云原生开发者的 FaaS 提供商,函数计算也将更有实力实现开发者业务的平滑迁移。

    未来规划

    FC 可观测性相比于一年前前进了一小步,从黑盒的可观测演进成了微弱烛光的可观测,但距离 “Serverless 应用白盒化” 的目标还有着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希望能够兼容开发者的监控体验,支撑着用户平滑地放心地将业务迁到 Serverless 上来。

    接下来我们会继续投入做以下事情:

    • 完善监控中心,支持报警配置,预警异常指标;

    • 提供实例级别指标,做到代码问题可定位,环境现场可追溯;

    • 集成开源项目,集成 Prometheus,Opentelemetry,配置 Grafana 大盘;

    • 丰富指标内容,目前还有一些指标是不好透出的,没有暴露的,我们要逐步都暴露出来;

    • ... ...

    希望函数计算的可观测性成为一盏灯,照亮每一个 Serverless 应用。


    阿里云云栖号


    ]]>
    世纪联华的 Serverless 之路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一、世纪联华超市简介

    1. 公司简介

    杭州联华华商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2 年 7 月,主要业务涵盖购物中心、大卖场、超市、便利店等零售业态,G20 杭州峰会食材总仓建设、保障单位,是浙江省商贸龙头企业。

    集团 200 多家门店中,主要涉及 POS 机交易、联华超市、CITY LIFE、天华世纪城等,除此之外还有线上精选 APP,提供线上购买、送货到家服务,还会不定时推出优惠券领取、限时秒杀等活动。

    2. 世纪联华技术架构演进方案

    • 2002 年,公司成立后一直使用物理单机架构。

    • 2014 年,因为双十二事件,导致公司不得不做出改变,将业务迁移到中央机房。

    • 2018 年,随着国内公共云的发展,开始部署全面上云。

    • 2019 年 6 月,公共云上出现数据库压力过大,世纪联华由此开始探索新架构方式。

    • 到 2019 年 11 月,仅用大概 4 个月时间,世纪联华就把一部分业务搬到了阿里云的 Serverless 上,包括 API 网关、函数计算、表格存储,在 双11 期间,这三款产品的应用表现非常优异,使得世纪联华决定 All in Serverless。

    • 截至 2020 年 11 月,All in Serverless 使得整个公司的开发效率得到极大提高,成本大幅节省。

    二、技术架构演进

    1. 物理单机架构

    2014 年及以前物理单机架构下,一个超市通常只有 2~20 台 POS 机,最多 20 个客户端,架构非常简洁,只要在一台物理机上部署好本地数据库,交易系统、会员系统、商品管理全都放在一个进程上就足够。如果要做相关操作,比如调取某个交易、给用户注册相关信息、调整商品价格,只要通过 Admin 客户端连接进程再做相应改动即可。通常来说,一个大型超市只要买一台性能足够强的机器,就可以服务好几十个 POS 机发起的请求。

    单机架构优劣势比较:

    1)优势

    • 架构简洁;

    • 不受外界网络环境的影响;

    • POS 机分散后单机冲击相对小。

    2)劣势

    • 数据迁移查询汇总困难

    2014 年问题逐渐暴露,比如在杭州的总部,想查询湖州某个门店的实时交易量,基本不可能,跨网络查询和数据量大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 数据分发靠定期同步

    比如客户在 a 门店注册的会员卡,很难去 b 门店消费,只能靠定期同步,把 a 门店的数据定期拷贝到 b 门店去,这其中存在很多问题,对消费者来说也非常麻烦。

    • 故障时很难第一时间维护修复

    我们不可能每个门店都派一名专业的维护人员,如果机器出了故障,只能打电话给总部的工程师,这种情况就很难做到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修复,这是很严重的问题。

    • 单点故障容灾困难

    因为所有的业务都包含在一个进程里面,如果进程出现异常, 也没办法把业务交给另一个进程处理。

    • 升级困难

    我们在浙江省有上百家门店,每一次升级都需要专业的运维人员把新代码包部署到不同的机器上。

    • 新业务部署在单机上冲击巨大

    举个案例,2014 年双十二,支付宝推出了使用支付宝钱包付款可以打 5 折的线下优惠活动,当时全国线下近百个品牌、2 万多家门店都参与其中,世纪联华也有参与,但是当天却出现了大量消费者无法结账在超市排起长队的情况。

    因为我们刚刚引入一个新的支付方式,所有的业务都在单个进程上,耦合度过高,当时大家集中结账访问量过大,导致支付出现问题,整个单机访问无法进行下去,其他的业务模块也因此受到影响,最后只能重启机器。因为这个问题,世纪联华开始尝试做出新的改变。

    2. 中央机房部署架构

    单机最大问题是如果门店出现问题,相关工程师无法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尤其是多个机器、多个门店同时出现问题的情况,这时最好的办法是把所有机器集中在一起,做集中的数据修复、运维管理和软件升级。

    2014 年到 2018 年期间,世纪联华逐渐把单机架构整个迁移到了中央机房。中央机房是自建的,做法就是把数据库、交易系统、会员系统、商品管理全部拆分到多个进程当中。这样一来,如果会员系统挂掉了还可以暂时匿名购买;商品管理临时出问题但只要交易系统没问题就还可以顶上。耦合一旦降低,对于整个门店的业务保障来说,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这里我们做了一个 node 节点,node 节点连接中央机房的数据库以及各个系统模块。如果出现问题,只需要在中央机房做相关修复即可。除此以外,如果需要调整商品价格,也只需在中央机房上直接设置,然后同步到所有门店的 node 节点上就可以了。

    中央机房部署架构的改进和不足:

    1)改进

    • 问题可集中维护处理;

    • 商品价格调整下发全部走网络;

    • 数据可集中查询统计汇总。

    2)不足

    • 管理员需要掌控机器细节;

    • 宕机断网事件调查困难应急方案薄弱;

    • 硬件升级成本高;

    • 需要提前采购大量硬件备灾;

    • 软件、系统批量部署成本高;

    • 资源预算困难。

    3. 全面上云

    2016 年以后,随着国内公共云的迅速发展,全面上云势不可挡。在此期间,阿里云在技术上取得了许多突破与提升,例如 ECS 的对外发布。世纪联华在 2018~2019 年期间,把自建机房中的各个系统模块逐渐迁移到了公有云,整体架构没有太大改变,因此迁移工作相对顺利。

    全面上云的改进和不足:

    1)改进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 不再需要关心网络、操作系统的硬件细节

    比如阿里云的 ECS 会提前做调度和预警,把用户数据转移并做多份数据的备灾,防止磁盘坏掉的情况发生。

    • 硬件升级快捷简单

    比如用户使用的是 4 核的机器,当发现业务增长迅速需要做硬件升级时,就只需要做一个镜像。比如在夜间做一个磁盘快照,重新申请一台新机器,然后把快照恢复上去,就可以完成一键迁移。对世纪联华来说,这是非常快捷的方式,对开发者来说也是比较好的体验。

    • 机器扩容时间大幅缩短

    上面提到的是单机扩容,比如 4 核升到 8 核、16G 升到 32G 的内存。除此之外还有横向的扩容,例如用户交易系统的 API 接口,随着业务的发展需要由原来的 2 台机器扩到 8 台机器,这种情况下用户只需去申请机器,然后将镜像扩展到不同的机器上即可。

    2)不足

    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 资源预算困难

    由于无法预估业务遇到大促等活动时所能达到的体量,因此无法准确计算出所需硬件的数量。

    • 水平扩展

    水平扩展对研发有较高的要求。比如数据是否要做到无状态,无状态的话水平扩展会比较容易,而如果是有状态,数据可能就需要做缓存,这就会涉及到数据库相关的问题,例如数据过期、一致性等。如果对这些了解不够透彻,做水平扩展就会比较困难。

    • 水位监控

    许多开发者在水位监控上处理得并不完善,如果将各个业务系统混在一台机器上,当遇到机器水位较高,想要快速排查问题并及时进行流控、拆分、临时修复等就显得尤为困难。

    • 财务预算困难

    与资源预算困难类似。

    • 硬件升级成本高

    要做到用户无感无损升级,可能会涉及到连接上的处理与数据库一致性的问题。如果多个模块需要同时升级,还要注意数据结构的兼容问题。

    • 数据库单点故障

    许多厂家将数据全部放在一个数据库中,如果处理不妥当可能会造成单点故障。这就要做数据拆分,粗拆的话,需要注意事务和锁相关的问题,效率会大打折扣;细拆的话,做查询和排序时就会比较困难,给业务实现造成一定麻烦。

    4. Serverless 的探索和尝试

    1)线上不可控业务上的预防

    2019 年年中大促时,由于线上业务用户访问不可控,数据量过大,MySQL 单机访问被打爆,导致了存储数据库出现问题,影响到了多个系统,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此事件之后,世纪联华就想直接把 MySQL 替换掉,这时我们发现阿里云有一款产品叫“表格存储”,表格存储最大的优点是用户不需要关心访问量和机器数的比例关系。只要访问量扩大,后台会自动扩容增扩机器,满足高并发的数据读取;在数据并发请求降低处于低峰期时,后台就会将机器回收,用户不再需要关心机器的数量及如何调动。

    针对用户流量不可控问题,世纪联华引入了阿里云的产品“API 网关”,API 网关可以针对不同渠道商做管控发布及流量控制。比如发现微信渠道流量有异常,就可以借助 API 网关进行限流。

    另外计算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世纪联华经过探索发现阿里云的“函数计算”非常契合我们的业务场景。比如定时抢购、优惠券投放等活动造成巨大的 burst 冲击,当发现计算资源不够的时候再去买机器肯定是来不及的,而函数计算及时扩容的功能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另外其数据观测和异常报警功能,也吸引到了世纪联华。

    世纪联华将这三个产品相结合,替换掉了原来的会员查询功能,最终得以成功渡过 2019 年的 双11 大促难关。

    2)Serverless 带来的新曙光

    • 快速迭代部署

    Serverless 研发效率快、运维效率高、架构解耦。

    • 高并发、高弹性

    Serverless 不需要人工扩容和运维管控。

    • 稳定、可靠、安全

    Serverless 使抢购活动和大促的整体体验都非常流畅。

    • 数据、运营、成本控制

    Serverless 提供了完整的运维观测和报警监控功能,运维工程师可以轻松很多;另外按使用资源计费,资源利用率可达 100%。

    5. 函数计算 2.0 及 All in Serverless

    • 曲线图 1:类似 ECS 方案,曲线显示有资源不足和资源浪费的情况。

    • 曲线图 2:机器扩容,有延迟和误差,需要提前操作,它的实时性和伸缩性都比较差。

    • 曲线图 3:函数计算 2.0 预留模式,有预留资源和弹性资源,可以实时扩容。

    • 资源管理层面:人工运维 → 云平台工具运维 → Serverless 免运维,实现完全自动化。

    • 资源利用率:预算采购低利用率 → 有限弹性高利用率 → Serverless 100% 资源利用率。

    • 资源成本:固定成本支出 → 根据资源策略伸缩 → Serverless 根据业务策略适配。

    2019 年 双11 过后,世纪联华快速上云,将线上核心业务改造为全 Serverless 架构的中台模式,采用“函数计算+API 网关+OTS”作为计算网络存储核心,弹性支撑日常和大促峰谷所需资源,轻松支撑 618 / 双11 / 双12 大促。

    图:2020 年 双11 大促

    2020 年 双11 大促,世纪联华线上业务实现 All in Serverless,上为流量&时间的曲线图,下为调用延迟&时间的曲线图。

    图:Serverless 助力世纪联华降本提效

    三、设计架构演进总结

    从物理单机到 All in Serverless 的架构演进:

    • 物理单机架构简单高度耦合数据同步难升级困难无法横向扩容

    • 自建机房统一维护升级数据同步统一系统部署困难硬件成本高非业务调查难临时扩容

    • 全面上云硬件升级简单扩容能力提升备灾能力提升设计要求高监测告警原始数据库单点流控问题

    • Serverless 尝试数据库单点问题流控问题解决横向扩容监控告警费用免预算部分延迟较大

    • All in Serverless解耦冷启动体验提升研发效率提升成本费用下降

    四、函数计算简介

    1. 阿里云函数计算产品全景

    函数计算是国内生态最完整、功能最丰富的 Serverless 产品,开发者一步上云、一键 Serverless 化将成为现实。

    2. 业界发展趋势

    谁在使用函数计算?

    作者简介:朱鹏,花名:旻苍,函数计算一线技术专家,专注函数计算资源调度设计研发。


    阿里云云栖号


    ]]>
    成功实施云战略的六大支柱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大流行造成的破坏促使许多公司重新考虑他们的基本假设,即需要在何处部署人员和IT资产。随着现在让从员工家中开展业务的企业数量大大增加,并且组织领导者意识到,在广泛分发针对冠状病毒的疫苗之前,现在不再需要办公楼了,云在IT运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对于许多人来说,为了应对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IT基础设施不断增加的压力,云迁移必须快速,大规模地进行。在如此动荡和充满挑战的时刻,确保企业拥有正确的IT基础设施对企业而言变得尤为重要。

    云项目的范围从构建大型私有云到将所有内容迁移到云。正如我在25年的IT经验中发现的那样,将应用迁移到云是云之旅的起点。

    因此,我确定了交付成功的云项目的六个支柱,通过牢记这些规则,企业可以将项目重点放在正确的解决方案上,并为业务交付成果。

    使用开放标准和开放资源

    在你的应用中尽可能多地采用开源和开放标准。大多数开源产品(不包括某些数据库或缓存)可以实现自动化,从而使它们具有可移植性。如果选择数据库即服务,请确保它使用通用协议(例如MySQL或Postgres),以便可以导出数据并将其导入其它地方。

    你将拥有更少的更新噩梦、更多的安全性、更少的供应商锁定以及更好的跨系统可移植性。

    如果所有非策略性内容都可以降低总体拥有成本,则将其迁移到云中

    例如,良好的第一步是将协作(邮件、文档、VoIP、驱动器同步)移至云服务并确保高安全性标准。拥抱云协作还为你提供了云身份管理的选项,这将简化云迁移。

    确保SaaS提供程序将允许你以开放格式导出数据。在购买之前,请检查价格和精美印刷品-仅在SaaS产品削减成本的情况下使用它们。

    具有紧密硬件集成或高度机密数据的应用应保留在内部。

    尽可能简单

    过度设计将创建难以管理的解决方案。我不能太强调这一点。我知道许多应用程序都很复杂,但不要陷入使事情变得更复杂的诱惑。这是一个容易犯的错误。

    只有付出额外的努力才能带来切实的经济或竞争优势,才使事情变得复杂。

    力所能及的自动化

    数据和开源的开放标准将帮助你避免任何锁定,并为你提供选择的自由。使用容器分发和运行应用程序以及自动化系统,将创建一个用于快速移动应用的过程,从而使跨云或本地部署的应用变得更容易。

    如果你无法重新设计你的应用,只需将具有遗留工作负载的虚拟机(VM)提升并转移到作为软件(IaaS)提供程序的基础设施中。

    了解你的应用需要多少正常运行时间将帮助你节省金钱–无需为不需要的服务水平付费。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基本SLA适用于大多数内部应用。

    对安全采取零信任方法

    不信任跨公共或半公共网络的任何事物。如今,内部办公网络和互联网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办公室网络只是传输网络,只比家庭网络安全一点。

    传统防火墙不再有效,你应该在与应用程序尽可能近的位置应用保护。

    但是,“随处工作”模型具有一定的优势。办公室将只是一个聚会场所,用户可以在任何地方工作。再往前看,具有键盘和嵌入式触控板的iPad Pro之类的设备可以代替标准用户的PC。使用移动设备管理(MdM)可以更轻松地管理这些设备,并且不易受到病毒和恶意软件的攻击。当使用具有两因素身份验证的远程终端连接到旧版应用时,键盘和触控板非常棒。

    PC和工作站仅适用于需要适当计算能力的高级用户,例如,开发人员或使用本地数据运行本地脚本或财务excel公式的用户。

    以开放格式保留多个备份

    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一点是,以开放格式拥有所有云数据的一个或多个备份或副本。我对此很偏执。如果你拥有所有内容的副本,并且已将所有内容自动化,那么你将能够轻松地重建整个基础设施。灾难恢复将是小菜一碟:你将能够还原到另一个云或在内部重建。

    没有两个云项目是完全一样的,并且云解决方案可能很复杂,每个项目都需要满足特定的业务需求并在其自己的唯一参数内工作。面临的挑战是发现正确的成功之路,这可能需要实施组织变革。

    但是,通过实施成功交付云项目的六个支柱,遵循正确道路的公司将获得巨大收益,包括提高业务敏捷性、降低成本或合理化成本以及更好地专注于核心业务。


    ]]>
    云原生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2020年全球云安全威胁榜单解读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近年来,网络犯罪组织和黑客对云服务的滥用与日俱增,不仅因为云服务提供了可靠的弹性托管基础架构,能够绕过传统的安全控制,还因为用户盲目、过度信任云服务的安全性。以上导致越来越多的废弃软件被利用。

    对此,Hackmageddon统计了2020年云安全威胁数据,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黑客对云服务的恶意利用和攻击频率越来越高,云原生安全的形式越来越严峻。

    其次,企业信息主管们意识到,云安全正在面临巨大威胁,不仅表现为云服务自身的“云原生”安全问题,越来越多的黑客攻击也正在“数字化转型”和“上云”。

    针对云服务的四大主流攻击手段: 

    云原生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2020年全球云安全威胁榜单解读

    被利用最多的23个云服务: 

    最常被用于恶意软件投放的云服务: 

    云原生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2020年全球云安全威胁榜单解读

    最常被用于部署命令与控制服务器的云服务: 

    最常被用于对象执行的云服务: 

    云原生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2020年全球云安全威胁榜单解读

    最常被用于C2和投放的云服务: 

    云原生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2020年全球云安全威胁榜单解读

    2020年云原生安全威胁事件时间轴(点击查看大图): 

    云原生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2020年全球云安全威胁榜单解读


    ]]>
    2021年,云计算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云计算之所以成为企业IT的主流技术趋势,是因为使用者可以随时获取“云”上资源,按需求量使用。云计算的最典型特征是用户可以灵活地调整资源,即可以无限扩展,也可以在业务波谷期缩减部署规模。由于云计算厂商的计算资源和数量足够庞大,可以确保每个客户有足够的使用量,并且在效益上远远低于自己部署的成本,所以被广大用户青睐。大体来看,云为用户提供了更丰富的管理资源、更长时间的数据存储能力、可随时随地访问数据的便捷性、降低了数据泄露的风险,以及更能让中小企业感受到云到来的普惠性。问题是,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面对市场上有铺天盖地的云服务商,我们该如何去选择?通过本文对主流云提供商的梳理,或许能给更多企业的选型带来帮助!

    在全球一线厂商中,AWS处于领导者地位, 掌控着全球31%的市场份额,其次是微软Azure,拥有20%的市场份额,而谷歌云则是7%。当然,Facebook、苹果和其他一些IT巨头也有类似的云资源和云整合能力,但主要用于满足自己的云基础设施能力。除了这些顶尖级的一线厂商,还有很多二线云厂商,掌握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包括IBM、甲骨文、阿里云,Rackspace等等。

    整体比较下来,我们发现AWS的业务覆盖比较广,在全球很多地方,包括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都有自己的数据中心,可为用户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能支持Linux、Windows、OS X和Windows Server等操作系统。

    微软Azure主要在54个国家开展业务,被称为是与自己的业务强绑定的云基础设施提供商。这也是Azure客户群中为什么有很多用户都使用微软工具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微软的很多业务功能,即是出乎意料,却又经过精心打磨的。比如:支持Linux,并且允许客户运行基于Windows、Linux、Mac OS X、Android、iOS、Windows Phone和其他操作系统的应用。

    谷歌云平台是三大平台中最年轻的成员,2016年才启动。不过,该公司支持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万客户。到2018年,已经扩展到21个地区,已经足以和AWS、微软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在价格方面,上述三家公司都提供了免费试用的机会,但试用资源有限,更深层的应用还需付费。并且三家服务的价格变化也比较频繁,并且即使在一家公司的内部,也会因为地区不同,价格和服务质量也不一样。

    在其他云服务提供商中,IBM提供的也是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并拥有广泛的服务组合,这些服务与IBM自身服务紧密结合。

    甲骨文在云方面的起步比亚马逊和Azure都晚,但也在抢夺领导者地位,该公司以软件产品而闻名,尤其是自研数据库服务仍然具有足够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并且依然在稳步增长。因此,SaaS将胜过其数据库服务指日可待。

    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之一,在整个亚洲市场的地位已足够强悍,很多高性能服务已能够与AWS匹敌,包括云存储、数据中心、云计算和云服务等等。

    Rackspace提供的产品和云服务也比较广泛,如云存储、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以及混合云解决方案等等。(IT168 李代丽)


    ]]>
    Allied Universal(R) 聘请首席并购官兼战略与投资者关系联席主管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北美领先的安全和设施服务公司AlliedUniversal®最近任命Mike Beregovsky为首席并购官兼战略与投资者关系联席主管。 Danette Perkins已升任北美并购总裁。



    Mike Beregovsky


    Beregovsky 将负责与公司的执行领导团队一起制定和执行战略方向,以使组织继续推动强劲,持续且可盈利的增长。 Beregovsky将领导Allied Universal的全球合并和收购活动,并将在即将进行的G4S收购和整合中发挥关键作用。

    Allied Universal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Steve Jones表示:“在Mike担任公司长期财务合作伙伴Warburg Pincus的过去八年中,我很高兴与他合作。 “Mike的丰富经验和执行能力,加上他的务实和战略眼光,将使Allied Universal在全球范围内的并购活动中获得巨大的提升。我们为Mike加入我们的执行团队感到非常高兴。”

    多年来,Beregovsky一直在领导Allied Universal的关键转型交易中发挥作用,并于2019年被任命为公司董事会成员。

    Beregovsky 说:“我很高兴加入Allied Universal。我已经与执行团队一起工作了很多年,因此这将是自然而无缝的过渡。” “这是加入Allied Universal的激动人心的时刻,因为该公司位于非凡的国际扩张的最前沿。我期待与Danette及其团队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复制该公司极为成功的北美收购计划。”

    作为战略与投资者关系联席主管,Beregovsky还将负责确保公司在投资者,贷方和其他相关利益相关者中处于适当的战略位置。

    自2011年以来,Beregovsky在伦敦和纽约的Warburg Pincus工业和商业服务团队任职。在此之前,他曾在Thomas H. Lee Partners和美国银行证券的杠杆收购金融集团工作。他获得了理学学士学位拥有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数学博士学位,并拥有哈佛商学院的MBA学位。

    关于Allied Universal

    AlliedUniversal®是一家领先的安全和设施服务公司,拥有超过265,000名员工,收入超过95亿美元,提供无与伦比的安全服务和技术解决方案。 Allied Universal 在全国和国际(加拿大,墨西哥,英国)均设有办事处,负责保护50,000多个客户领域,涵盖高等教育,医疗保健,零售,商业房地产,政府和企业等多个专业领域 在60多年的经商经验中得到支持,Allied Universal提供了主动式安全服务和尖端的智能技术,以提供不断发展的,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使客户能够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 通过世界一流的客户服务,高度先进的系统和具有凝聚力的技术解决方案.


    ]]>
    2021数字化转型发展高峰论坛在京召开,发布一系列数字化转型成果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3月31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主办的“2021数字化转型发展高峰论坛”在京召开,大会主题为“数字赋能 共建共享”。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烈宏出席会议并致辞,国务院国资委科创局局长苟坪、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信部副主任骆絮飞、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姜广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出席会议并发言,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作主题报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党委书记宋灵恩主持论坛开幕式。

    2021数字化转型发展高峰论坛现场

    高峰论坛现场

    刘烈宏在致辞中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化发展和数字经济,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联合其它部门围绕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促进融通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下一步,鼓励第三方机构持续完善数字化转型配套标准体系,并加快推广。一方面针对数字化转型需求企业,通过相关成熟度模型帮助其了解自身数字化发展程度,找出短板弱项,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另一方面通过促进相关标准落地,对数字化转型供给企业的服务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引导其不断提升数字化转型服务的质量与可信度,构建公平规范的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
    Amazon Personalize个性化推荐在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区域上线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无需具备机器学习专业知识,即可方便、快速地构建个性化推荐系统

    Amazon Personalize,一项用于构建个性化推荐系统的完全托管型机器学习服务,在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北京)区域(由光环新网运营)正式上线。使用该服务,开发人员无需具备机器学习专业知识,用户可用它训练、调整和部署自己定制的机器学习模型,构建个性化推荐系统,用于产品推荐、个性化营销、个性化搜索和定制化直销等广泛的个性化推荐场景。访问https://aws.amazon.com/cn/personalize/,即可以开始使用 Amazon Personalize。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云服务产品管理总经理顾凡表示:“一直以来,对推荐系统的需求可以说无处不在。从电商购物、新闻阅读、音视频到在线应用的推荐,很多公司都希望构建个性化推荐系统增强用户体验,增加业务营收。构建准确有效的个性化推荐系统需要解决如机器学习算法、模型等诸多技术挑战。我们非常高兴通过与光环新网的紧密合作在中国区域上线Amazon Personalize,降低了机器学习技术的门槛,让客户能够专注于自己的业务创新,无需深入了解机器学习,即能构建自己的个性化推荐系统,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便捷。“

    早在1998年,Amazon.com亚马逊电商就上线了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算法,是业界首次将推荐系统应用于百万物品及百万用户规模。这就是后来享誉业界的创新——亚马逊电商“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推荐。Amazon Personalize正是将亚马逊20多年机器学习方面的创新实践和经验进行提炼,赋能给所有行业、各种规模的企业,以及开发人员和数据科学家,让他们可以将构建定制模型的时间从几个月缩短到几天。

    使用Amazon Personalize,开发者只需要提供页面浏览、注册或购买等用户行为信息,告诉Amazon Personalize要推荐的项目清单是音乐、视频、产品还是新闻文章,就可以通过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接收到推荐结果。Amazon Personalize会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检查,识别出有意义的内容,并从亚马逊电商零售业务多年打造的高级算法库中选择算法,根据客户数据训练和优化个性化模型。在整个过程中,所有数据都经过加密以确保私有和安全,仅用于为用户创建推荐。

    Amazon Personalize预置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并管理整个机器学习管道,包括处理数据、确定功能、使用最佳算法以及训练、优化和托管模型等。客户通过API接收结果,并根据使用量付费,而没有最低消费或预付承诺。

    有道乐读是网易有道旗下一款致力于提升少年儿童阅读素养的数字阅读教育产品,并希望能提供从“千人一面”到“千人千面”的阅读体验。有道乐读技术开发人员配置较少且人工智能经验较浅,如何在更短时间内上线推荐系统,节省学习成本,是团队在选型时考虑的重要问题。有道乐读资深服务器开发工程师姜为表示,“使用Amazon Personalize,有道乐读APP研发团队在一个月内成功打造少儿图书的精准化推荐场景,将月活跃用户提升20%。”

    作为乐天有限公司下辖子公司,乐天玛特是韩国领先的零售商,销售各类日用百货、服装、玩具、电子产品及其他商品。如今,消费者们拥有极为丰富的日用品购买渠道,包括大卖场、电商平台、便利店以及超市等等。乐天玛特决定使用Amazon Personalize为老客户们提供个性化优惠券推荐,借此提高其到店频率、增强新产品购买率,并最终强化客户忠诚度。乐天玛特大数据分析师Sungoh Park表示:“自从引入Amazon Personalize以来,优惠券使用量较以往基于规则的统计性推荐系统增加了一倍以上。新产品的购买率提高了1.7倍——较以往统计方法提升显著。更重要的是,新产品购买率的提升表明乐天玛特成功发掘出了客户群体中的隐藏购买需求。这种以个性化优惠券为载体的全新运营模式显著改善了乐天玛特的月度销售额。”

    StockX是一家来自底特律的初创公司,希望以独特的竞价/出价市场革新电子商务体系。该平台的设计灵感源自纽约证券交易所,并将运动鞋与街头潮牌服饰等商品视为高价值可交易商品。凭借运营透明化的市场交易体验,StockX 帮助消费者以真实市场价购买备受追捧的真品。StockX 公司机器学习部门创始成员兼负责人Sam Bean表示:“2019年,StockX 公司正经历高速增长,我们的机器学习工程师小组也开始尝试使用 Amazon Personalize 在主页上添加‘为您推荐’产品推荐行。我们的团队在这场假期购物季的几周之前着手项目开发,并在购物季到来时及时将其上线。可以自豪地说,在Amazon Personalize的帮助下,我们的微服务架构在整个假期当中都表现出近乎完美的可用性。最终,这项新功能成了主页上最受欢迎的部分。‘为您推荐’成为我们团队乃至整个StockX公司的一次巨大胜利。”


    ]]>
    Megaport推出按需定制NFV服务Megaport Virtual Edge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与思科SD-WAN云互联集成可立即支持分支机构连接到云

    Megaport Virtual Edge通过在Megaport的全球软件定义网络本地化托管定制网络功能,助力企业实现网络现代化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2021年4月1日 /美通社/ -- 全球领先的网络即服务(NaaS)提供商Megaport Limited (ASX: MP1)(简称“Megaport”)今天宣布发布Megaport Virtual Edge (MVE),这是一项厂商中立的按需定制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服务,支持在Megaport的全球软件定义网络(SDN)上实现分支机构的云连接。通过MVE,客户可以直接在Megaport的全球平台上托管虚拟路由器、SD-WAN控制器和未来网络技术等网络功能,在更接近边缘的情况下实时部署和扩展其网络功能,且无需部署硬件。


    转变网络边缘

    MVE是一个综合性全球分布式计算与网络服务。计算服务使客户能够通过点击式管理在需要的地方按需托管NFV使用实例。而在网络方面,MVE的内置传输网关提供了一个高度可扩展的联网接入点,通过公共互联网连接到Megaport的私有SDN。托管在MVE上的虚拟化设备可以利用传输网关创建Megaport SDN和他们自有网络间的连接,包括分支位置、数据中心和私有云。

    MVE在北美、亚太地区和欧洲的15个大都市发售,4月底还将增加6个。这样有助于客户更灵活地在用户集中点附近部署虚拟设备,实现流量本地化并且优化数据终端,提高性能。

    助力SD-WAN连接

    许多企业已经采用SD-WAN和互联网连接来简化IT连接。然而,依赖端到端互联网连接到关键服务和资源会影响性能、可用性和安全性。通过MVE,客户可以在Megaport的全球平台上托管本地化虚拟SD-WAN控制器,减少数据从分支机构传输到公共或私有云中关键服务,甚至其他分支机构的距离。

    连接后,客户可以接入Megaport由全球700多个已启用数据中心和360多个服务供应商组成的领先生态系统,包括来自阿里云、AWS、谷歌云、微软Azure、IBM云、Oracle云和Salesforce等世界领先云的220多条云通道。

    MVE上的SD-WAN亮点:

    • 云通道的云出口成本比网费更低。

    • 更出色的性能,减少了抖动和延迟。

    • 厂商中立服务,支持来自领先供应商的SD-WAN技术。

    • 高度分散,实现本地化连接。

    • 点击式网络服务开通,支持分支机构、数据中心、云提供商和IT服务之间的互连。

    • 实时供应虚拟网络架构和互连。

    • 无需装运、安装或管理任何硬件。

    • 统一的端到端网络服务开通和管理,用于改造传统网络。

    • 与360多家服务提供商、700多个已启用数据中心和200多个云互联点实现安全、多云连接。

    思科SD-WAN云互联

    Megaport和思科已经合作面向希望其SD-WAN控制器能够使用Megaport的SDN提供按需定制云互联服务的企业将思科SD-WAN云互联与MVE集成。消费多云应用的思科SD-WAN可以利用与MVE集成的思科SD-WAN云互联按需提供可全球连接的云互联服务。除了SD-WAN覆盖,这种底层互联能力为企业IT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控制力和可见性。

    思科企业路由、SD-WAN和云网络产品管理副总裁JL Valente表示:“思科与Megaport的合作使客户能够通过一个直接、高性能和中立的互联平台将其思科SD-WAN结构从站点扩展到多个云,提高性能和安全性。思科新的SD-WAN云互联与MVE的集成带来了思科SD-WAN的安全网络能力和Megaport的可编程、按需定制的云互联能力,以自动提供高性能的站点到云和站点到站点连接。”

    Megaport首席执行官Vincent English表示:“随着企业和服务提供商迅速采用SD-WAN技术来改善边缘网络连接,Megaport客户在我们平台上几分钟内轻松‘升级’全球各地SD-WAN虚拟设备的能力让全球组织为之一振。将这些虚拟设备完全集成到Megaport的全球软件定义网络中,可以让客户通过简单的工作流优化SD-WAN连接,提高整体网络和应用性能,而成本仅占传统方式的一小部分。”

    未来支持

    作为一项中立服务,更多领先的SD-WAN平台目前正在集成MVE。

    有关Megaport虚拟边缘的更多信息,请访问megaport.com/mve。

    Megaport简介

    Megaport是全球领先的网络即服务提供商。该公司的全球软件定义网络(SDN)帮助客户通过一项易于使用的网关或该公司的开放式API快速地将其网络连接至Megaport服务。Megaport提供与传统网络解决方案相比运营成本更低且上市速度更快的灵活网络能力。Megaport与包括AWS、微软Azure和谷歌云等世界顶级的云服务提供商,以及世界上最大的数据中心运营商、系统集成商和托管服务提供商合作。Megaport获得ISO/IEC 27001认证,入选S&P/ASX 200指数。


    ]]>
    京东:将京东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业务分拆给京东数科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3月31日消息,京东集团对外发布公告称,已通过一家子公司与京东数科达成最终协议。

    2

    公告内容显示,京东将向京东数科转让京东云(JD Cloud & AI)业务及特定资产,合计价值约为人民币157亿元。作为代价,京东数科以发行普通股作为交换。

    这项交易于2021年3月31日完成后,届时,京东所持京东数科的股权将提高到约42%。

    京东方面表示,通过此次交易,公司将继续专注于其核心竞争力和协同业务,以更好地为客户服务,京东数科也将更好地为其业务伙伴提供一整套尖端技术服务。


    ]]>
    消息称美光科技和西部数据都在探索收购铠侠的可能性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4月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日本芯片制造商铠侠(Kioxia)可能成为存储芯片及存储解决方案提供商美光科技或西部数据的收购目标。

    美光科技

    知情人士称,美光科技和西部数据都在探索收购铠侠的可能性,该交易对铠侠的估值可能在300亿美元左右。

    外媒称,美光和西部数据此举正值美国正寻求减少对外国半导体和其他关键零部件生产的依赖之际。

    铠侠是由闪存领域老牌企业之一的东芝存储(Toshiba Memory)改名而来,在日本、美国、英国、以色列和印度都设有研发机构,生产用于智能手机、计算机服务器和其他设备的NAND闪存芯片。

    该公司原计划于2020年10月6日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但由于全球芯片市场的不确定性,该公司在2020年9月28日证实延迟首次公开募股(IPO)。

    目前,全球对用于智能手机和其他设备的内存芯片的争夺正在升温。美光科技和西部数据这两家公司还没有确定收购铠侠,也不清楚交易将如何进行。

    知情人士称,如果铠侠无法与其中任何一家收购方达成协议,该公司今年晚些时候仍有可能进行IPO。如果达成协议,可能会在今年春天晚些时候敲定。

    对于西部数据来说,此次收购将巩固其与铠侠以及东芝之间长达20年的关系。据悉,在东芝存储更名之前,西部数据和东芝存储曾共同投资了日本的闪存制造。

    此前,在今年2月份,这两家公司联合宣布,它们已经开发出第六代162层3D闪存技术。

    美光是全球最大的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芯片制造商之一,该公司最近决定退出3D XPoint存储技术生产。此次收购将使美光有机会扩大其闪存开发和制造能力。(小狐狸)


    ]]>
    2020年中国318亿的存储市场:华为106亿、新华三36亿、浪潮25亿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2021年3月30日,IDC发布的《中国企业级外部存储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20年第四季度》报告显示,全球外置存储市场在2020年第四季度同比下降2.1%,全年增速下降4.0%;从存储系统类型来看,2020年,超融合一体机硬件市场呈现较快正增长,市场占有量达到17.3%的同时同比增长4.1%。

    中国企业级外部存储市场规模在2020年第四季度达到1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同比增长达到28.0%。疫情对市场的影响停留在2020年第一季度;二季度以来,中国外置存储市场快速恢复了健康的正向增长;2020年全年同比增长17.5%,市场规模达到48.4亿美元(约317.8亿人民币)。

    市场变化

    华为2020年存储业务收入106.1亿元;市场份额同比增3.9%至33.4%,位居首位。

    新华三收入36.2亿元;市场份额同比减少0.4%至11.4%。

    浪潮收入25.4亿元;2019年未进入前五,2020年位居第三,市场份额为8%。

    联想收入18.8亿元;市场份额减少0.6%至5.9%。

    戴尔收入17.1亿元,市场份额减少2.2%至5.4%,由第三跌至第五位。

    IDC预测,中国外置存储市场的未来五年符合增长率将达到7.8%,规模将在2025年达到77.6亿美元,其中软件定义存储硬件以及超融合硬件都将在未来五年达到13%以上的复合增长率;2021年全闪存存储市场的增长速率仍将超过20%,市场占有量逐渐提升。


    ]]>
    网宿员工两年间减少 1748 人,其中研发减少1451人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2021年3月30日,网宿科技发布年度报告:2020年营收56.87亿元,同比下降5.34%;2019年营收60.07亿元,比2018年下降5.21;营收已经连续第二年下降;2020年净利润2.2亿元,同比增长537.99%。

    营收构成:

    2020年员工情况:

    2018年年报显示员工数量为4122人,2019年3172人,2020年2374人,两年间已减少1748人。

    2018年员工情况:

    两年间研发人员减少1451人;销售减少160人。


    ]]>
    亚马逊正开发交换芯片减轻对博通依赖:项目此前严格保密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北京时间3月31日上午消息,据报道,在过去几年里,亚马逊开始自己设计芯片,以提升其云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和向客户销售的人工智能服务的性能。当前,亚马逊正在开发一种芯片,为在网络中传输数据的硬件交换机提供动力,这是亚马逊朝着控制其技术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而迈出的一大步。

    据一位直接知情人士和另一位听取了该项目简报的人士透露,亚马逊此前从未向外界透露过这个项目。2015年,亚马逊以3.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一家名为Annapurna Labs的芯片制造商,这个项目正是Annapurna Labs的团队此前所进行的工作,在完成收购之后,亚马逊开始继续完成此项目。开发自己的网络芯片可以帮助亚马逊网络服务公司(AWS)在其交换机中实现更好的性能。这两位人士和其他与亚马逊有业务往来的人士称,自己开发芯片也可能降低亚马逊对博通的依赖,后者是一家芯片制造商,近期亚马逊与博通的关系比较冷淡。

    新的交换芯片是AWS更大的计划的一部分,该公司的目标是让其云服务器的性能与公司在私人数据中心运营的服务器没有任何区别。网络延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后挑战之一,但来自第三方供应商的现有网络硬件和组件无法提供AWS想要解决问题的灵活性。一位知情人士透露,AWS还计划设计一系列网络硬件组件和软件,用于在服务器内部或多台服务器之间快速传输数据。

    亚马逊新网络芯片的开发,是大型科技企业提升对芯片行业的投资的又一个迹象。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这些科技巨头越来越希望将自己的产品与那些由英特尔和其他专业公司的商用芯片驱动的产品区分开来。例如,苹果现在自己设计Mac、iPhone和iPad等设备所使用的处理器,以及AirPods和Apple Watch中使用的无线芯片。

    与此同时,微软和谷歌也正在自己设计芯片,从而改进各自的云服务和其他产品。多年以来,谷歌一直在为人工智能项目开发定制芯片,本月早些时候,该公司聘请了英特尔资深芯片高管乌里·弗兰克(Uri Frank),负责领导谷歌一个驻以色列的芯片设计团队。报道称,微软正在为服务器和Surface电脑设计自己的芯片,以减少对英特尔的依赖。与其他大型科技公司一样,亚马逊将需要聘请一家芯片制造公司来制造其设计的芯片。

    IDC项目副总裁马里奥·莫拉莱斯(Mario Morales)表示,科技企业开始自己研究芯片,是因为云提供商正在寻找更好的芯片性能,对他们在市场上看到的芯片产品不满意。莫拉莱斯说道:“企业自己投资制造芯片,可以让他们将工作负荷与硬件紧密结合起来,以解决系统瓶颈和软件问题,并且加快软件的速度。自己开发芯片,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定制芯片。”

    两位知情人士表示,最初的时候,亚马逊预计将使用由其芯片驱动的交换机来运行自己的内部网络,但它也可以向AWS客户提供基于这些交换机的服务。此前,该公司在去年12月举行的大型AWS会议Re:Inventent上发布了基于Annapurna服务器和人工智能芯片的服务。该公司也可以对网络交换机芯片做相同的处理。

    AWS首席执行官安迪·杰西(Andy Jassy)在去年12月的虚拟会议上对观众表示,亚马逊已经驾驶让Annapurna从事对客户最有用的芯片项目。今年晚些时候,杰西将接替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担任亚马逊公司CEO,他表示:“我们正在试图挑选能让你完成最多工作、对你的业务产生最大影响的芯片。”

    亚马逊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控制更多通过AWS出租给客户的网络服务器。该公司还希望打造可以更好地处理日益复杂的计算任务的硬件,例如对海量数据进行机器学习模型的训练。AWS旨在说服这些客户在AWS云计算中而不是在自己的数据中心进行计算。AWS发言人拒绝就此置评。

    亚马逊的这个计划,可能会对一家公司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就是博通,后者是该市场上规模最大的供应商。据一位曾在AWS工作的人士透露,多年来,亚马逊一直是博通芯片的大客户,批量购买这些芯片,并将它们安装到该公司用来运营业务的网络交换机上。这种方法帮助亚马逊减少了对思科和Juniper等公司更昂贵的网络交换机的依赖。

    然而,多位曾在亚马逊工作过的消息人士称,亚马逊与博通的关系并不稳定。知情人士称,双方关系时好时坏的原因之一,是博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霍克·谭(Hock Tan)在与客户谈判时采取的强硬策略。

    媒体曾重点报道过博通CEO的这个策略,他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出人意料地提价、要求客户与博通签署独家协议,以此换取稳定的芯片供应,而如果客户反击,博通会大幅延长芯片交货期。

    2019年,博通披露,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正在调查其潜在的反竞争行为。技术咨询公司林利集团(Linley Group)首席分析师鲍勃·惠勒(Bob Wheeler)表示,博通的策略“无疑激励了客户寻找替代芯片供应方式”。博通发言人没有立即对置评请求作出回应。

    一位与亚马逊合作的人士表示,虽然亚马逊计划放弃使用博通芯片,但该公司依然有可能从其他供应商购买网络芯片。市场上的其他参与者包括Marvell Technology Group和英特尔(英特尔通过2019年收购 BareFoot Networks而进入交换机芯片市场),以及Innovium和Xsight Labs等获得了风险资本支持的初创企业。尽管亚马逊已经不再购买思科交换机,但他们可以选择从该公司购买网络芯片,思科近年来开始向微软(Microsoft)和Facebook等外部公司出售这些芯片。

    亚马逊的交换芯片还可能会在未来给AWS带来一个新的增长领域:使用高性能网络的基于云的人工智能项目,这是传统计算市场中尚未完全过渡到云计算的一个领域。

    目前,高性能计算服务器市场主要由戴尔和惠普等销售客户在私人数据中心运行的硬件和软件的公司主导。一位与大型企业合作开展人工智能项目的人士表示,网络延迟是最影响高性能计算工作的因素,在云计算上运行此类项目时,很难确保足够稳定的网络性能水平。

    AWS预计,他们所设计的网络芯片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未来的AWS网络服务可能最终会与已经在Annapurna芯片上运行的人工智能相关服务捆绑在一起。知情人士表示,这些芯片包括提高性能并降低运行机器学习模型成本的Inferania,以及帮助客户开发或“培训”模型的Tradium。


    ]]>
    IXAfrica在东非建设超大规模数据中心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肯尼亚新锐数据中心运营商IXAfrica公司在本月早些时候宣布开始对肯尼亚数字经济进行重大投资,并制定一项雄心勃勃计划,在内罗毕黄金地段建设一个世界领先的可持续园区。


    IXAfrica公司董事长、Equinix Inc欧洲公司前总裁Guy Willner 表示:“我很高兴地宣布,我们位于内罗毕的一个重要互联网基础设施项目已破土动工。我们致力于提供世界级的数据中心和网络访问,让超级云落地东非,并提供园内写字楼及设施以助力新创科技企业蓬勃发展,从而为肯尼亚新一代的科技创业者提供支持。”

    IXAfrica数据中心根据最新全球标准设计,为超密集计算提供现代高负载服务器和基础设施。施工期间,我们将采用最佳的节能和工程解决方案,包括多项绿色计划。

    除了可持续性之外,数据主权也是一个重大的全球问题,IXAfrica新的超大规模即用型园区将使各公司能够完全遵守隐私和本地化法律,同时也为大东非地区各国(3亿多人口)提供速度最快、延迟最低的访问服务。

    数据中心靠近最近建成的66kV变电站和该地区大部分光纤电缆的枢纽站,其战略位置将惠益IXAfrica客户。依靠这一位置,园区内将创建一个由云技术公司和科技公司组成的庞大而可靠的互联网生态系统,辅以大量服务式办公空间和广泛的卫星信号登陆站容量。

    Willner表示:“我们相信,我们雄心勃勃的项目将助力企业和政府进一步利用科技的力量来促进实现更加绿色的未来。 

    我们的团队成员拥有20年的数据中心行业经验,加上强大的投资者支持和我们众多国际客户、合作伙伴的信任,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将实现主要目标——成为肯尼亚领先的数据中心运营商。”

    IXAfrica销售和业务发展副总裁Niraj Shah补充道:“我们雄心勃勃的建设计划切合肯尼亚对高质量互联网基础设施日益增长的需求,4.5英亩的首期园区将让我们得以启动项目。我们已开始与多家大型国际互联网公司磋商,这些公司一直有意投资本地市场,但因这里缺乏可靠的数据中心能力而未果。我们各方都热切期待项目开工。”

    关于IXAFRICA数据中心 

    公司背景 

    IXAfrica首个采用一流技术的集中式数据中心和运营商中立型主机托管园区位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这里地处东非不断发展的技术中心,是东非云技术、主机托管和网络连接的最新数字生境。


    ]]>
    Salesforce 涉嫌被用于性交易:面临审判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一名法官裁定,Salesforce的软件涉嫌被Backpage.com用于在网上跟踪性贩子、皮条客和嫖客,Salesforce应面临审判。

    在去年于得克萨斯州南部提起的一起民事诉讼中,这个SaaS CRM巨头被指控犯有一大堆不法行为。Salesforce坚称这些指控毫无根据,已提起诉讼,要求驳回针对它的全部指控。

    联邦地方法院法官Andrew Hanen本周在允许该案的一些方面继续审理的同时,已同意驳回了诉讼中有关过失、严重过失和民事共谋的指控。

    因此剩下了这些指控:即使执法部门公开指责Backpage.com的色情活动后,Salesforce仍向这家互联网公司提供工具和服务,因此违反了针对性交易的州和联邦法律。法官称,在此案中,Salesforce不一定受美国《通信规范法案》第230条的保护。

    Backpage.com被美国司法部查封后于2018年关门大吉。首席执行官Carl Ferrer承认了一系列指控,包括串谋帮助卖淫和洗钱活动。简而言之,他的分类广告网站是美国儿童性交易的平台。

    Hanen法官周一发出了长达11页的法院指令,概述了4月份匿名原告提起的这件民事诉讼;原告们声称,有人使用Salesforce的技术通过Backpage.com从事性交易,自己正是受害者。他们声称,Salesforce的软件用于“主动获取和监控与使用Backpage的皮条客和性贩子有关的数据及其他信息。”

    原告们继续称,自从2013年开始向Backpage.com提供软件以来,Salesforce在知情的情况下帮助并支持性交易。

    具体来说,Backpage.com使用基于云的软件来收集和管理来自性贩子和皮条客的社交媒体活动的信息,包括他们的“喜好和厌恶以及他们对Backpage及竞争对手的言论和共享内容。”该分类广告网站会利用这些信息来调整和改善业务。

    法院指令进一步声称,Salesforce的软件被用于开发“一套用于性贩子和皮条客数据库的基础架构,还被用于跨电话、电子邮件、网站和社交媒体等多个平台,跟踪和收集性贩子和嫖客数据。”据原告们声称,Salesforce还提供了付款处理和数据分析服务,从而便于Backpage.com开展针对性的电子邮件促销活动,以“宣传推广非法卖淫”。

    受害的年轻女性在法庭文件中认为,“只要对Backpage的业务运营进行任务合理的审慎检查或简单的上网搜索,就能发现Backpage不是一个普通的在线市场,实际上是在线性交易的主要平台。”

    从2015年起,Salesforce与Backpage的关系从未断过,即使执法部门开展了严厉的审查、诉讼和调查,甚至在时任加州总检察长、现为美国副总裁的Kamala Harris以“共谋拉皮条”而逮捕Ferrer之后,双方也仍在合作。

    法官特别指出,Salesforce否认任何不法行为,“尤其是否认自己知道Backpage计划利用其业务运营支持来发展性交易事业。”


    ]]>
    云计算失败往事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如果不是近期杀估值,没有比买科技股更好的投资,但买IBM除外。

    过去5年间,纳斯达克指数增长了175%,亚马逊股价增长了182%,微软增长了337%,阿里巴巴增长了216%,只有IBM反通胀周期,股价反而降了10%。

    在此之前,IBM具有穿越经济周期的稳定能力。2002年互联网泡沫破碎,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都没能撼动股价。在股市触底的2009年3月,IBM股价已经走出低谷,几天后它的股价比2005年增长了70%左右。

    直到云计算时代。

    2007年iPhone问世,推开了移动互联网的大门。同期,一个叫做“云计算”的词被高频提及。个人不再需要购买速度很快、很耗电的个人计算设备,只要网够快,一切应用都可以在云端。企业也不再需要向IBM购买昂贵的服务器,只要联网就能即开即用云计算。

    IBM失去了最稳固的市场,却始终放不下高利润魔咒,仅仅将云计算当做一块卖硬件的招牌。同期,亚马逊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云计算成为其一万五千亿美金市值的主要支撑。阿里巴巴举起“以阿里云去IOE"的招牌,让IBM的困局更加明显。

    到2016年,云计算市场已经江山初定,亚马逊、微软和阿里巴巴排名世界前三,占据近七成市场份额。在这个排名板上,IBM跌落云端、谷歌被阿里超越、籍籍无名的Rackspace昙花一现。

    新一轮的科技更迭闭幕,胜者有其杀手锏,败者留下了深刻教训,分别是硬件诱惑、To C误区和规模陷阱。

    IBM:硬件诱惑

    没有人因为买IBM被fire(解雇),这是印在一代IT人脑中的slogan(标语)。对中国市场而言,IBM曾是企业数字化的指明灯,就连IBM第一个中国办事处,也大有来历。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某大型银行行长随团到香港考察,看到汇丰的billing系统,问这是谁做的。汇丰介绍了IBM,还有他们那句“从有金融开始,就有IBM"。

    后来,这家银行成为IBM亚洲最大客户之一。在那次介绍的几个月后,IBM就迅速成为第一家在中国设立办事处的美国科技公司。

    这家银行后来从IBM买来了亚洲最大的小型机集群,这成为了他们在同行面前的主要谈资。行业聚会时,觥筹交错间,CIO们的话题离不开炫耀,例如家里有多少台顶配小型机,这是财力的主要指标。

    但这些都比不上一台大型机的价格,一台Z大型机的定价高达几千万人民币。至今仍然是银行IT Spending(IT开支)的主要流向,计算着这个世界的金钱。

    从2002年到2013年的财报来看,IBM年收入11年来只增长了22%,但利润缺增长了7倍。原因是,IBM不断淘汰不赚钱或赚钱少的业务,扩充利润高的业务。

    这样的策略给败局埋下伏笔。虽然时任CEO郭士纳提出“大象跳舞”的企业文化,也推出了自家云计算产品“蓝云”,但在利润优先的策略下,云计算只是卖硬件的一幅广告。

    当时落地新加坡的智慧城市曾是IBM的标杆客户,宣传中人工智能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新加坡市长,将通过计算整个城市交通、环境等数据,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等问题。

    这和阿里后来提出的“城市大脑”理念类似,但与城市大脑的命运不同,新加坡智慧城市项目在前期高调宣传之后,潦草收尾,原因依旧是IBM的硬件思维,要求庞大的数据计算用小型机集群处理,导致项目预算成了天文数字。

    沃森项目也不可避免掉入了硬件陷阱,北美最强癌症治疗医院购入沃森医疗之后,一直搁置无法实际应用。近期也传来了沃森医疗出售的消息,历史的河流在今年即将终结。

    在中国市场上,阿里巴巴在2009年成立云计算子公司阿里云,实际上举起了“去IOE"的大旗。而后,阿里成功研发出云操作系统飞天,用自研的云平台,替代了大量购买的IBM小型机,并且在支付宝举行了最后一台小型机下线仪式。

    直到这时,IBM似乎也才有些醒悟。2013年,IBM新任CEO罗睿兰完成了上任以来的第一次重要交易,以20亿美元价格收购SoftLayer Technologies,成为公有云市场姗姗来迟的新玩家。

    但收购来的新公司并不能改变企业基因,没有优势的虚拟化技术,又失去了先发时机,IBM在云计算市场中摸索沉浮十几年,仍处在边缘。

    罗睿兰在2020年宣布辞职,在她任职的8年中,IBM股价下跌超过25%,而以科技为主的纳斯达克总和指数涨幅约为250%。在她辞职时,IBM在全球云基础市场中排名第七,市场份额从此前一年的2%降低至1.7%。

    IBM落寞的身影之后,是一众失利于云计算的硬件厂商。2015年,惠普关闭公有云业务,次年,思科放弃公有云,仍在挣扎的Oracle和富士通,份额相加后还少于IBM。

    后来的硬件玩家们,也发明出了新的技法,但无一不是躺在既得利益的硬件利润上,用云计算作为一块招牌。

    “以前是买服务器送运维软件,现在是买服务器送Openstack。”一位行业专家说出了真相,而关于Openstack的故事,也将在后文详细说明。

    谷歌:To C误区

    很少有人质疑谷歌的技术能力。

    谷歌是最早开发云计算技术的公司,三篇论文当年震撼业界。近两年,云计算市场流行的K8S,也来自谷歌。

    从2003年起,谷歌连续几年在计算机系统研究领域的最顶级会议和杂志上发表论文,展示内部的分布式数据处理方法,展示其云计算核心技术,成为这一行业的“三驾马车”。

    2006年8月,时任谷歌CEO的埃里克·施密特在搜索引擎大会首次提出“云计算”概念,至今仍被视为云计算最正统的诞生记。

    那时的谷歌,的确是云计算的先驱。

    当时,谷歌的目标是挑战微软的办公软件市场,让应用程序运行在云计算服务器中,而非用户的桌面上。2006年,也就是提出云计算那一年,谷歌收购了线上文字处理程序writely,并将它作为谷歌办公软件的核心。

    推出日历、收购Picasa网络相册、将办公套件Google Docs接入Gmail,完善SaaS办公产品套件,几年之内,谷歌一气呵成。

    可以说,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在那场谷歌与微软的“网络VS台式机”意识形态斗争中,谷歌获得了胜利。与此同时,专心致志和微软打架的谷歌错过了云的真正战场——基础设施。

    前文说过,那是互联网发展最快的十年,前文也说过,亚马逊和阿里之所以会向云的基础设施发展,是因为切身之痛。

    云计算从来不是科技爱好者的凭空想象,在十年之内,这个产业从零到数千亿美元,每一笔账单都来自产业的真实需求。

    谷歌的云计算平台,在起初很长一段时间内,只为Google Docs等自家应用服务,不对第三方开发者开放,这意味着,谷歌所提供的产品是“云应用“,有别于亚马逊和阿里提供的“云基础设施”。本质上,谷歌与另外两位云计算参与者的比拼,是对市场理解的比拼。

    市场证明,至少在当时,基础设施是需要最为急迫的方向。作为与中小商家、企业密切接触的亚马逊和阿里,在第一时间即嗅到了这种需求;但以搜索引擎为主业、面向C端用户的谷歌,没能准确地察觉风向。

    方向的差异抹去了谷歌的先发者优势,等到2015年,谷歌引入前VMware创始人Diane Greene担任谷歌云CEO、试图在云计算市场重振旗鼓时,先行者已经变成了市场的后进生。

    连埃里克·施密特也承认这一点,“我们没有把正确的踏脚石打入云层”,他在2016年的一次会议上感慨。

    Greene尝试建立谷歌的企业云业务,她雇佣了大量营销人员,引入来自BP、英特尔的管理人员,完成了Twitter、汇丰银行等大客户上云案例,还建立了合作伙伴机制,与SAP实现生态合作。

    但Greene难以改变的是谷歌的基因,在这个To C且崇尚技术的企业里,“将工程师直接推到客户面前是一种极大的风险“,他们缺乏服务经验和意识,难谙To B市场的逻辑,大客户的种种要求,他们都难以适应。

    更糟糕的是,谷歌虽然有着崇尚技术的基因,却缺乏对客户需求的理解,他们的产品设计常常脱离实际、过于复杂,却无法形成针对行业的完整解决方案。

    这几乎与成功者的路径是相反的。亚马逊和阿里的打法是从企业需求出发,他们的电商业务就是做出符合企业客户需求的产品,这样的基因也延续到他们的云计算业务上。

    以阿里云为例,阿里自身横跨零售和金融行业,这使得阿里云在发展至商业化时,能率先在这两个行业形成行业方案,不再是单纯的技术输出。到最近两年,阿里云正在将这种解决方案进一步丰富,和银行客户一起做出了“金融钉钉”等产品,将基础设施到解决方案一次性解决。

    但谷歌缺乏长期与企业保护沟通的业务,组建营销团队也难以弥补这一天生缺陷,这家以C端流量为核心能力的科技巨头无法随时洞察企业需求,并知悉这些需求的变化。

    Greene在三年后离职,原因众说纷纭,例如与谷歌CEO Pichai不合、例如她的变革触动了谷歌集团的内部利益,每一种说法中,都离不开她在任期间谷歌云业务的不尽如人意。她离任时,谷歌云在全球拥有约4%的市场份额。

    谷歌困境背后,是一众从To C互联网切入云计算的企业的尴尬局面,他们不缺乏资金,亦不缺乏技术,但缺少的是对企业级市场的理解。这是一种难以逃离的先天缺陷,纵然不致命,却也必然会拖慢脚步。

    来自Oracle的Thomas Kurian接替了Greene的位置。甫一上任,Kurian即表明了“客户第一”的态度。这位来自To B市场的新掌门,能否与谷歌根深蒂固的To C基因形成对冲,人们尚拭目以待。

    谷歌云CEO Thomas Kurian

    Rackspace:规模陷阱

    即使避开了硬件思维和To C思维的误区,在云计算的世界里,亦不乏失败者。

    在云计算核心玩家的名单上,曾出现过一家科技巨头之外的名字:Rackspace。

    那也是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代,Rackspace从事的是一种比云计算更早解决互联网IT需求的行业:服务器托管。与行业的密切接触,使Rackspace保持着敏锐嗅觉,云计算以并行弹性计算这种更好的解决方案出现伊始,Rackspace即火速转型,在2007年推出了IaaS服务,也就是亚马逊和阿里云投入的云计算方向。

    Rackspace曾被视为云计算市场上最有潜力的黑马,这家小体量明星企业的成绩曾有多彪悍?两个事例可以体现:

    2010年,Rackspace联合NASA创立了OpenStack开源社区,为OpenStack提供了大约一半的源代码。2013年,Openstack整体开源后,市场冒出了很多云计算公司, IBM、思科、惠普、华为云、腾讯云等,均在底层采用了这一框架。

    Rackspace拥有比亚马逊更为强悍的性能,根据当时的数据显示,在2010年左右,其云服务速度比亚马逊的弹性计算系统快2.3倍。直到2014年,Rackspace在全球云计算市场上还位居第三名。

    这家明星企业也未曾陷入过To C陷阱,诞生于企业服务的Rackspace对服务异常重视,甚至形成了名为“狂热支持”的独特公司文化,不仅仅是7*24小时*365天的服务响应,更重要的是以技术快速迭代来满足客户需求,可以同时基于Windows、Linux提供托管服务,也支持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的托管服务。

    Rackspace的致命点是规模。

    归根结底,这只是一家新兴的创业公司,而云计算所需要的是超出想象的大规模投入。从2005年到2012年,Rackspace在云计算领域的总投资大约为10亿美元,这大约是亚马逊一个季度的投入。2020年初,阿里云宣布将在未来三年在云计算领域投入2000亿元人民币,约为280亿美元,这一行业耗资之巨,可见一斑。

    从2014年起,Rackspace的排名逐年降低,留下一道令人叹息的曲线。

    没落几乎是这个行业里小玩家的宿命。在云的市场中,不乏眼光不错的参与者,他们没有大企业主营业务的桎梏,往往更加灵活,更早地踏入了这条流向未来的河流。在全球市场、在中国市场,这样的参与者众众。

    但云计算从来不是一个容易的行业。正如许多从业者所说,这个市场需要投入的资金和决心之大,远超许多人一开始的想象。那些目光灼灼、体量较小的参与者,如今,都已在市场的边缘游走。

    市场还在继续向头部企业靠拢,在最新的调研报告中,归属于“Others”的云厂商份额还在持续萎缩。

    2020年8月6日,历经私有化和收购后,Rackspace在纳斯达克二次上市,但它的身份已不再是云厂商,转而与亚马逊、微软等平台结盟,为企业提供基于AWS和Azure的附加服务,成为云生态中的另一种参与者。

    即便如此,IPO当日,Racksapce亦开盘即破发,至今股价尚未超过发行价。对落寞的昔日明星,市场再次表明了态度。


    ]]>
    搭载自研处理器Amazon Graviton2的Amazon EC2 X2gd全面可用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与当前基于x86的X1实例相比,新一代X2gd实例用于内存密集型工作负载的性价比提高了55%

    SmugMug、新思科技(Synopsys)和Arm等客户已经在使用由Graviton2处理器支持的X2gd实例

    日前,亚马逊云科技宣布,新一代内存优化实例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Amazon EC2)X2gd实例已全面可用,它由亚马逊云科技自研的基于Arm构架的 Graviton2处理器提供支持。新的X2gd实例与当前基于x86的X1实例相比,性价比提升可高达55%;而与其它基于Graviton2的实例相比,每个vCPU配置的内存容量更大。X2gd实例兼具更高的性能和更大的内存,使客户能够更高效地运行内存密集型工作负载,例如内存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作负载、实时分析和实时缓存服务器等。使用X2gd实例没有最低承诺消费或预付费用,客户只需按使用量支付费用。要开始使用X2gd实例,请访问https://aws.amazon.com/ec2/instance-types/x2。

    由亚马逊云科技设计的、基于Arm架构的Amazon Graviton2处理器自2020年5月上市以来,提供支持的Amazon EC2实例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作负载,比当前基于x86的实例提高了多达40%的性价比。众多已经使用基于Amazon Graviton2实例的客户,包括Domo、F1方程式赛车、Honeycomb.io、Intuit、LexisNexis Risk Solutions、尼尔森、NextRoll、Redbox、SmugMug、Snap和Twitter等,均获得了显著的性能提升和成本节约。此外,亚马逊云科技的热门服务,包括Amazon Elastic Container Service、Amazon Elastic Container Registry、Amazon Elastic Kubernetes Service、Amazon CodeBuild、Amazon CodeCommit、Amazon CodePipeline、Amazon CodeDeploy、Amazon CloudWatch、Amazon ElastiCache和Amazon Elastic Map Reduce,现在都支持基于Amazon Graviton2的实例,Amazon EC2实例方面可以获得40%的性价比提升。随着操作系统厂商、独立软件厂商对Arm处理器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Arm处理器已经成为主流。客户希望利用Graviton2处理器的性能和成本节约优势,将其应用到更多的工作负载中,包括对每vCPU配置内存要求更高的、更苛刻的工作负载。此外,还有一些客户想利用更大的内存来增加他们在Amazon EC2实例上运行的容器数量,以减少计算方面的整体支出。

    当前,客户使用内存优化的、由Amazon Graviton2支持的R6g实例(与当前基于x86的R5实例相比,其性价比可提高多达40%),来优化如关系型数据库和大数据分析等工作负载的性能和成本。对于内存数据库这样需要占用更大内存的工作负载,客户通常会使用基于x86的X1实例,与R6g实例相比,X1实例为每个vCPU提供2倍内存。新的X2gd实例每vCPU提供的内存容量与X1实例相同,但与基于x86的X1实例相比,性价比最多可提高55%。X2gd实例每GB内存成本是所有Amazon EC2实例中最低的,能支持内存数据库(如Redis、Memcached等)、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PostGreSQL等)、数据仓库应用(如Amazon Redshift)和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等工作负载。此外,为提高应用的可移植性和基础设施效率,越来越多的客户在亚马逊云科技上运行容器,X2gd实例使他们有可能在单个实例上捆绑更多的内存密集型容器化应用,从而降低其总拥有成本。

    亚马逊云科技负责Amazon EC2的副总裁David Brown表示,“事实证明,Graviton2处理器非常受客户欢迎,因为它们在性能上有很大提升,同时还能显著降低各种工作负载的成本。新的X2gd实例与当前X1相比,性价比最多可提升55%;与最新的Graviton2 R6g实例相比,每个vCPU的内存增加了一倍。同时X2gd实例每GB内存成本是我们以往Amazon EC2中最低的。X2gd实例使客户能够将其内存密集型工作负载整合到vCPU更少的实例上,实现革命性的性能提升和成本节约。”

    X2gd进一步丰富了Amazon Graviton2支持的Amazon EC2实例组合,之前的实例包括M6g/M6gd、C6g/C6gd/C6gn、R6g/R6gd和T4g。X2gd实例也得益于使用亚马逊云科技Nitro系统。该系统集合了亚马逊云科技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创新,可简化多租户隔离、私有网络和快速本地存储的交付。X2gd实例有按需、Savings Plans、预留实例或Spot实例几种定价方式。X2gd实例最先在美国东部(弗吉尼亚北部)区域、美国东部(俄亥俄)区域、美国西部(俄勒冈)区域和欧洲(爱尔兰)区域可用,今年晚些时候将在其它区域提供。

    SmugMug是一个提供付费图片分享服务、图片托管服务和在线视频的平台,用户可以在上面上传照片和视频。该公司为业余和专业摄影师提供数字和印刷媒体的销售便利。SmugMug运营总监Andrew Shieh说,“SmugMug运营着SmugMug和Flickr两大在线照片平台,让超过1亿的会员安全地存储、搜索、分享和销售数百亿张照片。去年,我们通过简单的重新编译,将缓存服务器过渡到了r6gd.8xlarge实例,获得了33%的成本优化,并且降低了延迟。X2gd实例的大容量内存让我们能够在实例上整合缓存,紧密匹配工作负载,每个实例的成本和每GB内存的成本进一步降低了28%。”

    新思科技(Synopsys)是一家标准普尔500强企业,长期以来一直是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和半导体IP的全球领导者,并提供广泛的应用安全测试工具和服务组合。新思科技首席安全官Deirdre Hanford说,“新思科技的客户正越来越多地利用云计算来扩展和加速应用我们的产品组合,应用于SoC设计流程,包括验证、K库、仿真及数字设计实现流程。我们的主力产品,例如Synopsys VCS功能验证解决方案,经过优化以后,引入Amazon Graviton2支持的X2gd实例,利用其硬件性能和内存方面的优势,使我们的客户能够加速SoC的验证和设计。”

    Cadence是电子设计领域举足轻重的领导者,拥有30多年的计算软件专业经验。Cadence营销与业务发展高级副总裁Nimish Modi表示,“Cadence的计算软件让客户能够在各种终端市场上将电子设计概念加以实现,包括超大规模计算、移动和5G通信。我们已经在Amazon Graviton2的R6g内存优化实例上成功运行了验证类和特征参数提取类产品,获得了突出的性价比优势。基于Graviton2的X2g实例具有更大的内存容量,可以更高效地运行、支持更多内存密集型EDA工作负载。”

    ARM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知识产权(IP)开发与授权提供商。ARM公司生产力工程主管Mark Galbraith说,“技术已经在所有行业变得无所不及,需要在更短的时间内提供更多计算产品,同时使用更少的资源,以保持低成本。半导体IP的设计、验证和实现是从想法到量产成品之间最关键的阶段,我们的应用实践显示,与上一代X1实例相比,在基于Arm的Graviton2支持的X2gd云实例上运行EDA工作负载,性能提升了45%。”

    亚马逊旗下子公司Annapurna Labs是亚马逊云科技的芯片开发部门,负责设计亚马逊云科技 Nitro系统、亚马逊云科技 Graviton处理器、亚马逊云科技Inferentia芯片和亚马逊云科技 Trainium芯片。Annapurna实验室副总裁、杰出工程师Nafea Bshara说。“在Annapurna实验室,我们之前几乎所有的芯片模拟和验证都在基于Graviton2的R6g实例上运行。有了新的X2gd实例,我们能够在相同实例大小的情况下,将全芯片和集群级仿真的数量增加一倍,使我们能够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完成两倍的产出。”


    ]]>
    Fluid 0.5版本发布:开启数据集缓存在线弹性扩缩容之路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导读:为了解决大数据、AI 等数据密集型应用在云原生场景下,面临的异构数据源访问复杂、存算分离 I/O 速度慢、场景感知弱调度低效等痛点问题,南京大学PASALab、阿里巴巴、Alluxio 在 2020 年 6 月份联合发起了开源项目 Fluid。

    Fluid 是云原生环境下数据密集型应用的高效支撑平台,项目自开源发布以来吸引了众多相关方向领域专家和工程师的关注,在大家的积极反馈下社区不断演进。近期 Fluid 0.5 版本正式发布,在该版本中,Fluid 主要新增改善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 丰富数据集的操作功能,支持在线弹性扩缩容、元数据备份和恢复。

    • 支持多样环境配置部署,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部署配置需求。

    • 新增数据缓存引擎实现,增加用户在公有云上的引擎选择。

    这三大主要功能的开发需求来自众多社区用户的实际生产反馈,此外 Fluid v0.5 还进行了一些 bug 修复和文档更新,欢迎使用体验 Fluid v0.5!

    下文是本次新版本发布功能的进一步介绍。

    丰富数据集的操作功能

    在本版本中 Fluid 重点丰富了核心抽象对象 —— Dataset(数据集)的相关操作功能,从而使数据密集型应用能够更好地利用云原生提供的弹性、可观测性等基础功能,并增强了用户对数据集管理的灵活性。

    1. 数据集在线弹性缓存扩缩容

    这是社区用户一直期待的功能!在 Fluid v0.5 之前,如果用户想要调整数据集的缓存能力,需要以全部卸载缓存引擎再重部署的方式完成。这种方式耗时耗力,还必须考虑数据缓存全部丢失的高昂代价。因此,在新版本中,我们为数据集提供了对缓存弹性扩缩容的支持,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场景需求,以不停机方式 on-the-fly 地按需增加某数据集的缓存容量以加速数据访问(扩容)或减少某个不频繁使用的数据集的缓存容量(缩容),从而实现更加精细的弹性资源分配,提高资源利用率。Fluid 内置的控制器会根据策略选择合适的扩缩容节点,例如在缩容时会结合节点上运行任务情况和节点缓存比例作为筛选条件。

    执行弹性数据集的缓存能力弹性扩缩容,用户只需运行如下命令:

    kubectl scale alluxioruntimes.data.fluid.io {datasetName}  --replicas={num}

    其中 datasetName 对应于数据集的名称,replicas 指定缓存节点的数目。

    更多关于数据集手动扩缩容的操作细节,请参考 Github 上的示例文档。

    2. 元数据的备份与恢复

    该功能增强了 Fluid 数据集元数据管理的灵活性。先前的 Fluid v0.4 已经支持将数据集的元数据(例如,文件系统 inode tree)加载至本地,并且会记录数据集的一些关键统计信息(例如,数据量大小和文件数量)。然而,一旦用户销毁本地数据集,这些元数据信息也都将丢失,重新构建数据集时需再次从底层存储系统获取。

    因此,在 Fluid v0.5 中,我们新增了一个 K8s 自定义资源对象 —— DataBackup,为用户提供了声明式的 API 接口,以控制数据备份的相关行为。DataBackup 自定义资源对象构建的一个简单示例如下所示:

    apiVersion: data.fluid.io/v1alpha1
    kind: DataBackup
    metadata:
      name: hbase-backup
    spec:
      dataset: hbase
      backupPath: pvc://<pvcName>/subpath1/subpath2/

    再次创建数据集时,只需新增一个指定备份文件位置的字段:

    apiVersion: data.fluid.io/v1alpha1
    kind: Dataset
    metadata:
      name: hbase
    spec:
      dataRestoreLocation:
        path: pvc://pvc-local/subpath1/
      mounts:
        - mountPoint:  https://mirrors.tuna.tsinghua.edu.cn/apache/hbase/2.2.6/

    此时,Fluid 将首先从备份文件加载元数据和数据集统计信息,从而很大地提高元数据加载速度。

    更多关于进行数据集元数据备份与恢复的操作细节,请参考 Github 上的示例文档。

    3. 数据集的可观测性优化

    Fluid v0.5 还进一步增强了数据集的可观测性能力,具体包括两个部分:

    1)与 Prometheus 相结合

    该特性能够支持数据集的可用性和性能指标收集,并且通过 Grafana 进行可视化展示。目前已支持 AlluxioRuntime 的实现,使用者可以方便地了解当前可缓存节点、缓存空间、现有缓存比例、远程读、短路读等性能指标。整个配置过程非常简单,达到了对于数据集监控系统“开箱即用"的效果。

    具体的使用方法,请参考 Github 上的示例文档。

    2)新增数据集缓存命中率指标

    该功能可以标识过去 1 分钟内对该数据集的全部访问中有多少访问命中了分布式缓存。该指标一方面能够帮助用户分析他们数据密集型应用中的性能瓶颈,量化查看 Fluid 在整个应用运行的工作流中起到的效果;另一方面能够帮助用户在应用性能提升和缓存资源占用间进行行权衡,做出合理的扩缩容决策。

    这一指标被添加在 Fuild v0.5 的
    Dataset.Status.CacheStates 的 Dataset CRD 资源状态中,具体来说包括:

    • Cache Hit Ratio:过去一分钟分布式缓存命中的访问百分比。

    • Local Hit Ratio:过去一分钟本地缓存命中的访问百分比。

    • Remote Hit Ratio:过去一分钟远程缓存命中的访问百分比。

    注: 对于分布式缓存而言,数据命中有两种不同的缓存命中情况。本地缓存命中指的是访问发起者可直接在同结点访问到缓存数据。远程缓存命中指的是访问发起者需要通过网络访问其他节点上的缓存数据。

    在 Fluid v0.5 中,用户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方便地查看缓存命中率指标:

    kubectl get dataset <dataset-name> -o wide
    NAME        ...  CACHE HIT RATIO   AGE<dataset-name> ...  86.2%           16m

    支持多样环境配置部署

    自 Fluid 0.4 版本发布以来,我们根据社区用户实际部署反馈的问题和需求,对 Fluid 在多样环境下的部署配置增加了更多支持。

    1. 支持 Fuse 的 global 模式

    在 Fluid 中,Dataset 资源对象中所定义的远程文件是可被调度的,这意味着你能够像管理 Pod 一样管理远程文件缓存到 Kubernetes 集群上的位置。执行计算的 Pod 可以通过 Fuse 客户端访问数据文件。在先前版本的 Fluid 中,Fuse 客户端总是会调度到缓存所在的节点上,但是用户不能自由控制 Fuse 的调度。

    在 Fluid v0.5 中,我们为 Fuse 新增了 global 部署模式。在该模式下,Fuse 默认会全局部署到所有节点上。用户也可以通过指定 Fuse 的 nodeSelector 来影响 Fuse 的调度结果。同时,缓存会优先调度部署在执行计算 Pod 数量较多的节点上。

    具体使用非常简单,可以参考 Github 上的示例文档。

    2. 支持 HDFS 的用户级配置

    很多社区用户使用分布式缓存系统 Alluxio 作为 Fluid 数据集的缓存引擎。在数据集持久化存储于 HDFS 文件系统的情况下,要使得 Alluxio 能够正常访问底层 HDFS,Alluxio 集群需要提前获取该 HDFS 的各类配置信息。

    在 Fluid v0.5 中,我们使用 Kubernetes 的原生资源为上述场景提供支持。用户首先需要将 HDFS 的相关配置文件(e.g. hdfs-site.xml 和 core-site.xml)以 ConfigMap 方式创建到 Kubernetes 环境中,接着在创建的 AlluxioRuntime 资源对象中引用上述创建的 ConfigMap 从而实现上述功能。

    AlluxioRuntime 资源对象的一个示例如下所示:

    apiVersion: data.fluid.io/v1alpha1
    kind: AlluxioRuntime
    metadata:
      name: my-hdfs
    spec:
      ...
      hadoopConfig: <configmap-name>
      ...

    至此,创建出的 Alluxio 集群将能够正常地访问 HDFS 集群中的数据。更多内容可参考 Github 上的示例文档。

    新增数据缓存引擎实现

    Fluid 默认使用的分布式缓存 Runtime 是 AlluxioRuntime,为了支持不同环境用户对缓存系统的需求,在之前的版本中 Fluid 已经将分布式缓存 Runtime 接入框架做成了可插拔的架构。在 Fluid v0.5 中,来自阿里云的社区贡献者基于该框架开发了 JindoRuntime,新增了一种支撑 Fluid Dataset 数据管理和缓存的执行引擎实现。用户可以在 Fluid 中通过 JindoRuntime 使用 JindoFS 的 Cache 模式进行远端文件的访问和缓存。在 Fluid 上使用和部署 JindoRuntime 流程简单、兼容原生 K8s 环境、开箱即用。

    总结

    在 Fluid v0.5 中,我们对 Fluid 的功能特性与用户体验都进行了丰富和增强。

    首先,Fluid v0.5 进一步增加了数据集的功能操作:

    • 提供数据集在线弹性扩缩容能力,实现更灵活、更精细的集群资源分配控制。

    • 新增 DataBackup CRD,实现了数据集文件元数据等信息的备份与恢复,帮助完成数据集缓存系统的快速重启。

    • 新增缓存命中率指标,帮助用户更好量化分析 Fluid 提供的加速效果。

    其次,Fluid 支持更多环境模式和配置,满足更多真实场景的部署需求。

    最后,Fluid 新增了基于 JindoFS 的分布式缓存 Runtime —— JindoRuntime,为用户在多样化部署环境中提供不同的缓存引擎选择。

    作者 | 顾荣


    阿里云云栖号


    ]]>
    企业应该了解的八大网络趋势 Sat, 27 Jul 2024 15:54:54 +0800 冠状病毒疫情在2020年爆发,当时并没有人能够预见到疫情给各行业组织和人们带来的巨大变化。2020年的疫情重新定义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而大多数企业通过开展远程工作来发展业务,并在不断变化的不确定环境中确保业务的连续性。如今,企业不仅需要对技术和解决方案进行长期稳定的投资,以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还要将带来的变革转化为业务优势和竞争优势。

     

    网络就是一个很好的起点。事实上,2020年是对健壮、安全、创新的网络解决方案有强烈需求的一年,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一趋势还将持续。值得庆幸的是,WAN技术有了许多令人兴奋的进步,其中包括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以及新兴的传输技术和网络边缘的转变,这些技术值得企业关注。展望未来,以下是企业在当前和未来几年中应该了解的八种网络趋势。

     

    1.企业要找到走向SASE的新途径

     

    如果企业希望实现采用云计算和数字化转型,同时又要支持在任何地方远程开展工作,则必须同时转换其WAN和安全架构,而不仅仅是其中一个。随着是否采用安全访问服务边缘(SASE)的讨论已经消退,企业在2021年的战略要务是要找到一条从以传统数据中心为中心的外围安全架构转到以云计算为中心的安全访问服务边缘(SASE)架构的新途径。这将需要一个智能的软件定义的WAN(SD-WAN)边缘,该边缘通过自动化编排和导向来统一边缘的嵌入式安全功能,以提供领先的云计算交付安全服务。企业将重视中立和不受限制的优势,因为它们同时支持其原有的安全架构,导航到安全访问服务边缘(SASE)以改善用户体验,并解决对与新的物联网(IoT)计划相关的安全挑战。

     

    2.企业应对物联网安全挑战

     

    数字化转型推动了物联网设备的激增,但又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零信任框架将物联网设备的连接限制在所需的范围内,这对于遏制威胁和防止出现漏洞之后的横向移动至关重要。虽然可以使用端点代理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零信任访问,但端点代理不能安装在大多数连接网络的设备上,如打印机、收银机、摄像头和传感器。新的广域网边缘将必须基于设备标识实现粒度细分,为每类物联网端点实施不同的安全策略,并提供足够的嵌入式安全功能,以支持东西流向数据之间的用例。

     

    3.新的边缘计算不断发展,并将SD-WAN、SD Branch和SASE的优点结合在一起

     

    边缘是WAN和安全性转型的关键点,并且是SD-WAN、SD Branch和SASE三个架构转变的核心。首先,SD-WAN根据业务策略或意图提供云计算优先的连接和控制。其次,SASE提供了一种更好和更直接的方式将用户连接到业务应用程序。最后,随着物联网应用的加速,SD-Branch对于简化分支机构将变得越来越重要。SD-Branch将使企业能够实施一致的基于角色的策略,将身份、设备和应用程序结合在一起,将控制范围从有线和无线边缘扩展到WAN边缘设备以及整个广域网。将SD-WAN、SD-Branch和SASE优点结合在一起可以显著增强安全性,并提高运营效率。

     

    4.边缘计算策略根据新常态进行重新评估

     

    在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之后,企业需要对此快速适应,并通常通过实施最便捷的远程工作来做出反应。通常情况下,这涉及虚拟桌面基础设施(VDI)、远程虚拟专用网络(VPN)访问和易于部署的云管理设备(如远程访问点)的组合。而现在,人们普遍认识到,这场疫情改变了企业的工作和开展业务的方式。在2021年,企业将回顾他们在过去一年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并从工作场所的长远角度来发展其远程工作策略。这将包括消除安全性和用户体验之间的权衡,并在工作人员在家、出差或在办公室工作时提供更一致的体验。

     

    5. 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LEO)加入5G竞争,将成为首选无线广域网技术

     

    无线广域网接入技术具有无处不在、部署迅速的优点。然而,与有线通信技术相比,传统的4G/长期演进(LTE)方案成本高昂,带宽更低。随着5G的更加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性能和成本竞争力的提高可能会导致5G被用于主要连接。

     

    为了支持在家远程工作,企业将把SD-WAN结构扩展到家庭,结合5G和消费者宽带服务,为对延迟敏感的语音和视频应用提供最高质量的体验,并显著提高网络和应用程序的可用性和恢复能力。人们也见证了低地球轨道(LEO)卫星宽带服务的早期试验,预计2021年晚些时候,5G和LEO之间将出现新的市场竞争,LEO有望覆盖全球所有地区。对于那些需要在偏远地区连接的公司来说,这将是一个福音,将LEO宽带添加到SD-WAN连接选项列表中。

     

    6.物联网将推动对动态细分的需求

     

    网络分段对于遏制安全漏洞至关重要。迄今为止,大多数企业已经使用虚拟LAN(VLAN)和虚拟路由和转发(VRF)技术对流量进行了分段。

     

    这使他们能够将访客Wi-Fi流量与商业应用程序流量、收银机交易和物联网设备流量分开。随着数字化转型推动物联网设备部署的激增,以及从一类受损设备到另一类受损设备的横向移动的可能性,出现了按物联网设备类型进行细粒度细分的新需求。这将使一个典型分支所需的段数从个位数增加到50个或更多,将VLAN、子网和VRF的数量相乘,从而使复杂性和管理开销成倍增加。

     

    在2021年,企业将看到采用动态分段架构的显著增长,其架构基于最终用户角色、设备类型和端点安全态势创建虚拟分段,允许根据需要创建数十个甚至数百个分段,而无需分配VLAN或子网。这种趋势将从分支机构和园区的边缘开始。

     

    这种细粒度分段将通过高级SD-WAN和SD分支实现扩展到广域网,从而实现完全编排的边缘到边缘的动态分段的真正潜力。

     

    7. 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进步推动企业向自驱动广域网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受益于自动化的进步以及在广域网边缘使用人工智能来进一步简化应用程序管理。高级SD-WAN边缘平台是业务驱动的,反映了一种自上而下的方法,使网络资源与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保持一致。在威胁分析和自动诊断等领域的进步使网络更加安全,能够抵御不断扩大的威胁环境的破坏。网络工程师对“让网络自驱动”越来越有信心,他们认识到了可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推动业务发展而不是放在日常管理的好处。

     

    8.软件定义的企业将会出现

     

    在SD-WAN的应用中,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创造了一种实现广域网更好的方法,而同样的软件定义原则也被应用于其他领域,如数据中心和校园局域网。到2021年,这些软件定义孤岛将开始合并到一个更广泛的软件定义企业架构中。业务部门已经看到了SD Branch的早期步骤,它将SD-LAN、SD-WAN和分支安全统一在一个编排框架下。借助虚拟可扩展局域网(VXLAN)元数据,动态安全分段可以从局域网扩展到广域网,并扩展到数据中心或云平台。

     

    通过在远程站点、园区、数据中心和云平台中始终如一地驱动的端到端自动化、人工智能和基于角色的策略控制,企业将受益于推动业务效率和敏捷性的实质性增长。

     

    版权声明:本文为企业网D1Net编译


    ]]>
    Knativa 基于流量的灰度发布和自动弹性实践 Sat, 27 Jul 2024 15:54:55 +0800 一、Knative

    Knative 提供了基于流量的自动扩缩容能力,可以根据应用的请求量,在高峰时自动扩容实例数;当请求量减少以后,自动缩容实例,做到自动化地节省资源成本。此外,Knative 还提供了基于流量的灰度发布能力,可以将流量的百分比进行灰度发布。

    在介绍 Knative 灰度发布和自动弹性之前,先带大家了解一下 ASK Knative 中的流量请求机制。

    如上图所示,整体的流量请求机制分为以下部分:

    • 左侧是 Knative Service 的版本信息,可以对流量设置百分比;下面是路由策略,在路由策略里,通过 Ingress controller 将相应的路由规则设置到阿里云 SLB;

    • 右侧是对应创建的服务版本 Revision,在版本里对应有 Deployment 的资源,当流量通过 SLB 进来之后,直接根据相应的转发规则,转到后端服务器 Pod 上。

    除了流量请求机制外,上图还展示了相应的弹性策略,如 KPA、HPA 等。

    二、Service 生命周期

    Service 是直接面向开发者操作的资源对象,包含两部分的资源:Route 和 Configuration。

    如上图所示,用户可以通过配置 Configuration 里面的信息,设置相应的镜像、内容以及环境变量信息。

    1. Configuration

    Configuration 是:

    • 管理容器期望的状态;

    • 类似版本控制器,每次更新 Configuration 都会创建新的版本(Revision)。

    如上图所示,与 Knative Service 相比较,Configuration 和它的配置很接近,Configuration 里配置的就是容器期望的资源信息。

    2. Route

    Route 可以:

    • 控制流量分发到不同的版本(Revision);

    • 支持按照百分比进行流量分发。

    如上图所示,一个 Route 资源,下面包括一个 traffic 信息,traffic 里面可以设置对应的版本和每个版本对应的流量比例。

    3. Revision

    • 一个 Configuration 的快照;

    • 版本追踪、回滚。

    Knative Service 中版本管理的资源:Revision,它是 Configuration 的快照,每次更新 Configuration 就会创建一个新的 Revision,可以通过 Revision 实现版本追踪、灰度发布以及回滚。在 Revision 资源里面,可以直接地看到配置的镜像信息。

    三、基于流量的灰度发布

    如上图所示,假如一开始我们创建了 V1 版本的 Revision,这时如果有新的版本变更,那么我们只需要更新 Service 中的 Configuration,就会相应的创建出 V2 版本。然后通过 Route 对 V1 和 V2 设置不同的流量比例,上图中 V1 是 70%,V2 是 30%,流量会按照 7:3 的比例分别分发到两个版本上。一旦 V2 版本验证没有问题,接下来就可以通过调整流量比例的方式进行继续灰度,直到新的版本 V2 达到 100%。

    在灰度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新版本有异常,随时可以调整流量比例进行回滚。假设灰度到 30% 的时候,发现 V2 版本有问题,我们就可以把比例调回去,在原来的 V1 版本上设置流量 100%,实现回滚操作。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在 Route 中通过 traffic 对 Revision 打上一个 Tag,打完 Tag 之后,在 Knative 中会自动对当前的 Revision 生成一个可直接访问的 URL,通过这个 URL 我们可以直接把相应的流量打到当前的某一个版本上去,这样可以实现对某个版本的调试。

    四、自动弹性

    在 Knative 中提供了丰富的弹性策略,除此之外,ASK Knative 中还扩展了一些相应的弹性机制,接下来分别介绍以下几个弹性策略:

    • Knative Pod 自动扩缩容 (KPA);

    • Pod 水平自动扩缩容 (HPA);

    • 支持定时 + HPA 的自动扩缩容策略;

    • 事件网关(基于流量请求的精准弹性);

    • 扩展自定义扩缩容插件。

    1. 自动扩缩容-KPA

    图:Knative Pod 自动扩缩容(KPA)

    如上图所示,Route 可以理解成流量网关;Activator 在 Knative 中承载着 0~1 的职责,当没有请求流量时, Knative 会把相应的服务挂到 Activator Pod 上面,一旦有第一个流量进来,首先会进入到 Activator,Activator 收到流量之后,会通过 Autoscaler 扩容 Pod,扩容完成之后 Activator 把请求转发到相应的 Pod 上去。一旦 Pod ready 之后,那么接下来相应的服务会通过 Route 直接打到 Pod 上面去,这时 Activator 已经结束了它的使命。

    在 1~N 的过程中,Pod 通过 kube-proxy 容器可以采集每个 Pod 里面的请求并发指数­,也就是请求指标。Autoscaler 根据这些请求指标进行汇聚,计算相应的需要的扩容数,实现基于流量的最终扩缩容。

    2. 水平扩缩容-HPA

    图:Pod 水平自动扩缩容(HPA)

    它其实是将 K8s 中原生的 HPA 做了封装,通过 Revision 配置相应的指标以及策略,使用 K8s 原生的 HPA,支持 CPU、Memory 的自动扩缩容。

    3. 定时+HPA 融合

    • 提前规划容量进行资源预热;

    • 与 CPU、Memory 进行结合。

    在 Knative 之上,我们将定时与 HPA 进行融合,实现提前规划容量进行资源预热。我们在使用 K8s 时可以体会到,通过 HPA 进行扩容时,等指标阈值上来之后再进行扩容的话,有时满足不了实际的突发场景。对于一些有规律性的弹性任务,可以通过定时的方式,提前规划好某个时间段需要扩容的量。

    我们还与 CPU、Memory 进行结合。比如某个时间段定时设置为 10 个 Pod,但是当前 CPU 对阈值计算出来需要 20 个 Pod,这时会取二者的最大值,也就是 20 个 Pod 进行扩容,这是服务稳定性的最基本保障。

    4. 事件网关

    • 基于请求数自动弹性;

    • 1 对 1 任务分发。

    事件网关是基于流量请求的精准弹性。当事件进来之后,会先进入到事件网关里面,我们会根据当前进来的请求数去扩容 Pod,扩容完成之后,会产生将任务和 Pod 一对一转发的诉求。因为有时某个 Pod 同一时间只能处理一个请求,这时候我们就要对这种情况进行处理,也就是事件网关所解决的场景。

    5. 自定义扩缩容插件

    自定义扩缩容插件有 2 个关键点:

    • 采集指标;

    • 调整 Pod 实例数。

    指标从哪来?像 Knative 社区提供的基于流量的 KPA,它的指标是通过一个定时的任务去每个 Pod 的 queue-proxy 容器中拉取 Metric 指标。通过 controller 对获取这些指标进行处理,做汇聚并计算需要扩容多少 Pod。
    怎么执行扩缩容?其实通过调整相应的 Deployment 里面的 Pod 数即可。

    调整采集指标和调整 Pod 实例数,实现这两部分后就可以很容易地实现自定义扩缩容插件。

    五、实操演示

    下面进行示例演示,演示内容主要有:

    • 基于流量的灰度发布

    • 基于流量的自动扩缩容

    作者简介:

    李鹏,花名:元毅,阿里云容器平台高级开发工程师,2016 年加入阿里, 深度参与了阿里巴巴全面容器化、连续多年支持双十一容器化链路。专注于容器、Kubernetes、Service Mesh 和 Serverless 等云原生领域,致力于构建新一代 Serverless 平台。当前负责阿里云容器服务 Knative 相关工作。

    阿里云云栖号


    ]]>
    一文详解 kubernetes 5种常见发布模式如何选择 Sat, 27 Jul 2024 15:54:55 +0800 Kubernetes面向通用场景提供了非常灵活的应用管理和运维方式,而作为云效CI/CD平台的开发同学,在日常和用户交流过程中,我们经常会被用户问到关于发布的问题,比如不同职能团队之间应该如何配合、发布的最佳实践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等等。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Kubernetes下应用发布方式的选择,每种发布模式适合什么样的场景,以及如何在云效上高效落地。

    Kubernetes应用

    首先我们来看看一般情况下Kubernetes是如何管理应用的。 Kubernetes通过声明式的API,并提供了一系列的资源来满足各种各样的应用运维场景:

    • 从应用的角度我们会关注应用容器(Pod),应用配置(ConfigMap/Secret),应用需要持久化的信息(Volume),应用与应用之间的服务发现(Service),以及如何将应用服务暴露给集群外的用户(Ingress)等。

    • 从集群运维的角度看,由于应用运行在集群中我们需要控制应用在集群中的权限(
    ServiceAccount/ClusterRole/Role)使得应用能够以最小所需权限原则在集群中运行,同时运维要管理和配置集群的存储资源(PV/PVC),同时对于资源有限的情况我们还需要管理和控制应用本身的资源暂用以及配额(quata)等等等。

    而在实际场景中由于应用使用的框架(Doubbo/Spring Cloud)的不同,应用对外提供的服务场景不同(后端或者前端),不同的应用可能只需要关注其中的一小部分资源
    比如当你采用了像Spring Cloud或者Doubbo这类自带了服务发现的应用开发框架,你可能并不关心Kubernetes所提供的服务发现能力(Service),只需要通过Deployment来部署和管理这些应用实例。 又比如说如果你采用了单独的配置管理中心,那ConfigMap/Secret这些可能也不会出现在你的Kubernetes资源清单中。
    又比如说,如果是一个面向用户前端应用,在应用部署是除了Deployment实例以外,你还要关系如何将这个服务暴露给外部用户,这是就需要相应的Ingress以及Service的资源来描述。

    同时在单个应用在整个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又会导致我们对于发布的验证方式也会产生差异,比如一个后端微服务的发布,我们可能只需要确保发布过程系统不中断即可,而对于前端应用我们可能希望发布能够现在一小部分用户上进行验证,在线上流量充分测试后,再完成整个版本升级。

    如上所示,对于应用而言采用的技术架构不同,提供的服务的方式不同,对发布验证方式要求的不同都会导致Kubernetes的使用上产生各种各样的差异,而云效为了能够支持这些不同的差异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发布模式,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云效下常用的这些发布模式,以及他们所适用的场景。

    Kubernetes发布模式

    最原生:YAML发布

    顾名思义,这是我们在使用Kubernetes时最直接的应用部署方式,而在持续交付流水线中我们一般将这些用于描述Kubernetes资源的YAML文件通过Git进行统一版本管理,通过云效CI/CD平台监听代码库的变更事件,并通过流水线将这些YAML变更同步到集群当中。这种方式也被称为GitOps模式。

    在云效当中,我们除了支持直接同步YAML到Kubernetes集群以外,还扩展了基本的模板能力,你可以通过在YAML文件中定义变量占位符如${IMAGE},通过流水线运行是通过Docker镜像构建或者阿里云镜像仓库触发器(帮助文档:阿里云镜像仓库触发器触发流水线),动态产生要发布的镜像版本

    如下所示:

    YAML发布支持任意资源类型,因此适用于如下场景:

    1、开发自运维,团队并充分理解和掌握Kubernetes原生的发布策略,希望通过YAML完成应用的升级与发布以及回滚,一般来说应用Git库会包含应用源码,Dockerfile以及部署应用所需的所有YAML文件(在某些情况下,YAML可能是由单独的Git仓库进行管理,以进行细粒度的权限控制)。

    2、基础设施运维:运维团队通过Git管理集群的所有基础设施配置,并通过流水线完成集群的统一管理以及配置的同步

    更多详细使用介绍请参考:云效Kubernetes YAML发布

    最简单:镜像升级

    在和一些云效用户的交流场景中,在也会有用户希望开发团队能够尽可能少的理解Kubernetes相关概念,在这种情况下由专职的运维团队负责完成应用环境的部署和初始化。而开发团队只负责完成代码开发,并通过流水线自动化完成应用镜像构建,并使用该镜像对集群中已有的应用进行升级。开发团队只关心应用的工作负载实例资源。

    如下图所示,在云效流水线中我们监听应用代码库的变化,并构建出相应的Docker镜像,而发布阶段只需要指定对集群中实例并关联前序任务产生的镜像即可完成应用的升级发布:

    如上所述,该场景适用于:

    • 开发和运维分离:运维团队充分理解Kubernetes的原生发布策略,开发团队只负责产出代码以及应用镜像,由运维团队负责集群中应用的实际运维管理。

    关于如何在云效中使用镜像升级能力,请参考:云效Kubernetes镜像升级

    过程可控:分批发布

    在前面两个小结中,我们都强调用户需要充分理解Kubernetes的原生发布策略,Kubernetes原生的发布策略主要是指RollingUpdate模式,用户通过声明升级策略,如maxSurge和maxUnavailable控制Pod的启动策略以及最大不可用Pod数,来确保即使应用发布出现异常的情况,也能保证服务的基本可用。

    除此,由于应用启动往往有一定的耗时,如果使用了Kubernetes的服务发现机制,我们还需要配置如liveness以及readiness探针,来避免应用还在启动过程中就有不在计划内的流量进入到正在启动的实例当中。同时整个发布过程是不可逆的,假如认定当前发布出现了异常我们只能通过重新发布的方式来使应用回到可用状态。

    而在云效的分批发布中,我们以Service为最小发布单元,在发布开始阶段我们将基于新版镜像创建出应用的版本V2,并根据当前应用的副本总数以及分批数量,对新旧两个版本的应用实例分别进行缩容和扩容,来控制实际进入到新版应用的流量比例,从而可以实现小规模的发布验证,在对发布进行充分验证后再逐步完全下线老版应用。

    同时批次之间支持暂停和手动恢复让用户可以充分对针对发布过程进行控制。

    该模式适用于:采用Kubernetes原生的服务发现机制,并希望获得相比于原生Kubernetes发布更好过程控制性以及安全性的用户。

    更多详细使用介绍,请参考帮助文档:云效Kubernetes分批发布

    外部流量可控:Ingress灰度发布

    相比于分批发布灰度发布更强调更加可控和安全的线上验证。而灰度发布在Kubernetes中由于应用的部署模式的不同大致分为两种,我们首先来说第一种,基于Ingress的灰度发布,如下所示,我们通过Ingress将集群内的服务暴露给外部用户:

    在发布过程中我们希望能够通过cookie或者header的方式使得特定的用户或者开发人员,能够在线上对新版本引用进行验证,经过小部分可控的线上流量验证后,我们的发布可靠性更好,如果出现预期外的问题,也可以快速回滚,并且整个灰度验证过程对非灰度用户完全不可感知。

    在云效流水线的Ingress灰度发布中,我们以Ingress作为发布单元,当触发部署后,将会根据当前Ingress以及其关联的Service/Deployment资源,基于新版镜像创建出V2版本的Service/Deployment。 并通过Nginx Ingress的Annoation完成对流量规则声明,从而确保只有满足特定特征的流量才能进入到V2版本中,当处于灰度状态时,流水线将会等待人工验证,以触发发布或者或者回滚操作。

    关于如何在云效流水线中使用灰度发布请参考帮助文档:云效Nginx Ingress灰度发布

    该模式适用于:采用Ingress对外暴露应用服务,并且希望能够通过灰度的方式对发布进行验证

    内部流量可控:Istio/ASM灰度发布

    而在微服务的场景中,并不是所有的服务都需要直接暴露给外部用户,如下所示:

    当采用微服务架构,我们大部分的后端服务是只暴露与集群内,微服务之间通过Kubernetes Service进行相互访问,在这种情况下,当采用灰度发布模式时,我们需要在Service级别进行流量控制,已确保指定的流量才进入到灰度的链路而不对正常用户产生影响。

    不过由于Kubernetes原生在Service级别并不支持任何的流量控制规则,因此我们需要在集群中部署Istio或者采用阿里云ServiceMesh来对服务之间的流量进行细粒度的控制。

    如下图所示,当使用Kubernetes蓝绿发布模式时,可以设置灰度流量规则,从而只有当请求中包含指定的Cookie配置的请求转发到灰度版本当中:

    该模式适用于:采用Istio或者阿里云ServiceMesh的Kubernetes用户,并且希望能够通过灰度的方式对发布进行验证。

    小结

    在本文中,我们主要介绍了Kubernetes实际中的各种发布模式以及相关的适用场景,希望能够帮助用户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布模式,当然如果你还有更多更好的交付实践,也可以在留言中进行分享。

    作者:郑云龙,阿里云云效技术专家



    作者:阿里云云栖号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3ad2d4301122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云计算应用中的7个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Sat, 27 Jul 2024 15:54:55 +0800 行业专家指出,云计算技术使组织大规模运行应用程序和服务变得更加容易。然而,云计算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如今很多组织将其业务从内部部署数据中心迁移到云平台,AWS、Microsoft Azure、谷歌云平台等云计算提供商可以提供更多的云服务,但用户为此也支付了更多的费用。

    与此同时,用户很容易使用Amazon Kinesis或Azure Cosmos DB或Google Cloud Bigtable。尽管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的价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但总体而言,云计算提供商的定价更加稳定。

    在所有这些复杂性和大量实例中,应该使事情保持稳定和安全吗?为什么Kubernetes配置并不容易?

    云计算行业专家对他们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或减轻以下7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成本管理

     还记得曾经认为AWS云服务成本低廉的时候吗?信息搜索厂商Coveo公司技术高级副总裁兼联合创始人Marc Sanfaçon说,“当组织的硬件在内部部署数据中心运行时,需要为运营人员和电力支付费用,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使用更多计算资源。

    组织还有一些政策,必须要求授权才能购买电脑或办公桌。但是他们将业务迁移到云平台之后中,实际上可以进入AWS控制台并启动一台新机器,这将使其每小时花费25美元的费用,但在月底接到运营账单时,却发现其运行成本高昂。”

    现在,Coveo公司在没有员工工作时(例如晚上8点到凌晨6点以及每个周末)关闭集群或实例。但是,他们必须满足那些在凌晨2点还在工作的开发人员的需求。

    Coveo公司为此致力于云成本的优化。但是,Sanfaçon注意到很多成本优化组织处于起步阶段,其服务和产品有助于帮助管理和优化成本。Sanfaçon表示,Cloudability和CloudHealth是可用于控制云支出的工具的示例。

    保持与特定于云服务的独立性

    Sanfaçon提到了Coveo公司面临并解决的另一个云计算问题:当AWS的服务失败时,需要保持Coveo公司的服务正常运行。

    Sanfaçon指出:“AWS与Kinesis发生了两起重大中断事件,这是Coveo公司正在使用的服务之一,也是AWS主要提供的服务之一。”他表示,这些中断并没有影响Coveo公司提供的主要服务,但会影响他们加入新组织和记录某些类型事件的能力。

    Coveo公司曾考虑托管自己的流媒体服务,但与Amazon Kinesis停机一样令人不安的是,有人质疑Coveo公司是否可以经济高效地运行更好的消息传递服务,并具有比AWS更长的正常运行时间。即使Coveo公司可以做到的话,是否可以有效地利用资源?

    另一个考虑的因素是,虽然使用云服务提供商的云服务有很多好处,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是将业务迁移到其他的云计算提供商(例如谷歌云或Microsoft Azure)。

     可能减少差异的解决方案是使用来自AWS的托管Kafka。如果有问题,Coveo公司将其服务可以转到Azure托管的Kafka或Confluent或谷歌云平台上托管的Kafka。

    云计算运营获得独立性确实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因为运行Amazon Kinesis比运行Amazon托管的Kafka的成本更低。不过还有一些好处,特别是在冠状病毒疫情持续蔓延期间,Coveo公司成为许多电子商务网站的搜索骨干时。

    MariaDB公司SkySQL产品管理副总裁Saravana Krishnamurthy建议,不要依赖任何特定于云计算的内容。Krishnamurthy说,“如果组织的解决方案或其他API内置了REST API,需要确保所有通信都是通过与云计算无关的API进行的,这样一来,当用户从AWS云平台迁移到谷歌云平台或Microsoft Azure时,实际上就有了一种更好的方式来迁移应用程序和数据。”

    多云的云计算提供商差异

    Cockroach Labs公司产品营销副总裁Jim Walker指出,每个云计算提供商所面临的挑战有所不同。Cockroach Labs在AWS云平台和谷歌云平台上都建立了自己的CockroachCloud数据库服务,并从中了解了很多不同之处。

    Walker说:“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为我们创造了重要的工作,使每个用户都获得更好的体验。容器和Kubernetes无疑帮助我们简化了一些复杂性,但我们仍然需要以非常不同的方式来考虑使用这两个平台。

    例如,Kubernetes托管服务在每个云平台中都会不同,网络复杂性也完全不同。我们在每个服务器上使用负载平衡器的方式是不同的。此外,一种允许我们自定义和设置IOPS,而另一种则不能。当我们为客户提供虚拟私有云(VPC)的功能时,每个功能中的方法(AWS PrivateLink与vanilla)也完全不同。云计算提供商的服务提供更多的功能,但我们确实有很多事情要做。”

    云安全

    MariaDB公司的Krishnamurthy还强调了云中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他说,“我们不希望一个客户的流量干扰另一个客户。因此,当客户需要虚拟私有云时,他们希望将流量与公共网络和其他客户隔离开来,我们提供了虚拟私有云(VPC)作为隔离他们的一种方式。”

    但是,如果有人在Active Directory上进行了标准化,并在VPC之间进行了身份验证,则这可能会很复杂。这可能需要进行一些配置并将策略映射到系统之间的角色。

    复杂性、配置和合规性

    配置一些服务器并使它们保持一致是一个挑战。Devops承诺将简化运营和部署问题,但配置将会发生变化。此外,当配置文件存在于一系列脚本中,并且适用于可能多达数百台服务器时,很难看到是谁更改了配置。对于某些行业来说(尤其是金融服务业),缺乏合规性跟踪,对于合规性而言是一个真正的问题。

    名称为GitOps的新技术和方法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顾名思义,GitOps将版本控制工具Git与Devops结合在一起。但是,GitOps的功能远不止这些。在测量漂移时,它也使配置具有声明性。此外,Git保持审计追踪。例如谁破坏了安全性呢?可以通过查看回购来回答这个问题。

    用户仍然可以通过成本优化保持成本效益,通过GitOps对抗复杂性,通过保持多云来防止软件遭受单一云计算供应商的宕机,并通过在自己的专有网络中隔离服务来维护系统的安全和隐私。

    在云计算世界中,用户在云计算的应用中可能遇到更多问题,但也有更好的工具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为企业网D1Net编译


    ]]>
    企业利用边缘计算的10种方式 Sat, 27 Jul 2024 15:54:55 +0800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计算和分析功能转移到边缘,边缘用例正在各行业领域中快速应用。这是由于有些企业希望减少网络延迟,有些企业则希望对人员、农作物或石油钻井平台等行业领域中发生的事情有更深入的了解。

     咨询机构凯捷公司研究工程和研发业务的首席技术官Shamik Mishr说:“边缘计算使很多企业和组织能够实时分析现场或设备上的大量数据。这可以在新的收入来源、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方面带来一些新的机会。”

     实际上,物联网世界在不断进行创新,这使得边缘用例变得更加引人注目,其中包括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AR视频游戏以及越来越智能的自动驾驶车辆。调研机构Gartner公司预计,到2024年,全球物联网平台市场规模将增长到76亿美元,这既包括内部部署,也包括云计算部署。该公司认为PaaS是企业采用数字方案的关键推动力。

     Allied Market Research公司预计,由于希望避免网络延迟问题和限制在云中存储数据的带宽使用,到2025年,全球将有165亿美元的市场发展潜力。该公司还预计5G和物联网的框架和语言将为未来几年的市场增长提供利润丰厚的机会。

     普华永道公司专业服务网络负责人兼合伙人Bob Moore表示,5G、云计算和物联网都支持多种用例,它们的融合正在推动创新用例的发展。

     Moore说:“虽然很容易确定各种技术在提供这些新体验中的作用,但很难确定哪些价值链模型将会成功并持续下去。当前的部署正在提供技术价值,但是业务发展和经济的可持续性还有待观察。”

     边缘计算技术仍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但是目前也有一些有趣的用例,并且在未来还会有更多用例。以下是各行业组织利用边缘计算的10种方式。

     1.约翰迪尔公司致力于实现农业现代化

     物联网和云计算实现的数据共享可以提高农作物的耕种效率。使用约翰迪尔公司提供的农用设备的农民在利用预测性维护和远程管理方面获益。这是因为边缘计算可实现实时数据共享。

     例如,约翰迪尔公司的拖拉机和播种机每秒可以精确地播种700多粒玉米种子和2800粒大豆种子。播种机可以在一秒内感测土壤条件,并根据其周围环境做出决策和调整。边缘计算可帮助农民确保其机器以最准确的深度和位置播种。更好的决策可以带来更好的收成。

     约翰·迪尔新兴技术总监Julian Sanchez表示:“快速准确的决策制定在每个行业都至关重要,在农业领域尤为重要。在获得物联网和连接性之前,许多农民必须等待农作物收获之后才能收集有关其作物生长表现的任何数据。这使得很难为下一个播种季节做出有效的决定。现在有了实时数据,农民可以在田间工作时进行调整,而不必等待数月的时间才能了解农作物的收获情况。”

     2.军事、执法和紧急响应者获得态势感知

     军事、执法和紧急响应人员需要了解给定情况下发生的事件,并能够实时收集情报。

     松下系统解决方案公司北美地区无线业务战略总监Mary Beth Hall说,“边缘计算为现场态势感知带来了新的速度和灵活性,例如,能够安全地处理来自边缘的无人机或机器人的视频,能够迅速为用户提供周围环境的感知服务,托管在云平台中的SaaS解决方案将这些数据推送给组织,以便他们可以近乎实时地查看操作。”

     3.制造商可以在减少碳足迹的同时提高盈利能力

     许多制造商都在努力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材料浪费问题,其中包括制造产品不需要的多余材料,以及一批有缺陷的产品。制造商可以利用边缘驱动的机器学习来实时识别缺陷,以便在缺陷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纠正错误。

     边缘人工智能平台提供商FogHorn公司首席技术官Sastry Malladi说,“根据估计,可以对产量优化做出实时决策的工厂每年可以节省1400万美元。这些类型的废料减少项目也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边缘计算驱动的计划可以通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废料来帮助制造业减少数百万吨的碳排放量。”

     4.海上钻井提高了正常运行时间

     当钻井设备不能正常工作时,海上钻井平台的工作效率就会下降。为了提高正常运行时间,企业级人工智能软件提供商C3公司开发了一套人工智能应用程序,可以远程监控海上钻井平台上的资产。这些资产包括压缩机、控制阀和水泵,它们是钻井平台子系统中的典型故障点。

     市场研究机构Gigaom公司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分析师Varun Khanna说:“风险评分利用每隔5到15分钟采集的数据点,并在用户界面(UI)仪表盘上显示出来,以便运营商在出现故障前采取行动。此外,每种资产的数字孪生系统都会绘制吞吐量、压力、温度等指标,以及进行简单的分析。关键的有形价值驱动因素是提高了钻井平台设备的正常运行时间,减少了运营成本和维护工作,并确保正常生产。此外,这也提高了钻井平台的安全性,并确保了工作效率。”

     5.扩展视频分析

     摄像头的安装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无线摄像头,另一类是有线摄像头。无线摄像头价格便宜,但解决方案的扩展性不好,因为Wi-Fi连接无法支持额外的负载和容纳其他流量。有线摄像机可以提供更高质量的视频,并提供自动化的视频分析,但其布线成本很高。

     数据中心和基础设施提供商Equinix公司业务发展副总裁Jim Poole说,“最理想的方案是能够支持大量无线摄像头,并能够进行廉价的自动视频分析。5G和多路访问边缘计算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可以采用诸如主动安全、场景分析(例如,计算出入门口的人数)和库存监控等应用程序。”

     6.公用事业公司提高电网正常运行时间

     边缘计算使公用事业公司能够实时做出决策,以确保在异常情况下可靠地提供电力。例如,当监测设备检测到电力中断时,它会立即向公用事业公司提供简洁、准确和可操作的信息。

     能源和水资源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Itron公司信息管理成果主管Tim Driscoll表示:“有了这些信息,公用事业公司就可以准确地确定电力中断的程度和位置,甚至可以在客户报告之前就可以确定。通过访问实时信息和远程响应能力,公用事业公司可以提高电网效率、可靠性、安全性。”

     7.在线游戏变得更加流畅

     延迟、吞吐量和可用性是在线游戏玩家最关心的问题。边缘计算架构和平台可以帮助他们在低延迟、高吞吐量的环境中相互连接。

     下一代平台提供商Pensando公司首席技术官兼联合创始人Vipin Jain说:“游戏提供商面临的挑战是为其用户优化在线游戏体验。由于减少了对外部网络的依赖,该架构具有很高的可用性。”

     8.零售体验将变得更加个性化

     边缘编排解决方案提供商ZEDEDA公司成员生态系统副总裁Jason Shepherd认为,计算机视觉是顶级边缘计算应用程序,因为其在物理世界中“查看”事件的能力为在对象识别、安全和质量控制等领域的创新提供了机会。他预计在零售行业的应用中,计算机视觉将在实体商店迎来新的服务浪潮,为员工提供对当前客户的实时见解,并为长期的营销决策提供依据。

     Shepherd 说,“由于隐私问题,最初的重点将主要集中在评估购物者的人口统计信息(例如年龄,性别)和地点,但我们将越来越多地看到基于个人身份的个性化购物体验,并经常通过客户忠诚度计划触发适当的选择,这包括新的‘体验式'购物中心,很多顾客希望在进门时放弃一些隐私以换取更好的体验。”

     9.通用理念将会涌现

     如果智能手机和智能家居之类的物联网设备之间的软件差异很大怎么办?如果Android和iOS体验有很大区别怎么办?

     全渠道设备生命周期和自动化解决方案mce Systems公司联合创始人Liran Weiss说,“如今,从Android系统迁移到iOS系统可能会非常混乱,但是在将来,你拥有哪部手机都将变得无关紧要。对用户的好处是无缝、易于使用的跨设备体验。对操作人员的好处是,他们将控制事件。与用户有关系的人员可以控制生命周期和体验。”

     Weiss表示,目前业界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他希望能够统一消费者的体验,比如通用遥控器提供单一的电视接入点。

     10.制造车间的机器运行更加可靠

     工业制造商哈里森铸钢厂在其650,000平方英尺的工厂车间中使用电弧炉和其他精密机械设备。将这些机器连接网络成本高昂,因此该公司IT部门使用Sneakernet风格的USB驱动器代替了数据传输。

     哈里森铸钢厂的IT总监Shane Rogers选择了Scale Computing的边缘计算解决方案。现在,可以在车间使用小型超融合机器集群,该机器集群会定期收集机器和生产数据。这使生产员工可以对他们的生产过程和机器维护做出以数据为依据的决策。此外,数据访问的速度和便捷性有助于进行缺陷分析,并可以更快地进行质量改进。

     Rogers说:“为了始终如一地生产精密工程铸钢件,至关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尽可能地在源头附近收集和分析数据,以确保我们的机器得到持续校准。电弧炉内及其周围存在的极端条件是使传统基础设施收集数据的另一个挑战。我们的超融合基础设施占用的空间很小,功耗极少,因此可以放置在任何需要的地方,从而使我们能够利用数据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并生产出更好的产品。”

     

    本文为企业网D1Net编译


    ]]>
    亚马逊云科技发布中国业务战略 张文翊宣布三驾马车加速客户全球业务拓展 Sat, 27 Jul 2024 15:54:55 +0800 围绕中国客户深耕本地、海外客户植根中国,以及中国客户成功出海,“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由西云数据运营的亚马逊云科技(宁夏)区域将进行二期扩容,预计新增厂房设施面积及可支持计算容量达一期的1.3倍

    由光环新网运营的亚马逊云科技(北京)区域将于2021年晚些时候正式发布第三个可用区,为客户带来更加灵活、可靠、可用性更强的基础设施服务

    2021年3月25日,亚马逊云科技今天在北京举行媒体沟通会,首次正式发布“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中国业务战略。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独一无二的全球优势,发挥亚马逊全球业务体系的强大支撑,并利用亚马逊的创新文化和方略,亚马逊云科技着力打造了其中国业务的“三驾马车”,包括让使用中国区域的中国客户享受到全球领先的云科技和服务以更好地深耕本地业务、海外的全球客户通过使用中国区域保持全球IT架构和体验的一致性和中国客户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全球基础设施和服务出海走向世界。这三驾马车互相融合、互相配合和互相促进,全方位服务国内外客户的业务重塑和数字化创新。为了进一步推动这一业务战略的实施,亚马逊云科技同时宣布,由西云数据运营的亚马逊云科技(宁夏)区域将进行二期扩容,预计新增厂房设施面积及可支持计算容量达一期的1.3倍。由光环新网运营的亚马逊云科技(北京)区域将在2021年晚些时候正式发布第三个可用区,为客户带来更加灵活、可靠、可用性更强的基础设施服务。此外,亚马逊云科技还与华米科技宣布开展战略合作,华米科技在全球全面使用亚马逊云科技,支持其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芯端云”战略布局。

    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 张文翊

    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表示,“中国是亚马逊云科技全球发展布局中最重要的国家之一。我们对于中国业务的发展有着长期承诺。作为全球云计算的创造者和引领者,亚马逊云科技在中国的愿景是,利用与生俱来的创新精神,赋能客户的重塑,加速客户全球业务拓展,加强本地人才培养,从而促进行业转型,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并让全社会共同受益。‘三驾马车,齐头并进’这一战略体现了亚马逊云科技独一无二的优势和定位,是我们植根中国持续发展的根本。“

    近年来,亚马逊云科技坚持在中国的长期发展,不断加大投入。2016年9月,由光环新网运营的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北京)区域正式商用。2017年12月,由西云数据运营的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宁夏)区域正式上线。2019年4月,亚马逊云科技亚太(香港)区域正式上线。由此,中国成为亚马逊云科技在美国以外唯一一个拥有3个区域的国家。亚马逊云科技还成立了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和台北、深圳物联网实验室,通过基础研究和创新产品研发,为中国客户赋能。

    在全球数字化加速发展的当下,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表示:“我们希望能够成为数字经济的创新引擎,可信赖的赋能者,全球化的技术桥梁,成为数字经济和科技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

    亚马逊云科技与华米科技达成战略合作

    为推动中国区域业务的发展,亚马逊云科技着重提出了五大举措。一是继续植根中国,加大投入,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二是与光环新网和西云数据协作,加速全球云服务和功能在中国区域的落地。2020年,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北京及宁夏区域共推出超过400项新服务和新功能,同比增长35%,2021年,还将继续加速。三是融合全球与本地的丰富客户实践,帮助各行各业的传统企业快速拥抱云,带动传统行业转型;深耕金融、制造、汽车、零售与电商、医疗与生命科学、媒体、教育、游戏、能源与电力等行业,通过亚马逊云科技在各垂直行业端到端全产业链方面的丰富经验,加速海外客户落地、中国本地客户转型和创新,以及本地行业的升级。四是帮助合作伙伴提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丰富和提升中国的云产业链,从而更好地服务客户。第五,打造“产学研”三位一体的云计算人才培养体系,助力中国培养未来云计算人才。亚马逊云科技全球于2020年正式宣布到2025年为2900万人提供免费云计算技术培训,中国也将积极参与其中。

    高端对话论坛

    对于出海客户来说,亚马逊云科技全球覆盖的基础设施、领先的安全和合规理念和实践、广泛而深入的云服务、以及亚马逊全球业务一体化的强大支撑,为中国企业出海打造了坚实的技术桥梁。

    经过数年耕耘,亚马逊云科技得到了中国本地客户及海外全球客户的广泛认可。中集集团、文远知行、北京新世纪医疗、三一重工、中科云谷、新希望、湖南卫视、淄博热力、北京四中网校、青岛银行、辉瑞制药、西门子、丰田互联、软银机器人、Canva、安利、华米科技、我爱我家、Mobvista、网易游戏、传音、OPPO、海信聚好看、币安、App Annie、贝壳如视等来自海内外各行各业、各种规模的客户都在利用亚马逊云科技中国或全球区域提供的服务和解决方案,加速数字化转型和创新。

    华米科技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基于云的、拥有全球领先智能可穿戴技术的健康服务提供商,正在快速走向全球化,2019年海外出货量占比达54.1%。华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全球创新中心轮值总裁范美辉表示,“亚马逊云科技拥有强大的全球基础设施和行业领先的云技术和服务,以及安全合规能力。选择亚马逊云科技,让用户更加信任我们能够确保他们个人数据的安全和隐私,就像他们信任亚马逊云科技一样。”

    关于亚马逊云科技

    近15年来,亚马逊云科技(Amazon Web Services)一直是世界上以服务丰富、应用广泛而著称。亚马逊云科技一直不断扩展其服务组合以支持几乎云上任意工作负载,目前提供了超过200项全功能的服务,涵盖计算、存储、数据库、联网、分析、机器人、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安全、混合云、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媒体、以及应用开发、部署与管理等方面,遍及25 个地理区域的80个可用区(AZ),并已公布计划在澳大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西班牙和瑞士新建5个区域、15个可用区。全球数百万客户,包括发展迅速的初创公司、大型企业和领先的政府机构都信赖亚马逊云科技,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服务强化其基础设施,提高敏捷性,降低成本。欲了解亚马逊云科技的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aws.amazon.com。

    关于亚马逊

    亚马逊秉承四大原则:顾客至尚、崇尚创新、卓越运营与长远思考。公司开创了诸多创新服务,包括客户评价、一键下单、个性化推荐、Prime会员服务、亚马逊配送、亚马逊云科技、Kindle直接出版(Kindle Direct Publishing)、Kindle、Fire tablets、Fire TV、Amazon Echo以及Alexa等。更多信息,请访问www.amazon.com/about。


    ]]>
    极盾科技发布国内首个实时自适应XDR平台----极盾析策 Sat, 27 Jul 2024 15:54:55 +0800 极盾科技近日发布国内首个实时自适应的XDR平台——极盾析策。通过汇集、融合企业网络访问日志、安全设备日志、应用系统日志、三方威胁情报等4大类日志数据,利用大数据、流计算、图计算等技术,打破安全数据孤岛,实现企业基础安全设施彻底融合,通过实时的安全风险指标计算、违规\恶意行为模式挖掘、任意安全事件关联分析、场景化的安全响应定制等高价值功能,助力企业在人员内控、安全攻防、数据安全等3大安全场景体系化的持续新的建设与运营,切实有效提升企业安全运营效率与安全防护水平。


    2020年9月,Gartner安全与风险管理峰会正式发布了2020年度的十大安全项目,在检测与响应领域,2019年主要是推荐EDR,而2020年则改为推荐XDR。XDR结合NDR、SIEM、SOAR,以及其它安全检测与响应技术。世界权威分析公司Gartner给出扩展检测和响应(XDR)的定义:是“特定于供应商的安全威胁检测和事件响应工具,可以将多个安全产品本地集成到一个统一的安全操作系统中,以统一所有许可组件。”

    企业为什么需要XDR?

    随着攻击者使用更复杂的攻击策略与技术程序(TTP)规避和绕过传统的安全控制措施,企业内的安全团队更需要保护越来越多的传统网络范围之外的,易受到攻击的数字资产。在这样的数字浪潮之下企业面临如下困境:

    1、数据孤岛难破

    企业的安全数据分散在各处,安全运营人员缺乏全局视角。传统的安全设备没法将自身有价值的安全数据共享出去,也没法利用三方安全设备共享的威胁情报来降低自身的误杀率,提升检出率等等。面向较为复杂的安全分析场景安全人员工作效率低下、分析出来的结果也不能有效沉淀成专业知识库与策略模型。

    2、安全运营之困

    传统安全设备的检测与处置能力深度耦合,造成企业基础安全设施碎片化,导致整体性的安全检测能力欠佳,其场景化的安全响应能力也跟不上实际安全业务场景。这也是造成企业安全性永远跟用户体验冲突的根本原因之一。且目前行业安全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很多甲方甚至要求乙方建立专门为其服务的安全团队。想必这点令各大企业的安全主管和CSO都深有体会。

    3、平台性能薄弱

    用户自建ELK平台或传统SIEM平台,其架构扩展性差,处理性能没法横向扩容,面向海量安全数据实时查询场景存在响应慢或不响应的情况。

    此时,企业就需要一个比SIEM更轻量级的XDR平台,将企业割裂的基础安全设施真正融合在一起,提升企业的全方位的安全威胁检测与场景化的自动安全响应能力,助力企业有能力面对安全数据爆发式增长所带来的安全盲点以及从容面对未来不确定的安全运营场景,真正构建以大数据安全分析为驱动的安全运营体系。

    极 盾 析 策

    正式发布

    【产品介绍图】


     


     


    极盾析策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事件粒度的实时计算与分析。能够在数据到达系统后立刻进行多场景,多维度的风险分析, 并且关联前后到达的数据从时间序列上观察安全风险, 在检测到高风险时自动触发安全防御机制,并能将风险评估时延控制在毫秒级, 真正做到实时分析,实时防御,实时查询。

    此外, 极盾析策还内置一套机器学习模块, 能够将安全运营专家经验和人工智能相结合, 对隐蔽且持续多变的安全威胁进行多角度分析, 自动适应个性化的网络环境, 并不断优化自身的安全防御机制。

    先发制人

    当企业安全运营人员面临永无止境的安全挑战,就需要一种新型方法来进行检测和响应,针对重要的外部威胁采取措施,集中检测并制定对策。根据对情况(身份、设备、数据敏感性、漏洞、威胁情报)的风险评估确定优先级,前瞻性地防止攻击,实现先发制人并提高生产效率。

    当极盾析策在企业平台上进行部署以后,可有效增强企业的安全架构以及应对威胁的防护能力。


    关于极盾科技

    杭州极盾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5月,创始团队来自阿里、美团点评、同盾等国内顶尖的互联网和独角兽企业。目前极盾科技已接受由同盾控股投资的千万元天使基金。

    伴随着各行业数字转型的深入,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企业安全防护的基石。极盾科技致力于利用先进的机器学习,实时计算,知识图谱等技术,将丰富安全运营经验与海量数据分析能力深度融合,从以人为本的高维安全视角出发,帮助企业有效降低安全运营成本,快速提升企业安全防护能力。


    ]]>
    一家印度钢铁厂是如何利用数据的价值以及赢得全球赞誉的 Sat, 27 Jul 2024 15:54:55 +0800 塔塔钢铁公司(Tata Steel)的印度卡林加纳加工厂将钢水铸成固体钢材之前,一线操作人员会使金属进入一个称为过热处理的流程,这是将钢水加热至合适温度以进行铸造所必需的过程。过热处理可能是一个很难正确操作的过程。钢在过热处理流程中会达到1600摄氏度以上,理想的温度范围仅为15摄氏度。如果钢材出来的温度过高,则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放慢铸造流程。如果钢材的温度不够高,则在其被铸造成型之前就发生“凝固”,这会影响其质量。

     

    二次冶金站的一线操作人员习惯于基于过去的经验来操作该过热处理流程。他们会参考保存有标准公式的控制系统的提示信息,然后决定使用哪些设定值,以使钢材温度最终达到目标范围。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会将每三批钢中的两批加热到最佳温度范围。该“成功率”使他们每天可以完成25次“加热”,但这也留出了提升的空间。将成功率提高到85%左右,这会导致每天可加热28到30次,足以将产量提高大约8%至12%,即每天600至900吨。

     

    这一机会对于工厂经理来说很重要,他们已经被要求通过高级分析技术来提高工厂绩效。在2017年初,他们制定了一个构建分析模型的计划,这将帮助一线操作人员从过热处理流程和其他几项操作中获得更好的结果。塔塔钢铁公司和麦肯锡公司(McKinsey)的数据科学家利用该工厂的历史信息来构建和“训练”过热优化模型,该模型会检查实时运行数据,并会推荐有助于提高成功率的流程设定值。此外,管理人员还安排了一些员工去接受数据科学、数据工程和其他高级分析学科的课堂培训。

     

    最初,该过热模型给出了可持续提高成功率的一些设置。但由于客户的钢铁订单种类开始不同于该模型的训练数据中记录的订单种类,因此该模型开始产生错误的建议——一线操作人员不再遵循这些建议。那些参加过课堂培训的员工试图修复该模型,但发现问题过于复杂,而无法使用他们学到的基本技能予以解决。在该工厂中其他地方使用的该模型也遇到了类似的困难。

     

    尽管遭遇了挫折,管理人员还是看到了高级分析模型如何降低成本和提高产量。管理人员还意识到,仅靠课堂培训并不能使员工维持这些绩效的提升。管理人员得出的结论是,公司需要进一步培养员工的分析技能,并改变他们的工作方式。他们的见解得到了回报。通过培养这些能力,该工厂使其绩效提高到世界一流水平,并在2019年7月赢得了世界经济论坛的赞誉,成为44家在采用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方面处于灯塔地位的公司之一。

     

    为分析技术做准备,远远超前于时代

     

    塔塔钢铁公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培养卡林加纳加工厂的分析能力,这可以追溯到高管们在2005年做出的一项决定,当时该工厂正在进行初期设计和建造。当时,分析技术距离实际应用到业务中还需要数年时间。尽管如此,塔塔钢铁公司的高管仍在考虑是否应该为工厂配备一些仪器和传感器来监控设备和流程。

     

    他们的决定还不像现在这样明确——如今,遥感设备已不那么昂贵,并且先进的分析技术已被广泛采用。但一些高管和经理已预见到,花钱购买数据收集设备将是值得的,尽管当时还不清楚如何使用这些数据。该工厂时任电气维护负责人阿米特·库马尔·查特吉(Amit Kumar Chatterjee)是推动进行早期投资的人之一,甚至他也承认,当时还不清楚高级分析技术的潜在应用。

     

    “除了可能用于自动过程控制之外,我们没有想过如何使用这些数据。我们生活在物理学的世界中,其中经验和方程式最为重要。数据科学甚至还没有出现,”查特吉说。甚至工厂设备制造商也拒绝增加仪器。“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认为在那个阶段应该安装传感器,因为我们认为,当我们清楚数据的用途之后,再去安装传感器会变得困难得多。”

     

    到2010年代中期,卡林加纳加工厂的领导们开始仔细研究如何利用工厂传感器所收集到的数据。2015年,塔塔钢铁公司总经理纳伦德兰(T. V. Narendran)制定了一个10亿美元的成本优化目标,并呼吁公司各工厂的负责人为实现该目标制定一个路线图。他建议,提高绩效的一种方法是利用数字技术做更多的工作。硬件和数据科学领域的进步使企业能更容易获取大数据集,发现一些模式,并做出预测,以帮助他们提高绩效。

     

    卡林加纳加工厂的领导们对其工厂如何应用数据科学展开了自己的调查。2016年,他们前往德国,参观了科技初创公司和大型知名企业,以进一步了解数据科学可以做什么。次年年初,该工厂的领导们决定在卡林加纳加启动一项高级分析项目。

     

    启动分析技术转型

     

    卡林加纳加的高级管理人员决定在几个试点项目中尝试使用高级分析技术。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中,管理人员和运营专家与麦肯锡公司专家合作,找到了十种分析技术的可能用途,然后选择侧重于其中三个用途——其中一个涉及工厂二次冶金站的过热处理流程。管理人员希望构建一个高级分析模型,可以评估工厂内的运行条件,然后计算出过热处理流程中需要施加多少热量,以使钢材能达到目标温度范围。

     

    研究过热模型的团队试图找出哪些变量是钢材最终温度的最重要决定因素,从而了解操作人员该如何提高成功率。他们汇总了两年的工作数据,这些数据是由传感器生成或在日志中由手工记录的。数据科学家编写了一些算法使关键因素相关联:钢材到达二次冶金站时的状态测量,操作人员在过热处理过程中要调整的设备设置,以及在工作周期中不能进行调整,但可能会随着时间而改变的其他设置(例如最大氧气流量,受到已安装的设备限制)。

     

    两周后,该团队建立了一个模型,该模型能够以75%的准确率预测一组建议的设定值是否会使钢水在所需温度范围内到达铸造站。其他两个试点项目团队也建立了一些具有相似可靠性的模型。尽管这些模型尚未在工厂车间进行测试,但初步结果已使卡林加纳加工厂的领导们信服,扩大了分析工作规模,并创建了员工会实际使用的一些模型。

     

    2017年9月,领导们提出了五个运营领域,他们希望在这几个领域提升工厂的关键绩效指标(能耗、生产量、质量和利润),并认为分析技术会有所帮助。他们决定将过热模型的工作继续推进至项目的第一个完整阶段。这五个领域有可能每年总共提高1000万美元的利润。

     

    不断提升

     

    随着运营团队和分析专家建立第一阶段的模型,卡林加纳加的领导们启动了一项工作,开始对约130名员工(其中包括四分之一的管理人员)进行分析技术的培训。通过与麦肯锡公司的合作,该工厂建立了一个入门级分析学院,配备了15名教员,并为五个岗位角色设计了50小时的课程:数字大使、项目负责人、业务转型总监、数据科学家和数据工程师。学员们根据自己的岗位角色职责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

     

    尽管第一阶段的那些模型在一段时间内运行良好,但由于工厂中的运行条件与模型最初进行优化的条件发生变化,这些模型开始出现问题。曾在该学院学习过的员工试图修复这些模型,但无法利用他们当时所学的基本方法来完成这一工作。他们还没有在分析项目上做过学徒,这会给他们提供一些具有实践经验的再培训模型。他们只是需要在更现实的环境中接触分析技术。

     

    一线操作人员在尝试开始使用这些模型时,挑战也随之而来。卡林加纳加的高炉操作主管Shailendra Rai回忆道,操作人员从未对设计用于提高高炉稳定性的模型感到满意:“大多数人要花20或30年的时间来学习如何操作高炉。他们认为该模型会是一个神奇的解决方案。但当该模型的初期产量与他们的想法不符时,他们无法理解原因。他们不相信该模型是可行的,也不给予支持。”

     

    加倍提升能力

     

    模型构建工作证实了卡林加纳加的领导们所期望的那样:分析技术可以带来显著且有价值的绩效提升。分析技术还说服领导者对员工的能力做进一步的投资,这样他们就能够维持绩效的提升,并将分析技术应用于其他领域。在2018年年中,领导们选择启动该项目的第二阶段,在该阶段,分析专家和一线操作人员在麦肯锡公司的帮助下开发和实施一些模型,以帮助他们做出决策,并接受分析技术方面的实践培训。

     

    对于构建过热模型的团队,塔塔钢铁公司的分析专家们对他们在该学院学过的技能参加了复习课程。然后,他们被指派与麦肯锡公司一些有经验的从业者合作,执行某些开发任务——增强用户界面功能,简化数据库,重新训练模型,部署新的建模技术和方法。通过让员工从事这些实际工作,管理人员就使他们具备自行创建分析模型的能力。

     

    分析专家还花了更多时间与控制二次冶金站过热处理流程的员工一起工作。他们询问了有关该流程的更多问题,以对模型进行微调。专家们观察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并与他们讨论了如何使模型更易于使用。操作人员列举了分析团队已帮助解决的许多困难,从计算机硬件的故障到用户界面过于复杂。分析团队解释了他们如何开发该模型,以及该模型如何工作,因为他们希望操作人员能够相信模型所提供的建议。

     

    “卡林加纳加的所有员工都接受过培训,可以根据他们的经验做出决定。当出现问题时,他们会尝试使用物理方程式来解决——投入原材料和热量,获得一定的产出量。他们确实会查看数据。但利用数据科学,他们能够比我们利用物理科学将更多的数据点联系起来。即使他们没有物理方程式来解释为何会发生某些事情,他们仍然可以通过数据来弄清楚。这是一个必须建立起来的新的信念体系,”查特吉说。

     

    大约六个月后,过热模型团队构建了一个能够推荐处理流程设定值的模型,该设定值可将过热处理流程的成功率提高到90%。现在是时候让一线操作人员开始常态化使用该模型了。管理人员会跟踪谁使用了该模型,谁没有使用,并为那些最忠实的使用者所取得的业绩进行庆祝。在几个月内,员工们从遵循该模型所提供的60%的建议上升到85%。

     

    扩展分析技术的规模

     

    当第二阶段结束时,工厂领导层再次提高了标准。他们呼吁开始第三阶段,在该阶段中,塔塔钢铁公司的员工将选择、领导和交付与工厂主要领域(核心流程、电力和公用设备)相关的分析项目。麦肯锡公司的顾问将在以员工为主导的项目团队中担任指导角色。为了集中精力,这些团队为25以上的绩效指标设定了改进目标,例如该厂高炉每天生产的生铁吨数。由于其中一些指标与过热处理流程有关,因此再次成为分析工作的优先事项。

     

    工厂的分析专家当时已经掌握足够多的数据科学知识了,可以负责过热模型。他们缩小了目标温度范围。他们还能够预测二次冶金站和铸造站之间将发生多大程度的冷却过程。这有助于操作人员更好地控制转移过程,提高产量。一线操作人员更加严格地遵循了该模型的建议。因此,该过热模型使每年的成本节省了400万美元,这也是该分析项目最初所预估的数值。

     

    在工厂其他地方也产生了类似的收益。对于超过25个绩效指标中的每一个,团队至少实现了80%的预定改进目标。他们的工作创造了7,000万至8,000万美元的价值,并使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1)提升了2-3个百分点。2019年7月,世界经济论坛宣布,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一个独立专家小组已认定卡林加纳加工厂的数字化成就处于领先地位,并将其命名为灯塔工厂,这使其成为印度第一家这样的工厂。

     

    放眼未来

     

    卡林加纳加工厂现在拥有30多名分析专家,其中包括数据科学家和业务转型总监。最有经验的人员已成为内部讲师和教练,负责帮助其他同事学习数据科学、业务案例开发和其他关键领域的新技能。

     

    分析学知识也渗透到工厂的日常工作中,改变了许多员工解决问题的方式。正如高炉操作主管Shailendra Rai所说:“如果您与五位高炉操作人员交谈,他们对于如何解决问题会有五种不同的看法。在某种程度上,所有这五种看法都是正确的——每个人的说法都是基于他们自己的经验。但是借助分析模型,人们变得更加以数据为导向。他们无需争论正确的答案,而是可以深入挖掘数据,然后找到答案,并创建一个分析模型来提供决策支持。”

     

    有了这些能力,管理人员已经设计出20多个其他用例,而且正在加强那些已部署分析技术的环节的使用工作。对于塔塔钢铁公司的卡林加纳加工厂而言,分析技术已不仅仅是一个回答问题的工具——它已经是该工厂运营和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为企业网D1Net编译


    ]]>
    数字化转型的四个战略问题 Sat, 27 Jul 2024 15:54:55 +0800 企业是否将用户体验放在数字化转型的首位?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之前需要解决有关变更管理、内部支持者、培训以及衡量成功的问题。

    在过去一年中发生的疫情使流程的现代化和数字化的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凯捷公司日前对1,000多家大型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67%的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和尝试有关数字化工具的新想法,而2018年这一比例只有35%。尽管许多企业都在推进其数字化转型计划,但并非所有公司都必须采用新的数字化工具。

    即使是最好的企业工具,其有效性也取决于它的使用方式,因此任何一个数字化转型策略都必须首先确定用户体验的优先级,然后评估相关工具和功能。企业为了确保自己的数字化转型工作为长期成功做好了准备,需要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1.变更管理沟通是否有效?

    当数字化转型计划失败时,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沟通效率低下。企业员工如今需要使用多种通信工具进行沟通,其中包括电子邮件、Slack、Zoom以及大量SaaS应用程序,以便与同事协作并获取工作所需的信息。

    引入新的数字工具很容易让员工感觉像是另一个用于管理和保持更新的应用程序。员工经常花费更多时间寻找对他们工作至关重要的信息,因此,强调采用某些工具改进工作流程并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计划相结合的原因非常重要。

    变更管理沟通应该简单明确、面向目标,并以用户为中心。每位员工都应该了解数字化转型将使他们工作和生活更轻松。如果能通过清晰的沟通帮助员工理解数字化转型背后的原因,那么其采用就变得容易多了。

    2.谁将成为企业的内部支持者?

    获得内部认可是数字化转型和采用策略中最重要的方面,促进推广和应用的最简单方法是确定内部支持者。明确定义负责实施新工具或流程将有助于激励团队工作,以确保在整个组织中都优先考虑采用这些工具或流程,还将有助于弄清员工可以在哪里获得指导。

    更广泛地说,企业的执行团队应该作为数字化转型的支持者,并且不要低估企业高管之间的清晰沟通对数字化转型建立支持的重要性。确保与企业高管经常沟通,可以促进对数字化转型过程的参与和保持工作热情。

    3.企业将如何有效地培训内部团队?

    对团队进行新流程和工具的培训,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找到更好的培训方式很重要,不仅要确保数字化转型成功,还要确保培训真正有效,并确保获得员工的支持。建立有效的培训计划是企业向员工展示对他们的成功和职业生涯进行更广泛投资的一个很好方式,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无论是通过实践来进行培训,还是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复制真实场景,或是利用旨在加强员工工作流程中培训的数字支持工具,员工都必须有效学习相关知识,并认为获得信息是直观和无缝的。除了制定实施计划之外,需要设计一个持续的学习路线图,其中包括对新员工全面的入职培训以及对现有员工的持续学习和培训。

    4.企业将如何衡量成功?

    最后,企业需要围绕其数字化转型战略设定可衡量、可实现的目标。不同的工具或组织之间看起来有很大的不同,但如果每个用户都了解如何评估数据化转型工作,那么就会提高采用率。另一个优点是,以后进行适应和调整将会更快更容易。

    每个新的数字化流程都应为其应用附加一些相关的衡量标准,无论是通过使用应用程序固有的内置分析功能还是通过利用第三方工具。企业需要考虑开发、实施和分析量化指标,这些指标使企业能够实时评估工具的使用效率以及持续使用的能力。

    在任何一个数字化转型战略中,对过程和痛点进行思考往往是一个被忽视的部分。如果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优先考虑员工的体验,并就其变革管理计划、内部拥护者、培训和衡量成功提出并解决这四个关键问题,那么其战略更有可能获得长期采用,并满足业务需求。

    本文为企业网D1Net编译


    ]]>
    2021年值得关注的7个主要SD-WAN趋势 Sat, 27 Jul 2024 15:54:55 +0800 随着SD-WAN技术在2021年继续发展成熟,该技术在集成远程访问、自动化和多云连接方面的支持有望得到更多的改进。

    软件定义WAN仍然是增强用户体验(UX),提高安全性,以及提供与基于云计算的应用程序的连接的一项关键技术。

    随着SD-WAN的成熟,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以提供用于远程访问的选项,支持物联网连接,链接到安全访问服务边缘(SASE)架构,并提供SD分支(SD-branch)功能。它与行业领先的IaaS和SaaS应用程序链接的能力,以及整体管理和编排功能(特别是基于云计算的智能和自动化,易于安装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不断提高。

    SD-WAN在2020年的发展

    SD-WAN在2020年的市场收入继续增长,但由于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其收入增长正在放缓。一些组织已经放慢了IT投资的步伐,特别是在目前没有多少员工在办公室的分支机构工作的情况下。很多的分支机构都是受到疫情严重影响的垂直行业,其中包括酒店、旅游、零售和餐馆。这也会影响一些组织采用SD-WAN升级分支机构IT的计划。

    SD-WAN市场在2020年继续得到巩固,例如HPE公司收购了Silver Peak,Palo Alto Network公司收购了CloudGenix。现在处于市场拓展阶段,大型网络、IT和安全供应商提供了绝大多数SD-WAN技术。

    2021年值得关注的SD-WAN趋势

    以下是SD-WAN开发企业网络团队在2021年应该关注的七个关键领域:

    (1)现在需要集成远程访问

    2020年发生的疫情表明,大多数远程工作者可以在家中高效地工作。展望未来,调研机构Doyle Research公司预计,未来全球将有数千万工作人员至少在一周的一半时间中开展远程工作,以消除通勤时间,更好地安排工作时间或完成工作。

    许多IT组织现在都在优先考虑为这些员工提供精简、安全的访问。目前的VPN技术并不是一个良好的长期策略。IT组织正在寻找与持续安全性集成的远程连接选项,如SASE架构。

    SD-WAN提供全面的技术,能解决家庭办公室在可靠性、延迟和性能方面的挑战。它还提供了防止可能导致敏感数据丢失的恶意软件和网络钓鱼攻击。许多SD-WAN提供商都整合了零信任网络访问(ZTNA),以进一步提高其远程访问能力。

    (2)SD-WAN符合SASE

    SASE这一术语在2020年风靡一时,它表明云计算中网络和安全功能的融合。数十家网络和安全供应商(其中包括大多数主要的SD-WAN供应商)现在都声称提供SASE功能。

    在这一点上,SASE更像是一个未来的架构,而不是一个产品,大多数现有产品在SASE特性列表的某些方面都有一些缺点。大多数IT和安全组织继续依赖其现有的分层安全产品战略,例如,下一代防火墙、应用程序交付控制器、安全Web网关、云访问安全代理(CASB)、身份、安全信息、事件管理(SIEM)和ZTNA,这为网络、应用程序和数据提供保护。

    到2021年,SD-WAN供应商将继续增强和扩展其网络安全产品,包括远程访问、ZTNA、CASB和SIEM功能。他们还将提高跨远程连接、分支、LAN和WAN访问设置统一安全策略的能力。这些产品可能会添加到已安装的网络安全策略中,而不是取代它们,尤其是在大型组织中。

    (3)SD分支的增长

    SD分支通过在易于部署和管理的统一平台中将WAN连接(即SD-WAN和路由)与网络安全性和LAN / Wi-Fi整合在一起,简化了网络操作。

    一些SD-WAN供应商在SD分支投资方面一直积极进取,例如包括HPE Aruba和Fortinet,但其他供应商则采取了观望的态度。随着SD-WAN供应商不断创新其平台,他们将越来越多地在其产品中增加SD分支功能。SD分支作为分支机构运营的多合一选择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Doyle Research公司预计SD分支的市场规模将从2021年的数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数十亿美元。

    (4)5G成为可行的SD-WAN链接

    5G蜂窝网络现在可提供与许多宽带互联网服务同等的连接速度。它们易于配置,并能快速扩展新的分支机构位置。在2021年,越来越多的组织将5G作为SD-WAN连接之一,以实现备份和可靠性。随着5G竞争的加剧,无限数据计划的成本将下降,从而使5G WAN连接更具吸引力。

    (5)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SD-WAN供应商一直在谈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将如何使他们的网络自动化,但实际的实现并不令人满意。2021年期间,供应商将开始兑现其承诺,为其SD-WAN产品和服务改进自动化。他们的目标是提供一个统一的平台,用于集中控制安全策略、服务质量、应用程序、用户和设备;使IT运营商能够在端到端的基础上确保服务质量(QoS);并快速识别和纠正应用程序的速度放缓。

    (6)多云连接得以改善

    随着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转向IaaS和SaaS平台,企业必须提供从分支到特定的基于云服务的简化互联网接入。SD-WAN提供商已与行业领先的IaaS提供商和一些SaaS平台(如Microsoft 365)合作,以简化访问并加速连接。

    在2021年,SD-WAN提供商将通过提供更精细的访问控制并提高服务质量(QoS)可靠性,继续加强其云计算合作伙伴关系。当IaaS提供商在其边缘计算策略中建立本地服务点时,SD-WAN供应商将提供流量管理,以确保流量流向最佳的网络服务提供点(PoP),以确保一致的服务质量(QoS)。

    (7)托管服务的增长

    首次采用SD-WAN的浪潮是由行业领先的组织推动的,这些组织与内部IT团队一起实施了该技术。作为管理服务销售的SD-WAN的普及将促进第二次采用浪潮。

    托管网络服务是IT组织将为其分支机构和数据中心提供连接的挑战外包的一种流行方法。实施和集成SD-WAN仍然很复杂,特别是对于中小组织和那些采用精益IT理念的组织而言。作为托管服务提供的SD-WAN消除了许多部署障碍,非常适合IT外包策略。

    本文为企业网D1Net编译


    ]]>
    谷歌云公布数据中心区域的碳排放绩效并为客户提供投资信息 Sat, 27 Jul 2024 15:54:55 +0800 据行业媒体报道,谷歌云日前公布了其所有数据中心区域的碳排放状况,从而继续推动气候变化,以便客户了解可以在哪里更好地进行投资。

    谷歌公司在去年9月做出了全天候无碳的承诺,承诺到2030年,该公司在世界各地运营的数据中心业务将使用无碳能源。这一承诺被谷歌公司称为“迄今为止最雄心勃勃的能源目标”,该公司在2017年首次实现碳中和。

    谷歌云24个数据中心区域的碳排放数据显示,目前的情况有些复杂。对于人们来说,衡量碳排放最容易理解的数字是无碳能源百分比(CFE%)。从本质上说,数据中心在运行时间采用的是无碳的电力。

    谷歌云在欧洲地区的数据中心区域的表现最为一致,所有的CFE都在50%以上。芬兰的Europe North 1数据中心的CFE为77%,没有对苏黎世运营的数据中心进行分析。北美数据中心区域的表现很不一致,例如位于美国俄勒冈州的US West 1数据中心的CFE为89%,Sao Paulo数据中心的CFE为87%,南卡罗来纳州US East 1和拉斯维加斯的US West 4 的CFE分别为19%和13%。

    显然,这是一项正在进行的工作,谷歌云三分之一的数据中心并没有提供可用于计算指标的每小时能源信息。为了计算网格碳排放强度,所有数据中心区域采用评分的方式,CFE中表现较好的数据中心得分较低就不足为奇了。例如苏黎世的数据中心在这一指标上得分最低,只有29分;Sao Paulo数据中心为109分,欧洲其他地区的数据中心平均为285分,亚太一些地区则突破了700分。

    但是,即使这些评分可能引起人们的质疑,也应该关注谷歌云对其开放性的承诺。该公司最近的财务业绩首次公布了损益,而不仅仅是收入部。其结果是该公司2020财年亏损56.1亿美元。

    该公司在博客中指出,需要记住的是,需要采用更多的可再生能源。通常提高云计算应用程序的效率可以转化为减少能源消耗,并减少碳排放。此外,需要尝试采用无服务器产品,这些产品会根据工作量自动进行扩展,并充分利用针对计算实例的合理化建议。

    本文为企业网D1Net编译


    ]]>
    亚马逊从Salesforce挖回公司老将,接替AWS负责人 Sat, 27 Jul 2024 15:54:55 +0800 3月24日,当地时间周二美国电商亚马逊宣布亚当·塞利普斯基(Adam Selipsky)将领导亚马逊云计算部门亚马逊网络服务(AWS)。


    据悉,塞利普斯基是亚马逊从Salesforce挖来的一名高管。随着亚马逊AWS负责人安迪·雅西(Andy Jassy)将接替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成为亚马逊首席执行官,塞利普斯基将从雅西手中接过AWS的管理权。而贝索斯将在今年第三季度担任执行董事长一职。

    现年54岁的塞利普斯基自2016年以来一直担任Tableau首席执行官,领导公司重启数据可视化软件业务。塞利普斯基在2019年以153亿美元的价格将Tableau出售给Salesforce。在加入Tableau之前,塞利普斯基是雅西在亚马逊云计算部门的得力助手,担任类似首席运营官的职位,负责该部门业务销售、市场营销、技术支持和客户服务。塞利普斯基是在2005年加入的亚马逊公司。

    雅西在邮件中表示:“他在AWS担任高级职位有11年的时间,非常了解我们的文化和业务。”雅西表示,塞利普斯基将于5月17日加入亚马逊,并在第三季度的某个时候担任AWS首席执行官一职。

    亚马逊AWS在2020年的销售额为450亿美元,主要面向其他公司和软件开发人员,在业内率先开展出租计算能力和软件服务的业务。与微软和Alphabet旗下谷歌等云计算竞争对手相比,亚马逊AWS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亚马逊的大部分营收都来自AWS,这让公司可以毫无顾忌地在其他业务上押下重注。

    AWS销售和市场营销主管马特·加曼(Matt Garman)曾领导过大型工程和产品团队,此前外界普遍认为他可能是雅西的继任者。但塞利普斯基从亚马逊离职的五年前也有同样履历。在AWS成立初期,塞利普斯基经常是该公司云计算服务的代言人,常常向客户、投资者和记者解释为什么一家电子商务公司要开发商业云计算服务。无论是参加重要客户会议,还是去实地考察,塞利普斯基和雅西经常结伴出行。

    “这绝对是正确的选择,”西雅图马德罗纳风险投资集团(Madrona Venture Group)董事总经理马特·麦吉尔韦恩(Matt McIlwain)说,他一直在追踪亚马逊的崛起。“AWS现有的高管团队中有一些了不起的人,但我认为目前还没有人能准备好承担这个角色。”

    Tableau发言人表示,马克·纳尔逊(Mark Nelson)将接替塞利普斯基担任首席执行官一职。纳尔逊此前是Salesforce部门负责产品开发的执行副总裁。(网易科技 辰辰)


    ]]>
    八卦AWS新CEO Adam Selipsky不为人知的故事 Sat, 27 Jul 2024 15:54:55 +0800   

      自从亚马逊的CEO Jeff Bezos决定卸任,让AWS的CEO Andy Jassy接任以来,谁接任Andy自己的职位就成为了最大的疑问。今天这个疑问揭晓了,原Tableau的CEO Adam Selipsky接任了。

      Adam Selipsky并非是AWS是新人,在跑去Tableau做CEO之前,他在AWS做了11年,最后做到了副总裁。他很长时间在AWS里面是负责Marketing, Sales,和Support。

      他在AWS的经历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有一件事情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大约是2017年的时候,国内前三甲的某云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来西雅图,通过一些关系联系到我,想和我单独约个饭,聊聊我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这顿饭吃起来的时候,我基本上没怎么说话,饭桌上4个人,一个是我认识的,前微软某个高级别的大佬,两位是国内某云的主要负责人和其小弟。全程上基本上是我听大佬在熏陶。

      这里面大佬提到了一件事情,说某云曾经特别想挖Adam Selipsky过来,因为按照大佬对国外主要云厂商的主要领导的研究,这位Adam是一个极具战略眼光, 非常牛逼的人。挖到他,某云在国内国际上都能所向无敌。

      这个时候的Adam Selipsky已经成为我的大老板,Tableau的CEO,而我也还在Tableau里面搬砖。说实话,以Adam在Tableau的那几年,主要是我在的那两年,我真的没有看出来他到底牛逼在什么地方。我没看出来,大佬却看出来了,肯定是我段位不够。但是我们可以继续八卦一下Adam在Tableau的一些事情。

      话说2016年上半年的某天,在财报以后,当天有两个股票跌了超过50%,其中一个是Tableau,一个是LinkedIn。后者半年后被微软买了。那个时候Tableau内部是一片鬼哭狼嚎士气低下。我也不能免俗。

      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宣布,要给Tableau找个更牛逼的有经验的Sales的主管。除此之外,大家并没有见到公司采取其他行动稳定人心。LinkedIn的老总对比一下,宣布自己的钱都用来补贴员工了,虽然是做做样子,起码也是做了样子。

      没过多久,突然内部开了一个会,这个会很紧急和吃惊,CEO通过电话连线,人未出镜只听到声音的宣布,公司打算换个CEO。Adam Selipsky就成了Tableau的新CEO。急匆匆的来了。

      Adam Selipsky给人的感觉就是不像老CEO那样擅言辞。当时谣言很多,有说法是大股东逼迫创始人退位,也有说法是创始人自己觉得力不从心想见好就收。

      2016同时发生的还有一件事情,维基解密的一篇PPT解密说,Salesforce想买买买,其中candidate之一就是Tableau。所有又有谣言说Tableau和Salesforce交谈过想把自己卖了,但是对方不肯出一个好价钱,创始人又舍不得卖。于是,创始人和大股东投资者们决定请个人过来,把公司整理一番,整理的卖相好点,可以卖个好价钱。

      Adam Selipsky刚来Tableau的一段时间,大概是忙着交接,我们并没有见到特别大的变化。但是当时有件事情给员工感觉不好。股票都跌成屎一样了,也没见公司给大家补偿一下股票之类的。所以士气低下,有不少人就开始在外面面试,公司的招聘则相对停滞了。

      这之后发生了一些事情,Sales的老大给换掉了。Development的老大也给退位了,找来了Concur的CTO,一个叫Nelson的人来接班。他也找来了AWS的HR的大佬接管了HR部门等等。

      Adam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各种清理老人。在Adam接任CEO大约两年的时间里,Tableau的老的VP层面的人基本上全部都给清理走了。清理人的同时也提拔人。总之很大程度上把高层都洗了一遍。

      除了洗高层以外,公司中低层也很动荡。公司很多牛逼的人先后都走了。当时有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公司特别不愿意招有经验的engineer,而更愿意招刚从大学毕业,或者没什么经验的。所以往往发生了走了一个有经验的人,招进来一个没经验的,走了一个有经验的,又招一个没经验的。这使得公司的平均开发年龄在下降,公司的平均开发水平也在下降。

      这种百思不得其解的做法,现在回头看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公司在那个时候,需要成本控制,让账面变得更好看,在不影响整体开发人员个数的前提下,减少开发的支出。

      Adam Selipsky当然也还做了很多我看不到的事情。但是总体来说,我觉得他聚焦在了如何控制成本,以及大规模的清洗并赶走老的中高层这两件事情上。

      至于那几年中低层员工的实际状态,和公司是不是真的开发了多牛逼的产品,那都是没有的。实际情况是有能力的,牛的人都纷纷的走了。新的没经验的人进来了。

      这种变化直到我离开Tableau都是不太能够理解的。没看出来这是一个想好好经营公司的做法。当然我从下往上看,其实根本看不到什么战略意图。

      而后来2019年的时候,Salesforce宣布收购了Tableau,以一个很高的溢价的时候,之前很多不清楚的事情,瞬间就在我脑子里回放,变得清晰了。Adam Selipsky很好的执行了他作为CEO的任务,把公司整理好,卖个好价钱。

      Adam Selipsky把公司卖了以后估计就想好了退出策略,至于是不是去AWS那估计不是他当时能够预料到的。一般来说收购以后,CEO要留一段时间,以便新的公司完成收编,近两年的时间,也帮助了Tableau被顺利的收编和整合。

      我不清楚当初招聘Adam Selipsky的时候,是不是有这样的条款,如果公司卖了多少价格,他就能拿多少好处,如果公司卖多少价格,他就可以拿更多的好处。

      但是收购协议的确透露了玄机。当初披露的收购协议里有针对Adam Selipsky的条款:简单来说,他的所有股票,都不再有期限的限制,立即解禁给他。为什么有这个特别的条款,当时我就在想,他肯定是准备随时跑路了。而收购协议居然愿意专门给这个条款,弄不好当初招他进来的时候就有一些不知道的协议。

      不管怎么样说,在Adam Selipsky把公司整好,卖个好价钱的那两年,作为Tableau员工,如果不是想混吃等死的,多半过得不是很愉快。毕竟这个CEO完全不想在这方面有什么实质的作为。

      所以CEO是公司的CEO,有时候,是会和员工站在对立面的。Adam Selipsky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好例子。他可能是个好的CEO,但不妨碍我讨厌。


    ]]>
    UiPath收购Cloud Elements 扩展基于API的自动化功能 Sat, 27 Jul 2024 15:54:55 +0800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企业软件公司UiPath日前宣布已收购拥有开创性API集成平台的Cloud Elements公司。通过此次收购,UiPath继续在自动化市场引领创新,这被认为是首家在单一平台上提供基于企业级用户界面(UI)及API自动化功能的供应商。这意味着UiPath客户可以灵活使用基于UI及API的最佳自动化组合来实现流程自动化。

    UiPath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Daniel Dines表示,“通过更轻松、更快捷地部署自动化,UiPath平台有能力显著改善现代企业中某些非常昂贵和耗时的活动。收购Cloud Elements只是一个例证,说明我们正在打造一个灵活、可扩展的企业级平台,以帮助客户成为全面自动化企业。”

    Cloud Elements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Mark Geene表示,“企业自动化需要实现企业连接。将我们的API集成和管理能力与UiPath强大的产品结合起来,可以增强企业连接性,扩大全球企业自动化项目的范围和效率。”

    为了实现自动化的最大优势,企业通常需要一个统一的、多功能的基于UI及API的自动化方法。UiPath如今提供业界领先的UI自动化功能,可与包括ERP和CRM在内的各种云端和本地应用进行基于API的原生集成。此次收购加速了UiPath帮助客户实现全面基于API的自动化能力。

    • 加速:Cloud Elements为UiPath带来了200多项全新的原生集成,并实现了新功能,例如根据事件的发生触发自动化流程的能力。此外,广泛和规范化的集成方法有助于客户更快地开发自动化流程,进一步增强UiPath为企业带来的强大的时间价值主张。

    • 灵活性:UiPath客户可以灵活使用基于UI及API的最佳自动化组合来实现流程自动化。Cloud Elements实现了全平台范围内的原生集成,在自动化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可以访问,并让所有用户—从IT专业人员到RPA开发人员到平民开发者—都能利用广泛的自动化组件库。

    • 治理:Cloud Elements功能扩大了基于API自动化流程的企业治理,确保围绕API使用的标准实践可以实施和执行。

     UiPath长期以来一直拥护开放的生态系统,这一点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UiPath产品与工程执行副总裁Ted Kummert表示,“我们在API集成方面的投资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与常用的企业系统建立了原生集成。随着我们的客户越来越多地使用UiPath平台,快速扩展这些集成的需求成为众望所归。与一家成熟的API集成平台公司合作,加速了我们在基于API集成领域的计划,并带来了相关的专业知识。这意味着UiPath客户现在可以灵活地同时使用UI和API自动化功能实现无缝自动化。”

    Cloud Elements拥有广泛的客户群,包括SAP、Capital One、DocuSign、iCIMS、FIS、Axway、PaySimple、TeamPay、Dun & Bradstreet和Xerox等领先企业。

    顾问

    Cooley LLP担任UiPath与该交易有关的法律顾问。GrowthPoint Technology Partners, LLC担任Cloud Elements的财务顾问,Bartlit Beck LLP担任其法律顾问。


    ]]>
    GitHub Action + ACK:云原生 DevOps 落地利器 Sat, 27 Jul 2024 15:54:55 +0800 据信通院《中国 DevOps 现状调查报告(2020年)》显示,63% 的企业已经实践落地 DevOps,采用持续交付流水线打通开发、测试、部署和运维多个环节。但是依然有 20% 的企业反馈实践 DevOps 复杂,自建 Jenkins 需要自部署及插件运维,而 SaaS 化 CI/CD 工具又配置繁琐,希望有更轻量便捷的工具加速其转型落地。

    目前,阿里云与 GitHub 联合发布了快速部署至阿里云 ACK 的 GitHub Action Workflow。无需再自建部署维护 CI/CD 工具,基于开箱即用的 GitHub Action 及阿里云部署模板,即可实现 GitHub 代码变更后,自动应用打包构建上传阿里云容器镜像服务 ACR、快速部署至阿里云容器服务 ACK 的流程。本文将从 GitHub Action、阿里云容器服务及实践 Demo 来为您详细介绍。

    图 1 - GitHub Action 支持阿里云部署模板

    GitHub 与阿里云联合发布 GitHub Action Workflow

    1. 关于 GitHub Acticon

    图 2 - GitHub Action 首页

    GitHub Action 是 GitHub 2018 年 10 月推出的内置持续集成工具,简化自动化构建、测试、部署的流程。GitHub Action 通过将持续集成的原子操作封装成 Actions,再基于 Workflow 流程定义,将多个 Action 组装成可复用的模板,实现 GitHub 事件更新后自动触发执行 Action 流程。

    GitHub Action 有以下特点:

    • 开箱即用:GitHub Action 是 SaaS 化托管服务,可通过声明指定在 GitHub VM 或者容器内部执行任务,保障业务高峰时期的弹性扩容。同时,也支持添加您自主托管在云上或者 IDC 的机器来执行任务,定制任务执行的环境。

    • 灵活便捷:支持 Linux、macOS、Windows 多平台,虚拟机及容器运行环境。支持 Node.js、Python、Java、Ruby、PHP、Go、Rust、.NET 等多语言和框架。支持矩阵构建,实现多平台多环境并行兼容测试,提高软件测试集成效率。

    • 限额免费:GitHub Action 针对公开仓库及自主托管的 runner 是免费的,针对其他 GitHub 规格有免费的存储及任务运行时长,超额后按量收费,具体收费信息参考:http://t.tb.cn/69r7pJmDOlTsLN724CgrlO。

    • 开放生态:GitHub Action 使用 YAML 脚本编写,它们可以像代码片段一样被编辑和复用。GitHub Action Marketplace 也提供了云厂商认证及三方提供的 GitHub Action 模板,您可直接使用或二次定制。

    GitHub Action 的核心概念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 Workflow:基于代码仓库的一次持续集成运行过程,可以设置定时或者由 GitHub 事件触发。Workflow 文件采用 YAML 格式定义,存放在代码仓库的 .github/workflows 目录下。一个代码仓库可以有多个 Workflow 文件,GitHub 识别到目录下的 .yaml 文件,就会并行执行这些 Workflow。

    • Job:一个 Workflow 由多个 Job 构成。默认 Job 会并发执行,也可以设置 Job 顺序执行,实现有前后逻辑依赖的 Workflow。

    • Step:一个Job 由多个 Step 构成。同一个 Job 下的 Step 会在一个 Runner 上执行,保证环境及数据的共享。

    • Action:一个 Step 由多个 Action 构成。Action 是独立的命令集,也基于 YAML 代码定义的,开发者可以像代码一样编辑、重用以及共享。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 GitHub Action Workflow 示例,定义了由两个 Step 组成的 Job。其中,第一个 Step 复用了社区的 actions/checkout@v2 模板,执行当前代码库的检出,第二个 Step 则直接执行了 Bash 命令。

    name: Greeting
    on: push
    
    jobs:
      my-job:
        name: My Job
        runs-on: ubuntu-latest
        steps:
        - name: Checkout
          uses: actions/checkout@v2
    
        - name: Greeting
          run: |
            echo 'Welcome to Alibaba Cloud!'

    GitHub 与阿里云联合发布的 GitHub Action Worflow,定义了多个 Step,支持快速构建及部署至阿里云容器服务 ACK。具体 Workflow 的定义,可参考链接:http://t.tb.cn/60eKsjLUTOKijV4NjGizeq。

    2. 关于阿里云容器服务

    如果说 GitHub Action 是实践 DevOps 的瑞士军刀,那么阿里云容器服务就是落地云原生 DevOps 的最佳界面,功能丰富又便捷易用。阿里云容器服务 ACK(Alibaba Cloud Container Service for Kubernetes)是全球首批通过 Kubernetes 一致性认证的服务平台,提供高性能的容器应用管理服务,支持企业级 Kubernetes 容器化应用的生命周期管理。ACK 在阿里集团内作为核心的容器化基础设施,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和经验积累,包括电商、实时音视频、数据库、消息中间件、人工智能等场景,支撑广泛的内外部客户的 双11 活动。同时,容器服务将阿里内部各种大规模场景的经验和能力融入产品,向公有云客户开放,提升了更加丰富的功能和更加突出的稳定性,容器服务连续多年保持国内容器市场份额第一。

    图 3 - 阿里云容器服务产品家族

    在应用管理领域,针对阿里的大规模实践和企业的丰富生产实践,阿里云进一步增强了可靠性、安全性,并且提供可赔付的 SLA 的 Kubernetes 集群 - ACK Pro 版。ACK Pro 版集群是在原 ACK 托管版集群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集群类型,继承了原托管版集群的所有优势,例如 Master 节点托管、Master 节点高可用等。同时,相比原托管版进一步提升了集群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调度性能,并且支持赔付标准的 SLA,适合生产环境下有着大规模业务,对稳定性和安全性有高要求的企业客户。

    在应用制品管理领域,面向安全及性能需求高的企业客户,阿里云推出容器镜像服务企业版 ACR EE,提供公共云首个独享实例的企业级服务。ACR EE 除了支持多架构容器镜像,还支持多版本 Helm Chart、Operator 等符合 OCI 规范制品的托管。在安全治理部分,ACR EE 提供了网络访问控制、安全扫描、镜像加签、安全审计等多维度安全保障,助力企业从 DevOps 到 DevSecOps 的升级。在全球分发加速场景,ACR EE 优化了网络链路及调度策略,保障稳定的跨海同步成功率。在大镜像规模化分发场景,ACR EE 支持按需加载,实现镜像数据免全量下载和在线解压,平均容器启动时间降低 60%。目前已有众多企业生产环境模使用 ACR EE,保障企业客户云原生应用制品的安全托管及多场景高效分发。

    如果你在容器镜像的使用方面有什么问题,欢迎点击填写调查问卷,我们将随机挑选 10 位参与者,赠送阿里云容器镜像服务(企业版)ACR EE 优惠券。

    基于 GitHub Action + ACK 构建云原生 DevOps 实践

    下面将基于 GitHub Action 演示,如何将一个简单 Nginx 应用打包成容器镜像,托管至阿里云容器镜像服务 ACR,再自动化部署至阿里云容器服务 ACK,快速便捷地实现 CI/CD 流程。GitHub Action Demo 地址参考:http://yli16.cn/LAZxC,您可以更新对应 Yaml 文件,实现自定义业务场景。

    图 4 - 基于 GitHub Action 的 DevOps 流程

    1. 前期准备

    • 开通阿里云容器镜像服务 ACR,创建命名空间及镜像仓库,参考文档。如果您有强安全及高性能分发需求,建议使用 ACR EE 企业版实例,参考文档。

    • 开通阿里云容器服务 ACK,在 ACK 上创建一个集群,参考文档。如果您有强安全及高性能需求,建议使用 ACK PRO,参考文档。

    • 开通 GitHub 并创建仓库,代码仓库中有业务代码也包含应用部署的模板 Yaml,可参考代码示例。

    2. 实践过程

    1)创建 Workflow

    在 GitHub 代码仓库中,点击 Actions 的 Tab 页面,会有基于当前 GitHub 项目内容推荐的 Workflow,选择部署至阿里云 ACK 的 Workflow 模板。

    图 5 - GitHub 仓库内置 Actions

    图 6 - 选择部署至阿里云 ACK 的 Workflow

    GitHub Action 默认会在代码仓库 .github/workflows目录下创建 alibabacloud.yml 文件。在 YAML 文件中定义监听代码发布 Release 事件,一旦事件发生就会自动触发后续集成部署的流程。您也可以搜索右侧市场中相关的 Action,自定义 Job 中的 Action 步骤。

    2)更新 Workflow 中变量信息

    在 Workflow 中定义了 env 环境变量,需要按照实际情况更新对应的地域、容器镜像服务、容器服务集群等信息。ACCESS_KEY_ID 和 ACCESS_KEY_SECRET 定义了阿里云账号 AK 信息,需要以密文形式设置在仓库对应的 Secrets 中。

    图 7 - 更新 Worflow 中对应的环境变量

    图 8 - 更新 Secrets 信息

    3)自动部署

    配置完成后,默认当有一个 Release 发布后,会自动触发 GitHub Action 执行任务。点击 Actions 按钮,可以看到对应的任务执行历史和详情。整个工作流是顺序执行的,一旦其中某个任务执行失败后,整个工作流都将终止执行。可实现容器镜像推送至 ACR 后,发现有高危安全漏洞,立即取消后续容器部署至 ACK 流程。当构建、安全扫描及部署流程顺利完成,则在 ACK 上会基于新的容器镜像生成一个 nginx 服务。将安全风险识别及决策内置全链路中,实践安全高效的 DevSecOps 流程。

    图 9 - Workflow 执行历史

    4)扩展

    您可以在 GitHub Action Marketplace 上寻找需要的 Action 任务模板,来实现自定义的 Workflow 流程。目前,GitHub Action 上已经有丰富的 Action 模板,覆盖了多种语言的代码依赖、代码集成、代码质量等多种场景。可以基于模板快速构建出一个支持多操作系统及多语言框架下的 Workflow 矩阵,并行测试项目的多个版本。

    图 10 - GitHub Action Marketplace

    指引云原生时代落地 DevOps 的新路径

    相较于传统的 Jenkins 工具,GitHub Action 是 SaaS 化托管服务,无需部署及插件运维。只需简单定义或复用官方 Workflow,即可实现便捷的 CI/CD 场景。相较于 Travis CI /Circle CI,GitHub Action 是 GitHub 推出的原生工具,集成体验及灵活性更佳,并且有更丰富的 Action Marketplace 生态支持,让用户可以更便捷复用及自定义 Workflow。

    如今 GitHub Action 也内置支持了自动构建推送阿里云容器镜像服务 ACR,自动部署阿里云容器服务 ACK 的 Workflow,指引云原生时代落地 DevOps 的新路径。希望可以帮助更多企业在享受云原生技术红利的同时,加速完成企业级的数字化转型和架构升级。

    作者 | 瑶靖

    阿里云云栖号


    ]]>
    2B 领域下低代码的探索之路 Sat, 27 Jul 2024 15:54:55 +0800 前言

    大家好,我是钉钉宜搭前端一个小团队的负责人天晟,在阿里做了五年的低代码。今天的分享我们不讲技术细节,主要会分享下我们这五年的探索过程和当前的市场分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个对低代码搭建不一样视角的认识。

    什么是低代码

    说起低代码(Low-Code)这个词,是在 2014 年,Forrester Research 第一次正式使用低代码来描述这个市场。国内也就是近几年开始流行的,以前我们这边叫「可视化搭建」,可视化搭建讲起来有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很容易和数据可视化傻傻分不清楚。我还记得,2018 年的时候,当时做一个分享,主题是 「泛可视化搭建的解决方案」,我老板的老板说建议我把「泛可视化」改为「低代码」,我当时回复说不改,低代码听着有点 low,「泛可视化」高大上些。后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习惯了一口一个低代码,而且衍生了 Node-Code/Pro-Code。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是自己 low。

    看下业界领军者对低代码的定义:

    outsystems: 「低代码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可以更快地交付应用程序,并且只需很少的手工编码。低代码平台是一组工具,这些工具可以通过建模和图形界面来可视化应用程序开发。可以使开发人员可以跳过手工编码,从而加快了将应用程序投入生产的过程。」

    mendix: 「低代码开发是一种可视化应用开发方法。通过低代码开发,不同经验水平的开发人员能够通过图形用户界面,使用拖放式组件和模型驱动逻辑来创建 Web 和移动应用。低代码开发平台减轻了非技术开发人员的压力,帮其免去了代码编写工作,同时也为专业开发人员提供了支持,帮助他们提取应用开发过程中的繁琐底层架构与基础设施任务。业务和 IT 部门的开发人员可以在平台中协同,创建、迭代和发布应用,而所需时间只是传统方法的一小部分。这种低代码应用开发方法可针对不同用例开发各种类型的应用,包括将原有应用升级为支持 IoT 的智能应用。」

    可以提炼出几个词:模型/建模、图形界面、拖放组件、加快、减轻。连起来就是:通过模型/建模、图形界面拖放组件可以加快应用开发,减轻了非技术开发人员的压力。其实从前端的角度看,低代码的鼻祖应该是它:

    从我目前阶段的理解,低代码是这个:

    当前市场分析

    市场规模

    根据 Forrester 的报告,2019 年该领域的规模估计为 38 亿美元,预计在 2021 年这一赛道的市场规模将增长到 152 亿美元,75% 的应用程序将在低代码平台中开发。到 2022 年该市场规模将达到 212 亿美元。

    根据 Gartner 预测,到 2021 年应用开发需求的市场增长,将至少超过企业 IT 交付能力的 5 倍。到 2024 年全球约有 65% 的应用程序都将涉及低代码开发(Forrester 、Gartner 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独立研究咨询公司)。

    1、领导者:行业领导者既要表现出超强的执行能力(好的产品与良好的销售业绩相匹配),又要表现出具有远见(产品创新和相称的营销策略)的战略计划。LCAP 的领导者主要包括云 SaaS 提供商(Microsoft、Salesforce、ServiceNow),专业的低代码提供商(Mendix、OutSystems)以及混合 RPA 和低代码应用程序供应商(Appian)。这些供应商具有强大产品能力、市场影响力以及用户体验。

    2、挑战者:在市场占有率、产品能力方面与领导者的差距并不是很大,未来有能力成为该行业领导者。

    3、特定领域者:不仅可以提供低代码应用平台技术,还混合了其他技术,例如,RPA、业务流程挖掘、BPM 等技术。他们是 LCAP 行业的中流砥柱,拥有良好的发展空间。

    4、远见者:远见者具有良好的合作生态以及市场发展策略,在产品创新方面也有很强的能力。但是在业务执行方面与领导者有着较大的差距。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更上一层楼。

    市场分类

    目前我看到的市场上主要有两类:

    一种是基于表单驱动,核心能力是表单、流程、报表,在一定的场景下,可以快速的做业务交付,上手成本也比较低。比如:宜搭、简道云、明道云、氚云等。

    另一种是基于模型驱动,核心是领域模型、业务沉淀、完整性,有一定的技术壁垒,上手成本相对比较高。比如:Outsystems / Mendix / PowerApps / 奥哲云枢 / 金蝶云苍穹等。

    市场布局

    拿 PowerApps 来举例,上面四个分别是 云 + 端 + 协同 + 低代码。已经是很大、很先进的布局了。从中我们能看到低代码平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独木不成舟,独木舟,虽然简易也能用,但毕竟能力有限。

    探索过程

    用两句话来概括下:1. 始于表单终于表单;2.从技术到产品。

    从 2015 年开始我们一步一步探索,做了很多很多,无论是技术上还是产品上。比如模型驱动、小程序搭建等。这里面的每一块都可以单出拿出来讲很久。这里我举几个例子简单描述下。

    钉钉审批-表单

    钉钉审批,这个搭建当时只有 8 个组件,功能也很简单,和现在相比也和易用。毕竟简单,这个仅仅是我们的开始,之后一发不可收拾。

    中后台页面搭建

    后来我们开始做中后台页面搭建,但在开始推广时,却受到了很大的阻力。

    我们开始给前端用,技术同学是来写代码的,就排斥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搭建平台产品,而且功能又不全,大家意见很大。后来,我们给服务端开发用,当然服务端也是排斥的,不只排斥搭建,就像让一个写 Java 的人做前端的页面就是排斥。

    但没办法,前端资源就是不足,再加上从上层开始推,那一年,效果突出。有些服务端的同学用的简直飞起,他们做页面特别快,没有联调成本,接口都是自己定义的,想怎么搞就这么高,而且代码写的很规整。

    再后来,随着我们的功能逐渐的完善,比如多分支、回滚等功能,前端也开始渐渐接受了,平台侧有很多页面都是用平台自己搭建的。

    服务化

    当时我们部门的业务,大部分中后台系统服务端都能自交付。减少了很多前端资源。我们自己用舒服了,于是开始想让其他团队也能使用。但每个业务场景都不一样,默认的平台无法满足其他部门的诉求。所以我们开始做服务化。

    服务化就是我可以让其他团队也快速拥有低代码搭建的能力,并且可以做定制,比如组件定制、设计器面板定制。这样思路就打开了,不仅能支持其他团队的中后台场景,凡是和搭建相关的场景,都可以做。

    比如上图的例子,场景特别有趣,每次我都会拿出这张图分享给大家:绝对布局的画布构建好后,服务端会自己做特殊解析,最终显示在石墨屏上。类似这种例子有很多。包括后面要做的在线设计都是通过服务化来完成的。

    代码互转/ WebIDE

    随着我们的用户量越来越多,复杂功能的实现和后续的可维护性受到了很多的挑战。

    典型的例子是:开始我的需求比较简单,用搭建快速完成了,但后面的需求评估下来发现搭建满足不了。于是我们开始做出码,将搭建产物转成代码,继续开发。

    但是单纯做出码没什么挑战,我们也考虑了不同角色的开发。当年的 WebIDE 也很火,于是我们通过 WebIDE 做了一套搭建和代码互转的功能。我们创造了自己的 DSL,其实也参考了 Salesforce,有了自己的语言,很多事情都好做了,也可控。小程序也是这样的。

    后面的路怎么走?

    灵魂三问:1. 如何能把价值再做大?2. 低代码 or 零代码?3. 用户是谁?

    再问:能否商业化呢?要不要商业化呢?如何商业化?

    看竞品分析。

    Salesforce / Power Platform / 金蝶云苍穹,他们的 PaaS 都是有明确支撑的业务领域,CRM / ERP。PaaS 是基于自身的 SaaS 长出来的。我们要主打那块业务?哪块业务能找到市场?

    如果单纯的做 PaaS,感觉最后做出的可能还是工具。工具类的竞品,像 Outsystems/ Mendix,他们提供是软件工具、方法和架构,可以快速建模、测试、部署、管理等,是一套完整应用开发的闭环(测试、部署、调试、稳定性等)。所以,单纯做工具,最后被收购?像 Mendix。还是支撑 SaaS 为目标?我们要打的 SaaS 行业蛋糕还有吗?另外还要考虑多租、二开等,技术复杂度极高。

    再看看国内,简道云,背后是帆软-数据出身,氚云-流程出身。两个产品都偏零代码,产品体验做的都很不错。猜测应该都是先有独立的能力,后发展后低代码平台的。

    结论呢?当然没有。竞品分析只能帮助我们多了解,具体的方向还需要自己去探索和挖掘。

    疫情带来的变化

    疫情让我看到了:

    • 疫情,业务变化之快。

    • 企业创新,业务变化之快。

    • 企业发展,核心是提效降本。

    去年因为我留杭过年,所以参与到了疫情项目,用宜搭来做健康打卡,从大年三十一连续在家干了两周,7 * 24 小时待命。

    健康打卡应该大部人都用过,看着简单,其实背后有很多复杂,有针对员工的,有针对 HR 的,还有针对海外的。需求变化之快,今天加个高风险城市,明天加个海外地区,需要各种定制。一个前端,全链路完成,快速试错、快速上线。如果没有宜搭,真搞不定。后面我也去其他类似的竞品看过了,我们这边的定制场景还真都无法完成。

    这次项目让我更深刻的认识了宜搭产品的价值。

    总结

    2B领域下的低代码适合用冰山理论来解释。部分人认为的,包括 5 年前的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拖拽设计器 == 低代码。后来在深入做了两年后,发现有物料、多端、出码、布局、逻辑、国际化、监控、模板、协议、服务化、帮助体系这么多功能要做。再往后做,要从 2B 的视角去看,就像之前微软的那边的局部,云、协同、端。

    后面还有很多的未知等着我们。

    再回到现实,总结五个点。

    1、场景壁垒

    我觉得我们需要寻找更多的「场景壁垒」,比如,疫情下,快速交付的场景,为什么疫情下大家会选择宜搭而不是选择其他开发模式,因为快且场景不是特别复杂,快需要找需要快的场景,这种场景其他方式无法完成,这就是壁垒。

    2、完整性

    用户需要在这个一个平台上能把所有研发相关的事情全部做完。完整性也包括了可维护性。可控的开发质量、维护性和升级成本;二次需求开发。

    3、生态

    产品完整性有了后,就可以打造开发生态,通过更多的开发者生产更多的物料、服务。同时平台可以连接更多的物料、服务。

    4、连接

    这里的连接有两层含义,一个是产品之前的连接,一个是数据的连接。产品的连接可以产生 1 + 1 > 2 的效果。目前的趋势,是在改变传统的 ERP/CRM 大而复杂的软件系统。越来越多小而灵活的应用产生,而且随着企业的创新需求变化越来越快,系统越来越多,但不能做成烟囱,数据的连接尤其重要。

    5、灵活性和易用性

    灵活性和易用性的平衡如果做不好,平台也很容易做差。我看过一个竞品,真的做到了代码完全交互化,0 代码,但是,前端的逻辑用交互编排的方式,其复杂度根本没办法二次维护。

    讲了这么多,并没有确切的回答之前自己提的问题,因为没有完全正确的答案,我们仍然需要不断的探索。低代码将成为B端服务领域的基础设施,必将颠覆传统开发方式,未来可期。


    阿里云云栖号


    ]]>
    启动延时缩短 50%-80%,函数计算发布镜像加速功能 Sat, 27 Jul 2024 15:54:55 +0800 FaaS 和容器

    容器镜像因其颠覆式创新成为云原生时代应用部署格式的事实标准。头部云厂商 FaaS (Function-as-a-Service) 服务如阿里云函数计算、AWS Lambda 也相继在 2020 年支持使用容器镜像部署函数,全面拥抱容器生态。自发布以来,开发者陆续将机器学习、音视频处理、事件驱动离线数据处理、前端自动化等多个场景使用镜像快速无服务器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然而,冷启动一直是 Serverless 无法绕开的问题。容器镜像需要将数据通过网络远程下载并解压,对于 GB 级别的镜像,拉取时间可能高达分钟级别,客观上放大了冷启动副作用,阻碍实时应用的 Serverless 演进。

    函数计算镜像加速功能

    传统的镜像拉取加速强调"开发者负责",如精简镜像,合理分配镜像层,multi-stage 构建,使用工具(如 docker-slim)去除不需要的数据,遵循构建最佳实践等。这些工作不仅加重了用户负担,加速效果有限,且有运行时稳定性风险。阿里集团超大规模和场景高度复杂的容器环境,对镜像存储、加速技术有深厚的积累,出色地承担了 3 年双十一、双十二、春节等大促秒杀场景的严苛的挑战。阿里云 Serverless 同容器镜像、存储等服务深度合作,将内部创新在函数计算输出:杭州、北京、上海、美东、美西正式发布了镜像加速功能。该功能将原本属于开发者的镜像优化负担转由函数计算承担,进一步帮助开发者提高生产效率,专注业务创新。

    1. 加速效果

    我们在选择了内部生产环境和开源社区的工作负载,覆盖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前端自动化、Web 应用等 7 种镜像大小、IO 访问模式、启动命令的不同组合作为 benchmark,部署在 FC 北京区域。如下图所示,函数计算开启镜像加速功能后加速普遍超过 50%,对于机器学习场景中常见的臃肿镜像(如多个团队共享基础镜像, ml-small-import, ml-large-import, ai-cat-or-dog)加速效果更为明显(约 70%-86%),镜像越大优化空间往往越高。

    2. 使用方式

    镜像加速可以通过控制台、CLI 工具或是 FC SDK 开启,详细步骤参考镜像拉取加速文档。

    • 方式一:在函数计算控制台函数配置下选择“开启镜像加速”。

    image

    • 方式二:使用 Funcraft 工具部署。

    在已有的 CustomContainerConfig 配置下添加 AccelerationType: Default 如需关闭则配置 AccelerationType:

    CustomContainerConfig:
              Image: registry-vpc.cn-beijing.aliyuncs.com/fc-demo/python-flask:v0.1
              AccelerationType: Default

    3. 功能特点

    FC 镜像加速具备以下特点:

    • 使用简单:只需在函数上开启镜像加速,函数计算会自动制作加速镜像和缓存,转换完成后(5分钟以内),函数自动采用加速镜像缓存。

    • 专注业务创新:开发者无需花费时间刻意精简优化镜像大小或严格区分 Serverless 和 Serverfull 应用镜像的构建方式,FC 负责按照应用实际使用数据拉取和解压。

    • 加速免费,使用门槛低:镜像加速开启不产生额外费用,也不需要开发者额外购买或升级任何其他服务。事实上由于镜像拉取时间变短,相应的请求费用也随之降低。

    • 极速弹性、缩容到 0、事件触发:FaaS 结合容器镜像已经极大简化了应用迁移至 Serverless,加速功能进一步解锁了实时、准实时工作负载,曾经需要分钟级别的容器启动现在可以几秒内快速启动,真正实现缩容到 0。

    镜像拉取为什么慢?

    一个 OCI V1 容器镜像包含多个层(layer),每层都是一个压缩打包的文件系统(文件夹),通常以 tar.gz 格式存储在远端服务(如对象、文件存储)。拉取镜像时步骤如下:

    • 将各个 layer 对应的 tar.gz 文件完整下载至本地。

    • 每层顺序解压。

    • 将各个层合并(如 Overlay)作为 rootfs 启动容器。

    上述步骤虽然简单,却是镜像拉取慢的主要原因:

    • 文件格式缺陷、粗粒度数据分层、顺序解压:gzip 层导致无法细粒度随机读取应用实际需要的数据,且要求所有层单线程顺序解压。实际观察发现镜像层可以通过并发下载提高速度,然而解压环节在 gzip 格式下却很难优化。

    • 低效的压缩/解压缩算法:镜像层采用的 gzip,benchmark gzip 解压速度对比 lz4 平均慢接近 9 倍。

    • 全量数据下载:同样由于粗粒度的分层和 gzip 格式(不支持 seek),镜像数据不论是否实际有用,都要被完整下载至本地。

    综上原理,镜像拉取时间和镜像大小成正比,而容器镜像构建过程中运行 apt/yum install, 无用的测试、数据文件,构建过程中执行 chmod/chown 等命令造成同一数据复制多份,极易引入大量应用不需要的数据。

    加速原理

    函数计算将阿里集团成熟的镜像加速技术应用在公共云服务中,加速技术围绕两个核心思路:

    • 按需加载:仅读取应用真实需要的数据,极大减少数据传输量。

    • 更高效的存储和算法:相同大小的数据,更快地解压。

    1. 按需加载

    Benchmark 中包含镜像数据加载率在 12% - 84% 之间,除了镜像较小的 web 应用,大部分场景数据利用率低于 50%。以层(layer)作为数据分发单位的原始镜像被转换成支持细粒度按需读取的数据格式,并存放在延迟和吞吐都更优的存储中。

    2. 高效解压

    除了按需加载带来的下载步骤延时节省,镜像加速技术在数据解压步骤也同样做了大量优化。下图可以看出即使在加载 70% 以上全量数据的情况下,优化效果仍然超过 60%。

    未来规划

    函数计算正式发布了容器镜像加速,通过按需读取和更高效的解压技术在不同场景下加速 50%-80%,即使 GB 级别的镜像也可以在几秒内完成端到端启动。加速功能结合函数计算极致弹性和事件触发的特点,解锁了更多对实时要求高的工作负载。容器应用可以更容易地享受 Serverless 特性,真正做到缩容到 0 以及快速大规模扩容。FC 在未来会持续优化冷启动各个环节提供极致弹性,承担更多用户责任,使开发者专注业务创新。

    附录:实验场景数据

    作者:Shuai Chang,阿里云云原生 Serverless 团队高级技术专家,主导了函数计算同容器技术生态融合以及 FaaS 云原生可观测。


    阿里云云栖号


    ]]>
    网络架构优化 - 云企业网典型场景分析 for 客户 Sat, 27 Jul 2024 15:54:55 +0800 1. 背景描述

    客户从传统的高速通道迁移到云企业网,加入云企业网的VPC,VBR默认全通,但是实际业务场景需要更严格的策略做选择性放通。此外,由于测试账号没有实际专线和VBR,本文均以VPC举例讲解路由策略的配置,VBR类似。

    2. 概念理解

    图1

    3. 环境准备

    3.1 创建VPC,vswitch,ECS

    VPC1:vpc-j****nv 网段:10.0.0.0/8 地域:香港地
    vswitch1: 10.0.1.0/24 香港 可用区B
    VPC1-ECS1:10.0.1.*
    vswitch2: 10.0.2.0/24 香港 可用区B
    VPC1-ECS2:10.0.2.*

    VPC2:vpc-j****ob 网段:172.16.0.0/12 地域:香港
    vswitch: 172.16.1.0/24 香港 可用区B
    VPC2-ECS1:172.16.*

    VPC3:vpc-g****rl 网段:192.168.0.0/16 地域:法兰克福
    vswitch: 192.168.1.0/24 法兰克福 可用区A
    VPC3-ECS1:192.168.1.*

    以上3个VPC的4个vswitch各创建一台ECS,安全组上放开10.0.0.0/8,172.16.0.0/12 ,192.168.0.0/16

    3.2 创建CEN

    I 登录云企业网控制台。
    II 在云企业网实例页面,单击创建云企业网实例。
    III 在创建云企业网实例页面,完成以下操作:

    1. 输入实例名称。名称长度为2~128个字符,以英文字母或中文开头,可包含数字、下划线(_)和短横线(-)。

    2. 可选: 输入实例描述信息。名称长度为2~256个中英文字符,不能以http://和https://开头。

    3. 加载同账号下的网络实例。您可以在创建CEN实例时,将同账号下的网络实例包括专有网络VPC、边界路由器VBR或云连接网CCN直接加载到CEN实例中。加载后,CEN实例内的网络实例可私网互通。
      说明:确保要加载的网络实例没有加入到其他的云企业网实例中。

    IV 单击确定。

    图2

    4. 场景实战

    4.1 场景一:VPC通过CEN实现全通

    4.1.1 场景描述:VPC1,VPC2,VPC3全部互通

    图3

    4.1.2 实现步骤

    4.1.2.1 ping检验当前连通性

    • VPC1-ECS1----ok----VPC1-ECS2 (同一个VPC,二层互通)

    • VPC1-ECS1/2----Nok----VPC2-ECS1

    • VPC1-ECS1/2----Nok----VPC3-ECS1

    • VPC2-ECS1----Nok----VPC3-ECS1

    • (ok表示可以ping通,Nok表示无法ping通,下同)

    4.1.2.2 将3个VPC加入云企业网

    参考官网:

    https://help.aliyun.com/document_detail/128653.html?spm=a2c4g.11186623.6.562.72b27435d9iERF

    4.1.2.3 企业网以及VPC的路由分析

    理解路由是很关键的步骤,也是检查配置问题最终、最有效的手段,所以我们花点时间。
    1)香港地域网关

    图4

    100.64.0.0/10是云服务的保留地址段,由系统自动添加,以下不再重复解释。
    2)法兰克福地域网关

    图5

    从香港和法兰克服地域网关的路由信息来看:
    ①VPC1,VPC2的路由成功上报给香港地域网关,并且同步至法兰克福的地域网关。
    ②VPC3的路由成功上报给法兰克福的地域网关,并且同步至香港的地域网关。
    接下来我们看下各个VPC的情况,看下地域网关是否将对应的路由信息下发。

    3)VPC1

    图6

    4)VPC2

    图7

    5)VPC3

    图8

    从VPC内的路由信息来看:

    VPC内部的交换机网段,系统自动添加了本地路由,且已经上报至对应地域网关。
    地域网关中的VPC上报的路由信息,已经下发至其他VPC中。

    4.1.2.4 ping再次检验当前连通性

    • VPC1-ECS1----ok----VPC1-ECS2 (同一个VPC,二层互通)

    • VPC1-ECS1/2----ok----VPC2-ECS1 (云企业网连通)

    • VPC1-ECS1/2----ok----VPC3-ECS1 (云企业网连通)

    • VPC2-ECS1----ok----VPC3-ECS1 (云企业网连通)

    4.2 场景二:限制VPC间互通

    4.2.1 场景描述

    VPC1与VPC3互通(场景一已实现),VPC1与VPC2不通,VPC2与VPC3不通。

    图9

    4.2.2 策略分析-VPC1与VPC2不通(同地域)

    如VPC1与VPC2不通,那么我们要从1,2,3,4入手,其中1,4是VPC上报路由给地域网关,为了不影响VPC1,VPC2的路由上报并且下发给VPC3,所以我们需要保证畅通,那么可以从2和3入手。
    1)其中2中可以设置策略让VPC1拒绝由香港地域网关同步过来的VPC2的路由,源是VPC2,目的是VPC1,出地域网关方向。
    2)对于3可以设置策略:让VPC2拒绝由香港地域网关同步过来的VPC1的路由,源是VPC1,目的是VPC2,出地域网关方向。

    图10

    4.2.3 策略配置-VPC1与VPC2不通(同地域)

    4.2.3.1 拒绝VPC1访问VPC2的路由

    对应图10中线路2
    1)点击添加路由策略

    图11

    2)填写策略信息

    • 策略优先级:数字越小,优先级越高

    • 地域:香港地域

    • 应用方向:出地域网关

    • 匹配条件:源和目的VPC

    • 策略行为:拒绝

    图12

    3)检查效果,查看VPC1的路由表,可以看到已经拒绝VPC1访问VPC2的路由。

    图13

    4.2.3.2 拒绝VPC2访问VPC1的路由

    对应图10中线路3
    1)配置步骤同上,配置截图如下:

    图14

    2)检查效果:查看VPC2的路由表,可以看到已经拒绝VPC2访问VPC1的路由。

    图15

    4.2.4 策略验证-VPC1与VPC2不通(同地域)

    ping检验当前连通性:

    • VPC1-ECS1----ok----VPC1-ECS2 (同一个VPC,二层互通)

    • VPC1-ECS1/2----Nok----VPC2-ECS1 (访问控制策略生效)

    • VPC1-ECS1/2----ok----VPC3-ECS1 (云企业网连通)

    • VPC2-ECS1----ok----VPC3-ECS1 (云企业网连通)

    4.2.5 策略分析-VPC2与VPC3不通(跨地域)

    如VPC2与VPC3不通,那么我们要从3,4,5,6,7,8入手,其中4,8是VPC上报路由给地域网关,为了不影响VPC2,VPC3的路由上报并且下发给VPC1,所以我们需要保证畅通,然后5,6是保证两个地域之间的路由互通的,为了不影响地域下其他VPC的互通,需要保证通畅,那么可以从3和7入手。
    1)其中3中可以设置策略让VPC2拒绝由香港地域网关同步过来的VPC3的路由,源是VPC3,目的是VPC2,出地域网关方向。
    2)对于7可以设置策略:让VPC2拒绝由法兰克福地域网关同步过来的VPC2的路由,源是VPC2,目的是VPC3,出地域网关方向。

    图16

    4.2.6 策略配置-VPC2与VPC3不能互通(跨地域)

    4.2.6.1 拒绝VPC2访问VPC3的路由

    对应图16中线路3
    1)配置截图如下:
    主要注意点,由于配置跨地域了,需要指明源实例对应的地域:法兰克福。

    图17

    2)检查效果,查看VPC2的路由表,可以看到已经拒绝VPC2访问VPC3的路由。

    图18

    4.2.6.2 拒绝VPC2访问VPC3的路由

    对应图16中线路7
    1)配置截图如下:
    主要注意点,这次地域选择法兰克福,由于配置跨地域了,需要指明源实例对应的地域:香港。

    图19

    2)检查效果,查看VPC3的路由表,可以看到已经拒绝VPC3访问VPC2的路由。

    图20

    4.2.7 策略验证-VPC2与VPC3不通(跨地域)

    ping检验当前连通性:

    • VPC1-ECS1----ok----VPC1-ECS2 (同一个VPC,二层互通)

    • VPC1-ECS1/2----Nok----VPC2-ECS1 (访问控制策略生效)

    • VPC1-ECS1/2----ok----VPC3-ECS1 (云企业网连通)

    • VPC2-ECS1----Nok----VPC3-ECS1 (访问控制策略生效)

    至此,场景二的需求已经完全实现!

    4.3 场景三:限制网段间互通

    4.3.1 场景描述

    VPC1与VPC2不通(场景二已实现),VPC2与VPC3连通(需要去除场景二中4.2.6章节的控制策略),VPC1的vswitch1与VPC3不通,vswitch2与VPC连通。

    图21

    4.3.2 策略分析-VPC2与VPC3互通

    删除4.2.6中配置的路由策略即可。

    4.3.3 策略配置-VPC2与VPC3互通

    1)删除策略(这里为实验环境,实际生产环境删除策略需谨慎评估)。

    图22

    2)检查效果

    • VPC2中VPC3的路由条目恢复可用。

    图23

    • VPC3中VPC2的路由条目恢复可用。

    图24

    4.3.4 策略验证-VPC2与VPC3互通

    ping检验当前连通性:

    • VPC1-ECS1----ok----VPC1-ECS2 (同一个VPC,二层互通)

    • VPC1-ECS1/2----Nok----VPC2-ECS1 (访问控制策略生效)

    • VPC1-ECS1/2----ok----VPC3-ECS1 (云企业网连通)

    • VPC2-ECS1----ok----VPC3-ECS1 (访问控制策略删除)

    4.3.5 策略分析-VPC1与VPC3限制网段互通

    VPC1与VPC3的联通,要从1,2,5,6,7,8入手,其中1,8是VPC上报路由给地域网关,为了不影响VPC1,VPC3的路由上报并且下发给其他VPC,所以我们需要保证畅通,然后5,6是保证两个地域之间的路由互通的,为了不影响地域下其他VPC的互通,需要保证通畅。最后由于VPC1中只是部分网段与VPC3不通,所以VPC3的路由还是需要通过2给到VPC1,所以我们从7入手。
    1)7可以设置策略:让VPC3拒绝由法兰克福地域网关同步过来的VPC1的路由条目10.0.1.0/24,源是VPC1,目的是VPC3,出地域网关方向,并且指定网段。

    图25

    4.3.6 策略配置-VPC1与VPC3限制网段互通

    1)配置截图,重点是增加路由前缀的匹配条件。

    图26

    2)检查效果
    VPC3中已经拒绝了VPC1中10.0.1.0/24网段的路由。

    图27

    4.3.7 策略验证-VPC1与VPC3限制网段互通

    ping检验当前连通性:

    • VPC1-ECS1----ok----VPC1-ECS2 (同一个VPC,二层互通)

    • VPC1-ECS1/2----Nok----VPC2-ECS1 (访问控制策略生效)

    • VPC1-ECS1----Nok----VPC3-ECS1 (访问控制策略)

    • VPC1-ECS2----ok----VPC3-ECS1 (云企业网连通)

    • VPC2-ECS1----ok----VPC3-ECS1 (云企业网连通)

    至此,场景三的全部需求实现。

    4.4 反向思维:默认不通,选择性打通

    4.4.1 场景描述

    云企业网(CEN)默认策略是加入的实例全部互通,对于VPC,VBR实例较多,且时不时有新增实例,访问控制较为复杂的用户,可以选择先设置默认Deny的低优先级策略然后根据需求再做开通的高优先级策略。建议用户用此方式管理CEN路由策略。
    让我们用反向的思维,重新看待下场景二:

    图28

    4.4.2 策略分析--反向思维

    如何做到让加入的VPC,VBR实例都默认不通呢?在前面的整个配置过程中,我们都是通过拒绝CEN的地域网关下发到VPC,VBR的路由来实现不互通的需求,那么我们考虑设置整个地域的实例默认拒绝CEN地域网关下发的路由即可,效果如下图。
    1)香港地域网关:出地域网关方向,所有VPC,VBR,CCN(云链接网)拒绝网关的下发路由。
    2)法兰克福地域网关:出地域网关方向,所有VPC,VBR,CCN(云链接网)拒绝网关的下发路由。

    图29

    经过上面两步后,两个地域除了网关之间的所有入地域网关均被阻断,包括后续新增加的VPC,VBR实例。所以,当前场景二就演变成需要打通VPC2与VPC3。即新增策略(策略优先级一定要高于默认Deny的策略)允许3和7。

    图30

    1)其中3中可以设置策略让VPC1允许由香港地域网关同步过来的VPC3的路由,源是VPC3,目的是VPC2,出地域网关方向。
    2)对于7可以设置策略:让VPC3允许由法兰克福网关同步过来的VPC2的路由,源是VPC2,目的是VPC3,出地域网关方向。

    4.4.3 策略配置--反向思维

    4.4.3.1 配置香港与法兰克福地域网关默认不通

    对应图29
    对于我们的实验环境,为了演示方便,清理场景二、三种配置的路由策略(实际生产环境删除策略需谨慎评估)。然后所有VPC,VBR,CCN拒绝CEN地域网关下发的路由,策略优先级设置低一些,后续设置的放通策略优先级是一定要高于默认拒绝的策略,配置截图如下:
    a.香港地域

    图31

    b.法兰克福地域

    图32

    此时VPC1,VPC2,VPC3中拒绝了所有本地域的CEN网关发来的路由,VPC1举例截图如下:

    图33

    4.4.3.2 配置VPC1与VPC3可以互通

    对应图30
    a. 允许VPC1接受VPC3的路由,策略优先级要高于默认的策略。

    图34

    路由验证:VPC1中已经接受VPC3的路由信息。

    图35

    b. 允许VPC3接受VPC1的路由,策略优先级要高于默认的策略。

    图36

    路由验证:VPC3中已经接受VPC1的路由信息。

    图37

    4.4.4 策略验证-反向思维

    图38

    ping检验当前连通性:

    • VPC1-ECS1----ok----VPC1-ECS2 (同一个VPC,二层互通)

    • VPC1-ECS1/2----Nok----VPC2-ECS1 (默认不通的访问控制策略生效)

    • VPC1-ECS1/2----ok----VPC3-ECS1 (允许VPC1与VPC3通信的访问策略生效)

    • VPC2-ECS1----Nok----VPC3-ECS1 (默认不通的访问控制策略生效)

    至此,场景二的需求已经通过反向思维完全实现!后续:

    如果在香港,法兰克福地域有新加入VPC,VBR实例,需要与已经在CEN中的实例通信时,只需要按照4.4.3.2的方式配置一对放通策略即可。
    如果有其他地域的VPC,VBR实例加入CEN,可以先如4.4.3.1配置默认deny的策略,然后再根据情况按4.4.3.2配置放通策略。



    作者:阿里云云栖号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5251f796609c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Serverless 可观测性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Sat, 27 Jul 2024 15:54:55 +0800 Serverless 将成为下一个十年云的默认编程范式

    随着 Serverless 概念的进一步普及,开发者逐渐从观望状态进入尝试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开始将业务迁移到 Serverless 平台。在阿里集团内部,淘宝、飞猪、闲鱼、高德、语雀等核心功能稳步落地,在阿里集团外部,新浪微博、世纪联华、石墨文档、TPLink、蓝墨云班课等各行各业的企业也纷纷解锁 Serverless 使用的不同场景。Serverless 正在成为成为下一个十年云的默认编程范式。

    更多案例请参考 函数计算用户案例

    Serverless 降本增效免运维的特性为开发者带来了实打实的好处:基于函数计算的 Serverless 方案为蓝墨节省了 60% 左右的 IT 成本,为石墨文档节约了 58% 的服务器成本;提升码隆科技的开发效率,实现两周内功能上线;平稳支撑负载的波峰波谷相差 5 倍以上的新浪微博,每天轻松处理数十亿请求。

    可观测性成为 Serverless 发展的绊脚石?

    随着 Serverless 的深入使用,开发者逐渐发现 Serverless 架构下的问题定位比传统应用更加困难,主要原因如下:

    • 组件分布化:Serverless 架构的应用往往粘合多个云服务,请求需要流经多款云产品,一旦端到端延时变长或表现不符合预期,问题定位十分复杂,需要依次去各个产品侧逐步排查。

    • 调度黑盒化:Serverless 平台承担着请求调度、资源分配的责任,实时弹性扩容会带来不可避免的冷启动,Serverless 的资源伸缩是无需开发者参与也不受开发者控制的。冷启动会影响端对端延时,这次请求有没有遇到冷启动,冷启动的时间都消耗在哪些步骤,有没有可优化的空间都是开发者急于知道的问题。

    • 执行环境黑盒化:开发者习惯于在自己的机器上执行自己的代码,出了问题登录机器查看异常现场,查看执行环境的 CPU/内存/IO 情况。面对 Serverless 应用,机器不是自己的,登也登不上,看也看不了,开发者眼前一片漆黑。

    • 产品非标化:在 Serverless 场景下,开发者无法控制执行环境,无法安装探针,无法使用开源的三方监控平台,调查问题的方式不得不发生改变,传统的调查问题经验无法施展,非常不顺手。

    函数计算是阿里云的 Serverless 产品,在过去的一年,函数计算团队为了更好地回答以上问题做了很多努力。

    本文主要介绍函数计算在可观测性上的尝试与函数计算可观测性现状。

    Serverless 下可观测性

    可观测性是通过外部表现判断系统内部状态的衡量方式。
    --维基百科

    在应用开发中,可观测性帮助我们判断系统内部的健康状况。在系统平稳运行时,帮助我们评估风险,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当系统出现问题时,帮助我们快速定位问题,及时止损。

    一个好的可观测性系统要帮助用户尽可能快地发现问题、定位问题并且端到端地解决问题。

    在 Serverless 这种免运维的平台体系中,可观测性是开发者的眼睛,没有可观测,何谈高可用?

    可观测性 1.0

    图1:可观测性基础

    可观测性主要包含三个部分:日志、指标、链路追踪。

    和几乎所有 FaaS 产品一样,函数计算(FC)在商业化之初就支持了函数日志和指标的查看。

    • 函数日志

    用户在 FC 配置 SLS 的 Project 和 Logstore,FC将函数打到 stdout 的日志转存到用户的 Logstore中。用户可以通过 SLS 控制台查看函数日志,并借助 SLS 的能力对日志进行分析和聚合。

    • 基本指标

    FC 将指标日志推送到云监控,通过云监控提供函数调用数/错误数/函数延时/函数内存等基本指标。

    函数日志和基本指标是应用的听诊器,虽然朴素简陋,却也能帮助用户发现问题,定位问题。

    即使出现开发者无法排查的问题,在用户量不那么大的年代,开发同学可以为用户提供贴身服务,结合后台日志帮用户定位问题。

    函数日志和指标使用详细信息请参考 配置并查看函数日志,监控指标。

    可观测性 2.0 -- 云原生的可观测

    随着 Serverless 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场景在 Serverless 落地,使用规模越来越大,产品架构越来越复杂,应用听诊器的可观测性 1.0 已经不能满足各行各业开发者的监控诉求。这种近乎黑盒的执行环境给开发者带来了强烈的距离感与不信任感。

    开发者需要掌控自己的应用,想要知道每一个请求在函数计算经历了怎样的历程,想要看看端到端的延时长是不是因为冷启动,想要查看函数实例的执行环境,想要在请求出现异常时第一时间定位问题,想要复用熟悉的开源观测平台。

    在面对这些需求时,团队内部也经过了长时间的激烈讨论,一部分同学认为我们应该支持这些需求,另一部分同学则认为这些需求某种程度上与 Serverless 本质相违背,Serverless 就是要屏蔽底层的计算资源,用户不需要关心底层计算资源的情况。另一方面我们暴露了这些指标有什么用呢,用户就算看到了有冷启动,看到了系统时间消耗,看到了底层实例的 CPU,用户又不能有任何实质操作,这些指标真的意义吗?这两种观点争论不休,而我,是坚定的反对者。

    后来团队搬到了 EFC,每天都要等待着那不知什么时候会来的电梯(输入你要去的楼层,去对应的电梯安静地等待,看不到电梯目前所在楼层)。电梯告诉我们,你就在这里等哦,我肯定会来的,但是我现在到了哪层,我什么时候下来你大可不必知道,你知道了也没用,我的这个调度肯定是最优的,你要相信专业电梯的调度算法。可是,我怎么能相信你呢?

    于开发者而言,函数计算也是那不知什么时候会来的电梯吧,我们和开发者说您的请求我们一定会稳定执行的,您的执行环境一定很健康,请求过多我们会自动扩容的,但是当前实例的监控指标,我什么时候扩容您大可不必知道,我们的调度肯定是最优的,您要相信专业研发团队的调度算法。同样的,开发者又怎么相信我们呢?

    Serverless 的可观测性不单单要帮助开发者排查问题,也要逐步揭开 Serverless 那层神秘的面纱,赢取开发者对 Serverless 的信任。

    于是有了函数计算可观测性 2.0,我们希望可观测性 2.0 可以成为应用的心电图。

    图2:函数计算可观测性现状

    • 为了回答请求在函数计算的生命历程,串联分布式系统的上下游服务,拥抱开源可观测能力,我们集成了 OpenTracing,支持链路追踪。

    • 为了暴露系统状态,提供应用级别监控,我们集成了 ARMS(Java),内置了 APM 能力。

    • 为了加快端到端定位问题的速度,我们支持了请求级别指标(FC Insights),发布了监控中心,问题发现/调查一站式解决。

    • 为了兼容开发者已有的用户体验,我们拥抱开源,集成 OpenTracing,支持 Grafana Dashboard;我们支持三方监控平台,实现代码几乎零改造接入APM 监控系统。

    • 为了兼容传统开发者的可观测体验,支持探针安装,我们拓展了编程模型,支持函数LifeCycle,为集成三方监控提供可能。

    图3:函数计算兼容开源可观测能力

    相比于自己发明创造 FaaS 可观测性新体验,函数计算兼容开源可观测能力,集成 Jaeger,支持 Grafana 大盘,也支持以非常小的改动接入 New Relic 等优秀三方监控平台。函数计算是首家兼容开源、拥抱容器生态和云原生开发者的 FaaS 提供商,可观测体验的平滑迁移支撑应用在容器和 Serverless 平台的平滑迁移。

    集成OpenTracing,支持链路追踪

    FC 与链路追踪服务集成,为开发者提供了完整的调用链路还原、调用量统计、链路拓扑分析、冷启动定位等工具。帮助开发者快速分析和诊断分布式架构下的性能瓶颈。

    FC 链路追踪具有以下特点:

    • 拥抱开源:完全兼容OpenTracing 协议,没有附加学习成本;

    • 主动记录:上报请求在函数计算中消耗的端对端时间;

    • 调度透明:暴露代码准备时间与实例启动时间,是首个暴露冷启动延时与具体时间消耗的 FaaS 产品;

    • 承上启下:串起上下游应用,既可以通过span context 与上游应用连接,又将 span context 传入函数,连接下游服务。

    图4:链路追踪链路示例

    图5:链路追踪综合能力详情

    集成 ARMS,内置 APM 能力

    FC 无缝对接 ARMS 应用监控,开发者只需为函数新增一个环境变量即可开启 APM 应用监控功能,ARMS 探针以对代码无入侵的方式监测应用性能,提供应用级别的可观测性,包括函数实例的 CPU、内存指标、Java 虚拟机指标、代码 Profiling 信息、SQL 查询等函数实例的指标。

    图6:ARMS 示例

    发布监控中心(Insights),问题发现调查一站式解决

    FC 支持请求级别指标,通过为用户每个请求多打一条指标日志的方式为请求装上摄像头。通过请求级别指标,用户可以清楚地看到请求的执行时间、使用内存,是否异常、错误类型、冷启动情况,traceID 等信息。也可以基于请求级别指标串联起所有的可观测性能力。

    监控中心则是 FC 可观测性能力的集大成者,监控中心集成了 Metrics、Logs、Tracing的能力,可以在一个站点完成预览指标、查看日志、分析链路的能力,争取做到问题发现调查一站式解决。

    监控中心具有如下特点:

    • 多维度:支持 Region、Service、Function、Qualifier、Request 多维度的指标,展示各个维度下的调用数和错误分布;

    • 多层次:集成 Metrics、Logs、Tracing 的能力,全方位多层次对应用进行监控;

    • 全链路:结合指标、日志、链路等信息,层层递进,抽丝剥茧,真正做到可以在一个站点发现问题,定位问题并解决问题。

    图7:监控中心示例

    扩展编程模型,集成三方监控

    函数实例的生命周期完全由平台控制,用户无法控制实例的启动与回收,也不感知实例的暂停与重启,这就使得在函数计算上执行除主线程外的背景线程格外困难。监控探针就是诸多重要的背景线程的一种。

    FC 扩展了编程模型,发布 Runtime LifeCycle 功能,Runtime LifeCycle 会监听函数实例生命周期事件,允许函数实例在暂停和回收前回调用户的函数逻辑。这一功能的发布使 FC 集成三方 APM 监控成为可能。用户只需要在实例暂停前将采集的指标发出去、在实例回收前将内存中的数据清理掉就可以在 APM 平台上实时地查看监控指标了。

    图8:Tingyun APM 示例

    图9:NewRelic APM 示例

    总结

    函数计算可观测性经历了 1.0 -> 2.0 的发展,从闭门造车的可观测发展成开源的可观测,从平台的可观测发展为开发者的可观测,从FaaS Only 的可观测演进成了云原生的可观测。

    作为首家兼容开源可观测、拥抱容器生态和云原生开发者的 FaaS 提供商,函数计算也将更有实力实现开发者业务的平滑迁移。

    未来规划

    FC 可观测性相比于一年前前进了一小步,从黑盒的可观测演进成了微弱烛光的可观测,但距离 “Serverless 应用白盒化” 的目标还有着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希望能够兼容开发者的监控体验,支撑着用户平滑地放心地将业务迁到 Serverless 上来。

    接下来我们会继续投入做以下事情:

    • 完善监控中心,支持报警配置,预警异常指标;

    • 提供实例级别指标,做到代码问题可定位,环境现场可追溯;

    • 集成开源项目,集成 Prometheus,Opentelemetry,配置 Grafana 大盘;

    • 丰富指标内容,目前还有一些指标是不好透出的,没有暴露的,我们要逐步都暴露出来;

    • ... ...

    希望函数计算的可观测性成为一盏灯,照亮每一个 Serverless 应用。

    作者:夏莞

    阿里云云栖号


    ]]>
    基于空间连续性的异常3D点云修复技术 Sat, 27 Jul 2024 15:54:55 +0800 1.背景

    1.1 高精资料采集

    高精采集车是集成了测绘激光、高性能惯导、高分辨率相机等传感器为一体的移动测绘系统。高德高精团队经过多年深耕打造的采集车,具有精度高、速度快、数据产生周期短、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性高、信息量大等特点。

    为了保证高精地图制作的精度,在高精采集车中,我们使用了目前业界最先进的激光测距仪,具有测量距离远、点云密度大等优点,扫描频率可以达到每秒100万点。

    1.2 激光MTA问题

    高速的扫描频率带来高质量数据的同时,也引入了一些特有的噪声和干扰,MTA就是其中的一种。什么是MTA(Multi-Time-Around)呢?我们可以看一下图1,通过上下两图的对比可以看到,MTA问题实际就是激光的测距问题,激光将远处的点错误的拉到了近处,导致远处的楼房成为了近处路面上的噪声。

    MTA问题会给后续资料处理、自动识别、地图制作等工艺流程带来很大的困难,导致识别以及人工流程出现错误。

    我们需要通过激光的内部机制和数据处理算法,将这些噪声恢复到它本来的位置。本文会从MTA问题产生的原理、激光应对MTA的内部机制、数据处理算法三方面来介绍高精资料处理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image

    图1 MTA问题数据

    2.MTA原理

    那么,MTA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要从激光的测量原理说起。

    2.1 激光测距原理

    典型的激光扫描仪是采用TOF(time of flight)原理进行测量的,即激光传感器在测量时每隔固定时间发射一个脉冲,然后测量返回的脉冲能量,根据发射和接收的时间差计算点的距离:

    image

    通过周期性地“发射激光-接收回波”,即可根据光飞行参数得到一系列测量点距离,结合激光自身的位置和姿态即可计算出反射点的位置。

    2.2 MTA多区间

    激光受自身功率的限制,通常能够探测到的最远物体距离有限,为Dmax。而激光脉冲的发射间隔为dt,在下一个脉冲发射前,当前激光脉冲能够探测到的最远距离为:

    高精采集车使用的激光频率为100万点/秒,对应的Dpluse为150m。

    通常情况下,激光的发送和接收是按顺序进行的,即发送-接收-发送-接收,空中始终只有一个激光脉冲,接收和发送是一一匹配的。

    但是,当Dmax大于Dpluse时,如果测量物体比较远,就可能在空中出现多个脉冲,多个脉冲到达接收器的顺序不再和脉冲发射的顺序一致,接收器无法正确计算脉冲的TOF,从而不能正确的得出物体的测距。这就是MTA(Multi-Time-Around),如下图2所示。

    通常将反射信号可能跨过的收发周期数称为“MTA区间”,匹配时间上最近的一个发射信号为MTA1,次近的发射信号为MTA2…依此类推。

    Dpluse就是每个MTA的区间长度。如果物体离激光的距离超过这个长度,就会发生MTA问题,高精采集车激光的MTA区间长度是150m,因此对于超过150m的远处高楼就发生了MTA现象。

    3.激光应对MTA的内部机制

    为了应对MTA问题,激光厂家也做了一些努力,通过利用测量物体的表面连续性的假设和变周期测量技术,找到了一些解决思路。

    3.1 邻域连续性假设

    在现实世界中大多数物体,例如道路、标牌、建筑物等人造物,这些实物都具有表面连续性,一般不会出现剧烈的几何变化和纹理。因此,连续的激光脉冲测距应该变化不大,如图3所示。

    如果能够找到一种办法,使得当激光测距放错MTA区间时,相邻激光点不再具有连续性的特征,就可以将点云放到正确的MTA区间。变周期测量技术就是基于这一思路而产生的。

    image

    图3 相邻激光点测距连续性

    3.2 变周期测量技术

    为了识别MTA问题,激光厂商设计了一系列专利技术,其核心是“激光发射间隔可变”,即相邻激光脉冲发射的时间间隔是不同的,如图4。而且这个发射间隔的变化具备周期性,其周期特点如图5所示。当将点云放错MTA区间时,其测距不再是连续的,而是如图5中列表第3列所示,来回跳跃。如图6,错误的MTA区间,相邻点来回跳跃,形成图中的分层。

    image

    图4 变周期发射技术

    image

    图6 错误MTA区间

    4.MTA修正算法

    根据MTA问题的原理以及邻域连续性假设,结合硬件上的变周期测量技术,确定MTA问题处理方案。首先进行邻域划分,找到相邻激光点,然后对相邻点计算放到不同MTA区间的统计权值,权值大的为真实MTA区间。同时为了提高算法性能,利用激光本身安装位置参数避免不必要的权值计算。

    4.1 邻域设置与检测

    首先确定邻域,因为Lidar是一圈圈扫描的,既要考虑时间上连续的点相邻,也要考虑连续圈的相邻。其基本思路如下:

    • 数据分圈:以一个圆周(线)为基本处理单元;

    • 连续性计算区域:对于某个点,取其当前圈的邻近点以及前后相邻两圈的邻近点作为连续性计算区域,如图7;

    • 对每个点计算其测距连续性权值以及反射率连续性权值,即与方差成反比例然后得出MTA区域。

    image

    图7 邻域查找

    4.2 加权统计策略

    总的加权策略是距离方差越大,权重越小;反射率方差越大,权重越小。具体权值选择采用高斯函数或三角函数。

    经过实际大批量数据统计分析,距离方差的权重采用高斯函数,其中u=0,δ=0.25,反射率方差的权重也采用高斯函数,其中u=0,δ=4

    image

    图8 加权函数选取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 对每个点,分别获取其作为MTA1与MTA2的测量数据,主要为测距值、反射率;

    • 对每个点,分别获取其MTA1与MTA2邻居点集合;

    • 计算每个点的每个邻居的测距权值和反射率权值,然后求和,最终根据权值大小确定MTA区域。

    4.3 处理效果

    算法的处理效果如下图9,图10.

    image

    图9 MTA处理效果:未处理MTA

    image

    图10 MTA处理效果:MTA恢复结果

    4.4 性能优化

    使用基本的处理方案可以较好地恢复MTA错误问题,但是由于搜索区间较大,而且必须逐点处理,效率很低,不能满足效率的要求,需要进行优化。考虑的优化方向包括减少搜索区间和算法优化两方面。

    4.4.1 减小搜索区间

    我们使用的激光设备探测范围参数如下,不超过300m,也就是2个MTA区间,因此可以只考虑MTA1和MTA2区间两种可能,这就大大降低了计算量。

    设备探测范围参数:

    • 探测距离最大 235m(80%高反射率);

    • 低反射率物体不到 100m;

    • 针叶林 100m;

    • 柏油沥青 120m;

    • 阔叶林 150m;

    • 建筑砖头 200m左右;

    • 白色灰泥 250m。

    4.4.2 算法优化

    根据扫描特性进一步进行算法优化。

    • 考虑到发生MTA错误都发生在地面以上,即激光实际能扫描到的很远的物体都在地面以上,可先根据车高信息剔除地面附近点;

    • 对于多次回波,点的连续性只取第一次回波来计算;

    • 分圈后按扫描角和测距值判断空间相邻;

    • 分圈处理,多线程并行加速;

    • 对于不同区域的连续性都很差的点作为孤立点进行剔除。

    5.总结与展望

    MTA处理算法作为点云解算模块的一部分,是采集资料处理上云的重要环节,不解决MTA问题,就无法实现采集资料处理的自动化。同时MTA处理算法去除了资料处理环节对激光厂商软件的依赖,为公司节省了大量成本。

    在算法设计阶段尝试利用SVM,RF等机器学习手段按点云分类思路解题,初步测试发现样本制作困难、正负样本量级差异过大等问题。另一方面,机器学习方法批次处理需要考虑合适的空间范围,对于每个分块动辄亿级的点数,其处理效率将无法满足产线需求。

    在算法效果评估阶段,原本打算使用厂商处理的结果作为真值。但评测下来发现,厂商处理结果的效果不如自研算法,不能作为评测真值。最终我们结合产线工艺需求,专门制作了评估方案,算法目标对焦到业务需求,从而客观、可靠、快速地完成了算法的评测工作。

    目前MTA处理算法已经进入了线上生产,处理了上万公里点云数据,目前运行稳定,达到预期。

    作者:高德技术小哥

    阿里云云栖号


    ]]>
    大型 Web 应用插件化架构探索 Sat, 27 Jul 2024 15:54:55 +0800

    简介: 随着 Web 技术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应用架构趋向于复杂,例如阿里云等巨型控制台项目,每个产品下都有各自的团队来负责维护和迭代。不论是维护还是发布以及管控成本都随着业务体量的增长而逐渐不可控。在这个背景下微前端应用而生,微前端在阿里内部已经有许多成熟的实践,这里不再赘述。本文以微前端为引子(蹭热度),探讨一些另类的 Web 应用所面临的类似问题。

    前言

    随着 Web 技术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应用架构趋向于复杂,例如阿里云等巨型控制台项目,每个产品下都有各自的团队来负责维护和迭代。不论是维护还是发布以及管控成本都随着业务体量的增长而逐渐不可控。在这个背景下微前端应用而生,微前端在阿里内部已经有许多成熟的实践,这里不再赘述。本文以微前端为引子,探讨一些另类的 Web 应用所面临的类似问题。

    现代文本编辑器沉浮

    2018年微软 GitHub 后,Atom便经常被拿来调侃,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在 VS Code 已经成为一众前端工程师编辑器首选的当下,Atom 的地位显得很尴尬,论性能被同为 Electron 的 VS Code 秒杀,论插件,VS Code 去年插件总数就已经突破 1w 大关,而早发布一年多的 Atom 至今还停留在 8k +。再加上微软官方主导的 LSP/DAP 等重量级协议的普及,时至今日 Atom 作为曾经 Web/Electron 技术标杆应用的地位早已被 VS Code 斩落马下。

    image

    网上关于 Atom 的日渐衰落的讨论,始终离不开性能。Atom 的确太慢了,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被其插件架构所拖累的。尤其是 Atom 在 UI 层面开放过多的权限给插件开发者定制,插件质量良萎不齐以及 UI 完全开放给插件后带来的安全隐患都成为 Atom 的阿喀琉斯之踵。甚至其主界面的 FileTree、Tab 栏、Setting Views 等重要组件都是通过插件实现的。相比之下 VS Code 则封闭很多,VS Code 插件完全运行在 Node.js 端,对于 UI 的定制性只有极个别被封装为纯方法调用的 API。

    image

    但另一方面,VS Code 这种相对封闭的插件 UI 方案,一些需要更强定制性的功能便无法满足,更多插件开发者开始魔改 VS Code 底层甚至源码来实现定制。例如社区很火的 VS Code Background,这款插件通过强行修改 VS Code 安装文件中的 CSS 来实现编辑器区域的背景图。而另一款 VSC Netease Music 则更激进,因为 VS Code 捆绑包中的 Electron 剔除了 FFmpeg 导致在 Webview 视图下无法播放音视频,使用此插件需要自行替换 FFmpeg 的动态链接库。而这些插件不免会对 VS Code 安装包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导致用户需要卸载重装。

    不止编辑器 - 飞个马

    Figma 是一个在线协作式 UI 设计工具, 相比 Sketch 它具有跨平台、实时协作等优点,近年来逐渐受到 UI 设计师们的青睐。而近期 Figma 也正式上线了其插件系统。

    image

    作为一个 Web 应用,Figma 的插件系统自然也是基于 JavaScript 构建的,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开发门槛。自去年6月份 Figma 官方宣布开放插件系统测试以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 Designner/Developer 开发了300+ 插件,其中包括图形资源、文件归档、甚至是导入 3D 模型等。

    image

    Figma 的插件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这是一个基于 TypeScript + React 技术栈,使用 Webpack 构建的 Figma 插件目录结构

    .
    ├── README.md
    ├── figma.d.ts
    ├── manifest.json
    ├── package-lock.json
    ├── package.json
    ├── src
    │   ├── code.ts
    │   ├── logo.svg
    │   ├── ui.css
    │   ├── ui.html
    │   └── ui.tsx
    ├── tsconfig.json
    └── webpack.config.js

    在其 manifest.json 文件中包含了一些简单的信息。

    {
      "name": "React Sample",
      "id": "738168449509241862",
      "api": "1.0.0",
      "main": "dist/code.js",
      "ui": "dist/ui.html"}

    可以看出 Figma 将插件入口分为了 main 与 ui 两部分, main 中包含了插件实际运行时的逻辑,而 ui 则是一个插件的 HTML 片段。即 UI 与逻辑分离。安装一个Color Search 插件后观察页面结构可以发现 main 中的 js 文件被包裹在一个 iframe 里加载到页面上,关于 main 入口的沙箱机制后文中有详细的阐述。而 ui 中的 HTML 最终也被包裹在一个 iframe 里渲染出来,这将有效的避免插件 UI 层 CSS 代码导致全局样式污染。

    [图片上传失败...(image-82d0bb-1615950533867)]

    Figma Developers 文档中 有一章节 How Plugins Run 对其插件系统运行机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简单来说 Figma 为插件中逻辑层的 main 入口创建了一个最小的 JavaScript 执行环境,它运行在浏览器主线程上,在这个执行环境中插件代码无法访问到一些浏览器全局的 API,从而也就无法在代码层面对 Figma 本身运行造成影响。而 UI 层有且仅有一份 HTML 代码片段,在插件被激活后被渲染到一个弹窗中。

    [图片上传失败...(image-c17936-1615950533867)]

    Figma 官方博客中对其插件的沙箱机制做了详细的阐述。起初他们尝试的方案是 iframe,一个浏览器自带的沙箱环境。将插件代码由 iframe 包裹起来,由于 iframe 天然的限制,这将确保插件代码无法操作 Figma 主界面上下文,同时也可以只开放一份白名单 API 供插件调用。乍一看似乎解决了问题,但由于 iframe 中的插件脚本只能通过 postMessage 与主线程通信,这导致插件中的任何 API 调用都必须被包装为一个异步 async/await 的方法,这无疑对 Figma 的目标用户非专业前端开发者的设计师不够友好。其次对于较大的文档,postMessage 通信序列化的性能成本过高,甚至会导致内存泄漏。

    Figma 团队选择回到浏览器主线程,但直接将第三方代码运行在主线程,由此引发的安全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最终他们发现了一个尚在 stage2 阶段的草案 Realm API。Realm 旨在创建一个领域对象,用于隔离第三方 JavaScript 作用域的 API。

    let g = window; // outer globallet r = new Realm(); // root realmlet f = r.evaluate("(function() { return 17 })");f() === 17 // trueReflect.getPrototypeOf(f) === g.Function.prototype // falseReflect.getPrototypeOf(f) === r.globalThis.Function.prototype // true

    值得注意的是,Realm 同样可以使用 JavaScript 目前已有的特性来实现,即 with 与 Proxy。这也是目前社区比较流行的沙箱方案。

    const whitelist = {
      windiw: undefined,
      document: undefined,
      console: window.console,};const scopeProxy = new Proxy(whitelist, {
      get(target, prop) {
        if (prop in target) {
          return target[prop]
        }
        return undefined
      }});with (scopeProxy) {
      eval("console.log(document.write)") // Cannot read property 'write' of undefined!
      eval("console.log('hello')")        // hello}

    前文中 Figma 插件被 iframe 所包裹的插件 main 入口即包含了一个被 Realm 接管的作用域,你可以认为是类似这段示例代码中的一份 白名单 API,毕竟维护一份白名单比屏蔽黑名单实现起来更简洁。但事实上由于 JavaScript 的原型式继承,插件仍然可以通过 console.log 方法的原型链访问到外部对象,理想的解决方案是将这些白名单 API 在 Realm 上下文中包装一次,从而彻底隔离原型链。

    const safeLogFactory = realm.evaluate(`  (function safeLogFactory(unsafeLog) { 
        return function safeLog(...args) {
          unsafeLog(...args);
        }
      })`);const safeLog = safeLogFactory(console.log);const outerIntrinsics = safeLog instanceOf Function;const innerIntrinsics = realm.evaluate(`log instanceOf Function`, { log: safeLog });if (outerIntrinsics || !innerIntrinsics) throw new TypeError(); realm.evaluate(`log("Hello outside world!")`, { log: safeLog });

    image

    显然为每一个白名单中的 API 做这样操作的工作是非常繁杂且容易出错的。那么如何构建一个安全且易于添加 API 的沙箱环境呢?

    Duktape 是一个由 C++ 实现的用于嵌入式设备的 JavaScript 解释器,它不支持任何浏览器 API,自然地它可以被编译到 WebAssembly,Figma 团队将 Duktape 嵌入到 Realm 上下文中,插件最终通过 Duktape 解释执行。这样可以安全的实现插件所需 API,且不用担心插件会通过原型链访问到沙箱外部。

    [图片上传失败...(image-630b63-1615950533867)]

    这是一种被称为 Membrane Pattern 的防御性的编程模式,用于在程序中与子组件(广义上)实现一层中介。简单来说就是代理(Proxy),为一个对象创建一个可控的访问边界,使得它可以保留一部分特性给第三方嵌入脚本,而屏蔽一部分不希望被访问到的特性。关于 Membrane 的详细论述可以查看 Isolating application sub-components with membranes 与 Membranes in JavaScript 这两篇文章。

    image

    这是最终 Figma 的插件方案,它运行在主线程,不需要担心 postMessage 通信带来的传输损耗。多了一次 Duktape 解释执行的消耗,但得益于 WebAssembly 出色的性能,这部分消耗并不是很大。

    另外 Figma 还保留了最初的 iframe ,允许插件可以自行创建 iframe ,并在其中插入任意 JavaScript ,同时它可以与沙箱中的 JavaScript 脚本通过 postMessage 相互通信。

    鱼和熊掌如何兼得?

    我们把这类插件的需求总结为在 Web 应用中运行第三方代码及其自定义控件,它有与开头提到的微前端架构非常相似的一些问题。

    1. 一定程度上的 JavaScript 代码沙箱隔离机制,应用主体对第三方代码(或子应用)有一定的管控能力

    2. 样式强隔离,第三方代码样式不对应用主体产生 CSS 污染

    JavaScript 沙箱

    JavaScript 沙箱隔离在社区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最简单的 iframe 标签 Sandbox 属性就已经能做到 JavaScript 运行时的隔离,社区较为流行的是利用一些语言特性(with、realm、Proxy 等 API )屏蔽(或代理) Window、Document 等全局对象,建立白名单机制,对可能潜在危险操作的 API 重写(如阿里云 Console OS - Browser VM)。另外还有 Figma 这种尝试嵌入平台无关的 JavaScript 解释器,所有第三方代码都通过嵌入的解释器来执行。以及利用 Web Worker 做 DOM Diff 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发送回 UI 线程来进行渲染,这个方案早在 2013 年就已经有人进行了实践,这篇论文中作者将 JSDOM 这一 Node.js 平台广泛流行的测试库运行在 Web Worker。而近些年来也有 preact-worker-demo 、react-worker-dom 等项目基于 Web Worker 的 DOM Renderer 尝试将 DOM API 代理到 Worker 线程。而 Google AMP Project 在JSCONF 2018 US 对外公布的 worker-dom 则将 DOM API 在 Web Worker 端实现了 DOM API,虽然实践下来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同步方法无法模拟),但 WorkerDOM 在性能和隔离性上都取得了一定成果。

    image

    以上这些解决方案被广泛的应用在各种插件化架构的 Web 应用中,但大多都是 Case By Case,每种解决方案都有各自的成本与取舍。

    CSS 作用域

    CSS 样式隔离方案中,如上文中 Figma 使用 iframe 渲染插件界面,牺牲一部分性能换来了相对完美的样式隔离。而在现代前端工程化体系下,可以通过 CSS Module 在转译时对 class 添加 hash 或 namespace 等方式实现,这类方案较为依赖插件代码编译过程。而更新潮的是利用 Web Component 的 Shadow DOM,将插件元素用 Web Component 包裹起来,Shadow Root 外部样式无法作用于内部,同样 Shadow Root 内部的样式也无法影响到外部。

    [图片上传失败...(image-28b3bc-1615950533867)]

    最后

    本文列举了目前编辑器、设计工具这类大型 Web 应用插件化架构下所面临的的一些问题,以及社区实践的解决方案。不论是让人又爱又恨的 iframe ,还是 Realm、Web Worker 、 Shadow DOM 等,目前来说每种方案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但随着 Web 应用的复杂度增长,插件化这一需求也逐渐被各大标准化组织所重视起来。下一篇将着重介绍 KAITIAN IDE 中插件架构的探索与实践,包括 JavaScript 沙箱、CSS 隔离、Web Worker 等。

    作者:开发者小助手_LS

    阿里云云栖号


    ]]>
    瑞信:今年中国云迁移加速 有望催化IaaS、SaaS和数据中心机遇 Sat, 27 Jul 2024 15:54:55 +0800 瑞信第24届瑞信亚洲投资论坛(AIC)于今日(3月22日)开幕,为期五天,采用线上形式举行。瑞信分析师22日在论坛上指出,数字化和国产替代的长期结构性趋势正推动中国云迁移加速。瑞信预计2021年企业对云和软件即服务(SaaS)解决方案的接受度将持续上升,云行业的子板块有望因此获益,有望催化IaaS、SaaS和数据中心机遇。

    云生态1

    瑞信中国科技行业研究主管王晓琼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始曾导致中国的软件和云项目合同及实施被推迟。但随着远程办公需求推动离线工作流迁移至云端,云行业的销售和增速逐渐恢复。我们认为,在信息技术(IT)预算回升、数字化需求持续增长以及中国政府政策支持的推动下,云渗透率的提升将成为一个延续多年的趋势。”

    此外,疫情加速了数字化进程,许多企业的上云周期正在缩短。5G的普及也是驱动云渗透率提升和边缘计算的重要因素。瑞信认为数字化趋势不太可能逆转,因为消费者习惯和各大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将持续。

    瑞信中国互联网行业研究主管方锦聪表示:“考虑到强劲的根本性因素,我们预计2019年至2022年社交电商的年均复合增速将达到28%,2022年在整个电商市场的渗透率将达到17%。2025年直播电商GMV渗透率预计将达到24%。2022年中国数字支付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95万亿元人民币,三年年均复合增速为14%。疫情后,我们预计中国社交电商的增速将于2021年趋于正常化,然而结构性增长趋势将在长期内推动电商SaaS的渗透率持续上升。”

    瑞信还预计,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的需求将保持强劲,这主要受益于互联网、企业应用以及5G、人工智能(AI)和物联网(IoT)等新技术的推动,这些新技术提供了更快的网速和智能功能。多云策略的采用率也将进一步提高。由于领先的云服务提供商增长更快,中国云市场的集中度一直在提高。然而,瑞信认为在规模如此大的中国云市场,小公司仍可借助差异化策略获得发展。

    王晓琼还表示:“瑞信在以下四个关键的发展趋势中看到了IaaS领域的机遇,认为这些趋势将延续到2021年。首先,规模较小的公司越来越需要巩固其在垂直利基市场或某些客户细分市场的领导地位,从而在长期内创造更高的利润。其次,云行业头部企业正在加强云生态系统建设,并加快自主芯片组的开发。第三,建设的云数据中心越来越多,使得对多云管理的需求不断涌现。最后,创新型新技术的日益普及将降低私有云领域的进入门槛。”


    ]]>
    腾讯天津高新云数据中心项目年底投运 Sat, 27 Jul 2024 15:54:55 +0800 3月21日,记者从中建五局三公司腾讯天津高新云数据中心项目了解到,目前该项目九个单体建筑正在全力施工推进当中,整体建设进度稳定,预计今年年底陆续投入运营。

    腾讯天津数据中心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00亿元,整体规划用地面积约280亩,共容纳30万台服务器,作为腾讯全国性云计算中心和云服务平台的重要支点,全面支撑腾讯华北地区所有业务,同时辐射全国互联网用户,并为第三方企业提供云平台综合服务。

    腾讯天津高新云数据中心项目建成后,作为腾讯全国八大数据中心之一,将直接带动云服务设备商、云服务提供商的发展,不仅可以满足本地企业计算能力与数据存储本地化的需求,同时也为本地企业提升数据使用效率、保障数据安全和保护用户隐私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
    Google 数据中心迈向7x24小时无碳能源之路 Sat, 27 Jul 2024 15:54:55 +0800 近年来,Google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的买家。仅在2017年,就从专门为Google建造的太阳能电场和风电场购买了超过70亿千瓦时的电力能源(大约相当于罗德岛州每年的用电量)。通过直接购买可再生能源,能够匹配数据中心100%的年度用电量。Google是第一家具有这样电力规模的公司。

    Google的一个重要的目标,是要完成100%可再生能源采购。随着业务的增长,将会继续增加对可再生能源的购买。这仅仅是个开始。采购无碳能源来维持数据中心7x24小时的运营,将是更加伟大,并具有长期挑战的一步。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Google需要随时获取足够的无碳能源,来满足所有地方以及覆盖所有时间的用电量。这种想法还不能满足现状,尽管已采购了大量的可再生能源,但仍需使用含碳能源。每个Google设施都像其他用电设备一样连接进其区域的电网。每个区域的混合电能通常包括一些无碳能源-例如:风能,太阳能,水力,核能,以及含碳能源-例如煤炭,天然气和石油。特别是在风速或日光强度减弱的时候,以及在无碳能源获取有限的地方,依然需要含碳的能源。不论电力来源是否是无碳能源,全天候电力要保证数据中心服务连续不间断的运营-如Google搜索服务,YouTube视频播放,Google Cloud Platform云服务等等。

    ★ 走向全天候24x7无碳能源之路

    1、对采购可再生能源所做出的努力(匹配每年100%的用电量)迈向全天候24x7无碳能源取得了有意义的进步。 自2010年以来,通过在各个数据中心区域增加25个以上的风能和太阳能项目(总发电容量超过3GW),大大提高了数据中心每小时负载与区域无碳能源供应之间的匹配水平。图1重点介绍了一些来自全球各地的案例。在所有已签署可再生能源合约的数据中心区域中,2017年Google数据中心每小时用电量至少有65%与无碳能源相匹配。

    2、多种多样的无碳能源(无论是可变能源还是可调度能源)比单个可变能源具有更大的影响。在缺乏长期能源储备的情况下,单一可再生能源通常不足以满足100%与数据中心的24x7负载相匹配。即使在风力合约可以产生高达数据中心所需电力的三倍的地区,在数小时或数天的时间内也可能轻易地使负载几乎不与任何无碳能源相匹配。通过24x7无碳能源的透镜可以看到,增加更多的单一可变资源会减少收益。在可预见的将来,Google将在地理和技术上多样化的投资组合中取得更大的成功,该投资组合包括不同类型的可变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固定的无碳能源(例如核能,地热能,生物质能)以及下一代发电解决方案(例如低成本的能源储备,碳捕集与封存,以及灵活的电力需求-这些需求经过优化以符合低碳能源的可用性)

    Google可再生能源合约的示例

    Google可再生能源合约的示例

    可实现24x7全天候的无碳能源发展

    3、在某些数据中心区域,现有的核能和水力能源正向电网输送大量无碳能源。24x7无碳能源匹配度好的数据中心,通常位于电网中已含有大量无碳能源的区域。例如,在芬兰,核能和水电占该国总体电网结构的40%以上。因此,对于政府、公用设施和其他能源市场参与者而言,需要仔细考虑退除现有固定无碳发电模式。

    最终,Google设想并希望全球电网能源组合能够100%匹配无碳,这对于低成本地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固定无碳发电模式都非常重要。

    4、在一些目前没有合约并且电网类型为碳密集型的地区,Google签署可再生能源合约将立即改善无碳能源匹配度。迄今为止,在亚洲和美国东南部等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障碍不是技术或价格,而是政策和市场结构。这表明在一些州和地区需要尽快发展公用设施的监管和能源的商业模式。随着零售和批发能源市场变得更加灵活,能够做到以客户为中心,任何有需求的电力客户都可以像商品一样购买清洁能源,也使得Google能在全球范围内更广泛地部署无碳能源。

    5、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无碳能源所带来的气候效益,Google需要分析边际发电量。发电区域的资源结构决定了无碳能源发电额外部分的排放影响。当确定在哪个地方需要增加无碳能源时,重要的一点是,要评估新能源供应对当地电网实现增加无碳能源的影响。通常,由新的太阳能或风电场提供的电力可以减少部分二氧化碳的排放,因为它可以替代现有碳能源发电厂的增量(或“边际”)发电。但是,在某些地区,如果该地区的边际发电已经来自水力发电等无碳能源,那么可能增加新的无碳能源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的效果有限。边际发电的碳分布是一个正在进行的研究课题,可以帮助利用能源计划最大限度地提高气候效益。

    ★ 前进的道路

    科学证据是明确的: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的当务之急,为此人们需要对能源系统进行全面脱碳。这也是Google的愿景:每天24小时,每周7天,每年365天都使用无碳能源。

    Google致力于尽自己的力量,加快向全天候24x7无碳能源过渡。自2007年起,就实现了碳中和。2017年,Google实现了将100%的全球能源消耗与可再生能源采购相匹配的目标。Google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非公用设施行业的可再生能源购买者。可再生能源的采购帮助Google在实现24x7全天候无碳能源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每个拥有Google可再生能源合约的区域中,数据中心每小时至少有65%的无碳能源与之匹配。可再生能源将在能源系统脱碳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用电量的不断增加,Google将继续在更多地区采购各种类型的可再生能源。

    采购100%可再生能源是Google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现24x7的无碳能源并非易事,需要政策的改良,以及技术和业务模型的创新。

    需要打破无碳能源采购的政策壁垒并实现市场的改革,需要认识到无碳能源在社会上的重要性,并制定不同电力能源属性定价的新政策。Google将继续推动电力市场改革,以增加世界各地获得无碳能源的机会。

    Google将大力开发和部署新兴技术,例如储能技术,核能技术以及碳捕集与封存技术,这些技术将提高全天候无碳能源的可用性。Google会利用其在资源效率和解决问题策略(例如机器学习)方面的专业知识来推动能源技术的发展。


    ]]>
    武汉加快推进武汉云建设,三年建成云数据中心存储数据40PB Sat, 27 Jul 2024 15:54:55 +0800 3月22日,武汉市政府官网发布《武汉市加快推进武汉云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坚持高标准建设、集约化服务、智能化管理,打造一流的数字基础设施,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助力该市数字政府、新型智慧城市及数字经济突破性发展。

    微信图片_20210323100021

    该《方案》提出,坚持市场化运作,由武汉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按照“313”架构建设武汉云,即3个基础设施资源池(政务云资源池、信创云资源池、企业云资源池)、1个运营管理平台、3个保障体系(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保障体系、运营运维保障体系)。结合全市上云需求,三年内建成具备10万核CPU/200TB内存计算能力、40PB数据存储容量的云数据中心。

    《方案》明确,政府购买武汉云服务主要包括:机房资源、网络资源、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灾备资源、安全服务、迁移服务及软件支撑服务等。由武汉产业集团提出武汉云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及服务价格,经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后,依照政府采购程序确定、发布服务清单和价格。采取“统招、分签、分付”模式,由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依法按照单一来源的方式组织办理政府采购事项。市直各部门和单位是政府购买武汉云服务的主体,分别与武汉产业集团签订政府购买服务合同并按合同支付服务费用。

    《方案》要求整合全市采购财政资金,加强成本效益分析,建立健全由政府购买服务管理指导部门、市直部门和单位及第三方机构组成的综合性评价机制。(湖北日报)


    ]]>
    实现云计算财务收益的5种方法 Sat, 27 Jul 2024 15:54:55 +0800 云计算的财务收益是可实现的,尽管并没有像人们期望的那样。以下是CIO可以用来获得这些成本收益的5种方法。

    1.避免直接迁移

    现在企业可以更加容易地将工作负载或一组集成工作负载转移到云环境中,只需做最小的修改。如果云迁移是因为数据中心租约即将到期,那么直接迁移虚拟机(VM)和数据集满足时间要求的唯一方法。但是,在短期内完成迁移工作可能会增加成本。

    那些并非设计为在云端运行的系统通常无法利用云计算的优势,以帮助最大程度节省成本,云计算的优势包括:动态扩展或缩减基础架构以响应负载,以及通过启用新的VM或容器以进行水平扩展。这些功能使IT仅需支付工作负载所需的基础设施费用。内部资源必须始终在线,以处理系统的峰值负载,而将工作负载转移到云端保持不变,这通常意味着大部分时间都过度配置。其结果,企业最终会支付更多钱以在云端运行。

    Nemertes Research发现,与在自己的数据中心中相比,IT部门在云端运行工作负载的平均支出大约高出12%。

    因此,IT部门应尽可能重新构建工作负载,以更加适合云端,或试图替换传统架构,换成在内部构建的云原生架构。在Nemertes对云计算运营的调查中,最擅长于此的企业运行工作负载时,只有40%发在内部。

    为了加快云迁移,IT应该建立一致的工作负载放置流程(WPP),以评估迁移的工作负载。WPP应该考虑工作负载的架构,优先考虑云友好系统,并权衡很多其他因素,例如托管在云端与在本地中托管有关的风险对比(现在从云端提供服务的风险通常较低),工作负载的性能要求等。

    2.利用承诺和分层

    太多的云团队无法充分利用所承诺的实例定价,因此无法获得其资源的折扣价。他们这样做是出于过多的谨慎或乐观-不想对可能在短期内重构或替换的系统做出长期承诺。

    首席信息官应建立流程,以对这些改变进行排序,并根据时间表制定尽可能多的长期定价方法。任何轻微的超额承诺都将通过成本节约来平衡。

    3.注意数据重力

    意外支出通常发生在数据输出-将数据从云环境移到另一个环境或移回内部环境的成本。 WPP必须包括对数据亲和性的考虑,并且应该将WPP用于整合高流量系统。

    4.使用PaaS

    Nemertes对云计算运营的研究发现,通过转移到数据库即服务或PaaS模式的应用程序服务器环境,企业可以平均节省15%到20%的员工成本。

    5.清空机架、房间和建筑物

    企业的主要目标之一应该是支持数据中心的基础架构,并尽可能快地实现成本节省。完全清空机架意味着还可以减少冷却和UPS服务。 总结来看,重要的是了解,云计算的财务收益是可实现的,但并不是理所当然。所有CIO(即使他们出于节省成本的原因而追求云计算)也应将节省的可能性纳入其决策和计划中,力求在不妨碍其实现云战略目标的情况下实现节约。


    ]]>
    2021年的五大企业云存储解决方案 Sat, 27 Jul 2024 15:54:55 +0800 许多企业已经迁移到云平台中并发现了它的好处,为此也需要了解一些顶级云存储解决方案。

    什么是云存储?

    云平台是第三方提供的在线存储模型。企业的数据在云平台的远程服务器上存储和处理。对于用户来说云平台是一种远程虚拟服务器。实际上是彼此远离的物理服务器。云存储有很多好处。例如,用户可以调整所需的存储量,他们将只为使用的一定数量的数据支付费用。另外,一旦出现故障,甚至硬件发生故障,数据都会被保留下来。通过全球互联网连接的任何设备访问云存储都很方便。

    以下是一些全球顶级的云存储服务:

    1.Google Drive

    Google Drive是最受欢迎和最可靠的服务之一。这就是先从Google Drive开始介绍的原因之一。

    如果人们已经熟悉谷歌公司提供的工具,那么将很容易使用Google Drive。用户只需要使用其Google帐户登录即可。如果已经拥有Gmail,这很容易。这样可以访问云存储。谷歌公司有一个非常慷慨的政策,为用户提供了多达15GB的免费数据存储空间。Android应用程序可以创建备份,而将文件、照片和视频存储在云平台中也非常方便。Google Drive生态系统包括Google文档、Google演示文稿和电子表格。它是Microsoft Office生态系统的很好替代品。如果用户需要更多的存储空间,那么谷歌公司提供了一个出色的收费计划,其存储容量从100GB扩展到30TB,每月收费2美元。

    2.Dropbox

    Dropbox是一种文件托管服务,其中包括云存储和数据同步。Dropbox在全球拥有许多用户。这项服务很受欢迎,因为它为Windows用户提供了免费试用版。用户创建具有一定存储量的免费帐户。如果需要扩展,则需要支付订阅费用。Dropbox支持许多第三方应用程序。例如Slack、Adobe和流行的Zoom。Dropbox背后的主要思想是共享和同步。此外,该服务还跟踪下载历史记录。因此,如果发生故障,可以恢复重要数据。该服务没有使用客户端的数据加密。Dropbox免费版提供2GB的云存储空间,其商业计划的起价是每个用户每月支付12.5美元。

    3.Idrive

    Idrive既是一种备份服务,又是一种云存储。这项服务在Mac、iOS、Android和Windows上免费运行。Idrive可以提供免费5GB的存储容量,其存储容量最多可扩展到5TB。IDrive没有上传限制。用户能够通过其帐户从任何设备创建备份。文件在线更新、备份是连续可用的。该服务同时提供增量和压缩副本,只下载备份文件的修改部分。其文件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和电子邮件共享。

    4.OneDrive

    OneDrive是微软公司提供的云存储,微软公司的用户都了解这种服务。OneDrive自动连接到用户的Microsoft帐户。存储系统以这种方式同步。因此,当在计算机上更改文件时,更改也将在存储库中进行。所有生态系统工具都与OneDrive兼容:Microsoft Word、PowerPoint、Excel和OneNote。可以将文档配置为保存到云存储。并且不要占用计算机内存上的空间。对于不想学习新工具的Windows用户而言,这项服务非常方便。该服务最多可提供5GB的免费存储空间。

    5.Apple iCloud

    这是苹果公司提供的云存储。它可以用于存储各种文件,照片等。

    用户的照片和视频将上传到iCloud。这样可以释放设备上的空间。用户还可以通过iCloud共享照片和视频。为此,只需要选择可以查看文件的用户即可。或添加评论或自己的文件。例如提供对评论或编辑的访问权限,而这是一种方便的远程协作方式。

    在简单版本中,它们可以保留在设备上。Apple iCloud免费版可让用户访问5GB的免费云存储,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扩展它。如果用户在一台设备上进行更改,则文件中的更改将在所有同步设备上自动进行。使用此功能,用户可以随时更新提醒、注释和事件。

    结语

    云存储是一项受欢迎的功能,为方便起见,很多人都在利用它。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是一个可以免费使用设备存储空间的机会。对于大型公司甚至小型企业来说,都有相当理想的使用计划。要选择最适合企业的云存储服务,需要测试免费版。这样的存储服务提供了连续访问的许多可能性。幸运的是,开发人员为了可用性而不断改进技术,人们很快将会看到为小型企业提供云服务的机会。


    ]]>
    边缘计算的5个优秀行业应用 Sat, 27 Jul 2024 15:54:55 +0800 企业在哪里以及如何使用边缘计算?行业专家分享了边缘计算应用的一些常见示例——从预测设备故障到改善远程工作。

    正如全球咨询机构贝恩公司指出的那样,冠状病毒疫情和远程工作可能会加速组织的业务向边缘计算的转变,因为流量模式的巨大转变暴露了网络基础设施的弱点,需要加强技术投资以减少瓶颈。IT领导者必须首先了解边缘计算对其组织的价值所在。

    了解新兴技术能力的具体业务案例是很重要的。当涉及到潜在的企业边缘计算投资时,探索越来越常见的用例尤其有帮助,因为它们的应用范围可能千差万别。

    IDC公司全球基础设施实践研究总监Dave McCarthy说,“在边缘计算的应用中,预先定义用例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可以驱动架构决策。边缘计算用例的多样性导致了其解决方案的多样性。”该领域专注于边缘计算策略,涉及无线连接的物联网(IoT)设备的边缘计算用例可能需要通信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多路访问边缘计算(MEC)网络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可提供边缘计算节点上用户所需的服务和计算功能。另一方面,研究工业用例的组织通常会部署现场的边缘计算解决方案。

    尽管许多组织还没有为大规模部署边缘计算用例做好准备,但他们正在采取行动以确保成功。McCarthy说,“我看到许多企业将基础设施现代化作为边缘计算应用的第一步。这意味着进入远程或分支机构位置,并用软件定义的基础设施和云原生工作负载替换原有系统。它为新的边缘计算用例提供了基础。”

    数字化转型和边缘计算融合在一起

    那些已经完成了基础设施现代化阶段的企业正在转向数字化转型计划,这些计划将受益于在边缘位置生成的实时数据。

    管理咨询和研究机构Everest集团副总裁Yugal Joshi指出,与其他一些由需求驱动市场的企业技术领域不同,到目前为止,边缘计算用例主要由供应商主导。Joshi说:“随着技术供应商不断创新,边缘计算用例不断发展。随着硬件、软件和云计算供应商建立更合适、可持续和可靠的边缘计算功能,新的用例正在出现。”

    正如RedHat公司云平台团队的洞察力总监StuMiniman所说的那样:“如果还有其他论点认为混合云或多云是现实,那么边缘的增长将巩固这一事实:当考虑数据和应用程序所在的位置时,它们将出现在许多地方。如果与一家电信公司、一家公共云提供商或一家典型的企业进行探讨,那么这些公司对边缘计算的讨论就大不相同。当谈到Kubernetes和云原生生态系统时,有许多技术驱动的解决方案在争夺市场份额和客户利益。虽然电信巨头们已经将他们的NFV解决方案扩展到边缘领域,但用户有很多选择。边缘计算成为混合环境整体分布式特性的一部分,因此用户应与其供应商密切合作,以确保边缘计算不会成为具有专业技能的技术孤岛。”

    Joshi说:“在低延迟和减少网络流量传输成为关键问题的情况下,边计算缘用例的基本原理仍然是相似的。”

    5个边缘计算示例

    行业专家对于企业如何投资边缘计算用例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1)预测性维护

    Joshi表示,围绕预测性维护的用例已经得到了发展。边缘计算解决方案在那些高价值资产下跌时会造成巨大损失的行业尤其受欢迎。在全球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应用中,其管道的数字化和边缘数据和分析专业知识可以使企业积极管理和维护其管道,解决缺陷并防止故障。

    过去需要花费数周时间的调查和分析可能会在几秒钟内交付。在该行业中,与石油和天然气相关的管道故障可能会带来巨大的财务和环境成本。长期腐蚀通常是环境造成的问题。通过结合使用现场数据(来自摄像头)和以往的经验,采用边缘计算和机器学习分析的系统可以警告操作人员可能即将发生的故障。

    (2)远程劳动力支持

    这场疫情使许多企业迅速开展远程工作,这也被证明是边缘计算的一种理想用例。

    CompTIA公司技术分析高级总监Seth Robinson说,“考虑到边缘计算,转向远程工作似乎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企业考虑实施远程工作,他们也将要考虑远程工作的员工如何访问企业的系统。采用包括边缘计算的方法可能会提高生产率,并提高弹性。”

    正如Frost&Sullivan公司最近指出的那样:“随着企业根据其应对疫情危机的经验来重新评估其长期网络需求,边缘计算现在正成为网络架构的一个必要因素,以维持远程工作的工作效率,并有效利用其网络边缘不断增长的设备和传感器。”

    边缘计算具有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被证明对支持分布式劳动力非常有价值,例如减少了需要在网络上移动的大量数据,提供计算灵活性和密度,减少数据延迟,以及解决数据地理位置的法规要求。

    (3)零售/商业优化

    Joshi表示,电子商务优化是另一个吸引人的领域。随着B2C和B2B的行业组织在疫情期间提高其数字销售能力,边缘计算可以提供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可扩展性。当需求可能剧烈波动时尤其如此。同样,实体零售商在许多方面看到了边缘计算与物联网结合的价值,包括库存管理、客户体验、无接触结账和路边提货、需求感知和仓库管理。

    (4)联合学习

    SAS公司物联网副总裁Jason Mann解释说:“当人工智能技术嵌入物联网(IoT)端点、网关和其他设备时,边缘人工智能就会发生。它为从智能手机、智能音箱到汽车传感器以及监控摄像头的一切事物提供动力。”

    IDC公司的McCarthy指出,人工智能系统是边缘计算中最常见的工作负载。

    Joshi说:“现在的一个重点还在于在边缘计算利用人工智能来推动联合学习。”联合学习是一个人工智能框架,其中模型开发分布在数百万个移动设备上。联合学习可能是实现基于智能物联网的应用程序的有前途的解决方案。正如Airtel公司首席数据科学家Santanu Bhattacharya博士解释的那样:模型的开发、训练、评估在边缘计算设备上进行,而无需直接访问或标记原始用户数据,从而可以对模型进行重新训练,同时保持数据隐私。

    (5)医疗创新

    在发生疫情之前,医疗保健行业已经开始增加对边缘计算的投资,但是疫情迅速加速了向远程医疗技术和设备的投资。许多医疗保健问题与边缘计算减少应用程序延迟的能力相匹配。在生死攸关的情况下,医疗机构可以在本地存储和处理数据,而不是依赖于集中式云服务。因此,临床医生可以更直接地获得重要的医疗数据,如核磁共振成像或CT扫描,或者从救护车或急诊室获得信息,以便更快地进行诊断或治疗。


    ]]>
    微软在华云数据中心翻倍扩容 十几项云服务同步更新 Sat, 27 Jul 2024 15:54:55 +0800 两周前,很多人在网上看了微软全球技术大会Ignite 2021,看到了很多亮眼的技术,包括混合现实云Mesh。3月18日,微软技术峰会2021的中国版(Ignite China 2021)云上开幕,在这次大会上微软宣布了一系列在华服务的“干货”信息,包括新数据中心翻倍扩容;包括微软混合云Azure Stack HCI即将在华商用;还包括硬件层面的两大硬件进入中国市场,一是针对特殊工作环境优化的HoloLens 2工业版已开放预订,二是85英寸大屏幕的Surface Hub 2S也已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电子报》记者认为这场发布浓缩起来有两大焦点,其一是混合云,其二是新硬件。

    两大新硬件中国开始销售

    首先是关于新硬件。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康容出场的时候就点击了85英寸大屏幕的Surface Hub 2S,这个“大平板”,方便工作、方便教育,是典型的生产力工具,尤其是在越来越多的活动在网上和云上之后,一个分享与协作用的“大平板”就很显得至关重要了。这个Surface Hub 2S搭载了专为大屏幕和会议室场景设计的Windows 10 Team版,可以与Microsoft 365无缝结合,并内置了符合企业应用及共享设备管理需要的安全性,可以更好满足现代化企业混合办公、远程协作的多样化需求。目前已经在中国市场销售。

    另一个硬件是HoloLens 2工业版,现在可以预订了。微软混合现实HoloLens 2工业版的目标客户是半导体、制药、能源等对工作环境严苛要求的行业,为此微软推出了符合一系列洁净、危险、有害环境严格认证标准的HoloLens 2工业版头戴式混合现实设备,现在也已经在中国市场开启预售。

    谈及微软混合现实头盔HoloLens 2,我们一定就会想到两周前微软发布的Mesh(微软的混合现实云平台)宣传片,有网友说这个东西太酷了。按照微软介绍这个基于Azure 的云平台Mesh,允许任何人构建沉浸式、多用户、跨平台的MR 混合现实应用,Mesh 可以用来改善虚拟会议,进行虚拟设计会议,更好地进行远程协助,主持虚拟社交聚会等。目前还不知何时在中国能够体验到。

    如果说,数据中心也算是云厂商的“硬件”的话,那么微软还有一个新硬件就是微软在中国的云数据中心也进行了扩容。云计算需求的巨量增长,让几乎所有的云计算厂商都在去年一年“大兴土木”建设和扩容数据中心,微软同样不例外。在当天的发布会上,微软宣布其与在中国落地运营的合作方世纪互联合作建设的新数据中心预计明年春天正式启用,关于新数据中心的能力和规模,微软给出的描述是“翻倍”。“届时微软智能云矩阵包括Microsoft Azure、Microsoft Office 365、Microsoft Dynamics 365及Microsoft Power Platform的服务能力实现翻倍扩容。”与此同时,微软进行了特别强调,新扩容的数据中心是与全球统一架构且实现数据物理隔离。

    混合云HCI中国落地商用

    微软宣布了十几项新智能云服务在华落地运营,而记者认为其中的焦点混合云。因为混合云是目前全球云计算竞争的焦点,当天微软宣布,基于微软技术、由世纪互联运营的Azure Stack HCI超融合基础架构混合云解决方案近期将在中国市场正式商用。同时微软与英特尔、联想、戴尔等一起推出的基于Azure验证的Azure Stack HCI超融合基础架构的验证平台或集成系统也将同时开放订购。另外微软的Azure Arc将于今年年内登陆由世纪互联运营的Microsoft Azure。

    目前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混合云,这很好理解。因为混合云能带给企业用户私有云的安全性、公有云的便捷性,兼顾了公有云与私有云,带来自身业务应用在稳态与敏态上的混合支持。联想企业科技集团智能云服务总经理刘淼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直接用了这样的话:“混合云是常态,因为它能够让用户享受架构的先进性,同时满足客户的多种需求。”正因为如此,很多机构都称混合云将会在2021和未来持续发酵。

    那么HCI是什么?它一种最适合混合云部署的模块化方法,能够将工作负载置于最佳环境中,以满足配置文件客户需求在性能、可用性、成本和安全方面的需求。简而言之,HCI 让混合云环境管理变得更轻松。因为好处多多,所以HCI未来持续高速增长。戴尔科技集团大中华区售前系统工程部总经理杨杰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HCI去年上半年增长是20%,未来仍将以这样的增速高速增长

    为什么混合云会在现在和未来都成为云计算厂商的主战场?因为云计算市场的用户争夺已经从互联网用户、民营企业等“增量市场”,进入以大型企业、央企、国企、传统企业等为主导的“存量市场”,而这些用户对云的选择方向是混合云。目前各个主要的云厂商都推出了相关的HCI解决方案,纷纷以各种方式来抢占混合云市场。

    那么相比较于其他厂商,微软的混合云方案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刘淼认为,一是微软的方案经过全球用户大规模验证。规模对于云计算,尤其是公有云很重要,越到后面越是更如此。二是微软具有全栈能力。用户的需求其实是一种组合,今天很难有一个能力满足用户的全部需求,所以需要多种能力组合,而微软的全栈能力以及丰富的生态能力组合,可以比较好的满足用户需求。

    混合云是大势所趋,所以这次现身微软技术峰会的戴尔、英特尔、联想以及SAP等合作伙伴高层,其实也都是为混合云而来,带来了各自基于微软Azure Stack HCI超融合基础架构混合云解决方案。SAP 全球执行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纪秉盟(Mark Gibbs)现身峰会,并表示SAP S/4HANA Cloud(私有云版本)已经落地Azure,两家战略层面又进一层。


    ]]>
    新思科技推出新一代交互式代码开发平台Euclide Sat, 27 Jul 2024 15:54:55 +0800 新思科技(Synopsys, Inc., 纳斯达克股票代码:SNPS)近日宣布推出下一代硬件描述语言(HDL)感知集成开发环境(IDE)——Euclide。新思科技Euclide可通过在SystemVerilog和UVM验证方法学开发过程中识别复杂设计并检查验证平台的兼容性,帮助开发者更早发现错误并优化设计和验证流程的代码。

    Euclide通过特定语境下的自动补全和内容辅助功能,优化代码对新思科技VCS® simulation, Verdi® debug, ZeBu® emulation及Design Compiler® NXT综合解决方案的兼容性,从而加速正确构建代码的开发过程,帮助开发者在整个项目开发周期中提高代码质量。

    微软公司高级硬件工程经理Assaf Shacham表示:“新思科技Euclide的设计和验证平台实时检查功能成功协助我们及早发现那些原本在设计后期才能发现的重大错误。此外,通过使用IDE代码代码、探索和追踪功能,我们经验丰富的设计和验证工程师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新手工程师的学习曲线也得到显著改善。”

    片上系统的复杂性日益增长,要求设计和验证平台代码稳健并无错误。新思科技Euclide中的先进算法可运行高性能编译、细化和伪综合,从而在代码开发时提供实时反馈来提高设计和验证平台质量。这一创新的引擎架构支持增量分析和错误修复,并对不完整代码生成高级别反馈。及早发现错误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仿真迭代周期、冗长的调试会话和芯片重制。 

    新思科技验证事业部工程副总裁Sandeep Mehrotra表示:“新思科技Euclide是一个独特、创新、高度交互式的代码开发平台,可协助VCS用户加速设计和验证平台的开发。Euclide可协助开发者们及早发现错误,确保RTL代码与Design Compiler和ZeBu的兼容性,并优化VCS的仿真性能。”

    上市情况和资源 

    新思科技Euclide实时代码检查解决方案现已上市。VCS和Verdi用户可通过现有项目文件和脚本轻松采用该解决方案。有关更多信息,请访问Euclide集成开发环境。

    关于新思科技 

    新思科技(Synopsys, Inc., 纳斯达克股票代码:SNPS)是众多创新型公司的Silicon to Software™(“芯片到软件”)合作伙伴,这些公司致力于开发我们日常所依赖的电子产品和软件应用。作为一家被纳入标普500强(S&P 500)的公司,新思科技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全球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和半导体IP产业的领先地位,并提供业界最广泛的应用程序安全测试工具和服务组合。


    ]]>
    构建端到端计算智能,浪潮云海Insight加速释放数据价值 Sat, 27 Jul 2024 15:54:55 +0800 在数字化转型战略持续落地的今天,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已成为各个行业挖掘数据价值、推动业务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但传统的大数据平台与人工智能平台通常彼此独立,构建一种从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到模型训练与推理的高效流程,经常存在基础设施成本高、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更好解决大数据分析与AI融合在开发和部署方面带来的诸多疑难,浪潮云海Insight产品构建了端到端的智能计算解决方案,旨在将大数据预处理、模型训练、模型推理与现有的数据处理工作流整合起来,基于传统大数据分析平台中的各种框架模型来简化和加速人工智能业务的开发。

    这个挑战很严峻:传统分析模式难以高效“回应”分布式端到端数据分析

    通常传统的人工智能学习框架与大数据分析平台之间存在断层,人工智能平台由于不具备多元的数据接入及预处理能力,往往依赖外部(大数据平台)预处理过的数据集进行分析;而传统大数据平台也没有更多考量AI因素,自然难以为AI应用提供敏捷、高效的基础设施支持。基于此,一个从无到有的AI应用场景搭建,往往面临如下困难:

    • 数据接入与管理很繁琐: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构建一个面向数据源对接、数据清洗等预处理工作的数据处理平台,资源消耗多且影响上线时间。

    • 数据处理过程效率低下:面向大数据量的迭代开发,传统的AI平台需要反复迁移增量数据来优化AI模型进而解决问题,成本高且迁移效率低下。

    • 没有标准化端到端方案:要构建一站式的从数据预处理到人工智能开发的应用,通常需要手动“拼接”许多单独组件来达成诉求,整个过程不但复杂还极易出错。

    打造端到端智能计算解决方案:大数据与AI分析平台要统一

    大数据生态中,Apache Spark作为专为大规模数据处理而设计的计算引擎,其本身提供了很多Data Storage支持,可帮助操作者方便读取HDFS、Parquet、Avro和HBase等格式;同时也提供了大量有用的API来完成数据的ETL、特征提取以及数据清洗等工作,还可以利用Spark MLlib完成一些传统机器学习工作等。

    而端到端的智能计算组件Analytics Zoo则可将Spark及AI生态中的TensorFlow、Keras 、BigDL等无缝整合到一个集成管道中,透明扩展至资源管理YARN集群,可便捷地将人工智能应用从单机扩展到大型集群,直接处理大规模生产环境中的数据并进行分布式训练或推理,如此看来端到端的智能计算解决方案并不是重新开发各个组件,而是拥抱现有的开源生态。

    此外Analytics Zoo 还为开发人员和用户提供了多种分析和人工智能工具,以便更好地为端到端流水线提供支持,主要包括:简单易用的抽象层,例如Spark DataFrame 和 ML 流水线支持、迁移学习支持以及服务 API 的 POJO 式模型等;面向图像、文本和 3D 图像的常用特征工程操作;内置的深度学习模型,例如文本分类、推荐和对象检测;内置参考用例,例如时间序列异常检测、欺诈检测和图像相似性搜索等。

    基于Analytics Zoo的统一大数据与AI分析平台
    基于Analytics Zoo的统一大数据与AI分析平台

    如此形成的智能计算解决方案可以统一大数据与AI分析平台,帮助用户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以及训练推理的流水线整合到一套基础设施中,大幅提升方案的部署效率、资源利用率和系统的可扩展性,以此减少管理以及运维成本。

    不断探索:浪潮云海Insight关于“端到端智能计算”的实践

    作为面向海量数据存储、计算、挖掘的一站式企业级大数据解决方案,浪潮云海Insight大数据平台从用户需求出发并结合业务场景,对端到端智能计算进行方案性POC及验证,最终在平台中将其技术产品化,包括智能计算相关组件的一键安装部署、可视化运维、交互式智能数据分析体验以及端到端AI流式推理等。

    通过简化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的融合开发与部署,构建端到端的数据分析和深度学习应用流水线,进而打造统一的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平台,为用户提供了更优质的体验。

    Analytics Zoo在大数据生态中的位置
    Analytics Zoo在大数据生态中的位置

    该方案基于大数据HDFS存储、Spark/Flink等计算以及Yarn资源调度来运行,将数据预处理、模型训练、模型推理等通过Analytics Zoo构建在大数据平台上,提供大数据分析和深度学习应用流水线,避免数据的反复迁移。

    用户可以便捷地将AI应用部署到现有的 YARN 集群,在“零”代码更改的前提下将AI应用程序透明地扩展到大型集群,显著节约企业在开发、优化平台等方面的时间与精力,具体可以达到:

    • 一站式端到端数智能力提升,效率飞涨:将数据预处理、模型训练、模型推理与现有的大数据处理的工作流整合,构建端到端的大数据分析和深度学习应用流水线,无需“拼装”环境,更无需迁移数据。

    • 达成分布式训练和推理,增强系统扩展性:通过YARN实现CPU和GPU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支持主流框架分布式实现,支持可扩展性部署且带来性能线性提升。

    • 有效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复用现有Hadoop/Spark集群构建大规模深度学习应用,一套平台完成数据预处理到深度学习,降低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成本,减轻运维压力。

    端到端的大数据分析和深度学习应用流水线
    端到端的大数据分析和深度学习应用流水线

    重要的一点,得益于浪潮云海Insight大数据平台在性能、数据管理、统一运维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对于Analytics Zoo的融合,该端到端智能计算解决方案如今能够成功帮助政府、金融和互联网等客户构建高效、敏捷的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平台,助力数字化转型。

    伴随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数智结合已成为大数据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浪潮云海Insight将从数智深度融合的角度出发,继续加强端到端的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为用户提供更优秀的解决方案。


    ]]>
    阿里云盘今日公测:无论用户是否付费,未来都不会限速 Sat, 27 Jul 2024 15:54:55 +0800 今日,阿里云盘正式启动公测,各大应用商店用户评论显示,阿里云盘上传下载均“不限速”,不少用户5G下载速度50~100MB/秒。

    未来会不会为了收费降低体验?也是用户最关心的议题。就此阿里云盘团队公布了一系列“原则”:包括“无论免费收费,未来都不限速”,“企业级隐私安全”,“倡导绿色节能”等。从纸与印刷术,到光电与固态硬盘,“人们存储信息,就是为了更快传输分享。”

    2020年云栖大会上,阿里云提出将探索“个人云”。阿里云盘项目成员包括移动协同、智能存储、云网络、视觉智能等不同领域的专家。


    ]]>
    基于WASM的无侵入式全链路A/B Test实践 Sat, 27 Jul 2024 15:54:55 +0800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于3月20至22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线上线下同步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迈上现代化新征程的中国”。

    物美集团创始人、多点Dmall董事长张文中在会上指出,中国的实体经济,中国的实体零售在中国的消费发展中必须发挥重要的主导性的作用。

    张文中表示,中国是拥抱互联网、拥抱电子商务、拥抱数字化比较早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电商发展很快。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的零售行业基础是比较薄弱的,我们的零售企业总体上规模比较小。

    物美销售规模不过在1000亿人民币的水平,但是反观美国像沃尔玛一家企业,它的销售额全球是5300亿,光美国本土就3500亿。正是由于零售企业的规模,决定了这次疫情冲击之下,美国的实体经济拥抱数字化的速度比我们要快很多,效果要好很多。这让我们看到规模极其重要,中国的零售企业在疫情面前其实面临很大的考验,他补充道。

    张文中强调,据不完全统计,不少零售企业的交易次数下降高达15%,如果说我们零售企业不能找到一个通过拥抱数字化,通过提高自己的经营能力和水平的途径走出来,中国的实体零售企业今后的结局不堪设想。其实如果真走到这一步,对于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甚至是一个灾难。因为老百姓的生活离不开实体经济,离不开实体店铺,离不开数字化之后的实体店铺。而且我们认为数字化应该是一种包容性的,能够让实体店铺从业者都能够得到红利的数字化。

    谈及数字化,张文中指出,如果零售企业要抱团取暖,要做大规模,一定要认识到这种规模的扩大必须建立在数字化的基础上,而且数字化要彻底数字化。我们经常讲一句话叫全面的数字化,彻底的回归商业本质,它的含义是什么呢?就是要用数字化的理论、数字化的技术、数字化的方法,对流通企业重新来过一遍。不是简单的在老的零售企业基础上再加一个电商系统,再加一个数字化的CRM就够了,必须是全面的改造,只有这样,才能让零售企业真正的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革命性的创新产生的红利。也就是说一定要做到在数字化基础上用户的线上线下全面一体化,供应链全面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商品全面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全面的线上线下一体化。通过在数字化基础上的一体化,就能够让实体零售企业做大规模,让实体零售企业能够真正享受到数字化的红利,而且能够真正成为在线上线下都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数字化时代的流通企业。


    ]]>
    OpenKruise v0.8.0 核心能力解读:管理 Sidecar 容器的利器 Sat, 27 Jul 2024 15:54:55 +0800 前言

    OpenKruise 是阿里云开源的云原生应用自动化管理套件,也是当前托管在 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 (CNCF) 下的 Sandbox 项目。它来自阿里巴巴多年来容器化、云原生的技术沉淀,是阿里内部生产环境大规模应用的基于 Kubernetes 之上的标准扩展组件,也是紧贴上游社区标准、适应互联网规模化场景的技术理念与最佳实践。

    OpenKruise 在 2021 年 3 月 4 日发布了最新的 v0.8.0版本(ChangeLog),其中增强了 SidecarSet 的能力,特别是对日志管理类 Sidecar 有了更加完善的支持。

    背景

    Sidecar 是云原生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容器设计模式,它将辅助能力从主容器中剥离出来成为单独的 sidecar 容器。在微服务架构中,通常也使用 sidecar 模式将微服务中的配置管理、服务发现、路由、熔断等通用能力从主程序中剥离出来,从而极大降低了微服务架构中的复杂性。随着 Service Mesh 的逐步风靡,sidecar 模式也日益深入人心,在阿里巴巴集团内部也大量使用 sidecar 模式来管理诸如运维、安全、消息中间件等通用组件。

    在 Kubernetes 集群中,Pod 不仅可以实现主容器与 sidecar 容器的构建,同时提供了许多功能强大的 workload(例如:deployment、statefulset)来对 Pod 进行管理、升级。但是随着 Kubernetes 集群上的业务日益增多,sidecar 容器的种类与规模也随之日益庞大,对线上 sidecar 容器的管理和升级成为了愈发繁杂的工作:

    • 业务 Pod 里面包含了运维、安全、代理等多个 sidecar 容器,业务线同学不仅要完成自身主容器的配置,而且还需要熟悉这些 sidecar 容器的配置,这不仅增加了业务同学的工作量,同时也无形增加了 sidecar 容器配置的风险。

    • sidecar 容器的升级需要连同业务主容器一起重启(deployment、statefulset 等 workload 基于 Pod 销毁、重建的模式,来实现 Pod 的滚动升级),推动和升级支撑着线上数百款业务的 sidecar 容器,必然存在着极大的业务阻力。

    • 作为 sidecar 容器的提供者对线上诸多各种配置以及版本的 sidecar 容器没有直接有效的升级手段,这对 sidecar 容器的管理意味着极大的潜在风险。

    阿里巴巴集团内部拥有着百万级的容器数量连同上面承载的上千个业务,因此,sidecar 容器的管理与升级也就成为了亟待完善的主题。因此,我们总结了内部许多 sidecar 容器的通用化需求,并将其沉淀到 OpenKruise 上面,最终抽象为 SidecarSet 作为管理和升级种类繁多 sidecar 容器的利器。

    OpenKruise SidecarSet

    SidecarSet 是 OpenKruise 中针对 sidecar 抽象出来的概念,负责注入和升级 Kubernetes 集群中的 sidecar 容器,是 OpenKruise 的核心 workload 之一。它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功能,用户使用 SidecarSet 可以非常方便实现 sidecar 容器的管理。主要特性如下:

    • 配置单独管理:为每一个 sidecar 容器配置单独的 SidecarSet 配置,方便管理。

    • 自动注入:在新建、扩容、重建 pod 的场景中,实现 sidecar 容器的自动注入。

    • 原地升级:支持不重建 pod 的方式完成 sidecar 容器的原地升级,不影响业务主容器,并包含丰富的灰度发布策略

    注意:针对 Pod 中包含多个容器的模式,其中对外提供主要业务逻辑能力的容器称之为 主容器,其它一些如日志采集、安全、代理等辅助能力的容器称之为 Sidecar 容器。例如:一个对外提供 web 能力的 pod,nginx 容器提供主要的 web server 能力即为主容器,logtail 容器负责采集、上报 nginx 日志即为 Sidecar 容器。本文中的 SidecarSet 资源抽象也是为解决 Sidecar 容器的一些问题。

    1. Sidecar logging architectures

    应用日志可以让你了解应用内部的运行状况,日志对调试问题和监控集群活动非常有用。应用容器化后,最简单且最广泛采用的日志记录方式就是写入标准输出和标准错误。

    但是,在当前分布式系统、大规模集群的时代下,上述方案还不足以达到生产环境的标准。首先,对于分布式系统而言,日志都是分散在单个容器里面,没有一个统一汇总的地方。其次,如果发生容器崩溃、Pod 被驱逐等场景,会出现日志丢失的情况。因此,需要一种更加可靠,独立于容器生命周期的日志解决方案。

    Sidecar logging architectures 是将 logging agent 放到一个独立的 sidecar 容器中,通过共享日志目录的方式,实现容器日志的采集,然后存储到日志平台的后端存储。

    image

    阿里巴巴以及蚂蚁集团内部同样也是基于这种架构实现了容器的日志采集,下面我将介 绍OpenKruise SidecarSet 如何助力 Sidecar 日志架构在 Kubernetes 集群中的大规模落地实践

    2. 自动注入

    OpenKruise SidecarSet 基于 Kubernetes AdmissionWebhook 机制实现了 sidecar 容器的自动注入,因此只要将 sidecar 配置到 SidecarSet 中,不管用户用 CloneSet、Deployment、StatefulSet 等任何方式部署,扩出来的 Pod 中都会注入定义好的 sidecar 容器

    image

    Sidecar 容器的所有者只需要配置自身的 SidecarSet,就可以在业务无感知的情况下完成 sidecar 容器的注入,这种方式极大的降低了 sidecar 容器使用的门槛,也方便了 sidecar 所有者的管理工作。为了满足 sidecar 注入的多种场景,SidecarSet 除 containers 之外还扩展了如下字段:

    # sidecarset.yaml
    apiVersion: apps.kruise.io/v1alpha1
    kind: SidecarSet
    metadata:
      name: test-sidecarset
    spec:
      # 通过selector选择pod
      selector:
        matchLabels:
          app: web-server
      # 指定 namespace 生效    
      namespace: ns-1    
      # container definition
      containers:
      - name: logtail
        image: logtail:1.0.0
        # 共享指定卷
        volumeMounts:
        - name: web-log
          mountPath: /var/log/web 
        # 共享所有卷
        shareVolumePolicy: disabled
        # 环境变量共享
        transferEnv:
        - sourceContainerName: web-server
          # TZ代表时区,例如:web-server容器中存在环境变量 TZ=Asia/Shanghai
            envName: TZ 
      volumes:
      - name: web-log
        emptyDir: {}
    • Pod 选择器支持 selector 来选择要注入的 Pod,如示例中将选择 labels[app] = web-server 的 pod,将 logtail 容器注入进去,也可以在所有的 pod 中添加一个 labels[inject/logtail] = true 的方式,来实现全局性的 sidecar 注入。namespace:sidecarSet 默认是全局生效的,如果只想对某一个 namespace 生效,则配置该参数。

    • 数据卷共享共享指定卷:通过 volumeMounts 和 volumes 可以完成与主容器的特定卷的共享,如示例中通过共享 web-log volume 来达到日志采集的效果。共享所有卷:通过 shareVolumePolicy = enabled | disabled 来控制是否挂载 pod 主容器的所有卷卷,常用于日志收集等 sidecar,配置为 enabled 后会把应用容器中所有挂载点注入 sidecar 同一路经下(sidecar 中本身就有声明的数据卷和挂载点除外)。

    • 环境变量共享:可以通过 transferEnv 从其它容器中获取环境变量,会把名为 sourceContainerName 容器中名为 envName 的环境变量拷贝到本 sidecar 容器,如示例中日志 sidecar 容器共享了主容器的时区 TZ,这在海外环境中尤其常见。

    注意:Kubernetes 社区对于已经创建的 Pod 不允许修改 container 数量,所以上述注入能力只能发生在 Pod 创建阶段,对于已经创建的 Pod 需要通过重建的方式来注入。

    3. 原地升级

    SidecarSet 不仅实现 sidecar 容器的注入,而且复用了 OpenKruise 中原地升级的特性,实现了在不重启 Pod 和主容器的前提下单独升级 sidecar 容器的能力。由于这种升级方式基本上能做到业务方无感知的程度,所以 sidecar 容器的升级已不再是上下交困的难题,从而极大解放了 sidecar 的所有者,提升了 sidecar 版本迭代的速度。

    image

    注意:Kubernetes 社区对于已经创建的 Pod 只允许修改 container.image 字段,因此对于 sidecar 容器的修改包含除 container.image 的其它字段,则需要通过 Pod 重建的方式,不能直接原地升级。

    为了满足一些复杂的 sidecar 升级场景,SidecarSet 除了原地升级以外,还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灰度发布策略。

    4. 灰度发布

    灰度发布应该算是日常发布中最常见的一种手段,它能够比较平滑的完成 sidecar 容器的发布,尤其是在大规模集群的场景下,强烈建议使用这种方式。下面是首批暂停后续基于最大不可用滚动发布的例子,假设一个有 1000 个 pod 需要发布:

    apiVersion: apps.kruise.io/v1alpha1
    kind: SidecarSet
    metadata:
      name: sidecarset
    spec:
      # ...
      updateStrategy:
        type: RollingUpdate
        partition: 980
        maxUnavailable: 10%

    上述配置首先发布(1000 - 980)= 20 个 pod 之后就会暂停发布,业务可以观察一段时间发现 sidecar 容器正常后,调整重新 update SidecarSet 配置:

    apiVersion: apps.kruise.io/v1alpha1
    kind: SidecarSet
    metadata:
      name: sidecarset
    spec:
      # ...
      updateStrategy:
        type: RollingUpdate
        maxUnavailable: 10%

    这样调整后,对于余下的 980 个 pod,将会按照最大不可用的数量(10% * 1000 = 100)的顺序进行发布,直到所有的 pod 都发布完成。

    Partition 的语义是保留旧版本 Pod 的数量或百分比,默认为 0。这里的 partition 不表示任何 order 序号。如果在发布过程中设置了 partition:

    • 如果是数字,控制器会将 (replicas - partition) 数量的 Pod 更新到最新版本。

    • 如果是百分比,控制器会将 (replicas * (100% - partition)) 数量的 Pod 更新到最新版本。

    MaxUnavailable 是发布过程中保证的,同一时间下最大不可用的 Pod 数量,默认值为 1。用户可以将其设置为绝对值或百分比(百分比会被控制器按照 selected pod 做基数来计算出一个背后的绝对值)。

    注意:maxUnavailable 和 partition 两个值是没有必然关联。举例:

    • 当 {matched pod}=100,partition=50,maxUnavailable=10,控制器会发布 50 个 Pod 到新版本,但是发布窗口为 10,即同一时间只会发布 10 个 Pod,每发布好一个 Pod 才会再找一个发布,直到 50 个发布完成。

    • 当 {matched pod}=100,partition=80,maxUnavailable=30,控制器会发布 20 个 Pod 到新版本,因为满足 maxUnavailable 数量,所以这 20 个 Pod 会同时发布。

    5. 金丝雀发布

    对于有金丝雀发布需求的业务,可以通过 strategy.selector 来实现。方式:对于需要率先金丝雀灰度的 pod 打上固定的 labels[canary.release] = true,再通过
    strategy.selector.matchLabels 来选中该 pod。

    apiVersion: apps.kruise.io/v1alpha1
    kind: SidecarSet
    metadata:
      name: sidecarset
    spec:
      # ...
      updateStrategy:
        type: RollingUpdate
        selector:
          matchLabels:
          - canary.release: true
        maxUnavailable: 10%

    上述配置只会发布打上金丝雀 labels 的容器,在完成金丝雀验证之后,通过将 updateStrategy.selector 配置去掉,就会继续通过最大不可用来滚动发布。

    6. 打散发布

    SidecarSet 对于 pod 的升级顺序,默认按照如下规则:

    • 对升级的 pod 集合,保证多次升级的顺序一致

    • 选择优先顺序是(越小优先级越高):unscheduled < scheduled, pending < unknown < running, not-ready < ready, newer pods < older pods。

    除了上述默认发布顺序之外,scatter 打散策略允许用户自定义将符合某些标签的 Pod 打散到整个发布过程中。比如,对于像 logtail 这种全局性的 sidecar container,一个集群当中很可能注入了几十个业务 pod,因此可以使用基于 应用名 的方式来打散 logtail 的方式进行发布,实现不同应用间打散灰度发布的效果,并且这种方式可以同最大不可用一起使用。

    apiVersion: apps.kruise.io/v1alpha1
    kind: SidecarSetmetadata:
      name: sidecarset
    spec:
      # ...
      updateStrategy:
        type: RollingUpdate    # 配置pod labels,假设所有的pod都包含labels[app_name]
        scatterStrategy:
        - key: app_name      value: nginx    - key: app_name      value: web-server    - key: app_name      value: api-gateway
        maxUnavailable: 10%

    注意:当前版本必须要列举所有的应用名称,我们将在下个版本支持只配置 label key 的智能打散方式。

    7. 实践

    阿里巴巴以及蚂蚁集团内部已经大规模的使用 SidecarSet 来管理 sidecar 容器,下面我将通过日志采集 Logtail sidecar 来作为一个示例。

    • 基于 sidecarSet.yaml 配置文件创建 SidecarSet 资源。

    # sidecarset.yaml
    apiVersion: apps.kruise.io/v1alpha1
    kind: SidecarSet
    metadata:
      name: logtail-sidecarset
    spec:
      selector:
        matchLabels:
          app: nginx
      updateStrategy:
        type: RollingUpdate
        maxUnavailable: 10%
      containers:
      - name: logtail
        image: log-service/logtail:0.16.16
        # when recevie sigterm, logtail will delay 10 seconds and then stop
        command:
        - sh
        - -c
        - /usr/local/ilogtail/run_logtail.sh 10
        livenessProbe:
          exec:
            command:
            - /etc/init.d/ilogtaild
            - status
        resources:
          limits:
            memory: 512Mi
          requests:
            cpu: 10m
            memory: 30Mi
        ##### share this volume    
        volumeMounts:
        - name: nginx-log
            mountPath: /var/log/nginx
        transferEnv:
        - sourceContainerName: nginx
            envName: TZ 
      volumes:
      - name: nginx-log
          emptyDir: {}
    • 基于 pod.yaml 创建 Pod。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
      labels:
        # matches the SidecarSet's selector
        app: nginx 
      name: test-pod
    spec:
      containers:
      - name: nginx
        image: log-service/docker-log-test:latest
        command: ["/bin/mock_log"]
        args: ["--log-type=nginx", "--stdout=false", "--stderr=true", "--path=/var/log/nginx/access.log", "--total-count=1000000000", "--logs-per-sec=100"]
        volumeMounts:
        - name: nginx-log
            mountPath: /var/log/nginx
        envs:
        - name: TZ
          value: Asia/Shanghai
      volumes:
      - name: nginx-log
          emptyDir: {}
    • 创建这个 Pod,你会发现其中被注入了 logtail 容器:

    $ kubectl get pod
    NAME       READY   STATUS    RESTARTS   AGE
    test-pod   2/2     Running   0          118s
    
    $ kubectl get pods test-pod -o yaml |grep 'logtail:0.16.16'
        image: log-service/logtail:0.16.16
    1. 此时,SidecarSet status 被更新为:

    $ kubectl get sidecarset logtail-sidecarset -o yaml | grep -A4 status
    status:
      matchedPods: 1
      observedGeneration: 1
      readyPods: 1
      updatedPods: 1
    • 更新 sidecarSet 中 sidecar container 的 image logtail:0.16.18。

    $ kubectl edit sidecarsets logtail-sidecarset
    
    # sidecarset.yaml
    apiVersion: apps.kruise.io/v1alpha1
    kind: SidecarSet
    metadata:
      name: logtail-sidecarset
    spec:
      containers:
        - name: logtail
          image: log-service/logtail:0.16.18
    • 此时,发现 pod 中的 logtail 容器已经被更新为了 logtail:0.16.18 版本,并且 pod 以及其它的容器没有重启。

    $ kubectl get pods |grep test-pod
    test-pod                            2/2     Running   1          7m34s
    
    $ kubectl get pods test-pod -o yaml |grep 'image: logtail:0.16.18'
        image: log-service/logtail:0.16.18
    
    $ kubectl describe pods test-pod
    Events:
      Type    Reason     Age                 From               Message
      ----    ------     ----                ----               -------
      Normal  Killing    5m47s               kubelet            Container logtail definition changed, will be restarted
      Normal  Pulling    5m17s               kubelet            Pulling image "log-service/logtail:0.16.18"
      Normal  Created    5m5s (x2 over 12m)  kubelet            Created container logtail
      Normal  Started    5m5s (x2 over 12m)  kubelet            Started container logtail
      Normal  Pulled     5m5s                kubelet            Successfully pulled image "log-service/logtail:0.16.18"

    总结

    本次 OpenKruise v0.8.0 版本的升级,SidecarSet 特性主要是完善了日志管理类 Sidecar 场景的能力,后续我们在持续深耕 SidecarSet 稳定性、性能的同时,也将覆盖更多的场景,比如下一个版本将会增加针对 Service Mesh 场景的支持。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的同学参与到 OpenKruise 社区来,共同建设一个场景更加丰富、完善的 K8s 应用管理、交付扩展能力,能够面向更加规模化、复杂化、极致性能的场景。

    作者:赵明山(立衡)

    阿里云云栖号

    ]]>
    网易游戏基于 Flink 的流式 ETL 建设 Sat, 27 Jul 2024 15:54:55 +0800 简介: 网易游戏流式 ETL 建设实践及调优经验分享~

    网易游戏资深开发工程师林小铂为大家带来网易游戏基于 Flink 的流式 ETL 建设的介绍。内容包括:

    • 专用 ETL

    • EntryX 通用 ETL

    • 调优实践

    • 未来规划

    一. 业务背景

    网易游戏 ETL 服务概况

    网易游戏的基础数据主要日志方式采集,这些日志通常是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数据,需要经过数据集成 ETL 才可以入库至实时或离线的数据仓库。此后,业务用户才可以方便地用 SQL 完成大部分数据计算,包括实时的 Flink SQL 和离线的 Hive 或 Spark。

    image

    网易游戏数据集成的数据流与大多数公司大同小异,主要有游戏客户端日志、游戏服务端日志和其他周边基础的日志,比如 Nginx access log、数据库日志等等。这些日志会被采集到统一的 Kafka 数据管道,然后经由 ETL 入库服务写入到 Hive 离线数据仓库或者 Kafka 实时数据仓库。

    这是很常见的架构,但在我们在需求方面是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

    网易游戏流式 ETL 需求特点

    image

    首先,不同于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基本常用 MySQL、Postgres 等的关系型数据库,游戏行业常常使用 MongoDB 这类 schema-free 的文档型数据库。这给我们 ETL 服务带来的问题是并没有一个线上业务的准确的 schema 可以依赖,在实际数据处理中,多字段或少字段,甚至一个字段因为玩法迭代变更为完全不同的格式,这样的情况都是可能发生的。这样的数据异构问题给我们 ETL 的数据清洗带来了比较高的成本。

    其次,也是由于数据库选型的原因,大部分业务的数据库模式都遵循了反范式设计,会刻意以复杂内嵌的字段来避免表间的 join。这种情况给我们带来的一个好处是,在数据集成阶段我们不需要去实时地去 join 多个数据流,坏处则是数据结构可能会非常复杂,多层嵌套十分常见。

    然后,由于近年来实时数仓的流行,我们也同样在逐步建设实时数据仓库,所以复用现有的 ETL 管道,提取转换一次,加载到实时离线两个数据仓库,成为一个很自然的发展方向。

    最后,我们的日志类型多且变更频繁,比如一个玩法复杂的游戏,可能有 1,000 个以上的日志类型,每两周可能就会有一次发版。在这样的背景下 ETL 出现异常数据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需要提供完善的异常处理,让业务可以及时得知数据异常和通过流程修复数据。

    日志分类及特点

    image

    为了更好地针对不同业务使用模式优化,我们对不同日志类型的业务提供了不同的服务。我们的日志通常分为三个类型:运营日志、业务日志和程序日志。

    运营日志记录的是玩家行为事件,比如登录帐号、领取礼包等。这类日志是最为重要日志,有固定的格式,也就是特定 header + json 的文本格式。数据的主要用途是做数据报表、数据分析还有游戏内的推荐,比如玩家的组队匹配推荐。

    业务日志记录的是玩家行为以外的业务事件,这个就比较广泛,比如 Nginx access log、CDN 下载日志等等,这些完全没有固定格式,可能是二进制也可能是文本。主要用途类似于运营日志,但更加丰富和定制化。

    程序日志记录是程序的运行情况,也就是平时我们通过日志框架打的 INFO、ERROR 这类日志。程序日志主要用途是检索定位运行问题,通常是写入 ES,但有时数量过大或者需要提取指标分析时,也会写入数据仓库。

    网易游戏 ETL 服务剖析

    image

    针对这些日志分类,我们具体提供了三类 ETL 入库的服务。首先是运营日志专用的 ETL,这会根据运营日志的模式进行定制化。然后是通用的面向文本日志的 EntryX ETL 服务,它会服务于运营日志以外的所有日志。最后是 EntryX 无法支持的特殊 ETL 需求,比如有加密或者需要进行特殊转换的数据,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针对性地开发 ad-hoc 作业来处理。

    二. 运营日志专用 ETL

    运营日志 ETL 发展历程

    image

    运营日志 ETL 服务有着一个比较久的历史。大概在 2013 年,网易游戏就建立了基于 Hadoop Streaming + Python 预处理/后处理的第一版离线 ETL 框架。这套框架是平稳运行了多年。

    在 2017 年的时候,随着 Spark Streaming 的崭露头角,我们开发了基于 Spark Streaming 的第二个版本,相当于一个 POC,但因为微批调优困难且小文件多等问题没有上线应用。

    时间来到 2018 年,当时 Flink 已经比较成熟,我们也决定将业务迁移到 Flink 上,所以我们很自然地开发了基于 Flink DataStream 的第三版运营日志 ETL 服务。这里面比较特殊的一点就是,因为长久以来我们业务方积累了很多 Python 的 ETL 脚本,然后新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支持这些 Python UDF 的无缝迁移。

    运营日志 ETL 架构

    接下来看下两个版本的架构对比。

    [图片上传失败...(image-f1146a-1615949422442)]

    在早期 Hadoop Streaming 的版本里面,数据首先会被 dump 到 HDFS 上,然后 Hadoop Streaming 启动 Mapper 来读取数据并通过标准输入的方式传递给 Python 脚本。Python 脚本里面会分为三个模块:首先预处理 UDF,这里通常会进行基于字符串的替换,一般用作规范化数据,比如有些海外合作厂商的时间格式可能跟我们不同,那么就可以在这里进行统一。预处理完的数据会进入通用的解析/转换模块,这里我们会根据运营日志的格式来解析数据,并进行通用转换,比如滤掉测试服数据。通用模块之后,最后还有一个后处理模块进行针对字段的转换,比如常见的汇率转换。之后数据会通过标准输出返回给 Mapper,然后 Mapper 再将数据批量写到 Hive 目录中。

    我们用 Flink 重构后,数据源就由 HDFS 改为直接对接 Kafka,而 IO 模块则用 Flink 的 Source/Sink Operator 来代替原本的 Mapper,然后中间通用模块可以直接重写为 Java,剩余的预处理和后处理则是我们需要支持 Python UDF 的地方。

    Python UDF 实现

    image

    在具体实现上,我们在 Flink ProcessFunction 之上加入了 Runner 层,Runner 层负责跨语言的执行。技术选型上是选了 Jython,而没有选择 Py4j,主要因为 Jython 可以直接在 JVM 里面去完成计算,不需要额外启动 Python 进程,这样开发和运维管理成本都比较低。而 Jython 带来的限制,比如不支持 pandas 等基于 c 的库,这些对于我们的 Python UDF 来说都是可接受的。

    整个调用链是,ProcessFunction 在 TaskManager 被调用时会在 open 函数延迟初始化 Runner,这是因为 Jython 是不可序列化的。Runner 初始化时会负责资源准备,包括将依赖的模块加入 PYTHONPATH,然后根据配置反射调用 UDF 函数。

    调用时,对于预处理 UDF Runner 会把字符串转化为 Jython 的 PyUnicode 类型,而对于后处理 UDF 则会把解析后的 Map 对象转为 Jython 的 PyDcitionary,分别作为两者的输入。UDF 可以调用其他模块进行计算,最终返回 PyObject,然后 Runner 再将其转换成 Java String 或者 Map,返回给 ProcessFunction 输出。

    运营日志 ETL 运行时

    image

    刚刚是 UDF 模块的局部视图,我们再来看下整体的 ETL 作业视图。首先在我们提供了通用的 Flink jar,当我们生成并提交 ETL 作业到作业平台时,调度器会执行通用的 main 函数构建 Flink JobGraph。这时会从我们的配置中心,也就是 ConfigServer,拉取 ETL 配置。ETL 配置中包含使用到的 Python 模块,后端服务会扫描其中引用到的其他模块,把它们统一作为资源文件通过 YARN 分发功能上传到 HDFS 上。在 Flink JobManager 和 TaskManager 启动时,这些 Python 资源会被 YARN 自动同步到工作目录上备用。这就是整个作业初始化的过程。

    然后因为 ETL 规则的小变更是很频繁的,比如新增一个字段或者变更一下过滤条件,如果我们每次变更都需要重启作业,那么作业重启带来的不可用时间会对我们的下游用户造成比较糟糕的体验。因此,我们对变更进行了分类,对于一些不影响 Flink JobGraph 的轻量级变更支持热更新。实现的方式是每个 TaskManager 启动一个热更新线程,定时轮询配置中心同步配置。

    三. EntryX 通用 ETL

    接下来介绍我们的通用 ETL 服务 EntryX。这里的通用可以分为两层意义,首先是数据格式上的通用,支持非结构化到结构化的各种文本数据,其次是用户群体的通用,目标用户覆盖数据分析、数据开发等传统用户,和业务程序、策划这些数据背景较弱的用户。

    EntryX 基本概念

    image

    先介绍 EntryX 的三个基本概念,Source、StreamingTable 和 Sink。用户需要分别配置这个三个模块,系统会根据这些自动生成 ETL 作业。

    Source 是 ETL 作业的输入源,通常是从业务端采集而来的原始日志 topic,或者是经过分发过滤后的 topic。这些 topic 可能只包含一种日志,但更多情况下会包含多种异构日志。

    接下来 StreamingTable,一个比较通俗的名称就是流表。流表定义了 ETL 管道的主要元数据,包括如何转换数据,还有根据转换好的数据定义的流表 schema,将数据 schema 化。流表 schema 是最为关键的概念,它相当于 Table DDL,主要包括字段名、字段数据类型、字段约束和表属性等。为了更方便对接上下游,流表 schema 使用的是自研的 SQL-Like 的类型系统,里面会支持我们一些拓展的数据类型,比如 JSON 类型。

    最后 Sink 负责流表到目标存储的物理表的映射,比如映射到目标 Hive 表。这里主要需要 schema 的映射关系,比如流表哪个字段映射到目标表哪个字段,流表哪个字段用作目标 Hive 表分区字段。在底层,系统会自动根据 schema 映射关系来提取字段,并将数据转换为目标表的存储格式,加载到目标表。

    EntryX ETL 管道

    image

    再来看下 EntryX ETL 管道的具体实现。蓝色部分是外部存储系统,而绿色部分则是 EnrtyX 的内部模块。

    数据首先从对接采集的原始数据 Topic 流入,经过 Source 摄入到 Filter。Filter 负责根据关键词过滤数据,通常来说我们要求过滤完的数据是有相同 schema 的。经过这两步数据完成 Extract,来到 Transform 阶段。

    Transform 第一步是解析数据,也就是这里的 Parser。Parser 支持 JSON/Regex/Csv 三种解析,基本可以覆盖所有案例。第二步是对数据进行转换,这是由 Extender 负责的。Extender 通过内置函数或 UDF 计算衍生字段,最常见的是将 JSON 对象拉平展开,提取出内嵌字段。最后是 Formatter,Formatter 会根据之前用户定义的字段逻辑类型,将字段的值转为对应的物理类型。比如一个逻辑类型为 BIGINT 的字段,我们在这里会统一转为 Java long 的物理类型。

    数据完成 Transform 之后来到最后的 Load 阶段。Load 第一步是决定数据应该加载到哪个表。Splitter 模块会根据每个表的入库条件(也就是一个表达式)来分流数据,然后再到第二步的 Loader 来负责将数据写到具体的外部存储系统。目前我们支持 Hive/Kafka 两种存储,Hive 支持 Text/Parquet/JSON 三种格式,而 Kafka 支持 JSON 和 Avro 两种格式。

    实时离线统一 Schema

    image

    在 Entryx 的设计里数据可以被写入实时和离线两个数据仓库,也就是说同一份数据,但在不同的存储系统中以不同格式表示。从 Flink SQL 的角度来说是 schema 部分相同,但 connector 和 format 不同的两个表。而 schema 部分经常会随业务变更,而 connector 和 format(也就是存储系统和存储格式)是相对稳定的。那么一个很自然的想法就是,能不能将 schema 部分提取出来独立维护?实际上,这个抽象的 schema 已经存在了,就是我们在 ETL 提取的流表 schema。

    在 EntryX 里面,流表 schema 是与序列化器、存储系统无关的 schema,作为 Single Source of Truth。基于流表 schema,加上存储系统信息和存储格式信息,我们就可以衍生出具体的物理表的 DDL。目前我们主要是支持 Hive/Kafka,如果之后要拓展至支持 ES/HBase 表也是非常方便。

    实时数据仓库集成

    image

    EntryX 一个重要的定位是作为实时仓库的统一入口。刚刚其实已经多次提到 Kafka 表,但还没有说实时数仓是怎么做的。实时数仓的常见问题是 Kafka 并没有原生支持 schema 元数据的持久化。目前社区的主流解决方案是基于 Hive MetaStore 来保存 Kafka 表的元数据,并复用 HiveCatalog 来直接对接到 Flink SQL。

    但这对于我们来说使用 Hive MetaStore 主要有几个问题:一是在实时作业里引入 Hive 依赖并与 Hive 耦合,这是很重的依赖,导致定义的表很难被其他组件复用,包括 Flink DataStream 用户;二是我们已经有 Kafka SaaS 平台 Avatar 来管理物理 schema,比如 Avro schema,如果再引入 Hive MetaStore 会导致元数据的割裂。因此,我们是拓展了 Avatar 平台的 schema 注册中心,同时支持逻辑 schema 和物理 schema。

    那么实时数仓和 EntryX 的集成关系是:首先我们有 EntryX 的流表 schema,在新建 Sink 的时候调用 Avatar 的 schema 接口,根据映射关系生成逻辑 schema,而 Avatar 再根据 Flink SQL 类型与物理类型的映射关系生成 topic 的物理 schema。

    与 Avatar schema 注册中心配套的还有我们自研的 KafkaCatalog,它负责读取 topic 的逻辑和物理 schema 来生成 Flink SQL 的 TableSource 或 TableSink。而对于一些 Flink SQL 以外的用户,比如 Flink DataStream API 的用户,他们也可以直接读取物理 schema 来享受到数据仓库的便利。

    EntryX 运行时

    和运营日志 ETL 类似,在 EntryX 运行时,系统会基于通用的 jar 和配置生成 Flink 作业,但这里有两种情况需要特别处理。

    [图片上传失败...(image-70864d-1615949422442)]

    首先是一个 Kafka topic 往往有几十甚至上千种日志,那么对应其实有也几十甚至上千的流表,如果每个流表都单独运行在一个作业里,那么一个 topic 会可能会被读上千遍,这是非常大的浪费。因此,在作业运行时提供一个优化策略,可以将同个 source 的不同流表合并到一个作业里跑。比如图中,某个手游上传了 3 种日志到 Kafka,用户分别配置了玩家注册、玩家登录、领取礼包三个流表,那么我们可以这三个流表合并起来到一个作业,共享同一个 Kafka Source。

    另外的一个优化是,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按照之前“提取转换一次,加载一次”的思路来将数据同时写到 Hive 和 Kafka,但是由于 Hive 或者说 HDFS 毕竟是离线系统,实时性比较差,写入在一些负载比较高的 HDFS 老集群经常会出现反压,同时阻塞上游,导致 Kafka 的写入也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要分离加载到实时和离线的 ETL 管道,具体会取决于业务的 SLA 还有 HDFS 的性能。

    四.调优实践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下我们在 ETL 建设中的调优实践经验。

    HDFS 写入调优

    image

    首先是 HDFS 写入的调优。流式写入 HDFS 场景中老生常谈的一个问题便是小文件过多。通常来说小文件和实时性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如果要延迟低,那么我们需要频繁地滚动文件来提交数据,必然导致小文件过多。

    小文件过多主要造成两个问题:一从 HDFS 集群管理角度看,小文件会占用大量的文件数和 block 数,浪费 NameNode 内存;二是从用户角度看,读写效率都会降低,因为写的时候要更频繁地调用 RPC 和 flush 数据,造成更多的阻塞,有时甚至造成 checkpoint 超时,而读时则需要打开更多的文件才能读完数据。

    HDFS 写入调优 - 数据流预分区

    我们在优化小文件问题时做的一点调优是对数据流先做一遍预分区,具体来说,便是在 Flink 作业内部先基于目标 Hive 表进行一次 keyby 分区,让同一个表的数据尽量集中在少数的几个 subtask 上。

    image

    举个例子,假设 Flink 作业并行度为 n,而目标 Hive 分区数为 m 个。因为每个 subtask 都有可能读到任意分区的数据,在默认的各 subtask 完全并行的情况下,每个 subtask 都会写所有分区,造成总体的写入文件数是 n * m。假设 n 是 100,m 是 1000,按 10 分钟滚一次文件算,每天会造成 14,400,000 个文件,这对于很多老集群来说是非常大的压力。

    如果经过数据流分区的优化之后,我们就可以限制住 Flink 并行度带来的增长。比如我们 keyby hive 表字段,并加入范围为 0-s 整数的盐来避免数据倾斜,那么分区最多会被 s 个 subtask 读写。假设 s 是 5,比起原先 n 是 100,那么我们就将原本的文件数降低为原来 20 分之一。

    基于 OperatorState 的 SLA 统计

    image

    第二个我想分享的是我们的 SLA 统计工具。背景是我们的用户经常会通过 Web UI 来进行调试和问题的排查,比如不同 subtask 的输入输出数目,但这些 metric 会因为作业重启或者 failover 而重置,因此我们开发了基于 OperatorState 的 SLA-Utils 工具来统计数据的输入和分类输出。这个工具设计得非常轻量级,可以很容易集成到我们自己的服务或者用户的作业里面。

    在 SLA-Utils 里面,我们支持了三种 metric。首先是标准的 metric,有
    recordsIn/recordsOut/recordsDropped/recordsErrored,分别对应输入记录数/正常输出记录数/被过滤掉的记录数/处理异常的记录数。通常来说 recordsIn 就等于后面三者的总和。第二种用户可以自定义的 metric,通常可以用于记录更详细的原因,比如是 recordsEventTimeDropped 代表数据是因为 event time 被过滤的。

    那么上述两种 metric 静态的,也就是说 metric key 在作业运行前就要确定,此外 SLA-Utils 还支持在运行时动态注册的 TTL metric。这种 metric 通常有动态生成的日期作为前缀,在经过 TTL 的时间之后被自动清理。TTL metric 主要可以用于做天级别时间窗口的统计。这里比较特别的一点是,因为 OperatorState 是不支持 TTL 的,SLA-Utils 是在每次进行 checkpoint 快照的时候进行一次过滤,剔除掉过期的 metric,以实现 TTL 的效果。

    那么在 State 保存了 SLA 指标之后要做的就是暴露给用户。我们目前的做法是通过 Accumulater 的方式来暴露,优点是 Web UI 有支持,开箱即用,同时 Flink 可以自动合并不同的 subtask 的 metric。缺点在于没有办法利用 metric reporter 来 push 到监控系统,同时因为 Acuumulater 是不能在运行时动态注销的,所以使用 TTL metric 会有内存泄漏的风险。因此,在未来我们也考虑支持 metric group 来避免这些问题。

    数据容错及恢复

    最后再分享下我们在数据容错和恢复上的实践。

    image

    以很多最佳实践相似,我们用 SideOutput 来收集 ETL 各环节中出错的数据,汇总到一个统一的错误流。错误记录中包含我们预设的错误码、原始输入数据以及错误类和错误信息。一般情况下,错误数据会被分类写入 HDFS,用户通过监控 HDFS 目录可以得知数据是否正常。

    image

    那么存储好异常数据后,下一步就是要恢复数据。这通常有两种情况。

    一是数据格式异常,比如日志被截断导致不完整或者时间戳不符合约定格式,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通过离线批作业来修复数据,重新回填到原有的数据管道。

    二是 ETL 管道异常,比如数据实际的 schema 有变更但流表配置没有更新,可能会导致某个字段都是空值,这时我们的处理办法是:首先更新线上的流表配置为最新,保证不再产生更多异常数据,这时 Hive 里面仍有部分分区是异常的。然后,我们发布一个独立的补数作业来专门修复异常的数据,输出的数据会写到一个临时的目录,并在 hive metastore 上切换 partition 分区的 location 来替换掉原来的异常目录。因此这样的一个补数流程对离线查询的用户来说是透明的。最后我们再在合适的时间替换掉异常分区的数据并恢复 location。

    五.未来规划

    最后介绍下我们的未来规划。

    [图片上传失败...(image-2997ed-1615949422442)]

    • 第一个是数据湖的支持。目前我们的日志绝大多数都是 append 类型,不过随着 CDC 和 Flink SQL 业务的完善,我们可能会有更多的 update、delete 的需求,因此数据湖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 第二个会提供更加丰富的附加功能,比如实时的数据去重和小文件的自动合并。这两个都是对业务方非常实用的功能。

    • 最后是一个支持 PyFlink。目前我们的 Python 支持只覆盖到数据集成阶段,后续数据仓库的 Python 支持我们是希望通过 PyFlink 来实现。

    作者:阿里云实时计算Flink

    阿里云云栖号


    ]]>
    使用 Arthas 排查 SpringBoot 诡异耗时的 Bug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背景

    公司有个渠道系统,专门对接三方渠道使用,没有什么业务逻辑,主要是转换报文和参数校验之类的工作,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最近在优化接口的响应时间,优化了代码之后,但是时间还是达不到要求;有一个诡异的 100ms 左右的耗时问题,在接口中打印了请求处理时间后,和调用方的响应时间还有差了 100ms 左右。比如程序里记录 150ms,但是调用方等待时间却为 250ms 左右。

    下面记录下当时详细的定位 & 解决流程(其实解决很简单,关键在于怎么定位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定位过程

    1. 分析代码

    渠道系统是一个常见的 Spring-boot web 工程,使用了集成的 tomcat。分析了代码之后,发现并没有特殊的地方,没有特殊的过滤器或者拦截器,所以初步排除是业务代码问题。

    2. 分析调用流程

    出现这个问题之后,首先确认了下接口的调用流程。由于是内部测试,所以调用流程较少。

    Nginx -反向代理-> 渠道系统

    公司是云服务器,网络走的也是云的内网。由于不明确问题的原因,所以用排除法,首先确认服务器网络是否有问题。

    先确认发送端到 Nginx Host 是否有问题:

    [jboss@VM_0_139_centos ~]$ ping 10.0.0.139PING 10.0.0.139 (10.0.0.139) 56(84) bytes of data.64 bytes from 10.0.0.139: icmp_seq=1 ttl=64 time=0.029 ms64 bytes from 10.0.0.139: icmp_seq=2 ttl=64 time=0.041 ms64 bytes from 10.0.0.139: icmp_seq=3 ttl=64 time=0.040 ms64 bytes from 10.0.0.139: icmp_seq=4 ttl=64 time=0.040 ms

    从 ping 结果上看,发送端到 Nginx 主机的延迟是无问题的,接下来查看 Nginx 到渠道系统的网络。

    # 由于日志是没问题的,这里直接复制上面日志了[jboss@VM_0_139_centos ~]$ ping 10.0.0.139PING 10.0.0.139 (10.0.0.139) 56(84) bytes of data.64 bytes from 10.0.0.139: icmp_seq=1 ttl=64 time=0.029 ms64 bytes from 10.0.0.139: icmp_seq=2 ttl=64 time=0.041 ms64 bytes from 10.0.0.139: icmp_seq=3 ttl=64 time=0.040 ms64 bytes from 10.0.0.139: icmp_seq=4 ttl=64 time=0.040 ms

    从 ping 结果上看,Nginx 到渠道系统服务器网络延迟也是没问题的。

    既然网络看似没问题,那么可以继续排除法,砍掉 Nginx,客户端直接再渠道系统的服务器上,通过回环地址(localhost)直连,避免经过网卡/dns,缩小问题范围看看能否复现(这个应用和地址是我后期模拟的,测试的是一个空接口):

    [jboss@VM_10_91_centos tmp]$ curl -w "@curl-time.txt" http://127.0.0.1:7744/send
    success
                  http: 200
                   dns: 0.001s
              redirect: 0.000s
          time_connect: 0.001s
       time_appconnect: 0.000s
      time_pretransfer: 0.001s
    time_starttransfer: 0.073s
         size_download: 7bytes
        speed_download: 95.000B/s                  ----------
            time_total: 0.073s 请求总耗时

    从 curl 日志上看,通过回环地址调用一个空接口耗时也有 73ms。这就奇怪了,跳过了中间所有调用节点(包括过滤器 & 拦截器之类),直接请求应用一个空接口,都有 73ms 的耗时,再请求一次看看:

    [jboss@VM_10_91_centos tmp]$ curl -w "@curl-time.txt" http://127.0.0.1:7744/send
    success
                  http: 200
                   dns: 0.001s
              redirect: 0.000s
          time_connect: 0.001s
       time_appconnect: 0.000s
      time_pretransfer: 0.001s
    time_starttransfer: 0.003s
         size_download: 7bytes
        speed_download: 2611.000B/s                  ----------
            time_total: 0.003s

    更奇怪的是,第二次请求耗时就正常了,变成了 3ms。经查阅资料,linux curl 是默认开启 http keep-alive的(Keep-Alive 的介绍可以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就算不开启 keep-alive,每次重新 handshake,也不至于需要 70ms。

    经过不断分析测试发现,连续请求的话时间就会很短,每次请求只需要几毫秒,但是如果隔一段时间再请求,就会花费 70ms 以上。

    从这个现象猜想,可能是某些缓存机制导致的,连续请求因为有缓存,所以速度快,时间长缓存失效后导致时间长。

    那么这个问题点到底在哪一层呢?tomcat 层还是 spring-webmvc 呢?

    光猜想定位不了问题,还是得实际测试一下,把渠道系统的代码放到本地 IDE 里启动测试能否复现。

    但是导入本地 IDE 后,在 IDE 中启动后并不能复现问题,并没有 70+ms 的延迟问题。这下头疼了,本地无法复现,不能 Debug,由于问题点不在业务代码,也不能通过加日志的方式来 Debug。

    这时候可以祭出神器 Arthas 了

    3. Arthas 分析问题

    Arthas 是 Alibaba 开源的 Java 诊断工具,深受开发者喜爱。当你遇到以下类似问题而束手无策时,Arthas 可以帮助你解决:

    • 这个类从哪个 jar 包加载的?为什么会报各种类相关的 Exception?

    • 我改的代码为什么没有执行到?难道是我没 commit?分支搞错了?

    • 遇到问题无法在线上 debug,难道只能通过加日志再重新发布吗?

    • 线上遇到某个用户的数据处理有问题,但线上同样无法 debug,线下无法重现!

    • 是否有一个全局视角来查看系统的运行状况?

    • 有什么办法可以监控到 JVM 的实时运行状态?

    • ······

    上面是 Arthas 的官方简介,这次我只需要用他的一个小功能 trace。动态计算方法调用路径和时间,这样就可以定位时间在哪个地方被消耗了。

    trace 方法内部调用路径,并输出方法路径上的每个节点上耗时。

    trace 命令能主动搜索 class-pattern/method-pattern 。

    对应的方法调用路径,渲染和统计整个调用链路上的所有性能开销和追踪调用链路。

    有了神器,那么该追踪什么方法呢?由于我对 Tomcat 源码不是很熟,所以只能从 spring mvc 下手,先来 trace 一下 spring mvc 的入口:

    [arthas@24851]$ trace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DispatcherServlet *Press Q or Ctrl+C to abort.Affect(class-cnt:1 , method-cnt:44) cost in 508 ms.`---ts=2019-09-14 21:07:44;thread_name=http-nio-7744-exec-2;id=11;is_daemon=true;priority=5;TCCL=org.springframework.boot.web.embedded.tomcat.TomcatEmbeddedWebappClassLoader@7c136917
        `---[2.952142ms]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DispatcherServlet:buildLocaleContext()`---ts=2019-09-14 21:07:44;thread_name=http-nio-7744-exec-2;id=11;is_daemon=true;priority=5;TCCL=org.springframework.boot.web.embedded.tomcat.TomcatEmbeddedWebappClassLoader@7c136917
        `---[18.08903ms]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DispatcherServlet:doService()
            +---[0.041346ms] org.apache.commons.logging.Log:isDebugEnabled() #889
            +---[0.022398ms] org.springframework.web.util.WebUtils:isIncludeRequest() #898
            +---[0.014904ms]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DispatcherServlet:getWebApplicationContext() #910
            +---[1.071879ms] 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Request:setAttribute() #910
            +---[0.020977ms] 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Request:setAttribute() #911
            +---[0.017073ms] 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Request:setAttribute() #912
            +---[0.218277ms]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DispatcherServlet:getThemeSource() #913
            |   `---[0.137568ms]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DispatcherServlet:getThemeSource()
            |       `---[min=0.00783ms,max=0.014251ms,total=0.022081ms,count=2]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DispatcherServlet:getWebApplicationContext() #782
            +---[0.019363ms] 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Request:setAttribute() #913
            +---[0.070694ms]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FlashMapManager:retrieveAndUpdate() #916
            +---[0.01839ms]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FlashMap:<init>() #920
            +---[0.016943ms] 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Request:setAttribute() #920
            +---[0.015268ms] 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Request:setAttribute() #921
            +---[15.050124ms]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DispatcherServlet:doDispatch() #925
            |   `---[14.943477ms]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DispatcherServlet:doDispatch()
            |       +---[0.019135ms] org.springframework.web.context.request.async.WebAsyncUtils:getAsyncManager() #953
            |       +---[2.108373ms]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DispatcherServlet:checkMultipart() #960
            |       |   `---[2.004436ms]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DispatcherServlet:checkMultipart()
            |       |       `---[1.890845ms] org.springframework.web.multipart.MultipartResolver:isMultipart() #1117
            |       +---[2.054361ms]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DispatcherServlet:getHandler() #964
            |       |   `---[1.961963ms]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DispatcherServlet:getHandler()
            |       |       +---[0.02051ms] java.util.List:iterator() #1183
            |       |       +---[min=0.003805ms,max=0.009641ms,total=0.013446ms,count=2] java.util.Iterator:hasNext() #1183
            |       |       +---[min=0.003181ms,max=0.009751ms,total=0.012932ms,count=2] java.util.Iterator:next() #1183
            |       |       +---[min=0.005841ms,max=0.015308ms,total=0.021149ms,count=2] org.apache.commons.logging.Log:isTraceEnabled() #1184
            |       |       `---[min=0.474739ms,max=1.19145ms,total=1.666189ms,count=2]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HandlerMapping:getHandler() #1188
            |       +---[0.013071ms]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HandlerExecutionChain:getHandler() #971
            |       +---[0.372236ms]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DispatcherServlet:getHandlerAdapter() #971
            |       |   `---[0.280073ms]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DispatcherServlet:getHandlerAdapter()
            |       |       +---[0.004804ms] java.util.List:iterator() #1224
            |       |       +---[0.003668ms] java.util.Iterator:hasNext() #1224
            |       |       +---[0.003038ms] java.util.Iterator:next() #1224
            |       |       +---[0.006451ms] org.apache.commons.logging.Log:isTraceEnabled() #1225
            |       |       `---[0.012683ms]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HandlerAdapter:supports() #1228
            |       +---[0.012848ms] 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Request:getMethod() #974
            |       +---[0.013132ms] java.lang.String:equals() #975
            |       +---[0.003025ms]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HandlerExecutionChain:getHandler() #977
            |       +---[0.008095ms]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HandlerAdapter:getLastModified() #977
            |       +---[0.006596ms] org.apache.commons.logging.Log:isDebugEnabled() #978
            |       +---[0.018024ms] org.springframework.web.context.request.ServletWebRequest:<init>() #981
            |       +---[0.017869ms] org.springframework.web.context.request.ServletWebRequest:checkNotModified() #981
            |       +---[0.038542ms]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HandlerExecutionChain:applyPreHandle() #986
            |       +---[0.00431ms]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HandlerExecutionChain:getHandler() #991
            |       +---[4.248493ms]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HandlerAdapter:handle() #991
            |       +---[0.014805ms] org.springframework.web.context.request.async.WebAsyncManager:isConcurrentHandlingStarted() #993
            |       +---[1.444994ms]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DispatcherServlet:applyDefaultViewName() #997
            |       |   `---[0.067631ms]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DispatcherServlet:applyDefaultViewName()
            |       +---[0.012027ms]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HandlerExecutionChain:applyPostHandle() #998
            |       +---[0.373997ms]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DispatcherServlet:processDispatchResult() #1008
            |       |   `---[0.197004ms]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DispatcherServlet:processDispatchResult()
            |       |       +---[0.007074ms] org.apache.commons.logging.Log:isDebugEnabled() #1075
            |       |       +---[0.005467ms] org.springframework.web.context.request.async.WebAsyncUtils:getAsyncManager() #1081
            |       |       +---[0.004054ms] org.springframework.web.context.request.async.WebAsyncManager:isConcurrentHandlingStarted() #1081
            |       |       `---[0.011988ms]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HandlerExecutionChain:triggerAfterCompletion() #1087
            |       `---[0.004015ms] org.springframework.web.context.request.async.WebAsyncManager:isConcurrentHandlingStarted() #1018
            +---[0.005055ms] org.springframework.web.context.request.async.WebAsyncUtils:getAsyncManager() #928
            `---[0.003422ms] org.springframework.web.context.request.async.WebAsyncManager:isConcurrentHandlingStarted() #928

    [jboss@VM_10_91_centos tmp]$ curl -w "@curl-time.txt" http://127.0.0.1:7744/send
    success
                  http: 200
                   dns: 0.001s
              redirect: 0.000s
          time_connect: 0.001s
       time_appconnect: 0.000s
      time_pretransfer: 0.001s
    time_starttransfer: 0.115s
         size_download: 7bytes
        speed_download: 60.000B/s                  ----------
            time_total: 0.115s

    本次调用,调用端时间花费 115 ms,但是从 arthas trace 上看,spring mvc 只消耗了 18ms,那么剩下的 97ms 去哪了呢?

    本地测试后已经可以排除 spring mvc 的问题了,最后也是唯一可能出问题的点就是 tomcat。

    可是本人并不熟悉 tomcat 中的源码,就连请求入口都不清楚,tomcat 里需要 trace 的类都不好找。。。

    不过没关系,有神器 Arthas,可以通过 stack 命令来反向查找调用路径,以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DispatcherServlet 作为参数:

    stack 输出当前方法被调用的调用路径。

    很多时候我们都知道一个方法被执行,但这个方法被执行的路径非常多,或者你根本就不知道这个方法是从那里被执行了,此时你需要的是 stack 命令。

    [arthas@24851]$ stack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DispatcherServlet *Press Q or Ctrl+C to abort.Affect(class-cnt:1 , method-cnt:44) cost in 495 ms.ts=2019-09-14 21:15:19;thread_name=http-nio-7744-exec-5;id=14;is_daemon=true;priority=5;TCCL=org.springframework.boot.web.embedded.tomcat.TomcatEmbeddedWebappClassLoader@7c136917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FrameworkServlet.processRequest()
            at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FrameworkServlet.doGet(FrameworkServlet.java:866)
            at 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service(HttpServlet.java:635)
            at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FrameworkServlet.service(FrameworkServlet.java:851)
            at 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service(HttpServlet.java:742)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ApplicationFilterChain.internalDoFilter(ApplicationFilterChain.java:231)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ApplicationFilterChain.doFilter(ApplicationFilterChain.java:166)
            at org.apache.tomcat.websocket.server.WsFilter.doFilter(WsFilter.java:52)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ApplicationFilterChain.internalDoFilter(ApplicationFilterChain.java:193)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ApplicationFilterChain.doFilter(ApplicationFilterChain.java:166)
            at org.springframework.web.filter.RequestContextFilter.doFilterInternal(RequestContextFilter.java:99)
            at org.springframework.web.filter.OncePerRequestFilter.doFilter(OncePerRequestFilter.java:107)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ApplicationFilterChain.internalDoFilter(ApplicationFilterChain.java:193)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ApplicationFilterChain.doFilter(ApplicationFilterChain.java:166)
            at org.springframework.web.filter.HttpPutFormContentFilter.doFilterInternal(HttpPutFormContentFilter.java:109)
            at org.springframework.web.filter.OncePerRequestFilter.doFilter(OncePerRequestFilter.java:107)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ApplicationFilterChain.internalDoFilter(ApplicationFilterChain.java:193)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ApplicationFilterChain.doFilter(ApplicationFilterChain.java:166)
            at org.springframework.web.filter.HiddenHttpMethodFilter.doFilterInternal(HiddenHttpMethodFilter.java:81)
            at org.springframework.web.filter.OncePerRequestFilter.doFilter(OncePerRequestFilter.java:107)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ApplicationFilterChain.internalDoFilter(ApplicationFilterChain.java:193)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ApplicationFilterChain.doFilter(ApplicationFilterChain.java:166)
            at org.springframework.web.filter.CharacterEncodingFilter.doFilterInternal(CharacterEncodingFilter.java:200)
            at org.springframework.web.filter.OncePerRequestFilter.doFilter(OncePerRequestFilter.java:107)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ApplicationFilterChain.internalDoFilter(ApplicationFilterChain.java:193)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ApplicationFilterChain.doFilter(ApplicationFilterChain.java:166)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StandardWrapperValve.invoke(StandardWrapperValve.java:198)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StandardContextValve.invoke(StandardContextValve.java:96)
            at org.apache.catalina.authenticator.AuthenticatorBase.invoke(AuthenticatorBase.java:496)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StandardHostValve.invoke(StandardHostValve.java:140)
            at org.apache.catalina.valves.ErrorReportValve.invoke(ErrorReportValve.java:81)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StandardEngineValve.invoke(StandardEngineValve.java:87)
            at org.apache.catalina.connector.CoyoteAdapter.service(CoyoteAdapter.java:342)
            at org.apache.coyote.http11.Http11Processor.service(Http11Processor.java:803)
            at org.apache.coyote.AbstractProcessorLight.process(AbstractProcessorLight.java:66)
            at org.apache.coyote.AbstractProtocol$ConnectionHandler.process(AbstractProtocol.java:790)
            at org.apache.tomcat.util.net.NioEndpoint$SocketProcessor.doRun(NioEndpoint.java:1468)
            at org.apache.tomcat.util.net.SocketProcessorBase.run(SocketProcessorBase.java:49)
            at java.util.concurrent.ThreadPoolExecutor.runWorker(ThreadPoolExecutor.java:1149)
            at java.util.concurrent.ThreadPoolExecutor$Worker.run(ThreadPoolExecutor.java:624)
            at org.apache.tomcat.util.threads.TaskThread$WrappingRunnable.run(TaskThread.java:61)
            at java.lang.Thread.run(Thread.java:748)ts=2019-09-14 21:15:19;thread_name=http-nio-7744-exec-5;id=14;is_daemon=true;priority=5;TCCL=org.springframework.boot.web.embedded.tomcat.TomcatEmbeddedWebappClassLoader@7c136917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DispatcherServlet.doService()
            at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FrameworkServlet.processRequest(FrameworkServlet.java:974)
            at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FrameworkServlet.doGet(FrameworkServlet.java:866)
            at 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service(HttpServlet.java:635)
            at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FrameworkServlet.service(FrameworkServlet.java:851)
            at 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service(HttpServlet.java:742)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ApplicationFilterChain.internalDoFilter(ApplicationFilterChain.java:231)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ApplicationFilterChain.doFilter(ApplicationFilterChain.java:166)
            at org.apache.tomcat.websocket.server.WsFilter.doFilter(WsFilter.java:52)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ApplicationFilterChain.internalDoFilter(ApplicationFilterChain.java:193)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ApplicationFilterChain.doFilter(ApplicationFilterChain.java:166)
            at org.springframework.web.filter.RequestContextFilter.doFilterInternal(RequestContextFilter.java:99)
            at org.springframework.web.filter.OncePerRequestFilter.doFilter(OncePerRequestFilter.java:107)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ApplicationFilterChain.internalDoFilter(ApplicationFilterChain.java:193)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ApplicationFilterChain.doFilter(ApplicationFilterChain.java:166)
            at org.springframework.web.filter.HttpPutFormContentFilter.doFilterInternal(HttpPutFormContentFilter.java:109)
            at org.springframework.web.filter.OncePerRequestFilter.doFilter(OncePerRequestFilter.java:107)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ApplicationFilterChain.internalDoFilter(ApplicationFilterChain.java:193)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ApplicationFilterChain.doFilter(ApplicationFilterChain.java:166)
            at org.springframework.web.filter.HiddenHttpMethodFilter.doFilterInternal(HiddenHttpMethodFilter.java:81)
            at org.springframework.web.filter.OncePerRequestFilter.doFilter(OncePerRequestFilter.java:107)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ApplicationFilterChain.internalDoFilter(ApplicationFilterChain.java:193)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ApplicationFilterChain.doFilter(ApplicationFilterChain.java:166)
            at org.springframework.web.filter.CharacterEncodingFilter.doFilterInternal(CharacterEncodingFilter.java:200)
            at org.springframework.web.filter.OncePerRequestFilter.doFilter(OncePerRequestFilter.java:107)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ApplicationFilterChain.internalDoFilter(ApplicationFilterChain.java:193)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ApplicationFilterChain.doFilter(ApplicationFilterChain.java:166)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StandardWrapperValve.invoke(StandardWrapperValve.java:198)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StandardContextValve.invoke(StandardContextValve.java:96)
            at org.apache.catalina.authenticator.AuthenticatorBase.invoke(AuthenticatorBase.java:496)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StandardHostValve.invoke(StandardHostValve.java:140)
            at org.apache.catalina.valves.ErrorReportValve.invoke(ErrorReportValve.java:81)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StandardEngineValve.invoke(StandardEngineValve.java:87)
            at org.apache.catalina.connector.CoyoteAdapter.service(CoyoteAdapter.java:342)
            at org.apache.coyote.http11.Http11Processor.service(Http11Processor.java:803)
            at org.apache.coyote.AbstractProcessorLight.process(AbstractProcessorLight.java:66)
            at org.apache.coyote.AbstractProtocol$ConnectionHandler.process(AbstractProtocol.java:790)
            at org.apache.tomcat.util.net.NioEndpoint$SocketProcessor.doRun(NioEndpoint.java:1468)
            at org.apache.tomcat.util.net.SocketProcessorBase.run(SocketProcessorBase.java:49)
            at java.util.concurrent.ThreadPoolExecutor.runWorker(ThreadPoolExecutor.java:1149)
            at java.util.concurrent.ThreadPoolExecutor$Worker.run(ThreadPoolExecutor.java:624)
            at org.apache.tomcat.util.threads.TaskThread$WrappingRunnable.run(TaskThread.java:61)
            at java.lang.Thread.run(Thread.java:748)

    从 stack 日志上可以很直观的看出 DispatchServlet 的调用栈,那么这么长的路径,该 trace 哪个类呢(这里跳过 spring mvc 中的过滤器的 trace 过程,实际排查的时候也 trace 了一遍,但这诡异的时间消耗不是由这里过滤器产生的)?有一定经验的老司机从名字上大概也能猜出来从哪里下手比较好,那就是
    org.apache.coyote.http11.Http11Processor.service,从名字上看,http1.1 处理器,这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下面来 trace 一下:

    [arthas@24851]$ trace org.apache.coyote.http11.Http11Processor servicePress Q or Ctrl+C to abort.Affect(class-cnt:1 , method-cnt:1) cost in 269 ms.`---ts=2019-09-14 21:22:51;thread_name=http-nio-7744-exec-8;id=17;is_daemon=true;priority=5;TCCL=org.springframework.boot.loader.LaunchedURLClassLoader@20ad9418
        `---[131.650285ms] org.apache.coyote.http11.Http11Processor:service()
            +---[0.036851ms] org.apache.coyote.Request:getRequestProcessor() #667
            +---[0.009986ms] org.apache.coyote.RequestInfo:setStage() #668
            +---[0.008928ms] org.apache.coyote.http11.Http11Processor:setSocketWrapper() #671
            +---[0.013236ms] org.apache.coyote.http11.Http11InputBuffer:init() #672
            +---[0.00981ms] org.apache.coyote.http11.Http11OutputBuffer:init() #673
            +---[min=0.00213ms,max=0.007317ms,total=0.009447ms,count=2] org.apache.coyote.http11.Http11Processor:getErrorState() #683
            +---[min=0.002098ms,max=0.008888ms,total=0.010986ms,count=2] org.apache.coyote.ErrorState:isError() #683
            +---[min=0.002448ms,max=0.007149ms,total=0.009597ms,count=2] org.apache.coyote.http11.Http11Processor:isAsync() #683
            +---[min=0.002399ms,max=0.00852ms,total=0.010919ms,count=2] org.apache.tomcat.util.net.AbstractEndpoint:isPaused() #683
            +---[min=0.033587ms,max=0.11832ms,total=0.151907ms,count=2] org.apache.coyote.http11.Http11InputBuffer:parseRequestLine() #687
            +---[0.005384ms] org.apache.tomcat.util.net.AbstractEndpoint:isPaused() #695
            +---[0.007924ms] org.apache.coyote.Request:getMimeHeaders() #702
            +---[0.006744ms] org.apache.tomcat.util.net.AbstractEndpoint:getMaxHeaderCount() #702
            +---[0.012574ms] org.apache.tomcat.util.http.MimeHeaders:setLimit() #702
            +---[0.14319ms] org.apache.coyote.http11.Http11InputBuffer:parseHeaders() #703
            +---[0.003997ms] org.apache.coyote.Request:getMimeHeaders() #743
            +---[0.026561ms] org.apache.tomcat.util.http.MimeHeaders:values() #743
            +---[min=0.002869ms,max=0.01203ms,total=0.014899ms,count=2] java.util.Enumeration:hasMoreElements() #745
            +---[0.070114ms] java.util.Enumeration:nextElement() #746
            +---[0.010921ms] java.lang.String:toLowerCase() #746
            +---[0.008453ms] java.lang.String:contains() #746
            +---[0.002698ms] org.apache.coyote.http11.Http11Processor:getErrorState() #775
            +---[0.00307ms] org.apache.coyote.ErrorState:isError() #775
            +---[0.002708ms] org.apache.coyote.RequestInfo:setStage() #777
            +---[0.171139ms] org.apache.coyote.http11.Http11Processor:prepareRequest() #779
            +---[0.009349ms] org.apache.tomcat.util.net.SocketWrapperBase:decrementKeepAlive() #794
            +---[0.002574ms] org.apache.coyote.http11.Http11Processor:getErrorState() #800
            +---[0.002696ms] org.apache.coyote.ErrorState:isError() #800
            +---[0.002499ms] org.apache.coyote.RequestInfo:setStage() #802
            +---[0.005641ms] org.apache.coyote.http11.Http11Processor:getAdapter() #803
            +---[129.868916ms] org.apache.coyote.Adapter:service() #803
            +---[0.003859ms] org.apache.coyote.http11.Http11Processor:getErrorState() #809
            +---[0.002365ms] org.apache.coyote.ErrorState:isError() #809
            +---[0.003844ms] org.apache.coyote.http11.Http11Processor:isAsync() #809
            +---[0.002382ms] org.apache.coyote.Response:getStatus() #809
            +---[0.002476ms] org.apache.coyote.http11.Http11Processor:statusDropsConnection() #809
            +---[0.002284ms] org.apache.coyote.RequestInfo:setStage() #838
            +---[0.00222ms] org.apache.coyote.http11.Http11Processor:isAsync() #839
            +---[0.037873ms] org.apache.coyote.http11.Http11Processor:endRequest() #843
            +---[0.002188ms] org.apache.coyote.RequestInfo:setStage() #845
            +---[0.002112ms] org.apache.coyote.http11.Http11Processor:getErrorState() #849
            +---[0.002063ms] org.apache.coyote.ErrorState:isError() #849
            +---[0.002504ms] org.apache.coyote.http11.Http11Processor:isAsync() #853
            +---[0.009808ms] org.apache.coyote.Request:updateCounters() #854
            +---[0.002008ms] org.apache.coyote.http11.Http11Processor:getErrorState() #855
            +---[0.002192ms] org.apache.coyote.ErrorState:isIoAllowed() #855
            +---[0.01968ms] org.apache.coyote.http11.Http11InputBuffer:nextRequest() #856
            +---[0.010065ms] org.apache.coyote.http11.Http11OutputBuffer:nextRequest() #857
            +---[0.002576ms] org.apache.coyote.RequestInfo:setStage() #870
            +---[0.016599ms] org.apache.coyote.http11.Http11Processor:processSendfile() #872
            +---[0.008182ms] org.apache.coyote.http11.Http11InputBuffer:getParsingRequestLinePhase() #688
            +---[0.0075ms] org.apache.coyote.http11.Http11Processor:handleIncompleteRequestLineRead() #690
            +---[0.001979ms] org.apache.coyote.RequestInfo:setStage() #875
            +---[0.001981ms] org.apache.coyote.http11.Http11Processor:getErrorState() #877
            +---[0.001934ms] org.apache.coyote.ErrorState:isError() #877
            +---[0.001995ms] org.apache.tomcat.util.net.AbstractEndpoint:isPaused() #877
            +---[0.002403ms] org.apache.coyote.http11.Http11Processor:isAsync() #879
            `---[0.006176ms] org.apache.coyote.http11.Http11Processor:isUpgrade() #881

    日志里有一个 129ms 的耗时点(时间比没开 arthas 的时候更长是因为 arthas 本身带来的性能消耗,所以生产环境小心使用),这个就是要找的问题点。

    打问题点找到了,那怎么定位是什么导致的问题呢,又如何解决呢?

    继续 trace 吧,细化到具体的代码块或者内容。trace 由于性能考虑,不会展示所有的调用路径,如果调用路径过深,只有手动深入 trace,原则就是 trace 耗时长的那个方法:

    [arthas@24851]$ trace org.apache.coyote.Adapter servicePress Q or Ctrl+C to abort.Affect(class-cnt:1 , method-cnt:1) cost in 608 ms.`---ts=2019-09-14 21:34:33;thread_name=http-nio-7744-exec-1;id=10;is_daemon=true;priority=5;TCCL=org.springframework.boot.loader.LaunchedURLClassLoader@20ad9418
        `---[81.70999ms] org.apache.catalina.connector.CoyoteAdapter:service()
            +---[0.032546ms] org.apache.coyote.Request:getNote() #302
            +---[0.007148ms] org.apache.coyote.Response:getNote() #303
            +---[0.007475ms] org.apache.catalina.connector.Connector:getXpoweredBy() #324
            +---[0.00447ms] org.apache.coyote.Request:getRequestProcessor() #331
            +---[0.007902ms] java.lang.ThreadLocal:get() #331
            +---[0.006522ms] org.apache.coyote.RequestInfo:setWorkerThreadName() #331
            +---[73.793798ms] org.apache.catalina.connector.CoyoteAdapter:postParseRequest() #336
            +---[0.001536ms] org.apache.catalina.connector.Connector:getService() #339
            +---[0.004469ms] org.apache.catalina.Service:getContainer() #339
            +---[0.007074ms] org.apache.catalina.Engine:getPipeline() #339
            +---[0.004334ms] org.apache.catalina.Pipeline:isAsyncSupported() #339
            +---[0.002466ms] org.apache.catalina.connector.Request:setAsyncSupported() #339
            +---[6.01E-4ms] org.apache.catalina.connector.Connector:getService() #342
            +---[0.001859ms] org.apache.catalina.Service:getContainer() #342
            +---[9.65E-4ms] org.apache.catalina.Engine:getPipeline() #342
            +---[0.005231ms] org.apache.catalina.Pipeline:getFirst() #342
            +---[7.239154ms] org.apache.catalina.Valve:invoke() #342
            +---[0.006904ms] org.apache.catalina.connector.Request:isAsync() #345
            +---[0.00509ms] org.apache.catalina.connector.Request:finishRequest() #372
            +---[0.051461ms] org.apache.catalina.connector.Response:finishResponse() #373
            +---[0.007244ms] java.util.concurrent.atomic.AtomicBoolean:<init>() #379
            +---[0.007314ms] org.apache.coyote.Response:action() #380
            +---[0.004518ms] org.apache.catalina.connector.Request:isAsyncCompleting() #382
            +---[0.001072ms] org.apache.catalina.connector.Request:getContext() #394
            +---[0.007166ms] java.lang.System:currentTimeMillis() #401
            +---[0.004367ms] org.apache.coyote.Request:getStartTime() #401
            +---[0.011483ms] org.apache.catalina.Context:logAccess() #401
            +---[0.0014ms] org.apache.coyote.Request:getRequestProcessor() #406
            +---[min=8.0E-4ms,max=9.22E-4ms,total=0.001722ms,count=2] java.lang.Integer:<init>() #406
            +---[0.001082ms] java.lang.reflect.Method:invoke() #406
            +---[0.001851ms] org.apache.coyote.RequestInfo:setWorkerThreadName() #406
            +---[0.035805ms] org.apache.catalina.connector.Request:recycle() #410
            `---[0.007849ms] org.apache.catalina.connector.Response:recycle() #411

    一段无聊的手动深入 trace 之后………………

    [arthas@24851]$ trace org.apache.catalina.webresources.AbstractArchiveResourceSet getArchiveEntriesPress Q or Ctrl+C to abort.Affect(class-cnt:4 , method-cnt:2) cost in 150 ms.`---ts=2019-09-14 21:36:26;thread_name=http-nio-7744-exec-3;id=12;is_daemon=true;priority=5;TCCL=org.springframework.boot.loader.LaunchedURLClassLoader@20ad9418
        `---[75.743681ms] org.apache.catalina.webresources.JarWarResourceSet:getArchiveEntries()
            +---[0.025731ms] java.util.HashMap:<init>() #106
            +---[0.097729ms] org.apache.catalina.webresources.JarWarResourceSet:openJarFile() #109
            +---[0.091037ms] java.util.jar.JarFile:getJarEntry() #110
            +---[0.096325ms] java.util.jar.JarFile:getInputStream() #111
            +---[0.451916ms] org.apache.catalina.webresources.TomcatJarInputStream:<init>() #113
            +---[min=0.001175ms,max=0.001176ms,total=0.002351ms,count=2] java.lang.Integer:<init>() #114
            +---[0.00104ms] java.lang.reflect.Method:invoke() #114
            +---[0.045105ms] org.apache.catalina.webresources.TomcatJarInputStream:getNextJarEntry() #114
            +---[min=5.02E-4ms,max=0.008531ms,total=0.028864ms,count=31] java.util.jar.JarEntry:getName() #116
            +---[min=5.39E-4ms,max=0.022805ms,total=0.054647ms,count=31] java.util.HashMap:put() #116
            +---[min=0.004452ms,max=34.479307ms,total=74.206249ms,count=31] org.apache.catalina.webresources.TomcatJarInputStream:getNextJarEntry() #117
            +---[0.018358ms] org.apache.catalina.webresources.TomcatJarInputStream:getManifest() #119
            +---[0.006429ms] org.apache.catalina.webresources.JarWarResourceSet:setManifest() #120
            +---[0.010904ms] org.apache.tomcat.util.compat.JreCompat:isJre9Available() #121
            +---[0.003307ms] org.apache.catalina.webresources.TomcatJarInputStream:getMetaInfEntry() #133
            +---[5.5E-4ms] java.util.jar.JarEntry:getName() #135
            +---[6.42E-4ms] java.util.HashMap:put() #135
            +---[0.001981ms] org.apache.catalina.webresources.TomcatJarInputStream:getManifestEntry() #137
            +---[0.064484ms] org.apache.catalina.webresources.TomcatJarInputStream:close() #141
            +---[0.007961ms] org.apache.catalina.webresources.JarWarResourceSet:closeJarFile() #151
            `---[0.004643ms] java.io.InputStream:close() #155

    发现了一个值得暂停思考的点:

    +---[min=0.004452ms,max=34.479307ms,total=74.206249ms,count=31] org.apache.catalina.webresources.TomcatJarInputStream:getNextJarEntry() #117

    这行代码加载了 31 次,一共耗时 74ms;从名字上看,应该是 tomcat 加载 jar 包时的耗时,那么是加载了 31 个 jar 包的耗时,还是加载了 jar 包内的某些资源 31 次耗时呢?

    TomcatJarInputStream 这个类源码的注释写到:

    The purpose of this sub-class is to obtain references to the JarEntry objectsfor META-INF/ and META-INF/MANIFEST.MF that are otherwise swallowed by theJarInputStream implementation.

    大概意思也就是,获取 jar 包内 META-INF/,META-INF/MANIFEST 的资源,这是一个子类,更多的功能在父类 JarInputStream 里。

    其实看到这里大概也能猜到问题了,tomcat 加载 jar 包内 META-INF/,META-INF/MANIFEST 的资源导致的耗时,至于为什么连续请求不会耗时,应该是 tomcat 的缓存机制(下面介绍源码分析)。

    不着急定位问题,试着通过 Arthas 最终定位问题细节,继续手动深入 trace。

    [arthas@24851]$ trace org.apache.catalina.webresources.TomcatJarInputStream *Press Q or Ctrl+C to abort.Affect(class-cnt:1 , method-cnt:4) cost in 44 ms.`---ts=2019-09-14 21:37:47;thread_name=http-nio-7744-exec-5;id=14;is_daemon=true;priority=5;TCCL=org.springframework.boot.loader.LaunchedURLClassLoader@20ad9418
        `---[0.234952ms] org.apache.catalina.webresources.TomcatJarInputStream:createZipEntry()
            +---[0.039455ms] java.util.jar.JarInputStream:createZipEntry() #43
            `---[0.007827ms] java.lang.String:equals() #44`---ts=2019-09-14 21:37:47;thread_name=http-nio-7744-exec-5;id=14;is_daemon=true;priority=5;TCCL=org.springframework.boot.loader.LaunchedURLClassLoader@20ad9418
        `---[0.050222ms] org.apache.catalina.webresources.TomcatJarInputStream:createZipEntry()
            +---[0.001889ms] java.util.jar.JarInputStream:createZipEntry() #43
            `---[0.001643ms] java.lang.String:equals() #46#这里一共31个trace日志,删减了剩下的

    从方法名上看,还是加载资源之类的意思。都已经到 jdk 源码了,这时候来看一下 TomcatJarInputStream 这个类的源码:

    /**
     * Creates a new <code>JarEntry</code> (<code>ZipEntry</code>) for the
     * specified JAR file entry name. The manifest attributes of
     * the specified JAR file entry name will be copied to the new
     * <CODE>JarEntry</CODE>.
     *
     * @param name the name of the JAR/ZIP file entry
     * @return the <code>JarEntry</code> object just created
     */protected ZipEntry createZipEntry(String name) {
        JarEntry e = new JarEntry(name);
        if (man != null) {
            e.attr = man.getAttributes(name);
        }
        return e;}

    这个 createZipEntry 有个 name 参数,从注释上看,是 jar/zip 文件名,如果能得到文件名这种关键信息,就可以直接定位问题了;还是通过 Arthas,使用watch 命令,动态监测方法调用数据。

    watch 方法执行数据观测

    让你能方便的观察到指定方法的调用情况。能观察到的范围为:返回值、抛出异常、入参,通过编写 OGNL 表达式进行对应变量的查看。

    watch 该方法的入参:

    [arthas@24851]$ watch  org.apache.catalina.webresources.TomcatJarInputStream createZipEntry "{params[0]}"Press Q or Ctrl+C to abort.Affect(class-cnt:1 , method-cnt:1) cost in 27 ms.ts=2019-09-14 21:51:14; [cost=0.14547ms] result=@ArrayList[
        @String[META-INF/],]ts=2019-09-14 21:51:14; [cost=0.048028ms] result=@ArrayList[
        @String[META-INF/MANIFEST.MF],]ts=2019-09-14 21:51:14; [cost=0.046071ms] result=@ArrayList[
        @String[META-INF/resources/],]ts=2019-09-14 21:51:14; [cost=0.033855ms] result=@ArrayList[
        @String[META-INF/resources/swagger-ui.html],]ts=2019-09-14 21:51:14; [cost=0.039138ms] result=@ArrayList[
        @String[META-INF/resources/webjars/],]ts=2019-09-14 21:51:14; [cost=0.033701ms] result=@ArrayList[
        @String[META-INF/resources/webjars/springfox-swagger-ui/],]ts=2019-09-14 21:51:14; [cost=0.033644ms] result=@ArrayList[
        @String[META-INF/resources/webjars/springfox-swagger-ui/favicon-16x16.png],]ts=2019-09-14 21:51:14; [cost=0.033976ms] result=@ArrayList[
        @String[META-INF/resources/webjars/springfox-swagger-ui/springfox.css],]ts=2019-09-14 21:51:14; [cost=0.032818ms] result=@ArrayList[
        @String[META-INF/resources/webjars/springfox-swagger-ui/swagger-ui-standalone-preset.js.map],]ts=2019-09-14 21:51:14; [cost=0.04651ms] result=@ArrayList[
        @String[META-INF/resources/webjars/springfox-swagger-ui/swagger-ui.css],]ts=2019-09-14 21:51:14; [cost=0.034793ms] result=@ArrayList[
        @String[META-INF/resources/webjars/springfox-swagger-ui/swagger-ui.js.map],

    这下直接看到了具体加载的资源名,这么熟悉的名字:swagger-ui,一个国外的 rest 接口文档工具,又有国内开发者基于 swagger-ui 做了一套 spring mvc 的集成工具,通过注解就可以自动生成 swagger-ui 需要的接口定义 json 文件,用起来还比较方便,就是侵入性较强。

    删除 swagger 的 jar 包后问题,诡异的 70+ms 就消失了。

    <!--pom 里删除这两个引用,这两个包时国内开发者封装的,swagger-ui并没有提供java spring-mvc的支持包,swagger只是一个浏览器端的ui+editor<dependency>
        <groupId>io.springfox</groupId>
        <artifactId>springfox-swagger2</artifactId>
        <version>2.9.2</version></dependency><dependency>
        <groupId>io.springfox</groupId>
        <artifactId>springfox-swagger-ui</artifactId>
        <version>2.9.2</version></dependency>

    那么为什么 swagger 会导致请求耗时呢,为什么每次请求偶读会加载 swagger 内部的静态资源呢?

    其实这是 tomcat-embed 的一个 bug 吧,下面详细介绍一下该 Bug。

    Tomcat embed Bug 分析 & 解决

    源码分析过程实在太漫长,而且也不是本文的重点,所以就不介绍了, 下面直接介绍下分析结果。

    顺便贴一张 tomcat 处理请求的核心类图:

    image

    1. 为什么每次请求会加载 Jar 包内的静态资源?

    关键在于
    org.apache.catalina.mapper.Mapper#internalMapWrapper 这个方法,该版本下处理请求的方式有问题,导致每次都校验静态资源。

    2. 为什么连续请求不会出现问题?

    因为 Tomcat 对于这种静态资源的解析是有缓存的,优先从缓存查找,缓存过期后再重新解析。具体参考
    org.apache.catalina.webresources.Cache,默认过期时间 ttl 是 5000ms。

    3. 为什么本地不会复现?

    其实确切的说,是通过 spring-boot 打包插件后不能复现。由于启动方式的不同,tomcat 使用了不同的类去处理静态资源,所以没问题。

    4. 如何解决?

    1)升级 tomcat-embed 版本即可

    当前出现 Bug 的版本为:spring-boot:2.0.2.RELEASE,内置的 tomcat embed 版本为 8.5.31。升级 tomcat embed 版本至 8.5.40+ 即可解决此问题,新版本已经修复了。

    2)通过替换 springboot pom properties 方式

    如果项目是 maven 是继承的 springboot,即 parent 配置为 springboot 的,或者 dependencyManagement 中 import spring boot 包的。

    <parent>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parent</artifactId>
            <version>2.0.2.RELEASE</version>
            <relativePath/> <!-- lookup parent from repository -->
        </parent>

    pom 中直接覆盖 properties 即可:

    <properties>
        <tomcat.version>8.5.40</tomcat.version></properties>

    3)升级 spring boot 版本

    springboot 2.1.0.RELEASE 中的 tomcat embed 版本已经大于 8.5.31 了,所以直接将 springboot 升级至该版本及以上版本就可以解决此问题。

    作者简介

    空无,Arthas 铁粉,一个热爱技术热爱分享的程序员,专注 JAVA 后端开发。


    阿里云云栖号

    ]]>
    应用容灾中,MySQL数据表是否需要跨云同步?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一 背景

    容灾系统的重要目标在于保证系统数据和服务的“连续性”。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容灾系统能够快速恢复服务和保证数据的有效性。为了防止天灾人祸、不可抗力,在同城或异地建立对应的IT系统,其中最核心的工作是数据同步。

    本文选取应用层容灾的场景中,对于哪些数据表需要跨云同步,哪些数据表不需要跨云同步的问题进行探讨。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梳理同步表和过滤表的方法,以满足应用层的业务容灾需求。

    二 相关术语

    本文探讨的场景是基于阿里云构建的应用层容灾,涉及到以下关键术语:
    RDS MySQL:MySQL 版是全球最受欢迎的开源数据库之一,作为开源软件组合 LAMP(Linux + Apache + MySQL + Perl/PHP/Python) 中的重要一环,广泛应用于各类应用场景。阿里云RDS MySQL版,通过深度的内核优化和独享实例提供稳定极致的数据库性能,同时灵活的部署架构及产品形态,可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数据库需求。

    DTS:数据传输服务(Data Transmission Service) 支持关系型数据库(MySQL等)、NoSQL、大数据(OLAP)等数据源间的数据传输。 它是一种集数据迁移、数据订阅及数据实时同步于一体的数据传输服务。数据传输致力于在公共云、混合云场景下,解决远距离、毫秒级异步数据传输难题。 使用数据传输轻松构建安全、可扩展、高可用(容灾)的数据架构。

    ASR:ASR-DR(Apsara Stack Resilience Disaster Recovery)是一款提供容灾功能的云产品,支持RDS MySQL的容灾管理。ASR是为了在灾难发生时,快速地实现容灾切换,尽可能地降低RTO,而开发的基于图形交互的切换工具。

    同步表:本文特指RDS MySQL的数据库和数据表中,哪些表必须从一朵云备份到另外一朵云,即跨云同步。

    过滤表:本文特指RDS MySQL的数据库和数据表中,哪些表不能或不需要,从一朵云备份到另外一朵云。

    应用配置表:本文特指应用层在RDS MySQL中的数据表,这个表记录应用层的相关配置信息,比如IP、域名、定时任务的开关状态等等。

    Sequence:全局唯一序列号ID,在分布式系统里面应用广泛,可用于交易流水号,用户ID等。 在搜索, 存储数据, 加快检索速度等等很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个ID常常是数据库的主键,要求全局唯一、支持高并发、容错单点故障。为了提高性能,应用层通常每次从数据库中获取一批序列号(比如1万个),存放到应用内存中使用,避免频繁访问数据库。内存中的序列号使用完成后,再次从数据库中进行获取新的一批序列号。

    三 应用容灾中关于过滤表的关键技术问题

    为什么需要梳理不做跨云同步的过滤表?

    非容灾应用

    • 备中心资源限制:实际项目中,受限于备中心的资源限制,无法在备中心内部署应用系统,因此非容灾的应用对应的数据库和数据表无需同步。

    • 运维临时备份库和备份表无需同步:在日常运维中,DBA在对数据库进行变更时,通常会做临时性备份。临时备份的数据库或数据表,由于阿里云 RDS MySQL集群本身已经在后台进行了备份,无需用户再做一次跨云同步。这样可以减少同步链路的带宽和容灾切换的管理工作量。

    • 不支持容灾的应用:云产品的容灾能力建设是一个持续过程,某些云产品在项目交付阶段暂时还不具备容灾能力,但是用户的应用依赖了这些指定的云产品。因此这部分的应用暂时无法做容灾演练,对应的数据库和数据表也可以暂时不做同步。待应用的全流程依赖的云产品都支持容灾后,再进行数据同步即可。

    有差异的配置表

    • 应用配置的方式:应用系统为了将代码和配置分开管理,通常将配置参数单独存放和管理。常见的配置形式有配置文件、RDS MySQL数据库、专用的配置中心,其中专用配置中心后台也用了RDS MySQL来存储数据。比较忌讳的方式是在代码中硬编码配置参数,如IP、域名等。

    • 环境参数:应用软件在使用云产品如RDS MySQL、OSS、SLB等产品时,需要通过IP、域名、账号密码、AK/SK进行连接。

    • 应用参数:某些功能只能在一个中心内的应用执行,这些功能开关在数据表里面的某些字段值进行控制。比如某些定时任务,会定期和外部机构发生批处理的调用。如果双中心的定时任务同时运行,可能会导致外部机构的批处理重复执行,这依赖于外部机构能否支持重复执行相同的批处理任务。这些定时任务的配置表需要在双中心分别配置。

    • 同城容灾的配置方式:第2点的环境参数默认是相同的。同城一朵云的双中心距离较近(小于100公里),应用部署在一朵云的两个可用区,云产品连接信息是相同的。因此应用软件在部署时,访问的是相同的环境参数。此场景中,需要梳理有差异的环境参数是比较少的。

    • 异地容灾的配置方式:第2点的环境参数存在差异。同城两朵云的双中心距离较远(大于100公里),应用部署在两朵云的两个可用区,云产品连接信息是不同的。因此应用软件在部署时,访问的是不同的环境参数。此场景中,需要每个应用分别梳理差异的环境参数。差异的环境参数所在的数据表不能跨云同步,否则会导致应用系统部署失败。

    需要双写的业务表

    • 双写的场景:a)业务流量在双中心同时处理,称为应用层双活,需要同时向双中心写入数据表。b)应用运行期记录微服务的调用日志等。理想情况下,应该是有业务流量在处理时,应用才会向数据库中记录数据。实际项目中,业务也会出现特殊情况,在备中心的应用,即使没有流量请求,也会定期写入一些日志,比如微服务调用日志、定时任务日志、应用启动时更新全局唯一序列号Sequence等等。双写的场景,要求主中心和备中心的RDS MySQL都具备读和写权限。

    • 同城双活场景:同城一朵云的双活架构中,主中心和备中心对应用层提供统一的云产品连接信息,应用都具备向RDS MySQL的写入权限。

    • 异地主备场景:异地两朵云的主备架构中,主中心RDS MySQL对应用层提供读写权限,而备中心RDS MySQL向应用层提供只读权限。这种权限策略无法满足第1点中的双写要求。因此对于双写的表,需要按照应用维度梳理过滤表。

    如何梳理不做跨云同步的数据表?

    在项目中会发现,应用软件开发商更关注业务逻辑的实现,对于云产品使用的最佳实践以及容灾能力的了解程度,可能和我们的预期存在一定的差异。而梳理过滤表,主要由应用开发商来执行,在梳理过程中有几个常见的问题。

    • 设计和开发时期,开发人员应该如何做来减少容灾时候不同步的过滤表?

    • 部署和运维时期,运维人员应该从哪些角度来确保过滤表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如果梳理错误,对应用层容灾演练有什么影响?

    在项目中,往往受限于工期和生产系统稳定性运行的约束,应用开发商和云平台厂商即便清楚设计和开发的最佳实践,也比较难限时完成改造。因此部署和运维期的时候,梳理过滤表和准备应急预案,是容灾演练的重点工作项。

    我们来分析一下,如果梳理过滤表错误,可能对应用层容灾有什么影响?
    对非容灾应用的影响:

    • 几乎没影响。前面分析过,建议非容灾的应用可以不做数据备份,或者备中心应用在备份数据上不做为生产用途。

    对容灾应用的影响:

    • 备中心部署应用后,启动应用失败,此时能够识别出错误的环境参数。应对措施是停止对应数据表的同步,修正读写权限后继续部署。

    • 备中心应用在测试功能时,重点关注后台定时任务和非业务请求写RDS MySQL的场景,在测试阶段修正过滤表的清单。

    • 对生产系统运行期做容灾切换演练,在异地容灾架构中,错误的过滤表清单可能会导致数据库主键写冲突的错误,进而出现写业务失败问题。此时可通过应急预案,紧急停止或增加同步功能或修正数据表字段值,重启应用方式的手段来恢复。在下次演练前修正过滤表清单。本文后面将对此场景用一个案例简单说明。

    四 在应用容灾中设计不同步的数据表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应用容灾中哪些表不同步的必要性,本节我们来探讨如何梳理和设置过滤表。以下分析是比较理想的情况,实际项目中会有一些差别。
    云平台角度

    • 了解云平台的能力:目前主流的云平台厂商都有RDS MySQL产品,但是每家厂商的RDS MySQL在同城多可用区和异地多Region中的容灾能力是有区别的。用户需要了解,每家云厂商的数据同步能力,在同城和异地两种情况下,是后台自动完成?还是利用工具(如阿里云的DTS)?还是人工写脚本完成?

    • 配置过滤表的方式:阿里云DTS产品支持在创建RDS MySQL实例同步链路时,配置哪些数据库和数据表不同步。

    • 自动配置过滤表功能:在容灾演练过程中,会涉及主切备、备切主,因此对应数据同步方向发生反转,我们称成为正向同步和反向同步。当发生同步方向反转时,需要容灾切换平台支持自动配置过滤表。阿里云ASR-DR支持第一次创建同步链路时,保存过滤表的清单,后续每次同步方向切换时,由ASR-DR自动给新的链路配置过滤表。

    如下是阿里云数据数据传输服务DTS产品公开的资料文档。

    应用层角度
    接下来我们从应用开发商比较关注点几个阶段,分析如何有效性地基于云容灾来交付应用软件。
    1.设计阶段:

    • 基于云容灾的设计思路。考虑应用未来会部署在两朵云或多朵云,有可能是不同厂商的云平台上。因此早期基于IOE架构的容灾架构,由专业存储硬件完成的数据层同步在多云场景下将不适用,而Oracle昂贵的license也是很多企业难以接受的。

    • 考虑为每朵云和每个中心预留标识参数,用于表示当前配置适用于哪朵云上。由配置中心统一管理当前运行环境上是哪朵云的参数生效,应用代码无需关注自己运行在哪朵云上。

    • 识别哪些场景的功能只能在其中一朵云上运行的,并为这些功能安排开关。通过配置中心并将开关设置为可动态配置和生效。重点关注定时任务。

    • 建议将这些功能开关的操作放在白屏界面,便于在容灾切换有限而紧迫的时间内,允许运维人员快速操作,而不是打电话到处问人,关闭某个定时任务是在哪个库、哪个表的哪个字段来控制开关。

    • 记录过滤表清单,并及时更新。

    2.开发阶段:

    • 优先使用配置中心来保存参数。实际项目中,保存配置的方式有多种方式,包括配置中心、配置文件、RDS MySQL、甚至还有在代码中直接编码某个地址、账号密码。阿里云EDAS产品提供配置中心功能,支持动态配置、静态配置,以及配置变更后动态推送,而不需要应用重启才能生效。

    • 配置中心本身的地址,可以记录在应用的配置文件中,将配置文件和应用程序一起打包发布。因为配置中心服务在部署后,很少会发生变化。

    • 如果暂时无法使用配置中心,必须要用RDS MySQL来管理配置。建议将记录不同云环境参数的配置放在独立的数据表中,单独提供功能开关的配置也放在独立的数据表中,不要和业务表耦合在一起。好处是降低了管理过滤表的难度。重点关注云产品的域名、IP、账号密码、AK/SK。

    3. 部署阶段:

    • 运维人员和开发人员,确认清楚每个过滤表的被选中的原因,背后的业务依据是什么?重点关注是否多配了过滤表。

    • 登陆每个数据库,检查容灾切换平台ASR-DR是否按照预期来设置过滤表。当过滤表有上百个的时候,容易出现遗漏或错误。

    • 创造条件在备中心上提前验证业务功能,重点关注过滤表场景是否符合预期,关注定时任务是否只在一个中心上运行。

    4. 运维阶段:

    • 配置变更在两朵云上的过滤表同时执行。当在主中心上对过滤步表进行了变更后,如增加字段或调整字段类型,备中心无法感知到,需要手工在备中心上做同样的修改。否则容灾切换到备中心后会因为表未更新导致应用错误。

    • 过滤表恢复为同步表。早期梳理过滤表清单有误,多配置了过滤表,后来验证需要同步。需要重新对数据表做全量数据同步,并在容灾管理平台ASR-DR上修改这个表是否同步的标志。

    • 同步表改为过滤表。早期同步的表,由于业务做了调整,后续无需再同步,需要在容灾管理平台ASR-DR并在容灾管理平台ASR-DR上修改这个表是否同步的标志。

    下图为异地容灾主备架构下,同步表和过滤表的配置逻辑说明。

    五 案例

    下面分析一个异地容灾的项目中,由于过滤表清单梳理错误,导致业务异常问题及处理经验,便于读者对数据表是否需要跨云同步更有体感。

    (1)问题描述
    在阿里云容灾平台ASR-DR对某个应用执行容灾切换(RDS MySQL读写权限从Cloud A切换至Cloud B)后,业务请求在备中心(Cloud B)时,业务报错,数据库提示“主键冲突”。

    (2)问题分析
    我们根据问题处理的先后顺序,对问题定位过程进行分析。

    1. 分析数据库报错“主键冲突”:

    • 确认冲突的字段值为交易流水号ID。检查业务数据表,确认这个ID的交易信息已经存在。

    2. 分析业务请求路径:

    • 分析是否接入层流量调度异常导致的双写。在异地容灾的主备架构中,通过接入层的全局负载均衡设备GSLB控制,保证只有主中心有业务请求流量,备中心没有业务请求流量。因此双中心业务双写导致的主键冲突的嫌疑可以排除掉。

    • 分析是否为主中心应用层缓存在主备切换后延迟写入数据。在主备架构中,容灾平台ASR-DR平台会保证主中心的RDS MySQL数据库权限设置为只读后,才会对备中心的应用开放对RDS MySQL的读写权限。即使主中心的应用层有缓存延迟写入,在容灾切换后,主中心应用没有权限写入数据,不会出现双写场景。排除此嫌疑。

    • 分析是否为容灾切换前已使用了该序列号。登陆主中心的数据库,检查序列号字段当前可用范围是[90000000000, 18446744073709551615],说明小于90000000000的序列号已经被使用。而当前提示主键冲突的序列号80000000000已经在业务表中有对应的交易记录。因此确认这个交易记录号是在主中心使用过了。

    • 分析备中心应用获取序列号的记录。从应用日志看到,备中心应用在首次启动时,获取了一次最新的序列号,后面没有再从数据库获取最新的序列号。同时检查应用的内存值,发现备中心当前正在使用序列号范围[80000000000, 80000009999]。显然这是过期的序列号。

    问题结论:备中心应用使用了过期的交易流水号ID,导致的写数据库出现“主键冲突”。

    3. 分析问题引入过程:

    • 分析应用获取序列号的流程:应用首次启动时,从数据库中获取1万个可用的序列号,并更新数据库和应用的内存值。

    • 分析主备中心上的数据同步机制:作为管理全局唯一性序列号的数据表xx_table,通过数据同步工具DTS能够保证数据实时在双中心之间同步,且应用在更新数据库序列号时,对数据库加锁防止不一致。理论上不会出现主备中心上获取到相同的序列号。

    • 分析主备中心上数据表xx_table内容是否一致:发现主中心上的序列号可用范围是[90000000000, 18446744073709551615],而备中心的序列号可用范围是[80000010000, 18446744073709551615]。两者并不一致,说明数据表并没有同步。

    • 检查数据同步工具DTS:工作正常,未发现任何错误或故障。

    • 检查过滤表清单:管理全局唯一性序列号的数据表xx_table应该跨云同步,但是却被配置为过滤表,导致了数据无法同步。

    • 检查过滤表的梳理过程:在容灾演练前的准备阶段,运维人员在备中心部署应用后,业务人员验证功能交易失败。失败原因是应用启动时获取序列号后写数据库失败,提示无写权限,因此交易功能初始化失败。在主备架构下,默认主中心应用对RDS MySQL有读写权限,备中心对RDS MySQL有只读权限。而备中心启动时需要些权限,因此业务人员将管理全局唯一性序列号的数据表xx_table加入到了不同步的过滤表清单中,导致这张表没有从主中心同步到备中心。

    问题结论:管理全局唯一性序列号的数据表xx_table被错误地加入到了不做跨云同步的过滤表清单

    应急措施

    • 手动将备中心的数据表xx_table中的序列号有效范围,修正为正确的[90000000000, 18446744073709551615]。

    • 重启备中心的应用软件,触发应用重新获取序列号。

    改进措施

    • 同步数据:管理全局唯一性序列号的数据表xx_table需要同步,从过滤表清单中移除xx_table,确保主备中心的有效序列号范围一致。

    • 应用改造:当备中心对RDS MySQL有只读权限时,允许更新序列号失败,应用初始化成功。当容灾切换后,备中心获得RDS MySQ读写权限后,由业务请求触发重新按需获取最新的序列号。

    • 测试效果:主中心和备中心同步数据完成后,断开同步链路,手动设置备中心数据库为只读。重新部署改造后的应用,在只读模式下,验证应用启动成功,并且业务请求失败(符合预期)。手动设置备中心数据库为读写,业务请求成功,检查应用是否成功重新获取到有效序列号。重新配置主中心和备中心数据同步链路。

    • 容灾演练:再次进行演练来验证全业务场景。

    改进前

    [图片上传失败...(image-e74287-1615862680006)]

    改进后

    [图片上传失败...(image-e65008-1615862680005)]

    六 小结

    • 容灾演练是发现系统性问题的起点,不是终点,需要定期开展演练来保鲜系统的容灾能力。

    • 云平台容灾不等于应用容灾,应用级容灾是系统性工程。

    • 通过演练来检查工程能力,技术上包括云平台、应用和网络;流程上包括故障判断、容灾决策、切换操作、应急预案等。

    作者:开发者小助手_LS


    阿里云云栖号


    ]]>
    Midway Serverless 发布 2.0,一体化让前端研发再次提效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简介: 2021 年 3 月,Midway Serverless 推出了第二个大版本。就像两年前说的一样,开源只是开始,终态远没有到来。Midway 体系希望能够在当前的十字路口,不断向前演进,让前端可以去发展,朝着应用工程师前进。

    自去年 Midway Serverless 1.0 发布之后,许多业务开始尝试其中,并利用 Serverless 容器的弹性能力,减少了大量研发人员对基础设施和运维的关注。对前端开发者而言,他们只需写几个函数即可实现后端业务逻辑,推动业务快速上线。正如去年所说,使用了 Serverless 架构,可以让整个前端研发效能提升。

    2021 年 3 月,Midway Serverless 推出了第二个大版本。就像两年前说的一样,开源只是开始,终态远没有到来。Midway 体系希望能够在当前的十字路口,不断向前演进,让前端可以去发展,朝着应用工程师前进。

    Midway Serverless 2.0 的内部代号是 “Hercules”,是希腊神话以及漫威中的大力士,藉由半神半人的出生,初步迈向成神之路。而藉由用户在 v1.0 的使用情况,我们看到了不少问题,这一次 v2.0 的迭代重构,我们希望去解决这些问题,让用户体验和开发效率更进一步。

    一、Midway Serverless 的演进

    Midway Serverless 是 Midway 产出的一套面向 Serverless 云平台的开发方案。其内容主要包括函数框架 @midwayjs/faas ,以及一系列跟平台配套的工具链、启动器等。

    在 2020 年初发布之后,同年 6 月,又发布了前后端一体化方案,可以方便地在前端代码直接调用函数端代码,一体化方案应用到集团的中后台项目后,效果显著。

    同年 9 月,Midway Serverless 发布了全新的 Midway 应用框架的第二个版本,引入了组件生态,之后 swagger、typeorm、mongo、gRPC 等组件不断地孵化,大大扩充了 Midway 的能力。

    [图片上传失败...(image-b39d91-1615861240824)]

    2021 年 3 月,Midway Serverless 2.0 正式发布,在原有的基础上,Midway Serverless 和 Midway 的能力将复用,有着相同的 CLI 工具链、编译器、装饰器等等。

    二、Midway Serverless 2.0 的最大变化

    就像前面提到的一样,Midway Serverless 是一套面向 Serverless 的解决方案,它包括框架、运行时、工具链、配置规范几个部分,这几部分的组合之后,提供了一些面向 Serverless 体系的特有能力。

    传统 v1.0 时,Midway Serverless 主打:

    1. 平台间迁移更容易,让代码在不同的平台相同;

    2. 让应用更易维护和扩展,提供了标准的云平台函数出入参事件定义;

    3. 让传统应用无缝部署到 Serverless 环境。

    而 v2.0,Midway Serverless 主打的是应用函数一体,前端和后端一体,体验更佳,开发效率更高。

    原有的 v1.0 底层是通过编译,包含一个令人烦恼的 .faas_debug_tmp 目录,不少开发的同学都踩过它的坑,一旦出错,难以排查。

    这本质上,是由于没有采用和应用相同的进程重启方案,也是因为函数开发和传统不同、技术选型差异造成的。函数的执行和缓存,造成了 v1.0 数据可能不更新,经常出现改了代码无效的情况。

    image

    在新的 v2.0 中,Midway Serverless 彻底抛弃了原有的编译方式,采用了和应用相同的实现方式,同时又对函数场景做了优化,对用户来说,在某些场景下(HTTP),开发函数和开发应用是相同的结构和体验,函数和应用只有部署时有差异。

    image

    可以看看优化后的开发情况,不仅和应用一样,速度还比较快,也不会生成临时目录,修改实时生效。

    image

    这是 v2.0 和 v1.0 的根本性变化,也是整体架构升级带来的巨大优势。

    当然,这一块并不是功能的新增,除了架构升级之外,Midway Serverless 2.0 还提供了更多的能力。主要分成下面四大方面。

    image

    三、v2.0 纯函数增强

    首先,Midway Serverless 2.0 在纯函数开发的场景下,对 HTTP 场景的函数,包括(HTTP 触发器、API 网关等)做了额外的增强支持。

    v2.0 升级 - 装饰器统一

    v1.0 时期,Midway Serverless 将触发器的各个参数定义在 f.yml 中,虽然在云原生看来是标准的,但是实际在编写代码的时候,用户觉得非常繁琐,特别是加上我们的依赖注入容器中 @Func 装饰器和类的命名,函数名 + handler 名 + 类名 + 方法名用户需要命名多遍。

    image

    v2.0 版本开始,Midway Serverless 直接沿用应用的开发方式,使用原有的 @Controller 装饰器应用到 HTTP 函数的开发中。

    同时,原有 f.yml 里的 functions 字段将不再需要填写,我们的发布工具会自动从代码中分析路由,注册函数。

    [图片上传失败...(image-3ff80a-1615861240823)]

    除了 @Controller 装饰器,Midway Serverless 2.0 也支持传统应用的参数装饰器,比如 @Query 、 @Body 等常用的从请求中获取参数的装饰器,也支持例如 SetHeader 、 ContentType 等对响应操作的装饰器。

    [图片上传失败...(image-759635-1615861240823)]

    除了装饰器统一之外,Midway Serverless 2.0 将原有的 @midwayjs/faas 框架也接入到了新的 Framework 体系,现在 @midwayjs/faas 成为了函数 Framework,它也拥有和应用相同的 Application 、 Context 定义。比如下面的 app 方法,和应用完全一致。

    [图片上传失败...(image-32a14d-1615861240823)]

    为了更好地支持函数式的写法,Midway Serverless 2.0 对入口的 configuration.ts 增加了函数式写法,这样在一体化等函数式场景也可以选择函数是写法来编写。

    image

    v2.0 升级 - 工具链升级

    从 Midway v2.0 开始,使用 @midwayjs/cli 作为基础 cli 工具,原有的函数 cli(@midwayjs/faas-cli)将逐步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也将统一到 @midwayjs/cli 中。

    传统的 cli 是把所有的功能都组合成一个大包,放到一个 npm 包下,这样每个应用都要装一份,比较占用硬盘空间和资源。新版本中做了一个按需加载能力,按照场景进行区分,比如函数和应用场景安装的 cli 工具就会不同。

    image

    这样的好处是,新版本的 cli 安装的包比较少,自然速度就快。同时,也能够自由地去组合其中的插件,将其更合理地应用到不同的场景中。

    image

    v2.0 升级 - 单元测试

    针对原有函数的单元测试的情况,Midway Serverless 2.0 也做了调整。

    原来的 invoke 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很难跟创建应用的流程结合,每次 invoke 都是一次完整的初始化逻辑和调用,而且在 HTTP 的场景下,要填写的参数众多,难以模拟实际的效果。

    image

    新版本沿用了应用的思路,既然能用应用模式启动,那自然也能使用应用的开发方式,使用 supertest 来做测试,比原来简单自然多了。

    image

    v2.0 升级 - Web 模式

    在 v1.0 时期,Midway Serverless 针对业界常用的 egg/koa/express,做了将应用代码无缝迁移到 Serverless 环境的功能,这三种框架都可以在 f.yml 中增加 deployType 的方式,通过构建自动化生成入口,支持传统应用上弹性容器的诉求。

    image

    之前也有用户问道,如果我不希望代码再跑在函数环境了怎么办?v2.0 的答案是,你可以将那些代码,通过应用的模式部署到自己的传统容器,或者 Docker。

    部署的方式很简单,由于使用了 @midwayjs/serverless-app (上面测试提到过),和应用一样的编码模式,就可以启动一个 HTTP 应用了。

    image

    四、v2.0 一体化能力增强

    去年 6 月,Midway Serverless 向社区开放了一体化编码的方案,使用函数式编码,类 React Hooks 的编码方式,让前端开发的同学无比熟悉。

    image

    在 v2.0 之中,进一步增强了这套一体化方案,让前端开发的体验进一步提升。从下面四个方面一一为大家介绍。

    [图片上传失败...(image-6c0a1f-1615861240823)]

    一体化增强 - 极速启动

    首先是极速模式,传统的 React/Vue 开发/构建的时间大家也都了解,Webpack 的工作时间往往接近 20s,而得益于最近新出的 vite,经过我们的测试和使用,传统的 20s 缩减到了 2s 以下,可以说前端再一次得以飞跃。

    [图片上传失败...(image-e696aa-1615861240823)]

    而 vite 良好的兼容性,可以包容非常多的前端框架,虽然 vite 刚出不久,相信过不了多久,就会在全前端场景铺开。

    image

    一体化增强 - 单元测试

    第二个方面是单测,传统的一体化,由于编译的存在,我们的单测十分困难,有用户不止一次问我们,怎么做单测,怎么优雅地做前后端调用。

    在新的 v2.0 中,采用了两种方案做测试。

    既可以使用 supertest 来执行传统的 HTTP 行为模拟做单测,也可以使用我们提供的 runFunction 函数来做单测。

    image

    image

    一体化增强 - 支持应用

    第三个特性是非常令人惊喜的,一体化项目除了能在函数场景下使用,如今,Midway Serverless 2.0 也将其沿用到了应用开发上。传统的 Midway 项目也可以使用一体化方案开发了。

    image

    一体化增强 - 运行时升级

    在 v1.0 时期,由于编译器的限制,我们的入口函数编写时有着诸多限制,但是在 v2.0 的时候,我们将运行时换成了原生框架以及原生的 node 模块,这样以前的种种限制都不存在了。

    image

    同时,你也可以编写自己的 hooks 模块,将业务逻辑轻松地组合到一起。

    image

    五、未来

    Midway Serverless 2.0 提供了诸多能力的升级,但是还远远不够,我们依旧在不断提供新的能力,让不同的场景都丰富起来,让前端可以游刃有余地享受到新体系的红利。

    作者:张挺


    阿里云云栖号

    ]]>
    云效安全那些事儿—访问控制与数据安全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互联网这个虚拟的世界,无数的人们在其中交互沟通,创造着海量的数据和信息。在这个世界中,自然也存在居心叵测的恶意用户,希望通过信息攫取利益。因此,服务提供者通常会采取一系列访问控制措施,对不受信任的访问者执行隔离。

    那么什么是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就是依据授权,对提出的资源访问请求进行控制,防止未授权的访问,避免未经授权的使用、泄露、销毁和篡改。

    防控住访问权限之后,企业还需要关心的是数据本身的安全性,包括数据提交的可信性、提交的合规性和质量,避免风险入库,影响线上安全。

    链接针对数据可信,云效 Codeup 提供了代码 GPG 签名,拒绝未签名的提交;支持代码属主验证,约束提交记录属主。

    在质量管控上,云效 Codeup 精细化读写权限管控,支持代码提交卡点机制,保障提交质量。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云效 Codeup 的这些安全防护功能如何使用。

    访问控制 —— IP白名单

    访问控制首先是要让危险进不来,Codeup 支持对仓库的访问 IP 进行限制,包括页面访问限制和部署密钥访问限制。

    • 页面访问限制:包括 Codeup 的全部页面访问、部署密钥访问、代码克隆、下载、提交、合并等行为一致受限;

    • 部署密钥访问:完备考虑了部署密钥由于人员管理不善被盗用的风险场景,禁止白名单之外的 IP 使用部署密钥访问企业代码库,加固代码库安全;

    image

    访问控制 —— 代码不落盘

    现代企业常常需要雇佣外包团队支持开发工作,但是由于外包流动性强,规范性相对较弱,企业通常希望能够限制部分人员对代码的下载权限,但是不下载代码怎么进行开发工作呢?云效 Codeup 为这类场景提供了解决方案。

    代码不落盘即数据不落本地磁盘,保证代码不被意外或恶意带走泄露,支持设置哪些角色允许下载代码到本地,针对无法下载代码的开发人员允许其使用云端 WebIDE 进行开发工作。

    image

    数据可信 —— GPG 签名

    GPG 签名可以杜绝提交伪造事件。Git 虽然是密码级安全的,但并不是万无一失的。当用户密码泄露,或者有人想恶意伪造他人的提交,就有可能冒名信任的人,向你的代码仓库提交恶意代码。你可以使用GPG 在本地签署你的提交记录(Commit)或者标签(Tag), Codeup 将对这些签名做验证,来确保提交记录或者标签来自受信任的来源。

    image

    数据可信 —— 提交属主检查

    在开始使用 git 进行版本管理之前,我们都知道需要先进行用户配置。

    git config --global user.name "你的名字"

    git config --global user.email "你的邮箱"

    也许你每天都在用,但是清楚提交记录的作者(Author)与提交者(Committer)的区别吗?

    Git 本身允许重写历史,或代表其他人提交代码。通常,我们在使用 git log 查看历史提交记录时,所展示的便是作者 Author。我们常用 Author 来作为代码统计的归属依据。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作者 Author 与代码贡献者直接挂钩。因此,在统计代码贡献等场景下需要规范提交代码属主和服务端当前登录用户的对应关系。

    在执行 git commit 时,可以通过 --author 来指定这个提交记录的贡献者是谁。在开源社区也有这样的例子,虽然我并没有使用你的代码,但我使用了你的创意,仍然以你作为作者,以示对原创的尊重。

    因此简单地理解 Author 是第一作者,Committer 是生成 Commit 的人。Codeup 支持针对 Author 和 Committer 对当前登录用户已验证的云效主邮箱做检查,若邮箱信息无法匹配,可以警告或禁止其推送,以保证代码贡献属主的准确性,避免由于无法匹配用户导致的贡献量计算失真。

    image

    数据安全 —— 提交权限限制

    对企业来说,提交到远端库通常是一个比较严肃的过程,为了规范提交格式和限制权限,Codeup 支持了企业和仓库级别的提交规则设置。

    首先在提交推送规则上,支持:

    • 提交注释检查:Commit Message 必须按照规定的正则格式描述,匹配时才允许推送;

    • 提交邮箱检查:提交人(Committer)的邮箱信息需要匹配正则表达式才允许推送;

    • 禁止强制推送;

    • 代码属主检查:基于提交中的作者和提交者邮箱和云效侧用户绑定主邮箱是否匹配做校验,可以设置警告和禁止推送两个安全级别;

    image

    另外,在提交权限控制上,通过保护分支设置支持:

    • 推送规则:可选择允许哪类角色直接推送代码,可控制不允许用户直接对保护分支进行提交,而必须通过合并请求进行自动化测试和人工审核后合入提交,保证合入重要分支的内容都是可信安全的;

    • 合并规则:可设置哪类角色有权限合并代码;

    image

    在数据安全最严苛的场景下,如果要求每次提交都要经过自动化检查和人工评审,可以设置不允许任何人直接提交代码,所有提交都必须通过合并请求评审后合入。

    但这种情况可能会产生非常多的临时开发分支,不太容易管理,别担心,云效 Codeup 对基于主干的研发模式有完备的支持,基于创新的 Agit-Flow (阿里巴巴集中式 Git 工作流),不用新建分支,让创建代码评审就像执行 git push 命令一样的简单。开发者不用切换工具,将原来需要几分钟才能完成的代码评审创建过程,缩短到几秒钟,是不是很酷?

    作者:Yvonne


    阿里云云栖号


    ]]>
    FBI年度报告:2020网络犯罪损失金额超过40亿美元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在一份新报告中称:2020 年间,网络犯罪和互联网欺诈受害者们向该机构上报的损失金额,已经达到了 42 亿美元,较 2019 年增加了大约 20% 。FBI 互联网犯罪投诉中心在周三发布的年度报告中指出,去年平均每天有收到 2000 多起来自美国公民和企业的相关投诉,而 2019 年的日均投诉数量在 1200 起左右

    报告截图(来自:PDF)

    受害者上报的攻击类型,主要涉及商业电子邮件泄露(BEC)、勒索软件攻击、以及泛滥的“技术支持”诈骗 —— 欺诈者冒充科技企业的客户支持代表或金融机构,只为骗取受害者电汇一定的金额。

    2020 年间,BEC 类投诉有 1.9 万+,损失金额达 18 亿美元。攻击者通常会结合黑客或社会工程学手段来打入内部,然后忽悠毫无戒心的受害者进行电汇。

    让人头疼的是,尽管技术手段并不高明,但去年的数字还是与 2019 粘相当接近(23775 宗投诉 / 损失金额 17 亿美元),意味着人们的安全意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前 FBI 分析师、现担任电子邮件安全公司 Agari 威胁研究高级主管的 Crane Hassold 在周三的一条推文中表示,这种事情还是太让人感到抓狂了。

    据悉,FBI 尝试在 2018 年成立了“资产追索小组”,以通过代表受害者在执法和金融机构之间展开协调。去年,该小组就介入了 1303 起事件。

    2020 年 6 月,FBI 帮助了一位被骗 6000 万美元的受害者,后续调查发现款项被汇入了某个 HK 银行账户。

    庆幸的是,通过与当地执法和金融机构的及时合作,本次电汇被成功阻止,并将款项系数退还给了受害者。

    与此同时,勒索软件受害者在 2020 年发起了 2747 宗投诉,损失金额总计 2910 万美元。与 2019 年的 890 万美元损失相比,增加的幅度同样让人深思。

    正如 CyberScoop 先前报道的那样,即便在 COVID-19 大流行期间,勒索软件攻击的态势也一直没有减弱。截止 2020 年 11 月,至少有 80 家医疗服务提供商遭殃。

    比如 2020 年 9 月,美国 Universal Health Services 就在一次勒索软件攻击事件中损失了 6700 万美元。

    当然,考虑到还有无数中小企业和个人没有选择向执法部门报告此类事件,实际损失或远超当前的预估。

    至于“技术支持”诈骗,FBI 给出的损失数据为 1.46 亿美元(较 2019 年减少了 171%),且至少 66% 的受害者年纪在 60 岁以上。



    ]]>
    思特沃克发布2021《科技棱镜》 聚焦技术引领商业变革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近日,全球领先的软件及咨询公司思特沃克(ThoughtWorks)发布了2021《科技棱镜》年度报告,分析了影响2021年及以后商业前景的重要技术驱动变革。囊括了思特沃克(ThoughtWorks)对过去五年客户项目的调查研究和经验总结,为行业领袖提供了思特沃克(ThoughtWorks)如何帮助企业在技术和创新中保持商业领先的独到见解。


    思特沃克(ThoughtWorks)中国区CEO张松说:“疫情危机引起的社会关注和消费行为的迁移,跨界竞争对手裹挟着业务模式和资源分配的剧变,科技发展激发的业务革新和优化,我们希望这一研究报告覆盖当前技术引领商业变革的关键主题,为商业领袖提供未来技术趋势的完整图景,帮助大家寻求技术与自身业务的相关性和价值创造的机会。”

    思特沃克(ThoughtWorks)全球首席技术官Rebecca Parsons博士表示:“《科技棱镜》充满了丰富的洞察和极具价值的建议,任何行业的任何企业都可以藉此展望未来,寻找那些影响顾客行为的技术趋势和驱动企业成长的工具。在思特沃克(ThoughtWorks)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对这些技术趋势的深刻理解和运用已经给客户以及思特沃克(ThoughtWorks)的企业运营带来了丰硕成果。今天,我们热烈邀请全球各地的企业领袖加入我们的行列,探讨《科技棱镜》可以为大家带来哪些助益。”

    《科技棱镜》认为,在2021年应当聚焦六大趋势。这些趋势可以为所有行业的企业进行工具赋能,让他们获得超越行业特有趋势报告之外的成功。尤其令人关注的是,思特沃克(ThoughtWorks)对“技术作恶”这个术语进行了全新解读。通常来讲,“技术作恶”是指与勒索软件、数据窃取和电脑病毒相关的犯罪活动。不过,在这份报告中,“作恶”技术不仅包括恶意软件和黑客工具等犯罪技术,还包括恶意广告和客户定位。

    在这个史无前例的报告中,我们聚焦的六个趋势如下:

    • 增强人类:强大的基于数据的新工具正在彻底改变企业制定决策和配置人才的方式,并取得了广泛的积极成果。但这些技术也带来了道德和组织方面的挑战,负责任的企业需要谨记这些挑战。

    • 加速迈向可持续发展:随着消费者、政府和投资者要求企业承担更大的环境责任,企业走绿色环保发展之路已经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势在必行。在将可持续发展纳入更多经营活动和实践的过程中,技术既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

    • 不断演进的交互体验:如今消费者不仅仅满足于可用性和便利性,他们还期望拥有无缝的交互体验与更丰富的交互方式。企业可以通过结合语音、触摸和视觉,对界面的交互方式进行持续演进,从而实现用户所期待的交互体验。

    • 计算结构的变革:计算的边界正在扩大,这就为企业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新兴的计算环境不仅为挖掘前所未有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提供了机会,而且也为构建计算架构以更好地满足业务需求打开了机遇之门。

    • 竞合促使平台走向生态系统:企业创建的各类平台越来越只是一个起点。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期望,平台将不得不走向开放并与其它平台合作。这将促使平台朝生态系统转变,平台的产品和服务也随着与其它平台的竞争与合作而持续演进。

    • 技术作恶的影响扩大:“恶意”技术通常与勒索软件、入侵系统窃取数据或制造计算机病毒等犯罪活动联系在一起,但这并不是全部。由于技术形势的发展,技术作恶的定义也该相应扩展,以包含那些虽然合法甚至被广泛接受,但最终会威胁社会福祉的行为。

    思特沃克(ThoughtWorks)《科技棱镜》将会每年更新一次,力争紧跟不断变化的前沿技术和企业应用程序。请访问ThoughtWorks.com/insights/business获取思特沃克(ThoughtWorks)为数字化领袖们准备的最新业务及行业洞察。

    关于思特沃克(ThoughtWorks)

    思特沃克(ThoughtWorks)是一家全球性软件及咨询公司,在17个国家/地区设有48个办事处,我们的 8,000 多名员工充满激情、目标明确。过去超过 25 年历史中,我们凭借技术优势帮助客户解决了众多复杂业务问题。在这个时代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我们为您做好万全之策。


    ]]>
    头部云计算公司:徘徊在规模和盈利之间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都说是巨头的杀进让云计算市场竞争更激烈,其实大公司也有中小公司一样的烦恼:规模、盈利和竞争,而且遇到的难题一点也不比中小企业少。跟中生代云计算公司不同的是,中国头部云计算公司要协同的业务和资源更多,覆盖的场景和地域更广,看起来外拓的想象空间更大,其实也说明遇到的对手更多元。此外,由于国内头部云计算厂商的营收基数较大,想要维持高增长的难度不小,未来价格战、产品服务战还将是行业主基调。

    阿里云盈利了

    成立12年,阿里云终于盈利了,这恐怕是2021年至今云计算市场最励志的消息。

    根据财报,阿里云在2020年四季度营收161亿元,经调整净利润2400万元。论金额并不惊艳,但因为亏损是云计算公司的常态,阿里云盈利让整个行业“喜大普奔”。

    提到阿里云盈利,业内人士有两种态度,一种认为这是受益于云计算边际成本的降低,另一种认为核心不是能不能盈利,而是愿不愿意盈利。

    艾媒咨询CEO张毅赞同后者,他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并不是说云计算公司营收到了160亿元这个量级,就能做到盈利。从一开始,阿里云就主打市场份额,用低价优质的服务吸引商家合作伙伴。从某种程度上说,阿里云盈利是一个信号,意味着市场竞争到了另一个阶段,潜台词是市场竞争到了一定程度,不需要再做无利润的竞争了”。

    有没有潜台词,外界只能揣测,但一直以来,阿里云对自己是否盈利,甚至对行业何时盈利似乎都不太感兴趣。

    根据阿里集团副总裁刘松2019年跟北京商报记者交流时的判断,“未来3-5年(即2022-2024年),云计算厂商的规模导向肯定大于盈利导向,全世界的云计算企业,目前(2019年)只承载了全世界所有IT投入的10%,还有90%的拓展空间”。算一算时间,2021年距刘松判断的时间下限2022年已经不远,盈利似乎顺理成章。

    头部云计算企业可量化的利好还不止这些。百度在2020年财报中,也披露了百度智能云的相关数据,四季度营收同比增长67%,年营收约130亿元。不过相关人士并未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百度智能云是否盈利。由于腾讯云、华为云、中国电信云、AWS也没有明确宣布盈利与否,外界也还无法对比各家的水平。

    对于阿里云盈利是否意味着行业即将进入盈利比拼状态,业内人士则看法不一。张毅强调,“阿里云的盈利是可以持续的,这个取决于阿里云自己而不是行业,它想告诉行业,大家也都向盈利靠拢吧”。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则向北京商报记者直言,“我国的新基建刚刚起步,云计算整个行业现在还是属于投入期,行业盈利的预期有点早”。

    以战养战

    和中生代云计算厂商一样,可以用来对比头部云计算的数据不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几乎每家都难逃价格战。

    据不完全统计,2011-2020年AWS业务每年都会数次降价,其中在2011-2013年每年降价12次,在2020年,AWS也保持了这个降价频率。降价次数最少的年份是2015年,一年3次,其他年份在5-10次之间。

    在搜索引擎输入“云计算 降价”等关键词,也会出现诸多新闻,比如“核心产品全线降价最高降幅50%”“服务器仅88元/年”“开启新一轮降价”等。

    通过中生代云计算公司UCloud、青云科技披露的信息,也可窥见价格战的惨烈。UCloud募资说明中显示,2018-2020年,公司五款核心产品为云主机、机柜托管、UNet(按带宽计费)、U(D)DB 数据库、云分发(按带宽计费)。

    上述五款核心产品平均单价2020年相比2019年分别下降了28.53%、8.67%、17.01%、19.22%和28.36%;2020年相比2018年平均单价的年均复合变动率分别为-19.63%、-3.8%、-18.85%、-2.15%、-25.67%,其中云主机、UNet(按带宽计费)、云分发(按带宽计费)三款产品降价幅度较大。

    青云科技在招股书中这样说:“在公有云领域,公司的云服务业务面临阿里云、腾讯云等资本实力雄厚的竞争对手。公有云行业规模效应突出,领先厂商通过降低产品报价、加强营销推广等多种手段,积极争取客户订单,着力抢占市场份额。在私有云领域,公司的云产品业务面临着华为、新华三、深信服、VMware等大型企业竞争。面对高速成长的市场,华为、新华三、深信服等竞争对手凭借既往其他产品所积累的品牌优势、销售渠道优势,能够更容易地获取客户,更快地提高销售业绩。”

    不过北京商报记者对比头部云计算企业对价格战的态度发现,2020年以来“云计算降价”出现在报端的频率降了。

    一位腾讯云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云产品优惠和降价除了市场参照,还可以理解为技术红利的释放”。比如腾讯云最近发布的新一代星星海自研服务器,在AI场景上,星星海SA3的实测性能提升220%以上。

    不过,张孝荣直言,“价格战何时终结现在无法预期,一旦终结价格战,可能意味着市场高度集中,大量中小云计算服务厂商已经灭亡”。

    对手强悍

    张毅也向北京商报记者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未来五年里,价格战还是主要的竞争形式。原因在于,云计算市场的比拼还远不到终局,业内人士对这场比拼的关注点则多在头部云计算企业的身上。

    在张孝荣看来,头部企业面临的难题主要有三个:1.云计算是基础设施,整体投入大、行业盈利难,需要不停地追加投入。2.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产业互联网的深入,云计算深入各行各业细分领域,需要有非常精细而专业的解决方案,难度越来越大。3.技术竞争激烈,国内市场已然加大开放力度,国外巨头有技术优势,双方竞争会进一步白热化。

    具体到每一家,都有看家本领。通过中信证券研究部拆解的2019年海内外云计算厂商收入占比可以看出,阿里云、腾讯云、百度智能云、AWS都是以IaaS业务为主,PaaS为辅,而微软Azure的PaaS和SaaS(软件即服务)业务贡献的营收更多。

    聚焦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是国内互联网出身的头部云计算的统一做法,中国电信云和华为云也是重在基础,其中“中国电信云有数据中心基础设置、网络等资源优势,华为云的优势在ICT(信息通信技术)硬件设施、产业链上游延伸至鲲鹏处理器、基础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使华为云能提供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张孝容总结。

    通过观察资本在云计算领域的动向,还能发现一个趋势:云计算垂直化。

    IT桔子数据显示,2021年至今云计算市场已经发生5起投资事件,金额从1000万-5亿元不等,标的包括易点云、商网云等,虽然有的聚焦IaaS领域,有的是SaaS服务商,但几乎都有自己的垂直赛道。

    根据IDC预测,到2022年企业将把20%的新云服务支出分配给满足垂直行业和其生态数据共享需求的云解决方案。

    各家头部云计算企业也在开始垂直化,张孝容认为,“垂直化发展是必然趋势。巨头已经开始实施行业化发展策略,很快会覆盖到各个细分领域。他们有品牌背书,有庞大的资源优势,缺少行业知识,有关垂直领域的云服务厂商虽然难以媲美但具备行业背景,双方可以采取合作的方式共同开发市场”。


    ]]>
    爱尔兰成为全球科技巨头数据枢纽后 德国对其批评日渐加剧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北京时间3月18日下午消息,据报道,在德国近日抨击了爱尔兰未能执行欧盟具里程碑意义的数据隐私法律后,两国在大科技监管上的长期争执现在已完全公开化。

    谷歌、Facebook、微软和Twitter等大科技公司都将它们的欧盟总部设在了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因此,这些公司有责任遵守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GDPR已于2018年5月生效。

    然而,在该条例生效以后,爱尔兰对数据隐私的监管保护相当不力,因而受到了外界的严厉批评。爱尔兰监管机构仅在2020年12月对Twitter开出了区区45万欧元的罚单。

    周三,德国首席数据保护官员乌尔里希·凯尔伯(Ulrich Kelber)写信向欧洲议会抱怨,称德国已经向爱尔兰监管机构就WhatsApp的问题发出了50多起投诉,但迄今为止,这些投诉都没有得到处理。

    他还批评爱尔兰“对投诉的处理极其缓慢,远远落后于大多数欧盟国家尤其是德国的处理进度”。他指出,到去年年底,爱尔兰共受理了196起投诉,仅处理了4起,而德国在176起投诉中处理了52起。

    凯尔伯的上述言论是对他的爱尔兰同行海伦·狄克森(Helen Dixon)的一封信的回应。在这封信中,狄克森为爱尔兰政府的数据监管进行了辩护。狄克森的这封信是在欧洲议会即将就一项决议进行表决前发出。欧洲议会在这一决议中,点名批评了爱尔兰和卢森堡两国,因为它们在数据监管方面的执法不力。最终,欧洲议会的公民自由委员会在本周进行了表决,明确指出爱尔兰在数据保护方面无所作为。

    狄克森在她发出的信中称,德国隐私监管机构的制裁金额遭到法院驳回,但这并不是对德国监管机构在制裁问题上的批评,这只是说明了欧洲隐私监管机构在处理新法律框架时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狄克森的信中言论激怒了她的德国同行。凯尔伯指责狄克森的言论“以非常片面的方式反映了她的个人观点”,“使得她在欧洲数据保护监管圈子里处于孤立地位”。

    此外,狄克森还在信中称,欧洲最高法院在去年推翻了一项欧盟与美国间的数据共享协议,但除了爱尔兰,其他欧盟国家都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来应因这一形势变化。然而,凯尔伯对此的评论是:“狄克森女士的这一说法完全错误。”他解释称,德国在欧洲最高法院裁决后不久就迅速采取了行动,并积极参与解决该裁决所带来的后续影响。

    这不是爱尔兰首次因为对大科技公司的监管不力而受到批评。此前,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也都已经对此表达了担忧。

    在这一背景下,法国已经在积极游说各个欧盟成员国,希望在欧盟的技术监管规则发生重大变革之前,各国可以强制执行数据隐私法律。

    截止目前,爱尔兰和德国的数据监管机构都还没有回应媒体的评论请求。


    ]]>
    青云科技正式登陆科创板:市值超40亿元 混合云增长潜力已成共识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作者|Stone Jin

    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混合云集公有云的灵活、低成本和私有云的可控、合规于一体。

    据IPO早知道消息,北京青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云科技”)于3月16日正式以“688316”为股票代码在科创板挂牌上市,成为国内“混合云第一股”。

    青云科技在本次IPO中总计发行1200万股,发行价为63.7元/股。

    青云科技今早高开约13%;截至9:40:青云科技报于每股85.0元,较发行价上涨33.44%,市值约为40.34亿元。

    成立于2012年的青云科技主要通过自主创新、自主研发完整云计算技术体系,基于统一的底层技术和架构,为客户提供使用体验高度一致的各类云产品和云服务,以充分满足客户对于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的部署需求,并可根据客户业务特点、场景需求,构建灵活、敏捷、高效的综合性云计算解决方案。

    作为过去10年国内云计算赛道的头部企业,青云科技自成立以来已获得包括蓝驰创投、九合创投、云九资本、经纬中国、光速中国等多家国内一线VC的支持。

    青云科技董事长兼CEO黄允松在上市致辞中表示:“我们一直从事难而正确的基础工作,通过不断自主创新,为社会和企业持续创造价值,努力成为百行千业数字化转型可依赖、可信赖的基石型合作伙伴。”

    01 抢先布局混合云,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纵观青云科技的发展历程,其在各个市场变化的关键时间节点均作出了相对正确的选择——从成立之初在早期中国公有云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到将核心技术从公有云服务中解耦并产品化,形成可独立交付的云产品,进入私有云市场;以及在混合、多云的趋势下,坚持混合云战略,积极应对IoT及5G时代,在服务场景纵深上集结云、网、边、端一体化的能力,实现全域数据互联,形成广义混合云平台。

    其中,青云科技在2014年年底率先在行业内开启的混合云战略转型,成为国内最早同时布局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服务商,或是奠定其后续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一步。

    当然,之所以青云科技敢于在那个时间节点作出布局混合云的决策,一方面是基于管理团队在创业伊始就高度重视核心代码自主研发,国内少数能够实现云计算平台直接完全国产化替代的厂商;另一方面从客户的角度来看,混合云更符合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其集公有云的灵活、低成本和私有云的可控、合规于一体。

    从产品属性的角度来看,青云科技的混合云解决方案中具有三大特点:

    一、服务和产品在 API 接口、开发工具、操作界面等各方面都保持一致,降低运维管理的难度;

    二、混合云网络接入与 SD-WAN 服务将云平台进行了深度整合优化,能够快速构建企业级广域网络,实现云平台间的网络互通;

    三:通过统一多云管理平台等软件,对接青云及第三方云平台的 API,将运维管理进行汇总,形成面向混合云的完整运维体系,为用户建立统一运维管理平面。

    目前,青云科技的客户已覆盖金融、交通、能源、物流、制造、政府与公共事业、企业服务、教育、医疗、零售、电商、互联网等领域的传统企业和新兴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2017至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青云科技的终端客户留存率分别为19.32%、30.38%、38.37%以及57.41%,呈持续增长趋势。

    02“混合多云”为大势所趋,国内市场或更具潜力和规模

    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鉴于混合云兼顾公有云和私有云两者的优势,更便于企业更为灵活地调度 IT 资源,其在全球范围内颇受企业欢迎。

    根据全球云管理服务厂商RightScale的调查数据显示,84%的受访企业采用了多云战略,其中采用混合云的企业比例已由2018年的51%提高至2019年的58%。

    相较全球市场,中国的混合云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采用混合云的企业比例较低。根据信通院调查数据,2019年中国采用混合云的企业在所有企业中占比为9.8%,中国采用混合云的企业在全部上云企业中的占比为14.8%。

    换言之,对于国内的云计算厂商而言,未来的市场增量空间较大,尤其是在经过多年的“大浪淘沙”后,真正能够走到今天的初创公司已少之又少,而青云科技则是国内少数能够实现云计算平台直接完全国产化替代的厂商。

    何况,国内市场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譬如,以央企、国企、政府为主的大型客户对自主运维、数据安全的要求更高,更倾向于使用混合云;而互联网、车联网等 IoT 设施的存量大,迭代增速快,对云服务有更大量的、更多元的需求。

    可以说,这些因素或将催生一个比海外市场更有潜力和规模的混合云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一段时间,相关政策对“新基建”建设和数字化转型的高度支持,均进一步推动越来越多的企业上云,已经上云的企业对云的应用需求则开始转向如何更好发挥云的潜能。

    当然,2020年的疫情,某种程度上亦是对市场的一轮再教育,而混合云在灵活 应对多样化场景下的用云需求、数据安全性以及降本增效方面的多重优势,其增长潜力逐渐成为行业共识。

    03 多家机构已陪伴数年,上市后寄予更高期望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相较To C创业,To B显然是需要一个更长等待时间的行业。

    作为青云科技最早的机构投资方,同时也是第一大外部投资方,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陈维广坦言,其投资青云科技的2012年,是投移动互联网遍地捡钱的时候,真正搭理云计算这类项目的投资人较少,“本身很多投资人就看不懂,即使是看得懂的VC,也不太敢下手。”

    “我始终认为,To B创业是一件10年起跳的事情,不做10年没感觉;创业者只有一步步走过来,才能慢慢摸清楚自己应该为这个市场提供什么价值;作为早期投资的一员,我希望这个行业能给梦想多一些时间。”陈维广强调。

    同样是在2012年即投资青云科技的九合创投创始人王啸则认为,To B是综合实力的比拼,创业者的行业经验非常重要,“To B企业非常重要的一点——客户思维和服务思维,当然这背后是他们强势的技术、产品和服务能力做支撑;随着中国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深化,青云科技的解决方案有望在更多的区域和行业落地。”

    经纬中国合伙人左凌烨持有类似的观点,他指出,青云科技的核心亮点在于对行业know-how的深入理解。“青云科技选择混合云市场,非常重要的一个驱动因素是客户需求;青云科技在选定位、打市场方面的经验,是可以留给之后的公司借鉴复制的。”

    而在云九资本创始合伙人曹大容看来,在今天完成IPO这一里程碑后,青云科技在代表国产云跻身世界领先公司的路上,仍然任重道远,大有可为。“我相信这是黄允松终生的事业,因为他想成就的不光是青云科技这一家公司如何,而是国产云在全球市场上走到领先地位,这是他和青云科技的长期目标。”

    光速中国创始合伙人宓群则表示,随着百行千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上云、用云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刚需;而云原生、大数据、5G、AI等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同样给予青云科技持续创造商业价值的舞台。“我们期待青云科技能持续创新,成为数字化社会的基石。”


    ]]>
    亚马逊云科技宣布为Amazon EFS提供低成本存储级别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Amazon EFS 单区存储类提供单可用区存储,成本比现有的多可用区存储服务降低47%
    新服务在亚马逊云科技中国两个区域已上线

    日前,亚马逊云科技(Amazon Web Services) 宣布推出Amazon Elastic File System (Amazon EFS) 单区存储类,与现有的Amazon EFS相比,在提供相同特征和优势的情况下,存储成本降低了47%。Amazon EFS单区存储类在单个可用区内冗余存储数据,尤其适用于希望为工作负载和应用选择成本优化的文件存储的客户,他们不需要多可用区级Amazon EFS的可用性和持久性,及不必在多个可用区中存储数据。客户使用 Amazon EFS 单区存储类,仅需为使用的文件系统存储量付费,而没有最低消费及预付费用。该服务目前已在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宁夏)区域(由西云数据运营)和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北京)区域(由光环新网运营)上线,欲了解Amazon EFS 单区存储类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amazonaws.cn/efs/


    客户通常将Amazon EFS用作亚马逊云科技环境(包括通过Amazon Direct Connect或Amazon VPN在本地使用)中简单、无服务器、弹性的文件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作负载。Amazon EFS(包括EFS 标准存储类和EFS标准-不频繁访问存储类)将数据存储在亚马逊云科技区域内地理位置分散的多个可用区,以提供最高级别的可用性和持久性服务。有些客户将Amazon EFS用于像SAP和Oracle这样的关键业务应用。然而有一些工作负载,例如内容管理、开发人员应用等,不需要Amazon EFS在多个可用区提供高可用性和持久性服务。以前,这些客户要么为超出其应用需求的高持久性和可用性服务多付费,要么选择为这类工作负载部署自我管理的文件系统,从而导致了更高的总拥有成本和更多的管理时间成本。
    通过Amazon EFS 单区存储类,客户现在可以选择在一个可用区中运行简单、无服务器、全托管的文件系统,成本比多可用区级Amazon EFS降低47%。Amazon EFS 单区存储类有效混合存储成本低至每月0.3136元/GB ,同时还能为客户提供比自我管理文件系统更高的可用性和持久性服务。Amazon EFS 单区存储类在实现较低成本的同时,还能提供Amazon EFS标准存储类和EFS标准-不频繁访问存储类同样的弹性和可扩展性优势,以及生命周期管理等特性,并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多项计算服务集成,包括Amazon Elastic Container Service (ECS)、Amazon Elastic Kubernetes Service (EKS)、Amazon Fargate和Amazon Lambda。Amazon EFS 单区存储类是开发类工作负载(如构建和暂存环境)以及大数据分析、仿真和媒体转码等应用的理想选择,这些应用不需要多可用区级Amazon EFS的高可用性和持久性。Amazon EFS 单区存储类也适用于存储数据备份、客户本地机房数据的第二副本、各种方便重建的数据,以及应用程序具有内置复制和高可用特性的数据存储场景。Amazon EFS单区存储类提供两种存储类:单区存储类和单区-不频繁访问存储类。Amazon EFS 单区存储类文件系统支持生命周期管理策略,可自动透明地将使用频率较低的文件移动到单区-不频繁访问存储类,与单区存储类相比,可额外节省 92%的存储成本。

    亚马逊云科技负责文件存储、边缘和数据服务的副总裁Wayne Duso说,“在构建Amazon EFS时,我们设计了多可用区冗余,以提供最高级别的持久性和可用性。我们后来从客户那里了解到,他们希望为那些对韧性要求较低的工作负载提供成本较低的文件存储选择。和多可用区级Amazon EFS相比,新推出的Amazon EFS 单区存储类成本降低了近50%,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了更低价的文件存储选择,可以满足多种工作负载的需求。”
    所有Amazon EFS均设计支持99.999999999% (11个9) 的持久性。Amazon EFS多可用区级设计支持99.99% (4个9) 的可用性,Amazon EFS 单区存储类设计支持99.9% (3个9) 的可用性。为增强数据保护,Amazon EFS 单区存储类支持Amazon Backup自动备份,可恢复到区域内的任意可用区,或复制到别的区域。

    Capital One是美国一家非常有名的金融服务商。Capital One软件工程总监Andrew Peskin表示,“Amazon EFS简单、可靠,满足了我们工程团队文件系统的需求,让他们专注于创造出色的客户体验。Amazon EFS 单区存储类将为我们在开发、预生产和测试等工作负载提供更多低成本的选择,帮助我们将时间、资金和精力专注于为客户开发创新解决方案上,而不是管理文件存储基础设施。”

    Regeneron Genetics Center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类基因组研究机构之一,它正努力加速开发治疗致命疾病的新疗法。Regeneron副总裁、Regeneron Genetics Center首席数据官Jeffrey Reid表示,“我们每天面临的挑战是尽快做出科学发现,帮助解决一些健康方面的大问题。速度、简单性和弹性对我们的科学家至关重要,他们要与本土技术协作,将科学转化为医药。Amazon EFS交付的承诺,赋能我们的团队加速研究。此外,Amazon EFS 单区存储类满足了我们研究工作的许多需求,帮助我们优化存储成本,同时具备我们所依赖的Amazon EFS特性。”

    Funambol是一家领先的云解决方案供应商,服务于移动运营商和其它服务提供商,其解决方案部署在50个国家,覆盖数亿终端用户。“Funambol的目标是,通过面向个人云、企业云、物联网和商业智能的白标签解决方案,使服务提供商能够快速进入市场。”Funambol运营总监Stefano Nichele表示,“我们在一系列设备上交付了多种服务,从内容管理到计算机视觉,我们提供的可靠性、性能和安全性备受客户信赖。我们喜欢Amazon EFS的弹性和简单性,而且Amazon EFS单区存储类以合适的价格提供了完美的功能集,让我们能为客户开发和部署新的媒体处理工作流及产品。”


    ]]>
    边缘计算和云计算如何结合在一起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边缘计算对于组织的混合云战略有什么作用?边缘服务器架构如何运行?行业专家对网络延迟、一致性、安全性、成本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一些边缘用例进行了探讨。

    边缘计算和云计算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可以将边缘计算视为云计算的一种扩展,尤其是混合云基础设施。还可以将这种关系视为双向的:资源可以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从核心的云计算移到边缘,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从边缘可以回流到核心的云平台。

    灵活性和一致性是边缘计算和云计算这种共生关系的两个主要优点。

    Red Hat公司云平台高级首席营销经理Rosa Guntrip说:“组织需要灵活安排工作负载,如果他们的战略发生变化,需要运营的一致性,这对于IT运营人员和开发人员来说都是一样的,以便使他们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边缘服务器架构的实际应用

    要考虑的一般原则是:随着业务向边缘迁移,基础设施(以及在其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和服务)趋于变得更加专业;而当迁移到云平台中时,业务趋向于更加通用化或商品化。

    Equinix公司裸机战略副总裁Jacob Smith说:“在更高的层面,边缘计算环境采用越来越多的小型设备,并且这些设备越来越专业。例如,在物联网或工业环境中,边缘计算可能有成千上万个传感器和设备来执行和捕获非常具体的事情,但随着组织朝着核心云计算的方向努力,基础设施的类型变得更加通用。”

    Smith指出,尽管云计算和边缘关系的实际架构仍在不断涌现和发展,但无疑存在互补关系。其中的一种基本模式是,在混合云或核心云平台与运营环境的最外边缘(例如,那些物联网传感器或许多其他可能的设备和应用程序)之间存在“基础设施边缘”。Smith解释说,基础设施边缘可以处理数据、路由流量或执行对延迟敏感的任务,同时将其余任务发送回云平台。

    Smith说,“边缘架构变化很大,但是云计算和边缘计算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延迟、专业化和一致性进行大致描述。而在云中,我们期望更多的是一致性而不是专业化。云计算实现了一种‘只需获取更多’的思维模式,这在受限的边缘计算环境中通常是不可能的。此外,延迟和工作负载需求以及有限的空间和电源,通常意味着边缘计算基础设施更加专业化,可以执行特定任务。否则就把它遣返回云平台,因为云平台的种类更多、规模更大,以及成本低得多。”

    边缘服务器架构的好处:一致性和运营效率

    云计算边缘连接不仅是一个巧合。这对于提高运营效率是必要的,尤其是在边缘计算足迹不断增长的组织中。

    Guntrip说:“当我们面对规模和运营一致性的挑战时,不能将边缘计算视为解决方案,而是需要在数百个站点之间进行实施单独或不同管理的站点解决方案,这将会非常复杂。为了获得成功,需要以与网络中其余部分(从核心到边缘)相同的方式来管理边缘站点。这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减少复杂性,并实现组织所追求的卓越运营。”

    作为混合云的扩展,适合工作负载(工作负载与基础设施环境相匹配)是边缘计算的优势之一。例如,计算密集型工作负载可能在公共云或内部部署数据中心中得到更好的服务,而那些专门的物联网要求则可能在边缘得到更好的支持。

    Akamai公司产品营销副总裁Ari Weil表示:“以此类推,部署在云平台中的大量计算资源就像是一堆乐高积木,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就可以构建所需的任何东西。轻量级边缘计算就像构建不同大小的乐高玩具。每个边缘功能都可以让组织更快地完成特定的工作。”

    边缘的成本和安全性连接

    成本优化是另一个好处。Red Hat公司的Guntrip说:“当分发处理时,组织的核心数据中心能够更好地扩展,因为并非所有数据都需要回送回数据中心或云平台。”他解释说,这意味着数据中心所需的硬件和空间或数据仓库和其他方面成本,尤其是随着物联网传感器和设备的不断增加,数据量也在不断增加。

    Weil还指出,安全性是边缘计算可以带来价值的另一个领域。它可以帮助建立更统一的安全状态,从而更好地保护组织的核心云平台或数据中心资产,其中包括限制组织的后端暴露在互联网上的数量。

    Weil说,“控制措施应用在更接近网络攻击者发起攻击的地方。部署在边缘的安全性还得益于对其保护的应用程序和基础设施的所有请求和响应的可见性。这意味着边缘解决方案可以在组织的应用程序和基础设施中应用对恶意IP和行为的洞察。”

    边缘计算和云计算:有哪些用例?

    那么,边缘计算和云计算基础设施之间的这种关系如何体现呢? Smith说,“最主要的用例现在涉及很多事情:物联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例如智能家居设备就是设备边缘。对于工业和智慧城市用例来说,甚至是像麦当劳或Circle K商店这样的零售店也是如此。由于需求明显,这些都是目前蓬勃发展的用例。”

    随着5G的普及,由于延迟、速度、数据主权、成本优化等原因,基础设施边缘可能会成为混合云基础设施和边缘最外层之间的关键因素。

    Smith表示:“随着5G的推出,我们开始看到基础设施的优势,可以为游戏和娱乐等用例提供服务。这是混合云和边缘云相交的地方,因为用例的强大需求驱使人们访问不在本地的更多资源。”

    凯捷公司北美地区云卓越中心副总裁兼负责人Ryan Murphy认为,制造业、旅游业和休闲业对云边缘关系和架构的兴趣日益浓厚。在这两个类别中,人们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将不断增长的云原生服务产品组合推向边缘的愿望所驱使的。

    Murphy说:“我们已经看到了能够在容器中运行现代工作负载的超融合环境。这可以是软件定义的解决方案,也可以是超大规模边缘解决方案,允许客户将其云原生服务扩展到边缘环境。”

    在谈到云原生时,Akamai公司的Weil指出,微服务架构是云计算与边缘计算关系萌芽的另一个原因,一部分原因是它允许对“应该在哪里运行什么”的决策采用更加细粒度的方法。例如一家汽车经销商的客户将地理定位微服务部署到云平台上,以便能够向客户提供定制的内容和用户体验。但是,数据往返云平台增加了难以承受的网络延迟,导致用户体验不佳。而将微服务移动到边缘将网络延迟降低到20毫秒以下,这提高了客户体验,同时也降低了云计算成本。

    与此同时,许多其他相关服务仍更适合云计算,例如存储库存和客户数据、用户行为洞察和某些事务处理,所以它们仍然存在。

    Weil说,“这些用例不需要实时操作,其所需的CPU和内存资源在边缘没有意义。”


    ]]>
    IBM推出支持其混合云服务的Cloud Satellite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据媒体报道,IBM公司日前宣布将全面上市IBM Cloud Satellite,可以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支持其混合云服务。

    这一公告表明,IBM公司为采用各种运营环境的客户提供了一个安全统一的云服务层,无论他们的数据位于何处。边缘计算是这一过程的关键。该公司发言人补充说:“随着工作负载转移到边缘,IBM Cloud Satellite将帮助客户提供低延迟的连接,同时仍使它们具有与混合云环境中相同的安全性、数据隐私性、互操作性和开放标准。”

    为此,Lumen科技公司已经成为IBM公司的合作伙伴,将IBM Cloud Satellite及其边缘计算平台集成在一起,以使客户能够近乎实时地利用混合云服务。

    对于在这种情况下的混合云演变(定义为在所有运营环境中提供云服务的混合体验),超大规模开发商已经探索了很长时间。AWS公司在2018年底与VMware公司共同推出了Outposts这个概念。谷歌公司在2019年推出Google Anthos,可以在其中构建可在多个云计算环境中运行的应用程序,而微软公司在2019年下半年也发布了Azure Arc。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IBM公司在推出Outposts之前仅几个月就收购了开源软件提供商Red Hat公司。Red Hat公司以340亿美元的价格被收购,而从技术上和战略上,这一交易是IBM公司混合业务和开放未来的关键标志。

    在2019年2月召开的IBM Think大会上,时任IBM公司首席执行官的Ginni Rometty表示,云计算行业正在进入混合云时代。现任首席执行官Arvind Krishna继续传递这一信息,并于2019年10月实施了分拆IBM基础设施部门的又一重大举措。

    IBM公司表示,Red Hat OpenShift是IBM Cloud Satellite上启用的服务之一。 IBM公司发言人补充说:“这意味着我们第一次以‘即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了在本地访问Red Hat OpenShift的权限,使他们能够更轻松灵活地安装和管理它。”

    此次公告的另一个关注领域与Watson有关。IBM公司正在通过IBM Cloud Satellite提供IBM Cloud Park的数据即服务功能,从而扩展了“Watson Anywhere”战略。用通俗易懂的术语来说,这意味着用户可以采用灵活、安全的方式在所有运营环境中将人工智能和分析工作负载作为服务运行。

    从战略的角度来看,云计算不断增长的可访问性和发展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这意味着IBM公司能够以一种方式将Watson引入云计算环境,并将人工智能带到数据所驻留的任何位置,从而帮助用户发掘隐藏的见解,实现流程自动化,并最终推动业务发展。

    IBM公司认为这是用户利用人工智能机会的途径。IBM公司发言人说,“如今,各种规模和行业的用户都在努力从分散在数据中心和多个云平台中的数据中获取价值,但要采用经过适当优化的正确技术,以支持混合云的需求,并在整个过程中添加人工智能技术,他们可以克服这些挑战。IBM的混合云软件产品组合就是为此而设计的,它使客户可以管理和整理数据,并使用人工智能对其进行分析,无论数据位于何处。”

    显然在这里可以看到关于IBM公司云计算战略的一些思考。IBM公司在公告中列举了四个关键行业:电信、金融服务、医疗保健和政府。前三个行业领域也是其他超大规模厂商的主要市场。在IBM生态系统中提到的合作伙伴包括思科、戴尔科技和英特尔。

    本文为企业网D1Net编译


    ]]>
    谈AK管理之基础篇 - 如何进行访问密钥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一、引言:

    对于企业上云的典型场景,云账号管理员一般会给员工、应用程序或系统服务创建一个相应的用户账号。每个账号都可以有独立的身份认证密钥,俗称AK (AccessKey),它用于阿里云服务API的身份认证。既然是身份证明,证明你是某个云账号的合法拥有者,那么一旦泄露后果着实严重。我们也常有听说例如AK被外部攻击者恶意获取,或者员工无心从github泄露的案例,最终导致安全事故或生产事故的发生。AK的应用场景极为广泛,因此做好AK的管理和治理就尤为重要了。本文将通过两种AK使用不安全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介绍。

    二、访问密钥误删,用户服务受阻

    典型案例重现

    2020年,某客户突然发现自己的一些项目的用户APP上传数据出现失败,这个上传数据功能使用了该云厂商上的某存储服务,客户发起工单认为云厂商的存储服务有故障。经排查发现该用户的Region其他业务方的生产活动正常,未出现明显异常;遂怀疑网络问题,建议客户查询网络连接,此时客户提交App端的错误日志,日志中显示是访问密钥没有找到,在云客服的指导下,并未发现有相同ID的密钥存在,然后在操作审计的记录中,发现该访问密钥是被其自己内部做了删除操作。

    紧急处理

    1. 云产品建议该客户对使用的访问密钥马上替换,客户反馈APP上不好控制,特别iOS的app发布还要审核,周期太长;

    2. 客户紧急发布公告,通知其用户此功能暂时不可用,待升级后恢复。

    影响

    影响显而易见,对很多初创企业这样的故障会轻则导致用户体验差,重则关键功能不可用,对企业留存客户或者收入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分析和总结

    1. 这次故障主要是由于员工误删除AK导致,有的同学就会说,能不能有个类似垃圾站的功能,还可以回收?其实云厂商一般都会提供一个类似的功能叫激活/禁用,应当遵循“先禁用再删除”,以确保业务的正常持续;

    2. 此外,AK删除导致服务端的故障,值得引起注意和自查的是,用户作为管控和服务端使用的不同场景,是不是做了严格的区分?服务端使用和管控是否区分开等?员工和线上系统是否区分开?

    3. App应用中硬编码访问密钥,导致出现泄漏时,替换成本很大,不能马上进行轮转替换完成业务止损;其实App类业务不适合使用永久AK密钥来访问OpenAPI。

    4. 此外,应用反编译,hack已经是多发事件了,代码中存放永久密钥,泄露的风险巨大!

    三、规范的访问密钥生命周期管理操作,保障安全生产进行

    上述真实的案例不仅带给我们巨大的警示,那么针对访问密钥究竟在哪些环节进行规范操作?又应当通过什么办法进行管理控制呢?

    1 、创建:访问密钥

    • 再次敲黑板,不推荐使用主账号的访问密钥,原因很明显,主账号拥有的资源和权限太大,泄露后的风险不堪设想;

    • 可以通过云厂商的访问控制等页面查看,有没有创建租户级别下的子用户,并实际使用的是这些子用户的访问密钥。

    2 、配置:合适的权限

    • 每个不同的应用使用不同子用户的访问密钥,这样可以做到应用级别资源和权限隔离;

    • 每个子用户的权限是不是满足了最小可用原则,不扩大不要的权限;可以在测试环境试着减少权限,看看测试是不是能正常,不正常的话大概率这个权限是不能去除的;

    • 通过RAM访问控制台查询,可以看到某一个用户所具有的权限Policy,以及Policy里具体的权限描述。

    3 、删除:访问密钥

    访问密钥的删除是不可恢复的,所以删除是具有一定风险的,只有在安全确认这把访问密钥没有任何使用记录后,才能删除,标准的流程如下:

    1. 首先把原来访问密钥使用的地方替换为新的访问密钥,然后监控需要删除的访问密钥的最后使用时间;

    2. 按照自己业务的状况,确定老的访问密钥的失效时间,比如根据业务状况确定7天为安全时间,即一把访问密钥7天没有使用记录就可以尝试删除老的密钥;

    3. 所以在安全时间既要到达删除的效果,又要在出现突发状况下把删除的访问密钥找回,云厂商都会提供一组这样的操作禁用/激活,使用禁用代替删除操作,禁用操作可以达到和删除一样的效果,但是可以满足突发状况下访问密钥的找回,即通过激活操作,把禁用的访问密钥恢复过来,就如同提供了一个垃圾箱的功能;

    4. 在访问密钥进行禁用后,持续观察业务是否有异常,直到一个最终安全时间,比如7天,如果没有任何老的访问密钥的使用记录,就可以真实删除了。

    4、 泄露:密钥轮转

    每个RAM用户最多可以创建两个访问密钥。如果您的访问密钥已经使用3个月以上,建议您及时轮换访问密钥,降低访问密钥被泄露的风险。

    1. 在需要轮转的时候,再创建第二个访问密钥。

    2. 在使用访问密钥的所有应用程序或系统中,更新正在使用的访问密钥为新创建的第二个访问密钥。 说明 :可以在控制台的用户详情页的用户AccessKey列表中,查看访问密钥的最后使用时间,以此初步判断第二个访问密钥是否已经被使用,原来的访问密钥是否已经不用。

    [图片上传失败...(image-a4ed31-1615772721740)]

    3 禁用原来的访问密钥。

    4 验证使用访问密钥的所有应用程序或系统是否正常运行。

    • 如果运行正常,说明访问密钥更新成功,您可以放心地删除原来的访问密钥。

    • 如果运行异常,您需要暂时激活原来的访问密钥,然后重复步骤2~4的操作,直至更新成功。

    5 删除原来的访问密钥。

    5 开发:避免密钥硬编码到代码

    系统属性

    在系统属性里寻找环境凭证,如果定义了 alibabacloud.accessKeyId 和 alibabacloud.accessKeyIdSecret系统属性且不为空,程序将使用它们创建默认凭证。

    环境凭证

    在环境变量里寻找环境凭证,如果定义了
    ALIBABA_CLOUD_ACCESS_KEY_ID和
    ALIBABA_CLOUD_ACCESS_KEY_SECRET环境变量且不为空,程序将使用它们创建默认凭证。

    配置文件

    如果用户主目录存在默认文件
    ~/.alibabacloud/credentials (Windows 为 C:\Users\USER_NAME.alibabacloud\credentials),程序会自动创建指定类型和名称的凭证。默认文件可以不存在,但解析错误会抛出异常。配置名小写。不同的项目、工具之间可以共用这个配置文件,因为不在项目之内,也不会被意外提交到版本控制。 可以通过定义
    ALIBABA_CLOUD_CREDENTIALS_FILE 环境变量修改默认文件的路径。不配置则使用默认配置 default,也可以设置环境变量 ALIBABA_CLOUD_PROFILE 使用配置。

    [default]                          # 默认配置
    enable = true                      # 启用,没有该选项默认不启用
    type = access_key                  # 认证方式为 access_key
    access_key_id = foo                # Key
    access_key_secret = bar            # Secret
    
    [client1]                          # 命名为 `client1` 的配置
    type = ecs_ram_role                # 认证方式为 ecs_ram_role
    role_name = EcsRamRoleTest         # Role Name
    
    [client2]                          # 命名为 `client2` 的配置
    enable = false                     # 不启用
    type = ram_role_arn                # 认证方式为 ram_role_arn
    region_id = cn-test                # 获取session用的region
    policy = test                      # 选填 指定权限
    access_key_id = foo
    access_key_secret = bar
    role_arn = role_arn
    role_session_name = session_name   # 选填
    
    [client3]                          # 命名为 `client3` 的配置
    type = rsa_key_pair                # 认证方式为 rsa_key_pair
    public_key_id = publicKeyId        # Public Key ID
    private_key_file = /your/pk.pem    # Private Key 文件

    6、 审计:定期分析访问密钥使用行为

    通过规范访问密钥生命周期的管理操作,可以解决大部分由于不当操作导致的安全故障,但是很多安全问题,是需要分析访问密钥的使用数据才能发现的。

    1. 访问密钥存储泄露探测:是不是硬编码到代码里去了?可以借助代码托管平台提供一些服务来检测比如 Github Token scan;

    image

    云厂商也有类似一些方案帮助客户做检测,比如阿里云云安全中心的AK泄露检测。

    1. 异常访问密钥使用探测

    这种分析主要是对密钥本身的实际使用相关的数据,日志等做分析,来看是否已经出现了异常。

    厂商方案-操作审计

    开启操作日志审计,并将其投递至OSS和SLS长期保存和审计,将操作日志存储至OSS,异常情况时可以起到固证的作用;操作日志投递至SLS,帮助您在日志数量大的时候也能实现高效检索。

    [图片上传失败...(image-3728c5-1615772721739)]

    image

    厂商方案-访问日志审计

    除了云产品的操作日志外,还有大量的云产品使用访问日志,这一部分也往往是数据访问的主要部分,比如OSS的Bucket上数据的写入,获取,修改和删除等。这部分日志可以直接通过阿里云提供的日志服务来做到收集,存储,统计和分析等,您在各个云产品控制台开通日志功能后,即可执行日志服务相关操作。

    本地方案-自建分析引擎

    对一些操作日志审计里没有记录的产品的访问日志,也可以通过云产品提供日志存储功能把这些日志记录并下载下来,通过自己离线的计算,和定时比较,发现上述异常访问记录。

    统计分析

    可以监控报警和分析的维度如下,可以通过下面相关维度的日常监控,来观测是否在各个维度上出现了非预期的访问,如果出现就预示了访问密钥可能已经出现泄漏,需要重点关注了:

    • 使用访问密钥的IP是否是自有的机器的IP;

    • 使用访问密钥的产品是否是自己购买过的;

    • 使用访问密钥的region是否是自己预期的;

    • 使用访问密钥的时间是不是服务自己的业务规律。

    四、总结

    本文从访问密钥的生命周期管理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希望对于您在云上密钥管理能够有所启发和帮助。最后,附上AK使用锦囊:

    禁止使用主账号,

    子账号来隔离好;

    密码一次要记好,

    AK保密要记牢;

    泄露先别乱阵脚,

    先禁再删不可少;

    两把AK分配好,

    定期审计很重要;

    究极安全无密钥。


    阿里云云栖号


    ]]>
    浅谈专有云MQ存储空间的清理机制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在近⼀年的项⽬保障过程中,对专有云MQ产品的存储⽔位清理模式⼀直存疑,总想一探究竟但又苦于工作繁忙、精力有限,直到最近⼀次项⽬保障过程中再次出现了类似的问题,⼤家对MQ Broker的⽔位清理机制仍然⽐较模糊,于是便有了这篇⽂章。希望能通过这篇⽂章将MQ Broker的消息清理机制讲清楚。
    ⾸先,我们先来看⼀张MQ的消息保存时间和Broker磁盘存储空间的⽔位趋势图(该图来源于铜雀,⽬前已更名为SRE技术保障平台)。通过该趋势图,可以看到红线左侧的消息保存时间(上⽅蓝⾊趋势线)和Broker磁盘存储空间(下⽅绿⾊区域)呈现出规律性的波动。⽽红线右侧部分,随着消息量的快速增加(通过Broker磁盘存储空间快速上涨得出),开始⼀段时间消息保存时间还呈规律性波动,但接近最右侧时,可以看到消息保存时间的波动频率加快了,⽽且消息保存时间快速下降。那么MQ对消息的清理机制到底是什么呢?

    在介绍清理机制前,先来复习⼀下MQ的消息是如何进⾏存储的。

    image

    图2:commitlog

    Producer发送的所有消息都存放在Broker节点的
    /home/admin/store/commitlog ⽬录下(专有云场景),每个commitlog的⼤⼩固定为1G。随着时间的推移,当Broker接收的消息量越来越多时,就会在该⽬录下⽣成多个⼤⼩为1G的commitlog⽂件。
    ps: 特别声明,虽然该⽬录叫commitlog,但⽬录中存储的⽂件并不是程序⽇志,⽽是MQ Broker⽤来存储消息的⽂件载体,在MQ产品中这种⽂件载体叫做commitlog。之所以这⾥做特别说明,是因为历史上出现过由于误认为此⽬录下存储的是程序⽇志,为了释放磁盘存储空间将⽬录下的commitlog删除导致MQ消息丢失的故障。这是⾎的教训!这个⽬录下的⽂件不要碰,不要碰,不要碰。
    commitlog⽬录下的⽂件让MQ⾃行维护清理便可。那MQ⾃身是根据什么规则来进⾏清理的呢?先来看⼀下MQ⾥⾯⼏个⽐较关键的阈值:

    • 72⼩时,MQ默认的消息保存时间。从图1可以看出每次消息保存时间波动下降时,均会逼近到该值。

    • 凌晨4点,MQ默认的消息清理触发时间。从图1可以看出每次消息保存时间下降均在凌晨4点发生。

    • 75%,MQ默认的开始触发清理磁盘存储空间的阈值。

    • 85%,MQ内置的开始强制清理磁盘存储空间的阈值。

    • 90%,MQ内置的Broker开始禁写的磁盘存储空间的阈值。

    MQ会在两个时机对commitlog进⾏清理,⼀是前文提到的每天凌晨4点;另⼀个是消息写⼊时。通过以下表格可以更加清楚的看出具体的清理策略。

    image

    清理模式

    • 普通清理,这种清理模式只将72⼩时之前的commitlog清理掉,MQ在保证存储72⼩时消息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磁盘空间使⽤率。

    • 强制清理,这种清理模式只在Broker存储空间⾼于85%的情况下触发,此时MQ在对commitlog进⾏清理时,将不再考虑72⼩时的消息保留时间,⽽是要尽可能保证能够接收新的MQ消息进来,因此会强制对 commitlog进⾏清理(因为如果不清理,磁盘空间使⽤率进⼀步上涨到90%后,Broker便会⾃动禁写,新的消息便⽆法写入)。当然也不会⼀次性将所有的commitlog清理掉,⽽是只批量清理⼀部分(代码中设置⼀个broker⼀次最多清理10个commitlog⽂件)。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下这个趋势图。

    image

    图3:消息保存时间&磁盘空间占比趋势图

    • 图中1,2,3,4,5,6 处,Broker的存储空间均未超过75%,在每⽇凌晨4点触发了定时清理,将72⼩时之前的消息清理掉。可以看到在清理完成后,消息的保存时间都回落到了72⼩时左右。

    • 图中7处,Broker的存储空间使⽤率第⼀次达到了75%,但低于85%,触发了消息写⼊时的普通清理,此时清理的还是72⼩时之前的消息,可以看到消息保存时间在清理完成后回落到72⼩时左右,但存储空间使⽤率下降的⾮常⼩,说明⽬前Broker中存储的消息⼤部分都是72⼩时以内产⽣的。

    • 图中8处,随着消息的发送(消息写⼊速度⽐较快),存储空间使⽤率第⼆次达到了75%,仍低于85%,此时普通清理仍然是清理72⼩时之前的消息数据,可以看到磁盘空间使⽤率并没有明显下降。说明此时消息的写⼊速度已经⾼于commitlog的清理速度。

    • 8之后发⽣的事情,由于此时消息写⼊速度⾼于commitlog清理速度,虽然消息写⼊时会触发清理动作,但此时Broker中的消息都是72⼩时以内发送的,没有清理掉任何commitlog,磁盘⽔位并没有降低。随着消息的不断写⼊,Broker的存储⽔位不断升⾼,消息的保存时间基本维持不变。

    • 8之后的之后,当Broker的存储⽔位达到85%,此时Broker为了后续还能继续提供服务,会开启强制清理,此时MQ不再考虑72⼩时的消息保留时间,⽽是优先保证后续消息的顺利写⼊,于是会将72⼩时以内的消息也进⾏清理。整体表现为Broker的存储⽔位达到85%时,基本不会上涨(只有在消息写⼊量特别⼤时,消息写⼊速度远远⼤于commitlog清理速度,才会继续上涨),但由于清理了72⼩时以内的消息,会使Broker的消息保存时间开始降低,开始低于72⼩时,并随着后续清理动作不断降低。

    • 如上所述,消息写⼊量特别⼤,消息写⼊速度远⾼于commitlog的清理速度,Broker的存储⽔位在达到85%后还会继续升⾼,直至达到90%时,Broker为了保护⾃身服务可⽤性,会⾃动开启禁写,此时发送到该Broker的消息会被拒绝掉。Broker的存储⽔位不会进⼀步上升,⽽且此时Broker会开启强制清理,对72⼩时以内的消息进⾏清理,以便使Broker的存储⽔位降到90%以下,使Broker可以重新对外提供服务。

    ps:实际在MQ的代码实现层⾯,为了保证消息写⼊Broker的性能,并不是每次写⼊消息时都进⾏存储
    空间检查和commitlog清理,⽽是通过定时任务来执⾏(该定时任务每10s执⾏⼀次)。

    上述介绍的⼏个清理阈值中,有些是可调的,有些是内置在代码中不可调的。⽐如“凌晨4点”,“72⼩时”,“75%”,这3个参数是⽤户可以调整的MQ配置,“85%”,“90%”是写死在代码中的,是⽆法调整的。
    查看Broker配置信息的⽅式如下,在Broker的docker中执⾏

    sh /home/admin/rmq/bin/mqadmin getBrokerConfig -b ${IP}:10911
    • deleteWhen,对应“凌晨4点”

    • fileReservedTime,对应“72⼩时”

    • diskMaxUsedSpaceRatio,对应“75%”

    在调整配置时,deleteWhen通常选在客户MQ业务的低峰期进⾏,尽量避免commitlog清理对⽣产业务的影响。当Broker存储⽔位出现快速上涨时,为避免存储⽔位达到90%,出现禁写影响⽣产业务的情况,需要同时调整fileReservedTime和diskMaxUsedSpaceRatio的默认设置,通过调整这两个参数共同作⽤保证Broker的存储空间可以及时得到清理(还有⼀种降⽔位的⽅式——关闭MQ消息轨迹)。当然这所有参数的调整都需要经过与产研的沟通与确认。

    以上就是对MQ Broker消息清理机制的剖析,希望通过这篇⽂章能够让大家理解并掌握其清理机制,能够处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MQ Broker存储⽔位快速上涨的问题。

    我们是阿里云智能全球技术服务-SRE团队,我们致力成为一个以技术为基础、面向服务、保障业务系统高可用的工程师团队;提供专业、体系化的SRE服务,帮助广大客户更好地使用云、基于云构建更加稳定可靠的业务系统,提升业务稳定性。

    作者:刘维

    阿里云云栖号

    ]]>
    阿里云贾扬清: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一体化是必然趋势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简介: 拥抱“融合”是大数据演进的新方向,⼤数据+⼈⼯智能⼀体化是⼤数据发展的必然⽅向,而人工智能是⼤数据业务发展的终极出⼝ 。

    12月13日,阿里云计算平台负责人贾扬清在Flink Forward Asia 2020 峰会上指出,拥抱“融合”是大数据演进的新方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一体化是必然趋势,而人工智能是大数据业务发展的终极出口。同时,他从不同角度讨论了Flink的开源技术,以及云时代下开源技术的发展和未来思考。

    Flink开源社区 “渐入佳境”

    从一个普通开源技术爱好者视角,贾扬清将2020年Flink发展定义为“渐入佳境”,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

    技术。今年Flink在技术方面取得两大新突破:一是Flink流批一体技术在阿里双11核心数据业务场景规模化成功应用;二是Flink实时计算峰值首次突破40亿条/秒。同比去年,不增加集群规模情况下提升了一倍的计算性能。

    应用。Flink不再是一个居庙堂之高的技术,而是成为开源流式处理的事实标准,飞入“寻常百姓家”。比如中国信通院使用了Flink作为技术蓝本设计流式处理标准,云计算公司包括阿里云等均使用Flink作为流式处理的底层引擎。

    社群。Flink开源社区高速增长,登顶Apache最活跃的邮件列表;Flink项目是Github提交次数最多的Apache顶级项目之一。去年Flink Forward Asia 参会⼈数达2000⼈,Flink 极客挑战赛吸引了4000+开发者参与;今年大会切换到线上、线下同时举办,Flink 极客挑战赛的颁奖更让大家看到了越来越多开发者对于开源技术的热情以及勇于挑战的精神。

    开源让云更标准化

    贾扬清认为:开源让云更标准化。他提到,云计算越来越趋于标准化对其自身发展非常有利。云上大量的开发技术体系日趋⼀致,这意味着大量云计算开发者熟悉这套体系后更容易把⾃⼰的应⽤变成云的⼀部分。

    开源有助于阿⾥云打破⾃有技术体系,在充分尊重⽤户原有使⽤习惯基础上,形成标准、开放、公共的技术体系。单靠⼀家公司去制定标准⾮常难。

    阿里云对于开源意味着什么?贾扬清提到以下三点:

    组织来看,去年阿⾥巴巴集团成⽴开源技术委员会,从集团层⾯统⼀梳理和推进阿⾥巴巴开源技术战略的执行。

    参与度来看,阿⾥巴巴集团⼀开始就广泛采用开源技术构建⾃⼰的技术体系。以阿⾥云计算平台事业部⼤数据产品为例,比如实时计算 Flink都在⼤量使⽤Hadoop/K8S⽣态的技术;机器学习PAI同样使⽤TensorFlow等开源深度学习框架。

    贡献度来看,阿⾥巴巴集团持续为开源社区贡献力量。以Flink技术社区为例,仅去年⼀年阿⾥云就贡献百万行代码给Apache Flink社区。当前,集团开源项⽬数已超过1000个,覆盖⼤数据、AI、云原生、数据库、中间件、硬件等多个领域,全世界有70多万开发者为阿里点亮GitHub Star,成千上万的爱好者参与到项⽬贡献之中。

    拥抱“融合”是大数据演进的新方向

    贾扬清表示,云的三⼤发展趋势主要是IT基础设施的云化、核⼼技术的互联⽹化、应⽤的数据化和智能化,这也是云的核⼼价值所在。

    企业在IT上云和业务互联⽹化之后,其应⽤必将从流程驱动变为数据智能驱动,实现数据化和智能化。云计算、底层IaaS技术在比拼基础设施的成熟度、稳定性和价格,而上层PaaS技术要⽐的是数据能力、智能能⼒。

    ⽬前包括数据库、IOT等泛⼤数据仍然处于⼤数据最基础的使⽤⽅式,需要整合更多⼤数据和AI能⼒。

    image

    所以,拥抱“融合”是大数据演进的新方向,⼤数据+⼈⼯智能⼀体化是⼤数据发展的必然⽅向,而人工智能是⼤数据业务发展的终极出⼝ 。

    只有AI化,⼤数据才能发挥真正的业务价值。阿⾥云⼤数据之所以有核⼼竞争⼒,就是因为⼤数据是结合AI能⼒的⼤数据,是智能化升级的⼤数据。比如Flink+Alink,Flink不仅能够提供流批⼀体的处理能⼒,还能借助已开源的Alink机器学习算法库,实现Flink的⼤数据+⼈⼯智能⼀体化。

    未来,社会经济将与互联⽹更加融合,企业机构的业务也将全⾯转变为互联⽹业务。一个企业仅仅有IT基础设施并不够,企业应⽤也将实现从流程驱动变为数据智能驱动,阿⾥云计算平台将输出全栈⼤数据技术能⼒,并提供全球顶尖的AI技术,一起实现数据化和智能化。

    作者:阿里云实时计算Flink

    阿里云云栖号


    ]]>
    想成为全栈工程师,要做到哪几点?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image

    作为开发者,我们不过度区分服务端 server 客户端 client,我们是 web developer,从事 web 开发,多去理解技术和实践落地。

    成为全栈工程师的道路

    成为全栈工程师说不上难也说不上容易,其中技术积累占了很大一部分:

    紧跟前沿

    掌握足够多的输入。

    关注海外社区新消息发布,业界的新产品新技术,学会高质量的获取信息,坚持做和习惯做。

    注重学习 & 不断实践

    有属于自己的思考和严谨的产出。

    掌握高效学习方法,比如我们最近在做 k8s 容器集群相关的事情,需要理解底层设计和做集群调度,需要学习 Golang,新技术的学习过程:

    • 投资一个好的 IDE,例如 Webstorm、Goland、IntelliJ IDEA 等,坚持使用。

    • 认准官方文档,坚持学习。

    • API 手册查看,不断熟悉和记忆。

    • 写学习总结,形成良性循环:定义功能 -> 代码设计 -> 完成功能 -> 重构优化 -> 优化代码设计 -> 完成 -> 重构 -> 完整掌握。

    总结:实践贵在坚持,面对新的未知的领域,也要迎难而上。

    重视基础知识 & 多做总结

    理解清楚,事半功倍。

    例如作为 Web Developer:

    • 必备知识:语言基础,Web 应用的基础,熟悉 Linux 运行环境,网络传输过程 HTTP 协议,TCP 协议。

    • 进阶知识:熟悉浏览器请求过程,Web Server 端口监听原理,数据库原理,浏览器请求原理,应用程序安全通信 TLS 协议,数据加密解密方案,数据签名方案。

    • 架构层面:应用分层模式,数据模型定义模式,微服务划分思路,系统设计模式。

    作为无线团队:收益最大的和最值得投资的部分

    把这些最常见的问题背后的原理理解清楚,就能独立解决绝大多数问题,提升全链路研发效率,和各个岗位的人沟通无障碍,协作无阻力。

    要做一件事情,出什么方案最合适,什么角色来做最适合,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架构更合适:

    • 语言是最基础的:HTML/CSS/Javascript/ECMAScript/Typescript/Node.js/Golang/Java 等。

    • 网络协议层 HTTP 协议,DNS,7层/4层负载均衡,这里会涉及到服务端,前端,SRE,网络安全等各个岗位的基础知识。

    • 框架层原理和细节:应用框架 React/Koa/Spring,数据库框架,安全组件。

    • 结合公司技术体系衍生的框架层约定和业务框架:阿里/蚂蚁中间件。

    • 工程化 :CI/CD 持续集成,自动化测试,代码构建发布过程。

    • 基础设施 IaaS:私有云、混合云、公有云。AWS、阿里云等。

    对团队带来的价值:

    • 由于无线的特点:会遇到的问题 HTTP 协议相关的占比很大,端上的性能优化,网路异常处理,前后端交互的基本过程。线下调试遇到时能快速定位和修复,线上遇到问题时,能第一时间做出快速的决策。

    • 不是所有问题都是靠经验可以弥补的,人在很多时候会重复犯错,就怕遇到重复的问题还是找不到根因,所以需要从源头上解决,还是要掌握全栈基础知识。

    总结:

    • 基础知识理解清楚,在使用上层的技术,例如各种框架和运维体系时,可以快速看到使用的技术背后的本质是什么。

    • 能减少犯错几率,做更多正确的决策。

    全栈技术体系实践

    三人行必有我师,向身边的人学习。

    举个我现实中身边的人例子:在做登录鉴权用户体系,先把系统设计好,数据模型设计,接口设计,最后是实现,最重要也有价值的部分是前期的设计阶段。最后分别用 Node.js、Java、Golang 实现了一遍,不同语言和框架间的实现都是类似的,功能的移植非常快,可以并行进行。

    而设计出好的代码需要的先决条件,也是和前面的基础部分的掌握完全匹配的,基础越好,设计得也越好。

    总结:

    • 优秀的设计不仅做出的系统可靠,设计得也简单清晰易懂。

    • 写的时候没有负担,维护的时候也没有高昂成本。

    避免陷阱

    全栈不代表降低要求,全栈是为了提升开发效率,如果质量差,不好维护,反而降低了团队效率。

    • 避免只是多涉猎,而缺少实战,看过不等于会运用。

    • 能写全栈不代表写出的代码能上生产环境,避免给自己下意识地降低要求,写出的代码质量不过关就违背了全栈的初衷。

    成为全栈工程师的好处

    掌握前后端服务端全链路知识体系和核心知识点

    • 提高研发效率,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排查问题效率,可以快速侦破问题,及时处理问题。

    能理解不同岗位的同学的诉求

    • 后端同学:能理解为什么前端同学会对接口字段提出很高要求,期望后端提供的接口按照开源社区的标准来定义(好的接口是自说明的,不用过多的文档,遵循业界 API 设计规范,使用接口符合人的直觉,接口字段稳定)。

    • 前端同学:能理解为什么后端同学不愿意轻易写特殊逻辑判断(一套模型已经定义得很优雅了,加个特殊分支就破坏了代码的一致性)。

    • 研发同学:能理解为什么运维同学不愿意轻易给运维权限(底层运维一旦操作不当,做成的破坏力太大,需要深厚的技术积累)。

    知识面不全面的反例

    真实的反例:全栈有助于减少低级错误的出现。

    • 这里的例子都是我曾经参与解决过问题的,过程中我看到的是:这些都不是什么高深的问题,这些都是由于知识面不全面才发生问题:

    • 应用服务上线,服务器配置 nginx 代理线上 CDN,返回 502 了,开发和 SRE 一起排查下来是没有开公网访问权限(原因:应用 owner 不熟悉网络知识和运维体系,没有和 SRE 打好配合)。

    • 前端域名和后端域名不同,浏览器请求失败,因为有跨域问题(原因:不熟悉 HTTP 协议中的 header 运用)。

    • 后端接口名字设计有歧义,不规范,不满足 RESTful API 规范(原因:不熟悉基于 HTTP 协议的规范,本质上是 HTTP 的 中 method 的运用)。

    • 其他例如 websocket 问题,前端性能优化,缓存相关等问题排查效率低(原因:绝大多数跟不熟悉 HTTP header 有关)。

    最后

    我始终觉得全栈不是认证证书,不需要有人给你做认证,当你能获得不同技术栈的同学的信任时,就是对你最大的肯定。

    作者:茶什i


    阿里云云栖号

    ]]>
    DBaaS需要数据保护的三大原因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随着云计算的兴起,数据库即服务(Database as a Service, DBaaS)也走入了大众视野,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于日常业务运营。真正的DBaaS,是由云服务商提供服务,用户不需要用专业的运维团队来维护服务器的运转。一些物理和虚拟化的硬件设备,包括操作系统、网络、相关的资源配置等,都可以通过云的形式,一键完成设置,然后通过一个简单的API调用,将应用程序连接起来。像微软Azure、AWS、Google和阿里云这样的主流云厂商就已经提供了广泛的数据库即服务(DBaaS)选项。

    对于企业而言,DBaaS这种创新技术带来的好处包括帮助企业实现自动化和可扩展性,同时降低成本。当企业需要通过数据来支持新业务需求、并解决旧有平台的现代化问题时,DBaaS无疑是绝佳选择。然而,和其他云服务一样,DBaaS服务也需要对数据进行保护,云数据依然需要备份。如果数据需要上传到云数据库中保存,显然该数据足够重要,更应该得到周全的保护。

    为什么DBaaS需要数据保护,可以细分为以下三个原因:

    防止数据丢失

    对企业来说,无论是人为失误、勒索软件攻击还是其他原因,DBaaS数据的丢失或意外删除都会对业务造成影响。意外删除数据或快照可能会严重影响业务目标的实现。

    提供DBaaS服务的云厂商利用快照技术,可以提供0到35天短期备份服务,但整个过程需要手动操作和编写脚本。所以完全依赖于云厂商提供的备份工具会存在许多限制因素和风险。

    使用Commvault云原生备份解决方案,除了提供基于快照的保护外,还可以帮助客户执行表格流备份。客户可以在单个数据库、区域内所有数据库或跨区域选择流备份或快照备份形式。

    恢复DBaaS数据非常重要。 Commvault可以在要求的RTO和RPO范围内帮助客户快速、可靠的恢复DBaaS数据。

    可被访问的清晰报告为管理层展现符合组织要求的DBaaS备份和数据恢复计划;

    可以选择跨不同区域、不同帐户、甚至不同云平台恢复DBaaS数据;

    通过基于身份的访问权限控制,支持数据库管理员能够进行简单数据的自助恢复;

    根据需要自定义DBaaS备份,避免数据丢失。

    灵活性

    企业需要灵活选择DBaaS备份的存储位置,同时控制恢复DBaaS的位置和时间。使用云厂商的DBaaS快照技术,不一定支持选择快照的存储位置。企业需要自主决定何时以及如何进行数据备份。既能够将DBaaS备份存储到同一云、不同云中,也可以将其储存在本地。企业需要根据业务需求进行选择的灵活性。

    使用Commvault提供的完整数据保护解决方案,企业可以选择收集数据的方式,并轻松使用基于Web自定义的大型应用程序和数据库。另外,Commvault支持企业可以灵活地转换云服务商。根据业务需求从一个云平台转移到另一个云平台。企业需要在不同云之间轻松、安全地传输数据。快照技术不支持云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的灵活数据迁移,尤其是大规模迁移。Commvault数据保护解决方案在IT市场上独一无二,因为它可以支持所有主流云厂商提供的、最多种类的DBaaS服务选项。

      合规性

    无论企业数据存储在哪里,都需要满足合规性要求。DBaaS计划中的关键业务数据需要符合保留服务等级协议(SLA)要求。 企业需要拥有长期保留数据的能力,同时不必担心使用类似云快照技术带来的大笔费用。云服务商提供的快照技术只有0到35天的数据保留期。企业需要遵守数据长期保留政策规定,保持完整的备份和控制能力。Commvault为企业提供了灵活性,可以长期且大规模的保留数据。根据自身需求决定保留数据的时间,同时将数据存储在非常经济的存储层中,以降低云成本。


    ]]>
    全球首个!基于5G端到端切片的智能交通成功落地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智能驾驶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但在未来能真正实现商用落地的项目目前仍很稀少。上海展期间,中国电信、中兴通讯联合业界合作伙伴发布的全球首个基于5G端到端切片的智能交通典型场景落地便是其一。

    这标志着5G切片专网技术,将正式在车联网领域展开应用,为智能驾驶面向商用迈出关键一步。

    产业“破壁”之作

    与以往的5G+自动驾驶项目不同,“全球首个基于5G端到端切片的智能交通”的成功落地,是产业“破壁”的结果。

    据悉,“智能交通”涉及人与车、车与车、车与路之间的通信,需要满足高安全、低时延、大带宽、广覆盖的苛刻要求。在此技术背景下,依托湖南(长沙)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和湖南电信5G网络,中国电信联合中兴通讯、湖南湘江智能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简称湘江智能)、百度,决定率先开展基于网络切片的“5G+智能交通”应用测试,根据不同车联网场景业务特性,定制高性能、高可靠和低成本网络服务,才能成功地为高优先级的自动驾驶业务提供优于普通5G数据业务的隔离性、确定性保障。

    中国电信研究院副院长吴湘东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本次项目是中国电信‘5G定制网赋能行业应用’的实践典范。”他表示,中国电信作为领先的综合智能信息服务商,一方面发挥云网融合、专属定制的技术优势,把天翼云的云计算能力和5G网络的切片能力相融合,为项目的成功实施打造强大的信息通信基础。

    另一方面也起到了信息服务集成商的强大作用,联合产业链的合作伙伴,比如中兴通讯、百度、湘江智能等各单位,发挥各方优势,有机运营合作,才共同完成了本次“全球首个基于5G端到端切片的智能交通落地应用”。

    5G创新技术的突破

    本次“5G+智能交通”落地应用,是在开放道路和广域范围完成的,是未来真正可能实现商用的场景落地。而实现这一场景落地并不是易事,因为智能交通对通信的要求很苛刻,要求在一张统一的物理网络基础设施上实现公网、专网的资源隔离的同时,还满足“高安全、低时延、大带宽、广覆盖”等几个维度的技术要求。

    高要求之下,是强技术的支撑。据了解在这次“5G+智能交通”落地应用项目中,中兴通讯在全球首次采用基于PRB资源隔离和5QI优先级调度的5G端到端网络切片技术,实现自动驾驶专线业务保障和公网专网资源隔离,为车辆碰撞预警、红绿灯提示等驾驶相关业务提供优于普通5G数据业务的隔离性和确定性保障。

    对此,中兴通讯副总裁叶策表示:“通过5G网络切片与中兴通讯开创性的基站级边缘计算技术相结合,我们称之为NodeEngine解决方案,最大限度降低通讯时延,提供毫秒级的高可靠调度功能。”

    同时,中国电信与中兴通讯联合制定了针对V2X领域的5G端到端网络切片服务等级保障的技术要求,解决了车联网多样化的应用场景中差异化性能网络SLA指标带来的挑战,实现了车联网所需多种业务的网络定制服务。

    以经验促创新 加快智能交通发展

    此前,《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要求,通信企业要成为智能汽车数据服务提供商和无线通信网络运营商。因此,众多企业将车联网领域作为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突破口,以信息化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当然,任何新兴产业的成功都需要全流程的突破,更离不开应用落地和伙伴支持。例如中兴通讯在车联网标准制定、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应用探索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包括积极参与国内外行业标准制定,担任IEEE车联网研究组主席,并在多个组织牵头立项工作;加强在车载终端、智算平台、操作系统等领域的产品技术研发,提供车联网综合解决方案;与长安、吉利、丰田、大众、上汽、一汽等头部车企开展全方位行业应用合作,其中一些前沿性的产品已经实现了商用。

    此外,中兴通讯与国内运营商在各地开展了车联网和自动驾驶的外场测试,涵盖了辅助驾驶、远程控制、智能停车、远程监控等多种典型智能网联场景。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引导和推动下,我们进入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兴通讯给自己的定位是数字经济筑路者。”叶策表示,面向车联网等行业领域,我们将持续打造极致5G网络,同时依托“精准云网”和“赋能平台”,继续加强在车联网关键技术研发、车联网平台管理和商业化应用等方面的布局,深化与运营商、头部车企在车联网领域的合作,探索车联网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共同推动车联网产业发展,加快智能交通时代的到来。


    ]]>
    欧洲最大云服务公司 OVH 法国机房着火:1个数据中心被完全烧毁、部分客户数据完全丢失且无法恢复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欧洲云计算巨头 OVH 位于法国斯特拉斯堡的机房昨日发生严重火灾,该区域总共有 4 个数据中心 (Strasbourg Data Center),发生起火的 SBG2 数据中心被完全烧毁,另有一个数据中心 SBG1 的建筑物部分受损,SBG3 因受到消防保护暂未受影响,以及 SBG4 确认没有受到波及。不过出于安全起见,OVH 位于斯特拉斯堡的全部数据中心暂时关闭了服务。

      OVH 在全球拥有 27 个数据中心,其中 15 个位于欧洲。昨天这场灾难被认为已导致超过 350 万个网站下线,而这一切发生在 OVH 启动了首次公开募股 (IPO) 计划两天后。

      Rust 旗下的游戏工作室 Facepunch Studios 证实,他们的数据已在这场大火中全部丢失,即使数据中心重新上线后,也无法恢复任何数据。

      OVH 创始人兼董事长 Oktave Klaba 在推特实时更新了大火的情况,并建议客户启动容灾恢复计划。他表示将在接下来的 1-2 周对服务器进行紧急修复,完全恢复时间待定。



    ]]>
    边缘计算与云计算:哪种效率更高?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云计算为我们提供了在远程数据服务器上存储、管理和分析信息的机会。同时,该技术也存在数据处理延迟等缺点。这就是为什么在使用云计算处理时间紧迫的任务时,您可能会面临各种困难。幸运的是,边缘计算的发展可能有助于克服这一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讨论边缘计算是否会蒸发云计算。另外,您将了解每种技术的优点和缺点。让我们深入了解边缘计算和云计算的未来,以发现它们对IT行业发展的前景和影响。

    边缘计算的好处

    这项技术的实施可以解决当前的一些关键问题。数据从边缘设备传输到服务器进行处理需要大量时间。尽管这种延迟看起来并不严重,但每一毫秒都很重要。另外,有必要减少对带宽造成的压力。在另一种情况下,高流量和长距离可能会显著降低网络速度。不幸的是,云计算目前还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这就是为什么边缘计算无疑比云计算有一些优势。首先,您可以使用它来处理对时间敏感的数据。这项技术可以减少信息处理的延迟,因为它将关键的数据处理转移到网络的边缘。由于此功能,边缘计算非常适合需要即时响应的应用程序。这将使他们更强大和快速加载。

    此外,边缘计算可以成为云计算的首选,因为它可以确保更低的管理成本。在短距离内发送最重要的数据可以节省大量的网络和计算资源。

    另外,如果使用边缘计算而不是云计算,各种智能设备可能会获得很多好处。这项技术将保证立即作出反应,并有机会进行准确和快速的计算。这一特性对于自主汽车的发展尤其有用。

    更重要的是,这项技术为所有大型内容提供商(如Netflix或亚马逊)提供了新的机会。这些公司对流媒体技术的发展很感兴趣,边缘计算成为一个热门的解决方案。这种方法可以让用户更快地访问喜爱的节目。此外,这些公司还有机会扩展其服务,而不必损害当前的业绩。

    云计算的好处

    与边缘计算不同,如果使用云计算,所有数据都将被处理并存储在远程数据中心或服务器中。任何需要访问此信息的设备或应用程序都必须连接到云。

    不过,这项技术可能会为使用标准服务器网络的公司带来很多好处。由于云计算的使用,这样的组织可以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存储的数据。

    根据思科的全球研究,预计到2020年,人和机器都将产生约800ZB的信息。毫无疑问,只有云服务器才能存储如此大量的数据。

    此外,研究表明,特别是物联网(IoT)设备将产生80兆字节以上的数据。不幸的是,由于设备没有足够的存储空间来保存接收到的数据,因此很多信息将被删除。

    尽管云计算的主要缺点是缺乏速度,但该技术提供了惊人的处理能力和存储空间。这些功能对于小型企业所有者和不执行时间紧迫任务的人们肯定将继续有用。

    边缘计算vs云计算

    请记住,有时,您可能需要同时使用这两种技术来获得较高的结果。边缘计算和云计算的结合可以为您提供最大化其潜力的机会,同时减少其缺点。

    遵循这样的方法将为IT公司,尤其是人工智能公司开辟新的视野。物联网设备将能够在不损失存储容量和处理能力的情况下更快地运行和高效地处理数据。当然,现在,边缘计算似乎比云计算有更多的好处,但你不应该低估后者的优势。

    如今,网络的未来似乎介于边缘计算和云计算之间。毫无疑问,领先的公司将找到一种方法,从这些技术中获得更多的好处,并克服它们的缺点。这将为改善许多服务和推动创新提供可能。

    同时,一些用户预测云计算的终结。然而,许多专家相信这项技术的未来。此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分析框架可以证明云计算变得不那么流行。

    尽管边缘计算为许多挑战提供了解决方案,但云计算仍然是IT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这两种技术仍然相关,并为各种组织提供数据分析解决方案。

    结论

    正如你所看到的,边缘计算和云计算是不同的技术,不能也不会互相取代。它们中的每一个对于IT行业都很重要,并且允许利用不同的方法来获得最大的收益。然而,如今,许多公司转向边缘技术,因为它提供了比云计算更多的机会。

    对这些技术之一的决定取决于您公司的目标和需求。试着找出边缘计算是否能帮助您克服技术挑战,并确保它能为您的业务工作。

    请记住,技术在不断变化,公司必须适应新的趋势。但是,你还是应该只选择那些能够帮助你改善业务的解决方案。此外,您可以选择边缘计算和云计算来实现公司的目标。

    Cassie编译   千家网


    ]]>
    2021年确保业务成功的最具影响力的IT趋势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技术进步在许多方面影响着商业领域的发展。新技术、新兴技术以及经过测试的技术解决方案,将决定着全球各行业组织的未来发展。

    从现代化办公室到技术驱动的装配线和仓库,再到建筑工地和数字化医院,都在应对冠状病毒疫情带来的影响,而技术是商业世界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

    因此,组织在2021年的优先任务之一应该是投资于正确的技术解决方案,使其业务向前发展。

    如今人们谈论的不再是使用项目管理工具,也不是切换到VoIP进行统一通信。作为面向增长的业务,应该采用必要的技术,例如通信、自动化、项目管理、物联网等。

    取而代之的是,很多组织正在研究的是可以彻底改变运营业务的方式,并在2021年及以后改变企业面貌的技术。

    以下应该关注并结合到业务运营中的新技术。

    1.人工智能在数据采集与分析中的应用

    在现代数字世界中,一些业务部门无法有效地人工收集和整理数据。

    对于资源有限的组织来说,人工收集数据通常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需要专门的数据分析团队和数据科学家来将行业、市场、客户数据有效地整理成为可行的详细报告。

    幸运的是,如今组织可以无需执行任何操作就可以完成,因为人工智能在所有行业的大数据分析中正变得越来越普遍。

    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应用程序集成到大数据分析中,使组织可以收集和处理大量行业数据,消除噪音,并获取有关品牌和业务目标的数据。

    如今,许多分析解决方案都带有集成的人工智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促进数据收集和智能生成报告,而先进的工具则使用机器学习来使大数据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有效。

    2.先进的机器人自动化

    自动化是提高业务效率最重要的支柱之一,组织应该使用自动化来实现某些业务目标。

    如今,组织可以找到适用于任何部门的自动化软件或硬件,其中许多是专门为某些流程、任务、组织目的而构建的。也就是说,在2021年及以后的几年中,自动化技术借助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以及先进的工程技术,有望达到新的水平。

    先进的机器人技术正在进入每个行业,在医疗保健领域可以观察到最显著的影响。辅助服务部门、医院和特殊需求患者都可以从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和这些机器提供的护理中受益。

    然而,先进的机器人技术也将彻底改变从仓储到装配和建造的一切。这种智能硬件工作越精细,就越能将工作外包给自动化系统。

    3.迁移到云平台中的超融合基础设施

    近年来,云计算技术彻底改变了IT部门,使组织无需运行现场数据中心即可运行更高效的IT基础设施。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超融合将在2021年及以后的几年中进一步推动商业领域的发展。

    众所周知,超融合基础设施(HCI)是一种全面的超融合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它将计算、存储、网络和管理资源组合到一个云计算程序包中,使组织可以轻松扩展基础设施,添加资源和应用程序,并拥有领先的网络安全功能以及获得其他好处。

    超融合基础设施是在一个集中的位置进行管理的,并允许轻松自定义以适应业务需求。这种云计算创新正在迅速改变组织向市场提供服务和体验的方式。

    4.5G连接的新业务可能性

    5G技术的推出为全球各行业组织带来了许多机遇。鉴于人们生活在一个互联的数字世界中,因此,更快的连接性使组织能够更无缝、更高效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和产品。

    在AR或VR、医疗、游戏、流媒体平台等采用复杂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应用程序的组织都可以随着5G的应用而更迅速地推进和发展。

    无论身处什么行业,采用5G技术都可以加快业务运营速度,并确保全面的业务连续性和效率。

    5.AR和VR在新常态中成为关注焦点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增强和虚拟现实技术最终达到适用性水平,这使得这些技术能够影响整个行业。

    在2021年及以后的几年中,这些技术将越来越普及,在教育、医疗保健、建筑信息模型甚至室内设计等行业领域中出现,并将扩展在线世界中的城市规划以及产品和服务体验。

    如果是从事电子商务的组织,那么实施AR或VR可以帮助客户选择合适的产品。如果组织正在计划和开发项目,虚拟现实可以帮助创建更高效、更全面的开发项目。

    在教育领域中,教师可以在虚拟教室中传授知识,使学习变得更有趣,并使所有人参与其中。这些技术的应用是无限的,它们最终将应用在所有行业中。

    结语

    技术有助于组织的未来发展,现在是投资先进技术以确保在2021年获得成功的时候。考虑到这些趋势,组织需要采用新技术,促进业务快速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为企业网D1Net编译


    ]]>
    数据中心产品如何与公共云建立协同效应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在以往,云计算平台只是被看作一个成本低廉的计算、存储和网络平台,如今已成为几乎所有组织数字化转型努力的核心。很多组织都意识到利用云计算创造更好的价值,并保持竞争优势。

    如今,云计算已成为每个组织的业务术语之一,尤其是随着公共云变得更加安全,并与企业需求保持一致时。显然,公共云的兴起也对数据中心产品带来了有利的影响。

    数据中心产品已经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这些产品的构建考虑了内部部署数据中心的需求。随着云计算的兴起,这些数据中心产品必须努力与公共云建立协同效应,以确保它们继续为企业的客户提供价值。数据在应用程序中日益重要的作用

    像人工智能这样的新时代技术现在正迅速成为应用主流。人工智能应用程序是数据密集型的,需要更快的数据访问和更频繁的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内部部署数据中心应用程序通常不具备灵活的功能,因为企业只能在内部部署数据中心中存储和处理一定数量的数据。云计算是应对这一挑战的极具吸引力的解决方案,因为它通过为企业提供更多数据存储和更快的计算能力来驱动实时数据驱动的应用程序,从而帮助企业扩展其数据功能。

    处理和升级复杂的遗留应用程序

    降低数据中心产品的复杂性并使其更灵活地与之集成,已经成为利用云计算功能的当务之急。对于不支持自动化的不灵活堆栈,企业难以承受其高昂的成本。因此,保留在数据中心中的关键任务和复杂的遗留应用程序需要处理和升级,并且必须实现现代化以利用云计算的功能。

    因此,企业必须着眼于产品现代化,以将新功能添加到现有应用程序中。这一举措需要增强产品功能或将它们从传统架构迁移到当前架构、重新构建平台、重新设计、重新编码或替换。评估可以进一步推动这些举措所需的工作,并且评估是否应淘汰该产品也很重要。

    遗留应用程序的现代化对于与云计算建立协同关系以满足业务需求至关重要。

    应用程序修复的评估

    随着企业追求敏捷性、灵活性和性能,评估现有数据中心产品的能力成为与云计算建立协同效应的第一步变得至关重要。进行差距分析可以确定是应该对应用程序进行更新、重构还是简单地改进。

    应用程序评估应该包括对应用程序架构的审查,并在此阶段确定特定组件。功能验证是跟踪所有功能是否按比例扩展的另一个关键步骤。最后,这些应用程序组件需要映射到特定于云计算的工作流程,以实现有效的资源横向扩展,并被认为是云就绪的。

    考虑应用程序的迁移

    将一些数据中心应用程序迁移到云平台可能比应用程序修复还要做更多的工作。这通常发生在遗留应用程序的情况下,因为它们的架构和相关的变量不同。当应用程序修复无法将其升级到所需的状态时,组织必须考虑将应用程序迁移到更加标准化的生态系统。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应用程序迁移计划,这对于确保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业务连续性和生产率至关重要。除了重新托管、重新架构和重构应用程序外,迁移计划还必须考虑将应用程序从传统架构迁移到基于微服务的架构。

    评估架构元素和开发方法(例如容器化、云原生应用程序开发以及与云平台的应用程序集成)至关重要。从应用程序部署的角度来看,持续集成(CI)/持续交付(CD)管道、监视、智能分析,用户体验(UX/用户界面(UI)等也成为应用程序迁移期间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生态系统整合是关键

    将遗留和新技术的安装和流程整合到产品计划中,也是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计划的关键。这些整合对于轻松实现重复性任务的自动化来提高生产率也至关重要。建立集成各种系统和数据源的能力也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以帮助客户加快产品上市时间、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

    为了在云计算产品和数据中心产品之间建立协同效应,企业还必须无缝地管理存储子系统,以方便存储资源调配,并在不必在多个管理界面之间切换的情况下处理任务。对于构建数据中心产品来说,这是一个创建管理界面以简化生态系统的机会。为虚拟机管理程序(如VMware、Microsoft、Linux和Citrix)开发定制的插件,可以从单个用户界面(UI)管理这些子系统,从而成为推动生态系统集成的重要工具。

    结语

    调研机构IDC公司预测,到2025年,全球的数据将达到175ZB。为了满足数据驱动世界的需求,企业必须开发其数据中心产品,以与公共云配合使用。因此,与公共云建立协同效应不再是一种可选项,而是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必要措施。

    企业网D1Net

    ]]>
    面对云勒索病毒攻击,企业应如何制定云端保护策略?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新冠疫情下,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足不出户就可以远程办公、在线问诊以及线上听课,生产、服务、消费等场景都变得在线化。随着线上需求的激增,中国企业也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加速转型,利用无服务器、容器和机器学习等新技术,将工作负载从数据中心迁移到云端。然而,中国企业在享受云端数据管理的高性价比、高扩展性及灵活性的优势时,云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

    整体来看,大多数中国企业上云的过程是分布实施的,这意味着企业的IT环境会变成混合云、多云的架构,复杂性大幅提高,网络暴露面加大,企业所面临的云安全威胁也与日俱增。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为了更好的防范云勒索病毒攻击,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云勒索病毒。

    什么是云勒索病毒?

    勒索病毒(又称勒索软件)是一种能够感染系统和设备的恶意软件进程。部署勒索病毒通常是为了阻止被攻击的企业对其数据、应用和环境的访问。一旦系统被勒索病毒感染,恶意进程就开始加密文件。然后,该企业会收到要求支付赎金的消息。否则数据就会保持加密状态,无法继续使用自己的信息。

    此外,勒索病毒也可能会试图访问更多系统,扩大网络传播范围。由于云环境通常是为了方便访问和使用而构建的,因此云环境一旦被勒索病毒感染,就可能造成重大损失。

    勒索病毒为什么瞄准云?

    首先,企业数据正在向云端迁移。云称得上是一座“数据金矿”。试图将数据转化为可操作的洞见或出售信息的企业注意到了这一点,网络犯罪分子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并且他们也意识到大量涌入云端的数据非常有价值。云计算供应商为全球企业和个人提供服务,而且他们所提供的也不仅仅是简单的软件即服务(SaaS)产品。有一些公司会使用数据库即服务(DBaaS)将整个数据库转移到云端。也有一些企业机构使用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将整个基础设施转移到云端。所有这些服务都承载了业务连续性所需的宝贵数据,因而吸引了勒索病毒攻击者的注意。

    其次,云服务对业务连续性至关重要。为了取得成功,勒索病毒攻击者必须针对绝对关键且不可替代的工作负载,否则被攻击的企业就没有支付赎金的动力。由于疫情限制,企业的工作模式逐渐转为远程办公形式。为了给员工提供虚拟工作空间,许多公司倾向于放弃传统(且速度较慢的)虚拟专用网络(虚拟网络)。许多IT团队更倾向于使用虚拟桌面基础架构(VDI)来自主管理虚拟机(VM)的部署,或运用云端托管桌面即服务(DaaS)产品。所有这些关键业务都是攻击者的目标。

    最后,云资源由多人共享。如果攻击者设法加密云存储供应商的服务器,而恰巧被攻击的服务器也在为许多云用户提供资源时,攻击者就会提高单次攻击的赎金。然后,那些共享同一台服务器资源的云端用户迫于业务压力,不得不屈服支付赎金。而当攻击者获得高额利润后,又间接刺激了勒索病毒攻击的增长。

    云勒索病毒的攻击类型及应对建议

    与本地系统不同,由于云的共享资源和Internet可访问性,云更容易受到服务和环境的影响。为了更好地预防和防范云风险,企业需要全面了解勒索病毒的攻击方式。联想凌拓发现,在以下三种情况中,云容易遭到勒索病毒攻击:勒索病毒同步至云文件共享服务、RansomCloud攻击(针对云数据的勒索病毒攻击)和勒索病毒攻击云服务供应商。同时,我们基于上述三种情况也提供了针对性的建议,帮助企业筑牢云端数据管理防线。

    勒索病毒同步至云文件共享服务

    勒索病毒通常先感染本地计算机,然后再到达云端。勒索病毒在本地机器上渗透进同步到云端的文件共享服务。该恶意进程会对被侵入的机器所存储的文件进行加密,然后将被破坏的文件传播到云端。这种类型的攻击使得企业网络面临巨大的风险,一旦感染扩散到云端,企业的整个云共享系统就会遭到威胁。然后,勒索病毒就可以进行网络传播,感染其他联网机器。如果勒索病毒蔓延到没有备份的文件,被攻击的企业可能就需要被迫支付赎金。

    为此,我们建议企业从三个维度来防范云勒索攻击:在主动防御方面,企业应部署结合ONTAP的CryptoSpike防勒索病毒解决方案以保护关键的共享文件存储,拒绝勒索病毒攻击,并使用能够防御勒索病毒、保护本地文件的新一代杀毒软件;在操作系统方面,企业应采用最新安全补丁持续更新操作系统(OS);在网络服务方面,企业应使用网络过滤服务拦截受感染网站。如不幸遭受攻击时,企业应分三个步骤做好响应对策:首先,企业应立即断开被感染的设备和系统与互联网的连接;然后,企业应迅速联系IT和安全专家来获取技术支持;最后,企业可使用第一方或第三方解决方案来采取备份和灾难恢复策略。

    RansomCloud攻击

    RansomCloud是一种以Office 365等云端电子邮件服务为目标的新型勒索病毒。攻击者会使用钓鱼邮件来获取电子邮件账户。钓鱼邮件看起来跟正常的电子邮件一样,来诱导和欺骗受害者点击文件来破坏他们的系统,或诱导受害者为攻击者提供自己的账户访问权限。一旦攻击者获得电子邮件账户的访问权限,他们就可以使用勒索病毒对受害者的电子邮件信息进行加密并对受害者进行金钱勒索。此外,攻击者还经常使用电子邮件账户发起新的攻击、冒充账户所有者、诈骗受害者的家属并向受害者的联系人传播恶意软件。

    面对RansomCloud攻击,我们建议企业从两方面着手:首先,在员工培训方面,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相关攻击的培训和最新教育资源,来帮助各级员工了解如何识别、避免和报告网络钓鱼;其次,在受到攻击时,企业可采取电子邮件备份和灾难恢复策略,确保数据在受到攻击时仍然可用。

    勒索病毒攻击云服务供应商

    为了增加每次攻击的收益,攻击者往往直接针对云供应商,试图利用漏洞来更大范围渗透系统。然后,攻击者就可以要求更多被攻击的企业支付赎金。因此,企业与云服务供应商合作时,也需要建立一种结构化的合作方式共同防范勒索病毒攻击。

    因此,我们建议企业在与云服务供应商合作时,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企业要有明确的需求。由于服务供应商通常都有自己的勒索病毒恢复计划,因此,企业要求自己的供应商提供他们的计划,从而评估该供应商面对重大灾难(包括勒索病毒攻击)的响应能力。另外,企业要制定应对服务中断的后备计划。为了确保业务连续性,企业应该自行制定一份关于如何在供应商服务中断期间继续运营的计划。例如企业可以制定使用多家云供应商的多云策略,以确保企业在故障期间也能够恢复正常运行。企业还可以在基于IaaS架构的服务商环境以及本地的私有云环境中部署CryptoSpike防勒索病毒解决方案以确保关键共享文件存储免受勒索病毒攻击,并以此制定一项利用本地资源或第三方恢复解决方案的混合云策略。

    放眼未来,随着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企业的IT基础架构将全面进入“云时代”。而在“云时代”,企业固定的防御边界也不复存在。中国企业只有建立全面的云安全策略,才能从容面对诸如云勒索病毒等“云威胁”,打造安全稳定的IT架构,借助云端优势,在数字化时代脱颖而出。


    ]]>
    当云原生遇上边缘计算,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随着Kubernetes已经成为容器编排和调度的事实标准,越来越多的企业、行业开始在生产中使用Kubernetes, 拥抱云原生。

    在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和上云过程中,公有云厂商也在主动拥抱传统线下环境,在思考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使云上能力向边缘延伸。

    目前,国内各个公有云厂商都已开源了各自基于Kubernetes的边缘计算云原生项目。如华为云的KubeEdge,阿里云的OpenYurt,腾讯云的SuperEdge。

    今天就来聊聊,为什么云原生技术是边缘计算落地的理想选择?想要实现边缘云原生,又会面临哪些挑战?

    1.边缘计算遇上云原生

    边缘计算是这几年提出很火热的一个概念。

    相对于云中心计算而言,边缘计算是一种分布式的计算架构,将应用程序从云中心节点移往边缘节点去处理,本质上更靠近于用户终端,可以加快数据的处理与传送速度,减少延迟。

    伴随行业发展,边缘计算正在成为云计算的新边界。

    互联网智能终端设备数量的急剧增加和数据、业务下沉的诉求增多,让边缘计算规模和业务复杂度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边缘智能、边缘实时计算、边缘分析等新型业务不断涌现。

    计算规模和业务复杂度的日益提升,也对边缘计算的效率、可靠性、资源利用率等一系列能力提出了新的诉求。

    相比之下,传统云计算中心集中的存储、计算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边缘设备对于时效、容量、算力的需求,如何打造边缘基础设施成了一个新课题。

    首当其冲的问题是,如何能将云计算的能力下沉到边缘侧、设备侧,并通过中心进行统一交付、运维、管控?

    在这种挑战下,云原生技术映入了各大厂商的眼帘。

    众所周知,以Kubernetes为基础的云原生技术,核心价值之一是通过统一的标准,实现在任何基础设施上提供和云上一致的功能和体验。

    因此,借助云原生技术,实现“云-边-端”一体化的应用分发,解决在海量边、端设备上统一完成大规模应用交付、运维、管控的诉求就成为可能。

    同时,在安全方面,云原生技术可以提供容器等更加安全的工作负载运行环境,以及流量控制、网络策略等能力,能够有效提升边缘服务和边缘数据的安全性。

    依托云原生领域强大的社区和厂商支持,云原生技术对异构资源的适用性逐步提升。在物联网领域,云原生技术已经能够很好的支持多种 CPU 架构(x86-64/arm/arm64)和通信协议,并实现较低的资源占用。

    可以看到,云原生技术比虚拟主机更适应算力下沉的边缘计算,是实现边缘计算的理想选择。

    2.边缘云原生的核心技术挑战

    云原生与边缘计算的结合,衍生出一种新的技术趋势——边缘云原生,即基于边缘计算进行应用设计开发,以充分利用边缘计算的优势。

    阿里云技术专家吴龙辉认为,边缘云原生的核心优势包括以下几个维度:

    • 低延时:可以提供就近计算。

    • 弹性能力:有巨大的算力资源,能够提供弹性能力和质量保证、故障迁移。

    • 边缘自治:在断网情况下支持边缘节点内部自治,保证部分业务功能无损。

    • 云边一体:边缘计算不是孤立存在,是必须跟云中心进行协同的,能够提供跟云中心一致的能力和体验。

    • 不变的基础设施:边缘计算会屏蔽边缘异构资源的差异性,给上层提供统一的Serverless能力。

    • 标准化:边缘计算是云计算的一部分,两者是统一的。

    尽管边缘云原生有诸多优势,但是以K8s落地边缘计算场景还存在诸多难点:

    一是,基础设施的技术挑战

    任何业务都脱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主要是包含机房和网络。

    在机房分布方面,边缘的机房是全球分布的,这对于机房建设挑战是非常大的。

    比如:边远地区的机房,维修周期是以周为单位的,并且每个边缘机房规模是比较小的(几十/几百台),这对于业务的容灾保证是比较大考验:如何在有限机器下保证冗余和异常迁移。

    同时,边缘节点的网络是不可靠的,机房割接、网络异常、网络攻击是常有的事情,网络异常下就面临业务容灾、边缘自治等等的技术挑战。

    二是,IaaS层的技术挑战

    弹性方面,因为单机房资源少,所以在业务弹性的时候,往往要弹性到其他节点上。这种扩节点的弹性,对于业务本身也需要提供很多支持,比如跨节点数据同步、服务发现等等。

    存储方面,在成本和节点规模的限制下,目前边缘节点其实并没办法提供完全的数据持久化能力。

    那么边缘节点数据如何和云中心进行同步,哪些数据可以放在边缘,哪些数据需要传回并存储在中心,就是一个关键问题。

    三是,PaaS层的技术挑战

    PaaS层的核心技术包括容器和各种中间件能力。

    比如Kuberentes、ServiceMesh大多是在中心内网内工作,不需要考虑跨机房、跨公网通信能力,在边缘则面临着安全、稳定性、可运维性上的挑战。

    四是,终端的技术挑战

    云原生边缘要能够高效的管理处在整个边缘端的众多资源,其中包括在边缘端应用的效率问题,以及管控IoT 场景中的各种端设备,如:智慧楼宇智能停车设备,蓝牙设备、人脸识别设备等。

    3.面向未来的边缘云原生技术体系

    那么,面对如此多的挑战,应该从何开始建设边缘云原生技术体系?

    首先,需要更加适合边缘的云原生能力。例如:各种云上的技术、开源技术,需要针对边缘的需求进行增强,能够在边缘使用各种能力。

    其次,需要更加标准和通用的应用管理能力。应用部署云中心和边缘,只是底层环境的差别,上层的应用管理应该是一致的、标准的。

    第三,需要建设更加稳定和可靠的边缘Serverless底座。边缘的管控和运维成本是比较高的,所以在边缘落地的时候更倾向于Serverless形态,为此需要提供一个稳定和可靠的底座。

    尽管边缘计算仍然处在发展的初期,但随着全球开源社区的蓬勃发展,边缘云原生必然会将更多的创新带入各行各业,成为推动智能化时代的关键力量。

    在IOT领域,可用于工厂、仓库、楼宇、园区、高速收费站等场景。

    在CDN领域,可以支持视频直播、视频监控、在线教育等行业客户就近计算和存储的需求。

    在ENS边缘节点服务领域,可提供针对ENS边缘实例的DevOps能力,方便针对边缘的应用分发及部署运维。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边缘云原生支撑的新业务将和云上保持高度一致:serverless、安全沙箱技术、函数计算等新的业务形态,都将逐步落地。


    ]]>
    基于Kubernetes的混合云的优缺点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混合云平台如今开始分为两大类:基于Kubernetes的云平台和不基于Kubernetes的云平台。因此,在组织构建将内部部署或托管基础设施与公共云集成的架构时,这必须做出的一个基本决策。

    Kubernetes和混合云

    当然,开源容器编排器Kubernetes不仅仅是一个混合云平台。这是在任何内部部署基础设施或公共云或其组合上运行应用程序的一种方法,尤其是在容器中运行的应用程序。支持混合云架构甚至不是Kubernetes项目的重点。

    尽管如此,Kubernetes为混合部署提供了关键优势。它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方式来部署和管理应用程序,无论它们在哪种基础设施上运行。它通过从应用程序环境中抽象底层基础设施来实现这一点。当组织在Kubernetes上部署应用程序时,无论是在公共云、托管数据中心,还是用于测试的笔记本电脑中进行部署,其过程基本相同。

    而且,由于Kubernetes可以同时管理跨多种类型基础设施的应用程序环境,因此它提供了一致的部署和管理体验,即使组织的一些服务器和应用程序运行在公共云中,其他服务器和应用程序也可以运行在内部部署设施或托管数据中心设施中。

    基于Kubernetes的混合平台

    意识到这一点,过去几年中一些供应商采用了Kubernetes优先的混合云方法。最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使用Google Kubernetes Engine来管理在任何公共云或私有数据中心中运行的集群的Google Anthos。VMware公司的Tanzu平台是另一个。

    AWS公司的EKS Anywhere可以通过Amazon的Elastic Kubernetes服务管理本地集群(以及可能运行在其他公共云中的集群),也可以用作混合云平台。它不是AWS公司的主要混合解决方案,而是提供更广泛的混合服务的AWS Outposts,但是在一定程度上,EKS Anywhere支持跨越多个托管环境的容器化应用程序的部署,因此符合混合云的要求。

    基于Kubernetes的混合平台还包括AWS Outposts、Azure Stack和Azure Arc,使用其他技术作为混合云管理的基础。它们也恰好都是通过混合架构来支持Kubernetes部署的,但是它们并不使用Kubernetes作为底层混合环境的管理层。

    为什么不选择混合云上的Kubernetes

    一种混合云方法是否比另一种更好?这取决于一些变量。

    最重要的是,是否更喜欢通过Kubernetes管理工作负载,而不是通过公共云的标准工具来管理工作负载。诸如Anthos和Tanzu之类的平台使用Kubernetes来统筹一切,而诸如Outposts和Azure Stack之类的解决方案则使用原生管理工具(CloudWatch、CloudTrail、CloudFormation等)来进行应用程序部署和管理。如果更喜欢使用Kubernetes方法进行应用程序部署和管理,那么基于Kubernetes的混合云平台可能更适合。

    要考虑的第二个因素是应用程序的容器化程度。Kubernetes可以管理虚拟机以及容器,实际上,虚拟机编排是Tanzu和Anthos的主要功能。但是最终,在Kubernetes内部管理虚拟机可能让人感觉奇怪,Kubernetes的设计首先是为了协调容器。虚拟机通常不会像容器那样快速地启动和停止,并且很少像使用容器那样启动多个虚拟机实例。如果组织的工作负载主要由虚拟机组成,那么不依赖Kubernetes的混合云平台可能会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

    同样值得考虑的是问题是,是否认为Kubernetes将长期坚持下去?这个平台如今非常流行(这也是谷歌和VMware选择它作为混合战略基础的部分原因),但它只有7年的历史。也有人认为Kubernetes更像是一种时尚技术,而不是一种长期使用的技术。

    毕竟,五六年前,当Kubernetes只是一个没有人能说出名字的新项目时,Docker似乎将会持续发展,而当初将工具与Docker结合似乎是一个稳妥的选择,现在人们都知道其结果如何。

    因此,承诺使用基于Kubernetes的混合平台,就像在2015年左右全面投入Mesosphere一样,当不再流行时,可能必须重建所有内容。

    灵活性是一个需要考虑的最终因素。一般来说,基于Kubernetes的混合云与依赖于云供应商专有工具的混合云相比更加灵活。例如,如果使用Azure Stack,将很难迁移到AWS Outposts,因为其迁移基本上等同于从Azure云平台迁移到AWS云平台。但是从Anthos迁移到Tanzu会更容易,尽管不是无缝的,这因为这两个平台都建立在Kubernetes上。

    结论

    选择Kubernetes作为混合云战略有着充分的理由。选择一个不需要Kubernetes工具并且支持Kubernetes无法管理的工作负载类型的平台也有一些很好的理由。


    ]]>
    甲骨文公布Q3季度财报 营收达101亿美元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据外媒报道,甲骨文公司日前公布了2021财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甲骨文该季度总营收同比增长3%,达到101亿美元。

    甲骨文公布Q3季度财报 营收达到101亿美元

    具体业务方面,云服务和许可证支持收入增长5%,达到72.5亿美元。云许可和本地许可收入增长4%,达到12.8亿美元。硬件收入下降了4%,达到8.2亿美元。

    甲骨文首席执行官Safra Catz表示,该公司每年在基础设施云服务上的投资超过20亿美元,在本季度将继续进行投资,为下一财年云消费和收入的增长做好准备。

    甲骨文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Larry Ellison表示,在从6月份开始的2022财年,该公司将从数据库软件中获利。

    “我们预计明年的数据库数量将会非常、非常迅速地增长。数据库仍然是甲骨文的主要收入来源。”Larry Ellison说道。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高利润的甲骨文的Fusion和NetSuite Cloud ERP应用业务分别增长了33%和21%的收入。在过去的几个季度中,Fusion和NetSuite业务一直是甲骨文利润的重要贡献者。这两个类别的增长表明,甲骨文终于可以从云计算潜力发展为云计算巨头。


    ]]>
    谈身份管理之基础篇 - 保障云上安全,从[规范账号使用]开始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引言

    2021年初,国内一起删库跑路事件的判决公布,某企业员工利用其担任公司数据库管理员并掌握公司财务系统root权限的便利,登录公司财务系统服务器删除了财务数据及相关应用程序,致使公司财务系统无法登录,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

    这起云上安全事故的发生虽是由于恶意人为所导致的,但也暴露了云上身份权限的风险。而身份和密钥的管理,是企业上云的重中之重;每年国内外都有因为身份和密钥的管理不善,或泄露,或误操作导致严重的生产事故或者数据泄露。本期小编将重点聊聊云上身份的那些值得关注的事儿。

    第一步,云上安全从保障云账号安全使用开始

    我们开始使用阿里云服务前,首先需要注册一个阿里云账号,它相当于操作系统的root或Administrator,所以有时称它为主账号或根账号。我们使用阿里云账号进行资源的购买和服务的开通,也同时对名下所有资源拥有完全控制权限。主账号对应着完全不受限的权限,让我们列举一下因主账号未规范使用所导致的安全隐患:

    **× **不要使用主账号进行日常操作:不但有误操作的风险,还有账号被盗而导致的数据泄露、数据被删除等更大的风险。

    **× **不要使用主账号的AccessKey(简称AK):在阿里云,用户可以使用AccessKey构造一个API请求(或者使用云服务SDK)来操作资源。AK一旦暴露公网,将失去整个主账号的控制权限,极大概率造成难以评估的损失,并无法做到及时止血。

    第二步,启动RAM用户,授予不同权限并分配给不同人员使用

    正因为主账号使用风险大,阿里云RAM为用户提供权限受控的子账号(RAM SubUser)和角色(RAM Role)访问云服务,避免让用户直接使用主账号访问。这期将重点谈谈,利用RAM把主账号的权限按需授予账号内的子账号,以及用户常见的问题。

    RAM用户创建与授权

    通过RAM为名下的不同操作员创建独立的RAM用户并授予相应权限。

    要点一:员工不要共享账号,包括密码,MFA,AK。

    要点二:遵循“最小权限”的授权原则,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限制访问发生时的环境条件,来保障RAM用户的安全使用:

    • 登录场景是否通过MFA校验

    • 限制访问者的登录IP地址

    • 限制访问者的登录时间段

    • 限制访问方式(HTTPS/HTTP)

    设置合适的密码策略

    • 设置RAM用户密码强度

    为了保护账号安全,您可以编辑密码规则,包括密码强度(长度+字符)、密码过期策略 、重复历史密码策略以及错误密码最大重试次数策略进行密码设置。

    • 启用多因素认证

    为访问者设置MFA验证,动态口令将消除密码泄露伤害。

    访问密钥(AccessKey)的规范使用

    访问密钥(AccessKey)是RAM用户的长期凭证。如果为RAM用户创建了访问密钥,RAM用户可以通过API或其他开发工具访问阿里云资源。AccessKey包括AccessKey IDAccessKey Secret。其中AccessKey ID用于标识用户,AccessKey Secret是用来验证用户身份合法性的密钥。

    1. AccessKeySecret只在首次创建时显示,不提供后续查询:

    假设通过API可以查询到其他的AccessKeySecret,那所有的AccessKey都有泄露的风险,安全问题防不胜防,因此请在创建AccessKey时及时保存。

    2. 一个子用户最多拥有两个AccessKey:

    为了保障使用安全, 用户应只使用一个AK,另外一个AK则是用来进行永久AK的定期轮转使用,或者面对泄露情况,进行紧急轮转,已降低损失。

    3. AK需要定期轮转:

    如果您的访问密钥已经使用3个月以上,建议您及时轮换访问密钥,降低访问密钥被泄露的风险。首先创建用于轮换的第二个访问密钥。再禁用(而不是删除)原来的访问密钥。然后,验证使用访问密钥的所有应用程序或系统是否正常运行。最后删除原来的访问密钥。

    定期审计账号的使用,回收不活跃的身份密钥

    • 通过ActionTrail可以查看用户对资源实例进行操作的记录。

    • 通过用户凭证报告(CredentialReport)全局把控员工的密钥情况:密码登录记录、AK使用记录、AK轮转记录。

    image

    身份/密钥先禁用再删除

    身份/密钥需要遵循先禁用再删除的原则,避免删除正在只用的AK,影响业务进度,造成生产事故:

    • 确认密钥不在使用

    • 禁用密钥,随时可恢复

    • 密钥禁用一段时间后,确认无任何不良影响,再删除密钥

    最佳实践分享:保持企业云账号最基本的安全性、运维便捷性而进行的最小化配置。

    初创企业IT治理样板间

    初创企业样板间是保持企业云账号最基本的安全性、运维便捷性而进行的最小化配置,降低初创企业随着规模扩大逐渐提升的云上风险,让初创企业可以快速实现:

    • 主账号安全

    • 权限可控

    • 网络隔离

    同时可以通过控制台操作、Terraform代码、CLI代码这3种方式进行快速启用。

    image



    作者:阿里云云栖号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84abeb7926a7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Java单元测试技巧之PowerMock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简介: 高德的技术大佬向老师在谈论方法论时说到:“复杂的问题要简单化,简单的问题要深入化。” 这句话让我感触颇深,这何尝不是一套编写代码的方法——把一个复杂逻辑拆分为许多简单逻辑,然后把每一个简单逻辑进行深入实现,最后把这些简单逻辑整合为复杂逻辑,总结为八字真言即是“化繁为简,由简入繁”。

    image

    前言

    高德的技术大佬向老师在谈论方法论时说到:“复杂的问题要简单化,简单的问题要深入化。”
    这句话让我感触颇深,这何尝不是一套编写代码的方法——把一个复杂逻辑拆分为许多简单逻辑,然后把每一个简单逻辑进行深入实现,最后把这些简单逻辑整合为复杂逻辑,总结为八字真言即是“化繁为简,由简入繁”。
    编写Java单元测试用例,其实就是把“复杂的问题要简单化”——即把一段复杂的代码拆解成一系列简单的单元测试用例;写好Java单元测试用例,其实就是把“简单的问题要深入化”——即学习一套方法、总结一套模式并应用到实践中。这里,作者根据日常的工作经验,总结了一些Java单元测试技巧,以供大家交流和学习。

    1. 准备环境

    PowerMock是一个扩展了其它如EasyMock等mock框架的、功能更加强大的框架。PowerMock使用一个自定义类加载器和字节码操作来模拟静态方法、构造方法、final类和方法、私有方法、去除静态初始化器等等。

    1.1. 引入PowerMock包

    为了引入PowerMock包,需要在pom.xml文件中加入下列maven依赖:

    image

    1.2. 集成SpringMVC项目

    在SpringMVC项目中,需要在pom.xml文件中加入JUnit的maven依赖:

    image

    1.3. 集成SpringBoot项目

    在SpringBoot项目中,需要在pom.xml文件中加入JUnit的maven依赖:

    image

    1.4. 一个简单的测试用例

    这里,用List举例,模拟一个不存在的列表,但是返回的列表大小为100。

    public class ListTest {
        @Test
        public void testSize() {
            Integer expected = 100;
            List list = PowerMockito.mock(List.class);
            PowerMockito.when(list.size()).thenReturn(expected);
            Integer actual = list.size();
            Assert.assertEquals("返回值不相等", expected, actual);
        }}

    2. mock语句

    2.1. mock方法

    声明:
    T PowerMockito.mock(Class clazz);
    用途:
    可以用于模拟指定类的对象实例。
    当模拟非final类(接口、普通类、虚基类)的非final方法时,不必使用@RunWith和@PrepareForTest注解。当模拟final类或final方法时,必须使用@RunWith和@PrepareForTest注解。注解形如:
    @RunWith(PowerMockRunner.class)
    @PrepareForTest({TargetClass.class})

    2.1.1. 模拟非final类普通方法

    @Getter@Setter@ToStringpublic class Rectangle implements Sharp {
        private double width;
        private double height;
        @Override
        public double getArea() {
            return width * height;
        }}public class RectangleTest {
        @Test
        public void testGetArea() {
            double expectArea = 100.0D;
            Rectangle rectangle = PowerMockito.mock(Rectangle.class);
            PowerMockito.when(rectangle.getArea()).thenReturn(expectArea);
            double actualArea = rectangle.getArea();
            Assert.assertEquals("返回值不相等", expectArea, actualArea, 1E-6D);
        }}

    2.1.2. 模拟final类或final方法

    @Getter@Setter@ToStringpublic final class Circle {
        private double radius;
        public double getArea() {
            return Math.PI * Math.pow(radius, 2);
        }}@RunWith(PowerMockRunner.class)@PrepareForTest({Circle.class})public class CircleTest {
        @Test
        public void testGetArea() {
            double expectArea = 3.14D;
            Circle circle = PowerMockito.mock(Circle.class);
            PowerMockito.when(circle.getArea()).thenReturn(expectArea);
            double actualArea = circle.getArea();
            Assert.assertEquals("返回值不相等", expectArea, actualArea, 1E-6D);
        }}

    2.2. mockStatic方法

    声明:
    PowerMockito.mockStatic(Class clazz);
    用途:
    可以用于模拟类的静态方法,必须使用“@RunWith”和“@PrepareForTest”注解。

    @RunWith(PowerMockRunner.class)@PrepareForTest({StringUtils.class})public class StringUtilsTest {
        @Test
        public void testIsEmpty() {
            String string = "abc";
            boolean expected = true;
            PowerMockito.mockStatic(StringUtils.class);
            PowerMockito.when(StringUtils.isEmpty(string)).thenReturn(expected);
            boolean actual = StringUtils.isEmpty(string);
            Assert.assertEquals("返回值不相等", expected, actual);
        }}

    3. spy语句

    如果一个对象,我们只希望模拟它的部分方法,而希望其它方法跟原来一样,可以使用PowerMockito.spy方法代替PowerMockito.mock方法。于是,通过when语句设置过的方法,调用的是模拟方法;而没有通过when语句设置的方法,调用的是原有方法。

    3.1. spy类

    声明:
    PowerMockito.spy(Class clazz);
    用途:
    用于模拟类的部分方法。
    案例:

    public class StringUtils {
        public static boolean isNotEmpty(final CharSequence cs) {
            return !isEmpty(cs);
        }
        public static boolean isEmpty(final CharSequence cs) {
            return cs == null || cs.length() == 0;
        }}@RunWith(PowerMockRunner.class)@PrepareForTest({StringUtils.class})public class StringUtilsTest {
        @Test
        public void testIsNotEmpty() {
            String string = null;
            boolean expected = true;
            PowerMockito.spy(StringUtils.class);
            PowerMockito.when(StringUtils.isEmpty(string)).thenReturn(!expected);
            boolean actual = StringUtils.isNotEmpty(string);
            Assert.assertEquals("返回值不相等", expected, actual);
        }}

    3.2. spy对象

    声明:
    T PowerMockito.spy(T object);
    用途:
    用于模拟对象的部分方法。
    案例: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
        private Long superUserId;
        public boolean isNotSuperUser(Long userId) {
            return !isSuperUser(userId);
        }
        public boolean isSuperUser(Long userId) {
            return Objects.equals(userId, superUserId);
        }}@RunWith(PowerMockRunner.class)public class UserServiceTest {
        @Test
        public void testIsNotSuperUser() {
            Long userId = 1L;
            boolean expected = false;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 PowerMockito.spy(new UserService());
            PowerMockito.when(userService.isSuperUser(userId)).thenReturn(!expected);
            boolean actual = userService.isNotSuperUser(userId);
            Assert.assertEquals("返回值不相等", expected, actual);
        }}

    4. when语句

    4.1. when().thenReturn()模式

    声明:

    PowerMockito.when(mockObject.someMethod(someArgs)).thenReturn(expectedValue);
    PowerMockito.when(mockObject.someMethod(someArgs)).thenThrow(expectedThrowable);
    PowerMockito.when(mockObject.someMethod(someArgs)).thenAnswer(expectedAnswer);
    PowerMockito.when(mockObject.someMethod(someArgs)).thenCallRealMethod();
    用途:
    用于模拟对象方法,先执行原始方法,再返回期望的值、异常、应答,或调用真实的方法。

    4.1.1. 返回期望值

    public class ListTest {
        @Test
        public void testGet() {
            int index = 0;
            Integer expected = 100;
            List<Integer> mockList = PowerMockito.mock(List.class);
            PowerMockito.when(mockList.get(index)).thenReturn(expected);
            Integer actual = mockList.get(index);
            Assert.assertEquals("返回值不相等", expected, actual);
        }}

    4.1.2. 返回期望异常

    public class ListTest {
        @Test(expected =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class)
        public void testGet() {
            int index = -1;
            Integer expected = 100;
            List<Integer> mockList = PowerMockito.mock(List.class);
            PowerMockito.when(mockList.get(index)).thenThrow(new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Integer actual = mockList.get(index);
            Assert.assertEquals("返回值不相等", expected, actual);
        }}

    4.1.3. 返回期望应答

    public class ListTest {
        @Test
        public void testGet() {
            int index = 1;
            Integer expected = 100;
            List<Integer> mockList = PowerMockito.mock(List.class);
            PowerMockito.when(mockList.get(index)).thenAnswer(invocation -> {
                Integer value = invocation.getArgument(0);
                return value * 100;
            });
            Integer actual = mockList.get(index);
            Assert.assertEquals("返回值不相等", expected, actual);
        }}

    4.1.4. 调用真实方法

    public class ListTest {
        @Test
        public void testGet() {
            int index = 0;
            Integer expected = 100;
            List<Integer> oldList = new ArrayList<>();
            oldList.add(expected);
            List<Integer> spylist = PowerMockito.spy(oldList);
            PowerMockito.when(spylist.get(index)).thenCallRealMethod();
            Integer actual = spylist.get(index);
            Assert.assertEquals("返回值不相等", expected, actual);
        }}

    4.2. doReturn().when()模式

    声明:
    PowerMockito.doReturn(expectedValue).when(mockObject).someMethod(someArgs);
    PowerMockito.doThrow(expectedThrowable).when(mockObject).someMethod(someArgs);
    PowerMockito.doAnswer(expectedAnswer).when(mockObject).someMethod(someArgs);
    PowerMockito.doNothing().when(mockObject).someMethod(someArgs);
    PowerMockito.doCallRealMethod().when(mockObject).someMethod(someArgs);
    用途:
    用于模拟对象方法,直接返回期望的值、异常、应答,或调用真实的方法,无需执行原始方法。
    注意:
    千万不要使用以下语法:
    PowerMockito.doReturn(expectedValue).when(mockObject.someMethod(someArgs));
    PowerMockito.doThrow(expectedThrowable).when(mockObject.someMethod(someArgs));
    PowerMockito.doAnswer(expectedAnswer).when(mockObject.someMethod(someArgs));
    PowerMockito.doNothing().when(mockObject.someMethod(someArgs));
    PowerMockito.doCallRealMethod().when(mockObject.someMethod(someArgs));
    虽然不会出现编译错误,但是在执行时会抛出UnfinishedStubbingException异常。

    4.2.1. 返回期望值

    public class ListTest {
        @Test
        public void testGet() {
            int index = 0;
            Integer expected = 100;
            List<Integer> mockList = PowerMockito.mock(List.class);
            PowerMockito.doReturn(expected).when(mockList).get(index);
            Integer actual = mockList.get(index);
            Assert.assertEquals("返回值不相等", expected, actual);
        }}

    4.2.2. 返回期望异常

    public class ListTest {
        @Test(expected =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class)
        public void testGet() {
            int index = -1;
            Integer expected = 100;
            List<Integer> mockList = PowerMockito.mock(List.class);
            PowerMockito.doThrow(new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when(mockList).get(index);
            Integer actual = mockList.get(index);
            Assert.assertEquals("返回值不相等", expected, actual);
        }}

    4.2.3. 返回期望应答

    public class ListTest {
        @Test
        public void testGet() {
            int index = 1;
            Integer expected = 100;
            List<Integer> mockList = PowerMockito.mock(List.class);
            PowerMockito.doAnswer(invocation -> {
                Integer value = invocation.getArgument(0);
                return value * 100;
            }).when(mockList).get(index);
            Integer actual = mockList.get(index);
            Assert.assertEquals("返回值不相等", expected, actual);
        }}

    4.2.4. 模拟无返回值

    public class ListTest {
        @Test
        public void testClear() {
            List<Integer> mockList = PowerMockito.mock(List.class);
            PowerMockito.doNothing().when(mockList).clear();
            mockList.clear();
            Mockito.verify(mockList).clear();
        }}

    4.2.5. 调用真实方法

    public class ListTest {
        @Test
        public void testGet() {
            int index = 0;
            Integer expected = 100;
            List<Integer> oldList = new ArrayList<>();
            oldList.add(expected);
            List<Integer> spylist = PowerMockito.spy(oldList);
            PowerMockito.doCallRealMethod().when(spylist).get(index);
            Integer actual = spylist.get(index);
            Assert.assertEquals("返回值不相等", expected, actual);
        }}

    4.3. 两种模式的主要区别

    两种模式都用于模拟对象方法,在mock实例下使用时,基本上是没有差别的。但是,在spy实例下使用时,when().thenReturn()模式会执行原方法,而doReturn().when()模式不会执行原方法。
    测试服务类:

    @Slf4j@Service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
        public long getUserCount() {
            log.info("调用获取用户数量方法");
            return 0L;
        }}

    使用when().thenReturn()模式:

    @RunWith(PowerMockRunner.class)public class UserServiceTest {
        @Test
        public void testGetUserCount() {
            Long expected = 1000L;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 PowerMockito.spy(new UserService());
            PowerMockito.when(userService.getUserCount()).thenReturn(expected);
            Long actual = userService.getUserCount();
            Assert.assertEquals("返回值不相等", expected, actual);
        }}

    在测试过程中,将会打印出"调用获取用户数量方法"日志。

    使用doReturn().when()模式:

    @RunWith(PowerMockRunner.class)public class UserServiceTest {
        @Test
        public void testGetUserCount() {
            Long expected = 1000L;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 PowerMockito.spy(new UserService());
            PowerMockito.doReturn(expected).when(userService).getUserCount();
            Long actual = userService.getUserCount();
            Assert.assertEquals("返回值不相等", expected, actual);
        }}

    在测试过程中,不会打印出"调用获取用户数量方法"日志。

    4.4. whenNew模拟构造方法

    声明:

    PowerMockito.whenNew(MockClass.class).withNoArguments().thenReturn(expectedObject);
    PowerMockito.whenNew(MockClass.class).withArguments(someArgs).thenReturn(expectedObject);
    用途:
    用于模拟构造方法。
    案例:

    public final class FileUtils {
        public static boolean isFile(String fileName) {
            return new File(fileName).isFile();
        }}@RunWith(PowerMockRunner.class)@PrepareForTest({FileUtils.class})public class FileUtilsTest {
        @Test
        public void testIsFile() throws Exception {
            String fileName = "test.txt";
            File file = PowerMockito.mock(File.class);
            PowerMockito.whenNew(File.class).withArguments(fileName).thenReturn(file);
            PowerMockito.when(file.isFile()).thenReturn(true);
            Assert.assertTrue("返回值为假", FileUtils.isFile(fileName));
        }}

    注意:需要加上注解@PrepareForTest({FileUtils.class}),否则模拟方法不生效。

    5. 参数匹配器

    在执行单元测试时,有时候并不关心传入的参数的值,可以使用参数匹配器。

    5.1. 参数匹配器(any)

    Mockito提供Mockito.anyInt()、Mockito.anyString、Mockito.any(Class clazz)等来表示任意值。

    public class ListTest {
        @Test
        public void testGet() {
            int index = 1;
            Integer expected = 100;
            List<Integer> mockList = PowerMockito.mock(List.class);
            PowerMockito.when(mockList.get(Mockito.anyInt())).thenReturn(expected);
            Integer actual = mockList.get(index);
            Assert.assertEquals("返回值不相等", expected, actual);
        }}

    5.2. 参数匹配器(eq)

    当我们使用参数匹配器时,所有参数都应使用匹配器。 如果要为某一参数指定特定值时,就需要使用Mockito.eq()方法。

    @RunWith(PowerMockRunner.class)@PrepareForTest({StringUtils.class})public class StringUtilsTest {
        @Test
        public void testStartWith() {
            String string = "abc";
            String prefix = "b";
            boolean expected = true;
            PowerMockito.spy(StringUtils.class);
            PowerMockito.when(StringUtils.startsWith(Mockito.anyString(), Mockito.eq(prefix))).thenReturn(expected);
            boolean actual = StringUtils.startsWith(string, prefix);
            Assert.assertEquals("返回值不相等", expected, actual);
        }}

    5.3. 附加匹配器

    Mockito的AdditionalMatchers类提供了一些很少使用的参数匹配器,我们可以进行参数大于(gt)、小于(lt)、大于等于(geq)、小于等于(leq)等比较操作,也可以进行参数与(and)、或(or)、非(not)等逻辑计算等。

    public class ListTest {
        @Test
        public void testGet() {
            int index = 1;
            Integer expected = 100;
            List<Integer> mockList = PowerMockito.mock(List.class);
            PowerMockito.when(mockList.get(AdditionalMatchers.geq(0))).thenReturn(expected);
            PowerMockito.when(mockList.get(AdditionalMatchers.lt(0))).thenThrow(new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Integer actual = mockList.get(index);
            Assert.assertEquals("返回值不相等", expected, actual);
        }}

    6. verify语句

    验证是确认在模拟过程中,被测试方法是否已按预期方式与其任何依赖方法进行了交互。

    格式:

    Mockito.verify(mockObject[,times(int)]).someMethod(somgArgs);

    用途:

    用于模拟对象方法,直接返回期望的值、异常、应答,或调用真实的方法,无需执行原始方法。

    案例:

    6.1. 验证调用方法

    public class ListTest {
        @Test
        public void testGet() {
            List<Integer> mockList = PowerMockito.mock(List.class);
            PowerMockito.doNothing().when(mockList).clear();
            mockList.clear();
            Mockito.verify(mockList).clear();
        }}

    6.2. 验证调用次数

    public class ListTest {
        @Test
        public void testGet() {
            List<Integer> mockList = PowerMockito.mock(List.class);
            PowerMockito.doNothing().when(mockList).clear();
            mockList.clear();
            Mockito.verify(mockList, Mockito.times(1)).clear();
        }}

    除times外,Mockito还支持atLeastOnce、atLeast、only、atMostOnce、atMost等次数验证器。

    6.3. 验证调用顺序

    public class ListTest {
        @Test
        public void testAdd() {
               List<Integer> mockedList = PowerMockito.mock(List.class);
            PowerMockito.doReturn(true).when(mockedList).add(Mockito.anyInt());
            mockedList.add(1);
            mockedList.add(2);
            mockedList.add(3);
            InOrder inOrder = Mockito.inOrder(mockedList);
            inOrder.verify(mockedList).add(1);
            inOrder.verify(mockedList).add(2);
            inOrder.verify(mockedList).add(3);
        }}

    6.4. 验证调用参数

    public class ListTest {
        @Test
        public void testArgumentCaptor() {
            Integer[] expecteds = new Integer[] {1, 2, 3};
            List<Integer> mockedList = PowerMockito.mock(List.class);
            PowerMockito.doReturn(true).when(mockedList).add(Mockito.anyInt());
            for (Integer expected : expecteds) {
                mockedList.add(expected);
            }
            ArgumentCaptor<Integer> argumentCaptor = ArgumentCaptor.forClass(Integer.class);
            Mockito.verify(mockedList, Mockito.times(3)).add(argumentCaptor.capture());
            Integer[] actuals = argumentCaptor.getAllValues().toArray(new Integer[0]);
            Assert.assertArrayEquals("返回值不相等", expecteds, actuals);
        }}

    6.5. 确保验证完毕

    Mockito提供Mockito.verifyNoMoreInteractions方法,在所有验证方法之后可以使用此方法,以确保所有调用都得到验证。如果模拟对象上存在任何未验证的调用,将会抛出NoInteractionsWanted异常。

    public class ListTest {
        @Test
        public void testVerifyNoMoreInteractions() {
            List<Integer> mockedList = PowerMockito.mock(List.class);
            Mockito.verifyNoMoreInteractions(mockedList); // 执行正常
            mockedList.isEmpty();
            Mockito.verifyNoMoreInteractions(mockedList); // 抛出异常
        }}

    备注:Mockito.verifyZeroInteractions方法与Mockito.verifyNoMoreInteractions方法相同,但是目前已经被废弃。

    6.6. 验证静态方法

    Mockito没有静态方法的验证方法,但是PowerMock提供这方面的支持。

    @RunWith(PowerMockRunner.class)@PrepareForTest({StringUtils.class})public class StringUtilsTest {
        @Test
        public void testVerifyStatic() {
            PowerMockito.mockStatic(StringUtils.class);
            String expected = "abc";
            StringUtils.isEmpty(expected);
            PowerMockito.verifyStatic(StringUtils.class);
            ArgumentCaptor<String> argumentCaptor = ArgumentCaptor.forClass(String.class);
            StringUtils.isEmpty(argumentCaptor.capture());
            Assert.assertEquals("参数不相等", argumentCaptor.getValue(), expected);
        }}

    7. 私有属性

    7.1. ReflectionTestUtils.setField方法

    在用原生JUnit进行单元测试时,我们一般采用ReflectionTestUtils.setField方法设置私有属性值。

    @Service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
        @Value("${system.userLimit}")
        private Long userLimit;
        public Long getUserLimit() {
            return userLimit;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Test {
        @Autowired
        private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Test
        public void testGetUserLimit() {
            Long expected = 1000L;
            ReflectionTestUtils.setField(userService, "userLimit", expected);
            Long actual = userService.getUserLimit();
            Assert.assertEquals("返回值不相等", expected, actual);
        }}

    注意:在测试类中,UserService实例是通过@Autowired注解加载的,如果该实例已经被动态代理,ReflectionTestUtils.setField方法设置的是代理实例,从而导致设置不生效。

    7.2. Whitebox.setInternalState方法

    现在使用PowerMock进行单元测试时,可以采用Whitebox.setInternalState方法设置私有属性值。

    @Service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
        @Value("${system.userLimit}")
        private Long userLimit;
        public Long getUserLimit() {
            return userLimit;
        }}@RunWith(PowerMockRunner.class)public class UserServiceTest {
        @InjectMocks
        private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Test
        public void testGetUserLimit() {
            Long expected = 1000L;
            Whitebox.setInternalState(userService, "userLimit", expected);
            Long actual = userService.getUserLimit();
            Assert.assertEquals("返回值不相等", expected, actual);
        }}

    注意:需要加上注解@RunWith(PowerMockRunner.class)。

    8. 私有方法

    8.1. 模拟私有方法

    8.1.1. 通过when实现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
        private Long superUserId;
        public boolean isNotSuperUser(Long userId) {
            return !isSuperUser(userId);
        }
        private boolean isSuperUser(Long userId) {
            return Objects.equals(userId, superUserId);
        }}@RunWith(PowerMockRunner.class)@PrepareForTest({UserService.class})public class UserServiceTest {
        @Test
        public void testIsNotSuperUser() throws Exception {
            Long userId = 1L;
            boolean expected = false;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 PowerMockito.spy(new UserService());
            PowerMockito.when(userService, "isSuperUser", userId).thenReturn(!expected);
            boolean actual = userService.isNotSuperUser(userId);
            Assert.assertEquals("返回值不相等", expected, actual);
        }}

    8.1.2. 通过stub实现

    通过模拟方法stub(存根),也可以实现模拟私有方法。但是,只能模拟整个方法的返回值,而不能模拟指定参数的返回值。

    @RunWith(PowerMockRunner.class)@PrepareForTest({UserService.class})public class UserServiceTest {
        @Test
        public void testIsNotSuperUser() throws Exception {
            Long userId = 1L;
            boolean expected = false;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 PowerMockito.spy(new UserService());
            PowerMockito.stub(PowerMockito.method(UserService.class, "isSuperUser", Long.class)).toReturn(!expected);
            boolean actual = userService.isNotSuperUser(userId);
            Assert.assertEquals("返回值不相等", expected, actual;
        }}

    8.3. 测试私有方法

    @RunWith(PowerMockRunner.class)public class UserServiceTest9 {
        @Test
        public void testIsSuperUser() throws Exception {
            Long userId = 1L;
            boolean expected = false;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 new UserService();
            Method method = PowerMockito.method(UserService.class, "isSuperUser", Long.class);
            Object actual = method.invoke(userService, userId);
            Assert.assertEquals("返回值不相等", expected, actual);
        }}

    8.4. 验证私有方法

    @RunWith(PowerMockRunner.class)@PrepareForTest({UserService.class})public class UserServiceTest10 {
        @Test
        public void testIsNotSuperUser() throws Exception {
            Long userId = 1L;
            boolean expected = false;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 PowerMockito.spy(new UserService());
            PowerMockito.when(userService, "isSuperUser", userId).thenReturn(!expected);
            boolean actual = userService.isNotSuperUser(userId);
            PowerMockito.verifyPrivate(userService).invoke("isSuperUser", userId);
            Assert.assertEquals("返回值不相等", expected, actual);
        }}

    这里,也可以用Method那套方法进行模拟和验证方法。

    9. 主要注解

    PowerMock为了更好地支持SpringMVC/SpringBoot项目,提供了一系列的注解,大大地简化了测试代码。

    9.1. @RunWith注解

    @RunWith(PowerMockRunner.class)

    指定JUnit 使用 PowerMock 框架中的单元测试运行器。

    9.2. @PrepareForTest注解

    @PrepareForTest({ TargetClass.class })

    当需要模拟final类、final方法或静态方法时,需要添加@PrepareForTest注解,并指定方法所在的类。如果需要指定多个类,在{}中添加多个类并用逗号隔开即可。

    9.3. @Mock注解

    @Mock注解创建了一个全部Mock的实例,所有属性和方法全被置空(0或者null)。

    9.4. @Spy注解

    @Spy注解创建了一个没有Mock的实例,所有成员方法都会按照原方法的逻辑执行,直到被Mock返回某个具体的值为止。

    注意:@Spy注解的变量需要被初始化,否则执行时会抛出异常。

    9.5. @InjectMocks注解

    @InjectMocks注解创建一个实例,这个实例可以调用真实代码的方法,其余用@Mock或@Spy注解创建的实例将被注入到用该实例中。

    @Service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
        @Autowired
        private UserDAO userDAO;
        public void modifyUser(UserVO userVO) {
            UserDO userDO = new UserDO();
            BeanUtils.copyProperties(userVO, userDO);
            userDAO.modify(userDO);
        }}@RunWith(PowerMockRunner.class)public class UserServiceTest {
        @Mock
        private UserDAO userDAO;
        @InjectMocks
        private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Test
        public void testCreateUser() {
            UserVO userVO = new UserVO();
            userVO.setId(1L);
            userVO.setName("changyi");
            userVO.setDesc("test user");
            userService.modifyUser(userVO);
            ArgumentCaptor<UserDO> argumentCaptor = ArgumentCaptor.forClass(UserDO.class);
            Mockito.verify(userDAO).modify(argumentCaptor.capture());
            UserDO userDO = argumentCaptor.getValue();
            Assert.assertNotNull("用户实例为空", userDO);
            Assert.assertEquals("用户标识不相等", userVO.getId(), userDO.getId());
            Assert.assertEquals("用户名称不相等", userVO.getName(), userDO.getName());
            Assert.assertEquals("用户描述不相等", userVO.getDesc(), userDO.getDesc());
        }}

    9.6. @Captor注解

    @Captor注解在字段级别创建参数捕获器。但是,在测试方法启动前,必须调用MockitoAnnotations.openMocks(this)进行初始化。

    @Service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
        @Autowired
        private UserDAO userDAO;
        public void modifyUser(UserVO userVO) {
            UserDO userDO = new UserDO();
            BeanUtils.copyProperties(userVO, userDO);
            userDAO.modify(userDO);
        }}@RunWith(PowerMockRunner.class)public class UserServiceTest {
        @Mock
        private UserDAO userDAO;
        @InjectMocks
        private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Captor
        private ArgumentCaptor<UserDO> argumentCaptor;
        @Before
        public void beforeTest() {
            MockitoAnnotations.openMocks(this);
        }
        @Test
        public void testCreateUser() {
            UserVO userVO = new UserVO();
            userVO.setId(1L);
            userVO.setName("changyi");
            userVO.setDesc("test user");
            userService.modifyUser(userVO);
            Mockito.verify(userDAO).modify(argumentCaptor.capture());
            UserDO userDO = argumentCaptor.getValue();
            Assert.assertNotNull("用户实例为空", userDO);
            Assert.assertEquals("用户标识不相等", userVO.getId(), userDO.getId());
            Assert.assertEquals("用户名称不相等", userVO.getName(), userDO.getName());
            Assert.assertEquals("用户描述不相等", userVO.getDesc(), userDO.getDesc());
        }}

    9.7. @PowerMockIgnore注解

    为了解决使用PowerMock后,提示ClassLoader错误。

    10. 相关观点

    10.1. 《Java开发手册》规范

    【强制】好的单元测试必须遵守AIR原则。 说明:单元测试在线上运行时,感觉像空气(AIR)一样感觉不到,但在测试质量的保障上,却是非常关键的。好的单元测试宏观上来说,具有自动化、独立性、可重复执行的特点。

    A:Automatic(自动化)

    I:Independent(独立性)

    R:Repeatable(可重复)

    【强制】单元测试应该是全自动执行的,并且非交互式的。测试用例通常是被定期执行的,执行过程必须完全自动化才有意义。输出结果需要人工检查的测试不是一个好的单元测试。单元测试中不准使用System.out来进行人肉验证,必须使用assert来验证。

    【强制】单元测试是可以重复执行的,不能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说明:单元测试通常会被放到持续集成中,每次有代码check in时单元测试都会被执行。如果单测对外部环境(网络、服务、中间件等)有依赖,容易导致持续集成机制的不可用。

    正例:为了不受外界环境影响,要求设计代码时就把SUT的依赖改成注入,在测试时用spring 这样的DI框架注入一个本地(内存)实现或者Mock实现。

    【推荐】编写单元测试代码遵守BCDE原则,以保证被测试模块的交付质量。

    B:Border,边界值测试,包括循环边界、特殊取值、特殊时间点、数据顺序等。

    C:Correct,正确的输入,并得到预期的结果。

    D:Design,与设计文档相结合,来编写单元测试。

    E:Error,强制错误信息输入(如:非法数据、异常流程、业务允许外等),并得到预期的结果。

    10.2. 为什么要使用Mock?

    根据网络相关资料,总结观点如下:

    Mock可以用来解除外部服务依赖,从而保证了测试用例的独立性。

    现在的互联网软件系统,通常采用了分布式部署的微服务,为了单元测试某一服务而准备其它服务,存在极大的依耐性和不可行性。

    Mock可以减少全链路测试数据准备,从而提高了编写测试用例的速度。

    传统的集成测试,需要准备全链路的测试数据,可能某些环节并不是你所熟悉的。最后,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并不一定得到你想要的结果。现在的单元测试,只需要模拟上游的输入数据,并验证给下游的输出数据,编写测试用例并进行测试的速度可以提高很多倍。

    Mock可以模拟一些非正常的流程,从而保证了测试用例的代码覆盖率。

    根据单元测试的BCDE原则,需要进行边界值测试(Border)和强制错误信息输入(Error),这样有助于覆盖整个代码逻辑。在实际系统中,很难去构造这些边界值,也能难去触发这些错误信息。而Mock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想要什么样的边界值,只需要进行Mock;想要什么样的错误信息,也只需要进行Mock。

    Mock可以不用加载项目环境配置,从而保证了测试用例的执行速度。

    在进行集成测试时,我们需要加载项目的所有环境配置,启动项目依赖的所有服务接口。往往执行一个测试用例,需要几分钟乃至几十分钟。采用Mock实现的测试用例,不用加载项目环境配置,也不依赖其它服务接口,执行速度往往在几秒之内,大大地提高了单元测试的执行速度。

    10.3. 单元测试与集成测试的区别

    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同学用集成测试代替了单元测试,或者认为集成测试就是单元测试。这里,总结为了单元测试与集成测试的区别:

    测试对象不同
    单元测试对象是实现了具体功能的程序单元,集成测试对象是概要设计规划中的模块及模块间的组合。

    测试方法不同
    单元测试中的主要方法是基于代码的白盒测试,集成测试中主要使用基于功能的黑盒测试。

    测试时间不同
    集成测试要晚于单元测试。

    测试内容不同
    单元测试主要是模块内程序的逻辑、功能、参数传递、变量引用、出错处理及需求和设计中具体要求方面的测试;而集成测试主要验证各个接口、接口之间的数据传递关系,及模块组合后能否达到预期效果。

    作者:开发者小助手_LS


    阿里云云栖号

    ]]>
    闲鱼如何建设技术舆情治理体系 (多图多代码)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现状和问题

    image

    闲鱼的舆情治理,依托阿里集团的设施建设,有以下能力:

    • 崩溃异常、性能在线聚合查询;

    • 本地日志:TLog;

    • 在线日志:埋点日志(t+1)和用户行为日志(路径和请求)

    但在应对舆情治理方面仍存在较多的问题:

    • 有相当一部分闪退、黑屏、卡死舆情无 Crash 或 ANR 日志;

    • 技术舆情中的业务问题定位困难;业务问题如图片视频上传失败、内容显示异常、无法退出、服务器错误等;日志内容缺失:大部分业务日志被写入控制台,而不是本地日志或在线日志;个别重要业务使用埋点日志,但仍可能存在内容不足和 t+1 不及时问题。

    • 本地日志定位问题能力有限本地 TLog 日志有较为详细的集团二方 SDK 日志,但缺失设备基础信息、业务日志、用户行为日志等未知异常问题,如视频绿屏等,无控制台 logcat 日志日志规范不完善,日志查看效率低

    • 本地日志回捞困难用户主动反馈时,没有触发本地日志上报闲鱼属于交易 App,用户不会长时间在线,在线命令推送成功率低命令推送在后台没有缓存机制

    • 反馈问题和线上实际情况存在偏差闲鱼反馈入口较深,相比闲鱼上亿用户基数,反馈占比低,存在线上有问题但无反馈的情况

    舆情治理方案整体设计

    基于现状问题,重新梳理和补充的舆情治理体系如下图:

    基于现状问题,重新梳理和补充的舆情治理体系如下图:

    image

    线上舆情问题治理体系

    下面会重点展开讲述的内容:

    • 如何提升本地日志定位能力

    • 补充线上卡顿监测能力

    • 补充主动发现问题能力

    提升本地日志定位能力

    本地控制台日志补充

    治理前期,大量业务日志进入了控制台日志,即便治理后将大量日志转入 tlog 日志,仍有部分日志流入控制台,如 Android Maven 引入独立模块和 Flutter 插件包模块。此外,部分未知异常问题,如视频绿屏、黑屏等,logcat 日志也提供了定位的可能性。

    Android Log 模块提供了多种日志缓存类型,见 Android logging,可通过 logcat 命令获取对应类型的日志。这里,我们在用户反馈的时候,分别将 LOG_ID_MAIN、LOG_ID_EVENTS 和 LOG_ID_CRASH 类型 logcat 读取并写入到本地文件,而后将 logcat 日志同 tlog 文件一起打包通过 AUS 上传至 OSS。

    // LOG_ID_MAIN 主应用程序log,-t 设置日志上限 20000adb logcat -d -v threadtime -t 20000// LOG_ID_EVENTS 系统事件信息adb logcat -d -b events -v threadtime -t 6666// LOG_ID_CRASH 应用程序 crash 日志adb logcat -d -b crash -v threadtime -t 6666

    image

    logcat.txt 内容

    本地日志回捞能力

    前面提到,由于在线命令推送成功率低且后台无命令缓存机制,所以闲鱼 App 本地日志回捞困难。为解决日志难以获取问题,舆情治理体系中设计了多种日志回捞策略,见下图所示。

    image

    本地日志回捞策略

    image

    本地日志下载查看流程

    • 为提升用户主动反馈触发的日志上传成功率,使用 AUS 上传日志打包文件至 OSS 平台,同时将 url 写入反馈内容(打包和上传若超出5秒则无法写入反馈内容)和阿里云 SLS 实时日志平台;

    • 为提升研发下载本地日志的效率,使用 TLog SDK 上传至 TLog 平台,其中 50% 以上能上传成功。

    线上卡顿/ANR检测能力

    线上用户反馈 ANR 并给出截图证明,因为没有卡顿日志,难以定位问题。

    image

    线上用户反馈黑屏,无有效日志难以定位问题

    页面卡死的另一种表现

    技术方案现状

    在闲鱼 App 的混合工程场景,依托 Emas 平台已实现 iOS 端卡顿检测,Flutter 端卡顿检测方案查看 Flutter卡顿问题的监控与思考,这节主要讲述 Android 端线上卡顿/ANR 检测。

    在线下场景,Android 端卡顿/ANR 检测手段已经很成熟,普通卡顿检测方案有 BlockCanary,ANR 检测可通过 adb bugreport 查看 traces.txt 文件得到。然而在线上环境,以上卡顿检测方案就存在一定问题。

    traces.txt 文件权限问题

    在线上场景,为了监听识别是否发生 ANR 以及读取 ANR 内容,APP 需要监听 traces.txt 文件变化,并尝试读取 traces.txt 文件内容。监听文件的方案,在 Android 6.0 及以后存在权限问题,大部分场景无法检测到 ANR

    • 无法访问 /data/anr/traces.txt 文件

    • 无法读取有效系统属性 dalvik.vm.stack-trace-file

    如以下代码执行在红米手机 Android 11 上运行,mSystemTraceFilePath 为 "",mSystemTraceFile 的路径为 "/"

    File mSystemTraceFile;...this.mSystemTraceFilePath = "/data/anr/traces.txt";this.mSystemTraceFile = new File(this.mSystemTraceFilePath);if (!this.mSystemTraceFile.exists()) {
        String propSystemTraceFilePath = SystemPropertiesUtils.get("dalvik.vm.stack-trace-file");
        ...
        this.mSystemTraceFile = new File(propSystemTraceFilePath);
        ...}...

    BlockCanary 检测原理和性能问题

    核心原理

    image

    BlockCanary 检测 500ms 卡顿

    BlockCanary 的核心原理是,设置 UI 线程的 Looper.mLogging 字段,主线程每次处理消息均会执行 print 方法。

    public void start() {
        if (!mMonitorStarted) {
            mMonitorStarted = true;
            Looper.getMainLooper().setMessageLogging(mBlockCanaryCore.monitor);
        }}

    BlockCanary.java

    public void setMessageLogging(@Nullable Printer printer) {
        mLogging = printer;}public static void loop() {
        ...
        for (;;) {
            ...
            // This must be in a local variable, in case a UI event sets the logger
            final Printer logging = me.mLogging;
            if (logging != null) {
                logging.println(">>>>> Dispatching to " + msg.target + " " +
                        msg.callback + ": " + msg.what);
            }
            ...
        }}

    Looper.java

    在 print 方法中时,触发 StackSampler 工作,即取消上一次异步线程延迟任务,重新触发一次延迟任务,延迟时间为 BlockThreshold * 0.8f (假设要检测 500ms 以上的卡顿堆栈,则延迟时间为 400ms)。若 UI Looper 任务发生卡顿(>BlockThreshold),则延迟任务被执行,且在卡顿期间的获取主线程堆栈信息,之后在下一次 print 方法被执行的时候,若确认发生卡顿,则可把主线程堆栈信息当做卡顿堆栈记录上报。

    @Overridepublic void println(String x) {
        ...
        if (!mPrintingStarted) {
            mStartTimestamp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mStartThreadTimestamp = SystemClock.currentThreadTimeMillis();
            mPrintingStarted = true;
            startDump();
        } else {
            final long end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mPrintingStarted = false;
            if (isBlock(endTime)) {
                notifyBlockEvent(endTime);
            }
            stopDump();
        }}

    LooperMonitor.java

    性能问题

    在线上环境,大部分场景下并不会发生卡顿,但卡顿检测 SDK 会一直执行。可以发现 app 每一帧时间(16.6ms),UI Looper 中的任务会执行多次,最终产生大量的无效字符串拼接操作大量小对象碎片。特别的,在线上低端机或者 cpu 负载较高的场景下,app 性能会因此降级,影响用户体感。

    logging.println(">>>>> Dispatching to " + msg.target + " " +
                        msg.callback + ": " + msg.what);

    卡顿检测方案

    方案设计

    针对 traces.txt 读取权限问题,可通过检测主线程 5s 卡顿当做 anr。针对 BlockCanary 线上使用的性能问题,为降低延迟任务取消和触发频率,同时避免字符串对象频繁创建问题,必须放弃 Looper.mLogging 的方案。重新思考为什么可以通过设置 Looper.mLogging 检测卡顿?其满足 2 个条件:

    • 若主线程方法执行发生卡顿,则 Looper Task 执行时长变长

    • 可通过 Looper.mLogging 监听每个 Task 执行时长

    闲鱼线上使用 Android 帧回调代替 Looper Task 方案,同时满足以上 2 个条件:

    • 若主线程方法执行发生卡顿,则帧回调间隔时长变长

    • 可通过注册帧回调监听每帧时长

    此外,为避免 BlockCanary 方案延迟任务触发和取消的频率过高的问题,仅在帧回调处记录时间戳,不再取消延迟任务,但在延迟任务执行时判断是否发生卡顿,同时记录主线程堆栈。

    假设 500ms 以上为卡顿,整体方案流程图如下:

    • 无卡顿场景

    • 卡顿场景

    • 仅在频繁触发的帧回调处,记录时间戳,无性能消耗

    • 避免延迟任务触发和取消的频率过高的问题,500ms(卡顿阈值) 最多执行 2 次延迟任务

    • 不再取消延迟任务

    • 在任务执行时,判断当前时间和上一帧时间戳时间差。仅在发生卡顿时,dump 主线程堆栈

    定义 5s 以上卡顿为 ANR,为检测 ANR,同样通过 500ms 卡顿检测,并做卡顿堆栈聚合,当连续发生卡顿大于 5s 且堆栈信息不变,则认为发生 ANR。发生 ANR 时,记录当前设备 CPU 负载等信息。

    检测效果

    闲鱼首页卡片点击事件中故意制造 500ms 和 5s 卡顿查看卡顿检测结果。

    // CardView61801.javaprivate void doOnClick(String redirectUrl, Map<String, String> trackParams) {
        if (null == mCardBean) return;
    
        try {
            Thread.sleep(500);
            // Thread.sleep(5000);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查看检测结果

    • Sleep 500ms

    • Sleep 5s

    小结

    以上是闲鱼 Android 线上卡顿检测方案,线上已经运行超过 3 个版本,通过日志可发现用户反馈卡死、无反应、闪退、黑屏等现象都有可能是 ANR 造成。整体方案有以下特点:

    • 线上卡顿检测无性能问题

    • 以 5s 以上卡顿当做 ANR

    • 相比 BlockCanary Looper Task 在 0.8*卡顿阈值 时获取卡顿堆栈,本方案 500ms 卡顿检测有更高概率获取错误堆栈。但通过连续卡顿堆栈比对,可确保 5s 卡顿堆栈的准确性。而 500ms 卡顿通过线上统计提升准确性若业务需要,必须提升 500ms 单次卡顿堆栈准确率,可简单修改方案:判断大于 250ms 获取一次卡顿堆栈,2 次连续相同卡顿堆栈且卡顿时长大于 500ms 作为最终卡顿判断

    主动发现问题能力

    由于闲鱼 App 反馈入口较深,因此相比上亿用户而言,每日技术舆情反馈量占比偏低,以此可知技术舆情反馈量并不能准确反应线上质量情况。为此,我们通过监控埋点构建线上关键舆情问题和基础性能大盘,同时通过监控大盘主动发现线上重点待解决问题,加速线上舆情收敛速度和质量提升,流程图如下所示。

    image

    主动发现问题流程图

    监控大盘

    image

    主动发现问题大盘示例

    • 业务舆情问题大盘

    • 通过统计一段时间的舆情问题,得到关键舆情问题,以此添加监控埋点并构建线上报表。通过大盘数据得到线上问题发生量和重要归因,通过重点解决排名前几的归因,达到舆情问题快速收敛的目的。

    • 基础问题

    • 除了 Crash、Flutter异常、性能等线上大盘,我们构建了 5s 卡顿监控、网络请求失败、慢请求、错误 toast 等基础监控大盘。

    监控问题定位

    基于大盘发现了问题,需要获取对应日志来定位问题,但问题对应的用户很可能并不会反馈舆情或反馈内容不是该问题,为此我们构建了实时日志查询以及本地日志批量回捞能力。

    实时日志查询平台

    image

    自建舆情追踪平台

    针对关键监控问题,客户端增加对应的 SLS 实时日志,在自建舆情追踪平台获取用户的在线日志。平台支持用户名和时间查询,同时支持用户行为、用户异常、舆情日志类型的组合查询。

    本地日志批量回捞能力

    在线日志难以避免日志内容不足的问题,如基础日志、其他关键模块日志等,然而单个用户的本地日志回捞成功很低(原因见上文内容),为此构建舆情日志回捞平台,通过批量回捞的方式确保能获取到舆情问题某个用户的本地全量日志。

    • 输入舆情 IssueName 查询用户 id

    • 批量回捞结果查询

    总结和展望

    经过治理,整体线上技术类舆情占比从 10.5% 降低至 4.7%;基于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重点问题,每日上传图片失败数从 10W+ 次降低至小于 7K+ 次,其他数据不再罗列。

    初步建立的闲鱼舆情治理体系如下所示:

    • 日志类型:本地日志和在线日志;

    • 在线日志:实时在线 SLS 日志,用户行为日志,埋点(t+1)日志,高可用 SDK 日志(崩溃异常、白屏、性能);

    • 日志查询:提供日志规范和日志过滤文档提供查询效率;

    • 日志内容:基础日志和业务日志;

    • 基础日志:logcat 日志,卡顿/ANR日志,高可用 SDK 日志(crash、异常等),设备信息、账号信息等;

    • 日志回捞:反馈时主动上传(TLog平台和OSS平台),在线命令回捞(含TLog平台回捞,自建消息通道回捞);

    • 问题发现:用户反馈问题和主动发现问题

    • 反馈入口:普通客服反馈和灰度截屏反馈特别的,MIUI 系统下的截屏事件可监听广播 miui.intent.TAKE_SCREENSHOT

    此外,未来仍有很大的演进空间如下:

    • 日志可视化日志语义化描述展示用户行为、内存、CPU、流量等可视化闲鱼用户本地日志手动解析后的内存可视化举例

    • 日志智能解析关键日志和历史问题关联形成知识库

    • 关键日志反向回捞用户日志类似主动发现问题场景中的回捞能力,可根据配置下发或其他关键在线日志回捞用户日志

    • 日志关联聚合查询基于用户和时间,聚合服务端、前端、客户端日志,聚合多种在线和本地日志。

    作者:闲鱼技术——云从


    阿里云云栖号


    ]]>
    继AWS Nitro和阿里云神龙,京东造起了“京刚”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一直以来,虚拟化是云计算领域的核心技术,其特色在于传统物理机虽性能强大但部署不便且难扩展,而虚拟化则以软件技术将硬件做资源切分,从而实现云计算所谓的“弹性、共享”等优点,在成本、效率上表现不俗。

    然而,随着数据洪流不断涌现,云市场教育逐步拓深,大客户把自己的业务搬到云上,对核心数据库的安全、隔离有硬性指标要求,对高性能也有要求,开始对传统虚拟化提出更多渴望。

    这种现实情况下,生产一个既兼具物理机的性能同时又能提供虚拟机体验的产品就势在必行了。

    不过,这种产品必须依托的是软硬一体的虚拟化架构。在云计算领域,目前AWS已经推出Nitro架构,阿里云也已推出神龙架构(X-Dragon),二者均对虚拟化做了很好的底层创新。

    发动虚拟化架构的“奇袭”

    在云计算领域,一直存在一种说法:只有电商公司才能把云做好,这是因为天生的应对流量洪峰的基因所在。

    尽管目前微软、谷歌以及腾讯等已经在云上做出了不错的成绩,但是AWS和阿里云的成功似乎侧面验证了这句话的合理性。

    眼下,巨头京东正撕去自己电商公司的标签,坚决走上技术转型的道路。作为其技术输出窗口的京东云,默默研发硬核实力,构筑核心技术护城河。

    近日,经历架构调整和品牌整合,京东科技旗下品牌京东云正式发布自研软硬一体虚拟化架构—京刚,并声称“全面支撑第四代计算产品”。以此同时,京东云还推出了高性价比的第四代云主机。

    这一重磅问世,意味着电商巨头云在“自研虚拟化架构”这同一赛道合流。业界注意到,“软硬一体”和“自研”,成为了京刚架构的最大特色,也是其最大赢面。

    如何理解“软硬一体”?

    雷锋网了解到,虚拟化技术是云计算最核心的技术,海量服务器需要通过虚拟化的技术形成大的资源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京刚架构与传统计算架构相比,打破了物理机和虚拟机的隔阂,既保留了物理机的性能优势,又具备虚拟机的弹性资源优势,秒级交付的特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大中型企业高性能弹性计算需求。

    “自研”能力上,京刚核心功能模块全部源自京东云自研虚拟化技术,实现了专有场景芯片自主研发技术的突破。京刚智能芯片的核心能力在于,实现使用硬件替代软件完成核心虚拟化工作。

    性能“跨界”,Nitro、神龙、京刚怎么做?

    一般而言,实现“软件的硬件化处理”,是将这个硬件做成一个网卡,插在卡槽上,硬件层面还有一个层做在Bios之上,操作系统之下,负责硬件资源的切分。云主机的性能扩展不需要占用CPU资源,显著提升性能的可扩展性。

    这种方式为传统企业应用上云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

    2017年, Amazon EC2 的研发负责人Peter DeSantis首次宣布 AWS 在 EC2 架构的新演进——Nitro 系统架构,这次重磅发布让外界看到了这家巨头的新选择。在 Nitro 系统架构中,网络、存储、安全管理及监控都从传统实例中解耦,被迁移到专属硬件中,这些功能都将模块化、微服务化,使其能够快速迁移并且随时能够根据新的需求而演进。

    阿里云的神龙架构是通过一个PCIe的MoC卡(实际是一个包含CPU、内存、磁盘、智能网卡的系统)把Hypervisor、带外管理功能都卸载到这个卡上。MoC卡对外可以连接EBS存储和VPC网络,通过virtio(一种半虚拟化的设备抽象接口规范)访问IO设备,实现裸金属和虚拟化同样的扩展和管理功能,和现有云环境可以通过私有接口或Open API无缝集成。

    京东云的技术专家告诉雷锋网:京东云自 2019 年推出裸金属云主机后,一直紧跟服务器行业软硬件技术的革新。通过京刚智能芯片实现网络和存储数据的高速转发和所有管理控制逻辑,并通过芯片加速引擎,将存储、网络及所有管控面的功能都下沉到芯片中。

    具体来看,京刚智能芯片卸载网络转发和存储IO功能,让硬件性能不受损,支持了业界标准的SRIOV虚拟化技术,保证设备虚拟化无开销;此外实现了云原生的Virtio-Net和Virtio-Blk设备模型,兼容性更好;同时芯片级的硬件隔离技术,更加安全可靠。

    而自主研发的智能网卡,则是基于英特尔® C5000X-PL 和英特尔® 至强® D芯片,全面利用英特尔®FPGA的可编程能力,能够大幅提高端口速度,提升网卡的业务灵活性,通过 FPGA 和至强 D 芯片协同来定制并优化网络负载。

    “总体而言,京刚是京东云第三代虚拟化技术的典型代表,它为云而生,全面支持云主机、裸金属、容器。”京东云技术专家表示,目前,京刚架构已经成功应用于京东618、京东健康疫苗预约与核酸检测等业务场景,解决高峰值的性能瓶颈问题。

    2020年京东618,京东平台累计下单金额超2692亿元,创下新高。面对数百亿访问流量、每秒数百万次的高并发请求,数十亿的实时消息推送,承载京东集团核心业务系统的京东云,顺利实现几百个上下游系统的精准协同,100%订单云上完成,全天核心服务不降级、零重大事故。支撑这一世界级挑战场景的,正是基于京刚架构高弹性、高稳定和高性能云主机。

    从自研芯片、智能网卡,到自研软硬一体虚拟化架构,京东云京刚打通了芯片、软件与硬件的割裂,实现了更好的协同,通过计算架构的升级解决了性能损耗这一IT系统的难题,未来将在更多业务场景中提供媲美物理机的性能。

    当然,从电商场景走向更广泛的业务领域,是云厂商的宿命。当前,数字化转型依然是最大背景,“数字中国”的目标在2021年的两会中继续得到重申,政府、金融、能源等行业用户将业务转移云上,这个长途中,我们势必会遭遇5G和AI、IoT所带来的数据洪流。而对性能更强的虚拟化平台、云主机产品的青睐也在得到验证,核心业务、敏感业务的上云需求正在被满足,云的优越性越来越走向大众共识。


    ]]>
    大数据与云计算深度融合的趋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随着整个IT生态的进一步发展,在2021年,IT从业人员对大数据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普遍的共识,就是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进一步深度融合的趋势,即大数据拥抱云计算,走向云原生化。

    随着整个IT生态的进一步发展,在2021年,IT从业人员对大数据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普遍的共识,就是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进一步深度融合的趋势,即大数据拥抱云计算,走向云原生化。

    明哥在这里,跟大家一起看下,大数据与云计算的深度融合的趋势下,深度融合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大数据与云计算的深度融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应用方的大数据平台上云:使用大数据技术的业务应用建设方,不再自建数据中心,而是将大数据平台搬到了云上,有的是在云厂商的 IaaS 层上自建大数据平台(现在以这种方式在云上使用大数据的案例已经比较少了),有的直接使用云厂商提供的 PaaS 层大数据相关产品(aws 的 emr,阿里云的 e-MapReduce等),有的甚至直接使用云厂商推出的 SaaS层大数据相关产品(aws的redshift, 阿里云的maxcompute等)。现在“上云”有一点趋势需要强调下,就是大家都很重视不 vendor-lockin,底层的云可能是多个公有云和私有的的融合的 hybrid-cloud;

    二是云计算厂商在不断推出自己基于大数据的各种增值服务:为了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以进一步巩固/拓宽自己的市场地位,各大云厂商也在积极推出自己整合的大数据相关产品,有最基础的 s3/oss, emr/e-mapreduce,有上文的aws redshift, 阿里云的maxcompute,除此之外,还有各种云上数据库,云上 serverless 形态的各种大数据服务等等,这个名单还在不断增长中,以下截图可见一斑:

    三是各传统大数据厂商已经转向依托云来提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如 elastic 很早就开始基于云交付自己的elk 技术栈了,如databricks的大数据平台和产品一直都是基于云来向客户提供服务的(可以对接aws, gcp, azure等云平台),如 cloudera 不断探索改变自己的商业模式(从大数据三驾马车的辉煌期,到业绩下滑下的和 hortorworks的合并,再到主动改变商业模式基于云来交付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甚至数据中心版的大数据平台都改名为了 cdp private cloud base);

    四是各个具体的大数据组件都在主动改变自身架构,积极向云原生靠拢以“云化”:从理念层面讲,大数据已经从最早的强调“数据本地性”和“移动数据不如移动计算”的理念,演进到了现在的强调“存储计算分离”的理念。各个新推出的组件和框架主动拥抱云原生,如pulsa,TiDB等都是依托于存储计算分离的云原生架构; 各个传统的组件虽然有历史包袱,也在不断求新求变,如flink/spark都深度整合支持了kubernetes集群模式;如kafka也在不断探索如花云化:包括完全去掉zookeeper依赖,包括Rebalance Protocol的 Static Membership等;正如古语所言,“顺则昌不顺则亡”,一些不适应云原生架构的技术组件,其市场正在不断萎缩,如很多场景下,kubernetes都替代了yarn, 对象存储oss/s3等也在替代hdfs (我们也注意到了apache 社区推出的Ozone,该组件在对象存储的基础上,也融合推出了文件系统api,该组件的背后有很多原hdfs社区的committer在贡献代码,在cloudera的cdp平台中也内嵌支持了该组件)。下图展示了flink/spark跟kubernetes的深度整合:(注意不是简单的使用k8s operator将spark/flink作业运行在k8s集群中,而是native的深度的整合)

    参考链接

    http://spark.apache.org/docs/latest/running-on-kubernetes.html

    https://ci.apache.org/projects/flink/flink-docs-release-1.12/deployment/resource-providers/native_kubernetes.html

    https://aws.amazon.com/

    https://www.confluent.io/blog/kafka-rebalance-protocol-static-membership/


    ]]>
    推动国家数字经济转型,公有云及智能汽车大有可为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向第二个100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步之年。我国科技发展在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基础上,2035年要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放眼新时代,科技创新正迎来广阔新机遇!

    据了解,在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一词出现了43次之多,而“科技创新”则出现了9次,可见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2021年两会:“十四五”强调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深入谋划推进“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并具体提出继续发展工业互联网,丰富5G网络应用场景,运用好“互联网+”推进新业态新模式等要求。

    在“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中,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强调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

    随着“互联网+”不断深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从新词到热词,在2015-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持续“上榜”,热度不减,印证了这些新兴细分行业的崛起之势。

    从“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中,明确强调了科技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地位。在“十四五”规划中,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同时,规划还强调加强产业链自主可控,一方面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打造新兴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服务型制造,另一方面要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发展先进适用技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

    华西证券认为,2021年地方两会则与此前的全国两会一脉相承,普遍将前沿技术研发、新兴产业扶持列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也从侧面指引本次全国两会中的科技规划。“十三五”期间,计算机领域的产业扶持政策频频出台,一方面引导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内生需求平稳释放,另一方面也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驱动产业的国产化变革。两方面因素共振,计算机公司走过渐次繁荣的五年发展期。

    而“十四五”新周期中,判断5G与云大物智将加速融合,AIoT生态全面铺开,计算机公司将进一步融入各行各业,加速推动国家数字经济转型,并迎来新的黄金五年。

    “十四五”规划之下,科技创新带来哪些投资机遇?

    “十四五”规划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有望基于我国5G技术优势,进一步加快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建设,促进计算机领域的产业中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等细分领域加速与5G融合,进而推动国家数字经济转型,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投资机遇也将在这加速融合过程中生成。就拿云计算及人工智能两大领域来讲。

    云计算是我国数字经济转型的技术支撑和基础设施。数字信息经济的五大支柱(即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是国家“新基建”的技术支撑和基础设施。

    云基础设施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SaaS(软件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IaaS(基础架构即服务)。其中,SaaS作为云基础设施中,拥有信息化软件的是服务属性,可满足各行业应用需求,市场规模巨大。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公有云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68亿元,相比2018年增长42%,预计2019-2022年仍将处于高增长阶段,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731亿元;私有云市场规模达644亿元,较2017年增长23%,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增长,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72亿元。

    据Wind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云计算板块中包括用友网络(600588-SH)、金山办公(688111-SH)、深信服(300454-SZ)在内64家企业。

    而人工智能与5G深度融合,将孕育出一个庞大的智能汽车市场。据华西证券研究报告指,汽车产业是我国经济的核心支柱产业之一,智能汽车有助于拉动汽车产业升级,继而实现保就业、稳增长等宏观政策目标,中央因此始终予以高度重视。

    2020年2月24日,发改委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同时,实现L3规模化生产,L4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车用无线通信网络(LTE-V2X)实现区域覆盖,新一代车用无线通信网络(5G-V2X)在部分城市、高速公路逐步开展应用。2020年3月4日,中央再次强调加快新基建的进度,其中智能汽车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新基建核心相关产业之一。

    2020年3月10日,工信部公示《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推荐性国家标准报批稿,拟于2021年1月1日开始实施,标志着我国将正式拥有独立的分级标准。重磅政策利好持续催化下,判断智能汽车产业升级已经蓄势待发。

    目前,我国智能汽车产业空间巨大,万亿市场即将释放。2019年我国汽车产量为2,572万辆、销量为2577万辆,整体保有量则为2.6亿辆,在全球市场的占比超过20%,一旦智能汽车场景全面铺开,将带来巨大产值空间。根据《中国联通车联网白皮书》的数据,仅考虑智能汽车核心的车联网市场规模,2020年全球车联网市场规模达到6,600亿元,我国车联网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到2025年,全球车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7万亿元,我国车联网市场规模将接近万亿元,届时占比将超过50%。

    据Wind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涉及智能汽车领域的包括万集科技(300552-SZ)、汇顶科技(603160-SH)、中科创达(300496-SZ)及高德红外(002414-SZ)在内的49家企业(以智能汽车指数成份股为主)。

    尾语: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成为今年两会及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内容,在政策持续支持下,我国数字信息经济的五大支柱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及人工智能发展空间将非常广阔,相关产业及参与者将持续受益。

    作者|从心

    编辑|mila


    ]]>
    如何通过 Serverless 提高 Java 微服务治理效率?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简介: 在业务初期,因人手有限,想要快速开发并上线产品,很多团队使用单体的架构来开发。但是随着公司的发展,会不断往系统里面添加新的业务功能,系统越来越庞大,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也会加入到开发团队,代码库也会增速的膨胀,慢慢的单体应用变得越来越臃肿,可维护性和灵活性逐渐降低,维护成本越来越高。

    image

    微服务治理面临的挑战

    在业务初期,因人手有限,想要快速开发并上线产品,很多团队使用单体的架构来开发。但是随着公司的发展,会不断往系统里面添加新的业务功能,系统越来越庞大,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也会加入到开发团队,代码库也会增速的膨胀,慢慢的单体应用变得越来越臃肿,可维护性和灵活性逐渐降低,维护成本越来越高。

    image

    这个时候很多团队会把单体应用架构改为微服务的架构,解决单体应用的问题。但随着微服务越来越多,运维投入会越来越大,需要保证几十甚至几百个服务正常运行与协作,这给运维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下面从软件生命周期的角度来分析这些挑战:

    • 开发测试态如何实现开发、测试、线上环境隔离?如何快速调试本地变更?如何快速部署本地变更?

    • 发布态如何设计服务发布策略?如何无损下线旧版本服务?如何实现对新版本服务灰 度测试?

    • 运行态线上问题如何排查?有什么工具可以利用呢?对于服务质量差的节点如何处理?对于完全不工作的实例我们如何恢复?

    面对以上问题,Serverless 应用引擎在这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Serverless 应用引擎

    image

    如上图所示,Serverless 应用引擎(SAE)基于神龙 + ECI + VPC + SLB + NAS 等 IaaS 资源,构建了一个 Kubernetes 集群,在此之上提供了应用管理和微服务治理的一些能力。它可以针对不同应用类型进行托管,比如 Spring Cloud 应用、Dubbo 应用、HSF 应用、Web 应用和多语言应用。并且支持 Cloudtoolkit 插件、云效 RDC / Jenkins 等开发者工具。在 Serverless 应用引擎上,零代码改造就可以把 Java 微服务的应用迁移到 Serverless。

    总的来说,Serverless 应用引擎能够提供成本更优、效率更高的一站式应用托管方案,零门槛、零改造、零容器基础,即可享受 Serverless + K8s + 微服务带来的技术红利。

    微服务治理实践

    1. 开发态实践

    1)多环境管理

    image

    • 多租户共有一个注册中心,通过不同的租户对流量进行隔离;更进一步可以通过网络 VPC 进行环境隔离;

    • 提供环境级别的运维操作,比如一键停止和拉起整个环境的功能;

    • 提供环境级别的配置管理;

    • 提供环境级别的网关路由流量管理。

    2)云端联调

    Serverless 应用引擎(SAE)基于 Alibaba CloudToolkit 插件+ 跳板机可以实现:

    • 本地服务订阅并注册到云端 SAE 内置的注册中心;

    • 本地服务可以和云端 SAE 服务互相调用。

    image

    如上图所示,在实现的时候用户需要有一个 ECS 代理服务器,实际注册的是 ECS 代理服务器到 SAE 的注册中心,IDEA 在安装 Cloudtoolkit 插件以后,在启动进程时,会在本地拉起一个通道服务,这个通道服务会连上 ECS 代理服务器,本地所有的请求都会转到 ECS 代理服务器上,云端对服务的调用也会通过 ECS 代理转到本地,这样就可以以最新的代码在本地断点调试,这就是云端联调的实现。

    3)构建快速开发体系

    image

    代码在本地完成联调以后,要能快速地通过 Maven 插件和 IDEA-plugin,可以很快地一键部署到云端的开发环境。

    2. 发布态实践

    1)应用发布三板斧

    image

    [图片上传失败...(image-5d6cf0-1615351253859)]

    • 可灰度:应用在发布的过程中,运维平台一定要有发布策略,包括单批、分批、金丝雀等发布策略;同时还要支持流量的灰度;批次间也要允许自动/手动任选。

    • 可观测:发布过程可监控,白屏化实时查看发布的日志和结果,及时定位问题。

    • 可回滚:允许人工介入控制发布流程:异常中止、一键回滚。

    通过这三点可以让应用发布做到可灰度、可观测、可回滚。

    2)微服务无损下线

    在版本更换的过程中,SAE 是如何保证旧版本的微服务流量可以无损地下线掉?

    image

    上图是微服务注册和发行的整个流程,图中有服务消费者和服务提供者,服务提供者分别有 B1、B2 两台实例,服务消费者分别有 A1、A2 两台实例。

    B1、B2 把自己注册到注册中心,消费者从注册中心刷新服务列表,发现服务提供者 B1、B2,正常情况下,消费者开始调用 B1 或者 B2,服务提供者 B 需要发布新版本,先对其中一个节点进行操作,如 B1,首先停止 Java 进程,服务停止过程又分为主动销毁和被动销毁,主动销毁是准实时的,被动销毁的时间由不同的注册中心决定,最差的情况可能需要一分钟。

    如果应用是正常停止,Spring Cloud 和 Dubbo 框架的 ShutdownHook 能正常被执行,这一步的耗时基本上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如果应用是非正常停止,比如说直接 Kill-9 的一个停止,或者是 Docker 镜像构建的时候,Java 进程不是一号进程,且没有把 Kill 信号传递给应用的话,那么服务提供者不会主动去注销节点,它会等待注册中心去发现、被动地去感知服务下线的过程。

    当微服务注册中心感知到服务下线以后,会通知服务消费者其中一个服务节点已下线,这里有两种方式:注册中心的推送和消费者的轮巡。注册中心刷新服务列表,感知到提供者已经下线一个节点,这一步对于 Dubbo 框架来说不存在,但对于 Spring Cloud 来说,它最差的刷新时间是 30 秒。等消费者的服务列表更新以后,就不再调用下线节点 B。从第 2 步到第 6 步的过程中,注册中心如果是 Eureka,最差的情况需要消耗两分钟;如果是 Nacos,最差的情况需要消耗 50 秒。

    在这个时间内请求都有可能出现问题,所以发布的时候会出现各种报错。

    [图片上传失败...(image-5cd6df-1615351253859)]

    经过上面的分析,在传统的发布流程中,客户端有一个服务端调用报错期,这是由于客户端没有及时感知到服务端下线的实例造成的,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服务提供者借助微服务,通知消费者来更新服务提供的列表造成的。

    image

    那能否绕过注册中心,服务提供者直接通知服务消费者?答案是肯定的。SAE 做了两件事情,第一,服务提供者在应用发布前,会主动向服务注册中心注销应用,并将应用标记为已下线状态,将原来停止进程阶段的注销变成了 preStop 阶段注销进程。

    在接收到服务消费者的请求时,首先会正常处理本次请求,并且通知服务消费者此节点已经下线,在此之后消费者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刷新自己的服务列表,在此之后服务消费者就不会再把请求发到服务提供者 B1 的实例上。

    通过上面这个方案,就使得下线感知时间大大缩短,从原来的分钟级别做到准实时的,确保你的应用在下线时能够做到业务无损。

    3)基于标签的灰度发布

    image

    发布策略分为分批发布和灰度发布,如何实现流量的灰度?从上面的架构图中可以看到,在应用发布之前,要配置一个灰度规则,比如按 uid 的取模余值 =20 来作为灰度流量的规则,当应用发布的时候,会对已发布的节点标识为一个灰度的版本,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有流量进来时,微服务网关和消费者都会通过配置中心拿到在治理中心配置的灰度规则。

    消费者的 Agent 也会从注册中心拉取它所依赖的服务的一些信息,当一个流量进到消费者时,会按照灰度规则来做匹配,如果是灰度的流量,它会转化到灰度的机器上;如果是正常流量,它会转到正常的机器上,这是基于标签实现的灰度发布的具体逻辑。

    3. 运行态实践

    1)强大的应用监控 & 诊断能力

    [图片上传失败...(image-2dc5b-1615351253859)]

    运行态的实例,服务的运行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怎么去排查和解决它?

    排查和解决的前提是必须具有强大的应用监控能力和诊断能力,SAE 集成了云产品 ARMS,能够让跑在上面的 Java 微服务看到应用的调用关系拓扑图,可以定位到你的 MySQL 慢服务方法的调用堆栈,进而定位到代码级别的问题。

    比如一个请求响应慢,业务出现问题,它可以定位到是哪个请求、哪个服务、服务的哪行代码出现了问题,这样就能为解决问题带来很多便利。总的来说,就是我们要先有监控报警的能力,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诊断服务运营过程中的问题。

    2)故障隔离和服务恢复

    上面说到我们通过监控、报警来排查、解决遇到的问题,那我们的系统能否主动去做一些事情呢?SAE 作为一个 Serverless 平台,具备很多自运维的能力,下图中有两个场景:

    image

    • 场景 1:某应用运营过程中,某几台机器由于磁盘满或者宿主机资源争抢,导致 load 很高或网络状态差,客户端出现调用超时或者报错。

    面对这种情况,SAE 提供了服务治理能力,即离群摘除,它可以配置,当网络超时严重或者后端服务 5xx 报错达到一定比例时,可以选择把该节点从消费端服务列表中摘除,从而使得有问题的机器不再响应业务的请求,很好地保证业务的 SLA。

    • 场景 2:某应用运行过程中,因突发流量导致内存耗尽,触发 OOM。

    这种情况下,通过 SAE 这种 Serverless 应用引擎,节点在配置健康检查以后,节点里的容器是可以重新拉起的,可以做到快速对进程进行恢复。

    3)精准容量+限流降级+极致弹性

    [图片上传失败...(image-d27397-1615351253859)]

    基于 Serverless Paas 平台 SAE 和其他产品的互动,来达到整个运维态的闭环。

    用户在使用的时候,可以运用 PTS 压测工具构造场景,然后得出来一些阈值。比如可以对流量高峰所需要消耗的资源进行预估,这时就可以根据这些阈值设计弹性策略。当业务系统达到请求比例时,就可以按照所设置的弹性策略来扩缩容自己的机器。

    扩缩容在时间上,有可能还跟不上处理大批量的请求,这时可以通过和 AHAS 的互动,配置限流降级的能力。当有突发大流量时,首先可以用 AHAS 的能力把一些流量挡在门外,然后同时触发 SAE 上应用的扩容策略去扩容实例,当这些实例扩容完成之后,整个机器的平均负载会下降,流量又重新放进来。从突发大流量到限流降级再到扩容,最后到流量达到正常状态,这就是“精准容量+限流降级+极致弹性”的最佳实践模型。

    总结

    本文首先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阐述微服务在开发、发布和运行态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再介绍如何通过 Serverless 产品和其他产品的互动,从而实现精准流量、限流降级和极致弹性。

    • 开发测试态通过注册中心多租户和网络环境的隔离,并提供环境级别的能力;通过云端联调技术来快速调式本地变更;如果 IDE 插件快速部署本地变更。

    • 发布态运维平台针对应用发布需要具备可灰度、可观测、 可回滚;通过 MSE agent 能力实现服务无损下线;通过标签路由提供了线上流量灰度测试的能力。

    • 运行态建立强大应用监控和诊断能力;对服务质量差的节点具备离群摘除能力;对已经不工作的实例通过配置健康检查能够做到实例重启恢复业务;提供了精准容量+限流降级+极致弹性模型。

    作者简介

    王科怀,花名:行松,阿里云 SAE 技术研发,负责 SAE 产品 Runtime 层技术架构设计,专注于微服务、Serverless、应用托管领域,基于云原生技术持续打造新一代应用托管平台。


    阿里云云栖号


    ]]>
    稳定性保障6步走:高可用系统大促作战指南!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简介: 年年有大促,大家对于大促稳定性保障这个词都不陌生,业务场景尽管各不相同,“套路”往往殊路同归,全链路压测、容量评估、限流、紧急预案等,来来去去总少不了那么几板斧。跳出这些“套路”,回到问题的本质,我们为什么要按照这些策略来做?除了口口相传的历史经验,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又有什么理论依据?

    image

    一 、前言

    年年有大促,大家对于大促稳定性保障这个词都不陌生,业务场景尽管各不相同,“套路”往往殊路同归,全链路压测、容量评估、限流、紧急预案等,来来去去总少不了那么几板斧。

    跳出这些“套路”,回到问题的本质,我们为什么要按照这些策略来做?

    除了口口相传的历史经验,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又有什么理论依据?

    二 、怎样的系统算是稳定?

    首先回答另一个问题,怎样的系统算是稳定的?

    Google SRE中(SRE三部曲[1])有一个层级模型来描述系统可靠性基础和高层次需求(Dickerson's Hierarchy of Service Reliability),如下图:

    [图片上传失败...(image-15f693-1615355692412)]

    该模型由Google SRE工程师Mikey Dickerson在2013年提出,将系统稳定性需求按照基础程度进行了不同层次的体系化区分,形成稳定性标准金字塔模型。

    金字塔的底座是监控(Monitoring),这是一个系统对于稳定性最基础的要求,缺少监控的系统,如同蒙上眼睛狂奔的野马,无从谈及可控性,更遑论稳定性。更上层是应急响应(Incident Response),从一个问题被监控发现到最终解决,这期间的耗时直接取决于应急响应机制的成熟度。合理的应急策略能保证当故障发生时,所有问题能得到有序且妥善的处理,而不是慌乱成一锅粥。事后总结以及根因分析(Postmortem&Root Caue Analysis),即我们平时谈到的“复盘”,虽然很多人都不太喜欢这项活动,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是避免我们下次犯同样错误的最有效手段,只有当摸清故障的根因以及对应的缺陷,我们才能对症下药,合理进行规避。

    假设一个系统从初次发布后就不再进行更新迭代,做好上述三个方面的工作就能基本满足系统对于稳定性的全部需求。可惜目前基本不会存在这样的系统,大大小小的应用都离不开不断的变更与发布,因此要保证系统在这些迭代中持续稳定,测试和发布管控(Testing&Release procedures)是必不可少的。有效的测试与发布策略能保障系统所有新增变量都处于可控稳定区间内,从而达到整体服务终态稳定。除了代码逻辑更新,迭代同样可能带来业务规模及流量的变化,容量规划(Capacity Planning)则是针对于这方面变化进行的保障策略。现有系统体量是否足够支撑新的流量需求,整体链路上是否存在不对等的薄弱节点,都是容量规划需要考虑的问题。

    位于金字塔模型最顶端的是产品设计(Product)与软件研发(Development),即通过优秀的产品设计与软件设计使系统具备更高的可靠性,构建高可用产品架构体系,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三 、大促稳定性保障方法

    从金字塔模型我们可以看到构建维护一个高可用服务所需要做到的几方面工作,那么问题回到大促稳定性,如何体系化地保障大促期间系统稳定性?

    大促保障实际上针对于特定业务场景的集中稳定性建设工作,相较于日常保障工作,具有高并发流量、短保障周期的特点,对系统性能与保障时间有明确要求(一般为2个月左右)。

    考虑到上述特性,我们如何在短时间内针对大促大流量业务场景对系统稳定性需求进行优化巩固?

    既然时间有限,盲目撒网必然不是最佳策略,需要有针对性地从关键点、薄弱点下手。因此第一步,需要获得全局系统链路现状,包括关键外部依赖、重点业务影响等,找到整体保障的核心关注点。接下来进一步分析大促业务数据,得到除系统本身以外的变量干扰因素。以这两者为基础,集中围绕金字塔模型中系统监控、规划容量、应急响应、测试和复盘等几个方面需求对系统进行针对性集中保障建设,得到最终保障结果。

    至此,基本获得了完整的大促稳定性保障策略方向,按照执行顺序依次是:

    1. 系统链路&业务策略梳理(System & Biz Profiling)

    2. 监控(Monitoring)

    3. 容量规划(Capacity Planning)

    4. 应急响应(Incident Response)

    5. 测试

    6. 事后总结(Testing & Postmortem)

    image

    1、 System & Biz Profiling - 系统链路梳理

    系统链路梳理是所有保障工作的基础,如同对整体应用系统进行一次全面体检,从流量入口开始,按照链路轨迹,逐级分层节点,得到系统全局画像与核心保障点。

    入口梳理盘点

    一个系统往往存在十几个甚至更多流量入口,包含HTTP、RPC、消息等都多种来源。如果无法覆盖所有所有链路,可以从以下三类入口开始进行梳理:

    • 核心重保流量入口用户承诺服务SLI较高,对数据准确性、服务响应时间、可靠度具有明确要求。面向企业级用户

    • 资损事件对应入口关联到公司资金收入或者客户资金收入收费服务

    • 大流量入口系统TPS&QPS TOP5~10该类入口虽然不涉及较高SLI与资损要求,但是流量较高,对整体系统负载有较大影响。

    节点分层判断

    流量入口就如同线团中的线头,挑出线头后就可按照流量轨迹对链路上的节点(HSF\DB\Tair\HBase等一切外部依赖)按照依赖程度、可用性、可靠性进行初级分层区分。

    (1)强弱依赖节点判断

    • 若节点不可用,链路业务逻辑被中断 or 高级别有损(存在一定耐受阈值),则为业务强依赖;反之为弱依赖。

    • 若节点不可用,链路执行逻辑被中断(return error),则为系统强依赖;反之为弱依赖。

    • 若节点不可用,系统性能受影响,则为系统强依赖;反之为弱依赖。按照快速失败设计逻辑,该类节点不应存在,但是在不变更应用代码前提下,如果出现该类节点,应作为强依赖看待。

    • 若节点无感可降级 or 存在业务轻微损伤替换方案,则为弱依赖。

    (2)低可用依赖节点判断

    • 节点服务日常超时严重

    • 节点对应系统资源不足

    (3)高风险节点判断

    • 上次大促后,节点存在大版本系统改造

    • 新上线未经历过大促的节点

    • 节点对应系统是否曾经出现高级别故障

    • 节点故障后存在资损风险

    应产出数据

    完成该项梳理工作后,我们应该产出以下数据:对应业务域所有核心链路分析,技术&业务强依赖、核心上游、下游系统、资损风险应明确标注。

    下图为单条链路分析示例:

    image

    2、 System & Biz Profiling - 业务策略同步

    不同于高可用系统建设体系,大促稳定性保障体系与面向特定业务活动的针对性保障建设,因此,业务策略与数据是我们进行保障前不可或缺的数据。

    一般大促业务数据可分为两类,全局业务形态评估以及应急策略&玩法。

    全局评估

    该类数据从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精准流量评估、峰值预测、大促人力排班等等,一般包含下面几类:

    • 大促业务时长(XX日-XX日)

    • 业务量预估体量(日常X倍)

    • 预估峰值日期

    • 业务场景预估流量分配

    应急策略

    该类数据指相较于往年大促活动,本次大促业务变量,可用于应急响应预案与高风险节点评估等,一般包含下面两类:

    • 特殊业务玩法

    • 应急情况打法策略

    3 、Monitoring - 监控&告警梳理

    目前业界常用的监控手段一般有两种模式,黑盒监控(Black-box monitoring)与白盒监控(White-box monitoring)。黑盒监控面向对象,一般监控正在发生(而非即将发生)的异常,即系统现有故障。而白盒监控主要依赖系统内部指标监控,面向对象的同时也面向原因,可对系统即将面临的异常进行提前预警,也可在异常发生时同步监控下层内部指标,从而定位根本原因。因此大促稳定性保障中,我们一般选择的是白盒监控。

    [图片上传失败...(image-a568a3-1615355692411)]

    站在监控的角度看,我们的系统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三层:业务(Biz)、应用(Application)、系统(System)。系统层为最下层基础,表示操作系统相关状态;应用层为JVM层,涵盖主应用进程与中间件运行状态;业务层为最上层,为业务视角下服务对外运行状态。

    因此进行大促稳定性监控梳理时,可以先脱离现有监控,先从核心、资损链路开始,按照业务、应用(中间件、JVM、DB)、系统三个层次梳理需要哪些监控,再从根据这些索引找到对应的监控告警,如果不存在,则相应补上;如果存在则检查阈值、时间、告警人是否合理。

    监控

    监控系统一般有四项黄金指标:延时(Latency), 错误(Error),流量(Traffic), 饱和度(Situation),各层的关键性监控同样也可以按照这四项指标来进行归类,具体如下:

    image

    表 1

    告警

    是不是每项监控都需要告警?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建议优先设置Biz层告警,因为Biz层我们对外服务最直观业务表现,最贴切用户感受。Application&System层指标主要用于监控,部分关键&高风险指标可设置告警,用于问题排查定位以及故障提前发现。

    对于一项告警,我们一般需要关注级别、阈值、通知人等几个点。

    1)级别

    即当前告警被触发时,问题的严重程度,一般来说有几个衡量点:

    • 是否关联GOC

    • 是否产生严重业务影响

    • 是否产生资损

    2)阈值

    即一项告警的触发条件&时间,需根据具体场景合理制定。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 不可过于迟钝。一个合理的监控体系中,任何异常发生后都应触发相关告警。

    • 不可过于敏感。过于敏感的阈值会造成频繁告警,从而导致响应人员疲劳应对,无法筛选真实异常。若一个告警频繁出现,一般是两个原因:系统设计不合理 or 阈值设置不合理。

    • 若单一指标无法反馈覆盖整体业务场景,可结合多项指标关联构建。

    • 需符合业务波动曲线,不同时段可设置不同条件&通知策略。

    3)通知人&方式

    若为业务指标异常(Biz层告警),通知人应为问题处理人员(开发、运维同学)与业务关注人员(TL、业务同学)的集合,通知方式较为实时,比如电话通知。

    若为应用 & 系统层告警,主要用于定位异常原因,通知人设置问题排查处理人员即可,通知方式可考虑钉钉、短信等低干扰方式。

    除了关联层次,对于不同级别的告警,通知人范围也可适当扩大,尤其是关联GOC故障的告警指标,应适当放宽范围,通知方式也应更为实时直接。

    应产出数据

    完成该项梳理工作后,我们应该产出以下数据:

    • 系统监控模型,格式同表1Biz、Application、System 分别存在哪些待监控点监控点是否已全部存在指标,仍有哪些待补充

    • 系统告警模型列表,需包含以下数据关联监控指标(链接)告警关键级别是否推送GOC是否产生资损是否关联故障是否关联预案

    • 业务指标大盘,包含Biz层重点监控指标数据。

    • 系统&应用指标大盘,包含核心系统关键系统指标,可用于白盒监控定位问题。

    4 、Capacity Planning - 容量规划

    容量规划的本质是追求计算风险最小化和计算成本最小化之间的平衡,只追求任意其一都不是合理的。为了达到这两者的最佳平衡点,需尽量精准计算系统峰值负载流量,再将流量根据单点资源负载上限换算成相应容量,得到最终容量规划模型。

    流量模型评估

    1)入口流量

    对于一次大促,系统峰值入口流量一般由常规业务流量与非常规增量(比如容灾预案&业务营销策略变化带来的流量模型配比变化)叠加拟合而成。

    (a)常规业务流量一般有两类计算方式:

    历史流量算法:该类算法假设当年大促增幅完全符合历史流量模型,根据当前&历年日常流量,计算整体业务体量同比增量模型;然后根据历年大促-日常对比,计算预估流量环比增量模型;最后二者拟合得到最终评估数据。

    由于计算时无需依赖任何业务信息输入,该类算法可用于保障工作初期业务尚未给出业务总量评估时使用,得到初估业务流量。

    业务量-流量转化算法(GMV\DAU\订单量):该类算法一般以业务预估总量(GMV\DAU\订单量)为输入,根据历史大促&日常业务量-流量转化模型(比如经典漏洞模型)换算得到对应子域业务体量评估。

    该种方式强依赖业务总量预估,可在保障工作中后期使用,在初估业务流量基础上纳入业务评估因素考虑。

    (b)非常规增量一般指前台业务营销策略变更或系统应急预案执行后流量模型变化造成的增量流量。例如,NA61机房故障时,流量100%切换到NA62后,带来的增量变化。

    考虑到成本最小化,非常规增量P计算时一般无需与常规业务流量W一起,全量纳入叠加入口流量K,一般会将非常规策略发生概率λ作为权重,即:

    image

    2)节点流量

    节点流量由入口流量根据流量分支模型,按比例转化而来。分支流量模型以系统链路为计算基础,遵循以下原则:

    • 同一入口,不同链路占比流量独立计算。

    • 针对同一链路上同一节点,若存在多次调用,需计算按倍数同比放大(比如DB\Tair等)。

    • DB写流量重点关注,可能出现热点造成DB HANG死。

    容量转化

    1)Little Law衍生法则

    不同类型资源节点(应用容器、Tair、DB、HBASE等)流量-容量转化比各不相同,但都服从Little Law衍生法则,即:

    image

    2)N + X 冗余原则

    • 在满足目标流量所需要的最小容量基础上,冗余保留X单位冗余能力

    • X与目标成本与资源节点故障概率成正相关,不可用概率越高,X越高

    • 对于一般应用容器集群,可考虑X = 0.2N

    上述法则只能用于容量初估(大促压测前&新依赖),最终精准系统容量还是需要结合系统周期性压力测试得出。

    应产出数据

    • 基于模型评估的入口流量模型 & 集群自身容量转化结果(若为非入口应用,则为限流点梳理)。

    • 基于链路梳理的分支流量模型 & 外部依赖容量转化结果。

    5 Incident Response - 紧急&前置预案梳理

    要想在大促高并发流量场景下快速对线上紧急事故进行响应处理,仅仅依赖值班同学临场发挥是远远不够的。争分夺秒的情况下,无法给处理人员留有充足的策略思考空间,而错误的处理决策,往往会导致更为失控严重的业务&系统影响。因此,要想在大促现场快速而正确的响应问题,值班同学需要做的是选择题(Which),而不是陈述题(What)。而选项的构成,便是我们的业务&系统预案。

    从执行时机与解决问题属性来划分,预案可分为技术应急预案、技术前置预案、业务应急预案、业务前置预案等四大类。结合之前的链路梳理和业务评估结果,我们可以快速分析出链路中需要的预案,遵循以下原则:

    • 技术应急预案:该类预案用于处理系统链路中,某层次节点不可用的情况,例如技术/业务强依赖、弱稳定性、高风险等节点不可用等异常场景。

    • 技术前置预案:该类预案用于平衡整体系统风险与单节点服务可用性,通过熔断等策略保障全局服务可靠。例如弱稳定性&弱依赖服务提前降级、与峰值流量时间冲突的离线任务提前暂定等。

    • 业务应急预案:该类预案用于应对业务变更等非系统性异常带来的需应急处理问题,例如业务数据错误(数据正确性敏感节点)、务策略调整(配合业务应急策略)等

    • 业务前置预案:该类预案用于配和业务全局策略进行的前置服务调整(非系统性需求)

    应产出数据

    完成该项梳理工作后,我们应该产出以下数据:

    • 执行&关闭时间(前置预案)

    • 触发阈值(紧急预案,须关联相关告警)

    • 关联影响(系统&业务)

    • 决策&执行&验证人员

    • 开启验证方式

    • 关闭阈值(紧急预案)

    • 关闭验证方式

    阶段性产出-全链路作战地图

    进行完上述几项保障工作,我们基本可得到全局链路作战地图,包含链路分支流量模型、强弱依赖节点、资损评估、对应预案&处理策略等信息。大促期间可凭借该地图快速从全局视角查看应急事件相关影响,同时也可根据地图反向评估预案、容量等梳理是否完善合理。

    image

    6 、Incident Response - 作战手册梳理

    作战手册是整个大促保障的行动依据,贯穿于整个大促生命周期,可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展开考虑。

    整体梳理应本着精准化、精细化的原则,理想状态下,即便是对业务、系统不熟悉的轮班同学,凭借手册也能快速响应处理线上问题。

    事前

    1)前置检查事项清单

    大促前必须执行事项checklist,通常包含以下事项:

    • 集群机器重启 or 手动FGC

    • 影子表数据清理

    • 检查上下游机器权限

    • 检查限流值

    • 检查机器开关一致性

    • 检查数据库配置

    • 检查中间件容量、配置(DB\缓存\NoSQL等)

    • 检查监控有效性(业务大盘、技术大盘、核心告警)

    • 每个事项都需包含具体执行人、检查方案、检查结果三列数据

    2)前置预案

    域内所有业务&技术前置预案。

    事中

    1)紧急技术&业务预案

    需要包含的内容基本同前置预案,差异点如下:

    • 执行条件&恢复条件:具体触发阈值,对应监控告警项。

    • 通知决策人。

    2)应急工具&脚本

    常见故障排查方式、核心告警止血方式(强弱依赖不可用等),业务相关日志捞取脚本等。

    3)告警&大盘

    应包含业务、系统集群及中间件告警监控梳理结果,核心业务以及系统大盘,对应日志数据源明细等数据:

    • 日志数据源明细:数据源名称、文件位置、样例、切分格式。

    • 业务、系统集群及中间件告警监控梳理结果:关联监控指标(链接)、告警关键级别、是否推送GOC、是否产生资损、是否关联故障、是否关联预案。

    • 核心业务&系统大盘:大盘地址、包含指标明细(含义、是否关联告警、对应日志)。

    4)上下游机器分组

    应包含核心系统、上下游系统,在不同机房、单元集群分组、应用名,可用于事前-机器权限检查、事中-应急问题排查黑屏处理。

    5)值班注意事项

    包含每班轮班同学值班必做事项、应急变更流程、核心大盘链接等。

    6)核心播报指标

    包含核心系统&服务指标(CPU\LOAD\RT)、业务关注指标等,每项指标应明确具体监控地址、采集方式。

    7)域内&关联域人员通讯录、值班

    包含域内技术、TL、业务方对应排班情况、联系方式(电话),相关上下游、基础组件(DB、中间件等)对应值班情况。

    8)值班问题记录

    作战记录,记录工单、业务问题、预案(前置\紧急)(至少包含:时间、问题描述(截图)、影响分析、决策&解决过程等)。值班同学在值班结束前,进行记录。

    事后

    1)系统恢复设置事项清单(限流、缩容)

    一般与事前检查事项清单对应,包含限流阈值调整、集群缩容等大促后恢复操作。

    2)大促问题复盘记录

    应包含大促遇到的核心事件总结梳理。

    7 Incident Response - 沙盘推演

    实战沙盘演练是应急响应方面的最后一项保障工作,以历史真实故障CASE作为应急场景输入,模拟大促期间紧急状况,旨在考验值班同学们对应急问题处理的响应情况。

    image

    一般来说,一个线上问题从发现到解决,中间需要经历定位&排查&诊断&修复等过程,总体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 尽最大可能让系统先恢复服务,同时为根源调查保护现场(机器、日志、水位记录)。

    • 避免盲目搜索,依据白盒监控针对性诊断定位。

    • 有序分工,各司其职,避免一窝蜂失控乱象。

    • 依据现场情况实时评估影响范围,实在无法通过技术手段挽救的情况(例如强依赖不可用),转化为业务问题思考(影响范围、程度、是否有资损、如何协同业务方)。

    • 沙盘演练旨在检验值班同学故障处理能力,着重关注止血策略、分工安排、问题定位等三个方面:

    image

    国际化中台双11买家域演练

    根据故障类型,常见止血策略有以下解决思路:

    • 入口限流:调低对应Provider服务来源限流值应对突发流量过高导致自身系统、下游强依赖负载被打满。

    • 下游降级:降级对应下游服务下游弱依赖不可用。下游业务强依赖经业务同意后降级(业务部分有损)。

    • 单点失败移除:摘除不可用节点单机水位飙高时,先下线不可用单机服务(无需下线机器,保留现场)。应对集群单点不可用、性能差。

    • 切换:单元切流或者切换备份应对单库或某单元依赖因为自身原因(宿主机或网络),造成局部流量成功率下跌下跌。

    image

    Google SRE中,对于紧急事故管理有以下几点要素:

    • 嵌套式职责分离,即分确的职能分工安排

    • 控制中心\作战室

    • 实时事故状态文档

    • 明确公开的职责交接

    其中嵌套式职责分离,即分确的职能分工安排,达到各司其职,有序处理的效果,一般可分为下列几个角色:

    • 事故总控:负责协调分工以及未分配事务兜底工作,掌握全局概要信息,一般为PM/TL担任。

    • 事务处理团队:事故真正处理人员,可根据具体业务场景&系统特性分为多个小团队。团队内部存在域内负责人,与事故总控人员进行沟通。

    • 发言人:事故对外联络人员,负责对事故处理内部成员以及外部关注人员信息做周期性信息同步,同时需要实时维护更新事故文档。

    • 规划负责人:负责外部持续性支持工作,比如当大型故障出现,多轮排班轮转时,负责组织职责交接记录。

    作者:开发者小助手_LS


    阿里云云栖号


    ]]>
    从MVC到云原生:CBU研发体系演进之路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前言

    CBU作为集团内最早成立的几个BU之一,有着多年丰富的业务沉淀,而CBU的技术也伴随着业务一起不断地演进和成长着。从PC时代的WebX到如今的Serverless,CBU的研发体系经历了多次变革,在不同的阶段中有着不同的特点。笔者所在的团队近年来一直在负责前台场景研发体系升级相关的工作,在这期间也对过往模式的演变进行了大量的回顾和分析,希望能够通过本文对过去十年中CBU在研发方式和技术架构上的尝试和探索做一个简要的回顾和总结,重新审视我们所走过的路,同时也对未来的方向做一些探讨和展望。

    青铜时代(2010~2013)

    10年前的互联网,移动终端还没有兴起,绝大多数的产品都是为PC用户所服务的。在这种背景下,采用B/S结构是一种毋庸置疑的选择,因此当我们回顾这个时代的技术时,最先能想到的自然是那些和WEB、浏览器关系最密切的关键词:比如WebX、jQuery、Velocity等等。

    在这个阶段,业务流量并不巨大,系统的性能瓶颈基本集中在数据库的读写上,大部分的应用仍然采用单体式的架构,从前台页面到后台逻辑都封装在同一个应用中,而在应用内部,往往是采用MVC的分层思想对不同功能的模块进行划分。彼时CBU的前台应用架构也基本是这个思路,页面通过Velocity模板进行开发,后台业务逻辑则封装成应用中单例的Service实现,中间通过一个类似Controller的粘合层进行连接,将后端的数据字段转换成前端模版中所使用的变量:

    [图片上传失败...(image-cf8aca-1615346811446)]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由于所有的模块都在同一个应用中,非常便于集中管理,当一个开发同学非常熟悉整个应用结构时,他便可以非常快速地完成一整个需求的开发。但缺点也同样明显:随着业务的发展,前台逻辑变得越来越复杂,需求必须要拆解成前后端分离的方式,让专人做专事,而前台代码被耦合在应用中,使得前后端分离开发变得异常困难;除此之外,前台逻辑的变化往往是非常频繁的,如果每次修改一个页面元素都要发布整个应用,不仅研发效率会十分低下,还会影响线上业务的稳定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当时CBU的同学们充分利用了Java的动态类加载机制以及Groovy脚本语言,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实现了前后端分离开发和快速迭代,这里我们以商品详情场景为例解释一下其机制和原理。

    首先,一张页面被拆分成若干个组件,每个组件都会对应一个bundle,这个bundle中包含了前台的vm模板,js代码,以及一个Groovy脚本。在实际研发时,需要先通过一个映射表达式声明该组件所需要消费的后台模型或字段,然后通过Groovy脚本(相当于Controller层)将其转换为vm模板中的变量,接着便可以开发前台的vm模板和js逻辑。开发完毕后,通过一个定制的发布系统,便可以把对应的bundle发布到前台应用中,由应用内部的JVM动态加载Groovy脚本以及vm模板,完成需求功能的上线。下图便是一个使用这套研发体系开发需求的实际例子:

    image

    这套研发体系通过JVM动态加载的能力,将面向前台的View层和Controller层逻辑抽离出来,使其能够进行独立开发和动态发布,从而实现了前后台逻辑之间的解耦,提升研发效率。只要后台逻辑没有大的变更,很多需求都可以通过bundle快速开发上线。不过在实际运行时,所有的逻辑仍然是在同一个应用中执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一些安全隐患。除此之外,这套研发体系也是非常定制化的,bundle的发布系统实现非常沉重,并且对应的前台应用有强绑定关系,这就意味着很难将它快速地复制到另一个业务场景中复用(CBU最终只有商品和店铺两个业务落地了类似的模式)。

    尽管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即便以现在的眼光来审视,也不得不承认这套研发体系有着非常超前的设计思路。尤其是通过引入bundle这一概念,使业务迭代开发变得十分聚焦。在本文的后续章节中我们会看到这一思路最终将伴随着云原生技术革命,再一次回到我们的视野当中。

    蒸汽时代(2014~2018)

    这一阶段,互联网行业的形态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随着智能手机的流行和普及,移动互联网迅速崛起,各种各样的业务都开始向移动端发力。集团发动ALL IN无线的战役,大量的业务和产品需要快速向移动端迁移。同时,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不断下沉,加上其“随时随地”都能使用的特性,互联网业务此时所需要应对的流量挑战和PC时代将不再是同一个数量级。

    在技术侧我们也能看到与上述现象所匹配的变革。一方面,由于流量的激增和系统复杂度的增加,传统的单体式应用无法再支撑业务的发展,随着Docker这一关键技术的出现,服务端应用的分布式拆分和微服务化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另一方面,由于移动端崛起,前台展示突破了PC键鼠交互以及浏览器能力的限制,用户对于产品体验和交互的要求势必会变得更高,这促使研发人员进一步细分化为负责底层业务逻辑的服务端研发和负责前台展现交互的前端、客户端研发:React的出现敲响了传统WEB技术的丧钟,开发独立APP成为拓展业务的不二选择,前端技术和客户端技术在这一阶段开始飞速发展。

    这样的背景下,单体式应用和MVC架构逐渐死去,前后端分离的架构模式和Restful API登上历史舞台,每个细分领域的技术栈都在飞速成长,大型软件的开发流程从此将会面对更加复杂的协作和研发模式。

    回到CBU本身,这一阶段技术上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将原本PC上的业务快速地迁移到无线终端上去,因此成立了专门的无线团队,开始重点打造手机阿里APP。整体思路非常简单明了,原有的业务体系和逻辑保持不变,进行微服务化改造,以RPC形式对外提供核心业务能力;架构上增设无线服务层,面向APP进行业务逻辑的适配和封装,通过集团统一对外网关提供Restful API给客户端及前端开发人员使用。这样就可以在基本不影响已有业务体系的条件下,让APP上的业务快速跑起来。无线服务端在这里所扮演的角色非常类似MVC架构模式中的Controller层:通过RPC与底层基础业务交互,然后叠加面向无线侧的特殊业务逻辑,最终对数据结构进行一定的处理和封装,通过集团对外的无线网关透出给前台客户端使用:

    image

    在此模式下,无线服务端和客户端研发人员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的研发和协作模式将最终决定APP的迭代速度以及质量。接踵而至的新挑战催促着CBU的工程师们对已有的研发体系进行全面的升级,而最终他们给出了十分精彩的答案:轻服务和场景搭建两大技术应运而生,接下来我们会看到,这两者结合所产生的奇妙化学反应,将会给前台场景的研发模式带来一次重大的突破。

    轻服务平台

    如上文所述,在ALL IN 无线的时代,无线服务端的研发同学们需要在已有的基础业务接口上进行大量的改造和封装,为无线APP端提供服务接口。而在微服务架构下,服务端要对外透出接口,一般需要在应用内编写RPC服务,然后通过集团的无线网关将对应的RPC服务暴露成集团APP可以调用的HTTP接口:这种方式下一个服务从开发到上线往往需要数天时间。而为了保证客户端功能的快速迭代,避免业务受到发版节奏的影响,很多简单逻辑往往会被上行至服务端处理,这就对无线服务端的迭代速度和灵活性提出了一个非常高的要求。既有的技术生产力不能满足业务诉求,那就势必要进行创新,于是便诞生了能够支撑快速敏捷开发的轻服务平台,代号为MBOX。以今天的视角来看,这一平台践行的便是当下非常火热的Serverless理念,并为服务端同学提供了FaaS(Function as a Service,函数即服务)的能力。

    MBOX平台依然采用了动态类加载机制来实现代码的热更新,并结合字节码技术提供了一个JVM内的“安全容器”,把Java语言的动态化特性运用到了极致,其架构理念和实现原理如下图所示:

    image

    通过配套的研发平台和发布系统,开发者可以将自己编写的一个类动态加载进线上应用的MBOX容器中,并创建一个单例对象;各种常见中间件如RPC和缓存能力,都可以通过注解进行声明注入并使用;而服务一经发布,便可以通过指定的Gateway访问到。这种无需配置、开箱即用、快速上线的轻服务迭代方式,非常适用于当时无线服务端所面对的开发场景:对现有的业务RPC服务进行组合编排,再加上一些面向APP端的简单处理逻辑,使用MBOX便可以在几小时内完成从开发到上线的整个流程,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场景搭建

    早在PC时代CBU就已经建设了页面搭建相关的技术产品,而在无线端,这一命题实现起来却要复杂许多。首先,客户端的页面并非像前端一样,由标准的浏览器所承载,iOS和Andorid双端从底层的系统机制到上层的组件实现都完全不同,要想实现统一的页面搭建,势必需要抹平这层差异。其次,场景搭建并不是简单的堆砌组件,还需要考虑每个组件背后的数据源:来自各种应用的服务接口必须和组件解耦,而不能在组件内部通过Native逻辑实现,否则将会导致组件完全丧失复用性,并且使业务迭代更加依赖发版。

    为解决上述问题,各端的工程师付出了诸多努力。首先是制定多端差异的抹平和融合方案,该方案从各端组件化渲染方案进行抽象,统一了一套相对抽象、可扩展的协议,包含页面协议、布局协议和组件协议三大部分。页面协议指定了当前页面的基本信息、页面主体结构、埋点信息、渲染方式;布局协议指定了该布局下所有组件的布局方式,同时以布局容器可支持组件abtest、组件分流、组件个性化等投放方式;组件协议细化到组件的基础属性、渲染方式,除此之外,还会定义组件的数据绑定行为、数据请求方式、数据取数方式,从而将组件UI和数据解耦,提升组件复用性和可维护性。

    Android、iOS双端分别面向这套标准协议,对端上的多种渲染方案和Native能力进行封装,提供了统一的搭建容器实现,抹平了多端渲染的差异。

    在此基础上,前台的开发/运营就可以通过搭建和配置化的方式,构建出前台页面的渲染协议(页面协议+布局协议+组件协议),该协议最终被上行至服务端的“渲染网关”节点,由其来收口所有搭建场景中协议的下发。除了协议下发之外,渲染网关还收口了所有组件的取数逻辑,通过一个通用的数据网关接口来统一前台组件的取数方式,让整个搭建体系变得更加简洁和标准。

    image

    构建完整的场景搭建体系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其中包含着无数研发人员的智慧结晶,受限于篇幅本文不再过多展开,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参考我们之前的系列文章:

    • 《CBU场景运营建设实践与探索》

    • 《CBU端容器标准化方案》

    敏捷研发体系

    在场景搭建体系中,渲染网关对外封装了统一的取数接口,前台的组件将会通过这个接口直接消费后台的服务端数据源,也就是一套重后端的方案(主要逻辑在服务端实现),因此在实际落地当中,往往需要为每个组件独立开发一个专属的数据源,这些数据源基本是对已有的RPC服务进行简单调用,然后封装一些前台相关的逻辑,因此使用轻服务来解决再合适不过了。于是两者相互结合形成了一套非常敏捷的研发体系:前端开发者开发UI组件,后台开发者通过MBOX编写一个轻服务,快速适配生成数据源,两者通过搭建进行简单的配置化绑定,一个页面就完成了,十分高效。正是这样敏捷的研发体系,帮助CBU快速地开拓了无线战场。

    营销会场类页面是应用这一研发体系的典型场景,我们以某行业导购会场为例来体验其研发流程:

    image

    在这种研发体系下,前端和客户端研发人员可以专注于开发自己的组件,而服务端研发人员则可以使用轻服务的方式快速为对应组件适配封装对应的数据源接口(或者是编写传统的RPC服务),得益于搭建平台对组件和数据源的标准抽象,双方的研发流程可以互相解耦,让整个研发体验变得更加专注和高效。而采用这种前后端分离的模式之后,各端的技术能力和架构将得到更加聚焦的打磨,因此我们在之后将看到前台组件和后台数据源的研发模式都会出现新的突破。

    总之,新的研发体系大大提升了前台场景的研发效能,这离不开背后的两大关键技术突破 —— 场景搭建体系和轻服务平台。而在此之中,又蕴含着无数工程师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他们面对未知时的勇气和坚持探索的热情成就了这些伟大的技术产品,并为CBU研发体系的演进之路立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

    向开拓道路的先驱者们致敬。

    摩登时代(2019~2020)

    故事还在继续。最近两年,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下半场,随着时间的推移,既有业务模式演变的越来越复杂,同时也越来越成熟,而在此基础上,又有着诸多新的赛道被开拓,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走上了跑道。我们看到了航母级APP在一次次的打磨和历练中竣工并启航远征,各种新的业务场景像停靠在甲板上的一架架舰载机,随时准备以极快的速度起飞。总的来说,已有业务完成了野蛮生长,逐渐步入需要更多精细化打磨的阶段,而更多新兴的业务场景则需要通过借助既有的沉淀,用比以前更快的速度跑起来。

    而在技术侧,职能细分化使得各端的技术栈在过去几年里都得到了相当大的突破:在前台展示方面,无论是前端还是客户端,组件化研发都已经成为基本共识,并且技术方案也高度成熟,甚至出现一些能够根据UI智能还原生成组件的技术。而在后端和运维方面,随着Kubernetes一统容器编排,云原生理念被迅速引爆,大量的底层运维和中间件能力被再一次下沉,以FaaS为代表的Serverless技术手段带来了生产力的极大提升,让上层人员能够更加关注业务逻辑。对于大部分的普通业务场景,前后端技术都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开放化:前端可以通过Serverless能力来快速编写服务端接口,后端也可以通过低代码和可视化方案开发前端组件,这都象征着对应技术栈的高度成熟化。

    在上一个阶段中,我们通过搭建体系+轻服务的方式,打造出了一套能够敏捷迭代的高效研发体系,帮助CBU快速完成了无线业务的布局,但在“野蛮生长”过后,也开始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以下几点:

    1. FaaS服务带来了非常快的迭代速度,也造成了服务的快速膨胀,导致整体业务逻辑非常的分散,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系统的复杂度。

    2. 轻服务平台的底层架构仍然是基于JVM实现,无法实现精细化的资源隔离和弹性伸缩,随着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性能和稳定性问题日益凸显。

    3. 现有的研发体系虽然灵活度很高,但是有一定的上手和学习成本,并且各个平台之间的割裂感非常明显,仅仅是通过一些约定连接在一起。

    针对于以上问题,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讨论和分析(详细可见前文《CBU Serverless 研发体系 FY20 S2 建设总结》),并贴合实际业务诉求和业界技术的发展情况,制定出了以下的策略:

    1. 按照领域驱动设计的思路,对服务进行分层,从而有效梳理整体系统结构,同时对各类数据源进行标准化的定义和描述,制定统一规范来治理复杂度。

    2. 轻服务平台底层架构进行升级,对接集团Serverless基建,全面拥抱云原生,释放技术红利。

    3. 以搭建体系为核心,对现有的工程能力和研发平台进行系统化整合,打造一套面向前台场景的标准化解决方案,让后续类似场景的研发变得易理解、易上手、易维护。

    下面笔者将分别为大家介绍每一个策略的具体实现方案。

    MBOX + FunctionCompute:打造真正的云原生FaaS解决方案

    前文提到过,CBU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大规模应用落地轻服务平台MBOX,经过几年的沉淀,这种FaaS形式的服务已经几乎渗透进我们的每一条业务线,带来了显著的研发提效,MBOX这一技术产品也在经过多次打磨后变得越来越成熟。

    与此同时,我们也一直在关注着业界和集团内对于Serverless架构的最新落地方案,期望能够将Runtime层的实现从JVM容器升级为真正的Serverless容器,实现更安全的资源隔离和弹性伸缩能力。这个财年,我们和阿里云函数计算(Function Compute,下文简称FC)团队的同学并展开了合作,经过近一个季度的打磨和试错,完成了MBOX平台与FC函数运行时的整合,为服务端的研发同学打造出了一套将大量历史经验和最新技术方案相结合的标准FaaS解决方案。

    在这套方案中,最大的变革来自中间件能力的下沉,得益于各种中间件能力的sidecar化,上层的业务应用可以变得十分轻量,从而具备了快速部署和弹性伸缩的条件。在此基础之上,FC团队结合集团的基建,提供了成熟的函数运行时容器,支持函数级别的资源隔离和弹性伸缩,实现真正的Serverless能力。最终,我们将经过多年沉淀的MBOX编码方式和新的中间件调用方式进行了高度整合和优化,面向研发人员提供一套非常高效的业务FaaS编程框架和配套的预览调试插件,真正做到开箱即用的研发体验。整体方案架构如下图所示:

    image

    和传统的应用相比,这套函数应用方案十分轻量,可以实现快速迭代,同时还可以享受Serverless的红利,无需关心资源运维。而相比于原有的MBOX轻服务方案,又有着更高的扩展性和安全性。

    建设规范化的数据源体系

    在前后端分离的研发模式下,通常将为前台组件提供数据的服务接口统称为“数据源”,在之前的研发体系中,任何形式的服务接口都可以注册成为组件的数据源,并没有任何的规范或者标准,最终随着时间的流逝,体系中的数据源数量飞速增长,难以维护。经过分析后,我们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大量一次性数据源的产生。我们可以看到,前台组件往往无法直接消费现有服务,那么只能通过服务端消费已有服务进行二次封装的方式来提供数据源。这种数据源基本都是为组件所定制,根本没有复用性可言,但又会大量存在和膨胀。

    2. 数据源没有做好分层,通用的底层服务和面向组件的一次性数据源散落在一起,在这种模式下,研发人员通常不会有意识地对自己的业务服务进行收拢和沉淀,往往是即用即写(甚至复制粘贴),最终整个体系下的数据源变得越来越混乱和难以管理。

    3. 超过90%的数据源都没有文档和说明,对于使用方来说,往往只能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来了解自己想要的服务究竟可以“找谁获取”,这种完全依靠经验的研发协作方式效率是非常低下的,沟通成本极高。

    4. 数据源的研发体验十分糟糕。要消费已有数据源,通常是编写一个FaaS脚本,要么通过传统应用再封装生成一个新服务再通过网关暴露。这两种方式的研发体验都泛善可陈,前者因为是泛化调用所以没法使用编码提示,后者则需要面对引入二方库带来的冲突和缓慢的部署速度,再加上没有文档,研发同学在开发代码时的体验可想而知。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在现有的混沌局面之上建立了一套新的分层标准和规范,并提供了一系列新的工具和能力切面,逐渐形成了一套全新的数据源体系,并命名为“奇点”,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奇点是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又带来了那些新的能力:

    第一步,对数据源进行分层和标准化。

    通过对历史经验的归纳总结,我们将各类数据源进行了分层,并对每一层的数据源进行了标准化的抽象:

    image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将原来很多专门为前台组件适配数据逻辑的轻服务脚本从数据源中剔除了出去,单独抽象了“字段映射”的脚本层,避免这些一次性的服务污染整个数据源体系。

    我们为开发者提供了一系列的插件,可以从服务端的代码定义中抽取出这些数据源的定义并进行标准化封装,然后注册至奇点的后台数据库。随着底层开发同学的逐步接入,我们便可以慢慢建立起一个更加清晰和标准的数据源体系。

    第二步,增加能力切面,让所有数据源变得可理解、可编码。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彻底解决数据源的使用问题,首先要让数据源变得可理解,目前奇点通过javadoc扫描源代码注释的方式抽取所有服务的出入参定义及说明,并适配成标准的swagger开源协议,导入到RAP平台(由阿里开源的API文档平台)形成文档,在此基础上我们还会通过特定方式采集服务的一些真实样例,这样任何人都可以快速理解一个数据源的具体含义和使用方式,彻底改变之前口口相传的低效协作方式。

    接着还要进一步简化和规范数据源的使用方式,这里先说说面向服务端侧,奇点提供了一套通用的调用桩SDK,通过引入该SDK,只要知道数据源在奇点平台中的签名(即唯一标识符)就可以快速创建一个调用桩,并可以通过该调用桩进行泛化调用,完全不需要感知底层服务的类型,也无需引入任何其他依赖。考虑到泛化调用方式在开发时无法实现代码提示,体验比较糟糕,我们还制作了一套IDE中的辅助插件,这个插件通过扫描源码时所记录的出入参字段结构,可以在指定的工程中生成对应的DTO类定义,再加上一些序列化转换逻辑,实际开发人员便可以实现非泛化的调用,就像使用本地定义好的服务一样顺畅,而这种方式由于没有引入任何二方包,所以不会产生任何项目依赖冲突问题,因此研发效率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图片上传失败...(image-4644c1-1615346811445)]

    总之,通过为所有接入的数据源提供文档、样例、调用桩和字段结构这四个通用的能力切面,奇点做到了让所有的数据源变得可理解、可编码、可观测。随着不断推广和业务场景的覆盖,这将有助于在研发人员内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从而长期维持新的体系秩序。

    第三步,改变前台组件消费数据源的方式。

    一直以来我们都通过封装服务接口的方式为前台组件提供数据源,这样会不知不觉中产生大量的一次性服务。这些服务通常都没有什么复杂逻辑,只是消费一些现有的数据源然后做简单的字段映射。经过思考我们最终将这类服务从奇点的数据源体系中剔除出来,单独抽象为字段映射的脚本(使用FaaS实现)。前台组件最终将不再直接消费数据源,而是通过一份标准协议,声明其所需要的数据源和用于处理这些数据源的映射脚本,通过映射脚本来消费数据源。

    image

    这份标准协议可以通过搭建平台自动生成,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将大量的一次性逻辑单独抽离了出来,避免它们对数据源体系产生干扰,起到架构中防腐层的作用。

    总之,在建设完奇点这一套新的架构体系后,我们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打造出了一套清晰可用的数据源体系,至此我们已经基本解决了之前研发体系中的绝大多数问题,是时候对它们进行一定的整合,来产出面向前台场景的标准研发解决方案了。

    前台场景研发标准解决方案

    可以看到,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打磨,CBU的前台场景研发体系已经非常成熟了,整体看来,它是由几个关联性很高的子平台所构成:组件平台(前端、客户端用于开发和注册组件的平台)、搭建平台、FaaS平台、和数据源平台(奇点)。在过往的研发流程中,这些平台之间是通过一系列的约定进行联动的,而这些约定往往是“经验”性质的,对于没有使用经验的同学而言,理解和上手的门槛还是有一点高的,且各个平台之间存在着比较强的割裂感,在整个研发流程中开发人员需要在多个平台之间反复操作和跳转,带来了很多不变。

    在攻克了原有体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之后,我们决定将这套新的前台场景研发体系进行标准化,以搭建平台为中心,通过绑定关联的方式、打通其他各个子平台的功能,将研发流程集中串联在一起,把搭建平台打造成场景研发的核心“工作台”,沉淀出一套标准的前台场景研发解决方案。

    在这套标准的解决方案中,一个前台场景由一张搭建页面(包含多个组件)、一个FaaS函数应用(由标准的脚手架生成)和一系列的数据源组成,在初始化阶段中,可以将三者进行绑定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场景工程。

    完成初始化后即可进入实际的研发阶段,这个过程中前台研发专注于组件的实现,后台则负责在FaaS应用内部引用各种奇点数据源(或新增)实现业务逻辑,再通过字段映射脚本为指定组件进行UI层的封装适配,双方都可以做到Only Focus on Business的研发体验。

    研发阶段完成后,即可在搭建平台上进行配置和联调,由于各个子平台已经完成高度串联,因此在搭建平台上可以直接完成组件、数据源和字段映射的绑定及实时预览,甚至可以通过打印数据链路来排查可能存在的问题,节省配置和联调所用的时间,也降低出错的成本。最后再进行测试和发布,一个前台场景便可上线。

    以我们目前已经落地的无线商品详情页场景为例,在此标准解决方案下,研发流程如下图所示:

    image

    非常有趣的是,仔细观察这套方案的实际开发阶段,其中一个组件模块所包含的内容:组件UI + 映射脚本 + 业务数据源 ,这一组合正是10年前bundle思想的延续。但相比于当时,新的这套方案更加标准化、更加易于使用,能够快速地被应用于各种前台场景。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随着各端技术栈的成熟,单一业务模块的研发流程又再次被高度集中化,这其中大部分的研发工作都已经十分简化,例如组件的低代码开发、无需关心运维的函数即服务,或许这些工作以后又将脱离具体的岗位划分,整合成一个新的“全栈”工程师角色,如此一来,单个需求研发的沟通成本将会进一步降低,研发效能或许会再次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当然,这只是一个YY性质的推测,欢迎大家拍砖交流)。

    结语

    至此,我们已经一路走过整整十年的历程,感慨过往峥嵘岁月的同时,我们也在努力创造新的辉煌。研发体系的演进之路不会有终点,未来我们仍将继续探索。感谢一起前行的同路人们,也欢迎更多有识之士加入我们,一起铸就下一个新的时代!

    作者:远岩


    阿里云云栖号


    ]]>
    十二年了,阿里云终于盈利了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阿里云近期迎来了“苦尽甘来”的一刻。

    在熬过了十二年之后,阿里云终于迎来了盈利。根据阿里2021财年Q3(自然年2020年Q4)财报,阿里云单季度收入116.15亿元,经调整EBITA实现盈利2400万元。这是阿里云成立以来首次实现季度盈利。

    虽然盈利数额不高,却是一个里程碑事件。阿里云成立之初,员工离职率曾高达80%,连马云也不知道它怎么样才能赚钱。

    首次盈利之后会发生什么?我们可以参考亚马逊的发展经验。在2015年,亚马逊首次披露了其云计算业务AWS的财务状况,结果颇为惊人,AWS在上一年(2014年)的收入达到了46.44亿元,同比增长了49%,并一举扭转了亚马逊20多年来的亏损状况。走到这一刻,亚马逊用了十年。

    而根据最新财报,AWS在2020年虽然只贡献了11.75%的收入,但却贡献了59%的利润,可以说亚马逊已经是一家实实在在的云计算厂商。如果不出意外,阿里云也会像当年的AWS那样,凭借规模效应迈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不过,相比AWS这样的国外云计算巨头,以阿里云为代表的中国厂商却暴露了一个问题:毛利率更低,不如国外同行赚钱。

    将2020年各个季度的财报相加,能够得出阿里云在2020年的收入为81.36亿美元,这与AWS在2015年的收入相当(78.8亿美元)。不过,AWS当年的利润率已经达到23.6%,阿里云去年还处在亏损之中;

    对比亚马逊,如果还能说对方有十年先发优势的话,那阿里云的盈利速度连微软也比不上就耐人寻味了。微软在2010年才推出Windows Azure云计算平台,直到2014年萨提亚·纳德拉被任命为微软第三任CEO后才大刀阔斧推进云计算战略,这和阿里云几乎是同一起跑线。

    但根据微软2020财年(2019.07.01-2020.06.30)年报,微软智能云全年实现营业利润183.24 亿美元,占微软总营业利润的34.6%,远比阿里云要赚钱。这种局面是怎么造成的?

    本文,「甲子光年」对比和拆解了多家云计算厂商(特指IaaS和PaaS)的盈利之路,得到了以下三个结论:

    1. 资本支出和价格战是云计算厂商“烧钱换市场”最常用的手段;

    2. 阿里云的毛利率比Azure和AWS都低,原因在于“收入结构”和“市场环境”;

    3. 全球云计算厂商排位过去6年五次重构,阿里云面临来自谷歌云和国内玩家的激烈竞争。

    1.云是摇钱树、更是吞金兽

    对亚马逊来说,云计算已经是一棵摇钱树,但在那之前,它首先是一个吞金兽。

    要盈利,客户规模是必要条件。

    云计算属于重资产运营模式,本质上就是服务器资源的租赁,卖算力、卖存储。租赁模式都具有典型的规模效应:客户越多,边际成本越低。当度过了最开始的盈亏平衡点,后面就接近“躺着赚钱”。

    但在躺着赚钱之前,云计算需要巨量投入。云厂商每年需要花费巨额资金用于服务器等硬件设备的购置以及 IDC 租赁、建设等,而上述资产对折旧摊销的传导会影响云厂商的当期盈利能力。这也是为什么AWS需要10年、阿里云花了12年才实现盈利。

    2011年,马云在内部讲话中称“每年给阿里云投10个亿,投个10年,做不出来再说”。2015年,阿里集团宣布向阿里云战略增资10亿美元用于在全球加速部署数据中心,而当年阿里云的收入只有12.71元人民币。

    这种资本支出并不只发生在云厂商的初期阶段。在今天,云计算厂商的“军备竞赛”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去年,BAT先后宣布发力新基建。阿里云宣布未来3年将投入2000亿元,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核心技术研发和数据中心建设;腾讯未来五年将投入5000亿,在全国新建多个百万级服务器规模的大型数据中心;百度宣布十年内将服务器规模扩展到500万台,根据市场测算,约等于投入3000亿人民币。

    2020年第四季度,亚马逊、微软、阿里云、谷歌四大云厂商资本支出超25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亚马逊的资本开支超过其余三家之和,约占总体的60%。

    正是因为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云”也成了一个巨头吃肉、小公司喝汤的游戏。去年,苏宁云、美团云相继宣布退出公有云服务市场,正是云计算竞争激烈的一个注脚。

    除了资本的支出,在营销端还要大打价格战,这是国内外各大云厂商都屡试不爽的妙招。

    降价“最积极”的要数云计算行业的老大——亚马逊aws。2016年,亚马逊CFO Brian Olsavsky公开表示:“降价是我们的核心策略,我们认为降价是件很平常的事”。截止2020年5月,亚马逊AWS一共降价82次,在与IBM、微软Azure和谷歌云竞争最激烈的2011年~2013年,曾连续3年降价12次。

    AWS历年降价次数

    在亚马逊的攻势下,谷歌和微软也多次降价。2013年,微软就曾表示其云计算服务价格“将始终与亚马逊的AWS持平”。

    云计算领域的价格战从国外市场烧到了国内市场。在2013年12月18日,AWS、IBM和微软Azure同天宣布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厂商纷纷降价予以回击。阿里云当天推出了“阿里云1218”降价活动,最高降幅达50%;金山云推出了挖矿云主机,限量免费送,当天11点开抢。第二天,腾讯云也反应过来,年终大促开始杀价。

    国内云厂商的价格战也不断上演。此前甚至出现过中国移动一元中标温州政务云平台项目、腾讯云一分钱中标厦门政务云项目的事件。

    巨额资本支出、无休无止的价格战是制约云计算厂商难以赚钱的主要原因,但为了获取市场份额、扩大客户规模,云计算厂商不得不“流血”跟进。

    2018年,IDC中国助理副总裁周震刚曾分析过阿里云亏损的原因,他认为:阿里云完全可以做到盈利。当时的亏损是出于对未来增长前景的乐观,因为对未来充满信心,才会在投资上不断加码,让投资额超过收入额。相同的道理也可以放在其他云厂商上。

    一个反面的例证则是Rackspace,因为“口袋浅”无法跟进价格战,这家一度比肩AWS的公司,2014年以来在亚马逊、微软、谷歌和阿里的攻势下节节败退,结局是在2016年以43亿美元卖身给资产管理公司Apollo Global Management,留给行业一个落寞的身影。

    如今,在经历了多年的烧钱大战之后,亚马逊和微软成为两家最赚钱的云计算公司,阿里云虽然市场份额紧追其后,但赚钱能力却要相差很多,这种局面是如何造成的?

    2.谁在拖累阿里云盈利?

    横向对比,阿里云不如AWS和微软智能云赚钱。同样的结果背后,原因却并不完全相同。

    阿里云与微软智能云的差异主要来自于收入结构。

    众所周知,云计算分为IaaS、PaaS、SaaS三部分,Salesforce做SaaS,AWS、阿里云等厂商做IaaS,而PaaS层面两类厂商都会涉及。

    沿着云计算产业链,从底层的IaaS,到中间层的PaaS,再到上层的SaaS,业务模块通用性越来越弱,同时产品差异化定价能力逐步增强,毛利率逐步提升。单纯的IaaS业务毛利率相对较低。

    IDC统计了全球主要云计算厂商的收入拆分,阿里云、AWS的收入结构基本接近, 均主要以IaaS业务为主,辅以一部分PaaS业务,而微软Azure的PaaS和SaaS的收入占比超过60%。

    2019海内外云计算厂商收入拆分占比,数据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

    这基本能够解释微软Azure较高毛利率的成因:与阿里云相比,微软的业务以更高毛利率的PaaS和SaaS为主。微软凭借庞大的客户基数,通过将自身的Windows、Office、SQL Server等软件与云服务嫁接来拉动增长,微软智能云的定位就是公有云操作系统(PaaS),这是微软与AWS在国际市场展开差异化竞争的杀手锏。

    这也是云计算公司均不断向上游延伸的内在逻辑, 目的是“增强客户黏性+产品差异化定价”。比如,阿里云也在做这样的尝试。

    在2019年6月18日,钉钉被并入阿里云智能事业群。一年后的6月9日,阿里云总裁张建锋推出“云钉一体”战略,将钉钉定义为数字经济时代操作系统的一部分。钉钉,就是阿里云向PaaS层延伸的抓手。从这个角度来说,阿里云未来对标的或许将不再是AWS,更像是微软Azure。

    不过,和微软直接提供SaaS服务不同,国内的云计算厂商基本都不涉足SaaS领域。阿里云在2019年就明确表示“自己不做SaaS,让合作伙伴来做更好的SaaS”。华为云则将自己定位为“黑土地”,2021年,任正非在内部社区再次明确“黑土地”的定位:要让更多的SaaS应用能够长在我们的云平台上。生态的SaaS基于我们的IaaS种“高粱”、“玉米”,还可以长“土豆”、“红薯”......我们的SaaS就搞几个自己的大“南瓜”。

    那么阿里云与目前收入结构更接近的AWS,差距又出现在哪里?是因为阿里云的资本投入更大吗?

    资本支出越大,花在服务器等硬件设备的购置以及IDC租赁、建设等的支出越高,其折旧费用越大,会摊薄当期的利润。

    根据阿里2020年年报和亚马逊2015年年报数据,阿里云2020财年的折旧占收入比重(22.3%)低于AWS在2015年的水平(32.7%)。也就是说,相比之下AWS的折旧比阿里云还要“拖后腿”,资本支出带来的折旧并非阿里云毛利率低于AWS的原因。

    其实,真正的原因和国情有关系。

    从需求的角度来说,SaaS是IaaS、PaaS的需求之源,SaaS生态越繁荣,IaaS、PaaS的需求越大。而过去中国SaaS生态市场相比美国,“落后十年,十倍差距”,贫瘠的SaaS生态让国内的IaaS和PaaS厂商普遍“生意难做”。

    根据IDC数据,2019年我国SaaS的市场规模为30亿美元,仅占全球的2%,我国十大SaaS公司的市值之和尚不及美国的1/8。

    中美前十大SaaS公司市值对比

    而从供给的角度来说,由于国内整体偏弱的数字化水平,国内云计算厂商不得不承接较多的定制化项目、提供更多的线下解决方案。

    2019年10月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18年我国企业的云化率约为38%,对比美国85%和欧盟70%的企业上云率,仍然有巨大差距。为了促进企业上云,云计算厂商不得不“贴身服务”。

    在「甲子光年」2019年发布的《杭州造云记》中描述过这样一个案例:阿里飞天一部工业大脑算法团队负责人光盐(吴云崇)去过各种稀奇古怪的工厂,包括雾气升腾的锅炉厂、震耳欲聋的光线厂、橡胶厂、石化厂......阿里云内部常说的一句话:以后科学家不是在办公室里写代码,而要去工厂车间里写代码。

    除了工业场景,阿里云还有城市大脑、农业等各种“接地气”的解决方案,这些耗时耗力耗人的解决方案既是阿里云开拓市场的利器,也是拉低毛利率的“负担”。当然,这不仅仅是阿里云所面对的,更是所有国内云计算厂商需要集体面对的难题。

    而更加残酷的现实是,云计算厂商今天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可能在明天就被对手侵蚀。

    3.阿里云江湖地位稳了吗?

    如何才能稳坐市场?答案是,除了亚马逊,还没有人能做到。过去六年之间,除了亚马逊一枝独秀,全球前五云计算厂商的排位不断重构。

    全球云计算厂商排名,数据来源:IDC

    回顾这几年的云计算市场排位赛,全球云市场排位几乎每年一换:AWS稳坐榜首,阿里云一路追赶,IBM逐年下滑。上图中蓝色的没落曲线,正是上文提到的Rockspace。

    亚马逊AWS与微软Azure分别是全球云计算市场前两位,稳坐钓鱼台。但谁是市场中的第三名?尚存在一定争议。

    以2019年的市场份额为衡量指标,Gartner将阿里云列为全球第三,形成3A格局(AWS、Azure、阿里云);Canalys则将谷歌云和阿里云并列第三,认为两者各占据6%市场份额;而Synergy Research数据显示谷歌凭借占据全球8%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三。

    根据两家的最新财报,谷歌云在2020年收入(130.59亿美元)力压阿里云(81.36亿美元)。不过,谷歌云处于明显的“烧钱换市场”的阶段,亏损额度逐年扩大,2020年亏损了56.07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谷歌首次将谷歌云(Google Cloud)作为一个单独的部门体现在财报中,显示出这家科技巨头对于云计算的重视程度。

    除了科技巨头的厮杀,老牌IT巨头也在加入战圈。

    在IBM市场份额不断下滑的背景之下,去年10月8日这家109岁的“蓝色巨人”正式宣布将拆分为两家上市公司,将旧的IT基础设施服务部门单独剥离上市。IBM新任印度裔CEO阿文德·克里希纳(Arvind Krishna)很直白地表示,IBM “再分裂”主要是为了让IBM释放出增长潜力,将云与AI作为增长引擎。

    而另一家软件巨头公司Oracle也在今年1月份组建了新的云计算和AI部门。

    在国内市场,云计算的竞争也同样激烈,这种竞争的大背景是,在经过了互联网企业上云——云计算1.0时代之后,传统企业上云将进入云计算2.0时代。

    在1.0时代,云计算的客户以互联网企业为主,卖的是算力和存储;而如今云计算2.0的客户变成以中大型组织为主的政企市场,往往是先有对具体应用的需求,才有对云计算的算力和存储的需求。

    云计算2.0已经是业内达成的共识,阿里、百度、华为分别在不同场合表达过类似的看法,但三家的打法各有不同。

    在2020年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宣布阿里云进入2.0时代。张建锋认为,在1.0时期,云像是一个“DOS系统的计算机”,需要掌握一套复杂的代码指令来运行,而2.0的云就像一个“Windows系统的计算机”,不需要懂代码,点一点图形界面就能搭建自己的应用。

    阿里云2.0的核心在于云钉一体,也就是上文所述,阿里云从IaaS向PaaS平台延伸的战略。

    百度的战略重点与阿里不同之处在于对“AI”的强调,这从事业群的命名方式上可见一斑:百度智能云与阿里云智能。

    华为在过去几年一直是“稳扎稳打”的。由于基因是一家硬件厂商,而云计算是软件业务,一开始不免出现左右手互搏的局面。而过去一年,华为云的一系列组织架构调整,让人感受到华为云“发力”的趋势:先是在去年由“Cloud BU”升级为“云与计算BG”,再是近期余承东由消费者BG总裁兼任云与计算BG总裁,扛过了发展云计算的大旗。

    腾讯云可能是唯一一家不怎么强调技术、战略,而是聚焦商业和生态的科技巨头,简而言之:开放,共赢,这与腾讯公司大的战略方向一脉相承。

    除了吃肉的巨头外,喝汤的云计算创业公司也同样值得关注。

    在经过一番大浪淘沙的淘汰赛之后,成立于2012年前后的一波云计算创业公司终于修得正果:优刻得、青云先后在科创板上市,他们的标签也很非常明确:优刻得要做一朵“中立的云”,青云则主打“混合云”。

    这些公司还普遍处在亏损之中。根据最新财报,在2020年前三季度,优刻得收入16.38亿元,净亏损1.79亿元;青云收入2.43亿元,净亏损1.3亿元。尤其是在科技巨头纷纷提高云计算战略地位、阿里云已经实现季度盈利的竞争挤压下,对于中小厂商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

    不过好消息是,云计算的蛋糕正在越做越大。根据国外云通讯厂商Twilio的数据,疫情之下,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平均速度提高了6年,而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就是上云。

    去年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云计算发展白皮书》显示,2019年我国公有云IaaS市场规模比上一年增长了67.4%,PaaS市场规模比上一年提升了92.2%。在新基建等政策驱动下,预计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速。

    这一场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之争才刚刚开始。


    甲子光年 

    参考资料:

    《云端战争20年:神仙打架、虎口夺食 | 甲子光年》

    《从阿里云、腾讯云看国内云厂商盈利趋势-中信证券》


    ]]>
    「默安科技」完成亿元级C轮融资,云锋基金领投,金沙江创投跟投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36氪获悉,网络安全公司「默安科技」宣布完成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云锋基金领投,金沙江创投跟投,融资金额超一亿元人民币。本轮融资由航行资本提供独家财务顾问服务。

    默安科技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杭州,目前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以及全国大部分省份完成营销与服务网络的布局。据了解,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欺骗防御体系、开发安全体系等下一代安全体系核心组件的技术研发、产品矩阵完善、全国业务拓展以及人才招募等方面。

    从整个行业看,当前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为驱动的“下一代”IT架构日渐成熟,与数字化转型升级和新基建为特征的政企业务也不断完善。默安科技认为,由于新型攻击与黑灰产势力不断涌现,所以催生出安全对抗以及“下一代”安全体系。

    对公司而言,下一代安全体系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客户建立面向实战的积极主动防御体系,终极目标是实现security by default,即默认的安全:对于用户来说,安全应该是无打扰无感知的,安全应该是应用软件、信息系统、网络架构等所具有的一个基础必备属性。这也是默安公司名字的由来。

    在安全运营层面,默安科技已经形成体系化战略战术战法三大能力。在战略层:根据组织的不同业务场景、网络架构和防护目标,帮助客户建立基于欺骗技术的主动防御体系,确定整体防御战略;在战术层,根据丰富的实战经验积累,总结整理出欺骗防御三十六计,每一计策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实现不同的安全目标;在战法层,针对防御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具体作战方法。

    在安全开发层面,自主研发的安全开发解决方案可提供一套完整“产品+服务+工具”的SDL/DevSecOps全流程方案,包括威胁建模STAC、白盒代码安全检查SAST、软件成分分析SCA、交互式安全测试IAST、黑盒应用安全扫描DAST、开发流程三同步管理平台等六个产品,与主流CI/CD系统无缝集成,帮助客户在应用上线前尽可能早地消灭高危漏洞、业务安全风险等在内的安全问题,从源头上避免安全事故。

    从市场情况展开,在欺骗防御领域,据Gartner预测到2022年,25%的威胁检测产品都将嵌入欺骗功能,而目前只有不到5%;到2022年,25%的威胁检测与响应项目将包含欺骗部分,或将其嵌入当前供应商的威胁检测技术方案中,或通过独立运行的欺骗平台,目前仅有5%。在国内,这一市场也和近几年兴起的实战攻防演练相关,由于欺骗防御类产品防御维度较高,所以容易在实战攻防演练中帮助客户完成防护诉求,从而在之后进一步打开市场。

    在安全开发领域,由于DevOps已逐步成为企业软件研发的主流模式,将安全贯穿整个业务生命周期的DevSecOps逐步被更多企业尝试与接受。根据Gartner公司的报告,作为DevSecOps领域的核心组成部分,应用安全测试市场已超过10亿美元,这仍是信息安全领域中快速增长的领域。此外,相关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交互式应用程序安全性测试(IAST)预计将以 27.58%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是AST类型产品中,增长最快的品类。这种现象的产生也是由于IAST类产品相较于SAST和DAST类产品在检出率和误报率上效果更为综合,也更容易商业化落地。

    趋势的变化也给默安科技这类公司提供了市场空间。在落地层面,公司当前客户主要分布在金融、能源、电力、运营商、教育、医疗、精尖制造、互联网等领域,累计为数百家企业提供安全保障。销售方式以直销为主,渠道分销为辅。

    团队方面,默安科技的三位创始人均拥有15年以上安全从业经验,是国内欺骗防御理念的布道者,也是有影响力的安全专家,服务过数百家大型企业客户。

    投资人观点:

    云锋基金合伙人李娜表示,随着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运行深度融合、网络环境变得日益复杂,网络安全已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国家安全基础设施。默安科技技术领先,已得到大量央企国企客户认可。我们也认为聂万泉先生带领的核心团队在安全领域耕耘多年,对网络安全的技术趋势和企业痛点都有深刻理解与洞察。

    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表示,网络安全是企业服务的重要赛道,默安科技无论是在产品理念的先进性和产品技术的创新性上,以及在对整个市场的布局层面都表现出众。


    ]]>
    从no-code到low-code:企业级hpaPaaS的未来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引子

    宜搭负责人骁勇给我举过一个例子,我们小时候逢年过节穿的衣服,都是去裁缝店选一下材料、量一下尺寸,等个半个来月,讨回来就可以穿了,衣服合身又喜欢。镜头切回今天,我们只需要在天猫、淘宝上看看图片、选择合适的尺寸就可以下单了,第二天就可以穿上,偶尔一丝不合身,偶尔大街上撞衫,但我们并不在意,因为我们享受到了更多的便利与高效。受益于这个产业制定了很多的标准化模型,比如身材模型:S、L、XL、XXL,我不再需要每次都去量身高尺寸,现在标准化生产出来的衣服可以满足超过 90% 的需求,除明星或特殊场景之外也不会费心思去量身定制。

    image

    服装、饮食、汽车乃至各行各业发展至今都已经形成非常成熟、高效的产业链,软件研发行业同样如此,业务需求在增长且变化快,越是技术密集型的工种越容易带来人力不足的瓶颈。这就越需要更多的标准和模型的制定,标准越趋于统一,就越高效,有时候 “放弃创造力才是最大的创造力”,本质是追求普惠,可以预见,未来绝大多数场景将使用标准化模板通过无定制或低定制来完成业务需求。

    image

    期望的软件研发姿势

    接下来就简单谈一谈基于 no-code > low-code > pro-code 渐进式思路的研发体系。

    一、 前置概念

    在开篇之前先介绍几个概念:

    [图片上传失败...(image-bc32d7-1614910639772)]

    云计算主要分为三大类服务:软件即服务 (SaaS)、平台即服务 (PaaS) 和基础架构即服务 (IaaS)。

    • 软件即服务 (SaaS) 是一种通过互联网交付应用的模式。客户能够通过 Web 浏览器访问 SaaS 应用,这意味着,客户无需购买、安装、维护和更新硬件或软件。SaaS 提供商负责确保一切顺利进行,而且客户通常能够使用最新版本的应用。

    • 平台即服务 (PaaS) 能够提供云平台和各种工具,帮助开发人员构建和部署云应用。用户可以通过 Web 浏览器访问 PaaS,所以企业无需购买和维护基础硬件和软件。借助 PaaS,开发人员还能采用租用的方式挑选所需的功能。

    • 采用基础架构即服务 (IaaS),企业可以通过按使用付费的方式,“租用”服务器、网络、存储器和操作系统等计算资源。IaaS 提供商负责托管基础架构和处理系统维护及备份等任务,这样,客户就无需购买硬件或雇佣内部专家对其进行管理。

    在 PaaS 层有专门用来支持应用在云上开发、部署、运行的平台,称之为 aPaaS (Application platform as a service),在 aPaaS 基础上,提供 no-code & low-code 方式开发应用的平台称之为 hpaPaaS (High-productivity aPaaS),提供快速应用研发能力,比如业务编排、逻辑编排、模型驱动、页面编排等。

    以上概念加入了一些我的个人理解,不同平台可能有不同解释,我们接下来对比一下业内几款明星平台,看能给到我们什么参考?

    二、 业内精品

    • Microsoft PowerApps:微软全家桶服务集成的非常好,比如 Excel,全站写代码的地方都统一为 Excel 相似的概念 Formula/Fx,另外 PowerBI/PowerFlow 十分强大,定位 hpaPaaS (low-code);

    • Google AppMaker:谷歌产,谷歌全家桶服务集成的非常好,谷歌工程师文化在 SCRIPTS 体现得比较极致,无论是后端、前端都使用开发生态的 JS 语法,代码提示十分友好,定位 hpaPaaS (low-code);

    • Salesforce SaaS:平台领头羊,集 IaaS、PaaS、SaaS 与一体的云平台,目前市值 1255 亿美元;

    • Sap:集 IaaS、PaaS、SaaS 与一体的云平台,相比 salesforce,使用的技术要新一些,体验上要好一些,目前市值 1577 亿美元;

    • OutSystems:提供桌面 IDE,最近提供的 OutSystems AI 能够辅助模型设计,定位 hpaPaaS (low-code),作为后起之秀,表现不俗,已获得多轮融资,在 2018 年估值 10+ 亿美元,俨然成为下一个独角兽。

    应用研发能力对比如下:

    image

    几点产品体验感受:

    • Google 和 Microsoft 老牌玩家玩 hpaPaaS 这一套相当得心应手,体验相当讲究,把自家的服务包括三方常用服务整合的非常好。

    • OutSystems 类似微软,提供多种流式编排,很多时候不需要写代码,同时也整合了非常多数据服务,比如 Swagger 的 OpenAPI。

    • Salesforce 和 SAP 类似,从单一的应用程序,到一套应用程序,到一个快速应用开发平台,企业协作工具,再到一个应用程序容器和数据库提供,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生态链,以 SaaS、PaaS、IaaS 的分层方式对外输出。

    几点参考:

    • 高效整合才能降低成本,这是所有玩家的心智,不容质疑。

    • 视角要放大,要能够覆盖 90% 场景,必须要构建一套完整的生态链,从 no-code 到 low-code 再到 pro-code 都要有对应的解决方案,且要做到互相之间能够打通,这是 Salesforce 和 SAP 给到的经验,目前 AppMaker 和 PowerApps 主要针对表单、表格垂直领域,还不能够玩大,单一领域视角解决的问题有限。

    • 可视化的流式编排针对特定场景提效明显,应对稍微复杂一点的场景,一点也不好玩,比如 AppMaker 就粗暴一点,直接使用 SCRIPTS,书写表达式更舒服,不知道使用 OutSystems 的用户是什么感受。

    三 、走过的可视化建站

    很长一段时间,国内兴起了很多可视化建站产品,「可视化建站」是「低代码建站」的前身,目标也是不用写一行代码,拖拖拽拽就可以把一个站点搭建起来,但更多的是从表现层(前端)单一领域去解决问题,只能完成静态页面的效果,对于真正的业务很难走完闭环。

    总结一下突出的问题:

    • 纯前端思维,比如数据服务接入方式,缺少像 AppMaker/PowerApps 支持 DataConnectors 的统一数据接入层,和各个系统没有形成有效整合。

    • 能解决的场景也有限,高度复杂的企业级 CRM 系统,不是通篇一律的,业务逻辑高度复杂,面临定制化考验,稍微复杂一点的,需要做的工作可能会更多,甚至有时候搞不定,没有享受到可视化搭建带来的福报。

    • 很多专业开发在搭建平台施展不开才华,缺少专业级工具支持,比如 VSCode、Git。

    • 不同角色之间不能有效的形成配合,比如后端数据接口,不能在可视化搭建工具中反射出来。

    • 搭建页面大多以 Schema 形式存储,代码也不好 diff,在运行时动态渲染也会带来性能问题。

    • ......

    看到众多业内优秀的设计,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奇思妙想,典型的 hpaPaaS 这种架构一定程度上能将我们标准化场景完全解决掉,但标准化场景偏消费性质,消费我们生产的物料沉淀、场景沉淀等,这样的纯 hpaPaaS 平台应对企业级场景肯定会透支,我们在为能活 102 年的超大型企业设计商业操作系统时,不能一律求快、求简单,还需要考虑灵活性、扩展性、复杂性,在这套系统上要能源源不断的生产标准化的物料、场景,持续将复杂性问题抽象沉淀,形成一个有效的生态循环系统,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加强版的 hpaPaaS 平台 —— 企业级 hpaPaaS 平台。

    四 、企业级的 hpaPaaS

    以我们「企业智能事业部」为例做一下简单的业务分型:

    image

    中后台业务大多是和表单、表格相关的,这对 hpaPaaS 平台来说是好事,但真正代表企业级场景特别是财务、法务等系统,涉及到的表单可以用魔鬼来形容,比如表单嵌套表格,表格再嵌套表格(存在必然有合理之处),无法使用一套规则来描述,强大如 AppMaker 或 PowerApps,对这类问题基本无解,主要是没有提供 backup 机制,企业级应用最初始状态大多是定制型应用,如何进化为标准化的配置型应用,进一步成为解决方案或商业能力,这是「企业级 hpaPaaS 平台」需要重点解决的。

    将较年轻的产品 AppMaker 和 PowerApps 定义为商业级解决方案,将较成熟的 SAP 和 Salesforce 定义为企业级解决方案,商业级能解决大多数通用问题,而企业级是要能解决更多复杂性问题,面对复杂性企业级问题时,我认为最起码要做到两点:

    • 将不同场景所需要的能力进行分解、分层,最后通过能力的整合来应对,提升灵活变通能力;

    • 同时有通用方案和兜底方案,多种方案之间应该遵循统一标准,是打通融合的。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概括企业级 hpaPaaS 能力,我认为是从 no-code 到 pro-code 的渐进式能力,如下图:

    image

    实现这样的「企业级的 hpaPaaS」有以下几个重难点:

    重难点一:从 no-code 到 pro-code

    以一个简单的业务系统为例来说一下这个过程。

    迭代一(no-code 开发)

    最初比较简单,符合标准化的 CRUD:

    1. 进行业务建模,配置业务规则;

    2. 根据建立好的模型选择标准化 CRUD 模板,直接产出;

    3. 预览、发布。

    迭代二(low-code 开发)

    但是有些地方需要稍作定制,比如时间戳的格式化、页面上需要额外展示用户详细信息:

    1. 将标准化生成的产物,以可视化编辑打开;

    2. 修改关联字段时间的格式化方式、新增用户信息块;

    3. 保存、预览、发布。

    迭代三(pro-code 开发)

    随着业务复杂度变高,很多业务逻辑需要写更多代码,也希望代码被版本控制、进行 diff 等:

    1. 将标准化生成的产物在 WebIDE 中打开;

    2. 编辑视图,比如关联的动作,定位到对应动作代码,修改逻辑;

    3. 使用 WebIDE 提供的 git 功能,进行代码对比及代码提交;

    4. 保存、编译、预览、发布。

    no-code 和 low-code 试错成本低,在创业时期我更希望使用这两种方式,随着我的业务的成长,价值逐渐被认可,对该产品的要求也变高,这时候我也愿意投入更多,这时候可以采用 pro-code 方式对我的项目进行精装修,这种渐进式交付能力将越来越多的被推崇。

    在这过程中,有一个关键点,no-code 到 low-code 再到 pro-code 始终遵循的是一个标准,在我需要时可以被任意方式打开。

    虽然我们期望未来业务研发只有 10% 的工作需要 pro-code 来完成,但 pro-code 的相关技术体系也是不可或缺的,它就是一个全功能开放的底层架构,no-code 和 low-code 在这之上做的更垂直化,所以并不是说 10% 就不需要了,尤其在做企业级研发,pro-code 的存在更是一颗定心丸。

    对于 pro-code 核心关键点有:

    • WebIDE:pro-code 环节设计上是可以使用桌面 IDE 的方式,但未来必定属于云开发时代,桌面 IDE 天然的和 PaaS 平台有割裂感,过去我们担心 WebIDE 技术不成熟,今天 vscode 引领了新一代的编辑器变革,带来诸如 coder、theia 等功能和性能都很完备的 WebIDE 技术储备,技术上没什么好担心的;

    • Git 打通:企业级产品,没有那么随意,一般需要强管控,其中版本控制尤为重要,不管是 pro-code 还是 no-code,最终形态都是一种代码形式的标准产物,都应该托管在 Git 仓库上,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回溯和对比;

    • 可视化编辑打通:可视化编辑是 low-code 和 no-code 的代表功能,通过 Recore (统一 DSL)的技术将可视化和 pro-code 打通,是 pro-code、low-code、no-code 三者之间形成互通的必要条件。

    [图片上传失败...(image-7c242c-1614910639772)]

    重难点二:服务的集成

    在上面提到的产品中,都有这样的一个设计,无论是自家的服务还是别人家的服务通过一个集成平台,将他们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在任何需要的环节,都能被高效的使用。

    image

    图片源自:https://developers.google.com/

    我们也提出 OneService 概念,期望将与数据相关的接口或服务通过 OneService 集成起来,打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如下图:

    image

    重难点三:生命力

    我们设计的系统,比较关心两个问题:

    1. 能创造多少价值?

    2. 能活多久?

    我认为一个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系统,应当在时间维度上持续创造价值,有以下几个关键点:

    • 适合的土壤,大风向以及政策鼓励,有强烈市场需求;

    • 持续标准化,标准化不是一个固定结果,而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有一个进化机制,保证标准化的生态具有自洁能力,适应行业发展;

    • 行业渗透,打通行业链路上下游,将标准、理念融入到行业各节点,能够反哺自己的生态,并有助于形成规模;

    • 共同成长,带动行业成长,行业的成长就是自己的成长。

    image

    五、 未来可期

    SaaS 化的平台,以 SAP 和 Salesforce 为代表在欧美国家活的很滋润,在中国刚起步,从过去一年的变化可以看到,国家越来越多的政策在鼓励中小型创新企业,意味着未来 toB 市场前景广阔,阿里整体风向现在也是 toB,钉钉和阿里云已经在这条路上越走越稳,让我们看到,在 toB 这件事情上时机已经成熟,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本土化的 SaaS 平台做好、做强。

    作者:开发者小助手_LS


    阿里云云栖号


    ]]>
    Serverless 极致弹性解构在线游戏行业痛点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简介: 本文将通过剖析一个个具体的场景案例,以期望给相关的游戏开发同学带来共鸣,同时也希望能给非游戏行业的同学带来一些启发。

    一、前言

    1. 游戏客户上云关注点

    游戏行业是一个富有创意又竞争激烈的市场,被称为第九艺术。游戏客户上云主要关注以下 4 个方面:

    • 快速迭代,全球部署

    快速迭代是游戏行业的通用需求,包括开发效率、运维效率、架构解耦;同时游戏可能也会出海,所以也需要海外部署或全球部署战略。

    • 高并发、高弹性

    每个游戏上线时都会经历新开服、运营拉新等阶段,游戏本身也有日常峰谷,再加上偶尔的活动运营,也会产生峰值,因此在游戏行业高并发高弹性也是一个通用需求。

    • 稳定、可靠、安全

    要保证游戏的公平性和用户的玩家体验,防止作弊,所以需要保证游戏的稳定可靠与安全。

    • 数据、运维、成本控制

    游戏上线后,通过日志收集数据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针对不同的玩家实施不同的运维策略,将运营重点放在中间的摇摆玩家上,从而做到精准定位、控制成本。

    2. 认识函数计算

    下文将要介绍的案例主要与函数计算相关,因此在此先对阿里云 Serverless 产品——函数计算做一下简单介绍。

    函数计算:只需要专注业务代码,面向函数极简编程(各种编程语言),丰富的云产品间集成与事件驱动方式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

    • 专注业务代码

    [图片上传失败...(image-b1308f-1614911526541)]

    如上图所示,对于游戏开发者来说,使用函数计算,就只需要选择一个你最擅长的代码,编写这段代码,上传到计算平台,就可以完成开发任务。之后可以通过 API/SDK 调用这个函数,也可以通过云产品事件源去触发函数。

    image

    上图是一个简单的例子,用 Java 函数写一个“Hello World”,把它设置成 Java8 的执行环境,256MB 的内存,设置完上传到函数计算,开发任务就完成了,之后主动调用函数即可,无需关注任何基础设施。

    这里单独介绍一下“云产品事件源触发函数”。除了主动触发函数,还可以用云产品来触发。比如使用阿里云的对象存储 OSS,上传一个 zip 包到 OSS Bucket 的某个目录,希望上传之后可以自动触发一个函数,然后这个函数可以把 zip 包自动进行解压,云产品事件源触发就可以实现这种效果。另外还有其他很多事件源,比如日志的事件源、 MNS 消息事件源、定时触发事件源等。

    image

    • 100< 代码量

    面向函数极简编程,只需要关注核心代码。还支持各种编程语言,对开发者非常友好,开发者可以选一个自己最擅长的语言,写完后上传到函数计算即可。

    • 100ms 极致弹性

    如果触发函数,同时过来 10 个、 100 个、1000 个甚至 1 万个请求都不用担心,函数计算会百毫秒级弹出执行环境,每个执行环境去执行函数逻辑代码,再把函数执行的结果返回,帮助在线业务应对各种突发流量。

    • 100% 资源利用率

    在计费方面,函数计算是按执行环境的内存和执行时间计费,计费粒度可达毫秒级,只为请求产生的资源消耗买单,资源利用率达 100%,降低成本。

    二、Serverless 游戏场景实践案例

    1. 高弹性战斗结算业务

    战斗结算是强 CPU 密集型,结算系统每日需要大量的计算力,尤其是开服或者活动期间突然涌入的大量玩家,导致需要的计算量瞬间几倍增长,同时需要结算系统保持稳定的延时来保证玩家的用户体验。

    image

    以 SLG 游戏或者回合制游戏场景为例,一场战斗结束后,为了用户体验,客户端需要先行结算,展示这一回合的结果,比如打赢了弹出胜利动画,打输了弹出失败动画。如果纯粹依赖客户端,很可能会出现客户端作弊的情况(比如作弊器),所以最后的结算肯定还是由服务器做结算。

    随着游戏策划团队想法的增加,游戏越来越复杂,比如 buff、debuff、暴击等等。随着游戏越来越好玩,结算系统会越来越复杂,游戏进程很可能会出现卡顿现象,而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把战斗结算这一 CPU 密集型的逻辑抽离出来。这一方案也尤其适用于新开服、活动期间以及每日有日常峰谷的情况等。

    如上图,当客户把战斗结算迁移到函数计算上后,明显可以看到, 即使 TPS 在日常峰谷呈 90° 直线上升,但是 Latency 延时仍然基本稳定在 200~300 毫秒之间,,充分保证了用户的玩家体验。

    在这个场景中,函数计算的核心价值是:

    • 弹性高可用:百毫秒级伸缩扩容,无需预留任何资源。

    • CI/CD 和版本灰度能力:每当游戏策划有新想法时,战斗结算函数必然会更新,可以通过直接给这个函数设置版本和别名,从而非常安全地灰度到下一个版本的战斗结算函数。

    这是游戏场景里非常经典的例子,将 CPU 密集型的逻辑抽离出来放到函数计算上,在不影响 Game server 的服务器的同时,又具备了百毫秒伸缩扩容的能力,保证了玩家用户体验。

    2. Serverless 实现超大规模游戏营销

    游戏厂商与广告商联合投放大量互联网广告,该业务场景无法准确预估运营流量,高并发、高弹性的后台服务对业务结果至关重要。且大量的营销数据和原始日志需要进行离线分析,驱动运营策略升级。

    游戏厂商的需求是:第一,游戏需要大规模营销,波峰波谷无法预估;第二,游戏需要快速上线,对开发效率要求较高。

    image

    解决方案如上图,将函数埋点到网页里面,点击时自动触发这个函数,函数再把点击传过来的用户消息持久化到 kafka。这一步函数 TPS 非常高,预估是几万或者十万级别。第二步,通过 kafka connector 把消息持久化以后,connector 可以有 batch 操作,比如把 50 次点击的数据 batch 成 1 个再发给另外一个函数,相当于后面的这个函数变成了 1/50 的调用量,另外这个函数是异步触发,加上 batch 操作,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因为只需要把消息写入到数据库就可以完成任务,只要不丢数据就好。同时这个函数打印的日志也可以用 SLS 进行分析或者写入数据库 RDS/ADP 进行玩家画像的分析。

    客户压测数据如下图所示,第一个函数 TPS 上升到十几万,第二个削峰填谷后变成不到 3 万。

    image

    在这个场景中,函数计算的核心价值是:

    • 事件驱动,解耦架构难点;

    • 弹性高可用,削峰填谷;

    • 快速开发上线,1 天完成开发和压测。

    3. Serverless 实现安卓游戏 APK 包按渠道分发

    UC 的游戏分发平台的游戏 APK 包需要根据实时请求中的参数获取渠道号,并将渠道号写入 APK 文件固定位置, UC 有每天有大量的且不同渠道的下载请求,能实时让用户断点下载指定渠道的 APK 游戏包。

    image

    以阿里内部 UC 游戏分发平台为例,在对象存储里面放了一个原始包,其他包在文件固定位置加一些东西就可以。但是 UC 渠道每天有不同的下载请求,通过 Channel=UC/小米/华为到 CDN,CDN 直接回源到函数计算, 比如在函数计算看到回源是小米,从 OSS 拿到原始包把小米渠道信息写进去,再把这个包直接返还给 CDN, 其他渠道包同理, 只要被下载过一次,都被缓存到 CDN。

    这个案例中,函数计算的核心价值是:

    • CDN 直接回源到弹性高可用的函数计算服务(FC);

    • 降低成本,按需付费。客户不需要为峰值预留计算资源,流量单价降价 40%。

    4. Serverless 实现快速多渠道游戏打包

    在发行游戏之前,通常会针对不同的发行渠道,将游戏母包和不同的渠道资料包构建成渠道包。在这个构建过程中,如果使用手工方式,存在易出错、效率低、高成本的痛点。

    • 效率低:针对不同的渠道去打包,传统的做法是固定买几台打包机,打包机可能大部分时间浪费,每周就打几次;

    • 高成本:渠道越接越多,打包机只有几台,想查看渠道包情况,可能需要打一晚上第二天才能看到。随着渠道越增越多,打包机也需要不断增加,闲置成本也越来越高;

    • 易出错:如何给打包机分配任务,调度系统需要自己开发,如果打包机出现了异常,需要自己去解决打包机的问题。

    这个场景下,引入 Serverless 工作流,如下图所示:

    image

    工作流定义:第一步,把母包从 OSS 上下载下来;第二步,并行去打包这些包,每个渠道包有一个并行的任务;第三步,打包完以后,进行后处理。

    在这个场景下,函数计算的核心价值是:

    • 任务自动化:事件一键触发、自动运行,工作流完整跟踪记录整个打包流程,提高打包成功率;

    • 打包并行化:多个渠道包构建过程并行,提高打包效率,同时支持配置模板化;

    • 低成本: 按量付费,计算资源利用率高。

    5. Serverless 实现游戏服务快速全球部署

    阿里云作为国内第一家与 Terraform 集成的云厂商,生态支持较完整(Serverless 重度依赖云服务,中国支持较完整)。由于游戏不可能使用很多其他的云服务,而使用 Terraform 可以实现快速多云部署。

    image

    6. 实践案例总结

    • CPU 密集接口战斗结算;社交类游戏中,游戏内截图、游戏直播视频在线截图、离线转码等;聊天敏感词检测过滤,聊天翻译;排行榜等。

    • 游戏活动运营激活码生成、消耗等一些封测运营活动;游戏打包发行、广告买量、活动页、运营平台等业务平台。

    • 用户基本业务数据处理

    三、阿里云函数计算现状

    1. 函数计算是国内企业 Serverless 架构落地、业务创新的首选产品

    2020 年中国云原生用户调查报告,阿里云 Serverless 用户占比是 66%。CNCF 2019 年中国云原生报告中显示,函数计算是国内企业 Serverless 架构落地和业务创新的首选产品。

    image

    2. 阿里云函数计算产品全景

    函数计算是国内生态最完整、功能最丰富的 Serverless 产品,开发者一步上云、一键 Serverless 化将成为现实。

    image

    图:阿里云函数计算产品全景

    • 系统层面:支持了各种语言,开发者可以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语言,同时也支持了容器镜像,拥抱容器生态;

    • 实例类型:默认选择百毫秒弹性实例,也可以选择性能实例(比如强 CPU 密集型的音视频转码);

    • 触发层:可以 API Gateway 或者 SDK 直接触发,也可以用 Kafka、OSS、CDN 等事件源触发;

    • 工具层:有全新的 Serverless-Tool、Fun、开发者框架等等;

    • 可观测性:包括日志、监控、 Metrics、告警、Tracing 等;

    • 应用中心:有非常好的落地案例,可以快速体验经典案例。

    作者:罗松(西流)


    阿里云云栖号


    ]]>
    云计算专家如何弥补网络安全技能差距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网络安全技能的差距如今仍然是一个现实问题,但最终可能会解决。根据(ISC)²公司发布的2020年网络安全劳动力的研究报告,网络安全技能差距正在缩小。

    这项研究将技能差距定义为“组织需要保护其关键资产的熟练专业人员数量与实际从事这项工作的求职者数量之间的差距。这并不是对求职者可经获得的空缺职位的估计。”

    好消息是,拥有合适技能的员工数量有所上升。去年增加了70多万名网络防御专家,而提供的职位总数达到350万人。然而在这350万个职位中,仍有大约一半需要填补。

    坏消息是由于冠状病毒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职位的数量减少了,但是人们需要知道如何寻求和招聘熟练的专业人员。

    网络安全技能差距的现状

    发生的这场疫情表明了组织拥有网络安全团队的重要性,这些团队可以解决广泛的问题,例如让员工建立虚拟专用网络,并开展培训进修课程。报告指出,关键是要有组织内部人员或值班人员来处理更精细、更具体的问题(而在本例中是云安全性)。

    很多组织在去年就面临这样的挑战,需要将他们的员工从现场工作转移到远程工作。在(ISC)²的2020年网络安全劳动力的研究活动中,将近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只有很短的时间进行过渡,并确保为员工提供相同质量的安全保护。当然,IT专家也在家远程工作,不得不自己进行调整。因此,在员工远程工作期间,18%的组织的网络安全事件增加。

    (ISC)²公司首席执行官Clar Rosso在一份正式声明中说:“总体而言,网络安全人员在这些新数据中看到了一些非常积极的趋势。社区对冠状病毒疫情的响应及其在几乎一夜之间将组织的IT系统安全地迁移到远程工作的能力,在很多方面都是前所未有的成功和最佳案例。网络安全专业人士积极应对挑战,并巩固了他们对组织的价值。”

    网络安全技能招聘的价值

    出现这种问题的部分原因是组织的招聘人员在招聘时并不知道需要寻找什么样的求职者。他们倾向于将网络安全技能视为千篇一律的需求。他们认为,招聘的员工应该能够处理所有问题。而组织的领导者还经常将所有安全问题视为大致相同的问题。另一方面,熟练的专业人员知道数据泄露是通过许多不同的攻击媒介发生的,并且有时看起来并不是数据泄露。

    当然,负责日常事务的人员总是扮演着同一个角色,而且总是需要新的团队成员来处理更艰巨的需求。但是,当负责撰写工作说明并完成招聘流程的人员(通常是人力资源部人员)并不了解其技术领域的各方面知识时,就难以招募合格的人员。实际上,根据ISACA公司发布的《2020年网络安全状况报告》,72%的网络安全专业人士认为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并不了解组织的基本网络安全技能需求。这会逐渐影响组织整体的最佳实践和防御措施。

    这种数字保护的传统方法已经过时。现在是时候让招聘人员意识到,他们必须招募了解当今和未来威胁、工具以及网络安全技能在工作中所起作用的员工。

    为什么组织需要具备云计算网络安全技能的人员

    根据Burning Glass公司的调查,云安全是增长最快的网络安全工作技能之一。在未来五年中,对这一特定技能的需求预计将增长115%。对于拥有云计算技能的人来说有很多工作机会,如今空缺将近2万个职位。虽然与其他新兴的安全工作职位相比,这种技能的职位空缺较少,但拥有云计算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的薪酬最高。

    与其他类似职位相比,云计算保护需要不同的技能,例如了解云计算架构背后的技术、系统配置、身份管理、虚拟化以及有关使用云计算安全工具的基本知识。

    例如,许多云安全工具最大的挑战之一是正确配置和管理它们所需的时间和技能,更不用说调整这些配置以消除误报,或确保它们不会错过关键事件或丢弃合法流量。

    超越IT

    尽管DevOps一直对IT和业务非常重要,但组织的IT安全团队并不总是具备处理DevOps流程中发生的错误配置和数据泄漏的技能。

    云计算网络安全技能需要超越对技术的了解。该领域的专家还必须精通规则和法规。他们必须了解最常见的框架,例如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和支付卡行业数据安全标准的框架,以及组织的特定行业标准。他们的工作还包括遵守数据隐私法,保护云平台中的数据,保持合规性,并围绕数据和数据访问建立保障措施。

    如何寻找云计算安全专家

    需要将具有云计算网络安全技能的人员添加到组织的团队中。云计算安全技能具有很高的溢价,这不仅是因为其在以云计算为中心的行业中的价值,还因为在已经存在网络安全技能严重短缺的就业市场上,拥有这些技能的人员很难找到。

    是怎么做到的?

    首先,组织可以在内部寻求具有这些技能的人员。正如从组织内部招聘其最新的安全团队成员一样,也可以从当前的IT或安全团队内部找到并培养云计算安全专家。

    如果组织内部人员不能胜任这个职位,需要从外部寻求人才。例如参加会议以更好地了解云计算安全专家所需的技能,并与可以推荐熟练工作人员的人员进行交流。雇用大学实习生,为他们提供所需的培训。招募退役军人和执法人员(那些了解风险评估并且可能具有IT背景的人)是寻找潜在员工的一种很好的方法。组织可能现在无法找到具有所需技能的人员。但是,尽管网络安全技能存在差距,但拥有云安全专家仍然很重要,组织愿意为开展培训付出努力,并将发挥他们的价值。

    从内部外包或雇佣外部员工

    另一个选择是求助于托管安全服务提供商(MSSP)。这样可以为组织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全天候的覆盖率,并减轻了人们对云计算安全的负担。但是,它也会给组织带来更少的控制权。对于大量使用云计算的小型企业来说,另一种选择可能尤其有效,它是与其他组织联合起来并共享资源。

    最后,招聘人员在搜索求职者时,需要忽略其在简历上提到的担任的职位。与其相反,需要了解其实际的工作职责和技能。因为职位并不总是很好地表明求职者的实际工作能力。有些人虽然有“安全运营经理”的头衔,但并不是真的在从事云安全工作。人力资源部或组织高管不要只是因为这些头衔或职位描述就决定招聘哪些求职者。

    在(ISC)²公司的这份研究活动中,40%的受访者表示,云安全是组织和网络安全团队中最需要的技能,这是因为云计算在当今的业务中已经扮演了重要角色。

    拥有适合组织的网络安全技能的人员就在那里,组织只需要灵活和更具创造力就可以找到他们。


    ]]>
    工业互联网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华为云助力东莞抢占先机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当前,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适应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绿色制造的必由之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建设工业互联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十四五”时期的发展重点,也是2021年开局起步抢占新发展赛道的关键词。

    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形势下,加快构建面向未来的多极支撑产业体系是当前东莞发展的前进方向。东莞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打造数字经济集聚区,支持头部企业牵头开展产业链数字化协同创新试点,向上下游企业输出数字化解决方案和管理经验。同时,强调加快推广“5G+工业互联网”发展,优先在电子信息、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等行业遴选打造1-2个标杆示范项目。

    华为云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坐落于东莞松山湖畔。作为广东首个华为云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它旨在通过搭建企业需求对接、应用孵化创新和企业服务平台,助力工业企业工业互联数字化转型。

    锚定产业升级方向,东莞抢占数字化转型“C”位

    近年来,东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腹地,成为科技创新转化、特色产业集群集聚的主阵地,而“东莞制造”更是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强力支撑。

    改革开放40年,东莞迅速发展成现代制造业名城,电子信息、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模具等产业迅速发展,培育形成了涉及34个行业和6万多种产品的较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作为东莞第一大支柱产业,占据东莞制造企业的43%,对工业经济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方面,松山湖聚集了广东正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大族粤铭激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明星企业,形成了产业生态链条。

    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东莞以松山湖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为主体,肩负起将东莞打造为全国工业互联网生态与产业高地的重要使命。

    华为云成东莞松山湖产业数字转型“强力引擎”

    在广东省工信厅产业集群的“十四五”规划中还明确指出,松山湖科学城已成为重要的数字经济发展平台。在这里,华为云将瞄准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领域加快培育未来产业,并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支持产业链企业上云上平台等,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持续赋能。

    “松山湖产业云项目”是由松山湖管委会联合华为云于2019年10月共同推出,并由华为公司及生态伙伴广东光大企业集团、松山湖高新区管委会、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共同建设落成华为云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创新中心携手全国生态伙伴,通过搭建企业需求对接、应用孵化创新和企业服务平台,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经过一年多的服务运营,如今,华为云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已聚集用友、金蝶、鼎捷、卡伦特、安世亚太、益模、黑湖科技、盛原成、智物联、微茗、语祯物联、纷享销客、甄云等生态服务伙伴20余家,助力70余家重点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

    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从“世界工厂”向“先进制造业之都”转变

    如同供给侧改革、扩大内需中引领消费、激活消费一样,产业数字化的转型,也需要应用场景来呈现和带动。在电子信息、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模具等产业中,借助华为云的系统集成优势,企业实现了生产经营全流程的数字化再造和重构。依托信息化、智能化的赋能,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在5-20%以上,生产效率提高15%以上,产品质量提高5%以上,显著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一直以来,德普特在触控显示模组领域始终保持着行业领先优势。为解决德普特所面临的提高产品质量、投入成本压力等问题,华为云以基础资源安全平台为底座,搭建和应用了工业大数据平台、设备管理系统、供应链协同、PLM产品研发协同等四大信息化系统,帮助德普特实现 “公司级”数字化转型,产品质量直通率提升6%、人力成本降低20%、生产效率提升11%。

    华荣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一直深耕通讯设备等电子制造行业。针对华荣通信网络安全薄弱等问题,华为云提供了数字化转型顶层规划;为企业ERP系统升级;将传统OA办公系统转型至华为云WeLink等服务;在云端对网络进行安全系统升级。如今华荣实现了沟通效率提升70%、防护成本节约30%、SAP上线时间缩短至2天、风险场景减少60%的项目成效。

    作为面向制造业企业提供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的厂商, 拓斯达对自身的智能化发展十分重视。基于华为云的基础资源安全平台,搭建和承载了SAP系统、 MES系统(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IOT等系统, 快速部署SAP业务,业务上线周期从3个月缩短为4小时; 基于IoT+MES+设备一体化平台,帮助拓斯达实现数字化升级从“内”走向“外”。 拓斯达-华为制造上云项目也因此被评为广东省制造上云示范项目,为制造企业转型工业互联网树立了标杆。

    实际上,华为云的数字赋能,对东莞制造业来说意义非凡。按照《东莞市建设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实施方案》的要求,预计到2022年,东莞将培育形成1个产值超万亿、3到5个产值超千亿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构建起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从传统“世界工厂”向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之都”转变。

    当然,华为云对于东莞工业互联网生态的建设与产业高地的助力从未止步。未来,华为云将通过联合行业TOP ISV(独立软件商),为产业集群企业实现IT数字化,并结合大数据、AI、5G等技术能力,为企业提供跨系统协同平台,打通企业“研产供销服”环节。与此同时,还将协助企业构建企业数据标准,沉淀价值数据入湖,实现企业智能化。进而实现跨企业方案横向纵向复制,从而带动实现产业集群“稳链强链补链”数字化转型的诉求。

    可以预见,在政策支持“东风”的吹拂下,“华为云+东莞制造业”这对“组合”,将产生更大的化学反应——更加精准地推动东莞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赋能东莞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快速升级,也为东莞地区产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更大的动能。

    目前,华为云产业云已在全国落地超120个创新中心、产业集群攻关基地,通过联合300余家合作伙伴,为逾1.7万家制造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为100余万名企业用户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从业务流深入“研产供销服”5 大类制造场景,以电子、装备等产业集群实践经验及优势,拓展覆盖汽车、石化、钢铁、五金等逾15个产业集群。从企业成长生命周期来构建赋能平台,实现从小企业到大企业、从大企业到卓越企业的跨越。


    ]]>
    SAE助力「海底小纵队学英语」全面拥抱Serverless,节省25%以上成本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海底小纵队学英语隶属于成都创感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是万达宝贝王全球独家正版教育授权的英语学习APP。海底小纵队学英语在传统“北美真人外教”沉浸式教学和剑桥儿童教学体系基础上,结合AI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动作捕捉等先进技术与教育充分融合并广泛应用,将时下世界级头部儿童IP改编成体系化低幼儿童(专注2-8岁)EQ英语启蒙APP,旨在促进中国孩子英语听、说、读、写、看全面进阶。

    海底小纵队学英语最初采用自建K8s集群方式进行计算资源的管理与业务部署,随着业务规模的增长,该方式暴露出一些典型问题:

    • 运维复杂:需维护K8s集群,黑屏化运维,且需要挨个集成各个依赖的云产品。

    • 迭代效率低:研发既要忙于业务,又要负责底层组件开发和运维,效率低。

    • 成本高:需长期保有固定的IaaS主机,业务低峰期闲置资源浪费大。

    • 容量评估:缺乏自动化,依据人工多次评估,且评估结果经常不准。

    • 稳定性问题:开发运维人员有概率会误操作K8s YAML和底层资源,造成集群事故不可用。

    解决方案及优势

    阿里云Serveless应用引擎SAE 具备免运维IaaS、按需使用、按量计费、低门槛服务应用上云,并且支持多种语言和高弹性能力等特点,刚好完美解决了客户长期以来运维复杂、资源利用率不高、开发迭代效率低等问题。

    image

    作者:弈川




    作者:阿里云云栖号

    ]]>
    淘宝推荐、视频搜索背后的检索技术竟是它!深度揭秘达摩院向量检索引擎Proxima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人工智能,简称 AI,是计算机发明时就存在的一个技术领域。它的一大核心特点就是可以类人脑地辅助人类工作。其通过一系列数学的方法,如概率论、统计、线性代数等,分析和设计出能让计算机自动学习的算法。

    如下图所示,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对物理世界的人/物/场景所产生各种非结构化数据(如语音、图片、视频,语言文字、行为等)进行抽象,变成多维的向量。这些向量如同数学空间中的坐标,标识着各个实体和实体关系。我们一般将非结构化数据变成向量的过程称为 Embedding,而非结构化检索则是对这些生成的向量进行检索,从而找到相应实体的过程。

    image

    非结构化检索本质是向量检索技术,其主要的应用领域如人脸识别、推荐系统、图片搜索、视频指纹、语音处理、自然语言处理、文件搜索等。随着 AI 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数据规模的不断增长,向量检索也逐渐成了 AI 技术链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更是对传统搜索技术的补充,并且具备多模态搜索的能力。

    一 业务场景

    1 语音/图像/视频检索

    向量检索的第一大类应用就是对语音、图像、视频这些人类所接触到的,也最为常见的非结构化数据的检索。传统的检索引擎只是对这些多媒体的名称和描述进行了索引,而并没有尝试对这些非结构数据的内容进行理解和建立索引,因此传统引擎的检索结果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AI 的能力使得我们可以快速且成本较低地对这些非结构化数据进行理解,这样就使得对这些非结构化的数据内容进行直接检索成为了可能。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向量检索。

    如下图所示,以图片搜索为例,我们先以离线的方式对所有历史图片进行机器学习分析,将每一幅图片(或者图片里分割出来的人物)抽象成高维向量特征,然后将所有特征构建成高效的向量索引,当一个新查询(图片)来的时候,我们用同样的机器学习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并产出一个表征向量,然后用这个向量在之前构建的向量索引中查找出最相似的结果,这样就完成了一次以图片内容为基础的图像检索。

    image

    2 文本检索

    向量检索其实很早就已经在常见的全文检索中用到了。我们这里用地址检索为例来简单介绍下向量检索技术在文本检索中的应用情况和价值。

    如下图左边的例子,我们想在标准地址库中搜索“浙一医院”(而标准地址库中恰恰又没有“浙一”这个关键词,“浙一医院”的标准地址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如果我们只使用文本分词(“浙一”和“医院”),在标准地址库中是不会找到相关结果的(因为“浙一”这个地址不存在)。但是我们如果能够利用对人们历史语言,甚至之前的点击关联进行分析,建立起语义相关性的模型,把所有的地址都用高维特征来表达,那么“浙一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相似度可能会非常高,因此可以被检索出来。

    另外一个例子,如下图右边所示,同样是地址查询,如果我们想在标准地址库中搜索“杭州阿里巴巴”的地址,在仅使用文本召回的时候,几乎没办法找到相似的结果,但是我们如果通过对海量用户的点击行为进行分析,将点击行为加上地址文本信息合并形成高维向量,这样在检索的时候就可以天然的将点击率高的地址召回并排列在前面。

    image

    3 搜索/推荐/广告

    在电商领域的搜索/推荐/广告业务场景中,常见的需求是找到相似的同款商品和推荐给用户感兴趣的商品,这种需求绝大多数都是采用商品协同和用户协同的策略来完成的。新一代的搜索推荐系统吸纳了深度学习的 Embedding 的能力, 通过诸如 Item-Item (i2i)、User-Item (u2i)、User-User-Item (u2u2i)、User2Item2Item (u2i2i) 等向量召回的方式实现快速检索。

    算法工程师通过对商品的相似和相关关系,以及被浏览和被购买的用户行为的抽象,将它们表征成高维向量特征并存储在向量引擎中。这样,当我们需要找一个商品的相似商品(i2i)时,就可以高效快捷地从向量引擎中检索出来。

    image

    4 几乎覆盖了所有的 AI 场景

    其实,向量检索的应用场景远不止上面提到的这些类型。如下图所示,它几乎覆盖了大部分的可以应用AI的业务场景。

    image

    二 向量检索的现状和挑战

    1 繁多的检索算法

    向量检索本质为了求解 KNN 和 RNN 两个问题,KNN(K-Nearest Neighbor)是查找离查询点最近的 K 个点,而 RNN (Radius Nearest Neighbor) 查找查询点某半径范围内的所有点或 N 个点。在涉及到大数据量的情况下,百分之百准确求解 KNN 或 RNN 问题的计算成本较高,于是引入了求近似性解的方法,因此大数据量检索实际要解决的是 ANN(Approximate Nearest Neighbor)的问题。

    image

    为求解 ANN 的问题,业内提出了不少的检索算法。常用的算法,最早可以溯源到 1975 年提出的 KD-Tree,其基于欧式空间,采用多维二叉树数据结构解决 ANN 检索问题。20 世纪 80 年代末,产生了空间编码和哈希的思想,主要以分形曲线和局部敏感哈希为代表。分形曲线和局部敏感哈希属于空间编码和转换的思想,类似思想的算法还有 Product Quantization (PQ) 等,这些量化算法将高维问题映射到低维进行求解,从而提高检索效率。21 世纪初,采用邻居图解决 ANN 问题的思想也开始萌芽,邻居图主要基于“邻居的邻居可能也是邻居”的假设,预先建立数据集中所有点的邻居关系,形成具有一定特性的邻居图,检索时在图上进行游走遍历,最后收敛得到结果。

    向量检索的算法繁多且缺乏通用性,应对不同数据维度和分布有不同算法,但总体可归为三类思想:空间划分法、空间编码和转换法、以及邻居图法。空间划分法以 KD-Tree、聚类检索为代表,检索时快速定位到这些小集合,从而减少需要扫描的数据点的量,提高检索效率。空间编码和转换法,如 p-Stable LSH、PQ 等方法,将数据集重新编码或变换,映射到更小的数据空间,从而减少扫描的数据点的计算量。邻居图法,如 HNSW、SPTAG、ONNG 等,通过预先建立关系图的方法,去加快检索时的收敛速度,减少需要扫描的数据点的量,以提高检索效率。

    2 面临的技术挑战

    向量检索在发展过程中,也涌现出了一些优秀的开源作品,如 FLANN、Faiss 等。这些作品对业内一些常用和有效的 ANN 算法进行了统一实现和优化,通过运行库的方式,形成一些工程化的检索方案。基于这些运行库和改进,业内也产生了一些服务化的工程引擎,如 milvus、vearch 等。

    虽然向量检索发展多年,并逐渐成为非结构化检索的主流方法,但仍存在了不少的技术挑战和问题。

    image

    超大规模索引的精度和性能

    源于非结构化数据的繁多而复杂,向量检索天生便是用于应对这种大规模的数据检索,但面对亿级,甚至十亿级以上的场景,许多检索算法仍面临了挑战,工程实现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要么构建成本巨大,要么检索效率低下。

    另外,维数的增加也造成了一些向量检索方法的效率下降,在高维空间下华而不实,同时工程上也增加了数据计算和存储成本。其次,算法上缺乏完全通用性,无法对数据实现泛一致性检索,即任何数据分布上,检索算法都是有效的。

    [图片上传失败...(image-94eaa5-1615171679463)]

    目前,业内在处理高维十亿级别的数据时仍显得力不从心,多采用多片索引分别检索合并的方法,增加了实际计算成本。

    分布式构建和检索

    向量检索目前多通过数据分片的方式实现水平扩展,然而过多的分片容易造成计算量的上升,从而导致检索效率的下降。在分布式方面,仍存在向量索引快速合并算法的难题,这便导致了数据一旦分片之后,无法很好套用 Map-Reduce 计算模型合并成效率更高的索引。

    image

    流式索引的在线更新

    传统的检索方法能很方便的实现增查改删(CRUD)的操作,向量检索依赖数据分布和距离度量,部分方法还有数据集训练的要求,数据点的变更甚至动一发而牵全身。因此,要实现向量索引的从 0 到 1 的全流式构建,并满足即增即查、即时落盘、索引实时动态更新的要求,对算法和工程仍存在着一些挑战。

    目前,对于非训练的检索方法,能较方便的支持全内存索引的在线动态新增和查询,然而面对即时落盘、内存不足、在线向量动态更新和删除等要求,操作成本很大,满足不了实时性。

    image

    标签+向量的联合检索

    在大多数业务场景下,需要同时满足标签检索条件和相似性检索的要求,如查询某些属性条件组合下相似性的图片等,我们称这种检索为“带条件的向量检索”。

    目前,业内采用多路归并的方式,即分别检索标签和向量再进行结果合并,虽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多数情况下结果不甚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向量检索无范围性,其目标是尽可能保证 TOPK 的准确性,TOPK 很大时,准确性容易下降,造成归并结果的不准确甚至为空的情况。

    image

    复杂的多场景适配

    向量检索是一种通用能力,但目前尚无通用算法可以适配任意场景和数据,就算同一种算法适配不同数据时,也存在参数配置的差异。如对于多层聚类检索算法,使用什么聚类算法、分多少层、聚多少类、检索时使用什么样的收敛阈值,这些在面对不同场景和数据时都是不一样的。正是因为这些超参调优的存在,大大加大了用户的使用门槛。

    想让用户变得更简单,必然需要考虑场景适配的问题,主要包括数据适配(如:数据规模、数据分布、数据维度等)和需求适配(如:召回率、吞吐、时延、流式、实时性等)两方面。基于不同的数据分布,通过选择合适的算法和参数,以满足实际的业务需求。

    image

    三 达摩院向量检索技术揭秘

    Proxima 是阿里巴巴达摩院自研的向量检索内核。目前,其核心能力广泛应用于阿里巴巴和蚂蚁集团内众多业务,如淘宝搜索和推荐、蚂蚁人脸支付、优酷视频搜索、阿里妈妈广告检索等。同时,Proxima 还深度集成在各式各类的大数据和数据库产品中,如阿里云 Hologres、搜索引擎 Elastic Search 和 ZSearch、离线引擎 MaxCompute (ODPS) 等,为其提供向量检索的能力。

    Proxima 是通用化的向量检索工程引擎,实现了对大数据的高性能相似性搜索,支持 ARM64、x86、GPU 等多种硬件平台,支持嵌入式设备和高性能服务器,从边缘计算到云计算全面覆盖,支持单片索引十亿级别下高准确率、高性能的索引构建和检索。

    1 核心能力

    [图片上传失败...(image-d66a7a-1615171679463)]

    如上图所示,Proxima 的主要核心能力有以下几点:

    • 超大规模索引构建和检索:Proxima 精于工程实现和算法底层优化,引入了复合性的检索算法,基于有限的构建成本实现了高效率的检索方法,单片索引可达几十亿的规模。

    • 索引水平扩展:Proxima 采用非对等分片的方法实现分布式检索。对于邻居图索引,解决了有限精度下图索引快速合并的难题,与 Map-Reduce 计算模型可有效进行结合。

    • 高维 & 高精度:Proxima 支持多种检索算法,并对算法做了更深层的抽象,形成算法框架,依据不同数据维度和分布选择不同算法或算法组合,根据具体场景需求实现精度和性能之间的平衡。

    • 流式实时 & 在线更新:Proxima 采用扁平化的索引结构,支持在线大规模向量索引的从 0 到 1 的流式构建,并利用邻居图的便利性和数据特点,实现了索引即增即查、即时落盘,以及实时动态更新。

    • 标签+向量检索:Proxima 在索引算法层实现了“带条件的向量检索”方法,解决了传统多路归并召回结果不理想的情况,更大程度的满足了组合检索的要求。

    • 异构计算:Proxima 支持大批量高吞吐的离线检索加速,同时解决了 GPU 构建邻居图索引的难题,另一方面也成功解决了小批量+低延时+高吞吐的资源利用问题,并将其全面应用在淘宝的搜索推荐系统中。

    • 高性能和低成本:有限成本下实现最大化性能并满足业务的需求是向量检索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Proxima 实现了对多种平台和硬件的优化,支持云服务器和部分嵌入式设备,通过与分布式调度引擎的结合实现离线数据检索和训练,通过扁平化索引和磁盘检索的方案实现了对冷数据的快速检索。

    • 场景适配:结合超参调优和复合索引等方法,通过对数据采样和预实验,Proxima 可以解决一些数据场景智能适配的问题,从而提高系统的自动化能力,以及增强用户的易用性。

    2 业内对比

    目前,业内普遍使用的向量检索库是 Facebook AI 团队开源的 Faiss (Facebook AI Similarity Search) 引擎。Faiss 非常优秀,也是不少服务化引擎的基础核心,但 Faiss 在大规模通用检索场景方面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流式实时计算、离线分布式、在线异构加速、标签&向量联合检索、成本控制以及服务化等方面。

    例如,针对公开的十亿规模的 ANN_SIFT1B 数据集(来源 corpus-texmex.irisa.fr),在 Intel(R) Xeon(R) Platinum 8163 CPU & 512GB 内存的服务器上,由于 Faiss 要求的计算资源过于庞大,无法实现单机十亿规模的索引的构建和检索。而 Proxima 在同样的环境和数据量下单机可以轻松完成十亿规模的索引的构建和检索。

    考虑到测试的可行性,达摩院团队在同样是 2 亿规模的数据量下,针对索引构建和检索对比了 Faiss 和 Proxima,另外,同样 2000 万规模的数据量下,对比了 Faiss 和 Proxima 单卡的异构计算能力,对于十亿规模的数据量 Proxima 则单独给出测试数据,具体结果如下。

    检索对比

    [图片上传失败...(image-24cdb9-1615171679462)]

    image

    Proxima 的检索性能优于 Faiss 数倍,并且能实现更高精度的召回,针对 TOP1 的检索更是技胜一筹。除此,Faiss 在一些算法实现上也存在设计缺陷,例如 HNSW 的实现,针对大规模索引,检索性能非常低。

    构建对比

    [图片上传失败...(image-66fbd1-1615171679462)]

    Faiss 两亿规模索引的构建时间需要 45小时,采用 HNSW 优化的情况下可缩短到 15小时,而相同资源下 Proxima 一个多小时便可构建完索引,并且索引的存储更小,精度更高(见检索对比)。

    异构计算

    Proxima 采用了和 Faiss 不一样的 GPU 计算方法,特别针对“小批量+低延时+高吞吐”的在线检索场景进行优化。

    image

    Proxima 在小批量场景表现出了惊人的优势,小批量、低延时、高吞吐,并能充分利用 GPU 资源。目前,该检索方案也大规模应用在阿里的搜索推荐业务上。

    十亿规模

    Proxima 支持流式索引和半内存构建检索模式,真正做到了有限资源下,单机十亿规模级别的索引构建,以及高性能高精度检索。Proxima 这种高性能低成本能力为 AI 大规模离线训练和在线检索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支持。

    image

    [图片上传失败...(image-670de3-1615171679462)]

    四 技术展望

    随着 AI 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数据规模的不断增长,向量检索作为深度学习中的主流方法,其具备的泛检索和多模态搜索的能力也将进一步得到发挥。物理世界的实体和特征,通过向量化技术进行表征和组合,映射到数字世界,借助计算机进行计算和检索,挖掘潜在逻辑和隐式关系,更智能的服务于人类社会。

    未来,向量检索除了要面对数据规模的不断增长,算法上仍需要解决混合空间检索、稀疏空间检索、超高维、泛一致性等问题。工程上,面对的场景将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复杂,如何形成强有力的系统化体系,贯穿场景和应用,将是向量检索下一步发展的重点。

    作者:大沙,阿里巴巴达摩院机器智能实验室 资深技术专家
    鹤冲,阿里巴巴达摩院机器智能实验室 资深技术专家



    作者:阿里云云栖号

    ]]>
    AI在出行场景的应用实践:路线规划、ETA、动态事件挖掘…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AT技术讲坛(Amap Technology Tribune)是高德发起的一档技术交流活动,每期围绕一个主题,我们会邀请阿里集团内外的专家以演讲、QA、开放讨论的方式,与大家做技术交流。

    damon根据用户在出行前,出行中和出行后如何使用导航服务,分别选取了几个典型的业务场景来介绍AI算法在其中的应用,最后对未来做了一些展望。

    以某位同学周末和朋友相约去“木屋烧烤”店撸串为例,假设这位同学选择驾车前往目的地,我们来看下AI算法是如何在导航过程中起到作用的。

    出行前,先做路线规划,ETA(预估到达时间),不要迟到;出行中,最怕的就是遇到突发动态事件而影响到出行时间;出行后(到目的地),餐馆是否还在正常营业,也需要通过技术挖掘,帮助用户提前规避白跑一趟的风险。

    下面分别介绍。

    出行前-路线规划

    路线规划,和网页搜索,商品搜索的推荐算法很相似,为用户推荐一条符合个人喜好的优质路线。推荐的路线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 能走:此路能通,按照路线可以到达终点。

    • 好走:路线质量在当前地点时间下确保优质。

    • 千人千面:不同用户在保证路线优质的前提下,个性化调整更符合用户偏好。

    同时,在不对用户产生误导的前提下,提供更多的对比参考给用户来选择:

    • 优质:相比首路线/主路线,有一定的、用户可感受到的优势。

    • 多样:相比首路线/主路线,尽可能有自己的特长。

    路线规划算法的特点

    从用户产生出行需求,到需求得到满足。在用户搜索的时候,上传的Query除了有起终点和导航策略,也会像其他搜索一样,有隐含的需求,比如个性化和场景化。在导航业务里面,个性化可以拆分成熟路偏好两个维度,熟路比较容易理解,偏好是指用户对时间、距离、红绿灯、收费等不同维度上的偏好。

    那么,对应的解决方案,我们引入用户ID,存储记忆了用户的起终点对应的熟路信息。对用户的偏好,类似DIN的网络结构,对用户历史导航序列进行建模,获取用户偏好信息。

    在用户提交搜索需求之后,对导航引擎来说,也分为召回排序过滤几部分。

    对于导航的召回,对性能要求比较高,所以目前召回的结果较少。对排序来说,同样是多目标,而且多目标之间要进行平衡的业务。类比到电商推荐领域,不仅希望用户更多地对商品进行点击浏览,还希望用户在看完商品介绍之后进行购买,提高GMV。

    对于地图出行,不仅希望用户更多的使用导航且按照推荐的路线走,还希望实走时间要尽可能短,用户反馈尽量好。

    而且,和其他领域类似,多个目标之间会存在冲突,比如电商CTR和GMV。在导航领域,让用户尽可能的走封闭道路,没有出口,那肯定实走覆盖率就上升了,但是这样规划的路线会绕远,时间和距离都变差。

    多目标的平衡,如何在“帕累托最优”的情况下,进行多个目标之间的取舍、平衡,是大家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我们目前采用的是带约束的最优化问题来进行建模,就是保证其他指标不变差的情况下,把某个指标最优化。

    最后,用户拿到导航引擎返回的路线结果,特点是信息少,用户只能看到整条路线的总时间、总距离和收费等统计信息,对于这条路好不好走,能不能走很难知道。

    而且,大部分用户是在陌生场景下用导航,对导航依赖很重,很难决策走哪条路更好,这就导致排序在首条的方案选择率很高,达到90%以上,这个偏置是很严重的,在训练实走覆盖率的时候,我们设计了偏置网络,来吸收用户这种倾向。

    导航还有一个特点,一旦出错,对用户伤害特别大,比如遇到小路,用户的车可能会出现刮蹭;遇到封路,用户可能就得绕路,付出相当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这往往会比信息搜索给用户带来的影响和伤害更大。所以,我们在过滤阶段,对Badcase的过滤也是严格作为约束要求的。

    路线规划召回算法

    路线规划算法,经典的是教科书上的Dijkstra算法,存在的问题就是性能比较差,线上实际应用都做了优化,这里就不展开介绍了。

    当起终点距离超过500公里,性能基本就不可接受了,虽然有启发式A star算法,但是A star算法有可能丢最优解,并不是完美解决性能问题的方法。

    解决性能问题的思路,一个是分布式,一个是Cache,而最短路线搜索并不像网页搜索,分布式并不能很好的解决性能问题,所以目前工业界实际使用的算法都是基于Cache的方法。

    Cache的方法就是提前把一些起终点对之间的最短路线计算好(Shortcuts),在用户请求过来的时候,利用好这些Shortcuts,达到加快求路的目的(简单举例子,比如从北京到广州,如果提前计算好了从北京到济南,济南到南京,南京到广州的最短路径,那就可以在计算北京到广州的时候,利用这些提前计算好的最短路线)。

    其中最为经典的一个算法就是CH算法(Contraction Hierarchies),在预处理阶段,对所有节点进行了重要性排序,逐渐把不重要的点去掉,然后增加Shortcuts;Query查询阶段,从起点和终点分别开始双向求路,只找重要性高的点,来达到加速的目的。

    既然是Cache,就会面临一个更新的问题,比如原始路网的路况变化了,或者原始路网某条路封路了,那么提前缓存好的Shortcuts也需要更新。

    这个时候CH的算法,由于Shortcuts结构设计不够规律,更新就很慢,无法响应实时路况的变化。于是,路线规划算法推进到了下一代,CBR算法(Cell based Routing),这个算法通过分而治之的思想,在预处理阶段,把全国路网切分成n个子图,切分的要求是子图之间连接的边(边界边)尽可能的少。

    在每个子图内,再继续往下切分,进而形成金字塔结构,预处理阶段就是把边界边之间的最短路径都提前算好,Cache下来求路的时候,就可以利用这些Shortcuts了。

    CBR的优点是,在预处理阶段,路网的切分是分层的,每一层都足够小,在更新这一层的Shortcuts的时候,可以把数据都放到CPU的L1 Cache里去,所以计算速度特别快。

    总结一下CBR和CH的区别:

    • Query查询性能,CH更快,CH是0.1ms级别,CBR是1-2ms级别。

    • Shortcuts更新性能,CH全国路网更新最快能做到10分钟,而CBR能做到15秒更新全国,可以满足实时路况变化和路网实时更新的需求。

    • CH的Shortcuts不规律,导致不同策略之间(躲避拥堵,高速优先等)不能很好的复用Shortscuts的起终点结构,所以不同策略需要单独重建Shortcuts,内存占用非常大。

    [图片上传失败...(image-c9746a-1615172262087)]

    这是我们排序的网络结构,左边是用户偏置网络,把路线排序的顺序,以及引导路线之间的相似度信息输入进去,期望尽可能消除掉偏置带来的影响。中间输入的用户历史统计信息和用户导航序列信息,用来提取用户的个性化偏好。优化的主要目标是实走覆盖率。

    新一代的路线规划算法,要求提供随时间推演的能力。比如8:00从起点出发,后面要走 1 2 3 ..n条路到达目的地,假设8:10走到第2条道路,8:20走到第3条道路,那么我们在8:00计算Shortcuts的时候,就不能只用到8:00的路况,需要把后续进入某个道路的时刻考虑进来,用那个时刻的路况来计算,这就是TDR求路算法,目前是高德首创的,能真正实现躲避未来的拥堵,并利用未来的畅通来规划路径。

    出行前-ETA(预估到达时间)

    image

    上面三幅图,选取的是北京西单金融街附近的区域,展示了在三个相邻时间点上的交通状况。其中绿色、黄色、红色代表交通路况不同的状态。

    假设现在是18点整,路况预测的目标就是预估未来时刻的交通状况,需要依赖每条道路的历史信息,以及周边邻居的道路拥堵信息,对时空两个维度进行建模。

    对时间序列的建模,用RNN,LSTM等SEQ2SEQ的序列,也有采用CNN,TCN等。对空间信息的建模,目前主流的方法是用GRAPH.

    尽管模型在不断升级,越来越复杂,但是对于突发事件导致的拥堵,根据历史统计信息,很难预测精准,比如去年9月份在上海世博园区举行外滩大会,世博园平时很少有人去,历史路况都是畅通,而在开会期间,车很多导致很堵。

    这个时候靠历史信息是很难预测准确,我们需要一个能代表未来的信号,才能预测,这就是路线规划的信息,如果想去世博园的人很多,那么规划的量就会很多,我们根据规划的量,就能知道未来有很多人想要去世博园,就会导致世博园拥堵。

    image

    所以,我们把规划的量,通过一个流量往时间域的转换,引入到路况预测模型,效果取得明显提升,尤其是在突发拥堵的时候,高德的这个研究成果被KDD2020收录,并且已经在业务场景中得到了应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详细查看我们的论文。

    行中-用文本数据挖掘动态交通事件

    继续向餐馆前进,导航途中,最怕遇到拥堵,封路等事件,所以高德会想尽一切办法挖掘这些动态事件,帮助用户规避开。现在高德用到了多个维度的数据源,其中的行业和互联网情报都是文本数据,要用到NLP的技术来挖掘。

    介绍一下怎么用AI算法来挖掘动态事件。

    下面一段文本就是典型的来自于网络媒体的信息:

    image

    G0612(西和)高速南绕城路段西山隧道ZK33+844(兰州方向)应急车道停一辆故障大客车暂时封闭,行车道和超车道正常通行,请车辆注意避让、减速慢行。

    这段信息是非结构化的,需要我们做预处理,要素提取,再进行事件的组织,组织成架构化的信息,才能自动化的应用。

    很自然的,针对要素提取,我们用BERT模型建模,但是BERT模型太复杂,性能比较差,线上实际应用带来很大的挑战。

    image

    我们采取了知识蒸馏的方法,训练一个简单的Student的网络,来解决性能问题。知识蒸馏最主要的是如何捕捉潜在语义信息。高德在业界率先提出了用对比学习框架进行知识蒸馏,同时,在计算样本之间距离的时候,提出COS-距离代替欧氏距离的方法,能够让模型有效的学习到潜在语义表达信息。

    [图片上传失败...(image-2ea050-1615172262086)]

    对于Student表达的特征向量与Teacher特征向量距离靠近,而要远离负例。使用余弦距离,比如欧式距离,能够更好适应Teacher网络和Student网络,输出的特征向量长度分布不一致的问题,这个工作成果发表在了AAAI2021上。

    出行后-POI数据过期(增强现势性)的问题

    人们在高德地图上会看到很多地理位置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缩写为POI),例如餐厅、超市、景点、酒店、车站、停车场等。对POI数据的评价维度包括现势性、准确性、完备性和丰富性。

    其中,现势性就是地图所提供的地理空间信息反映当前最新情况的程度,简而言之,增强现势性就是指尽可能快速地发现已停业、搬迁、更名、拆迁的过期冗余POI数据,并将其处理成下线状态的过程。这部分可以参考我们之前发布的文章《高德地理位置兴趣点现势性增强演进之路》。

    以上仅是AI算法在出行场景应用的一些举例,更多的技术方案欢迎大家来和我们一起探讨。

    出行前景-全局调度

    对网页搜索来说,结果是信息,可以无限复制,互不影响;对电商搜索来说,结果是商品,可以认为商品足够多,不够再生产,所以也可以认为互不影响。

    不同的是,导航搜索出来的道路资源是有限的,你用的多了,我就用的少。比如,一条路畅通,我们把人导过去,那么这条路就堵死了,所以我们要做全局调度,提高道路资源的使用率。

    我们希望全局调度系统能和交通信号灯打通,在一个交通仿真的环境下,用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的方法,学习到更大规模的交通系统上如何统筹协调车辆、交通灯,充分利用道路资源,进一步缓解拥堵。我们一起来探索!

    作者:高德技术小哥





    ]]>
    基于Serverless的云原生转型实践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云原生架构是什么

    回顾过去十年,数字化转型驱动着技术创新和商业元素的不断融合和重构,可以说,现在已经不是由商业模式决定采用何种技术架构,而是由技术架构决定企业的商业模式。所以无论是行业巨头还是中小微企业都面临着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未知机遇和挑战。机遇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挑战来自对整体技术架构的变革。

    新一代的技术架构是什么?如何变革?是很多互联网企业面临的问题。而云原生架构则是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因为云原生架构对云计算服务方式与互联网架构进行整体性升级,深刻改变着整个商业世界的 IT 根基。

    虽然云原生的概念由来已久,很多人并不理解什么是云原生。从技术的角度来讲,云原生架构是基于云原生技术的一组架构原则和设计模式的集合,旨在将云应用中的非业务代码部分进行最大化的剥离,从而让云设施接管应用中原有的大量非功能特性(如弹性、韧性、安全、 可观测性、灰度等),使业务不再受非功能性业务中断困扰的同时,具备轻量、敏捷、高度自动化的特点。简单的说,就是帮助企业的业务功能迭代更快、系统能承受住各种量级的流量冲击的同时,构建系统的成本更低。

    image

    传统架构与云原生架构的区别

    上图展示了在代码中通常包括的三部分内容,即业务代码、第三方软件、处理非功能特性的代码。其中“业务代码”指实现业务逻辑的代码。“三方软件”是业务代码中依赖的所有三方库,包括业务库和基础库。“处理非功能性的代码”指实现高可用、安全、可观测性等非功能性能力的代码。

    这三部分中只有业务代码是对业务真正带来价值的,另外两个部分都只算附属物,但随着软件规模的增大、业务模块规模变大、部署环境增多、分布式复杂性增强,使得今天的软件构建变得越来越复杂,对开发人员的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云原生架构相比较传统架构前进了一大步,即从业务代码中剥离了大量非功能性特性到 IaaS 和 PaaS 中,从而减少业务代码开发人员的技术关注范围,通过云服务的专业性提升应用的非功能性能力。

    这便是云原生架构的核心思路。

    为什么需要云原生架构

    解释完什么是云原生架构后,大家可能会有进一步的思考,即当今互联网企业为什么需要云原生架构。分析下SaaS的市场规模可以发现,2019年SaaS市场规模为360亿元,2020年仍保持可观上涨趋势,2022年SaaS市场规模预计破千亿。

    [图片上传失败...(image-f1b640-1615269299293)]

    纵观中国企业级SaaS行业发展历程,大体分为四个阶段:2015年之前,中国市场和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对“什么是SaaS”缺乏基本认知,基于私有部署的传统软件形式仍为主流,企业级SaaS市场方兴未艾。到了2015年,随着云计算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中国企业级SaaS行业进入快速成长阶段,这个慢赛道逐渐为公众所知。

    时至今日,在疫情、经济、社会环境的大背景下。互联网企业开始寻求新的商业模式,一些抓住机会的SaaS企业实现了快速响应,结果是其业务呈现成倍增长,比如:

    • 餐饮SaaS厂商帮助线下餐饮门店开发小程序点餐系统,实现无接触点餐。

    • 电商零售领域的ERP厂商帮助企业建立会员管 理系统。

    • 营销SaaS厂商通过流量平台帮助企业在线营销,远程触达客户。

    所以,在“如何活下去”成为热门议题的背景下,快速响应能力成为企业之间的核心竞争优势,SaaS企业需要及时满足市场的新需求。而这正是前几年中国SaaS企业为了快速占领市场、盲目跟风、一味借鉴国外产品所产生的天生缺陷。为弥补这些缺陷,SaaS厂商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快速调整产品服务方向,业务功能要多元化,业务体系需要新的枝杈,在技术上也有更大的挑战。

    除了市场带来的压力,SaaS企业自身也有诸多痛点:

    • 大多SaaS产品只做所谓的通用能力,或者只是一味模仿国外产品,一旦深入到行业属性比较重的场景时便无法满足需求,所以被贴上了“半成品”的标签,导致市场接受程度不如预期。

    • 产品模块单一、功能相似的SaaS产品很容易陷入价格竞争,最后只能以亏损获得网络效应,但会终食恶果。

    • 市场对SaaS产品的定制化需求过多,使得SaaS企业缺乏对产品打磨的精力,把一个SaaS型公司做成了项目型公司。

    SaaS企业解决以上的外忧内患的核心就是专注在业务。要做好一款SaaS产品,对于业务渠道、竞争格局、用户体验等诸多方面都有更加严苛的要求,甚至从市场运营、产品经理到研发、运维都要专注在业务,所有这些角色的本职工作都应该为行业业务服务,行业的深度分析,快速响应市场,稳定的产品质量这些是必须要具备的。但这就要求技术具备更快的迭代速度,业务推出速度从按周提升到按小时,每月上线业务量从“几十 / 月”提升到“几百 / 天”,并且不可接受业务中断。

    另一个互联网企业需要云原生转型的原因是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达到瓶颈状态。用大白话说就是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逐渐消退,企业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加上2020年疫情的影响,成本因素越来越成为企业的重要考量。而SaaS产品订阅制付费、通用性强、低部署成本的特点,便成了企业降本增效的新选择。这是SaaS企业在市场中的机会,而且对于SaaS企业本身来说,同样有降本增效的需求,而且内部降本增效做得越好,SaaS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会更加明显。

    以上这些现状的解法和云原生架构和核心能力不谋而合:

    • 云原生将三方软件和非功能性能力的完全兜底,可以极大程度解放企业研发、运维人员的精力,并使其可以专注在业务上。

    • 系统的横向扩展性、高可用性、健壮性、SLA由云原生架构兜底,解决了SaaS产品最忌讳的稳定性问题。

    • 将一些自建的组件迁移至云原生架构中,对传统的部署方式和资源进行云原生化,GitOps的落地,在资源成本和人力成本方面都有进一步的优化。

    如何落地云原生架构

    在聊如何落地云原生架构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云原生架构成熟度模型(SESORA):

    image

    云原生架构成熟度模型

    云原生架构成熟度模型有六个评判维度,可以将成熟度划分为4个级别。我会从自动化能力、无服务化能力、弹性能力、可观测性、韧性能力这五个维度,贯穿说明如何落地云原生架构。

    传统架构

    image

    上图展示的是一个较传统的Java+SpringCloud架构应用服务侧的部署架构。除了SLB,基本上所有的组件都部署在ECS上。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如何将这个架构转型为云原生架构。

    无服务化(Serverless)

    Serverless的概念是什么在这篇文章不在赘述,可以参阅这篇文章进行了解。使用ECS集群部署服务的架构有两个显著的短板:

    • 运维成本高:ECS的各项状态、高可用都需要运维同学维护。

    • 弹性能力不足:每次有大促活动时,都需要提前购买ECS,扩展服务的节点数,然后再释放,并且这种情况只适用于定时定点的活动,如果是不定时的流量脉冲则无法应对。

    所以首先我们要将服务的部署方式Serverless化,我们可以选择Serverless App Engine(SAE)作为服务应用的发布、部署平台。SAE是面向应用的Serverless PaaS平台,能够帮助用户免运维IaaS、按需使用、按量计费,做到低门槛服务应用云原生化,并且支持多种语言和高弹性能力。

    命名空间

    打开SAE控制台,我们首先创建命名空间,SAE的命名空间可以将其下的应用进行网络和资源的逻辑隔离,通常我们可使用命名空间来区分开发环境、测试环境、预发环境、生产环境。

    image

    创建应用

    创建好命名空间后,我们进入应用列表,即可选择不同的命名空间,看到其下的应用或者创建应用:

    image

    选择对应的命名空间,然后创建应用:

    • 应用名称:服务名称,用户自行输入。

    • 专有网络配置:

    • 自动配置:自动帮用户配置VPC、Vswitch、安全组。这些组件都会新创建。

    • 自定义配置:用户选择命名空间,VPC,VSwitch以及安全组。一般选择自定义配置,因为咱们的服务所属的VPC肯定要和其他云资源的VPC是相同的,这样才能保证网络畅通。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当在新的命名空间下第一次创建好应用后,该命名空间就会和所选的VPC进行绑定,之后再创建应用时,该命名空间对应的VPC不可更改。如果需要更改,可以进入命名空间详情进行更改。

    • 应用实例数:应用(服务)节点数量,这里的节点数量按需设置,而且不是最终设定,因为后续可以手动或者自动的扩缩节点数。

    • VCPU/内存:该应用在运行过程中需要的CPU和内存的规格。这里的规格是单个实例数的规格。既如果选择了2C4G,那么有2个实例的话,就是4C8G。

    配置完基本信息后,下一步进入应用部署配置:

    image

    • 技术栈语言:Java语言支持镜像、War包、Jar包三种部署方式,其他语言支持镜像部署方式。以Java Jar包方式为例:

    • 应用运行环境:默认标准Java应用运行环境即可。

    • Java环境:目前支持JDK7和JDK8。

    • 文件上传方式:支持手动上传Jar包或者配置可以下载Jar包的地址。

    • 版本:支持时间戳和手动输入。

    • 启动命令设置:配置JVM参数。

    • 环境变量设置:设置容器环境中的一些变量,便于应用部署后灵活的变更容器配置。

    • Host绑定设置:设置Host绑定,便于通过域名访问应用。

    • 应用健康检查设置:用于判断容器和用户业务是否正常运行。

    • 应用生命周期管理设置:容器侧的生命周期脚本定义,管理应用在容器在运行前和关闭前的一些动作,比如环境准备、优雅下线等。

    • 日志收集服务:和SLS日志服务集成,统一管理日志。

    • 持久化存储:绑定NAS。

    • 配置管理:通过挂载配置文件的方式向容器中注入配置信息。

    我使用Jar包的方式部署完应用后,在对应命名空间下就可以看到刚刚创建的应用了:

    image

    点击应用名称可以查看应用详情:

    image

    绑定SLB

    因为ServiceA在架构中是对外提供接口的服务,所以需要对该服务绑定公网SLB暴露IP和做负载均衡,在SAE中,绑定SLB非常简单,在详情页中,即可看到应用访问设置:

    image

    添加SLB时可以选择新建也可以选择已经创建好的SLB:

    image

    服务/配置中心

    对于微服务架构,服务中心和配置中心是必不可少的,大家常用到一般是Nacos、Eureka、ZooKeeper三种。对于云原生架构来讲,根据不同的场景,服务/配置中心可以有以下几种选择:

    image

    对于现状就是使用Nacos的客户而言,转型云原生架构,服务/配置中心如上面表格所示有两种选择:

    • 需要快速转型,对服务/配置中心高可用要求不是特别极致的情况下,建议直接使用SAE自带的Nacos即可,代码不需要做改动,直接在SAE中创建应用即可。SAE控制台提供的配置管理在界面操作和功能上和开源Nacos的控制台基本一致。

    image

    • 对服务/配置中心高可用要求比较高的情况下,建议使用MSE Nacos,它的优势是独享集群,并且节点规格和节点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动态的进行调整。唯一不足的一点就是需要修改Nacos的接入点,算是有一点代码侵入。

    对于现状是使用Eureka和ZooKeeper的客户而言,建议直接使用MSE Eureka和MSE ZooKeeper。

    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MSE。微服务引擎MSE(Microservice Engine)是一个面向业界主流开源微服务框架Spring Cloud和Dubbo一站式微服务平台,提供治理中心、托管的注册中心和托管的配置中心。这里我们用到的是MSE的托管注册中心和托管配置中心。

    image

    MSE有三块核心的功能点:

    • 支持三大主流服务中心,节点规格和数量灵活搭配,可在运行时动态调整节点规格/数量。

    image

    通过命名空间逻辑隔离不同环境。配置变更实时推送并且可追踪。

    • 配置变更实时推送并且可追踪。

    image

    • 配置变更实时推送并且可追踪。

    [图片上传失败...(image-f58f6-1615269299292)]

    手动扩缩

    在控制台右上方有手动扩缩操作按钮,然后选择要扩缩到的实例数即可:

    image

    当进行扩缩时,我们可以看到具体实例的变更状态:

    image

    自动扩缩

    在控制台右上角有自动扩缩操作按钮,然后可以看到创建扩缩规则的界面。SAE自动扩缩提供时间策略和指标策略两种。

    image

    上图是时间策略,即设置好具体的时间节点,在这个时间节点要将应用的实例数扩到几个或者缩到几个。这种策略适合流量高峰期有相对明确时间节点的场景,比如在线教育的客户,通常流量高峰在晚上8点开始,11点逐渐结束,这种情况下,通过定时策略在7点半左右把应用的实例数扩起来,然后11点之后逐渐把应用实例数缩回正常。

    image

    上图是指标策略,目前提供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应用的QPS阀值、应用接口平均响应时间(RT)阀值四种指标,这四种指标可以配合使用。当这四种指标其中有一种达到阀值后就会触发扩容,会对应用实例进行逐渐扩容。当指标小于阀值后触发缩容。这种策略适合流量高峰时间不固定的场景,比如市场营销,游戏运营。

    成本优化

    对于弹性能力,大家可能更多的是关注它能让系统快速支撑流量脉冲,增加系统横向扩展的能力。其实因为SAE有极致的弹性能力,再加上按分钟、按量计费的模式,对整体的资源成本是有一定优化的。

    image

    可观测性(Observability)

    应用侧的可观测性分两个维度,一是纵向的Metrics指标,比如主机的CPU、内存、磁盘各项指标,Pod的CPU、内存各项指标,JVM的Full GC、堆内存、非堆内存各项指标。另一个维度是横向的请求调用链路监测,上游服务到下游服务的调用、上游接口到下游接口的调用。

    在监控微服务架构时,通常需要从三个角度来看:

    • 应用的整体健康状况。

    • 应用每个实例的健康状况。

    • 应用每个接口的健康状况。

    而SAE对应用的监控也都覆盖了上述这两个维度和三个角度。

    应用整体健康状况

    进入应用详情页,点击左侧菜单中的应用监控/应用总览,便可以看到应用的整体状况:

    image

    • 总请求量: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请求量是否明显的异常,比如骤降或者陡升。

    • 平均响应时间:应用整体接口的平均响应时间,这个指标直接反映最真实的应用健康状况。

    • Full GC:JVM里比较重要的指标,也是会直接影响系统性能的因素。

    • 慢SQL:智能抓取执行时间大于500ms的SQL。

    • 一些曲线视图:帮助我们掌握不同时段的应用情况。

    应用实例节点健康状况

    进入应用详情页,点击左侧菜单中的应用监控/应用详情,便可以看到应用每个节点的信息:

    image

    • 总请求量: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请求量是否明显的异常,比如骤降或者陡升。

    • 平均响应时间:应用整体接口的平均响应时间,这个指标直接反映最真实的应用健康状况。

    • Full GC:JVM里比较重要的指标,也是会直接影响系统性能的因素。

    • 慢SQL:智能抓取执行时间大于500ms的SQL。

    • 一些曲线视图:帮助我们掌握不同时段的应用情况。

    应用实例节点健康状况

    进入应用详情页,点击左侧菜单中的应用监控/应用详情,便可以看到应用每个节点的信息:

    image

    从上图可以看到,左侧会列出当前应用的所有实例节点,包括该节点的平均响应时间、请求次数、错误数、异常数。如果我们按照影响时间降序排序,比较靠上的节点就是响应时间较慢的节点,然后我们就需要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节点的响应时间较慢。所以,右侧会提供了一些检查维度来帮助我们分析排查问题。

    比如查看JVM指标:

    image

    应用接口健康状况

    进入应用详情页,点击左侧菜单中的应用监控/接口调用,便可以看到应用每个接口的信息:

    image

    接口监控和应用实例节点监控的思路一致,左侧会列出所有请求过的接口,同样显示了响应时间、请求数、错误数,右侧同样提供了一些检查维度来帮助我们分析接口RT高的原因。

    比如查看SQL调用分析:

    image

    纵向Metrics指标

    在上述三个角度中,其实已经涵盖了绝大多数Metrics指标,比如有应用健康状态的指标、JVM的指标、SQL指标、NoSQL指标等。

    横向调用链路

    在很多时候,我们单纯的看Metrics指标是无法确定问题的根本原因的,因为会涉及到不同服务之间的调用,不同接口之间的调用,所以需要查看服务和服务之间、接口和接口之间的调用关系以及具体的代码信息。在这个维度上,SAE集成的ARMS的监控能力便可以实现。我们在应用监控/接口调用/接口快照中可以看到有请求的接口快照,通过TraceID便可以查看该接口的整体调用链路:

    image

    从上面这个图我们可以看出很多信息:

    • 该接口在服务级别的完整请求链路,比如ikf(前端)-> ikf-web(java服务)-> ikf-blog(java服务)-> ikf-blog(java服务)

    • 每个服务的状态情况,比如状态一列是红点,说明在这个环节是有异常出现的。

    • 在每个服务中请求的接口名称。

    • 每个服务的请求耗时。

    除了上述这些显性的信息以外,还有一些隐性的信息:

    • 上游服务ikf-web的总耗时是2008ms,但下游服务ikf-blog的总耗时是5052ms,而且耗时起点是一样的,说明ikf-webikf-blog是一个异步调用。

    • 既然ikf-webikf-blog是异步调用,然而ikf-web的耗时有2s之多,说明ikf-web服务中的接口也有问题。

    • ikf-blog服务中,又有内部接口被调用,因为从调用链上出现了两个ikf-blog,并且这个内部调用是同步调用,而且问题出现在最后一个接口调用上。

    从以上这些信息可以帮我们缩小和圈定问题根因出现在哪个环节的范围,然后我们可以点击方法栈一列的放大镜,查看具体的方法栈代码信息:

    image

    从方法栈这里我们又可以得到很多显性信息:

    • 具体的方法。

    • 每个方法的耗时。

    • 方法产生的具体异常信息。

    • 数据库操作的具体SQL语句,甚至SQL上的Binding Value。

    当然除了显性信息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隐性信息,比如我们可以看到
    BlogController.findBlogByIsSelection(int isSelection)这个方法的耗时是5s,但是该方法内部的数据库操作的耗时很少,只有1ms,说明耗时是属于业务代码的,毕竟业务代码我们是抓不到也不会去抓取信息的。这时我们可以有两种方式去定位具体问题:

    • 从方法栈信息中已经知道了具体的服务和具体的方法,那么直接打开IDE查看、分析代码。

    • 查看方法栈页签旁边的线程剖析,也基本可以确定问题所在。比如上图这个情况,我们查看线程剖析后会发现他的耗时是因为java.lang.Thread.sleep( ):-2 [3000ms]。

    image

    韧性能力(Resilience)

    对于云原生架构的韧性能力,我会从优雅上下线、多AZ部署、限流降级三个方面来聊一聊。

    优雅上下线

    一个好的产品,要能快速应对用户对产品功能、能力具有普适性的反馈和意见,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那么产品的功能就需要快速的做迭代和优化,从IT层面来看,就是要有快速、高效、高质量的发布变更流程,能够随时进行生产环境的服务发布。

    但是这会带来一个核心问题,即频繁的服务发布,并且不能影响用户体验,用户的请求不能断流。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系统部署架构中有优雅上下线的能力。

    以微服务架构来说明,虽然开源的产品有能力和方案做到近似优雅上下线,但也是近似做到,当发布服务节点较多的情况下依然会有断流的情况。所以开源方案有诸多问题:

    • 注册中心不可靠、通知不及时。

    • 客户端轮训不实时、客户端缓存。

    • 自定义镜像非1号进程,Sigterm信号无法传递。

    • 无默认优雅下线方案,需要添加actuator组建。

    在无服务化/服务配置中心章节中,我阐述了SAE自带的服务中心和MSE的服务中心,无论使用那种方案,我们都对优雅上下线做了进一步的优化。

    image

    从上图可以看到,部署在SAE的应用具有主动通知服务中心和服务消费者的能力,再结合Liveness应用实例探活和Readiness应用业务探活的机制,能让我们的服务在进行部署和因为其他原因挂掉时不会影响用户的正常访问。

    多AZ部署

    本着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则,一个应用的多个节点,应该分布在不同的可用区,这样整体应用的高可用和健壮性才是足够好的。SAE支持设置多个交换机(VSwitch),每个交换机可以在不同的可用区,这样在部署、扩容应用的节点时会随机从可选的可用区拉起实例:

    image

    这就避免了当某个可用区出现问题挂掉时,整体系统因为在一个可用区而挂掉,这也是最基本的同城多活的实践。

    限流降级

    限流降级是系统断臂求生的能力,在遇到突发的流量脉冲时,可以及时限制流量,避免整个系统被击穿,或者当流量超出预期时,及时切断非核心业务,释放资源来支撑核心业务。

    目前对于Java应用,SAE也支持限流降级的能力,首先对应用的所有接口的请求指标进行抓取和监控:

    image

    然后我们可以针对每一个接口设置流控、隔离、熔断的规则,比如我对/checkHealth接口设置一条流控规则:

    [图片上传失败...(image-d8494d-1615269299288)]

    当该接口的QPS达到50后,单个机器超过50的请求将快速失败。比如我们对一个有6个节点的应用进行压测时,可以看到每个节点的QPS情况:

    [图片上传失败...(image-5e1b9d-1615269299288)]

    当开启流控规则后,可以立即看到限流的效果:

    image

    可以看到QPS被精准的控制到50,超过50的请求直接返回失败。

    自动化能力(Automation)

    在自动化能力方面,我主要从CICD流程这个维度来聊一聊。大家从上面章节的截图可以看到,有很多是SAE控制台的截图,在实际应用中肯定不会通过控制台来一个一个发布应用,必然都是通过CICD流程来做自动化的应用打包和发布流程。

    SAE在这个方面提供两种实现自动化运维的方式。

    基于Gitlab和Jenkins

    目前很多企业的CICD流程都是基于Gitlab和Jenkins来做的,那么SAE也支持将发布的操作集成到这种方案里。这个方案的核心是SAE会提供一个Maven插件,同时对应有三个配置文件,Maven插件通过这三个配置文件中的信息将打包好的Jar/War或者镜像发布到对应的SAE应用中。

    image

    • toolkit_profile.yaml:配置RegionID、AccessKey ID、AccessKey Secret。

    • toolkit_package.yaml:配置比如应用部署包类型、部署包地址、镜像地址。

    • toolkit_deploy.yaml:配置比如SAE应用的ID、应用所属命名空间ID、应用名称、发布方式等。

    更详细的配置信息可以参阅该文档。

    然后在Jenkins的任务中,对Maven设置如下的命令即可:

    clean package toolkit:deploy -Dtoolkit_profile=toolkit_profile.yaml -Dtoolkit_package=toolkit_package.yaml -Dtoolkit_deploy=toolkit_deploy.yaml

    image

    基于Open API

    还有一些企业会自己研发运维平台,运维赋能研发,由研发同学在运维平台上进行运维操作。面对这种场景,SAE提供了丰富的Open API,可以将SAE控制台上90%的能力通过Open API集成到客户自己的运维平台中。详细的OpenAPI说明可以参与该文档。

    总结

    基于SAE武装过系统后,整体的部署架构会变成这样:

    [图片上传失败...(image-be6bc5-1615269299287)]

    云原生架构成熟度模型(SESORA)在我阐述的这五个维度一共是15分,基于SAE的云原生架构在这五个维度会达到12分:

    • 无服务化:3分

    • 弹性能力:3分

    • 可观测性:2分

    • 韧性能力:2分

    • 自动化能力:2分

    作者:计缘,阿里云解决方案架构师



    作者:阿里云云栖号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be420b0c5d6d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云计算开发:Python练习实例-输入数值按规律插入数组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题目:有一个已经排好序的数组。现输入一个数,要求按原来的规律将它插入数组中。

    程序分析:首先判断此数是否大于最后一个数,然后再考虑插入中间的数的情况,插入后此元素之后的数,依次后移一个位置。

    程序源代码:

    202103090903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为:

    202103090904


    ]]>
    5个问题,理清做用户画像的成功之道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接地气学堂」,作者接地气的陈老师。

    用户画像人人都想做,可用户数据从哪里来呢?今天就结合一个问题,详细讲解一下。话不多说,直接上场景。

    问题场景:一个O2O平台提供家政服务业务,运营和数据团队讨论“如何建立用户画像,精准服务用户”,大家越聊越嗨森!

    A同事说:家里老人、小孩决定阿姨工作量,所以得收集 B同事说:房屋面积也要的,200平和60平工资不一样 C同事说:人员籍贯也很重要,比如我家就不要**省和**省的 D同事说:还要关注地毯、抽油烟机,这都是细分业务 E同事说:那还要加上浴室清洁、衣帽间整理 F同事说:还要关注时间点,比如春节前大扫除 G同事、H、I、J、K、J、M、N、O、P同事轮流发言……

    聊完,大家心满意足地总结出一个54道问题的用户画像清单(如下图)

    开开心心地交给产品经理,就等着上线了。

    产品经理当场就炸了

    产品大呼:“脑抽了吗,让用户填这么多问题,业务还做不做了!”

    那现在咋破局呢?

    A、让上门服务的阿姨去填。

    B、接入头腾阿大数据,他们肯定有。

    C、不采集了,用人工智能模型算出来。

    显然以上回答都不靠谱。想解决这个问题,得理清5个基本问题。

    1问题1:用户的需求到底值不值得做

    比如“手办模型保养”服务,肯定是一个真实需求,肯定胶佬们很喜欢,问题是:

    1、有多少人有需求?

    2、有多少人愿意付费满足需求?

    3、这种需求值不值得给所有用户在问卷上增加俩问题

    Q55:是否喜爱玩手办?是/否

    Q56:喜爱的手办类型是?高达/航模/战锤/二次元(你懂得)……

    在产品档次与大众化程度之间,需要做权衡有取舍,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且特定的类型有特定的运营手段。(如下图所示)

    产品的定位是不需要等到用户来了以后,才给他填表格收集的。在设计产品和服务的早期就能开展工作,比如:

    1、竞品走访

    2、用户调研

    3、行业研究

    4、产品测试

    5、价格测试

    从用户、竞品那里,直接摸清目前市场情况。根本不用等着业务上线了,再让用户填。这种选赛道的工作,考验的是产品和运营业务能力。

    特别是家政服务,其细分领域是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惯例的:月嫂/保姆/钟点工/老人护理,在一个城市也有相应的市场价位,这些基础工作完全可以通过前期研究解决。

    2问题2:有没有能力满足用户

    比如真的有一个顾客,要求:会5国外语(他家多国混血),有研究生学历,只在中午11点到下午4点服务,年龄30-40岁之间,会同时做胡辣汤与惠灵顿牛排的保姆。

    是不是平台真的要满足她?当然不是呀。平台有自己的供给能力的上限,有自己的产品定位。也没有必要满足特别刁钻的用户需求。 如果在供给端,就没有能力提供大面积、高质量、个性化低价格的服务,那也完全没必要获取特别多的用户画像——知道用户需求又满足不了,知道了也没用。

    实际上,在竞争中,满足用户的基础需求是第一位的,满足基础需求以后,可以根据平台的供给能力,提供一些特色的服务,比如保姆信用、比如价格优惠等等。 对于O2O业务而言,首先要解决的还不是个性化需求的问题,而是区域覆盖问题。如果在用户需求区域内没有足够服务,一切都是空谈。有意思的是,前边讨论用户画像一大堆指标,所有人却都忘了:地址,这个最基础,最重要的东西了。没有地址,咋评估供应能力呀。

    3.问题3:有没有影响客户的可能性

    反问一句:是否用户的需求就是金科玉律,一个字都不能改?当然不是。很多时候用户会妥协,或者因为市场上没有更多可以选的产品,或者因为价格很优惠,或者因为需求很紧急没得选。

    这意味着:用户画像不是一成不变的,用户需求随着运营手段变化而变化。因此运营手段本身即是采集用户标签的手段,又是影响结果的工具。 比如家政服务中,清洁服务就相当标准化,就有机会做低价策略,额外做一些服务,加量不加价。这时候根本没必要一点点研究清楚用户房子面积户型家具等等细节,而是提供一个加量不加价的上限即可。

    4问题4:需不需要一次性满足所有需求

    经过了前三个问题的梳理,这里的答案是很清晰的:当然不是!根据推广渠道的不同,至少有三种路径可以选择:

    1、如果能找到小众用户密集的垂直渠道, 就能直接精准推送满足小众的个性化产品。这种情况下,能直接用来源渠道做标签,标识小众用户群体,后续也能进一步分析,制定进阶策略。

    2、如果走大众广告渠道,就直接拿最抢手的引流产品出来,先吸引用户消费一次,把用户捞进来,再考虑推二次购买,推增量销售或者交叉销售。有了首次消费记录以后,不但数据本身更丰富,而且天然留下了二次消费的跟进机会。

    3、如果有转介绍渠道,则转介绍人可以直接指引用户购买某款主营产品。此时,转介绍人的行为标签(转介绍的产品、活动)就能直接影响用户行为。用转介绍人标签,配合被介绍的用户标签,就能标识出用户需求。最典型的就是月嫂和老人护理,转介绍效应非常明显。

    5问题5:需不需要一次性填所有数据

    经过了前边四个问题,结论当然是不需要。本质上,无限度的索取用户画像指标,是一种业务懒政行为。打着“用户喜欢啥我做啥”的旗号,把获客渠道、产品设计、运营方案、推广计划、促销优惠、二次跟进所有设计都甩锅出来。 数据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数据是从业务流程里产生的,如果业务流程都没有设计好,产品没吸引力,推广没有重点,运营没有计划,连数据都不会有,哪里来的分析呢。所以数据要一步步走,事要一件件办。

    这里每一步都能和业务动作结合起来,比如:

    1、在用户首次接触时收集关键信息(地址、需求类型、是否住家),先促成第一次匹配。

    2、在用户挑选产品与服务过程中,收集个性化略高信息,一边打标签一边匹配产品。比如用户语言要求,房子面积

    3、在用户成交/失败以后,根据用户来源、前期信息,反推产品定位是否合理,优化产品。

    4、在用户首次成交后,尝试不同方式引导用户,一边打标签,一边锁定用户需求。

    比如针对用户密集的小区,利用第三方信息丰富房屋信息;针对用户重复购买次数多的,从消费行为挖掘其他需求;针对转介绍行为直接给奖励;建立星级阿姨评选,推动阿姨一边做交叉销售,一边返回用户数据。如果不是指望数据一次成型,而是配合运营活动,数据可用的范围就大大增加了。

     

    好的数据是好的运营产生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大家切记切记。不过有的同学会好奇:说用户不会好好填信息,这个好理解,问题是员工为啥也不好好填?

    实际上内部同事没有标签意识,不会贴产品标签、活动标签、信息标签,只留原始字段,导致无法分析的情况多了去了。



    ]]>
    关于人脸识别系统的8大常见问题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得益于当今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中的面部识别功能,许多人都熟悉面部识别技术的概念。但是,他们可能不知道它如何运行,或者有多少软件程序和应用程序依赖于它来运行。让我们来看看一些最常见的问题。

    人工智能是否用于人脸识别?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的某些方面已经被用于面部识别的发展中。这是一种生物识别软件,可以将个人的面部特征显示并保存为面部指纹。为了检查一个人的身份,该软件使用深度学习算法将实时图像数据与存储的面部指纹进行比较。这项技术的支柱是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

    对我来说,负责任地使用面部识别的最佳方式是什么?

    面部识别不应该被用来侵犯个人的权利,特别是他们的隐私权,或者在涉及人类解读的事件中做出独立的决定。为面部识别数据的使用创建意图边界。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为特定的、有意的和预定义的目的处理数据。当数据被用于规定以外的目的时,往往会出现伦理问题。

    人脸识别的精确度有多高?

    CSIS提到,在理想条件下,人脸识别系统可以有近乎完美的准确度。在NIST的面部识别供应商测试(FRVT)等标准评估中,用于将受试者与清晰参考图像(如护照照片或照片)匹配的验证算法可获得高达99.97%的准确率。这与虹膜扫描仪的最佳结果相当。这种人脸验证已经变得非常可靠,甚至连银行都觉得可以放心地依赖它来让用户登录自己的账户。

    面部识别的标准是什么?

    人脸识别软件使用计算机算法来识别一个人脸上独特的、与众不同的特征。这些数据,例如眼睛范围或下巴形状,然后被转换成数学表示,并与面部识别数据库中来自其他面部的数据进行对比。

    开始使用面部识别的最佳方式是什么?

    要使系统运行,必须完成三个步骤。它必须首先识别人脸。然后它几乎立刻就能认出这张脸。最后,它必须采取任何必要的额外步骤,例如向预先批准的消费者授予访问权限。

    如果我戴眼镜、留胡子或留短发,我会被认出吗?

    是的,在训练它识别你之后,面部识别引擎会使用你脸部的不同角度和点来检查你的身份。它将能够在许多情况下识别您。

    人脸识别作为一种保护措施:它有多强大?

    选择最佳的生物识别保护系统已成为各种规模和行业公司的一项重大决策。人脸识别正迅速成为现代企业的首选,这得益于不断提高的准确率、易于部署和广泛接受。

    面部识别有什么问题?

    使用面部识别系统有可能是有害的。人脸识别在操作中可能会被黑客入侵或操纵,数据库可能会被破坏或出售,而且往往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将其限制在机场和边境保护等可行的使用案例中。


    ]]>
    超融合鼻祖Nutanix:让云计算隐形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GGV有话说:

    《GGV中美企服20年采访札记》系GGV过去20年中,在企业服务行业大浪淘金后的成果和收获,通过GGV投资人与企业创始人或高管的对谈,呈现其成功背后的商业逻辑与格局。

    本系列共15篇章,聚焦云基础设施、企业软件消费化以及电商服务三大板块。每一篇都回顾了企业生根发芽的发展进程,也展示出企业破土而出的精彩时刻;翻阅历史的同时,思考当下的步伐,为各领域致力于开拓创新的创业者和试图改变世界的开荒人提供一份宝贵的创业启示录。

    做决定不能只靠感性的一腔热血。大部分决定都会有一个所谓最差的结果,只要能接受它,为何不去尝试?

    -- Nutanix创始人Dheeraj Pandey

    Dheeraj在印度语里是耐心的意思。22岁的时候,Dheeraj Pandey带着900块美金只身从印度到美国读博士,这是他第一次坐飞机。

    2016年, 40岁的他带领自己创建了7年公司Nutanix在美国上市,是美国当年最大的科技公司IPO。

    Nutanix是全球私有云和混合云的领军企业。传统企业自建机房或者数据中心,需要分别采购存储、网络和计算服务器,然后再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将软硬件资源整合在一起,工程非常巨大。Nutanix用超融合架构和虚拟化技术,整合了存储、网络和服务器资源,给企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现在Nutanix已经在全球拥有5000多名员工,年收入超过12亿美元,市值超过50亿美元。Dheeraj Pandey是如何不断重构业务从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辉煌背后又经历过哪些至暗时刻?今天我们来看看他的创业之路。

    口述:Glenn Solomon, Dheeraj Pandey

    编辑:Rita , Yvonne

    这段对话发生在2020年1月,Dheeraj已于2020年12月卸任Nutanix的CEO职位。

    Glenn Solomon:你在印度长大,人生第一次坐飞机是为了来美国读计算机博士。读博士期间,你到硅谷实习,从而迷上创业,还放弃了博士学位。你是如何做出这些决定的呢?你从小就想创业吗?

    Nutanix创始人Dheeraj Pandey

    图片来源于Inc,摄影师Vicki Thompson

    DheerajPandey:冒险一直是我生命的主题之一。我第一次大的冒险是在1992年,当时我非常想进入印度理工学院(IIT)学习计算机科学,那时要进入这一专业,排名必须是全网20万人中的前100名。我的排名是1420,考上了印度理工学院的土木工程专业,入学两个月后,我便想退学,重新参加考试。我当时想,这样做可能会就此错失机会,再也进不了印度理工学院等等。但又一想,重新参加考试比通过转专业进入计算机科学系的几率更高。我自己比较了两种途径的可能性,重新参加了考试,并以前100名的成绩进入了计算机科学专业。当时我只有17岁,我的父母也非常支持我,他们认为如果我觉得应该做,那就去做。

    做决定前,我都会先考虑最差的结果,如果可以接受,那我就会去做。我当时想,如果我没有进入计算机科学专业,我可以学物理,我的物理成绩一直很好。所以,后来中断博士项目也是如此。当时是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泡沫的高峰期,我决定休学一段时间,我想就算我不喜欢科技行业,那就再回学校读书。我做决定不是只靠一腔热血,大多数决定都会有一个所谓最差的结果。如果能接受最差的结果,为什么不去尝试?

    Glenn Solomon:我相信这种精神在Nutanix 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创立Nutanix 前,你先后就职于Oracle和Aster Data,怎么想到要出来创业?

    Dheeraj Pandey:那是一段有趣的经历。我在2000年加入第一家创业公司,在那里工作了3年。后来离开Oracle后,加入了另一家创业公司Aster data。这两家公司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认为未来会出现新的客户、新的垂直领域、新的行业。在第一家公司的时候,当时是2000、2001年,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应用服务供应商、存储服务供应商等涌现,和传统企业相比,他们的消费需求非常不同。众所周知,最后泡沫破裂。我们不得不认真考虑如何面向企业打造产品,如何建立企业支持模式,如何使产品更加便捷、以微型规格为企业所用?

    第二家公司Aster Data最初的想法和Oracle非常相似,MySpace、Facebook、领英等互联网公司不会使用Teradata和Oracle数据库的存储服务,因此我们开创了自己的数据库,与SQL相兼容,这在当时是新事物,现在我们称为雪花算法。当时需要在通用型服务器中进行构建,扩展架构。但随后发生了经济危机,出现了Hadoop,紧接着开源到来了。开发者不再与Oracle 和Teradata对抗,而是询问如何部署Hadoop、进行批处理等。

    我们创立Nutanix时,目标是面向大众打造、推出web规模架构并进行扩展。我们也借鉴了苹果产品对我们个人生活的影响,如何将非常深刻、专业的web规模架构应用到数据中心?我们必须打造便于使用、设计简洁、规格轻小的产品,建立支持模式,积极做好非技术事务,如向企业运送设备,而非仅仅提供软件。因为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向大众提供消费者级云架构。

    Glenn Solomon:你在Nutanix成立之初便担任了CEO,这和你之前的职务非常不同。你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可以胜任CEO?

    Dheeraj Pandey:我在大学的计算机科学课程之外,还选修了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等。我很乐观,非常喜欢交朋友、与人交流,也善于表达自己,与人建立真正的关系,这些都塑造了当下的我。

    在创业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进,我意识到,人、流程和产品这三个要素都很重要。我本身是一名技术人员,还学习了很多关于如何打造企业级体系的内容:和苹果的接触让我更加关注消费者级产品,关注设计、美观、简洁;Oracle则教会了我很多有关流程的知识,例如流程意味着什么,如何向企业输送软件等等。最终在Nutanix,我们最初建立的CRM、NetSuite 和HEMs系统都运行良好,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我们不用做任何改变。这很了不起,我认为流程是一门大学问,对流程的尊重是领导力的重要组成。

    Glenn Solomon:回到2014年,当时公司成立满5年,营收远超1亿美元,这个速度非常惊人。这样的超高速发展带来了哪些挑战?你们如何应对?

    Dheeraj Pandey:辉煌的背后其实总有两到三次垂死挣扎。在2011年,我们的理念是让存储完全实现软件化,在虚拟层上运行,不需要专门的设备来管理数据。这一想法非常危险,在前几年我们觉得肯定熬不过去了,因为我们用的是VMware平台,当时VMware并没有运行高端工作负载的能力。我们花了几乎6个月去解决这一问题,非常巧合的是,VMware重新焕发生机,在2012年1月发布综合管理套件,我们得以存活下来。

    大约一年后,我们转向中国台湾生产的白盒服务器。当时我们不重视硬件,第二次让公司差一点倒闭。那时起,我们真正学会了要尊重硬件和软件的不同。大约2013年底,我们与VMware业务出现冲突,开始进军彼此的业务领域。我们不得不停下来思考,如何掌控自己的命运,搭建自己的平台,只求活下来。如果没有这些思考,Nutanix不会是今天的发展,我们拥有了自己的堆栈,替代了原有的方案。

    Glenn Solomon:2016年公司上市,作为CEO和创始人,这是怎样一种体验?你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例如在时间分配方面,你花在投资者上的时间是更多还是更少?在董事会或其他层面,公司还需要做哪些转变?

    Dheeraj Pandey:我一直认为上市不是终点,要以平常心对待。如果有些方面要做出改变,那就是应该从新客户的角度对行业进行审视。我开始考虑投资者和潜在客户的视角。其实,开发者和整个研发领域正走向敏捷流程,越来越以季度业绩为指向。如何避免短期目标妨碍、伤害产品和设计,是每家上市公司都需要考虑的事情。这需要保持心平气和,而不是紧盯着股市波动。上市公司还应关注的一点是如何让员工着眼于长期发展,随着员工增加到5000名、10000名时,如何在新加入的员工中培养更多长期理念的践行者也是一大挑战。

    Glenn Solomon:VMware在前期为Nutanix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技术,而现在VMware是Nutanix的竞争对手。你说VMware是计算业务公司,而Nutanix是数据设计和交付公司。请解释一下你如何看待这一区别?

    Dheeraj Pandey:我们并没有降低VMware对Nutanix的重要性,我们构建了自己的产品,来为客户提供服务。因为你需要先实现客户的需求,客户才会倾听你的意见,愿意追随你。这意味着,我们要有VMware许可,然后再向客户提供app。

    我们既是app公司,也是平台公司,很多时候我们在其他平台上出售我们的app,我们将软件放在AWS平台上。就好比Facebook既是iOS上一个app,也是一个平台。面对共同的客户,我们需要和竞争对手合作。不论作为app还是平台,我们都需要创造价值,形式并不重要。

    Glenn Solomon:不久前我看到了你发的一篇博客,谈到个人支持系统的重要性。你特别提到了你的妻子。创业是一件非常孤独的事,你对此有何建议?

    Dheeraj Pandey:在一定程度上,我们每个人都处在战争中,当我们挑战了现有事物,我们便陷入了战争。而在家里,你需要维持和平,而这只有你和你的另一半真正步伐一致才能实现,因为并非只有创业的一方在承担风险,另一半同样面临风险。

    如果不是我的妻子,我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过去9年,我们有了3个孩子,她像是在负责另一家公司,照顾家庭,让家变得完整。我经常世界各地出差,回到家和孩子相处对我非常重要。作为创业者,没有哪一种特质比保持情绪稳定更重要。

    快问快答

    1、Glenn Solomon:你最喜欢的书、文章或电影是什么?

    Dheeraj Pandey:《至暗时刻》和《华盛顿邮报》。看《至暗时刻》我会起鸡皮疙瘩,每年都会看两遍。《华盛顿邮报》也是非常有震撼力的一部电影,讲的是当他人低估你的时候,需要做出艰难的决定。《人类简史》让我受益匪浅,是一本我会再读的书,也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学到很多东西,我本身就是历史迷。

    2、Glenn Solomon:有哪些建议是你希望在创立Nutanix之前就知道的?

    Dheeraj Pandey:我希望25年前能多学两门语言,比如德语、日语。因为要成为更好的商人和企业家,需要能理解除英语文化之外的其他文化,学习汉语、日语、德语可以学到很多文化知识。

    3、Glenn Solomon:过去十年,Nutanix实现了巨大发展,对公司接下来的十年,你有什么期待?

    Dheeraj Pandey:我们还是一家非常小的公司,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十年是一个新起点。我们通常将公司愿景称为“基础设施隐形化”,这一点并没有变,值得庆幸。隐形化是没有边界的,永远不会有终点。现在我们努力使计算能力隐形化,我们已经开始在各个方面推进这一努力,探索在边缘云、核心云、公有云的可行性,是否能让我们的产品无处不在,探索为客户提供隐形基础设施绝佳体验,这是我们一直前行的方向。

    *素材来源:

    Nutanix

    https://founderrealtalk.ggvc.com/2020/01/09/episode-33-dheeraj-pandey-founder-ceo-of-nutanix-on-refactoring-to-earn-the-trust-of-the-enterprise/

    https://www.inc.com/magazine/202009/graham-winfrey/nutanix-dheeraj-pandey-ipo-public-exit.html

    *GGV纪源资本企业服务小组:GGV深耕企业服务行业20年,目前在全球11个国家有100家被投企业,其中独角兽企业达23家,已经完成上市的企业有15家。


    ]]>
    云计算公司ZStack获中国电信战略投资 融资金额未公开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来源:新浪财经

    3月8日,云计算公司ZStack公布,中国电信已经战略投资ZStack,该轮融资金额暂未公开。

    未来,中国电信以及ZStack将在“云+网”、“云+5G”和“云+边缘”领域展开更多合作,双方有广袤合作空间。

    该轮融资后,ZStack将继续专注IaaS产品,从功能到性能,以客户体验为中心,大幅降低用户的上云门槛,同时降低IT成本、提升用户云上使用性能。

    据了解,ZStack是一家云计算公司,成立于2015年,曾经获得阿里巴巴投资。(刘娜)


    ]]>
    黑镜狗再现!波士顿动力「大黄狗」上岗SpaceX勘察爆炸现场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黑镜狗再现!波士顿动力「大黄狗」上岗SpaceX勘察爆炸现场

    近日,SpaceX星际飞船爆炸现场上演了如同「黑镜」中的一幕。一只来自波士顿动力的「大黄狗」在星舰原型SN10爆炸现场附近巡逻,并帮助工人清理和回收火箭零部件。这一场景引来众多网友围观,称其为黑镜狗。

    「赛博朋克」在SpaceX爆炸现场上演......

    美东部时间3月3日,SpaceX星际飞船原型机SN10降落发生爆炸后,SpaceX工作人员带着「大黄狗」去检查爆炸现场,评估发动机的损害程度。

    一只价值7.5万美元的「大黄狗」,又一次出现在了SpaceX爆炸现场。

    这镜像,这满满的科技感,让网友直呼,来自「黑镜」的恐惧。

     

    简直细思极恐。。。

    「大黄狗」和网红航天公司再度同框,上演「黑镜」现实版

    本周三,SpaceX的星际飞船原型SN10从德得克萨斯州的博卡奇卡起飞。

    最终到达大约10公里的高度,在地面腾起的巨大烟雾中,星际飞船原型机成功着陆。

    但由于没有保持自身的稳定性,SN10在落地几分钟后发生了爆炸。

    整个过程也宛如科幻大片一般,极具未来感。

    与此前的SN8和SN9相比,SN10已经实现了新的突破。

    马斯克发推表示,「向SN10致敬,荣誉退伍。」

    此前,SN8和SN9在试飞过程中,均在降落阶段发生了爆炸。而这次,SN10至少完成了降落动作。

    在爆炸后的第二天,SpaceX就派出波士顿动力的机器狗来检查爆炸现场,并帮助工人清理和回收火箭零部件。

    SpaceX将这款波士顿动力公司机器狗命名为Zeus。

    现场拍摄的视频里,这只「大黄狗」还有一个红色的小屋子,在里面惬意的趴着,简直太像模像样了!

    因为接近失事的火箭可能是不安全的,Zeus用于在测试设施或人类无法前往的地方进行搜索。

    这个机器狗配备了摄像头和传感器来收集数据,搞清楚SN10在着陆时出了什么问题。

    Zeus是SpaceX以74500美元的价格购买的一只昂贵的机器狗,另外还有10万美元的附加组件,包括激光雷达、相机支架、传感器等。

    这已经不是「大黄狗」第一次现身SpaceX爆炸现场了。

    2020年6月,波士顿动力机器狗首次出现在SpaceX的现场,在当时被用作检查SpaceX位于德克萨斯州博卡奇卡的试验场。

    时隔9个月,网红机器狗和网红航天公司再度「同框」!

    机器狗现场巡逻的视频引起网友围观,「黑镜狗」,「有个狗头就没有那么吓人了」

    多才多艺的「大黄狗」很忙:执法警官、福特工程师

    波士顿动力公司的机器狗最近一直很忙:SpaceX爆炸现场打工、上岗纽约警察局、在福特当工程师.......

    这样干下去,「大黄狗」肯定会发家致富!

    前不久,一位摄影师在纽约街头拍下了这样荒诞的一幕,一只机器狗在路上进行巡逻。

    这只名为「Digidog」机器狗由纽约警方部署,帮助警察进行执法。

    警局技术救援反应小组的弗兰克·迪贾科称,「这只狗将拯救生命,保护人们,保护警察,这是我们的目标。」

    去年7月,两只波士顿动力机器狗Spot和Fluffy去福特公司担任工程师,负责勘察其 Van Dyke 变速箱工厂。

    同时对工厂进行3D数字扫描,协助工程师更好地完成任务。

    自商用以来,波士顿动力机器狗大展自己的本领。

    跨年那几天,Spot就为我们献上了芭蕾舞的视频片段,那脚尖点地的小碎步,那优美的天鹅颈.......

    除了跳舞,安装手臂后的「大黄狗」又有了许多新技能。

    这个机械臂被装载在机器狗的背上,能够进行一系列精细运动,例如挖洞和用粉笔画画等。

    三个Spot可以在一起玩跳绳,动作娴熟又不失优雅

    像园艺,打扫屋子这样的家务活都可以放心交给「大黄狗」去做了

    没有多少机器人公司能像波士顿动力这般风靡,每次它分享机器狗的新镜头时,都会在网上引起轰动。

    「大黄狗」总能给大家带来独一无二的惊喜。


    ]]>
    英特尔获得AWS高性能计算能力认证,持续领跑云计算转型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日前,英特尔宣布获得Amazon Web Services(AWS)高性能计算能力认证。获得这一殊荣,印证了英特尔多年来凭借丰富的经验,充分利用AWS的弹性和可扩展云基础设施,帮助客户优化高性能计算工作负载,提高性能和效率的重要成就。

    英特尔AWS全球销售及市场营销总监Peter Bevan表示:“高性能计算(HPC)已经成为解决各行各业最复杂问题的关键,并正在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十五年来,英特尔和AWS保持着紧密而深入的合作关系,源源不断地向市场推出创新解决方案,为客户带来更多价值:从福瑞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的药物研发,到Mobileye的自动驾驶汽车创新,再到悉尼大学野生动物基因组机构帮助保护濒临灭绝的动物。通过搭载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AWS正携手英特尔,共同推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云转型。作为英特尔精选解决方案之一,双方在AWS ParallelCluster上的合作就是一个绝佳案例。英特尔与AWS始终持续合作,我们很高兴成为AWS高性能计算能力计划的启动合作伙伴。”

    AWS高性能计算能力认证是对合作伙伴专业能力的认证,包括应用能力、高性能计算管理和基础技术。作为AWS合作伙伴的英特尔,此次认证凸显了英特尔在这些领域具备的深厚底蕴和技术积累。

    AWS推出AWS高性能计算能力认证,旨在帮助客户轻松自如地寻找到高度专业的AWS合作伙伴,并利用其所提供技术与产品进行更快创新,以在基因组学、计算化学、金融风险建模、计算机辅助工程以及新兴应用(如深度学习和自动驾驶)领域提升敏捷性与灵活度。通过久经验证的成功案例与专业能力,AWS高性能计算能力认证能够辨别并验证真正的业界翘楚。

    从初创企业到跨国公司,AWS能够为客户提供灵活、可扩展且经济高效的云解决方案。为了支持这些解决方案的无缝集成和部署,AWS创建了 AWS能力计划,帮助客户识别拥有深厚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的AWS合作伙伴。


    ]]>
    IoT Analytics:三分之一的制造商计划将软件转移到云上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3月8日消息,据外媒报道,物联网研究机构IoT Analytics称,三分之一的制造商正计划将目前在现场使用的软件转移到云上。

    IoT Analytics首席执行官Knud Lasse Lueth表示:“企业正努力以有意义的方式利用数据,并利用它们创造价值。如今,这些数据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暗数据(也就是说,它们不用于任何分析)。”

    现有的工具并不是为处理生成的大量和各种数据而设计的,云技术以一种强大的方式帮助点亮了这些黑暗的数据。

    与现有技术相比,云提供了一个可扩展的基础设施,可以安全地从任何地方、任何设备上收集和访问数据,从而证明了它更高效、更卓越。迁移到云计算已经被证明是改变许多企业软件日常使用规则。

    IoT Analytics分析师Sharmila Annaswamy表示:“数据显示,制造业软件也在紧随其后。云技术的优点包括易于扩展性、更小的前期投资和运营成本、快速部署和远程可访问性,这些优点也使得云技术对工厂的制造软件具有优势。”

    IoT Analytics在2020年第四季度对49家制造商进行的调查显示,制造软件向云的转移正在扩大和加速。虽然目前近50%的PLM和ERP系统,以及大约三分之一的MES/MOM和CMMS解决方案已经部分部署在私有或公有云环境中,但许多公司正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将更多这样的工作负载转移到云上。


    ]]>
    云计算和边缘计算在未来将如何发展?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对于许多组织来说,在冠状病毒疫情持续蔓延期间,云计算和边缘计算对维持其业务运营至关重要。

    先进的功能和无限增加的容量如今已经成为云计算的代名词。 从企业IT到主流技术,一切都在依靠云计算基础设施来实现最佳运营。展望未来,云计算将在支持人工智能、增强和虚拟现实、物联网、量子计算等新兴技术应用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在过去十年中已经成为数字革命的支柱。云计算技术对于组织开展远程工作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只是没想到发展得如此广泛和迅速。

    2020年的冠状病毒爆发引发了云平台使用的爆炸性增长,云计算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协同工作、在线购物以及在线娱乐。使用云计算基础设施的组织更容易渡过业务难关,加强企业文化,激励远程工作的员工。然而,没有为此做好准备的组织和人员却不会很快找到合适的协作工具,而突然变化的轨迹证明面临一场颠覆性的巨变。虽然这是一个谁都无法预测的发展趋势,但全球各地的组织和个人都获得了云计算的支持。

    在许多不确定时期,云计算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成为“救世主”,而疫情造成的封锁也给云计算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营带来了更多挑战。随着关键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重要,加上视频流、视频会议、游戏、在线教育和电子商务的激增,互联网的使用量在全球一些国家和地区正以50%的速度增长。除此之外,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应用量日益增多,信息技术与运营技术的紧密结合,工业控制系统在IT堆栈中的集成,以及面向低延迟应用的未来5G园区解决方案等,这意味着边缘计算解决方案的需求正在加速,以填补云计算技术的市场空白。

    Reply公司最近发布了一份名为“从云到边缘”的调查报告,提供了有关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的未来发展,以及将满足企业和个人特定需求的见解。

    未来将会发生什么?

    调查报告指出,到2025年,云计算将引领ICT基础设施市场的发展,而边缘计算市场将呈指数级增长。德国将成为欧洲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的最大市场,而美国将成为全球的主要市场。

    这有很多原因,但最终,边缘计算可以为那些无法在云平台中执行任务的组织提供支持。边缘计算在处理低延迟、连接性、安全性或隐私以及传输的数据量问题时,有一些明显的优势,企业和个人都难以承受服务中断的后果。分布式云计算和边缘架构将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减少延迟,并支持物联网和自主技术(如移动机器人或自动驾驶车辆)在互联世界中的指数性增长。

    诸如边缘云之类的混合模型将由超大规模厂商推动,而广泛部署5G技术将为电信公司及其服务合作伙伴在新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由于移动边缘计算能够确保极低的延迟而无需在本地基础设施运行,其计算单元并不是内部部署,而是非常靠近通信塔台。

    医疗、制造、零售、交通、政府以及能源等关键行业都在实现数字化和互联化。在这种数据驱动的环境中,对运营效率感兴趣的组织可以通过将其功能转移到边缘来获得更多的收益。例如,在能源领域,采用边缘计算和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可以让组织优化大型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性能,这对电网运营和环保组织来说都是重要的举措。

    边缘计算对组织的运营和服务产生积极影响。因此,边缘计算目前处于IT决策的前沿,并迅速成为一个不断增长的市场。

    快速采用和增长

    云计算技术是能够响应疫情和重新恢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此在敏捷和可扩展的环境中具有重大影响。这些迹象正反映在当今的市场格局中。到2021年,欧洲(意大利、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美国、英国、巴西、中国和印度的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和平台即服务(PaaS)的市场规模与2019年相比将增长50%至55%。

    软件即服务(SaaS)市场规模也将在世界各国迅速增长。特别是到2025年,预计美国、英国和欧洲将会增加两倍,而印度和中国可能增长四倍。

    在美国,公共和私有托管云以及运营技术(OT)基础设施和边缘市场预计将增长60%。公共云和私有云市场预计将达到1830亿欧元,运营技术(OT)基础设施和边缘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90亿欧元。

    这些指数性的增长清楚地表明,边缘计算不仅会存在,而且从长远来看是创新的内在因素。云计算转型和IT基础设施的发展是必要的,如果做得好,可以实现创新的商业模式、新的产品和服务。从长远来看,这些最终会促进整体经济的转型。在边缘计算和云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构建是最佳选择,它将在未来几年重塑支持全球行业创新的IT架构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
    混合多云旅程中的业务永续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随着数字化转型和云化的不断发展,各企业也正在将其基础架构扩展到更大的规模。创建混合多云环境应该会极大地提高互操作性,并允许广泛的合作伙伴参与进来以及进行跨云协作。根据 451 Research 2019 年的“企业之声:云、托管和管理服务、工作负载和关键项目”调查显示,57% 的组织将其 IT 方法和策略描述为混合型。

    在向公有云环境迁移的受访者中,19% 的受访者表示完全存在于公有云中可能很困难。我们预计混合环境将变得过于广泛,以致于企业无法进行某种程度的混合协作,即便这种情况只适用于少数应用。云基础架构的使用不断增长,这创建了一个可以使用无数虚拟资源配置的环境。大量可用资源意味着,要取得成功,企业就需要能够创建可以存在于多个环境中的资产。而混合 IT 策略则为协作和互操作性创造了更多空间。

    业务永续要务

    随着生态系统的扩张以及推动采用混合环境呈现出一系列优势,组织迫切需要解决这一新环境的业务永续问题,确保他们能够在关键应用中保持与传统环境相同的可用性级别。这种扩张趋势不是一个一次性事件,而是一种新的现实。新环境将继续以新的方式提供价值。

    传统的 IaaS 云已让位于容器环境,而无服务器和功能性环境正在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这意味着组织必须创建某些功能,进而能够轻松扩展为新服务和执行场所实现业务永续所需的保护范畴。该要务必须立即付诸实践。这不是简单地延迟某个项目以使单个新环境实现业务永续就可以了事。任何延迟都会推迟通过确保以下情况来支持灵活基础结构策略的某项重要技能的开发,即无论基础架构需求如何得到满足,都可以确保其上运行的服务和应用的稳健性。关于敏捷基础架构所需的编排和自动化众说纷纭,但敏捷业务永续也同样重要。为了以在混合多云部署中行之有效的方式高效提供业务永续能力,必须涵盖这一要务的许多组成部分。其中一部分可以通过扩展现有业务连续性和灾备能力以包含合作伙伴资源来解决。大多数业务连续性和灾备规划实践都会考虑自有资产,这限制了托管提供商或公有云提供的容量的范围。从历史上来看,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在于这一点很难实现 – 大多数传统业务连续性和灾备实践无法轻松地扩展到外部,并且这种扩展可能需要大量的手动干预。通过适当的自动化和编排方法,本地和外部基础结构现在可以拥有相同级别的保护。

    业务永续要务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信息安全需求所驱动。混合多云环境具有的攻击面更大。由于攻击者社区对自动化攻击工具的使用迅速增加,因此查找和定位更为分散的应用基础架构的不同元素变得更容易。支持多个环境的业务永续能力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它们使得恢复到不受攻击的基础架构成为可能。这可以降低完整业务流程实施的任何单个元素都可能导致应用崩溃的风险。

    混合多云环境拥有很多不同方面,因此很难明确该如何保证整体业务永续。决定是扩展现有数据保护措施、在新环境中利用本机服务,还是采用全新的方法,绝非轻而易举即可完成。要做出详细的决策,可能还需要深入了解 IT 团队技能集之外的各种环境的技术详情。他们极有可能无法熟练使用组织尚不熟悉的云或托管服务,并且还会花时间来开发这些技能,这可能会妨碍新服务和应用的实施,也可能导致无法识别和缓解运行风险。


    ]]>
    亚马逊云科技自研云原生处理器为涂鸦智能提供高性价比算力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aws.jpg

    日前,由 Amazon Graviton2 处理器提供支持的新一代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 (EC2)实例,得到了全球领先IoT云平台涂鸦智能的大规模采用。目前,涂鸦智能已经将整个公司40%以上的工作负载迁移到Amazon EC2 M6g和C6g新一代实例,跟上一代同配置的X86实例相比,CPU性能提升了100%,服务器单价降低20%,整体性价比提升2.5倍。

    涂鸦智能是全球领先的IoT云平台,连接消费者、制造品牌、OEM厂商和连锁零售商的智能化需求,为开发者提供一站式人工智能物联网的PaaS级解决方案,并且涵盖了硬件开发工具、全球云、智慧商业平台开发三方面,提供从技术到营销渠道的全面生态赋能。客户覆盖电工、照明、传感、家电、庞物设备、健康设备、清洁机器人、摄像机、门锁、网关中控、节能控制、数码娱乐、户外出行等领域的制造品牌和OEM厂商,为他们提供智能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智慧地产、智慧社区、智慧酒店、智慧安防、智慧商照、智慧公寓等行业。目前涂鸦智能的用户遍及220个以上国家和地区,全球开发者超过26.2万,支持1100个产品种类,赋能超过25.2万个设备SKUs。 

    据涂鸦智能云端开发部首席架构师陈亚焱介绍,涂鸦智能的业务对技术架构提出了诸多挑战。首先,云端服务器的响应时间一定要小于10毫秒,才能满足终端用户的体验要求。而且涂鸦智能有海量设备在线,在云端每天要处理超过840亿次请求,请求高峰时达到150万次/秒,需要有海量的、高性价比的算力提供保障。尤其在“黑五“、圣诞、元旦等节假日,经常有突发的流量增长,需要实时扩容。此外,涂鸦智能作为全球化的IoT云平台,技术架构要做到全球高可用,如果自己搭建全球数据中心,不仅成本高,而且运维难度大,最可行的办法是借助现成的全球基础设施。

    为此,从2017年开始,涂鸦智能就将主要的技术架构建立在亚马逊云科技的云平台上,基于Amazon EC2和Network Load Balancer网络负载均衡等服务,搭建了一个全球高可用、易伸缩、保证实时响应的亿级物联网关平台,借助亚马逊云科技全球高可靠的基础设施网络,结合云上应用架构设计的最佳实践,以及亚马逊云科技的团队在重要业务节点提供的护航服务,实现有质量保证的智能物联网服务交付。

    作为亚马逊云科技的重度用户,涂鸦智能对亚马逊云科技的最新计算实例保持着深厚的兴趣。涂鸦智能的应用几乎都采用微服务化、云原生的架构,而Amazon Graviton2处理器专门针对微服务化的云原生应用而设计,避免了传统X86架构处理器为兼顾传统数据中心多线程应用而导致的资源开销,从而极大地提高性价比。

    因此,由Amazon Graviton2 处理器提供支持的新一代Amazon EC2实例上线时,涂鸦智能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尝试。涂鸦智能将Amazon EC2 M6g新一代实例,与上一代基于X86架构的M5g实例进行比较,发现同样是22万TCP连接的工作负载,M5g机型的CPU平均负载率为27%,而M6g机型的平均负载率在12%以下,CPU性能提升超过100%。与此同时,M6g机型的服务器单价比M5g机型降低了20%,最终使得涂鸦智能的整体性价比提升了2.5倍。

    陈亚焱介绍说,目前,涂鸦智能已经将整个公司40%左右的实例切换成Graviton2处理器支持的实例,未来会逐步迁移更多。

    事实上,基于Amazon Graviton2处理器的实例,其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微服务、游戏服务器、消息队列、高性能计算、批处理、广告服务、视频编码、游戏、科学建模、分布式分析、基于 CPU 的机器学习推理、开源数据库、内存数据库和实时大数据分析,等等应用场景,都能得到非常好的性能,更高的性价比。

     

     


    ]]>
    南京携手华为云打造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本文转自【新华网】;

    近年来,南京实现了科技企业数量大幅跃升,企业高质量形态初步显现;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不断加速;高新园区优化整合,主阵地作用全面彰显;创新开放合作稳步推进,“生根出访”扎实展开;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创业环境持续优化。

    作为承载着南京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推动本地企业创新发展任务的园区,南京软件谷也公布了“围绕特色园区做产业,不断壮大产业集群;进一步做大做强软件产业、人工智能产业”的年度建设目标。

    为赋能南京的人工智能产业,提升产业效率,让城市更智能,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发展更迅速,华为与南京市政府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并且双方基于华为云在AI领域的技术能力、生态能力、产业发展的实践能力,合力打造了华为(南京)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到目前为止,华为(南京)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对于南京的发展建设已提供了诸多助力,并且在数字化赋能城市发展、AI生态构建、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数字化赋能城市发展方面,华为(南京)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积极推动以人工智能驱动智慧城市建设和产业升级,并在民生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先行先试。此举,在全国甚至全球树立了“人工智能+智慧城市”转型升级样本。此外,通过建设展厅、打造AI高峰论坛、AI用户大会、与高校共同举办AI相关主题的创新大赛,打响了 “南京软件谷·人工智能产业园”品牌,重塑了南京科技感。

    同时,华为云还因地制宜,根据南京当地政策加速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地域特色的本地生根,并携手南京政府联合促进人工智能在多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拉升相关企业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投入以及优先发展,并持续打造人工智能生态的沃土高地。

    根据2019年度南京软件谷最新数据统计,园区涉软企业共计2000余家,截至2020年12月底,创新中心已走访涉软企业1200多家,覆盖了谷内60 %的软件企业,累计赋能企业133家。截止目前,活跃企业总计120多家,累计打造标杆案例15篇上云标杆企业,包含路特,中科译讯,江苏千米,东奇艾尼特等。

    其中,华为云成功与江苏千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携手,共同推出了“乡村化数字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助力千米网络创造更多价值。而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则通过华为云的ModelArts平台的识别功能大大缩减了繁琐的人物识别人力成本,再将AI能力集成于华为云云搜索服务(CloudSearch Service,简称CSS),帮助企业实现了万亿级数据毫秒级的推荐和检索服务,在推进“电子化、无纸化、信息化”的同时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提升了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此外,南京慧智灵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通过与华为云的合作实现了企业的结合优化升级和服务的提升。目前其已通过使用华为云中的人脸识别服务、实时语音转写、智能问答机构人等AI服务及数据可视化DLV等各项服务,实现了在社区矫正日常管理过程中对社区矫正对象的信息化核查,解决了以往人机分离的现象,帮助社区矫正机构提高了日常监管及信息化核查效率等,大大提升了社区矫正用户的服务体验,提升了智慧矫正相关产品的竞争力。

    在AI生态构建方面,南京携手华为通过重点场景孵化新产品和新应用、技术和项目合作、激活区域相关上下游产业和企业的拉通等动作,构筑了人工智能生态联盟体系,并不断聚集生态伙伴,全面推行产业融合与行业发展。目前,华为(南京)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已拓展合作伙伴20家,涵盖工业制造、数字安全、泛政府/安平、互联网、农业、金融、零售电商等行业领域。

    由此可见,以华为(南京)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为切口,南京已逐步聚集起了行业生态伙伴,不仅为传统产业赋能,提升了产业转型升级效率,而且为城市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让城市更智能。此外,南京市还借助于华为云人工智能技术平台和人工智能赋能团队,聚集了众多有意愿向智能化转型的企业“移居”南京软件谷,丰富了人工智能的产业氛围。

    人才培养方面,华为(南京)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结合当地发展需求,助力南京规划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不同的受众,包括开发者、研发总监、公司决策层等,开展了多维度赋能培训,举办了多场开发者训练营、人工智能专家班、人工智能总裁班,并开展了多场圆桌会议,为技术人员提供了高质量的交流平台,以更好的实现思想碰撞。

    另外,华为(南京)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推动AI人才培养工程,也加快了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的发展,助力南京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产业高地,提升南京人工智能产业人才水平。不难看出,华为(南京)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已为当地人工智能产业提供了长足发展的土壤,并增强了南京对人工智能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加速了南京市人工智能人才的汇聚,为南京未来的发展积蓄了强大的力量。

    截至目前,华为云产业云已在全国落地120+个创新中心、产业集群攻关基地,通过联合300 多家伙伴,为1.5 万家制造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从业务流深入“研产供销服”5 大类制造场景,以电子、装备等产业集群实践经验及优势,拓展覆盖到汽车、石化、钢铁、五金等15+个产业集群。从企业成长生命周期来构建赋能平台,实现从小企业到大企业、从大企业到卓越企业的跨越。


    ]]>
    华为云: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产业集群式创新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华为(苏州)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人工智能产业园

    2020年在全国超过30个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开展近150场工业类主题论坛

    每年开展近1000场技术沙龙培训,近30场软件开发者大赛和4场“华为云杯”人工智能大赛

    华为云产业云专家调研河南许昌的风电设备龙头企业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幸福生活。”云本无形,却于无声处润泽着大地;华为云,如天际绚美的霞彩,都能为数字化世界带来创新的甘霖。


             华为云是华为的云服务品牌,专注于云计算中公有云领域的技术研究与生态拓展,将华为30多年在ICT领域的技术积累和产品解决方案开放给客户,致力于为用户提供稳定可靠、安全可信、可持续创新的云服务,做智能世界的“黑土地”,赋能应用、使能数据,推进实现“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的普惠AI。


            华为云 创新云


             作为深耕ICT领域的“老兵”,华为持续将基础研究与科技创新视为发展基石,如今这种创新,延伸到了云服务。


             短短3年的时间,华为云已经服务全国100+城市,以创新中心为载体,为地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助力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华为云产业云创新中心为100万+企业提供软件开发、人工智能(AI)、工业互联网、物联网(IoT)、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AR/VR)、智能网联汽车、鲲鹏生态、区块链等数字使能服务,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提供重要引擎。


             330个产业集群连成的珠三角,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区域之一,以珠三角为代表的广东产业转型和创新,则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样本。


             2020年11月24日,在2020中国工业互联网大会暨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大会现场,华为携东莞松山湖“电子信息”、“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两大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成果亮相。首个由华为牵头的东莞松山湖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入选2020广东特色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


             2020年8月25日,华为依托过去两年在东莞工业互联网方向的实践,联合松山湖管委会、广东光大集团在松山湖光大We谷建成广东省首个“华为云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


            作为面向制造业企业提供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的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开始了智能化实践。拓斯达联合华为云率先实现了SAP系统上云,成为华为云首个制造企业SAP上云项目。


             2018年,拓斯达T-MES系统落户华为云,通过整合工业机器人硬件设备、MES等软件系统以及工业物联网,打造完成了智能工厂的完整解决方案。同年,拓斯达T-MES系统亮相华为生态伙伴大会,正式完成了为制造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的身份转变。


             拓斯达表示,下一步,拓斯达计划与华为云进一步深化5G+工业互联网赛道探索和合作,更好地助力自身及制造业客户迈向智能化。


             华为云联合多家生态伙伴提供丰富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解决方案,涉及工业仿真、电子行业制造执行系统(MES)、供应链管理(SRM)、工业IoT、ERP、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领域。


             针对东莞松山湖的实践,华为云中国区总裁洪方明概括起来就是:“引领产业集群数字化进程,通过与行业标杆性企业或重要的工业装备集成服务商进行合作,形成共性程度较高的行业解决方案后,再到行业进行复制推广,最终助力产业上下游数字化转型升级。”


             长三角集成电路和软件信息服务产业规模分别约占全国1/2和1/3,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创新共同体和产业集群。


            华为云创新中心,面向区域产业数字化转型,交出了一份自己的答卷。


             2019年7月,无锡市锡山区政府与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成功引入华为云服务。2019年9月,华为无锡软件开发云创新中心、华为无锡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无锡锡山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在锡山商务区揭牌。创新中心的落地是锡山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成果,是锡山软件和工业互联网产业孵化展示的重要载体,是大数据时代锡山数字经济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关键性支撑项目。


             华为云创新中心落户无锡,新日成为第一批受益企业。新日电动车借助华为云工业互联网平台FusionPlant平台,利用其aPaaS能力和ROMA集成能力,采用华为云IMC、SRM、ROMA和WeLink构建了新日供应链协同平台,打破新日供应链的数据壁垒,实现了与供应商的数据互联互通,促进了高效协同运营。


             在谈到华为云对新日的改变时,新日IT高级经理潘胜利说:“华为云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需求,另外,随着企业管理精细化程度加深,系统越来越多,市场数据也非常多,需要一个平台来整合数据、挖掘数据价值,华为ROMA平台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2019年,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博昊智能有限公司共建华为云常州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该中心作为华为云布局长三角地区的首个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立足于常州国家高新区,辐射整个苏南以及长三角地区,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落地,推广工业互联网提升方案,构建工业互联网产业孵化、展示、培训基地。运行1年来,有力提升了常州产业融合创新水平,有力加快了常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推动了常州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常柴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民族工业企业,当传统制造业遇见工业互联网,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也是在2019年,常柴和华为云常州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达成了合作,开发了“智慧发动机远程管理”平台,充分运用互联网,以大数据为基础,旨在打造“互联网+农业”的商业新模式。该平台打破了传统三包服务流程的束缚,实现了对发动机设备的远程诊断、刷写、专家远程支持、实时状态监控、预警消息推送等智能控制,基于数据库和AI技术,实现不解体检测准确率90%以上,有效解决传统售后服务成本高、响应周期长等难题。


             此外,常柴依靠此平台可获得产品的生命周期数据和分布使用情况,有助于研发人员进一步优化产品。同时也为常柴服务资源分布、备件库存优化提供数据支撑,通过数据分析还可以绘制用户画像,从而实现精准营销。


             云、AI、5G下,常柴智慧发动机远程管理平台的开发和使用,是农机产业迈向智能化发展的一大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携手各区域成为数字化转型同路人,华为云创新中心持续在行动。


            华为云 赋能云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如果说华为何以实现快速发展,得益于持续不断地人才培养,并将此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2020年9月15日,华为云携手国内40余所顶尖高校举办了AI院长峰会。期间,华为云联合国内顶尖高校共同成立华为云AI人才培养专家指导委员会,并发布“AI十百千”“AI产学研”“AI俱乐部”“AI训练营”“AI人才汇”五大AI人才培养计划,推动创新型和应用型AI人才培养。


             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田奇在峰会上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AI走向产业纵深的致胜关键是AI人才的培养。未来,华为云将邀请学术界专家共同解决十大人工智能产业难题,助力AI产业发展;AI产学研方面,华为云将与各高校持续深入合作,践行产教融合;华为云也将在各高校成立AI俱乐部,设立AI训练营,为各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多种资源支持;同时,华为云还将面向全球招聘天才少年和顶尖学生,培养未来的技术领军人物。


             除了深耕与高校的合作,华为云在立足自身人才梯队建设的同时,聚焦产业云33个软件开发云DevCloud创新中心和11个人工智能云创新中心,通过每年全国各个创新中心近1000场技术沙龙培训,近30场软件开发者大赛和5场“华为云杯”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持续不断地为区域、为企业、为行业、为产业输送高水平ICT产业人才,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2020年11月5日,由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主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华为云杯”2020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西安站)开幕式在西安航天国际会议中心举办。


             2018年7月,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与华为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19年5月,双方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合作,成立华为在西北第一个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华为云(西安)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在创新孵化、人才培养、生态构建、样板点打造、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将进行全方位合作。


             “华为云杯”2020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通过以赛促学、赛教结合的形式开展,旨在吸引和挖掘优秀创新团队和人才,推动AI技术在遥感行业应用,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真正落地。


             而在今年早些时候结束的“华为云杯”2020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大赛(苏州站),是“华为云杯”人工智能大赛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2020年8月28日,“华为云杯”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大赛颁奖典礼暨闭幕仪式在苏州举行。经过70多天的激烈角逐,来自全国各地的36支队伍进入总决赛,14支创客队伍和16支企业队伍摘得奖项。作为一场面向全国范围的人工智能创新交流赛事,旨在吸引和挖掘优秀企业和创业人才,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创新,助力园区加速人工智能人才和产业集聚。


             不得不提的还有华为2018年提出的“沃土计划”。根据华为公布的数据,华为“沃土计划”规划投入15亿美金,用于扶持高校、初创企业、开发人员及合作伙伴,截至2020年3月,华为云开发者数量达到160万人,并计划5年内发展500万开发者。


             华为“沃土计划”为广大开发者提供免费体验AI的课程和系统,可以大幅降低开发者体验AI开发的成本和难度。面向AI领域初创企业,华为沃土计划将提供最高100万元的云资源代金券,开放华为云商业资源,并提供人才培养方面的支持。


             在技术创新驱动下,华为凭借在云计算领域的长期积累与耕耘,已经获得坚实基础。践行普惠AI理念的华为云,一直看重对AI人才培养,华为云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战略,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所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和产业情怀。


            华为云 世界云


             在广西大数据发展局的推动下,数字广西集团有限公司与华为公司于2019年8月联合成立中国-东盟(华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为广西的产业数字化转型与发展、国际化进步与拓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广西是重要的农业种植业区域,农业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广西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创新中心在对广西农业产业进行深入调研之后,与广西慧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达成合作,为助力慧云信息推动“耘眼”AI农技服务平台在广西的落地应用,提供了华为云AI开发平台ModelArts。


             “耘眼”AI农技服务平台,能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像农业专家一样看懂、理解农业,快速识别植物的病虫害状况,掌握农作物的物候期,有效减少重复性劳动强度,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智能化,帮助农户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华为云AI开发平台ModelArts,通过自带的优化模型算法,为慧云解决算法优化难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标注、模型训练的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华为云还提供高性能的集群资源,加快慧云在开发过程中的训练和推理的速度,快速完成模型的部署上线,有效地保证了模型准确率的提高。通过该方案,“耘眼”常见病虫害识别率预计从90%提高到95%左右,一些疑难病虫害整体识别率预计从60%提高到80%左右,后续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农业项目以及农业生产。


             除了在技术上的合作,创新中心利用合作渠道,为慧云拓展数据搜集渠道,提供AI生态市场,帮助慧云将技术能力开放给全国的农业用户使用,开拓更大的市场,承接更多的农业项目,呈现品牌价值,加速产品和服务推广。


             广西也是国家对外交流的前沿阵地。自2004年来,中国-东盟博览会成为了中国和东盟各国商贸交流的平台,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的加快推进,广西与东南亚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随之而来的就是翻译人才的缺乏带来的矛盾。在此背景下,创新中心与广西达译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深度合作。


             广西达译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为中国-东盟自贸区提供语言服务技术的高科技公司,“基于东南亚语言大数据的智能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着力解决“一带一路”的中国—东盟语言互通问题,项目产品涵盖自主研发的面向东南亚小语种文字机器翻译、语音识别与合成、语音智能翻译、智能会议以及东南亚互联网信息大数据分析等系统。目前达译迫切希望打造一个针对泰语、马来语、越南语等十余种东盟国家语言的在线翻译平台,立足广西的区位优势进行全面推广应用。


             在通过与达译的多轮深度沟通,创新中心协助达译制定了达译东南亚小语种在线翻译平台的设计方案,集合机器翻译、语音识别与合成、拍照翻译等功能,以适应市场发展的客观需求。


             目前达译正在将核心能力部署至华为云市场,后续华为云也将帮助达译将技术能力封装成解决方案。从人工翻译到一部小语种翻译机,从高端技术到普惠AI,中国-东盟(华为)创新中心将通过华为云助力广西达译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人工智能技术的独特魅力,让每一个人都能沟通容“译”,通过AI听清东盟友人的声音。


             目前,华为云已在全球展开全面布局,打造强大的数字化生态,以期与全球万千企业共同持续推进全球数字化进程。通过持续聚焦核心业务,实现技术、产品、服务的可持续创新迭代,华为云正逐渐成为全球各大企业的首选。


             截至2020年9月,华为云与全球2000家技术合作伙伴开展深度合作,云市场上架伙伴应用数量超过了3500家,华为云新加坡、智利、巴西、墨西哥、秘鲁大区陆续开服,与伙伴在全球23个地理区域运营45个可用区。华为正在用自己的行动与全球伙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华为云既是中国云,更是世界云。


             未来,华为云将继续发挥云、AI和5G的协同优势,通过全栈技术创新,提供稳定可靠、安全可信、可持续发展的公有云服务和混合云解决方案,赋能应用、使能数据,做智能世界的“黑土地”,与伙伴一起使能千行百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天空一定清澈动人,还有那一朵熠熠生辉的“霞云”。


    ]]>
    华为云洪方明:企业上云的一小步,产业集群跃升的一大步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新发展格局,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议题,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服务商如何更好发挥技术平台作用,赋能产业经济创新,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如何提升企业效能,促进区域企业合作,凝聚企业发展创新要素?华为云中国区总裁洪方明在接受采访时,对以上问题发表了观点。

    华为云中国区总裁洪方明


      从制造大国走向“智”造大国

      经历了2020年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年,企业如何应对困境,如何转型升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命题。国家启动了新基建,企业加快了数字化转型力度。在过去一年,我们看到了一个现象,那些能够积极地拥抱数字化、积极投入线上的企业,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相反,那些使用传统方式、没有改变线下模式的企业,不管是在销售还是供应链,整体上都面临着巨大挑战。

      今天,我国正在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转变,企业从研发、生产制造、供应链、营销、服务等各个环节需要通过数字化的手段,通过数字赋能的方式进行转型升级,改变目前仅聚焦于竞争力较弱的制造环节这一现状,这也是目前经济发展形势下,作为经济主体的产业和产业集群、企业,如何改变当前境况,如何走好下一步的关键所在。2020年通过走访全国30多个省市,我们发现,云上汇聚的技术正在带给产业、带给社会的巨大变化。


      城市产业集群需要从小、散、低能走向高、精、尖端

      一个地方的产业集群发展阶段和状态,决定了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的活跃度,也反映了民生和就业的状况,可以说区域的产业集群决定了一个区域的发展、民生和就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指标。

      在2020年1月初华为云举办的一次会议中,某地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就表示,尽管当地已在全国工业百强区名列前茅,但过去一年内外部挑战让他深刻感受到整个制造业的艰难:工厂用工用地成本一直在提升,出口形势发生变化,产业结构急需重组,企业家们也表达了转型升级的迫切愿望。

      我国的产业集群由于形成条件的限制,多聚焦于传统加工领域,以小作坊的形式发展,缺乏科技创新。目前传统产业集群面临劳工成本的增加,社会成本提升,人才短缺等挑战,依靠简单复制进行规模扩张,摊大饼的形式已无法实现持续性发展。产业集群需要从小、散、低能,走向高、精、尖端的发展方式,如何补齐研发、市场、供应链,服务等能力,实现供应链的拉长,上下游供应链整合,从而获取更高的利润,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诉求。

      不可否认,我们产业集群当中有很多优秀的企业做得非常好,在全球已经达到非常顶尖的地位,但是还有相当数量的中小企没有达到这个水平。评价一个经济体的活跃度,不在于有几个大的企业,更重要的是看成千上万中小企业的活跃程度,才是国家能解决就业、提升整体经济活跃度的一个重点反映。而汇聚了各种技术和生态的云平台,恰好提供了变革所需的技术商业手段。

      从简单联接走向深度赋能

      华为过去30年在电子信息制造领域积蓄了丰富的经验,不管是从供应链研发、市场销售、服务,还是在行业沉淀的技术和营销的能力上,华为希望通过云的方式,把自身积累的这些经验,去赋能各个产业,赋能到社会,实现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的公司愿景。

      华为云在业务的拓展过程当中,了解了中国经济本身的特点与产业集群的特点,提出了“产业云”的概念,基于云基础设施,整合产业生态资源以提供技术、解决方案、产业实践服务的城市产业赋能平台,为推动城市产数融合、产业创新升级、重塑产业新格局提供核心驱动力。从本质上说,今天整个经济发展对信息化、数字化的需求催生了产业云这个概念和模式,同时产业云也回应了产业在供销服过程中向哪里走、怎样转型升级的问题。

      不同于产业互联网侧重联接企业的各种数据和生产资料,从而为企业提供转型升级的动能;产业云除了联接功能外,还向企业提供产业赋能和丰富的线下服务,包含了行业的最佳经验,同时结合了多种先进的技术手段。

      制造业不能简单用生产过程环节去定义,研发、销售实际上都是为制造业服务的关键环节,只有拥有研、产、供、销、服等完整的企业体系,才是真正的现代制造业。但脱胎于来料加工等的国内制造业企业,急需向现代制造业转型。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制造业占比相对较低,但是如果打开美国整个GDP看,会发现有非常大的一部分产业是服务于制造业的,这类制造业服务产业占整体制造业的比例大概是50%。我国要想从制造大国,走向智造大国,一定要在这个上面下功夫,面对中国产业升级概念不清晰,重“硬”轻“软”的现状,不是简单提供一个冷冰冰的技术可以解决的,还要去进行赋能,要有一个队伍去给产业服务,去教会这些原来的传统制造业如何能够实现下一跳。

      华为自身产业相对较宽,从原来的服务于运营商,到服务于政企,再到消费者BG,你可以认为华为是一个传统的制造业,是一个高新企业,也是一个零售企业。因此华为云在以上领域拥有丰富的积累,包括技术、营销、供应链、服务等多个层面。华为云会通过产业云的形式将这些能力输出,去赋能到产业,这也是华为云最大的价值点和差异点。


      企业上云的一小步,产业集群跃迁的一大步

      目前,华为云已在全国落地120多个创新中心、产业集群基地,联合了包含MES、CAD、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软件供应商等多方面的300多家合作伙伴,为17000家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

      在新冠疫情期间,东莞的一个电子信息的企业,基于华为云工业互联网平台FusionPlant打造的大数据平台帮助其实现有序的复工复产,保障0疫情案例发生,同时,大数据平台可视化带来的高效便捷管理,还解决了工艺生产环节许多外籍员工无法复工的远程管控问题,对整个产线的生产质量品控进行管理,这个就是我们觉得非常典型的一个企业的用例。

      面对中国的产业经济特点,产业面临的关键节点,它的下一跳如何能够实现?对于每一个产业,未来往哪里走,下一跳在哪个地方?这是城市产业集群上下游产业链最关心的问题。

      汽车产业、ICT产业、医疗器械和医药产业是全球经济三大支柱产业。在汽车产业,华为车BU提出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利用自身在研发、制造、营销等方面的能力,带动智能网联汽车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围绕汽车企业做一些探索和创新的工作,去帮助车企从原来传统的燃油车产业向电动车产业转型升级;在电子信息产业,正面临着从低端走向高端的压力,华为通过自身的实践,助力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下一跳;在材料和医药产业,目前很多研究还要依靠实验室的大量实验工作,耗时耗力。华为云利用庞大的计算与IoT能力,结合以往的研发成果,提升整个药物、材料研发的进程。

      以产业云赋能转型升级,通过技术的不断进步,产业的不断发展,伙伴能力的不断提升,为产业提供升级跃迁的动能,夯实智能世界的“黑土地”。我们要怀才出新,不断前行,带动中国企业上云迈出一小步,引领产业升级,实现中国产业集群跃迁的一大步,真正意义上实现产业的一次飞跃!


    ]]>
    阿里云霍嘉:2020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文 | 阿里云智能通用行业解决方案总经理 霍嘉

    回望2020年,每个中国人都经历了一场数字化的洗礼。从2月初杭州率先推出“健康码”,到推广到全国100多个城市,只用了不到30天的时间。甫一开年,“出入小区健康扫码,上班下班钉钉打卡”成为了国人的数字化工作生活的新体验。打通企业复工申请平台后,“健康码”更成为复工复产、经济快速复苏的助力。

    “健康码”只是数字化的一个小浪花。回顾过去几年,我接触了大量的企业,所有企业的传统业务都面临着挑战,都在努力地朝数字化企业进化。每一个案例都是唯一的,都带有企业自己的特色,但是当我们将诸多案例平铺开来,大部分成功的转型都有一些共性:以数据为驱动,构建四大数字化技术引擎,围绕三大核心场景,分成三个关键步骤。 

    一、数据驱动的“三看”能力

    数字化核心本质是将以“流程”为驱动的传统信息化,转变为以“数据”为驱动的业务数字化,也就是阿里内部耳熟能详的“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

    阿里巴巴本身的业务就是基于数据驱动的。通过数据,企业能够具备“三看”能力:

    看现状

    商场如战场,兵贵神速。每年双十一,阿里巴巴都有一个动态大屏,实时显示交易数据,数据更新由阿里云支持,时延最多不超过2秒。这样一张看似简单的大屏幕,背后体现出掌握业务现状的能力。

    看本质

    除了看清业务现状外,更重要的是看清楚业务背后的根因。比如说北京地区交易额的变化究竟是当日的促销活动起了效果?还是之前就有大笔的预购订单当日形成了转化?通过交易数据的智能化分析,快速找出关键性的因素,指导商家及时调整营销、备货策略。这就是看本质。

    看未来

    我们还可以通过机器学习平台来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则,从而具备预测未来业务走向,市场趋势的可能性。在传统零售业务中,订货主要是由总部和门店人员共同进行,各自凭借经验和历史进销存损及促销活动进行人工订货,从业经验对于订货准确性起到了主导性作用。智能补货是盒马供应链的拳头产品、核心能力,通过智能化、自动化、数据化的方式协助人工手动补货,大大提高了供应链补货的人效和准确性。

    二、四大数字化引擎

    数据驱动是数字化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成为数字化企业则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

    从阿里云过去6年在服务政企市场的实践看,企业需要构建四大关键引擎:

    可靠易用的云

    从2006年亚马逊AWS发布以来,云计算已经走过了将近15个年头,国内的企业也由“用不用云”逐渐转变为“如何用云和怎么用云”。阿里云自2009年成立以来,连续十年时间持续投入,打造了自主安全的“飞天云操作系统”,并在2019年双十一实现了集团核心业务全部上云,2020年双十一峰值交易达到58.3万笔/秒。

    我们一直认为,上云是一次技术理念变革,需要企业进行顶层设计,由企业一号位进行战略决策。原来的采购系统都是离散的,有了云之后,云是最重要的顶层设计模式,可以把几十个IT应用放在一朵云上,进行统一部署。数字经济就像是一座高楼,打造坚实、稳固的大楼之前一定要打好地基,云就是在打基础,企业上云与否需要从思想上转变理念。

    从混合云开始逐渐构建企业的新一代基础设施,并通过上云将企业的安全运维体系进行升级,根据业务按需使用,并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打造稳定、安全合规的企业级计算平台,更好服务于业务发展。早在2014年,12306就跟阿里云合作构建了混合云,将火车余票查询的流量通过公共云来承接,保证了春运等运输安排和客户体验。国家电网公司在2019年开始跟阿里云合作,构建了基于总部和省网的两级云计算平台,通过集约化管理提升整体IT的运维效率和安全。

    数字化的中台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国不少企业经历了电子化、信息化、数据化三个阶段。不少企业根据需要建设了HR、OR、财务、BI、数据仓库等一系列的系统,但是因为技术路线或建设周期等原因,往往烟囱林立,数据无法打通,过去15年企业信息化一直试图解决的重复建设和数据孤岛问题依旧严重。

    2015年底阿里巴巴提出“大中台、小前台”的组织理念。近两年,中台在中国的企业级市场热潮不断,Gartner也将中台列入企业数字化的关键技术。阿里云通过业务中台实现了业务能力的共享化,同时通过数据中台实现统一的数据服务体系,为业务赋能。

    中国石化早在2015年就引入阿里的中台技术,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打造石化领域的B2B电商平台,短短不到90天上线,2019年平台交易额4784亿元,4年间增长了11倍。生产奥利奥饼干的亿滋集团,通过构建企业的数据中台将全国的销售和库存数据打通,基于数据进行统一管理,进而优化和升级营销和供应链。

    云端一体的智联网

    2018年,阿里云就宣布IoT是阿里巴巴的第五条主赛道,将通过IoT技术实现物理世界的数字化,而IoT平台产生的大量数据在云端又可以通过数据智能的技术发挥更大的价值。

    过去3年里,地产行业的龙头融创集团通过IoT的技术打造了智能化的社区,物业管理实现线上化、智能化、打造了更好的居住体验。首钢集团通过IoT技术打造了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新一代设备智能运维平台,设备运行时间稳定率提高10%-20%。在某省的高速集团,通过摄像头和IoT设备传回的数据监控道路运行情况,并通过数据智能对过往车辆进行路径拟合,优化道路规划和管理。

    阿里巴巴自身打造的智能终端天猫精灵也已经连接设备2.72亿,过去三年这一规模增长近30倍,连接品牌数超1100个,成为了智能产业中的重要一环。

    随时随地的移动协同

    移动化已经深刻影响消费领域,而今天,移动化已经从消费领域进入到生产领域、管理领域 ,进入了企业的组织 ,跨部门,跨区域,甚至跨企业的协同逐渐成为了一种刚需。在基于APP企业办公信息化和移动化改造中,钉钉是最典型的代表。钉钉已经为1500万以上的企业实现了组织的在线化和移动化;浙江省政府100多万个公务员每天在钉钉上活跃,实现移动化、在线化。

    拥有了这四大数字化引擎,企业就具备了构建数字化转型的技术,从而能够全方位挖掘数据的价值,为驱动业务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数字化转型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企业的一个全方位变革,是一个战略层的转型。

    三、企业数字化的三大业务场景

    企业数字化转型首先要有顶层设计,规划先行,数字化转型项目一般是是由董事长/CEO挂帅组建“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COO/CIO作为执行组长负责落地。通过对业务进行调研、规划、从战略转型目标、业务场景方案、技术实现路径、组织人员保障五个方面形成企业数字化转型咨询规划方案,确保落地有序。

    从过往的实践看,企业经常围绕三大场景来构建数字化转型业务:以消费者运营为核心,制造端智能化升级,供需协同的全链路数字化。

    以消费者运营为核心

    企业需要构建全链路、全渠道的消费者运营能力,与消费者全流程实现高效互动,价值共创。

    阿里云与龙湖集团合作,构建全链路营销中台,通过四步法,搭建了全域消费者运营体系:识别沉淀消费者资产,消费者连接与运营,交易转化和数据赋能,从战略、业务、管控和技术四个层面全面规划消费者运营能力,构建营销、会员、交易三个业务域7个能力中心,从而打通了数据孤岛,形成了龙湖大会员体系。

    制造端智能化升级

    传统制造是5M模型为核心:机器(Machine),材料(Material),工艺(Method),测量(Measure)和维护(Maintain)。智能制造的核心是第六个M,那就是知识模型(Model),而知识模型的核心是数据智能。

    就像协鑫新能源生产技术研究副总裁刘建平所说,“我们有个观念转变,以前是讲逻辑,现在是看数据,讲事实,通过计算与挖掘发现问题,很‘野蛮’”。这里的“野蛮”就是“直接”的含义,直接从业务数据中获得洞察,获得解决问题的模型。阿里云与协鑫合作,通过工业大脑平台,将人工智能技术在光伏产线上大规模应用,助力产线智能优化将良品率提升1%。

    阿里的天猫精灵已经连接设备数达到2.72亿台,能够将智能家电的研发门槛从1000万元降低到50万元左右,大大提高了家电行业的升级速度。我们预计到2025年,中国70%的电器产品都将升级为智能产品。

    供需协同的全链路数字化

    一直以来,供需匹配是商业运行的长期核心问题。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云上数据工厂,和C2M协同制造,从硬件生态赋能和应用生态赋能到商业贸易赋能三个方面帮助各产业构建供需协同的全链路数字化体系,从而让传统的供需匹配更高效,更精准,做到产销融合,需求可预测,生产可监控,实现真正的数据驱动供应链协同打造制造业的C2M模式。

    阿里巴巴的天天特卖平台跟阿里云打造的C2M数字智造系统将从设计、选品端,通过淘系零售平台沉淀的数据,为厂商进行数据赋能,提供智选企划。在生产端方面,天天特卖通过AIoT技术,助力商家实现柔性生产,调配产能,降低库存。在销售端方面,天天特卖为商家实现产销数据实时匹配,使产销更为协同。

    四、企业数字化转型落地的三个步骤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归根结底会落到数字化的技术、平台和工具。对CIO而言,选择好正确的路径,才能保证数字化转型的规划落地生根,总结分析成功的数字化落地,基本上都是围绕以下三个步骤来展开的。

    IT基础设施云计算化

    “要想富先修路”,同样,要想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首先要构建数字化的基础设施。阿里巴巴数字化实践总结出,传统企业数字化的第一步要构建基于现有IT架构的混合云,使得互联网,业务应用,内部系统都能够上云,从而提升IT资源利用率,运维效率和用户体验。只有基础设施云化了,才能让传统IT架构变成随需应变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才能够满足前端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核心技术互联网化

    基础设施云化的过程,不仅是基础设施的数字化,也是对于传统IT架构的服务化,重构的过程,这个过程为核心技术互联网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核心技术互联网化是传统企业数字化的第二个阶段,阿里巴巴把它总结为“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

    一切数据业务化——建设企业的业务中台,全面打破信息孤岛,沉淀共享业务模块,释放企业IT的敏捷能力,从而促进业务创新和发展,这也就是一切数据业务化的目标

    一切业务数据化——通过对业务数据的萃取和连接,形成基于业务的数据体系,这就是将业务在数字化世界里建模,实时、真实、优化的反映业务的本质,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提供数据服务,来助力业务的发展,这个也就是建设企业数据中台的过程。

    应用场景数据化、智能化

    当一切业务数据化后,企业就进入到应用场景的数据智能化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应该重点关注两个方面:智能+拓展认知边界,物理世界的数字孪生。这里面最核心的就是要具备三个要素,场景、数据、算法。场景也就是具体要解决的问题,在应用场景数据化、智能化阶段,提出正确的问题尤为重要。

    有了正确的问题以后,可以通过IOT的技术将物与物链接,生产出更多的数据,才能通过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和数据技术等手段,深入挖掘数据的价值,解决过去人力无法解决的问题,拓展认知边界,找到解决业务问题的数字化钥匙。

    总结

    回看2020年,我们认为,在诸多的不确定下,数字化是唯一的确定性,数字化转型是必经之路,同时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也面对着巨大的挑战。

    企业应该本着数据驱动的核心理念,“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打造支撑数字化转型的四大数字化引擎“可靠易用的云、数字化的企业中台、云端一体的智联网、随时随地的移动协同”,围绕“以消费者运营为核心,制造端智能化升级、供需协同的全链路数字化”三大数字化业务场景,沿着”IT基础设施云计算化、技术互联网化、应用场景数据化智能化“三个步骤来实现真正的数字化落地。


    ]]>
    三只松鼠尝鲜阿里云数据中台2个月 新客ROI提升40%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摘要:刚刚过去的2020年,对三只松鼠来说更像是一座认知分水岭,三只松鼠CEO章燎原坦言“要忘记流量时代,并习惯放缓增长”,而随后的重要一步,就是以披荆斩棘的姿态进入数据中台建设新赛道。

    刚刚过去的2020年,对三只松鼠来说过得并不算安稳。

    甚嚣尘上的流言和猜测,不断缠绕着这个中国休闲零食领头品牌:2020年9月,三只松鼠CEO章燎原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表示三只松鼠要忘记流量时代,并习惯放缓增长;同年10月,三只松鼠传出将砍掉近300个SKU,这也是三只松鼠创立八年以来首次将SKU缩减一半;而在随后的天猫双11,三只松鼠第一次未向外界公布销售数据……

    每一个动作都被无限解读与放大,裹挟着三只松鼠在舆论中前行。

    步入2021年,外界声响依旧,三只松鼠并未多做回应,只是陆续公布出3组数据——1月27日,三只松鼠全渠道年货节销售额达22亿元;1月30日,三只松鼠线下联盟小店数量突破1000家;2月17日,松鼠小镇春节期间累计接待家庭数超过6万组。

    既是对过去一年画上了句号,也是对新一年开启了冒号。

    流淌在三只松鼠血液里的“疯”劲

    2009年,还没有成为“松鼠老爹”的章燎原,从安徽小城宁国出发前往杭州参加阿里巴巴十周年庆典。

    章燎原在后来反复跟人提及,是那次契机让自己“看到了一束光,点燃了另一种激情”,并觉察到,“电子商务是一个机会”。

    2012年,章燎原决然辞去当时年薪数十万的工作,在芜湖的一间民房内开始创业。

    回忆刚创业时的心境,章燎原用在“冷水和热水间切换”作为比喻,“一下子很兴奋,一下子又会觉得很有危机感”——这与章燎原的天生性格不无关系,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曾这样评价章燎原:在决定做一件事情以前,他会不断去试错和探索,而当他一旦认准某一件事时,便有了排除一切干扰的能力。

    章燎原也认同李丰对自己的评价,在他看来,自己是一个信念驱动型的人,一旦找到努力的方向,便会义无反顾,也因此得名“章三疯”。

    章燎原的“疯”杂糅在对休闲零食市场的野心里——三只松鼠的初创团队只有5个人,启动资金除开章燎原前几十年的积累外大多依靠亲戚外借,一度账户上的余额仅剩8000元。

    2012年天猫双11首秀,三只松鼠就拿下766万元的单日销售额,跃居坚果行业全网第一,随后更是连续八年霸占天猫双11“零食特产类”商品销售额第一宝座;近两年,三只松鼠实行多渠道发展战略,发力线下,完成全国1000家松鼠联盟小店的布局……

    同时,章燎原的“疯”又融合在对市场的敏锐感知中。

    根据三只松鼠的公开财报显示,2016年至2019年,三只松鼠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44.23亿元、55.54亿元、70.01亿元、101.73亿元,营业收入呈直线式增长;与此同时,其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47亿元、2.78亿元、2.56亿元、2.05亿元,自2017年开始呈现连续下滑之势。

    如何寻找新的市场机会,并实现三只松鼠的再度飞跃,成为章燎原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也正因如此,三只松鼠在近些年开启了系列改变。

    首先,在多渠道发展上,三只松鼠加快线下门店布局,作为2020年三只松鼠最重要的战略之一,300多天的时间里新开线下门店642家,这个数字是2019年新开门店数的2.5倍。

    其次,在拓展新品牌占据新市场上,去年4月三只松鼠新增包括小鹿蓝蓝、养了个毛孩、铁功基、喜小雀在内的四个子品牌。其中,除铁功基仍为休闲食品企业外,其余3个子品牌还包含婴童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销售、母婴服务以及宠物用品、宠物食品、工艺礼品、床上用品等新领域。

    最后,去年11月,坐落于安徽省芜湖市城南十里江湾公园南端的松鼠小镇正式开业,定位于“主题乐园+shopping mall”式的娱乐休闲综合体,周末及节假日旺季客流可达1.6万人次以上,在刚结束的春节假期累计接待家庭数更是超过6万组。

    而在这些改变背后,三只松鼠更是积极牵手阿里云打造数据中台,为包括数据融通、全域营销、新品创新、新店选址等多个业务场景创新做足准备。

    尝鲜阿里云数据中台 新客ROI提升40%

    今年伊始的年货节期间,三只松鼠在经历长达7个月的“自播式直播”线上销售新模式探索之后厚积薄发,一举拿下全渠道22亿元的销售额,稳坐休闲零食市场年货节全渠道销售额第一宝座。

    三只松鼠品牌数字化营销中心负责人鼠列侬透露,虽然“自播式直播”在三只松鼠内部还是一个不到一年的新业务,但如果放眼至整个直播营销领域来看,“三只松鼠却是一个有着四年经验的老行家了”。

    早在2017年,三只松鼠就将直播认为是品牌声量的重要补充,合作了刚起步时期的薇娅,尝试直播带货;并于2018年初步布局淘宝直播,将直播作为销售渠道的补充,且在当年天猫双11充分感受到了达人直播快速引爆带货的能力;2019年三只松鼠积极布局短视频平台,而到随后的2020年,三只松鼠已将直播作为战略级项目,成立品牌数字化营销中心,搭建直播业务的全链路体系,重仓自直播,开展自直播链路的研究和探索。

    数据显示,仅在2020年,三只松鼠在淘宝直播共开展1600场店播,累计销售超9000万元;而到下半年,又开辟短视频平台自播业务,完成自播109场,销售额约为879万元。今年1月年货节期间,仅抖音自播业务,三只松鼠20天内完成6500万元的销售额,位列食品板块第一,全赛道第二,迎来井喷式增长。

    而当大多数人还只盯着直播业务明面上的销售额数据时,三只松鼠其实已经着手下一步棋局——通过阿里云数据中台核心产品之一的Quick Audience,三只松鼠能够更为充分地在直播场景中洞察市场需求,“什么样的产品能够更好地在这个时间点销售”“什么样的营销形式更能被市场接受”诸如此类问题,过去都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现在却能通过沉淀数据主动挖掘。

    在三只松鼠数据中台负责人鼠子麦看来,新业务必定会为企业带来新的数据资产,而新的数据资产,理应为企业带来新的价值。

    以直播业务为例,过去,不同平台的直播数据各自沉淀在不同平台系统之中,同时达人带货、店铺自播又各有不同数据衡量标准,缺乏全面高效打通的技术。

    鼠子麦介绍,三只松鼠通过自研供应链系统已经能够实现多系统数据的打通,比如围绕某一商品,通过自研松鼠云造系统可以看到该单品从研发入仓、线上线下各渠道的销售、主人购买后订单的在途追踪(快递是不是延期等)、消费者购买后的评价反馈等全链路数据;他补充道,“数据中台能够对消费市场有更为精准地分析和结果呈现,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前置对商品的系列动作,比如广告投放选品以及智能营销等。”

    2020年天猫双11期间,三只松鼠运用阿里云数据中台进行全域营销,新客ROI得到40%以上的提升:

    Step1:通过Quick Audience回流短视频平台营销曝光数据;

    Step2:运用Quick Audience将营销曝光数据与品牌自有数据资产交叉分析,识别其中新增消费市场;

    Step3:运用数据工厂建模优选新增消费市场中的中、高质量部分;

    Step4:将圈选人群在淘系平台进行钻展营销投放。

    鼠子麦透露,全域营销只是三只松鼠尝鲜数据中台项目的开端,“下一步我们将联合阿里云数据中台打造更加全面全域化数字营销平台,同时争取赋能到供应链其他版块”

    与全域营销逻辑类似,三只松鼠正在通过阿里云数据中台洞察更为细致的市场需求,以不同细分市场需求为原点,倒推新商品的研发和上市,同时又在此过程中通过市场偏好数据模型计算同步制定对应营销策略,真正践行“市场需要什么,企业生产什么,并选择最为合适的渠道去触达”这一闭环。

    此外,三只松鼠后期发力也将牵手阿里云数据中台,充分整合多维度数据资源,构建统一标准,将沉淀的数据资产通过数据中台赋能到前线业务部门;同时,继续探索数据中台在辅助业务数据分析、内部算法能力升级、智能预测等领域的运用。

    截至目前,三只松鼠运用数据中台近4个月,已经充分感受到数据资产的再运用及所蕴含的价值,“很多企业依旧在观望数据中台,但其实只要明白自己遇到的问题是什么,以及清楚想要取得怎样的效果,那么剩下的就可以交由阿里云数据中台去完成,”鼠子麦说道,“因为阿里云数据中台有丰富的产品及针对性解决方案,几乎可以适用于大多数企业现阶段数字化转型的多样场景。”

    踏入2021年的三只松鼠,不管外界风雨几何,依旧心怀“疯”劲,站立在阿里云数据中台新基建上,向阳拥抱着多渠道、多业态的数智化转变。


    ]]>
    未来五年数字中国建设路线图出炉 发展云计算等七大重点产业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将“加快数字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作为独立篇章,从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到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从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再到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勾画出未来五年数字中国建设新图景。其中,围绕数字经济发展,进一步明确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重点产业,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代表委员和权威专家表示,“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勾勒了未来五年数字中国建设与发展脉络,针对重点领域亮出真招实招,为把握数字变革的发展趋势、加快数字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将进一步培育和催生经济增长新动能,助力社会发展开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新局面。

    “十三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方面,数字产业化加快,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成长,激活了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产业数字化提速,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助推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一步壮大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在业内人士看来,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发展数字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所趋,也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发展数字经济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将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加速打造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新引擎。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表示,展望“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无论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还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都要求我们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如何紧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带动产业的转型升级,是当下政府、行业、企业共同的使命。

    在具体内容上,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七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以及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能制造等十大数字化应用场景。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

    徐晓兰认为,发展数字经济新优势,需要加速产业数字化过程中的重点产业培育。其中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有助于推动数字经济进一步向实体经济更多行业、更多场景延伸。建议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企业、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和运营服务商,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和典型应用场景,支撑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神州数码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郭为表示,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就是要通过数字化技术的改造,实现制造业、社会管理、农村现代化、企业数字化等方方面面的产业重构,其中,一是利用数字技术把信息基础设施搭好,重视信息技术的自主创新和产业链的自主可控;二是利用大数据把数据资产充分盘活;三是进一步支撑融合创新发展。

    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是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提供智慧便捷的公共服务,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构筑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

    在代表委员看来,“十四五”时期,农村数字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数字乡村建设迎来重大机遇。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吴圩镇西孔村党总支第一书记王萌萌表示,电商消费下沉,“最初一公里”物流日益普及带动农村加快数字化进程。展望“十四五”,需要加强整体规划设计,加快研究出台推动县域和农村数字化进程的财税、用地、监管等综合性改革措施,研究相关措施补贴降低信息化普及成本,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同时对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城乡一体化的政务和民生服务,让农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产品中心总经理张云勇建议围绕5G共建共享,加快发展数字乡村基础设施。他表示,乡村人口密度低,短期内还无法采用与城市5G覆盖相同的热点密度部署覆盖,目前仍是5G盲区。当前农村地区对5G网络覆盖的需求日益增长,为其提供移动通信普惠服务是全体运营商的重要任务。

    同时,数字中国建设也需要营造良好数字生态,规划纲要草案明确具体内容,包括“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规则”“营造规范有序的政策环境”“加强网络安全保护”等,进一步构建数字规则体系。

    业内人士认为,“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建设数字中国需要将促进发展与规范管理相统一,加快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建议,在增强机遇意识的同时树立风险意识,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进一步推动政府、市场、社会、企业形成合力,积极探索创新监管与治理方式,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与合规发展理念,在全社会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

    朱永新也建议,加快制定数据的交易规则,完善数据权属界定、研究数据开发以及流通标准,同时制定科学有效的平台竞争政策,以支持平台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为原则,营造竞争有序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


    ]]>
    消除4大云安全误解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很多企业普遍认为,迁移到云端会扩大攻击面,因此,在云端存储数据不如在本地存储安全。现在是时候消除这个误解—还有其他误解。

    在COVID-19疫情期间,随着企业转向通过远程方式访问应用程序和数据,消除云安全误解变得更加迫切。安全领导者可能会想要回到原来的安全状态,即在定义良好的网络边界后将数据存储在本地,但这并不是保护关键任务数据的最有效方法。

    下面让我们看看云安全性相关的误解,并探讨企业未来应如何利用云资源。

    误解1:急于建立零信任安全模型

    随着越来越多的服务迁移到云端,保护这种环境变得非常重要。随着足迹的增加(最终用户从分布式系统访问资源),潜在的攻击点激增,安全控制的实现不再集中在单个网络网关内。

    对于这些扩展的边界,以数据为中心的零信任安全模型是正确的方法。但是,这种转变需要长期的策略,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建立。为建立有效的零信任模型,企业需要花费时间来发现和建模企业的资产、执行数据流映射、标记数据以及现代化安全控制。我们看到企业急于采用最严格的措施,并集成现代的基于云的系统与遗留的本地连接点,但是用户常常最终被关键系统拒之门外,风险与生产力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权衡。例如,当生产力影响我们的国家安全时,回滚的机会成本就会产生后果。

    企业需要转变理念,平衡云安全性与最终用户体验以及任务连续性的需求。如果我们假设某个企业将遭受攻击(一种可能的情况),那么重要的应对措施就是可以多快地发现、纠正和消除威胁。

    误解2:仅专注于高级云功能

    云环境中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可推动企业IT投资。例如,云端可集成高级机器学习和分析,这是本地软件不可能实现的功能,因为这些技术需要巨大的计算能力。但是,网络安全经常被忽视的是,如果企业没有基本的网络安全,不可能保持领先地位,而且企业会付出代价高昂。

    网络攻击的不断扩散使得基本网络安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Verizon在其2020年数据泄露调查报告中发现,网络钓鱼仍然是造成数据泄露的主要原因,其次是配置错误。

    如果企业能够成功地确定优先顺序并加强以下领域,则企业将在云投资方面看到最显着的投资回报率–即可见性和透明度。

    • 电子邮件安全系统,可查找和阻止网络钓鱼攻击;

    • 强大的集中式和分布式防火墙控制措施,可将攻击者拒之门外;

    • 多因素身份验证和强大的访问控制,让正确的人进入;

    • 自动漏洞扫描、修复和维护; 正确的自动化工具,以确保一致的安全配置;

    • 网络安全策略,确定和评估风险,并确定关键资产。

    企业还应优先考虑投资于这样的解决方案:可对跨所有云环境中的资产、这些资产的漏洞、日志信息以及其他安全和健康指标提供完整及时信息的解决方案。

    还建议使用高级网络安全方法来主动提高可见性,例如威胁搜寻–该技术会梳理端点数据以识别基础设施中的恶意事件。最强大的产品和服务会将自动化、机器学习和AI与经验丰富的人类分析家的见识相结合,以搜寻可能在受害者网络中平均潜伏200天未被发现的攻击者。

    误解3:直接管理云环境中的所有安全性

    如果企业的云计算人才能够不断提高技能,并专注于增值活动,那么企业将获得优势。这涉及将商品化服务外包给行业参与者,以充分利用新兴功能和服务,并依靠云服务提供商(CSP)进行创新以及扩大安全性和问责制。

    现在,云服务提供商正在广泛采用美国联邦和行业标准来缓解风险,包括来自美国国土安全部、国防部和FedRAMP的标准。在他们的服务中,云服务提供商是安全控制方面的专家;他们投入资源到安全性领域,这要比任何机构或企业独自投入的资源都多。企业应利用云服务的运营效率和有效性,尤其是当托管和网络管理等服务不是其核心任务重点领域时。

    云安全需要共享责任模型。企业在将安全运营的关键要素外包给云提供商以利用其安全优势的同时,还必须侧重于全面保护围绕云服务的应用程序和平台。

    误解4:控制云环境是技术练习

    从理论上讲,云环境应该更具可见性,因为它们大量部署基础架构即代码和API。但是,实际上,与其云系统或供应链(包括软件和硬件)相比,很多企业对本地环境的情况具有更高的可视性,特别是当它们扩展到具有不同技术平台的多个云环境中时。这是个问题。

    在企业范围内对统一可见性进行投资是值得花的钱。当企业考虑通过5G和IoT扩展其云环境,并采用AI、机器学习和零信任应用程序等创新技术时,这种可见性将为其奠定基础。

    对于保护云环境,除工具和技术投资外,策略和协议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这样说,随着云计算的发展,治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治理设置防护栏,因此用户和管理员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可接受的,以及如何在远程云环境中保持生产效率和安全性的。随着这种环境的发展,企业应优先考虑员工教育,包括有关下载未经授权内容、访问不安全网络、适当的密码管理以及处理丢失或被盗设备的培训。员工教育可补充并加强基本的CSP保护,并进一步增强云创新的基础。

    云安全的未来

    建立云安全并没有捷径。在创建协议和巩固安全模型时,企业(特别是需要维持关键任务的企业)必须平衡任务和业务优先级。在云环境中,攻击者确实有更多机会和切入点可以利用漏洞,并且需要跟踪和监视更大范围的系统。但是,如果企业正确管理云环境,企业将获得安全自动化、连续监控和高级灾难恢复选项。攻击可能会发生,但是企业不能因此而退缩,企业应着重于为应对挑战做好准备,并提高对缓解风险的信心。


    ]]>
    图样图森破Pyecharts之词云图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在做文本分析和关键词统计的时候,我们经常会使用到词云图来展示关键词词频。pyecharts当然也支持词云的生成,并且还可以自定义词云形状。

    from pyecharts import charts, options from pyecharts.globals import SymbolType import random   wordcloud1 = charts.WordCloud(init_opts=options.InitOpts(width='800px', height='800px')) wordcloud1.add('词云', data_pair=[(str(i), random.randrange(10, 100)) for i in range(100)],                shape=SymbolType.DIAMOND,                word_gap=5,                word_size_range=[10, 50],                rotate_step=30)   wordcloud2 = charts.WordCloud(init_opts=options.InitOpts(width='1000px', height='1000px')) wordcloud2.add('词云', data_pair=[(str(i), random.randrange(10, 100)) for i in range(600)],                mask_image='bigdata.jpg',                word_gap=10,                word_size_range=[10, 100],                rotate_step=30)   page = charts.Page() page.add(wordcloud1).add(wordcloud2) page.render('wordcloud.html') 

    使用自带的形状来创建第一个词云

    (1)首先初始化词云对象

    (2)添加数据系列,data_pair是一个二元数组,分别表示关键词及关键词对应数值大小

    (3)shape即是整个词云图的形状,内置的有circle、diamond、star、triangle等等

    (4)word_gap是指关键词与关键词之间的间隔

    (5)word_size_range是关键词字体大小范围,关键词按照数值大小映射到这个区间内,展示出相应的字体大小

    (6)rotate_step(6)rotate_step代表单词旋转角度范围

    看一下我们创建的第一个词云,菱形:

    除了使用自带的形状外,我们还可以导入外部图片,比如第二个例子,给mask_image传入一张图片,最后输出的词云便是基于图片形状的:

    传入图片

     


    ]]>
    记一次CDH集群升级事故的解决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明哥的IT随笔」,作者IT明哥。

     01问题现象

    某日明哥接到求助,集群运维人员在通过 cloudera manager 的 upgrade cluster 选项 (见下图一),升级 cdh 集群时遇到了问题,卡在了 "Execute command Upgrade Hive Metastore Database Schema on service Hive" 这一步。由于我们的应用系统是基于 Hive 的离线计算作业,hive升级不成功,应用应用无法启动,该问题亟待解决。

    "Execute command Upgrade Hive Metastore Database Schema on service Hive" 这一步前的步骤是执行成功的,包括HDFS的升级:

    02问题分析

    查看cm页面上执行 "Execute command Upgrade Hive Metastore Database Schema on service Hive" 这一步时的 stdout 和 stderr 日志,其内容如下(页面日志没来得及截图,以下截图是当时复制出来的页面日志的内容):

    stdout.log:

    stderr.log:

    查看hive metastore database 升级脚本的内容:

    可见该升级脚本只是更改了 hive 的 mysql metastore db,更新了 hive 库中 DBS 表的结构 (增加了一列 create_time);并更新了 cdh_version表的一条记录。

    如此简单的 ddl 语句和 dml 语句会执行失败,很可能的原因是使用的数据库用户名和密码不对或没有更新权限。我们需要验证下使用的用户名和密码是否正确,以及是否有相应的权限。这些连接信息和用户名密码信息是在 cm 中 hive 配置页面指定的:

    不幸的是,如上图可见,出于保护敏感信息的需要,cm 页面屏蔽了用户配置的 hive metastore db 的用户密码。

    (事实上 stdout.log 日志中也告诉了我们连接信息和用户名信息,跟上述配置是一致的:Metastore connection URL 是 jdbc:mysql://node1:3306/hive?useUnicode=true&characterEncoding=UTF-8;Metastore connection User 是 root。)

    所以接下来,我们的思路是,拿到 hive metastore db 需要使用的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并在上述页面配置下,再次重试集群升级步骤。

    03如何获取 hive metastore db 的用户名和密码呢?

    如何获取 hive metastore db 的用户名和密码呢?

    方法一:找集群管理员索取。

    该方法是可行的,但由于hive metastore db 的用户名和密码,是在初次搭建集群是设置的,集群搭建完毕后正常使用过程中很少会使用到该用户名和密码,日常越久可能集群管理员也会忘记最初的用户名和密码。(集群多了也可能会搞混淆)

    方法二:查看配置文件hive-site.xml 获取。

    该方法在 hive 的早期版本是可行的,但在1.x 后(不记得具体的版本了。。。),同样出于保护敏感信息的原因,hive-site.xml 中也屏蔽了该信息,如下所示:

    方法三:通过 curl 访问 cm 提供的特定 restful 接口获取集群配置信息,包括 hive metastore 用户名和密码。

    该接口的地址和访问方式是:curl -u cm-user:cm-pwd "http://cm-host:7180/api/v19/cm/deployment",示例如下:

    04问题解决

    在通过上述方法三,拿到了 hive metastore db 的正确用户名和密码后,在 hive 配置页面配置完毕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后,再次尝试升级集群(通过在 cm 的 Running Commands 页面,resume 恢复 upgrade cluster 命令即可),集群升级正确执行,直至结束,如下所示:

     

    05HDFS 集群升级后的收尾

    做过 hdfs 集群升级的小伙伴,会留意到,通过以上步骤升级完毕集群后,hdfs 集群可以正常对外提供读写服务,但在 hdfs 的 web 页面会有个提示信息 "upgrade in progress. not yet finalized",如下所示:

    事实上,这是 hdfs 有意为之的升级机制:hdfs 允许用户在集群升级完毕后,再次对集群进行充分的业务测试和验证,确保一切无误后,才来 finalize , 即 commit 整个 update;如果业务验证失败,可以回滚到升级前的版本。"Finalizing upgrade is separate process that should be invoked manually after you confirm that data migration went well。"

    我们执行命令 hdfs dfsadmin -finalizeUpgrade 进行升级后的 finalize:

    再次查看hdfs web ui,提示信息不见了:

    06key take-aways

    汇总下知识点:

    1. hive metastore db 的用户名和密码,可以通过以下命令获得:

    curl -u cm-user:cm-pwd "http://cm-host:7180/api/v19/cm/deployment"

    2. hdfs 集群升级完毕后,可以执行 hdfs dfsadmin -finalizeUpgrade 最终确认升级,也可以回滚到之前版本。

    3. 相关命令如下:

    hdfs dfsadmin -finalizeUpgrade

    hdfs dfsadmin -rollingUpgrade [ | |]]

    hdfs dfsadmin -upgrade [query | finalize]

    hdfs namenode -upgrade | -rollback | rollingUpgrade

    hdfs datanode -rollback | -rollingupgrade rollback

    4. 参考链接如下:

    https://hadoop.apache.org/docs/stable/hadoop-project-dist/hadoop-hdfs/HDFSCommands.html

    https://hadoop.apache.org/docs/current/hadoop-project-dist/hadoop-hdfs/HdfsRollingUpgrade.html



    ]]>
    训练10亿张图片,Facebook新AI模型可能给计算机视觉带来革命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Facebook的研究人员推出了一种新的AI模型,该模型可以从网上任何未标记图像的中学习,这是一项突破,尽管该团队的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但他们希望给计算机视觉领域带来一次“革命”。 

    该模型被称为SEER(SElf-SupERvised),被馈入了10亿张公开可用的Instagram图像,这些图像未经过手动标记。但是,即使没有通常在AI算法训练中使用的标签和注释,SEER仍能够自主地训练数据集,不断进行学习,并最终在诸如对象检测之类的任务上达到最高的准确性。 

    训练10亿张图片,Facebook新AI模型可能给计算机视觉带来革命

    图片来自Facebook AI

    这种被称为自监督学习(self-supervised learning)的方法在AI领域已经很成熟:它由可以直接从给定信息中学习的系统组成,而不必依赖经过仔细标记的数据集来教他们如何执行诸如识别照片中的对象或翻译文本之类的任务。

    自监督式学习近来引起了很多关注,因为这意味着需要手工标记数据的工作要少很得,这对大多数研究人员而言是费时费力的工作。无需管理数据集的同时,自监督模型可以处理更大,更多样化的数据集。 

    在某些领域,特别是自然语言处理中,该方法已经取得了突破。在数量越来越多的未标记文本上训练算法已使诸如问答、机器翻译、自然语言推理等应用程序取得了进展。 

    相反,计算机视觉尚未完全进入自监督的学习革命。正如Facebook AI Research的软件工程师Priya Gopal解释的那样,SEER是该领域的首创。她告诉ZDNet:“与现有的在ImageNet数据集上训练的计算机视觉的自监督模型相比,SEER是第一个可以随机训练互联网上图像上的完全自监督的计算机视觉模型。” 

    ImageNet是一个大规模数据库,包含研究人员标记的数百万张图片,并向较大的计算机视觉社区开放,以促进AI的发展。

    该项目的数据库被Facebook的研究人员用作评估SEER性能的基准,他们发现自监督模型在诸如低空拍摄、物体检测、分割和图像分类等任务上优于最新的监督AI系统。 

    Goyal说:“通过仅对随机图像进行训练,SEER优于现有的自监督模型。这一结果表明,我们不需要像ImageNet这样的高度精选的数据集,对随机图像的自监督学习就可以产生非常高质量的模型。” 

    随着自监督学习复杂度的提高,研究人员的工作并非没有挑战。在文本方面,AI模型的任务是为单词赋予含义。但是对于图像,该算法必须决定每个像素如何与一个概念相对应,同时考虑到其在不同图片中拍摄角度、视图和形状的差别。 

    换句话说,研究人员需要大量数据,并且需要一个能够从这种复杂的信息池中推导出所有可能的视觉概念。  

    为了完成此任务,Goyal和她的团队从Facebook AI在自监督学习中的现有工作中改编了一种新算法,称为SwAV,该算法将显示相似的图像聚集到单独的组中。科学家还设计了卷积网络,也就是一种深度学习算法,算法对人脑中神经元的连接模式进行建模,根据重要性分配给图像中的不同对象。 

    至少可以说,借助Instagram的10亿张图片的数据集,该系统的规模很大。Facebook的团队使用了具有32GB RAM的V100 Nvidia GPU,并且随着模型尺寸的增加,必须将模型放入可用的RAM中。但是Goyal解释说,进一步的研究将对确保计算功能适应新系统很有用。 

    “随着我们在越来越多的GPU上训练模型,这些GPU之间的通信需要快速进行。可以通过开发软件来解决给定的内存和运行时间带来的挑战.”她说。 

    尽管仍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是,在可以将SEER应用于现实世界的用例之前,Goyal认为不应低估该技术的影响。她说:“借助SEER,我们现在可以通过大量随机的互联网上的图像训练大型模型,在计算机视觉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这一突破可以实现计算机视觉的自监督学习革命,类似于我们在自然语言处理文本中所看到的。” 

    在Facebook内部,SEER可用于各种计算机视觉任务,从自动生成图像描述到帮助识别违反政策的内容。在公司外部,该技术还可用于图像和元数据有限的领域,例如医学成像。 

    Facebook的团队呼吁开展更多工作,以将SEER推进到其下一阶段的开发。作为研究的一部分,该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PyTorch的全能库,用于自监督学习,称为VISSL,该库是开源的,鼓励更多的AI社区成员对该技术进行测试。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


    ]]>
    中美竞争的7大关键前沿技术,从AI、芯片到外太空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中国正在关注的前沿技术研究,包括量子计算和半导体,因为这是与美国争夺创新至高无上地位的关键。

    十四五规划指出,将把“科技自给自足和自我完善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柱”。

    李克强总理周五表示,中国的研发支出在2021年至2025年间将每年增加7%以上,以追求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随着过去几年中美局势的变化,中国集中精力在具有战略意义的领域(如半导体)。未来五年,以下七项前沿技术将重点发展。

    中美竞争的7大关键前沿技术,从AI、芯片到外太空

    1)人工智能(AI)

    AI领域计划将重点放在AI专用芯片的开发和开源算法上。开源技术通常由一个实体开发,然后给其他人公司授权。

    此外,在决策等领域还将重点关注机器学习。机器学习是经过大量数据训练的AI程序,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大量数据。

    过去的几年中,AI一直是中国企业和政府特别关注的领域。阿里巴巴和百度等主要科技公司一直在对该技术进行投资。

    中美正在争夺人工智能的主导地位。以谷歌前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为代表的专家团体认为,中国很快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人工智能超级大国”。

    2)量子信息

    这涉及量子计算的技术类别。量子计算与我们今天使用的计算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量子计算对于一些领域意义重大,例如发明新药。

    量子计算被视为中美之间竞争的另一个领域。

    3)集成电路

    半导体对中国至关重要,过去几年中国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努力追赶美国、中国台湾和韩国。

    挑战在于半导体供应链的复杂性。台湾的台积电和韩国的三星是全球两大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商,但它们也需要依靠美国和欧洲的设备和相关工具。

    美国已将中国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SMIC)列入了 “实体名单”,这使得中芯国际无法获得美国技术的支持。据报道,美国已敦促阻止荷兰公司ASML交付可帮助中芯国际赶上竞争对手的关键设备。

    由于中国没有能够设计和制造其芯片制造设备的公司,因此需要依赖其他国家的公司,这也是中国想要改变的。

    在第十四个五年计划中,中国将专注于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关键设备和关键材料的研发。

    芯片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支撑众多产业发展的基础。

    4)脑科学

    中国计划研究诸如如何预防脑部疾病。

    同时,也计划研究“大脑启发式计算”以及“脑机融合技术”。不过,五年计划并未进行详细说明。

    在美国,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Neuralink公司已经进行了此类工作。马斯克正在研究植入式脑机芯片接口,以连接人脑和计算机。

    5)基因组与生物技术

    新冠疫情的爆发,让生物技术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

    中国表示,它将专注于“创新疫苗”和“生物安全性研究”。

    6)临床医学与健康

    中国的研究将集中于了解癌症、心血管、呼吸道和代谢性疾病的进展。

    规划指出,将研究一些“尖端”治疗技术,例如再生医学。这涉及可以再生或修复受损细胞、组织和器官的药物。

    另外,中国还将研究预防和治疗重大传染病的关键技术。

    7)外太空、地球深层、深海和极地研究

    最近,太空探索一直是中国的头等大事。规划指出,将专注于“宇宙起源与演化”的研究,对火星的探索以及深海和极地研究。

    十二月,一架中国的航天器载着月球上的岩石返回地球。这是中国第一次从外星体发射飞船,也是第一次收集到月球样品。 

    7月,中国向火星发射了天问一号探测器。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



    ]]>
    国际清算银行发布《央行大数据和机器学习使用情况报告》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日前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了题为《中央银行的大数据与机器学习使用情况》(Big data and machine learning in central banking)的专题报告。报告指出,过去几十年,政策制定者和私营领域通常依靠官方统计机构发布的数据来评估经济状况。收集这些数据需要大量努力,而文件发布则可能存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延迟。然而过去几年,易于获得的数据量、相关的分析软件和技术出现大幅增长。这些发展提升了中央银行对大数据和机器学习领域的兴趣。报告主要提出了四点见解:

    • 中央银行对大数据的定义既包括非结构化非传统数据集,也包括扩结构化数据集;

    • 过去几年,中央银行对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兴趣显着增加,约80%的中央银行在其机构中正式讨论了大数据主题,较2015年上涨了30%;

    • 绝大多数中央银行现在正在开展大数据项目,这些机构使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进行金融稳定、货币政策以及监管科技领域的研究;

    • 大数据的出现会带来新的挑战,涉及数据质量、隐私、算法公平、机密性以及预算限制等多个方面。机构之间的相互合作或许能够降低数据收集、储存和分析面临的限制。



    ]]>
    智能教育硬件战火烧到「造灯」,腾讯、字节跳动入局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机器之心 作者 | 力琴

    腾讯QQ卡通形象的屏幕上显示用指尖点读的汉字读音和释义。智能作业灯装了两个摄像头,学生在使用台灯前,正面摄像头用来矫正坐姿,在进入学习状态时,顶部摄像头用来拍照查词,学习完成后,还可以批改作业。

    这是腾讯教育发布的首款智能作业灯「AILA」,售价1499元。这款智能作业灯由腾讯教育与人工智能机构暗物智能联合「制造」,配备了腾讯教育的OCR技术、以及暗物智能的强认知AI技术能力,主打家庭辅导场景,具有指尖点读、智能批改等功能。

    去年10月,字节跳动在宣布教育业务独立品牌「大力教育」之时,发布了一款智能作业灯,揭开了进军教育硬件的大幕。

    这类智能作业灯既有护眼的功能,又可充当智能学习机的角色。在教育领域,具备这类功能的台灯,当前公开发布产品的只有字节跳动和腾讯教育。

    据数据显示,中国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高达53.6%,中小学生每天都花费2.82小时写作业。瞄准家庭作业场景的「造灯」背后是千万家长的焦虑与在线教育智能硬件的火热。

    一 「造灯」大战

    互联网巨头做智能硬件并不稀奇,但在过去的一年中,研发智能作业灯的玩家越来越多。算上目前公开发布的有腾讯教育和字节跳动。

    在腾讯教育智能作业灯的发布会现场,机器之心发现,有不少企业跃跃欲试。另据教育垂直多知网独家消息称,现阶段还有至少三家教育品牌正在打磨同类智能灯。

    以往大家对智能教育硬件的印象是,点读笔、学习机、故事机、电子辞典。可没想到,护眼灯也能成为学习硬件的载体。

    半年前, 字节跳动在推出大力智能作业灯时便瞄准了家庭作业场景,聚焦群体是幼升小和一至六年级的孩子。

    大力智能作业灯的顶部位置配设了双摄像头,家长可以通过软件远程控制台灯的使用,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与孩子视频连线通话。如果开启坐姿监控的专注模式,也可收到孩子坐姿变形的照片,方便提醒矫正。此外,该作业灯还配备了一块屏幕,提供辅导服务。

    智能教育硬件战火烧到「造灯」,腾讯、字节跳动入局

    大力智能作业灯

    家庭作业是中国小学生家庭面临痛点最深的场景,据数据显示,中国小学生每天写作业的时长是2.82小时。

    与字节跳动有所差异的是,腾讯教育在推出AILA智能作业灯时便强调了「学习陪伴」这一特点。

    腾讯智能产品副总裁、腾讯教育副总裁李学朝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腾讯教育之所以选择在家庭场景下做护眼灯,主要是解决写作业和辅助照明两大痛点需求,在此需求下,解决写作业、批改作业常常会遇到的点读、查词以及拍照批改等问题。

    智能教育硬件战火烧到「造灯」,腾讯、字节跳动入局

    AILA智能作业灯

    不仅具备护眼照明功能,这款智能作业灯还具备语音唤醒、指尖点读及查字典词典等功能,内置「腾讯作业君」应用,支持小学阶段语数英三门学科的作业提交、自动批改作业、AI讲题、错题本自动生成等多项AI功能。

    目前,智能台灯的应用范围主要聚焦在家庭和课外辅导类机构应用的场景。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为孩子的视力问题和作业辅导感到焦虑,智能作业灯解决家长痛点和学生需求,成为家长的首选。

    二 技术门槛有多高?

    腾讯推出的这款智能作业灯是与人工智能公司暗物智能合作完成。暗物智能由全球著名计算机视觉专家、统计与应用数学家、人工智能专家朱松纯教授创办。

    据暗物智能高级产品总监高燕向机器之心介绍,智能作业灯的软件部分以腾讯为主,在腾讯作业君当中引用合作方的内容资源,暗物智能的谙心助教,以及腾讯自研的系统级助手以及基于OCR的批改应用。

    硬件部分则以暗物智能为主,囊括上下游产业链的硬件商,以及屏幕合作方。

    在智能作业灯当中,「AI讲题」便是来自暗物智能k12教育产品「谙心助教」的核心功能。该功能通过拟人推算技术,可以实现符合人脑自然表达的智能讲解,基于可解释AI模型,可以将问题抽象为模型,不需要依赖题库也可以讲解相关知识点题型。

    这等于是扮演一个AI老师的角色。高燕表示,「该应用可以模拟老师去辅导题目。」以往类似的AI辅导功能只会在手机应用端内出现,而以作业灯为载体出现的并不多。

    她还表示,现在的批改动作几乎是基于答案的批改,后续会做到基于逻辑做精准分布式批改。「具体到这道题,每一步的错误点在哪里,应该如何修改。 」

    当中,指导这项功能的背后技术来自于暗物智能构建的强认知AI技术能力,这是人工智能应用于认知层面的新突破技术,赋予机器感知、理解、推理与解释的能力,让其能够实现真正像人类那样思考。

    在2019年,朱松纯团队在Science Robotics 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验证了应用强认知AI技术能让机器人变得靠谱。机器人经过几轮人类演示后,不仅知道如何用安全锁打开药瓶,而且还可以多种方式实时地解释其行为。

    显而易见的是,机器人可以对行为做解释,这种技术也适用于教育领域。比如,理解学生做题方式,对错题提出正确的解题方式,并解释为何错,如何改正。

    高燕在演讲中也表示,「认知AI与教育行业有着天然的契合性。在教育中,理解学生的学习个性,教师的教育方法,知识内容的因果逻辑关系,以及多模态的教学方式,都需要认知AI技术来实现。」

    从供应链方面看,腾讯智能作业灯的售价是1499元。而字节跳动推出的大力智能灯则是799元。

    腾讯教育的智能作业灯的成本并不低,工作人员向机器之心称,主要在于这款智能灯是由两个摄像头组成,一个负责矫正,另一个负责拍图识别。

    智能台灯是智能辅导机和护眼灯的结合。据机器之心了解,护眼台灯售价基本在100-400不等,灯泡是护眼灯最核心的配件,占据总成本约10%,材料总成本在40元左右。而推高其价格的则是智能学习方面的硬件和技术投入。

    一位在现场参观体验的从业者向机器之心表示,「现在做智能学习方面的技术门槛并不高,智能作业灯最基础的功能是语音交互和点图查词,这方面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

    目前来看,智能作业灯的功能几乎大同小异,能实现弯道超车的是对用户需求的解构,技术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进入门槛不高的情况,智能作业灯的市场需求仍在增加。去年12月,薇娅在直播间带货大力智能作业灯,当晚销量超5000台。去年据《晚点 LatePost》援引字节跳动人士称,台灯的销量预期是年内达到 10 万台,天猫和京东上的销量显示约 1 万台。

    三 「造灯」背后的教育智能硬件生态网

    腾讯教育走向「造灯」的大背景是,在线教育市场正在发生变化,在经历了疫情的重创之后,智能教育硬件产品销量向好,原来长期被忽视的教育硬件变成了互联网科技公司和教育公司的「香饽饽」。

    互联网科技的优势是算法和技术以及重仓教育硬件的野心。不过,他们野心从来不只是一个独立的硬件终端,而是一张连接多个教育生态的大网,形成更为完整的闭环。

    比如,大力智能作业灯上的智能屏想要打通的是平台内的功能、服务和数据,就像小米硬件生态链那样,依靠流量优势,硬件低价卖,靠服务挣钱。

    而教育公司则要显得更为稳重,手握教育内容和B端教育渠道优势,与AI公司、硬件厂商、教育公司建立生态大一统。

    例如,腾讯将智能教育硬件产品当作是重要的教育基础设施,智能作业灯则是智慧教育生态的一环。腾讯定位的角色是,做教育各个产业的数字化助手。

    不过,在传统进校机构看来,智能作业灯很难进入「学校」这样关键的应用场景。只能把精力放在家庭端、家校通厂商以及出版行业厂商。

    例如家校通厂商掌握大量小学生上学和放学的情况,智能作业灯就可以在放学后捕获学生的数据。出版厂商有大量的内容资源,大量都是基于文本内容,他们也需要建立教辅资源的数字化能力。

    然而要与友商合作输出数据,智能作业灯并不是唯一的途径。这也是腾讯与其他互联网公司的不同,着重强调生态与合作的动因。

    事实上,为了吸引生态合作伙伴,腾讯开放了各类通用的AI能力。无论是PC电脑、手机应用、学习平板、智能机器人,都可以通过对接腾讯教育AI能力,实现软硬一体化的智能升级。比如已应用于中高考的英语口语考试与评测引擎、作文批改引擎等。

    虽然智能硬件产品已经证明可以赚钱,但要搭建良好的智能教育硬件生态,腾讯还需要建一张更大的生态网,将此前与其他硬件厂商合作发布的「惠普智能教育本」和「MagicPie智能电子纸」连接在一起。


    ]]>
    40年COBOL老程序不兼容新系统怎么办?让AI把它编译成Java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COBOL 程序看不懂,80 岁老程序员又招不到怎么办?IBM 说:让 AI 把它转成 java 语言不就行了。

    去年,美国急聘精通上古语言 COBOL 的程序员,以帮助修复 40 多年历史软件系统的新闻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像 COBOL 这样的古老语言,今天已经不为年轻程序员们所知,但又有很多重要代码需要维护,能不能让人工智能来解决这个矛盾呢?

    去年,IBM 展示了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更新遗留代码的方式帮助人们解决繁琐的软件维护工作。现在,这家公司又提出了一种基于 AI 的重新编码方式来应对旧的应用程序,帮助它们在当今的计算平台上运转。

    IBM 提出的这个最新工具叫做 Mono2Micro 和 Application Modernization Accelerator(AMA),为应用架构师带来了从旧程序中获取新价值的能力。据 IBM 研究院混合云服务总监 Nick Fuller 介绍,这是让 AI 把 COBOL 写成的程序自动转换为 Java 的第一步。

    虽然迈出了一步,但 AI 目前还不能做太多的事,Fuller 解释说,这些最新的人工智能方法还只能将非模块化单片程序的旧机器码分解为独立的微服务。尽管 AMA 工具实际上是为现代化 COBOL 语言而设计的,但是在翻译编程语言时,我们还需再迈出一步,因为在这个节点上,它仅提供现代化过程中的增量步骤。Fuller 表示:「语言翻译是 AI 的一项基本挑战,我们正在努力使其中的一些旧代码以现代软件使用的语言运行。」

    Mono2Micro 工具:
    https://www.ibm.com/support/pages/node/6398670

    与此同时,IBM 最新的 AI 工具提供了一些其他的能力。例如 Mono2Micro 会首先分析旧代码,揭示其中所有的隐藏连接,比如包含大量调用的基础业务逻辑中的多个组件,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而如果这些工作是让人类工程师来完成的话,则会非常费时费力。

    Mono2Micro 界面图。

    Mono2Micro 利用 AI 集群技术将相似的代码分组在一起,从而更清晰地展示了代码组之间的交互方式。Mono2Micro 在提取代码后,将静态(在程序运行之前对其进行分析)和动态(在程序运行期间对其进行分析)地对源代码和目标代码进行分析。

    之后,该工具将基于 Java 的单片程序及其相关的业务逻辑和用户界面重构为微服务。将单片程序重构为具有特定功能的独立微服务,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软件作为单片程序时的连接,还能在不更改外部行为的情况下更改应用程序的结构。

    AMA 工具的目的是分析和重构以旧语言(COBOL、PL/I)编写的程序。AMA 工具利用对源代码的静态分析,以及对应用程序结构的理解,能够创建出代表旧应用程序的图。当与深度学习方法结合使用时,这种基于图的方法可以促进数据的保留。

    当数据输入是代码,功能是分析时,IBM 的 AI 策略解决了机器学习的关键挑战:数量和多重含义。我们知道,能被遗留下来执行重要任务的应用通常都保有成百上千,甚至数百万行代码。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嵌入的概念将机器学习(ML)技术应用于这些代码数据,会使工作变得更加高效。

    这些嵌入层代表了一种将数据转换为数值的方法,其强大的能力在于将大量具有多种可能含义的代码映射到数值上,就像翻译人类自然语言的算法使用词嵌入把文字数值化。由于和代码分析有关,这一方法也可以用图的方式解决。

    「嵌入层是强大的,没有它们你几乎无法实现任何有效的机器学习系统,」Fuller 说道。

    他补充说,在代码分析的情形下,通过复制应用程序的功能,机器学习系统可以更好地把古老的应用程序重构为微服务。不过 Fuller 还是指出:「当机器学习处理之后,我们的工作还没有完成。但就人们希望获得的结果而言,这些工具可以解决大约 70% 的工作,即把重要应用重构为微服务架构。」

    参考内容:
    https://spectrum.ieee.org/tech-talk/computing/software/ai-legacy-software-analysis-tool


    ]]>
    十张图看懂微软Azure如何增长成为全球三朵云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2021年第二季度,微软Azure云收入同比增长50%,其中服务器产品和云服务收入增长了26%。最新一季度的商业云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67%增长至71%。截止12月31日的第二季度财报为430.8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369.1亿美元。微软推出了以Kubernetes为基础的混合云策略平台Azure Arc,目前有超过1000家客户使用Azure Arc来简化多云和混合云管理。下面,从十张图表中我们或许能够进一步理解微软Azure持续保持成为全球三朵云之一的重要原因。

    1、智能云(Intelligent Cloud)成为Q2营收最高的一项业务,以64亿美元占到总营收的36%。

    本季度,委员在间接分销渠道方面的成功,以及更多企业客户加快了“Cloud Frist”计划的实施,使得智能云业务增长迅猛。

    2、调研机构Synergy Research最新云市场分析发现,亚马逊云和微软云共占总市场份额的50%以上,而微软云首次达到了20%以上。

    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企业在云基础设施服务商的支出基本超过370亿美元,比上一季度增长了40亿美元,同比2019年第四季度增长35%。Synergy Research指出,市场仅用九个季度就将规模扩大了一倍。

    3、63%的企业在Azure上运行系统,仅次于AWS。

    Statista和Flexera 2020 云使用情况报告显示,6%的企业每年在Azure上的支出至少为120万美元。而从使用云和在云上运行虚机的企业数量来看,Azure都在缩小与AWS之间的差距。

    4、调研机构Canalys的数据显示,2020年云基础设施服务的总支出从2019年的1070亿美元增长33%,至1420亿美元,其中来自间接渠道的销售业务推动了近20%的市场份额的增长。

    微软在间接渠道分销拥有主导地位,这可以从其向代理商提供的销售支持、销售和技术支持的水平中得以看出。Canalys首席分析师Alastair Edwards表示:“云厂商正在寻求可信赖的业务合作伙伴来提供建议、实施、支持和管理企业上云历程,这个过程中它们还会主动阐明上云能够带来的实施业务价值。”

    5、19%的企业预计到2021年将进一步追加对Azure的使用,Azure有望进一步提升其领导者地位。

    Flexera技术报告显示,在接受调研的所有企业用户中,有61%的期望今年追加对Azure的使用,仅次于微软的SaaS软件。

    6、Microsoft Azure Stack是企业应用率第二高的私有云平台,目前有35%的企业在该平台上运行。

    关于Azure Stack,目前处于部署阶段的企业用户为21%;Flexera技术报告显示,接受调研的所有企业用户中有67%正在运行或考虑使用Azure进行应用部署。

    7、Microsoft Intelligent Security Graph上可以看到微软在智能方面的投入情况。

    微软依靠Security Graph来了解云运行状态,包括安全登陆、身份验证以及异常行为。微软每月组织了超过50亿种不同的恶意软件威胁,从而挺了大量有用的数据来分析客户网络中的端点行为。

    8、44.5%的企业表示Azure是其首选的BI服务供应商。

    数据显示,从AWS、谷歌云、阿里云、IBM BlueMix等主要云服务商提供的BI服务,有96.5%的被调研企业更喜欢Microsoft Azure BI。

    9、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显示,Azure是端到端的全球领先物联网平台,总得分为276。

    边缘数据处理是IoT平台越来越重要的功能。从云到边缘交付IoT功能,微软在此类别中名列前茅。

    10、在数字供应链方面,Azure平台集成了供应链合作伙伴、以及供应链核心交易系统。

    疫情影响下,多数制造企业面临停产问题。为了相应这些市场需求,Azure平台上创建的Microsoft供应链(MSC)可与数字供应链平台集成。



    ]]>
    Oculus Quest 2已成市面上最受欢迎的VR头戴设备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根据2月份Steam硬件调查结果显示,Oculus Quest 2击败了Rift S,成为了当前最受欢迎的VR头戴设备。在上个月的调查中,Oculus Quest 2占比上浮5.52%,以22.91%的占有率夺得榜首。这个数字可能无法反映整个市场的情况,但Steam硬件调查结果也让我们看到了这款VR设备的受欢迎程度与日俱增。

    Oculus Quest 2是在去年10月上市的,Facebook曾表示这台设备的销售状况“超出预期”。根据Rec Room Inc.社群领袖Shawn Whiting提供的数据显示,从Rec Room玩家反映的情况来看,Oculus Quest 2首发销量是初代Quest的250%。这些数据相结合,也进一步证实了这台设备目前的市场地位。

    Oculus Quest 2双眼分辨率各为1832 x 1920,拥有6GB内存,256GB储存空间,重量仅为503g,基本上相当于在眼睛上用绳子挂一片面包片的重量。

    Oculus Quest 2还计划在3月推出实验性的120Hz补丁,是自去年11月推出90Hz支持之后的又一次提升。


    ]]>
    百度李彦宏指出,深度学习框架是AI时代基础设施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2021年全国两会正在进行时,科技自立自强的声音引人关注。其中,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再次强调深度学习框架这一 “智能时代操作系统”的重要性。在接受央视《焦点访谈》的采访中,他提到,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不只有芯片,还要重视芯片之上的深度学习框架的自主自强。据了解,李彦宏在去年两会的提案中就曾建议,要加大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的构建和部署,大力推进智能经济发展。身为国内AI“头雁”的百度,以及国内首个开源开放、功能完备的产业级深度学习平台百度飞桨,再次受到国民的极大关注。

    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深度学习近年来展现出极大的创造力,在语音识别、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一个个经典的人工智能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让很多此前无法实现的AI应用走进了现实生活,正在加快各行各业的发展速度。不久前,ARK 2021年度投资报告发布了2021年15大趋势预测,将深度学习排在第一位,称深度学习将在未来 15-20 年内,为全球股票的市值增加 30 万亿美元,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软件突破。

    深度学习技术的广泛应用,正是得益于深度学习框架。百度CTO王海峰曾指出,在智能时代,深度学习框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下接芯片,上承各种应用,具有重要价值,是“智能时代的操作系统”。然而框架研发门槛高不可攀,对企业而言,开源开放的深度学习框架可以降低AI开发门槛,避免了在部分AI技术上重复造轮子,极大节省成本与时间。

    于2016年正式开源的百度飞桨,打响了国产深度学习框架开源的第一枪。如今,作为国内首个自主可控、开源开放、功能完备的产业级深度学习平台,飞桨已凝聚超265万开发者,服务10万家企业,基于飞桨平台创建了超过34万个模型,在城市、工业、电力、通信等很多关乎国计民生的领域都有飞桨在发挥作用。

    在权威数据调研机构 IDC 公布的2020年下半年深度学习框架平台市场份额报告中,百度与 Google、Facebook 居于中国深度学习平台市场综合份额前三,其中,百度综合市场份额位列第二,与位列第一的 Google 几乎持平,打破了国内的 AI 开发者过度依赖国外开源深度学习框架的局限。

    不仅是深度学习框架,在芯片领域,百度也扛起中国AI自立自强的大旗。百度自主研发的二代百度昆仑芯片将在2021年上半年量产,与百度昆仑1相比性能将提升3倍。且就在近日刚刚结束的全球芯片顶级会议ISSCC 2021上,百度昆仑芯片登上“热点商用芯片发布”环节,为我国在世界芯片舞台赢得了宝贵的话语权。

    底层AI芯片和深度学习平台的适配打磨,才得以支撑上层算法和应用。而这两者,百度都将其掌握在国人自己手里,这无疑是AI时代的一把尖刀、利刃。

    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推动着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人类社会正在大步迈向智能时代。百度飞桨和百度昆仑这样的自主研发的“国货之光”既是中国技术自强的代表,也正在成为 AI 新基建的重要基础设施和中国智能经济的基础底座,引领中国产业智能化的大潮。

    来源:中国网


    ]]>
    全国人大代表杨元庆:发展数字经济 加快各行各业的数字化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近三年来,围绕发展智能科技、促进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连续多年提出一系列建议。今年,他带来的建议就和“新IT”赋能实体经济相关。

    杨元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数字经济已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并不断催生出新组织、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去年疫情发生以来,国家提出大力发展以数据中心、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基建”,推动数字经济跟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杨元庆认为,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各行各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离不开“新IT”基础设施的支撑和赋能作用。所谓“新IT”,就是基于“端(智能物联网终端)-边(边缘计算)-云(云计算)-网(5G)-智(行业智能)”技术架构赋能各行各业、实现智能化变革所需要的技术、服务与解决方案。

    “新IT”基础设施的落地主要是在行业智能的领域,也就是“智”的方向上,在“端-边-云-网”架构的支撑下,中国坚持发展智能制造、智能零售、智慧医疗新的方向,“补短板,立长板”,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让人工智能更好地与实体经济相结合,从而实现发展新力量。

    杨元庆提到,智能物联网终端也会带动新需求、新消费,“尤其是去年疫情以来,大家在家办公、在线学习、在线游戏的需求非常高,这些新的信息消费需求不是昙花一现,而是逐步形成了新常态。而信息企业要满足新的需求,从而拉动国内新的消费增长空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

    编辑/熊颖琪


    ]]>
    红帽OpenShift 4.7来了,进一步优化传统应用和云原生应用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红帽公司日前宣布推出业界领先的企业Kubernetes平台的最新版本——红帽OpenShift 4.7。该版本基于Kubernetes 1.20,旨在简化并加速应用现代化进程,帮助IT团队消除在对传统应用与云原生应用进行统一管理时的障碍。所有全新功能将在开放混合云环境中的红帽OpenShift一致平台上实现。

    无论是应对竞争威胁,扩展业务范围,还是满足消费者期望,制定应用现代化战略对企业来说都至关重要。据IDC报告称,“在企业应用组合的现代化改造过程中,应用现代化服务提供商必须明确企业如何确定各项举措的优先顺序,并且掌握企业如何针对其应用采取不同的现代化改造策略。”红帽认识到,如果不是遭受重大破坏,几乎没有企业会放弃现有IT投资,而且应用现代化至今仍缺乏一种通用的方法。

    红帽OpenShift提供了多种应用现代化和迁移能力,以满足企业的特定需求。最新版本增加了更多现代化工具,用于将旧有应用迁移到基于微服务的全新架构,从而在不影响创新的前提下,推动所有应用的统一管理,以提高运营效率。

    将传统工作负载迁移至Kubernetes

    红帽OpenShift 4.7包含OpenShift虚拟化的最新版本。OpenShift虚拟化最早于2020年7月发布,旨在帮助企业消除传统和云原生基础架构之间的应用壁垒,并加强对分布式资源的控制。其全新功能和增强特性包括:

        • 将现有虚拟机导入红帽OpenShift

        • 一键式创建虚拟机模板

        • 与用于Kubernetes的红帽高级集群管理相集成,为包括虚拟化在内的跨应用部署提供增强的策略和治理能力

    此外,红帽OpenShift 4.7扩展了对Windows容器的支持,该功能于2020年底首次对外发布。除了目前可在Amazon Web Services(AWS)和Azure上支持Windows容器之外,红帽OpenShift预计将在下月采用Installer Provided Infrastructure(IPI),从而支持vSphere上的Windows容器。这为企业提供了将任意位置的Windows容器迁移至红帽OpenShift的捷径,而无需对其进行重新架构或重新编写代码。

    全面精简的迁移流程

    Migration Toolkit for Virtualization(MTV)将以技术预览形式发布,它简化了虚拟机迁移至红帽OpenShift虚拟化的过程。这样,开发人员能够在轻松访问旧有虚拟机的同时,开发新型云原生应用。

    借助Operator Hub上易于使用的Operator,MTV可快速部署到OpenShift环境中。几个简单的步骤即可完成迁移工作:首先提供数据源和目标证书;然后对数据源和目标基础架构进行映射,制定统一计划;最后执行迁移工作。

    MTV将于今年下半年全面上市,其增强功能可以进一步缩短宕机时间,降低风险,并优化整体项目完成度。这些功能包括检测潜在兼容性问题的预迁移检查、增强的数据复制功能和更深入的自动化能力,以减少在迁移过程中对手动任务的需求。

    更快、更安全且可扩展的开发

    红帽OpenShift 4.7还引入了OpenShift GitOps的技术预览,为企业提供了在GitOps上启动执行的框架。OpenShift GitOps基于Argo CD,通过集成CI/CD工具(包括OpenShift Pipelines)向OpenShift提供声明式连续交付,同时还提供了代码存储库GitHub和GitLab,从而在Git工作流程中更新各项操作。

    秉承着“将基础架构作为代码”的原则并加以实践,OpenShift GitOps如今使企业能够通过Git工具对其应用进行管理、保护和更新,从而缩短上市时间,简化更新并增强应用安全性。

    上市时间

    红帽OpenShift 4.7现已全面上市。

    支持证言

    Ashesh Badani,红帽云平台高级副总裁:

    “红帽已经意识到,虽然应用现代化为企业提供了大量机遇,但同时也增加了原本已疲于应对的IT团队的压力。红帽OpenShift 4.7的各项功能可帮助企业按计划、分阶段进行现代化改造,使企业能够在不中断现有服务的基础上获得最大收益。此外,通过将现代和传统应用结合在一起,无论应用位于何处或采用何种底层基础架构,红帽OpenShift都能够跨应用为其提供一致的操作和管理体验。”

    Matt Wittstock,洛克希德·马丁云架构师

    “在航空航天业中,IT解决方案尤其应具有创新性并进一步精简,以快速交付应用。洛克希德·马丁与红帽的合作正是基于工程的核心价值,并致力于找到现代化应用开发的最佳解决方案。OpenShift虚拟化帮助我们将虚拟化工作负载迁移到容器上,从而通过红帽OpenShift提供的单一管理视图对其提供持续支持。在此次与红帽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双方就洛克希德·马丁 IT部门待补充或改进的关键领域进行了深度探讨,彼此交换想法和需求,并将其反馈到工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一直十分重视且奉行与技术提供商之间的这种共创关系,致力于不断改进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
    为智能而生,华为云好望云服务开启数字化转型新路径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纵观数字化发展历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载体不断演进的过程,从最初的文字、到图片、语音,再到如今的视频。

    高空抛物现象曾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这种不文明的行为会造成许多安全隐患,甚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等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为了预防高空抛物,有不少小区安装了摄像机。

    虽然,这对遏制高空抛物现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仍有一些棘手的问题存在:一是在夜间或能见度较低的气候条件下,摄像机拍摄的画面不清晰;二是高空抛物行为往往发生在一瞬间,事后需要在录像中查找到有效的视频片段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三是摄像机对高空抛物无法自动预警。

    融合AI技术 让监控设备更智能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为行业的创新和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机器视觉是人工智能的代表技术之一,近年来,在无人商店、自动驾驶、智慧社区等越来越多的领域中掀起了波澜。如今,机器视觉已经渗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充当着“眼睛”和“大脑”,使得计算机通过数字图像处理,分析理解出视频中的内容。华为早已将机器视觉技术引入安防领域,并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推出了一系列创新型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例如,华为最新发布的D10-SIU摄像机,就恰好解决了前文提到的治理高空抛物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D10-SIU智能摄像机,具有1T澎湃算力,内置行为分析、人群态势、目标识别、车辆检测等四大类18种智能算法,一机多能轻松满足不同场景;实现算力共享,全系列智能1拖N,整体成本降低50%。基于以上优势,可广泛应用于智慧连锁、智慧社区、智慧学校等场景。

    同时,智能摄像机还能做到有声有色,华为D10-LIV摄像机支持30+智能应用,文字实时转语音,实现全语音对讲,从此安防行业告别无声的“视”界。

    好望云服务:打造智慧应用场景 助力行业数字化运营

    如今,数字化浪潮正席卷各个行业,数据已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和重要的生产要素。根据IHS Markit预测,到2021年底,用于监控的摄像机数量将攀升至10亿台以上。可以想象,这些设备将要产生多少数据。

    在这一背景下,华为开始尝试摄像机终端设备与云计算相融合,帮助企业充分利用数据资源,提升和发展自身优势。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积累,华为创造性地推出了好望云服务。

    华为好望云服务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优势:

    第一,视频体验,将体验做到极致。通过超级编码技术,同等带宽下提供更清晰的视频画质;依托华为对网络(全链路QoS)的思考和技术长期积累,网络拥塞时视频体验更流畅;另外华为云拥有2500+边缘云节点,下沉边缘,链路更短,视频加载更快捷。

    第二,数据安全,将安全深入骨髓。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是华为公司的最高纲领,好望云服务拥有华为云80+项全球安全合规认证,将端到端视频数据安全做到业界极致。

    第三,智能原生,将智能贯穿端云。好望云服务拥有业界唯一围绕视觉智能算法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架构体系。为智能算法的应用、交易、开发提供端到端闭环。

    第四,开放生态,将开放进行到底。好望云服务提供丰富的算法生态和应用生态。通过丰富的智能场景化API,可帮助ISV灵活对接,按客户实际场景实现各种需求。

    目前,好望云服务已面向社区、连锁、养殖、工地、学校等诸多行业场景推出了全方位的智慧视觉解决方案,助力行业数字化运营,实现降本增效。

    1、一站式智能管理,全方位呵护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园安全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幼儿园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如校车遗留、消毒防疫、餐饮卫生、冒领走失等问题,都在警示着幼儿园的管理不够完善。

    幼儿园阶段是孩子离开家庭走向陌生社会的关键一步,同时,也是孩子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如何为幼儿营造安全的成长环境,保障其身心健康,是每一位家长都关注的问题。

    对此,华为联合济南爱维互联网有限公司打造了基于儿童安全的智慧幼儿园解决方案,为幼儿园提供一站式智能管理服务,满足了幼儿园安全管理、数字化办公、家园共育等场景化需求,保证幼儿的安全,全方位呵护幼儿健康成长。

    2、减少各类隐患发生,提升群众安全感

    有些园区和小区安防设施缺失或老旧,将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好望云服务携手深圳左邻永佳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助力智慧园区和社区的建设,实现24小时态势感知,黑名单告警等智能功能应用。为社区、园区的精准管理和服务提供数据支撑,减少安全隐患,助力资产轻松管理,构建数字化,安全,便捷的工作生活环境。

    3、实时监测健康数据,有效降低病死率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各类疫病本身就是生猪养殖过程中的一大不稳定因素,大大增加了养殖难度。

    智慧养猪解决方案利用机器视觉、红外测温等技术,实时监测每头猪的健康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实现疫情预警、生产力预测等,以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的智慧养殖产业。

    4、智慧客流解决方案,实现数字化精细化运营

    当前,大部分零售行业面临着获客成本增加、门店分散管理困难、客流客群数据统计难等问题。

    在这样的形势下,华为与广州图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出了智慧客流解决方案,基于华为的边缘智能设备和好望云服务,为实体零售门店提供了一整套的智慧客流解决方案,所覆盖的场景包括多个维度:实现过店客流的统计、进店客流人脸识别和画像属性分析、门店空间层面的冷区热区的呈现,到店客流客群动线轨迹分析,以及基于图像识别技术为门店陈列标准化带来的商品陈列审计,实现数字化精细化运营。

    写在最后: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成熟,人类社会正加速进入全面智能化时代。好望云服务依托华为多年来厚积薄发的技术实力,基于端云协同一体化理念,以用户为中心,提供了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使视频数据得以充分挖掘和利用,为政企客户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未来,华为云好望云服务还会有哪些新的突破,我们拭目以待。


    ]]>
    人行道机器人在宾夕法尼亚等州已经被视同“行人”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在达拉斯的德克萨斯大学,一个人行道机器人在人行道上漫步。"我们已经有大约1000个这样的机器人在外面跑来跑去,"Starship的Ryan Tuohy表示。随着小型机器人在人行道和城市街道上的激增,立法也给予它们慷慨的访问权,甚至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案例中,将它们归类为 "行人"。

    1614443151371.webp

    人们对一个荒诞的世界的充满了恐惧,例如,在这个世界里,人们要躲避沉重的、快速移动的机器人,这与大大小小的机器人开发商--包括亚马逊和联邦快递--部署送货车队的目的发生了碰撞。

    "人行道的路权是最新饱含争议的空间,而空中的无人机也许在三五年前就已经有这样的担忧了。"皮亚杰快速前进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格雷格-林恩(Greg Lynn)说,该公司制造了一个手提箱大小的机器人,名为Gita,可以跟随主人四处走动,价值3250美元。他说:"也有很多人试图在自行车道上部署机器人",在那里机器人可以比在人行道上走得更快。

    宾夕法尼亚州、弗吉尼亚州、爱达荷州、佛罗里达州和威斯康星州等州已经通过了规则,允许机器人在人行道上运行,在宾夕法尼亚州,机器人 "行人"的重量可以达到550磅,驾驶速度可以达到12英里/小时。这引起了像匹兹堡这样担心发生事故的城市的反击。

    《匹兹堡城市报》称,"反对的声音主要来自行人和无障碍设施的倡导者,以及卡车司机等工会"。

    这些法律对于亚马逊的Scout送货机器人和联邦快递的Roxo是一个福音,它们正在城市和郊区环境中进行测试。

    "支持者表示,这些法律将迎来一个未来,家庭用品将在几小时内送到家,被淘汰掉的传统快递卡车将更少地堵塞交通和排放废气,"根据Wired的报道。

    另一边,一些技术布道者认为这些法律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主意。全国城市交通官员协会--NACTO--表示,机器人 "如果不是被彻底禁止,也应该受到严格限制"。

    "不协调的自主送货服务可能会让人行道上充斥着机器人,使步行变得越来越困难和不愉快,"NACTO在一份报告中说。"无人机送货可能会大大增加噪音污染,并为城市街道增加新的混乱程度。"

    旧金山则在2017年禁止了人行道机器人,但至少有一次例外--用于测试名为Serve的Postmates机器人。"这些机器被设计成可以在人行道、十字路口、行人能走的地方滚动,它们可以携带大约3袋杂货或半打披萨与饮料。"

    但是。有报道称,这些机器人曾经遭遇尴尬,例如被卡在路上动弹不得堵塞了交通,甚至有些开进了运河。

    "去年10月,匹兹堡大学暂停了Starship机器人的测试,因为一名使用轮椅的学生在推特上说,其中一个机器人部分堵塞了路边的坡道,学校在Starship调整其软件后恢复了测试,然后在1月份宣布该服务投入使用。"

     "我们仍处于决定让机器人在人行道上跑来跑去意味着什么的早期阶段,"俄勒冈大学城市主义下一步中心主任Nico Larco对此非常担忧,'如果这个东西摔倒了会怎么样?如果它坏了会怎样?责任在哪里?你需要什么样的保险?因为这是在发展的早期,很多立法者真的还没来得及考虑后果是什么。"


    ]]>
    数据中台概念加持+增强分析能力阿里云Quick BI再度入选Gartner魔力象限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日前,国际权威分析机构Gartner发布2021年商业智能和分析平台魔力象限报告(《Magic Quadrant for Analytics andBusiness Intelligence Platforms》以下简称ABI领域魔力象限),阿里云凭借数据中台核心产品Quick BI再度入选,并继续成为该领域魔力象限唯一入选的中国企业。

    Gartner数据显示,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2020年全球ABI市场的整体收入年增幅为19%,较2019年增幅下降3个百分点。但阿里云数据中台核心产品QuickBI仍旧凭借增强分析、数据中台矩阵化产品优势和电商领域的专业度,被Gartner持续看好。而且,相比去年,QuickBI在魔力象限中的位置有明显提升。

    Gartner报告显示,阿里云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公共云服务商,通过旗下QuickBI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数据准备、可视化数据展现、交互式仪表板和增强分析等功能。延续去年报告的观点,Gartner认为阿里云QuickBI“具有全球化的潜力”。

    报告显示,随着3.9版本的发布,QuickBI和钉钉深度集成,“提升了其增强的分析能力,从而满足了更广泛的数据和分析需求”。目前QuickBI已经升级到3.11版本,其数据可视化、交互式分析、构建数据故事、开放服务等能力均有大幅提升,并与钉钉联合推出了“智能报表”应用,帮助钉钉上数百万企业将钉钉中的任务、表单、流程等数据和其一方业务数据进行融合分析。

    去年以来,Gartner持续关注数据中台概念,并将这一概念引入其2021年技术趋势中。阿里巴巴认为,数据中台是构建既“准”且“快”的“全”“统”“通”的“智能”数据体系。当前,阿里云数据中台已经从通用服务走入提供行业垂直化解决方案的业务深水区,提供零售、金融、政务、互联网企业四大行业数据中台,为企业输送数智化核心能力。

    作为BI市场的知名权威评测报告,GartnerABI领域魔力象限的角逐一直较为激烈,其评选标准包括全球市场份额、产品能力、客户反馈等。

    2020年,阿里云QuickBI首次入选GartnerABI领域魔力象限,实现了国产BI(BusinessIntelligence,商业智能)在该领域零的突破。


    ]]>
    从断供风波到二连板,浪潮的崛起是价值回归还是资本游戏?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文 | 熔财经,作者 | 星影

      头顶着国内最大服务器厂商的光环,出身齐鲁大地的互联网硬件企业——浪潮集团,曾经创造了不少中国互联网史上的第一。但在过去的一年里浪潮在股票市场的走势并不算太理想,2020年7月9日创下48.48的高点后,股价一路下跌,最大跌幅还曾经超过30%。

      2020年12月底,浪潮在经历董事长换帅之后,似乎利好消息不断,1月宣布2020年度业绩:2020年预计实现净利润13.50亿元至16.30亿元,同比最大增幅达75.51%;同时传说子品牌浪潮云即将登陆创业板;2月,浪潮信息也在上证出现了一波10%的涨幅。

      老牌互联网企业浪潮的最近一波操作是在进行资本游戏,还是正在等待浪潮的价值回归?

      从一家圆规厂到国内第一的硬件服务商

      很少有人知道,浪潮集团的前身其实是一家上海企业,主要生产圆规、尺子。当时的名字叫鑫泰昌仪器厂,创立于1945年。在解放后公私合营变身为国营企业,1960年,为支援山东建设迁到济南。并且和其他几家上海的工厂合并成“山东教学仪器厂”,还一度成为山东几家高校的校办企业。在1960年山东师范学院物理系研发出了晶体管产品后,教具厂开始与计算机沾边,之后又研发出磁带机、磁盘机等与计算机外辅件,甚至到了70年代,浪潮磁带机还能出口给国外的IBM。

      到了70年代末,以磁带机、磁盘机为主要产品的浪潮陷入困境,甚至到了举债度日的地步,好在技术是第一驱动力。1983年,自主研发的“浪潮牌”微型计算机诞生,浪潮这个品牌也应运而生。“熔财经”看到,此后的几年,一口气开发出8种微机产品,多个产品为国内首创,浪潮早在90年代已经在国内互联网行业站稳了脚跟。PC互联网时代来临之际,浪潮又把业务中心放到了服务器上,1993年,浪潮研发团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IA架构服务器——浪潮SMP2000。

      2020年,浪潮集团旗下已拥有3家上市公司:A股上市的浪潮信息、浪潮软件以及港股上市的浪潮国际。其中浪潮信息定位为云计算硬件提供商,而浪潮软件属于云计算软件提供商;注册在香港的浪潮国际则是专业从事跨境IT元件、IT系统方案销售和软件外包服务的销售服务型软件公司。其中,市值最高的浪潮信息已经是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的AI服务器供应商,和多家互联网头部企业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从集团的架构来看,浪潮的业务面覆盖云计算、服务器的硬件软件,甚至还包括了IT元件等服务项目,看似稳定的产品逻辑背后却有一层不为人知的玻璃天花板。

      英特尔要是抽掉梯子,浪潮就浪不起来了?

      如前所述,浪潮的核心产品就是服务器。但作为一家服务器的生产厂商,生产和发展必须要受上游提供CPU、GPU等各种芯片厂商的制约。而在浪潮合作的上游企业中,英特尔所扮演的角色却比较特别。

      截至2020年,浪潮信息与英特尔的合作已超过30年,仅在2019年,浪潮信息从英特尔采购的元器件已超过179亿元。也就在2020年7月1日有传闻指出,浪潮信息被加入美国政府的出口管制名单,英特尔将暂停出口至浪潮的相关产品。

      对于这样的消息,股价的反应是非常敏感的,几乎在英特尔可能断供的消息传出不到10分钟,浪潮的股价就几乎跌停。虽然在第一时间紧急公关灭火,浪潮紧急对外宣称仅是暂停供货,两周内恢复。但浪潮当日仍收跌近5%。

      有媒体梳理历年财报发现,2013年,英特尔开始取代深圳市桑海通投资有限公司成为浪潮第一大供应商。期间,英特尔占浪潮信息年度采购比例维持在28%-38%之间,采购金额也从2013年的15亿元增长至179亿元,增幅达11倍。还有媒体指出,浪潮在服务器、存储、AI解决方案、云服务等多方面,底层技术均依赖于英特尔的CPU,几乎涵盖其全部业务。可以说如果英特尔持续断供,对浪潮的影响将是“致命”的。

      除英特尔外,英伟达、希捷两家美国厂商2019年也跻身浪潮信息前五大供应商之列,几家境外供应商占其年度采购总额比例为61.04%。可以说,浪潮的脖子一直被美国的上游企业卡着。有观点认为浪潮在国内服务器市场份额占据第一位,并非产品技术高、不可替代,其之所以能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主要是依靠较低的定价和配套的服务来吸引客户。

      “熔财经”分析浪潮的财务数据可知。2013年-2019年,浪潮信息营收从42.2亿元增长至516.5亿元,但净利润仅从1.45亿元增长至9.3亿元。上游产品受制于人,下游应收款和利润提不高,似乎成了浪潮这样的中游企业生存的困境。

      时间到了2020年,看惯了特朗普政府对中国企业的全方位打压,有媒体作出预言,“按照美国政府的一贯作风,即使今天不打压你,难保哪一天也会对你动手,任何一家中国服务器厂商随时都有被美国断供的风险,加强自主可控能力已经迫在眉睫。”

      认清当前国际形势和供应链形势,无论是对于浪潮、曙光还是联想等中国厂商来说,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显然已经非常危险。国内海光、鲲鹏、飞腾芯片厂商近年研发和产业化提升较快,也具备一定生态和性价比,近期运营商招标份额不断提高,国内硬件生产商逐步采购一部分国产上游供应商或许是未来必须要考虑的方案。

      在经历2021年两党轮替后的美国,事实上也对贸易放松了限制,市场预计英特尔纯从商业角度考虑也不会对其全球最大客户之一浪潮信息断供,2020年的“断供”风波显然政治层面的因素更多。浪潮虽不是英特尔第一大客户,但背后是中国市场旺盛的需求。英特尔2019年财报显示,当年在大中国区营收为200.26亿美元,占总营收比重为27.8%,是其第一大营收来源地。

      随着疫情结束后世界范围内市场需求回暖,国家又将加快5G、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七大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中国服务器市场未来几年需求仍比较旺盛。阿里、腾讯的等头部互联网企业的服务器需求也在持续增加,对浪潮的商业需求也势必加强。

      操作子品牌上市,政务云老大浪潮云或成下一个增长点

      去年12月9日中信证券已完成对浪潮云的科创板上市辅导工作,当日盘中浪潮集团股票纷纷走强,浪潮软件涨停,浪潮信息一度涨超4%,虽然之后又出现了下跌,但仍显示浪潮云强大的资本号召力。有证券分析人士指出作为重要“输血通道”的浪潮信息,在股价上的持续疲软已经让浪潮集团不得不调整策略。计划望再造一个更具想象力的上市平台,将浪潮云送上科创板。

      浪潮官网显示,浪潮云成立是一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商,以混合云管理模式为基础,为政府机构和企业组织提供安全防护机制和服务能力,提供覆盖IaaS、PaaS、DaaS、政府应用、企业应用在内的全方位服务。

      2015年,“浪潮云”品牌正式独立,当时浪潮集团承诺3年投入100亿元,2017年又追加目标金额到2018年60个亿到了2020年直接达到240亿。继承浪潮集团信息服务经验与政府关系资源的浪潮云,已连续多年政府市场占有率第一、公有云市场前三。

      “熔财经”看到,一样是定位为云服务器,同时又作为BAT公司的服务器合作方。浪潮云的推出,被一些人评论为和合作方阿里云、腾讯云的同质化竞争。但其实从业务形态上来看,阿里云、腾讯云更多是B2B2C的模式。而浪潮云的目标是一个云的“生态体系”+“市场”,本质是B2B的生意,两者的目标用户并不完全相同。这种业务形态其实也就决定了浪潮云未来的发展方向——政务云。IDC发布的《中国政务云云服务运营商市场份额,2019》报告,数据显示:浪潮云以20.3%的市场份额占比,继续稳居2019中国政务云云服务运营商市场份额第一位。

      依托浪潮集团的硬件开发优势,和阿里云、腾讯云偏重整体解决方案不同,浪潮不仅生产服务器,其实阿里云、腾讯云的很多高精尖服务器也是和浪潮一起合作开发出来的,可以说拥有相对的硬件服务优势。根据浪潮云自己的定位,他们目前把客户分类为平台技术型合作伙伴、应用市场合作伙伴、云方案合作伙伴、云迁移合作伙伴。从这个分类也可以发现,浪潮已经把客户细分到了基础的数据迁移、服务器搭建、移动端产品搭建和数据变现创新几个阶段,业务形态覆盖了政府和企业互联网发展的几个发展阶段,并计划一次性囊括政务、企业互联网转型发展业务。

      目前浪潮云正在数据交易平台“天元数据网”试图汇集政府开放数据、互联网数据、第三方数据资源。相比阿里、腾讯基于电商和社交的用户数据,或因为数据基数太多或者涉及商业机密,有着政务背景的浪潮云数据平台,未来可能在数据变现的赛道上更有发展前景。

      已经进入辅导期的浪潮云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是,政府的客户购买服务达到十万以上,再推动一百万以上企业购买服务。考虑浪潮云2020年轻松实现的200个亿的业绩,浪潮云上市后一年内的盈利其实可以期待。但由于未来中国企业和政务云服务器的增量肯定有限,未来除了云的收入、第三方合作的收入,数据服务必定会成为浪潮云在资本市场上持续融资的增量保证。

      由于社会公共数据的敏感性,浪潮与政务数据库之间技术、法律等问题打通其实还尚待解决。同时在面对上市的业绩压力的时候,增量缓慢公开具有一定政策风险的社会数据,相比更具商业价值的消费数据和社交数据,显然还缺乏一定的吸引力。未来浪潮云是否能通过云服务器加数据变现的模式走得更远还需要谨慎观察。(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
    “混合云”第一股:盈利遥遥无期,是“肉签”还是“坑”?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3月5日,青云科技(688316.SH)中签结果出炉,中签号码共有6840个,每个中签号码只能认购500股青云科技股票。

    青云科技此次发行12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拟募集资金11.88亿元,发行定价为63.7元/股。

    青云科技的上市备受关注,但对其估值却存在截然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青云科技是被低估的科创板新星,称中签为“中肉签”,有的认为青云科技显然被高估了,存在下跌风险。

    作为国内少有的能让大型金融机构核心系统上云的云计算服务商,青云科技潜力在哪儿风险在哪儿?

    持续亏损

    青云科技的核心问题是盈利问题。

    根据招股说明书,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青云科技的亏损规模很大,并且是持续的亏损——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和计入经常性损益的股份支付费用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分别为5360万、1.27亿、1.39亿以及6977万元。

    青云科技在对未来收入和业绩进行模拟测算时,主要利润贡献为云产品业务的未来增长,假设云业务2021年增长率分别为25%、40%和55%,毛利率保持为2019年的33%,按照以上不同增速测算,青云科技预计盈亏平衡时点分别为2023年、2024年、2028 年。

    但是,事实上,青云科技模拟测算所用的预计增长率,与其历史数据有很大的差距,例如云产品业务的收入增长只在2019年为55%,而2018年仅为27%,而且2018年与2019年的基数很小,分别为1.25亿和1.59亿。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青云科技的云服务业务毛利率持续为负,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云服务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3%、-18.92%、-26.53%及-30.41%,毛利率持续下跌。

    显然,青云科技对盈利的测算太乐观了。

    作为平台级混合云服务商, 青云科技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以软件、软硬一体机、服务三种形态向客户交付。

    青云科技测算未来业绩时,主要引用的是云产品的增速,但根据2020年上半年的数据,云产品收入占比为55%,云服务收入占比为45%——毛利率持续为负的云服务占比并不低。

    因此,青云科技实际盈利时间点恐怕远远晚于其测算的时间。

    但青云科技解释说,其客户已经覆盖了大量稳定的传统企业,底层架构产品粘性高、排他性强、复购率高,具有持续贡献收入能力,新产品的推出也可以支持业绩持续稳定的增长。

    在核心技术进口替代方面,青云科技确实有其优势。

    出于数据安全、业务稳定的考虑,国内的数字化出现了去IOE进程——去IBM小型机、Oracle传统数据库、EMC专用存储设备。

    青云科技通过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在云平台、超融合系统、软件定义存储、分布式数据库、容器平台等领域,可实现对OpenStack云平台以及其它国外云厂商同类产品的国产化替代,通过分布式技术及云架构推动IT转型升级,降低核心IT系统的进口依赖,实现对IBM小型机、Oracle传统数据库、EMC专用存储设备等传统软硬件系统的部分替代。

    从客户分布看,青云科技也覆盖了大部分传统行业。

    根据《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2018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行业结构中,单独互联网企业占比高达60%,而金融、政府、能源、交通、制造等传统企业占比仅约为27%,传统行业的云计算渗透率低、空间大。预计未来中国政府和大型企业上云率将大幅上升,从2019年的38%提高到2023年的61%,但仍低于2018年美国企业85%和欧盟企业70%的上云率。传统企业上云将成为云计算行业增长的核心动力,开启云计算新一轮增长周期。

    值得注意的是,青云科技的用户中,有许多金融机构。

    金融行业对技术的安全性、合规性、稳定性要求高于其他行业,能够实现大型金融机构核心系统上云的国内云计算服务商并不多。

    目前,银行业去IOE进程已经从周边应用逐步走向核心系统,从主机系统下移到以云原生和分布式架构为核心的平台。

    之前主要的供应商为IBM或者红帽,青云科技自主研发的容器平台KubeSphere可以为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提供计算支撑和服务,为国内核心资产业务提供全自主可控的解决方案。

    在青云科技KubeSphere的金融客户中,出现了人行、中登以及多家大型银行、保险公司的身影。这些项目即便短期内收入规模小,但可以作为标杆案例,反映出青云科技业务实力与潜力。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9年,青云科技云产品板块复购终端客户数量为94家,复购率为43.12%。

    但这些都不意味着青云科技的盈利之路会容易一点。

    赛道尚新,价格战已来

    作为“混合云第一股”,青云科技确实在一个好赛道上——云计算。

    云计算是信息技术发展和创新的必然趋势,也是众多前沿科技发展的基础,大数据技术催生的庞大的数据存储、管理和运算需求,人工智能发展所需的海量算力,物联网应用场景的进一步拓展和使用体验的不断优化,这些都离不开云计算。

    青云科技的核心主营业务一直是云计算。

    云计算是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用户通过与服务提供商的少量交互,即可随时随地便捷地通过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根据需求调用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和服务等各种资源。

    按客户部署方式分类,云计算可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及混合云三类,其中公有云以供应商提供服务的方式进行交付,私有云以供应商提供软硬件产品的方式进行交付,而混合云是指客户同时存在多种云架构,可能拥有多个供应商以及多种交付形式。

    2019年以后,青云科技选择混合云战略。混合云既能部署互联网化应用,又兼顾私有云本地数据中心,可以更加灵活地根据各部门工作负载选择云部署模式,因此规模庞大、需求复杂的大型企业会倾向选择混合云。

    混合云的赛道上,国外巨头布局较早。

    2014年,微软布局了混合云,研发私有云产品Azure Stack,与其公有云Azure统一架构,提升了用户体验。亚马逊一方面建立自有混合云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与VMware合作,推出VMware Cloud on AWS服务,形成全面的混合云体系。2018年,IBM以340亿美元收购Red Hat,强化混合云服务。

    中国混合云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采用混合云的企业比例较低,但因为混合云是云计算行业的一大趋势,国内各云计算厂商都布局了混合云。

    2020年,华为整合了公有云、私有云部门,统一技术路线,并推出统一架构的混合云解决方案华为云Stack,深信服基于自身托管云服务,提供混合云解决方案,新华三与紫光云或第三方公有云合作提供混合云解决方案。金山云推出金山私有云(KingStack),并建立混合云解决方案。

    云计算市场竞争激烈,随着众多,巨头的加入,价格战逐渐升级。以公有云价格为例,2016年11月,亚马逊全面下调主力产品EC2的价格,中国区域作为降价重点,最高幅度为10%。2017年,阿里云大幅降价,包括云服务器的ECS企业级实例、RDS数据库及CDN服务,ECS实例优惠 40%,CDN服务降幅25%,价格刷新行业新低。

    价格战无疑推迟了云计算公司盈利的时间点。

    目前,整个云计算行业还是以亏损为主,短期内难以盈利已经是业界的共识。即便目前全球排名第一的云计算厂商AWS,用了十年时间才扭亏为盈。

    面临激烈竞争,主要产品毛利率持续为负的青云科技,要用多长时间才能扭亏为盈呢?

    这就回到了估值问题上:以青云科技的行业地位和盈利情况,估值或许还是高了。(消金界)


    ]]>
    云计算的下半场:云原生计算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随着云计算的日益普及,企业上云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Gartner曾做出一个预测:在2020年前,50%的企业将业务工作流放到本地需要作为异常事件进行审批,公司“无云”的策略会和现在“无网络”的策略一样少。可见,云计算将成为企业各项应用 必不可少的服务平台和基础设施,那么讨论网络安全怎么做,就必须要考虑面向云计算的网络安全怎么做,例如虚拟网络隔离、东西向的入侵检测,等等。

    云计算与各行各业的IT基础设施进一步融合,云或是基础或为组件。例如,5G、边缘计算和工 业互联网,都需要云计算技术构建云化的基础设施 或编排平台,那么这些新型系统的基础设施安全,本质上就是云计算IaaS/PaaS/CaaS的安全;此外, 如欺骗技术、靶场技术等新的网络安全机制,或多或少地使用了虚拟化、容器等技术,因而,这些与云计算技术融合后,就形成了新的、普适的安全技术,即“just security”。

    一方面,云化的基础设施和平台需要安全防护,用传统安全手段赋能云计算;另一方面,云计算的各种新技术、新理念(如软件定义、虚拟化、容器、编排和微服务等),也在深刻变革着当前的安全技术发展路线。因而,未来的云安全,一定会将“云” 这个定语去除,云安全等价于安全本身,即安全技术必然覆盖云计算场景,安全技术必然利用云计算技术。

    云原生计算

     如很多其他新技术一样,云计算起源于美国,但千万不能照搬美国的云计算发展过程到国内,复制一套相似的产品。事实上,在云计算的上半场,即从云计算诞生至今,中美两国走了两条不同的发展路线,这与两国的各自国情是有密切关系的。

    具体而言,美国的云计算发展路线是先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后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SaaS是最早的云计算服务形态。早在1999年,甲骨文前执行官贝尼奥夫就创办了Salesforce,这是当前最大的客户关系管理(CRM)SaaS服务提供商。经过20年的发展,美国的SaaS服务已经深入企业的具体业务,平均每个企业会用到1427个云服务,平均每名员工会用到36个云服务。SaaS的安全防护主要是以云端接入安全代理为主,因而国外的安全代理市场巨大,但其挑战在于需要适配大量SaaS服务,所以这个市场的玩家目前主要是Skyhigh、Netskope等巨头。

    近几年来,随着企业进一步将业务云化,特别是将IT基础设施替换为IaaS服务中的虚拟计算资源,通过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连接分支结构、云端资源,形成全栈云化、全分支机构云化的趋势。此时,虽然 IaaS 整体营收还远不及SaaS,但其增长率激增,2019年的公有IaaS服务增长率达到了37.3%,远超云服务的总体增长率17.5%。如亚马逊云服务这样的公有IaaS,其安全防护主要是利用亚马逊(AWS)提供的各类接口,在虚拟网络、虚拟机层面提供网络和终端防护,Gartner把虚拟机层面的安全防护技术称为云工作负载保护平台。

    中国的云计算发展是从虚拟化起步,从私有云到公有行业云,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路线。里程碑是开源的IaaS 项目 OpenStack 在国内 兴起,国内厂商(如华为、华三、EasyStack 等企业)基于OpenStack研发了各自的云平台,此时国 内的云计算需求主要是将硬件服务器虚拟化,再加入多租户管理、网络隔离等需求,因而,多数云计算服务商提供的是私有云的解决方案。通常商用私有云系统是封闭的,缺乏对网络流量按需控制的应用接口,因而,针对这类私有云的安全机制多为安 全资源池,通过路由、VLAN或开放网络接口将流量牵引到资源池进行处理。随着节约成本、集约化管理和提供增值服务等需求的进一步增强,具有云平台开发能力的服务商基于前述的私有云平台,提供了公有IaaS的服务。然而,这种公有IaaS 服务与AWS、阿里云不太一样,它们具有鲜明的行业特性。例如,为政府提供的政务云,将所有政府下属机构的服务器迁移到新的云平台上,提供政务相关的服务。这样的公有IaaS服务,本质上还是前述的OpenStack系的系统,其封装了自服务功能,并提供行业相关的合规服务和增值服务,因而其安全防护技术也可以基于安全资源池之上,提供面向租户的安全即服务(Security as a Service)。

    但总体而言,这样的上云实践只是“形”上的改变,还远没有到“神”上的变化。过去两年的行业发展表明,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云计算的新增长点已经都转向云原生相关的领域,如容器即服务(Containers as a Service,CaaS)、编排技术、微服务、DevOps等,至此云计算进入下半场,其驱动力无外乎以下两方面:

     1. 应用快速交付和开发运营一体化。DevOps的开发运营模式已经深入人心,由开发团队驱动的容器化部署、应用编排等,事实上提出了新型的云交付模式。

     2. 新型IT基础设施部署。如5G、工业互联网和边缘计算场景下,资源受限,有资源虚拟化等需求,大量使用了容器、编排和微服务等技术,也使得云原生应用未来可期。

     云原生相关的技术栈在过去3~5年中得到了快速发展,以Docker、Kubernetes、Istio为代表的容器运行时、编排系统、服务网格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标准,而API网关、无服务框架也在快速演进中。可以预计,未来5年内,云原生相关的技术会在互 联网企业、金融、运营商等行业得到大量应用。因此,云原生就是云计算的下半场,谁赢得云原生的赛道,谁才真正赢得了云计算。


    ]]>
    汇丰银行将Corda企业区块链技术转移到谷歌云平台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汇丰银行日前宣布,已经将Corda 企业区块链平台转移到谷歌云平台,并承诺这将减少客户注册时间和成本。

     

    汇丰银行一直使用R3公司提供的Corda作为其托管区块链的托管平台。该服务于2019年11月推出,将私募资产的交易记录实现数字化,其范围从股权、债务到房地产。

     

    汇丰银行指出,将区块链平台迁移到谷歌云平台使其能够将更多的“交易生命周期”转移到分布式账本上,其中包括发行数字令牌,而不再采用纸质证书。

     

    汇丰银行分布式账本技术和代币化、市场和证券服务负责人Gaurav Aggarwal在一份声明中说:“作为第一家将Corda企业区块链技术转移到谷歌云平台的组织,这一举措进一步表明了汇丰银行对采用区块链和云计算技术的承诺。”

    谷歌云全球金融服务副总裁Derek White补充说:“随着汇丰银行为其业务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我们很自豪我们的云平台能够提供最佳的速度、规模和安全性,并在创新中将消费者、企业和生态系统联系起来。”

    汇丰银行与R3 Corda和谷歌云有着良好的合作。早在2018年5月,该行就在Corda平台上推出了一项“开创性的实时贸易融资交易”,为美国食品集团嘉吉公司的批量运输提供了便利。去年年初,该公司宣布已在Corda平台上托管了价值高达100亿美元的私募记录。

    汇丰银行一直是谷歌云的旗舰客户。该公司与高露洁公司以及Verizon公司一起出席了Next 2017行业大会,此次会议标志着谷歌云向更广阔的市场发展的雄心。尽管该银行与谷歌云达成了合作伙伴关系,汇丰银行在去年7月仍与AWS公司达成了一项“长期战略云协议”,

    汇丰银行还通过与CloudBees的合作关系致力于制定云计算路线图。该银行于2019年向持续交付(CD)软件提供商 Jenkins arbiter投入了1000万美元的投资。

    企业网D1Net

    ]]>
    物联网、边缘计算和人工智能项目是如何为企业带来回报的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Bill Holmes是加州Corona工厂的设施经理,该工厂生产着标志性的Fender Stratocaster和Telecaster吉他。他会带着一台简陋的手持振动分析仪在工厂里走来走去,然后将设备插入电脑,以获取设备状况的读数。

    75年前,Leo Fender成立Fender乐器公司时,所有的木工工作都是手工完成的,而今天,吉他的琴颈和琴身都是用电脑控制的木工路由器生产的,然后才会交给制造最终产品的工匠。Holmes说,他一直在寻找最新的技术进步来解决问题(他使用机器人来帮助吉他上漆),而其中没有比设备故障更令人烦恼的问题了。

    只有预防性维护,即机器按照预定的时间表来得到关注,是不够的,他说。“百分之九十的故障都是瞬间故障,会导致进程关闭。这对业务来说太难了。如果你能在故障发生前就发现故障,那么你就不需要关闭生产,维护团队也不需要四处奔波灭火了。”

    在177,000平方英尺的设施中有1,500件设备,Fender是将传感器安装在机器上并使用人工智能分析来预测故障的典型候选者。这是Fender正在做的事情,但有一个转折 -- 该公司正在使用的是亚马逊上基于云的Monitron服务,所以所有的数据处理都是在亚马逊的云上进行的。

    对于像Fender这样的小公司来说,亚马逊的全面管理服务很有吸引力,因为亚马逊提供了无线传感器,可以通过近场通信(NFC)来连接到亚马逊的Wi-Fi网关。亚马逊的网关被预先配置成会将相关数据发送到亚马逊云上进行分析。亚马逊开发了机器学习算法来处理数据,并会直接向Holmes发送警报。

    “他们基本上把价格降到了足够低的水平,这样夫妻店就可以把这个放在他们的设备上,不用经过培训就可以很容易地进行监控了。这是非常重要的。每个制造商都有一个关键的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就会导致生产停止。”Holmes说。

    到目前为止,Holmes已经安装了9台任务关键型机器,并计划在墨西哥恩塞纳达的第二家制造厂部署该系统。对云的使用也提供了额外的好处,使Holmes能够在一天内从这两个站点聚合数据以进行额外的分析。此外,他预计也能够从一个单一的仪表板来跟踪两个网站。

    边缘计算如何实现人工智能

    IDC edge strategies研究主管Dave McCarthy表示,在制造业、运输、物流、医疗保健、零售、石油和天然气等行业--基本上任何拥有实物资产的行业--机器所生成的数据都是“边缘计算的风帆”。他补充说,“从这些机器上获得的数据中找到有意义的见解,并自动对这些数据做出响应,这就是人工智能所做的。”

    STL Partners的高级顾问Tilly Gilbert表示,一般的经验法则是,可以在边缘执行人工智能处理最适合处理的对实时、延迟敏感的应用程序,因为如果这些大型数据集必须传输到云环境,这些应用程序将无法高效运行。除了延迟问题,边缘计算也降低了回程成本,并能够帮助公司遵守隐私法规和安全策略,如果敏感数据被发送到了异地,这些法规和策略则可能会被违反。

    在增加正常运行时间和提高性能的双重业务需求的驱动下,人工智能驱动的边缘数据处理正在超越利基案例,并在变得更加主流,McCarthy说。

    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边缘/人工智能将更容易被部署,包括预配置有物联网传感器的物理资产的激增,以及提供边缘技术的供应商数量的增加。其中包括了系统集成商、第三方初创企业、超大规模云提供商以及将边缘定位为数据中心延伸的传统基础设施提供商。

    对于企业来说,这使得他们能够在最合适的位置运行工作负载,无论是在本地、云中还是在边缘。或者是其中的一种组合--正如Fender的例子所展示的,有多种方法可以混合和匹配技术和方法,以获得边缘和云世界的最佳效果。

    正如如今大多数企业都在混合云或多云环境中运营一样,基于人工智能的边缘应用程序也不是孤立运行的,McCarthy指出。即使人工智能的处理发生在边缘,其机器学习算法也可能是在云中开发的,模型也是在云中训练的。而且,实时数据也可以汇总并聚合到云中,以便对历史数据集进行分析,从而用于指导长期的规划。

    零售边缘的人工智能

    边缘/人工智能组合最令人兴奋的方面是它将支持的新的应用程序,Gilbert说。

    由于许多企业不具备内部开发人工智能分析能力的技能,甚至可能不知道一些可能的用例,初创的第三方在开发和部署现成的系统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例如,像沃尔玛和克罗格这样的主要零售商都在他们商店的自助结账通道推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边缘系统,以减少由于顾客无意或有意不支付购物车中的所有东西所造成的损失。

    为沃尔玛和克罗格提供技术的爱尔兰初创企业Everseen的战略增长副总裁Alex Siskos表示,他的公司已经能够解决零售商以前难以解决的一个问题:收缩还是亏损。他说,零售商知道自己在自助结账时是在赔钱,但无法判断这是源于顾客的诚实错误,还是员工向朋友赠送商品的“甜言蜜语”,或者是聪明的小偷,例如,他们可能会在更大、更贵的物品上放一根口香糖,因此扫描仪就只会向顾客收取口香糖的费用。

    Everseen战略性地在自助结账处放置了GPU驱动的计算机视觉摄像头,并开发了与零售商扫描系统所集成的软件,因此如果扫描仪显示了“口香糖”,但摄像头看到的是“一盒尿布”,则可以实时触发各种动作。顾客在结账时可能会收到一个弹出的警告,比如“机器可能误扫描了最后一件商品。”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客户从疑虑中受益,并允许他们在需要员工干预之前进行自我纠正。作为最后的手段,该系统能够在自助结账显示屏上重放有关行为的视频。

    “我们能够将非结构化数据转化为洞察力、行动和最终利润,”Siskos说。他估计,零售商每周能够从减少盗窃和提高库存准确性中为每个商店节省2500至4500美元。

    Everseen系统在边缘处理数据,因为正如Siskos所说的,“那是行动的地方,那就是关键时刻所在。”完全集成的产品包括了运行Everseen软件的戴尔PowerEdge服务器,该软件是在GPU提供商Nvidia创建的开发平台上编写的。但是也有其他的云组件;而模型是在云中训练的,管理和监控也在云中进行。

    此外,Everseen目前在美国和欧洲监控着超过10万条的收银线,并能够从那些被错误扫描的“关键时刻”中挑选出4-5秒的片段。这些精选的数据会被发送到云中,用于报告目的,以及帮助训练算法。“AI是一种饥饿的动物,” Siskos说。“你喂得越多,它就越好。”

    人工智能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发展

    医疗保健是边缘计算能够为人工智能提供动力的另一个领域。

    Andrew Gostine博士是一名麻醉师和企业家,他创建了一家应用AI优化医院资源的公司,用以提高效率和节省资金。

    医院拯救生命,但也是一门生意。就像餐馆需要在一天中尽可能多地安排餐桌和聚会一样,医院也需要为外科手术室提供同样的服务。Gostine的公司Artisight使用了安装在手术室的多个无线摄像头来充当 “空中交通管制”。例如,当病人被推进手术室时,麻醉师和外科医生会自动得到通知。手术室外面的走廊里也有一个大显示屏,类似于你在机场看到的,可以告知传单上的航班状态和去哪个登机口,这有助于确保医院工作人员能够在正确的地点和时间出现。

    听起来很简单,但Gostine说,他的系统在芝加哥地区的医院使用后,生产效率提高了16%。Artisight系统是构建在英伟达面向医院的Clara Guardian 边缘/AI平台上,以预打包的捆绑包形式提供,并在戴尔服务器和存储上运行的。处理是在现场完成的,因为其数据量--西北纪念医院每天产生1.2PB的视频--发送到云上太贵了,而且还会造成延迟问题,Gostine说。

    Artisight系统过滤了人们的身份信息以保护他们的隐私。它还记录了手术的关键部分,以便外科医生可以回去研究他们的表现,并与同行分享视频以获得反馈。

    Gostine说,这项技术已经可以用于越来越多的边缘用例。例如,摄像机可以监控病房,以检测病人是否下床跌倒了。作为容量管理计划的一部分,该系统还可以用来监控病房--换言之,当房间腾空时,能够立即通知客房部,保存可用房间的清单,确保床单已经更换,并且房间里有合适的医疗设备。

    每一个关注人工智能的人都知道IBM的大胆预测,即沃森总有一天会治愈癌症,结果那个项目没有取得成果。Gostine认为,过度承诺的“神奇疗法”已经阻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他说,将人工智能用于可能更普通但更实用的应用程序,这将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并最终释放医院资源,扩大患者护理。


    ]]>
    专家对云计算架构和基础设施热门趋势的预测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一些行业知名的首席技术官和分析师预测,超大规模架构、混合云、IT即服务、容器以及人工智能将成为2021年IT组织的热门趋势。

    随着行业组织努力分析并从不断增长的数据中获取价值,云计算架构和基础设施将成为2021年IT组织的热门话题。

    在云架构方面,有些组织可能会效仿超大规模公司采用多云。另一些组织采用他们的混合云或选择内部部署IT即服务,而对于另一些组织来说,采用多云更具意义。人工智能、容器和可组合的基础设施对许多组织来说可能很重要,因为他们试图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数据资产。

    以下是一些行业知名首席技术官和分析师在对企业基础设施和云计算架构发展进行预测时提到的技术和方法。首席技术官们分享了他们对行业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趋势或2021年及以后的技术路线图的不同看法,分析师为组织采取的下一步行动提供了方向。

    对云计算架构的预测

    希捷技术公司首席技术官John Morris表示,越来越多的组织将采用超大规模云计算架构,以实现规模和效率方面的改进,这是传统企业架构中不存在的。公共云不适用于所有用例。隐私和法规可能影响使用公共云的决策。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看到数据和基础设施从云平台遣返回到内部部署设施或私有基础设施中。通过云遣返,组织将希望获得与云平台类似的规模和效率。

    超大规模架构的三个关键要素是使用对象存储、采用分解和可组合的基础设施,以及利用分层来获得正确的存储类型和比率。

    HPE公司存储业务部门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Tom Black表示,在2021年,越来越多的组织将迁移到云平台。像AWS公司这样的超大规模企业的服务正在向内部部署迁移,并为其客户提供本地计算和存储服务。HPE GreenLake的业务不断增长,目前已经签订了超过40亿美元的合同,这表明客户对云服务的更多需求。

    他认为,现在很多组织处在多云和混合IT环境中。随着用户致力于寻求避免云计算锁定,多云世界正日益成为现实。采用的云平台并非一刀切,不同的领域采用不同的云平台。例如,谷歌云平台以提供人工智能/数据分析著称,组织可以通过采用内部部署设施用于任务关键型应用程序;AWS云平台可以用于DevOps。

    Pure Storage公司首席技术官Alex McMullan认为有些组织并不用部署多云。采用多云可能成本高昂,可以采用混合云降低成本,从业务角度来看,有些组织采用多云并没有太大意义。

    IBM公司闪存存储业务首席技术官兼研究员Andy Walls表示,2020年发生的冠状病毒疫情将加速组织构建混合云的需求和愿望,并且其数据可以轻松地往返于云平台。

    一些组织在2020年确实推动了某些部门将物联网迁移到云平台中的工作,而在另一些部门中,实际上还有更多的外部存储支持。很多人担心冠状病毒疫情会导致向云平台的大规模迁移,而外部存储应用量将会下降,但并不会发生这种事。人们将会看到更多的要求,即内部基础设施的设置必须能够实现自动化,更加灵活,,并且重要的应用程序可以迁移到云平台中或从云平台中遣返。

    Evaluator Group公司高级策略师兼分析师Randy Kerns表示,今年将更加专注于针对容器的私有云或混合云基础设施的部署。大多数组织已经在虚拟机环境中进行了大量投资,主要是使用VMware。而现在,许多开发人员都在交付基于容器的云原生应用程序。

    组织的运营人员通常会为容器设置单独的环境。现在将看到的是更加协同的工作,需要IT组织确定战略方向。此外,还发现很多组织对支持容器的基础设施非常感兴趣,例如OpenShift或Rancher。这些组织希望部署某种预先打包并提供支持的服务,并且可以更快地投入使用。

    企业基础设施的发展趋势

    戴尔技术公司存储部门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Sudhir Srinivasan表示,2021年将是传统供应商提供IT即服务的元年。很多组织一直在使用云计算IT即服务,但是现在他们希望在内部部署数据中心使用,这导致了诸如Amazon Outposts等产品的推出。去年下半年,戴尔技术公司推出了Project Apex。它使其客户摆脱了IT的业务管理工作,通过供应商进行管理。客户可以决定何时需要更多服务,如果不需要,可以停止使用不再支付费用。

    NetApp公司混合云工程高级副总裁Octavian Tanase表示,很多组织希望采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设施将数据存储在正确的存储层上,从传统的近线SAS HDD到第二代存储类内存。存储操作系统将根据应用程序签名使用人工智能,并根据服务等级协议(SLA)决定在成本更低的设施中存储数据。

    Dragon Slayer咨询公司创始人兼总裁Marc Staimer表示,到今年年底,大多数追求高性能的存储系统将从每端口100Gb提高到200Gb,甚至将达到400Gbps。

    一些处于行业前沿的IT组织已经要求2021年的项目必须以每个端口200Gbps或更快的速度进行,因为需要分析的数据量增长的速度超过了带宽所能处理的速度。他们必须拥有更新、更好、更快、更大、更广泛的服务和产品。通常情况下,在人工智能/分析中,这是吞吐量问题,而不是IOPS问题。组织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多的数据进行分析。到今年年底,200Gbps将成为主流标准。但是关注带宽和吞吐量的组织可以选择更高的带宽,这其中包括大型制药、能源、媒体和娱乐等行业组织。

    IDC公司研究副总裁Eric Burgener表示,越来越多的组织购买人工智能/机器学习驱动的下一代工作负载存储平台,这将加速新型横向扩展非结构化存储系统的增长,从而在2021年产生显著影响。

    客户正在为部署人工智能/机器学习驱动的大数据分析工作负载的合适平台类型而陷入困境,这些工作负载必须同时处理低延迟、随机、小文件I/O和高吞吐量、连续的大文件I/O。而处理数据超过20PB的环境是一个挑战,很多的组织在现有的并行文件系统中遇到了这些限制。这为新的设计提供了机会。将会看到初创公司拥有真正的并行文件系统,实现分布式元数据、跨文件和对象的统一全局命名空间,以及专门重写以在PB级以上规模运行的数据保护和数据缩减算法。

    新的CXL互连

    美光公司新兴产品和企业战略高级副总裁Raj Hazra表示,CXL这个主要互连技术将在未来18至24个月内为前所未有的系统架构创新打开大门。CXL更改了将内存和存储连接到计算的方式。

    如今,内存通过内存总线连接到CPU。内存的类型和生成(例如DDR4或DDR5)由供应商的CPU决定。同样,用户不能轻松地混合使用不同类型的设备、内存、加速器、FPGA和GPU,因为它们都使用由CPU特性决定的不同接口,并且对可连接设备的数量存在物理限制。CXL是一个开放接口,用于标准化所有类型设备的单个互连。它不是客户必须为特定CPU许可的专有接口。它提供了将CPU连接到任何东西的能力。CXL是朝着创建更多内存和存储层次结构迈进的必要步骤,从而允许系统满足不同的工作负载需求。

    从数据中提取价值

    英特尔公司Optane持久性内存产品高级总监Kristie Mann表示,冠状病毒疫情确实改变了现状,并开始加速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向数字化的迁移。很多组织在原有的数据库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构建分析的能力。越来越多的组织采用先进的零售和视频推荐引擎,进行更多的交互式多人游戏,并在边缘产生更多的内容。金融服务行业对使用分析进行信用卡欺诈检测很感兴趣。

    希捷技术公司首席技术官John Morris表示,2020年的数据增长了30%,但是存储数据的百分比却逐年下降,在未来五年中可能从5%下降到不足3%。其中一部分的原因是数据的经济性,另一部分的原因是从数据中提取价值。因此,将会看到机器学习技术在数据创建的源头、端点和边缘计算得到更广泛的采用,以释放数据中的价值。目前,针对特定用例解决方案的更好示例之一是自动驾驶汽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出现更多的例子。

    Evaluator Group公司高级策略师兼分析师Randy Kerns表示,将看到更多的数据流加速器和处理器卸载,首先集中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然后转移到更传统的IT环境中。一旦采用了可以在存储和服务器之间利用固态设备和NVMe协议的环境,就可以在那里进行大量加速。

    下一个瓶颈是处理数据的能力。中央处理器致力于完成越来越多的工作,以尝试更快地处理数据。有几种措施可以更快地提供数据以进行计算并释放处理器的能力。一种方法是将智能功能插入智能网卡等插件卡中。VMware公司使用Nvidia BlueField SmartNIC的VMware Project Monterey减轻了数据处理的负担。另一种方法是使用计算存储,将某些处理移至各个设备,因此不必传输太多数据。

    IBM公司闪存存储业务首席技术官兼研究员Andy Walls指出,计算存储的兴起有两个原因,一是成立SNIA工作组,二是超大规模制造商不断增长的需求。为了执行人工智能和处理所需的所有数据,仅在执行“if”语句时就浪费了处理器的大量时间。如果可以让SSD硬盘查找这些数据并发送这些数据,则可以节省大量的处理时间。

    应对安全挑战

    希捷技术公司首席技术官John Morris指出,安全一直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领域,人们几乎每天都会听到有关安全问题的新闻。组织将更广泛地采用安全措施,以确保设备或数据不受损害。区块链将成为关键的驱动力,可以使多方参与交易并能够建立受信任的交易。目前有许多重要的开放项目。例如,微软公司的Project Cerberus和谷歌公司的OpenTitan试图围绕“信任根”的基础设施建立标准。但现在并没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在众多组件之间建立信任根。

    该标准的采用将使来自各种供应商的组件能够在整个基础设施中部署“信任根”。要广泛采用还需要数年的时间,但是其原型和概念证明已经出现。最早采用信任根的根源是在系统级别,然后再扩展到系统组件,其中包括HDD硬盘和SSD硬盘。


    ]]>
    5个新兴人工智能物联网应用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结合,这种新技术浪潮可以带来新的机遇,并改变整个行业的运营方式。以下汇总了5个新兴人工智能物联网应用……

     

    5个新兴人工智能物联网应用

    01.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总是激发人们的想象力,但它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如何协同工作的一个很好的例子。自动驾驶汽车(AV)装有传感器,需要不断收集关于周围环境的海量数据。这些数据使用人工智能模型处理成智能洞察力,使车辆的导航系统能够实时协商环境并执行复杂的路径规划。

    02.光学检验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质量检测是人工智能最大的应用领域之一。自动光学检测扫描工业机械的质量缺陷,一旦它们被识别,半监督ML算法模型将图像分类为故障类别或预测计划维护。

    基于AI的物联网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预测性维护应用,以提前预测设备故障。

    03.网络安全

    根据Gartner的调查,到2020年将有200亿个IoT设备连接在一起。据Statista预测,到2030年,全球将安装约500亿个IoT设备,从可穿戴设备到火车运行的所有设备都将使用该设备。这种普遍性将使它们成为攻击的诱人目标。

    作为对策,支持AI的网络安全系统可以检测到网络漏洞,保护有价值的数据并阻止AI系统可以了解正常活动模式的网络攻击,并确定异常活动的发生时间,从而减少发生频率错误警报,并可能显示发生了网络攻击。

    04.主动保健

    随着COVID-19的爆发,物联网和AI(AIIoT)的融合已受到广泛关注,以满足智能健康监控和大流行性管理的需求。

    可穿戴式物联网传感器可跟踪患者生命体征并将其实时更新给医生和护理人员,以提醒他们任何重大的健康事件。结合机器学习算法的AI可以分析大量数据,从而深入了解人的整体健康状况。这样就无需进行任何人工干预来维护记录,并使医务人员腾出更多精力来应对诸如个人护理之类的重要工作。随着COVID-19的爆发,物联网和AI的融合受到了广泛关注,以满足智能健康监控和大流行管理的需求。

    05.能源管理

    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可以在降低能耗方面发挥作用。在任何行业中,HVAC系统都占建筑总能耗的很大一部分,并且占总能耗的很大一部分。一般系统占建筑物能源消耗的40%。从过去的效率中学习的机器学习程序已被证明可以减少20%的能源消耗。

    配备IoT传感器的智能路灯可收集有关行人和行人的数据,使系统节省多达80%的能源支出。AI功能以及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会解析从IoT传感器生成的数据,以跟踪实时能耗。

    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融合,为全球企业释放了巨大的潜力。

     


    ]]>
    云安全日报210305:IBM资产信息安全保护解决方案发现授权绕过漏洞,需要尽快升级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IBM QRadar SIEM是IBM公司的一套利用安全智能保护资产和信息远离高级威胁的解决方案。该方案提供对整个IT架构范围进行监督、生成详细的数据访问和用户活动报告等功能。

    3月4日,IBM发布了安全更新,主要修复了IBM资产信息安全保护解决方案(IBM QRadar SIEM)中发现的授权绕过漏洞。以下是漏洞详情:

    漏洞详情

    来源: https://www.ibm.com/support/pages/node/6417571

    CVE-2020-7692 CVSS评分:7.4 严重程度:重要

    Google API google-oauth-java-client可能允许远程攻击者绕过未实现PKCE(Proof Key for Code Exchange,支持可提高移动设备上授权代码流程执行时的安全性)支持而导致的安全限制。通过执行特制的应用程序,攻击者可以利用此漏洞来获取授权代码,并获得对受保护资源的授权。由于未实现PKCE支持,IBM QRadar SIEM使用的Google-api-client很容易遭到授权绕过。

    受影响的产品和版本

    7.3.0-QRADAR-PROTOCOL-GoogleCommon-7.3-20210126200436之前的所有GoogleCommon版本

    7.4.0-QRADAR-PROTOCOL-GoogleCommon-7.4-20210126200430之前的所有GoogleCommon版本

    解决方案

    对于7.3,应用7.3.0-QRADAR-PROTOCOL-GoogleCommon-7.3-20210126200436可修复

    对于7.4,应用7.4.0-QRADAR-PROTOCOL-GoogleCommon-7.4-20210126200430可修复

    查看更多漏洞信息 以及升级请访问官网:

    https://www.ibm.com/blogs/psirt/


    ]]>
    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入围中国移动数据中心管理交换机集采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来自中国移动官网消息,中国移动2021-2022年数据中心管理交换机集中采购项目已于日前完成招标工作,并对中标候选人进行公示。

    其中,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成功入围,获得30%的份额,规模3000台。

    据悉,新华三集团此次中标的产品型号为S5560X-54C-EI,主要应用场景是部署在数据中心机房的管理网中实现对网络的管理,在中国移动网络云、IT私有云等场景中有广泛应用前景。

    当下5G的加速部署也开启了运营商网络云建设的巨大市场,在“三云两网”的战略布局下,新华三集团凭借着全领域的云基础设施和全栈技术方案,已经成为运营商可信赖的核心价值伙伴。在过去的一年,新华三在中国移动网络云二期服务器项目中,以第一名份额入围,自研服务器成功进入了中国移动核心网虚拟化资源池。同时在中国移动网络云二期项目建设中,高端防火墙部署覆盖全部8个大区,为其可信资源池、网管资源池与外部网络之间提供全面的网络安全防护。

    2020年,新华三集团在运营商市场不断突破,除了在服务器、存储等传统优势项目稳扎稳打外,更是参与运营商大网建设,成功进入中国电信5G承载网、中国联通新型智能城域网等市场,特别是CR19000为代表的IP骨干网解决方案,更是实现了规模落地。

    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的适配运营商网络建设以及业务的发展,新华三集团聚焦场景化需求,打造云、网、安和5G领域的核心能力,为运营商客户提供云网融合的整体产品及解决方案,助力运营商建设开放灵活的5G网络,实现5G与行业应用的深度融合,加速数字化变革。


    ]]>
    混合云第一股来了 青云科技新股申购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李乔宇

    青云科技(股票代码688316)日前实施网上、网下申购,此次发行12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发行价格确定为63.7元/股。

    据披露,青云科技是一家具有广义云计算服务能力的平台级混合云ICT厂商和服务商,以软件定义为核心,致力于为企业用户提供自主可控、中立可靠、性能卓越、灵活开放的云计算产品与服务。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经具备了全维度的云产品与云服务交付能力:在技术层次上,自主研发形成跨越智能广域网、IaaS和PaaS的云网一体技术架构体系,拥有全面的ICT服务能力;在交付形态上,以统一技术架构形成云产品、云服务两大标准化业务模块,根据客户需要满足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的部署需求,并针对多个行业形成了完善的行业云计算解决方案;在场景纵深上,正着力布局发展集云、网、边、端于一体化的综合服务能力,实现更广义的数据互联。

    市场人士对于青云科技未来发展趋势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根据计世咨询的报告,预计在未来几年,混合云市场将快速扩张,成为云计算的重要的一极,2020年混合云市场规模为253亿元,预计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92.9亿元,2020-2024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5.3%。青云科技是国内混合云市场的先行者和领导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青云科技此次上市计划募资11.8亿元,分别用于云计算产品升级、全域云技术研发、云网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其中,云计算产品升级项目拟投入7.34亿元,针对公司六大核心产品,从软硬件采购、研发、营销推广、销售渠道建设方面进行全面升级。全域云技术研发项目重点研发物联网平台和边缘计算平台相关技术。云网一体化基础设施项目拟在公司现有智能广域网节点的基础上,新增铺设5个城市节点,扩大公司广域网络连接和云计算服务的范围,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上市后,青云科技将全面提升云产品、服务创新能力,向市场交付更专业、安全、优质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做企业和社会数字化坚实的基石平台。


    ]]>
    轻量级私有云UCloudStack正式通过信通院医疗云计算可信选型评估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近日,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联盟联合发布的“医疗云计算产品可信选型评估”结果中,UCloud轻量级私有云UCloudStack解决方案正式通过“医疗私有云解决方案可信选型测试”评估,UCloud在医疗信息化领域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实力得以肯定,也将更好的为医疗行业云平台建设提供动能。

    医疗私有云解决方案可信选型测试认证证书

    医疗行业作为关系民生的重要行业,近年来在国家“互联网+医疗”发展战略的指导和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加速发展,但也面临着服务体验要求不断提高、应用软件复杂度不断增加、应急事件快速响应等诸多挑战,而这些都对医疗IT架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疗机构向“云模式”转型迫在眉睫,但如何选云、上云也成为了考验之一。

    “医疗云计算产品可信选型评估”是互联网医疗健康可信选型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医疗云产业健康发展,增强医疗机构用户上云的信心,建立健全供需双方关于医疗云服务的信任体系,促进医疗云产品的不断成熟,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此次通过测试评估的UCloud轻量级私有云UCloudStack解决方案,秉持稳定、安全、轻量和开放四大原则,所有技术和组件均来源于UCloud久经考验的公有云基础架构,因此在代码自主可控、平台稳定可靠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1台物理机可搭建POC环境,3台服务器即可构建生产环境,数小时即可完成交付,在减少资源消耗的同时提升交付效率,同时兼容X86、ARM和MIPS架构,具有统一资源调度和管理能力。

    考虑到各行业客户对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UCloudStack已完成包含国产芯片、服务器、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在内的信创全生态兼容,除了基础的计算、网络、存储产品外,还提供了信创版的PaaS产品,包括信创版数据库、信创版负载均衡,用户可在UCloudStack信创版上快速部署基于信创云的应用。

    除软件交付外,UCloudStack也可通过超融合一体机形式实现软硬一体化交付,让医疗行业用户开箱即用,通过全面、稳定、可靠的私有云方案,为医疗行业云转型提供了新的选择,可建立专门满足医疗行业安全性和可用性要求的医疗云环境,让IT基础设施更加高效、灵活,极大提升医疗行业的供给能力。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医疗机构对云计算接受度的不断提高,未来,医疗机构核心业务系统将会逐步向云端迁移,医疗云将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并不断扩大部署范围。优刻得也将基于全面的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产品,赋能医疗行业云转型,推动医疗云生态持续、健康发展。


    ]]>
    2020年中国公有云行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企业市场集中度有所提高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中国公共云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2019年,中国公共云市场规模达到689.3亿元,同比增长57.6%。从细分市场来看,2019年,我国公有云市场仍然以laaS服务为主,占公有云市场规模比重达65.66%;

    从企业的竞争格局来看,2019年,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市场集中度有所提高。其中,阿里云全球市场份额达到9.1%;中国市场份额达到36.7%。

    1、中国公共云发展迅速,市场规模增速较快

    云计算行业按运营模式分类,可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三大类。其中,公有云是指基础设施由某一组织所拥有,面向公众或某一行业提供云计算服务的部署模式;私有云是将云基础设施与软硬件资源部署在内网之中,供机构或企业内各部门使用的云计算部署模式;混合云则是私有云和公有云的结合体。

    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2019年,中国公共云市场规模逐年上升,增速保持在55%以上。2019年,公共云市场规模达到689.3亿元,同比增长57.6%。

    2、中国公有云行业细分市场分析:laaS市场较为成熟

    从公有云细分市场来看,2019年,我国公有云laaS市场规模达到452.6亿元,较2018年增长了67.4%,占公有云市场规模比重达65.66%,预计未来受新基建等政策影响,laaS市场会持续攀高。

    同时,参考全球云计算市场发展现状,我国SaaS(软件即服务)市场将有极大的发展潜力,2019年,公有云SaaS市场规模达194.8亿元,同比增长34.2%。

    3、阿里云份额上升,占全球公有云市场比重近10%

    根据Gartner发布的最新云厂商产品评估报告,作为国内唯一入选的云厂商,阿里云在计算大类中,以92.3%的高得分率拿下全球第一,并且刷新了该项目的历史最佳成绩。此外,在存储和IaaS基础能力大类中,阿里云也位列全球第二。

    从全球公有云IaaS头部厂商市场份额来看,由于IaaS模式需要投入大量资本开支和研发投入,生态、规模效应显著。全球top 4格局稳定,亚马逊、微软、阿里、谷歌市场份额从2018年的75.3%提升到2019年77%。

    其中,阿里云全球市场份额从2018年的7.7%上升至2019年的9.1%,进一步和拉开与第四名谷歌的差距,挤压亚马逊的份额。

    4、阿里云、天翼云、腾讯云为中国公有云市场前三

    从中国公有云IaaS厂商份额来看,阿里云、天翼云、腾讯云占据公有云IaaS市场份额前三,华为云、光环新网(排名不分先后)处于第二集团;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华为云位于公有云IaaS市场前列。

    (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
    2020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公有云IT基础架构保持9.5%年复合增长率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据IDC预测,全球IT基础设施用于支撑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占比将从2019年的49.6%增长至2024年的63.6%,其中公有云和私有云IT基础架构将分别保持9.5%和9.8%的年复合增长率,而传统IT基础架构市场的增长率为-1.6%。

    IDC的调研结果显示,超过40%的中国企业已经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坚定者。预计到2022年,至少有50%的中国企业和组织将借助数字化业务模式、产品和服务来转化市场,通过数字化方式重构未来。

    2019年澳大利亚的SaaS市场已经占整个公有云市场份额的67.8%,随着澳大利亚各种规模的企业不断采用SaaS,IDC预计SaaS对澳大利亚云计算市场的贡献在预测期内将保持年14.4%的稳定增长,而PaaS市场在未来五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20%,是澳大利亚增速最快的云计算子市场。


    ]]>
    江门农商银行引入阿里云AnalyticDB,实现数据自助分析平台升级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3月5日,记者采访获悉,江门农商银行日前完成自助分析平台的升级换代,由阿里云云原生数据仓库AnalyticDB替代传统DB2数据库,满足银行业务报表、管理会计、风控、营销等多种业务场景需求。

    江门农商银行扎根于广东省江门市,截至2020年末总资产规模突破1100亿元,存贷款市场份额继续稳居全市银行前列。2020年,被英国《银行家》杂志评为“全国银行1000强”第535位,国内银行100强,全国农商银行第18位。

    从2015年开始,江门农商银行逐步建立涵盖总账、客户、存款、贷款、理财、电子银行、国际业务等主题的自助分析平台,为全行各条线员工自行制作自定义报表,进行数据提取和分析提供了强大支撑。

    但随着自助分析平台使用率逐步提高、数据量日益增大,尤其多人同时对数据量较大的业务主题进行查询分析时,平台出现较为严重的等待现象,影响可用性。此外,单节点DB2数据库的数据处理效率低下,还降低了科技人员开发效率,直接影响数据服务能力。

    图一:升级改造前的系统总体架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江门农商银行决定对自助分析平台进行技术升级换代,在省联社专有云平台上分配的地市租户环境使用阿里云云原生数据仓库AnalyticDB,以取代传统DB2数据库。

    图二.云化升级后的系统总体架构

    江门农商银行技术负责人表示,阿里云AnalyticDB数据处理平台的引入,大幅提升了行内统计分析和明细查询等工作的效率;省联社专有云平台提供的租户可根据需求进行计算资源的弹性管理,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同时,因为产品成熟度高,也几乎没有任何运维成本。

    据了解,AnalyticDB是阿里云旗下唯一经过大规模验证的分析类数据库,支撑多年双十一购物节海量数据分析,并在阿里集团多业务场景中获得广泛使用。

    ]]>
    阿里云CDN产品经理陈章炜:边缘创新技术和落地实践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简介: CDN除了加速外,不断被赋予更多价值。在阿里云CDN推出的《极速奔跑吧 2021》首场直播中,阿里云架构师和产品经理不仅对近期阿里云发布的CDN产品最佳实践图进行了详细解读,还对CDN产品和客户的场景如何更高效地匹配、形成最优方案进行了分享,希望基于阿里巴巴及成功客户经验的分享,为客户2021年的企业数字化升级之路加码提速。本文整理自《边缘创新技术和落地实践》议题,介绍了边缘程序ER、QUIC这2个创新技术在前端渲染、小程序、短视频以及动态加速场景中的应用落地实践。

    CDN除了加速外,不断被赋予更多价值。在阿里云CDN推出的《极速奔跑吧 2021》首场直播中,阿里云架构师和产品经理不仅对近期阿里云发布的CDN产品最佳实践图进行了详细解读,还对CDN产品和客户的场景如何更高效地匹配、形成最优方案进行了分享,希望基于阿里巴巴及成功客户经验的分享,为客户2021年的企业数字化升级之路加码提速。

    本文整理自《边缘创新技术和落地实践》议题,介绍了边缘程序ER、QUIC这2个创新技术在前端渲染、小程序、短视频以及动态加速场景中的应用落地实践。

    分享嘉宾:阿里云产品经理陈章炜,负责阿里云CDN边缘Serverless轻量计算产品、QUIC协议、CDN配置可编程等创新产品的孵化。

    一、技术背景

    1、边缘程序ER

    边缘程序ER是在1月6日的阿里云CDN年度产品升级发布会中着重推出和介绍的创新产品,它的原理是在CDN边缘节点上运行计算服务,用户将javascript代码上传、部署至ER,即可在全球的CDN边缘节点上运行,相当于用户在全球拥有了大量微型服务器可以就近地处理客户端的计算请求。过去传统CDN的缓存分发能力,是将静态文件就近发送给客户端,而现在阿里云CDN正在尝试让用户的后端计算服务下沉到CDN边缘节点,让计算能更靠近客户端,拿到更低延迟。同时由于CDN本身是一个巨大的弹性网络,用户不用像购买服务器一样去关心算力资源和扩缩容,CDN边缘节点网络可以很从容地弹性伸缩帮助用户应对每一次突发的业务。

    2、QUIC协议 / HTTP3.0

    阿里云CDN接入层支持3~7层、标准、私有等多种协议的接入,可以满足大部分场景的加速,QUIC就是其中一个协议。

    QUIC是2013年由Google 发起的,虽然已经发起很多年了,但是真正的大规模商用,阿里云CDN是走得比较靠前的。QUIC基于UDP协议,在UDP的基础上实现了一套TCP+TLS+HTTP/2,所有用TCP能传输的数据都可以用QUIC传输,并且QUIC如他的名字一样,传输速度更快,仅仅只是替换客户端请求的协议,就能够提升大约10%的访问速度,在弱网环境下甚至能够提升20%,这种改造带来的收益是非常可观的,所以现在很多客户已经在使用阿里云CDN的QUIC协议进行加速了。

    二、应用场景

    1、边缘程序ER在电商前端渲染场景下的实践

    电商前端渲染这个场景有什么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电商的页面数以亿计,而且请求的量级非常地大。这些页面的内容大部分都是静态的,不会频繁变化的。因此电商页面是天然必须运行在CDN上的,依托CDN缓存分发的能力来降低源站服务器的压力。第二个特点是页面元素非常多,包括大量的图片文字元素,将这些元素渲染成最终在手机上显示的页面。

    常规情况下,有2种渲染技术,如上图右侧中所示,一种是csr客户端渲染,由客户端去发起,把整个异步的请求去拿到动静态的数据,最后回到客户端生成动静态数据,然后把这些动静态的数据渲染成最终的1个HTML的结果,这种渲染技术的缺点是客户端压力大、请求多延迟不可控。另一种是ssr服务端渲染,当客户端发起一次请求,由服务器端去做这些动静态资源的拉取和渲染,最终给客户端返回1个HTML的文件,由客户端去做加载。这种渲染技术下,首先客户需要有专门服务器集群去做SSR,成本比较高,另外服务器需要接受来自客户端的渲染请求,压力也比较大,而且客户端发起请求之后需要等待时间,也就是白屏时间,将会影响客户端的用户体验。而电商恰恰对页面加载的延迟是很敏感的,用户同样停留的时间,加载速度快意味着用户能看到更多的商品,更有可能成单,相反如果加载很慢,还可能造成买家用户的流失。

    当阿里云CDN支持在边缘节点运行计算服务后,就出现了新的渲染架构ESR ,在边缘节点做前端页面渲染。这样既不用吃客户端性能,也不用到很远的中心服务器去做集中的渲染,看下图示意图:

    页面渲染的代码部署到ER,客户端请求到达ER后,ER会生成DOM结构并开始拉取源数据进行渲染,而其中大部分的源数据都是静态文件,例如图片文件,这些静态文件就缓存在CDN上,可以直接从CDN缓存读取,不用发起网络请求。只有少部分例如页面上的粉丝数量、商品价格等少量数据需要实时的发起请求回源获取。边缘渲染完成后直接给客户端返回一个最终的HTML文件,客户端只要做加载即可。另外,边缘完成渲染后的HTML文件也可以直接缓存到CDN上,让一段时间内的请求可以准时地复用这个页面结果,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渲染,进一步降低客户端的白屏时间。

    2020年双十一,手机淘宝首次在阿里云CDN的边缘程序(ER)中进行主播详情页面的渲染计算,客户端的图文页面请求直接在边缘节点完成渲染,无需回源,页面整体加载时间降低60%。同时ER引擎渲染后的页面结果可以直接缓存在CDN中, 减少了每次回源的重复计算, 整体复用率达到40%~60%。在降低客户端延迟,为用户带去更顺畅的购物体验的同时,在边缘直接完成渲染计算还节约了中心源站的算力。

    2、边缘程序ER在小程序场景下的实践

    小程序是近年很热门的一种轻应用形态,相比原生开发的方式,小程序有很多优点,比如跨平台、免下载、随开随用、体积小等特点,对于一般的小型服务完全够用了。目前在淘宝店铺、支付宝应用里都可以看到小程序的身影。小程序是高度模块化/插件化,1个小程序由多个json文件模块组成(模板信息、版本信息、灰度配置信息、客户端信息、验签信息、安全策略等),大部分的模块更新频率低,呈静态化的特点,少部分模块或个性化插件的实时性高需要动态回源获取。

    基于小程序的这些特点,边缘程序ER能帮助他做哪些优化?

    如上图所示,以店铺小程序为例,左侧是常规的小程序服务架构, 客户端请求由中心服务器做小程序组装,将各个模块组装成1个店铺框架后返回给客户端。

    但是如刚才提到的,这些模块其实也能细分成静态化的更新频率低的通用模板,以及实时性高的个性化模块等。如果能在边缘根据客户端请求携带的用户信息做模块的精准区分,静态化的文件直接从CDN缓存读取,少部分的个性化模块、安全策略等高实时性模块等再异步回源拉取,可以减少大量网络请求。CDN缓存加上少量网络请求后组装成店铺模板返回给客户端,同时对组装完成的店铺模板文件也可以缓存在CDN缓存节点,供一段时间内的同类请求复用,减少重复的组装,提高客户端加载小程序的加载速度。

    小结一下:直接在CDN边缘节点做计算的优势有很多。比如电商页面、小程序这种,访问量非常大,所以业务本身其实就会用CDN。而在经过CDN的时候增加一些判断的逻辑和内容,生成的逻辑其实对原本的业务的侵入性是很小的,业务改造成本也很小。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去减少回源的数据请求,避免网络请求可能带来的网延迟的风险。同时,由于边缘程序ER是直接跑在CDN边缘节点上的,所以他就天然的具备所有CDN的优点。比如就近调度,客户端的请求会就近的调度到离它最近、最优的节点进行计算处理。而且当一个区域的请求有突发时,这些请求还会被自动调度到相对比较远,但是有计算资源的节点进行处理。这种自动弹性调度的机制,可以让客户无需担心业务的突发,也不用冗余储备资源来应对,整个资源的分配和扩容都由智能的CDN调度系统完成。

    3、QUIC在短视频场景的应用

    短视频这几年发展非常迅速,已经基本成为了互联网流量增长的主要增长点。它具有两个特点,第一短视频是纯静态的文件,文件大、流量大,所以,短视频业务也是天然适合用CDN做分发。第二个特点是短视频大多是移动端的客户端、各类App应用,移动端的网络环境更加复杂,弱网环境很多,这些场景下的卡顿率、失败率、首屏时间都会突增,而短视频应用的用户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卡顿和长时间的等待加载会打断用户的沉浸体验,所以短视频应用追求的视频播放性能指标比一般的加速业务要更多更细化。

    在这种追求极致的场景下,如果换一个协议就能使传输速度有百分十几二十的提升,短视频类客户是非常愿意尝试的。目前阿里云CDN支持在客户端到L1的这段链路中开启QUIC协议传输,QUIC带来了非常多的新特性,例如0-RTT的建连,直接节省了TCP的3次握手和TLS握手这几个来回的RTT,视频首屏可以秒开。第二,QUIC支持连接迁移,手机在切换请求不会断连,视频的加载和播放不会被打断,让用户的观看不会被打断。第三,QUIC把拥塞算法从内核移到了应用层,这使得阿里云CDN可以按月甚至按周根据客户的业务特点去升级拥塞算法,帮助客户拿到更好的收益。第四,TCP有队头阻塞的问题,1个连接里的多个stream里只要有1个stream丢包,就必须等待这个stream包重传,后续的包即使已经被接收端接收了也无法被读取,而QUIC没有这个问题,在弱网环境可以减少了大量的重传,减少卡顿和失败。

    从阿里云CDN服务短视频场景的实践数据来看,接入QUIC后,卡顿、首屏、下载速度都有明显提升。

    4、QUIC在动态加速场景的应用

    动态加速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了,比如短视频是纯静态文件,可以直接缓存到CDN节点上,而应用里很多数据都是实时获取的,例如账号密码、版本更新、数据库中的读写操作的API访问等,这些数据都是实时变化的动态请求,无法缓存在CDN上,这时就需要请求源站获取。

    在访问源站的网络链路里,动态加速就是做智能选路,它会实时探测网络的质量,并最终规划出最优、延迟最低的回源路线。

    一般使用动态加速的业务都是对延迟敏感度极高,追求高性能。在回源这段链路里有智能选路了,那接入层到客户端这段链路能否再优化呢?

    答案是可以。平台可以使用一些私有协议进一步提高传输效率,而QUIC是一个标准化的协议,可以让很多研发能力不是很强的平台也能够借助很多标准和开源的方案接入,让客户端到边缘节点这段链路用QUIC高速传输。另外一般会建议客户在端上做TCP和UDP的竞速逻辑,端上探测2种协议的传输速度,在弱网的时候用QUIC协议保证高可用性,网络好的时候用TCP,最终拿到一个平衡的最低延迟的收益。从阿里云CDN动态加速场景的实践数据看,动态加速再接入QUIC后,动态请求总耗时降低29%,静态请求总耗时降低34%。

    三、未来展望

    阿里云CDN边缘程序ER目前支持代码包2MB以下的JavaScript代码部署,正在努力支持更多的语言和环境,例如使用Wasm技术让C、 C++、 Rust、Go的程序也能够部署到ER上,降低后端各种语言下沉到边缘的难度。在应用场景上,边缘程序ER目前在前端场景得到了较好的落地和实践,但我们认为边缘轻量计算平台的用武之地还有很多,例如站点托管、API网关、IoT数据清洗聚合、Abtest等,这块也是期待更多的客户接入后和我们一起探索。

    关于QUIC协议,目前阿里云CDN线上的QUIC已经有了Tbps级别的大流量验证,并且为客户带来了明显的延迟收益。另外,阿里云CDN也在关注兼容IETF标准的QUIC,IETF目前已经是第34个草案了,预计将在未来的几个月内定稿。此外,像多路径QUIC也是重点研究方向,实际应用的场景例如移动端App,手机App有wifi、移动网络双通道,有了多路径QUIC后,当单边信号强度很弱时,就可以通过另一边通道进行补偿,最终实现平衡稳定的网络传输。在应用场景上,阿里云CDN的QUIC正在逐步扩展到直播,直播对卡顿、弱网可用性的要求甚至比短视频更高,对直播推流拉流的QUIC协议支持和调优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投入方向。

    作者:樰篱


    ]]>
    2021年第五、六、七批CDN牌照出炉:新增81家企业获牌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近日,工信部下发了2021年第五、六、七批CDN牌照的企业名单,共有81家企业获牌。

    第五批新增32家企业获牌,其中首次申请业务经营许可公司批准名单有20家,申请增加业务经营许可的已持证公司批准的有12家。

    第六批新增29家企业获牌,其中,首次申请业务经营许可公司批准名单有24家,申请增加业务经营许可的已持证公司批准的有5家。

    第七批新增20家企业获牌,其中,首次申请业务经营许可公司批准名单有13家,申请增加业务经营许可的已持证公司批准的有7家。

    第五批企业名单:

    第六批企业名单:

    第七批企业名单: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获得CDN牌照的企业已达1682家。


    ]]>
    大数据开发:Docker底层原理入门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一.什么是docker

    Docker 是一个开源的应用容器引擎,基于 Go 语言 并遵从Apache2.0协议开源。

    Docker 可以让开发者打包他们的应用以及依赖包到一个轻量级、可移植的容器中,然后发布到任何流行的 Linux 机器上。

    二.docker能解决什么问题

    1.高效有序利用资源

    机器资源有限;

    单台机器得部署多个应用;

    应用之间互相隔离;

    应用之间不能发生资源抢占,每个应用只能使用事先注册申请的资源。

    2.一次编译,到处运行

    类似于java代码,应用及依赖的环境构建一次,可以到处运行。

    三.docker底层原理介绍

    1.Linux的namespace和cgroup简单理解

    namespace:类似于JAVA的命名空间

    controll groups : controll (system resource) (for) (process)groups

    2.Linux中的namespace

    在Linux系统中,可以同时存在多用户多进程,那么对他们的运行协调管理,通过进程调度和进度管理可以解决,但是,整体资源是有限的,怎么把有限的资源(进程号、网络资源等等)合理分配给各个用户所在的进程?

    Linux Namespaces机制提供一种资源隔离方案。PID,IPC,Network等系统资源不再是全局性的,而是属于某个特定的Namespace。每个namespace下的资源对于其他namespace下的资源都是透明,不可见的。因此在操作系统层面上看,就会出现多个相同pid的进程。系统中可以同时存在两个进程号为0,1,2的进程,由于属于不同的namespace,所以它们之间并不冲突。而在用户层面上只能看到属于用户自己namespace下的资源,例如使用ps命令只能列出自己namespace下的进程。这样每个namespace看上去就像一个单独的Linux系统。

    命名空间建立系统的不同视图, 对于每一个命名空间,从用户看起来,应该像一台单独的Linux计算机一样,有自己的init进程(PID为0),其他进程的PID依次递增,A和B空间都有PID为0的init进程,子容器的进程映射到父容器的进程上,父容器可以知道每一个子容器的运行状态,而子容器与子容器之间是隔离的。

    3.linux cgroup介绍

    (1)有了namespace为什么还要cgroup:

    Docker 容器使用 linux namespace 来隔离其运行环境,使得容器中的进程看起来就像一个独立环境中运行一样。但是,光有运行环境隔离还不够,因为这些进程还是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系统资源,比如网络、磁盘、CPU以及内存 等。关于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它占用了太多的资源而影响到其它进程;另一方面,在系统资源耗尽的时候,linux 内核会触发 OOM,这会让一些被杀掉的进程成了无辜的替死鬼。因此,为了让容器中的进程更加可控,Docker 使用 Linux cgroups 来限制容器中的进程允许使用的系统资源。

    (2)原理

    Linux Cgroup 可为系统中所运行任务(进程)的用户定义组群分配资源 — 比如 CPU 时间、系统内存、网络带宽或者这些资源的组合。可以监控管理员配置的 cgroup,拒绝 cgroup 访问某些资源,甚至在运行的系统中动态配置 cgroup。所以,可以将 controll groups 理解为 controller (system resource) (for) (process)groups,也就是是说它以一组进程为目标进行系统资源分配和控制。它主要提供了如下功能:

    Resource limitation: 限制资源使用,比如内存使用上限以及文件系统的缓存限制。

    Prioritization: 优先级控制,比如:CPU利用和磁盘IO吞吐。

    Accounting: 一些审计或一些统计,主要目的是为了计费。

    Controll: 挂起进程,恢复执行进程。使用 cgroup,系统管理员可更具体地控制对系统资源的分配、优先顺序、拒绝、管理和监控。可更好地根据任务和用户分配硬件资源,提高总体效率。

    在实践中,系统管理员一般会利用CGroup做下面这些事:

    隔离一个进程集合(比如:nginx的所有进程),并限制他们所消费的资源,比如绑定CPU的核。

    为这组进程分配其足够使用的内存

    为这组进程分配相应的网络带宽和磁盘存储限制

    限制访问某些设备(通过设置设备的白名单)

    四.docker虚拟化和普通虚拟化的区别

    1. 区别——解耦方式不同

    普通虚拟化——完全性解耦

    docker虚拟化——半解耦

    2. 什么是耦合?什么是解耦?

    耦合就是发生矛盾,冲突

    解耦就是解决矛盾,冲突

    举个例子:比如你在淘宝买了一个栗子,赶巧你在公司上班,快递小哥儿给你打电话让你下来取,你呢<><>,正好也走不开,于是你说:“你放到楼下的小花超市吧”,小哥儿答应了,你们两个谁都没有耽误谁,很好的处理了这件事,这就是解耦。

    传统虚拟机以VMware或kvm为例,我们需要给虚拟机分配CPU,内存,硬盘等资源,宿主机必须支持CPU虚拟化才可以,而且极其占用宿主机性能等等缺陷,而docker不会, docker容器内的应用程序是直接运行于宿主的内核,容器没有自己的内核,更加不会对硬件进行虚拟。这就是我们所见的centos4G的镜像到docker里面就200MB的原因,因此docker容器比传统的虚拟机更为轻便。

    3. 主要对比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这图里面可以看出来,KVM虚拟化基于Hypervisor实现的宿主机虚拟化,流程如下:

    docker与虚拟机对比如下

    4. 虚拟机结构介绍

    image

    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它可以是你的个人电脑,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或者是云主机。

    主操作系统(Host Operating System)。你的个人电脑之上,运行的可能是MacOS,Windows或者某个Linux发行版。

    虚拟机管理系统(Hypervisor)。利用Hypervisor,可以在主操作系统之上运行多个不同的从操作系统。类型1的Hypervisor有支持MacOS的HyperKit,支持Windows的Hyper-V以及支持Linux的KVM。类型2的Hypervisor有VirtualBox和VMWare。

    从操作系统(Guest Operating System)。假设你需要运行3个相互隔离的应用,则需要使用Hypervisor启动3个从操作系统,也就是3个虚拟机。这些虚拟机都非常大,也许有700MB,这就意味着它们将占用2.1GB的磁盘空间。更糟糕的是,它们还会消耗很多CPU和内存。

    各种依赖。每一个从操作系统都需要安装许多依赖。如果你的的应用需要连接PostgreSQL的话,则需要安装libpq-dev;如果你使用Ruby的话,应该需要安装gems;如果使用其他编程语言,比如Python或者Node.js,都会需要安装对应的依赖库。

    应用。安装依赖之后,就可以在各个从操作系统分别运行应用了,这样各个应用就是相互隔离的。

    5. docker结构介绍

    image

    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

    主操作系统(Host Operating System)。所有主流的Linux发行版都可以运行Docker。对于MacOS和Windows,也有一些办法”运行”Docker。

    Docker守护进程(Docker Daemon)。Docker守护进程取代了Hypervisor,它是运行在操作系统之上的后台进程,负责管理Docker容器。

    各种依赖。对于Docker,应用的所有依赖都打包在Docker镜像中,Docker容器是基于Docker镜像创建的。

    应用。应用的源代码与它的依赖都打包在Docker镜像中,不同的应用需要不同的Docker镜像。不同的应用运行在不同的Docker容器中,它们是相互隔离的。

    Docker守护进程可以直接与主操作系统进行通信,为各个Docker容器分配资源;它还可以将容器与主操作系统隔离,并将各个容器互相隔离。虚拟机启动需要数分钟,而Docker容器可以在数毫秒内启动。由于没有臃肿的从操作系统,Docker可以节省大量的磁盘空间以及其他系统资源;虚拟机更擅长于资源的完全隔离。


    ]]>
    迪卡侬中国宣布与阿里云达成合作协议,加速体育生态圈数字化转型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全球知名体育用品集团迪卡侬(DECATHLON)宣布,与阿里巴巴集团旗下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公司阿里云(Alibaba Cloud)签署大中华区合作协议,依托双方产业生态系统强强联手,以领先的云和数据解决方案,加码体育新零售构建,加速迪卡侬在华数字化转型和新零售创新发展。

    迪卡侬正式宣布与阿里云达成合作协议 标志着迪卡侬正式进入全云时代

    迪卡侬来自法国,是全球最大的综合体育用品集团。自2003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迪卡侬专注深耕大众运动市场,逐步设立4大物流中心,13个全球工业采购中心,涵盖60种运动的品牌中心和产品设计中心。通过线上线下全渠道,迪卡侬为全国近400个城市上亿人次的运动大众提供专业产品零售和体验式服务。中国已成为迪卡侬全球首个实现完整全产业链布局的海外市场,迪卡侬也希望将中国作为集团数字化转型的创新中心,在全球高水平开放合作中承担重要角色,迪卡侬将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和领导力的合作项目优先落地中国。

    阿里云是全球领先的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科技公司,为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开发者和政府机构提供服务,拥有丰富的数字化转型经验。据国际权威机构Gartner的数据,阿里云亚太市场排名第一,全球市场排名第三。

    此次合作,是迪卡侬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继电商平台后,在智能化方面的全新尝试,是双方拓展多元化合作的重要一步,标志着双方战略合作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21年起,双方将在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企业服务方面持续部署合作,加速迪卡侬在华体育生态圈布局和智能商业数字化转型。

    迪卡侬首席技术官陈颖弘表示:“选择阿里云作为新的技术合作伙伴,对迪卡侬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这是集团首次与国产云开放合作,也是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云服务属地化,它将支持迪卡侬全产业链智能开发的高速更新迭代,实现在地化蜕变。双方将首先聚焦物流和电商生态系统,高度整合资源,迪卡侬全球化的全产业链经验与阿里云基于中国本土的经济、技术洞察相结合,以技术赋能新零售体验,在新消费时代为大众用户带来领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阿里云智能国际业务总裁袁千说:“通过此次合作,我们希望凭借阿里云的领先技术、实践经验和生态力量,更好地帮助迪卡侬在中国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中国在消费领域处于全球数字化的最前沿,在国内拥有最佳实践的阿里云,与迪卡侬全球最丰富的体育生态相结合,既会提升广大消费者的体验,也将为行业探索数字化转型的新可能。”

    关于迪卡侬

    迪卡侬是法国国民体育品牌,全球最大的综合体育用品集团,1976年由Michel Leclercq先生在里尔创立。迪卡侬专注大众运动市场,致力于汇聚所有运动于同一屋檐下,让运动触手可及,使最广泛的大众共享运动欢益,在全球5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设计、研发、生产、物流、品牌和零售等全产业链业务。迪卡侬于2003年正式进入中国,开设亚洲首家实体概念店。截至2020年,迪卡侬在中国实现集团全产业链完整布局,通过线上线下全渠道为全国近400个城市上亿人次的运动大众提供专业产品和体验式服务。

    关于阿里云

    阿里云创立于2009年,是全球领先的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科技公司,为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开发者和政府机构提供服务。阿里云致力于以在线公共服务的方式,提供安全、可靠的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让计算和人工智能成为普惠科技。2017年1月阿里云成为奥运会全球指定云服务商。阿里云在全球21个地域开放了63个可用区,通过底层统一的飞天操作系统,为全球数十亿用户提供可靠的计算支持。


    ]]>
    自主研发!阿里云布局工业互联网等场景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阿里云与奇安信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重点行业的云安全领域进行自主研发,同时将在工业物联网、应急与攻防演练等场景,展开技术、产品、市场、资本等领域全面深入合作。

    根据协议,阿里云与奇安信将共同打造适配主流云计算平台的云+安全解决方案。同时,奇安信与阿里云整合双方在产业资源、技术生态、人才培养、安全运营等方面的优势,共同拓展新的业务合作。

    阿里云创立于2009年,是全球领先的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科技公司。阿里云为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公共机构和开发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产品和服务。经过十一年的发展,阿里云已成为全球前三的云服务提供商。

    阿里云同时是全国首家云等保试点示范平台和首家通过国家等保四级备案测评的云服务商,为中国超过一半的上市公司,为80%中国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服务。

    奇安信作为网络安全行业龙头企业,产品和服务覆盖大多数的政府部门、中央企业和大型银行等行业和领域,具有丰富的网络安全实战经验。

    面对国内云安全等新兴安全需求的爆发,奇安信积极布局网络安全新赛道。其中,奇安信基于内生安全框架,打造出了一站式安全能力交付平台——云安全管理平台,涵盖数据安全、主机安全、网络安全和应用安全的全栈安全能力。成为奇安信“云+网+端”一体化安全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IDC报告显示,奇安信云安全管理平台凭借18.1%的市场份额,位列国内安全资源池第一名。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郑三波


    ]]>
    阿里云与奇安信达成战略合作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日前,阿里云与奇安信(688561.SH)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重点行业的云安全领域进行自主研发,同时将在工业物联网、应急与攻防演练等场景,展开技术、产品、市场、资本等领域全面深入合作。

    根据协议,阿里云与奇安信将共同打造适配主流云计算平台的云+安全解决方案。同时,奇安信与阿里云整合双方在产业资源、技术生态、人才培养、安全运营等方面的优势,共同拓展新的业务合作。

    阿里云创立于2009年,是全球领先的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科技公司。阿里云为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公共机构和开发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产品和服务。经过十一年的发展,阿里云已成为全球前三的云服务提供商。

    阿里云同时是全国首家云等保试点示范平台和首家通过国家等保四级备案测评的云服务商,为中国超过一半的上市公司,为80%中国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服务。

    奇安信作为网络安全行业龙头企业,产品和服务覆盖大多数的政府部门、中央企业和大型银行等行业和领域,具有丰富的网络安全实战经验。

    面对国内云安全等新兴安全需求的爆发,奇安信积极布局网络安全新赛道。其中,奇安信基于内生安全框架,打造出了一站式安全能力交付平台——云安全管理平台,涵盖数据安全、主机安全、网络安全和应用安全的全栈安全能力。成为奇安信“云+网+端”一体化安全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IDC报告显示,奇安信云安全管理平台凭借18.1%的市场份额,位列国内安全资源池第一名。



    ]]>
    韩国两巨头占据全球DRAM芯片市场逾七成份额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市场调研机构TrendForce周五发布的数据显示,韩国半导体行业两大巨头——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在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DRAM芯片市场上的份额合计达到72%,分列冠亚军。数据显示,四季度全球DRAM销售额同比增长1.1%,达176.5亿美元。

    其中,三星电子市占率为42.1%,销售额环比增长3.1%至74.4亿美元。SK海力士市场份额为29.5%,销售额环比增长5.6%至52亿美元。其后是美国美光科技(23%)和台湾南亚科技(2.2%),其余企业的市场份额均不足1%。

    TrendForce预测,全球主要DRAM采购商将在库存调整结束后重启采购,而受美光工厂停电等因素影响,DRAM价格已开始上升。但考虑到季节性淡季等因素,今年一季度的销售额可能只有小幅增长。



    ]]>
    华为云数据安全中心服务正式商用!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磅礴发展。数据已经成为和水、电之类同等重要的战略物资,是企业的核心资产和赖以生存的命脉。随着国家大数据战略的不断推动和深化,做好数据安全治理成为了极大挑战。数据从哪来、到哪去、怎么管成为企业关注的核心问题。

    为解决企业在数据安全防护中遇到的痛难点,华为云重磅推出数据安全中心服务(Data Security Center,简称DSC),提供企业数据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护。目前,数据安全中心服务已正式商用。

    可视可控可追溯的数据安全保护方案

    华为云数据安全中心服务从数据的全生命周期出发,围绕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使用、交换和销毁各个阶段,搭载数据安全黑科技,构建全栈式数据保护体系,为企业提供可视、可控、可追溯的数据安全解决方案。

    数据透明可视:DSC提供数据安全生命周期全景图,使用户能统一透明可视化管理数据资产,端到端了解数据产生到销毁的全流程。

    数据采集:DSC通过构建自动化数据识别引擎,在数据生成的时候就能呈现整体风险,支持200种数据格式,支持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真正做到场景全覆盖。

    数据传输:DSC联动VPN、云连接、证书等服务,持续监测传输通道状态,预防传输过程中窃听、嗅探和中间人攻击等网络攻击。

    数据存储:DSC可以监控OBS桶内文件的加密状态,OBS的文件支持默认透明加密,云上密文存储,保证云上数据安全。

    数据使用:DSC通过构建深度学习行为识别能力,搭建用户行为基线,锁定基线外的异常行为并及时告警,把数据泄露事件阻击在源头。

    数据交换:DSC提供数据脱敏和水印的能力,保证数据在交换过程中能够对敏感信息进行脱敏处理,也能够对交换数据流、文件、图片等打上水印信息,确保数据泄露溯源。

    数据销毁:华为云在客户内容数据的销毁阶段,会对指定的数据及其所有副本进行全面的清除,确保相关的数据和信息不可还原。DSC会对这一阶段状态进行可视化展示。

    两大黑科技加持

    支持数据库盲水印

    DSC支持明水印和暗水印,最大程度上保护用户的数据资产。明水印视觉上可以看见,具有威慑性。暗水印视觉上看不见,具备强鲁棒性,即在传输或使用过程中不易被磨灭掉。用户可以先在文档或数据库嵌入自定义水印信息(如ip、请求时间、账户id等),当数据泄露时通过DSC进行水印信息提取,完成数据资产的版权保护和泄露溯源。DSC也提供水印API,方便用户灵活集成。

    提供分钟级的敏感数据识别能力

    DSC参考国标、GDPR等法律标准,内置GDPR、PCI DSS、HIPAA以及各行业专用的合规模板,用户一键选中,DSC自动识别敏感数据及个人隐私数据,锁定风险数据并进行风险评估,数据识别缩短至分钟级;DSC还支持用户自定义识别规则,灵活适配各类业务场景。识别结束,DSC将提供血缘图,帮助用户梳理敏文件框架,清晰定位;此外,DSC提供数十种合规报表下载,做到数据透明可视。

    华为云数据安全中心服务正式商用!


    守护数据安全,是客户的核心诉求,也是华为云义不容辞的责任。华为云数据安全中心服务作为新一代的云原生数据安全平台,全方位保障用户数据透明可视,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目前已全面开放商用,欢迎前往华为云官网体验!


    ]]>
    低代码应用开发PaaS平台“ClickPaaS”获超亿元B轮融资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企查查App显示,近日,低代码应用开发PaaS平台“ClickPaaS”完成超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BAI资本和SIG海纳亚洲领投,明势资本和五源资本跟投。据悉,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ClickPaaS在金融、工程、物流、政务等行业的渗透、渠道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以及产品的研发投入。

    ClickPaaS是一家aPaaS平台研发商,专注于为政府企业、咨询公司、创业公司和专业合作伙伴等提供技术平台。企查查信息提示,“ClickPaaS”所属公司为苏州渠成易销网络科技有限


    ]]>
    什么是SaaS、PaaS、IaaS?ERP、CRM、SRM这些你又知道吗?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我们平时在网上搜索进销存系统时,会看到许多软件行业或是商贸领域里使用的专业名词,一些是较常见的,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你是否了解SaaS软件呢?云ERP与单机ERP又有哪些区别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梳理了几组常见的容易搞混的行业名词,快来学习一下吧。

    (1)B2B、B2C、C2C、O2O

    B2B即Business to Business,就是企业对企业,我们经常听说的阿里巴巴就是B2B平台,而我们的经销商其实都可以称为是B2B企业,因为他们的客户都是下游商超门店,是企业对企业的经营。

    B2C即Business to Customer,就是企业对个人,我们平时使用的天猫、京东、亚马逊等等都属于B2C平台,因为是企业面向消费者个人。

    C2C即Customer to Customer,是个人对个人,像我们平时用的ebay、淘宝、易趣等平台,淘宝属于C2C,是因为在淘宝上大部分是个人在售卖商品,并不是企业。

    O2O即Online To Offline,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线上对线下,或线下对线上,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平台。

    O2O的核心是把线上的消费者带到现实的商店中去,也就是让用户在线支付购买线下的商品和服务后,到线下去享受服务,比如包括餐饮、电影、美容、SPA、旅游等等。

    (2)SKU、单品

    SKU是在商贸行业指库存进出计量的单位,是stockkeepingunit的简写,可以是以件,盒,托盘等为单位,现在已经被我们引申为产品统一编号的简称,每种产品均对应有唯一的SKU号。

    我们经常说企业库存有多少SKU数,其实就是指商品品类有多少个,常规来说SKU数多的经销商会满足更多客户需求,下游市场的范围也会更加广泛。

    而单品是对一种商品而言,当其品牌、型号、配置、等级、花色、包装容量、单位、生产日期、保质期、用途、价格、产地等属性与其他商品存在不同时,可称为一个单品。

    (3)CRM、SRM、3PL、PCS

    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即客户关系管理。经销商需要做好客户关系管理,加强与下游的链接,提升客户体验的同时,才能最大程度挖掘客户价值。

    SRM(SupplierRelationshipManagement),即供应商关系管理。SRM的最基本内容包括供应商分类选择、战略关系发展、供应商谈判和供应商绩效评价四个方面,企业使用SRM软件就是为了做好多供应商的管理。

    3PL(Third Party Logistics),即第三方物流,多数经销商拥有自己的物流团队,但也有少部分企业将运输配送任务交给的第三方物流,

    PCS一是指计量单位的简写,即pieces一块、件、片、篇、张、条、套,多见于外贸交易中,后为书写方便,延伸到其他行业,可代表个、包、袋等表示数量的产品。

    PCS也指过程控制系统(Process Control System),主要用于生产行业,是以保证生产过程的参量为被控制量使之接近给定值或保持在给定范围内的自动控制系统。

    (4)商品编码、商品条码

    商品编码是企业生产商品入库的数字身份证,正规厂家都会有一个全球通用、唯一的商品编码。

    商品条码是由一组按一定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对应字符数字组成的用于表示上点自动销售管理系统的信息标记或者对商品分类编码进行表示的标记。

    (5)实际库存、虚拟库存、库存预警、库存周转

    实际库存是指实际仓库中的实际库存量,而虚拟库存是指商城前台上展示的库存数量,日常操作中会遇到有一些客户下单后不会马上付款,商品不做时间出库操作,但是商城前台页面库存已减少,为了不影响商城页面展现的库存量,因此需要设置一个虚拟库存。

    库存预警功能,是仓库设置一个库存警戒线,当仓库实际库存到达仓库警戒线的时候就会提醒你补货,库存警戒线设置可参考该商品平时销量情况考虑。

    库存周转率是指在某一时间段内库存货物周转的次数,是反映库存周转快慢程度的指标,一般情况下,库存周转率越大代表销售情况越好,提高库存周转率对于加快企业资金周转、提升资金利用率具有正向作用。

    (6)ERP、WMS、TMS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于一身,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员工及决策层提供决策手段的管理平台。

    越来越多的经销商愿意使用ERP系统来管理企业,随着时间的发展,ERP系统也在发展,从以前的单机系统到如今的云ERP,更加智能化、移动化。

    我们以前也介绍过云端ERP比传统单机版软件更好的地方在哪儿,如果你的企业准备没有用或是还在使用单机版软件,是时候更换了。

    WMS(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即仓库管理系统,为企业搭建一个灵活的、精细化的库存信息管理平台,有效提升仓储效率。

    TMS(TransportationManagementSystem),即物流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订单管理、调度分配、路线规划、车辆管理、数据报表等模块,对车辆、驾驶员、线路等进行全面详细的统计考核,能大大提高运作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这三个系统分别管理企业经营的各个流程,如果企业分别单独购买,那么成本是非常高的,而企业管理云平台融合了ERP+WMS+TMS,一套系统就能完成进货—库存——销售—物流—财务等所有环节的数字化管理,大幅提升企业效率。

    (7)SaaS、PaaS、IaaS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即通过网络提供软件服务,SaaS平台供应商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客户可以根据工作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向厂商定购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按定购的服务多少和时间长短向厂商支付费用,并通过互联网获得Saas平台供应商提供的服务。

    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云计算时代相应的服务器平台或者开发环境作为服务进行提供。

    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把IT基础设施作为一种服务通过网络对外提供,并根据用户对资源的实际使用量或占用量进行计费的一种服务模式。

    IaaS、PaaS、SaaS的区别

    这三种都属于云服务,从Iaas到SaaS的过程,企业需要付出的成本越来越小,云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内部IT所需要做的事越来越少。

    国外常用卖披萨的例子来解释这三者的关系:你觉得自己做披萨很麻烦,于是你决定采用他人服务将部分工作外包出去,你有三个方案。

    方案一:IaaS,你使用他人提供的厨房、烤箱等基础设施,来烤你的披萨;方案二:PaaS,除了基础设施,他人还提供披萨饼,你只需要提供披萨的味道(加菜加肉),他人提供平台服务将你的设计实现;方案三:SaaS,他人直接做好披萨,你只需要包装一下将其卖出去。

    SaaS软件系统比传统软件好在哪儿?

    使用SaaS软件,企业无需自己花费大量成本搭建系统,也避免了一次性支付昂贵使用费用,SaaS模式是按周期性付费,风险小较稳定,系统所有运行、维护、迭代全部交给SaaS供应商,企业日常使用就行了。

    SaaS软件能够对商贸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优化,用智能化、数字化驱动对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调整企业运营策略,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企业成本,这是最核心的目的。

    所以,移动化、智能化、一体化的企业管理云平台SaaS ERP系统才是传统商贸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最佳选择,如果你想要做大做强,云进销存ERP系统将为你修建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


    ]]>
    基于Kubernetes打造“无限能力”的开放PaaS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简介: 本文整理自阿里云容器技术专家、OAM 规范主要制定者之一、KubeVela 作者和负责人孙健波(天元)在阿里云开发者社区“周二开源日”的直播分享,将剖析当前 Kubernetes 应用交付体系存在的问题详细介绍如何基于 OAM 和 KubeVela 体系赋能 PaaS,构建开放可扩展又易用的能力。

    如今,围绕 Kubernetes 构建应用交付平台已经逐渐成为共识。

    Kubernetes 生态本身的能力池固然是丰富的,但社区里并没有一个可扩展的、方便快捷的方式,能够帮助平台团队把这些能力快速“组装”成面向最终用户的功能(Feature)。因此,尽管大家都在基于 Kubernetes 构建上层应用平台,但这些平台本质上并不能与 Kubernetes 生态完全打通,而是变成一个个的垂直“烟囱”。

    有没有方法让平台团队能够在不造轮子、完全打通 Kubernetes 生态的前提下构建上层平台,从而同时保证平台的易用性和可扩展性呢?本文整理自阿里云容器技术专家、OAM 规范主要制定者之一、KubeVela 作者和负责人孙健波(天元)在阿里云开发者社区“周二开源日”的直播分享,将剖析当前 Kubernetes 应用交付体系存在的问题详细介绍如何基于 OAM 和 KubeVela 体系赋能 PaaS,构建开放可扩展又易用的能力。

    什么是 KubeVela

    1. KubeVela 的起源

    KubeVela是一个简单易用又高度可扩展的云原生应用管理引擎,是基于 Kubernetes 及阿里云与微软云共同发布的云原生应用开发模型 OAM 构建。

    KubeVela 基于 OAM 模型构建了一套具体的实现,通过 Golang 编写,可以端到端地为用户构建云原生应用的平台,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解决方案。

    KubeVela 项目自 2020 年 7 月份在社区里面发起,受到包括阿里、微软、Crossplane 等公司工程师在内的广大社区志愿者的欢迎,并一起投入到项目开发工作中。他们把在 OAM 实践里面的各种经验与教训,都总结沉淀到 KubeVela 项目中。

    KubeVela 在 2020 年 11 月中旬正式发布,并于发布的第 4 天登顶 Github Go 趋势榜榜首。这个项目的魅力在于,一方面项目本身比较容易理解,因为大家刚看到 OAM 发布时,并不知道这个模型能够做什么,但是 KubeVela 提供许多开箱即用的功能以及可以实际操作的 Demo,使得大家更容易理解 OAM 模型以及 KubeVela 应用管理的能力。另一方面是由于许多用户在应用管理方面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尤其是云原生应用管理。

    2. KubeVela 的用户

    KubeVela 的用户主要面向的是平台团队,它为平台团队提供了一套模型,使得平台团队的业务用户可以通过简单易用的方式管理其应用。

    在 KubeVela 出现之前,传统的 K8s 平台团队的主要职责可以理解为基于 Kubernetes 为用户构建应用管理平台。在实际操作中,有一些平台团队是直接向外暴露了裸 Kubernetes 的概念,但这种做法通常会带来一些问题,最突出的就是用户使用门槛高,不易理解。

    针对这类问题,KubeVela 提供了一层统一的方式。主要包含两类模板,一类是基于能力的模板,包含工作负载类型,例如将一些概念封装成 Web Service,一些概念封装成 Database。还包含运维特征,是基于这些工作负载的扩展,特征包括金丝雀发布、自动扩缩容、路由访问等能力。

    另外一类是部署环境模板。例如用户在发布应用前要先进行测试,测试完成后进行小流量的集群灰度发布,最后再慢慢灰度到生产集群,这些不同的集群对应的能力不一样。基于这两个方面的模板,我们将它注册到 CRD 注册中心里面,构成 KubeVela的完整能力池。

    对于平台团队的业务用户,即平台团队服务的一些应用开发者,这类开发者聚焦业务实现,对 Kubernetes 的细节并不关心。在这样的前提下,开发者可以首先基于我们提供的环境模板,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并初始化部署环境。然后再选择能力模板,根据应用的工作负载,填写运维特征等参数。

    最后由 KubeVela 进行组装渲染,变成 Kubernetes 的实际资源。

    可以看到,KubeVela 为这两类用户各自提供了一些能力,平台团队可以直接使用 Kubernetes 的概念组装出来一些能力的抽象,应用开发者们可以基于这些抽象构建出应用。

    KubeVela 的能力

    KubeVela主要有三个能力:

    快速构建抽象快速构建用户使用界面以“应用为中心”的方式统一定义和管理云资源下面对这三个能力的实现原理进行分析。

    1. 快速构建抽象

    1)抽象的类型

    在之前我们提到,用户在使用 K8s 时有一个很大的 Gap,这个 Gap 实际上是可以通过抽象来解决的。

    抽象是构建云原生应用平台的基础,抽象本质上分为这三种类型:转换抽象(一变一)、组合抽象(一变多)和拆分抽象(多变一),以及抽象后的状态回流。

    组合抽象以一个网络访问的服务为例,底下由 Deployment 与 Service 组合构建而成,用户希望拿到工作负载 WebService,这样一个组合的抽象可以给用户提供服务。

    拆分抽象当我们在灰度发布时,K8s 生态经常会出现一些像 ArgoRollout 的发布能力,这些发布能力可能有个问题,就是把所有的概念全都糅杂在一起,有时用户在一开始使用时不关心的发布策略(如 Rollout)也在其中。“拆分抽像”的能力可以使用户在使用时把这些概念拆开来使用,在单独使用 Workload 部分时,应用也能正常运行,而不是说一定要填完 ArgoRollout。同时未来灰度发布时,用户如果希望有金丝雀的发布策略,KubeVela 也能将 Workload 与 Rollout 组装成 ArgoRollout。

    转换抽象在K8s原来的概念中,有的部分用户并不关心,如 Deployment 里的 labelSelectors。KubeVela 可以做一层转换,就像 Knative Revision,去掉多余的参数,封装出干净的模型。

    通过以上三种方式,KubeVela 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简洁易用的应用管理界面。

    讲到这里,可能会有人拿 KubeVela 与 Helm 做比较了,那么它们的区别是什么?Helm 大家比较熟悉,它可以把不同的 YAML 文件写成模板,模板里面能抠出来一些 Values,然后填写一些 Values 的信息。但是这里 Helm 有一个问题,就是组装完后 Helm 整体会成为一个黑盒,用户无法获得 Helm 里整体的状态。

    举一个例子,Helm 安装完后,它把这些抽象的能力变成K8s原始的资源,但这些资源是否安装成功,Helm 很难获得感知。

    同时用户如果想做统一的能力,如要把 Rollout 抽出来的概念变成公共的功能给 WebService 与 Knative Revision 使用,这种情况在 Helm 中无法实现,包括后期做统一的监控、统一的发布管理、统一的日志管理、统一的扩缩容等,Helm 均无法实现。但是在 KubeVela 中,基于 OAM 模型提供的公共标准,就可以实现一些公共的能力。

    所以说,像状态回流和公共能力抽象是HELM无法做到的两点,但用KubeVela可以很容易做到。

    2)KubeVela 对于抽象的实现:DCL(Data Configuration Language)

    大家知道,Helm 的抽象能力是基于 Go 的 template,而 KubeVela 对于抽象的实现是则基于 DCL(DataConfiguration Language)。Kubernetes 的前身是 Borg,它在谷歌大规模使用时,有一个类似于脚本的配置语言 BorgConfig,然后它对外开源的版本可以理解成一个 CUE,即 DCL。

    CUE 的功能如下图所示:

    首先用户填抽象数据,接着通过 CUE 的模板注册在 KubeVela 的服务端,然后用户填的数据和模板直接合并,最后生成一个完整的 K8sYAML。这种过程看起来和 Helm 的 Go template 以及 Helm 的 Values 很像,但是 CUE 有很多强大的功能,比如:

    专注于操纵数据,而不是写代码完全兼容 JSON简单直观:Schema 和 Value 语法一致之前大家在 K8s 上做一些扩展时,通常情况下要写一个 CRD,现在有了 KubeVela 这个引擎,在多数场景下构建抽象就不需再编写代码了,只要注册 CUE 配置即可使用。

    以上方为例,首先定义 Workload, WorkloadDefinition 实际上就是一个模板,这个模板讲的是工作负载里一个 Deployment 模板,Deployment 下面是我们构建出来的参数 Parameter,它包含两个参数 Image 和 CMD;之后相当于把这个参数填到了 ③ 上面的工作负载中,它的类型叫 Worker,也就是 ① 里面的 Worker。

    同时还有一些抽离出来的参数,就是底下的 Deployment 里面,比如 Sidecar,把它抽出来单独使用变成一个 Trait,Trait 里面可以写一些内容如 NAME 或 Image。如果不加 Trait,单独使用 Worker 也是完全可以的。同时这个 Trait 也可以给到其他基于 Development 或带有 “spec:template:spec:containers” 这种数组模式的工作负载使用。

    在 KubeVela 中,用户只要简单填写参数就会拿到这两个模板,然后在 KubeVela 中做 Merge,即 Patch 的合并,最后生成 Development。

    2. 快速构建用户使用界面

    1)Appfile

    除了构建抽象,如何让用户使用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在这里 KubeVela 给大家提供一个用户层的视角,对于不关心 K8s 细细的业务应用研发者, KubeVela 提供了 AppFile 的概念。

    如上图所示,Appfile 里会包含镜像的构建、镜像如何启动、端口是怎样的、资源有多少等信息。同时包含了一些 Trait 的参数,例如用户希望能够对外的访问提供一个域名、自动扩缩容的参数等,大家可以看到它是围绕应用展开的,没有一些多余的概念。同时它是一个文件,当用户在代码仓库里做统一变更时,体验效果非常好;同时它和应用环境没有关系,可以自动适配任意 K8s 集群与部署环境,并且具有很好的扩展能力。

    总结 Appfile 概念如下:

    一个完整的应用描述文件(以应用为中心);放置于应用代码库中(Gitops 友好);$ vela up(一键部署);无需学习 K8s 细节(完整的用户侧抽象);自动适配任意 K8s 集群与部署环境(环境无关)。2)示例:上线新功能 Metrics

    具体流程如下所示。

    平台研发团队:开发了一个新 Operator 叫做 Metrics(监控)。编写一个 K8s 能力描述文件 metrics.yaml(如下方所示)。

    平台管理员:执行 $ kubectl apply -f metrics.yaml。用户:立刻就可以在 Appfile 中定义一个新的字段 Metrics(如下方所示);无需系统更新或重启。

    对于业务用户来说,不需要做任何系统的更新或重启,就可以看到这个 metrics 的能力,同时在 Appfile 里拿到扩展能力的填写规范,轻松地用起来。

    3)业务用户使用 KubeVela 的工作流程

    大致分为四个步骤:

    首先执行 vela init 命令,回答问题生成基础 Appfile。

    通过 vela traits 查看平台能力,vela show metrics 查看能力细节。

    根据能力的参数编辑 Appfile。

    最后,通过 vela up 命令启动应用。

    4)Dashboard/Restful API 支持类似机制

    如上图所示,通过注册 Definition 文件,Vela 会提供一个 jsonschema 的 API 包含的参数信息,这样就可以自动生成前端。同时 Vela 里面也会有一个前端的功能,大家可以参照这个来做一些实现。

    3. 统一定义和管理云资源

    1)实现原理

    在管理云资源方面,尤其是对对不同云资源管理的统一,社区里比较流行的一个项目叫 Terraform。Terraform 有很多 Package,这些 Package 对应不同云厂商的云资源的驱动,即不同的云资源都可以通过 Input一个Terraform Package,然后再填一些参数,就可以完成启动。

    KubeVela 和 Terraform 有非常好的联动。当用户用 workload defination 定义一个类似于 Terraform Package 之后,把相应参数填入,最后定义用户应该填的是什么。上图右方可以看到,根据 Terraform 定义出来的参数,业务研发人员其实还是填简单的 Appfile,用户体验和刚刚基于直接 Kubernetes 抽象的体验是一样的。

    在用户正常使用数据库时,可以在 configRef 里填一些配置的引用,这些引用来自 sample-db,填入后 KubeVela 会把 Terraform 的资源拉起,然后同时把获得的资源输出,加入 configRef 中,最后生成一个应用,如下图所示。

    2)KubeVela 架构

    从整体的架构来看,最上层 KubeVela 从用户侧进来,然后是 Appfile / CLI / Dashboard 等使用界面,同时 KubeVela 给服务端的集成提供了许多能力,如用户可以将 KubeVela 当成内核使用,然后再基于 Kubernetes 来集成。有一个 CRD 叫 Application,通过这个 CRD 可以直接对接 KubeVela 的能力,同时还会有像 RestfulAPI 这种对接方式,直接有一个 HTTP 的接口来给用户对接。

    然后到了 KubeVela 里面,分为两种概念,一个概念就是 Workload Types,另外一个概念是 Traits,这里面其实就是 OAM 传统应用模型的概念。

    Workload 里面定义的是应用运行的一些主体,Traits 里是运维的特征及其它扩展。这些通过 CUE 配置语言,然后构建模板,对于用户来说,在上层可以拿到使用这些使用能力的方法,包括一些文档等。

    下方是通过 CUE 把这些实际的资源翻译出来,翻译成 K8s 的 CRD 或原生的一些能力,然后 YourOwn 能力也是这样注册进去。注册进去以后,包括一些 CRD Controller 或 CUE 的模板,最上面提供一些发现的能力,再向下就是生成实际的资源。同时 KubeVela 还会提供一些 CRD 的注册管理、能力的管理、能力中心等功能。

    Roadmap

    KubeVela 1.0 即将在 2021 年 3 月中旬发布,它包含以下主体能力:

    KubeVela 的统一服务端接口Application CRD 正式发布。能力注册中心与扩展能力的包管理(包格式/安装/版本更新/依赖/冲突发现)。基于 OAM 模型的统一发布能力(金丝雀、灰度、分批、滚动升级、无人值守钩子)。用户友好操作界面 KubeVelaDashboard,以及用于服务端对接的 Restful API。集成 Helm,构建 KubeVela 应用交付链路,为 Helm 增加部署后的生命周期管理能力。多集群、多环境的应用部署能力以及 K8s 环境无关的 APIServer。更丰富的编排能力--数据传递与资源绑定。作者:孙健波(天元)



    ]]>
    参与SaaS公司六度人和亿元级融资 中软国际布局云智能业务再进一步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互联网技术推动企业级SaaS(软件即服务)市场腾飞,SCRM(社交化客户关系管理)成为SaaS企业级服务的新风口,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日前,中软国际作为基石投资人的青蓝资本参与六度人和亿元级D1轮融资,助力国内发展最早的SaaS厂商深耕SCRM细分行业,为传统企业数字化升级提供软件服务。

    企业数字化转型日益趋于组织形式从B2C向C2B方向演化,商业流程从客户反向影响企业营销、内部协同乃至供应链。在此背景下,六度人和率先推出中国首个SCRM战略。相较于传统CRM,SCRM最大的不同之处是面向企业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服务一体化平台,助力企业通过社交网络打通外部流程、连接客户,并利用大数据驱动业务流程以提升企业效率和业绩。

    在落地SCRM战略过程中,六度人和坚持云原生和零私有化,不做二次开发,打造标准化优质产品,运用灵活配置,在金融、教育培训、医美健康、科技、房地产、汽车等领域,为数万家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经过多年发展,六度人和已经进入盈利期,符合国内IPO标准,每年保持30%以上的营收增长;此外,积极参与腾讯数字化生态建设,帮助更多企业打通内外部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

    以此次投资为契机,中软国际将携手六度人和扩大市场和战略投资,发力数字化解决方案,加强CRM上下游合作,在前端打通企业微信、电话和邮件,在后端打通财务、ERP等业务系统,建设CRM产业链;帮助客户打通业务流、资金流、管理流,实现企业内外连接,提高客户运营效率,让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业务需求随心而取,快速搭建数字化团队。

    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在软件定义的世界中,利用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全方位改造商业生态。SaaS强调软件即服务,是各行各业“云开千朵”的引领力量,是IaaS和PaaS的需求之源,是云计算的尖刀班、数字化转型的先锋队。中软国际投资六度人和是在云原生领域的重要布局,是深化发展云智能业务的进一步探索;在云智能业务确定性成为第二增长曲线战略指导下,中软国际将积极打造从IaaS、PaaS到SaaS层的全栈能力,为政企客户提供销云、上云、管云、云原生的一站式服务,覆盖从上云到云上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支持,全面满足企业对于混合云、多云的使用需求,构建数字化服务新生态,帮助各行业客户和伙伴创造更大价值。


    ]]>
    「盛原成」获得数千万A轮融资,用IOT结合SaaS改造装备行业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致力于为装备企业提供基于IOT的售后服务SaaS厂商「盛原成」获得赛意产业资本投资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将用于加快产品研发迭代速度,同时加快市场覆盖。

    「盛原成」为装备企业提供基于IOT的售后服务SaaS软件,其中包含了IOT软硬件。通过IOT技术实现传统装备数字化,并革命性的将传统被动式的售后服务改变为主动式的售后服务,将设备、用户、服务工程师、配件等售后服务要素在线,提升装备企业客户满意度,推动装备企业从传统的项目型业务转型升级到服务型业务。

    这可以解决粗放式经营的装备企业存在已久的痛点:

    设备研发:缺乏用户反馈;缺乏对设备故障、效率等分析;

    设备销售:销售周期长;销售成功率低;销售成本高;配件销售难;

    设备信息:设备BOM,图纸,手册,知识库缺乏统一管理;

    设备收款:设备安装、调试、验收、运维缺乏标准化管理;客户满意度低;

    售后管理:人员管理难;效率管理难;;质量管理难;售后成本管控难,客户满意度低。

    而「盛原成」核心团队在行业深耕多年,在西门子、PTC、Toshiba、HP等制造业数字化领域领先外企从事多年技术和销售工作,服务超过1000家装备企业,因此更懂行业需要怎样的数字化方案。

    盛原成思路

    「盛原成」做工业数字化的思路和其他厂商有几点不同。

    第一,目前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大多数明星项目都是站在工厂端的角度进行数字化改造,这会带来一个问题,工厂端的设备非常复杂,难以用标准化的数字化能力去提高整个工厂的运营效率。而对于不同的装备企业来说装备是相对标准化的,因此从装备企业做数字化切入更容易推广和复制。

    第二,「盛原成」的思路是将IOT技术结合到设备运维系统中,即为装备企业提供IOT数字化能力,同时提供SaaS化的售后服务管理软件去提升传统装备企业的设备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这与之前仅提供IOT能力或者仅从售后角度切入的企业不同,「盛原成」为装备企业提供了完整的设备数字化运维能力。

    「盛原成」虽然是切入了一个非常细分、小众的赛道,但其所在的市场天花板很高。据工信部数据,中国装备行业产值超过20万亿,全球产值超过60万亿。CEO张燕聪告诉36氪,目前国内的装备企业有100万家左右。「盛原成」的商业模式是软件采用订阅制,装备企业对IOT软硬件产品按需采购,,市场规模极大。

    不仅如此,这个市场还在持续扩大。在企业级SaaS投资人、赛意产业基金创始合伙人孙雨轩看来,装备行业服务化转型是必然趋势,一是因为 IOT技术将提升装备售后服务,减少人力成本,二是基于IOT的售后服务软件将大大提升装备企业客户的满意度,从而获得更多客户,帮助装备企业提升售后体验,在行业中可以长期高标准化地复用。

    装备行业售后服务的SaaS模式具备数字化转型降本增效两层能力,绝大多数的装备制造业服务于中国,进而服务于全球。

    「盛原成」自2019年年底开启商业化以来,已经积累了超200家付费用户,目前的续约率在75%左右。用户数和营收保持每年100%以上的增长,产品综合毛利率和SaaS软件类毛利率极高。

    未来五年的目标是,将目前的产品做厚、做强,并探索出能够快速复制的打法,服务超过一万家装备企业。


    ]]>
    微软邮件漏洞门,超2万个美国机构遭遇黑客攻击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北京时间3月7日上午消息,本周五,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微软(Microsoft Corp 。)电子邮件软件中的一个漏洞遭黑客攻击,超过2万个美国机构已被攻破。

    此次黑客攻击的范围已经超过了此前从太阳风公司(SolarWinds Corp)下载的所有受污染代码,该公司是去年12月曝光的另一场大规模黑客攻击的核心目标。

    美国调查记录显示,最新的黑客攻击使得信用合作社、乡镇政府和小型企业均接入了远程接入渠道。

    记录显示,来自亚洲和欧洲的数万个组织也受到了影响。

    尽管微软本周二发布了紧急补丁,但黑客攻击仍在继续。

    微软最初曾表示,此次黑客攻击是“有限的、有针对性的攻击”,周五却拒绝就问题的规模置评。不过微软公司也表示正与政府机构和安全公司合作,为客户提供帮助。

    此外,微软公司补充说,“受到影响的客户应联系我们的支持团队,以获得额外的帮助和资源。”

    对连接设备的一次扫描显示,截至本周五,只有10%的易受攻击的设备安装了补丁,不过这一数字还在上升。

    由于安装补丁并不能彻底消除漏洞,美国官员正在努力研究如何通知所有受害者,并指导他们进行黑客追捕。

    所有受影响的公司似乎都在自己的机器上运行了电子邮件客户端Outlook的Web版本,而不是依赖云提供商。记录显示,后者可能会使许多大公司和联邦政府机构幸免于难。

    美国联邦网络安全与基础设施安全局(Federal Cybersecurity and Infrastructure Security Agency)没有回应置评请求。

    本周五早些时候,白宫新闻秘书Jen Psaki对记者表示,目前在微软广泛使用的Exchange服务器上发现的漏洞是“重大的”,且“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Psaki表示:“我们担心受害者的队伍过于庞大。”

    微软和参与美国回应工作的人士将第一波黑客攻击归咎于一名有中国政府背景的演员。但一名中国政府发言人表示,中国不是此次黑客入侵事件的幕后黑手。

    从去年年底开始的针对几个典型间谍目标的控制性攻击,已经在上个月发展成为了一场广泛的战役。安全官员表示,这意味着除非中国改变了策略,否则第二个组织可能已经参与其中。

    随着用来控制邮件服务器代码的不断传播,预计未来还会有其他黑客发起更多的攻击。

    政府工作人员表示,目前黑客们只是利用漏洞重新进入并在受感染的网络中移动,这只占很小比例,可能不到十分之一。

    他说:“目前有几百人正在以最快的速度利用它们,窃取数据,并安装其他方法,以便稍后返回。”

    最初的攻击途径是由中国台湾知名网络研究员Cheng-Da Tsai发现的。蔡表示,他在今年1月向微软报告了这一漏洞。他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说,他正在调查信息是否泄露。

    他没有回应进一步置评的请求。


    ]]>
    全国政协委员周玉梅:中国自主芯片已在北斗卫星等领域广泛应用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来源:财联社

    关于突破芯片“卡脖子”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周玉梅表示,目前,我国的集成电路领域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产品研发等都得到了快速推进,产业也得到了全面部署,我们的自主芯片已经在北斗卫星、超级计算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科技创新驱动下,“十三五”期间,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3.4%。集成电路是一个人才、技术、资金高度密集的产业,是一个高速迭代的产业,我们跟世界先进技术还有差距,需要加投入力度。我们希望有更多目光关注集成电路产业,希望有更多优秀学子报考集成电路专业,相信在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下,我们在“卡脖子”问题上下大力气一定会有更大突破。


    ]]>
    腾讯云将在巴林设数据中心,布局中东、北非云计算市场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陈姝

    记者3月1日获悉,腾讯云与巴林王国经济发展委员会日前正式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宣布将共同推动当地数据中心产业和云计算技术发展,助力巴林跻身中东北非的云服务区域中心。同时,腾讯云将在巴林设立其在中东北非区域的首个云计算数据中心,并预计于2021年底上线。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MarketsandMarkets的报告,到2024年,中东地区云计算市场可实现17.5%的年复合增长,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45亿美元,增长潜力巨大。其中,巴林是中东首个鼓励上云优先的国家。2017年,巴林正式发布云优先的战略,推动政府部门及企业采用云计算技术以提升数字化水平。

    此次巴林王国经济发展委员会与腾讯云达成合作,旨在充分发挥腾讯云先进的云计算技术能力和优势,为巴林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解决方案,助推当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云优先战略的实现。

    此次合作得到了巴林相关机构的大力支持。未来,随着腾讯云巴林数据中心的设立,巴林王国经济发展委员会也将联合巴林主权财富基金 Mumtalakat,通过支持政策牵引,进一步鼓励巴林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采用腾讯云服务。腾讯云也将与巴林政府以及巴林劳工基金等合作,并联合巴林大学等教育机构,开放腾讯云成熟的云计算教育培训体系,为当地数字化转型提供人才保障。

    同时,作为腾讯云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又一重要布局,腾讯云巴林数据中心也将定位为腾讯云在中东乃至北非区域业务布局的关键枢纽,为区域内云计算业务提供坚实的底层基础设施承载,支撑本地客户数字化升级以及国内出海企业的用云需求。

    目前,腾讯云已经在全球27个地理区域中运营着60个可用区,通过高品质数据中心、高速传输网络、网络加速、安全防护、无时差服务体系等核心能力,帮助全球企业在云上快速拓展业务,获得成功。未来,巴林便捷的营商环境、具有前瞻性的数据监管,以及得天独厚的地理战略优势将腾讯云的全球业务发展提供全新动力。


    ]]>
    云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三者的关系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当今智能行业最为热门的话题无非就是云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它们之间好像互相有关系,一般谈云计算的时候会提到大数据,谈人工智能的时候会提大数据,谈人工智能的时候会提云计算……它们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若非技术人员,可能会较难理解这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所以有必要解释一下。

    云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一、云计算最初是实现资源管理的灵活性

    首先来说云计算,云计算最初的目标是对资源的管理,管理的主要是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存储资源三个方面。

    1.1管数据中心就像配电脑

    什么叫计算,网络,存储资源呢?就说你要买台笔记本电脑吧,你是不是要关心这台电脑什么样的CPU啊?多大的内存啊?这两个我们称为计算资源。

    这台电脑要能上网吧,需要有个网口可以插网线,或者有无线网卡可以连接我们家的路由器,您家也需要到运营商比如联通,移动,电信开通一个网络,比如100M的带宽,然后会有师傅弄一根网线到您家来,师傅可能会帮您将您的路由器和他们公司的网络连接配置好,这样您家的所有的电脑,手机,平板就都可以通过您的路由器上网了。这就是网络。

    您可能还会问硬盘多大啊?原来硬盘都很小,10G之类的,后来500G,1T,2T的硬盘也不新鲜了。(1T是1000G),这就是存储。

    对于一台电脑是这个样子的,对于一个数据中心也是同样的。想象你有一个非常非常大的机房,里面堆了很多的服务器,这些服务器也是有CPU,内存,硬盘的,也是通过类似路由器的设备上网的。这个时候的一个问题就是,运营数据中心的人是怎么把这些设备统一的管理起来的呢?

    1.2灵活就是想啥时要都有,想要多少都行

    管理的目标就是要达到两个方面的灵活性。哪两个方面呢?比如有个人需要一台很小很小的电脑,只有一个CPU,1G内存,10G的硬盘,一兆的带宽,你能给他吗?像这种这么小规格的电脑,现在随便一个笔记本电脑都比这个配置强了,家里随便拉一个宽带都要100M。然而如果去一个云计算的平台上,他要想要这个资源的时候,只要一点就有了。

    所以说它就能达到两个方面灵活性。

    第一个方面就是想什么时候要就什么时候要,比如需要的时候一点就出来了,这个叫做时间灵活性。第二个方面就是想要多少呢就有多少,比如需要一个很小很小的电脑,可以满足,比如需要一个特别大的空间,以云盘为例,似乎云盘给每个人分配的空间动不动就就很大很大,随时上传随时有空间,永远用不完,这个叫做空间灵活性。

    空间灵活性和时间灵活性,也即我们常说的云计算的弹性。

    为了解决这个弹性的问题,经历了漫长时间的发展。

    1.3物理设备不灵活

    首先第一个阶段就是物理机,或者说物理设备时期。这个时期相当于客户需要一台电脑,我们就买一台放在数据中心里。物理设备当然是越来越牛,例如服务器,内存动不动就是百G内存,例如网络设备,一个端口的带宽就能有几十G甚至上百G,例如存储,在数据中心至少是PB级别的(一个P是1000个T,一个T是1000个G)。

    然而物理设备不能做到很好的灵活性。首先它不能够达到想什么时候要就什么时候要、比如买台服务器,哪怕买个电脑,都有采购的时间。突然用户告诉某个云厂商,说想要开台电脑,如果使用物理服务器,当时去采购啊就很难,如果说供应商啊关系一般,可能采购一个月,供应商关系好的话也需要一个星期。用户等了一个星期后,这时候电脑才到位,用户还要登录上去开始慢慢部署自己的应用,时间灵活性非常差。第二是空间灵活性也不行,例如上述的用户,要一个很小很小的电脑,现在哪还有这么小型号的电脑啊。不能为了满足用户只要一个G的内存是80G硬盘的,就去买一个这么小的机器。但是如果买一个大的呢,因为电脑大,就向用户多收钱,用户说他只用这么小的一点,如果让用户多付钱就很冤。

    1.4虚拟化灵活多了

    有人就想办法了。第一个办法就是虚拟化。用户不是只要一个很小的电脑么?数据中心的物理设备都很强大,我可以从物理的CPU,内存,硬盘中虚拟出一小块来给客户,同时也可以虚拟出一小块来给其他客户,每个客户都只能看到自己虚的那一小块,其实每个客户用的是整个大的设备上其中的一小块。虚拟化的技术能使得不同的客户的电脑看起来是隔离的,我看着好像这块盘就是我的,你看这呢这块盘就是你的,实际情况可能我这个10G和您这个10G是落在同样一个很大很大的这个存储上的。

    而且如果事先物理设备都准备好,虚拟化软件虚拟出一个电脑是非常快的,基本上几分钟就能解决。所以在任何一个云上要创建一台电脑,一点几分钟就出来了,就是这个道理。

    这个空间灵活性和时间灵活性就基本解决了。

    1.5虚拟世界的赚钱与情怀

    在虚拟化阶段,最牛的公司是Vmware,是实现虚拟化技术比较早的一家公司,可以实现计算,网络,存储的虚拟化,这家公司很牛,性能也做得非常好,然后虚拟化软件卖的也非常好,赚了好多的钱,后来让EMC(世界五百强,存储厂商第一品牌)给收购了。

    但是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很多有情怀的人的,尤其是程序员里面,有情怀的人喜欢做一件什么事情呢?开源。这个世界上很多软件都是有闭源就有开源,源就是源代码。就是说某个软件做的好,所有人都爱用,这个软件的代码呢,我封闭起来只有我公司知道,其他人不知道,如果其他人想用这个软件,就要付我钱,这就叫闭源。但是世界上总有一些大牛看不惯钱都让一家赚了去。大牛们觉得,这个技术你会我也会,你能开发出来,我也能,我开发出来就是不收钱,把代码拿出来分享给大家,全世界谁用都可以,所有的人都可以享受到好处,这个叫做开源。

    比如最近蒂姆·伯纳斯·李就是个非常有情怀的人,2017年,他因“发明万维网、第一个浏览器和使万维网得以扩展的基本协议和算法”而获得2016年度的图灵奖。图灵奖就是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然而他最令人敬佩的是,他将万维网,也就是我们常见的www的技术无偿贡献给全世界免费使用。我们现在在网上的所有行为都应该感谢他的功劳,如果他将这个技术拿来收钱,应该和比尔盖茨差不多有钱。

    例如在闭源的世界里有windows,大家用windows都得给微软付钱,开源的世界里面就出现了Linux。比尔盖茨靠windows,Office这些闭源的软件赚了很多钱,称为世界首富,就有大牛开发了另外一种操作系统Linux。很多人可能没有听说过Linux,很多后台的服务器上跑的程序都是Linux上的,比如大家享受双十一,支撑双十一抢购的系统,无论是淘宝,京东,考拉,都是跑在Linux上的。

    再如有apple就有安卓。apple市值很高,但是苹果系统的代码我们是看不到的。于是就有大牛写了安卓手机操作系统。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其他手机厂商,里面都装安卓系统,因为苹果系统不开源,而安卓系统大家都可以用。

    在虚拟化软件也一样,有了Vmware,这个软件非常非常的贵。那就有大牛写了两个开源的虚拟化软件,一个叫做Xen,一个叫做KVM,如果不做技术的,可以不用管这两个名字,但是后面还是会提到。

    1.6虚拟化的半自动和云计算的全自动

    虚拟化软件似乎解决了灵活性问题,其实不全对。因为虚拟化软件一般创建一台虚拟的电脑,是需要人工指定这台虚拟电脑放在哪台物理机上的,可能还需要比较复杂的人工配置,所以使用Vmware的虚拟化软件,需要考一个很牛的证书,能拿到这个证书的人,薪资是相当的高,也可见复杂程度。所以仅仅凭虚拟化软件所能管理的物理机的集群规模都不是特别的大,一般在十几台,几十台,最多百台这么一个规模。这一方面会影响时间灵活性,虽然虚拟出一台电脑的时间很短,但是随着集群规模的扩大,人工配置的过程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耗时。另一方面也影响空间灵活性,当用户数量多的时候,这点集群规模,还远达不到想要多少要多少的程度,很可能这点资源很快就用完了,还得去采购。所以随着集群的规模越来越大,基本都是千台起步,动辄上万台,甚至几十上百万台,如果去查一下BAT,包括网易,包括谷歌,亚马逊,服务器数目都大的吓人。这么多机器要靠人去选一个位置放这台虚拟化的电脑并做相应的配置,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还是需要机器去做这个事情。

    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算法来做这个事情,算法的名字叫做调度(Scheduler)。通俗一点的说,就是有一个调度中心,几千台机器都在一个池子里面,无论用户需要多少CPU,内存,硬盘的虚拟电脑,调度中心会自动在大池子里面找一个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地方,把虚拟电脑启动起来做好配置,用户就直接能用了。这个阶段,我们称为池化,或者云化,到了这个阶段,才可以称为云计算,在这之前都只能叫虚拟化。

    1.7云计算的私有与公有

    云计算大致分两种,一个是私有云,一个是公有云,还有人把私有云和公有云连接起来称为混合云,我们暂且不说这个。私有云就是把虚拟化和云化的这套软件部署在别人的数据中心里面,使用私有云的用户往往很有钱,自己买地建机房,自己买服务器,然后让云厂商部署在自己这里,Vmware后来除了虚拟化,也推出了云计算的产品,并且在私有云市场赚的盆满钵满。所谓公有云就是虚拟化和云化软件部署在云厂商自己数据中心里面的,用户不需要很大的投入,只要注册一个账号,就能在一个网页上点一下创建一台虚拟电脑,例如AWS也即亚马逊的公有云,例如国内的阿里云,腾讯云,网易云等。

    亚马逊呢为什么要做公有云呢?我们知道亚马逊原来是国外比较大的一个电商,它做电商的时候也肯定会遇到类似双11的场景,在某一个时刻大家都冲上来买东西。当大家都冲上买东西的时候,就特别需要云的时间灵活性和空间灵活性。因为它不能时刻准备好所有的资源,那样太浪费了。但也不能什么都不准备,看着双十一这么多用户想买东西登不上去。所以需要双十一的时候,创建一大批虚拟电脑来支撑电商应用,过了双十一再把这些资源都释放掉去干别的。所以亚马逊是需要一个云平台的。

    然而商用的虚拟化软件实在是太贵了,亚马逊总不能把自己在电商赚的钱全部给了虚拟化厂商吧。于是亚马逊基于开源的虚拟化技术,如上所述的Xen或者KVM,开发了一套自己的云化软件。没想到亚马逊后来电商越做越牛,云平台也越做越牛。而且由于他的云平台需要支撑自己的电商应用,而传统的云计算厂商多为IT厂商出身,几乎没有自己的应用,因而亚马逊的云平台对应用更加的友好,迅速发展成为云计算的第一品牌,赚了很多钱。在亚马逊公布其云计算平台财报之前,人们都猜测,亚马逊电商赚钱,云也赚钱吗?后来一公布财报,发现不是一般的赚钱,仅仅去年,亚马逊AWS年营收达122亿美元,运营利润31亿美元。

    1.8云计算的赚钱与情怀

    公有云的第一名亚马逊过得很爽,第二名Rackspace过的就一般了。没办法,这就是互联网行业的残酷性,多是赢者通吃的模式。所以第二名如果不是云计算行业的,很多人可能都没听过了。第二名就想,我干不过老大怎么办呢?开源吧。如上所述,亚马逊虽然使用了开源的虚拟化技术,但是云化的代码是闭源的,很多想做又做不了云化平台的公司,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亚马逊挣大钱。Rackspace把源代码一公开,整个行业就可以一起把这个平台越做越好。

    于是Rackspace和美国航空航天局合作创办了开源软件OpenStack,如图所示OpenStack的架构图,不是云计算行业的不用弄懂这个图,但是能够看到三个关键字,Compute计算,Networking网络,Storage存储。还是一个计算,网络,存储的云化管理平台。

    当然第二名的技术也是非常棒的,有了OpenStack之后,果真像Rackspace想象的一样,所有想做云的大企业都疯了,你能想象到的所有如雷贯耳的大型IT企业,IBM,惠普,戴尔,华为,联想等等,都疯了。原来云平台大家都想做,看着亚马逊和Vmware赚了这么多钱,眼巴巴看着没办法,想自己做一个好像难度还挺大。现在好了,有了这样一个开源的云平台OpenStack,所有的IT厂商都加入到这个社区中来,对这个云平台进行贡献,包装成自己的产品,连同自己的硬件设备一起卖。有的做了私有云,有的做了公有云,OpenStack已经成为开源云平台的事实标准。

    1.9IaaS,资源层面的灵活性

    随着OpenStack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可以管理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并且可以有多个OpenStack集群部署多套,比如北京部署一套,杭州部署两套,广州部署一套,然后进行统一的管理。这样整个规模就更大了。在这个规模下,对于普通用户的感知来讲,基本能够做到想什么时候要就什么什么药,想要多少就要多少。还是拿云盘举例子,每个用户云盘都分配了5T甚至更大的空间,如果有1亿人,那加起来空间多大啊。其实背后的机制是这样的,分配你的空间,你可能只用了其中很少一点,比如说它分配给你了5个T,这么大的空间仅仅是你看到的,而不是真的就给你了,你其实只用了50个G,则真实给你的就是50个G,随着你文件的不断上传,分给你的空间会越来越多。当大家都上传,云平台发现快满了的时候(例如用了70%),会采购更多的服务器,扩充背后的资源,这个对用户是透明的,看不到的,从感觉上来讲,就实现了云计算的弹性。其实有点像银行,给储户的感觉是什么时候取钱都有,只要不同时挤兑,银行就不会垮。

    这里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到了这个阶段,云计算基本上实现了时间灵活性和空间灵活性,实现了计算,网络,存储资源的弹性。计算,网络,存储我们常称为基础设施Infranstracture,因而这个阶段的弹性称为资源层面的弹性,管理资源的云平台,我们称为基础设施服务,就是我们常听到的IaaS,InfranstractureAsAService。

    二、云计算不光管资源,也要管应用

    有了IaaS,实现了资源层面的弹性就够了吗?显然不是。还有应用层面的弹性。这里举个例子,比如说实现一个电商的应用,平时十台机器就够了,双十一需要一百台。你可能觉得很好办啊,有了IaaS,新创建九十台机器就可以了啊。但是90台机器创建出来是空的啊,电商应用并没有放上去啊,只能你公司的运维人员一台一台的弄,还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安装好的。虽然资源层面实现了弹性,但是没有应用层的弹性,依然灵活性是不够的。

    有没有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于是人们在IaaS平台之上又加了一层,用于管理资源以上的应用弹性的问题,这一层通常称为PaaS(PlatformAsAService)。这一层往往比较难理解,其实大致分两部分,一部分我称为你自己的应用自动安装,一部分我称为通用的应用不用安装。

    我们先来说第一部分,自己的应用自动安装。比如电商应用是你自己开发的,除了你自己,其他人是不知道怎么安装的,比如电商应用,安装的时候需要配置支付宝或者微信的账号,才能别人在你的电商上买东西的时候,付的钱是打到你的账户里面的,除了你,谁也不知道,所以安装的过程平台帮不了忙,但是能够帮你做的自动化,你需要做一些工作,将自己的配置信息融入到自动化的安装过程中方可。比如上面的例子,双十一新创建出来的90台机器是空的,如果能够提供一个工具,能够自动在这新的90台机器上将电商应用安装好,就能够实现应用层面的真正弹性。例如Puppet,Chef,Ansible,CloudFoundary都可以干这件事情,最新的容器技术Docker能更好的干这件事情,不做技术的可以不用管这些词。

    第二部分,通用的应用不用安装。所谓通用的应用,一般指一些复杂性比较高,但是大家都在用的,例如数据库。几乎所有的应用都会用数据库,但是数据库软件是标准的,虽然安装和维护比较复杂,但是无论谁安装都是一样。这样的应用可以变成标准的PaaS层的应用放在云平台的界面上。当用户需要一个数据库的时候,一点就出来了,用户就可以直接用了。有人问,既然谁安装都一个样,那我自己来好了,不需要花钱在云平台上买。当然不是,数据库是一个非常难的东西,光Oracle这家公司,靠数据库就能赚这么多钱。买Oracle也是要花很多很多钱的。然而大多数云平台会提供Mysql这样的开源数据库,又是开源,钱不需要花这么多了,但是维护这个数据库,却需要专门招一个很大的团队,如果这个数据库能够优化到能够支撑双十一,也不是一年两年能够搞定的。比如您是一个做单车的,当然没必要招一个非常大的数据库团队来干这件事情,成本太高了,应该交给云平台来做这件事情,专业的事情专业的人来自,云平台专门养了几百人维护这套系统,您只要专注于您的单车应用就可以了。

    要么是自动部署,要么是不用部署,总的来说就是应用层你也要少操心,这就是PaaS层的重要作用。

    虽说脚本的方式能够解决自己的应用的部署问题,然而不同的环境千差万别,一个脚本往往在一个环境上运行正确,到另一个环境就不正确了。

    而容器是能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的。

    容器是Container,Container另一个意思是集装箱,其实容器的思想就是要变成软件交付的集装箱。集装箱的特点,一是封装,二是标准。

    在没有集装箱的时代,假设将货物从A运到B,中间要经过三个码头、换三次船。每次都要将货物卸下船来,摆的七零八落,然后搬上船重新整齐摆好。因此在没有集装箱的时候,每次换船,船员们都要在岸上待几天才能走。

    有了集装箱以后,所有的货物都打包在一起了,并且集装箱的尺寸全部一致,所以每次换船的时候,一个箱子整体搬过去就行了,小时级别就能完成,船员再也不用上岸长时间耽搁了。

    这是集装箱“封装”、“标准”两大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

    那么容器如何对应用打包呢?还是要学习集装箱,首先要有个封闭的环境,将货物封装起来,让货物之间互不干扰,互相隔离,这样装货卸货才方便。好在Ubuntu中的LXC技术早就能做到这一点。

    封闭的环境主要使用了两种技术,一种是看起来是隔离的技术,称为Namespace,也即每个Namespace中的应用看到的是不同的IP地址、用户空间、程号等。另一种是用起来是隔离的技术,称为Cgroups,也即明明整台机器有很多的CPU、内存,而一个应用只能用其中的一部分。

    所谓的镜像,就是将你焊好集装箱的那一刻,将集装箱的状态保存下来,就像孙悟空说:“定”,集装箱里面就定在了那一刻,然后将这一刻的状态保存成一系列文件。这些文件的格式是标准的,谁看到这些文件都能还原当时定住的那个时刻。将镜像还原成运行时的过程(就是读取镜像文件,还原那个时刻的过程)就是容器运行的过程。

    有了容器,使得PaaS层对于用户自身应用的自动部署变得快速而优雅。

    三、大数据拥抱云计算

    在PaaS层中一个复杂的通用应用就是大数据平台。大数据是如何一步一步融入云计算的呢?

    3.1数据不大也包含智慧

    一开始这个大数据并不大,你想象原来才有多少数据?现在大家都去看电子书,上网看新闻了,在我们80后小时候,信息量没有那么大,也就看看书,看看报,一个星期的报纸加起来才有多少字啊,如果你不在一个大城市,一个普通的学校的图书馆加起来也没几个书架,是后来随着信息化的到来,信息才会越来越多。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大数据里面的数据,就分三种类型,一种叫结构化的数据,一种叫非结构化的数据,还有一种叫半结构化的数据。什么叫结构化的数据呢?叫有固定格式和有限长度的数据。例如填的表格就是结构化的数据,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汉,性别:男,这都叫结构化数据。现在越来越多的就是非结构化的数据,就是不定长,无固定格式的数据,例如网页,有时候非常长,有时候几句话就没了,例如语音,视频都是非结构化的数据。半结构化数据是一些xml或者html的格式的,不从事技术的可能不了解,但也没有关系。

    数据怎么样才能对人有用呢?其实数据本身不是有用的,必须要经过一定的处理。例如你每天跑步带个手环收集的也是数据,网上这么多网页也是数据,我们称为Data,数据本身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数据里面包含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叫做信息Information,数据十分杂乱,经过梳理和清洗,才能够称为信息。信息会包含很多规律,我们需要从信息中将规律总结出来,称为知识knowledge,知识改变命运。信息是很多的,但是有人看到了信息相当于白看,但是有人就从信息中看到了电商的未来,有人看到了直播的未来,所以人家就牛了,你如果没有从信息中提取出知识,天天看朋友圈,也只能在互联网滚滚大潮中做个看客。有了知识,然后利用这些知识去应用于实战,有的人会做得非常好,这个东西叫做智慧intelligence。有知识并不一定有智慧,例如好多学者很有知识,已经发生的事情可以从各个角度分析的头头是道,但一到实干就歇菜,并不能转化成为智慧。而很多的创业家之所以伟大,就是通过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最后做了很大的生意。

    所以数据的应用分这四个步骤:数据,信息,知识,智慧。这是很多商家都想要的,你看我收集了这么多的数据,能不能基于这些数据来帮我做下一步的决策,改善我的产品,例如让用户看视频的时候旁边弹出广告,正好是他想买的东西,再如让用户听音乐的时候,另外推荐一些他非常想听的其他音乐。用户在我的应用或者网站上随便点点鼠标,输入文字对我来说都是数据,我就是要将其中某些东西提取出来,指导实践,形成智慧,让用户陷入到我的应用里面不可自拔,上了我的网就不想离开,手不停的点,不停的买,很多人说双十一我都想断网了,我老婆在上面不断的买买买,买了A又推荐B,老婆大人说,“哎呀,B也是我喜欢的啊,老公我要买”。你说这个程序怎么这么牛,这么有智慧,比我还了解我老婆,这件事情是怎么做到的呢?

    3.2数据如何升华为智慧

    数据的处理分几个步骤,完成了才最后会有智慧。

    第一个步骤叫数据的收集。首先得有数据,数据的收集有两个方式,第一个方式是拿,专业点的说法叫抓取或者爬取,例如搜索引擎就是这么做的,它把网上的所有的信息都下载到它的数据中心,然后你一搜才能搜出来。比如你去搜索的时候,结果会是一个列表,这个列表为什么会在搜索引擎的公司里面呢,就是因为他把这个数据啊都拿下来了,但是你一点链接,点出来这个网站就不在搜索引擎它们公司了。比如说新浪有个新闻,你拿百度搜出来,你不点的时候,那一页在百度数据中心,一点出来的网页就是在新浪的数据中心了。另外一个方式就是推送,有很多终端可以帮我收集数据,比如说小米手环,可以将你每天跑步的数据,心跳的数据,睡眠的数据都上传到数据中心里面。

    第二个步骤是数据的传输。一般会通过队列方式进行,因为数据量实在是太大了,数据必须经过处理才会有用,可是系统处理不过来,只好排好队,慢慢的处理。

    第三个步骤是数据的存储。现在数据就是金钱,掌握了数据就相当于掌握了钱。要不然网站怎么知道你想买什么呢?就是因为它有你历史的交易的数据,这个信息可不能给别人,十分宝贵,所以需要存储下来。

    第四个步骤是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上面存储的数据是原始数据,原始数据多是杂乱无章的,有很多垃圾数据在里面,因而需要清洗和过滤,得到一些高质量的数据。对于高质量的数据,就可以进行分析,从而对数据进行分类,或者发现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到知识。比如盛传的沃尔玛超市的啤酒和尿布的故事,就是通过对人们的购买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了男人一般买尿布的时候,会同时购买啤酒,这样就发现了啤酒和尿布之间的相互关系,获得知识,然后应用到实践中,将啤酒和尿布的柜台弄的很近,就获得了智慧。

    第五个步骤就是对于数据的检索和挖掘。检索就是搜索,所谓外事不决问google,内事不决问百度。内外两大搜索引擎都是讲分析后的数据放入搜索引擎,从而人们想寻找信息的时候,一搜就有了。另外就是挖掘,仅仅搜索出来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了,还需要从信息中挖掘出相互的关系。比如财经搜索,当搜索某个公司股票的时候,该公司的高管是不是也应该被挖掘出来呢?如果仅仅搜索出这个公司的股票发现涨的特别好,于是你就去买了,其实其高管发了一个声明,对股票十分不利,第二天就跌了,这不坑害广大股民么?所以通过各种算法挖掘数据中的关系,形成知识库,十分重要。

    3.3大数据时代,众人拾柴火焰高

    当数据量很小的时候,很少的几台机器就能解决。慢慢的当数据量越来越大,最牛的服务器都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就想怎么办呢?要聚合多台机器的力量,大家齐心协力一起把这个事搞定,众人拾柴火焰高。

    对于数据的收集,对于IoT来讲,外面部署这成千上万的检测设备,将大量的温度,适度,监控,电力等等数据统统收集上来,对于互联网网页的搜索引擎来讲,需要将整个互联网所有的网页都下载下来,这显然一台机器做不到,需要多台机器组成网络爬虫系统,每台机器下载一部分,同时工作,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海量的网页下载完毕。

    对于数据的传输,一个内存里面的队列肯定会被大量的数据挤爆掉,于是就产生了基于硬盘的分布式队列,这样队列可以多台机器同时传输,随你数据量多大,只要我的队列足够多,管道足够粗,就能够撑得住。

    对于数据的存储,一台机器的文件系统肯定是放不下了,所以需要一个很大的分布式文件系统来做这件事情,把多台机器的硬盘打成一块大的文件系统。

    再如数据的分析,可能需要对大量的数据做分解,统计,汇总,一台机器肯定搞不定,处理到猴年马月也分析不完,于是就有分布式计算的方法,将大量的数据分成小份,每台机器处理一小份,多台机器并行处理,很快就能算完。例如著名的Terasort对1个TB的数据排序,相当于1000G,如果单机处理,怎么也要几个小时,但是并行处理209秒就完成了。

    所以说大数据平台,什么叫做大数据,说白了就是一台机器干不完,大家一起干。随着数据量越来越大,很多不大的公司都需要处理相当多的数据,这些小公司没有这么多机器可怎么办呢?

    3.4大数据需要云计算,云计算需要大数据

    说到这里,大家想起云计算了吧。当想要干这些活的时候,需要好多好多的机器一块做,真的是想什么时候要,想要多少就要多少。例如大数据分析公司的财务情况,可能一周分析一次,如果要把这一百台机器或者一千台机器都在那放着,一周用一次对吧,非常浪费。那能不能需要计算的时候,把这一千台机器拿出来,然后不算的时候,这一千台机器可以去干别的事情。谁能做这个事儿呢?只有云计算,可以为大数据的运算提供资源层的灵活性。而云计算也会部署大数据放到它的PaaS平台上,作为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通用应用。因为大数据平台能够使得多台机器一起干一个事儿,这个东西不是一般人能开发出来的,也不是一般人玩得转的,怎么也得雇个几十上百号人才能把这个玩起来,所以说就像数据库一样,其实还是需要有一帮专业的人来玩这个东西。现在公有云上基本上都会有大数据的解决方案了,一个小公司我需要大数据平台的时候,不需要采购一千台机器,只要到公有云上一点,这一千台机器都出来了,并且上面已经部署好了的大数据平台,只要把数据放进去算就可以了。

    云计算需要大数据,大数据需要云计算,两个人就这样结合了。

    四、人工智能拥抱大数据

    4.1机器什么时候才能懂人心

    虽说有了大数据,人的欲望总是这个不能够满足。虽说在大数据平台里面有搜索引擎这个东西,想要什么东西我一搜就出来了。但是也存在这样的情况,我想要的东西不会搜,表达不出来,搜索出来的又不是我想要的。例如音乐软件里面推荐一首歌,这首歌我没听过,当然不知道名字,也没法搜,但是软件推荐给我,我的确喜欢,这就是搜索做不到的事情。当人们使用这种应用的时候,会发现机器知道我想要什么,而不是说当我想要的时候,去机器里面搜索。这个机器真像我的朋友一样懂我,这就有点人工智能的意思了。

    人们很早就在想这个事情了。最早的时候,人们想象,如果要是有一堵墙,墙后面是个机器,我给它说话,它就给我回应,我如果感觉不出它那边是人还是机器,那它就真的是一个人工智能的东西了。

    4.2让机器学会推理

    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人们就想:我首先要告诉计算机人类的推理的能力。你看人重要的是什么呀,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什么呀,就是能推理。我要是把我这个推理的能力啊告诉机器,机器就能根据你的提问,推理出相应的回答,真能这样多好。推理其实人们慢慢的让机器能够做到一些了,例如证明数学公式。这是一个非常让人惊喜的一个过程,机器竟然能够证明数学公式。但是慢慢发现其实这个结果,也没有那么令人惊喜,因为大家发现了一个问题,数学公式非常严谨,推理过程也非常严谨,而且数学公式很容易拿机器来进行表达,程序也相对容易表达。然而人类的语言就没这么简单了,比如今天晚上,你和你女朋友约会,你女朋友说:如果你早来,我没来,你等着,如果我早来,你没来,你等着。这个机器就比比较难理解了,但是人都懂,所以你和女朋友约会,你是不敢迟到的。

    4.3教给机器知识

    所以仅仅告诉机器严格的推理是不够的,还要告诉机器一些知识。但是知识这个事儿,一般人可能就做不来了,可能专家可以,比如语言领域的专家,或者财经领域的专家。语言领域和财经领域知识能不能表示成像数学公式一样稍微严格点呢?例如语言专家可能会总结出主谓宾定状补这些语法规则,主语后面一定是谓语,谓语后面一定是宾语,将这些总结出来,并严格表达出来不久行了吗?后来发现这个不行,太难总结了,语言表达千变万化。就拿主谓宾的例子,很多时候在口语里面就省略了谓语,别人问:你谁啊?我回答:我刘超。但是你不能规定在语音语义识别的时候,要求对着机器说标准的书面语,这样还是不够智能,就像罗永浩在一次演讲中说的那样,每次对着手机,用书面语说:请帮我呼叫某某某,这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

    人工智能这个阶段叫做专家系统。专家系统不易成功,一方面是知识比较难总结,另一方面总结出来的知识难以教给计算机。因为你自己还迷迷糊糊,似乎觉得有规律,就是说不出来,就怎么能够通过编程教给计算机呢?

    4.4模拟大脑的工作方式

    于是人类开始从机器的世界,反思人类的世界是怎么工作的。

    人类的脑子里面不是存储着大量的规则,也不是记录着大量的统计数据,而是通过神经元的触发实现的,每个神经元有从其他神经元的输入,当接收到输入的时候,会产生一个输出来刺激其他的神经元,于是大量的神经元相互反应,最终形成各种输出的结果。例如当人们看到美女瞳孔放大,绝不是大脑根据身材比例进行规则判断,也不是将人生中看过的所有的美女都统计一遍,而是神经元从视网膜触发到大脑再回到瞳孔。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很难总结出每个神经元对最终的结果起到了哪些作用,反正就是起作用了。

    于是人们开始用一个数学单元模拟神经元

    这个神经元有输入,有输出,输入和输出之间通过一个公式来表示,输入根据重要程度不同(权重),影响着输出。

    于是将n个神经元通过像一张神经网络一样连接在一起,n这个数字可以很大很大,所有的神经元可以分成很多列,每一列很多个排列起来,每个神经元的对于输入的权重可以都不相同,从而每个神经元的公式也不相同。当人们从这张网络中输入一个东西的时候,希望输出一个对人类来讲正确的结果。例如上面的例子,输入一个写着2的图片,输出的列表里面第二个数字最大,其实从机器来讲,它既不知道输入的这个图片写的是2,也不知道输出的这一系列数字的意义,没关系,人知道意义就可以了。正如对于神经元来说,他们既不知道视网膜看到的是美女,也不知道瞳孔放大是为了看的清楚,反正看到美女,瞳孔放大了,就可以了。

    对于任何一张神经网络,谁也不敢保证输入是2,输出一定是第二个数字最大,要保证这个结果,需要训练和学习。毕竟看到美女而瞳孔放大也是人类很多年进化的结果。学习的过程就是,输入大量的图片,如果结果不是想要的结果,则进行调整。如何调整呢,就是每个神经元的每个权重都向目标进行微调,由于神经元和权重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整张网络产生的结果很难表现出非此即彼的结果,而是向着结果微微的进步,最终能够达到目标结果。当然这些调整的策略还是非常有技巧的,需要算法的高手来仔细的调整。正如人类见到美女,瞳孔一开始没有放大到能看清楚,于是美女跟别人跑了,下次学习的结果是瞳孔放大一点点,而不是放大鼻孔。

    4.5没道理但做得到

    听起来也没有那么有道理,但是的确能做到,就是这么任性。

    神经网络的普遍性定理是这样说的,假设某个人给你某种复杂奇特的函数,f(x):

    不管这个函数是什么样的,总会确保有个神经网络能够对任何可能的输入x,其值f(x)(或者某个能够准确的近似)是神经网络的输出。

    如果在函数代表着规律,也意味着这个规律无论多么奇妙,多么不能理解,都是能通过大量的神经元,通过大量权重的调整,表示出来的。

    4.6人工智能的经济学解释

    这让我想到了经济学,于是比较容易理解了。

    我们把每个神经元当成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于是神经网络相当于整个经济社会,每个神经元对于社会的输入,都有权重的调整,做出相应的输出,比如工资涨了,菜价也涨了,股票跌了,我应该怎么办,怎么花自己的钱。这里面没有规律么?肯定有,但是具体什么规律呢?却很难说清楚。

    基于专家系统的经济属于计划经济,整个经济规律的表示不希望通过每个经济个体的独立决策表现出来,而是希望通过专家的高屋建瓴和远见卓识总结出来。专家永远不可能知道哪个城市的哪个街道缺少一个卖甜豆腐脑的。于是专家说应该产多少钢铁,产多少馒头,往往距离人民生活的真正需求有较大的差距,就算整个计划书写个几百页,也无法表达隐藏在人民生活中的小规律。

    基于统计的宏观调控就靠谱的多了,每年统计局都会统计整个社会的就业率,通胀率,GDP等等指标,这些指标往往代表着很多的内在规律,虽然不能够精确表达,但是相对靠谱。然而基于统计的规律总结表达相对比较粗糙,比如经济学家看到这些统计数据可以总结出长期来看房价是涨还是跌,股票长期来看是涨还是跌,如果经济总体上扬,房价和股票应该都是涨的。但是基于统计数据,无法总结出股票,物价的微小波动规律。

    基于神经网络的微观经济学才是对整个经济规律最最准确的表达,每个人对于从社会中的输入,进行各自的调整,并且调整同样会作为输入反馈到社会中。想象一下股市行情细微的波动曲线,正是每个独立的个体各自不断交易的结果,没有统一的规律可循。而每个人根据整个社会的输入进行独立决策,当某些因素经过多次训练,也会形成宏观上的统计性的规律,这也就是宏观经济学所能看到的。例如每次货币大量发行,最后房价都会上涨,多次训练后,人们也就都学会了。

    4.7人工智能需要大数据

    然而神经网络包含这么多的节点,每个节点包含非常多的参数,整个参数量实在是太大了,需要的计算量实在太大,但是没有关系啊,我们有大数据平台,可以汇聚多台机器的力量一起来计算,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想要的结果。

    人工智能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例如可以鉴别垃圾邮件,鉴别黄色暴力文字和图片等。这也是经历了三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依赖于关键词黑白名单和过滤技术,包含哪些词就是黄色或者暴力的文字。随着这个网络语言越来越多,词也不断的变化,不断的更新这个词库就有点顾不过来。第二个阶段时,基于一些新的算法,比如说贝叶斯过滤等,你不用管贝叶斯算法是什么,但是这个名字你应该听过,这个一个基于概率的算法。第三个阶段就是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进行更加精准的用户画像和文本理解和图像理解。

    由于人工智能算法多是依赖于大量的数据的,这些数据往往需要面向某个特定的领域(例如电商,邮箱)进行长期的积累,如果没有数据,就算有人工智能算法也白搭,所以人工智能程序很少像前面的IaaS和PaaS一样,将人工智能程序给某个客户安装一套让客户去用,因为给某个客户单独安装一套,客户没有相关的数据做训练,结果往往是很差的。但是云计算厂商往往是积累了大量数据的,于是就在云计算厂商里面安装一套,暴露一个服务接口,比如您想鉴别一个文本是不是涉及黄色和暴力,直接用这个在线服务就可以了。这种形势的服务,在云计算里面称为软件即服务,SaaS(SoftwareASAService)

    于是工智能程序作为SaaS平台进入了云计算。


    云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三者的关系


    终于云计算的三兄弟凑齐了,分别是IaaS,PaaS和SaaS,所以一般在一个云计算平台上,云,大数据,人工智能都能找得到。对一个大数据公司,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也会使用一些人工智能的算法提供一些服务。对于一个人工智能公司,也不可能没有大数据平台支撑。所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就这样整合起来,完成了相遇,相识,相知。



    ]]>
    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云计算?它的应用前景是什么?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从各家的预测可以看出云计算未来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对云计算应用前景分析如下:

    (1)未来几年,私有云的建设继续发展并有较快的增长。值得注意的是,私有云的建设不再仅仅是现在的对数据中心实施虚拟化,将更关注私有PaaS的建设。

    (2)大数据助力云计算发展。大数据是最好的云计算应用场景,随着X86计算设备、存储设备成本下降和以Hadoop为代表的分布式计算存储技术发展,大数据的应用逐步扩大,随之带动云计算发展。

    (3)智慧城市带动云计算发展。智慧城市推动云计算落地,云计算给城市插上“智慧”的翅膀。云计算满足了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对于海量数据高效、快速存储的需求,云计算的并行处理能力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快速的智能挖掘和处理。由于城市的不断发展,对于应用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云计算可以针对不同的应用,构造出千变万化的应用,无须担心出现在城市发展中各种应用需要进行升级变化而无法适用的情况,完美实现了智慧城市的智能应用。

    (4)行业云平台将快速发展。从社会的角度看,未来的行业云将是一种引导性的社会服务,它会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相比公众云,行业云能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服务,如针对商业组织的市场情报与服务,针对农林牧生产的地理、气象信息和服务等。

    ①政务云。为推动政务服务创新、加强信息资源整合,促进政务资源共享、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各地方政府积极开展政务云应用项目建设,以政府应用带动云计算产业发展,北京、上海、成都、深圳、杭州、青岛、无锡等城市纷纷启动政务云项目建设,政务云应用项目建设正以星火燎原之势席卷全国。

    ②卫生云卫生云的建设将有效降低卫生信息资源的管理、使用成本,实现业务数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推动城乡一体化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各地纷纷开始建设卫生云,如山东将建设首个省级卫生云计算平台,重庆预计“十二五”末初步建成卫生云。

    ③交通云智慧城市建设在全面展开,而不少城市都选择先从智能交通云开始,如天津打造智能交通云中心,东莞也开始了交通云的研发。

    ④电子商务云。电子商务不断发展,加之A计算的种种优势,电子商务云也将快速发展,如杭州就把电子商务云作为云计算发展的重点之一。

    (5)laaS开始增长。目前laaS服务模式相对单一,成本优势不明显,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应用还不广泛。但可以肯定的是,用户将越来越接受这种方式,加之它易扩展、按需付费等优势,未来的中小企业将会放弃现在的小量服务器托管租用而转向。

    (6)PaaS将快速发展。公有PaaS将赢得中小企业市场;私有PaaS将夺得大企业市场;开源Paa平台将蓬勃发展,开源PaaS平台将通过Linux发行版扩展;PaaS正与各大管理工具实现融合。

    (7)SaaS继续保持高增长。SaaS在运营模式、价格和服务方式等方面具有优势。SaaS提供的是租赁服务,使企业投入的成本大大降低。SaaS最先应用于CRM,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SaaS应用进入市场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反馈。加之用户观念的转变,使得这种模式的市场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
    亚马逊云科技宣布Amazon Lookout for Vision正式可用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Amazon Lookout for Vision在图像和视频流上使用亚马逊云科技训练的计算机视觉模型,以发现产品或生产过程中的异常和缺陷
    目前使用Lookout for Vision的用户和合作伙伴包括GE医疗、亚马逊和Balser等

    近日,亚马逊云科技宣布Amazon Lookout for Vision正式可用,这是一项全新服务,使用计算机视觉和先进的机器学习能力分析图像,以发现制造过程中产品或流程的缺陷和异常。通过一种名为“小样本学习(few-shot learning)”的机器学习技术,Amazon Lookout for Vision可使用低至30张基准图像为客户训练模型。使用Amazon Lookout for Vision,客户可以快速开始检测产品的制造和生产缺陷(例如裂纹、凹痕、不正确的颜色、不规则形状等),防止这些成本高昂的瑕疵进入到运营环节甚至送达客户手中。结合Amazon Lookout for Equipment、Amazon Monitron和Amazon Panorama,Amazon Lookout for Vision为工业和制造业客户提供最全面的从云端到边缘端的工业机器学习服务套件。有了Amazon Lookout for Vision,无需考虑预先承诺或最低费用,客户可按小时支付实际使用服务的费用,以训练模型以及检测异常或缺陷。欲开始使用Amazon Lookout for Vision,请访问:https://aws.amazon.com/lookout-for-vision/

    在当今的制造业中,由于遗漏的缺陷或质量不一致问题而导致的生产线停产,每年会让企业蒙受数百万美元的成本超支和营收损失。为了避免这些代价高昂的问题,工业企业必须保持不懈的努力,以确保质量控制。工业过程中的质量保证通常需要靠人工检查,即便在最好的情况下,这一过程仍是费时且不能保证不一致,而在最坏的情况下则几乎变得不可行。计算机视觉可以带来持续识别缺陷所需的速度和精度,然而,传统的计算机视觉解决方案可能很复杂。从头开始构建计算机视觉模型需要为制造过程中的每个元素精心标记大量图像。然后,数据科学家团队需要构建、训练、部署、监控和微调计算机视觉模型,以分析产品检查过程中的每个独立阶段。即使是微小的制造过程变化(如缺货部件替换为另一个同等部件,更新产品规格或改变照明),便意味着需要再训练和重新部署单个模型,或者是生产过程中下游的其它模型,很明显,这冗长而复杂,费力费时。由于这些障碍,计算机视觉驱动的视觉异常系统仍然是绝大多数公司无法触及的。

    Amazon Lookout for Vision为客户提供了一种高精确度、低成本的异常检测解决方案,使用计算机视觉每小时处理数千张图像来发现缺陷和异常,而无需具有机器学习经验。客户将相机图像实时发送到Amazon Lookout for Vision,以识别异常情况,如产品表面损坏、部件丢失和生产线上的其它异常情况。利用“小样本学习(few-shot learning)”的机器学习技术(机器学习模型能够基于非常少量的训练数据进行数据分类),该服务只需低至30张可接受的和异常状态的图像作为基准,便可开始评估机器零件或制成品。除了能够在不需要大量训练数据的情况下检测异常之外,该功能还使服务能够适应各种工业环境下的检查任务。在分析数据之后,Amazon Lookout for Vision会通过服务仪表板或“DetectAnomalies”实时API报告与基准不同的图像,以便采取适当的行动。Amazon Lookout for Vision足够精细,能够在工作环境中实现相机角度、姿势和照明的高精度调整。客户还能够对结果提供反馈(例如预测是否正确地识别了异常),Lookout for Vision将自动重新训练底层模型,不断改进服务。该特性让技术可以充分适应制造过程中的变化,甚至根据客户反馈了解何时允许或不允许变化。这意味着客户可以更加灵活,根据其自身竞争优势或影响其运营的外部因素,适时调整流程。

    “无论客户是给冷冻披萨配料还是为飞机制造精确校准的零部件,我们都清楚地了解,保证到达终端用户的产品都是高质量的,是他们业务的根本。虽然这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但确保工业流程的质量控制实际上非常具有挑战性。”亚马逊云科技机器学习副总裁Swami Sivasubramanian表示,“我们很高兴能为所有规模和行业的客户提供Amazon Lookout for Vision,帮助他们进行快速而经济的大规模检测缺陷,节省时间和金钱,同时确保其消费者所依赖的质量,而这一切无需机器学习经验。”

    Lookout for Vision可以直接通过Amazon Web Services控制台获得,也可以通过支持合作伙伴来帮助客户将计算机视觉嵌入到其设施内的现有操作系统中。该服务也与Amazon CloudFormation兼容。Lookout for Vision现已在美国东部(弗吉尼亚北部)、美国东部(俄亥俄)、美国西部(俄勒冈)、欧洲(爱尔兰)、欧洲(法兰克福)、亚太地区(东京)和亚太地区(首尔)区域正式推出,其它区域也将很快推出。

    GE医疗是全球领先的医疗技术和数字解决方案创新者,通过智能设备、数据分析、应用程序和服务,帮助临床医生做出更快、更精准的决策。“Amazon Lookout for Vision的早期使用结果令人鼓舞,这将有助于提高我们各工厂检测产品缺陷的速度、一致性和准确性。” GE医疗日本公司运营官、制造部门总经理、工厂经理Kozaburo Fujimoto表示,“作为世界上最值得信赖的医疗保健公司之一,我们一个多世纪以来不断保持技术进步和数字化创新,我们对亚马逊云科技的工业机器学习服务将给我们的制造环境带来的益处充满期待。”

    亚马逊的按需印刷(POD)设施,为客户按单印刷书籍。“由于书籍是在客户订购时制造的,确保制造过程每一步的精度至关重要。通过POD,我们可以快速地将最高质量的书籍提供给客户。”亚马逊POD全球总监David Symonds表示,“有了Amazon Lookout for Vision,我们可以在生产的每个步骤实现自动化和扩展视觉检测,同时以全速运行,帮助我们确保良好的客户体验。”

    Basler是全球工业视觉制造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半导体检测、机器人、食品检测、邮政分拣和打印图像检测等应用领域提供摄像机和机器视觉系统。“减少故障是制造企业需要考虑的最重要KPI之一。传统的人工检测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且难以规模化的检测方法。通过使用计算机视觉进行质量检测,这一过程可以实现自动化,从而显著降低成本。Basler和Amazon Lookout for Vision提供了一个非常精简的架构,可以在任何生产场所采用基于视觉的异常检测。我们很高兴能够结合Basler在工业视觉和边缘平台的专业知识,以及亚马逊云科技在工业机器学习领域的投资,共同为我们的客户提供完整的视觉解决方案。”Basler AG市场营销总监Gerrit Fischer表示。

    Dafgards在瑞典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生产各种各样的食品。“我们之前尝试了Amazon Lookout for Vision,以自动化检查我们的披萨生产线,检测披萨中是否有足够的奶酪和正确的配料,结果很好。” Dafgards卓越运营和工业物联网部门负责人Fredrik Dafgård表示,“我们很高兴能将Lookout for Vision扩展到汉堡和乳蛋饼等其它生产线,帮助我们检测包括不正确的配料在内的任何异常情况。我们计划将Lookout for Vision扩展到多个生产线。Amazon Lookout for Vision将帮助Dafgards提高检测缺陷和异常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使我们能够大规模提高整体生产质量。”


     

    ]]>
    边缘计算是企业IT下一个十年变革的驱动力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根据预测,到2020年底全球5G签约用户数将达到2.2亿,其中中国占1.75亿,约为全球总数的80%。可以说,消费者对5G的接受程度最终转化成了实际的推动力,而该技术的优势也日益明显。

    在中国,5G技术是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新型基础设施。在领跑新基建的过程中,该技术不仅在助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稳投资、促消费、助升级、培植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方面也拥有巨大潜力。

    5G网络有望为全球企业带来更高收入并提高效率,为千行百业引入优质运营和全新机遇。随着全球移动产业迈向5G,边缘计算获得了空前关注。据Gartner数据显示,到2021年底,超过一半的大型企业将部署至少一个边缘计算用例来支持物联网或沉浸式体验,而2019年这一比例还不到5%。

    目前,中国边缘计算的发展正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三大运营商以及包括华为、中兴在内的主要网络提供商的支持,以及本地组织(ECC、CAICT、CCSA等)和国际组织的联合推动,让边缘计算发展势头在中国生态中日渐强劲。

    边缘计算:一个极具潜力的选择

    目前,在国内40个城市的各行各业中已推出超过100个边缘计算项目,涉及智慧园区、智能制造、增强现实/虚拟现实 (AR/VR)、云游戏、智慧港口、智能采矿和智能交通等领域。

    然而,真实世界数据带宽的影响往往容易被忽视。联网汽车、5G系统、智能建筑接口和其他低延迟应用等5G设备已不再新奇。这些设备所产生的海量交易和数据通常无法在传统的集中式数据中心中处理。网络限制、延迟和处理成本等痛点正驱动行业不断拓展成功采用和实施边缘计算的全新方式。

    边缘计算基础设施能够在网络边缘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将数据移动到边缘可以降低延迟并优化用户体验,同时减少对WAN带宽的消耗。这对于希望发挥5G真正潜力的企业来说极具吸引力。边缘计算的另一个潜在优势在于,如果用户活动数据的累积细节更贴近本地,他们会感到更加舒适便捷。

    边缘计算已被广泛讨论,但如何以商业消费品的形式交付边缘计算并非易事,因此需要认真考量。边缘计算主要依赖于电信行业的发展和无处不在的云,还需要前所未有的网络外包程度,这是大多数企业尚未适应的。

    充足预算:部署边缘计算的前提

    边缘计算的发展动力一般来自于对更低延迟和/或带宽成本管理的需求。金融交易等行业需要具备快速存储、访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一次小规模的电子商务延迟可能会导致高科技金融交易公司损失数千、甚至数十亿美元的收入。有些应用则需要更低延迟,比如对医疗可穿戴设备来说,延迟问题可能会影响性能甚至导致重大的紧急情况。

    企业想要运用5G(并因此过渡到边缘计算)就必须清晰定义并了解该技术带来的机遇。IT专业人员可以通过为利益相关者解读5G技术让其知晓投资需求,并确定所有需要考量的因素。

    与所有重大的网络变革一样,企业机构必须考虑成本。重新设计应用程序以确保其在网络边缘工作,以及人员培训和必要的基础设施升级都会产生巨大成本。企业想要发展边缘计算,必须预留足够的预算。

    多重考量:外包边缘服务控制能力

    企业确定将应用程序转移到边缘的方式和原因后,下一步就是评估这一举措将如何帮助IT专业人员管理关键的性能和安全因素。

    一直以来,企业通过监控进行所有连接的集中式或少量数据中心来管理每名用户。在网络边缘运行应用程序则没有这一控制点,用户会直接连接系统而不是数据中心的防火墙。如果没有基于位置的服务和应用状态洞察,就很难了解网络边缘的用户体验。

    网络边缘服务需要将控制能力外包,这可能会减少IT专业人员对应用性能的了解。考虑到用户对性能的高度期望以及新技术可能带来的技能差距,企业对此需谨慎对待。如果某个应用程序或服务运行异常,用户将很快找到替代方案,这给希望保护外围安全的企业带来了一大难题。

    APM解决方案:致力于长远发展

    为了应对这些性能问题,企业需要扩展现有的网络监控举措,否则将会错失全新机遇。虽然边缘计算对于网络基础设施透明度的贡献微不足道,但正确的解决方案可以恢复亟需的管理和可见性。其中的诀窍在于,每个企业都需要将数据和工作负载验证并调整至边缘。如果缺乏对终端用户数字体验的可见性,该任务将举步维艰。

    长期以来,应用程序性能管理(APM)解决方案一直是理解去中心化网络和应用程序的有效工具。 APM可以显示特定用户位置的性能信息,并为应用程序或服务所依赖的各个组件提供可见性。这其实是人们早已熟知的一项技术。企业一般通过周期性地采用APM技术,来弥补不可见的全新基础设施与成熟平台强大管理和监控接口之间的差距。5G+边缘就是APM和DevOps监控工具的典型用例。

    边缘计算等技术的进步需要考虑许多新的因素,但有效的网络监控依然至关重要。APM对于进一步了解和提供网络核心之外的一致用户体验非常关键。任何移动至网络边缘的一层应用程序或服务都应带有成熟且灵活的APM解决方案。

    边缘:下一个企业级变革的驱动力

    边缘计算的最新进展,以及中国业界明确希望走在新技术前沿的意图,都是该技术未来在国内发展的坚实基础。然而,要兑现边缘计算的长期潜力,需要各个公司和整个行业共同努力。

    对于企业来说,IT专业人员需要通过最合适的方法和工具来满足其业务需求。尽管理解边缘计算的方式各有不同,但现代边缘部署和运营方案已经能够应对大部分的基础设施痛点。如果把部署边缘计算简单看成部署另一个应用程序交付平台,从成本和转型能力考虑,5G/边缘对企业来说都是极具吸引力的选择。未来,边缘可能成下一个企业级变革的驱动力。


    ]]>
    亚马逊力推以太坊,微软谷歌准备跟进!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作者 | Carol

    出品 | CSDN(ID:CSDNnews)

    近日,科技巨头亚马逊旗下云技术服务商AWS宣布在其区块链托管服务Amazon Managed Blockchain(AMB)上全面推行以太坊。

    AWS公告博文:https://aws.amazon.com/cn/about-aws/whats-new/2021/03/announcing-general-availability-of-ethereum-on-amazon-managed-blockchain/

    AWS在公告中表示,基于此,客户可以在数分钟内轻松配置以太坊节点,并连接到公共以太坊主网和测试网络,如Rinkeby和Ropsten。

    这距离AMB的发布已经过去近2年时间。AMB于2019年4月首次启动,当时客户可以在其组织内建立区块链网络,并使用以太坊和Hyperledger开源框架。AMB服务生成可以消除“提供硬件,安装软件,创建和管理用于访问控制的证书及配置网络设置”的需求。

    如今AWS正式支持以太坊,对于AWS而言是一大推进,也将利好更多开发者打造以太坊上的应用。

    01

    以太坊在AWS中可以如何应用?

    Amazon Managed Blockchain(AMB)是AWS发布的一个区块链完全托管的服务,允许加入公共网络或使用流行的开源框架简历和管理可扩展的私有网络。

    通过AMB,AWS客户可以在数分钟内轻松配置以太坊节点,并连接到公共以太坊主网和Rinkeby、Ropsten的测试网;以及可以获得安全网络、传输加密、通过标准开源以太坊API安全访问网络,并且快速可靠地同步到以太坊区块链,还可以拥有持久的账本数据弹性存储等。

    AWS还表示,AMB会监控节点运行情况,替换不健康的节点,并自动升级以太坊软件,提高用户以太坊基础设施的可用性。除了DeFi应用程序外,构建智能合约监控工具、欺诈监测软件等分析产品的客户也可以从AMB上的可扩展、高可用性和全面管理的以太坊服务中受益。

    02

    AWS打开了以太坊更多可能性,更多科技巨头或加入行列

    AWS全面推行以太坊后,除了对AWS的客户服务、技术建设有利以外,对于以太坊开发者而言也是新的利好。

    不仅大大降低了以太坊DApp应用部署门槛及应用开发门槛,对于以太坊因版本升级而造成的应用版本迭代也会有更好的实现。

    开发者在实现分布式存储和部署也更方便,同时还可以自动管理节点,对不安全的节点进行删除。对于开发者和技术管理人员而言有效提升了效率。

    作为区块链技术与其他技术结合呼声最高的领域,云计算和大数据是最有可能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的。

    在此前CSDN发布的《2018-2019中国开发者调查报告》中有数据显示,近5成开发者看好区块链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行业的结合。在调研中分别占比47%、43%、41%。

    《2018-2019中国开发者调查报告》被看好的区块链技术结合

    另一方面,AWS实际上不是第一个支持以太坊的科技龙头。早在2017年,摩根大通、微软、英特尔和20多家其他企业已经成立了一个新的联盟——企业以太坊联盟(EEA),致力于提高以太坊区块链的隐私、安全性和扩展性,使其更加适用于企业应用;Google近年也一直在致力于区块链技术研究。

    AWS全面推行以太坊之后,微软、Google、英特尔等科技巨头很有可能会加快脚步将以太坊推行应用。

    03

    区块链与云计算技术结合的范例

    AWS对以太坊的支持,可以作为区块链与云计算技术结合的范例。

    从AWS何以太坊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这种结合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数据的管理和流通。还体现在了区块链开发底层架构的全开发流程,大大超出了之前的预期。

    AWS大大降低了以太坊开发者的开发门槛,不排除将来有望成为以太坊基础设施之一。


    ]]>
    云计算成为推动地方数字经济纵深发展的核心助力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近年来,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已成为引领全球经济社会变革、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

    云计算是数字基建的底层核心技术

    国家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步伐,使得全国各地也迎来数字经济竞争优势的全面重构。在近期的地方两会上,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成为多地部署2021年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

    北京市提出,推广应用千兆固网、IPv6,新增5G基站6000个,建设基于区块链的可信数字基础设施等;辽宁省提出,新建5G基站2.5万个,拓展应用域名根镜像服务器,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和规模化数据中心;广东省提出,巩固数字产业发展优势,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产业发展壮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认为,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将直接拉动当地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为很多企业的数字化应用研发提供条件。

    这是因为培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关键技术的支撑。华云数据董事长、总裁许广彬表示,数字基建的发展以科技革命、产业革命为导向,以数字化、智能化做支撑,而云计算是数字化的核心。作为数字基建的底层核心技术基础,推动传统企业上云、各行各业转型及产业数字化发展都将围绕"云"展开。

    助力各地发展数字产业集群

    在这场数字经济变革中,作为"数字底座"的云计算成为了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中国众多领先的云计算服务商也已经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形态发展的有效“助跑者”,为中国数字经济“铺路”,并在创造出新的业务体验、新的行业应用和新产业布局的同时,助推地方数字基建建设,成为疫情中崛起的"数字基建第一城"。

    以华云数据为例,作为中国云计算独角兽,华云数据通过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落地,不断以创新成果推动企业的数字化升级,以高效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促进产业转型,为全国的“数字基建”发展打造坚实基础。

    许广彬表示,华云数据从技术体系创新、强化产业基础、加强保障能力等方面着手,加快传统IT信息产业转型,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并推动江苏、安徽、山东等城市数字基建落地生根,拉动区域数字经济,为我国经济向创新驱动转型提供助力。

    展望2021年,以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基建”将从投资期加快向建设运营期迈进,在区域一体化战略引导下,各地政府将立足“数字基建”纵深推进,补充、优化、延伸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数字产业链。同时,各地政府也将携手各方力量,为构建梯次分明、分工明确、相互衔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提供坚实支撑。

    推动数字经济向纵深发展

    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以技术创新驱动数字产业快速发展,以业态和模式创新赋能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对冲疫情、平抑风险的经济“压舱石”。

    然而随着我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不断深化,取得系列成效。但也应看到,路径不明晰、应用不广泛、基础不牢固、生态不健全等问题依然存在,制约着各地数字经济进一步转型升级。

    针对这些“痛点”的解决措施,在今年的各地政府工作中均有所体现。比如3月1日,浙江省发布了全国首部以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下称《条例》)


    《条例》扮演了赋能者的角色,并给数字经济法定了清晰的“画像”——以数据资源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新经济形态。

    数字经济是真正面向未来的经济形态,目前,各地都在积极融入数字经济发展热潮。许广彬表示,华云数据作为中国领先云计算服务商,将以2021年为新的起点,一方面继续推动数字经济向纵深发展,另一方面充分激发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创新,为增强我国数字经济活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而努力。


    ]]>
    低代码平台四大常见用例开发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如今,低代码对很多人来讲可能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创新的低代码开发平台实现了低级别编码的抽象化和人工流程的自动化。低代码通过可视化开发工具和可重用组件,缩短了定制化网络和移动应用的交付时间,通过一套完整的工具解决了传统开发和运营的低效率问题,为快速、迭代开发周期提供了支持,并简化了整个应用生命周期。

    基于与数百家企业客户的合作经验,Mendix认为低代码平台非常适合开发以下四类常见用例:

      · 创新应用

      · 客户交互

      · 效率提升

      · 遗留系统迁移

    下面让我们来探索如何将这四类开发运用到您的业务当中。

    根据Gartner的速度分层(Pace-Layered)模型,企业应用环境由三个具有不同变化速度的层组成。变化速度取决于解决方案的独特性和需求的具体程度。

    模型的底层是记录系统,是业务的基础。记录系统结构稳固、变化速度慢并且需求明确。模型中间层是差异化系统,该系统专注于培养由外向内、以客户为中心的思维、加快变化速度和开发独特的方法来维持差异化。模型顶层是创新系统,它可以为企业机构提供全新的想法,因此需求模糊且变化速度快。

    如上图所示,我们将这四个用例放入速度分层模型。顶层的创新应用与创新系统显然是平行的。中间层重点关注企业如何通过独特的业务流程和如何服务客户来实现差异化。底层的遗留系统迁移并非取代整个记录系统,而是表示这些应用在需求定义和支持既定流程方面往往更接近记录系统。不是所有的应用只适用于一个用例。比如您有一个创新应用,既可以运用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提高运营效率,又可以通过遗留系统迁移项目解决流程上的缺陷,从而提高运营效率。

    创新应用

    创新应用源于新的数字业务模式、产品和渠道,能够帮助企业机构成长和实现差异化。通常情况下,这些应用会运用物联网、AI和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来挖掘新的价值来源。由于创新应用始于创意,其需求往往松散、模糊,而且会经常改变。因此,创新应用的整个开发过程需要企业的高度参与。

    在Mendix的客户中,AntTail的医学追踪应用、所罗门集团的 RFID 腕带活动访问应用、荷兰皇家航空的物联网设备追踪应用以及Heijman的物联网智能建筑管理应用都是很好的快速创新应用案例。

    Mendix低代码平台使企业能够通过测试与学习的方式进行创新,以低成本快速探索新的想法。业务用户可以构建功能原型,并与开发团队开展无缝协作,扩展具有复杂逻辑和集成度的应用,使企业机构能够通过迭代获得最佳结果,并在想法得到验证后快速推广。

    客户交互应用

    客户交互应用使客户和合作伙伴能够与企业进行互动或交易。客户交互应用能提高客户满意度、客户留存率并增加收入。企业组织对此类应用有比较明确的想法,但开发团队需要根据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未知因素加以调整。用户对此类应用的可用性及无缝、多渠道访问等功能往往期望很高。为了支持面向用户的流程,通常需要改进底层的操作。而为了支持体验层和现有流程,则需要与记录系统集成。客户交互应用包括代理/经纪人门户、客户门户、自助式保单管理应用、理赔管理应用和大学的学生服务应用等。

    鉴于许多企业缺乏足够的用户体验资源,Mendix低代码平台包含一个带有开箱即用功能的部件和基础模块的UI框架,让没有用户体验背景的个人也能轻松构建具有高可用性的多渠道应用。 同时,云原生架构是通过弹性伸缩获得庞大用户群和通过自动故障转移保障关键B2C应用或门户网站持续运行的关键。

    效率提升应用

    效率提升应用是面向员工或合作伙伴的应用,此类应用通过减少或自动化人工/纸质流程来降低成本。运营效率应用可以支持部门、跨部门或全公司的流程,并且通常以合规要求(即避免成本处罚)为基础,尤其是在受到监管的行业。此类应用几乎都与核心系统集成。应用与企业核心系统的距离越近,运行的稳健性就越关键。运营效率应用包括索赔处理、供应链管理、发票处理、设备追踪、大学报名和订单管理应用等。

    低代码平台使企业机构能够在整个应用生命周期中,通过运用领域专家的知识实现运营效率应用的迭代设计和开发。此外,平台通常包含开箱即用的连接器或让开发者自行构建连接器并通过专属应用商店提供,从而方便与记录系统集成。

    遗留系统迁移类应用

    大多数遗留系统迁移项目都是由业务驱动的转型计划。也就是说,这些新应用并不是单纯地提升和转移现有的功能,而是会取代无法支持新流程或提供合适用户体验的遗留应用。因此,它们既需要具备新的功能,也应支持当前的流程。

    由Mendix提供支持的遗留系统迁移应用案例包括 Lotus Notes、Microsoft Access、Sharepoint或Excel应用的遗留系统迁移。

    Mendix低代码平台使企业在替换遗留系统、增加新功能和改善整体用户体验时,能够将用户放在第一位。为确保它们在将来不会成为遗留系统,Mendix低代码平台支持现代微服务架构并加入了各种内置功能来解决软件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质量和维护问题。

    为了紧跟业务创新与变革的步伐,市场对IT解决方案的需求逐年增长。根据Forrester的数据,Mendix的低代码平台可以在三年内为企业机构带来超过2000万美元的净效益,帮助企业机构节省应用开发流程的成本和创造运营效率,并通过提高客户参与度和加快新产品与服务的上市时间为企业机构创造收入。


    ]]>
    百度关联企业入股深势科技,后者涉云计算领域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企查查App显示,3月3日,北京深势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深势科技)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股东Billion Star Limited(兆翔有限公司)、苏州清流成长二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百图生科(北京)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百度关联企业)。同时该公司注册资本增加至约701万元,增加17.81%。

    企查查显示,深势科技成立于2018年11月,经营范围含应用软件服务;软件开发;数据处理(数据处理中的银行卡中心、PUE值在1.4以上的云计算数据中心除外)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北京百度毕威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为该公司股东之一,持股10.186%。


    ]]>
    新一代京东云服务器4月上线:承载能力提升2倍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云计算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普及,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云服务的部署形式也更加多样。作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服务器也必须持续创新,以更好支撑云业务发展。

    新一代京东云自研服务器应势而生,并将于2021年4月上线。


    image.png


    第二代京东云服务器

    第二代京东云服务器,源于京东大规模云数据中心的建设运营经验,同时支撑京东内部应用,以及京东云对外服务,必须提供很高的稳定性、灵活性,在大规模部署下实现高效运维,同时保持极佳性价比。

    性价比大幅高于传统设备

    海量京东内外部IT服务,需要大量设备来提供计算、存储资源。因此,京东科技旗下品牌京东云一直在探索如何获得更高业务性价比。

    为实现这一目标,京东云在第一时间采纳行业最新技术,让客户能够收获新技术带来的性能提升。而且,京东云还与供应商开展多方面合作,例如,与芯片厂商深度合作,成功使京东云服务器的云实例承载能力比同价格的标准品提升2倍以上。

    行业领先的系统设计创新

    第二代京东云服务器的风液混合散热系统,通过液冷对高功耗模块散热,低功耗模块继续采用风冷散热,兼顾了性能、可维护性以及性价比。另外,第二代京东云服务器采用“硬盘前置,风扇后置”的架构,拉开风扇和硬盘之间距离,有效降低磁盘读写失误,显著提高磁盘性能和稳定性。


    image.png

    风液混合散热及硬盘风扇分离设计

    模块化设计 灵活兼顾多种部署方式

    作为整机柜服务器这一新形态产品,第二代京东云服务器可以同时适配不同数据中心环境。

    ■沿用传统机柜标准宽度,节点独立散热,可以按需在集中、独立两种供电模式间灵活切换,因此,服务器节点既能部署在定制机柜,也能部署于标准机柜。


    image.png


    灵活电源设计

    ■节点可以在前、后出线之间灵活切换。前出线设计可以更好适配新建机房的风道封闭设计,维护更简单。当部署于传统机房时,可采用后出线保持与传统设备一致的维护习惯。



    QQ截图20210305162725.jpg


    前后IO灵活设计

    ■搭配京东云机柜级微模块数据中心,可在没有专业机房的环境中,快速搭建企业级边缘计算环境。


    image.png


    京东云机柜级微模块数据中心(Rack-MDC)

    高效易运维 为大规模部署而生

    大规模云计算的日常运营开销十分可观。第二代京东云服务器在改进效率和简化运维方面,也实现了很多针对性优化。

    ■整机柜一体化交付完全免去设备安装和机柜布线环节,部署速度是传统产品的百倍以上,降低部署成本,还节约业务上线时间。


    image.png


    京东云整机柜服务器

    ■集中供电及能效架构优化,整体效能提升10%;风液混合散热提升散热效能最多达50%,大幅降低数据中心能耗。

    ■自动化批量运维,降低业务中断风险。自动巡检替代人工,大幅降低人员工作强度,提升运维质量。故障预测和自动化故障诊断可以迅速找到故障点并进行修复,减少业务中断时间。

    第二代京东云服务器通过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实现了高效、灵活、高性价比的目标。后续,京东云还将把这些自研创新成果,通过开源社区回馈给行业,为IT行业的创新发展做更多贡献。



    ]]>
    思杰Citrix斥资22.5亿收购SaaS协同管理软件企业Wrike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当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上云是第一步,所以去年一年,数字新基建成为新的号角,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加快基础实施部署。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卖服务器的企业,卖网络的企业,还是卖整个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企业,都赚得盆满钵满。那么,走入云计算3.0时代,下一个主流趋势是什么?答案是SaaS!

    表面看来,云计算虽然走在时代前沿,但SaaS还差点火候。殊不知,已赢得客户青睐的SaaS企业正在暗流涌动,迎接黎明前最光亮的时刻。这一点,可以通过思杰系统有限公司( Citrix)的最新收购证明。2021年1 月19 日,Citrix公司宣布,将以 22.5 亿美元现金收购Wrike,目前已签署收购协议。

    Wrike隶属于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公司 Vista Equity Partners,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拥有 1000 多名员工,为全球约 1.8 万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是 SaaS 协同工作管理领域公认的领导者,可确保团队和分散在各处的员工能够规划、管理并高效地完成大规模工作。Wrike加入思杰之后,除了更好地为思杰公司的云业务赋能, 也将推动原有业务的增长速度。预计 2021 年,其 SaaS 业务未经审计的年度经常性收入(ARR[1])将增加 30% 左右,达到 1.8 亿至 1.9 亿美元。

    自此,思杰公司的数字化工作平台能力将再上新台阶,在确保一致性体验的情况下,安全地为员工提供改善工作效率所需的多种资源。Wrike 创新的工作管理解决方案可以简化协同工作和工作执行过程,两者强强联合之后,可为员工提供更多工具,使他们在任何地点都可以高效、安全地开展工作。Wrike具备的云交付能力将有助于思杰更快地向云业务模式过渡,并创建基于 SaaS 的完整工作平台,以满足企业内各职能部门的需求。

    思杰公司,合并后的公司将通过互补性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价值主张,在现有客户群和新合作的企业采购决策中心(包括市场营销、专业服务和人力资源)中发掘新的收益机会。思杰和 Wrike 将共同为遍布 140 个国家的 40 多万客户提供服务。此外,收购结束后,Wrike 将纳入思杰强大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创造新的机会,从而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除了PTC收购Wrike,SaaS领域还出现了其他几笔大型并购,包括:Salesforce以超过27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Slack(聊天软件开发商);PTC收购了SaaS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Arena Solutions;电商SaaS企业光云科技全资收购了“深绘智能”;阿里收购内地餐饮SaaS服务商「美味不用等」;微盟收购SaaS“便利店之王”海鼎等等。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并购,让原本就热闹的SaaS市场变得更有看头。


    ]]>
    主网2上线在即,Akash引领去中心化云计算狂潮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The Unstoppable Cloud,这是全球第一个去中心化云计算Akash的核心理念,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云计算市场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Akash的诞生也彻底打开了去中心化云计算市场的大门。

    面对阿里云、亚马逊这样的传统巨头所搭建的算力平台,AKsah如何凭借自身优势杀出垄断重围?Akash独特的商业模式和代币经济模型又会给用户带来多大的盈利空间?即将上线的Akash主网2又有哪些独特创新之处?

    3月5日下午3点,Akash中国市场&社区经理Alex Wang做客鸵鸟区块链加密情报局95期,与主持人Kylin一起带你深入了解Akash如何在这场去中心化云计算狂潮里乘风破浪。

    以下是直播实录(内容稍有调整):

    Kylin: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去中心化云计算市场,Akash的愿景和目标是什么?跟我们群里的小伙伴简述一下Akash项目吧。

    Alex:

    Akash官网上的定位就是一句话,The Unstoppable Cloud,即不可阻挡的云;是世界上第一个去中心化的云市场,今天的DeFi都可以借助Akash实现彻底的去中心化。

    之所以有这样的愿景和目标,是因为我们看到当前中心化云服务提供商,比如亚马逊的AWS,谷歌云,微软云以及阿里云,他们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定价效率低,缺乏灵活性,尤其是垄断性等问题。

    Akash是想为用户提供新的替代方案,并且我们看到这个市场的规模非常具有潜力, 预计到2023年整个云市场将达到3700亿美元,所以前景可期。

    当Akash的云市场启动后,在其上的应用类型将非常丰富,包括当前DeFi领域的应用,也包括创业公司以及机器学习领域等。

    Akash的使命是使用去中心化的计算集群(数据中心)网络来打破这种寡头垄断,在点对点的市场中提供资源以建立一个具有弹性的并且不可阻挡的云市场,并且用户的购买云服务的成本将是比现在的市场价格便宜2-3倍。

    Kylin:

    随着算力需求剧增,像阿里云和亚马逊这样传统巨头所搭建的算力平台囊括了大部分市场。AKsah在这种环境下有多大潜力,相较于老牌算力提供商和一些新生的平台,AKsah具有哪些优势?

    Alex:

    区块链领域的快速发展,让去中心化这个概念越来越多的得到认可,Akash构建去中心化云也是基于这个未来趋势。 传统的云服务提供商存在着固有的问题,包括缺乏灵活性,成本高,垄断也是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

    Akash与这些中心化的提供商不同:

    1、高效。在Akash网络里你可以实现按需付费,即如果你有剩余的部分不需要用,完全可以在市场上出售。

    2、灵活和可扩展。Akash为主流而建,易于采用,完全考虑现有的云应用和企业的技术栈的特点,并且,我们不会锁定供应商。

    3、价格优势。比现有产品市场成本便宜至少2-3倍,未来会达到10倍。

    Kylin:

    Akash的Staking的年化收益听说很高,目前最高年化收益能达到多少?据了解Akash的代币抵押率接近90%,这在Cosmos生态中是什么样的水平?

    Alex:

    首先回答在Cosmos生态中抵押率水平,答案是抵押率是最高的。

    其次,我们回到年化收益率,目前年化收益超过50%,社区有不少小伙伴说这种收益超过工资的方式让自己体会到了什么叫“睡后收入”。

    大家可以去交易所购买和Staking。AKT目前上了4家交易所,分别是BitMax,BitMart,bithumb和DIGIFINIX。也欢迎大家去下载去中心化钱包Cosmostation和Keplr,在手机端就可以实现灵活的Staking。

    Kylin:

    项目能否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经济模型是否合理,是否有长期的价值支撑。能向我们介绍一下Akash的商业模式和代币经济模型吗?

    Alex:

    在即将到来的Mainnet 2中,AKT将被用作去中心化计算市场的结算货币,允许用户使用AKT买卖云计算。一旦该网络开始从市场中产生有意义的费用(获取收入),在现有的抵押回报之上,持有AKT还将获得一定比例的费用。

    在网络的早期,当还没有从网络云支出中实现有具体业务的收入时,Akash的投资者可从抵押奖励和交易费用中获得收入。在创世阶段,最初设定通胀率为年化54%,每月逐渐下降,每3.75年减半一次。该模型将最大化早期投资者的回报,来确保Akash区块链在其初期阶段的激励。

    AKT的内在价值来自其盈利潜力,有三个主要的贡献来源:a)交易费用;b)从总商品价值(GMV)中获得收入(约20%);c)通胀奖励(创世阶段为54%)。

    Akash的商业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成为全世界第一家去中心化云,这个定位非常直接和明确。竞争对手就是我们之前说的亚马逊、谷歌云和微软云等传统服务提供商。

    在供应商的资源上,我们有多个方式提供:

    传统服务器的闲置资源的出售,和已有的云服务商合作,最近Akash刚刚宣布了和世界上最大的数据中心和基础设施提供商Equinix,他们在全球25个国家有220个数据中心。 Akash专门研发的便携硬件Supermini,为个人带来了更低门槛的方式参与到Akash云市场,该硬件可以提供机器学习等能力。

    因为Akash可以获得更低成本的供应资源,并且在这个基础之上可以在早期向用户提供补贴,最终让用户使用成本接近10倍下降。 未来Akash上部署的各类应用,包括收入部分会以AKT方式与供应商一起分享。 简要来说,Akash云市场,供应商,创业者,一般公司,普通用户,都可以在这个领域以不同的角色参与进来,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将各个利益相关者联系在一起。

    另外,我还想跟大家提一句,Akash是Cosmos生态里的一员,这一点很重要,意味着在Akash云市场未来可以使用Cosmos生态里的所有资产,实际上目前我们已经和同是Cosmos生态的Kava合作,他们的稳定币USDX可以作为手续费在云市场使用。用户将会有更多的选择,提供了灵活性。

    Kylin:

    Akash即将推出Akash主网2,Akash主网2有哪些独特创新之处?据说还将成为Cosmos生态系统中首批集成IBC和IBC中继器的网络之一,这对Akash意味着什么?

    Alex:

    以下是主网 2的主要功能:

    1、去中心化云计算市场:作为Akash DeCloud的核心功能,开发者和Akash供应商将参与链上拍卖系统以交易云计算的供需。

    2、灵活的竞标价格系统:提供商可以根据CPU数量,存储容量和端点等参数配置定价。

    3、IBC 兼容:主网 2将与Cosmos SDK v0.41.0(Stargate)完全兼容。Stargate使基于Cosmos SDK区块链的功能(例如Akash)能够使用第一个标准化的区块链间通信(IBC)相互连接。

    4、部署工具:部署工具可简化开发者的体验,并有助于在 Akash上无缝启动其应用程序。

    5、审核属性:审核属性允许部署应用程序的用户选择哪些供应商可以运行其应用程序。任何人在Akash区块链上都可以通过链上交易将这些属性分配给供应商。

    6、Tendermint状态同步:状态同步允许开发者快速启动例程,这对于查询区块链或使用网络钱包等用例来说是完美的选择。

    即将到来的Akash主网2将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点对点市场的去中心化非托管云,同时具有很强的互操作性。Akash即将推出的主网2将运行在Cosmos SDK 0.4.0上,并启用了IBC功能。

    IBC的第一个用例是对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的支持,IBC将兼容Cosmos生态系统和以太坊。用户对此有强烈的需求,所以我们对此功能的实现也十分兴奋。IBC在Cosmos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将使更多的项目实现在Cosmos Hub的价值交换,并参与Akash的去中心化市场。有了IBC,通过允许其他Token进入我们的云市场并为云计算支付,也将减少Akash的使用障碍。

    在不久的将来,Akash将利用Thorchain和Kava等货币市场来提高流动性。随着Althea网络Peggy的推出,Akash将实现与以太坊的跨链互操作,使大家能够通过类似Uniswap这样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交易AKT。

    IBC将推进我们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互操作云”的伟大愿景。人们可以将数据存储在Filecoin或Sia这样的存储网络上,在NuCypher上使用KMS,在Handshake上管理DNS,并使用Akash(AKT)为所有这些服务付费。

    Akash将会成为由IBC驱动的去中心化云的门户。

    Kylin:

    主网上线在即,Akash做好准备了吗?

    Alex:

    在主网2之前我们做了充分的技术和应用上的验证,比如在去年我们展开了Akash人挑战赛。

    Akash人挑战赛是主网2的必要阶段,简单说就是为主网2的场景做充分的验证。

    Akashian Challenge第三阶段测试网于12月11日结束,超过460名开发者在测试网上部署了超过3800个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的类别包括DeFi、游戏、博客、数据库、加密钱包、区块浏览器、数据可视化模块等等。

    大家可以在这里查看完整的应用列表。https://github.com/ovrclk/awesome-akash

    Kylin:

    Akash接下来还有哪些发展计划?

    Alex:

    2021年的开始阶段,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推出主网2,即DeCloud理念的具体实现。主网2将可以让用户设置自己的供应商,将他们的应用部署到Akash去中心化云上,并参与到云计算市场中去,既可以以供应商的身份也可以是作为用户的身份参与进来。

    团队将致力于改善开发者体验,包括构建更好的供应商工具,更分辨的部署工具,以及为部署流程提供更多的定制化属性。第二个优先事项将是继续参与Cosmos的合作,确保IBC成功推出。IBC将极大提升AKT的流动性,并极大的为整个Cosmos生态赋能。

    2021年晚些时候,我们将推出我们的便携式超级计算机Supermini的正式生产,该产品在预售的3周内销售一空。

    Kylin:

    项目的成功与否与团队本身联系密切,听说AKsah团队比较稳健,最后能向我们介绍一下团队吗?

    Alex:

    给大家分享一个这几天在推上有人分享的内容:

    首先我想说,Akash的团队确实是有自己的风格,从我长时间接触来说,我总体觉得团队成员背景很厉害,执行能力很强,最大的感受是比较稳健,我个人最终也因为项目和团队的多方面考虑,成为Akash中国市场&社区经理。

    今天陷于篇幅,我就简要介绍下我们的首席增长官,Maly Lv,作为Akash Network的首席增长官,Maly领导Akash的全球增长、营销、社区和产品采用。作为一名屡获殊荣的B2B/B2C产品和营销领导者,她在行业领先的创业公司、技术公司和互动娱乐公司工作了18年以上,包括AdRoll、Relativity Space、Eventbrite、Sojern、YouCaring/GoFundMe、Lucasfilm/Disney、Square Enix、Ubisoft和任天堂等,加速了公司的增长、品牌知名度和客户获取。

    在Akash之前,Maly将3家处于早期阶段的创业公司发展到盈利和独角兽地位(市值超过10亿美元)。她帮助Relativity成长为仅次于SpaceX的第二大最具价值的私人空间公司,并将AdRoll打造成全球最受欢迎的增长营销SaaS平台,以及Inc.500强中成长最快的公司,获得了公司首批16000家企业和中小企业客户。Maly曾连续开发并推出了《星球大战》、《古墓丽影》和任天堂的十大畅销产品。

    技术,定位,组织,执行都在考验一个团队,目前我觉得Akash的团队很棒。我们Akash中国也欢迎大家踊跃报名加入,可以成为兼职或者全职的员工,如果你对社区运营感兴趣,不妨加我微信联系。另外,我们社区也会为积极分子,大使提供AKT奖励,欢迎大家联系我。


    ]]>
    亚马逊有戏了?美国国防部可能撤销微软百亿美元云合同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围绕美国国防部百亿美元的JEDI(联合企业防御基础设施)云计算合同的法律争端又有了新的进展。据报道,美国国防部正重新考虑此前授予微软(MSFT.US)的云计算大单。此前,亚马逊(AMZN.US)督促美国法官撤销该合同,并向法院提交了诉讼。

    据了解,亚马逊称,美国前总统干预了公平授予合同的过程。而美国国防部和微软则认为,亚马逊应更早提出诉讼。亚马逊的抗议主要源于该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云计算合同,该公司广泛被认为是最有可能获得这份合同的科技企业,但最终的赢家却是微软。

    美国国防部发言人John Kirby表示:“如果美国法院拒绝政府的动议,我们很可能面临更长的诉讼程序。国防部首席信息官将重新评估未来的战略。”目前,国防部仍在等待联邦法官的裁决。

    如果微软失去该合同,产生的负面影响不仅仅只在财务状况,更多的可能是对其声望的影响。


    ]]>
    我国研发支出将以每年7%的速度增长 重点发展半导体量子计算云计算等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在近日召开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中国将在未来五年内增加研发支出,以推动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过去几年,美中之间的摩擦已经蔓延到科技领域,对国内科技公司造成了负面影响,半导体等关键行业也受到了冲击。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中国的研发支出在2021和2025之间每年将增加7%以上。研发经费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重要高于前五年。

    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研发支出增长10.3%,至2.44万亿元人民币(合3,780亿美元),占GDP的2.4%。与此同时,中央政府在基础研究上的支出将增加10.6%。

    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未来五年中国的愿景。

    “完善创新体系,加快提升以国家实验室为支撑的战略科技能力,努力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制定并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计划。”

    根据我国五年规划草案,我国将重点发展半导体、医疗保健、量子计算和云计算等一系列技术领域。



    ]]>
    天翼云打造首个工业互联网二级解析节点,工业产品从此办上“身份证”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3月1日,在工业互联网企业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推进内、外网建设改造和标识解析规模化应用。如今,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AI等技术的发展,不仅蔬菜、食品有了可追溯来源的安全“码”,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空调、钢筋、轮胎等产品和设备也拥有了“身份证”。

    这得益于近年来中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陆续在全国各地落成。至今,中国标识注册总量已突破100亿,上线二级节点达85个,接入企业节点数量突破9400家。对企业而言,二级节点是向上对接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向下对接企业标识节点及应用系统,提供标识注册服务、标识解析服务、标识数据服务、运行监测等功能,是推动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应用发展和产业生态构建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满足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需求?

    近期,中国电信天翼云在江苏昆山发布了国内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注册二级节点,成为工业互联网识别解析的IaaS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综合解决方案。作为工业互联网识别解析的IaaS云服务提供商,天翼云借助网、云、数、智的一体化能力,打造标识解析体系解决方案,分别从SaaS层、PaaS层、基础设施IaaS层、网络层和企业节点几个方面,向企业提供节点的标识解析、管理服务以及数据采集与处理,从而支撑客户结合行业场景进行二级节点标识应用开发。

    位于江苏的博世汽车5G智慧工厂,就是基于天翼云二级节点打造的“ 5G+工业互联网”先行先试的典范。通过获取、分析、和应用企业内外部数据,博世汽车在实现产品价值链的全流程透明化的基础上,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流程优化、问题解决和预测分析,聚焦“行业+技术+应用”的融合创新,将5G 技术融入智能制造场景中,确保在确切的时间和地点实现全面信息互通,最终实现“数据驱动工厂”。目前,该工厂已成为苏州乃至全国的工业互联网“金字招牌”。

    在实现博世汽车二级节点功能应用开发的同时,天翼云还帮助苏州协同创新智能制造装备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苏州协同)实现了技术升级。基于天翼云二级节点,苏州协同实现了产品供应链的管理和追溯,从信息管理、零部件库存可视化管理,再到备件信息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库存周转率提高了18%,资源利用率提高了15%。目前苏州协同已累计发展了4家二级节点公司,同时还在不断优化升级二级节点技术应用,探索市场服务的新模式。

    据了解,目前中国电信苏州分公司已与众多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快二级节点建设和运营推广,力争使标识别注册量突破10亿,共同打造“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品牌。不仅如此,中国电信天翼云还陆续在北京、四川、陕西等多地建设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在互联网产业联盟、工业云制造、航空航天等方面为企业提供节点建设服务。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工业互联网日益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石。天翼云以5G、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智慧赋能二级节点建设,加强标识体系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同步谋划、同步推进、融合发展,实现万物互联。未来,继续推进企业探索基于标识解析服务的创新应用,是不断推进我国工业智能化改造的有力举措。


    ]]>
    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快速增加,未来仍有较大的赶超空间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相比美国,中国云计算起步较晚,目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全球云计算市场稳步上升,2019年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1883亿美元。2019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1334亿元,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为689.3亿元,私有云市场规模为645.2亿元,公有云市场规模首次超过私有云。从全球和中国云计算市场占IT支出比重来看,中国占比低于全球水平。

    1、中国云计算起步较晚,近年来发展迅速

    相比美国,中国云计算起步较晚,目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美国早在2005年前就已提出云计算相关概念,后三年由于技术驱动,应用领域逐步普及。中国相对美国发展晚5年,于2007年以后以美为师开始发展云计算,2009年后政策不断出台高度支持,使云计算得到广泛应用。

    2007年以来,中国云计算的发展先后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市场引入阶段,云计算的概念刚刚在中国出现,客户对云计算认知度较低;

    第二阶段为成长阶段,用户对云计算已经比较了解,并且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踏入这个行业;

    第三阶段是成熟阶段,这个时候云计算厂商竞争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厂商们开始从更加成熟优秀的解决方案入手,SaaS模式的应用逐渐成为主流;

    第四个阶段是高速增长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国云计算市场整体规模偏小,落后全球云计算市场3至5年,且从细分领域来看,国内SaaS市场仍缺乏行业领军企业。

    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快速增加,未来仍有较大的赶超空间

    2、2020年全球云计算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美元

    近年来,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呈现稳步上升趋势。2019年,以IaaS、PaaS和SaaS为代表的的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1883亿美元,增速20.86%。在政策推动与市场需求的刺激下,分析认为,未来几年云市场的强劲发展势头有望保持下去,平均增长率约为18%左右,2020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2253亿美元左右。

    2018-2020年全球云计算行业市场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

    注:根据Gartner统计口径,此处云计算为公有云服务市场。

    3、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快速增加,公有云首次超过私有云

    在我国,云计算市场从最初的十几亿增长至目前的千亿规模,行业发展迅速。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披露的数据显示,2017-2019年期间,我国云计算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速均在30%以上,呈高速增长态势。2019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1334亿元,同比增长38.6%。未来,受益于新基建的推进,云计算行业仍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2016-2019年中国云计算行业市场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

    注:此处市场规模为公有云和私有云市场总计。

    从细分市场来看,2016-2019年,公有云市场占比逐年提升,2019年为51.65%;私有云市场占比逐年下降,2019年为48.35%。2019年我国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689.3亿元,私有云市场规模达到645.2亿元,公有云市场规模首次超过私有云。

    2016-2019年中国云计算行业细分市场规模占比变化情况

    4、中国云计算占IT支出比重低于全球,未来发展空间广

    根据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研究和顾问公司Gartner预测,2020年全球IT支出总额预计将达到3.4万亿美元;中国IT支出总额预计将达到2.77万亿人民币。从全球和中国云计算市场占IT支出比重来看,中国占比低于全球水平。中国云计算市场未来仍有较大的赶超空间。

    2018-2020年全球与中国云计算市场占IT支出比重对比情况及预测


    ]]>
    云服务器跟普通服务器有啥区别?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云服务器,作为一种可用于搭建网站、应用开发和测试的新型互联网服务托管平台,它与普通的服务器有啥区别呢?

    一、虚拟化

    很早以前,很多IT基础设施服务商,例如VMware、微软等,在宣传推广时习惯将虚拟化的产品称为云计算。其中这种概念只是云计算初级阶段。虚拟化是云计算中主要支撑技术之一。云服务器,就是将规模级的底层服务器通过集约化、虚拟化构建起云端资源池,然后从资源池中调配计算资源组建而成。普通服务器,也可以使用虚拟化技术分割出大量的虚拟专属服务器,即我们以前常用的VPS。虚拟化,使两者都具备快速部署、自由搭配资源等特点,因此,云服务器和VPS都是基于虚拟化的产品,两者在构建方式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新手容易将二者混淆,难以辨认。

    二、资源弹性调配

    我们都知道,真正的云服务器是支持资源的弹性调配的,这意味着我们自由地增加或缩减CPU、内存、磁盘、带宽等资源,但我们还应该知道,这种弹性伸缩,不止单台云服务器中的纵向伸缩,还包括增加/缩减虚拟机数量的横向伸缩。这样的云服务器使我们真正方便地实现资源按照我们需要的方式进行自由组合,适配日趋多元化的企业应用需求。这也是云服务器和普通服务器的区别之一。普通服务器资源受限于单台服务器配置,如需资源扩容,则需要技术人员在实体服务器硬件中增加磁盘或内存条等,这个过程耗费的时间成本难以支撑企业应用需求的灵活变化。

    三、节点规模

    归根到底,云服务器的计算资源是从大量经过整合虚拟化的物理服务器中调度获取的,从节点规模看,这样的虚拟化规模可能是几台、数十台、数百台物理服务器,也可能是跨数据中心的成千上万台实体硬件构建起大型云端虚拟资源池,例如知了云-香港云服务器和国内云服务器,通过虚拟数据中心,将两者联系起来,实现互通。因此云服务器的节点规模是极具可扩展性的,而普通服务器的节点规模则受限于机柜、机房等硬件环境以及虚拟化的程度。因此,云服务器,特别是公有云,极具扩展性和灵活性,在资源利用率上远超普通服务器,在云服务器资源的调度规模和调度速度方面也远胜一筹。

    四、分布式存储

    云服务器和普通服务器的区别在于存储方式的差异。云服务器采用的是分布式存储,例如知了云采用的ceph分布式存储系统,以良好的可扩展性、高性能以及高可靠性为显著特征,可实现实时多重副本容灾,无单点故障,可有效规避多种故障,并且支持存储资源的弹性伸缩,并使云服务器具备热迁移等功能。而普通服务器则无法实现分布式存储,一旦发生硬件故障,数据安全将面临严重的丢失、损毁甚至无法找回等风险,因此企业通常会部署RAID10阵列安全策略,但这需要面临高额的硬件购置等费用和成本,增加公司财政负担。

    总之,云服务器和普通服务器的区别在构建方式上,主要集中在虚拟化、资源弹性调配、节点规模、分布式存储等方面。希望以上回可以帮助到你。


    ]]>
    云计算的法律法规也成为了建设云安全产业链的一个重要环节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如今,云计算在企业方面,工业、制造、银行、交通、医疗、电力、政府等等都在用云计算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尤其是在近年来,由于云计算公司推出的产品和服务越来越丰富,其用户需求也越来越多,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不断进化、更新。

    如何从云计算的源头到原理,到各个应用类型,再到个人应用和小型企业应用的切入点与应用风险点,就不得不深入研究云计算的法律法规,对风险类型进行精准把控,成为构建云计算综合安全环境的重要原则,来保障企业用户的数据和隐私等财产不受侵犯。

    因此,云计算的法律法规也成为了建设云安全产业链的一个重要环节。今天就来聊聊这个“十万”里的“法律法规”。云计算法律法规梳理了云计算服务商给企业安全带来的几个重要法律及安全风险点,分别是企业通过云计算的应用产品,在不同场景和应用领域的风险点。

    个人应用服务风险点,企业通过云计算的应用产品,在不同场景和应用领域的风险点我们从云计算企业提供的云计算服务产品产生两个市场主体的信息来逐一分析以下不同场景与应用领域,企业通过云计算的应用产品,在不同场景和应用领域的风险点。

    企业通过云计算的应用产品,在不同场景和应用领域的风险点。企业通过云计算的应用产品,在不同场景和应用领域的风险点。企业通过云计算的应用产品,在不同场景和应用领域的风险点。企业通过云计算的应用产品,在不同场景和应用领域的风险点这四个场景和应用领域,主要针对的都是企业服务产品相关的云计算服务,未涉及到云计算架构,云技术,云运维,云开发等其他问题。

    私有云这部分是需要企业实施应用自建部署,也就是从自身的业务系统,it环境出发,将企业专有的服务,如web应用、本地开发者平台等与云实施部署部署相关的产品部署在一起,由云实施部署提供基础服务,由部署云提供对应的产品和服务。通过自建的云实施部署部署,我们企业可以自行构建满足自身需求的中小型云计算it环境,如开发和测试环境,idc环境,主机环境等等。

    这样可以有效缩短或消除使用商业公有云上传统环境可能面临的一些重要环节的技术问题和故障,如安全性,部署和转移时间等,服务性价比更高,价格更便宜,企业可以轻装快运部署和运维云计算环境,更有利于实现“自建”“快占有”“高利用”。企业部署和运维自建的中小型云计算it环境,大大降低了企业云计算应用部署和运维的成本,大大提高了云计算的普及率和用户的在线响应能力。


    ]]>
    现如今大数据的计算模式已经进化为边缘计算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迅速成为建筑工业化生产的产物,是建筑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技术与产品。智能建筑根据物理方式分为:物联网、智能网络和云计算。当建筑内部的数据流经物联网、网络和云计算节点进行控制,这样的智能建筑可以称之为智能建筑。

    生产的智能建筑已经不是简单的智能家居,智能建筑已经跨入到智能家居产业链的延伸,服务于汽车、家电、消费电子、医疗、物流、零售等行业。建筑智能化范围一般围绕以下功能分类,按照功能分类可以划分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人工智能。在今天的建筑产业中,人工智能发展空间非常广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人工智能是建筑业实现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同时也是实现建筑业服务产业化发展的现实保障。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电脑科学、计算机视觉和建筑识别技术等领域已经慢慢融入到智能建筑设计产业链的流程中。人工智能并非遥不可及,作为在建筑产业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产品,人工智能的实现却需要精准和专业。云计算,或者说大数据,则是实现人工智能的重要前提,让人工智能在云端部署,实现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应用。大数据的计算模式已经进化为边缘计算,原来大量的数据都通过服务器、数据库等来存储,然后将数据注入到云端进行存储,后来云端存储能力提升,开始用网络连接多台计算机,再后来计算力提升,用存储设备的边缘部署,机器人远程部署等方式来实现人工智能的应用。自从人工智能问世以来,其在各行各业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其所涉及到的领域越来越广,大数据所带来的巨大利益也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云计算的出现打破了数据孤岛,简化了企业运营,以一种信息科技独立于互联网之外,形成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大数据技术也是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大数据所能创造的价值空间非常大,根据教育领域的规律,云计算的选择性接入不仅会给人工智能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而且还能改善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大数据技术的出现更大的作用在于为人工智能领域提供基础架构,为个人、机构、社会创造更多的机会。“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都在展望人工智能的前景,要把人工智能化为产业基础设施并推向实践。

    从传统的人工智能到数据驱动的ai,从人工智能到vr,再到无人驾驶,科技以人为本,人工智能最终还是实现人类价值的载体。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落地为生产力、科研力、社会福利,在国家的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中也担任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我觉得,人工智能作为后视镜更多的是引导我们,助力人类更好地生活比如,现在的自动驾驶。




    ]]>
    阿里巴巴张北云计算庙滩数据中心实践经验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为加快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引领数据中心走高效、低碳、集约、循环的绿色发展道路,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国管局、银保监会、能源局发布了2020年度60家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包括通信、互联网、公共机构、能源、金融等5个领域。为充分发挥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引领带动作用,推广先进经验技术,我们梳理了部分国家绿色数据中心的先进经验,供参考借鉴。

    阿里巴巴张北云计算庙滩数据中心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总面积约13.3万平方米,机柜总量约4000架,可容纳10万台服务器。年均电能利用效率(PUE)为1.19。主要做法包括:

    一是应用先进节能技术。大面积应用组合式空调箱(AHU)风墙技术,将室外温度适宜、质量良好的新风通过AHU风墙输送至机房,直接为设备降温,充分实现自然冷却,降低了空调系统电力消耗。同时大规模使用高压直流供电(HVDC)系统,减少了传统“交-直-交”电源转换的电能损耗,提高整体PUE。

    二是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通过参与冀北可再生能源电力交易“四方协作”机制,开展市场化风电挂牌交易,直接向风电企业购买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使用占比达50%以上,2018年7月份至今累计减排二氧化碳超25万吨。

    三是加强能源资源回收利用。采用空气热风回收和水源热泵技术,将部分机房热风回收至柴发配电室及部分设备间用于采暖,空调回水作为供暖换热的驱动动力,降低冬季供暖能耗。通过废水回收系统降低生产污水的硬度、电导率等指标,实现回收再利用,减少水资源消耗。

    信息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


    ]]>
    中国派专家组赴马达加斯加协助鼠疫防控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中方派出专家组赴马达加斯加协助鼠疫防控

      中国疾控中心今晚将派出6人专家组赴马达加斯加一个月,援助当地鼠疫防控,派出的6位专家具有丰富的鼠疫防控经验。

      世界卫生组织通报显示,马达加斯加自2017年8月份以来爆发鼠疫疫情,近日传播风险由高升为极高,累计报告病例1297例,死亡102人。马达加斯加卫生部正式提出,希望中国政府组派专家赴马,帮助马方加强疫情防范工作。

    责任编辑:张建利

    ]]>
    足协:未发现中超天津德比受操控有力证据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中国足协:未发现天津德比受操控有力证据

      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 中国足协27日在官网发布《关于中超联赛第26轮天津亿利对天津权健比赛调查情况的通报》称,未发现比赛受到操控的有力证据。

      通报称,9月23日,中超联赛第26轮天津亿利对天津权健的比赛在天津体育中心举行,最终天津亿利4:1战胜天津权健。赛前中国足协收到本场比赛可能会受到操控的函件,该函件内容和最终比赛结果也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中国足协对此事高度重视并成立了调查工作组,赛后立即启动了调查程序。经调查组对相关俱乐部和会员协会的全面细致调查,并结合本场比赛的赛事报告、观察员报告、比赛录像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未发现比赛受到操控的有力证据。

      通报称,中国足协对维护我国职业联赛的公平竞赛将继续保持高度警惕和密切关注,如有确凿证据发现相关单位或人员违背公平竞赛原则、涉嫌操控比赛,中国足协将对其严肃处理。同时,中国足协也希望如发现有违法违规操控比赛行为的确凿证据,可积极向中国足协或公安、司法部门举报,共同维护中国足球竞赛环境。(完)

    责任编辑:张建利

    ]]>
    海上超级跑车被中企盯上 港媒:大展拳脚的机会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出海记 | “海上超级跑车”被中企盯上!港媒:大展拳脚的机会来了

      港媒称,中国忠旺宣布,已完成收购以澳洲为基地的全铝合金超级游艇制造商Silver Yachts Ltd控股权。

      据香港头条财经网10月26日报道,中国忠旺集团表示,这项收购是将其深加工业务战略,进一步延伸至航海领域所采取的关键举措。

      报道称,SilverYachts在设计和制造大型、全铝合金、空气动力设计、高性能、低油耗的超级游艇业务领域是领军企业之一。

      中国忠旺称,与SilverYachts合作,不仅令其业务延伸至下游领域,同时也为其提供更充裕的资源优势,共享集团在铝合金制品设计、生产及应用方面的研发成果。集团在亚洲的地位更将有助SilverYachts在该地区拓展业务。

      据参考消息网-出海记记者从发布会现场了解,该项交易将有利于双方联手进一步拓展航海领域的铝合金材料应用。

      发布会上,中国忠旺总裁兼执行董事路长青表示:“我们很高兴与SilverYachts携手,开足马力进军高端航海领域。SilverYachts是设计和制造大型全铝超级游艇的领军企业之一,其产品被冠以‘海上超级跑车’的称号。中国忠旺与SilverYachts拥有共同理念。该项收购是中国忠旺将其深加工业务战略进一步延伸至航海领域所采取的关键举措,并有利于推动我们国际业务的发展。”

      据了解,SilverYachts是世界顶级游艇制造商之一,更是目前全球唯一有能力设计并生产70米以上大型全铝合金超级游艇的企业。铝合金船身让Silver Yachts的游艇具备更轻更快的优良特性,在速度和燃油效率上均代表了世界顶级水准,是已建成游艇中航速最快的常规动力游艇。

      中国忠旺表示,此次对SilverYachts的收购,意味着中国忠旺首次直接进入下游终端制造。该项交易是中国忠旺继收购德国乌纳铝业后,另一项拓展业务板块、完善产品结构的国际并购。

      通过此次与SilverYachts合作,中国忠旺将进一步开拓其航海领域的产品应用,实现在航空、轨交、汽车、航海等多个交通轻量化领域的全方位、多层次覆盖。同时中国忠旺也将给予SilverYachts资源优势,让其共享中国忠旺在铝加工产品及应用方面的科研成果,助力其推进亚洲地区的业务发展。

    ▲SilverYachts设计和制造的全铝合金超级游艇。▲SilverYachts设计和制造的全铝合金超级游艇。

      SilverYachts创始人、德国环保工业家吉多·亚历山大·克拉斯(Guido Alexander Krass)表示:“与中国忠旺合作为SilveYachts的发展掀开新的一页。作为一家致力于建造全铝合金超级游艇的企业,SilverYachts为铝业巨头中国忠旺的入主倍感兴奋。”“展望未来,SilverYachts已经制订计划,将在澳大利亚以及中国扩充运营团队。”

      据悉,SilverYachts生产基地位于澳大利亚珀斯。并购完成后,克拉斯及SilverYachts联合创始人、国际知名超级游艇设计师和船舶工程师Espen·ino先生将继续带领SilverYachts的发展,其日常营运维持不变。其位于澳大利亚的造船厂将继续面向国际高端市场,打造全新系列的大型船舶,这其中就包括100米长的Silver Global。同时,中国忠旺将支持SilverYachts在中国新建一处造船厂,用以制造超级游艇或商用船舶,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亚洲市场需求。

      中国忠旺是全球第二大、亚洲最大的工业铝挤压产品研发制造商,致力于交通运输、机械设备及电力工程等领域的轻量化发展,并提供高质量的工业铝挤压产品。

    责任编辑:张建利

    ]]>
    十九大后蔡奇陈吉宁同日下基层 透露哪些信号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十九大后蔡奇陈吉宁同日下基层,透露哪些信号?

      10月24日,举世瞩目的中共十九大胜利闭幕。

      大会闭幕仅隔一天,10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北京市代市长陈吉宁同日到基层。他们走进街道社区,实地调研、检查指导,并与干部座谈。作为北京市的党政负责人,蔡奇和陈吉宁的谈话都透露了哪些信号?

      作为市委书记,蔡奇带头到基层宣讲十九大。他走进西长安街街道的社区,与基层党员干部交流,并召开座谈会,给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划了重点。

      蔡奇在讲话中说,北京这座伟大城市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北京的生动实践,充分显示了其中蕴含的巨大真理力量。

      谈到“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蔡奇明确指出,北京要把实施城市总规作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实际行动,把“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紧紧抓在手上,履行好“四个服务”的基本职责,建设好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代市长陈吉宁同日在通州区检查指导该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陈吉宁明确要求,要在市委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扑下身子、埋头苦干,扎实做好城市副中心建设和通州发展各项工作。

      街道编印十九大报告“口袋书”

      蔡奇首先来到西长安街街道义达里社区。义达里社区居民的“红墙京剧社”在十九大开幕当天就自编了京剧唱段《歌唱十九大》。街道根据十九大报告编印了“口袋书”。青年党员的“红墙读书会”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党员学习报告的体会交流。蔡奇对此充分肯定。

      蔡奇还察看了义达里社区“睦邻之家”24小时值守热线。这个热线专门听取群众意见。蔡奇问值守党员,群众反映最集中的问题是什么?值守党员回答,是住房和养老。蔡奇说,你们这个热线好,就是要把它办成党和群众的连心线。

      市委书记给社区书记出题

      在街道工委,蔡奇主持召开了与基层党员干部的座谈会。

      座谈开始时,面对在座的20多位街道和社区党组织书记,蔡奇先出了一道“题”:请每位同志用一两句话说出所在街道社区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与会者纷纷发言,所列的问题从住房养老、停车与加装电梯,到环境秩序,都是群众最关心的。

      蔡奇听后对大家说,这些问题既是提给市里的,也是提给区里的,又是提给你们自己的。我们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带着问题学,贯彻十九大精神也要奔着问题去,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工作导向。

      代市长:带着感情学习,带着感情宣传

      同日,北京市代市长陈吉宁到通州区检查指导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他来到通州区台湖镇外郎营村和玉桥街道玉桥南里南社区。

      村民活动室内,书画社和农民诗社正在举行以十九大为主题的创作活动。一位80岁的老人充满感情地朗诵着诗社刚刚集体创作的歌颂十九大诗歌:“新时代,你迈着巨人的步伐,从神州大地走来……”

      陈吉宁说,这是带着感情来学习,带着感情来宣传,基层要多用这样喜闻乐见的形式,让老百姓体会到新时代的新变化和新要求。

      书记代市长点题

      蔡奇在西城区召开座谈会时发表了讲话。他讲到,党的十九大精神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方方面面。当前特别要在四个方面下足功夫:

      一是要在认真学习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足功夫。

      二是要在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上下足功夫。

      三是要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上下足功夫。

      四是要在全面从严治党上下足功夫。

      蔡奇在讲话中说,北京这座伟大城市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北京的生动实践,充分显示了其中蕴含的巨大真理力量。

      蔡奇要求,要把实施城市总规作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实际行动,把“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紧紧抓在手上,履行好“四个服务”的基本职责,建设好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对于西城区,他特别提出,西城区要牢牢把握自身的功能定位和职责要求,抓紧参与制定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坚持疏解整治促提升向纵深推进,创造优良的政务办公环境。

      蔡奇提出,要在城市治理上攻坚,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坚持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好事、解难题、谋福祉。便民菜场、社区服务以及加装电梯、停车等等,都要根据市民群众的意愿,坚持政府引导,积极利用市场化手段得到较好解决。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西城区要在全市当标杆、作表率。

      陈吉宁在通州主持召开座谈会时讲话表示,要切实推动十九大精神在北京落地生根。抓紧抓实抓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这“两件大事”。对于抓好城市副中心建设和通州发展,陈吉宁特别强调,通州作为城市副中心所在地,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要成为新时代首都发展的新标杆。

    责任编辑:时鑫

    政要二维码

    政要动向

    带你阅尽地方政要每日动态

    ]]>
    长沙出台商品房摇号销售细则 公证摇号按序购房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重磅 | 长沙出台商品房摇号销售细则,公证摇号按序购房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 图长沙晚报掌上长沙 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27日消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今日,长沙市住建委印发《长沙市限购区域内新建商品住房销售摇号具体操作程序》,其中明确全市限购区域范围内所有新建商品住房项目,凡累积购房客户大于可供房源的项目,应采取公开摇号方式销售商品住房。

      今年10月27日,长沙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的通知》,其中规定,取得预(现)售许可(备案)的商品住房项目,如购房意向者多于可供房源的项目,应采取由公证机构主持的现场摇号、网络摇号等方式公开销售商品住房,摇号规则及过程应公开公示。

      根据《操作程序》,开发企业提前7天向公证机构提出公开摇号公证申请,并提交公开摇号的具体规则和方案等材料。开发企业在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后,应拿出公示后的准售房源进行摇号销售,于摇号3日前在销售现场(售楼部)发布摇号公告。

      开发企业采取实名制方式公开接受意向购房人认筹,接受购房认筹时间不得少于3个工作日。开发企业应向购房人宣讲长沙市商品住房限购政策。认筹人应对自己提供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并承担因隐瞒不符合限购政策事项产生的后果。认筹完成后,留存认筹人身份证明复印件,编制《报名摇号名册》,报送公证机构备案确认(纸质和电子文档)。开发企业在(售楼部)醒目位置公示《报名摇号名册》,公示时间不少于72小时。

      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沙公证摇号买房的政策,其目的是遏制投机炒作和恐慌性购买,消除卖方和中介的不当行为,让房屋回归居住使用的本源属性,保障普通市民购房。

      来源:长沙晚报

    责任编辑:时鑫

    ]]>
    负面清单为何两度出现在十九大报告 它激活了啥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负面清单”为何两度出现在十九大报告,它激活了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有一个词引人注目地出现了两次:负面清单。都是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一节中提及: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前者是旨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者则“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一字千钧的报告,两度提及的词语,份量不可谓不重。而就在五年前,“负面清单”一词,还几乎不为国人所知。眼下却成了举国争说的热词之一。为啥呢?且听大江东工作室捋一捋来龙去脉——一个新词的出现,撬动的或是新时代改革大局的重要领域。

    2013年9月成立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以制度创新深化改革的重要试验田,从那时起,“负面清单”一词不胫而走……  曹一 画2013年9月成立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以制度创新深化改革的重要试验田,从那时起,“负面清单”一词不胫而走……  曹一 画

      上海自贸区成立,“负面清单”从此叫响,陌生渐成流行

      当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宣布成立,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个位于浦东面积仅仅28.78平方公里、堪称巴掌大的地方,布下了中国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着先手棋:以开放倒逼改革、以制度创新深化改革的重要试验田,在那一天平静开犁。而一个新词——“负面清单”,也从此叫响,短短三年多,便从陌生变为流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风生水起。

      “清单”,触碰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界定,正在成为中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改革支点,撬动的是改革大局。

      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结束不到一个月,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到外地调研,就来到了改革开放的地标深圳,全世界都听到他坚定不移的声音:“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要有新开拓,要上新水平”……

      话音甫落,党中央即着手考虑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议题——全面深化改革。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

      当很多人仍在揣摩自贸区与开发区有何区别时,美国财经网站Business Insider敏锐地嗅出其中的不同——“与邓小平当初建立经济特区类似,上海自贸区的实验不仅会是一次政策改革信号,还将承担为接下来的改革提供方向指导。”

      共和国有史以来第一份投资管理领域的负面清单问世了。

      “负面清单”四字,很多人闻所未闻,这是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苗圃中,栽下的第一棵志在“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苗。然而,当时很多中外媒体记者对清单列出190项对外商投资保留的特别管理措施很不解:这不就是把正面清单反过来点一遍?

      如今再回首,人们会意一笑,“非禁即入”的清单,是推开了一扇门,这和以往投资管理体制的封闭之“墙”有本质区别,是锐意改革、与国际规则体系相衔接迈出的一大步。

      眼下,90%左右的国民经济行业对外资实现了准入前国民待遇。

    “与邓小平当初建立经济特区类似,上海自贸区的实验不仅会是一次政策改革信号,还将承担为接下来的改革提供方向指导”。屠知力 摄“与邓小平当初建立经济特区类似,上海自贸区的实验不仅会是一次政策改革信号,还将承担为接下来的改革提供方向指导”。屠知力 摄

      负面清单,收了政府的权,活了国家和企业的水

      不少人敏感地意识到,“负面清单”正是一项改革“新开拓”。

      回到当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所列9项主要任务和措施的第三条,就是“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在上海市委书记韩正眼中,这一条是自贸试验区最大亮点,将之喻为“龙头性和根本性制度”,“有了负面清单,企业搞活了,政府管制进一步放松了,政府审批制度必须进行颠覆性的改革,必须建立事中事后监管制度。”

      之后,这份“负面清单”越来越短,2013版190项,2014版139项,2015版122项……“自贸区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界定,找到了具体抓手。清单的不断缩短,就意味着市场在发挥更大作用。”时任上海市市长、现任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杨雄说。

      之后,自贸试验区地域不断拓展,从上海“一枝独秀”,发展成为“1+3+7”的“雁行”阵容,但推进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创新,却是共同的选择。3年前的新词,经由“上海样本”的可复制可推广,成了当下流行语。

      人们终于理解,“负面清单”撬动了政府职能转变,正是自贸区试验中最深刻也最艰难的制度创新,触碰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难啃的硬骨头,进入了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绕不开的“深水区”。

    2016年底,习近平总书记点赞上海自贸试验区,“不负重托和厚望”,紧抓制度创新这个核心。屠知力 摄2016年底,习近平总书记点赞上海自贸试验区,“不负重托和厚望”,紧抓制度创新这个核心。屠知力 摄

      作为“党中央为推进新形势下改革开放提出的一项重大举措”,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最核心的价值,就在于政府的自我限权,自我革命。2016年底,习近平总书记点赞上海自贸试验区,“不负重托和厚望,密切配合、攻坚克难,紧抓制度创新这个核心,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工作取得多方面重大进展,一批重要成果复制推广到全国,总体上实现了初衷……”

      在2016年普华永道问卷调查中,59%的企业认为“负面清单”使政策更透明、限制更具体。清单上未列的,企业就可以大胆去做,不必政府批准,减少了审理者的自由裁量权。用浦东新区副区长陆方舟说,“变管理为服务,是收了自己的权,活了国家和企业的水。”上海自贸区新注册企业超过挂牌前20多年总和,即是制度创新红利的缩影。

      紧跟“负面清单”,一张张“清单”保证权力“真放”“实放”

      紧跟着“负面清单”问世的,还有权力清单、责任清单。

      2014年10月31日,浙江省发布全国首张省级政府责任清单,43个省级部门的责任清单在浙江政务服务网上公开亮相。浙江政务服务网还将四张“清单”“一网打尽”——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相继建设到位。

      2015年初,深圳32个市直部门也晒出“权责清单”,梳理出行政职权事项5326项,保证权力“真放”“实放”,实现政府职能深刻转变,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和社会活力的“乘法”。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力度”,要求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公布省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勾画出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的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要求分门别类全面彻底梳理行政职权,逐项列明设定依据;没有法定依据的行政职权应及时取消;依法逐条逐项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和必要性审查并广泛听取基层、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的意见。

      很快,各地政府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相继“晒”在公众面前。

      在一张张公开透明的“清单”后面,各级政府提供优质服务,接受公众监督,如今已成常态。

      负面清单,给了市场主体地位,也给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多的自由、更多的选择;权力清单,明确了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用限制权力来换取市场活力;责任清单,实现“法定职责必须为”——壮士断腕的果决,就从一张张“清单”开始。约束与限制自己的权力,激发更大的市场活力。

      这场贴上诸多“清单”标签的政府改革,让人恍然,5年前那句“要有新开拓,要上新水平”承诺背后,谋篇布局的深意……

    十九大报告指出: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中国在向世界昭告了鲜明的开放姿态。屠知力 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中国在向世界昭告了鲜明的开放姿态。屠知力 摄

    责任编辑:时鑫

    ]]>
    新疆乌苏市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7千米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地震快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0月27日17时38分在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北纬43.70度,东经84.64度)发生3.2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

    责任编辑:张建利

    ]]>
    广东明年一本二本招生将合并 设本专科两批次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明年起广东拟将一、二本招生录取批次合并,设本、专科两批次

      记者刚刚从广东省考试院获悉,广东省教育厅、省招生委员会制定了《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关于2018年深入推进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通知》,现向社会征求意见。2018年起,将原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两个招生录取批次合并为“本科批次”,设置本科和专科两个录取批次。

      关于《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关于2018年深入推进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通知》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粤府〔2016〕17号)的有关精神,结合我省考试招生工作实际,省教育厅、省招生委员会制定了《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关于2018年深入推进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通知》,现向社会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时间:2017年10月27日至2017年11月3日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意见建议:

      电子邮件:

      ksygz1205@163.com。

      来函请寄:

      广州市中山大道西69号广东省教育考试院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处

      邮编:510631

      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

      2017年10月26日

      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关于2018年深入推进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局、招生委员会,各有关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的有关精神,全面有序深化我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粤府〔2016〕17号),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科学性、公平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积极稳妥推进我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单项改革,以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现就我省2018年深入推进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深入推进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模式改革

      (一)合并本科录取批次。根据国家和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关于“逐步减少录取批次”的要求,结合我省高校招生工作的实际,对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批次进行适当调整、优化,以进一步扩大考生填报院校和专业志愿的选择权,引导高校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步伐,促进高校特色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2018年起,将原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两个招生录取批次合并为“本科批次”,设置本科和专科两个录取批次。批次调整合并后,本科和专科录取批次均设置一个平行志愿组,15个院校志愿数,即院校志愿数设A、B、C、D、E、F、G、H、I、J、K、L、M、N、O 15个,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1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和1个不服从调剂专业志愿;录取时,本科批次三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成绩等级要求统一调整为2C及以上;提前第一批本科院校和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艺术团、本科院校自主招生、重点高校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含高校专项、地方专项)等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按不低于往年的标准划定。

      (二)艺术体育类统考院校(专业)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2018年起,将现各批次艺术(含音乐、美术,下同)、体育类统考专业的投档,从传统梯度志愿投档模式调整为平行志愿投档模式,设置一个院校志愿组, A、B、C、D、E、F 6个顺序排列的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1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和1个不服从调剂专业志愿。各批次艺术、体育类统考专业依据招生计划和考生成绩情况,分别划定文化课和术科统考最低控制分数线,以文化课总分和术科统考分数合成的总分(文化课成绩占40%、术科成绩占60%),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投档原则进行投档。投档时,按考生总分及排序情况从高到低,逐个院校志愿依次检索进行投档。投出档案,由高校根据本校录取原则择优录取。除艺术类统考专业外,其他艺术类“统+校”和校考专业各设置2个院校志愿,仍实行传统梯度志愿投档。教育部明确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的“统+校”、“校考”专业(含经省招生办同意提前录取的院校)的录取工作在普通本科批次录取前进行。

      (三)普通高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招生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2018年起,在“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批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即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根据考生高考成绩从高到低的排序情况和院校志愿顺序投档,由高校择优录取。“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 录取设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两个批次,每个批次设置一个院校志愿组。本科批次设A、B、C 3个顺序排列的院校志愿,专科批次设A、B、C、D、E、F 6个顺序排列的院校志愿,本专科批次每所院校均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1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和1个不服从调剂专业志愿。

      二、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

      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录取模式,推动 “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录取成为高职院校招生录取的主渠道。

      (一)继续推进高职院校依据学考成绩招生改革。继续实施高职院校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依据学考成绩招生改革试点,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省内各高职院校安排本校不低于35%的上年度招生计划,以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数学、英语三门科目成绩总分作为录取依据,安排在2018年春季实行统一填报志愿、统一组织录取。2018年高职院校依据学考成绩招生录取,从2017年的1个院校志愿+9个院校平行志愿的方式调整为一个平行志愿组,设置6个院校志愿数,每所院校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1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和1个不服从调剂专业志愿。

      (二)深化高职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招生改革。一是将“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的“3”即语文、数学、英语三门科目考试成绩作为中职学校毕业生“文化素质”的成绩,其考试时间从2019年起调整至1月份进行,2018年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和宣传发动等工作。二是规范 “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中证书报考专业范围。进一步梳理规范高职院校招生专业和专业技能课程证书的对应关系,增强专业与证书之间的对应性,完善相关配套文件,更好地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三是进一步扩大高职院校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招生规模。增加高职院校面向中职学校毕业生的招生计划。2018年,省内所有高职院校应统筹面向中职学校毕业生的“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面向中职学校毕业生的自主招生等招生方式,增加一定比例的招生计划面向中职学校毕业生招生。往年未面向中职学校毕业生招生的高职院校,按照2017年招生总计划的10%(其中“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占3-5%)预安排计划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往年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的高职院校(含不到年度招生计划1%的高职院校),按照2017年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计划20%的增量(其中“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招生计划增量不低于5-10%)预安排计划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以更好地促进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

      (三)深化面向初中毕业生的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招生改革。继续实施面向应届初中毕业生中高职贯通“五年一贯制”、“三二分段制”招生办法,并进一步加以规范和完善。选择10所左右高职院校,安排其中部分专业一定数量的招生计划,在中考改革试点市开展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五年一贯制”招生录取改革试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达到生源地所在市规定的录取分数线,符合招生学校提出的综合素质评价等其他录取条件的考生,即可参加录取。

      (四)规范和完善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完善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报名、考核、录取办法。一是逐步搭建全省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统一报名、测试和录取平台,从计划编制、招生章程上报、考生报名和填报志愿、院校审核考生资格和考务安排、职业适应性测试、院校上报分数线和拟录取名单、省招办审核均在该平台上进行,进一步优化流程,规范操作,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分类指导,规范考核方式。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职学校毕业生的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均采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测试”考核方式,并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重要的参考因素。其中,普通高中毕业生“文化素质”统一使用全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成绩(可以自划分数线),“职业技能测试”可以使用网上联合测试成绩,也可以由院校自主命题进行测试,即2018年高职院校(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自主招生考核以“学考+网上职业适应性联合测试”或“学考+自命题职业适应性测试”为主要评价录取模式,有特殊需求的高职院校(专业)可增加对考生的技能考核,但须提前公布;中职学校毕业生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测试”由高职院校自行命题并组织测试。三是规范现代学徒制招生专业。对于无法签订劳动合同的专业,2018年暂停现代学徒制招生。

      三、扎实推进普通高等学校特殊类型专业招生考试改革

      (一)音乐术科统考笔试实行机考改革。2018年起,全省音乐术科统考将《乐理》及《视唱练耳》笔试部分改为计算机考试,科目名称为《练耳与乐理》,《视唱练耳》面试部分的考试内容、形式不变。考试大纲及考试模式参见《广东省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音乐术科考试大纲》(粤招办普〔2017〕63号)和《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音乐术科练耳与乐理在线考试系统(模拟)-考生端操作手册》(详见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网站)。

      (二)美术术科统考部分科目实行计算机辅助评卷。2018年起,我省普通高考美术术科统考,除色彩科目外,素描和速写科目实行计算机辅助评卷,进一步确保考试公平公正。评卷时先将考生答卷录入计算机,然后通过计算机辅助评价系统随机调由评卷专家进行评卷。

      (三)规范完善艺术类专业校考管理。根据教育部和我省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进一步加强我省艺术类校考工作管理,加大监督力度,在2017年底出台《广东省2018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校考管理办法》,确保艺术类校考公平公正和规范有序。积极探索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和舞蹈等艺术类校考专业的校际联考和省级统考的考试方式和监管办法,逐步减少专业校考。

      四、积极探索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选拔培养路径

      (一)积极规范和推进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协同育人试点工作。今后,省内所有应用型本科高校原则上须安排“专插本”(即本科插班生,下同)招生专业和计划。2018年,适当增加应用型本科高校特别是公办应用型本科高校招收高职院校 “专插本”招生计划。在认真总结开展四年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项目和三二分段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项目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试点,创新高校协同育人机制,努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二)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试点工作。报请教育部批准后,2018年起,安排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部分专业进行“中职升本科”的招生改革试点。参加改革试点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在部分应用性强、职业特色明显的专业(如艺术、护理、学前教育、职教师资等),2018年安排本年度一定比例的招生计划,通过“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和技能测试等方式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应往届毕业生,从而打通职业教育“中职升本科”成长通道,探索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五、规范普通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招生管理

      2018年起,普通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招生,除经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外,对“学分互认”、“联合培养”、“国际班”等与国(境)外教育机构开展办学合作活动的项目不再单独编设院校代码进行招生,以上项目与本校普通专业按院校代码统一编排招生,招生计划统筹使用。招生录取时,省招生办按院校科类招生计划进行投档,如院校整体生源充足,但“学分互认”、“联合培养”、“国际班”生源不足时,剩余计划调整到其他专业使用,按录取原则录取投档考生,切实维护考生利益。单独编设院校代码的招生专业,录取考生入学后不得转入非单独编码招生专业。

      六、改革高考成绩发布方式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坚持正确导向规范高考成绩发布和相关宣传工作的通知》(教学厅函〔2017〕36号)精神,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加强对考生成绩、录取结果等需要阶段性保密信息的管理。2018年起,高考成绩公布时,高考个人成绩只提供给考生本人,不向各地市招办、考生所在中学及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考生可通过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查询渠道查询个人成绩,通过省教育考试院指定网站(渠道)打印成绩单。

      积极稳妥推进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配套管理措施,是推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是维护考试招生工作公平公正的有力举措,是固本强基打造南方教育高地的重要抓手。各地市、县(市、区)教育局和有关高校、中学(初中、普通高中、中职学校)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普通高校考试招生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切实加强对普通高校考试招生改革的组织领导,构建科学、规范、严密的考试招生工作管理体系,落实工作责任制,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向社会广泛开展改革的宣传引导发动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对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的宣贯和发动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确保2018年我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各项改革工作安全顺利实施。

      此通知有效期5年,自2017年 月 日起施行。

      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招生委员会

      2017年 月 日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时鑫

    ]]>
    郎永淳涉嫌醉驾被抓:又一次酒驾“公益广告”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据新京报报道,记者10月27日获悉,前央视名嘴郎永淳因涉嫌醉驾,在北京朝阳区被抓。而在10月12日播出的《创客英雄会》节目中,郎永淳还担任主持人,他自称创业者,并提到“创业真是九死一生”。

      创业是九死一生,醉驾更是“九死一生”。其实,被警察抓获,得到应有的处罚和教训是好事,对当事人而言也是一种保护。人生本身就是一场创业,我相信,郎永淳“出来”的那一天,这样的教训和体验,同样值得分享给他人。

      值得一提的是,郎永淳是涉嫌醉驾,而不仅仅是普通的酒驾。根据规定,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图片来自新京报“我们视频(ID:womenshipin)”截图▲图片来自新京报“我们视频(ID:womenshipin)”截图

      因为醉驾情节更加严重,社会危害隐患更大,处罚也相应更重。按照《道路交通法》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则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且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至于刑事责任,已经有不少名人、明星给出了深刻的教训。比如最著名的“明星酒驾入刑第一人”高晓松。

      2011年5月9日晚,高晓松驾车在京发生交通事故。经酒精检验,其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为243.04毫克,已构成醉酒驾车行为。10日下午,因涉嫌危险驾驶罪,高晓松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最终被判处拘役六个月,并处罚金四千元人民币。

    ▲高晓松审判现场。图片来自央视视频截图▲高晓松审判现场。图片来自央视视频截图

      此外,2012年6月16日,相声演员刘惠驾车追尾了另一辆车。经检验,刘惠血液当中酒精含量达到每百毫升213毫克,属于醉驾,被判处拘役4个月,处罚金2000元。

      同年10月25日,内地知名演员王志文在上海街头被上海警方查获酒驾。

      可以说,每一次明星酒驾事发,都是一次针对全社会的酒驾“公益广告”。2011年、2012年正是“酒驾入刑”的适应期,明星接连触案,不难理解。沉寂一段时间后,郎永淳再次将“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警句示范给公众,也算是一次温习了。

      对于郎永淳而言,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醉驾都是显而易见、不容辩驳的不可取行为。在饮酒前就应意识到、安排好出行问题,而不能存侥幸心理。

      而从社会影响来说,郎永淳虽然已从吸睛无数的央视离职,但仍出现在综艺节目中,或是主持人或是嘉宾;还是某企业副总裁和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研究咨询中心副主任。以这样的身份涉嫌醉驾,不仅对于所在的企业和协会是一种负影响,对于公众来说,也是一个值得引以为戒的负面教训。

      殷鉴已在前:高晓松在节目里多次就酒驾忏悔道歉、做着汽车广告却感叹自己无法开车,就是不愿为之但又不得不为的“酒驾形象代言人”。愿其他人都引以为鉴。

      文 | 与归

    责任编辑:陈琰 SN225

    ]]>
    中老缅泰启动第63次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行动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中老缅泰启动第63次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行动

    巡航经过湄公河第一哨。巡航经过湄公河第一哨。

      10月26日,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之际,我国与老挝、缅甸、泰国共同启动第63次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行动。上午08时,我国执法队、武警云南边防总队水上支队,与其他三国联合巡逻执法编队在中国关累港扬帆启航,在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引领下踏上新征程,吹响维护湄公河流域长久和平稳定的新号角。

    巡航巡航

      据悉,此次巡航历时4天3夜,四国将派出执法船7艘,总航程500余公里。巡航期间,四国将派出指挥官在编队指挥艇、中方53901艇共同指挥勤务,联合巡逻执法编队将在“10·5”惨案事发地、“金三角”等重点水域进行联合查缉、联合走访、治安形势调研等行动,分析研判湄公河流域治安形势和水文变化等情况,全力维护湄公河国际航运安全。

    巡航巡航

      “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思想领航。”巡航间隙,中方执法队组织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水上支队一大队大队长严凡表示,党的十九大确定了新时代发展的新思想、新目标,立起了引领新时代的伟大旗帜,擘画了强军兴军新征程的宏伟蓝图,具有划时代意义。作为联合巡逻执法中方代表成员,我们一定把十九大精神化为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为维护湄公河流域安全稳定贡献中国力量。

    紧急处突演练。紧急处突演练。

      目前,四国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启动5年多来,共出动执法人员10255人次、执法船艇542艘次,在“金三角”重点水域及地段开展水陆联合查缉61次,检查船只689艘、人员3518人次、货物5.05万吨,救助商船120余艘,为890余艘商船进行护航。

    巡航巡航

    巡航躲避礁石。巡航躲避礁石。

    一级勤务。一级勤务。

      来源: 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时鑫

    ]]>
    人教社承认语文教材黄文中西湖名联出错:将更改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人教社承认语文教材黄文中“西湖名联”出错:将采取措施更改

      今年9月曾引发舆论热议的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的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以下简称“部编本”教材)出现将楹联大家黄文中西湖名联误写一事,如今有了最新进展。

    “部编本”教材七年级下册封面。 王家安供图“部编本”教材七年级下册封面。 王家安供图

      据甘肃媒体《兰州晨报》9月25日披露,在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所有地区初中一年级使用的“部编本”语文课本初一下册中,有一节《名联欣赏》小栏目,选用了甘肃籍学者、一代楹联大家黄文中为杭州西湖撰写的对联:“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教材中名联欣赏第五条为黄文中对联。王家安供图教材中名联欣赏第五条为黄文中对联。王家安供图

      甘肃省楹联学会方面和黄文中的女儿黄国梅女士表示,这幅对联的正确写法为“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部编本”教材将此联的“水水山山”误写为“山山水水”。黄国梅女士还希望出版社在更正错误的同时,加上父亲的署名。

    甘肃籍学者、一代楹联大家黄文中。 王家安供图甘肃籍学者、一代楹联大家黄文中。 王家安供图

      10月27日下午,发现此处错误的甘肃省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家安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教育部教材局工作人员今日上午已经向甘肃省楹联学会致电表示,教材局领导近日对此事已作出批示,教材出版方人民教育出版社目前已承认教材确实存在错误,将采取措施更改。

      王家安还向记者透露,对于黄文中亲属希望加上对联署名一事,人民教育出版社方面表示,根据教材编纂体例,不便署名,希望黄文中家属理解。

    黄文中手书“西湖天下景”联原迹之一。 黄国梅供图黄文中手书“西湖天下景”联原迹之一。 黄国梅供图

      27日下午,人民教育出版社宣传部门工作人员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确认,该社已了解到教材中将西湖名联误写一事,将研究合适的方式解决。

      据王家安解释,按照人们的思维和阅读习惯,总是说“山山水水”,实际上黄文中特意将此四字颠倒过来,目的是为了言明西湖胜景中,水在山之前,水美甚于山美。

    黄国梅写给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亲笔信函。王家安供图黄国梅写给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亲笔信函。王家安供图

      王家安表示,从楹联格律来讲,上联起句“水水山山处处”,是“仄仄平平仄仄”;下联起句“晴晴雨雨时时”,是“平平仄仄平平”,这样一句之中平仄既交替,上下两句之间平仄也互对,才是一副工整对联。

      今年9月25日,义务教育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曾表示, “如果有错的话,我会和人教社联系,然后上报给(教育部)教材局,按照程序来进行修改。”

    责任编辑:时鑫

    ]]>
    美方将朝鲜驻沈阳总领事列入制裁名单 中方回应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2017年10月27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记者会

      问:第一,2018年2月,韩国平昌将举办第23届冬奥会。第24届冬奥会将在北京举行。中方领导人参加平昌冬奥会很值得期待。中方对此有何评论?第二,韩国总统文在寅发贺电祝贺习近平主席连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并表示希望尽快见到习近平主席。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我先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确实,我们收到了文在寅总统致习近平总书记的贺电,也已经对外发布了消息。关于两国元首会面,我目前没有要发布的消息。我们希望中韩双方共同努力,推动双边关系早日回到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

      关于中国领导人是否参加平昌冬奥会的问题,中方对中韩两国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包括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始终持积极开放的态度。我们希望同韩方一道努力,为促进这种交流合作创造良好条件和必要氛围。

      问:蔡英文从明天开始将访问位于太平洋的三个台湾“邦交国”,途中将过境夏威夷和关岛。中方是否就此向美方表达了关切或提出了交涉?

      答: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也是我们处理台湾对外交往问题时始终坚持的原则。

      关于你提到台湾地区领导人“过境”美国的问题,她所谓“过境”的真实目的不言自明。我们希望美方恪守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原则,不允许其“过境”,不向“台独”势力发出任何错误信号,以实际行动维护中美关系大局和台海和平稳定。中方已就此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问:美国总统特朗普周四指示美国卫生部门,把美国阿片类药物滥用定性为公共健康紧急情况。他尤其提到要切断来自中国的芬太尼类物质进入美国,表示访华时会将此事作为一个重点向习近平主席提出,并预计中国会采取相关措施。中方对此有何回应?

      答:相信大家注意到,10月4日,首轮中美执法及网络安全对话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中美双方在加强禁毒合作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近期,双方还共同成功破获了一批跨国毒品犯罪案件。

      据我了解,根据中美双方此前达成的共识,中美禁毒合作会议将于10月30日、31日在北京举行,双方将对禁毒领域深化合作项目进行研究。

      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毒品问题的国际共治,本着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在中国国内尚无芬太尼类物质滥用的情况下,列管了多种芬太尼类物质,达到23种之多,超过联合国公约列管种类。同时,中国政府在联合国禁毒公约和本国法律框架内,与包括美方在内的各国积极开展合作。今年3月的第60届联合国麻醉品委员会会议上,中方赞成将ANPP、NPP两种芬太尼前体纳入国际公约的管制。目前,我们正依法按照国内程序对这两种物质进行列管的相关工作。

      问:第一,美国财政部宣布进一步制裁朝鲜,将7个朝鲜人和3家机构列入制裁名单,其中包括朝鲜驻沈阳总领事。中方是否就此与美方沟通?是否将驱逐朝鲜驻沈阳总领事?第二,外交部部长助理孔铉佑是否于今天至29日访问日本?访日期间是否会讨论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和半岛问题?

      答:关于第一个问题,我们注意到有关报道。我们的立场非常明确。中方一贯不赞成一国根据其国内法在联合国安理会框架外对他国实施单边制裁。

      关于第二个问题,我可以证实,孔铉佑部长助理于10月27日赴日本举行中日安全对话,同日方就双边关系等议题交换意见。

      问:朝鲜外务省美国局局长崔善姬目前正在北京。中方对此有何回应?是否安排官方会见?

      答:我不了解你说的情况。

      问:还是关于美国制裁朝鲜的问题,你刚才的意思是说,尽管美国国务院和财政部发布有关声明,美国国务院称已就此事向中方表达了关切,但中方不会驱逐朝鲜驻沈阳总领事,是吗?

      答:我愿重申,中方一贯全面、准确、认真、严格地执行联合国安理会涉朝决议。同时,我们会在遵循安理会决议的基础上,同朝方保持正常的交往与合作。

      问:日前,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向安理会提交了索马里海盗问题报告。报告多次提及中国在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为应对海盗威胁发挥了重要作用。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2008年12月,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中国海军派出首批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截至今年7月,中国海军先后派出了26批护航编队,为中外6400余艘船只提供护航,驱离疑似海盗船只3000余艘次,有力保障了国际重要贸易航道安全。中方参与打击索马里海盗国际合作的行动,得到了有关国家的积极评价,为维护国际和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作出重要贡献,也展示了中国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形象。

      联合国秘书长的有关报告对中方所作工作和贡献给予了积极评价,我们对此表示赞赏。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中国将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方将继续积极参与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护航行动,拓展国际护航合作,履行国际责任和义务,为维护国际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保障国际重要通道安全发挥更大作用。

      问:你说中国与朝鲜保持正常交往,那中方会采取什么措施确保朝鲜不再次试射导弹或进行核试验?

      答:中方坚持实现半岛无核化、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半岛核问题的立场,你很清楚,国际社会很清楚,朝方也很清楚。

      问:联合国调查团昨天表示,叙利亚巴沙尔政权要对今年早些时候发生在叙北部的化武袭击负责。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中方在化武问题上的立场是明确的,也是一贯的。我们希望任何调查结论都必须基于确凿、可信的证据,必须符合专业、客观、公正原则,必须经得起历史检验。

    责任编辑:张建利

    ]]>
    日本神钢被曝造假 江西退运一批日本进口设备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江西退运一批从日本进口的设备 货值达300万元

      中新网南昌10月27日电 (记者 苏路程)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27日公布消息,近日,该局协助南昌市某企业成功退运一批从日本进口的设备,货值达300万元人民币,这是继“日本造假事件”发生后,江西首次退运从日本进口的设备。

      据介绍,该批设备为蒸发器芯体进出配管自动焊接设备,主要用于汽车空调散热器的制造,是生产线上必不可少的设备。

      接到企业关于“设备在使用中温度异常上升”的反馈后,江西检验检疫部门立即行动,通过现场测试取证、三方谈判,最终确认电气控制柜内温度的异常上升现象是因电气控制柜冷却装置不工作而造成的。

      为此,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对合同单据、调试报告、退换货协议等进行核对梳理确认无误后,依法出具了《检验证书》,帮助企业完成退运。

      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把好进口机电产品质量安全关,不让不合格进口机电产品蒙混过关,切实维护国内进口商的合法权益。(完)

    责任编辑:张建利

    ]]>
    德学者:中国为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范例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德国学者:中国为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范例

      黑尔佳·策普·拉鲁什女士是德国知名智库席勒研究所的主席兼创始人。

    ▲黑尔佳·策普·拉鲁什女士▲黑尔佳·策普·拉鲁什女士

      与许多关注中国发展的外国学者一样,这些天拉鲁什最关心的话题,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

      想知道拉鲁什都在关心什么,请戳以下视频↓↓

      2014年拉鲁什访华时,乘坐了从北京到上海的高铁。“中国速度”令她深受震动。

    ▲2017年10月16日,上海市十九大代表乘坐“复兴号”高铁列车抵达北京南站。▲2017年10月16日,上海市十九大代表乘坐“复兴号”高铁列车抵达北京南站。

      拉鲁什说,她相信,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将为人类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消息》:您觉得中国模式为何如此吸引其他国家?

      拉鲁什:所有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可以共享中国巨大的发展成果。我想,这解释了为何中国模式如此吸引其他国家,为何各国这么热情地参与习主席提出的中国模式。

      《参考消息》:您觉得为何当下世界需要中国的全球治理观?

      拉鲁什:我认为如果世界要向前进,各国必须放弃地缘政治博弈的这种观念,地缘政治博弈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习主席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世界上眼下唯一一个摒弃了地缘政治博弈因素的理念,因为这个理念将全人类放在第一位,将各个国家、地区的利益置于其后。我认为,世界大国以及世界各国都需要加入这种行动。

    ▲资料图片:2017年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资料图片:2017年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

      《参考消息》:如何评价中国这五年的发展对世界的影响?

      拉鲁什:我认为,在世界舞台上,中国扮演着领导角色。中国国内发展迅速,已经让七亿人民脱贫,而且还有下一步目标,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扫除贫困。中国为其他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范例。

    ▲有“中国扶贫第一村”之称的福建省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有“中国扶贫第一村”之称的福建省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

      《参考消息》:您如何评价中国模式?

      拉鲁什:习主席有着孔子的智慧,他不仅是位政治家,还是位哲学家。 

      我们正参与着建立一个全新的世界经济秩序。这很令人激动。希望其他国家停止对中国的指责,抛弃地缘政治障碍,全新看待中国模式,我认为这的确是世界上国家间合作的一种新模式。

    责任编辑:张建利

    ]]>
    媒体盘点入列中央委员的15位上将(图)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入列中央委员的15位上将

      十九大上选举产生的204名中央委员中,有15位上将。

      分别为:

      许其亮,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

      许其亮出生于1950年,长期在空军服役,曾任职空军第八军军长,空军副参谋长,空军参谋长,原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兼沈阳军区空军司令员,原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空军司令员,中央军委委员、空军司令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在刚刚结束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再次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并连任中央军委副主席。

      2007年7月,晋升上将军衔。

      张又侠,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

      张又侠出生于1950年,曾任职原13集团军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委员、原总装备部部长,中央军委委员、军委装备发展部部长等职,在刚刚结束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并出任中央军委副主席。

      2011年7月,晋升上将军衔。

      魏凤和,现任中央军委委员

      魏凤和出生于1954年,长期在原二炮部队服役,曾任职原二炮第五十三基地司令员,原二炮副参谋长,原二炮参谋长,原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原二炮司令员,中央军委委员、原二炮司令员,军改后转任火箭军司令员,今年9月卸任。在刚刚结束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连任中央军委委员。

      2012年11月,晋升上将军衔。

      李作成,现任中央军委委员、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

      李作成出生于1953年,曾任职原41集团军军长、原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原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原成都军区司令员等职,军改后任首任陆军司令员,2017年8月任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在刚刚结束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出任中央军委委员。

      2015年7月,晋升上将军衔。

      苗华,现任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主任

      苗华出生于1955年,曾先后任原31集团军政治部主、原12集团军政委、原兰州军区政治部主任、原兰州军区政委、海军政委等职,2017年9月任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主任。在刚刚结束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出任中央军委委员。

      2015年7月,晋升上将军衔。

      乙晓光,此前任职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副参谋长,据央视画面显示,乙晓光佩戴中部战区臂章参加解放军代表团讨论十九大报告活动

      乙晓光出生于1958年,曾先后任职空军指挥学院院长、空军副参谋长、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原总参谋长助理、原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等职,军改后转任军委联合参谋部副参谋长。

      2016年7月,晋升上将军衔。

      于忠福,现任空军政委

      于忠福出生于1956年,曾先后任职原济南军区空军政委、原南京军区空军政委等职、2015年提任空军政委。

      2017年7月,晋升上将军衔。

      王宁,现任武警部队司令员、中央政法委委员

      王宁出生于1955年,曾任职上海警备区参谋长、江西省军区司令员、原31集团军军长、北京军区参谋长、原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等职,2014年任武警部队司令员。

      2015年7月,晋升上将警衔。

      王家胜,现任火箭军政委

      王家胜出生于1955年,曾任职原总装备部政治部主任、原总装备部副政委、原二炮政委等职,军改后转任火箭军政委。

      2017年7月,晋升为上将军衔。

      刘雷,现任陆军政委

      刘雷出生于1957年,曾任职原21集团军政委、新疆军区政委、原兰州军区政委等职,军改后任陆军首任政委。

      2017年7月,晋升上将军衔。

      刘粤军,现任东部战区司令员

      刘粤军出生于1954年,曾任职驻澳门部队司令员、原42集团军军长、原兰州军区参谋长、原兰州军区司令员等职,军改后任东部战区司令员。

      2015年7月,晋升上将军衔。

      郑卫平,原任东部战区政委

      郑卫平出生于1955年,曾任职原41集团军政委、原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原南京军区政委、军改后任东部战区政委。今年9月西部战区原副政委何平接任东部战区政委。

      2015年7月,晋升上将军衔。

      赵宗岐,现任西部战区司令员

      赵宗岐出生于1955年,曾任职西藏军区参谋长、原14集团军军长、原13集团军军长、原济南军区参谋长、原济南军区司令员等职,军改后出任西部战区司令员。

      2015年7月,晋升上将军衔。

      高津,现任战略支援部队司令员

      高津出生于1959年,曾任职原二炮第52基地副司令员、原二炮第52基地司令员、原二炮参谋长、原总参谋部总参谋长助理、军事科学院院长等职,军改后出任战略支援部队司令员。

      2017年7月,晋升上将军衔。

      韩卫国,现任陆军司令员

      韩卫国出生于1956年,曾任职原12集团军军长、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军改后出任中部战区司令员,今年8月接李作成任陆军司令员。曾担任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式总指挥。

      2017年7月,晋升上将军衔。

    责任编辑:时鑫

    ]]>
    北京发布追逃成绩单:追逃66人 阻止42人外逃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北京发布成绩单:追逃66人,阻止42人外逃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周蔚)近日,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走进市纪委市监委第十七纪检监察室,了解十七室扎实推进全市追逃追赃和防逃工作的有关情况。

      2017年3月,随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北京市纪委市监委将追逃追赃工作作为监察体制改革重点内容统筹考虑,调配充实人员力量,设立第十七纪检监察室,作为市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和防逃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市追逃办”)的日常办事机构,既发挥指挥统筹作用,又行使具体追逃追赃职能,推动一批多年难以解决的重点、难点案件取得突破。

      今年追逃25人赃款433万

      10月13日,十七室召开重点案件推进会,工作人员围坐在一起共同研究案情,这是市追逃追赃和防逃工作协调机制发挥作用的具体体现。

      2015年4月,北京市成立市追逃办,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市纪委,并先后将市委组织部、市高法、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国安局、市司法局、市外办、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市财政局纳入成员单位。

      市追逃办成立后,建立健全协调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统筹协调、服务保障、督促考核作用,改变了过去“九龙治水”的局面。今年1月至8月,全市追回外逃人员25人,追回赃款433万元。

      “对我来说,在国外就像坐了18年的牢。”8月31日,外逃美国18年的“百名红通人员”刘常凯被成功劝返,回国投案自首,在逮捕书上签字的那一刻,他如释重负。这是北京市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成立十七室履行市追逃办职责后,追回的第一个“百名红通人员”。

      近年来,市追逃办在全面查清外逃人员的家庭背景、犯罪事实、社会关系和行动轨迹,全力挤压外逃人员生存空间的基础上,加强政策感召、亲情感化,综合施策,取得较好效果。

      2015年,市追逃办在全国率先成立工作组赴柬埔寨,缉捕并押解“百名红通人员”孙新回国;2016年1月1日,远赴非洲疫区几内亚将“百名红通人员”裴健强缉捕归案,打响2016年“天网行动”第一枪。

      截至目前,北京市共追回外逃人员66名,其中包括4名“百名红通人员”和5名“红通人员”,共追回赃款1130万元,追逃追赃成果丰硕。

      42人被挡在国门之内

      2017年6月,十七室组织举办全市追逃追赃工作培训班,一方面传达中央和市委要求,对全市追逃追赃和防逃工作进行总结部署;另一方面开展业务培训,督促追逃追赃真正责任到人、任务落地。

      “防住一个,就是追回一个。”2016年,北京市出台“追防一体化”机制实施办法,建立市区两级联动、专项行动协同、防逃预警、部门联动、分析研判、督导考核、约谈提醒、责任追究等10项机制和20项任务。

      十七室严把关口,强化对重点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的监督管理,特别是针对公务人员和国家公职人员的出境管理日趋规范,共阻止外逃嫌疑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42人。

      当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十七室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中央追逃办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反腐败协调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坚持追逃、追赃、防逃三并重的工作思路,着力完善制度机制,持续聚焦重点个案,扎实推进追逃追赃和防逃各项工作,在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征途中锤炼自身,努力成为让党放心、人民信赖的纪检监察干部。

    责任编辑:时鑫

    ]]>
    河北唐山发生2.6级地震 震源深度14千米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地震快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0月27日20时12分在河北唐山市开平区(北纬39.68度,东经118.32度)发生2.6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

    责任编辑:张建利

    ]]>
    专家预测未来5年中国经济:GDP超百万亿 增速重回7%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GDP超百万亿?专家预测未来5年中国经济四大关键数据

      中新社北京10月27日电 (记者 庞无忌)迈入新时代之后,中国经济的下一个五年会是什么样?多位专家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给出一系列关键性的预测数据,试图描摹未来5年中国经济的发展轮廓。

    图为福州一处刚建设完工的房地产楼盘。(资料图片) 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图为福州一处刚建设完工的房地产楼盘。(资料图片) 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GDP总量逾100万亿元

      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在着力攻克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这三大关口的同时,经济总量也将突破100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大关。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副主任何伟文指出,2017年中国GDP总量预期可达82万亿元左右。未来五年,如果中国经济保持年均6.5%的实际增速,那么2021年经济总量大致可达113万亿元,按现行汇率折合约17万亿美元。

      何伟文表示,这只是静态分析,考虑到中国官方更加注重从速度型转为质量型增长,以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化,2021年实际很可能与预期有差别。

      即便经济总量达到17万亿美元,中国的经济与美国也还有一段差距。何伟文指出,按美国过去五年增长量线性推算,2021年美国GDP大约在22.5万亿美元上下。按现行汇率法,中国经济总量届时约为美国的四分之三(2016年约为60%)。

      接近高收入经济体门槛

      未来5年,一些人所担忧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或将不复存在。

      何伟文表示,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16年中国人均GDP为8123美元,全球平均是10150美元。按上述估计,2021年中国人均GDP将达1.2万美元,超过世界平均水平,非常接近世界银行定义的高收入经济体门槛(2015年为12736美元)。考虑到世界银行的高收入社会门槛不时提升,何伟文认为,2021年这一门槛预计超过13500美元。所以中国进入高收入社会可能再晚1-3年,但估计不会晚于2024年。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也认为,今年中国人均GDP有望接近9000美元,到2020年人均GDP可能达到1万多美元,但是还没达到世界银行高收入国家起点的水平。中国可能在2023年左右达到这个水平。

      徐洪才同样认为,中国进入高收入经济体的时间点可能在2023年前后,届时中国将成功突破“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增速有望重回“7%时代”

      GDP的增长速度已经被中国官方所淡化。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明确表示,“两步走”战略安排没有再提GDP翻番类目标,主要考虑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中国经济发展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再是高速度增长的阶段了。

      尽管如此,一些专家仍然对未来5年中国GDP的增长速度做出预测。

      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近期表示,个人判断中国经济未来五年增速是回升的,有望回到7%的时代,明年估计增速为7.0%或者是7.1%。祝宝良则认为,未来15年,中国年均经济增速可能为5%左右,实现15年经济翻番。

      对世界经济贡献率超过30%

      过去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

      何伟文认为,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仍将继续保持。他指出,五年后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将达到六分之一,如果GDP增速保持在6.5%左右,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30%左右。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王有鑫则更为乐观。他指出,未来五年,中国经济总量将继续稳步提升,对世界经济的贡献预计将超过40%,进出口贸易占全球比重也将从当前14%左右升至20%左右,成为全球绝大部分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陈凤英指出,未来5-10年,中国经济规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是大概率事件,国际政经格局也将迎来大调整与大变革。

    责任编辑:张建利

    ]]>
    你我的新时代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你我的新时代》 play 《你我的新时代》

    向前 向后

      原标题:[独家V观]你我的新时代

      新时代,新气象,新面貌。

      10月25日上午11时45分许,在全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亿万民众在倾听同一个声音,千家万户的电视机在收看着同一个场景,无数双眼睛在关注手机上的同一个视频。

      此时此刻,刚刚在十九届一中全会上再次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用最精炼的语言,对中国未来的五年做出了令人激动的描绘。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中共十九大到二十大的5年,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第一个百年目标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开篇。”

      第一个百年目标是什么?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干什么?最生动的声音和画面为你展现。(本台记者 申勇 刘爱民 史伟 李炜 陈汉章 邢彬 王鹏飞 彭汉明 沈忱 王胜东)

    责任编辑:初晓慧

    ]]>
    杜家毫:确保十九大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湖南省委书记:要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成效体现到坚定维护核心上

      中新网湖南新闻10月27日电(记者 白祖偕)“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提高对维护习总书记核心地位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把维护核心作为最大的政治,始终在思想上高度信赖核心,政治上坚决维护核心,组织上自觉服从核心,行动上始终紧跟核心,坚决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在27日召开的湖南省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会议上强调,全省广大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成效体现到坚定维护核心上。

      杜家毫说,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大的政治任务,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将其摆在首要位置,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广泛、深入、持久地抓紧抓实抓好。“要在深学深悟上下功夫。”杜家毫说,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十九大的精神实质与核心要义,各级领导班子要先学一步深学一层,认认真真、原原本本研讨大会文件,结合实际学深悟透,融会贯通。“要在拓展宣传宣讲上下功夫。”杜家毫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和群众,带头宣讲十九大精神,当好十九大精神的播种机、宣传员、实践者,确保十九大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切实用十九大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杜家毫强调,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紧密联系工作和思想实际学,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贯彻落实的具体思路和举措,转化为推动湖南改革发展的实际成效。“要把学习贯彻的成效体现到坚定维护核心上;体现到强化理论武装上;体现到推动改革发展上;体现到全面从严治党上。”杜家毫说,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个当代中国最高政治原则,以“永远在路上”的恒心和韧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在长沙的副省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各市州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省直各单位和中央在湘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了今天的会议。

     

    责任编辑:时鑫

    政要二维码

    政要动向

    带你阅尽地方政要每日动态

    ]]>
    这座中国大桥合龙太震撼 外国网友看完吐槽本国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中国大桥合龙场面太震撼 外国网友看罢吐槽起本国 play 中国大桥合龙场面太震撼 外国网友看罢吐槽起本国

    向前 向后

      原标题:视界 | 中国大桥合龙场面太震撼,外国网友看罢转身吐槽起本国……

      10月24日,英国《每日邮报》分享了一则新华社的延时视频,展示主拱合龙的过程。文章感叹,这则视频展示出的画面如此震撼,简直令人着迷。

      沪通大桥是世界上首座突破千米级的公铁两用斜拉桥,跨越中国最雄伟的河流,几乎比悉尼海港大桥还要长10倍!

      一旦建成,沪通大桥还将成为世界上最长的钢铁桥梁。大桥采用了“先梁后拱”的施工方案,钢桁梁和主拱的重量总计3.24万吨,相当于三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在桥面上每走一步,就跨越了50吨重的钢结构。

      看完沪通大桥振奋人心的建造过程,外国网友又一次不淡定了,转身开始吐槽本国。

      ▲一楼:“美国花着上万亿美元到全世界去搞事情的时候,中国却在一边专心致志搞发展,而不是把其他国家搅得不安生。” 二楼回复:“正是这样!不仅如此,中国人还会为下一代考虑,而我们只看重短期的利益和权力。”

      ▲澳大利亚网友吐槽:“英美曾经都是技术巨头,如今却停滞在20世纪中期的阶段。他们甚至在计量单位的问题上都绕不过弯儿来,难怪会被世界甩在后头。”

      ▲“很多中国城市都比美国的更加现代。而且他们的高铁超赞的。”

      《每日邮报》介绍,沪通大桥是构建上海“一小时经济圈”努力的一部分。近几年来,江苏城市南通飞速发展,但苦于一江之隔,无法与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有更好的互动。而沪通大桥的建成将会为上海开启“北大门”,今后上海到南通的车程仅需1小时。

      ▲长江天堑终将变通途。

      震撼世人的中国桥梁工程不止沪通大桥。此前,港珠澳大桥也备受关注。英国广播公司将这座世上最长的钢铁跨海大桥称为建筑史上的里程碑。

      英国《每日电讯报》则介绍,港珠澳大桥不仅是最长的跨海大桥,还是一座具有高技术含量的“超级工程”。这座连通三地的“Y”形大桥具备最先进的工程技术和设计,能抵抗8级强震、台风以及30万吨级轮船的撞击。

      虽然名为“大桥”,港珠澳大桥其实是一座集桥梁与隧道于一体的综合建筑,隧道上方的水域每天可以供4000艘船通行。有了这座大桥,原本4小时的旅程能缩短至30分钟。

      在桥梁的建设过程中,还需要密切注意珠江三角洲的自然环境,这意味着桥梁设计必须考虑到河道、水文以及航线,确保自然生态系统不受干扰。

      为此,大桥的设计团队曾向全球多个团队咨询,向环境保护、导航、水文、航空、社会经济、桥梁工程、工程技术以及气象等各个领域的专家请教。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苏权科曾表示,单是为了树一个坚实的地基,他的队伍就克服了80多个技术难题。大桥施工时采用了数字控制系统,得到了各地桥梁设计和建造者的认可。

      一年多前,荷兰一家隧道工程咨询公司举行五星红旗升旗仪式,向港珠澳大桥岛隧的建设者致敬。英国《卫报》更是将港珠澳大桥称为“奇迹”。

      小伙伴们是不是已经开始期待两座大桥的建成,体验一把“天堑变通途”的感觉了?快来留言分享吧!周末愉快哦~

    责任编辑:张岩

    ]]>
    西方国家十年前否定的想法 今正被中俄变为现实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锐参考 | 这个西方国家十年前就否定的想法,如今正在被中俄联手变为现实——

      这几天,世界“朋友圈”的流量又被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好伙伴给联合承包了。

      本周二(10月24日),俄罗斯今日经济通讯社网站报道称,中俄宣布启用新的货币支付系统。

    ▲参考消息网报道截图▲参考消息网报道截图

      在俄罗斯媒体看来,中俄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降低两国之间的货币风险,更是为打造能替代美元的储备货币奠定了基础。

      当然,中俄两国的“默契”不只体现在金融合作领域。

      在上周举行的俄智库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年会上,俄总统普京又一次“点赞”中国。他说,俄罗斯和中国总是能在诸多问题上找到共识。中国是世界经济的驱动器,俄中将联合实施庞大的合作计划。

     ▲普京在俄智库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年会上发言。 ▲普京在俄智库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年会上发言。

      而与这番话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普京在会上对美国的严厉抨击。

      “我们对西方最主要的错误是,我们太信任美国,”普京指责说,美国在一系列国际裁军协议中未能信守承诺。

      如果缺乏基本的信任,显然难以继续做朋友。而持续的互信互助,则会让“老友记”迸发出新的活力。

      终结美元霸权?中俄在石油交易中率先创造无美元环境

      如果把时间回溯到10年前,有人预测中俄将“甩开”美元启用全新的货币体系,但当时的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人民币取代美元的预测是“荒谬”的。

      但如今,多家西方媒体纷纷作出判断,在中俄的带动下,这个时代或许会很快来临。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近日报道称,俄罗斯和中国在石油交易中率先创造了无美元环境,这让近年来反对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其他一些国家也积极寻求摒弃美元。

      报道引用高频经济信息社首席经济学家兼常务董事卡尔·温伯格的话说,如果沙特阿拉伯用人民币交易石油,其他石油市场也将照做,不再将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

     ▲资料图片:2015年8月14日,中国石化中原油田的员工在位于沙特阿拉伯沙漠腹地的一个石油钻井平台上作业。(新华社) ▲资料图片:2015年8月14日,中国石化中原油田的员工在位于沙特阿拉伯沙漠腹地的一个石油钻井平台上作业。(新华社)

      “我认为用人民币定价石油的时刻即将到来,一旦沙特接受,那么石油市场其他国家也会仿效。”温伯格说。

      外媒认为,这个新模式预示了一个可能——美元霸权或将被终结。

      在社交媒体上,中俄联手做的这件大事也令许多外国网友表示令人振奋,他们纷纷看好中俄关系以及两国间创造的这一新模式:

      联手开发北极让西方感叹:中俄伙伴关系不寻常!

      除了在石油交易中率先创造无美元环境,最近一段时间,中俄联手迈向北极的消息也引发国际媒体瞩目。

      俄新社10月13日刊发了题为《雪龙之路:中俄共同迈向北极》的文章,该社观察家弗拉基米尔·阿尔达耶夫认为,中国正致力于在北方航线上巩固地位,而俄罗斯与中国签署的一系列有关合作开发北极协议,正是符合上述目标之举。

     ▲俄媒报道截图 ▲俄媒报道截图

      对此,加拿大《环球邮报》认为,中国和俄罗斯在北极的合作是两国打造“冰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步,而“雪龙号”穿越加拿大西北航道,正是为“冰上丝绸之路”开道。

      在一篇《谁将从冰上丝绸之路中受益》的文章中,挪威国际事务研究机构(NUPI)资深研究员马克·兰泰尼就表示,中国在北极航道的海运规划,将成为“冰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组成,这需要交通基础设施的配合,因此有望带动一些沿线国家的港口公路等基建,俄罗斯等国都将因此受益。

    v ▲资料图片:8月3日,“雪龙”号在北冰洋中央航道进行破冰之旅。

      而在外媒看来,“冰上丝绸之路”只是近年来中俄之间日益紧密合作的一部分。

      美国《外交》杂志则认为,今年7月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的访问,让中俄两国关系达到了新的高度。

    ▲美国《外交》杂志报道截图▲美国《外交》杂志报道截图

      在关于中俄联合开发北极的新闻下,一位美国网友这样评论:

      更有网友直接指出,最近中俄一系列互动背后,是坚实的伙伴关系。

      超六成俄民众认为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最铁”

      当然,不只在宏大的国家合作层面,从来自民众的微观角度同样能真切感受中俄关系的温度。

      在近期一项民调中,62%的俄受访民众认为,在俄罗斯与各国的双边关系中,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最友好。

     ▲俄罗斯卫星网报道截图 ▲俄罗斯卫星网报道截图

      上海交大与莫斯科航空学院合作培养航空航天人才,10月26日,首届双硕士学位班的中俄学生参加揭牌仪式。

      这一调查由俄罗斯著名民意调查机构“社会舆论”基金会发起,民调对象则是俄罗斯104个居民区、1500名年龄不低于18岁的俄公民。

      在回答“哪个国家是俄最重要的伙伴”“与哪国开展合作对俄经济最重要”时,选择中国的受访者比例同样最高,分别达到33%和48%,且这两个比例已连续4年保持最高。

      被问及“为什么中国是俄最重要的伙伴”时,多数受访者认为“中国发展迅速,经济实力强大,发展前景良好”,还有一些俄民众则给出了“中国是对俄友好国家和由来已久的伙伴国家”、“中国人有勤劳、进取等良好品质,值得学习”、“中国技术发展水平高”等回答。

     ▲资料图片:2016年6月9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高尔基文化公园,一名女子观看“美丽中国·大型丝路旅游图片展”。(新华社) ▲资料图片:2016年6月9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高尔基文化公园,一名女子观看“美丽中国·大型丝路旅游图片展”。(新华社)

      俄罗斯人对中国的好印象也体现在他们学习中文的热情上,俄罗斯教育部门甚至计划:两年后把汉语纳入国家统一考试中。

      在“2017北京-莫斯科丝路经贸人文交流对话”上,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系东方学研究室主任阿列克谢·马斯洛夫宣布了这一决定。

      他表示,目前俄罗斯有175所大学教授汉语,这一数量居世界首位。

     ▲资料图片:俄罗斯小学生在学习中文。 ▲资料图片:俄罗斯小学生在学习中文。

      此外,俄罗斯还正在成为中国游客热门境外游目的地。

      旅游行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通过团体免签方式赴俄的中国游客同比增长超41%,达76万人,中国游客在俄罗斯的消费量更是达到了30.27亿美元。

      为了进一步吸引中国游客,俄旅游署更是推出特别优待:中国游客可以进入封闭的工业企业进行参观。

      “中俄关系走到今天,经历许多心路历程,最近两国动作多多,俄国和中国似乎越来越接近彼此。”在评价近年来的中俄两国关系时,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刊文这样写道。

    责任编辑:初晓慧

    ]]>
    专家:马兜铃酸致肝癌缺直接证据 只是推测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争鸣|中医科学院专家:马兜铃酸致肝癌缺直接证据,只是推测

      作者:

      梁爱华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研究员

      朱晓新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党委书记、副所长

      张伯礼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

      最近,《科学转化医学》上发表了台湾一个研究团队的研究论文,称台湾地区78%的肝癌以及中国大陆47%的肝癌可能与一种叫做“马兜铃酸”的物质有关。

      这篇论文一出来,立刻引起热议,对该论文不同的解读文章也被纷纷转发。有人担心,有些中成药包括感冒药、止咳药处方中有含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药,吃了这些会不会得肝癌呀?

      其实,这篇论文只是推测肝癌与马兜铃酸可能有关,但不是说肯定马兜铃酸引起肝癌,因为缺乏直接证据。什么是直接证据呢?如果病人的确吃过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或者在病人体内或肝癌组织中的确检测到了马兜铃酸相关的成分(如马兜铃酸—DNA加成物),这才是直接证据,但是,在这篇论文中却找不到这些证据。

      那么,这篇文章是怎么把肝癌与马兜铃酸联系到了一起呢?

      实际上,论文中仅仅提供了一种间接的线索而已。该研究采用了基因测序方法,对收集到的肝癌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在所检测的肝癌样本中,台湾和大陆的样本中分别有78%和47%呈现一种特殊的突变类型(A:T >T:A突变)。

      他们把这种突变类型称为“马兜铃酸指纹”,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这种突变类型唯独只有马兜铃酸会造成,其他致癌物是不会有这种突变的。是不是真的这样呢?国外权威专业杂志《癌变》(Carcinogenesis)曾经在1994年发表了一篇论文,研究者发现,氯乙烯可以引起人基因突变,突变类型以A:T → T:A为主,并可引起肝血管瘤乃至于肝癌。

      这就是说,除了马兜铃酸,其他的致癌物也会造成A:T → T:A突变,并不是马兜铃酸特有的,怎么能说算是“马兜铃酸指纹”呢?更何况,还有很多其他致癌物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突变目前还没有全部研究清楚。

      另外,国内外的研究已经证实,乙肝是引起肝癌的重要原因。

      我国的肝癌病人中大约80%是乙肝引起的。《科学转化医学》的这篇文章提到,台湾的98例肝癌样本只有10例是肝炎病毒阴性,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是肝炎病毒阳性的,难道这些肝癌不是与肝炎更有关吗?

      马兜铃酸存在于某些中草药中,例如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天仙藤、马兜铃、细辛等。这些中药一般是用来祛风湿、止痛、消炎等。一种中草药往往有几百甚至上千种成分,马兜铃酸是其上千种成分之一。

      二十多年前,比利时的一个医生发现欧洲有几十名长期吃一种减肥产品“苗条丸”的妇女发生了肾脏损伤,经过调查发现是与苗条丸中的一种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药广防己有关。这些妇女吃的时间也是相当的长,持续吃1-2年的大有人在。随后其他一些研究者也发现有些慢性肾病的病人与服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有关。

      此外,马兜铃酸肾病的病人中泌尿系肿瘤发生率高于其他病人。针对肾脏毒性问题,国家药监局从2003年开始,陆续取消了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的药材标准,这几种中药材不允许使用和销售了。有人可能会担心其他几种含马兜铃酸中药还在用,是不是也很危险呀!

      大家有所不知的是,目前国家对所使用的品种是有严格的含量限定的。

      比如说,规定了细辛中的马兜铃酸含量必须低于十万分之一。药典规定细辛的用量是一天2-3g,所以人服用细辛,一天的马兜铃酸量不会超过30微克,加上煎煮时只有部分会煎出来,可想而知,最后剩在药物里的其实是极其微量的。

      也可能有人会说,致癌物只要吃一点就会引起基因突变,就会引起癌症。从科学的角度讲,这个观点是片面的。除了特异质反应以外,药物的毒性包括致癌性与剂量和用药时间有关,国际上通常是通过对有毒物质制定限量标准来保证安全性。

      目前已经确定的致癌因素很多,包括化工物质(如氯乙烯、苯)、药物(如雌激素)、紫外线、X-射线、食物致癌成分(如培根、咸鱼、腌菜中的亚硝胺;水和食品含有的砷)等等。众所周知,过度地晒太阳,阳光中的紫外线会导致皮肤癌,但日常正常情况下晒点太阳不会得皮肤癌。

      更年期妇女补充适量的雌激素不会引起癌症,但是过量和服用时间太长可引起癌症。我们天天要吃的大米中是含有致癌物砷的,我国大米中砷含量标准是0.2 mg/kg,每天吃符合这个标准的大米则是安全的。

      中药自古以来很重视炮制和配伍,以降低中药的毒性。例如,雄黄采用水飞炮制后可大大降低毒性成分;附子经过炮制后可以把毒性较高的成分转变为毒性低的成分;附子配伍干姜可以降低煎岀液中的毒性成分含量。

      另外,对用药部位也有选择,例如细辛用的是地下部分的根和根茎,而不用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基本不含马兜铃酸。需要强调的是,中药的使用需要根据病情和体质辨证用药,使用的剂量和时间要严格控制。

      古代中医就主张“中病即止”,也就是说,病情缓解了就停药。长期大剂量使用任何药物,都可能出现不良反应或者毒副作用,这属于不合理用药。当然了,中药说明书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给予提示,以提醒老百姓用药时注意。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责任编辑:李伟山

    ]]>
    骆惠宁:全面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热潮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全会精神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

      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山西篇章

      会议决定近期召开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体会议对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出全面部署

      骆惠宁主持并讲话

      黄河新闻网讯:10月27日,省委书记骆惠宁主持召开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全会精神,研究部署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各项工作。他强调,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工作主题,迅速全面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三晋大地化为生动实践、在全省人民中成为自觉行动,在新的伟大征程中把全省各项事业发展提升到新水平,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山西篇章。

      骆惠宁指出,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进的大会,在党和国家发展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习总书记作的报告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前进方向。党章修正案体现了党的十九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特别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央纪委工作报告充分肯定了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纪律检查工作取得的重大成绩,宣示了我们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坚强决心和坚定意志。这些重要报告和文件,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基本遵循,要扎实深入持久地学习领会贯彻,进一步增强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骆惠宁强调,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政治坚定、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奋发有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全会同志一致选举和拥戴习近平同志继续担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习总书记是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领袖。有习总书记领航掌舵,是党和国家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党和人民在新征程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只要我们按照习总书记的教导去做,任何困难都能克服,任何挑战都能战胜。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首先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不移维护习总书记的核心地位。省委常委和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坚定理想信念,炼就忠诚品格,更加自觉地从政治和大局上维护核心紧跟核心,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

      骆惠宁指出,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在政治上站得稳、靠得住是第一位的素质和能力,树牢“四个意识”,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路线、政治主张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谋划和推进山西发展,制定重要决策、开展重要工作都要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前提,确保全省各项工作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骆惠宁指出,要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的重要精神,在新的伟大征程中把全省各项事业发展提升到新水平。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打造竞争优势,发挥后发优势,在中部崛起中赢得主动,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山西篇章。

      骆惠宁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进程中的又一次飞跃。要进一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学以致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三晋大地化为生动实践、在全省人民中成为自觉行动,不断彰显真理力量。

      骆惠宁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这是我们党确定“三步走”战略后又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谋划,使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伟大复兴清晰可见,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强烈使命感。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任务要在2030年基本完成,这与基本实现现代化大致同步。要咬定目标不放松,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打造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打好防范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确保脱贫攻坚经得起检验,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走出具有中国特色山西特点的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路子。

      骆惠宁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外交等作出的重大部署,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的总要求和重点任务,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在各领域各方面的具体展开,要结合山西实际统筹抓好贯彻落实。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认真学习贯彻党章,一刻也不停歇地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强保证。

      骆惠宁指出,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工作主题,迅速全面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团结带领全省人民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努力奋斗。省委常委要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带头深入基层宣讲,为全省党员干部作出表率。各级各部门要迅速组织学习,推动十九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要组建宣讲团面向干部群众开展宣讲,切实把十九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让干部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等干部培训机构要把十九大精神作为教学重要内容,社科理论界要加大十九大精神的研究阐释力度。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深入宣传解读十九大精神,大力宣传各地各部门学习贯彻的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大力宣传基层干部群众学习贯彻的典型事迹和良好风貌,使十九大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骆惠宁指出,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研究解决工作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要把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与深入贯彻习总书记视察山西提出的总体要求和五项重大任务结合起来,与正在做的事情结合起来,与进一步推动山西各项事业发展结合起来。要按照十九大提出的新要求,继续完善思路,推出一批新的政策举措,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法治山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作为试点省份,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上要继续勇于探索,努力走在前列。

      骆惠宁指出,要按照习总书记关于提高本领和改进作风的指示精神,大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努力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大力改进作风,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都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上率下实干、苦干,坚持“五倡导、五反对”,使全省干部队伍的境界、本领、作风更好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围绕贯彻落实十九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切实把情况搞透、把思路搞准、把举措搞实,使各项工作更加富有成效。我们要组织动员全省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沿着党的十九大指引的方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奋斗。

      会议决定11月6日召开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体会议,进一步对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出全面部署。

      省委常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负责同志,省法院院长、省检察院检察长出席会议。

      来源:黄河新闻网

    责任编辑:时鑫

    ]]>
    驻国办纪检组:坚决维护党领导一切的政治原则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驻国办纪检组:坚决维护“党领导一切”的政治原则

      10月26日上午,驻国办纪检组组长辛维光主持召开全组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会议原原本本地学习了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一中全会和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重要讲话,认真学习了十八届中央纪委工作报告的主要精神和党章修改的主要情况,与会同志进行了深入讨论。会议对驻国办纪检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作出安排。

      大家一致认为,这次大会意义十分重大、报告十分精彩、影响十分深远,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也是党领导人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一次大会,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时代标志,在党的历史上、新中国发展史上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大家一致表示,通过学习十九大精神,深感振奋,备受鼓舞,对过去五年取得的成就深感自豪,对未来发展光明前景充满信心。作为纪检干部,更要带头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更要密切联系实际,立足本职岗位,聚焦主责主业,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重任和党章赋予的神圣职责;更要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敢于担当,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兑现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

      会议强调,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纪检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其部署、一切行动都要围绕其展开。全组同志要增强“四个意识”,带头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坚定不移地在政治和大局上向核心看齐,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旗帜鲜明地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党领导一切”的政治原则,增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加强学习领会,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认识,认真学习和深刻把握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切实鼓足干劲,确保十九大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落地生根。按照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立足自身职责使命,拿出只争朝夕的劲头、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撸起袖子加油干,在新时代干出新业绩,不辜负时代召唤和人民重托。

      对下一步工作,会议提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的要求,一是带头学好。认真制定学习贯彻方案,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原原本本学习十九大报告和新修订的党章等重要精神,党支部、党小组要分专题深入学习交流,组织专题培训和专家辅导解读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建立十九大精神专题学习园地,集中展示学习成果,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并做好信息宣传报送。二是抓好督促。要把督促各综合监督单位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作为纪检组当前履行监督职责的首要任务,主动参加列席各单位党组(党委)和司局党组织学习活动,并适时开展专项检查,督促各单位党员干部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好十九大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三是确保落实。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为契机,围绕全面从严治党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组织全组同志开展业务研讨,逐条对照研究,制定落实方案,确定纪检组进一步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的思路和举措,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作出应有贡献。(驻国务院办公厅纪检组)

    责任编辑:初晓慧

    ]]>
    给时代的信 永远不会有去无回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给时代的信,永远不会有去无回 | 睡前聊一会儿

      睡前聊一会,梦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党报评论君。自从10月18日推出#给青年的一封信#栏目后,很多年轻人与我们踊跃互动。有人说,“这些信,每一封都让我斗志昂扬”,有人说,“今天我第一次丧了,还好感谢这篇文章的及时出现,明天又是努力奋斗的一天”。其实,我们还收到了许多青年的回信。其中一封落款“一个青年人”的信,一句“俱往矣,这是今天的中国”,让我们都很是感动。你有心声,时代就有回声。今天,我们就听听他的声音。

      《人民日报》:你好!

      你写给我的几封信我都一一读过了,有些话想说,就回封信给你。

      我想说说他们,也想说说我们。

      我想那是在百年前的中国,他们在苦苦追寻,用笔,用演说,用白话文。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把马克思主义带到这里,谁能擎起一面旗帜,谁能让这主义在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我想那是在96年前的中国,他们在出生入死,用血,用生命,用大无畏。他们从井冈山走来,从遵义走来,从雪山和草地走来,从延安走来,从14年抗战中走来,他们让敌人把吃和穿送上前,他们让南泥湾成为了好江南。杨家岭的初夏,他们有了指导思想,他们要把革命进行到底,他们要让中国站起来。

      我想那是在39年前的中国,他们在期待一个新的春天,用实践,用真理。他们用知识改变命运,他们用劳动改变生活,他们摸着石头过河,他们勇敢地推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在那之后,他们在水稻田里创造奇迹,他们在“三天一层楼”的工地上创造奇迹,他们在世界赛场上创造奇迹;在那之后,他们为五星红旗在香港的升起留下热泪,他们为五星红旗在抗洪前线的飘扬留下热血,他们为五星红旗成为WTO旗阵的一员热烈的鼓掌;在那之后,他们奋战在抗击非典疫情的前线,他们让微笑成为了北京奥运最好的名片,他们用互联网让世界刮目相看。那是一个又一个的春天,在一个个春天里,他们找到了自己的道路,他们要让中国富起来。

      俱往矣,这是今天的中国。我们,新一代的青年,张开双臂拥抱新的时代。过去的五年,波澜壮阔,国家的面貌焕然一新,我们也在这之中书写华章,放飞梦想,我们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近了,这梦是我们的,也是他们的,我们不能辜负他们的求索,他们的牺牲,他们的奋斗。

      俱往矣,这是今天的中国。我们,新一代的青年,迈开步伐奔向新的目标。“两个一百年”的美好蓝图已经在我们面前展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有我们的理想,我们有我们的本领,我们有我们的担当,我们要勇作时代的弄潮儿。

      俱往矣,这是今天的中国。我们,新一代的青年,打开心志学习新的思想,这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灯塔,是北斗,这让我们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让我们的志向更加高远。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思想引领更加伟大的时代,在新思想的指引下,我们要走好我们的长征路,我们要让中国强起来。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是中国之青年,我们要让中国成为蓬勃之中国,现代化之中国,我们要为未来的青年有更美好的生活,奋勇向前!

      一个青年人

      2017年10月24日

    责任编辑:初晓慧

    ]]>
    新一届中央军委委员中3位是从战火中走出的将军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新一届中央军委委员中,3位是从战火中走出来的将军!

      10月2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据悉,当日,新华社还全文发布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公报》。

      大白新闻(微信ID:dabaixinwen)了解到,该公报显示:“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提名,通过了中央书记处成员,决定了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7人)”。那么,这7位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中,有几个人曾上过前线?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委员

      主 席 习近平

      副主席 许其亮 张又侠

      委 员 魏凤和 李作成 苗华 张升民

      大白新闻搜索发现,在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这7人中,至少有3位曾上过前线:中央军委副主席许其亮曾参加过边境作战;军委副主席张又侠,曾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和中越边境冲突;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李作成,26岁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还曾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这三位都可以说是从战火中走出来的将军。

      1

      中央军委副主席许其亮:曾参加边境作战

      公开资料显示:许其亮,男,汉族,1950年3月生,山东临朐人,1966年7月入伍,196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空军第五航空学校毕业,大专学历。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空军上将军衔。

      据媒体报道,许其亮16岁时在就读的临朐四中参军,入伍后曾在空军第八航空学校和第五航空学校学习,1969年进入空军航空兵第26师77团成为飞行员,1979年时任空军航空兵第二十六师独立大队大队长。文章还称,许其亮曾在上世纪80年代参加边境作战。

      1984年,许其亮任空军第4军副军长。此后,许其亮曾担任任空军上海指挥所参谋长,国防大学基本系学员,空军第八军代理副军长,空军第八军参谋长,空军第八军军长,空军副参谋长等职。

      1994年-1999年,许其亮升任空军参谋长。在这期间,1994年9月-1994年11月,许其亮在国防大学战役进修班学习;1998年7月-1998年10月,许其亮在国防大学国防研究系学习。

      1999年,许其亮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兼沈阳军区空军司令。2004年,升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成为第一位进入解放军指挥决策中心的空军将领。2007年,出任空军司令员。后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空军司令员。

      2012-2013年,许其亮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2013年至今,许其亮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许其亮是第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委员,十八届、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七届一中全会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十七届七中全会增补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十八届一中全会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十九届一中全会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2

      军委副主席张又侠:曾带领4个连穿越密林

      公开资料显示:张又侠,男,汉族,1950年7月生,陕西渭南人,1968年12月入伍,196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军事学院基本系毕业,大专学历。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上将军衔。

      据媒体报道,2011年7月,张又侠晋升上将。曾参加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在1984年中越边境冲突时曾率团开赴老山作战,是目前解放军中少有的参加过实战的将军。其父亲是“开国上将”张宗逊。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26岁的张又侠当时担任第14军40师118团的连长,随部队驻守云南,很快奉命开赴前线。在攻打某阵地时,他带一个营共计4个连的兵力穿越密林。

      最终,只有1个连成功穿越密林,在阵地背面突然发起攻击,同时,团里其他军力从正面也发起了攻击,一举拿下阵地。张又侠因为这次战斗被提升为团长。

      1984年,中越边境冲突,张又侠以第14军40师119团团长的身份再次来到前线,投入老山战役,并制定了第一个完整的步炮协同计划。此后,张又侠升任40师的副师长、师长。1994年,张又侠升任陆军第十三集团军副军长。

      此后,历任陆军第十三集团军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等职。

      2015年,张又侠开始担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部长。今年10月,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张又侠是第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委员,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八届一中全会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十九届一中全会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3

      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李作成:“战火中走出的将军”

      今年8月27日,媒体报道称,首位陆军司令员李作成履新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26日,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李作成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会见了参加第二届“阿中巴塔”四国军队反恐合作协调机制高级领导人会议的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巴杰瓦。

      媒体报道称,这意味着李作成已经接任房峰辉担任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有分析认为,此次“接棒”的李作成势必也会成为推进大国强军的生力军。这不仅仅源于李作成辉煌履历,还有其被国国际社会重点提及的“具有实战经验”的解放军上将。

      国际媒体认为,李作成被委任于该职,彰显出解放军成为“来之能战、战之必胜”部队的迫切心愿。中国将近40年未曾经历任何重大战争。2015年12月31日解放军陆军领导机构成立,原成都军区司令员的李作成被任命为陆军首任司令员。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李作成再度进入公众视野,被誉为从“战火中走出来的将军”。1979年,26岁的李作成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在一次战斗中,他身体多处受伤,但仍率领全连官兵血战26个日夜。

      有一个细节描述,“李作成用左手抓住敌人发烫的枪管,右手提着冲锋枪射击,击毙敌人后才发现自己抓枪管的手烫得满是血泡;右臂被子弹打穿,鲜血直流却顾不上包扎伤口,继续战斗……”

      此后,其所在连队荣立集体一等功,并被中央军委命名为“尖刀英雄连”,李作成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这位战斗英雄也由此成为中国军界冉冉升起的新星。1997年,李作成被授予少将军衔。1998年,李作成被任命为第41集团军军长。

      2008年,李作成升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跨入副大军区职行列。2009年李作成被授予中将军衔。2013年李作成升任成都军区司令员,跨入正大军区职行列。201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2015年12月31日,李作成履新首任陆军司令员。

      无论职位、军衔如何变动,李作成始终保持了一名军人的战斗本色。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的洪灾李作成奉命率部先后转战湖南、湖北等地的11个县市,救出被洪水围困的群众1.7万余人,排除大小险情140多处。此后,李作成被四总部表彰为“抗洪抢险先进个人”。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李作成又一次身先士卒。此后相继发生的芦山地震和鲁甸地震中,李作成也都参与了指挥救灾工作。

      担任陆军司令员后,李作成曾表示,推进陆军由大向强发展,既要摒弃“大陆军”惯性思维,也要破除“陆战过时”“陆军无用”的认识误区。大力发展新型作战力量,加强陆军部队数字化、立体化、特种化、无人化建设,推动陆军由区域防卫型向全域作战型转变。

      坚持精兵制胜,优化力量编成和规模结构,使部队向充实、合成、多能、灵活方向发展,推动陆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网、新华社、环球网、环球时报、新华网等]

    责任编辑:时鑫

    ]]>
    “奥运狂人”陈冠明车祸离世 遗体将在国外火化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骑三轮车环游世界老人车祸离世 遗体将在阿根廷火化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王荣辉)阿根廷当地时间10月18日晚,一辆载满货物的卡车从“奥运狂人”陈冠明身上碾过。这位为宣传奥运环球骑行17余万公里的老人不幸去世,其家人27日表示,预计29日出发赴阿根廷,遗体将在当地火化。

      27日,陈冠明的侄子向记者表示,陈冠明弟弟陈冠亮和侄女目前已经办理好护照和签证,将在28日来北京,预计29日前往阿根廷处理相关事宜,陈冠明的遗体应该会在阿根廷当地火化,待事件尘埃落定,家人将会把随身物品和骨灰带回。

      陈冠明自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便开始骑行环游世界,他从早期的为北京奥运会造势转变到如今的行走全球体验奥运文化。陈冠明骑三轮车经过20个国家,行程17万公里,三次准时到达奥运会现场并宣传环保理念,曾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责任编辑:张岩

    ]]>
    海南暂停土地二级市场转让交易 遏制炒卖土地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海南暂停土地二级市场转让交易 遏制炒卖土地  

      中新社海口10月27日电 (记者 王子谦)海南省国土资源厅27日向媒体证实,该省已暂停办理土地二级市场转让交易有关用地手续,旨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炒买炒卖土地行为。

      土地二级市场,即土地使用权出让后的再交易,土地使用者将达到规定、可以交易的土地使用权,进入流通领域进行交易的市场。2016年至今海南楼市被看好,房企通过各种途径大举拿地,有开发商公开发布“找地公告”,承诺拿地后重奖联系人。

      海南省国土资源厅下发的《关于暂停办理土地二级市场转让交易有关用地手续的通知》中指出,近期在海南省严格规范土地一级市场土地供应的情况下,土地二级市场交易频繁,特别是未经批准私下交易、规避审批变相交易等违法交易土地、炒卖土地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土地市场管理秩序。

      通知称,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符合土地转让条件,存在未依照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期限和条件投资开发、投资额未达到投资总额25%以上、欠缴土地出让金、土地权属有争议、司法和行政机关限制其转让等情形的土地,均不得办理转让交易有关用地手续。

     

      通知指出,有3种情况不列入暂停转让交易范围:因依法转让房屋所有权、司法机关依法裁定、国有企业改制改组涉及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

      海南省各市县政府将对土地交易、炒卖土地情况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对私下交易、变相交易等违法违规交易土地、炒卖土地行为依法严厉打击和查处。通知称,在暂停办理土地二级市场转让交易用地手续期间,若有人触碰“红线”违规办理,将依法严格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海南省此前密集出台楼市政策,调整和优化房地产供给体系,包括永久停止中部生态核心区开发新建外销房地产项目,停止批准套型建筑面积在100平方米(含)以下的商品住宅建设,将海口、三亚等四个市县住房限制转让年限提高到5年等一系列措施。(完)

    责任编辑:张岩

    ]]>
    方志敏长孙斥地方巨资建方志敏干部学院:形象工程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方志敏长孙斥地方花巨资建“方志敏干部学院”:打着幌子搞形象工程

      [记者/张喜斌 统筹/纪欣]去年12月30日,有消息称:方志敏干部学院在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正式开工建设。据悉,方志敏干部学院项目规划占地面积182.77亩,总建筑面积4.55万㎡,总投资1.83亿元。当时,“斥资亿元修建方志敏学院”的消息一出,一度引发争议。

      今日(10月27日),大白新闻(微信ID:dabaixinwen)独家了解到,10月23日,全国人大法工委英雄烈士保护立法调研座谈会在江西省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举行。方志敏长孙方华清以英烈后代的身份应邀出席,并被主办方安排作了发言。

      大白新闻了解到,方华清的发言中又一次提到了“地方政府亿元修建方志敏学院”的内容。其发言称:“我(方华清)披露了方志敏原籍地方假借学习纪念先烈之名搞形式主义、面子工程……”

      方华清在接受大白新闻采访时表示,“地方党委政府不顾江西红色教学资源已很富余的实际,上马动工了所谓的‘方志敏干部学院’……曾连累作为方志敏后代的我接受了省纪委的函询……打着学习纪念革命先烈的幌子搞形象工程……”

      公开报道显示,方华清所提到的“方志敏干部学院”已于2016年12月30日开工建设。据当地媒体报道称:“方志敏精神是全党全国的宝贵财富,更是上饶人民的骄傲和财富。”

      报道称,“方志敏干部学院的建设得到了省委、省委组织部的重视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关注,它的建成将进一步提升我市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水平,推动上饶地方党性教育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希望弋阳县委、县政府及项目设计、建设、监理等单位,能够将‘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的方志敏精神贯穿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科学管理、精心调度、统筹安排,加快建设进度,抓好工程质量,突出安全施工,确保将方志敏干部学院建成精品、做成样板。”

      “同时,要抓好课程开发等软件建设工作,开发精品课程,保证授课质量,确保2018年秋季建成方志敏干部学院和‘建成即开班’,使之成为弘扬方志敏精神的重要阵地和全国知名的理想信念教育基地,以打响上饶地方党性教育特色基地品牌。”

      据悉,方志敏干部学院项目规划占地面积182.77亩,总建筑面积4.55万㎡,总投资1.83亿元,建设综合楼、教学楼、报告厅、学员宿舍、食堂、体育中心、生态景观等各类设施,可同时容纳500人学习和食宿,预计2018年秋季建成办学。[部分资料来源:上饶新闻网、江西日报、新华网等]

      附:方华清发言全文——

      “英雄烈士保护立法座谈会”

      方华清发言稿

      “英雄烈士保护立法座谈会”10月23日上午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举行。我十分有幸以英烈后代的身份应邀出席,并被主办方安排做了发言。

      我认为党和国家为英雄烈士保护立法是国家运用法律来维护我党英雄烈士的形象和声誉,切实地维护好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这在政治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我曾向方志敏烈士原籍地江西弋阳县公安机关报案,促使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组织警力对涉及侵害英烈声誉行为进行了落地查证,对两名涉案违法人员进行依法处理。公安机关的及时介入,极大地打击和震慑了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络网诋毁抹黑英雄烈士的违法犯罪活动。

      同时,承禀法律付予,在我国民法《总则》修改补充新增第185条生效实行之际,向方志敏烈士原籍地江西弋阳县人民法院依法对涉及网络传播侵害英烈士声誉帖文责任人,提起民事诉讼,追究其所应负责任。作为英烈后代,我依法为英烈维权的做法和就做好英雄烈士保护立法的相关建议意见,受到了与会同志们的重视与好评。

      我认为,要客观认识侵害英烈现象得以生成和存在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两方面因素:

      (1)以侵害方志敏烈士声誉案为例,据公安机关所掌握,第一份造谣诽谤的帖文就来源于台湾,由此可见,境内外敌对势力这是近些年以来频频出现侵害英烈现象的主要原因。

      (2)个别网站别有用心地在推波助澜,他们做的很是隐秘,也很容易被大家所忽视,这是侵害英烈现象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

      侵害英烈现象能够存在的原因,我认为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1)仍以侵害方志敏烈士声誉案为例,自第一份造谣诽谤方志敏烈士的帖文由台湾发出后,经个别网站得以大量传播,至今已有六至七年之久,已对方志敏烈士声誉造成重大损害,对我们烈士后人精神造成极大伤害。在此六至七年期间,一些党史、军史研究部门及舆论宣传监管部门,以及英烈原籍地党委政府,未能站出来予以正面回应和有力反击,在政治上这是严重缺位失职。

      (2)这些年来,面对利用网络等等手法侵害英雄烈士声誉的现象,英烈原籍地党委政府干脆就装聋作哑,极力地回避责任。我在这里以方志敏烈士原籍地为例,当地党委政府就始终未能站出来予以正面回应和有力反击,导致诽谤攻击方志敏的帖文得以大量传播六七年之久,这在政治上是严重缺位失职的。当地党委政府一些官员只对消费英烈方志敏的名声来为他们“搏眼球和求政绩” 有兴趣。

      例如,方志敏原籍地方党委政府不顾江西红色教学资源已很富余的实际,上马动工了所谓的“方志敏干部学院”,事先甚至是没跟我做过任何的交流沟通,我对此几乎是毫不知情的。

      而正因为他们的这个项目,就曾连累作为方志敏后代的我接受了省纪委的函询。他们对我尊不尊重并不重要,但打着学习纪念革命先烈的幌子搞形象工程,却反过来连累并不知情的烈士后人受到纪检机关的严肃质询,这就是个不折不扣的笑话。

      我去年曾应邀请去过延安,我特别注意到,当地党委政府在已有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状况下,就未以“刘志丹、张思德”等英烈的名义再搞个什么学院。而方志敏原籍地党委政府却在江西已有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和省内红色教学资源已很富余的实际情况之下,硬是要搞重复建设“方志敏干部学院”,这在出发点上首先就违背了方志敏烈士所倡导的清贫精神。

      我想说明的是,方志敏原籍地方党委政府一直不停地在消费着英烈方志敏的名声,来为自己“搏眼球和求政绩”,而唯对侵害方志敏烈士声誉的现象装聋作哑和回避责任。两下对照,种种既可悲又可笑的事,在方志敏原籍地方总是层出不穷。

      革命先驱烈士们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新的中国,我们当下的党员干部都坐享了他们的奉献。英烈们为了今天流了血丢了命,却反而还要受到敌对势力的攻击和侵害,而作为英烈原籍的地方党委政府,若不能做到勇于旗帜鲜明的自觉维护好党的历史和维护好英烈们的声誉,反过来只热衷于用英烈名声来“搏眼球和求政绩”搞形式主义,我有理由认为,这就是典型的在对党搞假担当,玩假忠诚。

      近日,中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杨晓渡表示“我们在整治奢靡浪费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要进一步下工夫纠正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的确如此,在我们的一些基层地方,仍热衷于做秀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当地人民群众对此是反对的,也是反感的。严肃查纠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势在必行。

      那么,英雄烈士究竟应该由谁出来保护?

      中国共产党在她96年的奋斗历程中,铸就了一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强战士,他们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代表人物,构筑了崇高的群像,是一座座民族精神丰碑。他们为了中国的未来与光明流了血、舍了命,值得一代代中国人铭记,理所应当受到中华后人的敬仰。因此,自觉捍卫党的光辉历史和政治声誉,应该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的政治责任。

      然而,前面我已提到,在利用网络等等手法侵害英雄烈士名誉的现象仍日趋严峻的当下,一些党史及军史研究部门及舆论宣传监管部门,以及英烈原籍的党委政府,未能站出来予以及时正面回应和有力反击。

      从近些年一些英雄烈士们的名誉遭到侵害后(比如为大家所熟悉的狼牙山五壮士名誉维权案),几乎全是他们的后人无奈地站出来为其先人维权,本人即是他们当中的一个。我依法为自己先辈方志敏名誉维权,能够做到这个程度,与我个人曾较长期在政法部门任职经历不无关系。很难想象,若我没有这个基础,为自己先辈方志敏声誉维权究竟会得到一个怎样的结果,这都是很难说的事。坦率地讲,公安机关当初能否受理我的报案都会是个问题。

      在为自己先辈方志敏声誉维权的整个过程里,全是靠我自己在一步步推动,从未得到过来自党史军史研究部门及舆论宣传监管部门和英烈原籍的党委政府的主动支持,这是无情而又残酷的事实。

      历史上的英雄烈士们,本应是国家的荣誉,民族的荣耀,原理应由国家有关部门出面维护好英雄烈士们的声誉和形象的,但遗憾的是确实没有。我不明白一些党史军史研究部门和與论宣传监督机构,以及英烈原籍的地方党委政府,为何对公然诋毁攻击英烈的言行如此地失责缺位和躲避担当。

      我的深切忧虑是:如此下去,国家与民族若再遇危难,有谁还会愿意挻身当英雄做好汉?有如此这般的启示,这将对国家与民族的危害是极其之大的。因而,英雄烈士的声誉与形象必须切实维护,这也正是党和国家抓紧有关英雄烈士保护立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我当然知道,在敌对势力利用网络诋毁攻击革命先贤英烈现象仍呈肆虐之势的当下,我一人的呐喊虽然很微弱,但终归总强似于面对着邪恶力量的胆怯退缩和软弱沉默。我常常想,谁也保证不了社会生活里没有坏蛋人渣,只要能够保持好人比坏人更多的比例,那么,我们的世界就终究还是有希望的。做一个有益于国家和有益于社会的正直的人,是我们活在当下的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若做不到或是做不好,不仅会对不住我们民族历史上的先贤先辈,也会对不住我们自己一代代后人们。

    责任编辑:李伟山

    ]]>
    林铎: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林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来源:丝路明珠网

      10月27日下午,省委常委会在兰州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安排部署全省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铎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和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在全省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并不断引向深入。林铎传达了大会的基本情况、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届一中全会主要精神。

      林铎指出,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系统总结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把全党全国人民探索创新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和成功经验写进党章,选举产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党的十九大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历史性意义。

      林铎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能力,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重大判断,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人民。要牢牢把握全面小康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保持清醒头脑,扑下身子、奋力去拼,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付出百倍的艰辛努力,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努力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要全面贯彻推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部署,对照报告提出的要求一项一项抓好落实,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要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管党治党各项任务,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抓紧净化和修复政治生态,做到正风肃纪、惩治腐败不松手、不松劲,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林铎强调,要创新方式和手段,扎实开展学习宣传工作,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进行专题学习和研讨,推动十九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努力做到会议精神入脑入心、入脑入行。要坚持学以致用,着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推动十九大关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部署,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在我省落地生根。要强化学思践悟,全面提升执政能力和水平,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人生的头等大事,对照十九大提出的增强八个方面本领的新要求,主动查漏补缺,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努力提升做好各方面工作的能力和本领。要弘扬既严又实作风,深入推进“三纠三促”专项行动,强化督促检查,时不我待、真抓实干,推动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要坚持以上率下,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双十条”规定,清白做人、干净干事,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形象。

      林铎对做好岁末年初各项工作进行部署。一是全力促进经济平稳发展,打好第四季度攻坚战。二是抓好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完成脱贫攻坚年度任务。三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高度关注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四是抓好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全面落实整改责任,按期按要求完成整改任务。五是精心做好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换届准备工作,确保换届工作健康有序推进。

      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健传达了党的十八届七中全会和十八届中央纪委工作报告主要精神。省委副书记孙伟传达了党章修正案主要精神。

      省领导冯健身、李荣灿、马廷礼、刘昌林、梁言顺、马世忠、黄强、宋亮、陈青、王嘉毅出席会议。

      在兰的副省级以上领导干部、省级党员离退休老同志、省直部门和市州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以及在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省属有关企事业单位,有关人民团体,省级各民主党派,中央在甘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责任编辑:李伟山

    政要二维码

    政要动向

    带你阅尽地方政要每日动态

    ]]>
    振兴东北办原高官:东北地区政府干预市场力量过大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原副主任宋晓梧:政府与市场关系不平衡是东北问题核心

      新京报快讯(记者侯润芳)“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相比,东北地区政府干预市场力量大得多,政府和市场关系不平衡是东北问题的核心。”

      今日下午,由东北大学、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共同举办的“深化改革 加快东北全面振兴——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座谈会举行。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原副主任、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宋晓梧在会上作了以上表述,在他看来,东北地区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首先表现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点东北的改革进程相对的迟缓。”

      在宋晓梧看来,东北地区注重GDP考核是该地区政府强、市场弱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要以GDP论英雄,应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考核指标,着力化解发展中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宋晓梧呼吁,要尽快实现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这对东北振兴意义重大。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院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则建议,东北地区应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十九大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东北地区在这一目标下如何发展实体经济?迟福林建议,首先要推动东北制造业转型升级,以新经济提升传统产业,形成新兴产业,提升东北制造的国际竞争力。“这需要在东北率先开展税收改革试点,以结构性减税增强实体经济活力。”迟福林表示。

      此外,在迟福林看来,东北地区还要完善产权制度,通过产权界定、配置、交易和保护制度,以产权激励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高直接融资水平,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东北地区的营商环境一直饱受诟病,迟福林还建议,东北政府发展实体经济要把改善营商环境建设为重点,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责任编辑:张玉

    ]]>
    普氏野马数量恢复至400余匹 历史比大熊猫还悠久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普氏野马数量恢复至400余匹 历史比大熊猫还悠久

    普氏野马 主办方供图普氏野马 主办方供图

      中国境内比大熊猫还古老的“活化石” 普氏野马数量恢复至400余匹   

      中新网北京10月27日电 (记者 陈溯)27日,由中国马业协会、中国社会艺术协会联合主办的“与野马同行”2017野马公益行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会议公布的数据显示,如今中国野马种群恢复到400多匹。

      普氏野马距今有6000万年进化史,是比大熊猫(800万年进化史)还历史悠久的古老物种,也是当今世界上仅存的一种野生马,普氏野马的染色体为66个,比家马多出一对,智商约为6岁的孩童。

    普氏野马 主办方供图普氏野马 主办方供图

      普氏野马原本分布于中国新疆准葛尔盆地北塔山及甘肃、内蒙古交界的马鬃山一带,百年前遭受掠夺直至野外灭绝,1899年至1903年,俄、法、英等国的研究机构将50匹左右野马运抵欧洲,到二战结束时,这些普氏野马仅在捷克和德国剩下不到20匹的数量。

      当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动植物保护处调研员王政介绍,改革开放后,中国花重金分批将原产自中国的普氏野马引回故土,建立起新疆卡拉麦里野马保护区并进行繁育和野放,逐渐恢复到如今400多匹的数量,目前,中国成为世界上拥有野马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新疆卡拉麦里野马保护区也成为亚洲最大、最有成效的野马保护单位。

    “与野马同行”2017野马公益行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陈溯 摄“与野马同行”2017野马公益行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陈溯 摄

      据了解,经过全球的共同努力,目前,全世界现存野马近2000匹,有8个国家建立了野马自然保护区。

      当天,为传播野马回归所代表的环保时代精神,呼吁更多人加入到野马保护事业中来,会议举办了野马认养、纪录片、舞台剧、学术演讲、野马部落文化基地等多种公益倡导活动。主办方介绍,尽管野马十分珍稀,但个人认养一匹野马所需费用并不高昂,每年只需要4000元(人民币,下同)到10000元。

      野马事业的倡导者、野马部落文化的发起人之一、纳税人报社社长赵小玲表示,野马回归大自然,彰显了国际合作拯救濒危动物的成功范例;野马回归中国,彰显了以新疆各界和林业工人为代表的人文精神,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野马的文化视野,是保护自然资源的一次觉醒,她坚持,野马系列项目要焕发文化理性的内涵及生态文明的本真,商业品牌的推广和文化活动的推广需要同时进行,利用《野马》的演出优势和宣传渠道全方位地推广野马文化,“我们需要一个诗意的中国,让人和野马在东方诗意地栖居。”(完)

    责任编辑:张岩

    ]]>
    汪洋与美商务部长通话 就特朗普访华等交换意见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国际)汪洋副总理与美国商务部长罗斯通话

      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10月27日晚,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应约与美国商务部长罗斯通话,双方就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有关经济成果准备工作、中美经贸关系相关议题等深入交换了意见。(完)

    责任编辑:李伟山

    ]]>
    美媒称中国正主宰机器人市场:力争成为行业领袖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  美媒称中国正主宰机器人市场:力争成为该行业领袖

      参考消息网10月28日报道 美媒称,瑞典-瑞士合资自动化行业巨头ABB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说,中国正主宰着机器人市场。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10月26日报道,ABB首席执行官史毕福26日说,这个亚洲强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市场”,而且明年情况还将如此。

      报道称,北京已将机器人制造定为政策优先考虑事项。

      报道称,2015年,政府宣布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旨在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随后,中国政府推出《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一项旨在迅速发展其工业机器人行业的5年规划。

      史毕福还说,有兴趣成为机器人行业领袖的,不止中国一国。

      他说:“我可以告诉你,在全世界的机器人市场中,存在着巨大机遇。”

      他还说,ABB公司对美国机器人市场的投资正开始取得成果。(编译/裘芳)

    10月24日,在科大讯飞(首届)全球1024开发者节展示区内,观众在与智能语音机器人对话。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10月24日,在科大讯飞(首届)全球1024开发者节展示区内,观众在与智能语音机器人对话。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

    责任编辑:张岩

    ]]>
    外媒:乐天转战东南亚成本高 中国市场无可取代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 英媒称韩国乐天转战东南亚成本高昂:中国市场无可取代

      参考消息网10月28日报道 英媒称,乐天在中国十年之久的布局如今已支离破碎,为其增长前景划上大大的问号。

      路透社10月25日报道称,乐天料折价出售旗下中国超市,规模或仅为当初投资额的一小部分。据公司管理人士及投资者称,该公司投资大型购物中心的计划无限期暂停,而且在韩国主要依赖中国游客大手笔支出的业务,像旅游业务等,都陷入挣扎。

      报道称,乐天还面临备受关注的继承人之争和贪腐调查困扰,该集团在2月同意了韩国政府提议,为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提供土地。面对韩国政府为了部署“萨德”而交换地块所施加的压力,乐天当时原有充分理由持保留态度。

      报道称,自“萨德”部署以来,旅行社称中国游客开始拒绝赴韩旅游,邮轮公司也在航线中抹去了韩国港口的停靠,一些航班也被取消。在中国的112家乐天玛特大卖场在这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几乎全部停业,目前乐天集团已将这部分业务挂牌出售。银行人士表示,这可能会卖个几亿美元,但较乐天在该项业务上约1.9万亿韩元(约合16.8亿美元)的投资来看是小巫见大巫。

      报道称,继乐天在中国沈阳和成都数以十亿美元计的购物和娱乐综合建筑项目被无限期叫停后,乐天的建筑和融资业务也受重创。乐天酒店今年上半年出现首个营运亏损,这是其自2008年开始对外公布业绩后的头一遭,此外,中国赴韩游客骤减导致乐天酒店主营的免税业务备受打击。尽管乐天正在推进将旗下四个业务部门重组到一个控股公司,但韩国信用评价公司分析师Kim Ho-seop警告,新的控股公司将面临中国业务恶化及国内获利能力下滑的问题。

      报道称,乐天一位管理人士透露,乐天目前正寻找在印度、缅甸等新兴市场的收购机会,比如食品公司等。但投资者及企业专家称,没有哪个市场能轻易代替中国或是提供中国市场曾给予的前景。

      报道称,韩国政府9月时允许受“萨德”风波影响的企业递延税项,但对于重建受创的中国业务,韩国政府并没有提供任何协助。韩国政府虽向政策银行提供资金,以协助受影响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但对乐天没有提供任何额外金援。投资人也逐渐失去信心,乐天集团关联企业股价表现均落后大盘。

      “这对乐天而言是一大挫折。”报道援引企业经营成果评价网站CEO Score总裁Park Ju-gun的话称,“该集团需要调整策略,它可通过在东南亚市场的更多作为来勉强应对,但中国对零售商来说是个很难取代的重要市场。”

      报道称,另一位乐天高层称,该集团正在努力提振化学品业务,该业务目前在集团营收中占25%。但迈达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执行长Heo Pil-seok称,鉴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性,大规模投资化学品业务会使乐天的营收变得更不可预测,“对于像乐天这样的零售业者而言,扩大在印尼及其他东南亚的业务,面对的风险其实一样大,很多人往往会低估每个国家特有的文化差异及其他社会差异。”

    责任编辑:张岩

    ]]>
    中国买家对快消品需求减弱 全球厂商面临挑战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英媒称中国买家对快速消费品需求减弱 全球厂商面临挑战

      参考消息网10月28日报道 英媒称,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从饼干、糖果到牙膏和洗发水等消费品销售增长在中国放缓至五年来的最低点,这对于力图吸引这个人口大国的买家的全球企业而言是一个重大挑战。

      据路透社10月24日报道,咨询公司凯度消费者指数和贝恩的报告显示,中国对快速消费品的需求减弱,2017年上半年销售较上年同期增长2%,是2012年以来最弱的半年增长速度。虽然销售在第三季增长了3.6%,但与大约五年前接近20%的增速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报道称,这份报告根据对4万个家庭的调查得出,该数据可以反映中国消费者的花钱方式,这对于全球投资者以及雀巢、“帮宝适”品牌母公司宝洁、可口可乐等厂商来说非常重要——他们正在设法挖掘中国近14亿潜在买家的消费能力。

      “如今人们喜欢的消费类型截然不同——旅行、时尚、娱乐消费都在强劲增长,”贝恩公司合伙人布鲁诺表示,“人们在增加这些领域支出,减少快速消费品支出。”

      布鲁诺补充称,廉价美食外卖的兴起使得人们在家做饭的次数减少,也打击了食品杂货店销售,美团点评等外卖企业已吸引了巨额投资。

      报道称,但杂货店并非所有产品生意都不好,虽然今年前六个月巧克力、口香糖和糖果销量出现两位数降幅,但酸奶、瓶装水和一些个人护理产品等侧重保健的商品销售则提高不少。

      凯度-贝恩报告在官方零售销售数据之外详细展现了消费者支出模式。官方公布数据显示,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3%。

      报道称,中国今年迄今的经济增长很强劲。凯度-贝恩的年度报告也反映出政治因素是如何影响消费市场的——今年上半年,韩国护肤品和化妆品在中国的销售下降了4.8%,因韩国部署“萨德”系统令中韩外交关系陷入僵局。

      凯度消费者指数的中国区总经理虞坚表示,2017年快速消费品在中国的销售增长率预计将略高于去年的2.9%。虞坚称,的确看到第三季消费有所回升,目前真正关键的是看第四季将表现如何。

    资料图:2015年10月,一名女子在北京一家超市购物。(路透社)资料图:2015年10月,一名女子在北京一家超市购物。(路透社)

    责任编辑:张岩

    ]]>
    外媒称中国碳排放市场将超欧洲:展示全球领导力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  澳媒称中国碳排放市场将超欧洲:展示全球气候治理领导力  

      参考消息网10月28日报道 澳媒称,今年晚些时候,当中国的国家碳排放市场启动时,它将成为仅次于欧洲排放交易体系的全球第二大碳排放市场,而且中国市场终将超过欧洲市场。

      据澳大利亚“对话”网站10月19日报道,中国加入到了现已存在的国家或次国家级排放交易体系当中,其中包括欧盟、加拿大、美国、日本、韩国和新西兰。

      正如世界银行集团2016年关于碳定价现状与趋势报告所表明的,全球约有40个国家司法管辖区和超过20个城市、州和地区进行了碳定价,碳定价机制覆盖的碳排放将占全球排放份额的四分之一。亚洲及其他地方的地区性碳排放市场的发展将给那些参与者带来经济上的好处。

      中国的气候领导力

      2006年,当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时,加入行之有效的全球减排协议成为其必然的责任。

      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谈判中,中国首次在国际上承认这一点,它宣布,将主动采取措施加强节能减排,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至45%。

      2014年,中国和美国共同宣布了他们的国家目标,以助推第二年的巴黎峰会。中国提出了其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以2005年为基准年,在2030年单位GDP碳排放下降60%-65%,并在2030年前达到排放峰值。

      报道称,由于工业现代化和经济增长放缓,再加上减少对煤的依赖的努力及其在建设再生能源(具体地说,太阳能和风能)方面的全球领导地位,中国似乎的确已实现了这一目标。

      在欧洲的排放交易体系启动十年后,2015年9月,中国在与美国达成的又一个联合宣言中宣布,中国将在2017年建立国家碳市场。

      中国的国家排放交易体系

      自2013年以来,中国已建立了七个碳交易体系试点城市。这些次国家级的项目——在五个城市和二个省,包括北京、重庆、广东、湖北、上海、深圳和天津———加在一起已覆盖了中国2014年GDP的约26.7%。

      它们采取了略有不同的市场布局,在温室气体的种类及工业领域的涵盖等方面不同,在配额、验证方法等方面也不一样,还产生了七个不同的碳价格,从每吨2.5美元到22美元不等。

      报道称,基于这些试验性措施,以及欧洲排放交易体系的经验,新的国家市场在政策学习和体系开发等过程中将进一步采取行动。自2005年以来,欧洲排放交易体系已经历了好几个发展阶段。

      在从2017年到2019年的试验阶段,决策者将致力于帮助新的参与者了解新的国家市场,并改善其布局。市场在一开始将会受限于范围和规模。最实,可能只包括二氧化碳,就像其试点体系一样,碳定价很可能也会过低。

      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指导方针表明,它将涵盖8个主要工业领域,比如:发电、石化、建筑材料、纸浆和造纸、航空和铁、钢及铝的生产。

      尽管如此,预计它将涵盖中国碳排放总量的约40-50%,最终将成为现在用来解决中国排放问题的一系列措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实施预计会在2020年以后——届时会涵盖更多工业领域,并将通过拍卖增加津贴比例,以及提高基准。

      报道称,过去十年,环保压力促使中国进行了气候和能源政策改革,新的国家碳市场是对环保压力的又一反应。

      在国内,为了提高能效及减少排放已采取了复杂的一篮子工具。为应对大城市严重的空气污染和越来越多的健康问题,燃煤发电面临越来严格的规定并引入了新投资。

      报道称,中国的气候和能源政策还为中国在气候政策方面展示其全球领导力提供了一个机会,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当选创造了新的外交可能。

      对澳大利亚的影响

      中国成功的国家排放机制将对澳大利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目前澳大利亚有四分之一的煤炭出口面向中国,2016年,中国是澳大利亚的第二大热能煤市场,第三大冶金用煤市场。

      如果国家碳市场能够加快提高中国在冶金和发电行业的能效,那么它对澳大利亚煤炭出口的需求很可能会更快地下降,目前需求已经开始减少。

      其次,25年来,历任保守的澳大利亚总理都没有认识到澳大利亚缺乏一个重要的气候政策有什么不妥,认为没有必要减排。

      报道称,基于对中国所发生的一切的误读,先是霍华德政府的拖延,然后是阿博特废除了澳大利亚的碳定价机制。两位领导人一致地拖延了澳大利亚的气候政策,并在继续滔滔不绝地谈论基于向包括中国在内的更大的海外市场出口煤炭的国家能源前景的幻想。

      总之,澳大利亚气候政治和政策动荡的不可预测性与中国加快脱碳的稳定的制度性承诺形成了鲜明对比。鉴于目前脆弱的气候政策背景和制度,以及对新能源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澳大利亚将努力履行其目前的减排承诺,并因未能尽快采取行动而面临日后不断增加的成本。(编译/许燕红)

    资料图片:2017年3月18日,北京最后一座大型燃煤电厂——华能北京热电厂燃煤机组停机,北京成为全国首个全部实施清洁能源发电的城市。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资料图片:2017年3月18日,北京最后一座大型燃煤电厂——华能北京热电厂燃煤机组停机,北京成为全国首个全部实施清洁能源发电的城市。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责任编辑:张岩

    ]]>
    中医吸引老外赴大陆求诊 台媒:非神秘而是科学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  台媒称中医吸引老外赴大陆求诊:不再只是神秘 而是科学

      参考消息网10月28日报道 台媒称,不少外国人来到大陆不光是旅游,而是专程来接受中国传统医学的治疗。对于许多老外来说,中国传统医学已经不再只是神秘,而是可以信赖的疗法。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10月24日报道,在鼎鼎有名的北京同仁堂,看到老外里外穿梭早已见怪不怪,即使在内陆青海,也一样吸引老外看诊。

      医学博士兰科加是青海省藏医院肝胆科主任,只要是看诊日,他的诊室外永远都排了长长的队伍。他表示,现在来医院就诊的患者除了来自青海、西藏、甘肃等,还有不少来自其他各省市,每年还有许多韩国、美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外国患者。

      “2016年我第一次来到青海藏医院时,手指变形,无法张开,在接受了15天的藏药泡浴和内服藏药相结合的治疗,我的病有了明显改善。”哈萨克斯坦的患者玛丽娜今年再次回到青海进行第二疗程治疗,“我的风湿关节病已经基本痊愈。藏药似乎有一种特殊的魔力,让我身体有了更多力量。”

      报道称,不仅如此,历史悠久的中医药也在走向世界。2016年发表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显示,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又发布《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计划建设融中医医疗、养生、康复、养老功能的10个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100个示范基地和1000个示范项目。

      目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已经发布17个标准,制定“中医药常用的名词术语翻译标准”,收集6000多个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先后发布了中英、中法、中西、中葡、中意、中俄、中匈的对照标准,为中医药在全世界打开更宽道路。

    资料图:2017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开幕,观众在药博会上的中药材产品展区参观。新华社记者 郭刚 摄资料图:2017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开幕,观众在药博会上的中药材产品展区参观。新华社记者 郭刚 摄

    责任编辑:张岩

    ]]>
    又到一年重阳节 这些老年人福利你知道吗?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重阳节特别关注:这些老年人福利你知道吗?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0月28日电(记者 张尼)又到一年重阳节,今天也是中国的第五个法定老年节。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超过2.3亿,这一庞大群体面临的养老问题引起国家和地方层面高度重视。

      上调养老金、增加养老机构床位、着手解决异地养老难题……近年来,各级政府接连出台相关政策,让老年人享受到了诸多实惠。

    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钱袋子”更鼓了

      ——养老金连续上调 5年来年均增长8.8%

      手里有钱,心中不慌。养老金的发放无疑是老年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日前介绍说,中国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养老保险覆盖了超过9亿人,覆盖率超过90%。

      与此同时,近年来养老金的上调,也让老年人的“钱袋子”更鼓了。

      数据显示,全国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基本养老金从2012年的1686元增加到2016年的2362元,年均增长8.8%。

      另外,目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水平已经超过每人每月120元。

      根据人社部、财政部此前下发的通知,2017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又上调5.5%左右。

    资料图 中新社发 韦亮 摄资料图 中新社发 韦亮 摄

      看病更方便了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4.3亿人

      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近年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推广惠及了众多老年人,让他们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健康守门人”。

      2016年6月,国家卫计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力争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

      来自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数据显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经覆盖了4.3亿人。此外,按计划,2017年六成以上老年人口、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将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

      在老年人疾病管理与预防方面也有诸多政策出台。

      例如,《“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提出,要加强对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口腔疾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导、综合干预。

      《规划》提出,到2020年,老年人健康素养提升至10%,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老年病科比例达到35%以上,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

    资料图 闫培斌 摄资料图 闫培斌 摄

      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

      ——养老机构超2.8万家 床位近700万张

      民政部部长黄树贤日前介绍说,十八大以来,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国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达到2.8万多家,养老床位数近700万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辐射各个城镇社区和50%以上的农村社区。

      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去年印发的《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也提出了明确目标——到2020年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5-40张,其中护理型床位比例不低于30%。

      《“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提出,要使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大幅提高、质量明显改善、结构更加合理,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更加方便可及,政府运营的养老床位数占当地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不超过50%,护理型床位占当地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

      与此同时,地方层面也在积极推进养老服务市场的放开。

      例如,广西已明确,到2020年,养老服务市场将全面放开,半数以上的养老床位都将由社会养老机构提供。

      河南提出,到2020年,全省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降低社会力量开展养老服务的门槛。设立营利性养老机构应按“先照后证”的简化程序执行,在工商部门办理登记后,在当地县级以上民政部门申请设立许可。

      值得一提的是,养老机构的“国标”也将明确。近日,国家标准《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已完成征求意见稿,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了多项细化要求,包括要求养老机构所有提供服务的人员应按照法律法规及行业要求持证上岗,并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养老机构提供通信服务,通过电话、网络等不同通信手段,协助老年人联系相关第三方等等。

    资料图:在河北燕郊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入驻的京籍老人在河北使用养老助残卡。 宋敏涛 摄资料图:在河北燕郊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入驻的京籍老人在河北使用养老助残卡。 宋敏涛 摄

      异地养老更省心了

      ——退休人员异地就医更方便  

      对于在异地养老的老年人群体,地方政府也从多方面入手,方便他们的生活。

      就医方面,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推进惠及了不少在异地养老的人群。据人社部介绍,截至今年的9月25日,已全面联通所有统筹地区、覆盖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各类医保制度,服务异地安置退休、异地长期居住、常驻异地工作和异地转诊四类跨省就医人群,开通了7226家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

      此外,地方层面也有诸多便民举措。

      例如,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实施意见》。其提出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老年人随赡养人异地居住的,可以将户口关系迁入赡养人户口所在地,依法依规享受迁入地基本公共服务。公安机关应当按规定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此外,京津冀地区也在积极探索跨省异地养老的新模式。2016年6月,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共同签订《京津冀养老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提出将构建环京津健康养老产业圈。

      今年10月,“北京通-养老助残卡”首次开始异地刷卡支付,大大方便了异地养老的京籍老年人。

    资料图:北京某养老院里的老人。资料图:北京某养老院里的老人。

      鼓励儿女常回家看看

      ——“孝老假”、“独生子女护理假”出台

      除了配套服务的保障,老年人更需要子女的关心。如何实现“儿女常回家看看”,也引起国家与地方层面重视。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与此同时,地方层面也有诸多新举措出台。

      例如,《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中提出,鼓励用人单位给予员工在其老年长辈生日、老年节以及需要康复服务、临终关怀服务支持时探亲休假。

      此外,多地还明确了“独生子女护理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包括河南、福建、广西、海南、湖北、黑龙江在内的多地明确了独生子女护理假。

      其中,河南的独生子女护理假为每年累计不超过20天,广西和海南为每年累计不超过15天,福建为每年累计不超过10天。

      黑龙江规定,独生子女的陪护假为每年累计20日,非独生子女为每年累计10日。

      湖北则规定,对赡养人、扶养人照顾失能或者患病住院老年人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便利,并给予每年累计不少于10天的护理时间;对独生子女照顾失能或者患病住院老年人的,每年护理时间应当累计不少于15天。(完)

    责任编辑:张岩

    ]]>
    侠客岛:中共高层怎样选人用人?这些细节有意味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中共高层怎样选人用人?这些细节有意味

      昨天我们就一份“不太好懂”的名单排序做了一些分析,虽然是技术性的,但是后台岛友的反响非常热烈。的确,十九大这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是观察分析中共政治运转的极佳窗口。

      近期还有两篇重磅通稿具有这样的“窗口”功效。一篇是26日的《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诞生记》,一篇是24日的《新一届中共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诞生记》。

      从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包括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员、书记处成员、中央军委成员、中央纪委领导机构),到中央委员会(委员204人、候补委员172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133人),构成了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共党内的“顶层架构”。通过党内民主选举进入这个行列的,都是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对中国各地方各领域举足轻重的人物。

      对于一个政党、一套政治体制来说,选人用人是相当核心的环节。因此,通过新华社这两篇《诞生记》,我们就可以了解很多中共政治运转的规则和“密码”。

      标准

      选人用人,首先要有个标准。综合两篇通稿,大致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政治家集团”。

      《“两委”诞生记》里写,“党中央明确提出,新一届中央委员会肩负着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使命”,跟了三段描述语,但落脚点都是“应当是政治家集团”。

      《中央领导机构诞生记》里则更明确地写道,“坚持政治家集团标准,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推荐人选应具备的条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推荐人选应当是对党忠诚、信念坚定、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合格马克思主义政治家”。

      也就是说,无论是选“两委”成员、还是选中央领导机构成员,都是要致力于把中共党内的领导层,建设成一个“政治家集团”。

      这个政治家集团是怎样的呢?通稿里的原话表述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选拔一批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骨干”。

      兼具这几条的,无疑是事业需要的好干部。能够进入“两委”、中央领导机构考察视野的人选,无疑也都是中共党内的政治精英。而在他们走上更高的领导位置,为党和国家做出更大贡献之前,还需要“过三关”——政治关、廉洁关、能力关。

      过关

      排在首位第一关,“政治标准”。政治上“不过关”的,“一票否决”。文中说得明白:“不能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一票否决;对党中央决策部署态度暧昧甚至心怀不满、另搞一套的,一票否决;骨头不硬、见风使舵、爱惜羽毛、当所谓’开明绅士’、不敢担当的,一票否决……”

      根据这些“红线”、“硬杠杠”,“那些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的干部,那些政治可靠、敢于担当的干部,那些强力推动本单位改革事业的干部,脱颖而出,进入两委人选考察范围”;“凡是政治上靠不住的,不仅没有被选上来,而且还被坚决调整下去”。

      第二,廉洁关,“铁的原则”。“对每个人选都做到干部档案必审、个人事项报告必核、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必听、线索具体具有可查性信访举报必查……”《诞生记》透露,“在某地,考察组了解到两名呼声较高的干部涉及廉政问题后,坚决将其排除在会议推荐参考名单外。考察结束后,这两名干部因涉嫌职务犯罪被立案侦查。”

      第三,能力关,“以事择人”。《诞生记》透露,某地一名女干部,原被列为考察对象,但考察组感到其能力素质离“两委”人选要求有一定差距,最终没有将其列入,而是将另一名政治素质好、长期在艰苦地区、成绩比较突出的干部列入名单。

      “实事求是、以事择人”、“革除了唯结构、唯比例的旧观念”,“带来了重人才、重专业的新变化”,这几句话是有深意的。

      程序

      有了标准,还要遵循严格的组织程序。

      先说“两委”。通稿披露,“两委”人事工作从去年2月就启动,前后经过一年半左右时间。

      其程序,首先是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研究,成立“十九大干部考察领导小组”,习近平任组长;2016年6月,常委会、政治局会审议通过《关于认真做好十九届“两委”人事准备工作的意见》;2016年7月,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十九届“两委”人选考察工作总体方案》,对提名名额分配、考察方法步骤、组织实施等作出具体安排。

      走完这几步,才是“组建考察组”。从去年7月到今年6月,考察组分批次对31个省区市、124个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金融企业、在京中央企业、全军29个大单位和军委机关战区级部门进行考察。

      这关键的考察环节,还细分为4个步骤:1、“综合分析研究,确定考察单位”;2、“谈话调研和推荐,确定考察对象”;3、“深入考察,提出遴选对象”;4、“听取考察组汇报,提出建议名单”。

      再说中央领导机构。

      今年初,习近平听取常委同志意见,形成共识,启动这项工作;接着,是4月24日常委会,专门研究并讨论通过《关于十九届中央领导机构人选酝酿工作谈话调研安排方案》,确定此工作在习近平直接领导下进行,明确原则和条件。之后,才是中央有关领导在一定范围内开始进行谈话调研。

      这两项工作到今年9月份后,开始进入一个进度节奏。9月2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提出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组成人选方案,以及“两委”候选人预备人选建议名单。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这两份建议名单。

      此时,一位中共政治精英是否能够进入“两委”,还要看最后两步。

      尤为关键的一步是,十九大上各代表团以差额选举方式进行预选。数据显示,“提名十九届中央委员候选人222名,当选204名,差额比例8.8%;提名候补中央委员候选人189名,当选172名,差额比例9.9%;提名中央纪委委员候选人144名,当选133名,差额比例8.3%。”

      只有不被差额掉的候选人,才能真正走到正式选举的最后程序。

      革除

      选贤任能,是中国政治传统中一个非常突出的优点、也是每个政权力求达到的目标。中共继承发展了这一传统。

      体现在这次换届中,是一个重大创新:以“谈话调研”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面对面征求意见建议。以前的一些做法,因为其弊端突出而被摒弃——主要是“大会海推”、“划票打勾”和中央领导机构酝酿时的“会议推荐”等办法。

      以往,“两委”人选考察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召开省区市党委全委(扩大)会议,进行投票推荐,“动辄几百人’大呼隆’投票”。上来就投票,可想而知对推荐人的了解情况一定是不够的。

      用通稿的话说,“由于信息不对称,很多人投票随意、导致民意失真,还有很多人投关系票、人情票,过程中还有人拉票、贿选,甚至催生出’期权’’期货’交易”。通稿专门点出了曾经在这样的环节中出问题的落马高官——“如周永康、孙政才、令计划等人,就曾利用会议推荐搞拉票贿选等非组织活动。”

      “期权”、“期货”交易这样的经济术语用在投票选人领域,很直白了,可以想见那种选举和回报的“潜关系”。“这样的民主变了味,走偏了方向。干部不负责任,党组织卸掉了责任,党的领导被弱化。”如果读者还记得《巡视利剑》里对于辽宁贿选案当事人的采访拍摄细节,应该会更有感触。因此,十九大报告明确写:“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通稿披露,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不搞“大会海推”“划票打勾”,选人用人,党组织必须加强领导、把好关。

      创新

      不搞“大会海投”那一套,是不是就不要投票了?是不是不民主?

      “不是不要民主,而是要将民主的真实性、有效性充分发挥出来,进一步提升党内民主的质量和实效。”

      通稿里有这样一个例子:在对某省一名干部进行考察时,有同志对其工作方式持有不同看法。但考察组经过调查发现,这名干部“不怕得罪人”,一举关停1100多家污染小企业、小作坊,“引起一些既得利益人士的非议,却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如果按过去先进行投票推荐,这名干部可能就被挡在考察视线之外了。”

      投票看上去很民主。但是如果只是拘泥于形式,就会“以票取人”、“唯票论”,既可能过分看重选票导致选举走形变味,也可能唯票取人导致用人疏漏。因此,“不是不要票,而是不’唯票’”。

      所以,本次采取的核心方式是“谈话调研”:先进行谈话调研、听取意见,提出参考名单后,再进行会议推荐。

      具体怎么做?“面对面谈话,广泛深入听取意见”,“真名实姓、实名推荐”,“非常深入,不定调子、也不限时间,问得非常细、非常耐心”。据统计,考察组平均每个省谈话1500多人次,比过去参加会议推荐的人数大大增加。

      为酝酿中央领导机构人选,2017年4月下旬至6月,习近平专门安排时间,分别与现任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中央军委委员、党内老同志谈话,充分听取意见,前后谈了57人;中央相关领导同志分别听取了正省部级、军队正战区职党员主要负责同志和其他十八届中央委员共258人的意见;中央军委负责同志分别听取了现任正战区职领导同志和军委机关战区级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共32人的意见。

      “严格标准、事业为上”,“党和国家领导职务也不是’铁椅子’’铁帽子’,符合年龄的也不一定当然继续提名,主要根据人选政治表现、廉洁情况和事业需要,能留能转、能上能下”。

      谈话调研这种创新方式,和严格的组织程序配合起来,体现的就是党内民主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先民主、后集中,再民主、再集中,在这个过程中,把真正对党和国家有心有力的政治精英按照程序挑选出来,放在合适的重要位置上。

      “没有暗潮涌动,始终风清气正。充分沟通酝酿,凝聚全党意志”。

      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能够保持稳定发展强大,根本原因在于执政党的强大。执政党的强大,首先是党中央的强大,保证有一个统一的方向和意志。同时,也需要组织运转的科学有序有效,否则中央意志得不到有效贯彻。革命年代也好,改革开放也好,新时代也好,说中共强,就强在这里。一个团结在核心周围的政治家集团、形成统一意志和行动的战斗集体,也是值得期待的。

      两份诞生记中有很多细节,大多来自当事人的经历和感受,非常有趣。已经写了很多了,限于篇幅,岛叔就不展开了,大家有时间可以找来原文好好读读。

      文/东郭栽树

    责任编辑:张岩

    ]]>
    “金拱门”火了 为什么洋商品热衷于取中国名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金拱门”火了!从国货洋名到洋货国名,我们经历了什么……  

      要说这几天最火的品牌,那无疑是麦当劳了。

      咦?错了,现在我们应该叫它:

      这名字实在太社会、太接地气了,以致于有小伙伴表示……

      到金拱门开个生日趴,有种铜锣湾扛把子的豪迈气息……

      段子手们也纷纷出动,国外知名餐饮品牌纷纷躺枪,名字带上了浓浓民族风……

      网友表示还没玩够,把这股本土风带到了其他行业,给各种各样的品牌重新起了名字……

      不过吐槽归吐槽,改名的真正原因,还是要弄清来龙去脉……

      其实事情是这样的:

      由于中国地区的麦当劳营收一直不是很好,所以在几个月前麦当劳的母公司干了一件事儿……

      把麦当劳在中国区的商标授权和20年经营权,都打包卖给了中信股份、中信资本以及凯雷投资集团……

      而改姓“中信”的新麦当劳中国,也雄心勃勃的公布了麦当劳中国未来 5 年的扩张计划……

      1、门店从 2500 家增加至 4500 家;

      2、开设新餐厅的速度将从每年约 250 家;

      3、逐步提升至每年约 500 家;

      4、超过 75% 的餐厅将提供外送服务

      对此,麦当劳相关负责人回应:

      这是因业务发展需要……

      日常的业务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麦当劳餐厅名称、食品安全标准、营运流程的也不会改变……

      一个外国的“百年老店”,竟然注册名变得如此“乡土气息”,这好像还是第一次……

      其实,西方品牌为了赢得中国消费者的认同和信任,选择中文译名往往很谨慎……

      因为中国广阔的消费市场,来中国做生意的商家不会故意和中国消费者的文化审美“闹别扭”……

      比如可口可乐1927年刚刚进入中国时,“Coca-Cola”有个萌中带着颤抖的中文名“蝌蚪啃蜡”……

      让人联想到滑溜溜的东西……销量可想而知!

      宝马的英文名是BayerischeMotoren Werke AG……

      如果直接翻译就会叫“巴伐利亚发动机制造厂”

      妥妥的手扶拖拉机既视感……

      80年代末进入中国市场的Rejoice洗发水没有翻译成“高兴牌”

      而是取名飘柔

      直到现在还是洗发水中的一股清流……

      中国人的收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一再提高

      庞大的市场+强大的购买力

      让西方品牌不得不给自己起一个易于让中国人接受的名字……

      没人会和钱过不去

      但其实四十多年前,也就是改革开放初期,可是完全相反的一个样子……

      那时候特别流行给品牌起个“洋名”

      在人们的观念里“洋货”就意味着“高大上”……

      家电行业领军企业的品牌几乎都是洋名……

      比如康佳,英文名“KONKA”,看起来很像NOKIA(诺基亚)……

      比如TCL,品牌直接是“洋名”,据说是“TheCreativeLife”(创意感动生活)的简称……

      服装业更多,比如不少年轻人喜欢买的Playboy(花花公子)……

      也是彻头彻尾的国产品牌,只不过照搬了美国花花公子杂志的兔子logo,不知情者估计会以为《Playboy》还生产衣服……

      许多商场常见的品牌,如Ochirly、me&city、骆驼CAMEL,都是国产品牌取了个“洋名”……

      其他行业也比比皆是:马可波罗瓷砖,格莱美壁纸,倒掉的达芬奇家居……

      惊不惊讶?意不意外?这些居然都是国货……

      从国货热衷于用洋名,到洋商品起中国名,这中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Step1 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让封闭多年的中国看到了精彩的世界,向往美好的中国人下意识的开始模仿;

      Step2 国外的进口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人惊讶于洋货的精巧和高档。起个洋名字似乎就能在品质上和国际接轨,成为“高级货”;

      Step3 创立独特的品牌相对困难,一些中国公司选择了更简单的方式脱颖而出:模仿著名的外国品牌。这种做法的学名叫“山寨”;

      Step4 跟风和模仿策略,随着消费者对市场了解加深,随着法治健全已经逐渐失效。

      中国本土品牌和国外品牌没有太大差别,所有东西都很国际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原因只有两点:

      一是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

      中国人的人均收入从1980年的250美元增长到2000年的1000美元,翻了两番,再到今天总体小康往全面小康发展……

      中国人有了见识,中国企业也有了不再跟风模仿的能力……

      二是中国人对自己有了更强的信心……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新时代中国的国力提高,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自己也认识了世界

      中国梦终将会被实现,我们走自己的路能到达梦想的彼岸……

      何必再跟在“洋名字”后面打转?

      从国货洋名到洋货国名,变化背后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是我们用平视的眼光看待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是我们对未来的坚定信心!

      所以,“金拱门”这三个字,朴实中也带着诚意,别忘了,金色是收获的颜色,而拱形,是深耕的姿态。

    责任编辑:张岩

    ]]>
    中国迎留学生“归国潮” 背后存在这个根本转变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参考睿评|中国迎来留学生“归国潮”背后,存在这个根本性转变——

      参考消息网10月28日报道 20年前回国,是中国需要留学生;20年后回国,是因为留学生需要祖国——近日,美国《旧金山纪事报》在一则引发热议的报道中称,中国正再次迎来留学生“归国潮”。

      的确,教育部的最新统计显示,我国正在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留学人才归国潮。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265.11万人,超过八成的留学人员(82.23%)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

      客观而言,“归国潮”是出国留学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的必然现象。虽然不少舆论在解读“归国潮”时,认为主因是国内就业吸引力增强,但除了国内发展形势对出国留学者的吸引力之外,不能忽视我国出国留学的结构已经发生根本变化。

      留学结构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

      10年前,我国出国留学,基本上还可以界定为“精英留学”,大多数选择出国留学者,主要是到国外攻读本科以及研究生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据教育部统计,2007年度,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4.4万人,这已经是1978年以来的历史最高值。2007年后,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井喷”:2008年达17.98万人,2009年为22.93万人,2010年达28.47万人,三年间人数大幅增加。

      从2007年到现在这10年间,出国留学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出国留学群体整体质量参差不齐。既有传统的“精英留学”,即申请到国外名校读本科、硕士、博士;又有到国外读一般普通院校的“大众化留学”;在一些局部,确实也存在学力较弱的学生到国外“混文凭”的现象。

      二是出国留学低龄化。目前,到国外接受高中以及高中以下教育的学生比例接近30%。

      观察2007年以后的出国留学数据和结构,就不难解释为何会有“归国潮”现象了。2007年后快速增加的出国留学学生,在2011年毕业之后开始找工作,此时相较于陷于泥潭的西方国家,中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势头对他们有很强吸引力。这其中,不乏一些竞争力偏弱的人群,也提高了回国留学比例。

    中国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发展。资料图片中国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发展。资料图片

      顶尖人才占少数现象仍待改善

      真正应该关注的是,出国留学中的精英留学群体,有多少选择回国,这对评价出国留学的价值和我国对人才的真实吸引力极为重要。对此,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的负责人曾指出:“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滞留率平均达到87%。”这说明,大规模“归国潮”中,精英人才的比例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在“归国潮”之下,还有出国留学热。精英人才希望接受更好的教育,他们由于有理性的出国留学规划和优秀的学业表现,在国际就业市场有着很强的就业竞争力。

      我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留学生输入国,但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国际一流大学而言,我国还需进一步提高大学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在此方面,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工作,获得了不少成绩,但也仍存在有待提升的巨大空间。

      “水土不服”折射用人方式转变

      此外,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部分“海归”回国后,遭遇“水土不服”。这其中的因素很多,但不可否认,其中相当一批人的原因在于,在出国留学时盲目选择,并未做好长期和科学的出国留学规划。在我们身边,也会有这样的例子:有的学生是想“逃避”国内高考而选择出国留学;有的认为只要拿到国外大学录取通知书就可混到一张文凭;还有的在国外求学期间严重缺乏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规划能力,导致毕业时缺乏竞争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走向普及化,出国留学走向大众化,我国社会必将从原来的“学历社会”走向“能力社会”,用人单位和社会不可能再完全按学历和留学与否的标准评价、选拔人才,而会更加重视人才本身的能力和素质。高等教育将摆脱学历教育导向,重视受教育者的能力培养,而每个受教育者也应该基于个体能力、素质的提升来规划学业发展、教育选择,而不能再仅仅追求学历或身份。(作者/熊丙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以上言论系专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责任编辑:张岩

    ]]>
    北京下月起可预约接种宫颈癌疫苗 售价580元1支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北京下月起可预约接种宫颈癌疫苗 售价580元一支

      下月可预约接种宫颈癌疫苗

      目前正在采购 遵循“0差价” 售价580元一支

      本报讯(记者 张小妹)本市正在采购2价宫颈癌疫苗。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分别从市疾控中心与葛兰素史克公司获悉,疫苗最快将于11月上旬派发到接种站点,届时市民可到附近的接种站点预约接种疫苗。首批供应一万余支,疫苗将遵循“0差价”,按照采购价580一支供给市民。

      497家接种门诊 下月市民可预约

      10月18日,北京市卫计委作为采购人的“二类疫苗HPV疫苗采购成交结果公告”正式发布。北青报记者从2价宫颈癌疫苗研发企业葛兰素史克公司了解到,日前,北京市疾控中心与葛兰素史克正式签订2价宫颈癌疫苗(HPV疫苗)采购合同及订单合同,很快疫苗将入库北京。

      市疾控中心也向北青报记者证实了此事。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介绍说,按照疫苗采购配送流程,下月宫颈癌疫苗将配送至接种点。市疾控中心官网公布有全市497家接种门诊地址和电话,“有接种意愿的市民,下月起可以与接种点预约,接种点提交疫苗申请,到货后通知市民前来接种”。

      庞星火还提醒市民,接种前请仔细阅读知情同意书,了解后签字。“建议大家在身体状况好的时候接种,接种完之后听医生的安排,停留观察30分钟后再离开接种点”。

      实行“0差价” 售价580一支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已开始接种宫颈癌疫苗的省份里,2价宫颈癌疫苗的价格从600元至700元每支不等。

      对于本市宫颈癌疫苗价格,市疾控中心介绍说,本市宫颈癌疫苗将实行“0差价”,也就是疫苗价格与采购价一致。采购公告显示,2价宫颈癌疫苗在北京地区的采购价为580元每支,接种全程三针共计1740元。

      根据采购公告,北京地区2价宫颈癌疫苗的采购成交数量将以实际接种数量为准。葛兰素史克公司介绍说,首批将供应一万余支疫苗,将于今明两天配送到市疾控中心。“接下来,葛兰素史克公司还将继续为北京提供第二批、第三批疫苗,充分满足北京地区市民接种需求。”葛兰素史克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适用于9-25岁女性 4价疫苗尚未上市

      2价宫颈癌疫苗在国内的建议接种人群为9岁至25岁的女性,全程3针,推荐于0,1,6月分别接种一剂,半年完成接种。此外,同样获批的4价宫颈癌疫苗,接种人群为20岁至45岁。但目前4价宫颈癌疫苗还需经过疫苗进口、批签发检测、省级中标公示后方能在内地上市销售。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2价宫颈癌疫苗与4价疫苗的主要区别在于可预防病毒种类及可接种人群年龄段的不同。2价宫颈癌疫苗可以预防16、18两种HPV病毒,同时可交叉保护31、33、45型病毒;4价宫颈癌疫苗可用于预防6、11、16、18四种HPV病毒亚型。其中,16、18是引起宫颈癌的高危致病因素。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李伟山

    ]]>
    “MADE IN”排名:中国性价比强 但声誉低于孟加拉?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MADE IN”排名:中国性价比强 但声誉低于孟加拉?

      如今,标签上的“产地”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比如,当看到一件商品 MADE IN 商标后面跟着一些国家或地区,你就更愿意购买?看到一件产自“孟加拉国”的衬衫,就不如德国生产的同类产品,让你觉得更靠谱?当然这没有考虑价格因素。

      10月25日,华尔街见闻援引数据网站Statista今年早些时候的一份报告结果称,中国在各国消费者印象中性价比高,但在品牌声誉方面甚至低于孟加拉国。

    网站截图网站截图

      小编查询了这个名为Statista的数据网站,发现其是个研究型数据资源网站,发布的数据包罗万象,包括2016欧洲杯教练年薪Top10、2015年全球百万富翁的人口和财富分布、中国千禧一代平均每周工作48小时等等。平台拥有超过100万项统计数据,涵盖8万多个主题。

    报告截图报告截图

      对于这份“MADE IN”新排名,全称为“Made-in-Country-Index (MICI)”,由Statista对52个国家4.3万名消费者进行调查,询问其对不同国家产品的信任度归纳分析而成。调查样本中包含的国家占全球人口的九成。

      根据此次调查结果,各国商品在消费者印象中的关键词如下。其中,中国是性价比高:

    观网汉化报告截图观网汉化报告截图

      至于MADE IN CHINA排名第几,来看看全榜单。。。。。。

    图自华尔街见闻图自华尔街见闻

      产地中国的产品品牌信赖度“只”得到28分,主要出口产品为电脑。这一结果甚至低于孟加拉国,虽然后者只多了一分,主要出口非针织成衣。

      调查显示,最受世界消费者信赖的产品分别来着以下10个国家:

    网站截图网站截图

      总体而言,欧盟各国有口皆碑,至少在品牌上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

      但细问一下美国1000多位消费者,“你觉得美国的拳头产品是什么?”

      有62%的受访者选了服装、食品、家用电器之类接地气的产品,而美国出口额最高的精炼油却无人提及。

      报道也提及,这一调查主要考察缺乏专业判断力的普通消费者,对各国工业产品的“印象分”,而非对这些产品做质量评比。

      来源:观察者网

    责任编辑:李伟山

    ]]>
    北京下月可预约接种宫颈癌疫苗 实行“0差价”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下月可预约接种宫颈癌疫苗  

      本报讯 本市正在采购2价宫颈癌疫苗。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分别从市疾控中心与葛兰素史克公司获悉,疫苗最快将于11月上旬派发到接种站点,届时市民可到附近的接种站点预约接种疫苗。首批供应一万余支,疫苗将遵循“0差价”,按照采购价580一支供给市民。

      497家接种门诊  下月市民可预约

      10月18日,北京市卫计委作为采购人的“二类疫苗HPV疫苗采购成交结果公告”正式发布。北青报记者从2价宫颈癌疫苗研发企业葛兰素史克公司了解到,日前,北京市疾控中心与葛兰素史克正式签订2价宫颈癌疫苗(HPV疫苗)采购合同及订单合同,很快疫苗将入库北京。

      市疾控中心也向北青报记者证实了此事。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介绍说,按照疫苗采购配送流程,下月宫颈癌疫苗将配送至接种点。市疾控中心官网公布有全市497家接种门诊地址和电话,“有接种意愿的市民,下月起可以与接种点预约,接种点提交疫苗申请,到货后通知市民前来接种”。

      庞星火还提醒市民,接种前请仔细阅读知情同意书,了解后签字。“建议大家在身体状况好的时候接种,接种完之后听医生的安排,停留观察30分钟后再离开接种点”。

      实行“0差价”  售价580一支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已开始接种宫颈癌疫苗的省份里,2价宫颈癌疫苗的价格从600元至700元每支不等。

      对于本市宫颈癌疫苗价格,市疾控中心介绍说,本市宫颈癌疫苗将实行“0差价”,也就是疫苗价格与采购价一致。采购公告显示,2价宫颈癌疫苗在北京地区的采购价为580元每支,接种全程三针共计1740元。

      根据采购公告,北京地区2价宫颈癌疫苗的采购成交数量将以实际接种数量为准。葛兰素史克公司介绍说,首批将供应一万余支疫苗,将于今明两天配送到市疾控中心。“接下来,葛兰素史克公司还将继续为北京提供第二批、第三批疫苗,充分满足北京地区市民接种需求。”葛兰素史克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适用于9-25岁女性4价疫苗尚未上市

      2价宫颈癌疫苗在国内的建议接种人群为9岁至25岁的女性,全程3针,推荐于0,1,6月分别接种一剂,半年完成接种。此外,同样获批的4价宫颈癌疫苗,接种人群为20岁至45岁。但目前4价宫颈癌疫苗还需经过疫苗进口、批签发检测、省级中标公示后方能在内地上市销售。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2价宫颈癌疫苗与4价疫苗的主要区别在于可预防病毒种类及可接种人群年龄段的不同。2价宫颈癌疫苗可以预防16、18两种HPV病毒,同时可交叉保护31、33、45型病毒;4价宫颈癌疫苗可用于预防6、11、16、18四种HPV病毒亚型。其中,16、18是引起宫颈癌的高危致病因素。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张岩

    ]]>
    北京明年中考11月6日报名 首增英语听说机考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明年中考11月6日开始报名

      预计7.4万人报名 首增英语机考 报名时需选择机考次数

      本报讯(记者 雷若彤)2018年中考报名将于11月6日开始,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教育考试院获悉,预计全市此次将有7.4万人报名。与往年不同,2018年中考首次增加英语听说机考,因此考生在报名时要选择是否参加以及参加几次机考,并签字确认。

      根据考试院安排,2018年中考报名时间为2017年11月6日8时30分至11月12日17时,各区可在此时段内自行安排报名时间,报名时间原则上不少于3天,逾期不能补报。报名者要登录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进入“2018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网上报名”页面,核对个人信息并录入相关资料,经过确认后即可完成报名。

      在报名资格上考试院也有明确规定,具有本市正式户籍的应届初三年级学生和具有本市正式户籍的年龄在18周岁以下(2000年9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往届生,均可登录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报名。拟在京报考中等职业学校的随迁子女考生要参加中考报名,资格审核合格的考生可参加中等职业学校录取。需要注意的是,无本市正式户籍的学生可以报名在京参加借考;高级中等学校在校学生(含休学生)不得报名;而往届生则要从户籍或原学籍所在区中选择其一,不能在其他区报名。  

      与往年不同的是,2018年中考首次增加英语听说机考,因此考生在报名的同时要选择是否参加以及参加几次机考,并签字确认。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参加中考报名且选择参加机考的考生方能参加英语机考。第一次机考取得满分成绩的考生将不能再参加第二次机考。

      此外,有区人力社保部门开具的“原北京下乡知青子女”身份证明的考生等九类无本市正式户籍的应届初三生,也可报名并报考相应学校。北京教育考试院中招办负责人表示,这九类中考生要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学校初审后将证明材料报送本区中招办复审。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张岩

    ]]>
    环球时报:指责中国“输出模式”也不怕闪了舌头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  社评:指责中国“输出模式”的西媒也好意思 

      中国会向外部世界“输出”自己的发展模式吗?这个中国人想都没想的事情,在近日的西方媒体上却成了正儿八经的讨论。多家主流西媒宣称,中国会向全世界推广自己的政治模式,并强调这是“非常危险”的,西方要“高度警惕”。

      在过去几十年里,西方非常热衷向全球推广自己的所谓“民主体制”,除了通过教育和意识形态洗脑搞价值渗透外,西方还策动一些国家的“颜色革命”,极端情况下甚至发动战争,强制“改造”别国。大概是西方国家“输出模式”干得太多了,它们以己度人,认为强大起来的中国也会干同样的事。

      然而中国并无对外搞政治扩张、强行输出本国模式的兴趣。十九大报告中说道,中国模式“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们的确为自己成功走出一条有别于西方模式的发展道路而高兴、骄傲,但我们从不认为中国道路应当是“普世”的,模仿中国模式是正义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各国有自我决定是否学习中国经验的充分自由,中国支持这个世界保持政治上的多样性。这与把输出自己制度视为“正义”的西方是截然不同的态度。一些西方媒体照着西方霸权的样子描述中国,得出的结论真是让中国人听上去莫名其妙。

      不干涉别国内政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中国的对外经济合作和援助与西方对发展中国家所做的事情确有不同。中国从来不把对中国模式的模仿当做对外经援的条件,而西方的对外援助通常附加上了政治要求和目的,而且西方对这样做一直“理直气壮”。

      现在一些西方媒体高调指责中国“输出模式”,还有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高级官员甚至抱怨中国通过文化交流“干涉内政”,他们这样说话也不怕闪了自己的舌头!

      我们相信,随着中国发展的持续成功,大概会有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模式产生浓厚兴趣,在一些领域借鉴中国的做法。但这完全是它们自发的模仿,目的是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在可预见的未来,几乎不太可能有哪个国家完全照搬中国模式。

      比如它们很难效仿中国的顶层政治体制,但它们有可能学习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参考中国维护社会稳定的经验和一些社会治理的做法,研究中国政府在推动国家现代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等等。

      实事求是说,中国模式虽然卓有成效,但中国远不具备向全球大规模推广本国模式的力量,也不具备那样做所必需的政治工具。当年苏联对外政治扩张有共产国际等组织体系的帮助,但中国没有。最重要的是,中国不认为搞政治扩张合乎自身国家利益,它不包括在中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中。

      一些西方舆论精英毫无根据地指责中国“输出模式”,表明他们的思维完全停滞在冷战时代,他们缺少对新世纪国际关系的想象力,思想锈住了。全球化在带来很多根本性变化,如果西方的主流精英不能与时俱进,他们会让一些重要的讨论不断跑题。

      中国不会去第三世界搞针对西方的“农村包围城市”,很多对中国经验感兴趣的国家已经引入了西式政治制度。事实上,各种模式并非截然对立的关系,它们的差异很大程度上被地缘政治强化了。不论承认与否,一些西方精英越来越不自信了,这是他们高度敏感、怀疑中国“输出模式”的根源。西方在近代以来太顺利了,显得有些经不起风浪。西方人还是多些自信好,那样与他们打交道会轻松些。

    责任编辑:张岩

    ]]>
    军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是当前首要政治任务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

      党的十九大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进的历史性盛会,在党、国家和军队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习主席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审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和《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习主席出席军队领导干部会议,对军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明确提出“努力走在前列”的要求。中央军委专门召开会议,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要求,对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出全面部署安排。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指示要求,为全军学习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主席明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全军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军队作为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在学习贯彻上走在前列,这是人民军队坚决听党指挥、维护核心最实际的体现,是用党的意志主张贯注部队、凝聚焕发强国强军磅礴力量的时代要求。全军要按照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部署要求,迅速兴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切实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要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上取得实效。统一思想是行动一致的前提。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首要的是把全军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要认真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准确领会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思想精髓、核心要义,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学习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在全面系统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把着力点聚焦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上,聚焦到5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发生历史性变革上,聚焦到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论断的深远影响上,聚焦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的重大决策部署上,聚焦到习近平总书记是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领袖上。要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指导地位,自觉在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中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切实做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执行者、模范践行者。要立足新的政治站位维护核心、铸牢军魂,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确保全军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

      要在认清使命、强化担当上取得实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也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对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作出战略部署。要深刻把握和勇敢担当起新时代使命任务,以大国军队、时代军人应有的眼界、气度、标准抓建设谋发展,全面提升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能力。要结合本单位本部门本领域实际,找准主攻方向和着力重点,推动新的战略部署进入各项建设和工作。要坚持一切工作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更加鲜明地立起备战打仗的“指挥棒”,真正把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硬起来落下去。

      要在推动工作、见诸行动上取得实效。理论的价值在于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用一致,注重从党的十九大精神中领悟思想观点、领会思维方法,把党的十九大的战略部署转化为工作思路、工作举措和具体行动,转化为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的实际能力。要自觉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塑造政治灵魂,尤其要全面彻底肃清郭伯雄徐才厚流毒影响。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在强军事业中闯出新天地、干出新业绩。

      确保学习贯彻取得实效,组织领导的作用很关键。各级党委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点任务,坚持大事大抓、坚持领导带头、坚持统筹结合,确保学习贯彻深入持久见到实效。领导干部要带头学、带头讲、带头干,在知信行上为官兵作表率,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实际行动为官兵树好样子。

    责任编辑:李伟山

    ]]>
    北京市发布大风蓝色预警 阵风可达7级左右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北京市气象台28日06时00分发布大风蓝色预警, 预计28日08时至23时,本市大部分地区将有4-5级偏北风,阵风可达7级左右,请注意防范。

    image

     

    责任编辑:张岩

    ]]>
    广州共享汽车新规征意见:使用者须具1年以上驾龄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使用共享汽车须具1年以上驾龄

    资料图:共享汽车。 刘可耕 摄资料图:共享汽车。 刘可耕 摄

      南方日报讯 (记者/余秋亮)27日,广州市交委官网发布《关于征求促进广州市共享汽车(分时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共享汽车行业的经营条件、承租人要求等方面作出了规定。

      《意见》明确表示,企业需通过技术手段落实承租人身份查验和实际驾驶人核验制度,将有关信息在车辆租赁合同中记录,载明驾驶人身份证件和驾驶证信息,监控车辆实际驾驶人与承租人的一致性。此外,企业要逐步与公安机关建立分时租赁系统管理平台,将承租人身份信息等资料,实时与公安机关对接审核。

      对于共享汽车的使用者,《意见》明确,承租人必须是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取得相关准驾车型机动车驾驶证且状态正常,并具有1年以上驾驶经历的合法公民。行车时,承租人需随车携带机动车行驶证、机动车驾驶证、租赁车辆备案卡。

    责任编辑:李伟山

    ]]>
    11月上海22宗土地入市 今年已出让35宗住宅用地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11月上海22宗土地集中入市,今年已出让35宗住宅用地

      上海再迎土地集中成交。

      11月,上海将有22宗地进入现场竞买环节,截止目前,上海今年已挂牌77宗经营性土地,出让面积为294.86万平方米。

      11月22宗地入市10宗租赁住宅

      据上海土地市场的信息统计,11月,上海将有22宗地出让,总起始价逾259亿,总出让面积9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用地为19宗,出让面积为74.84万平方米,其中租赁住宅为10宗,出让面积为38.21万平方米。

      挂牌信息显示,17宗住宅用地中,7宗普通商品房用地均位于外环外,主要包括宝山区罗店新镇BSP0-2202单元H-02地块、奉贤区南桥镇25-01区域地块、金山区金山工业区JSS3-0402单元12-01地块、浦东新区航头镇三单元B1-02地块、松江区新桥镇陈春路一号C-2地块、松江区中山街道SJC10010单元45-04号和松江区永丰街道H单元32-01号地块。

      而租赁住宅则位于中心城区或产业集中区域,主要位于浦东新区沿黄浦江西南端的上钢社区、上海高科技产业基地之一的张江科技园区等,且起始楼板价较周边房价而言,价格颇低。

      以浦东新区南码头社区Z000301单元15街坊15-01租赁住宅地块为例,该地块东至浦东南路,南至15-02地块,西至雪野路,北至华丰路。

      上述地块出让面积4.92万平方米,容积率为3,起始总价为11.38亿元,起始楼板价为7710元/平方米。来自链家网的数据,地块周边80年代房子价格在6-7.5万元/平方米之间。

      同样位于浦东的还有浦东新区上钢社区Z000101单元10-2地块,东至济明路,南至龙耀路隧道,西至耀龙路,北至耀华路;浦东新区上钢社区Z000101单元11-3地块东至济阳路,南至龙耀路隧道,西至济明路,北至耀华路。

      两宗地块的出让面积分别为2.71万平方米和3.82万平方米,容积率均为3,起始总价分别为5.40亿元和7.62亿元,折合楼板价分别为6643元/平方米和6644元/平方米。来自链家网的数据,项目周边2001年建造的新世纪花苑二手房挂牌均价约为6.76万元/平方米。

      今年上海已挂牌租赁住房用地21宗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整理自上海土地市场的信息,今年以来,上海合计推出77宗经营性土地,出让面积为294.86万平方米,其中居住用地35宗,出让面积165.49万平方米,占今年已经挂牌土地的56.12%。

      自今年7月上海成交首宗居住用地以来,截止目前,上海已经推出21宗租赁住宅用地,出让面积96.32万平方米,合计建筑面积近200万平方米。

      21宗租赁住宅地块主要分布在5个区,其中,浦东新区最多,有10宗,出让面积约41.52万平方米;松江区次之,有3宗,出让面积约10.40万平方米。

      值得关注的是,上海挂牌的租赁住宅地块多位于中心城区附近,但价格颇低,部分地块周边商品房单价达10万元/平方米。

      以9月13日成交的4宗租赁住宅地块为例。位于上海高端居住社区的长宁区古北社区W040502单元E1-10地块,起始单价为12762元/平方米。链家网站的消息显示,该地块周边的二手房古北中央花园单价逾10万元/平方米,最近挂牌的房源达到12.20万元。

      另一宗紧靠上海浦东内环高架的浦东新区南码头社区Z000302编制单元14-03c地块起始楼板单价为7872元/平方米,来自链家网的消息,该地块周边80年建的小区均价为6万元/平方米左右,而一些次新楼盘则报价8-9万元/平方米不等。

      而位于上海主要的高新技术园区漕河泾开发区的徐汇区漕河泾社区196a-08地块起始单价仅6466元/平方米,链家网的数据显示,该地块周边1994年建的三江小区挂牌均价超过8.3万元/平方米。

      另一宗为浦东新区北蔡社区Z000501单元03-02、03-03地块,出让面积53108平方米,容积率2.5,起始总价89593万平方米,起始单价为6748元/平方米。

    责任编辑:张玉

    ]]>
    广州共享汽车新规征求意见:承租人须有超1年驾龄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广州共享汽车新规征求意见:承租人必须有1年以上驾龄

    资料图:共享汽车。资料图:共享汽车。

      10月27日,广州市交委官网发布《关于征求促进广州市共享汽车(分时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不提倡使用非新能源汽车开展分时租赁业务,在营运的非新能源分时租赁汽车应逐步更新为新能源汽车。车辆运营数据应于2018年12月31日前接入市交通主管部门分时租赁监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未按期完成接入的企业,应尽快整改并暂停申领中小客车新能源车指标,相关车辆不得享受地方新能源车补贴。

      《意见》表示,企业需通过技术手段落实承租人身份查验和实际驾驶人核验制度,将有关信息在车辆租赁合同中记录,载明驾驶人身份证件和驾驶证信息,监控车辆实际驾驶人与承租人的一致性。此外,企业要逐步与公安机关建立分时租赁系统管理平台,将承租人身份信息等资料,实时与公安机关对接审核。鼓励分时租赁经营者使用人脸识别、指纹等生物特征数据进行注册管理和实际驾驶人核查。

      对于共享汽车的使用者,《意见》明确,承租人必须是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取得相关准驾车型机动车驾驶证且状态正常,并具有1年以上驾驶经历的合法公民。行车时,承租人需随车携带机动车行驶证、机动车驾驶证、租赁车辆备案卡。

      以下是意见全文:

      关于促进广州市共享汽车(分时租赁)

      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规范共享汽车(分时租赁)行业经营行为,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汽车分时租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鼓励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减少交通污染排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顺应国家开展“互联网+”行动的意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我市分时租赁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满足市民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二、基本原则

      改革创新。深化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问题为导向,推动分时租赁行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促进分时租赁行业创新发展。

      绿色环保。引导和鼓励分时租赁经营者使用新能源车辆,减少交通污染排放,通过发展分时租赁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宣传,扩大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动广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壮大。

      市场配置。分时租赁行业以市场调节为主,由分时租赁经营者自主投放符合规范要求的自有车辆并提供租赁服务。政府更好地发挥服务和监管职能,依法进行规范引导。

      三、发展意义

      (一)分时租赁,是以时间(分钟或小时)、里程、用电(油)量或多种方式相结合为计价单位,使用9座及以下小微型客车,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全球定位等信息技术构建网络服务平台,依托网络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自助式车辆预定、车辆取还、费用结算为主要方式的汽车租赁服务。分时租赁经营者是指利用互联网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小微型客车分时租赁服务的企业法人。

      (二)分时租赁是城市客运交通的组成部分,是传统汽车租赁业在服务模式、技术、管理上的创新,改善了用户体验,丰富了服务形式,在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可以对城市公共交通形成有益的补充,为城市出行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有助于减少个人购车意愿,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私人小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趋势和推动新能源汽车使用。

      (三)综合考虑城市经济发展、交通出行结构、汽车保有量、停车资源等实际,广州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有序发展分时租赁等个性化交通出行方式,为社会公众出行提供多样化选择。

      四、经营条件

      (一)分时租赁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在本市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有相应的服务机构及服务能力。

      2。严格遵守有关小微型客车租赁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合法经营。

      3。按照《广州市客车租赁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向所在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相关备案手续,不得违法从事经营活动。

      4。在经营者办公场所、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公示经营者营业执照、租赁车辆的车牌号码、车型、保险购置情况以及租车流程、收费标准、用户须知、服务承诺、救援服务保障方案、监督投诉电话等信息。

      5。具备身份查验所需的设施设备,通过技术手段落实承租人身份查验和实际驾驶人核验制度,将有关信息在车辆租赁合同中记录,载明驾驶人身份证件和驾驶证信息,监控车辆实际驾驶人与承租人的一致性,应对、防范不具备驾驶资格和冒名驾驶等情况,并对承租人的相关信息负有保密责任。逐步与公安机关建立分时租赁系统管理平台,将承租人身份信息等资料,实时与公安机关对接审核。

      (二)从事分时租赁业务的车辆必须按规定登记,且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取得本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机动车行驶证,车辆使用性质按规定登记为租赁,车辆的安全技术检验、环保检验和报废等按照有关规定执行,且车辆所有人为租赁经营者,向所在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相关备案手续。

      2。在申领中小客车新能源车指标时注明为租赁车辆。

      3。按规定购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及第三者责任险等与分时租赁业务相适应的保险。

      4。安装、使用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标准的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保持有效运行。

      5。证件齐全,设施设备齐全有效,车容整洁,车辆安全性能良好并通过有关的车辆安全技术检验。

      6。车辆运营数据应于2018年12月31日前接入市交通主管部门分时租赁监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未按期完成接入的企业,应尽快整改并暂停申领中小客车新能源车指标,相关车辆不得享受地方新能源车补贴。

      7。车辆领取中小客车新能源车指标后要在3个月内投入营运,对于营运规模达到100辆以上,车辆投产率低于90%的经营者,暂停申领中小客车新能源车指标。

      8。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不提倡使用非新能源汽车开展分时租赁业务,在营运的非新能源分时租赁汽车应逐步更新为新能源汽车。

      9。其他有关小微型客车租赁的管理规定。

      五、运营服务

      (一)分时租赁经营者应当具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自觉接受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自觉遵守行业服务规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高服务能力,诚实守信,依法经营,公平竞争,共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二)分时租赁经营者不得妨碍市场公平竞争,不得有为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运营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等不正当价格行为,不得有价格违法行为。

      (三)非广州籍分时租赁车辆不得提供起、终点均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分时租赁服务。

      (四)分时租赁经营者应当按照广州道路运输行业协会客车分时租赁专业委员会统一的汽车租赁合同格式文本,制订规范的《汽车租赁合同》,明确经营者和承租人权利义务,在提供分时租赁服务前与承租人签订租赁合同,并按照租赁合同的约定提供租赁车辆,确保车辆证件、保险单据齐全有效。完成服务后,向承租人出具本市汽车租赁发票或者电子结算通知单,鼓励使用电子发票。不得收取协议约定计价之外的任何费用。

      (五)分时租赁经营者收取押金或预付款的,应在租赁协议中明确押金或预付款的退还流程和时限,在银行或支付机构设立押金或预付款专用账户,并由托管银行或支付机构进行资金托管,保证专款专用。鼓励分时租赁经营者通过信用卡预授权处理承租人的车辆押金及因租赁车辆产生拖欠及违约费用问题。

      (六)分时租赁经营者应当通过大数据分析,强化车辆智能组织调配,动态优化车辆布局,实现不同时间、不同区域间的车辆供需平衡,建立完善的救援服务体系,对租赁期间发生故障或者事故的车辆,应及时按照约定提供救援服务,保证承租方的合法权益。

      (七)分时租赁经营者应当设置专门的服务中心,建立投诉处理机制,解答乘客的使用疑问、处置应急救援和接受社会公众投诉,及时答复处理结果。

      (八)分时租赁经营者应当明确用户行为规范,建立个人信用管理制度,将相关信用记录归集到市交通主管部门的承租人信用评价系统,并纳入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引导用户形成良好的车辆使用习惯。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引导承租人文明驾驶车辆。

      (九)分时租赁经营者应当通过设置停车电子围栏并与计费相结合等技术手段,防止承租人违法停放分时租赁车辆。

      (十)分时租赁经营者应当按照交通主管部门的要求,定期向区交通主管部门报送本地注册用户量、业务订单数以及车辆行驶状况等相关运营数据。

      (十一)鼓励行业协会和分时租赁经营者与保险公司根据分时租赁业务的特点和风险程度,协商确定保险费率,开发专属保险产品,降低经营成本。

      六、安全管理

      (一)分时租赁经营者应当承担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及事故应急演练。

      (二)分时租赁经营者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相关规定,不得将车辆出租给无驾驶资质人员,并与承租人签订专门安全协议或在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安全责任;分时租赁经营者应建立运营车辆GPS监控平台,GPS精度应能满足日常营运及监管需求,并通过在GPS平台、租、还车点抽查等方式对承租人超速疲劳驾驶、非本人驾驶等行为履行检查职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将抽查及整改情况形成台帐存档。

      (三)分时租赁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的车辆维护和维修管理制度,完善对车辆检查、保养、维修、故障救援、保险理赔等服务保障体系,确保向承租者提供符合安全行驶条件以及技术性能良好车辆。建立分时租赁车辆档案,车辆技术档案、租赁台账、租赁合同以及营业记录等资料及时归档。配备与投放车辆数量相匹配的运维人员。

      (四)分时租赁经营者应当遵守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有关规定,完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依法合规采集、存储、使用和保护个人信息,不得超越提供小微型客车租赁服务所必需的范围,不得侵害用户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五)鼓励分时租赁经营者使用人脸识别、指纹等生物特征数据进行注册管理和实际驾驶人核查。鼓励通过与掌握身份证、驾驶证验证信息的第三方合作,或以信用卡结合身份证、驾驶证信息验证承租人身份和租赁资格。应当督促承租人及时对车辆违法行为以及交通事故进行处理。不得向驾驶证被注销、吊销、暂扣、超过有效期、扣满12分、逾期未年审等非正常状态驾驶证的承租人提供分时租赁服务。

      (六)分时租赁经营者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对在用非新能源分时租赁车辆加油、加气的管理,切实杜绝分时租赁车辆在正规加油、加气站外加油、加气的情况发生,确保安全。

      七、承租人要求

      (一)必须是年满18 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取得相关准驾车型机动车驾驶证且状态正常,并具有1年以上驾驶经历的合法公民;

      (二)随车携带机动车行驶证、机动车驾驶证、租赁车辆备案卡;

      (三)按照操作规范驾驶分时租赁车辆,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履行个人交通安全责任;

      (四)不得将分时租赁车辆交由无驾驶资格人员驾驶;

      (五)按照道路标志标线指示停放分时租赁车辆,不得妨碍其他车辆、行人通行;

      (六)配合分时租赁经营者及时处理承租分时租赁车辆时产生的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

      (七)不得利用分时租赁车辆从事或者变相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

      (八)不得将分时租赁车辆抵押、变卖或转租。

      八、鼓励发展

      (一)鼓励停车换乘(P+R)停车场、政务中心、交通枢纽、旅游景点、酒店及公交欠发达区域公共停车场为分时租赁车辆停放提供便利。鼓励探索在有条件区域通过优惠停车费等措施,在不增加城市道路拥堵、不影响其他社会车辆停放的情况下,以市场化的方式推动新能源分时租赁车辆在特定区域依法划设的城市公共停车泊位停放和充电。

      (二)对使用新能源车辆开展分时租赁的,按照新能源汽车发展有关政策在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方面给予扶持。

      (三)鼓励政府机关、公共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充分利用内部停车场资源,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专用停车位和充换电设施,并与分时租赁经营者合作,提高充电桩使用率,支持利用分时租赁公务出行。

      (四)支持番禺、黄埔、南沙等条件较好的区域率先开展“新能源+分时租赁”试点工程和示范区建设,在条件允许的区域,在停车、充电、公务出行等方面予以支持,进一步完善公众出行体系。

      (五)鼓励分时租赁经营者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上市融资等方式,提升规模化水平,加强上下游行业及相关行业联动。

      九、附则

      (一)广州道路运输行业协会客车分时租赁专业委员会作为市交通主管部门、分时租赁经营者、承租人之间沟通的桥梁,要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引导经营者规范经营,协调、解决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二)分时租赁经营活动为租赁各方自愿的民事行为。分时租赁经营者或承租人有违法违规行为的,由相关部门依法依规查处。

      (三)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抄送:市档案局。

      广州市交通委员会办公室 2017年10月27日印发

    责任编辑:张玉

    ]]>
    中国这5个城市旅游发展全球最快 有你家乡吗?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中国这5个城市旅游发展全球最快!有你家乡吗?

      其他几个城市为什么旅游发展这么快我不知道,但榜首,我猜大概是因为吃货的力量…

      每逢假期全国各地即开启人海模式,你可知中国旅游业是什么水平了?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TC)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发展最快的10个旅游城市全在亚洲,而中国包揽了前5名。重庆以旅游业产值每年增长14%的速度位列榜首,广州、上海、北京和成都紧随其后。

      亚洲城市站在全球旅游业增长的最前端,而中国城市是其间的领头羊。去年上海旅游业GDP规模达到302亿美元,在全世界都独占鳌头。

      为什么中国城市的旅游业发展对得这么好?根据WTTC数据分析,和亚洲其他国家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城市相比,中国城市国际游客在城市旅游消费中的比重相对较低,也就是说快速发展是由中国国内游客创造的。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是中国多城市旅游增长的深层原因。

    责任编辑:张玉

    ]]>
    美国商务部初裁中国产铝箔存在倾销行为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美国商务部初裁中国产铝箔存在倾销行为

      中新社华盛顿10月27日电 美国商务部27日公布初裁结果,认定从中国进口的铝箔产品存在倾销行为,倾销幅度为96.81%至162.24%。

      应美国铝业协会贸易执法工作组的申诉,美国商务部于今年3月对从中国进口的铝箔产品发起“双反”调查。美商务部已于8月8日初裁认定上述产品存在补贴行为,补贴幅度为16.56%至80.97%。此前,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也于4月21日做出初裁,认定从中国进口的铝箔产品存在补贴行为,对美国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

      根据美国商务部27日的声明,在初裁从中国进口的铝箔产品存在倾销行为后,美商务部将通知美国海关对从中国进口的上述产品征收相应的保证金。

      依照美方相关程序,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将分别于2018年2月和4月对上述调查作出终裁。如果两家机构均作出肯定性终裁,美国商务部将要求海关对相关产品征收相应关税。

     

      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美国去年从中国进口的铝箔产品金额约为3.89亿美元。

      此前,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曾表示,发展中美双边经贸关系,一要努力扩大合作,二要妥善管控分歧。随着中美经贸合作规模的日益扩大,双方应该始终保持磋商和沟通,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双边经贸关系中出现的摩擦和分歧,始终保持中美双边经贸关系在正确轨道上前行。(完)

    责任编辑:初晓慧

    ]]>
    北京发布大风蓝色预警 阵风达7级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阵风达7级!北京发布大风蓝色预警

      市气象台2017年10月28日06时00分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预计28日08时至23时,本市大部分地区将有4-5级偏北风,阵风可达7级左右,请注意防范。

     

    责任编辑:柳龙龙

    ]]>
    南京长江大桥明年底如约回归 将保持原桥风貌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南京长江大桥明年底如约回归,维修工程已过半将保持原桥风貌

    封闭维修中的南京长江大桥。  龙虎网 图封闭维修中的南京长江大桥。  龙虎网 图

      去年10月28日晚10点,南京长江大桥和公众暂别,正式封闭维修;到10月28日,封闭正好一周年。10月27日,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召开情况通报会,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闭关”一年来,大桥维修改造进展顺利,目前总体工程已过半,2018年底,南京长江大桥就能如约回归。

      由于全身“伤”,去年10月28日,南京长江大桥正式“闭关”修缮。10月27日,记者站在正桥的新桥面板上看到,原混凝土桥面板已经全部拆除,工人正在对刚安装的钢面板进行切割、对齐……

      “现在时间过半,维修工程总量也超过一半了。”南京市公建中心副主任郭建介绍说,大桥今年6月16日完成铁路防护棚架搭设施工,9月12日完成正桥混凝土桥面板及公路桥钢纵梁拆除施工两个重大节点目标。大桥钢面板一块10米×8米的庞然大物重约20多吨,完全安装好要2.5天至3天。整个正桥需要安装400块面板,目前已经安装了33块,预计到2018年七八月份全部安装完毕。中铁大桥局南京长江大桥维修改造项目经理张武介绍,与旧桥面相比,新面板通过钢支座连接,可以减少桥梁下方铁路运营对公路桥的影响,耐久性和稳定性将得到提高。不仅如此,大桥维修后,正桥伸缩缝由50条减至5条,行车舒适性也将得到大幅提升。

      其他工程也在有序地进行中。T梁桥已完成防撞护栏及人行道板拆除、桥面铺装,缺陷修补完成51%,双曲拱桥已完成拱上填料拆除,缺陷修补、泡沫混凝土浇筑、拱肋加固进度过半。

      郭建对现代快报记者说,大桥维修改造后,将维持原设计荷载等级、保持原桥风貌、提高结构安全耐久性。“双曲拱桥一直是大桥被认为最有中国风情的特色设计。”郭建举例,双曲拱结构就像个跷跷板,如果哪一块受力薄弱,会影响整个结构。所以无论是把原来的结构卸掉,或者是把新的拱料加上去,都要对受力状态进行分析,优化施工工序、科学计算、跟踪监测。

      文物部分的修缮是大桥维修的重点工程。郭建告诉记者以桥头堡的水刷石为例,这种老工艺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参建单位遍访名家,最后在老工人的指导下,做了20多块试样,才选出最接近的一款。“在修的过程中,还把书上没有的老工艺把它整理出来,留住了工艺的传承,甚至还可以申报相关的专利。”“大桥承担着日均30万人次的过江交通,我们在保证大桥明年年底回归的基础上,尽量提前完成。”郭建说。

     

    责任编辑:初晓慧

    ]]>
    日媒:那些预言中国崩坏的书 已走进死胡同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 日媒承认,那些预言“中国崩坏”的书,已走进死胡同

      “中国崩坏书籍”的崩坏倒计时。

      日本“Newsweek”网站10月27日文章,原题:“中国崩坏书籍”的崩坏倒计时  风靡世界的“中国崩坏书籍”,如今却走向死胡同。  

      这种所谓“反中书”中大多主张“中国经济有太多问题,早晚露出破绽”,在美国和日本都大量存在。“实际GDP比公开数据要少得多”“暴动和罢工每年超过10万次”“房地产泡沫已经达到极限”……这都是作者常用的、以个案来对中国经济下结论的写作方式。

     2015年7月1日,山东省装卸工人在山东青岛。(来源中国日报) 2015年7月1日,山东省装卸工人在山东青岛。(来源中国日报)

      “中国崩坏书”不再大卖的原因,是因为过了十几年“狼来了”后,中国经济丝毫没有崩坏的迹象。更重要的是,许多这些书中写的事情和中国实际情况截然相反。比如经常写到的“中国治安费比国防费还高”,而实际上2016年中国在公共安全上的支出只占GDP的0.62%,比日本(0.67%)还少。

      当然,学术界对于中国经济“崩坏论”也存在,但是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我们都可以明确知道,对于急速成长、持续变化的中国经济,连知识丰富的专家都难以预测。然而正是因为这种复杂的状况,让投机分子写出“中国崩坏书”误导读者。笔者认为,民众能正确地认识中国,才会真正对日本有利。

      (本文作者高口康太,张雪婷译,文章原标题“中国崩坏书籍”的崩坏倒计时”)

    责任编辑:初晓慧

    ]]>
    广东广电网络原副总经理杨清仿被双开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广东广电网络原副总经理杨清仿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28日讯 据广东省纪委消息:日前,经广东省委批准,广东省纪委对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清仿严重违纪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

      经查,杨清仿违反政治纪律,对抗组织审查;违反组织纪律,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违反廉洁纪律,违规从事营利性活动,收受礼金和购物卡;违反生活纪律。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影响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巨额财物,涉嫌受贿犯罪。

      杨清仿身为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丧失,价值观扭曲,私欲膨胀,严重违反党的纪律,并涉嫌违法犯罪,且在党的十八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性质恶劣、情节严重,应予严肃处理。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经省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并报省委批准,决定给予杨清仿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收缴其违纪所得;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线索及所涉款物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责任编辑:张玉

    ]]>
    北京前8月追回外逃人员25人 追回赃款433万元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前8月北京追回外逃人员25人 追回赃款433万元

      前8月本市追回外逃人员25人

      出台“追防一体化”机制实施办法 共阻止外逃嫌疑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42人

      本报讯(记者 李泽伟)市纪委昨天介绍了本市追逃工作情况,今年1月至8月,全市追回外逃人员25人,追回赃款433万元。截至目前,本市共追回外逃人员66名,其中包括4名“百名红通人员”和5名“红通人员”,共追回赃款1130万元。

      市纪委介绍,随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北京市纪委市监察委将追逃追赃工作作为监察体制改革重点内容统筹考虑,调配充实人员力量,设立第十七纪检监察室,作为市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和防逃工作办公室的日常办事机构,既发挥指挥统筹作用,又行使具体追逃追赃职能,推动一批多年难以解决的重点、难点案件取得突破。近年来,市追逃办在全面查清外逃人员的家庭背景、犯罪事实、社会关系和行动轨迹,全力挤压外逃人员生存空间的基础上,加强政策感召、亲情感化,综合施策,取得较好效果。今年1月至8月,全市追回外逃人员25人,追回赃款433万元。截至目前,北京市共追回外逃人员66名,其中包括4名“百名红通人员”和5名“红通人员”,共追回赃款1130万元,追逃追赃成果丰硕。

      此外,本市出台“追防一体化”机制实施办法,建立市区两级联动、专项行动协同、防逃预警、部门联动、分析研判、督导考核、约谈提醒、责任追究等10项机制和20项任务。强化对重点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的监督管理,特别是针对公务人员和国家公职人员的出境管理日趋规范,共阻止外逃嫌疑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42人。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张玉

    ]]>
    陈吉宁明查暗访空气重污染防治:打赢蓝天保卫战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陈吉宁明查暗访空气重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

      26日下午,本市发布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这是今年秋冬季首个重污染预警。昨天一大早,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吉宁轻车简从,直奔环保监测一线和工地,就空气重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情况明查暗访。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首善标准,加强源头防治,层层压实责任到人到岗,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在东四环四方桥畔,陈吉宁登上环保监察车,察看过往车辆尾气排放监测情况,并向监测人员详细询问,一天监测多少车?查处了多少超标排放车辆?他还从体制机制、工作流程等方面,现场与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研究如何科学配置执法力量,提高查处率。景山前街是旅游热点地区,旅游大巴集中。在这里,陈吉宁再次登上环保监察车,重点检查过往旅游大巴尾气排放情况。工地施工和非道路移动机械也是大气污染源之一。陈吉宁突击检查了CBD周边工地,查看工地对黄色预警预案的执行情况。路遇代市长检查,祁家坟公交场站站长现场反映了场站充电桩建而不能用的问题。陈吉宁当即来到该场站察看,表示尽快协调解决。

      陈吉宁向环保一线监察执法人员送去亲切慰问。他指出,现在已到四季度,年底各项任务都很繁重。由于秋冬季扩散条件转为不利,又将进入供暖季,污染物积累速度较快,大气环境治理任务尤为艰巨。干非常之事,需要下非常之功。机动车排放是北京主要污染源。要一个点位一个点位地研判,科学合理调度执法力量;细化执法检查工作方案,压实责任到人到岗,提高环保监察工作质量和效率。要加强环保一线执法力量,强化夜间执法检查。城区环保监察不能“扫马路”,要到人流、物流密集的地方去,重点检查客运大巴、物流车辆等的尾气排放;郊区要守住路口,重点检查重型柴油车排放问题。要研究利用科技手段改进车辆尾气检测方法,提高检测质量和效率。要进一步完善“环保取证、公安交管处罚”的新模式,进一步严格规范执法操作规程,加强部门协同联动,提高依法处罚率。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超标排放车辆限期完成治理。环保部门要将精细化管理体现在日常,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上立标杆、作示范。

      陈吉宁强调,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立即研究整改措施。各相关部门要知责明责履责,确保各项应对措施落实到位。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对未履责或履责不到位的部门及其相关负责人,要依规处理。要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市政府秘书长李伟一同检查。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张玉

    政要二维码

    政要动向

    带你阅尽地方政要每日动态

    ]]>
    有人追求外国豪车 他们却宁愿为中国品牌排队等仨月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 你追求宝马奔驰法拉利,他们却宁愿为中国品牌排队等仨月。。。

      你心目中的国产汽车是什么样的?

      “样子不好看”“价格便宜”“质量参差不齐”……且慢,先收起这些差评,看样你对国产车的印象还停留在“老黄历”里。

      今天我们准备科普一个话题: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海外究竟有多抢手。

      古巴:领导人出行坐吉利

      自2013年起,吉利汽车每年都能占据古巴政府全年汽车采购总量的50%以上,连续保持市场占有率第一。

      古巴各级政府的公务用车选择了吉利汽车,同时警车及租赁用车也成批次更换为吉利汽车。

      吉利更是入选古巴国家礼仪车队,多次成为国家领导人出行和接待用车。 

      穿梭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大街小巷的宇通牌公交车、吉利牌警车、上汽大通商务车等各类中国品牌的汽车,已经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从美国进口的老爷车一起,成为一道靓丽的街景。

      伊朗:提中国车得排队等仨月

      伊朗首都德黑兰早晚高峰车流澎湃,近些年中国汽车越来越多。奇瑞、华晨、力帆和江淮曝光度最高,吉利、上汽、北汽的自主车型也不鲜见。 

      奇瑞汽车2004年开始开拓伊朗市场,现在是伊朗销量最大的中国汽车品牌,也是当地唯一一家使用自主品牌与伊朗成立合资公司的中国车企。

      “2017年,奇瑞在伊朗的产量可以达到7万辆,现在是伊朗销量最大的中国汽车。”奇瑞国际公司副总经理朱少东说。

      中国的另一汽车品牌华晨在伊朗的发展也是高歌猛进。

      在这里,中华的H330型轿车不仅比法国雷诺的同级车售价还高,而且热销到消费者需要提前3个月预定才能提到车。

      一些已经购车的车主还把车标换成华晨的“中”字标,以证明他们的座驾是不同于别人的“中国制造”汽车。

      华晨汽车在伊朗也赢得了“中国宝马”的美誉。

      英国:伦敦巴士中国造

      你肯定知道伦敦巴士闻名世界。但你可能不知道,如今你在伦敦街头乘坐的巴士,有些就是中国制造。

      目前,比亚迪在英国收到纯电动公交订单201台。而比亚迪纯电动大巴占伦敦电动大巴70%、全英国43%的市场份额。

      跨国运输公司巴黎大众运输英国分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杰克逊说,经过严格的考察,他们选择了比亚迪,因为这有助于公司实现节约能源及零排放的社会承诺。

      欧洲大陆,2016年,宇通公司生产的110辆公交车也替换了当地的老旧公交车,行驶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街头。

      索菲亚一处公交车场的保养工程师迪米特罗夫说,中国的公交车刹车系统和自动防侧倾系统十分稳定,空调系统的贴心设计也让乘客非常满意,客车日常保养和维修费用也不高。

      已有20年驾龄的索菲亚当地公交车司机迪莫夫翘起大拇指对记者说,中国公交车的确“非常好”。

      美国:中国车企生产基地落户北美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兰卡斯特市,一座占地约4.1万平方米的大巴工厂近日举行了扩建竣工仪式——这就是中国车企比亚迪在美国新建的生产基地。

      完成扩建的工厂每年可组装生产1500辆电动大巴。

      它不仅是美国首家中国独资大巴工厂,也是北美地区最大的电动大巴工厂。 

      目前,工厂已在当地聘用近800名员工。完全由新能源驱动的新工厂预计将为当地提供超过1500个就业机会。 

      兰卡斯特市政府官网上刊登着市长这样的感言:“通过与比亚迪不断发展的伙伴关系,兰卡斯特增加了急需的就业,经济得到极大发展。” 

      在比亚迪工作的老员工吉列尔莫·加西亚对记者说:“正是比亚迪改变了我的生活,让我可以养家糊口。一个公司能有如此迅速的发展,令人赞叹。”

      自2013年以来,比亚迪在美国电动公交市场累计投资约2.3亿美元,已经占据了美国纯电动大巴80%以上市场份额。

      目前,中国的汽车已经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不断增长。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相信中国汽车会在全球开得更快,闯得更远。

    责任编辑:初晓慧

    ]]>
    较强冷空气影响北方地区 局地降温可达12℃以上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较强冷空气影响北方地区 部分地方降温可达12℃以上

    10月23日,辽宁沈阳,市民带着暖手宝在寒冷的天气出行。 中新社记者 于海洋 摄10月23日,辽宁沈阳,市民带着暖手宝在寒冷的天气出行。 中新社记者 于海洋 摄

      中新网10月28日电 中央气象台预计,受较强冷空气影响,28日至30日,陕西北部、宁夏、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大部、华北、黄淮大部等地将有6~10℃降温,吉林中部和东南部、辽宁中东部等地降温可达12℃以上。

      受冷空气影响,今日(28号)5时较昨日5时,内蒙古中西部出现6~12℃降温。今晨,北京南部、天津、河北中南部和东部、江苏北部、四川盆地等地出现能见度不足1000米的大雾,局地能见度不足200米。

    10月23日,昆明市区里身着羽绒服冒雨赶路的民众。 中新社记者 李进红 摄10月23日,昆明市区里身着羽绒服冒雨赶路的民众。 中新社记者 李进红 摄

      中央气象台预计,受较强冷空气影响,28日至30日,陕西北部、宁夏、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大部、华北、黄淮大部等地将有6~10℃降温,吉林中部和东南部、辽宁中东部等地降温可达12℃以上,上述大部地区有4~6级偏北风。中央气象台今日6时继续发布大风降温预报。

      同时,中央气象台预计,受较强冷空气和台风“苏拉”影响,28日至29日,渤海、渤海海峡、黄海中北部、台湾海峡、南海北部海域将有7~8级、阵风9~10级大风;有7~8级、阵风9~10级大风;黄海南部偏东海域、东海大部海域、台湾以东洋面有8~9级、阵风10~11级大风,其中,东海东部部分海域风力可达10~12级、阵风13级。中央气象台今日6时继续发布海上大风黄色预警。

    10月13日,受冷空气影响,昆明气温有所下降,民众穿棉服出行。 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10月13日,受冷空气影响,昆明气温有所下降,民众穿棉服出行。 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另外,28日早晨至上午,北京南部、天津、河北中南部和东部、河南中部、山东东部、江苏北部以及四川盆地等地有大雾,其中,北京东南部、天津西部、河北中南部和东部、江苏北部、四川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浓雾,局地有能见度不足200米的强浓雾,河北中南部局地有特强浓雾。受冷空气南下影响,上午开始,上述地区的雾和霾天气将自北向南陆续消散。

     

    责任编辑:初晓慧

    ]]>
    29省份2016年平均工资出炉 北京居首河南垫底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2016年平均工资出炉:北京人均12万居首 15省份月薪超5000

      人民网讯 目前,除西藏、黑龙江2地外,其余29省份均已公布2016年平均工资数据。与2015年相比各省职工收入不同幅度有所增加,但大多未超年度全国平均工资水平。以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计算,北京职工年入近12万元居首,河南不足5万元垫底。

      已发布职工平均工资信息的29省份中,上海、新疆、辽宁、湖北4省份仅公布了全社会平均工资,其他省份按城镇非私营单位职工和私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分别通报。各省份公布的数据并不完整。

      15省非私营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超过5000元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67569元,同比名义增长8.9%;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42833元,同比名义增长8.2%。

      与全国水平对照,京津沪、浙江、广东、江苏等6地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2016年平均工资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上海以全社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78045元在列)。其中北京以119928元位居首位,成为唯一一个突破10万元的省份。河南省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2016年平均工资则在29省份中垫底,为49506元。

      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超过6万元的省份有北京、天津、浙江、广东、江苏、青海、贵州、宁夏、重庆、四川、山东、福建、海南、内蒙古、云南等15个,占比超过一半。换算为月工资,这 15个省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月平均工资达到了5000元。

      8地非私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增速高于全国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分四大区域看,2016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同比名义增长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9.1%、西部9.0%、中部8.8%和东北地区7.5%。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同比名义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9.0%、西部7.0%、中部6.8%和东北地区3.1%。

      具体从各省增速来看,在已经公布数据的地区当中,浙江、广东、湖南等8地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速高于全国8.9%的平均增长率。其中湖南最高,增长11.2%,另有三地增长率超过10个百分点,分别是贵州11.0%、江西10.2%、浙江10.0%。此外,河南、青海、广西、广东等地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北京、浙江、海南、江西、河南、贵州、吉林7地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速高于全国水平,青海省增长率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其中北京年增长率达12.3%独占鳌头。而去年内蒙古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长率仅为1.7%排名最末。

      

    责任编辑:初晓慧

    ]]>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启动 预计明年春节期间播出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宣布正式启动,预计明年春节期间播出

      推出20余部作品,全新的“内容两端化”战略将在明年产生明显效应——大投入的品牌大片继续推出;小而美,接地气的精品制作将进一步规模化。

      “2018年,CCTV-9将迎来一个内容品牌的新时代。”

      10月27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2018年度推介盛典在北京怀柔雁栖湖举行。此次推介会上,纪录频道推出20余部纪录片。此外,《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发布会举行。

      围绕“创新创优,打造精品”的发展原则,央视纪录频道已形成“原创精品、行业精品、国际精品”三大内容板块,创意能力和创造能力正在实现“井喷”式的呈现。在纪录频道总监梁红看来,央视纪录频道拥有中国最好的纪录片原创团队集群,中国最大的市场委托制作集群,以及遍布全球的顶级国际合作网络集群,这是“纪录大片出央视,央视精品出九套”这一行业格局的真正奥秘。“但这还不够,我们正在致力于开发具有‘CCTV-9 DNA’的文化IP全链条,将更多单一精品转化为极具外延价值的综合性文化品牌,为爆款IP的触达用户和价值提升不断助力。”

      梁红表示,纪录频道全新的“内容两端化”战略将在明年产生明显效应,大投入的品牌大片继续推出,小而美,接地气的精品制作更将以成规模的体量,不断刷新纪录频道的“精神颜值”。

      推介会上,20多部新片的总导演、制作人相继登台,向嘉宾介绍自己的作品。这些新片涵盖文化历史、自然地理、社会现实、科技探索四大类,取材多样,视角新颖,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兼具。

      据介绍,2018年,《如果国宝会说话》、《航拍中国》第二季、《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将率先在纪录频道推出。

      其中,《如果国宝会说话》是由国家文物局和中央电视台共同策划完成的国家涵养工程。该片目光跨越八千年,摄制组足迹遍布全国,拍摄了近百家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五十余处考古遗址,千余件文物。首次用文物讲文物,用文物梳理文明。

      《航拍中国》第一季全6集推出后,人气持续高涨,豆瓣评分达到9.4,超越了《鸟瞰德国》《俯瞰英国》《航拍美国》等同类作品。《航拍中国》以空中视角,全方位、立体化展示了中国历史人文景观和自然地理风貌及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据《航拍中国》第二季制片人张津林介绍《航拍中国》第二季将继续带领观众天际遨游,前往内蒙古、河北、江苏、甘肃、浙江、福建、广东、四川等8个省份,运用多种前沿拍摄技术,俯瞰美丽中国。预计明年播出。

      《舌尖上的中国》是纪录频道最具知名度的品牌节目,其前两季已成为全民热议的现象级纪录片节目。在活动现场,《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制片人、总导演刘鸿彦率主创团队亮相,荷兰籍摄影师Banito Strangio分享了来中国拍摄的感受。与前两季最大的不同,《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将在全世界框架下审视中国美食,会有更宽阔的视野,也会出现国外食物与国内食物的比照。主创团队们除了将视野拓展到海外,展示异域美食,探寻中国美食在世界范围内的流传与演变外,还会更多关注美食诞生的历史背景、渊源、纵向挖掘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深层基因。

      发布会尾声,《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宣布正式启动。该片共8集,每集50分钟,预计明年春节期间播出。

      来源: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微信公众号“广电时评”

    责任编辑:张玉

    ]]>
    孩子带大了 他们也老了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孩子带大了,他们也老了

      已经六七十岁的他们,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家乡,到外地帮子女带孩子。。。。。。这样的“老漂”,全国有上千万,可能你的身边也有。又是一年重阳节,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碰碰词儿工作室采访了五位老漂,听听老人们的心声。当被问到“如果有一天不用带孙子,您最想做什么”,老人们的回答竟然如此相似。请戳短视频《孩子带大了,他们也老了》。 

      亲情在左,乡愁在右。

      老漂们来自五湖四海,终点只有一个:儿孙在的地方。一辈子乡音未改,老了老了,他们开始学说普通话。他们在努力克服气候、习惯、生活上的种种不适,也在努力试着融入新环境。有的老人,要面临两地分居的问题。有的老人,自己还有耄耋之年的老父老母在家乡,也让人牵挂……

      老漂,是爱的奉献,也是发展中的阶段问题。希望有一天,年轻的父母有更多照顾子女的时间精力,社会能提供更健全的儿童保育服务,老人们才能有更多的机会选择自己的晚年生活。

      向千千万万的老漂道一声辛苦!这是中国的父母,也是时代的故事。(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碰碰词儿工作室:刘莉莉  黄碧梅  孟思奇  李俊萱  巩育华)

     

    责任编辑:初晓慧

    ]]>
    我国独立制造的第六代深水钻井平台顺利完成海试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我国独立制造的第六代深水钻井平台顺利完成海试

      深水钻井平台是海洋开发的重要装备,我国独立制造的第六代A5000型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日前完成深海测试,这也标志着我国深水钻井高端装备制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这里是辽宁大连大窑湾海域,由中船重工大船集团生产的第六代A5000型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从9月下旬就在这里进行交付前的深海测试。经过20多天的测试,这座平台的六个推进系统、动力定位系统、无人机舱以及全船11000个报警点都顺利通过检测。10月20日,平台顺利返航。

      A5000深海钻井平台项目工程师 王厚盛:第六代钻井平台集成了当今海洋工程领域最复杂的产品,五年以前中国造这种第六代,复杂度比较高的半潜式钻井平台,需要很多的外国专家,进行指导进行支持。

      这座长104.5米,宽70.5米,高105.8米的庞然大物,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钻井平台,最大作业水深1500米,最大钻井深度9144米。5年来,技术人员通过技术创新,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让平台增加了20%的装机容量;并全面提升了平台的抗风能力,使它更加适合在台风多发深水海域进行钻探作业。

      王厚盛:我们现在能够依托自己的技术力量,把这个平台完整性地,交钥匙工程般地交给顾客。

      平台停靠码头后,将进行区域完整性等扫尾工作,在不久的将来,这座平台将开赴我国海域进行深海作业。

    责任编辑:初晓慧

    ]]>
    长沙开老年人维权绿色通道:六成律所成立工作站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长沙开辟老年人维权“绿色通道”:六成律所成立法援工作站

      澎湃新闻记者 谭君 通讯员 谭亚男

      妻子20年前因病去世,儿子今年在一起交通肇事案中死亡,长沙市开福区62岁的刘某面临孤苦无依的时候,开福区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伸出援手,经过法援律师努力,帮助刘某获得经济赔偿100余万元。

      这是长沙法律援助机构帮助老年人维护合法权益的其中一例。

    宁乡县法律援助中心上门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长沙市司法局供图宁乡县法律援助中心上门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长沙市司法局供图

      10月28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长沙市法律援助处主任郭灿霞向澎湃新闻介绍说,长沙开辟老年人维权“绿色通道”,并将法律援助触角延伸到最基层,全市已有60%的律师事务所成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

      现年62岁的刘某,在妻子去世后,20多年来一直与儿子相依为命,但在2017年2月8日,他年仅27的儿子在一起交通肇事案中死亡。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又无经济收入,刘某无助之下前往开福区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寻求法律帮助。中心工作人员为其指派了办案经验丰富的律师办理此案。承办律师详细了解案情,从侦查阶段开始,积极联系办案机关,在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仔细查阅案卷材料。

      刘某随后提起了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诉讼。2017年7月,开福区人民法院审理该案。庭审中,援助律师以事实为依据,据理力争,法院最终全部支持了承办律师为刘某提出的所有民事赔偿请求,判决被告人赔偿刘某经济损失共计90余万元。判决生效后,承办律师继续联系涉案的保险公司,帮助刘某从保险公司先行得到交强险部分的赔偿11万元。

    法律援助律师上门为老年公寓受援人提供服务。长沙市司法局供图法律援助律师上门为老年公寓受援人提供服务。长沙市司法局供图

      2017年8月8日,刘某到开福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将一面写有“尽心尽力、为民解忧”的鲜红锦旗送到援助律师手中。这起交通肇事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案件,在援助律师的帮助下得到圆满解决。

      “五年来,长沙全市共办理法律援助事项90242件,法律援助案件19730件,受援人数达96501人次,其中向10402余名老年人提供了法律援助……”郭灿霞说,老年人因为自身的生理、心理、文化、经济特点成为需要社会特别关怀的弱势群体,近年来,长沙市法律援助处把优质、便捷、高效作为向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的首要要求。

      一方面,长沙市法律援助扩宽老年人法律援助覆盖面,着力解决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的法律问题。长沙市法律援助处与市老龄委成立长沙市老龄委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全市老年人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提供及时便利的法律帮助和法律服务。为了使法律援助触角延伸到最基层,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全部成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全市60%的律师事务所成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形成法律援助老年人维权网络。

      另一方面,对需要法律咨询的老年人给予优先解答,对提出法律援助申请的老年人,法律援助机构要简化优化受理审批程序,实行优先受理、优先指派、优先办理等“三优”服务,对75岁以上和有特殊困难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责任编辑:张玉

    ]]>
    杭州首宗租赁住房地块昨拍卖 成交价5049元/平米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杭州首宗租赁住房地块昨拍卖,成交价仅5049元/m²

      继上海、广州之后,杭州也诞生了首宗“只租不售”地块。

      昨天,江干区彭埠单元租赁住房地块正式出让,由杭州市城东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底价竞得,成交楼面价仅5049元/m²。

      这意味着杭州又一项培育住房租赁市场的新举措落地。

      据悉,该地块预计年底前将开工建设,项目交付后,或将为市场提供超过1000套的租赁房源。

    出让地块实景出让地块实景

      5049元/m²,底价成交

      仅为板块内最高宅地价零头

      作为杭州首宗租赁住房住宅用地,地块位于江干区彭埠单元,可建体量89898万m²,总价为45390万元,楼面价5049元/m²,不设溢价率上限。

      该地块地段极为优越,位于大受购房者追捧的城东新城板块,距离规划地铁4号线明石路站仅约400米,距离在建的江干区人民医院约500米。

      但是,该租赁住房物业将严格按照“只租不售”模式管理,70年的出让年限内,受让人必须整体持有并持续出租运营。地块所建房屋全部纳入杭州市房屋租赁信息服务与监督平台管理,杭州市房管局负责房屋租赁监管。

      根据《杭州市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试点工作方案》,该地块竞买人资格限定为市属国有企业。

      因而,杭州土拍会上的一众老面孔,昨天均无缘得见。最终,杭州首宗租赁宅地由杭州市城东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底价竞得,成交价为5049元/m²。

      紧邻该地块的淮矿项目,今年9月13日拿地,楼面价36396元/m²,这也是截至目前的板块内最高楼面价。

      也就是说,这宗租赁宅地的楼面价仅为板块内最高宅地价格的一个零头,不到1/7。

      地块建设方案和租金水平

      将由房管局等有关部门把关

      作为杭州首宗租赁宅地,该地块建设的租赁住房标准及户型必须要符合社会需求以及满足居住的实际。该地块的建设方案及今后的租金水平,将由杭州市住保房管会同人才、建设等部门把关。

      此前上海的租赁宅地,对于租金水平的要求为“应不高于市场同类房源租金水平,租金可根据市场租金水平情况适时调整”。

      中介告诉钱报记者,现在这一区域老小区的租金水平在每月3500~3700元;而较新的小区租金不低,例如德信东望、新中宇维萨等,89m²三房的月租金约5500~6500元。

      浙江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荆海燕分析,而这宗租赁地块由于成本比较低,5000元/m²左右的地价成本,加上精装修,预计成本在1万元/m²左右。

      “如果按照目前的租金状况粗略计算,年回报率可以超过7%。”荆海燕表示,“国企有足够的资金实力,而且不追求高利润,更追求长期稳定的回报。此外国企还担负着社会责任。所以这样的地块,由国企拿地更合适。设置高门槛,也是为了避免有其他房企进来推高地价,从而推高租金水平。”

      积极践行租购并举

      明年将新增租赁宅地

      今年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今年以来,中央积极构建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杭州也积极响应中央号召,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租购并举。

      除了此次杭州推出首宗租赁宅地,钱报记者从相关职能部门了解到,正在组织编制的2018年杭州土地出让计划,将合理安排一定地块作为租赁住宅用地。

      8月29日出台的《杭州市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试点工作方案》,明确提出“未来3年,杭州新增租赁住房总量要占新增商品住房总量的30%” 。

      来源:钱江晚报

    责任编辑:张玉

    ]]>
    青岛设立即墨区 原任即墨市委书记改任区委书记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青岛:设立即墨区委,原任即墨市委书记改任即墨区委书记

      中共青岛市委关于撤销中共即墨市委、市纪委 设立中共青岛市即墨区委、区纪委的通知

      2017年10月27日,中共青岛市委下发通知:撤销中共即墨市委、市纪委,设立中共青岛市即墨区委、区纪委。原任中共即墨市委书记改任中共青岛市即墨区委书记,按干部管理权限报省委研究批准。原任中共即墨市委副书记、常委、委员、候补委员,改任中共青岛市即墨区委副书记、常委、委员、候补委员。原任中共即墨市纪委书记、副书记、常委、委员,改任中共青岛市即墨区纪委书记、副书记、常委、委员。

      来源:中国即墨网

    责任编辑:张玉

    ]]>
    福建设停电现场新闻发言人制度 及时告知抢修进展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经济)福建设立停电现场“新闻发言人”制度

      新华社福州10月28日电(记者沈汝发)什么原因导致停电?抢修进展如何?什么时候才能恢复送电……当再次出现停电时,福建省电力部门将在施工作业现场安排“新闻发言人”,第一时间发布信息,为群众答疑解惑。

      26日,国网福建电力公司举行社会责任根植项目发布会称,将在全省设立停电现场“新闻发言人”制度。据介绍,以前停电信息大多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渠道发布,难以实现全面覆盖,通过设立现场“新闻发言人”,可以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满足群众的知情权。

      三明市梅列区明岩小区去年8月20日曾经遭遇一次停电,300余户居民停电。三明供电公司电力现场“新闻发言人”立即赶到作业现场,进行停复电信息发布并安抚居民情绪,不仅耐心细致地向用户解释停电的原因,及时告知抢修进展情况,还为小区居民提供充电移动电源等,得到了小区居民的谅解,抢修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今年8月31日晚,龙岩市上杭县10千伏二环线遭雷击断,导致停电。上杭县供电公司立即通过多种平台全方位发布信息,并在现场向群众解释,赢得群众理解和支持,在最短时间内抢修完毕,顺利恢复供电。

      “以前一遇到停电,我们社区的办公电话都快被打爆了。特别是大热天空调不能用的时候,都是问什么时候能通电。”三明市梅列区龙岗社区居委会主任王海红说,“自从有了现场新闻发言人,这样的电话几乎就没有了。”

      另外,电力现场“新闻发言人”还将为群众提供移动WIFI、移动电源、小风扇、小电筒等便民物品作为应急服务;空闲时还可为用户提供电量电费查询、用电业务办理咨询等服务,为群众提供良好的用电体验。(完)

    责任编辑:初晓慧

    ]]>
    齐齐哈尔启动重污染天气Ⅲ级响应 加强管控工作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齐齐哈尔市启动重污染天气Ⅲ级应急响应,加强应急管控工作

    齐齐哈尔市启动重污染天气(Ⅲ级)黄色预警。齐齐哈尔市启动重污染天气(Ⅲ级)黄色预警。

      10月27日5时,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AQI(空气质量指数)已连续3小时超过200,属于重度污染。经市重污染天气领导小组批准,齐齐哈尔市启动了重污染天气(Ⅲ级)黄色预警。市督察整改领导小组立即下发了《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政府,市直有关单位按照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落实责任,迅速行动。

      一是对秸秆禁烧要死看死守。24日、25日以来,齐齐哈尔市秸秆火点数分别为104、141,火点数有所反弹,不降反升。按照进驻齐市的国家大气专项督查组要求,十九大会议结束之后,仍不能放松对秸秆禁烧工作的监管。农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大对秸秆禁烧工作的巡查检查力度,对各县(市)区政府要严格按照市政府要求,结合齐市秋冬季秸秆全面禁烧工作实际,死看死守。

      二是对燃煤锅炉要强化监管。住建部门、工信部门要切实加大对供热、工业燃煤锅炉的监管,按照各自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要求,加强对重点工业企业和供热企业减产、限产、错峰生产的监督检查,保证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同时,对建筑工地,住建部门也要加强对料堆、土堆防尘措施的监督检查,采取停工或其他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措施。

      三是对扬尘污染要加强监管。城管部门要切实加大重点道路清扫冲洗频次,减少交通扬尘污染;对室外烧烤,要严格禁止。

      四是对移动污染要强化执法。公安、交通、环保部门要加大对黄标车整治力度,强化上路执法检查。

      五是对应急预案要强化检查。环保部门要切实加大对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启动工作的监督检查,督促各相关单位严格落实《应急预案》要求,加强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来源:龙江环保

    责任编辑:张玉

    ]]>
    山大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科潜力未充分发挥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山大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科和医学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

    山东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评估考察意见反馈会举行。  本文图片 山大视点网山东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评估考察意见反馈会举行。 本文图片 山大视点网

      10月22至26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对山东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开展了为期5天的评估考察。27日上午,山东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评估考察意见反馈会在中心校区明德楼举行。由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担任组长的15位专家组成员向学校反馈了评估意见。山东大学党委书记郭新立、校长樊丽明在会上发言,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副主任周爱军出席会议并讲话。

      林建华代表专家组介绍了本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开展的具体情况。此次评估中,专家组实地考察了济南、威海、青岛三地的八个校园,走访了25个职能部门、50个二级教学科研单位;召开教师、学生、院系领导、职能部门人员、学生工作人员参加的座谈会26次,与学校部分教师个别深度访谈22人次;听课63节次,观察讲课情况39节次;调阅各类试卷4103份、各类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1468本;同时,一些专家走访和察看了各校区部分教学科研设施和实验室,考察走访了校区的生活设施和学生业余生活情况。

      林建华围绕审核评估的“五个度”通报了专家组对此次审核评估的总体评价,并提出了改进意见。专家组一致认为,山东大学高度重视本科教育,关注学生成长。学校提出的以本科教育为本、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等理念深入人心,推动的一系列教学改革得到学校各方面的支持,提出的致力于培养最优秀的本科生的目标对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专家组对山大在本科教育改革中所做的努力印象深刻。山大一直积极构建“以德性为先、三位一体”的本科教育体系。学校拔尖人才培养计划、跨学科人才培养计划以及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很多项目特色明显。山东大学以山东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文化基础,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学校具有浓郁的宽厚纯朴、尚礼重义的人文气息;教师敬业、淳厚、专注、有激情;学生懂得爱、知感恩,沉稳、坚韧,有强烈的求知欲。

      专家组对山东大学的本科教学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一是要注重内涵发展。人才培养是学校最核心的使命,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大力推进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综合改革。山东大学各个院系人才培养质量不均衡;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学术队伍建设力度不够,这不仅会影响本科教育质量的提高,也会影响山大未来学术发展。希望学校利用青岛校区建设的有利时机,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二是要做好服务地方工作。山东大学在拔尖人才培养上投入很多资源和精力,成效显著,毕业生很受欢迎。但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的,如果只重视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忽略了地方的其他方面的人才需求,不仅对地方发展不利,也会制约山大本身的发展潜力。山大工科和医学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结合,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创新应用人才的培养模式。三是要推动文化创新。专家组认为,营造让应用学科健康发展的文化氛围,支持工科、医科的发展会大大提高山大的教育质量和影响力,希望山大进一步加强工科和医科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文科学生的科学素养。

      依据教育部相关要求,专家组成员以问题为导向,围绕审核评估的“五个度”,逐一进行了意见反馈,就人才培养目标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及本科教学资源配置、高层次教师授课、人才培养多样化、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课程评价体系、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教学设施增加与更新、多校区体制机制建设、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樊丽明代表山东大学全体师生医务员工对专家组的辛勤工作和悉心指导表示感谢。她说,通过与专家组的交流、学习,以及各位专家对山东大学本科教学的意见反馈,山东大学收获很大。学校将以本次审核评估作为新起点,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不断深化学校综合改革,全力发展一流本科教育。一是总结历史经验,弘扬办学传统。继续深入总结建校116年的人才培养经验和做法,继承优秀办学传统,吸收借鉴各位专家的意见,做实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二是落实整改意见,补齐发展短板。全校将立即行动起来,按照教育部评估中心的要求,认真做好评估整改的“规定动作”,明确整改目标、推进整改进程、落实整改方案,通过系统梳理、认真分析、举一反三,消化吸收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逐条逐项拿出整改意见,发现新途径、新方法,切实改进突出问题,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三是立足未来发展,加快改革步伐。山东大学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评估整改工作与本科人才培养专项改革方案紧密结合,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紧密结合,积极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核心理念,坚定不移走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加快人事制度等关键环节的改革,加快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步伐,进一步巩固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着力夯实教育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努力营造一流的本科教育生态,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郭新立在发言时指出,专家组的反馈意见切中要害,对于山东大学下一步改进工作作用巨大。他说,此次审核评估理念先进,“五个度”的理念将本科教学工作同国家发展、地方发展和学校的整体工作紧密结合,体现了立德树人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指导本科教学工作意义重大;“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的评估价值取向有利于学校优势与特色的形成。评估专家组工作作风扎实、认真负责,评估反馈寄予了专家组对山东大学的殷切期望。郭新立表示,党的十九大为山东大学下一步改进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下一步,学校首先要从党的十九大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找准自己的历史方位,确立本科教学工作的历史定位,进而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教育强国、建设科技强国、建设人才强国,这些要求,山东大学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其次,要不忘初心,不断提高对本科教学工作的认识。山东大学的初心就是培养优秀的人才,为国家和山东省作贡献,为山东大学的发展努力奋斗,为学校广大师生医务员工谋幸福。本科教学工作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基础性工作,要不断强化对本科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越做越好。最后,要在不断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山大模式的发展道路中,在扎根齐鲁大地、为山东服务、为中国服务的历史定位中,在“一校三地”的办学模式中找准发展道路,落实人才培养任务,把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周爱军充分肯定了专家组的工作,并强调了审核评估的意义。他说,审核评估就是帮助高校明确办学定位,强化人才培养的核心定位,改进教学工作,促进学校优化资源配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是教师的第一天职,落实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强化育人职责,改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断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他希望山东大学认真整理、研究、消化专家意见,形成整改方案,落实评估整改,能有真收获,取得真实效,得到真提高。

      教育部教育督导局评估监测处副处长魏欢;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郭建磊;山东大学校领导李建军、王琪珑、仝兴华、陈向阳、韩圣浩、曹升元、刘建亚、李术才、胡金焱;山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相关人员;山东大学教师代表,各学院党委(党总支)书记、院长,机关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各附属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齐鲁医学院院领导及内设处室主要负责人,学生工作部、本科生院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在青岛校区、威海校区设视频分会场。

      来源:山大视点网

    责任编辑:张玉

    ]]>
    广西对3起高检院环保部挂牌督办污染案提起公诉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广西:对三起高检院环保部挂牌督办的污染环境案提起公诉

    钦州硫酸泄露事故现场。钦州硫酸泄露事故现场。

      近日,广西检察机关对高检院和环保部联合挂牌督办的“3•14”非法跨省转移倾倒危险废物案、“5•12”硫酸泄漏案、“6•9”危险跨境倾倒案三起案件依法提起公诉。

      “3•14”非法跨省转移倾倒危险废物案由武宣县检察院提起公诉。起诉书指控:被告人广东省茂名市刘土义、柯金水在未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收购废油渣。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底,刘土义、柯金水等人将废油渣交给来宾市兴宾区韦世榜、韦苏文父子处理,在方学村“八仙坳”、“三娘山”等场地堆放废油渣,放置的废物共计19940桶,合计6661.18吨,有部分泄漏,受污染泥土917.68吨。武宣县检察院认为,被告人刘土义等人违反国家规定,随意堆放、倾倒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污染环境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5•12”硫酸泄漏案由钦州市钦南区检察院提起公诉。起诉书指控:被告人杜森、覃庆海、徐安才等人在没有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资质的情况下,收集储存、运输、交易90度硫酸。2017年5月12日因贮存危险废物的储罐倒塌造成罐体破裂,罐内危险废物泄漏,造成环境污染事故,政府部门为此花费巨额资金进行处理。钦南区检察院认为,被告人杜森等人违反国家规定,处置危险废物,污染环境且后果特别严重,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污染环境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6•9”危险跨境倾倒案由贺州市八步区检察院提起公诉。起诉书指控:招文豪、沈春海、姚金华等人在明知是危险废物且必须由有资质公司处理危险废物的情况下仍非法运输、倾倒、掩埋危险废物。2016年6月开始,从广东省德庆县将危险废物运到广东省封开县的金装镇、长安镇贮存,被群众发现后转移至贺州市八步区信都镇掩埋,倾倒废弃物总计857.216吨,造成贺州市八步区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6687647.00元。八步区检察院认为,被告人招文豪等人违反国家规定,非法处置、倾倒危险废物,后果特别严重,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污染环境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原标题为《广西检察机关对三起高检院环保部挂牌督办的污染环境案提起公诉》)

      为强化公诉环节责任落实,广西检察机关高度重视,整合三级检察机关力量,确定承办案件的基层院检察长和公诉部门负责人为案件责任人,自治区检察院分管领导和公诉指导组多次听取案情汇报并提出明确工作要求,具体承办案件审查任务的单位迅速安排部署公诉部门及时介入,加强对案件的跟踪,主动与公安侦查部门和侦监部门沟通联系,指派业务骨干第一时间了解掌握有关情况,积极介入侦查引导取证,坚持快捕快诉,依法严惩破坏生态环境犯罪行为。

    责任编辑:张玉

    ]]>
    2018年国考报名即将开始 计划招录2.8万余人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2018年“国考”报名即将开始 计划招录2.8万余人

    资料图:2016年11月27日,山西太原,参加2017年中国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们陆续进入考场。 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资料图:2016年11月27日,山西太原,参加2017年中国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们陆续进入考场。 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中新网10月28日电 据国家国家公务员局网站消息,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8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即将开始。2017年10月29日以后,报考人员可登录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8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http://bm.scs.gov.cn/2018)查询招考公告、招考职位、报考指南、考试大纲、政策法规等信息。

      据介绍,本次招录共有12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加,计划招录2.8万余人。考生报名主要采取网络报名的方式,报名时间为2017年10月30日至11月8日。公共科目笔试定于2017年12月10日在全国各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直辖市和个别较大的城市同时举行。

    2016年11月27日,11月27日,福州一公务员招考笔试考点,考生在寻找考场。张斌 摄2016年11月27日,11月27日,福州一公务员招考笔试考点,考生在寻找考场。张斌 摄

      据了解,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8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主要有五个特点:

      一是继续坚持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省级以上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和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外,全部用于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市(地)级以下职位以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为主,引导和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报考基层职位,到基层建功立业。中央机关直属机构市(地)级以下职位,原则上安排15%左右的计划专门用于定向招录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其中重点招录大学生村官。

      二是适当降低艰苦边远地区进入门槛。继续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公务员局印发的《关于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的意见》(人社部发〔2014〕61号)要求,对艰苦边远地区县(区)级以下职位,视情况采取适当降低学历要求、放宽专业限制、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经历、单独划定笔试合格分数线等措施,降低进入门槛,同时,设置一定数量的县(区)级以下职位面向当地户籍、生源或在当地长期生活、工作的人员招考,落实新录用公务员最低服务年限,稳定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队伍。

      三是进一步提高考试科学化水平。继续对省级以上和市(地)级以下职位分别命制公共科目笔试试题。对银监会、证监会特殊专业职位和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商务部等部门的8个非通用语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实行“2+X”考试模式,即除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两门公共科目考试外,考生还需要统一参加专业科目考试或外语水平测试,突出对专业能力和素质的测查。指导部分中央机关和直属机构结合本单位本行业特点自主命制面试试题,进一步提高试题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注重加强职位分析、资格审查、体检、考察、公示等其他环节工作,从整体上进一步提升考录工作科学化水平。

    资料图:2016年11月27日,2017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笔试开考。张浪 摄资料图:2016年11月27日,2017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笔试开考。张浪 摄

      四是进一步严格考察工作。招录机关将按照好干部的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根据拟录用职位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全面了解考察对象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能力素质、遵纪守法、廉洁自律、职位匹配、学习和工作表现以及需要回避的情况等,并对考察对象的档案进行严格审核,重点审核年龄、工龄、党龄、学历、工作经历等内容,严把选人政治关、品行关、廉洁关、能力关。

      五是进一步强化考试安全。加强与中央网信办、公安、工信、教育等部门的合作,加大防作弊技术和手段的应用,严厉打击助考作弊集团和培训机构涉考犯罪行为。倡导诚信报考,践行诚信承诺,对公示或备案后放弃录用资格的人员采取一定约束措施,建立健全公务员录用考试诚信档案。进一步严肃考风考纪,严格按照《刑法修正案(九)》和《公务员考试录用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处理考试作弊人员。加强对考试工作人员的警示教育和安全保密教育,强化考试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可追溯、可倒查的考试安全责任追究机制。

    2016年11月27日,山西太原一公务员考点,考生排队准备进入考场。 武俊杰 摄2016年11月27日,山西太原一公务员考点,考生排队准备进入考场。 武俊杰 摄

      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再次郑重声明,本次考试不指定考试辅导用书,不举办也不委托任何机构举办考试辅导培训班。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假借公务员考试命题组、考试教材编委会、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授权等名义举办的有关公务员考试辅导班、辅导网站或发行的出版物等,均与本次考试无关,敬请广大报考者提高警惕,切勿上当受骗。

     

    责任编辑:初晓慧

    ]]>
    中铁青藏集团董事长:铁路局公司制改革无完成时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中国铁路青藏集团董事长谈铁路局公司制改革:改革没有完成时

    铁总所属18个铁路局(公司)的公司制改革正在有序推进。铁总所属18个铁路局(公司)的公司制改革正在有序推进。

      中国铁路总公司党建暨公司制改革工作会议之后,铁总所属18个铁路局(公司)的公司制改革正在有序推进,并引发外界关注。

      目前,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官方渠道确认,郑州、南宁、昆明、南昌、兰州、济南、乌鲁木齐、成都、青藏铁路公司等至少9个铁路局(公司)已启动了公司制改革。

      近日,作为新组建的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首任董事长、党委书记,十九大代表王奭接受官方媒体采访时也谈到了铁路局公司制改革这一备受关注的话题。

      王奭,1963年7月出生,河北丰润人,大学学历,1985年7月参加工作,1994年6月入党,2016年获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十九大代表。

      今年9月下旬,铁总18个铁路局(公司)的公司制改革拉开序幕之后,原任青藏铁路公司党委书记的王奭担任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首任董事长、党委书记。

      10月23日,《青海日报》刊发了一篇题为《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 更好地服务地方发展——访党的十九大代表、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奭》的报道。

      在报道中,王奭谈及包括青藏铁路公司在内的铁总所属铁路局正在有序推进的公司制改革时说:“其实,你从我们公司名称的几次变化中就能看出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青藏铁路公司地处青藏高原东部,2002年9月挂牌成立,成立初期主要负责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的铁路建设管理。2004年6月,西宁铁路分局从兰州铁路局整建制划出,并入青藏铁路公司,实行公司直管站段的新体制,履行承担铁路建设和铁路运营管理的双重职能。

      至2016年末,青藏铁路公司管辖铁路跨甘肃、青海、西藏三省区,有兰青线、兰新客专线、青藏线、拉日线、敦煌线5条干线,宁大、茶卡、双湟3条支线,控股管理哈木铁路。

      “我们正在加快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稳妥的工作,确保公司制改革顺利推进和青藏铁路安全稳定。”王奭说。

      另外,上述《青海日报》的报道还援引王奭的话说,“我们要坚持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治党,毫不动摇地加强企业党的建设,筑牢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坚决落实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和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强化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坚持党对国有企业领导这一重大政治原则,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健全完善公司制企业治理结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根据官方公布的材料,这次各铁路局改制后的公司不设股东会,由总公司行使出资人职权,设立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并按规定设立公司党委会,建立职工董事制度、职工监事制度。在领导体制方面,改制后的公司坚持党的领导,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制。

    责任编辑:张玉

    ]]>
    聚焦“蓝天保卫战” 人民日报:打好更要打赢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人民日报生态论苑系列①|蓝天保卫战,打好更要打赢

      党的十九大提出——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从“打好”到“打赢”,既反映了党中央治理大气污染的坚定决心,也是对广大人民的庄严承诺。“打好蓝天保卫战”,我们要注重战役中的每一个步伐,确保步步为营、扎实推进;“打赢蓝天保卫战”,我们更看重这场战役的结果,必须全力以赴,攻坚克难,保证取得成功,让人民乐享蓝天。

      十九大报告要求:“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从过去的“打好蓝天保卫战”到“打赢蓝天保卫战”,表述虽仅一字之变,但让为呼吸而战的人们备受鼓舞,也让百姓充满期待。

      从“打好”到“打赢”,既反映了党中央对治理大气污染的坚定决心,也是对广大人民的庄严承诺。

      过去几十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付出了较高的生态环境代价。蓝天变少了,河流被污染,垃圾量激增,环境问题成为发展之困、民生之痛。其中,大气环境问题最为突出,2013年74个重点城市中,空气质量达标的仅有3个,灰霾问题成为不少地区的“心肺之患”。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百姓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从要温饱到要环保,从要生存到要生态,公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美丽中国充满期待。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治理大气污染、提升环境质量,2013年9月“大气十条”发布,打响了蓝天保卫战。几年来,从产业结构调整到清洁能源替代,从淘汰老旧车辆到围剿“散乱污”,大气污染治理不断提速,治理成效逐步显现,让百姓看到了蓝天重现的希望。

      “打好蓝天保卫战”,我们要注重战役中的每一个步伐,确保步步为营、扎实推进;“打赢蓝天保卫战”,我们更看重这场战役的结果,必须全力以赴,攻坚克难,保证取得成功,让人民乐享蓝天。

      从“打好”到“打赢”,未来的治理任务将更加艰巨,需要更多艰苦努力。

      “大气十条”实施以来,各地积极部署,切实行动,大气环境质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与2013年相比,2016年空气质量达标城市已增加到84个,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重点区域,PM2.5(细颗粒物)年平均浓度都下降了30%以上,污染在减轻,蓝天在增多。

      然而,从目前情况看,空气污染依旧处于较重水平。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全年达标城市比例还不到1/4,全国PM10(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超标17.1%、PM2.5超标34.3%。同时,北方冬季空气质量改善不明显,重污染天气减少速度趋缓,这些问题都成为蓝天保卫战面临的顽固堡垒。

      蓝天保卫战要完成的是双重任务:到2020年,全国338个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必须达到80%以上,这意味着以2015年为基数,未达标城市PM2.5浓度要平均下降18%;同时,还要为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改善的目标做好谋划、打好基础。

      未来的征程中,要攻克的难关险隘不少,空气质量全面改善的目标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团结协作、加倍努力、精准治理,才有可能打赢蓝天保卫战。

      蓝天保卫战是为了人民,也要依靠人民。保卫蓝天的战役,可能会影响局部利益,需要公众做出一些“绿色”改变,更需要全社会资金、技术、智慧的鼎力支持。“同呼吸、共奋斗”,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努力,全民共治,让蓝天常在。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张玉

    ]]>
    北京房贷利率微升 6家银行分行暂停受理房贷业务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北京房贷利率微升 6家银行分行暂停受理房贷业务

    目前北京已无银行提供优惠利率折扣。目前北京已无银行提供优惠利率折扣。

      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部分城市在内,今年内已多次收紧了房贷政策。

      融360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0月25日,北京地区房贷利率稍有上升,目前平均利率约为5.28%,较9月份利率水平有所上浮,但仍处于上浮5%-10%水平,未呈现暴涨。

      监测的30家银行中,首套房执行基准利率上浮5%的有11家银行(分支行),分别为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广发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北京农商银行、花旗银行;执行首套上浮10%的有11家银行(分支行),分别为天津银行、渣打银行、华夏银行、汇丰银行、中国银行、恒生银行、民生银行、渤海银行、友利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另有6家银行(分支行)暂停受理房贷业务。

      目前北京已无银行提供优惠利率折扣。融360分析认为,未来北京地区房贷利率总体会维持在上浮5%-10%的范围,过分上浮对银行实际意义并不大。银行房贷出现上浮的原因可能源自额度紧张的压力,以及政策监管的强度,当然不排除出于自身盈利的考虑。未来,北京整体房贷利率不会出现暴涨的情况,就目前形势来说,房贷利率出现小幅上升是合理的。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房贷业务受限,有的银行转而发力消费贷款业务,导致出现“房抵贷”等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这一现象已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近期北京、深圳、江苏等地下发文件,要求严查个人消费贷款流入房地产市场的现象并予以纠正。

    责任编辑:张玉

    ]]>
    中国又一巨头获重大突破:能卷起来的手机要来了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卷起来的手机离我们还有多远? play 卷起来的手机离我们还有多远?

    向前 向后

      原标题:刚刚,中国又一巨头取得重大突破!韩国要哭了…

      可折叠、可弯曲,柔性显示时代已渐行渐近。26号,我国首条柔性显示屏生产线在成都实现量产,打破了国外企业在这一领域的垄断,加速我国移动电子产品进入柔性显示时代的步伐。 

      我国首条柔性显示屏生产线量产

      实现量产的柔性屏生产线,是我国企业京东方完全自主设计、开发和建造的,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蒸镀工艺,每年可生产7000万块柔性显示屏。 

      央视记者 朱继华:我手上拿的这个就是柔性显示屏,它颠覆了我们对显示屏的认知,它比纸还薄,并且可折叠可弯曲,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卷起来的手机就会走进我们的生活。 

      之所以可以卷起来,是因为柔性显示屏,不再需要背光源,用的是自发光材料,通上电就可以发光显示,显示的清晰度、精细度和色彩的艳丽度比液晶屏还要好。 

      京东方首席执行官 陈炎顺:它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PC、车用甚至像笔记本这样一个领域,我们预料这个柔性显示在未来三到五年,整个的年增长率会超过30%。 

      之前,世界上只有韩国一家企业可以生产柔性显示屏,经常出现一屏难求的情况,我国这条产线的量产,彻底打破了这一垄断,将大大增加柔性显示屏的供货量。在量产仪式上,我国十多家手机厂商已经拿到了第一批显示屏。 

      柔性显示屏牛在哪里?

      这个柔性显示屏,究竟牛在哪里?

      第一,是柔!

      这个柔,其实可以理解成柔韧性强。也就是说,这种显示屏,是可以弯曲和折叠的。

      正如上图所示,这个屏幕是可以实现“S”形弯折的。这个,以后可以用于各种可穿戴式的电子设备中。

      第二,是俏!

      这种柔性显示屏,具有分辨率高、反应速度快、亮度高、低耗电等优点,可以提供更艳丽、更清晰的高画质。

      京东方有关负责人介绍,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应用全球最先进的蒸镀工艺,将玻璃基板切为二分之一进行蒸镀,技术难度高,是我国首条采用该工艺的AMOLED生产线。

      同时,该产线采用低温多晶硅(LTPS)塑胶基板,代替传统的非晶硅(a-Si)玻璃基板,并采用柔性封装技术,实现了显示屏幕弯曲和折叠。

      卷起来的手机离我们还有多远?

      比纸薄、能弯曲、可卷折的显示屏量产了,那我们什么时候能用上能卷起来的手机呢?

      显示屏、电路板、电池,是构成手机最核心的三大部件,也是决定手机能不能卷起来的关键。记者首先来到一家生产柔性电路板的企业,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国内还不能生产配合柔性显示屏的柔性电路板,但他们已经研制出了样品。

      上达电子董事长 李晓华:现在我们生产的柔性线路板,柔软度不够,线路比较粗,单位面积里布线的密度比较少。将来我们生产的柔性线路板线路的宽度是微米级的,现在是毫米级的,打个比方,我们现在的产品像一个粗布的衣服,将来我们的产品就是更柔软、更精密的丝绸。

      李晓华告诉记者,他们专门配合柔性屏的工厂已经动工,2019年将会投产。对于手机电池,记者采访了多家企业,还没有成熟的技术,一段时间内还很难实现卷起来。不过记者在手机生产企业,却看到了折中的方案。

      海信通信公司副总经理 马小航:我认为手机二折就是折起来这种手机,我认为这种手机现在会非常快就能出现,因为屏技术成熟了,那么电池和硬件板它还有地方放,但是我说像比方说抽拉或者做成更多的产品形态,可能这个需要一个技术的不停地迭代和更新过程。

      马晓航认为,这个迭代的过程大概需要四到五年的时间,到那时,市场上就会出现,颠覆现有模样的、五花八门的手机。

      

    责任编辑:初晓慧

    ]]>
    重庆进口首批毛坯钻石:总量1490.91克 来自迪拜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1490.91克!重庆进口首批毛坯钻石 打通高端饰品物流通道

      华龙网10月28日12时55分讯(记者 周晓雪)今(28)日,记者从重庆市自贸办获悉,10月26日上午,一批来自迪拜、总量为1490.91克拉的毛坯钻石,在重庆保税港区空港金伯利制度工作点完成最后的查验放行环节。这是重庆保税港区空港功能区正式获批“金伯利进程国际证书制度”以来,首次进口的毛坯钻石,实现了重庆口岸的零突破。

      打通重庆高端饰品物流通道

      今年3月8日,重庆保税港区空港功能区正式获批“金伯利进程国际证书制度”,标志着重庆保税港区拥有了进出口以及加工毛坯钻石的功能。市自贸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毛坯钻石的成功进口,也说明重庆高端饰品的物流通道已经成功打通。

      据了解,金伯利进程国际证书制度是指对毛坯钻石进出口贸易所实施的一项监管制度。此前,为杜绝钻石的非法贸易,200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金伯利进程国际证书制度》。

      根据这项制度规定,出口国必须为每一批出口的毛坯和半成品钻石封装并由出口国政府主管机构签发的金伯利进程证书,进口国政府在验明出口国官方证书无误后,方可准予进口。

      海关、检验检疫局助力通关通检

      本次运输涉及多个地区,钻石发出地为迪拜,钻石的货主为新加坡企业,这批毛坯钻石于10月24日下午抵达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由于涉及到钻石的高价值,全程安保押运由专为国际性贵重物品安全和保护提供服务的国际保安押运业企业负责。10月26日上午,在完成现场的查验监管程序后完成放行。

      作为重庆的首次毛坯钻石进口,重庆海关和重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在整个进口过程中,实时解决了首次使用金伯利系统的技术问题,完成了首批钻石的通关放行和证书核查。为加快通关速度,缩短了毛坯钻石的滞留时间,采取“空中申报、落地验放”的检验方式。

      同时,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两路寸滩海关在金伯利工作点认真查验现场,并按照程序开包认真检查了金伯利证书、毛坯钻石,一次查验,一次性放行。

      保税港区将打造高端饰品产业集群

      市自贸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这么多国际化环节支撑下,本次毛坯钻石的通关通检,也体现了钻石这类高端饰品具有很强的国际化属性,是重庆自贸试验区、两江新区、重庆保税港区正融入到国际高端饰品分工的体现。

      接下来,重庆保税港区将积极推动保税+高端饰品产业的打造,借助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吸引“两头在外”的优质型企业落户发展,开拓具有全球领先工艺的高端饰品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在前期与国内外多个行业协会、企业、机构的良好对接基础上,努力寻求合作机制,推动重庆高端饰品发展。

    责任编辑:张玉

    ]]>
    湖北首次地理国情普查完成 29%湖泊分布在武汉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武汉湖泊多 十堰河流长 湖北首次摸清自然资源“家底”

      我省自然资源“家底”如何?昨从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获悉,我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已经完成,其成果将用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此次普查历时三年,全面查清了我省18.59万平方公里行政辖区内“山水林田湖草”等地表自然资源要素和人工设施的现状及其空间分布,首次获取了覆盖全省国土的海量地理国情数据。

      普查显示,我省平原面积占全省陆地国土面积的23.33%,丘陵占12.78%,山地占48.06%。全省单条长度500米以上的河流,总长度超过10万公里,其中,十堰市河流累计长度最长,达到21686.23公里。全省单个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湖泊总面积为2793.08平方公里。按面积统计,29.10%的湖泊分布在武汉市,24.44%分布在荆州市,10.56%分布在黄石市。

      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何保国表示,此次普查掌握了我省地理国情“家底”,普查成果除了用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还将用于多规合一、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精准扶贫、自然资源承载力分析等重大项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地理国情支撑。(记者彭一苇、通讯员李雪梅)

    责任编辑:张玉

    ]]>
    雄安新区成为河北国地税全方位深层次合作试点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雄安新区成为河北省国地税全方位深层次合作试点

    发布会现场。发布会现场。

      从10月27日河北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雄安新区成为河北省国地税全方位、深层次合作试点,并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试点工作。

      河北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共同制订了《进一步推进国地税合作深度融合工作方案》,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以“一网通办、一表集成、国地联办、一次办结”为主要内容的便捷式服务体系,为纳税人提供国税、地税无差别办税服务。国地税共同梳理税收优惠政策,纳税人通过一张清单,可同时了解两部门的优惠政策及相关办理流程。纳税人申请税收优惠事项,凡涉及国税、地税双方业务的,只需提出一次申请,受理税务机关将会对其一并受理和办理。

      为深化国地税合作,确保方案落地,河北省将采取“四步走”的方式:今年年底前,在雄安新区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国地税合作试点;2018年1月1日至5月31日,总结雄安新区试点建设经验,将试点扩大到13个县级示范区;2018年6月1日至10月31日,在县级示范区试点的基础上,将试点扩大至国家级市级示范区,引领全省国地税合作深入开展;2018年12月31日前,在全省全面推广国地税全方位的深度合作,更好地服务纳税人、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玉

    ]]>
    保定市卫计委原副主任王洪达涉嫌受贿被逮捕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河北省人民检察院依法对王洪达决定逮捕

      长城新媒体10月28日讯(记者 宁晓雪 李全)记者从河北省人民检察院获悉,日前,河北省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对河北省保定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副主任王洪达(副处级)决定逮捕。

      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来源: 长城网

    责任编辑:张玉

    ]]>
    韩正:要原原本本学十九大精神 当好新时代排头兵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韩正:要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学十九大精神,当好新时代排头兵

    韩正强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上海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原原本本学、认真刻苦学,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学以促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努力当好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上海新的贡献。本文图片均为 陈正宝 摄  韩正强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上海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原原本本学、认真刻苦学,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学以促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努力当好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上海新的贡献。本文图片均为 陈正宝 摄

      中共上海市委今天上午(10月28日)举行全市党员负责干部会议,传达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出席会议并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韩正强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上海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原原本本学、认真刻苦学,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学以促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努力当好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上海新的贡献。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主持会议并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七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海市委副书记尹弘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十九大报告起草工作的说明和刘云山同志关于党章修改工作的说明。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上海市政协主席吴志明,上海市领导董云虎、廖国勋、吴靖平、周波、陈寅、翁祖亮、诸葛宇杰、施小琳等出席,出席会议的还有贺东风、马国强、王曦、金东寒等。

      韩正指出,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要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学习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准确把握报告的深刻内涵和目标要求,全面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始终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科学体系、实践要求,深入领会贯彻其中的坚定理想信念、鲜明人民立场、强烈历史担当、求真务实作风、勇于创新精神,真正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海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率先学,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学以促用,做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表率。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广泛深入宣传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学深悟透的基础上带头讲党课,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用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大家听得懂、能理解、能落实。要推动十九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针对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答疑解惑,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入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拥护党的领导。

      韩正强调,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上海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新时代要有新要求,新征程要有新气象。上海必须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指示要求,在新时代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坚定不移实施好自贸试验区和科创中心建设两大国家战略,以更大的责任担当,发挥好上海作为国家经济中心城市的应有作用,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上海更大贡献。要持续深化改革攻坚,坚持以自贸区建设为突破口,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引领,坚持先行先试、制度创新,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改革。按照中央部署,对照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全面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继续为国家建立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探索新路。要继续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探索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切实加强社会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要牢牢把握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关键是体制机制创新,深化社会治理创新,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牢固树立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形成合力、保持定力、持之以恒。要加快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文化强市,着力提升核心价值观感召力、理论成果说服力、宣传舆论影响力、文化产业竞争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

      韩正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必须一以贯之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抓住“关键少数”,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为上海改革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有什么样的工作结果。要牢记使命责任,始终保持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韩正强调,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我们必须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上海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全面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时刻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全党核心地位,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上海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以上率下,真抓实干,勇担当、敢负责、善突破,真正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成果,转化为全市谋发展、抓改革、促创新的强大动力,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责任编辑:张玉

    政要二维码

    政要动向

    带你阅尽地方政要每日动态

    ]]>
    山西发全国首张焦化行业国家统一编码排污许可证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山西省颁发全国首张焦化行业国家统一编码排污许可证

      山西省环保厅今日发布消息:10月26日,长治市环保局向山西通洲煤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颁发了全国首张焦化行业国家统一编码的排污许可证。这标志着山西省排污许可管理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全国排污许可制度改革与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排污许可证是企事业单位在生产运营期接受环境监管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监管的主要法律文书,是排污单位生产运营期排污行为的唯一行政许可,其明确规定了企业的排污行为应依法遵守的环境管理要求和承担的法律责任义务,既是排污单位的守法文书,又是环保部门的执法依据,更是企业环保的“身份证”。排污单位通过承诺守法和自证守法的方式,落实企事业单位治污主体责任,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通过依证严格监管执法,保证制度落实。

      此次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的目的,是建立精简高效、衔接顺畅的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将排污许可制建设成为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衔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融合总量控制制度,为排污收费、环境统计、排污权交易等工作提供统一的污染物排放数据,从而减轻企事业单位负担,提高环境管理效能,改善环境质量。

      作为全国焦化行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的试点省份,山西省受环保部委托,组织编制了《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炼焦化学工业》(HJ854-2017),用于指导全国焦化行业排污许可证的申请与核发工作。下一步,山西省将按照环保部《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7年版)》的总体要求,在今年年内,完成水泥等15个重点行业排污许可证的核发工作。其中,京津冀及周边重点地区“2+26”城市中的太原、阳泉、长治、晋城4市在10月底前,将完成钢铁、水泥、焦化行业排污许可证的核发。到2020年,全面完成全省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的核发工作。

      来源:山西晚报

    责任编辑:张玉

    ]]>
    世界飞行者大会首支表演队抵汉:花4天从欧洲来华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世界飞行者大会首支表演队飞抵武汉 队员花4天从欧洲来华

      楚天都市报10月28日讯(记者汪亮亮 萧颢 通讯员周明德)今天中午12时许,6架与众不同的飞机降落在天河机场。飞机上涂着鲜明的黄色搭配波罗的海的海蓝色,这就是波罗的海蜜蜂表演队,他们是首支飞抵武汉的世界飞行者大会表演队。

      据悉,“波罗的海蜜蜂”特级飞行表演队是拉脱维亚国宝级飞行表演队,成立于2008年,基地位于拉脱维亚首都里加,使用捷克制L39型高级喷气式教练机。

      今日飞抵武汉的6架小飞机就是L39。L-39采用了耗油率低的AL- 25TL 涡轮风扇发动机。该机翼展31英尺,长度41英尺,机高16英尺,机翼面积202 平方英尺,空重7200磅,最高时速560英里。由于飞机不大,飞机风格鲜明,飞起来远看犹如大海上空舞动的蜜蜂。

      他们自驾飞机历时四天,航程超过7000公里,横跨欧亚大陆的长途跋涉,经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于9月23日进入中国,先停靠兰州,然后转场至四川广汉,参加2017四川国际航展。今天从四川飞抵武汉。

      该表演队队员们师从世界飞行特技大师瓦雷里·索伯列夫,很快就从一只二线队伍飞跃成欧洲最抢手的民间表演队,与欧洲另一只著名民间表演队百年灵喷气机队分庭抗礼。

      “波罗的海蜜蜂”在进行空中表演时,最初队伍是双机编队,在之后的表演过程中会有另外四架飞机相继加入,一次两架,最后形成六机固定编队进行飞行表演。

      6架表演飞机随后将转场至武汉汉南通用机场。

      据悉,这并不是武汉有史以来迎来的第一支飞行表演队。2004年“法兰西巡逻兵”飞行表演队在武汉天河机场上空,为江城市民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空中芭蕾”。

    责任编辑:张玉

    ]]>
    中国医生为巴巴多斯国手做手术 被竖大拇指点赞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为巴巴多斯国手做手术 重庆医生高超技术获赞

    手术后,患者Clarke为医生竖起大拇指。 院方供图 华龙网发手术后,患者Clarke为医生竖起大拇指。 院方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10月28日14时05分讯(记者 黄宇 通讯员 尹蕾)今(28)日,记者从重医附一院获悉,近日,中国(重庆)援巴巴多斯医疗队传来消息,重医附一院骨科副教授胡宁刚刚为一名巴巴多斯国宝级运动员做了肘关节镜手术,手术效果非常好。

      接受手术的Marques Clarke今年25岁,是巴巴多斯非常著名的板球运动员,参加训练和比赛已经超过十六年了,拿过很多加勒比海地区比赛奖项。板球是英联邦国家最热衷的体育运动之一,年少成名的Clarke在巴巴多斯几乎家喻户晓,知名度非常高。

      中国(重庆)援巴巴多斯医疗队中,胡宁擅长关节疾病手术治疗,他到巴巴多斯后,在伊丽莎白女王医院开展的关节置换和关节镜系列学术讲座和培训,得到了当地同行的高度认可。

      因此,该院骨科主任Dr thorne将Clarke推荐给了胡宁。为Clarke诊治完,胡宁判断,他是因为长期反复运动损伤造成的肘关节撞击综合征。

      “手术难度不大,但是对医生的技巧要求比较高。”胡宁说,为了让手术进行顺利,该院骨科主任Dr thorne在手术过程中全程抬着患者上肢,而医疗队队员、重医附一院麻醉科刘小男主治医师则负责麻醉,手术非常成功。术后,Clarke和他母亲特意发来感谢短信。

    责任编辑:张玉

    ]]>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二期开工 20余家企业签约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二期开工 20余家合作企业签约

    图片由文投集团提供。图片由文投集团提供。

      新京报快讯 (记者陈哲婉)今天(10月18日)上午,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二期开工、北京文投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揭牌及合作企业签约仪式活动在北京天竺综保区举行。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徐志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余俊生、市文资办副主任李小明、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董事长周茂非等领导出席了活动。

      二期主打展览及仓储

      北京市文投集团董事长周茂非表示,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了,但新时代文化领域的新征程就此开始。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是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承载中国文化“引进来、走出去”功能的前沿阵地和重要举措。北京市文投集团肩负着“修渠引水、汇通文脉”的使命。文投集团启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展览展示与仓储物流中心(二期)建设,标志着基地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据悉,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文投集团于2017年7月全面负责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工作,实现股权、债权与主体的三统一。新成立的北京文投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具体负责基地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同时统筹一批专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专业投融资服务的文化金融机构,着力化解文化企业融资难题。

      据介绍,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二期建设将以国际文化贸易企业集聚中心(一期)建设为基础,主要立足建设成为国际影视贸易、国际文化产品展览展示与国际交流贸易方面的重要引擎。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一、二期的建设内容,与计划明年启动的国际文化商品交易服务中心(三期)形成三个相互依托、互为补充的功能区,依托国内的、北京市、顺义区及海关各方面产业集聚、政策集成的优势,为文化企业的创意设设计、生产制作、仓储物流、鉴定检测、展示交易等提供文化创意产业全产业链服务。

      影视交易、版权代理等公司落户

      上午参与基地合作签约活动的有:apax、Framestore、欧盟中国经济文化委员会、美国好莱坞新媒体集团、美国环球基金、中国广播电影电视交易中心、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方正集团、成龙影视传媒学院、耀莱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中博文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华谊兄弟艺术公司、火凤凰(北京)国际艺术品物流有限公司等20余家中外企业。

      周茂非表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作为国际化、集约化的创新性国际文化贸易服务平台,将引进一批国际、国内知名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贸易类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同发展、共繁荣,合力推助传统文化产业结构性调整。”

      北京文投集团成立于2012年12月11日,是由北京市政府授权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注册资本60亿元,为北京市属一级企业,目前拥有全资或控股子公司14家。文投集团着力于搭建文创产业投融资平台、文创功能区建设运营平台、文创产业孵化提质平台、文化要素市场建设平台、国有文化资本运营平台五大平台。

    责任编辑:张玉

    ]]>
    山东将落实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查体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山东将逐步实现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查体

      新华社济南10月28日电(记者潘林青)28日是重阳节,也是我国传统的敬老日。根据山东近日印发的《<“十三五”山东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任务分工方案》,山东将落实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查体制度,并建立老年人健康信息库,促进老年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据统计,山东人口老龄化发展呈现快速化、高龄化、失能化的趋势。截至2016年底,山东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061万,占总人口的20.7%,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20年,山东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2208万人,占山东总人口的22.3%,高龄、失能、空巢老年人数量和比例也将大幅度增加,养老和医疗保障支出持续增长。

      为破解这些难题,山东省老龄工作委员会近日印发了《<“十三五”山东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任务分工方案》,力争早日将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健全老年人健康支持体系等多项爱老敬老措施落到实处。

      山东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广大老年人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发展老龄事业,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健康幸福地安度晚年,是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义不容辞的责任。(完)

    责任编辑:张建利

    ]]>
    新型IoT僵尸网络来袭 近200万台设备被感染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新型IoT僵尸网络来袭 近200万台设备被感染

      新华社天津10月28日电(记者周润健)360安全中心发布预警称,新型IoT僵尸网络来袭,监测显示,目前已有近200万台设备被感染,且每天新增感染量达2300多次。

      360安全中心通报说,该僵尸网络利用路由器、摄像头等设备的漏洞,将僵尸程序传播到互联网,感染并控制大批在线主机,从而形成具有规模的僵尸网络。

      安全研究人员介绍说,本次发现新型IoT僵尸网络借用了部分此前曾导致美国断网的僵尸网络mirai的源代码,但是在几个关键行为上有显著区别,且比mirai更加“高明”:恶意代码投入时不再使用弱口令猜测,而是使用Iot设备漏洞,扫描发现效率大大提高;主动抑制了扫描速度,被安全研究者发现的几率大大降低。

      鉴于该僵尸网络的创建者以及创建目的还未可知,安全专家提醒广大用户,一定要及时升级版本安装补丁,修复系统漏洞;给自己的设备及各个账户设置高强度密码,避免被恶意软件轻易破解;并且要关闭不必要的共享端口,防止被恶意程序入侵后变成“僵尸”。(完)

    责任编辑:张建利

    ]]>
    送餐员偷吃菜品又吐回 上海食药监局约谈美团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外卖配送员偷吃菜品又吐回 上海食药监局约谈美团

      中新网10月28日电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今日发布消息称,针对媒体报道“某外省市美团外卖配送员偷吃菜品又吐回”事件,上海市食药监局紧急约谈美团点评总部负责人。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匿名发帖称,一名美团外卖送餐员在送餐途中私自打开客人饭菜,吃了两口又吐在餐盒内,随后竟还正常派送。该事件被媒体报道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针对该事件,10月26日,美团外卖的相关负责人回应新京报记者称,涉事配送员已被辞退。

      今日,针对媒体报道“某外省市美团外卖配送员偷吃菜品又吐回”事件,上海市食药监局紧急约谈美团点评总部负责人。

      上海市食药监局责成企业高度重视,迅速查清事实,及时报告当地公安等部门,严肃处理涉事人员,及时回应公众关切,举一反三,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配送管理,防范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责任编辑:张建利

    ]]>
    北航设人才培养最高荣誉奖项 成就奖奖金100万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北航设立人才培养最高荣誉“立德树人奖” 其中成就奖奖金100万

    图为首届“立德树人成就奖”获得者高镇同先生讲话。图为首届“立德树人成就奖”获得者高镇同先生讲话。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张丽)10月28日,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召开的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动员部署会上了解到,校长徐惠彬表示,北航要强化战略需求导向下的空天信深度融合,倾力建设12个学科群,深化学科交叉融合,打造一批高峰学科和国际引领的学科方向。学校还设立了学校人才培养最高荣誉——“立德树人奖”,包括“立德树人成就奖”、“立德树人卓越奖”和“立德树人优秀奖”。其中,“立德树人成就奖”奖金100万元人民币。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了解到,今年9月21日,“双一流”建设名单公布,北航进入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等7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如何推进“双一流”建设?徐惠彬表示,大学就是办学科,没有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一流的大学。北航要强化战略需求导向下的空天信深度融合,倾力建设12个学科群,深化学科交叉融合,打造一批高峰学科和国际引领的学科方向。

      “还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学科布局,适度拓展紧密关联的新学科,形成优势和特色相统一、传统和新兴相促进、应用和基础相结合、科技与人文相交融的世界一流大学学科体系。”徐惠彬说。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了解到,今年正值65年校庆,北航设立了学校人才培养最高荣誉——“立德树人奖”,包括“立德树人成就奖”、“立德树人卓越奖”和“立德树人优秀奖”。其中,“立德树人成就奖”奖金100万元人民币,五年评选一次,表彰在一线工作30年以上、在师生中享有极高声望的教师1名。

      首届“立德树人成就奖”的获得者为我国结构疲劳专家高镇同。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了解到,高镇同今年89岁高龄,有60余载教学生涯,教出了5名院士。从上世纪80年代,他就热心慈善事业,经常从自己的工资、奖金中拿出一部分钱捐献给贫困人群。近30年来,高镇同累计捐赠款项已经超过110余万元。

      高镇同对学校的关怀表示感谢,他回忆了自北航建校之初自己投身学校教学、科研和工作的经历,并对学校65年来飞速发展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许和欣慰。他特意赋诗两首,“蓝天如洗艳阳春,青山绿水叠翠林;风清气正昭日月,美丽中国颂古今”“爱我中华意志坚,壮怀谱写报国篇;伟大复兴中国梦,锦绣前程会群贤”,为党和祖国献上诚挚祝福。

    责任编辑:张玉

    ]]>
    专家:预计未来5至10年中国经济增速不会低于6%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迟福林:预计未来5至10年中国经济增速不会低于6%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28日说,预计未来5~10年中国经济增速不会低于6%。 王子谦 摄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28日说,预计未来5~10年中国经济增速不会低于6%。 王子谦 摄

      中新网海口10月28日电 (记者 王子谦)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28日在海口说,未来5~10年随着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以及城镇化结构的变革和升级,将带来巨大的叠加效应,预计中国经济增速不会低于6%。

      迟福林在参加2017新兴经济体智库年会暨第83届中国改革国际论坛时作主旨演讲时说,过去几年,中国经济总量从54万亿元人民币增长到80万亿元人民币,重要原因就在于经济转型与结构升级有明显进展。未来5~10年,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保持在30%左右,中等收入群体占比有可能达到50%以上。

      迟福林说,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国内国际的双重意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趋势、新结构下形成新动能、新增长。

      他预测,到2020年中国服务业规模有可能从2016年的38.4万亿元人民币增加到50万亿元人民币左右,由此将显著优化经济结构,不断拓宽新的增长空间;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可能由2016年的33万亿元人民币扩大到50万亿元人民币左右。未来5~10年,城乡一体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将形成近百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与消费需求,成为中长期发展的“最大红利”。

      迟福林说,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以着力发展实体经济为重点加快企业制度变革,以打破垄断为重点推进营商环境建设,以监管变革为重点纵深推进简政放权。

      他建议,中国应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扩大开放,重在加快形成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双向互济开放的新格局。未来5~10年,打通“一带一路”在陆上、海上、空中的贸易流、物流、资本流、人流、信息流通道,形成放射性、网络化的互联互通布局,将加快建设连接中国与贸易伙伴的经济大走廊,提升贸易物流便利化水平。

      迟福林说,中国推进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推进服务贸易的双向开放进程。一方面,中国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提高国内自贸试验区水平,在某些具备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一方面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需要扩大对中国的服务贸易市场开放,包括环保等高技术市场的开放。(完)

    责任编辑:张建利

    ]]>
    河南南阳《南都晨报》总编辑张鹏逝世 年仅49岁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河南南阳《南都晨报》总编辑张鹏逝世,年仅49岁

      10月27日晚间,澎湃新闻记者从多名《南都晨报》记者处获悉,河南南阳媒体《南都晨报》总编辑张鹏,不幸于2017年10月26日上午因病逝世,享年49岁。

    《南都晨报》总编辑张鹏记者证样证。记者网 图《南都晨报》总编辑张鹏记者证样证。记者网 图

      据部分《南都晨报》记者透露,张鹏今年早些时候曾因突发脑出血被送医治疗。张鹏在河南南阳媒体工作多年,28岁时就担任了《南阳晚报》常务副总编辑。

    《南都晨报》总编辑张鹏去世的讣告。记者网 图《南都晨报》总编辑张鹏去世的讣告。记者网 图

      2014年8月,《南阳广播电视报》更名为《南都晨报》,从一份由南阳电视台、南阳广播电台主管的行业周报变为南阳日报社主管的综合性都市报,张鹏出任《南都晨报》总编辑。

      2015年1月,《南都晨报》正式创刊后,张鹏投入了大量心血。据多名《南都晨报》记者表示,张鹏在报纸创刊后每天坚持审稿,经常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钟,上午继续坚持和编辑记者开晨会。

    责任编辑:张玉

    ]]>
    外逃日本两年红通人员宋国权被内蒙古成功劝返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内蒙古成功劝返一名外逃日本两年的“红通人员”

      中新社呼和浩特10月28日电 内蒙古自治区纪检监察网28日对外称,外逃日本两年的涉嫌行贿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嫌疑人宋国权24日被劝返回国,这是内蒙古自治区追逃追赃工作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

      宋国权,男,内蒙古通辽市人,内蒙古通辽市中汇投资公司法人,因涉嫌行贿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于2015年11月5日出逃日本。国际刑警组织红色通缉令号码A-8326/9-2016。

      宋国权是内蒙古“天网”行动的重点追逃对象之一。

    责任编辑:张建利

    ]]>
    花8年砸6亿元 上海这座“深坑酒店”终于露真容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中国再造“世界建筑奇迹”! 花8年,砸6亿元,这“深坑酒店”终于露真容!

      历经8年多建设,在上海松江国家风景区佘山脚下,一座深坑酒店近日进入最后的装饰装修环节。

      这座投资6亿元建造的酒店,位于一座深达80米的废弃大坑内,这里曾经是一座采石场。我们一起看看深坑酒店的真容。

      深坑酒店开始装饰装修

      “建筑奇迹”揭开神秘面纱

      地平面上2层,地平面以下16层,其中2层还深至水下,眼前这个庞然大物,就是深坑酒店,目前已经进入最后施工阶段。虽然建筑外立面还没有最终完成,但部分样板间已经制作完毕。 

      从空中俯瞰,被誉为世界建筑奇迹的深坑酒店,犹如瀑布悬挂在巨坑的峭壁上。由于要贴合圆弧型的巨坑,所有的房间都是C字形的。为了尽量减少施工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深坑酒店还首次尝试了一些新科技。比如这个装在核心管路上的避震弹簧。 

      干宝荣 上海一建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深坑酒店项目经理:这个避震弹簧正常的情况下能吸收90%以上的震动频率 。

      深坑酒店预计明年开业,除336间客房外,还设有水下餐厅,以及步行景观栈道、悬崖滑索、大摆锤等休闲娱乐项目。

      除了在国内打造如此高难度的建筑,

      中国建筑队在国外的表现同样惊艳!

      在吉隆坡

      “中国建筑梦之队”

      正在刷新马来西亚的城市天际线

      摩天大楼以惊人的速度

      平地而起

      中国的速度

      中国的技术

      还有“中国建筑梦之队”

      一定能超越你的想象

      一起来看短视频了解

      ↓↓↓

      吉隆坡,美国人设计的双子塔不远处,一座新的标志塔,正在中国工程师手中完成。

      这里是目前中国在海外建设的世界最高楼,建成后总高452.37米,它将刷新马来西亚的城市天际线。

      现在,平均每三天就建起一层。

      能学到世界上最先进的建筑技术,是在这个项目工作的2000多名外籍员工最开心的事情。

      来自孟加拉的法海特,来工地前靠卖菜和打零工度日,对建筑完全是门外汉。现在,他已经是工地上技术最熟练的工人。

      邓啸,法海特的中国师傅,手把手教会了他检修发电机。

      学会了这些技能,即便工程结束,他也不用担心失业。

      马来西亚吉隆坡标志塔项目工人 法海特:“这里的人工作很有效率,我想继续跟着中国师傅,走遍“一带一路”。”

      为中国制造点赞!

    责任编辑:张建利

    ]]>
    中国造“世界之最”下水 是走向近海关键利器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世界最大风电施工平台正式下水(图)

      10月28日,世界最大的“龙源振华叁号”2000吨风电施工平台在振华重工海工平台事业部举行下水仪式。

      该平台于2016年11月开工建造,2017年2月铺龙骨,6月底完成主船体贯通。平台下水是平台建造的重大节点之一,后续将按计划进行设备调试,并全面开展系泊试验。平台交付后将开启我国海上风电大功率机组规模化施工的新篇章。

      该平台是振华重工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集大型设备吊装、风电设备打桩、安装于一体的风电施工平台。船长100.8 米,型宽43.2 米,型深8.4米,起重能力达2000吨,为全球最大,在此之前,全球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的最大起重能力为1500吨;该平台的双钩、单钩起重能力能达到1500吨,可实现大兆瓦海上风机基础的空中翻身;平台上的起重机起升高度达120米,在目前全球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中,拥有最高的吊高高度。最大作业水深达到50米,开创国内之最,是我国海上风电作业从浅海走向近海的关键利器。

      值得一提的是,该平台上的起重机、升降系统、推进器、动力定位系统等关键配套件,实现了百分之百的国产化,为我国海上风电发展提供了装备支撑。(央视记者 王殿甲)

    责任编辑:张建利

    ]]>
    央行回应现金贷: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央行回应“现金贷”: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

      针对近期部分媒体报道,“现金贷”规模扩张迅猛,亟待规范的现象,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在今天(10月28日)的“2017首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表示,包括“现金贷”在内的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

      近年来,面向工薪族、高校学生等人群的“现金贷”异军突起,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发展最为迅猛的业务类型之一。现金贷又称小额现金贷款业务,借款和还款方便、灵活。但是,利率过高、野蛮催收、滥用个人信息等问题层出不穷,为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 纪志宏:“现金贷”规模扩张迅猛。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任何金融活动都要获取准入。为防范化解相关风险,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目前整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风险不断上升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

      下一步,专项整治工作将按照十九大报告经济工作的有关要求,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完善法律法规框架,创新监管方法,实施穿透式监管,建立互联网金融的行为监管体系、审慎监管体系和市场准入体系,引导其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并以此作为衡量的标准。(央视记者 宋亮)

    责任编辑:张建利

    ]]>
    西藏博物馆扩建方案确定 2020年完成主体建设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西藏博物馆扩建选用左右对称方案 2020年完成主体建设

    西藏博物馆新馆鸟瞰预览图 西藏博物馆供图 摄西藏博物馆新馆鸟瞰预览图 西藏博物馆供图 摄

      中新网拉萨10月28日电 (孙翔)西藏博物馆副馆长白玛顿珠在28日举行的西藏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开工典礼上表示,西藏博物馆将采用左右对称方案在原址进行改扩建,预计2020年初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建成后新馆观众日接待量将达7000人次。

    西藏博物馆新馆外立面侧视预览图 西藏博物馆供图 摄西藏博物馆新馆外立面侧视预览图 西藏博物馆供图 摄

      西藏博物馆是西藏自治区唯一一座综合性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52万余件。该馆1999年起对公众开放,2016年12月正式闭馆进行改扩建,但除展示开放关闭外其他各项业务照常开展。

    西藏博物馆新馆中央大厅效果预览图 西藏博物馆供图 摄西藏博物馆新馆中央大厅效果预览图 西藏博物馆供图 摄

      西藏博物馆改扩建工程被列为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重大文化强区和文化惠民工程。白玛顿珠介绍,工程占地面积约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8万平方米,包括展馆区、文物库房区、文物科技保护区、公共教育区、休闲区等。

    西藏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奠基仪式 孙翔 摄西藏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奠基仪式 孙翔 摄

      该项目总建筑师刘艺介绍,设计方案尊重、继承西藏博物馆老馆建筑外貌,外观采用传统藏式建筑风格。此外,建筑注重新能源使用,在一万余平方米的屋顶上铺设太阳能板,以供博物馆冬季采暖。(完)

    与会嘉宾了解新馆设计理念 孙翔 摄与会嘉宾了解新馆设计理念 孙翔 摄

    西藏博物馆新馆实体模型 孙翔 摄西藏博物馆新馆实体模型 孙翔 摄

    责任编辑:张建利

    ]]>
    哪些非十九大代表入选中央候补委员?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哪些非十九大代表入选中候补?

      如题。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想写这个题目,是因为昨天写完《3名非十九大代表入选中委》之后,有不少同学要求,政知君再盘点一下中候补中的非十九大代表,于是,今儿就推了这篇。

      直接进入正题。

      在2017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出炉,共172人。

      据政知君梳理,其中,非十九大代表共有38位,来自不同系统。

      军队7人

      这7个人是:

      上述人中,相信不少军迷都很熟悉。

      比如王印芳。

     △王印芳 △王印芳

      在今年4月27日,国防部发言人杨宇军称,中央军委决定,陆军以原18个集团军为基础调整组建13个集团军。番号分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71、72、73、74、75、76、77、78、79、80、81、82和83集团军。

      此后,首位集团军军长王印芳亮相。

      王印芳还曾担任“万岁军”第38集团军军长,在2015年9月3日举行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中,他担任“东北抗联”方队领队之一。

      再比如常丁求。

      常丁求生于1967年,曾任沈阳军区空军参谋长,后升任南部战区副司令员,成为全军现役最年轻的大战区级将领。在“9·3”阅兵时担任歼-10战机方队领队,也是最年轻的领队将军。

    △常丁求△常丁求

      官员12人

      而官员序列中,共有12位中央候补委员非十九大代表,具体如下: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注意到,这些人中,有省委常委6人,占半数,分别来自吉林、云南、江苏、广西、湖南和新疆,其中统战部长3人,省会城市市委书记2人。

      1人来自全国人大系统,1人台盟中央副主席,还有1个是中宣部副部长庹震。

      来自贵州的官员共有2人,分别是贵州黔南州委州长吴胜华和经信委主任吴强。

      从民族层面看,共有7人是少数民族,占半数以上。

      学界和企业

      除了官方和军方,当选中候补的成员中,还有8个来自学界、11个来自企业的人士非十九大代表,名单如下:

      学界:

      企业:

      当然,这些人中,相信不少人也非常熟悉。仅举一例,比如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杨伟。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注意到,杨伟是我国航空工程领域杰出的7型战斗机的总设计师。

    △杨伟△杨伟

      公开资料显示,他30多年来,一直在科研一线从事战斗机的设计与研发工作,从我国第一型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到我国新一代外贸机“枭龙”、“枭龙”双座,从歼10的系列改进型歼10双座、歼10A、歼10B、歼10C到我国第四代战斗机歼20,为我国航空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来源:政知圈

    责任编辑:张迪

    ]]>
    新疆:产妇可享受158天生育保险津贴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新疆:产妇可享受158天生育保险津贴

      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28日电(记者白佳丽、阿依努尔)记者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新疆生育保险津贴将随产假天数进行调整,符合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生育的,享受158天生育保险津贴。

      为保障职工生育保险待遇,新疆根据《关于修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对符合政策的女职工生育保险津贴待遇进行调整。决定之前休产假至执行日还未休满假期的,按决定规定的产假天数享受生育保险津贴;已休满的,按原规定执行。

      享受生育保险津贴的天数从生育时间起算,生育保险津贴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职工产假天数计发,计发基数为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除以30。

      此外,女职工难产的,增加15天生育保险津贴;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15天生育保险津贴;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生育保险津贴,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生育保险津贴。

      今年7月,新疆出台了产假新规,除国家规定的98天产假外,增加60天产假,给予男方护理假15天。此次政策调整,将进一步提高新疆企业女职工的生育保险津贴待遇水平。

      目前,新疆已将国家机关和城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及其职工纳入生育保险覆盖范围。男职工未就业配偶,可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所需资金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完)

    责任编辑:张建利

    ]]>
    2018年国考拟招录2.8万余人 规模创历史新高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2018年国考拟招录2.8万余人 招录规模创历史新高

      中新网北京10月28日电(记者 阚枫)2018年度国考即将拉开大幕,本次国考共有12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加,计划招录2.8万余人,招录规模创历史新高。

      根据国家公务员局网站的消息,本次国考报名时间为10月30日至11月8日,公共科目笔试定于12月10日在全国各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直辖市和个别较大的城市同时举行。

      据统计,近5年来国考招录规模总体上升,2014年招录1.9万余人,2015年招录2.2万余人,2016年和2017年招录规模均为2.7万余人,2018年度拟招录2.8万余人,创下历史新高。

      “与往年相比,本次国考的招录人数对比往年有所增加,此外,国考在考试时间上有所延后,笔试时间由往年的11月最后一个周末改为了12月上旬,笔试成绩查询的时间也由次年1月中上旬改为了中下旬。”

      华图教育公考辅导专家李曼卿分析,今年国考政策主要包括继续坚持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适当降低艰苦边远地区的进入门槛,进一步提高考试科学化水平,严格考察工作以及强化考试安全。

      如专家所言,本次国考招录政策更加注重向基层倾斜,按照国家公务员局的消息,本次国考,省级以上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和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外,全部用于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

      市(地)级以下职位以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为主,引导和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报考基层职位,到基层建功立业。中央机关直属机构市(地)级以下职位,原则上安排15%左右的计划专门用于定向招录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其中重点招录大学生村官。

      对于今年的国考大纲,李曼卿分析,与往年相比,本次国考笔试主要还是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的考核为主。

      “行政能力测验要求考生具备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能力、对语言文字理解表达的能力、对各项事务关系应具有较强的分析推理能力;而在申论的测验,主要考查了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李曼卿说。

      根据国家公务员局的消息,本次国考继续对省级以上和市(地)级以下职位分别命制公共科目笔试试题。对银监会、证监会特殊专业职位和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商务部等部门的8个非通用语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实行“2+X”考试模式,即除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两门公共科目考试外,考生还需要统一参加专业科目考试或外语水平测试,突出对专业能力和素质的测查。

      笔试环节之后,国考还有面试环节,根据政策,一般职位综合成绩的计算方法为:公共科目笔试、面试成绩各占50%,进行专业能力测试的,面试成绩和专业能力测试成绩共占50%。公共科目笔试、面试、专业能力测试成绩均按百分制折算。专业能力测试成绩一般不超过综合成绩的15%。(完)

    责任编辑:张建利

    ]]>
    河南长济高速交通事故引发油罐车爆炸 6人受伤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河南省长济高速发生交通事故引发油罐车爆炸 致6人受伤

      新京报快讯(记者刘经宇)今日(10月28日)凌晨1时36分,河南省长济高速k218发生车辆追尾事故,引发燃烧后爆炸,事故导致6人受伤,一名司机疑似失踪。今日16时40分,记者从河南省沁阳市政府获悉,被追尾车辆为油罐车,追尾后由燃烧引发爆炸,目前,现场还在进一步搜救中。

      今日7时40分,沁阳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发布通报称,10月28日凌晨1点36分许,在长济高速K218南半幅发生一起车辆追尾事故(前车:辽CB05xx,后车:吉C26xx挂),引发燃烧后爆炸,周边村庄有震感。经初查:目前,现场发现6名伤者,已经送至当地医院救治,暂无生命危险,一名司机疑似失踪正在搜索。事故路段临时双向封闭,详细情况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当地一住处距事发地点20公里处的居民称,当时自己正在家中睡觉,突然听到一声巨响,从梦中惊醒,随后发现家里的玻璃已经碎掉,“窗户咯吱咯吱响了将近一分钟。”

      今日16时40分,记者从沁阳市政府一名工作人员处获悉,事故中,被追尾车辆为一油罐车,事故发生以后,由于燃烧引发了爆炸,目前发生6名伤者,疑似失踪的一名司机目前还在搜救当中。

    责任编辑:张建利

    ]]>
    北京城市副中心十三五期间将实现0.9公里充电圈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北京城市副中心“十三五”期间将实现“0.9公里充电圈”

      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记者关桂峰)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在高标准打造绿色出行示范区,今年将新建1895台充电桩,“十三五”期间将实现“0.9公里充电圈”。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办公楼地下停车场,部分充电桩已安装完成,电力人员正在对充电桩进行调试。

      国网北京通州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刘洋说,行政办公区充电设施建设工程按照车位总数50%预留充电设施安装条件,按照车位数25%安装充电桩,预计共安装充电桩1615台,其中直流充电桩212台、交流充电桩1403台。

      记者看到,与传统公共充电桩相比,新设立的充电桩更小巧,交流慢充桩还增设了自动收线装置,不再散落在地面,便于用户使用,又便于充电线的维护。据介绍,直流快充桩采用分体式设计,体积缩小为常规直流快充桩的1/5。此外,充电桩自带滤波装置,谐波滤除效果更好、电压更稳定,输出电能质量超出常规充电桩。

      据了解,行政办公区安装的新型充电桩为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自主研发,与行政办公区同步建设施工,体现“小型化、便捷化、智能化”的特点。

      为满足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出行需求,2017年,通州地区共计新建公共充电桩1895台。“十三五”期间,通州区全境实现“2公里充电圈”,城市副中心重点区域及各乡镇中心实现“0.9公里充电圈”,实现主要路网景观沿线均匀布局,11个乡镇中心城镇合理布局。

      “下一步继续优化城市副中心充电设施建设方案。”国网北京通州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负责人史江凌说。

      目前,通州地区已建成电动汽车充电站53座,主要分布于高速公路服务区、地铁沿线、重要商圈以及各乡镇中心区域;投产出租车专用充电站2座,为通州地区510台电动出租车提供充电服务,已实现“一车一桩”。(完)

    责任编辑:张建利

    ]]>
    深圳航空明将开通“广州-昆明-腾冲”新航线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深圳航空10月29日开通“广州-昆明-腾冲”新航线

    云南腾冲旅游招商文化宣传推介会28日在广州举行。 程景伟 摄云南腾冲旅游招商文化宣传推介会28日在广州举行。 程景伟 摄

      中新网广州10月28日电 (记者 程景伟)云南腾冲旅游招商文化宣传推介会28日在广州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深圳航空公司将于10月29日开通“广州-昆明-腾冲”的新航线,该航班每天执行一班。

      深圳航空公司相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该航线去程广州起飞时间为8时10分,到达腾冲为下午13时05分;回程腾冲起飞时间为下午14时00分,到达广州为晚上18时20分。首航期间,深航将执行最低三折起的优惠。

    腾冲特色舞蹈亮相推介会。 程景伟 摄腾冲特色舞蹈亮相推介会。 程景伟 摄

      记者了解到,腾冲机场已开通腾冲至北京、深圳、重庆、成都、西安、长沙、南京7条直飞航线及其他11条经停航线;2018年,腾冲航空口岸机场将建成开放,建成后将逐渐开通腾冲至缅甸、泰国、印度、孟加拉国等国际航线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航线。

      此次推介会以“广州你好,我是腾冲”为主题,现场推介了腾冲“世界温泉朝圣地”、“休闲度假目的地”、“户外运动大本营”三大旅游品牌。腾冲市委副书记、市长庄宇分别从山水温润、历史悠久、物产丰饶、区位独特、全域发展五大方面作主题推介,详细介绍了腾冲市情、旅游资源及投资重点领域。

      腾冲方面还重点推介了高原特色农业、大健康产业、旅游文化产业、转口贸易加工等五大重点投资领域,诚意邀请广东企业家赴腾冲投资兴业。腾冲旅行社代表现场介绍了颇具腾冲地方特色的“温泉养生之旅”、“户外运动之旅”、“乡村田园之旅”、“边地文化之旅”、“缅怀先烈之旅”、“滇西漫游之旅”、“缅甸秘境之旅”等七大精品旅游主题线路。推介会上还举行了中华网络大咖“叹”腾冲活动启动仪式。

    腾冲市委副书记、市长庄宇作主题推介。 程景伟 摄腾冲市委副书记、市长庄宇作主题推介。 程景伟 摄

      近年来,腾冲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到腾冲旅游度假,2016年腾冲接待游客106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0.18亿元。2017年前9个月腾冲接待游客950.1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0.97亿元。

      腾冲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与缅甸接壤,是中国地理人口分界线瑷珲—腾冲线的终点,曾被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誉为“极边第一城”,有着“中国翡翠第一城”“中国琥珀之城”的美誉。

    责任编辑:张建利

    ]]>
    三位政治局委员兼职调整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三位政治局委员兼职调整

      来源:政知道

      周末重磅。

      据新华社消息,广东、福建、河北、辽宁四省省委书记调整。

      另外,新华网消息称,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陈希在广东省领导干部会议上宣布了调整决定。

    △新华网截图△新华网截图

      胡春华、李希、陈希都是10月25日当选的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负责宣布中央决定的陈希,此前是中组部主持常务工作的副部长,这次是首次以中组部部长身份出现。

      在十九届一中全会闭幕后的第三天,三位新当选的中央政治局委员职务调整。

      广东

      胡春华同志不再兼任广东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李希同志兼任广东省委委员、常委、书记,不再兼任辽宁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胡春华

      胡春华,男,汉族,1963年4月生,湖北五峰人,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8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大学学历。

      第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委员,十八届、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1979-1983年 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

      1983-1984年 共青团西藏自治区委组织部干部

      1984-1985年 西藏青年报社工作

      1985-1987年 西藏饭店党委委员、人事部副主任,党委副书记、人事部经理

      1987-1992年 共青团西藏自治区委副书记(1990.02副厅级)

      1992-1992年 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行署副专员

      1992-1995年 共青团西藏自治区委书记

      1995-1997年 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其间:1996-1997年中央党校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1997-2001年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副主席(1996-1999年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在职研究生班世界经济专业学习;2000.09-2000.11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2001-2003年 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

      2003-2005年 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区政府常务副主席

      2005-2005年 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区政府常务副主席

      2005-2006年 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

      2006-2008年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2008-2009年 河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省长

      2009-2010年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

      2010-2012年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2012-2017年 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

      2017-               中央政治局委员

      △李希

      李希,男,汉族,1956年10月生,甘肃两当人,1975年7月参加工作,198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西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第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九届中央委员,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1975-1976年 甘肃省两当县云屏公社知青

      1976-1978年 甘肃省两当县文教局、县委办公室干事

      1978-1982年 西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

      1982-1985年 甘肃省委宣传部秘书处干事

      1985-1986年 甘肃省委办公厅副处级秘书

      1986-1987年 甘肃省委组织部组织处副处级组织员

      1987-1990年 甘肃省委组织部干部调配处副处长

      1990-1995年 甘肃省委组织部正处级组织员、省委知识分子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省委组织部党政干部处处长

      1995-1996年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委书记

      1996-1999年 甘肃省兰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1999-2001年 甘肃省兰州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

      2001-2002年 甘肃省张掖地委书记

      2002-2004年 甘肃省张掖市委书记(其间:2004.03-2004.07中央党校地厅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2004-2004年 甘肃省委秘书长

      2004-2006年 陕西省委常委、秘书长

      2006-2011年 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其间:2007-2009年兼任延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08-2011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专业学习,获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2011-2013年 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13-2014年 上海市委副书记,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理事会副理事长、第一副院长

      2014-2015年 辽宁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省长

      2015-2017年 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2017- 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

      △陈希

      陈希,男,汉族,1953年9月生,福建莆田人,1970年12月参加工作,197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系催化动力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学位,研究员。

      第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委员,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纪委委员。

      1970-1975年 福州大学机械厂工人

      1975-1979年 清华大学化工系基本有机合成专业学习

      1979-1979年 福州大学化工系教师

      1979-1982年 清华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系催化动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2-1984年 清华大学校团委军体部部长、副书记

      1984-1987年 清华大学团委书记、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校党委常委

      1987-1990年 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学生工作部部长,校团委书记

      1990-1990年 清华大学教师,北京语言学院英语短期培训班学习

      1990-1992年 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

      1992-1993年 清华大学化工系教师、系党委副书记

      1993-2000年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体委主任(其间:1997-1998年中央党校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1999.07被评为研究员)

      2000-2002年 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

      2002-2008年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副部长级)

      2008-2010年 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

      2010-2011年 辽宁省委副书记

      2011-2013年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主持常务工作的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

      2013-2017年 中央组织部主持常务工作的副部长(正部长级)

      2017-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

      福建

      尤权同志不再兼任福建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于伟国同志任福建省委书记。

      △尤权

      尤权,男,汉族,1954年1月生,河北卢龙人,1969年9月参加工作,197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经济系国民经济计划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学位。

      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委员,十九届中央书记处书记。

      1969-1976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战士、连指导员

      1976-1976年: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街道党委协助工作(待分配)

      1976-1980年:北京第一机床厂工人、组织科干事

      1980-1984年: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计划统计系国民经济计划专业学习

      1984-1987年: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经济系国民经济计划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7-1988年: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经济系教师

      1988-1988年: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干部

      1988-1990年: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二局主任科员

      1990-1992年: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二局一组副组长(副处级)

      1992-1993年: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二局一组一秘(正处级)兼副组长

      1993-1995年: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二局一组组长

      1995-1997年: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二局助理政务专员(副局级)

      1997-1998年: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二局副局长

      1998-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二局局长

      2000-2006年:国务院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

      2006-2008年: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主席、党组书记

      2008-2012年:国务院副秘书长(负责国务院办公厅常务工作,正部长级)、机关党组副书记

      2012-2013年:福建省委书记

      2013-2017年:福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2017-  :中央书记处书记

      接替尤权的是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于伟国。

      于伟国,男,汉族,1955年10月生,山东文登人,197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1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

      第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九届中央委员。

      1994年10月起历任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副局级干部,厦门市副市长,市委常委、秘书长、组织部部长,市委副书记,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

      2006年11月起任福建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09年6月起任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兼任厦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013年4月起任福建省委副书记;

      2015年11月任福建省政府副省长、代省长、党组书记。

      2016年1月在福建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当选为省人民政府省长。

      2017年10月任福建省委书记

      河北

      赵克志同志不再担任河北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另有任用;王东峰同志任河北省委委员、常委、书记。

      △赵克志

      赵克志,男,汉族,1953年12月生,山东莱西人,1975年1月入党,1973年3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科学社会主义专业毕业,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

      第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委员。

      1973.03-1980.01 山东省莱西县农业学大寨工作队队员,夏格庄公社团委副书记、党委常委,姜山公社党委常委、宣传委员

      1980.01-1982.09 共青团山东省莱西县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其间:1980.09-1982.07山东省委党校干部专修科学习)

      1982.09-1983.03 共青团山东省莱西县委书记

      1983.03-1983.08 山东省莱西县南岚公社代理党委书记

      1983.08-1984.04 山东省莱西县水集镇党委书记

      1984.04-1987.03 山东省莱西县委副书记、县长

      1987.03-1989.09 山东省即墨市委副书记、市长

      1989.09-1991.09 山东省即墨市委书记

      1991.09-1994.08 山东省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1994.08-1997.12 山东省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其间:1995.09--1996.07中央党校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1997.12-2001.01 山东省德州市委书记(1996.07--1998.07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科学社会主义专业学习)

      2001.01-2001.02 山东省政府党组成员

      2001.02-2006.01 山东省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

      2006.01-2006.03 山东省政府副省长、党组副书记

      2006.03-2006.04 江苏省委常委

      2006.04-2010.08 江苏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党组副书记

      2010.08-2010.09 贵州省委副书记、代省长

      2010.09-2012.07 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

      2012.07-2012.12 贵州省委书记、省长

      2012.12-2013.01 贵州省委书记

      2013.01-2015.07 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2015.07-2016.01 河北省委书记

      2016.01-2017.10 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接替赵克志的是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王东峰。

      △王东峰

      王东峰,男,汉族,1958年2月生,陕西西安人,198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7月参加工作,西安交通大学应用经济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

      第十九届中央委员。

      1981年7月在西安市旅游供应公司参加工作。

      1984年7月起,先后任西安市政府财贸办综合业务处、市委财贸部政策检查处干部、副主任科员,西安市委办公厅秘书处秘书(副处级)。

      1989年8月起,先后任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政研室主任、政策法规处处长,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1996年5月任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局长。

      1998年2月起,先后任陕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陕西省渭南市委副书记、市长,陕西省铜川市委书记。

      2000年3月至2001年1月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2004年7月任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2013年4月任天津市委副书记。

      2016年9月任天津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

      2017年10月任河北省委书记

      辽宁

      陈求发同志任辽宁省委书记。

      △陈求发

      陈求发,男,苗族,1954年12月生,湖南城步人,1973年3月参加工作,197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现任辽宁省委副书记,省政府省长、党组书记。

      第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委员。

      1973年3月至1975年9月湖南省城步县联兴小学民办教师、学校负责人。

      1975年9月至1978年10月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雷达对抗专业学生。

      1978年10月至1983年9月航天工业部一院十四所四室设计员。

      1983年9月至1988年2月航天工业部一院政治部组织处干事、院办秘书处秘书、政治部秘书处副处长。

      1988年2月至1991年8月航天工业部一院二四〇厂厂办主任、副厂长、党总支书记。

      1991年8月至1994年5月航空航天工业部一院政治部干部处处长。

      1994年5月至1995年5月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一院办公室副主任。

      1995年5月至1997年2月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人事劳动教育部副经理。

      1997年2月至1998年7月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人事劳动教育局局长。

      1998年7月至2000年11月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人事教育司司长。

      2000年11月至2005年7月中央纪委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纪检组组长,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党组成员(其间:2002年3月至2002年5月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2005年7月至2007年1月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2008年3月至2008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党组书记。

      2008年8月至2010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党组书记。

      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国家航天局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党组书记。

      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国家航天局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党组书记。

      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湖南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2015年4月至2015年5月辽宁省委副书记。

      2015年5月至2015年6月辽宁省委副书记,省政府代省长、党组书记。

      2015年6月至2017年10月辽宁省委副书记,省政府省长、党组书记。

      2017年10月至今任辽宁省委书记。

      简历来源 |  新华社、河北日报及辽宁、福建、天津政府官网

    责任编辑:霍宇昂

    ]]>
    61名电信网络诈骗嫌犯从柬埔寨被押解回国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61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从柬埔寨被押解回国

      @公安部刑侦局 通报,10月28日15时许,随着一架中国民航包机降落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61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被我公安机关从柬埔寨押解回国,涉及国内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余起电信网络诈骗案成功告破。公安机关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动取得又一重大战果。

      今年以来,我国多个省区市连续发生 “虚假投资类”和冒充公检法机关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接到报案后,公安机关立即梳理相关线索,加强分析研判,全力侦办案件。经缜密工作,初步查清该系列案件犯罪窝点位于柬埔寨境内,不法分子或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诱骗群众投资进而实施诈骗;或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以受害人涉嫌洗钱、银行卡欠费等形式实施诈骗,涉案金额巨大。

      按照全国公安机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传统盗抢骗犯罪等“三打击一整治”专项行动统一部署,9月初,公安部派员率山东、河南、广东、重庆等地公安民警组成的工作组赴柬埔寨开展案件侦办工作。10月5日,工作组与柬埔寨警方联合开展第一次集中抓捕行动,捣毁诈骗窝点11处,抓获犯罪嫌疑人74名,并于10月12日将上述犯罪嫌疑人押解回国。在此基础上,我公安机关深挖犯罪线索,加大追查力度,又发现了多个位于柬埔寨境内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窝点。10月17日,赴柬工作组再次联合柬警方,对位于金边、甘拉等地的4个犯罪窝点开展第二次集中抓捕行动,抓获犯罪嫌疑人61名(大陆42人、台湾19人),缴获手机、电脑、银行卡等一大批作案工具。经与柬方积极沟通协调,61名犯罪嫌疑人移交我方审查处理。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严重侵害人民群众财产权益,影响群众安全感和社会安定,已经成为社会公害,广大群众深恶痛绝。公安机关将深入推进“三打击一整治”专项行动,保持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加强警务执法合作,坚决把犯罪嫌疑人缉捕到案、依法严惩,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来源:公安部刑侦局

    责任编辑:张建利

    ]]>
    张家界武陵源景区:重阳节对全国老人免票三天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重阳节:张家界武陵源对全国老人免票三天

      新华社长沙10月28日电(记者袁汝婷)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全国老人都可以免费游览国家5A级景区张家界武陵源核心景区。张家界市武陵源区旅游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发布消息,为倡导全社会共同关爱老年人,弘扬尊老敬老的文明新风,重阳节期间,武陵源核心景区向全国老年人送上免票福利。

      张家界武陵源有着“大自然迷宫”“天下第一奇山”等美誉,被地质学家称为“地球的纪念物”,景区内沟壑纵横,千峰耸立,它与北京箭扣长城、福建土楼等十处景区被航拍专家等推选为中国“最美航拍目的地”。

      据悉,10月28日到10月30日期间,全国各地年满55周岁以上的女性游客和年满60周岁以上男性游客,凭身份证、户口簿等有效身份证件,可免票从武陵源吴家峪门票站和国家森林公园门票站进入武陵源核心景区游览。免票范围含景区内环保车,不含景区内索道、电梯、观光小火车等。此外,个人需购买门票卡工本费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共计8元。

      同时,武陵源各景区、演艺场所、特色街区及乡村民宿等还将同步开展以“庆重阳,赏金秋”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完)

    责任编辑:张建利

    ]]>
    全国政协党组召开会议 传达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俞正声主持召开中共全国政协党组会议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play 俞正声主持召开中共全国政协党组会议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向前 向后

      原标题:俞正声主持召开中共全国政协党组会议 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 中共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党组26日下午召开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十九届一中全会精神。全国政协主席、党组书记俞正声主持会议并讲话。

      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张庆黎传达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会议表示,完全拥护习近平同志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和大会通过的各项决议,衷心拥护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

      会议认为,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全面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一个举旗帜、指方向、明方略、绘蓝图的报告,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党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书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会议指出,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全会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进步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党继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础,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要深刻认识其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牢牢把握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会议强调,人民政协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对人民政协工作的新要求作为最重要的遵循,落实十九大关于参政议政的要求,谋划好下一步工作,认真履职,求真务实,切实推进人民政协事业不断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杜青林、张庆黎、李海峰、陈元、卢展工、王家瑞、王正伟、马飚出席会议并发言。(完)

    责任编辑:张建利

    ]]>
    长寿之乡江苏如皋百岁老人385位 市领导谈秘诀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长寿之乡”江苏如皋有百岁老人385位,市委书记谈秘诀

      10月28日,也即农历九月初九,江苏如皋举办第十八届科技·人才洽谈会。

      大会恰逢重阳佳节。如皋市委书记陈晓东在大会开幕式致辞中,首先向老年朋友表达了节日的问候,同时发出呼吁,“如皋如歌,长来长寿。”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注意到,如皋素有“长寿之乡”美誉。陈晓东透露,如皋目前有385位百岁老人,“在如皋,七十太平常、八十小弟弟、九十不稀奇。”

      据公开报道,每1万人中有1个百岁老人,即可申报“长寿之乡”。对于145万总人口的如皋来说,其百岁老人比例是这个标准的两倍还多。

      “人们对健康长寿的关注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高,健康产业必将成为新一轮发展的热点。”对于如皋长寿的秘诀,陈晓东在大会上谈到了自己的看法。

      他说,只有居住到如皋,才能对如皋的长寿现象有深刻的体验和准确的认知,“在如皋工作生活四年多,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有三大核心元素融入在如皋人的生活中。”

      第一大核心元素是“水”。陈晓东说,如皋是长江中下游唯一四水汇合而成的沃土,有纵贯如皋大地的龙游河,外圆内方的内外城河,还有“天下名园”水绘园等等。同时,如皋的水是鲜活的,主城区25平方公里的水系贯通,沿河生态水系走廊的景观打造,把散落在民间的历史文化珍珠串起来,让城市在水的润泽下展现生命的活力。

      “如皋的水是独特的。”陈晓东说,自古以来,如皋人就有喝“天水茶”的传统习俗,通过收集雨水,经过沉淀净化后泡“天水茶”,其味清香怡人。他说,通过研读《红楼梦》,发现大观园水系特点是外河的水从进水口流入,经回流还从进水口出去,这与如皋古城水系特征完全一致。

      陈晓东所说的第二大核心元素是“孝”,“我到如皋工作以来,走访慰问了很多百岁老人,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或者说这些家庭都有一个共性的地方,就是子女孝顺。”他认为,人的性情是影响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方面,如皋人在生活中始终坚守“知足常乐”的思想,事事看得开,想得透。

      如皋城区有座迎春桥,上面镌刻着一副对联,“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他说,这副对联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表达了美好的心愿,更是如皋人良好心态的见证。

      如皋“长寿之乡”的第三大核心元素是“景”。如皋人有养花弄草、蟠扎盆景的习惯,如皋的老百姓,家前屋后都栽着树种着花草,不仅美化净化了环境,更陶冶了情操,养成了勤劳善作的美德。“这是如皋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从不少百岁老人还能穿针引线、做做针线活儿,可以得到佐证。”陈晓东表示。

      同时,盆景也已经成为如皋的特色产业。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如皋现有花木盆景面积超20万亩,花木盆景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被称为如皋人的“绿色银行”。

    责任编辑:张建利

    ]]>
    中国大熊猫被美国亚洲协会授予亚洲创变者奖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中国大熊猫被美国亚洲协会授予“亚洲创变者”奖

    美国亚洲协会高级副总裁汤姆·纳戈尔斯基TomNagorski参观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安源 摄美国亚洲协会高级副总裁汤姆·纳戈尔斯基TomNagorski参观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安源 摄

      中新网成都10月28日电 (记者 安源)为了表彰中国国宝大熊猫在促进各国关系友好和传递生态保护理念中起到的重大推动作用,美国亚洲协会高级副总裁汤姆·纳戈尔斯基TomNagorski一行于28日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中国国宝大熊猫颁发了“AsiaGameChangerAward(亚洲创变者)”奖。

      据了解,美国亚洲协会是由美国现当代最为著名的企业家、慈善家洛克菲勒三世于1956年创建,历经近61年发展,旨在促进亚洲和世界的联系、交流与合作,亚洲协会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全球顶级的综合性非政府、非盈利、非党派组织。

    美国亚洲协会高级副总裁汤姆·纳戈尔斯基TomNagorski在颁奖仪式上发言。 安源 摄美国亚洲协会高级副总裁汤姆·纳戈尔斯基TomNagorski在颁奖仪式上发言。 安源 摄

      “AsiaGameChangerAward(创变者奖)”是创新变革者的简称。2014年,亚洲协会“亚洲创变者”奖项授予了阿里巴巴集团马云。

      美国亚洲协会高级副总裁汤姆·纳戈尔斯基TomNagorski告诉记者,作为中国的特有物种,大熊猫代表着和平与友谊,中国与各个国家开展的大熊猫科研繁育合作,在事实上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颁奖仪式现场。 安源 摄颁奖仪式现场。 安源 摄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亚洲创变者”奖的授予是对中国大熊猫科研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做出了整体肯定,鼓励了包括成都熊猫基地在内的各个大熊猫保护机构、社会组织,为推进大熊猫科研保护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完)

    责任编辑:张建利

    ]]>
    浙江政法委书记徐加爱任中纪委驻央行纪检组组长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行领导”一栏更新信息显示,此前担任浙江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一职的徐加爱,已于2017年9月履新中央纪委驻中国人民银行纪检组组长、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行领导”一栏更新信息网页截图。中国人民银行官网“行领导”一栏更新信息网页截图。

      据官方公开简历,徐加爱出生于1966年9月,湖南衡阳人,1990年7月参加工作,1995年9月入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

      徐加爱曾长期于国家经贸系统工作,先后担任过国家经贸委贸易市场局运行调控处处长,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市场调控处处长、市场运行调节司副司长、财务司副司长、司长等职。

      2010年11月,徐加爱调赴地方任职,出任浙江省金华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此后历任浙江省金华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书记,省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等职。2016年10月,时任浙江省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督察长的徐加爱获任浙江省委常委,跻身副省级干部,并于2017年7月起兼任浙江省委政法委书记一职。

      驻中国人民银行纪检组组长、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一职此前由王鸿津担任。王鸿津现已在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中纪委常委。

    责任编辑:张建利

    ]]>
    9月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同比降16.7%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9月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同比降16.7%

      环境保护部今日向媒体发布了2017年9月和1-9月全国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空气质量状况。

      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司长刘志全介绍,9月,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7%,同比上升2.2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7%;PM10浓度为6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2%。1-9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9.4%,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4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4%;PM10浓度为7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7%。

      9月,74个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后10位城市(从第74名到第65名)依次是:邢台、石家庄、太原、邯郸、唐山、保定、北京、廊坊、郑州和天津市。1-9月,后10位城市依次是:石家庄、邯郸、邢台、保定、唐山、太原、郑州、衡水、西安和济南市。

      9月,74个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前10位城市(从第1名到第10名)依次是:海口、拉萨、舟山、贵阳、昆明、台州、厦门、丽水、福州和哈尔滨市。1-9月,前10位城市依次是:海口、拉萨、舟山、珠海、丽水、惠州、深圳、厦门、贵阳和福州市。

      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9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51.3%,同比下降14.1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52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PM10浓度为106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5.2%。1-9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52.6%,同比下降8.7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64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0.3%;PM10浓度为114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0.7%。

      北京市9月优良天数比例为53.3%,同比下降13.4个百分点。 PM2.5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5.5%;PM10浓度为100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53.8%;1-9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55.7%,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6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2%;PM10浓度为89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7.1%。

      长三角区域25个城市9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6.0%,同比上升8.0个百分点。PM2.5、PM10浓度分别为30微克/立方米、51微克/立方米,均达到国家二级年均浓度标准。1-9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4.3%,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4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9%;PM10浓度为68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二级年均浓度标准。

      珠三角区域9个城市9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0.7%,同比下降11.1个百分点。PM2.5、PM10浓度分别为30微克/立方米、47微克/立方米,均达到国家二级年均浓度标准。1-9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6.4%,同比下降3.8个百分点。PM2.5、PM10浓度分别为31微克/立方米、48微克/立方米,均达到国家二级年均浓度标准。

    责任编辑:张建利

    ]]>
    美公布对中国铝箔反倾销调查初步裁定 商务部回应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商务部贸易救济局局长王贺军就美国对中国铝箔反倾销调查公布初步裁定发表谈话

      美国华盛顿时间10月27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对中国铝箔产品反倾销调查初步裁定。商务部贸易救济局局长王贺军就此发表谈话。

      王贺军指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关于反倾销“替代国”规定已于2016年12月11日失效,所有世贸成员均应在该日期之后的对华反倾销调查和裁决中弃用“替代国”做法。美方理应遵守国际义务,以企业国内销售价作为基础确定中国产品是否倾销,但美方在此案中依然罔顾世贸规则,拒不履行国际义务,继续对华采用“替代国”这一歧视性做法,裁出96.81%-162.24%的高税率,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

      王贺军强调,美方此举不仅损害中国企业利益,也有损多边规则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中方敦促美方切实履行国际义务,采取实际行动纠正错误做法。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并保留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相关权利。

    责任编辑:张建利

    ]]>
    山东鲁西化工拿到氮肥行业全国首张排污许可证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鲁西化工拿到氮肥行业全国首张排污许可证

    聊城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金同元向鲁西化工颁发氮肥行业全国首张排污许可证。聊城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金同元向鲁西化工颁发氮肥行业全国首张排污许可证。

      10月28日上午,聊城市环保局举行企业排污许可证颁发仪式,鲁西化工拿到氮肥行业全国首张排污许可证。聊城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金同元向企业颁发许可证。

      聊城市环保局党组成员、市总量办主任王先民在颁发仪式上说,在国家环保部和山东省环保厅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聊城市环保局和企业的共同努力,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煤化工分公司取得了氮肥行业全国首张排污许可证。首张排污许可证是其他企业申请排污许可证的模板和标杆,环保部历来对颁发首张排污许可证高度重视,要求严,标准高,企业取证难度大。这张证来之不易,凝结了企业和环保工作人员的辛勤汗水,标志着聊城市的排污许可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聊城市环保局党组成员、市总量办主任王先民介绍情况。聊城市环保局党组成员、市总量办主任王先民介绍情况。

      全面实施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局出发,全面深化环境治理基础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部署,是补齐环境短板、将环境管理模式转向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将“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作为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重要任务。排污许可制强调企业主体责任,提倡企业自主申请、自证守法、按证排污、定期报告和主动公开,是企业排污行为的唯一行政许可,是排污单位守法、执法单位执法、社会监督护法的基本依据。申请过程全部公开透明,公平公正,采取按行业分步实施的方法,到2020年将实现所有固定污染源全覆盖。

      聊城市环保局一直高度重视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排污许可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市局各有关科室精干业务人员组成技术审核小组。该局还多次邀请环保部有关专家来聊城举办培训班,通过座谈会等形式进行现场培训、答疑。上半年该局高质量地完成了火电、造纸行业共42家企业的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同时也摸索了方法、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10月底前,按照环保部统一要求,须完成钢铁、水泥行业排污许可证的核发工作,目前有关工作正紧张而有序地推进,首批钢铁行业排污许可证也已经通过技术审核,满足了发放要求。

      “鲁西化工集团作为聊城市历史悠久的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化肥产销量曾连续多年全国排名第一,属于行业内著名企业,相关环保配套设施完善,管理水平也较高,拿到全国第一张排污许可证,是对企业环保工作最好的肯定。” 王先民说。

    责任编辑:张建利

    ]]>
    中国最宽单箱梁体矮塔斜拉桥工程两创全国第一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中国最宽的单箱梁体矮塔斜拉桥工程两创全国第一

    中国最宽的单箱梁体矮塔斜拉桥工程两创全国第一。 李佳微 摄中国最宽的单箱梁体矮塔斜拉桥工程两创全国第一。 李佳微 摄

      中新网衡阳10月28日电 (赵刚)10月27日,在全国复杂桥梁与隧道工程创新技术交流暨越江桥隧项目观摩会上,中建一局市政公司衡阳市二环东路项目公布了他们在国内最宽的单箱梁体矮塔斜拉桥工程衡阳东洲湘江大桥施工中两创全国第一的探索成果。

      东洲湘江大桥位于衡阳市第三条连接湘江两岸的交通主干道--二环东路上,是衡阳城市新交通大动脉的关键节点工程。大桥全长974米,其中主桥长660米,桥型为三塔四跨矮塔斜拉,建成后将大大缩短衡阳老城区与多所院校之间的交通距离。

      由中建一局市政公司履约的衡阳市二环东路项目包括“一隧一桥一路”。“一桥”即:东洲湘江大桥,是中国单箱梁体最宽的矮塔斜拉桥。目前,主塔已施工三分之一,预计12月份完成。主梁预计明年年底合龙。

      中建一局市政公司专家称,东洲湘江大桥是国内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单箱梁体最宽的矮塔斜拉桥,两创中国“第一”。主桥96根斜拉索,全部采用标准强度2000MPa钢绞线。这在国内尚属首次。为更好地监测桥梁在施工和运营期间的状态,在国内率先大量推广使用智能光纤光栅传感器并连接组网进行实时监控,比传统监控方案的监控数据更加精准,存活率更高,使用耐久性更高。

      专家强调,大桥主梁为变截面斜腹板单箱三室箱梁,主梁幅宽达38.5米,是目前国内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单箱梁体最宽的矮塔斜拉桥。其中,在两个墩顶设置的四个超大型全寿命盆式球钢支座,是目前国内运用于城市桥梁吨位最大的支座。

      中建一局市政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李小利介绍,大桥主桥基础采用群桩基础,每个主墩设15根桩基、共45根。根据地质勘查资料及现场补勘情况,了解到主墩桩基所处位置无覆盖层,所处岩层为泥质粉砂岩,这给施工带来极大困难,项目最终采用双钢护筒套打的施工工艺,利用现有钢护筒进行泥浆循环,再配合智能设备控制钻机施工,有效加快了施工进度。冲孔泥浆中含有大量泥沙物质,为保障孔底干净,项目在清孔时利用分沙器将泥沙从泥浆中分离,确保了桩基础灌注的质量。项目的双钢护筒套打施工工艺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

    责任编辑:张建利

    ]]>
    中国这届90后怎么样?外媒这次终于说了大实话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中国这届“90后”怎么样?这次,外媒终于说出了大实话 play 中国这届“90后”怎么样?这次,外媒终于说出了大实话

    向前 向后

      原标题:头条 | 中国这届“90后”怎么样?这次,外媒终于说出了大实话——

      他们想要一份有趣的工作,他们渴望“诗和远方”的旅行,他们希望人生有更多新体验……

      他们乐观、思想开放,有时带点儿“放荡不羁爱自由”的“混不吝”范儿,但他们也是为祖国打call的“自来水”。

      这,就是中国的“90后”↓↓

      近日,英国媒体就关注到了中国这个群体。路透社采访了10位“90后”感慨道,他们是在中国繁荣与和平时期长大的一代人,爱国主义情感早早扎根在他们“深深的脑海里”。

    ▲路透社报道截图▲路透社报道截图

      在采访过程中,有人表示,在国外,你能清楚感受到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尊重。有人表示,亲眼见证中国的飞速发展,觉得一种归属感油然而生。还有人说,他的“中国梦”就是为中国的繁荣昌盛贡献一点力量。

    ▲“90后”女孩陈晓婷回家乡运城结婚后开办了一家舞蹈中心。▲“90后”女孩陈晓婷回家乡运城结婚后开办了一家舞蹈中心。

      作为伴随中国互联网成长的一代,“90后”在互联网上有着极高的活跃度。人民网发布的《2016年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指出,“90后”是富有文化自信的一代,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享有改革开放的红利,目睹祖国国力强盛,逐渐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的过程,因此他们对国家模式和发展道路认同度很高,为国家几十年取得的成就而自豪,乐于在网上传播正能量。他们的视野从风花雪月转向了“星辰大海”,把国家的荣誉与自己紧密联系在一起,敢于在公开场合表达爱国情感。

    ▲几名中国女孩在英国伦敦白金汉宫前开心地举着国旗拍照。▲几名中国女孩在英国伦敦白金汉宫前开心地举着国旗拍照。

      报告指出,在微博平台上,数量庞大的“90后”爱国青年凝聚在“共青团中央”的官方微博周围,在事关国家利益的热点事件中,表现出“90后”强大的自我动员与组织能力。

      在亚文化大本营——bilibili弹幕网站(俗称B站)上,聚集了大量90后00后年轻人,总是弥漫着二次元鬼畜画风。但B站也常被贴上反差感满满的标签,下面这些标题小伙伴可以感受下:“B站前十的国产动漫告诉你:这样爱国才带感!”,“在B站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B站上动画《那年那兔那些事》的弹幕截图,网友们的爱国情怀有如井喷。▲B站上动画《那年那兔那些事》的弹幕截图,网友们的爱国情怀有如井喷。

      bilibili董事长陈睿曾在一次演讲中说:“在运营B站时,非常深的一个感触是这一代年轻人,90后、00后,他们非常爱国。他们从小的生活很富足,他们的教育各方面都很好,他们是真的觉得他们生活在一个非常非常好的国度,他们是发自内心的爱着我们这样一个国家。”

      在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进行的“90后”调查中,93%的90后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很自豪”,81%的90后表示“宁愿居住在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85%的90后认为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正处于或高于世界平均水平,79%认为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曾分析过“90后”秒变祖国的“自来水”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源于成功的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的“90后”的爱国主张还体现在“留学生归国潮”中。法国《欧洲时报》网站就刊文称,中国正处于第三次留学生“归国潮”中,“90后海归”的拐点似乎已经到来。据中国教育部数据,2016年逾八成留学人员学成后回国发展。

      路透社采访了一名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读硕士的留学生,虽然已经获得了美国的工作签证,但她更加向往回国工作。她骄傲地目睹着中国在崛起:“中国很多行业(移动支付、共享单车、人工智能等)发展很快,有朝一日,中国在技术和市场方面可能超过美国”。虽然一直有明确的职业目标,但对祖国有强烈的自豪感,不断促使她的思维的转变——是不是该回国了,生怕自己跟不上中国发展的速度被抛在后面。

    ▲资料图片:中国留学生▲资料图片:中国留学生

      曾任智威汤逊广告公司亚太地区CEO的Tom Doctoroff表示,中国“90后”年轻人希望能与世界“和睦相处”,他们想带回海外经验和全球视野为祖国所用。

      在美国“问与答网站”Quora上,就有人好奇地问:“中国90后一代的未来怎样?”有一位外国网友回答,他们这一代的未来可以说是很乐观了。中国90后是我见过非常“鸡汁”、对新想法接受很快的一代人,同时他们也欣然“拥抱”传统思维。

      路透社都忍不住感叹:中国“90后”兼具抱负和务实双重优秀品质,世界属于这一代人。

    责任编辑:张建利

    ]]>
    中国最繁忙机场:北上广位列三甲 成都第四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中国最繁忙的机场:北京、上海、广州位列前三甲,第四呢?

      中国最繁忙的机场在哪里?北京、上海、广州位列前三甲,之后呢?深圳?杭州?都不对,是位于中国西部的四川成都。

      民航资源网最新数据显示,成都双流机场9月实现旅客吞吐量410.3万人次,在整个西南地区拔得头筹。

    双流机场 资料图双流机场 资料图

      双流机场近些年一直很忙。2012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万人次;2015年突破4000万人次。2016年继续发力,力压深圳宝安机场和上海虹桥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4604万人次。

      成都双流机场为什么能成为黑马?一位从事航空领域工作的人士告诉记者,航空交通优势大的城市,通常区域经济也较为发达。

      换句话说,双流机场崛起的背后,是成都、四川乃至整个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崛起。

      中西部崛起的“排头兵”

      日前,美国独立经济智库米尔肯研究所发布“中国最佳表现城市”报告,成都超越北上广深夺得第一名。

      该报告指出,就业增长、工资、地区生产总值(GRP)以及外商直接投资(FDI)是推动成都成为最佳表现城市的重要原因。

      成都统计数据印证了这一结论。2016年成都城镇新增就业27.87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1万元,较上年增加3849元。

      同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170.2亿元,同比增长7.7%,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

      成都的发展离不开四川。五年来,四川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比全国同期增速高2个百分点,经济总量达3.26万亿元,历史性地跃升至全国第六位。

      2017年前三季度,四川经济表现突出。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7297.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1%,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

      再看整个中西部地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部和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全国高1.2和0.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西部地区要快于全国1.9个百分点。

      对于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走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邢志宏表示,中西部地区承接了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和技术转移,后发优势突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快于全国。

      区域经济发展更协调

      事实上,成都、四川乃至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国家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经济区、“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有关。

      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转移由东部向中西部不断推进,中西部地区经济有了较大改观。以四川为例,截至今年9月,在川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331家;其中,境外世界500强企业有235家。

      美国驻成都新任总领事林杰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兴趣从东部转移到西部内陆地区,中国内陆市场会是美国企业重点拓展的地区之一。

      林伟杰进一步强调,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新发展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希望在中国西南地区新建公司或办事处,汽车、电子、医疗、金融等领域都是投资热点。

      支持中西部地区进一步发展,国家政策倾斜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去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第三批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四川和陕西在列。

      四川、陕西等中西部地区自贸试验区的设立,不仅承担着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的国家战略部署,也是当前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排头兵”。

      经济发展利好加速了人才回流。毕业于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生物物理博士武延宽认为,东部沿海地区,虽然有人才和生产条件的优势,但成本较高。随着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外资流入增多,其对“内陆地区较闭塞”的印象已逐步瓦解。

      人才集聚优势不断凸显,政策利好优势不断释放,中西部正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也更加协调。

      来源:国是直通车

    责任编辑:张建利

    ]]>
    中国首个由奥运和世界冠军发起体育基金会成立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十多位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联合发起成立体育基金会

      中新网福州10月28日电 福建省鑫圣鑫体育基金会今天在福州宣布成立。该体育基金会是由十多位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共同发起成立的体育基金,属于公益性,非营利性活动的慈善组织,是中国首个由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联合发起的体育公益专项基金。

      该基金会的宗旨是弘扬体育精神,助力青少年体质健康成长,开展青少年励志教育。基金会将广泛联系并组织优秀运动员参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推动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为退役运动员提供就业转型平台,帮助退役运动员就业创业。

      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志愿服务管理部主任李立东作为体育总局的代表出席发布会。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崔大林以视频贺电的方式,热烈祝贺基金会成立。他对冠军们弘扬奥林匹克精神,走进校园,推动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开展表示肯定,期望他们为运动员退役以后的再就业创造提供一些好的机会。

      福建省鑫圣鑫体育基金会期盼与爱心企业及各地学校各界热心人士一道,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效、可持续的基金会发展模式。通过基金会自身的增值,争取使之成为中国体育届,公益届的一家有一定规模,一定影响的公益基金会。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重男子62公斤级冠军张湘祥、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排冠军宋妮娜、2004年雅典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双打冠军陈玘、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射击冠军陈颖、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举重48公斤级冠军王明娟、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重剑团体冠军许安琪等众多奥运冠军共同到场签署倡议书,并开启香槟塔,宣布基金会成立。冠军们还集体代表基金会给常务理事单位恒亿集团和太极大业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授牌。

      张湘祥作为奥运冠军的代表上台致辞。他说,发起这个基金会,一方面是作为一名运动员经历了这么多年,看到一些退役运动员师弟师妹在社会上生活的艰难,就是想大家一起努力帮助一下他们。另一方面,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中国强,我希望通过我们走进中小学分享我们的历程,帮助青少年树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许安琪则代表冠军们现场发出倡议书,呼吁社会各界为体育公益事业共尽心力。

      发布会后,冠军们还集体走进福州实验小学,为学生们授课,开展基金会成立后的首次活动,孩子们兴奋地围在冠军们身边合影留念。(完)

    责任编辑:张建利

    ]]>
    当我们自嘲是90后老人时 这些真老人却焕发着青春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在我们自嘲为“90后老人”时,真正的他们却在焕发着“青春”

      在我国,

      一般60岁以上被称为老人。

      而根据联合国对年龄的划分,

      80岁至99岁为老人。

      如今,很多年轻人喜欢自嘲为

      “90后中年人”、“80后老人”。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

      有这样一群老人

      他们已到耄耋之年、华发丛生

      却依然精神矍铄、焕发光芒

      今天,

      让我们来关注那些真正的“80、90”

      他们依然奋战在一线

      永不停歇的“高铁院士”

      自今年6月中旬以来,我国知名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用了数十年磨得掉漆的办公桌,以及在高铁二等座上修改报告演讲稿的形象,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

      在火车上工作,对于刘先林来说早已经是生活常态。在同事眼里,刘老更是“日行千里,永不停歇”。身为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刘老对工作可谓到达了痴迷状态。

      刘先林院士带给中国测绘领域引领性的突破与颠覆,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即便白发苍苍、逐渐老迈,但他依然在不断创新。现在已经78岁,但他依然在为刚刚研发完成的车载激光电子建模系统而奔走。

      87岁的袁隆平再创奇迹

      10月15日,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经过测产验收,平均亩产1149.02公斤,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最新、最高纪录。

      而就在不不久前,袁老主持的另一项“海水稻”项目也正式测产。“最高亩产为620.95公斤,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9月28日,在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海水稻”实地测产结果一经宣布,现场人群沸腾了。

      这意味着中国的2.8亿亩盐碱地可被开发利用,按亩产300公斤保守计算,年产量也将达到300亿公斤,能养活8000万人口!

      87岁的高龄袁隆平,接二连三攻克难关,出创新,把各种不可能变为可能。几十年来,他留给人的身影总是步履匆匆弯腰穿梭在稻田之中。如今,年近九旬的他还在学英语,只为跟国际最前沿的科技接轨。

      科学老顽童林其谁

      半个世纪前,我国原创科研成果——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轰动整个国际生物学界。那一年,曾参与牛胰岛素人工合成“大兵团作战”的林其谁28岁。

      如今,当多数同龄老人颐养天年、尽享天伦时,年近80的林其谁院士每天的必修课依旧是到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上班。上午,电脑里一堆电子邮件,他花很多时间回复;中午,他请研究组同事从食堂带饭,一边吃,一边上网查阅资料。

      “除了中科院、科技部的会,其他外地会议基本都不去了。否则,我可以整天开会,一直开下去。”

      生活中的林其谁充满了幽默感。其实,他就想在这个工作了一辈子的地方多待上一会儿。

      他们还在坚持创作

      许渊冲:100岁前译完莎士比亚全集

      今年2月,在董卿主持的《朗读者》第一期“遇见”当中,96岁的翻译家许渊冲自己走上台,精神矍铄、声如洪钟。许老说林徽因的诗很真、很美,说到这里十分动情,哽咽难言。许老的真情流露,打动了现场每一个人。

      在北大30多年,许先生翻译了上百本中英法文经典,成为“诗译英法唯一人”,2010年获得“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4年摘取翻译界最高奖项——国际译联“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现在许老依然可以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点,接着再9点起床继续翻译。前段时间,97岁的许老因右腿骨折住院,卧床养伤期间仍朗诵中英文诗词。10月20日,许老平安出院。他说,接下来一天一页,他要在100岁前译完莎士比亚全集。

      “90后”雕塑艺术家潘鹤

      今年7月,雕塑家潘鹤爷孙三代打造“艺术家宴”在广州展出。潘鹤,中国雕塑界泰斗,他在七十多年艺术生涯中,创作了二百多座大型户外雕塑作品,分布于国内外70个城市的中心广场,六十多件中型室内雕塑为国家级美术馆、博物馆永久陈列。

      潘鹤先生说:“人生虽短,艺术可长”。他如今已过90岁,鹤发童颜,仍坚持创作。潘老现在每天的工作安排行程都很满,他在年轻后生面前自我调侃是“90后”,甚至会说出一些好玩的段子;他到任一公共场合,都要穿着西装与衬衣。

      他们不断get新技能!

      绍兴七旬老人成摄影达人

      年近70岁的斯学钦今年已经退休9年了。别人的老年生活一般就是养养花遛遛鸟,写写字下下棋,带带小孙子颐养天年。斯学钦却选择了摄影,为了能让“拍照”变为“摄影”,斯学钦报读了绍兴市老年大学、柯桥区老年大学的摄影班,每次上课,他都特别认真。

      为了拍出更多好作品,这些年来,他背着摄影包到处跑,足迹到了云南、西藏、河南、甘肃、青海,内蒙古,甚至远赴俄罗斯、北欧、斐济等地。短短3年的时间,他不仅被吸收为绍兴市摄影家协会的会员,其拍摄的照片多次在绍兴市各类摄影比赛中获奖。

      他说,摄影给他老年生活带来的最大快乐不是获奖,而是用光影记录光阴,从摄影中感受到别样的乐趣和意义。

      82岁“极客”老人将族谱“上云”

      成都老人俞性佑是个标准的“80后”——今年已经82岁的他,不仅年龄上“积极靠拢”80后,心态上也完全不输年轻人。老人年轻的时候是个工程师,从1988年开始一共用了8台电脑,90年代就学编程 ;曾2次参加云栖大会,成为最年长参会者。

      “我一个人也没有办法完成这么庞大的族谱修订,云计算既然能实现分布式的协作,能不能用这种方法让失散到全球的‘俞氏’族人一起来完成这项工作呢?”2017年5月,俞性佑在云栖大会成都峰会提出了这个“异想天开”的想法。最终,借阿里云搭建在线族谱录入平台,他把自家的族谱搬上了阿里云。

      俞性佑的堂侄孙表示“老爷子太厉害了,80后打败了我这个90后,希望我80多岁的时候,也能保持这样年轻的心态。”

      岁月夺走了他们青春的容颜,

      强健的体魄,

      却夺不走他们永不服老、焕发青春的心!

      今天重阳节,

      在此祝所有的老人都能老有所乐

      健康幸福!

    责任编辑:张建利

    ]]>
    广西北海两个传销洗脑窝点被铲除 9名骨干被拘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广西北海两个传销洗脑窝点被铲除 9名骨干被拘

    涉传人员登记信息 郑相元 摄涉传人员登记信息 郑相元 摄

      中新网北海10月28日电(郑相元)一天内,广西北海警方连续铲除两个传销洗脑窝点,抓获涉嫌传销人员59人,刑拘传销骨干9人。

      据北海市海城区打传队28日披露,10月26日,打传队根据日常走访调查获取线索,与辖区派出所开展了此次联合打传行动。当天11点半左右,执法人员在北X星座9楼某出租屋将正在对老年人进行歪曲洗脑的39人控制。

      经查,该传销窝点组织者分别来自云南、贵州、山西及陕西,接受“洗脑”的均为中老年人。

    抓获的涉传人员 郑相元 摄抓获的涉传人员 郑相元 摄

      据该窝点的组织者和某等人交代,该团伙在北X星座“培训”半个多月,他们打着“中国东望网络集团北海分公司”旗号,吹嘘自己是国家暗中组建的部门,要“打造中国新的经济长城”。他们利用老年人的爱国情怀等进行煽动和迷惑,待这些老年人放松警惕取得信任后,再让他们发展下线推销产品。

      目前,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的和某、唐某、龚某、雷某和寇某等5人全部被北海市海城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该出租屋已被查封,其余人员经严格审查教育后释放。

      当天13时50分,执法人员还在广南公寓某私人出租屋将组织传销会议、传授传销经验的20名男女控制。经审查,这伙人均来自山西省各地,其中李某是当天“经验交流会”组织者,落网的20人同为山西传销体系。

      据调查,这伙人多为亲戚关系,都是因贪图“高额提成”而上当加盟“资本运作”。

      目前,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的景某、李某、张某、江某等4名传销骨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其余16人经严格审查教育后释放,案件仍在进一步审理中。

      据介绍,北海市海城区打传队自今年3月15日组建以来,共端掉传销窝点1633个,抓获涉传人员14232人,移交刑事拘留176人,逮捕21人,解救传销新人301人,查封传销出租屋1633户,查扣涉传大巴车66辆,小汽车67辆,罚没款375余万元,配合海城公安分局创建了47个“无传销小区”。(完)

    责任编辑:张建利

    ]]>
    迪拜航展披露了中国空军还没公开的大新闻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迪拜航展披露了一个中国空军还没公开的大新闻

      2017年迪拜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即将在11月12日至16日举办。近日在其官网上公布了本次将参展的飞行表演队及机型。

      其中赫然可见我们解放军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所使用的表演机型为歼-10。

    责任编辑:张建利

    ]]>
    章莹颖案律师:有足够证据指控嫌犯“绑架至死”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原标题:章莹颖案代理律师:美国警方和检方已有足够证据指控嫌犯“绑架至死”

      以章莹颖案为代表,海外留学生安全问题日益引发社会关注。10月28日,清华大学海外安全研究中心、海外青少年权益保护与发展联合会就“海外安全形势与海外青少年权益保护”发起研讨会。现场,北京青年报记者从章莹颖一案的代理律师王志东处获悉,案件原定于明年2月正式审理,但目前极有可能会推迟。王志东律师透露,目前美国检方和警方已有足够证据,指控嫌犯“绑架(章莹颖)至死”,章莹颖家人则希望能对嫌犯处以极刑。

      此外,鉴于“平安留学”已成为留学生家庭的关注焦点,研讨会现场,海外青少年权益保护与发展联合会提出,对将要出国的留学生群体,应该加强他们在人身财产安全、心理健康辅导、地域文化及宗教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课程培训,旨在通过“行前培训”,提高留学生群体的人身安全防范意识。

      原定明年2月正式审理的章莹颖一案或将推迟

      毕业于北京大学的研究生章莹颖,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留学后,自今年6月9日失联至今。经过警方立案侦查,在章莹颖失踪21天后,美国警方逮捕了犯罪嫌疑人布伦特·特里斯滕森(Brendt Christensen)。案发后,美国FBI探员表示,根据已掌握的情况,推测章莹颖可能已经遇难。

      在10月28日的“海外安全形势与海外青少年权益保护”研讨会上,章莹颖一案的代理律师——美国芝加哥地区著名华人律师王志东告诉北青报记者,10月24日,章莹颖绑架致死案嫌犯克里斯滕森的律师团队,向当地法院提交了一份动议,要求推迟本案的审判日期。王志东律师表示,案件原定的正式审理时间为2018年的2月27日“但目前来看,案件正式审理的时间可能会推迟。”

      此外,王志东律师称,在正式审判之前也可能存在变数,“和国内不同,在正式审理之前,检方要向美国司法部提出死刑审理的复核。随后由司法部举行听证,检方辨方就‘是不是以死刑案进行审理’提交相关证据材料,这个过程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能不能以死刑案进行审理,还存在变数。”

      律师称美国检方和警方已掌握嫌犯“绑架至死”的足够证据

      王志东律师告诉北青报记者,目前以“绑架至死罪”起诉嫌犯布伦特·特里斯滕森(Brendt Christensen),章莹颖的家人提出“希望嫌犯被判处极刑,也就是死刑。”王志东律师透露,尽管案件“走程序”耗费的时间比较长,美国当地警方目前仍没有找到章莹颖人在哪里,但警方和检方目前已有足够证据,证明章莹颖遭到绑架并遇害,不过证据的具体细节暂不方便透露。

      问及章莹颖家人的近况,王志东律师表示,章莹颖的母亲身体和精神状况都不太好,目前主要是章莹颖的男友候霄霖,负责案件的细节跟进和其他事务。“对章莹颖的家人来说,现在抱有‘章莹颖可能活着’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但他们表示,不管章莹颖是生是死,都要找到她,带她回家。”

      “平安留学”成留学生家庭关注焦点

      自章莹颖一案以来,海外留学的安全问题日益引发社会关注。数据资料显示,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4.45万人,其中赴英语国家的留学人员近八成,留学低龄化现象更加明显。此间,留学生失踪、遇害等事件也在持续增加。

      王志东律师以章莹颖一案为例,提醒广大留学生群体“不要上陌生人的车”。“章莹颖是一个很守时的人,而且方向感不好。因为事情紧急,所以在和罪犯有过简短交流之后便上了车,随后事发。”王志东律师表示,除了不要上陌生人的车之外,还需注重出国前的安全教育。王志东律师认为,青少年本身的忧患意识也很重要。即使出国之后,也需法学领域的专业人士到留学生所在的学校普及安全知识,并在伤害发生的第一时间对青少年提供法律帮助。

      在10月28日的“海外安全形势与海外青少年权益保护”研讨会上,就留学安全事件的频发等问题,海外青少年权益保护与发展联合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清华大学海外安全研究中心、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等众多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联合会为留学生群体设置了专门课程,包括:人身财产安全、心理健康辅导、地域文化及宗教、法律法规等内容。负责人称,希望通过安全系统的课程培训提高海外青少年的人身安全防范意识、学会保护自身权益,使其在走出国门前就能掌握应急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并加强海外风险事故的防范意识。

      北青报记者获悉,清华大学海外安全研究中心,是于2015年成立的高校智库,而海外青少年权益保护与发展联合会,旨在团结海外华侨和社会团体,联动国内相关国家机关及国外专业机构为广大海外的青少年提供权益保护,在人身财产安全、突发意外事故、心理健康辅导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提供协助服务。

    责任编辑:张建利

    ]]>
    京津冀提供2万工作岗位 主要面向离校未就业者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京津冀提供2万工作岗位 聚焦离校未就业人员

    2017年京津冀招才引智大会暨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人才洽谈会现场 马若 摄2017年京津冀招才引智大会暨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人才洽谈会现场 马若 摄

      中新网石家庄10月28日电 (马若 李茜)2017年京津冀招才引智大会暨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人才洽谈会28日在河北石家庄举行。京津冀三地902家用人单位提供岗位2万余个,主要面向离校未就业人员。当天共收到求职简历3.7万份,到场求职者3万余人次,初步就业意向率43%。

      此次洽谈会由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中国北方人才市场与河北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共同承办。

      据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市场交流责任区部长于辉介绍说,此次洽谈会主要面向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和应届毕业生,大部分招聘岗位不要求有工作经验或要求不高,符合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参会902家用人单位中北京、天津121家,河北省781家。涉及机械、电子、建筑等多个行业,岗位设置涵盖研发、管理、文职等。

      于辉表示,目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较多毕业生离开学校后还未找到工作,针对这部分人群需求,特组织此次洽谈会。此前招聘会中应届毕业生数量占大多数,但近年来,毕业后一两年来参加招聘的毕业生不断增多。

    求职者向用人单位咨询岗位信息 马若 摄求职者向用人单位咨询岗位信息 马若 摄

      毕业两年的王兵当天在现场咨询了多家与汽车相关的企业,“目前从事汽车相关的工作,今天来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机会。”

      明年毕业的韩繁超目前就读于河北工程大学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今天他特地从邯郸赶到石家庄寻找工作机会,他的期望月薪在4000元以上,“想找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如果有自己心仪的企业,就当场签约。”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石家庄分公司售后部经理苗德军说,此次主要提供销售岗位,由于销售岗位较具挑战性,专业性较强,销售人员压力大、流动性大,近期多次招聘主要针对销售岗位。“不要求有工作经验,专科以上学历即可。”

      据了解,本次洽谈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能到现场的求职者可登陆河北人才网投递简历。洽谈会为公益性活动,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均免费入场。(完)

    责任编辑:张建利

    ]]>
    兰渝铁路开行满月:日均逾万人穿越中国西部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兰渝铁路开行“满月” 日均逾万人穿越中国西部

      中新社兰州10月28日电 (记者 冯志军 杨艳敏)第三条纵贯中国南北的“铁路大动脉”兰渝铁路28日迎来开通运行“满月”。据兰州铁路局统计,一个月来,该局管段共发送旅客31.78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06万人,始发上座率达116.2%;发送货物92万吨。

      历时9年建设的兰渝铁路于今年9月29日全线开通运行,是中国西北到西南最便捷的铁路运输通道。从开通运行初期开行5对列车,目前已增加至15对客车,通过调整列车运行方案,及时加开临时列车,加挂车辆等,满足旅客出行需要。

      兰州铁路局兰州客运段生产指挥中心负责人韩杰介绍,兰渝铁路开通运营以来,铁路沿线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资源集聚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始发上座率达到116.2%,在客流高峰期甚至达160%,不仅方便民众出行,更是帮助沿线民众脱贫致富”。

      据了解,兰渝铁路既是旅游路,更是扶贫路。甘肃宕昌官鹅沟、四川阆中古城、重庆合川钓鱼城等知名景区通过兰渝铁路相连。而对于六盘山和秦巴山两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农民来说,兰渝铁路让各地特色农产品、中药材等走出大山的运输距离、时间及成本等都大幅压缩。

      同时,甘肃的钢铁、化工、煤炭等资源亦源源不断被运送到西南地区。兰州铁路局联合成都、昆明、南宁铁路局对接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发中欧中亚、中新南向通道等班列快运,以期将兰渝铁路打造成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黄金运输线。

      正线全长855公里的兰渝铁路,旅客列车速度目标值为160公里/小时,有条件路段预留200公里/小时。兰州铁路局表示,未来随着兰渝铁路逐渐提速,沿线客货运市场的热度将会更高。

    责任编辑:张建利

    ]]>
    这家企业习近平亲自调研:拥有国产“黑科技”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这家企业,习总书记亲自调研!拥有国产“黑科技” 市值超3000亿!

      在视频监控领域,有这样一句话:“全球安防看中国,中国安防看杭州,杭州安防看海康。”五年前,海康威视还是一家传统的安防设备企业,如今它已经成为了全球视频监控产业的龙头。

      2015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浙江调研期间,重点考察了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听完情况汇报之后,习近平指出:企业持续发展之机,市场制胜之道在于创新,要不断增加创新研发投入、加大创新平台建设、培育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将创新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争当创新驱动先行军。两年过去了,海康威视的视频技术应用发展得如何?

      雾霾天也能看清你的脸新一代视频监控技术超乎想像

      两年前,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全程陪同习近平同志进行了考察。他告诉记者,习近平同志来到海康威视考察的时候,公司的主要业务还是安防视频监控,很多新业务还只是雏形。而如今,他看到的那些新技术、新概念,已经成长为公司的几大主营业务。

      海康威视董事长 陈宗年:你看我们现在的无人机,是一个很完整的无人机。其实他刚刚来看的时候是一个我们的样品,你看这个盖子都没有。海康威视这么多年来申请了1000多项专利,我们的专利里绝大部分都是发明专利。

      在上千项专利中,海康威视掌握的视频监控技术,可以称得上是独门秘诀:透雾技术,即便遇上雾霾天气,在城市监控摄像头里,依然可以看清楚车身颜色、车牌以及人脸细节;黑光技术,则可以在几乎全黑的环境中,实现“透亮、干净、全彩”的视频图像画面。在看得见、看得清的基础上,还能够“看得懂”。这一视频技术,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支持下,还在往这个方向演进。

      技术的进步,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两年前,浦世亮代表海康威视的研究人员,向习近平同志介绍情况。

      海康威视研究院院长 浦世亮:当时习主席来的时候,习主席就站在这边,然后我就站在这里。他提到了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充分发挥创新的优势,这样子呢,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指日可待。

      浦世亮告诉我们,整个研究院上下,当时有300多人的研发队伍。而现在,这个数字扩大了一倍,研究人员增加到了600多人,光是这一层楼,早已装不下。

      陈宗年:总书记讲了,创新驱动 ,人才驱动,我们就一步到位了,我们就讲人才驱动。把人才的工作做好,企业大有希望,国家也是一样的,这是很深刻的一个道理。人才的本地化,要在全球配置资源。我们开始在全球布局研发中心,从业务也是从做产品开始,向技术向系统向服务这个方面发展。

      在创新为上、技术优先的理念引导下,海康威视目前的市值达到3000多亿元,已经成为视频监控行业,当仁不让的龙头企业,营收规模甚至比行业第二到第十名的企业,加到一起还要高。先进的技术和产品,也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2017年9月4号下午,浙江湖州吴兴区织里警方接到居民报警,称家里的摩托车被偷,警方随即调取了报案人居住地附近多路监控,在一条乡间道路上,一个高清卡口拍到了两名嫌疑人骑着被盗的摩托车经过。

      浙江省湖州市公安局织里分局指挥情报中心副主任 沈飞勇:画面比较清晰,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车牌也能看清。这辆车子也能看得比较清楚,包括嫌疑人对象的正脸,正脸也比较清晰,当时我们就截取了这个视频画面,截了两张照片。
        

      将截取的照片通过人脸识别系统搜索后,警方很快就掌握嫌疑人的基本轨迹和身份信息,几秒之后,系统自动发出预警,显示嫌疑人在织里某地出现,警方立即前往将嫌疑人抓获。

      在警方破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就是海康威视研发的这套人脸识别系统。通过分布在各个点位的监控记录,只要提供一张照片,就能从海量的数据中,识别出嫌疑人,并找到他的活动轨迹。

      目前这一人脸识别系统已经在100多座城市落地。1000多个应用项目,覆盖了公安、交通、学校、医院、企业等多个行业。

      海康威视海康机器人物流行业业务人员 叶昊:这款分拣机器人可以负重5到10公斤的小件包裹。通过我们的智能相机,智能的读码称重,机器人会带着我们的包裹,去指定的分拣口投递。300台机器人可以实现每个小时一万八到两万的分拣效率。之前我们应用场景的网点可能需要150个人左右的分拣人员,现在我们用16个人工就可以把所有这些人员都替代掉了。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的提速,视频监控行业也将迎来新的增长机遇。据业内人士预计,未来 4 年(2017-2020) 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可达到12.25%,到2020 年,市场规模将从目前的1687.20 亿元,增长到2678.49 亿元。

      中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监控网,视频镜头超过2000万个,这个叫作“中国天网”的大工程,是守护百姓的眼睛。

      江苏省苏州市公安局民警 钟聪:我们的路面监控覆盖率已经相当高,比如说发生一个违法犯罪警情,我们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调整到他身上的某一个我们需要的一个点位。

      钟聪的任务,就是根据这些信息,研判可能会诱发犯罪的蛛丝马迹。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进行警务预测,在中国不仅全面普及,而且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在她的手机里,这座城市每栋楼、每套房子都有数据模型,配合水、电流量,如果信息异常,系统就会预警。

      午夜12点,苏州的夜,仿佛才刚刚开始。在这些外国人眼中,恐怕只有在中国,才敢在深夜穿着超短裙上街。

      瑞典人 万马:跟谁出去玩,一点都没担心。没有问题,很安全,有安全感。

      美国人 约翰:中国非常安全,我已经跟父母说我不回去了。

      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让这夜色里的人们安心、放心。

      2016年全球犯罪与安全指数显示,中国是治安保障最好的国家之一。

      五年来,中国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数下降了42.7%。

      安全感,已经成为美丽中国的新名片。

      人证合一两秒识别 中国技术国际顶尖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众多科技界代表、委员议案、提案的关键词。而作为人工智能的典型应用——人脸识别正在迎来高速发展期。曾经的科幻大片中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在茫茫人海中快速锁定目标人物的情景如今已经成为现实。而一提到人脸识别,就不得不提到一位80后博导、计算机视觉行业的领军人物——周曦。

      周曦总是在路上。双肩包、行李箱、经济舱、几个包子、一杯白水就凑合的一顿早餐,如果不说,没有人会相信,人群中这个看起来十分普通的年轻人却有着一连串令人意想不到的身份:80后博导、曾带领团队7次斩获人工智能识别竞赛的世界冠军、中科院“百人计划”成员,他还是目前国内一家顶尖计算机视觉公司的创始人。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周曦全年乘坐飞机86次,频繁往返于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二十多个机场。在这些机场,周曦公司的设备每天都在不停地运行着。

      目前,云从科技的人证合一、动态布控产品在全国二十多个枢纽机场投入使用,传统人工验证需要的20秒时间,云从的人证合一检查时间只有2秒,而且识别率高达99.8以上%。

      人证合一就是通过读取身份证芯片照片与现场抓拍持证人员的人脸图像通过机器进行人脸识别验证。这种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机场、海关、铁路、银行等等场景。 在人脸识别领域,中国的技术处于国际顶尖水平。三大互联网巨头BAT(百度、阿里、腾讯)以及上百家创业公司都纷纷布局这一产业。

      这天,周曦搭乘早晨7点的航班,赶到重庆,他在机场简单看了云从的产品,没有回家、没有休整,就马不停蹄的拖着行李箱来到了公司。一个多小时后,会有几拨重要客户过来洽谈合作。作为一个有着近400名员工的创业公司创始人,也为了表示郑重,周曦特意换上了西装。

      虽然已经是国内最先进的人脸识别技术服务提供商,但周曦的身上依然保留着一名科学家特有的认真和谦虚。

      两年前拍摄的一张照片上,十多位身带大红花的科学家从中科院集体辞职创业。照片中的周曦此时只有34岁,但却已经是博士生导师。 2年前,就是在这间屋子里,八个在国内视觉识别领域顶尖的科科研人员,满怀着对自身在人脸识别核心技术上的自信、和要在广阔市场大展拳脚的想法,离开了中科院、成立里云从科技有限公司。

      周曦不舍得简单地把人脸识别技术作为核心的研究成果,交给第二方第三方的公司,担心对方没有能力把用户体验做好,因为这个东西太专业了,发展速度太快了,所以下定决心自己做这件事情。

      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 袁家虎:我一直把他看成一个很好的科学家、一个科研人员,按照我们一般科研人员的走向,他未来在进一步当院士、当什么,因为他很年轻就是研究员了,又是教授。这条路也是很好的一个路,所以当他提出来要下海的话,我还是觉得比较吃惊。但是他很坚决。

      2015年4月,那是云从科技成立的日子。也就是在那个月,周曦的孩子出生。甚至来不及学会做一个称职的父亲,周曦就一门心思投入了初创期的公司。

      周曦: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其中一个同事发的(朋友圈)。我觉得还是蛮自豪的,我确实是蛮有信心的。我觉得这个技术优势带来的这个整个在商业上的优势应该会很大。

      理想很快被现实打败,走出金字塔的周曦很快见识到了商业市场竞争的残酷。当时国内人脸识别的市场,阿里控股的FACE++,腾讯优图、百度脸优都依靠自身庞大的数据资源三分天下。再加上上百家创业公司,初出茅庐的云从科技并不显眼。在与竞争对手的一次次博弈中,经常因为资历浅、名气小铩羽而归。时至今日,周曦依然清楚的记得云从第一次被拒时的情形。

      周曦:如果我们能拿下这个客户,云从就是个第一流的公司,如果我们拿不下这个客户,我们就只是个二流的公司,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做了非常深入的准备,最终在科技部选型的时候,首先也是邀请了全国最优秀的人脸识别的公司来做这种技术的比拼,我们在比拼里面也排到第一,最终这个事情在客户做最终的选择的时候,这个时候客户说我们发现实际上云从不符合招投标的基本条件。比如他们要求这个公司要拿出三年的财报来,拿出你的双软,拿出你的高新等等资质来,当时云从作为一个刚成立的公司,虽然有非常好的技术,非常好的产品体验,但是偏偏就没有这些资质,因此我们根本就无法往前走,在那个时刻真的是觉得不知道怎么形容那种感觉,就觉得所有的努力就完全白费了。

      目前,资质这样的事还在解决的过程中,但云从变得更成熟一些,通过一套两套三套的应急方案来尽量把这些问题避免掉。就在公司成立一年后,中国农业银行成为首家在全国范围内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国有商业银行。紧接着,周曦又拿下了50多家金融机构,成为人脸识别银行业第一大供应商。在中国农业银行的一个网店,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台由云从和农行合作研发的超级柜台。副行长刘莉告诉记者,目前农行的两百多个网点配备了这样的超级柜台,仅以办理一个开卡业务为例,原来卡片到手至少需要半小时,现在三五分钟就办好了,大大方便了客户。

      为了获得更多的数据,周曦和公安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成立联合实验室,在联合实验室的框架下,获取合规的数据进行算法的优化升级。如今,已经和云从科技合作或者正在执行的项目超过400项,覆盖了全国22个省份。

      周曦:我自己希望云从能够成为一个非常伟大的人工智能公司,我希望他是能够真正的去改变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希望人工智能能够成为跟人类亦师亦友的关系,他可以陪伴人类,他可以改变人类,可以提升我们自己的潜能,把我们从智力到体力的极限,更多的扩展出去。这件事情我觉得可以做一辈子。

      半小时观察:人工智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在十九大报告中,人工智能被列入了今后优先重点发展的产业。2017年7月20号,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我国计划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人工智能在生产生活、社会治理、国防建设各方面应用将得到极大拓展,形成涵盖核心技术、关键系统、支撑平台和智能应用的完备产业链和高端产业集群。它将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的支撑。

      为中国制造点赞!

    责任编辑:霍宇昂

    ]]>
    侠客岛:航母齐聚军演在即 南海局势将何去何从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解局]航母齐聚,军演在即,南海最新局势怎么看?

      南海上刮来一阵风,一场海上联合军演即将举行。

      东盟防长会和东盟防长扩大会刚刚结束,24日,即将接任东盟轮值主席国的新加坡防长黄永宏表示:为增进互信,明年东盟将与中国举行首次海上联合演练。嗯,大新闻往往很短,这次也不例外。

      而另一个新闻就是,美国尼米兹号、里根号和罗斯福号三艘航母齐聚西太平洋,准备军事演习。看来美国依然把南海当作“禁脔”。

      在这个背景下,怎么看待中国和东盟在明年上演的首次军演?南海局势又将何去何从?

      亮点

      众所周知,安全与防务合作一向是高政治中的高政治,非常能反映国家间关系的亲密和深入程度。冷战结束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发展迅速,特别是在经济领域。中国是大多数东盟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在其中拥有较强的经济影响力。但是除泰国、缅甸等个别国家外,中国却与大多数东盟国家的安全与防务合作一直龃龉不前,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短板,严重影响着中国与东盟及东盟国家关系的提升。

      其实,中国与东盟国家并非没有军事等高敏感领域的合作。只不过,相比于经济合作带来的影响来说,军事等领域的合作对东盟地区安全结构的影响十分有限,岛叔认为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合作深度不够。例如此前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执法部门建立的海上联合搜救的合作机制,中国与大部分东南亚国家军事交流与合作主要局限在搜救、反恐等低敏感领域,影响不够深入。另一点,制度化程度不高。虽然中国与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搞过不少双边的军事演习,但只局限于个别东盟国家,从未与东盟一个整体搞过军事演练,更不用说形成长效的机制。

      这带来的后果就是,中国对东南亚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格局影响有限。针对此,学界有一句戏言形容,不一定严谨,却很形象,“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中国要摆脱这种局面,与东南亚乃至整个东亚地区展开深入的安全与防务合作,是重中之重。

      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摆出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南海问题无疑是重要因素之一。此次中国与东盟国家在“10+1”框架下达成海上联合演练的决定,反映了相关各方一定程度上愿意放下南海问题的包袱,推动一些务实的合作。虽然目前没有确切消息表明“海上联合演练”的性质,但考虑到是东盟防长会议推动的议程,以后很可能形成机制化。因此,明年即将举行的联合演练是一个重大突破,影响和示范效应要远胜于与单个国家的同类合作。

      这么看来,本次举行联合军演,似乎标志着横亘在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南海局势问题,逐渐好转。

      意义

      11个国家,首次演练,这些因素限制着明年演练的内容应为较为初级的基础性科目,比如海上编组、信号通信和搜救等,就军事意义本身来看,十分有限。但往深了看,在政治和外交层面却意义重大。

      这次军演标志着南海的局势确实在降温。自2009年以来,东盟防长会议一直都是炒作南海问题的重要平台,中国通常是被指责的对象。如今在这类会议上推动了海上联合演练,说明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双轨”思路的指引下,正在通过和平谈判与友好协商解决南海相关问题。其中意义之重大,不难想象。

      就战术层面而言,军队和防务部门间的联合演练可以很好地增进不同国家军事人员间的交流与沟通,进而增强政治互信,促进相关国家间的友好关系。这类联合演练的决定也有利地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完全有能力自主维护好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但我们也要保持冷静,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困难和挑战。军演意味着中国与东盟国家不是敌人,但并不代表大家已经是紧密的好朋友。这只是个信号式的动作,今后的路或许还很长。我们应该明白的是,对于东盟和东盟国家而言,与中国的海上联合演练有可能成为一个范本,若美国、日本等国要求,一如“10+1”框架一样,东盟国家势必也会欣然接受,并借此扩大自己在地区安全合作中的作用和地位。

      我们还是无法忽视美国在该地区强大的军事联系和军事关系,虽然仅靠这类合作不太可能撬动该地区“安全上靠美”的基本安全架构,但它毕竟是个好的开始,如果中国与东盟国家能够持之以恒地往前推,质变未必就不可能。

      变化

      从荒谬的“南海仲裁案”到现在举行海上联合军演,发生变化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国力的强盛。在2015年初,南海局势正处高热之时,岛叔就认为‘南海局势’有望在5年内走向缓和。因为随着中国快速的发展,中国对南海控局能力大幅提升。经过多年的较量,一些国家也认识到,自己无法直接与中国在南海进行正面对抗。一度依靠美国、日本的舆论和外交支援也往往缓不济急,指望美日为自己火中取栗则更不现实。

      以在南海问题中,表现得最为活跃的菲律宾和越南举例,分析一下东盟各国关于南海局势变化的原因,或许可以以小见大。中国在南海中南部的力量优势还在建立中的时候,菲、越自然痴心妄想,抱着必要时进行“放手一搏”的打算。但到2015年的时候,中国的综合力量和能力已经对越、菲构成压倒性优势,它们如果再妄动,中国的反制只会是它们失去更多。试问,在海上,他们建岛能建得过中国?造船能造得过中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力量对比彻底失衡,对抗的信心自然乘海风而去,丧失殆尽。

      借助国际司法或仲裁方式也宣告破产,其中一个标志就是“南海仲裁案”的结局。菲、越曾对从法理上扳倒中国寄予厚望,但这个算盘,却实实在在打错了。迄今为止,世界上仅有美国、日本、新加坡和澳大利亚四个国家对该裁决表达了程度不一的支持,大量的是反对的声音。

      对抗不可持续,其他手段也难以奏效,中国的影响还难回避。鉴此,“南海仲裁案”后,在中国强有力的军事、外交和经济等动作之下,菲律宾、新加坡和越南在南海问题上调门儿的和政策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回调或回摆。

      考验

      需要指出的是,“南海仲裁案”结束以来的一年多时间里,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南海并非没有问题,还存在着一系列考验。各方关于南海争议的立场并没有完全发生变化,博弈和斗争远没有结束,紧急事态也依然频频发生。越南万安滩采油、菲律宾欲占铁线礁和南海西南渔场摩擦等危机事件都曾多次考验南海缓和的“成色”。但不同的是,这些事件很快得到了控制,在“双轨”思路框架下,中国与相关国家通过协商谈判缓解了争议、弥合了分歧。

      但南海局势的降温,也让“心系世界”的美国,很难受。特朗普政府在南海及其周边的外交、经济和舆论等手段虽然较奥巴马时期逊色,但在该地区的军事部署和活动却在持续增强。几乎在中国与东盟国家防长们谈合作的同时,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却在会上讨论着“共同的安全挑战”,对南海与中国含沙射影。

      在东亚以往重大的外交活动如东盟外长会议期间,美军都会刷一把“存在感”,这次也不例外。正如前文所讲,美国三艘航母已经开入太平洋。美国五角大楼官员“低调”地将这次行动定义为“计划了相当长时间的行动”。美军联合参谋部主任麦肯锡中将说:“这只是三个航母战斗群一起演习的机会。我们每当有机会时都会这样做。并不是总有这样的机会。”然而有些重点,我们还需要手动划出来:美国上次向太平洋调遣三个航母战斗群还是在2007年。这么看来,美国不仅重新定义了“演习”,还重新定义了“有机会”。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即将访问亚洲这个节点上,美国海军在西太平洋势必会维持“三航母”打击群的超强部署态势。无论是为总统壮壮行色,或是炒作外交议题,或是进行战略威慑,或是维系日常存在,美军都不会希望南海局势的“温度”过低。我们在积极推动南海局势缓和时,也要提防着美军近期在南海“搞事儿”制造议题,或在南海炫耀武力敲打东盟国家并对中国进行施压。

      但正如前文说到的,在南海问题“双轨”思路框架已定,促发展、谋合作已成为东南亚地区的主题的背景下,美国若执意成为影响南海局势缓和的最大变数,我们只能提醒一句: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文/湖图燕波

    责任编辑:张岩

    ]]>
    迪拜航展披露一个大新闻 中国空军都还没公开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2017年迪拜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即将在11月12日至16日举办。近日在其官网上公布了本次将参展的飞行表演队及机型。

      其中赫然可见我们解放军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所使用的表演机型为歼-10。

    责任编辑:张岩

    ]]>
    金门正在搞这样一个“公投” 遭到大陆严正警告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金门正在搞的这个“公投”,遭到大陆严正警告

      此前,金门县国民党“议员”提议发起“博弈公投”,来决定是否设立观光博弈,以振兴金门经济。今天,金门将举行首次博弈公投。

      据台媒报道,此举引起陆方强烈关切。

      据中时电子报28日报道称,大陆权威涉台人士27日发出警告,强调不会允许大陆民众赴台赌博,倘若金门通过公投设赌场,大陆将被迫采取紧缩旅游的必要措施,势必影响金厦两地旅游合作,不仅对金门发展不利,也必然冲击两岸关系。这是公投成案以来,陆方最直接的示警。

      有关本次“博弈公投”是金门县议员蔡春生今年初以“为振兴金门经济,开创金门的前途,您是否赞成设立国际渡假区并于其中开放5%观光博弈?”为主题发动的,按照台湾地区现行的“公民投票法”第27条第2项的规定,所谓的“公投案”必须联署达5178人才可进行投票,最终在5602人联署之下,金门县方面决定近日进行所谓的“公投”。

     ▲金门的年轻人表达鲜明的反赌立场(图片来源:“中时电子报”) ▲金门的年轻人表达鲜明的反赌立场(图片来源:“中时电子报”)

      厦门日报一篇以《别拿金门赌明天》文章,传达大陆官方严正立场,强调金门若通过设立赌场,主要客源是瞄准大陆游客,但大陆近年严打贪腐,绝不会容忍大陆民众赴金门赌博,届时大陆将调整对金门相关政策,严格限制金厦“小三通”和两岸往来,以免金门赌博产业带给对岸不利影响,金门将因此失去作为两岸交流重要“窗口”地位。

      本月23日,厦门市台办三通处长陈德金率团赴金门考察交流时,与金门陆配举行座谈,也呼吁陆配加入反赌行列。随后,以陆配为主的中国生产创党卢月香表态,呼吁陆配站出来,捍拒博弈公投。

      2015年5月,大陆国台办主任张志军访问金门与当地业界闭门座谈明确表态,指金门要发展旅游业,得有中、长期规画,整合相关资源,“要走正道,不要指望发展博彩(博弈)业,否则小三通肯定是要关的!”

      先前澎湖、马祖举办博弈公投时,国台办都曾以“大陆明令禁止赌博”表达反对立场。2009年,邵琪伟访金门时也表示,大陆民众赴台旅游不可以赌博。

      金门发动博弈公投以来,随着正、反两方不断角力,金门县政府承担压力不小。熟知内情人士透露,金门县长陈福海近日接到国台办高层来电关切公投案,邻近厦门市台办甚至前往金门,发动陆配加入反赌行列。

    责任编辑:张岩

    ]]>
    吉林:今年年底前城市建成区燃煤小锅炉全淘汰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吉林:今年年底前城市建成区燃煤小锅炉全淘汰

      近日,吉林省印发《2017年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百日攻坚”行动方案》,自即日起到2018年1月31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为期100天的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百日攻坚”行动,开展燃煤小锅炉“清零”、重点行业错峰生产、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重污染天气应对等专项行动。2017年全省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控制在70微克/立方米以下,10月至12月PM10年均浓度控制在90微克/立方米以下。

      关注一:燃煤小锅炉“清零”

      各地将对照城市建成区燃煤小锅炉清单,逐一进行核查。确保2017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燃煤小锅炉淘汰任务。各地要完成已淘汰燃煤小锅炉拆改,对已淘汰的小锅炉开展跟踪复查,已经取缔关闭的燃煤小锅炉要确保拆除烟囱或物理割断烟道,防止死灰复燃。

      关注二:重点行业错峰生产

      全省区域内水泥熟料、砖瓦、陶瓷、石膏板等建材行业,从2017年11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全部实施停产;水泥粉磨站、商砼制造、石材加工、采石采砂等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应实施停产。各火电企业制定绿色调度实施方案,减少因调峰锅炉使用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

      关注三:重污染天气应对

      各地将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或管控方案,完善重污染天气工业企业停产限产名单,打通落实停产限产措施的“最后一公里”。吉林省将加大考核问责力度,对未通过考核的地区进行公开约谈,并暂停其涉大气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对因工作不力、履职缺位等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法、依纪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来源:长春晚报

    责任编辑:张建利

    ]]>
    福建召开领导干部大会 尤权不再兼任省委书记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福建省召开领导干部大会

     10月28日,福建省召开领导干部大会,中央书记处书记尤权主持并讲话。 10月28日,福建省召开领导干部大会,中央书记处书记尤权主持并讲话。

      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齐玉宣布中央决定:尤权同志不再兼任福建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于伟国同志任福建省委书记。

      尤权说,对福建省委主要领导进行调整是中央从大局出发,通盘考虑福建工作的需要作出的决定,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福建的亲切关怀、对福建工作的充分肯定和对福建干部群众的高度信任。我完全拥护、坚决服从中央的决定。伟国同志“四个意识”强,政治立场坚定,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中央决策部署态度坚决,领导经验丰富,经历多岗位锻炼,在党委和政府都担任过领导职务,熟悉党务、经济工作,组织领导和协调能力比较强,特别是在福建工作了20多年,非常熟悉福建的情况,为人坦诚正派,作风务实,敬业勤勉。我相信他一定能够胜任福建省委书记的工作,不辜负中央的期望。希望大家像支持我一样支持伟国同志,齐心协力把福建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尤权说,我在福建工作生活了近五年,光阴似箭,五年时光一闪而过。此时此刻就要离开福建的工作岗位,心中的不舍和感恩之情难以言表。福建人杰地灵,是习近平总书记工作过近18年的地方。我一生能够有幸在福建工作,在这块土地上贡献力量,是中央对我的信任,更是我的福分。这几年,我走遍了福建的所有市、县(市、区)和大多数乡镇,和同志们一起坦诚相待,互相支持,融洽共事,愉快相处,结下了深厚情谊。可以说,在福建工作的这几年,是我人生中难忘的一段岁月。

      尤权说,这五年,福建和全国一样,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习总书记多次亲临福建考察,多次对福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亲自为福建谋划未来,提出了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的重要要求。中央赋予了福建全国少有的“多区叠加”政策优势。我很庆幸自己能够遇上福建发展的这样一个重大机遇期,亲自参与和见证这一历史进程,并为此贡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这几年,福建省委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执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成为全省上下共识,福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这些年福建取得的成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省委、省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福建能有现在这样的好局面,绝不是单靠哪一个人就可以干出来的,是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和各级各部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群团组织,驻闽部队和武警官兵,以及社会各界、方方面面齐心协力、共同拼搏才得来的。在这里,我对大家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大家对省委工作、对我本人,都很宽容和包容,给予了热情鼓励和积极帮助,这让我十分感动。特别是老领导老同志,以各种方式支持我的工作,我将永远铭记在心。无论今后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与大家朝夕相处、并肩战斗的这段经历,更不会忘记与大家结下的深厚情谊,始终会情牵福建、关注福建、关心福建,全力支持福建的工作。

      尤权说,党的十九大刚刚胜利闭幕。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新征程上,福建发展的前景更为广阔,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可以说是政通人和、百业待兴。希望同志们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权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希望同志们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要求,全力以赴实现总量赶超目标。希望同志们继续深化改革,不断积聚新的发展动能。希望同志们牢牢守住自然生态和政治生态这两条底线,保持山清水秀和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我相信,以伟国同志为班长的福建省委,一定能够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动力,推进新福建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中国梦的福建篇章一定会更加辉煌。

      于伟国说,我坚决拥护党中央决定。五年来,尤权同志团结带领省四套班子和广大干部群众,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总书记对福建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推动福建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就,经济社会发展都上了新台阶,并且打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自然生态、发展生态,为福建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尤权同志作为省委的“班长”,和大家一起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与各套班子成员形成了十分融洽的同志关系,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大家对他都很敬重。尤权同志政治上坚定清醒明白,“四个意识”强,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党性强,公道正派,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模范执行民主集中制,善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严谨务实、胸襟开阔、亲和力强,无论做人做事都为我们树立了好榜样,在他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我和班子的同事们心情都十分舒畅,心无旁骛地把精力用在工作上。真诚希望尤权同志常回来考察指导,继续关心支持福建各项事业发展。

      于伟国表示,接过新的“接力棒”,我深感这是党中央对我的信任更是鞭策,深感责任重大。

      “我将继续同大家一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

      我将以中央对“关键少数”的严格要求约束自己,严格依法秉公用权,自觉接受各方监督;

      我将扑下身子、沉到一线、马上就办,紧紧依靠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全力推进“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建设。”

      于伟国表示,我们要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

      始终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习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的地位,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指导实践、见诸行动,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

      始终奋力谱写新时代的福建发展新篇章,坚持新发展理念,保持工作连续性,在历届省各套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上,进一步实施赶超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一起提高;

      始终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像精心呵护山青水秀的自然生态一样,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在闽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专委会领导,省法院院长、省检察院检察长,省级老同志,驻闽部队领导,省委委员、候补委员,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主要负责同志,省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省属企事业单位和高等院校主要负责同志,中央驻闽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省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于伟国同志简历

      于伟国,男,汉族,1955年10月生,山东威海人,1973年1月参加工作,197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文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

      现任十九届中央委员,福建省委书记、省长。

      1973.01—1973.07 江苏省太仓县长江化工厂工人

      1973.07—1977.07 江苏省太仓县布厂工人、干部、党支部副书记

      1977.07—1979.09 江苏省太仓县城厢镇团委书记

      1979.09—1983.07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文学专业学习

      1983.07—1985.12 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干部

      1985.12—1987.10 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简报组副处级调研员

      1987.10—1991.05 中央文献研究室综合研究组编辑、邓小平研究组生平小组副组长

      1991.05—1995.08 中央办公厅秘书局秘书(1992.01明确为正处长级,1994.10明确为副局级)

      1995.08—1999.05 福建省厦门市市长助理(挂职)(其间:1996.11—1997.11厦门大学世界经济专业研究生课程班学习)

      1999.05—1999.11 福建省厦门市副市长

      1999.11—2001.09 福建省厦门市委常委、秘书长

      2001.09—2002.05 福建省厦门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02.05—2005.01 福建省厦门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

      2005.01—2006.08 福建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正厅长级)

      2006.08—2006.11 福建省委组织部部长

      2006.11—2009.06 福建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09.06—2009.07 福建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厦门市委书记

      2009.07—2010.01 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

      2010.01—2012.01 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012.01—2013.04 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

      2013.04—2013.05 福建省委副书记、厦门市委书记

      2013.05—2015.11 福建省委副书记

      2015.11—2016.01 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

      2016.01—2017.10 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

      2017.10— 福建省委书记、省长

      第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九届中央委员。中共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省委委员、常委,九届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十届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书记。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

      (via:福建日报记者 兰锋 周琳 严顺龙/文 张永定/图)

    责任编辑:张迪

    政要二维码

    政要动向

    带你阅尽地方政要每日动态

    ]]>
    赵克志卸任河北省委书记:两年河北人一生河北情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河北省委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宣布中央关于省委主要领导调整的决定

      10月28日,省委在石家庄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邓声明同志出席会议并宣布中央决定:赵克志同志不再担任河北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另有任用;王东峰同志任河北省委委员、常委、书记。

    10月28日,省委在石家庄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宣布中央关于省委主要领导调整的决定。这是赵克志同志和王东峰同志亲切握手。记者郭昭摄10月28日,省委在石家庄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宣布中央关于省委主要领导调整的决定。这是赵克志同志和王东峰同志亲切握手。记者郭昭摄

      赵克志主持会议并讲话。王东峰、许勤同志分别讲话。

    图为会议会场。记者郭昭摄图为会议会场。记者郭昭摄

      赵克志在讲话中说,党中央关于河北省委主要领导同志职务调整的决定,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河北领导班子建设的高度重视。我坚决拥护党中央的决定,真诚欢迎王东峰同志到河北工作。党中央决定我到新的岗位工作,是对我的信任。我一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树牢“四个自信”,始终忠诚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定在新的岗位上严格要求自己,切实加强学习,认真履行职责,坚定有力地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有力地落实党中央各项重大决策部署;一定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按照各项纪律和制度办事,把党中央对高级干部的要求落到实处。

      赵克志说,由王东峰同志担任河北省委书记,是党中央立足长远、着眼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东峰同志政治上坚定,“四个意识”强,在重大问题上旗帜鲜明,经历多岗位锻炼,年富力强,领导经验丰富,具有很强的驾驭全局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具有很高的领导艺术和领导能力,作风务实深入,善于团结同志,必将有力地促进河北领导班子建设,全面提升河北各项工作水平,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

    赵克志主持会议并讲话。记者郭昭摄赵克志主持会议并讲话。记者郭昭摄

      赵克志说,河北是一块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土地。回首在河北工作两年零3个月的日日夜夜,我深深感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励精图治、砥砺奋进,营造了干事创业的大环境,特别是总书记对河北知之深、爱之切,对燕赵大地、对河北人民充满深情,多次视察河北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给了我们极大的关怀、有力的指引、强大的力量。我深深感到,河北人民勤劳淳朴、真诚善良、重情尚义、可敬可爱,河北的干部队伍讲政治、顾大局,讲责任、敢担当,河北的领导班子忠诚坚定、团结战斗,河北老领导老同志对河北工作非常关心、大力支持。能够同大家共事,共同为河北发展努力,共同为河北人民服务,我感到非常荣幸、非常自豪,从中汲取的丰厚营养、经受的诸多磨炼,将使我终身受益。在河北工作期间,我对这里的山山水水产生了很深的感情,与这里的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河北也是我的家乡故土,河北人民是我的父老乡亲。两年河北人,一生河北情。虽然我就要离开河北工作了,但深深铸就的“燕赵底色”永远不会改变,蕴藏内心的“河北情结”永远不会改变。

      赵克志说,河北是京畿之地,是首都的“护城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地关注河北、支持河北、祝福河北,一如既往地为河北改革发展鼓与呼,一如既往地为河北传递正能量。相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省委和几大班子的团结努力,有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斗,这片传承革命传统的沃土,这片拥有重大机遇的热土,一定能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焕发出无限生机和活力。衷心祝愿河北发展更加灿烂辉煌,衷心祝愿河北人民更加幸福安康。

    省委书记王东峰讲话。记者郭昭摄省委书记王东峰讲话。记者郭昭摄

      王东峰表示,我衷心拥护、坚决服从中央的决定,衷心感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怀和信任,衷心感谢河北人民和同志们的信任和支持。多年来,在历届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不懈努力下,特别是在以克志同志为班长的省委带领下,河北上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四个加快”、“六个扎实”、“七个着力”、“三个扎扎实实”等重要指示精神,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坚持改革创新、脱贫攻坚,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推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精心筹办2022年冬奥会工作,开拓进取,真抓实干,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河北的发展,克志书记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智慧,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巩固和发展工作成果,接续奋斗,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因工作需要,中央决定克志同志到新的领导岗位工作,这是党中央对克志同志的信任和重托,也是对河北工作的充分肯定,是河北人民和大家的光荣。我们衷心祝愿克志同志在新的领导岗位上为党和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河北人民将铭记克志同志为河北作出的重要贡献。也恳请克志同志到新的领导岗位上,继续关心支持河北的发展。

      王东峰说,中央决定我任河北省委书记,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的信任和重托,对我来说是向河北人民学习、为河北人民服务的机会,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将尽快熟悉情况,同大家一起努力抓好各项工作,恪尽职守,鞠躬尽瘁,不辜负总书记的厚望和重托,在全省上下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河北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续用力,接续奋斗,砥砺前行,不断开创河北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一要把迅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要扎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抓好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和冬奥会筹办工作。三要牢固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水平,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五要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确保把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

      王东峰表示,我作为河北省委主要负责人,自己要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第一责任人责任,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四个意识”,坚定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党中央权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廉政各项规定,管住自己、管住亲属、管住身边工作人员,自觉接受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并恳请大家多监督、多批评、多帮助,自觉经受考验,与同志们一道努力工作,担当担责,拼搏奋进,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许勤在讲话中说,坚决拥护中央关于河北省委主要领导同志调整的决定。我真诚欢迎王东峰书记到河北工作,衷心祝贺赵克志书记到新的领导岗位工作。中央派王东峰同志来河北担任省委书记,是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河北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厚爱。我和同志们一道坚决服从王东峰书记和省委的领导,全力支持王东峰书记的工作,自觉维护团结、维护良好的政治生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中央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巩固河北发展良好局面,在新时代有新作为,在新时代创造新业绩,用实际行动诠释对总书记和党中央的绝对忠诚。党的十九大开启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首要政治任务和全部工作的主题。河北是京畿重地,政治地位特殊,我们要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坚定的政治立场,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向总书记看齐、向党中央看齐,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始终不忘初心使命,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在王东峰书记和省委的领导下,以对总书记和党中央的绝对忠诚和担当精神,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总书记对河北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坚定不移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精心筹办北京冬奥会,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开拓进取、埋头苦干,全力以赴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河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全力以赴把河北的事情办好、造福人民,绝不辜负总书记的嘱托和期望,让总书记放心,让党中央放心,让全省人民满意。

      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领导成员,省军区、武警河北省总队主要负责人,省法院院长,其他省级干部,副省级以上老同志;省长助理,省政府秘书长;省委委员、省委候补委员;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市委书记、市长,雄安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省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主要负责人;省委管理领导人员企业、省属重点骨干大学主要负责人;中直驻冀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来源:河北日报

    责任编辑:张迪

    政要二维码

    政要动向

    带你阅尽地方政要每日动态

    ]]>
    2018国考拟招2.8万余人创新高 职位集中在基层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2018国考拟招2.8万余人创新高 职位集中在基层  

      中新网北京10月29日电(记者 阚枫)2018年度国考明日起将正式启动报名,本次国考共计划招录2.8万余人,招录规模创历史新高。本次国考招录更加注重基层用人导向,从职位分布来看,招录计划中,超八成招录名额分布在县(区)级及以下。

    资料图:2016年11月27日,2017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笔试开考。张浪 摄资料图:2016年11月27日,2017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笔试开考。张浪 摄

      招录规模更大

      ——计划招录2.8万余人 规模创历史新高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也被称为“国考”,由中组部、人社部、国家公务员局组织,为中央、国家机关及其直属机构面向全国招录公务员。

      根据国家公务员局的消息,本次招录共有12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加,计划招录2.8万余人。考生报名时间为10月30日至11月8日,公共科目笔试定于12月10日进行。

      本次国考招录规模可谓创下了历史新高。根据华图教育提供的统计数据,2013至2017年度的国考,计划招录人数分别为20839人、19538人、22248人、27817人、27061人,国考招录规模在波动中总体上升。

      根据招考职位表,据统计,本次国考共提供了1.6万余职位,计划招录人数达到28533人,刷新历史新高。

      从报名报考规模来看,2009年到2017年,国考报名人数已连续9年在百万以上,2017年度国考有148.63万人通过报名资格审查。

    资料图:2016年11月27日,11月27日,福州一公务员招考笔试考点,考生在寻找考场。张斌 摄资料图:2016年11月27日,11月27日,福州一公务员招考笔试考点,考生在寻找考场。张斌 摄

      更重基层用人导向

      ——超八成招考名额在县级以下

      近年来,国家公务员的招录政策一直注重向基层倾斜,本次国考继续明确,省级以上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和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外,全部用于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

      此外,市(地)级以下职位以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为主,引导和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报考基层职位,到基层建功立业。中央机关直属机构市(地)级以下职位,原则上安排15%左右的计划专门用于定向招录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其中重点招录大学生村官。

      除了注重基层的用人导向,根据招录政策,本次国考还延续了适当降低艰苦边远地区进入门槛的政策。

      这些优惠政策包括对艰苦边远地区县(区)级以下职位,视情况采取适当降低学历要求、放宽专业限制、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经历、单独划定笔试合格分数线等措施,降低进入门槛,同时,设置一定数量的县(区)级以下职位面向当地户籍、生源或在当地长期生活、工作的人员招考,落实新录用公务员最低服务年限,稳定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队伍。

      从招考职位分布来看,根据华图教育的统计,在本次国考提供的16144个职位中,市(地)级以下职位有14810个,占总职位数的91.74%,省级以上(含副省级)职位1334个,占总职位数的8.26%。

      从招录人数来看,本次招录中,中央机关招录1386人,占总人数的4.86%;省(含副省)级机关招录人870人,占总人数的3.05%;市(地)级机关计划招录2456人,占总人数的8.61%;县(区)级及以下计划招录23821人,占总人数的83.48%。

    资料图:2016年11月27日,山西太原一处国家公务员考试考点,考生排队准备进入考场。武俊杰 摄资料图:2016年11月27日,山西太原一处国家公务员考试考点,考生排队准备进入考场。武俊杰 摄

      招考大户分析

      ——国税、海关等系统为招人大户

      28日,国家公务员局网站挂出了本次国考的招考简章,记者发现,本次参与国考招录的单位还是分为4大类:中央党群机关、中央国家行政机关、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直属机构(省级及以下)、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

      华图教育统计,按领域来分,国税、海关、统计、海事等依旧是招考大户,其中,国税系统招人最多。根据统计,在本次招录的2.8万余人中,国税系统计划招录人数高达17701人,占比超6成,在国税系统中,广东省国税局、山东省国税局、四川省国税局的计划招录人数均在千人以上。

      专家分析,国税部门招录对象涵盖财会类、统计类、计算机类、管理类、数学类等各个专业,在近年来的国考招录中,由于没有太多的专业限制,国税部门一直是招录大户,也是报考大户。

    资料图 黄威铭 摄资料图 黄威铭 摄

      职位新特点

      ——出现涉及“北京新机场”的职位

      从招录职位的学历要求来看,根据华图教育统计,本科学历可报职位为14426个,占总职位的87.25%,占据了大部分职位的学历要求;硕士学历可报职位为11425个,占总职位的69.10%。仅限硕士学历报考的职位有437个,仅限博士学历报考的职位有17个。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国考招录中出现了涉及“北京新机场”的招考职位,这些职位分布在北京海关和中国民航局首都国际机场公安分局。

      例如,本次招录中,中国民航局首都国际机场公安分局下面的北京新机场公共区派出所和北京新机场货运区派出所共有两个职位参与本次招录,共计划招录78人。

      这些涉及北京新机场的警察职位,专业要求均为“法学、公安专业”,学历要求均为“本科及以上”,其职位介绍为“从事北京新机场治安管理、巡逻、处警、查缉抓捕工作,需24小时倒班,加班较多,工作强度大,体能要求高,危险性强。”(完)

     

    责任编辑:张岩

    ]]>
    两岸网络销售差距大 台媒:大陆高大上台卖膏药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  台媒称两岸网络销售差距大:大陆高大上 台湾像“卖膏药”

      参考消息网10月29日报道 台媒称,台湾地区也流行网络销售主播,但画面质感像是夜市叫卖与电视购物台的综合体,跟大陆有不小差距。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10月23日报道,严格来讲,大陆的网络销售是当作电视节目在制作,而且还有弹幕,消费者互动性很强,主播要能随时回答观众提问。最重要的是,极其方便的移动支付有助于网络购物。

      报道称,岛内的网络销售主播,贩售项目跟大陆相似,从儿童玩具、服饰、家庭清洁用品、海鲜到进口商品,什么都有。但基本就是靠口才,有很多类似夜市拍卖场的主持人,说得一口顺口溜,半打趣半推销。最大的缺点则是画面立体感不足、打光不够凸显、背景过于单调。有些画面真到了“惨不忍睹”的境界,几乎就像在一堵墙前“卖膏药”:曾有卖海鲜的直播,画面一直定格在主持人面前的一盘鱼,主持人口沫横飞,有话讲到没话。

      报道称,反观大陆,已经随着行业进步产生专业团队,从商品筛选、价格制定、主持人服饰、走位变化、镜头角度的转换,基本是照电视节目的标准在执行。

      据报道,大陆庞大的市场足以支撑节目成本与各种开销,从网络好友群的构建、粉丝群维护,到节目播出时随时回复问题,专业人士随时在侧。让网络销售做的像电视节目般好看。

      台媒称,移动支付的方便性更有助销售直播的发展。大陆消费者看着网络销售节目,不知不觉就按下购买键,方便完成下单。

    图说:台湾网络销售手法,不脱离夜市拍卖风格。(图片来源网络)图说:台湾网络销售手法,不脱离夜市拍卖风格。(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张岩

    ]]>
    中国企业家赴瑞士学经验:欲打造本国国际品牌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  外媒称中国企业家赴瑞士学经验:欲打造本国国际品牌

      参考消息网10月29日报道 《瑞士商报》网站10月24日刊登题为《中国人研究瑞士品牌的支柱》的文章称,世界车间已经是昨天的事了。眼下中国人希望学习世界著名品牌是如何打造的。因此他们到瑞士进行学习之旅。

      文章称,瑞士的秋季景色美不胜收。但比利·于(音)却没有时间顾及这些。这位中国企业家宁可谈论他的生意:“我们生产的衬衫数以百万计。但却一直是为别人生产的。”拉尔夫·劳伦、博柏利、优衣库……比利·于不愿再做合同制造商和衬衫生产车间。因此眼下他来到了瑞士。

      文章称,与他一起来的有50位中国企业家。他们的任务是:品牌学习。瑞士有很多要学的,比利·于说:“这么小的一个国家能够产生这么多全球品牌,这非常有意思。在中国所有人都想知道强有力的品牌是如何打造的。”

      文章称,眼下中国成千上万的合同制造商和中小企业家也致力于让他们的品牌进军国际市场。而这也决定了他们的旅行路线。

      文章表示,这个中国旅行团不去有名的山峰拍照,而是启程去探访一些著名品牌。他们瑞士之行的站点包括:宝珀、弗赖塔格(Freitag)、瑞士莲(Lindt)、雀巢、维氏军刀等不同的产品和品牌。

      尽管如此,比利·于说,可以看到这些品牌的一个极大的共同之处:“质量和信任是最重要的。如果这方面没问题了,就能从价格战中脱颖而出。”

      陈旺玉(音)也这么认为:“质量必须好到可以要求溢价的程度。很多瑞士品牌做到了这点。”身为高端手术钳制造商的陈旺玉很早就与瑞士制造有缘:“我的外婆曾经传给我妈妈一块瑞士手表。”

      文章称,在参加瑞士之行的中国企业家身上可以注意到,他们的生活深受数字化影响。没有一分钟是不被手机主导的。

      “我九成东西都是在网上买的”,一个数字社区的负责人刘妮希(音)说。她是随着雀巢和维氏军刀长大的一代。

      第一次到这些东西的原产国,她非常高兴:“瑞士品牌十分普及,而且也以工匠精神为依托。它们非常独特、不易混淆。”

      文章认为,有知名度、备受尊重的网络领袖人物比任何企业广告都更加有助于产品和理念的销售。来自杭州的网络企业家“七天”打算自己打造关键意见领袖,“因为在数字方式下通过意见领袖能够最佳地展示品牌的魅力”。

      文章介绍道,旅行途中,伯尔尼大学营销和企业领导学院的马尔科·卡萨诺瓦给团员们讲了一课:品牌化是瑞士的方式——瑞士莲的升级故事。

      他说,美国和瑞士在全球推广品牌的方式是不同的,“美国人确定好价值,然后就会在全球一视同仁地推出”。瑞士人则加入了一定的自主权——在某种程度上像是全球性的品牌联邦化思维:“品牌的价值特征在瑞士刻画确定,但在出口市场上各产品经理有更大的自由度。瑞士品牌在目标国家应感觉像在那里扎根一样。”

      文章称,与这个旅行团同行的还有瑞士数字营销公司Webrepublic的一个团队。该公司曾帮助维氏军刀在中国在线平台上立足。目前它也正在寻找通过数字平台将中国品牌在欧洲推出的机会。

      文章称,对中国人来说这并非易事,因为欧洲每个国家的平台不同,方式也不同。而在这里等待着中国人的则是一块数字化的拼布地毯。Webrepublic的创始人汤姆·哈南说,“我们乐意和那些希望有一天能活跃在瑞士和欧洲的吸引人的中国品牌接触。它们需要一个能够讲述和分享的故事。而且它们尤其需要专业的建议,品牌可以以何种语言、通过哪个平台在哪个国家推出。”与此同时,Webrepublic的客户也可以从与中国市场更好的联系中获益。

      文章称,比利·于已经是数字化的受益者之一。他的初创企业提供衬衫定制服务:“顾客预订时间请裁缝上门来定制——服务遍布中国的78个城市。”他借助在瑞士学到的知识来打造他的品牌,并结合中国的在线服务:“支付则通过微信来进行。”(编译/赵涟)

    责任编辑:张岩

    ]]>
    外媒:中国人点餐蹭睡让宜家食品部门进账百亿元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  外媒称中国人蹭睡让宜家获得它想要的:仅食品部门就进账百亿

      参考消息网10月29日报道 美媒称,宜家无疑让中国购物者感到舒适。各个年龄段的顾客都会在中国各地宜家展厅的沙发和床上打瞌睡。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网站10月26日刊登题为《醒醒,打瞌睡的宜家顾客!》的报道称,2015年4月,北京一家宜家门店推出了新规定,禁止人们在展示家具上睡觉。但顾客并不遵守规定。宜家工作人员发现很难执行这项禁止蹭睡的政策。

      报道称,上海一些老年人在光线充足的餐厅里集体相亲,什么也不点,哪怕是瑞典肉丸。他们会坐下聊几个小时,而其他顾客端着食物托盘,却找不到一个座位。

      报道称,上海徐汇区的宜家门店要求那些自带小吃饮料、长时间占座的人在入座前从餐厅购买食品。这项计划也并未收到效果。一些人会只买一个价格约合60美分的牛角面包,这样他们就能享用餐厅设施。

      报道称,现在,那些蹭睡者有了一个死对头。

      本月,一个名叫“龙哥”的喜剧演员在他的微博上发布了一些视频,在视频中,他和他的朋友们随机叫醒了一些在宜家展厅睡觉的人。

      报道称,在视频中,他们假装是查看卧室展品的顾客。在他们碰到有人正在睡觉时,他们会抓起羽绒被,夺走枕头,抬起床垫,甚至跟睡觉者一起躺下。其中,一名正在沙发上小睡的白发男子说:“没看见我这正睡得香呢?你们这些人怎么这么没有素质啊。”

      报道称,这段五分钟的视频已经在微博上收到3万多个赞和5500条评论。多数网友说,“龙哥”做得很好,宜家应该对在展示家具上睡觉者采取措施。

      报道表示,只有少数人说“龙哥”有点太过分了。一名网友说:“有些人可能只是很累。一些工人在这个城市没有属于自己的地方。午休时间打个小盹有什么问题吗?”

      2015年,宜家中国的一名发言人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说,他们确实鼓励中国顾客触摸和试用产品。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能自在地小睡,孩子能在儿童区玩样品玩具。

      报道称,宜家获得了它想要的:在中国的迅速扩张。它到目前为止已有24家门店,2016年,顾客仅在食品部门就花费了近20亿美元(约合133亿元人民币)。大家都知道,一顿大餐可能会让人感到困倦。(编译/李莎)

      
    资料图:在无锡宜家商场,工作人员欢迎顾客。

    责任编辑:张岩

    ]]>
    中国投资数亿助力初创企业:欲成人工智能领跑者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  英媒称中国投资10亿美元助力科技初创企业:欲成全球领跑者  

      参考消息网10月29日报道 英媒称,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的报告显示,中国政府已向国内初创企业投资逾10亿美元(1美元约合6.63元人民币——本网注),寄望于中国成为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的全球领跑者。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0月23日报道,这项支出是2015年实施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将通过由政府政策引导的风投基金投入数千亿美元来提升中国的科技产业。

      报道称,近年来,世界各地的私人投资者对处于发展早期阶段的企业、尤其是位于美国的此类企业的投资兴趣已经降温。

      根据CB Insights和普华永道的分析,今年第二季度,亚洲私人科技企业所获投资首次超过美国同类企业,亚洲初创企业获得了193亿美元投资,而风投传统大本营美国所获投资为184亿美元。

      毕马威称,在中国,政府迄今已向处于发展早期阶段的企业投资逾10亿美元,以帮助年轻的初创企业实现盈利。中央政府已将扶持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战略科技领域当作重点任务。

      新鸿基金融集团北京负责人乔纳斯·肖特表示:“中国需要走向较高附加值制造业,而这就是政府实现该目标的途径。”

      其结果是,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建立起了用于投资当地科技企业的基金。毕马威称,各个城市均建立起了此类基金,基金金额从1000万到5000万美元不等。

      新鸿基金融集团汇编的数据显示,这些“政府引导型基金”的规模将令中国的私人风投基金相形见绌。截至2016年9月,政府引导型基金的筹资总目标达3.3万亿元人民币,而私人基金在2016年筹集到的资金为2.2万亿元人民币。

      肖特说:“其目标是向战略行业提供扶持,而不是控制这些企业。”

      报道称,规模最大的政府引导型基金之一为湖北省政府所有。该省政府已向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注资400亿元人民币。该产业基金采用母基金形式,还包含其他私人投资者,目标是规模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

      截至5月底,江苏省政府投资基金已筹得800亿元人民币,其中江苏省政府出资103亿元人民币。

      毕马威中国的合伙人吴剑林表示,中国政府的扶持“大大加快了中国处于早期阶段的科技初创企业的发展”。他还表示:“处于发展早期阶段的企业正在获得由政府资助的各种激励,包括税收优惠、拨款、低息或无息贷款及租金补贴。”

      其结果已然可见:中国正在经历一场“独角兽”(估值逾10亿美元的科技企业)私募热潮。

      毕马威称,中国在第三季度吸引了102亿美元投资,而全球的总额为394亿美元。在本季度全球风投融资前10强中,中国内地占了一半。

    资料图片: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创业大街(2017年7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资料图片: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创业大街(2017年7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责任编辑:张岩

    ]]>
    外媒:美式橄榄球在中国受欢迎 但专业解说难寻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美媒称美式橄榄球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专业解说员难寻

      参考消息网10月29日报道 美媒称,美式橄榄球在中国不像篮球和足球那么受欢迎,但是球迷人数正在迅速增长,因为年轻人已习惯了通过手机来观看体育比赛。媒体努力寻找既了解这项运动,又能翻译橄榄球术语的解说员。

      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10月17日报道,随着丹佛野马队于10月15日晚对阵纽约巨人队,中国最好的国家橄榄球联盟(NFL)解说员也要进行他们的赛前准备。

      对于王子星和萧深来说,比赛日意味着要一直熬到凌晨,然后开车到北京的工作室,在那里为中国的球迷直播四个小时的NFL比赛,橄榄球球迷是中国增长最快的粉丝群之一。

      王子星说:“从9月到6月,你必须要习惯早起。”他已当了两年的NFL解说员。

      报道称,美式橄榄球在中国不像篮球和足球那么受欢迎,但是球迷人数正在迅速增长,因为年轻人已习惯了通过手机来观看体育比赛。

      报道称,NFL迅速抓住了这一趋势,2月份的“超级碗”冠军赛时中国有约150万观众进行了在线观看。

      这一赛季,NFL与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和游戏公司腾讯控股达成了“中国区数字媒体官方独家合作伙伴关系”。

      但是,该运动的迅速发展和年轻的粉丝群使得橄榄球运动的中文解说员短缺。

      报道称,王子星原来是NBA的解说员,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制片人要求他在最后时刻临时去补缺,使得他开始转而进行橄榄球解说。

      他在提及首次解说经历时说:“我非常紧张,担心会把规则解释错了。”

      他说,现在,翻译行话是向中国年轻的橄榄球迷进行比赛解说最困难的部分。

      王子星说,比如,他有时候会用篮球术语“挡拆”来解释橄榄球里的“阻拦”。

      报道称,在10月15日的直播之前,王子星和萧深先在化妆室待了一会儿,然后与导播匆匆过了一遍当天其他NFL比赛结果。

      主持台上摆放着NFL的标志,显示屏和道具,其中包括一个橄榄球和两个队的头盔。

      报道称,加强在线直播不仅是NFL进入中国市场的唯一举措。

      6月,五届“超级碗”得主汤姆·布拉迪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引起了一阵小骚动,为了推动该运动的发展,他在长城上掷了一次橄榄球。

    责任编辑:霍宇昂

    ]]>
    多家快递推隐私面单 个人信息用星号或笑脸代替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多家快递公司推“隐私面单”,能否保障个人信息高枕无忧?

      “双十一”临近,新一波快递配送高峰即将到来。而清楚写明收件人姓名、手机号码和具体住址的快递面单,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源头之一。

      这一现状或将得到改变。今年以来,顺丰、京东等多家快递企业,陆续推出隐藏寄收件人全名、部分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的“隐私面单”。收送件时,快递员需要通过扫描,才能获得完整配送信息。

      重案组37号(微信ID:zhonganzu37)走访多家快递企业发现,在价格上,隐私面单与传统快递面单没有区别。有快递员坦言,扫描工作可能会影响配送时间,但“提升了用户满意度”。专家认为,隐私面单仅是预防用户信息泄露的“第一把锁”,快递企业尚需在流程上严加管理,保护信息安全。

    ▲10月23日,北京,快递员正在清点快递。    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10月23日,北京,快递员正在清点快递。    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顺丰快递的单子上,收件人电话号码被“*”代替。    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顺丰快递的单子上,收件人电话号码被“*”代替。    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快递面单部分个人信息被隐藏

      连日来,快递单“变脸”,成为网络热门话题。重案组37号(微信ID:zhonganzu37)注意到,网友晒出的、来自多个不同企业的快递面单,均以不同于传统快递面单的外形出现。

      以圆通快递的新面单为例,收件人姓名、手机号、地址等个人信息,一部分被模糊处理,或是直接以星号“*”代替,肉眼无法看清;而在京东快递的面单上,收货人手机号的中间4位数,则被笑脸“(^_^)”替代。

      类似顺丰推出的“丰密面单”、京东的“微笑面单”和圆通的“隐形面单”,共同组成一项新生事物:快递“隐私面单”。

      此前,注有收寄件人详细个人信息的快递面单,曾引发一系列关于个人隐私泄露的争议,网购下完单,手机频繁收到商品推销信息的事例屡见不鲜。为保护隐私,将面单涂抹或撕碎,成为不少“剁手族”的习惯动作。

      “每次扔快递包装,我都得拿笔把号码信息涂掉,还老担心没涂严实,现在信息泄露的太多了。”市民赵小姐说,快递单上有个人信息,“被别人捡走的话,感觉很没有安全感。”如今收快递时,看到电话号码被隐藏了几位,感觉“挺贴心的,很为用户考虑,希望以后快递公司都能这样。”

      快递“隐私面单”已在多家快递企业实行。昨日,重案组37号探员通过顺丰官方微信下单并填好寄送信息后,一名快递员上门取件。重案组37号探员注意到,快递员通过配送设备打印出来的快递面单上,原本的寄件人信息变成数字和字母的随机组合,形同“密码”,而收件人手机号码,则只显示四位数字。

      京东一名客服人员也表示,京东“微笑面单”已实行半年时间,目前仅剩少部分商家外单还未使用类似隐私面单。

     ▲韵达快递在签收联使用了隐私面单。    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韵达快递在签收联使用了隐私面单。    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快递员工作量增加但“用户满意度提高”

      传统快递企业“四通一达”,也在逐步推广隐私面单,与此同时,纸质面单也并未完全退出,仍处于过渡阶段。此外,隐私面单与传统面单在收费上没有区别。

      百世汇通一名快递员表示,手中的纸质面单用完,新配发的面单将全部是隐私面单;中通快递已有部分快递开始采用隐私面单,但改版还未全面推广;圆通和申通对于普通用户还在使用纸质面单,一些与公司合作的商家,则已在用隐私面单。这两家快递员均称,隐私面单打印设备在公司,还未分发给快递员在外使用;韵达大部分快递则都已使用隐私面单。

      重案组37号(微信ID:zhonganzu37)注意到,与顺丰和京东等快递企业相比,上述“四通一达”的隐私面单上,有一联仍然显示收发件人详细信息,但由快递员保存,最终收件人收到的面单上,个人信息经过了处理。韵达快递一名快递员表示,公司目前“还没有那么方便的扫描系统,一天三百多件,根本扫不完。”

      对于快递员来说,配送时间往往是决定收入的关键。有网友指出,传统快递面单“一目了然”,很快便可以进行配送。相比较而言,“隐私面单”工序增加,无意中增加快递员工作量,也将直接导致其收入降低。

      一位京东快递员表示,与以往相比,隐私面单的配送,需要通过手持设备扫描,才能看到收件人信息。其称,尽管工作量加大,但是“总体影响不大,收入也没有什么变化”,很快能上手,“习惯了就好。”

      顺丰的“丰密面单”实行已超过两个月,如今,顺丰的收发件系统已全面改版,快递员使用公司客户端记录用户信息,派件时,同样需要扫描才能显示。一名顺丰快递员告诉重案组37号探员,虽然增加了工作量,但“用户满意度更高了,也挺好。”

     ▲天天快递在签收联使用了隐私面单。    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天天快递在签收联使用了隐私面单。    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专家说法  

      隐私面单是信息保护“第一把锁”

      为保护个人信息而生的“隐私面单”,却间接影响了部分用户体验。重案组37号(微信ID:zhonganzu37)采访多位市民获悉,由于现在快递很多并不直接配送上门,而是寄放在单位或小区收发室,因此,如何在成堆的快递中,快速准确地找到属于自己的快递,难度也“直线上升”。

      此外,有网友称,曾收到一份使用隐私面单的快件,但在面单正面,快递员用笔将手机号码和地址等又重新手写了一遍,“相信不是恶作剧,对于快递员配送和我找到快递都有帮助,但是无疑隐私面单这时候已经失去作用了。”

      牺牲了部分用户体验,增加了单个快件配送时间的隐私面单,究竟在保护个人隐私方面,能起到多大作用?对此,一些快递行业的业内人士提出不同意见。

      有业内专家认为,隐私面单只有快递员通过系统才能看见,很大程度地规避了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而有业内人士则表示,以往出现的大规模用户信息泄露事件中,真正的源头,往往不在末端的快递员配送环节,而在企业本身,例如内部人士盗卖数据或者数据库被“黑”等,隐私面单仅仅是保护用户信息的“第一把锁”。因此,快递企业自身的安全管控是否严格,及法律意识的建立,要比单纯从配送环节入手有效得多。

      快递领域业内专家赵小敏认为,在目前国家层面尚未对此进行规范前,多家快递企业自发研发和使用隐私面单,体现了对客户隐私保护的重视,也是行业趋势的一种体现。

      其表示,企业在做好自身数据信息防护的同时,可以尝试与专业的网络安全公司合作,有助于提高运营效率、保护用户信息安全。此外,快递企业也应相应增加扫描机器,在保护消费者隐私的同时,方便消费者顺利地拿到自己的快递。

      新京报记者 王煜 赵朋乐

    责任编辑:张迪

    ]]>
    安徽这4市人大政府政协将换届 省委派出考察组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关注!安徽这4市人大、政府、政协将换届,省委派出考察组

      芜湖市

      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公告

      为进一步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省委关于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的规定,现将赴芜湖市换届考察组考察工作的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考察任务

      对芜湖市人大、政府、政协换届进行考察。

      二、考察组组成

      组 长: 刘志宏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正厅级组织员

      副组长: 王   炜(女) 省纪委驻省委组织部纪检组组长

      成 员: 王胜昔  省纪委驻省住建厅纪检组副组长

      李家保  省委组织部城市组织处处长

      朱广萍(女)  省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副处长、调研员

      吴 兵     省委组织部组织指导处(省党代表联络办公室)    副调研员

      李 庆     省委组织部市县干部处副调研员

      方 鼎     省纪委驻省委组织部纪检组正科级纪检监察员

      郑安子(女)  省委组织部公务员处主任科员

      韩 磊     省委组织部干部综合处科员

      范建群     省人民检察院办公室科员

      考察期间,如对考察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直接向考察组反映,也可以向省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处反映。

      考察组驻地:芜湖市铁山宾馆四栋4107房间

      考察组值班电话:0553-3718633,17354255575

      省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处专用举报电话:0551—12380,举报网站网址:www.ah12380.gov.cn。

      特此公告

      省委赴芜湖市换届考察组   

      2017年10月27日     

      铜陵市

      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公告

      为进一步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省委关于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的规定,现将赴铜陵市换届考察组考察工作的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考察任务

      对铜陵市人大、政府、政协换届进行考察。

      二、考察组组成

      组  长:肖超英(女)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

      副组长:陈扬年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 

      成  员:冯显铸  省纪委驻省政府办公厅纪检组副组长

      王汪苗  省委组织部政法干部处处长

      史育祥  省委组织部省直干部处副处长 

      刘  剑  省委组织部党员电教中心副调研员

      刘琼璟(女)  省委组织部省直干部处副调研员

      张  阳  省委组织部市县干部处主任科员

      李  杰  省财政厅人事教育处副主任科员

      陶云生  省委组织部公务员处副主任科员

      吕  志  省委组织部研究室副主任科员 

      考察期间,如对考察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直接向考察组反映,也可以向省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处反映。

      考察组驻地:铜陵市铜雀台酒店

      考察组值班电话:8879975、18956218871

      省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处专用举报电话:0551-12380,举报网站网址:www.ah12380.gov.cn。

      特此公告

      省委赴铜陵市换届考察组

      2017年10月26日

      滁州市

      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公告

      为进一步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省委关于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的规定,现将赴滁州市换届考察组考察工作的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考察任务

      对滁州市人大、政府、政协换届进行考察。

      二、考察组组成

      组 长:樊 勇 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省监察厅厅长、省预防腐败局局长(兼)

      副组长:沈小平 省委组织部副巡视员、研究室主任

      成 员:魏发斌 省委组织部企事业干部处处长

      瞿会明(女) 省纪委机关党委正处级纪检监察员

      安志强 省委组织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才服务协调办公室副主任

      徐拥军 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副调研员

      张 冲 省委组织部企事业干部处主任科员

      李雪刚 省委组织部政法干部处主任科员

      祖媛媛(女) 省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科员

      胡 昭(女) 省纪委驻省委组织部纪检组正科级纪检监察员

      李晓伟 省政府督查室副主任科员

      考察期间,如对考察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直接向考察组反映,也可以向省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处反映。

      考察组驻地:滁州市港汇酒店

      考察组值班电话:0550—2201601 18905503875

      省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处专用举报电话:0551—12380,举报网站网址:www.ah12380.gov.cn。

      特此公告

      省委赴滁州市换届考察组

      2017年10月25日

      蚌埠市

      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公告

      为进一步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省委关于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的规定,现将赴蚌埠市换届考察组考察工作的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考察任务

      对蚌埠市人大、政府、政协换届进行考察。

      二、考察组组成

      组 长:陈晓燕 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

      副组长:朱春旭 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委组织部省直干部处处长

      成 员:李兆平 省委组织部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机关人事处处长

      刘松林 省委组织部企事业干部处副处长、调研员

      齐 健 省委组织部市县干部处副调研员

      杜本金 省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副调研员

      周黎莉 省纪委研究室(法规室)副处级纪检监察员

      路章耀 省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科员

      贾 玮 省党员电化教育中心主任科员

      徐 新 省粮食局监督检查处主任科员

      陈 璐 省委组织部农村组织处科员

      考察期间,如对考察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直接向考察组反映,也可以向省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处反映。

      考察组驻地:南山豪生酒店

      考察组值班电话:0552﹣3137730、17705527015

      省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处专用举报电话:0551﹣12380,举报网站网址:www.ah12380.gov.cn。

      特此公告

      省委赴蚌埠市换届考察组 

      2017年10月25日

      来源:安徽省委政法委员会

    责任编辑:张迪

    ]]>
    媒体:二三本高校能趁取消录取批次逆袭吗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不分一本二本!二三本高校能趁取消录取批次逆袭吗

      原来的一本高校不必默泪,原来的二三本高校不必惊喜。

      文 | 社论

      10月27日,广东省教育厅、省招生委员会下发《关于2018年深入推进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通知》提出,2018年起,广东高考拟将原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两个招生录取批次合并为“本科批次”,设置本科和专科两个录取批次。这引起广泛关注。

      取消高考录取批次,这并非新鲜举措:2014年出台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就明确提出“要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之后,在教育部的推动下,各地都在积极开展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革:2016年,河北、广东、湖北等15个省份取消了本科三批,和本二批次融合;北京、河南、江苏等地2017年取消了三本批次。

      广东的相关做法引发热议,有个重要原因是,不少网友对取消批次的理解仍停留在“取消三本”上。但取消高考录取批次也是高考改革的大势所趋,也是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的重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说的不只是本科批次,而是所有批次。

      高考分批次录取,人为地把大学安排在不同批次,既制造学校间的不平等竞争,也催生基础教育的“名校情结”及社会的“学历歧视”,这已饱受诟病。鉴于此,改革也是不得不“改”。

      而有些地方步子已迈得挺远:上海市2016年起,就已合并第一、二批本科;浙江从2017年起取消所有批次,将本科批次和高职批次融合;山东也从2017起将本科一批、二批合并。广东如今也将加入此列。

      在取消三本(在广东被称为本二B)两年后,就进一步取消本二,和本一合并,广东的做法对其他很多地方不乏启示:取消高考录取批次的改革,不妨加快进行,有些还有三本批次的省市,完全可以一步到位取消所有录取批次。

      从多地实践看,取消高考录取批次步子迈得更大,不存在太多技术障碍。在合并批次后,只需增加平行志愿院校个数即可满足考生报考大学志愿的需要,也不影响整个高考录取秩序。这还扩大了考生的选择权,也淡化了高校的“级差”,上海、浙江等地都出现了传统二本院校(专业)的录取分数高于一本院校(专业)的情况,这也有助于高校之间的竞争。

      对高校来说,若高考录取批次加速取消,自身也要利用好机遇。取消批次是改变原有的计划方式,不给高校贴身份标签,高校也该从重视自己在哪个批次录取转而更加关注自身质量和特色建设,以质量和特色吸引学生报考。此外,如果这跟建立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制结合,其改革效应势必更大。

      改革经常需要循序渐进,而就取消高考录取批次来说,“循序”不是僵化地试了一步才走一步,在其他地方已率先探路的情况下,很多地方的相关改革不妨摁下“加速”键,当快则快,进而为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铺路。

    责任编辑:张迪

    ]]>
    西班牙发生“史诗级闹剧” 中国早已表达立场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  西班牙发生一场“史诗级闹剧”,中国:相信西班牙政府和人民能妥善处理  

      今天凌晨,就在咱们中国人还在熟睡时,整个欧洲却在津津有味地围观着西班牙发生的一场“史诗级闹剧”——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地区竟然单方面宣布“独立”了……

      随后,西班牙参议院通过决议,授权中央政府全面接管加泰罗尼亚自治区地方政府权力。西班牙首相拉霍伊宣布,解除加泰罗尼亚自治区主席的职务,解散自治区议会。 而这个“独立”的加泰罗尼亚也遭到了世界众多国家的强烈反对……

     △亲独立者欢呼庆祝 △亲独立者欢呼庆祝

      来自全世界的反对

      截至目前,欧盟所有主要成员国都已表示支持西班牙政府通过宪法维护国家统一的举措。

      法国这个欧盟集团内的核心大国,就直接表示“完全拥护”西班牙政府维护宪法权威的举措。另一个欧盟核心大国德国,不仅表示不会承认加泰罗尼亚的“独立”地位,更斥责了加泰罗尼亚这种单方面宣布“独立”的做法。 

      英国的立场也与德国的相同:不会承认加泰罗尼亚的独立,并谴责当地单方面宣布“独立”的做法。

      另外,欧盟多个官方机构也已明确表示不会承认加泰罗尼亚“独立”,支持西班牙政府维护领土完整的做法。

    △加泰罗尼亚议会宣布从西班牙独立△加泰罗尼亚议会宣布从西班牙独立

      美国方面对加泰罗尼亚宣布“独立”事件的回应则耐人寻味,因为美国国务院在其声明中采用了这样的说法:“加泰罗尼亚是西班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中国,几周前就已表达了立场:这是西班牙内部事务,相信西班牙政府和人民能够妥善处理,维护国家统一与繁荣。

      西班牙政府反分裂 “终极武器”已就位

      西班牙中央政府也在迅速采取行动,对分裂分子展开了最终的“攻势”。

      加泰罗尼亚宣布独立仅仅40分钟后,西班牙议会就以214票支持、仅47票反对的绝对优势,依据西班牙宪法赋予了西班牙中央政府从加泰罗尼亚分裂分子手中强行接管这个自治区并实行“中央管辖”的权力。

      紧接着,西班牙中央政府又召开紧急会议,很快公布了接管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具体做法:

      开除加泰罗尼亚政府主席及其所有阁员,解散当地议会,并可能会以“叛乱罪”逮捕煽动分裂的相关政客(罪名一旦成立将面临最高25年的刑期)。

      接管当地政府职能部门、警察力量、以及官办媒体,并关闭加泰罗尼亚驻马德里和欧盟的代表处。

      12月21日重新召开加泰罗尼亚地区选举。

      非法的“独立”  被绑架的民意

      本月初的当地那次所谓的“独立”公投,不仅早已被西班牙最高法院认定“违宪”,而且当地750万居民中真正参与这次投票的只有43%。即便这个公投结果是90.18%的投票者支持独立,也远不能代表当地的民意。

      昨晚加泰罗尼亚议会投票宣布当地“独立”这一行为,尽管很多媒体报道说这次投票的结果是一边倒支持“独立”(共70票支持,仅10票反对,2票弃权)。实际上,反对加泰罗尼亚“独立”的当地三个反对党为了表达抗议根本就没有参加投票。

      欧洲分裂主义 罪魁祸首是自己

      虽然欧洲现在的政治地理格局是以数次战争为基础、通过法律手段固定下来的,但是如果审视历史,我们还是会发现,由于地理因素,欧洲的民族分布依然呈现出一种高度复杂的局面。

      中世纪,欧洲出现“封邦建国”、小国林立的局面,某种程度上,罗马天主教成为维系“欧洲人”认同的最大支柱。宗教改革运动,天主教的认同逐渐被民族国家观念所取代。

     △西班牙首相宣布解除加泰主席职务并解散自治区议会 △西班牙首相宣布解除加泰主席职务并解散自治区议会

      但即便如此,因为封建制度,许多国家还是存在着一种“身合国”现象。也就是说,两个或多个民族国家,因为君主之间通婚而形成了一个统一国家。这种国家的特点在于,会因为君主的变动或者战争等,频繁解体和变动。历史上加泰罗尼亚地区和西班牙的分分合合,源头就在此。

      工业革命之后,“做大蛋糕”成为十九、二十世纪的主题,欧洲民族国家快速扩张,国家整体都比较稳定。但只要一个国家面临重大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分蛋糕”的问题就会出现。随之而来的,是各个国家内部潜藏的分裂主义的重现。

      如果真的追究起今天欧洲的分裂主义倾向,恐怕罪魁祸首还是他们自己。当年冷战后,欧盟自恃经济繁荣,社会发达,有着民主法治的“先进政治文化”,直接参与肢解南斯拉夫,扶持科索沃独立。而如今,经济逐渐放缓甚至衰退,无疑也成为欧洲自身分裂的一个催化剂。

    责任编辑:张岩

    ]]>
    郎永淳转行后常陪客户喝酒 曾称“只能去适应”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郎永淳转行后常陪客户喝酒

      日前有报道证实,央视前主播郎永淳因涉嫌醉驾被刑拘,或将被处6个月以下拘役。而在早前某媒体对郎永淳进行的一次采访中,郎永淳曾表示离职央视出任某网站副总裁后,也开始不得不参加各种社交应酬,到处陪客户喝酒成常态。

      近日,央视前主播郎永淳因涉嫌醉驾被刑事拘留,引发大众热议。尽管外界大多数人对其印象还停留在新闻台上文质彬彬的主持人形象,但实际上,郎永淳早已于2015年离职央视,且而后出任了某网站高级副总裁,开始被圈子里的人以“郎总”相称。在早前接受某媒体采访时,郎永淳曾透露自从自己变换“身份”之后,确实有些不适应。在央视时,自己本不是愿意参加社交应酬的人,如今也不得不遵从某些交际文化,需要到处飞、到处应酬客户喝酒。甚至为了和客户深入沟通建立联系,还要去了解烟酒文化在行业里的“通用语言”。而对于种种改变,郎永淳曾表示:“你只能去做出自己的适应、调整。不管你习惯还是不习惯,你必须要接受这样一件事。”

      据媒体报道,10月6日,郎永淳在北京某地因酒驾发生交通事故,被依法刑事拘留。10月16日,已被移送检察机关。而据相关律师介绍,因醉驾行为的社会危险性极大,目前已经被列入刑法之中以危险驾驶罪追究驾驶者的刑事责任。而根据刑法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构成危险驾驶罪,应处六个月以下拘役,并处罚金。

    责任编辑:张迪

    ]]>
    章莹颖案律师:警方掌握嫌犯说明如何杀人的录音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章莹颖案法律援助律师王志东:

      “章莹颖遇害证据充分 案件离结案还很远”

    昨日,章莹颖案律师王志东讲授青少年留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 主办方供图昨日,章莹颖案律师王志东讲授青少年留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 主办方供图

      昨日,美国芝加哥地区华人律师、章莹颖案法律援助律师王志东,向新京报记者讲述了案件的一些最近情况。他提到,虽然章莹颖仍未找到,但警方称其遇害的证据充分,因此以“绑架致死罪”起诉犯罪嫌疑人。其辩护律师近日提起推迟审判日期,该案还有一系列流程要走,离结案还很远。

      美国当地时间6月9日下午,中国留学生章莹颖外出过程中失联,后当地警方宣布逮捕涉嫌绑架章莹颖的克里斯滕森(Brendt Christensen)。7月12日,联邦大陪审团决定以绑架罪正式起诉章莹颖案嫌疑人。

      以“绑架致死罪”起诉

      新京报:章莹颖案正式庭审时间确定了吗?

      王志东:还没有。10月24日嫌疑人的辩护律师向法院提交动议,要求推迟审判日期到2018年10月。接下来是检方向法庭提交回复表明立场,再由法官对辩方的动议做出裁决。

      新京报:这期间是否还会有其他影响案件审理进程的因素?

      王志东:会有。目前联邦大陪审团决定以“绑架致死罪”起诉嫌疑人。接下来检方会需要几个月准备材料,然后提交到司法部,请求死刑复核。而后司法部会有五到七个人组成的委员会来审核,决定本案是否能以死刑来审理。其间还会召集双方律师团队各自阐述,这也会需要几个月。

      美国的诉讼过程复杂且漫长,可以说该案离结案还很远。

      新京报:在没有找到章莹颖本人的情况下,决定以“绑架致死罪”起诉的依据是什么?

      王志东:警方一直在搜集整理证据,只可惜目前还未找到,也没有线索能证明人在哪里。但警方有充分的证据证明,章莹颖已经遇害,并将所掌握的证据资料分多次向章的家人通报。由于目前案件还在调查中,警方要求我们对所知的案件细节保密,这些细节只待正式庭审时才会被公布。

      我知道的是,警方有录音,里面有嫌疑人说自己是如何杀的章莹颖。

      “相信警方和检方不会出错”

      新京报:嫌疑人的辩护律师团队更换后,仍坚持做无罪辩护吗?

      王志东:是的。现在嫌疑人的辩护律师是指定的罗伯特·塔克(Robert Tucker)。据了解,他曾是联邦公设辩护律师办公室在华盛顿D.C的律师,曾四次代表死刑罪犯,在这方面的辩护经验比较丰富。但这并不代表可以改变已有的证据,我们还是相信警方和检方不会出错。

      新京报:面对章莹颖至今下落不明,但警方确认为已死亡,其家人态度如何?

      王志东:警方仍在搜寻莹颖的下落,但情况并不乐观。家人虽被告知人已死亡,但仍抱有希望或侥幸。在寻找莹颖的事情上,他们不会放弃。如果人真的死了,那也要找到尸体,带她回家。

      新京报:此次回国的计划是什么?

      王志东:受邀对中国赴海外青少年如何避免不法侵害和降低受到人身及心理伤害程度等问题的讨论。

      其实事前很少有孩子能认真地去听一些预防培训的课程。我更多的是从事后救援的角度来分析,希望整合海外华人华侨律师的资源,在事件始发阶段介入,降低伤害。等11月7日回到芝加哥后,则继续为章莹颖案正式庭审时间是否会推迟做相关准备。

      ■ 延展

      “青少年的防范意识很重要”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赴海外学习交流及工作的人数逐年增加。《中国留学生发展报告(2016)》研究显示,2015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2.37万人,同比增长13.9%,且留学低龄化现象明显。

      除面临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外,海外青少年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并引起广泛关注。如章莹颖在美绑架致死案,福建姐妹在日遇害案,英国多起留学生遭遇抢劫案等。

      为增强中国赴海外青少年风险防范意识,昨日下午,由清华大学海外安全研究中心、海外青少年权益保护与发展联合会主办的第一届海外安全形势与海外青少年权益保护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会上,20多年致力于为海外华人华侨提供法律服务的王志东律师说,章莹颖是个很守时的人,但方向感不好。“手机显示她在失联前一直在查询接下来要去的方向。因为事情紧急,所以和罪犯有过简短交流后便上了车”。

      他表示,出国前有必要进行安全教育,除家长的重视外,青少年本身的防范意识也很重要。即使出国后,也需法学领域的专业人士到留学生所在学校普及安全知识,并在伤害发生的第一时间提供法律帮助。

      新京报记者 潘佳锟

    责任编辑:张迪

    ]]>
    中国留学生在澳被围殴打伤 打人者喊滚回中国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中国留学生在堪培拉被打伤

      打人者系当地青少年 堪培拉警方已拘捕部分涉事者

      来源:北京青年报

      10月23日,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Woden公交站,两名中国留学生在放学后被当地青少年团伙攻击,随后发生冲突,被三十多人围殴。10月27日下午,一名留澳学生李力(化名)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这两名留学生受伤严重,其中一名学生的右眼被缝7针,眉骨断裂。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堪培拉警方已拘捕三名涉事的当地青少年,并在公共交通换乘处加强警卫巡逻。

      中国留学生被打伤

      据李力介绍,受伤的两名中国留学生是他的学弟,在堪培拉某中学读高二,受伤严重的男生17岁,受伤较轻的男生18岁。10月23日晚约19时40分,两名留学生放学后在堪培拉Woden公交站等车,有4名堪培拉青少年上前询问是否有烟。在被拒绝后,这4名堪培拉青少年辱骂了他们。当他们听到对方喊出“滚回中国”的话后,一名中国留学生用英语回敬一句“滚”,随后对方动手,这名留学生被一拳打倒在地,右眼受伤。另一名中国留学生看到同伴被打,朝涉事青少年后脑勺打了一拳。这时,有二十多个人从停在站台的公交车上冲下来,将两名中国留学生按在地上围殴。有一名中国女留学生放学路过,企图阻止殴打,又被这群青少年掐脖子并踢伤。

      此时有目击事件的路人报警,涉事的堪培拉青少年逃离,10分钟后,警察赶到现场。李力告诉北青报记者,眼部被打的留学生受伤严重,右眼被缝7针,眉骨断裂。

      堪培拉警方拘捕3人

      发生“围攻”事件后,李力和其他留学生联系了中国驻澳大使馆,向他们反映了堪培拉青少年围殴中国留学生事件的情况。

      10月26日,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发布通告称,高度重视发生在堪培拉Woden区的中国留学生被围攻殴打事件,已第一时间与当事学生取得联系,并提供领事协助。受伤学生经治疗已出院。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同时向堪培拉政府有关方面表达关切,并敦促其及时调查、公正处理,采取一切措施保护在澳中国留学生安全和合法权益。澳方表示对此事件高度重视,警方已迅速做出反应,加紧事件调查,并加强相关地区安全警戒,堪培拉教育局正对涉事学生提供协助。

      堪培拉领地教育部负责人伊薇特·贝里在接受澳媒公开采访时称,“她非常关心这个‘围殴’事件,教育局已经与所有参与此事的留学生进行了交谈,并表示这起事件是发生在堪培拉的一起个案。”

      10月26日,堪培拉领地警方在发布的通告中称,已拘捕了两名未成年嫌疑人,并会将他们送往当地的青少年法庭。北青报记者从堪培拉警方了解到,截止到10月27日下午,当地警方已拘捕三名涉嫌群殴中国留学生的未成年嫌疑人,但因当地的法律隐私条款,具体情况不便透露。

      堪培拉警方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此次事件发生后,他们已在公共交通换乘处加强了巡逻,调查本地青少年攻击留学生的情况,以保障国际留学生的安全。同时,他们已与华人社区的负责人、中国留学生及其家长谈论了在澳大利亚的人身安全问题。

      留学生自建互助组织

      李力告诉北青报记者,这些青少年是堪培拉当地人,年龄介于16岁到20岁,共有三十多人,几乎每天在Woden车站附近游荡,他们看到中国留学生便会上前索要香烟或现金。

      “10月23日发生‘围殴’事件后,第二天他们还在车站附近游荡,我们都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据李力回忆,10月24日,这些游荡在公交站附近的青少年在发现中国留学生后,又追着他们叫骂,把他们逼进一家华人餐馆,并在玻璃窗外向他们打手势挑衅,直到餐馆的保安将这群青少年赶走。

      在“围殴”事件发生后,李力等中国留学生与在澳华人建立了“堪培拉华人互助组织”微信群,希望能帮助遇到危险的留学生。“堪培拉交通不太发达,这个公交站是我们每天上下学的必经之路,没办法绕路。”

      10月27日下午,在李力就读的堪培拉某高中,堪培拉领地国际教育部副司长卡洛琳·洛夫格伦与李力等中国留学生进行了交流,她是中国留学生在堪培拉的法定监护人。

      北青报记者从双方交流的录音中听到,卡洛琳·洛夫格伦建议中国留学生,“如果再遇到类似的袭击事件,赶快走开,同时拨打我本人或警察的电话,不要做出过激反应,避免牵涉进任何暴力事件中。”

      卡洛琳·洛夫格伦还表示,“这些本地青少年的攻击目标是随机性的。他们可能看弱小目标就想上来攻击,并非只针对中国人。而且他们还是孩子,当时有可能喝酒了,不清楚状况和严重性。”

      对话

      留学生:我们不想以暴制暴

      北青报:为什么被索要香烟?受伤的两个男生抽烟吗?

      李力:索要香烟是堪培拉不良青年勒索留学生的幌子,他们看到有中国的男学生过来都会索要香烟。澳大利亚法律规定16岁以上的人可以抽烟。我们的两个男生当时身上确没有香烟。

      北青报:有网友说你们软弱,被打了应该打回去。

      李力:不是不敢打,是我们不想,我们不想以暴制暴。

      第一,如果主动打回去,身体受伤了,国内的家长会担心我们的安全情况。第二,主动打人,澳大利亚这边有可能会把事件归为“校园暴力事件”,会认为我们主动参与了打架,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最坏的结果我们有可能会被遣返回国。我们现在回国没有任何文凭,在国内要从高一重新读起。

      北青报:国内网友的言论对你们有什么影响吗?

      李力:国内的一些负面言论让我们很伤心。有人说我们“人傻钱多”、“崇洋媚外”、“该打”,其实我们很多留学生都是普通家庭出来的孩子,钱是家长一分一分赚来的,都是“咬咬牙”交学费的。我们在澳大利亚留学,大部分同学都在认真学习,不是网友说的“都是成绩差的坏孩子”。

      北青报:“围殴”事件对你们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李力:现在我们一看到有不穿校服的当地青少年就害怕,觉得不安全,心理压力很大。一个人独自在异国求学很难,国外也有很友善的人,但也有不欢迎外国人的人,我现在一看到他们过来就会立刻跑开。

      本组文/见习记者 张夕

    责任编辑:张迪

    ]]>
    中国首次发现野生白色马鹿 或源自基因突变(图)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我国首次发现野生白色马鹿

      在自然界中野生白鹿极其罕见 专家判断源自基因突变

      来源:北京青年报

     通体雪白的马鹿在深灰色的鹿群中格外显眼 摄影/才仁丁增 通体雪白的马鹿在深灰色的鹿群中格外显眼 摄影/才仁丁增

      近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政府宣布该县生态管护员在巡山途中发现并拍摄到4只白色马鹿,这在当地十分罕见。参与此次调查的志愿者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这或为我国首次发现的野生白色型马鹿个体。从事野生动物毛发研究的专家表示,白色型野生动物之所以少见,除了需要基因突变外,还面临着丧失保护色因此容易被天敌捕获的风险。

      三江源发现全身雪白马鹿

      “白鹿”自古被视为一种祥瑞。近日,有生态管护员在青海拍摄到了全身雪白的野生马鹿。据了解,这应该是我国首次记录到野生的白色型马鹿个体。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政府近日宣布,该县生态管护员在巡山途中发现并拍摄到4只白色马鹿。

      参与此次调查的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赵翔28日告诉北青报记者,此前他在调查中就曾听当地牧民说过,有人见过白色的马鹿。大约一周前,他接到囊谦县政府工作人员的电话,说有人拍到一张照片请他辨认是什么动物,“虽然照片很模糊,但我当时就辨认应该是白色的马鹿。由于无法分辨这头马鹿是白化病还是白色型,所以我和县里沟通,希望他们能多拍点照片。”

      10月25日下午4时许,囊谦县生态管护员才仁丁增在巡山时发现了4只通体白色的马鹿。在深灰色的鹿群中,这4只白色马鹿格外引人注目。才仁丁增立即拿出随身携带的相机,按下了快门。

      白色马鹿系基因突变

      26日,赵翔收到了当地生态管护员发回来的照片。他表示,随着这几年生态保护工作的推进,马鹿没有那么怕人,这有利于管护员靠近,并拍下比较清晰的照片。收到照片后,赵翔立刻咨询了国内研究马鹿的专家――东北林业大学的李和平教授。

      “马鹿在北美和欧洲都有白色型的记录,在新西兰也饲养着一些白色型个体,但野生白色型马鹿十分罕见。此前国内一直未有相关拍摄记录,这次发现具有较高的科学和文化价值。”李和平说。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罗述金告诉北青报记者,白色型马鹿是一种自然发生的基因突变。

      她介绍,哺乳动物的毛发颜色通常是由两种黑色素构成的,一种黑色素能让毛发变黑,另一种黑色素则令毛发发棕、发黄。此次发现的白色型马鹿就是其体内掌管黑色素的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如果是典型的白化病的话,马鹿的眼睛会因为没有黑色素,而呈现毛细血管自身的血红色。如果照片中没有这种现象,则通常定义为白变型,即色素形成过程部分缺陷,只有毛发缺少黑色素。”

      罗述金表示,白色型的野生动物之所以少见,主要是基因突变的概率本身就很低,如果产生的是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突变,就容易被自然选择淘汰。

      马鹿数量在当地稳定增长

      赵翔表示,三江源区域的生态管护员很多时候也是牧民,因此平常放牧的时候就可以承担很多巡护的工作。如今随着条件的好转,有一些生态管护员自己买了单反相机、望远镜等设备,很好地弥补三江源地区野生动物数据资料不足的问题。

      赵翔介绍,在三江源这样的区域,数据匮乏一直是制约保护行动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将农牧民培训后来承担生态保护的监测等工作,是非常有潜力和有价值的。此前拍到金钱豹带幼崽等重要发现,都是身为牧民的生态管护员完成的。

      马鹿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分布于囊谦境内的马鹿属于川藏亚种,又称白臀鹿。近年来,随着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该物种数量在囊谦县周边的澜沧江源头地区稳定增长。

      文/本报记者 屈畅

    责任编辑:张迪

    ]]>
    胡春华不再兼任广东省委书记:完全拥护党中央决定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广东省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 陈希宣布中央决定

      李希任广东省委书记

    昨日,胡春华同志和李希同志在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亲切握手。 南方日报记者王辉 摄昨日,胡春华同志和李希同志在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亲切握手。 南方日报记者王辉 摄

      广州日报讯 昨日,广东省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陈希同志出席会议并宣布中央决定:胡春华同志不再兼任广东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李希同志兼任广东省委委员、常委、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胡春华主持会议并讲话,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希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讲话。

      陈希同志强调,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重要指示要求,切实把广东的事情办得更好,让党中央放心、让全省人民满意。

      胡春华在讲话中表示,完全拥护党中央决定,完全拥护陈希同志代表中央所作的讲话。他说,李希同志是我们党一位优秀的领导干部,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李希同志一定能够团结带领大家,推动广东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更好成绩。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的各项事业取得重要进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亲自指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指引的结果。这几年,我们所抓的重大事情,都是落实总书记对广东一系列重要指示作出的部署。我们把中央的要求具体化为一项一项的行动,扎扎实实抓落实,直到抓出成效。

      胡春华说,在广东工作是我人生一段难忘的经历。广东的干部讲政治、开拓进取意识强、抓市场经济的能力强、作风务实。五年来,我适应了广东,也喜欢上了广东,喜欢南岭的山、珠江的水,喜欢广东不仅不落叶而且繁花似锦的冬天。我将永远珍惜这段美好的温暖回忆,永远珍惜和大家在这些年里结下的情谊。衷心祝愿广东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东一定能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作出的“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重要批示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

      李希在讲话中表示,坚决拥护、服从中央的决定,衷心感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信任。五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胡春华同志为班长的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全省各项事业都取得新进展。五年来,胡春华同志为广东的改革发展稳定倾注了大量心血,付出了辛勤努力,作出了重要贡献。期盼胡春华同志到新的领导岗位后继续关心广东、支持广东发展。中央决定我到广东工作,我一定倍加珍惜宝贵机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历届省委、省政府奠定的坚实基础上,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夙夜在公、埋头苦干,把广东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李希强调,全省工作千头万绪,我们要做到纲举而目张。当前最重要的“纲”,最紧迫、最关键的任务就是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从省委班子做起,从我做起,从自己做起,以上率下,发挥带头表率作用。要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锲而不舍抓正风肃纪。   

      要用“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和“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总揽广东工作全局,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用广东的创造性实践,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南粤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用广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有力地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无往而不胜的强大真理力量、思想力量,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民的磅礴实践力量。

      马兴瑞在讲话中表示,坚决拥护中央的决定,坚决拥护陈希同志代表中央所作的讲话。广东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东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胡春华同志主持广东工作以来的五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一系列新的重大成就。我坚决按照中央的要求,全力支持、配合好李希同志,齐心协力把各项工作做好。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以李希书记为班长的省委带领下,同心同德把广东的事情办好,让党中央放心、让全省人民满意。

      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同志,省法院院长、省检察院检察长;副省级以上老同志;省委委员、候补委员;不是省委委员、候补委员的地级以上市市长;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单位、省各人民团体、中直驻粤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徐林、岳宗)

    责任编辑:张迪

    政要二维码

    政要动向

    带你阅尽地方政要每日动态

    ]]>
    新疆阿图什市发生3.0级地震 震源深度8千米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地震快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0月29日05时22分在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图什市(北纬40.33度,东经76.96度)发生3.0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 @震长 )

    责任编辑:张岩

    ]]>
    茅台股价能冲过千元吗? 今年涨幅已接近翻番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茅台股价能冲过千元吗? 今年涨幅已接近翻番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贵州茅台本周股价大涨,截至周五收盘,股价报649.63元,总市值为8161亿元,盘中最高报655元,连续刷新历史新高。

      贵州茅台本周股价大涨,截至周五收盘,股价报649.63元,总市值为8161亿元,盘中最高报655元,连续刷新历史新高。不过,对于茅台的高股价,私募行业著名茅台投资人董宝珍认为,当前茅台股价上涨,主要动力并不是价值而是来自于情绪,“当前主导茅台股价的已经不再是价值而是趋势和人性了”。

      两市股王贵州茅台本周股价站上600元,并且火力全开,连续两个交易日均大涨超7%,市值突破8100亿。针对其未来走势,这只消费股市值能否突破万亿,其股价是否上攻到千元,都成为市场不能回避的最热话题。

      市场

      茅台股价本月已大涨25.5%

      贵州茅台凭借两个交易日的强势上攻,一周股价大涨13.11%;创下2016年7月份以来的最大周涨幅,周成交量则创下2015年8月以来的新高。从月涨幅看,贵州茅台大涨25.5%,创下2015年5月以来的最大月涨幅。其最新市值突破8100亿元,高居两市第五位,距A股排行第四的中国银行8493亿市值,相差近400亿。作为两市第一高价股,强势突破600元大关后,贵州茅台今年涨幅已达到98.45%,接近翻番。

      根据茅台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99.83亿元来算,平均每天大约赚7300万元。茅台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李保芳日前透露,茅台集团今年销售收入将突破600亿元,利润总额达300亿元。在临时股东大会现场,董事长袁仁国则在答投资者问时表示,今年的收入目标“完全可以实现”。

      针对三季报营收大增现象,贵州茅台表示,主要是本期销量增加所致。数据显示,报告期内,贵州茅台国内经销商为2965家,新增经销商634家。国外经销商有104家,报告期内增加19家。目前市场上茅台酒还在上演缺货行情,市场推算,按照384.04亿元的茅台酒销售数据来算,茅台酒每天销售量约85吨。

      贵州茅台作为现象级的股票已经热遍A股。上周出炉的贵州茅台三季报,正成为A股各方努力解读的大报表。私募激辩其股价能否上攻到千元;券商研报将其市值调高至万亿;公司称今年收入目标完全可以实现;市场缺货已是不争事实;流通股大股东开始减持等等。

      关注

      “国家队”证金去年下半年就开始减持

      一方面是市场关于贵州茅台的争论持续升温,一方面已经有股东谨慎减持了。作为“国家队”的证金公司作出了最大减持。

      贵州茅台三季报数据显示,证金公司持股为1962万股,相较2017年半年报,减持514.88万股,占其持股总数的20.78%。事实上,从2016年半年报以来,证金公司对贵州茅台一直是减持操作,彼时减持221万股,2016年三季度时减持313.2万股,2016年年报时减持224.9万股,2017年一季度减持407.7万股,2017年半年报再减持63.2万股。

      同样进行减持操作的还有三家QFII。贵州茅台三季报显示其前十大股东中易方达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减持13.2万股,奥本海默基金公司减持125.65万股,GIC private limited减持27.4万股。

      市场注意到,奥本海默基金公司-中国基金。它在茅台上仅坚守了3年,市值从投入的约10亿元膨胀至43亿元,除去中间两个季度小幅减持,合计套现约8亿元。在茅台一只股票上,这只QFII就赚了约40亿元,如果换算成天,差不多每天“躺着”能赚近400万元!奥本海默首次对贵州茅台进行减持是在去年三季度,当季其持股由此前的729.26万股降至669万股,减持60.26万股,按照当时的股价估算,套现近2亿元。近日发布的三季报,则是奥本海默对茅台的第二轮减仓,根据125.65万股的减持数量和其间成交均价估算,此番套现约6亿元。总的来看,其间两轮减持合计套现约8亿元。目前奥本海默还剩下543.35万股的持股量,如果今年三季度后未继续减持,奥本海默持有贵州茅台市值仍有43亿元。

      聚焦

      公募基金三季度增持市值达38.2亿

      针对A股这只白马股,增持者也是络绎不绝。相比基金二季报,公募基金在三季度对贵州茅台大举增持,增持市值达到38.2亿元,在两市所有的上市公司中,贵州茅台成为公募基金三季度增持的第四大个股。

      截至三季度末,公募基金占贵州茅台流通股的比例从2.04%上升到2.45%,持股数达到3073.45 万股,基金持有总市值高达159亿元。有99只基金将贵州茅台列为第一大重仓股。不少今年以来业绩排名较好的基金都重仓贵州茅台。其中,排名靠前的易方达消费行业、国泰互联网+不仅重仓贵州茅台而且仓位极重。贵州茅台不仅是这两只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股,而且易方达消费行业持有贵州茅台占净值比的9.62%,占基金持股市值比例的11.21%,而国泰互联网+的持股则占净值比例的8.57%,占基金持股市值比例的10.01%。

      市场称,10月以来,贵州茅台又迎来新一轮加速上涨,所有在三季度买入贵州茅台的基金全部实现浮盈,如果以贵州茅台三季度均价482.27元来测算,截至10月27日收盘,这些基金在贵州茅台的平均浮盈已高达35%。

      观点

      茅台股价上涨动力来自于情绪

      围绕贵州茅台的高股价,私募大佬激辩其估值。对阵双方分别是私募行业著名茅台投资人否极泰基金创始人董宝珍和高溪资产合伙人陈继豪。

      董宝珍认为,当前茅台股价上涨,主要动力并不是价值而是来自于情绪,来自于趋势的力量。他的依据是,目前几乎所有研报都以无限乐观的语言推荐茅台,就像2013年几乎所有研报都看空茅台一样,差别只是方向相反。2013年茅台100多元的时候,价值远高于500元的茅台,但在100元的价值区域,股价不涨反跌!而在价格上涨了五倍后,股价达到500元不再低估的茅台股价反而越涨越快,主导股价的已经不再是价值而是趋势和人性了。

      陈继豪则指出,看多茅台除了其自身的基本面、稀缺性、成长性外,还有MSCI进入沪深股市将起到助推作用。对于茅台的配置,按权重粗略计算,至少要1000亿人民币。而茅台现在每天的成交额仅在10亿左右,被动跟踪指数基金的做法和主动型基金的不同点就是它必须配置茅台,而且要买到标配的量,才能跟上指数。茅台股票比茅台酒更稀缺,就12.56亿股,股份更稀缺,更值钱。

      董宝珍称,把可能性和现实性完全画等号,是导致高估值危机的原因。他举例说明,用一万元买一个生鸡蛋和一元买一个熟鸡蛋,就因为熟鸡蛋只能作为食物卖一元。一颗受过精的生鸡蛋可以在逻辑上变成养鸡场?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因此给这颗生鸡蛋按照养鸡场的价格定价一万元,没人会接受。价值投资只给确定性付钱,不给可能性付钱,风险投资则是很多可能性最后无法变成现实性。

      展望

      券商对茅台全是“强烈推荐”

      贵州茅台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实现净利润199.84亿,同比增长超60%,第三季度净利同比增长138%,大幅超出市场预期。

      市场认为,对于茅台已经超过8000亿市值的公司来说,业绩还能出现这么大幅的增长,确实给市场很大惊喜。该股持续上涨并大涨,其意义不仅限于对单纯酿酒板块的带动,更大的层面是对白马股、业绩大幅增长股的全面辐射。尤其是近期正值三季报披露的时间窗口,凡是前三季度业绩大增的品种都将会有较好表现,反之业绩下滑的品种,短期将受到资金抛弃。

      对于贵州茅台,所有券商都给予“强烈推荐”和“买入”评级,其中,国金证券维持给予目标价660元,华泰证券上调目标价范围为676.25-730.35元,申万宏源上调目标价至750元,中金分析师更是给予高达845元的目标价。

      中金研报表示,三季度业绩大幅超预期,三季度营收大增116%,三季度茅台酒供给大幅增加到11000吨左右,茅台等品牌主导的高端酒市场料将迎来爆发性增长,特别包含1500-15000元的轻奢消费型的高端酒,包括生肖茅台、陈年茅台酒等,高端白酒消费的潜能刚刚打开,预计2018年-2020年三年间飞天茅台的出厂价提升幅度分别为22%/15%/15%,上调目标价的22.11%至845元人民币。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如果据此计算,贵州茅台总市值将突破万亿大关。

      财经人物

      董宝珍:茅台价值的见证人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董宝珍可称为茅台价值的见证人。2012年9月,董宝珍曾和著名投资人扬韬约定:如果五年内茅台市值跌破1500亿元,则董宝珍将现场直播裸奔30分钟。2013年9月17日,贵州茅台股价大跌5.58%,市值跌至1469.52亿元,创下9月2日跌停后的新低。之后董宝珍遵守契约,并录制视频,传给相关对方获得认可。之后,董宝珍继续坚持对茅台价值的看好,而茅台股价则继续下跌。

      2014年1月8日,贵州茅台创下76.98元的最低价,最低市值到970亿元,跌破1000亿元。之后茅台股价开启了飞天模式,如今涨幅超过7倍。

      董宝珍今年国庆中秋期间,发表了相关纪念文章。董宝珍表示,四年前茅台的市值跌破1500亿,有个倒霉的家伙输了。他提及四年前所写的东西,里面谈了一些普遍的投资原则,同时还包含着一个更深层次的人生原则:“只要你自己不屈服,其实别人是打不倒你的!”董宝珍今年9月份还带着央视编导到当年视频拍摄地,再次录制节目。

    责任编辑:张迪

    ]]>
    快递包装污染需“解药” 媒体:立法是托底措施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快递包装污染需要制度解药  

      来源:法制日报

    资料图:快递工作人员在分拣中心忙碌着分拣“堆如小山”的快递包裹。王彪 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资料图:快递工作人员在分拣中心忙碌着分拣“堆如小山”的快递包裹。王彪 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减少快递包装污染,需要快递企业、电商平台及卖家、消费者三方共同努力,但筹码不能全部压在自觉上,立法推动才是托底措施,必须有常态化的制度保障方能奏效

      □ 张全林

      “双11”将至,物流业将迎来“大考”。近日,菜鸟网络相关人士表示,在快递包装中存在“大材小用”、过度包装的现象。为了控制成本,今年“双11”期间,快递行业将在一些地方试水绿色物流,共享快递盒、循环包装袋、百分百可降解快递袋等将出现在市民眼前。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包装物的总体回收率不到20%,而在一些发达国家,纸板类包装物回收利用率达45%左右,塑料类包装物回收率也在25%左右,而我国快递业中的纸板和塑料实际回收率不到10%。目前,塑料类的包装材料几近无人回收,纸箱虽有人回收,但价格极低,缺乏效益吸引力。而气泡袋回收成本很高,基本没有企业来做。因此,最可行的办法是更新快递包装材质,使用可降解材料。这在技术上不是问题,但成本是个障碍。

      绝大多数快递包裹用的是不可降解胶带,一捆全长约265米、宽6厘米的普通胶带,在网上的批发售价约为10元左右,而购买同样规格的牛皮纸胶带价格接近40元。单是这个价差就让商家难以“绿色”起来。鼓励使用可降解材质,财政可适当补贴。而对回收价值不大的包装材料,需要启动税负调节,谁使用,谁善后,倒逼非绿色包装材质退出市场。

      快递行业构建包装材料回收体系需要社会化的配合。对包装物的回收,激励机制不可或缺,无论是押金制,还是返还积分、赠送折扣等,都值得探索推广,最终扩大覆盖范围,实现回收行为的常态化。

      作为快递企业,有义务在收寄、分拣、封发、运输、派送等环节减少对包装的消耗和环境污染,配合生产企业建立废旧包装回收设施。作为电商平台及卖家,应尽量选原材料用量少、可回收物资含量高的包装制品,建立分类回收利用制度。作为消费者,应树立快递包装低碳化理念,增强全社会的绿色意识,鼓励重复使用包装物。

      减少快递包装污染,需要快递企业、电商平台及卖家、消费者三方共同努力,但筹码不能全部压在自觉上,立法推动才是托底措施,必须有常态化的制度保障方能奏效。

    责任编辑:张迪

    ]]>
    王东峰等四省新书记 履新都讲了什么?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 政情 | 王东峰等四省新书记,履新都讲了什么? 

      来源:天津广播

      十九届一中全会闭幕后的第三天,广东、河北、福建、辽宁四省省委书记调整。

      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辽宁省委原书记李希接替胡春华兼任广东省委书记;辽宁省省长陈求发接替李希任辽宁省委书记;天津市市长王东峰接替赵克志任河北省委书记;福建省省长于伟国接替新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尤权任福建省委书记。

      昨天,广东、河北、福建、辽宁四省分别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宣布了中央关于各省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调整的决定,四位新任省委书记分别在会上讲话。

      四位新任省委书记在讲话中都表示,坚决拥护、服从中央的决定,衷心感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信任。要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

      天津广播为您梳理了四位新任省委书记的讲话内容。

      李希: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南粤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10月28日,广东省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陈希同志出席会议并宣布中央决定:胡春华同志不再兼任广东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李希同志兼任广东省委委员、常委、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胡春华主持会议并讲话,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希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讲话。

    胡春华同志和李希同志在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亲切握手胡春华同志和李希同志在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亲切握手

      李希

      全省工作千头万绪,我们要做到纲举而目张。当前最重要的“纲”,最紧迫、最关键的任务就是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从省委班子做起,从我做起,从自己做起,以上率下,发挥带头表率作用。要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锲而不舍抓正风肃纪。要用“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和“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总揽广东工作全局,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用广东的创造性实践,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南粤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用广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有力地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无往而不胜的强大真理力量、思想力量,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民的磅礴实践力量。

      王东峰:扎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抓好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和冬奥会筹办工作

      10月28日,省委在石家庄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邓声明同志出席会议并宣布中央决定:赵克志同志不再担任河北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另有任用;王东峰同志任河北省委委员、常委、书记。赵克志主持会议并讲话。王东峰、许勤同志分别讲话。

    赵克志同志和王东峰同志握手赵克志同志和王东峰同志握手

      王东峰

      中央决定我任河北省委书记,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的信任和重托,对我来说是向河北人民学习、为河北人民服务的机会,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将尽快熟悉情况,同大家一起努力抓好各项工作,恪尽职守,鞠躬尽瘁,不辜负总书记的厚望和重托,在全省上下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河北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续用力,接续奋斗,砥砺前行,不断开创河北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一要把迅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要扎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抓好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和冬奥会筹办工作。三要牢固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水平,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五要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确保把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

      我作为河北省委主要负责人,自己要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第一责任人责任,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四个意识”,坚定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党中央权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廉政各项规定,管住自己、管住亲属、管住身边工作人员,自觉接受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并恳请大家多监督、多批评、多帮助,自觉经受考验,与同志们一道努力工作,担当担责,拼搏奋进,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于国伟:扑下身子、沉到一线、马上就办

      10月28日,福建省召开领导干部大会,中央书记处书记尤权主持并讲话。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齐玉宣布中央决定:尤权同志不再兼任福建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于伟国同志任福建省委书记。

      于国伟

      我将继续同大家一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我将以中央对“关键少数”的严格要求约束自己,严格依法秉公用权,自觉接受各方监督;我将扑下身子、沉到一线、马上就办,紧紧依靠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全力推进“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建设。”

      我们要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始终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习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的地位,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指导实践、见诸行动,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始终奋力谱写新时代的福建发展新篇章,坚持新发展理念,保持工作连续性,在历届省各套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上,进一步实施赶超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一起提高;始终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像精心呵护山青水秀的自然生态一样,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陈求发:不提不切实际的“空口号”,不做华而不实的表面文章,不搞大轰大嗡的政绩工程

      10月28日,辽宁省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宣布中央关于省委主要领导调整的决定。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姜信治出席会议并宣布中央决定:李希同志不再兼任辽宁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陈求发同志任辽宁省委书记,唐一军同志任辽宁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陈求发、唐一军讲话,省政协主席夏德仁出席。

    辽宁省召开领导干部会议辽宁省召开领导干部会议

      陈求发

      我将倍加珍惜中央的信任和重托,倍加珍惜全省干部群众的厚爱和期望,决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省委一班人的团结共事,依靠四大班子的同心协力,依靠老领导老同志的关心支持,依靠4300万辽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接好辽宁振兴发展薪火相传的“接力棒”,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坚持一张好的蓝图绘到底,不提不切实际的“空口号”,不做华而不实的表面文章,不搞大轰大嗡的政绩工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须有我的担当,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为辽宁新一轮振兴发展贡献全部力量,不辜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期望和重托。

      当前,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仍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也是辽宁净化和修复政治生态取得阶段性成果,走出低谷、走出困境、浴火重生、重振雄风的大好时机。全省上下当务之急就是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尽快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倍加珍惜来之不易、团结和谐的好局面,倍加珍惜经济发展企稳向好的好势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持之以恒净化修复政治生态,加大力度落实振兴发展的各项举措。

    责任编辑:霍宇昂

    政要二维码

    政要动向

    带你阅尽地方政要每日动态

    ]]>
    中国去杠杆成效显现:去杠杆和稳增长实现平衡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中国去杠杆成效显现:去杠杆和稳增长实现平衡,服务实体经济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中国去杠杆的成效正在显现。

      近日,德意志资产管理公司称,从中国银行业近期发布的三季度业绩报告可知,中国政府推动金融体系内杠杆明显降低。彭博社也刊文表示,中国去杠杆已取得不小的进展。不仅用于购买高风险、高收益资产的理财产品存量下降,金融机构相互间拆借的增速也明显放缓。

      “中国整体杠杆率开始出现下降。虽然幅度不大,但趋势已经形成。”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华盛顿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年会时发表演讲表示,“从货币供应和信贷数据看,今年初以来,中国已进入去杠杆进程,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持续放缓,当前已低于9%。”

      去杠杆和稳增长的平衡

      周小川说,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对危机,所以在2009年后的两年内中国债务占GDP的比重大幅上升,但这是值得的,因为中国经济很快从危机中恢复。现在,中国需要将杠杆率降下来。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中国总体杠杆率为257.8%,同比增幅较上季度末下降4.7个百分点,连续4个季度保持下降趋势;环比增幅较上季度末下降0.8个百分点,连续5个季度保持下降趋势。

      与此同时,中国信贷/GDP缺口保持下降,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中国信贷/GDP缺口22.1%,较2016年末降低2.4个百分点,已连续4个季度下降,显示中国潜在债务风险正趋于减轻。

      华泰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中国去杠杆的思路,并不是从统计意义上把这个数据压下来。一个是改变了借债的主体,比如地方政府借债主体,做了将近十万亿的置换。另外今年做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很多债务链条的中间嵌套去掉了。”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积极稳妥”去杠杆;人民日报也曾刊文指出,“企业去杠杆要建立在宏观经济稳增长的基础上”,“应保持稳增长和去杠杆的平衡”。

      从当前经济形势来看,此前外界认为去杠杆力度过大对经济可能产生收缩效应的想法也被证伪。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实现了6.9%的增长,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8%,经济连续9个季度运行在6.7%至6.9%的区间,保持中高速增长。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在当前的政策取向中,去杠杆是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而关键是想办法去掉杠杆的同时如何能够稳定经济增长。”而从当前经济数据来看,“经济稳住了”。

      十九大新闻发言人庹震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表示:“从长期看,主动去杠杆有利于消除影响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风险隐患,增强经济中长期发展韧劲。我们坚持积极稳妥去杠杆,坚持多管齐下、多种措施去杠杆,妥善处理好稳增长与去杠杆的关系,确保去杠杆不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目前,去杠杆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没有对经济产生明显的紧缩效应。”

      加强金融监管,服务实体经济

      通过2017年上半年的努力,金融体系内杠杆已明显降低,而更为重要的,是以金融去杠杆带动实体经济去杠杆。

      根据BIS数据,2017年一季度末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为165.3%,连续3个季度环比下降或持平,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下降趋势进一步确立。

      那么,随着高杠杆率逐渐落地,企业过得怎么样?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末,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5.8%,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的问题在逐步缓解。1-9月份,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5846亿元,同比增长22.8%,增速比1-8月份加快1.2个百分点,企业发展信心和动力也在增强。

      与此同时,多位专家还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中国的杠杆问题主要不是总量问题,而是结构问题。麦格理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胡俊伟认为:“中国的杠杆主要在政府内部,或者国有企业内部,民营企业它的债务不是那么高,所以基本上还是一个资本错配的问题。”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曾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去杠杆要注意“结构合理”,目前国有企业的杠杆率明显高于非国有企业,在国有企业中又存在着一些“僵尸企业”。这意味着较多的金融资源配置给了效率较低的企业。

      今年7月份举行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强调,要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处置“僵尸企业”工作。业界认为此举有望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高杠杆率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推动下,国有企业的效益已得到改善。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达21788.5亿元,同比增长24.9%,实现收入和利润持续较快增长。

      而为了继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下一步,加强金融监管仍然是题中之义。

      周小川在上述年会上就再次强调了金融稳定的重要性,并表示未来将重点关注四方面问题,包括影子银行、资产管理行业、互联网金融和金融控股公司。

      周小川表示,目前许多科技公司开始提供金融产品,有些没有任何牌照仍然提供信贷和支付服务、出售保险产品,这可能会带来竞争问题和金融稳定风险。另外,对一些通过并购获得各种金融服务牌照的金融控股公司,还缺乏相应的监管政策。

    责任编辑:霍宇昂

    ]]>
    广东探索推行海岸线有偿使用制度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探索推行海岸线有偿使用制度

      南方日报讯 (记者/黄进 通讯员/粤海渔)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我省海域和无居民海岛使用“放管服”改革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一个取消、两个下放、三个委托、四个服务、五项管理”等措施,推动我省海域和无居民海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全面提升海域、无居民海岛管理和开发水平,加快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步伐。

      用海单位自行决定

      开展前期论证工作

      《意见》规定,简化用海前期准备工作和竣工验收工作。今后我省海域、无居民海岛使用将取消前期用海论证申请,由用海单位自行决定开展前期论证工作,这意味着海域、无居民海岛的使用将会缩短时限。

      同时,下放省管项目用海前期工作和海砂开采管理工作“两个下放”,省管项目用海由地级以上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对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进行审查,并就围填海、自然岸线总量控制指标和年度计划指标征得省海域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出具用海预审意见。

      《意见》中的“三个委托”,即委托省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省级审核审批权(不含广州、深圳市管辖海域)、委托广州和深圳行使省级审核审批权、委托沿海地级以上市开展填海项目竣工验收。

      具体而言,将我省海域范围内(不含广州、深圳市管辖海域),填海50公顷以下、围海100公顷以下和关系重大公共利益的项目用海审批权以及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审批权委托省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行使,具体审批结果由省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决定,抄送省政府办公厅;将广州、深圳两市海域范围内,填海50公顷以下、围海100公顷以下和关系重大公共利益的项目用海审批权以及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审批权委托广州、深圳市政府行使。

      建立海岸线使用占补制度

      《意见》同时提出放管结合。在加强围填海和岸线使用管控方面,建立海岸线使用占补制度,特别提出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低于或等于35%的地级以上市,如需使用岸线,要按占用自然岸线1:1.5的比例、占用人工岸线1:0.8的比例整治修复海岸线,形成具有自然海岸形态特征和生态修复的海岸线。

      同时提出推进海域、无居民海岛有偿使用改革,例如探索推行海岸线有偿使用制度,制定海岸线价值评估技术规范,对可开发利用的自然、人工岸线进行价值评估,凡需占用海岸线的项目,要充分考虑相关岸线的价值评估结果,按差别化标准征收海域使用金。探索自然岸线异地有偿补充或异地修复制度。

      此外,《意见》还就优化服务有针对性提出,提高海域综合管理服务能力、简化优化用海服务流程、完善用海服务事项目录和办事指南、加快海域和无居民海岛不动产统一登记“四个服务”。

      在保障和服务重大涉海项目用海方面,据统计,今年1—6月,全省共批准项目33个,涉及用海面积约840公顷,带动项目投资达508亿元,海洋产业总产值已达到去年总量的一半,占全省GDP总值的23%。尤其是在积极服务港珠澳大桥建设、深中通道等重大项目建设上,指导用海单位开展用海审批工作,全力做好服务保障。

    责任编辑:张义凌

    ]]>
    王东峰任河北省委书记:担当担责 拼搏奋进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 王东峰任河北省委书记:担当担责,拼搏奋进 

    10月28日,省委在石家庄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这是会后赵克志同志和王东峰同志亲切握手。记者 郭 昭摄10月28日,省委在石家庄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这是会后赵克志同志和王东峰同志亲切握手。记者 郭 昭摄

      本报讯(记者王博、苏励)10月28日,省委在石家庄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邓声明同志出席会议并宣布中央决定:赵克志同志不再担任河北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另有任用;王东峰同志任河北省委委员、常委、书记。

      赵克志主持会议并讲话。王东峰、许勤同志分别讲话。

      赵克志在讲话中说,党中央关于河北省委主要领导同志职务调整的决定,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河北领导班子建设的高度重视。我坚决拥护党中央的决定,真诚欢迎王东峰同志到河北工作。党中央决定我到新的岗位工作,是对我的信任。我一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树牢“四个自信”,始终忠诚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定在新的岗位上严格要求自己,切实加强学习,认真履行职责,坚定有力地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有力地落实党中央各项重大决策部署;一定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按照各项纪律和制度办事,把党中央对高级干部的要求落到实处。

      赵克志说,由王东峰同志担任河北省委书记,是党中央立足长远、着眼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东峰同志政治上坚定,“四个意识”强,在重大问题上旗帜鲜明,经历多岗位锻炼,年富力强,领导经验丰富,具有很强的驾驭全局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具有很高的领导艺术和领导能力,作风务实深入,善于团结同志,必将有力地促进河北领导班子建设,全面提升河北各项工作水平,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

      赵克志说,河北是一块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土地。回首在河北工作两年零3个月的日日夜夜,我深深感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励精图治、砥砺奋进,营造了干事创业的大环境,特别是总书记对河北知之深、爱之切,对燕赵大地、对河北人民充满深情,多次视察河北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给了我们极大的关怀、有力的指引、强大的力量。我深深感到,河北人民勤劳淳朴、真诚善良、重情尚义、可敬可爱,河北的干部队伍讲政治、顾大局、讲责任、敢担当,河北的领导班子忠诚坚定、团结战斗,河北老领导老同志对河北工作非常关心、大力支持。能够同大家共事,共同为河北发展努力,共同为河北人民服务,我感到非常荣幸、非常自豪,从中汲取的丰厚营养、经受的诸多磨炼,将使我终身受益。在河北工作期间,我对这里的山山水水产生了很深的感情,与这里的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河北也是我的家乡故土,河北人民是我的父老乡亲。两年河北人,一生河北情。虽然我就要离开河北工作了,但深深铸就的“燕赵底色”永远不会改变,蕴藏内心的“河北情结”永远不会改变。

      赵克志说,河北是京畿之地,是首都的“护城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地关注河北、支持河北、祝福河北,一如既往地为河北改革发展鼓与呼,一如既往地为河北传递正能量。相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省委和几大班子的团结努力,有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斗,这片传承革命传统的沃土,这片拥有重大机遇的热土,一定能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焕发出无限生机和活力。衷心祝愿河北发展更加灿烂辉煌,衷心祝愿河北人民更加幸福安康。

      王东峰表示,我衷心拥护、坚决服从中央的决定,衷心感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怀和信任,衷心感谢河北人民和同志们的信任和支持。多年来,在历届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不懈努力下,特别是在以克志同志为班长的省委带领下,河北上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四个加快”、“六个扎实”、“七个着力”、“三个扎扎实实”等重要指示精神,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坚持改革创新、脱贫攻坚,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推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精心筹办2022年冬奥会工作,开拓进取,真抓实干,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河北的发展,克志书记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智慧,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巩固和发展工作成果,接续奋斗,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因工作需要,中央决定克志同志到新的领导岗位工作,这是党中央对克志同志的信任和重托,也是对河北工作的充分肯定,是河北人民和大家的光荣。我们衷心祝愿克志同志在新的领导岗位上为党和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河北人民将铭记克志同志为河北作出的重要贡献。也恳请克志同志到新的领导岗位上,继续关心支持河北的发展。

    10月28日,省委在石家庄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图为会议会场。 记者 郭 昭摄10月28日,省委在石家庄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图为会议会场。 记者 郭 昭摄

      王东峰说,中央决定我任河北省委书记,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的信任和重托,对我来说是向河北人民学习、为河北人民服务的机会,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将尽快熟悉情况,同大家一起努力抓好各项工作,恪尽职守,鞠躬尽瘁,不辜负总书记的厚望和重托,在全省上下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河北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续用力,接续奋斗,砥砺前行,不断开创河北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一要把迅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要扎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抓好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和冬奥会筹办工作。三要牢固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水平,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五要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确保把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

      王东峰表示,我作为河北省委主要负责人,自己要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第一责任人责任,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四个意识”,坚定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党中央权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廉政各项规定,管住自己、管住亲属、管住身边工作人员,自觉接受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并恳请大家多监督、多批评、多帮助,自觉经受考验,与同志们一道努力工作,担当担责,拼搏奋进,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许勤在讲话中说,坚决拥护中央关于河北省委主要领导同志调整的决定。我真诚欢迎王东峰书记到河北工作,衷心祝贺赵克志书记到新的领导岗位工作。中央派王东峰同志来河北担任省委书记,是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河北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厚爱。我和同志们一道坚决服从王东峰书记和省委的领导,全力支持王东峰书记的工作,自觉维护团结、维护良好的政治生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中央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巩固河北发展良好局面,在新时代有新作为,在新时代创造新业绩,用实际行动诠释对总书记和党中央的绝对忠诚。党的十九大开启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首要政治任务和全部工作的主题。河北是京畿重地,政治地位特殊,我们要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坚定的政治立场,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向总书记看齐、向党中央看齐,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始终不忘初心使命,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在王东峰书记和省委的领导下,以对总书记和党中央的绝对忠诚和担当精神,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总书记对河北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坚定不移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精心筹办北京冬奥会,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开拓进取、埋头苦干,全力以赴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河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全力以赴把河北的事情办好、造福人民,绝不辜负总书记的嘱托和期望,让总书记放心,让党中央放心,让全省人民满意。

      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领导成员,省军区、武警河北省总队主要负责人,省法院院长,其他省级干部,副省级以上老同志;省长助理,省政府秘书长;省委委员、候补委员;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市委书记、市长,雄安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省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主要负责人;省委管理领导人员企业、省属重点骨干大学主要负责人;中直驻冀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来源:河北日报

    责任编辑:霍宇昂

    政要二维码

    政要动向

    带你阅尽地方政要每日动态

    ]]>
    成都铁路局换牌在即:负责人从局长变成董事长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成都铁路局换牌在即:新门牌在制作,负责人从局长变成董事长

      成都铁路局公司制改革处于进行时,目前已将新门牌交由厂家制作。

      10月28日,澎湃新闻从成都铁路局工作人员处了解到,现在该铁路局已将新门牌交给厂家在做,等制作完成就会更换。目前,成都铁路局的门牌依旧维持原样。

    10月28日,成都铁路局门牌维持原状10月28日,成都铁路局门牌维持原状

      成都铁路局门卫室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现在已经把新牌子交给厂家在做,等做好了就会拿过来换。具体时间要等届时才能得知,“(路局的)名字肯定要变的,现在的牌子肯定要换的。”

      不过,对于具体更换的名字和新门牌开始制作的时间,该工作人员表示不太清楚。

      根据澎湃新闻此前梳理,成都铁路局(公司)最新领导已有亮相。10月25日,在中国铁路总公司主管的人民铁道报上,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宋修德作为代表之一亮相,并发表了感言。

      这也是今年9月,中国铁路总公司旗下18个铁路局启动公司制改革以来,部分已经启动改革的路局集团公司负责人,首次在人民铁道报上的集中公开亮相时刻。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宋修德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宋修德

      因此,若无特殊情况,新门牌的名字很有可能是“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

      根据成都铁路局官网介绍,成都铁路局是中国铁路总公司下属的18个铁路局(集团公司)之一,地处西南,管辖范围辐射四川、贵州、重庆及云南昭通、湖北恩施地区的铁路系统。

      铁路局公司制改革在今年9月渐次铺开。澎湃新闻记者此前从接近地方铁路局领导层的知情人士处获悉,《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全面推进铁路局公司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已于9月下发到铁路局层面。

      根据《指导意见》,铁路局改制为总公司出资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原则上分设,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般由一人担任,董事长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党员总经理兼任党委副书记。

      上述文件的落款时间是9月5日。此后,昆明铁路局、沈阳铁路局等从官方渠道公示的相关改革宣传文件也与上述文件内容吻合。

      据上述文件内容,为推进铁路局的公司制改革,各地方铁路局均需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公司制改革领导小组,并且由中国铁路总公司改革和法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铁路局公司制改革工作的统筹协调,企业改制重组工作推进小组负责组织实施。

      在争取政策支持方面,铁路局在公司制改革过程中会积极争取税收优惠、公司注册登记等方面的支持政策。

      而关于公司制改革后职工劳动和社保关系接续的问题,10月27日,昆明铁路局旗下媒体《昆明铁道报》在第三版刊出由昆明铁路局党委办公室下发的《公司制改革宣传提纲》称,现有职工全部进入改制后公司,新公司继续履行改制前企业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

      昆明铁路局的《宣传提纲》也明确了改革时间表:2017年11月底前依法组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建立公司运行机制,并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年底前完成公司制改革,加快构建以公司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2018年起全面按照新的体制机制运行。

    责任编辑:霍宇昂

    ]]>
    北京今日最低温逼近0℃下降明显 风寒效应显著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中国天气网讯 预计今天(29日)北京蓝天将再度“上线”,空气清新,适宜外出游玩。不过,冷空气影响下,气温会进一步下降。白天最高气温12℃,夜间最低气温将仅有1℃,市民朋友请注意防寒保暖。

      昨天冷空气携北风吹袭北京,北京市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大风呼啸下,雾霾天气应声消散,8时北京空气质量指数回到良好,11时转为优。不过天空云层较厚,蓝天难现。在冷空气和大风影响下,气温有所下降,最高气温仅有13.9℃,出现在上午9时许。

      今晨北京风力减弱,大风预警已解除。冷空气影响持续,气温将进一步下降。北京市气象台预计,今天白天晴,北风三级(阵风五级左右)转二三级,最高气温12℃;夜间晴,北风二级,最低气温1℃。

      随着天空云量减少,今天北京将重现久违的蓝天,加上空气清新,适合出游。目前近郊区的景点红叶变色率逐渐上升,香山等景区已进入观赏期;而远郊的八达岭、云蒙山、妙峰山、戒台寺等景区,已陆续处于红叶的最佳观赏期。市民朋友可外出观赏红叶,不过今天午后气温下降明显,山区白天最高气温预计在10到12℃,高海拔地区风力较大,风寒效应明显,出游务必注意添加衣物。

      从七天预报来看,下周前期,天气以晴和多云为主,气温逐渐回升,到周三最高气温可回升至18℃左右。不过早晚气温较低,只有3-5℃,需注意防寒保暖。

    责任编辑:霍宇昂

    ]]>
    八张图为你解读党章修改的13个要点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领航中国##十九大时间# [八张图为你解读党章修改的13个要点!]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共修改107处,其中总纲部分修改58处,条文部分修改49处。其中重点修改、增加了哪些说法?戳图学习!

    责任编辑:霍宇昂

    ]]>
    党报:有的资本以农为名 占用农田搞开发“种房子”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干好乡村事 尤需真感情(三农微观察)

      下足“绣花”功夫,让农民群众“心热起来、行动起来”,感受到发展的温度,才能激发现代化的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也就是说,干好乡村的事,不光要懂农情,还要有感情。

      这些年,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接连出台,农村成了投资热土。各路资本纷纷跨界务农,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快速增长。资本下乡推动了农业转型升级,但也出现一些苗头性问题。有的资本以农为名,占用农田搞开发“种房子”,损害农民利益;有的项目盲目贪大,基地一建就是几万亩,一遇风险,老板跑路,农民伤心;有的园区大规模流转土地,把农民挤出农业,产业效益再好,也和农民没关系。

      既然农民不买账,这样的项目为何还能上马?究其原因,一是有的干部急躁,做规划、上产业不切实际,一味图政绩“造盆景”,工作赶进度,农民没“温度”,只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力度越大,往往副作用越大。二是有的老板冲动,对农业风险认识不足,认为门槛低、来钱快,规模越大越好。二者一拍即合,项目干得火热,换来的却是百姓怨气。

      实际上,农业生产有其特殊性,它不同于造机器、盖房子,面对的是有生命的对象,这注定了农业回报期长、自然风险高,投资农业不会一夜暴富。农业也不是冷冰冰的产业,需要带着广大农民热情投入,需要政府耐心呵护,一个成熟产业,可能花三五年、十多年,甚至更长时间,拔苗助长不行,急功近利也不行,必须有长远打算,尊重农业自身规律和市场规律。

      当前,农业发展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成本上升、价格下压,“买难”与“卖难”并存,新老难题交织。新形势下,只有懂农业、懂农村,带着感情扎根基层,才能精准施策,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的结构性、体制性问题。

      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资本参与,但资本下乡是带动老乡,不能代替老乡。下乡资本干什么?要干农民干不了的事,鼓励其从事产前、产后服务,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现代种养业。也要给下乡资本立规矩,让真心真情干农业的留下来,把动歪脑筋的卡在门外。要清醒认识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体是农民。全国有175万家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超过430万户,培育扶持新型主体,为的是通过紧密利益联结,带动更广泛的普通农户参与现代农业。

      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政策扶持,关键是政策要精准对路,切中农业所要、农村所需、农民所想。各级干部深入基层、心入基层,找准痛点和难点,政策、规划、项目才能对症下药。农民认可的事儿,抓紧做;农民不认可的事儿,不急着做;关键是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权力要“瘦身”,服务要“健身”,为农村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加快“生产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转变。实践证明,下足“绣花”功夫,让群众“心热起来、行动起来”,就能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裤腿粘了多少泥巴,对农民的感情就有多深。”多倾听基层群众心声,多搞接地气的研究,让每个农民感受到发展的温度,农业农村现代化定能渐行渐近。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霍宇昂

    ]]>
    逾3万字的十九大报告出自谁手?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 逾3万字的十九大报告出自谁手? 

      来源:政知见

      回顾十九大几天来的会期,最精彩的莫过于开幕当天习近平所作的近三个半小时的十九大报告。干货满满的同时也预示着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掀开了新篇章。

      各位读者应该不陌生,政知见(微信ID:bqzhengzhiju)的老编之一傅凝,这两天在办公室就经常念叨:“这一届的报告写的真好,真好。”

      十九大报告出自谁手?

      新华社10月28日发布长文《党的十九大报告诞生记》披露,文件起草组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同志任副组长。

      起草组今年1月成立

      新华社的报道中透露,2017年1月13日上午,习近平在中南海怀仁堂主持召开党的十九大文件起草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宣布党中央关于成立党的十九大文件起草组的决定。

      之后,起草工作就按部就班地开始了。

      1月17日,中共中央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中央各部委,国家机关各部委党组(党委),解放军各大单位、中央军委机关各部门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发出《关于对党的十九大报告议题征求意见的通知》,决定对党的十九大报告议题在党内一定范围内组织讨论,广泛征求意见。

      2月上旬,根据起草组的工作部署,9个调研组赴16个省区市,就党的十九大报告议题进行调研。2月下旬,中共中央又组织了59家单位就21个重点课题进行专题调研,形成80份调研报告。

      此外,中共中央还专门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许多意见都得到了采纳。起草组还听取了部分老同志的意见,据透露,就十九大报告征求意见稿,中央领导同志和党内老同志反馈意见33份。

      这些都是党代会报告起草的惯例。各位可能更关心,四位国家级领导人牵头的起草组都有谁?

      据政知见(微信ID:bqzhengzhiju)了解,这样的中央文件起草,起草组成员会很多。就十九大报告而言,央视《焦点访谈》披露了其中5位起草组成员: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高选民、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中央纪委驻国资委纪检组组长、国资委党委委员江金权。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五位“撰稿人”都是什么来头。

      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

      10月26日,官方举行的解读十九大报告新闻发布会,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是主席台上的六位解读人之一。他在会上透露,十九大后将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两方面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我们在这两个方面将会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市场化改革也好,国有企业改革也好,都不会减弱,力度只能加大。”

      杨伟民今年61岁,年轻时曾作为知青到吉林省榆树县插队,恢复高考后考入吉林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后被分配至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任教7年,期间曾赴日留学。1989年调入国家计委产业政策司工作。

      值得提到的是,这位专攻产业政策的学者,曾多次参与中央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资料显示,杨伟民早年间便参与了国家“八五”、“九五”计划《纲要》的起草,并全面负责“十五”计划《纲要》起草和组织协调,还是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起草组成员。

      反观党代会报告,杨伟民同样不是新手。2011年底履职中财办副主任的他,在十八大报告出炉后,接受新华社采访解读十八大报告中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部分。

      中共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

      和杨伟民颇为相似,1957年出生的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同样是上世纪的知青,恢复高考后考入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

      如果按地理视角看,曲青山的履历非常有意思。作为山东荣成人,曲青山上世纪70年代插队的地点在青海贵德县东沟乡,此后,青海对于曲青山而言是一个“归去来”多次的地方。

      1982年本科毕业后,曲青山又被分配回青海省机床铸造厂办公室任职。两年后他赴北京在中央党校研究生部中共党史专业学习,毕业后再次回到青海工作。直至2009年,在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的位子上任职7年后,曲青山入京任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并于四年多后接棒他的老领导欧阳淞任主任。

      2012年十八大报告出台后,曲青山的老领导、时任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的欧阳淞以起草组成员身份做公开解读。不过,政知见(微信ID:bqzhengzhiju)注意到,工信部官网的一条新闻显示,曲青山也是十八大报告起草组成员。

      就十九大报告,曲青山在《焦点访谈》中表示:“十八大以来确实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是党和国家的事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首先有了历史性的变革,使得我们进入了新时代。”

      中农办主任韩俊

      “新时代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作为起草组成员的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在《焦点访谈》中如是说。

      和曲青山、杨伟民相比,韩俊要年轻一些。从年龄看,1963年出生的他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不过,他并没知青插队经历。

      履历显示,1979年韩俊考入本省的山东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硕士、博士则在西北大学就读。毕业后先后在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值得提到的是,韩俊2014年至2015年时和杨伟民一样,都在中财办任副主任。随后韩俊调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并于今年5月升任主任。从新华社披露的时间看,起草组成员韩俊是在起草组成立四个月后,被提拔的。

      韩俊长期参与1号文件的起草工作。一个有趣的细节同样可以看出韩俊的学术水平,习近平读博期间的博士论文曾引用过韩俊的论文。新京报曾刊文指出,习近平的博士论文《中国农村市场化建设研究》第六章“加入WTO与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中曾引用韩俊《“入世”呼唤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一文中的相关数据。

      中组部副部长高选民

      除了曲青山,另一位非经济专业出身的起草组成员是现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高选民。有趣的是,这两位“非经济”专家,大学时还曾是校友。

      简历显示,高选民1984年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在中组部副部长的位置上也才干了一年半,2016年7月高选民从中组部秘书长任上履新副部长。

      高选民曾给中央政治局上过课。据新华社报道,2016年6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进行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组织部高选民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而此次作为起草组成员解读报告,他同样站在反腐的角度:“建立制度,从根本上来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从制度上来防范和惩治腐败。”

      中央纪委驻国资委纪检组长江金权

      与前面几位不同,江金权的职务是中央纪委驻国资委纪检组组长、国资委党委委员。不过,在去年6月出任该职之前,他一直在官方智囊机构,官至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江金权的前辈,2007—2013年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的施芝鸿在上世纪90年代曾是“吹响改革号角”的“皇甫平”三人组之一,同时他也曾参与过十七大、十八大报告的起草。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已卸任副主任的他还曾密集在中央媒体上发文阐释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江金权也是10月26日出席解读十九大报告新闻发布会的六人之一。除了杨伟民和他,还有中央纪委副书记肖培,中央政策研究室常务副主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晓晖,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党组书记、副主任袁曙宏。

      在解读中,江金权重点介绍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党的建设方面一个重大贡献,即根据新时代新要求,深化对党的建设规律性认识,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我个人认为,这个总目标有一个突出的地方值得注意,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这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江金权说。

      另外,在《焦点访谈》中,江金权还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

    责任编辑:霍宇昂

    ]]>
    20多所高校加入改名大军 这所大学新名网友吵翻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 20多所高校已加入改名大军!这所大学的新名字网友吵翻了… 

      近日,多地教育主管部门先后公示申报升格、更名和转设的高校名单。又有很多高校加入改名大军!来看看都有哪些?

      此前,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曾报道河北三所高校转设、升格或者更名的消息,《最新!这三所高校将更名!原来今年改名的还不少…》:

      日前,广东、广西、山东、上海、安徽、四川等省份也先后公示了申报升格、更名和转设的高校名单。

      来看看截至目前,加入改名大军的高校有那些吧!最终能否“改名”成功还要看教育部的审核结果。

      山东、上海、安徽公示申报情况:

      据山东省教育厅官方网站9月30日消息,山东省公布的申报公示信息显示,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申请升格为济南工学院、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申请升格为山东外事翻译学院、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申请升格为山东经贸学院。

      此外,据“上海发布”10月17日消息,上海电力学院拟申请更名为上海电力大学。

      据安徽省教育厅官网10月17日公示,经审查,目前安徽省规划范围内仅有1所学校符合申报条件,河海大学文天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学校。

      广东:5所高校更名、新设、升格评前公示

      据广东省教育厅10月23日消息,经省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实地考察和省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议,同意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向教育部申请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同意深圳市人民政府向教育部申请设立深圳技术大学,同意广东工商职业学院向教育部申请升格为广东工商学院、同意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向教育部申请升格为广州科技学院、同意广东文理职业学院向教育部申请升格为广东工程学院。

    广西:2所高校申请更名,3所申请升格广西:2所高校申请更名,3所申请升格

      10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对2017年申报设置高等学校的公示》。

      上述文件显示,根据有关规定,现将2017年申报设置的依托钦州学院建设北部湾大学、广西师范学院更名为南宁师范大学、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申请升格为桂林师范学院、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申请改制为广西经济学院、广西城市职业学院申请升格为广西城市学院等5所学校情况予以公示。

      四川:2所本科拟更名,3所高职拟升本!

      10月24日,四川省教育厅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2017年列入四川省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考察的申报设置高等学校的公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和《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

      四川省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拟于近期对成都学院、四川理工学院申请更名大学,四川科技职业学院、成都艺术职业学院、四川城市职业学院申请升格本科进行实地考察。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学院原名就是“成都大学”,创建于1978年,学校建校之初即为本科院校,1983年因响应高等教育结构改革试点改办成专科层次职业大学。

      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恢复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更名为成都学院,保留成都大学校名,待条件具备后再按程序更名为成都大学。

      四川理工学院前身是1965年建立的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西南分院。1979年更名为四川化工学院,1983年更名为四川轻化工学院。

      2003年由原四川轻化工学院、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贡高等专科学校和自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为“四川理工学院”。

      这所大学应该叫什么,网友吵了起来…

      虽然还只是在公示阶段,未等到最终结果,但是四川两所高校改名引起了不少网友关注:

      就四川理工学院拟更名四川科技大学,很多网友表示应该留下“理工”、换成“科技”感觉从没上过这个学校……

      而对于成都学院的拟更名,熟悉这所高校历史的网友表示祝贺:

    责任编辑:霍宇昂

    ]]>
    施一公:中国教育与美国相反 均值很高方差很小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施一公:年轻人若着眼点只是什么工作能让生活更富足,是狭窄  

      “在人类这个历史上,我们是第一个做这样的发现,这是我们留给人类历史,留给这个宇宙的一些印记,留给人类文明史的贡献。”10月28日,在北京召开的未来科学论坛上,施一公作为今年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的获奖人,和青少年分享他在突破一项新研究时的感受。

    施一公施一公

      作为中国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在解析真核信使RNA剪接体这一关键复合物的结构,揭示活性部位及分子层面机理上做出重大贡献。剪接体是什么?它和生命体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关系?面对青少年的提问,施一公做了深入浅出的解释。

      谈及中国教育,施一公说:“中国人因为教育模式比较单一,考试无论是怎么样,我们希望学生既不能太超前,也不能太落后,所以我们的均值非常高,但是方差很小。”他认为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学生水平很高,但中国的科学技术还没有领先于世界,中国的基础研究还没有领先于世界。

      当有学生问道,如何看待以“好找工作”为标准选择专业的现象时。施一公说:“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被这方面牵着鼻子走,从来不觉得。”

      “我对所有选择进入清华生命学院一年级本科生,每年都会给他们讲一次:你们多少人觉得进了清华以后,学生物以后,将来还会为柴米油盐发愁?如果不会的话,为什么不坚持下去?”施一公说:“如果我们最后无论是学习也好,研究也好,还是做什么也好,最后我们主要的着眼点是什么工作挣钱多,什么工作能够生活得更富足,这个至少对年轻人来讲,是太不可思议的狭窄了。”

    施一公对话青少年施一公对话青少年

      忆求学之路

      施一公:首先非常感谢大家今天下午集聚一堂,听我们和几位中学生一起对话。我想从渊源说起,我来自河南省东南部的一个小地方驻马店,最后走出来了。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我特别有感触,也特别感慨,特别感谢这个大时代。我在想,如果没有这个大时代作为背景的话,也许我就在驻马店了,这辈子也不会走出来。

      其实,我在想,我自己的背景,我的朋友在座也都知道,我其实在驻马店生活了11年,既是我的家乡,也我的故乡,也是我感情最深厚的地方,到哪怕都讲我是驻马店人。在郑州上了高中,1985年到清华大学读本科,在清华我提前一年毕业。本来要走上工作岗位,后来决定出国留学。1990年-1995年在美国东岸的霍普金斯大学,攻读生物物理博士学位。两年博士后,1997年底去普林斯顿大学做助理教授,一直到我回国。2006年我决定回国,2007年在清华建实验室,整整十年到现在。这一路走来,大家觉得我肯定顺风顺水,很顺利,但其实不是这样的。

      我一开始并没有下定决心做学问,决定做学问以后,发现了做学问的奥妙又特别感慨,一直这样过来。而因为我来自小地方,很多机会一开始并没有,最后一点一点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机会得到了。所以特别有感触。

      作为的总结,我想说,你只要好好走你的路走下去,总会能达到你的目标,我是相信这一点的。所以一会也想跟我们几位同学再多说几句,包括现在在我的实验室里,包括现在在清华面对清华的学生,我都会这样叮嘱他们,你自己心里想的,你信仰的东西,远远重要于外界别人对于你的看法和整个社会上的舆论、走向,这是非常关键的。

      我的学生里边有一位叫做柴继杰,大连轻工业学院学造纸的,曾经他走的路非常崎岖,但是他现在是一个核心有名的国际大家,结构生物学家。我用他的例子给大学、中学、小学学生讲,你们只要自己不放弃自己的想法,你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达到你的目的,肯定会的。

      提问:我需要具备什么能力,才能在生命科学领域像您一样有所发展?

      施一公:我在河南省的时候生物比较差,数学物理还不错,化学比较一般。我最骄傲的是数学和物理,选择专业的时候,可以参考,人的兴趣可以培养,我和很多科学家朋友不太一样的地方,也是我相信的地方,所以我能坚持下去,我的生物底子很差,为什么选择学生物,1984、85年的时候,确实有老师跟我讲,21世纪是生物化学的世纪,还没有生命科学。那个时候生命科学还是特异功能什么的。

      我记得省实验中学老师说,将来可能是生物化学的世纪,我当时特别激动,当时我在想,化学合生物一结合,生物化学,是不是将来有生物物理、生物数学、生物计算机、生物工程,当时我没有听说过,都是自己瞎想的。当然现在取了一个名字,都已经产生出来了。我是相信,我们探究未来世界的需要,对于我来讲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当然也是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对科学感兴趣,没有对生物特别热衷,数学特别热衷,但没有选择数学系。

      学生物以后,没有给自己理由,拼命地想学好,因为没有打好基础,兴趣不足,造成很多困难。我在清华,在我的生物系同学里是比较差的。出国的时候,包括到国外,我的生物成绩也是比较差的,我1990、91年的时候,生物学成绩经常勉强及格,为了拿到奖学金,只好去数学物理系选几门课拿满分,生物的60提上来,直到后来才一点一点出感觉。我后来到博士三年级、四年级的时候,出了一点感觉,才发觉原来生物这么回事。

      当时没有人告诉我生物是一个领域,数学是一个方法。如果知道这个区别的话,我会更快一点,我老想拿数理思维想生物学问题,不完全是这样的,所以我走了不少弯路。

      我直到博士四年级以后,才对生物产生浓厚兴趣,才坚持下来,一旦有兴趣以后,加上我认为生命科学确实是很伟大、很了不起,一发而不可收拾,现在回都回不去了。

      剪接体是什么?研究它能解决什么问题?

      北京十二中学生于涵:剪切体的三维结构,我前段时间在网络上看了,没有看懂,像我们这样的中学生和普通的老百姓,更关心RNA剪切异常导致什么疾病,您的研究成果怎么样帮助人类预防这样疾病?

      施一公:于涵,早些时候说生物教科书讲的中心法则只有两步,或者只有三步。第一步,DNA复制,遗传物质因为通过复制,细胞可以分裂,父代传给子代。第二步,DNA到RNA的转录。第三步,RNA翻译到蛋白质,执行生命功能。现在在座能讲话,表达观点,能够运动,能够做手势等等,这些功能归根到底都是蛋白质在执行。

      蛋白质来源是来自遗传物质,DNA变到蛋白质,除了自身复制,只有两步,第一步转录,第二步是翻译。这是对的。世界上所有生物都是这样。高等生物,酵母单细胞都认为是高等生物,因为有细胞核。细菌是低等生物,因为只有核区,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细胞核。

      高等生物,包括酵母在内,都是多了一步——转录之后,蛋白质翻译之前,多了一步,从遗传物质转录出来的RNA不能用,凡是能够反映成蛋白质的那些区域,被一个一个隔断了,并不是垃圾,是被另外一些序列隔断了。那些序列并不含有蛋白序列,要把这些序列找出来,切出来,然后把有蛋白序列的那些RNA接在一起,这个过程叫剪接。

      这样一讲,剪接特别复杂。第一步转录从DNA到前体信使RNA,一对一关系,蛋白质翻译也很简单,成熟的RNA每三个剪接,对应一个蛋白质的氨基酸,这是线性关系。中间(从前体信使RNA到蛋白质)不是线性关系。比如里面20个片段含有蛋白质信息,每两个有一段不含有蛋白质的信息,不含蛋白质信息叫做内含子。19个东西都拿掉就难了,外显子和内含子交接的地方,要找好,还要切掉,这是非常难的。可以想象,我们有一维的DNA的转录,有一维的蛋白质的翻译,但中间一步剪接是三维,很复杂,所以需要有剪接体执行,调控很复杂,不要说你看不懂,就是学生物的,如果不是小同行,很难看懂。

      因为问到和人类疾病什么关系,因为剪接过程非常复杂,复杂到什么程度?剪接体不是一个大的复合物,不像核糖体,不像RNA,不像RNA聚合酶一样。人类遗传病大约35%是因为剪接异常造成的,大约1/3的人类遗传病跟剪接有关。换句话说,如果哪一天,把剪接整个过程的机理完全搞明白了,是不是对1/3的人类遗传病是不是有一些有可能有疗效,或者有可能的药物治疗?我认为是对的。

      我这次刚刚从美国出来。一个科学家讲了一个非常振奋的例子,肌肉萎缩的遗传病,染色体隐性遗传,孩子出生如果没有治疗,两岁之内就夭折了,非常悲惨。我看着录像,孩子出生以后一岁,还不会自己翻身,手抬不起来,因为肌肉在萎缩。有一个外显子,一个碱基突变,没有包含在里面就错过去了,错过去了以后,蛋白就缩短了,蛋白没有功能,细胞膜和细胞骨架连不起来,最后产生了肌肉的萎缩,根本没有劲,没有用力的可能性。

      既然一个剪接突变,造成外显子不被包含进去,能不能想一个办法,让外显子包含进去?他们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药,内含子一段RNA序列能够配对,正好能让这个完全被跳过去的外显子重新包含进去。

      去年,这个药被美国食品药品检验局批准,非常贵,60万美元一年。所有服了药可以比较正常发育,但不是完全正常。他们跟踪发现,在五、六年之前开始用临床试验的药的孩子,居然现在可以开始走路了,不可思议。通过剪接现象基础研究,发现问题,发现疾病来源,出了药。这是第一个FDA批准的药。后面机理有很多,没有搞清楚,我说的35%,绝大部分,虽然知道跟剪接有关,但怎么跟剪接有关,还不清楚。这个现象是中心法则一部分,因为是涉及到蛋白质执行生命功能一部分,将来搞清楚,对医学和制药会有大的影响。

      在波士顿地区,有位今年入选美国科学院院士的教授,很伟大的科学家,做了突出贡献,在整个剪接发现过程中,决定自己全力以赴通过基础研究发现来制药,现在也是少见的从大学辞职,在大学做24年教授以后,今年把实验室关掉,决定全身心地投入制药的研发。

      在座可能有媒体,可能也有其他的对生命科学感兴趣的同学,尤其是对制药,我在清华总是对我们的清华本科生讲,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太着急。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给我写信,因为我的亲人得了癌症,或者得了什么病,我一定要去做制药研究,甚至我有的同学在清华跟我说,不想学习了,想赶紧去制药公司,其实对我来讲,这也是另外一种急功近利。

      前沿最尖端的制药研究实际上完全来自于大学创新、研究所创新,我们的基础研究,就是基础研究创新,基础研究的发现推动整个世界的发展,这是根本的。大家有的时候会特别重视应用研究或者简单的最后一步,但是不要忘了所有的前提都是基础,像盖大楼,地基打不深,楼一定盖不高一样,完全一样的道理。

      作为一线的基础研究的科学家,我在1997年去普林斯顿大学做助理教授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与制药公司有关系,就是做基础研究的科学家,没有想到我们的发现写成2000年一篇《自然》的文章,第一时间制药公司打来电话,从那以后一点一点打到现在。自己的独立科学生涯做了20年,我的品味是,如果在生命科学做基础研究,反而更加可以对制药产生更加深远的重大的影响。所以过去20年间,我也从事了对一些跨国大的制药公司进行咨询,指导他们进行制药等等。其实也是想告诉同学们,基础研究做好了以后,再来制药,再参与医学和制药的研发也好等等,效果可能更加显著,而不是急急忙忙先去,因为当时没有把基础打好,去做药。可能只能做边角细碎的工作,反而担当不了重任。

      中国教育“均值很高,方差很小”

      施一公:现在教育模式成绩是巨大的,首先肯定一下。我相信大家都同意这一点,中国学生经过中学、小学培养以后,竞争力非常强,什么竞争力强,就是考试。我觉得我们中国的中学生的平均水平在高三毕业以后,在世界上,我怀疑肯定是前列,当然这里面不好说。

      经常下面大家会谈到一些,我们菜市场的大妈、大爷,卖菜的,你给他算几斤几两,价格一乘,他的脑子就像计算机一样,美国超级商场大妈按计算器还按错,中国人多聪明。我们的教堂如此严谨,如此发达和先进,使得我们的学生中学毕业以后平均水平非常高,大学毕业的时候平均水平也非常高。

      大家有的时候很纳闷,为什么都这样了,中国的科学技术还没有领先于世界,中国的基础研究还没有领先于世界?非常简单的道理在里面,不是我第一个提出来这个理论,我认为是事实,我认为是相信这一点,就是均值和方差的关系。

      我们中国人因为教育模式比较单一,考试无论是怎么样,我们希望学生既不能太超前,也不能太落后,所以我们的均值非常高,但是方差很小,这反映在我们的大学教育、中学教育、小学教育,当然也有个别掉队的。总体来说均值很高,方差很小。

      美国的学校恰好不是这样的,他们是均值并不是很高,但是方差非常大。有的时候我在比较,比如比较清华大学和麻省理工。我个人认为,如果按照学生毕业生的平均水平,我怀疑我们本科生考试能力都超过MIT。如果每个学科本科生毕业的时候,比每个学科前五名,无论计算机、化学、生物、物理还是数学,我怀疑我们不占优势。我们的方差太小,均值非常高。我甚至几年前都认为,可能清华生命学院的平均毕业生,无论本科生还是博士生,可能已经很超前了。但是也有这个问题,跟我们的教育模式有关,我们太喜欢管,太喜欢按计划,太喜欢给一个框子框着学生。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也很踌躇、犹豫,对于一个社会来讲,经常对个体好的事情,对整体不好的,人通过细胞凋亡除去,整体才能健康。对于社会来讲,对于一个大群体,对于一个革命来讲,整体和个体存在非常大的矛盾,再往下讲变成哲学一些观点了。相信你们都理解我在讲说明。

      简单一点讲公平和卓越是矛盾两个方面,过分强调公平会损害卓越,但是必须要强调公平。怎么样在我们国家再教育体系下,比如像我,我非常支持高考,高考是唯一让农村孩子、家境贫寒孩子,在山区的孩子,摆脱自己世世代代的出路。没有高考,就没有现在一匹非常优秀的,无论是科学家、企业家还是社会精英从农村走出来。但是高考一考定终身,大家意见很大。

      现在改革效果,不去评价,因为这是教育问题,有些前沿省份开始分科,不选的科不去学了,进了大学以后,那些科的基础知识很差,这里面非常难做的。在一个社会在受教育机会比较少的情况下,人口比较众多,又受非常浓厚的东方文化影响,怎么样鼓励创新是一个社会性问题,不是一两个人、一个部门能解决的,需要一个社会的思考和整个文化的改变才能够实现。

      要为了好找工作而选择专业吗?

      北京四中高级校区高三学生谭子文:我高中同届同学特别喜欢学生物学,很郑重作为大学相关专业选择之一,却被周围的人说,这个找不到工作,放弃吧,别学了,他们因为这个多多少少有一些犹豫,您对这个现象怎么看,对于这些正在犹豫的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

      施一公:这个问题正中下怀,我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被问到这个问题,我反问你一句,你们将来学了生物或者学了任何一门科学,会吃不饱肚子,能够缺衣少穿吗?不会吧。

      其实我是很简单的一个答复,我再展开说一下自己的想法:我觉得我们是人,我们不是简单的动物,吃饱了喝足了,如果不缺衣少穿,为什么要这么担心少挣几块钱,多挣几块钱呢?我觉得如果我们最后无论是学习也好,研究也好,还是做什么也好,最后我们主要的着眼点是什么工作挣钱多,什么工作能够生活得更富足,这个至少对年轻人来讲,是太不可思议的狭窄了。

      我从很小的时候,甚至说到驻马店,我在四年级的时候,那个时候因为没有足够多的食物,没有肉,没有水果。我记得很清楚,四年级的时候,不能叫理想,可能叫梦想之一,说长大每天吃一个苹果就够了,当时怎么可以想像长大还有汽车开,每天都可以吃到肉,不可思议。即使那个时候,当然我们那个年代就是很少鼓舞,觉得科学很伟大,觉得科学可以改变社会,可以让中国富强,确确实实潜移默化地决定想要做一点事情,做科学家,做工程师,这也是一种理想。

      其实就是这种动力,让我们这一代人往前走,不知不觉,这个社会变得“现实”,现实到最后大家在比,没有走入工作岗位之前,在中学、小学之前开始比,将来学什么挣钱多。所以我都50岁了,我也没搞明白,为什么人在中学、在大学都想哪个职业挣钱多去学哪个职业,不是一下开始把自己做价卖了吗?反过来问你的同学、家长,难道我这么贱?

      我对所有选择进入清华生命学院一年级本科生,每年都会给他们讲一次:你们多少人觉得进了清华以后,学生物以后,将来还会为柴米油盐发愁?如果不会的话,为什么不坚持下去?很简单,比较简单回答你的问题的话,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被这方面牵着鼻子走,从来不觉得。我有的时候觉得作为一个科学家,作为一个从事专业研究的人,我很自豪的一点,其实不能说挣钱少自豪,但是其实有一点点关系。

      举一个例子,2002年,我被普林斯顿大学晋升为终身正教授,我当年开的车还是两门、1.3升的很小的汽车,我的车比夏利稍微便宜一点。但是美在国东岸高速公路上,当然我喜欢超速,超速的时候,尤其超过大奔的时候感觉特别好,自豪感油然而生。

      从小到大从来没有觉得谁的钱多、谁的地位高,第一次见到比尔·盖茨也没有这么觉得。我很敬佩他,因为他把钱捐给穷人、社会,让社会变得更美好。在我的价值观里,从小到大从来没有把钱和我自己的价值,加上中间一个什么关系,我并不是说不需要钱,也不是说钱是坏东西,但是钱是要拿来做事的,我只要相信我的事情能给社会带来价值,能让我实现自己的价值。有的时候我不太理解这个社会,不是我不明白,而是世界变化太快了。

      生命科学研究有何与众不同?做研究需要直觉吗?

      北京四中高级校区高二学生刘家圆:生命科学和其他科学有什么不同呢?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生物学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

      施一公:这个问题非常大,有什么不同可以回答半个小时,具备什么品质可以回答一个小时。生命科学和其他科学很不一样,这是我个人的观点,供大家批评。

      数学和物理是方法,数学抽象思维,物理物质道理,如果极端一点讲,也是刺激一下大家,激励一下大家,我认为世界上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就是数学和物理。在座的人会较真,计算机呢,是数学和物理,化学呢?是物理的极致。

      物理有量子物理,可以解释几乎所有的东西,化学反应不过是量子物理的一个变异、当然有数学方法,计算机方法,生物学没有方法。生物学是一个大领域,比如做生物的所有实验,比如用做基因组学研究,用测序技术是物理技术,是仪器,做PCR化学反应,测各种,无论是生物还是什么,它是非常庞大的领域。在我的世界里,在我比较粗浅的理解里,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很多是方法,当然也有它的研究领域,方法的研究领域。而生物是一个巨大的海棉,物理进来产生生物物理,化学、数学进来产生生物化学、生物数学以及生物学组学、数学信息学,生物对所有基础的自然科学方法都有巨大影响。

      怎么样成为好的生物学家还是科学家,前面做铺垫的话,很容易。学好任何一门知识,或者有任何好的技能,都可以成为好的生物学家。

      上世纪70年代的分子生物学革命,是因为物理学家进来引起的,80年代、90年代的生物数学、组学革命,主要是计算机和数学进来的,材料科学、工程科学进入生命科学,正在引发下一轮革命,对生命本质建设不断地发生,一浪高过一浪往前发展,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是最重要应用在生命科学上。

      北京中学九年级学生李星伦: 关于现在比较高精尖的生物圈子,或者关于您的研究上,有没有关于有一些新的关于生命科学的方法,可以针对现在比较难治疗的疾病,比如艾滋病之类的?

      施一公:通过我的研究,有一些新方法或者手段出现,对于人类比较困难的疾病,产生新的疗法。因为这是生命科学的对话,有的时候自己挺感慨的,生命科学多么博大精深。作为一个人,不完全了解人体的功能。

      我两周之前在清华听哈佛癌症研究中心的一个讲座,讲把人的直肠癌拿出来培养,发现直肠癌里边有一种肠道微生菌,把直肠癌转移到其他部位的癌,拿出来测序,还是有肠道细菌,可以培养出活的细菌来。科学家更加惊讶,他怀疑细菌在癌细胞里面共生,或者在癌细胞表面搭便车,怎么办?把细菌去掉,把直肠癌拿出来一块,到小鼠的皮下培养,很快长大。切出一小块,植入下一个小鼠,再切下来植入下一个小鼠,纯化了四次,第四只小鼠,培养出了细菌,测序发现同样的细菌DNA在里面。到那个时候确信,这个细菌一定和癌细胞有某种关系。如果这样的话,有没有可能用抗菌素,让癌细胞长不大。果然,小鼠的直肠癌长不大了。是不是再过几年,可以用特定的抗生素来抗癌呢?不仅直肠癌,肝癌同样有肠道的微生物在里面,包括其他的细菌。到现在为止,我们对于肠道微生菌和癌症发生的关系没有搞明白,但是这样一个发现,整个医学到微生物学到癌症生物学,都有新的想法,可能出现新的疗法。

      北京四中国际校区高三学生路云帆:很多人说科学研究的本质是精确的推理和观察得来的,但是也有人认为直觉是自然科学当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请问您这么多年的研究当中,您觉得直觉对于您的研究有什么意义呢?

      施一公:你问的问题很精彩,直觉和你的严谨推理究竟哪个更重要?我觉得对于自然科学,包括生物也一样,我觉得其他的学科我怀疑也一样,直觉非常重要,但是直觉来源于什么呢?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训练、科学的素养,我认为直觉是出不来的。

      我是做结构生物学的,在六、七年之前,有过一个我自己认为很重要的发现,但是现在还没有被科学界认可。我发现谷氨酰胺是一种氨基酸,我们的食物当中最多的跟味精有关。味精是谷氨酸,谷氨酰胺也可以用来做味精,用来抗酸的。癌细胞的重要机制是不抗酸,癌细胞是不是就会被酸死了?癌细胞摄取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葡萄糖通过糖酵解形成丙酮酸,进行循环,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而85%癌细胞不进第二个环节,糖只有糖酵解这步,利用的能量非常有限,大量摄摄取葡萄糖,能量很少,变成丙酮酸,是酸的,进一步变成乳酸,也是酸的。要知道培养细胞都是需要加固谷氨酰胺,为了防止细胞培养过程当中变酸。

      这是很重要的发现,来自直觉,我讲课的时候,讲不相关的东西,讲胃里面的幽门螺旋杆菌,如何在胃里抗酸。癌细胞抗酸用同样的机理,用氨气+氢离子变成铵根,后通过科学实验证明是真的。有这样一个直觉,最后实验验证是真的。完全来源于我对过去幽门螺旋杆菌的了解,对以前生物学代谢途径的一些了解等等。我不信石头里会蹦出酸猴子,经过非常多过去训练和知识积累,逐渐有品味、感觉,过去知识理解融会贯通,有一天突然之间思想火花碰撞,突然突发奇想。

      著名物理学家张首晟,有一天去朋友的烤肉晚餐,突然想起来一个理论怎么推演,马上放下烤鸡肉,告诉朋友回家有点事,赶紧把灵感写出来。这来源于过去知识积累和严谨的思维,这两个不矛盾,不能守株待兔。

      很多人会分享科学研究带来的这种喜悦,很难用任何其他的奖励所代替的。我相信我的学生都会有同感,我每次有一个新的发现、新的突破的时候,我这样告诉我的学生,他们也会这样想,也会这样感受。在人类这个历史上,我们是第一个做这样的发现,这是我们留给人类历史,留给这个宇宙的一些印记,留给人类文明史的贡献。所以我们每次有新突破的时候,这种喜悦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我经常跟同学说,这比中了彩票、中了奖感觉都要好一些,有的时候确实忘记了时间,跟学生们讨论问题,或者看自己的结构的时候,看我做这一行研究的时候。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毕彦超:刚才施老师从各个问题都能以生物的例子回答和阐释,抛开您的研究领域,您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

      施一公:除了生物,我的爱好是天文、天体物理。天体物理最后研究的也是物质结构,我这个人爱刨根究源,很多问题都是根源,都是物质结构,因为结构决定功能。我很想知道什么样结构有这样的想法,最后我认为都可以用物质结构解释,如果问我的领域之外的兴趣,是天体物理。结构物理之外的研究,实验室已经开始了,国内也讲过,我很想了解地球上的生物体除了可见光波段可以检测,还有哪些波段可以检测,怎么检测,我已经在实验室开始做了。

    责任编辑:张义凌

    ]]>
    食药监总局:26家企业的27批次中药饮片不合格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食药监总局:安徽佰世信26家企业27批次中药饮片不合格

      经江西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等2家药品检验机构检验,标示为亳州市佰世信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等26家企业生产的27批次中药饮片不合格。现将相关情况通告如下:

      一、经江西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检验,标示为安国市祁澳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运城市神农中药材有限公司、江苏福源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安徽广印堂中药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纪淞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安徽易元堂中药饮片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友信药业有限公司、亳州亳药堂药业有限公司、亳州市佰世信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天马(安徽)国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玉山东港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湖南省南国药都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湖南省松龄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广西贵港市神农药业有限公司、广西同福堂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固康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皓博药业有限公司、云南和合中药饮片有限公司、陕西兴盛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生产的22批次丁香不合格。不合格项目包括杂质和含量测定。

      经重庆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检验,标示为江西宏洁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湖南省南国药都中药饮片有限公司、邵阳神农中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州至信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南宁市景昌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生产的5批次党参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为性状。

      二、对上述不合格中药饮片,相关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已采取查封扣押等控制措施,要求企业暂停销售使用、召回产品,并进行整改。

      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要求相关单位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上述企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五条等规定对生产销售不合格药品的违法行为进行立案调查,三个月内公开对生产销售不合格药品相关单位的处理结果,并及时报告相关情况。

      在立案调查工作中,企业对产品真实性有异议的,可以向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由当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生产销售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并将情况通报被抽样单位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被抽样单位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接到对不合格产品真实性异议的通报后,要立即立案调查,追溯产品来源。如确属标示生产企业生产的,由相关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生产企业从重处罚。

      特此通告。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2017年10月26日

      来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

    责任编辑:张义凌

    ]]>
    安徽4市人大政府政协将换届 省委派出考察组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安徽芜湖铜陵等4市人大、政府、政协将换届,省委派出考察组

      芜湖市

          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公告

      为进一步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省委关于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的规定,现将赴芜湖市换届考察组考察工作的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考察任务

      对芜湖市人大、政府、政协换届进行考察。

      二、考察组组成

      组 长: 刘志宏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正厅级组织员

      副组长: 王 炜(女) 省纪委驻省委组织部纪检组组长

      成 员: 王胜昔 省纪委驻省住建厅纪检组副组长

      李家保 省委组织部城市组织处处长

      朱广萍(女) 省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副处长、调研员

      吴 兵 省委组织部组织指导处(省党代表联络办公室) 副调研员

      李 庆 省委组织部市县干部处副调研员

      方 鼎 省纪委驻省委组织部纪检组正科级纪检监察员

      郑安子(女) 省委组织部公务员处主任科员

      韩 磊 省委组织部干部综合处科员

      范建群 省人民检察院办公室科员

      考察期间,如对考察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直接向考察组反映,也可以向省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处反映。

      考察组驻地:芜湖市铁山宾馆四栋4107房间

      考察组值班电话:0553-3718633,17354255575

      省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处专用举报电话:0551—12380,举报网站网址:www.ah12380.gov.cn。

      特此公告

      省委赴芜湖市换届考察组

      2017年10月27日

      铜陵市

      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公告

      为进一步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省委关于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的规定,现将赴铜陵市换届考察组考察工作的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考察任务

      对铜陵市人大、政府、政协换届进行考察。

      二、考察组组成

      组 长:肖超英(女)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

      副组长:陈扬年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

      成 员:冯显铸 省纪委驻省政府办公厅纪检组副组长

      王汪苗 省委组织部政法干部处处长

      史育祥 省委组织部省直干部处副处长

      刘 剑 省委组织部党员电教中心副调研员

      刘琼璟(女) 省委组织部省直干部处副调研员

      张 阳 省委组织部市县干部处主任科员

      李 杰 省财政厅人事教育处副主任科员

      陶云生 省委组织部公务员处副主任科员

      吕 志 省委组织部研究室副主任科员

      考察期间,如对考察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直接向考察组反映,也可以向省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处反映。

      考察组驻地:铜陵市铜雀台酒店

      考察组值班电话:8879975、18956218871

      省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处专用举报电话:0551-12380,举报网站网址:www.ah12380.gov.cn。

      特此公告

      省委赴铜陵市换届考察组

      2017年10月26日

      滁州市

      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公告

      为进一步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省委关于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的规定,现将赴滁州市换届考察组考察工作的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考察任务

      对滁州市人大、政府、政协换届进行考察。

      二、考察组组成

      组 长:樊 勇 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省监察厅厅长、省预防腐败局局长(兼)

      副组长:沈小平 省委组织部副巡视员、研究室主任

      成 员:魏发斌 省委组织部企事业干部处处长

      瞿会明(女) 省纪委机关党委正处级纪检监察员

      安志强 省委组织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才服务协调办公室副主任

      徐拥军 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副调研员

      张 冲 省委组织部企事业干部处主任科员

      李雪刚 省委组织部政法干部处主任科员

      祖媛媛(女) 省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科员

      胡 昭(女) 省纪委驻省委组织部纪检组正科级纪检监察员

      李晓伟 省政府督查室副主任科员

      考察期间,如对考察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直接向考察组反映,也可以向省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处反映。

      考察组驻地:滁州市港汇酒店

      考察组值班电话:0550—2201601 18905503875

      省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处专用举报电话:0551—12380,举报网站网址:www.ah12380.gov.cn。

      特此公告

      省委赴滁州市换届考察组

      2017年10月25日

      蚌埠市

      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公告

      为进一步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省委关于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的规定,现将赴蚌埠市换届考察组考察工作的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考察任务

      对蚌埠市人大、政府、政协换届进行考察。

      二、考察组组成

      组 长:陈晓燕 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

      副组长:朱春旭 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委组织部省直干部处处长

      成 员:李兆平 省委组织部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机关人事处处长

      刘松林 省委组织部企事业干部处副处长、调研员

      齐 健 省委组织部市县干部处副调研员

      杜本金 省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副调研员

      周黎莉 省纪委研究室(法规室)副处级纪检监察员

      路章耀 省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科员

      贾 玮 省党员电化教育中心主任科员

      徐 新 省粮食局监督检查处主任科员

      陈 璐 省委组织部农村组织处科员

      考察期间,如对考察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直接向考察组反映,也可以向省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处反映。

      考察组驻地:南山豪生酒店

      考察组值班电话:0552﹣3137730、17705527015

      省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处专用举报电话:0551﹣12380,举报网站网址:www.ah12380.gov.cn。

      特此公告

      省委赴蚌埠市换届考察组

      2017年10月25日

      来源:江淮晨报

    责任编辑:张义凌

    ]]>
    中国碳卫星数据正式对外共享 可在太空监测碳排放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厉害了!在太空监测“碳”排放!中国碳卫星数据正式对外开放共享

      从本月24号开始,我国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数据正式对外开放共享,这也意味着,继美国、日本之后,我国成为第三个可以提供碳卫星数据的国家。

      据中国气象局卫星专家介绍,这颗由我国自主研制的碳卫星于2016年12月22日发射,目前在轨运行良好。

    △2016年,“碳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16年,“碳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碳卫星克服了地面监测站在空间分布上的局限性,从宇宙空间完成对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监测,定期获取全球和区域的二氧化碳分布图。

      此次数据开放,包括了碳卫星的两个核心仪器的数据,高光谱温室气体探测仪、云和气溶胶探测仪两台仪器的数据,公众可以登录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网站免费进行数据检索和下载。

      全球主要温室气体 呈上升趋势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显示,全球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浓度已经上升到2500万年以来的最高值,并且依然呈上升趋势。

      目前,国际上对二氧化碳等影响气候变化关键因子的连续监测和分析能力仍较为薄弱,尚未形成完备的基础数据。精确监视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状况已成为有效开展气候变化研究和应对的迫切需求。

    △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模型(资料图)△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模型(资料图)

      专家表示,通过对碳卫星连续观测数据的分析,将有效提高对全球碳循环过程的理论认识,为积极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依据。

    责任编辑:霍宇昂

    ]]>
    冒充公检法实施电信诈骗 28名境外嫌疑人押解回国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冒充“公检法”实施电信诈骗 28名境外犯罪嫌疑人从柬埔寨押解回国

      10月29日凌晨1点左右,重庆江北国际机场 ,28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被重庆警方从柬埔寨押解回国。至此,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重庆警方循线追踪,跨境出击,成功侦破这一涉及全国多个省市的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

      据了解,今年以来,我国多个省市连续发生“虚假投资类”和冒充“公检法机关”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经公安机关侦查,上述案件犯罪窝点位于柬埔寨境内,不法分子或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诱骗群众投资实施诈骗;或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以受害人涉嫌洗钱、银行卡欠费等形式实施诈骗。

      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9月初,公安部刑侦局率重庆、山东、广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组成工作组,赴柬埔寨开展案件侦办工作。重庆警方抽调骨干警力,组成抓捕小组赴柬埔寨,经过40余天连续工作,在两次抓捕行动中共抓获28名犯罪嫌疑人,打掉电信网络诈骗窝点2个。

      据悉,10月5日,公安部工作组与柬埔寨警方联合开展第一次集中抓捕行动,捣毁诈骗窝点11处,抓获犯罪嫌疑人74名,并于10月12日将上述犯罪嫌疑人押解回国。在此基础上,公安机关深挖犯罪线索,加大追查力度,又发现了多个位于柬埔寨境内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窝点。10月17日,赴柬工作组再次联合柬埔寨警方,对位于金边、甘拉第等地的4个犯罪窝点开展第二次集中抓捕行动,抓获犯罪嫌疑人61名,缴获涉案银行卡、电脑、手机等一批作案工具。10月28日,公安部组织重庆、河南、广东等参战单位民警乘包机赴柬埔寨押解61名嫌疑人回国。

      重庆警方有关负责人表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严重侵害人民群众财产权益,影响群众安全感和社会安定,已经成为社会公害,广大群众深恶痛绝。公安机关将保持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严打高压态势,坚决把犯罪嫌疑人缉捕到案、依法严惩,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霍宇昂

    ]]>
    雪山尖的西藏詹娘舍哨所:每天下午3点准时打雷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雪山尖的西藏詹娘舍哨所:位于雷暴区,每天下午3点准时打雷

      条件艰苦到难以想象的詹娘舍哨所,

      用水靠天,物资靠背,

      是这个雪域之巅的哨所官兵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詹娘舍哨所,海拔4655米,建在雪山尖上,四周是接近垂直的悬崖峭壁。当地藏族群众说,那是鹰都飞不过的地方,官兵们却亲切地称它为“云中哨所”。即使是盛夏季节,这里也是经常风吼雪舞,大片大片的雪花飘下来,冻的人直打哆嗦。

      这里一年有两季,雪季和雨季,从11月到来年的6月都是大雪封山,6级以上的大风一刮就是300天,温度最低时能达到零下40摄氏度,哪怕夏天最高温度也不超过5摄氏度。

      詹娘舍哨所没有水源,饮用水在每年的大雪封山前由连队送上山,生活用水则只能依赖大自然的馈赠了。用水靠天,物资靠背,是这个雪域之巅的哨所官兵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官兵们对这种恶劣的条件已经习以为常,大雪封山的8个月他们每天至少扫一次雪,有时候更多。这期间,他们的物资要靠自己背上山,一去一回要5到6个小时,路程特别艰难。

      哨所通车以前,从团部运送一次物资需要3天的时间,战士们还得往返于被人们称为“鬼门关”“老虎嘴”的羊肠小道。2011年,上级单位考虑到哨所交通不便,远送物资难度太大,为哨所修建了一条能通车的道路。

      可是在大雪封山期路面上积雪最厚的地方到达4到5米,车辆根本无法通行。哨所的补给物资仍需要官兵每周一次往返于山下的补给点,徒步背上山。背菜是詹娘舍哨所除巡逻外的又一艰巨任务。

      这里正好是一个雷暴区,每天下午3点准时打雷,战士们要抱着所有的电器集体盘坐在床上。雷是一个接一个地打,要打2个小时。最险的一次,哨所房顶被轰透了拳头的大的一个洞。那天,雷就像一个足球那么大的蓝色光团在屋子里飘来飘去,所有人都屛住了呼吸,怕把雷引过去。

      詹娘舍哨所战士们的巡逻路并不长,但却险象环生,尤其是冬季,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积雪越厚,道路越险,有时一条腿踩下去半条腿都陷到雪里,如果不小心踩空就会掉进山谷。

      海拔,在词典里仅仅是一个纯粹的地理名词,然而在这里却有着与生命一样重要的特殊含义。当我们走进西藏,走进喜马拉雅,走进这些人迹罕至浩瀚荒漠的边防军营,就会深深地感到高高的海拔是那样令人敬畏。

      西藏的边防军人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挑战着生命的高度。海拔越高,生命和生存的价值越高,海拔越高,思想和精神的境界就越高。那些锻造了英雄灵魂的士兵,是这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矗立在世界屋脊上的最伟大的生命。

      来源:央视军事

    责任编辑:张义凌

    ]]>
    上海江苏陕西3地书记调整:韩正不再兼任上海书记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日前,中共中央决定:

      韩正同志不再兼任上海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李强同志兼任上海市委委员、常委、书记,不再兼任江苏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娄勤俭同志任江苏省委委员、常委、书记,不再担任陕西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胡和平同志任陕西省委书记。(完)

      韩正同志简历

      韩正,男,汉族,1954年4月生,浙江慈溪人,1975年12月参加工作,197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关系与世界经济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学位,高级经济师。

      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上海市委书记。

      1975-1980年 上海徐汇起重安装队仓库管理员、供销股办事员、团总支副书记

      1980-1982年 上海市化工装备工业公司干事、团委负责人

      1982-1986年 上海市化工局团委书记(其间:1983-1985年复旦大学大专班学习)

      1986-1987年 上海市化工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

      1987-1988年 上海胶鞋厂党委书记、副厂长

      (1985-1987年华东师范大学夜大学政教系政教专业学习)

      1988-1990年 上海大中华橡胶厂党委书记、副厂长

      1990-1991年 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1991-1992年 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

      1992-1993年 上海市卢湾区委副书记、代区长

      1993-1995年 上海市卢湾区委副书记、区长

      (1991-1994年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关系与世界经济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5-1997年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综合经济工作党委副书记,市计委主任、党组书记,市证券管理办公室主任

      1997-1998年 上海市委常委、市政府副秘书长

      1998-2002年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

      2002-2003年 上海市委副书记、副市长

      2003-2004年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

      2004-2006年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执行委员会执行主任

      2006-2007年 上海市委代理书记、市长,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一副主任委员、执行委员会执行主任、执行委员会主任

      2007-2008年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组织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委员、执行委员会主任

      2008-2011年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执行委员会执行主任

      2011-2012年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

      2012-2017年 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

      2017- 中央政治局常委,上海市委书记

      第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委员,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李强同志简历

      李强,男,汉族,1959年7月生,浙江瑞安人,1976年7月参加工作,198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1976-1977年 浙江省瑞安县马屿区机电排灌站职工(其间:1977.04-1977.10借调瑞安县路线教育工作队驻江溪公社分队工作)

      1977-1978年 浙江省瑞安县工具三厂职工

      1978-1982年 浙江农业大学宁波分校农机系农机化专业学习

      1982-1983年 浙江省瑞安县莘塍区团委负责人

      1983-1984年 共青团浙江省瑞安县委干部

      1984-1984年 共青团浙江省瑞安县委书记

      1984-1985年 浙江省民政厅农村救济处干部

      1985-1988年 浙江省民政厅农村救济处副处长(其间:1985-1987年中国社会学函授大学社会学专业学习;1985.12-1986.07借调民政部救灾司工作)

      1988-1990年 浙江省民政厅农村救济处处长

      1990-1991年 浙江省民政厅救灾救济处处长

      1991-1992年 浙江省民政厅党组成员、人事处处长

      1992-1996年 浙江省民政厅副厅长、党组成员

      1996-1998年 浙江省金华市委常委、永康市委书记

      (1995-1997年浙江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管理工程专业学习)

      1998-1998年 浙江省金华市委常委,永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1998-2000年 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党组成员

      2000-2002年 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其间:2001-2002年中央党校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2002-2003年 浙江省温州市委书记

      2003-2004年 浙江省温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1-2004年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世界经济专业学习)

      2004-2005年 浙江省委秘书长

      2005-2011年 浙江省委常委、秘书长

      (2003-2005年香港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习,获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2011-2012年 浙江省委副书记、秘书长、政法委书记

      2012-2012年 浙江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2012-2013年 浙江省委副书记、代省长

      2013-2016年 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

      2016-2017年 江苏省委书记

      2017-2017年 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2017- 中央政治局委员,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第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八届七中全会递补为中央委员,十九届中央委员,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娄勤俭同志简历

      娄勤俭,1956年12月生,男,汉族,贵州桐梓人,1973年8月参加工作,197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历任电子工业部第十五研究所工业应用研究室主任、国家863计划CIMS主题专家、第十五研究所所长兼太极计算机公司总经理、董事长,电子工业部信息化工程总体研究中心主任,国防科工委计算机专家组组长,信息产业部第十五研究所所长、总装备部科技委兼职委员,信息产业部电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第十五研究所所长。

      1999.04 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2008.03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2010.08 陕西省委常委,省政府党组副书记

      2010.09 陕西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党组副书记

      2012.04 陕西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党组副书记,预备役141师第一政委

      2012.12 陕西省委副书记,省政府副省长、代省长、党组书记,预备役141师第一政委

      2013.01 陕西省委副书记,省政府省长、党组书记,预备役141师第一政委

      2016.03 陕西省委书记,省政府省长,预备役141师第一政委

      2016.04 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陕西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预备役141师第一政委

      第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代表,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三届省委委员,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省十二届人大代表。

      胡和平同志简历

      胡和平,1962年10月生,男,汉族,山东临沂人,1986年8月参加工作,198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教授。

      历任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土木水利学院党委书记,清华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教务处处长、人事处处长兼人才资源开发办公室主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校长。

      2008.12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副部长级)

      2013.11 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15.04 陕西省委副书记兼省委党校校长

      2015.05 陕西省委副书记兼省委党校校长,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第一副院长(学院理事会副理事长)

      2016.03 陕西省委副书记兼省委党校校长,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第一副院长(学院理事会副理事长)、省政府党组书记

      2016.04 陕西省委副书记,省政府省长、党组书记、省委党校校长(兼),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第一副院长(学院理事会副理事长)

      2016.10 陕西省委副书记,省政府省长、党组书记,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第一副院长(学院理事会副理事长)

      2016.12 陕西省委副书记,省政府省长、党组书记

      第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中共十八大代表,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三届省委委员,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省十二届人大代表。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资料

    责任编辑:霍宇昂

    政要二维码

    政要动向

    带你阅尽地方政要每日动态

    ]]>
    在澳中国留学生连续3天被群殴失明 2次报警求助被拒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中国留学生连续3天被澳洲团伙群殴致失明 报警求助2次被拒

      第一次报警:事发地距离警局的路程,走路仅需1分钟,但警察6、7分钟后才赶到现场,等警察赶到时,袭击者早就不见了。

      第二次报警:打了报警电话,等了1小时警察都没有到现场。最后,还是中餐馆的保安出面,学生们才平安脱险。

      在受害者被堵截的过程中,两次报警求助,但都被警察以“有重要案件处理”“对teenager(青少年)无能为力”等理由拒绝了。

      近日,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发生多起中国留学生被威胁和殴打事件。当地时间23日,两名中国高中留学生在堪培拉沃登区(Woden)被当地青少年围攻殴打,还被骂“滚回中国”,导致其中一名男生眉骨开裂,一只眼睛暂时失明。随后几天,又有多名中国留学生被围堵。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当地时间23日,两名中国留学生在堪培拉沃登区的巴士转换站等车时,几名当地青少年向他们借烟。当被拒绝后,青少年对两名留学生进行了殴打。

      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第一时间与当事学生取得联系,并提供领事协助,并连续两日在官网刊登相关信息,提醒在澳中国留学生切实加强安全与防范。澳大利亚警方表示对此事件高度重视,已加紧事件调查,并加强相关地区安全警戒。堪培拉教育局正对涉事学生提供协助。

    被殴打学生眼眶淤青(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大堪村”)被殴打学生眼眶淤青(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大堪村”)

      留学生被堪培拉社会团伙围殴 被骂“滚回中国”

      据“今日悉尼”报道,近日,一群由30多人组成的当地社会团伙,连续3天对中国在澳留学生进行堵截、谩骂,并对部分中国留学生进行群殴。

      报道称,据当事人小E回忆,10月23日晚上8点20分左右,他接到了一个求助电话,电话称同在澳大利亚留学的小A和小B被人群殴,进了医院!小E赶到医院急诊后看到,小A满脸是血,眉梢的伤口已被包扎,眼睛根本无法睁开……

      经过询问,小E得知,原来小A和小B遭到了当地团伙的群殴。23日晚上7时40分左右,小A和小B在堪培拉woden的车站等车回家,这时有4个人向他们走来,询问有没有烟。得知他们没有带烟后,这伙人开始破口大骂,污言秽语不堪入耳。中国留学生忍无可忍回了一句,结果团伙中的一名青年朝着小B的右眼眶打了一拳,直接将小B打到在地。小A看到自己的朋友被打,立马朝着打人青少年的后脑勺打了一拳。

      这时,公交车站旁停了一辆公交车,冲下来十多个人。两个人抱住小B,两个人按着小A的胳膊,2个人按住小A的腿,把他“钉”在墙上,剩下的人则轮着打他,朝着脸就是一顿猛揍。幸好,有路人看到报了警,叫了救护车。当时事发车站距离警局走路仅需1分钟,但警察6、7分钟后才赶到现场,等警察赶到时,打人的一群青少年早就跑了。随后,救护车将小A和小B带到附近的医院。

    被殴打学生(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大堪村”)被殴打学生(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大堪村”)

    被打留学生讲述,还有一名女留学生被踢膝盖、掐脖子(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大堪村”)被打留学生讲述,还有一名女留学生被踢膝盖、掐脖子(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大堪村”)

      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当晚,警察带着小B和另一位朋友前往警局录口供。两人离开警局,在车站等车时,再一次碰到了那伙人,两人赶紧打电话求助。

      小E回忆道,当他赶到现场时,那一伙人骂得很凶,不停地说“你朋友的血还在我的袖子上,有本事过来!Go Back to China(滚回中国)!”

      很快,警察来到车站附近询问情况。随后,小E一行6人再一次来到警局录口供。然而,当他们结束离开后,得知刚刚被抓一名女生也已经被警方释放。

      10月24日,也就是小A被打的第二天,当天下午5点多放学时,又有同学在车站附近碰到了当地团伙中的几名成员。小E说:“我们学校就在那个车站附近,车站是上下学换乘车的必经之地。”

      据小E的朋友小Z回忆,当他们一行6人从健身房出来后,发现那一伙人突然增加到十几个人,“看到我们出来,他们就追着我们跑,一边追一边骂,我们没办法就躲进了一家中国餐馆。”

      令人不解的是,在餐馆时有学生打了电话报警,但等了将近1小时,警察都没有到现场。最后,还是这间中餐馆的保安出面,把当地的群伙赶走后,学生们才平安脱险。

      10月25日,小Z的两个朋友去图书馆写作业时又一次被这群团伙发现。团伙成员对他们围追堵截,好在两名中国留学生有车,他们才得以及时脱险。

      据小E介绍,这群团伙基本都是16-20岁的当地人,大约有30多人。“他们几乎每天都在woden附近游荡,应该是那种无业游民。警察说,他们当中还有人吸毒……”小Z说,他们最近还对一名中国女留学生做出踢膝盖、掐脖子等恶劣行为。不仅如此,有网友爆料,26日早上,又有一位女学生被那个团伙的人围堵。

    部分打人团伙成员照片(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大堪村”)部分打人团伙成员照片(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大堪村”)

      据微信公众号“大堪村”援引受害者描述,在被他们堵截的过程中,两次报警求助,但都被警察以“有重要案件处理”“对teenager(青少年)无能为力”等理由拒绝了。

      当地留学生表示,澳大利亚的中国留学生真的没有安全感,得不到保障。“我们这些高中留学生现在没人来保护,力量太薄弱,声音小微小。”更多地学生表示:“太可怕了,以后都不敢去Woden了。”

      还有的家长也表示着自己的担忧:“送孩子去澳大利亚留学,就是冲着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环境安全,但现在连人身安全都保证不了!”

      目前,当事学生经治疗后已出院。澳警方已逮捕两名涉事青少年,并在首都领地儿童法院出庭。

      驻澳使馆:要求澳方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

      据了解,该事件引起中国大使馆、澳大利亚多元文化部长等多方关注。26日下午,堪培拉当地教育局也召集所有陪读家长开会。对于该事件,AHL律师沈寒冰律师表示,华人应该团结起来,向社会发声。要求首都领地的警察局做出回复,给被打的中国留学生一个交代。同时,受伤留学生可以申请政府赔偿。

      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官网连续两日刊发相关信息。26日,驻澳使馆表示,高度重视发生在堪培拉Woden区的中国留学生被围攻殴打事件,第一时间与当事学生取得联系,并提供领事协助。受伤学生经治疗已出院。

      驻澳使馆同时即向堪培拉政府有关方面表达关切,并敦促其及时调查、公正处理,采取一切措施保护在澳中国留学生安全和合法权益。澳方表示对此事件高度重视,警方已迅速做出反应,加紧事件调查,并加强相关地区安全警戒,堪培拉教育局正对涉事学生提供协助。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将继续密切关注案件进展。

      27日,驻澳使馆指出,对23日发生的中国留学生被围攻殴打事件严重关切并谴责暴力行为,已向澳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交涉,要求澳方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维护在澳中国留学生的安全。驻澳使馆一向关注并重视留学生安全和权益保护,将一如既往提供领事保护与协助。在此提醒在澳中国留学生加强防范,前往有关地区注意安全,如遇安全威胁或暴力袭击等突发紧急情况,请及时联系当地警方,向相关政府部门申诉,及时与中国驻澳使领馆保持联系。

      (综合观察者网、大堪村)

    责任编辑:张建利

    ]]>
    安徽城乡规划改革试点方案:要求凸显徽风皖韵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安徽省印发城乡规划改革试点方案,要求凸显徽风皖韵特色风貌

      步行骑行专用空间,小公园、微广场,老建筑改造再利用,徽风皖韵特色风貌凸显……随着城乡规划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人们生活的环境将会愈来愈好。今年6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安徽省确定为全国城乡规划改革试点省。为推进城乡规划改革试点工作,省政府于近日印发《安徽省城乡规划改革试点方案》。

      《试点方案》提出,进一步完善科学合理、层级明晰、管治有效的城乡规划体系,建立全域覆盖、放管结合、实施有序的空间治理模式,健全权责对应、过程管控、约束有力的监督管理机制,实现城乡规划体系更完善、特色风貌更凸显、功能服务更优质、规划治理更有效,为全国城乡规划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据悉,本次改革试点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城乡空间规划体系,创新城乡发展方式;构建特色空间体系,创建城乡特色风貌;优化功能服务体系,创造城乡优良环境;改革规划治理体系,创优城乡管理服务。

    安徽宏村。东方IC 资料安徽宏村。东方IC 资料

      统筹落实“多规合一” 一张蓝图干到底

      《试点方案》提出从省、市、县三个层级,完善空间规划体系,落实“三区三线”(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以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刚性管控要求,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通过建立跨市域和省际边界规划协调机制,强化区域联动;建立规划刚性传导、城市体检和动态维护机制,创新规划实施;完善规划督察员派驻、规划备案和规划审计监督制度,健全规划督查;建立省级空间规划协调机制,鼓励市县整合部门规划职能,进一步强化乡村建设规划管理;建立规划信息平台,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构建城市特色体系 凸显徽风皖韵特色风貌

      为改变千城一面,《试点方案》提出全面完成城市空间特色规划(总体城市设计),明确城市特色定位,构建城市特色体系,保护自然山水格局和历史文化遗存,凸显徽风皖韵特色风貌。强化合肥等国家城市设计试点城市示范效应,大力推进特色区域或街区建设,实施一批城市特色塑造示范项目。

      同时,突出中小城市特点,科学合理确定县城的风貌类型、街道尺度、建设强度和建筑体量,彰显县城整体形象和地方特色。选择有地域代表性的县城,开展宜居县城建设试点。

      实施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 提高城市宜居性

      实施公共服务“一张图”,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强化对公共服务、市政基础、公共安全等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控,有针对性地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改善居民出行条件,增加步行骑行专用空间;积极建设小公园、微广场;鼓励老建筑改造再利用,优先将旧厂房用于公共文化、公共体育、养老和创意产业。

      在开展城市功能修补的同时,实施生态修复。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加强黑臭水体、污染土地治理,加快受损山体修复,提升公园绿地品质,增强城市韧性。通过构建城市生态网络,设立永久性城市绿带提高城市宜居性。

      根据《试点方案》,本次改革试点工作将分重点突破、系统推进、巩固提升三步进行实施。到2020年,将形成城乡规划改革的安徽样板。

      来源:中安在线

    责任编辑:张义凌

    ]]>
    于伟国接替尤权出任福建书记 交接现场曝光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尤权与于伟国交接班现场

      10月28日,福建省召开领导干部大会,中央书记处书记尤权主持并讲话。

      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齐玉宣布中央决定:尤权同志不再兼任福建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于伟国同志任福建省委书记。

      尤权说,对福建省委主要领导进行调整是中央从大局出发,通盘考虑福建工作的需要作出的决定,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福建的亲切关怀、对福建工作的充分肯定和对福建干部群众的高度信任。我完全拥护、坚决服从中央的决定。伟国同志“四个意识”强,政治立场坚定,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中央决策部署态度坚决,领导经验丰富,经历多岗位锻炼,在党委和政府都担任过领导职务,熟悉党务、经济工作,组织领导和协调能力比较强,特别是在福建工作了20多年,非常熟悉福建的情况,为人坦诚正派,作风务实,敬业勤勉。我相信他一定能够胜任福建省委书记的工作,不辜负中央的期望。希望大家像支持我一样支持伟国同志,齐心协力把福建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尤权说,我在福建工作生活了近五年,光阴似箭,五年时光一闪而过。此时此刻就要离开福建的工作岗位,心中的不舍和感恩之情难以言表。福建人杰地灵,是习近平总书记工作过近18年的地方。我一生能够有幸在福建工作,在这块土地上贡献力量,是中央对我的信任,更是我的福分。这几年,我走遍了福建的所有市、县(市、区)和大多数乡镇,和同志们一起坦诚相待,互相支持,融洽共事,愉快相处,结下了深厚情谊。可以说,在福建工作的这几年,是我人生中难忘的一段岁月。

      尤权说,这五年,福建和全国一样,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习总书记多次亲临福建考察,多次对福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亲自为福建谋划未来,提出了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的重要要求。中央赋予了福建全国少有的“多区叠加”政策优势。我很庆幸自己能够遇上福建发展的这样一个重大机遇期,亲自参与和见证这一历史进程,并为此贡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这几年,福建省委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执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成为全省上下共识,福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这些年福建取得的成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省委、省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福建能有现在这样的好局面,绝不是单靠哪一个人就可以干出来的,是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和各级各部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群团组织,驻闽部队和武警官兵,以及社会各界、方方面面齐心协力、共同拼搏才得来的。在这里,我对大家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大家对省委工作、对我本人,都很宽容和包容,给予了热情鼓励和积极帮助,这让我十分感动。特别是老领导老同志,以各种方式支持我的工作,我将永远铭记在心。无论今后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与大家朝夕相处、并肩战斗的这段经历,更不会忘记与大家结下的深厚情谊,始终会情牵福建、关注福建、关心福建,全力支持福建的工作。

      尤权说,党的十九大刚刚胜利闭幕。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新征程上,福建发展的前景更为广阔,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可以说是政通人和、百业待兴。希望同志们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权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希望同志们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要求,全力以赴实现总量赶超目标。希望同志们继续深化改革,不断积聚新的发展动能。希望同志们牢牢守住自然生态和政治生态这两条底线,保持山清水秀和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我相信,以伟国同志为班长的福建省委,一定能够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动力,推进新福建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中国梦的福建篇章一定会更加辉煌。 

      于伟国说,我坚决拥护党中央决定。五年来,尤权同志团结带领省四套班子和广大干部群众,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总书记对福建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推动福建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就,经济社会发展都上了新台阶,并且打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自然生态、发展生态,为福建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尤权同志作为省委的“班长”,和大家一起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与各套班子成员形成了十分融洽的同志关系,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大家对他都很敬重。尤权同志政治上坚定清醒明白,“四个意识”强,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党性强,公道正派,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模范执行民主集中制,善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严谨务实、胸襟开阔、亲和力强,无论做人做事都为我们树立了好榜样,在他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我和班子的同事们心情都十分舒畅,心无旁骛地把精力用在工作上。真诚希望尤权同志常回来考察指导,继续关心支持福建各项事业发展。

      于伟国表示,接过新的“接力棒”,我深感这是党中央对我的信任更是鞭策,深感责任重大。“我将继续同大家一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我将以中央对“关键少数”的严格要求约束自己,严格依法秉公用权,自觉接受各方监督;我将扑下身子、沉到一线、马上就办,紧紧依靠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全力推进“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建设。”

      于伟国表示,我们要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始终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习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的地位,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指导实践、见诸行动,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始终奋力谱写新时代的福建发展新篇章,坚持新发展理念,保持工作连续性,在历届省各套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上,进一步实施赶超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一起提高;始终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像精心呵护山青水秀的自然生态一样,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在闽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专委会领导,省法院院长、省检察院检察长,省级老同志,驻闽部队领导,省委委员、候补委员,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主要负责同志,省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省属企事业单位和高等院校主要负责同志,中央驻闽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省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责任编辑:张义凌

    政要二维码

    政要动向

    带你阅尽地方政要每日动态

    ]]>
    王东峰接替赵克志出任河北书记 交接现场曝光 Sat, 27 Jul 2024 15:54:56 +0800

      原标题:赵克志与王东峰交接班现场

      10月28日,河北省委在石家庄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邓声明同志出席会议并宣布中央决定:赵克志同志不再担任河北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另有任用;王东峰同志任河北省委委员、常委、书记。

      赵克志主持会议并讲话。王东峰、许勤同志分别讲话。

      赵克志在讲话中说,党中央关于河北省委主要领导同志职务调整的决定,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河北领导班子建设的高度重视。我坚决拥护党中央的决定,真诚欢迎王东峰同志到河北工作。党中央决定我到新的岗位工作,是对我的信任。我一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树牢“四个自信”,始终忠诚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定在新的岗位上严格要求自己,切实加强学习,认真履行职责,坚定有力地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有力地落实党中央各项重大决策部署;一定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按照各项纪律和制度办事,把党中央对高级干部的要求落到实处。

      赵克志说,由王东峰同志担任河北省委书记,是党中央立足长远、着眼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东峰同志政治上坚定,“四个意识”强,在重大问题上旗帜鲜明,经历多岗位锻炼,年富力强,领导经验丰富,具有很强的驾驭全局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具有很高的领导艺术和领导能力,作风务实深入,善于团结同志,必将有力地促进河北领导班子建设,全面提升河北各项工作水平,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

      赵克志说,河北是一块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土地。回首在河北工作两年零3个月的日日夜夜,我深深感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励精图治、砥砺奋进,营造了干事创业的大环境,特别是总书记对河北知之深、爱之切,对燕赵大地、对河北人民充满深情,多次视察河北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给了我们极大的关怀、有力的指引、强大的力量。我深深感到,河北人民勤劳淳朴、真诚善良、重情尚义、可敬可爱,河北的干部队伍讲政治、顾大局,讲责任、敢担当,河北的领导班子忠诚坚定、团结战斗,河北老领导老同志对河北工作非常关心、大力支持。能够同大家共事,共同为河北发展努力,共同为河北人民服务,我感到非常荣幸、非常自豪,从中汲取的丰厚营养、经受的诸多磨炼,将使我终身受益。在河北工作期间,我对这里的山山水水产生了很深的感情,与这里的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河北也是我的家乡故土,河北人民是我的父老乡亲。两年河北人,一生河北情。虽然我就要离开河北工作了,但深深铸就的“燕赵底色”永远不会改变,蕴藏内心的“河北情结”永远不会改变。

      赵克志说,河北是京畿之地,是首都的“护城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地关注河北、支持河北、祝福河北,一如既往地为河北改革发展鼓与呼,一如既往地为河北传递正能量。相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省委和几大班子的团结努力,有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斗,这片传承革命传统的沃土,这片拥有重大机遇的热土,一定能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焕发出无限生机和活力。衷心祝愿河北发展更加灿烂辉煌,衷心祝愿河北人民更加幸福安康。

      王东峰表示,我衷心拥护、坚决服从中央的决定,衷心感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怀和信任,衷心感谢河北人民和同志们的信任和支持。多年来,在历届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不懈努力下,特别是在以克志同志为班长的省委带领下,河北上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四个加快”、“六个扎实”、“七个着力”、“三个扎扎实实”等重要指示精神,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坚持改革创新、脱贫攻坚,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推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精心筹办2022年冬奥会工作,开拓进取,真抓实干,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河北的发展,克志书记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智慧,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巩固和发展工作成果,接续奋斗,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因工作需要,中央决定克志同志到新的领导岗位工作,这是党中央对克志同志的信任和重托,也是对河北工作的充分肯定,是河北人民和大家的光荣。我们衷心祝愿克志同志在新的领导岗位上为党和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河北人民将铭记克志同志为河北作出的重要贡献。也恳请克志同志到新的领导岗位上,继续关心支持河北的发展。

      王东峰说,中央决定我任河北省委书记,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的信任和重托,对我来说是向河北人民学习、为河北人民服务的机会,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将尽快熟悉情况,同大家一起努力抓好各项工作,恪尽职守,鞠躬尽瘁,不辜负总书记的厚望和重托,在全省上下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河北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续用力,接续奋斗,砥砺前行,不断开创河北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一要把迅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要扎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抓好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和冬奥会筹办工作。三要牢固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水平,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五要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确保把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

      王东峰表示,我作为河北省委主要负责人,自己要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第一责任人责任,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四个意识”,坚定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党中央权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廉政各项规定,管住自己、管住亲属、管住身边工作人员,自觉接受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并恳请大家多监督、多批评、多帮助,自觉经受考验,与同志们一道努力工作,担当担责,拼搏奋进,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许勤在讲话中说,坚决拥护中央关于河北省委主要领导同志调整的决定。我真诚欢迎王东峰书记到河北工作,衷心祝贺赵克志书记到新的领导岗位工作。中央派王东峰同志来河北担任省委书记,是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河北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厚爱。我和同志们一道坚决服从王东峰书记和省委的领导,全力支持王东峰书记的工作,自觉维护团结、维护良好的政治生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中央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巩固河北发展良好局面,在新时代有新作为,在新时代创造新业绩,用实际行动诠释对总书记和党中央的绝对忠诚。党的十九大开启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首要政治任务和全部工作的主题。河北是京畿重地,政治地位特殊,我们要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坚定的政治立场,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向总书记看齐、向党中央看齐,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始终不忘初心使命,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在王东峰书记和省委的领导下,以对总书记和党中央的绝对忠诚和担当精神,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总书记对河北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坚定不移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精心筹办北京冬奥会,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开拓进取、埋头苦干,全力以赴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河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全力以赴把河北的事情办好、造福人民,绝不辜负总书记的嘱托和期望,让总书记放心,让党中央放心,让全省人民满意。

      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领导成员,省军区、武警河北省总队主要负责人,省法院院长,其他省级干部,副省级以上老同志;省长助理,省政府秘书长;省委委员、省委候补委员;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市委书记、市长,雄安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省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主要负责人;省委管理领导人员企业、省属重点骨干大学主要负责人;中直驻冀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责任编辑:张义凌

    政要二维码

    政要动向

    带你阅尽地方政要每日动态

    ]]>
    韩正不再兼任上海书记 李强接任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原标题:韩正不再担任上海书记,李强兼任

      日前,中共中央决定:

      韩正同志不再兼任上海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李强同志兼任上海市委委员、常委、书记,不再兼任江苏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娄勤俭同志任江苏省委委员、常委、书记,不再担任陕西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胡和平同志任陕西省委书记。

      韩正简历

      韩正,男,汉族,1954年4月生,浙江慈溪人,1975年12月参加工作,197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关系与世界经济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学位,高级经济师。

      1975-1980年 上海徐汇起重安装队仓库管理员、供销股办事员、团总支副书记

      1980-1982年 上海市化工装备工业公司干事、团委负责人

      1982-1986年 上海市化工局团委书记(其间:1983-1985年复旦大学大专班学习)

      1986-1987年 上海市化工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

      1987-1988年 上海胶鞋厂党委书记、副厂长(1985-1987年华东师范大学夜大学政教系政教专业学习)

      1988-1990年 上海大中华橡胶厂党委书记、副厂长

      1990-1991年 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1991-1992年 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

      1992-1993年 上海市卢湾区委副书记、代区长

      1993-1995年 上海市卢湾区委副书记、区长(1991-1994年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关系与世界经济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5-1997年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综合经济工作党委副书记,市计委主任、党组书记,市证券管理办公室主任

      1997-1998年 上海市委常委、市政府副秘书长

      1998-2002年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

      2002-2003年 上海市委副书记、副市长

      2003-2004年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

      2004-2006年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执行委员会执行主任

      2006-2007年 上海市委代理书记、市长,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一副主任委员、执行委员会执行主任、执行委员会主任

      2007-2008年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组织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委员、执行委员会主任

      2008-2011年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执行委员会执行主任

      2011-2012年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

      2012-2017年 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

      2017.10—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上海市委书记

      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

      第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委员,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李强简历

      李强,男,汉族,1959年7月生,浙江瑞安人,1976年7月参加工作,198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1976-1977年 浙江省瑞安县马屿区机电排灌站职工(其间:1977.04-1977.10借调瑞安县路线教育工作队驻江溪公社分队工作)

      1977-1978年 浙江省瑞安县工具三厂职工

      1978-1982年 浙江农业大学宁波分校农机系农机化专业学习

      1982-1983年 浙江省瑞安县莘塍区团委负责人

      1983-1984年 共青团浙江省瑞安县委干部

      1984-1984年 共青团浙江省瑞安县委书记

      1984-1985年 浙江省民政厅农村救济处干部

      1985-1988年 浙江省民政厅农村救济处副处长(其间:1985-1987年中国社会学函授大学社会学专业学习;1985.12-1986.07借调民政部救灾司工作)

      1988-1990年 浙江省民政厅农村救济处处长

      1990-1991年 浙江省民政厅救灾救济处处长

      1991-1992年 浙江省民政厅党组成员、人事处处长

      1992-1996年 浙江省民政厅副厅长、党组成员

      1996-1998年 浙江省金华市委常委、永康市委书记

      (1995-1997年浙江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管理工程专业学习)

      1998-1998年 浙江省金华市委常委,永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1998-2000年 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党组成员

      2000-2002年 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其间:2001-2002年中央党校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2002-2003年 浙江省温州市委书记

      2003-2004年 浙江省温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01-2004年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世界经济专业学习)

      2004-2005年 浙江省委秘书长

      2005-2011年 浙江省委常委、秘书长(2003-2005年香港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习,获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2011-2012年 浙江省委副书记、秘书长、政法委书记

      2012-2012年 浙江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2012-2013年 浙江省委副书记、代省长

      2013-2016年 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

      2016-2017年 江苏省委书记

      2017-2017年 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2017-中央政治局委员,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

      第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八届七中全会递补为中央委员,十九届中央委员,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娄勤俭简历

      1956年12月生,男,汉族,贵州桐梓人,1973年8月参加工作,197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历任电子工业部第十五研究所工业应用研究室主任、国家863计划CIMS主题专家、第十五研究所所长兼太极计算机公司总经理、董事长,电子工业部信息化工程总体研究中心主任,国防科工委计算机专家组组长,信息产业部第十五研究所所长、总装备部科技委兼职委员,信息产业部电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第十五研究所所长。

      1999年4月任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2008年3月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2010年8月任陕西省委常委,省政府党组副书记。

      2010年9月任陕西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党组副书记。

      2012年4月任陕西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党组副书记,预备役141师第一政委。

      2012年12月任陕西省委副书记,省政府副省长、代省长、党组书记,预备役141师第一政委。

      2013年1月任陕西省委副书记,省政府省长、党组书记,预备役141师第一政委。

      2016年3月任陕西省委书记,省政府省长,预备役141师第一政委。

      2016年4月任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陕西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预备役141师第一政委。

      2017年5月当选为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书记。 
      

      中共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三届省委委员,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省十二届人大代表。

      胡和平简历

      胡和平,1962年10月生,男,山东临沂人,1986年8月参加工作,198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教授。

      1980年9月至1986年8月在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农田水利专业、水资源工程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6年8月至1990年3月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教师,系党委学生工作组副组长、组长;

      1990年3月至1992年9月任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党委副书记(其间:1986年9月至1990年7月在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水利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2年9月至1995年9月在日本东京大学土木工程系河川与流域环境专业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5年9月至1996年12月日本INA株式会社河川计划部工作;

      1996年12月至1997年3月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师;

      1997年3月至2000年1月任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副主任;

      2000年1月至2002年11月任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党委书记;

      2002年11月至2003年9月任清华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

      2003年9月至2004年8月任清华大学教务处处长;

      2004年8月至2006年2月任清华大学人事处处长兼人才资源开发办公室主任;

      2006年2月至2006年8月任清华大学副校长;

      2006年8月至2007年12月任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校长;

      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任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其间:2008年3月至2008年7月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学习);

      2008年12月至2013年11月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副部长级);

      2013年11月至2015年4月任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15年4月至2015年5月任陕西省委副书记兼省委党校校长;

      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任陕西省委副书记兼省委党校校长、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第一副院长(学院理事会副理事长);

      2016年3月至2016年4月任陕西省委副书记兼省委党校校长、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第一副院长(学院理事会副理事长)、省政府党组书记;

      2016年4月至2016年10月任陕西省委副书记,省政府省长、党组书记兼省委党校校长,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第一副院长(学院理事会副理事长);

      2016年10月至2016年12月任陕西省委副书记,省政府省长、党组书记,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第一副院长(学院理事会副理事长);

      2016年12月任陕西省委副书记,省政府省长、党组书记。

      中共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中共十八大、十九代表,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省十二届人大代表。

    责任编辑:张义凌

    政要二维码

    政要动向

    带你阅尽地方政要每日动态

    ]]>
    胡和平任陕西省委书记 娄勤俭转任江苏省委书记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原标题:胡和平任陕西省委书记

      日前,中共中央决定:

      娄勤俭同志任江苏省委委员、常委、书记,不再担任陕西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胡和平同志任陕西省委书记。

      胡和平简历

      胡和平,1962年10月生,男,山东临沂人,1986年8月参加工作,198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教授。

      1980年9月至1986年8月在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农田水利专业、水资源工程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6年8月至1990年3月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教师,系党委学生工作组副组长、组长;

      1990年3月至1992年9月任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党委副书记(其间:1986年9月至1990年7月在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水利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2年9月至1995年9月在日本东京大学土木工程系河川与流域环境专业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5年9月至1996年12月日本INA株式会社河川计划部工作;

      1996年12月至1997年3月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师;

      1997年3月至2000年1月任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副主任;

      2000年1月至2002年11月任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党委书记;

      2002年11月至2003年9月任清华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

      2003年9月至2004年8月任清华大学教务处处长;

      2004年8月至2006年2月任清华大学人事处处长兼人才资源开发办公室主任;

      2006年2月至2006年8月任清华大学副校长;

      2006年8月至2007年12月任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校长;

      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任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其间:2008年3月至2008年7月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学习);

      2008年12月至2013年11月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副部长级);

      2013年11月至2015年4月任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15年4月至2015年5月任陕西省委副书记兼省委党校校长;

      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任陕西省委副书记兼省委党校校长、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第一副院长(学院理事会副理事长);

      2016年3月至2016年4月任陕西省委副书记兼省委党校校长、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第一副院长(学院理事会副理事长)、省政府党组书记;

      2016年4月至2016年10月任陕西省委副书记,省政府省长、党组书记兼省委党校校长,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第一副院长(学院理事会副理事长);

      2016年10月至2016年12月任陕西省委副书记,省政府省长、党组书记,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第一副院长(学院理事会副理事长);

      2016年12月任陕西省委副书记,省政府省长、党组书记。

      中共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中共十八大、十九代表,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省十二届人大代表。

    责任编辑:张义凌

    政要二维码

    政要动向

    带你阅尽地方政要每日动态

    ]]>
    武汉90后军官给香港同胞捐献骨髓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原标题: 感动!武汉“90后”军官将为香港同胞捐献骨髓

      湖北日报网讯(全媒体记者江卉、通讯员邓晓宁)10月28日,驻汉空降兵某部“90后”军官周柯在武汉市中心医院血液科注射了第三针动员剂。两天后,他将为一名香港同胞捐献骨髓。

      4年前,周柯在南京上军校时,有名同学患上白血病,迟迟找不到合适的造血干细胞,最终不幸离世。经历这件事后,周柯就想加入中华骨髓库。2013年底,他在南京找到一个中华骨髓库采集点。工作人员告知他,军人职业特殊,流动性强,原则上不接受报名。周柯再三请求,感动了现场所有人。报上级同意后,工作人员抽取了周柯的血样,留下qq和微信以及电子邮箱等多个联系方式。6个月后,中华骨髓库来电再次确认是否加入,周柯坚定地说:“我志愿加入中华骨髓库”。

      今年7月下旬,周柯接到中华骨髓库电话,“有名香港白血病患者初步配型与您相合,您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吗?”起初,周柯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真是太幸运了,加入中华骨髓库3年多就有机会救人。”10月9日,在中华骨髓库湖北分库工作人员带领下,周柯到医院体检并留下高分辨血样。2天后,体检合格,近期准备捐献。医生建议他,要经常健身并增加体重,以免影响捐献。

      26日至30日,周柯每天都要注射动员剂,以保证采集时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释放到外周血液中。周柯表示:“我会按照医生要求,积极调整状态,争取把最好的骨髓捐献给香港同胞,让他早日康复。”

    责任编辑:张义凌

    ]]>
    法制日报:瘾君子吸毒致幻胡作非为 仍可被判刑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原标题:吸毒人员吸毒出现幻觉胡作非为 仍可被判刑

      吸食毒品不仅严重损害自身健康,而且对社会秩序、他人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吸毒人员在吸食毒品后常常出现迷幻状态和被害妄想等精神障碍,并在此心理状态的支配下,实施危害他人健康、生命的犯罪行为。

      依照法律原则,吸毒人员对于自身因毒致幻后的犯罪行为应当负完全刑事责任。这是因为,尽管吸毒人员在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障碍后,自身的辨识能力和控制能力会有所下降,但行为人对于吸毒这种违法行为应当有清醒认识,既然自己选择了吸毒违法行为,就应当对由此而产生的犯罪行为承担完全的刑事责任。

      从刑法理论而言,吸毒人员在吸毒致幻后实施的犯罪行为,与原发性精神病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不能混为一谈、等量齐观。依据法学中的“原因自由行为”理论,俗称自陷行为,是指有责任能力的行为人,但是陷入了无责任能力的状态,行为人原本可以自由决定,故意或过失使自己一时陷入无责任能力或限定责任能力状态,并在这种状态下实施了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行为人因自陷行为而导致辨认、控制能力降低的,应当承担与正常人相同的刑事责任。吸毒行为就是一种兼具违法性和自陷性的行为,因此应认定为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从本期案例中可以看到,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因毒致幻后的犯罪行为人,均按照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标准追究其刑事责任。比如在本期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中,金某作为心智正常的成年人,明知吸毒的危害性,仍然放纵自己吸毒,放任吸毒致幻后危害社会后果的发生,持刀伤害他人身体,法官就依法认定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十个月。

      毒品如蛇蝎,千万莫去碰。这不但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也是为了家人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全。(胡勇)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张义凌

    ]]>
    0.6秒的出枪动作 枪王陈国韬怎么练成的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原标题:0.6秒的出枪动作,特战旅副旅长“枪王”陈国韬怎么练成的

      中国军网记者 孙萌  陈海涛

      军旗正红∣专访特战旅副旅长“枪王之王”陈国韬

      记者/编导:王艳;摄像:鲁赫

      提及“特种兵”,你能想到什么?

      是一群战士扛着圆木奋力奔跑,是战火硝烟中的无所不能,是面对敌人沉着冷静……也许是看多了电视荧幕上的特种兵,每当说到“特种兵”,他们似乎已经成为上天入地的神勇化身。

      初秋的北京,刚下过一场小雨,气温也降低了不少。记者一行驱车来到位于郊区的陆军某特战旅,一下车,一群穿着迷彩的军人站立在那里,记者还有些摸不着头脑,陈国韬在人群中高高的个头显得那么醒目,精瘦干练,少了些冷酷与严肃,多了些平和,但是浑身洋溢的特有的精气神,又彰显着他和平常人的不同。

      从步兵到特种兵

      从步兵到特种兵,对他来说是梦想,更是一次命运的安排。报考石家庄陆军学院后,陈国韬被分到了步兵专业。但在得知学院还有侦察兵专业时,他的内心还是有些小失落。看着同在一个训练场的侦察兵,他暗自把当一名优秀的“侦察兵”当做自己的奋斗目标。

      从步兵到一名侦察兵的距离有多远?

      别人无法回答你,那么就让陈国韬来告诉你。这个立志当一名优秀侦察兵的学员,按照侦察兵的要求刻苦训练,并向老学员借来侦察专业的书籍认真学习,有机会就向侦察专业的学员、教员们请教。

      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毕业那年,恰逢选拔“爱尔纳·突击”国际侦察兵比武集训队员。听到这个消息的陈国韬很是兴奋,却因为选拔专业规定没有资格。但是对于侦察兵的向往给了他无限动力,在一次次和教员沟通,表达自己参加集训的强烈愿望后,陈国韬终于拿到了进入集训的资格证,迈出了他特种兵生涯的第一步,开始了和特种兵大队的不解之缘。

      进入集训队只是开端,接下来的集训让他慢慢从一个“门外汉”接触到了特种兵的生活。那次集训,留给陈国韬的印象只剩下“残酷”二字。在这里,评判是否优秀,成绩不是唯一的标准,能坚持下来就是胜利。

      跑步从初始的5公里增加到10公里再到最后的50公里,负重从最初的10公斤到最后的40公斤,陈国韬从最初的轻松应对到后来的咬牙坚持。8个月的“残忍”训练,给他的特种兵生涯上了第一课。

      但心中的那股劲,却驱使他在这次集训中不断前行。集训第二个月,他的腿就受了伤,他的集训也比常人多了一个科目——治疗。受伤之后,陈国韬白天保持高强度训练,晚上则通过针灸等方式来减少疼痛。带伤上阵的他没有在训练中被人落下,每次训练都是拼尽全力。领导曾多次劝阻他以身体为重,退出比赛,但他仍选择坚持。

      这次集训,陈国韬以优秀学员的成绩毕业。集训中他的特种兵技能也有了很大提升,意志力得到了很好锻炼。他顽强拼搏、不断挑战自我极限的精神更是得到组训人员的充分肯定。

      集训结束后,也许是心中对特种兵的那份执着,也许是集训中对特种兵的进一步了解,陈国韬在毕业后如愿加入了特种部队,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特种兵。

      “枪王之王”

      站在靶场上,面对你身前的手枪,你是否有勇气拿起它?你是否能够瞄准靶心?一把手枪的重量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可能微不足道。但对于一名军人,一名特种兵来说,枪又有了不一样的意义——那是他们的第二生命。对于陈国韬来说,尤其如此,手中的枪能给他无尽的力量。

      训练场上的陈国韬让记者感受到了不一样。简单到位的分解动作讲解,利落的出枪,坚毅的眼神,训练场上的陈国韬没有多余的动作。下颌处往外出枪,那速度,比眨眼还要快。在靶场,陈国韬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枪王”。记者尝试着跟上他的动作,却被远远甩到后面,这还是手里没有拿枪的情况。

      那把小巧的黑色手枪,与陈国韬的手掌高度契合。一套完整的出枪动作,竟然只有0.6秒。看到今日“枪王”的风采,你很难想象第一次射击时,他也打出过不及格的成绩。

      实际上,当下陈国韬采用的射击方式是不折不扣的“舶来品”。那是2003年11月,他被选拔去到以色列学习反恐经验。当时带领他的教练达拉是以色列精锐部队“沙漠野小子”的成员,第一次训练,达拉0.7s的射击时间就让陈国韬直呼“太快了”。的确,当时的国内射击仍然以精度射击为主,达拉这种贴近实战的动作,下意识的往前送枪,在国内是没有的。

      这次训练为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训练结束后他软磨硬泡,总算知道了达拉快速射击的原委:“我们国家长期处于战乱之中,射击要求先快后准,抢先制敌,保全自己。而你们中国相对和平,射击训练先准后快,讲究安全。”

      达拉精辟的讲解让陈国韬动了心思,他当下就决定一定要把这套射击方法学到手,带回国内。

      在以色列,集训从早晨5点开始,到晚上11点结束,教练规定除了在训练场,其他时间不可以动枪。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陈国韬一边训练一边将教练传授的动作要领记下来。到了晚上,一个人在角落里偷偷练习。被教练发现,严厉地惩罚过后继续给自己加练。就这样,在以色列的这一个月,陈国韬白天学习动作,晚上练习动作,到回国时,陈国韬对于这套动作已经有了一定的领会。

      回到国内,这种先进的射击方式在领导的支持下开始在全军范围内推广开来。鉴于陈国韬本身过硬的素质,他被选为集训的教练。成千上万次的练习让他练就了过硬的本事,在这次集训的某次测试中,陈国韬打出了0.6s的惊人成绩。“枪王”的称号算是实至名归了。

      努力决定不了成绩,但努力可以造就成绩。在训练场上,陈国韬认为自己的天分和平常人没有太大差距,是后期的刻苦训练造就了如今的“枪王”。没有数以万计次的努力,也就没有他如今的成绩。

      “军人的勋章”

      军人生来为打赢,伤疤――军人特有的勋章。血性熔铸坚韧,伤疤记录荣誉。身为军人,无论任务中还是训练场,身上被刮破蹭破是常有的事,脸上、肩膀、膝盖处处留疤更是家常便饭。作为一个特种兵更是如此。

      2006年5月,陈国韬所在部队派他带队参加全军集训。部分首次参加集训的队员,对于滑降科目心存恐惧,心理上短时间难以克服。陈国韬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迅速制定了强化训练计划。

      开始训练后,他严格要求自己,给自己定下高标准,他个人一天的训练量相当于其他队伍一天的训练量。在一次滑定点突入项目训练中,陈国韬左小腿被窗棂扎出了直径1厘米、深2厘米的两个洞,流出的鲜血把作训服浸染湿透,当他滑降到地面时,血已经流到了裤腿上,迷彩的颜色都因此加深。

      集训队的负责人劝说陈国韬停止训练,回去休息,为了不影响队员的训练进度,陈国韬站起身,坚持着说:“没事,还能练。”说完,一瘸一拐地向楼顶爬去。

      下滑中有一个蹬墙动作,每一次蹬墙,伤口都像钻心般疼痛,每一次他都咬牙坚持,每一次训练结束,作训服都像被雨浇了一样,湿漉漉的。

      一个人要有多大的信念,可以忘记这钻心般的疼痛,一个人要有多大的毅力,可以带伤坚持完成训练。是军人的血性,是军人的荣耀,让他一次又一次的挑战自己的极限。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带领5名队员夺得了团体第一、总评第一,他本人获得4个单项第一。这些奖牌都是血染的风采,可以说是在血水中泡出来的。

      “枪王”的遗憾

      和平时期,比武就是打仗,这是陈国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只要是训练的事情,他一定会亲自指导,为官兵答疑解惑。从难从严,按照实战化标准组织训练是陈国韬一贯的要求。

      2012年的12月,旅队下发了“赴澳大利亚轻武器射击大赛”的通知,陈国韬再一次领命。这次的任务与之前的比武模式有些许不同。之前的比武是各单位统一选派优秀射手,边培养边适应比武科目模式。这次军区下发了比武通知,采用“筛沙子”的选拔模式,由各单位具体负责选拔。

      接到任务时距考核只有5天,时间紧任务重。在高要求高标准的选拔条件下,初次参赛的队员们尽管有不错的射击水平,但大都没有经历过大项的比武考核,遇到考核就紧张,发挥不出真实的水平。

      陈国韬深谙这个道理,为了磨练队员的意志,他在平日里的训练中坚持考核淘汰制。短短5天的集训时间,大家过的异常充实,收获极大。

      集团军考核前一晚,陈国韬把队员集合起来,鼓励队员,平常心对待。但是,第一次经历大比武的队员内心岂能没有一丝波澜?

      “兄弟们,你们是‘枪王’培养出来的优秀射手,如果紧张,看一看站在你们身后的我,你们不相信自己,但一定要相信我,‘枪王’培养出来的个个都是顶尖的高手”。陈国韬的一句话,像一颗定心丸,让队员们安稳了不少。

      这次集训,集训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参训的25人入选23人。当说起这次比武,不止陈国韬的眼中闪过自豪,参加这次比武的队员王润激动的告诉记者:“这些话对我的激励很大,唤醒了我沉睡的内心,让我开始学着承担责任,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特种兵承载的不仅是精彩和掌声,更多的是特殊的责任、特殊的使命。从普通一兵到特战旅副旅长,一路走来,陈国韬似乎给自己交上了一份精彩的履历表。在这份漂亮的履历表后,他也有着自己的遗憾。

      一个遗憾是没有时间多陪一陪父母、爱人和孩子; 再一个遗憾是缺少更多的实战机会。这个世界每一秒都在发生着变化,尽管我们模拟着最真实的实战环境,却依然缺少一份真实的“疼痛”。陈国韬说,在国外集训,那一颗打在胳膊上的子弹,疼,但是记住这种疼,他们还可以再提升。                          

      《军旗正红》系列报道,同时将在北京新闻广播FM100.6 AM828每周六、日中午12:20播出,欢迎收听。

      来源:中国军网

    责任编辑:张义凌

    ]]>
    续写脱贫攻坚 有效扶贫新篇章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原标题: [理上网来 · 辉煌十九大]续写脱贫攻坚、有效扶贫新篇章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人民利益和幸福出发,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并要求: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

      五年来,在党中央的全面领导下,我国扶贫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使得“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也使得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改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在10月18日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把扶贫提高到新的战略高度,并对扶贫攻坚提出了新思想、新目标和新征程。

      一、十九大报告要求全党牢记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要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创新性地提出的“精准扶贫”就是最好的见证。十九大报告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并明确指出了新时代下民生领域的新特征,即“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

      正是把人民群众摆在第一位,并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并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则成为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和需要。

      二、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扶贫攻坚的新任务、新要求

      毋庸讳言,扶贫脱贫是一项艰巨任务,更是一项长期积累的问题。世界上任何国家,包括发达国家都存在贫困问题,也都面临扶贫脱贫的艰巨任务。唯有中国共产党才会立下铮铮誓言:“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这既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任务、新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有担当、负责任的执政党向世界所做的宣言。根据十九大报告,从现在到2020年,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做好全国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更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绝无退路;同时还要让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普遍认可、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三、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扶贫攻坚的新机制、新策略

      经过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工作后,党中央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十九大报告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的新策略和新机制。这表现为:一是要全面动员全国全社会力量。扶贫脱贫的是我党的头等大事,也是头等难事。没有全国动员、全民参与,集聚全社会的力量是难以取得胜利的。 二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九大报告是要在继续坚持“精准扶贫”进一步提出了“精准脱贫”的新策略。三是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组织落实、明晰职责是打赢扶贫攻坚战的保障。十九大报告创新地把各级组织的责任进行细分和明确,也就确保了精准扶贫的有效运行和机制畅通。

      四、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扶贫攻坚的新方法、新手段

      十九大报告集聚智慧、汇聚民心,提出了扶贫攻坚的新方法、新手段,这些包括:一是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针对之前扶贫过程出现的贫困户“等、靠、要”现象,以及“有体力、无能力”的现实,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应对的方法和手段。这无疑是下一步扶贫攻坚工作的有效工具和行动指南。二是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我国东部和西部自然禀赋不同、贫富差异不小,尤其是一些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还存在着深度贫困的现象。为此,十九大报告从实际出发,要求采取“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坚”的新方法,力争通过这些新方法、新手段取得新突破。

      五、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扶贫攻坚的新责任、新担当

      十九大报告对于之前扶贫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出现的弄虚作假、贪污受贿等违法违纪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和科学判断。为此,特别提出了扶贫攻坚的新责任和新担当。这些包括:一是我们坚决反对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十九报告提出了“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也正是针对之前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的回应。二是坚持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众所周知,“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让扶贫资金有效地使用到该用的地方。十九大报告对于财政资金的支出提出了要“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三是坚持巡查制度,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全面巡察制度是十九大报告中一再强调的,就是要对不严不实、弄虚作假的现象进行严肃问责。四是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就是要确保坚决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带领贫困人口奔小康。

      我们有理由相信:十九大报告对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总体安排,以及提出的新思想、新要求、新策略和新方法,必将能保证我们党打赢脱贫的攻坚战。

    责任编辑:霍宇昂

    ]]>
    中国最年长的开国将军辞世 开国将军仅23人健在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原标题:中国最年长的开国将军辞世,开国将军仅23人健在

    开国将军殷国洪(资料图)开国将军殷国洪(资料图)

      [记者/刘姝蓉 张喜斌 统筹/纪欣]今日(10月29日),大白新闻(微信ID:dabaixinwen)从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多个渠道了解到:开国将军殷国洪因病于2017年10月27日凌晨在青岛逝世,享年106岁。

      今日上午,大白新闻联系到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委宣传部和红安将军网,对于网传“开国将军殷国洪去世”的消息,红安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是真的”。此外,红安将军网周姓秘书长也向大白新闻称:“老将军去世是真的,是27号零点49分,在青岛去世。”

      周秘书长还称,“我们当地也收到了殷国洪家属的电话和讣告,县委也已向家属发去唁电。殷国洪家属说丧事要从简,(所以)今天上午家属那边在举行告别仪式。红安也再没有在世的将军了。”

      红安诞生223位将军,被称“中国第一将军县”

      公开资料显示:红安,原名黄安,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南麓,南临武汉,北接河南,东邻麻城,西接黄陂、大悟,县城距省会武汉80公里,车程1小时左右。全县版土总面积1796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场,396个行政村,2014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为64.72万人。

      截止到2014年底2736元以下的贫困人口11.29万元。全县耕地总面积50.05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也是新一轮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国老区建设示范试点县。红安境内山川秀丽,人杰地灵,曾养育了理学奠基人、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程颢、程颐,明代思想家李贽,现代著名的翻译家、文学家叶君健,历史学家冯天瑜,经济学家张培刚等一大批名臣学士。

      大革命时期,这里打响了黄麻起义第一枪,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红军主力。为了中国人民的自由和解放,红安人民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了14万英雄儿女,在册革命烈士就有22552人,牺牲之重、贡献之大,全国罕见。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223位将军,红安因此成为举世闻名的“中国第一将军县”。

      殷国洪将军1911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红安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摇篮,也是闻名中外的“将军县”。徐向前元帅曾为红安题词:“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

      殷国洪将军参加了长征,是西路军的幸存者。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战功卓著。解放后在海军工作。殷国洪将军的离去,意味着在世的开国将军又少一员。大白新闻注意到,至此,开国将军仅余23位在世,殷国洪将军也是今年逝世的第10位开国将军,他的出生地“将军县”红安也再无健在的开国将军。

      最年长开国将军殷国洪辞世,曾参加西路军行动

      殷国洪将军曾参与百团大战、淮海战役等,曾任海军炮兵学校政委、海军高级专科学校政委。殷国洪将军也曾参加西路军行动,行动失败后,不幸被俘,后趁机脱逃,找到了组织。2015年,有记者曾与位于烟台的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取得联系。该校老干办肖姓主任说,殷国洪所在海军高级专科学校1962年并入海军航空工程学院。1984年,殷国洪离休,12年后全家迁青岛,由海军北海舰队航空兵代管。代管单位干休所工作人员曾表示,殷国洪已卧床10余年,目前无法与人交流。“这些年都住在青岛401医院,由老伴和3个儿女轮流看护”。

      公开资料显示,殷国洪将军在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3团特派员、冀南军区9旅政治部保卫科科长,第3军分区政治部保卫科科长。参加了响堂铺战斗、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他曾任晋冀鲁豫军区2纵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冀南区政治部保卫部部长,晋冀鲁豫军区10纵政治部保卫部部长,桐柏军区第1军分区副政委,湖北军区组织部部长。参加了淮海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海军青岛基地干部部部长。1959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后历任海军炮兵学校政治委员,海军高级学校政治委员。

      殷国洪将军在1955年的授衔中,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他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湖北籍开国将军无人健在,“开国将帅”仅存23人

      大白新闻注意到,殷国洪将军逝世后,湖北籍开国将军已无健在。自1955年至1965年间,我国共授予或晋升10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57名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7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和136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目前“开国将帅”目前尚存23人: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均已过世,23名健在者均为少将,他们基本都是在红军时期就参加革命,平均年龄已近百岁。年龄最大的是生于1911年的原第二军医大学副政委方震。

      殷国洪将军离世之前,今年已先后有9位“开国将帅”陨落。他们是104岁的原军委炮兵学院政委廖鼎琳,101岁的原第二炮兵部队副司令员盛治华,103岁的原铁道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王贵德,101岁的国防科技大学原副校长张志勇,100岁的原武汉军区副政委任荣,103岁的原武汉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魏国运,100岁的原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101岁的原南京军区副政委张玉华,102岁的中纪委驻中国科学院纪检组原组长、党组成员钟炳昌。

      从2010年至今,每年开国将军的陨落数量都在两位数以上,分别是2010年的29人,2011年的25人,2012年的14人,2013年的10人,以及2014年的14人,2015年的20人,2016年的10人。

      殷国洪将军的离去,意味着在世的“开国将帅”尚存23人。

    在世“开国将帅”名单

    姓名

    年龄

    曾任职位

    方震

    106

    原第二军大学副政委

    高先贵

    105

    原广州军区后勤部副政委

    熊兆仁

    105

    原苏浙皖边区司令部司令、福州军区副参谋长

    张力雄

    104

    原云南军区政委、江西省军区政委

    黎光

    103

    原第68军副军长、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

    詹大南

    103

    原兰州军区副司令兼甘肃省军区司令、南京军区副司令

    涂通今

    103

    原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

    邹衍

    102

    原沈阳军区装甲兵政委、沈阳军区副政委

    方槐

    100

    原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中国民航大学校长

    刘中华

    100

    原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30军政治部主任

    杨思禄

    100

    原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

    杨永松

    99

    原华北军区装甲兵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工程兵政委

    文击

    99

    原炮兵副司令员、总参谋部炮兵部部长

    李耀文

    99

    原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海军政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李布德

    98

    原第68军政委、山西省军区政委

    张中如

    98

    原国防部外事局政委、河南省区政委、总参谋部二部部长

    孙干卿

    98

    原广州军区参谋长、昆明军区参谋长

    姜钟

    98

    原总参谋部三部部长

    胡炜

    97

    原中央候补委员、陕西省委书记、副总参谋长兼军委办公厅主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

    刘振华

    96

    原中央委员、沈阳军区政委、北京军区政委、外交部副部长,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杨斯德

    96

    原总政治部联络部部长、全国政协台港澳侨联络委员会副主任

    陈绍昆

    96

    原沈阳军区副政委、冶金工业部部长

    王扶之

    94

    原中央候补委员、山西省委书记、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

      [部分资料来源:长江日报、北京青年报、红安县政府等]

    责任编辑:张义凌

    ]]>
    11月起 这些与你生活有关的新规将施行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原标题:注意!11月新规来了,看到第一条就好开心!

      高铁购票可微信支付;“双零”银行卡即将被冻结;《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明确责任;在广东未经许可不得用微信组团出游;河北出台规定,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最高罚50万元……

      11月1日起,一批新规将施行,影响你我的生活。

      11月起高铁购票可微信支付

      今年11月,铁路部门将陆续推出互联网、车站窗口及ATM自助售票机购票微信支付功能,进一步丰富购票支付方式。目前,铁路总公司已连续推出取消异地售票手续费、中转旅客“接续换乘”及动车“自主选座”等便民服务举措,使出行更便利。

      11月起,你的这些“双零”银行卡

      即将被冻结!

      今年以来,银行对沉睡卡的管理不断加码。在全国范围来看,闲置卡数量超过了21亿张,各家银行先后采取措施进行清理。

      此前,招商银行公告称为了保护账户安全,将从今年7月15日开始,对不符合条件的长期未使用且余额为零的个人账户进行销户处理。

      近日,浦发银行再次管理升级:自2017年11月开始,对在2016年12月31日之前(含)发卡且今年前3个季度未发生任何交易的“双零卡”进行账户信息管理升级。

      “双零卡”是指存款余额和应计、未计利息数均为零的银行卡。

      本次升级后该行长期不用的双零卡将不能正常使用。

      同时账户信息将不会在包括网银、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自助设备等渠道显示。

      不过,已开通理财产品购买、基金、第三方存管、外汇宝、代收代付、个人贷款还款等业务功能的银行卡不在本次升级范围内。

      《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施行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9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修订后的《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工信部表示,修订后的《办法》分为总则、域名管理、域名服务、监督检查、罚则和附则等六章,共五十八条。

      雇佣非拍卖师主持拍卖

      将被处1万元内罚款

      《拍卖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17年11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规定,委托人在拍卖活动中不得参与竞买或者委托他人代为竞买。

      而拍卖人雇佣非拍卖师主持拍卖活动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警告,并可处10000元以下的罚款。

      该《办法》规定拍卖人不得——

      ]]> 民航今起执行冬春航班计划 新增数百条国内外航线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原标题:民航今起执行冬春航季航班计划

      从今天开始,到2018年3月24号,中国民航将执行2017/2018年冬春航季航班计划。此次民航换季,共涉及50家国内航空公司、13家港澳台航空公司和143家外国航空公司,民航日均航班计划量约14460班,相比2016/2017年冬春航季增加约5.7%。新增419条国内航线,主要涉及遵义、果洛、乌兰察布、博鳌与北京、广州、上海等机场间的航线。新开辟国际航线108条,主要集中在西欧、澳洲、俄罗斯及东南亚等地区。

    责任编辑:霍宇昂

    ]]>
    浙江设生态文明干部学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成立仪式。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葛熔金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成立仪式。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葛熔金

      原标题: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在湖州成立,开展“两山”理念教学研究

      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10月29日上午在湖州市成立,将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学习、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理论和“两山”理念。

      湖州是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诞生地———2005年8月15日,他在湖州安吉县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目前,“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等内容已被写入修改后的党章。

      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赵雄文表示,湖州是“两山”理念诞生地,组建生态文明干部学院,将为深入学习研究、宣传贯彻“两山”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分院授牌。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分院授牌。

      据介绍,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由省委组织部统筹指导、湖州市委负责建立,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与湖州市委党校校院融合、共同发展。学院内设生态文明教研室、对外交流合作部、现场教学基地管理部,下设莫干山分院、绿色发展分院、“两山”讲习所,开辟20余个现场教学基地,有专兼职教师28名,并柔性引进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干部、相关领域专业人才师资,致力于生态文明教学体系开发、生态文明智库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

      其中,“两山”讲习所设在安吉县,以“两山”理念大讲堂、网络讲堂、研究所和现场教学基地为载体,形成立足浙江、辐射全国的培训格局,将开展系统研究,总结推广“两山”理念实践发展的经验,提升干部的绿色发展能力。

      “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是全国第一所专门以‘生态文明’命名的干部学院,主要任务就是以倡导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为宗旨,搭建干部教育培训平台,通过抓住各级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层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真正让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成为干部群众的共同遵循、自觉行动。”中央党校副秘书长欧亚平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责任编辑:张义凌

    ]]>
    西藏政协原副主席周岐顺逝世 习近平表示慰问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周岐顺周岐顺

      原标题:西藏政协原副主席周岐顺逝世,系1951年进藏“老十八军”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原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周岐顺于10月19日23时22分在成都去世,享年85岁。10月23日上午,遗体告别仪式在成都举行。

      周岐顺同志逝世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家属表示慰问。党和国家领导人赵乐际、胡锦涛、朱镕基、刘云山、向巴平措、帕巴拉·格列朗杰、热地以不同方式对周岐顺同志逝世表示哀悼,并对其亲属表示慰问。

      中央组织部发来唁电。

      自治区领导吴英杰、白玛赤林、洛桑江村、齐扎拉、丁业现等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和慰问。

      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老干部局,以及自治区公安厅、司法厅、拉萨市公安局等单位,以送花圈、挽联或发唁电的形式,对周岐顺同志的逝世表示深切悼念。

      23日上午8时许,成都市东郊殡仪馆栖霞厅内庄严肃穆,哀乐低回,告别仪式开始。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区党委老干部局局长参木群宣读了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热地的唁电,随后,参木群缓步来到周岐顺同志遗像前肃立默哀,向周岐顺同志遗体敬献哈达、三鞠躬,作最后送别,并与周岐顺同志的亲属一一握手,表示慰问。

      参加告别仪式的还有周岐顺同志的家属、亲友。

      周岐顺同志是1951年进藏的“老十八军”,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西藏的革命建设发展事业,为西藏各族人民的幸福安康作出突出贡献。在藏工作近50年间,他始终视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西藏公安政法战线培养了大批优秀民族干部,西藏各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来源:西藏日报

    责任编辑:张义凌

    ]]>
    落马官员“借走”200万后退赃 风头一过又要走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李杰在庭审现场 检察日报 图李杰在庭审现场 检察日报 图

      原标题:海口落马官员向老乡“借走”200万后退赃,风头一过又要走

      工程商人邵某华与老乡、时任海口美兰区政府区长李杰之间的行贿、受贿情节堪比一场“大戏”,用亲戚“借钱”做幌子,看风向退赃,风头一过又把钱要回来……

      这场“大戏”随着检察机关的立案查处,李杰和邵某华先后获刑落下帷幕。李杰在海口市副市长的职位上“落马”,受贿900多万获刑11年。邵某华及其公司因为单位行贿罪分别被处以刑罚,邵某华被海口龙华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其公司被判处罚金70万元。

      被以亲戚“借款”方式要走200万

      2008年,海口市美兰区人民政府准备筹建美兰区廉租房。邵某华得知这一消息后,找到当时担任海口市美兰区区长的李杰,欲以其公司名义拿下这个工程。之后,李杰答应帮忙,并让负责招投标公司的法人代表杨某具体操作。

      邵某华的公司欠缺相关资质,不能单独参与招投标,为此该公司找到挂靠公司,在2009年3月中标美兰区廉租房项目。

      为了感谢李杰在承揽美兰区廉租房项目上对公司给予的帮助,2010年初的一天,邵某华到李杰家中送给李杰现金30万元,李杰当场收下。之后,邵某华又接到李杰的电话。李杰在电话中称他的一个亲戚陈某最近手头有点紧,让邵某华借200万元给陈某应急,邵某华连连答应。过后一两天,陈某主动打电话联系邵某华,并给了邵某华一个账户。因手头没那么多现金,邵某华还找老乡借了100万,分开将钱转入了陈某提供的账户。

      当时,邵某华并不知道陈某借钱只是李杰的幌子。在被调查后的供述中,邵某华称,在“借钱”几个月后的一次聚会中,他见到李杰,试探性地问李杰,陈某从其处拿的200万元为什么没有还时,李杰听了说:“这200万元是我用了。”听到李杰这样说,其当时心里就明白,因为李杰帮其拿到了美兰区廉租房小区项目的工程,他是把这200万元当做感谢费要走了。

      对方看风向退赃 风头一过又要走

      2013年底,因相关部门调查美兰区廉租房项目,心虚的李杰害怕自己的受贿行为败露,在其家中将人民币26万元退还给邵某华,另外又指示陈某将人民币200万元退还给邵某华。并表示,从此之后他与邵某华两清。之后,200万元原路退回。

      2014年5月左右,李杰认为风声已过,以为自己“躲过一劫”,又将邵某华约到了家里,交代他再将之前退还的200万元交给陈某。之后,邵某华通过转账100万到陈某指定账户,交付100万元现金给陈某的方式,将200万又给了陈某。陈某拿到200万后,按照李杰的指示代为保管。

    庭审现场 检察日报 图庭审现场 检察日报 图

      犯单位行贿罪 后立功获缓刑

      海口市龙华区人民检察院在配合省人民检察院办理李杰受贿案过程中,掌握了邵某华涉嫌行贿的相关线索,该院于2015年6月通知邵某华到海南省人民检察院接受询问。在询问期间,邵某华自书交代材料交代了自己的行贿事实。次日,海南省人民检察院指定海口市龙华区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龙华区人民检察院当日立案。

      2015年9月,邵某华协助检察机关找到另一案件的重要行贿人李某某。

      龙华法院认为,邵某华所有的某投资公司无视国家法律,为单位谋取不正当利益,违反国家规定,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共计人民币230万元,情节严重,被告单位的行为已构成单位行贿罪,邵某华系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应依法对其判处刑罚。邵某华到案后提供重要线索,协助司法机关侦破其他案件,属立功。考虑到邵某华公司及个人的犯罪情节等,龙华法院以单位行贿罪判处某投资公司罚金70万元;邵某华犯单位行贿罪,判决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

      来源:南国都市报

    责任编辑:张义凌

    ]]>
    北大教授林坚:大数据可对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管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座谈会现场座谈会现场

      原标题:北大教授林坚:大数据可对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管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以前做不到的监管,现在是有能力做到的,规划不仅要作为一张蓝图,还要用来考核、考验你是否真正按照这个蓝图去做。”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林坚说。

      10月28日,国土资源部和河南省政府在郑州举办“河南国土空间规划座谈会”。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赵龙结合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对省级空间规划试点任务进行了再部署。河南省副省长徐光出席会议并致辞。林坚等8位专家受邀作了主旨演讲。

      林坚说,自己多年来的体会,是“用规划”可能比“编规划”还重要,“规划这张蓝图对我们构建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管前面去展望未来,同时后续可以跟进看你在做什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宣晓伟研究员认为,构建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应该首先把各相关部门在空间资源配置上的权责划分清楚。各方权责如果发生了冲突、矛盾,要有一种规范化、法治化调解机制。此外,划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国土空间事权,需要按照影响范围原则加以区分,影响全国的空间事权由中央政府掌握,影响地方、局部性的事务,由地方政府审批即可。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会上获悉,河南省作为全国9个省级空间规划试点省份之一,目前试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一是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密切协调配合,准确把握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治理导向,在改革时间紧、要求高的情况下,高起点谋划,高效率推进。二是体现了自上而下管控的要求,严格落实国家约束性指标,层层分解,维护了国家意志,体现了区域发展战略要求。三是统筹安排省域各类要素,充分考虑了地域自然、生态、产业等要素的禀赋、特征、状态、条件,使各要素在空间上合理布局,做到了结构优化。四是融合《全国国土规划纲要》的要求,整合各类空间性规划,实现了“多规合一”,在规划的针对性、协调性、操作性、实施性等方面,充分实现了空间规划试点的要求。经过半年的努力,已形成一本规划成果、一套技术规程、一个信息平台、一套改革建议和14项专题研究等系列阶段性重要成果。 

    责任编辑:张义凌

    ]]>
    成都试点强制亲职教育 家长不接受教育或被拘留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研讨会现场。华西都市报 图研讨会现场。华西都市报 图

    原标题:四川成都试点强制亲职教育,家长不接受教育或被拘留

      10月28日,强制亲职教育与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建设研讨会在四川成都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30多位专家学者就强制亲职教育、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建设进行深入研讨。

      记者从研讨会了解到,自2016年试点以来,成都共对176名涉罪未成年人、11名未成年被害人的父母开展128次强制亲职教育课程。

      据了解,对于多次拒不参加强制亲职教育的家长,公安机关可根据情节给予警告或5日以下拘留;后果严重或涉嫌犯罪的,公安机关启动立案程序。

      公权力间接干预家庭监护,“监护干预实践创举”

      “亲职教育”的概念来自于德国,意思是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作为一项专业要求极高的职业来看待。一般的亲职教育针对未婚青年与已为人父母者,为他们提供子女成长、适应与发展有关的知识,增强父母教养子女的技巧与能力,使之成为有效能父母。

      “强制亲职教育”意味着要强行要求涉案未成年人的父母接受专业的教育指导。强制亲职教育系国家公权力强制介入干预家庭监护的一种方式,其目的不仅仅在于提升父母教养子女的技巧与能力,更在于督促监护人切实履行监护教育职责。

      “从这种意义上讲,建立强制亲职教育机制,丰富间接干预手段,是国家监护干预实践中的一大创举。”成都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杨春禧说,通过对监护失职或者监护失误的监护人开展强制性的亲职教育,督促其切实正确履行监护职责,帮助为人父母者掌握教育抚养技能,不仅是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避免其遭受犯罪侵害的现实选择,更是为涉罪未成年人、未成年被害人重塑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促其顺利回归社会的必由之路。

      引入社会公益机构,试点一年多取得成效

      据统计,2014年以来,成都范围内涉罪未成年人与未成年被害人中,来自单亲家庭、继亲家庭以及父母不和家庭的占41.6%,不与父母共同生活、脱离家庭监护的占47.6%,放任、溺爱、打骂体罚等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的占78.8%。

      自2016年起,成都市检察机关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探索开展强制亲职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研讨会上,已和成都市检察院在强制亲职教育方面合作两年的成都云公益发展促进会相关负责人说,“强制亲职教育是一种间接干预手段,不仅不会使未成年人脱离家庭监护、割裂亲子情感依附,反而能够改善亲子关系、增进家庭监护。同时,强制亲职教育也是一种干预程度相对较低的监护干预,这种教育方式不同于一般的‘家长课堂’式的亲职教育,通过强制亲职教育督促监护失职或失误导致子女违法犯罪或者遭受侵害的监护人,切实履行监护职责。”

      多次拒不接受,家长将被警告拘留

      据了解,对于拒不接受强制亲职教育课程、拒不履行监护职责的教养失职父母,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对其予以训诫、警告、拘留等行政处罚,强制其接受亲职教育课程、正确履行监护职责。

      2016年以来,成都共对176名涉罪未成年人、11名未成年被害人的父母开展128次强制亲职教育课程。

      “对于拒不参加强制亲职教育的家长,我们分成三个步骤:一是首次通知不来的家长,公安给予训诫;二是多次通知不到场的,公安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警告或5日以下拘留;三是后果严重或涉嫌犯罪的,公安启动立案程序,检察院进行立案监督。”成都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来源:华西都市报—上游新闻

    责任编辑:张义凌

    ]]>
    山东2017年底前将全面实行河长制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原标题:山东将提前一年全面建成河长制

      新华社济南10月29日电(记者潘林青)记者日前从山东省水利厅获悉,至2017年底前,山东将全面实行河长制,建立起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以及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提前一年完成既定任务。

      山东省河长制办公室主任、山东省水利厅厅长刘中会说,距离全面建成河长制还有2个多月时间,要进一步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在中期评估和年度考核中有任何一点差距将实行一票否决。另外,河长制工作关键在人,人员、班子的高标准配备十分重要,各地市要尽快落实工作人员、机构、经费保障。

      据了解,山东将在省级设立总河长、副总河长和省级河长,县级及以上分别设立总河长,并在本行政区域内主要河湖设立河长。各河湖所在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均分级分段设立河长,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山东省水利厅统计显示,截至7月5日,山东17个市、180个县(市、区)已全部建立河长体系,落实各级河长52000余名,17个市已全部出台市级实施方案或工作方案,153个县(市、区)已出台县级实施方案或工作方案,进度明显快于预期,实现良好开局。

      为切实推进工作落实,山东还着力加强了督导检查。刘中会说,目前,山东各级河长共计开展巡河督导6106次,同时注重开展问题整改的“回头看”,加大了工作抽查和督促落实力度,做到了“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全力确保整改到位不反弹。(完)

    责任编辑:张建利

    ]]>
    美国对华铝箔反倾销初裁犯了这三大错误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中新社北京10月29日电 (记者 李晓喻)美国总统特朗普首次访华前夕,中美贸易出了“不和谐音”。

      美国商务部日前初裁中国产铝箔存在所谓倾销行为,倾销幅度最高达162.24%。十几个小时后,中国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局长王贺军28日晚间明确表态: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并保留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相关权利。

    资料图 港口。 中新社记者 张娅子 摄资料图 港口。 中新社记者 张娅子 摄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此举犯了三个错误。

      其一,手段不合规。

      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规定,所有世贸成员都应在2016年12月11日后终止在对华反倾销调查和裁决中使用“替代国”做法,美国也不例外。

      王贺军称,美方理应遵守国际义务,以企业国内销售价作为基础确定中国产品是否倾销,但美方在此案中依然罔顾世贸规则,拒不履行国际义务,继续对华采用“替代国”这一歧视性做法,裁出96.81%-162.24%的高税率。“此举不仅损害中国企业利益,也有损多边规则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其二,目的不合理。

      美国新贸易政策的一大特点,在于追求别国在关税水平和开放程度向美国看齐的“公平贸易”,缩小贸易逆差。对华铝箔实施反倾销调查也服务于这个目的。但事实上,此举对缓解贸易不平衡并没有多少效果。

      “贸易保护政策并不能改善美国贸易失衡的情况,或者说效果很小”,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苏庆义指出,美国贸易逆差严重系消费习惯、储蓄结构等结构性因素所致,根本支撑在于美元是最大的国际储备货币。“这些情况得不到改善,美国的贸易失衡就不会解决。”

      更重要的是,一国的贸易政策如果只盯着贸易平衡,未免有些狭隘。在美国前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看来,贸易逆差是“常见现象”,将其等同于不公平、不平等是“错误理解”。

      其三,时机不合适。

      中美现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中国是美国除北美地区外最大的出口市场,美国则为中国最大出口市场。据官方数据,美国62%的大豆、14%的棉花、25%的波音飞机、17%的汽车、15%的集成电路出口目的地都是中国;性价比高的“中国制造”在美国商店货架随处可见。

      如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所言,中美经贸关系不是简单的竞争关系,而是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正是因为秉持着这种精神,中美双边贸易额从建交之初的几十亿美元发展到现在的5000多亿美元。

      当然,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难免不出现贸易摩擦和分歧。但处理分歧应秉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原则,通过对话与协商实现共同发展,而非对抗。

      眼下距特朗普开启其访华之旅已不到半个月,美国更应与中国一同努力、相向而行,创造良好条件,使访问取得积极务实成果,促中美经贸合作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否则,不仅对中美两国有害无利,还将殃及世界。(完)

    责任编辑:张建利

    ]]>
    砥砺奋进的五年成就展现场参观人数突破百万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原标题:“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现场参观人数累计突破百万

      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记者王思北、黄小希、王茜)截至28日下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共北京市委联合主办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现场参观人数累计突破100万。

      展览以“序篇”“践行新发展理念 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定文化自信 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以人民为中心 增进群众获得感”等10个主题内容展区和1个特色体验展区,全面宣传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此次展览综合运用了图片、文字、视频、实物、模型、互动体验等形式,让五年辉煌成就更加生动可感。观众通过展览可以深切感受国家发展的日新月异、人民生活的今非昔比、社会精神面貌的焕然一新,更加坚定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责任编辑:张建利

    ]]>
    北京启动初中科学实践活动 可选千余课外教程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原标题:初中科学实践活动启动 学生可选择千余校外课程 

      本报讯(记者牛伟坤)这个周末,全市约18万七、八年级的学生徜徉在无人机、机器人、篆刻艺术等丰富的课外世界里——新学年秋季学期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正式启动,全市共提供1000余个活动项目供学生选择。

      据了解,开放科学活动是本市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主要用以解决学校内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方式单一与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日趋多样化之间的矛盾。

      北京市教委大规模引进社会教育资源进入供给侧,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征集一大批北京地区高校、科研院所、科博场馆、高技术企业开发科技教育活动项目,面向全市七、八年级学生提供开放式教育服务。全市七、八年级学生每学年应参加10次活动,每次活动计1分,两学年累计应参加20次活动,满分为20分,计入物理、生物(化学)科目中考原始成绩。

      开放科学活动于2015-2016学年秋季学期正式启动,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有260万人次学生参加活动。

      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张义凌

    ]]>
    贵州:确保脑卒中患者知道距离最近的救治中心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贵阳13家医院组成的“溶栓地图” 贵州都市报 图贵阳13家医院组成的“溶栓地图” 贵州都市报 图

      原标题:贵州省建卒中救治地图,确保患者知道距离最近的救治中心

      贵州省卫生计生委10月28日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该省正在规划建设卒中救治地图的相关情况。该地图的建设将确保患者发病时,能知道距离自己最近的救治中心,提高救治率。

      目前,已经发布了贵阳市脑卒中溶栓地图,并将在贵阳市开展的溶栓地图建设试点工作基础上,陆续在全省建立溶栓地图,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已具备卒中基本救治功能,而地图的建设将更加规范卒中救治流程,提高救治效率。

      据了解,贵州从2013年开始启动卒中筛查和防治工作。截至今年9月,共筛查5万余例,并对高危人群给予合理干预,对筛查与干预效果进行复筛及效果评估后,形成科学的证据及经验向全省推广。

      我省目前经国家卫生计生委脑防委认证的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有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贵州省人民医院2家;而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黔东南州人民医院、黔西南州人民医院6家则是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

      今年9月,省卫计委脑卒中防治工程领导小组发布了贵阳市脑卒中溶栓地图,明确了13家试点医院的责任范围,其中(南明区)贵州省人民医院、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岩区)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观山湖区)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白云区)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乌当区)贵州医科大学附属乌当医院、乌当区人民医院;(花溪区)花溪区人民医院、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清镇市)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修文县)修文县人民医院;(息烽县)息烽县人民医院;(开阳县)开阳县人民医院。

      目前,溶栓地图未建成区域的患者仍按照就近就医的原则,到居住地附近有神经内科的医院诊治。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已具备卒中基本救治功能。

      同时,省卫生计生委通过加大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通过加强多院、院前、院内衔接,避免院外及院中延迟、二次转院点等情况,减少延误救治的可控因素,以最大限度提高救治率。

      来源:贵州晚报

    责任编辑:张义凌

    ]]>
    北京为养老助残卡持卡人提供专属低资费手机卡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原标题:北京为养老助残卡持卡人提供专属“手机卡”

      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记者林苗苗)手机不仅是日常的通讯工具,也是沟通亲情和友情的纽带,对老年人来说也不例外。通过整合行政和社会资源,北京的养老助残卡持卡人可申请社会化专属产品——北京通手机卡,享受低资费等福利。

      据悉,北京通养老助残卡是北京市对具有北京市户籍或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办理“居住证”的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的,集社会优待、政策性津贴发放、金融借记账户、市政交通一卡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IC卡。

      北京通养老助残卡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博介绍,为弘扬尊老、爱老、敬老的孝道传统,方便老年人沟通联络,依据《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精神,整合行政和社会资源,为北京通养老助残卡持卡人提供专属通讯服务,今年11月1日将启动线上办理。

      记者了解到,为满足老年人间的海量通话需求,北京通手机卡月费18元,含50分钟国内主叫和300MB全国流量,并且还含3000分钟的北京通手机卡间的本地通话,让老年人相互间可以进行更多沟通交流,此外还具有免费拨打社区公共服务热线等符合老年人需求的优惠项目。

    责任编辑:张建利

    ]]>
    曹德旺:真正的企业家不会移民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曹德旺,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供应商福耀集团掌舵者,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新京报记者 彭子洋 摄曹德旺,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供应商福耀集团掌舵者,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新京报记者 彭子洋 摄

      原标题:曹德旺:真正的企业家不会移民

      在福建福清,福耀集团的员工会在早上7点30分准时到园区上班。

      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供应商的掌舵者——曹德旺,今年71岁了。他在玻璃行业已经做了整四十年,保持着早上四五点起床工作的习惯。

      员工都知道,他依然记忆力好、思维清晰,“工作起来精力非常旺盛”。

      现在,他“一半的时间,在国际上飞来飞去”,全球8大汽车厂商都是他的客户。“我英语讲得不错,会讲Hello、Goodmorning、How are you ,就这三句。”他说,我去过世界上很多地方,最适合我的,就是中国。

      他把在美国建厂视作一生心血的证明,却在2016年和今年6月相继遭到质疑——“曹德旺跑了”、“赴美投资受挫”等。“为什么我们允许奔驰、宝马、波音、通用这些大企业到中国投资,就不能接受我们去他们国家投资?”他至今不解,甚至觉得“很丢人”。

      “玻璃大王”是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他信佛,大多数时候从容、随性。无论会议大小,只要有演讲,向来不用稿子。

      他是富豪榜上的富豪,认为“金钱不能传承”,从创业之初就不断散财。

      在他福州的别墅门口,卧着一个象征“揽八方之财,只进不出”的貔貅。貔貅没有肛门,他觉只进不出“很小气”,就让人给自家的貔貅挖了一个“屁股”,要“有进有出”。

      从1983年至今,他捐出110亿。媒体称他为“中国首善”,他不认,拎着两瓶茅台去拜访了袁隆平。他称袁隆平是首善:“评选首善的标准,不能只盯着捐了多少钱,也要看解决了多少社会问题。”

      他说,成为(行业里)最大的企业、利润的增长或技术的创新都不是终极目标,真正的目标是“要做最强的、受尊敬的、伟大的企业。”


    曹德旺:真正的企业家不会移民 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谈海外投资

      不会退回来,在美国会追加投资

      剥洋葱:今年6月,福耀赴美建厂遭遇风波,舆论很关注。现在进展怎么样了?

      曹德旺:美国做得不错。一个工厂几千人,队伍的集合训练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各方面融洽地配合在一起。

      现在我们劳资双方的关系很融洽。美国工厂的工人每个月都在增长,8月份时2000人,现在大约3000人。国内过去的技术员要带徒弟,成功的时候双方都有奖励。工人的积极性很高,培训成功的美国青年有可能从蓝领走向白领。

      剥洋葱:我看了半年报,福耀美国上半年仍是亏损,最新的经营情况如何?

      曹德旺:美国去年10月份才建厂,现在边做边调试。那么大的工厂,上半年亏损是正常的,在计划内。美国(工厂)6月份盈利,7月份又略亏了,8月份又有盈利。它是一个爬坡的过程,比如,新的工人进来就要付出培训费用。现在看,趋于稳定了,今年下半年美国几个公司,都要向集团贡献利润。

      剥洋葱:在美国的建厂经历,有没有给你一些启发?

      曹德旺:在每一个国家建厂都是输出我们的技术和文化,也学了不少东西。美国员工他需要你讲清楚具体做哪些、怎么做,比较机械。当讲清楚之后,他的执行力比中国工人还高,一板一眼。标准化的生产、产品质量的稳定,需要这种精神。

      剥洋葱:近5年来,福耀在境内外的投资规模基本持平。未来福耀集团比较理想的商业格局是怎样的?

      曹德旺:全球化。我们不会退回来的。我们是全球化的企业,我希望中国人能理解这一点。我们今年在德国建厂,还会继续在美国追加投资。福耀的品牌在不断壮大,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只要有需求,就会马上补上。

      剥洋葱:之前质疑你逃跑的言论没有影响到你。

      曹德旺:对我不重要,但是会觉得很丢人。外国人会笑你,中国人这种水平,太幼稚了。

      所有海外公司都是福耀集团在海外投资的,福耀集团在中国注册,我一辈子的心血都在这里,如果我不减持福耀股票,我跑得出去吗?我是中国的企业,把钱赚了,还会把钱拿回来。

      为什么我们允许奔驰、宝马、波音、通用这些大企业到中国投资,就不能接受我们去他们国家投资?企业国际化是高段位、高品位的象征。我是去投资的,不是人家讲的资产转移。

      剥洋葱:如何评价这些年福耀在俄罗斯、美国等海外的投资?

      曹德旺:非常正确。

      1997年,我们应俄罗斯杜马邀请,第一次到俄罗斯考察。我花了17年时间跟踪考察,2014年才正式建厂。美国也一样,我从1995年开始试投资,直到2014年大规模投资,花了19年。如果只做国内,中国只能买我一半的玻璃。我们跟美国做生意是花钱打了官司打出来的(国际反倾销诉讼)。现在海外市场占福耀业务的一半,明后年要超过国内市场。我不知道中国人愿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局面?

      剥洋葱:你在自传里提到,把美国的项目建设好,是今生今世最大的任务。为什么它这么重要?

      曹德旺:2010年,我们和美国通用汽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承诺必须在2016年12月31号之前在美国建厂,提供产品。作为中国的企业家,兑现承诺,这是一点。第二,在美国建厂,对我一生的心血是一个证明。我白手起家,从零做到在美国建厂,并成为他们的主力供应商,对我来说,当然很重要。

      10月13日,福耀集团总部,曹德旺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 新京报记者 彭子洋 摄

      谈制造业升级

      不要讲大话,抓紧跟上去

      剥洋葱:我注意到,福耀玻璃是中国制造2025的试点单位,从去年开始落地工业4.0。对一个传统企业来说,国际化与智能制造同时展开,有没有压力?

      曹德旺:工业4.0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我们重点做智能制造和智能管理。实际上,企业现在压力很大。我认为我们现在处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尖上,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对产品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产品安全、舒适、轻量、智能。

      讲起来很简单,做起来牵涉到半导体、材料、装配等一系列技术,后端还有工厂的设备更换。花钱的同时,还要考虑市场会不会变化。我们应该什么时候跟进,才能走在前面?投入之后,能不能做起来?要做全球最强的汽车玻璃厂,我们必须引导着时尚的潮流,推动产品的更新换代,这都是非常大的压力。

      剥洋葱:现在有没有摸索到智能化的路径?

      曹德旺:我们不是摸索,这不算发明,现阶段我们只是把别人的发明拿来用。比如,我们用了法国达索的系统,是人家开发的系统;美国奥睿科系统,这是美国人的产品。我们接进来,跟我们企业的管理融合,这是下端的,已经挺难了。

      那些软件是人家几百年制造业大数据沉淀下来的东西,我们工业化的时间太短了。从工业发展史上看,是正常的。我们应该承认现实,虚心一点,不要讲大话,抓紧努力跟上去。一个事业的成功,需要努力的同时,还需要时间来沉淀它的文化。

      剥洋葱:“脱虚就实”是政府一直在提的投资方向。你如何看待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

      曹德旺:我那天看到有人在说,现在很多人都在骂金融,谈金融就色变。我认为不对。什么叫金融,它就像人类当初发明的钢铁。早期,钢铁被人们煅制成犁、耙子、菜刀、打猎的工具,提高了生产力和人类文明。后来,有人把它变成枪、火炮、原子弹,变成凶器。金融行业最初的设计是服务于产业的,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是因为我们自身的处理方式出了问题。

      发展实体经济离不开虚拟经济。现在谈“脱虚就实”,我们应该考虑的是把钱投向实体的哪一块,房地产、面包店、制造业都是实体,要投哪里?这要根据市场需求。

      剥洋葱:很多人可能觉得中国现在制造业产能过剩了。

      曹德旺:低水平的、同质化的重复建设,才造成产能过剩。投制造业要投有市场的、有竞争力的行业、企业。

      剥洋葱:你认为,在制造业上,中国和美国的差距在哪里?

      曹德旺:上世纪70年代,美国在里根总统任上推行“去工业化”的政策,培养了华尔街和硅谷。制造业是肮脏、落后的代表,转移到落后国家去做。我们80年代派了很多干部和学生去留学,学到的是它后端的东西,我们还没有工业化,看到的是美国做“去工业化”。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痛定思痛,提出来恢复制造业大国地位。中国人应该总结下这其中的经验。

    曹德旺。 新京报记者 彭子洋 摄曹德旺。 新京报记者 彭子洋 摄

      谈奋斗经历

      干房地产,差点倒掉

      剥洋葱:在40年的创业经历中,有没有艰难落泪的时刻?

      曹德旺:落泪算哪一路英雄好汉?一切困难都是成才路上所加持的,终有解决的办法。如果还没有解决,就是办法还没有找到,多动一些脑筋,找到就解决了。

      剥洋葱:一次都没有吗?

      曹德旺:没有。最艰难的时候,第一次创业,向银行申请3万块贷款,从高山到福清,40公里路,跑了十几趟,花了3个月时间,现在是不是很好笑?以前觉得很困难的事,放在现在觉得好笑。

      剥洋葱:创业初期,你曾涉及过房地产,但后来选择了更加专业化的道路。为什么?

      曹德旺:那时候没见过钱,能拿到2000多万觉得是天下最有钱的人了,结果干了房地产,差点倒掉。人家跟我讲,你不能什么都做,要清理项目,只留最中意的,其他都重组掉。

      剥洋葱:后来再也没有考虑过多元化投资吗?

      曹德旺:房地产市场起来的时候,主要因为两个问题,我没有做。第一,发行股票的时候我们对股东承诺的是,福耀是做玻璃的,做人讲话要守信;第二,做企业家,本领有大小,钱够花就行了,别人做得好,你去伤害了别人的利益,对你也没什么好处。

      懂不少行当,社会关系面也很广,但我死守最不赚钱的制造业。如果没有三十年“错误”的行为,就没有现在的本钱。

      剥洋葱:你如何看待财富?财富是可以绵延不断的吗?

      曹德旺:金钱不能传承,传承的是事业、家风和人品。各国政府都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财富都要被调节。财富本身也是身外之物,如果你不相信你的孩子会很有本事的话,倒不如不生他。所以我到处捐赠,与民共享。

      剥洋葱:迄今为止,哪本书对你影响比较大?

      曹德旺:第一本是,英国哲学家斯迈尔斯写的《人格是个人力量的源泉》。在我创业初期看的,他讲人再穷都没关系,关键人品、人格不要丢,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尊重。我看完之后建议图书馆买了200本,让员工借阅。

      第二本是《曾国藩》,当时跟《胡雪岩》同时出来,我两本都看了。胡雪岩是红顶商人,曾国藩是官员,最后的实力可以跟清朝抗衡,但他自削兵权,遣散湘军,以国家社稷和人民利益为上,千秋伟人体现在这一点。

      剥洋葱:你做企业的目标是什么?

      曹德旺:我现在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生产商,最大会被人家比下来,除了最大,还要最强。要跟着时代的步伐,引导时代的潮流,做一个受尊敬的、伟大的企业,这才是真正的目标。

    今年两会现场,曹德旺接受采访。今年两会现场,曹德旺接受采访。

      谈企业家精神

      真正的企业家不会移民

      剥洋葱:你怎么理解企业家精神?

      曹德旺:企业家本身是创业者,要对人民、社会和国家有担当,以报国为民为己任。2009年我把自己及家族名下3亿股股票(当时市值35.49亿)捐赠给河仁基金会。做慈善就是学做人,吃得太好太胖,就要削减,把自己削弱一点。

      剥洋葱:你1995年拿到美国绿卡,到了2005年又退了。为什么?

      曹德旺:1995年在美国投资,我把工厂卖给法国圣戈班,它控股。怕别人说,办不好厂,是因为我在中国搞鬼,所以就移民到美国。但那几年是赔钱的,规模也不大,我们只是普通的小老百姓。做到2005年的时候我们发现,福耀将来会是中国汽车玻璃的代名词,那时奥迪、通用跟我们签了长期战略合同,在国内形势也很好。我发现曹家不能移民,否则中国汽车玻璃就没有了。就跟老婆孩子商量,全部搬回中国,绿卡都退回。

      剥洋葱:你是很有使命感的。

      曹德旺:真正的企业家不会移民,那些移民的小老板也不要计较他们。做企业做到一定程度,他会有历史责任感,否则你跟历史没办法交代。我英语讲得不错,会讲Hello、Goodmorning、How areyou ,就这三句。我去过世界上很多地方,最适合我的,就是中国。

      我很自豪很骄傲,我今年七十一岁了,我没有做一件对不起国家的事,一不走私,二不偷税,三坚持做制造业,四我在股票市场表现不俗,连续23年净资产复合增长率做到22.47%,我没有做乌七八糟的生意。

      剥洋葱:福耀内部接班的事情目前进展如何?

      曹德旺:福耀现在有3万员工,产生一个接班人肯定有,这个产业本身是中国的产业,曹家最多不过百分之十几,没有必要那么担心。

      剥洋葱:有评论说,你如果离开可能会是福耀面临的最大风险。

      曹德旺:那不一定。圣戈班从创业到现在经历多代,不也挺好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剥洋葱:现在生活状态和节奏是怎样的?

      曹德旺:越来越忙,做企业的(人)我相信,除了退休,都会越来越忙。因为在我们长辈的眼里,孩子永远都是孩子,他们做事情我们会牵挂着,特别我们自己创办的企业。如果放不下,就退不下。

      剥洋葱:会有焦虑的时候吗?

      曹德旺:现在没有。成功需要自信,要先培养对别人的自信,去信他。没有做错事,半夜鬼来敲门都不怕,你跟他讲,搞错了,在隔壁。哈哈哈。

      剥洋葱:现在有什么期望?

      曹德旺:我71岁了,希望多活几年,多做一些事情。这倒不是贪生怕死,国家、社会把我培养成一个企业家,花了很大代价,我只要还有一点余热,还要还给社会。

    责任编辑:张义凌

    ]]>
    广西明年普通高考方案公布 统考科目为3+小综合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原标题:广西2018年普通高考方案公布 统考科目为“3+小综合”

      桂林生活网讯(桂林玩博记者支荣)记者昨日从市招生考试院获悉,近日,自治区招生考试委员会、教育厅公布了我区2018年普通高考方案。我区2018年高考统考科目与往年一样,仍设置为“3+小综合”。

      “3”是指语文、数学(分文、理)、外语3门科目;“小综合”是指“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文科综合”是指政治、历史、地理3门科目的综合,“理科综合”是指物理、化学、生物3门科目的综合。

      按照考生选考科目组合,分为文史类、理工类、艺术文类、艺术理类、体育类。艺术类考生须参加艺术类专业考试(分为艺术类专业全区统一考试和院校自行组织的艺术专业考试);体育类考生须参加体育类专业全区统一考试;报考外语专业或对外语口语有要求的专业的考生,须参加外语口试(分为英语口试和小语种口试);此外,考生还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参加其他分类考试招生。

      我区普通高考全国统考各科目均采用教育部命制的试题,各科考试时长及卷面分值均没有变化。外语口试、艺术类、体育类专业全区统一考试由我区自主命题,命题依据我区公布的相应科类考试大纲与说明。

      另外,分类考试招生中的本科对口中职自主招生、高职对口中职自主招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保送生、特殊教育(残障生)、职教师资班等分类考试,由招生院校自主命题。运动训练单独招生、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单独招生,高水平运动员(获得免普通高考统考资格)的文化考试采用教育部命制的试题;专业测试科目由招生院校自主命题。退役士兵专升本考试由我区自主命题。

      按照规定,所有参加普通高考全国统考和其它分类考试的考生[含本科对口中职自主招生,高职对口中职自主招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保送生,特殊教育(残障生),运动训练单独招生、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单独招生,高水平运动员(获得免普通高考统考资格),职教师资班,退役士兵专升本等不需要参加普通高考统考的招考形式]都必须参加普通高考报名。报名于2017年10月下旬开始,截止时间统一为2017年11月15日。

      链接

      高考及相关配套考试具体时间

      1。全国统考时间预计在2018年6月上旬进行,具体时间安排以教育部公布的时间为准。

      2。艺术类专业全区统一考试时间:2017年12月2日至8日。

      3。体育类专业全区统一考试时间:2017年12月11日至18日。

      4。英语口试时间:2018年3月10日至12日。

      5。小语种口试时间:2018年3月17至18日。

      6。退役士兵专升本考试时间:2018年4月19日。

      来源:广西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义凌

    ]]>
    体育总局公布第13届全运会3例阳性事件处罚结果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原标题:第十三届全运会三例阳性遭处罚

      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 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中心日前公布了第十三届全运会期间发生的三例阳性事件,并宣布处罚结果。

      反兴奋剂中心在通告中说,在2017年9月3日的十三运赛内兴奋剂检查中,湖北省体育代表团女子田径运动员杨新利A样本尿样检测结果呈蛋白同化制剂(司坦唑醇代谢物)阳性,河北省体育代表团女子游泳运动员刘子璇A样本尿样检测结果呈利尿剂(氢氯噻嗪)阳性;9月4日的赛内兴奋剂检查中,火车头体协体育代表团男子摔跤运动员段宁A样本尿样检测结果呈蛋白同化制剂(美雄酮代谢物)阳性。三名运动员接到阳性通知后,均申请B样本检测。B样本结果仍为阳性,确认上述运动员构成兴奋剂违规。

      根据相关反兴奋剂规定,三名运动员自A样本阳性通知之日起暂停参加所有国内、国际比赛;他们在全运会相关比赛成绩被取消;全运会组委会取消湖北省体育代表团、河北省体育代表团、火车头体协体育代表团、相关运动队和运动员全运会体育道德风尚奖评选资格。进一步的处罚将在工作程序结束后,由相关单位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管理办法》《体育运动中兴奋剂管制通则》等有关规定作出。

      对此,反兴奋剂中心强调:“各参赛代表团和运动员管理单位必须引以为戒,认清当前反兴奋剂的严峻形势,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胜负观,克服麻痹懈怠思想,坚决贯彻和实施国务院《反兴奋剂条例》、体育总局《反兴奋剂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堵塞漏洞,防范风险,扎扎实实地做好反兴奋剂工作。如果有人置大局不顾,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反兴奋剂中心和相关单位将根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完)

    责任编辑:张建利

    ]]>
    北京集体建设用地建租赁住房试点:两类人可申请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原标题:北京集体建设土地建租赁住房改革试点:5600户已入住 这两类人可申请

      日前,国土部、住建部确定,在北京、上海等全国13个城市开展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市已有海淀唐家岭项目、温泉镇351地块项目,朝阳区泓鑫家园小区三个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项目,5600套住房入住租户。

      记者了解到,唐家岭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项目可提供租赁住房2176套,都是由当地的村经济合作社建设,建好后统一租给海淀区住房保障事务中心,租期十年。海淀区住房保障事务中心再向保障房家庭按公租房价格出租。记者走进了多位租户的家中,了解到在租户入住前,水电气暖热都已配置完毕,租户只需要配置家具家电,就可直接入住。

      而且为了给租户提供保障,北京市还规定,符合条件的租户可以申请租金补贴,最高可以达到房租的95%。

      租户:租金一共是交2155.3,然后国家给补一千四百多块钱,剩下可能得七八百块钱自己付。

      记者还走访了位于朝阳区的泓鑫家园小区,这个小区共有住宅3204套,全部都是在集体建设土地上建设的租赁住房,目前已有2000多套入住租户。此外,北京市目前已有租户入住的另一个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项目是海淀区温泉镇351地块项目,共提供2700余套公租房。据了解,未来5年,北京市将建设50万套租赁住房,主要都是通过在集体土地上建设方式。

      申请租房需什么条件?如何申请?

      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是一项增加住宅土地来源和租赁住房供给,满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及外来人口住房需求的改革措施。那么,具体申请需要什么条件?怎样申请?记者为此走访了相关主管部门的负责人。

      据了解,此类住房主要提供给两类人群,一类是具有北京户籍的城镇中低收入家庭。

      海淀区住房保障中心资格审核科 李强:个人申请,首先它具备咱们北京市的城市户籍,然后家庭年收入三个人以下,不能超过十万,四口人以上,年收入不能超过十三万,人均的住房使用面积不能超过15平方米,这是一个基本的条件。

      北京市此类项目,符合条件的个人或家庭申请者,只需要携带户口本、身份证到街道办登记,经过资格审查、公开摇号环节,即可现场选房、签约入住。

      此外,此类住房针对的另一类人群,是一些产业园区的工作人员。比如唐家岭项目就给周边园区人才提供了22套住房,并拟于近期再向周边园区人才分配200余套。

      海淀区住房保障中心主任 贝宗庆:唐家岭地区周围的产业园区比较丰富,环保园、永丰产业基地。那么考虑到职住平衡,我们就针对海淀园区人才进行一部分配租工作。

      海淀区温泉镇351地块项目则更是为在北京的创新创业人员提供的,不限户籍,符合条件的,还能够享受50%的租金补贴。针对产业园区工作人员的租赁住房项目,要以企业名义申请,对企业资质不同项目有不同要求。

      教育医疗等配套服务有保障

      集体建设用地上的租赁住房项目,它周边的配套设施如何?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有保障吗?

      记者注意到,离唐家岭项目不到100米,就有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据服务站管理人员介绍,这也是项目的配套设施。

      唐家岭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 黄玫:租赁住户和我们当地的居民是同等待遇,享受到北京医疗服务的项目和内容。

      记者还了解到,按照北京市的相关规定,符合条件的京籍无房家庭租房,其子女可以享受在租房所在区接受义务教育;非京籍家庭,可根据住房租赁监管平台登记备案的信息、北京关于非京籍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具体规定,办理适龄子女在出租住房所在区接受义务教育的手续等等。不仅如此,唐家岭租赁住房项目还配套了其它文化活动设施。

      唐家岭租赁住房项目物业管理人员 胥聪:这里是唐家岭文化活动中心,对租赁租户都是全天免费开放的,然后作为它(项目)的配套设施,旁边也还有别的设备设施。像舞蹈室,也有儿童游乐中心,跆拳道。

      在平房乡项目,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在小区内就配备了3000多平米的社区医疗设施,并配备了养老设施。

      平房乡租赁住房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 陈学东:我们按照北京市规划的指标,建了咱们社区的养老,也就是在后面13000多平米提供了大概五百多张床位的养老设施。

      制度设计防止小产权化问题

      按照国土部的说明,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符合规划,依法审批,由不动产登记保护,同时只租不售,而过去说的小产权房,无论从用地上、规划上,还是销售上,都不受法律保护。北京市还在制度设计上积极探索,防范小产权问题。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所有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项目,土地的集体土地所有权不变,归属于集体经济组织,不征地,采用占地方式办理用地手续。而且房屋都是大产权登记,不予分割办理单元产权证。

      在平房乡项目,记者了解到,该项目采用房屋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分离方法,规避了小产权化问题。房屋所有权归属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权归属朝阳房管局,使用权归属租户。

      平房乡租赁住房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 陈学东:这样三权分离,所以大家相互之间也是一种制约,同时也是一种制衡关系,也就规避了这种小产权问题。

      不仅如此,北京市还规定,此类租赁住房,只作为短期出租使用,不得出售、转让和抵押,不得转租,不得改变租赁用途。

      改革探索带来积极变化

      记者在走访调查过程中,深切感受到集体建设土地建租赁住房改革措施给多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实现了很多人“住有所居”的愿望。

      在唐家岭,村民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内,根据拥有的土地分配股份额,以股份的形式参与集体土地的管理。并根据土地分配股份额的多少,每年年底进行分红。

      唐家岭村村民 张正:海淀住房保障中心到时候按期给我们唐家岭租赁住房租金,经济合作社也好,到时候如期把钱打过来,打过来以后我们村里再根据股民平均一人合多少钱,到年底直接划到每个股民头上。

      该项改革的推进,对于推进农民的城市化进程,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刘守英:我觉得这个事对于两个群体的农民,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如何体面地、公平地、透明地来分享城市化的好处有重要意义。外地农民主要就是一个体面落脚的问题,而本地的农民就是一个合规透明的分享增值收益的问题。

      最后,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保障了城市低收入群体、城市外来人口的住房需求,并完善了购租并举的住房供应体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刘为民:对于我们完善整个住房供应体系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们向来提倡住房梯度的消费理念,也就是说宜租则租,宜买则买。那么这一次在集体建设用地上建设租赁住房其实对于租赁市场是一个重要的完善。(央视记者 任文杰)

    责任编辑:张建利

    ]]>
    探访世界最深地下高铁站:全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张骜]10月28日,在北京的8级大风中,记者来到距地下102米深的隧道中参加了一场不同寻常的诗会。一般人很难有机会抵达这样的现场,记者借此机会带你去领略一下。

      这是现场↓

      头顶正上方就是八达岭长城!

      同行人员感慨说,在这里朗诵诗歌堪比带穹顶的歌剧院,音效非常好。注意哦,照片中的“穹顶”不可小觑。

      这是诗会的入口↓

      这是通向现场的摆渡车和“会务人员”↓

      这是主持人的候场室↓

      这是我们的摄像师↓

      这里,就是中铁五局修建的“世界最深、亚洲最大”的山岭地下高铁站——未来的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站,也是我国2022年冬奥会重点配套工程和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交通要道的一部分。

      在这里,将于2019年底通车的京张高铁正线最长隧道正在施工。隧道与地面距离最深处达432米。在中铁五局八达岭隧道二号斜井工地对面,就是八达岭长城的烽火台!

      10月28日,《人民铁道》报和中铁五局集团联合主办了“京张飞歌·长城下的火车诗会”,征集诗人和铁路建设者记录百年京张的优秀诗歌作品,将舞台搬到了施工现场,向众多京张铁路的建设者致敬。

      舞台所在地很有讲究,叫做“大跨”,是长城站建设技术最艰难复杂的地方,就是刚才照片中看到的大“穹顶”所在地。

      一位工地负责人站在舞台幕布背后介绍说,这个“穹顶”区断面跨度32.7m,高度19.5米,整个面积比一个篮球场还大,是国内单拱跨度最大的一段暗挖隧道。未来,三股并列火车道将在这里融合为一股火车道。工人手电筒灯光指向的入口,就是三股火车道汇入的地方。

      施工区上方就是八达岭长城和老京张线路,给这条高铁的修建造成不少困难。可据说,2016年3月开工以来,这里已经爆炸了4500多次,每天要炸十几次,可地上一点感觉都没有。据介绍,为了控制爆破对山体的影响,施工特意采用电子雷管爆破施工法。此外,车站建成后,现在的施工通道将变为立体环形救援廊道,乘客在车站任何位置都可在50米内到达求生通道。

      最牛的不止这些。

      中铁五局总经理助理陈彬说,这条高铁采用的所有技术全部是咱自己的,属于中国自主知识产权,象征着中国高铁的技术大成,堪称中国隧道建设史的里程碑。它还承载着引领世界高铁技术发展的使命。

      这可不是吹。举个例子,地下挖洞工程难的是保证施工安全的同时还要确保速度。陈彬曾参观过穹顶设计的俄罗斯地铁站。他说,与长城高铁站相似,俄罗斯地铁站断面同样很大,修建耗费了15年。而这次长城高铁站的修建只需要3年,技术还比俄罗斯地铁站复杂得多。原因在于我们没有复制国外,完全采用中国智慧,利用“吊顶”设计,大大强化了工程安全,提升了速度。

      了解了这些,你才知道,为何面对这样的工程项目,人们会情不自禁写诗赞颂。当隧道深处响起中国建设者的诗歌时,你的心里也会更加感动和自豪。

      在活动现场,记者还遇到几位有意思的观众:

      在工人当中有一位瘦瘦小小的老人↓

      她是一名四川农村领工员的母亲,今年74岁,儿子叫王万全。去年秋天,京张高铁全面开建,王万全随项目部来到了北京八达岭。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王万全背上她一起来到工地吃住。从贵州到北京,王万全在哪个工地,就把母亲带到哪。老人对记者说,自己特别骄傲,儿子在为国家“一带一路”搞建设,愿意陪儿子到各地去。在她看来,为国家奉献是件再自豪不过的事情。

      在活动最后方,站着现场的安全员,这位大哥从92年开始就在工地上工作。当被问到“参与这一世界级项目有何感想”时,他出奇淡定地说,“我已经见过很多‘世界级’了”,然后一一为记者列举。

      从穿越险峻地形、标志着我国在艰难山区建设桥隧的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列的南昆铁路,到消除欧亚大陆桥通道“瓶颈”的乌鞘岭特长隧道,再到亚洲最长高铁隧道—沪昆高铁壁板坡隧道等,都有他的参与。在他看来,中国铁路代表着世界领先水平已经习以为常。

      在地表之上,是代表着中华悠久文化的长城;在地表之下,是代表中国先进技术的高铁。在这里,记者感受到了普通中国工人的自信,这也是中国铁路的自信、中国技术的自信,更是中国的自信。

    责任编辑:张建利

    ]]>
    法官方金刚殉职 最高法院长曾要求不惜代价抢救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原标题:法官方金刚的最后9小时:和同事完成7个案子合议,还剩1个  

      10月17日,法官方金刚坐到办公室时,谁也不知道,他的生命只剩下了最后几小时。

      方金刚是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主审法官,他更广为人知的绰号是——“方二真”。

      为什么一名法官绰号“二真”?“一是率真,二是较真。”他的同事解释道,“有时,我们也会把它理解为‘天真’和‘认真’”。

      方金刚认真了一辈子。

      那天一早不到8点,他就出现在河南郑州的10楼办公室,靠在竹椅上,习惯性地收听着手机上的英语广播。这位同事眼中“居然仍对域外最新判例信手拈来”的法治交流达人,学英语,是他每天“雷打不动的习惯”。最高人民法院司改办规划处处长何帆是“方二真”的老友,在何帆的印象里,“以前在北京时,老方每天上下班两小时的地铁里,都会读英文判决书!”

      如果没有意外,那一天,一切都会按部就班:“方二真”会合议3个案件,完成3份报告,以及两项其他事务。

      那天早晨,他甚至乐呵呵地对助理高海娟说:“今天,要完成10个案子的合议!”

      然而,一切在10月17日下午戛然而止。

      “汇报案件。”

      “驳回的理由是什么?”

      “不具备诉讼主体资格。”

      ……

      “咚!”

      正在合议第十个案件时,方金刚突然往右歪倒,从椅子上滑落,脸色发紫,嘴里大口大口地呼气。

      一切来得那么突然。隔着一米多的记录员余小凡,目瞪口呆。

      此刻,时针指向下午4:56分。

      “大家以为他是困了,出溜到椅子下边去了,我们脑子里还是活蹦乱跳的他,有温度的他……从北京赶来,现在只能在太平间里看到冰冷的他,一句话都没有,我不相信这一切是真的……他还有那么多没干完的事呢,他爱开玩笑,到临走都和我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方金刚的老同学、同为最高人民法院法官的杨立新说。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和副院长沈德咏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抢救方金刚,不能放弃!”

      然而,3个半小时后,“方二真”还是走了。他倒在了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第七审判团队的办公室里,倒在了他一生挚爱、引以为傲的审判椅上。

      一切猝不及防,却又不是毫无征兆。

      方金刚的人生轨迹,就如他的名字“金刚”一样,好似一部中国普通农村伢子的“奋斗史”。1965年,他出生在湖南澧县农村,有3个弟弟和一个妹妹。19岁那年,他考入湖南省常德师专。毕业后,他教了5年书,又上了3年学,拿到了法学硕士学位,进入湖南省高法工作,从书记员做起。后来,他又拿到了博士学位。2008年,他进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2016年,在结束了三年“援藏”生涯后,他报名进入了最高法第四巡回法庭。

      认真与自律,从小就融在了他的血液里。

      在同事眼中,推动“当庭宣判”,是方金刚这辈子最认真、也最较真的几个事业之一。

      “开庭结束时总有一个结果,不管是好结果还是坏结果,反正有一个结果,这是一般人的心理。”来到第四巡回法庭后,方金刚翻遍了国内外的文献资料、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随即撰文写道:“老百姓期待法院当庭宣判,择日宣判的满意率并不会比当庭宣判案件的满意率高。”

      “让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2017年3月的一天,郑州,在第四巡回法庭,“方二真”敲响了当庭宣判的第一槌。那天是该法庭“集中开庭周”的序幕,包括“方二真”在内的五名主审法官,在同一个审判台上,相继完成了自己在四巡的开庭“首秀”。5起案件,3起当庭宣判。这便是这位“从北京来的法官”,此生梦寐以求的时刻。

      在他的“不屈”推动下,当庭宣判,如今已经成为四巡的一张“名片”。

      有人说,方金刚追求的是一个“纯净、虔诚”的司法人的梦。他自己却说,他不过是“为此而兴奋痴狂,愿意尽一己之力,并为此倾尽一生”。

      10月17日,在“方二真”生命的最后几小时,他依然在为正义较真。

      那天早晨,当助理把工作安排递给方金刚时,发现他“心情不错,精神饱满”,这名国庆放假前和同事承诺“等节后回来了,有多少案子我办多少案子”的法官,从不放嘴炮。果然,一上班,就马不停蹄地干活,拿出一叠厚厚的材料,不时低头刷刷用铅笔记下笔记。

      “除了吃饭、开会、散步等,他几乎一直在工作。”这也是他过去9个月的工作节奏和强度。

      那天上午合议期间,方金刚“和平素一样”,也不乏和大家争论几句。大家早已习以为常。据助理高海娟回忆,每一次校对文书,自己有时候多读几遍就不想读了,但是方金刚“还是一个句号一个逗号地校对,不厌其烦、精益求精”。书记员郭凯也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团队聚餐,他在“大放厥词”。高级法官方金刚却“冷眼”看着他问道:“你刚才说的话,有考证吗?有没有遗漏细节?”

      哪怕在10月17日的午饭期间,“方二真”也不放过和大家一起讨论案子。不时,他的声音就会高起来。为了坚持自己的观点,经常慷慨激昂地发表“长篇大论”,“像是在吵架”。

      有一次正在合议,隔壁的法官闯了进来,对正在据理力争的方法官开玩笑说:“老方,你声音小点,都泄露审判秘密了。”

      然而,这样的场景,以后再也不会出现了。

      方金刚也率真了一辈子。

      在旁人看来,生活中的“方二真”天真直率,甚至“带点儿傻气”。他会给实习生带早餐,会担心实习助理没地住,也会调侃小同事“不会和女生聊天”,还会为不平事而愤愤。今年国庆节,方金刚回了一趟湖南老家,在路上碰到车主与乘客因为乘车产生纠纷,他还去调解。车主对他说:“老兄,你真的不得了,我真佩服你。你是搞法律的吧?你是法官吧?”

      “方二真”没有回答,而是高高兴兴地走了。

      老友何帆则记得,他与老方相识10年,一起出差开会笑闹,也曾为某个句子译法或文件表述争论不休。“在北京共事时,每天午休聊天,他都会眉飞色舞地分享新近阅读判决的感受,还敦促我抓紧去看。”

      “方二真”有时很洋气。

      他能坚持翻译每年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年终报告,能翻译许多域外的司法动态,并编印成应用法学研究信息。何帆几次发微信要跟方金刚聚聚,但因为四巡事情太多,只好改期。方金刚还会在微信中熟练地用英文回复:“I will return your favor。”

      方金刚也会唱一手好英文歌。单位的春节联欢会上,这名有点腼腆的高级法官,就为唱英文歌的事儿,硬是“费老大的劲”临时借上了领结,特意理了发,因为“这样效果好”。

      “方二真”有时又很土气。

      “他对生活很简单,甚至有点不讲究。”在同事眼里,老方总是一套“行头”。一套西装,一两件衬衫,两条裤子,一个破旧的双肩包,一双皮鞋,一双老头鞋。但是在正式场合,他一点不含糊。2010年,进入最高法第三年的方金刚,在很多人诧异的目光中,主动申请了援藏。三年援藏生活留给他外貌的改变,是凹陷的指甲,常流鼻血的鼻子;和一个叫“方多吉”的藏族名字,以及喝酥油茶、吃藏粑的饮食习惯……

      冬天,拉萨的自来水寒冷刺骨,一位藏族法官生活困难、爱人还在外面的草坪上用冷水手洗衣服。细心的“方多吉”,趁着那名法官要去挂职交流的机会,说:“本应我请客为你送行,我想把请客的钱拿来为你老婆买台洗衣机”这位藏族法官欣然接受了。方金刚当时很高兴,拉着他的手就往商店走,很快就把洗衣机买回来了。

      这样真的方金刚,自己却说:“唯一遗憾的是,我只有一个三年献给祖国的治边稳藏事业。”

      在第四巡回法庭,已没有同事能记得“二真先生”这个绰号的起源。但大家早已习惯,一碰到他较真,大家就直接称呼他“方二真”,方金刚笑笑接受了,近视镜后清澈的眼睛里,流露出一点“狡黠”。

      自去年12月28日到今年9月30日,他所在的第四巡回法庭共立案2149件,结案1614件。截止日前方金刚共收案126件,结案58件。方金刚和同事,还顺利完成最高院《公司法》的部分司法解释起草工作,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当庭宣判规则》(施行)的起草工作。这些工作,都得到了最高院的好评。

      10月17日,在生命的最后几小时,时间在一点点向前走。

      吃过午饭后,方金刚最后的时间,只剩4个多小时了。在这4个多小时中,他用了一个多小时,完成了他人生中最后一次散步。那天中午,他穿着唯一的一双老头鞋,一如往常在四巡的大院里一圈一圈。“这是他最近才养成的习惯。最近几个月,他经常偏头痛,医生建议他不要剧烈运动。于是,酷爱打乒乓球的他戒掉了打球,买了脚上的老头鞋开始竞走,每天‘风雨无阻’。”同事回忆。

      散步结束后,方金刚回到办公室,翻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审理审查实务》看了一会,下午合议的一个案子可能会用到。尽管他曾审理过很多类似的案子,早已把这些知识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我就是喜欢当法官。”他的办公室里,摆满了法律书籍,琳琅满目。光是外文原版书籍就有四大摞,码起来大概半米高。他的同事发现,给他下载的20多个案子的英文资料,他不到一周时间就读完了。

      这时,距离他倒地不起,只剩下了两个多小时。

      就在这两个多小时中,“方二真”和同事完成了7个案子的合议,离他今天的任务还剩一个。此刻,天空飘起了小雨,气温有点凉了。

      第七合议室办公室的茶几上,白茫茫地摆满了资料。两名参与合议的主审法官并排坐在沙发上,方金刚拿出一份卷宗,递给两位合议法官。

      这是最后一个案件。一起有关土地纠纷的案件,不复杂,但合议之前方金刚还是很认真地研究了许久。

      随后,一声巨响,方金刚轰然倒地。

      他视若生命的案卷,就在他身边,四散飘落。

      10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决定,追授方金刚“全国优秀法官”荣誉称号。现在,最高人民法院各部门同事怀着悲痛处理着他的后事。

      方金刚唯一的儿子方道中,今年大学刚毕业。他说:“我并不了解我的父亲,因为他没有完整陪伴过我成长的每个阶段。我小时候感觉,自己就是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抱怨过,做事没有自信,最近我才觉得有种东西把我的心填满了。”

      抢救的时候,有同事看到,方金刚右脚的袜子上,竟然有两个“大大的破洞”。在太平间换衣服的时候,同事发现,他的裤腿上竟然也有一个破洞。而这些他曾帮助过的每一个人,不会知道,也再不可能看见了。

      “I will return your favor。”那条微信,再也没有机会兑现了。

      这个“湖南伢子”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1岁。

      “那些我们曾经深信的事物,终究会慢慢变好。”10月21日15时12分,何帆在朋友圈留下这样一句话。这一天是方金刚的遗体告别仪式。

      来源:中国长安网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张义凌

    ]]>
    安徽滁州:高层次人才购房最高可享100%政府补贴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原标题:安徽滁州:高层次人才购房优惠最高可享受100%政府补贴

      新华社合肥10月29日电(记者程士华)安徽省滁州市政府近日发布引进人才及聘用务工人员住房优惠政策,高层次人才、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务工人员均可享受,其中补贴额度最高的高层次人才,首套不超过400平方米商品房的情况下,可享受所购住房总额的100%补贴。该政策将于2018年1月1日起试行。

      根据《滁州市出台人才引进及来滁务工人员住房优惠(试行)政策》规定,高层次人才补贴数额分为四个档次,第一档次优惠额度最高。引进人才与用人单位签订3年及以上劳动合同,且每年在滁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或自主创业,之前未享受滁州市住房优惠政策的国内外顶尖人才,在滁州市区拟规划建设的国际社区或其他居住小区购买房屋时,首套不超过400平方米商品住房的,给予其所购住房总额的100%补贴。另外三个档次的,分别给予所购住房总额的90%、70%、50%的补贴,补贴总额分别不超过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  高层次人才主要包括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省级领军人才、高级人才等。该政策规定,除了高层次人才,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务工人员等也可享受购房补贴。(完)

    责任编辑:张建利

    ]]>
    新疆开行首趟至乌克兰中欧班列 预计运行15天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原标题:新疆开行首趟至乌克兰的中欧班列

      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29日电(记者蔡国栋 宿传义)29日12时许,一列搭载着石油钻井设备的货物列车驶离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驶向乌克兰东部城市波尔塔瓦。这是新疆开行的首趟发往乌克兰的中欧班列。

      记者采访了解到,搭载此趟中欧班列的石油钻井设备归属于新疆贝肯能源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列车将经由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最终到达乌克兰波尔塔瓦,预计运行时间15天左右。

      克拉玛依是我国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近年来,克拉玛依依托雄厚的科研实力和完备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油田技术服务产业,积累了雄厚的石油工业基础和对外技术服务经验,在开拓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市场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克拉玛依市副市长崔玉淼说,新疆至乌克兰首趟中欧班列的开行,是克拉玛依积极推进地方企业走出去发展,开拓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市场的重要成果,也标志着克拉玛依油田技术服务产业正式打开欧洲市场新局面。

      目前,新疆中欧班列已形成常态化开行,班列从最初的每周开行一列增加到每天开行两列,货物运输品类扩大到石油机电设备、建材、农副产品、日用百货等200多个品类,其中六成货物发往中亚国家,四成货物发往欧洲国家,预计全年将实现开行700列中欧班列的新目标。(完)

    责任编辑:张建利

    ]]>
    印度海军拟加强在印度洋长期部署 抗衡中国影响力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网站10月26日发表了题为《印度海军计划常驻印度洋地区以抗衡中国影响力》的报道。

      印度海军宣布,它计划在印度洋地区的重要交通航道和咽喉要道沿线长期部署军舰和侦察机,用于执行各种行动。

      一年两次、为期4天的印度海军指挥官会议于10月24日到27日举行。会议决定,此类行动将包括打击海上恐怖主义、贩卖人口、海盗和贩毒,并向印度洋沿岸国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和灾难救援。

      不过,印度海军高级官员告诉本刊记者,向从波斯湾直至马六甲海峡和非洲海岸一线增派12至15艘驱逐舰、护卫舰和轻型护卫舰,是为了应对中国在印度洋地区增加的海上存在。

      美国波音公司制造的“海神”P-8I远程海上多用途飞机将对上述装备起到补充作用,并得到2013年8月发射的印度海军“鲁克米尼”(GSAT-7)多频带卫星的支持。

      今年5月至6月,印度海军在印度洋地区发现了十余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军舰、潜艇和情报搜集船。此外,今年7月,北京派遣中国军人进驻位于非洲之角吉布提的该国首个海外海军基地,加剧了印度的担忧。

      印度海军在一份官方声明中宣布,印度海军参谋长苏尼尔·兰巴上将已批准印度海军的部署工作实现“从定期养护到全面行动”的逐步转变。

      与此同时,印度海军指挥官会议还讨论了现有作战平台的装备短缺问题、安全程序、行动效率,以及改善后勤和建设沿岸基础设施,以支持此类行动。

      在慷慨的经济援助的支持下,中国正在与几乎所有印度洋沿岸国家敲定建立地区军事和安全联盟的协议,以加强它在该地区的战略影响力。印度海军一直对此感到担忧。它认为,被它称为中国“珍珠链”战略的上述协议主要是为了支持中国海军的行动,以控制海上交通要道并包围印度。

      过去20年来,中国逐步与孟加拉国、缅甸、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国达成了长期战略、军事、商贸和外交协议。印度海军认为这会使印度陷入孤立。图为印度海军P-8I反潜巡逻机。

    ]]>
    男子故意传播艾滋病致32名女性感染 获刑24年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原标题:意大利一男子故意传播艾滋病致32名女性感染 被判入狱24年

      [观察者网综合报道]据英国《卫报》报道,当地时间27日,一名于2006年被确诊是艾滋病毒携带者的意大利33岁男子瓦伦蒂诺·塔里托(Valentino Talluto),因在过去10年时间里,故意与多名女性发生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并感染了其中32名女性,被法院判处入狱24年。

    英国《卫报》报道截图英国《卫报》报道截图

      BBC报道称,塔里托是一名会计师,于2006年被确诊是HIV阳性的艾滋病毒携带者。之后,塔里托便使用网名,在社交网络和交友网站上寻找并结识女性。

      在2015年11月塔里托被捕前,其已通过社交网络引诱了数十名女性。警方认为,在这10年时间里,塔里托至少与53名女性发生性关系,并将病毒传染给其中32名女性。这些受害女性大多数是学生和母亲,从14岁—40岁都有。

      《卫报》报道称,在与塔里托发生性关系的女性中,有3名女性的男性伴侣也遭到感染,另有一名女性所生下的8个月大婴儿被证实也染上了HIV。

      在今年3月罗马法庭的审判过程中,受害者描述了塔里托是如何与她们约会的,还指出塔里托经常找借口发生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比如说谎称他对安全套过敏,或是他刚刚接受了HIV病毒检测等。

      这些受害者中,有的是偶然因健康问题去检查,有的是经其他与塔里托约会过的女性提醒,才发现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在与塔里托对质时,塔里托就推说这与他无关。

      还有一些受害者是在得知塔里托被捕后,才跑去做医院检测,发现被感染。

      有几名受害者在发现自己感染病毒后,还与塔里托相处了几个月。最后是由于塔里托的长期欺瞒,同时应对6段关系,才让这些受害者选择离开。

      检察官要求法官以“蓄意伤害”,判处塔里托终身监禁,因为他的行为导致HIV大流行,但这个要求被法官拒绝,仅判处他“严重且无法治愈的人身伤害”罪。

    BBC报道截图BBC报道截图

      上个月,检察官埃琳娜·奈里(Elena Neri)对法官说,“塔里托从来没有配合调查过,他做过虚假陈述,即便是有证据在手,他却还一直否认要负任何责任”。他的行为明显是有意致人死亡。

      而塔里托的辩护律师毛里齐奥·巴萨(Maurizio Barca)则声称,塔里托渴望关爱,他从未见过自己的亲生父亲,而他吸毒的母亲也因感染艾滋,在塔里托4岁时就离世了。

      辩护律师坚称, 塔里托“并不是故意传播这种病毒的”,且“大部分时间”他都使用了避孕套。他还声称,这根本无法证明是塔里托还是其他性伴侣传染了这些女性,这样的病毒在欧洲是很普遍的。

      经过几个月的沉默,9月底塔里托终于表示,对所有发生的事情表示遗憾,但他仍表态称,他并未意识到自身的行为会带来这样的后果。

    ]]>
    北大硕士离职被收13万补偿 公司:办了北京户口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原标题:北大硕士离职被收13万补偿金起诉 公司:为其办理了北京户口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周蔚)李先生2016年7月从北京大学硕士毕业后,与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不到一年李先生提出离职,但被要求必须赔偿13万元,方可办理离职及档案转出手续。李先生缴纳了补偿金顺利离职,但认为公司索要离职补偿金不合理,故诉至北京顺义法院要求返还。

      10月26日下午,顺义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

      庭审中,被告公司表示,公司为李先生办理了北京户口,李先生的离职给公司造成损失。

    顺义法院供图顺义法院供图

      离职时被迫缴纳13万元补偿金起诉返还

      2016年7月,李先生从北京大学硕士毕业后,与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同时根据公司要求另行签订了协议一份,协议大致内容为公司为李先生办理北京户口,李先生承诺2016年7月8日至2021年7月7日期间尽职尽责工作,如工作年限内离职的则需要赔偿公司15万元。

      李先生称,他入职该公司后,实际工资收入远远达不到面试时承诺的年薪。故拟向公司提出辞职,但被要求必须赔偿13万元才可办理离职及档案转出手续。自己因家庭困难急需良好收入补贴家庭,故2017年4月被迫向公司缴纳13万元的“离职补偿金”。

      李先生认为公司收取的“离职补偿金”不符合法律规定,故诉至顺义法院,请求判令被告公司返还原告离职赔偿金13万元。

      公司:为对方办理了北京户口

      庭审中,被告公司代理人辩称,补充协议是李先生自愿作出的,而且承诺书上未约定离职补偿金,原告李先生承诺为违背承诺给公司造成损失即由原告赔偿该损失,双方并没有约定离职补偿金。13万元为李先生违反承诺中途离职,为赔偿公司损失而支付的赔偿金。

      李先生在职期间,公司足额支付工资,没有侵犯合法权益,李先生离职前平均工资为9000元左右,劳动合同中没有对工资作出具体约定。

      李先生入职后,公司为其办理了北京户口,李先生的离职给公司造成损失。相似案件均判决劳动者支付赔偿金,法院应当同案同判维护司法公正与权威。

      原告:为取得更好待遇而非取得户籍离职

      原告李先生表示,他离职的原因是被告公司发放工资远远低于承诺薪水,他为取得更好待遇而非取得户籍离职。

      李先生称,他是北大热门专业硕士毕业,并且有大型互联网公司实习经验,对于被告公司的工作完全可以胜任,并表示自己毕业前得到多家公司邀请,被告公司并不是唯一选择,且北京户口并非稀缺资源,仅仅是原告考虑工作的因素之一。原告还出示毕业证和学位证证明自己的毕业学校和专业比较热门,有利于就业落户。

      本案没有当庭宣判。


    ]]>
    夫妻用面包和馒头诱捕捉景区猕猴 带回家当宠物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原标题:上海夫妻从景区诱捕猕猴带回家当宠物,涉嫌非法猎捕被刑拘

      2017年8月的时候在松江佘山游玩时发现山上有几只猴子,便用随身携带的面包和馒头将两只猴子引诱下来后抓捕,随后放进包内带回家中饲养。

      近日,金山公安分局沈海检查站民警在例行检查中发现一名乘客怀中抱着两只猴子,后经鉴定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最终车上两名人员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10月20日凌晨4时许,金山公安分局沈海高速沪浙检查站执勤民警在对一辆小型面包车例行检查时,发现坐在副驾驶上的女乘客怀中抱着一只猴子。民警随即将该女子带入安检室作进一步检查,结果发现她小腹这个地方还藏着一只猴子。面对民警的询问,该女子支支吾吾无法说明猴子的来源。检查站民警随即将车上二人移交给属地的金山卫派出所进行进一步调查。

      经审查,车上赵某,张某两人为夫妻关系,二人交代了在2017年8月的时候在松江佘山游玩时发现山上有几只猴子,便用随身携带的面包和馒头将两只猴子引诱下来后抓捕,随后放进包内带回家中饲养。

      在派出所内,记者看到这两只猴子体长都在40公分左右,分别穿着卡通图案的小衣服,很是可爱。民警告诉记者,经过相关部门鉴定,这两只猴子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41条第一款规定,非法猎捕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而根据情节严重程度最高可以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虽然夫妻两人自称是为了喜欢小动物而将猕猴诱捕后私自带下山,但是二人的行为已经涉嫌非法猎捕濒危野生动物罪,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因此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来源:上观新闻

    ]]>
    她幼年厄运不断被父性侵 长大后作品却遍布世界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原标题:出生时被视为厄运,幼年被父性侵,她自学作画,却让作品遍布世界

      凭借着天生的美貌,16岁登上时尚杂志封面↓↓

      《生活》杂志

      《Vogue》杂志

      因为天赐的艺术禀赋,无师自通,却成为20世纪知名女权艺术家。

      她就是妮基·桑法勒,一个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奇女子。

      如今,她的艺术风格影响犹存。在最近的Dior秀场上,模特裙子的灵感来源正是她的作品↓↓

      然而不为人知的是,在光环背后,这位艺术女神却有一段左右她一生的痛苦童年。

      1930年,妮基·桑法勒出生于法国巴黎。

      妮基出生时,正值经济大萧条,父亲的银行破产了,全家不得不从巴黎搬到美国生活。

      母亲认为,妮基的降临给家庭带来了厄运。在后来的自传中,妮基写道,“怀孕的母亲得知丈夫濒临破产,她哭啊哭啊……后来,她说,这都是我的错,是我,带来了灾祸。”

      情绪暴躁的母亲,经常打骂妮基和弟弟妹妹。更加不幸的是,妮基的父亲无异于恶魔,11岁起,妮基开始遭受父亲的性侵……

      地狱般的家庭,让妮基形成了敏感抑郁的性格,一直生活在痛苦之中。而弟弟妹妹的命运更加悲惨,成年之后他们相继自杀,妮基成了唯一幸存的孩子。

      也许是为了永远逃离可怕的原生家庭,妮基早早结了婚。18岁时,她嫁给了美国作家哈利·马修↓↓

      婚后,他们的孩子很快出生,妮基成了一个年轻的妈妈,开始了相夫教子的生活。

      尽管婚姻生活平静而安逸,但妮基发现,这不是她想要的。“男人每天早上8:30吃了早饭离开家就自由了。他们过着两种生活,家庭的,和家庭以外的。” 

      一成不变的生活让妮基喘不过气,童年的阴影也不断袭来。终于,她在平静之中崩溃了。

      妮基开始严重地失眠,精神紧张时,脉搏甚至能达到160次/分。她不得不开始电击治疗,而病情仍然时好时坏。

      一次,医生给了她一个新的建议:不如画画吧。于是,妮基试着拿起画笔,开始在画布上表达自我。

      虽然从未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妮基却在画画上表现出过人的天赋。因为不受制于任何风格派别,她的作品不拘一格。

      1956年,妮基在瑞士举办了第一次画展,她的画作开始得到艺术界人士的关注。

      绘画上的成功让妮基倍感欣喜,但很快她又一次面临了来自家庭的压力。那时,妮基刚生下第二个孩子,本就精神敏感的她无时无刻不感觉到压抑与绝望。

      妮基创作了一幅名叫“一个女人”的自画像作品↓↓这幅画由陶瓷碎片、玻璃碎片、咖啡豆拼贴而成,仿佛象征着她支离破碎的生活与内心。

      做一个母亲还是一个画家?“我也想要家庭以外的生活。我很早就知道,权力只属于男人,但我也要。”  

      最终,妮基与丈夫分道扬镳,而她的艺术之路也走向了一个极端:枪击绘画。

      “枪击绘画”是妮基发明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她将颜料袋吊在画布上,举起来福枪,将颜料袋击穿。

      随着一声声枪响,颜料在画布上四溅而出,形成色彩斑斓、独一无二的画作,“我想让画流血”。

      而妮基心中的苦闷似乎也随着枪响烟消云散,她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泄的快感。

      妮基把画布喻为带有宗教意义的圣坛,而射击则代表着挑战权威。通过这个近乎暴力的艺术创作,她把童年的阴影、家庭生活的束缚、传统观念下的女性角色……一一击碎。

      “枪击的感觉无比美好……不仅兴奋,性感,而且充满悲剧的意味——我们见证了生与死的同时存在。” 

      妮基的“枪击绘画”取得了巨大成功,甚至当时一些好莱坞的明星也被吸引。“枪击绘画”成了一件时髦的事,所有人都在她的画布前端起枪。

      然而三年之后,妮基却停止了射击。“为什么要放弃枪击绘画?……我需要新的创作方式,新的,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做。”

      也许可以理解为,妮基通过这样极端的方式,治愈了自己,因为她接下来的作品都异常明媚。

      受到某个朋友怀孕的启发,妮基创作了著名的“娜娜”系列作品。

      “娜娜”(Nana)在法语里,是女子的俗称。妮基的娜娜们没有脸庞,没有苗条的身材,她们奔跑着、跳跃着,仿佛有着用不完的能量,和无尽的欢乐。

      妮基将它们看作女英雄,“世界上的女英雄不够,需要更多,所以我就开始梦想自己做一个女英雄。”

      后来,“娜娜”作品成为80年代女权运动的象征之一。

      妮基的作品也逐渐被公众所接受,它们作为公共艺术作品,开始出现在很多城市的街头。

      纽约市公园大道上的三座“娜娜”雕像

      而妮基最出名的一件公共艺术作品,位于法国巴黎。

      在蓬皮杜艺术中心的喷泉中,有一组别致的雕像↓↓这组雕像是受到法国前总统密特朗邀请,由妮基和她的第二任丈夫让·丁格利一起设计的。

      让·丁格利是一位瑞士艺术家,妮基的艺术之路也与他密不可分。

      1966年,妮基与丁格利及其他艺术家,共同创作了巨型雕塑《她——一座大教堂》↓↓

      这件长28米,宽9米,高6米的艺术作品,里面包括一个画廊、一个电影院和一个小型酒吧,观众可以进入“她”的体内。

      这件作品一经面世便收获巨大反响,也让妮基收获了更多的名气。

      而她与丁格利虽然在感情上分分合合,直到1971年才正式结婚,但在艺术创作上的联络从未间断,两人也愈发有共鸣。

      但很可惜,妮基没能与这位知音携手到最后。

      1991年,丁格利撒手人寰,妮基不得不又一次孤独地面对这个世界。

      在最后的岁月里,妮基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建造属于她自己的“塔罗花园”↓↓

      这座花园坐落于意大利西部,灵感来自塔罗牌,是妮基为自己修建的童话梦幻世界。

      繁复的颜色,充满幻想的造型,这些作品中藏着妮基对于生命和世界的领悟:

      魔术师与女祭司↓↓

      魔术师象征敏捷的思考,而女祭司代表女性直觉的力量。

      皇后↓↓

      这个皇后的肚子里还装有卧室、客厅和厨房,包容一切。

      皇帝↓↓

      皇帝象征着充满男性力量的权力。

      战车↓↓

      妮基独辟蹊径,将塔罗牌上原本坐在马车上的男性形象换成了女性。

      死亡↓↓

      在妮基看来,死亡既是结束,也是全新的开始。

      带母亲参观塔罗公园,是妮基未能完成的心愿:

      “妈妈,每个女人都会成为你,我不要。我拒绝你的价值体系,我要创造自己的。我要当个女英雄。我不会像你一样……真希望你还在。让我牵着你的手,带你去看看塔罗公园。那样你还会讨厌我么?”

      妮基成了自己心中的女英雄,却无法得到母亲的爱,这也许是她永远的遗憾……

      2002年,妮基·桑法勒与世长辞,享年72岁。


    ]]>
    限购算什么?养车最贵城市放大招:不再增加数量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原标题:限购、限号算什么?养车最贵城市放大招,想买车的人已哭晕

      在中国的大城市,堵车已经成为人们心头的痛。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北京采取车牌摇号的办法,上海采用了牌照拍卖的办法,很多城市也启用了根据尾号限行的规定。

      不过,这和新加坡近日的政策比起来,都不算什么。近日,新加坡交通管理部门宣布,明年将不会增加一辆车!

      明年起,新加坡将不增加汽车数量

      10月23日,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the Land Transport Authority)在其网站刊登声明表示:目前新加坡已有12%的土地用于建造公路,这已经大大超出了寻常国家的用地占比。“考虑到土地限制和发展需要,将进一步扩大道路网络的范围有限。”

      因此,明年2月起,新加坡将冻结乘用车总量的增长,停止发放购车所须的拥车证(Certificates of Entitlement),政府计划将车辆(包括汽车和摩托车)的增长率,从现在的0.25%下调至0%。

      于1990年5月起实施的“拥车证”,是新加坡独创的治理城市交通治堵的制度。按照规定,个人在购买新车时,必须首先向政府提出申请、投标购买一张“拥车证”。新加坡交通管理部门依照上一年的汽车总量,给出每月拍卖拥车证的数量。拥车证每月分两次拍卖,中标的最低价格将成为该次拍卖的拥车证价格,获得了拥车证后,所有者必须要在6个月内去注册一辆新车,从注册日起10年内有效。如果车子的使用寿命超过10年,则还要拍卖一张拥车证。

      作为一个比纽约还小的城市国家,新加坡的土地资源十分珍贵,因此政府想确保每一寸剩余的土地都能够被更合理的运用。

      目前,新加坡的汽车、卡车和摩托车的数量已经超过60万辆。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表示,在零增长的措施下,小型汽车(A组),大型及豪华车(B组)和摩托车(D组)的拥车证将会被停止发放,不过货车和巴士所属的C组不在控制范围内,在2021年3月份之前依然会保持目前0.25%增长率。

      新规在2018年2月生效后,车主想购置新车,就必须轮候等待旧车报废、拥车证到期,或者其他车主放弃许可证。到2020年,新加坡政府将再次审核该规定的执行效果。

      而对于如何保证人们日常出行的需要,监管机构则称,新加坡现有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十分完善并且运行效率很高。在未来等五年里,政府还会投入超过280亿新元用于更新地铁与公共汽车交通网,其中两百亿新元用于更新铁路设施,40亿新元用在运营开支,其余40亿新元则用来补贴巴士。

      税比车贵,新加坡成全球养车最贵城市

      据上海国拍网数据显示,今年10月,沪牌拍卖最低成交价为93500元,平均成交价为93540元。不仅最低成交价刷新历史最高纪录,中标率也仅仅4.65%,相当于100人中只有不到5个人能够拍中。

      事实上,和新加坡相比,上海拥有汽车的成本真是小巫见大巫。根据《经济学人》今年5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新加坡连续4年成为全球生活成本贵高城市,同时,也是全球买车养车最贵的城市。

      在新加坡,要买车必须先买拥车证,该证数量有限,每月由新加坡交通管理部门组织拍卖。目前适用于最小车型的该证要价高达41617新元,而有效期仅为10年。因此,有人说,新加坡人不是买车,是向政府“租车”。

      根据Valuepenguin的报告,2017年,在新加坡买一辆丰田卡罗拉就要花104988新加坡元(约合51万元人民币),一辆1.4T的大众高尔夫也要11.7万新加坡元。而在中国,同样的价格可以买一辆宝马、奥迪了。如果要在新加坡买一辆高档汽车,平均花费高达18.3万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89万元)。

      当然,买车费用中,汽车本身的价格只是一部分,此外还包含了拥车证费用,注册费用、以及附加注册费用等。根据新加坡交通管理部门数据显示,汽车价格的头2万新加坡元需缴纳100%的附加注册费、随后的3万新加坡元需缴纳140%的附加注册费,超过5万新加坡元的部分需缴纳180%的附加注册费。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计算发现,一辆原价7.5万新加坡元的车,需缴纳的附加注册费高达10.7万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52万元)。此外,除了加纳原车价7%的普通消费税之外,车主还需缴纳20%的专项消费税。

      除了买车贵,养车也贵。平均每年,车主要支付1473新加坡元的保险费、621新加坡元的保养费,742新加坡元的道路税。由于高昂的费用,目前,仅有15%的新加坡人有车,这就保证了城市道路的通畅。

    ]]>
    在美国和中国竞争之际,它们应避免军事对抗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特朗普政府最积极的对华战争支持者史蒂夫·班农已经离开白宫。特朗普总统身边总算少了一个支持华盛顿与北京展开暴力对抗的人。

    不过,曾在尼克松1972年历史性访华时担任主要译员的查斯·弗里曼最近警告说,美国和中国军队“已经在两国开战的规划和操作方面走出了很远”。

    痛扁弱者让美国高估自己

    爆发亚洲战争的可能性是切实存在的。即便小冲突也有可能使美国和中国卷入其中,然后导致极其可怕的后果。

    爆发点并非美中关键利益发生不可化解的冲突。相反,正如弗里曼指出的那些,潜在的突发军事事件反映了“历史遗留的力量不平衡问题。美军部署到了中国的边界沿线,其手法源于冷战的‘遏制’政策。”

    华盛顿的官员们希望在全球各地保持美军的支配地位,让他们能够在任何时候击败任何地区的任何国家。对于曾经广受世界各国尊重的美国决策者来说,这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构想,但未必能保护美国和民众及其领土、自由与繁荣。相反,如今这种不惜开战以推进哪怕最边缘利益的倾向意味着美国将永无宁日。

    在美国和中国竞争之际,它们应避免军事对抗

    当地时间2017年10月26日,韩国釜山,美军“里根号”航空母舰驶离韩国釜山港。(图/东方IC)

    美国近年来的对手在军事上都不怎么行:塞尔维亚、阿富汗塔利班、伊拉克、利比亚、“伊斯兰”组织。因此,即使出了岔子(其实每次都出了岔子,制造的问题通常比解决的问题多),美国人也很少会注意到。伤亡相对较少,用更多的借贷弥补浪费掉的钱。美国的首都仍然弥漫着妄自尊大之风。

    战争叫嚣将付出高昂代价

    然而,与中国的冲突将会迥然不同。尽管战争并非不可避免,也非迫在眉睫,但确实存在几个危险的爆发点。

    首先在朝鲜。虽然北京最近明确表示,如果朝鲜发动战争,它不会保护该国,但如果美国挑起先发制人的冲突,中国的态度则不那么明朗。如果一味以为北京不会以某种方式加以回应,那将是严重误判。

    其次是中国南海和其他有争议的领土问题。中国的主权声索是一个强势的民族主义新兴大国的正常行为。看看年轻的美利坚合众国:它在1846年袭击了邻国墨西哥,夺去了后者一半的土地。美国关心整个西太平洋的航行自由,但应该由马尼拉还是北京控制黄岩岛不是开战的理由。第三是台湾。

    在以上任何情况下爆发的冲突中,美军可能会在迅速壮大的中国军队手中遭遇一些令人不快的意外。此外,在与一个真正国家展开的真正战争中(而不是五角大楼以为在轰炸毫无准备的第三世界国家时能够取得的那种轻松胜利),有可能会升级为核战争。需要重申的是,华盛顿拥有核武器的威力要大得多,将会“取胜”,但可能要付出惨重代价。

    在美国和中国竞争之际,它们应避免军事对抗

    伊拉克战争资料图(图/东方IC)

    最后,即便取得胜利(且不论是什么意义上的胜利),也不太可能是最终胜利。没有哪个伟大强国(中国肯定会成为这样一个国家)会甘心接受本国所在地区乃至边界被一个潜在敌国把持,无论这个国家是不是美国都一样。随着美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实力减弱,华盛顿会越来越难以通过调集军队的方式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全球各国。

    这就为今天的美国提供了两个选择。其一是不惜一切代价和风险,试图维持美国的支配地位。其二是未来愿意与中国分享影响力,并且努力使那样一个世界更美好。

    第二条道路对美国民众最有利,因为他们不可避免地要为本国领导人的愚蠢行为付出代价。考虑到特朗普愿意打破外交政策常规,他可能会放弃以高昂的代价争取转瞬即逝的首要地位,转而致力于长期安全。如果他通过此举避免与远东新兴的伟大国家爆发一次或者多次毫无必要的战争,他将留下值得铭记的遗产。

    文/道格·班多美国智库“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
    罕见!俄总统普京亲射4枚洲际弹道导弹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俄罗斯导弹部队发射洲际弹道导弹。(图片来源:俄罗斯国防部网站)

    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记者海洋)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德米特里·佩斯科夫27日说,在26日举行的俄罗斯战略核力量演习中,俄总统兼武装力量最高司令弗拉基米尔·普京亲自指挥了4枚洲际弹道导弹的试射。

    佩斯科夫向媒体介绍说,普京“进行了4枚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但他没有透露普京参与的是哪部分军演。

    佩斯科夫还说,俄罗斯海陆空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全部参与了26日的军演,此次例行演习与任何国际局势变化无关。

    美联社评论称,克里姆林宫此前很少对外宣称总统直接参与导弹试射。

    据俄罗斯国防部消息,俄战略导弹部队26日从西北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朝远东堪察加半岛的库拉靶场试射了一枚“白杨”洲际弹道导弹,击中预定目标。位于巴伦支海海域的一艘核潜艇也朝库拉靶场试射一枚洲际导弹并击中目标。

       10月2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军衔晋升仪式上发表讲话。(新华/美联)

    同时,一艘位于鄂霍次克海海域的核潜艇朝相反方向试射了两枚洲际导弹,击中了设在俄西北部阿尔汉格尔斯克州奇扎靶场的预定目标。

    演习中,图-160、图-95和图-22战略轰炸机也分别试射了巡航导弹。

    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27日在一次高层会议上说,俄罗斯军方将继续巩固俄罗斯西部地区的武装力量,作为北约在波兰和波罗的海地区加强军事存在的回应。

    绍伊古说:“我们西部边境的军事政治局势依然紧张,并将继续恶化。”

    近年来,虽然北约一再安抚俄罗斯说,北约并不希望与俄罗斯进行“新冷战”,但事实上北约向俄罗斯边境持续施压的态势一直没有停止。在不断加大中东欧和波罗的海国家境内联合军演密度和规模的同时,北约还几乎不间断地在这些国家部署多国部队和修建军事设施。

    来源:新华社
    ]]>
    韩国民众庆祝倒朴 穿囚服上演“朴槿惠cosplay”(图)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原标题:韩国民众庆祝倒朴 穿囚服上演“朴槿惠cosplay”

    “朴槿惠cosplay”“朴槿惠cosplay”

      海外网10月29日电 28日,数万韩国民众聚集在首尔市中心的光化门广场,举行“倒朴”烛光集会一周年纪念活动。当天下午,首尔汝矣岛国会前还举办了“2017烛光派对”纪念活动,参与者以文在寅铁粉为主。

    “朴槿惠cosplay”“朴槿惠cosplay”

      据韩媒报道,在烛光派对活动现场,一位参与者身穿贴有“503”编号的蓝色囚服,并戴上朴槿惠模样的面具,在韩国国会前玩起“朴槿惠cosplay”。他还站在印有文在寅头像的巨幅海报之前合影。吸引不少路人驻足观看。

    朴槿惠囚犯编号为503朴槿惠囚犯编号为503

      去年10月29日,随着时任总统朴槿惠“亲信干政”事件持续发酵,韩国民众在首尔市中心举行大规模集会,要求朴槿惠下台并查明事件的真相。

    2月11日(周六),文在寅参加烛光集会2月11日(周六),文在寅参加烛光集会

      此后,韩国民众每逢周末都在首尔市中心举行烛光集会。这一活动一直持续到今年3月。现任韩国总统文在寅也曾走上街头,与倒朴群众一起参与集会,敦促朴槿惠早日下台。(编译/海外网 刘强)

    ]]>
    卡巴斯基被疑与俄政府合作 今年在美销售额下滑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卡巴斯基实验室首席执行官 尤金·卡巴斯基:我们(和俄罗斯政府)完全没有关系,没有联系,也没有协助间谍机构,完全没有。不仅是在俄罗斯,也包括世界上其他地方。

      卡巴斯基实验室成立于1997年,是世界知名网络安全公司,总部位于莫斯科,目前在北美地区设有三个办事处。今年9月,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宣布禁止联邦机构使用卡巴斯基实验室的软件产品。而卡巴斯基随后发表声明强调,卡巴斯基从来没有帮助过或将帮助世界上的任何政府从事网络间谍或网络攻击活动。

    ]]>
    越南副外长:尽力确保成功举办APEC领导人会议周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新华社河内10月29日电 专访:越南尽最大努力确保成功举办APEC领导人会议周——访越南副外长裴青山

      越南副外长、2017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越南国家委员会副主席裴青山日前在河内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越南正尽最大努力确保APEC领导人会议周成功举办。

      裴青山说,2015年底,越南成立APEC国家委员会,目前会议周设施、后勤、安保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

      2017年APEC领导人会议周将于11月6日在越南岘港拉开帷幕,其间将举行APEC第二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裴青山指出,2016年12月,APEC成员同意将2017年APEC会议主题确定为“打造全新动力,开创共享未来”,并同意越南提出的四个优先议题,即促进可持续创新和包容性增长、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数字时代微中小型企业的竞争力与创新、促进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农业以应对气候变化。

      裴青山强调,会议主题和四个优先议题反映了APEC目前主要关注点,即培养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加强亚太地区一体化和互联互通。当前,全球经济增长趋于稳定,但面临诸多中长期风险,全球贸易积极增长,但经济互联互通的速度有所减缓,这些问题都要求APEC的地区主要经济合作机制作用得以强化。

      在裴青山看来,过去一年,APEC成员在数字时代人力资源发展、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小企业绿色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逐渐凝聚共识。这反映了APEC成员努力增强合作、深化扩大互联互通、促进贸易与开放投资。

      裴青山表示,越南希望APEC成员间合作能更有效,共同保持经济动力,开创APEC更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相信APEC成员领导人能够在今年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分享战略性措施,为地区增长和互联互通创造新动力。

      裴青山认为,今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成果将展示该组织各成员领导人继续扩大深化合作、一体化与互联互通的决心,他们将致力于建设一个和平、稳定、自强、充满活力、紧密联系和繁荣的亚太地区。

      1994年,APEC成员领导人在印度尼西亚茂物确立了发达经济体成员、发展中经济体成员分别在2010年、2020年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茂物目标”。

      裴青山就此表示,2020年是实现“茂物目标”截止日期,在此背景下,希望APEC成员能够在此次领导人会议周上交流2020年后APEC的发展建议,为打造APEC的未来提供指导意见。(完)

    ]]>
    浪潮董事长邹庆忠:要千方百计加大研发投入 今年提升1.3%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目前,浪潮集团旗下拥有浪潮信息(000977,SZ)、浪潮软件(600756,SH)两家A股公司,以及浪潮国际(00596,HK)一家H股公司,另一家新三板公司华光光电于去年4月份终止挂牌。

    浪潮集团表示,今年重点推动浪潮云成功上市,浪潮整体转型成为领先的“云+数+AI”新型互联网企业。3月中旬,浪潮集团旗下浪潮云宣布完成了C轮融资,进入Pre-IPO阶段,公司估值首次突破100亿元。


    ]]>
    十张图看懂微软Azure如何增长成为全球三朵云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2021年第二季度,微软Azure云收入同比增长50%,其中服务器产品和云服务收入增长了26%。最新一季度的商业云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67%增长至71%。截止12月31日的第二季度财报为430.8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369.1亿美元。微软推出了以Kubernetes为基础的混合云策略平台Azure Arc,目前有超过1000家客户使用Azure Arc来简化多云和混合云管理。下面,从十张图表中我们或许能够进一步理解微软Azure持续保持成为全球三朵云之一的重要原因。(雷锋网)

    ]]>
    华为临阵换帅 云市场掀起“三国杀”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如今,“上云”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数字化转型的必经之路,无论是国外的巨头亚马逊、谷歌、IBM、微软,还是国内巨头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等,一致地把“云”当作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其市场前景将远远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和其他市场。

    ]]>
    阿里云行颠张建锋:未来十年,力争在人工智能、芯片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近日,阿里巴巴达摩院院长张建锋表示,要响应国家“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的号召,力争在芯片、量子计算等多个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
    亚马逊全球副总裁、首席技术官Werner Vogels博士:预测2021:八大技术趋势改变世界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在为期三周的亚马逊re:Invent全球大会即将闭幕之际,亚马逊全球副总裁、首席技术官Werner Vogels博士发表压轴演讲,分享了他对2021年科技趋势的预测。Werner也回顾了2020年,他表示,“2020年是如此的与众不同,无论政府还是企业,工作和运营方式都彻底发生了改变。而帮助我们应对巨变的,是科技。在线课堂帮助孩子们继续接受教育,在线会议代替商务会议室和酒吧咖啡厅的会面,在线视频让人们继续拥有电影之夜,科技帮助人们养家糊口、教育孩子和工作协同,隔离在家也能自娱自乐。2020年的疫情没有让我们放慢脚步,反而加速了我们向数字世界迈进。”

    ]]>
    特朗普遭扔俄国旗 淡定对示威者竖大拇指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香港从何处来:香港的殖民地时代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血染的风采:建国后我军打过哪些大仗?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正式签署。1958年,志愿军撤离朝鲜,仅留下一个7人工作小组负责善后,包括接收在韩国境内发现、转交的志愿军遗骸。1991年9月,7人小组撤回。图为志愿军官兵向上甘岭阵地“告别”。]]> 疯狂的玛瑙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人下到矿坑后,还得横向进入地道,这个地道有10多米长,仅容一人爬行。夜幕下,他们的挖掘行为有点像老鼠打洞……赵武说,不敢把口径挖得太大,容易塌。赵文说:“我们现在挖玛瑙的方式,还和20年前一样,手工往地底下一点点刨。”]]> 昔日高考状元今何在?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周劼人从小成长在非常自由的环境里,母亲从来不会把成绩看得很重。她兴趣广泛,学习钢琴、舞蹈和戏曲让她的课余生活丰富精彩。她说:“我的自信和今天取得的成绩与高考状元身份的关系不大,无论当时有没有成为高考状元,我依然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 深山里的比特币矿场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不久后,坤哥所在的电站包括他个人都追加了投入,一批更高运算能力的新机器被运到了矿场,陆续替代掉了已经显得过时的机器。为了庆祝算力的提升,坤哥特意约上矿上“矿工”烤了一头羊来庆贺。直到2017年5月,坤哥打来电话说,“矿场又要增添设备啦!”]]> 京漂港人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在上大学的时候,叶韵去过很多的国家,也拍了很多照片,但她还是觉得如果生活在国外,很难去解读中国,但对于一位创作者而言,了解自己的国家的文化和国情很重要,所以她决定了要回来生活。]]> 港女正传:一个老港人20年的悲欢 Sat, 27 Jul 2024 15:54:57 +0800 2005年3月,官塘工业区。我结婚了!年过三十,算是迟婚。但最合适的结婚时间,不就是遇到最合适的另一半吗?没有铺张,我们在感情萌芽的工作基地举办了一场简单而温馨的婚礼。]]>